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
补后汉书年表 正史类
提要
【臣】等谨案补后汉书年表十卷宋熊方撰方字广居丰城人由上舍生官至右廸功郎权澧州司户叅军是书前有进表不着年月表中有皇帝陛下奋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仰稽圣功同符光武之语又有洒宸翰于九经永光庠序焕云章于八法冠絶钟王之语御书太学石经乃髙宗时事则方为南渡初人矣昔司马迁作史记始立十表梁书王僧防传称其旁行斜上体仿周谱葢三代之遗法也班固八表实沿其例范蔚宗作后汉书独阙斯制遂使东京典故散缀扵纪传之内不能丝连绳贯开帙厘然方因作此编补所未备凡同姓侯王表二卷异姓诸侯表六卷百官表二卷其所证据一本范氏旧文义例则仿之前书而稍为通变如王子外戚防泽诸侯表皆不复分晰惟各书其状于始封之下而以功以亲自可了如指掌又百官虽因西汉而废置不一方取刘昭之志自太傅至河南尹凡二十有三等以系扵年而除拜薨免之实悉见其贯穿钩考极为精详纲目条章亦俱灿然有法惟中间端绪繁宻故蹖驳之处亦间有之如海昏侯防邑安众侯松其肇封固自西汉而前书皆云今见为侯则明章以后尚嗣封弗絶自应在东京列侯之数虽史文阙畧不能得其传世之详亦当标其国号名属而注云后阙始合史法方乃因其世系无徴遂黜其名仅以见前书王子侯表一语附识篇末审如是则城阳恭王祉亦见前书王子侯表何以此书又得载入乎此其为例不纯者也又如伏完乃伏湛七世孙袭封不其侯见于湛传及皇后纪者甚明惟袁宏汉纪有建安元年封董承伏完十三人为列侯之文范史误采入本纪中方不加考辨于伏湛下既书侯完嗣爵而孝献时诸侯表内又别出一列侯伏完殊为复舛又皇后纪称完为屯骑校尉建安十四年卒子典嗣是曹操弑伏后时完已先卒故史但称操杀后兄弟宗族而不及完方乃误以为曹操所诛国除而扵侯典一代竟不列入又如汉夀亭侯世但称夀亭侯沿习旧讹未能纠正此其考核偶疏者也又汉制以太傅至将军为五府自大将军车骑将军度辽将军以外其余杂将军号随时建置见于纪传者尚多乃扵百官表内概不之及颇伤阙漏此其采摭之未备者也凡此数端皆为所短要其经纬周宻叙次井然使读者按部可稽深为有裨于史学丰城县志称方作是书自题其堂曰补史其深自矜重殆亦非徒然矣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纯【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进补后汉书年表序
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范蔚宗作东汉史仅毕纪传而表志未立萧梁时刘昭补注旧志又不及表殆非圣人所以辩正朔存褒贬之意史家大法于此隳废且东汉之治凡一百九十五年前继西京之盛而一代信史有不足于迁固稽之圣人垂戒大训尚有遗阙甚非所以昭中兴之伟绩也臣今輙集补后汉年表十卷以足范刘之未备庶史之文稍全而继体统元之旨自明圣人之制不泯也凡表之义例一据范刘旧文不敢复取他说以汨其传至纲目条章稍仿前书其有阙疑则俟后之君子熊方序
进补后汉书年表表
臣闻明爻象彖之原乃可学易识风雅颂之旨始与言诗总之必有宗主之各有体臣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伏念臣迃疎蹇浅之末学竒穷艰苦之余生荒松菊而出游驻桑榆而筮仕考麟经虽曰圣作亦本旧文观迁史素号良才悉因前笔裘非一腋流必有源臣不揆荒芜深悼道阙惜东京之再造痛信史之未成范氏之制虽精俄乖素志刘昭之业未广不及表年惧伪闰之不分嗟正朔之无统譬为山而或亏一篑效链石而欲补髙天人异而志同世殊而事合故束晳追为华黍小雅始全暨冬官取于考工周礼乃备恭惟皇帝陛下学由天纵道本生知智勇冠乎禹汤孝悌同于尧舜奋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仰稽圣功同符光武开献书之路来上者汗马牛广秘府之藏所积者充栋宇加以睿文深略重道崇儒洒宸翰于九经永光庠序焕云章于八法冠絶钟王此又永平之日未闻两汉之君希有兼容寸善博采遗文故兹衰一介之愚亦效涓尘万分之助前贤后圣既功徳之同流古史今文贵述作之一体焉能补衮第若续貂初或诮于祭鱼终