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帝即位之后,虽然亲理政务,但因在位日浅,年纪尚少,一切用人行政,皆须禀承两宫太后,自己不得专决。王太后是他母亲,尚易说话,只有祖母窦太后,难于奉承。如今欲用田蚡为相,忽又想起一人,未免有些妨碍。此人是谁?原来即是窦婴。论起田蚡与窦婴,同是外戚,一为皇太后之弟,一为太皇太后之侄,彼此不相上下。但窦婴在当日朝廷中,算是著名的勋旧大臣,田蚡资格名望都远不及他,况景帝在时,窦太后久欲其侄为相,言过数次,无奈景帝不用。如今武帝若用田蚡不用窦婴,明是袒护母家,忘却祖母之亲,未免有拂太皇太后之意,以此迟疑不决。后又想起太尉一官,本与丞相平等,自七国平后,此官久废,不如复置太尉,二人同时并用,也觉公平。但谁为丞相,谁为太尉,一时尚未决定。此时却有一人,姓籍名福,常在田、窦两家为宾客,知得此种情形,因念彼此都是自己居停,必须用法调和二人地位,免得互相争竞,伤了感情。于是想得一法,来见田蚡道:“魏其侯尊贵已久,素为天下人望所归,今将军初次用事,名望较逊,主上若命将军为相,将军必须让与魏其。魏其为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与丞相,一体尊贵,将军又有让贤之名,岂非一举两得?”田蚡依言,便将此意告知王太后,太后转达武帝,武帝之意遂决,于是下诏拜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
窦婴与田蚡,素性皆好儒术,二人既为将相,遂一同推荐儒生二人,一为赵绾,一为王臧。武帝拜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代人,王臧兰陵人,少时同事申公学诗。至是既得进用,遂建议仿照古制,设立明堂、辟雍,请武帝用安车蒲轮往聘其师申公到来,会议此事。窦太后素重黄老,见此举动,已是不喜。窦婴又想将朝政整顿一番,建议令列侯各自就国,一班宗室外戚,有行为不法者,立即举奏,除其属籍。
当日外戚多为列侯,列侯也多娶公主,大都不愿就国。又恐窦婴举奏他过失,遂争向窦太后前,毁谤窦婴。窦太后愈加不悦,因此对于武帝所行政务,每多批驳阻止。赵绾见太皇太后从中作梗,以致建议之事不能进行,便向武帝奏道:“依礼妇人不预政事,陛下躬理万几,遇事当自由决断,臣请自今以后,不必向长乐宫奏事。”武帝听了,迟疑未决,却被窦太后闻知,心中大怒,遂仍用从前诛戮郅都手段,使人诬捏赵绾、王臧罪状。窦太后借此发怒,责备武帝道:“此二人明是欲学新垣平,汝年少无识,为其所欺。”武帝被责,只得将赵绾、王臧下狱讯办,二人在狱自杀,于是所有建议一律作罢,窦婴、田蚡也因此免职。
先是窦婴拜相之命既下,籍福便来贺喜,因进言道:“君侯天性好善疾恶,如今善人称誉君侯,故得相位;然恶人尚多,亦将毁谤君侯。君侯若能兼容,方可长久;不然,恐不久便当被毁去官。”窦婴不听,谁知不出半年,竟应了籍福之语。
窦太后既将。窦婴、田蚡免官,废去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又用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建、庆二人,皆万石君石奋之子,石奋其先本系赵人,迁居河内。高祖二年,东击项羽,行过河内,石奋时年十五,为小吏,得侍高祖。高祖暇时,呼与言语,见其年纪虽小,一举一动,却甚恭敬可爱,高祖因问道:“汝家尚有何人?”