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 語 卷 第 十 六

国语 作者:春秋鲁·左丘明


  鄭語1桓公為司徒〔一〕,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二〕,問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三〕,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對曰:「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四〕。當成周者〔五〕,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六〕;北有衛、燕、狄、鮮虞、潞、洛、泉、徐、蒲〔七〕;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八〕;東有齊、魯、曹、宋、滕、薛、鄒、莒〔九〕;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一0〕、戎、狄之人也〔一一〕。非親則頑,不可入也〔一二〕。其濟、洛、河、潁之間乎〔一三〕!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為大〔一四〕,虢叔恃勢,鄶仲恃險〔一五〕,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一六〕。周亂而弊,是驕而貪,必將背君,君若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一七〕。若克二邑〔一八〕,鄔、弊、補、舟、依、(黑柔)〔一九〕、歷、華,君之土也〔二0〕。若前華〔二一〕後河,右洛左濟〔二二〕,主芣、騩而食溱、洧〔二三〕,修典刑以守之,是可以少固〔二四〕。」

  〔一〕桓公,鄭始封之君、周厲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公友也。宣王封之於鄭。幽王八年為司徒。

  〔二〕周眾,西周之民。東土,陝以東也。

  〔三〕史伯,周太史。故,猶難也。

  〔四〕昌,盛也。偪,迫也。

  〔五〕成周,雒邑。

  〔六〕荊蠻,羋姓之蠻,鬻熊之後。申、呂,姜姓也。應、蔡、隨、唐,皆姬姓也。應,武王子所封。鄧,曼姓也。陳,媯姓也。

  〔七〕衛,康叔之封;燕,邵公之封:皆姬姓也。狄,北狄也。鮮虞,姬姓在狄者也。潞、洛、泉、徐、蒲,皆赤狄,隗姓也。  〔八〕八國,姬姓也。虞,虞仲之後。虢,虢叔之後,西虢也。

  〔九〕齊,姜姓。魯、曹、滕,皆姬姓。宋,子姓。薛,任姓。鄒,曹姓。莒,己姓,東夷之國也。

  〔一0〕案:「蠻、荊」,攷異卷四:「太平御覽州郡部五引國語,「蠻、荊」作「蠻、夷」,是也。蠻、夷、戎、狄皆統舉之詞,不應獨稱荊國,下注云「頑,謂蠻、夷、戎、狄」,即其證。」

  〔一一〕王支子母弟,姬姓是也。甥舅,異姓是也。蠻、荊,楚也。戎、狄,北狄、潞、洛、泉、徐、蒲是也。戎,或為夷。  〔一二〕親,謂支子甥舅也。頑,謂蠻、夷、戎、狄也。

  〔一三〕言此四水之間可逃,謂左濟右洛前潁後河。  〔一四〕是,是四水也。虢,東虢也,虢仲之後,姬姓也。鄶,妘姓也。當幽王時,於子男,此二國為大。

  〔一五〕此虢叔,虢仲之後。叔、仲皆當時二國君之字。勢,阻國也;險,阨也:皆恃之而不修德。案:「阻國也」,公序本作「地勢阻固也」。

  〔一六〕妻子曰孥。賄,財也。

  〔一七〕桓公甚得周眾,奉直辭,伐有罪,故必勝也。

  〔一八〕二邑,虢、鄶。

  〔一九〕案:「鄔」、「弊」、「舟」、「(黑柔)」,公序本作「鄢」、「蔽」、「丹」、「?」。「(黑柔)」,董增齡《正義》以為即「疇」,古國名,任姓,在今何地不詳。

  〔二0〕言克虢、鄶,此八邑皆可得也。

  〔二一〕案:「華」。據上文注疑為「潁」字之誤。下注亦同誤。

  〔二二〕華,華國也。

  〔二三〕芣、騩,山名。主,為之神主。孔子曰:「夫顓臾為東蒙主。」食,謂居其土,食其水。

  〔二四〕其後卒如史伯之言。

  公曰:「南方不可乎〔一〕?」對曰:「夫荊子熊嚴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二〕。叔熊逃難於濮而蠻,季紃是立,薳氏將起之,禍又不克〔三〕。是天啟之心也〔四〕,又甚聰明和協,蓋其先王〔五〕。臣聞之,天之所啟,十世不替〔六〕。夫其子孫必光啟土,不可偪也〔七〕。且重、黎之後也〔八〕,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九〕,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一0〕。

