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官役以清关弊疏康熙九年
御史徐旭龄
今日民穷极矣。所恃通财货之血脉者。惟有商贾。乃今商贾以关钞为第一大害。臣推原其故。总由于官多。役多。事多。有此三患。故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也。往者以地方官不能料理榷务。改为满汉兼差。所以杜绝奸。澄清科派也。近见告讦关弊者。如淮安关则有郭宗仪告曹有大等。扬州关则有傅洪勋告丁世芳等。或婪赃巨万。或人命干连。见在告部行查。是满汉兼差。本以恤商。而反致病商。本以裕国。而反致国。夫去弊者必清其弊之源。止贪者必绝其贪之路。今督理榷关。不过照额征收。本无难事。或满或汉。止差一官足矣。若必满汉并差。多官则多费。多费则多加派。其势然也。尝见关差 命下。未出都门。亲友称贺。或馈酒食。或送马匹。多募随丁。盛治行装。其费已不赀矣。及其在任。过往知交。迎送馈遗。至于差回。弥缝要路。酬答亲友。凡此费用。无不取给于一差。故与其多差一官而禁其贪。不若少差一官而省其费也。伏乞 敕下该部酌议。以后关差。不论满汉。但择廉干官员。止差一人。永着为例。则省一官。即省千万商贾之膏血矣。至旧役盘踞。屡经严禁而如故者。各关既就近召募。则此辈衙门情熟。易于上下相朦。如扬关旧役吴之等。已经科臣柯耸题参。而淮扬关各役。则仍然表里作奸。如曹我植即曹元吉之子。贺森即贺尔植之子。张公玉即张一跃之子。夏永公即夏有奇之弟。陈尔联即陈在位之子。有子供役而父在外收银。弟供役而兄在外需索。不惟旧役不能禁。一役反化为二役矣。总由各关就近召募之弊也。近见工部题参杭关史缙。于经制之外。私自召募典吏。现在议处。伏乞 敕下吏部。将各关经制书吏。从部召募。确查果系殷实良民。取具印结。考取分拨。不许各关私自召募。则旧役可清。而熟于作奸之根株绝矣。又如漕臣帅颜保题请淮关归并。而户部复奉有各省相近之关。令一处兼管之 旨。然臣以为关固当并。而各关纳税之名色尤当并也。即如淮仓有正税一税由闸由梁手本等项名色。工部有抽单丈量加科等项名色。板闸有正钞加钞石头等项名色。合计三关名色。不下二十余项。推之各关。俱有因循积弊名色。无不皆然。抑知名色多则商贾易惑。头绪繁则需索易增。伏乞 敕下督抚严查。将各关各项名色。尽行禁革。通计税额若干。总归一项。刊石通衢。务使商人易见易知。更刻大字于上。照数纳税。加增分毫。即系私派。立行重处。则正项既明。而额外之索诈杜矣。如此则省官以清私派之根本。省役以除作弊之爪牙。省事以绝需索之径路。革积弊而苏商贾。计无切于此也。
请禁征收私税疏康熙十一年
李赞元
窃惟 国家取民。原有定制。故田赋而外。设有关税。固所以取商贾以资正供。亦所以抑逐末而稽奸宄。断未有市民交易。原非兴贩。而亦税及毫者也。我 皇上夙夜靡遑。日以加惠元元为念。蠲租有 诏。私征有禁。近且以垦荒定以十年起租。是于正供之中。亦时寓一存恤至意。乃有不奉经制。借名科敛。积棍滋其扰害。役恣其脧削。事若相习。害乃为大。敢为我 皇上切陈之。臣查榷关之设也。税课税务诸司。皆征其本地出产。与夫兴贩杂货。或船装车载。或列肆造作。原系商贾。自当遵例输助 国用。至若日中为市。各相交易。所卖者不过布帛。菽粟是其口食。鸡豚牛驴是其畜养。即布帛花绵。以及蔬果等项。无非肩挑背负。图升合以餬口。初非营营逐末兴贩者可比。乃有奸民恶棍。患通衙。借杂税名色。在于该地方官。贿营行帖执照。有所为斗子秤子牙行经纪集头保长等项。名虽不一。大率以朱票印信为护身符券。凡民间斗米耕牛只鸡尺布。无不撮取用钱。以故落地有税。空舟有税。甚至于搜囊发箧。且遍及于穷乡下邑。菜佣固所不免。屠户亦在必征。究竟杂税报上。宁有几何。而穷民之膏髓。锱铢不遗。稍有不遂。即指为漏税。谁复敢起而与之辨论者。近日山东巡抚张凤仪疏参鱼台知县谈绍泰贪婪三。而沿途盘索客货。科敛税银。已居其二。则其未见之奏章者。又不知其凡几矣。昔王安石以吕嘉问为市易使。行坊郭钱白地钱等法。郑侠谓其察及鸡豚。负水给薪。担粥提茶。皆遭荼毒。垂之史册。亦足为戒。况乎不奉 朝廷明例。敢于借名行私。官役通同。棍交横。故其弊牢固而莫可解。彼此盘结而不得上达。间有上官出示严禁。亦不过以照额征收为词。而亦未得悉知其扰害至此也。昔曹参入代萧何。属其舍人曰。勿扰吾狱市。事虽行于一方。未始不可行之于天下。言虽出于一时。未始不可行之于后世。方今刑狱禁令。荷蒙我 皇上再三慎重。狱无滥。而市廛井里之大害。尤当严为厘剔者也。查故明洪武谕户部。言奸臣税天下货物。及于末。朕甚耻焉。自今凡军民嫁娶丧祭伏腊迎送仪物。及自织造染练布帛。与买已税之物。细民担挑蔬菜鱼肉果食。非兴贩者。毋得税。此在已征者尚思禁革。况我 国家原未定税及此。安可听其公行而罔忌耶。迩来裁并关差。省革羡余。无非为商民受累。而直省各官役。人人可以抽税。处处可以为关。不几大负我 皇上爱民恤商之盛心乎。伏乞 敕部严行。在内在外。痛禁前弊。凡服食器用等项。非系兴贩者。不得借名苛索。除乡村应役地方外。再有私给行帖执照。扰害百姓者。发觉之日。官作何处分。役作何究治。严定条例。务使市肆不扰。细民安业。无吁叹愁嗟之声。有优游作息之乐。皇恩普被。又不独在民间贸易已也。
请除烦苛之榷税疏乾隆三年
甘汝来
窃查商贾通有无以便民。司市贡货贿以足赋。故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酌其所获利息之多寡。不过十取其一。以充赋课。下不病商。上可益 国。由来久矣。自有司奉行不善。往往浮收过取。而赢余之数以出。近日则视赢余多寡为议。是以监督有司。悉力苛索。多方取盈。甚则不问则例有无定额。总借口于赢余无出。而诛求不已。毛发无遗。嗟兹商旅。何堪剥削。况其病不独在商也。商增一分之税。即物长一分之价。而民受一分之害。是所谓赢余者。非富商之资本。实穷民之脂膏也。我 皇上爱惜黎元。德洋恩溥。于田房契纸一项。已荷革除。深为民便。臣窃以为商税一项。亦可准此意而略为厘定。谨将臣耳目所及。不便于商民者敬陈之。一榷税不宜重复也。查一省之内。每有设关数处者。原因各有出入要口。不得不层层稽查。非为已税者越数百里而复征也。乃浙江两广等处。节节皆关。一关甫榷。一关又征。此甚非立关之本意。实奉行之不善也。请嗣后凡货物经过。如初关已税。即给票为信。他关祇票放行。毋得重征苛勒。一米谷之税应豁免也。查食为民天。非他货可比。各省原无米谷税例。惟广西各关独征之。故广东独受米谷昂贵之害。其余夔关淮关等处。虽不征米谷之税。但俱照船只尺寸则例。抽报料税。亦仍是米谷征税也。夫米为穷民所必需之物。土窄人稠之地。或偶有水旱之乡。皆仰资于邻省。苟增一关之税银。即长一层之米价。曷若蠲此毫末之税项。而令小民受饱饫之惠乎。请嗣后凡米谷船到关。止稽查有无夹带私盐违禁等物。概停其征收税银船料。则小民沾无穷之实惠矣。一沿海捕鱼船只不应输饷也。查边海之地。遍处汪洋。居民惟有采捕鱼。藉以活命。其船则用单桅。不能出洋贸易。向例祇于本县给照。稽甚出入。并不输税。近闻各海关监督。虽单桅船只。亦令请领关牌。同双桅出海贸易之船。一体输钞。此无论输钞之多寡。即请领关牌一次。已需规例四五六两。嗟此穷渔。奚能堪此。请 敕令海疆督抚。查明单桅鱼船。概免领牌输饷。庶海滨贫民。得有生计。不至困迫为盗。则官与商民。又胥享安静之福矣。一鱼鸭埠之税宜尽蠲也。凡近海贫民。资生无业。有用竹取鱼者。有于埠头养鸭者。闽广之间。悉按按埠征税。而穷民之生计益蹙矣。此项税银无多。原无裨于 国计。而极有害于贫民。应请尽蠲除以苏民累。一各关之饭钱宜革也。商旅到关。未问正税。先索饭钱。尝见货物无多之客商。其所费饭钱。竟有数倍于正税者。请 敕令各省督抚及各关监督。务严饬胥役。凡商旅到关。止按则例征收正税。概不许需索饭钱。如再有不法之徙。剥削商民。督抚监督。置若罔闻者。许科道不时纠参。严加议处。以上数条。皆臣见闻所及。灼知其甚有病商民。故敢不避烦琐。冒昧渎陈。是否可采。伏乞 睿鉴施行。
清厘关务积弊疏乾隆四年
晏斯盛
窃本年二月督臣那苏图以龙江西新各关税务。一时乏人。委臣暂行代管。臣查关税事务。至琐至细。而大贾经营。小贩度活。土产人工。洪之物。并属生计。其间有积弊相沿。事出理外。悖 皇上之恩意。失榷税之本源。伤理财之大体。当请一一厘正者。敬陈如左。
一则例内开江关西关税钞。照现行则例征收。耗羡在内。新关除五城地租。其余税钞均耗羡在内等语。查雍正六年。监督关务随赫德。修定则例。将火耗并入正项。奏淮遵行。但所定则例内各税。比之顺治十四年。 钦定则例。每正银一两。屡次增加。至轻者二钱。至重者二两有零。如工税桶篓内姜茶磁器木杓鱼桶等项。旧则二分。初次加耗二厘。二次又加耗六分一厘。如青柳木税。旧则每根银二钱五分。初次加一耗。二分五厘。二次加二耗。五分五厘。三次加平每两五分。如杉木税。旧则每根七厘。初次加一耗。七毫。二次加二耗。一厘五毫四丝。三次加平每两五分。如户税白丝。旧则每百斤四钱五厘。后增加七耗二钱八分三厘五毫。耗羡屡增。凿凿如此。此河臣高斌前任督关时刊发则例。所以于各税项下俱载明耗羡在内。而新关税钞。又声明除五城地租也。嗣是乾隆元年。奉文各关除正额盈余加一火耗之外。其余巧立名色。一革除。不得多取等因。是龙江西新各税。并入正项征收之耗羡。既经奉文。自应如川省榆关之裁去加四。只取加一。方与奉 旨之案不悖。而江宁各税。于则内原增耗羡之外。又增加一饭食。查饭食即照单钱之别名。非单钱之外。商贾又肯另加饭食也。乃前督臣织造臣原奏内。指称此项为商贩给付之耗羡饭食。不知耗羡系随正在官之项。而非给付吏书之项。是耗羡饭食。两者必不可并为一项。其时部臣洞悉其非。行文驳查。迨回奏内。将耗羡指为地租之三百余两。而饭食系各商贾给付议。则明与则例所载除五城地租外。各税钞均耗羡在内之语。显然相悖。而又于正项盈余火耗之外。另立加一饭食名色。毋怪乎舆论相传。以各关俱蒙 皇恩减免。而龙江西新三关。独被加增也。再查近年该关盈余。较之雍正元二等年。增之五倍。此皆商民脂膏。抑亦司榷者有意为之。以多余为称职。此未知 皇上之心。而不觉其自入于脧削也。伏恳 皇上申谕各关。正额不至亏欠。盈余不为侵隐。据实报销。不必以日增为能。则拔本塞源。而关务虽极琐细。亦光明正大。轻而易举矣。
