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篇第七十三慈悲篇第七十四渔猎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敬寻。如来设教。深尚仁慈。禁戒之科。杀害为重。众生贪浊爱恋己身。刑害他命保养自躯。由着滋味渔捕百端。贪彼甘肥罝罗万种。或擎鹰放犬冒涉山丘。拥剑提戈穿窬林薮。或垂纶河海布纲江湖。香饵钓鱼金丸弹鸟。遂使轻鳞殒命弱羽摧年。穴罢新贻巢无旧卵。既穷草泽命侣游归。于是脂消鼎镬。肉碎枯形。识附^3□中。魂依鲙里。何期己身可重彼命为轻。遂丧彼身形养己躯命。止存口腹不顾酸伤。但为庖厨横加屠割。致使怨家仇隙遍在冥中。债主逐随满于空界。不善业相。以自庄严。诸恶律仪无时暂舍。菩萨为此敛眉。大士由兹抆泪。 但惟四生递受六道轮回。或此身怨府。昔是至亲。曩世密交。今成疏友。改形易貌。不复相知。彼没此生。何由可测。但慈悲之道。救拔为先。菩萨之怀。愍济为用。常应遍游地狱代其受苦。广度众生施以安乐也。
引证部第二如涅槃经云。有十六恶律仪。何等十六。一者为利餧养羔羊。肥已转卖。二者为利买已屠杀。三者为利餧养猪豚。肥已转卖。四者为利买已屠杀。五者为利餧养牛犊。肥已转卖。六者为利买已屠杀。七者为利养鸡令肥。肥已转卖。八者为利买已屠杀。九者钓鱼。十者猎师。十一者劫夺。十二者魁脍。十三者网捕飞鸟。十四者两舌。十五者狱卒。十六者咒龙。能为众生永断如是十六恶业。是名修戒。
又杂阿毗昙心论云。有十二种住不律仪。一屠羊。二养鸡。三养猪。四捕鸟。五捕鱼。六猎师。七作贼。八魁脍。九守狱。十咒龙。十一屠犬。十二伺猎。屠羊者谓杀羊。以杀心若养若卖若杀。悉名屠羊。养鸡养猪亦复如是。捕鸟者。若杀鸟自活。捕鱼猎师亦皆如是。作贼者。常行劫害。魁脍者。主杀人自活。守狱者。以守狱自活。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屠犬者。旃陀罗。伺猎者。王家猎主。 又对法论云。不律仪业者。何等名为不律仪者。可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常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谗构者。以离间语毁坏他亲。持用活命。或由生彼种姓中。或由受持彼事业者。谓即生彼家。若生余家。如其次第所期现行彼业。决定者。谓身语方便为先决定要期现行彼业。是名不律仪业。
又出曜经云。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水。自相谓言。我等厄此。及漫水未减宜可逆上还归大海。复碍水舟不得越过。第一鱼者。尽力跳舟得度。次鱼复凭草获过。其第三鱼气力消竭为猎者得之。佛见而说偈曰。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又菩萨本行经云。波斯匿王有一大臣。名曰师质。财富无量应时得度。时舍利弗为说经法。师质闻法不慕荣贵。求欲出家。便以居业尽以付弟。剃头须发而着袈裟。便入深山坐禅行道。其妇愁忧思念前夫不顺后夫。其弟见嫂思念。恐兄反戒还夺基业便语贼帅。雇汝五百金钱斫彼沙门头来。贼帅受钱。往到山中见彼沙门。沙门语言。我唯弊衣无有财产。汝何以来。贼即答言汝弟雇我。使来杀汝。沙门语贼。我新作道人不解道法。且莫杀我。须我见佛少解经法杀我不迟。
贼语之言。今必杀汝。不得止也。沙门即举一臂而语贼言。且斫一臂。留我残命使得见佛。时贼便斫一臂持去与弟。于是沙门便往见佛。佛为说法。汝无数劫来。割截其头手脚之血。多于四大海水。积身之骨高于须弥。洟泣之泪过于四河。饮亲之乳多于江海。一切有身皆受众苦。皆从习生有斯众苦。唯当思惟八正之道。闻佛所说霍然意解。即于佛前得阿罗汉道。便放身命而般涅槃。贼担其臂往持与弟。便持臂着于嫂前。语其妇言。常云思念前婿。此是其臂。其妇悲泣便往白王。王即推校如实不虚。便杀其弟。诸比丘问佛。而此沙门前世之时。作何恶行。今见斫臂。修何德本。今值世尊。得阿罗汉。佛告诸比丘。乃昔过去波罗柰国有王名婆罗达。出行游猎驰逐走兽。迷失径路不知出处。草木参天。无余方计而得来出。大用恐怖。遂复前行见一辟支佛。王问其言。迷失径路从何得出。 军马人众在于何所。时辟支佛臂有恶疮不能举手。即便持脚示其道径。王便瞋恚。此是我民。见我不起。及持一脚示我道径。王便拔刀斫断其臂。时辟支佛意自念言。王若不自悔责。当受重罪无有出期。于是辟支即于王前。飞升虚空神足变现。时王见已以身投地。举声大哭悔过自谢。唯愿下来受我忏悔。时辟支佛即便来下受其忏悔。时辟支佛便入涅槃。王收起塔华香供养。常于塔前忏悔求愿。 而得度脱。尔时王者。此沙门是。由斫辟支佛臂。五百世中常见斫臂而死。至于今日。由忏悔故不堕地狱。而得度脱成阿罗汉道。佛告比丘。一切殃福终不朽败。诸比丘闻莫不惊悚。
颂曰。
乐由放逸苦己忧身荣位宠辱危若浮云渔猎好杀违慈损神怨涂反报楚痛何申感应缘(略引一十四验) 楚养由基善射术诸葛恪出猎有怪如小儿鲁桓公被齐襄公杀为怪晋谯郡周子文等游猎受现报宋阮稚宗好猎现受苦报梁邹文立以屠为业现报大患隋王骠骑将军好猎女狂如兔隋鹰扬郎将姜略好猎见群鸟索命隋冀州外邑有小儿烧鸡卵食现报唐遂安公李寿好猎被犬诉生割肉唐曹州人方山开好猎现报受苦唐汾州人刘摩儿好猎现报受苦唐陇西李知礼好猎现报受苦唐晋州屠儿杀猪有徵验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命善射者令射之。数发猿搏矢而嬉。乃命由基。
养由基抚弓则猿抱木而号。及六国时更羸谓魏王曰。臣能为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于此乎。更羸白可。有闻雁从东方来。而更羸虚发而鸟下焉。
诸葛恪为丹阳太守。出猎两山之间。有物如小儿。申手欲引人。恪令申去故地。去故地则死。既参位问其故。以为神明。恪曰。此事在白泽图。曰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申手欲引人。名曰俟引。去则死。母谓神明而异之。诸君偶未之见耳(右二验出搜神记)。
鲁桓公夫人文姜者。齐襄公之妹也。桓公与文姜俱到于齐。齐襄公通其妹焉。桓公谴责文姜。文姜告襄公。襄公怒乃与桓公饮酒。桓公出。襄公使公子彭生送桓公于车。彭生多力。乃拉桓公胁。桓公薨于车上。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思何辞。以告于诸侯。请以彭生除耻辱也。齐人归罪于彭生而杀之。后襄公猎于贝丘。有大豕。从者曰。臣见豕乃彭生也。襄公怒曰。彭生何敢见乎。射之。豕乃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
伤足而还。其臣连称管至甫二人作乱。遂杀襄公焉(出冤魂志)。
续搜神记曰。晋中兴后。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少时喜射猎。尝入山猎。忽山岫间见一人。长五丈许。捉弓箭。镝头广二尺许。白如霜雪。忽出城唤曰阿鼠(阿鼠子文小字)子文不觉应曰诺。此人牵弓满镝向子文。文便失魂厌伏。
续搜神记曰。吴末临海人。入山射猎。为舍住。夜中有一人。长一丈。着黄衣白带。来谓射人曰。我有仇克明当战。君可见助。当有相报。射人曰。自可助君耳。何用为别。答曰。明食时君可出溪边。敌从北来。我南住。应白带者我。
黄带者彼射人许之。明出果闻岸北有声。状如风雨。草木四靡。视南亦尔。唯见二大蛇长十余丈。于溪中相遇便相盘绕。白映势弱。射人因引弩射之。黄映者即死。日将暮。复见昨人。来辞谢云。住此一年猎。明年慎勿复来。来必为祸。射人曰善。还停一年猎。所获甚多。家致巨富。数年后忆先山多肉忘前言。复更往猎。复见先白带人。语之言。我语君勿复来。君不能见用。仇子已大。今必报君非我所知。射人闻之其怖。便欲走。乃见三乌衣人。皆长八尺。俱张口向之。射人即死。
吕氏春秋曰。汤见设网者四面张而祝之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来者。皆罗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如此。 宋阮稚宗者。河东人也。元嘉十六年隋钟离太守阮愔在郡。愔使稚宗行至远村。郡吏盖茍边定随焉。行达民家。恍忽如眠。便不复寤。民以为死舆出外门方营殡具。经夕能言说。初有一百许人缚稚宗去。行数十里至一佛图。僧众供养不异于世。有一僧曰。汝好渔猎今应受报。便取稚宗皮剥脔截。具如治诸牲兽之法。复纳于深水钓口出之。剖破解切若为。鲙状。又镬煮炉炙。初悉糜烂。随以还复。痛恼苦毒至三乃止。问欲活不。稚宗便叩头请命。道人令其蹲地。以水灌之云。一灌除罪五百。稚宗苦求多灌。沙门曰。唯三足矣。见有蚁数头。道人指曰。此虽微物亦不可杀。无论复巨此者也。鱼肉自死。此可啖耳。斋会之日。悉着新衣无新可浣也。稚宗因问。我行旅有三。而独婴苦何也。道人曰。彼二人自知罪福。知而故犯。唯尔愚曚不识缘报。故以相诫。因尔便苏。数日能起。由是遂断渔猎云(右一验出冥祥记)。
梁小庄严寺。在建康定阴里。本是晋零陵王庙地。天监六年度禅师起造。时有邹文立者。世以烹屠为业。尝欲杀一鹿。鹿跪而流泪以为不祥。即加刳剖。鹿怀一麛。寻当产育。就庖哀切有恻害心。因斯患疾。眉须皆落身疮并坏。因生惭愧深起悔责。乃求道度禅师发露重忏。立大誓愿。罄舍家资。回买此地。为立伽蓝(见梁京寺记云)。
隋开皇末年代州人。姓王为骠骑将军。在蒲州镇守。性好畋猎所杀无数。有五男无女。后生一女端美。见者皆爱奇之。父母钟念不同凡人。既还乡里。里人亲族为作衣服而共爱养之。女年七岁。一旦失去。无处求觅。疑邻里戏藏。访问不见。诸兄乘马远觅乃见。去家三十余里。马追不及。兄等以数十骑共围而始得之。口中作声如似兔鸣。足上得刺盈掬经月余日不食而死。父母悲痛不能自割。
良由父猎殃及女受。合家斋戒练行不绝。大理寺丞蔡宣明。曾为代府法曹。为临说之。 隋鹰扬郎将天水姜略。少好畋猎善放鹰犬。后遇病见群鸟千数皆无头。围绕略床噭鸣曰。急还我头来。略辄头痛气绝久苏。因请众僧急为诸鸟追福。许之皆去。既而得愈。差已终身绝其酒肉不杀生命。临在陇右见姜略。已年六十许。自说云耳。
