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改置下
河北道
幽州。开元十三年正月初一日。改为大都督府。 无终县。万岁通天元年。移就玉田驿。因改为玉田县。渔阳县。武德二年。置元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良乡县。圣历元年闰腊月二十九日。改为固节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良乡县。 雍奴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武清县。 三河县。武德初。改为潞县。开元四年三月。改为三河县。 会昌县。如意元年置武崇县。景云三年。改为会昌县。
瀛州。 高阳县。武德四年置蒲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博野县。武德二年置蠡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莫州。景云二年六月十四日。分瀛州置鄚州。开元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以鄚郑文相似。始单用莫字。
唐兴县。如意元年置武昌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唐兴县。 长丰县。开元十年置。
蓟州。开元十一年闰六月一日。割渔阳玉田三河置。
妫州。武德八年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为妫州。长安二年。移就清夷军。
涿州。 新城县。太和六年十一月。置于古督亢之地。
恒州。兴元元年六月一日。升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二月。改恒州为镇州。恒阳县为曲阳县。恒岳为镇岳。避穆宗讳也。 井陉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井州。与鹿泉房山属此。 行唐县。长寿二年。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行唐县。 槁城县。天佑二年九月。改为槁平县。 栾城县。同上年月。改为栾氏县。
冀州。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改为魏州。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复为冀州。 信都县。同上年月。改为尧都县。 阜城县。同上年月。改为汉阜县。 临城县。同上年月。改为房子县。 瘿陶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宁晋县。
赵州。 大陆县。武德四年。改为象城县。天宝元年。改为昭庆县。
深州。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先天元年四月初十日。又复置。
泜州。大历三年八月。割恒州行唐县置。以恒州之灵寿。定州之恒阳二县属焉。寻废。
博州。 清平县。武德四年置。 博平县。贞观十七年。废入聊城。天授二年更置。天佑三年四月。割隶郓州。 聊城县。 武阳县。 武水县。 高唐县。天佑三年四月。并割隶郓州。
磁州。 昭义县。开成四年八月。移于固镇驿。
贝州。 宗城县。武德四年。废宗州来属。
宗州。置在径城县。天佑三年八月。割隶魏州。 鄃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夏津县。 永济县。大历七年正月。以张桥行市为县。天佑三年八月。割隶魏州。
易州。 五回县。开元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置。 遒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容城县。 永乐县。同年月改为满城县。
沧州。 胡苏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临津县。 清池县。太和五年十月。本道奏移于南罗县内。 南皮县。武德元年置。贞观十七年。废景州来属。
魏州。龙朔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改为冀州。仍置大都督府。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仍旧。 元城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圣历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又置。开元十三年十二月二日。移于郭下也。 昌乐县。武德五年八月置。 朝城县。贞观十七年废。永昌元年又置。改名圣武。开元七年。又改为朝城县。 莘县。贞观元年。废莘州。以县来属。 顿丘县。贞观元年。废澶州来属。大历七年。又置澶州。
澶州。 观城县。大历七年正月。析魏州顿丘县之观城店。置观城县。 清丰县。大历七年。以清丰店置清丰县。并割魏州临黄县并隶。
相州。 汤阴县。武德四年置。 林虑县。武德元年置。五年废。贞观十七年六月又置。 临河县。 内黄县。 洹水县。并天佑三年八月割隶郓州。
棣州。武德四年七月十六日置。贞观六年十二月九日废。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复置。 阳信县。会昌元年十一月。淄青观察使韦平奏。棣州申请移阳信县。并镇于县南二十里八角寺南二里置城。从之。
邢州。 柏仁县。天宝元年八月十四日。改为尧山县。 青山县。开成四年八月废。
洺州。 曲周县。武德四年析洺州置。 清漳县。会昌元年三月。并省。分入肥乡。平恩。曲周等三县。
卫州。 黎阳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黎州来属。同日废清淇县。至长安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淇门置淇门县。
景州。长庆二年正月。敕沧州弓高县。宜依旧为景州。仍隶沧州观察使。至太和四年十二月。沧州观察使殷侑奏。废为景平县。从之。
德州。 归化县。开元十三年。横海军节度使郑权奏。当道管德州安德县。渡黄河南。与齐州临邑县邻接。有灌家口草市一所。顷者。成德军于市北十里筑城。名福城。割管内安德。平原。平昌三县五都。置都知管勾当。臣今请于此置前件城。缘隔黄河与齐州临邑县对岸。又居安德平原平昌三县界。疆境阔远。易动难安。伏请于此置县。为上县。请以归化为名。从之。 ?县。 安陵县。贞观十七年。废观州来属。
安州。 安平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深州来属。
定州。 北平县。改为徇忠县。 义丰县。改为立节县。二县并神功元年十月改。至神龙元年二月五日。各复本名。 唐昌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陉邑县。 毋极县。万岁通天元年。改为无极县。 安喜县。 望都县。二县并武德四年置。
山南道
荆州。本大都督府。上元元年九月。置南都。改为江陵府。 荆门县。贞元二十一年六月置。 长宁县。上元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析枝江县置。为赤县。二年六月十四日。废枝江县。隶入长宁县。大历六年十月七日。废长宁为枝江县。
襄州。 率道县。天宝七载三月二十七日。改为宜城县。 临沮县。武德二年。置重州。贞观元年。废州来属。开元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改为南漳县。 乐乡县。本鄀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邓城县。贞元二十一年五月。以襄州为襄府。改临汉县于古城。为邓城县。
隋州。 唐城县。开元二十五年六月十五日。以客户编成十二乡。置唐城县属焉。
房州。武德元年。改为迁州。又于竹山置房州。贞观八年。废州入迁州。后却置。
金州。贞元元年五月。隶山南东道。天佑元年九月二十日。以金州为昭戎军。管均房二州。至三年四月。却隶山南道。 石泉县。圣历元年。改为武安县。神龙元年改为石泉县。后废。贞元元年十二月。刺史姜公辅请复置。从之。 黄土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淯阳县。大历六年八月。并入洵阳。 洵阳县。武德元年置洵州。七年。州废来属。 平利县。废入西城县。
唐州。本显州。贞观元年。改为唐州。天佑三年四月。刺史孙审符奏。移理所于泌阳县焉。 平氏县。武德三年置。五年州废。县割入湖州。贞元元年。废湖州来属。 湖阳县。武德三年置湖州。贞观元年又废。 上马县。武德元年置。贞观元年废。开元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又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又改为泌阳。
邓州。 南阳县。圣历元年五月十一日。改为武台县。神龙元年。复为南阳县。 向城县。武德三年。隶淯州。八年。废属北澧州。贞观六年。州废来属。圣历元年五月一日。改为武清县。神龙元年二月五日。复为向城县。 新城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复改临湍县。 菊潭县。开元二十四年九月一日置。 淅阳县。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一日置。 内乡县。旧淅阳。武德二年置淅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归州。武德二年置。 兴山县。贞观十七年。以大清镇置县。
夔州。隋信州。武德二年二月。改为夔州。
均州。贞观八年。复以淅阳置。贞元元年五月。以均州隶山南东道观察使。天佑二年九月。以金州为昭戎军。割隶焉。至三年四月。又却割属山南东道。 丰利县。武德元年废上洛郡。隶上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商州。 上津县。武德元年置上州。八年。州废为上津县。来属。 安业县。万岁通天元年置。
渝州。 万寿县。武德三年置万春县。五年。改为万寿县。 南平县。贞观四年置州。八年改霸州。十二年。州废来属。
集州。 通平县。武德二年。移静州于此。贞观十年六月七日。州废来属。
郢州。贞观元年废。十七年置。 富水县。武德四年属温州。贞观十七年。州废来属。
璧州。武德八年置。 诺水县。武德八年。分巴州置。 太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三日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
