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7──中華民國十六年丁卯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作者:郭廷以


  1﹐1(一一,二八)

  甲、武漢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及國民政府委員以國民政府名義,劃武昌、漢口、漢陽為京兆區,定名武漢。

  乙、武漢張貼擁護聯俄聯共政策、實行農工政策、打倒英帝國主義等標語。

  丙、南昌軍事善後會議,譚延闓、張人傑、李宗仁、朱培德、程潛、唐生智、鄧演達均出席。蔣總司令力主進兵南京上海(嘉倫、唐生智、鄧演達主進兵河南。1﹐7閉會)。

  丁、國民政府財政部通告,自本日起在湖北境內照廣東辦法,實行征收暫時內地稅(即二五附加稅)。

  戊、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收回,改為【臨時法院】,孫傳芳、徐鼎康委徐紹震為院長。

  己、張作霖、顧維鈞招待公使團茶話(張原望各國公使於是日承認其主張,不果)。

  1﹐2(一一,二九)

  甲、吳鼎昌在國聞週報發表【中國新經濟政策】

  。

  乙、國民政府實行改革司法制度。

  丙、于右任電武漢,準備率國民二、三軍會同一軍入豫(1﹐5武漢覆令留陝)。  丁、楊宇霆、莫德惠等應張作霖召到北京,商組政府事(1﹐19楊返奉)。

  戊、江西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等率眾包圍縣署,毆辱縣黨部主任委員及第二女子師範校長。  1﹐3(一一,三○)

  甲、下午三時漢口民眾慶祝北伐勝利,及國民政府遷鄂,在海關附近演說,英水兵上岸開槍,民眾傷五人,英兵傷三人,形勢緊張,代理外交部長陳友仁召英總領事Goffe,令於二十四小時內撤退英兵。

  乙、鮑羅廷提議由臨時聯席會議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  1﹐13改由臨時聯席會議先作非正式之通知)。

  丙、南昌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中央常會?)議決中央黨部國民政府暫駐南昌,另於武漢設政治分會(以武漢共產黨勢盛)。並定於3﹐1召開中央執行委員全體會議。

  丁、廣州機械總工會(右派)與鐵路工會(左派)工人發生大衝突。

  戊、福建臨時政治會議成立,何應欽為代理主席。

  己、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章實行大戒嚴,晚八時斷絕交通。

  庚、杭州孟昭月與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周鳳岐戰於富陽。

  辛、蕪湖陳調元軍大肆搶掠,人民死傷十餘人。

  壬、關稅委員會通過立即實行征收附加稅案。

  癸、蘇俄放逐托洛斯基、賴哥夫斯基、拉狄克等三十人。

  1﹐4(一二,一)  甲、漢口上岸之英水兵撤退,民眾擁入租界,當晚衛戍司令部應英總領事之請即派兵入駐租界維持秩序。

  乙、漢口各團體聯席會議對昨日事件,議決八條(一)嚴重抗議,(二)賠償民眾損失,(三)行兇水兵交中國懲辦,(四)撤退英艦及電網沙袋,(五)道歉,(六)租界內集會言論自由,(七)解除義勇隊武裝,(八)派兵入駐英租界,國民政府完全接收。  丙、湖南省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成立。  丁、毛澤東開始在湘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至二月四日止,先後到長沙、湘潭、醴陵、湘鄉、衡山五縣)  。

  戊、北京法公使瑪泰爾與顧維鈞在外交部舉行開議中法陸路通商條約儀式,舊約實行作廢。

  己、奉軍萬福麟部進抵綏遠五原。

  1﹐5(一二,二)  甲、漢口英租界巡捕房及公務人員均撤退,銀行商店停止營業。  乙、中央臨時聯席會議英租界臨時管理委員會,主持英租界公安市政事宜,代理外交部長陳友仁即照會英總領事,並布告外人安心營業(英婦孺均自租界移居英輪,美婦孺二、三十人亦撤退,同時重慶宜昌九江英人亦多準備退出),民眾舉行示威遊行,總工會商會等團體合組武漢市民對英委員會(共產黨李立三、劉少奇等主之)。

  丙、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長波爾特主張將給與在華美僑特別利益之中美協約取銷。

  丁、廣東省政府公布暫行解決工商糾紛條例。

  戊、張宗昌到北京,張作霖、楊宇霆等決定仍維持顧維鈞內閣,靳雲鵬組閣運動失敗。

  己、上海法租界會審公廨放棄民事部分。

  1﹐6(一二,三)

  甲、九江英水兵與碼頭工人衝突,傷工人二名,英艦發砲示威,民眾憤激,英領事令英僑退上英艦,革命軍即派兵入租界。  乙、漢口租界秩序恢復。

  丙、武漢徐謙、宋慶齡、孫科、蔣作賓、陳友仁等電南昌,要求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遷鄂,並設政治分會於武漢。

  丁、比使與顧維鈞交換改訂中比商約意見。  戊、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周鳳岐部為孟昭月所敗,自浙江富陽西退。

  己、長沙組織審理土豪劣紳特別法庭。

  1﹐7(一二,四)

  甲、國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長陳友仁召集漢口各領事,宣布接管英租界情形,聲明保護外人安全。

  乙、武漢中央聯席會議議決改組英租界管理委員會,由外交、財政、交通三部組織,勸民眾勿對英直接衝突,保護英人生命財產。

  丙、共產黨韋拔群攻占廣西東蘭縣城。

  丁、南昌國民黨政治會議通過派宋慶齡、徐謙、宋子文、孫科、陳友仁、蔣作賓、陳銘樞、唐生智、鄧演達、王法勤、李宗仁、劉驥、董用威組織政治會議武漢分會。

  戊、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周鳳岐在浙江縉雲為周蔭人軍所敗,退向金華。

  1﹐8(一二,五)

  甲、漢口英租界臨時管理委員會成立,陳友仁任委員長,軍隊及糾察隊均撤退,由武裝華警維持秩序。

  乙、日本外務省條約局長佐分利自漢口到廣州視察。

  丙、蔣中正任命張人傑、周鳳岐、蔡元培、韓寶華、陳其采、褚輔成、宣中華等十一人為浙江臨時政治會議委員,張為主席由蔡代理,即在寧波成立。

  丁、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報告強調蔣中正、汪兆銘重行和好之重要。

  戊、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璋嚴行檢查上海報紙,並要求封閉法租界之市民公會。

  1﹐9(一二,六)

  甲、孫傳芳令江蘇省內各海關即日征收二五附加稅。

  乙、浙江孫傳芳軍孟昭月部占桐廬,段承澤師迫紹興,革命軍石錦華、余霖文部退寧波。

  1﹐10(一二,七)

  甲、陳友仁通告暫停反英運動,英軍艦八艘到漢口,日美增駐派海軍,向長江流域集中。  乙、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布告取締集會遊行宣傳,並捕百餘人,於華租交界處架設鐵絲網障礙物。

  丙、國民聯軍總司令馮玉祥電委于右任、鄧寶珊為該軍駐陝總副司令。

  1﹐11(一二,八)  甲、英艦在武穴快馳,擊沈貨船數百艘,溺斃無算。

  乙、蔣中正自南昌到武漢,商召開中央委員全體會議及政府黨部遷移問題。

  丙、鮑羅廷於武昌歡宴蔣中正席上演說孫中山之聯俄、聯共、農工三大政策。  丁、去年十一月在南昌被捕之贛軍將領唐福山、岳思寅、張鳳岐等由人民審判委員會判決槍斃。

  1﹐12(一二,九)

  甲、英使館參贊歐瑪利在漢口與國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長陳友仁晤談,要求退還英租界,陳拒絕。

  乙、北京政府宣布自本年二月一日起,征收進口貨物附加稅,一律值百抽二。五,並令財政部籌議裁釐方法,外交部迅催續開關稅會議。

  丙、顧維鈞內閣正式成立,顧兼外交總長,胡惟德內務,湯爾和財政,張景惠陸軍,杜錫珪海軍,羅文榦司法,任可澄教育,楊文愷農商,潘復交通(張作霖為顧全與吳佩孚之關係,放棄靳雲鵬或梁士詒組閣主張)。

  1﹐13(一二,一○)

  甲、比使照會北京外交部,願開始會商新約,暫行中止海牙國際法庭訴訟(明日外部復照贊同)。

  乙、顧維鈞以實行征收附加稅之照會送關係國使館。

  丙、英美亞洲艦隊相繼到上海,英司令往長江上游視察,漢口、九江退出之英婦孺繼續抵上海。

  丁、北京美使館訓令華中、華南美領事,立將美僑撤至安全地區。

  戊、陸榮廷到北京晤張作霖,商夾攻革命軍計劃。

  1﹐14(一二,一一)

  甲、比政府答覆英提案,反對共同對華宣言。

  乙、陳友仁歐瑪利續談漢案。  丙、廣州沙面租界戒嚴,防止民眾示威運動。

  丁、日本資本家宣言反對中國征收二五附加稅。

  戊、國民政府財政部公布國庫券條例(券額九百萬元)。

  己、信陽魏益三電吳佩孚,請與革命軍議和(吳擬令寇英傑、田維勤解決魏部)。  1﹐15(一二,一二)  甲、廣東省政府通令自三月一日起解放奴婢。

  乙、武漢中央聯席會議決定繼續進行(不設政治分會)。

  丙、福州發生西班牙教堂蒸殺嬰兒之疑案,群眾及士兵搗毀該教堂,波及法美教堂醫院,並發生搶掠(共產黨煽動),何應欽下令制止。

  丁、九江英租界臨時管理委員會成立。

  戊、上海法總領事委派華人五名、西人十三名組織法租界臨時行政委員會。  己、荷蘭答覆英提案,贊同中國征收附加稅。

  庚、張作霖令奉軍入豫,助吳佩孚解決靳雲鶚等,張學良即往保定布置。

  辛、孫傳芳部段承澤師占寧波(蔡元培等走象山,旋去福州。革命軍第十九軍退奉化、寧海、臺州,復為段師及周蔭人軍所敗,浙東戰事暫停)。

  1﹐16(一二,一三)

  甲、日首相若槻對華演說,貫徹加藤內閣以來之不干涉主義。  乙、日外務省條約局長佐分利離廣州回上海(1﹐30返北京)。

  丙、梁士詒說美英使修改不平等條約,並告英使以北方正從事結合南方右派。

  丁、成都英領事館自動封閉,廣州、長沙均有激昂之反英示威運動。

  戊、廣州嶺南大學已由美國董事議決交中國人辦理(收回教育權運動之第一成績)。

  己、天津法租界驅逐國民黨員二十二人出界。

  庚、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璋大捕黨人。

  1﹐17(一二,一四)

  甲、武漢中央聯席會議通過召集河南農民(紅槍會)大會計劃。推徐謙、孫科、陳友仁、鮑羅廷起草對英工黨宣言,不用武力收回租界,只用磋商政策。

  乙、蔣中正在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會議(實即中央聯席會議)報告,說明統一軍事之必要,兩個月內必能肅清東南。

  丙、英內閣會議對漢案主張滿足華人合法願望,並加派陸海軍赴上海。

  丁、中比訂新約會議,在北京舉行正式開幕式,比國願自動交還天津比租界。

  戊、顧維鈞正式通告日使芳澤,請於本月二十一日舉行改訂中日商約會議開幕禮,芳澤覆允。  己、浙江孟昭月軍占領蘭谿。  1﹐18(一二,一五)  甲、日外相幣原喜重郎在日議會宣布對華政策:(一)對中國內戰嚴守不干涉主義,(二)期望兩國經濟提攜,(三)接受中國國民合理希望,(四)擁護日本在華正當而重要之權利利益。

  乙、張作霖訪日使芳澤,疏通附加稅問題。

  丙、北京總稅務司安格聯自上海往漢口,與國民政府有所接洽。

  丁、福州英美僑民相繼撤退。

  戊、美使馬慕瑞奉召回國(二十七日又奉令折回北京)。

  己、寇英傑宣布廢河南督理,吳佩孚以為討賊軍第三軍團長,統賀國光、陳德麟、賈萬興等軍。

  庚、廣州開促進開闢黃埔商埠運動大會。

  1﹐19(一二,一六)  甲、上海工潮紛起,電車及公共汽車工人亦罷工,領事團電北京公使團請派水兵登岸。  乙、比公使照會北京外交部,海牙國際法庭不允中比條約中止訴訟,該案開庭日期延至五月二十五日。

  丙、長沙商民協會與蘇廣貨業店員聯合會發生大衝突。  丁、武漢臨時聯席會議組織【援助內蒙古委員會】,以鮑羅廷、徐謙、孫科、劉驥為委員。

  戊、蔣中正自武漢回抵九江。

  己、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自南昌抵浙江常山。

  1﹐20(一二,一七)

  甲、張作霖於安國軍總司令部內設外交、財政、政治三討論會,孫寶琦、陸宗輿為外交討論會正副會長,王寵惠等為會員,曹汝霖、葉恭綽為財政討論會正副會長,張弧等為會員,梁士詒、曾毓雋為政治討論會正副會長,嚴修等為會員。  乙、漢口美領事FrankP。Lockhart奉美公使命向陳友仁抗議福州事件,陳允負責保護美人安全。  丙、上海大學學生宣言號召反英運動。

  丁、西班牙公使與顧維鈞交換改約意見。  戊、東路革命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自江西抵浙江衢州,隨即決定自率第一軍薛岳、劉峙、嚴重、陳繼承師任中路,第二軍副軍長魯滌平(師長戴岳代理)任左翼,第二十六軍周鳳岐任右翼。  己、漢口中央銀行開幕。

  庚、英國駐日大使JohnTilley訪日外相幣原商請日本共同出兵防衛上海(翌日,幣原拒絕)

  。

  1﹐21(一二,一八)

  甲、張人傑、譚延闓、蔣中正自南昌電武漢請即成立政治分會,中央聯席會議毋庸繼續。乙、孟昭月部占浙江湯溪蘭谿。丙、何應欽以嚴厲手段處置1﹐15福州事件,槍決被捕之七犯(今日武漢電何,命保護外人)。丁、漢口華商因英商停業,商貨無法轉動,特向英商提出警告,將起訴要求賠償損失。歐瑪利允勸英商復業。戊、英外交部宣布增兵來華(三旅),祇為保護僑民。己、公使團會議中國征收附加稅問題,除日使表示反對外,均持默許態度。庚、北京中日修約會議舉行開幕式,日使芳澤謙吉稱此會為非正式,但為一特別重要會議。

  1﹐22(一二,一九)

  甲、北京國務院宣布附加稅額(暫定二千五百萬)分配辦法。乙、上海電車工潮解決,惟工人遊行時為工部局巡捕毆傷十餘人。丙、孫傳芳任蔡樸為浙江省長。

  1﹐23(一二,二○)

  甲、1﹐22國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長陳友仁宣言,中國國民黨之主要目的在恢復中國之完全獨立,但亦不漠視外人應得之權利,國民政府並不願與列強間發生武裝衝突,深望以談判及協議手續解決彼此間一切問題,並願單獨與任何外國開始談判,但須根據經濟平等原則,及彼此主權互相尊重之權利,至於處置漢口事件辦法,亦本此政策,國民政府之權力之展至英租界,乃因英水兵擅自登陸,傷及華人,與英人自生恐懼,工部局自行放棄職權,國民政府不得不組織委員會以處理租界行政。

  乙、陳友仁向漢口日本總領事高尾抗議中日北京修約會議。  1﹐24(一二,二一)

  甲、武漢中央聯席會議決定暫不取消。  乙、湖北省市黨員大會,提出【反對軍事獨裁】

  ,【打倒新軍閥】,【打倒張靜江】口號。

  丙、漢口英商因華商之警告,及歐瑪利之勸告,完全開市,漢口英領事因漢案措置失當,調回。陳友仁通令各省保護英僑,遇外交事件,須報外交部,不得直接辦理。

  丁、英國組織上海防衛軍(三旅),即分批出發,上海租界義勇隊已出防。

  戊、中比修約會議二次開會,比使報告比政府自動進行撤銷海牙國際法庭訴訟經過。  己、日本驅逐艦四艘自佐世保向上海出發。  庚、四川劉湘、賴心輝、劉成勳、劉文輝,先後就革命軍軍長職,鄧錫侯、田頌堯亦被任革命軍第二十八、二十九軍軍長。

  1﹐25(一二,二二)  甲、法國增防上海之安南兵二百名已登陸,英國自香港調來之印度兵第一批四百人亦到。

  乙、英駐日大使JohnTilley再訪日外相幣原,告以英單獨向上海出兵。

  丙、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波爾特所提對華應採取超乎他國行動案。

  丁、蔣中正在南昌召集軍事會議,籌集軍餉,並決定進兵計劃,西路軍總指揮唐生智率第四、第八、第十一、第十五軍,出武勝關沿京漢線前進,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率第一、十四、十七、十九、二十六軍,分由閩贛入浙,進取上海,夾攻南京,蔣中正兼中路軍總指揮,分為江左江右軍,江左軍總指揮李宗仁率第七、第十、第三十三軍,由鄂東進取安慶、合肥,側擊津浦路敵軍,江右軍總指揮程潛率第二、第六及獨立第二師由贛北進取南京(第二軍由贛東入浙,協助東路軍。又各路軍復分為若干縱隊),第三軍留守江西。

  戊、戴傳賢偕何香凝、顧孟餘、鄧演達等自武漢赴南昌,商中央黨部及政府遷鄂事。

  己、北京閣議通過【奧國賠款擔保二四庫券規則】。

  1﹐26(一二,二三)  甲、國民聯軍總司令馮玉祥由甘肅平涼到西安,積極整頓軍隊。

  乙、中共中央向俄使館提出政治問題報告。主以群眾力量脅制國民政府,並集中於反英運動,使其孤立,不使反赤運動聯合一致。

  丙、英工黨首領麥克唐納電武漢當局,抨擊保守黨政府,反對派兵來華。

  丁、中法越南陸路商約會議,開第二次會議。

  戊、河南林縣天門會與奉軍在直隸州衝突。  1﹐27(一二,二四)  甲、美國國務卿凱洛格發表對華外交政策宣言,對中國持寬大精神,但須保護在華人民生命財產,與他國人民享有均等機會。

  乙、漢口日本總領事高尾電告日外相幣原,黃郛表示革命軍盼以合理和平方法改善上海租界組織,並希避免與日本衝突。

  丙、上海各團體紛起宣言,反對英國對華武力政策。

  丁、英法義日四使會商出兵保護上海,無所決定。

  戊、白崇禧之東路軍自衢州東進,第一軍劉峙師占龍游。

  己、何應欽將福建民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以譚曙卿任軍長,吳威、郭鳳鳴、盧興邦任師長(翌日何自福州赴浙江)。

  庚、漢冶萍公司、日本正金銀行成立二百萬日元借款。

  1﹐28(一二,二五)

  甲、英國提交北京政府及國民政府說帖七條(第二次宣言,1﹐27由歐瑪利致陳友仁,本日由藍浦生致顧維鈞),即英政府準備承認中國新式法庭、法律,放棄英代表聽審權,照繳適當合法稅收,改訂英租界市政管理法,或將租界警權移交中國,英教士不得再在內地購地,中國教徒服從中國法律,學校醫院之教士均遵從中國法律與條例(是日英外相張伯倫在伯明罕演說對華政策)。

  乙、武漢臨時聯席會議,決定與英代表磋商,完成收回漢口租界手續(是日鮑羅廷未到)。

  丙、中國共產黨發表時局宣言,反對四國對華出兵協定,鞏固工農革命軍隊及一切被壓迫民眾的聯合陣線,推翻一切帝國主義者在中國所有之政治經濟的統治權力,肅清全國反動的舊勢力,在鄉村城市中建立革命的民眾政權,召集革命民眾的國民會議統一中國。  丁、中日修約二次會議討論關稅自主案,日本要求先訂互惠協定,中國主與承認附稅同時進行。

  1﹐29(一二,二六)

  甲、法使聲明法國出兵上海,並不與英國一致。  乙、上海英兵作示威遊行。

  丙、孫傳芳通電反對英兵來滬。

  丁、東路軍中路占浙江游埠洋埠,團長郭俊戰歿,右翼軍亦占湯溪。  戊、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自福建赴延平往浙江,以張貞為福州留守司令。  己、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選舉第三屆執行委員,共產派四人,右派四人,新右派一人(路友于)

  當選。  1﹐30(一二,二七)

  甲、陳友仁歐瑪利漢案磋商就緒,惟陳因英兵陸續向上海集中,並公然稱為【中國遠征軍】,非英政府將此項軍隊不向中國開行,則不簽字於漢案協定,陳並發表宣言,說明交涉經過及不簽字原因。  乙、英水兵在長沙登岸,民眾大憤。

  丙、上海交涉公署華洋民事上訴處組織大綱由江蘇當局批准。  丁、革命軍左翼總指揮兼二十五軍軍長袁祖銘、師長何璧輝、參謀長朱松等在常德被殺,唐生智即命第八軍師長周斕鎮壓。

  1﹐31(一二,二八)

  甲、北京政府以總稅務司安格聯不肯向各海關發征收附加稅命令,拒絕擔保以奧國庚子賠款餘額發行公債,且赴漢口與陳友仁接洽,下令免職,以英人易紈士代理總稅務司,並以羅文幹為稅務督辦。先是安格聯返英休假,北京稅務處督辦連電促其歸來,安格聯先到香港,轉赴漢口,內閣總理兼外長顧維鈞毅然將其免職。

  乙、北京外交部向英使正式抗議英國派兵來華。  丙、武漢臨時聯席會議在鮑羅廷住宅開會,決定暫不簽字收回漢口租界協定(否決1﹐28案)。

  2﹐1(一二,二九)

  甲、英使抗議安格聯免職事件,易紈士亦不就代理總稅務司職。  乙、中法陸路商約第三次會議,討論邊界稅率及中國在安南設領事問題。

  丙、東路軍第一師薛岳及先遣隊司令李明揚攻占浙江蘭谿。

  丁、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到南昌(鄧在武漢有附共產黨行動,為蔣中正所申斥)。

  戊、南昌革命軍第三軍(朱培德部)鬧餉。

  2﹐2(一,一)  甲、北京公使團會議安格聯免職及附加稅問題。  乙、九江關實施徵二五附加稅。

  丙、英國開特別閣議討論對華事件。

  丁、東路軍右路周鳳岐軍占金華,左路魯滌平中路白崇禧敗孫傳芳部馮紹閔白寶山部,占壽昌。

  戊、豫南靳雲鶚魏益三等與革命軍妥協已成,稱【河南保衛軍】,反抗奉軍入豫。

  2﹐3(一,二)

  甲、革命軍東路占浙江建德、桐廬,孟昭月周蔭人部紛紛東退。

  乙、何鍵葉琪任革命軍第三十五軍正副軍長,劉興周斕任第三十六軍正副軍長,李品仙任第八軍副軍長(均唐生智部)。

  丙、戴傳賢自九江赴上海,顧孟餘鄧演達赴漢口(一作1﹐2),黃郛同行(一作1﹐27)(黃到漢口不為左派所容,秘密出走,復返江西,尋去上海)。

  丁、安格聯自上海回北京,新任總稅務司易紈士不就。

  戊、張宗昌派何海鳴為安國軍直魯聯軍宣講部第一部部長(總部設上海)。

  己、安徽、江蘇地震二次。

  2﹐4(一,三)蔣總司令自廬山返抵南昌。  2﹐5(一,四)

