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嫔部汇考一
周
周制天子立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以佐后修内治之政
按礼记曲礼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
妾
陈
注
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自后而
下皆三因而增其数妾之数未闻
大
全
马氏曰昏义
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此曰天子有后有
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盖昏义言后宫之治
故兼天子后言之而备六宫之数而妾不与焉曲
礼言后宫之位故止言天子而备六宫之名则虽
后之尊亦曰有后而妾之贱亦与焉
按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
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
下内和而家理
按周礼天官九嫔
订
义
郑康成曰嫔妇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
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
内治故天下内和而家理不列夫人于此官者夫
人之于后犹三公之于王坐而论妇礼无官职
薛平仲曰周官言夫人多矣而夫人曾不列于官
九嫔世妇女御又不言其数三公固无官也嫔妇
女御之以德进者不徒求以充位也内宰自内竖
以上皆所以纪纲王宫之治而九嫔以下所以辅
成王内之治者非法不立非人不行内外盖一道
所以叙次之别如此 陈君举曰妇人女子常与
至尊幽居九重人弗得见骄蹇自恣无所不至故
使之分职于六宫附属于冢宰而天官内宰春官
世妇又得以参检其事与夫妇妾贱人自相使令
而无畏忌者不同矣汉高之戚夫人留侯曰骨肉
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袁盎却谨夫人坐文帝怒
说以人彘乃从使大臣得与内事其如是乎后世
一女专恣而公卿附离之不暇尚何冢宰之能率
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
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
订
义
刘执中曰一曰妇德妇以柔顺贞洁为本皆本
于德二曰妇言者言其心之声心怀温柔则言温
柔心怀正顺则言正顺三曰妇容者谓用礼以正
其容也容见于身则动根于德德以正其心而礼
以正其容故能步武成于宫商动静中于礼乐诗
不云乎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四曰妇功功者德行之实有德行以饬其身而无
功实以事其上虽有宠禄不足以自固矣故有宗
庙之祭祀豆之濯溉不可以不致其洁有王后
之奉养膳羞之精隽不可以不尽其心有祭服之
元黄岁功之所施不可以不致其力有粢盛之馈
食荐彻之赞佐不可以不尽其礼骄侈之习与性
俱成安知四事为不可忽所以有赖于九嫔之教
郑康成曰教各帅其属者亦使九九相与从于
王所息之燕寝御犹进也劝也进劝王息亦相次
叙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也卑者宜先
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
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
夕亦十五日而遍云自望后反之
凡祭祀赞玉齍赞后荐彻豆
订
义
郑康成曰玉齍玉敦受黍稷器
若有宾客则从后大丧帅叙哭者亦如之
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濯摡为齍盛
及祭之日□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
订
义
王昭禹曰执箕以事人者谓之妇记曰纳女
于天子备洒埽妇之事人有广嗣之义故谓之世
妇 郑节卿曰天官世妇以广嗣为义春官世妇
卿以掌女宫之宿戒名同而官异不得不分内外
郑康成曰不言数者君子不苟于色有妇德者
充之无则阙
掌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订
义
郑康成曰王使往吊 贾氏曰案司服公卿大
夫皆王亲吊之此又使世妇者盖使世妇致礼物
但吊是大名虽致礼亦名为吊 王氏曰世妇视
大夫故使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女御
订
义
郑康成曰昏义所谓御妻御犹进也侍也
掌御叙于王之燕寝
订
义
刘执中曰九嫔云以时御叙者朔望尊卑之叙
此言御叙于王之燕寝者以九人长少为叙 林
氏曰小星诗曰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所谓御
叙则有贵贱别下之名故也 郑康成曰于王之
燕寝则王不就后宫息 王昭禹曰王有六寝一
为路寝五为燕寝女御御叙之所九嫔言王所此
言燕寝实一也 李氏曰女御掌叙于王之燕寝
不使九嫔世妇掌之防上之专妒盖女御官卑不
敢嫉妒自专则内无怨女子孙众多
以岁时献功事
订
义
王昭禹曰岁时者岁终之时典妇功所谓秋献
功是也 郑康成曰丝枲成功之时 史氏曰嫔
妇化治丝枲女功之常女御掌献其事则其勤惰
又有劝惩矣
凡祭祀赞世妇
订
义
王昭禹曰祭祀之事世妇所掌女御预赞之事
郑康成曰助其帅□女宫也
大丧掌沐浴
订
义
郑康成曰王及后之丧
后之丧持翣
订
义
郑康成曰翣棺饰持而从柩车 黄氏曰案礼
器云天子八翣又汉制度皆戴璧后丧亦同将葬
向圹之时使此女御持之左右各四人故郑云持
而从柩车 王氏曰后之丧持翣者女御以蔽饰
后为事
从世妇而吊于卿大夫之丧
订
义
郑康成曰从之数盖如使者之介云
汉
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
七子长使少使之称武帝制倢娙娥傛华充依各
有爵位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
按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
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
注
师古曰良善也八七禄秩之差也长使少使主
供使者
至武帝制倢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
师古曰倢言接幸于上也美称也娙娥皆美貌
也傛傛犹言奕奕也便习之意也充依言充后庭
而依秩序也
而元帝加昭仪之号
师古曰昭显其仪示隆重也
凡十四等云
师古曰除皇后自昭仪以下至秩百石十四等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倢视上卿比列侯娙
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师古曰中二千石实得二千石也中之言满也月
得百八十斛是为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石言
二千者举成数耳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师古曰真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一岁得千八百
石耳大上造第十六爵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师古曰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一岁凡得一千四
百四十石耳少上造第十五爵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师古曰中更第十三爵也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师古曰左更第十二爵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师古曰右庶长第十一爵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师古曰左庶长第十爵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师古曰五大夫第九爵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师古曰公乘第八爵
五官视三百石
师古曰五官所掌亦象外之五官也
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
百石
师古曰涓洁也无涓言无所不洁也共读曰恭言
恭顺而和柔也娱灵可以娱乐情灵也保安也保
林言其可安乐如林也良使使令之善者也夜者
主职夜事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云
师古曰家人子者言采择良家子以入宫未有职
号但称家人子也斗食谓佐史也谓之斗食者言
一岁不满百石日食一斗二升
后汉
后汉光武帝惟设贵人之制
按后汉书后妃传叙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
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
安帝建光元年夏四月丁巳尊孝德皇元妃耿氏为
甘陵大贵人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魏
文帝黄初 年后宫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之
号
按魏志后妃传叙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
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
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
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黄初七年遣后宫淑媛昭仪以下归其家
按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七年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
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
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遣后宫
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
明帝太和 年增置宫官位号列爵十二等班秩一
视外朝
按魏志后妃传叙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除顺成官
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
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
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
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
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
二千石良人视二千石
晋
晋定妃嫔车舆章绶簪珥之制
按晋书舆服志三夫人油軿车驾两马左騑其贵人
驾节画辀三夫人助蚕乘青交路安车驾三皆以紫
绛罽軿车九嫔世妇乘軿车驾三 贵人夫人贵嫔
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章文曰贵人夫人贵嫔之
章佩于窴玉 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
容华充华是为九嫔银印青绶佩采□玉贵人贵嫔
夫人助蚕服纯缥为上舆下皆深衣制太平髻七
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嫔及公主夫人五世妇
三助蚕之义自古而然矣
武帝泰始十年诏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拜夫人
九嫔一依魏氏故事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十年春正月丁亥诏曰嫡庶
之别所以辨上下明贵贱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
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自今以后皆不得登用妾媵
以为嫡正
按宋书礼志晋武帝泰始十年将聘拜三夫人九嫔
有司奏礼皇后聘以谷珪无妾媵礼贽之制诏曰拜
授可依魏氏故事于是临轩使使持节兼太常拜夫
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嫔
宋
宋初嫔御一依晋制而省二才人又定妃嫔章绶佩
玉之制
按宋书后妃传叙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
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
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位视九卿其余有
美人才人才人爵视千石以下高祖受命省二才人
其余仍用晋制 按礼志贵嫔夫人贵人金章文曰
贵嫔夫人贵人之章紫绶佩于窴玉淑妃淑媛淑仪
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银印文曰淑妃淑媛
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之印青绶佩五
采琼玉
孝武帝孝建三年更定六宫位号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贵嫔魏文
帝所制夫人魏武帝初建魏国所制贵人汉光武所
制淑妃魏明帝所制淑媛魏文帝所制淑仪修华晋
武帝所制修容魏文帝所制修仪魏明帝所制婕妤
容华前汉旧号充华晋武帝所制美人汉光武所制
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
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又置
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又中才人充依
以为散位
大明三年诏六宫妃嫔修亲桑之礼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三年冬十月丁酉诏曰古
者荐鞠青坛聿祈多庆分茧元郊以供纯服来岁可
使六宫妃嫔修亲桑之礼
废帝景和元年冬十月己卯以宫人谢贵嫔为夫人
加虎贲靸戟鸾辂龙旗出警入跸
按宋书废帝本纪云云
明帝泰始元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依复置修仪
修容才人良人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云云
泰始三年更六宫位号详置内职拟同百官备位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泰始三年又
省贵人置贵妃以备三夫人之数又置昭华增淑容
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
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凡五职班
亚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三职为散役其后太宗留
心后房拟外百官备位置内职
南齐
高帝建元元年增定六宫位号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建元元年
有司奏置贵嫔贵人夫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
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
才人为散职
武帝永明元年加贵妃淑妃金章紫绶进淑妃位同
贵妃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永明元年
有司奏贵妃淑妃□加金章紫绶佩于窴玉淑妃旧
拟九棘以淑为温恭之称妃为亚后之名进同贵妃
以比三司夫人之号不殊蕃国降淑媛以比九卿
永明七年复置昭容位在九嫔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云云
梁
梁武帝承旧制嫔嫱之数无所改作
按梁书后妃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
食务先节俭配德早终长秋旷位嫔嫱之数无所改
作
陈
文帝天嘉 年诏立后宫拟古三夫人九嫔更置五
职三职号为散位无员数
按陈书后妃传序世祖天嘉初诏立后宫员数始置
贵妃贵嫔贵姬三人以拟古之三夫人又置淑媛淑
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九人以拟古
之九嫔又置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五人谓之五
职亚于九嫔又置美人才人良人三职其职无员数
号为散位
宣帝大建十一年敕主衣尚方诸堂署不得缮造众
物后宫僚列时加量遣
按陈书宣帝本纪大建十一年十二月己巳诏曰昔
尧舜在上茅屋土阶汤禹为君藜杖韦带至如甲帐
珠络华榱璧珰未能雍熙徒闻侈欲朕企仰前圣思
弘王道安拯民□今可宣□主衣尚方诸堂署等自
非军国资须不得缮造众物后宫僚列若有游长掖
庭启奏即皆量遣
北魏
道武帝始设夫人皆有品次
按魏书后妃传序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至于
昭成之前世崇俭质妃嫱嫔御率多缺焉惟以次第
为称而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帝妃后无闻太祖始
立中宫余妾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
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
按魏书后妃传序世祖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
中式数等后庭渐已多矣
孝文帝改定内官位视列卿
按魏书后妃传序高祖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
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
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太和二十二年以始平南夏诏减六宫嫔御之半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二十有二年秋七月壬午
诏曰朕以寡德属兹靖乱实赖群英凯清南夏宜约
躬赏效以劝茂绩后之私府便可损半六宫嫔御五
服男女常恤恒供亦令减半
孝静帝武定三年二月庚申吐谷浑国奉其从妹以
备后庭纳为容华嫔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北齐
后主武平五年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北周
武帝建德二年八月丙午改三夫人为三妃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建德六年诏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余悉从
减省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六年十一月癸酉诏曰正位
于中有圣通典质文相革损益不同五帝则四星之
象三王制六宫之数刘曹已降等列弥繁选择遍于
生民命秩方于庶职椒房丹地有众如云本由嗜欲
之情非关风化之义朕运当浇季思复古始无容广
集子女屯聚宫掖弘赞后庭事从约简可置妃二人
世妇三人御妻三人自兹以外悉宜减省
宣政元年武帝遗诏妃嫔以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按周书武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丁酉帝崩遗诏曰
朕平生居处每存菲薄非直以训子孙亦乃本心所
好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自古通典随
吉即葬葬讫公除四方士庶各三日哭妃嫔以下无
子者悉放还家
隋
隋定三妃九嫔车舆之制
按隋书礼仪志三妃乘翟车以赤为质驾二马九嫔
以下并乘犊车青幰朱络网
唐
唐定内命妇夫人卤簿及车乘之制
唐书仪卫志内命妇夫人卤簿青衣六人偏扇团扇
皆十六执者闲彩裙襦彩衣革带行障三坐障二厌
翟车驾二马驭人十内给使十六人夹车从车六乘
伞雉尾扇皆一团扇二内给使执之戟六十嫔青衣
四人偏扇团扇方扇十四行障二坐障一翟车驭人
八内给使十四人夹车四乘戟四十婕妤美人才人
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十行障二坐障一安车驾
二马驭人八内给使十人从车二乘戟二十 按车
服志夫人厌翟车九嫔乘翟车婕妤以下乘安车
元宗开元二十年中书令萧嵩奏上新礼定册内命
妇及内命妇以下嫔御卤簿制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
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奏上开元新礼一百
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按开元礼册内命妇三品以上前一日守宫设使者
及册案使次于肃章门外及永安门外皆道右东向
司设设受册者位于其寝庭近南当□间北向其日
典仪设册使位于肃章门外之西东向北上举册案
者位在南差退俱东向内谒者监先置案于肃章门
外近限使者公服发朝堂乘辂卤簿鼓吹持节如式
其册以油络网犊车载而行至永安门降辂谒者引
入其册下置于册案则随使而入掌次者俱引入次
受册者花钗衣司就引就受册位侍从如常谒者引
册使出就位持节者立于使者之北少退持册案者
立于使副西南俱东面持节者脱节衣持册案者以
案进使副前使副取册于案持案者退复位使副以
册进授使者退复位内给事进使者前西面受册进
立于肃章门外跪置册于案俯伏兴退司言诣合跪
取册兴进立功受册者之北南面称有制受册者之
北南面称有制受册者再拜宣册讫又再拜受册者
进受册以退初册入合少顷谒者引使者出就永安
门外次更衣乘马各还其第卤簿幡节俱还本司
内命妇四妃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卤簿
清道二人青衣二人
青衣九嫔四人余并二人
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六
九嫔十四余并十
行障三具
九嫔已下二具
坐障二具
九嫔已下二具并妇人执
厌翟车
九嫔翟车婕妤已下安车并驾二马驭人十九嫔
已下八
内给使十六人
九嫔十四余并十人
从车六乘
九嫔四余并三乘
伞一大扇二
九嫔已下无大扇
团扇二内给使执戟六十
九嫔四十余并二十
元宗天宝四载八月壬寅立太真为贵妃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天宝七载冬十月庚午幸华清宫封贵妃姊二人为
韩国虢国夫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肃宗干元元年正月庚子册良娣张氏为淑妃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德宗贞元六年秋七月癸酉复呼公主母曰太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册立诸妃
按唐书顺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顺宗本纪贞元
二十一年正月即皇帝位五月甲辰以承徽王氏赵
氏可昭仪崔氏杨氏可充仪王氏可昭媛王氏可昭
容牛氏可修仪张氏可美人
顺宗永贞元年八月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
董氏为太上皇德妃
按唐书顺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顺宗本纪云云
宪宗元和元年册德宗妃为德妃又册诸王公主母
为太妃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
元年六月丙子册德宗充容武氏为崇陵德妃八月
甲子郇王母王昭仪宋王母赵昭仪郯王母张昭训
衡王母阎昭训等各以其王并为太妃以许氏为美
人尹氏段氏为才人浔阳公主母崔昭训为太妃乙
亥册妃郭氏为贵妃
敬宗宝历二年三月丁亥敕册才人郭氏为贵妃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敬宗本纪云云
文宗太和四年正月壬辰封鲁王母王氏为昭仪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开成二年八月庚戌诏昭仪王氏册为德妃昭容杨
氏册为贤妃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后唐
明宗长兴四年十二月癸卯愍帝即位辛亥杀司衣
王氏乙卯杀司仪康氏
按五代史唐愍帝本纪云云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夏四月甲午立夫人董氏为德妃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云云
辽
圣宗开泰二年封诸妃位号
按辽史圣宗本纪开泰二年春正月丁未以马氏为
丽仪耿氏淑仪尚寝白氏昭仪尚服李氏顺仪尚功
艾氏芳仪尚仪孙氏和仪
宋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定六宫位号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春正月庚申置淑
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在昭仪上置司宫令在
尚书上以婕妤杨氏为婉仪贵人戴氏为修仪美人
曹氏为婕妤
仁宗明道元年二月丁卯以真宗顺容李氏为宸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景佑元年诏有司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按宋史仁宗本纪景佑元年夏四月丁酉开封府判
官庞籍言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帝为
杖内侍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八月壬
辰诏净妃郭氏出居于外美人尚氏入道杨氏别宅
安置
庆历四年九月癸亥以真宗贤妃沈氏为德妃婉仪
杜氏为贤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庆历八年十二月丁卯册美人张氏为贵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佑二年六月戊辰以淑妃苗氏为贤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佑七年十二月甲午德妃沈氏为贵妃贤妃苗氏
为德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位秋七月庚辰诏察富
民与妃嫔家婚姻夤缘得官者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元年九月丁亥减后妃臣僚荐奏推恩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二年十二月癸亥朔复减后妃公主及臣僚推
恩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九年三月丙辰朔进仁宗婉容周氏为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元年十二月甲子以婉容邢氏为贤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二年九月己丑进婕妤朱氏为昭容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五年八月庚戌朔封御侍武氏为才人壬子以
昭容朱氏为贤妃十二月丁巳以贤妃周氏为德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七年春正月甲寅以贤妃朱氏为德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哲宗绍圣四年二月丙子进神宗婉仪宋氏为贤妃
九月己卯封婉仪刘氏为贤妃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二年五月辛未诏莘王俣睦王偲母进封婕妤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三年正月徽宗即位丁亥进仁宗淑妃周氏神
宗淑妃邢氏并为贵妃贤妃宋氏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进昭仪武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元年十一月戊子以婉仪郑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二年三月壬午进仁宗充仪张氏为贤妃五月
辛巳以贤妃郑氏为淑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三年二月丙午以淑妃郑氏为贵妃七月癸酉
以婉仪王氏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四年八月戊辰以德妃王氏为淑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元年二月丙戌以平昌郡君韦氏为才人夏四
月乙丑以淑妃王氏为贵妃六月甲申以才人韦氏
为婕妤十二月己亥以婉容乔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二年春正月乙卯以婉仪刘氏为德妃甲子以
神宗德妃宋氏刘氏为淑妃贤妃乔氏为德妃二月
庚戌以婕妤韦氏为修容七月乙卯以婉容王氏为
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三年夏四月戊子以淑妃刘氏为贵妃五月辛
未以德妃乔氏为贵妃冬十月癸丑减六尚局供奉
物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贵妃郑氏为皇后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二年二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三年二月甲申以德妃王氏为淑妃三月戊辰
进神宗淑妃宋氏为贵妃十一月己丑以贤妃崔氏
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四年三月丙子朔以淑妃王氏为贵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六年秋七月甲午以德妃崔氏为贵妃十二月
己巳以婉仪刘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重和元年六月乙卯以贤妃刘氏为淑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二年五月庚子朔以淑妃刘氏为贵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四年秋七月己未废贵妃崔氏为庶人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壬寅封后宫潘氏为贤妃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子封婉容刘氏为贵妃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三十一年废婉容刘氏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丁未以婉容
刘氏妄预国政废于家辛亥以刘婉容事连坐昭庆
军承宣使王继先福州居住停子孙官籍其赀
宁宗庆元六年二月甲申封婕妤杨氏为贵妃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理宗绍定二年六月丁巳诏通义郡夫人谢氏进封
美人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绍定三年秋七月丙午美人谢氏进封贵妃十二月
丁卯册命贵妃谢氏为皇后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绍定四年七月丁酉贾涉女侍后宫诏封文安郡夫
人八月辛未文安郡夫人贾氏封才人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嘉熙二年八月甲申封宫人谢氏为永宁郡夫人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淳佑九年九月乙未册命婉容阎氏为贵妃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度宗咸淳三年六月癸酉美人杨氏进封淑妃
按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金
金代妃嫔位号之制及导从之仪
按金史后妃传序金代诸妃皆无位号熙宗始有贵
妃贤妃德妃之号海陵淫嬖后宫寖多元妃姝妃惠
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凡
十二位明昌以后大备内官制度诸妃视正一品比
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
媛视正二品比九嫔婕妤九人视正三品美人九人
视正四品才人九人视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妇宝林
二十七人视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采女
二十七人视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恭尚仪
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按仪卫志诸妃嫔
导从四十人头绣盘蕉紫衫涂金束带妃用偏扇
方扇团扇各十六诸嫔各十四皆宫人执服云脚纱
帽紫四衫束带绿大伞各一伞子二人就用本
服锦袄带
太宗天会十三年正月熙宗即位二月乙巳追册太
祖妃仆散氏曰德妃乌古论氏曰贤妃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熙宗天眷元年四月壬午立裴满氏为贵妃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海陵天德三年宰臣请益嫔御以广嗣续
按金史海陵本纪天德三年五月戊辰宰臣请益嫔
御以广嗣续上命徒单贞语宰臣前所诛党人诸妇
人中多朕中表亲欲纳之宫中平章政事萧裕不可
上不从遂纳宗本子莎鲁啜宗固子胡里刺胡失打
秉德弟□里罕妻宫中
贞元元年四月辛未特封唐括定哥为贵妃十二月
辛未封所纳皇叔曹国王宗敏妃阿懒为昭妃丙子
贵妃唐括定哥生与旧奴奸赐死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正隆六年八月甲子封所幸太后侍婢高福娘为郧
国夫人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世宗大定二十一年以元妃丧致祭不闻乐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乙巳以元妃
李氏之丧致祭兴德宫过市肆不闻乐声谓宰臣曰
岂以妃故禁之耶细民日作而食若禁之是废其生
计也其勿禁
章宗明昌元年三月定妃嫔车辇同于皇后镀金凤
头黄结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按舆服志明昌元年三月
定妃嫔车辇同镀金凤头黄结御妻世妇用闲金凤
头梅红结子
明昌五年春正月乙丑昭容李氏进位淑妃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承安四年十二月淑妃李氏进封元妃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元
文宗至顺三年秋七月庚寅给钞万锭命燕铁木儿
分赐累朝宫分嫔御之贫乏者
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妃嫔部汇考二
明
太祖洪武三年定皇妃册立仪及仪仗冠服册宝之
制
按明会典皇妃册立仪洪武三年定前期一日礼部
官奉册印进入置于谨身殿御座宝案之前册东印
西侍仪司设册礼使受制位于奉天殿横街南稍东
副使位于其西俱北向设承制官奉节官奉册奉印
官位于册使之东北西向以北为上设副使受册受
印褥位于受制位之南北向设典仪二人位于丹陛
上之左右传赞二人位于丹陛下之左右文武官对
立位于丹墀两旁引班四人位于文武官之北赞礼
二人位于册使位之北皆东西相向所司置龙亭于
奉天门外正中设仪卫鼓吹以俟内使监令设使副
位于内宫门之外北向东上设内使监令位于册使
之东北西向设赞者二人位于册使之北东西相向
设册印案于赞者之北册东印西内使设妃受贺位
于本位庭中北向设册印案于妃受册印位之北册
东印西设内命妇诸亲贺位于庭阶之南北向又设
妃受贺位于宫中南向设内赞二人位于妃受册位
之北设引礼二人位于内赞之南皆东西相向其日
质明文武百官皆朝服引班分引序立于奉天殿丹
墀之两旁东西相向赞引引使副公服入就横街南
位北面立承制官奉节奉册奉印官及掌节者皆入
诣谨身殿外北向立以俟内臣传旨讫掌节者持节
奉册官奉印官率执事者举册印案以行奉节官掌
节者前导次册案奉册官后从次印案奉印官后从
承制官押其后至横街南以案置于使副受册褥位
之北册东印西承制官奉节奉册奉印官各就位西
向立掌节者持节立于奉节官之左差退典仪赞使
副皆再拜承制官诣使副前称有制典仪赞使副跪
承制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节展礼
宣制讫复位典仪赞使副再拜奉节官率掌节者持
节诣册使前掌节脱节衣以节授奉节官奉节官以
节西向授册使册使跪受以授掌节者掌节者受节
立于册使之左奉节官退复位赞礼引册使诣受册
褥位立奉册官于册案上取册授册使册使跪受册
兴置于案奉册官及册使各退复位赞礼引副使诣
受印褥位立奉印官于印案上取印西向授副使副
使跪受印兴置于案奉印官及副使俱退复位典仪
传赞赞使副皆再拜典仪唱礼毕执事者举册印案
出奉天门外奉册奉印官取册印置龙亭中奉册奉
印官退赞礼引册使押册副使押印持节者前导仪
卫鼓吹以次出引班引文武百官退册印将至内宫
门外内使请妃服花钗翟衣引出合至本位宫中南
向立及册印至使副于龙亭中取册印权置于门外
所置案上讫引礼内使引使副及内使监令俱就位
立次引使副于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某副使某奉
制授某妃册印复退位内使监令入诣妃本位庭中
躬言讫出复位引礼引内命妇诸亲俱入就位引礼
引册使诣内使监令前册使取册以授内使监令内
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引礼又引副使取印以授
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率执事者奉
册印以次入诣妃受册位前各置于案册东印西引
礼引妃降诣庭中受册位立侍从如常仪内使监令
率内执事取册印以次立于妃之东西向内使监令
称有制内赞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宣制讫执事者取
册授内使监令跪读册讫以册授妃妃跪受以授内
执事执事者取印跪授妃妃跪受以授内执事内赞
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出诣使副前躬称妃受册印礼
毕使副还复命引礼引妃升阶就位南向坐引礼引
内命妇诸亲以次贺如常仪礼毕引礼引内命妇退
内使监令引妃谢皇帝皇后并如宫中之仪
皇妃仪仗红杖一对朱漆攒竹为杖铜裹两末长四
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纯青质朱漆攒竹竿贴金木枪头共长
一丈二尺五寸内枪头长一尺七寸铜束
绛引旛一对朱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
尺五寸内凤头并铁钩长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
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
七寸五分绿腰青二檐用销金云花文其盖上有抹
金铜顶钑花文旛下缀五色板凡挑竿铜凤头以铁
为钩
戈氅一对朱漆攒竹竿贴金木戈头共长一丈二尺
五寸戈头长一尺六寸二分粉板画飞鸟缀五色罗
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末缀抹金铜铃五个
戟氅一对与戈氅制同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
木戟龙头长一尺七寸五分
仪锽氅一对朱漆攒竹竿贴金仪锽头共长一丈二
尺五寸五分内仪锽头长一尺三寸五分系抹金铜
顶一个垂五色平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
下铜铃五个
吾杖一对朱漆攒竹杖两末贴金长六尺九寸五分
仪刀一对刻木为刀鞘及靶贴银为地贴金凤文为
饰垂红錔
班剑一对刻木为剑贴以银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
衔剑贴金为饰垂红錔
立瓜一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瓜立置其首承以贴
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龙头及瓜长一尺四寸
卧瓜一对与立瓜制同但瓜卧置其首共长六尺九
寸龙头及瓜长一尺二寸五分
镫杖一对朱漆攒竹杖贴金木镫置其首承以贴金
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镫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骨朵一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骨朵置其首承以贴
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骨朵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金钺一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斧形置其上承以贴
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金钺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五分
响节二对贴金柄长一丈二寸五分以铁条贯铜铁
钱十二置其首长一尺二寸五分红罗衣笼之销金
凤文长一尺五寸节顶木质贴金饰钱文曰天下太
平下有盘攀顶线四条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贴金木
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
三檐伞顶四角加金铜凤头凡伞柄俱用竹加红
油间缠以藤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
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
罗绣云文垂红三檐绣云凤文
红绣方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
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素罗面绣鸾凤花文
背销金团花凡柄俱用攒竹加黑漆
红花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
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素罗面绣四季花背
销金团凤文
青绣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
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素罗面绣升降孔雀
云文背销金团凤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间抹金中钑云凤文四垂红
丝錔红织金纻丝褡裆
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间抹金中钑方胜花文红织
金纻丝踏褥
拂子二把以素牦牛尾为拂黑漆木为柄垂红丝
錔今拂用为马尾心用红缨
水盆一个银质间抹金中钑云凤文边钑香草文手
巾一条
水罐一个银质间抹金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钑花文
香炉一个银质间抹金两耳三足有盖钑凤文以朱
漆竿举之抹金铜凤头并尾
香盒一个银质间抹金盖钑凤文边钑香草文
唾盂一个银质间抹金形圆如缶盖仅掩口下有盘
钑凤文洪武间停造
唾壶一个银质间抹金小口巨腹有盖钑凤文洪武
间停造
红纱灯笼二对朱油竹骨有烛盘外以红纱蒙之玉
色纱为盖朱漆竿贴金凤头尾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四
各垂银香圆宝盖并彩结轿身朱漆木匡三面篾织
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朱红漆木轿
扛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朱红帘并
看带内红交□并坐踏褥
红销金罗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文沥水香草文看
带并帏皆凤文
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沥水香草文
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
皇妃冠服凡受册助祭朝会用礼服洪武三年定冠
饰以九翚四凤花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
九钿翟衣青质绣翟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
中单黻领朱縠缥裾蔽膝随裳色加文绣重雉为
