王貽永 李昭亮 李用和 李遵勗 曹佾 高遵裕 向傳範 張敦禮 任澤
王貽永字季長,溥之孫也。性清慎寡言,頗通書,不好聲技。初生十餘歲時,其舅魏咸信見而奇之,曰:「後當類我。」
咸平中,尚鄭國公主,授右衞將軍、駙馬都尉。從封泰山,領高州刺史,再遷右監門衞大將軍、獎州團練使。求外補,得知單州。真宗戒之曰:「和衆靜治,卿所當先也。」真拜洺州團練使、徙徐州。河決滑州,徐大水,貽永作堤城南以禦之。改衞州團練使,進懷州防禦使,知澶、定二州,徙成德軍。
會有告曹汭變者,貽永奏治之。遷耀州觀察使,復知澶州。歷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拜安德軍節度使。出知天雄軍,徙保寧軍節度使、知鄆州。州自咸平中徙城,而故治為通衢,介梁山,春夏多水患,貽永相度地勢,為築東西道三十餘里,民便之。復徙定州,又徙成德軍。擢同知樞密院事,改副使,加宣徽南院使,進樞密院使。久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遂加兼侍中。
徙節鎮海,以疾求罷,手詔撫諭,遣上醫診視。帝臨問,頒尚方珍藥,手取糜粥食之。貽永自言寵祿過盛,願罷樞筦,解使相還第。帝冀其愈也,乃聽罷侍中,徙彰德節度使,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於殿側。至和初,復以疾辭,拜尚書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卒,贈太師、中書令,謚康靖。
當時無外姻輔政者,貽永能遠權勢,在樞密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
子道卿,西上閤門使。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后兄繼隆子也。四歲,補東頭供奉官,許出入禁中。繼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詔軍中。問方略及營陣衆寡之勢,昭亮年雖少,還奏稱旨。累遷西上閤門使。出為潞州兵馬鈐轄,徙領麟府路軍馬事,尋為管勾軍頭引見司兼三司衙司。軍士有逃死而冒請官廩者數百人,昭亮按發之。領高州刺史,知代州。以四方館使復領麟府路軍馬事。遷引進使,領賀州團練使。歷知瀛定二州、成州團練使、寧州防禦使、延州觀察使、感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擢殿前都虞候、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徙永興路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并代州路副都總管、安撫招討副使。未幾,守代州,再徙真定路都總管。
保州兵叛,殺官吏,詔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於是遣昭亮,昭亮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叩城門呼城上曰:「爾輩第來降,我保其無虞也。不爾,幾無噍類矣。」卒稍稍縋城下。明日,相率開城門降。改淮康軍節度觀察留後,復知定州,敕使存勞,賜黃金三百兩,給節度使奉,以褒其功。都轉運使歐陽脩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隸諸軍,有輒私入其家者。」置不問。
明年,拜武寧軍節度使,代李用和為殿前副都指揮使。時承平久,將士多因循樂縱弛。昭亮本將家子,雖以恩澤進,然習軍中事,既統宿衞,政尚嚴,多所建請。萬勝、龍猛軍蒲博爭勝負,徹屋椽相擊,士皆惶駭,昭亮捕斬之,杖其主者,諸軍為之股慄。帝祠南郊,有騎卒亡所挾弓,會赦,當釋去,昭亮曰:「宿衞不謹,不可貸。」卒配隸下軍,禁兵自是頓肅。
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以塗金紋羅書曰「李昭亮親賢勳舊。」命其子惟賢持以賜。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寧軍節度使。在定州數言老疾不任邊事,願還京師,乃以為景靈宮使,又改昭德軍節度使。卒,贈中書令,謚良僖。
昭亮為人和易,練習近事,於吏治頗通敏,善委任僚佐,以故數更藩鎮無他過。昭亮妻早亡,內嬖三妾迭預家政,莫能制也。
子惟賢,字寶臣,以父蔭為三班奉職,後為閤門祗候、通事舍人。累遷西上閤門使,尋領高州刺史、知莫州,州倉粟陳腐,戍兵大噪,弗肯受,州人皆恐,惟賢馳往諭曰:「邊兵衆則積粟多,廩數多且積久,能無陳腐乎?欲盡取新,則陳者何所歸?」遂斬首惡一人,流十人,軍中帖然。召還,提舉諸司庫務,領榮州團練使、知冀州。會遷補禁軍,自隸籍後犯贓污者皆絀為下軍,惟賢曰:「武士何可責以廉節?且抵罪在昔,今不可以新令繩之。」帝為更其制。徙恩州,後遷四方館使,卒。惟賢善宣辭令,習朝儀,仁宗頗愛之。
李用和字審禮,章懿皇太后弟也。少窮困,居京師鑿紙錢為業,劉美求用和於民間,奏為三班奉職。累遷右侍禁、閤門祗候、權提點在京倉草場、考城縣兵馬都監。
太后崩,詔赴喪。既葬,遷禮賓副使,領八作司。遷禮賓使,同領皇城司。遷崇儀使、賀州刺史。改葬太后於永安,領捧日、天武兵護梓宮。
明年春,又詔乘傳行太后陵。還,授寧州刺史。歷遷澤州團練、慶州防禦、鄜州觀察使。既而擢殿前都虞候、鄜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未行,拜永清軍節度觀察留後,改真定府、定州路。舊制,刺史以上所賜公使錢得私入,而用和悉用為軍費。歷侍衞親軍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拜建武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以老乞罷軍職,拜宣徽北院使。逾月,改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以疾告,仁宗臨問,賜銀飾肩輿,進兼侍中。
初,未有居第,詔寓館芳林園,用和固辭,又假以惠寧坊之官第。病革,帝入見卧內,擢其次子珣為閤門使,賜所居第,並日給官舍僦錢五千。既卒,帝哭之慟,贈太師、中書令、隴西郡王,輟朝五日,制服禁中,謚恭僖,帝撰神道碑,書曰「親賢之碑」。其妻卒,亦輟朝成服。
初,仁宗以太后不逮養,故外家褒寵特厚。用和列位將相,能小心靜默,推遠權勢,論者以此稱之。子璋。
璋字公明,以章懿皇后恩,補三班借職,積官為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後,知澶州。護塞商胡,會河漲,訛言水且至,璋據廳事自若,人心乃安,河亦不溢。徙曹州觀察使,累遷武勝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仁宗書「忠孝李璋」字並秘書賜之。宴近臣群玉殿,酒半,命大盞二,飲韓琦及璋,如有所屬。帝崩,執政欲增京城甲士,璋曰:「例出累代,不宜輒易。」時禁衞相告乾興故事,內給食物中有金,既而果賜食,衆視食中,璋曰:「天子未臨政已優賞,汝何功復云云,敢喧者斬!」衆乃定。
