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王到了南郑,不久忽有人来报,丞相萧何逃走。汉王闻信大惊!其实萧何并非逃去,乃为汉王往追一人。
此人姓韩名信,乃淮阴人。少时其父早死,家中极贫。信年已长成,既不能耕田作工,又不能经商买卖,要想学习为吏,托足公门。无奈,当时之吏须经乡里大众推举,再由官府选择。
韩信平日并未见有何种德行才能可以动人,自然无人举荐。因此终日游荡,毫无职业,不但养不起母亲,连自己都是帮着他人家中吃饭。他母亲因儿子不能养活,只好做些女工,勉强度日,过了一时,也就身死。韩信见母亲已死,家无一物,只得草草殡殓,将柩停在荒郊。若论埋葬之事,也不知何年月日。
但他虽落破到如此地步,心中却怀大志,常常走到野外,替他母亲寻觅墓地,欲得高燥地方,又要两旁空阔,能容万家之屋,竟如帝王选择山陵一般,预备将来富贵时埋葬母亲之用。
韩信自母亲死后,只余一身,更觉漂泊无依,仍在人家寄食。有一人是他朋友,现为下乡南昌亭长,韩信便时常到他家中吃饭。亭长妻子见韩信日日到来,心中甚是厌烦,又不便当面拒绝,遂想得一计,起个绝早将饭煮好,放在床上吃食。待得早饭时间,韩信方到,谁知他家饭已吃过,也不替韩信备办。
韩信见此情形,知自己被人讨厌,他却甚有志气,此后便绝迹不来。韩信既与亭长断绝,此外可以常往寄食之处本无几家,自然有一餐无一餐,甚至终日不得一食。自想也非久计,意中原欲寻一事业,无如世间凡百生计,都无一件合他之意。想来想去,只有钓鱼一事,既不费力,又甚清高。从前姜太公未遇文王,也曾垂钓磻溪。“我今学他行径,不至失了身份。”于是韩信觅得钓竿,到了淮阴城下淮河旁边钓鱼。钓得鱼时卖钱过活,惟是钓鱼原不能常得,所以韩信仍是一饥半饱度日,但免得寄食人家,受人闲气而已。
一日,忽有一班妇人到得河边漂洗线絮,因为都是老妇,人遂称她为漂母。原来线絮就是蚕茧上剥来粗丝,如今持向水边,漂之使白。一班漂母作此生活,自然也是寒苦人家。但她家虽寒苦,日食倒尚不缺,每到吃饭时间,各家都有人送饭来吃,比起韩信,自然较胜。闲话休题。
却说韩信自钓他的鱼,漂母自漂她的絮,虽然偶聚一处,彼此并不相识。谁知,中间竟有一位漂母,心极慈善,自己家道不丰,却喜怜贫济困。此次遇着韩信,同在河边数日,见他常是忍饥过日,问知情形,心中不忍,便吩咐家中每日多送饭来,分与韩信同食。韩信向来寄食人家已惯,况且腹中饥饿难受,也就食了,并不推辞。从此,漂母日日漂絮,韩信日日得食,一连数十日都是如此,漂母毫无厌倦之色。别个漂母见了,也不帮贴一餐。到得絮已漂完,漂母将去,韩信算是自少到今,始得此数十日饱食,心中自然感激异常,便向漂母道谢,并说道:“吾有日得志,定当从重报答母之恩德 !”漂母听了,心中不但不喜,反发怒道:“汝身为大丈夫,不能谋得一饱,我不过可怜王孙公子,故此供给饮食,何曾想汝报答 !”说罢竟自去了。