石奋对道:“臣有母,不幸失明,有一姊,能弹琴瑟。”高祖又问道:“汝愿从我否?”石奋道:“情愿尽力。”高祖甚喜,遂召其姊为美人,以石奋为中涓,使掌管接受书信引见宾客之事。及高祖平定项羽,建都长安,便将石奋家属,移居长安城中戚里,以其姊为美人,算是帝王亲戚也。石奋为人,并无文学,一味恭敬谨慎,满朝官吏,无与为比。高祖崩后,历事惠帝、吕后、文帝,官至太中大夫。文帝时,太子太傅张相如免官,文帝命群臣公推一人继任,大众一同推举石奋,文帝遂拜石奋为太子太傅。及景帝即位,因石奋是他师傅,位列九卿,日近左右,心中畏其拘谨,乃将石奋调出为诸侯相。
石奋生有四子,长子建,次子甲,三子乙,四子庆,并以孝顺驯谨,为人所称。当景帝时,官皆至二千石,景帝见了称叹道:“石君与四子,同为二千石,合计所食之禄,恰满万石,不料人臣贵宠,竟聚于一门。”遂下诏号石奋为万石君。至景帝末年,石奋告老家居,景帝命仍食上大夫之禄,每遇年节,随班入朝庆贺。石奋年纪虽老,恭敬如前,偶乘车出门,行经宫阙,必下车疾趋而过,遇见天子路过车马,必凭轼致敬。景帝或时遣人就其家中赐食,石奋亦必叩首拜受,然后进食,食时如在帝前,不敢怠慢。平日家庭之内,礼仪严肃,俨如朝廷,子孙出为小吏,遇休沐之日,归家谒见,万石君必穿朝服,然后见之;与子孙言语,不称其名;子孙年稍长,可以戴冠者,终日侍立一旁,不敢脱冠。遇有过失,万石君并不责骂,但自己不就正座,到了食时,对案不食,家人见此情形,便知是有人犯过,尽皆惶恐,彼此自相责备,究出犯过之人,托长辈带领向万石君肉袒谢罪,深自悔改,万石君方始恕之。因此一家之内,遵其教化,下至儿童奴仆,皆知谨慎。若遇亲族丧事,万石君哀戚尽礼,子孙亦能依照而行。天下之人无不称赞万石君家门孝谨,虽齐鲁儒生讲究躬行实践之人,亦自以为不及。
此次王臧下狱自杀,郎中令缺出,需人补授,窦太后记起万石君,因说道:“儒生平时满口仁义道德,到得行事,往往与言不符。今万石君一家,并不研究文学,看他为人处世,却是脚踏实地,可见凡事不在多言。”遂下诏拜万石君长子石建为郎中令,少子石庆为内史。石建此时年届六旬,须发尽白。
万石君已是八十余岁,却尚健全无玻石建虽然官高年老,事父一如往日。每隔五日回家休沐,见过万石君,退入旁屋,窃问侍者,取出万石君近身所穿衣裤,持向近墙沟边,亲自洗涤洁净,仍悄悄交与侍者。石建因恐他人洗得不净,所以必须自己动手;又恐被万石君得知,心中不安,独自躲在一旁,背地行事。似此体贴亲心,无微不至,在万石君诸子之中,算是第一孝顺。
石建不但孝行第一,即谨慎亦算第一。自为郎中令,管理宫内事务。一日,因事写成奏章,奏闻武帝。武帝阅毕,仍行发回。石建又将自己奏章复看一遍,忽然看到马字,十分惊恐。
心想马字下面一弯,是个马尾,连着四点,算是马足,共有五画。如今只写四画,少却一画”不能成字,定被主上看出,责问起来,便要死了,如何是好,因此惶急异常。后见武帝并未提起此事,方始放心。以后遇事,自然愈加注意。但凡人谨慎太过,往往变成畏儒,石建却不如此。他见事有应直言者,便乘间屏退左右,向武帝痛切言之。及至大廷广众之间,反似不能言者。武帝知其忠实,特加礼待。