亦忧其覆瓿求义例于班固不减前篇较兴废于西京岂惭后作史既全纲目汉功益更昭明歴晋魏隋唐非无大手何明章安顺未列成书允逢我宋之右文获继先儒而俪羙岂因人力盖本天时臣谨集补后汉年表十卷随表投进以闻臣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臣闻班固前汉书为表有八其七为年表其一为古今人表及考其书自伏牺氏至司马欣自圣人至愚人凡九等原班固之意自秦以上则为古人自汉以下则为今人篇目虽曰古今人表然但及于古而不及于今顔师古注云其书未毕考班固史作始于父彪固因父之笔未及成而卒余八表及天文志及后汉和帝诏其女弟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以是推之若固所着未毕则昭亦终之矣言未毕非也是师古未知其説臣按唐刘子元言作史有五不可曰史局深籍禁门所以杜顔面防请谒今作者如林傥示褒贬曾未絶口而朝野咸知孙盛取嫉权门王劭见雠贵族常人之情不能无畏此三不可也盖班氏父子撰述之时前汉可书之人子孙云仍与朋旧軰类往往具存茍人人而第之智愚一分得不羣起而讐之哉班氏所以不明今人而次于表者惧此故也然倂曰古今人表而阙今人者其意以今人之表有俟后之人尔范蔚宗为后汉史又先书而殒使表志未立至刘昭补注诸家之志表又阙之则欲成此书当在今日臣遂集补年表十卷昨尝投进未蒙指挥然视班固八表虽年表仅备而古今人表尚阙前书之表断自于秦而汉初已来皆不与焉则欲补范书人表当以两汉为目上考汉兴下至魏初凡四百年间诸子百家与夫众史记录搜讨防究非歳月可就臣按古有石渠东观皆诸儒撰集之地而本朝亦命欧阳修宋祁軰修唐史至今学者传诵臣又按刘子元为秘书少监时宰相萧至忠领监修子元病意尚不一因为至忠言五不可有曰国之图史皆出一家未闻借功于众今史司取士溢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一不可也窃见人之好尚自古不同唐之史臣已尝病此臣所上年表皆出臣愚见虽各有所依据亦虞有子元五不可之説则众志纷纭难得归一如使得成愚臣一家之学不惑于众不胜幸甚臣不避斧钺再诣天庭陈进伏望圣慈详悯特降睿旨降付有司令诸儒仿班史撰著两汉人表以补范史不足幷臣前所上年表庶传不朽以资后学谨录奏闻伏勅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目录
卷一
同姓王矦
卷二
同姓王矦
卷三
异姓诸矦
卷四
异姓诸矦
卷五
异姓诸矦
卷六
异姓诸矦
卷七
异姓诸矦
卷八
异姓诸矦
卷九上
百官
卷九下
百官
卷十上
百官
卷十下
百官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宋 熊方 撰同姓王矦表
光武初兴因西都疏爵之制封建宗室故齐武鲁哀汝阴軰以功安成居巢甘里軰以亲皆能乗时蹈运分茅胙土以为藩翼增壮中兴至明章之世乃有东平东海与沛献等各能谦抑令终为一代贤王其蹈宪网者虽或有之然无呉楚七国之势光武之虑逺矣作同姓王矦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右光武二十有八人襄邑谷孰夀光赵蔡阳髙乡堂谿淄川安城白牛成武顺阳黄李齐北海沛东武城十有七人随父印曲阳齐下博临邑县二人乡三人凡十人随祖在本表安众二人海昬一人见前书王子矦表凡五十有八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宋 熊方 撰
同姓王矦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右孝明八人齐利都乡北海县二人乡二人凡九人随祖僮广陵东海乡三人县二人凡八人随父乡三人随叔父见光武王矦表凡二十有八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右孝章七人沛任城东平琅邪列二十三
人乡十二人凡三十九人随父赵齐东平
平望列二人亭十人凡十六人随祖见光
武王侯表凡六十有二人