章二等以緅为领缘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舄佩
绶 常服洪武三年定鸾凤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
宝翠诸色团衫金绣鸾凤不用黄带用金玉犀又定
山松特髻假鬓花钿花钗凤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红
罗裙红罗褙子衣用织金及绣凤文 册印册用镀
金银册二片其长短阔厚与诸王册同册盝饰以浑
金沥粉蟠凤其物用裹覆皆与诸王同印用金龟钮
其尺寸与诸王宝同文曰皇妃之印其余制度皆与
诸王同匣皆饰以蟠凤皇贵妃有宝余无宝
洪武五年又定内命妇冠服之制
按明会典内命妇冠服洪武五年定三品以上用花
钗翟衣四品五品用山松特髻大衫为礼服贵人视
三品以皇妃燕居冠及大衫霞帔为礼服珠翠庆云
冠鞠衣褙子缘袄裙为常服
洪武十七年十月壬申册李氏为淑妃摄中宫事
按大政纪云云
成祖永乐三年重定皇妃礼服常服之制
按明会典皇妃礼服永乐三年定九翟冠二顶冠以
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饰以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
翟四皆口衔珠滴冠中宝珠一座前后珠牡丹花二
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承以
小连云六片翠顶云一座上饰珠五颗珠翠云十一
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个上用珠九颗金凤一
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 珠翠牡丹花穰花各二朵
面花二对梅花环四珠环各一对 大衫霞帔衫用
红色纻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凤文
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纻丝纱罗随用玉坠子瑑
凤文 四袄子
即
背子
桃花色金绣团凤文纻丝纱
罗随用 鞠衣青色胸背鸾凤云文用织金或绣或
加铺翠圈金饰以珠燕居服用素除黄外余色及纻
丝纱罗随用 大带青线罗为之有缘余或红或绿
各随鞠衣色 缘袄子青色红领褾裾织金云
凤文纻丝纱罗随用 缘裙红色绿缘织金花
凤文纻丝纱罗随用 玉□圭长七寸剡其上瑑□
文以锦约其下并韬 玉革带青绮□描金云凤文
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花采结绶以红绿线罗为
结上有玉绶花一瑑宝相花文绶带上玉坠珠六颗
并金垂头花板四片金叶儿六个红线罗系带一玉
佩二如中宫佩制珩以下瑑饰云凤文描金上有金
钩 青□舄□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
云凤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永乐七年续定册立皇妃之仪
按明会典永乐七年续定其日质明锦衣卫设卤薄
大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鸿胪寺设节册案
于奉天殿内设正副使拜位于丹墀内官设皇妃受
册位于各宫中设节册案于皇妃受册位之北又设
香案于节册案前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上御华盖
殿具皮弁服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升殿导
驾官导上升座文武百官具朝服入班行叩头礼侍
班正副使入班就拜位赞四拜兴传制官奏传制俯
伏兴执事官举节册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
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永乐七年某
月某日册某氏为某妃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
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案由御道东出黄盖遮送
至奉天门外用鼓乐迎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
内官捧节册正门入迎至各皇妃宫中节册将至引
礼请皇妃具礼服宫人各执扇卫从出迎于宫门外
节册至皇妃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各置于案内赞
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女官捧册立宣于皇妃之左宣
毕赞搢圭赞受册女官跪授皇妃皇妃以授女官女
官跪受于皇妃之右赞兴内赞赞四拜礼毕内官持
节出皇妃送出宫门外内官出报正副使礼毕各宫
行礼俱同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是日内官先具祭
仪翰林院具祭文上具服皇妃各具妃服上率诣奉
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毕皇妃各具妃服女官引诣
上前行八拜礼毕回宫同日内官先于宫中设皇妃
座南向设诸亲及命妇贺位于阶之南北向设仪仗
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候皇妃谢恩礼毕回宫女官
二人导皇妃升座引礼先引长公主公主各亲王妃
以次入班赞行四拜礼次引郡王妃郡王辅国将军
夫人以次入班赞行四拜礼
仁宗洪熙元年六月宣宗即位七月己巳册孙氏为
贵妃
按大政纪云云
英宗正统十四年九月郕王即位十二月册上皇宫
嫔周氏为贵妃贵妃皇太子所生母也
按大政纪云云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内侍郭镛请选妃嫔
备六宫以谢迁谏止
按大政纪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孝宗即位十二月内
侍请选妃嫔以备六宫左庶子谢迁言上方谅暗不
宜有此俟山陵既毕徐议之命礼部如迁议
孝宗弘治二年七月给事中张鼎请置妃嫔不报
按大政纪弘治二年七月时上不置妃嫔继体未立
张鼎上言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以广储嗣今舍是
弗图乃徒建设斋醮将以侥福于神不已惑乎不报
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册德妃沈氏贤妃吴氏
按大政纪云云
世宗嘉靖九年初立九嫔
按大政纪嘉靖九年十一月张璁上言古者天子一
后二妃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广
后嗣今中宫正位有年而前星未耀宜慎选贞淑以
充妃嫔帝从之乃敕礼部选立九嫔
嘉靖十年定册立皇嫔及冠服册圭之制
按明会典皇嫔册立仪先期太常寺备告太庙世庙
香帛脯醢酒果翰林院具祝文礼部奏请钦定持节
捧册正副使各二员前一日鸿胪寺设节册案于奉
天殿节案居左册案居右设节册彩舆于丹墀内教
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锦衣卫设仪仗如朔望仪
是日早内官设九嫔受册位于宫中设节册案于受
册案之北节案居左册案居右设香案于节册案前
设内赞各三人引礼各二人至期上具衮冕服以册
封九嫔祭告太庙世庙如常仪礼毕驾回上易皮弁
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请升殿
导驾官导上升座文武百官各具公服入班行叩头
礼左右侍班正副使具朝服入就拜位鸣赞赞四拜
兴传制官跪奏传制执事官举节册案由殿左门出
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鸣赞赞跪正副
使跪传制官宣制曰嘉靖十年三月初二日册某氏
为德嫔某氏为贤嫔某氏为庄嫔某氏为丽嫔某氏
为惠嫔某氏为安嫔某氏为和嫔某氏为僖嫔某氏
为康嫔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
官举节册置彩舆中伞盖鼓乐迎至右顺门正副使
北面立内官举节册彩舆由正门入迎至九嫔宫中
节册未至之前引礼请九嫔出迎于宫门外节册至
由正门入九嫔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各置于案内
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九嫔
之左讫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女官以册授九嫔九嫔
以册授女官女官跪受于九嫔之右立于西赞出圭
赞兴赞四拜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九嫔送出宫
门各内官赍节出至右顺门里待齐出右顺门外以
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得报持节次日早复命
九嫔受册封毕各具服皇后率诣奉先殿奉慈殿崇
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仍各具服诣昭圣康惠慈寿
皇太后前章圣慈仁皇太后前庄肃皇后前俱行八
拜礼毕候上服皮弁服皇后亦具服各升座赞引女
官引诣前就拜位行八拜礼毕各回宫 又按明会
典皇嫔冠服嘉靖十年定冠用九翟次皇妃之凤大
衫鞠衣如皇妃制圭用次玉谷文册用银少杀于皇
妃五分之一以金饰之
嘉靖十三年春正月癸卯册僖嫔沈氏为宸妃丽嫔
阎氏为丽妃
按大政纪云云
嘉靖十四年从夏言请补选嫔御
按大政纪嘉靖十四年冬十月夏言请慎选贤淑补
嫔御以广储嗣乞命夫人女官出诸王馆选择从之
嘉靖十五年册立诸妃嫔
按大政纪嘉靖十五年九月庚申册二贵妃沈氏王
氏三妃江氏陈氏王氏四嫔余氏徐氏王氏卢氏
嘉靖十九年定进封妃嫔之仪
按明会典嘉靖十九年进封妃嫔俱同日皇贵妃用
金册金宝妃嫔无宝止用镀金银册锦衣卫设仪仗
如朔望仪是日寅刻上具常服告于皇祖分遣文武
大臣告于列圣宗庙太常寺备香帛脯醢酒果翰林
院撰告文告庙毕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行礼俱如
常仪
穆宗隆庆元年正月册李氏为贵妃
按明通纪云云
光宗泰昌元年谕封李选侍为贵妃后不果行
按明通纪泰昌元年八月二十六日上御东暖阁谕
封选侍且谕速封礼臣孙如游奏曰臣等面睹天颜
耳聆天语惓惓圣意惟以选侍保震器国本为重臣
等自当仰体但臣部前奉圣谕上孝端贞恪庄惠仁
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育圣
皇太后尊谥加封恭靖端懿温惠郭元妃昭肃恭和
章懿王才人为皇后皆未经告竣若论先后次序宜
俟四大礼既举之后若论皇储之保护关系甚巨而
抚育慈爱厥功之懋已明谕中外则选侍之封惟恐
其不早即从该监之请亦未为不可上曰着照该监
原择九月初六日举行二十九日上再召辅臣方从
哲等十三员于干清宫诸臣问安毕上仍谕册立皇
贵妃从哲等对以册储原卜期宜移近蚤竣吉典以
慰圣怀九月乙亥朔帝崩礼部钦奉圣谕择初六日
册封皇贵妃李氏奉令旨着该监照择九月初六日
举行丁丑礼部进册封皇贵妃仪注并启九月初六
日辰刻皇长子即皇帝位二礼难以并举合将册封
吉期另行选择奉令旨另议具奏
熹宗天启元年正月初二日穆庙奇妃叶氏薨丧礼
命照淑妃秦氏例行四月二十七日册封王氏为良
妃段氏为纯妃命礼臣具仪进呈
按明通纪云云
天启二年七月择二十四日卯时册封范氏为慧妃
十一月乙卯礼部接出圣旨光庙选侍刘氏封为贞
靖贤妃十二月丙辰册封光庙庄妃大学士何宗彦
捧册
按明通纪云云
天启四年册封选侍傅氏为懿妃李氏为康妃
按明通纪天启四年六月上欲议封光庙选侍傅氏
李氏礼臣林尧俞奏谓皇大妹婚期已近皇八妹婚
期尚远选侍李氏似不宜封况当皇上登极之初移
宫之际议论纷纭封号一节宜俟皇八妹选婚之日
另议无庸汲汲为也惟具选侍傅氏封号上请上不
听命一并举行七月命大学士顾秉谦朱延禧捧册
封光庙选侍傅氏为懿妃李氏为康妃
皇清
崇德元年
大清会典崇德元年行册封
四妃礼是日早设黄幄于
清宁宫前设黄案一于幄内之正中又设黄案一
于黄案之东诸王文武各官俱于
崇政殿前齐集分翼序立
上御殿升座内院官请
旨行册封礼内院官捧册置彩亭内持节官二员前
导执事员役举亭前行至
清宁宫前黄幄内册封
四妃为
东关雎宫宸妃
西麟趾宫贵妃
东衍庆宫淑妃
西永福宫庄妃
皇妃等出迎内院官自亭内捧册置幄内东旁黄
案上西向立将满洲蒙古汉字三体册文次第
宣读毕捧册分授各侍立女官女官跪接捧献
皇妃等
皇妃等次第跪受转授侍立女官女官跪接置幄
内中间黄案上毕内院官持节复
命
皇妃等率公主王妃大臣命妇等至
崇政殿序立于
皇上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毕又诣
皇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次公主王妃以下大
臣命妇等于
皇妃前各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次
四皇妃对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各还宫公主等
俱退
皇贵妃贵妃妃嫔冠服
凡庆贺大典
皇贵妃
贵妃冠顶用东珠十二颗
妃冠顶用东珠十一颗礼服用凤凰翟鸟等段五
爪龙段妆段八团龙等段俱随时酌量服御黄
色秋香色不许服用
嫔冠顶用东珠十颗礼服用翟鸟等段五爪龙段
妆段四团龙等段俱随时酌量服御黄色秋香
色不许服用
妃嫔册宝
皇贵妃金册
贵妃金册
妃金册
嫔镀金银册
已上金册镀金银册制俱同惟页数之多寡视
册文之长短页片之厚薄随金银之轻重各照
礼部开送定式成造
盛宝箱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印池银质镀金册印箱架用鸾凤翟鸟文钉银
质镀金事件袱褥袋垫俱以金黄绮为之余制
同
皇贵妃仪仗
凤旗二对红黑云段为质上描金凤各一长四
尺五寸阔五尺四寸红油熏竹竿长一丈四尺
六寸间缠以藤下钉铁箍上安贴金铜顶饰以
红缨
金节一对朱红攒竹竿长一丈一尺二寸五分
下钉铁箍上安贴金铜鹅项钩携铜索天盘下
系红线圆间挂红缨球八个各罩绿皮帽四
角缀贴金铜铃外用红素纱绣五色彩凤为衣
笼之
吾杖一对朱红油攒竹为之长七尺两末贴金
铜箍沥粉贴金云二段
立瓜一对朱红攒竹柄长五尺二寸五分贴金
铜箍刻木为瓜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瓜及
龙头长一尺六寸九分
卧瓜一对与立瓜制同但瓜卧置其首共长七
尺四分
红段七凤曲柄伞一把顶径五尺冒以红段绣
云文垂三檐上下檐各绣彩凤二中檐绣彩凤
三带二条风衣二件俱绣云文伞骨三十二根
铁竹相间朱红攒竹柄长一丈一尺间缠以藤
柄曲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
红段宝相花伞二把冒以红段顶绣云文垂三
檐各绣宝相花直柄长一丈五寸余制同曲柄
伞
红段瑞草伞二把冒以红段垂三檐各绣瑞草
余制同宝相花伞
红段方伞二把顶方五尺冒以红素段余制同
圆伞
红段绣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一尺九寸红段
面中绣彩凤白段边绣雉尾青段背销金火焰
夹口贴青绿片金六块黑油合竹柄长一丈七
寸五分下钉黄铜箍
金黄段素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二尺三寸五
分面背皆金黄素段朱红合竹柄长一丈五寸
五分余制同红绣扇
拂子一对用红马尾为之泥金桦木柄长二尺
六寸两末钉钑金翟鸟头尾
金炉一个以朱红漆竿举之两末雕贴金翟鸟
头尾竿首钉镀金钩
金瓶一对
金香盒一个
金唾壶一个
金盆一面已上俱金质钑翟鸟花草云文
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
面厚一寸三分木质朱漆钑花镀金铜叶装钉
交椅一把木质扫金罩漆穿以金黄线匾四
垂金黄线流苏金黄色金绮褡裆
脚踏一个木质扫金罩漆金黄色金绮踏褥
翟轿一乘面阔二尺九寸进深四尺高四尺六
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四尺六寸五分高六寸
顶楼六瓣每瓣阔一尺四寸高五寸五分俱施
金黄油彩画云龙翟鸟妆颜五色宝石金黄绫
衣上销金翟鸟沥水二层直竿二根各长一丈
五尺二寸横竿二根各长六尺一寸五分肩扛
四根各长四尺七寸五分撑竿二根各长二尺
一寸三分俱朱漆轿顶饰金翟鸟十纯素金顶
镀金铜事件全
金黄布幰衣油绸雨衣各一件
翟车一乘身阔三尺一寸进深四尺七寸柱高
三尺三寸五分顶阔四尺五分进深五尺六寸
高一尺二寸辕长一丈六尺二寸轮高四尺八
寸俱施金黄油金黄云段车衣重檐沥水红绸
里纯素金顶镀金铜事件全
金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金黄毡顶各一件
贵妃仪仗与
皇贵妃同
妃仪仗
凤旗一对黑质
金节一对
吾杖一对
立瓜一对
卧瓜一对
红段宝相花伞二把
红段瑞草伞二把
金黄段素扇二把
拂子一对
提炉一座
瓶一对
香盒一个
唾壶一个
盆一面
马杌一座
交椅一把
脚踏一个
翟轿一乘
翟车一乘
已上诸制俱同
贵妃仪仗惟炉盒等器系银质镀金轿顶车顶及
事件系铜质镀金
轿车各有金黄布幰衣油绸雨衣并毡顶
顺治十三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三年册封
皇贵妃礼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太庙时
驾幸南苑礼部官由内院捧节册宝置彩亭内校尉
举亭至南苑鸿胪寺官设黄案于
上所御殿左礼部官捧节册宝置案上奏请
皇上御殿阅册宝毕
上升座鸿胪寺官引正副使丹墀下跪大学士持节
授正使学士捧册宝授副使正副使跪受讫兴
节在前次册次宝由中路出至门外置彩亭内
校尉举亭送至内院安设 是日
皇贵妃仪仗陈设于
皇贵妃宫前内监设节册宝案于宫院正中设香
案于册宝案前正使官持节在前副使官捧册
宝安设彩亭内依次行至
隆宗门外彩亭停止捧节册宝授内监内监跪接
捧进
皇贵妃具礼服迎于门内立候节册宝前行
皇贵妃随后至行礼处内监将节册宝各置所设
案上内赞女官赞宣册
皇贵妃跪女官捧册立宣于左旁宣毕赞受册女
官跪接授
皇贵妃
皇贵妃受讫转授右旁女官女官跪受立次赞宣
宝如宣册仪赞兴
皇贵妃兴赞行礼
皇贵妃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毕内监持节出授
正副使告行礼毕正副使持节复
命 次日设
诏书黄案于
太和殿东旁设香亭龙亭于
午门外正中宗室觉罗都统以下文武各官俱朝
服齐集
午门外大学士于
太和殿内捧
诏书出授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跪受置云盘内高捧
由中道出至
午门外跪置龙亭内迎至礼部颁行如常仪 给
皇贵妃亲属礼物照八年例给
皇后亲属礼物之半
康熙十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六年册封
贵妃及
安嫔
敬嫔
端嫔
荣嫔
惠嫔
宜嫔
僖嫔礼前期一日遣官一员以册封
贵妃礼祭告
太庙
皇上亲祭
奉先殿 是日早礼部鸿胪寺官设黄案八于
太和殿内置
贵妃册宝
诸嫔册于各案上左右次序排列又设彩亭九于
内阁内监设节案一于
贵妃宫内之正中设香案一于节案之前设册宝
案二于节案之左于
诸嫔宫内各设节案一于正中设香案一于节案
之前设册案一于节案之左銮仪卫陈
皇上卤簿大驾乐器于
太和殿前陈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
贵妃仪仗车辂于各宫门前王以下文武各官俱
朝服齐集如常仪内阁礼部堂官捧节册宝置
彩亭内校尉举亭以次由御道入
太和门丹墀内
彩亭停
候于阶下
内阁礼部堂官捧取节
册宝由中阶入
太和殿内置各案上封使及执事各官于丹墀内
东班西向立钦天监堂官率本监科官二员候
占于
干清门报吉时礼部堂官奉请
皇上升殿
上具礼服御
太和殿鸣钟鼓作中和乐阅册宝毕升座鸣鞭鸿
胪寺官引封使及执事各官就拜位赞行三跪
九叩头礼作丹陛乐礼毕乐止礼部鸿胪寺官
引封使至
丹陛上北向立鸣赞官立于殿檐下之东西向赞
有
制封使跪宣读官立于殿中门之东西向宣
制曰某年月日册封某氏为贵妃某氏为某嫔命
卿等持节行礼宣毕阁臣捧节授封使封使跪
捧受持节前引礼部执事官举册宝案次第随
行由中道至阶下捧取册宝置各彩亭内校尉
举亭前列黄盖一柄御仗二对次第由御道行
至
太和门
协和门出
上赐茶毕还宫 封使至
景运门外将册宝彩亭并所持节授内监内监持
节举册宝彩亭行至
贵妃宫门外捧册宝入
贵妃具礼服近于宫门内之右立候节册宝过
贵妃随入宫就宫内正中拜位立内监捧节册宝
置黄案上内赞女官赞跪
贵妃跪赞宣册受册次赞宣宝受宝行礼送节如
常仪内监持节捧册进
诸嫔宫门
嫔各具礼服迎于宫门内之右立候节册过
嫔随入宫就拜位立内监捧节册置黄案上内赞
女官赞跪
嫔跪赞宣册受册行礼俱与
贵妃仪同内监至
景运门内候齐同出捧节授封使报礼毕封使持
节至后左门以册封礼毕复
命 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率王以下内大臣侍卫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如常仪 次日各宫仪仗车辂乐器全
设引礼大臣命妇于
隆宗门外齐集公主王妃于
永康右门齐集礼部奏请
贵妃率公主王妃以下命妇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前行礼毕公主王妃等候
贵妃入内俱退次
贵妃诣
皇上前行礼次诣
皇后前行礼如常仪
命公主王妃大臣命妇等免
随行礼并免诣贵妃前行礼
礼
毕还宫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进封
贵妃为
皇贵妃及册封
贵妃进封
惠嫔为
惠妃
宜嫔为
宜妃
德嫔为
德妃
荣嫔为
荣妃礼前期一日各遣官一员祭告
太庙
奉先殿是日
上不御殿内官设节案于
皇贵妃
贵妃
四妃各宫正中设香案于节案前设册宝案各二
于左旁各宫仪仗陈设宫前至册封吉时内阁
大臣以次持节授正副使各正副使跪受持节
前行捧册宝印置丹墀彩亭内校尉举亭
皇贵妃节册宝在前次
贵妃节册宝次
惠妃
宜妃
德妃
荣妃节册印张黄盖一柄排御仗二对前行出
协和门至
景运门外正副使以册宝印彩亭并所持节授内
监内监持节举册宝印彩亭进至
皇贵妃等各宫门外自彩亭内捧册宝印随节进
内
皇贵妃
贵妃
惠妃
宜妃
德妃
荣妃各具礼服迎入内赞女官赞宣册受册宣宝
受宝行礼送节各官俱如常仪内监持节出至
景运门内候齐同出捧
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至后左门以册
封礼毕复
命
停止
庆贺
妃嫔部列传一
上古
黄帝四妃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
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注
索隐曰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
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
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
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按国语夷鼓苍林是二人又
按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不
得如谧所说
按列女传黄帝妃曰嫫母于四妃之班居下貌甚丑
而最贤心每自退
按外纪帝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元□龙
苗二妃方累氏女曰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女生
挥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德充生苍林禺阳其众
妾之子十六人总四妃之子为二十有五其得姓者
十有四人别为十二姓曰祈己滕箴任荀嬉姞儇依
二姬二酉及有虞氏有天下封帝后为侯伯者十九
人焉
按路史黄帝纪次妃嫫母貌恶德充帝纳之曰属女
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襄虽恶何伤是生苍林禺阳
帝喾四妃
按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
氏女生挚
余妃
不载
注
正义曰帝王纪云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
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
曰简狄生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
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也帝挚之母于四人中
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
按路史帝喾纪帝喾四后上妃有骀氏曰姜嫄清净
专一而好稼穑衣帝衣履帝敏居期而生弃妃有娀
氏曰简狄仁而有礼饮食必鼓感乙致胎
注
郑元云喾立四妃以象后妃四星一明者为正
三小者为次
有虞氏
舜妃女英
按史记五帝本纪尧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舜居沩
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
道
注
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
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按列女传有虞二妃帝尧之二女也长曰娥皇次曰
女英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而骄
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尧举舜为相摄行王
政舜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受禅为天子娥皇为后
女英为妃事瞽瞍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
舜陟方死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故谓之湘君
按路史帝舜纪妃以肓娅以罃以观其内舜乃饬正
二女胜其胸中之情以应天地之理淡焉二女嫔妫
纯笃尽道妻有桑田身有南亩娥肓无子女罃生义
钧及季厘本注云肓即娥皇字罃即女英
周
盛姬
按穆天子传甲戌天子西北囗姬姓也盛柏之子也
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天子乃为之台是曰
重璧之台戊寅天子东狃于泽中逢寒疾天子舍于
泽中盛姬告病天子怜之囗泽曰寒氏盛姬求饮天
子命人取浆而给是曰壶輲天子西至于重璧之台
盛姬告病囗天子哀之是曰哀次天子乃殡盛姬于
毂丘之庙囗壬寅天子命哭启为主祭父宾丧天子
王女叔为主天子囗宾之命终丧礼于是殇祀而
哭内史执策官人囗丌职曾祝敷筵席设几盛馈具
肺盐羹胾脯枣醢鱼腊糗韭百物乃陈腥俎十二
干豆九十鼎敦壶尊四十器曾祝祭食进肺盐祭酒
乃献丧主伊扈伊扈拜受囗祭女又献女主叔叔
拜受祭囗祝报祭觞大师乃哭即位毕哭内史囗
策而哭曾祝捧馈而哭御者囗祈而哭抗者觞夕而
哭佐者承斗而哭佐者衣衾佩囗而哭乐囗人陈琴
瑟囗竽钥管而哭百囗众官人各囗其职事以哭
曰士女错踊九囗乃终丧主伊扈哭出造舍父兄宗
姓及在位者从之佐者哭且彻馈及壶鼎俎豆众宫
人各囗其职皆哭而出井利囗事后出而收癸卯大
哭殇祀而载甲辰天子南葬盛姬于乐池之南天子
乃命盛姬囗之丧视皇后之葬法亦不拜后于诸侯
河济之间共事韦谷黄城三邦之事辇丧七萃之士
抗者即事曾祝先丧大匠御棺日月之旗七星之文
鼓钟以葬龙旗以囗鸟以建鼓兽以建钟龙以建旗
曰丧之先后及哭踊者之间毕有钟旗囗百物丧器
井利典之列于丧行靡有不备击鼓以行丧举旗以
劝之击钟以止哭弥旗以节之曰囗祀大哭九而终
丧出于门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诸侯属子
王吏倍之外官王属七萃之士倍之姬姓子弟倍之
执职之人倍之百官众人倍之哭者七倍之踊者三
十行行萃百人女主即位嬖人群女倍之王臣姬姓
之女倍之宫官人倍之宫贤庶妾倍之哭者五倍踊
者次从曰天子命丧一里而击钟止哭曰匠人哭于
车上曾祝哭于丧七萃之士哭于丧所曰小哭错踊
三踊而行五里而次曰丧三舍至于哀次五舍至于
重璧之台乃休天子乃周姑繇之水以圜丧车是曰
车曰殇祀之孟冬辛亥邢侯曹侯来吊内史将之
以见天子天子告不豫而辞焉邢侯曹侯乃吊太子
太子哭出庙门以迎邢侯再拜劳之侯不答拜邢侯
谒哭于庙太子先哭而入西向即位内史宾侯北向
而立大哭九邢侯厝踊三而止太子送邢侯至庙门
之外邢侯遂出太子再拜送之曹侯庙吊入哭太子
送之亦如邢侯之礼壬子天子具官见邢侯曹侯天
子还返邢侯曹侯执见拜天子之武一天子见之乃
遣邢侯曹侯归于其邦王官执礼共于二侯如故曰
天子出宪以或襚赗癸丑大哭而囗甲寅殇祀大哭
而行丧五舍于大次曰丧三日于大次殇祀如初辛
酉大成百物皆备壬戌葬史录繇鼓钟以赤下棺七
萃之士囗士女错踊九囗丧下昧爽天子使嬖人赠
用文锦明衣九领丧宗伊扈赠用变裳女主叔赠
用茵组百嬖人官师毕赠井利乃藏报哭于大次祥
祠囗祝丧罢哭辞于远人为盛姬谥曰哀淑人天子
丘人是曰淑人之丘乙丑天子东征舍于五鹿叔
思哭是曰女之丘丁卯天子东征钓于漯水以祭
淑人是曰祭丘己巳天子东征食马于漯水之上乃
鼓之棘是曰马主癸酉天子南征至于菹台仲冬甲
戌天子西征至于因氏天子乃钓于河以观姑繇之
水丁丑天子北征戊寅舍于河上乃致父兄子弟王
臣姬囗祥祀毕哭终丧于嚣氏己卯天子西济于河
嚣氏之遂庚辰舍于茅尺于是禋祀除丧始乐素服
而归是曰素氏天子遂西南癸未至于野王甲申天
子北升于大北之□而降休于两柏之下天子永念
伤心乃思淑人盛姬于是流涕七萃之士葽豫上谏
于天子曰自古有死有生岂独淑人天子不乐出于
永思永思有益莫忘其新天子哀之乃又流涕是日
辍
汉
高祖薄姬
按史记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
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
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
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
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
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
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
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
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
□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
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
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
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
姬希见高祖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
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
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代王立十七年
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
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
薄昭封为轵侯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于是乃
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
下吏奉守冢寝庙上食祠如法而栎阳北亦置灵文
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
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
及尊赏赐各以亲□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薄太后
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
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高祖戚夫人
按史记吕后本纪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
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
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
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
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
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佐
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
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
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
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
兄也异母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
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
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
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
沙王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
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
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
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
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
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
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
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早起太
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
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喑药使
居□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
见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
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
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按留侯世家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
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
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
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
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
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
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
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
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
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
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
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
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雁高飞
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
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文帝慎夫人
按汉书爰盎传上幸上林皇后及慎夫人从其在禁
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长布席盎引郄慎夫人坐慎夫
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
则上下和今陛下既以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
以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则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
人适所以祸之也独不见人豕乎于是上乃说入语
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按张释之传释之为中郎将从行至霸陵上居外临
□时慎夫人从上指视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
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景帝栗姬
按史记外戚世家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
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
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
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
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
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
景帝以故望之景帝常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
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
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
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
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
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
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
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
武帝尹夫人邢夫人
按史记外戚世家褚先生曰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号娙娥众人谓之娙何娙何秩比中二千石
容华秩比二千石婕妤秩比列侯常从婕妤迁为皇
后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
人自请武帝愿望见邢夫人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
从御者数十人为邢夫人来前尹夫人前见之曰此
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身貌形状
不足以当人主矣于是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
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低头俯
而泣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武帝王夫人
按史记三王世家褚先生补曰王夫人者赵人也与
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闳且立为王时其母病
武帝自临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王夫人曰
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帝曰虽然意所欲欲于何
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雒阳武帝曰雒阳有武库
敖仓天下冲厄汉国之大都也先帝以来无子王于
雒阳者去雒阳余尽可王夫人不应武帝曰关东之
国无大于齐者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淄中
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王夫人以手击
头谢曰幸甚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拜之曰皇
帝谨使使大中大夫明奉璧一赐夫人为齐王太后
按卫青传上赐青千金是时王夫人方幸于上宁乘
说大将军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
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
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大将军乃以五
百金为寿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上乃
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武帝钩弋赵夫人
按史记外戚世家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
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
帝立时年五岁尔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
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于北阙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
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
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
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
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其后帝闲
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
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
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
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耶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
女其母无不谴死岂可谓非贤圣哉昭然远见为后
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谥为武岂虚哉
按汉书外戚传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
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
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
得幸号曰拳夫人先是其父坐法宫刑为中黄门死
长安葬雍门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大有宠元
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
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
母门后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
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早薨钩弋
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
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母少恐女主颛恣
乱国家犹与久之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
忧死因葬云阳后上疾病乃立钩弋子为皇太子拜
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少主明日帝崩
昭帝即位追尊钩弋婕妤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起
云陵邑三千户追尊外祖赵父为顺城侯诏右扶风
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如法顺城侯有姊君姁赐
钱二百万奴婢第宅以充实焉诸昆弟各以亲□受
赏赐赵氏无在位者唯赵父追封
按三辅黄图钩弋宫列仙传曰钩弋夫人姓赵氏河