  〔一〕南方,當成周之南,申、鄧之閒。

  〔二〕荊,楚也。熊嚴,楚子鬻熊之後十世也。伯霜,楚子熊霜。季紃,楚子熊紃也。仲不立,叔在濮。

  〔三〕濮,蠻邑。薳氏,楚大夫。先熊霜之世,叔熊逃難奔濮,而從蠻俗。熊霜死,國人立季紃。薳氏將起叔熊而立之,又有禍難,而熊不立。  〔四〕啟,開也。天開季紃,故叔熊不得立。有「心」字誤。

  〔五〕言季紃又聰明,能和協其民臣之心,功德蓋其先王也。

  〔六〕替,廢也。

  〔七〕光,大也。

  〔八〕重、黎,官名。楚語曰:「顓頊乃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言楚之先為此二官。

  〔九〕高辛,帝嚳。黎,顓頊之後也。顓頊生老童,老童產重、黎及吳回,吳回產陸終,陸終生六子,其季曰連,為羋姓,楚之先祖也。季連之後曰鬻熊,事周文王,其曾孫熊繹,當成王時,封為楚子。黎當高辛氏為火正。  〔一0〕淳,大也。耀,明也。敦,厚也。言黎為火正,能理其職,以大明厚大天明地德,故命之為「祝融」。祝,始也。融,明也。大明天明,若歷象三辰也。厚大地德,若敬授民時也。光照四海,使上下有章也。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一〕,虞、夏、商、周是也〔二〕。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物生者也〔三〕。夏禹能單平水土,以品處庶類者也〔四〕。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五〕。周棄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六〕。其後皆為王公侯伯〔七〕。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八〕,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九〕。佐制物於前代者〔一0〕,昆吾為夏伯矣,〔一一〕大彭、豕韋為商伯矣〔一二〕。當周未有〔一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一四〕,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一五〕。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一六〕,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一七〕。妘姓鄔〔一八〕、鄶、路、偪陽〔一九〕,曹姓鄒、莒〔二0〕,皆為采衛〔二一〕,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二二〕。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二三〕。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羋姓夔越不足命也〔二四〕。蠻羋蠻矣〔二五〕,唯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矣〔二六〕。姜、嬴、荊、羋,實與諸姬代相干也〔二七〕。姜,伯夷之後也〔二八〕,嬴,伯翳之後也。〔二九〕伯夷能禮於神以佐堯者也〔三0〕,伯翳能議百物以佐舜者也〔三一〕。其後皆不失祀而未有興者〔三二〕,周衰其將至矣〔三三〕。」

  〔一〕章,顯也。

  〔二〕是成天地之功者。

  〔三〕虞幕,舜後虞思也。協,和也。言能聽知和風,因時順氣,以成育萬物,使之樂生。周語曰「瞽告有協風至」,乃耕籍之類是也。案發正卷一六:「虞幕為虞舜之上祖,韋解以為舜後虞思,誤與魯語同。」  〔四〕單,盡也。庶,眾也。品,高下之品也。禹除水災,使万物高下各得其所。

  〔五〕保,養也。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魯語曰:「契為司徒而民輯。」

  〔六〕棄,后稷也。播,布也。殖,長也。百穀,黍稷稻粱麻麥荏菽雕胡之屬。蔬,草菜之可食者。  〔七〕禹身王。稷棄在子孫。公侯伯,謂其後杞、宋及幕後陳侯也。案:「稷棄在子孫」,攷異卷四:「「棄」,公序本作「契」,疑「稷」乃「契」之訛,「契」、「棄」承上傳文而言也。」