  甲、北京美公使(馬慕瑞)漢口美領事Lockhart分別向顧維鈞陳友仁提出劃上海為中立區之說帖。

  乙、陳友仁演說,謂英國對華宣言,誤解現世自由獨立之原則,武漢與北京不能調和,英國須自決其對華政策。

  丙、雲南國民黨人,策動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四鎮守使發動政變,迫唐繼堯驅逐唐繼虞等,改組省政府(2﹐6發表聯名通電)。

  丁、福州李生春部被革命軍繳械。

  戊、北京政府公布保護狀條例十八條。

  己、中日商約第三次會議。

  2﹐6(一,五)  甲、革命軍第九軍軍長彭漢章(袁祖銘部)在漢口被唐生智逮捕。

  乙、奉軍前鋒榮臻部抵彰德。

  2﹐7(一,六)

  甲、荷日英美法義六公使正式向顧維鈞抗議徵收附加稅及總稅務司安格聯免職事。

  乙、漢口陳友仁歐瑪利之談判重開,談英軍來華問題。

  丙、北京張作霖之政治財政外交三討論會正式成立。

  丁、革命軍實行長江戒嚴,各軍均向下游集中。  戊、豫軍總司令寇英傑與直魯軍褚玉璞在徐州商直魯軍入豫問題。

  己、上海【創造社】被封。

  2﹐8(一,七)

  甲、南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議決,中央黨部國民政府遷往武漢,中央委員全體會議暫不召開。並派徐謙戴傳賢為赴美俄代表。

  乙、武漢電促汪兆銘回國。  丙、張作霖宣言維持內外債信用,出兵專為剿滅過激主義。又通電進兵河南,聲言收復武漢進取湘粵,並電吳佩孚及吳部將領協同動作,倘有抗拒,亦應一致聲討。

  丁、英皇喬治第五在眾議院演說中國問題。  戊、易紈士迄未就總稅務司職,日人運動繼任。

  2﹐9(一,八)  甲、國民政府及北京政府拒絕美國上海中立之要求。國民黨高級幹部會議,宣言反對獨裁、提高黨權、扶助農工運動,推徐謙、吳玉章、鄧演達、孫科、顧孟餘組織行動委員會。  乙、【反殖民地同盟大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幕,中國代表廖煥星、邵力子、陳權等出席(2﹐16閉會)。  丙、漢口交涉員通告各國領事,華洋訴訟以後由漢口市法院辦理,會審公堂不得開審,領事官員陪審資格取消。  丁、中法陸路商約四次會議,討論安南設領事及華僑待遇問題。

  2﹐10(一,九)

  甲、英國眾議院對中國問題大辯論,外相張伯倫演說英軍僅集中香港,不再開往上海。

  乙、上海英軍又遊行示威。

  丙、北京政府組織接收天津比租界委員會,天津英人討論歸還天津英租界問題。  丁、廣州罷市,向省政府請願爭【年初二去留工伴權】,工人代表亦請願維護農工,李濟琛大致允許商店要求,定五日內開仲裁會,解決工商糾紛。

  戊、北京共產黨報告數月來與國民黨左派(實踐社、新軍社、革新社、新中學會等)之聯絡及與新右派(孫文主義大同盟)之競爭經過。  己、陳公博代陳果夫主國民黨組織部。  庚、靳雲鶚通電拒絕奉軍入豫(吳佩孚部多附靳)。  2﹐11(一,一○)  甲、吳佩孚電張作霖請令奉軍停止前進(奉軍已抵黃河北岸,張學良到徐州視察)。

  乙、楊宇霆到北京,勸張作霖勿對南方用兵(北京盛傳梁士詒組閣,謀與南方妥協)。  丙、雲南胡若愚龍雲等二次要求唐繼堯改組省政府,提前成立軍事機關。

  丁、安格聯免職事件解決,稅務處公函獎其在華服務勞績,一年內仍給薪俸,易紈士即就代理總稅司職,二五附加稅另設機關征收(

  本日天津海關開始征收附加稅)。

  戊、曹錕離鄭州返天津。  2﹐12(一,一一)

  甲、英外相電歐瑪利,英軍除自印度出發者在上海上岸外,餘均中止,集中香港;歐瑪利即轉告陳友仁。

  乙、駐比公使王景岐電顧維鈞,海牙法庭對中比條約訴訟案,已發表獨裁宣言及辦法。  丙、上海公共租界納稅華人會選出臨時委員九人與工部局董事磋商租界內市政治安等問題。

  丁、魏益三、田維勤、賀國光等通電推靳雲鶚為河南保衛軍總司令,抗拒奉軍。

  2﹐13(一,一二)  甲、上海又到英兵二千餘人。  乙、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函北方委員會,努力推動反蔣宣傳,援助國民黨左派在武漢召開第三次中央全會。

  2﹐14(一,一三)

  甲、漢案協定原定今日簽字,陳友仁要求上海英兵撤退,歐瑪利向英政府請示,簽字展期。  乙、中日商約四次會議,關稅互惠協定問題仍未決。

  丙、戴傳賢奉蔣總司令之命,自上海赴日本(3﹐31返上海)。

  丁、吳佩孚部下親奉派多離豫,齊燮元宣告辭職,寇英傑留北京,張作霖派趙倜為河南宣撫使。  戊、馮玉祥與俄顧問烏斯馬諾夫在潼關商進兵河南計劃(馮於2﹐12到潼關)。

  己、孟昭月部劉士林、李俊義師與東路革命軍劉峙嚴重譚道源師激戰於桐廬。  庚、國民政府通告將另行任命所轄各省之郵務局長,恢復郵權。

  2﹐15(一,一四)

  甲、國民政府外交部公布漢案協定中止簽字經過,並揭示協定內容。

  乙、日外相幣原在議院宣稱中國尚無代表全國之政府,故不正式承認任何政府。

  丙、廣州工商糾紛由仲裁會仲裁,工會要求不遂,派糾察隊封閉商店,公安局即嚴厲干涉,拿辦滋擾工人。  丁、入豫奉軍在黃河北岸繳吳佩孚部軍械,吳命王維城賀國光秦德純等北上戒備,豫南靳雲鶚軍集中鄭州。  2﹐16(一,一五)

  甲、比使通告北京政府,海牙法庭比約訴訟案,比政府已自動取銷,請續開中比商約會議。

  乙、第三次英兵到上海,約二千人,英人宣稱上海英兵以四千為度,名為【上海防護軍】,餘暫停香港等處。

  丙、東路革命軍中路擊敗孟昭月部,進占富陽,右路占諸暨。  丁、國民黨赴俄代表譚平山(共產黨)回廣州,第三國際工人代表團秘書及其他重要人物同來,考察黨務政治。

  戊、武漢臨時聯席會議令靳雲鶚魏益三向蔣總司令請教。

  2﹐17(一,一六)

  甲、孫傳芳軍孟昭月等自杭州往嘉興,周蔭人軍亦沿滬杭線後退(周孟不睦)。

  乙、戴傳賢到日本門司,語日記者,盼日本助中國恢復經濟狀況。

  丙、廣州省政府嚴厲取締工人持械鬥毆。

  丁、廣州省政府議決在瓊崖設化黎局,連陽設化猺局,開化黎猺民族。

  戊、奉系將領張學良、韓麟春等通電討靳雲鶚。

  己、英使答覆北京外交部抗議,聲明派兵來華為保護英僑,非對華作戰。

  庚、日本外相幣原在貴族院聲明不干涉中國內政。  2﹐18(一,一七)

  甲、張作霖再電吳佩孚,奉軍入豫,決不終止,勸吳勿袒靳雲鶚拒奉軍南下。

  乙、東路革命軍中路(薛岳劉峙師)占領杭州,右路(周鳳岐軍)占領蕭山,左路(魯滌平軍)占領餘杭。

  丙、武漢臨時聯席會議令蔣總司令撥給馮玉祥五十萬元。

  丁、毛澤東發表其【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戊、米振標在開封就張作霖所委之第十八軍軍長兼毅軍總司令職。

  己、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部集中鄂東羅田。

  2﹐19(一,一八)

  甲、上海總同盟罷工,響應北伐軍,總工會發總罷工宣言,提出反對帝國主義,消滅軍閥黑暗政治,肅清一切反動勢力,建立真正保護人民利益之政府等條件;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璋斬殺散發傳單工人二名(此次暴動係由國民黨鈕永建、共產黨李立三、趙世炎、顧順章、羅亦農、瞿秋白領導)。

  乙、革命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進駐杭州。

  丙、安慶陳調元等密謀與革命軍合作。

  丁、英公使館代表歐瑪利接受十四日國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長陳友仁之要求,東來英軍改向香港進發,漢案協定正式簽字,英租界工部局定三月十五日解散,由華人之新政機關接收界內行政事宜。

  2﹐20(一,一九)

  甲、中英九江英租界協定在漢口由陳友仁歐瑪利簽字,內容與漢案協定相同,由國民政府賠償英人損失四萬元。

  乙、共產黨上海市執行委員會發表【上海目前最低限度共同政綱】,主成立上海市民政府。

  丙、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璋濫殺參與罷工工人學生,大刀隊斬工人十七名,學生二名,被捕者數十人,罷工工人增加十餘萬,商店亦有罷市者。

  丁、革命軍江右軍程潛部抵安徽至德、祁門,駐徽州之孫傳芳軍第十五師劉寶題歸附,受任新編第三軍長。

  戊、北京張作霖張宗昌等軍事會議,決出兵入蘇。

  己、江西省政府成立,李烈鈞任主席。

  2﹐21(一,二○)

  甲、美國眾議院通過波拉爾請美總統單獨與中國磋商案。

  乙、北京外交總長顧維鈞與美使藍浦生開始關於英國第二次提案之談判,惟英使表示須俟中國有實行新約之統一政府後,方能真正修訂條約。

  丙、武漢國民政府委員與中央黨部執行監察委員開擴大聯席會議:議決(一)即日結束中央聯席會議,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即在武漢正式開始辦公,(二)定三月一日在武漢開第三次中央執行委員全體會議,以統一黨的指導,鞏固黨的威權,並進行北伐工作,(三)

  承認中英漢案協定。

  丁、蔣中正在南昌行營總理紀念週講演,謂武漢之聯席會議為非法,總司令大權乃中央所授,絕非個人獨裁,聯席會議之徐謙乃為獨裁,又謂如共產黨員跋扈強橫,定予制裁。

  戊、南昌中央政治委員會議決設立上海臨時政治委員會,派吳敬恆、蔡元培、鈕永建、陳其采、蔣尊簋、楊樹莊、何應欽、葉楚傖、陳果夫、郭泰祺、楊銓、林煥廷、楊賢江為委員,吳為主席,統一指導上海黨務。

  己、北京中國農工銀行開業。  庚、日本外相幣原告英大使,謂蔣中正為溫和派。

  2﹐22(一,二一)

  甲、上海海軍【建威】【建康】兩砲艦受共產黨人汪壽華運動,在高昌廟向陸上開砲二十餘發,數彈落法租界(旋即平息),同時閘北工人暴動,搶警察署槍械。

  乙、武漢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決接受昨日擴大聯席會議之決議案。

  丙、上海罷工工人達三十五萬,繼續與軍隊衝突。

  丁、革命軍江右軍自江西彭澤馬當山東下。  戊、北京政府否認陳友仁歐瑪利漢案協定。

  己、北京政府公布海關附加稅保管委員會條例,以王士珍、梁士詒、王寵惠等十一人為保管委員。

  2﹐23(一,二二)

  甲、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到杭州,與前敵總指揮白崇禧商定由何率第四(馮軼裴)、五(賴世璜)、六(曹萬順)縱隊向長興進展,白率第一(周鳳岐)、二(王俊)、三(白兼)縱隊向松江進展。

  乙、南昌中央政治會議議決,在黨部與政府未遷以前,武漢不得以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名義別行辦法。

  丙、張宗昌到南京,直魯聯軍即向滬寧路出動。

  丁、上海防守司令部圍捕上海大學學生六十餘人。陳獨秀致書吳敬恆,謂共產黨決無與國民黨分離之意(時吳與鈕永建負責國民黨江蘇特務委員會)。

  2﹐24(一,二三)

  甲、漢口武昌陽夏黨員大會,以恢復黨權為名,作反蔣(中正)運動,高呼【打倒】老朽昏庸份子(指張人傑),掃除封建勢力,提高黨的威權,一切權力屬於黨,打倒個人獨裁(指蔣),徐謙鄧演達均有演說,主共產黨員參加國民黨之中央,並議決歡迎汪兆銘回國等案。

  乙、梁士詒在北京談時局,謂實現和平統一之時期已不遠(傳鄭洪年近曾代表梁氏往江西密洽,2﹐16返北京)。

  丙、北京英法義美日荷德比等十三國公使對二十二日上海海軍開砲事件,發表宣言,警告中國政府,防制事變。

  丁、上海總工會下令復工(計此次參加罷工者四十餘萬,因滬杭路革命軍未積極前進,未能得到實際效果)。

  戊、上海海軍總司令楊樹莊令各艦一律開出吳淞口(革命軍諒解已成)。

  己、直魯聯軍第五路總指揮兼第八軍軍長渤海艦隊司令畢庶澄率軍抵上海。

  庚、南京商店因直魯軍強用軍用票,總罷市(二十七日復業)。

  2﹐25(一,二四)

  甲、上海英軍越租界布防,英美日均加調海陸軍來滬。

  乙、廣州歡迎國際勞工代表,並舉行國際反帝國主義者武力干涉中國大會,到三十萬人。  丙、孫傳芳公布聯治建設計劃大綱十四條。  丁、北京法使抗議二十二日上海海軍開砲事件。

  2﹐26(一,二五)

  甲、蔣總司令之代表戴傳賢到東京(2﹐25)

  ,與日本外務省次官亞洲局長等會晤。

  乙、南昌政治會議(中央常會)議決請第三國際執行委員會撤回鮑羅廷。

  丙、唐繼堯接受胡若愚、龍雲等之雲南省政府組織大綱。

  2﹐27(一,二六)

  甲、國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長電北京日法比各公使在未有合法政府以前,在北京議訂各約,一概無效。  乙、中國共產黨自廣州發出警告,革命的軍事政治力量必須聯合,汪兆銘必須立即復職(時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已到粵)。

  丙、英政府所派之上海防護軍司令鄧肯少將抵滬。

  丁、入豫奉軍已與靳雲鶚軍在中牟發生衝突,張作霖決調吉黑軍五萬入關。

  戊、張宗昌、孫傳芳同到上海,赴松江視察。

  2﹐28(一,二七)  甲、全國總工會下令各工會,本日十時起罷工一小時表示反對外兵來華。

  乙、在武漢之一小時罷工中,發現攻擊蔣中正、打倒張人傑之標語(鮑羅廷及共產黨策動)。

  丙、英商輪在安徽荻港附近撞沉運兵小輪,溺斃官兵數十人。

  丁、張宗昌、孫傳芳自上海回南京,即設七省聯軍司令部。

  3﹐1(一,二八)

  甲、蔣總司令在南昌勝利紀念會演說,指責武漢聯席會議之不當。

  乙、俄輪PamistLenina自漢口下駛,在浦口被張宗昌軍扣留,俄人多名及鮑羅廷妻被拘,並搜出宣傳品多件。

  丙、張宗昌孫傳芳因陳調元態度不明,將陳部在蚌埠浦口者繳械。

  丁、靳雲鶚在新鄭召開會議,以魏益三為河南保衛軍副司令,改編吳佩孚所部為十六軍(靳已與馮玉祥合作)。

  戊、浙江臨時政治會議在杭州行使職權,蔡元培任代理主席(即一月八日在寧波成立者)。

  己、北京中比修約會議重開。

  3﹐2(一,二九)

  甲、英代表歐瑪利照會陳友仁,自三月十五日起將九江英租界無條件移交國民政府。  乙、湖北頒布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

  丙、松江孫傳芳軍撤退江北,由張宗昌軍畢庶澄接防,孫准孟昭月辭職,以盧香亭為聯軍訓練總監,主持調防事宜。

  3﹐3(一,三○)

  甲、國民黨要人李煜瀛(石曾)離北京赴上海(傳李曾與楊宇霆商南北妥協,楊度亦預聞其事)。  乙、俄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致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謂中國革命必須堅決發展群眾運動,使工農武裝。中國共產黨應曝露國民黨右派之反動政策。  丙、上海交涉員許沅向領事團抗議英軍越界布防(一作3﹐2)。

  丁、南昌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中央黨部國民政府於本月六日全部遷鄂,十二日召開中央執行委員全體會議(陳公博等調停之結果)(一作3﹐2)。

  3﹐4(二,一)

  甲、武漢中央政治會議通過陳友仁所提收回九江英租界協定及漢口特三區市政章程,並令陳迅速交涉收回漢口法日租界及廣州沙面英法租界。

  乙、北京中日商約會議,日仍堅持最惠國待遇。

  丙、革命軍東路軍向蘇州平望及浙江長興進展,江右軍自青陽向蕪湖進展。

  丁、陳調元自安慶到蕪湖,就革命軍第三十七軍軍長兼北路軍總指揮職,王普就第二十七軍軍長職。駐宣城之葉開鑫亦受任為新編第五軍軍長。  戊、張繼離上海,聲明不問政治(近來共產黨攻擊張氏極力)。

  3﹐5(二,二)

  甲、孫傳芳張宗昌免陳調元職,以鄭俊彥為安徽總司令,由張部許琨代理,直魯軍即分向安慶蕪湖前進。

  乙、張學良自北京赴衛輝,與韓麟春指揮攻豫,並派兵警備石家莊,防閻錫山晉軍。

  丙、北京俄大使館抗議張宗昌在浦口扣留俄輪及拘捕俄人事件。

  丁、馮玉祥講演【反英意義】。

  3﹐6(二,三)

  甲、國民黨江蘇特務委員吳敬恆、鈕永建及楊銓與共產黨首領陳獨秀、羅亦農在上海談話,陳云二十年內在中國實行共產主義,吳等不懌。

  乙、唐生智鄧演達逼走武漢衛戍司令兼第十一軍長陳銘樞,即由唐生智繼任衛戍司令,第四軍副軍長張發奎兼第十一軍長,漢口市長劉文島亦去職。

  丙、譚延闓自南昌到武漢,李烈鈞、陳果夫等同行。

  丁、上海招商局海員罷工停航事件解決簽字,規定各船不歸軍用。  戊、革命軍江右軍第一縱隊楊杰部到蕪湖(第三縱隊賀耀組部亦續到)。  3﹐8(二,五)

  甲、徐謙、鄧演達、吳玉章等在武漢連發攻擊蔣中正之言論,詆為獨裁,為英雄主義。

  乙、汪兆銘自柏林抵莫斯科。  丙、蕪湖海關及美國教堂被搶。

  丁、雲南政變結束,省務委員會成立,唐繼堯任總裁,胡若愚任主席(國民黨人不滿)。

  戊、張宗昌、孫傳芳在上海發行庫券一千萬元。

  己、北京外交部二次向英使抗議英軍來華,英使亦照會外部解釋二次提案七項之意義,不允於中英會議磋商治外法權。  3﹐9(二,六)

  甲、畢庶澄任上海防守司令。

  乙、滬寧路一部分罷工。

  丙、廣州罷工糾察隊包圍美國醫院,強迫華人離去。

  3﹐10(二,七)

  甲、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漢口開會,到三十三人,由譚延闓主席,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案】【統一革命勢力案】(國共兩黨共同指導民眾運動,共同擔負政治責任)及【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鮑羅廷、徐謙等力謀抑制蔣中正)。

  乙、湖北總工會在漢口舉行反蔣宣傳,與中央軍事政治分校學生在血花世界衝突。

  丙、張人傑致書汪兆銘,述過去一年與共產黨相處之苦痛,勸汪早日回國(時張已脫離中央職務)。

  丁、何應欽到泗安,指揮宜興蜀山軍事。

  戊、福州共產派與反共派分別遊行示威,發生衝突互相毆打。

  己、國民聯軍總司令馮玉祥布告出師東征。

  庚、張宗昌因蕪湖為革命軍佔領,離南京回徐州,盧香亭赴揚州,孫傳芳褚玉璞鎮守南京。

  辛、奉軍與靳雲鶚在開封附近接觸(靳部與奉軍相持於黃河橋,奉軍于珍部繞道考城渡河至開封,會同毅軍進攻中牟)。  3﹐11(二,八)

  甲、中央執行委員會續開,到二十八人,孫科主席,(一)推汪兆銘、譚延闓、蔣中正、顧孟餘、孫科、譚平山、陳公博、徐謙、吳玉章為常務委員(取消主席制),汪兼組織部長(由吳玉章代理,原為蔣中正)

  ,顧兼宣傳部長,鄧演達農民部長,陳兼工人部長,陳其瑗商民部長,何香凝婦女部長,孫科兼青年部長,彭澤民海外部長。(二)推汪兆銘、譚延闓、蔣中正、孫科、顧孟餘、譚平山、陳公博、徐謙、吳玉章、宋子文、陳友仁、鄧演達、林祖涵、王法勤、宋慶齡為政治委員會委員,以汪譚孫顧徐宋(子文)譚(平山)為主席團。(三)推蔣中正、譚延闓、馮玉祥、唐生智、程潛、李宗仁、何應欽、李濟琛、朱培德、張發奎、汪兆銘、孫科、宋子文、顧孟餘、徐謙、鄧演達為軍事委員會委員,以汪唐蔣譚程鄧徐為主席團。(四)推汪兆銘、譚延闓、于右任、程潛、孫科、李宗仁、徐謙、宋子文、李濟琛、朱培德、唐生智、馮玉祥、陳友仁、顧孟餘、譚平山、蔣中正、柏文蔚、孔庚、鈕永建、王法勤、何應欽、宋慶齡、吳玉章、黃紹竑、彭澤民、經亨頤、楊樹莊、陳調元為國民政府委員,以汪、譚、孫、徐、宋為常務委員。

  乙、革命軍江右軍(程潛)分向東西梁山及高淳前進。

  丙、直魯軍常之英旅接防上海。  3﹐12(二,九)

  甲、各地舉行孫中山逝世二週年紀念會。

  乙、上海太原等處國民黨左右派衝突(上海環龍路四十四號西山會議派之中央黨部被搗毀)。

  丙、上海各團體臨時市民代表會議,選舉臨時執行委員三十二人(再由上海市黨部複選十九人),宣布受國民政府節制,建設民選市政府(受共黨操縱)。

  丁、上海鐵路工人罷工風潮擴大,滬寧路上海附近路軌被拆,客車出軌,直魯軍運輸被阻。  戊、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象賢被殺。

  己、漢口日本領事館書記被工會糾察隊毆傷。

  庚、新嘉坡紀念會因當地警察武力干涉,死傷十餘人。

  3﹐13(二,一○)