渠州。 始安县。天宝元年八月。改为渠江县。
忠州。武德元年。改为临州。贞观八年。复改为忠州。 清水县。武德二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桂溪县。
洋州。 真符县。开元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置华阳县。天宝八载闰六月四日。改为真符县。仍隶京兆府。十一载五月十一日。却隶洋州。
万州。武德二年置南浦州。贞观八年。改为万州。
涪州。武德元年。以渝州之涪陵镇置州。元和三年七月。复以涪州隶黔中道。涪州案疆理。以黔管接近。顷年割附荆州。至是复旧。 宾化县。贞观十一年置。
硖州。 宜都县。武德二年置江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利州。 义清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允山县。
蓬州。 安固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良山县。 宕渠县。宝历元年八月以宕渠县。合入蓬山县。
合州。 巴水县。开元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置。 铜梁县。长安三年置。
兴州。 鸣水县。长庆元年八月废。
通州。 巴渠。新宁等县。太和三年。兴元府奏。通州元管九县。宝历二年停废。伏缘本府租税最重。开州独称殷羡。请割巴渠州见管三县内摊配。从之。
兴元府。兴元元年六月。敕梁州升为兴元府。官员资叙。一切同京兆河南府。宝历元年九月。山南西道节度使裴度奏。兴元府废金牛县为乡三。洋州废洋源县为乡五。阆州废岐平县为乡四。利州废景谷县为乡五。通州废三冈县为乡四。废石鼓县为乡五。巴州废奇章县为乡四。废盘道县为乡五。蓬州废郎池县为乡六。废良山县为乡六。集州废通平县为乡十。璧州废广纳县为乡六。渠州废大竹县为乡三。废潾水县为乡三。凤州废黄花县为乡二。开州废万岁县为乡六。准今年二月敕。废金牛等十六县为乡。令并随便近割隶属诸县讫。
陇右道。
凉州。 神乌县。证圣元年。改为武威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神乌县。 番禾县。天宝三载三月初六日。改为天宝县。 嘉麟县。神龙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置。景龙元年废。先天二年复置。
叠州。武德二年置。
芬州。武德元年。移于常芳城内。贞观三年。移于芳州。神龙元年。废芬州为常芬县。隶叠州。
伊州。 纳职县。开元十五年二月九日置。
沙州。武德五年改隋瓜州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西字。为沙州。天宝末。陷西戎。大中五年七月。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潭。将天宝陇西道图经。户籍。来献。举州归顺。至十一月。除义潮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充归义节度。河沙甘肃伊西等十一州管内观察使。仍许于京中置邸舍。
鄯州。 鄯城县。仪凤二年置。
河州。 安昌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日改为凤林县。
廓州。 化隆县。先天元年改为广威县。
兰州。 金城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五泉县。
洮州。开元二十七年四月十六日废临州为洮州。
秦州。旧陷吐蕃。大中三年八月收复。四年二月割隶凤翔。
武州。大历二年五月十一日置。寻陷吐蕃。至大中三年七月。邠州节度使张君绪奏。收复萧关。复置武州。 清水县。大中三年八月。凤翔节度使李玭收复。仍隶武州。
淮南道。
扬州。武德七年。改为邗州。九年。改为扬州大都督府。 海陵县。武德三年置吴州。七年。州废来属。先天二年三月复置。 江阳县。贞观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分江都县置。 六合县。武德七年置方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扬子县。开耀元年正月十二日。废扬子镇为县。来属。
楚州。武德初。海州人臧君相据此。四年归附。立东楚州。八年乃改为楚州。 淮阴县。武德七年废。干封三年又置。 盱眙县。文明元年十月。改为建中县。寻复本名焉。
光州。元和十三年五月。割隶淮南。 殷城县。隋义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安乐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仙居县。
寿州。 霍山县。武德四年废镇为霍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盛唐县。神功元年九月二十日。改武昌县。景云元年七月二十日。改霍山县。开元二十七年改名。
沔州。建中元年四月。析入黄州。四年三月复置。宝历三年。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奏。沔州。鄂州隔江。相去纔余一里。其州请并省。汉阳仪州两县。并割隶鄂州。从之。
安州。 应城孝昌二县。元和三年五月。并入云梦县。后又置。 吉阳县。同上年月并入应山县。后又置。
黄州。 麻城县。元和三年三月。并入黄冈县。后又置。
申州。太和十三年五月。割隶鄂州。后却隶淮南道。
滁州。 永阳县。景龙三年置。
和州。 含山县。武德八年废。长安四年。又置为武寿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含山县。
舒州。 宿松县。武德四年置严州。七年。州废来属。
卢州。 襄安县。武德二年。改为巢县。
蕲州。 兰溪县。武德四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蕲水县。 永宁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广济县。
江南道。
润州。 金坛县。垂拱四年七月十八日置。 上元县。武德七年。置蒋州金陵县。八年。又废蒋州。九年。移于白下县。属润州。贞观七年。改为江宁县。至德二载正月十六日。置江宁郡。干元元年。改为升州。宝应元年四月十五日废州。上元二年二月六日。改为上元县。 曲阿县。武德二年六月置云州。五年四月。改为简州。以崔顺为刺史。八年四月州废。属润州。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丹阳县。
常州。 武进县。武德三年置。贞观元年废。垂拱二年三月三日又置。
苏州。 长洲县。万岁通天元年七月四日分吴县置。 嘉兴县。武德七年置。贞观元年废。景云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又废。开元五年七月又置。 华亭县。天宝十载置。 海盐县。贞观元年废。景云二年置。先天二年废。开元五年七月又置。
湖州。开元七年置。仍于乌程县。 临溪县天授二年。置武原县。景云二年。改临溪县。天宝元年。改为德清县。 安吉县。武德七年废。麟德元年八月五日又置。
杭州。武德六年六月置。 于潜县。武德七年六月置潜州。至其年八月。以水路不通。州废来属。 新城县。永淳元年五月二日分富阳县置。 临安县。垂拱四年置。 紫溪县。圣历元年正月三十日改为武隆县。神龙元年三月改为唐山县。大历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废。
宣州。 太平县。天宝十一载三月九日。析泾县置之。 泾县。武德三年置南徐州。其年改猷州。八年。州废来属。 溧阳县。干元元年六月十六日。割属升州。二年六月十三日。割属宣州。其年十一月十六日。又属升州。上元元年七月十三日。隶宣州。十二月七日。又属升州。宝应元年四月五日。升州废属焉。 旌德县。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 宁国县。隋置。武德六年废。天宝三载复置。
婺州。 乌伤县。武德七年。改为义乌县。 武义县。天授二年置。 东阳县。垂拱二年二月三日。分义康县置。 兰溪县。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割金华县置。 永康县。武德八年置。
衢州。武德四年割婺州置。八年废。垂拱二年三月十三日复置。 须江县。武德四年八月。分信安置。八年废。永昌元年又置。 玉山县。证圣二年。置龙丘县。贞观八年。置婺州。垂拱二年废。 盈川县。如意元年。分龙丘县置。元和七年正月。废入龙丘。信安二县。 常山县。咸亨五年置。
台州。 象山县。神龙二年六月六日置。广德二年十二月九日。割属明州。 始丰县。贞观八年置。上元二年二月六日。改为唐兴县。 宁海县。永昌二年二月置。 永宁县。上元二年四月一日。析临海县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黄岩县。
明州。开元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析越州鄮县置。以秦昌舜为刺史。仍置奉化。慈溪。翁山等县。慈溪以房管为县令。翁山以王叔通为县令。广德元年三月四日。因袁晁贼废。长庆元年三月。浙东观察使薛戎上言。明州北临鄞江。城池卑隘。今请移明州于鄮县置。其旧城近南高处置县。从之。
越州。 会稽县。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 山阴县。垂拱二年三月十三日。分会稽置。大历二年十二月七日权废。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刺史陈少游又奏置。元和七年五月。隶入会稽。萧山。两县。十年二月复置之。 剡县。武德四年置嵊州。八年废。依旧为县。 永兴县。仪凤二年。割会稽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萧山县。 余姚县。武德四年置姚州。七年五月。州废来属。
饶州。 新昌县。武德五年。析鄱阳置。后废。开元四年又置。天宝元年八月十四日。改为浮梁县。
福州。隋泉州。武德八年。改为丰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废为泉州。久视元年。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开元十三年。复改为福州。 侯官县。长安二年。析闽县置。元和三年三月。并侯官。长乐。入闽县。福唐两县。并将乐县入建安。邵武两县。观察使陆初准例省之。于旧县各置场官一。刻木为印。征其租税。居人不便。至五年四月又置。 万安县。圣历二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福唐县。 温麻县。长安四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长溪县。