间人少好酒病卧六年右手钩卷饮食少望气者云
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反其手
得玉钩而手展有宠生昭帝妊娠十四月上曰闻昔
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
所居曰钩弋宫自夫人加婕妤后得罪掖庭狱死及
殡香一月昭帝即位追尊为皇太后更葬之发六十
二万人起阳陵其棺榇但有彩履王云阳记曰钩
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
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
宣帝时乃不至汉武故事曰钩弋宫在直门之南
武帝李夫人
按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
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
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
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
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
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
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怜闵焉图
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
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
皇后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
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
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
燕□见帝上曰夫人第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
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
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
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
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
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
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恋恋顾念
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
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
上以后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
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上思念李夫人不已
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帷陈
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
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
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其辞曰美连
娟以修嫮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
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
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
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托沈阴以
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
相羊函荾扶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
靡兮缥飘姚呼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
扬既感激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
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何灵魂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埶路日以远兮遂
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恍寂兮无
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
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
沬怅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响不虚应亦云已兮
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
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既下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其后李
延年弟季坐奸乱后宫广利降匈奴家族灭矣
按拾遗记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时始
穿昆灵之池泛翔禽之舟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
时日已西倾凉风激水女伶歌声甚遒因赋落叶哀
蝉之曲曰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
落叶依于重□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帝闻唱动心闷闷不自支持命龙膏之灯以照舟内
悲不自止亲侍者觉帝容色愁怨乃进洪梁之酒酌
以文螺之□□出波祇之国酒出洪梁之县此属右
扶风至哀帝废此邑南人受此酿法今言云阳出美
酒两声相乱矣帝饮三爵色悦心欢乃诏女伶出侍
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
而香气尤着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
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初帝深嬖李夫人
死后常思梦之或欲见夫人帝貌□□嫔御不宁诏
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乎少君曰可
遥见不可同于帷幄暗海有潜英之石其色青轻如
毛羽寒盛则石温暑盛则石冷刻之为人像神悟不
异真人使此石像往则夫人至矣此石人能传译人
言语有声无气故知神异也帝曰此石像可得否少
君曰愿得楼船巨力千人能浮水登木皆使明于道
术赍不死之药乃至暗海经十年而还昔之去人或
升云不归或托形假死获反者四五人得此石即命
工人依先图刻作夫人形刻成置于轻纱幕里宛若
生时帝大悦问少君曰可得近乎少君曰譬如中宵
忽梦而画可得近观乎此石毒宜远望不可逼也勿
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帝乃从其谏见夫人毕
少君乃使舂此石人为丸服之不复思梦乃筑灵梦
台岁时祀之
元帝傅昭仪
按汉书外戚传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父河内温
人蚤卒母更嫁为魏郡郑翁妻生男恽昭仪少为上
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
倢甚有宠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
酒酹地皆祝延之产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
定陶恭王恭王有材艺尤爱于上元帝既重傅倢
及冯倢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于后宫以一
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
赐以印绶在倢上昭其仪尊之也至成哀时赵昭
仪董昭仪皆无子犹称焉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
称定陶太后后十年恭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
傅太后躬自养视既壮大成帝无继嗣时中山孝王
在元延四年孝王及定陶王皆入朝傅太后多以珍
宝赂遗赵昭仪及帝舅骠骑将军王根阴为王求汉
嗣皆见上无子欲豫自结为久长计更称誉定陶王
上亦自器之明年遂征定陶王立为太子语在哀纪
月余天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后太子
议欲谢少傅阎崇以为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为
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元以为当谢
太子从之诏问所以谢状尚书劾奏元左迁少府以
光禄勋师丹为太傅诏傅太后与太子母丁姬自居
定陶国邸下有司议皇太子得与傅太后丁姬相见
不有司奏议不得相见顷之成帝母王太后欲令傅
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成帝曰太子承正统当
共养陛下不得复顾私亲王太后曰太子少而傅太
后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于
见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小养太子独不
得成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
一至未央宫高昌侯董宏希指上书言宜立丁姬为
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上初即位谦让
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王太后下诏尊定陶恭王为
恭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
太后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
中宫追尊恭皇太后父为崇祖侯恭皇后父为德
侯后岁余遂下诏曰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
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
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
后称永信宫帝太后称中安宫而成帝母太皇太后
本称长信宫成帝赵后为皇太后并四太后各置少
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为恭皇立寝庙于京师比宣
帝父悼皇考制度序昭穆于前殿傅太后父同产弟
四人曰子孟中叔子元幼君子孟子喜至大司马封
高武侯中叔子晏亦大司马封孔乡侯幼君子商封
汝昌侯为太后父崇祖侯后更号崇祖曰汝昌哀侯
太后同母弟郑恽前死以恽子业为阳信侯追尊恽
为阳信节侯郑氏傅氏侯者凡六人大司马二人九
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十余人傅太后既尊后尢
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并
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令自杀元寿元年崩合
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
元帝冯昭仪
按汉书外戚传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元帝即位
二年以选入后宫时父奉世为执金吾昭仪始为长
使数月至美人后五年就馆生男拜为倢时父奉
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奉世长男野王为左冯翊父子
并居朝廷议者以为器能当其位非用女宠故也而
冯倢内宠与傅昭仪等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
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
皆惊走冯倢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
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倢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
熊至御座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傅
昭仪等皆惭明年夏冯倢男立为信都王尊倢
为昭仪元帝崩为信都太后与王俱居储元宫河平
中随王之国后徙中山是为孝王后征定陶王为太
子封中山王舅参为宜乡侯参冯太后少弟也是岁
孝王薨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太后自养
视数祷祠解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
山小王由素有狂易病病发怒去西归长安尚书簿
责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诅上及太后太
后即傅昭仪也素常怨冯太后因是遣御史丁元案
验尽收御者官吏及冯氏昆弟在国者百余人分系
洛阳魏郡巨鹿数十日无所得更使中谒者令史立
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杂治立受傅太后指几得封
侯治冯太后女弟习及寡弟妇君之死者数十人巫
刘吾服祝诅医徐遂成言习君之曰武帝时医修氏
刺治武帝得二千万耳今愈上不得封侯不如杀上
令中山王代可得封立等劾奏祝诅谋反大逆责问
冯太后无服辞立曰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太
后还谓左右此乃中语前世事吏何用知之是欲陷
我效也乃饮药自杀先未死有司请诛之上不忍致
法废为庶人徙云阳宫既死有司复奏太后死在未
废前有诏以诸侯王太后仪葬之宜乡侯参君之习
夫及子当相坐者或自杀或伏法参女弁为孝王后
有两女有司奏免为庶人与冯氏宗族徙归故郡张
由以先告赐爵关内侯史立迁中太仆哀帝崩大司
徒孔光奏由前诬告骨肉立陷人入大辟为国家结
怨于天下以取秩迁获爵邑幸蒙赦令请免为庶人
徙合浦云
丁姬
按汉书外戚传定陶丁姬哀帝母也易祖师丁将军
之元孙家在山阳瑕丘父至庐江太守始定陶恭王
先为山阳王而丁氏内其女为姬王后姓张氏其母
郑礼即傅太后同母弟也太后以亲戚故欲其有子
然终无有唯丁姬河平四年生哀帝丁姬为帝太后
两兄忠明明以帝舅封阳安侯忠蚤死封忠子满为
平周侯太后叔父宪望望为左将军宪为太仆明为
大司马骠骑将军辅政丁氏侯者凡二人大司马一
人将军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亦十余人丁傅
以一二年间暴兴尢盛然哀帝不甚假以权埶权埶
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建平二年丁太后崩上曰诗
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昔季武子成寝杜氏之墓在
西阶下请合葬而许之附葬之礼自周兴焉孝子事
亡如事存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遣大司马骠骑
将军明东送葬于定陶贵震山东哀帝崩王莽秉政
使有司举奏丁傅罪恶莽以太皇太后诏皆免官爵
丁氏徙归故郡莽奏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
太后号曰丁姬元始五年莽复言共王母丁姬前不
臣妾至葬渭陵冢高与元帝山齐怀帝太后皇太太
后玺绶以葬不应礼礼有改葬请废共王母及丁姬
冢取其玺绶消灭徙共王母及丁姬归定陶葬共王
冢次而葬丁姬复其故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复
发莽固争之太后诏曰因故棺为致□作冢祠以太
牢谒者护既发傅太后冢崩压杀数百人开丁姬□
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中
器物莽复奏言前共王母生僣居桂宫皇天震怒灾
其正殿丁姬死葬踰制度今火焚其□此天见变以
告当改如媵妾也臣前奏请葬丁姬复故非是共王
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请更以
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奏可既开傅太
后棺臭闻数里公卿在位皆阿蒙指入钱帛遣子弟
及诸生四夷凡十余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平共
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间皆平莽又周棘其处以为世
戒云时有群燕数千衔土投丁姬穿中丁傅既败孔
乡侯晏将家属徙合浦宗族皆归故郡唯高武侯喜
得全自有传
成帝班倢
按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
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居增成舍再就馆有男数
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同辇载倢辞
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
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
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倢倢诵诗及窈
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自鸿嘉后
上稍隆于内宠倢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倢
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倢
也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寖
盛于前班倢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
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倢挟媚道祝诅后宫詈
及主上许皇后生废考问班倢倢对曰妾闻死
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
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
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赵氏姊弟骄妒
倢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倢退
处东宫作赋自伤悼其辞曰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
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
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
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
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
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
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
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
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
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
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
流共洒埽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
兮依松柏之余休重曰潜元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
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
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
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
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涕兮横流顾
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
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
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至成帝
崩倢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卫姬
按汉书外戚传中山卫姬平帝母也父子豪中山卢
奴人官至卫尉子豪女弟为宣帝倢生楚孝王长
女又为元帝倢生平阳公主成帝时中山孝王无
子上以卫氏吉祥以子豪少女配孝王元延四年生
平帝平帝年二岁孝王薨代为王哀帝崩无嗣太皇
太后与新都侯莽迎中山王立为帝莽欲颛国权惩
丁傅行事以帝为成帝后母卫姬及外家不当得至
京师乃更立宗室桃乡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
后遣少傅左将军甄丰赐卫姬玺绶即拜为中山孝
王后以苦陉县为汤沐邑又赐帝舅卫宝宝弟元爵
关内侯赐帝三妹谒臣号修义君哉皮为承礼君鬲
子为尊德君食邑各二千户莽长子宇非莽隔绝卫
氏恐久后受祸即私与卫宝通书记教卫后上书谢
恩因陈丁傅旧恶几得至京师莽白太皇太后诏有
司曰中山孝王后深分明为人后之义条陈故定陶
傅太后丁姬悖天逆理上僭位号徙定陶王于信都
为共王立庙于京师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圣人言
坏乱法度居非其制称非其号是以皇天震怒火烧
其殿六年之间大命不遂祸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
其余灾大失天心夭命暴崩又令共王祭祀绝废精
魂无所依归朕惟孝王后深说经义明镜圣法惧古
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
国长获天禄而令孝王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
也朕甚嘉之夫义赏善圣王之制其以中山故安
户七千益中山后汤沐邑加赐及中山王黄金各百
斤增傅相以下秩卫后曰夜啼泣思见帝而但益户
邑宇复教令上书求至京师会事发觉莽杀宇尽诛
卫氏支属卫宝女为中山王后免后徙合浦唯卫后
在王莽篡国废为家人后岁余卒葬孝王旁
后汉
明帝贾贵人
按后汉书后纪贾贵人南阳人建武末选入太子宫
中元二年生肃宗而显宗以为贵人帝既为太后所
养专以马氏为外家故贵人不登极位贾氏亲族无
受宠荣者及太后崩乃策书加贵人王赤绶安车一
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大司农黄金千
斤钱二千万诸史并阙后事故不知所终 按明德
马皇后纪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
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曰人
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
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惇笃恩性天至母子慈
爱始终无纤介之间
章帝梁贵人
按后汉书章德窦皇后纪梁贵人者亲侯梁竦之
女也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年十六亦以
建初二年与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四年生和帝
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飞书
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自是宫房惵息后
爱日隆及帝崩和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
朝尊母泚阳公主为长公主益汤沐邑三千户兄宪
弟笃景并显贵擅威权后遂密谋不轨永元四年发
觉被诛九年太后崩未及葬而梁贵人姊上书陈
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芳司空张奋上奏
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
百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
后常自减损朕奉祀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
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
降黜其勿复议帝以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
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
姊大贵人具葬西陵仪比敬园
顺帝虞美人 陈夫人
按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虞□人者以良家子年十
三选入掖庭又生女舞阳长公主自汉兴母氏莫不
尊宠顺帝既未加美人爵号而冲帝早夭大将军梁
冀秉政忌恶佗族故虞氏抑而不登但称大家而已
陈夫人者家本魏郡少以声伎入孝王宫得幸生质
帝亦以梁氏故荣宠不及焉熹平四年小黄门赵佑
议郎卑整上言春秋之义母以子贵隆汉盛典尊崇
母氏凡在外戚莫不加宠今冲帝母虞大家质帝母
陈夫人皆诞生圣皇而未有称号夫臣子虽贱尚有
追赠之典况二母见在不蒙崇显之次无以述遵先
世垂示后世也帝感其言乃拜虞大家为宪陵贵人
陈夫人为渤海孝王妃使中常侍持节授印绶遣太
常以三牲告宪陵怀陵静陵焉
灵帝王美人
按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后性强忌后宫莫不震慑
时王美人任娠畏后乃服药欲除之而胎安不动又
数梦负日而行四年生皇子协后遂鸩杀美人帝大
怒欲废后诸宦官固请得止董太后自养协号曰董
侯王美人赵国人也祖父苞五官中郎将美人丰姿
色聪敏有才明能书会计以良家子应法相选入掖
庭帝愍协早失母又思美人作追德赋令仪颂中平
六年帝崩皇子辩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后
兄大将军进欲诛宦官反为所害舞阳君亦为乱兵
所杀并州牧董卓被征将兵入洛阳陵虐朝廷遂废
少帝为弘农王而立协是为献帝初平元年帝求母
王美人兄斌斌将妻子诣长安赐第宅田业拜奉车
都尉兴平元年帝加元服有司奏立长秋宫诏曰朕
禀受不弘遭值祸乱未能绍先以光故典皇母前薨
未卜宅兆礼章有阙中心如结三岁之戚盖不言吉
且须其后于是有司乃奏追尊王美人为灵怀皇后
改葬文昭陵仪比敬恭二陵使光禄大夫持节行司
空事奉玺绶斌与河南尹骆业复土斌还迁执金吾
封都亭侯食邑五百石病卒赠前将军印绶谒者监
护丧事子端袭爵
灵帝唐姬
按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中平六年帝崩皇子辩即
位并州牧董卓被征将兵入洛阳陵虐朝廷遂废少
帝为弘农王而立协是为献帝明年山东义兵大起
讨董卓之乱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
进鸩曰服此药可以辟恶王曰我无疾是欲杀我耳
不肯饮强饮之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宫人饮燕别
酒行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元因令唐姬
起舞姬抗袖而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
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因泣
下呜咽坐者皆歔欷王谓姬曰卿王者姬势不复为
吏民妻自爱从此长辞遂饮药而死时年十八唐姬
颍川人也王薨归乡里父会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
不许及李傕破长安遣兵钞关东略得姬傕因欲妻
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
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
农王妃初平元年二月葬弘农王于故中常侍赵忠
成圹中谥曰怀王
吴
大帝谢夫人
按吴志后妃传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父煚
汉尚书郎徐令权母吴为权聘以为妃爱幸有宠后
权纳姑孙徐氏欲令谢下之谢不肯由是失志早卒
后十余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
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
大帝徐夫人
按吴志后妃传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祖父
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汉
末扰乱去吏随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薨随孙策
讨樊能于麋等于横江击张英于当利口而船少欲
驻军更求琨母时在军中谓琨曰恐州家多发水军
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
船渡军琨具启策策即行之众悉俱济遂破英击走
笮融刘繇事业克定策表琨领丹阳太守会吴景委
广陵来东复为丹阳守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破
卢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迁平卤将军后从讨黄祖
中流矢卒琨生夫人初适同郡陆尚尚卒权为讨卤
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后权迁移以夫人
妒忌废处吴积十余年权为吴王及即尊号登为太
子群臣请立夫人为后权意在步氏卒不许后以疾
卒兄矫嗣父琨侯讨平山越拜偏将军先夫人卒无
子弟祚袭封亦以战功至于芜湖督平魏将军
乌程侯张美人
按吴志后妃传注江表传曰□以张布女为美人有
宠□问曰汝父所在答曰贼已杀之□大怒棒杀之
后思其颜色使巧工刻木作美人形象恒置座侧问
左右布复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适故卫尉冯朝子纯
即夺纯妻入宫大有宠拜为左夫人昼夜与夫人房
宴不听朝政使尚方以金作华燧步摇假髻以千数
令宫人着以相扑朝成夕败辄出更作工匠因缘偷
盗府藏为空会夫人死□哀愍思念葬于苑中大作
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内冢中以为兵卫以金银珍
玩之物送葬不可称计已葬之后□治丧于内半年
不出国人见葬大奢丽皆谓□已死所葬者是也□
舅子何都颜状似□云都代立临海太守奚熙信
言举兵欲还诛都都叔父信时为备海督击杀熙夷
三族言乃息而人心犹疑
妃嫔部列传二
晋
武帝左贵嫔
按晋书后妃传左贵嫔名芬兄思别有传芬少好学
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泰始八年拜修仪
受诏作愁思之文因为离思赋曰生蓬户之侧陋兮
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
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
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
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
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风
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暗暧而无光兮气
懰栗以洌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
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
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
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歔欷兮涕流射
而沾巾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
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疑兮永缅邈而
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乱曰骨肉至
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悲愁梦想魂归见所思
兮惊寤号咷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
零诉斯诗兮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
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回辇过之言及文义
辞对清华左右侍听无不称美及元杨皇后崩芬献
诔曰惟泰始十年秋七月景寅晋元皇后杨氏崩呜
呼哀哉昔有莘适殷姜姒归周宣德中闱徽音永流
樊卫二姬匡齐翼楚马邓两妃亦毗汉主峨峨元后
光嫔晋室伉俪圣皇比踪往古遭命不永背阳即阴
六宫号咷四海恸心嗟予鄙妾衔恩特深追慕三良
甘心自沈何用存思不忘德音何用纪述托辞翰林
乃作诔曰赫赫元后出自有杨奕世朱轮耀彼华阳
惟岳降神显兹祯祥笃生英媛休有烈光含灵握文
异于庶姜和畅春日操厉秋霜疾彼攸遂敦此义方
率由四教匪怠匪荒行周六亲徽音显扬显扬伊何
京室是臧乃聘乃纳聿嫔圣皇正位闺阈惟德是将
鸣佩有节发言有章仰观列图俯览篇籍顾问女史
咨询竹帛思媚皇姑虔恭朝夕允厘中馈执事有恪
于礼斯劳于敬斯勤虽曰齐圣迈德日新日新伊何
克广弘仁终温且惠帝妹是亲经纬六宫罔不弥纶
群妾惟仰譬彼北辰亦既青阳鸣鸠告时躬执桑曲
率导媵姬修成蚕蔟分茧理丝女工是察祭服是治
祗奉宗庙永言孝思于彼六行靡不蹈之皇英佐舜
涂山翼禹惟卫惟樊二霸是辅明明我后异世同轨
亦能有乱谋及天府内敷阴教外毗阳化绸缪庶正
密勿夙夜恩从风翔泽随雨播中外禔福遐迩咏歌
天祚贞吉克昌克繁则百斯庆育圣育贤教逾任姒
训迈姜嫄堂堂太子惟国之元济济南阳为屏为藩
本支庵霭四海荫焉微斯皇妣孰兹克臻曰干盖聪
曰圣允诚积善之堂五福所并宜享高年匪陨匪倾
如彭之齿如之龄云胡不造于兹祸殃寝疾弥留
寤寐不康巫咸骋术扁鹊奏方祈祷无应尝药无良
形神既离载昏载荒奄忽崩殂湮精灭光哀哀太子
南阳繁昌攀援不寐擗踊摧伤呜呼哀哉阖宫号咷
宇内震惊奔者填衢赴者塞庭哀恸雷骇流涕雨零
歔欷不已若丧所生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
双飞紫阁悼后伤后早即窀穸言斯既及涕泗陨落
追惟我后实聪实哲通于性命达于俭节送终之礼
比素上世襚无珍宝唅无明月潜辉梓宫永背昭晰
臣妾哀号同此断绝庭宇遏密幽室增阴空设帷帐
虚置衣衾人亦有言神道难寻悠悠精爽岂浮岂沈
丰奠日陈冀魂之临孰云元后不闻其音乃议景行
景行已溢乃考龟筮龟筮袭吉爰定爰兆克成元室
魂之往矣于以令日仲秋之晨启明始出星陈夙驾
灵舆结驷其舆伊何金根玉箱其驷伊何二骆双黄
习习容车朱服丹章隐隐輲轩弁绖繐裳华毂曜野
素盖被原方相仡仡旌旐翻翻挽童引歌白骥鸣辕
观者夹涂士女涕涟千乘万骑迄彼峻山峻山峨峨
层阜重阿弘高显敞据洛背河左瞻皇姑右睇帝家
惟存揆亡明神所嘉诸姑姊妹娣姒媵御追送尘轨
号咷衢路王侯卿士云会星布群官庶僚缟盖无数
咨嗟通夜东方云曙百祇奉迎我后安厝中外俱临
同哀并慕涕如连云泪如湛露扃闿既阖窈窈冥冥
有夜无昼曷用其明不封不树山□同形昔后之崩
大火西流寒往暑过今亦孟秋自我衔恤倏忽一周
衣服将变痛心若抽逼彼礼制惟以增忧去此素衣
结恋灵丘有始有终天地之经自非三光谁能不零
存播令德没图丹青先哲之志以此为荣温温元后
实宣慈焉抚育群生恩惠滋焉遗爱不已永见思焉
悬明日月垂万春焉呜呼庶妾感四时焉言思言慕
涕涟洏焉咸宁二年纳悼后芬于座受诏作颂其辞
曰峨峨华岳峻极泰清巨灵导流河渎是经惟渎之
神惟岳之灵锺于杨族载育盛明穆穆我后应期挺
生含聪履□岐嶷夙成如兰之茂如玉之荣越在幼
冲休有令名飞声八极翕习紫庭超任邈姒比德皇
英京室是嘉备礼致聘令月吉辰百僚奉迎周生归
韩诗人是咏我后戾至车服晖□登位太微明德日
盛群黎欣戴函夏同庆翼翼圣皇睿□孔纯愍兹狂
戾阐惠播仁蠲衅涤秽与时为新沛然洪赦恩诏遐
震后之践祚囹圄虚陈万国齐欢六合同欣坤神抃
舞天人载悦兴顺降祥表精日月和气烟熅三光朗
烈既获嘉时寻播甘雪元云暗蔼灵液霏霏既储既
积待阳而晞曣晛沾濡柔润中畿长享丰年福禄永
绥及帝女万年公主薨帝痛悼不已诏芬为诔其文
甚丽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以是
屡获恩赐焉答兄思诗书及杂赋颂数十篇并行于
世
武帝胡贵嫔
按晋书后妃传胡贵嫔名芳父奋别有传泰始九年
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
臂而芳既入选下殿号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声芳
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帝遣洛阳令司马肇策拜芳
为贵嫔帝每有顾问不饰言辞率尔而答进退方雅
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宫人数千自此掖
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
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
地而引帝车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
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蒲争矢遂伤上指帝怒
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
而何帝甚有惭色芳生武安公主
武帝诸葛夫人
按晋书后妃传诸葛夫人名婉琅邪阳都人也父冲
字茂长廷尉卿婉以泰始九年春入宫帝临轩使使
持节洛阳令司马肇拜为夫人兄铨字德林散骑常
侍铨弟玫字仁林侍中御史中丞玫妇弟周穆清河
王覃之舅也永嘉初穆与玫劝东海王越废怀帝立
覃越不许重言之越怒遂斩玫及穆临刑玫谓穆曰
我语卿何道穆曰今日复何所说时人方知谋出于
穆非玫之意
惠帝谢夫人
按晋书后妃传谢夫人名玖家本贫贱父以屠羊为
业玖清惠贞正而有淑姿选入后庭为才人惠帝在
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
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贾后妒忌之玖求还西
宫遂生愍怀太子年三四岁惠帝不知也入朝见愍
怀与诸皇子共戏执其手武帝曰是汝儿也及立为
太子拜玖为淑媛贾后不听太子与玖相见处之一
室及愍怀遇酷玖亦被害焉永康初诏改葬太子因
赠玖夫人印绶葬显平陵
夏侯妃
按晋书后妃传元夏侯太妃名光姬沛国谯人也祖
威兖州刺史父庄字仲容淮南太守清明亭侯妃生
自华宗幼而明慧琅邪武王为世子觐纳焉生元帝
及恭王薨元帝嗣立称王太妃永嘉元年薨于江左
葬琅邪国初有谶云铜马入海建邺期太妃小字铜
环而元帝中兴于江左焉
元帝豫章君
按晋书后妃传豫章君荀氏元帝宫人也初有宠生
明帝及琅邪王裒由是为虞后所忌自以位卑每怀
怨望为帝所谴渐见□薄及明帝即位封建安君别
立第宅太宁元年帝迎还台内供奉隆厚及成帝立
尊重同于太后咸康元年薨诏曰朕少遭悯凶慈训
无禀抚育之勤建安君之仁也一旦薨殂实思报复
永惟平昔感痛哀摧其赠豫章郡君别立庙于京都
成帝章妃
按晋书后妃传章太妃周氏以选入成帝宫有宠生
哀帝及海西公始拜为贵人哀帝即位诏有司议贵
人位号太尉桓温议宜称夫人尚书仆射江虨议应
曰太夫人诏崇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同又诏朝臣
不为太妃敬合礼典下太常江逌议位号不极不应
尽敬兴宁元年薨帝欲服重江虨启应缌麻三月诏
欲降为□年虨又启厌屈私情所以上严祖考帝从
之
宋
武帝张夫人
按宋书后妃传武帝张夫人讳阙不知何郡县人也
义熙初得幸高祖生少帝又生义兴恭长公主惠媛
永初元年拜为夫人少帝即位有司奏曰臣闻严亲
敬始所因者本克孝之道由中被外伏惟夫人德并
坤元徽音光劭发祥兆庆诞启圣明宜崇极徽号允
备盛则从春秋母以子贵之义遵汉晋推庆之典谨
上尊号为皇太后宫曰永乐少帝既废太后还玺绂
随居吴县太祖元嘉元年拜营阳王太妃三年薨
武帝胡婕妤
按宋书后妃传武帝胡婕妤讳道女淮南人义熙初
为高祖所纳生文帝五年被谴赐死时年四十二葬
丹徒高祖践阼追赠婕妤太祖即位有司奏曰臣闻
德厚者礼尊庆深者位极故閟宫既构咏歌先妣园
陵崇卫聿追来孝伏惟先婕妤柔明塞渊光备六列
德昭坤范训洽母仪用能启祚圣明奄宅四海严亲
莫逮天禄永违臣等远准春秋近稽汉晋谨上尊号
曰章皇太后陵曰熙宁立庙于京师太后兄子元庆
位至奉朝请
文帝路淑媛
按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讳惠男丹杨建康人也
以色貌选入后宫生孝武帝拜为淑媛年既长无宠
常随世祖出蕃世祖入讨元凶淑媛留寻阳上即位
遣建平王宏奉迎有司奏曰臣闻历集周邦徽音克
嗣气淳汉国沙麓发祥昔在上代业隆祚远未有不
敷阴教以阐洪基膺淑庆以载圣哲者也伏惟淑媛
柔明内昭徽仪外范合灵初迪则庶姬仰曜引训蕃
阃则家邦被德民应惟和神属惟祉故能诞锺睿躬
用集大命固灵根于既殒融盛烈乎中兴载厚化深
声咏允缉宜式谐旧典恭享极号奉尊号曰皇太后
宫曰崇宪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
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
宫掖事秘莫能辨也孝建二年追赠太后父兴之散
骑常侍兴之妻徐氏余杭县广昌乡君大明四年太
后弟子抚军参军琼之上表曰先臣故怀安令道庆
赋命乖辰自违明世敢缘卫戍请名之典特乞云雨
微垂洒润诏付门下有司承旨奏赠给事中琼之及
弟休之茂之并超显职太后颇豫政事赐与琼之等
财物家累千金居处服器与帝子相侔琼之宅与太
常王僧达并门尝盛车服卫从造僧达僧达不为之
礼琼之以诉太后太后大怒告上曰我尚在而人皆
陵我家死后乞食矣欲□僧达上曰琼之年少自不
宜轻造诣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大明五
年太后随上巡南豫州妃主以下并从废帝即位号
太皇太后太宗践阼号崇宪太后初太宗少失所生
为太后所摄养世祖尽心祗事而太后抚爱亦笃及
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有司奏曰夫德敷于内
典章必远化覃于外徽号宜宣伏惟皇太后懿圣自
天母仪允着义明八远道变九围圣明登御景祚攸
改皇太后宜即前号别居外宫诏曰朕备丁艰罚蚤
婴孤苦特蒙崇宪太后圣训抚育昔在蕃阃常奉药
膳中迫凶威抱怀莫遂今泰运初启情典获伸方欲
亲奉晨昏尽欢闺禁不得如所奏寻崩时年五十五
迁殡东宫门题曰崇宪宫上又诏曰朕幼集荼蓼夙
凭德训龛虣定业实资仁范恩着屯夷有兼常慕夫
礼沿情施义循事立可特齐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
谥曰昭皇太后葬世祖陵东南号曰修宁陵先是晋
安王子勋未卒巫者谓宜开昭太后陵以为厌胜修
复仓卒不得如礼上性忌虑将来致灾泰始四年夏
诏有司曰崇宪昭太后修宁陵地大明之世久所考
卜前岁遭诸蕃之难礼从权宜奉营仓卒末暇营改
而茔隧之所山原卑陋顷年颓坏日有滋甚恒费修
整终无永固且详考地形殊乖相势朕早蒙慈遇情
礼兼常思使终始之义载彰幽显史官可就岩山左
右更宅吉地明审龟筮须选令辰式遵旧典以礼创
制今中虽宁边裔未息营就之功务在从简举言
寻悲情如切割有司奏北疆未缉戎役是务礼之详
略各沿时宜臣等参议修宁陵元宫补治毁坏权施
油殿暂出梓宫事毕即窆于事为允诏可琼之为衡
阳内史先后卒废帝景和中以休之为黄门侍郎茂
之左军将军并封开国县侯邑千户又追赠兴之侍
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
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立道庆女为皇后以休
之为侍中茂之黄门郎太宗废幼主欲说太后之心
乃下令书曰太皇太后早垂爱遇沿情即事同于天
属前车骑谘议参军路休之前丹阳丞路茂之崇宪
密戚蚤延荣贵并怀所勋宜殊恒饰休之可黄门侍
郎领步兵校尉茂之可中书侍郎太宗未即位故称
令书茂之又迁司徒从事中郎休之桂阳王休范镇
北谘议参军太宗杀世祖诸子因此陷休之等宥其
诸子
文帝沈婕妤
按宋书后妃传文帝沈婕妤讳容不知何许人也纳
于后宫为美人生明帝拜为婕妤元嘉三十年卒时
年四十葬建康之莫府山世祖即位追赠湘东国太
妃太宗即位有司奏曰昔豳都追远正邑缠哀缅慕
德义敬奉园陵先太妃德履端华徽景明峻风光宸
掖训流国闱鞠圣诞灵蚤捐鸿祚臣等远模汉册近
仪晋典谨上尊号为皇太后下礼官议谥谥曰宣太
后陵号曰崇宁以太后弟道庆为给事中泰始三年