  〔八〕柔,潤也。嘉,善也。善材,五穀材木。

  〔九〕八姓,祝融之後。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也。侯伯,諸侯之伯。  〔一0〕佐,助也。物,事也。前代,夏、殷也。

  〔一一〕昆吾,祝融之孫、陸終第一子,名樊,為己姓,封於昆吾,昆吾衛是也。其後夏衰,昆吾為夏伯,遷於舊許。傳曰:「楚之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

  〔一二〕大彭,陸終第三子,曰籛,為彭姓,封於大彭,請之彭祖,彭城是也。豕韋,彭姓之別封於豕韋者也。殷衰,二國相繼為商伯。

  〔一三〕未有侯伯。

  〔一四〕五國皆昆吾之後別封者,莒其後。  〔一五〕董姓,己姓之別受氏為國者也。有飂叔安之●子曰董父,以擾龍服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封之鬷川,當夏之興,別封鬷夷,於孔甲前而滅矣。傳曰:「孔甲不能食龍而未獲豢龍氏,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

  〔一六〕彭祖,大彭也。豕韋、諸稽,其後別封也。大彭、豕韋為商伯,其後世失道,殷復興而滅之。

  〔一七〕禿姓,彭祖之別。舟人,國名。

  〔一八〕案:「鄔」,攷異卷四據左傳襄公十年疏及詩檜譜疏引國語並作「鄢」;札記卷一六據惠棟云潛夫論亦作「鄢」。注同。

  〔一九〕陸終第四子曰求言,為妘姓,封於鄶。鄶,今新鄭也。鄔、路、偪陽,其後別封也。

  〔二0〕陸終第五子曰安,為曹姓,封於鄒。

  〔二一〕皆,妘、曹也。采,采服,去王城二千五百里。衛,衛服,去王城三千里。

  〔二二〕或,六姓之後。在王室,蘇子、溫子也。在夷狄,莒、偪陽也。

  〔二三〕斟姓,曹姓之別。或云夏少康滅之,非也。傳有斟灌、斟鄩,澆所滅,非少康,又皆夏同姓,非此也。

  〔二四〕夔越,羋姓之別國,楚熊繹六世孫曰熊摯,有惡疾,楚人廢之,立其弟熊延。摯自棄於夔,其子孫有功,王命為夔子。

  〔二五〕蠻羋,謂叔熊在濮從蠻俗。

  〔二六〕昭,明也。

  〔二七〕姜,齊姓。嬴,秦姓。羋,楚姓。代,更也。干,犯也。言其代彊更相犯間。

  〔二八〕伯夷,堯秩宗,炎帝之後,四岳之族。  〔二九〕伯翳,舜虞官,少皞之後伯益也。

  〔三0〕秩宗之官,於周為宗伯,漢為太常,掌國祭祀。書曰:「典朕三禮。」謂天神、人鬼、地祇之禮。

  〔三一〕百物,草木鳥獸。議,使各得其宜。

  〔三二〕興,謂為侯伯也。

  〔三三〕至於伯也。

  公曰:「謝西之九州,何如〔一〕?」對曰:「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二〕。唯謝、郟之間〔三〕,其冢君侈驕〔四〕,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德〔五〕;若更君而周訓之,是易取也〔六〕,且可長用也〔七〕。」  〔一〕謝,宣王之舅申伯之國,今在南陽。謝西有九州,二千五百家曰州。何如,問可居否。