隋开皇初冀州外邑中有小儿。年十三。常盗邻鸡卵烧煨食之。后朝村人未起。其门外有人扣门呼此儿声。父令儿出应之。见一人云。官唤汝。儿曰。呼我役者。入取衣粮。使者曰。不须也。因引儿出。村南旧是桑田。耕讫未下种。且此小儿忽见道右有一小城。四面门楼丹素甚严。儿怪曰。何时有此城。使者呵之勿使言。因至城北门令小儿前入。小儿入阃。城门忽闭。不见一人。唯是空城。 地皆热灰碎火深才没踝。小儿忽呼噭走趣南门。垂至即闭。又走趣东西亦皆如是。未到则开。既至便阖。时村人出因采桑。男女甚众。皆见此儿在耕田中。口似啼声四方驰走。皆相谓曰。此儿狂邪。旦来如此。游戏不息。至日食时。采桑者皆归。儿父问曰。见吾儿不。桑人答曰。父儿在村南走戏。唤不肯来。父出村外。遥见儿走。大呼其名。一声便住。城灰忽然不见。见父而倒。号泣言之。视其足半胫已上血肉燋干。其膝已下洪烂如炙。抱归养疗。髀已上肉如故。膝已下遂为枯骨。邻里闻之竞问缘由。答见如前。诸人看其走处足迹通利。了无灰火。
良因罪业触处见狱。于是邑人男女无简大小。皆持斋戒至死无亏。有大德僧道慧法师。本冀州人。具为临说。同其邻邑也。
唐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始以宗室封王。贞观初罢职归京第。性好畋猎。常笼鹰数联。杀他狗馁鹰。既而公疾。见五犬来责命。公谓之曰。杀汝者奴。通达之过。非我罪也。犬曰。通达岂得自在耶。且我等既不盗汝食。自于门首过。而枉杀我等要当相报终不休也。公谢罪请为追福。四犬许之。一白犬不许。曰我既无罪杀我。又未死间。汝以生割我肉脔。脔苦痛吾思此毒。何有放汝耶。俄见一人。为之请于犬者曰。杀彼于汝无益。放令为汝追福。不亦善乎。犬乃许之。有顷公苏遂患偏风支体不随。于是为犬追福。而公疾竟不差。除延安公窦恽云。夫人之弟。为临说之耳(右四验出冥报记)。
唐曹州城武人方山开。少善弓矢。尤好畋猎。以之为业。所杀无数。贞观十一年死。经一宿苏云。初死之时被二人引去。行可十余里。即上一山。三鬼共引山开登梯而进。上欲至顶。忽有一大白鹰。铁为嘴爪。飞来玃开左颊而去。又有一黑鹰。亦铁嘴爪。玃其右肩而去。及至山顶。引而厅事。见一官人。被服绯衣首冠黑帻谓山开曰。生平有何功德。可并具言之。对曰。立身已来不修功德。官曰。可且引向南院观望。二人即引南行。至于一城。非常崄峻。二人扣城北门数下。门遂即开。见其城中赫然总是猛火。门侧有数个毒蛇。皆长十余丈。头大如五□块。口中吐火。如欲射人。山开恐惧不知所出。唯知叩头念佛而已。门即自开。乃还见官人欲遣受罪。侍者谏曰。山开未合即死。但恐一入此城不可得出。
未若且放令修功德。官人放之。令前二人送之。依其旧道而下复有飞鹰欲玃之。
赖此二人援之免脱。下山遂见一坑。其中极秽。逡巡之间遂被二人推入。须臾即苏。爪迹极深。终身不灭山开于后遂舍妻子。以宅为佛院。常以读诵为业。 唐汾州孝义县。县泉村人刘摩儿。至显庆四年八月二十七日。遇患而终。其男师保明日又死。父子平生行皆险诐。其北邻有祁陇威。因采樵被车辗死。经数日而苏。乃见摩儿男师保在镬汤中须臾之间。皮肉俱尽。无复人形。唯见白骨。
如此良久还复本形。陇威问其故。对曰。为我射猎故受此罪。又谓保曰。卿父何在。对曰。我父罪重不可卒见。卿既即还。请白家中。为修斋福。言讫被使催促。前至府舍。见馆宇崇峻。执仗者二十余人。一官人问之曰。汝比有何福业。
对曰。陇威去年正月在独村看读一切经。脱衫一领布施。兼受五戒。至今不犯。
官人乃云。若如所云。无量功德。何须来此。乃索簿勘见簿曰。其人合死不虚。
侧注云。受戒布施福助更合延寿。乃遣人送还。当即苏活。
唐陇西李知礼。少趫捷。善弓射。能骑乘兼攻放弹。所杀甚多。有时罩鱼不可胜数。贞观十九年微患。三四日即死乃见一鬼。并牵马一匹。大于俗间所乘之马。谓知礼曰。阎罗王追公。乃令知礼乘马。须臾之间。忽至王前。王约束云。
遣汝讨贼。必不得败。败即杀汝。有同侣二十四人。向东北望。贼不见边际。天地尽昏。埃下如雨。知礼等败。语同行曰。王教严重。宁向前死不可败归。知礼回马前射三箭。以后诸贼似稍却缩。数满五发贼遂败散。事毕谒王。王责知礼。
汝敌虽退何为初战之时即败。以麻辫发。并缚手足。卧在石上。以大石镇而用磨之。前后四人体并溃烂。次到知礼励声叫曰。向者贼败。并是知礼之力。还被王杀。无以励后。王遂释放更无嘱着。恣意游行。凡经三日。向于西北出行入一墙院。禽兽一群可满三亩余地。总来索命渐相逼近。曾射杀一雌犬。直向前啮其面。次及身体无不被伤。见三大鬼。各长一丈五尺。围亦如之。共剥知礼皮肉。 须臾总尽。唯面及目白骨。兼见五藏。及以此肉分乞禽兽。其肉落而复生。生而复剥。如此三日。苦毒之甚不可胜记。事毕大鬼及禽兽等。忽然总失。知礼回顾不见一物。遂即踰墙南走。莫知所之。意中似如一跳千里。复见一鬼逐及知礼。
乃以铁笼罩之。有无数鱼竞来唼食。良久。鬼遂到回。鱼亦不见。其家旧供养一僧。其僧先死。来与知礼去笼。语知礼云。檀越大饥。授之三丸白物如枣。令礼啖之。时便大饱。而语之曰。檀越还家僧亦别去。礼到所居宅北见一大坑。其中有诸枪槊攒植不可得过。见其兄女并婢赍箱。并有钱绢及一器饮食在坑东北。知礼心中将此婢及以侄女游戏意甚怪之。回首北望即见一鬼。挺剑直进。知礼惶惧委身投坑。即得苏也。自从初死至于重生。凡经六日。后问家中。乃是侄女持纸钱绢。解送知礼。当时所视。乃见铜钱丝绢也(右三验出冥报记)。
唐显庆三年。徐玉任晋州刺史之时。有屠儿在市东衖。杀一猪。命断汤燖。
皮毛并落。死经半日。贪杀余猪。未及开解。至晓以刀破腹。长划腹下。一刀刃犹未入腹。其猪忽起走出门。直入市西壁。至一贤者店内床下而卧。市人竞往看之。屠儿犹执刀逐走。看者问其所由。屠儿答云。我一生已来杀猪未曾闻见此事。犹欲将去。看者数百人。皆瞋责屠儿。竞出钱赎得。诸人共为造舍安置。身毛久始得生。胭下及腹下疮处差已作大肉疣。粗如臂许。出入往来常不污其室。
性洁不同余猪。至四五年方卒(并州晋阳县人王同仁徐王府掾正具见说之)。 慈悲篇第七十四(此有五部)
述意部菩萨部国王部畜生部观苦部述意部第一夫含生禀气皆有灵智。蠢动翱翔咸知畏死。致使菩萨兴行救济为先。诸佛出世大悲为本。所以临河羡鱼不如结网。观他受福不如行因。是故将求其报莫若先兴其善。贵贱等施黑白心平。三宝福田四生同敬。并须临时救济给引衣食。罄拳握之珍。撤耳目之玩。捐已奉施随之以喜。信夫箧笥以奖其意。玉帛以表其诚。
身肉骨髓尚不宝恋。况复外财宁生爱着。菩萨行行亦不待索。虽心不待物而物亦筌心。心物两备福智双行矣。
菩萨部第二如大集经云。佛言。我昔为于一切众生。修菩萨行。为此法眼。于诸众生起大慈心。舍己身血。犹如大海。与诸乞者。舍头眼耳如毗福罗山。舍鼻舌等如十突卢那。舍手脚等如毗福罗山。舍皮施等可覆一阎浮提。亦舍无量象马奴婢妻子及以王位国土城邑宫殿村落等。与诸乞者。于诸佛所受持禁戒而无缺犯。一一佛所无量供养。一一佛所禀受无量那由他百千法门。受持读诵善修三昧。我亦恭敬无量三乘四果圣人父母师长病苦之者。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归依者为作归依。
无趣向者为作趣向。令其安住。我已如是。于彼三大阿僧祇劫。慈愍一切苦恼众生故。发大坚固勇猛之心。久修无上菩提之行。今于此盲冥世间无大道师俭法之时。于如是等诸众生中。发心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于三乘菩提令不退转。复愿救度三恶众生。安置善道及涅槃乐。 又杂宝藏经云。尔时如来被加陀罗刺刺其脚足。血出不止。以种种药涂不能得差。诸阿罗汉于香山中取药涂治。亦复不除。十力迦叶至世尊所。作是言曰。
若佛如来于一切众生有平等心。于罗□罗提婆达多等无有异者。脚血应止。即时血止。疮亦平复(故知诸佛大悲于诸含识平等无异)。 又四分律。佛言。乃往过去世时有王。名曰慧灯。乃使阎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生十善。王初生时有八万四千藏。自然而出。于四交道随所求索者。
一切施与。时天帝释便作是念。此王慧灯随其所索一切施与。将恐来世夺我坐处。我今宁可往试。为以无上道故施。为以退转耶。即化作男子。自相谓言。王慧灯教我等行十恶。杀生乃至邪见。时诸大臣皆往白王。王答言不。我先有是语。令阎浮提人能行之类皆行十善。不杀生乃至不邪见。我当为王。是故无是语。汝等今可严驾象乘。我欲自行教化国人。天象既至。王即便乘。王言可示我。彼人言我教国人行十恶者。彼即示王。王问言。慧灯教汝行十恶耶。答言。
实尔。王复问言。可有方便行十善不。答言有。问言。何者是耶。彼答言若得成就菩萨生食其肉饮其血。乃得行十善。时王慧灯作如是念。我于无始世已来。经历众苦轮转五道。或受截手截脚耳鼻出眼截头。竟何所益。即取利刀自割股肉。
以器盛血授与彼人。而告之曰。善男子。汝可食饮此肉血奉行十善。时彼男子不堪王慧灯威德。即没不现。忽有天帝而在前立。问王言。王今布施为一天下二三四天下耶。为日月天帝释魔王梵王耶。王答言。我布施不为天下乃至魔梵等。我作意欲求无上正真一切智。度未度者。解未解者。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度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者。时天帝释便作是念。我今令王慧灯以此疮死者甚非。所以当以天甘露灌其身上。即便灌之疮即平复如故。佛告瓶沙王言。尔时利益众生王者。岂异人乎。即今父王白净是也。时王第一夫人者。今母摩耶是。时王慧灯者。即我身是。我于前世教化阎浮提数人皆行十善。以是因缘故足下千辐相轮轮郭成就。光明晃曜照三千大千国土。 又大悲分陀利经云。佛告诸善男子。我于往昔过无量阿僧只大劫。尔时此土名无尘弥楼厌。彼大劫百岁世人莲华香如来像法中。我为阎浮提轮王。名曰无胜。我及千子并发菩提。俱共出家。于莲华香如来法中具修梵行。唯有六子不欲出家不发菩提。我数教语。何不出家。六子即报王言。我不能出家。王复问言。
汝等何不发菩提心。彼言。若能以一切阎浮提与我等者。当发菩提。我闻甚喜已。令一切阎浮提人住三归八斋。又劝三乘。分此阎浮提以为六分。持与六子劝以菩提。我即出家具修梵行。彼六王子不相和顺。兴兵交战各不自宁。令阎浮提极大饥馑。天不降雨。五谷不成。草木不生。我即思惟。今正是时。应以身施。