以武成軍節度使知鄆州。京東盜白日殺縣令,略人道中,璋信賞罰擒捕,盜為衰止。歲大雨水,競以船筏邀利,多溺死者,璋一切籍之,約所勝載如黃河法。發卒城州西關,調夫修路數十里,夾道植柳,人指為「李公柳」。知鄧州,坐失舉,改節振武軍,知郢州。還朝,道卒,年五十三。贈太尉,謚曰良惠。弟瑋、珣。
瑋,選尚兗國公主,積官濮州團練使。以樸陋與主不協,所生母又忤主意,主入訴禁中,瑋皇恐自劾,坐罰金。後數年,終不協,主還宮。瑋自安州觀察使降建州,落駙馬都尉,知衞州。未幾,主徙封岐國,復瑋都尉。主薨,以奉主亡狀,貶郴州團練使、陳州安置。遇赦還京師,至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卒。哲宗臨奠,哭之,贈太師、中書令。
珣字公粹,以蔭為閤門祗候。時兄璋為閤門副使,珣又求通事舍人,仁宗曰:「爵賞所以與天下共也,儻盡用親戚,何以待勳舊乎?」後一年乃命之。
車駕視用和疾,自西上閤門副使累遷均州防禦使,知相州,賜御製詩、飛白字寵其行。未幾,遷相州觀察使。時劉永年亦同除官,知制誥楊畋以為不可開僥倖之門,詔他舍人草制,御史范鎮復論之,命遂寢。
使契丹,預釣魚會,獲多。契丹遺以金器,使還,悉上之,更賜黃金及「李珣忠孝」字。
熙寧中,遷宣州觀察使、知潁州,哲宗初,進泰寧軍留後、提舉萬壽觀。故事,正任遇覃恩止移鎮,唯宗室乃遷官。至是,珣與李端愨皆特遷,戚里一覃恩遷官自此始。復知相州,卒,年七十四。
李遵勗字公武,崇矩孫,繼昌子也。生數歲,相者曰:「是當以姻戚貴。」少學騎射,馳冰雪間,馬逸,墜崖下,衆以為死,遵勗徐起,亡恙也。
及長,好為文詞,舉進士。大中祥符間,召對便殿,尚萬壽長公主。初名勗,帝益「遵」字,升其行為崇矩子。授左龍武將軍、駙馬都尉,賜第永寧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為鸞鳳狀,遵勗令鑱去;主服有龍飾,悉屏藏之:帝歎喜。
領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謫均州團練使,徙蔡州。踰年,起為太子左衞率府副率,復左龍武軍將軍,領宏州團練使,真拜康州團練使,給觀察使祿。時繼昌官刺史,遵勗請班其下,許之。後繼昌守涇州,暴感風眩,遵勗馳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驛赴之。既還,上表自劾,帝使輔臣慰諭之。
遷澤州防禦使,又遷宣州觀察使。求補郡自試,出知澶州,賜宴長春殿。在郡,會河水溢,將壞浮梁,遵勗督工徒,七日而堤成。遷昭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拜寧國軍節度使,徙鎮國軍、知許州。水軍多不練習而隸籍,遵勗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復以疾請援唐韋嗣立故事,求山林號,詔不許。
初,天聖間,章獻太后屏左右問曰:「人有何言?」遵勗不荅。太后固問之,遵勗曰:「臣無他聞,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時還政。」太后曰:「我非戀此,但帝少,內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嘗上三說五事以論時政。晉國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預國事,太后崩,遵勗密請置之別院,出入伺察之,以厭服衆論。其補助居多類此。
所居第園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載送,有自千里至者。構堂引水,環以佳木,延一時名士大夫與宴樂。師楊億為文,億卒,為制服。及知許州,奠億之墓,慟哭而返。又與劉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釋氏學,將死,與浮圖楚圓為偈頌。卒,贈中書令,謚曰和文。有間宴集二十卷,外館芳題七卷。子端懿。
端懿字元伯,性和厚,喜問學,頗通陰陽、醫術、星經、地理之學。七歲,授如京副使。侍真宗東宮,尤所親愛,嘗解方玉帶賜之。稍長,出入宮禁如家人。
七遷濟州防禦使,為群牧副使。杜衍為樞密,擇外戚子弟試外官,乃以端懿知冀州。為政循法度,民愛其不擾。轉運使移州捕妖人李教,教已死。恩州王則據城叛,人有言教不死,在賊軍中。遂降單州團練使、知均州,改滑州兵馬鈐轄。賊平,實無李教者,乃以為汝州防禦使、提舉在京諸司庫務。
遷蔡州觀察使、同勾當三班院。徙華州觀察使。以母喪,起復為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願終制,許之,仍給全奉。服除,提舉集禧觀,出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是歲,京東水,民多饑,大發倉廩以賑之。置弓手局,教以戰鬥,遂如精兵。治汶陽堤百餘里,以卻水患,民便之。
尋除寧遠軍節度使、知澶州。御史中丞韓絳奏端懿無功,不當得旄節,不拜。以留後赴澶州,數月卒。訃聞,帝方宴禁中,為徹樂,贈其家黃金三百兩,贈感德軍節度使,謚良定,再贈兼侍中。
端懿能自刻厲,聞善士,傾身下之,以故士大夫與之遊,甚得名譽。弟端願。
端願字公謹,以穆獻公主恩,七歲授如京副使,四遷為恩州團練使。仁宗以歲旱,御便殿慮囚,放宮女。端願上疏,謂:「縱釋有罪,小人之幸;放宮女為宦者專制,反失所歸,何以弭災變?」
累進邢州觀察使、鎮東軍留後,知襄、郢二州。本路轉運使獻羨財數十萬被賞,端願言常賦三折,其民不堪,即上其事。帝怒,奪轉運使賞,申折變之禁。移廬州,富弼謂曰:「肥上之政何以減於襄陽?」端願曰:「初官喜事,飾廚傳以干名,則譽者至;更事既久,知抑豪彊、制猾吏,故毀隨之。」弼深然其言。
英宗初,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帝以疾拱默,端願求對,進曰:「陛下當躬攬權綱,以係人心,不宜退託,失天下望。」拜武康軍節度使、知相州。請歸,除醴泉觀使。
神宗即位,遣使就其家錄取異時章奏,賜詔褒之。河東城囉兀,端願手寫趙普諫太宗北伐疏以聞。
連年請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凡大禮成,賜金帶、器幣,品數視執政。哲宗嗣位,進太子太保。欽聖皇后以甥舅之故,嘗幸其第,致禮於獻穆祠堂,命近侍掖端願勿拜。元祐六年,卒,帝輟朝臨奠,賻典加等,贈開府儀同三司。弟端愨,子評。