一则例内开江关西关税银。照现行则例市平征收。新关除五城地租外。其余均照市平征收等语。查顺治十四年则例内税。与现行则例。轻重悬殊之处。皆包有平砝在内。如工税桶篓姜茶磁器木杓鱼桶等项正耗。皆三八下平。青柳杉木税。每两包部砝五分。惟五城地租一项。与地丁钱粮相同。另收部砝。此现行则例。所以各税项下皆载明市平征收。而新关税钞。又声明除五城地租也。查江宁市平。较部颁司砝每百两轻二两。而部颁关砝。又较部颁司砝。每百两轻三钱。是市平较关砝。每百两应轻一两七钱。每一两应轻一分七厘。民间蝇头。分厘必较。则例内已包有平砝。则一切征收。自应竟用市平。而市平或轻重不齐。即以一分一钱至十百两遵照部砝。分出小砝。另减分厘钱两。以合市平。俾零星小贩。得沾分厘之惠。而大商大贾。亦服平砝之公矣。
一则例内丈量簰筏。深长短。层次底面。算法甚为精密。俱系实在。并无虚数。查龙江关丈量。有连天连水连人之口号。此皆虚浮榷算。商贾不甘之语。访之连天之说。在簰之面。因水之深。见尺加寸。见丈加尺。高量虚数。故称连天。其连水则因爬口所到无水之处。虚深二尺八寸。是以水为木。故称连水。其连人则因簰边无水之虚。飞宽三尺。以虚为实。故称连人。以无形之深高虚。均为实在科征。虽税可有盈余。而商贾难言输服。 国家理财。久有常经。溢额尚行裁减。岂肯于青天白日之中。无木生木。而科敛于虚无之地。夫商家之置货。如粮户得田。完税之则例。无异田地之科则。而量木之爬竿。又同丈亩之弓口。名别义同。均属不可浮溢。况税有正额。有盈余。并有耗羡。又何堪算入虚无也。是以实算实一定之理。而或者谓簰如船底。旁浅中深。故以爬口作算。然爬口甚长。已及中深之处。则旁之浅者。愈增深数。而中深之二尺八寸。更多溢数矣。又谓簰多下阔上窄。使果有之。则何不以窄阔相乘。见其实数。而独以阔为准。且何以知其阔必三尺也。况前为簰如船底。则下窄上阔。又与此所谓下阔上窄者。两相反也。至于平面高出。见尺加寸。见丈加尺。则竟无可解说。此丈量之所以当据实在也。再木簰之中。川楚所贩。有青柳木一项。其税三十倍于杉木。虽税纳之数。并无判数之例。今丈算之法。计木若干。以十分科算。凡川楚之簰。虽无青柳在内。例得于杉木杂中。判开青柳若干。或三分。或四分。或五分。随意多寡。可以高下其手。大滋弊窦。此又当定以画一之数。不得随意判断者也。再则例内。有招木木零木名色。皆可数明根数。照则实科。乃算法亦用虚派。每簰三项各二十五根。照簰深数递加。并不问其多寡有无。亦属无名。再则内有牮木一项。附簰而行。以防黏搁。大者每根五分五厘四毫四丝。次者每根四分一厘五毫八丝。原应点明实数。分别上次科纳。乃丈量不点数。不分别。之五分五厘上税。或一百根加至五六百根。递增八九百。至千余根不等。即无牮木者。亦必加出四五百根。尤属虚幻。此均当改正核实者也。
一出城进城之人。不尽富商大贾。其或物件最少。单人独货。如布一疋。鞋靴一二件。帽数顶。扇数把。鸡鸭数只。及鸡鸭蛋数十枚等类。手目睹。并无藏掩。且多穷民谋生之计。与商人之负贩贾利者。大相悬殊。应请竟免征收税银。则小民尤沾实惠也。
一现行则例。应加厘正也。查各货物例内。俱以银数多寡分类。客商难于寻考。应将服食器用。分析门类。以类相从。而载其银数于下。庶几意揣可知。一寻即得。至如稻箩粪箕撮簸。皆农家之用。鸡鸭狗杂毛短发。皆粪田之需。又秧鞋蒲鞋草靸凉鞋布条带扫帚蒿苗帚竹筷竹簏扇料旧篦子碎布头半截驴皮菜种茨菇荸荠樱桃葡萄甘蔗萝卜冬瓜青白梨鸡鸭蜑。皆穷人度活之物。又失风破船板。尤属患难之余资。此均当不入税者也。又出城货物。有入城曾经税过者。货卖未完。出城又照入城例投税。此则重复收征。亦当删除者也。又如下关零油例载四为一篓。今皆不用磁。改用小篓。所盛之油。约与磁相等。当以四小篓为一石。今以两小篓为一石。此与则例不符。而未经开明者也。又如牛马尾与冰片麝香同税。牛羊角与犀角同税。又同一燕窝海参等货。而聚宝朝阳两司。与龙江一司不同税。此又参差不伦。所当正定者也。
一五城地租。当归上元江宁两县输纳也。查关税止征货物。而地丁则属有司。章程一定。催科有方。偶遇灾歉。减赋蠲租。皆得均沾 恩泽。或其地之荒熟不一。垦废不常。可以随时详请。分别轻重多寡。时日缓急。以定催征。自此项并入关税。则岁有定额。额有定限。限有不足则差役滋扰。甚者地已别售。而租仍本户。无可稽考。且或岁遇大歉。 皇仁大泽。一切地丁。皆得邀免。而五城地租。无可宽贷。即如上年以及本年。上下两江。两沐 恩免。而该地不在其内。虽荒月可以酌量缓征。而应蠲之数。不得与地丁一例。今计此项地租。仅一千七百一十四两三钱八分五厘七丝。在关在县。均属钱粮。而与佃民实有未便。应请该关划交上江两县。照民赋催征。归入地丁。一例奏报。并查明上年及本年应免之数。同民赋一例蠲免。则 皇恩无处不到。而穷佃亦永远沾被矣。
前明范文夹编龙江西新则例序。曰夹编至此。未尝不叹民生之无遗利也。凡日用零杂之物。无不籍而榷之。其病在细。夫三十税一。制甚善也。即折钞法行。贯以毫计。始止二算。未为过征。迨六毫议定。已三倍税矣。继以新饷倍加。又六倍税矣。其病在重。贤者虽不能免于例内。亦不宜增于例外。有慨乎其言之。今查顺治十四年之例。折中酌定。足为法守。至雍正十三年定例。取屡增之耗。尽并例内征收。则已属无可复加之数。是例外之加一。诚可以已。而例内有所减无多足便穷民者。应并请 皇上仁恩。敕行酌减。则闾阎出入。被泽靡涯矣。
商茶违限赎镮宜免状
曾王孙
查茶法有官商之分。曩者官三商七。今则官商各半。商力为已竭矣。小引商人。力微而苦较剧。则凡可以抚恤之者。不可不急为之所也。查近例小引商人。于汉中盘时。按其月日。如违限期。拟笞。折赎。至司交茶亦如之。此官茶拟罪之大概也。商茶盘违限。亦如官茶拟赎。运至该州县发卖亦如之。此商茶拟罪之大概也。今小引商人马腾雷等。合词吁请。除免商茶二罪。蒙批查议。此诚洞烛商困。而急为抚恤之至意。请为宪台议之。官茶者公事也。商茶者。私事也。大义先公而后私。故不急公者有罚。凡官茶未盘。不得先盘商茶。盘既后于官茶。则至州县发卖必迟。诚有势难依限者。恒情之所以自为者无所不至。故商茶之至于违限者势也。非得[已](己)也。官茶违限者罪之。所以儆凡为商之不急公者。天下之大法也。商茶违限者免之。所以悯凡为商之不得已而不自为者。天下之大体也。嗣后小引商人。商茶违限。其盘验并发卖州县。应概免拟罪。至于官茶违限。仍照前例。
五代盐曲之禁
赵翼
五代横征无艺。洪容斋随笔。记朱温以夷门一镇。力征而得天下。士虽苦战。民则乐输。末帝与唐庄宗对垒于河上。民虽困于辇运。亦未至流亡。由赋敛轻而田园可恋故也。及唐庄宗任吏人孔谦为三司使。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于是赋敛日重。而历代因之。今即据盐曲二事。可见其大概也。凡盐铛户应纳盐利每斗折纳白米一斗五升。晋初始令折钱收纳。户所纳如此。盐价之贵可知也。海盐界分。每年收钱一千七万贯。以区区数十州之地。而收价如此。其价更可知也。每城坊。官自卖盐。乡村则按户配食。依田税输钱。其私贩之禁。十斤以上即处死。刮盐煎盐者。不论斤两皆死。凡告者十斤以上。赏钱二十千。五十斤以上。三十千。百斤以上五十千。其法令之严可知也。晋高祖知盐贵之病民。乃诏计户征税。每户自一千至二百文。分五等。听商人贩盐。民自买食。一时颇以为便。出帝时。又令诸州郡税盐。过税斤七钱。住税斤十钱。已按户征盐钱。不便改法。乃又加征商税。使利归于官也。汉干佑中。青盐一石。抽税一千文。盐一斗。是又加重于出帝时矣。周广顺中。始诏青盐一石。抽八百文。盐一斗。白盐一石。抽五百文。盐五升。然盐价既因抽税增贵。而按户所征之盐税又不放免。是一盐而二税。民益苦之。此盐法之大概也。其酒曲之禁。孔循曾以曲法杀一家于洛阳。私曲五斤以上皆死明宗乃诏乡村人户。于秋田苗上。每亩纳钱五文。听民自造曲酿酒。其城坊亦听自造而榷其税。长兴中又减五文为三文。寻仍诏官自造曲。减旧价之半卖民酿酒。汉干佑中私曲之禁。不论斤两皆死。周广顺中仍改为五斤以上。然五斤私曲。即处极刑。亦可见法令之酷矣。此曲法之大概也。以上俱见薛史及五代会要即此二事。峻法专利。民已不堪命。况赋役繁重。横征百出。加以藩镇之私敛。如赵在礼之拔钉钱。每户一千。刘铢之加派秋苗。每亩率钱三千。夏苗亩二千。民之生于是时者。可胜慨哉。
请罢湖口关复九江关疏湖广通志
王泽宏
窃惟 国家之本计。惟财与赋。财赋之充足。在盐与关。我 皇上频颁蠲租之 诏。屡减额外之征。数十年来农工商贾。无不仰戴 皇恩。固已沦肌浃髓。乃有不费内府之金钱。不损 朝廷之额课。 纶音一下。各省欢呼。则莫如湖口之仍归九江关之为善也。夫昔日之设关九江者。因上有龙开河官牌夹。下有老鹳塘白水港。俱可停泊多船。冬夏不涸。无波涛汹涌之危。输将甚便。此诚利 国利民。经久不易之善地也。后以江西东下。亦应纳税。暂移湖口。此一时权宜之计耳。初未计及湖口一县。地产下流。乃江湖两水交会之冲。又有上下钟山巉岩峭壁。插入江中。既已设关。遂成商船纳税必泊之地。止有虹桥一港。水涨之时。大船仅容数号。小船仅容数十只。倘水涸船多。不得已尽泊江外。大风暴起。巨浪滔天。欲求入口而不得。欲求渡关而不能。故其患不可胜言。此湖口断断不宜设关之明效也。或谓自江西出湖以下江南。自江南入湖以上江西。恐有漏税之弊。不知九江一关。征船而不征货。丈尺已定。税无可匿。臣查大姑塘去九江四十里。在湖口之内。旧系泊船之地。应听部司委员。在彼收税。汇缴关库。以给票为凭。至各省出湖船只。大姑塘收税者。九江验票放行。各省进湖船只。在九江纳税者。在大姑塘验票放行。则两处自无漏税之虑矣。年来风涛时起。沉溺迭见。商情以积久而不得伸。差员以时暂而不敢请。此臣所以不得不代为请命也。倘荷 允行。则往来舟楫。无倾覆之虞。东西商贾。无漂没之苦。既于额设 国课。一无所亏。又于贸易民生。皆得其便。乃经久无弊之长图也。臣本楚人。九江湖口。皆臣久居。故于情形甚悉。伏乞 部详加酌覆。务审税课之盈虚。查风涛之险易。考人心之向背。一经改正。庶船多税足。商悦民安。无不仰颂。覆载之恩。同于天地矣。
酒禁
顾炎武