  〔二〕沓,黷也。忍,忍行不義。因,就也。

  〔三〕閒,謂郟南謝北,虢、鄶在焉。郟,後屬鄭,鄭衰,楚取之。魯昭元年傳曰「葬王于郟,謂之郟敖」是也。  〔四〕冢,大也。

  〔五〕怠,慢也。忠信為周。言民慢黷其君,而未及於忠信。

  〔六〕更,更以君道導之則易取。  〔七〕長用,久處之。

  公曰:「周其弊乎〔一〕?」對曰:「殆於必弊者也〔二〕。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三〕。」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四〕;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固〔五〕。去和而取同〔六〕。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七〕。以他平他謂之和〔八〕,故能豐長而物歸之〔九〕;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一0〕。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一一〕。是以和五味以調口,剛四支以衛體,〔一二〕和六律以聰耳〔一三〕,正七體以役心〔一四〕,平八索以成人〔一五〕,建九紀以立純德〔一六〕,合十數以訓百體〔一七〕。出千品,具萬方〔一八〕,計億事,材兆物,收經入,行(女亥)極〔一九〕。故王者居九?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二0〕,周訓而能用之,和樂如一〔二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二二〕。於是乎先王聘后於異姓〔二三〕,求財於有方〔二四〕,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務和同也〔二五〕。聲一無聽〔二六〕,物一無文〔二七〕,味一無果〔二八〕,物一不講〔二九〕。王將棄是類也而與剸同〔三0〕。天奪之明,欲無弊,得乎?

  〔一〕弊,敗也。

  〔二〕殆,近也。

  〔三〕泰誓,周書。言民惡幽王猶惡紂,欲令之亡,天必從之。

  〔四〕王,幽王。高明昭顯,謂明德之臣。暗昧,幽冥不見光明之德也。

  〔五〕角犀,謂顏角有伏犀;豐盈,謂頰輔豐滿:皆賢明之相。頑童,童昏。固,陋也。謂皆昧暗窮陋,不識德義。

  〔六〕和,謂可否相濟。同,謂同欲。君子和而不同。

  〔七〕陰陽和而萬物生。同,同氣。

  〔八〕謂陰陽相生,異味相和。

  〔九〕土氣和而物生之,國家和而民附之。

  〔一0〕裨,益也。同者,謂若以水益水,水盡乃棄之,無所成也。

  〔一一〕雜,合也。成百物,謂若鑄冶煎烹之屬。  〔一二〕剛,彊也。

  〔一三〕聽和則聰。  〔一四〕役,營也。七體,七竅也。謂目為心視,耳為心聽,口為心談,鼻為心芳。

  〔一五〕平,正也。八索,八體,以應八卦,謂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離為目,兌為口,坎為耳,艮為手。

  〔一六〕建,立也。純,純一不駁也。九紀,九藏也:正藏五,又有胃、膀胱、腸、膽也。紀,所以經紀性命,立純德也。周禮曰:「九藏之動。」賈、唐云:「九紀,九功也。」

  〔一七〕此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賈、唐云:「十數,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百體,百官各有體屬也,合此十數之位,以訓導百官之體。」

  〔一八〕百官,官有徹品,十於王位,謂之千品。五物之官,陪屬萬位,謂之萬方。方,道也。

  〔一九〕計,算也。材,裁也。賈、虞說,皆以萬萬為億。鄭後司農云:「十萬曰億,萬億曰兆,從古數也。」經,常也。(女亥),備也。數極於(女亥)也,萬萬兆曰(女亥)。自十等至千品萬方,轉相生,故有億事兆物,王收其常入,舉九(女亥)之數。案:「虞」,公序本作「唐」。「萬億曰兆」,公序本作「十億曰兆」。  〔二0〕九?,九州之極數。楚語曰:「天子之田九?,以食兆民,王取經入焉,以食萬官。」

  〔二一〕忠信為周。訓,教也。言以忠信教導之,其民和樂如一室。

  〔二二〕至,極也。

  〔二三〕同則不繼。

  〔二四〕使各以其方賄來,方之所無,則不貢。

  〔二五〕工,官也。講,猶校也。多,眾也。物,事也。

  〔二六〕五聲雜,然後可聽。

  〔二七〕五色雜,然後成文。  〔二八〕五味合,然後可食。果,美。

  〔二九〕講,論校也。

  〔三0〕類,謂和也。

  「夫虢石父讒諂巧從之人也,而立以為卿士,與剸同也〔一〕;棄聘后而立內妾,好窮固也〔二〕;侏儒戚施,實御在側,近頑童也〔三〕;周法不昭,而婦言是行,用讒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妖試幸措,行暗昧也〔四〕。是物也,不可以久。且宣王之時有童謠〔五〕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