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言禪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五經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荷)〔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傳曰:「三年不為禮,禮必廢;三年不為樂,樂必壞。」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云。
尚書曰,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輯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還瑞。〔一〕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二〕柴,望秩于山川。遂覲東后。東后者,諸侯也。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五月,巡狩至南嶽。南嶽,衡山也。〔三〕八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華山也。〔四〕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嶽,恆山也。〔五〕皆如岱宗之禮。中嶽,嵩高也。〔六〕五載一巡狩。
〔一〕集解徐廣曰:「還,一作「班」。」 〔二〕正義括地志云:「泰山,一曰岱宗,東岳也,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里。周禮云兗州鎮曰岱宗。」
〔三〕正義括地志云:「衡山,一名岣嶁山,在衡州湘潭縣西四十里。」
〔四〕正義括地志云:「華山在華州華陰縣南八里,古文以為敦物。周禮云豫州鎮曰華山。」
〔五〕正義括地志云:「恆山在定州恆陽縣西北百四十里。周禮云并州鎮曰恆山。」 〔六〕索隱獨不言「至」者,蓋以天子所都也。正義括地志云:「嵩山,亦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陽城縣西北二十三里。」
禹遵之。後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瀆,二龍去之〔一〕。其後三世,湯伐桀,欲遷夏社,不可,作夏社。後八世,至帝太戊,有桑穀生於廷,一暮大拱,懼。伊陟曰:〔二〕「妖不勝德。」太戊修德,桑穀死。伊陟贊巫咸,巫咸之興自此始。〔三〕後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興焉,稱高宗。有雉〔四〕登鼎耳雊,武丁懼。祖己曰:「修德。」武丁從之,位以永寧。後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五〕後三世,帝紂淫亂,武王伐之。由此觀之,始未嘗不肅祗,後稍怠慢也。
〔一〕索隱如淳按:國語「二龍漦于夏庭」是也。
〔二〕集解徐廣曰:「陟,古作「敕」。」
〔三〕索隱案尚書,巫咸殷臣名,伊陟贊告巫咸。今此云「巫咸之興自此始」,則以巫咸為巫覡。然楚詞亦以巫咸主神。蓋太史公以巫咸是殷臣,以巫接神事,太戊使禳桑穀之災,所以伊陟贊巫咸,故云巫咸之興自此始也。
〔四〕集解徐廣曰:「一作「鷮」,音嬌。」
〔五〕索隱謂武乙射天,後獵於河渭而震死也。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天子曰明堂、辟雍,〔一〕諸侯曰泮宮。〔二〕
〔一〕集解韋昭曰:「水外四周圓如辟雍,蓋以節觀者也。」
〔二〕集解張晏曰:「制度半於天子之辟雍。」索隱按:服虔云「天子水匝,為辟雍。諸侯水不匝,至半,為泮宮」。禮統又云「半有水,半有宮」是也。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一〕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二〕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
〔一〕集解王肅曰:「配天,於南郊祀之。」
〔二〕集解鄭玄曰:「上帝者,天之別名也。神無二主,故異其處,避后稷也。」 自周克殷後十四世,世益衰,禮樂廢,諸侯恣行,而幽王為犬戎所敗,〔一〕周東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二〕秦襄公既侯,居西垂,〔三〕自以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四〕黃牛羝羊各一云。〔五〕其後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閒,卜居之而吉。〔六〕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七〕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一〕集解徐廣曰:「犬,一作「畎」。」
〔二〕正義秦襄公,周平王元年封也。
〔三〕正義漢隴西郡西縣也。今在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也。 〔四〕索隱赤馬黑鬣曰騮也。
〔五〕索隱詩傳云:「羝,牡羊。」
〔六〕索隱按:地理志汧水出汧縣西北入渭。皇甫謐云「文公徙都汧」者也。正義括地志云:「郿縣故城在岐州郿縣東北十五里,即此城也。」