端愨字守道,官左藏庫使,執獻穆喪,辭起復,詔特給奉。累遷東上閤門使、幹辦三班院。嘗侍宴群玉殿,仁宗獨賜珠花、飛白字,寵顧特異。知邢、冀、衞三州,至蔡州觀察使。元祐中,以安德軍留後卒,贈昭德軍節度使,謚曰恭敏。
兄端懿,在嘉祐時嘗密請建儲,人無知者,卒於澶淵,端愨走護其喪以歸。元豐間因進對,袖舊稿上之,神宗歎曰:「近世之賢戚也。」由是端愨之名益著。
評字持正,由東頭供奉官八遷皇城使。以父告老,授西上閤門使,為樞密都承旨。出使陝西、河東,還,言鄜延之人皆謂城囉兀非便,乞速毀撤,解一路之患。師出安南,調兵及河東,又言王師南征,而取卒於西北,使蠻聞之,得以窺我。所論事頗多,或見施行。然天資刻薄,招權不忌,多布耳目,采聽外事自效以為忠。僥倖進用,中外仄目。
以榮州刺史出知穎州,還,幹當三班院。副韓稹報聘契丹,且分畫河東地界,凡二年乃決。賜袍帶、金帛以賞勞。進成州團練使、知蔡州。卒,年五十二。贈冀州觀察使,賜白金千兩。評少涉書傳,嘗以公主遺奏召試學士院,改殿中丞,意不滿,辭之。後二年再召試,復止遷一官,愈不悅,至上書辨論。及卒,人無憐者。
曹佾字公伯,韓王彬之孫,慈聖光獻皇后弟也。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奕射,喜為詩。自右班殿直累進殿前都虞候、安化軍留後。言者謂年未四十毋典軍,出知澶、青、許三州,徙河陽。以建武軍節度使為宣徽北院使,知鄆州,改保靜保平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加兼侍中,封濟陽郡王。
神宗每咨訪以政,然退朝終日,語不及公事。帝謂大臣曰:「曹王雖用近親貴,而端拱寡過,善自保,真純臣也!」進對未嘗名。元豐中以疾告,既愈入謝,帝曰:「舅久不覿太皇太后,宜少憩內東門,朕當自啟。」已而召入,歷上下儒釋道五閣、大椿蟠桃亭,再升殿乃退。以護國軍節度使、司徒兼中書令為中太一宮使,給朱衣雙引騎吏前馬。
慈聖喪終,請郡,帝曰:「時見舅如面慶壽宮,奈何欲遠朕,得無禮遇有不至乎?」佾皇恐。即城南為園池,給八作兵庀役,疏惠民河水灌之,且將為築三百楹第,固辭乃止。高麗獻玉帶,為秋蘆白鷺紋極精巧,詔後苑工以黃金倣其製,為帶賜佾。生日,賚予如宰相、親王,用教坊樂工服色衣侑酒,以示尊寵。
哲宗即位,加少保。坤成節獻壽,特綴宰相班,優詔減拜。卒,年七十二,贈太師,追封沂王。從弟偕,子評、誘。
偕字光道,少讀書知義,以節俠自喜。為許州都監,幕客史沆傾險劫持為不法,上下畏之。偕從容置酒,對客數沆十罪,將擊殺之,沆起拜謝,偕罵曰:「復不改,必殺汝。」沆為斂跡。累遷東上閤門使、帶禦器械。知雄州。議者欲廢塘濼為田,偕曰:「何承矩、李允則營此累年,所以限契丹,廢之不可。」進華州防禦使、知相州,徙河陽總管,卒。嘗從梅堯臣學詩,堯臣稱之,為序其詩。
評字公正,以父任累官至引進使,知審官西院,積遷温州防禦使。元祐中,提舉萬壽觀,丐外,樞密院白為真定路鈐轄,哲宗曰:「先帝待慈聖家極厚,其以為總管。」徽宗即位,遷相州觀察使,歷龍神衞捧日天武都指揮使、殿前都虞候、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寧遠軍留後、平海軍節度使、佑神觀使。使契丹者四,館伴者十二。在閤門十二年,預修儀制,多所增損。
性喜文史,書有楷法。慈聖命書屏以奉,神宗即賜玉帶旌其能。尤善射,左右手如一,夜或滅燭能中。伴契丹使者射,嘗雙破的,客驚竦。在戚里號為湛厚。卒,年六十六,贈開府儀同三司。
誘字公善,以蔭至左藏庫副使。熙寧中,父佾以疾告入謝,神宗面授誘閤門通事舍人。元祐中,以東上閤門使為真定府、定州路兵馬鈐轄,遷文州刺史。
使契丹,至其宮門,館客者下馬邀誘同入,誘曰:「北朝使至,及朝堂門,兩朝積好久,無妄生事。」卒乘馬入。使還,為樞密副都承旨。徽宗時,進都承旨。歷慶州團練、恩州防禦、晉州觀察使,保慶軍留後。大觀中,進安德軍節度使、醴泉觀使。與兄評同日拜,立雙節堂於家,戚里榮之。
性謹密,習熟典故。卒,年六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
高遵裕字公綽,忠武軍節度使瓊之孫也。以父任累遷供備庫副使、鎮戎軍駐泊都監。夏人寇大順城,諒祚中矢遁。會英宗晏駕,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宮,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責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宮,語及大順城事,盥曰:「剽掠輩耳。」遵裕曰:「若主寇邊,扶傷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為辱,亟遣人代對,終食不敢發口,輒忿怒曰:「王人蔑視下國,弊邑雖小,控弦十數萬,亦能躬執橐鞬,與君周旋。」遵裕瞋目曰:「主上天縱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誅夷。」時諒祚覘於屏間,搖手使止。神宗聞而嘉之,擢知保安軍。
橫山豪欲向化,帝使遵裕諭種諤圖之。諤遂取綏州。帥怒諤擅發兵,欲正軍法,諤懼,稱得密旨於遵裕,故諤被罪,遵裕亦降為乾州都監。遷通事舍人,主管西路羌部,駐古渭砦,分所部羌兵為三等,教為軍法。
熙寧初,朝廷用王韶復洮、隴,命為秦鳳路沿邊安撫,以遵裕副之。尋以古渭為通遠軍,命知軍事。明年,持附順羌部圖籍及繪青唐、武勝形勢入獻,擢引進副使、帶御器械,俾歸治師。師次慶平堡,夜行,晨至野人關,羌人旅拒,引親兵一鼓破之。進營武勝城下,羌衆逃去,遂據其城。詔建為鎮洮軍,又命知軍事。尋以熙、河、洮、岷、通遠為一路,進西上閤門使、榮州刺史,充總管,復知通遠軍。
明年,韶欲取河州,遵裕曰:「古渭舉事,先建堡砦,以漸而進,故一舉拔武勝。今兵與糧未備,一旦越數舍圖人之地,使彼阻要害,我軍進退無所矣。」韶與李憲笑曰:「君何遽相異邪?」檄使守臨洮。韶攻河州,果不克。帝善遵裕議,令專管洮、岷、疊、巖未款附者。
遵裕以俞龍珂地有鹽井,遂築鹽川砦。瞎吳叱率諸羌脅青唐,欲擾邊,詔遣張玉攻討。遵裕曰:「青唐無罪,第為生羌所脅耳。」遣裨將與龍珂率衆禦之。青唐人見龍珂泣訴,瞎吳叱知不附己,潰去。從韶取岷州,下之,令士衆曰:「生獲老幼與得級同。」全活者以數萬。捷聞,加岷州刺史。
明年,羌乘景思立之敗,圍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幾月。或請退保,遵裕曰:「敢議此者斬!」岷城軍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門,命將縱擊,別選精騎由南門譟而出,合擊之,羌敗走。時朝廷以岷城遠難守,議棄之。詔至,賊已潰矣。以功進團練使、龍神衞都指揮使、知熙州。坐薦張穆之為轉運使,而穆之有罪,罷知潁州。未幾,徙慶州,又坐事黜知淮陽軍。