血肉充足舍林而去。往诣中国上障水山上立大誓愿。时阿须罗宫皆悉大动。弥楼倾摇海水波涌。天及诸神皆悉悲泣。我时即从山上便自投身。以本愿故即成肉山。高一由旬。纵广正等。人民鸟兽来食血肉。以本愿故昼夜生长。渐渐乃高一千由旬。正等亦尔。四边皆有人头。悉具发眉眼耳鼻舌口齿。彼诸人头高声唱言。咄汝诸众生各随所欲。恣意取之。血肉六根。身得充满。从意所求。三乘之心乃至有求人天福者。或有食血肉者。或有取眼取耳取鼻取唇取齿取舌者。以本愿故。寻即还复。不尽不减。乃至十千年中。以身血肉充满一切阎浮提人夜叉鸟兽。于十千年中施眼如恒沙。施血犹四大海。施己身肉若千须弥。以舌施人如铁围山。以耳施与如中弥楼。以鼻施与犹若大弥楼山。我以齿施如耆阇崛山。我身皮施遍娑呵刹。善男子。观我于十千年中以一身命如是无量阿僧只施。以无量阿僧只众生。无一念顷而生悔心。即立大愿若我得成阿耨菩提意。如是满者。如是普舍十方殑伽河沙数。五浊佛土中以身肉充彼众生。河沙大劫。若我是愿意不满者。令我永不见十方诸佛不成菩提。亦使令我不闻三宝三乘之声。亦使我常处阿鼻地狱。 又大悲分陀利经云。佛言。我忆无量劫时。此佛刹名日月明。于五浊时。我于此阎浮提为转轮王。名曰灯明。以善劝化一切众生。我时出游观园。见有一人反缚两臂极为急切。即问诸臣。此人何罪。诸臣答言。此诳王法。敢是天民。常由输课。六分输一。此人违命。即告诸臣。速放斯人。储粮苏油勿苦索之。臣答王言。终无有人能以善心输王诸物。所可日日给王夫人及诸眷属。厨供所须皆从民出。自非王力终不可得。我时愁忧却自思惟。此之王位今当付谁。我有五百子皆劝以菩提。即分此阎浮提为五百分付与诸子。即舍诣林求仙梵行。南近大海忧昙波罗林中坐禅。食果草根用济身命。渐渐不久得五神通。尔时阎浮提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宝。获众宝聚。其中商主名曰宿王。小福力故得如意摩尼。从彼宝洲多取众宝及与摩尼。始发引时海水波涌。诸龙恼乱海神啼泣。中有龙仙。名曰马藏。实是菩萨。以本愿故生于其中。彼摩诃萨拥护商客安隐度海。自还所住。随彼商客有恶罗刹。常逐于后伺求其便。彼于昼日放暴风雨。使诸商人迷失径路。
不知所趣极甚恐怖。发大音声啼号悲泣。求诸天神风雨神等。乃至称唤父母所爱儿息之声。尔时我以天耳闻彼音声。即生慰喻。汝等商人勿得恐怖。我当示导汝等径路令汝安隐至阎浮提。我于尔时即以缯帛而自缠手。内着油中以火然之。发至诚言。我于林中三十六年游四梵处。为益众生故食众果。既化八万四千诸龙夜叉令住不退转。以是善根令我手然。使此商人至阎浮提。如是手然经于七日七夜。彼诸商人安隐得到。即自立愿。如此珍宝若我得成阿耨菩提。令我得为商主操如意珠。于此佛土一切十方殑伽河沙数五浊空佛土中雨于众宝。一一方中七反雨于种种众宝。随意充足。无量阿僧只众生令住三乘。又大丈夫论提婆菩萨说偈云。
福德善丈夫悲心施惠手拔贫穷淤泥不能自出者如菩萨布施。诸贫穷者皆来归向。如旷野树行人热时皆往归趣。菩萨爱乐名胜得解脱。若有人来语菩萨言。有乞者来。菩萨欢喜即以财物而赏使者。菩萨即以余物而与乞者。欢喜爱敬。求者言乞。作此语时怀怜愍心。若有乞者。不知菩萨体性乐施。菩萨执手欢喜与语。犹如亲友。坏彼不知使生知想。傍人见之亦复欢喜。若见乞者。语言汝来欲须何等。随意而取。安慰之言。善来贤者莫生恐怖。我当为汝作依止处。使彼乞者心得清凉。若如是施名为生人。若不如是名为死人。若不来者自往施之。有来求者尚舍身命。况复财物。若无悲心不名为施。
若有悲心施即是解脱。虽复大富名贫穷者。富者虽与无悲愍心。虽名曰与不名施主。悲愍心施。是名施主。若求报施名为施者。商贾之人亦可名施。若求报施果报犹尚无量。况有悲心不求报施。果报何可称计。若求报施唯可自乐。不能救济徒自疲劳。悲心施者能有救济。后得果时能大利益。修施者得富。修定者得解脱。修悲者得无上菩提。果中最胜。
菩萨思惟。因彼乞者得证菩提。我今因施得无比乐。因中施乐犹尚如是。况无上菩提。如是乞者。其恩甚重。无以可报。若以财宝不足报恩。当以无上菩提而施与之。以我福故。愿使乞者于将来世亦如我今成大施主得无上菩提。不念恩者无有悲心。若无悲心无有行施。若不施者不能济度众生生死。若不行施覆蔽悲心。如以书石乃知真伪。假使怨家亦如亲友。 国王部第三如佛说日明菩萨经云。佛言。过去阎浮提有国王。名曰智力。常行佛事深信三宝。时有比丘。名曰至诚。意常持三昧慈哀众生。王欲见是比丘无有厌极。是比丘髀上生大恶疮。国中医药所不能愈。王愁大悲即为泪出。时二万夫人同时悲念。于时王卧。梦中有天人来语王言。若愈是比丘病者。当得生人肉血饮食之即得愈矣。王寤惊悸不乐。念是比丘病重。乃须彼药法所难得。敕问臣下。王第一太子。字曰智止。白王莫悲莫愁忧之。血肉最为贱微。还入斋室持刀割髀。取肉及血持送与比丘。比丘得服之。疮即除愈。身得安隐。王闻得愈大喜悦泽。意存比丘不念子痛。持是欢喜各有至心大子亦自平复(良由行同佛心身疮得复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有王子兄弟二人被驱出国。到旷路中粮食都尽。弟即杀妇分肉与其兄嫂。嫂便食之。兄得此肉藏弃不敢食之。自割脚肉夫妇共食。弟妇肉尽欲得杀嫂。兄言莫杀。以先藏肉。还与弟食。既过旷路到神仙住处。采取华果以自供食。弟后病亡。唯兄独在。是时王子见一被刖无手足人。心生慈悲。采取华果。活彼刖人。王子为人少于欲事。采华果去。其妇在后。与刖人通。以有私情深疾其夫。于一日中逐夫采华。至河岸边而语夫言。取树头华果。夫语妇言。
下有深河。或当堕落。妇言。以索系腰。我当挽索。小近岸边。妇挨其夫堕着河中。以慈善力随水漂而去不没死。于河下流有国王崩。彼国相师推求国中。谁应为王。遥见水上有黄云盖。相师占已。黄云盖下必有神人。遣人水中而往迎接。 立以为王。王之旧妇担彼刖人。展转乞索到王子国。国人皆称有一好妇担一刖婿恭承孝顺。乃闻于王。王闻是已即遣人唤来到殿前。王问妇言。此刖人者实尔夫不。答言实是。王时语言。识我不耶。答言不识。王言。汝识某甲不。谛向王看。然后惭愧。王故慈心遣人养活。佛言。欲知王者。即我身是。尔如妇者。旃遮婆罗门女带木杅谤我者是。尔时刖手足者。今提婆达多是(故知善恶目验有徵)。
又菩萨本行经云。佛告王曰。过去世时。此阎浮提有国名不流沙。王名婆檀宁。夫人字跋摩竭提。时世谷贵人民饥饿。加有疫病。时王亦病。夫人自出祠天。阶边有一家。夫行不在。时妇产儿。又无婢使。产后饥虚复无有食。便自念言。今死垂至。更无余计。自欲啖儿。即便取刀适欲杀儿。心为悲感举声大哭。
尔时夫人欲还宫中。闻此妇人悲声惨切。怆然怜伤便住听之。而此妇人适欲举刀欲杀其子。便自念言。何忍啖其子肉。作是念已便复啼哭。夫人便入其舍就而问之。何以啼哭。欲作何等。妇具答之。夫人闻之心为悼愍。语言。莫杀其子。我到宫中当送食来。妇人答言。夫人尊贵。或复稽迟。或能忘之。而我今日命在呼吸不逾时节。不如自啖其子以用济命。夫人问言。更得余肉食之可不。答言。课得济命不问好丑也。于是夫人即便取刀自割其乳。便自愿言。今我以乳持用布施济此危厄。不愿作轮王帝释魔王梵王。持此功德用成无上正真之道。即便持乳与此妇人。适欲举刀便割一乳。应时三千大千世界为大震动。天帝观之。见其夫人自割其乳济其危厄。时天帝释无数诸天。即时来下住虚空中。皆为悲泣住夫人前。而便问言。汝今所施甚为难及。求何愿耶。夫人答言。持此功德用求无上正真之道。度脱一切众生苦厄。天帝答言。汝求此愿以何为证。于是夫人即时立誓。我今所施功德审谛成正觉者。我乳寻当平复如故。其乳寻时平复如故。天帝赞言。成佛不久。诸天欢喜。即便现形叹夫人言。汝今所施得无悔恨以为痛耶。
答言。我今所施用求佛道无悔痛者。令我女身变成男子。立誓已讫应时变为男子。诸天赞言。成佛不久。是时国中众病消除。谷米丰贱人民安乐。却后王崩。 即拜为王。人民炽盛国遂兴隆。佛告王言。尔时夫人者。今我身是。不惜身命今得成佛。大众欢喜作礼而去。
畜生部第四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不食肉经云。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迦女村自在天寺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曰弥勒。躯体金色。相好具足。威光无量。来至佛所。时有结发梵志五百人等。遥见弥勒清净白佛言。世尊。如此童子光明无量。与佛无异。于何佛所初发道心。受持谁经。为我解说。佛告式干梵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有世界。名胜华敷。佛号弥勒。常以慈心教化一切。彼佛说经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若有闻者。即得超越百亿万劫生死之罪。必得成佛。时彼国中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聪慧多智广博众经闻佛出世说慈三昧经。即便信伏为佛弟子。发菩提心。而作是言。我今诵持大慈三昧经。愿于未来必得成佛。而号弥勒。于是舍家即入深山。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此经一心除乱。时连雨不止洪水暴涨。仙人端坐不得乞食。经历七日。时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三兽。见于仙人七日不食。 而作是言。今此仙人为佛道故不食多日。命不云远。法幢将崩。法海将竭。我今当为无上大法令得久住不惜身命。即告诸兔。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众生爱身空生空死。未曾为法。我今欲为一切众生作大桥梁。令法久住供养法师。尔时兔王告诸兔言。我今以身欲供养法师。汝等宜当各各随喜。时诸山树神等。即积香薪以火然之。兔王母子围绕仙人足满七匝。白言。大师。我今为法供养尊者。仙人告言。汝是畜生。虽有慈心何缘能办。兔白仙人。我自以身供养仁者。为法久住令诸众生得饶益故。作此语已即语其子。汝可随意求觅水草系心思惟正念三宝。尔时兔子闻母所说。跪白母言。如尊所说无上大法欲供养者。我亦愿乐。作此语已自投火中。母随后入。当于菩萨舍身之时。天地大动。乃至色界及以诸天。皆雨天华持用供养。肉熟之后。时山树神白仙人言。兔王母子为供养故。投身火中。