右孝和一人济南中山西平昌阜陵二人乡亭十二人列十八人三十有五人随父赵北海沛任城济南琅邪东海矜阳亭列二十九人县二人亭七人凡四十有六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陈梁阳都乡新平周亭乐阳亭博平髙亭乐成二人常山二人乡亭二人凡十有四人随父见孝明王矦表千乘凡一人随父见孝章王矦表凡九十有七人
右孝安时赵朝阳沛任城阜陵中山琅邪东海北海二人列十二人乡亭五人亭七人乡四人凡三十有八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陈彭城竹邑都乡安乡鲁阳乡乐成下邳安平凡九人随父耕亭东安亭乐成梁陈二人凡六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清河济北广川乡五人凡八人随父乐安清河凡二人随祖见孝章王矦表平原二人随父见孝和王侯表凡六十有五人
右孝顺时齐沛东平阜陵中山琅邪乐成亭南乡济南二人乡三人凡十有五人随祖见光武王矦表列二人随父下邳梁常山列二人亭二人乡亭十五人凡二十有二人随祖见孝明王矦表济北河间解渎亭亭十三人凡十有六人随父清河河间济北凡三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五十有六人
右孝冲时彭城常山亭四人凡六人随祖见孝明王矦表
右孝质时亭一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卞亭昭阳亭公梁亭蒲亭昌城亭梁父亭西安亭林亭凡八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亭一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十人右孝桓时赵沛任城东海阜陵二人凡六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彭城安平梁常山凡四人随祖见孝明王矦表勃海济北河间凡三人随祖甘陵一人随父见孝章王侯表平原一人随祖见孝和王侯表凡十有五人右孝灵时东平任城阜陵中山琅邪凡五人随祖见光武王矦表下邳梁凡二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河间济南甘陵二人凡四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十有一人
右孝献五人博陵琅邪东海汶阳阳都凡五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彭城一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济南一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十有二人
后汉书年表巻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宋 熊方 撰异姓诸矦
世祖仓卒扰攘之初亟侯诸将矣盖激砺磨淬亦事之常至起卓茂伏湛为三公剖符而封之功臣不假以权革西京之天下靡然以名节相先及叔季李膺范滂軰虽相枕就死而不悔曹操豺虎之姿犹惧孔融荀彧等终其身不敢为盗徳义之足以服人心也如此可不尚兹作异姓矦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宋 熊方 撰
异姓诸侯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右光武侯者一百有七人阿陵中水槐里昌城东光栎阳雍奴洨安平隃麋牟平阳夏祁乡广平新蔡灵台夀阜成鬲褒徳西华吴房舞隂谷阳胶东祝阿安成建平参蘧合肥夜固始召陵阳安山桑慎昆阳陵阳武始不其则乡全椒显亲陵乡宣恩原鹿宣义征羌寿张射阳更父新郪发于关内二人凡五十有四人随父濯阳筑阳乐陵元乡平望发干凡六人随祖在本表平阳髙昌归徳二人凡四人见前书功臣侯表平昌周承休红阳凡三人见前书恩泽侯表凡一百七十有四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右孝明侯者五人淮陵髙密昌安夷安杨虚
朗陵好畤鄳凡八人随父东武安平牟平