元豐四年,復知慶州。詔與諸路討夏國。請濟師,得東兵十一將,騎不足用,以群牧馬益之。又令節制涇原兵,劉昌祚先至靈州,幾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計,遂以潰歸,語在昌祚傳。貶郢州團練副使。
哲宗即位,復右屯衞將軍,主管中嶽廟。卒,年六十,贈永州團練使。紹聖中,崇贈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從弟遵惠。
遵惠字子育,以蔭為供奉官。熙寧中,試經義中選,換大理評事。歷三班院主簿、軍器丞。
元祐初,上疏言:「法度更張,事有當否,如先帝所施設,未可輕議。」擢太僕少卿,上太府卿,出知河中府,改河北路都轉運使,未行,拜工部侍郎,以集賢殿修撰知鄆州、河南穎昌府,加寶文閣待制、知成德軍。召為戶部侍郎,以龍圖閣學士知慶州。卒,年五十八,贈樞密直學士。
方宣仁后臨朝,繩檢族人一以法度,乃舉家事付遵惠,遵惠躬表率之,人無間言。亦能遠嫌自保,故不罹紹聖之禍。從姪士林。
士林字才卿,宣仁聖烈皇后之弟也。累官內殿崇班、殿直,英宗書「謹守法律」四字誨之曰:「能此則為良吏矣。」每欲進擢,後屢辭輒止。喜儒學,涉閱經史,通大義,尤有巧智。嘗監揚州召伯閘稅,木舊用火印,士林改刃其印文,鑿以為識,尤簡便,傍郡皆效焉。卒,贈德州刺史。神宗立,加贈昭德軍節度使。紹興初,追封普安郡王。子公紀。
公紀字君正,歷閤門祗候、通事舍人,累進寧州刺史、團練使、永州防禦使、集慶留後。性儉約,珍異聲伎無所好,奉祿多以給諸族,得任子恩,均及孤遠。持宣仁後喪未終,卒,贈感德軍節度使,謚曰懷僖。紹興初,追封新興郡王。子世則。
世則字仲貽,幼以恩補左班殿直,至內殿崇班。復用父遺表恩為閤門祗候,後除親衞郎。以通經典,轉內殿承制。累遷康州防禦使,知西上閤門事。
宣和末,金泛使至,徽宗命世則掌客。世則記問該洽,應對有據,帝聞,悅之,自是掌客多命世則。金人軍城下,又命世則使其軍,還,進秩二等,遷知東上閤門使。金遣燕人吳孝民請和,孝民邀宰執、親王詣軍前議事,高宗在康邸,請行。是日,世則入對,遂除計議副使以從。康王復使河北,世則改華州觀察使,充參議官。召對,賜金帶。
當高宗艱難中,世則嘗在左右,寢處不少離。大元帥府建,改元帥府參議官,因請布檄諸路,以定人心。進遙郡承宣使,不拜。高宗承制,轉越州觀察使。及即位,除保靜軍承宣使,提舉萬壽觀。詔令編類元帥府事跡付史館,召為樞密都承旨兼提舉京畿監牧,再提舉萬壽觀。
世則居温州,帝遣中使諭守臣以時給奉祿,凡積二萬緡,因請以裨郡費。常病瘍,艱於據鞍,又以舊所御肩輿賜焉。帝每念宣仁聖烈皇后保祐三朝,中遭誣詆,外家班秩無顯者,制以為感德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進開府儀同三司,奉朝請,賜第臨安。除景靈宮使,兼判温州。尋以病丐罷,後為萬壽觀使。十四年,召入覲,進少保,懇求還。卒,年六十五,贈太傅,賜田三十頃,謚曰忠節。
向傳範,字仲模,尚書左僕射敏中之子。以父任為衞尉丞。娶南陽郡王惟吉女,改內殿崇班、帶御器械,歷知相、恩、邢三州。入管幹客省、閤門、皇城司。知陝州,仁宗賜詩以寵其行。
熙寧初,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諫官楊繪言:「傳範領安撫使,無以杜外戚僥求之源。」樞密使文彥博曰:「傳範累典郡,非緣外戚。」神宗曰:「得諫官如此言,甚善,可以止他日妄求者。」以密州觀察使卒,賜昭德軍節度使,謚曰惠節。
傳范,宰相子,聯戚里,所至有能稱。以橐中貲千餘萬葬族人在殯者六十四喪。從姪經、綜。
經字審禮,以蔭至虞部員外郎。神宗為穎王,選經女為妃,改莊宅使。帝即位,妃為皇后,進光州團練使。
以濰州防禦使知陳州,歲中閱囚,活重辟三人。西華令掠人至死,誣以疾,吏畏令,莫敢言。經得其情,卒窮治如法。歲大雪,輒弛公私僦錢以寬民,有司持不可,經曰:「上使我守陳,民窮蓋我責,我自為此,不爾累也。」方鎮別賜公使錢,例私以自奉,去則盡入其餘,經獨斥歸有司,唯以供享勞賓客軍師之用。知河陽,會旱蝗,民乏食,經度官廩歲用無餘,乃先以圭田租入振救之,富人爭出粟,多所濟活。
徙徐州,遷明州觀察使。召還,提舉景靈宮。進定國軍留後,復出知青州。既行,官給車徒,三宮皆遣使送之,車馬相屬於道。未踰歲,得疾還,卒於淄州,年五十四。詔內侍迎其喪,皇后出哭於新昌第。喪至,慶壽、寶慈宮交遣謁者予醊,后臨於國門之外。贈侍中,謚曰康懿。將葬,遣近臣典護穿復土,給太常鹵簿。帝出郊奠之,周視其柩。葬三日,后臨於墓下,賜篆碑首曰「忠勤懿戚」。
經所至勤吏治,事皆自省決,頗欲以才見於用,故數請外補。嘗因太祖忌日,百官班開元殿下,後召經見行幄,勉以盡忠朝廷,經亦以善事三宮為言,不及其家事。子宗回、宗良。
綜字君章,知歙縣,籍閭里惡少年,有盜發,用以推跡輒得。通判桂州、常州,知隨、鼎、漳、汾、密、棣、沂七州。沂阻山多盜,綜請用重法繩禁,歲斷大辟減半。兵久惰,會初置官提舉,教之急,衆不悅,監兵夜排闥告變,綜疑有他謀,就寢自若。明日大閱,申嚴號令,賞其高彊,罰其不進者,卒亦無事。性寬裕,善治劇,於姦惡不少恕。官累中散大夫,卒。
宗回字子發,累官相州觀察使。徽宗立,進彰德軍留後。歷安國、保信、鎮南、保平軍節度使,檢校司空,封永陽、寧海、安康、漢東郡王,開府儀同三司。崇寧初,有告其陰事者,詔開封府鞫實,御史中丞吳執中臨問,宗回惶懼,上還印綬,以太子少保致仕。言者不已,削官爵流郴州。行二日,聽家居省咎。踰年,盡還其故官。
宗回少驕恣,有小才,嘗權群牧都監,數以蕃息被賞。出知蔡州,擒劇賊,殲其黨類。歲饑,發廩興力役,饑者得濟,而官舍帑廩一新。欽聖后服除,起奉朝請,繼命止朝朔望。卒,年六十二,帝制服苑中,贈檢校少師,謚曰榮縱。
宗良字景弼,歷秀州刺史、利州觀察使、昭信軍留後,奉國、清海、鎮東、武寧、寧海軍節度使,永嘉郡王,開府儀同三司。欽聖后臨朝時,嘗為陳瓘論其與蔡京相結。及預政事,亦能恪共自守。宣和中,卒,年六十六,贈少保。
張敦禮,熙寧元年選尚英宗女祁國長公主,授左衞將軍、駙馬都尉,遷密州觀察使。元祐初,疏言:「變法易令,始於王安石,成於蔡確。近者退確進司馬光,以臣觀之,所得多矣。」進武勝軍留後。
章惇為政,言:「敦禮忘德犯分,醜正朋邪。密封章疏,詆毀先烈。引譽罪首,謂當褒崇,欲其黨儔盡見收用。」乃責授左千牛衞大將軍,勒止朝參。徽宗立,有司以敦禮在貴籍,奏審恩賜,帝與欽后後皆以為當與。惇等執前疏,欽聖曰:「戚里何必預知朝廷事,當時罰亦太重矣。」復和州防禦使,進保信軍留後。
崇寧初,拜寧遠軍節度使。諫官王能甫言:「敦禮以匹夫之賤,一日而富貴具焉。神宗親愛隆厚,禮遇優渥,而敦禮詆毀盛德,罪大謫輕。今復與之節鉞,無乃傷陛下『紹述』之志乎!」乃奪節,仍為集慶軍留後。大觀初,復節度寧遠軍,徙雄武。卒,贈開府儀同三司。
任澤字天錫,仙遊夫人母弟也。英宗入繼大統,召至延和殿,授西頭供奉官,賜第一區,寵賚甚厚。神宗時,累遷皇城使,領昌州刺史。護仙遊柩遷祔於濮園,真拜嘉州刺史。卒,賜崇信軍節度使,謚曰恭僖,賜墓寺,寺額為「旌孝」。澤起田里,際會恩寵,能自安繩檢。帝欲廣其居,固辭。當任子,弗請,其篤謹如此。