先王之于酒也。礼以先之。刑以后之。周书酒诰。厥或告曰。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此刑乱国用重典也。周官萍氏几酒谨酒。而司虣禁以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搏而戮之。此刑平国用中典也。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则未及乎刑。而坊之以礼矣。故成康以下。天子无甘酒之失。卿士无酣歌之愆。至于幽王。而天不湎尔之诗始作。其教严矣。汉兴。萧何造律。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罚金四两。曹参代之。自谓遵其约束。乃园中闻吏醉歌呼。而亦取酒张饮。与相应和。自并其画一之法而亡之也。坊民以礼。酇侯既阙之于前。纠民以刑。平阳复失之于后。宏羊踵此。从而榷酤。夫亦开之有其渐乎。武帝天汉三年初榷酒酤。
昭帝始元六年。用贤良文学之议罢之。而犹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遂以为利国之一孔。而酒禁之弛。实滥觞于此。困学纪闻谓榷酤之害甚于鲁之初税亩然史之所载。自孝宣以后。有时而禁。有时而开。至唐代宗广德二年十二月。诏天下州县。各量定酤酒户。随月纳税。除此之外。不问官私。一切禁断。自此名禁而实许之。酤意在榷钱而不在酒矣。宋仁宗干兴初。言者以天下酒课。月比岁增。无有艺极。非古禁饮节用之意。孝宗熙中。李焘奏谓设法劝饮。以敛民财。周辉杂志。以为惟恐其饮不多。而课不羡。此榷酤之弊也。至今代则既不榷缗。而亦无禁令。民间遂以酒为日用之需。比于饔之不可阙。若水之流。滔滔皆是。而厚生正德之论。莫有起而持之者矣。故知邴原之游学未尝饮酒。大禹之疏仪狄也。诸葛亮之治蜀。路无醉人。武王之化妹邦也。
旧唐书杨惠元传。充神策京西兵马使。镇奉天。诏移京西戍兵万二千人。以备关东。帝御望春楼赐宴。诸将列座。酒至神策将士。皆不饮。帝使问之。惠元时为都将。对曰。臣初发奉天。本军帅张巨济与臣等约曰。斯役也。将策大勋。建大名。凯旋之日。当共为欢。苟未戎捷。无以饮酒。故臣等不敢违约而饮。既发。有司供饩于道路。唯惠元一军。缾罍不发。上称叹久之。降玺书慰劳。及田悦叛。诏惠元领禁兵三千。与诸将讨伐。御河夺三桥。皆惠元之功也。能以众整如此。即治国何难哉。沈括笔谈言太守朝禁卒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有罪
水为地险。酒为人险。故易爻之言。酒者无非坎卦。而萍氏掌国之水。禁水与酒同官。黄鲁直作黄彝字说云酒善溺人故六彝皆以舟为足徐尚书石麟有云。传曰。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焉。酒之祸烈于火。而其亲人甚于水。有以夫。世尽殀于酒而不觉也。读是言者。可以知保生之道。萤雪丛说。言顷年陈公大卿生平好饮。一日席上与同僚谈。举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问之。其人曰。洒亦岩墙也。陈因是有闻。遂终身不饮。顷者米醪不足。而酒兴焉。则真变而为火矣。
与徐司空蝶园书
方苞
河北诸路旱荒。 圣主减膳撤县。诏廷臣言事。而公未闻进嘉谟。以佐百姓之急者。夫备灾宜豫。非仓卒所能举。今野荒民散。而新谷不生。所可为者。惟无使旧谷妄耗耳。古之治天下。至至悉也。故蓄积足恃。周官凡酒皆公造。民得饮酒。独党正族师岁时蜡酺耳。汉制。三人无故共饮。罚金一锾。三国时。家有酒具。行罪不宥。诚知耗嘉谷于无形。而众忽不察者。惟酒为甚也。今天下自通都大邑。以及穷乡小聚。皆有酤者。沃饶人聚之区。饮酒者常十人而五。与瘠土贫民相较。约六人而饮者居其一。中人之饮。必耗二日所食之谷。若能坚明酒禁。是三年所积。可通给天下一年之食也。其藏富于民。与古者耕九余三之数等。孟子曰。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岂窕言以欺世哉。凡民间用酒。莫宜于祭祀婚姻。然周公制法。不耕者无盛。不绩者不衰。祭无盛犹可。况以岁凶而去酒乎。至公家之事。不过岁祭孔子庙。及宾兴乡饮。有司自可及时以酿。周官所谓事酒是也。今功令。通禁烧秫为酒。而他酒及酒肆无禁。故众视为具文。而官吏反得因缘以为奸利。宜着令凡酒。皆禁绝。令到之日。有司巡视乡城。已成之酒。皆输公所。俾其人自卖而官监之。尽而止。过此以往。有犯禁者。其店房什器官没之。若私酿于家。则绅衿褫服。白衣决杖。罚用汉法。凡境内有酒肆。而有司不能禁察者。夺其官。首举者赏五十千。夫周公当重熙累洽年谷顺成之日。而使天下有祭无盛。丧无衰者。非故欲拂人之情也。不如此。不足以齐众阜财。而使长得其乐利也。俟数年之后。谷粟陈陈相因。然后用汉法变而通之。间岁官赐民酒户三斗。俾储以共祭祀婚姻。养老疾。有非常之泽。然后赐酺。如此则政有常经。且可以正民之礼俗矣。世人乐因循偷。苟有述古事陈古义者。辄目为迂阔。然自公卿大夫吏士。务适时宜。而羞为迂阔者。盖数十年于兹矣。则其效可睹矣。太夫人春秋高。不敢告公以难行事。如此类言之者无过。而实良图。望宿留瞽言。
禁止跴曲疏
尹会一
臣查烧酒所需。高粱为多。而中州所植。高粱为盛。盖因地土平衍。蓄泄无备。雨水稍多。即虞淹没。惟高粱质粗而秆长。较他谷为耐水。故种植者广。其秆名曰秫。民间编篱葺屋。织席炊薪。莫不取给于此。而黄河两岸。堤长工险。岁抢二修。必需秫垫镶。所用更不可胜计。独是高粱之为物。易朽而难于久贮。因用以造酒。资其利以济日用之需。相沿既久。习以为常。而大开烧锅。兴贩射利者甚少。民间取用。惟明流居多。其色类于烧酒。其味稍淡。亦用高粱作成。大饮烧酒者十之二三。饮明流者十之八九。此酒。家常率能自造。随处俱可零沽。几于比户皆然。使禁烧酒而不禁明流。则造酒仍众。若禁烧酒而并禁明流。则犯禁者愈多。此臣仰体 天心。再四筹划。顺民之情。因民之利。而不敢遽请严禁者也。惟是造酒必需曲。跴曲必用二麦。豫省产粮。惟二麦为最广。而耗费麦粮者。莫如跴曲为最甚。凡直隶山陜等省。需用酒曲。类皆取资于豫。故每年二麦登场后。富商巨贾。在于水陆马头。有名镇集。广收麦石。开坊跴曲。耗麦奚啻数千万石。夫麦乃五谷之精良。非若高粱之质粗而易朽。豫省之民尤每食必需。耗一分之麦粮。则损一分之民食。若省一分之跴曲。即裕一分之积贮。是禁曲既以节二麦之费。更以清造酒之源。臣请嗣后。除民间零星制曲自用者。免其逐户查禁外。其有开张作坊。广收多跴。囤积贩卖者。严行定例治罪。并将失察纵容之地方官。定以处分。凡关津隘口。严加稽察。如有车载船装。牲畜驮运。盈千累百。贩往各省者。即行查拏究治。庶几麦粮岁有余积。储蓄日饶。而跴曲不行。则烧锅亦可渐减矣。他如查禁之难。滋扰之弊。以及枣柿等类之均可烧酒。诸臣业经陈奏。不敢赘渎。
上鄂相国论酒禁书
陈兆仑
昨奉 旨发议。尚书孙公请酒禁一疏。蒙虚衷下询。向闻尊诲云。弊中有利。利中有弊。为地方大吏者。毋轻言兴利除弊。老谋至计。尝流连于心不能忘。孙公所奏开烧锅一事。其言实有类于是。愿先生察之也。孙公以高粱祇堪供造酒之用。推论禁止之弊。谓于生计有损。此说诚矫枉过当。夫使果重其罚。而立致其效。则家有藏。巷无饮。岂非为治者之至愿。而无毫之弊哉。若愚见所虑者。在万万不能禁止耳。何也。天下承平日久。狃于休养之乐。彼安知耗谷之患。而但以为大欲所在。日用之常。故聚赌私铸之奸。未必人人能之。时时为之。造酒则事习而工省。毋论资本多寡。皆可随分收息。尝往来经齐鲁燕赵间。五里十里之堠。三家四家之村。旷荡萧条。一无所有。惟烧酒鸡卵。则家蓄而户累焉。其寒冬置子于怀。两人合衣。而下无襦者。股战而颜酡。非一人也。至于缚草为亭。呼客驻马。招之立应。欢然探囊。何者。酒不费钱。而温如挟纩故也。其它赤老媪。裸体童男。扶路叫号。一钱莫与。所逊于亭中人者。不过数升资本。而即已狼狈若此。夫此村堠之民。岂皆有力能为烧锅者哉。而既禁烧锅。则未有安置此辈之所。而此辈固满于齐鲁燕赵间矣。若其有力之家。业于是者。宽游其生于平日。骤峻其法于一时。其势不出于抵死触禁不止。而此抵死触禁之人。又满于河北五省中矣。夫弊有积重而不可返。利有至美而难以兴者。尚书虑之于禁止之后。以利为害。愚则虑之于申禁之时。未有利而先见害。似宜一思而再思也。方今 君相一德。动发帑金。数逾巨万。一切赈济蠲免。不烦再计。尤加意近畿各道。屡讯疾苦。此时民气和乐。自不待言。似不宜求治过急。而稍损其乐生之心。或更需之数年之后。使雕敝日起。则民气固。而令无不行也。以上所列。聊备舆诵。伏惟钧裁。而赐以训示焉。
请开酒禁疏
孙嘉淦
伏读 上谕。河北五省。烧酒盛行。特以饮少辄醉。其价易售。人皆乐其便易。故造之者多。则是造酒之由。 皇上既知之矣。又读 上谕烧锅之禁。有司阳奉阴违。黠悍富民。用其资财。串通胥役。敢于触禁肆行。则是禁酒之弊。 皇上亦既知之矣。知其造之多而禁之难。而犹断然必禁者。以造酒之家。类皆富民。而非贫民之生业。禁酒而存米谷。则富民不过暂缓于一旦。而贫民将享乐利于无穷。此所以断然禁之而不疑也。臣之愚昧。则以为烧酒之禁。无论禁之而滋扰。扰之而终不能禁。借令禁之不扰而能永禁。其贫民之生计。米谷之藏。不惟无益。而且有所损。臣请详言之。望 皇上鉴宥而采择焉。夫所谓作酒醪以糜谷者。为黄酒言之也。黄酒之。必用小麦。其米则需糯粳秫黍。此皆五谷之中。最精且良。糜之诚为可惜。若白酒则用高粱。而佐以豆皮黍壳谷糠之类。其曲则用大麦。大麦与高粱。非朝夕所常食。而糠壳等项。本属弃物。杂而成酒。可以得重价。其糟可以喂六畜。此乃化无用为有用。非作无益而害有益也。他若枣柿葡萄等类。皆可烧酒。乃天地自然之利。不需米谷而成。今欲禁烧酒而并禁黄酒。则无以为祭祀宾客养老之用。诚有所不可。若不禁黄酒而止禁烧酒。则是使天下巨万亿兆饮烧酒之人。皆转而饮黄酒。饮烧酒四两而醉者。饮黄酒二三斤而不足。则黄酒之沽。必什倍于前。而小麦糯黍之费。不可以数计矣。省大麦高粱之麤且贱者。而倍费小麦糯黍之精且贵者。此臣所谓无益于盖藏者也。至小民之生计。则岂特口食已哉。必将以釜甑爨而以铁耕。百工之所为。皆需以粟易之。而又有税粮之征。衣服盐蔬之用。婚姻疾病丧葬之费。非粜五谷无由得也。