〔七〕集解李奇曰:「鄜音孚。山阪曰衍。」索隱鄜,地名,後為縣,屬馮翊。衍者,鄭眾注周禮云「下平曰衍」;又李奇三輔記云「三輔謂山阪閒為衍」也。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一〕雍東有好畤,皆廢無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其語不經見,縉紳者〔二〕不道。
〔一〕集解李奇曰:「於旁有吳陽地。」
〔二〕集解李奇曰:「縉,插也,插笏於紳。紳,大帶。」索隱姚氏云「縉,當作「搢」」。鄭眾注周禮云「縉讀為「薦」,謂薦之於紳帶之閒」。今按:鄭意以縉為薦,則薦亦是進,進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字也。
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一〕于陳倉北阪城祠之。〔二〕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三〕以一牢祠,命曰陳寶。〔四〕
〔一〕集解蘇林曰:「質如石也。」服虔曰:「在北,或曰在陳倉北。」索隱蘇林云:「質如石,似肺。」
〔二〕正義三秦記云:「太白山西有陳倉山,山有石雞,與山雞不別。趙高燒山,山雞飛去,而石雞不去,晨鳴山頭,聲聞三里。或言是玉雞。」括地志云:「陳倉山在今岐州陳倉縣南。」又云:「寶雞神祠在漢陳倉縣故城中,今陳倉縣東。石雞在陳倉山上。」祠在陳倉城,故言獲若石于陳倉北阪城祠之。
〔三〕集解如淳曰:「野雞,雉也。呂后名雉,故曰野雞。」瓚曰:「殷,聲也。云,足句之詞。」
〔四〕集解瓚曰:「陳倉縣有寶夫人祠,或一歲二歲與葉君合。葉君神來時,天為之殷殷雷鳴,雉為之雊也。在長安正西五百里。」韋昭曰:「在陳倉縣。寶而祠之,故曰陳寶。」索隱案:列異傳云「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媦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祭,有光,雷電之聲。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餘丈,來入陳倉祠中」。所以代俗謂之寶夫人祠,抑有由也。葉,縣名,在南陽。葉君即雄雉之神,故時與寶夫人神合也。
作鄜畤後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一〕作伏祠。〔二〕磔狗邑四門,以禦蠱菑。〔三〕
〔一〕索隱案秦本紀,德公元年以犧三百祠鄜畤。今案:「百」當為「白」,秦君西祀少昊時牲尚白。秦,諸侯也,雖奢侈,祭郊本特牲,不可用三百牢以祭天,蓋字誤耳。
〔二〕索隱案:服虔云「周時無伏,磔犬以禦災,秦始作之」。漢舊儀云「伏者,萬鬼行日,故閉不干求也」,故東觀漢記「和帝初令伏閉晝日」是也。又曆忌釋曰「伏者何?金氣伏藏之名。四時代謝,皆以相生。而春木代水,水生木也。夏火代木,木生火也。冬水代金,金生水也。至秋,則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日也」。 〔三〕索隱案:左傳云「皿蟲為蠱」,梟磔之鬼亦為蠱。故月令云「大儺,旁磔」,注云「磔,禳也。厲鬼為蠱,將出害人,旁磔於四方之門」。故此亦磔狗邑四門也。風俗通云「殺犬磔禳也」。
德公立二年卒。其後(六)〔四〕年,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
其後十四年,秦繆公立,病臥五日不寤;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繆公平晉亂。史書而記藏之府。而後世皆曰秦繆公上天。
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一〕而欲封禪。管仲曰:〔二〕「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三〕七十二家,〔四〕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五〕封泰山,禪云云;〔六〕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七〕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八〕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九〕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一0〕皆受命然後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一一〕過孤竹;〔一二〕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一三〕南伐至召陵,〔一四〕登熊耳山〔一五〕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一六〕而乘車之會六,〔一七〕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一八〕所以為盛;江淮之閒,一茅三脊,〔一九〕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二0〕西海致比翼之鳥,〔二一〕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是歲,秦繆公內晉君夷吾。其後三置晉國之君〔二三〕,平其亂。繆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一〕正義括地志云:「葵丘在曹州考城縣東南一里五十步郭內,即桓公所會處也。」
〔二〕索隱案:今管子書其封禪篇亡。
〔三〕正義括地志云:「梁父山在兗州泗水縣北八十里。」