王貽永字季長,溥之孫也。性清慎寡言,頗通書,不好聲技。初生十餘歲時,其舅魏咸信見而奇之,曰:「後當類我。」
咸平中,尚鄭國公主,授右衞將軍、駙馬都尉。從封泰山,領高州刺史,再遷右監門衞大將軍、獎州團練使。求外補,得知單州。真宗戒之曰:「和衆靜治,卿所當先也。」真拜洺州團練使、徙徐州。河決滑州,徐大水,貽永作堤城南以禦之。改衞州團練使,進懷州防禦使,知澶、定二州,徙成德軍。
會有告曹汭變者,貽永奏治之。遷耀州觀察使,復知澶州。歷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拜安德軍節度使。出知天雄軍,徙保寧軍節度使、知鄆州。州自咸平中徙城,而故治為通衢,介梁山,春夏多水患,貽永相度地勢,為築東西道三十餘里,民便之。復徙定州,又徙成德軍。擢同知樞密院事,改副使,加宣徽南院使,進樞密院使。久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遂加兼侍中。
徙節鎮海,以疾求罷,手詔撫諭,遣上醫診視。帝臨問,頒尚方珍藥,手取糜粥食之。貽永自言寵祿過盛,願罷樞筦,解使相還第。帝冀其愈也,乃聽罷侍中,徙彰德節度使,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於殿側。至和初,復以疾辭,拜尚書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卒,贈太師、中書令,謚康靖。
當時無外姻輔政者,貽永能遠權勢,在樞密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
子道卿,西上閤門使。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后兄繼隆子也。四歲,補東頭供奉官,許出入禁中。繼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詔軍中。問方略及營陣衆寡之勢,昭亮年雖少,還奏稱旨。累遷西上閤門使。出為潞州兵馬鈐轄,徙領麟府路軍馬事,尋為管勾軍頭引見司兼三司衙司。軍士有逃死而冒請官廩者數百人,昭亮按發之。領高州刺史,知代州。以四方館使復領麟府路軍馬事。遷引進使,領賀州團練使。歷知瀛定二州、成州團練使、寧州防禦使、延州觀察使、感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擢殿前都虞候、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徙永興路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并代州路副都總管、安撫招討副使。未幾,守代州,再徙真定路都總管。
保州兵叛,殺官吏,詔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於是遣昭亮,昭亮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叩城門呼城上曰:「爾輩第來降,我保其無虞也。不爾,幾無噍類矣。」卒稍稍縋城下。明日,相率開城門降。改淮康軍節度觀察留後,復知定州,敕使存勞,賜黃金三百兩,給節度使奉,以褒其功。都轉運使歐陽脩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隸諸軍,有輒私入其家者。」置不問。
明年,拜武寧軍節度使,代李用和為殿前副都指揮使。時承平久,將士多因循樂縱弛。昭亮本將家子,雖以恩澤進,然習軍中事,既統宿衞,政尚嚴,多所建請。萬勝、龍猛軍蒲博爭勝負,徹屋椽相擊,士皆惶駭,昭亮捕斬之,杖其主者,諸軍為之股慄。帝祠南郊,有騎卒亡所挾弓,會赦,當釋去,昭亮曰:「宿衞不謹,不可貸。」卒配隸下軍,禁兵自是頓肅。
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以塗金紋羅書曰「李昭亮親賢勳舊。」命其子惟賢持以賜。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寧軍節度使。在定州數言老疾不任邊事,願還京師,乃以為景靈宮使,又改昭德軍節度使。卒,贈中書令,謚良僖。
昭亮為人和易,練習近事,於吏治頗通敏,善委任僚佐,以故數更藩鎮無他過。昭亮妻早亡,內嬖三妾迭預家政,莫能制也。
子惟賢,字寶臣,以父蔭為三班奉職,後為閤門祗候、通事舍人。累遷西上閤門使,尋領高州刺史、知莫州,州倉粟陳腐,戍兵大噪,弗肯受,州人皆恐,惟賢馳往諭曰:「邊兵衆則積粟多,廩數多且積久,能無陳腐乎?欲盡取新,則陳者何所歸?」遂斬首惡一人,流十人,軍中帖然。召還,提舉諸司庫務,領榮州團練使、知冀州。會遷補禁軍,自隸籍後犯贓污者皆絀為下軍,惟賢曰:「武士何可責以廉節?且抵罪在昔,今不可以新令繩之。」帝為更其制。徙恩州,後遷四方館使,卒。惟賢善宣辭令,習朝儀,仁宗頗愛之。
李用和字審禮,章懿皇太后弟也。少窮困,居京師鑿紙錢為業,劉美求用和於民間,奏為三班奉職。累遷右侍禁、閤門祗候、權提點在京倉草場、考城縣兵馬都監。
太后崩,詔赴喪。既葬,遷禮賓副使,領八作司。遷禮賓使,同領皇城司。遷崇儀使、賀州刺史。改葬太后於永安,領捧日、天武兵護梓宮。
明年春,又詔乘傳行太后陵。還,授寧州刺史。歷遷澤州團練、慶州防禦、鄜州觀察使。既而擢殿前都虞候、鄜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未行,拜永清軍節度觀察留後,改真定府、定州路。舊制,刺史以上所賜公使錢得私入,而用和悉用為軍費。歷侍衞親軍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拜建武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以老乞罷軍職,拜宣徽北院使。逾月,改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以疾告,仁宗臨問,賜銀飾肩輿,進兼侍中。
初,未有居第,詔寓館芳林園,用和固辭,又假以惠寧坊之官第。病革,帝入見卧內,擢其次子珣為閤門使,賜所居第,並日給官舍僦錢五千。既卒,帝哭之慟,贈太師、中書令、隴西郡王,輟朝五日,制服禁中,謚恭僖,帝撰神道碑,書曰「親賢之碑」。其妻卒,亦輟朝成服。
初,仁宗以太后不逮養,故外家褒寵特厚。用和列位將相,能小心靜默,推遠權勢,論者以此稱之。子璋。
璋字公明,以章懿皇后恩,補三班借職,積官為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後,知澶州。護塞商胡,會河漲,訛言水且至,璋據廳事自若,人心乃安,河亦不溢。徙曹州觀察使,累遷武勝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仁宗書「忠孝李璋」字並秘書賜之。宴近臣群玉殿,酒半,命大盞二,飲韓琦及璋,如有所屬。帝崩,執政欲增京城甲士,璋曰:「例出累代,不宜輒易。」時禁衞相告乾興故事,內給食物中有金,既而果賜食,衆視食中,璋曰:「天子未臨政已優賞,汝何功復云云,敢喧者斬!」衆乃定。