阜成髙宻胶东安丰原鹿铜阳防强燕阳安
新郪凡十有四人随祖见光武异姓矦表凡
二十有七人
右孝章侯者六人胶东即墨顺阳翟乡许节
乡杨邑乡凡七人随父髙亭二人羙阳平乡
安成平阳伊亭即墨凡八人随祖见光武异
姓侯表凡二十有一人
右孝和侯者五人平夀关内襃亲凡三人随父阿陵美阳粟邑武始马亭乡冠军郾汝阳夏阳乐平乘氏单父吴房平阳顺阳翟乡杨邑凡十有七人随祖见光武异姓矦表关内一人随祖见孝明异姓侯表定逺一人随父在本表凡二十有七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右孝安侯者十有六人监亭芦亭林虑平乡平亭鬲夷安上蔡都乡阳安舞阳安乐亭漻亭朗陵髙置亭原鹿燕颍阳合乡曲平亭二人叶二人西平二人西华二人凡二十有七人随祖见光武异姓侯表鄛乡一人随父见孝和异姓矦表安乡龙乡盛乡长社县列三人凡七人随父见在本表凡五十有一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右孝顺矦者二十有四人牟平阳亭征羌乗
氏二人凡五人随祖见光武异姓侯表舞阳
一人随祖见孝安异姓矦表宜城浮阳凡二
人随父见本表凡三十有二人
右孝冲侯者三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号谥姓名始封侯状 子 孙 曾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右孝桓侯者二十有七人门徳亭南乡安阳
南顿泚阳昆阳育阳安阳益阳亭襄邑城父
颍阳颍隂西平凡十有四人随祖见光武异
姓侯表关内侯人随祖见孝和异姓侯表厨
亭费亭宣父凡三人随父在本表凡四十有
五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右孝灵侯者四十人渭阳一人随父见孝桓异姓侯表育阳安阳华容慎顺阳蔡阳凡六人随父见本表凡四十有七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西汉自新室凡一时封拜前表多黜而不书东汉自建安已来政出曹氏一时爵命亦非孝献今将弃而不书则操非居摄故与新室异若将书之而纪传或有阙文故下考于三国志以尚假汉朝名器虽为异代之史庶得其实耳
号谥姓名始封侯状 子 孙 曽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号谥姓名 始封侯状 子 孙 曽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右孝献侯者一百有四人关内一人随祖见孝明异姓侯表郫江南亭二人随祖见孝桓异姓侯表乌程一人随父见孝灵异姓侯表临淄宛鲁阳谯西乡农鄢陵赞襄邑夀春郿樊厯城平兴安乐亭宣威广昌亭万岁亭洧阳亭阆中髙陵亭襄平永宁都亭二人列十三人凡三十有八人随父温西乡邓临晋武徳五人随祖在本表凡一百五十有一人
班固于楚汉未定之初作异姓诸侯王表东汉虽有王郎隗嚣公孙述等然皆西汉之旧臣而僣窃擅权非若韩魏之国赵歇英布之辈故畧而不表既作诸侯王表又分王子侯表葢西汉之王者连城数十或戴黄屋东汉之王所食不及十一二仅与西汉之侯等至功臣外戚恩泽等侯以功者或亲以恩者或功亦多互见而范书又有阙文今并其篇目槩曰同姓异姓侯表而各书其状于始封之下则功恩自明矣
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宋 熊方 撰百官
两汉官制虽相因袭然轻重废置不一班史各以所属约为十四等表之今取刘昭之志自太傅至河南尹凡二十有三以系于年而除拜薨免之实见矣其郡县蕃夷之官不与焉作百官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宋 熊方 撰
百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宋 熊方 撰
百 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宋 熊方 撰
百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补后汉书年表 正史类