今肉已熟。汝可食之。时彼仙人闻树神语。悲不能言。以所诵经书置树叶上。又说偈曰。
宁当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迷没生死不成佛时彼仙人说此偈已因发誓心。愿我世世不起杀想。常不啖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断肉戒。作此语已自投火坑与兔并命。是时天地六种震动。天神力故树放光明。金色晃曜照千国土。时彼国人见此光者。皆发无上正真道心。佛告式干。汝今当知。尔时白兔王者。今我身是。时兔儿者。今罗□罗是。时诵经仙人者。今此众中婆罗门子弥勒菩萨是。时五百群兔者。今摩诃迦叶等五百比丘是。时二百五十山树神者。今舍利弗目揵连等二百五十比丘是。时千国王跋陀婆罗等者。今千菩萨是。从我出世乃至楼至。于其中间受法弟子得道者是。佛告式干。菩萨求法勤苦历劫不惜身命。投于火坑以身供养。便得超越九百万亿劫生死之罪。时式干等五百梵志。求佛出家成阿罗汉。时彼仙人投火坑已生于梵世。乃至成佛。其食肉者犯于重禁。后身生处常饮热铜。
又大集经云。佛言。善男子。过去世有一师子王住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兽中之王。力能视护一切诸兽。时彼山中有二猕猴。共生二子。时二猕猴向师子王作如是言。王若能护一切兽者。我今二子以相委付。我欲余行求觅饮食。
时师子王即便许可。时彼猕猴留其二子。付彼兽王。即舍而行。是时山中有一鹫王。名曰利见。师子王眠。即便搏取猕猴二子。处崄而住。时王寤已。即向鹫王。而说偈言。
我今启请大鹫王唯愿至心受我说幸见为故放舍之莫令失信生惭耻鹫王说偈报师子王曰。
我能飞行游虚空已过汝界心无畏若必欲护是二子为我故应舍是身时师子王言。
我今为护是二子舍身不惜如枯草若我护身而妄语云何得称如说行师子王说是偈已。即至高处欲舍其身。尔时鹫王复说偈言。
若为他故舍身命是人即受无上乐我今施汝猕猴子愿大法王莫自害善男子。师子王者。即我身是。雄猕猴者。即迦叶是。雌猕猴者。善护比丘尼是二猕猴子者。即今阿难罗□罗是。时鹫王者。即舍利弗是。是故为护依止者不惜身命。 观苦部第五如正法念经云。孔雀菩萨为诸天说。若有悲心是人则去涅槃不远名大庄严。
于五道众生若起悲心能破烦恼。云何地狱众生而起悲心。此诸众生于自业所诳。 由此怨家之所造作。得不可喻种种苦。大地狱等一百三十六处。众生堕中地裂擘坼。断截烧煮无救无归。东西驰走求哀自免不可得脱。而起悲心则得增长无量梵福。
若人利益众生。观诸饿鬼种种饥渴。自烧其身如烧丛林。四面驰走互相踢突。焰火焚烧遍体炽然。以求救护无能救者。此诸众生何时当离种种苦恼。是名观鬼而起悲心则生梵天。 若人观于畜生。而起悲心。应念其中无量苦恼互相杀害。空行水陆死法无量。互相残害。互相食啖。此诸众生何时当脱。是名观畜生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则生梵天。若人观于六欲诸天而起悲心。于六欲天受天之乐不可譬喻。种种山谷山峰园林。而受快乐。既受乐已业尽还退生在苦处受大苦恼。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东西驰走。绕乱无知受大苦恼。是名观天而起悲心则生梵天。若人观于人中而起悲心。以种种业生于人中受苦乐果。种种心性种种信解。或有贫穷依恃他人以自存活。如是观于五道众生生五种苦已而兴悲心。如是之人得胜安隐则得涅槃。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以爪上土告诸丘丘。于意云何。我爪上土多为大地土多。比丘白佛。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无量无数不可为比。佛告诸比丘。如是众生能数数下至一弹指顷。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有如甲上土耳。其诸众生不能数数下至如一弹指顷。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者。如大地土。是故诸比丘。常当数数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当发行慈心念怨如善友展转在生死悉曾为亲族譬如树生华转成果无异父母妻子友宗亲亦如是其行慈心者等意无憎爱不问于远近乃应为大慈等心行大哀及至三界人行慈如是者其德逾梵天刀刃不能害县官及火怨邪思诸罗刹蛇蚖电霹雳师子并象虎及余诸害利一切不敢近无能中伤者又善见律云。若住处有虎狼师子。下极蚁子不得住。若蚁有窟。蚁子游行。
觅食驱逐。别处得住。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斗战。阿修罗胜诸天不如。时天帝释军坏退散极生恐怖。乘车北驰还归天宫。须弥山下道径丛林。林下有金翅鸟巢。多有金翅鸟子。尔时帝释恐车马过践杀鸟子。告御者言。
可回车还勿杀鸟子。御者白王。阿修罗军后来逐人。若回还者为彼所困。帝释告言。宁当回还为阿修罗杀。不以军众蹈杀众生。于道御者转车南向。阿修罗军遥见帝释转乘而还。谓为战策即还退走。众大恐怖。坏阵流散。归阿修罗宫。佛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以慈力故威力摧伏阿修罗军。亦当赞叹慈心功德。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心住慈善。当得十一种功德利益。
何者为十一种。一睡眠得安隐。寤则心欢喜。二不见恶梦。三人非人爱。四诸天拥护。五毒不能害。六刀箭不伤。七火所不烧。八水所不溺。九常得好衣肴膳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十得上人法。十一身坏命终得生梵天。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为六。小儿以啼为力。女人以瞋为力。比丘以忍为力。国王以傲慢为力。罗汉以精进为力。诸佛以大悲为力。是故比丘。当念大慈悲力。
颂曰能仁矜幻苦圣意愍重昏哀愚开摄受训诱方便门法身遍法界据化指祇园俱销五道缚共解四魔怨三修祛爱马六念静心猿禅池澄定水觉意动声諠慧风吹法鼓振我无明根常须近善友开我未曾言感应缘(略引五验) 隋沙门释慧越唐沙门释道积唐沙门释慈藏唐县尉卢元礼唐玄奘法师西国行传隋慧日道场释慧越。岭南人。住罗浮山。性多泛爱慈救苍生。栖顿幽阻虎豹无扰。曾有群兽来前。因为说法。虎遂以头枕膝。越便捋其须。面情无所畏。众咸睹之。化行五岭。声流三楚。开皇末年召入慧日。来归杨州路中感疾而卒。停尸柩上有若生焉。夜见焰光从足而出。入于顶上。还从顶出。而从足入。竟夕不断。道俗殊叹未曾有也。
唐益州福感寺释道积。蜀人。诵涅槃经一部。生常恒业。凡欲宣述必先洗涤身秽被服净衣。然后升座。立性沈审慈仁总务。诸有癞疾脓血秽气者。积皆召集为补浣衣服。治疗同食而不恶之。时人怪问。答云。境无染净。净秽由心。心既不起。爱憎何生。以贞观初年五月终于本寺。春秋七十。时属炎郁尸不臭坏。经停百日跏坐如初。道俗嗟异乃就身加漆。兴敬巴蜀。
唐新罗国大僧统释慈藏。俗姓金氏。新罗国人。年过小学神睿澄简。厌世高荣情欣方外。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持戒不群慈救为先。深隐山居来往绝粮。便感异鸟各衔诸果就手送与。鸟于藏手同共食之。时至必尔初无乖候。行感玄徵罕有继者。而常怀戚戚慈哀含识。作何方便令免生死。遂于眠寐见二丈夫曰。卿在幽隐欲为何利。藏曰。唯为利生。乃授藏五戒讫曰。可将此五戒利益众生。又告藏曰。吾从忉利天来故授汝戒。因腾空灭。于是出山。国中士女受戒无穷。至贞观十二年来至唐国。既至京城慈利群生。从受戒者日有千计。或盲者见道。病者得愈。又乐静夏坐。奏敕云际寺安居三夏。见大鬼神。其数无量。带甲持仗云。将此金舆迎取慈藏。复见大神与之共斗拒不许迎。藏闻臭气塞谷蓬勃即就绳床通告诀别。其一弟子又被鬼打几死乃苏。藏即舍衣钵行僧得施。又闻香气遍满身心。
神语藏曰。今者不死八十余矣。至十七年还归本国。具行佛教。一同大国。王请于皇龙寺讲菩萨戒本。七日七夜天降甘露。云雾电霭覆所讲堂。四部惊嗟美声弥远。因遘微疾卒于永徽年中(右此三验出唐高僧传)。
唐范阳卢元礼。贞观末为泗州涟水县尉。曾因重病闷绝。经一日而苏。云有人引至府舍。见一官人过无侍卫。元礼遂至此官人座上。据床而坐。官人目侍者。令一手提头一手捉脚。掷元礼于阶下。良久乃起。行至一别院。更进向南入一大堂中。见灶数十百口。其灶上有气。矗然如云雾直上。沸声喧杂有同数千万人。元礼仰视。见似笼盛人悬之此气之上。云是蒸罪人处。元礼遂发愿大语云。
代一切众生受罪。遂解衣赤体自投于釜中。因即昏然不觉有痛。须臾有一沙门。 挽元礼出云。知汝至心乃送其归。忽如睡觉。遂断酒肉。经三四岁后卒于洛(右此出冥报拾遗)。
唐奘法师行传云。婆罗□斯国内有列士池。池西有三兽塔。是如来修菩萨行时烧身之处。昔劫初时于此林野。有狐兔猿。异类相悦。时天帝释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夫。谓三兽曰。二三子。善安隐乎无惊惧耶。曰涉丰水草游戏茂林。异类同欢。既安且乐。老夫曰。闻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远寻。今正饥乏。何以馈食。曰幸少留此。我躬驰访。于是同心求觅。狐沿水滨衔一鲜鲤。猿于林树采果。俱来至止唯兔空还。老夫谓曰。以吾观之。尔曹未和。
