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庄子集释卷十上

庄子集释 作者:清·郭庆藩


杂篇说剑第三十【一】

  【一】【释文】以事名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一】

  【一】【疏】赵惠王,名何,赵武灵王之子也。好击剑之士,养客三千,好无厌足。其国衰敝,故诸侯知其无道,共相谋议,欲将伐之也。

  【释文】《赵文王》司马云:惠文王也,名何,武灵王子,后庄子三百五十年。洞纪云:周赧王十七年,赵惠文王之元年。一云:案长历推惠文王与庄子相值,恐彪之言误。《喜剑》许纪反。下同。《夹门》郭李音协,又古洽反。《好之》呼报反。下同。《无厌》于盐反,又于艳反。◎卢文弨曰:今书作不厌。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一】

  【一】【疏】悝,赵太子名也。厌患其父喜好干戈,故欲千金以募说士。庄子大贤,当能止剑也。

  【释文】《悝》苦回反,太子名。◎俞樾曰:惠文王之后为孝成王丹,则此太子盖不立。《募》音慕,又音务。《说王》如字,解也。又音悦。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  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一)何敢言!”【一】  【一】【疏】欲教我何事,乃赐千金?既见金多,故问。太子曰:“闻(庄)〔夫〕子贤哲圣明故,所以赠(于)〔千〕金以充从(车)〔者〕之币帛也。”

  【释文】《与使》所吏反。《以币从》才用反。一本作以币从者。◎卢文弨曰:旧者讹军,今改正。今书有者字。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尚作当。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一】”

  【一】【疏】发乱如蓬,鬓毛突出,铁为冠,垂下露面。曼胡之缨,谓屯项抹额也。短后之衣,便于武事。瞋目怒眼,勇者之容,愤然窴胸,故语声难涩。斯剑士之形服也。  【释文】《上说》如字,又始锐反。下同。《蓬》步公反。本或作●,同。《头》蓬头,谓着兜鉾也。有毛,故如蓬。《突鬓》必刃反。司马本作宾,云:宾读为鬓。《垂冠》将欲斗,故冠低倾也。《曼胡》莫干反。司马云:曼胡之缨,谓粗缨无文理也。《短后之衣》为便于事也。《瞋目》赤夷赤真二反。《语难》如字。艰难也;勇士愤气积于心胸,言不流利也。又乃旦反,既怒而语,为人所畏难。司马云:说相击也。《乃说》音悦。下大说同。

  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一】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二】?”

  【一】【疏】夫自得者,内无惧心,故不趋走也。

  【释文】《与见》贤遍反。下剑见同。又如字。《王脱》一本作说,同。土活反。  【二】【疏】汝欲用何术以教谏于我,而使太子先言于我乎?  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

  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一】

  【一】【疏】其剑十步杀一人,一去千里,行不留住,锐快如是,宁有敌乎!  【释文】《千里不留行》司马云:十步与一人相击,辄杀之,故千里不留于行也。◎俞樾曰:十步之内,辄杀一人,则历千里之远,所杀多矣,而剑锋不缺,所当无挠者,是谓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极言其剑之利也。行以剑言,非以人言,下文所谓行以秋冬是也。司马云,十步与一人相击辄杀之,故千里不留于行也。未得其义。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一】。”

  【一】【疏】夫为剑者道也,是以忘己虚心,开通利物,感而后应,机照物先,庄子之用剑也。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一)设戏请夫子【一】。”

  【一】【疏】词旨清远,感动王心,故令休息,屈就馆舍,待设剑戏,然后邀延也。

  【校】(一)张君房本无令字。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一】。”

  【一】【疏】敦,断也。试陈剑士,使考校敦断以定胜劣。

  【释文】《乃校》司马云:考校取其胜者也。校,本或作教。《士敦》如字。司马云:敦,断也,试使用剑相击断截也。一音丁回反。◎家世父曰:释文引司马云,敦,断也。试使用剑相击截断也。邶风诗笺王事敦我,敦,犹投掷也。鲁颂诗笺敦商之旅,敦,治也。敦剑即治剑之意。说文:敦,怒也,一曰谁何也。谁何,犹言莫我何,亦即两相比较之意。两相比较,故怒也。

  庄子曰:“望之久矣【一】。”  【一】【疏】企望日久,请早试之。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一】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一】【疏】御,用也。谓庄实可击剑,故问之。  【释文】《御杖》直亮反。《所奉》司马本作所奏。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一)。”

  【校】(一)高山寺本三剑字上均有之字。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一】,晋魏(一)为脊,周宋为镡【二】,韩魏(二)为夹【三】;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四】;绕以渤海,带以常山【五】;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六】;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七】。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八】。此天子之剑也。”

  【一】【疏】锋,剑端也。锷,刃也。燕溪,在燕国,石城,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齐国岱岳在东,为剑刃也。

  【释文】《燕》音烟。《溪》燕溪,地名,在燕国。《石城》在塞外。《锷》五各反。司马云:剑刃也。一云:剑棱也。

  【二】【疏】镡,环也。晋魏二国近乎赵地,故以为脊也。周宋二国近南,故以为环也。

  【释文】《镡》音淫。三苍云:徒感反,剑口也。徐徒南反,又徒各反,谓剑镮也。司马云:剑珥也。  【三】【疏】铗,把也。韩魏二国在赵之西,故以为把也。  【释文】《为夹》古协反。司马云:把也。一本作铗,同。一云:镡,从棱向背;铗,从棱向刃也。  【四】【疏】怀四夷以道德,顺四时以生化。

  【释文】《裹以》音果。

  【五】【疏】渤海,沧洲也。常山,北岳也。造化之中,以山海镇其地也。

  【六】【疏】五行,金木水火土。刑,刑罚;德,德化也。以此五行,匡制寰宇,论其刑德,以御群生。

  【七】【疏】夫阴阳开辟,春夏维持,秋冬肃杀,自然之道也。

  【释文】《行以秋冬》随天道以行止也。

  【八】【疏】夫以道为剑,则无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碍者;浮云地纪,岂足言哉!既以造化为功,故无不服也。

  【校】(一)(二)高山寺本魏作卫。

  文王芒然自失【一】,曰:“诸侯之剑何如?”  【一】【疏】夫才小闻大,不相承领,故芒然若涉海,失其所谓,类魏惠王之闻韶乐也。

  【释文】《芒然》莫刚反。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一)。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一】。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二】。”

  【一】【疏】四乡,犹四方也。夫能法象天地而知万物之情,谓诸侯所以为异也。但能依用此剑而御于邦国,亦宇内无敌。

  【二】【疏】易以震卦为诸侯,故雷霆为诸侯之剑也。

  【校】(一)赵谏议本贤良作贤圣,世德堂本及赵本忠圣作忠胜,世德堂本豪桀作豪杰。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一】

  【一】【疏】庄子雄辩,冠绝古今,故能说化赵王,去其所好,而结会旨归,在于此矣。

  【释文】《肝肺》芳废反。《窃为》于伪反。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一】。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一】【疏】环,绕也。王觉己非,深怀惭恶,命庄子上殿以展愧情,绕食三周,不能安坐,气急心懑,岂复能飧乎!  【释文】《而上》时掌反。下同。《三环》如字。又音患,绕也。闻义而愧,绕(饶)〔馔〕(一)三周,不能坐食。

  【校】(一)馔字依世德堂本改。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一)【一】。

  【一】【疏】不复受赏,故恨而致死也。

  【释文】《服毙》婢世反。司马云:忿不见礼,皆自杀也。

  【校】(一)高山寺本及卷子本服毙其处也并作伏毙其处矣。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一】  【一】【释文】以人名篇。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一】。

  【一】【疏】缁,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于江滨,休息林籁。其林郁茂,蔽日阴沉,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缁帷之林也。坛,泽中之高处也。其处多杏,谓之杏坛也。琴者,和也,可以和心养性,故奏之。  【释文】《缁帷》司马云:黑林名也。本或作惟。《杏坛》司马云:泽中高处也。李云:坛名。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一)眉交(二)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一】。

  【一】【疏】渔父,越相范蠡也;辅佐越王句践,平吴事讫,乃乘扁舟,游三江五湖,变易姓名,号曰渔父,即屈原所逢者也。既而泛海至齐,号曰鸱夷子;至鲁,号曰白珪先生;至陶,号曰朱公。晦迹韬光,随时变化,仍遗大夫种书云。揄,挥也。袂,袖也。原,高平也。距,至也。鬓眉交白,寿者之容;散发无冠,野人之貌。于是遥望平原,以手挥袂,至于高陆,维舟而止,(拓)〔托〕颐抱膝,以听琴歌也。

  【释文】《有渔父者》音甫,取鱼父也。一云是范蠡。元嘉本作有渔者父,则如字。《须眉》本亦作须眉。《交白》如字。李云:俱也。一本作皎。《揄》音遥,又音俞,又褚由反,谓垂手衣内而行也。李音投,投,挥也。又士由反。《袂》面世反,李音芮。《以上》时掌反。《距陆》李云:距,至也。

  【校】(一)赵谏议本须作鬓。(二)阙误引张君房本交作皎。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一】?”