泉州。景云二年。分武荣州置。 南安县。武德五年置丰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莆田县。武德五年三月置。 清源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仙游县。
汀州。大历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移于长汀县白石乡。 黄连县。天宝元年。改为宁化县。
漳州。垂拱二年九月置。 漳浦县。 杂罗县。改为龙岩县。并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敕置。 怀恩县。垂拱二年九月置。
潮州。 潮阳县。永徽四年废。先天二年置。
建州。武德四年置。 浦城县。武德四年为兴吴县。天授二年。改为武宁县。神龙元年。改为唐兴县。天宝元年八月。改为浦城县。
邵州。武德六年置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 邵阳县。武德四年置建州。贞观元年改为县。 武冈县。隋为武攸。武德四年。改为武冈。
郴州。 义章县。武德四年废。八年又依旧置。 南平县。武德七年。改为临武县。咸亨二年。又析置南平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蓝山县。 高亭县。长寿二年置。 安陵县。开元十年置。 扈阳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义昌县。
潭州。 浏阳县。景龙二年置。 湘潭县。天宝八载八月三十日。移于路口置。
岳州。 昌江县。神龙三年置。 华容县。垂拱三年。改为容城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华容县。
衡州。 衡阳县。武德初。萧铣改为临蒸县。因兹不改。至开元二十年。复改为衡阳县。 茶陵县。武德七年置。贞观七年省。圣历元年复置。
吉州。 安福县。武德五年置颍州。后改为福县。十年州废。 永新县。显庆四年置。
虔州。 南安县。永淳元年。析南康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信丰县。 大庾县。神龙元年置。 安远县。贞元四年八月四日置。
道州。贞观元年。初置南营州。至八年。改为道州。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并入永州。上元二年十月十八日又置。 唐兴县。萧铣置梁兴。贞观八年。改为唐兴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复为延唐县。 江华县。文明元年。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二月复旧焉。 宏道县。天宝元年十月二十五日置。 大历县。大历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置括州括苍县。大历十四年五月。改括州为处州。括苍县为丽水县。
洪州。 分宁县。贞元十六年二月置。 丰城县。天佑二年十二月。改为吴皋县。
抚州。 南丰县。开元八年三月置。
信州。 贵溪县。永泰元年十月。分弋阳县置。 永丰县。元和七年正月。废入上饶县。
歙州。 归德县。大历四年二月。废入休宁县。 北野县。太历四年二月。废入歙县。 婺源县。开元二十八年正月十日置。
睦州。 清溪县。旧名上字。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清溪县。
池州。永泰元年十月。分宣州。饶州。歙州。户口。于青阳。秋浦县置。以秋浦。青阳。至德并析置右埭等四县。隶之。
温州。上元二年四月析括州永嘉。安固二县置。 乐安县。 永宁县。上元二年四月。析临海县置。
剑南道。
成都府。 蜀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分成都县置。 犀浦县。垂拱二年三月二日。分成都县置。 广都县。龙朔三年八月十六日。分双流县置。 东阳县。久视元年十二月三日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灵池县。 温江县。隋万春县。贞观元年。改为温江县。
汉州。垂拱二年三月三日。分益州雒县置。 金堂县。咸亨二年三月置。
彭州。垂拱三年三月。分益州九陇县置。 九陇县。武德三年置蒙州。贞观元年废。 导江县。隋汶山县。武德元年改为龙盘县。隶蒙州。寻改为灌宁县。二年改为导江县。 唐昌县。仪凤元年置。
蜀州。垂拱二年三月。分益州晋元县置。 唐安县。义宁二年。置唐隆县。天后改为武隆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唐隆县。先天元年。改为唐安县。
绵州。 兴圣县。开耀二年正月十八日。割巴西县置。 昌明县。先天元年置。 涪城县。大历十三年五月。隶梓州。
姚州。长安二年置。寻废入隽州。垂拱元年又置。并长明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南泸县。
黎州。长安二年置。神龙三年废。开元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置。
果州。武德四年置。
邛州。 大邑县。咸亨四年。析晋原县置。
雅州。 百丈县。贞观八年置。 飞越县。仪凤四年置。
眉州。 崇山县。先天元年。改为彭山县。
隽州。先废。大历四年正月。割邛州蒲江。临溪两县。复置之。太和六年五月。西川奏移于登台城。 可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西泸县。 会川县。上元二年徙邛都置。
梓州。元和元年十月。以平刘辟,乃割西川所管资。简。陵。荣。昌。泸等六州隶东川。至四年正月。以东川所部。跨制太远。武元衡论奏。复隶西川。荣州义县。泸州合江县。元和十三年五月。东川节度使李逢吉。请各移于旧县界址。以便水陆贸迁。从之。
维州。恭州。武德七年正月。开白狗等羌置之。天宝乱。没入吐蕃。大中三年九月。西川节度使杜悰奏。收复蓬州蓬池县。开成三十年四月置。
牢州。贞观二十一年二月置。隶隽州都督府。
荣州。武德二年。割资州于公井县。贞观六年。移于大牢县。永徽二年。移于旭川县。 威远县。贞观六年六月置。 大牢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应灵县。
静州。永徽四年十月九日置。
茂州。武德四年五月。立为南会州。贞观八年。改为茂州。
剑州。永徽五年正月十五日。置为始州。先天二年四月十日复旧焉。 剑门县。圣历二年置。
遂州。 唐兴县。开耀元年正月十七日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篷溪县。 遂宁县。景龙元年置。
阆州。先天二年。改隆州为阆州。
简州。武德二年置。元和四年正月。以东川所部复隶剑南西川。
悉州。永徽六年。分松州左封县置也。
龙州。开元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分戎州置。后停。
殷州。开元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分戎州置。后停。
昌州。干元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分资。普二州置。
岭南道。
广州。 大宁县。垂拱三年置。 四会县。武德四年置南浽州。贞观八年。改为浈州。十三年。州废来属。 怀集县。武德五年置威州。贞观元年废。 ù洭县。武德五年置洭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柳州。武德四年。置南昆州。贞观八年。改柳州。 洛漕县。元和十三年正月。桂州奏。洛封县元置在洛漕山侧。请改洛漕县。从之。
韶州。 浈昌县。光宅元年。割始兴县置。
康州。武德六年。置南康州。贞观十二年。除南字。
桂州。长庆二年十二月。桂管观察使殷侑奏。当管县名与陵号同。及与诸州县名同。总四县。一县与肃宗陵号同。桂州建陵县。今按图经牒。有修仁乡。伏请改为修仁县。永丰县。与信州永丰县同。按图经。县下有丰水。请改为丰水县。富州开江县。与开州开江县同。按图经。江系马援所开。请改为马江县。唐州平原县。与德州平原县同。按图经。县下有思和水。请改为思和县。从之。 荔浦县。贞观三年置。十三年废。 临源县。大历三年五月。改为全义县。
邕州。
藤州。元隶容州。咸亨三年五月。割隶邕州。
瀼州。
笼州。
环州。
古州。贞观十七年置。
业州。大历五年十一月。改为奖州。
昭州。贞观八年置。
富州元和十年正月。桂州观察使奏。请移归旧城。乃从之。
岩州。元隶容府。咸亨三年五月。割隶邕州。 安乐县。元和十三年十月。容管经略使奏。岩州为黄洞贼所陷。请置行岩州于安乐县。从之。
林州。贞观九年。改为绣州。
窦州。武德四年。置南扶州。贞观八年改焉。
静州。贞观八年。改南富州。
潘州。武德四年。置南宕州。八年。改为潘州。
贵州。武德四年。置南尹州。贞观八年。改为贵州。
方州。武德四年置。贞观五年。又改为澄州。
横州。同上年月置为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
蒙州。贞观八年。置南恭州。后改焉。
黔州道费。夷二州。贞观四年九月开蛮置。
溱州。贞观八年置。垂拱二年改焉。开元十年复旧。大历五年十一月。改为?州。
●州。本沆州。长安四年置舞州。开元十二年。又改为鹤州。思州。贞观八年。改势州为思州。
党州。建中二年六月。并入平琴州。改为党州。
琼州。贞观五年置。十三年废。贞元十五年十月。岭南道节度使李复奏。收复琼州。表曰。琼州本隶广府管内。干封中。山洞草贼反叛。都督李逸控驭失所。遂致沦陷。已经一百余年。臣差判官监察御史姜孟京。崖州刺史张少逸等。悉力致讨。累经苦战。方克旧城。便令降人开剪荆榛。建立城栅。屯集官军。臣窃观琼州控压贼洞。若移镇军在此。必冀永绝奸谋。伏望升为下都督府。仍加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奕使。其崖州使额。请停之。
崖州。 临高县。贞观七年。割属琼州。 琼山县。贞元七年十一月。合琼山容琼为一县。
交州。 安南。南定二县。贞元八年六月复置。
哥富州。
尚思州。
安德州。贞元十二年七月。析安南县置。 慕化县。正义县。已上两县。上字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月。改为慕化正义县也。
峦州。旧名淳。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为峦州。
横州从化县。旧名淳风。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为从化县。
南宁州。咸通六年三月四日。黔中经略使卢潘奏。于清溪镇置。从之。