猿狐同志各能役心。唯兔空返独无相馈。以此而言。诚可知也。兔闻讥议。谓猿狐曰。多聚樵薪方有所作。猿狐竞驰衔草曳木。既已蕴崇猛焰将炽。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难遂。敢以微躬充此一□。辞毕入火寻即致死。是时老夫复帝释身。余烬收骸伤叹良久。谓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乎后世。故彼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后人于此建塔也。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
引证部第二如涅槃经云。有十六恶律仪。何等十六。一者为利餧养羔羊。肥已转卖。二者为利买已屠杀。三者为利餧养猪豚。肥已转卖。四者为利买已屠杀。五者为利餧养牛犊。肥已转卖。六者为利买已屠杀。七者为利养鸡令肥。肥已转卖。八者为利买已屠杀。九者钓鱼。十者猎师。十一者劫夺。十二者魁脍。十三者网捕飞鸟。十四者两舌。十五者狱卒。十六者咒龙。能为众生永断如是十六恶业。是名修戒。
又杂阿毗昙心论云。有十二种住不律仪。一屠羊。二养鸡。三养猪。四捕鸟。五捕鱼。六猎师。七作贼。八魁脍。九守狱。十咒龙。十一屠犬。十二伺猎。屠羊者谓杀羊。以杀心若养若卖若杀。悉名屠羊。养鸡养猪亦复如是。捕鸟者。若杀鸟自活。捕鱼猎师亦皆如是。作贼者。常行劫害。魁脍者。主杀人自活。守狱者。以守狱自活。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屠犬者。旃陀罗。伺猎者。王家猎主。 又对法论云。不律仪业者。何等名为不律仪者。可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常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谗构者。以离间语毁坏他亲。持用活命。或由生彼种姓中。或由受持彼事业者。谓即生彼家。若生余家。如其次第所期现行彼业。决定者。谓身语方便为先决定要期现行彼业。是名不律仪业。
又出曜经云。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水。自相谓言。我等厄此。及漫水未减宜可逆上还归大海。复碍水舟不得越过。第一鱼者。尽力跳舟得度。次鱼复凭草获过。其第三鱼气力消竭为猎者得之。佛见而说偈曰。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又菩萨本行经云。波斯匿王有一大臣。名曰师质。财富无量应时得度。时舍利弗为说经法。师质闻法不慕荣贵。求欲出家。便以居业尽以付弟。剃头须发而着袈裟。便入深山坐禅行道。其妇愁忧思念前夫不顺后夫。其弟见嫂思念。恐兄反戒还夺基业便语贼帅。雇汝五百金钱斫彼沙门头来。贼帅受钱。往到山中见彼沙门。沙门语言。我唯弊衣无有财产。汝何以来。贼即答言汝弟雇我。使来杀汝。沙门语贼。我新作道人不解道法。且莫杀我。须我见佛少解经法杀我不迟。
贼语之言。今必杀汝。不得止也。沙门即举一臂而语贼言。且斫一臂。留我残命使得见佛。时贼便斫一臂持去与弟。于是沙门便往见佛。佛为说法。汝无数劫来。割截其头手脚之血。多于四大海水。积身之骨高于须弥。洟泣之泪过于四河。饮亲之乳多于江海。一切有身皆受众苦。皆从习生有斯众苦。唯当思惟八正之道。闻佛所说霍然意解。即于佛前得阿罗汉道。便放身命而般涅槃。贼担其臂往持与弟。便持臂着于嫂前。语其妇言。常云思念前婿。此是其臂。其妇悲泣便往白王。王即推校如实不虚。便杀其弟。诸比丘问佛。而此沙门前世之时。作何恶行。今见斫臂。修何德本。今值世尊。得阿罗汉。佛告诸比丘。乃昔过去波罗柰国有王名婆罗达。出行游猎驰逐走兽。迷失径路不知出处。草木参天。无余方计而得来出。大用恐怖。遂复前行见一辟支佛。王问其言。迷失径路从何得出。 军马人众在于何所。时辟支佛臂有恶疮不能举手。即便持脚示其道径。王便瞋恚。此是我民。见我不起。及持一脚示我道径。王便拔刀斫断其臂。时辟支佛意自念言。王若不自悔责。当受重罪无有出期。于是辟支即于王前。飞升虚空神足变现。时王见已以身投地。举声大哭悔过自谢。唯愿下来受我忏悔。时辟支佛即便来下受其忏悔。时辟支佛便入涅槃。王收起塔华香供养。常于塔前忏悔求愿。 而得度脱。尔时王者。此沙门是。由斫辟支佛臂。五百世中常见斫臂而死。至于今日。由忏悔故不堕地狱。而得度脱成阿罗汉道。佛告比丘。一切殃福终不朽败。诸比丘闻莫不惊悚。
颂曰。
乐由放逸苦己忧身荣位宠辱危若浮云渔猎好杀违慈损神怨涂反报楚痛何申感应缘(略引一十四验) 楚养由基善射术诸葛恪出猎有怪如小儿鲁桓公被齐襄公杀为怪晋谯郡周子文等游猎受现报宋阮稚宗好猎现受苦报梁邹文立以屠为业现报大患隋王骠骑将军好猎女狂如兔隋鹰扬郎将姜略好猎见群鸟索命隋冀州外邑有小儿烧鸡卵食现报唐遂安公李寿好猎被犬诉生割肉唐曹州人方山开好猎现报受苦唐汾州人刘摩儿好猎现报受苦唐陇西李知礼好猎现报受苦唐晋州屠儿杀猪有徵验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命善射者令射之。数发猿搏矢而嬉。乃命由基。
养由基抚弓则猿抱木而号。及六国时更羸谓魏王曰。臣能为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于此乎。更羸白可。有闻雁从东方来。而更羸虚发而鸟下焉。
诸葛恪为丹阳太守。出猎两山之间。有物如小儿。申手欲引人。恪令申去故地。去故地则死。既参位问其故。以为神明。恪曰。此事在白泽图。曰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申手欲引人。名曰俟引。去则死。母谓神明而异之。诸君偶未之见耳(右二验出搜神记)。
鲁桓公夫人文姜者。齐襄公之妹也。桓公与文姜俱到于齐。齐襄公通其妹焉。桓公谴责文姜。文姜告襄公。襄公怒乃与桓公饮酒。桓公出。襄公使公子彭生送桓公于车。彭生多力。乃拉桓公胁。桓公薨于车上。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思何辞。以告于诸侯。请以彭生除耻辱也。齐人归罪于彭生而杀之。后襄公猎于贝丘。有大豕。从者曰。臣见豕乃彭生也。襄公怒曰。彭生何敢见乎。射之。豕乃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
伤足而还。其臣连称管至甫二人作乱。遂杀襄公焉(出冤魂志)。
续搜神记曰。晋中兴后。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少时喜射猎。尝入山猎。忽山岫间见一人。长五丈许。捉弓箭。镝头广二尺许。白如霜雪。忽出城唤曰阿鼠(阿鼠子文小字)子文不觉应曰诺。此人牵弓满镝向子文。文便失魂厌伏。
续搜神记曰。吴末临海人。入山射猎。为舍住。夜中有一人。长一丈。着黄衣白带。来谓射人曰。我有仇克明当战。君可见助。当有相报。射人曰。自可助君耳。何用为别。答曰。明食时君可出溪边。敌从北来。我南住。应白带者我。
黄带者彼射人许之。明出果闻岸北有声。状如风雨。草木四靡。视南亦尔。唯见二大蛇长十余丈。于溪中相遇便相盘绕。白映势弱。射人因引弩射之。黄映者即死。日将暮。复见昨人。来辞谢云。住此一年猎。明年慎勿复来。来必为祸。射人曰善。还停一年猎。所获甚多。家致巨富。数年后忆先山多肉忘前言。复更往猎。复见先白带人。语之言。我语君勿复来。君不能见用。仇子已大。今必报君非我所知。射人闻之其怖。便欲走。乃见三乌衣人。皆长八尺。俱张口向之。射人即死。
吕氏春秋曰。汤见设网者四面张而祝之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来者。皆罗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如此。 宋阮稚宗者。河东人也。元嘉十六年隋钟离太守阮愔在郡。愔使稚宗行至远村。郡吏盖茍边定随焉。行达民家。恍忽如眠。便不复寤。民以为死舆出外门方营殡具。经夕能言说。初有一百许人缚稚宗去。行数十里至一佛图。僧众供养不异于世。有一僧曰。汝好渔猎今应受报。便取稚宗皮剥脔截。具如治诸牲兽之法。复纳于深水钓口出之。剖破解切若为。鲙状。又镬煮炉炙。初悉糜烂。随以还复。痛恼苦毒至三乃止。问欲活不。稚宗便叩头请命。道人令其蹲地。以水灌之云。一灌除罪五百。稚宗苦求多灌。沙门曰。唯三足矣。见有蚁数头。道人指曰。此虽微物亦不可杀。无论复巨此者也。鱼肉自死。此可啖耳。斋会之日。悉着新衣无新可浣也。稚宗因问。我行旅有三。而独婴苦何也。道人曰。彼二人自知罪福。知而故犯。唯尔愚曚不识缘报。故以相诫。因尔便苏。数日能起。由是遂断渔猎云(右一验出冥祥记)。
梁小庄严寺。在建康定阴里。本是晋零陵王庙地。天监六年度禅师起造。时有邹文立者。世以烹屠为业。尝欲杀一鹿。鹿跪而流泪以为不祥。即加刳剖。鹿怀一麛。寻当产育。就庖哀切有恻害心。因斯患疾。眉须皆落身疮并坏。因生惭愧深起悔责。乃求道度禅师发露重忏。立大誓愿。罄舍家资。回买此地。为立伽蓝(见梁京寺记云)。
隋开皇末年代州人。姓王为骠骑将军。在蒲州镇守。性好畋猎所杀无数。有五男无女。后生一女端美。见者皆爱奇之。父母钟念不同凡人。既还乡里。里人亲族为作衣服而共爱养之。女年七岁。一旦失去。无处求觅。疑邻里戏藏。访问不见。诸兄乘马远觅乃见。去家三十余里。马追不及。兄等以数十骑共围而始得之。口中作声如似兔鸣。足上得刺盈掬经月余日不食而死。父母悲痛不能自割。
良由父猎殃及女受。合家斋戒练行不绝。大理寺丞蔡宣明。曾为代府法曹。为临说之。 隋鹰扬郎将天水姜略。少好畋猎善放鹰犬。后遇病见群鸟千数皆无头。围绕略床噭鸣曰。急还我头来。略辄头痛气绝久苏。因请众僧急为诸鸟追福。许之皆去。既而得愈。差已终身绝其酒肉不杀生命。临在陇右见姜略。已年六十许。自说云耳。