淮阴乡里中人,见韩信如此贫困,不知谋生,大家都鄙笑他。市井上一班轻薄少年,更将韩信当作玩物,时时戏弄以为笑乐,韩信却都不以为意。他家虽贫,尚有一剑,出入常佩在身上。 一日,韩信偶在市上游行,忽遇一个少年,平空将他拦住,讥笑道:“汝生得身体虽然长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不过胆小心怯而已。”说罢,又当着众人面前,耻辱韩信道:“汝若肯拼一死,可即拔剑将我刺杀;如其不能,当由我胯下爬过。”说罢,便张开两足,立在街心,面上现出一种鄙薄之色,真是令人难受。韩信举目端看其人,心中想了一会,便俯伏地上,由他胯下爬过。全市之入见此情形,人人都笑韩信,说他实在畏怯。 及至项梁起兵,渡过淮水,韩信闻知,仗剑从之。项梁当作寻常士卒,编入部下。后来项梁兵败身死,韩信又从项羽。
项羽以韩信为郎中,韩信几次献策,项羽不从其计,韩信知项羽不能成事。心想:“只有汉王,或能用己。”乃弃楚归汉,从了汉王入蜀。汉王不知其才,命为连敖。
韩信虽遇汉王,未展其才,心中已是闷闷。岂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又因误犯军法,合该斩首。同罪者尚有十三人一律绑至法场,由夏侯婴监斩。直至十三人都已斩讫,看看到了韩信,韩信此时心想:“怀抱大才,未曾施展,死得不值。”及至仰起头来,恰好看见夏侯婴,不禁说道:“汉王不欲得天下乎!何为杀死壮士?”
夏侯婴听了韩信之言,又看他相貌不凡,便命左右:“松绑,免他一死。”唤到面前,与之言论,夏侯婴大喜,荐于汉王。汉王命为治粟都尉,心中尚未觉其奇。韩信一路上又常与萧何谈说一切,萧何知是大将之才,甚加敬重。因在路上,未向汉王言及。到了南郑,韩信心想:“萧何既知我才能,料已屡次在汉王前极力推荐,现在许久并无动静,当是汉王不肯用我。我在此有何好处?不如逃走,另行择主而事。”想毕,遂收拾行李,匹马出门,也不到萧何处辞别。
有人见韩信逃去,便来告与萧何。萧何闻信大惊!也不及告知汉王,骑上骏马,一径从后追赶。行了一日,方才赶上韩信,萧何力劝韩信回来,共辅汉王,取得天下。并述自己尚未推荐之故。韩信应允,并马而回,萧何见韩信肯回,如得至宝。
萧何出追韩信,行色匆匆,所以有人疑他逃走,告与汉王。
汉王闻报大惊,有如失了左右手一样,连忙遣人往追。心中也疑:“萧何与己相处已久,何至中道相弃?或者此去别有事故,但望早日回来,方得安心。”过了二日,萧何果然回来,汉王一见萧何,心中又喜又怒。
当时汉王骂萧何道:“汝也私自逃走,是何缘故?”萧何答道:“臣非敢逃走,乃是追赶逃走之人。”汉王问:“追赶何人?”萧何答道:“臣特追赶韩信。”汉王骂道:“诸将逃走不止数十人,汝皆不追,独追韩信,此乃谎话 !”萧何答道:“诸将皆属易得,任其逃走并无足惜。独有韩信乃是国士,天下无双,故臣闻其逃走,亲自追回。大王若但思长在汉之为王,可以不需韩信;若欲争得天下,除却韩信,更无可与计议之人。
不知大王计将何出?”汉王听了,慨然说道:“我意亦欲东归耳,安能郁郁久在此间居住?”萧何道:“大王既欲东归,能用韩信,信始留此;若不能用,信终必逃走。”汉王道:“吾究不知韩信才能若何?今因君保荐,命之为将,何如?”萧何道:“仅使为将,信必不肯留此。”汉王道:“吾命为大将,何如?”萧何道:“甚善 !”