故粟太贵则病末。太贱则伤农。得其中而后农末俱利。故农有歉荒。亦有熟荒。计十年之内。歉岁三而丰岁七。则粟宜有所泄。非但积之不用而已。今北五省之地。不种高粱。则无以为薪席屋墙之用。种之而用其秆。则其颗粒宜有所售卖。烧锅既禁。则富民不买高粱。而贫民之高粱。虽贱而不售。高粱不售。而又必需酒。则必卖米谷以买黄酒。向者一岁之内。八口之家。卖高粱之价。可得七八两。今止二三两矣。买白酒之费。不过二三两。今买黄酒则费七八两矣。既已所入少而所出多。又加以糠穗谷之类。堆积而不能易钱。园林果木之实。腐朽而归于无用。牛羊等畜。艰食而不能肥腯。自然之利皆失。则日用所需。惟粜米麦。粜之而售。则家无藏。粜之而不售。则完纳税粮。以及衣服婚丧之用皆绌。此臣所谓有损于生计者也。且夫小民之趋利。如水就下。此非政刑所能防也。利所不在。虽赏之而不为。利之所在。则禁之而愈甚。烧锅禁则白酒少。酒少则价必贵。价贵则私烧之利什倍。入倍之利之所在。则民以性命争焉。私铸铜钱。私造赌具。罪至斩绞军流。而民犹或犯。无他争利故也。今私烧白酒。则将定以何罪乎。我 皇上大圣至仁。断不忍以饮食细故。而置民于大辟。则其罪必不比于私铸造赌。罪轻于彼。而利有甚焉。欲民之不犯难矣。不得已也。而重官吏之处分。官畏处分则查拏。中商小贾。类皆失业。而豪富之家。高墙深院。查拏之所不至。敢于触禁。则富民益获渔利之益。贫民不胜其欲而思效之。将改造其器。而变易其法。于是乎酿醋之盆。皆可以酿。蒸饭之甑。皆可以蒸酒。有司奉令不谨。则贿纵而分其赀财。奉令过谨。则横拏而倾其身家。不宁惟是而已。夫醋盆饭甑。则何家不有哉。一家之盆甑。偶尔犯法。则万家之盆甑。尽属可疑。将炊爨之民。比户可以查拏。日用之物。随手可以讹诈。公庭无非讦酒之讼。而囹圄亦不能容犯酒之人矣。孟子曰。君子不以所养人者害人。本为小民之生计。而滋扰如此。则立法不可不慎也。臣之愚昧。以为烧锅之禁。或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歉岁粒米维艰。则大麦高粱之类。亦可以疗饥。禁之诚为有益。但止可禁于成灾之地。而各处不必通行。亦但可善为劝导。暂为封贮。而不必坏其器具而加以刑罚。至丰年米谷足食。则大麦高粱之类。原非朝夕常食之物。自宜开通酒禁。使官吏无由需索。而民间亦得出其不急需之颗粒。无所用之糠。转移售卖。以佐不时之费。则上下不扰。而百姓自享盈宁之庆矣。望 皇上为斯民熟计之也。
请开禁疏乾隆三年
孙嘉淦
乾隆三年六月初八日。办理军机大臣。面奉 上谕。据江苏巡抚杨永斌奏称。严禁一事。朕思从前民间。制造器具。皆费工本。今既禁止。理应将器具听民变价。或改造别用。庶几称便。若概行封贮。则前此制造之费。尽归无用。殊非体恤商民之意。办理未为妥协。至称未奉禁之前。有造成之陈。朕不知伊所谓奉禁者。指何时而言。朕禁之旨。久已颁行。而尚有如许未售之。则可见地方大吏有司。接到前旨。不过视为具文。并未实力遵奉矣。至今岁二麦如果丰收。则除民家食用外。或应劝民间积贮。或应发官价采买。必实有一番布置。乃于地方有益。岂可禁止贩卖。遂可了事耶。大凡大臣经理国家之事。如有不便于民者。即当据实陈奏。朕不难收回成命。其实有裨益于民者。便当实心遵奉。见之施行。虽经数年。或数十年。常如一日。乃以朕斟酌降旨之事。而该督抚等始初略为料理。未久即有懈心。再久渐至弃置。岂必待朕每事每年。再三提命。而后知警省耶。在朝廷固无此政体。而在封疆大臣。亦不当如此存心。今因杨永斌之奏。并谕各省督抚知之。钦此。仰见我 皇上圣明远烛。勤恤民隐之至意。臣愚昧之衷。苟有所见。不敢不据实敷陈。伏查禁之令。因禁酒而起。以为者酒之原也。严禁。则可不耗麦而裕藏。且既不贩。则可少造酒。以省五谷。此议禁之本意也。乃自立禁以来。奉行不力者。既视为具文。而陈之贮。所在多有。力于奉行者。则又毁器具。拆坊肆。封块。查贩囤。官旁午于道路。役索诈于乡村。如江苏巡抚杨永斌之所为。在在皆是也。 皇上亦既知其扰累。而恻然有所不忍矣。夫使扰累于一时。而可有益于异日。则不必为目前之姑息。而隳长久之至计。乃臣再四思之。而知其无益于民也。今夫五谷之产。燥湿异宜。惟麦为南北所通种。普天率土。种麦之田。十居七八。每遇丰年。所收最广。而性不可以久贮。今夏之麦。至明夏而遂变。近湿则虫蛀。近风则蛾飞。再过一夏则成霉。再过一夏则成灰。虽谨藏之不能救也。收广而难贮。于是乎口食之余。亟思粜卖。以佐日用之需。顾家家粜之。则买之者寡矣。于是乎丰年之麦。价贱而不售。富商大贾。乘民之急而贱收之。收之既多而无处转贩。于是乎为其质轻而可以行远也。此虽商贾渔民以逐利。然而农民实利其麦之得有所售而可以济急。故彼此相安。振古至今而未有改也。
今取商民之故业。一旦而禁之。不惟毁器封。商贾之资本尽亏。且民间有余之麦。将如何售卖乎。二麦丰收。比户足食。本地之民。既不购买。已禁。商贾不来。农夫力穑。无暇远贩。于是乎衣服婚丧日用之需皆绌。加以税银之征。麦熟为期。麦不可售。则粮无由完。既有损于民生。兼有亏于国计。积之岁月而暑蒸霉变。化为乌有。并无益于藏。此虽 皇上鸿仁远沛。发官价以采买。而库帑有数。岂能尽粜民间之滞积。且贮之仓而必不能久。则是民急暂纾而官累无穷。亦非无弊之道也。再查坊肆。惟河南江苏为多。各省皆取资焉。夫使禁二省之。而果能减各省之造酒。亦何妨苦一方以利天下。而有所必不能者。则以之为物。家家必用之。亦家家能之。向特二省之价贱耳。贱者既不可得。则自之而自用之。所必然也。禁虽严。不能禁人之自。则是向也总于两省。今也分于四方。向也于麦贱之乡。今也于麦贵之地。所耗之麦犹是此数。而使麦贵之处。因而愈贵。麦贱之处。因不而愈贱。商贾既已失业。而于民人毫无所裨。则是徒为此纷纭也。至于禁贩运查囤积。则尤有所不可。夫粜粟麦以完税粮。此有司所敲扑而督也。裕藏以备荒歉。此功令所谆复而导也。顾贩运之与粜卖。事异而形同。囤积之与藏。名殊而实似。禁贩运必并阻其粜卖。查囤积将并稽其藏。则官吏之侵渔何极。而百姓安所逃此法网乎。天下农民。幸逢 皇上至诚昭格。迄用康年。广贻来牟。以乐我黎庶。乃口食之余。不能售卖以济用。商贾收之。则以为而严拏之。富户收之。则指为囤积而讹诈之。民自粜之。又指为贩运而需索之。力绝其流通之路。使内困于日用。外迫于追呼。束手而待其麦之霉变。妇子愁叹。不觉丰年之乐。而反以为苦。此则仁人君子所当急为转移者也。夫为政自有大体。富民自有常经。轻徭薄赋以其财。缓刑息役以纾其力。约法省令以杜其扰。安静而养之。岁月以俟之。将自跻于家给人足之盛。断未有峻其禁令。易其本业。多其侵渔。而可以富民者也。臣愿 皇上广运如天之明。勿摇于二三之说。深知宽大简易之可久。洞悉科条法禁之无益。凡所谓禁酒之令。禁之令。禁贩运窝囤之令。一切洗涤。尽与蠲除。使小民得以懋迁有无。商贾得以阜通财货。百姓各享自然之利。官吏永无查拏之扰。天休洊至。民气和乐。此则荡平正直之王道。久安长治之要术也。
禁酒情形疏
孙嘉淦
查禁酒一事。前因步军统领衙门。拏获烧锅数起。皆系山西之人。仰承 谕旨询问。臣谨将现在禁止烧锅贩运之处。缮折陈明。近阅邸抄。见侍郎方苞又申前议。益加扩充。欲将南北各省俱行永禁。又谓直隶严禁烧锅。已经半载。山东至今。未尝弛禁。两省之民。未闻以此为病。又欲并禁种。其苗而扑责其人等语。经大学士等议覆。谓臣现将烧锅器具。悉行封禁。而山东禁酒禁。已有成效。应令各省一体通行严禁。即至丰收之年。亦不得复议弛禁。俱令效山东之法行之。即宣化府之苦高粱。及山陜枣柿葡萄等物。亦不许复用酿酒。自乾隆四年为始。凡种之地。悉令改种蔬谷。其种之人。照私开烧锅例治罪等语。臣再四思维。中心骇惧。夫臣所以封禁烧锅器具者。以 皇上轸念畿辅歉收。爰颁 谕旨。申严酒禁。臣任伊始。未经奏明。焉敢擅开。又烧锅之禁。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亦属臣之本意。故试为之。以观其事之可行与否也。今遵于功令。而禁酒一月有余矣。无日不报拏酒之文。无刻不批审酒之案。查前督臣李卫任内。一年之间。拏获烧锅酒共三百六十四起。人犯共一千四百四十八名。臣抵任以来。拏获烧锅运贩七十八起。人犯共三百五十五名。通计酒四十余万斤。三十余万块。车辆骡马器具难以悉数。凡此特报总督衙门者尔。其各府州县自结之案。尚不知其凡几。此特拏获在官者尔。其吏役兵丁已拏而贿纵者。尚不知其凡几。得其规礼而不拏者。又不知其凡几。此特酒犯之正身尔。其本地之乡保邻甲。沿途之脚夫店家。牵连而受累者。又不知其凡几。一省如是。别省可知。酒禁如是。禁可知。设酒之禁果行。通计四海之内。一年之间。其犯法之人。破产之家。或亦不可数计矣。我 皇上如天好生。恤刑慎罚。即命盗案内。自罹重辟者。尚再三酌议。求一线可原之路。今乃以饮食日用之故。举千万无罪之人。驱而纳之桁杨棰楚之下。果欲建万世之长策。致吾 君于尧舜。似不应为此言也。现今直隶地方。大小衙门。皆有封贮之酒。与变价之银。其未变之酒。弃之则可惜。贮之则无用。卖之则非体。已变之银。或欲以赏兵役。或欲以修衙署。或欲以充公费。官吏兵役。虎视眈眈。以拏酒为利薮。百姓嗷嗷。弱者失业。强者犯令。十百成。肩挑肩负。驾山越岭。盐枭未靖。酒枭复起。臣是以日夜隐忧。多方劝谕。令其暂行封禁。许以明年复开。民情有望于后日。是以暂缓于目前。山东之事。臣不详知。直隶情形。则所目。若谓酒可以永禁。而百姓因此感悦。臣实不敢为此饰说也。天下事必为之而后知。亦履之而后难。从前禁酒禁之议。不惟大学士九卿等。俱属纸上之空谈。即臣言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犹是书生之谬论。身亲办理。逐案发落。乃知夺民之赀财而狼藉之。毁民之肌肤而敲朴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饥馑之余无固志。失业既众。何事不为。则歉岁之难禁。似更甚于丰年。是以周礼荒政。舍禁去讥。有由然也。书曰。无稽之言勿听。谓立言而必有事以证之也。今大学士及方苞等所议。皆系空言。不适于事。臣不敢复以空言指驳。谨将直隶烧锅酒一切案件。撮其条目。另缮二折。进呈 御览。此则信而有征之事。非臣所能臆造也。此事言之甚易。行之实难。普天率土。大半皆受其扰。实不可以轻举。伏望 皇上慎重而详思之。则天下幸甚。