  【一】【疏】询问仲尼是何爵命之人。

  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一】”

  【一】【疏】答云是鲁国贤人君子也。

  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一】。”

  【一】【疏】问其氏族,答云姓孔。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一】?”

  【一】【疏】又问孔氏以何法术修理其身。

  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一】”

  【一】【疏】率姓谦和,服行圣迹,修饰礼乐,简选人伦,忠诚事君,化物齐等,将欲利群品,此孔氏之心乎!

  【释文】《饰礼》如字。本又作饬,音敕。《下以化齐民》李云:齐,等也。许慎云:齐等之民也。如淳云:齐民,犹平民。元嘉本作化于齐民后。(句如)〔向本〕(一)无于字。

  【校】(一)世德堂本句作向,如应为本字之误。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

  子贡曰:“非也。”

  “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一】

  【一】【疏】为是有茅土五等之君?为是王侯辅佐卿相乎?皆答云非也。【释文】《君与》音余。下同。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一】”  【一】【疏】夫劳苦心形,危忘真性,偏行仁爱者,去本迢遰而分离于玄道也,是以嗤笑徘徊,呜呼叹之也。

  【释文】《以危》危,或作伪。《其分》如字。本又作介,音界。司马云:离也。◎庆藩案分释文作介,音界,是也。隶书介作●,俗书分作●,二形相似,往往混乱。庄三十年谷梁传周之分子也。释文:分,本作介。汉书杜周传执进退之分,师古注:分,或作介。是其证。◎藩又案界与介古字通。汉书扬雄传界(湿)〔泾〕(一)阳抵穰侯而代之,文选界作介。史记晋世家号曰介山,续汉书郡国志作界山。春秋繁露立元神(碑)〔篇〕(二)介障险阻,淮南览冥篇介作界。

  【校】(一)泾字依汉书改。(二)篇字依春秋繁露改。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拿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一】

  【一】【疏】拿,桡也。反走前进,是虔敬之容也。

  【释文】《杖》直亮反。《拏》女居反。司马云:桡也,音余。《乡而》香亮反。或作向,同。

  客曰:“子将何求?”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一)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一】!”

  【一】【疏】曩,向也。绪言,余论也。卒,终也。相,助也。向者先生有清言余论,丘不敏,未识所由之故。窃听下风,庶承謦咳,卒用此言,助丘不逮。

  【释文】《绪言》犹先言也。◎俞樾曰:楚辞九章款秋冬之绪风,王注曰:绪,余也。让王篇曰:其绪余以为国家。是绪与余同义。绪言者,余言也。先生之言未毕而去,是有不尽之言,故曰绪言。释文曰:犹先言也。非是。《窃待》待,或作侍。《咳》苦代反。《唾》吐卧反。《相丘》息亮反。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待作侍。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

  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一】

  【一】【疏】嘻,笑声也。丘少年已来,修学仁义,逮乎耆艾,未闻至道,所以恭谨虔恪虚心矣。  【释文】《曰嘻》香其反。《之好》呼报反。下同。《丘少》诗召反。下同。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一】。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一)其事,乃无所陵【二】。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三】;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四】;廷(二)无忠臣,国家昏乱,工(三)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五】;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六】。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四)泰多事乎【七】!

  【一】【疏】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布,自然之理也,固其然乎!是以渔父大贤,宣尼至圣,贤圣相感,斯同声相应也。故释吾之所有方外之道,经营子之所以方内之业也。

  【释文】《而经子之所以》经,经营也。司马云:经,理也。

  【二】【疏】陵,亦乱也。夫人伦之事,抑乃多端,切要而言,无过此四者。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则乱莫大焉。是以百官各司其职,庶人自忧其务,不相陵乱,斯不易之道者也。

  【释文】《正治》直吏反。下官事不治同。

  【三】【疏】田亩荒芜,屋室漏露,追征赋税,不相系属,妻妾既失尊卑,长幼曾无次序,庶人之忧患也。◎庆藩案荒露,谓荒芜败露。方言曰:露,败也。古本或作路,路露古通用。淮南臣道篇路亶者也,王念孙曰:路亶,犹羸惫也。亦通作潞。秦策士民潞病,高注云:潞,羸也。皆与败义相近。孟子滕文公篇是率天下而路也,赵注云:是导率天下之人以羸路也。《不属》音烛。《长少》丁丈反。后遇长同。

  【四】【疏】职任不胜,物务不理,百姓荒乱,四民不勤,大夫之忧也。

  【释文】《不胜》音升。《行不》下孟反。

  【五】【疏】陪臣不忠,苞茅不贡,春秋盟会,落朋伦之后,五等之忧也。

  【释文】《工技》其绮反。◎卢文弨曰:今书作国技。《贡职》职,或作赋。《春秋后伦》朝觐不及等比也。

  【六】【疏】攘,除也。阴阳不调,日时愆度,兵戈荐起,万物夭伤,三公九卿之忧也。

  【释文】《不饬》音敕。  【七】【疏】上非天子诸侯,下非宰辅卿相,而擅修饰礼乐,选择人伦,教化苍生,正齐群物,乃是多事之人。

  【释文】《不泰》本又作大,音同。徐敕佐反。后同。  【校】(一)高山寺本忧作处。(二)高山寺本廷作朝。(三)世德堂本工作国,此盖依释文改。(四)高山寺本不下有亦字。

  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一】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二】;希意道言,谓之谄【三】;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四】;好言人之恶,谓之谗【五】;析交离亲,谓之贼【六】;称誉诈伪以败恶(一)人,谓之慝【七】;不择善否,两容颊(二)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八】。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九】。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一0】;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一一】;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一二】;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三),虽善不善,谓之矜【一三】。此四患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一】【疏】摠,滥也。非是己事而强知之,谓之叨滥也。  【释文】《八疵》祀知反。《之摠》李云:谓监也。

  【二】【疏】强进忠言,人不采顾,谓之佞也。

  【三】【疏】希望前人意气而导达其言,斯谄也。  【释文】《道言》音导。

  【四】【疏】苟且顺物,不简是非,谓之谀也。  【五】【疏】闻人之过,好扬败之。

  【六】【疏】人有亲情交故,辄欲离而析之,斯贼害也。

  【七】【疏】与己亲者,虽恶而(举)〔誉〕(四);与己疏者,虽善而毁;以斯诈伪,好败伤人,可谓奸慝之人也。

  【释文】《称誉》音余。《以败》补迈反。《恶人》乌路反。下同。《之慝》他得反。

  【八】【疏】否,恶也。善恶二边,两皆容纳,和颜悦色,偷拔其意之所欲,随而佞之,斯险诐之人也。  【释文】《善否》悲美反,恶也。又方九反。《两容颊适》善恶皆容,颜貌调适也。颊,或作颜。

  【九】【疏】外则惑乱于百姓,内则伤败于一身,是以君子不与为友朋,明君不将为臣佐也。

  【一0】【疏】伺候安危,经营大事,变改之际,建立功名,谓叨滥之人也。

  【释文】《以挂》音卦,别也。又音圭。《之叨》吐刀反。

  【一一】【疏】事己独擅,自用陵人,谓之贪也。  【一二】【疏】有过不改,闻谏弥增,很戾之人。

  【释文】《很》胡恳反。◎庆藩案说文:很,言不听从也。逸周书谥法篇愎很遂过者曰刺。荀子成相篇愎很遂过不肯悔。

  【一三】【疏】物同乎己,虽恶而善,物异乎己,虽善而恶,谓之矜夸之人。

  【释文】《能去》起吕及。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恶作德。(二)赵谏议本颊作颜,高山寺本道藏本并同。(三)高山寺本己下有则字。(四)誉字依刘文典补正本改。

  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一】

  【一】【疏】愀然,惭竦貌也。罹(离),遭也。丘无罪失而遭罹四谤。未悟前旨,故发此疑。  【释文】《愀然》在九反,又七小反。

  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一),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一】。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二】。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二),不亦外乎【三】!”