卒追赠通直散骑常侍赐爵县侯又追赠太后父散
骑常侍母王氏成乐乡君
文帝潘淑妃
按南史后妃传潘淑妃者本以貌进始未见赏帝好
乘羊车经诸房淑妃每庄饰褰帷以候并密令左右
以盐水洒地帝每至户羊辄舐地不去帝曰羊乃为
汝徘徊况于人乎于此爱倾后宫
按宋书袁皇后传上待后恩礼甚笃袁氏贫薄后每
就上求钱帛以赡与之上性节俭所得不过三五万
三五十匹后潘淑妃有宠爱倾后宫咸言所求无不
得后闻之欲知信否乃因潘求三十万钱与家以观
上意信宿便得因此恚恨甚深称疾不复见上
孝武帝殷淑仪
按南史后妃传殷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也丽色巧笑
义宣败后帝密取之宠冠后宫假姓殷氏左右宣泄
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出及薨帝尝思见之遂为通
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如此积日形色不异追赠贵
妃谥曰宣及葬给辒辌车虎贲班剑銮辂九旒黄屋
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上自于南掖门临过丧车悲
不自胜左右莫不掩泣上痛爱不已精神罔罔颇废
政事每寝先于灵□酌奠酒饮之既而恸哭不能自
反又讽有司奏曰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
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乃立别庙
于都下时有巫者能见鬼说帝言贵妃可致帝大喜
令召之有少顷果于帷中见形如平生帝欲与之言
默然不对将执手奄然便歇帝尤哽恨于是拟李夫
人赋以寄意焉谢庄作哀策文奏之帝卧览读起坐
流涕曰不谓当今复有此才都下传写纸墨为之贵
或云贵妃是殷琰家人入义宣家义宣败入宫云
按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子鸾字孝羽孝武帝第
八子也母殷淑仪宠倾后宫子鸾爱冠诸子凡为上
所盻遇者莫不入子鸾之府国及为南徐州又割吴
都以属之六年丁母忧追进淑仪为贵妃班亚皇后
谥曰宣葬给辒辌车虎贲班剑銮辂九旒黄屋左纛
前后部羽葆鼓吹上自临南掖门临过丧车悲不自
胜左右莫不感动上痛爱不已拟汉武李夫人赋其
词曰朕以亡事弃日阅览前王词苑见李夫人赋凄
其有怀亦以嗟咏久之因感而会焉巡灵周之残册
略鸿汉之遗篆吊新宫之奄映喭璧台之芜践赋流
波以谣思诏河济以崇典虽媛德之有载竟滞悲其
何遣访物运之荣落讯云霞之舒卷念桂枝之秋霣
惜瑶华之春剪桂枝折兮沿岁倾瑶华碎兮思联情
彤殿闭兮素尘积翠戺芜兮紫苔生宝罗歇兮春幌
垂珍簟空兮夏帱扃秋台恻兮碧烟凝冬宫列兮朱
火清流律有终深心无歇徙倚云日裴回风月思玉
步于凤墀想金声于鸾阙竭方池而飞伤损圜渊而
流咽端蚤朝之晨罢泛辇路之晚清南陆跸阊阖
轹北津警承明面缟馆之酸素造松帐之葱青俯众
嗣而恸兴抚藐女而悲生虽哀终其已切将何慰于
尔灵存飞荣于景路没申藻于服车垂葆旒于昭术
竦鸾剑于清都朝有俪于征准礼无替于粹图閟瑶
光之密陛宫虚梁之余阴俟玉羊之晨照正金鸡之
夕临升云以引思锵鸿锺以节音文七星于霜野
旗二耀于寒林中云枝之夭秀寓坎泉之曾岑屈封
嬴之自古申反周乎在今遣双灵兮达孝思附孤魂
兮展慈心伊鞠报之必至谅显晦之同深予弃西楚
之齐化略东门之遥沦涟两拍之伤奄抑七萃之
箴又讽有司曰典礼云天子有后有夫人檀弓云舜
葬苍梧云二妃不从婚义云后立六宫有三夫人然
则三妃则三夫人也后之有三妃犹天子之有三公
也按周礼三公八命诸侯七命三公既尊于列国诸
侯三妃亦贵于庶邦夫人据春秋传仲子非鲁惠公
之元嫡尚得考彼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
刱立新庙尚书左丞徐爰之又议宣贵妃既加殊命
礼绝五宫考之古典显有成据庙堂克构宜选将作
大匠卿葬毕诏子鸾摄职以本官兼司徒进号抚军
司徒给鼓吹一部礼仪并依正公又加都督南徐州
诸军事八年加中书令领司徒
明帝陈贵妃
按宋书后妃传明帝陈贵妃讳妙登丹阳建康人屠
家女也世祖常使尉司采访民间子女有姿色者太
妃家在建康县界家贫有草屋两三间上出行问尉
曰御道边那得此草屋当由家贫赐钱三万令起瓦
屋尉自送钱与之家人并不在唯太妃在家时年十
二三尉见其容质甚美即以白世祖于是迎入宫在
路太后房内经二三年再呼不见幸太后因言于上
以赐太宗始有宠一年许衰歇以乞李道儿寻又迎
还生废帝故民中皆呼废帝为李氏子废帝后每自
称李将军或自谓李统太宗即位拜贵妃礼秩同皇
太子妃废帝践阼有司奏曰臣闻河龙启圣理浃民
神郊电基皇庆烁天地故资敬之道粹古铭风沿贵
之谊眇代凝则伏惟贵妃含和日晷表淑星枢徽音
峻古柔光照世声华帝掖轨秀天嫔景发皇明祚昌
睿命而备物之章未焕彝策远酌前王允陟鸿典臣
等参议谨上尊号曰皇太妃舆服一如晋孝武帝太
后故事置家令一人改诸国太妃曰太妃宫曰弘化
追赠太妃父金宝散骑常侍金宝妻王氏永世县成
乐乡君升明初降为苍梧王太妃伯父照宗中书通
事舍人叔念步兵校尉兄敬元通直郎南鲁郡太
守念大通货贿侵乱朝政升明初赐死
明帝陈昭华
按宋书后妃传明帝陈昭华讳法容丹阳建康人也
太宗睌年痿疾不能内御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
以入宫及生男皆杀其母而以与六宫所爱者养之
顺帝桂阳王休范子也以昭华为母焉明帝崩昭华
拜安成王太妃顺帝即位进为皇太妃顺帝禅位去
皇太妃之号
明帝沈美人
按宋书袁皇后传后亡后常有小小灵应沈美人者
太宗所幸也尝以非罪见责应赐死从后昔所住徽
音殿前度此殿有五间自后崩后常闭美人至殿前
流涕大言曰今日无罪就死先后若有灵当知之殿
诸□户应声豁然开职掌遽白太祖太祖惊往视之
美人乃得释
南齐
郁林王何妃
按南齐书后妃传郁林王何妃名婧英庐江灊人抚
军将军戢之女也永明二年纳为南郡王妃十一年
为皇太孙妃郁林王即位为皇后嫡母刘氏为高昌
县都乡君所生母宋氏为余杭广昌乡君将拜镜在
□无故堕地其冬与太后同日谒太庙后禀性淫乱
为妃时便与外人奸通在后宫复通帝左右杨之
与同寝处如伉俪之又与帝相爱故帝恣之迎
后亲戚入宫赏赐人百数十万以世祖耀灵殿处后
家属帝被废后贬为王妃
海陵王王妃
按南齐书后妃传海陵王王妃名韶明琅邪临沂人
太常慈女也永明八年纳为临汝公夫人郁林即位
为新安王妃延兴元年为皇后其年降为海陵王妃
梁
高祖丁贵嫔
按梁书后妃传高祖丁贵嫔讳令光谯国人也世居
襄阳贵嫔生于樊城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
为名相者云此女当大贵高祖临州丁氏因人以闻
贵嫔时年十四高祖纳焉初贵嫔生而有赤痣在左
臂治之不灭至是无何忽失所在事德皇后小心祗
敬尝于供养经案之侧仿□若见神人心独异之高
祖义师起昭明太子始诞育贵嫔与太子留在州城
京邑平乃还京都天监元年五月有司奏为贵人未
拜其年八月又为贵嫔位在三夫人上居于显阳殿
及太子定位有司奏曰礼母以子贵皇储所生不容
无敬宋泰豫元年六月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陈
太妃则宋明帝在时百官未有敬臣窃谓母以子贵
义着春秋皇太子副贰宸极率土咸执吏礼既尽礼
皇储则所生不容无敬但帝王妃嫔义与外隔以理
以例无致敬之道也今皇太子圣睿在躬储礼夙备
子贵之道抑有旧章王侯妃主常得通信问者及六
宫三夫人虽与贵嫔同列并应以敬皇太子之礼敬
贵嫔宋元嘉中始兴武陵国臣并以吏敬敬所生潘
淑妃路淑媛贵嫔于宫臣虽非小君其义不异与宋
泰豫朝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事义正同谓宫阉
施敬宜同吏礼诣神虎门奉笺致谒年节称庆亦同
如此妇人无阃外之事贺及问讯笺什所由官报闻
而已夫妇人之道义无自专若不仰系于夫则当俯
系于子荣亲之道应极其所荣未有子所行而所从
不足者也故春秋凡王命为夫人则礼秩与子等列
国虽异于储贰而从尊之义不殊前代依准布在旧
事贵嫔载诞元良克固大业礼同储君实惟旧典寻
前代始置贵嫔位次皇后爵无所视其次职者位视
相国爵比诸侯王此贵嫔之礼已高朝列况母仪春
宫义绝常算且储妃作配率由盛则以妇逾姑弥乖
从序谓贵嫔典章太子不异于是贵嫔备典章礼数
同于太子言则称令贵嫔性仁恕及居宫内接驭自
下皆得其欢心不好华饰器服无珍丽未尝为亲戚
私谒及高祖弘佛教贵嫔奉而行之屏绝滋腴长进
蔬膳受戒日甘露降于殿前方一丈五尺高祖所立
经义皆得其指归尤精净名经所受供赐悉以充法
事普通七年十月庚辰薨殡于东宫临云殿年四十
二诏吏部郎张缵为哀策文曰菆涂既启桂□虚凝
龙帷已荐象服将升皇帝伤璧台之永閟悼曾城之
不践罢乡歌乎燕乐废彻齐于祀典风有采蘩化行
南国爰命史臣俾流嫔德其辞曰轩纬之精江汉之
英归于君袂生此离明诞自厥初时维载育枢电绕
郊神光照屋爰及待年含章早穆声被洽阳誉宣中
谷龙德在田聿恭兹祀阴化代终王风攸始动容谘
式出言顾史宜其家人刑于国纪膺斯眷命从此宅
心狄缀采珩佩动雅音日中思戒月满怀箴如何不
局天高照临元紞莫修袆章早缺成物谁能芳猷有
烈素魄贞明紫宫照晰逮下靡伤思贤罔蔽躬俭则
节昭事惟虔金玉无玩筐筥不捐祥流德化庆表亲
贤甄昌轶启孕鲁陶燕方论妇教明章阃席元池早
扃湘沅已穸展衣委华朱幩寝迹慕结储闱哀深蕃
辟呜呼哀哉令龟兆良葆引迁祖具僚次列承华接
武日杳杳以霾春风凄凄而结绪去曾掖以依迟饰
新宫而延伫呜呼哀哉启丹旗之星□振容车之黼
裳拟灵金而郁楚泛凄管而凝伤遗备物乎营寝掩
重阍于窒皇椒风暖兮犹昔兰殿幽而不阳呜呼哀
哉侧闱高义彤管有怿道变虞风功参唐迹婉如之
人休光赤舄施诸天地而无朝夕呜呼哀哉有司奏
谥曰穆太宗即位追崇曰穆太后太后父仲迁天监
初官至兖州刺史
高祖阮修容
按梁书后妃传高祖阮修容讳令嬴本姓石会稽余
姚人也齐始安王遥光纳焉遥光败入东□宫建康
城平高祖纳为彩女天监六年八月生世祖寻拜为
修容常随世祖出蕃大同六年六月薨于江州内寝
时年六十七其年十一月归葬江宁县通望山谥曰
宣世祖即位有司奏追崇为文宣太后承圣二年追
赠太后父齐故奉朝请灵宝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
武康县侯邑五百户母陈氏武康侯夫人
元帝徐妃
按梁书后妃传世祖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
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
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
太清三年五月被谴死葬江陵瓦官寺
按南史后妃传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
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
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
妾便交杯接坐纔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
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
能猎萧漂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
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
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
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
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
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车至
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
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厅事两柱俱碎帝以
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陈
后主张贵妃
按陈书后妃传后主张贵妃名丽华兵家女也家贫
父兄以织席为事后主为太子以选入宫是时龚贵
嫔为良娣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后主见而说焉因
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惠
甚被宠遇后主每引贵妃与宾客游宴贵妃荐诸宫
女预焉后宫等咸德之竞言贵妃之善由是爱倾后
宫又好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
聚诸妖巫使之鼓舞因参访外事人间有一言一事
妃必先知之以白后主由是益重妃内外宗族多被
引用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
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
按史臣侍中郑国公魏征考览记书参详故老云后
主初即位以始兴王叔陵之乱被伤卧于承香阁下
时诸姬并不得进唯张贵妃侍焉而柳太后犹居柏
梁殿即皇后之正殿也后主沈皇后素无宠不得侍
疾别居求贤殿至德二年乃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
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牖壁带悬楣
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
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
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
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
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
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又有王李二美人张薛二
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并有宠递代以
游其上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
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
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
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之
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
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
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而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
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
瞻视盻睐光采溢目照□左右常于阁上靓临于
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
是时后主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并因宦者蔡脱儿李
善度进请后主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李蔡所不
能记者贵妃并为条疏无所遗脱由是益加宠异冠
绝后庭而后宫之家不遵法度有挂于理者但求哀
于贵妃贵妃则令李蔡先启其事而后从容为言之
大臣有不从者亦因而谮之所言无不听于是张孔
之势熏灼四方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阉宦便佞之
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
乱矣
北齐
武成帝李夫人
按北史后妃传弘德夫人李氏赵郡李叔让女也初
为魏静帝嫔武成纳焉生南阳王仁盛为太妃姊为
南安王思妃坐夫反以烧死太妃闻之发狂而薨文
宣王嫔及中人卢勒又妹武成并以为嫔武成崩后
胡后令二嫔自杀二嫔悲哭后主为之恻怆私遗衣
物令出外避焉卢养淮南王后为太妃又有马嫔亦
得幸为后所妒自缢死彭乐任祥□有女因坐父兄
事皆入宫为文宣所幸武成以彭为夫人养齐安王
任生丹阳王并为太妃
后主冯淑妃
按北史后妃传冯淑妃名小怜太穆后从婢也穆后
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
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
命淑妃处隆基堂淑妃恶曹昭仪所常居也悉令反
换其地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
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识者以为后主名
纬杀围言非吉征及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
攻之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帝□且止召淑妃
共观之淑妃妆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
下旧俗相传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迹淑妃欲往观
之帝恐弩矢及桥故抽攻城木造远桥监作舍人以
不速成受罚帝与淑妃度桥桥坏至夜乃还称妃有
功勋将立为左皇后即令使驰取袆翟等皇后服御
仍与之并骑观战东偏小却淑妃怖曰军败矣帝遂
以淑妃奔还至洪洞戌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乱
唱贼至于是复走内参自晋阳以皇后衣至帝为按
辔命淑妃着之然后去帝奔邺太后后至帝不出迎
淑妃将至凿城北门出十里迎之复以淑妃奔青州
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
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仍以赐之及帝遇害以淑妃
赐代王达甚嬖之淑妃弹琵琶因弦断作诗曰虽蒙
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达妃
为淑妃所谮几致于死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
着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后主以李祖钦女为左
昭仪进为左娥英裴氏为右娥英娥英者兼取舜妃
娥皇女英名阳休之所制乐人曹僧奴进二女大者
忤旨剥面皮少者弹琵琶为昭仪以僧奴为日南王
僧奴死后又贵其兄弟妙达等二人同日皆为郡王
为昭仪别起隆基堂极为绮丽陆媪诬以左道遂杀
之又有董昭仪毛夫人彭夫人王夫人小王夫人二
李夫人皆嬖宠之
隋
文帝陈宣华
按隋书后妃传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
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
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
藩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
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
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
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初上寝
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
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
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
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
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
曰勇也述岩出合为□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
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
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
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
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
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
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
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
夜太子烝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
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文帝蔡容华
按隋书后妃传容华夫人蔡氏丹阳人也陈灭之后
以选入宫为世妇容仪婉上甚悦之以文献皇后
故希得进幸及后崩渐见宠遇拜为贵人参断宫掖
之务与陈氏相亚上寝疾加号容华夫人上崩后自
请言事亦为炀帝所烝
唐一
太宗徐贤妃
按唐书后妃传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
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
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盻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
于是所论着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
卷而辞致赡蔚又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
外郎惠再迁充容贞观永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
宫室百姓劳怨惠上疏极谏且言东戍辽海西讨昆
丘士马罢耗漕饷漂没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
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
劳者为易乱之符也又言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
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
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
珠玉为荡心鸩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于业
泰体逸于时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
赐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
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志永徽元年卒
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惠之弟齐齐
子坚皆以学闻女弟为高宗倢亦有文藻世以拟
汉班氏
按旧唐书本传时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倦劳
役上疏谏曰自贞观已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
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
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
之事望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
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
嚼百王网罗千代者矣古人有云虽休勿休良有以
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
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
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丘之役士马疲于甲冑舟
车倦于转轮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
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
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
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
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
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
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
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
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
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妾又闻为
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
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
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
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
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
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
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夫珍玩
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窃见
服玩纤靡如变化于自然织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
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
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
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
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
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
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故亦苞吞心府
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
惟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
以替前非则令名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大太
宗善其言优赐甚厚及太宗崩追思愿遇之恩哀慕
愈甚发疾不自医病甚谓所亲曰吾荷顾实深志在
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因为七言诗及
连珠以见其志永徽元年卒时年二十四诏赠贤妃
陪葬于昭陵之石室
中宗上官昭容
按唐书后妃传上官昭容者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
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太常少卿休远之姊
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庭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
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
丽可观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然群
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
容封郑沛国夫人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
抑唐家节愍太子不平及举兵叩肃章门索婉儿婉
儿曰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与后挟
婉儿登元武门避之会太子败乃免婉儿劝帝侈大
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君臣
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
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
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
力也郑卒谥节义夫人婉儿请降秩行服诏起为婕
妤俄还昭容帝即婉儿居穿沼筑岩穷饰胜趣即引
侍臣宴其所是时左右内职皆听出外不呵止婉儿
与近嬖至皆营外宅□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
以求剧职要官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湜开商山道
未半因帝遗制虚列其功加甄赏韦后之败斩阙下
初郑方□梦巨人升大称曰持此称量天下婉儿生
逾月母戏曰称量者岂尔耶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
符其梦云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始从母子王昱
为拾遗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
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
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郑以责婉儿不从节愍诛
三思果索之始忧惧及草遗制即引相王辅政临淄
王兵起被收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
不许遂诛开元初裒次其文章诏张说题篇
元宗梅妃
按唐曹邺梅妃传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
医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
志父奇之名曰采苹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
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
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
尘上宫中亦自以为不及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
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
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
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园梅
花凤笛玻杯剪刀绮□八赋是时承平岁久海内无
事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闲必妃侍侧上命破
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登时退阁上命
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
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
如此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赐白玉
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
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
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会太真杨氏
入侍宠爱日夺上无□意而二人相疾避路而行上
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太真忌而智
妃性柔缓亡以胜后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后上
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合
叙旧爱悲不自胜继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
留合前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太真既至问
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
泉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也太真语益坚上顾左
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籍御榻下有妇人遗舄
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可
出见群臣妾止此合以俟驾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复
寝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太真怒甚径归私第上顷
□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遗
舄并翠钿命封赐妃谓使者曰上弃我之深乎使曰
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恶情耳妃笑曰恐怜我则动肥
婢情岂非弃也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
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
报曰无人解赋妃乃自作楼东赋略曰玉鉴尘生凤
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
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
乃花心扬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
昏兮听凤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
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
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
妙曲乘画鹢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
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
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着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
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钟空长叹而
掩袂踌躇步于楼东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
以庾词宣言怨望愿赐死上默然会岭表使归妃问
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果实
使来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楼会驿使至命封珍珠
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诗
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
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
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后禄山犯阙上西
幸太真死及东归寻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谓兵火之
后流落他处诏有得之官二秩钱百万搜访不知所
在上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亦不可得有宦
者进其画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诗题于上曰忆昔
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
奈娇波不顾人读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后上暑月昼
寝仿□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雾露状妃
曰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东梅
株傍上骇然流汗而寤登时令往太液池发视不获
上益不乐忽悟温泉汤池侧有梅十余株岂在是乎
上自命驾令发视纔数株得尸裹以锦裀盛以酒槽
附土三尺许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视其所伤胁下
有刀痕上自制文诔之以妃礼易葬焉
元宗杨贵妃
按唐书后妃传元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
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
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
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
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
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迎意辄悟帝
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天宝初
进册贵妃追赠父元琰太尉齐国公擢叔元珪光禄
卿宗兄铦鸿胪卿锜侍御史尚太华公主主惠妃所
生最见宠遇而钊亦显钊国忠也三姊皆美劭帝
呼为姨封韩虢秦三国为夫人出入宫掖恩宠声焰
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让皆不敢就位台
省州县奉请托奔走期会过诏敕四方献饷结纳门
若市然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
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它日妃以谴还铦第比中仄
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
中供帐司农酒饩百余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
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
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慰良渥明日诸姨上食乐作
骤赐左右不可赀由是愈见宠赐诸姨钱岁百万为
脂粉费铦以上柱国门列戟与锜国忠诸姨五家第
舍联亘拟宪宫禁率一堂费缗千万见他第有胜者
辄坏复造务以侈相夸诩土木工食不息帝所得
奇珍及贡献分赐之使者相御于道五家如一妃每
从游幸乘马则力十授辔策凡充锦绣官及治琢金
玉者大抵千人奉须索奇服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
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于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
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进九章银青阶擢翼户部侍
郎天下风靡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
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天宝九载妃复得谴还外
第国忠谋于吉温温因见帝曰妇人过忤当死然何
惜宫中一席广为鈇锧地更使外辱乎帝感动辍食
诏中人张韬光赐之妃因韬光谢帝曰妾有罪当万
诛然肤发外皆上所赐今且死无以报引刀断一缭
发奏之曰以此留诀帝见骇惋遽召入礼遇如初因
又幸秦国及国忠第赐两家巨万国忠既遥领剑南
每十月帝幸华清宫五宅车骑皆从家别为队队一
色俄五家队合烂若万花川谷成锦绣国忠导以剑
南旗节遗钿堕舄瑟瑟玑琲狼藉于道香闻数十里
十载正月望夜妃家与广宁主僮骑争阛门鞭挺欢
竞主堕马仅得去主见帝泣乃诏杀杨氏奴贬驸马
都尉程昌裔官国忠之辅政其息昢尚万春公主暄
尚延和郡主弟鉴尚承荣郡主又诏为元琰立家庙
帝自书其碑铦秦国早死故韩虢与国忠贵最久而
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每入谒并驱道
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密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
时人谓为雄狐诸王子孙凡婚聘必先因韩虢以请
辄皆遂至数百千金以谢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
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
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
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庭国忠入白
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元礼
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
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
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帝至自蜀道过其所使祭
之且诏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以国忠负
上速乱为天下杀之今葬妃恐反仄自疑帝乃止密
遣中使者具棺椁它葬焉启瘗故香囊犹在中人以
献帝视之凄感流涕命工貌妃于别殿朝夕往必为
哽欷马嵬之难虢国与国忠妻裴柔等奔陈仓县令
率吏追之意以为贼弃马走林虢国先杀其二子柔
曰□我死即并其女刺杀之乃自刭不殊吏载置于
狱问曰国家乎贼乎吏曰互有之乃死瘗陈仓东郭
外 按安禄山传杨贵妃有宠禄山请为妃养儿帝
许之其拜必先妃后帝帝怪之答曰蕃人先母后父
帝大悦命与杨铦及三夫人约为兄弟
妃嫔部列传三
唐二
代宗崔妃
按旧唐书后妃传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秘书
少监母杨氏韩国夫人天宝中杨贵妃宠幸即妃之
姨母也时韩国虢国之宠冠于戚里时代宗为广平
王故元宗选韩国之女嫔于广平邸礼仪甚盛生召
王偲初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及西京陷贼母党
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顾渐薄达京而薨
德宗韦贤妃
按唐书后妃传德宗贤妃韦氏戚里旧族也祖濯尚
定安公主初为良娣德宗贞元四年册拜贤妃宫壸
事无不听而性敏淑言动有绳矩帝重之后宫莫不
师其行帝崩自表留奉崇陵园元和四年薨
按旧唐书本传德宗韦贤妃不知氏族所出初为良
娣贞元二年册为贤妃及德宗崩请于崇陵终丧纪
因侍于寝园
敬宗郭贵妃
按唐书后妃传敬宗贵妃郭氏右威卫将军义之子
失义何所人长庆时后以容选入太子宫太子即位
为才人生晋王普帝以早得子又淑丽冠后庭故宠
异之逾年为贵妃赠义礼部尚书兄环少府少监赐
大第文宗立爱晋王若己子待妃礼不衰亡其薨年
武宗王贤妃
按唐书后妃传武宗贤妃王氏邯郸人失其世年十
三善歌舞得入宫中穆宗以赐颍王性机悟开成末
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状纤颀
颇类帝每畋苑中才人必徒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
至尊相与驰出入观者莫知孰为帝也帝欲立为后