隋开皇初冀州外邑中有小儿。年十三。常盗邻鸡卵烧煨食之。后朝村人未起。其门外有人扣门呼此儿声。父令儿出应之。见一人云。官唤汝。儿曰。呼我役者。入取衣粮。使者曰。不须也。因引儿出。村南旧是桑田。耕讫未下种。且此小儿忽见道右有一小城。四面门楼丹素甚严。儿怪曰。何时有此城。使者呵之勿使言。因至城北门令小儿前入。小儿入阃。城门忽闭。不见一人。唯是空城。 地皆热灰碎火深才没踝。小儿忽呼噭走趣南门。垂至即闭。又走趣东西亦皆如是。未到则开。既至便阖。时村人出因采桑。男女甚众。皆见此儿在耕田中。口似啼声四方驰走。皆相谓曰。此儿狂邪。旦来如此。游戏不息。至日食时。采桑者皆归。儿父问曰。见吾儿不。桑人答曰。父儿在村南走戏。唤不肯来。父出村外。遥见儿走。大呼其名。一声便住。城灰忽然不见。见父而倒。号泣言之。视其足半胫已上血肉燋干。其膝已下洪烂如炙。抱归养疗。髀已上肉如故。膝已下遂为枯骨。邻里闻之竞问缘由。答见如前。诸人看其走处足迹通利。了无灰火。
良因罪业触处见狱。于是邑人男女无简大小。皆持斋戒至死无亏。有大德僧道慧法师。本冀州人。具为临说。同其邻邑也。
唐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始以宗室封王。贞观初罢职归京第。性好畋猎。常笼鹰数联。杀他狗馁鹰。既而公疾。见五犬来责命。公谓之曰。杀汝者奴。通达之过。非我罪也。犬曰。通达岂得自在耶。且我等既不盗汝食。自于门首过。而枉杀我等要当相报终不休也。公谢罪请为追福。四犬许之。一白犬不许。曰我既无罪杀我。又未死间。汝以生割我肉脔。脔苦痛吾思此毒。何有放汝耶。俄见一人。为之请于犬者曰。杀彼于汝无益。放令为汝追福。不亦善乎。犬乃许之。有顷公苏遂患偏风支体不随。于是为犬追福。而公疾竟不差。除延安公窦恽云。夫人之弟。为临说之耳(右四验出冥报记)。
唐曹州城武人方山开。少善弓矢。尤好畋猎。以之为业。所杀无数。贞观十一年死。经一宿苏云。初死之时被二人引去。行可十余里。即上一山。三鬼共引山开登梯而进。上欲至顶。忽有一大白鹰。铁为嘴爪。飞来玃开左颊而去。又有一黑鹰。亦铁嘴爪。玃其右肩而去。及至山顶。引而厅事。见一官人。被服绯衣首冠黑帻谓山开曰。生平有何功德。可并具言之。对曰。立身已来不修功德。官曰。可且引向南院观望。二人即引南行。至于一城。非常崄峻。二人扣城北门数下。门遂即开。见其城中赫然总是猛火。门侧有数个毒蛇。皆长十余丈。头大如五□块。口中吐火。如欲射人。山开恐惧不知所出。唯知叩头念佛而已。门即自开。乃还见官人欲遣受罪。侍者谏曰。山开未合即死。但恐一入此城不可得出。
未若且放令修功德。官人放之。令前二人送之。依其旧道而下复有飞鹰欲玃之。
赖此二人援之免脱。下山遂见一坑。其中极秽。逡巡之间遂被二人推入。须臾即苏。爪迹极深。终身不灭山开于后遂舍妻子。以宅为佛院。常以读诵为业。 唐汾州孝义县。县泉村人刘摩儿。至显庆四年八月二十七日。遇患而终。其男师保明日又死。父子平生行皆险诐。其北邻有祁陇威。因采樵被车辗死。经数日而苏。乃见摩儿男师保在镬汤中须臾之间。皮肉俱尽。无复人形。唯见白骨。
如此良久还复本形。陇威问其故。对曰。为我射猎故受此罪。又谓保曰。卿父何在。对曰。我父罪重不可卒见。卿既即还。请白家中。为修斋福。言讫被使催促。前至府舍。见馆宇崇峻。执仗者二十余人。一官人问之曰。汝比有何福业。
对曰。陇威去年正月在独村看读一切经。脱衫一领布施。兼受五戒。至今不犯。
官人乃云。若如所云。无量功德。何须来此。乃索簿勘见簿曰。其人合死不虚。
侧注云。受戒布施福助更合延寿。乃遣人送还。当即苏活。
唐陇西李知礼。少趫捷。善弓射。能骑乘兼攻放弹。所杀甚多。有时罩鱼不可胜数。贞观十九年微患。三四日即死乃见一鬼。并牵马一匹。大于俗间所乘之马。谓知礼曰。阎罗王追公。乃令知礼乘马。须臾之间。忽至王前。王约束云。
遣汝讨贼。必不得败。败即杀汝。有同侣二十四人。向东北望。贼不见边际。天地尽昏。埃下如雨。知礼等败。语同行曰。王教严重。宁向前死不可败归。知礼回马前射三箭。以后诸贼似稍却缩。数满五发贼遂败散。事毕谒王。王责知礼。
汝敌虽退何为初战之时即败。以麻辫发。并缚手足。卧在石上。以大石镇而用磨之。前后四人体并溃烂。次到知礼励声叫曰。向者贼败。并是知礼之力。还被王杀。无以励后。王遂释放更无嘱着。恣意游行。凡经三日。向于西北出行入一墙院。禽兽一群可满三亩余地。总来索命渐相逼近。曾射杀一雌犬。直向前啮其面。次及身体无不被伤。见三大鬼。各长一丈五尺。围亦如之。共剥知礼皮肉。 须臾总尽。唯面及目白骨。兼见五藏。及以此肉分乞禽兽。其肉落而复生。生而复剥。如此三日。苦毒之甚不可胜记。事毕大鬼及禽兽等。忽然总失。知礼回顾不见一物。遂即踰墙南走。莫知所之。意中似如一跳千里。复见一鬼逐及知礼。
乃以铁笼罩之。有无数鱼竞来唼食。良久。鬼遂到回。鱼亦不见。其家旧供养一僧。其僧先死。来与知礼去笼。语知礼云。檀越大饥。授之三丸白物如枣。令礼啖之。时便大饱。而语之曰。檀越还家僧亦别去。礼到所居宅北见一大坑。其中有诸枪槊攒植不可得过。见其兄女并婢赍箱。并有钱绢及一器饮食在坑东北。知礼心中将此婢及以侄女游戏意甚怪之。回首北望即见一鬼。挺剑直进。知礼惶惧委身投坑。即得苏也。自从初死至于重生。凡经六日。后问家中。乃是侄女持纸钱绢。解送知礼。当时所视。乃见铜钱丝绢也(右三验出冥报记)。
唐显庆三年。徐玉任晋州刺史之时。有屠儿在市东衖。杀一猪。命断汤燖。
皮毛并落。死经半日。贪杀余猪。未及开解。至晓以刀破腹。长划腹下。一刀刃犹未入腹。其猪忽起走出门。直入市西壁。至一贤者店内床下而卧。市人竞往看之。屠儿犹执刀逐走。看者问其所由。屠儿答云。我一生已来杀猪未曾闻见此事。犹欲将去。看者数百人。皆瞋责屠儿。竞出钱赎得。诸人共为造舍安置。身毛久始得生。胭下及腹下疮处差已作大肉疣。粗如臂许。出入往来常不污其室。
性洁不同余猪。至四五年方卒(并州晋阳县人王同仁徐王府掾正具见说之)。 慈悲篇第七十四(此有五部)
述意部菩萨部国王部畜生部观苦部述意部第一夫含生禀气皆有灵智。蠢动翱翔咸知畏死。致使菩萨兴行救济为先。诸佛出世大悲为本。所以临河羡鱼不如结网。观他受福不如行因。是故将求其报莫若先兴其善。贵贱等施黑白心平。三宝福田四生同敬。并须临时救济给引衣食。罄拳握之珍。撤耳目之玩。捐已奉施随之以喜。信夫箧笥以奖其意。玉帛以表其诚。
身肉骨髓尚不宝恋。况复外财宁生爱着。菩萨行行亦不待索。虽心不待物而物亦筌心。心物两备福智双行矣。
菩萨部第二如大集经云。佛言。我昔为于一切众生。修菩萨行。为此法眼。于诸众生起大慈心。舍己身血。犹如大海。与诸乞者。舍头眼耳如毗福罗山。舍鼻舌等如十突卢那。舍手脚等如毗福罗山。舍皮施等可覆一阎浮提。亦舍无量象马奴婢妻子及以王位国土城邑宫殿村落等。与诸乞者。于诸佛所受持禁戒而无缺犯。一一佛所无量供养。一一佛所禀受无量那由他百千法门。受持读诵善修三昧。我亦恭敬无量三乘四果圣人父母师长病苦之者。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归依者为作归依。
无趣向者为作趣向。令其安住。我已如是。于彼三大阿僧祇劫。慈愍一切苦恼众生故。发大坚固勇猛之心。久修无上菩提之行。今于此盲冥世间无大道师俭法之时。于如是等诸众生中。发心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于三乘菩提令不退转。复愿救度三恶众生。安置善道及涅槃乐。 又杂宝藏经云。尔时如来被加陀罗刺刺其脚足。血出不止。以种种药涂不能得差。诸阿罗汉于香山中取药涂治。亦复不除。十力迦叶至世尊所。作是言曰。
若佛如来于一切众生有平等心。于罗□罗提婆达多等无有异者。脚血应止。即时血止。疮亦平复(故知诸佛大悲于诸含识平等无异)。 又四分律。佛言。乃往过去世时有王。名曰慧灯。乃使阎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生十善。王初生时有八万四千藏。自然而出。于四交道随所求索者。
一切施与。时天帝释便作是念。此王慧灯随其所索一切施与。将恐来世夺我坐处。我今宁可往试。为以无上道故施。为以退转耶。即化作男子。自相谓言。王慧灯教我等行十恶。杀生乃至邪见。时诸大臣皆往白王。王答言不。我先有是语。令阎浮提人能行之类皆行十善。不杀生乃至不邪见。我当为王。是故无是语。汝等今可严驾象乘。我欲自行教化国人。天象既至。王即便乘。王言可示我。彼人言我教国人行十恶者。彼即示王。王问言。慧灯教汝行十恶耶。答言。
实尔。王复问言。可有方便行十善不。答言有。问言。何者是耶。彼答言若得成就菩萨生食其肉饮其血。乃得行十善。时王慧灯作如是念。我于无始世已来。经历众苦轮转五道。或受截手截脚耳鼻出眼截头。竟何所益。即取利刀自割股肉。
以器盛血授与彼人。而告之曰。善男子。汝可食饮此肉血奉行十善。时彼男子不堪王慧灯威德。即没不现。忽有天帝而在前立。问王言。王今布施为一天下二三四天下耶。为日月天帝释魔王梵王耶。王答言。我布施不为天下乃至魔梵等。我作意欲求无上正真一切智。度未度者。解未解者。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度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者。时天帝释便作是念。我今令王慧灯以此疮死者甚非。所以当以天甘露灌其身上。即便灌之疮即平复如故。佛告瓶沙王言。尔时利益众生王者。岂异人乎。即今父王白净是也。时王第一夫人者。今母摩耶是。时王慧灯者。即我身是。我于前世教化阎浮提数人皆行十善。以是因缘故足下千辐相轮轮郭成就。光明晃曜照三千大千国土。 又大悲分陀利经云。佛告诸善男子。我于往昔过无量阿僧只大劫。尔时此土名无尘弥楼厌。彼大劫百岁世人莲华香如来像法中。我为阎浮提轮王。名曰无胜。我及千子并发菩提。俱共出家。于莲华香如来法中具修梵行。唯有六子不欲出家不发菩提。我数教语。何不出家。六子即报王言。我不能出家。王复问言。
汝等何不发菩提心。彼言。若能以一切阎浮提与我等者。当发菩提。我闻甚喜已。令一切阎浮提人住三归八斋。又劝三乘。分此阎浮提以为六分。持与六子劝以菩提。我即出家具修梵行。彼六王子不相和顺。兴兵交战各不自宁。令阎浮提极大饥馑。天不降雨。五谷不成。草木不生。我即思惟。今正是时。应以身施。