  【一】【疏】留停仁义之间以招门徒,伺察同异之际以候机宜,观动静之变,睎其侥幸,适受与之度,望着功名,理好恶之情,而是非坚执,和喜怒之节,用为达道,以己诲人,矜矫天性,近于不免也。

  【释文】《难语》鱼据反。下同。本或作悟。◎卢文弨曰:今书作难悟。《愈数》音朔。《不离》力智反。

  【二】【疏】谨慎形体,修守真性,所有功名,还归人物,则物我俱全,故无患累也。

  【三】【疏】不能修其身而求之他人者,岂非疏外乎!

  【校】(一)高山寺本离下无身字。(二)高山寺本作今不修身而求之于人。

  孔子愀然【一】曰:“请问何谓真?”  【一】【疏】自竦也。

  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一】。故强哭者虽悲(一)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二)而威,真亲未(三)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二】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三】。事亲以适,不论(四)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四】。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五】。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六】。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七】。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五)伪而晚闻大道也【八】!”

  【一】【疏】夫真者不伪,精者不杂,诚者不矫也。故矫情伪性者,不能动于人也。

  【二】【疏】夫道无不在,所在皆通,故施于人伦,有此四事。〔四事〕之义,(以)〔具〕列下文。

  【释文】《故强》其丈反。下同。《欢乐》音洛。下同。  【三】【疏】贞者,事之干也。故以功绩为主;饮酒陶荡性情,故以乐为主。是以功在其美,故不可一其事迹也。  【四】【疏】此覆释前四义者也。  【五】【疏】节文之礼,世俗为之,真实之性,禀乎大素,自然而然,故不可改易也。  【六】【疏】法效自然,宝贵真道,故不拘束于俗礼也。  【七】【疏】恤,忧也。禄禄,贵貌也。愚迷之人,反于圣行,不能法自然而造适,贵道德而逍遥,翻复溺人事而忧虑,滞嚣尘而迁贸,徇物无厌,故心恒不足也。

  【释文】《禄禄》如字,又音录,谓形见为礼也。司马云:录,领录也。◎庆藩案禄司马本作录。文选刘公干杂诗注引司马云:领(禄)〔录〕(六)也。领上无(禄)〔录〕字,与释文异。

  【八】【疏】惜孔子之雄才,久迷情于圣迹,耽人间之浮伪,不早闻于玄道。  【释文】《蚤》音早。字亦作早。《湛》丁南反,下同。

  【校】(一)高山寺本悲作疾。(二)又未发作不严。(三)又未作不。(四)又论下有其字。(五)世德堂本无人字。(六)两录字依文选改。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一)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一】

  【一】【疏】尼父喜欢,自嗟庆幸,得逢渔父,欣若登天。必其不耻训诲,寻当服勤驱役,庶为门人,身禀教授,问舍所在,终学大道。

  【释文】《丘得过也》谓得过失也。过,或作遇(二)。◎庆藩案释文过或作遇者是也。遇过形似,致易互讹,说见前。《而比》如字,谓亲见比数也。又毗志反。  【校】(一)高山寺本不下有为字。(二)今书作遇。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一】。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二】。

  【一】【疏】从迷适悟为往也。妙道。真本也。知,分别也,若逢上智之士,可与言于妙本,若遇下根之人,不可语其玄极,观机吐照。方乃无疵。

  【二】【疏】戒约孔子,令其勉励。延缘止芦苇之间。重言去子,殷勤训勖也。

  【释文】《乃刺》七亦反。

  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拿音而后敢乘【一】。

  【一】【疏】仲尼既见异人告以至道,故仰之弥甚,喜惧交怀,门人授绥,犹不顾盼,船远波定,不闻桡响,方敢乘车。  【释文】《波定》李云:谓战如波也。案谓船行故水波,去远则波定。

  子路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今渔父杖拿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一】”

  【一】【疏】天子万乘,诸侯千乘。伉,对也。分处庭中,相对设礼,位望相似,无阶降也。仲尼遇天子诸侯,尚怀倨傲,一逢渔父,尽礼曲腰,并受言词,必拜而应,渔父威严,遂至于此。孔丘重方外之道,子路是方内之人,故致惊疑,旁车而问也。  【释文】《旁车》步浪反。《万乘》绳证反。下同。《倨》音据。《敖》五报反。《曲要》一遥反。《磬折》之设反。  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湛于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一】。进,吾语汝!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贤(一)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惜哉!不仁之于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之。【二】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三】”

  【一】【疏】湛着礼义,时间固久,嗟其鄙拙,故凭轼叹之也。

  【释文】《湛于》湛,或作其。  【二】【疏】召由令前,示其进趋,夫遇长老不敬,则失于礼仪;见可贵不尊,则心无仁爱。若非至德之人,则不能使人谦下;谦下或不精诚,则不造于玄极。不仁不爱,乃祸败之基。惜哉仲由,专擅于此也!  【释文】《下人》遐嫁反。下及注同。

  【三】【注】此篇言无江海而闲者,能下江海之士也。夫孔子之所放任,岂直渔父而已哉?将周流六虚,旁通无外,蝡动之类,咸得尽其所怀,而穷理致命,(因)〔固〕(二)所以为至人之道也。

  【疏】由,从也。庶,众也。夫道生万物,则谓之道,故知众庶从道而生。是以顺而得者则生而成,逆而失者则死而败,物无贵贱,道在则尊。渔父既其怀道,孔子何能不敬耶!

  【释文】《而闲》音闲。《蝡》如兖反。

  【校】(一)高山寺本贤作贵。(二)固字依世德堂本改。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一】

  【一】【释文】以人名篇。或无列字。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一】。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二】?”

  【一】【疏】伯昏,楚之贤士,号曰伯昏瞀人,隐者之徒也。御寇既师壶子,又事伯昏,方欲适齐,行于化道,自惊行浅,中路而还,适逢瞀人,问其所以。  【释文】《瞀人》音茂,又音务。

  【二】【疏】方,道也。奚,何也。汝行何道?欲往何方?问其所由中涂反意也。  【释文】《奚方》李云:方,道也。  曰:“吾惊焉【一】。”

  【一】【疏】自觉己非,惊惧而反,此略答前问意。

  【释文】《吾惊焉》李云:见人感己即远惊也。◎卢文弨曰:旧感作惑,讹。今书音义作见人感己即违道,故惊也。此似有脱误。

  曰:“恶乎惊【一】?”

  【一】【疏】重问御寇于何事迹而起惊心。

  【释文】《恶乎》音乌。

  曰:“吾尝食于十浆(一)【一】,而五浆先馈【二】。”

  【一】【注】卖浆之家。

  【释文】《十浆(水改食)》子祥反。本亦作浆也。司马云:浆(水改食)读曰浆,十家并卖浆也。

  【二】【注】言其敬己。

  【疏】馈,遗也。十浆,谓有十家卖浆饮也。列子因行渴,于逆旅十家卖饮,而五家先遗,睹其容观,竞起(惊)〔敬〕(二)心,未能冥混,是以惊惧也。

  【释文】《五浆(水改食)先馈》馈,遗也,谓十家中五家先见遗。王云,皆先馈进于己。

  【校】(一)赵谏议本浆(水改食)作浆,下同。(二)敬字依注文改。

  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己【一】?”