御史徐旭龄
今日民穷极矣。所恃通财货之血脉者。惟有商贾。乃今商贾以关钞为第一大害。臣推原其故。总由于官多。役多。事多。有此三患。故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也。往者以地方官不能料理榷务。改为满汉兼差。所以杜绝奸。澄清科派也。近见告讦关弊者。如淮安关则有郭宗仪告曹有大等。扬州关则有傅洪勋告丁世芳等。或婪赃巨万。或人命干连。见在告部行查。是满汉兼差。本以恤商。而反致病商。本以裕国。而反致国。夫去弊者必清其弊之源。止贪者必绝其贪之路。今督理榷关。不过照额征收。本无难事。或满或汉。止差一官足矣。若必满汉并差。多官则多费。多费则多加派。其势然也。尝见关差 命下。未出都门。亲友称贺。或馈酒食。或送马匹。多募随丁。盛治行装。其费已不赀矣。及其在任。过往知交。迎送馈遗。至于差回。弥缝要路。酬答亲友。凡此费用。无不取给于一差。故与其多差一官而禁其贪。不若少差一官而省其费也。伏乞 敕下该部酌议。以后关差。不论满汉。但择廉干官员。止差一人。永着为例。则省一官。即省千万商贾之膏血矣。至旧役盘踞。屡经严禁而如故者。各关既就近召募。则此辈衙门情熟。易于上下相朦。如扬关旧役吴之等。已经科臣柯耸题参。而淮扬关各役。则仍然表里作奸。如曹我植即曹元吉之子。贺森即贺尔植之子。张公玉即张一跃之子。夏永公即夏有奇之弟。陈尔联即陈在位之子。有子供役而父在外收银。弟供役而兄在外需索。不惟旧役不能禁。一役反化为二役矣。总由各关就近召募之弊也。近见工部题参杭关史缙。于经制之外。私自召募典吏。现在议处。伏乞 敕下吏部。将各关经制书吏。从部召募。确查果系殷实良民。取具印结。考取分拨。不许各关私自召募。则旧役可清。而熟于作奸之根株绝矣。又如漕臣帅颜保题请淮关归并。而户部复奉有各省相近之关。令一处兼管之 旨。然臣以为关固当并。而各关纳税之名色尤当并也。即如淮仓有正税一税由闸由梁手本等项名色。工部有抽单丈量加科等项名色。板闸有正钞加钞石头等项名色。合计三关名色。不下二十余项。推之各关。俱有因循积弊名色。无不皆然。抑知名色多则商贾易惑。头绪繁则需索易增。伏乞 敕下督抚严查。将各关各项名色。尽行禁革。通计税额若干。总归一项。刊石通衢。务使商人易见易知。更刻大字于上。照数纳税。加增分毫。即系私派。立行重处。则正项既明。而额外之索诈杜矣。如此则省官以清私派之根本。省役以除作弊之爪牙。省事以绝需索之径路。革积弊而苏商贾。计无切于此也。
请禁征收私税疏康熙十一年
李赞元
窃惟 国家取民。原有定制。故田赋而外。设有关税。固所以取商贾以资正供。亦所以抑逐末而稽奸宄。断未有市民交易。原非兴贩。而亦税及毫者也。我 皇上夙夜靡遑。日以加惠元元为念。蠲租有 诏。私征有禁。近且以垦荒定以十年起租。是于正供之中。亦时寓一存恤至意。乃有不奉经制。借名科敛。积棍滋其扰害。役恣其脧削。事若相习。害乃为大。敢为我 皇上切陈之。臣查榷关之设也。税课税务诸司。皆征其本地出产。与夫兴贩杂货。或船装车载。或列肆造作。原系商贾。自当遵例输助 国用。至若日中为市。各相交易。所卖者不过布帛。菽粟是其口食。鸡豚牛驴是其畜养。即布帛花绵。以及蔬果等项。无非肩挑背负。图升合以餬口。初非营营逐末兴贩者可比。乃有奸民恶棍。患通衙。借杂税名色。在于该地方官。贿营行帖执照。有所为斗子秤子牙行经纪集头保长等项。名虽不一。大率以朱票印信为护身符券。凡民间斗米耕牛只鸡尺布。无不撮取用钱。以故落地有税。空舟有税。甚至于搜囊发箧。且遍及于穷乡下邑。菜佣固所不免。屠户亦在必征。究竟杂税报上。宁有几何。而穷民之膏髓。锱铢不遗。稍有不遂。即指为漏税。谁复敢起而与之辨论者。近日山东巡抚张凤仪疏参鱼台知县谈绍泰贪婪三。而沿途盘索客货。科敛税银。已居其二。则其未见之奏章者。又不知其凡几矣。昔王安石以吕嘉问为市易使。行坊郭钱白地钱等法。郑侠谓其察及鸡豚。负水给薪。担粥提茶。皆遭荼毒。垂之史册。亦足为戒。况乎不奉 朝廷明例。敢于借名行私。官役通同。棍交横。故其弊牢固而莫可解。彼此盘结而不得上达。间有上官出示严禁。亦不过以照额征收为词。而亦未得悉知其扰害至此也。昔曹参入代萧何。属其舍人曰。勿扰吾狱市。事虽行于一方。未始不可行之于天下。言虽出于一时。未始不可行之于后世。方今刑狱禁令。荷蒙我 皇上再三慎重。狱无滥。而市廛井里之大害。尤当严为厘剔者也。查故明洪武谕户部。言奸臣税天下货物。及于末。朕甚耻焉。自今凡军民嫁娶丧祭伏腊迎送仪物。及自织造染练布帛。与买已税之物。细民担挑蔬菜鱼肉果食。非兴贩者。毋得税。此在已征者尚思禁革。况我 国家原未定税及此。安可听其公行而罔忌耶。迩来裁并关差。省革羡余。无非为商民受累。而直省各官役。人人可以抽税。处处可以为关。不几大负我 皇上爱民恤商之盛心乎。伏乞 敕部严行。在内在外。痛禁前弊。凡服食器用等项。非系兴贩者。不得借名苛索。除乡村应役地方外。再有私给行帖执照。扰害百姓者。发觉之日。官作何处分。役作何究治。严定条例。务使市肆不扰。细民安业。无吁叹愁嗟之声。有优游作息之乐。皇恩普被。又不独在民间贸易已也。
请除烦苛之榷税疏乾隆三年
甘汝来
窃查商贾通有无以便民。司市贡货贿以足赋。故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酌其所获利息之多寡。不过十取其一。以充赋课。下不病商。上可益 国。由来久矣。自有司奉行不善。往往浮收过取。而赢余之数以出。近日则视赢余多寡为议。是以监督有司。悉力苛索。多方取盈。甚则不问则例有无定额。总借口于赢余无出。而诛求不已。毛发无遗。嗟兹商旅。何堪剥削。况其病不独在商也。商增一分之税。即物长一分之价。而民受一分之害。是所谓赢余者。非富商之资本。实穷民之脂膏也。我 皇上爱惜黎元。德洋恩溥。于田房契纸一项。已荷革除。深为民便。臣窃以为商税一项。亦可准此意而略为厘定。谨将臣耳目所及。不便于商民者敬陈之。一榷税不宜重复也。查一省之内。每有设关数处者。原因各有出入要口。不得不层层稽查。非为已税者越数百里而复征也。乃浙江两广等处。节节皆关。一关甫榷。一关又征。此甚非立关之本意。实奉行之不善也。请嗣后凡货物经过。如初关已税。即给票为信。他关祇票放行。毋得重征苛勒。一米谷之税应豁免也。查食为民天。非他货可比。各省原无米谷税例。惟广西各关独征之。故广东独受米谷昂贵之害。其余夔关淮关等处。虽不征米谷之税。但俱照船只尺寸则例。抽报料税。亦仍是米谷征税也。夫米为穷民所必需之物。土窄人稠之地。或偶有水旱之乡。皆仰资于邻省。苟增一关之税银。即长一层之米价。曷若蠲此毫末之税项。而令小民受饱饫之惠乎。请嗣后凡米谷船到关。止稽查有无夹带私盐违禁等物。概停其征收税银船料。则小民沾无穷之实惠矣。一沿海捕鱼船只不应输饷也。查边海之地。遍处汪洋。居民惟有采捕鱼。藉以活命。其船则用单桅。不能出洋贸易。向例祇于本县给照。稽甚出入。并不输税。近闻各海关监督。虽单桅船只。亦令请领关牌。同双桅出海贸易之船。一体输钞。此无论输钞之多寡。即请领关牌一次。已需规例四五六两。嗟此穷渔。奚能堪此。请 敕令海疆督抚。查明单桅鱼船。概免领牌输饷。庶海滨贫民。得有生计。不至困迫为盗。则官与商民。又胥享安静之福矣。一鱼鸭埠之税宜尽蠲也。凡近海贫民。资生无业。有用竹取鱼者。有于埠头养鸭者。闽广之间。悉按按埠征税。而穷民之生计益蹙矣。此项税银无多。原无裨于 国计。而极有害于贫民。应请尽蠲除以苏民累。一各关之饭钱宜革也。商旅到关。未问正税。先索饭钱。尝见货物无多之客商。其所费饭钱。竟有数倍于正税者。请 敕令各省督抚及各关监督。务严饬胥役。凡商旅到关。止按则例征收正税。概不许需索饭钱。如再有不法之徙。剥削商民。督抚监督。置若罔闻者。许科道不时纠参。严加议处。以上数条。皆臣见闻所及。灼知其甚有病商民。故敢不避烦琐。冒昧渎陈。是否可采。伏乞 睿鉴施行。
清厘关务积弊疏乾隆四年
晏斯盛
窃本年二月督臣那苏图以龙江西新各关税务。一时乏人。委臣暂行代管。臣查关税事务。至琐至细。而大贾经营。小贩度活。土产人工。洪之物。并属生计。其间有积弊相沿。事出理外。悖 皇上之恩意。失榷税之本源。伤理财之大体。当请一一厘正者。敬陈如左。
一则例内开江关西关税钞。照现行则例征收。耗羡在内。新关除五城地租。其余税钞均耗羡在内等语。查雍正六年。监督关务随赫德。修定则例。将火耗并入正项。奏淮遵行。但所定则例内各税。比之顺治十四年。 钦定则例。每正银一两。屡次增加。至轻者二钱。至重者二两有零。如工税桶篓内姜茶磁器木杓鱼桶等项。旧则二分。初次加耗二厘。二次又加耗六分一厘。如青柳木税。旧则每根银二钱五分。初次加一耗。二分五厘。二次加二耗。五分五厘。三次加平每两五分。如杉木税。旧则每根七厘。初次加一耗。七毫。二次加二耗。一厘五毫四丝。三次加平每两五分。如户税白丝。旧则每百斤四钱五厘。后增加七耗二钱八分三厘五毫。耗羡屡增。凿凿如此。此河臣高斌前任督关时刊发则例。所以于各税项下俱载明耗羡在内。而新关税钞。又声明除五城地租也。嗣是乾隆元年。奉文各关除正额盈余加一火耗之外。其余巧立名色。一革除。不得多取等因。是龙江西新各税。并入正项征收之耗羡。既经奉文。自应如川省榆关之裁去加四。只取加一。方与奉 旨之案不悖。而江宁各税。于则内原增耗羡之外。又增加一饭食。查饭食即照单钱之别名。非单钱之外。商贾又肯另加饭食也。乃前督臣织造臣原奏内。指称此项为商贩给付之耗羡饭食。不知耗羡系随正在官之项。而非给付吏书之项。是耗羡饭食。两者必不可并为一项。其时部臣洞悉其非。行文驳查。迨回奏内。将耗羡指为地租之三百余两。而饭食系各商贾给付议。则明与则例所载除五城地租外。各税钞均耗羡在内之语。显然相悖。而又于正项盈余火耗之外。另立加一饭食名色。毋怪乎舆论相传。以各关俱蒙 皇恩减免。而龙江西新三关。独被加增也。再查近年该关盈余。较之雍正元二等年。增之五倍。此皆商民脂膏。抑亦司榷者有意为之。以多余为称职。此未知 皇上之心。而不觉其自入于脧削也。伏恳 皇上申谕各关。正额不至亏欠。盈余不为侵隐。据实报销。不必以日增为能。则拔本塞源。而关务虽极琐细。亦光明正大。轻而易举矣。