  甲、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通過【統一革命勢力案】與中國共產黨開聯席會議,討論合作辦法,並派代表三人參加共產國際會議,接洽中國革命根本問題,又決定國民政府增設勞工、農政、教育、實業、衛生五部,通過政治委員會組織條例,及內蒙古國民黨代表請願案,並與外蒙古國民黨互派代表一人,又決定通緝上海總商會會長傅宗耀(筱菴)。  乙、中國共產黨致書中國國民黨,提出肅清軍閥勢力及團結革命勢力問題(質問蔣介石與北方進行攜手流言及其糾正制裁共產黨演講)。  丙、何應欽指揮各縱隊開始向宜興、溧陽進攻,與白寶山、鄭俊彥等劇戰。  丁、奉軍軍長于珍攻占河南中牟,向鄭州側擊(吳佩孚已西去)。  戊、吳光新就淞滬商埠督辦職並兼直魯聯軍副司令。  3﹐14(二,一一)

  甲、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議決對軍費組織預算委員會,定期召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認廣東江西省黨部、廣州特別市黨部選舉違法,須行改選。  乙、武漢中央政治會議推譚平山為農政部長,蘇兆徵為勞工部長,孔祥熙為實業部長,顧孟餘為教育部長,劉瑞恆為衛生部長。  丙、蔣中正在南昌演說,勸軍人勿受政客(指徐謙等)誘惑。

  丁、上海海軍總司令楊樹莊正式宣布與革命軍合作,在吳淞口外就國民革命軍海軍總司令職。

  戊、漢口美領事向陳友仁抗議3﹐8蕪湖教堂被搶。

  己、北京外交部令駐俄代使向俄政府抗議將蒙古劃入俄版圖。

  3﹐15(二,一二)  甲、中央執行委員會議決(一)統一財政,以財政部長兼浙江財政處長,(二)指定譚延闓、孫科、徐謙為黨員服兵法徵集委員,(  三)通過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組織大綱(原屬總司令部),任鄧演達為總政治部主任,(四)裁撤中央黨部軍人部(部長為蔣中正),(

  五)批准湖北省黨部懲治土豪劣紳條例,組織委員會處理陽新慘案。

  乙、漢口英租界納稅人年會,依漢案協定通過將租界正式交還中國管理,改為第三特區,並選出議員三人,國民政府以黃昌穀為管理局長。九江英租界亦於是日接收。  丙、革命軍東路軍第四第五縱隊大破白寶山鄭俊彥等於宜興溧陽附近。

  丁、奉軍中路榮臻渡過黃河,佔領滎澤,西路趙恩臻佔領汜水。

  3﹐16(二,一三)

  甲、中央執行委員通過(一)大會宣言,對全體黨員訓令及對全國人民全國農民宣言,(二)修正農民問題案,(三)令外交部抗議新嘉坡英警慘殺華僑案。

  乙、革命軍東路軍第四縱隊(馮軼裴指揮,統第三師及十四師)占溧陽,第五縱隊(十四軍賴世璜部)

  占宜興,鄭俊彥白寶山馮紹閔等退常州(直魯軍甫到常州,即折回南京,上海畢庶澄軍亦奉張宗昌電令西退,畢不遵命)。  丙、攻豫奉軍東路發生變化,已降奉軍之毅軍師長張繼武突向奉軍于珍襲擊,于即退出開封,渡河北退,損失極重。  丁、俄大使館四次向北京外交部抗議張宗昌扣留俄輪,拘捕俄人,認此舉為侮辱蘇俄。

  戊、蔣總司令自南昌抵九江。

  3﹐17(二,一四)  甲、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一)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條例,(二)統一財政及外交案,(三)令外部抗議英兵在蕪湖登岸,(四)以王法勤代陳其瑗為中央黨部商民部長,(五)通過湖南省民會議大綱案,即閉會(又曾任段祺瑞執政府之財政總長賀德霖代表馮玉祥來漢口被捕,是日共產黨人力主處以死刑,徐謙等反對)。  乙、革命軍江右軍第一(第六軍楊杰師)第三(第二師賀耀組)縱隊敗直魯軍孫宗先軍,占當塗。

  丙、攻豫奉軍中路軍占領鄭州,吳佩孚西退鞏縣,靳雲鶚南退新鄭。

  丁、南京東南大學被直魯軍搜查,捕殺學生二人,並續向學校當局索五人。

  3﹐18(二,一五)

  甲、革命軍東路軍第二縱隊(二十六軍周鳳岐)

  敗周蔭人軍於金山衛,周部退向上海,江蘇內河水警統領何嘉祿助革命軍作戰陣亡(

  何受鈕永建運動,被任革命軍獨立第十六師)。

  乙、武漢群眾遊行,有呼【打倒蔣介石】【驅逐陳果夫】口號者。

  丙、革命軍江左總指揮李宗仁自漢口到安慶。

  丁、孫傳芳自南京往揚州。  戊、北京外交總長顧維鈞與日使芳澤謙吉會談修約問題,主兩國必須有實在之平等。

  己、長沙美領事函交涉員,放棄美人為原告,華人為被告時華美訴訟之出庭參與權。  庚、長沙縣黨部請停止祀孔。  辛、清修德宗(光緒)實錄成。

  3﹐19(二,一六)

  甲、革命軍東路第一縱隊(薛岳劉峙師)占松江,第三縱隊(嚴重師李明揚旅)占吳江,畢庶澄敗退。

  乙、江右軍第二縱隊(魯滌平)占溧水,第三縱隊(賀耀組)占當塗。

  丙、英軍在上海登岸。

  丁、奉軍張學良自豫回北京,報告戰事,楊宇霆主慎重。

  戊、陳獨秀在上海召集各工團代表會議罷工。

  己、北京財政部發現安格聯串同現任總稅務司易紈士擅匯關餘四百萬元於英國匯豐銀行,償付德發債券。

  庚、北京政府欠發駐外使領經費已二十個月,比奧各使多離職或請假。

  3﹐20(二,一七)

  甲、國民政府新委員就職,汪兆銘、譚延闓、孫科、宋子文、徐謙五人為常務委員。

  乙、革命軍東路軍第一、第二縱隊自松江佔領閔行,向上海進迫,第四、第五、第六縱隊占領常州、丹陽(孫傳芳軍鄭俊彥白寶山等退向江北),何應欽即令第四、第六兩縱隊向南京前進,第五縱隊向上海前進。

  丙、江右軍開始秣陵關江寧鎮之全線攻擊,與直魯軍徐源泉、王棟激戰。

  丁、上海總工會召開全上海勞動者緊急代表大會,議決擁護中國共產黨,建立民主政府。

  戊、蔣中正自九江到安慶,委李宗仁為安徽省政府主席(昨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到安慶,亦曾傳武漢之命,任李為安徽主席)。

  己、北京軍警搜查黨人,逮捕各校學生百餘名(被拘禁者四十三名)。

  3﹐21(二,一八)  甲、革命軍東路軍第二縱隊第一軍第一師薛岳協同便衣隊別動隊佔領上海龍華,正午,上海再度總罷工,武裝暴動,奪取警察署槍枝向閘北一帶直魯軍進攻(共產黨人汪壽華、周恩來、顧順章、趙世炎、羅亦農、陳延年等策動),畢庶澄與革命軍正在接洽投誠,倉皇逃入租界,租界當局即將各路口預設之鐵網關閉,由大隊外兵(約一萬六千餘人)佈防,華租兩界交通斷絕。

  乙、東路軍第三縱隊(嚴重師)占蘇州。  丙、無錫、崑山均為革命軍占領,松江上海間直魯軍萬餘全被繳械。  丁、革命軍江右軍擊破直魯軍徐源泉王棟等部,第三縱隊賀耀組占領陶吳鎮、秣陵關,第一縱隊楊杰占領江寧鎮,第二縱隊魯滌平占領湖熟鎮。

  戊、奉軍與靳雲鶚軍激戰於鄭州之南。

  己、武漢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委員會開始辦公,徐謙任革命軍事裁判所長。

  庚、中央政治會議(一)指定陳啟修為秘書長,(二)派吳敬恆、鈕永建、楊銓、白崇禧、張曙時、侯紹裘、汪壽華組織上海政治分會,(三)指定孫科、顧孟餘、陳友仁、宋子文、徐謙為外交委員會委員,研究上海方面外交,(四)指定郭沫若為上海軍隊中之政治工作指導員。  辛、倫敦、華盛頓、莫斯科對滬案均有重大討論。

  3﹐22(二,一九)  甲、革命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進駐上海龍華,派第一師薛岳部擊潰閘北與武裝工人相持之直魯軍畢庶澄部,一部分直魯軍圖衝入租界,被外兵擊斃數百人(被英日軍繳械者約三千餘人),革命軍完全占領上海。

  乙、革命軍東路軍第四、第六兩縱隊占領鎮江。  丙、托洛斯基提出警告,中國革命愈勝利,對共產黨之地位愈危險。

  丁、革命軍江右軍第三縱隊破直魯軍於南京西南之板橋鎮馬石山,第二縱隊占淳化鎮殷巷。

  戊、中央政治會議議決要求撤退上海外兵,磋商收回公共租界。

  己、武漢國民政府又派陳友仁、孫科、宋子文赴上海處理一切,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派副主任郭沫若赴上海組織分部。

  庚、共黨操縱之上海市民代表會第二次會議,舉臨時市政府委員十九人(白崇禧、鈕永建、楊杏佛、羅亦農、汪壽華、虞洽卿、陳光甫、王曉籟、鄭毓秀、林鈞、謝福生、侯紹裘、王景雲、王漢良、李泊之、何洛、丁曉先、陸文韶、顧順章)。

  辛、廣州政治分會制定解決工商糾紛辦法六條。

  壬、湖北第一次全省農民代表大會在漢口開幕(4﹐8閉幕)。

  癸、張學良、韓麟春在鄭州通電勸息爭禦外。

  子、香港英人派軍艦赴稔山(比亞斯灣)藉口剿捕海盜,盡燬灣中小船,並焚燒岸上十餘村莊。  3﹐23(二,二○)

  甲、南京附近之直魯軍紛向雨花臺、下關潰退,革命軍江右軍之第六軍第十九師於下午六時占領南京城。

  乙、革命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開始取締上海之便衣軍及別動隊,上海全市開歡迎北伐軍大會,到者約五十萬人,工人復工,商店開市。

  丙、中央政治會議議決:一、派程潛、何應欽、魯滌平、鈕永建、柳亞子、李富春、林祖涵、侯紹裘、張曙時、李隆建、江董琴、顧順章、高爾柏等為江蘇政務委員會委員(程為主席)。二、要求撤退上海外兵,指導民眾作廣大宣傳。

  丁、安慶反共派與共產派衝突,搗毀共產黨主持之黨部、工會及第六軍政治部。

  戊、天津收回英租界問題發生困難(二十日中英開始談判)。  己、廣州開促汪兆銘銷假大會。

  3﹐24(二,二一)

  甲、本日晨九時,進入南京之革命軍第二、第六軍(第二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第六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祖涵,均共產黨員),劫掠英美日領事署及外人商店、住宅、學校、醫院,英領事H。  Giles受傷,金陵大學副校長(美人)文懷恩及震旦大學預科校長(義人)及法人一、英人二遇害。下午三時半,下關英美軍艦即向城內開砲數十發,死傷中國官兵平民三十餘人(3﹐25上午終止)。外人均登艦赴滬。

  乙、鎮江英領事自動於是日將租界管理權交還中國,撤退巡捕,即由警察商團維持秩序。  丙、上海租界仍以鐵絲網封閉各路口,僅留一二處以通華界,並發布更嚴厲之戒嚴令。

  丁、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率第四縱隊到南京。  戊、江北孫傳芳退清江浦,揚州之張國威旅、泰州之張中立旅均投誠於革命軍(張國威部多被孫軍繳械)。  己、河南靳雲鶚部師長高汝桐率鐵甲軍反攻鄭州,為奉軍所擊斃,靳軍退許昌。

  庚、閻錫山、馮玉祥、靳雲鶚設立聯合辦公處於山西。

  3﹐25(二,二二)  甲、上海各國領事與白崇禧會晤,白表示收回租界及取消不平等條約,將避免武力而由外交手續辦理(時上海外兵已到二萬人,尚陸續開來,總工會因共產黨之煽惑,有衝入租界之意,形勢頗為緊張,白力避與外兵衝突)。

  乙、蔣中正過南京,令何應欽、程潛、魯滌平、賀耀組四軍長在南京鎮懾,恢復秩序(傳程潛以共黨林祖涵謀加害蔣中正,勸暫勿登岸)。

  丙、程潛通電報告事變經過,各國領事駐軍艦辦公。  丁、漢口英美總領事向外交部抗議南京事件。

  戊、杭州發現打倒蔣介石、張靜江標語。

  己、中政會商定以徐謙、孫科、鄧演達、李漢俊、孔庚、惲代英、董用威、宋子文、鄧希禹、張國恩、詹大悲為湖北省政府委員,李宗仁、光昇、常恆芳、朱蘊山、高語罕、朱克靖等為安徽省政府委員(李為主席)。

  3﹐26(二,二三)

  甲、蔣中正到上海,聲明南京事件不擴大,不以武力收回租界(

  時已截獲鮑羅廷致上海俄人D。Owravsky電)。  乙、北京公使團商南京事件,英使主強硬行動,日使主沈靜(是日英、日閣議對南京事件均有討論)。  丙、廣州交涉員向英領事抗議英軍在稔山之慘暴,及侵略中國主權之行為。

  丁、革命軍第一師長薛岳布告保護上海總工會(3﹐24別動隊曾與工人糾察隊衝突,被第一師制止)

  。

  戊、武漢中央黨部會計科報告,每月經費定為三十萬元(自1924至1925﹐8每月支出二萬元,廣東統一後為五萬元,旋增至為十萬元,1926﹐1為十一萬元)。

  己、武漢中央政治會議令馮玉祥、于右任等組織西安政治分會,處理西北政治。  庚、武漢中央常會免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段錫朋、周利生、程天放、王禮錫、洪軌等職,派劉一峰、李松風、方志敏、李尚庸、鄧鶴鳴等為籌備委員。

  辛、馮玉祥委吳新田為國民聯軍第十六路總司令。

  3﹐27(二,二四)

  甲、武漢國民政府派宋子文到上海,辦理江浙財政,非宋經手,概不承認(抑制蔣中正),又任命程潛、唐蟒、王均管理南京、九江、南昌衛戍事宜。

  乙、上海民眾補行孫中山逝世二週年紀念及歡迎蔣中正並北伐軍大會,謠傳武裝工人襲擊租界,華界租界交通完全斷絕。

  丙、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召開上海工人代表大會,檢閱糾察隊,要求收回租界,肅清一切反動派,工兵合作,挽留薛岳之第一師駐紮閘北(反對劉峙之第二師接防)。  丁、渤海艦隊【海圻】艦襲擊吳淞,被炮臺擊退,上海軍艦一艘被俘。

  戊、攻豫奉軍東路反攻,復占開封,將毅軍繳械(毅軍從此消滅)。張作霖令前敵將領勸吳佩孚回鄭州。  己、張作霖告日本記者,倘蔣介石能驅逐南軍中之俄人,南北不難妥協。

  庚、中政會改東南大學為東南中山大學,派吳敬恆、楊銓、柳亞子、侯紹裘、經亨頤、顧孟餘、郭沫若為籌備委員。

  3﹐28(二,二五)

  甲、南京事件因外人通訊社之過分宣傳,江西、湖北、四川外僑紛紛避遷,日美續向上海增兵。

  乙、鮑羅廷向政治會議提議發表宣言,要求撤退外兵。  丙、上海日領事晤蔣中正。

  丁、日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告美大使MacVeagh,渠相信蔣中正堅決反對排外暴行,南京事件為激烈份子所煽動。

  戊、直魯軍褚玉璞部旅長王金韜在滁州響應革命軍。

  己、李宗仁到上海,晤蔣中正(何應欽以無力控制第一軍,請辭,蔣亦擬辭,李持不可,勸蔣撤第一軍師長薛岳、嚴重職)。

  庚、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離安慶回南昌。

  辛、革命軍第十七軍副軍長杜起雲占領揚州。

  壬、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吳敬恆、李煜瀛、蔡元培、張人傑等在上海會商【護黨救國運動案】。

  癸、傳上海工人糾察隊有被繳械之說,上海總工會要求蔣總司令予以制止。

  子、中國共產黨發表【為上海巷戰告全世界工人】及【告全國工人】書,擁護總工會糾察隊。

  3﹐29(二,二六)

  甲、上海市民代表會所選舉之特別市臨時市政府委員(得武漢方面正式任命)擬舉行就職典禮,以內部國共兩派衝突,蔣中正令暫緩辦公。

  乙、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派郭沫若、林祖涵自漢口赴上海南京,設總政治部辦事處。

  丙、以安徽省黨部被搗毀,武漢令李宗仁朱培德保護。

  丁、北京警察繼續拘捕學生三十餘名。  戊、英政府對南京事件,準備於要求不遂時,採強硬行動。

  3﹐30(二,二七)

  甲、蔣中正命白崇禧宣告上海水陸戒嚴。

  乙、蔣中正對日本記者談話,寧案將組織委員會,公開調查,對外艦發砲另提抗議,並保證不用武力收回上海租界。

  丙、共產黨員宣中華領導之杭州總工會與【金衢嚴處職工聯合會】衝突,互有傷亡。

  丁、武漢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擴大農民運動,由粵、湘、鄂、贛農民協會及河南武裝農民自衛軍代表在武昌舉行聯席會議,籌備組織全國農民協會,推鄧演達、毛澤東、譚延闓、譚平山、徐謙、孫科、唐生智、張發奎、彭湃、易禮俗、陸沈、蕭人鵠、方志敏為臨時執行委員。

  3﹐31(二,二八)  甲、陳友仁向漢口英領事當面抗議英艦砲擊南京事件。

  乙、白崇禧電武漢中央,謂已商得李宗仁、胡宗鐸、夏威同意,此後政治、軍事、財政、外交均歸中央主持,並歡迎汪兆銘返國領導。

  丙、武漢軍事委員會接收總司令部及武漢行營。

  丁、戴傳賢自日本返抵上海。

  戊、杭州總工會策動工人學生遊行,軍警予以制止,逮捕多人。  己、張作霖再派代表往山西疏通閻錫山(閻表示對奉妥協)。

  庚、北京政府公布優待比僑辦法。

  辛、重慶英領事及砲艦撤退。  壬、劉湘、王陵基武力解散重慶工農商學兵、反英大同盟召開之市民大會,封閉省黨部、農民協會、總工會,解散工人糾察隊,擊斃共產黨首要楊闇公、陳達三、漆南勳、冉鈞等。

  癸、康有為在青島病卒,年七十歲(1858至1927)。

  4﹐1(二,二九)

  甲、北京公使團會議多數贊成日本不用武力調查南京事件之主張,對天津租界警備亦有討論。  乙、武漢宣布上海外交政策:(一)要求撤退外兵,(二)談判收回租界。

  丙、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通過:(一)鮑羅廷提議,發表:1對日、英民眾宣言。2由國際工人代表對世界工人階級宣言。3對本國民眾宣言。4對武裝同志宣言(3﹐4兩項應加入打破反動派與帝國主義者妥協陰謀一層意見)。由陳友仁、顧孟餘、陳公博起草。(二)承認上海糾察隊為維持革命秩序之合法武力,如軍政長官有任意解散者即為反革命。(三)重慶衛戍司令王陵基於三月三十一日壓迫市民大會,予以撤職,交劉湘查辦。(四)改組江西省政府,以朱培德代李烈鈞為主席,姜濟寰、劉芬、張國燾、王均等為委員。

  丁、湖南審理土豪劣紳法庭成立。  戊、汪兆銘自莫斯科回抵上海,蔣中正、吳敬恆、蔡元培、張人傑等來晤。

  己、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印度人)偕譚平山自廣州抵長沙,受熱烈歡迎。

  庚、盧香亭因與孫傳芳意見不合(盧主截擊直魯軍),自江北回天津。  4﹐2(三,一)

  甲、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吳敬恆、蔡元培、張人傑、古應芬、李煜瀛、李宗仁、黃紹竑、陳果夫在上海開全體緊急會議,蔡元培主席,由吳敬恆正式提出檢舉【共產黨連結容納於國民黨之共產黨員,同有謀叛證據】案,並由各委員報告共產黨在湘鄂贛皖浙滬不利於國民黨之行為,當即決議將首要各人咨中央執行委員會,以非常緊急處置,就近知照軍警暫時分別看管或監視,免予活動,南京上海開始清黨運動(傳武漢擬罷免蔣中正職)。  乙、李濟琛、黃紹竑分自粵桂到上海,與蔣中正會商應付共產黨及時局辦法。

  丙、蔣中正解散第一軍第一、第二師政治部。

  丁、馮玉祥電武漢,表示中立。

  戊、江西共產黨方志敏等聯合駐防南昌之第三軍朱培德部第七師師長王均、教導團長朱德,搗毀省黨部、教育廳,逮捕教育廳長程天放及省黨部委員羅時實等。

  己、武漢中央常會擴大會議議決:一、令蔣總司令剋日離滬赴寧,專任軍事。二、第一軍第二師長劉峙及李濟琛免職查辦。三、上海交涉員郭泰祺永遠開除黨籍,予以查辦。  庚、武漢中政會設置土地委員會,商解決土地問題(徐謙、顧孟餘、譚平山、毛澤東、鄧演達為委員)  。

  辛、英艦護送商船經湖北秭歸,不服駐軍檢查,以機關槍射擊,死傷駐軍二十餘人。

  壬、日本政友會抨擊日政府對南京事件處置軟弱。

  4﹐3(三,二)

  甲、汪兆銘與蔣中正會晤於上海孔祥熙宅(由孔夫人宋藹齡居間斡旋),決定由汪制止武漢派之反蔣運動,免鮑羅廷職,蔣允通電所有黨務政治均由汪負責,統一於中央,本人專心軍旅,對汪完全服從(是日汪又晤胡漢民,告以暫不執行武漢命令,各省有權懲治不法份子,黨務問題定於4﹐15在南京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解決)。  乙、上海總工會限令各級工會於4﹐5前赴總工會登記。

  丙、上海工會聯合會成立(對抗上海總工會)。

  丁、漢口日水兵殺死人力車夫劉丙戍,激動公憤,捕日商人四,水兵六。日水兵二百餘登岸,開機關槍三次,死華人十,傷八十(日人死二)。日僑撤退。  戊、福州舉行擁蔣(中正)護黨大會,主肅清跨黨份子。

  己、程潛離南京西去武漢(是日蔣中正委程潛為南京衛戍司令)。

  庚、上海公共租界以補英兵防護為名,將增收華人巡捕捐二成五,各團體抗繳。  辛、蘇俄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全體會議,史達林與托洛斯基等爭論中國問題(4﹐16閉會)。

  壬、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偕國際工人代表團抵武漢。  4﹐4(三,三)

  甲、汪兆銘電告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回國,又與蔣中正等會商黨務、政治辦法:(一)宣言合作,勿趨極端,(二)汪復職以前武漢命令無效,(三)糾正各團體不合正軌之行動。

