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教匪总论三省边防备览
严如熤
贼匪滋事之始。赤子弄兵潢池耳。得贤良司牧胆略过人者抚而辑之。若龚遂之治渤海。张纲之定广陵。虞诩之平朝歌。可无大烦师徒也。迄事变既成。党与已众。巢穴寖多。多用师固艰于转输。少用师则莫制鸱张。则乱之初生。一循吏抚之而有余。乱之既成。数名将制之而不足。距不信哉。熤闻良医之治病也。先之望闻问切。审其病源。察其病势。防其余病之传症。视洞重垣。既已锱铢不差。然后主方。或因旧法而变通之。或因己意而斟酌之。妙选良药。炮制如法。剂甫投而病势霍然矣。贤将帅之戡乱也。犹良医然。则贼匪之乱源。与现在贼势。暨事后必防之余祸。自当一一详究而审筹之。白莲教者。汉末张鲁之遗也。鲁父子居汉中。以妖术惑众。其长曰祭酒。从之者人出米五斗。时称米贼。自汉以来。历代皆有其患。近闻教中。亦有祖师名色。从教者先送供给米若干。入教之后。教中所获赀物。悉以均分。而小小邪术。足以眩人。故愚者多为所惑。然其教以奉释念经持斋戒杀为名。则所聚之徒。多脆弱不堪战。川省之嘓匪。其源不同。川中膏沃。易以存活。各省无业之民。麋聚其间。好要结朋党。其头目必材技过人。众乃共推之。凡数十人结大伙。先约遇难不许散帮。遇追捕急。公议散去。始敢各自逃生。如未议而一二人先散者。众共追戮之。其党极为坚固。既结伙之后。择长林深谷。人迹不到之处。操习拳棒刀铳各艺。故其艺颇精。往时慑伏国威。不过伏匿边邑僻路。撄取过客财货。自达州倡乱。各匪潜相附从。近闻教匪亦逸至蜀中。则匪中添生力徒卒。而总以教匪名矣。教匪愚而诈。嘓匪悍而狂。教恃诪张之小术。嘓恃劫掠之小勇。原其初意。俱不过为钱财货物起见。非若有卢循黄巢枭雄之资。觊觎非常。此致乱之源。可博采而知者也。教匪私相传授。通都大邑。恒惧发觉。间有流寓彼间之人。私学其教而归者。终无敢公然演习。惟汉郧一带。复冈迭嶂。山地尚多未垦。穷民往往流徙其间。开箐耕种。此辈轻弃其乡。本非良善。而又有奸徒潜煽而句引之。已非一日。故信从者亦实繁有徒。窃尝综其全势论之。辟之恶兽。蜀之巴达夔巫。南阻岷江巫山之险。北凭羊圈行溪望星。接连秦之青石杨毛坝各关。悬岩峭壁。鸟道羊肠。古称蜀道难。此数郡为尤甚。贼匪夙匿其间。为精锐团聚之所。则兽之头也。楚之郧归施宜。西北界秦。东南界蜀。施南向系土官世业。雍正间始改土归流。郧阳为楚豫秦三省之枢纽。长山大谷。亘千里。明刘千斤邓胡子屡据为乱。至原杰割竹山而置竹溪。割郧阳而置郧西。析秦之商州而置商南山阳。析豫之唐县南阳汝州而置桐柏南召伊阳。地当要害。后乃专设郧抚镇压之。其施郧之间。则归州宜昌。有巴渝之余风。郧襄之中。则武当荆山。据山岳之重阻。襄阳南来。则通安陆宜昌。东过则逼荆门。地广而径多。处处可以糜烂。则兽之腹也。秦之汉中。西通略阳。北连大散。兴安一府。多为郧阳分地。中有石锉金竹化龙各山。暨坪埠峪观音沟七里关各要阨。皆怪石嵯岈。谷深山阻。号称天险。而米贼之教。实始于此。其地大小龙溪。凡张氏遗迹。土人犹艳称之。则兽之脊背也。豫之浙川。有荆子关。陵峦遥接武关。由是而南下。邓州则熊耳山旗杆岭。山势亦复巍峻。再南过唐县之铜山。至桐县信阳州。则桐山大复山穹窿山。与武胜各扼。古称义阳三关者。实雄峙其间。虽不似楚蜀各边之崄巇。而中原之地。此带实为奥区。则兽之尾也。
通计由巴达至信阳西南襄遶东北达之东南。路近三千里。南北纵广。亦不下千余里。楚攻急则溃入秦豫。秦攻急则溃入蜀豫。蜀攻急则溃入秦楚。豫攻急则溃入楚秦。将据险守要。而地大路繁。随处可以偷越。将稽察奸细。则均系百姓。分辨甚难。徒为行旅之害。昔杨武陵计驱贼入川。委蜀为壑。四面聚而歼旃。及蜀不支。贼势盛而楚随以倾。孙雁门拒流贼于关外。贼覆全豫。豫覆而旋叩秦关。秦亦不支。皆失策也。论者谓贼匿四省边隅深山密箐之中。攻剿难进。搜捕不及。致一时难于扑灭。不知贼在深山密箐。固难于攻击。亦易于坐困。设长策以守之。用奇兵以袭之。终为罝中之兔。傥纵之入平原旷野。无论有旧从教匪者为之内应。而承平日久。民不知兵。风声鹤唳。望尘惊溃。地方无赖之徒。乘机因以虏掠。其害不可胜言矣。此贼势之不可不知也。至经贼匪残破各地方。虽大兵恢复。而当时权行招纳。则中怀反侧者。当自不少。所有流亡之众。转徙归里。零星四住。未能气完势重。沿边各邑。大者跨山连岭。幅数百里。小亦不下数十百里。州县设兵额数名数十名。形势单弱。讵能为巡逻。而北省召募乡勇。半为收罗地方无赖起见。尤难资其实用。则新复各州县城郭。固自依然。将何恃而不恐耶。贼匪虽无远略。亦有小小诈智。心计取道未破州县。必遭拦截。而从既残各地经由。可以遄行无阻。至既残各地。重被匪害。则附近未破之州县。必大为惊扰。探其人民逃散。村落空虚者。乘间焚劫。是贼借山谷为巢穴。被害各地为旅舍。而因以蚕食各郡邑也。窃计新复各州县。必实有以固其圉。绝贼匪重扰之迹者。而后可逼贼入巢。用鵰剿以清余孽。他如被害各村落。庐舍荡然。难民无资以生。抚绥稍不得宜。其不能自存者。或更潜相附托。亦情事所容有。此亦知医者之宜兼防余症也。熤未亲至行间。并未见滋事以来各文报。则局外议论。讵能得其要领。而鄙见所窥。有如此者。至于攻剿之方。安辑之术。或四省而求一举荡平之策。或于全楚而为保疆自固之谋。尚当力竭思虑。分路筹划。备大智迩言之察焉。
论川楚教匪事宜疏嘉庆四年
御史梁上国
臣新奉 诏书。命廷臣各抒所见。陈奏用人行政诸事宜。窃惟今日之要务。首在平贼。平贼而后。万象作新。六宇和乐。仁心仁政。可实布于天下矣。臣三四年来。每闻楚蜀寇扰。中心如焚。因研访情形。渐有刍荛之见。虽自知愚陋。而不敢不抒陈于 圣主之前。谨条列其事如左。
一曰正罪名以申国法。查律载牧民之官。激变良民。因而失陷城池者斩。而失察邪教煽惑聚众。酿成不法者。罪止革职。故川楚贼匪。地方官皆以邪教为言。夫邪教固诚有之。然初起于湖北。蔓延于四川。而出入奔突于河南陕西之境。其中不皆邪教也。如必指为刘之协之徒党。则么么刘之协。有何计术。而能煽惑如许之多哉。可知此数省贼匪。皆地方官所激变之民人。而以邪教入奏。以避重就轻。掩其激变殃民之罪耳。臣推原事始。由乾隆六十年湖南之苗。地方官于苗民。平时不能抚绥驾驭。逼勒供应。科派夫役。种种凌虐。而内地奸民之侵夺苗地者。苗民控诉。官复不为申理。是以因而滋事。当时统师进讨者。宿兵两年。两广云贵四川等省。俱有征调。而湖北最近。差徭尤多。俱系以军兴法从事。而不肖官吏。更从而奉一派十。渔利侵肥。其时又逢严禁小钱。滇黔川楚无赖之徒。向以私铸私贩为生者。一时罢业。固已狡而思逞。又适值襄樊一带。有查拏邪教之案。有司奉行不善。挨户搜查。奸胥蠢役。乘势攫取财赂。不遂所欲。即诬以邪教治罪。于是正犯之刘之协等。转得脱逃。而乘机鼓煽。纷然并起。与官为雠。 朝廷以正当用人之际。将失事各官。暂且宽容。俟事竣查办。而各官仍安居本任。且有因收复一二城邑。擒捕一二贼犯。转邀优赏者。贼徒有所借口。而胁从者之附贼遂愈多矣。夫医之治病也。当先究其致病之由。然后用药有准。臣愚以为湖北四川等省。其起衅酿祸之官吏。必须查出确核其罪。分别惩治之。然后明告天下以贪残之吏既已为民行法。而彼大逆不道之贼。敢于光天化日之下。焚掠城邑。毒害善良。实为覆载所不容。神人所共愤。责成将卒。克日扫除。则 国法申而人心服。士气壮而贼势孤。阱兽斧鱼。无难殄灭矣。
二曰广谋议以筹胜算。孔子之论行军。曰好谋而成。夫好谋则不徒兵力而已。查贼匪势虽猖獗。然乌合之众。狼奔豕突。非有才能智术也。观其所破城邑。专务焚烧抢掠。并不能为持久居守计可知矣。我 国家多士济济。合力策而用之。蠢兹小丑。原不难克期剿灭。然外之督抚将帅。惟以兵力单薄为辞。而于审形势察机宜出奇计设间伏之类。多置而不讲。夫必待兵力之厚。声势之大。乃足陷阵而破围。设遇贼众我寡时。即未免各怀观望。虽曰左次无咎。究已坐失机宜。故贼来而疏于防御。致其鸱张。贼去则缓于穷追。任其兔脱。月延一月。驯至于今。夫自贼匪滋事以来。调发本省及各省协剿之兵。合之雇募乡勇。计亦不下数十万人。然兵力合之则见多。分之则见少。今以地数十里之远。山林险阻。道路纷岐。在在需兵分布要隘。以守则不能为剿。以追则无以为援。若何而可。窃料贼匪之众激于忿怨官吏者十之二。困于衣食冻馁者十之三。出于掳逼驱胁者十之四。其甘心为匪者度不过十之一耳。初起之时。激忿怨者以戕杀官吏兵役。泄忿报雠为快意。困衣食者以抢掠银粮衣物。恣如所欲为得计。故其气甚锐。势若难当。今从之奔突数年。靡有宁居。忿怨之心。久而渐释。而此三年中所蹂躏地方。经其一至再至。居民已咸知警备。物产亦半就荒残。即抢掠岂能遂其大欲。而驱胁之众。久亦思归。特室家田业之已空。不得已且随之奔走。以苟延性命耳。而彼甘心为贼。号为逆首者。既抢掠之所得无多。又日须养给此随行之众。势亦必力疲而不赡。气索而不振。为今之计。机会正自可乘。夫山林深阻利用伏。人众新附利用间。或因其疲乏而遮击之。或因其怨思而解散之。或批亢捣虚而蹴之。或坚壁清野而困之。或诱其前。或牵其后。或断其中。兵法多端。随机应变。善谋者必有以握其胜算矣。臣愚以为宜 诏在廷大小臣工。将平贼方略。各抒所见。详细条列。三品以上。密封以 闻。四品以下。赴通政司投进。如果有可用。然后付统兵大帅。揣量事势施行。则智者竭谋。必有出奇制胜之良策。而各将弁禀承 庙算。亦不畏葸以迁延矣。
三曰设统帅以一兵权。贼匪既出没川楚秦豫之境。则此四省固应分头防御。尤当合力夹攻。今 朝廷以剿贼之事。责之四省督抚及将军提督等。使各带大兵。分据要道。原令其视贼所向。来则迎击。去则尾追。无分此疆彼界也。惟是领兵之人。既各有分地。即各顾一方。恒情所在。但求己境无虞。罔恤以邻为壑。即如四川总督勒保。与数省之督抚将帅。分属等夷。虽有总统之虚名。而其威望不足以慑之。欲其俯首指纵。呼应灵便。亦良难矣。夫贼之往来奔窜。剽忽无常。军之掩击袭追。奇正不测。事会所乘。间不容发。稍一迟回郄顾。即误机宜。必能使号令所及。实时顺应。如臂指运掉之灵而后可。臣曾供职 国史馆。恭读王公大臣诸传。仰见 国初平定诸省。并 命亲王贝勒为经略。为大将军。近年平定西域及金川。则有一等公兆惠阿桂等。威望之重。足以镇压诸将之心。故用命成功。着有明效。今贼匪蔓延。非负固一隅之比也。窃计贼之出没。利山林而不利平地。故河南之受患轻。而四川之受患最剧。蜀境东北。跬步皆山。林深箐密。鸟道四通。伏则可以负隅。出则可以剽掠。且自明季流寇屠戮以后。并无土箸之民。所有居民。皆从五方而至。垦荒侨籍。其心固易于动摇。又川省向有嘓噜一种。十百为。以焚抢为事。其势更易于附合。故贼之大势。尽趋于蜀。而其东出则湖北之郧阳宜昌施南当其冲。北出则陕西之汉中兴安商州当其冲。臣愚以为 朝廷宜选王公大臣。素有威望。众所信者一人为统帅。驻四川之顺庆。当东北适中之地。调度控扼。一切假以便宜。然后分命诸将。各委以一路攻剿之责。如四川。则保宁为一路。夔州为一路。达州为一路。而并于东南预防其由西阳以窜入贵州。西北预防其由龙安以窜入甘肃。湖北。则郧阳为一路。宜昌为一路。施南为一路。陕西。则汉中为一路。兴安为一路。商州为一路。各以该省之将军提督副都统总兵为大将。专办其所管一路之贼。而各总督仍带兵往来。以为犄角应援。诸将于贼中情形。侦探必真。使迎击尾追者。不误于所向。统帅于行间功罪。论奏必实。使捏饰委卸者。莫逃于明刑。如此。则声势联络。号令统一。必无观望牵掣之虞矣。至于巡抚。本有抚绥地方之责。应令其一意措置难民。且此数省贼扰之处。仅在边隅。而无事之区。尤当加意整理。四川旧无巡抚。亦宜一体暂添。均责以察吏安民之政。使事皆修举。不以用兵之故。稍致废弛丛脞。是尤慎固根本之道也。
四曰添士卒以壮军威。剿捕贼匪。三年而未蒇功。说者皆谓兵少之故。所以贼负固而不能攻围。贼奔窜而不能追击。则添兵诚为要务。伏思 国家设兵。各有定额。每省不过数万人。要在平时将佐。训练有方。作其气力。一其心志。使之畏 国法。甚于畏强敌。故战则无退怯。行则无淫掠。节制如山岳之重。运掉如臂指之灵。特承平日久。将卒皆习于骄惰。视操练为具文。视钱粮为固有。甚而军吏隐占。兵丁买间。均所不免。一遇有事。本省之兵。不足备本省之用。不得不调借邻疆。与雇募乡勇。夫调兵他省。无论其沿途供应。重为民累也。即此项所调之兵。远从他省。跋涉或数千里。及扺军营。已力疲而气馁。兼以地道不熟。平险异宜。用违所长。未必尽能得力。且以远省之兵。久从征役。未有还期。疾病死亡。相视惨沮。于是思归之心胜。而敢勇之气消。又况所调之处。一而再。再而三。各省额设之兵。既经屡调。则所存以资守备者无多。虽地方幸皆宁谧。然营伍空虚。奸民之窥衅。亦可虑矣。雇募乡勇。无论其浮开名数。冒销钱粮也。即此项本属乡民。但可资其力以使之捍卫乡里。而不足驱之以从征。平日未尝训练。技艺既非素娴。纪律亦未熟讲。忽聚忽散。不可骤绳以法。而所得些少口粮。又无足以系其心。其或假公以报其私忿。或要索而诬及善良。是乡勇亦可暂时一用。不为长策矣。敬惟 圣主。意在灭贼安民。重费定所不惜。则救时之计。设兵不厌其多。应将各处所募乡勇名数。 勒下统帅。分饬有司将弁。悉心考核。其情愿随征。堪以备战者。即予以名粮。配以器械。编为额兵。有功以各标营一体赏拔。其未习技艺。不谙行阵者。亦另编之为新兵。拨与各标营操练学习替换填补之用。其不愿随征战与编新兵者。则令其原籍之里甲长亲属保领。使归其乡。夫此所雇之乡勇。既已编作额兵。则所调各省之兵。可尽数撤回原营归伍。不惟可省道途征调之烦。而无事之区。亦皆表里壮实。不虞他故。且新编之兵。俱系本省之人。山川险要。皆所惯习。较之客兵必得力。至新兵之隶标营学习者。仍令各抚稽查其将弁之勤惰。而不使其虚应故事。有训练之名。而无训练之实。则新兵亦皆足备实用。而不患其不精。事平之后。统核兵数。虽比旧额所增实多。然此数省之边隅。皆地界番苗。山林深阻。多设重兵以资防守。亦不失为未雨绸缪之计。即或恐其糜费。欲为裁汰。而宽以数年。令物故老病退休者。缺而勿补。是目下虽有添兵之费。亦渐可复经制之常。非若乡勇之出于雇募者。游食已惯。一旦罢而不用。将有能聚而不能散之忧也。
五曰杜冒滥以收实用。 国家所以鼓励人材则有爵禄。可以奔走人力则有金钱。爵禄得其宜。则各奋功能而官称职。金钱用之当。则争出死力而民忘劳。伏见军兴以来。 朝廷不吝爵赏。凡军营所奏劳绩之员。立予升擢。三年中从微员而跻方面者。不可枚举。又凡所请军需动数百万。皆立发内帑。已用至八千余万之多。所以励人材而纾民力者至优极渥。而未即成功者何也。其中必有冒滥者也。近伏见邸抄。如湖北参员胡齐仑。以查拏邪教。不二年。由知府洊至安郧襄道。加按察使衔。而居心狡诈。虚捏侵欺。声名狼籍。现在败露。又见邸抄。德楞泰所带一路之兵。据奏每月需银五万余两。已与应销例案不符。而经手承办粮台之知州覃光典所禀。则称此一路每月之费。需银九万余两。以此观之。冒滥不少。夫使功而可冒。是以军营为仕宦之快捷方式也。使用而可滥。是以 国帑为司官之利薮也。臣愚以为嗣后军营出力人员。如武职身在行间。摧锋破阵。杀贼擒渠。自当循照向例。即于军营所出各缺。递行升补。其文职如地方州县佐杂等官。于贼匪至境时。能督率民兵。退贼保境者。即优以应升之衔。赏翎顶而不必遽升实缺。此项文员。能于贼至之时。率民以捍卫。必其平日尚能固结其民之心。故不至相率奔溃。若遽升实缺。则该员即当移赴新任。而此缺骤易生手。官民不相联属。恐生意外之虞。且贼去之后。一切抚绥完缮。尤资得力之人。应俟事竣日合计功状。详加确核。送部引 见。乃予升迁。庶可杜营竞幸进之门。而地方亦收得人之效矣。至若军需款项繁多。而最易浮冒者。莫过乡勇一项。今议以乡勇编作额兵。则存亡病革。各营各伍。有籍可稽。无从冒报。惟闻道路之言。统兵大将所用厨役。一名有月给工食至五十两者。粮台大吏。日相燕会。穷极珍羞。有以多金雇觅优童侑酒者。而备弁兵卒应行恤赏之项。或反靳延而至阅月踰时。又何以服其心而责其用命。宜 下统帅。以时密查严办。使将有投醪之美。士怀挟纩之恩。复何患贼之不灭哉。
六曰妥招抚以净贼根。贼匪煽乱四省。沿边州县被患者。凡数十处。所有失业之民。赈济口粮。修理房屋。给借牛种。凡所以招徕抚恤之道。宜选勤慎有司。廉明道府。妥立章程。而以巡抚专董其事。窃惟招抚之要。首在清查户口。次则阅实壮丁。又次则蓄备资粮。又次则检核田土。四者皆要务也。夫清查户口。即保甲之法。但册门牌。有司皆视为故事。不肯实力奉行。适滋需索扰累之弊。查州县所辖。大者不过二三百里。小者不过百里。均宜躬行履勘。不假吏胥。如某户共有几口。所操何业。土田若干。一一登记明晰。不许稍有隐漏朦混。内有被贼驱掳。及现充乡勇者。被掳之日月。应募之地。一一填注户下。毋许隐混。其有自贼逃归。与乡勇不愿改兵者。均即按册验明。取具里甲长及亲属承领甘结。收入本户。既查明户口。随即阅实壮丁。除孤寡老弱外。将各壮丁籍记姓名。谕甲里甲长。使之各就一里一乡。自为什伍团结。无事之时。耕佣贸易。各从其便。遇有贼警。自行守卫所居之村。贼至。以举火鸣锣为号。邻村以次接应。互为声援。汛防官兵。亦即闻声驰赴救援。堵截要口。则贼匪无所施其窥伺矣。至蓄备资粮。则在阅其地势。查数省沿边地方。自前明寇乱。乡民为避贼守御计。各建堡寨。至今遗址多存。有司于亲行巡历之时。稽考志书。咨访耆老。相度形势。旧有者修之。应添者创之。所创建之费。或令民自行捐输。上户出资。下户出力。或官先借项。给民修建。分年计地征还。使乡民所有粮石积聚。藏贮其中。贼至。即相率入守。民志已固。贼势自穷。至检核田土之法。各乡除现有业户管业外。所有荒闲田地。或系户绝。或系叛产。总属官地。须履丈四至。分别等则。登记分确。不许稍有影射隐占。其自贼逃归及乡勇不愿改兵者。查明实系单丁贫民。无户可归。无业可复。即将此项官地拨与佃种。输租于官。而岁给以佣力之值。编于另户。附于就近之里甲。责成里甲长约束稽查。此四事者不但为防贼起见。即太平无贼。用以长治久安可也。至于贼势穷蹙。定有投出求降者。察其果出真情。然后济之以抚绥之法。其头目及桀黠用事者。虽当量予宽容。必置之数千里外。使远离巢穴。不生他虑。其大伙徒党。则于官地最多之处。妥为安插。分令佃种。照屯田法办理。亦以什伍相联。编为屯户。设立千把总等官以钤束之。如此。则生聚有资。守望得助。流亡可复。反侧皆安。消奸宄于无形。固纲维而不动。一举而数善备矣。
练乡勇核军需疏嘉庆五年
御史张鹏展
窃见教匪肆扰川陕。 皇上日以调兵筹饷二事。宵旰罔释。敢抒一得之愚。以备采择。一攻剿贼匪。宜简人才以练乡勇也。贼匪扰累日久。未见成功。臣于外间来人细访。皆缘带兵大员。拥兵自卫。不敢近贼。或命将弁堵剿。将弁亦不向前。惟催督乡勇。乡勇亦不踊跃。但贼乃乌合之众。人心涣散。虽各处掳掠迫胁。闻官兵所在。各争先引避。官兵知其去稍远。因尾其后。得逃难之民或被贼杀死之民以为功。而兵无纪律。到处搜攘民间。得财物馈纪功之人以邀赏。民间畏兵如畏贼。皆因大员不肯临阵。以赏罚寄之贪纵之员。而功罪不明也。大员所以不肯临阵者。因兵力少。兼之兵系远路而至。露居风处。为日已久。不无羸弱。且一兵之身。如军械器物。一一俱须自带。身重而行走不便。渡涧上山。尤难取捷。遂不得不用乡勇。而乡勇非素习之人。未敢深信。又不得不依兵自卫。至于兵之待乡勇。每以奴隶使之。常时则于营盘挖泥除草樵薪水火等事。晚宿则护于兵之外。有贼则兵在后催督之。受伤则惟乡勇。有功则归兵。此稍有膂力之乡勇。亦尽逃散。而穷饿之乡勇。始屈以就旦夕之须。至于临贼。亦归逃散。大员见乡勇与兵丁俱未可倚用。愈狐疑于心而不敢进也。臣思除贼断不可稍缓。除之稍缓。彼之裹胁愈众。贼之势众。即招之必不降。且百姓既被裹胁。身家荡尽。降亦无所栖倚。不得不从贼以谋旦夕之活。是必有以大示之威。使之丧胆。则贼势可一散俱散者也。所以示之威。必须添兵。但各省征调。风声亦觉稍动。且以远道疲乏之兵。到风土不习之地。亦难决胜。诚莫善于练乡勇。臣思乡勇之利有五。而其弊有四。乡勇于地方路径崎岖。皆所素稔。其行便捷。利一。乡勇习识贼中涣散情形。其气倍壮。利二。乡勇于百姓中召募。亲戚里。同患相恤。其赴救愈坚。利三。乡勇各有身家。其自卫急切而气愤。利四。贼所裹胁者。皆附近州县之民。各团练乡勇。则贼无可裹胁。而贼之党与日减。利五。至于其弊。则上下之情未联。地方官徒借练乡勇之名以为开销。且借以索民间帮补。毫无实际。一弊也。兵弁草芥视之。乡勇离心而逃散。二弊也。乡勇素无纪律。千百为。其中非尽善类。约束不严。转于地方生事。三弊也。平日未得其心。倘或见其扰害地方。及临阵逃避。责之太过。激恐生变。四弊也。欲尽得其利而全无其弊。是在简人才以调习之。臣愚以为于府道中。简用朴诚而明决者数人。率同各州县亲身与百姓开导。示以各卫身家。务必同心出力。择有膂力者。公举而厚抚之。至性至情。上下相通。则民恃长官如慈父母。早足以固其心。其有不安分之乡勇。责之以法。众亦帖然悦服。则民力可用。无不以一而当十。且乡勇统以道府。不为兵所刻迫。其力更奋。实有出力者。优加爵赏。则有膂力之人。胥欲得一出身阶级。其气愈鼓。以齐心协力之乡勇。破乌合涣散之贼。所至如扫矣。夫谓乡勇未可深信。不知百姓久受厚泽深仁。断无异志。特不收用之。而为贼裹胁。善用之则顽悍革心。是必得实心实力之道府州县。以统其事而究其功。又得虚心明察之督抚。以总其成而考其最。至于官兵归经略总统往来接应击杀。则不日即可成功。近闻贼势虽众。而其所蹂躏之地。俱成荒野。粮食全无。亦甚穷蹙。须防其骋力轶出。果团练乡勇固守。贼即坐以待毙。况并力以擒之。其势固易易乎。又闻军营食用甚贵。一馒头须银二分。各兵每日给银一钱。仅得三四馒头。食不足。因搜索民间。扰累不少。益见兵贵神速。不可迟久。师老财匮。弊不可胜言也。
一严核奏销以杜浮滥也。向来各州县开销军需支费。由本州岛县出文列款。申军需总局。由总局咨部开销。近年弊窦。总局竟行取各州县预印空白。至省代填。浮滥侵帑。而各州县竟不知开销实数。即实经支费者。祇领得十中二三。是以仓库益亏。饷项徒资中饱。在军需局者。大员则侵盈欲壑。小员及幕友书吏人等。无不坐拥厚赀。捐官受爵。皆缘行取空白所致。而总局系本省上司州县。不得不听从之也。前闻福建查办亏空。至数百万之多。虽由不肖州县侵挪。亦缘台湾军需奏销。伊辙布为籓司。行取州县空白。代填申请。总督李侍尧等分蚀。以致州县受累已深。继之以伍拉纳浦霖钱受椿之贪纵。更积重难挽。国计民生。均受其害。遂成大狱。臣去岁赴京。路经豫省。闻前任河南之布政使。皆取空白。而各州县垫办军需。转无实得。众怨沸腾。在军需局行走者。无不各挟重赀。捐官不少。现在军需未竣。不可不预防流弊。伏乞 旨宣谕。明白示禁。以杜积弊。务使州县自出印文申请开销。不得听总局取用空白。且令不在军需局之大员查察出结。方用有实效。仓库不致负累。大员不能染指。亦必不肯听其浮开。而帑项不至滥糜矣。