于是汉王便欲将韩信召来拜为大将。萧何道:“且慢!大王平日待人简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韩信所以逃走。王必欲拜韩信为大将,须选择吉日,先期斋戒,设坛备礼,方可行事。”汉王许诺。此信传到诸将耳中,但知择日拜将,也不知所拜大将究是何人。曹参、樊哙等自夸战功,皆以为可得大将,暗自欢喜。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此人姓韩名信,乃淮阴人。少时其父早死,家中极贫。信年已长成,既不能耕田作工,又不能经商买卖,要想学习为吏,托足公门。无奈,当时之吏须经乡里大众推举,再由官府选择。
韩信平日并未见有何种德行才能可以动人,自然无人举荐。因此终日游荡,毫无职业,不但养不起母亲,连自己都是帮着他人家中吃饭。他母亲因儿子不能养活,只好做些女工,勉强度日,过了一时,也就身死。韩信见母亲已死,家无一物,只得草草殡殓,将柩停在荒郊。若论埋葬之事,也不知何年月日。
但他虽落破到如此地步,心中却怀大志,常常走到野外,替他母亲寻觅墓地,欲得高燥地方,又要两旁空阔,能容万家之屋,竟如帝王选择山陵一般,预备将来富贵时埋葬母亲之用。
韩信自母亲死后,只余一身,更觉漂泊无依,仍在人家寄食。有一人是他朋友,现为下乡南昌亭长,韩信便时常到他家中吃饭。亭长妻子见韩信日日到来,心中甚是厌烦,又不便当面拒绝,遂想得一计,起个绝早将饭煮好,放在床上吃食。待得早饭时间,韩信方到,谁知他家饭已吃过,也不替韩信备办。
韩信见此情形,知自己被人讨厌,他却甚有志气,此后便绝迹不来。韩信既与亭长断绝,此外可以常往寄食之处本无几家,自然有一餐无一餐,甚至终日不得一食。自想也非久计,意中原欲寻一事业,无如世间凡百生计,都无一件合他之意。想来想去,只有钓鱼一事,既不费力,又甚清高。从前姜太公未遇文王,也曾垂钓磻溪。“我今学他行径,不至失了身份。”于是韩信觅得钓竿,到了淮阴城下淮河旁边钓鱼。钓得鱼时卖钱过活,惟是钓鱼原不能常得,所以韩信仍是一饥半饱度日,但免得寄食人家,受人闲气而已。
一日,忽有一班妇人到得河边漂洗线絮,因为都是老妇,人遂称她为漂母。原来线絮就是蚕茧上剥来粗丝,如今持向水边,漂之使白。一班漂母作此生活,自然也是寒苦人家。但她家虽寒苦,日食倒尚不缺,每到吃饭时间,各家都有人送饭来吃,比起韩信,自然较胜。闲话休题。
却说韩信自钓他的鱼,漂母自漂她的絮,虽然偶聚一处,彼此并不相识。谁知,中间竟有一位漂母,心极慈善,自己家道不丰,却喜怜贫济困。此次遇着韩信,同在河边数日,见他常是忍饥过日,问知情形,心中不忍,便吩咐家中每日多送饭来,分与韩信同食。韩信向来寄食人家已惯,况且腹中饥饿难受,也就食了,并不推辞。从此,漂母日日漂絮,韩信日日得食,一连数十日都是如此,漂母毫无厌倦之色。别个漂母见了,也不帮贴一餐。到得絮已漂完,漂母将去,韩信算是自少到今,始得此数十日饱食,心中自然感激异常,便向漂母道谢,并说道:“吾有日得志,定当从重报答母之恩德 !”漂母听了,心中不但不喜,反发怒道:“汝身为大丈夫,不能谋得一饱,我不过可怜王孙公子,故此供给饮食,何曾想汝报答 !”说罢竟自去了。