  【一】【疏】更问惊由,庶陈己失。

  曰:“夫内诚不解【一】,形谍成光【二】,以外镇人心【三】,使人轻乎贵老【四】,而?其所患【五】。夫浆(水改食)人特为食羹之货,〔无〕(一)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六】,而况于万乘之主乎【七】!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八】。”

  【一】【注】外自矜饰。

  【疏】自觉内心实智,未能悬解,为物所敬,是以惊而归。

  【释文】《不解》音蟹。司马音懈。

  【二】【注】举动便辟而成光仪也。

  【释文】《形谍》徒协反。郭云:便辟也。说文云:闲也。《成光》司马云:形谍于衷,成光华也。《便辟》婢亦反。

  【三】【注】其内实不足以服物。  【疏】谍,便辟貌也。镇,服也。仪容便辟,动成光华,用此外形,镇服人物。

  【四】【注】若镇物由乎内实,则使人贵老之情笃也。

  【释文】《贵老》谓重御寇过于老人。

  【五】【注】言以美形动物,则所患乱生也。

  【疏】●,乱也。未能混俗同尘而为物标杓,使人敬贵于己而轻老人,良恐祸患方乱生矣。

  【释文】《而?》子兮反,乱也。◎卢文弨曰:旧作●,讹。今改正。卷内同。(二)

  【六】【注】权轻利薄,可(三)无求于人。  【释文】《为食》音嗣。《赢》音盈。  【七】【疏】特,独也。赢,利也。夫卖浆之人,独有羹食为货,所盈之物,盖亦不多。为利既薄,权亦非重,尚能敬己,竞走献浆,况在君王,权高利厚,奔驰尊贵,不亦宜乎!  【释文】《万乘》绳证反。

  【八】【疏】夫君人者,位总万机,威跨四海,故躬疲倦于邦国,心尽虑于世事,则思贤若渴以代己劳,必将任我以物务而验我以功绩,徇外丧内,逐伪忘真。惊之所由,具陈如是也。

  【释文】《而效》如字。本又作校,古孝反。

  【校】(一)无字依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文如海张君房本补,据成疏亦当有无字。(二)●,●,说文作●。(三)赵谏议本无可字。

  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一】!女处己(一),人将保女矣!【二】”

  【一】【疏】汝能观察己身,审知得丧,嘉其自觉,故叹善哉。

  【二】【注】苟不遗形,则所在见保。保者,聚守之谓也。

  【疏】保,守也。汝安处己身,不能忘我,犹显形德,为物所归,门人请益,聚守之矣。

  【释文】《保女》司马云:保,附也。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氏本俱音纪。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一】。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二】。

  【一】【疏】无几何,谓无多时也。俄顷之间,伯昏往御寇之所,适见脱屦户外,跣足升堂,请益者多矣。

  【释文】《无几》居岂反。

  【二】【疏】敦,竖也。以杖柱颐,听其言说,倚立闲久,忘言而归也。

  【释文】《敦杖》音顿。司马云:竖也。《蹙之》子六反。

  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一】?”

  【一】【疏】宾者,谓通宾客人也。御寇闻师久立,不言而归,于是竦息惭惕,不暇纳屦,跣足驰走,至门而(反)〔及〕。高人既来,庶蒙针艾,不尝开发药石,遗弃而还。诚心钦渴,有此固请也。

  【释文】《宾者》本亦作傧,同。必刃反。谓通客之人。《跣而》先典反。《暨乎》其器反。《发药》如字。司马本作废,云:置也。◎庆藩案发,司马作废。发废,古同声通用字。尔雅:废,税,舍也。方言:发,税,舍车也。是发与废同。汉书货殖传子赣发贮鬻(则)〔财〕曹鲁之间,史记作废者。(徐广曰:着,读音如贮。)荀子礼论篇大昏之未发齐也,史记礼书发作废。史记扁鹊传色废脉乱,徐广曰:一作发。皆其例。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一】。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二】,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三】!必且有感,摇而本才(一),又无谓也【四】。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五】。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六】!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七】。”

  【一】【疏】已,止也。我已于先固告汝,汝不能韬光晦迹,必为物所归依。今果见汝门人满室,吾昔语汝,谅非虚言。宜止所请,无劳辞费。◎庆藩案保汝,谓依汝也。僖二年左传保于逆旅,杜注:保,依也。史记周本纪百姓怀之,多从而保归焉。保归,谓依归也。司马训保为附,附亦依也。王逸注七谏曰:依,保也。

  【二】【注】任平而化,则无感无求,无感无求,乃不相保。

  【疏】显迹于外,故为人保之;未能忘德,故不能无守也。

  【三】【注】先物施惠,惠不因彼,豫出则异也。

  【疏】而,汝也。焉,何也。夫物我两忘,亦何须物来感己!必有机来,感而后应,不劳预出异端,先物施惠。

  【释文】《而焉》于虔反。

  【四】【注】必将有感,则与本性动也。

  【疏】摇,动也。必固有感迫而后起,率其本性,摇而应之,灭迹匿端,有何称谓也!

  【释文】《摇而本才》一本才作性。◎家世父曰:释文,一本才作性。郭象注,必将有感,则与本性动也。感者人心,所感之〔者〕又出于感人心之心。尔雅释诂:摇,作也。摇而本才,谓舍其本心之自然而作而致之。《又无谓也》动摇本才以致求者,又非道德之谓也。

  【五】【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疏】共汝同游,行解相类,唯事浮辩细巧之言,佞媚于人,尽为鸩毒,讵能用道以告汝也!

  【释文】《小言》言不入道,故曰小言。《人毒》以其多患,故曰人毒。  【六】【疏】孰,谁也。彼此迷涂,无能觉,无能悟,何谁独晓以相告乎?

  【释文】《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彼不敢告汝,汝又不自觉,何期相孰哉!王云:小言为毒,曾无告语也。孰,谁也。谓谁相亲爱者。既无告语,此不相亲爱之至也。◎家世父曰:释文引王云:孰,谁也,谓谁相亲爱也。疑庄子本旨在蠲亲爱之意。说文:孰,食余也。孰食曰孰,假借为详审之义。汉书本纪其孰计之,贾谊传日夜念此至孰也,邹阳传愿大王孰察之,颜师古注:孰,审也。言莫之觉悟而终不自审也。

  【七】【注】夫无其能者,唯圣人耳。过此以下,至于昆虫,未有自忘其能而任众人者也。

  【疏】夫物未尝为,无用忧劳,而必以智巧困弊,唯圣人泛然无系,泊尔忘心,譬彼虚舟,任运逍遥。

  【释文】《而知》音智。《食而》一本作饱食而。《敖游》本又作遨,五刀反。下同。《泛若》芳剑反。

  【校】(一)赵谏议本作性,依郭注及成疏似均作性。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一】。祇三年而缓为儒【二】,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三】。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四】。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一)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五】?”

  【一】【注】呻吟,吟咏之谓。

  【释文】《缓也》司马云:缓,名也。《呻》音申,谓吟咏学问之声也。崔云:呻,诵也。本或作呻吟。《裘氏》地名。崔云:裘,儒服也。《之地》崔本作之地蛇,云:地蛇者,山田荼种也。◎卢文弨曰:宋本荼字空。

  【二】【注】祇,适也。

  【疏】呻吟,咏读也。裘氏,地名也。祇,适也。郑人名缓,于裘地学问,适经三年而成儒道。

  【释文】《祇》音支。郭李云:适也。言适三年而成也。司马云:巨移反,谓神祇佑之也。

  【三】【疏】三族,谓父母妻族也。能使弟成于墨教也。

  【释文】《河润九里》河从干位来,干,阳数九也。《使其弟墨》谓使缓弟翟成墨也。

  【四】【注】翟,缓弟名。

  【疏】翟,缓弟名也。儒则宪章文武,祖述尧舜,甚固吝,好多言。墨乃遵于禹道,勤俭好施。儒墨涂别,志尚不同,各执是非,互相争辩,父党小儿,遂助于翟矣。

  【五】【注】缓怨其父之助弟,故感激自杀,死而见梦,谓己既能自化为儒,又化弟令墨,弟由己化而不能顺己,己以良师而便怨死,精诚之至,故为秋柏之实。

  【疏】阖,何不也。秋柏,劲木也。父既助翟,而缓恨之,经由十年,感激自杀,仍见梦于父,以申怨言云:“使汝子为墨者,我之功力也。何不看视我为贤良之师而更朋助弟?我怨恨之甚,化为异物秋柏子实,生于墓上。”亦有作垠字者,垠,冢也。云:“汝何不看我冢上,已化为秋柏之木而生实也?”