十二卫
武德元年。诸卫因隋旧。并为府。至龙朔二年二月四日。并去府字为卫。
左右卫。 武德元年二月。因隋旧制。为左右翊卫。五年十月。去翊字。但为左右卫。
贞观十六年十月。上谓左卫大将军李大亮曰。公敦懿其心。诚善事主。每行夜自当丙夜。遣郎将中郎将行甲乙丁戊等夜。身先于人。真将军也。
开元六年六月四日敕。左右卫郎将。及诸四色官等。不在配杂差之限。
左右骁骑。 光宅元年。改为左右武威。神龙元年。复改为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光宅元年。改为左右鹰扬卫。神龙元年二月四日。复改为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光宅元年。改为左右豹韬卫。神龙元年。复改为左右威卫。其年七月。又改为左右屯卫。景云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又改为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龙朔二年。改为左右戎卫。咸亨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复为左右领军卫。光宅元年。改为左右玉钤卫。神龙元年。复改为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武德四年。因隋旧制。为左右武候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金吾卫。
贞观十年十二月。马周奏。请街置鼓。罢传呼。
神龙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敕。诸街铺并令左右金吾中郎将自巡。仍各加果毅两人助巡队。
景云二年五月七日敕。左右卫将军。纵非当上日。每日一人押仗。其左右金吾将军。亦一人押仗奏平安。
干元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左右金吾内外廊。所缘墙壁廊宇器械等破碎。并宜于当色月番人中。简择巧儿。随事修理。如更别创造。缘墙宇所须一切已上。俱录状奏。仍永为恒式。
宝应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左金吾将军臧希晏奏。诸街铺鼓。比来依漏刻发声。从朝堂发远处。每至夜纔到。伏望今日已后。减例程一刻发声。庶绝违犯。敕旨。依奏。
大历三年十月三日敕。左右金吾引驾仗。自今已后。每仗置判官两人。左右街使。置判官一人。并取金吾将军卫佐充。二周年放选。优与处分。至十二年六月八日敕。考满后。任依例程。不在成优放选。至十四年七月敕。左右金吾引驾仗三卫等。承前以来。抽充三番将军手力。及都知判官等处。并承旨省中承符驱使。仍取资课。供用禁卫之人。不合擅离职掌。自今以后。宜一切停止。
建中元年七月。诏以鸿胪寺所统左右威边营隶金吾。贞元二年九月敕。诸卫上将军。自今以后。每朝。下马至朝堂以来。宜令左右金吾作等级差人引接。其朝退。亦送至上马处。至二年闰二月八日敕。四月一日以后。五更二点放鼓契。九月一日以后。五更三点放鼓契。日出后二刻传点。三刻进坐牌。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左右金吾引驾仗奏。以旧例驱傩侲子等。金吾将军以下。并具襕笏。引入合门。谨案大傩者。所以驱除群厉。合资威武。其光仪襕笏之制。常参朝服。旧制未称。今后请各衣锦绣。具巾袜。带仪刀。部引出入。则与事合宜。从之。
太和二年三月。左右金吾引驾仗奏。臣伏以宿卫官健。素有名额。因循相习。渐慢常经。臣自授任以来。每怀忧惧。纵宽尸禄。何敢败官。况臣丙夜自当。窃希往?。西点亲至。备闻前规。据人数纔二百以来。准元额不及大半。去二月十三日。已具陈奏。令臣搜求诸头?剩。量减所由资课。询谋旧例。斟酌事情。遂遣抽收四百四十名。人数既足。他处驱使。亦无欠阙。辄具条流。伏乞敕臣当司。永为遵守。敕旨。依奏。
会昌三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金吾左右卫副使。近者。未一年。即以替换。皆因请托。莫展勤劬。后望令三考满。即与换。非时不得替换。敕旨。依奏。
左右监门卫。 皇朝左右监门府。置大将军中郎将等。龙朔二年。改为监门卫。旧制。凡京司应以籍入宫殿门者。皆本司具其官爵姓名。以移牒其门。(若流外官杂色人。并具纪年纪颜状。)门人送于监门者。皆勘同。然后听入。凡财物器用应入官者。所由以籍傍取左监门将军判。门司检以入之。应出宫者。所由以籍傍取右监门将军判。门司检以出之。其籍月一换。
左右千牛卫。 武德初。为左右府。显庆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龙朔年。改为左右奉宸卫。咸亨年。复为左右千牛卫。
延和元年五月二十八日敕。千牛将军中郎将等。若有假故。每日通融一人挥仗。大将军。 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置。以安国相王为之。
千牛。 龙朔年。改为奉裕。咸亨年。复为千牛。光宅年。又改为奉裕。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千牛。至今不改。永徽元年。尚书左仆射褚遂良请千牛不简嫡庶。上表曰。臣闻主祭祀之裔。必贵于嫡长。擢文武之才。无限于正庶。故知求贤之务。有异承家。前王制礼缘情。于斯为极。永嘉以来。王涂不竞。在于河北。风俗顿乖。嫡待庶若奴。妻御妾若婢。废情亏礼。转相因习。构怨于室。取笑于朝。莫能自悛。死而无悔。降及隋代。斯流遂远。独孤后罕雎鸠之德。同牝鸡之晨。普禁庶子。不得入侍。自始及末。怨声未弭。圣朝御历。深革前弊。人以才进。不论嫡庶。于兹二纪。多士如林。今者简千牛舍人。方为此制。臣窃思审。于理未安。何者。母以子贵。子不缘母也。今以母非正室。便令子无贵仕。则赵衰孕于越婢。遥集产于胡妪。田文枚皋。皆妾子也。文则播美于强齐。皋则有声于大汉。未闻前载。有所间然。傥侧室之子。负材而不用。君弃之于上。家轻之于下。忠孝莫展。友爱无施。如此等人。岂不怨愤。虽隔千牛之选。仍许二卫之官。色类乃复稍殊。捍御至竟无别。若唯才是用。人自甘心。一彼一此。异端斯起。至如昨来检责粗人。公孙武达及崔仁师等儿。多是嫡子。故知善恶由乎积习。邪正宁限嫡庶。必然之理。不言可明。
开元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准令。千牛二中上考。始进一阶。既是卫官。又须简试。全依职事。颇亦伤淹滞。若五考满者。折为四考。四考满者。折为三考。三考折为二考。二考折为一考。更有剩考。亦准此通折。出经一考。不在折成。其进马考既称第。宜倍折。
贞元七年十二月五日。兵部奏事条。取门地清华。容仪整肃。年十一已上。十四已下。试读一小经。兼薄解弓马。其荫取嗣王任常品四品已上清资官。宰辅及文武职事正二品已上官。御史大夫。诸司卿监。国子祭酒。京兆河南尹子孙主男。见任左右丞。诸司侍郎。及左右庶子。应前任并身役荫者。三品已上官。仍须兼三品已上阶。其见任官荫。并不须阶。庶孽酗酒腋疾等。并不应限。一荫之下。不得两人应补。并周亲有见任千牛。亦不在应限。所用荫若是摄试检员外兼官等。非正阙厘务者。并不在应补限。应用赠荫者。须承前历任清资。事兼门地。与格文相当者。其赠荫降品。请准格处分。敕旨。依奏。
诸卫中郎将。 永徽三年八月二十日。避太子讳。改中郎为旅贲。改郎将为翊军。司阶二员。中候三员。司戈执戟各五员。并天授二年四月五日置。
冑曹。 旧为铠曹。垂拱元年二月。改为冑曹。
统军。 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敕。六军宜各置统军一人。秩从二品。
上将军。 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六军先已有敕。各置统军一人。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同六军统军。其诸卫上将军。次于统军支给。自今已后。内文武官阙。于文武班中才望相当者。相参叙用。仍待已后各改事。于本卫量置卫兵。所司续商量条件。奏听进止。仍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亦宜加给。稍令优厚。
大历四年七月敕。入合升殿中郎将等。带刀升殿。职掌不轻。宜委中书门下。精加选择。仍以品第于廊下。别与置厨。其千牛郎将宜准此。
贞元元年九月十三日敕。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等上将军。大将军。宜于入宿。至四年二月敕。选人南北衙宿卫。前任京官等。前衔带卫者。依资并予京官。
十一年正月。敕置四品以下武官。以授四夷归附者。仍定怀化大将军以下俸钱有差。初。显庆三年。以四夷君长来朝者多。乃置怀德归化将军以授之。仍隶诸卫。至是。上以降附者名位有差。故增置中郎将以下员。(按国史本纪及实录。并为怀德归化将军。而职官要录。与级令及六典。为归化怀德将军。二说不同。当有误者。)
太和四年五月。兵部奏。伏以三卫出入禁署番署子弟。期于恭恪。近日顽弊。皆非正身。诸卫公然纳资。访闻亦不雇召士庶。假荫混杂搢绅。隙既一开。奸滥坌入。实宜杜绝。以序彝伦。其资荫三卫。并请停废。冀清流品。式茂皇猷。敕旨。依奏。
开成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入合升殿接状中郎。准故事。合是左右千牛卫中郎。比缘用人未精。去年一时除县主婿四人。臣昨日令勘寻。左仗一人身亡。准旧例。便是金吾仗司于诸卫中郎差替。并不申中书门下。臣等商量。从今以后。左右千牛中郎将阙人。及在假故。遇入合日。望令金吾司申中书门下。于南省郎官中权定择差讫。先具名衔申中书门下。如临日。拣择差遣不及。则阙而不补。冀免乖杂。其郎官兼中郎有假故。都督便于郎官中权定充替。仍先具状申中书门下。敕旨。依奏。
天复三年二月。以宰相崔允守司徒兼侍中。判六军十二卫。四月。崔允奏。六军十二卫名额空存。实无兵士。京师侍卫。亦藉亲军。请每军召募一千一百人。共置六千六百人。从之。乃令六军诸卫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召募。
东宫诸卫
左右卫率府。 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为典戎卫。咸亨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复旧。
左右司御率府。 龙朔二年。为左右司御卫。咸亨元年。改宗卫。景云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改为司御率府。
左右清道率府。 龙朔年为左右清道卫。咸亨年改为虞候。神龙元年。复为左右清道率府。
左右监门率府。 龙朔年改为崇掖卫。垂拱元年二月二日。改为鹤禁府。神龙元年。复为左右监门
内率府。 龙朔年改为神裕卫。咸亨年复为内率府。垂拱元年二月二日。改为左右奉御率府。神龙元年复旧。兴元元年十月。诏军卫及率府五品已上正员武官。得替及以理去任者。宜令兵部。准五品已上文官例。每年作限条件闻奏。