宰相李德裕曰才人无子且家不素显恐诒天下议
乃止帝稍惑方士说欲饵药长年后寖不豫才人每
谓亲近曰陛下日燎丹言我取不死肤泽消槁吾独
忧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视曰吾气奄奄情
虑耗尽顾与汝辞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帝
曰脱如我言奈何对曰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帝不
复言及大渐才人悉取所常贮散遗宫中审帝已崩
即自经幄下当时嫔媛虽常妒才人专上者返皆义
才人为之感恸宣宗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
柏城
武宗孟才人
按剧谈录孟才人善歌有宠于武宗皇帝嫔御之中
莫与为比一旦龙体不豫召而问曰我若不讳汝将
何之对曰以微眇之身受君王之宠若陛下万岁之
后无复生焉是日俾于御榻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
凄切闻者莫不涕零及宫中晏驾哀恸数日而殒禁
掖近臣以小棺殡于殿侧山陵之际梓宫重莫能举
识者曰得非候才人乎于是舆榇以殉遂窆于端陵
之侧是岁攻文之士或为赋题或为诗目以为冯媛
班姬无以过也所知者张佑有诗云偶因清唱咏
频奏入宫中二十春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孟
才人
懿宗郭淑妃
按唐书后妃传懿宗淑妃郭氏幼入郓王邸宣宗在
位春秋高恶人言立太子事王以嫡长居外宫心常
忧惴妃护侍左右慰安起居终得无恙生女未能言
忽曰得活王惊异之及即位以妃为美人进拜淑妃
女为同昌公主下嫁韦保衡处内宅妃以主故出入
娱饮不禁是时哗言与保衡乱莫得其端僖宗立保
衡缘他罪为人所发且污旧谤卒贬死妃犹处禁中
黄巢之难天子出蜀仓卒妃不及从遂流落闾里不
知所终
后梁
太祖陈昭仪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昭仪陈氏宋州人也少以色进
太祖已贵嫔妾数百而昭仪专宠太祖尝疾昭仪与
尼数十人昼夜为佛法未尝少懈太祖以为爱己尤
宠之开平三年度为尼居宋州佛寺
太祖李昭容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昭容李氏亦以色进尢谨愿未
尝去左右太祖病画寝方寐忽栋折独李氏侍侧遽
牵太祖衣太祖惊走栋折寝上太祖德之拜昭容皆
不知其所终
末帝张德妃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末帝德妃张氏其父归霸事太
祖为梁功臣帝为王时以妇聘之帝即位将册妃为
后妃请待帝郊天而帝卒不得郊贞明五年妃病甚
帝遽册为德妃其夕薨年二十四
末帝郭次妃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次妃郭氏父归厚事梁为登州
刺史妃少以色进梁亡庄宗入宫梁故妃妾皆号泣
迎拜贺王友雍妃石氏有色庄宗召之石氏慢骂庄
宗杀之次以召妃妃惧而听命已而度为尼赐名誓
正居于洛阳初庄宗之入汴也末帝登建国楼谓控
鹤指挥使皇甫麟曰晋吾世雠也不可俟彼刀锯卿
可尽我命无使我落雠人之手麟与帝相持恸哭是
夕进刃于帝麟亦自刭庄宗入汴命河南张全义葬
其尸藏其首于太社晋天福三年诏太社先藏罪人
首级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遣右卫将军安崇阮
与妃同葬之妃卒洛阳
后唐
明宗王淑妃
按五代史唐家人传淑妃王氏邠州饼家子也有美
色号花见羞少卖梁故将刘鄩为侍儿鄩卒王民无
周
周制天子立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以佐后修内治之政
按礼记曲礼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
妾
陈
注
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自后而
下皆三因而增其数妾之数未闻
大
全
马氏曰昏义
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此曰天子有后有
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盖昏义言后宫之治
故兼天子后言之而备六宫之数而妾不与焉曲
礼言后宫之位故止言天子而备六宫之名则虽
后之尊亦曰有后而妾之贱亦与焉
按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
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
下内和而家理
按周礼天官九嫔
订
义
郑康成曰嫔妇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
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
内治故天下内和而家理不列夫人于此官者夫
人之于后犹三公之于王坐而论妇礼无官职
薛平仲曰周官言夫人多矣而夫人曾不列于官
九嫔世妇女御又不言其数三公固无官也嫔妇
女御之以德进者不徒求以充位也内宰自内竖
以上皆所以纪纲王宫之治而九嫔以下所以辅
成王内之治者非法不立非人不行内外盖一道
所以叙次之别如此 陈君举曰妇人女子常与
至尊幽居九重人弗得见骄蹇自恣无所不至故
使之分职于六宫附属于冢宰而天官内宰春官
世妇又得以参检其事与夫妇妾贱人自相使令
而无畏忌者不同矣汉高之戚夫人留侯曰骨肉
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袁盎却谨夫人坐文帝怒
说以人彘乃从使大臣得与内事其如是乎后世
一女专恣而公卿附离之不暇尚何冢宰之能率
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
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
订
义
刘执中曰一曰妇德妇以柔顺贞洁为本皆本
于德二曰妇言者言其心之声心怀温柔则言温
柔心怀正顺则言正顺三曰妇容者谓用礼以正
其容也容见于身则动根于德德以正其心而礼
以正其容故能步武成于宫商动静中于礼乐诗
不云乎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四曰妇功功者德行之实有德行以饬其身而无
功实以事其上虽有宠禄不足以自固矣故有宗
庙之祭祀豆之濯溉不可以不致其洁有王后
之奉养膳羞之精隽不可以不尽其心有祭服之
元黄岁功之所施不可以不致其力有粢盛之馈
食荐彻之赞佐不可以不尽其礼骄侈之习与性
俱成安知四事为不可忽所以有赖于九嫔之教
郑康成曰教各帅其属者亦使九九相与从于
王所息之燕寝御犹进也劝也进劝王息亦相次
叙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也卑者宜先
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
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
夕亦十五日而遍云自望后反之
凡祭祀赞玉齍赞后荐彻豆
订
义
郑康成曰玉齍玉敦受黍稷器
若有宾客则从后大丧帅叙哭者亦如之
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濯摡为齍盛
及祭之日□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
订
义
王昭禹曰执箕以事人者谓之妇记曰纳女
于天子备洒埽妇之事人有广嗣之义故谓之世
妇 郑节卿曰天官世妇以广嗣为义春官世妇
卿以掌女宫之宿戒名同而官异不得不分内外
郑康成曰不言数者君子不苟于色有妇德者
充之无则阙
掌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订
义
郑康成曰王使往吊 贾氏曰案司服公卿大
夫皆王亲吊之此又使世妇者盖使世妇致礼物
但吊是大名虽致礼亦名为吊 王氏曰世妇视
大夫故使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女御
订
义
郑康成曰昏义所谓御妻御犹进也侍也
掌御叙于王之燕寝
订
义
刘执中曰九嫔云以时御叙者朔望尊卑之叙
此言御叙于王之燕寝者以九人长少为叙 林
氏曰小星诗曰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所谓御
叙则有贵贱别下之名故也 郑康成曰于王之
燕寝则王不就后宫息 王昭禹曰王有六寝一
为路寝五为燕寝女御御叙之所九嫔言王所此
言燕寝实一也 李氏曰女御掌叙于王之燕寝
不使九嫔世妇掌之防上之专妒盖女御官卑不
敢嫉妒自专则内无怨女子孙众多
以岁时献功事
订
义
王昭禹曰岁时者岁终之时典妇功所谓秋献
功是也 郑康成曰丝枲成功之时 史氏曰嫔
妇化治丝枲女功之常女御掌献其事则其勤惰
又有劝惩矣
凡祭祀赞世妇
订
义
王昭禹曰祭祀之事世妇所掌女御预赞之事
郑康成曰助其帅□女宫也
大丧掌沐浴
订
义
郑康成曰王及后之丧
后之丧持翣
订
义
郑康成曰翣棺饰持而从柩车 黄氏曰案礼
器云天子八翣又汉制度皆戴璧后丧亦同将葬
向圹之时使此女御持之左右各四人故郑云持
而从柩车 王氏曰后之丧持翣者女御以蔽饰
后为事
从世妇而吊于卿大夫之丧
订
义
郑康成曰从之数盖如使者之介云
汉
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
七子长使少使之称武帝制倢娙娥傛华充依各
有爵位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
按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
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
注
师古曰良善也八七禄秩之差也长使少使主
供使者
至武帝制倢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
师古曰倢言接幸于上也美称也娙娥皆美貌
也傛傛犹言奕奕也便习之意也充依言充后庭
而依秩序也
而元帝加昭仪之号
师古曰昭显其仪示隆重也
凡十四等云
师古曰除皇后自昭仪以下至秩百石十四等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倢视上卿比列侯娙
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师古曰中二千石实得二千石也中之言满也月
得百八十斛是为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石言
二千者举成数耳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师古曰真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一岁得千八百
石耳大上造第十六爵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师古曰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一岁凡得一千四
百四十石耳少上造第十五爵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师古曰中更第十三爵也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师古曰左更第十二爵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师古曰右庶长第十一爵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师古曰左庶长第十爵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师古曰五大夫第九爵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师古曰公乘第八爵
五官视三百石
师古曰五官所掌亦象外之五官也
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
百石
师古曰涓洁也无涓言无所不洁也共读曰恭言
恭顺而和柔也娱灵可以娱乐情灵也保安也保
林言其可安乐如林也良使使令之善者也夜者
主职夜事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云
师古曰家人子者言采择良家子以入宫未有职
号但称家人子也斗食谓佐史也谓之斗食者言
一岁不满百石日食一斗二升
后汉
后汉光武帝惟设贵人之制
按后汉书后妃传叙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
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
安帝建光元年夏四月丁巳尊孝德皇元妃耿氏为
甘陵大贵人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魏
文帝黄初 年后宫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之
号
按魏志后妃传叙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
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
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
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黄初七年遣后宫淑媛昭仪以下归其家
按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七年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
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
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遣后宫
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
明帝太和 年增置宫官位号列爵十二等班秩一
视外朝
按魏志后妃传叙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除顺成官
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
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
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
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
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
二千石良人视二千石
晋
晋定妃嫔车舆章绶簪珥之制
按晋书舆服志三夫人油軿车驾两马左騑其贵人
驾节画辀三夫人助蚕乘青交路安车驾三皆以紫
绛罽軿车九嫔世妇乘軿车驾三 贵人夫人贵嫔
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章文曰贵人夫人贵嫔之
章佩于窴玉 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
容华充华是为九嫔银印青绶佩采□玉贵人贵嫔
夫人助蚕服纯缥为上舆下皆深衣制太平髻七
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嫔及公主夫人五世妇
三助蚕之义自古而然矣
武帝泰始十年诏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拜夫人
九嫔一依魏氏故事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十年春正月丁亥诏曰嫡庶
之别所以辨上下明贵贱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
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自今以后皆不得登用妾媵
以为嫡正
按宋书礼志晋武帝泰始十年将聘拜三夫人九嫔
有司奏礼皇后聘以谷珪无妾媵礼贽之制诏曰拜
授可依魏氏故事于是临轩使使持节兼太常拜夫
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嫔
宋
宋初嫔御一依晋制而省二才人又定妃嫔章绶佩
玉之制
按宋书后妃传叙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
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
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位视九卿其余有
美人才人才人爵视千石以下高祖受命省二才人
其余仍用晋制 按礼志贵嫔夫人贵人金章文曰
贵嫔夫人贵人之章紫绶佩于窴玉淑妃淑媛淑仪
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银印文曰淑妃淑媛
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之印青绶佩五
采琼玉
孝武帝孝建三年更定六宫位号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贵嫔魏文
帝所制夫人魏武帝初建魏国所制贵人汉光武所
制淑妃魏明帝所制淑媛魏文帝所制淑仪修华晋
武帝所制修容魏文帝所制修仪魏明帝所制婕妤
容华前汉旧号充华晋武帝所制美人汉光武所制
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
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又置
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又中才人充依
以为散位
大明三年诏六宫妃嫔修亲桑之礼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三年冬十月丁酉诏曰古
者荐鞠青坛聿祈多庆分茧元郊以供纯服来岁可
使六宫妃嫔修亲桑之礼
废帝景和元年冬十月己卯以宫人谢贵嫔为夫人
加虎贲靸戟鸾辂龙旗出警入跸
按宋书废帝本纪云云
明帝泰始元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依复置修仪
修容才人良人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云云
泰始三年更六宫位号详置内职拟同百官备位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泰始三年又
省贵人置贵妃以备三夫人之数又置昭华增淑容
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
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凡五职班
亚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三职为散役其后太宗留
心后房拟外百官备位置内职
南齐
高帝建元元年增定六宫位号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建元元年
有司奏置贵嫔贵人夫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
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
才人为散职
武帝永明元年加贵妃淑妃金章紫绶进淑妃位同
贵妃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永明元年
有司奏贵妃淑妃□加金章紫绶佩于窴玉淑妃旧
拟九棘以淑为温恭之称妃为亚后之名进同贵妃
以比三司夫人之号不殊蕃国降淑媛以比九卿
永明七年复置昭容位在九嫔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云云
梁
梁武帝承旧制嫔嫱之数无所改作
按梁书后妃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
食务先节俭配德早终长秋旷位嫔嫱之数无所改
作
陈
文帝天嘉 年诏立后宫拟古三夫人九嫔更置五
职三职号为散位无员数
按陈书后妃传序世祖天嘉初诏立后宫员数始置
贵妃贵嫔贵姬三人以拟古之三夫人又置淑媛淑
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九人以拟古
之九嫔又置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五人谓之五
职亚于九嫔又置美人才人良人三职其职无员数
号为散位
宣帝大建十一年敕主衣尚方诸堂署不得缮造众
物后宫僚列时加量遣
按陈书宣帝本纪大建十一年十二月己巳诏曰昔
尧舜在上茅屋土阶汤禹为君藜杖韦带至如甲帐
珠络华榱璧珰未能雍熙徒闻侈欲朕企仰前圣思
弘王道安拯民□今可宣□主衣尚方诸堂署等自
非军国资须不得缮造众物后宫僚列若有游长掖
庭启奏即皆量遣
北魏
道武帝始设夫人皆有品次
按魏书后妃传序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至于
昭成之前世崇俭质妃嫱嫔御率多缺焉惟以次第
为称而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帝妃后无闻太祖始
立中宫余妾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
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
按魏书后妃传序世祖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
中式数等后庭渐已多矣
孝文帝改定内官位视列卿
按魏书后妃传序高祖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
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
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太和二十二年以始平南夏诏减六宫嫔御之半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二十有二年秋七月壬午
诏曰朕以寡德属兹靖乱实赖群英凯清南夏宜约
躬赏效以劝茂绩后之私府便可损半六宫嫔御五
服男女常恤恒供亦令减半
孝静帝武定三年二月庚申吐谷浑国奉其从妹以
备后庭纳为容华嫔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北齐
后主武平五年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北周
武帝建德二年八月丙午改三夫人为三妃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建德六年诏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余悉从
减省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六年十一月癸酉诏曰正位
于中有圣通典质文相革损益不同五帝则四星之
象三王制六宫之数刘曹已降等列弥繁选择遍于
生民命秩方于庶职椒房丹地有众如云本由嗜欲
之情非关风化之义朕运当浇季思复古始无容广
集子女屯聚宫掖弘赞后庭事从约简可置妃二人
世妇三人御妻三人自兹以外悉宜减省
宣政元年武帝遗诏妃嫔以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按周书武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丁酉帝崩遗诏曰
朕平生居处每存菲薄非直以训子孙亦乃本心所
好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自古通典随
吉即葬葬讫公除四方士庶各三日哭妃嫔以下无
子者悉放还家
隋
隋定三妃九嫔车舆之制
按隋书礼仪志三妃乘翟车以赤为质驾二马九嫔
以下并乘犊车青幰朱络网
唐
唐定内命妇夫人卤簿及车乘之制
唐书仪卫志内命妇夫人卤簿青衣六人偏扇团扇
皆十六执者闲彩裙襦彩衣革带行障三坐障二厌
翟车驾二马驭人十内给使十六人夹车从车六乘
伞雉尾扇皆一团扇二内给使执之戟六十嫔青衣
四人偏扇团扇方扇十四行障二坐障一翟车驭人
八内给使十四人夹车四乘戟四十婕妤美人才人
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十行障二坐障一安车驾
二马驭人八内给使十人从车二乘戟二十 按车
服志夫人厌翟车九嫔乘翟车婕妤以下乘安车
元宗开元二十年中书令萧嵩奏上新礼定册内命
妇及内命妇以下嫔御卤簿制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
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奏上开元新礼一百
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按开元礼册内命妇三品以上前一日守宫设使者
及册案使次于肃章门外及永安门外皆道右东向
司设设受册者位于其寝庭近南当□间北向其日
典仪设册使位于肃章门外之西东向北上举册案
者位在南差退俱东向内谒者监先置案于肃章门
外近限使者公服发朝堂乘辂卤簿鼓吹持节如式
其册以油络网犊车载而行至永安门降辂谒者引
入其册下置于册案则随使而入掌次者俱引入次
受册者花钗衣司就引就受册位侍从如常谒者引
册使出就位持节者立于使者之北少退持册案者
立于使副西南俱东面持节者脱节衣持册案者以
案进使副前使副取册于案持案者退复位使副以
册进授使者退复位内给事进使者前西面受册进
立于肃章门外跪置册于案俯伏兴退司言诣合跪
取册兴进立功受册者之北南面称有制受册者之
北南面称有制受册者再拜宣册讫又再拜受册者
进受册以退初册入合少顷谒者引使者出就永安
门外次更衣乘马各还其第卤簿幡节俱还本司
内命妇四妃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卤簿
清道二人青衣二人
青衣九嫔四人余并二人
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六
九嫔十四余并十
行障三具
九嫔已下二具
坐障二具
九嫔已下二具并妇人执
厌翟车
九嫔翟车婕妤已下安车并驾二马驭人十九嫔
已下八
内给使十六人
九嫔十四余并十人
从车六乘
九嫔四余并三乘
伞一大扇二
九嫔已下无大扇
团扇二内给使执戟六十
九嫔四十余并二十
元宗天宝四载八月壬寅立太真为贵妃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天宝七载冬十月庚午幸华清宫封贵妃姊二人为
韩国虢国夫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肃宗干元元年正月庚子册良娣张氏为淑妃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德宗贞元六年秋七月癸酉复呼公主母曰太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册立诸妃
按唐书顺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顺宗本纪贞元
二十一年正月即皇帝位五月甲辰以承徽王氏赵
氏可昭仪崔氏杨氏可充仪王氏可昭媛王氏可昭
容牛氏可修仪张氏可美人
顺宗永贞元年八月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
董氏为太上皇德妃
按唐书顺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顺宗本纪云云
宪宗元和元年册德宗妃为德妃又册诸王公主母
为太妃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
元年六月丙子册德宗充容武氏为崇陵德妃八月
甲子郇王母王昭仪宋王母赵昭仪郯王母张昭训
衡王母阎昭训等各以其王并为太妃以许氏为美
人尹氏段氏为才人浔阳公主母崔昭训为太妃乙
亥册妃郭氏为贵妃
敬宗宝历二年三月丁亥敕册才人郭氏为贵妃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敬宗本纪云云
文宗太和四年正月壬辰封鲁王母王氏为昭仪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开成二年八月庚戌诏昭仪王氏册为德妃昭容杨
氏册为贤妃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后唐
明宗长兴四年十二月癸卯愍帝即位辛亥杀司衣
王氏乙卯杀司仪康氏
按五代史唐愍帝本纪云云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夏四月甲午立夫人董氏为德妃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云云
辽
圣宗开泰二年封诸妃位号
按辽史圣宗本纪开泰二年春正月丁未以马氏为
丽仪耿氏淑仪尚寝白氏昭仪尚服李氏顺仪尚功
艾氏芳仪尚仪孙氏和仪
宋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定六宫位号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春正月庚申置淑
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在昭仪上置司宫令在
尚书上以婕妤杨氏为婉仪贵人戴氏为修仪美人
曹氏为婕妤
仁宗明道元年二月丁卯以真宗顺容李氏为宸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景佑元年诏有司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按宋史仁宗本纪景佑元年夏四月丁酉开封府判
官庞籍言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帝为
杖内侍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八月壬
辰诏净妃郭氏出居于外美人尚氏入道杨氏别宅
安置
庆历四年九月癸亥以真宗贤妃沈氏为德妃婉仪
杜氏为贤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庆历八年十二月丁卯册美人张氏为贵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佑二年六月戊辰以淑妃苗氏为贤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佑七年十二月甲午德妃沈氏为贵妃贤妃苗氏
为德妃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位秋七月庚辰诏察富
民与妃嫔家婚姻夤缘得官者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元年九月丁亥减后妃臣僚荐奏推恩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二年十二月癸亥朔复减后妃公主及臣僚推
恩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九年三月丙辰朔进仁宗婉容周氏为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元年十二月甲子以婉容邢氏为贤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二年九月己丑进婕妤朱氏为昭容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五年八月庚戌朔封御侍武氏为才人壬子以
昭容朱氏为贤妃十二月丁巳以贤妃周氏为德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七年春正月甲寅以贤妃朱氏为德妃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哲宗绍圣四年二月丙子进神宗婉仪宋氏为贤妃
九月己卯封婉仪刘氏为贤妃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二年五月辛未诏莘王俣睦王偲母进封婕妤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三年正月徽宗即位丁亥进仁宗淑妃周氏神
宗淑妃邢氏并为贵妃贤妃宋氏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进昭仪武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元年十一月戊子以婉仪郑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二年三月壬午进仁宗充仪张氏为贤妃五月
辛巳以贤妃郑氏为淑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三年二月丙午以淑妃郑氏为贵妃七月癸酉
以婉仪王氏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四年八月戊辰以德妃王氏为淑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元年二月丙戌以平昌郡君韦氏为才人夏四
月乙丑以淑妃王氏为贵妃六月甲申以才人韦氏
为婕妤十二月己亥以婉容乔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二年春正月乙卯以婉仪刘氏为德妃甲子以
神宗德妃宋氏刘氏为淑妃贤妃乔氏为德妃二月
庚戌以婕妤韦氏为修容七月乙卯以婉容王氏为
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三年夏四月戊子以淑妃刘氏为贵妃五月辛
未以德妃乔氏为贵妃冬十月癸丑减六尚局供奉
物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贵妃郑氏为皇后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二年二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三年二月甲申以德妃王氏为淑妃三月戊辰
进神宗淑妃宋氏为贵妃十一月己丑以贤妃崔氏
为德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四年三月丙子朔以淑妃王氏为贵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六年秋七月甲午以德妃崔氏为贵妃十二月
己巳以婉仪刘氏为贤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重和元年六月乙卯以贤妃刘氏为淑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二年五月庚子朔以淑妃刘氏为贵妃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四年秋七月己未废贵妃崔氏为庶人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壬寅封后宫潘氏为贤妃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子封婉容刘氏为贵妃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三十一年废婉容刘氏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丁未以婉容
刘氏妄预国政废于家辛亥以刘婉容事连坐昭庆
军承宣使王继先福州居住停子孙官籍其赀
宁宗庆元六年二月甲申封婕妤杨氏为贵妃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理宗绍定二年六月丁巳诏通义郡夫人谢氏进封
美人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绍定三年秋七月丙午美人谢氏进封贵妃十二月
丁卯册命贵妃谢氏为皇后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绍定四年七月丁酉贾涉女侍后宫诏封文安郡夫
人八月辛未文安郡夫人贾氏封才人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嘉熙二年八月甲申封宫人谢氏为永宁郡夫人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淳佑九年九月乙未册命婉容阎氏为贵妃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度宗咸淳三年六月癸酉美人杨氏进封淑妃
按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金
金代妃嫔位号之制及导从之仪
按金史后妃传序金代诸妃皆无位号熙宗始有贵
妃贤妃德妃之号海陵淫嬖后宫寖多元妃姝妃惠
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凡
十二位明昌以后大备内官制度诸妃视正一品比
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
媛视正二品比九嫔婕妤九人视正三品美人九人
视正四品才人九人视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妇宝林
二十七人视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采女
二十七人视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恭尚仪
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按仪卫志诸妃嫔
导从四十人头绣盘蕉紫衫涂金束带妃用偏扇
方扇团扇各十六诸嫔各十四皆宫人执服云脚纱
帽紫四衫束带绿大伞各一伞子二人就用本
服锦袄带
太宗天会十三年正月熙宗即位二月乙巳追册太
祖妃仆散氏曰德妃乌古论氏曰贤妃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熙宗天眷元年四月壬午立裴满氏为贵妃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海陵天德三年宰臣请益嫔御以广嗣续
按金史海陵本纪天德三年五月戊辰宰臣请益嫔
御以广嗣续上命徒单贞语宰臣前所诛党人诸妇
人中多朕中表亲欲纳之宫中平章政事萧裕不可
上不从遂纳宗本子莎鲁啜宗固子胡里刺胡失打
秉德弟□里罕妻宫中
贞元元年四月辛未特封唐括定哥为贵妃十二月
辛未封所纳皇叔曹国王宗敏妃阿懒为昭妃丙子
贵妃唐括定哥生与旧奴奸赐死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正隆六年八月甲子封所幸太后侍婢高福娘为郧
国夫人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世宗大定二十一年以元妃丧致祭不闻乐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乙巳以元妃
李氏之丧致祭兴德宫过市肆不闻乐声谓宰臣曰
岂以妃故禁之耶细民日作而食若禁之是废其生
计也其勿禁
章宗明昌元年三月定妃嫔车辇同于皇后镀金凤
头黄结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按舆服志明昌元年三月
定妃嫔车辇同镀金凤头黄结御妻世妇用闲金凤
头梅红结子
明昌五年春正月乙丑昭容李氏进位淑妃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承安四年十二月淑妃李氏进封元妃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元
文宗至顺三年秋七月庚寅给钞万锭命燕铁木儿
分赐累朝宫分嫔御之贫乏者
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妃嫔部汇考二
明
太祖洪武三年定皇妃册立仪及仪仗冠服册宝之
制
按明会典皇妃册立仪洪武三年定前期一日礼部
官奉册印进入置于谨身殿御座宝案之前册东印
西侍仪司设册礼使受制位于奉天殿横街南稍东
副使位于其西俱北向设承制官奉节官奉册奉印
官位于册使之东北西向以北为上设副使受册受
印褥位于受制位之南北向设典仪二人位于丹陛
上之左右传赞二人位于丹陛下之左右文武官对
立位于丹墀两旁引班四人位于文武官之北赞礼
二人位于册使位之北皆东西相向所司置龙亭于
奉天门外正中设仪卫鼓吹以俟内使监令设使副
位于内宫门之外北向东上设内使监令位于册使
之东北西向设赞者二人位于册使之北东西相向
设册印案于赞者之北册东印西内使设妃受贺位
于本位庭中北向设册印案于妃受册印位之北册
东印西设内命妇诸亲贺位于庭阶之南北向又设
妃受贺位于宫中南向设内赞二人位于妃受册位
之北设引礼二人位于内赞之南皆东西相向其日
质明文武百官皆朝服引班分引序立于奉天殿丹
墀之两旁东西相向赞引引使副公服入就横街南
位北面立承制官奉节奉册奉印官及掌节者皆入
诣谨身殿外北向立以俟内臣传旨讫掌节者持节
奉册官奉印官率执事者举册印案以行奉节官掌
节者前导次册案奉册官后从次印案奉印官后从
承制官押其后至横街南以案置于使副受册褥位
之北册东印西承制官奉节奉册奉印官各就位西
向立掌节者持节立于奉节官之左差退典仪赞使
副皆再拜承制官诣使副前称有制典仪赞使副跪
承制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节展礼
宣制讫复位典仪赞使副再拜奉节官率掌节者持
节诣册使前掌节脱节衣以节授奉节官奉节官以
节西向授册使册使跪受以授掌节者掌节者受节
立于册使之左奉节官退复位赞礼引册使诣受册
褥位立奉册官于册案上取册授册使册使跪受册
兴置于案奉册官及册使各退复位赞礼引副使诣
受印褥位立奉印官于印案上取印西向授副使副
使跪受印兴置于案奉印官及副使俱退复位典仪
传赞赞使副皆再拜典仪唱礼毕执事者举册印案
出奉天门外奉册奉印官取册印置龙亭中奉册奉
印官退赞礼引册使押册副使押印持节者前导仪
卫鼓吹以次出引班引文武百官退册印将至内宫
门外内使请妃服花钗翟衣引出合至本位宫中南
向立及册印至使副于龙亭中取册印权置于门外
所置案上讫引礼内使引使副及内使监令俱就位
立次引使副于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某副使某奉
制授某妃册印复退位内使监令入诣妃本位庭中
躬言讫出复位引礼引内命妇诸亲俱入就位引礼
引册使诣内使监令前册使取册以授内使监令内
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引礼又引副使取印以授
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率执事者奉
册印以次入诣妃受册位前各置于案册东印西引
礼引妃降诣庭中受册位立侍从如常仪内使监令
率内执事取册印以次立于妃之东西向内使监令
称有制内赞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宣制讫执事者取
册授内使监令跪读册讫以册授妃妃跪受以授内
执事执事者取印跪授妃妃跪受以授内执事内赞
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出诣使副前躬称妃受册印礼
毕使副还复命引礼引妃升阶就位南向坐引礼引
内命妇诸亲以次贺如常仪礼毕引礼引内命妇退
内使监令引妃谢皇帝皇后并如宫中之仪
皇妃仪仗红杖一对朱漆攒竹为杖铜裹两末长四
尺九寸
清道旗一对纯青质朱漆攒竹竿贴金木枪头共长
一丈二尺五寸内枪头长一尺七寸铜束
绛引旛一对朱漆攒竹竿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
尺五寸内凤头并铁钩长一尺旛用五色平罗长六
尺三寸阔五寸五分四角宝盖高七寸五分围二尺
七寸五分绿腰青二檐用销金云花文其盖上有抹
金铜顶钑花文旛下缀五色板凡挑竿铜凤头以铁
为钩
戈氅一对朱漆攒竹竿贴金木戈头共长一丈二尺
五寸戈头长一尺六寸二分粉板画飞鸟缀五色罗
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旛末缀抹金铜铃五个
戟氅一对与戈氅制同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
木戟龙头长一尺七寸五分
仪锽氅一对朱漆攒竹竿贴金仪锽头共长一丈二
尺五寸五分内仪锽头长一尺三寸五分系抹金铜
顶一个垂五色平罗氅长六尺三寸阔五寸五分氅
下铜铃五个
吾杖一对朱漆攒竹杖两末贴金长六尺九寸五分
仪刀一对刻木为刀鞘及靶贴银为地贴金凤文为
饰垂红錔
班剑一对刻木为剑贴以银其上有靶靶下有龙头
衔剑贴金为饰垂红錔
立瓜一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瓜立置其首承以贴
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龙头及瓜长一尺四寸
卧瓜一对与立瓜制同但瓜卧置其首共长六尺九
寸龙头及瓜长一尺二寸五分
镫杖一对朱漆攒竹杖贴金木镫置其首承以贴金
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镫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骨朵一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骨朵置其首承以贴
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骨朵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金钺一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斧形置其上承以贴
金龙头共长六尺九寸内金钺并龙头长一尺六寸
五分
响节二对贴金柄长一丈二寸五分以铁条贯铜铁
钱十二置其首长一尺二寸五分红罗衣笼之销金
凤文长一尺五寸节顶木质贴金饰钱文曰天下太
平下有盘攀顶线四条
青方伞二把伞骨面阔并顶五尺五寸柄及贴金木
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五寸九分其面冒以青罗垂青
三檐伞顶四角加金铜凤头凡伞柄俱用竹加红
油间缠以藤
红绣圆伞一把伞骨面阔并顶四尺二寸五分柄及
贴金木葫芦共长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其面冒以红
罗绣云文垂红三檐绣云凤文
红绣方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
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素罗面绣鸾凤花文
背销金团花凡柄俱用攒竹加黑漆
红花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