〔四〕正義韓詩外傳云:「孔子升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人,不得而數者萬數也。」案:管仲所記自無懷氏以下十二家,其六十家無紀錄也。 〔五〕集解服虔曰:「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見莊子。」 〔六〕集解李奇曰:「云云山在梁父東。」索隱晉灼云:「山在蒙陰縣故城東北,下有云云亭也。」正義括地志云:「云云山在兗州博城縣西南三十里也。」 〔七〕索隱鄧展云「神農後子孫亦稱炎帝而登封者」,律曆志「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豈黃帝與神農身戰乎?皇甫謐云炎帝傳位八代也。 〔八〕集解徐廣曰:「在鉅平。」駰案:服虔曰「亭亭山在牟陰」。索隱應劭云「在鉅平北十餘里」。服虔云「在牟陰」,非也。正義括地志云:「亭亭山在兗州博城縣西南三十里也。」
〔九〕索隱晉灼云「本名茅山」。吳越春秋云「禹巡天下,登茅山,群臣乃大會計,更名茅山為會稽」。亦曰苗山也。正義括地志云:「會稽山一名衡山,在越州會稽縣東南一十二里也。」
〔一0〕集解應劭曰:「山名,在博縣。」晉灼曰:「在鉅平南十三里。」
〔一一〕索隱服虔云:「蓋今鮮卑是。」
〔一二〕正義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盧龍縣南一十里,殷時孤竹國也。」
〔一三〕集解韋昭曰:「將上山,纏束其馬,懸鉤其車也。卑耳即齊語所謂「辟耳」。」索隱案:山名,在河東大陽。卑讀如字也。齊語,即春秋外傳國語之書也。辟音僻。賈逵云「山險也」。
〔一四〕正義召音邵。括地志云:「召陵故城在豫州郊城縣東四十五里也。」
〔一五〕索隱登熊耳。案:荊州記耒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東西各一峰,狀如熊耳,因以為名。齊桓公並登之。或云弘農熊耳,下云「望江漢」,知非也。 〔一六〕索隱案左傳,三,謂魯莊十三年會北杏,平宋亂;僖四年侵蔡,遂伐楚;六年伐鄭,圍新城是也。 〔一七〕索隱據左氏傳云,謂莊十四年會于鄄,十五年又會鄄,十六年盟于幽,僖五年會于首止,八年盟于洮,九年會葵丘也。
〔一八〕集解應劭曰:「鄗上,山也。鄗音臛。」蘇林曰:「鄗上、北里皆地名。」索隱韋昭云:「設以不可得之物。」鄗音霍。應劭云:「光武改高邑曰鄗。」姚氏云:「鄗縣屬常山。」一云鄗上,山名。
〔一九〕集解孟康曰:「所謂靈茅也。」
〔二0〕集解韋昭曰:「各有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鰈。」索隱鰈音荅。郭璞云:「如牛脾,身薄,細鱗,紫黑色,只一眼,兩片合乃得行,今江東呼為王餘,亦曰版魚。」
〔二一〕集解韋昭曰:「各有一翼,不比不飛,其名曰鶼鶼。」索隱案:山海經云「崇吾之山有鳥,狀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云蠻」。郭璞注爾雅亦作「鶼鶼」。
〔二二〕索隱三置晉君。案:謂惠公、懷公、文公也。
其後百有餘年,而孔子論述六蓺,傳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禪乎梁父者七十餘王矣,其俎豆之禮不章,蓋難言之。或問禘之說,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說,其於天下也視其掌。」〔一〕詩云紂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爰周德之洽維成王,成王之封禪則近之矣。及後陪臣執政,季氏旅於泰山,仲尼譏之。〔二〕
〔一〕集解孔安國曰:「為魯諱也。」包氏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之說者,於天下之事如指視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二〕集解馬融曰:「旅,祭名。禮,諸侯祭山川在封內者。陪臣祭泰山,非禮也。」
是時萇弘以方事周靈王,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貍首。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一〕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諸侯不從,而晉人執殺萇弘。〔二〕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萇弘。 〔一〕集解徐廣曰:「貍,一名「不來」。」
〔二〕集解皇覽曰:「萇弘冢在河南洛陽東北山上。」
其後百餘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一〕祭黃帝;〔二〕作下畤,祭炎帝。
〔一〕索隱吳陽,地名,蓋在岳之南。又上云「雍旁有故吳陽武畤」,今蓋因武畤又作上、下畤以祭黃帝、炎帝。 〔二〕集解徐廣曰:「凡距作密畤二百五十年。」
後四十八年,周太史儋〔一〕見秦獻公曰:「秦始與周合,合而離,五百歲當復合,〔二〕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三〕櫟陽雨金,秦獻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四〕
〔一〕索隱音丁甘反。孟康云即老子也。韋昭案年表,儋在孔子後百餘年,非老聃也。 〔二〕索隱案:大顏歷評諸家,而云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獻邑,凡五百一十六年為合,亦舉全數。