河北道
幽州。开元十三年正月初一日。改为大都督府。 无终县。万岁通天元年。移就玉田驿。因改为玉田县。渔阳县。武德二年。置元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良乡县。圣历元年闰腊月二十九日。改为固节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良乡县。 雍奴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武清县。 三河县。武德初。改为潞县。开元四年三月。改为三河县。 会昌县。如意元年置武崇县。景云三年。改为会昌县。
瀛州。 高阳县。武德四年置蒲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博野县。武德二年置蠡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莫州。景云二年六月十四日。分瀛州置鄚州。开元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以鄚郑文相似。始单用莫字。
唐兴县。如意元年置武昌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唐兴县。 长丰县。开元十年置。
蓟州。开元十一年闰六月一日。割渔阳玉田三河置。
妫州。武德八年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为妫州。长安二年。移就清夷军。
涿州。 新城县。太和六年十一月。置于古督亢之地。
恒州。兴元元年六月一日。升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二月。改恒州为镇州。恒阳县为曲阳县。恒岳为镇岳。避穆宗讳也。 井陉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井州。与鹿泉房山属此。 行唐县。长寿二年。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行唐县。 槁城县。天佑二年九月。改为槁平县。 栾城县。同上年月。改为栾氏县。
冀州。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改为魏州。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复为冀州。 信都县。同上年月。改为尧都县。 阜城县。同上年月。改为汉阜县。 临城县。同上年月。改为房子县。 瘿陶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宁晋县。
赵州。 大陆县。武德四年。改为象城县。天宝元年。改为昭庆县。
深州。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先天元年四月初十日。又复置。
泜州。大历三年八月。割恒州行唐县置。以恒州之灵寿。定州之恒阳二县属焉。寻废。
博州。 清平县。武德四年置。 博平县。贞观十七年。废入聊城。天授二年更置。天佑三年四月。割隶郓州。 聊城县。 武阳县。 武水县。 高唐县。天佑三年四月。并割隶郓州。
磁州。 昭义县。开成四年八月。移于固镇驿。
贝州。 宗城县。武德四年。废宗州来属。
宗州。置在径城县。天佑三年八月。割隶魏州。 鄃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夏津县。 永济县。大历七年正月。以张桥行市为县。天佑三年八月。割隶魏州。
易州。 五回县。开元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置。 遒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容城县。 永乐县。同年月改为满城县。
沧州。 胡苏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临津县。 清池县。太和五年十月。本道奏移于南罗县内。 南皮县。武德元年置。贞观十七年。废景州来属。
魏州。龙朔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改为冀州。仍置大都督府。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仍旧。 元城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圣历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又置。开元十三年十二月二日。移于郭下也。 昌乐县。武德五年八月置。 朝城县。贞观十七年废。永昌元年又置。改名圣武。开元七年。又改为朝城县。 莘县。贞观元年。废莘州。以县来属。 顿丘县。贞观元年。废澶州来属。大历七年。又置澶州。
澶州。 观城县。大历七年正月。析魏州顿丘县之观城店。置观城县。 清丰县。大历七年。以清丰店置清丰县。并割魏州临黄县并隶。
相州。 汤阴县。武德四年置。 林虑县。武德元年置。五年废。贞观十七年六月又置。 临河县。 内黄县。 洹水县。并天佑三年八月割隶郓州。
棣州。武德四年七月十六日置。贞观六年十二月九日废。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复置。 阳信县。会昌元年十一月。淄青观察使韦平奏。棣州申请移阳信县。并镇于县南二十里八角寺南二里置城。从之。
邢州。 柏仁县。天宝元年八月十四日。改为尧山县。 青山县。开成四年八月废。
洺州。 曲周县。武德四年析洺州置。 清漳县。会昌元年三月。并省。分入肥乡。平恩。曲周等三县。
卫州。 黎阳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黎州来属。同日废清淇县。至长安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淇门置淇门县。
景州。长庆二年正月。敕沧州弓高县。宜依旧为景州。仍隶沧州观察使。至太和四年十二月。沧州观察使殷侑奏。废为景平县。从之。
德州。 归化县。开元十三年。横海军节度使郑权奏。当道管德州安德县。渡黄河南。与齐州临邑县邻接。有灌家口草市一所。顷者。成德军于市北十里筑城。名福城。割管内安德。平原。平昌三县五都。置都知管勾当。臣今请于此置前件城。缘隔黄河与齐州临邑县对岸。又居安德平原平昌三县界。疆境阔远。易动难安。伏请于此置县。为上县。请以归化为名。从之。 ?县。 安陵县。贞观十七年。废观州来属。
安州。 安平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深州来属。
定州。 北平县。改为徇忠县。 义丰县。改为立节县。二县并神功元年十月改。至神龙元年二月五日。各复本名。 唐昌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陉邑县。 毋极县。万岁通天元年。改为无极县。 安喜县。 望都县。二县并武德四年置。
山南道
荆州。本大都督府。上元元年九月。置南都。改为江陵府。 荆门县。贞元二十一年六月置。 长宁县。上元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析枝江县置。为赤县。二年六月十四日。废枝江县。隶入长宁县。大历六年十月七日。废长宁为枝江县。
襄州。 率道县。天宝七载三月二十七日。改为宜城县。 临沮县。武德二年。置重州。贞观元年。废州来属。开元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改为南漳县。 乐乡县。本鄀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邓城县。贞元二十一年五月。以襄州为襄府。改临汉县于古城。为邓城县。
隋州。 唐城县。开元二十五年六月十五日。以客户编成十二乡。置唐城县属焉。
房州。武德元年。改为迁州。又于竹山置房州。贞观八年。废州入迁州。后却置。
金州。贞元元年五月。隶山南东道。天佑元年九月二十日。以金州为昭戎军。管均房二州。至三年四月。却隶山南道。 石泉县。圣历元年。改为武安县。神龙元年改为石泉县。后废。贞元元年十二月。刺史姜公辅请复置。从之。 黄土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淯阳县。大历六年八月。并入洵阳。 洵阳县。武德元年置洵州。七年。州废来属。 平利县。废入西城县。
唐州。本显州。贞观元年。改为唐州。天佑三年四月。刺史孙审符奏。移理所于泌阳县焉。 平氏县。武德三年置。五年州废。县割入湖州。贞元元年。废湖州来属。 湖阳县。武德三年置湖州。贞观元年又废。 上马县。武德元年置。贞观元年废。开元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又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又改为泌阳。
邓州。 南阳县。圣历元年五月十一日。改为武台县。神龙元年。复为南阳县。 向城县。武德三年。隶淯州。八年。废属北澧州。贞观六年。州废来属。圣历元年五月一日。改为武清县。神龙元年二月五日。复为向城县。 新城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复改临湍县。 菊潭县。开元二十四年九月一日置。 淅阳县。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一日置。 内乡县。旧淅阳。武德二年置淅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归州。武德二年置。 兴山县。贞观十七年。以大清镇置县。
夔州。隋信州。武德二年二月。改为夔州。
均州。贞观八年。复以淅阳置。贞元元年五月。以均州隶山南东道观察使。天佑二年九月。以金州为昭戎军。割隶焉。至三年四月。又却割属山南东道。 丰利县。武德元年废上洛郡。隶上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商州。 上津县。武德元年置上州。八年。州废为上津县。来属。 安业县。万岁通天元年置。
渝州。 万寿县。武德三年置万春县。五年。改为万寿县。 南平县。贞观四年置州。八年改霸州。十二年。州废来属。
集州。 通平县。武德二年。移静州于此。贞观十年六月七日。州废来属。
郢州。贞观元年废。十七年置。 富水县。武德四年属温州。贞观十七年。州废来属。
璧州。武德八年置。 诺水县。武德八年。分巴州置。 太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三日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
渠州。 始安县。天宝元年八月。改为渠江县。