一则例内开江关西关税银。照现行则例市平征收。新关除五城地租外。其余均照市平征收等语。查顺治十四年则例内税。与现行则例。轻重悬殊之处。皆包有平砝在内。如工税桶篓姜茶磁器木杓鱼桶等项正耗。皆三八下平。青柳杉木税。每两包部砝五分。惟五城地租一项。与地丁钱粮相同。另收部砝。此现行则例。所以各税项下皆载明市平征收。而新关税钞。又声明除五城地租也。查江宁市平。较部颁司砝每百两轻二两。而部颁关砝。又较部颁司砝。每百两轻三钱。是市平较关砝。每百两应轻一两七钱。每一两应轻一分七厘。民间蝇头。分厘必较。则例内已包有平砝。则一切征收。自应竟用市平。而市平或轻重不齐。即以一分一钱至十百两遵照部砝。分出小砝。另减分厘钱两。以合市平。俾零星小贩。得沾分厘之惠。而大商大贾。亦服平砝之公矣。
一则例内丈量簰筏。深长短。层次底面。算法甚为精密。俱系实在。并无虚数。查龙江关丈量。有连天连水连人之口号。此皆虚浮榷算。商贾不甘之语。访之连天之说。在簰之面。因水之深。见尺加寸。见丈加尺。高量虚数。故称连天。其连水则因爬口所到无水之处。虚深二尺八寸。是以水为木。故称连水。其连人则因簰边无水之虚。飞宽三尺。以虚为实。故称连人。以无形之深高虚。均为实在科征。虽税可有盈余。而商贾难言输服。 国家理财。久有常经。溢额尚行裁减。岂肯于青天白日之中。无木生木。而科敛于虚无之地。夫商家之置货。如粮户得田。完税之则例。无异田地之科则。而量木之爬竿。又同丈亩之弓口。名别义同。均属不可浮溢。况税有正额。有盈余。并有耗羡。又何堪算入虚无也。是以实算实一定之理。而或者谓簰如船底。旁浅中深。故以爬口作算。然爬口甚长。已及中深之处。则旁之浅者。愈增深数。而中深之二尺八寸。更多溢数矣。又谓簰多下阔上窄。使果有之。则何不以窄阔相乘。见其实数。而独以阔为准。且何以知其阔必三尺也。况前为簰如船底。则下窄上阔。又与此所谓下阔上窄者。两相反也。至于平面高出。见尺加寸。见丈加尺。则竟无可解说。此丈量之所以当据实在也。再木簰之中。川楚所贩。有青柳木一项。其税三十倍于杉木。虽税纳之数。并无判数之例。今丈算之法。计木若干。以十分科算。凡川楚之簰。虽无青柳在内。例得于杉木杂中。判开青柳若干。或三分。或四分。或五分。随意多寡。可以高下其手。大滋弊窦。此又当定以画一之数。不得随意判断者也。再则例内。有招木木零木名色。皆可数明根数。照则实科。乃算法亦用虚派。每簰三项各二十五根。照簰深数递加。并不问其多寡有无。亦属无名。再则内有牮木一项。附簰而行。以防黏搁。大者每根五分五厘四毫四丝。次者每根四分一厘五毫八丝。原应点明实数。分别上次科纳。乃丈量不点数。不分别。之五分五厘上税。或一百根加至五六百根。递增八九百。至千余根不等。即无牮木者。亦必加出四五百根。尤属虚幻。此均当改正核实者也。
一出城进城之人。不尽富商大贾。其或物件最少。单人独货。如布一疋。鞋靴一二件。帽数顶。扇数把。鸡鸭数只。及鸡鸭蛋数十枚等类。手目睹。并无藏掩。且多穷民谋生之计。与商人之负贩贾利者。大相悬殊。应请竟免征收税银。则小民尤沾实惠也。
一现行则例。应加厘正也。查各货物例内。俱以银数多寡分类。客商难于寻考。应将服食器用。分析门类。以类相从。而载其银数于下。庶几意揣可知。一寻即得。至如稻箩粪箕撮簸。皆农家之用。鸡鸭狗杂毛短发。皆粪田之需。又秧鞋蒲鞋草靸凉鞋布条带扫帚蒿苗帚竹筷竹簏扇料旧篦子碎布头半截驴皮菜种茨菇荸荠樱桃葡萄甘蔗萝卜冬瓜青白梨鸡鸭蜑。皆穷人度活之物。又失风破船板。尤属患难之余资。此均当不入税者也。又出城货物。有入城曾经税过者。货卖未完。出城又照入城例投税。此则重复收征。亦当删除者也。又如下关零油例载四为一篓。今皆不用磁。改用小篓。所盛之油。约与磁相等。当以四小篓为一石。今以两小篓为一石。此与则例不符。而未经开明者也。又如牛马尾与冰片麝香同税。牛羊角与犀角同税。又同一燕窝海参等货。而聚宝朝阳两司。与龙江一司不同税。此又参差不伦。所当正定者也。
一五城地租。当归上元江宁两县输纳也。查关税止征货物。而地丁则属有司。章程一定。催科有方。偶遇灾歉。减赋蠲租。皆得均沾 恩泽。或其地之荒熟不一。垦废不常。可以随时详请。分别轻重多寡。时日缓急。以定催征。自此项并入关税。则岁有定额。额有定限。限有不足则差役滋扰。甚者地已别售。而租仍本户。无可稽考。且或岁遇大歉。 皇仁大泽。一切地丁。皆得邀免。而五城地租。无可宽贷。即如上年以及本年。上下两江。两沐 恩免。而该地不在其内。虽荒月可以酌量缓征。而应蠲之数。不得与地丁一例。今计此项地租。仅一千七百一十四两三钱八分五厘七丝。在关在县。均属钱粮。而与佃民实有未便。应请该关划交上江两县。照民赋催征。归入地丁。一例奏报。并查明上年及本年应免之数。同民赋一例蠲免。则 皇恩无处不到。而穷佃亦永远沾被矣。
前明范文夹编龙江西新则例序。曰夹编至此。未尝不叹民生之无遗利也。凡日用零杂之物。无不籍而榷之。其病在细。夫三十税一。制甚善也。即折钞法行。贯以毫计。始止二算。未为过征。迨六毫议定。已三倍税矣。继以新饷倍加。又六倍税矣。其病在重。贤者虽不能免于例内。亦不宜增于例外。有慨乎其言之。今查顺治十四年之例。折中酌定。足为法守。至雍正十三年定例。取屡增之耗。尽并例内征收。则已属无可复加之数。是例外之加一。诚可以已。而例内有所减无多足便穷民者。应并请 皇上仁恩。敕行酌减。则闾阎出入。被泽靡涯矣。
商茶违限赎镮宜免状
曾王孙
查茶法有官商之分。曩者官三商七。今则官商各半。商力为已竭矣。小引商人。力微而苦较剧。则凡可以抚恤之者。不可不急为之所也。查近例小引商人。于汉中盘时。按其月日。如违限期。拟笞。折赎。至司交茶亦如之。此官茶拟罪之大概也。商茶盘违限。亦如官茶拟赎。运至该州县发卖亦如之。此商茶拟罪之大概也。今小引商人马腾雷等。合词吁请。除免商茶二罪。蒙批查议。此诚洞烛商困。而急为抚恤之至意。请为宪台议之。官茶者公事也。商茶者。私事也。大义先公而后私。故不急公者有罚。凡官茶未盘。不得先盘商茶。盘既后于官茶。则至州县发卖必迟。诚有势难依限者。恒情之所以自为者无所不至。故商茶之至于违限者势也。非得[已](己)也。官茶违限者罪之。所以儆凡为商之不急公者。天下之大法也。商茶违限者免之。所以悯凡为商之不得已而不自为者。天下之大体也。嗣后小引商人。商茶违限。其盘验并发卖州县。应概免拟罪。至于官茶违限。仍照前例。
五代盐曲之禁
赵翼
五代横征无艺。洪容斋随笔。记朱温以夷门一镇。力征而得天下。士虽苦战。民则乐输。末帝与唐庄宗对垒于河上。民虽困于辇运。亦未至流亡。由赋敛轻而田园可恋故也。及唐庄宗任吏人孔谦为三司使。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于是赋敛日重。而历代因之。今即据盐曲二事。可见其大概也。凡盐铛户应纳盐利每斗折纳白米一斗五升。晋初始令折钱收纳。户所纳如此。盐价之贵可知也。海盐界分。每年收钱一千七万贯。以区区数十州之地。而收价如此。其价更可知也。每城坊。官自卖盐。乡村则按户配食。依田税输钱。其私贩之禁。十斤以上即处死。刮盐煎盐者。不论斤两皆死。凡告者十斤以上。赏钱二十千。五十斤以上。三十千。百斤以上五十千。其法令之严可知也。晋高祖知盐贵之病民。乃诏计户征税。每户自一千至二百文。分五等。听商人贩盐。民自买食。一时颇以为便。出帝时。又令诸州郡税盐。过税斤七钱。住税斤十钱。已按户征盐钱。不便改法。乃又加征商税。使利归于官也。汉干佑中。青盐一石。抽税一千文。盐一斗。是又加重于出帝时矣。周广顺中。始诏青盐一石。抽八百文。盐一斗。白盐一石。抽五百文。盐五升。然盐价既因抽税增贵。而按户所征之盐税又不放免。是一盐而二税。民益苦之。此盐法之大概也。其酒曲之禁。孔循曾以曲法杀一家于洛阳。私曲五斤以上皆死明宗乃诏乡村人户。于秋田苗上。每亩纳钱五文。听民自造曲酿酒。其城坊亦听自造而榷其税。长兴中又减五文为三文。寻仍诏官自造曲。减旧价之半卖民酿酒。汉干佑中私曲之禁。不论斤两皆死。周广顺中仍改为五斤以上。然五斤私曲。即处极刑。亦可见法令之酷矣。此曲法之大概也。以上俱见薛史及五代会要即此二事。峻法专利。民已不堪命。况赋役繁重。横征百出。加以藩镇之私敛。如赵在礼之拔钉钱。每户一千。刘铢之加派秋苗。每亩率钱三千。夏苗亩二千。民之生于是时者。可胜慨哉。
请罢湖口关复九江关疏湖广通志
王泽宏
窃惟 国家之本计。惟财与赋。财赋之充足。在盐与关。我 皇上频颁蠲租之 诏。屡减额外之征。数十年来农工商贾。无不仰戴 皇恩。固已沦肌浃髓。乃有不费内府之金钱。不损 朝廷之额课。 纶音一下。各省欢呼。则莫如湖口之仍归九江关之为善也。夫昔日之设关九江者。因上有龙开河官牌夹。下有老鹳塘白水港。俱可停泊多船。冬夏不涸。无波涛汹涌之危。输将甚便。此诚利 国利民。经久不易之善地也。后以江西东下。亦应纳税。暂移湖口。此一时权宜之计耳。初未计及湖口一县。地产下流。乃江湖两水交会之冲。又有上下钟山巉岩峭壁。插入江中。既已设关。遂成商船纳税必泊之地。止有虹桥一港。水涨之时。大船仅容数号。小船仅容数十只。倘水涸船多。不得已尽泊江外。大风暴起。巨浪滔天。欲求入口而不得。欲求渡关而不能。故其患不可胜言。此湖口断断不宜设关之明效也。或谓自江西出湖以下江南。自江南入湖以上江西。恐有漏税之弊。不知九江一关。征船而不征货。丈尺已定。税无可匿。臣查大姑塘去九江四十里。在湖口之内。旧系泊船之地。应听部司委员。在彼收税。汇缴关库。以给票为凭。至各省出湖船只。大姑塘收税者。九江验票放行。各省进湖船只。在九江纳税者。在大姑塘验票放行。则两处自无漏税之虑矣。年来风涛时起。沉溺迭见。商情以积久而不得伸。差员以时暂而不敢请。此臣所以不得不代为请命也。倘荷 允行。则往来舟楫。无倾覆之虞。东西商贾。无漂没之苦。既于额设 国课。一无所亏。又于贸易民生。皆得其便。乃经久无弊之长图也。臣本楚人。九江湖口。皆臣久居。故于情形甚悉。伏乞 部详加酌覆。务审税课之盈虚。查风涛之险易。考人心之向背。一经改正。庶船多税足。商悦民安。无不仰颂。覆载之恩。同于天地矣。
酒禁
顾炎武