〔三〕索隱合十七年伯王出。自昭王滅周之後至始皇元年誅嫪毐,正一十七年。孟康云:「謂周封秦為別,秦并周為合。此襄公為霸,始皇為王也。」正義王,于放反。秦周俱黃帝之後,至非子末別封,是合也。合而離者,謂非子末年,周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是離也。五百歲當復合者,謂從非子邑秦後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百歲,周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復與之親,是復合也。十七年霸王出焉者,謂從秦孝公三年至十九年,周顯王致伯於秦孝公,是霸出也;至惠王稱王,王者出焉。然五百歲者,非子生秦侯已下二十八君,至孝公二年,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之後十四年,則五百歲矣。諸家解皆非也。
〔四〕集解晉灼曰:「漢注在隴西西縣人先祠山下,形如種韭畦,畦各一土封。」索隱漢舊儀云:「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埒如菜畦,畤中各有一土封,故云畤。」三蒼云:「畤,埒也。」 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一〕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二〕而鼎沒于泗水彭城下。
〔一〕集解徐廣曰:「去太史儋言時百二十年。」 〔二〕集解爾雅曰:「右陵太丘。」索隱應劭云:「亡,淪入地也。」案:亡,社主亡也。爾雅云「右陵太丘」。郭璞云「宋有太丘」。
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一〕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二〕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三〕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四〕音上大呂,事統上法。〔五〕
〔一〕集解應劭曰:「螾,丘蚓也。黃帝土德,故地見其神。蚓大五六圍,長十餘丈。」韋昭曰:「黃者地色,螾亦地物,故以為瑞。」索隱出呂氏春秋。音引。
〔二〕集解蘇林曰:「流出也。」 〔三〕索隱中候及呂氏春秋皆云「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為赤烏,五至,以穀俱來」。
〔四〕正義張晏云:「水,北方,黑。水終數六,故以方六寸為符,六尺為步。」
〔五〕集解服虔曰:「政尚法令也。」瓚曰:「水陰,陰主刑殺,故尚法。」
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一〕頌秦功業。於是徵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二〕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葅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傳曰:「三年不為禮,禮必廢;三年不為樂,樂必壞。」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云。
尚書曰,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輯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還瑞。〔一〕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二〕柴,望秩于山川。遂覲東后。東后者,諸侯也。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五月,巡狩至南嶽。南嶽,衡山也。〔三〕八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華山也。〔四〕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嶽,恆山也。〔五〕皆如岱宗之禮。中嶽,嵩高也。〔六〕五載一巡狩。
〔一〕集解徐廣曰:「還,一作「班」。」 〔二〕正義括地志云:「泰山,一曰岱宗,東岳也,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里。周禮云兗州鎮曰岱宗。」
〔三〕正義括地志云:「衡山,一名岣嶁山,在衡州湘潭縣西四十里。」
〔四〕正義括地志云:「華山在華州華陰縣南八里,古文以為敦物。周禮云豫州鎮曰華山。」
〔五〕正義括地志云:「恆山在定州恆陽縣西北百四十里。周禮云并州鎮曰恆山。」 〔六〕索隱獨不言「至」者,蓋以天子所都也。正義括地志云:「嵩山,亦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陽城縣西北二十三里。」
禹遵之。後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瀆,二龍去之〔一〕。其後三世,湯伐桀,欲遷夏社,不可,作夏社。後八世,至帝太戊,有桑穀生於廷,一暮大拱,懼。伊陟曰:〔二〕「妖不勝德。」太戊修德,桑穀死。伊陟贊巫咸,巫咸之興自此始。〔三〕後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興焉,稱高宗。有雉〔四〕登鼎耳雊,武丁懼。祖己曰:「修德。」武丁從之,位以永寧。後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五〕後三世,帝紂淫亂,武王伐之。由此觀之,始未嘗不肅祗,後稍怠慢也。