以武成軍節度使知鄆州。京東盜白日殺縣令,略人道中,璋信賞罰擒捕,盜為衰止。歲大雨水,競以船筏邀利,多溺死者,璋一切籍之,約所勝載如黃河法。發卒城州西關,調夫修路數十里,夾道植柳,人指為「李公柳」。知鄧州,坐失舉,改節振武軍,知郢州。還朝,道卒,年五十三。贈太尉,謚曰良惠。弟瑋、珣。
瑋,選尚兗國公主,積官濮州團練使。以樸陋與主不協,所生母又忤主意,主入訴禁中,瑋皇恐自劾,坐罰金。後數年,終不協,主還宮。瑋自安州觀察使降建州,落駙馬都尉,知衞州。未幾,主徙封岐國,復瑋都尉。主薨,以奉主亡狀,貶郴州團練使、陳州安置。遇赦還京師,至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卒。哲宗臨奠,哭之,贈太師、中書令。
珣字公粹,以蔭為閤門祗候。時兄璋為閤門副使,珣又求通事舍人,仁宗曰:「爵賞所以與天下共也,儻盡用親戚,何以待勳舊乎?」後一年乃命之。
車駕視用和疾,自西上閤門副使累遷均州防禦使,知相州,賜御製詩、飛白字寵其行。未幾,遷相州觀察使。時劉永年亦同除官,知制誥楊畋以為不可開僥倖之門,詔他舍人草制,御史范鎮復論之,命遂寢。
使契丹,預釣魚會,獲多。契丹遺以金器,使還,悉上之,更賜黃金及「李珣忠孝」字。
熙寧中,遷宣州觀察使、知潁州,哲宗初,進泰寧軍留後、提舉萬壽觀。故事,正任遇覃恩止移鎮,唯宗室乃遷官。至是,珣與李端愨皆特遷,戚里一覃恩遷官自此始。復知相州,卒,年七十四。
李遵勗字公武,崇矩孫,繼昌子也。生數歲,相者曰:「是當以姻戚貴。」少學騎射,馳冰雪間,馬逸,墜崖下,衆以為死,遵勗徐起,亡恙也。
及長,好為文詞,舉進士。大中祥符間,召對便殿,尚萬壽長公主。初名勗,帝益「遵」字,升其行為崇矩子。授左龍武將軍、駙馬都尉,賜第永寧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為鸞鳳狀,遵勗令鑱去;主服有龍飾,悉屏藏之:帝歎喜。
領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謫均州團練使,徙蔡州。踰年,起為太子左衞率府副率,復左龍武軍將軍,領宏州團練使,真拜康州團練使,給觀察使祿。時繼昌官刺史,遵勗請班其下,許之。後繼昌守涇州,暴感風眩,遵勗馳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驛赴之。既還,上表自劾,帝使輔臣慰諭之。
遷澤州防禦使,又遷宣州觀察使。求補郡自試,出知澶州,賜宴長春殿。在郡,會河水溢,將壞浮梁,遵勗督工徒,七日而堤成。遷昭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拜寧國軍節度使,徙鎮國軍、知許州。水軍多不練習而隸籍,遵勗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復以疾請援唐韋嗣立故事,求山林號,詔不許。
初,天聖間,章獻太后屏左右問曰:「人有何言?」遵勗不荅。太后固問之,遵勗曰:「臣無他聞,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時還政。」太后曰:「我非戀此,但帝少,內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嘗上三說五事以論時政。晉國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預國事,太后崩,遵勗密請置之別院,出入伺察之,以厭服衆論。其補助居多類此。
所居第園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載送,有自千里至者。構堂引水,環以佳木,延一時名士大夫與宴樂。師楊億為文,億卒,為制服。及知許州,奠億之墓,慟哭而返。又與劉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釋氏學,將死,與浮圖楚圓為偈頌。卒,贈中書令,謚曰和文。有間宴集二十卷,外館芳題七卷。子端懿。
端懿字元伯,性和厚,喜問學,頗通陰陽、醫術、星經、地理之學。七歲,授如京副使。侍真宗東宮,尤所親愛,嘗解方玉帶賜之。稍長,出入宮禁如家人。
七遷濟州防禦使,為群牧副使。杜衍為樞密,擇外戚子弟試外官,乃以端懿知冀州。為政循法度,民愛其不擾。轉運使移州捕妖人李教,教已死。恩州王則據城叛,人有言教不死,在賊軍中。遂降單州團練使、知均州,改滑州兵馬鈐轄。賊平,實無李教者,乃以為汝州防禦使、提舉在京諸司庫務。
遷蔡州觀察使、同勾當三班院。徙華州觀察使。以母喪,起復為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願終制,許之,仍給全奉。服除,提舉集禧觀,出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是歲,京東水,民多饑,大發倉廩以賑之。置弓手局,教以戰鬥,遂如精兵。治汶陽堤百餘里,以卻水患,民便之。
尋除寧遠軍節度使、知澶州。御史中丞韓絳奏端懿無功,不當得旄節,不拜。以留後赴澶州,數月卒。訃聞,帝方宴禁中,為徹樂,贈其家黃金三百兩,贈感德軍節度使,謚良定,再贈兼侍中。
端懿能自刻厲,聞善士,傾身下之,以故士大夫與之遊,甚得名譽。弟端願。
端願字公謹,以穆獻公主恩,七歲授如京副使,四遷為恩州團練使。仁宗以歲旱,御便殿慮囚,放宮女。端願上疏,謂:「縱釋有罪,小人之幸;放宮女為宦者專制,反失所歸,何以弭災變?」
累進邢州觀察使、鎮東軍留後,知襄、郢二州。本路轉運使獻羨財數十萬被賞,端願言常賦三折,其民不堪,即上其事。帝怒,奪轉運使賞,申折變之禁。移廬州,富弼謂曰:「肥上之政何以減於襄陽?」端願曰:「初官喜事,飾廚傳以干名,則譽者至;更事既久,知抑豪彊、制猾吏,故毀隨之。」弼深然其言。
英宗初,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帝以疾拱默,端願求對,進曰:「陛下當躬攬權綱,以係人心,不宜退託,失天下望。」拜武康軍節度使、知相州。請歸,除醴泉觀使。
神宗即位,遣使就其家錄取異時章奏,賜詔褒之。河東城囉兀,端願手寫趙普諫太宗北伐疏以聞。
連年請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凡大禮成,賜金帶、器幣,品數視執政。哲宗嗣位,進太子太保。欽聖皇后以甥舅之故,嘗幸其第,致禮於獻穆祠堂,命近侍掖端願勿拜。元祐六年,卒,帝輟朝臨奠,賻典加等,贈開府儀同三司。弟端愨,子評。
端愨字守道,官左藏庫使,執獻穆喪,辭起復,詔特給奉。累遷東上閤門使、幹辦三班院。嘗侍宴群玉殿,仁宗獨賜珠花、飛白字,寵顧特異。知邢、冀、衞三州,至蔡州觀察使。元祐中,以安德軍留後卒,贈昭德軍節度使,謚曰恭敏。