  乙、劉少奇等召開之湖北總工會代表大會判處郭聘伯、袁子英、盧士信等八人死刑(罪狀是反革命工賊,4﹐14復由人民審判委員會判決)。  丙、武漢衛戍司令唐生智向日總領事道歉,請日水兵撤退無效(  日本對華政策已趨強硬)。

  丁、駐南通之孫傳芳軍師長李寶璋與革命軍接洽投誠。  4﹐5(三,四)  甲、汪兆銘與中國共產黨首領陳獨秀在上海聯合發表告兩黨同志書:共產黨承認中國國民黨及三民主義在中國革命中之需要,無產階級獨裁不致發生,國民黨不懷疑聯共政策,彼此應立即拋棄相互間的懷疑,事事協商進行。

  乙、汪兆銘、蔣中正、李濟琛、柏文蔚、李宗仁、宋子文、黃紹竑、白崇禧、蔡元培、吳敬恆、李煜瀛、古應芬、甘乃光等在上海會議,吳對汪與陳獨秀宣言有所質問,議決十五日在南京開中央執監委員聯席會議,並規定臨時辦法四條:(一)由汪通知陳獨秀停止共黨活動,(二)暫時否認武漢政府暨黨部命令,(三)  各黨部團體及軍隊由負責人自行糾正,(四)工人糾察隊及其他武裝者應服從總司令指揮,否則認為反革命行為,嚴行取締。

  丙、蔣中正下令封閉自武漢遷來上海之總政治部(東路軍政治部主任江東琴免職,以陳群繼任)。

  丁、于右任派代表鄒均赴漢口,報告黨政軍狀況,並請示西北之政略軍略(5﹐17鄒正式提出報告)

  。

  戊、武漢中央執行委員會電令蔣中正剋日赴寧,專任軍事,在未得政府命令以前,勿發表外交意見,一切交涉,由政府直接辦理,並歡迎汪兆銘來漢。

  己、第六軍軍長程潛及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祖涵自南京秘密到漢口。

  庚、朱培德接任江西省政府主席,以朱德為南昌公安局長,李烈鈞東走浙江。

  辛、直魯軍第八軍長兼渤海艦隊司令畢庶澄因前在上海與革命軍接洽,被張宗昌、褚玉璞槍斃於濟南。

  壬、湖南特別法庭成立,懲治土豪劣紳(各縣均設置)。

  癸、武漢當局允釋被捕日人。  子、日本閣議決將中國內地日僑完全退集漢口。  丑、史達林告蘇俄共產黨,繼續利用國民黨右派勢力以對抗帝國主義。

  4﹐6(三,五)

  甲、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七時北京軍警得公使團之許可,搜查俄國大使館及遠東銀行、中東鐵路辦公處,捕共產黨人李大釗等六十餘人(內有國民黨人路友于等),檢出關係蘇俄赤化中國之重要文件多起(是晚公使團曾有形式上抗議搜查行動逾越範圍)。

  乙、汪兆銘離上海赴武漢(臨行致書張人傑,建議於四月十五日在南京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

  丙、武漢國民政府改任蔣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團軍總司令(削蔣權力),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何應欽、程潛、李宗仁、唐生智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為總預備隊總指揮,均歸第一集團軍統轄。

  丁、武漢中政會(一)指定陳啟修、郭沫若、劉湘、劉文輝、楊森、田頌堯、劉伯承、鄧錫侯、廖划平、楊闇公(已死)、李筱亭、劉公潛、向成傑為四川政務委員會委員,(二)歡迎汪兆銘來漢,(  三)鮑羅廷提議歡迎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出席中央常務委員會。  戊、日外相幣原與英大使會談南京事件,反對實力制裁。另訓令芳澤公使,循外交途徑解決。

  己、蔣中正擬四路北伐,以程潛統第一路,由津浦路進攻,李宗仁統第二路,由皖北進攻(李之江左軍因武漢不發餉彈,未能依最初計劃進展),唐生智統第三路,由京漢路進攻,何應欽統第四路,由揚州沿運河進攻(此計劃未完全實現)。

  庚、上海總工會召集武裝工人糾察隊,舉行檢閱及授旗禮(總隊長為顧順章)。

  4﹐7(三,六)

  甲、顧維鈞向俄方抗議收容共產黨人,俄代辦齊爾內赫亦向顧維鈞抗議侵犯使館尊嚴。

  乙、公使團同意繼續搜查俄大使館(4﹐8又延緩一日)。

  丙、天津法租界俄商店亦被搜查,上海俄領事館為租界工部局監視。

  丁、蔣中正電慰北京俄代辦齊爾內赫。

  戊、蘇俄宣稱,英國為搜查俄大使館之主要教唆者。

  己、上海總工會召集各工會代表大會,議決擁護糾察隊武裝。

  庚、福州反共派勝利,共產派許素雲等被捕。  辛、武漢政治會議推陳友仁、孫科、徐謙、顧孟餘、鄧演達組織對日外交委員會,不改變對日友好政策(時日兵登岸佈防,日租界交通斷絕,工人失業者萬餘,日本決定對武漢之經濟封鎖政策)。  壬、鮑羅廷計劃奪取南京,煽動革命軍內變。

  4﹐8(三,七)

  甲、武漢中央擴大會議通過緊急政治會議所提之【為應付目前嚴重時局,將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遷往南京案】(此係昨日鮑羅廷所決定)。

  乙、漢口工人反日大會,要求撤退日本水兵,拍賣日本商店貨物,救濟失業工人,接管日本工廠(劉少奇領導)。

  丙、侯紹裘、張曙時、許甦魂等以江蘇省黨部名義在南京召開歡迎汪兆銘大會。

  丁、山西閻錫山下三令:(一)信服三民主義。

  (二)宣布太原戒嚴,嚴禁暴徒(共產黨)擾亂治安。

  (三)取消地畝捐。

  戊、前南昌中央政治會議所任命之上海政治委員會在上海宣告成立。

  己、江北孫傳芳軍鄭俊彥、段承澤、崔景溎師復占揚州,革命軍第十七軍第二師退回鎮江。另枝孫軍(李寶璋白寶山師)占南通。

  庚、英軍艦在鎮江江陰間與守軍衝突,開砲八十餘響,陸上砲臺營房被毀。  辛、段祺瑞等自天津赴大連。

  壬、上海銀行公會成立。

  4﹐9(三,八)

  甲、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鄧澤如、黃紹竑、吳敬恆、蔡元培、李煜瀛、張人傑、古應芬、陳果夫聯名發表救黨護國通電,指斥武漢中央聯席會議以來之種種謬舉,歷舉不合者二,可痛心者十一,謂其別具肺腸,妨害大局(原文長萬餘言)。

  乙、蔣中正自上海赴南京,在上海之第一第二兩師均調赴南京,以第二十六軍周鳳岐接防,任白崇禧周鳳岐為淞滬戒嚴正副司令,並通電斥鄧演達以跨黨投機份子把持總政治部,淆惑軍心、背叛主義、破壞革命陣線。  丙、四川各軍長劉湘、劉文輝、鄧錫侯、楊森等通電反共。

  丁、江蘇省黨部共產派戴盆天(農民部長)、黃競西(商民部長)、高爾柏(宣傳部秘書)等被捕。

  戊、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在武漢成立,毛澤東任組織部長,鄧演達為宣傳部長,彭湃為秘書長(定7﹐1召開全國代表大會)。  己、馮玉祥電武漢請恢復長江交通,並願向南京勸告。

  庚、宋子文奉武漢命令在上海設立江浙財政辦事處(蔣中正已另設江蘇兼上海財政委員會,宋之辦事處不數日即撤銷)。

  辛、蘇俄外交委員長李維諾夫向中國駐俄代辦鄭延禧抗議搜查俄使館事件,要求交還文件及被奪財產,釋放被捕人員,聲明召回駐北京之代使,僅留領事,謂此事乃帝國主義者之教唆,藉以誣衊蘇俄,北京政府已成帝國主義之工具。

  4﹐10(三,九)  甲、江蘇省黨部(共產黨張曙時、侯紹裘等)在南京舉行軍民聯歡大會及肅清反動派大會,並向總司令部請願(是日侯紹裘、文化震等被捕)。  乙、汪兆銘自上海到漢口。

  丙、英軍用飛機在上海江陰間飛行,上海英兵又越界搜查大夏大學,交涉員郭泰祺向英領抗議。

  丁、警備長江南岸之革命軍,自上海至蕪湖由第二十六軍(周鳳岐),第十四軍(賴世璜),第十七軍(曹萬順),第一軍(何應欽),第四十軍(賀耀組)

  ,第三十七軍(陳調元),第七軍(李宗仁),新編第五軍(葉開鑫)分段擔任,海軍警戒江面,合肥一帶,由三十三軍(柏文蔚)及暫編第十一軍(馬祥斌皖軍,即獨立第五師)防守,第十軍(王天培)駐安慶。

  戊、東方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在漢口成立(魯易所促成,包括中國、印度、朝鮮、臺灣、安南、緬甸、蒙古代表,4﹐22武漢政治委員會增設東方局)。

  己、上海報紙明白攻擊武漢之徐謙、鄧演達等。

  4﹐11(三,一○)

  甲、英、美、法、日、義五國公使為南京事件令上海漢口領事分別向蔣中正陳友仁提出聯合要求:(一)處罰負責之指揮官,及關係者全部,(二)由總司令以書面道歉,並保證將來對於外人生命財產無論以任何形式,均不得為侵害騷擾之事,(三)殺傷及損害之完全賠償,如無滿意答覆,將採適當手段(因日美反對,未限期答覆)。

  乙、日本勞動組合同盟會國大會議決準備承認中國新政府。

  丙、閻錫山改稱晉綏總司令,統治晉綏兩省軍民兩政。

  丁、武漢鮑羅廷、彼得滿夫,及徐謙、李立三等會議謀害蔣中正等。

  戊、劉科夫在俄羅斯蘇維埃會議演說,抨擊北京外交團教唆搜查俄大使館,藉以挑起中俄戰爭,並指摘偷入偽造文件。

  己、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原名何景亮,化名何松林,中共首要)為幫會領袖杜月笙、張嘯林等所誘捕處死(一說汪於4﹐15被槍決)。

  庚、葉德輝在長沙被殺(葉生於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曾撰對聯【農運宏開,稻梁菽、麥黍稷,盡皆雜種;會場廣闊,馬牛羊、雞犬豖,都是畜牲】,詆譭農民協會,為共黨易禮俗率眾所殺。時湖南共黨應用審判土豪劣紳條例,【緊急時不經審判,由民眾逕行處理】

  條文,日斃富紳數十人)。

  4﹐12(三,一一)

  甲、上海共進會(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楊虎、陳群、王柏齡所組織)會員及右派工人進攻總工會糾察隊(由張伯岐指揮),第二十六軍第二師強制糾察隊繳械(糾察隊總指揮顧順章及周恩來一度被捕),總工會即召集工人大會,舉行示威遊行,請願發還槍械,並奪回總工會及糾察隊指揮部辦事處(陳獨秀、彭述之等旋赴武漢,上海由陳延年、施英(即趙世炎)、羅亦農、周恩來、顧順章負責,不久趙世炎被殺)。

  乙、白崇禧通電查封上海環龍路國民黨西山會議派之中央黨部。

  丙、廣西南寧開始清黨,共產黨首要梁六度等被捕。

  丁、杭州、寧波、無錫等處工人糾察隊同被軍隊繳械,並拘捕工會主要份子。

  戊、武漢國民政府任唐生智、馮天柱、鄧壽荃、張翼鵬、夏曦等為湖南省政府委員。

  己、漢口舉行歡迎汪兆銘大會,汪發表演說,高呼【革命的向左邊來,不革命的滾出去】。

  庚、北京當局開始發表在俄使館搜出之文件,內有蘇俄軍事家及密探之中國軍事報告。

  辛、北京警察廳釋放被捕學生十九人。

  壬、津浦鐵路前線之革命軍第二軍向湖北西撤,直魯軍程國瑞、王棟部乘機占滁州烏衣,白俄軍衝至浦口,同時許琨圍攻合肥。

  4﹐13(三,一二)

  甲、上海總工會為糾察隊繳械事,下令總罷工,並向第二十六軍及第二師司令部求釋放被捕工人,發還槍械;與軍隊衝突,死傷工人百餘,總工會會所再度被軍隊佔領(同時工會聯合會宣言總工會為共產黨操縱,請工人改入該會)。

  乙、上海工會組織統一委員會成立(反共產黨)

  ,上海黃金榮、杜月笙等之【中國共進會】復興,助軍事當局,逮捕共產黨(黃在上海頗具一種潛在勢力,昨日協助軍隊攻擊總工會之右派工人多屬之)。

  丙、第三國際代表魯易電勸蔣中正勿在南京召開中央執行委員及中央監察委員全體會議,並願與面晤。

  丁、新疆楊增新報告已與俄國成立局部協定。

  4﹐14(三,一三)

  甲、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胡漢民、蔣中正、柏文蔚、蕭佛成,監察委員吳敬恆、張人傑、蔡元培、李煜瀛、鄧澤如、陳果夫等在南京舉行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預備會,由胡漢民任主席。

  乙、武漢外交部長陳友仁分別駁覆日、義、法、英、美五國通牒,主由組織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後再行交涉,並對英提出五卅、沙面、萬縣三案,對法提出參與沙面砲擊案,主一併加以調查;對日盼勿參加各國行動,允賠償南京日方損失。又要求取消不平等條約及派員解決各種問題。

  丙、第三國際詆蔣中正為叛徒、帝國主義匪黨之同盟、革命國民黨之敵人、工人階級及共產國際之敵人。

  丁、上海臨時政治委員會,派員接收市黨部,白崇禧派兵查抄市政府及各工會。

  戊、湖北人民審判委員會以反革命工賊罪處郭聘伯、袁子英、盧士信等八人死刑(郭等三人均為反共之國民黨員)。

  己、西山會議派中央黨部致書吳敬恆等,指斥既清黨而同時仍主聯俄及打倒西山會議派之非。

  庚、河南靳雲鶚向許昌奉軍反攻,又失敗。

  辛、山東直隸赴東三省難民日多,哈爾濱一處每日平均約四千人。

  4﹐15(三,一四)

  甲、上海方面之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南京舉行,以人數不足,改開談話會(決定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乙、武漢中央常務會議,擴大會議商對南京問題。  丙、第四軍軍長兼總參謀長李濟琛回廣州,本日與古應芬、李福林、陳孚太、鄧彥華組織特別委員會,任錢大鈞為戒嚴司令,派兵向各共產黨機關進攻,擊敗工會糾察隊、鐵路工人及農團軍,封閉工會機關二百餘處,逮捕二千餘人,汕頭方面亦有同樣舉動(共產黨廣東農軍總指揮羅綺園及各路指揮彭湃、龔楚等謀奪取廣東之計劃失敗,北走,韓麟符逃武漢,劉爾松、李森、蕭楚女等被捕)。

  丁、李景林在天津日租界密謀起事,被日領事勸告離去,天津軍警搜查日輪未獲,日方提出抗議。  戊、英駐日大使要求日本向華北增兵兩師團(4﹐26日拒之)。

  己、英美軍艦因商輪為浦口直魯軍槍擊即聯合向北岸發砲。  4﹐16(三,一五)

  甲、汪兆銘在漢口通電,詆斥蔣中正等在南京之行為。

  乙、在南京舉行之中央委員談話會決定即開中央政治委員會。

  丙、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連日討論北伐問題,決依魯易主張,鞏固革命基地,聯絡馮玉祥,使其控制隴海鐵路,暫緩北伐。

  丁、汪兆銘召開國共兩黨聯席談話會(共黨為張國燾、瞿秋白及鮑羅廷、魯易),演說中國革命應做到類似俄國之十月革命。商應付現在時局方法,決定合組【革命委員會】(一說陳獨秀於4﹐14自上海到漢口)。

  戊、北京外交部令駐俄代辦拒絕俄政府10﹐9抗議,謂使館內不能容許組織助長所駐國內亂機關,俟搜出之宣傳共產文件翻譯完畢後,再提嚴重抗議。  己、蔣中正對記者談話,外交問題須以平等精神解決。  庚、奉軍佔河南臨潁,俘靳雲鶚部師長劉培緒。

  4﹐17(三,一六)

  甲、南京中央政治委員會議議決:(一)明日起,國民政府在南京辦公。(二)推胡漢民為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三)以鈕永建為國民政府秘書長。(四)以吳敬恆為總政治部主任,陳銘樞為副主任(出席委員為蔣中正、胡漢民、張人傑、柏文蔚、吳敬恆、陳果夫及新任之蔡元培、李煜瀛等)。(五)派張人傑、蔣中正、蔡元培、何應欽、周鳳岐、莊松甫、馬敘倫、陳其采、蔣夢麟、邵元沖、朱家驊為浙江政治分會委員。(六)任馬敘倫、陳其采、蔣夢麟、朱家驊、周佩箴、程振鈞、阮苗伯等為浙江省政府委員(

  分兼民政、財政、教育、農工、土地、建設、司法廳長,尋另以周鳳岐兼軍事廳長)。

  乙、武漢中央常務委員會議決開除蔣中正黨籍,免去本兼各職,並通緝懲辦,第一集團軍全部由軍事委員會指揮。

  丙、武漢政府發布現金集中令,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紙幣,均不兌現,查封各銀行現洋約四百萬,禁止使用及出口(各地銀行與武漢斷絕關係)。

  丁、浦口之直魯軍與江南之革命軍互相砲轟(此後十餘日每日必戰),靖江之孫傳芳軍偷渡未成,雙方夾江相持。  戊、美國巡洋艦過江陰上駛,被北岸孫傳芳軍槍擊,美艦即向兩岸發砲百餘響。  己、上海租界共到外兵已四萬餘人(英兵約占五分之二),陸續開來者尚多。

  4﹐18(三,一七)

  甲、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蔡元培代表中央黨部授印,胡漢民代表國民政府受印。發表建都南京宣言,舉行【慶祝國民政府遷都南京與恢復國民黨黨權大會】,寧漢正式分裂(南京國民政府第一號命令為通緝共產黨首要鮑羅廷、陳獨秀、徐謙、鄧演達、吳玉章、林祖涵、譚平山、惲代英、毛澤東、董用威(必武)、羅亦農、于樹德、張國燾、高語罕、李立三、瞿秋白、侯紹裘、林彪、周恩來、郭沫若、章伯鈞、陳啟修、詹大悲、李漢俊、方志敏、彭述之、沈雁冰、施存統、張太雷、鄧穎超等一百九十七人)。

  乙、南京國民政府及蔣總司令分別發表告全體將士書。  丙、李濟琛派海陸軍包圍黃埔軍官學校,拘捕共產黨人二百餘。

  丁、武漢中政會通過(一)宣告蔣中正罪狀及宣言案。(二)免李濟琛之第四軍長,以張發奎繼任。(三)免劉文島之第八軍副黨代表。(四)任劉伯承為暫編第十五軍長。(五)免劉湘、賴心輝職,由楊森、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劉伯承收編其部隊。(六)拿辦王陵基、呂超、石青陽、向傳義。(七)任高語罕為第二十軍黨代表兼四川黨務特派員(共黨擬取四川,劉伯承、高語罕均共黨黨員)。

  戊、武漢國共兩黨聯席談話會,共產黨依鮑羅廷、陳獨秀主張,贊成繼續北伐(謀入河南與馮玉祥聯合攻取北京,再進攻南京)。

  己、北京英美法日義五公使集議陳友仁之寧案覆牒,英國主封鎖長江,日本表示和緩,各國對二次通牒未能一致。

  庚、蔣中正公布上海勞資調節條例十五條。

  4﹐19(三,一八)

  甲、南京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因武漢方面之委員不到,迄未開成,蔣中正蔡元培等電請汪兆銘來南京。

  乙、武漢國民政府舉行誓師北伐典禮(張發奎為第一縱隊司令,轄第四、第十一軍當右路,劉興為第二縱隊司令,轄第三十五、第三十六軍當中路,魏益三為第三縱隊司令,轄豫南之賀國光、龐炳勛、梁壽愷、任應岐當左路)。

  丙、陳獨秀自上海到漢口,汪兆銘孫科迎之。(?)