  【释文】《阖胡尝视其良》阖,语助也。胡,何也。良者,良人,斥缓也。言何不试视缓墓上,已化为秋柏之实。良或作埌,音浪,冢也。◎俞樾曰:释文曰,良者良人,谓缓也。此与下句之义不属。又云,良或作埌,冢也。此说近之。埌,犹圹也。圹埌本?韵字,应帝王篇以处圹埌之野是也。故圹亦得谓之埌。管子度地篇郭外为之土阆,阆与埌同。外物篇胞有重阆,郭注曰:阆,空旷也。其义亦相近。《而见》贤遍反。《令墨》力呈反。  【校】(一)阙误引文成李三本胡俱作□。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一】。彼故使彼。【二】夫人以己为有以异于人以贱其亲【三】,齐人之井饮者相捽也。故曰今之世皆缓也【四】。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五】!古者谓之遁天之刑【六】。

  【一】【注】自此以下,庄子辞也。夫积习之功为报,报其性,不报其为也。然则学习之功,成性而已,岂为之哉!  【疏】造物者,自然之洪炉也,而造物者无物也,能造化万物,故谓之造物也。夫物之智能,禀乎造化,非由从师而学成也。故假于学习,辅道自然,报其天性,不报人功也。是知翟有墨性,不从缓得。缓言我教,不亦缪乎!

  【二】【注】彼有彼性,故使习彼。

  【疏】彼翟(先)者〔先〕有墨性,故成墨,若率性素无,学终不成也。岂唯墨翟,庶物皆然。

  【三】【注】言缓自美其儒,谓己能有积学之功,不知其性之自然也。夫有功以贱物者,不避其亲也,无其身以平(往)〔性〕(一)者,贵贱不失其伦也。

  【疏】言缓自恃于己有学植之功,异于常人,故轻贱其亲而汝于父也。人之迷滞,而至于斯乎!  【四】【注】夫穿井所以通泉,吟咏所以通性。无泉则无所穿,无性则无所咏,而世皆忘其泉性之自然,徒识穿咏之末功,因欲矜而有之,不亦妄乎!  【疏】夫土下有泉,人各有性,天也;穿之成井,学以成术者。人也。嗟乎!世人迷妄之甚,徒知穿学之末事,不悟泉性之自然,而矜之以为己功者,故世皆缓之流也。齐人穿凿得井,行李汲而饮之,井主护水,捽头而休,庄生闻之,故引为(谕)〔喻〕。

  【释文】《相捽》才骨反。言穿井之人,为己有造泉之功而捽饮者,不知泉之天然也。喻缓不知翟天然之墨而忿之。捽,一音子晦反。  【五】【注】观缓之缪以为学,父故能任其自尔而知,故无为其间也。

  【疏】观缓之迷,以为己诚有德之人,从是之后,忘知任物,不复自矜,况体道之人,岂视其功耶!

  【释文】《不知》音智,注同。◎家世父曰:彼故使彼,彼者,儒墨也。有儒墨矣,因而有儒墨之辩立。夫儒墨之名,所以使之辩也。既成乎儒墨之辩,则贵其同己者而贱其异己者,因其亲也亦贱之,执其所辩之异而忘其受于天性之同也。知儒墨之为德以自是其德,谓之不知德。所谓德者,可而可之,然而然之。所谓道者,无物不可,无物不然。◎俞樾曰:自是二字绝句。若缓之自美其儒,是自是也。有德者已不知有此,有道者更无论矣。故曰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以读为已。郭注所说,殊未明了。《学父》本或作久。

  【六】【注】仍自然之能以为己功者,逃天者也,故刑戮及之。

  【疏】不知物性自尔,矜为己功者,逃遁天然之理也。既乖造化,故刑戮及之。

  【释文】《仍自》而证反。本又作认,同。

  【校】(一)性字依世德堂本改。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一】;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二】。  【一】【注】夫圣人无安无不安,顺百姓之心也。  【疏】安,任也。任群生之性,不引物从己,性之无者,不强安之,故所以为圣人也。

  【二】【注】所安相与异,故所以为众人也。

  【疏】学己所不能,安其所不安也;不安其素分,不安其所安也。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一】。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二】;古之(一)人,天而不人【三】。”

  【一】【疏】玄道窅冥,言象斯绝,运知则易,忘言实难。

  【释文】《道易》以豉反。

  【二】【疏】妙悟玄道,无法可言,故诣于自然之境,虽知至极而犹存言辩,斯未离于人伦矣。

  【三】【注】知虽落天地,未尝开言以引物也,应其至分而已。

  【疏】复古真人,知道之士,天然淳素,无复人情。

  【释文】《知虽》音智。《应其》如字,当也。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人上有至字。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一】

  【一】【注】事在于适,无贵于远功。

  【疏】姓朱,名泙漫。姓支离,名益。殚,尽也。罄千金之产,学杀龙之术,伏膺三岁,其道方成,技虽巧妙,卒为无用。屠龙之事,于世稍稀,欲明处涉人间,贵在适中,苟不当机,虽大无益也。  【释文】《朱泙》李音平,郭敷音反。徐敷耕反。◎庆藩案文选张景阳七命注引司马云:泙,普彭反。释文阙。《漫》末旦反,又末干反。司马云:朱泙漫,支离益,皆人姓名。◎庆藩案文选张景阳七命注引司马云:朱,姓也;泙漫,名也。益,人名也。与释文小异。◎俞樾曰:支离,复姓,说在人间世篇。朱泙,亦复姓。广韵十虞朱字注:庄子有朱泙漫,郭注:朱泙,姓也。今象注无此文。《屠》音徒。《单》音丹,尽也。《千金之家》如字。本亦作贾,又作价,皆音嫁。《三》绝句。崔云:用千金者三也。一本作三年,则上句至家绝。◎卢文弨曰:今书作三年。《技成》其绮反。

  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一】;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二】;顺于兵,故行有求【三】。兵,恃之则亡【四】。

  【一】【注】理虽必然,犹不必之,斯至顺矣,兵其安有!  【疏】达道之士,随逐物情,理虽必然,犹不固执,故无交争也。

  【二】【注】理虽未必,抑而必之,各必其所见,则乖逆生也。

  【疏】庸庶之类,妄为封执,理不必尔而固必之,既忤物情,则多乖矣。  【三】【注】物各顺性则足,足则无求。

  【疏】心有贪求,故任于执固之情也。  【释文】《慎于兵》慎或作顺。◎卢文弨曰:今书慎作顺。

  【四】【注】不得已而用之以恬惔(一)为上者,未之亡也。

  【疏】不能大顺群命,而好乖逆物情者,则几亡吾宝矣。

  【释文】《恬》徒谦反。《惔》徒暂反。本亦作淡。

  【校】(一)赵谏议本惔作淡。  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牍【一】,敝精神乎蹇浅【二】,而欲兼济道(一)物,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三】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二)乎无何有之乡【四】。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五】。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六】,而不知大宁【七】!

  【一】【注】苞苴以遗,?牍以问,遗问之具,小知所殉。

  【疏】小夫,犹匹夫也。苞苴,香草也。竿牍,竹简也。夫搴芳草以相赠,折简牍以相问者,斯盖俗中细务,固非丈夫之所忍为。

  【释文】《之知》音智。注及下为知同。《不离》力智反。《苞苴》子余反。司马云:苞苴,有苞裹也。《竿》音干。《牍》音独。司马云: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修意气也。《以遗》唯季反。下同。

  【二】【注】昏于小务,所得者浅。  【疏】好为遗问,徇于小务,可谓劳精神于跛蹇浅薄之事,不能游虚涉远矣。

  【释文】《敝精神》郭婢世反,一音必世反。

  【三】【注】小夫之知,而欲兼济导物,经虚涉远,志大神敝,形为之累,则迷惑而失致也。

  【疏】以蹇浅之知,而欲兼济群物,导达群生,望得虚空其形,合太一之玄道者,终不可也。此人迷于古今,形累于六合,何能照知太初之妙理耶!