征邪教疏嘉庆三年
洪亮吉
今者楚蜀之民。聚徒劫众。跳梁一隅。逃死晷刻。始则惑于白莲天主八卦等教。欲以祈福。继因受地方官挟制万端。又以黔省苗氛不靖。派及数省。赋外加赋。横求无艺。忿不思患。欲借起事以避祸。邪教起事之由如此。然臣以为邪教实不足平也。何则。伊古以来。焚香聚徒。敛米入教。如汉之张鲁张角。晋之孙恩卢循。六朝及唐川蜀之米贼。宋之侬智高。明之刘六刘七赵风子徐鸿儒唐赛儿等类。皆起于中叶以后。政治略弛之时。然尚皆不旋踵即扑灭。若我朝 圣圣相承。振纲饬纪。每有赈恤。皆不惜百万帑金。视民如伤。爱众若子。此不特中外知之。陷入邪教者知之。即为邪教之首者亦知之。故临阵撑拒。必言受地方官之害。以致背 皇上大德。试思此等皆身罹叛逆。万死不足赎之人。而天良不昧尚如此。臣故云邪教不足平也。臣今敢有请者。以为胁从宜贷也。邪教入一村则烧一村。入一镇则烧一镇。以胁良民为贼耳。邪教既退。州县官又利其烧烬所余。屏民使不得归。于是良民始不得不从贼。邪教滋扰数省。首尾三年。烧村镇愈多。则无身家衣食之民。附丽之者愈众。邪教又不甚爱惜。每行必驱之使前。或抑之在后。以抵官兵。故诸臣所入告。云杀数千人数百人者。即此无业之流民。非真邪教也。非真贼也。且此曹每州县动辄以万计。可尽杀乎。即可尽杀。亦非 皇上如天之仁所忍出此也。故臣以为胁从宜贷。一则开愚民之自新。一则离邪教之党羽。党羽一散。真贼乃出。从此官兵刀箭鎗炮之所伤。乃真邪教也。乃真贼也。一则吏治宜肃也。今日州县之恶。百倍于十年二十年以前。上敢隳 天子之法。下敢竭百姓之资。以臣所闻。湖北之宜昌。四川之达州。虽稍有邪教。然民皆保身家恋妻子。不敢犯法也。州县官既不能消弭化导于前。及事有萌孽。即借邪教之名把持之。诛求之。不逼至于为贼不止。臣请凡邪教所起之地。必究其激变与否。与起衅之由。而分别惩治之。或以为事当从缓。然此辈实不可一日姑容。明示创惩。既可舒万姓之冤。亦可塞邪民之口。今日州县。其罪有三。凡 朝廷捐赈抚恤之项。中饱于有司。皆声言填补亏空。是上恩不下逮。一也。无事则蚀粮冒饷。有事则避罪就功。州县以蒙其府道。府道以蒙其督抚。甚至督抚即以蒙 皇上。是使下情不上达。二也。有功则长随幕友。皆得冒之。失事则掩取迁流颠踣于道之良民以塞责。然此实不止州县。封疆之大吏。统率之将弁。皆公然行之。安怪州县之效尤乎。三也。一则责成宜专也。楚抚守楚。豫抚守豫。陕抚守陕。战虽不足。守必有余。即以陕西言之。武关潼关蒲关。东面之三门也。大震关大散关骆谷关。西面之三门也。其地皆重岩极险。使预为之备。先使百人守之。贼何以能入武关。何以能进剑阁。又何以能复入鸡头。趋褒斜。东西蹂躏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此非封疆大吏。不知地利。不知形势。不先事预防之失乎。夫 朝廷之驭天下。不过赏罚二端。前者平金川。平缅甸。所以能即日告功者。赏罚严明。赏必待有功。罚不避勋贵故也。今行军数年。花翎之锡至千百。而贼势愈炽。蹂躏之地方愈多。则功果安在乎。将弁之弃营汛。弃镇堡。常与贼锋相避者。大吏又务为掩饰。则咎果谁任乎。况有功而使无功者受其赏。则有功者解体。有罪而使无罪者代其罚。则有罪者益恣。故臣以为今日之事。 朝廷则赏必当。罚必行。亲民之吏则各矢天良。封疆之臣则各守地界。削上下欺蒙之弊。除彼此推诿之情。如是而邪教不平。臣不信也。臣谨疏。
拟征邪教疏
赵希璜
今夫救焚者。与其渥水以遏火之冲。无如彻屋以断火之路。治水者。与其筑堤以防水之溢。无如凿渠以分水之流。彻屋而火自止。分流而水自减也。贼至之地。类皆先时可知。莫若令司牧之官。预为晓谕乡民。凡零小村聚。其资粮妇女。并归大庄。近山者依险为寨。平原者筑墙为堡。深沟固垒。老弱居守。强壮抵御。但能联络数十里之地。一处如此。处处皆然。使教匪进无所掠。攻无所克。不过旬月。势必解散。因其懈而击之。所谓以逸待劳也。即使不击。亦不能添裹多人。其众有减无增。岂能猖獗。此即古人坚壁清野之谋也。侧闻贼匪滋扰。皆系抢夺口粮。戕戮老幼。焚烧屋庐。劫制强壮。非有攻城占据之策。但为逃避蔓延之计。而官兵所以不能制其命者。以贼人掳掠。随地皆粮。复裹多人。一遇追袭。率以所劫之人。前当锋刃。至于真贼。战败先逃。官兵探访所逃之方。须得的实。加以筹调装粮。即使卷甲疾趋。计已动涉旬日。是以邀截之兵。每尾贼后。而山中路径多岐。官兵难以备悉。更加樵采之蹊。随在皆有。贼穷辄遁。又不必遵由平民素日所行之路也。围剿之说。有似难行。况丑类非比从前。跳梁业已三载。众聚则易歼。势分则难图也。占据则可围。流徙则难追也。接战则销灭。逃避则蔓延也。夫用兵之道。宁贵拙速。不务巧迟。迁延之间。积匪成猾。事势酿于四省。波累不止一方。分阃有人。责成奚属。窃以贼人避战之情已见。分窜之势既成。使仍戢我前矛。趋其后路。是犹击蛇而蹑其尾。搏虎而逐之山。欲求有功。曷云克济。为今之计。须易良图。贼意在分。我诱令合。诱合之法以守为长。夫川陕楚豫。横亘终南。荒山本易藏奸。开垦原非土著。零星散处。防范维艰。今既贼踪潜往。虑其照旧潜来。无论所过之区。蹂躏定无遗类。即彼闻风之所。逃亡必乏居人。宜以山中散居之户。难守之区。撤其室庐。迁其积聚。况已逃亡之众。业经养有方。募其精壮。练即强兵。广求险阨之口。多筑堡障以防。陷坑拒马。列在当途。伏弩窝弓。布诸径路。空山无所侵掠。坚壁难以倅攻。彼固因粮于民。而粮不可因借胁于众。而众无以胁。到处皆然。计穷必合。又加各关要地。厚集弁兵。告急闻风。星驰策应。若果守之以法。应之有方。斯贼既分。决不能合。纵能合。亦必不能分矣。其它设施之方。抵御之术。偻指可数。请更详之。一曰官兵可合而不可分也。夫兵贵速而不贵迟。宜聚而不宜散。散则势单。聚则势众。今使调万人之众。置之十处。所用不过千人。是已置九千人于无用之地。非但虚糜帑项。抑且坐失事机。一曰乡勇可守而不可战也。乡勇之设。本以卫一乡之民。非但此县不可调于彼县。即此乡亦不可调于彼乡。此乡之乡勇。即令此乡之强壮者为之。彼之父母妻孥在是。田庐坟墓在是。一旦贼来。相为抵敌。犹如手足之卫其头目腹心。有不勇气十倍者乎。假使招募游手。征调他处。此固不练之兵。即同乌合之众。用之不当。反足以摇动官兵。一曰神堂古庙宜预拆毁也。乡僻寺观铜铁器皿宜广为收致也。夫深林密箐。本易藏奸。此等处所。设被贼人所占。木植甓。皆为攻具。铜铁器皿。可作利兵。莫若先行拆毁。广为收致。以供堡寨之需。非但化无用为有用。且变防人者为自防。抑臣闻之。将将校难于将兵。立法尤贵于行法。昔吴宫教战。斩爱姬以伸威。齐国陈兵。戮贵臣以行令。今既有奏升之官。甄录之幕。自当有明法之士。降罚之员。赏罚者。用兵之权衡。德威者。鼓士之橐钥。古人云。赏必先远而后近。则远人服德。罚必使近而后远。则近者畏威。诚谓近习之人。希泽易而知威难。疏远之士。用力多而受德鲜。公道而行。勇气自倍耳。
筹令民筑堡御贼疏嘉庆二年
德楞泰
臣明亮臣德楞泰奏言伏查教匪自上年至今。窜及数省。虽各路剿杀。为数以千万计。而首逆尚未成擒。余党不形减少。实缘各贼始尚据险屯聚。得以合围进捣。近日则东奔西窜。无久占之地。无一定之所。以劫掠为生。行不必裹粮。住不藉棚帐。党与不待征调。蹂躏数千里。飘忽无常。臣等追贼自楚入陕。经过被扰村庄。有房屋为贼所焚毁者。有盖藏一切。为贼搜劫无遗者。有男妇人口。为贼掳胁前去者。堪悯情形。一言难尽。此时已经被扰之处。急须安顿抚恤。未经被扰之处。急须布置堵剿。使贼无从劫掠。而后可以卫民而困贼。查各州县在城之民。有城池以资保障。其村庄市镇之散处者。仅恃有一二隘口。乡勇防护。或相离较远。猝然遇警。不及应援。或山路分岐。设堵未遍。贼已阑入。年余以来。百姓往往一闻贼至。仓皇匿避。粮食衣物。即为贼有。其奔避稍后者。则既劫其物并掳其人。甚至备卫之火药器械。反以藉寇而资贼。而各贼每至一处。有房屋以栖止。有衣食以接济。有勾结逼胁之人。为之引道路而供负戴。是以两载用兵以来。各省剿杀。无虑千万。而贼党不加少。且兵力以保城为急。则村市已被焚掠。以保荆襄为急。则房竹安康已难兼顾。往往官兵探贼所向。穷日追及。而贼一见即走。旁分四窜。本欲迎头。反成击尾。皆由前无阻截。是以任其所之。为今之计。欲筹恤难民而困贼匪。莫若饬近贼州县于大市镇处所。劝民修筑土堡。环以深壕。其余散处村落。酌量户口多寡。以一堡集居民三四万为率。因地之宜。就民之便。或十余村联为一堡。或数十村联为一堡。更有山村僻远。不能合并作堡者。即移入附近堡内。所有粮食牛豕什物。一并收入。被难民人。即于其中安置。搭盖草棚。贼近则更番守御。贼远则出入耕作。该庄丁各保身家。巡防自必奋勇。壮丁不足。更于难民中择其骁健者。充当乡勇。酌给口粮。即以代赈。每堡派文武干员二三人。绅耆数人。为之董率弹压。如此防范。未被难之户。得有捍御。已被难之民。得谋食息。且收养堡内之人。户口有稽。不特可免流离。抑且赈无冒滥。即其中有一二曾经入教。首鼠两端者。亦皆有所拘束。不致附和勾结。则贼匪所至之地。皆沟垒森严。难以冲突。各堡以逸待劳并力御剿。使贼处处受敌。而人民不为逼虏。粮食牲畜不为劫夺。火药器械不为掠取。贼必饥饿日就穷蹙。加以劲兵云集并力兜擒。而后杀一贼即少一贼。灭一股复除一股。即如近日绅士梁友谷等。筑堡团练。贼不能犯。保护乡里十余万人。实有明。是以现饬湖北之郧阳房县竹山竹溪。陕西之兴安白河洵阳平利安东石泉等处。一律相地修筑。并移咨汪新秦承恩。选派能员。及时筹办。此外或有须设防修筑之处。亦属该抚臣暨地方官。随时酌量情形。一体办理。至于川东一带。每多险峻山寨。为各贼负嵎走险之所。祇须令随近居民预先移住其中。一如守堡之法。自相捍卫。其大村镇市不便移入者。则令仿照筑堡。似于御贼安民之道均有裨益。
此筹办坚壁清野之始议也此时果行当不致旷延七载也惜事旋中止至嘉庆六年始奉 旨通行耳
坚壁清野议
龚景瀚
窃惟邪匪滋事以来。蔓延四省。辗转两年。处处有贼。处处需兵。负固则经年累月不能克。奔窜则过都越郡不能御。议者惟以兵少为辞。于是调邻省。增新兵。募乡勇。俱谓以多为贵。不知其无益而反有害也。何则。 国朝经制之兵。本属有限。而腹里尤少。其重兵所在。非番回错杂之区。则形势要害之地也。一调不已而至再。再调不已而至三。备御空虚。奸民因而肆志。则无事之区。又将滋事。即如四川湖北之兵。皆以全赴苗疆。邪教遂乘机滋事。岂非明效大验乎。此调兵之害也。仓卒募兵。但能充数。非市井无赖之人。即穷苦无聊之辈。纪律不习。技艺不精。心志不齐。胆气不壮。遇贼惟有纷然鸟兽散耳。此增兵之害也。乡勇守护乡里。易得其力。若以从征。则非所愿。无室家妻子田庐坟墓之足系其心也。平居未受涓滴之恩。临难责以身命之报。于势既有所难能。而为之长者。素与平等。本无上下之分。予以虚名。强相钤制。于心又有所不服。故加恩则玩而骄。执法则忿而散。求其约束而整齐之者。难矣。其藉此为利。浮开名数。冒领钱粮者。又无论也。至于临阵。既未习乎战。疑则易惊。又各自为步趋。纷则易乱。即或诱之以重利。鼓之以大义。而有勇无刚。能暂而不能久。哄然而进。亦哄然而退耳。此乡勇之害也。且兵勇多则粮饷广。粮饷广则转运难。 国家帑藏充盈。杀贼安民。虽千万在所不计。而民间之疲于转输。困于差徭者。不知凡几矣。文报有站。粮运有台。军营之移徙。使节之往来。其夫马不能不资于民力。近地不足。调之远处州县。虽官为给价。而例案所销。岂能敷用。每县夫数百名。马数十匹。道涂之费。守候之费。津贴之费。司事者口食之费。皆派之里下。不肖生监。又从而干没其中。为日既久。民力竭矣。官吏但顾考成。一切以军兴法从事。科敛督责。民不堪命。事变滋起。或遇水旱之灾。将何以处之。况乎将领不能约束兵丁。所过甚于盗贼。乡勇从而效尤。激之生变。是所忧者。不独在邪匪也。然使有济于事。侥幸成万一之功。亦不必过为疑虑。而自去年以来。其情形大概可见矣。四省之山。层崖峭壁。立如城塞者。所在多有。其上有田有水。贼若据之。非数万之众。不能攻取。然周围百余里。或数十里。终未能环而围之也。竭力仰攻。士卒已伤损过半。幸而得之。贼已乘间率众他徙矣。虽穷日夜之力以追之。而其势常不相及。贼因粮于民。无地非民。即无地非粮。官兵之粮。必须转运。贼窜无定向。亦无定期。粮台岂能预设。夫马岂能预增。仓卒移营。粮必迟误。此一难也。贼皆轻身。登降便捷。而我兵鸟鎗弓箭火药铅弹。身所佩带。不下二三十斤。行走不易。此二难也。贼皆本地之人。惯于山行。妇人孺子。亦趫捷若飞。而我兵如陕甘等处。壮健有余。轻捷不足。登山半日。汗流气喘。未遇贼而先困矣。此三难也。贼随时随地可以休息。而我兵行必按队。止必安营。挖濠树栅。守卡站墙。日夜不得安歇。此四难也。贼常饱而我兵常饥。贼常逸而我兵常劳。胜败之势已分矣。幸而胜之。所杀者贼之后队数十百人。或其老弱疾病不能行者耳。其首逆及全伙。不可得也。贼之诡计。又分布数人于左右十余里中。四面放火。使我兵疑畏不敢遽进。及至探明。而贼已远矣。此尾追所以常不及也。于是有谓宜绕道前进。迎头截杀者。究之亦系空言。无实济也。前后夹攻。则左右分驰。东西并攻。则南北各窜。山涧重迭。道路纷岐。处处可通。头头是道。安所得十余万之兵。一一追而击之。即令兵多将广。四面兜围。而贼聚而冲。我散而守。十余万之兵。分布于周围数百里之内。其势既分。其力亦薄。贼以全力舍命冲突。未有不溃围而出者。故贼之往来。可以自如。我之进退。反不能自主。贼合而我兵不得不分。贼分而我兵遂不能复合。焚掠裹胁。贼愈杀而愈多。疾病死亡。兵日添而日少。剿则无以为守。守则无以为剿。城池已在在堪虞。将领惟斤斤自保。
今日之贼。无论非今日之兵所能剿除。即或额兵全来。新兵已练。而使之追逐千里之遥。奔驰半月之久。力疲气沮。其势又为今兵之续。贼势益张。兵气益馁。日延一日。事恐不可问矣。然则为今之计。将奈何。曰贼未至巴州。而巴州之民先去。贼未至通江。而通江之城已空。守土之官。虽欲效死勿去。其谁与守。此无他。民心无所恃也。故必先安民然后能杀贼。民志固。则贼势衰。使之无所裹胁。多一民。即少一贼矣。民居奠。则贼食绝。使之无所虏掠。民有一日之粮。则贼少一日之食矣。为今之计。必先坚壁清野之法。责成地方官。巡行乡邑。晓谕居民。团练壮丁。建立堡寨。使百姓自相保聚。自小村入大村。移平处就险处。深沟高垒。积谷练兵。移百姓所有积聚。实于其中。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贼既至。则闭栅登陴。相与为守。民有所恃而无恐。自不致于逃亡。别选精锐之兵二三千名。以牵制贼势。不与争锋。但尾其后。贼攻则救。贼退则追。使之进不得战。退无所食。不过旬余。非溃则死耳。不战而屈人。策之上者也。其要必先选择良吏。一省之中。贤而能者。道府岂无数人。牧令岂无二十余人。其奔走趋事。明白勤干者。佐贰岂无数十人。今川省贼所往来。川东惟夔州一府。达州一州。川北惟保宁顺庆二府而已。陕西惟兴安一府。商州一州。河南惟南阳一府。湖北惟荆州宜昌施南襄阳郧阳五府而已。所属牧令。贤者之。不肖者易之。每处各派佐杂数人。分任其事。以一道府董局事。佐以正佐数员。讲明利弊。议定章程。总其大纲。其余道府。分路经理稽查。不过三月。可以毕事。其次则相度形势。天成之险。如大成寨太平寨等处者。加卑因高。使之可守。移附近居民于其中。先藏积谷。贫者官贷其资。茅屋草棚。听其自便。其故居仍勿毁。贼未至时。仍可照常安业也。其村庄市镇。人凑集。如临江市普安场等处者。随其所居。因山临水。为筑城堡。外挖深濠。务令高广。民居零星在外者。移入之。砖石木料匠役之费。皆给于官。惟丁夫取于民。有贫乏者量给口粮。以代赈恤。其次则选择头人。山上之寨。平地之堡。人户既多。一切事宜。需人经理。择其身家殷实。品行端方。明白晓事者。或绅监。或耆民。举为寨长堡长。给以顶戴。予以钤记。使总一寨一堡之事。其清查户口。董视工程。经营钱粮。稽查出入。训练丁壮。修饬守备。别择数人为之副。各就所长。分任其事。以专责成。其次则清查保甲。户口繁多。奸良莫辨。外至者。疑其为间谍也。即久居者。亦虑其有匪党也。行保甲之法。十家联保。互出甘结。始准移居。匪类送官究治。其迹可疑。尚无确据者。另附册尾。听其别居自便。毋使溷入。以滋后累。其余良民。悉使团聚。家有几人。大小几口。所操何业。土田若干。详注册内。以便稽核。其次则训练壮丁。每户抽壮丁一人。或二三人。编为部伍。鸟鎗刀矛。各习一技。官为给价。制备器械。每一堡寨。择营中千把。或外委一员。兵三四名。使之教导。勤加训练。有事则登陴守御。自保乡里。毋令出征。惟本州岛县有警。或邻堡告急。许其以半捄援。其次则积贮粮榖。堡寨之中。建仓数间。富家囤户。有粮难以尽移者。官给银收买入仓。无者买于邻近各乡。官兵经过。即以此粮供支。贼至闭寨。壮丁守陴。按名给粮。毋令家食。其鳏寡孤独。贫乏残疾。及家稍充而实无粮者。准其照册分别赈借。贼平之后。即为本乡社仓。分贮当平。一遇灾歉。即可就近赈粜。其次则筹度经费。所有筑台挖濠建仓买粮。置备军械。一切守御器具。及搭棚盖屋之费。银皆官给。交堡寨长司其出入。惟仓粮之数主于官。赈借供支。官为报销。其余银均摊于堡寨。居民所有田地。分为十年。或八年。随地丁征还。如此者有十利焉。
川省无土著之民。五方杂处。其性轻于去就。故一闻警报。辄四散奔逃。民心疑惧。则千里无坚城矣。今堡寨林立。声势联络。民居既安。民志自定。父母妻子。团聚一家。无流离死亡之忧。并不虑为贼逼胁。陷于邪党。可以保全良民。潜消贼势。其利一也。粮皆藏于堡寨之内。所余村落店馆。皆空屋耳。贼即千里焚掠。无所得食。若攻围堡寨。则丁壮自护身家。其守必力。又有邻堡之救援。官兵之策应。其力必不能攻陷。狂奔十余日。非溃而四散。则辗转于沟渎之内矣。区区首恶。何难就擒。可以制奔窜之贼。其利二也。据险之贼。不能不下山掠食。今民皆团聚。粮不露处。冬夏之交。野无青草。附近已无所掠。远出则近山之堡寨皆得邀而击之。其势又不敢出。坐困月余。积粮既竭。终亦归于死亡逃散而已。可以制负固之贼。其利三也。州县之有乡村。如树之有枝叶。枝叶伤则根本无所庇。乡村皆为贼所蹂躝。其城郭之不亡者仅矣。今四面皆有堡寨。障蔽拥护。贼必不敢径犯城郭。有急则环而救之。贼将腹背受敌。官兵又乘其后乎。可以保障州县。其利四也。堡寨远者相距数十里。近者或十余里。官兵经过。就近供支。粮台可以不设。官无转运之费。民无挽输之劳。至文报往来。无须兵勇护之。即于堡寨之在大路者。安设夫马递送。可以省台站之费。其利五也。每省挑选精兵三千。贼合亦合。贼分亦分。牵制其后。使之不得攻陷城堡足矣。其余悉令归伍。所省盐粮。犹其小者也。兵少则差徭亦省。民受无穷之利。而营伍不致空虚。亦无虞更生他变。其利六也。守陴壮丁。惟贼至时数日给以口粮耳。无按月之盐粮。无安家之银两也。其费较招募乡勇。所省何啻天渊。而爱护乡里。朝夕相见。犹有古者守望相助之意。可以情法维系之。不若乡勇从征日久。习于凶暴。怯公战而喜杀掠。酿为将来无穷之隐忧。其利七也。保伍时相纠察。而堡寨之长。又从而稽查之。则奸宄无容身之地。其桀骜不驯如嘓噜者。亦慑而不敢肆。可以渐化为良民。其利八也。邪教蔓延。为日既久。伏而未动者。正不乏人。今淑慝既分。居不相杂。冥顽者苟潜入于贼党。可以一并歼除。其愧悔者必安居乎故业。可以保全身命。绝后患之萌。开自新之路。其利九也。规模既定。守而勿失。远近一体。上下同心。如网之在纲。有条不紊。如身之使臂。无令不从。无事之时。按籍而稽。瞭如也。有事之时。画地而守。井如也。一劳永逸。数世赖之。其利十也。然而愚者可与乐成。难于图始。因循目下。畏难苟安。此议一出。必有沮之者。一则曰骚扰反以累民也。夫择利莫若重。择害莫若轻。贼匪所过。焚烧房屋。杀戮人民。掳掠妇女。其惨极矣。民虽至愚。亦必明于利害。所全者大。即小有骚扰。犹当毅然为之。况保其身家。全其积聚。顺其情之所乐。何累之有。若云奉行不善。则官吏之过。当易其人。不当废此法。如战场失利。岂以偶无良将。而遂永不用兵乎。一则曰迂缓不切于事也。夫欲速则不达。自去岁以来。各省所行。何一不速。何一有效。事固有不急急于目前。而收功于异日者。及今为之。未为晚也。行之一县。可保一县。行之一府。可保一府。同时并举。不过三月。贼在罗网之内矣。是速莫速于此也。舍此以图。其果有旦夕奏效。操券而得之策乎。一则虑其费大也。夫成大事者不惜小费。苟能平贼。即多费亦所不惜。今州县大者不过堡寨数十处。小者十余处。一省所办者。不过三四十州县耳。裒多益寡。合计每省用银。不过一百万而已。后此即无所费。较之养兵养乡勇每月需银百万两而靡所底止者。其费何如。且惟买粮为费较巨。而粮分贮于堡寨。何异贮于州县之仓。今各州县岂能不采买乎。其余借项。分年带征归款。是不独省费。且并无所费矣。一则畏其烦难也。夫天下无难成之事。患无任事之人。今自道府下至堡寨之长。总理者有人。分任者有人。劳瘁不辞。悉具举。何虑其烦难。且通江巴州仪陇。贼所蹂躝之处。失业难民。岂能不为抚恤。清查户口。修理房屋。吊生恤死。赈乏周贫。其烦难何止十倍于此。与其补救于已然之后。何如预备于未事之先乎。是数说者。皆不足以难之。然则今日急务。莫有先于此者矣。不然。不务安民。何以御贼。民惧贼而逃。犹可言也。兵愈增则差徭愈重。师愈久则扰累愈多。数月之后。恐民见贼至。将不逃而与之合矣。今不早为。后悔无及。谨陈一得之愚以采择焉。
练兵修寨四事议四川通志
方积