  丁、武漢國民政府下令討伐蔣中正。

  戊、上海及江浙一帶均有慶祝建都南京恢復黨權之大會,主肅清共產黨,驅逐鮑羅廷,通緝徐謙鄧演達等。

  己、北京俄代理大使齊爾內赫率館員回俄。  庚、武漢方面為搜查俄使館事件發表宣言。

  辛、北京開始發表搜查俄使館所獲文件。

  壬、日本政友會總裁田中義一大將組閣(翌日發表聲明,盼中國人以合理方法達成其希望。對於共產黨問題,準備與各國取一致行動)。

  癸、英外相電藍浦生,英國祇打擊中國之極端派而非蔣介石。  4﹐20(三,一九)

  甲、張作霖派趙欣伯赴日本,與新首相田中義一接洽。  乙、日本田中義一內閣成立,田中自兼外相。

  丙、武漢政治會議通過鮑羅廷之【戰略退卻案】  ,保護外人商業財產,以緩和內外情勢。

  丁、中日新約尚未成立,舊約延長六個月之有效限期今日屆滿,再展三月。

  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言擁護國民黨對於蔣中正之處分。  己、廣州失敗之工人糾察隊逃往江北,聯合農自衛軍及第二軍教導師陳嘉祐部集中清遠、樂昌、曲江,準備入湘,李濟琛派隊往攻。

  庚、鄒魯函吳敬恆,抗議對西山會議派之壓迫。  辛、南京陸海軍將領會議,議決擁護南京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

  4﹐21(三,二○)

  甲、史達林在【真理報】發表【中國革命的前途】(即史達林大綱,或中國革命問題大綱),第一階段為民族聯合戰線的革命,第二階段為由民族聯合戰線的革命,轉向勞動者及農民群眾的革命(土地革命),斷然將國民黨右派逐出,至消滅為止。但目前不應建立蘇維埃政權,共產黨不應自國民黨中退出。

  乙、武漢中政會通過鮑羅廷組織特別委員會,執行革命紀律,裁判違反革命紀律之工人(因南京對武漢實施經濟封鎖,鮑羅廷改取緩和政策,以減除危機)。  丙、英巡洋艦二艘到漢口(時武漢外國軍艦已達三十五艘)。

  丁、南京中央黨部繼續在南昌開第八十五次常務會議。

  戊、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繼續廣州軍事委員會,開始辦公。  己、廣東海豐陸豐之共產黨農民大殺國民黨員。

  庚、日本無產政黨及無產團體代表參加中國國民黨駐日總支部集會,並組織對華非干涉同盟準備會。

  辛、英美法義日五國使館衛兵占領北京俄使館。

  4﹐22(三,二一)

  甲、武漢國民政府任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閻未就)。  乙、汪兆銘通電否認南京會議。  丙、張宗昌在山東再徵軍事特捐一千萬元。

  丁、日首相田中義一聲明,不許共產黨在中國活動。  戊、漢口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宣言抨擊蔣中正。

  己、蔣中正電魯易勿聽一面之詞。

  庚、收回天津英租界之進行中止,僅修改租界章程,增加中國董事五人。

  辛、武漢國民黨為搜查俄大使館事,宣言斥責北京外交團。

  4﹐23(三,二二)

  甲、南京國民政府任伍朝樞為外交部長,古應芬代理財政部長,王伯群代理交通部長。

  乙、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陳友仁與日代表開始談判日商復業問題,允許保障日商生命財產(日租界仍增設防禦,日艦到者已十六艘)。

  丙、武漢國民黨與共產黨為4﹐12上海事件發表宣言。

  丁、中國青年黨領袖曾琦在上海醒獅週報發表【國共兩黨決裂後吾人對國民黨之態度及忠告】,盼合作(時國民黨希望青年黨人加入國民黨,七月,青年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仍反對黨治。時青年黨與孫傳芳、張作霖聯絡,有人任教於濟南華莊孫之軍官學校及東北講武堂)。

  4﹐24(三,二三)

  甲、楊樹莊、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等通電擁護南京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及四月二日監察委員之決議,否認武漢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之決議及所產出機關之一切命令,打倒共產份子,一致完成北伐。

  乙、蔣中正委第四十軍軍長賀耀組為南京戒嚴司令。

  丙、武漢中央土地委員會通過解決土地問題決議草案。

  丁、浦口直魯軍飛機向南京城內拋擲炸彈。

  戊、武漢令前線軍事統歸軍事委員會指揮。  己、北京成立特別法庭,審判4﹐6在俄國大使館被捕之李大釗等,何豐林為審判長。

  庚、藍浦生電外相張伯倫,謂尚不明蔣介石清共行動之真正用意。  4﹐25(三,二四)

  甲、共產黨在武漢會議,決定與國民黨左派繼續聯繫,武裝二萬黨員及五萬農工,實行土地革命,準備建立蘇維埃。

  乙、汪兆銘在政治會議報告國共兩黨聯席談話結果:一、保護外人生命財產商務。二、維護商場,保護長江航業。三、解決失業工人問題。

  丙、武漢譚延闓電南京胡漢民,請調停寧漢之爭(孔祥熙旋亦由上海赴武漢調解)。  丁、四月三日漢口中日事件初步解決,中日軍警撤退。  戊、美艦上駛在江陰與革命軍衝突,開砲二十餘響。

  己、廣州當局奉南京命令,釋放前年被捕監禁之川軍將領熊克武等七人。

  庚、美國總統顧理治宣布對華友誼,願力助中國之合法希望(上海英報竭力攻擊美國對華之單獨行動)

  。

  4﹐26(三,二五)

  甲、南京國民政府通電接受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決議案:(  一)對共產黨首要危險份子,經黨部舉發者,由就近軍警看管,其叛亂行為已昭著者,按內亂法懲辦。(二)所有武漢聯席會議及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產生之機關其所發命令,一律否認。

  乙、蔣中正發表告全體國民黨員書。

  丙、上海臨時政治分會派錢永銘等接收總商會,通緝會長傅宗耀。

  丁、南京革命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成立,吳敬恆(稚暉)為主任,陳銘樞劉文島為副主任。

  戊、毛澤東向武漢中央農民運動會委員提議早日成立直魯豫三省農民協會,協助北伐。  己、北京安國軍總司令部令外交部代表向日使館為搜查日輪事道歉。

  庚、北京中國學術團體協會(徐炳昶、劉復、袁復禮等)與瑞典地理考古學家斯文赫定訂立合組西北科學考察團辦法。

  4﹐27(三,二六)

  甲、第三國際決議命中共實行沒收地主土地,改組國民黨增加農工領袖,消滅不可靠之軍官,組織革命法庭懲辦反革命軍人,動員共產黨員兩萬人,成立農工新軍五萬人,編成新軍。

  乙、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通過指導江西湖南黨務案,以陳其瑗為江西特派員,林祖涵為湖南特派員,執行新外交與新經濟政策。  丙、南京國民政府明令促蔣中正於最短期間完成清黨任務。

  丁、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漢口舉行,國民黨汪兆銘、譚延闓、徐謙到會致賀(汪、徐均有演說,魯易、米夫、譚平山、鮑羅廷、陳獨秀發表不同意見。時共產黨員約五萬八千人)。  戊、南京中央政治委員會議決任胡漢民、丁惟汾、伍朝樞、戴傳賢、鈕永建、羅家倫等為法制委員會委員,蔡元培、吳敬恆、李煜瀛等為教育行政委員,楊樹莊等為福建省政府委員。

  己、蔣中正發表告全體將士書。

  庚、武漢設保安委員會,取締一切無謀之排外運動。

  辛、吉林省當局訂定安撫直魯東來難民辦法(此項難民總數達三十萬,大半往黑龍江)。

  4﹐28(三,二七)

  甲、北京審判在俄使館所捕黨徒之特別法庭審判長何豐林判處李大釗、路友于、張伯華、蕭忠鼎、鄧文輝、譚祖堯、張挹蘭(女)、吳平地等二十人死罪,即執行絞刑(李、譚為共產黨員),另舒啟昌等處徒刑十二年,米雲貴等處徒刑二年。

  乙、日本勞工代表團到漢口。

  丙、上海交涉員通告領事團,國民政府遷移南京,又向英領事抗議本月八日英艦砲轟事件。

  丁、革命軍第六軍第十九師張振武部在南京被繳械(軍長程潛已赴武漢,蔣中正以第十七師師長楊杰代理軍長)。

  戊、江蘇省政府籌備會,江蘇財政委員會,決定發行國庫券二千萬元,以海關二。五附加稅作抵,經中央政治會議改為三千萬元,中央銀行鈔票停用。

  己、廣州上海間無線電通。  4﹐29(三,二八)

  甲、武漢之唐生智張發奎第四、第十一、第八、第三十六等軍北入河南,繼續北伐(時武漢陷於孤立,魯易主南下,鮑羅廷主北進,史達林批准鮑之意見,其目的在與馮玉祥聯合,乘機據有西北,以便接近蘇俄,並搶先占有北京,包圍上海南京)。

  乙、南京中央政治會議公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條例,改組廣州政治分會,又決議政治分會不能指導黨務。

  丙、四川將領劉湘、劉文輝、鄧錫侯、楊森、劉成勳、賴心輝、田頌堯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

  丁、英美法日義五公使會議寧案二次通牒,美使因美政府訓令反對參加武力對華行動,有脫離五國協調趨勢(日使從中疏通)。

  戊、武漢成立匯兌委員會。  己、廣東海陸豐共產黨林道文佔領縣城(第一次,5﹐9敗退)(一作4﹐30)。

  4﹐30(三,二九)

  甲、蔣中正發表告全國民眾書。

  乙、魯易向中共代表大會演說,強調應使農民出身之士兵反對軍閥,並在國民黨內及政府中建立由共黨領導之集團。

  丙、南京浦口間砲戰劇烈。

  5﹐1(四,一)  甲、南京決定繼續北伐,蔣中正頒發戰鬥序列,編第十四、第一、第十七、第二十六軍為第一路軍,以何應欽為總指揮,肅清江北之孫傳芳軍。編第六、第三十七、第四十軍及第一軍之一部為第二路軍,蔣自兼總指揮(白崇禧代理),陳調元為前敵總指揮,由南京上游渡江,任津浦路正面作戰。編第七、第十、第二十七、第三十三、第四十四(葉開鑫部,時稱新編第五軍)

  及第十五軍之一部(月前自鄂開蕪湖者)為第三軍,以李宗仁為總指揮,王天培為前敵總指揮(每路軍復有若干縱隊),先解合肥之圍,再攻蚌埠。

  乙、武漢之北伐軍敗奉軍於河南駐馬店,即分三路北攻,以靳雲鶚等豫軍任左翼,張發奎率第四第十一軍任右翼(賀龍師亦屬此路),唐生智率第三十五第三十六軍及第八軍之一部任中路。

  丙、馮玉祥在西安就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職(同時仍採舊國民聯軍名義),所部分六路:馮兼中央軍總司令出潼關沿隴海路東進,方振武、孫良誠、馬鴻逵、韓復矩屬之。劉鎮華為東路軍總司令,自豫西出動,岳維峻為南路軍總司令,由雒南出動,孫連仲為右路軍總司令,由龍駒寨向荊紫關南陽出動,徐永昌為左路軍總司令,由陝北入山西向娘子關出動,宋哲元為北路軍總司令,由寧夏出動。

  丁、蔣中正函黃郛,請其赴日本一行,或另薦人前往。

  戊、蔣中正發表告全國工人書。

  己、南京國民政府發行第一次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三千萬元。

  庚、中國共產黨在漢口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5﹐9閉幕),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及鮑羅廷均出席,汪兆銘、譚延闓、徐謙、孫科到會致賀(一作4﹐27)。

  5﹐2(四,二)

  甲、南京國民政府重頒革命軍組織大綱,派民政、外交、交通人員組織戰時政務委員會。

  乙、美公使得美政府訓令,通告義法英日公使,拒絕參加五國對寧案二次通牒。

  丙、北京英匯豐銀行買辦鄧君翔虧款四百萬潛逃,該行不承認由鄧經手之他銀行存款,商業銀行因此停業。

  丁、武漢當局致書外蒙政府,互派代表。

  戊、蔣中正電覆漢口嘉倫,南京各軍正向津浦鐵路及江北之敵猛攻,否認派隊向上游出動(4﹐22嘉倫曾有電至)。  己、在浦口被拘之俄人鮑羅廷妻等由濟南解北京。

  庚、江蘇省政府成立。

  5﹐3(四,三)

  甲、美總統發表意見,對寧案不再抗議。

  乙、南京國民政府明令停用中央銀行鈔票。

  5﹐4(四,四)

  甲、莫斯科電令武漢不准對日本有任何暴動,並令退讓解決(莫斯科對武漢每日必有電令,由鮑羅廷轉)。

  乙、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說明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聯合革命之必要。

  丙、荷屬華僑代表向南京政府請求廢止一九○二年與荷所訂屬地主義之中荷條約(該約本月八日期滿)

  ,另訂血統主義之新約,中央政治會議令外交部辦理,並電各省市黨部在一週間作廢約運動。

  丁、英美法日義五公使對寧案最後一次會議,協調完全破裂。

  戊、張作霖以榮臻繼于珍任北京衛戍司令。

  5﹐5(四,五)

  甲、武漢北伐軍右翼第四、第十一軍與奉軍及田維勤軍開始在河南汝南戰鬥,敗之。

  乙、蘇俄外長李維諾夫指稱搜獲北京俄大使館及2﹐28俄輪之文件為偽造。

  丙、國民聯軍方振武部占靈寶,進克陝州。

  丁、南京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清黨辦法六條,派鄧澤如、吳倚傖、曾養甫、段錫朋等組織中央清黨委員會。

  5﹐6(四,六)  甲、馮玉祥自西安赴潼關,督師東進。

  乙、川軍楊森東入宜昌,革命軍第十四師夏斗寅退往沙市。

  丙、廣東北路總指揮錢大鈞擊敗北江之陳嘉祐師,占領韶關,陳部退入湖南。

  丁、北京中日商約十九次會議,將稅則部分議畢。

  5﹐7(四,七)

  甲、南京北伐軍第七軍(第三路第二縱隊夏威)  自蕪湖渡江進向巢縣,阻東進之直魯軍。

  乙、河南信陽一帶紅槍會與總政治部宣傳隊及農民運動人員發生衝突,搗毀宣傳列車,殺死工作人員十餘人。

  丙、北京外交部照會荷使提議修改明日期滿之中荷商約。

  丁、南京中央黨部組織清黨委員會。

  戊、托洛斯基發表【中國革命與史達林大綱】駁斥4﹐21史達林文。

  5﹐8(四,八)

  甲、一九○二年之中荷商約今日滿期。

  乙、北京外交部照會西班牙公使,中西條約本年八月十日滿期,請於三個月內訂立新約,屆時新約不成,雙方得自由處置。  丙、武漢北伐軍與奉軍激戰於確山遂平之間。  丁、南京北伐軍第七軍破直魯軍於運漕。

  戊、張學良到蚌埠與張宗昌商入豫奉軍與皖北直魯軍聯絡事宜。

  5﹐9(四,九)

  甲、英外相張伯倫在議院演說,謂南京事件為共產黨所造成,已受中國懲罰,英對南京政府決採取緩和政策,並謂武漢政府已失去其統治地位。

  乙、廣東師長胡謙克復海豐,擊敗共產黨彭湃【農民政府】。

  丙、馮玉祥電武漢中央及唐生智否認與張作霖往還,矢志革命,誓掃兇殘。

  丁、國民聯軍中路軍占澠池。

  戊、西北科學考察團自北京出發,取道綏遠甘肅赴新疆,徐炳昶任團長。

  己、中國共產黨依第五次大會閉幕決議,整頓黨內紀律,繼續與國民黨左派提攜,訓練工農予以武裝等(陳獨秀為土地改革問題,與瞿秋白、毛澤東爭執,陳仍勝利,繼續當選總書記及中央政治局主席,周恩來、彭述之、瞿秋白、蘇兆徵為政治局常務委員,張國燾與彭述之、周恩來、蘇兆徵、毛澤東、楊之華分任組織、宣傳、軍事、職工、農民、婦女組長)。

  5﹐10(四,一○)

  甲、武漢之北京政治分會在漢口舉行會議,商北方政治軍事工作(分化奉軍,並由共黨楊度聯絡張宗昌)。

  乙、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漢口舉行,任弼時、賀昌、蕭子璋、關向應等為主席團,國民黨代表胡耐安、鄧初民,共產黨代表惲代英、蔡和森等演說。

  丙、武漢政府免第二十軍軍長楊森職,又免二十一軍軍長劉湘,二十二軍軍長賴心輝職(時武漢方面擬聯絡四川之鄧錫侯等),又將第二軍改為兩軍以魯滌平正式繼任第二軍軍長,陳嘉祐為第十三軍軍長。

  丁、南京北伐軍第三路第一縱隊(第四十四軍)

  葉開鑫占領巢縣,破直魯軍孫百萬部。  戊、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伍朝樞宣誓就職,宣布外交方針,不採取暴動手段,應以正當方法廢除不平等條約,打倒帝國主義非排外性質。  己、南京中央政治會議議決設立中央研究院籌備處,推蔡元培、李煜瀛等為籌備委員。

  5﹐11(四,一一)

  甲、南京北伐軍第四十四軍葉開鑫部自大通開抵含山。  乙、南京外交部長伍朝樞正式宣佈對外政策,將採取正當手續,以達取消不平等條約之目的。

  丙、蔣中正委楊虎為上海警備司令(楊與東路軍政治部主任陳群以嚴厲手段清除共產黨,侯紹裘、安體誠、劉重民等先後被殺)。

  丁、上海紗廠宣言要求政府保護,社會扶助,免勞資同歸於盡。

  戊、湖北漢陽縣黨部通知縣政府逮捕漢陽商會會長周文軒,副會長周仲暄,查封其財產,沒收漢陽工廠八處(汪兆銘制止無效)。

  己、武漢中政會派吳玉章為四川特務委員會主任,郭沫若、陳啟修、劉雲門、鄧懋修、黃慕顏、劉伯承、李筱亭、宋南軒等為特務員。

  5﹐12(四,一二)

  甲、李宗仁到湖口晤朱培德,商寧漢關係,勸勿東進。

  乙、蔣方震、劉厚生奉蔣中正命赴日本,晤田中義一。

  丙、武漢政治會議通過,一、成立黨員志願兵團,二、召集湘鄂贛黨政代表會議,討論統一財政辦法,三、召集湘鄂贛黨部及黨報會議,討論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問題,四、召集武漢商民代表會議,討論整理今後商務。

  丁、北京外交部因經費困難,裁去領事館十二處。

  戊、南京北伐軍第二路第三縱隊陳調元部自東梁山渡江,攻占和縣,敗直魯軍第十軍杜鳳舉部。  己、英警察搜查蘇俄在倫敦之商業機關。

  5﹐13(四,一三)  甲、汪兆銘在漢口演講,力戒黨員之幼稚病,應保護小資產階級,平等對待農工。

  乙、革命軍獨立第十四師夏斗寅通電討共產黨,自沙市率軍進向武漢(在嘉魚登岸)。

  丙、南京北伐軍下三路總攻擊令,第三路第二第三兩縱隊(夏威、胡宗鐸)大破直魯軍程國瑞部二萬餘於巢縣附近之柘皋(程被俘旋潛逃)。第二路第三縱隊陳調元克含山。

  丁、史達林與孫逸仙大學學生談中國革命問題,駁反對派拉狄克。

  戊、吳佩孚因國民聯軍入豫及奉軍之脅迫,自鞏縣率衛隊赴南陽(謀依附自湖北退豫之于學忠部)。

  己、袁良奉黃郛命自上海赴青島,與日人有所接洽(尋赴日本,日方派岩松武官為聯絡員)。

  庚、英國全英民治聯合會宣言,對華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反對引起戰爭行為。

  辛、北京中日商約會議因最惠國待遇問題,陷入停擱狀態。

  壬、武漢國民政府令保護佛教寺院(唐生智篤信佛教)。

  5﹐14(四,一四)  甲、南京武漢間之形勢因李宗仁、朱培德之會晤已和緩,決定雙方繼續北伐,李回蕪湖指揮第三路軍作戰。

  乙、武漢政府令禁擅行逮捕人民,及沒收財產。

  丙、南京北伐軍第二路第二縱隊楊杰部自江寧鎮渡江進迫江浦,浦口直魯軍北退。

  丁、武漢北伐軍右翼第四第十一軍與奉軍第十一軍趙恩臻劇戰於上蔡。

  戊、國民聯軍右路軍孫連仲部自陝南入河南荊紫關前進。

  5﹐15(四,一五)

  甲、南京北伐軍第二路第一縱隊賀耀組部自南京大勝關渡江佔領江浦浦口。

  乙、南京北伐軍第三路軍夏威胡宗鐸兩縱隊解合肥圍,許琨敗走。

  丙、武漢北伐軍左路張發奎圍攻上蔡(5﹐20奉軍富雙英旅降)。

  丁、太古公司輪船通州號在塘沽失火,死十二人。  戊、梁士詒與英使藍浦生談張作霖與蔣中正妥協事。  5﹐16(四,一六)  甲、南京北伐軍第三路第三縱隊胡宗鐸(第七軍)擊敗前來襲擊之直魯軍馬濟(舊桂軍)於合肥東北之梁園(馬受傷為定遠紅槍會所殺)。

  乙、武漢北伐軍中路唐生智部第三十五及第三十六軍與奉軍戰於駐馬店,不利。

  丙、英使藍浦生自北京往上海,與南京政府有所接洽。  丁、日本自行在奉天臨江縣增設領事分館,人民反對。

  戊、南京政治會議通過以黃郛任上海特別市市長。

  5﹐17(四,一七)  甲、自沙市進攻武漢之第十四師夏斗寅部進至武昌土地堂,武漢震動(第二十軍楊森亦自宜昌東下,旋敗)。  乙、南京北伐軍第二路第三十七軍陳調元部攻占全椒。

  丙、南京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宗仁親督各縱隊前進(因蔣限其於二十一日前克復蚌埠)。

  丁、國民聯軍右路軍孫連仲占領河南內鄉。

  戊、南京中央清黨委員會開始辦公,即派定上海廣州各處清黨委員。

  己、駐漢英使館代表牛敦致文陳友仁責未能實踐其言,緩和反英運動,5﹐19離漢回北京(陳有極鋒利之駁覆)。  庚、日本政府召駐北京公使芳澤及上海奉天等地領事回國,開對華會議。

  辛、中日商約會議因最惠國待遇問題停頓,北方日僑請日政府將舊約再延長十年。  5﹐18(四,一八)  甲、南京第二路軍第二縱隊(第一軍第一、三師)占滁縣,敗直魯軍杜鳳舉,張宗昌令直魯軍向蚌埠臨淮關總退卻。

  乙、奉軍艦隊司令沈鴻烈率海圻肇和兩艦二次襲擊吳淞,為炮台擊退。

  丙、中國共產黨發表對夏斗寅宣言及告夏斗寅部士兵書。

  丁、廣東北路總指揮錢大鈞進兵贛南。

  戊、湖北總工會劉少奇向忠發等舉行歡迎赤色職工國際委員長羅卓夫斯基。

  己、上海南京等地舉行陳其美死難十一週年紀念大會。

  庚、武昌中央軍校政治部主任周佛海出走(東赴上海)。  辛、第三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關於中國革命問題決議案:令中共繼續與國民黨左派合作,使成為廣大群眾的革命民眾組織(托洛斯基等攻擊史達林、布哈林對華政策之失敗)。

  5﹐19(四,一九)

  甲、迫近武昌之夏斗寅軍(萬耀煌張森兩旅)在紙坊為葉挺之第二十四師及獨立第一師(武昌軍校學生所編成,惲代英為黨代表,施存統為政治部主任)所敗,程潛魯滌平兩軍亦自鄂東開向武漢應援。

  乙、長沙總工會與軍人衝突,搜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住宅,拘捕何父。

  丙、南京北伐軍第二路第三路軍占領定遠。

  5﹐20(四,二○)  甲、第三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對華決議八條,變更中國共產黨作戰方略,武裝工農,使武漢政府及國民黨為工農之革命民主獨裁機關,制裁一切反革命陰謀,澈底進行土地革命,仍留共產黨於國民黨內,以便握指導工人革命之權。繼續北伐,同時破壞南京政府之後方。

  乙、日本外務大臣田中義一訓令駐華公使芳澤謙吉,給予蔣中正反共行動予道義支持。

  丙、武漢中央黨部下令糾正農工運動,保護民眾正當利益,制止侵犯他人身體、財產、職業、信仰之自由。

  丁、第一次太平洋勞工會在漢口開幕,劉少奇、蘇兆徵、李立三等主之(劉任秘書長,5﹐26閉幕,第三國際策動)。

  戊、南京北伐軍第三路第一縱隊(第四十四軍)

  葉開鑫襲占明光臨淮,奪獲輜重無算,第二第三縱隊(第七軍胡宗鐸部)占鳳陽。

  己、武漢北伐軍右路第四第十一軍以極大犧牲,破奉軍於上蔡,俘奉軍富雙英全師。

  庚、鎮江英領事館奉英使令撤銷。

  辛、上海交涉員向日領事抗議日本旅順船塢代奉方修理軍艦。

  壬、南京中國國民黨創辦中央黨務學校,蔣中正任校長(明年改名中央政治學校,實際負責人為總務主任陳果夫,教務副主任羅家倫,主任為戴傳賢)。

  癸、張作霖巡視河南山東安徽。

  子、浙江抄沒章炳麟財產。  5﹐21(四,二一)

  甲、長沙何鍵部團長許克祥周榮光,教導隊長王東原等反共,解除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武裝,包圍湖南省黨部、總工會、農民協會,並殺共產黨人(是謂馬日事變,常德駐軍亦將該地之工會、農民協會解散)。

  乙、夏斗寅部自紙坊退至威寧。

  丙、武漢北伐軍中路唐生智部(劉興軍),右路張發奎部大破奉軍於郾城及周家口。

  丁、南京北伐軍第一路衛立煌師自南京渡江,攻占六合,自鎮江北渡之第十七軍曹萬順攻占瓜洲。

  戊、晉綏總司令閻錫山稱病,拒見北京代表。

  5﹐22(四,二二)  甲、南京北伐軍第三路第二第三縱隊(夏威、胡宗鐸)占領蚌埠,張宗昌、褚玉璞、程國瑞等北退,徐淮民軍蜂起截擊。  乙、南京北伐軍衛立煌師攻占儀徵,敗孫傳芳軍崔錦桂師。