提要
【臣】等谨案补后汉书年表十卷宋熊方撰方字广居丰城人由上舍生官至右廸功郎权澧州司户叅军是书前有进表不着年月表中有皇帝陛下奋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仰稽圣功同符光武之语又有洒宸翰于九经永光庠序焕云章于八法冠絶钟王之语御书太学石经乃髙宗时事则方为南渡初人矣昔司马迁作史记始立十表梁书王僧防传称其旁行斜上体仿周谱葢三代之遗法也班固八表实沿其例范蔚宗作后汉书独阙斯制遂使东京典故散缀扵纪传之内不能丝连绳贯开帙厘然方因作此编补所未备凡同姓侯王表二卷异姓诸侯表六卷百官表二卷其所证据一本范氏旧文义例则仿之前书而稍为通变如王子外戚防泽诸侯表皆不复分晰惟各书其状于始封之下而以功以亲自可了如指掌又百官虽因西汉而废置不一方取刘昭之志自太傅至河南尹凡二十有三等以系扵年而除拜薨免之实悉见其贯穿钩考极为精详纲目条章亦俱灿然有法惟中间端绪繁宻故蹖驳之处亦间有之如海昏侯防邑安众侯松其肇封固自西汉而前书皆云今见为侯则明章以后尚嗣封弗絶自应在东京列侯之数虽史文阙畧不能得其传世之详亦当标其国号名属而注云后阙始合史法方乃因其世系无徴遂黜其名仅以见前书王子侯表一语附识篇末审如是则城阳恭王祉亦见前书王子侯表何以此书又得载入乎此其为例不纯者也又如伏完乃伏湛七世孙袭封不其侯见于湛传及皇后纪者甚明惟袁宏汉纪有建安元年封董承伏完十三人为列侯之文范史误采入本纪中方不加考辨于伏湛下既书侯完嗣爵而孝献时诸侯表内又别出一列侯伏完殊为复舛又皇后纪称完为屯骑校尉建安十四年卒子典嗣是曹操弑伏后时完已先卒故史但称操杀后兄弟宗族而不及完方乃误以为曹操所诛国除而扵侯典一代竟不列入又如汉夀亭侯世但称夀亭侯沿习旧讹未能纠正此其考核偶疏者也又汉制以太傅至将军为五府自大将军车骑将军度辽将军以外其余杂将军号随时建置见于纪传者尚多乃扵百官表内概不之及颇伤阙漏此其采摭之未备者也凡此数端皆为所短要其经纬周宻叙次井然使读者按部可稽深为有裨于史学丰城县志称方作是书自题其堂曰补史其深自矜重殆亦非徒然矣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纯【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进补后汉书年表序
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范蔚宗作东汉史仅毕纪传而表志未立萧梁时刘昭补注旧志又不及表殆非圣人所以辩正朔存褒贬之意史家大法于此隳废且东汉之治凡一百九十五年前继西京之盛而一代信史有不足于迁固稽之圣人垂戒大训尚有遗阙甚非所以昭中兴之伟绩也臣今輙集补后汉年表十卷以足范刘之未备庶史之文稍全而继体统元之旨自明圣人之制不泯也凡表之义例一据范刘旧文不敢复取他说以汨其传至纲目条章稍仿前书其有阙疑则俟后之君子熊方序
进补后汉书年表表
臣闻明爻象彖之原乃可学易识风雅颂之旨始与言诗总之必有宗主之各有体臣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伏念臣迃疎蹇浅之末学竒穷艰苦之余生荒松菊而出游驻桑榆而筮仕考麟经虽曰圣作亦本旧文观迁史素号良才悉因前笔裘非一腋流必有源臣不揆荒芜深悼道阙惜东京之再造痛信史之未成范氏之制虽精俄乖素志刘昭之业未广不及表年惧伪闰之不分嗟正朔之无统譬为山而或亏一篑效链石而欲补髙天人异而志同世殊而事合故束晳追为华黍小雅始全暨冬官取于考工周礼乃备恭惟皇帝陛下学由天纵道本生知智勇冠乎禹汤孝悌同于尧舜奋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仰稽圣功同符光武开献书之路来上者汗马牛广秘府之藏所积者充栋宇加以睿文深略重道崇儒洒宸翰于九经永光庠序焕云章于八法冠絶钟王此又永平之日未闻两汉之君希有兼容寸善博采遗文故兹衰一介之愚亦效涓尘万分之助前贤后圣既功徳之同流古史今文贵述作之一体焉能补衮第若续貂初或诮于祭鱼终亦忧其覆瓿求义例于班固不减前篇较兴废于西京岂惭后作史既全纲目汉功益更昭明歴晋魏隋唐非无大手何明章安顺未列成书允