  【释文】《道物》音导。注同。◎卢文弨曰:今书作导物。

  【四】【疏】无始,妙本也。无何有之乡,道境也。至德之人,动而常寂,虽复兼济道物,而神凝无始,故能和光混俗而恒寝道乡也。  【释文】《甘冥》如字。本亦作瞑。又音眠。◎俞樾曰:释文,冥如字。又云本亦作瞑,又音眠,当从之。瞑眠,古今字。文选养生论达旦不瞑,李善注曰:瞑,古眠字。是也。甘瞑即甘眠。徐无鬼篇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司马云:言叔敖愿安寝恬卧以养德于庙堂之上,折冲于千里之外。此云甘瞑,彼云甘寝,其义一也,并谓安寝恬卧也。释文读冥如字,失之。淮南子俶真篇曰,甘瞑于混澖之域,即本之此。

  【五】【注】泊然无为而任其天行也。

  【疏】无以顺物,如水流行,随时适变,不守形迹。迹不离本,故虽应动,恒发泄于太清之极也。

  【释文】《发泄》息列反。徐以世反。《泊然》步各反。

  【六】【注】为知所得者细。

  【释文】《悲哉乎》一本作悲哉悲哉。《为》于伪反。

  【七】【注】任性大宁而至。

  【疏】苞苴竿牍,何异毫毛!如斯运智,深可悲叹。精神浅薄,讵知乎至寂之道耶!  【校】(一)赵谏议本作导。(二)赵本作瞑。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一】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二】。”

  【一】【疏】姓曹,名商,宋人也。为宋偃王使秦,应对得所,秦王爱之,遂赐车百乘。乘,驷马也。

  【释文】《宋王》司马云:偃王也。《使秦》所吏反。《数》所主反。《乘》绳证反。下同。《王说》音悦。

  【二】【疏】窘,急也。言贫穷困急,织履以自供,颈项枯槁而??,头面黄瘦而馘厉,当尔之际,是商之所短也。一使强秦,遂使秦王惊悟,遗车百乘者,是商之智数长也。以此自多,矜夸庄子也。

  【释文】《厄》于懈反。◎庆藩案广雅:闾,居也。古谓里中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广雅:衖,?也(?,今通作居。)衖巷,古字通。闾巷皆居也。故穷闾或曰穷巷。《窘》与陨反,又巨韵反。《槁》苦老反,又袪矫反。本亦作矫,居表反。《项》李云:槁项,羸瘦貌。司马云:项槁立也。《黄馘》古获反,徐况璧反。尔雅云:获也。司马云:谓面黄熟也。◎俞樾曰:馘者,俘馘也,非所施于此。馘疑●之假字。说文?部,●,头痛也。黄●,谓头痛而色黄。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一】”

  【一】【注】夫事下然后功高,功高然后禄重,故高远恬淡者遗荣也。

  【疏】?,痒热毒肿也。痔,下漏病也。庄生风神俊悟,志尚清远,既而纵此奇辩以挫曹商。故郭注云,夫事下然后功高,功高然后禄重,高远恬淡者遗荣也。

  【释文】《秦王》司马云:惠王也。《痤》徂禾反。《舐》字又作?,食纸反。《痔》治纪反。《愈下》本亦作俞,同。

  鲁哀公问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干,国其有瘳乎【一】?”  【一】【疏】言仲尼有忠贞干济之德,欲命为卿相,鲁邦乱病庶瘳差矣。

  【释文】《瘳》敕由反。

  曰:“殆哉圾(一)乎仲尼【一】!方且饰羽而画【二】,从事华辞,以支为旨【三】,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四】,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五】!彼宜女与【六】?予颐与【七】?误而可矣【八】。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为后世虑,不若休之【九】。难治也【一0】。”  【一】【注】圾,危也。夫至人以民静为安。今一为贞干,则遗高迹于万世,令饰竞于仁义而雕画其毛彩,百姓既危,至人亦无以为安也。  【疏】殆,近也。圾,危也。以贞干迹率物,物既失性,仲尼何以安也!

  【释文】《汲》鱼及反,又五腊反,危也。《令饰》力呈反。下同。

  【二】【注】凡言方且,皆谓后世,(将然)〔从事〕(二)饰画,非任真也。

  【疏】方将贞干辅相鲁廷,万代奔逐,修饰羽仪,丧其真性也。

  【三】【注】将令后世之从事者无实,而意趣横出也。

  【疏】圣迹既彰,令从政任事,情伪辞华,析派分流为意旨也。  【四】【注】后世人君,将慕仲尼之遐轨,而遂忍性自矫伪以临民,上下相习,遂不自知也。

  【疏】后代人君,慕仲尼遐轨,安忍情性,用之临人,上下相习,矫伪黔黎,而不知已无信实也。以华伪之迹教云苍生,禀承心灵,宰割真性,用此居人之上,何足称哉!

  【释文】《以视》音示。下同。

  【五】【注】今以上民,则后世百姓非直外形从之而已,乃以心神受而用之,不能复自得于体中也。

  【疏】后代百姓,非直外形从之,乃以心神受而用之,不能复自得之性,以此居民上,何足可安哉!

  【释文】《能复》扶又反。

  【六】【注】彼,百姓也。女,哀公也。彼与女各自有所宜,相效则失真,此即今之见验。

  【疏】彼,百姓也。女,哀公也。百姓与汝各有所宜,若将汝所宜与百姓,不可也。

  【释文】《女与》音余,又如字。下颐与同。《之见》贤遍反。

  【七】【注】效彼非所以养己也。

  【疏】予,我也。颐,养也。我与百姓怡养不同,譬如鱼鸟,升沉各异,若以汝所养卫物,物我俱失也。

  【八】【注】正不可也。

  【疏】以贞干之迹错误行之,正不可也。◎家世父曰:彼宜汝与,言仲尼之道果有宜于汝者乎?予颐与,言将待我以养者乎?周易序卦曰:颐者,养也。以为宜与而待养之,若谓国可以有瘳则误矣,意以哀公之所云可者误也。

  【九】【注】明不谓当时也。

  【疏】离实性,学伪法,不可教示黎民,虑后世荒乱,不如休止也。

  【释文】《离实》力智反。

  【一0】【注】治(不)〔之〕(三)则伪,故圣人不治也。

  【疏】舍己效物,圣人不治也。

  【校】(一)赵谏议本世德堂本圾作汲,注同。释文亦作汲。(二)从事二字依世德堂本改。(三)之字依世德堂本改。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一】。商贾不齿【二】,虽以事(一)齿之,神者弗齿【三】。

  【一】【注】布而识之,非刍狗万物也。

  【疏】二仪布生万物,岂(责)〔贵〕恩也!

  【释文】《施于》始豉反。下注同。《而识》如字,又申志反。

  【二】【注】况士君子乎!

  【疏】夫能施求报,商客尚不齿理,况君子士人乎!

  【释文】《商贾》音古。

  【三】【注】要能施惠,故于事不得不齿,以其不忘,故心神忽之。此百姓之大情也。

  【疏】施而不忘,未合天道。能施恩惠,于物事不得不齿,为责求报,心神轻忽不录,百姓之情也。事之者,性情也。

  【校】(一)世德堂本事作士。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一】;为内刑者,动与过也【二】。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一)之【三】;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四】。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五】。

  【一】【注】金,谓刀锯斧钺;木,谓捶楚桎梏。

  【释文】《锯》音据。《戉》音越。◎卢文弨曰:今书作钺。《捶》之?反。《桎》之实反。《梏》古毒反。

  【二】【注】静而当,则外内(二)无刑。

  【三】【注】不由明坦之涂者,谓之宵人。

  【疏】宵,闇夜也。离,罹也。讯,问也。暗惑之人,罹于宪网,身遭枷杻斧钺之刑也。

  【释文】《宵人》王云:非明正之徒,谓之宵夜之人也。◎俞樾曰:郭注曰,不由明坦之涂者,谓之宵人。释文引王注云,非明正之徒,谓之宵夜之人也。皆望文生义,未为确诂。宵人,犹小人也。礼记学记篇宵雅肄三,郑注曰:宵之言小也,习小雅之三,谓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也。然则宵人为小人,犹宵雅为小雅矣。字亦作肖,方言曰:(宵)〔肖〕(三),小也。史记太史公自序申吕肖矣,徐广曰:肖,音痟。痟犹衰微,义亦相近。文选江文通杂体诗宵人重恩光,李善注引春秋演孔图曰:宵人之世多饥寒。宋均曰:宵,犹小也。此说得之。《(讯)〔●〕之》本又作讯,音信,问也。◎卢文弨曰:说文有讯无●,●俗字。

  【四】【注】动而过分,则性气伤于内,金木讯于外也。

  【疏】若不止分,则内结寒暑,阴阳残食之也。

  【五】【注】自非真人,未有能止其分者,故必外内受刑,但不问大小耳。

  【疏】心若死灰,内不滑灵府,(也)(四)形同槁木,外不挂桎梏,唯真人哉!