忠州。武德元年。改为临州。贞观八年。复改为忠州。 清水县。武德二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桂溪县。
洋州。 真符县。开元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置华阳县。天宝八载闰六月四日。改为真符县。仍隶京兆府。十一载五月十一日。却隶洋州。
万州。武德二年置南浦州。贞观八年。改为万州。
涪州。武德元年。以渝州之涪陵镇置州。元和三年七月。复以涪州隶黔中道。涪州案疆理。以黔管接近。顷年割附荆州。至是复旧。 宾化县。贞观十一年置。
硖州。 宜都县。武德二年置江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利州。 义清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允山县。
蓬州。 安固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良山县。 宕渠县。宝历元年八月以宕渠县。合入蓬山县。
合州。 巴水县。开元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置。 铜梁县。长安三年置。
兴州。 鸣水县。长庆元年八月废。
通州。 巴渠。新宁等县。太和三年。兴元府奏。通州元管九县。宝历二年停废。伏缘本府租税最重。开州独称殷羡。请割巴渠州见管三县内摊配。从之。
兴元府。兴元元年六月。敕梁州升为兴元府。官员资叙。一切同京兆河南府。宝历元年九月。山南西道节度使裴度奏。兴元府废金牛县为乡三。洋州废洋源县为乡五。阆州废岐平县为乡四。利州废景谷县为乡五。通州废三冈县为乡四。废石鼓县为乡五。巴州废奇章县为乡四。废盘道县为乡五。蓬州废郎池县为乡六。废良山县为乡六。集州废通平县为乡十。璧州废广纳县为乡六。渠州废大竹县为乡三。废潾水县为乡三。凤州废黄花县为乡二。开州废万岁县为乡六。准今年二月敕。废金牛等十六县为乡。令并随便近割隶属诸县讫。
陇右道。
凉州。 神乌县。证圣元年。改为武威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神乌县。 番禾县。天宝三载三月初六日。改为天宝县。 嘉麟县。神龙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置。景龙元年废。先天二年复置。
叠州。武德二年置。
芬州。武德元年。移于常芳城内。贞观三年。移于芳州。神龙元年。废芬州为常芬县。隶叠州。
伊州。 纳职县。开元十五年二月九日置。
沙州。武德五年改隋瓜州为西沙州。贞观七年去西字。为沙州。天宝末。陷西戎。大中五年七月。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潭。将天宝陇西道图经。户籍。来献。举州归顺。至十一月。除义潮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充归义节度。河沙甘肃伊西等十一州管内观察使。仍许于京中置邸舍。
鄯州。 鄯城县。仪凤二年置。
河州。 安昌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日改为凤林县。
廓州。 化隆县。先天元年改为广威县。
兰州。 金城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五泉县。
洮州。开元二十七年四月十六日废临州为洮州。
秦州。旧陷吐蕃。大中三年八月收复。四年二月割隶凤翔。
武州。大历二年五月十一日置。寻陷吐蕃。至大中三年七月。邠州节度使张君绪奏。收复萧关。复置武州。 清水县。大中三年八月。凤翔节度使李玭收复。仍隶武州。
淮南道。
扬州。武德七年。改为邗州。九年。改为扬州大都督府。 海陵县。武德三年置吴州。七年。州废来属。先天二年三月复置。 江阳县。贞观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分江都县置。 六合县。武德七年置方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扬子县。开耀元年正月十二日。废扬子镇为县。来属。
楚州。武德初。海州人臧君相据此。四年归附。立东楚州。八年乃改为楚州。 淮阴县。武德七年废。干封三年又置。 盱眙县。文明元年十月。改为建中县。寻复本名焉。
光州。元和十三年五月。割隶淮南。 殷城县。隋义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安乐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仙居县。
寿州。 霍山县。武德四年废镇为霍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盛唐县。神功元年九月二十日。改武昌县。景云元年七月二十日。改霍山县。开元二十七年改名。
沔州。建中元年四月。析入黄州。四年三月复置。宝历三年。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奏。沔州。鄂州隔江。相去纔余一里。其州请并省。汉阳仪州两县。并割隶鄂州。从之。
安州。 应城孝昌二县。元和三年五月。并入云梦县。后又置。 吉阳县。同上年月并入应山县。后又置。
黄州。 麻城县。元和三年三月。并入黄冈县。后又置。
申州。太和十三年五月。割隶鄂州。后却隶淮南道。
滁州。 永阳县。景龙三年置。
和州。 含山县。武德八年废。长安四年。又置为武寿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含山县。
舒州。 宿松县。武德四年置严州。七年。州废来属。
卢州。 襄安县。武德二年。改为巢县。
蕲州。 兰溪县。武德四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蕲水县。 永宁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广济县。
江南道。
润州。 金坛县。垂拱四年七月十八日置。 上元县。武德七年。置蒋州金陵县。八年。又废蒋州。九年。移于白下县。属润州。贞观七年。改为江宁县。至德二载正月十六日。置江宁郡。干元元年。改为升州。宝应元年四月十五日废州。上元二年二月六日。改为上元县。 曲阿县。武德二年六月置云州。五年四月。改为简州。以崔顺为刺史。八年四月州废。属润州。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丹阳县。
常州。 武进县。武德三年置。贞观元年废。垂拱二年三月三日又置。
苏州。 长洲县。万岁通天元年七月四日分吴县置。 嘉兴县。武德七年置。贞观元年废。景云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又废。开元五年七月又置。 华亭县。天宝十载置。 海盐县。贞观元年废。景云二年置。先天二年废。开元五年七月又置。
湖州。开元七年置。仍于乌程县。 临溪县天授二年。置武原县。景云二年。改临溪县。天宝元年。改为德清县。 安吉县。武德七年废。麟德元年八月五日又置。
杭州。武德六年六月置。 于潜县。武德七年六月置潜州。至其年八月。以水路不通。州废来属。 新城县。永淳元年五月二日分富阳县置。 临安县。垂拱四年置。 紫溪县。圣历元年正月三十日改为武隆县。神龙元年三月改为唐山县。大历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废。
宣州。 太平县。天宝十一载三月九日。析泾县置之。 泾县。武德三年置南徐州。其年改猷州。八年。州废来属。 溧阳县。干元元年六月十六日。割属升州。二年六月十三日。割属宣州。其年十一月十六日。又属升州。上元元年七月十三日。隶宣州。十二月七日。又属升州。宝应元年四月五日。升州废属焉。 旌德县。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 宁国县。隋置。武德六年废。天宝三载复置。
婺州。 乌伤县。武德七年。改为义乌县。 武义县。天授二年置。 东阳县。垂拱二年二月三日。分义康县置。 兰溪县。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割金华县置。 永康县。武德八年置。
衢州。武德四年割婺州置。八年废。垂拱二年三月十三日复置。 须江县。武德四年八月。分信安置。八年废。永昌元年又置。 玉山县。证圣二年。置龙丘县。贞观八年。置婺州。垂拱二年废。 盈川县。如意元年。分龙丘县置。元和七年正月。废入龙丘。信安二县。 常山县。咸亨五年置。
台州。 象山县。神龙二年六月六日置。广德二年十二月九日。割属明州。 始丰县。贞观八年置。上元二年二月六日。改为唐兴县。 宁海县。永昌二年二月置。 永宁县。上元二年四月一日。析临海县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黄岩县。
明州。开元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析越州鄮县置。以秦昌舜为刺史。仍置奉化。慈溪。翁山等县。慈溪以房管为县令。翁山以王叔通为县令。广德元年三月四日。因袁晁贼废。长庆元年三月。浙东观察使薛戎上言。明州北临鄞江。城池卑隘。今请移明州于鄮县置。其旧城近南高处置县。从之。
越州。 会稽县。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 山阴县。垂拱二年三月十三日。分会稽置。大历二年十二月七日权废。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刺史陈少游又奏置。元和七年五月。隶入会稽。萧山。两县。十年二月复置之。 剡县。武德四年置嵊州。八年废。依旧为县。 永兴县。仪凤二年。割会稽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萧山县。 余姚县。武德四年置姚州。七年五月。州废来属。
饶州。 新昌县。武德五年。析鄱阳置。后废。开元四年又置。天宝元年八月十四日。改为浮梁县。
福州。隋泉州。武德八年。改为丰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废为泉州。久视元年。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开元十三年。复改为福州。 侯官县。长安二年。析闽县置。元和三年三月。并侯官。长乐。入闽县。福唐两县。并将乐县入建安。邵武两县。观察使陆初准例省之。于旧县各置场官一。刻木为印。征其租税。居人不便。至五年四月又置。 万安县。圣历二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福唐县。 温麻县。长安四年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长溪县。