淮阴乡里中人,见韩信如此贫困,不知谋生,大家都鄙笑他。市井上一班轻薄少年,更将韩信当作玩物,时时戏弄以为笑乐,韩信却都不以为意。他家虽贫,尚有一剑,出入常佩在身上。 一日,韩信偶在市上游行,忽遇一个少年,平空将他拦住,讥笑道:“汝生得身体虽然长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不过胆小心怯而已。”说罢,又当着众人面前,耻辱韩信道:“汝若肯拼一死,可即拔剑将我刺杀;如其不能,当由我胯下爬过。”说罢,便张开两足,立在街心,面上现出一种鄙薄之色,真是令人难受。韩信举目端看其人,心中想了一会,便俯伏地上,由他胯下爬过。全市之入见此情形,人人都笑韩信,说他实在畏怯。 及至项梁起兵,渡过淮水,韩信闻知,仗剑从之。项梁当作寻常士卒,编入部下。后来项梁兵败身死,韩信又从项羽。
项羽以韩信为郎中,韩信几次献策,项羽不从其计,韩信知项羽不能成事。心想:“只有汉王,或能用己。”乃弃楚归汉,从了汉王入蜀。汉王不知其才,命为连敖。
韩信虽遇汉王,未展其才,心中已是闷闷。岂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又因误犯军法,合该斩首。同罪者尚有十三人一律绑至法场,由夏侯婴监斩。直至十三人都已斩讫,看看到了韩信,韩信此时心想:“怀抱大才,未曾施展,死得不值。”及至仰起头来,恰好看见夏侯婴,不禁说道:“汉王不欲得天下乎!何为杀死壮士?”
夏侯婴听了韩信之言,又看他相貌不凡,便命左右:“松绑,免他一死。”唤到面前,与之言论,夏侯婴大喜,荐于汉王。汉王命为治粟都尉,心中尚未觉其奇。韩信一路上又常与萧何谈说一切,萧何知是大将之才,甚加敬重。因在路上,未向汉王言及。到了南郑,韩信心想:“萧何既知我才能,料已屡次在汉王前极力推荐,现在许久并无动静,当是汉王不肯用我。我在此有何好处?不如逃走,另行择主而事。”想毕,遂收拾行李,匹马出门,也不到萧何处辞别。
有人见韩信逃去,便来告与萧何。萧何闻信大惊!也不及告知汉王,骑上骏马,一径从后追赶。行了一日,方才赶上韩信,萧何力劝韩信回来,共辅汉王,取得天下。并述自己尚未推荐之故。韩信应允,并马而回,萧何见韩信肯回,如得至宝。
萧何出追韩信,行色匆匆,所以有人疑他逃走,告与汉王。
汉王闻报大惊,有如失了左右手一样,连忙遣人往追。心中也疑:“萧何与己相处已久,何至中道相弃?或者此去别有事故,但望早日回来,方得安心。”过了二日,萧何果然回来,汉王一见萧何,心中又喜又怒。
当时汉王骂萧何道:“汝也私自逃走,是何缘故?”萧何答道:“臣非敢逃走,乃是追赶逃走之人。”汉王问:“追赶何人?”萧何答道:“臣特追赶韩信。”汉王骂道:“诸将逃走不止数十人,汝皆不追,独追韩信,此乃谎话 !”萧何答道:“诸将皆属易得,任其逃走并无足惜。独有韩信乃是国士,天下无双,故臣闻其逃走,亲自追回。大王若但思长在汉之为王,可以不需韩信;若欲争得天下,除却韩信,更无可与计议之人。
不知大王计将何出?”汉王听了,慨然说道:“我意亦欲东归耳,安能郁郁久在此间居住?”萧何道:“大王既欲东归,能用韩信,信始留此;若不能用,信终必逃走。”汉王道:“吾究不知韩信才能若何?今因君保荐,命之为将,何如?”萧何道:“仅使为将,信必不肯留此。”汉王道:“吾命为大将,何如?”萧何道:“甚善 !”
于是汉王便欲将韩信召来拜为大将。萧何道:“且慢!大王平日待人简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韩信所以逃走。王必欲拜韩信为大将,须选择吉日,先期斋戒,设坛备礼,方可行事。”汉王许诺。此信传到诸将耳中,但知择日拜将,也不知所拜大将究是何人。曹参、樊哙等自夸战功,皆以为可得大将,暗自欢喜。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