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红素罗面绣四季花背
销金团凤文
青绣圆扇四把扇及柄共高一丈一尺二寸扇圆径
三尺三寸五分面背风衣俱青素罗面绣升降孔雀
云文背销金团凤文
交椅一把木质银叶裹间抹金中钑云凤文四垂红
丝錔红织金纻丝褡裆
脚踏一个木质银叶裹间抹金中钑方胜花文红织
金纻丝踏褥
拂子二把以素牦牛尾为拂黑漆木为柄垂红丝
錔今拂用为马尾心用红缨
水盆一个银质间抹金中钑云凤文边钑香草文手
巾一条
水罐一个银质间抹金有盖有提小口巨腹钑花文
香炉一个银质间抹金两耳三足有盖钑凤文以朱
漆竿举之抹金铜凤头并尾
香盒一个银质间抹金盖钑凤文边钑香草文
唾盂一个银质间抹金形圆如缶盖仅掩口下有盘
钑凤文洪武间停造
唾壶一个银质间抹金小口巨腹有盖钑凤文洪武
间停造
红纱灯笼二对朱油竹骨有烛盘外以红纱蒙之玉
色纱为盖朱漆竿贴金凤头尾
凤轿一乘青顶上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四
各垂银香圆宝盖并彩结轿身朱漆木匡三面篾织
纹簟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朱红漆木轿
扛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青销金罗缘边朱红帘并
看带内红交□并坐踏褥
红销金罗轿衣一件顶销金宝珠文沥水香草文看
带并帏皆凤文
红油绢雨轿衣一件
行障二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沥水香草文
坐障一叶红素绫为之绘云凤文
皇妃冠服凡受册助祭朝会用礼服洪武三年定冠
饰以九翚四凤花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
九钿翟衣青质绣翟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
中单黻领朱縠缥裾蔽膝随裳色加文绣重雉为
章二等以緅为领缘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舄佩
绶 常服洪武三年定鸾凤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
宝翠诸色团衫金绣鸾凤不用黄带用金玉犀又定
山松特髻假鬓花钿花钗凤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红
罗裙红罗褙子衣用织金及绣凤文 册印册用镀
金银册二片其长短阔厚与诸王册同册盝饰以浑
金沥粉蟠凤其物用裹覆皆与诸王同印用金龟钮
其尺寸与诸王宝同文曰皇妃之印其余制度皆与
诸王同匣皆饰以蟠凤皇贵妃有宝余无宝
洪武五年又定内命妇冠服之制
按明会典内命妇冠服洪武五年定三品以上用花
钗翟衣四品五品用山松特髻大衫为礼服贵人视
三品以皇妃燕居冠及大衫霞帔为礼服珠翠庆云
冠鞠衣褙子缘袄裙为常服
洪武十七年十月壬申册李氏为淑妃摄中宫事
按大政纪云云
成祖永乐三年重定皇妃礼服常服之制
按明会典皇妃礼服永乐三年定九翟冠二顶冠以
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饰以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
翟四皆口衔珠滴冠中宝珠一座前后珠牡丹花二
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承以
小连云六片翠顶云一座上饰珠五颗珠翠云十一
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个上用珠九颗金凤一
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 珠翠牡丹花穰花各二朵
面花二对梅花环四珠环各一对 大衫霞帔衫用
红色纻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凤文
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纻丝纱罗随用玉坠子瑑
凤文 四袄子
即
背子
桃花色金绣团凤文纻丝纱
罗随用 鞠衣青色胸背鸾凤云文用织金或绣或
加铺翠圈金饰以珠燕居服用素除黄外余色及纻
丝纱罗随用 大带青线罗为之有缘余或红或绿
各随鞠衣色 缘袄子青色红领褾裾织金云
凤文纻丝纱罗随用 缘裙红色绿缘织金花
凤文纻丝纱罗随用 玉□圭长七寸剡其上瑑□
文以锦约其下并韬 玉革带青绮□描金云凤文
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花采结绶以红绿线罗为
结上有玉绶花一瑑宝相花文绶带上玉坠珠六颗
并金垂头花板四片金叶儿六个红线罗系带一玉
佩二如中宫佩制珩以下瑑饰云凤文描金上有金
钩 青□舄□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
云凤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永乐七年续定册立皇妃之仪
按明会典永乐七年续定其日质明锦衣卫设卤薄
大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鸿胪寺设节册案
于奉天殿内设正副使拜位于丹墀内官设皇妃受
册位于各宫中设节册案于皇妃受册位之北又设
香案于节册案前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上御华盖
殿具皮弁服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升殿导
驾官导上升座文武百官具朝服入班行叩头礼侍
班正副使入班就拜位赞四拜兴传制官奏传制俯
伏兴执事官举节册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
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永乐七年某
月某日册某氏为某妃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
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案由御道东出黄盖遮送
至奉天门外用鼓乐迎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
内官捧节册正门入迎至各皇妃宫中节册将至引
礼请皇妃具礼服宫人各执扇卫从出迎于宫门外
节册至皇妃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各置于案内赞
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女官捧册立宣于皇妃之左宣
毕赞搢圭赞受册女官跪授皇妃皇妃以授女官女
官跪受于皇妃之右赞兴内赞赞四拜礼毕内官持
节出皇妃送出宫门外内官出报正副使礼毕各宫
行礼俱同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是日内官先具祭
仪翰林院具祭文上具服皇妃各具妃服上率诣奉
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毕皇妃各具妃服女官引诣
上前行八拜礼毕回宫同日内官先于宫中设皇妃
座南向设诸亲及命妇贺位于阶之南北向设仪仗
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候皇妃谢恩礼毕回宫女官
二人导皇妃升座引礼先引长公主公主各亲王妃
以次入班赞行四拜礼次引郡王妃郡王辅国将军
夫人以次入班赞行四拜礼
仁宗洪熙元年六月宣宗即位七月己巳册孙氏为
贵妃
按大政纪云云
英宗正统十四年九月郕王即位十二月册上皇宫
嫔周氏为贵妃贵妃皇太子所生母也
按大政纪云云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内侍郭镛请选妃嫔
备六宫以谢迁谏止
按大政纪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孝宗即位十二月内
侍请选妃嫔以备六宫左庶子谢迁言上方谅暗不
宜有此俟山陵既毕徐议之命礼部如迁议
孝宗弘治二年七月给事中张鼎请置妃嫔不报
按大政纪弘治二年七月时上不置妃嫔继体未立
张鼎上言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以广储嗣今舍是
弗图乃徒建设斋醮将以侥福于神不已惑乎不报
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册德妃沈氏贤妃吴氏
按大政纪云云
世宗嘉靖九年初立九嫔
按大政纪嘉靖九年十一月张璁上言古者天子一
后二妃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广
后嗣今中宫正位有年而前星未耀宜慎选贞淑以
充妃嫔帝从之乃敕礼部选立九嫔
嘉靖十年定册立皇嫔及冠服册圭之制
按明会典皇嫔册立仪先期太常寺备告太庙世庙
香帛脯醢酒果翰林院具祝文礼部奏请钦定持节
捧册正副使各二员前一日鸿胪寺设节册案于奉
天殿节案居左册案居右设节册彩舆于丹墀内教
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锦衣卫设仪仗如朔望仪
是日早内官设九嫔受册位于宫中设节册案于受
册案之北节案居左册案居右设香案于节册案前
设内赞各三人引礼各二人至期上具衮冕服以册
封九嫔祭告太庙世庙如常仪礼毕驾回上易皮弁
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请升殿
导驾官导上升座文武百官各具公服入班行叩头
礼左右侍班正副使具朝服入就拜位鸣赞赞四拜
兴传制官跪奏传制执事官举节册案由殿左门出
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鸣赞赞跪正副
使跪传制官宣制曰嘉靖十年三月初二日册某氏
为德嫔某氏为贤嫔某氏为庄嫔某氏为丽嫔某氏
为惠嫔某氏为安嫔某氏为和嫔某氏为僖嫔某氏
为康嫔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
官举节册置彩舆中伞盖鼓乐迎至右顺门正副使
北面立内官举节册彩舆由正门入迎至九嫔宫中
节册未至之前引礼请九嫔出迎于宫门外节册至
由正门入九嫔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各置于案内
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九嫔
之左讫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女官以册授九嫔九嫔
以册授女官女官跪受于九嫔之右立于西赞出圭
赞兴赞四拜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九嫔送出宫
门各内官赍节出至右顺门里待齐出右顺门外以
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得报持节次日早复命
九嫔受册封毕各具服皇后率诣奉先殿奉慈殿崇
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仍各具服诣昭圣康惠慈寿
皇太后前章圣慈仁皇太后前庄肃皇后前俱行八
拜礼毕候上服皮弁服皇后亦具服各升座赞引女
官引诣前就拜位行八拜礼毕各回宫 又按明会
典皇嫔冠服嘉靖十年定冠用九翟次皇妃之凤大
衫鞠衣如皇妃制圭用次玉谷文册用银少杀于皇
妃五分之一以金饰之
嘉靖十三年春正月癸卯册僖嫔沈氏为宸妃丽嫔
阎氏为丽妃
按大政纪云云
嘉靖十四年从夏言请补选嫔御
按大政纪嘉靖十四年冬十月夏言请慎选贤淑补
嫔御以广储嗣乞命夫人女官出诸王馆选择从之
嘉靖十五年册立诸妃嫔
按大政纪嘉靖十五年九月庚申册二贵妃沈氏王
氏三妃江氏陈氏王氏四嫔余氏徐氏王氏卢氏
嘉靖十九年定进封妃嫔之仪
按明会典嘉靖十九年进封妃嫔俱同日皇贵妃用
金册金宝妃嫔无宝止用镀金银册锦衣卫设仪仗
如朔望仪是日寅刻上具常服告于皇祖分遣文武
大臣告于列圣宗庙太常寺备香帛脯醢酒果翰林
院撰告文告庙毕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行礼俱如
常仪
穆宗隆庆元年正月册李氏为贵妃
按明通纪云云
光宗泰昌元年谕封李选侍为贵妃后不果行
按明通纪泰昌元年八月二十六日上御东暖阁谕
封选侍且谕速封礼臣孙如游奏曰臣等面睹天颜
耳聆天语惓惓圣意惟以选侍保震器国本为重臣
等自当仰体但臣部前奉圣谕上孝端贞恪庄惠仁
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育圣
皇太后尊谥加封恭靖端懿温惠郭元妃昭肃恭和
章懿王才人为皇后皆未经告竣若论先后次序宜
俟四大礼既举之后若论皇储之保护关系甚巨而
抚育慈爱厥功之懋已明谕中外则选侍之封惟恐
其不早即从该监之请亦未为不可上曰着照该监
原择九月初六日举行二十九日上再召辅臣方从
哲等十三员于干清宫诸臣问安毕上仍谕册立皇
贵妃从哲等对以册储原卜期宜移近蚤竣吉典以
慰圣怀九月乙亥朔帝崩礼部钦奉圣谕择初六日
册封皇贵妃李氏奉令旨着该监照择九月初六日
举行丁丑礼部进册封皇贵妃仪注并启九月初六
日辰刻皇长子即皇帝位二礼难以并举合将册封
吉期另行选择奉令旨另议具奏
熹宗天启元年正月初二日穆庙奇妃叶氏薨丧礼
命照淑妃秦氏例行四月二十七日册封王氏为良
妃段氏为纯妃命礼臣具仪进呈
按明通纪云云
天启二年七月择二十四日卯时册封范氏为慧妃
十一月乙卯礼部接出圣旨光庙选侍刘氏封为贞
靖贤妃十二月丙辰册封光庙庄妃大学士何宗彦
捧册
按明通纪云云
天启四年册封选侍傅氏为懿妃李氏为康妃
按明通纪天启四年六月上欲议封光庙选侍傅氏
李氏礼臣林尧俞奏谓皇大妹婚期已近皇八妹婚
期尚远选侍李氏似不宜封况当皇上登极之初移
宫之际议论纷纭封号一节宜俟皇八妹选婚之日
另议无庸汲汲为也惟具选侍傅氏封号上请上不
听命一并举行七月命大学士顾秉谦朱延禧捧册
封光庙选侍傅氏为懿妃李氏为康妃
皇清
崇德元年
大清会典崇德元年行册封
四妃礼是日早设黄幄于
清宁宫前设黄案一于幄内之正中又设黄案一
于黄案之东诸王文武各官俱于
崇政殿前齐集分翼序立
上御殿升座内院官请
旨行册封礼内院官捧册置彩亭内持节官二员前
导执事员役举亭前行至
清宁宫前黄幄内册封
四妃为
东关雎宫宸妃
西麟趾宫贵妃
东衍庆宫淑妃
西永福宫庄妃
皇妃等出迎内院官自亭内捧册置幄内东旁黄
案上西向立将满洲蒙古汉字三体册文次第
宣读毕捧册分授各侍立女官女官跪接捧献
皇妃等
皇妃等次第跪受转授侍立女官女官跪接置幄
内中间黄案上毕内院官持节复
命
皇妃等率公主王妃大臣命妇等至
崇政殿序立于
皇上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毕又诣
皇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次公主王妃以下大
臣命妇等于
皇妃前各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次
四皇妃对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各还宫公主等
俱退
皇贵妃贵妃妃嫔冠服
凡庆贺大典
皇贵妃
贵妃冠顶用东珠十二颗
妃冠顶用东珠十一颗礼服用凤凰翟鸟等段五
爪龙段妆段八团龙等段俱随时酌量服御黄
色秋香色不许服用
嫔冠顶用东珠十颗礼服用翟鸟等段五爪龙段
妆段四团龙等段俱随时酌量服御黄色秋香
色不许服用
妃嫔册宝
皇贵妃金册
贵妃金册
妃金册
嫔镀金银册
已上金册镀金银册制俱同惟页数之多寡视
册文之长短页片之厚薄随金银之轻重各照
礼部开送定式成造
盛宝箱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印池银质镀金册印箱架用鸾凤翟鸟文钉银
质镀金事件袱褥袋垫俱以金黄绮为之余制
同
皇贵妃仪仗
凤旗二对红黑云段为质上描金凤各一长四
尺五寸阔五尺四寸红油熏竹竿长一丈四尺
六寸间缠以藤下钉铁箍上安贴金铜顶饰以
红缨
金节一对朱红攒竹竿长一丈一尺二寸五分
下钉铁箍上安贴金铜鹅项钩携铜索天盘下
系红线圆间挂红缨球八个各罩绿皮帽四
角缀贴金铜铃外用红素纱绣五色彩凤为衣
笼之
吾杖一对朱红油攒竹为之长七尺两末贴金
铜箍沥粉贴金云二段
立瓜一对朱红攒竹柄长五尺二寸五分贴金
铜箍刻木为瓜立置其首承以贴金龙头瓜及
龙头长一尺六寸九分
卧瓜一对与立瓜制同但瓜卧置其首共长七
尺四分
红段七凤曲柄伞一把顶径五尺冒以红段绣
云文垂三檐上下檐各绣彩凤二中檐绣彩凤
三带二条风衣二件俱绣云文伞骨三十二根
铁竹相间朱红攒竹柄长一丈一尺间缠以藤
柄曲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
红段宝相花伞二把冒以红段顶绣云文垂三
檐各绣宝相花直柄长一丈五寸余制同曲柄
伞
红段瑞草伞二把冒以红段垂三檐各绣瑞草
余制同宝相花伞
红段方伞二把顶方五尺冒以红素段余制同
圆伞
红段绣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一尺九寸红段
面中绣彩凤白段边绣雉尾青段背销金火焰
夹口贴青绿片金六块黑油合竹柄长一丈七
寸五分下钉黄铜箍
金黄段素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二尺三寸五
分面背皆金黄素段朱红合竹柄长一丈五寸
五分余制同红绣扇
拂子一对用红马尾为之泥金桦木柄长二尺
六寸两末钉钑金翟鸟头尾
金炉一个以朱红漆竿举之两末雕贴金翟鸟
头尾竿首钉镀金钩
金瓶一对
金香盒一个
金唾壶一个
金盆一面已上俱金质钑翟鸟花草云文
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
面厚一寸三分木质朱漆钑花镀金铜叶装钉
交椅一把木质扫金罩漆穿以金黄线匾四
垂金黄线流苏金黄色金绮褡裆
脚踏一个木质扫金罩漆金黄色金绮踏褥
翟轿一乘面阔二尺九寸进深四尺高四尺六
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四尺六寸五分高六寸
顶楼六瓣每瓣阔一尺四寸高五寸五分俱施
金黄油彩画云龙翟鸟妆颜五色宝石金黄绫
衣上销金翟鸟沥水二层直竿二根各长一丈
五尺二寸横竿二根各长六尺一寸五分肩扛
四根各长四尺七寸五分撑竿二根各长二尺
一寸三分俱朱漆轿顶饰金翟鸟十纯素金顶
镀金铜事件全
金黄布幰衣油绸雨衣各一件
翟车一乘身阔三尺一寸进深四尺七寸柱高
三尺三寸五分顶阔四尺五分进深五尺六寸
高一尺二寸辕长一丈六尺二寸轮高四尺八
寸俱施金黄油金黄云段车衣重檐沥水红绸
里纯素金顶镀金铜事件全
金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金黄毡顶各一件
贵妃仪仗与
皇贵妃同
妃仪仗
凤旗一对黑质
金节一对
吾杖一对
立瓜一对
卧瓜一对
红段宝相花伞二把
红段瑞草伞二把
金黄段素扇二把
拂子一对
提炉一座
瓶一对
香盒一个
唾壶一个
盆一面
马杌一座
交椅一把
脚踏一个
翟轿一乘
翟车一乘
已上诸制俱同
贵妃仪仗惟炉盒等器系银质镀金轿顶车顶及
事件系铜质镀金
轿车各有金黄布幰衣油绸雨衣并毡顶
顺治十三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三年册封
皇贵妃礼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太庙时
驾幸南苑礼部官由内院捧节册宝置彩亭内校尉
举亭至南苑鸿胪寺官设黄案于
上所御殿左礼部官捧节册宝置案上奏请
皇上御殿阅册宝毕
上升座鸿胪寺官引正副使丹墀下跪大学士持节
授正使学士捧册宝授副使正副使跪受讫兴
节在前次册次宝由中路出至门外置彩亭内
校尉举亭送至内院安设 是日
皇贵妃仪仗陈设于
皇贵妃宫前内监设节册宝案于宫院正中设香
案于册宝案前正使官持节在前副使官捧册
宝安设彩亭内依次行至
隆宗门外彩亭停止捧节册宝授内监内监跪接
捧进
皇贵妃具礼服迎于门内立候节册宝前行
皇贵妃随后至行礼处内监将节册宝各置所设
案上内赞女官赞宣册
皇贵妃跪女官捧册立宣于左旁宣毕赞受册女
官跪接授
皇贵妃
皇贵妃受讫转授右旁女官女官跪受立次赞宣
宝如宣册仪赞兴
皇贵妃兴赞行礼
皇贵妃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毕内监持节出授
正副使告行礼毕正副使持节复
命 次日设
诏书黄案于
太和殿东旁设香亭龙亭于
午门外正中宗室觉罗都统以下文武各官俱朝
服齐集
午门外大学士于
太和殿内捧
诏书出授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跪受置云盘内高捧
由中道出至
午门外跪置龙亭内迎至礼部颁行如常仪 给
皇贵妃亲属礼物照八年例给
皇后亲属礼物之半
康熙十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六年册封
贵妃及
安嫔
敬嫔
端嫔
荣嫔
惠嫔
宜嫔
僖嫔礼前期一日遣官一员以册封
贵妃礼祭告
太庙
皇上亲祭
奉先殿 是日早礼部鸿胪寺官设黄案八于
太和殿内置
贵妃册宝
诸嫔册于各案上左右次序排列又设彩亭九于
内阁内监设节案一于
贵妃宫内之正中设香案一于节案之前设册宝
案二于节案之左于
诸嫔宫内各设节案一于正中设香案一于节案
之前设册案一于节案之左銮仪卫陈
皇上卤簿大驾乐器于
太和殿前陈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
贵妃仪仗车辂于各宫门前王以下文武各官俱
朝服齐集如常仪内阁礼部堂官捧节册宝置
彩亭内校尉举亭以次由御道入
太和门丹墀内
彩亭停
候于阶下
内阁礼部堂官捧取节
册宝由中阶入
太和殿内置各案上封使及执事各官于丹墀内
东班西向立钦天监堂官率本监科官二员候
占于
干清门报吉时礼部堂官奉请
皇上升殿
上具礼服御
太和殿鸣钟鼓作中和乐阅册宝毕升座鸣鞭鸿
胪寺官引封使及执事各官就拜位赞行三跪
九叩头礼作丹陛乐礼毕乐止礼部鸿胪寺官
引封使至
丹陛上北向立鸣赞官立于殿檐下之东西向赞
有
制封使跪宣读官立于殿中门之东西向宣
制曰某年月日册封某氏为贵妃某氏为某嫔命
卿等持节行礼宣毕阁臣捧节授封使封使跪
捧受持节前引礼部执事官举册宝案次第随
行由中道至阶下捧取册宝置各彩亭内校尉
举亭前列黄盖一柄御仗二对次第由御道行
至
太和门
协和门出
上赐茶毕还宫 封使至
景运门外将册宝彩亭并所持节授内监内监持
节举册宝彩亭行至
贵妃宫门外捧册宝入
贵妃具礼服近于宫门内之右立候节册宝过
贵妃随入宫就宫内正中拜位立内监捧节册宝
置黄案上内赞女官赞跪
贵妃跪赞宣册受册次赞宣宝受宝行礼送节如
常仪内监持节捧册进
诸嫔宫门
嫔各具礼服迎于宫门内之右立候节册过
嫔随入宫就拜位立内监捧节册置黄案上内赞
女官赞跪
嫔跪赞宣册受册行礼俱与
贵妃仪同内监至
景运门内候齐同出捧节授封使报礼毕封使持
节至后左门以册封礼毕复
命 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率王以下内大臣侍卫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如常仪 次日各宫仪仗车辂乐器全
设引礼大臣命妇于
隆宗门外齐集公主王妃于
永康右门齐集礼部奏请
贵妃率公主王妃以下命妇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前行礼毕公主王妃等候
贵妃入内俱退次
贵妃诣
皇上前行礼次诣
皇后前行礼如常仪
命公主王妃大臣命妇等免
随行礼并免诣贵妃前行礼
礼
毕还宫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进封
贵妃为
皇贵妃及册封
贵妃进封
惠嫔为
惠妃
宜嫔为
宜妃
德嫔为
德妃
荣嫔为
荣妃礼前期一日各遣官一员祭告
太庙
奉先殿是日
上不御殿内官设节案于
皇贵妃
贵妃
四妃各宫正中设香案于节案前设册宝案各二
于左旁各宫仪仗陈设宫前至册封吉时内阁
大臣以次持节授正副使各正副使跪受持节
前行捧册宝印置丹墀彩亭内校尉举亭
皇贵妃节册宝在前次
贵妃节册宝次
惠妃
宜妃
德妃
荣妃节册印张黄盖一柄排御仗二对前行出
协和门至
景运门外正副使以册宝印彩亭并所持节授内
监内监持节举册宝印彩亭进至
皇贵妃等各宫门外自彩亭内捧册宝印随节进
内
皇贵妃
贵妃
惠妃
宜妃
德妃
荣妃各具礼服迎入内赞女官赞宣册受册宣宝
受宝行礼送节各官俱如常仪内监持节出至
景运门内候齐同出捧
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至后左门以册
封礼毕复
命
停止
庆贺
妃嫔部列传一
上古
黄帝四妃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
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注
索隐曰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
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
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
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按国语夷鼓苍林是二人又
按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不
得如谧所说
按列女传黄帝妃曰嫫母于四妃之班居下貌甚丑
而最贤心每自退
按外纪帝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元□龙
苗二妃方累氏女曰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女生
挥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德充生苍林禺阳其众
妾之子十六人总四妃之子为二十有五其得姓者
十有四人别为十二姓曰祈己滕箴任荀嬉姞儇依
二姬二酉及有虞氏有天下封帝后为侯伯者十九
人焉
按路史黄帝纪次妃嫫母貌恶德充帝纳之曰属女
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襄虽恶何伤是生苍林禺阳
帝喾四妃
按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
氏女生挚
余妃
不载
注
正义曰帝王纪云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
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
曰简狄生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
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也帝挚之母于四人中
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
按路史帝喾纪帝喾四后上妃有骀氏曰姜嫄清净
专一而好稼穑衣帝衣履帝敏居期而生弃妃有娀
氏曰简狄仁而有礼饮食必鼓感乙致胎
注
郑元云喾立四妃以象后妃四星一明者为正
三小者为次
有虞氏
舜妃女英
按史记五帝本纪尧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舜居沩
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
道
注
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
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按列女传有虞二妃帝尧之二女也长曰娥皇次曰
女英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而骄
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尧举舜为相摄行王
政舜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受禅为天子娥皇为后
女英为妃事瞽瞍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
舜陟方死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故谓之湘君
按路史帝舜纪妃以肓娅以罃以观其内舜乃饬正
二女胜其胸中之情以应天地之理淡焉二女嫔妫
纯笃尽道妻有桑田身有南亩娥肓无子女罃生义
钧及季厘本注云肓即娥皇字罃即女英
周
盛姬
按穆天子传甲戌天子西北囗姬姓也盛柏之子也
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天子乃为之台是曰
重璧之台戊寅天子东狃于泽中逢寒疾天子舍于
泽中盛姬告病天子怜之囗泽曰寒氏盛姬求饮天
子命人取浆而给是曰壶輲天子西至于重璧之台
盛姬告病囗天子哀之是曰哀次天子乃殡盛姬于
毂丘之庙囗壬寅天子命哭启为主祭父宾丧天子
王女叔为主天子囗宾之命终丧礼于是殇祀而
哭内史执策官人囗丌职曾祝敷筵席设几盛馈具
肺盐羹胾脯枣醢鱼腊糗韭百物乃陈腥俎十二
干豆九十鼎敦壶尊四十器曾祝祭食进肺盐祭酒
乃献丧主伊扈伊扈拜受囗祭女又献女主叔叔
拜受祭囗祝报祭觞大师乃哭即位毕哭内史囗
策而哭曾祝捧馈而哭御者囗祈而哭抗者觞夕而
哭佐者承斗而哭佐者衣衾佩囗而哭乐囗人陈琴
瑟囗竽钥管而哭百囗众官人各囗其职事以哭
曰士女错踊九囗乃终丧主伊扈哭出造舍父兄宗
姓及在位者从之佐者哭且彻馈及壶鼎俎豆众宫
人各囗其职皆哭而出井利囗事后出而收癸卯大
哭殇祀而载甲辰天子南葬盛姬于乐池之南天子
乃命盛姬囗之丧视皇后之葬法亦不拜后于诸侯
河济之间共事韦谷黄城三邦之事辇丧七萃之士
抗者即事曾祝先丧大匠御棺日月之旗七星之文
鼓钟以葬龙旗以囗鸟以建鼓兽以建钟龙以建旗
曰丧之先后及哭踊者之间毕有钟旗囗百物丧器
井利典之列于丧行靡有不备击鼓以行丧举旗以
劝之击钟以止哭弥旗以节之曰囗祀大哭九而终
丧出于门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诸侯属子
王吏倍之外官王属七萃之士倍之姬姓子弟倍之
执职之人倍之百官众人倍之哭者七倍之踊者三
十行行萃百人女主即位嬖人群女倍之王臣姬姓
之女倍之宫官人倍之宫贤庶妾倍之哭者五倍踊
者次从曰天子命丧一里而击钟止哭曰匠人哭于
车上曾祝哭于丧七萃之士哭于丧所曰小哭错踊
三踊而行五里而次曰丧三舍至于哀次五舍至于
重璧之台乃休天子乃周姑繇之水以圜丧车是曰
车曰殇祀之孟冬辛亥邢侯曹侯来吊内史将之
以见天子天子告不豫而辞焉邢侯曹侯乃吊太子
太子哭出庙门以迎邢侯再拜劳之侯不答拜邢侯
谒哭于庙太子先哭而入西向即位内史宾侯北向
而立大哭九邢侯厝踊三而止太子送邢侯至庙门
之外邢侯遂出太子再拜送之曹侯庙吊入哭太子
送之亦如邢侯之礼壬子天子具官见邢侯曹侯天
子还返邢侯曹侯执见拜天子之武一天子见之乃
遣邢侯曹侯归于其邦王官执礼共于二侯如故曰
天子出宪以或襚赗癸丑大哭而囗甲寅殇祀大哭
而行丧五舍于大次曰丧三日于大次殇祀如初辛
酉大成百物皆备壬戌葬史录繇鼓钟以赤下棺七
萃之士囗士女错踊九囗丧下昧爽天子使嬖人赠
用文锦明衣九领丧宗伊扈赠用变裳女主叔赠
用茵组百嬖人官师毕赠井利乃藏报哭于大次祥
祠囗祝丧罢哭辞于远人为盛姬谥曰哀淑人天子
丘人是曰淑人之丘乙丑天子东征舍于五鹿叔
思哭是曰女之丘丁卯天子东征钓于漯水以祭
淑人是曰祭丘己巳天子东征食马于漯水之上乃
鼓之棘是曰马主癸酉天子南征至于菹台仲冬甲
戌天子西征至于因氏天子乃钓于河以观姑繇之
水丁丑天子北征戊寅舍于河上乃致父兄子弟王
臣姬囗祥祀毕哭终丧于嚣氏己卯天子西济于河
嚣氏之遂庚辰舍于茅尺于是禋祀除丧始乐素服
而归是曰素氏天子遂西南癸未至于野王甲申天
子北升于大北之□而降休于两柏之下天子永念
伤心乃思淑人盛姬于是流涕七萃之士葽豫上谏
于天子曰自古有死有生岂独淑人天子不乐出于
永思永思有益莫忘其新天子哀之乃又流涕是日
辍
汉
高祖薄姬
按史记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
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
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
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
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
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
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
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
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
□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
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
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
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
姬希见高祖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
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
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代王立十七年
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
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
薄昭封为轵侯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于是乃
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
下吏奉守冢寝庙上食祠如法而栎阳北亦置灵文
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
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
及尊赏赐各以亲□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薄太后
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
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高祖戚夫人
按史记吕后本纪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
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
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
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
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
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佐
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
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
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
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
兄也异母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
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
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
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
沙王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
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
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
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
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
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
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
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早起太
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
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喑药使
居□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
见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
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
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按留侯世家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
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
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
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
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
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
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
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
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
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
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
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
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雁高飞
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
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文帝慎夫人
按汉书爰盎传上幸上林皇后及慎夫人从其在禁
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长布席盎引郄慎夫人坐慎夫
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
则上下和今陛下既以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
以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则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
人适所以祸之也独不见人豕乎于是上乃说入语
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按张释之传释之为中郎将从行至霸陵上居外临
□时慎夫人从上指视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
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景帝栗姬
按史记外戚世家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
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
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
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
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
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
景帝以故望之景帝常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
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
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
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
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
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
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
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
武帝尹夫人邢夫人
按史记外戚世家褚先生曰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号娙娥众人谓之娙何娙何秩比中二千石
容华秩比二千石婕妤秩比列侯常从婕妤迁为皇
后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
人自请武帝愿望见邢夫人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
从御者数十人为邢夫人来前尹夫人前见之曰此
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身貌形状
不足以当人主矣于是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
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低头俯
而泣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武帝王夫人
按史记三王世家褚先生补曰王夫人者赵人也与
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闳且立为王时其母病
武帝自临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王夫人曰
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帝曰虽然意所欲欲于何
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雒阳武帝曰雒阳有武库
敖仓天下冲厄汉国之大都也先帝以来无子王于
雒阳者去雒阳余尽可王夫人不应武帝曰关东之
国无大于齐者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淄中
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王夫人以手击
头谢曰幸甚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拜之曰皇
帝谨使使大中大夫明奉璧一赐夫人为齐王太后
按卫青传上赐青千金是时王夫人方幸于上宁乘
说大将军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
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
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大将军乃以五
百金为寿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上乃
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武帝钩弋赵夫人
按史记外戚世家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
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
帝立时年五岁尔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
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于北阙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
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
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
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
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其后帝闲
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
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
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
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耶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
女其母无不谴死岂可谓非贤圣哉昭然远见为后
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谥为武岂虚哉
按汉书外戚传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