至石庆,孝谨虽不及其兄,比起平人也就远过。当日万石君由戚里移居陵里,石庆身为内史,每遇出行回到里门,仍照例下车步行而入。一日偶因酒醉,忘却下车,一直坐到家中,却被万石君闻知,不肯进食。石庆吓得酒都醒了,连忙托人说情,自己肉袒俯伏请罪。万石君因石庆失礼乡里,气得利害,仍自置之不理。石建见父亲怒气不解,便带领全家兄弟子侄,一齐肉袒,替石庆求情。万石君却不过大众情面,方对石庆冷笑说道:“内史自是贵人,入得里巷,里中尊长,各皆走避,内史安然坐在车中不动,在理固应如此。”石庆被责,不敢出声,过了片刻,万石君方命其退去。从此石庆及诸子孙等,一到里门,便跳下车,步行回家。后来石庆由内史调为太仆,常替武帝御车。一日武帝坐在车上,忽想试他一试,遂骤然问道:“车中共有几马?”石庆却不即对答,用手举起马鞭,将马逐一数过,方才举手答道:“六马。”石庆在兄弟之中,性情最为轻率,尚且如此,可见万石君家教之严,连窦太后、武帝都十分佩服。
万石君直至武帝元朔五年始卒,寿九十六。石建年已七十余,居丧哭泣甚哀,年余亦死。惟石庆竟位至丞相,此是后话。
欲知当日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窦婴与田蚡,素性皆好儒术,二人既为将相,遂一同推荐儒生二人,一为赵绾,一为王臧。武帝拜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代人,王臧兰陵人,少时同事申公学诗。至是既得进用,遂建议仿照古制,设立明堂、辟雍,请武帝用安车蒲轮往聘其师申公到来,会议此事。窦太后素重黄老,见此举动,已是不喜。窦婴又想将朝政整顿一番,建议令列侯各自就国,一班宗室外戚,有行为不法者,立即举奏,除其属籍。
当日外戚多为列侯,列侯也多娶公主,大都不愿就国。又恐窦婴举奏他过失,遂争向窦太后前,毁谤窦婴。窦太后愈加不悦,因此对于武帝所行政务,每多批驳阻止。赵绾见太皇太后从中作梗,以致建议之事不能进行,便向武帝奏道:“依礼妇人不预政事,陛下躬理万几,遇事当自由决断,臣请自今以后,不必向长乐宫奏事。”武帝听了,迟疑未决,却被窦太后闻知,心中大怒,遂仍用从前诛戮郅都手段,使人诬捏赵绾、王臧罪状。窦太后借此发怒,责备武帝道:“此二人明是欲学新垣平,汝年少无识,为其所欺。”武帝被责,只得将赵绾、王臧下狱讯办,二人在狱自杀,于是所有建议一律作罢,窦婴、田蚡也因此免职。
先是窦婴拜相之命既下,籍福便来贺喜,因进言道:“君侯天性好善疾恶,如今善人称誉君侯,故得相位;然恶人尚多,亦将毁谤君侯。君侯若能兼容,方可长久;不然,恐不久便当被毁去官。”窦婴不听,谁知不出半年,竟应了籍福之语。
窦太后既将。窦婴、田蚡免官,废去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又用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建、庆二人,皆万石君石奋之子,石奋其先本系赵人,迁居河内。高祖二年,东击项羽,行过河内,石奋时年十五,为小吏,得侍高祖。高祖暇时,呼与言语,见其年纪虽小,一举一动,却甚恭敬可爱,高祖因问道:“汝家尚有何人?”石奋对道:“臣有母,不幸失明,有一姊,能弹琴瑟。”高祖又问道:“汝愿从我否?”石奋道:“情愿尽力。”高祖甚喜,遂召其姊为美人,以石奋为中涓,使掌管接受书信引见宾客之事。及高祖平定项羽,建都长安,便将石奋家属,移居长安城中戚里,以其姊为美人,算是帝王亲戚也。石奋为人,并无文学,一味恭敬谨慎,满朝官吏,无与为比。高祖崩后,历事惠帝、吕后、文帝,官至太中大夫。文帝时,太子太傅张相如免官,文帝命群臣公推一人继任,大众一同推举石奋,文帝遂拜石奋为太子太傅。及景帝即位,因石奋是他师傅,位列九卿,日近左右,心中畏其拘谨,乃将石奋调出为诸侯相。