一操练乡兵以备堵截也。各州县非无乡勇之患。有乡勇而无训练。实与无乡勇等。梁山县招募乡勇。共七千余名。除陆续奉调。及裁汰不计外。近存四千余名。广延精于技艺者三十余名。教以鸟鎗刀矛等技。盖操演之法。与临阵之法同。鸟鎗在前。刀矛在后。鸟鎗不精。则临阵手颤。而发必不中。一发不中。势必弃鎗而走。刀矛手亦因之而惊。故必精鸟鎗以收刀矛之用也。刀矛不精。不但刀矛手不敢近贼。鸟鎗手无可恃之人在后。其技即精。其心不定。贼徒骤进。亦必弃鎗而走。故必精刀矛以收鸟鎗之用也。见在日夕操演。十月于兹。近复制硬弓四百余张。及药弩三万余枝。以为伏路守险之用。各义首乡勇等。自顾身家。亦颇知用命。时时勉以大义。兼教以作坐进退之方。迩日察看情形。似尚可用。如果贼入窥境。定当竭力堵剿。断不致退缩迁延。 一修凿城池以定民志也。县城为四境居民之望。城中小有惊疑。则四境亦闻风而怯。查梁山县旧城。高仅盈丈。兼以无濠可恃。恐愚民无识。易起猜心。见将县之旧城。普加三尺五寸。平处俱挖长濠。傍山险处修削。益令陡峻。城工浩大。用度不赀。既未敢请领帑银。而当此军需浩大。民力困弊之时。更不敢重劳民力。除将本年廉俸。全行捐用外。复传集本城殷实绅耆约保人等。明白晓谕。旋据捐石捐木捐出米粮者。络绎而至。即令捐助多而人品正者。分董其事。所有出入一切。不用一家丁一书役经手其间。是以用费较省。而成功亦较速。虽尔日工价。合计尚欠三千余金。自当妥为办理。断不致丝毫有累公私。城内小山甚多。俱于扼要处设立台。置自铸威远六尊。以备轰击。其余存城劈山。九子连环。共四十余尊。鸟鎗约九百余杆。火药约一百余石。铅弹足用。刀矛军器。约五千余件。俱系自为制备。其外卡鸟鎗军器。尚不在此数内。 一设法储粮以备缓急也。县内常社两仓。共收贮谷二万石有零。除奉文碾运军米及支发本境乡勇口粮外。见仅余谷一千二百余石。仓实为空虚。设有缓急之用。真不足恃。再四思维。无可为计。昨经普谕附近城郭居民。令将存谷余石。先事运贮城内。设使贼人犯境。即可轻身入城。小民亦知未雨绸缪。殊属踊跃。且见在官仓闲空。其谷石多而无地可以屯贮之家。兹已将官仓借给存贮。明白晓谕。以将来设有事端。即当借散口粮。事竣照市偿价。梁山虽小邑。颇多知义之民。以故鼓舞乐从。尚不致疑于官吏。 一广修山寨合力守御也。查贼匪自去秋起事。迄于今日。所入之处。必先以虚声恐吓。俟居民逃窜时。彼则乘乱而入。地方官虽欲禁止逃民。而逃民终不可禁。以故民心愈恐。而贼势愈张。小民无识。贵坚其志。必置之于必不可死之地。而后有不肯轻去之心。民有不肯轻去之心。而后贼无可以拦入之势。梁山境内。周围数百余里。四面俱有古寨。已令各路约保指名出。大小不下三十余处。有周围三四十里者。有周围十余里。及七八里者各不等。大抵皆峭壁悬崖。中通一径。见已亲赴各寨。逐加阅视。普劝居民。令其各加修整。大约不过一月之内。即可一律修齐。其附近城郭之牛头金城七十层子严等寨。日内即可竣工。闻贼众行不裹粮。待掠而食。倘能绝其粮路。势不能枵腹持戈。是以傍寨居民。俱令其将存积榖石。全数先行运寨。寨上多备滚木擂石。按照寨之大小。分给过山鸟鸟鎗等件。如果贼至。各路居民。自可就近登寨而守。或十余团守一寨。或数团守一寨。预嘱该居民等。于贼至之时。勿与接战。但坚守不动。使我四境之中。路路可通。寨寨相望。不必互相策应。而实有互相策应之势。贼仰攻不能。掠食无所。左梗古塞。步步防人。似有不待驱逐而自退之理。
抚议四川通志
龚景瀚
贼不可抚也。其势亦不受抚。所谓抚者。抚百姓之从贼者耳。百姓之从贼者有二。一则被其煽惑者。一则被其裹胁者。被其煽惑者。皆甘心从贼者也。然其中有辨。入教既久。心性俱迷。信其矫诬之词。妄作非分之想。不惧不悔。视死如归。此冥顽不灵。非可以情理化导者也。又有富者畏祸。贫者贪利。邪教以避灾得财之说。歆而中之。一时不察。翕然信从。然素无不轨之志。一朝事起。官府访查。邻里执证。既无词可辩。遂无地自容。乡勇利其田宅家产。以多杀为功。一言在教。妇孺骈诛。其存者不得不栖身贼巢。以为苟延性命之计。此愚民误入其教而不能自脱者也。被其裹胁者。皆不得已而从贼者也。然其中亦有辨。精壮之民。贼先拘系以苦之。旬日之后。强以拜师。令其入教。绑缚老弱。逼其手刃。分队放火。押令随行。与官兵相遇。授以戈矛。驱迫前进。仓卒打仗。百姓既不及自明。官兵亦无从辨识。锋刃交加。既欲贪己之生。不得不致人于死。而放火杀人之罪。遂无所逃。此欲归而不敢者也。老弱之民。或令饭放马。挑什物。抢掠餬口。饥饱无常。其苦万状。日夜思归。然妻子为质。不忍遽离。家业已残。退无生计。不得不隐忍随行。以图苟活。即有孑身易于逃脱。而贼之防范甚严。昼则维以大索。累累相继。如驱牛羊。夜则闭之空房。阵阵相积。如圈豚犬。此欲归而不能者也。自嘉庆元年用兵以来。吾民之死于贼者无论已。官兵迎头杀击。其冲锋冒刃者。皆吾精壮之民也。官兵从后尾追。则兜擒掩取者。皆吾老弱之民也。其死者不知凡几矣。幸而乘闲得出。守卡之勇。坐营之兵。盘而获之。以为奇货。文致其罪。冀邀厚赏。非法拷掠。多方指证。草草数言。即行正法。其死者又不知凡几矣。幸而解赴大营。委官审讯。而从贼日久。放火杀人。则罪在不赦。问官惟守此两语。以为尽职。黠者狡词变易。则死于刑。愿者据实自陈。又死于法。其幸生者。皆历几死而后得之。什百中仅一二也。夫律坐喝令。即下手亦从末减。何况被贼所逼。事不由己。而徒泥其。不原其情。风声所布。孰敢复出。使贼益得借口以钤制吾民。此从贼之心所以愈坚。而贼之所以日多也。今蒙 皇上施浩荡之恩。开三面之网。荡涤旧染。与之更新。伏读 圣谕。自古惟闻用兵于敌国。不闻用兵于吾民。自相攻击。屠戮生灵。朕日夜哀怜。几至寝食俱废。百姓困极思安。久劳思逸。谅必一见恩旨。翕然来归。钦此。捧诵回环。无不感激泣下。即此数言。已足以感天地之和。而消邪沴之气矣。贼亦人也。具有心腹肾肠。亦当感动悔过。何况被胁之良民哉。惟是愚民目不识书。誊黄遍贴。贼中防守甚严。一时未必周知。即知亦或未敢深信。谕以空言。不如示以实事之为深切着明也。伏求 谕各路领兵大臣。于大营中。预备大旗一面。上书招抚难民四大字。遇贼打仗。以兵数百人守之。另立于山之上。或营之左右。距营一半里许。其有投弃器械。来奔旗下者。悉不得杀。贼方迎敌官兵。不暇兼顾。裹胁之民。必相率归来矣。严饬守卡员弁兵勇。自贼营逃出。或被盘获者。无论是贼是民。曾否放火杀人。均不得擅杀。送交地方官。问其姓氏里居。愿者妥为安插。归籍者酌量资送。风声传布。孰不求生。即或所放之人。未必无一二真贼。逃回贼营。然贼既生还。则百姓更无死理。在贼营之百姓。无所疑虑。益坚其向化之心。乘闲归者。纷纷恐后矣。此解散之一法也。其有心地明白。语言便捷者。予以重赏。令其招徕。招出十人者。给以十人之赏。招出百人者。给以百人之赏。能杀贼缚贼来献者。更加优赉。如系贼之小头目。更为得力。唐李愬之平淮蔡。宋岳飞之平杨么。皆重用降将。转相致。贼心既散。贼党既离。既使一人不返。不过失一真贼。于事无关轻重。若使一人成功。则保全无数生灵。于 国家实有裨益。此解散之又一法也。
抑某更有请者。教匪及嘓噜等。执迷不悟。非重惩之以威。不能遽怀之以德。而被胁百姓。受制于贼。亦有欲归不能之势。某三年军营。所见百姓逃回者。皆在官兵打仗之日。官兵大胜。则逃出者甚多。官兵小胜。则逃出者亦少。是剿而后可以成抚。而剿必须兵力。今兵力少惰矣。仍宜添派精兵。慎择良将。剿抚用。奇正相生。兼行坚壁清野之法。百姓自相保聚。使贼无人可裹。无粮可掠。旬日之闲。不特被裹百姓。投出相继。即真贼亦鸟兽散矣。有明郧阳之白圭项忠。先后擒斩刘千斤苗龙等数万人。而后原杰得以成抚治之功。书云。威克厥爱。允济。非忍于用威。乃所以成其爱也。至各省情形。微有不同。教匪四川为多。其裹胁川民亦众。今首逆陆续就诛。贼势渐形瓦解。一加招抚。来者必多。是四川利用抚。陕西习教者。安岭将军山诸役。歼戮殆尽。逃入川境者。不过一千余人。两年以来。川楚逆匪。往来兴汉商雒一带。沿途裹胁。皆随裹随逃。故贼中陕民颇少。无可招抚。是陕西利用剿。至湖黄受乡勇之利。亦受乡勇之害。杀戮过甚。势不相容。不特楚贼不敢回楚。即楚民亦不敢回。无所用其剿。亦未易言抚。其来归者量为迁移。方可相安无事。是又在地方大吏之随时变通矣。谨议。
团练议四川通志
方积
一每保正所管之地为一团。又合数保正或十数保正之地为一大团。每小团设立团长一二人。或三四人。无论绅士居民。务须其人心地明白。晓畅大义。向来为一方之仰望者。始准议立。不必拘定资格。亦不得徇私妄举。其大团议立团总一二人。或三四人。总理各团之事。所有大团团总。须各团公举后。访查明确。当面验试。如果可以胜任。再行给札饬办。 一团内团勇须年力精壮。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无论是否绅士之家。有无田产。均列名充当。其外来流棍。及团总团长素不认识者。不得准充。派定之后。团总另造一册。某团长名下管领团勇若干。开列姓名年齿。呈送过朱。以便不时亲临查点。倘有违抗不愿入团出力者。许团总团长指名具禀治罪。 一每团制造红边黄布大旗一面。上大书某团义勇。团内派一强干有胆力者。遇有事之时。执旗随团总左右。以为众人耳目。有事之时。各团勇帽系号带一根。上亦写某团义勇字样。 一贼匪诡诈百出。常藉称乞丐难民。往来伺探。团内务须严加盘查。如见有面生可疑之人。立即协力拏送究治。如有别处眷搬入团内者。亦须问明来历。或有人认识。方准入团居住。 一团内制造军火器械。修卡挖濠。一应费用。着团总团长协同保正。向花户劝输。但须就其力量。秉公劝捐。既不得徇私勒索。亦不许任其违抗。务使众心咸服。如团总团长保正稍有挟嫌勒派等事。一经花户告发。定即从重治罪。加倍罚追。 一团内人家。凡有防夜鸟鎗。素习施放者。即多备绳药砂子。团成一队。或另制营鎗更妙。所用钢矛刀刃。头长一尺余。杆长八尺。坚梗木料。装钉结实。其余叉耙剑戟。如有素习熟惯者。各随武艺所长备用。团成一队。 一团内有武艺精强之人。据实报县。派令传习教演各团团勇。公议月费。以酬其劳。 一各团相距在二十里内外者。每议一定期。于附近要隘处所。齐集会哨。或施放鎗。演试武艺。既足以壮声势。可使贼匪闻风远遁。彼此认识。又得互相联络。方不失守望相助之义。 一每团须设有胆力熟道路之健足探报四名。轮流走探。如贼人在一二百里之内。即须去探。以便早为预备。贼人若将临境。团总团长。一面即率团勇赴卡堵御。如有三人之家。以一人居守。二人赴卡。其有借故躲延者。即以军法从事。一面飞报别团。别团团总团长。迅即一面严守本卡。一面抽拨团勇。各随带器械口粮。前往援助。如有观望迟缓误事者。即将该团总团长。照军法从重治罪。 一团内地方。须看明要隘处所。或山梁。或旧寨。择其易于守御之地。筑卡挖濠。安设鎗。如探有贼匪临境。团总团长。即带领团勇。在卡堵截。既有大卡深濠。不但人人胆壮。易于堵截。即贼匪亦不敢轻易来扑。每卡须用二三千人。卡墙须高四尺。厚二尺。濠深八尺。宽八尺。四面安吊桥。方为合式。 一立团虽各处分设。而有事之时。附近几团。务须彼此救护。如别团团勇。现在与贼抵敌。其附近各团。一经闻信。即须派人带领团勇。前往帮同截堵。同心保护。前卡贼匪既不能过。后卡亦可保无虞。如有各保自误大事者。定照军法从事。 一倘或有事之时。团勇日夜守卡瞭望。协力堵御。至夜间伏路更。尤为紧要。必须轮流派拨。以均劳逸。如有推诿偷安。及虚应故事。不用心出力者。团总团长。稽查究。 一贼匪所到之处。先以放火与大声呼噪惊人。凡有火起。即当整顿堵御。不可惊慌退避。如闻声噪。亦不可胆怯。违者军法从事。 一团总团长。奉行巡查。派拨传习教演。及一切堵御要务。敢有藉端需索。通同舞弊。扰累居民团勇者。立行拏究。追给领牌。仍倍罚不贷。 一县令制就令旗信签。每团发一式样。如有事之时。即以令旗信签。传调某团。该团总团长。即率团勇。依限飞驰。照信签指定处所齐集。听候派遣。敢有延误者。照军法从事。 一各团距贼。远近不一。必须与县署声息相通。方可随事缓急。酌量办理。每大团各择一明白晓事之人。常住本城。凡有团内应行之事。随时明核夺。 一团规立定之后。凡团内旧有居民。即不得任其搬徙。如有违抗搬移。以致摇惑人心者。定将家产房屋。一并入官。作为地方公用。
御贼议
檀萃
方今之患。营空仓空库空。然转其空而实之。盖有道存焉。奸匪之徒。矙此三空。恣行抢劫。所过村寨。居民奔逃。无敢堵御之者。使所过一处。即空一处。不早为之所。其空益深。事不可为。盖三空之患犹恃有民。固其民不至于奔逃。使之各自为守。在于檄行州县。申明保甲。团集乡勇。凡民之逃生于畏贼。一人逃。从而逃。弃其家室老幼蓄积。贼得据之以恣其掳掠淫杀。故贼愈张而愈多。遂至于不可制。今固结居民。民有所恃。不至于畏贼。各顾其家室老幼蓄积。齐力出而御贼。贼闻之。必不敢来攻。盖攻难于守。城堡之守。以高临下。村寨之守。以逸待劳。故守者之一。可以敌攻者之百。凡城池。以官吏领之。以士民佐之。村寨。以士民之有身家智略者领之。各率其子弟年少豪勇以佐之。贼必不敢入。故申保甲。集乡勇。得寓兵于农。守望相助之遗意。不假力于营。不待饟于仓。不仰给于库。各自为守。不仰于官。而贼不能扰。转其空而实之。此不易之道也。此事之行。或疑其惊惶百姓。夫百姓惊惶。由于无所倚恃。故闻贼即惊。贼至即逃。今使四乡之民。各恃其村堡都会。市井之民。各恃其城郭关厢。不畏贼而怒贼。且同心共愤以攻贼。正所以安集百姓。使其有定心也。固民即能任地。任地即能生财。此相因之道。民心既固。不至奔逃。耕于野为农民。聚于堡为乡勇。则民皆兵也。民不散而地不荒。耕种如故。而粮有自出。是仓不空也。丁地之银。厂盐之额。举皆如旧。是库不空也。去三害而获三利。出一纸通行文书。可以收实效矣。盖为政之道。宪府总其大。州县任其成。故地方有事。责成于州县。州县虽曰亲民。亦不能以一身独为也。必分之士民书役乡保。以共襄其成。夫获一案有赏。失一盗有罚。处分皆归于州县。故州县莫不尽力。窃强党少则曰盗。奸匪成则曰贼。然总之皆盗也。责成于州县。非难办者也。汉时渤海盗起。龚遂为守。单车到官。贼即解散。牂牁叛。杀太守。朝议弃之。杜钦说王凤遣任职太守往。于是以陈立为守。即便诛平。古来如此比者甚多。故成功多由于守令。凡夷民之变。宜选州县夙有威望为夷民所信服者镇抚之。庶几收龚遂陈立之效。亦一策也。至于守御之备细。谨陈数条于左。
一檄行州县。转行民间。申明保甲。团集乡勇。保护村寨。
一村寨随其大小。各推士民为长。各率丁壮为乡勇。一切耕作生理。仍照其常。有警则圜集守御。其守御有效。则计功奖赏。着地方官详明。或给顶带。或给匾额。以示鼓励。
一守御器具。须简便易办。半兼乎农器。耰锄棘矜。皆足以为守御之资。锹锄刀斧之类。农家所尽有者。去短柄用长柄。即可以守御。去长柄用短柄。仍为农器。日本国兵以长竹竿。着小斧头。如墙而进。锋锐莫当。鄱饶之民。械以长猫竹。削其梢入桐油锅之。比鎗刀更利。凤颍间械。用齐眉棍。先以炒石灰装入鸭蛋壳。人怀一枚。就敌先抛蛋壳。雾迷空。然后用棍进击。先据上风抛蛋。无不胜者。又用长竹竿扎深刺把于竿头。谓之狼牙筅。亦轻便可使。此皆不大费钱而易办者也。尤莫便于飞石。即童子飞堕砾之戏。手臂之劲。能打数丈高。且远至百步二百步。古老相传。杨林未裁并时。尚为县。有贼至。民皆搬避。令某止之日。避非计也。丁壮能走矣。老弱能尽携之走乎。男能走矣。妇女能尽随之走乎。银钞能带而走矣。榖米牲畜一切能尽带以走乎。与其尽遗于盗。至于出无所依。归无所宅。终不免于死。曷若同心致死以御贼。贼退而家室可完。吾当率先为汝御。乃教其民用飞石之法。每五百人为一排。飞石子击之。贼惊以为天下神石也。遂逃遁。论功。升布政使。此法尤便之。至于早晚闲空时练而习之。以当戏具。尤少年所不厌者。
一村寨各居民门口。宜筑矮墙狭巷。仅容一人进出。明正德间山东盗起。许忠节公逵为某县。用此法教其民。但以一人持短刀守之。门尽开而贼不敢入。村村皆然。贼无所利。奔他县掳掠。公以功升副使。此皆先事预防。且易为办者也。即守城之法。先于水边路口。多筑牛马墙。防其冲突。毋使近城。而城外之关厢街市可保。防守之道。远先在于四邻。近则在于四境。至于入境。已大张惶。至于薄城。丧失尤不可计矣。许公令民沿门筑墙。亦守城之法。变化用之者也。
一守御城池。其法亦如村寨。而尤易为力。大府州县。居户百万。数十万。十万。即次而中下。且数万。即小而至极。亦敌一村寨。且数百户。户出一人御贼。已为数不可纪极。为地方官者。但使其团聚。不至于离散。则保境御盗。原所不难。上年设炒厂之法甚善。官不费而大济于民艰。则知此地衿士父兄之可与有为。在上官有以奖励之者。仍照前法。以为团练守御之备。当无不乐从者矣。
一驿路冲涂。自板桥起至亦资孔止。除依城池为固者不计外。其去城池远者。亦申保甲团练之法。其中间驰道两头有关厢口。口外筑牛马墙。其两旁民居客居后户之外。各筑墙连接。包裹之以为固。其余皆如防守村寨法。
一民自为守。贫富不同。量贫富各出资力以保障乡邦。不至于失散。其为功德至大。而自己之身家。藉众力以保护。不至全为抛弃而赍盗粮。为己为人。交受其利。是在互相劝谕耳。
一此事督率在地方官。有功奏升加衔。其失陷村寨。计过照例治罪。
守御后议
檀萃
乡勇者。民兵也。异于官兵。官兵廪于官。其添设良难。民兵因于民。其团之最易。故行之于古而效。行之于今而亦效者。良以其易也。唐马燧镇太原。募役数千。教之战。数月遂成精卒。居一年。广场罗兵数万。威震北方。李抱贞镇泽潞。三丁编一。蠲其租徭。给之弓矢。三年皆为精兵二万。不廪于官库。兵雄为诸军冠。李德裕帅蜀。立雄边子弟。总十二军。威声震于西南。此皆承衰弱困敝蹂躏之后。棘手难为。而转弱为强。曾不旋踵。惟取诸其乡。以本地之民。守本地之险。故见功易易耳。然犹须募练也。其不待募练者。莫如民自相与为兵。南唐淮北与周接壤。世宗侵唐。已举江北。而小民相与聚山头。立堡壁。以农器为兵。以楮为甲。周师屡为所败。唐地多为所复。当时谓之白甲军。岂待上之募练乎。宋之河北西路被边州军。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带弓而鉏。佩剑而樵。出入山隈。饮食长技。与敌国同。私立赏罚。严于官府。分番巡逻。铺屋相望。有警击鼓。立致千人。器甲鞍马。常若寇至。盖顾亲戚坟墓。人自为战。敌深畏之。况盗贼乌合乎。故罗大经论民兵之利。谓张魏公帅川陕。令挑选强壮。以知县为军正。尉为军副。不半月得兵二十万。陈福公献民兵之策。两淮已用其法。荆襄尤有成规。开禧用兵。禁旅多败。两淮山寨。万弩手率有功。丙寅。敌围安襄。分诸郡兵。与湖北义勇往救。兵溃。钞略甚于寇戎。而义勇随帅进退。不犯秋毫。盖顾其室家门户也。故民兵胜于官兵。此皆行之古而效者也。其行之今而效者。是则湖北孝感之用乡勇乎。牛生会试归。言往来由孝感。其乡人沈君琦。上年署孝感。闻寇警。大修城。集乡勇。贼至。营于胡家寨。众二三万。乡勇仅五千御贼。贼不敢出。会官兵二千至。共击之。贼尽歼。他贼闻之。尽迸于西不复东。上自安陆德安。下暨黄州数郡。安堵无虞。自是汉口武昌皆效孝感。汉口有乡勇三千。武昌有乡勇五千。皆恃以无恐。襄河船帮。亦有乡勇。即以水手充之。生于腊底到沈公署。住二十日。亲见士民感戴。众志成城。屹然金汤之固。行至汉口街衢。热闹如故。武昌亦自帖然。又言扫灭胡家寨贼。无一贼得脱。仅遗妇女弱口收禁。捷闻时。官兵犹有杀伤。乡勇竟折损。乡约保正。各领所统之乡勇。所执器仗。惟刀与长镖。衣挂刺乡勇字。皆自备。不烦于官。官但鼓舞奖励之。即大收其用。故论功赐以顶带。某马牌子力战。加之六品衔。所以人心踊跃。争为出力。今若照孝感已行之例。只在传集绅士耆老四乡之头人。面加奖谕。多出告示以鼓励之。当无不济者矣。沈公在孝感。甚得民心。事平后。新令至。民不受。以为吾公全吾城。保数万生灵。苟去吾公。吾等即为之死。究莫之敢夺。仍视事率常。又念吾公清苦。竞赒之。虽菜佣线媪亦日有投。是知州县之吏。能清廉即得民。民其为守御。上官不能以势夺。而己亦不至于独贫。此皆事之可风者。某家皖黄间。感沈公之保障一方。遏绝教匪。不致蔓延于江北淮南数千里之地。其功至大。而吾家乡之受赐尤深。故表明其事。共率此行之。使知其成事易而见功速耳。为三空之患。故议团集乡勇。官不费而事易行。若出于召募。费空难以为给。必中止。然乡勇非但应急。即无事时亦须备也。再商行之以为何如。乘此民心踊跃之际而终行之。百世之利也。
应未堂安民剿匪事宜书后
周锡溥
予始与君偕令甘省。既君迁知肃州。以失察私玉案。解肃州任。从戎荆郢间。劳绩上闻。 赐翎优异。遂擢牧吾郴州。入 觐时。 天子以君在军中久。 命军机大臣。咨问剿抚教匪事宜。君条对皆称 旨。予受而读之。窃叹其言之有关于 国家本计。而非苟焉以谈兵者。教匪之乱。初若么么。而劳师者至六七年。其故何之。染日久则徒党多。教习于邪则不能以速化。其行不由驿路。而善走巴丛汉栈之险。则不便于官军之进止。其啸聚无定所。而抄掠无常处。则不能以指划而必得之。又所过之地。燔庐舍。歼老弱。而俘其丁壮。以为前行。扑之愈增。掩之愈幻。虽假息片时。实从古未有之猾贼也。伏读 谕旨有曰。自古但闻用兵于敌国。不闻用兵于吾民。自是宥从。宽首告。所生不翅数十万人。而贼不足平矣。君在军中知其如此。故先敬纪 圣训之煌煌者。而后书思以对。夫贼氛未靖。议者方欲增兵益饷。务穷根株。以释 九重宵旰之。君独谓贼不可以兵靖。而欲寓无形之兵于民间。虽若可行。而贼之稽诛。不已久乎。民之不安。不愈甚乎。窃尝伏而思之。兵可以一用者也。既为贼故。而暴师数年。则利害之故。必有所归。 国家休养生息百六十年。礼乐政教。弥际寰宇。楚蜀内地。岂有从乱如此之多者哉。由贼首驱胁而然。而贼所蹂躝各坞。亦即官军追剿截杀。震惊驿骚之处。民不知为官军而以为贼也。则弱者奔窜。强者抵距。官兵亦不知为民而以为贼也。则斩艾之以幸首功。其间道路回远。裨将四出。甚至逐贼不得。而迁戮良善。目为匪党。巢覆卵破。万口吞声。虽阃帅之节制。有不必行。而明允之士师。有不能诘也。由兵与民分。而民与贼反不分。其究也。反使贼首藉以布德于民。而招之入伍。遂以积其猖厥之势。且非独于民不利也。贼积久愈猾。而官军之由征调至者。非皆技精惯战之人。以不精之旅。当狂狡之寇。急之则彼致其死。缓之则逸而他出。因循牵掣。浃日累舍而不得休息。而我之兵疲矣。军中载毡裹之资。虽例支国帑。而所经谷险阨。车颠马踣。风雨燥湿之不时。丁夫运送守候之无期。辗转虚耗。官不能偿。而派之于民。民又不能应。而转垫于官。而官与民俱敝矣。其于国计皆非便也。汉时龚遂治渤海。张纲治广陵。虞诩为朝歌。唐元和中。用张乔祝良为牧守。而南蛮徼外皆平。
由是言之。古者兵多用其土著之民。而将半出于循良之吏。岂谓其时无韬长材。而期门佽飞之非劲旅哉。水火皆有益于人。并处则相争。手足虽各异其用。同体则均患。故将不外选。兵不他索。所以私之于一体。而精臂指之用也。今守令虽不皆循良。而近贼之区。户版凋零。未有不思拊循者。田野荒顿。未有不思垦复者。练本营之卒以捍贼。教各乡之壮丁以益兵。彼皆有室家妻子之恋。未有不致死力者。大吏复以时稽其勤能。第其上下功赏之等。官竞于功。而兵民竞于赏。合异体之私。以成同体之公。贼何所容乎。况又得其人。其视用兵之效。岂可以道里计哉。君又言州县之备贼者。每处酌拨不过三万两。岁省巨亿。可以节大农之虚糜。粮员不设。挽输不用。发骡雇夫之事。以次停止。可以息闾阎之徭役。还将于营。实兵于边。驯乡勇于田里。规条具。皆关本计。当贼倡乱时。民习于承平宴安。猝然遇之。束手待尽。非整军奋武。诚无以御贼锋之暴。而系望救者之心。国威既宣。民力亦绌。而兵遂有偏重之渐。善体国者。知本末之不可强齐。使重常在民。轻常在兵。则民气伸而贼不足以为患。夫民。犹元气也。贼。犹疾疢也。兵者。以毒攻毒之药石也。当瞑眩之后。而思调摄之方。未有如寓兵之善者也。自去年来。川陜湖北。告捷累累。自是止征调之兵。而军中旧卒。亦间有裁撤。惟剿抚事宜。受成阃帅。策力。而各奏凯焉。此则用兵奇正变化之术。不主故常。 睿虑精详。有非臣下管蠡之所能臆度者。然以 聪明天亶之圣。犹博采言以及于君。虽古之悬鼗设铎。有所不逮。即安知君之所陈。不有一二言足以备夫 宸扆之省览耶。予养拙山中。未知君之言有当于机宜否。特以兵民合一之理。正 国家赡养之本图。因谨书其后云。