  【校】(一)世德堂本作讯,释文同。(二)世德堂本外内作内外。(三)肖字依方言改。(四)也字依下句删。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一】。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二】,有顺(一)懁而达【三】,有坚而缦,有缓而焊【四】。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五】。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六】,烦使之而观其能【七】,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八】,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九】,委之以财而观其仁【一0】,告之以危而观其节【一一】,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一二】。九征至,不肖人得矣【一三】。”

  【一】【疏】人心难知,甚于山川,过于苍昊。厚深之状,列在下文。

  【二】【疏】愿,?真也。不肖,不似也。人有形如?真,而心益虚浮也;有心实长者,形如不肖也。

  【释文】《愿》音愿。广雅云:谨?也。◎俞樾曰:益当作溢。溢之言骄溢也。荀子不苟篇以骄溢人,是也。谨愿与骄溢。义正相反。《有长》丁丈反。《若不肖》外如长者,内不似也。

  【三】【疏】懁,急也。形顺躁急而心达理也。  【释文】《有顺》王作慎。《懁》音环,又许沿反,徐音绢。三苍云:急腹也。王云:研辨也,外慎研辨,常务质讷。◎卢文弨曰:今书音义作音儇,两研字俱作坚。

  【四】【注】言人情貌之反有如此者。

  【疏】缦,缓也。焊,急也。自有形如坚固而实散缦,亦有外形宽缓心内躁急也。

  【释文】《缦》武半反,又武谏反。李云:内实坚,外如缦也。《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一云:情貌相反。◎俞樾曰:缦者,慢之假字;焊者,悍之假字。坚强而又惰慢,纾缓而又桀悍,故为情貌相反也。

  【五】【注】但为难知耳,未为殊无迹。

  【疏】人有就仁义如渴思水,舍仁义若热逃火,虽复难知,未为无迹。〔征〕(二)验具列下文也。

  【六】【疏】远使忠佞斯彰,咫步敬慢立明者也。

  【七】【疏】烦极任使,察其(彼)〔技〕能。

  【八】【疏】卒问近对,观其愿智。

  【释文】《卒然》寸忽反。《其知》音智。

  【九】【疏】忽卒与期,观信契也。

  【一0】【疏】仁者不贪。

  【一一】【疏】告危亡,验节操。

  【一二】【疏】至人酒不能昏法则,男女参居,贞操不易。

  【释文】《其侧》侧,不正也。一云:谓醉者喜倾侧冠也。王云:侧,谓凡为不正也。侧,或作则。◎俞樾曰:释文曰,侧,不正也。一云,谓醉者喜倾侧冠也。王云,侧,谓凡为不正也。然上文观其忠、观其敬云云,所观者皆举美德言之,此独观其不正,则不伦矣。诸说皆非也。其云侧或作则,当从之。则者,法则也。国语周(书)〔语〕(三)曰:威仪有则。既醉之后,威仪反反,威仪佖佖,是无则矣,故曰醉之以酒而观其则。周书官人篇作醉之酒以观其恭,与此(意)〔文〕语意相近。大戴礼文王官人篇作醉之以观其不失也,不失即谓不失法则也。◎家世父曰:释文,侧,不正也。一云:谓醉者喜倾侧冠也。是旧(序)〔本〕皆作醉之以酒以观其侧。侧,当为则。诗曰:饮酒孔嘉,维其令仪。所谓则也。

  【一三】【注】君子易观,不肖难明。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搜之有涂,亦可知也。

  【疏】九事征验,小人君子,厚貌深情,必无所避。

  【释文】《易观》以豉反。《搜之》所求反。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顺作慎。(二)征字依下文补。(三)语字及下文字依诸子平议改。

  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一】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钜,再命而于车上?,三命而名诸父,孰协唐许【二】!

  【一】【注】言人不敢以不轨之事侮之。

  【疏】考,成也。父,大也。有考成大德而履正道,故号正考父,则孔子十代祖宋大夫也。士一命,大夫二命,卿三命也。伛曲循墙,并敬容极恭,卑退若此,谁敢将不轨之事而侮之也!

  【释文】《正考父》音甫。宋愍公之玄孙,弗父何之曾孙。《而伛》纡矩反。《而偻》力矩反。《三命》公士一命,大夫再命,卿三命。

  【二】【注】而夫,谓凡夫也。唐,谓尧也;许,谓许由也。言而夫与考父者,谁同于唐许之事也。

  【疏】而夫,鄙夫也。诸父,伯叔也。凡夫笃竞轩冕,一命则吕钜夸华,再命则援绥作舞,三命善识自高,下呼伯叔之名。然考父谦夸各异,格量胜劣,谁同唐尧许由无为禅让之风哉!

  【释文】《而夫》郭云:凡夫也。《吕钜》矫貌。◎家世父曰:释文,吕钜,矫貌。疑此不当为矫。方言:●、吕,长也;东齐曰●,宋鲁曰吕。说文:钜,大刚也。亦通作巨,大也。吕钜,谓自高大,当为矜张之意,云矫,非也。《孰协唐许》协,同也。唐,唐尧;许,许由:皆崇让者也。言考父与而夫,谁同于唐许也。◎卢文弨曰:旧作协同也,今从宋本。◎家世父曰:郭象注,唐谓尧,许谓许由;言而夫与考父,谁同于唐许之事。今按孰协唐许与孰敢不轨对文,言如而夫者,谁知比同于唐许哉!郭注误。

  贼莫大乎德有心【一】而心有睫【二】,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三】。凶德有五,中德为首【四】。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其所不为者也【五】。

  【一】【注】有心于为德,非真德也。夫真德者,忽然自得而不知所以(德)〔得〕(一)也。

  【疏】役智劳虑,有心为德,此贼害之甚也。

  【二】【注】率心为德,犹之可耳;役心于眉睫之间,则伪已甚矣。

  【释文】《睫》音接。◎俞樾曰:郭注曰,役心于眉睫之间,则伪已甚矣。然正文言心有睫,非役心于眉睫之谓,郭注非也。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人于目之所不接,而以意度之,谓其如是,是心有睫也。圣人不逆诈,不意不信,岂如是乎?故曰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下文曰,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然则心有睫正内视之谓。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后世儒者执一理以断天下事,近乎心有睫矣。

  【三】【注】乃欲探射幽隐,以深为事,则心与事俱败矣。

  【疏】率心为役,用心神于眼睫,缘虑逐境,不知休止,致危败甚矣。

  【释文】《探射》食亦反。

  【四】【疏】谓心耳眼舌鼻也。曰此五根,祸因此(德)〔得〕,谓凶德也。五根祸主,中德为(无)心也。

  【五】【注】?,訾也。夫自是而非彼,则攻之者非一,故为凶首也。若中无自好之情,则恣万物之所是,所是各不自失,则天下皆思奉之矣。  【疏】?,訾也。用心中所好者自以为是,不同己为者訾而非之。以心中自是为得,故曰中德。

  【释文】《自好》呼报反。注同。《?》匹尔反,又芳尔反。郭云:訾也。《訾也》子尔反。《皆思奉之矣》本或作皆毕事也。

  【校】(一)得字依道藏本改。

  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一】。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因以是穷【二】。缘循,偃佒,困畏不若人,三者俱通达【三】。知慧外通【四】,勇动多怨【五】,仁义多责(一)【六】。达生之情者傀【七】,达于知者肖(二)【八】;达大命者随,【九】达小命者遭【一0】。