先王之于酒也。礼以先之。刑以后之。周书酒诰。厥或告曰。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此刑乱国用重典也。周官萍氏几酒谨酒。而司虣禁以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搏而戮之。此刑平国用中典也。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则未及乎刑。而坊之以礼矣。故成康以下。天子无甘酒之失。卿士无酣歌之愆。至于幽王。而天不湎尔之诗始作。其教严矣。汉兴。萧何造律。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罚金四两。曹参代之。自谓遵其约束。乃园中闻吏醉歌呼。而亦取酒张饮。与相应和。自并其画一之法而亡之也。坊民以礼。酇侯既阙之于前。纠民以刑。平阳复失之于后。宏羊踵此。从而榷酤。夫亦开之有其渐乎。武帝天汉三年初榷酒酤。
昭帝始元六年。用贤良文学之议罢之。而犹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遂以为利国之一孔。而酒禁之弛。实滥觞于此。困学纪闻谓榷酤之害甚于鲁之初税亩然史之所载。自孝宣以后。有时而禁。有时而开。至唐代宗广德二年十二月。诏天下州县。各量定酤酒户。随月纳税。除此之外。不问官私。一切禁断。自此名禁而实许之。酤意在榷钱而不在酒矣。宋仁宗干兴初。言者以天下酒课。月比岁增。无有艺极。非古禁饮节用之意。孝宗熙中。李焘奏谓设法劝饮。以敛民财。周辉杂志。以为惟恐其饮不多。而课不羡。此榷酤之弊也。至今代则既不榷缗。而亦无禁令。民间遂以酒为日用之需。比于饔之不可阙。若水之流。滔滔皆是。而厚生正德之论。莫有起而持之者矣。故知邴原之游学未尝饮酒。大禹之疏仪狄也。诸葛亮之治蜀。路无醉人。武王之化妹邦也。
旧唐书杨惠元传。充神策京西兵马使。镇奉天。诏移京西戍兵万二千人。以备关东。帝御望春楼赐宴。诸将列座。酒至神策将士。皆不饮。帝使问之。惠元时为都将。对曰。臣初发奉天。本军帅张巨济与臣等约曰。斯役也。将策大勋。建大名。凯旋之日。当共为欢。苟未戎捷。无以饮酒。故臣等不敢违约而饮。既发。有司供饩于道路。唯惠元一军。缾罍不发。上称叹久之。降玺书慰劳。及田悦叛。诏惠元领禁兵三千。与诸将讨伐。御河夺三桥。皆惠元之功也。能以众整如此。即治国何难哉。沈括笔谈言太守朝禁卒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有罪
水为地险。酒为人险。故易爻之言。酒者无非坎卦。而萍氏掌国之水。禁水与酒同官。黄鲁直作黄彝字说云酒善溺人故六彝皆以舟为足徐尚书石麟有云。传曰。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焉。酒之祸烈于火。而其亲人甚于水。有以夫。世尽殀于酒而不觉也。读是言者。可以知保生之道。萤雪丛说。言顷年陈公大卿生平好饮。一日席上与同僚谈。举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问之。其人曰。洒亦岩墙也。陈因是有闻。遂终身不饮。顷者米醪不足。而酒兴焉。则真变而为火矣。
与徐司空蝶园书
方苞
河北诸路旱荒。 圣主减膳撤县。诏廷臣言事。而公未闻进嘉谟。以佐百姓之急者。夫备灾宜豫。非仓卒所能举。今野荒民散。而新谷不生。所可为者。惟无使旧谷妄耗耳。古之治天下。至至悉也。故蓄积足恃。周官凡酒皆公造。民得饮酒。独党正族师岁时蜡酺耳。汉制。三人无故共饮。罚金一锾。三国时。家有酒具。行罪不宥。诚知耗嘉谷于无形。而众忽不察者。惟酒为甚也。今天下自通都大邑。以及穷乡小聚。皆有酤者。沃饶人聚之区。饮酒者常十人而五。与瘠土贫民相较。约六人而饮者居其一。中人之饮。必耗二日所食之谷。若能坚明酒禁。是三年所积。可通给天下一年之食也。其藏富于民。与古者耕九余三之数等。孟子曰。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岂窕言以欺世哉。凡民间用酒。莫宜于祭祀婚姻。然周公制法。不耕者无盛。不绩者不衰。祭无盛犹可。况以岁凶而去酒乎。至公家之事。不过岁祭孔子庙。及宾兴乡饮。有司自可及时以酿。周官所谓事酒是也。今功令。通禁烧秫为酒。而他酒及酒肆无禁。故众视为具文。而官吏反得因缘以为奸利。宜着令凡酒。皆禁绝。令到之日。有司巡视乡城。已成之酒。皆输公所。俾其人自卖而官监之。尽而止。过此以往。有犯禁者。其店房什器官没之。若私酿于家。则绅衿褫服。白衣决杖。罚用汉法。凡境内有酒肆。而有司不能禁察者。夺其官。首举者赏五十千。夫周公当重熙累洽年谷顺成之日。而使天下有祭无盛。丧无衰者。非故欲拂人之情也。不如此。不足以齐众阜财。而使长得其乐利也。俟数年之后。谷粟陈陈相因。然后用汉法变而通之。间岁官赐民酒户三斗。俾储以共祭祀婚姻。养老疾。有非常之泽。然后赐酺。如此则政有常经。且可以正民之礼俗矣。世人乐因循偷。苟有述古事陈古义者。辄目为迂阔。然自公卿大夫吏士。务适时宜。而羞为迂阔者。盖数十年于兹矣。则其效可睹矣。太夫人春秋高。不敢告公以难行事。如此类言之者无过。而实良图。望宿留瞽言。
禁止跴曲疏
尹会一
臣查烧酒所需。高粱为多。而中州所植。高粱为盛。盖因地土平衍。蓄泄无备。雨水稍多。即虞淹没。惟高粱质粗而秆长。较他谷为耐水。故种植者广。其秆名曰秫。民间编篱葺屋。织席炊薪。莫不取给于此。而黄河两岸。堤长工险。岁抢二修。必需秫垫镶。所用更不可胜计。独是高粱之为物。易朽而难于久贮。因用以造酒。资其利以济日用之需。相沿既久。习以为常。而大开烧锅。兴贩射利者甚少。民间取用。惟明流居多。其色类于烧酒。其味稍淡。亦用高粱作成。大饮烧酒者十之二三。饮明流者十之八九。此酒。家常率能自造。随处俱可零沽。几于比户皆然。使禁烧酒而不禁明流。则造酒仍众。若禁烧酒而并禁明流。则犯禁者愈多。此臣仰体 天心。再四筹划。顺民之情。因民之利。而不敢遽请严禁者也。惟是造酒必需曲。跴曲必用二麦。豫省产粮。惟二麦为最广。而耗费麦粮者。莫如跴曲为最甚。凡直隶山陜等省。需用酒曲。类皆取资于豫。故每年二麦登场后。富商巨贾。在于水陆马头。有名镇集。广收麦石。开坊跴曲。耗麦奚啻数千万石。夫麦乃五谷之精良。非若高粱之质粗而易朽。豫省之民尤每食必需。耗一分之麦粮。则损一分之民食。若省一分之跴曲。即裕一分之积贮。是禁曲既以节二麦之费。更以清造酒之源。臣请嗣后。除民间零星制曲自用者。免其逐户查禁外。其有开张作坊。广收多跴。囤积贩卖者。严行定例治罪。并将失察纵容之地方官。定以处分。凡关津隘口。严加稽察。如有车载船装。牲畜驮运。盈千累百。贩往各省者。即行查拏究治。庶几麦粮岁有余积。储蓄日饶。而跴曲不行。则烧锅亦可渐减矣。他如查禁之难。滋扰之弊。以及枣柿等类之均可烧酒。诸臣业经陈奏。不敢赘渎。
上鄂相国论酒禁书
陈兆仑
昨奉 旨发议。尚书孙公请酒禁一疏。蒙虚衷下询。向闻尊诲云。弊中有利。利中有弊。为地方大吏者。毋轻言兴利除弊。老谋至计。尝流连于心不能忘。孙公所奏开烧锅一事。其言实有类于是。愿先生察之也。孙公以高粱祇堪供造酒之用。推论禁止之弊。谓于生计有损。此说诚矫枉过当。夫使果重其罚。而立致其效。则家有藏。巷无饮。岂非为治者之至愿。而无毫之弊哉。若愚见所虑者。在万万不能禁止耳。何也。天下承平日久。狃于休养之乐。彼安知耗谷之患。而但以为大欲所在。日用之常。故聚赌私铸之奸。未必人人能之。时时为之。造酒则事习而工省。毋论资本多寡。皆可随分收息。尝往来经齐鲁燕赵间。五里十里之堠。三家四家之村。旷荡萧条。一无所有。惟烧酒鸡卵。则家蓄而户累焉。其寒冬置子于怀。两人合衣。而下无襦者。股战而颜酡。非一人也。至于缚草为亭。呼客驻马。招之立应。欢然探囊。何者。酒不费钱。而温如挟纩故也。其它赤老媪。裸体童男。扶路叫号。一钱莫与。所逊于亭中人者。不过数升资本。而即已狼狈若此。夫此村堠之民。岂皆有力能为烧锅者哉。而既禁烧锅。则未有安置此辈之所。而此辈固满于齐鲁燕赵间矣。若其有力之家。业于是者。宽游其生于平日。骤峻其法于一时。其势不出于抵死触禁不止。而此抵死触禁之人。又满于河北五省中矣。夫弊有积重而不可返。利有至美而难以兴者。尚书虑之于禁止之后。以利为害。愚则虑之于申禁之时。未有利而先见害。似宜一思而再思也。方今 君相一德。动发帑金。数逾巨万。一切赈济蠲免。不烦再计。尤加意近畿各道。屡讯疾苦。此时民气和乐。自不待言。似不宜求治过急。而稍损其乐生之心。或更需之数年之后。使雕敝日起。则民气固。而令无不行也。以上所列。聊备舆诵。伏惟钧裁。而赐以训示焉。
请开酒禁疏
孙嘉淦
伏读 上谕。河北五省。烧酒盛行。特以饮少辄醉。其价易售。人皆乐其便易。故造之者多。则是造酒之由。 皇上既知之矣。又读 上谕烧锅之禁。有司阳奉阴违。黠悍富民。用其资财。串通胥役。敢于触禁肆行。则是禁酒之弊。 皇上亦既知之矣。知其造之多而禁之难。而犹断然必禁者。以造酒之家。类皆富民。而非贫民之生业。禁酒而存米谷。则富民不过暂缓于一旦。而贫民将享乐利于无穷。此所以断然禁之而不疑也。臣之愚昧。则以为烧酒之禁。无论禁之而滋扰。扰之而终不能禁。借令禁之不扰而能永禁。其贫民之生计。米谷之藏。不惟无益。而且有所损。臣请详言之。望 皇上鉴宥而采择焉。夫所谓作酒醪以糜谷者。为黄酒言之也。黄酒之。必用小麦。其米则需糯粳秫黍。此皆五谷之中。最精且良。糜之诚为可惜。若白酒则用高粱。而佐以豆皮黍壳谷糠之类。其曲则用大麦。大麦与高粱。非朝夕所常食。而糠壳等项。本属弃物。杂而成酒。可以得重价。其糟可以喂六畜。此乃化无用为有用。非作无益而害有益也。他若枣柿葡萄等类。皆可烧酒。乃天地自然之利。不需米谷而成。今欲禁烧酒而并禁黄酒。则无以为祭祀宾客养老之用。诚有所不可。若不禁黄酒而止禁烧酒。则是使天下巨万亿兆饮烧酒之人。皆转而饮黄酒。饮烧酒四两而醉者。饮黄酒二三斤而不足。则黄酒之沽。必什倍于前。而小麦糯黍之费。不可以数计矣。省大麦高粱之麤且贱者。而倍费小麦糯黍之精且贵者。此臣所谓无益于盖藏者也。至小民之生计。则岂特口食已哉。必将以釜甑爨而以铁耕。百工之所为。皆需以粟易之。而又有税粮之征。衣服盐蔬之用。婚姻疾病丧葬之费。非粜五谷无由得也。