应君之议亦坚壁清野团练乡勇之意而欲尽撤官兵则书生习气主持太过故书后亦有微词而其前半言官兵驱民从贼之弊则至为痛切云
与颜侍郎论教匪书
赵希璜
李靖为布衣时。谒杨越公曰。方今多事之时。足下不宜倨见国士。越公改容谢之。足下衔 天子命。远守边圉。川陜教匪。日有窥伺豫东之意。正足下延揽国士之秋。讲求武备。因材器使。兹豫将届两月。未审谋略之士为谁。技勇之夫为谁。想足下鸿才大略。布置周详。必有以上慰 宸衷者。希璜待罪中州。十有一载。目击时艰。心神惨怵。不忍不向足下详言之。一曰边防宜扼要也。豫省最要者。邓州浙川内乡卢氏四州县耳。其余次要之区。亦不过四五。合一州一县之民。足以扼其要害。即慎选一州一县之官。足以得其要领。夫守令亲民。下情易于上达。今贼曰官逼民反。民则曰兵甚于贼。官既能逼民反。是官亦能使民不反。兵既更甚于贼。是制贼无需乎兵。则不如仍寓兵于农。慎选守令。坚壁清野。各守一州一县之足以制贼也。然献坚壁清野之说者。类皆迂阔不经。无裨实用。则所谓壁者非壁。何可言坚。既无坚壁。何可清野。夫所谓壁者。即以一州一县之城池而论也。一州一县之城池。即豫东九十余州县之扼要也。一曰江防宜严密也。夫十围五攻。志载之矣。今以少制众。所恃者惟防江乡勇。类皆游手乌合之众。缓急果足恃乎。是宜仿甬道之式。令防江乡勇于无事之时。运石运土。凡可偷渡之处。多筑甬道。既足以自卫。亦足以拒贼人窥伺。所谓守者自逸。而攻者自劳也。一曰粮储宜预画也。夫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远输则百姓贫。贵卖则百姓财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今以万人之食。每月不过三千石。万人之饷。每月不过三万两。诚能于邓浙内卢四州县。各储粮六千石。银三万两。以备不虞。贼至则坚壁守之。俾野无可掠。贼懈则悉万人敌之。使退无可据。不出旬月。势必解散。其余次要州县。半其储蓄。以待转运。斯无远输之烦。而收贱买之效矣。若夫临机制胜。变化因心。纵反间者善用亡命。养壮士者不惜重赏。是固足下思之烂熟者也。
再论川楚兵事书
赵希璜
今之川楚乱民。固赤子弄兵于潢池中耳。欲其急平而转缓者何也。按龚遂传。载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擒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召见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毋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属县。悉罢捕逐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实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盗贼于是悉平。又后汉书。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蛮夷攻象林县。交址刺史樊演发交址九真二郡兵万余人救之。兵士惮远役。遂反攻其府。会侍御史贾昌使在日南。即与州郡并力讨之。不利。遂为所攻。围岁余。而兵谷不继。帝以为忧。明年。召公乡百官。及四府掾属。问其方略。皆议遣大将。发荆扬兖豫四万人赴之。大将军从事中郎李固进曰。若荆扬无事。发之可也。今二郡盗贼。盘结不散。武陵南郡。蛮夷未缉。长沙桂阳。数被征发。如复扰动。必更生患。其不可一也。又兖豫之人。卒被征发。远赴万里。无有还期。诏书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远涉万里。士卒疲劳。比至岭南。不复堪。其不可四也。军行三十里为程。而去日南九千余里。三百日乃到。计人禀五升。用米六十万斛。不计将吏驴马之食。但负甲自致。费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设军到所在。死亡必众。既不足御敌。当复更发。此为刻割心腹。以补四支。其不可六也。九真日南相去千里。发其吏民。犹尚不堪。何况乃苦四州之卒。以赴万里之艰哉。其不可七也。前中郎将尹就讨益州叛羌。益州谚曰。虏来尚可。尹来杀我。后就征还。以兵付刺史张乔。乔因其将吏。旬月之间。破殄寇虏。此发将无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验也。宜更选有勇略仁惠任将帅者。以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址。今日南兵单无谷。守既不足。战又不能。可一切徙其吏民北依交址。事静之后。乃命归本。还募蛮夷。使自相攻。转输金帛。以为其资。有能反间致头首者。许以封侯列土之赏。故并州刺史长沙祝良。性多勇决。又南阳张乔前在益州。有破虏之功。皆可任用。昔太宗就加魏尚为云中守。哀帝即拜龚舍为太山太守。宜即拜良等。便道之官。四府悉从固议。乔至。开示慰诱。并即降散。良到九真。单车入贼中。设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数万人。皆为良筑起府寺。由是岭外复平。又康熙十二年。范承谟疏请兴兵屯略云。臣闻古之善用兵者。皆于军兴旁午之秋。举行士卒屯粮之法。悉获成效。我 朝兴屯之法。寓诸垦荒。一行于招民募垦。一行于安插投诚。独兵屯未闻肇举。因坐食骄卒。一旦率作南亩。自食其力。永无粮糗之望。所以长惮不行。查从前垦荒之民。例以六年起科。则此屯种之兵。亦宜俟六年之后。始裁其饷。仍于旱涝之年。倍加赈恤。是兵既获六年之现饷。复得田亩之收获。又不忧意外之灾荒。谁不愿兴屯乎。臣谓兴屯更有五便。兵之需饷。必取于民。司农仰屋。守牧催科。民髓日枯。财源日耗矣。而披坚执锐之卒。率皆鸷悍不驯。无恒产以系属其心。则涣而难固。无操作以劳瘁其力。则惰而图安。无生计以宽其日用。则庚癸时呼。惟是兵屯之法行。将见金钱可省。 国用恒足。便一也。追呼不迫。民渐休息。便二也。防卒变为土著。坚门户。固藩篱。便三也。有事则战。无事则耕。进可攻。退可守。便四也。兵皆温饱。分为臂指。联为心膂。消戢反侧。便五也。至于地方有不尽宜于屯者。臣谓又当因时而制宜。屯可行于一处。即一处受利。屯可行于数处。即数处受利。屯得一兵。即省一兵之饷。屯得数十百千之兵。即省数十百千兵之饷。兵法云。屯田一石。可当转输二十石。非虚语也。诚能取龚遂胜之安之之说。以治川楚之乱民。取李固七不可之说。以选川楚之守令。取范承谟五便之说。以屯川楚之逆产。庶不致贼与民习。民与兵仇。而收拯民于水火之实效乎。
拟平楚万言策康熙十一年
徐旭旦
世祖奄有九有。据一统之鸿图。我 皇上从而光大。十余年来。民无风鹤之惊。野无泽鸿之叹。成康文景之盛。将复见于今日矣。不意负 恩逆臣。抗 命反叛。分据土地。囚困人民。虽 朝廷德教暂时而阻。指日可以荡平。第未免劳我兵。惊我民。而伤我财耳。夫使诸贼萌乱之始。翕然亡命而来。当是时。城池未修。兵甲未备。将卒未训练。设也彼借我之兵楫。资我之夫马。用我之粮草。藏形隐迹。长驱深入。所到之处。不待攻击可得也。而贼知天心眷顾我 清。民心爱戴我 主。且禁旅精锐。足以外援而有余。内帑充盈。足以支给而未乏。彼即易于得其地。势必难于久守。不过掳掠遁去。吾可以邀击其归。贼知之而弗为也。今据险窃伪以统其众。交连诸逆以树其党。因而先击其附近一二易取者以示其威。随即固守要害。训养屯积。为自卫而后攻人之计。时而来也。或胜不前。或胜反退。乃诱我兵而劳我耳。或忽然攻此地。或忽然攻彼地。乃分我兵而劳我耳。或倚山诱敌。或傍水进攻。乃欺我兵而劳我耳。吾欲进攻。彼有险可恃。坐而待战。彼又不来。久而久之。兵渐疲矣。民渐穷矣。财渐竭矣。设有水旱之患。内乱必生。将若之何哉。幸赖 祖宗之灵。天心之顺。连岁丰亨。盗贼不起。俾 朝廷得以并九州岛之力。讨此叛逆也。但兵已疲。民已穷。财已竭。若于此时而不急为之计。将来之患有不可言者矣。何则。今日之弊。诸事皆有名而无实策。今日之利者。惟有因名以责实而已。我 皇上遣禁旅以外援。宜乎 天戈所指。无敌不摧。何故以如熊如罴之师。攻此丑。而损折甚多也。千里趋战。兵法所忌。百里馈饷。师不宿饱。寇起不测。而乞师于数千里之外。以数千里以外之师。越山渡水。披星戴月。赴此卒然不测之寇。决机正在须臾。恃敌乃在旬日之远。其势已不相及。况往来道路。火速救援。奔驰劳苦。莫此为甚。我 皇上虑此奔驰劳苦之兵。不足以进取。凡遇临敌之时。休养是 谕。非畏敌也。爱兵以期必胜。 圣人临事而惧之意耳。无如兵视敌为儿戏。一领钱粮。不自养。不养马。而养妇人。将 朝廷饷银。使人见之。熏心炽欲。此等隐奸。甚于显盗。既下害百姓之妇女。又上耗三军之钱粮。行伍之中。有妇不扬。而奔驰劳苦者之精力。何堪此暗里消磨耶。毋怪乎兵不壮而马不腾。此一弊也。兵之所恃者器械耳。当初出兵之时。干戈非不齐整。甲冑非不鲜明。年余以来。风雨淋漓。血汗浸渍。坏者居其半。日涉月渡。人困马毙。弃者居其半。将不察所用之不堪。兵止求有器之应数。人见其披甲戴冑也。实无异赤身露顶之夫。人见其称戈比干也。实无殊执梃持竿之众。嗟乎。以酒色虚弱之徒。骑皮骨仅存之马。而执顽钝不堪之器。欲期其百战而百胜也。不亦难乎。此一弊也。从来募一兵思得一兵之用。乃不虚此一兵之饷。今绿旗新募之士。不问老弱。不问病怯。不问短小。投者一收录。千百之中。竟无一强健之卒。夫既系老弱病怯短小无用之人。加之主将者非将兵之材。所教者非旗鼓之节。兵无勇敢之气。将无训练之方。一旦驱之冲锋破敌。惟伸颈待戮而已。不独徒害愚民。兼且挫我之国武。何为乎徒糜有用之金钱。而募此无用之兵哉。此一弊也。应募之兵。大都游手无赖之民。平日之负债无穷。新募之廪给有限。法当于招募之时。即申严禁之谕。凡应募之兵。从前逋欠私债。刻下不许强人索讨。如是则应募者必多。而天下之穷民。何莫非我之富兵乎。不然。以 朝廷之钱粮。而下代穷民完私债。欲望其器械精良。衣甲齐整。必不可得之数矣。此一弊也。江湖之上。安澜无虞者。赖我之水战备耳。我 国家自海氛扬波以来。防守之具。无不毕备。以十余年御海之舟楫。分而攻此小丑。宜乎其有济也。但去岁调发救援之沙船。雨浸日暴。板烂桅折。朽坏不堪。任事者宜早命江南地方豫造以防军用可也。江南地方。安堵如故。百姓乐业如故。商贾往来如故。且也匠出于此。木集于此。钉等件。无不充裕于此。若舍此而他求。正恐匠非其匠。木非其木。钉等件皆非豫备。必难告厥成功。此一弊也。兵以练而始熟。熟乃精。精乃勇。勇乃胜。马步皆然。水师为甚。故开篷驾舵。必须素习水性者。而水师之兵。尤必挑选劲卒。寝处舟中。先使之坐卧得宁。然后站立渐定。久则张弓试铳。施展如意。使士卒在舟。无异于在地。庶可飞帆直捣贼窠也。今之沙船。名号水师。非步卒即马兵。除江南调来者之外。总无一惯习水性者。故一遇风波荡击。手足无措矣。嗟乎。如此水营。徒费 朝廷之钱粮而糜 朝廷之工料。无济也。此一弊也。若夫用兵之道。莫大于赏罚。赏及无功。不足以劝。罚失有罪。不足以惩。兴兵至今。官之无功当罢者。仍然尚居原职。三军见其如此。谁肯用命。违误军需。弃城失机者。或暂贬而即迁。或待罪而依旧。三军见其如此。谁肯立功。此一弊也。我 皇上用将甚急。求将甚殷。然升用一将。偏裨未必服其略。士卒未必服其智。逆贼未必服其威。今天下受我 朝廷雨露之恩。已三十年。岂无勇智之士。愿效力于 皇家者哉。第豪杰之人。限以下位而不得用。智略之英。短于弓马而不节用。恬退之士。耻于援引而不显用。所以求将虽殷。而名将未应者。以 皇上求将之路太狭也。此一弊也。我 国家以战守之权。专责将士。而守令不任焉。夫守令或不敢上参帷幄之筹。而实有司守城池之责。法宜责将士战而守令守。势与民亲近。而情能使民者守令也。今为兵者一。而为民者万。奈何以战守而并责之将士乎。故守令勤则粮饷自不乏。守令果则探哨自不误。守令警则奸细自不容。守令仁则乡兵自为用。若徒以战守之责责将士。而不以守之之责责守令。是守不固而安望其战有功乎。独骇夫今之为守令者。身任民社之寄。全无担当之能。如遇一事。守令分所能为者。必然申详上请。不曰恭候宪裁。即曰专候定夺。非两可之请。即游移之词。瞻前顾后。借端推委。嗟乎。是皆守令自爱其功名之过。抑责成守令者之过耳。此一弊也。我 皇上见满汉名分。而勤 王则一。特颁 令旨。凡一应汉兵有功。同于旗下升赏。立法固已至公矣。但临阵之时。卑者居先。而功之日。又卑者居后。宜志士之裹足不前也。倘诏爵也以功。功也不以爵。则豪杰之气平。而功名之士知奋矣。如将不择人。而以官为次第。不因功。而以官为后先。岂取胜之道乎。此一弊也。有此十弊。毋怪乎其有进兵之名。而无进兵之实矣。
我 皇上广爱民之心。而允缓征之请。体好生之德。而复理刑之职。念小民之脂膏已尽。凡一草一豆一匠一夫。总不忍下取于民间。他如差抚民之官。禁扰民之政。百姓可以叩 帝室而言情。儒生可以伏 北阙而献策。无非我 皇上欲周知民隐。曲体民情。加惠元元之 圣意也。奈奉行不谨。或剥民以自利。或借公以行私。上之所禁者加派。而近日之加派益巧。上之所禁者耗增。而近日之耗增益重。上之所禁者胥役作奸。而近日之胥役作奸益横。嗟乎。朝廷有薄赋之名。而下之所受。反得其贫。小民有竭泽之苦。而国之所得者。反无其实。此一弊也。刑者。不得已而用之。逢此奸宄易生之际。用宽固易于见惠。用猛亦不觉其太严。惟其当而已。是以扳牵宜察。含沙宜详。勿使报怨者借隙以快心。诈骗者借端以挟利。庶良善可安。而奸宄可惩耳。如钱神有灵者。即犯不赦之条。而犹得以苟免。穷民无告者。即罹无辜之冤。而莫望其代伸。甚拂我 皇上体天好生之心也。此一弊也。盗案一节。在今日尤当急讲。近时之盗。或由于有司畏功令而匿之者有之。或由于有司玩功令而忽之者有之。或由于有司惮参罚而隐盗为良者有之。或由于有司冀开复而诬良为盗者有之。问有实心代失盗之家以缉获者乎。无有也。问有不借失盗之名以扰失盗之家者乎。无有也。嗟乎。盗未缉而民先受扰。民受扰而民又将为盗。斯时何时。独不计及外寇方横。内患易生也。独不计及小盗不除。大盗易起也。防微杜渐之道。固如是乎。此一弊也。且也设兵原以御盗。今兵不能御盗。而且有时为盗。民之苦兵。甚于若盗。盗可缉。而兵之为盗不可缉也。若以为武弁纵兵为盗也。抑利其分赃而纵其为盗乎。抑惧其骄悍而纵其为盗乎。抑因当急于用兵之秋而纵其为盗乎。不然。果何为而代其隐匿耶。嗟乎。民为盗。人得而缉之。兵为盗。人不得而缉之。民为窝。人得以稽查之。兵为窝。人不得以窥测之矣。此一弊也。人家僮仆。自用价买。否则祖父遗。曾配妻室。豢养日久。主仆之分。昭然在人耳目间。近有奸猾之徒。或因主家空乏。或因主事繁难。或受主人一时之气。或报主人平日之。盗去主物。逃入行伍。以为进身之由。于是勾引兵丁。满汉莫分。将卒莫辨。带刀乘马。耀武扬威。而至主家。索其文契。挈其妻子。劫夺其财。而凌辱其主。嗟乎。此无异乎白日行掠之盗矣。而邻里莫敢救。乡保莫敢报。文官莫敢问。武职莫敢询。叛逆如斯。其风将日长矣。此一弊也。随征官员。有如军前候补者。有如待罪立功者。然既曰随征。宜乎从将帅之左右。听其差遣。胡为乎远避千百里之外耶。且随征者。既无地方之任。又无官守之拘。既无考成之责。又无参罚之加。所以得大放荡于市井间也。甚有假称随征名色。串同土棍。生事扰民者。此一弊也。有此六弊。毋怪乎其有安民之名。而无安民之实矣。
我 国家自去春用兵以来。日费金钱不知凡几。正供不足。 朝廷已发内帑以济之。然内帑之所藏者有限。而三军之所用者无穷。岂能继此不竭哉。若于此时。而不讲生之之道。节之之方。窃虑不复能为终岁之支给矣。但议理财于今日。亦难也。以言乎开。宝钞难行也。赋役难加也。是开之无可开矣。开之无可开而欲开。则是缗钱间架之必征。而非 仁君爱民之良法。以言乎节。织造已停也。浮费巳裁也。是节之无可节矣。节之无可节而欲节。则是匪颁刍米之尽去。又岂 圣主惠下之盛心。且亦无补于财之不足也。此 朝廷之上。计议再三。莫如广开功名之例。此例一广。不独可以佐正供之所不足。兼可使奇才异能之士。速于见长。法至善也。然当于省例之中。而行举例之方。于常例之内。而神破例之法。果有财足以供军需者。即本省现用几人。以为鼓舞之饵。果材足以经邦国者。即随其材而显扬之。以先俊杰之倡。如此。庶富商大贾之财。咸乐输于我 后。而一材一艺之士。皆愿效于 朝廷矣。若徒循例以为例。将何以鼓舞天下也哉。此一弊也。古之名将。两国相敌。止盘奸缉宄。不阻商货往来。以我有余。易我不足。便商便国之道也。近日贼地之货。不知若处而来。我地之货。不知若处而往。嗟乎。此皆守口之兵。假盘诘禁绝之名。济其卖放得财之术。逢商民则生情诈索。遇奸细反受贿纵容。商之货。兵通之耳。若于商货潜通之要口。设一将一官以守之。凡一应军需。毋许出境。各货任其往来。往者上税几何。来者上税几何。止令其货之往来。而不许其人之往来可也。如是而商税亦可以少助军供之万一。不然。能防于此。而不能防于彼。商之货利。徒归于兵。而贼之地利。借通于商矣。此一弊也。天下之财。取于商以资 国用者。莫如关与盐。关盐。利甲天下也。乃近日之关。商贾既少于往时。钞税自减于常例。加之随征员役。谋得一批一牌。讨关而过。不知其何官何职。不知其是满是汉。不知其已用未用。不知其公行私行。交通奸棍。包揽民船。抢载客货。不惟分毫关税不纳。如斯情弊。殊非 朝廷设关差官之体。通商裕 国之道也。此一弊也。至于盐务之弊。种类甚繁。大约收使用。公夹带。加重砝。其大端也。然当此军需紧急之秋。我 皇上准盐臣之请。行改折之法。因地销引。爱商之心至矣。乃上有改折之名。下无改折之实。收使用。公夹带。加重砝。更甚于往时。嗟乎。此等情弊。昔日 朝廷之上。言臣已陈之。小商亦叩 阍以告之。但未毅然革去其弊耳。倘果能清查其弊。足可以上佐 国家一年之兵饷。如以为弊久难除也。 朝廷未始不可以分商之利。即以楚地而论。如湖南等处。为贼割据。盐引难销。改折之允宜矣。而湖北地方。大兵云集。不知多几千万人。军前食盐。犹下仰给于商家何也。昔有饷盐之例。今何不仿而行之乎。此一弊也。赃赎者。法外之仁。抑不得已之意。而入之于官耳。乃为民上者。逢人争讼。视为奇货可居。先得长夫之例。而后因情问理。以曲为直。以是为非。援引新律。拟成罪赎。嗟乎。以 国家之律令。润自己之囊。一分报部。数分入私。欺隐尚不知几许也。其余又皆纸上之虚名已矣。此一弊也。采买军需。至紧急之务也。奚为乎商贾之业。竟以采买名之。而采买为之耶。营一采买之批。而为网利之符。本省之所产。而鬻之外省者。采买者鬻之耳。民不得而鬻之也。外省之所有。而利本省之所无者。采买者利之耳。民不得而利之也。大而盐谷。小而鸡豚。何莫非为采买者之所垄断。而舟子夫行头小民。无一不受其害。嗟乎。人第知采买者之害民已耳。不知害民即以害 国矣。此一弊也。他如钱法宜讲也。银七钱三之令。何以不颁之于军伍之中。屯田宜举也。足食强兵之策。何以不行之于久守之地。有此八弊。无怪乎其有理财之名。而无理财之实矣。进兵之有名无实也如此。安民之有名无实也如此。理财之有名无实也如此。如此而欲其兵之不疲。民之不穷。财之不竭也。能耶否耶。
但愿诸执事大臣。以实心而行实政。革其习久之弊。而宥其已往之愆。举其常兴之利。而勉其将来之图。庶弊去而利自生焉。行见禁军娶而兵马壮。验器械而武备修。择招募恤穷兵而军伍皆富强之卒。造沙船练战艘而水营皆精锐之师。明赏罚以示惩劝之道。广求将以招豪杰之人。以守责令。而人人可为兵。以功爵。而人人皆自奋。而 国威于是乎振矣。赋役平而穷民沾 恩。刑罚当而冤民戴德。毋扰失盗之家而盗可弭。毋纵为盗之兵而盗可缉。毋许假随征之名而扰民之风自消。毋许收逃逆之仆而叛主之奸自泯。而 国本于是乎立矣。神明乎一定之例。而援纳少侥幸之望。画一其通商之途。而奸宄无托迹之虞。司关禁私载。而税利归于公。除积弊行饷盐。而盐利归于上。清赎罪以申律例之法。禁采买以便贸易之民。通钱法以佐军需。借屯田以为战守。而 国用于是乎充矣。以之削平叛乱。恢复旧基。成康文景之盛。岂足专美于其前哉。且窃更有进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君国之事全。而身亦未必不全。见利苟得。见害苟免。君国之事危。而身亦未必不危。任事者其加意乎。至于攻取之宜。必内察 国家之势。外料敌寇之谋。神明乎迟速缓急之机。而不仅在区区以力胜者耳。旦在楚当止言楚。然言楚必合言天下。天下之安危。视乎陕西之治乱。向不幸误堕术中。为奸所卖。今大半为贼割踞矣。然乘此人心未附之时。全力急击之。不可缓也。广东虽有忠 君报国之亲臣。可为中流之砥注。但四面为贼环困。孤军自守且不暇。乌能分力攻人。加兵速助之。不可迟也。荆州虽系益州门户。宜以攻为守。而不可急于攻。岳州虽是湖南咽喉。宜以守为攻。而不可缓于守。迟速缓急之机。当如是也。福建之众。假威抗命。援引海寇以为羽翼。但地僻人微。粮饷不足。兵穷民怨。势难久撑。殄灭亦易易也。江西一带。因激溃乱。大兵扫荡。玉石莫分。火其室家。迁其辎重。掳其妻子。穷人无归。势不得不倚草附木。啸聚偷生。近闻城郭之外。地绿林。依山作窟。兵至则四散奔窜。追觅无踪。兵撤则句党复聚。公行劫掠。旋扑旋起。旋散旋聚。旦恐明季流贼之患。殆基于此。且是役也。不惟结怨于江西。兼令远迩闻风。阻其向化。为今之计。速悔已往。曲誓将来。予以可信。示以无疑。内格其心。外安其身。剿抚并行。而后可以转移其万一。不然。江西虽治而必乱。福建之民。死为耿守。广西之民。死为孙守。云贵之民。死为吴守。各霸一方。我师四面夹攻。水陆并进。而渠魁恐难授首矣。若夫或因时。或因地。或宜攻。或宜守。或用伐交之策。或用反间之谋。或行诛心之计。或行解体之筹。又各有迟速缓急之不同。要在为将随机应变。而非笔墨间所能显陈者也。如果旦言不谬。伏乞鉴其近于迂处。宥其过于激处。择呈当事。以备采用。
此篇乃平定叛藩事宜而附于剿匪后者以篇少不能另门且同为内地讨贼之事与边防各异也