兄端懿,在嘉祐時嘗密請建儲,人無知者,卒於澶淵,端愨走護其喪以歸。元豐間因進對,袖舊稿上之,神宗歎曰:「近世之賢戚也。」由是端愨之名益著。
評字持正,由東頭供奉官八遷皇城使。以父告老,授西上閤門使,為樞密都承旨。出使陝西、河東,還,言鄜延之人皆謂城囉兀非便,乞速毀撤,解一路之患。師出安南,調兵及河東,又言王師南征,而取卒於西北,使蠻聞之,得以窺我。所論事頗多,或見施行。然天資刻薄,招權不忌,多布耳目,采聽外事自效以為忠。僥倖進用,中外仄目。
以榮州刺史出知穎州,還,幹當三班院。副韓稹報聘契丹,且分畫河東地界,凡二年乃決。賜袍帶、金帛以賞勞。進成州團練使、知蔡州。卒,年五十二。贈冀州觀察使,賜白金千兩。評少涉書傳,嘗以公主遺奏召試學士院,改殿中丞,意不滿,辭之。後二年再召試,復止遷一官,愈不悅,至上書辨論。及卒,人無憐者。
曹佾字公伯,韓王彬之孫,慈聖光獻皇后弟也。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奕射,喜為詩。自右班殿直累進殿前都虞候、安化軍留後。言者謂年未四十毋典軍,出知澶、青、許三州,徙河陽。以建武軍節度使為宣徽北院使,知鄆州,改保靜保平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加兼侍中,封濟陽郡王。
神宗每咨訪以政,然退朝終日,語不及公事。帝謂大臣曰:「曹王雖用近親貴,而端拱寡過,善自保,真純臣也!」進對未嘗名。元豐中以疾告,既愈入謝,帝曰:「舅久不覿太皇太后,宜少憩內東門,朕當自啟。」已而召入,歷上下儒釋道五閣、大椿蟠桃亭,再升殿乃退。以護國軍節度使、司徒兼中書令為中太一宮使,給朱衣雙引騎吏前馬。
慈聖喪終,請郡,帝曰:「時見舅如面慶壽宮,奈何欲遠朕,得無禮遇有不至乎?」佾皇恐。即城南為園池,給八作兵庀役,疏惠民河水灌之,且將為築三百楹第,固辭乃止。高麗獻玉帶,為秋蘆白鷺紋極精巧,詔後苑工以黃金倣其製,為帶賜佾。生日,賚予如宰相、親王,用教坊樂工服色衣侑酒,以示尊寵。
哲宗即位,加少保。坤成節獻壽,特綴宰相班,優詔減拜。卒,年七十二,贈太師,追封沂王。從弟偕,子評、誘。
偕字光道,少讀書知義,以節俠自喜。為許州都監,幕客史沆傾險劫持為不法,上下畏之。偕從容置酒,對客數沆十罪,將擊殺之,沆起拜謝,偕罵曰:「復不改,必殺汝。」沆為斂跡。累遷東上閤門使、帶禦器械。知雄州。議者欲廢塘濼為田,偕曰:「何承矩、李允則營此累年,所以限契丹,廢之不可。」進華州防禦使、知相州,徙河陽總管,卒。嘗從梅堯臣學詩,堯臣稱之,為序其詩。
評字公正,以父任累官至引進使,知審官西院,積遷温州防禦使。元祐中,提舉萬壽觀,丐外,樞密院白為真定路鈐轄,哲宗曰:「先帝待慈聖家極厚,其以為總管。」徽宗即位,遷相州觀察使,歷龍神衞捧日天武都指揮使、殿前都虞候、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寧遠軍留後、平海軍節度使、佑神觀使。使契丹者四,館伴者十二。在閤門十二年,預修儀制,多所增損。
性喜文史,書有楷法。慈聖命書屏以奉,神宗即賜玉帶旌其能。尤善射,左右手如一,夜或滅燭能中。伴契丹使者射,嘗雙破的,客驚竦。在戚里號為湛厚。卒,年六十六,贈開府儀同三司。
誘字公善,以蔭至左藏庫副使。熙寧中,父佾以疾告入謝,神宗面授誘閤門通事舍人。元祐中,以東上閤門使為真定府、定州路兵馬鈐轄,遷文州刺史。
使契丹,至其宮門,館客者下馬邀誘同入,誘曰:「北朝使至,及朝堂門,兩朝積好久,無妄生事。」卒乘馬入。使還,為樞密副都承旨。徽宗時,進都承旨。歷慶州團練、恩州防禦、晉州觀察使,保慶軍留後。大觀中,進安德軍節度使、醴泉觀使。與兄評同日拜,立雙節堂於家,戚里榮之。
性謹密,習熟典故。卒,年六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
高遵裕字公綽,忠武軍節度使瓊之孫也。以父任累遷供備庫副使、鎮戎軍駐泊都監。夏人寇大順城,諒祚中矢遁。會英宗晏駕,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宮,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責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宮,語及大順城事,盥曰:「剽掠輩耳。」遵裕曰:「若主寇邊,扶傷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為辱,亟遣人代對,終食不敢發口,輒忿怒曰:「王人蔑視下國,弊邑雖小,控弦十數萬,亦能躬執橐鞬,與君周旋。」遵裕瞋目曰:「主上天縱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誅夷。」時諒祚覘於屏間,搖手使止。神宗聞而嘉之,擢知保安軍。
橫山豪欲向化,帝使遵裕諭種諤圖之。諤遂取綏州。帥怒諤擅發兵,欲正軍法,諤懼,稱得密旨於遵裕,故諤被罪,遵裕亦降為乾州都監。遷通事舍人,主管西路羌部,駐古渭砦,分所部羌兵為三等,教為軍法。
熙寧初,朝廷用王韶復洮、隴,命為秦鳳路沿邊安撫,以遵裕副之。尋以古渭為通遠軍,命知軍事。明年,持附順羌部圖籍及繪青唐、武勝形勢入獻,擢引進副使、帶御器械,俾歸治師。師次慶平堡,夜行,晨至野人關,羌人旅拒,引親兵一鼓破之。進營武勝城下,羌衆逃去,遂據其城。詔建為鎮洮軍,又命知軍事。尋以熙、河、洮、岷、通遠為一路,進西上閤門使、榮州刺史,充總管,復知通遠軍。
明年,韶欲取河州,遵裕曰:「古渭舉事,先建堡砦,以漸而進,故一舉拔武勝。今兵與糧未備,一旦越數舍圖人之地,使彼阻要害,我軍進退無所矣。」韶與李憲笑曰:「君何遽相異邪?」檄使守臨洮。韶攻河州,果不克。帝善遵裕議,令專管洮、岷、疊、巖未款附者。
遵裕以俞龍珂地有鹽井,遂築鹽川砦。瞎吳叱率諸羌脅青唐,欲擾邊,詔遣張玉攻討。遵裕曰:「青唐無罪,第為生羌所脅耳。」遣裨將與龍珂率衆禦之。青唐人見龍珂泣訴,瞎吳叱知不附己,潰去。從韶取岷州,下之,令士衆曰:「生獲老幼與得級同。」全活者以數萬。捷聞,加岷州刺史。
明年,羌乘景思立之敗,圍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幾月。或請退保,遵裕曰:「敢議此者斬!」岷城軍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門,命將縱擊,別選精騎由南門譟而出,合擊之,羌敗走。時朝廷以岷城遠難守,議棄之。詔至,賊已潰矣。以功進團練使、龍神衞都指揮使、知熙州。坐薦張穆之為轉運使,而穆之有罪,罷知潁州。未幾,徙慶州,又坐事黜知淮陽軍。
元豐四年,復知慶州。詔與諸路討夏國。請濟師,得東兵十一將,騎不足用,以群牧馬益之。又令節制涇原兵,劉昌祚先至靈州,幾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計,遂以潰歸,語在昌祚傳。貶郢州團練副使。