泉州。景云二年。分武荣州置。 南安县。武德五年置丰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莆田县。武德五年三月置。 清源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仙游县。
汀州。大历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移于长汀县白石乡。 黄连县。天宝元年。改为宁化县。
漳州。垂拱二年九月置。 漳浦县。 杂罗县。改为龙岩县。并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敕置。 怀恩县。垂拱二年九月置。
潮州。 潮阳县。永徽四年废。先天二年置。
建州。武德四年置。 浦城县。武德四年为兴吴县。天授二年。改为武宁县。神龙元年。改为唐兴县。天宝元年八月。改为浦城县。
邵州。武德六年置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 邵阳县。武德四年置建州。贞观元年改为县。 武冈县。隋为武攸。武德四年。改为武冈。
郴州。 义章县。武德四年废。八年又依旧置。 南平县。武德七年。改为临武县。咸亨二年。又析置南平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蓝山县。 高亭县。长寿二年置。 安陵县。开元十年置。 扈阳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义昌县。
潭州。 浏阳县。景龙二年置。 湘潭县。天宝八载八月三十日。移于路口置。
岳州。 昌江县。神龙三年置。 华容县。垂拱三年。改为容城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华容县。
衡州。 衡阳县。武德初。萧铣改为临蒸县。因兹不改。至开元二十年。复改为衡阳县。 茶陵县。武德七年置。贞观七年省。圣历元年复置。
吉州。 安福县。武德五年置颍州。后改为福县。十年州废。 永新县。显庆四年置。
虔州。 南安县。永淳元年。析南康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信丰县。 大庾县。神龙元年置。 安远县。贞元四年八月四日置。
道州。贞观元年。初置南营州。至八年。改为道州。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并入永州。上元二年十月十八日又置。 唐兴县。萧铣置梁兴。贞观八年。改为唐兴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复为延唐县。 江华县。文明元年。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二月复旧焉。 宏道县。天宝元年十月二十五日置。 大历县。大历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置括州括苍县。大历十四年五月。改括州为处州。括苍县为丽水县。
洪州。 分宁县。贞元十六年二月置。 丰城县。天佑二年十二月。改为吴皋县。
抚州。 南丰县。开元八年三月置。
信州。 贵溪县。永泰元年十月。分弋阳县置。 永丰县。元和七年正月。废入上饶县。
歙州。 归德县。大历四年二月。废入休宁县。 北野县。太历四年二月。废入歙县。 婺源县。开元二十八年正月十日置。
睦州。 清溪县。旧名上字。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清溪县。
池州。永泰元年十月。分宣州。饶州。歙州。户口。于青阳。秋浦县置。以秋浦。青阳。至德并析置右埭等四县。隶之。
温州。上元二年四月析括州永嘉。安固二县置。 乐安县。 永宁县。上元二年四月。析临海县置。
剑南道。
成都府。 蜀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分成都县置。 犀浦县。垂拱二年三月二日。分成都县置。 广都县。龙朔三年八月十六日。分双流县置。 东阳县。久视元年十二月三日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灵池县。 温江县。隋万春县。贞观元年。改为温江县。
汉州。垂拱二年三月三日。分益州雒县置。 金堂县。咸亨二年三月置。
彭州。垂拱三年三月。分益州九陇县置。 九陇县。武德三年置蒙州。贞观元年废。 导江县。隋汶山县。武德元年改为龙盘县。隶蒙州。寻改为灌宁县。二年改为导江县。 唐昌县。仪凤元年置。
蜀州。垂拱二年三月。分益州晋元县置。 唐安县。义宁二年。置唐隆县。天后改为武隆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唐隆县。先天元年。改为唐安县。
绵州。 兴圣县。开耀二年正月十八日。割巴西县置。 昌明县。先天元年置。 涪城县。大历十三年五月。隶梓州。
姚州。长安二年置。寻废入隽州。垂拱元年又置。并长明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南泸县。
黎州。长安二年置。神龙三年废。开元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置。
果州。武德四年置。
邛州。 大邑县。咸亨四年。析晋原县置。
雅州。 百丈县。贞观八年置。 飞越县。仪凤四年置。
眉州。 崇山县。先天元年。改为彭山县。
隽州。先废。大历四年正月。割邛州蒲江。临溪两县。复置之。太和六年五月。西川奏移于登台城。 可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西泸县。 会川县。上元二年徙邛都置。
梓州。元和元年十月。以平刘辟,乃割西川所管资。简。陵。荣。昌。泸等六州隶东川。至四年正月。以东川所部。跨制太远。武元衡论奏。复隶西川。荣州义县。泸州合江县。元和十三年五月。东川节度使李逢吉。请各移于旧县界址。以便水陆贸迁。从之。
维州。恭州。武德七年正月。开白狗等羌置之。天宝乱。没入吐蕃。大中三年九月。西川节度使杜悰奏。收复蓬州蓬池县。开成三十年四月置。
牢州。贞观二十一年二月置。隶隽州都督府。
荣州。武德二年。割资州于公井县。贞观六年。移于大牢县。永徽二年。移于旭川县。 威远县。贞观六年六月置。 大牢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应灵县。
静州。永徽四年十月九日置。
茂州。武德四年五月。立为南会州。贞观八年。改为茂州。
剑州。永徽五年正月十五日。置为始州。先天二年四月十日复旧焉。 剑门县。圣历二年置。
遂州。 唐兴县。开耀元年正月十七日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篷溪县。 遂宁县。景龙元年置。
阆州。先天二年。改隆州为阆州。
简州。武德二年置。元和四年正月。以东川所部复隶剑南西川。
悉州。永徽六年。分松州左封县置也。
龙州。开元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分戎州置。后停。
殷州。开元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分戎州置。后停。
昌州。干元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分资。普二州置。
岭南道。
广州。 大宁县。垂拱三年置。 四会县。武德四年置南浽州。贞观八年。改为浈州。十三年。州废来属。 怀集县。武德五年置威州。贞观元年废。 ù洭县。武德五年置洭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柳州。武德四年。置南昆州。贞观八年。改柳州。 洛漕县。元和十三年正月。桂州奏。洛封县元置在洛漕山侧。请改洛漕县。从之。
韶州。 浈昌县。光宅元年。割始兴县置。
康州。武德六年。置南康州。贞观十二年。除南字。
桂州。长庆二年十二月。桂管观察使殷侑奏。当管县名与陵号同。及与诸州县名同。总四县。一县与肃宗陵号同。桂州建陵县。今按图经牒。有修仁乡。伏请改为修仁县。永丰县。与信州永丰县同。按图经。县下有丰水。请改为丰水县。富州开江县。与开州开江县同。按图经。江系马援所开。请改为马江县。唐州平原县。与德州平原县同。按图经。县下有思和水。请改为思和县。从之。 荔浦县。贞观三年置。十三年废。 临源县。大历三年五月。改为全义县。
邕州。
藤州。元隶容州。咸亨三年五月。割隶邕州。
瀼州。
笼州。
环州。
古州。贞观十七年置。
业州。大历五年十一月。改为奖州。
昭州。贞观八年置。
富州元和十年正月。桂州观察使奏。请移归旧城。乃从之。
岩州。元隶容府。咸亨三年五月。割隶邕州。 安乐县。元和十三年十月。容管经略使奏。岩州为黄洞贼所陷。请置行岩州于安乐县。从之。
林州。贞观九年。改为绣州。
窦州。武德四年。置南扶州。贞观八年改焉。
静州。贞观八年。改南富州。
潘州。武德四年。置南宕州。八年。改为潘州。
贵州。武德四年。置南尹州。贞观八年。改为贵州。
方州。武德四年置。贞观五年。又改为澄州。
横州。同上年月置为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
蒙州。贞观八年。置南恭州。后改焉。
黔州道费。夷二州。贞观四年九月开蛮置。
溱州。贞观八年置。垂拱二年改焉。开元十年复旧。大历五年十一月。改为?州。
●州。本沆州。长安四年置舞州。开元十二年。又改为鹤州。思州。贞观八年。改势州为思州。
党州。建中二年六月。并入平琴州。改为党州。
琼州。贞观五年置。十三年废。贞元十五年十月。岭南道节度使李复奏。收复琼州。表曰。琼州本隶广府管内。干封中。山洞草贼反叛。都督李逸控驭失所。遂致沦陷。已经一百余年。臣差判官监察御史姜孟京。崖州刺史张少逸等。悉力致讨。累经苦战。方克旧城。便令降人开剪荆榛。建立城栅。屯集官军。臣窃观琼州控压贼洞。若移镇军在此。必冀永绝奸谋。伏望升为下都督府。仍加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奕使。其崖州使额。请停之。
崖州。 临高县。贞观七年。割属琼州。 琼山县。贞元七年十一月。合琼山容琼为一县。
交州。 安南。南定二县。贞元八年六月复置。
哥富州。
尚思州。
安德州。贞元十二年七月。析安南县置。 慕化县。正义县。已上两县。上字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月。改为慕化正义县也。
峦州。旧名淳。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为峦州。
横州从化县。旧名淳风。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为从化县。
南宁州。咸通六年三月四日。黔中经略使卢潘奏。于清溪镇置。从之。
十二卫
武德元年。诸卫因隋旧。并为府。至龙朔二年二月四日。并去府字为卫。
左右卫。 武德元年二月。因隋旧制。为左右翊卫。五年十月。去翊字。但为左右卫。