严如熤
贼匪滋事之始。赤子弄兵潢池耳。得贤良司牧胆略过人者抚而辑之。若龚遂之治渤海。张纲之定广陵。虞诩之平朝歌。可无大烦师徒也。迄事变既成。党与已众。巢穴寖多。多用师固艰于转输。少用师则莫制鸱张。则乱之初生。一循吏抚之而有余。乱之既成。数名将制之而不足。距不信哉。熤闻良医之治病也。先之望闻问切。审其病源。察其病势。防其余病之传症。视洞重垣。既已锱铢不差。然后主方。或因旧法而变通之。或因己意而斟酌之。妙选良药。炮制如法。剂甫投而病势霍然矣。贤将帅之戡乱也。犹良医然。则贼匪之乱源。与现在贼势。暨事后必防之余祸。自当一一详究而审筹之。白莲教者。汉末张鲁之遗也。鲁父子居汉中。以妖术惑众。其长曰祭酒。从之者人出米五斗。时称米贼。自汉以来。历代皆有其患。近闻教中。亦有祖师名色。从教者先送供给米若干。入教之后。教中所获赀物。悉以均分。而小小邪术。足以眩人。故愚者多为所惑。然其教以奉释念经持斋戒杀为名。则所聚之徒。多脆弱不堪战。川省之嘓匪。其源不同。川中膏沃。易以存活。各省无业之民。麋聚其间。好要结朋党。其头目必材技过人。众乃共推之。凡数十人结大伙。先约遇难不许散帮。遇追捕急。公议散去。始敢各自逃生。如未议而一二人先散者。众共追戮之。其党极为坚固。既结伙之后。择长林深谷。人迹不到之处。操习拳棒刀铳各艺。故其艺颇精。往时慑伏国威。不过伏匿边邑僻路。撄取过客财货。自达州倡乱。各匪潜相附从。近闻教匪亦逸至蜀中。则匪中添生力徒卒。而总以教匪名矣。教匪愚而诈。嘓匪悍而狂。教恃诪张之小术。嘓恃劫掠之小勇。原其初意。俱不过为钱财货物起见。非若有卢循黄巢枭雄之资。觊觎非常。此致乱之源。可博采而知者也。教匪私相传授。通都大邑。恒惧发觉。间有流寓彼间之人。私学其教而归者。终无敢公然演习。惟汉郧一带。复冈迭嶂。山地尚多未垦。穷民往往流徙其间。开箐耕种。此辈轻弃其乡。本非良善。而又有奸徒潜煽而句引之。已非一日。故信从者亦实繁有徒。窃尝综其全势论之。辟之恶兽。蜀之巴达夔巫。南阻岷江巫山之险。北凭羊圈行溪望星。接连秦之青石杨毛坝各关。悬岩峭壁。鸟道羊肠。古称蜀道难。此数郡为尤甚。贼匪夙匿其间。为精锐团聚之所。则兽之头也。楚之郧归施宜。西北界秦。东南界蜀。施南向系土官世业。雍正间始改土归流。郧阳为楚豫秦三省之枢纽。长山大谷。亘千里。明刘千斤邓胡子屡据为乱。至原杰割竹山而置竹溪。割郧阳而置郧西。析秦之商州而置商南山阳。析豫之唐县南阳汝州而置桐柏南召伊阳。地当要害。后乃专设郧抚镇压之。其施郧之间。则归州宜昌。有巴渝之余风。郧襄之中。则武当荆山。据山岳之重阻。襄阳南来。则通安陆宜昌。东过则逼荆门。地广而径多。处处可以糜烂。则兽之腹也。秦之汉中。西通略阳。北连大散。兴安一府。多为郧阳分地。中有石锉金竹化龙各山。暨坪埠峪观音沟七里关各要阨。皆怪石嵯岈。谷深山阻。号称天险。而米贼之教。实始于此。其地大小龙溪。凡张氏遗迹。土人犹艳称之。则兽之脊背也。豫之浙川。有荆子关。陵峦遥接武关。由是而南下。邓州则熊耳山旗杆岭。山势亦复巍峻。再南过唐县之铜山。至桐县信阳州。则桐山大复山穹窿山。与武胜各扼。古称义阳三关者。实雄峙其间。虽不似楚蜀各边之崄巇。而中原之地。此带实为奥区。则兽之尾也。
通计由巴达至信阳西南襄遶东北达之东南。路近三千里。南北纵广。亦不下千余里。楚攻急则溃入秦豫。秦攻急则溃入蜀豫。蜀攻急则溃入秦楚。豫攻急则溃入楚秦。将据险守要。而地大路繁。随处可以偷越。将稽察奸细。则均系百姓。分辨甚难。徒为行旅之害。昔杨武陵计驱贼入川。委蜀为壑。四面聚而歼旃。及蜀不支。贼势盛而楚随以倾。孙雁门拒流贼于关外。贼覆全豫。豫覆而旋叩秦关。秦亦不支。皆失策也。论者谓贼匿四省边隅深山密箐之中。攻剿难进。搜捕不及。致一时难于扑灭。不知贼在深山密箐。固难于攻击。亦易于坐困。设长策以守之。用奇兵以袭之。终为罝中之兔。傥纵之入平原旷野。无论有旧从教匪者为之内应。而承平日久。民不知兵。风声鹤唳。望尘惊溃。地方无赖之徒。乘机因以虏掠。其害不可胜言矣。此贼势之不可不知也。至经贼匪残破各地方。虽大兵恢复。而当时权行招纳。则中怀反侧者。当自不少。所有流亡之众。转徙归里。零星四住。未能气完势重。沿边各邑。大者跨山连岭。幅数百里。小亦不下数十百里。州县设兵额数名数十名。形势单弱。讵能为巡逻。而北省召募乡勇。半为收罗地方无赖起见。尤难资其实用。则新复各州县城郭。固自依然。将何恃而不恐耶。贼匪虽无远略。亦有小小诈智。心计取道未破州县。必遭拦截。而从既残各地经由。可以遄行无阻。至既残各地。重被匪害。则附近未破之州县。必大为惊扰。探其人民逃散。村落空虚者。乘间焚劫。是贼借山谷为巢穴。被害各地为旅舍。而因以蚕食各郡邑也。窃计新复各州县。必实有以固其圉。绝贼匪重扰之迹者。而后可逼贼入巢。用鵰剿以清余孽。他如被害各村落。庐舍荡然。难民无资以生。抚绥稍不得宜。其不能自存者。或更潜相附托。亦情事所容有。此亦知医者之宜兼防余症也。熤未亲至行间。并未见滋事以来各文报。则局外议论。讵能得其要领。而鄙见所窥。有如此者。至于攻剿之方。安辑之术。或四省而求一举荡平之策。或于全楚而为保疆自固之谋。尚当力竭思虑。分路筹划。备大智迩言之察焉。
论川楚教匪事宜疏嘉庆四年
御史梁上国
臣新奉 诏书。命廷臣各抒所见。陈奏用人行政诸事宜。窃惟今日之要务。首在平贼。平贼而后。万象作新。六宇和乐。仁心仁政。可实布于天下矣。臣三四年来。每闻楚蜀寇扰。中心如焚。因研访情形。渐有刍荛之见。虽自知愚陋。而不敢不抒陈于 圣主之前。谨条列其事如左。
一曰正罪名以申国法。查律载牧民之官。激变良民。因而失陷城池者斩。而失察邪教煽惑聚众。酿成不法者。罪止革职。故川楚贼匪。地方官皆以邪教为言。夫邪教固诚有之。然初起于湖北。蔓延于四川。而出入奔突于河南陕西之境。其中不皆邪教也。如必指为刘之协之徒党。则么么刘之协。有何计术。而能煽惑如许之多哉。可知此数省贼匪。皆地方官所激变之民人。而以邪教入奏。以避重就轻。掩其激变殃民之罪耳。臣推原事始。由乾隆六十年湖南之苗。地方官于苗民。平时不能抚绥驾驭。逼勒供应。科派夫役。种种凌虐。而内地奸民之侵夺苗地者。苗民控诉。官复不为申理。是以因而滋事。当时统师进讨者。宿兵两年。两广云贵四川等省。俱有征调。而湖北最近。差徭尤多。俱系以军兴法从事。而不肖官吏。更从而奉一派十。渔利侵肥。其时又逢严禁小钱。滇黔川楚无赖之徒。向以私铸私贩为生者。一时罢业。固已狡而思逞。又适值襄樊一带。有查拏邪教之案。有司奉行不善。挨户搜查。奸胥蠢役。乘势攫取财赂。不遂所欲。即诬以邪教治罪。于是正犯之刘之协等。转得脱逃。而乘机鼓煽。纷然并起。与官为雠。 朝廷以正当用人之际。将失事各官。暂且宽容。俟事竣查办。而各官仍安居本任。且有因收复一二城邑。擒捕一二贼犯。转邀优赏者。贼徒有所借口。而胁从者之附贼遂愈多矣。夫医之治病也。当先究其致病之由。然后用药有准。臣愚以为湖北四川等省。其起衅酿祸之官吏。必须查出确核其罪。分别惩治之。然后明告天下以贪残之吏既已为民行法。而彼大逆不道之贼。敢于光天化日之下。焚掠城邑。毒害善良。实为覆载所不容。神人所共愤。责成将卒。克日扫除。则 国法申而人心服。士气壮而贼势孤。阱兽斧鱼。无难殄灭矣。
二曰广谋议以筹胜算。孔子之论行军。曰好谋而成。夫好谋则不徒兵力而已。查贼匪势虽猖獗。然乌合之众。狼奔豕突。非有才能智术也。观其所破城邑。专务焚烧抢掠。并不能为持久居守计可知矣。我 国家多士济济。合力策而用之。蠢兹小丑。原不难克期剿灭。然外之督抚将帅。惟以兵力单薄为辞。而于审形势察机宜出奇计设间伏之类。多置而不讲。夫必待兵力之厚。声势之大。乃足陷阵而破围。设遇贼众我寡时。即未免各怀观望。虽曰左次无咎。究已坐失机宜。故贼来而疏于防御。致其鸱张。贼去则缓于穷追。任其兔脱。月延一月。驯至于今。夫自贼匪滋事以来。调发本省及各省协剿之兵。合之雇募乡勇。计亦不下数十万人。然兵力合之则见多。分之则见少。今以地数十里之远。山林险阻。道路纷岐。在在需兵分布要隘。以守则不能为剿。以追则无以为援。若何而可。窃料贼匪之众激于忿怨官吏者十之二。困于衣食冻馁者十之三。出于掳逼驱胁者十之四。其甘心为匪者度不过十之一耳。初起之时。激忿怨者以戕杀官吏兵役。泄忿报雠为快意。困衣食者以抢掠银粮衣物。恣如所欲为得计。故其气甚锐。势若难当。今从之奔突数年。靡有宁居。忿怨之心。久而渐释。而此三年中所蹂躏地方。经其一至再至。居民已咸知警备。物产亦半就荒残。即抢掠岂能遂其大欲。而驱胁之众。久亦思归。特室家田业之已空。不得已且随之奔走。以苟延性命耳。而彼甘心为贼。号为逆首者。既抢掠之所得无多。又日须养给此随行之众。势亦必力疲而不赡。气索而不振。为今之计。机会正自可乘。夫山林深阻利用伏。人众新附利用间。或因其疲乏而遮击之。或因其怨思而解散之。或批亢捣虚而蹴之。或坚壁清野而困之。或诱其前。或牵其后。或断其中。兵法多端。随机应变。善谋者必有以握其胜算矣。臣愚以为宜 诏在廷大小臣工。将平贼方略。各抒所见。详细条列。三品以上。密封以 闻。四品以下。赴通政司投进。如果有可用。然后付统兵大帅。揣量事势施行。则智者竭谋。必有出奇制胜之良策。而各将弁禀承 庙算。亦不畏葸以迁延矣。
三曰设统帅以一兵权。贼匪既出没川楚秦豫之境。则此四省固应分头防御。尤当合力夹攻。今 朝廷以剿贼之事。责之四省督抚及将军提督等。使各带大兵。分据要道。原令其视贼所向。来则迎击。去则尾追。无分此疆彼界也。惟是领兵之人。既各有分地。即各顾一方。恒情所在。但求己境无虞。罔恤以邻为壑。即如四川总督勒保。与数省之督抚将帅。分属等夷。虽有总统之虚名。而其威望不足以慑之。欲其俯首指纵。呼应灵便。亦良难矣。夫贼之往来奔窜。剽忽无常。军之掩击袭追。奇正不测。事会所乘。间不容发。稍一迟回郄顾。即误机宜。必能使号令所及。实时顺应。如臂指运掉之灵而后可。臣曾供职 国史馆。恭读王公大臣诸传。仰见 国初平定诸省。并 命亲王贝勒为经略。为大将军。近年平定西域及金川。则有一等公兆惠阿桂等。威望之重。足以镇压诸将之心。故用命成功。着有明效。今贼匪蔓延。非负固一隅之比也。窃计贼之出没。利山林而不利平地。故河南之受患轻。而四川之受患最剧。蜀境东北。跬步皆山。林深箐密。鸟道四通。伏则可以负隅。出则可以剽掠。且自明季流寇屠戮以后。并无土箸之民。所有居民。皆从五方而至。垦荒侨籍。其心固易于动摇。又川省向有嘓噜一种。十百为。以焚抢为事。其势更易于附合。故贼之大势。尽趋于蜀。而其东出则湖北之郧阳宜昌施南当其冲。北出则陕西之汉中兴安商州当其冲。臣愚以为 朝廷宜选王公大臣。素有威望。众所信者一人为统帅。驻四川之顺庆。当东北适中之地。调度控扼。一切假以便宜。然后分命诸将。各委以一路攻剿之责。如四川。则保宁为一路。夔州为一路。达州为一路。而并于东南预防其由西阳以窜入贵州。西北预防其由龙安以窜入甘肃。湖北。则郧阳为一路。宜昌为一路。施南为一路。陕西。则汉中为一路。兴安为一路。商州为一路。各以该省之将军提督副都统总兵为大将。专办其所管一路之贼。而各总督仍带兵往来。以为犄角应援。诸将于贼中情形。侦探必真。使迎击尾追者。不误于所向。统帅于行间功罪。论奏必实。使捏饰委卸者。莫逃于明刑。如此。则声势联络。号令统一。必无观望牵掣之虞矣。至于巡抚。本有抚绥地方之责。应令其一意措置难民。且此数省贼扰之处。仅在边隅。而无事之区。尤当加意整理。四川旧无巡抚。亦宜一体暂添。均责以察吏安民之政。使事皆修举。不以用兵之故。稍致废弛丛脞。是尤慎固根本之道也。
四曰添士卒以壮军威。剿捕贼匪。三年而未蒇功。说者皆谓兵少之故。所以贼负固而不能攻围。贼奔窜而不能追击。则添兵诚为要务。伏思 国家设兵。各有定额。每省不过数万人。要在平时将佐。训练有方。作其气力。一其心志。使之畏 国法。甚于畏强敌。故战则无退怯。行则无淫掠。节制如山岳之重。运掉如臂指之灵。特承平日久。将卒皆习于骄惰。视操练为具文。视钱粮为固有。甚而军吏隐占。兵丁买间。均所不免。一遇有事。本省之兵。不足备本省之用。不得不调借邻疆。与雇募乡勇。夫调兵他省。无论其沿途供应。重为民累也。即此项所调之兵。远从他省。跋涉或数千里。及扺军营。已力疲而气馁。兼以地道不熟。平险异宜。用违所长。未必尽能得力。且以远省之兵。久从征役。未有还期。疾病死亡。相视惨沮。于是思归之心胜。而敢勇之气消。又况所调之处。一而再。再而三。各省额设之兵。既经屡调。则所存以资守备者无多。虽地方幸皆宁谧。然营伍空虚。奸民之窥衅。亦可虑矣。雇募乡勇。无论其浮开名数。冒销钱粮也。即此项本属乡民。但可资其力以使之捍卫乡里。而不足驱之以从征。平日未尝训练。技艺既非素娴。纪律亦未熟讲。忽聚忽散。不可骤绳以法。而所得些少口粮。又无足以系其心。其或假公以报其私忿。或要索而诬及善良。是乡勇亦可暂时一用。不为长策矣。敬惟 圣主。意在灭贼安民。重费定所不惜。则救时之计。设兵不厌其多。应将各处所募乡勇名数。 勒下统帅。分饬有司将弁。悉心考核。其情愿随征。堪以备战者。即予以名粮。配以器械。编为额兵。有功以各标营一体赏拔。其未习技艺。不谙行阵者。亦另编之为新兵。拨与各标营操练学习替换填补之用。其不愿随征战与编新兵者。则令其原籍之里甲长亲属保领。使归其乡。夫此所雇之乡勇。既已编作额兵。则所调各省之兵。可尽数撤回原营归伍。不惟可省道途征调之烦。而无事之区。亦皆表里壮实。不虞他故。且新编之兵。俱系本省之人。山川险要。皆所惯习。较之客兵必得力。至新兵之隶标营学习者。仍令各抚稽查其将弁之勤惰。而不使其虚应故事。有训练之名。而无训练之实。则新兵亦皆足备实用。而不患其不精。事平之后。统核兵数。虽比旧额所增实多。然此数省之边隅。皆地界番苗。山林深阻。多设重兵以资防守。亦不失为未雨绸缪之计。即或恐其糜费。欲为裁汰。而宽以数年。令物故老病退休者。缺而勿补。是目下虽有添兵之费。亦渐可复经制之常。非若乡勇之出于雇募者。游食已惯。一旦罢而不用。将有能聚而不能散之忧也。
五曰杜冒滥以收实用。 国家所以鼓励人材则有爵禄。可以奔走人力则有金钱。爵禄得其宜。则各奋功能而官称职。金钱用之当。则争出死力而民忘劳。伏见军兴以来。 朝廷不吝爵赏。凡军营所奏劳绩之员。立予升擢。三年中从微员而跻方面者。不可枚举。又凡所请军需动数百万。皆立发内帑。已用至八千余万之多。所以励人材而纾民力者至优极渥。而未即成功者何也。其中必有冒滥者也。近伏见邸抄。如湖北参员胡齐仑。以查拏邪教。不二年。由知府洊至安郧襄道。加按察使衔。而居心狡诈。虚捏侵欺。声名狼籍。现在败露。又见邸抄。德楞泰所带一路之兵。据奏每月需银五万余两。已与应销例案不符。而经手承办粮台之知州覃光典所禀。则称此一路每月之费。需银九万余两。以此观之。冒滥不少。夫使功而可冒。是以军营为仕宦之快捷方式也。使用而可滥。是以 国帑为司官之利薮也。臣愚以为嗣后军营出力人员。如武职身在行间。摧锋破阵。杀贼擒渠。自当循照向例。即于军营所出各缺。递行升补。其文职如地方州县佐杂等官。于贼匪至境时。能督率民兵。退贼保境者。即优以应升之衔。赏翎顶而不必遽升实缺。此项文员。能于贼至之时。率民以捍卫。必其平日尚能固结其民之心。故不至相率奔溃。若遽升实缺。则该员即当移赴新任。而此缺骤易生手。官民不相联属。恐生意外之虞。且贼去之后。一切抚绥完缮。尤资得力之人。应俟事竣日合计功状。详加确核。送部引 见。乃予升迁。庶可杜营竞幸进之门。而地方亦收得人之效矣。至若军需款项繁多。而最易浮冒者。莫过乡勇一项。今议以乡勇编作额兵。则存亡病革。各营各伍。有籍可稽。无从冒报。惟闻道路之言。统兵大将所用厨役。一名有月给工食至五十两者。粮台大吏。日相燕会。穷极珍羞。有以多金雇觅优童侑酒者。而备弁兵卒应行恤赏之项。或反靳延而至阅月踰时。又何以服其心而责其用命。宜 下统帅。以时密查严办。使将有投醪之美。士怀挟纩之恩。复何患贼之不灭哉。
六曰妥招抚以净贼根。贼匪煽乱四省。沿边州县被患者。凡数十处。所有失业之民。赈济口粮。修理房屋。给借牛种。凡所以招徕抚恤之道。宜选勤慎有司。廉明道府。妥立章程。而以巡抚专董其事。窃惟招抚之要。首在清查户口。次则阅实壮丁。又次则蓄备资粮。又次则检核田土。四者皆要务也。夫清查户口。即保甲之法。但册门牌。有司皆视为故事。不肯实力奉行。适滋需索扰累之弊。查州县所辖。大者不过二三百里。小者不过百里。均宜躬行履勘。不假吏胥。如某户共有几口。所操何业。土田若干。一一登记明晰。不许稍有隐漏朦混。内有被贼驱掳。及现充乡勇者。被掳之日月。应募之地。一一填注户下。毋许隐混。其有自贼逃归。与乡勇不愿改兵者。均即按册验明。取具里甲长及亲属承领甘结。收入本户。既查明户口。随即阅实壮丁。除孤寡老弱外。将各壮丁籍记姓名。谕甲里甲长。使之各就一里一乡。自为什伍团结。无事之时。耕佣贸易。各从其便。遇有贼警。自行守卫所居之村。贼至。以举火鸣锣为号。邻村以次接应。互为声援。汛防官兵。亦即闻声驰赴救援。堵截要口。则贼匪无所施其窥伺矣。至蓄备资粮。则在阅其地势。查数省沿边地方。自前明寇乱。乡民为避贼守御计。各建堡寨。至今遗址多存。有司于亲行巡历之时。稽考志书。咨访耆老。相度形势。旧有者修之。应添者创之。所创建之费。或令民自行捐输。上户出资。下户出力。或官先借项。给民修建。分年计地征还。使乡民所有粮石积聚。藏贮其中。贼至。即相率入守。民志已固。贼势自穷。至检核田土之法。各乡除现有业户管业外。所有荒闲田地。或系户绝。或系叛产。总属官地。须履丈四至。分别等则。登记分确。不许稍有影射隐占。其自贼逃归及乡勇不愿改兵者。查明实系单丁贫民。无户可归。无业可复。即将此项官地拨与佃种。输租于官。而岁给以佣力之值。编于另户。附于就近之里甲。责成里甲长约束稽查。此四事者不但为防贼起见。即太平无贼。用以长治久安可也。至于贼势穷蹙。定有投出求降者。察其果出真情。然后济之以抚绥之法。其头目及桀黠用事者。虽当量予宽容。必置之数千里外。使远离巢穴。不生他虑。其大伙徒党。则于官地最多之处。妥为安插。分令佃种。照屯田法办理。亦以什伍相联。编为屯户。设立千把总等官以钤束之。如此。则生聚有资。守望得助。流亡可复。反侧皆安。消奸宄于无形。固纲维而不动。一举而数善备矣。
练乡勇核军需疏嘉庆五年
御史张鹏展
窃见教匪肆扰川陕。 皇上日以调兵筹饷二事。宵旰罔释。敢抒一得之愚。以备采择。一攻剿贼匪。宜简人才以练乡勇也。贼匪扰累日久。未见成功。臣于外间来人细访。皆缘带兵大员。拥兵自卫。不敢近贼。或命将弁堵剿。将弁亦不向前。惟催督乡勇。乡勇亦不踊跃。但贼乃乌合之众。人心涣散。虽各处掳掠迫胁。闻官兵所在。各争先引避。官兵知其去稍远。因尾其后。得逃难之民或被贼杀死之民以为功。而兵无纪律。到处搜攘民间。得财物馈纪功之人以邀赏。民间畏兵如畏贼。皆因大员不肯临阵。以赏罚寄之贪纵之员。而功罪不明也。大员所以不肯临阵者。因兵力少。兼之兵系远路而至。露居风处。为日已久。不无羸弱。且一兵之身。如军械器物。一一俱须自带。身重而行走不便。渡涧上山。尤难取捷。遂不得不用乡勇。而乡勇非素习之人。未敢深信。又不得不依兵自卫。至于兵之待乡勇。每以奴隶使之。常时则于营盘挖泥除草樵薪水火等事。晚宿则护于兵之外。有贼则兵在后催督之。受伤则惟乡勇。有功则归兵。此稍有膂力之乡勇。亦尽逃散。而穷饿之乡勇。始屈以就旦夕之须。至于临贼。亦归逃散。大员见乡勇与兵丁俱未可倚用。愈狐疑于心而不敢进也。臣思除贼断不可稍缓。除之稍缓。彼之裹胁愈众。贼之势众。即招之必不降。且百姓既被裹胁。身家荡尽。降亦无所栖倚。不得不从贼以谋旦夕之活。是必有以大示之威。使之丧胆。则贼势可一散俱散者也。所以示之威。必须添兵。但各省征调。风声亦觉稍动。且以远道疲乏之兵。到风土不习之地。亦难决胜。诚莫善于练乡勇。臣思乡勇之利有五。而其弊有四。乡勇于地方路径崎岖。皆所素稔。其行便捷。利一。乡勇习识贼中涣散情形。其气倍壮。利二。乡勇于百姓中召募。亲戚里。同患相恤。其赴救愈坚。利三。乡勇各有身家。其自卫急切而气愤。利四。贼所裹胁者。皆附近州县之民。各团练乡勇。则贼无可裹胁。而贼之党与日减。利五。至于其弊。则上下之情未联。地方官徒借练乡勇之名以为开销。且借以索民间帮补。毫无实际。一弊也。兵弁草芥视之。乡勇离心而逃散。二弊也。乡勇素无纪律。千百为。其中非尽善类。约束不严。转于地方生事。三弊也。平日未得其心。倘或见其扰害地方。及临阵逃避。责之太过。激恐生变。四弊也。欲尽得其利而全无其弊。是在简人才以调习之。臣愚以为于府道中。简用朴诚而明决者数人。率同各州县亲身与百姓开导。示以各卫身家。务必同心出力。择有膂力者。公举而厚抚之。至性至情。上下相通。则民恃长官如慈父母。早足以固其心。其有不安分之乡勇。责之以法。众亦帖然悦服。则民力可用。无不以一而当十。且乡勇统以道府。不为兵所刻迫。其力更奋。实有出力者。优加爵赏。则有膂力之人。胥欲得一出身阶级。其气愈鼓。以齐心协力之乡勇。破乌合涣散之贼。所至如扫矣。夫谓乡勇未可深信。不知百姓久受厚泽深仁。断无异志。特不收用之。而为贼裹胁。善用之则顽悍革心。是必得实心实力之道府州县。以统其事而究其功。又得虚心明察之督抚。以总其成而考其最。至于官兵归经略总统往来接应击杀。则不日即可成功。近闻贼势虽众。而其所蹂躏之地。俱成荒野。粮食全无。亦甚穷蹙。须防其骋力轶出。果团练乡勇固守。贼即坐以待毙。况并力以擒之。其势固易易乎。又闻军营食用甚贵。一馒头须银二分。各兵每日给银一钱。仅得三四馒头。食不足。因搜索民间。扰累不少。益见兵贵神速。不可迟久。师老财匮。弊不可胜言也。
一严核奏销以杜浮滥也。向来各州县开销军需支费。由本州岛县出文列款。申军需总局。由总局咨部开销。近年弊窦。总局竟行取各州县预印空白。至省代填。浮滥侵帑。而各州县竟不知开销实数。即实经支费者。祇领得十中二三。是以仓库益亏。饷项徒资中饱。在军需局者。大员则侵盈欲壑。小员及幕友书吏人等。无不坐拥厚赀。捐官受爵。皆缘行取空白所致。而总局系本省上司州县。不得不听从之也。前闻福建查办亏空。至数百万之多。虽由不肖州县侵挪。亦缘台湾军需奏销。伊辙布为籓司。行取州县空白。代填申请。总督李侍尧等分蚀。以致州县受累已深。继之以伍拉纳浦霖钱受椿之贪纵。更积重难挽。国计民生。均受其害。遂成大狱。臣去岁赴京。路经豫省。闻前任河南之布政使。皆取空白。而各州县垫办军需。转无实得。众怨沸腾。在军需局行走者。无不各挟重赀。捐官不少。现在军需未竣。不可不预防流弊。伏乞 旨宣谕。明白示禁。以杜积弊。务使州县自出印文申请开销。不得听总局取用空白。且令不在军需局之大员查察出结。方用有实效。仓库不致负累。大员不能染指。亦必不肯听其浮开。而帑项不至滥糜矣。