石奋生有四子,长子建,次子甲,三子乙,四子庆,并以孝顺驯谨,为人所称。当景帝时,官皆至二千石,景帝见了称叹道:“石君与四子,同为二千石,合计所食之禄,恰满万石,不料人臣贵宠,竟聚于一门。”遂下诏号石奋为万石君。至景帝末年,石奋告老家居,景帝命仍食上大夫之禄,每遇年节,随班入朝庆贺。石奋年纪虽老,恭敬如前,偶乘车出门,行经宫阙,必下车疾趋而过,遇见天子路过车马,必凭轼致敬。景帝或时遣人就其家中赐食,石奋亦必叩首拜受,然后进食,食时如在帝前,不敢怠慢。平日家庭之内,礼仪严肃,俨如朝廷,子孙出为小吏,遇休沐之日,归家谒见,万石君必穿朝服,然后见之;与子孙言语,不称其名;子孙年稍长,可以戴冠者,终日侍立一旁,不敢脱冠。遇有过失,万石君并不责骂,但自己不就正座,到了食时,对案不食,家人见此情形,便知是有人犯过,尽皆惶恐,彼此自相责备,究出犯过之人,托长辈带领向万石君肉袒谢罪,深自悔改,万石君方始恕之。因此一家之内,遵其教化,下至儿童奴仆,皆知谨慎。若遇亲族丧事,万石君哀戚尽礼,子孙亦能依照而行。天下之人无不称赞万石君家门孝谨,虽齐鲁儒生讲究躬行实践之人,亦自以为不及。
此次王臧下狱自杀,郎中令缺出,需人补授,窦太后记起万石君,因说道:“儒生平时满口仁义道德,到得行事,往往与言不符。今万石君一家,并不研究文学,看他为人处世,却是脚踏实地,可见凡事不在多言。”遂下诏拜万石君长子石建为郎中令,少子石庆为内史。石建此时年届六旬,须发尽白。
万石君已是八十余岁,却尚健全无玻石建虽然官高年老,事父一如往日。每隔五日回家休沐,见过万石君,退入旁屋,窃问侍者,取出万石君近身所穿衣裤,持向近墙沟边,亲自洗涤洁净,仍悄悄交与侍者。石建因恐他人洗得不净,所以必须自己动手;又恐被万石君得知,心中不安,独自躲在一旁,背地行事。似此体贴亲心,无微不至,在万石君诸子之中,算是第一孝顺。
石建不但孝行第一,即谨慎亦算第一。自为郎中令,管理宫内事务。一日,因事写成奏章,奏闻武帝。武帝阅毕,仍行发回。石建又将自己奏章复看一遍,忽然看到马字,十分惊恐。
心想马字下面一弯,是个马尾,连着四点,算是马足,共有五画。如今只写四画,少却一画”不能成字,定被主上看出,责问起来,便要死了,如何是好,因此惶急异常。后见武帝并未提起此事,方始放心。以后遇事,自然愈加注意。但凡人谨慎太过,往往变成畏儒,石建却不如此。他见事有应直言者,便乘间屏退左右,向武帝痛切言之。及至大廷广众之间,反似不能言者。武帝知其忠实,特加礼待。
至石庆,孝谨虽不及其兄,比起平人也就远过。当日万石君由戚里移居陵里,石庆身为内史,每遇出行回到里门,仍照例下车步行而入。一日偶因酒醉,忘却下车,一直坐到家中,却被万石君闻知,不肯进食。石庆吓得酒都醒了,连忙托人说情,自己肉袒俯伏请罪。万石君因石庆失礼乡里,气得利害,仍自置之不理。石建见父亲怒气不解,便带领全家兄弟子侄,一齐肉袒,替石庆求情。万石君却不过大众情面,方对石庆冷笑说道:“内史自是贵人,入得里巷,里中尊长,各皆走避,内史安然坐在车中不动,在理固应如此。”石庆被责,不敢出声,过了片刻,万石君方命其退去。从此石庆及诸子孙等,一到里门,便跳下车,步行回家。后来石庆由内史调为太仆,常替武帝御车。一日武帝坐在车上,忽想试他一试,遂骤然问道:“车中共有几马?”石庆却不即对答,用手举起马鞭,将马逐一数过,方才举手答道:“六马。”石庆在兄弟之中,性情最为轻率,尚且如此,可见万石君家教之严,连窦太后、武帝都十分佩服。
万石君直至武帝元朔五年始卒,寿九十六。石建年已七十余,居丧哭泣甚哀,年余亦死。惟石庆竟位至丞相,此是后话。
欲知当日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