〔一〕索隱如淳按:國語「二龍漦于夏庭」是也。
〔二〕集解徐廣曰:「陟,古作「敕」。」
〔三〕索隱案尚書,巫咸殷臣名,伊陟贊告巫咸。今此云「巫咸之興自此始」,則以巫咸為巫覡。然楚詞亦以巫咸主神。蓋太史公以巫咸是殷臣,以巫接神事,太戊使禳桑穀之災,所以伊陟贊巫咸,故云巫咸之興自此始也。
〔四〕集解徐廣曰:「一作「鷮」,音嬌。」
〔五〕索隱謂武乙射天,後獵於河渭而震死也。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天子曰明堂、辟雍,〔一〕諸侯曰泮宮。〔二〕
〔一〕集解韋昭曰:「水外四周圓如辟雍,蓋以節觀者也。」
〔二〕集解張晏曰:「制度半於天子之辟雍。」索隱按:服虔云「天子水匝,為辟雍。諸侯水不匝,至半,為泮宮」。禮統又云「半有水,半有宮」是也。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一〕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二〕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
〔一〕集解王肅曰:「配天,於南郊祀之。」
〔二〕集解鄭玄曰:「上帝者,天之別名也。神無二主,故異其處,避后稷也。」 自周克殷後十四世,世益衰,禮樂廢,諸侯恣行,而幽王為犬戎所敗,〔一〕周東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二〕秦襄公既侯,居西垂,〔三〕自以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四〕黃牛羝羊各一云。〔五〕其後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閒,卜居之而吉。〔六〕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七〕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一〕集解徐廣曰:「犬,一作「畎」。」
〔二〕正義秦襄公,周平王元年封也。
〔三〕正義漢隴西郡西縣也。今在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也。 〔四〕索隱赤馬黑鬣曰騮也。
〔五〕索隱詩傳云:「羝,牡羊。」
〔六〕索隱按:地理志汧水出汧縣西北入渭。皇甫謐云「文公徙都汧」者也。正義括地志云:「郿縣故城在岐州郿縣東北十五里,即此城也。」
〔七〕集解李奇曰:「鄜音孚。山阪曰衍。」索隱鄜,地名,後為縣,屬馮翊。衍者,鄭眾注周禮云「下平曰衍」;又李奇三輔記云「三輔謂山阪閒為衍」也。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一〕雍東有好畤,皆廢無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其語不經見,縉紳者〔二〕不道。
〔一〕集解李奇曰:「於旁有吳陽地。」
〔二〕集解李奇曰:「縉,插也,插笏於紳。紳,大帶。」索隱姚氏云「縉,當作「搢」」。鄭眾注周禮云「縉讀為「薦」,謂薦之於紳帶之閒」。今按:鄭意以縉為薦,則薦亦是進,進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字也。
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一〕于陳倉北阪城祠之。〔二〕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三〕以一牢祠,命曰陳寶。〔四〕
〔一〕集解蘇林曰:「質如石也。」服虔曰:「在北,或曰在陳倉北。」索隱蘇林云:「質如石,似肺。」
〔二〕正義三秦記云:「太白山西有陳倉山,山有石雞,與山雞不別。趙高燒山,山雞飛去,而石雞不去,晨鳴山頭,聲聞三里。或言是玉雞。」括地志云:「陳倉山在今岐州陳倉縣南。」又云:「寶雞神祠在漢陳倉縣故城中,今陳倉縣東。石雞在陳倉山上。」祠在陳倉城,故言獲若石于陳倉北阪城祠之。
〔三〕集解如淳曰:「野雞,雉也。呂后名雉,故曰野雞。」瓚曰:「殷,聲也。云,足句之詞。」
〔四〕集解瓚曰:「陳倉縣有寶夫人祠,或一歲二歲與葉君合。葉君神來時,天為之殷殷雷鳴,雉為之雊也。在長安正西五百里。」韋昭曰:「在陳倉縣。寶而祠之,故曰陳寶。」索隱案:列異傳云「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媦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祭,有光,雷電之聲。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餘丈,來入陳倉祠中」。所以代俗謂之寶夫人祠,抑有由也。葉,縣名,在南陽。葉君即雄雉之神,故時與寶夫人神合也。
作鄜畤後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一〕作伏祠。〔二〕磔狗邑四門,以禦蠱菑。〔三〕
〔一〕索隱案秦本紀,德公元年以犧三百祠鄜畤。今案:「百」當為「白」,秦君西祀少昊時牲尚白。秦,諸侯也,雖奢侈,祭郊本特牲,不可用三百牢以祭天,蓋字誤耳。
〔二〕索隱案:服虔云「周時無伏,磔犬以禦災,秦始作之」。漢舊儀云「伏者,萬鬼行日,故閉不干求也」,故東觀漢記「和帝初令伏閉晝日」是也。又曆忌釋曰「伏者何?金氣伏藏之名。四時代謝,皆以相生。而春木代水,水生木也。夏火代木,木生火也。冬水代金,金生水也。至秋,則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日也」。 〔三〕索隱案:左傳云「皿蟲為蠱」,梟磔之鬼亦為蠱。故月令云「大儺,旁磔」,注云「磔,禳也。厲鬼為蠱,將出害人,旁磔於四方之門」。故此亦磔狗邑四門也。風俗通云「殺犬磔禳也」。