哲宗即位,復右屯衞將軍,主管中嶽廟。卒,年六十,贈永州團練使。紹聖中,崇贈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從弟遵惠。
遵惠字子育,以蔭為供奉官。熙寧中,試經義中選,換大理評事。歷三班院主簿、軍器丞。
元祐初,上疏言:「法度更張,事有當否,如先帝所施設,未可輕議。」擢太僕少卿,上太府卿,出知河中府,改河北路都轉運使,未行,拜工部侍郎,以集賢殿修撰知鄆州、河南穎昌府,加寶文閣待制、知成德軍。召為戶部侍郎,以龍圖閣學士知慶州。卒,年五十八,贈樞密直學士。
方宣仁后臨朝,繩檢族人一以法度,乃舉家事付遵惠,遵惠躬表率之,人無間言。亦能遠嫌自保,故不罹紹聖之禍。從姪士林。
士林字才卿,宣仁聖烈皇后之弟也。累官內殿崇班、殿直,英宗書「謹守法律」四字誨之曰:「能此則為良吏矣。」每欲進擢,後屢辭輒止。喜儒學,涉閱經史,通大義,尤有巧智。嘗監揚州召伯閘稅,木舊用火印,士林改刃其印文,鑿以為識,尤簡便,傍郡皆效焉。卒,贈德州刺史。神宗立,加贈昭德軍節度使。紹興初,追封普安郡王。子公紀。
公紀字君正,歷閤門祗候、通事舍人,累進寧州刺史、團練使、永州防禦使、集慶留後。性儉約,珍異聲伎無所好,奉祿多以給諸族,得任子恩,均及孤遠。持宣仁後喪未終,卒,贈感德軍節度使,謚曰懷僖。紹興初,追封新興郡王。子世則。
世則字仲貽,幼以恩補左班殿直,至內殿崇班。復用父遺表恩為閤門祗候,後除親衞郎。以通經典,轉內殿承制。累遷康州防禦使,知西上閤門事。
宣和末,金泛使至,徽宗命世則掌客。世則記問該洽,應對有據,帝聞,悅之,自是掌客多命世則。金人軍城下,又命世則使其軍,還,進秩二等,遷知東上閤門使。金遣燕人吳孝民請和,孝民邀宰執、親王詣軍前議事,高宗在康邸,請行。是日,世則入對,遂除計議副使以從。康王復使河北,世則改華州觀察使,充參議官。召對,賜金帶。
當高宗艱難中,世則嘗在左右,寢處不少離。大元帥府建,改元帥府參議官,因請布檄諸路,以定人心。進遙郡承宣使,不拜。高宗承制,轉越州觀察使。及即位,除保靜軍承宣使,提舉萬壽觀。詔令編類元帥府事跡付史館,召為樞密都承旨兼提舉京畿監牧,再提舉萬壽觀。
世則居温州,帝遣中使諭守臣以時給奉祿,凡積二萬緡,因請以裨郡費。常病瘍,艱於據鞍,又以舊所御肩輿賜焉。帝每念宣仁聖烈皇后保祐三朝,中遭誣詆,外家班秩無顯者,制以為感德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進開府儀同三司,奉朝請,賜第臨安。除景靈宮使,兼判温州。尋以病丐罷,後為萬壽觀使。十四年,召入覲,進少保,懇求還。卒,年六十五,贈太傅,賜田三十頃,謚曰忠節。
向傳範,字仲模,尚書左僕射敏中之子。以父任為衞尉丞。娶南陽郡王惟吉女,改內殿崇班、帶御器械,歷知相、恩、邢三州。入管幹客省、閤門、皇城司。知陝州,仁宗賜詩以寵其行。
熙寧初,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諫官楊繪言:「傳範領安撫使,無以杜外戚僥求之源。」樞密使文彥博曰:「傳範累典郡,非緣外戚。」神宗曰:「得諫官如此言,甚善,可以止他日妄求者。」以密州觀察使卒,賜昭德軍節度使,謚曰惠節。
傳范,宰相子,聯戚里,所至有能稱。以橐中貲千餘萬葬族人在殯者六十四喪。從姪經、綜。
經字審禮,以蔭至虞部員外郎。神宗為穎王,選經女為妃,改莊宅使。帝即位,妃為皇后,進光州團練使。
以濰州防禦使知陳州,歲中閱囚,活重辟三人。西華令掠人至死,誣以疾,吏畏令,莫敢言。經得其情,卒窮治如法。歲大雪,輒弛公私僦錢以寬民,有司持不可,經曰:「上使我守陳,民窮蓋我責,我自為此,不爾累也。」方鎮別賜公使錢,例私以自奉,去則盡入其餘,經獨斥歸有司,唯以供享勞賓客軍師之用。知河陽,會旱蝗,民乏食,經度官廩歲用無餘,乃先以圭田租入振救之,富人爭出粟,多所濟活。
徙徐州,遷明州觀察使。召還,提舉景靈宮。進定國軍留後,復出知青州。既行,官給車徒,三宮皆遣使送之,車馬相屬於道。未踰歲,得疾還,卒於淄州,年五十四。詔內侍迎其喪,皇后出哭於新昌第。喪至,慶壽、寶慈宮交遣謁者予醊,后臨於國門之外。贈侍中,謚曰康懿。將葬,遣近臣典護穿復土,給太常鹵簿。帝出郊奠之,周視其柩。葬三日,后臨於墓下,賜篆碑首曰「忠勤懿戚」。
經所至勤吏治,事皆自省決,頗欲以才見於用,故數請外補。嘗因太祖忌日,百官班開元殿下,後召經見行幄,勉以盡忠朝廷,經亦以善事三宮為言,不及其家事。子宗回、宗良。
綜字君章,知歙縣,籍閭里惡少年,有盜發,用以推跡輒得。通判桂州、常州,知隨、鼎、漳、汾、密、棣、沂七州。沂阻山多盜,綜請用重法繩禁,歲斷大辟減半。兵久惰,會初置官提舉,教之急,衆不悅,監兵夜排闥告變,綜疑有他謀,就寢自若。明日大閱,申嚴號令,賞其高彊,罰其不進者,卒亦無事。性寬裕,善治劇,於姦惡不少恕。官累中散大夫,卒。
宗回字子發,累官相州觀察使。徽宗立,進彰德軍留後。歷安國、保信、鎮南、保平軍節度使,檢校司空,封永陽、寧海、安康、漢東郡王,開府儀同三司。崇寧初,有告其陰事者,詔開封府鞫實,御史中丞吳執中臨問,宗回惶懼,上還印綬,以太子少保致仕。言者不已,削官爵流郴州。行二日,聽家居省咎。踰年,盡還其故官。
宗回少驕恣,有小才,嘗權群牧都監,數以蕃息被賞。出知蔡州,擒劇賊,殲其黨類。歲饑,發廩興力役,饑者得濟,而官舍帑廩一新。欽聖后服除,起奉朝請,繼命止朝朔望。卒,年六十二,帝制服苑中,贈檢校少師,謚曰榮縱。
宗良字景弼,歷秀州刺史、利州觀察使、昭信軍留後,奉國、清海、鎮東、武寧、寧海軍節度使,永嘉郡王,開府儀同三司。欽聖后臨朝時,嘗為陳瓘論其與蔡京相結。及預政事,亦能恪共自守。宣和中,卒,年六十六,贈少保。
張敦禮,熙寧元年選尚英宗女祁國長公主,授左衞將軍、駙馬都尉,遷密州觀察使。元祐初,疏言:「變法易令,始於王安石,成於蔡確。近者退確進司馬光,以臣觀之,所得多矣。」進武勝軍留後。
章惇為政,言:「敦禮忘德犯分,醜正朋邪。密封章疏,詆毀先烈。引譽罪首,謂當褒崇,欲其黨儔盡見收用。」乃責授左千牛衞大將軍,勒止朝參。徽宗立,有司以敦禮在貴籍,奏審恩賜,帝與欽后後皆以為當與。惇等執前疏,欽聖曰:「戚里何必預知朝廷事,當時罰亦太重矣。」復和州防禦使,進保信軍留後。
崇寧初,拜寧遠軍節度使。諫官王能甫言:「敦禮以匹夫之賤,一日而富貴具焉。神宗親愛隆厚,禮遇優渥,而敦禮詆毀盛德,罪大謫輕。今復與之節鉞,無乃傷陛下『紹述』之志乎!」乃奪節,仍為集慶軍留後。大觀初,復節度寧遠軍,徙雄武。卒,贈開府儀同三司。
任澤字天錫,仙遊夫人母弟也。英宗入繼大統,召至延和殿,授西頭供奉官,賜第一區,寵賚甚厚。神宗時,累遷皇城使,領昌州刺史。護仙遊柩遷祔於濮園,真拜嘉州刺史。卒,賜崇信軍節度使,謚曰恭僖,賜墓寺,寺額為「旌孝」。澤起田里,際會恩寵,能自安繩檢。帝欲廣其居,固辭。當任子,弗請,其篤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