故粟太贵则病末。太贱则伤农。得其中而后农末俱利。故农有歉荒。亦有熟荒。计十年之内。歉岁三而丰岁七。则粟宜有所泄。非但积之不用而已。今北五省之地。不种高粱。则无以为薪席屋墙之用。种之而用其秆。则其颗粒宜有所售卖。烧锅既禁。则富民不买高粱。而贫民之高粱。虽贱而不售。高粱不售。而又必需酒。则必卖米谷以买黄酒。向者一岁之内。八口之家。卖高粱之价。可得七八两。今止二三两矣。买白酒之费。不过二三两。今买黄酒则费七八两矣。既已所入少而所出多。又加以糠穗谷之类。堆积而不能易钱。园林果木之实。腐朽而归于无用。牛羊等畜。艰食而不能肥腯。自然之利皆失。则日用所需。惟粜米麦。粜之而售。则家无藏。粜之而不售。则完纳税粮。以及衣服婚丧之用皆绌。此臣所谓有损于生计者也。且夫小民之趋利。如水就下。此非政刑所能防也。利所不在。虽赏之而不为。利之所在。则禁之而愈甚。烧锅禁则白酒少。酒少则价必贵。价贵则私烧之利什倍。入倍之利之所在。则民以性命争焉。私铸铜钱。私造赌具。罪至斩绞军流。而民犹或犯。无他争利故也。今私烧白酒。则将定以何罪乎。我 皇上大圣至仁。断不忍以饮食细故。而置民于大辟。则其罪必不比于私铸造赌。罪轻于彼。而利有甚焉。欲民之不犯难矣。不得已也。而重官吏之处分。官畏处分则查拏。中商小贾。类皆失业。而豪富之家。高墙深院。查拏之所不至。敢于触禁。则富民益获渔利之益。贫民不胜其欲而思效之。将改造其器。而变易其法。于是乎酿醋之盆。皆可以酿。蒸饭之甑。皆可以蒸酒。有司奉令不谨。则贿纵而分其赀财。奉令过谨。则横拏而倾其身家。不宁惟是而已。夫醋盆饭甑。则何家不有哉。一家之盆甑。偶尔犯法。则万家之盆甑。尽属可疑。将炊爨之民。比户可以查拏。日用之物。随手可以讹诈。公庭无非讦酒之讼。而囹圄亦不能容犯酒之人矣。孟子曰。君子不以所养人者害人。本为小民之生计。而滋扰如此。则立法不可不慎也。臣之愚昧。以为烧锅之禁。或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歉岁粒米维艰。则大麦高粱之类。亦可以疗饥。禁之诚为有益。但止可禁于成灾之地。而各处不必通行。亦但可善为劝导。暂为封贮。而不必坏其器具而加以刑罚。至丰年米谷足食。则大麦高粱之类。原非朝夕常食之物。自宜开通酒禁。使官吏无由需索。而民间亦得出其不急需之颗粒。无所用之糠。转移售卖。以佐不时之费。则上下不扰。而百姓自享盈宁之庆矣。望 皇上为斯民熟计之也。
请开禁疏乾隆三年
孙嘉淦
乾隆三年六月初八日。办理军机大臣。面奉 上谕。据江苏巡抚杨永斌奏称。严禁一事。朕思从前民间。制造器具。皆费工本。今既禁止。理应将器具听民变价。或改造别用。庶几称便。若概行封贮。则前此制造之费。尽归无用。殊非体恤商民之意。办理未为妥协。至称未奉禁之前。有造成之陈。朕不知伊所谓奉禁者。指何时而言。朕禁之旨。久已颁行。而尚有如许未售之。则可见地方大吏有司。接到前旨。不过视为具文。并未实力遵奉矣。至今岁二麦如果丰收。则除民家食用外。或应劝民间积贮。或应发官价采买。必实有一番布置。乃于地方有益。岂可禁止贩卖。遂可了事耶。大凡大臣经理国家之事。如有不便于民者。即当据实陈奏。朕不难收回成命。其实有裨益于民者。便当实心遵奉。见之施行。虽经数年。或数十年。常如一日。乃以朕斟酌降旨之事。而该督抚等始初略为料理。未久即有懈心。再久渐至弃置。岂必待朕每事每年。再三提命。而后知警省耶。在朝廷固无此政体。而在封疆大臣。亦不当如此存心。今因杨永斌之奏。并谕各省督抚知之。钦此。仰见我 皇上圣明远烛。勤恤民隐之至意。臣愚昧之衷。苟有所见。不敢不据实敷陈。伏查禁之令。因禁酒而起。以为者酒之原也。严禁。则可不耗麦而裕藏。且既不贩。则可少造酒。以省五谷。此议禁之本意也。乃自立禁以来。奉行不力者。既视为具文。而陈之贮。所在多有。力于奉行者。则又毁器具。拆坊肆。封块。查贩囤。官旁午于道路。役索诈于乡村。如江苏巡抚杨永斌之所为。在在皆是也。 皇上亦既知其扰累。而恻然有所不忍矣。夫使扰累于一时。而可有益于异日。则不必为目前之姑息。而隳长久之至计。乃臣再四思之。而知其无益于民也。今夫五谷之产。燥湿异宜。惟麦为南北所通种。普天率土。种麦之田。十居七八。每遇丰年。所收最广。而性不可以久贮。今夏之麦。至明夏而遂变。近湿则虫蛀。近风则蛾飞。再过一夏则成霉。再过一夏则成灰。虽谨藏之不能救也。收广而难贮。于是乎口食之余。亟思粜卖。以佐日用之需。顾家家粜之。则买之者寡矣。于是乎丰年之麦。价贱而不售。富商大贾。乘民之急而贱收之。收之既多而无处转贩。于是乎为其质轻而可以行远也。此虽商贾渔民以逐利。然而农民实利其麦之得有所售而可以济急。故彼此相安。振古至今而未有改也。
今取商民之故业。一旦而禁之。不惟毁器封。商贾之资本尽亏。且民间有余之麦。将如何售卖乎。二麦丰收。比户足食。本地之民。既不购买。已禁。商贾不来。农夫力穑。无暇远贩。于是乎衣服婚丧日用之需皆绌。加以税银之征。麦熟为期。麦不可售。则粮无由完。既有损于民生。兼有亏于国计。积之岁月而暑蒸霉变。化为乌有。并无益于藏。此虽 皇上鸿仁远沛。发官价以采买。而库帑有数。岂能尽粜民间之滞积。且贮之仓而必不能久。则是民急暂纾而官累无穷。亦非无弊之道也。再查坊肆。惟河南江苏为多。各省皆取资焉。夫使禁二省之。而果能减各省之造酒。亦何妨苦一方以利天下。而有所必不能者。则以之为物。家家必用之。亦家家能之。向特二省之价贱耳。贱者既不可得。则自之而自用之。所必然也。禁虽严。不能禁人之自。则是向也总于两省。今也分于四方。向也于麦贱之乡。今也于麦贵之地。所耗之麦犹是此数。而使麦贵之处。因而愈贵。麦贱之处。因不而愈贱。商贾既已失业。而于民人毫无所裨。则是徒为此纷纭也。至于禁贩运查囤积。则尤有所不可。夫粜粟麦以完税粮。此有司所敲扑而督也。裕藏以备荒歉。此功令所谆复而导也。顾贩运之与粜卖。事异而形同。囤积之与藏。名殊而实似。禁贩运必并阻其粜卖。查囤积将并稽其藏。则官吏之侵渔何极。而百姓安所逃此法网乎。天下农民。幸逢 皇上至诚昭格。迄用康年。广贻来牟。以乐我黎庶。乃口食之余。不能售卖以济用。商贾收之。则以为而严拏之。富户收之。则指为囤积而讹诈之。民自粜之。又指为贩运而需索之。力绝其流通之路。使内困于日用。外迫于追呼。束手而待其麦之霉变。妇子愁叹。不觉丰年之乐。而反以为苦。此则仁人君子所当急为转移者也。夫为政自有大体。富民自有常经。轻徭薄赋以其财。缓刑息役以纾其力。约法省令以杜其扰。安静而养之。岁月以俟之。将自跻于家给人足之盛。断未有峻其禁令。易其本业。多其侵渔。而可以富民者也。臣愿 皇上广运如天之明。勿摇于二三之说。深知宽大简易之可久。洞悉科条法禁之无益。凡所谓禁酒之令。禁之令。禁贩运窝囤之令。一切洗涤。尽与蠲除。使小民得以懋迁有无。商贾得以阜通财货。百姓各享自然之利。官吏永无查拏之扰。天休洊至。民气和乐。此则荡平正直之王道。久安长治之要术也。
禁酒情形疏
孙嘉淦
查禁酒一事。前因步军统领衙门。拏获烧锅数起。皆系山西之人。仰承 谕旨询问。臣谨将现在禁止烧锅贩运之处。缮折陈明。近阅邸抄。见侍郎方苞又申前议。益加扩充。欲将南北各省俱行永禁。又谓直隶严禁烧锅。已经半载。山东至今。未尝弛禁。两省之民。未闻以此为病。又欲并禁种。其苗而扑责其人等语。经大学士等议覆。谓臣现将烧锅器具。悉行封禁。而山东禁酒禁。已有成效。应令各省一体通行严禁。即至丰收之年。亦不得复议弛禁。俱令效山东之法行之。即宣化府之苦高粱。及山陜枣柿葡萄等物。亦不许复用酿酒。自乾隆四年为始。凡种之地。悉令改种蔬谷。其种之人。照私开烧锅例治罪等语。臣再四思维。中心骇惧。夫臣所以封禁烧锅器具者。以 皇上轸念畿辅歉收。爰颁 谕旨。申严酒禁。臣任伊始。未经奏明。焉敢擅开。又烧锅之禁。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亦属臣之本意。故试为之。以观其事之可行与否也。今遵于功令。而禁酒一月有余矣。无日不报拏酒之文。无刻不批审酒之案。查前督臣李卫任内。一年之间。拏获烧锅酒共三百六十四起。人犯共一千四百四十八名。臣抵任以来。拏获烧锅运贩七十八起。人犯共三百五十五名。通计酒四十余万斤。三十余万块。车辆骡马器具难以悉数。凡此特报总督衙门者尔。其各府州县自结之案。尚不知其凡几。此特拏获在官者尔。其吏役兵丁已拏而贿纵者。尚不知其凡几。得其规礼而不拏者。又不知其凡几。此特酒犯之正身尔。其本地之乡保邻甲。沿途之脚夫店家。牵连而受累者。又不知其凡几。一省如是。别省可知。酒禁如是。禁可知。设酒之禁果行。通计四海之内。一年之间。其犯法之人。破产之家。或亦不可数计矣。我 皇上如天好生。恤刑慎罚。即命盗案内。自罹重辟者。尚再三酌议。求一线可原之路。今乃以饮食日用之故。举千万无罪之人。驱而纳之桁杨棰楚之下。果欲建万世之长策。致吾 君于尧舜。似不应为此言也。现今直隶地方。大小衙门。皆有封贮之酒。与变价之银。其未变之酒。弃之则可惜。贮之则无用。卖之则非体。已变之银。或欲以赏兵役。或欲以修衙署。或欲以充公费。官吏兵役。虎视眈眈。以拏酒为利薮。百姓嗷嗷。弱者失业。强者犯令。十百成。肩挑肩负。驾山越岭。盐枭未靖。酒枭复起。臣是以日夜隐忧。多方劝谕。令其暂行封禁。许以明年复开。民情有望于后日。是以暂缓于目前。山东之事。臣不详知。直隶情形。则所目。若谓酒可以永禁。而百姓因此感悦。臣实不敢为此饰说也。天下事必为之而后知。亦履之而后难。从前禁酒禁之议。不惟大学士九卿等。俱属纸上之空谈。即臣言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犹是书生之谬论。身亲办理。逐案发落。乃知夺民之赀财而狼藉之。毁民之肌肤而敲朴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饥馑之余无固志。失业既众。何事不为。则歉岁之难禁。似更甚于丰年。是以周礼荒政。舍禁去讥。有由然也。书曰。无稽之言勿听。谓立言而必有事以证之也。今大学士及方苞等所议。皆系空言。不适于事。臣不敢复以空言指驳。谨将直隶烧锅酒一切案件。撮其条目。另缮二折。进呈 御览。此则信而有征之事。非臣所能臆造也。此事言之甚易。行之实难。普天率土。大半皆受其扰。实不可以轻举。伏望 皇上慎重而详思之。则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