德公立二年卒。其後(六)〔四〕年,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
其後十四年,秦繆公立,病臥五日不寤;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繆公平晉亂。史書而記藏之府。而後世皆曰秦繆公上天。
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一〕而欲封禪。管仲曰:〔二〕「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三〕七十二家,〔四〕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五〕封泰山,禪云云;〔六〕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七〕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八〕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九〕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一0〕皆受命然後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一一〕過孤竹;〔一二〕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一三〕南伐至召陵,〔一四〕登熊耳山〔一五〕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一六〕而乘車之會六,〔一七〕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一八〕所以為盛;江淮之閒,一茅三脊,〔一九〕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二0〕西海致比翼之鳥,〔二一〕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是歲,秦繆公內晉君夷吾。其後三置晉國之君〔二三〕,平其亂。繆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一〕正義括地志云:「葵丘在曹州考城縣東南一里五十步郭內,即桓公所會處也。」
〔二〕索隱案:今管子書其封禪篇亡。
〔三〕正義括地志云:「梁父山在兗州泗水縣北八十里。」
〔四〕正義韓詩外傳云:「孔子升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人,不得而數者萬數也。」案:管仲所記自無懷氏以下十二家,其六十家無紀錄也。 〔五〕集解服虔曰:「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見莊子。」 〔六〕集解李奇曰:「云云山在梁父東。」索隱晉灼云:「山在蒙陰縣故城東北,下有云云亭也。」正義括地志云:「云云山在兗州博城縣西南三十里也。」 〔七〕索隱鄧展云「神農後子孫亦稱炎帝而登封者」,律曆志「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豈黃帝與神農身戰乎?皇甫謐云炎帝傳位八代也。 〔八〕集解徐廣曰:「在鉅平。」駰案:服虔曰「亭亭山在牟陰」。索隱應劭云「在鉅平北十餘里」。服虔云「在牟陰」,非也。正義括地志云:「亭亭山在兗州博城縣西南三十里也。」
〔九〕索隱晉灼云「本名茅山」。吳越春秋云「禹巡天下,登茅山,群臣乃大會計,更名茅山為會稽」。亦曰苗山也。正義括地志云:「會稽山一名衡山,在越州會稽縣東南一十二里也。」
〔一0〕集解應劭曰:「山名,在博縣。」晉灼曰:「在鉅平南十三里。」
〔一一〕索隱服虔云:「蓋今鮮卑是。」
〔一二〕正義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盧龍縣南一十里,殷時孤竹國也。」
〔一三〕集解韋昭曰:「將上山,纏束其馬,懸鉤其車也。卑耳即齊語所謂「辟耳」。」索隱案:山名,在河東大陽。卑讀如字也。齊語,即春秋外傳國語之書也。辟音僻。賈逵云「山險也」。
〔一四〕正義召音邵。括地志云:「召陵故城在豫州郊城縣東四十五里也。」
〔一五〕索隱登熊耳。案:荊州記耒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東西各一峰,狀如熊耳,因以為名。齊桓公並登之。或云弘農熊耳,下云「望江漢」,知非也。 〔一六〕索隱案左傳,三,謂魯莊十三年會北杏,平宋亂;僖四年侵蔡,遂伐楚;六年伐鄭,圍新城是也。 〔一七〕索隱據左氏傳云,謂莊十四年會于鄄,十五年又會鄄,十六年盟于幽,僖五年會于首止,八年盟于洮,九年會葵丘也。
〔一八〕集解應劭曰:「鄗上,山也。鄗音臛。」蘇林曰:「鄗上、北里皆地名。」索隱韋昭云:「設以不可得之物。」鄗音霍。應劭云:「光武改高邑曰鄗。」姚氏云:「鄗縣屬常山。」一云鄗上,山名。
〔一九〕集解孟康曰:「所謂靈茅也。」
〔二0〕集解韋昭曰:「各有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鰈。」索隱鰈音荅。郭璞云:「如牛脾,身薄,細鱗,紫黑色,只一眼,兩片合乃得行,今江東呼為王餘,亦曰版魚。」
〔二一〕集解韋昭曰:「各有一翼,不比不飛,其名曰鶼鶼。」索隱案:山海經云「崇吾之山有鳥,狀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云蠻」。郭璞注爾雅亦作「鶼鶼」。
〔二二〕索隱三置晉君。案:謂惠公、懷公、文公也。