逢我宋之右文获继先儒而俪羙岂因人力盖本天时臣谨集补后汉年表十卷随表投进以闻臣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臣闻班固前汉书为表有八其七为年表其一为古今人表及考其书自伏牺氏至司马欣自圣人至愚人凡九等原班固之意自秦以上则为古人自汉以下则为今人篇目虽曰古今人表然但及于古而不及于今顔师古注云其书未毕考班固史作始于父彪固因父之笔未及成而卒余八表及天文志及后汉和帝诏其女弟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以是推之若固所着未毕则昭亦终之矣言未毕非也是师古未知其説臣按唐刘子元言作史有五不可曰史局深籍禁门所以杜顔面防请谒今作者如林傥示褒贬曾未絶口而朝野咸知孙盛取嫉权门王劭见雠贵族常人之情不能无畏此三不可也盖班氏父子撰述之时前汉可书之人子孙云仍与朋旧軰类往往具存茍人人而第之智愚一分得不羣起而讐之哉班氏所以不明今人而次于表者惧此故也然倂曰古今人表而阙今人者其意以今人之表有俟后之人尔范蔚宗为后汉史又先书而殒使表志未立至刘昭补注诸家之志表又阙之则欲成此书当在今日臣遂集补年表十卷昨尝投进未蒙指挥然视班固八表虽年表仅备而古今人表尚阙前书之表断自于秦而汉初已来皆不与焉则欲补范书人表当以两汉为目上考汉兴下至魏初凡四百年间诸子百家与夫众史记录搜讨防究非歳月可就臣按古有石渠东观皆诸儒撰集之地而本朝亦命欧阳修宋祁軰修唐史至今学者传诵臣又按刘子元为秘书少监时宰相萧至忠领监修子元病意尚不一因为至忠言五不可有曰国之图史皆出一家未闻借功于众今史司取士溢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一不可也窃见人之好尚自古不同唐之史臣已尝病此臣所上年表皆出臣愚见虽各有所依据亦虞有子元五不可之説则众志纷纭难得归一如使得成愚臣一家之学不惑于众不胜幸甚臣不避斧钺再诣天庭陈进伏望圣慈详悯特降睿旨降付有司令诸儒仿班史撰著两汉人表以补范史不足幷臣前所上年表庶传不朽以资后学谨录奏闻伏勅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目录
卷一
同姓王矦
卷二
同姓王矦
卷三
异姓诸矦
卷四
异姓诸矦
卷五
异姓诸矦
卷六
异姓诸矦
卷七
异姓诸矦
卷八
异姓诸矦
卷九上
百官
卷九下
百官
卷十上
百官
卷十下
百官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宋 熊方 撰同姓王矦表
光武初兴因西都疏爵之制封建宗室故齐武鲁哀汝阴軰以功安成居巢甘里軰以亲皆能乗时蹈运分茅胙土以为藩翼增壮中兴至明章之世乃有东平东海与沛献等各能谦抑令终为一代贤王其蹈宪网者虽或有之然无呉楚七国之势光武之虑逺矣作同姓王矦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右光武二十有八人襄邑谷孰夀光赵蔡阳髙乡堂谿淄川安城白牛成武顺阳黄李齐北海沛东武城十有七人随父印曲阳齐下博临邑县二人乡三人凡十人随祖在本表安众二人海昬一人见前书王子矦表凡五十有八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宋 熊方 撰
同姓王矦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右孝明八人齐利都乡北海县二人乡二人凡九人随祖僮广陵东海乡三人县二人凡八人随父乡三人随叔父见光武王矦表凡二十有八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二>
右孝章七人沛任城东平琅邪列二十三
人乡十二人凡三十九人随父赵齐东平
平望列二人亭十人凡十六人随祖见光
武王侯表凡六十有二人
右孝和一人济南中山西平昌阜陵二人乡亭十二人列十八人三十有五人随父赵北海沛任城济南琅邪东海矜阳亭列二十九人县二人亭七人凡四十有六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陈梁阳都乡新平周亭乐阳亭博平髙亭乐成二人常山二人乡亭二人凡十有四人随父见孝明王矦表千乘凡一人随父见孝章王矦表凡九十有七人