  丙、豫西國民聯軍第一路方振武,第三路孫良誠敗張治公軍(張原為劉鎮華部,時背劉助奉軍),占領新安,進攻磁澗。

  丁、南京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以閻錫山為國民政府委員。

  戊、雲南政務總裁唐繼堯死(或云為人所害),年四十五歲,龍雲、胡若愚、張驥等通電擁護蔣中正(滇桂邊之范石生亦電蔣願北上進攻湘贛)。

  己、夏斗寅師退集湖北崇陽(留十餘日東去,自大冶渡江,開入皖西英山)。

  庚、英公使藍浦生在上海晤王寵惠,商談南京事件,並與英海陸軍將領會議(藍浦生來上海係王之建議,梁士詒亦勸其調和南北)。

  辛、日艦在江陰被擊,即以大砲機關槍向西岸還擊。

  壬、日漁船六十艘侵入山東領海。

  5﹐23(四,二三)

  甲、武漢北伐軍中路劉興占郾城,奉軍退臨潁。

  乙、武漢中央黨部訓令工人團體,勞農與商工應協力一致,保護工廠響應,禁止總工會對工人以外之人逮捕脅迫,並頒布勞資仲裁條例,制定勞動法。

  丙、蔣中正在黃埔同學會改組代表大會講演,對西山會議派表示諒解。

  丁、南京北伐軍第一路第十四軍(第二縱隊)熊式輝師占靖江。

  戊、南通揚州之孫傳芳軍因南京北伐軍之壓迫,分兩路向清江浦海州退卻。

  己、何鍵自信陽電武漢,請拿辦擾亂後方軍人之人。

  庚、濟南軍警逮捕學生,各學校均被搜查。

  辛、甘肅發生劇烈之地震,蘭州較輕,已有百數十村鎮成為瓦礫,死數千人,涼州一帶最烈,據傳人口損失百分之七十以上(數萬)。

  5﹐24(四,二四)  甲、南京北伐軍第一路第十七軍(第一縱隊)曹萬順占揚州。

  乙、武漢北伐軍右路張發奎攻占河南西華逍遙鎮(5﹐26進破奉軍于珍於宋莊)。

  丙、國民聯軍第一路(方振武)第三路(孫良誠)第五路(石友三)與奉軍萬福麟部,及張治公軍劇戰於洛陽西之磁澗。  丁、湖南救黨運動會通電討共產黨。

  戊、武漢政府令禁擾害軍人家屬、剝奪軍人財產土地。

  己、唐生智自駐馬店電湖南省政府,指示緩和農工軍人衝突辦法。

  庚、湖南共產黨在湘潭集合農團軍,占據縣城,準備向長沙進攻,並在常德與旅長熊震部衝突。

  辛、廣州政治分會改組成立,李濟琛任主席。

  壬、英對蘇俄絕交。

  癸、蘇俄向日本建議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子、史達林在第三國際第八次擴大會議講【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的任務】,駁斥托洛斯基、齊諾維夫等,謂共產黨必須參加武漢之國民黨及其革命政府,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作用。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接近完全勝利時,建立工農代表蘇維埃,共產黨應成為中國新革命中之唯一指導者(5﹐27托洛斯基再予駁斥)。

  5﹐25(四,二五)

  甲、武漢中央政治委員會對二十一日長沙事變,自認湖南農工運動方法幼稚,派鮑羅廷、譚平山、陳公博、彭澤湘及唐生智代表鄧紹芬、周鰲山組織委員會前往查辦。

  乙、湖南救黨委員會成立,許克祥為主席,王東原、李仲任、周榮光(均團長)、張翼鵬(代理省政府主席)、彭國鈞、仇鰲(省黨部委員)為委員,決定電令岳陽駐軍將鮑羅廷等四人就地槍決。

  丙、楊虎、陳群搜捕自武漢逃上海之共產黨人。

  丁、南京北伐軍獨立第五師馬祥斌(屬第三路第五縱隊柏文蔚)占領壽州。  戊、南京政治會議推馮玉祥為該會委員(李鳴鐘代表)。

  己、南京令各地嚴拿阻撓清黨之進行者。

  5﹐26(四,二六)

  甲、國民聯軍方振武、孫良誠、石友三、鄭大章等擊潰奉軍萬福麟部,占領洛陽,俘獲數千。  乙、南京北伐軍第三路第四縱隊(第十軍)王天培攻占安徽固鎮,第一路第三縱隊(劉峙)占南通(次日占如皋)。

  丙、上海英兵強姦華婦案,英領判決無罪,輿論大譁。

  5﹐27(四,二七)  甲、朱培德查封南昌共產黨之三民日報。

  乙、北京公使團以革命軍北進,集議華北警備問題。

  丙、日本田中內閣決定向山東出兵,並發布聲明。

  丁、日本社會民眾黨代表宮崎龍介到南京,表示與中國國民黨合作。  5﹐28(四,二八)

  甲、武漢北伐軍中路第三十六軍劉興等部與右路張發奎部,以猛烈之激戰,破奉軍主力王樹常軍(戢翼翹、何柱國等旅),克臨潁。  乙、南京北伐軍第一路第一縱隊(曹萬順)第四縱隊第二十一師(陳誠)占邵伯,第三縱隊(第二師劉峙)占如皋、東臺。

  丙、國民聯軍自洛陽三路東進,石友三為左路,孫良誠為中路,沿隴海路進攻,占孟津偃師,方振武為右路,向登封禹縣襄城進攻。  丁、南京北伐軍第三路王天培軍占宿縣,第五縱隊馬祥斌師占蒙城。  戊、蔣中正赴蚌埠一帶視察戰事(旋又赴揚州即回南京)。

  己、武漢派赴湖南之查辦團鮑羅廷、譚平山、陳公博、彭澤湘等行抵岳州,當地駐軍團長彭德懷示以許克祥逮捕槍決電報,鮑等即折回武漢。

  庚、長沙開救黨(國民黨)擴大聯席會議,由省政府代理主席張翼鵬主席。

  辛、南京任命戴傳賢為廣州中山大學校長。

  壬、北京銀行公會與匯豐銀行交涉,匯豐已認存款重行收賬照付,惟不負法律責任。

  癸、香港當局解散海員工業聯合會。  5﹐29(四,二九)

  甲、上海日本領事矢田發表日本出兵山東聲明書,先赴青島,必要時開駐濟南(日本輿論對田中出兵多不謂然)。

  乙、武漢北伐軍張發奎部占許昌,國民聯軍亦敗奉軍於鞏縣,鄭州奉軍向黃河北岸撤退(國民聯軍頗得紅槍會之力)。

  丙、日本擬在東北帽兒山設領事館分館受阻,分館房屋亦被搗毀。

  丁、朱培德遣送政治工作人員一百四十二人(均共產黨)離江西。

  戊、第五方面軍(即第三軍)總指揮朱培德勒令軍中政治工作人員全體離贛。

  己、南京外交部令上海臨時法院,凡日人控告華人案件,拒絕日領觀審(因日本法庭拒絕華官觀審華人控告日人案件)。

  庚、江西省黨部改組,劉一峰、王枕心、姜濟寰、王均、羅石冰、李松風、方志敏、朱克靖等為執行委員(大多為共黨份子)。

  5﹐30(四,三○)

  甲、北京日公使芳澤發表日本出兵山東聲明書,並向張作霖、顧維鈞口頭通知,顧表示反對(濟南等地均有反對表示)。

  乙、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山東首長林憲祖電請北京外交部向日使嚴重抗議日本出兵山東(6﹐1再電請示機宜)。

  丙、上海南京武漢均舉行五卅慘案二週年紀念大會,上海全市休業誌哀,租界戒備森嚴。

  丁、武漢北伐軍第三十六軍劉興占新鄭。

  戊、馮玉祥所部國民聯軍正式改稱第二集團軍,分八個方面軍,以孫良誠、靳雲鶚、方振武、宋哲元、岳維峻、石敬亭、劉郁芬、劉鎮華,分任方面軍總指揮。

  己、湖南農民軍進逼長沙(旋退去)。

  5﹐31(五,一)

  甲、日本軍隊二千人自南滿抵青島,即上岸。

  乙、張作霖因京漢、津浦兩路戰事失敗,及閻錫山晉軍之威脅,會議結果,決定放棄鄭州徐州,退守豫北直隸山東,調吉黑軍入關,以張作相為前敵總指揮,吳俊陞為後方防守司令。

  丙、史達林以4﹐27決議電知其駐武漢代表魯易及鮑羅廷(時鮑羅廷主妥協,魯易主積極與國民黨左派汪兆銘等開議聯合,主以此項電令示汪)。

  丁、日本【對支(華)非干涉同盟】成立。

  戊、湖南平江瀏陽醴陵等處農民軍準備進攻長沙(為中共中央所制止)。

  己、英使藍浦生與王寵惠在上海續談南京事件(5﹐22王曾提出解決方案,本日藍浦生提出英方要求)。

  6﹐1(五,二)

  甲、南京外交部長伍朝樞電日本外相田中,武漢外交部長陳友仁函日總領事高尾,北京外交總長顧維鈞照會日公使芳澤,抗議日本出兵山東。

  乙、田中義一約晤袁良,表示三點:(1)青島日兵非不得已不開赴濟南,如赴濟南亦不干涉一切;(2)南軍得徐州後勿猛進,北方交與馮玉祥、閻錫山;(3)相信蔣中正為收拾中國之唯一人物。

  丙、日本山梨大將奉田中義一命起程來華。

  丁、山東省議會、商會、教育會、農會,電請北京外交部抗議日本出兵山東。  戊、上海美兵二千人開往天津。

  己、馮玉祥電蔣中正表示合作。

  庚、南京北伐軍第一路(曹萬順軍、陳誠師)占江蘇高郵,孫傳芳鄭俊彥等繼續北退。  辛、四川劉湘就蔣中正所委之第五路軍總指揮,以楊森為前敵總指揮,向武漢進攻,貴州周西成(第二十五軍)亦向湖南出兵。  壬、南京北伐軍第三路前敵總指揮第十軍長王天培敗直魯軍於夾溝。

  癸、武漢北伐軍第三十六軍劉興與國民聯軍會師鄭州。

  子、武漢中政會推馮玉祥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丑、南京國民政府代理財政部長古應芬就職。

  6﹐2(五,三)

  甲、南京北伐軍第三路軍前敵總指揮第十軍長王天培占領徐州,直魯軍退魯南,獨立第五師馬祥斌亦占領渦陽。  乙、黃郛電袁良,希再與日方切商出兵事,設法轉圜(翌日袁良見日外務省出淵、木村,日方允現在青島之兵不入濟南,如不得已,必先通知)。  丙、廣東北路軍總指揮錢大鈞部自贛州北進。

  丁、王國維(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教授)在北京頤和園投池自殺,年五十一歲。

  6﹐3(五,四)

  甲、山西綏遠,均懸青天白日旗,改晉綏軍為北方革命軍,大同、娘子關兩路發動(惟閻錫山張作霖間仍未決裂)。

  乙、北京駐日代辦張元節向日本外務省抗議出兵山東。日不允中止,但不進至濟南。

  丙、北京公使館擬遷天津,未果,上海英軍司令鄧肯及英使藍浦生均北上。

  丁、奉軍自開封退往黃河北岸。  戊、南京北伐軍第一路第二第三縱隊(賴世璜軍、劉峙師)占江蘇鹽城。

  己、藍浦生電英外部,擬助王寵惠調和南北(6﹐4外部不允)。

  6﹐4(五,五)  甲、國民聯軍方振武自襄城合右路軍孫連仲、南路軍岳維峻進攻南陽之吳佩孚殘部。

  乙、南京北伐軍第一路第四縱隊(陳誠師)占江蘇寶應。第三路第一縱隊(葉開鑫軍)占宿遷。

  丙、中共中央委員會要求國民黨【削平湖南反革命】,摧毀許克祥等之組織,宣布工農組織及中共在湖南得享完全自由,並武裝農民,另發表【告全國農民群眾書】。  丁、奉系內部不協,吳俊陞張作相等主退出關外,楊宇霆張學良等主與閻錫山蔣中正妥協。

  戊、布哈林在聯共莫斯科執行委員會報告中國革命,駁斥托洛斯基,強調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使國民黨左派農民化、工人化(1927﹐11托洛斯基被開除黨籍)。

  6﹐5(五,六)

  甲、蔣總司令下令通緝鮑羅廷、陳獨秀、徐謙、鄧演達。

  乙、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將5﹐31所得第三國際訓令交汪兆銘。汪轉告孫科、譚延闓、陳友仁。

  丙、武漢政治會議議決解除鮑羅廷顧問合同。

  丁、唐生智派周斕到長沙代理省府主席,許克祥走湘潭(旋率部赴零陵,入粵北連縣)。

  戊、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令共產黨人劉一峰、李松風、方志敏、王枕心等二十二名出境,暫停全省總工會、農民協會活動,收繳農民自衛軍槍械。

  己、上海等地反對日本出兵運動(日在野黨亦反對出兵)。

  庚、閻錫山電張作霖,晉軍停駐井陘,張學良亦函閻斡旋妥協。

  辛、太原各界歡迎革命軍大會,推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

  壬、武漢北伐軍張發奎占開封。

  癸、南京北伐軍第一路陳誠師占領清江浦(淮陰),曹萬順軍占領漣水,劉峙師占領阜寧。

  6﹐6(五,七)

  甲、汪兆銘、譚延闓、唐生智、徐謙、顧孟餘、孫科自漢口赴鄭州(6﹐7到)。

  乙、鄧演達到潼關,促馮玉祥東去鄭州。  丙、楊森第二十軍進至仙桃鎮,與武漢之第二軍第六軍相戰。

  丁、閻錫山在太原就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總司令職,分編所部為十軍。

  戊、【大興】輪在汕頭沉沒,溺斃五百餘人。  6﹐7(五,八)

  甲、南京中央黨部為日本出兵事通令全國民眾,對日作示威運動,經濟絕交。

  乙、南京中央常務委員會議決恢復林森、張繼、謝持、居正、鄒魯、石瑛、石青陽、茅祖權、沈定一黨籍。南京中央政治會議議決在江蘇浙江試辦大學區制。  丙、張發奎部自開封回師武漢。

  丁、田維勤為馮玉祥所殺。

  6﹐8(五,九)

  甲、五月九日鼓浪嶼英工部局干涉民眾遊行事件,圓滿解決。

  乙、南京國民政府任王世杰為法制局長。

  6﹐9(五,一○)

  甲、南京北伐軍第二路第一縱隊(第四十四軍)  葉開鑫(原第三路第一縱隊)占海州,孫傳芳軍退往魯南,白寶山部師長鄭紹虔投誠,改編為第三十一軍。

  乙、自武長路東退之夏斗寅師占大冶進攻黃州。

  丙、馮玉祥、于右任、鄧演達自潼關到鄭州。

  丁、閻錫山代表在北京與奉方接洽。

  戊、日使拒北京外交部之出兵抗議。  己、英兵一隊到北京。

  庚、南京教育行政委員會議決裁教育廳,行大學區制。

  6﹐10(五,一一)

  甲、馮玉祥在鄭州與汪兆銘、譚延闓、徐謙、孫科、顧孟餘、唐生智、張發奎、鄧演達、嘉倫會議(汪兆銘曾報告5﹐31魯易所交第三國際決議內容)。

  乙、魯易致書馮玉祥,主立即摧毀南京,奪回廣東,肅清各地反動勢力。

  丙、進攻武漢之楊森軍為第二軍、第六軍敗於仙桃鎮。

  丁、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伍朝樞電英使抗議英飛機迭次在粵滬領空飛行事。

  戊、上海租界開始拆除鐵絲網。  己、日本抗議奉天禁止盛京時報發行。

  6﹐11(五,一二)

  甲、閻錫山代表在北京運動張(作霖)、閻、蔣(中正)合作(

  馮玉祥在南京之代表李鳴鐘及在武漢之劉驥亦各有所活動)。

  乙、張宗昌、孫傳芳到北京,仍主戰,反對與南京妥協。

  丙、南京中央黨部取消【嚴防右傾份子】,【打倒西山會議派】,【打倒國家主義派】等口號。

  丁、南京舉行盛大之反日出兵大會。  戊、王正廷自上海到南京,轉赴開封晤馮玉祥(黃郛介王前往聯馮)。

  己、圍攻大名之紅槍會因調停撤退,駐軍允退讓。  庚、北京外交部抗議美國增兵天津。

  辛、鄭州會議完畢,馮玉祥、汪兆銘等對武漢共產黨行為均表不滿,決定促鮑羅廷回國,在武漢之國民政府委員及中央委員不見諒於各方者可出洋,餘與南京合而為一,並由馮與南京接洽。

  壬、唐生智、張發奎部均由河南撤回(唐、張南撤,一為應付兩湖共黨,一為對馮讓步,一為對付南京)。

  6﹐12(五,一三)

  甲、上海舉行反日出兵大會,議決對日經濟絕交,實行總罷工。  乙、湖北省總工會(向忠發、劉少奇領導)呈請武漢中央黨部鎮壓江西朱培德驅逐民眾團體領袖出境之舉動(6﹐9中共一度議決要求將朱免職討伐,尋又否決)。  丙、全滿洲日僑大會在大連開會。

  丁、商震在綏遠就革命軍北方軍第一軍軍長職,懸青天白日旗。

  戊、南京北伐軍第二路(葉開鑫、陳調元軍)連日攻山東郯城,為孫傳芳、李寶璋所拒退。

  己、南京東南大學改為第四中山大學(後改為中央大學)。

  6﹐13(五,一四)

  甲、汪兆銘等自鄭州回抵漢口,與毛澤東、唐生智等商定解決湖南事件辦法(于右任同行,徐謙留鄭州)。

  乙、武漢中政會(一)命唐生智全權處理湖南事件,以第三十六軍副軍長周斕代理湖南主席。(二)命陳公博處理江西事件。(三)設開封政治分會,以馮玉祥、于右任、徐謙、顧孟餘、王法勤、于樹德、劉伯堅、郭春濤、楊明軒、薛篤弼為委員,馮為主席。(四)

  成立河南、陝西、甘肅省政府,以馮玉祥、于右任、劉郁芬分任主席(

  按于右任已自鄭州隨汪等赴漢口)。(五)派陳公博赴江西指導黨務(處理朱培德遣送共黨份子事)。

  丙、南京政治會議議決(一)設中華民國大學院,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行政機關,以蔡元培為院長。(二)設外交委員會,以胡漢民、蔣中正、吳敬恆、李煜瀛、伍朝樞為委員。  丁、日本閣議,陸軍大臣白川報告暫不進兵濟南,亦無庸派兵赴天津北京。

  戊、日使芳澤回國參與對華會議。  己、南京外交部長伍朝樞佈告,保護外艦外輪及外僑生命財產。

  6﹐14(五,一五)  甲、日本山梨大將到北京與張作霖作長時間之談話。

  乙、武漢正式任命馮玉祥部第二集團軍之八個方面軍總指揮。  丙、楊森軍因武漢第二第六軍之壓迫,退出沙市。

  丁、雲南第三十九軍軍長胡若愚聯合張汝驥等倒第三十八軍軍長龍雲,並將龍監視,改組省政府,胡為主席。  6﹐15(五,一六)

  甲、武漢國民政府以唐生智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一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黃琪翔為第四軍軍長,朱暉日為第十一軍軍長,賀龍為暫編第二十軍軍長,第一集團(即蔣中正部)之第一、二、三、五方面軍,仍歸軍事委員會直轄。  乙、陳獨秀電告第三國際,說明5﹐31訓令無法執行,請延緩實行土地沒收,並謂民主獨裁短期內不可能完成,仍須與國民黨維持良好關係,引誘左派領袖制定一共同政綱,目前工作是應糾正過火,以平息軍官與左派國民黨之恐慌(即中央政治局通告)。

  丙、武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復6﹐4共產黨公開信,湖南不正當之軍事行動必須制止,農民運動之魯莽行為必須糾正。

  丁、漢口群眾運動委員會舉行歡迎鐵軍(張發奎部)凱旋大會。湖北總工會發布打倒朱培德之傳單。

  戊、張作霖之代表楊宇霆與蔣中正、閻錫山之代表(方本仁、南桂馨)開始在北京晤談(至6﹐21)

  。

  6﹐16(五,一七)  甲、北京英日美法義公使會議,決定南京事件由各國自行交涉。

  乙、孫傳芳、張宗昌、吳俊陞、張作相等擁張作霖為海陸軍大元帥,另組軍政府,內閣總理顧維鈞辭職,請胡惟德兼任。

  丙、張作霖通電堅持討赤到底,凡以此為目標者均為同志。

  丁、蔣中正自南京赴徐州,馮玉祥代表李鳴鐘同行。

  戊、北京外交部再向日使館抗議出兵山東,要求撤退,尤盼勿向膠濟路線及濟南移動。  6﹐17(五,一八)

  甲、青島日軍一千餘人開往濟南。

  乙、英陸軍部以上海英軍司令兼長江以北英軍司令。

  丙、孫傳芳部周蔭人軍退集魯東,設司令部於濰縣。  丁、武漢代表孔庚到太原,謀說閻錫山(閻拒與武漢合作,6﹐19孔被迫離去)。  戊、浙江省政務委員會通過減輕佃農佃租百分之二十五。

  6﹐18(五,一九)

  甲、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大元帥,公布軍政府組織令,以潘復組軍政府內閣。

  乙、上海舉行慶祝北伐勝利大會三日。

  丙、太原國民黨省市黨部開民眾大會,驅逐武漢代表孔庚。  6﹐19(五,二○)  甲、馮玉祥到徐州,蔣中正迎於碭山。  乙、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全華工會)在漢口開幕,蘇兆徵為總主席(汪兆銘、陳獨秀、第三國際代表魯易、赤色職工國際代表羅卓夫斯基、國民黨代表陳其瑗、國民政府代表彭澤民、共產黨代表蔡和森均有演說,6﹐20以後由李立三、羅卓夫斯基、劉少奇等分別報告演說,6﹐28閉會)。  丙、日船【南陽丸】在南京下關撞沉划船四隻,溺斃搭客百餘人。  丁、駐日土耳其代使到上海,即往南京。

  戊、吳佩孚以于學忠部軍心渙散,自南陽南走,擬入四川(于學忠亦東去,隻身經信陽漢口回山東蓬萊,後加入奉軍)。

  6﹐20(五,二一)  甲、蔣中正、馮玉祥、胡漢民、吳敬恆、李煜瀛、蔡元培、張人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黃郛、李烈鈞、鈕永建等在徐州會商武漢及北伐問題(蔣主先定武漢,馮持不可。先是,孔祥熙曾至鄭州與馮再晤)