其後百有餘年,而孔子論述六蓺,傳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禪乎梁父者七十餘王矣,其俎豆之禮不章,蓋難言之。或問禘之說,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說,其於天下也視其掌。」〔一〕詩云紂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爰周德之洽維成王,成王之封禪則近之矣。及後陪臣執政,季氏旅於泰山,仲尼譏之。〔二〕
〔一〕集解孔安國曰:「為魯諱也。」包氏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之說者,於天下之事如指視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二〕集解馬融曰:「旅,祭名。禮,諸侯祭山川在封內者。陪臣祭泰山,非禮也。」
是時萇弘以方事周靈王,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貍首。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一〕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諸侯不從,而晉人執殺萇弘。〔二〕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萇弘。 〔一〕集解徐廣曰:「貍,一名「不來」。」
〔二〕集解皇覽曰:「萇弘冢在河南洛陽東北山上。」
其後百餘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一〕祭黃帝;〔二〕作下畤,祭炎帝。
〔一〕索隱吳陽,地名,蓋在岳之南。又上云「雍旁有故吳陽武畤」,今蓋因武畤又作上、下畤以祭黃帝、炎帝。 〔二〕集解徐廣曰:「凡距作密畤二百五十年。」
後四十八年,周太史儋〔一〕見秦獻公曰:「秦始與周合,合而離,五百歲當復合,〔二〕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三〕櫟陽雨金,秦獻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四〕
〔一〕索隱音丁甘反。孟康云即老子也。韋昭案年表,儋在孔子後百餘年,非老聃也。 〔二〕索隱案:大顏歷評諸家,而云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獻邑,凡五百一十六年為合,亦舉全數。
〔三〕索隱合十七年伯王出。自昭王滅周之後至始皇元年誅嫪毐,正一十七年。孟康云:「謂周封秦為別,秦并周為合。此襄公為霸,始皇為王也。」正義王,于放反。秦周俱黃帝之後,至非子末別封,是合也。合而離者,謂非子末年,周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是離也。五百歲當復合者,謂從非子邑秦後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百歲,周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復與之親,是復合也。十七年霸王出焉者,謂從秦孝公三年至十九年,周顯王致伯於秦孝公,是霸出也;至惠王稱王,王者出焉。然五百歲者,非子生秦侯已下二十八君,至孝公二年,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之後十四年,則五百歲矣。諸家解皆非也。
〔四〕集解晉灼曰:「漢注在隴西西縣人先祠山下,形如種韭畦,畦各一土封。」索隱漢舊儀云:「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埒如菜畦,畤中各有一土封,故云畤。」三蒼云:「畤,埒也。」 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一〕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二〕而鼎沒于泗水彭城下。
〔一〕集解徐廣曰:「去太史儋言時百二十年。」 〔二〕集解爾雅曰:「右陵太丘。」索隱應劭云:「亡,淪入地也。」案:亡,社主亡也。爾雅云「右陵太丘」。郭璞云「宋有太丘」。
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一〕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二〕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三〕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四〕音上大呂,事統上法。〔五〕
〔一〕集解應劭曰:「螾,丘蚓也。黃帝土德,故地見其神。蚓大五六圍,長十餘丈。」韋昭曰:「黃者地色,螾亦地物,故以為瑞。」索隱出呂氏春秋。音引。
〔二〕集解蘇林曰:「流出也。」 〔三〕索隱中候及呂氏春秋皆云「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為赤烏,五至,以穀俱來」。
〔四〕正義張晏云:「水,北方,黑。水終數六,故以方六寸為符,六尺為步。」
〔五〕集解服虔曰:「政尚法令也。」瓚曰:「水陰,陰主刑殺,故尚法。」
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一〕頌秦功業。於是徵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二〕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