征邪教疏嘉庆三年
洪亮吉
今者楚蜀之民。聚徒劫众。跳梁一隅。逃死晷刻。始则惑于白莲天主八卦等教。欲以祈福。继因受地方官挟制万端。又以黔省苗氛不靖。派及数省。赋外加赋。横求无艺。忿不思患。欲借起事以避祸。邪教起事之由如此。然臣以为邪教实不足平也。何则。伊古以来。焚香聚徒。敛米入教。如汉之张鲁张角。晋之孙恩卢循。六朝及唐川蜀之米贼。宋之侬智高。明之刘六刘七赵风子徐鸿儒唐赛儿等类。皆起于中叶以后。政治略弛之时。然尚皆不旋踵即扑灭。若我朝 圣圣相承。振纲饬纪。每有赈恤。皆不惜百万帑金。视民如伤。爱众若子。此不特中外知之。陷入邪教者知之。即为邪教之首者亦知之。故临阵撑拒。必言受地方官之害。以致背 皇上大德。试思此等皆身罹叛逆。万死不足赎之人。而天良不昧尚如此。臣故云邪教不足平也。臣今敢有请者。以为胁从宜贷也。邪教入一村则烧一村。入一镇则烧一镇。以胁良民为贼耳。邪教既退。州县官又利其烧烬所余。屏民使不得归。于是良民始不得不从贼。邪教滋扰数省。首尾三年。烧村镇愈多。则无身家衣食之民。附丽之者愈众。邪教又不甚爱惜。每行必驱之使前。或抑之在后。以抵官兵。故诸臣所入告。云杀数千人数百人者。即此无业之流民。非真邪教也。非真贼也。且此曹每州县动辄以万计。可尽杀乎。即可尽杀。亦非 皇上如天之仁所忍出此也。故臣以为胁从宜贷。一则开愚民之自新。一则离邪教之党羽。党羽一散。真贼乃出。从此官兵刀箭鎗炮之所伤。乃真邪教也。乃真贼也。一则吏治宜肃也。今日州县之恶。百倍于十年二十年以前。上敢隳 天子之法。下敢竭百姓之资。以臣所闻。湖北之宜昌。四川之达州。虽稍有邪教。然民皆保身家恋妻子。不敢犯法也。州县官既不能消弭化导于前。及事有萌孽。即借邪教之名把持之。诛求之。不逼至于为贼不止。臣请凡邪教所起之地。必究其激变与否。与起衅之由。而分别惩治之。或以为事当从缓。然此辈实不可一日姑容。明示创惩。既可舒万姓之冤。亦可塞邪民之口。今日州县。其罪有三。凡 朝廷捐赈抚恤之项。中饱于有司。皆声言填补亏空。是上恩不下逮。一也。无事则蚀粮冒饷。有事则避罪就功。州县以蒙其府道。府道以蒙其督抚。甚至督抚即以蒙 皇上。是使下情不上达。二也。有功则长随幕友。皆得冒之。失事则掩取迁流颠踣于道之良民以塞责。然此实不止州县。封疆之大吏。统率之将弁。皆公然行之。安怪州县之效尤乎。三也。一则责成宜专也。楚抚守楚。豫抚守豫。陕抚守陕。战虽不足。守必有余。即以陕西言之。武关潼关蒲关。东面之三门也。大震关大散关骆谷关。西面之三门也。其地皆重岩极险。使预为之备。先使百人守之。贼何以能入武关。何以能进剑阁。又何以能复入鸡头。趋褒斜。东西蹂躏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此非封疆大吏。不知地利。不知形势。不先事预防之失乎。夫 朝廷之驭天下。不过赏罚二端。前者平金川。平缅甸。所以能即日告功者。赏罚严明。赏必待有功。罚不避勋贵故也。今行军数年。花翎之锡至千百。而贼势愈炽。蹂躏之地方愈多。则功果安在乎。将弁之弃营汛。弃镇堡。常与贼锋相避者。大吏又务为掩饰。则咎果谁任乎。况有功而使无功者受其赏。则有功者解体。有罪而使无罪者代其罚。则有罪者益恣。故臣以为今日之事。 朝廷则赏必当。罚必行。亲民之吏则各矢天良。封疆之臣则各守地界。削上下欺蒙之弊。除彼此推诿之情。如是而邪教不平。臣不信也。臣谨疏。
拟征邪教疏
赵希璜
今夫救焚者。与其渥水以遏火之冲。无如彻屋以断火之路。治水者。与其筑堤以防水之溢。无如凿渠以分水之流。彻屋而火自止。分流而水自减也。贼至之地。类皆先时可知。莫若令司牧之官。预为晓谕乡民。凡零小村聚。其资粮妇女。并归大庄。近山者依险为寨。平原者筑墙为堡。深沟固垒。老弱居守。强壮抵御。但能联络数十里之地。一处如此。处处皆然。使教匪进无所掠。攻无所克。不过旬月。势必解散。因其懈而击之。所谓以逸待劳也。即使不击。亦不能添裹多人。其众有减无增。岂能猖獗。此即古人坚壁清野之谋也。侧闻贼匪滋扰。皆系抢夺口粮。戕戮老幼。焚烧屋庐。劫制强壮。非有攻城占据之策。但为逃避蔓延之计。而官兵所以不能制其命者。以贼人掳掠。随地皆粮。复裹多人。一遇追袭。率以所劫之人。前当锋刃。至于真贼。战败先逃。官兵探访所逃之方。须得的实。加以筹调装粮。即使卷甲疾趋。计已动涉旬日。是以邀截之兵。每尾贼后。而山中路径多岐。官兵难以备悉。更加樵采之蹊。随在皆有。贼穷辄遁。又不必遵由平民素日所行之路也。围剿之说。有似难行。况丑类非比从前。跳梁业已三载。众聚则易歼。势分则难图也。占据则可围。流徙则难追也。接战则销灭。逃避则蔓延也。夫用兵之道。宁贵拙速。不务巧迟。迁延之间。积匪成猾。事势酿于四省。波累不止一方。分阃有人。责成奚属。窃以贼人避战之情已见。分窜之势既成。使仍戢我前矛。趋其后路。是犹击蛇而蹑其尾。搏虎而逐之山。欲求有功。曷云克济。为今之计。须易良图。贼意在分。我诱令合。诱合之法以守为长。夫川陕楚豫。横亘终南。荒山本易藏奸。开垦原非土著。零星散处。防范维艰。今既贼踪潜往。虑其照旧潜来。无论所过之区。蹂躏定无遗类。即彼闻风之所。逃亡必乏居人。宜以山中散居之户。难守之区。撤其室庐。迁其积聚。况已逃亡之众。业经养有方。募其精壮。练即强兵。广求险阨之口。多筑堡障以防。陷坑拒马。列在当途。伏弩窝弓。布诸径路。空山无所侵掠。坚壁难以倅攻。彼固因粮于民。而粮不可因借胁于众。而众无以胁。到处皆然。计穷必合。又加各关要地。厚集弁兵。告急闻风。星驰策应。若果守之以法。应之有方。斯贼既分。决不能合。纵能合。亦必不能分矣。其它设施之方。抵御之术。偻指可数。请更详之。一曰官兵可合而不可分也。夫兵贵速而不贵迟。宜聚而不宜散。散则势单。聚则势众。今使调万人之众。置之十处。所用不过千人。是已置九千人于无用之地。非但虚糜帑项。抑且坐失事机。一曰乡勇可守而不可战也。乡勇之设。本以卫一乡之民。非但此县不可调于彼县。即此乡亦不可调于彼乡。此乡之乡勇。即令此乡之强壮者为之。彼之父母妻孥在是。田庐坟墓在是。一旦贼来。相为抵敌。犹如手足之卫其头目腹心。有不勇气十倍者乎。假使招募游手。征调他处。此固不练之兵。即同乌合之众。用之不当。反足以摇动官兵。一曰神堂古庙宜预拆毁也。乡僻寺观铜铁器皿宜广为收致也。夫深林密箐。本易藏奸。此等处所。设被贼人所占。木植甓。皆为攻具。铜铁器皿。可作利兵。莫若先行拆毁。广为收致。以供堡寨之需。非但化无用为有用。且变防人者为自防。抑臣闻之。将将校难于将兵。立法尤贵于行法。昔吴宫教战。斩爱姬以伸威。齐国陈兵。戮贵臣以行令。今既有奏升之官。甄录之幕。自当有明法之士。降罚之员。赏罚者。用兵之权衡。德威者。鼓士之橐钥。古人云。赏必先远而后近。则远人服德。罚必使近而后远。则近者畏威。诚谓近习之人。希泽易而知威难。疏远之士。用力多而受德鲜。公道而行。勇气自倍耳。
筹令民筑堡御贼疏嘉庆二年
德楞泰
臣明亮臣德楞泰奏言伏查教匪自上年至今。窜及数省。虽各路剿杀。为数以千万计。而首逆尚未成擒。余党不形减少。实缘各贼始尚据险屯聚。得以合围进捣。近日则东奔西窜。无久占之地。无一定之所。以劫掠为生。行不必裹粮。住不藉棚帐。党与不待征调。蹂躏数千里。飘忽无常。臣等追贼自楚入陕。经过被扰村庄。有房屋为贼所焚毁者。有盖藏一切。为贼搜劫无遗者。有男妇人口。为贼掳胁前去者。堪悯情形。一言难尽。此时已经被扰之处。急须安顿抚恤。未经被扰之处。急须布置堵剿。使贼无从劫掠。而后可以卫民而困贼。查各州县在城之民。有城池以资保障。其村庄市镇之散处者。仅恃有一二隘口。乡勇防护。或相离较远。猝然遇警。不及应援。或山路分岐。设堵未遍。贼已阑入。年余以来。百姓往往一闻贼至。仓皇匿避。粮食衣物。即为贼有。其奔避稍后者。则既劫其物并掳其人。甚至备卫之火药器械。反以藉寇而资贼。而各贼每至一处。有房屋以栖止。有衣食以接济。有勾结逼胁之人。为之引道路而供负戴。是以两载用兵以来。各省剿杀。无虑千万。而贼党不加少。且兵力以保城为急。则村市已被焚掠。以保荆襄为急。则房竹安康已难兼顾。往往官兵探贼所向。穷日追及。而贼一见即走。旁分四窜。本欲迎头。反成击尾。皆由前无阻截。是以任其所之。为今之计。欲筹恤难民而困贼匪。莫若饬近贼州县于大市镇处所。劝民修筑土堡。环以深壕。其余散处村落。酌量户口多寡。以一堡集居民三四万为率。因地之宜。就民之便。或十余村联为一堡。或数十村联为一堡。更有山村僻远。不能合并作堡者。即移入附近堡内。所有粮食牛豕什物。一并收入。被难民人。即于其中安置。搭盖草棚。贼近则更番守御。贼远则出入耕作。该庄丁各保身家。巡防自必奋勇。壮丁不足。更于难民中择其骁健者。充当乡勇。酌给口粮。即以代赈。每堡派文武干员二三人。绅耆数人。为之董率弹压。如此防范。未被难之户。得有捍御。已被难之民。得谋食息。且收养堡内之人。户口有稽。不特可免流离。抑且赈无冒滥。即其中有一二曾经入教。首鼠两端者。亦皆有所拘束。不致附和勾结。则贼匪所至之地。皆沟垒森严。难以冲突。各堡以逸待劳并力御剿。使贼处处受敌。而人民不为逼虏。粮食牲畜不为劫夺。火药器械不为掠取。贼必饥饿日就穷蹙。加以劲兵云集并力兜擒。而后杀一贼即少一贼。灭一股复除一股。即如近日绅士梁友谷等。筑堡团练。贼不能犯。保护乡里十余万人。实有明。是以现饬湖北之郧阳房县竹山竹溪。陕西之兴安白河洵阳平利安东石泉等处。一律相地修筑。并移咨汪新秦承恩。选派能员。及时筹办。此外或有须设防修筑之处。亦属该抚臣暨地方官。随时酌量情形。一体办理。至于川东一带。每多险峻山寨。为各贼负嵎走险之所。祇须令随近居民预先移住其中。一如守堡之法。自相捍卫。其大村镇市不便移入者。则令仿照筑堡。似于御贼安民之道均有裨益。
此筹办坚壁清野之始议也此时果行当不致旷延七载也惜事旋中止至嘉庆六年始奉 旨通行耳
坚壁清野议
龚景瀚
窃惟邪匪滋事以来。蔓延四省。辗转两年。处处有贼。处处需兵。负固则经年累月不能克。奔窜则过都越郡不能御。议者惟以兵少为辞。于是调邻省。增新兵。募乡勇。俱谓以多为贵。不知其无益而反有害也。何则。 国朝经制之兵。本属有限。而腹里尤少。其重兵所在。非番回错杂之区。则形势要害之地也。一调不已而至再。再调不已而至三。备御空虚。奸民因而肆志。则无事之区。又将滋事。即如四川湖北之兵。皆以全赴苗疆。邪教遂乘机滋事。岂非明效大验乎。此调兵之害也。仓卒募兵。但能充数。非市井无赖之人。即穷苦无聊之辈。纪律不习。技艺不精。心志不齐。胆气不壮。遇贼惟有纷然鸟兽散耳。此增兵之害也。乡勇守护乡里。易得其力。若以从征。则非所愿。无室家妻子田庐坟墓之足系其心也。平居未受涓滴之恩。临难责以身命之报。于势既有所难能。而为之长者。素与平等。本无上下之分。予以虚名。强相钤制。于心又有所不服。故加恩则玩而骄。执法则忿而散。求其约束而整齐之者。难矣。其藉此为利。浮开名数。冒领钱粮者。又无论也。至于临阵。既未习乎战。疑则易惊。又各自为步趋。纷则易乱。即或诱之以重利。鼓之以大义。而有勇无刚。能暂而不能久。哄然而进。亦哄然而退耳。此乡勇之害也。且兵勇多则粮饷广。粮饷广则转运难。 国家帑藏充盈。杀贼安民。虽千万在所不计。而民间之疲于转输。困于差徭者。不知凡几矣。文报有站。粮运有台。军营之移徙。使节之往来。其夫马不能不资于民力。近地不足。调之远处州县。虽官为给价。而例案所销。岂能敷用。每县夫数百名。马数十匹。道涂之费。守候之费。津贴之费。司事者口食之费。皆派之里下。不肖生监。又从而干没其中。为日既久。民力竭矣。官吏但顾考成。一切以军兴法从事。科敛督责。民不堪命。事变滋起。或遇水旱之灾。将何以处之。况乎将领不能约束兵丁。所过甚于盗贼。乡勇从而效尤。激之生变。是所忧者。不独在邪匪也。然使有济于事。侥幸成万一之功。亦不必过为疑虑。而自去年以来。其情形大概可见矣。四省之山。层崖峭壁。立如城塞者。所在多有。其上有田有水。贼若据之。非数万之众。不能攻取。然周围百余里。或数十里。终未能环而围之也。竭力仰攻。士卒已伤损过半。幸而得之。贼已乘间率众他徙矣。虽穷日夜之力以追之。而其势常不相及。贼因粮于民。无地非民。即无地非粮。官兵之粮。必须转运。贼窜无定向。亦无定期。粮台岂能预设。夫马岂能预增。仓卒移营。粮必迟误。此一难也。贼皆轻身。登降便捷。而我兵鸟鎗弓箭火药铅弹。身所佩带。不下二三十斤。行走不易。此二难也。贼皆本地之人。惯于山行。妇人孺子。亦趫捷若飞。而我兵如陕甘等处。壮健有余。轻捷不足。登山半日。汗流气喘。未遇贼而先困矣。此三难也。贼随时随地可以休息。而我兵行必按队。止必安营。挖濠树栅。守卡站墙。日夜不得安歇。此四难也。贼常饱而我兵常饥。贼常逸而我兵常劳。胜败之势已分矣。幸而胜之。所杀者贼之后队数十百人。或其老弱疾病不能行者耳。其首逆及全伙。不可得也。贼之诡计。又分布数人于左右十余里中。四面放火。使我兵疑畏不敢遽进。及至探明。而贼已远矣。此尾追所以常不及也。于是有谓宜绕道前进。迎头截杀者。究之亦系空言。无实济也。前后夹攻。则左右分驰。东西并攻。则南北各窜。山涧重迭。道路纷岐。处处可通。头头是道。安所得十余万之兵。一一追而击之。即令兵多将广。四面兜围。而贼聚而冲。我散而守。十余万之兵。分布于周围数百里之内。其势既分。其力亦薄。贼以全力舍命冲突。未有不溃围而出者。故贼之往来。可以自如。我之进退。反不能自主。贼合而我兵不得不分。贼分而我兵遂不能复合。焚掠裹胁。贼愈杀而愈多。疾病死亡。兵日添而日少。剿则无以为守。守则无以为剿。城池已在在堪虞。将领惟斤斤自保。
今日之贼。无论非今日之兵所能剿除。即或额兵全来。新兵已练。而使之追逐千里之遥。奔驰半月之久。力疲气沮。其势又为今兵之续。贼势益张。兵气益馁。日延一日。事恐不可问矣。然则为今之计。将奈何。曰贼未至巴州。而巴州之民先去。贼未至通江。而通江之城已空。守土之官。虽欲效死勿去。其谁与守。此无他。民心无所恃也。故必先安民然后能杀贼。民志固。则贼势衰。使之无所裹胁。多一民。即少一贼矣。民居奠。则贼食绝。使之无所虏掠。民有一日之粮。则贼少一日之食矣。为今之计。必先坚壁清野之法。责成地方官。巡行乡邑。晓谕居民。团练壮丁。建立堡寨。使百姓自相保聚。自小村入大村。移平处就险处。深沟高垒。积谷练兵。移百姓所有积聚。实于其中。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贼既至。则闭栅登陴。相与为守。民有所恃而无恐。自不致于逃亡。别选精锐之兵二三千名。以牵制贼势。不与争锋。但尾其后。贼攻则救。贼退则追。使之进不得战。退无所食。不过旬余。非溃则死耳。不战而屈人。策之上者也。其要必先选择良吏。一省之中。贤而能者。道府岂无数人。牧令岂无二十余人。其奔走趋事。明白勤干者。佐贰岂无数十人。今川省贼所往来。川东惟夔州一府。达州一州。川北惟保宁顺庆二府而已。陕西惟兴安一府。商州一州。河南惟南阳一府。湖北惟荆州宜昌施南襄阳郧阳五府而已。所属牧令。贤者之。不肖者易之。每处各派佐杂数人。分任其事。以一道府董局事。佐以正佐数员。讲明利弊。议定章程。总其大纲。其余道府。分路经理稽查。不过三月。可以毕事。其次则相度形势。天成之险。如大成寨太平寨等处者。加卑因高。使之可守。移附近居民于其中。先藏积谷。贫者官贷其资。茅屋草棚。听其自便。其故居仍勿毁。贼未至时。仍可照常安业也。其村庄市镇。人凑集。如临江市普安场等处者。随其所居。因山临水。为筑城堡。外挖深濠。务令高广。民居零星在外者。移入之。砖石木料匠役之费。皆给于官。惟丁夫取于民。有贫乏者量给口粮。以代赈恤。其次则选择头人。山上之寨。平地之堡。人户既多。一切事宜。需人经理。择其身家殷实。品行端方。明白晓事者。或绅监。或耆民。举为寨长堡长。给以顶戴。予以钤记。使总一寨一堡之事。其清查户口。董视工程。经营钱粮。稽查出入。训练丁壮。修饬守备。别择数人为之副。各就所长。分任其事。以专责成。其次则清查保甲。户口繁多。奸良莫辨。外至者。疑其为间谍也。即久居者。亦虑其有匪党也。行保甲之法。十家联保。互出甘结。始准移居。匪类送官究治。其迹可疑。尚无确据者。另附册尾。听其别居自便。毋使溷入。以滋后累。其余良民。悉使团聚。家有几人。大小几口。所操何业。土田若干。详注册内。以便稽核。其次则训练壮丁。每户抽壮丁一人。或二三人。编为部伍。鸟鎗刀矛。各习一技。官为给价。制备器械。每一堡寨。择营中千把。或外委一员。兵三四名。使之教导。勤加训练。有事则登陴守御。自保乡里。毋令出征。惟本州岛县有警。或邻堡告急。许其以半捄援。其次则积贮粮榖。堡寨之中。建仓数间。富家囤户。有粮难以尽移者。官给银收买入仓。无者买于邻近各乡。官兵经过。即以此粮供支。贼至闭寨。壮丁守陴。按名给粮。毋令家食。其鳏寡孤独。贫乏残疾。及家稍充而实无粮者。准其照册分别赈借。贼平之后。即为本乡社仓。分贮当平。一遇灾歉。即可就近赈粜。其次则筹度经费。所有筑台挖濠建仓买粮。置备军械。一切守御器具。及搭棚盖屋之费。银皆官给。交堡寨长司其出入。惟仓粮之数主于官。赈借供支。官为报销。其余银均摊于堡寨。居民所有田地。分为十年。或八年。随地丁征还。如此者有十利焉。
川省无土著之民。五方杂处。其性轻于去就。故一闻警报。辄四散奔逃。民心疑惧。则千里无坚城矣。今堡寨林立。声势联络。民居既安。民志自定。父母妻子。团聚一家。无流离死亡之忧。并不虑为贼逼胁。陷于邪党。可以保全良民。潜消贼势。其利一也。粮皆藏于堡寨之内。所余村落店馆。皆空屋耳。贼即千里焚掠。无所得食。若攻围堡寨。则丁壮自护身家。其守必力。又有邻堡之救援。官兵之策应。其力必不能攻陷。狂奔十余日。非溃而四散。则辗转于沟渎之内矣。区区首恶。何难就擒。可以制奔窜之贼。其利二也。据险之贼。不能不下山掠食。今民皆团聚。粮不露处。冬夏之交。野无青草。附近已无所掠。远出则近山之堡寨皆得邀而击之。其势又不敢出。坐困月余。积粮既竭。终亦归于死亡逃散而已。可以制负固之贼。其利三也。州县之有乡村。如树之有枝叶。枝叶伤则根本无所庇。乡村皆为贼所蹂躝。其城郭之不亡者仅矣。今四面皆有堡寨。障蔽拥护。贼必不敢径犯城郭。有急则环而救之。贼将腹背受敌。官兵又乘其后乎。可以保障州县。其利四也。堡寨远者相距数十里。近者或十余里。官兵经过。就近供支。粮台可以不设。官无转运之费。民无挽输之劳。至文报往来。无须兵勇护之。即于堡寨之在大路者。安设夫马递送。可以省台站之费。其利五也。每省挑选精兵三千。贼合亦合。贼分亦分。牵制其后。使之不得攻陷城堡足矣。其余悉令归伍。所省盐粮。犹其小者也。兵少则差徭亦省。民受无穷之利。而营伍不致空虚。亦无虞更生他变。其利六也。守陴壮丁。惟贼至时数日给以口粮耳。无按月之盐粮。无安家之银两也。其费较招募乡勇。所省何啻天渊。而爱护乡里。朝夕相见。犹有古者守望相助之意。可以情法维系之。不若乡勇从征日久。习于凶暴。怯公战而喜杀掠。酿为将来无穷之隐忧。其利七也。保伍时相纠察。而堡寨之长。又从而稽查之。则奸宄无容身之地。其桀骜不驯如嘓噜者。亦慑而不敢肆。可以渐化为良民。其利八也。邪教蔓延。为日既久。伏而未动者。正不乏人。今淑慝既分。居不相杂。冥顽者苟潜入于贼党。可以一并歼除。其愧悔者必安居乎故业。可以保全身命。绝后患之萌。开自新之路。其利九也。规模既定。守而勿失。远近一体。上下同心。如网之在纲。有条不紊。如身之使臂。无令不从。无事之时。按籍而稽。瞭如也。有事之时。画地而守。井如也。一劳永逸。数世赖之。其利十也。然而愚者可与乐成。难于图始。因循目下。畏难苟安。此议一出。必有沮之者。一则曰骚扰反以累民也。夫择利莫若重。择害莫若轻。贼匪所过。焚烧房屋。杀戮人民。掳掠妇女。其惨极矣。民虽至愚。亦必明于利害。所全者大。即小有骚扰。犹当毅然为之。况保其身家。全其积聚。顺其情之所乐。何累之有。若云奉行不善。则官吏之过。当易其人。不当废此法。如战场失利。岂以偶无良将。而遂永不用兵乎。一则曰迂缓不切于事也。夫欲速则不达。自去岁以来。各省所行。何一不速。何一有效。事固有不急急于目前。而收功于异日者。及今为之。未为晚也。行之一县。可保一县。行之一府。可保一府。同时并举。不过三月。贼在罗网之内矣。是速莫速于此也。舍此以图。其果有旦夕奏效。操券而得之策乎。一则虑其费大也。夫成大事者不惜小费。苟能平贼。即多费亦所不惜。今州县大者不过堡寨数十处。小者十余处。一省所办者。不过三四十州县耳。裒多益寡。合计每省用银。不过一百万而已。后此即无所费。较之养兵养乡勇每月需银百万两而靡所底止者。其费何如。且惟买粮为费较巨。而粮分贮于堡寨。何异贮于州县之仓。今各州县岂能不采买乎。其余借项。分年带征归款。是不独省费。且并无所费矣。一则畏其烦难也。夫天下无难成之事。患无任事之人。今自道府下至堡寨之长。总理者有人。分任者有人。劳瘁不辞。悉具举。何虑其烦难。且通江巴州仪陇。贼所蹂躝之处。失业难民。岂能不为抚恤。清查户口。修理房屋。吊生恤死。赈乏周贫。其烦难何止十倍于此。与其补救于已然之后。何如预备于未事之先乎。是数说者。皆不足以难之。然则今日急务。莫有先于此者矣。不然。不务安民。何以御贼。民惧贼而逃。犹可言也。兵愈增则差徭愈重。师愈久则扰累愈多。数月之后。恐民见贼至。将不逃而与之合矣。今不早为。后悔无及。谨陈一得之愚以采择焉。
练兵修寨四事议四川通志
方积
