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一種類似於今本《戰國策》的書。全書二十七篇,一萬七千多字。其中十一篇的內容見於今本《戰國策》和《史記》,文字也大體相同,另外十六篇則為佚書。原書未標書名,為便於稱引,我們暫時稱之為帛書《戰國策》。這裏發表的是這一種書的釋文。
為了便於閱讀,釋文盡可能用今體字排印。假借字下加圓括號注明是今之某字。原文明顯的錯字,下加尖括號注明本字。缺文以方框為記;如所缺過多,用小注說明所缺字數。缺文可以補出的,以方括號為記。釋文中加圓括號的號碼為原件行次。個別錯簡處於行內加小字夾注加以說明。
一自趙獻書燕王曰:始臣甚惡事。恐趙足缺二十餘字(一)臣之所惡也,故冒趙而欲說丹與得,事非囗缺五六字臣也。今奉陽〔君〕缺十餘字(二)封秦也,任秦也,比燕於趙。令秦與莌(兌)缺五六字宋不可信,若□□□□我其從徐□□□□□□(三)制事,齊必不信趙矣。王毋憂事,務自樂也。臣聞王之不安,臣甚願□□□□□之中重齊□□□□□(四)齊,秦毋惡燕粱(梁)以自持(恃)也。今與臣約,五和,入秦使,使齊韓粱(梁)缺七八字約●(卻)軍之日無伐齊、外齊焉。(五)事之上,齊趙大惡;中,五和,不外燕;下,趙循合齊秦以謀燕。今臣欲以齊大〔惡趙〕而去趙,胃(謂)齊王,趙之禾(和)也,陰(六)外齊、謀齊,齊趙必大惡矣。奉陽君徐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齊也,有(又)不欲臣之之韓粱(梁)也,燕事小大之諍(爭),(七)必且美矣。臣甚患趙之不出臣也。知(智)能免國,未能免身。願王之為臣故此也。使田伐若使使孫疾召(八)臣,自辭於臣也。為予趙甲因在粱(梁)者。
二
為了便於閱讀,釋文盡可能用今體字排印。假借字下加圓括號注明是今之某字。原文明顯的錯字,下加尖括號注明本字。缺文以方框為記;如所缺過多,用小注說明所缺字數。缺文可以補出的,以方括號為記。釋文中加圓括號的號碼為原件行次。個別錯簡處於行內加小字夾注加以說明。
一自趙獻書燕王曰:始臣甚惡事。恐趙足缺二十餘字(一)臣之所惡也,故冒趙而欲說丹與得,事非囗缺五六字臣也。今奉陽〔君〕缺十餘字(二)封秦也,任秦也,比燕於趙。令秦與莌(兌)缺五六字宋不可信,若□□□□我其從徐□□□□□□(三)制事,齊必不信趙矣。王毋憂事,務自樂也。臣聞王之不安,臣甚願□□□□□之中重齊□□□□□(四)齊,秦毋惡燕粱(梁)以自持(恃)也。今與臣約,五和,入秦使,使齊韓粱(梁)缺七八字約●(卻)軍之日無伐齊、外齊焉。(五)事之上,齊趙大惡;中,五和,不外燕;下,趙循合齊秦以謀燕。今臣欲以齊大〔惡趙〕而去趙,胃(謂)齊王,趙之禾(和)也,陰(六)外齊、謀齊,齊趙必大惡矣。奉陽君徐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齊也,有(又)不欲臣之之韓粱(梁)也,燕事小大之諍(爭),(七)必且美矣。臣甚患趙之不出臣也。知(智)能免國,未能免身。願王之為臣故此也。使田伐若使使孫疾召(八)臣,自辭於臣也。為予趙甲因在粱(梁)者。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