血肉充足舍林而去。往诣中国上障水山上立大誓愿。时阿须罗宫皆悉大动。弥楼倾摇海水波涌。天及诸神皆悉悲泣。我时即从山上便自投身。以本愿故即成肉山。高一由旬。纵广正等。人民鸟兽来食血肉。以本愿故昼夜生长。渐渐乃高一千由旬。正等亦尔。四边皆有人头。悉具发眉眼耳鼻舌口齿。彼诸人头高声唱言。咄汝诸众生各随所欲。恣意取之。血肉六根。身得充满。从意所求。三乘之心乃至有求人天福者。或有食血肉者。或有取眼取耳取鼻取唇取齿取舌者。以本愿故。寻即还复。不尽不减。乃至十千年中。以身血肉充满一切阎浮提人夜叉鸟兽。于十千年中施眼如恒沙。施血犹四大海。施己身肉若千须弥。以舌施人如铁围山。以耳施与如中弥楼。以鼻施与犹若大弥楼山。我以齿施如耆阇崛山。我身皮施遍娑呵刹。善男子。观我于十千年中以一身命如是无量阿僧只施。以无量阿僧只众生。无一念顷而生悔心。即立大愿若我得成阿耨菩提意。如是满者。如是普舍十方殑伽河沙数。五浊佛土中以身肉充彼众生。河沙大劫。若我是愿意不满者。令我永不见十方诸佛不成菩提。亦使令我不闻三宝三乘之声。亦使我常处阿鼻地狱。 又大悲分陀利经云。佛言。我忆无量劫时。此佛刹名日月明。于五浊时。我于此阎浮提为转轮王。名曰灯明。以善劝化一切众生。我时出游观园。见有一人反缚两臂极为急切。即问诸臣。此人何罪。诸臣答言。此诳王法。敢是天民。常由输课。六分输一。此人违命。即告诸臣。速放斯人。储粮苏油勿苦索之。臣答王言。终无有人能以善心输王诸物。所可日日给王夫人及诸眷属。厨供所须皆从民出。自非王力终不可得。我时愁忧却自思惟。此之王位今当付谁。我有五百子皆劝以菩提。即分此阎浮提为五百分付与诸子。即舍诣林求仙梵行。南近大海忧昙波罗林中坐禅。食果草根用济身命。渐渐不久得五神通。尔时阎浮提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宝。获众宝聚。其中商主名曰宿王。小福力故得如意摩尼。从彼宝洲多取众宝及与摩尼。始发引时海水波涌。诸龙恼乱海神啼泣。中有龙仙。名曰马藏。实是菩萨。以本愿故生于其中。彼摩诃萨拥护商客安隐度海。自还所住。随彼商客有恶罗刹。常逐于后伺求其便。彼于昼日放暴风雨。使诸商人迷失径路。
不知所趣极甚恐怖。发大音声啼号悲泣。求诸天神风雨神等。乃至称唤父母所爱儿息之声。尔时我以天耳闻彼音声。即生慰喻。汝等商人勿得恐怖。我当示导汝等径路令汝安隐至阎浮提。我于尔时即以缯帛而自缠手。内着油中以火然之。发至诚言。我于林中三十六年游四梵处。为益众生故食众果。既化八万四千诸龙夜叉令住不退转。以是善根令我手然。使此商人至阎浮提。如是手然经于七日七夜。彼诸商人安隐得到。即自立愿。如此珍宝若我得成阿耨菩提。令我得为商主操如意珠。于此佛土一切十方殑伽河沙数五浊空佛土中雨于众宝。一一方中七反雨于种种众宝。随意充足。无量阿僧只众生令住三乘。又大丈夫论提婆菩萨说偈云。
福德善丈夫悲心施惠手拔贫穷淤泥不能自出者如菩萨布施。诸贫穷者皆来归向。如旷野树行人热时皆往归趣。菩萨爱乐名胜得解脱。若有人来语菩萨言。有乞者来。菩萨欢喜即以财物而赏使者。菩萨即以余物而与乞者。欢喜爱敬。求者言乞。作此语时怀怜愍心。若有乞者。不知菩萨体性乐施。菩萨执手欢喜与语。犹如亲友。坏彼不知使生知想。傍人见之亦复欢喜。若见乞者。语言汝来欲须何等。随意而取。安慰之言。善来贤者莫生恐怖。我当为汝作依止处。使彼乞者心得清凉。若如是施名为生人。若不如是名为死人。若不来者自往施之。有来求者尚舍身命。况复财物。若无悲心不名为施。
若有悲心施即是解脱。虽复大富名贫穷者。富者虽与无悲愍心。虽名曰与不名施主。悲愍心施。是名施主。若求报施名为施者。商贾之人亦可名施。若求报施果报犹尚无量。况有悲心不求报施。果报何可称计。若求报施唯可自乐。不能救济徒自疲劳。悲心施者能有救济。后得果时能大利益。修施者得富。修定者得解脱。修悲者得无上菩提。果中最胜。
菩萨思惟。因彼乞者得证菩提。我今因施得无比乐。因中施乐犹尚如是。况无上菩提。如是乞者。其恩甚重。无以可报。若以财宝不足报恩。当以无上菩提而施与之。以我福故。愿使乞者于将来世亦如我今成大施主得无上菩提。不念恩者无有悲心。若无悲心无有行施。若不施者不能济度众生生死。若不行施覆蔽悲心。如以书石乃知真伪。假使怨家亦如亲友。 国王部第三如佛说日明菩萨经云。佛言。过去阎浮提有国王。名曰智力。常行佛事深信三宝。时有比丘。名曰至诚。意常持三昧慈哀众生。王欲见是比丘无有厌极。是比丘髀上生大恶疮。国中医药所不能愈。王愁大悲即为泪出。时二万夫人同时悲念。于时王卧。梦中有天人来语王言。若愈是比丘病者。当得生人肉血饮食之即得愈矣。王寤惊悸不乐。念是比丘病重。乃须彼药法所难得。敕问臣下。王第一太子。字曰智止。白王莫悲莫愁忧之。血肉最为贱微。还入斋室持刀割髀。取肉及血持送与比丘。比丘得服之。疮即除愈。身得安隐。王闻得愈大喜悦泽。意存比丘不念子痛。持是欢喜各有至心大子亦自平复(良由行同佛心身疮得复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有王子兄弟二人被驱出国。到旷路中粮食都尽。弟即杀妇分肉与其兄嫂。嫂便食之。兄得此肉藏弃不敢食之。自割脚肉夫妇共食。弟妇肉尽欲得杀嫂。兄言莫杀。以先藏肉。还与弟食。既过旷路到神仙住处。采取华果以自供食。弟后病亡。唯兄独在。是时王子见一被刖无手足人。心生慈悲。采取华果。活彼刖人。王子为人少于欲事。采华果去。其妇在后。与刖人通。以有私情深疾其夫。于一日中逐夫采华。至河岸边而语夫言。取树头华果。夫语妇言。
下有深河。或当堕落。妇言。以索系腰。我当挽索。小近岸边。妇挨其夫堕着河中。以慈善力随水漂而去不没死。于河下流有国王崩。彼国相师推求国中。谁应为王。遥见水上有黄云盖。相师占已。黄云盖下必有神人。遣人水中而往迎接。 立以为王。王之旧妇担彼刖人。展转乞索到王子国。国人皆称有一好妇担一刖婿恭承孝顺。乃闻于王。王闻是已即遣人唤来到殿前。王问妇言。此刖人者实尔夫不。答言实是。王时语言。识我不耶。答言不识。王言。汝识某甲不。谛向王看。然后惭愧。王故慈心遣人养活。佛言。欲知王者。即我身是。尔如妇者。旃遮婆罗门女带木杅谤我者是。尔时刖手足者。今提婆达多是(故知善恶目验有徵)。
又菩萨本行经云。佛告王曰。过去世时。此阎浮提有国名不流沙。王名婆檀宁。夫人字跋摩竭提。时世谷贵人民饥饿。加有疫病。时王亦病。夫人自出祠天。阶边有一家。夫行不在。时妇产儿。又无婢使。产后饥虚复无有食。便自念言。今死垂至。更无余计。自欲啖儿。即便取刀适欲杀儿。心为悲感举声大哭。
尔时夫人欲还宫中。闻此妇人悲声惨切。怆然怜伤便住听之。而此妇人适欲举刀欲杀其子。便自念言。何忍啖其子肉。作是念已便复啼哭。夫人便入其舍就而问之。何以啼哭。欲作何等。妇具答之。夫人闻之心为悼愍。语言。莫杀其子。我到宫中当送食来。妇人答言。夫人尊贵。或复稽迟。或能忘之。而我今日命在呼吸不逾时节。不如自啖其子以用济命。夫人问言。更得余肉食之可不。答言。课得济命不问好丑也。于是夫人即便取刀自割其乳。便自愿言。今我以乳持用布施济此危厄。不愿作轮王帝释魔王梵王。持此功德用成无上正真之道。即便持乳与此妇人。适欲举刀便割一乳。应时三千大千世界为大震动。天帝观之。见其夫人自割其乳济其危厄。时天帝释无数诸天。即时来下住虚空中。皆为悲泣住夫人前。而便问言。汝今所施甚为难及。求何愿耶。夫人答言。持此功德用求无上正真之道。度脱一切众生苦厄。天帝答言。汝求此愿以何为证。于是夫人即时立誓。我今所施功德审谛成正觉者。我乳寻当平复如故。其乳寻时平复如故。天帝赞言。成佛不久。诸天欢喜。即便现形叹夫人言。汝今所施得无悔恨以为痛耶。
答言。我今所施用求佛道无悔痛者。令我女身变成男子。立誓已讫应时变为男子。诸天赞言。成佛不久。是时国中众病消除。谷米丰贱人民安乐。却后王崩。 即拜为王。人民炽盛国遂兴隆。佛告王言。尔时夫人者。今我身是。不惜身命今得成佛。大众欢喜作礼而去。
畜生部第四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不食肉经云。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迦女村自在天寺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曰弥勒。躯体金色。相好具足。威光无量。来至佛所。时有结发梵志五百人等。遥见弥勒清净白佛言。世尊。如此童子光明无量。与佛无异。于何佛所初发道心。受持谁经。为我解说。佛告式干梵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有世界。名胜华敷。佛号弥勒。常以慈心教化一切。彼佛说经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若有闻者。即得超越百亿万劫生死之罪。必得成佛。时彼国中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聪慧多智广博众经闻佛出世说慈三昧经。即便信伏为佛弟子。发菩提心。而作是言。我今诵持大慈三昧经。愿于未来必得成佛。而号弥勒。于是舍家即入深山。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此经一心除乱。时连雨不止洪水暴涨。仙人端坐不得乞食。经历七日。时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三兽。见于仙人七日不食。 而作是言。今此仙人为佛道故不食多日。命不云远。法幢将崩。法海将竭。我今当为无上大法令得久住不惜身命。即告诸兔。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众生爱身空生空死。未曾为法。我今欲为一切众生作大桥梁。令法久住供养法师。尔时兔王告诸兔言。我今以身欲供养法师。汝等宜当各各随喜。时诸山树神等。即积香薪以火然之。兔王母子围绕仙人足满七匝。白言。大师。我今为法供养尊者。仙人告言。汝是畜生。虽有慈心何缘能办。兔白仙人。我自以身供养仁者。为法久住令诸众生得饶益故。作此语已即语其子。汝可随意求觅水草系心思惟正念三宝。尔时兔子闻母所说。跪白母言。如尊所说无上大法欲供养者。我亦愿乐。作此语已自投火中。母随后入。当于菩萨舍身之时。天地大动。乃至色界及以诸天。皆雨天华持用供养。肉熟之后。时山树神白仙人言。兔王母子为供养故。投身火中。
今肉已熟。汝可食之。时彼仙人闻树神语。悲不能言。以所诵经书置树叶上。又说偈曰。