一操练乡兵以备堵截也。各州县非无乡勇之患。有乡勇而无训练。实与无乡勇等。梁山县招募乡勇。共七千余名。除陆续奉调。及裁汰不计外。近存四千余名。广延精于技艺者三十余名。教以鸟鎗刀矛等技。盖操演之法。与临阵之法同。鸟鎗在前。刀矛在后。鸟鎗不精。则临阵手颤。而发必不中。一发不中。势必弃鎗而走。刀矛手亦因之而惊。故必精鸟鎗以收刀矛之用也。刀矛不精。不但刀矛手不敢近贼。鸟鎗手无可恃之人在后。其技即精。其心不定。贼徒骤进。亦必弃鎗而走。故必精刀矛以收鸟鎗之用也。见在日夕操演。十月于兹。近复制硬弓四百余张。及药弩三万余枝。以为伏路守险之用。各义首乡勇等。自顾身家。亦颇知用命。时时勉以大义。兼教以作坐进退之方。迩日察看情形。似尚可用。如果贼入窥境。定当竭力堵剿。断不致退缩迁延。 一修凿城池以定民志也。县城为四境居民之望。城中小有惊疑。则四境亦闻风而怯。查梁山县旧城。高仅盈丈。兼以无濠可恃。恐愚民无识。易起猜心。见将县之旧城。普加三尺五寸。平处俱挖长濠。傍山险处修削。益令陡峻。城工浩大。用度不赀。既未敢请领帑银。而当此军需浩大。民力困弊之时。更不敢重劳民力。除将本年廉俸。全行捐用外。复传集本城殷实绅耆约保人等。明白晓谕。旋据捐石捐木捐出米粮者。络绎而至。即令捐助多而人品正者。分董其事。所有出入一切。不用一家丁一书役经手其间。是以用费较省。而成功亦较速。虽尔日工价。合计尚欠三千余金。自当妥为办理。断不致丝毫有累公私。城内小山甚多。俱于扼要处设立台。置自铸威远六尊。以备轰击。其余存城劈山。九子连环。共四十余尊。鸟鎗约九百余杆。火药约一百余石。铅弹足用。刀矛军器。约五千余件。俱系自为制备。其外卡鸟鎗军器。尚不在此数内。 一设法储粮以备缓急也。县内常社两仓。共收贮谷二万石有零。除奉文碾运军米及支发本境乡勇口粮外。见仅余谷一千二百余石。仓实为空虚。设有缓急之用。真不足恃。再四思维。无可为计。昨经普谕附近城郭居民。令将存谷余石。先事运贮城内。设使贼人犯境。即可轻身入城。小民亦知未雨绸缪。殊属踊跃。且见在官仓闲空。其谷石多而无地可以屯贮之家。兹已将官仓借给存贮。明白晓谕。以将来设有事端。即当借散口粮。事竣照市偿价。梁山虽小邑。颇多知义之民。以故鼓舞乐从。尚不致疑于官吏。 一广修山寨合力守御也。查贼匪自去秋起事。迄于今日。所入之处。必先以虚声恐吓。俟居民逃窜时。彼则乘乱而入。地方官虽欲禁止逃民。而逃民终不可禁。以故民心愈恐。而贼势愈张。小民无识。贵坚其志。必置之于必不可死之地。而后有不肯轻去之心。民有不肯轻去之心。而后贼无可以拦入之势。梁山境内。周围数百余里。四面俱有古寨。已令各路约保指名出。大小不下三十余处。有周围三四十里者。有周围十余里。及七八里者各不等。大抵皆峭壁悬崖。中通一径。见已亲赴各寨。逐加阅视。普劝居民。令其各加修整。大约不过一月之内。即可一律修齐。其附近城郭之牛头金城七十层子严等寨。日内即可竣工。闻贼众行不裹粮。待掠而食。倘能绝其粮路。势不能枵腹持戈。是以傍寨居民。俱令其将存积榖石。全数先行运寨。寨上多备滚木擂石。按照寨之大小。分给过山鸟鸟鎗等件。如果贼至。各路居民。自可就近登寨而守。或十余团守一寨。或数团守一寨。预嘱该居民等。于贼至之时。勿与接战。但坚守不动。使我四境之中。路路可通。寨寨相望。不必互相策应。而实有互相策应之势。贼仰攻不能。掠食无所。左梗古塞。步步防人。似有不待驱逐而自退之理。
抚议四川通志
龚景瀚
贼不可抚也。其势亦不受抚。所谓抚者。抚百姓之从贼者耳。百姓之从贼者有二。一则被其煽惑者。一则被其裹胁者。被其煽惑者。皆甘心从贼者也。然其中有辨。入教既久。心性俱迷。信其矫诬之词。妄作非分之想。不惧不悔。视死如归。此冥顽不灵。非可以情理化导者也。又有富者畏祸。贫者贪利。邪教以避灾得财之说。歆而中之。一时不察。翕然信从。然素无不轨之志。一朝事起。官府访查。邻里执证。既无词可辩。遂无地自容。乡勇利其田宅家产。以多杀为功。一言在教。妇孺骈诛。其存者不得不栖身贼巢。以为苟延性命之计。此愚民误入其教而不能自脱者也。被其裹胁者。皆不得已而从贼者也。然其中亦有辨。精壮之民。贼先拘系以苦之。旬日之后。强以拜师。令其入教。绑缚老弱。逼其手刃。分队放火。押令随行。与官兵相遇。授以戈矛。驱迫前进。仓卒打仗。百姓既不及自明。官兵亦无从辨识。锋刃交加。既欲贪己之生。不得不致人于死。而放火杀人之罪。遂无所逃。此欲归而不敢者也。老弱之民。或令饭放马。挑什物。抢掠餬口。饥饱无常。其苦万状。日夜思归。然妻子为质。不忍遽离。家业已残。退无生计。不得不隐忍随行。以图苟活。即有孑身易于逃脱。而贼之防范甚严。昼则维以大索。累累相继。如驱牛羊。夜则闭之空房。阵阵相积。如圈豚犬。此欲归而不能者也。自嘉庆元年用兵以来。吾民之死于贼者无论已。官兵迎头杀击。其冲锋冒刃者。皆吾精壮之民也。官兵从后尾追。则兜擒掩取者。皆吾老弱之民也。其死者不知凡几矣。幸而乘闲得出。守卡之勇。坐营之兵。盘而获之。以为奇货。文致其罪。冀邀厚赏。非法拷掠。多方指证。草草数言。即行正法。其死者又不知凡几矣。幸而解赴大营。委官审讯。而从贼日久。放火杀人。则罪在不赦。问官惟守此两语。以为尽职。黠者狡词变易。则死于刑。愿者据实自陈。又死于法。其幸生者。皆历几死而后得之。什百中仅一二也。夫律坐喝令。即下手亦从末减。何况被贼所逼。事不由己。而徒泥其。不原其情。风声所布。孰敢复出。使贼益得借口以钤制吾民。此从贼之心所以愈坚。而贼之所以日多也。今蒙 皇上施浩荡之恩。开三面之网。荡涤旧染。与之更新。伏读 圣谕。自古惟闻用兵于敌国。不闻用兵于吾民。自相攻击。屠戮生灵。朕日夜哀怜。几至寝食俱废。百姓困极思安。久劳思逸。谅必一见恩旨。翕然来归。钦此。捧诵回环。无不感激泣下。即此数言。已足以感天地之和。而消邪沴之气矣。贼亦人也。具有心腹肾肠。亦当感动悔过。何况被胁之良民哉。惟是愚民目不识书。誊黄遍贴。贼中防守甚严。一时未必周知。即知亦或未敢深信。谕以空言。不如示以实事之为深切着明也。伏求 谕各路领兵大臣。于大营中。预备大旗一面。上书招抚难民四大字。遇贼打仗。以兵数百人守之。另立于山之上。或营之左右。距营一半里许。其有投弃器械。来奔旗下者。悉不得杀。贼方迎敌官兵。不暇兼顾。裹胁之民。必相率归来矣。严饬守卡员弁兵勇。自贼营逃出。或被盘获者。无论是贼是民。曾否放火杀人。均不得擅杀。送交地方官。问其姓氏里居。愿者妥为安插。归籍者酌量资送。风声传布。孰不求生。即或所放之人。未必无一二真贼。逃回贼营。然贼既生还。则百姓更无死理。在贼营之百姓。无所疑虑。益坚其向化之心。乘闲归者。纷纷恐后矣。此解散之一法也。其有心地明白。语言便捷者。予以重赏。令其招徕。招出十人者。给以十人之赏。招出百人者。给以百人之赏。能杀贼缚贼来献者。更加优赉。如系贼之小头目。更为得力。唐李愬之平淮蔡。宋岳飞之平杨么。皆重用降将。转相致。贼心既散。贼党既离。既使一人不返。不过失一真贼。于事无关轻重。若使一人成功。则保全无数生灵。于 国家实有裨益。此解散之又一法也。
抑某更有请者。教匪及嘓噜等。执迷不悟。非重惩之以威。不能遽怀之以德。而被胁百姓。受制于贼。亦有欲归不能之势。某三年军营。所见百姓逃回者。皆在官兵打仗之日。官兵大胜。则逃出者甚多。官兵小胜。则逃出者亦少。是剿而后可以成抚。而剿必须兵力。今兵力少惰矣。仍宜添派精兵。慎择良将。剿抚用。奇正相生。兼行坚壁清野之法。百姓自相保聚。使贼无人可裹。无粮可掠。旬日之闲。不特被裹百姓。投出相继。即真贼亦鸟兽散矣。有明郧阳之白圭项忠。先后擒斩刘千斤苗龙等数万人。而后原杰得以成抚治之功。书云。威克厥爱。允济。非忍于用威。乃所以成其爱也。至各省情形。微有不同。教匪四川为多。其裹胁川民亦众。今首逆陆续就诛。贼势渐形瓦解。一加招抚。来者必多。是四川利用抚。陕西习教者。安岭将军山诸役。歼戮殆尽。逃入川境者。不过一千余人。两年以来。川楚逆匪。往来兴汉商雒一带。沿途裹胁。皆随裹随逃。故贼中陕民颇少。无可招抚。是陕西利用剿。至湖黄受乡勇之利。亦受乡勇之害。杀戮过甚。势不相容。不特楚贼不敢回楚。即楚民亦不敢回。无所用其剿。亦未易言抚。其来归者量为迁移。方可相安无事。是又在地方大吏之随时变通矣。谨议。
团练议四川通志
方积
一每保正所管之地为一团。又合数保正或十数保正之地为一大团。每小团设立团长一二人。或三四人。无论绅士居民。务须其人心地明白。晓畅大义。向来为一方之仰望者。始准议立。不必拘定资格。亦不得徇私妄举。其大团议立团总一二人。或三四人。总理各团之事。所有大团团总。须各团公举后。访查明确。当面验试。如果可以胜任。再行给札饬办。 一团内团勇须年力精壮。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无论是否绅士之家。有无田产。均列名充当。其外来流棍。及团总团长素不认识者。不得准充。派定之后。团总另造一册。某团长名下管领团勇若干。开列姓名年齿。呈送过朱。以便不时亲临查点。倘有违抗不愿入团出力者。许团总团长指名具禀治罪。 一每团制造红边黄布大旗一面。上大书某团义勇。团内派一强干有胆力者。遇有事之时。执旗随团总左右。以为众人耳目。有事之时。各团勇帽系号带一根。上亦写某团义勇字样。 一贼匪诡诈百出。常藉称乞丐难民。往来伺探。团内务须严加盘查。如见有面生可疑之人。立即协力拏送究治。如有别处眷搬入团内者。亦须问明来历。或有人认识。方准入团居住。 一团内制造军火器械。修卡挖濠。一应费用。着团总团长协同保正。向花户劝输。但须就其力量。秉公劝捐。既不得徇私勒索。亦不许任其违抗。务使众心咸服。如团总团长保正稍有挟嫌勒派等事。一经花户告发。定即从重治罪。加倍罚追。 一团内人家。凡有防夜鸟鎗。素习施放者。即多备绳药砂子。团成一队。或另制营鎗更妙。所用钢矛刀刃。头长一尺余。杆长八尺。坚梗木料。装钉结实。其余叉耙剑戟。如有素习熟惯者。各随武艺所长备用。团成一队。 一团内有武艺精强之人。据实报县。派令传习教演各团团勇。公议月费。以酬其劳。 一各团相距在二十里内外者。每议一定期。于附近要隘处所。齐集会哨。或施放鎗。演试武艺。既足以壮声势。可使贼匪闻风远遁。彼此认识。又得互相联络。方不失守望相助之义。 一每团须设有胆力熟道路之健足探报四名。轮流走探。如贼人在一二百里之内。即须去探。以便早为预备。贼人若将临境。团总团长。一面即率团勇赴卡堵御。如有三人之家。以一人居守。二人赴卡。其有借故躲延者。即以军法从事。一面飞报别团。别团团总团长。迅即一面严守本卡。一面抽拨团勇。各随带器械口粮。前往援助。如有观望迟缓误事者。即将该团总团长。照军法从重治罪。 一团内地方。须看明要隘处所。或山梁。或旧寨。择其易于守御之地。筑卡挖濠。安设鎗。如探有贼匪临境。团总团长。即带领团勇。在卡堵截。既有大卡深濠。不但人人胆壮。易于堵截。即贼匪亦不敢轻易来扑。每卡须用二三千人。卡墙须高四尺。厚二尺。濠深八尺。宽八尺。四面安吊桥。方为合式。 一立团虽各处分设。而有事之时。附近几团。务须彼此救护。如别团团勇。现在与贼抵敌。其附近各团。一经闻信。即须派人带领团勇。前往帮同截堵。同心保护。前卡贼匪既不能过。后卡亦可保无虞。如有各保自误大事者。定照军法从事。 一倘或有事之时。团勇日夜守卡瞭望。协力堵御。至夜间伏路更。尤为紧要。必须轮流派拨。以均劳逸。如有推诿偷安。及虚应故事。不用心出力者。团总团长。稽查究。 一贼匪所到之处。先以放火与大声呼噪惊人。凡有火起。即当整顿堵御。不可惊慌退避。如闻声噪。亦不可胆怯。违者军法从事。 一团总团长。奉行巡查。派拨传习教演。及一切堵御要务。敢有藉端需索。通同舞弊。扰累居民团勇者。立行拏究。追给领牌。仍倍罚不贷。 一县令制就令旗信签。每团发一式样。如有事之时。即以令旗信签。传调某团。该团总团长。即率团勇。依限飞驰。照信签指定处所齐集。听候派遣。敢有延误者。照军法从事。 一各团距贼。远近不一。必须与县署声息相通。方可随事缓急。酌量办理。每大团各择一明白晓事之人。常住本城。凡有团内应行之事。随时明核夺。 一团规立定之后。凡团内旧有居民。即不得任其搬徙。如有违抗搬移。以致摇惑人心者。定将家产房屋。一并入官。作为地方公用。
御贼议
檀萃
方今之患。营空仓空库空。然转其空而实之。盖有道存焉。奸匪之徒。矙此三空。恣行抢劫。所过村寨。居民奔逃。无敢堵御之者。使所过一处。即空一处。不早为之所。其空益深。事不可为。盖三空之患犹恃有民。固其民不至于奔逃。使之各自为守。在于檄行州县。申明保甲。团集乡勇。凡民之逃生于畏贼。一人逃。从而逃。弃其家室老幼蓄积。贼得据之以恣其掳掠淫杀。故贼愈张而愈多。遂至于不可制。今固结居民。民有所恃。不至于畏贼。各顾其家室老幼蓄积。齐力出而御贼。贼闻之。必不敢来攻。盖攻难于守。城堡之守。以高临下。村寨之守。以逸待劳。故守者之一。可以敌攻者之百。凡城池。以官吏领之。以士民佐之。村寨。以士民之有身家智略者领之。各率其子弟年少豪勇以佐之。贼必不敢入。故申保甲。集乡勇。得寓兵于农。守望相助之遗意。不假力于营。不待饟于仓。不仰给于库。各自为守。不仰于官。而贼不能扰。转其空而实之。此不易之道也。此事之行。或疑其惊惶百姓。夫百姓惊惶。由于无所倚恃。故闻贼即惊。贼至即逃。今使四乡之民。各恃其村堡都会。市井之民。各恃其城郭关厢。不畏贼而怒贼。且同心共愤以攻贼。正所以安集百姓。使其有定心也。固民即能任地。任地即能生财。此相因之道。民心既固。不至奔逃。耕于野为农民。聚于堡为乡勇。则民皆兵也。民不散而地不荒。耕种如故。而粮有自出。是仓不空也。丁地之银。厂盐之额。举皆如旧。是库不空也。去三害而获三利。出一纸通行文书。可以收实效矣。盖为政之道。宪府总其大。州县任其成。故地方有事。责成于州县。州县虽曰亲民。亦不能以一身独为也。必分之士民书役乡保。以共襄其成。夫获一案有赏。失一盗有罚。处分皆归于州县。故州县莫不尽力。窃强党少则曰盗。奸匪成则曰贼。然总之皆盗也。责成于州县。非难办者也。汉时渤海盗起。龚遂为守。单车到官。贼即解散。牂牁叛。杀太守。朝议弃之。杜钦说王凤遣任职太守往。于是以陈立为守。即便诛平。古来如此比者甚多。故成功多由于守令。凡夷民之变。宜选州县夙有威望为夷民所信服者镇抚之。庶几收龚遂陈立之效。亦一策也。至于守御之备细。谨陈数条于左。
一檄行州县。转行民间。申明保甲。团集乡勇。保护村寨。
一村寨随其大小。各推士民为长。各率丁壮为乡勇。一切耕作生理。仍照其常。有警则圜集守御。其守御有效。则计功奖赏。着地方官详明。或给顶带。或给匾额。以示鼓励。
一守御器具。须简便易办。半兼乎农器。耰锄棘矜。皆足以为守御之资。锹锄刀斧之类。农家所尽有者。去短柄用长柄。即可以守御。去长柄用短柄。仍为农器。日本国兵以长竹竿。着小斧头。如墙而进。锋锐莫当。鄱饶之民。械以长猫竹。削其梢入桐油锅之。比鎗刀更利。凤颍间械。用齐眉棍。先以炒石灰装入鸭蛋壳。人怀一枚。就敌先抛蛋壳。雾迷空。然后用棍进击。先据上风抛蛋。无不胜者。又用长竹竿扎深刺把于竿头。谓之狼牙筅。亦轻便可使。此皆不大费钱而易办者也。尤莫便于飞石。即童子飞堕砾之戏。手臂之劲。能打数丈高。且远至百步二百步。古老相传。杨林未裁并时。尚为县。有贼至。民皆搬避。令某止之日。避非计也。丁壮能走矣。老弱能尽携之走乎。男能走矣。妇女能尽随之走乎。银钞能带而走矣。榖米牲畜一切能尽带以走乎。与其尽遗于盗。至于出无所依。归无所宅。终不免于死。曷若同心致死以御贼。贼退而家室可完。吾当率先为汝御。乃教其民用飞石之法。每五百人为一排。飞石子击之。贼惊以为天下神石也。遂逃遁。论功。升布政使。此法尤便之。至于早晚闲空时练而习之。以当戏具。尤少年所不厌者。
一村寨各居民门口。宜筑矮墙狭巷。仅容一人进出。明正德间山东盗起。许忠节公逵为某县。用此法教其民。但以一人持短刀守之。门尽开而贼不敢入。村村皆然。贼无所利。奔他县掳掠。公以功升副使。此皆先事预防。且易为办者也。即守城之法。先于水边路口。多筑牛马墙。防其冲突。毋使近城。而城外之关厢街市可保。防守之道。远先在于四邻。近则在于四境。至于入境。已大张惶。至于薄城。丧失尤不可计矣。许公令民沿门筑墙。亦守城之法。变化用之者也。
一守御城池。其法亦如村寨。而尤易为力。大府州县。居户百万。数十万。十万。即次而中下。且数万。即小而至极。亦敌一村寨。且数百户。户出一人御贼。已为数不可纪极。为地方官者。但使其团聚。不至于离散。则保境御盗。原所不难。上年设炒厂之法甚善。官不费而大济于民艰。则知此地衿士父兄之可与有为。在上官有以奖励之者。仍照前法。以为团练守御之备。当无不乐从者矣。
一驿路冲涂。自板桥起至亦资孔止。除依城池为固者不计外。其去城池远者。亦申保甲团练之法。其中间驰道两头有关厢口。口外筑牛马墙。其两旁民居客居后户之外。各筑墙连接。包裹之以为固。其余皆如防守村寨法。
一民自为守。贫富不同。量贫富各出资力以保障乡邦。不至于失散。其为功德至大。而自己之身家。藉众力以保护。不至全为抛弃而赍盗粮。为己为人。交受其利。是在互相劝谕耳。
一此事督率在地方官。有功奏升加衔。其失陷村寨。计过照例治罪。
守御后议
檀萃
乡勇者。民兵也。异于官兵。官兵廪于官。其添设良难。民兵因于民。其团之最易。故行之于古而效。行之于今而亦效者。良以其易也。唐马燧镇太原。募役数千。教之战。数月遂成精卒。居一年。广场罗兵数万。威震北方。李抱贞镇泽潞。三丁编一。蠲其租徭。给之弓矢。三年皆为精兵二万。不廪于官库。兵雄为诸军冠。李德裕帅蜀。立雄边子弟。总十二军。威声震于西南。此皆承衰弱困敝蹂躏之后。棘手难为。而转弱为强。曾不旋踵。惟取诸其乡。以本地之民。守本地之险。故见功易易耳。然犹须募练也。其不待募练者。莫如民自相与为兵。南唐淮北与周接壤。世宗侵唐。已举江北。而小民相与聚山头。立堡壁。以农器为兵。以楮为甲。周师屡为所败。唐地多为所复。当时谓之白甲军。岂待上之募练乎。宋之河北西路被边州军。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带弓而鉏。佩剑而樵。出入山隈。饮食长技。与敌国同。私立赏罚。严于官府。分番巡逻。铺屋相望。有警击鼓。立致千人。器甲鞍马。常若寇至。盖顾亲戚坟墓。人自为战。敌深畏之。况盗贼乌合乎。故罗大经论民兵之利。谓张魏公帅川陕。令挑选强壮。以知县为军正。尉为军副。不半月得兵二十万。陈福公献民兵之策。两淮已用其法。荆襄尤有成规。开禧用兵。禁旅多败。两淮山寨。万弩手率有功。丙寅。敌围安襄。分诸郡兵。与湖北义勇往救。兵溃。钞略甚于寇戎。而义勇随帅进退。不犯秋毫。盖顾其室家门户也。故民兵胜于官兵。此皆行之古而效者也。其行之今而效者。是则湖北孝感之用乡勇乎。牛生会试归。言往来由孝感。其乡人沈君琦。上年署孝感。闻寇警。大修城。集乡勇。贼至。营于胡家寨。众二三万。乡勇仅五千御贼。贼不敢出。会官兵二千至。共击之。贼尽歼。他贼闻之。尽迸于西不复东。上自安陆德安。下暨黄州数郡。安堵无虞。自是汉口武昌皆效孝感。汉口有乡勇三千。武昌有乡勇五千。皆恃以无恐。襄河船帮。亦有乡勇。即以水手充之。生于腊底到沈公署。住二十日。亲见士民感戴。众志成城。屹然金汤之固。行至汉口街衢。热闹如故。武昌亦自帖然。又言扫灭胡家寨贼。无一贼得脱。仅遗妇女弱口收禁。捷闻时。官兵犹有杀伤。乡勇竟折损。乡约保正。各领所统之乡勇。所执器仗。惟刀与长镖。衣挂刺乡勇字。皆自备。不烦于官。官但鼓舞奖励之。即大收其用。故论功赐以顶带。某马牌子力战。加之六品衔。所以人心踊跃。争为出力。今若照孝感已行之例。只在传集绅士耆老四乡之头人。面加奖谕。多出告示以鼓励之。当无不济者矣。沈公在孝感。甚得民心。事平后。新令至。民不受。以为吾公全吾城。保数万生灵。苟去吾公。吾等即为之死。究莫之敢夺。仍视事率常。又念吾公清苦。竞赒之。虽菜佣线媪亦日有投。是知州县之吏。能清廉即得民。民其为守御。上官不能以势夺。而己亦不至于独贫。此皆事之可风者。某家皖黄间。感沈公之保障一方。遏绝教匪。不致蔓延于江北淮南数千里之地。其功至大。而吾家乡之受赐尤深。故表明其事。共率此行之。使知其成事易而见功速耳。为三空之患。故议团集乡勇。官不费而事易行。若出于召募。费空难以为给。必中止。然乡勇非但应急。即无事时亦须备也。再商行之以为何如。乘此民心踊跃之际而终行之。百世之利也。
应未堂安民剿匪事宜书后
周锡溥
予始与君偕令甘省。既君迁知肃州。以失察私玉案。解肃州任。从戎荆郢间。劳绩上闻。 赐翎优异。遂擢牧吾郴州。入 觐时。 天子以君在军中久。 命军机大臣。咨问剿抚教匪事宜。君条对皆称 旨。予受而读之。窃叹其言之有关于 国家本计。而非苟焉以谈兵者。教匪之乱。初若么么。而劳师者至六七年。其故何之。染日久则徒党多。教习于邪则不能以速化。其行不由驿路。而善走巴丛汉栈之险。则不便于官军之进止。其啸聚无定所。而抄掠无常处。则不能以指划而必得之。又所过之地。燔庐舍。歼老弱。而俘其丁壮。以为前行。扑之愈增。掩之愈幻。虽假息片时。实从古未有之猾贼也。伏读 谕旨有曰。自古但闻用兵于敌国。不闻用兵于吾民。自是宥从。宽首告。所生不翅数十万人。而贼不足平矣。君在军中知其如此。故先敬纪 圣训之煌煌者。而后书思以对。夫贼氛未靖。议者方欲增兵益饷。务穷根株。以释 九重宵旰之。君独谓贼不可以兵靖。而欲寓无形之兵于民间。虽若可行。而贼之稽诛。不已久乎。民之不安。不愈甚乎。窃尝伏而思之。兵可以一用者也。既为贼故。而暴师数年。则利害之故。必有所归。 国家休养生息百六十年。礼乐政教。弥际寰宇。楚蜀内地。岂有从乱如此之多者哉。由贼首驱胁而然。而贼所蹂躝各坞。亦即官军追剿截杀。震惊驿骚之处。民不知为官军而以为贼也。则弱者奔窜。强者抵距。官兵亦不知为民而以为贼也。则斩艾之以幸首功。其间道路回远。裨将四出。甚至逐贼不得。而迁戮良善。目为匪党。巢覆卵破。万口吞声。虽阃帅之节制。有不必行。而明允之士师。有不能诘也。由兵与民分。而民与贼反不分。其究也。反使贼首藉以布德于民。而招之入伍。遂以积其猖厥之势。且非独于民不利也。贼积久愈猾。而官军之由征调至者。非皆技精惯战之人。以不精之旅。当狂狡之寇。急之则彼致其死。缓之则逸而他出。因循牵掣。浃日累舍而不得休息。而我之兵疲矣。军中载毡裹之资。虽例支国帑。而所经谷险阨。车颠马踣。风雨燥湿之不时。丁夫运送守候之无期。辗转虚耗。官不能偿。而派之于民。民又不能应。而转垫于官。而官与民俱敝矣。其于国计皆非便也。汉时龚遂治渤海。张纲治广陵。虞诩为朝歌。唐元和中。用张乔祝良为牧守。而南蛮徼外皆平。
由是言之。古者兵多用其土著之民。而将半出于循良之吏。岂谓其时无韬长材。而期门佽飞之非劲旅哉。水火皆有益于人。并处则相争。手足虽各异其用。同体则均患。故将不外选。兵不他索。所以私之于一体。而精臂指之用也。今守令虽不皆循良。而近贼之区。户版凋零。未有不思拊循者。田野荒顿。未有不思垦复者。练本营之卒以捍贼。教各乡之壮丁以益兵。彼皆有室家妻子之恋。未有不致死力者。大吏复以时稽其勤能。第其上下功赏之等。官竞于功。而兵民竞于赏。合异体之私。以成同体之公。贼何所容乎。况又得其人。其视用兵之效。岂可以道里计哉。君又言州县之备贼者。每处酌拨不过三万两。岁省巨亿。可以节大农之虚糜。粮员不设。挽输不用。发骡雇夫之事。以次停止。可以息闾阎之徭役。还将于营。实兵于边。驯乡勇于田里。规条具。皆关本计。当贼倡乱时。民习于承平宴安。猝然遇之。束手待尽。非整军奋武。诚无以御贼锋之暴。而系望救者之心。国威既宣。民力亦绌。而兵遂有偏重之渐。善体国者。知本末之不可强齐。使重常在民。轻常在兵。则民气伸而贼不足以为患。夫民。犹元气也。贼。犹疾疢也。兵者。以毒攻毒之药石也。当瞑眩之后。而思调摄之方。未有如寓兵之善者也。自去年来。川陜湖北。告捷累累。自是止征调之兵。而军中旧卒。亦间有裁撤。惟剿抚事宜。受成阃帅。策力。而各奏凯焉。此则用兵奇正变化之术。不主故常。 睿虑精详。有非臣下管蠡之所能臆度者。然以 聪明天亶之圣。犹博采言以及于君。虽古之悬鼗设铎。有所不逮。即安知君之所陈。不有一二言足以备夫 宸扆之省览耶。予养拙山中。未知君之言有当于机宜否。特以兵民合一之理。正 国家赡养之本图。因谨书其后云。