  。

  乙、潘復就任北京軍政府內閣總理,張作霖任命閣員,外交王蔭泰、軍事何豐林、內務沈瑞麟、財政閻澤溥、司法姚震、實業張景惠、農工劉尚清、教育劉哲、交通潘復兼。

  丙、駐比公使電告海牙法庭因比政府請求,將中比條約判決展期至明年二月執行,北京外交部令向比交涉。

  丁、陳公博、陳其瑗自武漢越九江。

  戊、唐生智在漢口演說,指長沙馬日事變之不當,及必須討伐蔣中正。

  己、武漢共黨要人董用威(必武,湖北省黨部常委,湖北省政府農工廳長)等請辭職。

  6﹐21(五,二二)  甲、徐州會議完畢,議決先由馮發電警告武漢,並由蔣馮聯電聲明繼續北伐,為三民主義奮鬥,以完成國民革命(馮回鄭州)。

  乙、馮玉祥電武漢促鮑羅廷回俄,請汪兆銘、譚延闓速決大計,並請唐生智將所部調回鄭州,協力北伐(電稿出黃郛手,馮回鄭州後,即著手清黨,由徐謙訂立辦法)。  6﹐22(五,二三)  甲、南京中央財政會議開幕,到桂閩浙皖粵蘇六省代表,議決劃分中央地方各稅。

  乙、胡漢民等自徐州回南京。

  丙、日輪【瑞陽丸】船主茶房毆斃搭客一人投江中。

  6﹐23(五,二四)

  甲、蔣中正下略取魯南要害作戰令,第一路軍之第十四軍賴世璜(熊式輝師)、第十七軍曹萬順進攻日照,第二路軍第一軍之鄧振銓、顧祝同師、第三十七軍陳調元、第四十四軍葉開鑫攻臨沂,第三路軍之第七軍夏威胡宗鐸師、第十軍王天培攻臨城,第四十軍賀耀組攻臺兒莊、棗莊,第三十三軍柏文蔚、暫編第十一軍馬祥斌攻魚臺金鄉,第一軍之一部(第二師劉峙,第十四師衛立煌,第二十一師陳誠)南撤,應付上游軍事(蔣即回南京)。  乙、南京北伐軍第一軍(鄧振銓、顧祝同師)敗直魯軍第一軍方永昌,進圍臨沂。

  丙、武漢唐生智、張發奎、汪兆銘等商向下游進兵問題。

  丁、中共中央秘書廳令上海委員會掀起反帝國主義之示威運動,製造排外暴動與軍民不安,引起外人與南京衝突。

  戊、英輪水手在鎮江毆打檢查警察,並奪去槍枝。

  己、北京日使館覆拒6﹐16北京外交部抗議。

  6﹐24(五,二五)

  甲、來華視察之山梨大將抵濟南,日軍在青島附近設施軍事工程,並派便衣軍赴濟南,實行參加中國內戰行動。

  乙、南京北伐軍第四十軍賀耀組攻占魯南臺兒莊,敗直魯軍第三軍程國瑞、第十一軍王翰鳴。

  丙、南京政治會議通過任王寵惠為司法部長,李濟琛、鄧澤如等為廣東省政府委員,李為主席。

  6﹐25(五,二六)

  甲、張作霖通電自認為孫中山老友,繼其素志,討伐赤化。

  乙、國民黨西山會議派張繼等因南京電召,自日本回上海。

  丙、南京北伐軍第十軍王天培攻占魯南利國驛,第四十軍賀耀組攻占嶧縣,第三十七軍陳調元攻占費縣,紅槍會及劉黑七(桂堂)股匪大起,襲擊敗退之直魯軍。

  丁、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對官兵發表反共宣言。

  戊、國民聯軍方振武、孫連仲等攻南陽,吳佩孚走鄧縣。

  己、唐生智自武漢回長沙。

  6﹐26(五,二七)

  甲、武漢軍決東下,蔣中正亦派兵赴安慶抵禦。

  乙、唐生智停止湖南黨部及各種民眾團體活動,聽候改組。許克祥記過一次。

  丙、上海組織對日經濟絕交委員會。

  丁、南京財政部代理部長古應芬通令七月一日起捲煙實行值百抽五十。  戊、南京北伐軍第十軍王天培攻占魯南韓莊,直魯軍第六軍徐源泉,第七軍許琨等軍潰退。

  己、南京北伐軍第十軍占臨城,第十四軍占棗莊,直魯軍之前敵總指揮許琨退界河。  6﹐27(五,二八)  甲、黃郛電勸馮玉祥先解晉危。  乙、南京中央政治會議採納中央財政會議決議自八月一日起實行關稅自主,裁撤厘金(財政會議閉幕)

  。

  丙、南京北伐軍圍攻臨沂不下,第一軍南調,改以第四十四軍葉開鑫部接防。

  丁、中國共產黨致書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號召結成工農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對新軍閥作戰。

  戊、中共中央擴大會議在武漢舉行。

  己、山梨大將因上海民眾之反對,自青島折回日本。

  庚、日本對華之東方會議開幕,外相田中義一、外次森恪、駐華公使芳澤謙吉、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奉天總領事吉田茂等均出席。  辛、南京政治會議通過於浙江設第三中山大學,以蔣夢麟為校長,於江蘇設第四中山大學,以張乃燕為校長,均行大學區制。

  6﹐28(五,二九)

  甲、武漢中政會議決湖北總工會糾察隊繳械解散(總工會負責人為劉少奇)。

  乙、漢口第八軍李品仙部繳總工會糾察隊械,並占領會址。

  丙、共產黨首要陳獨秀、周恩來、張太雷、蔡和森、張國燾、譚平山等會於鮑羅廷住宅,決將中央及省委機關移於武昌,並將總工會糾察隊併入張發奎部(時張部駐武昌)。

  丁、南京北伐軍王天培部得紅槍會助,占滕縣,進抵界河,直魯軍第十二軍馬玉仁等降。左翼暫編第十一軍占單縣。右翼第十四軍賴世璜占莒縣,孫傳芳軍退向濰縣,第十七軍曹萬順占日照。

  戊、張作霖派邢士廉往太原見閻錫山,再商奉晉妥協。

  己、上海租界居民反對增加巡捕捐運動漸趨激烈。

  6﹐29(六,一)

  甲、南京北伐軍第十軍迫近鄒縣,暫編第十一軍馬祥斌及王金韜部占領金鄉,敗直魯軍潘鴻鈞、杜鳳舉,迫濟寧。

  乙、國民聯軍孫連仲占鄧縣,吳佩孚入鄂境。

  丙、南京政治會議推閻錫山為委員,由趙丕廉代表(蔣總司令派何成濬取道天津北京赴太原,與閻聯絡)。

  丁、第三十五軍長何鍵發表告所部官兵書,指責共產黨之罪惡,主一致剷除。

  戊、武漢共產派人物紛紛去職。

  己、陳公博自武漢到南昌與朱培德商共黨問題(共產黨又在江西恢復活動)。

  庚、中共長江局書記陳延年(陳獨秀長子)及韓逋仙、趙丹在上海被捕(7﹐4延年被處死)。

  辛、英法日駐上海領事向伍朝樞要求恢復國民政府所屬各省鹽務稽核所。

  壬、四川第二十三軍劉成勳為二十四軍劉文輝所敗,宣布下野。

  6﹐30(六,二)

  甲、中共首要陳獨秀、張國燾、瞿秋白、蔡和森在武昌舉行中央擴大會議,決定中央各機關仍回漢口,俾便與國民黨左派聯絡,工農團體均應受國民黨之領導監督。

  乙、布哈林警告中國共產黨,馮玉祥已轉入反革命陣營,應對其宣戰,勿再信任軍人,組織自己武力,汪兆銘比較其他背叛革命者為堅定。

  丙、唐生智在長沙改組省政府、省黨部,排斥反共救黨派,並抑制共產黨活動。

  丁、鄧演達離武漢,取道河南陝西蒙古赴俄(一作7﹐27)。

  戊、馮玉祥電勸寧漢息爭,協力禦敵。

  己、馮玉祥電令陝甘之石敬亭、李興中整頓黨務,清除共黨。

  庚、蔣中正之代表方本仁到山西。

  辛、天津美兵約達三千人。

  壬、英太古輪船公司因船員不允減薪而罷工。

  癸、吳佩孚之秘書長張其鍠於豫鄂交界之灰店舖為土匪戕害(在鄧縣老河口間)。

  7﹐1(六,三)

  甲、日本東方會議決維護其滿蒙特權。

  乙、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通過國共兩黨關係決議案,謀繼續兩黨合作,並商東征政綱(第三國際代表魯易反對東征,主南征)。

  丙、南京北伐軍左翼暫編第十一軍馬祥斌部及王金韜部退金鄉。

  丁、馮玉祥下令渡河北攻。

  戊、閻錫山部向正太路出動。

  己、武漢財政因下游之封鎖,現金之集中及共產黨風潮,已陷於絕境,紙幣跌落,商市多停閉(湘贛現象相同)。

  庚、外蒙古政府實行徵兵制,蒙人多避往北滿。  辛、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成立,何廉主之。

  7﹐2(六,四)

  甲、武漢通令解散共產黨機關。

  乙、中共中委趙世炎(施英)在上海被捕(尋處死)。  丙、貴州周西成就任蔣中正所委之第六路總指揮兼第二十五軍軍長,進兵湘西。

  丁、新投國民聯軍之鄂北張聯陞部截擊吳佩孚於樊城,吳狼狽西走(旋孫連仲部開往確山,方振武部移往襄宛)。

  戊、南京下關火藥船爆炸,死傷百餘人。

  己、張作霖發布大赦令。

  7﹐3(六,五)

  甲、蔣中正總司令以武漢軍東下,臨沂久攻不下,改變作戰計劃,以王天培統第十、第三十三軍守臨城,第一軍之一、三兩師守棗莊,第十七軍守海州,第三十七軍守郯城,第一路軍由運河南撤,第三路軍由津浦路南撤,轉往長江上游。

  乙、武漢第四軍、第十一軍、第二十軍、第三十五軍向下游移動,準備東征(唐生智思藉東征使張發奎等部離湖北)。

  丙、中共中央擴大會議,決令魯易離武漢(謀緩和對國民黨關係)。

  丁、上海中央執行委員會舉行促滬(西山會議派)寧兩中央黨部統一大會(7﹐7決定辦法五項,由張繼等與南京協商)。

  戊、福建省政府因南京代表張群調解改組成立。

  己、張作霖代表邢士廉在太原未獲結果,回北京。

  庚、上海租界華商因反對增加巡捕捐,罷市一日示威。

  辛、中華書局因罷工宣告停業。

  7﹐4(六,六)

  甲、汪兆銘正式提議東征。

  乙、南京政治會議議決(一)設立建設委員會,(二)查封與武漢有關之上海遠東銀行。

  丙、南京國民政府公布大學院組織法,管理全國學術及教育,以蔡元培為院長。

  丁、駐義公使朱兆莘奉南京外交部長伍朝樞電,向日內瓦英美日海軍會議通告,不承認涉及中國之議案。  戊、長江下游軍艦向上游開動。

  己、膠東高密陳以燊軍(周蔭人部)投革命軍,斷膠濟鐵路(尋為孫傳芳所敗)。

  庚、奉軍接防德州,直魯軍悉開魯南反攻。

  7﹐5(六,七)

  甲、馮玉祥為解決寧漢事發告國民書。  乙、河南國民聯軍(孫良誠部)由鞏縣汜水渡河北進。  丙、魯南直魯軍第六軍徐源泉、第三軍程國瑞、第五軍王棟反攻,占領滕縣臨城,北伐軍第十軍王天培部因索餉譁變,退至韓莊運河南岸。

  7﹐6(六,八)

  甲、南京北伐軍第三十七軍陳調元攻占蒙陰。

  乙、武漢政治委員會通過汪兆銘之討伐東南案(東征)。

  丙、上海海關奉財政部令,如無護照,每人不得帶現洋五十元,毫銀一百元出口。

  丁、馮玉祥自洛陽電南京,請發槍械子彈及藥品(時武漢已扣留馮武器)。

  7﹐7(六,九)

  甲、日本東方會議閉會,兼外相田中發表【對支(華)政策綱領】,將取必要方法,決維護日本在華利益。

  乙、日本步兵二大隊機關槍兩隊自青島開往濟南,強迫陳以燊部退出膠濟路。  丙、南京新軍事委員會成立,胡漢民、馮玉祥、閻錫山、蔣中正等為委員。  丁、上海臨時政治分會撤銷,市政府成立,市長黃郛就職,蔣中正親到上海參與(約在此時,朱培德來上海,經第十四軍師長熊式輝安排,與蔣密晤)。  7﹐8(六,一○)

  甲、黃河以北奉軍以閻錫山北方軍之脅迫及國民聯軍之進攻,急遽後退,悉抵正定,馮玉祥軍占衛輝(昨占新鄉)。

  乙、馮玉祥請蔣總司令代為解決財政困難。  丙、馮玉祥實行清共,國民聯軍之政治人員均加甄別。

  丁、張宗昌等以青島日軍西進,電請北京外交部繼續嚴重向日使抗議。

  戊、國際聯盟中國代表朱兆莘宣言脫離北京政府。  己、北京又大捕學生。  7﹐9(六,一一)

  甲、陳以燊軍因日軍干涉,退出膠州。

  乙、南京定每月接濟馮玉祥軍軍餉二百萬元。

  7﹐10(六,一二)

  甲、馮玉祥電蔣總司令迅速專力北伐,勿緩其所急,而急其所緩(是日馮告孔祥熙,謂武漢進攻南京,己因種種關係,所部不能攻武漢,盼蔣總司令勿萌退志)。

  乙、津浦線之北伐軍第四十軍賀耀組助第十軍反攻,復占韓莊。

  丙、南京北伐軍第二路總指揮白崇禧以津浦路正面失利,臨沂久攻不下,下令撤圍,命第四十四軍葉開鑫等部進向嶧縣、棗莊,馳援臨城,並放棄蒙陰費縣。

  丁、第二批日軍由大連開往青島(二千餘名,7﹐12抵達)。  戊、馮玉祥代表劉治洲由晉回豫,馮與閻錫山關係漸好。

  己、南京法制委員會通過監察院組織大綱。

  7﹐11(六,一三)  甲、北京外交部向日使館抗議日兵開赴濟南(7﹐16日使館覆拒)。

  乙、第四十軍賀耀組,第十軍王天培奪回臨城。

  丙、延吉日僑抗征二。五附稅,搗毀稅關。

  丁、上海海關開始征收船舶進口噸稅。

  戊、南京國民政府任命蔣夢麟為第三中山大學(1928﹐2﹐6改稱浙江大學)校長。  7﹐12(六,一四)

  甲、北伐軍又越過臨城,迫近滕縣。  乙、馮玉祥分電寧漢,化除意見,努力北伐,凡妨礙北伐者即反革命。

  丙、鄧演達宣言,反對分共。

  丁、國民聯軍抵衛輝,奉軍向保定集中。

  戊、宋子文自上海到武漢。

  己、北京高等審判廳釋鮑羅廷妻及三俄信差。

  7﹐13(六,一五)

  甲、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對時局宣言,痛詆武漢中國國民黨,決定撤回參加國民政府之共產黨員,惟仍根據孫中山之三民主義三大政策(聯俄聯共贊助工農)奮鬥,完成中國國民革命。

  乙、蔣中正移兵西上,防禦武漢之東征軍(時武漢張發奎軍已集中九江)。

  丙、白崇禧致書程潛,請調解寧漢之爭。

  丁、張宗昌等以日本續向青島增兵,再電請北京外交部嚴重抗議。

  戊、中法商約今日期滿,北京外交部加展二月。

  己、吳佩孚抵湖北巴東,楊森派兵迎之。

  7﹐14(六,一六)

  甲、第三國際執行委員會宣言,武漢政府之革命使命已經終了,並已為反革命勢力所控制,中國共產黨員(一)立即退出該政府,(

  二)要求懲辦壓迫農工者,(三)暫不可退出國民黨,(四)宣傳土地革命,鼓動工人農人,(五)在國民黨內建立戰鬥機關,以反對壓迫及殘殺。

  乙、馮玉祥、徐謙、孔祥熙電南京武漢,指陳自相備戰三不可,請先完成北伐,並主在開封召集會議,解決黨內糾紛。  丙、國民聯軍占彰德。

  丁、武漢政治會議決定處理共產黨辦法。

  戊、白崇禧以津浦路正面敵軍北退,決再度圍攻臨沂。

  己、張作霖又令逮捕鮑羅廷妻未獲,即將北平高等審判廳長免職。

  庚、王寵惠就任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部長。

  辛、盛傳日兵參與魯戰,青島有日傷兵。

  壬、統計津京一帶外兵約二萬人。

  7﹐15(六,一七)

  甲、武漢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取締共產黨案(分共),(一)在一個月內召開第四次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二)制裁反對本黨主義政策之言論行動,(三)派員赴蘇俄討論切實聯合辦法,(四)  保護農工及共產黨員個人身體自由。

  乙、第三十五軍何鍵部在漢口作反共示威,占據漢口漢陽各工會,並搜捕吳玉章等(吳等逃)。

  丙、北方軍徐永昌部占領石家莊,並向南展至順德。

  丁、武漢程潛、張發奎、朱培德、賀龍軍分向湖口九江南昌集中,準備分路攻安徽浙江。南京方面之第二十七軍王普等部亦開往安慶,第二十六軍周鳳岐,第三十一軍鄭紹虔部進向浙西。  戊、徐謙自河南電漢口顧孟餘,反對東征。

  己、張作霖以大元帥名義任孫傳芳、張宗昌、張學良、韓麟春、張作相、吳俊陞、褚玉璞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方面軍團長。

  庚、南京軍事委員會委員就職。

  7﹐16(六,一八)

  甲、武漢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兩令:(一)限制共產黨言動提案乃根據革命利益,執行紀律,非妨害共產同志之個人身體自由,有壓迫妨害者,依法嚴辦,(二)農工政策不因限制共產份子而停止活動,對農工團體利益仍極力保護維持,如有違背黨意,少加摧殘,即執行革命紀律,決不寬貸。

  乙、武漢政治委員會主席團報告容共政策之最近經過及分共原因。

  丙、山西黨爭劇烈,閻錫山嚴切下令限制群眾運動。

  丁、馮玉祥電唐生智化除意見,集中力量,先滅奉魯勢力。

  戊、上海公共租界臨時法院以俄國遠東銀行有接濟共黨機關情事,請捕房將其封閉。

  己、上海禁現金出口,英日用軍艦裝運出口,供給外國銀行。

  庚、總計三月出山海關難民達八十七萬人,均直魯籍。

  7﹐17(六,一九)  甲、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實行反共,控制漢陽漢口(武漢東征軍事仍未停,以【反共倒蔣】為口號)。  乙、宋慶齡宣言反對武漢中央黨部所採取之排斥共產黨措施,指為違背孫中山之主義與政策(即離武漢赴廬山)。

  丙、吳敬恆函南京中央,謂武漢共黨退卻,以便外交上操縱,請密令防止排日運動。

  7﹐18(六,二○)  甲、胡漢民等覆馮玉祥十四日電,希望勿同室操戈。  乙、汪兆銘等復馮玉祥十四日電,力爭國民政府法統。

  丙、二次抵青島之日軍砲隊開往濟南。

  丁、武漢中國共產黨之嚮導週報出版最後一期(第201期)。

  戊、上海銀錢業公會電請南京國民政府解現金出口禁。

  7﹐19(六,二一)

  甲、南京國民政府宣布關稅自主,定於本年九月一日實行。  乙、直魯軍褚玉璞、徐源泉、許琨等乘北伐軍第四十軍南撤,再度反攻,復占臨城。

  丙、國民聯軍越過磁州,奉軍在定州布防,閻錫山勸阻國民聯軍勿再前進。

  丁、張作霖任張宗昌為海軍總司令,沈鴻烈為第一艦隊司令,吳志馨為第二艦隊司令。

  戊、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發布【告中國青年勞苦群眾宣言】,謂國民黨屠殺民眾,已成為敵人。  己、共產黨人李立三、鄧中夏等自漢口到九江(時瞿秋白在廬山,譚平山已抵九江)。

  庚、青島日兵搗毀中國警察所並繳警械。

  辛、上海太白星(金星)晝見。  7﹐20(六,二二)

  甲、南京軍艦增防安慶,第七軍亦過蕪湖前進(寧漢戰機益迫)。

  乙、第十六軍范石生部開往廣東江北增防。

  丙、馮玉祥徐謙再電寧漢調停,並提出四項具體辦法。  丁、武漢中政會以陳克文代農政部長,王法勤為勞工部長,改組湖北省政府及省黨部。

  戊、共產黨中央常會在漢口商討南昌九江暴動計劃。

  己、日外相田中訓令奉天總領事吉田茂要求張作霖解決東北懸案。

  7﹐21(六,二三)

  甲、武漢政治黨務機關改組,共產份子均去職,陳公博繼鄧演達為總政治部主任,孔

  庚、李書城等任湖北省政府委員。  乙、譚平山、李立三、鄧中夏、惲代英、彭湃在九江會議,決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義指揮暴動。

  丙、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長朱德自漢口回抵南昌(朱於一九二六年底自國外到南昌,一九二七年二月任第三軍軍官教育團長,上月去武漢)。  丁、吳佩孚入四川,楊森迎至奉節。

  戊、南京國民政府公布進口關稅暫行條例。

  己、中日修改商約初次展期三月,於昨日屆滿,北京外交部提議二次展期。

  7﹐22(六,二四)

  甲、武漢中央常會擴大會議議決定於八月十五日開第四次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

  乙、周恩來自武漢到九江,傳達中共中央意見,贊同暴動。

  丙、上海工部局強征新增之巡捕捐,勒閉抗納之商店三十餘家。

  7﹐23(六,二五)

  甲、津浦線直魯軍越過韓莊,迫近徐州。白崇禧再度撤臨沂之圍赴援徐州(曹萬順部亦自日照南撤)。

  乙、馮玉祥再電勸唐生智全力北伐。

  丙、奉天日本總領事吉田茂要求奉天省長莫德惠解決中日懸案(

  鐵路)。

  丁、饒漢祥卒於湖北武穴。

  7﹐24(六,二六)

  甲、直魯軍徐源泉、許琨等部占領徐州,王天培軍退宿州,第二路軍因自棗莊退台兒莊,對徐州設防。

  乙、北方軍徐永昌占正定。  丙、武漢汪兆銘等再復馮玉祥電,驅共及遷都南京均無問題,開封可開預備會議,如能和平統一,戰事可免。

  丁、鮑羅廷在廬山召集共產黨人秘密會議完畢,又回漢口。

  戊、廣州發現共產黨所置炸彈六顆。

  7﹐25(六,二七)

  甲、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奏上【大陸政策】。

  乙、武漢中政會以鮑羅廷即將回國,致書蘇俄共產黨中央政治局,證明鮑在中國工作及最近決議,派代表赴莫斯科,又警告中國共產黨中央令制止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誣蔑國民黨。

  丙、蔣中正總司令到蚌埠,會同白崇禧部規復徐州。

  丁、雲南龍雲部第三十八軍在西路獲勝,胡若愚率第三十九軍離昆明,龍雲恢復自由。  戊、第八軍軍長李品仙任武漢衛戍司令。  己、天津北京奇熱達百十五度。

  7﹐26(六,二八)  甲、武漢政治會議決:(一)凡列名國民黨之共產黨員,在黨政各機關任職者,應即日起聲明脫離共產黨,否則一律停職,(二)共產黨員在國民革命期間,不得有妨害國民革命之行動,(三)國民黨員不得加入他黨,違者以反黨論。