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
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
得幸号曰拳夫人先是其父坐法宫刑为中黄门死
长安葬雍门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大有宠元
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
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
母门后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
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早薨钩弋
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
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母少恐女主颛恣
乱国家犹与久之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
忧死因葬云阳后上疾病乃立钩弋子为皇太子拜
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少主明日帝崩
昭帝即位追尊钩弋婕妤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起
云陵邑三千户追尊外祖赵父为顺城侯诏右扶风
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如法顺城侯有姊君姁赐
钱二百万奴婢第宅以充实焉诸昆弟各以亲□受
赏赐赵氏无在位者唯赵父追封
按三辅黄图钩弋宫列仙传曰钩弋夫人姓赵氏河
间人少好酒病卧六年右手钩卷饮食少望气者云
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反其手
得玉钩而手展有宠生昭帝妊娠十四月上曰闻昔
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
所居曰钩弋宫自夫人加婕妤后得罪掖庭狱死及
殡香一月昭帝即位追尊为皇太后更葬之发六十
二万人起阳陵其棺榇但有彩履王云阳记曰钩
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
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
宣帝时乃不至汉武故事曰钩弋宫在直门之南
武帝李夫人
按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
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
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
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
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
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
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怜闵焉图
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
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
皇后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
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
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
燕□见帝上曰夫人第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
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
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
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
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
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
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恋恋顾念
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
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
上以后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
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上思念李夫人不已
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帷陈
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
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
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其辞曰美连
娟以修嫮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
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
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
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托沈阴以
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
相羊函荾扶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
靡兮缥飘姚呼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
扬既感激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
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何灵魂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埶路日以远兮遂
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恍寂兮无
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
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
沬怅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响不虚应亦云已兮
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
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既下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其后李
延年弟季坐奸乱后宫广利降匈奴家族灭矣
按拾遗记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时始
穿昆灵之池泛翔禽之舟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
时日已西倾凉风激水女伶歌声甚遒因赋落叶哀
蝉之曲曰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
落叶依于重□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帝闻唱动心闷闷不自支持命龙膏之灯以照舟内
悲不自止亲侍者觉帝容色愁怨乃进洪梁之酒酌
以文螺之□□出波祇之国酒出洪梁之县此属右
扶风至哀帝废此邑南人受此酿法今言云阳出美
酒两声相乱矣帝饮三爵色悦心欢乃诏女伶出侍
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
而香气尤着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
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初帝深嬖李夫人
死后常思梦之或欲见夫人帝貌□□嫔御不宁诏
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乎少君曰可
遥见不可同于帷幄暗海有潜英之石其色青轻如
毛羽寒盛则石温暑盛则石冷刻之为人像神悟不
异真人使此石像往则夫人至矣此石人能传译人
言语有声无气故知神异也帝曰此石像可得否少
君曰愿得楼船巨力千人能浮水登木皆使明于道
术赍不死之药乃至暗海经十年而还昔之去人或
升云不归或托形假死获反者四五人得此石即命
工人依先图刻作夫人形刻成置于轻纱幕里宛若
生时帝大悦问少君曰可得近乎少君曰譬如中宵
忽梦而画可得近观乎此石毒宜远望不可逼也勿
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帝乃从其谏见夫人毕
少君乃使舂此石人为丸服之不复思梦乃筑灵梦
台岁时祀之
元帝傅昭仪
按汉书外戚传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父河内温
人蚤卒母更嫁为魏郡郑翁妻生男恽昭仪少为上
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
倢甚有宠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
酒酹地皆祝延之产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
定陶恭王恭王有材艺尤爱于上元帝既重傅倢
及冯倢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于后宫以一
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
赐以印绶在倢上昭其仪尊之也至成哀时赵昭
仪董昭仪皆无子犹称焉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
称定陶太后后十年恭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
傅太后躬自养视既壮大成帝无继嗣时中山孝王
在元延四年孝王及定陶王皆入朝傅太后多以珍
宝赂遗赵昭仪及帝舅骠骑将军王根阴为王求汉
嗣皆见上无子欲豫自结为久长计更称誉定陶王
上亦自器之明年遂征定陶王立为太子语在哀纪
月余天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后太子
议欲谢少傅阎崇以为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为
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元以为当谢
太子从之诏问所以谢状尚书劾奏元左迁少府以
光禄勋师丹为太傅诏傅太后与太子母丁姬自居
定陶国邸下有司议皇太子得与傅太后丁姬相见
不有司奏议不得相见顷之成帝母王太后欲令傅
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成帝曰太子承正统当
共养陛下不得复顾私亲王太后曰太子少而傅太
后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于
见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小养太子独不
得成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
一至未央宫高昌侯董宏希指上书言宜立丁姬为
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上初即位谦让
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王太后下诏尊定陶恭王为
恭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
太后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
中宫追尊恭皇太后父为崇祖侯恭皇后父为德
侯后岁余遂下诏曰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
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
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
后称永信宫帝太后称中安宫而成帝母太皇太后
本称长信宫成帝赵后为皇太后并四太后各置少
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为恭皇立寝庙于京师比宣
帝父悼皇考制度序昭穆于前殿傅太后父同产弟
四人曰子孟中叔子元幼君子孟子喜至大司马封
高武侯中叔子晏亦大司马封孔乡侯幼君子商封
汝昌侯为太后父崇祖侯后更号崇祖曰汝昌哀侯
太后同母弟郑恽前死以恽子业为阳信侯追尊恽
为阳信节侯郑氏傅氏侯者凡六人大司马二人九
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十余人傅太后既尊后尢
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并
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令自杀元寿元年崩合
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
元帝冯昭仪
按汉书外戚传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元帝即位
二年以选入后宫时父奉世为执金吾昭仪始为长
使数月至美人后五年就馆生男拜为倢时父奉
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奉世长男野王为左冯翊父子
并居朝廷议者以为器能当其位非用女宠故也而
冯倢内宠与傅昭仪等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
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
皆惊走冯倢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
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倢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
熊至御座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傅
昭仪等皆惭明年夏冯倢男立为信都王尊倢
为昭仪元帝崩为信都太后与王俱居储元宫河平
中随王之国后徙中山是为孝王后征定陶王为太
子封中山王舅参为宜乡侯参冯太后少弟也是岁
孝王薨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太后自养
视数祷祠解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
山小王由素有狂易病病发怒去西归长安尚书簿
责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诅上及太后太
后即傅昭仪也素常怨冯太后因是遣御史丁元案
验尽收御者官吏及冯氏昆弟在国者百余人分系
洛阳魏郡巨鹿数十日无所得更使中谒者令史立
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杂治立受傅太后指几得封
侯治冯太后女弟习及寡弟妇君之死者数十人巫
刘吾服祝诅医徐遂成言习君之曰武帝时医修氏
刺治武帝得二千万耳今愈上不得封侯不如杀上
令中山王代可得封立等劾奏祝诅谋反大逆责问
冯太后无服辞立曰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太
后还谓左右此乃中语前世事吏何用知之是欲陷
我效也乃饮药自杀先未死有司请诛之上不忍致
法废为庶人徙云阳宫既死有司复奏太后死在未
废前有诏以诸侯王太后仪葬之宜乡侯参君之习
夫及子当相坐者或自杀或伏法参女弁为孝王后
有两女有司奏免为庶人与冯氏宗族徙归故郡张
由以先告赐爵关内侯史立迁中太仆哀帝崩大司
徒孔光奏由前诬告骨肉立陷人入大辟为国家结
怨于天下以取秩迁获爵邑幸蒙赦令请免为庶人
徙合浦云
丁姬
按汉书外戚传定陶丁姬哀帝母也易祖师丁将军
之元孙家在山阳瑕丘父至庐江太守始定陶恭王
先为山阳王而丁氏内其女为姬王后姓张氏其母
郑礼即傅太后同母弟也太后以亲戚故欲其有子
然终无有唯丁姬河平四年生哀帝丁姬为帝太后
两兄忠明明以帝舅封阳安侯忠蚤死封忠子满为
平周侯太后叔父宪望望为左将军宪为太仆明为
大司马骠骑将军辅政丁氏侯者凡二人大司马一
人将军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亦十余人丁傅
以一二年间暴兴尢盛然哀帝不甚假以权埶权埶
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建平二年丁太后崩上曰诗
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昔季武子成寝杜氏之墓在
西阶下请合葬而许之附葬之礼自周兴焉孝子事
亡如事存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遣大司马骠骑
将军明东送葬于定陶贵震山东哀帝崩王莽秉政
使有司举奏丁傅罪恶莽以太皇太后诏皆免官爵
丁氏徙归故郡莽奏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
太后号曰丁姬元始五年莽复言共王母丁姬前不
臣妾至葬渭陵冢高与元帝山齐怀帝太后皇太太
后玺绶以葬不应礼礼有改葬请废共王母及丁姬
冢取其玺绶消灭徙共王母及丁姬归定陶葬共王
冢次而葬丁姬复其故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复
发莽固争之太后诏曰因故棺为致□作冢祠以太
牢谒者护既发傅太后冢崩压杀数百人开丁姬□
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中
器物莽复奏言前共王母生僣居桂宫皇天震怒灾
其正殿丁姬死葬踰制度今火焚其□此天见变以
告当改如媵妾也臣前奏请葬丁姬复故非是共王
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请更以
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奏可既开傅太
后棺臭闻数里公卿在位皆阿蒙指入钱帛遣子弟
及诸生四夷凡十余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平共
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间皆平莽又周棘其处以为世
戒云时有群燕数千衔土投丁姬穿中丁傅既败孔
乡侯晏将家属徙合浦宗族皆归故郡唯高武侯喜
得全自有传
成帝班倢
按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
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居增成舍再就馆有男数
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同辇载倢辞
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
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
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倢倢诵诗及窈
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自鸿嘉后
上稍隆于内宠倢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倢
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倢
也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寖
盛于前班倢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
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倢挟媚道祝诅后宫詈
及主上许皇后生废考问班倢倢对曰妾闻死
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
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
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赵氏姊弟骄妒
倢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倢退
处东宫作赋自伤悼其辞曰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
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
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
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
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
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
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
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
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
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
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
流共洒埽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
兮依松柏之余休重曰潜元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
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
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
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
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涕兮横流顾
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
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
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至成帝
崩倢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卫姬
按汉书外戚传中山卫姬平帝母也父子豪中山卢
奴人官至卫尉子豪女弟为宣帝倢生楚孝王长
女又为元帝倢生平阳公主成帝时中山孝王无
子上以卫氏吉祥以子豪少女配孝王元延四年生
平帝平帝年二岁孝王薨代为王哀帝崩无嗣太皇
太后与新都侯莽迎中山王立为帝莽欲颛国权惩
丁傅行事以帝为成帝后母卫姬及外家不当得至
京师乃更立宗室桃乡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
后遣少傅左将军甄丰赐卫姬玺绶即拜为中山孝
王后以苦陉县为汤沐邑又赐帝舅卫宝宝弟元爵
关内侯赐帝三妹谒臣号修义君哉皮为承礼君鬲
子为尊德君食邑各二千户莽长子宇非莽隔绝卫
氏恐久后受祸即私与卫宝通书记教卫后上书谢
恩因陈丁傅旧恶几得至京师莽白太皇太后诏有
司曰中山孝王后深分明为人后之义条陈故定陶
傅太后丁姬悖天逆理上僭位号徙定陶王于信都
为共王立庙于京师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圣人言
坏乱法度居非其制称非其号是以皇天震怒火烧
其殿六年之间大命不遂祸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
其余灾大失天心夭命暴崩又令共王祭祀绝废精
魂无所依归朕惟孝王后深说经义明镜圣法惧古
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
国长获天禄而令孝王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
也朕甚嘉之夫义赏善圣王之制其以中山故安
户七千益中山后汤沐邑加赐及中山王黄金各百
斤增傅相以下秩卫后曰夜啼泣思见帝而但益户
邑宇复教令上书求至京师会事发觉莽杀宇尽诛
卫氏支属卫宝女为中山王后免后徙合浦唯卫后
在王莽篡国废为家人后岁余卒葬孝王旁
后汉
明帝贾贵人
按后汉书后纪贾贵人南阳人建武末选入太子宫
中元二年生肃宗而显宗以为贵人帝既为太后所
养专以马氏为外家故贵人不登极位贾氏亲族无
受宠荣者及太后崩乃策书加贵人王赤绶安车一
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大司农黄金千
斤钱二千万诸史并阙后事故不知所终 按明德
马皇后纪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
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曰人
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
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惇笃恩性天至母子慈
爱始终无纤介之间
章帝梁贵人
按后汉书章德窦皇后纪梁贵人者亲侯梁竦之
女也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年十六亦以
建初二年与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四年生和帝
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飞书
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自是宫房惵息后
爱日隆及帝崩和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
朝尊母泚阳公主为长公主益汤沐邑三千户兄宪
弟笃景并显贵擅威权后遂密谋不轨永元四年发
觉被诛九年太后崩未及葬而梁贵人姊上书陈
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芳司空张奋上奏
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
百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
后常自减损朕奉祀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
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
降黜其勿复议帝以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
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
姊大贵人具葬西陵仪比敬园
顺帝虞美人 陈夫人
按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虞□人者以良家子年十
三选入掖庭又生女舞阳长公主自汉兴母氏莫不
尊宠顺帝既未加美人爵号而冲帝早夭大将军梁
冀秉政忌恶佗族故虞氏抑而不登但称大家而已
陈夫人者家本魏郡少以声伎入孝王宫得幸生质
帝亦以梁氏故荣宠不及焉熹平四年小黄门赵佑
议郎卑整上言春秋之义母以子贵隆汉盛典尊崇
母氏凡在外戚莫不加宠今冲帝母虞大家质帝母
陈夫人皆诞生圣皇而未有称号夫臣子虽贱尚有
追赠之典况二母见在不蒙崇显之次无以述遵先
世垂示后世也帝感其言乃拜虞大家为宪陵贵人
陈夫人为渤海孝王妃使中常侍持节授印绶遣太
常以三牲告宪陵怀陵静陵焉
灵帝王美人
按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后性强忌后宫莫不震慑
时王美人任娠畏后乃服药欲除之而胎安不动又
数梦负日而行四年生皇子协后遂鸩杀美人帝大
怒欲废后诸宦官固请得止董太后自养协号曰董
侯王美人赵国人也祖父苞五官中郎将美人丰姿
色聪敏有才明能书会计以良家子应法相选入掖
庭帝愍协早失母又思美人作追德赋令仪颂中平
六年帝崩皇子辩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后
兄大将军进欲诛宦官反为所害舞阳君亦为乱兵
所杀并州牧董卓被征将兵入洛阳陵虐朝廷遂废
少帝为弘农王而立协是为献帝初平元年帝求母
王美人兄斌斌将妻子诣长安赐第宅田业拜奉车
都尉兴平元年帝加元服有司奏立长秋宫诏曰朕
禀受不弘遭值祸乱未能绍先以光故典皇母前薨
未卜宅兆礼章有阙中心如结三岁之戚盖不言吉
且须其后于是有司乃奏追尊王美人为灵怀皇后
改葬文昭陵仪比敬恭二陵使光禄大夫持节行司
空事奉玺绶斌与河南尹骆业复土斌还迁执金吾
封都亭侯食邑五百石病卒赠前将军印绶谒者监
护丧事子端袭爵
灵帝唐姬
按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中平六年帝崩皇子辩即
位并州牧董卓被征将兵入洛阳陵虐朝廷遂废少
帝为弘农王而立协是为献帝明年山东义兵大起
讨董卓之乱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
进鸩曰服此药可以辟恶王曰我无疾是欲杀我耳
不肯饮强饮之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宫人饮燕别
酒行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元因令唐姬
起舞姬抗袖而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
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因泣
下呜咽坐者皆歔欷王谓姬曰卿王者姬势不复为
吏民妻自爱从此长辞遂饮药而死时年十八唐姬
颍川人也王薨归乡里父会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
不许及李傕破长安遣兵钞关东略得姬傕因欲妻
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
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
农王妃初平元年二月葬弘农王于故中常侍赵忠
成圹中谥曰怀王
吴
大帝谢夫人
按吴志后妃传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父煚
汉尚书郎徐令权母吴为权聘以为妃爱幸有宠后
权纳姑孙徐氏欲令谢下之谢不肯由是失志早卒
后十余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
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
大帝徐夫人
按吴志后妃传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祖父
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汉
末扰乱去吏随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薨随孙策
讨樊能于麋等于横江击张英于当利口而船少欲
驻军更求琨母时在军中谓琨曰恐州家多发水军
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
船渡军琨具启策策即行之众悉俱济遂破英击走
笮融刘繇事业克定策表琨领丹阳太守会吴景委
广陵来东复为丹阳守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破
卢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迁平卤将军后从讨黄祖
中流矢卒琨生夫人初适同郡陆尚尚卒权为讨卤
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后权迁移以夫人
妒忌废处吴积十余年权为吴王及即尊号登为太
子群臣请立夫人为后权意在步氏卒不许后以疾
卒兄矫嗣父琨侯讨平山越拜偏将军先夫人卒无
子弟祚袭封亦以战功至于芜湖督平魏将军
乌程侯张美人
按吴志后妃传注江表传曰□以张布女为美人有
宠□问曰汝父所在答曰贼已杀之□大怒棒杀之
后思其颜色使巧工刻木作美人形象恒置座侧问
左右布复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适故卫尉冯朝子纯
即夺纯妻入宫大有宠拜为左夫人昼夜与夫人房
宴不听朝政使尚方以金作华燧步摇假髻以千数
令宫人着以相扑朝成夕败辄出更作工匠因缘偷
盗府藏为空会夫人死□哀愍思念葬于苑中大作
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内冢中以为兵卫以金银珍
玩之物送葬不可称计已葬之后□治丧于内半年
不出国人见葬大奢丽皆谓□已死所葬者是也□
舅子何都颜状似□云都代立临海太守奚熙信
言举兵欲还诛都都叔父信时为备海督击杀熙夷
三族言乃息而人心犹疑
妃嫔部列传二
晋
武帝左贵嫔
按晋书后妃传左贵嫔名芬兄思别有传芬少好学
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泰始八年拜修仪
受诏作愁思之文因为离思赋曰生蓬户之侧陋兮
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
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
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
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
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风
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暗暧而无光兮气
懰栗以洌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
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
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
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歔欷兮涕流射
而沾巾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
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疑兮永缅邈而
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乱曰骨肉至
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悲愁梦想魂归见所思
兮惊寤号咷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
零诉斯诗兮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
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回辇过之言及文义
辞对清华左右侍听无不称美及元杨皇后崩芬献
诔曰惟泰始十年秋七月景寅晋元皇后杨氏崩呜
呼哀哉昔有莘适殷姜姒归周宣德中闱徽音永流
樊卫二姬匡齐翼楚马邓两妃亦毗汉主峨峨元后
光嫔晋室伉俪圣皇比踪往古遭命不永背阳即阴
六宫号咷四海恸心嗟予鄙妾衔恩特深追慕三良
甘心自沈何用存思不忘德音何用纪述托辞翰林
乃作诔曰赫赫元后出自有杨奕世朱轮耀彼华阳
惟岳降神显兹祯祥笃生英媛休有烈光含灵握文
异于庶姜和畅春日操厉秋霜疾彼攸遂敦此义方
率由四教匪怠匪荒行周六亲徽音显扬显扬伊何
京室是臧乃聘乃纳聿嫔圣皇正位闺阈惟德是将
鸣佩有节发言有章仰观列图俯览篇籍顾问女史
咨询竹帛思媚皇姑虔恭朝夕允厘中馈执事有恪
于礼斯劳于敬斯勤虽曰齐圣迈德日新日新伊何
克广弘仁终温且惠帝妹是亲经纬六宫罔不弥纶
群妾惟仰譬彼北辰亦既青阳鸣鸠告时躬执桑曲
率导媵姬修成蚕蔟分茧理丝女工是察祭服是治
祗奉宗庙永言孝思于彼六行靡不蹈之皇英佐舜
涂山翼禹惟卫惟樊二霸是辅明明我后异世同轨
亦能有乱谋及天府内敷阴教外毗阳化绸缪庶正
密勿夙夜恩从风翔泽随雨播中外禔福遐迩咏歌
天祚贞吉克昌克繁则百斯庆育圣育贤教逾任姒
训迈姜嫄堂堂太子惟国之元济济南阳为屏为藩
本支庵霭四海荫焉微斯皇妣孰兹克臻曰干盖聪
曰圣允诚积善之堂五福所并宜享高年匪陨匪倾
如彭之齿如之龄云胡不造于兹祸殃寝疾弥留
寤寐不康巫咸骋术扁鹊奏方祈祷无应尝药无良
形神既离载昏载荒奄忽崩殂湮精灭光哀哀太子
南阳繁昌攀援不寐擗踊摧伤呜呼哀哉阖宫号咷
宇内震惊奔者填衢赴者塞庭哀恸雷骇流涕雨零
歔欷不已若丧所生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
双飞紫阁悼后伤后早即窀穸言斯既及涕泗陨落
追惟我后实聪实哲通于性命达于俭节送终之礼
比素上世襚无珍宝唅无明月潜辉梓宫永背昭晰
臣妾哀号同此断绝庭宇遏密幽室增阴空设帷帐
虚置衣衾人亦有言神道难寻悠悠精爽岂浮岂沈
丰奠日陈冀魂之临孰云元后不闻其音乃议景行
景行已溢乃考龟筮龟筮袭吉爰定爰兆克成元室
魂之往矣于以令日仲秋之晨启明始出星陈夙驾
灵舆结驷其舆伊何金根玉箱其驷伊何二骆双黄
习习容车朱服丹章隐隐輲轩弁绖繐裳华毂曜野
素盖被原方相仡仡旌旐翻翻挽童引歌白骥鸣辕
观者夹涂士女涕涟千乘万骑迄彼峻山峻山峨峨
层阜重阿弘高显敞据洛背河左瞻皇姑右睇帝家
惟存揆亡明神所嘉诸姑姊妹娣姒媵御追送尘轨
号咷衢路王侯卿士云会星布群官庶僚缟盖无数
咨嗟通夜东方云曙百祇奉迎我后安厝中外俱临
同哀并慕涕如连云泪如湛露扃闿既阖窈窈冥冥
有夜无昼曷用其明不封不树山□同形昔后之崩
大火西流寒往暑过今亦孟秋自我衔恤倏忽一周
衣服将变痛心若抽逼彼礼制惟以增忧去此素衣
结恋灵丘有始有终天地之经自非三光谁能不零
存播令德没图丹青先哲之志以此为荣温温元后
实宣慈焉抚育群生恩惠滋焉遗爱不已永见思焉
悬明日月垂万春焉呜呼庶妾感四时焉言思言慕
涕涟洏焉咸宁二年纳悼后芬于座受诏作颂其辞
曰峨峨华岳峻极泰清巨灵导流河渎是经惟渎之
神惟岳之灵锺于杨族载育盛明穆穆我后应期挺
生含聪履□岐嶷夙成如兰之茂如玉之荣越在幼
冲休有令名飞声八极翕习紫庭超任邈姒比德皇
英京室是嘉备礼致聘令月吉辰百僚奉迎周生归
韩诗人是咏我后戾至车服晖□登位太微明德日
盛群黎欣戴函夏同庆翼翼圣皇睿□孔纯愍兹狂
戾阐惠播仁蠲衅涤秽与时为新沛然洪赦恩诏遐
震后之践祚囹圄虚陈万国齐欢六合同欣坤神抃
舞天人载悦兴顺降祥表精日月和气烟熅三光朗
烈既获嘉时寻播甘雪元云暗蔼灵液霏霏既储既
积待阳而晞曣晛沾濡柔润中畿长享丰年福禄永
绥及帝女万年公主薨帝痛悼不已诏芬为诔其文
甚丽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以是
屡获恩赐焉答兄思诗书及杂赋颂数十篇并行于
世
武帝胡贵嫔
按晋书后妃传胡贵嫔名芳父奋别有传泰始九年
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
臂而芳既入选下殿号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声芳
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帝遣洛阳令司马肇策拜芳
为贵嫔帝每有顾问不饰言辞率尔而答进退方雅
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宫人数千自此掖
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
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
地而引帝车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
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蒲争矢遂伤上指帝怒
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
而何帝甚有惭色芳生武安公主
武帝诸葛夫人
按晋书后妃传诸葛夫人名婉琅邪阳都人也父冲
字茂长廷尉卿婉以泰始九年春入宫帝临轩使使
持节洛阳令司马肇拜为夫人兄铨字德林散骑常
侍铨弟玫字仁林侍中御史中丞玫妇弟周穆清河
王覃之舅也永嘉初穆与玫劝东海王越废怀帝立
覃越不许重言之越怒遂斩玫及穆临刑玫谓穆曰
我语卿何道穆曰今日复何所说时人方知谋出于
穆非玫之意
惠帝谢夫人
按晋书后妃传谢夫人名玖家本贫贱父以屠羊为
业玖清惠贞正而有淑姿选入后庭为才人惠帝在
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
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贾后妒忌之玖求还西
宫遂生愍怀太子年三四岁惠帝不知也入朝见愍
怀与诸皇子共戏执其手武帝曰是汝儿也及立为
太子拜玖为淑媛贾后不听太子与玖相见处之一
室及愍怀遇酷玖亦被害焉永康初诏改葬太子因
赠玖夫人印绶葬显平陵
夏侯妃
按晋书后妃传元夏侯太妃名光姬沛国谯人也祖
威兖州刺史父庄字仲容淮南太守清明亭侯妃生
自华宗幼而明慧琅邪武王为世子觐纳焉生元帝
及恭王薨元帝嗣立称王太妃永嘉元年薨于江左
葬琅邪国初有谶云铜马入海建邺期太妃小字铜
环而元帝中兴于江左焉
元帝豫章君
按晋书后妃传豫章君荀氏元帝宫人也初有宠生
明帝及琅邪王裒由是为虞后所忌自以位卑每怀
怨望为帝所谴渐见□薄及明帝即位封建安君别
立第宅太宁元年帝迎还台内供奉隆厚及成帝立
尊重同于太后咸康元年薨诏曰朕少遭悯凶慈训
无禀抚育之勤建安君之仁也一旦薨殂实思报复
永惟平昔感痛哀摧其赠豫章郡君别立庙于京都
成帝章妃
按晋书后妃传章太妃周氏以选入成帝宫有宠生
哀帝及海西公始拜为贵人哀帝即位诏有司议贵
人位号太尉桓温议宜称夫人尚书仆射江虨议应
曰太夫人诏崇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同又诏朝臣
不为太妃敬合礼典下太常江逌议位号不极不应
尽敬兴宁元年薨帝欲服重江虨启应缌麻三月诏
欲降为□年虨又启厌屈私情所以上严祖考帝从
之
宋
武帝张夫人
按宋书后妃传武帝张夫人讳阙不知何郡县人也
义熙初得幸高祖生少帝又生义兴恭长公主惠媛
永初元年拜为夫人少帝即位有司奏曰臣闻严亲
敬始所因者本克孝之道由中被外伏惟夫人德并
坤元徽音光劭发祥兆庆诞启圣明宜崇极徽号允
备盛则从春秋母以子贵之义遵汉晋推庆之典谨
上尊号为皇太后宫曰永乐少帝既废太后还玺绂
随居吴县太祖元嘉元年拜营阳王太妃三年薨
武帝胡婕妤
按宋书后妃传武帝胡婕妤讳道女淮南人义熙初
为高祖所纳生文帝五年被谴赐死时年四十二葬
丹徒高祖践阼追赠婕妤太祖即位有司奏曰臣闻
德厚者礼尊庆深者位极故閟宫既构咏歌先妣园
陵崇卫聿追来孝伏惟先婕妤柔明塞渊光备六列
德昭坤范训洽母仪用能启祚圣明奄宅四海严亲
莫逮天禄永违臣等远准春秋近稽汉晋谨上尊号
曰章皇太后陵曰熙宁立庙于京师太后兄子元庆
位至奉朝请
文帝路淑媛
按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讳惠男丹杨建康人也
以色貌选入后宫生孝武帝拜为淑媛年既长无宠
常随世祖出蕃世祖入讨元凶淑媛留寻阳上即位
遣建平王宏奉迎有司奏曰臣闻历集周邦徽音克
嗣气淳汉国沙麓发祥昔在上代业隆祚远未有不
敷阴教以阐洪基膺淑庆以载圣哲者也伏惟淑媛
柔明内昭徽仪外范合灵初迪则庶姬仰曜引训蕃
阃则家邦被德民应惟和神属惟祉故能诞锺睿躬
用集大命固灵根于既殒融盛烈乎中兴载厚化深
声咏允缉宜式谐旧典恭享极号奉尊号曰皇太后
宫曰崇宪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
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
宫掖事秘莫能辨也孝建二年追赠太后父兴之散
骑常侍兴之妻徐氏余杭县广昌乡君大明四年太
后弟子抚军参军琼之上表曰先臣故怀安令道庆
赋命乖辰自违明世敢缘卫戍请名之典特乞云雨
微垂洒润诏付门下有司承旨奏赠给事中琼之及
弟休之茂之并超显职太后颇豫政事赐与琼之等
财物家累千金居处服器与帝子相侔琼之宅与太
常王僧达并门尝盛车服卫从造僧达僧达不为之
礼琼之以诉太后太后大怒告上曰我尚在而人皆
陵我家死后乞食矣欲□僧达上曰琼之年少自不
宜轻造诣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大明五
年太后随上巡南豫州妃主以下并从废帝即位号
太皇太后太宗践阼号崇宪太后初太宗少失所生
为太后所摄养世祖尽心祗事而太后抚爱亦笃及
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有司奏曰夫德敷于内
典章必远化覃于外徽号宜宣伏惟皇太后懿圣自
天母仪允着义明八远道变九围圣明登御景祚攸
改皇太后宜即前号别居外宫诏曰朕备丁艰罚蚤
婴孤苦特蒙崇宪太后圣训抚育昔在蕃阃常奉药