宁当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迷没生死不成佛时彼仙人说此偈已因发誓心。愿我世世不起杀想。常不啖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断肉戒。作此语已自投火坑与兔并命。是时天地六种震动。天神力故树放光明。金色晃曜照千国土。时彼国人见此光者。皆发无上正真道心。佛告式干。汝今当知。尔时白兔王者。今我身是。时兔儿者。今罗□罗是。时诵经仙人者。今此众中婆罗门子弥勒菩萨是。时五百群兔者。今摩诃迦叶等五百比丘是。时二百五十山树神者。今舍利弗目揵连等二百五十比丘是。时千国王跋陀婆罗等者。今千菩萨是。从我出世乃至楼至。于其中间受法弟子得道者是。佛告式干。菩萨求法勤苦历劫不惜身命。投于火坑以身供养。便得超越九百万亿劫生死之罪。时式干等五百梵志。求佛出家成阿罗汉。时彼仙人投火坑已生于梵世。乃至成佛。其食肉者犯于重禁。后身生处常饮热铜。
又大集经云。佛言。善男子。过去世有一师子王住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兽中之王。力能视护一切诸兽。时彼山中有二猕猴。共生二子。时二猕猴向师子王作如是言。王若能护一切兽者。我今二子以相委付。我欲余行求觅饮食。
时师子王即便许可。时彼猕猴留其二子。付彼兽王。即舍而行。是时山中有一鹫王。名曰利见。师子王眠。即便搏取猕猴二子。处崄而住。时王寤已。即向鹫王。而说偈言。
我今启请大鹫王唯愿至心受我说幸见为故放舍之莫令失信生惭耻鹫王说偈报师子王曰。
我能飞行游虚空已过汝界心无畏若必欲护是二子为我故应舍是身时师子王言。
我今为护是二子舍身不惜如枯草若我护身而妄语云何得称如说行师子王说是偈已。即至高处欲舍其身。尔时鹫王复说偈言。
若为他故舍身命是人即受无上乐我今施汝猕猴子愿大法王莫自害善男子。师子王者。即我身是。雄猕猴者。即迦叶是。雌猕猴者。善护比丘尼是二猕猴子者。即今阿难罗□罗是。时鹫王者。即舍利弗是。是故为护依止者不惜身命。 观苦部第五如正法念经云。孔雀菩萨为诸天说。若有悲心是人则去涅槃不远名大庄严。
于五道众生若起悲心能破烦恼。云何地狱众生而起悲心。此诸众生于自业所诳。 由此怨家之所造作。得不可喻种种苦。大地狱等一百三十六处。众生堕中地裂擘坼。断截烧煮无救无归。东西驰走求哀自免不可得脱。而起悲心则得增长无量梵福。
若人利益众生。观诸饿鬼种种饥渴。自烧其身如烧丛林。四面驰走互相踢突。焰火焚烧遍体炽然。以求救护无能救者。此诸众生何时当离种种苦恼。是名观鬼而起悲心则生梵天。 若人观于畜生。而起悲心。应念其中无量苦恼互相杀害。空行水陆死法无量。互相残害。互相食啖。此诸众生何时当脱。是名观畜生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则生梵天。若人观于六欲诸天而起悲心。于六欲天受天之乐不可譬喻。种种山谷山峰园林。而受快乐。既受乐已业尽还退生在苦处受大苦恼。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东西驰走。绕乱无知受大苦恼。是名观天而起悲心则生梵天。若人观于人中而起悲心。以种种业生于人中受苦乐果。种种心性种种信解。或有贫穷依恃他人以自存活。如是观于五道众生生五种苦已而兴悲心。如是之人得胜安隐则得涅槃。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以爪上土告诸丘丘。于意云何。我爪上土多为大地土多。比丘白佛。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无量无数不可为比。佛告诸比丘。如是众生能数数下至一弹指顷。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有如甲上土耳。其诸众生不能数数下至如一弹指顷。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者。如大地土。是故诸比丘。常当数数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当发行慈心念怨如善友展转在生死悉曾为亲族譬如树生华转成果无异父母妻子友宗亲亦如是其行慈心者等意无憎爱不问于远近乃应为大慈等心行大哀及至三界人行慈如是者其德逾梵天刀刃不能害县官及火怨邪思诸罗刹蛇蚖电霹雳师子并象虎及余诸害利一切不敢近无能中伤者又善见律云。若住处有虎狼师子。下极蚁子不得住。若蚁有窟。蚁子游行。
觅食驱逐。别处得住。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斗战。阿修罗胜诸天不如。时天帝释军坏退散极生恐怖。乘车北驰还归天宫。须弥山下道径丛林。林下有金翅鸟巢。多有金翅鸟子。尔时帝释恐车马过践杀鸟子。告御者言。
可回车还勿杀鸟子。御者白王。阿修罗军后来逐人。若回还者为彼所困。帝释告言。宁当回还为阿修罗杀。不以军众蹈杀众生。于道御者转车南向。阿修罗军遥见帝释转乘而还。谓为战策即还退走。众大恐怖。坏阵流散。归阿修罗宫。佛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以慈力故威力摧伏阿修罗军。亦当赞叹慈心功德。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心住慈善。当得十一种功德利益。
何者为十一种。一睡眠得安隐。寤则心欢喜。二不见恶梦。三人非人爱。四诸天拥护。五毒不能害。六刀箭不伤。七火所不烧。八水所不溺。九常得好衣肴膳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十得上人法。十一身坏命终得生梵天。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为六。小儿以啼为力。女人以瞋为力。比丘以忍为力。国王以傲慢为力。罗汉以精进为力。诸佛以大悲为力。是故比丘。当念大慈悲力。
颂曰能仁矜幻苦圣意愍重昏哀愚开摄受训诱方便门法身遍法界据化指祇园俱销五道缚共解四魔怨三修祛爱马六念静心猿禅池澄定水觉意动声諠慧风吹法鼓振我无明根常须近善友开我未曾言感应缘(略引五验) 隋沙门释慧越唐沙门释道积唐沙门释慈藏唐县尉卢元礼唐玄奘法师西国行传隋慧日道场释慧越。岭南人。住罗浮山。性多泛爱慈救苍生。栖顿幽阻虎豹无扰。曾有群兽来前。因为说法。虎遂以头枕膝。越便捋其须。面情无所畏。众咸睹之。化行五岭。声流三楚。开皇末年召入慧日。来归杨州路中感疾而卒。停尸柩上有若生焉。夜见焰光从足而出。入于顶上。还从顶出。而从足入。竟夕不断。道俗殊叹未曾有也。
唐益州福感寺释道积。蜀人。诵涅槃经一部。生常恒业。凡欲宣述必先洗涤身秽被服净衣。然后升座。立性沈审慈仁总务。诸有癞疾脓血秽气者。积皆召集为补浣衣服。治疗同食而不恶之。时人怪问。答云。境无染净。净秽由心。心既不起。爱憎何生。以贞观初年五月终于本寺。春秋七十。时属炎郁尸不臭坏。经停百日跏坐如初。道俗嗟异乃就身加漆。兴敬巴蜀。
唐新罗国大僧统释慈藏。俗姓金氏。新罗国人。年过小学神睿澄简。厌世高荣情欣方外。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持戒不群慈救为先。深隐山居来往绝粮。便感异鸟各衔诸果就手送与。鸟于藏手同共食之。时至必尔初无乖候。行感玄徵罕有继者。而常怀戚戚慈哀含识。作何方便令免生死。遂于眠寐见二丈夫曰。卿在幽隐欲为何利。藏曰。唯为利生。乃授藏五戒讫曰。可将此五戒利益众生。又告藏曰。吾从忉利天来故授汝戒。因腾空灭。于是出山。国中士女受戒无穷。至贞观十二年来至唐国。既至京城慈利群生。从受戒者日有千计。或盲者见道。病者得愈。又乐静夏坐。奏敕云际寺安居三夏。见大鬼神。其数无量。带甲持仗云。将此金舆迎取慈藏。复见大神与之共斗拒不许迎。藏闻臭气塞谷蓬勃即就绳床通告诀别。其一弟子又被鬼打几死乃苏。藏即舍衣钵行僧得施。又闻香气遍满身心。
神语藏曰。今者不死八十余矣。至十七年还归本国。具行佛教。一同大国。王请于皇龙寺讲菩萨戒本。七日七夜天降甘露。云雾电霭覆所讲堂。四部惊嗟美声弥远。因遘微疾卒于永徽年中(右此三验出唐高僧传)。
唐范阳卢元礼。贞观末为泗州涟水县尉。曾因重病闷绝。经一日而苏。云有人引至府舍。见一官人过无侍卫。元礼遂至此官人座上。据床而坐。官人目侍者。令一手提头一手捉脚。掷元礼于阶下。良久乃起。行至一别院。更进向南入一大堂中。见灶数十百口。其灶上有气。矗然如云雾直上。沸声喧杂有同数千万人。元礼仰视。见似笼盛人悬之此气之上。云是蒸罪人处。元礼遂发愿大语云。
代一切众生受罪。遂解衣赤体自投于釜中。因即昏然不觉有痛。须臾有一沙门。 挽元礼出云。知汝至心乃送其归。忽如睡觉。遂断酒肉。经三四岁后卒于洛(右此出冥报拾遗)。
唐奘法师行传云。婆罗□斯国内有列士池。池西有三兽塔。是如来修菩萨行时烧身之处。昔劫初时于此林野。有狐兔猿。异类相悦。时天帝释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夫。谓三兽曰。二三子。善安隐乎无惊惧耶。曰涉丰水草游戏茂林。异类同欢。既安且乐。老夫曰。闻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远寻。今正饥乏。何以馈食。曰幸少留此。我躬驰访。于是同心求觅。狐沿水滨衔一鲜鲤。猿于林树采果。俱来至止唯兔空还。老夫谓曰。以吾观之。尔曹未和。
猿狐同志各能役心。唯兔空返独无相馈。以此而言。诚可知也。兔闻讥议。谓猿狐曰。多聚樵薪方有所作。猿狐竞驰衔草曳木。既已蕴崇猛焰将炽。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难遂。敢以微躬充此一□。辞毕入火寻即致死。是时老夫复帝释身。余烬收骸伤叹良久。谓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乎后世。故彼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后人于此建塔也。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