  【一】【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列下文矣。

  【二】【注】穷于受役也。然天下未曾穷于所短,而恒以所长自困。

  【疏】美,恣媚也。髯,髭鬓也。长,高也。大,粗大也。壮,多力;丽,妍华;勇,猛;敢,果决也。蕴此八事,超过常人,(爱)〔受〕(三)役既多,因以穷困也。

  【释文】《美髯》人盐反。《未曾》才能反。  【三】【注】缘循,杖物而行者也。偃佒,不能俯执者也。困畏,怯弱者也。此三者既不以事见任,乃将接佐之,故必达也。  【疏】循,顺也,缘物顺他,不能自立也。偃佒,仰首不能俯执也。困畏,困苦〔怯〕惧也。有此三事不如恒人,所在通达也。

  【释文】《偃佒》于丈反。本亦作央,同。偃佒,守分归一也。◎家世父曰,郭注,偃佒,不能俯执者。释文,偃佒,守分归一也。疑偃佒当为偃仰,犹言俯仰从人也。大雅颙颙卬卬,韩诗外传作颙颙盎盎。央卬亦一声之转。◎庆藩案缘循偃佒,缘,缘饰也。(见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循,因循也。偃,矢志也。佒当作●。●,早知也。(见说文●字注。)《杖物》直亮反。

  【四】【注】通外则以无崖伤其内也。

  【疏】自持智能照物,外通尘境也。

  【释文】《知慧》音智。

  【五】【注】怯而静,乃厚其身耳。

  【疏】雄健躁扰,必招雠隙。  【释文】《乃厚其身耳》元嘉本厚作后。一本作乃后恒无怨也。  【六】【注】天下皆望其爱,然爱之则有不周矣,故多责。

  【疏】仁义则不周,必有多责也。

  【七】【注】傀然,大恬解之貌也。

  【释文】《傀》郭、徐呼怀反。字林公回反,云:伟也。《恬解》音蟹。  【八】【注】肖,释散也。

  【疏】注云:肖,释散也;傀,恬解也。达悟之崖,真性虚照,傀然县解,无系恋也。

  【释文】《于知》音智。《者肖》音消。郭云:释散也。◎王念孙曰:郭象曰,傀然,大恬解之貌;肖,释散也。案郭以傀为大,是也,以肖为释散则非。方言曰:肖,小也。(广雅同。)肖与傀正相反,言任天则大,任智则小也。肖,犹宵也。学记宵雅肄三,郑注曰:宵之言小也。宵肖古同声,故汉书刑法志肖字通作宵。史记太史公自序申吕肖矣,徐广曰:肖,音痟。痟犹衰微,义亦相近也。◎庆藩案肖司马作胥。文选谢灵运初(发)〔去〕(四)郡诗注引司马云:傀读曰瑰,瑰,大也;情在故曰大也。胥,多智也。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注(江文通杂体诗注并(五))又引云:傀,大也,情在无,故曰大。释文阙。

  【九】【注】泯然与化俱也。

  【疏】大命,大年。假如彭祖寿考,随而顺之,亦不厌其长久,以为劳苦也。

  【一0】【注】每在节上住乃悟也。

  【疏】小命,小年也。遭,遇也。如殇子促龄,所遇斯适,曾不介怀耳。

  【校】(一)阙误引刘得一本责下有六者所以相刑也七字。(二)道藏本肖作消。(三)受字依注文改。(四)去字依文选改。(五)江文通等八字,因杂体诗注无此文,删。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一】。

  【一】【疏】锡,与也。稚,后也。宋襄王时,有庸琐之人游宋,妄说宋王,锡车十乘,用此骄炫,排庄周于己后,自矜物先也。

  【释文】《十乘》绳证反。下同。《骄?》直吏反,又池夷反。李云:自骄而?庄子也。◎卢文弨曰:今书作稚。◎庆藩案稚亦骄也。(集韵:稚,陈尼切,自骄矜貌。)管子军令篇工以雕文刻镂相稚,尹知章注:稚,骄也。王引之经义述闻云,诗载驰篇众稚且(在)〔狂〕(一),谓既骄且狂也。

  【校】(一)狂字依毛诗改。  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一】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二】”

  【一】【疏】苇,芦也。萧,蒿也。家贫织芦蒿为薄,卖以供食。锻,椎也。骊,黑龙也,颔下有千金之珠也。譬讥得车之人也。  【释文】《纬萧》如字。纬,织也。萧,荻蒿也。织萧以为畚而卖之。本或作苇,音同。◎庆藩案文选颜延年陶征士诔注引司马云:萧,蒿也,织蒿为薄。北堂书钞帘部、太平御览七百并引云:萧,蒿也,织缉(御览作纬。)蒿为薄帘也。御览九百九十七又引云:萧,蒿也,纬,织也,织蒿为箔。释文阙。《锻之》丁乱反,谓槌破之。卢文弨曰:锻,旧从(段)〔假〕,讹,今改正。《九重》直龙反。《骊龙》力驰反。骊龙,黑龙也。《颔下》户感反。

  【二】【注】夫取富贵,必顺乎民望也,若挟奇说,乘天衢,以婴人主之心者,明主之所不受也,故如有所誉,必有所试,于斯民不违,佥曰举之,以合万夫之望者,此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之也。  【疏】怀忠贞以感人主者,必〔得〕非常之赏。而用左道,使其说佞媚君王,侥幸于富贵者,故有骄稚之容。亦何异遭骊龙睡得珠耶!余详注意。

  【释文】《?》子兮反。说文作●。《粉夫》音符。《若挟》户牒反。《佥曰》七潜反。  或聘于庄子【一】。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二】?衣以文绣,食以刍叔(一),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三】!”

  【一】【疏】寓言,不明聘人姓氏族,故言或也。  【二】【疏】牺,养也。君王预前三月养牛祭宗庙曰牺也。

  【释文】《其使》所吏反。

  【三】【注】乐生者畏牺而辞聘,髑髅闻生而矉●,此死生之情异而各自当也。  【疏】刍,草也。菽,豆也。牺养丰(瞻)〔赡〕,临祭日求为孤犊不可得也。况禄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士,方足全生。庄子清高,笑彼名利。

  【释文】《衣以》于既反。《食以》音嗣。《刍叔》初俱反。刍,草也。叔,大豆也。《大庙》音太。《髑》音独。《髅》音楼。《矉》毗人反。《●》子六反。  【校】(一)赵谏议本叔作菽。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一】”

  【一】【疏】庄子妙达玄道,逆旅形骸,故棺椁天地,炉治两仪,珠玑星辰,变化三景,资送备矣。门人厚葬,深乖造物也。

  【释文】《珠玑》音祈,又音机。一音其既反。《赍》音资。本或作济,子诣反。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一】!”

  【一】【疏】鸢,鸱也。门人荷师主深恩也,将欲厚葬,避其乌鸢,岂知厚葬还遭蝼蚁!情好所夺,偏私之也。  【释文】《鸢》以全反。《蝼》音楼。《蚁》鱼绮反。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一】;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二】。明者唯为之使【三】,神者征之【四】。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五】,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六】!

  【一】【注】以一家之平平万物,未若任万物之自平也。

  【疏】无情与夺,委任均平,此真平也。若运情虑,均平万物,(若)〔方〕欲起心,已不平矣。

  【二】【注】征,应也。不因万物之自应而欲以其所见应之,则必有不合矣。  【疏】圣人无心,有感则应,此真应也,若有心应物,不能应也。征,应也。

  【三】【注】夫执其所见,受使多矣,安能使物哉!

  【疏】自炫其明,情应于务,为物驱使,何能役人也!

  【四】【注】唯任神然后能至顺,故无往不应也。  【疏】神者无心,寂然不动,能无不应也。

  【五】【注】明之所及,不过于形骸也,至顺则无远近幽深,皆各自得。

  【疏】明则有心应务,为物驱役,神乃无心,应感无方。有心不及无心,存应不及忘应,格量可知也。

  【六】【注】夫至顺则用发于彼而以藏于物,若恃其所见,执其自是,虽欲入人,其功外矣(一)。  【疏】夫忘怀应物者,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愚惑之徒,自执其用,叨人功绩,归入己身,虽欲矜伐,其功外矣。迷(忘)〔妄〕如此,深可悲哉!  【校】(一)世德堂本作其功之外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