应君之议亦坚壁清野团练乡勇之意而欲尽撤官兵则书生习气主持太过故书后亦有微词而其前半言官兵驱民从贼之弊则至为痛切云
与颜侍郎论教匪书
赵希璜
李靖为布衣时。谒杨越公曰。方今多事之时。足下不宜倨见国士。越公改容谢之。足下衔 天子命。远守边圉。川陜教匪。日有窥伺豫东之意。正足下延揽国士之秋。讲求武备。因材器使。兹豫将届两月。未审谋略之士为谁。技勇之夫为谁。想足下鸿才大略。布置周详。必有以上慰 宸衷者。希璜待罪中州。十有一载。目击时艰。心神惨怵。不忍不向足下详言之。一曰边防宜扼要也。豫省最要者。邓州浙川内乡卢氏四州县耳。其余次要之区。亦不过四五。合一州一县之民。足以扼其要害。即慎选一州一县之官。足以得其要领。夫守令亲民。下情易于上达。今贼曰官逼民反。民则曰兵甚于贼。官既能逼民反。是官亦能使民不反。兵既更甚于贼。是制贼无需乎兵。则不如仍寓兵于农。慎选守令。坚壁清野。各守一州一县之足以制贼也。然献坚壁清野之说者。类皆迂阔不经。无裨实用。则所谓壁者非壁。何可言坚。既无坚壁。何可清野。夫所谓壁者。即以一州一县之城池而论也。一州一县之城池。即豫东九十余州县之扼要也。一曰江防宜严密也。夫十围五攻。志载之矣。今以少制众。所恃者惟防江乡勇。类皆游手乌合之众。缓急果足恃乎。是宜仿甬道之式。令防江乡勇于无事之时。运石运土。凡可偷渡之处。多筑甬道。既足以自卫。亦足以拒贼人窥伺。所谓守者自逸。而攻者自劳也。一曰粮储宜预画也。夫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远输则百姓贫。贵卖则百姓财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今以万人之食。每月不过三千石。万人之饷。每月不过三万两。诚能于邓浙内卢四州县。各储粮六千石。银三万两。以备不虞。贼至则坚壁守之。俾野无可掠。贼懈则悉万人敌之。使退无可据。不出旬月。势必解散。其余次要州县。半其储蓄。以待转运。斯无远输之烦。而收贱买之效矣。若夫临机制胜。变化因心。纵反间者善用亡命。养壮士者不惜重赏。是固足下思之烂熟者也。
再论川楚兵事书
赵希璜
今之川楚乱民。固赤子弄兵于潢池中耳。欲其急平而转缓者何也。按龚遂传。载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擒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召见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毋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属县。悉罢捕逐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实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盗贼于是悉平。又后汉书。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蛮夷攻象林县。交址刺史樊演发交址九真二郡兵万余人救之。兵士惮远役。遂反攻其府。会侍御史贾昌使在日南。即与州郡并力讨之。不利。遂为所攻。围岁余。而兵谷不继。帝以为忧。明年。召公乡百官。及四府掾属。问其方略。皆议遣大将。发荆扬兖豫四万人赴之。大将军从事中郎李固进曰。若荆扬无事。发之可也。今二郡盗贼。盘结不散。武陵南郡。蛮夷未缉。长沙桂阳。数被征发。如复扰动。必更生患。其不可一也。又兖豫之人。卒被征发。远赴万里。无有还期。诏书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远涉万里。士卒疲劳。比至岭南。不复堪。其不可四也。军行三十里为程。而去日南九千余里。三百日乃到。计人禀五升。用米六十万斛。不计将吏驴马之食。但负甲自致。费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设军到所在。死亡必众。既不足御敌。当复更发。此为刻割心腹。以补四支。其不可六也。九真日南相去千里。发其吏民。犹尚不堪。何况乃苦四州之卒。以赴万里之艰哉。其不可七也。前中郎将尹就讨益州叛羌。益州谚曰。虏来尚可。尹来杀我。后就征还。以兵付刺史张乔。乔因其将吏。旬月之间。破殄寇虏。此发将无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验也。宜更选有勇略仁惠任将帅者。以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址。今日南兵单无谷。守既不足。战又不能。可一切徙其吏民北依交址。事静之后。乃命归本。还募蛮夷。使自相攻。转输金帛。以为其资。有能反间致头首者。许以封侯列土之赏。故并州刺史长沙祝良。性多勇决。又南阳张乔前在益州。有破虏之功。皆可任用。昔太宗就加魏尚为云中守。哀帝即拜龚舍为太山太守。宜即拜良等。便道之官。四府悉从固议。乔至。开示慰诱。并即降散。良到九真。单车入贼中。设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数万人。皆为良筑起府寺。由是岭外复平。又康熙十二年。范承谟疏请兴兵屯略云。臣闻古之善用兵者。皆于军兴旁午之秋。举行士卒屯粮之法。悉获成效。我 朝兴屯之法。寓诸垦荒。一行于招民募垦。一行于安插投诚。独兵屯未闻肇举。因坐食骄卒。一旦率作南亩。自食其力。永无粮糗之望。所以长惮不行。查从前垦荒之民。例以六年起科。则此屯种之兵。亦宜俟六年之后。始裁其饷。仍于旱涝之年。倍加赈恤。是兵既获六年之现饷。复得田亩之收获。又不忧意外之灾荒。谁不愿兴屯乎。臣谓兴屯更有五便。兵之需饷。必取于民。司农仰屋。守牧催科。民髓日枯。财源日耗矣。而披坚执锐之卒。率皆鸷悍不驯。无恒产以系属其心。则涣而难固。无操作以劳瘁其力。则惰而图安。无生计以宽其日用。则庚癸时呼。惟是兵屯之法行。将见金钱可省。 国用恒足。便一也。追呼不迫。民渐休息。便二也。防卒变为土著。坚门户。固藩篱。便三也。有事则战。无事则耕。进可攻。退可守。便四也。兵皆温饱。分为臂指。联为心膂。消戢反侧。便五也。至于地方有不尽宜于屯者。臣谓又当因时而制宜。屯可行于一处。即一处受利。屯可行于数处。即数处受利。屯得一兵。即省一兵之饷。屯得数十百千之兵。即省数十百千兵之饷。兵法云。屯田一石。可当转输二十石。非虚语也。诚能取龚遂胜之安之之说。以治川楚之乱民。取李固七不可之说。以选川楚之守令。取范承谟五便之说。以屯川楚之逆产。庶不致贼与民习。民与兵仇。而收拯民于水火之实效乎。
拟平楚万言策康熙十一年
徐旭旦
世祖奄有九有。据一统之鸿图。我 皇上从而光大。十余年来。民无风鹤之惊。野无泽鸿之叹。成康文景之盛。将复见于今日矣。不意负 恩逆臣。抗 命反叛。分据土地。囚困人民。虽 朝廷德教暂时而阻。指日可以荡平。第未免劳我兵。惊我民。而伤我财耳。夫使诸贼萌乱之始。翕然亡命而来。当是时。城池未修。兵甲未备。将卒未训练。设也彼借我之兵楫。资我之夫马。用我之粮草。藏形隐迹。长驱深入。所到之处。不待攻击可得也。而贼知天心眷顾我 清。民心爱戴我 主。且禁旅精锐。足以外援而有余。内帑充盈。足以支给而未乏。彼即易于得其地。势必难于久守。不过掳掠遁去。吾可以邀击其归。贼知之而弗为也。今据险窃伪以统其众。交连诸逆以树其党。因而先击其附近一二易取者以示其威。随即固守要害。训养屯积。为自卫而后攻人之计。时而来也。或胜不前。或胜反退。乃诱我兵而劳我耳。或忽然攻此地。或忽然攻彼地。乃分我兵而劳我耳。或倚山诱敌。或傍水进攻。乃欺我兵而劳我耳。吾欲进攻。彼有险可恃。坐而待战。彼又不来。久而久之。兵渐疲矣。民渐穷矣。财渐竭矣。设有水旱之患。内乱必生。将若之何哉。幸赖 祖宗之灵。天心之顺。连岁丰亨。盗贼不起。俾 朝廷得以并九州岛之力。讨此叛逆也。但兵已疲。民已穷。财已竭。若于此时而不急为之计。将来之患有不可言者矣。何则。今日之弊。诸事皆有名而无实策。今日之利者。惟有因名以责实而已。我 皇上遣禁旅以外援。宜乎 天戈所指。无敌不摧。何故以如熊如罴之师。攻此丑。而损折甚多也。千里趋战。兵法所忌。百里馈饷。师不宿饱。寇起不测。而乞师于数千里之外。以数千里以外之师。越山渡水。披星戴月。赴此卒然不测之寇。决机正在须臾。恃敌乃在旬日之远。其势已不相及。况往来道路。火速救援。奔驰劳苦。莫此为甚。我 皇上虑此奔驰劳苦之兵。不足以进取。凡遇临敌之时。休养是 谕。非畏敌也。爱兵以期必胜。 圣人临事而惧之意耳。无如兵视敌为儿戏。一领钱粮。不自养。不养马。而养妇人。将 朝廷饷银。使人见之。熏心炽欲。此等隐奸。甚于显盗。既下害百姓之妇女。又上耗三军之钱粮。行伍之中。有妇不扬。而奔驰劳苦者之精力。何堪此暗里消磨耶。毋怪乎兵不壮而马不腾。此一弊也。兵之所恃者器械耳。当初出兵之时。干戈非不齐整。甲冑非不鲜明。年余以来。风雨淋漓。血汗浸渍。坏者居其半。日涉月渡。人困马毙。弃者居其半。将不察所用之不堪。兵止求有器之应数。人见其披甲戴冑也。实无异赤身露顶之夫。人见其称戈比干也。实无殊执梃持竿之众。嗟乎。以酒色虚弱之徒。骑皮骨仅存之马。而执顽钝不堪之器。欲期其百战而百胜也。不亦难乎。此一弊也。从来募一兵思得一兵之用。乃不虚此一兵之饷。今绿旗新募之士。不问老弱。不问病怯。不问短小。投者一收录。千百之中。竟无一强健之卒。夫既系老弱病怯短小无用之人。加之主将者非将兵之材。所教者非旗鼓之节。兵无勇敢之气。将无训练之方。一旦驱之冲锋破敌。惟伸颈待戮而已。不独徒害愚民。兼且挫我之国武。何为乎徒糜有用之金钱。而募此无用之兵哉。此一弊也。应募之兵。大都游手无赖之民。平日之负债无穷。新募之廪给有限。法当于招募之时。即申严禁之谕。凡应募之兵。从前逋欠私债。刻下不许强人索讨。如是则应募者必多。而天下之穷民。何莫非我之富兵乎。不然。以 朝廷之钱粮。而下代穷民完私债。欲望其器械精良。衣甲齐整。必不可得之数矣。此一弊也。江湖之上。安澜无虞者。赖我之水战备耳。我 国家自海氛扬波以来。防守之具。无不毕备。以十余年御海之舟楫。分而攻此小丑。宜乎其有济也。但去岁调发救援之沙船。雨浸日暴。板烂桅折。朽坏不堪。任事者宜早命江南地方豫造以防军用可也。江南地方。安堵如故。百姓乐业如故。商贾往来如故。且也匠出于此。木集于此。钉等件。无不充裕于此。若舍此而他求。正恐匠非其匠。木非其木。钉等件皆非豫备。必难告厥成功。此一弊也。兵以练而始熟。熟乃精。精乃勇。勇乃胜。马步皆然。水师为甚。故开篷驾舵。必须素习水性者。而水师之兵。尤必挑选劲卒。寝处舟中。先使之坐卧得宁。然后站立渐定。久则张弓试铳。施展如意。使士卒在舟。无异于在地。庶可飞帆直捣贼窠也。今之沙船。名号水师。非步卒即马兵。除江南调来者之外。总无一惯习水性者。故一遇风波荡击。手足无措矣。嗟乎。如此水营。徒费 朝廷之钱粮而糜 朝廷之工料。无济也。此一弊也。若夫用兵之道。莫大于赏罚。赏及无功。不足以劝。罚失有罪。不足以惩。兴兵至今。官之无功当罢者。仍然尚居原职。三军见其如此。谁肯用命。违误军需。弃城失机者。或暂贬而即迁。或待罪而依旧。三军见其如此。谁肯立功。此一弊也。我 皇上用将甚急。求将甚殷。然升用一将。偏裨未必服其略。士卒未必服其智。逆贼未必服其威。今天下受我 朝廷雨露之恩。已三十年。岂无勇智之士。愿效力于 皇家者哉。第豪杰之人。限以下位而不得用。智略之英。短于弓马而不节用。恬退之士。耻于援引而不显用。所以求将虽殷。而名将未应者。以 皇上求将之路太狭也。此一弊也。我 国家以战守之权。专责将士。而守令不任焉。夫守令或不敢上参帷幄之筹。而实有司守城池之责。法宜责将士战而守令守。势与民亲近。而情能使民者守令也。今为兵者一。而为民者万。奈何以战守而并责之将士乎。故守令勤则粮饷自不乏。守令果则探哨自不误。守令警则奸细自不容。守令仁则乡兵自为用。若徒以战守之责责将士。而不以守之之责责守令。是守不固而安望其战有功乎。独骇夫今之为守令者。身任民社之寄。全无担当之能。如遇一事。守令分所能为者。必然申详上请。不曰恭候宪裁。即曰专候定夺。非两可之请。即游移之词。瞻前顾后。借端推委。嗟乎。是皆守令自爱其功名之过。抑责成守令者之过耳。此一弊也。我 皇上见满汉名分。而勤 王则一。特颁 令旨。凡一应汉兵有功。同于旗下升赏。立法固已至公矣。但临阵之时。卑者居先。而功之日。又卑者居后。宜志士之裹足不前也。倘诏爵也以功。功也不以爵。则豪杰之气平。而功名之士知奋矣。如将不择人。而以官为次第。不因功。而以官为后先。岂取胜之道乎。此一弊也。有此十弊。毋怪乎其有进兵之名。而无进兵之实矣。
我 皇上广爱民之心。而允缓征之请。体好生之德。而复理刑之职。念小民之脂膏已尽。凡一草一豆一匠一夫。总不忍下取于民间。他如差抚民之官。禁扰民之政。百姓可以叩 帝室而言情。儒生可以伏 北阙而献策。无非我 皇上欲周知民隐。曲体民情。加惠元元之 圣意也。奈奉行不谨。或剥民以自利。或借公以行私。上之所禁者加派。而近日之加派益巧。上之所禁者耗增。而近日之耗增益重。上之所禁者胥役作奸。而近日之胥役作奸益横。嗟乎。朝廷有薄赋之名。而下之所受。反得其贫。小民有竭泽之苦。而国之所得者。反无其实。此一弊也。刑者。不得已而用之。逢此奸宄易生之际。用宽固易于见惠。用猛亦不觉其太严。惟其当而已。是以扳牵宜察。含沙宜详。勿使报怨者借隙以快心。诈骗者借端以挟利。庶良善可安。而奸宄可惩耳。如钱神有灵者。即犯不赦之条。而犹得以苟免。穷民无告者。即罹无辜之冤。而莫望其代伸。甚拂我 皇上体天好生之心也。此一弊也。盗案一节。在今日尤当急讲。近时之盗。或由于有司畏功令而匿之者有之。或由于有司玩功令而忽之者有之。或由于有司惮参罚而隐盗为良者有之。或由于有司冀开复而诬良为盗者有之。问有实心代失盗之家以缉获者乎。无有也。问有不借失盗之名以扰失盗之家者乎。无有也。嗟乎。盗未缉而民先受扰。民受扰而民又将为盗。斯时何时。独不计及外寇方横。内患易生也。独不计及小盗不除。大盗易起也。防微杜渐之道。固如是乎。此一弊也。且也设兵原以御盗。今兵不能御盗。而且有时为盗。民之苦兵。甚于若盗。盗可缉。而兵之为盗不可缉也。若以为武弁纵兵为盗也。抑利其分赃而纵其为盗乎。抑惧其骄悍而纵其为盗乎。抑因当急于用兵之秋而纵其为盗乎。不然。果何为而代其隐匿耶。嗟乎。民为盗。人得而缉之。兵为盗。人不得而缉之。民为窝。人得以稽查之。兵为窝。人不得以窥测之矣。此一弊也。人家僮仆。自用价买。否则祖父遗。曾配妻室。豢养日久。主仆之分。昭然在人耳目间。近有奸猾之徒。或因主家空乏。或因主事繁难。或受主人一时之气。或报主人平日之。盗去主物。逃入行伍。以为进身之由。于是勾引兵丁。满汉莫分。将卒莫辨。带刀乘马。耀武扬威。而至主家。索其文契。挈其妻子。劫夺其财。而凌辱其主。嗟乎。此无异乎白日行掠之盗矣。而邻里莫敢救。乡保莫敢报。文官莫敢问。武职莫敢询。叛逆如斯。其风将日长矣。此一弊也。随征官员。有如军前候补者。有如待罪立功者。然既曰随征。宜乎从将帅之左右。听其差遣。胡为乎远避千百里之外耶。且随征者。既无地方之任。又无官守之拘。既无考成之责。又无参罚之加。所以得大放荡于市井间也。甚有假称随征名色。串同土棍。生事扰民者。此一弊也。有此六弊。毋怪乎其有安民之名。而无安民之实矣。
我 国家自去春用兵以来。日费金钱不知凡几。正供不足。 朝廷已发内帑以济之。然内帑之所藏者有限。而三军之所用者无穷。岂能继此不竭哉。若于此时。而不讲生之之道。节之之方。窃虑不复能为终岁之支给矣。但议理财于今日。亦难也。以言乎开。宝钞难行也。赋役难加也。是开之无可开矣。开之无可开而欲开。则是缗钱间架之必征。而非 仁君爱民之良法。以言乎节。织造已停也。浮费巳裁也。是节之无可节矣。节之无可节而欲节。则是匪颁刍米之尽去。又岂 圣主惠下之盛心。且亦无补于财之不足也。此 朝廷之上。计议再三。莫如广开功名之例。此例一广。不独可以佐正供之所不足。兼可使奇才异能之士。速于见长。法至善也。然当于省例之中。而行举例之方。于常例之内。而神破例之法。果有财足以供军需者。即本省现用几人。以为鼓舞之饵。果材足以经邦国者。即随其材而显扬之。以先俊杰之倡。如此。庶富商大贾之财。咸乐输于我 后。而一材一艺之士。皆愿效于 朝廷矣。若徒循例以为例。将何以鼓舞天下也哉。此一弊也。古之名将。两国相敌。止盘奸缉宄。不阻商货往来。以我有余。易我不足。便商便国之道也。近日贼地之货。不知若处而来。我地之货。不知若处而往。嗟乎。此皆守口之兵。假盘诘禁绝之名。济其卖放得财之术。逢商民则生情诈索。遇奸细反受贿纵容。商之货。兵通之耳。若于商货潜通之要口。设一将一官以守之。凡一应军需。毋许出境。各货任其往来。往者上税几何。来者上税几何。止令其货之往来。而不许其人之往来可也。如是而商税亦可以少助军供之万一。不然。能防于此。而不能防于彼。商之货利。徒归于兵。而贼之地利。借通于商矣。此一弊也。天下之财。取于商以资 国用者。莫如关与盐。关盐。利甲天下也。乃近日之关。商贾既少于往时。钞税自减于常例。加之随征员役。谋得一批一牌。讨关而过。不知其何官何职。不知其是满是汉。不知其已用未用。不知其公行私行。交通奸棍。包揽民船。抢载客货。不惟分毫关税不纳。如斯情弊。殊非 朝廷设关差官之体。通商裕 国之道也。此一弊也。至于盐务之弊。种类甚繁。大约收使用。公夹带。加重砝。其大端也。然当此军需紧急之秋。我 皇上准盐臣之请。行改折之法。因地销引。爱商之心至矣。乃上有改折之名。下无改折之实。收使用。公夹带。加重砝。更甚于往时。嗟乎。此等情弊。昔日 朝廷之上。言臣已陈之。小商亦叩 阍以告之。但未毅然革去其弊耳。倘果能清查其弊。足可以上佐 国家一年之兵饷。如以为弊久难除也。 朝廷未始不可以分商之利。即以楚地而论。如湖南等处。为贼割据。盐引难销。改折之允宜矣。而湖北地方。大兵云集。不知多几千万人。军前食盐。犹下仰给于商家何也。昔有饷盐之例。今何不仿而行之乎。此一弊也。赃赎者。法外之仁。抑不得已之意。而入之于官耳。乃为民上者。逢人争讼。视为奇货可居。先得长夫之例。而后因情问理。以曲为直。以是为非。援引新律。拟成罪赎。嗟乎。以 国家之律令。润自己之囊。一分报部。数分入私。欺隐尚不知几许也。其余又皆纸上之虚名已矣。此一弊也。采买军需。至紧急之务也。奚为乎商贾之业。竟以采买名之。而采买为之耶。营一采买之批。而为网利之符。本省之所产。而鬻之外省者。采买者鬻之耳。民不得而鬻之也。外省之所有。而利本省之所无者。采买者利之耳。民不得而利之也。大而盐谷。小而鸡豚。何莫非为采买者之所垄断。而舟子夫行头小民。无一不受其害。嗟乎。人第知采买者之害民已耳。不知害民即以害 国矣。此一弊也。他如钱法宜讲也。银七钱三之令。何以不颁之于军伍之中。屯田宜举也。足食强兵之策。何以不行之于久守之地。有此八弊。无怪乎其有理财之名。而无理财之实矣。进兵之有名无实也如此。安民之有名无实也如此。理财之有名无实也如此。如此而欲其兵之不疲。民之不穷。财之不竭也。能耶否耶。
但愿诸执事大臣。以实心而行实政。革其习久之弊。而宥其已往之愆。举其常兴之利。而勉其将来之图。庶弊去而利自生焉。行见禁军娶而兵马壮。验器械而武备修。择招募恤穷兵而军伍皆富强之卒。造沙船练战艘而水营皆精锐之师。明赏罚以示惩劝之道。广求将以招豪杰之人。以守责令。而人人可为兵。以功爵。而人人皆自奋。而 国威于是乎振矣。赋役平而穷民沾 恩。刑罚当而冤民戴德。毋扰失盗之家而盗可弭。毋纵为盗之兵而盗可缉。毋许假随征之名而扰民之风自消。毋许收逃逆之仆而叛主之奸自泯。而 国本于是乎立矣。神明乎一定之例。而援纳少侥幸之望。画一其通商之途。而奸宄无托迹之虞。司关禁私载。而税利归于公。除积弊行饷盐。而盐利归于上。清赎罪以申律例之法。禁采买以便贸易之民。通钱法以佐军需。借屯田以为战守。而 国用于是乎充矣。以之削平叛乱。恢复旧基。成康文景之盛。岂足专美于其前哉。且窃更有进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君国之事全。而身亦未必不全。见利苟得。见害苟免。君国之事危。而身亦未必不危。任事者其加意乎。至于攻取之宜。必内察 国家之势。外料敌寇之谋。神明乎迟速缓急之机。而不仅在区区以力胜者耳。旦在楚当止言楚。然言楚必合言天下。天下之安危。视乎陕西之治乱。向不幸误堕术中。为奸所卖。今大半为贼割踞矣。然乘此人心未附之时。全力急击之。不可缓也。广东虽有忠 君报国之亲臣。可为中流之砥注。但四面为贼环困。孤军自守且不暇。乌能分力攻人。加兵速助之。不可迟也。荆州虽系益州门户。宜以攻为守。而不可急于攻。岳州虽是湖南咽喉。宜以守为攻。而不可缓于守。迟速缓急之机。当如是也。福建之众。假威抗命。援引海寇以为羽翼。但地僻人微。粮饷不足。兵穷民怨。势难久撑。殄灭亦易易也。江西一带。因激溃乱。大兵扫荡。玉石莫分。火其室家。迁其辎重。掳其妻子。穷人无归。势不得不倚草附木。啸聚偷生。近闻城郭之外。地绿林。依山作窟。兵至则四散奔窜。追觅无踪。兵撤则句党复聚。公行劫掠。旋扑旋起。旋散旋聚。旦恐明季流贼之患。殆基于此。且是役也。不惟结怨于江西。兼令远迩闻风。阻其向化。为今之计。速悔已往。曲誓将来。予以可信。示以无疑。内格其心。外安其身。剿抚并行。而后可以转移其万一。不然。江西虽治而必乱。福建之民。死为耿守。广西之民。死为孙守。云贵之民。死为吴守。各霸一方。我师四面夹攻。水陆并进。而渠魁恐难授首矣。若夫或因时。或因地。或宜攻。或宜守。或用伐交之策。或用反间之谋。或行诛心之计。或行解体之筹。又各有迟速缓急之不同。要在为将随机应变。而非笔墨间所能显陈者也。如果旦言不谬。伏乞鉴其近于迂处。宥其过于激处。择呈当事。以备采用。
此篇乃平定叛藩事宜而附于剿匪后者以篇少不能另门且同为内地讨贼之事与边防各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