  乙、張發奎之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新編第二十軍軍長賀龍率部抵南昌。

  丙、馮玉祥再電武漢,主與南京合作。

  丁、馮玉祥部張維璽、劉汝明兩軍攻占陝西大荔(同州),消滅麻振武部(國民三軍)。

  戊、共產黨中央常會在漢口會議,到瞿秋白、李維漢(羅邁)、張國燾、張太雷,及俄顧問與第三國際代表羅明納茲、紐曼,從嘉倫議,俟張發奎部回抵廣東後,再與國民黨分離,暫勿在南昌採取行動(第三國際代表謂如暴動無勝利希望,最好不必發動,在張發奎軍中之共產黨員應全部退出,派往農民中工作),即派張國燾前赴九江視察,並參預決策。

  己、武昌砲彈炸裂,第四軍與第五軍因誤會而互相砲擊。

  庚、南京中央執行委員會不承認莫斯科之孫逸仙大學,令各機關不得再送學生前往。

  7﹐27(六,二九)

  甲、武漢中央得知第三國際7﹐14宣言,通令各黨政軍機關防範。

  乙、周恩來、李立三等到南昌,成立前敵委員會,周任書記,決定7﹐30暴動。

  丙、鮑羅廷離武漢赴鄭州,陳友仁同行,國民黨要人赴車站送別(魯易先亦取道河南陝西回俄)。

  丁、張國燾自漢口到九江,即晤惲代英、高語罕、夏曦、廖乾吾等。

  戊、李宗仁、李濟琛、白崇禧、陳可鈺等警告張發奎,陳銘樞亦致書第十一軍將士,勸其改悔。

  己、馮玉祥、張之江、鹿鍾麟電南京就軍事委員會委員職。  庚、上海英美煙廠因抵制紙煙特稅完全停歇。  7﹐28(六,三○)

  甲、汪兆銘、孫科、張發奎以東征軍不穩,由漢口趕赴九江處理。

  乙、鮑羅廷到鄭州。

  丙、武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告中國共產黨書】,勸放棄對國民黨敵視態度,否則將執行紀律。  丁、史達林發表【寄生政策之結束】,辯護中國共產黨過去與國民黨聯盟之正確,抨擊反對派(托洛斯基、齊諾維夫、拉狄克)。

  戊、閻錫山電張作霖,請早定方針,否則對國民聯軍北進不便再阻(張又派邢士廉前往接洽)。

  己、日本【對支非干涉同盟】中國視察團自東京出發。

  7﹐29(七,一)

  甲、馮玉祥聯絡河南紅槍會、黃槍會,改編為民團軍。

  乙、中共發表告國民黨同志書。

  丙、馮玉祥與鮑羅廷在鄭州會談,說明請其回俄及與蔣中正合作原因。

  丁、葉挺在南昌召集所部團長以上人員會議,商暴動。

  戊、張國燾與張發奎長談。

  7﹐30(七,二)

  甲、汪兆銘、孫科、張發奎等在廬山招集張發奎部將領會議,決定分共,命賀龍、葉挺撤回九江,扣留第二方面軍秘書長高語罕,第四軍政治部主任廖乾吾,第二十四師黨代表惲代英等(第四軍參謀長葉劍英秘密通知惲等)。

  乙、鮑羅廷再度與馮玉祥會談,勸馮攻武漢,並與宋慶齡、鄧演達合作。

  丙、鮑羅廷離鄭州西去,取道陝甘蒙古回俄,馮玉祥之俄顧問烏斯馬諾夫、謝福林等同行。

  丁、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長盧德銘、團附余洒度、指導員辛漢文等率軍自武昌抵黃石港,得知南昌暴動即將發生,改自陽新上岸南進,進向江西奉新(盧原為張發奎部)。

  戊、賀龍在南昌召集所部團長以上人員會議,商暴動。

  己、張國燾、惲代英到南昌,晤周恩來、李立三、譚平山、彭湃、葉挺、周逸群等,主暫勿暴動,免與張發奎決裂。周、李、譚等堅持不可。  庚、青島渤海艦隊(第二艦隊)司令吳志馨因通革命軍被張宗昌拘捕。

  辛、上海租界新增收巡捕捐風潮調停解決,捐額仍舊,被逼停業商店復業。  7﹐31(七,三)

  甲、馮玉祥到歸德,視察軍事。

  乙、南昌周恩來、譚平山、李立三等之前敵委員會決定於今夜暴動(張國燾同意)。

  丙、蔣總司令指揮王天培、賀耀組,白崇禧指揮陳調元、葉開鑫等部分路反攻徐州。

  丁、蔣中正之代表何成濬到北京,晤楊宇霆(尋赴太原)

  8﹐1(七,四)

  甲、午夜一時,第二方面軍新編第二十軍軍長賀龍,第十一軍副軍長兼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副師長兼團長周士第,第二十軍第三師長周逸群在南昌暴動,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朱德應之(汪兆銘、孫科等在廬山,派張發奎往討,汪等即回漢口)

  。

  乙、共產黨在南昌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譚平山、林祖涵、吳玉章、惲代英、郭沫若、蘇兆徵、江浩、高語罕、周恩來、張國燾、彭湃、向忠發、夏曦、方維夏、李立三、徐特立、張曙時、韓麟符、姜濟寰、賀龍、葉挺等為委員(國民黨左派宋慶齡、于右任、何香凝、陳友仁、張發奎、鄧演達、黃琪翔、朱暉日、彭澤民、經亨頤等均被列名),譚、賀、惲、郭、宋、鄧、張發奎為主席團,譚為主席,吳玉章為秘書長,張曙時為黨務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參謀團主任,惲代英為宣傳委員主席,張國燾為工農委員會主席,林祖涵為財務委員會主席,李立三為政治保衛處長,賀龍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葉挺為前敵總指揮,廖乾吾為黨代表,劉伯承為參謀長,郭沫若為政治部主任,葉挺為第十一軍長兼副總指揮,聶榮臻為黨代表(時在九江,8﹐4到南昌),姜濟寰為江西省政府主席。

  丙、盧德銘、余洒度與湖南平江瀏陽農民自衛軍會合。

  丁、武漢發覺湖北總工會發出武陽夏總罷工密令,軍事委員會以實力制止,拘捕多人,槍斃一人。

  戊、馮玉祥再電寧漢調解,主開中央執監委員會。

  己、馮玉祥以張之江為北路總司令,鹿鍾麟為東路總司令。

  庚、反攻徐州之左路王天培軍占領九里山,直薄城下,右路賀耀組軍亦迫徐州東南地區。

  8﹐2(七,五)  甲、武漢國民政府明令討伐共產黨,免賀龍、葉挺職,命張發奎進攻。  乙、胡漢民等復馮玉祥電,對武漢去共,已相當原諒,贊成開中央執監委員會。

  丙、蔣中正進至徐州城外,第十軍王天培,第二十師陳誠等與褚玉璞軍激戰,第三十七軍陳調元,第四十四軍葉開鑫遭孫傳芳軍攻擊,均失利。

  丁、延吉日商抗納二。五附稅交涉解決。

  8﹐3(七,六)

  甲、武漢汪兆銘等覆馮玉祥電,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已決定召集,如寧方尊重中央(武漢),討共北伐,個人問題,無關輕重。

  乙、反攻徐州不成,各軍南撤,蔣中正以柏文蔚為徐海前敵總指揮。

  丙、文學家馮煦卒於上海,年八十五歲。  8﹐4(七,七)

  甲、馮玉祥將昨日汪等電轉寧,主速開中央執監委員會。

  乙、汪兆銘致書許崇智,表示認錯,對許氏多推崇語(許先派代表往漢,汪主漢方與滬方即西山會議派合作,許尋與居正、伍朝樞來廬山晤汪,並到漢口晤唐生智)。

  丙、鹿鍾麟部楊虎城軍進抵徐州城西九里山,為直魯軍張敬堯所敗,西退馬牧集。

  丁、奉天日本總領事吉田茂警告奉天省長莫德惠,如不反省對日態度,將禁止軍用列車通過南滿鐵路附屬地區(翌日田中外務大臣令吉田暫緩採取強制手段)

  。  8﹐5(七,八)  甲、共產黨賀龍、葉挺退出南昌,進向廣東(約二萬人,時周逸群主取道吉安贛州,葉挺主取道撫州廣昌瑞金尋鄔。葉於昨日,賀於今日離南昌)。  乙、胡漢民電李濟琛,防範張發奎、黃琪翔。  丙、錢大鈞自廣州率軍集中贛州,應付南昌葉、賀部。  丁、馮玉祥電閻錫山,勸勿猶豫。

  戊、武漢軍事委員會加委王天培、賴世璜、范石生、王普、陳調元、周鳳岐、葉開鑫、曹萬順、賀耀組、譚曙卿、胡宗鐸、夏威為軍長。  己、湖北省黨部、漢口市黨部均由改組委員會接收,總工會亦被接收,武漢衛戍司令捕殺共產黨人。

  庚、南京上海等處商民發起關稅自主運動。

  8﹐6(七,九)

  甲、蔣中正自津浦路前線回南京。  乙、白崇禧之第二路軍自蘇北後撤,損失頗重,孫傳芳部鄭俊彥、劉士林、梁鴻恩等師跟隨南進。

  丙、唐生智、程潛、朱培德等電何應欽、李濟琛等,請合力討共。

  丁、汪兆銘發表【錯誤的糾正】。

  8﹐7(七,一○)

  甲、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瞿秋白、蔡和森、蘇兆徵、毛澤東、向忠發、張太雷、鄧中夏、李維漢(羅邁)等在漢口(日本租界?)會議,決以群眾力量徹底實現土地革命的政綱,建立蘇維埃政權,定於秋收時期在湘鄂贛粵四省領導農民暴動(糾正過去所謂【機會主義】)。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任弼時為農民部長,向忠發為工人部長,蘇兆徵為組織部長,蔡和森為宣傳部長,楊之華為婦女部長(此會由共黨國際代表紐曼主持)。

  乙、朱德部在撫州編為第九軍,隨賀龍、葉挺南去(時賀葉部已損失三分之一)。

  丙、武漢中央執行委員會將列名南昌革命委員會之譚平山、林祖涵、吳玉章、惲代英、高語罕開除黨籍,取消其在國民黨中之中央執監及候補委員資格,並拏辦;又定清除共產黨員辦法四條,令登記及登報聲明,否則以反革命論。

  丁、張發奎軍到南昌。

  戊、盧德銘部以不得與南昌葉挺、賀龍會合,自奉新移駐修水(

  歸朱培德)。  8﹐8(七,一一)

  甲、蔣中正因津浦線軍事失利,李宗仁、白崇禧等別有企圖,決解職。

  乙、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蔣中正電馮玉祥,贊同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促成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軍事上由李濟琛坐鎮南中,唐生智肅清上游,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北伐。  丙、胡漢民、吳敬恆、李宗仁等電武漢自承鹵莽,贊成合作。

  丁、武漢中政會議決:(1)譚平山、林祖涵、吳玉章、惲代英、高語罕開除黨籍,褫奪現職與張國燾等一併通緝,(2)楊匏安、毛澤東、董用威、鄧穎超、許甦魂、韓麟符、于樹德、江浩、夏曦開除黨籍,並免現職,(3)徐特立、李立三、張國燾、周恩來、彭湃通緝,(4)跨黨及任職之共產黨員一併開除黨籍並免職(8﹐15復將陳啟修停職),(5)湖北全省人民團體停止活動。

  戊、賀龍、葉挺部集撫州,以朱德為第九軍長(葉挺撥第二十五師周士第部屬之)。

  己、日使芳澤自日本到南京晤外交部長伍朝樞(明日見蔣中正、胡漢民)。

  庚、北京中西(西班牙)修約會議開幕。

  辛、唐生智以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名義通電討蔣中正,謂其縱容共黨,跋扈專橫,自立政府,擅開會議,壓迫武漢(是日何鍵約晤夏斗寅部師長萬耀煌於黃梅,說以合作,不成)。  8﹐9(七,一二)

  甲、武漢汪兆銘等通電,決定一月以內召開第四次中央全體會議,解決黨內糾紛,如有改組必要,亦可提出。  乙、第十一軍第十師長蔡廷鍇在江西進賢脫離葉挺,率部(約五千人)開赴贛東(原任該軍軍長陳銘樞派蔣光鼐往收撫)。

  丙、第十軍軍長王天培以與唐生智勾結,擅自退卻及扣餉,被蔣中正拘押。

  丁、中共中央派蔡和森赴華北工作(蔡原擬回湖南助毛澤東工作)。

  戊、史達林在俄共中央會議中指中共犯有社會民主主義、孟什維克之錯誤。

  己、孫傳芳軍占皖北懷遠。

  庚、日外務次官出淵警告中國公使汪榮寶,謂東三省當局缺乏誠意。

  辛、北京教育總長劉哲將北京國立九校合併為京師大學,自兼校長。

  8﹐10(七,一三)  甲、武漢汪兆銘、譚延闓等覆胡漢民等八日電,自承防共過遲,贊成寧漢合作。

  乙、第二路軍自淮海後退,孫傳芳軍占清江浦。

  丙、李濟琛就任蔣中正所委之第八路總指揮,暫由黃紹竑代理。

  丁、宋鶴庚奉蔣中正命到湘南,自長沙退出之許克祥部應之。

  戊、北京公使團議阻南京關稅自主,無結果。  8﹐11(七,一四)

  甲、馮玉祥電覆李宗仁等,商在安慶開中央執監大會預備或籌備會。

  乙、武漢中央執行委員會通告第四次全體大會改九月十五日在南京舉行。  丙、何應欽、黃郛、張群調解蔣中正與李宗仁、白崇禧意見(李等主蔣辭職,期寧漢順利合作)。

  丁、蔣中正槍斃不戰而退出徐州之第十軍軍長王天培。

  戊、漢口第十五軍軍長劉佐龍槍斃該軍副軍長兼政治部主任耿丹。

  己、俄顧問嘉倫離漢口東去,取道上海回國(過上海曾晤蔣中正)。

  庚、葉挺、賀龍部自江西撫州進向宜黃、廣昌、石城。

  辛、南京政治會議通過以薛篤弼為民政部長。

  壬、武漢經濟愈趨困難,漢口商會請政府勿再印庫券。

  8﹐12(七,一五)

  甲、蔣中正總司令辭職,與黃郛離南京赴上海,發表8﹐8之告國人書,述反共經過,並希望(一)寧漢同志共集南京團結一致;(

  二)武漢軍隊併力北進,完成國民革命;(三)湘鄂贛澈底清黨。

  乙、李宗仁、白崇禧等電覆馮玉祥,贊成安慶會議。

  丙、孫傳芳部占淮陰。  丁、第十五軍軍長劉佐龍以擅殺耿丹,被唐生智拘捕,所部分別繳械改編。

  戊、前第九軍軍長彭漢章(黔軍袁祖銘舊部)在漢口被唐生智槍斃。

  己、美使馬慕瑞回國,商對華事。

  8﹐13(七,一六)  甲、白崇禧、夏威、胡宗鐸電唐生智、張發奎,謂討蔣事已設法解決,即可達目的,胡即赴九江晤唐、張(時李宗仁已西去漢口),又電汪兆銘、譚延闓、李宗仁、程潛等,蔣已去職,亟應繼續努力,完成革命。

  乙、前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代表李濟琛攜款至南昌,安撫張發奎軍(張不滿李,擬擁陳,陳力持不可)

  。

  丙、孫傳芳及直魯軍占蚌埠,革命軍賀耀組部南撤,孫下令所部會同唐生智夾攻南京。

  丁、南京外交部長伍朝樞宣言,以正當手續,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

  8﹐14(七,一七)

  甲、南京中央五委員胡漢民、張人傑、蔡元培、李煜瀛、吳敬恆辭職赴滬,並電馮玉祥取消安慶之行,一了百了,免貌合神離,強合而暗鬥,請馮一柱擎天。

  乙、馮玉祥電蔣中正,懇切挽留。

  丙、蔣中正抵寧波,回奉化。

  丁、唐生智免第三十軍軍長魏益三職,以彭振國繼,魏率數團自孝感東退皖北。

  戊、夏威任第七軍副軍長,楊勝治任第十軍軍長,王天錫為副軍長(第十軍原有六師,現餘不及半數)

  。  己、日本外務省次官森恪召集日公使芳澤、奉天總領事吉田茂及關東廳長官、關東軍司令官在大連開第二次東方會議,商東三省問題,張作霖之日顧問町野武馬大佐亦列席。  8﹐15(七,一八)  甲、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電請胡漢民、蔡元培等回寧。  乙、武漢政府決遷南京,汪兆銘、唐生智等到九江,電邀南京何應欽等前往會商。

  丙、蔣中正正式電南京國民政府辭職。

  丁、唐生智電孫傳芳,所部即由九江東進,會師南京。

  戊、鄧演達到莫斯科。

  8﹐16(七,一九)

  甲、唐生智任命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第三十六軍軍長劉興為第四集團軍江左軍、江右軍前敵總指揮。

  乙、孫傳芳軍占揚州。

  丙、廣州中央銀行擠兌。

  丁、張作霖下令取締排日運動。

  戊、英飛機落上海江灣,華兵扣留其兩翼。

  8﹐17(七,二○)

  甲、何應欽、李宗仁通電否認代理總副司令,在蔣中正未回任前,軍令由軍事委員會處理。

  乙、黃郛再勸蔣中正勿草率再出。

  丙、直魯軍及孫傳芳軍抵浦口,與革命軍隔江相持,互相砲擊(

  革命軍全部撤至長江以南)。

  丁、海防越人排斥華僑,肆行焚劫殺掠,死傷一百餘人(凡四日,法政府不加禁止)。

  戊、上海英兵以飛機被扣,折斷滬杭路為要挾(明日因日領事調停解決)。

  8﹐18(七,二一)

  甲、南京會議議決要求武漢繼續清黨,並將中央黨部、國民政府照未自廣州北遷前狀態改組。

  乙、第七軍自蕪湖開駐南京。

  丙、賀龍部與第三十二軍錢大鈞部兩團激戰於江西瑞金壬田,傷亡頗大(翌日錢部退向會昌)。  8﹐19(七,二二)

  甲、武漢中央黨部國民政府依中央擴大會議之決議,發表遷都南京宣言,並撤銷南京各中央執監委員處分。  乙、汪兆銘、譚延闓電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共同出兵【北殲奉魯】【南除共賊】。

  丙、李濟琛、楊樹莊、李宗仁、何應欽等通電慰留蔣中正。  丁、賀龍葉挺部抵江西瑞金(時全軍約八千人)

  。

  8﹐20(七,二三)

  甲、汪兆銘、譚延闓、孫科、于右任、顧孟餘、唐生智、程潛等自漢口到九江,與南京代表胡宗鐸會商。

  乙、張發奎率第四軍自南昌開往廣州。

  丙、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向中共中央提出秋收暴動計劃。

  丁、渤海艦隊三次襲擊吳淞無效。  戊、白崇禧就任上海衛戍司令,楊虎、陳群逃避。  己、南京國民政府下令改司法制度,自十一月一日起裁撤檢察廳。

  庚、江西共產黨人方志敏在弋陽組織農民協會。  8﹐21(七,二四)

  甲、唐生智部何鍵軍入安慶,王普、夏斗寅兩軍東退,原省政府省黨部遷蕪湖,省府主席蔣作賓往上海。  乙、孫傳芳電唐生智,盼攜手同心,共匡大局。

  丙、南京軍事委員會整理軍事:(一)歸併雜色軍隊,(二)裁撤宣撫招撫使等機關,(三)縮小政治部範圍,(四)裁撤徒手部隊。

  丁、山東境內日軍開始自青島撤退(9﹐8撤畢)。

  8﹐22(七,二五)

  甲、李宗仁自南京到九江,與汪兆銘、譚延闓、孫科、顧孟餘、宋子文、陳公博、唐生智、朱培德、于右任、程潛等會於廬山,唐生智聲言即進兵蕪湖,李宗仁力持不可。最後決定譚、孫先赴南京視察,唐部暫停東進。

  乙、張作霖要求閻錫山撤退石家莊駐軍,以便向河南進攻馮玉祥軍。

  丙、藍浦生電張伯倫,惋惜蔣介石下野。

  8﹐23(七,二六)  甲、第一軍何應欽部開赴滬寧鐵路,南京由第七軍接防,第四十軍賀耀組,第四十四軍葉開鑫部亦離南京開往秣陵關、大勝關、采石磯一帶。

  乙、中共中央函復毛澤東,指示湖南秋收暴動。  丙、中國共產黨發佈【政治任務與策略的決議案】。

  丁、南京浦口間砲戰劇烈(與四五月間情形相同),張作霖勸孫傳芳勿急進,先專力對馮玉祥。  8﹐24(七,二七)

  甲、譚延闓、孫科等偕李宗仁自九江到南京(過和縣大勝關時,適孫傳芳軍偷渡,被擊退)。

  乙、葉挺、賀龍、朱德攻江西會昌,錢大鈞部退向尋鄔。

  丙、日使芳澤訪張作霖,依東京大連兩次東方會議之決定,提出解決滿蒙問題,張派楊宇霆與談判。

  丁、奉天本溪湖發生礦工風潮,日警肆行刺打,重傷數十人,拘捕約三百人,並宣布停業。

  戊、蔣中正函黃郛,決先赴日本,留一個月,即遊歐洲,以一年為期。

  8﹐25(七,二八)

  甲、是夜,江北六合儀徵間之孫傳芳軍李寶璋、王淼、鄭俊彥、段承澤、劉士林等部分三路渡江(據云由於蔣方震策劃,孫與唐生智聯合,孫不待唐軍東來,先行發動,謀獨佔南京)。  乙、雲南將領內訌未已,張汝驥攻昆明龍雲軍,胡若愚借黔軍周西成部回滇。

  丙、上海商會請國民政府展期裁厘加稅仍贊成關稅自主。  8﹐26(七,二九)

  甲、孫軍西路占烏龍山,中路占棲霞山,東路占龍潭。烏龍山之軍被擊退,東與棲霞山孫軍合,是晚白崇禧命第一軍第十四師衛立煌自鎮江反攻,奪回龍潭。

  乙、孫傳芳之便衣隊破壞滬寧鐵路嘉定安亭車站路軌。

  丙、陝西國民聯軍張維璽、劉汝明攻克同州,麻振武中傷而死。

  丁、葉挺部再敗錢大鈞部於江西會昌洛口墟。

  戊、日使催楊宇霆談滿蒙問題,北京外交界極注意此交涉。

  8﹐27(八,一)

  甲、第一軍(第二十一師陳誠、警備師姚琮)第七軍(夏威、胡宗鐸、鍾祖培師)奪回棲霞山。主力即撤回南京防守烏龍山、幕府山、新河鎮一帶。

  乙、孫傳芳軍增援反攻(約三萬人),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副師長徐庭瑤)第十四師(衛立煌)第二十二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