右孝安时赵朝阳沛任城阜陵中山琅邪东海北海二人列十二人乡亭五人亭七人乡四人凡三十有八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陈彭城竹邑都乡安乡鲁阳乡乐成下邳安平凡九人随父耕亭东安亭乐成梁陈二人凡六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清河济北广川乡五人凡八人随父乐安清河凡二人随祖见孝章王矦表平原二人随父见孝和王侯表凡六十有五人
右孝顺时齐沛东平阜陵中山琅邪乐成亭南乡济南二人乡三人凡十有五人随祖见光武王矦表列二人随父下邳梁常山列二人亭二人乡亭十五人凡二十有二人随祖见孝明王矦表济北河间解渎亭亭十三人凡十有六人随父清河河间济北凡三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五十有六人
右孝冲时彭城常山亭四人凡六人随祖见孝明王矦表
右孝质时亭一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卞亭昭阳亭公梁亭蒲亭昌城亭梁父亭西安亭林亭凡八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亭一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十人右孝桓时赵沛任城东海阜陵二人凡六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彭城安平梁常山凡四人随祖见孝明王矦表勃海济北河间凡三人随祖甘陵一人随父见孝章王侯表平原一人随祖见孝和王侯表凡十有五人右孝灵时东平任城阜陵中山琅邪凡五人随祖见光武王矦表下邳梁凡二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河间济南甘陵二人凡四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十有一人
右孝献五人博陵琅邪东海汶阳阳都凡五人随祖见光武王侯表彭城一人随祖见孝明王侯表济南一人随祖见孝章王侯表凡十有二人
后汉书年表巻二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宋 熊方 撰异姓诸矦
世祖仓卒扰攘之初亟侯诸将矣盖激砺磨淬亦事之常至起卓茂伏湛为三公剖符而封之功臣不假以权革西京之天下靡然以名节相先及叔季李膺范滂軰虽相枕就死而不悔曹操豺虎之姿犹惧孔融荀彧等终其身不敢为盗徳义之足以服人心也如此可不尚兹作异姓矦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宋 熊方 撰
异姓诸侯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右光武侯者一百有七人阿陵中水槐里昌城东光栎阳雍奴洨安平隃麋牟平阳夏祁乡广平新蔡灵台夀阜成鬲褒徳西华吴房舞隂谷阳胶东祝阿安成建平参蘧合肥夜固始召陵阳安山桑慎昆阳陵阳武始不其则乡全椒显亲陵乡宣恩原鹿宣义征羌寿张射阳更父新郪发于关内二人凡五十有四人随父濯阳筑阳乐陵元乡平望发干凡六人随祖在本表平阳髙昌归徳二人凡四人见前书功臣侯表平昌周承休红阳凡三人见前书恩泽侯表凡一百七十有四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右孝明侯者五人淮陵髙密昌安夷安杨虚
朗陵好畤鄳凡八人随父东武安平牟平
阜成髙宻胶东安丰原鹿铜阳防强燕阳安
新郪凡十有四人随祖见光武异姓矦表凡
二十有七人
右孝章侯者六人胶东即墨顺阳翟乡许节
乡杨邑乡凡七人随父髙亭二人羙阳平乡
安成平阳伊亭即墨凡八人随祖见光武异
姓侯表凡二十有一人