贞观十六年十月。上谓左卫大将军李大亮曰。公敦懿其心。诚善事主。每行夜自当丙夜。遣郎将中郎将行甲乙丁戊等夜。身先于人。真将军也。
开元六年六月四日敕。左右卫郎将。及诸四色官等。不在配杂差之限。
左右骁骑。 光宅元年。改为左右武威。神龙元年。复改为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光宅元年。改为左右鹰扬卫。神龙元年二月四日。复改为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光宅元年。改为左右豹韬卫。神龙元年。复改为左右威卫。其年七月。又改为左右屯卫。景云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又改为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龙朔二年。改为左右戎卫。咸亨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复为左右领军卫。光宅元年。改为左右玉钤卫。神龙元年。复改为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武德四年。因隋旧制。为左右武候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金吾卫。
贞观十年十二月。马周奏。请街置鼓。罢传呼。
神龙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敕。诸街铺并令左右金吾中郎将自巡。仍各加果毅两人助巡队。
景云二年五月七日敕。左右卫将军。纵非当上日。每日一人押仗。其左右金吾将军。亦一人押仗奏平安。
干元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左右金吾内外廊。所缘墙壁廊宇器械等破碎。并宜于当色月番人中。简择巧儿。随事修理。如更别创造。缘墙宇所须一切已上。俱录状奏。仍永为恒式。
宝应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左金吾将军臧希晏奏。诸街铺鼓。比来依漏刻发声。从朝堂发远处。每至夜纔到。伏望今日已后。减例程一刻发声。庶绝违犯。敕旨。依奏。
大历三年十月三日敕。左右金吾引驾仗。自今已后。每仗置判官两人。左右街使。置判官一人。并取金吾将军卫佐充。二周年放选。优与处分。至十二年六月八日敕。考满后。任依例程。不在成优放选。至十四年七月敕。左右金吾引驾仗三卫等。承前以来。抽充三番将军手力。及都知判官等处。并承旨省中承符驱使。仍取资课。供用禁卫之人。不合擅离职掌。自今以后。宜一切停止。
建中元年七月。诏以鸿胪寺所统左右威边营隶金吾。贞元二年九月敕。诸卫上将军。自今以后。每朝。下马至朝堂以来。宜令左右金吾作等级差人引接。其朝退。亦送至上马处。至二年闰二月八日敕。四月一日以后。五更二点放鼓契。九月一日以后。五更三点放鼓契。日出后二刻传点。三刻进坐牌。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左右金吾引驾仗奏。以旧例驱傩侲子等。金吾将军以下。并具襕笏。引入合门。谨案大傩者。所以驱除群厉。合资威武。其光仪襕笏之制。常参朝服。旧制未称。今后请各衣锦绣。具巾袜。带仪刀。部引出入。则与事合宜。从之。
太和二年三月。左右金吾引驾仗奏。臣伏以宿卫官健。素有名额。因循相习。渐慢常经。臣自授任以来。每怀忧惧。纵宽尸禄。何敢败官。况臣丙夜自当。窃希往?。西点亲至。备闻前规。据人数纔二百以来。准元额不及大半。去二月十三日。已具陈奏。令臣搜求诸头?剩。量减所由资课。询谋旧例。斟酌事情。遂遣抽收四百四十名。人数既足。他处驱使。亦无欠阙。辄具条流。伏乞敕臣当司。永为遵守。敕旨。依奏。
会昌三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金吾左右卫副使。近者。未一年。即以替换。皆因请托。莫展勤劬。后望令三考满。即与换。非时不得替换。敕旨。依奏。
左右监门卫。 皇朝左右监门府。置大将军中郎将等。龙朔二年。改为监门卫。旧制。凡京司应以籍入宫殿门者。皆本司具其官爵姓名。以移牒其门。(若流外官杂色人。并具纪年纪颜状。)门人送于监门者。皆勘同。然后听入。凡财物器用应入官者。所由以籍傍取左监门将军判。门司检以入之。应出宫者。所由以籍傍取右监门将军判。门司检以出之。其籍月一换。
左右千牛卫。 武德初。为左右府。显庆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龙朔年。改为左右奉宸卫。咸亨年。复为左右千牛卫。
延和元年五月二十八日敕。千牛将军中郎将等。若有假故。每日通融一人挥仗。大将军。 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置。以安国相王为之。
千牛。 龙朔年。改为奉裕。咸亨年。复为千牛。光宅年。又改为奉裕。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千牛。至今不改。永徽元年。尚书左仆射褚遂良请千牛不简嫡庶。上表曰。臣闻主祭祀之裔。必贵于嫡长。擢文武之才。无限于正庶。故知求贤之务。有异承家。前王制礼缘情。于斯为极。永嘉以来。王涂不竞。在于河北。风俗顿乖。嫡待庶若奴。妻御妾若婢。废情亏礼。转相因习。构怨于室。取笑于朝。莫能自悛。死而无悔。降及隋代。斯流遂远。独孤后罕雎鸠之德。同牝鸡之晨。普禁庶子。不得入侍。自始及末。怨声未弭。圣朝御历。深革前弊。人以才进。不论嫡庶。于兹二纪。多士如林。今者简千牛舍人。方为此制。臣窃思审。于理未安。何者。母以子贵。子不缘母也。今以母非正室。便令子无贵仕。则赵衰孕于越婢。遥集产于胡妪。田文枚皋。皆妾子也。文则播美于强齐。皋则有声于大汉。未闻前载。有所间然。傥侧室之子。负材而不用。君弃之于上。家轻之于下。忠孝莫展。友爱无施。如此等人。岂不怨愤。虽隔千牛之选。仍许二卫之官。色类乃复稍殊。捍御至竟无别。若唯才是用。人自甘心。一彼一此。异端斯起。至如昨来检责粗人。公孙武达及崔仁师等儿。多是嫡子。故知善恶由乎积习。邪正宁限嫡庶。必然之理。不言可明。
开元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准令。千牛二中上考。始进一阶。既是卫官。又须简试。全依职事。颇亦伤淹滞。若五考满者。折为四考。四考满者。折为三考。三考折为二考。二考折为一考。更有剩考。亦准此通折。出经一考。不在折成。其进马考既称第。宜倍折。
贞元七年十二月五日。兵部奏事条。取门地清华。容仪整肃。年十一已上。十四已下。试读一小经。兼薄解弓马。其荫取嗣王任常品四品已上清资官。宰辅及文武职事正二品已上官。御史大夫。诸司卿监。国子祭酒。京兆河南尹子孙主男。见任左右丞。诸司侍郎。及左右庶子。应前任并身役荫者。三品已上官。仍须兼三品已上阶。其见任官荫。并不须阶。庶孽酗酒腋疾等。并不应限。一荫之下。不得两人应补。并周亲有见任千牛。亦不在应限。所用荫若是摄试检员外兼官等。非正阙厘务者。并不在应补限。应用赠荫者。须承前历任清资。事兼门地。与格文相当者。其赠荫降品。请准格处分。敕旨。依奏。
诸卫中郎将。 永徽三年八月二十日。避太子讳。改中郎为旅贲。改郎将为翊军。司阶二员。中候三员。司戈执戟各五员。并天授二年四月五日置。
冑曹。 旧为铠曹。垂拱元年二月。改为冑曹。
统军。 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敕。六军宜各置统军一人。秩从二品。
上将军。 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六军先已有敕。各置统军一人。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同六军统军。其诸卫上将军。次于统军支给。自今已后。内文武官阙。于文武班中才望相当者。相参叙用。仍待已后各改事。于本卫量置卫兵。所司续商量条件。奏听进止。仍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亦宜加给。稍令优厚。
大历四年七月敕。入合升殿中郎将等。带刀升殿。职掌不轻。宜委中书门下。精加选择。仍以品第于廊下。别与置厨。其千牛郎将宜准此。
贞元元年九月十三日敕。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等上将军。大将军。宜于入宿。至四年二月敕。选人南北衙宿卫。前任京官等。前衔带卫者。依资并予京官。
十一年正月。敕置四品以下武官。以授四夷归附者。仍定怀化大将军以下俸钱有差。初。显庆三年。以四夷君长来朝者多。乃置怀德归化将军以授之。仍隶诸卫。至是。上以降附者名位有差。故增置中郎将以下员。(按国史本纪及实录。并为怀德归化将军。而职官要录。与级令及六典。为归化怀德将军。二说不同。当有误者。)
太和四年五月。兵部奏。伏以三卫出入禁署番署子弟。期于恭恪。近日顽弊。皆非正身。诸卫公然纳资。访闻亦不雇召士庶。假荫混杂搢绅。隙既一开。奸滥坌入。实宜杜绝。以序彝伦。其资荫三卫。并请停废。冀清流品。式茂皇猷。敕旨。依奏。
开成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入合升殿接状中郎。准故事。合是左右千牛卫中郎。比缘用人未精。去年一时除县主婿四人。臣昨日令勘寻。左仗一人身亡。准旧例。便是金吾仗司于诸卫中郎差替。并不申中书门下。臣等商量。从今以后。左右千牛中郎将阙人。及在假故。遇入合日。望令金吾司申中书门下。于南省郎官中权定择差讫。先具名衔申中书门下。如临日。拣择差遣不及。则阙而不补。冀免乖杂。其郎官兼中郎有假故。都督便于郎官中权定充替。仍先具状申中书门下。敕旨。依奏。
天复三年二月。以宰相崔允守司徒兼侍中。判六军十二卫。四月。崔允奏。六军十二卫名额空存。实无兵士。京师侍卫。亦藉亲军。请每军召募一千一百人。共置六千六百人。从之。乃令六军诸卫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召募。
东宫诸卫
左右卫率府。 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为典戎卫。咸亨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复旧。
左右司御率府。 龙朔二年。为左右司御卫。咸亨元年。改宗卫。景云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改为司御率府。
左右清道率府。 龙朔年为左右清道卫。咸亨年改为虞候。神龙元年。复为左右清道率府。
左右监门率府。 龙朔年改为崇掖卫。垂拱元年二月二日。改为鹤禁府。神龙元年。复为左右监门
内率府。 龙朔年改为神裕卫。咸亨年复为内率府。垂拱元年二月二日。改为左右奉御率府。神龙元年复旧。兴元元年十月。诏军卫及率府五品已上正员武官。得替及以理去任者。宜令兵部。准五品已上文官例。每年作限条件闻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