右孝和侯者五人平夀关内襃亲凡三人随父阿陵美阳粟邑武始马亭乡冠军郾汝阳夏阳乐平乘氏单父吴房平阳顺阳翟乡杨邑凡十有七人随祖见光武异姓矦表关内一人随祖见孝明异姓侯表定逺一人随父在本表凡二十有七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右孝安侯者十有六人监亭芦亭林虑平乡平亭鬲夷安上蔡都乡阳安舞阳安乐亭漻亭朗陵髙置亭原鹿燕颍阳合乡曲平亭二人叶二人西平二人西华二人凡二十有七人随祖见光武异姓侯表鄛乡一人随父见孝和异姓矦表安乡龙乡盛乡长社县列三人凡七人随父见在本表凡五十有一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右孝顺矦者二十有四人牟平阳亭征羌乗
氏二人凡五人随祖见光武异姓侯表舞阳
一人随祖见孝安异姓矦表宜城浮阳凡二
人随父见本表凡三十有二人
右孝冲侯者三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五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号谥姓名始封侯状 子 孙 曾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右孝桓侯者二十有七人门徳亭南乡安阳
南顿泚阳昆阳育阳安阳益阳亭襄邑城父
颍阳颍隂西平凡十有四人随祖见光武异
姓侯表关内侯人随祖见孝和异姓侯表厨
亭费亭宣父凡三人随父在本表凡四十有
五人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右孝灵侯者四十人渭阳一人随父见孝桓异姓侯表育阳安阳华容慎顺阳蔡阳凡六人随父见本表凡四十有七人
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西汉自新室凡一时封拜前表多黜而不书东汉自建安已来政出曹氏一时爵命亦非孝献今将弃而不书则操非居摄故与新室异若将书之而纪传或有阙文故下考于三国志以尚假汉朝名器虽为异代之史庶得其实耳
号谥姓名始封侯状 子 孙 曽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补后汉书年表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号谥姓名 始封侯状 子 孙 曽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右孝献侯者一百有四人关内一人随祖见孝明异姓侯表郫江南亭二人随祖见孝桓异姓侯表乌程一人随父见孝灵异姓侯表临淄宛鲁阳谯西乡农鄢陵赞襄邑夀春郿樊厯城平兴安乐亭宣威广昌亭万岁亭洧阳亭阆中髙陵亭襄平永宁都亭二人列十三人凡三十有八人随父温西乡邓临晋武徳五人随祖在本表凡一百五十有一人
班固于楚汉未定之初作异姓诸侯王表东汉虽有王郎隗嚣公孙述等然皆西汉之旧臣而僣窃擅权非若韩魏之国赵歇英布之辈故畧而不表既作诸侯王表又分王子侯表葢西汉之王者连城数十或戴黄屋东汉之王所食不及十一二仅与西汉之侯等至功臣外戚恩泽等侯以功者或亲以恩者或功亦多互见而范书又有阙文今并其篇目槩曰同姓异姓侯表而各书其状于始封之下则功恩自明矣
补后汉书年表卷八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宋 熊方 撰百官
两汉官制虽相因袭然轻重废置不一班史各以所属约为十四等表之今取刘昭之志自太傅至河南尹凡二十有三以系于年而除拜薨免之实见矣其郡县蕃夷之官不与焉作百官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宋 熊方 撰
百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宋 熊方 撰
百 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钦定四库全书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宋 熊方 撰
百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