膳中迫凶威抱怀莫遂今泰运初启情典获伸方欲
亲奉晨昏尽欢闺禁不得如所奏寻崩时年五十五
迁殡东宫门题曰崇宪宫上又诏曰朕幼集荼蓼夙
凭德训龛虣定业实资仁范恩着屯夷有兼常慕夫
礼沿情施义循事立可特齐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
谥曰昭皇太后葬世祖陵东南号曰修宁陵先是晋
安王子勋未卒巫者谓宜开昭太后陵以为厌胜修
复仓卒不得如礼上性忌虑将来致灾泰始四年夏
诏有司曰崇宪昭太后修宁陵地大明之世久所考
卜前岁遭诸蕃之难礼从权宜奉营仓卒末暇营改
而茔隧之所山原卑陋顷年颓坏日有滋甚恒费修
整终无永固且详考地形殊乖相势朕早蒙慈遇情
礼兼常思使终始之义载彰幽显史官可就岩山左
右更宅吉地明审龟筮须选令辰式遵旧典以礼创
制今中虽宁边裔未息营就之功务在从简举言
寻悲情如切割有司奏北疆未缉戎役是务礼之详
略各沿时宜臣等参议修宁陵元宫补治毁坏权施
油殿暂出梓宫事毕即窆于事为允诏可琼之为衡
阳内史先后卒废帝景和中以休之为黄门侍郎茂
之左军将军并封开国县侯邑千户又追赠兴之侍
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
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立道庆女为皇后以休
之为侍中茂之黄门郎太宗废幼主欲说太后之心
乃下令书曰太皇太后早垂爱遇沿情即事同于天
属前车骑谘议参军路休之前丹阳丞路茂之崇宪
密戚蚤延荣贵并怀所勋宜殊恒饰休之可黄门侍
郎领步兵校尉茂之可中书侍郎太宗未即位故称
令书茂之又迁司徒从事中郎休之桂阳王休范镇
北谘议参军太宗杀世祖诸子因此陷休之等宥其
诸子
文帝沈婕妤
按宋书后妃传文帝沈婕妤讳容不知何许人也纳
于后宫为美人生明帝拜为婕妤元嘉三十年卒时
年四十葬建康之莫府山世祖即位追赠湘东国太
妃太宗即位有司奏曰昔豳都追远正邑缠哀缅慕
德义敬奉园陵先太妃德履端华徽景明峻风光宸
掖训流国闱鞠圣诞灵蚤捐鸿祚臣等远模汉册近
仪晋典谨上尊号为皇太后下礼官议谥谥曰宣太
后陵号曰崇宁以太后弟道庆为给事中泰始三年
卒追赠通直散骑常侍赐爵县侯又追赠太后父散
骑常侍母王氏成乐乡君
文帝潘淑妃
按南史后妃传潘淑妃者本以貌进始未见赏帝好
乘羊车经诸房淑妃每庄饰褰帷以候并密令左右
以盐水洒地帝每至户羊辄舐地不去帝曰羊乃为
汝徘徊况于人乎于此爱倾后宫
按宋书袁皇后传上待后恩礼甚笃袁氏贫薄后每
就上求钱帛以赡与之上性节俭所得不过三五万
三五十匹后潘淑妃有宠爱倾后宫咸言所求无不
得后闻之欲知信否乃因潘求三十万钱与家以观
上意信宿便得因此恚恨甚深称疾不复见上
孝武帝殷淑仪
按南史后妃传殷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也丽色巧笑
义宣败后帝密取之宠冠后宫假姓殷氏左右宣泄
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出及薨帝尝思见之遂为通
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如此积日形色不异追赠贵
妃谥曰宣及葬给辒辌车虎贲班剑銮辂九旒黄屋
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上自于南掖门临过丧车悲
不自胜左右莫不掩泣上痛爱不已精神罔罔颇废
政事每寝先于灵□酌奠酒饮之既而恸哭不能自
反又讽有司奏曰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
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乃立别庙
于都下时有巫者能见鬼说帝言贵妃可致帝大喜
令召之有少顷果于帷中见形如平生帝欲与之言
默然不对将执手奄然便歇帝尤哽恨于是拟李夫
人赋以寄意焉谢庄作哀策文奏之帝卧览读起坐
流涕曰不谓当今复有此才都下传写纸墨为之贵
或云贵妃是殷琰家人入义宣家义宣败入宫云
按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子鸾字孝羽孝武帝第
八子也母殷淑仪宠倾后宫子鸾爱冠诸子凡为上
所盻遇者莫不入子鸾之府国及为南徐州又割吴
都以属之六年丁母忧追进淑仪为贵妃班亚皇后
谥曰宣葬给辒辌车虎贲班剑銮辂九旒黄屋左纛
前后部羽葆鼓吹上自临南掖门临过丧车悲不自
胜左右莫不感动上痛爱不已拟汉武李夫人赋其
词曰朕以亡事弃日阅览前王词苑见李夫人赋凄
其有怀亦以嗟咏久之因感而会焉巡灵周之残册
略鸿汉之遗篆吊新宫之奄映喭璧台之芜践赋流
波以谣思诏河济以崇典虽媛德之有载竟滞悲其
何遣访物运之荣落讯云霞之舒卷念桂枝之秋霣
惜瑶华之春剪桂枝折兮沿岁倾瑶华碎兮思联情
彤殿闭兮素尘积翠戺芜兮紫苔生宝罗歇兮春幌
垂珍簟空兮夏帱扃秋台恻兮碧烟凝冬宫列兮朱
火清流律有终深心无歇徙倚云日裴回风月思玉
步于凤墀想金声于鸾阙竭方池而飞伤损圜渊而
流咽端蚤朝之晨罢泛辇路之晚清南陆跸阊阖
轹北津警承明面缟馆之酸素造松帐之葱青俯众
嗣而恸兴抚藐女而悲生虽哀终其已切将何慰于
尔灵存飞荣于景路没申藻于服车垂葆旒于昭术
竦鸾剑于清都朝有俪于征准礼无替于粹图閟瑶
光之密陛宫虚梁之余阴俟玉羊之晨照正金鸡之
夕临升云以引思锵鸿锺以节音文七星于霜野
旗二耀于寒林中云枝之夭秀寓坎泉之曾岑屈封
嬴之自古申反周乎在今遣双灵兮达孝思附孤魂
兮展慈心伊鞠报之必至谅显晦之同深予弃西楚
之齐化略东门之遥沦涟两拍之伤奄抑七萃之
箴又讽有司曰典礼云天子有后有夫人檀弓云舜
葬苍梧云二妃不从婚义云后立六宫有三夫人然
则三妃则三夫人也后之有三妃犹天子之有三公
也按周礼三公八命诸侯七命三公既尊于列国诸
侯三妃亦贵于庶邦夫人据春秋传仲子非鲁惠公
之元嫡尚得考彼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
刱立新庙尚书左丞徐爰之又议宣贵妃既加殊命
礼绝五宫考之古典显有成据庙堂克构宜选将作
大匠卿葬毕诏子鸾摄职以本官兼司徒进号抚军
司徒给鼓吹一部礼仪并依正公又加都督南徐州
诸军事八年加中书令领司徒
明帝陈贵妃
按宋书后妃传明帝陈贵妃讳妙登丹阳建康人屠
家女也世祖常使尉司采访民间子女有姿色者太
妃家在建康县界家贫有草屋两三间上出行问尉
曰御道边那得此草屋当由家贫赐钱三万令起瓦
屋尉自送钱与之家人并不在唯太妃在家时年十
二三尉见其容质甚美即以白世祖于是迎入宫在
路太后房内经二三年再呼不见幸太后因言于上
以赐太宗始有宠一年许衰歇以乞李道儿寻又迎
还生废帝故民中皆呼废帝为李氏子废帝后每自
称李将军或自谓李统太宗即位拜贵妃礼秩同皇
太子妃废帝践阼有司奏曰臣闻河龙启圣理浃民
神郊电基皇庆烁天地故资敬之道粹古铭风沿贵
之谊眇代凝则伏惟贵妃含和日晷表淑星枢徽音
峻古柔光照世声华帝掖轨秀天嫔景发皇明祚昌
睿命而备物之章未焕彝策远酌前王允陟鸿典臣
等参议谨上尊号曰皇太妃舆服一如晋孝武帝太
后故事置家令一人改诸国太妃曰太妃宫曰弘化
追赠太妃父金宝散骑常侍金宝妻王氏永世县成
乐乡君升明初降为苍梧王太妃伯父照宗中书通
事舍人叔念步兵校尉兄敬元通直郎南鲁郡太
守念大通货贿侵乱朝政升明初赐死
明帝陈昭华
按宋书后妃传明帝陈昭华讳法容丹阳建康人也
太宗睌年痿疾不能内御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
以入宫及生男皆杀其母而以与六宫所爱者养之
顺帝桂阳王休范子也以昭华为母焉明帝崩昭华
拜安成王太妃顺帝即位进为皇太妃顺帝禅位去
皇太妃之号
明帝沈美人
按宋书袁皇后传后亡后常有小小灵应沈美人者
太宗所幸也尝以非罪见责应赐死从后昔所住徽
音殿前度此殿有五间自后崩后常闭美人至殿前
流涕大言曰今日无罪就死先后若有灵当知之殿
诸□户应声豁然开职掌遽白太祖太祖惊往视之
美人乃得释
南齐
郁林王何妃
按南齐书后妃传郁林王何妃名婧英庐江灊人抚
军将军戢之女也永明二年纳为南郡王妃十一年
为皇太孙妃郁林王即位为皇后嫡母刘氏为高昌
县都乡君所生母宋氏为余杭广昌乡君将拜镜在
□无故堕地其冬与太后同日谒太庙后禀性淫乱
为妃时便与外人奸通在后宫复通帝左右杨之
与同寝处如伉俪之又与帝相爱故帝恣之迎
后亲戚入宫赏赐人百数十万以世祖耀灵殿处后
家属帝被废后贬为王妃
海陵王王妃
按南齐书后妃传海陵王王妃名韶明琅邪临沂人
太常慈女也永明八年纳为临汝公夫人郁林即位
为新安王妃延兴元年为皇后其年降为海陵王妃
梁
高祖丁贵嫔
按梁书后妃传高祖丁贵嫔讳令光谯国人也世居
襄阳贵嫔生于樊城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
为名相者云此女当大贵高祖临州丁氏因人以闻
贵嫔时年十四高祖纳焉初贵嫔生而有赤痣在左
臂治之不灭至是无何忽失所在事德皇后小心祗
敬尝于供养经案之侧仿□若见神人心独异之高
祖义师起昭明太子始诞育贵嫔与太子留在州城
京邑平乃还京都天监元年五月有司奏为贵人未
拜其年八月又为贵嫔位在三夫人上居于显阳殿
及太子定位有司奏曰礼母以子贵皇储所生不容
无敬宋泰豫元年六月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陈
太妃则宋明帝在时百官未有敬臣窃谓母以子贵
义着春秋皇太子副贰宸极率土咸执吏礼既尽礼
皇储则所生不容无敬但帝王妃嫔义与外隔以理
以例无致敬之道也今皇太子圣睿在躬储礼夙备
子贵之道抑有旧章王侯妃主常得通信问者及六
宫三夫人虽与贵嫔同列并应以敬皇太子之礼敬
贵嫔宋元嘉中始兴武陵国臣并以吏敬敬所生潘
淑妃路淑媛贵嫔于宫臣虽非小君其义不异与宋
泰豫朝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事义正同谓宫阉
施敬宜同吏礼诣神虎门奉笺致谒年节称庆亦同
如此妇人无阃外之事贺及问讯笺什所由官报闻
而已夫妇人之道义无自专若不仰系于夫则当俯
系于子荣亲之道应极其所荣未有子所行而所从
不足者也故春秋凡王命为夫人则礼秩与子等列
国虽异于储贰而从尊之义不殊前代依准布在旧
事贵嫔载诞元良克固大业礼同储君实惟旧典寻
前代始置贵嫔位次皇后爵无所视其次职者位视
相国爵比诸侯王此贵嫔之礼已高朝列况母仪春
宫义绝常算且储妃作配率由盛则以妇逾姑弥乖
从序谓贵嫔典章太子不异于是贵嫔备典章礼数
同于太子言则称令贵嫔性仁恕及居宫内接驭自
下皆得其欢心不好华饰器服无珍丽未尝为亲戚
私谒及高祖弘佛教贵嫔奉而行之屏绝滋腴长进
蔬膳受戒日甘露降于殿前方一丈五尺高祖所立
经义皆得其指归尤精净名经所受供赐悉以充法
事普通七年十月庚辰薨殡于东宫临云殿年四十
二诏吏部郎张缵为哀策文曰菆涂既启桂□虚凝
龙帷已荐象服将升皇帝伤璧台之永閟悼曾城之
不践罢乡歌乎燕乐废彻齐于祀典风有采蘩化行
南国爰命史臣俾流嫔德其辞曰轩纬之精江汉之
英归于君袂生此离明诞自厥初时维载育枢电绕
郊神光照屋爰及待年含章早穆声被洽阳誉宣中
谷龙德在田聿恭兹祀阴化代终王风攸始动容谘
式出言顾史宜其家人刑于国纪膺斯眷命从此宅
心狄缀采珩佩动雅音日中思戒月满怀箴如何不
局天高照临元紞莫修袆章早缺成物谁能芳猷有
烈素魄贞明紫宫照晰逮下靡伤思贤罔蔽躬俭则
节昭事惟虔金玉无玩筐筥不捐祥流德化庆表亲
贤甄昌轶启孕鲁陶燕方论妇教明章阃席元池早
扃湘沅已穸展衣委华朱幩寝迹慕结储闱哀深蕃
辟呜呼哀哉令龟兆良葆引迁祖具僚次列承华接
武日杳杳以霾春风凄凄而结绪去曾掖以依迟饰
新宫而延伫呜呼哀哉启丹旗之星□振容车之黼
裳拟灵金而郁楚泛凄管而凝伤遗备物乎营寝掩
重阍于窒皇椒风暖兮犹昔兰殿幽而不阳呜呼哀
哉侧闱高义彤管有怿道变虞风功参唐迹婉如之
人休光赤舄施诸天地而无朝夕呜呼哀哉有司奏
谥曰穆太宗即位追崇曰穆太后太后父仲迁天监
初官至兖州刺史
高祖阮修容
按梁书后妃传高祖阮修容讳令嬴本姓石会稽余
姚人也齐始安王遥光纳焉遥光败入东□宫建康
城平高祖纳为彩女天监六年八月生世祖寻拜为
修容常随世祖出蕃大同六年六月薨于江州内寝
时年六十七其年十一月归葬江宁县通望山谥曰
宣世祖即位有司奏追崇为文宣太后承圣二年追
赠太后父齐故奉朝请灵宝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
武康县侯邑五百户母陈氏武康侯夫人
元帝徐妃
按梁书后妃传世祖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
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
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
太清三年五月被谴死葬江陵瓦官寺
按南史后妃传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
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
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
妾便交杯接坐纔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
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
能猎萧漂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
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
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
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
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
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车至
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
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厅事两柱俱碎帝以
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陈
后主张贵妃
按陈书后妃传后主张贵妃名丽华兵家女也家贫
父兄以织席为事后主为太子以选入宫是时龚贵
嫔为良娣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后主见而说焉因
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惠
甚被宠遇后主每引贵妃与宾客游宴贵妃荐诸宫
女预焉后宫等咸德之竞言贵妃之善由是爱倾后
宫又好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
聚诸妖巫使之鼓舞因参访外事人间有一言一事
妃必先知之以白后主由是益重妃内外宗族多被
引用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
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
按史臣侍中郑国公魏征考览记书参详故老云后
主初即位以始兴王叔陵之乱被伤卧于承香阁下
时诸姬并不得进唯张贵妃侍焉而柳太后犹居柏
梁殿即皇后之正殿也后主沈皇后素无宠不得侍
疾别居求贤殿至德二年乃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
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牖壁带悬楣
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
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
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
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
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
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又有王李二美人张薛二
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并有宠递代以
游其上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
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
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
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之
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
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
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而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
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
瞻视盻睐光采溢目照□左右常于阁上靓临于
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
是时后主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并因宦者蔡脱儿李
善度进请后主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李蔡所不
能记者贵妃并为条疏无所遗脱由是益加宠异冠
绝后庭而后宫之家不遵法度有挂于理者但求哀
于贵妃贵妃则令李蔡先启其事而后从容为言之
大臣有不从者亦因而谮之所言无不听于是张孔
之势熏灼四方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阉宦便佞之
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
乱矣
北齐
武成帝李夫人
按北史后妃传弘德夫人李氏赵郡李叔让女也初
为魏静帝嫔武成纳焉生南阳王仁盛为太妃姊为
南安王思妃坐夫反以烧死太妃闻之发狂而薨文
宣王嫔及中人卢勒又妹武成并以为嫔武成崩后
胡后令二嫔自杀二嫔悲哭后主为之恻怆私遗衣
物令出外避焉卢养淮南王后为太妃又有马嫔亦
得幸为后所妒自缢死彭乐任祥□有女因坐父兄
事皆入宫为文宣所幸武成以彭为夫人养齐安王
任生丹阳王并为太妃
后主冯淑妃
按北史后妃传冯淑妃名小怜太穆后从婢也穆后
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
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
命淑妃处隆基堂淑妃恶曹昭仪所常居也悉令反
换其地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
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识者以为后主名
纬杀围言非吉征及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
攻之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帝□且止召淑妃
共观之淑妃妆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
下旧俗相传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迹淑妃欲往观
之帝恐弩矢及桥故抽攻城木造远桥监作舍人以
不速成受罚帝与淑妃度桥桥坏至夜乃还称妃有
功勋将立为左皇后即令使驰取袆翟等皇后服御
仍与之并骑观战东偏小却淑妃怖曰军败矣帝遂
以淑妃奔还至洪洞戌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乱
唱贼至于是复走内参自晋阳以皇后衣至帝为按
辔命淑妃着之然后去帝奔邺太后后至帝不出迎
淑妃将至凿城北门出十里迎之复以淑妃奔青州
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
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仍以赐之及帝遇害以淑妃
赐代王达甚嬖之淑妃弹琵琶因弦断作诗曰虽蒙
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达妃
为淑妃所谮几致于死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
着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后主以李祖钦女为左
昭仪进为左娥英裴氏为右娥英娥英者兼取舜妃
娥皇女英名阳休之所制乐人曹僧奴进二女大者
忤旨剥面皮少者弹琵琶为昭仪以僧奴为日南王
僧奴死后又贵其兄弟妙达等二人同日皆为郡王
为昭仪别起隆基堂极为绮丽陆媪诬以左道遂杀
之又有董昭仪毛夫人彭夫人王夫人小王夫人二
李夫人皆嬖宠之
隋
文帝陈宣华
按隋书后妃传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
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
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
藩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
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
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
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初上寝
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
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
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
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
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
曰勇也述岩出合为□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
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
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
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
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
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
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
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
夜太子烝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
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文帝蔡容华
按隋书后妃传容华夫人蔡氏丹阳人也陈灭之后
以选入宫为世妇容仪婉上甚悦之以文献皇后
故希得进幸及后崩渐见宠遇拜为贵人参断宫掖
之务与陈氏相亚上寝疾加号容华夫人上崩后自
请言事亦为炀帝所烝
唐一
太宗徐贤妃
按唐书后妃传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
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
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盻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
于是所论着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
卷而辞致赡蔚又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
外郎惠再迁充容贞观永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
宫室百姓劳怨惠上疏极谏且言东戍辽海西讨昆
丘士马罢耗漕饷漂没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
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
劳者为易乱之符也又言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
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
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
珠玉为荡心鸩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于业
泰体逸于时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
赐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
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志永徽元年卒
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惠之弟齐齐
子坚皆以学闻女弟为高宗倢亦有文藻世以拟
汉班氏
按旧唐书本传时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倦劳
役上疏谏曰自贞观已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
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
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
之事望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
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
嚼百王网罗千代者矣古人有云虽休勿休良有以
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
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
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丘之役士马疲于甲冑舟
车倦于转轮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
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
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
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
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
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
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
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
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
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妾又闻为
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
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
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
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
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
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
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夫珍玩
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窃见
服玩纤靡如变化于自然织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
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
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
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
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
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
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故亦苞吞心府
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
惟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
以替前非则令名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大太
宗善其言优赐甚厚及太宗崩追思愿遇之恩哀慕
愈甚发疾不自医病甚谓所亲曰吾荷顾实深志在
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因为七言诗及
连珠以见其志永徽元年卒时年二十四诏赠贤妃
陪葬于昭陵之石室
中宗上官昭容
按唐书后妃传上官昭容者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
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太常少卿休远之姊
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庭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
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
丽可观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然群
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
容封郑沛国夫人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
抑唐家节愍太子不平及举兵叩肃章门索婉儿婉
儿曰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与后挟
婉儿登元武门避之会太子败乃免婉儿劝帝侈大
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君臣
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
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
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
力也郑卒谥节义夫人婉儿请降秩行服诏起为婕
妤俄还昭容帝即婉儿居穿沼筑岩穷饰胜趣即引
侍臣宴其所是时左右内职皆听出外不呵止婉儿
与近嬖至皆营外宅□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
以求剧职要官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湜开商山道
未半因帝遗制虚列其功加甄赏韦后之败斩阙下
初郑方□梦巨人升大称曰持此称量天下婉儿生
逾月母戏曰称量者岂尔耶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
符其梦云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始从母子王昱
为拾遗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
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
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郑以责婉儿不从节愍诛
三思果索之始忧惧及草遗制即引相王辅政临淄
王兵起被收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
不许遂诛开元初裒次其文章诏张说题篇
元宗梅妃
按唐曹邺梅妃传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
医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
志父奇之名曰采苹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
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
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
尘上宫中亦自以为不及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
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
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
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园梅
花凤笛玻杯剪刀绮□八赋是时承平岁久海内无
事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闲必妃侍侧上命破
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登时退阁上命
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
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
如此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赐白玉
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
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
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会太真杨氏
入侍宠爱日夺上无□意而二人相疾避路而行上
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太真忌而智
妃性柔缓亡以胜后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后上
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合
叙旧爱悲不自胜继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
留合前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太真既至问
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
泉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也太真语益坚上顾左
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籍御榻下有妇人遗舄
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可
出见群臣妾止此合以俟驾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复
寝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太真怒甚径归私第上顷
□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遗
舄并翠钿命封赐妃谓使者曰上弃我之深乎使曰
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恶情耳妃笑曰恐怜我则动肥
婢情岂非弃也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
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
报曰无人解赋妃乃自作楼东赋略曰玉鉴尘生凤
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
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
乃花心扬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
昏兮听凤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
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
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
妙曲乘画鹢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
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
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着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
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钟空长叹而
掩袂踌躇步于楼东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
以庾词宣言怨望愿赐死上默然会岭表使归妃问
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果实
使来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楼会驿使至命封珍珠
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诗
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
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
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后禄山犯阙上西
幸太真死及东归寻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谓兵火之
后流落他处诏有得之官二秩钱百万搜访不知所
在上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亦不可得有宦
者进其画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诗题于上曰忆昔
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
奈娇波不顾人读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后上暑月昼
寝仿□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雾露状妃
曰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东梅
株傍上骇然流汗而寤登时令往太液池发视不获
上益不乐忽悟温泉汤池侧有梅十余株岂在是乎
上自命驾令发视纔数株得尸裹以锦裀盛以酒槽
附土三尺许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视其所伤胁下
有刀痕上自制文诔之以妃礼易葬焉
元宗杨贵妃
按唐书后妃传元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
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
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
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
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
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迎意辄悟帝
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天宝初
进册贵妃追赠父元琰太尉齐国公擢叔元珪光禄
卿宗兄铦鸿胪卿锜侍御史尚太华公主主惠妃所
生最见宠遇而钊亦显钊国忠也三姊皆美劭帝
呼为姨封韩虢秦三国为夫人出入宫掖恩宠声焰
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让皆不敢就位台
省州县奉请托奔走期会过诏敕四方献饷结纳门
若市然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
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它日妃以谴还铦第比中仄
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
中供帐司农酒饩百余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
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
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慰良渥明日诸姨上食乐作
骤赐左右不可赀由是愈见宠赐诸姨钱岁百万为
脂粉费铦以上柱国门列戟与锜国忠诸姨五家第
舍联亘拟宪宫禁率一堂费缗千万见他第有胜者
辄坏复造务以侈相夸诩土木工食不息帝所得
奇珍及贡献分赐之使者相御于道五家如一妃每
从游幸乘马则力十授辔策凡充锦绣官及治琢金
玉者大抵千人奉须索奇服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
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于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
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进九章银青阶擢翼户部侍
郎天下风靡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
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天宝九载妃复得谴还外
第国忠谋于吉温温因见帝曰妇人过忤当死然何
惜宫中一席广为鈇锧地更使外辱乎帝感动辍食
诏中人张韬光赐之妃因韬光谢帝曰妾有罪当万
诛然肤发外皆上所赐今且死无以报引刀断一缭
发奏之曰以此留诀帝见骇惋遽召入礼遇如初因
又幸秦国及国忠第赐两家巨万国忠既遥领剑南
每十月帝幸华清宫五宅车骑皆从家别为队队一
色俄五家队合烂若万花川谷成锦绣国忠导以剑
南旗节遗钿堕舄瑟瑟玑琲狼藉于道香闻数十里
十载正月望夜妃家与广宁主僮骑争阛门鞭挺欢
竞主堕马仅得去主见帝泣乃诏杀杨氏奴贬驸马
都尉程昌裔官国忠之辅政其息昢尚万春公主暄
尚延和郡主弟鉴尚承荣郡主又诏为元琰立家庙
帝自书其碑铦秦国早死故韩虢与国忠贵最久而
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每入谒并驱道
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密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
时人谓为雄狐诸王子孙凡婚聘必先因韩虢以请
辄皆遂至数百千金以谢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
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
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
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庭国忠入白
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元礼
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
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
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帝至自蜀道过其所使祭
之且诏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以国忠负
上速乱为天下杀之今葬妃恐反仄自疑帝乃止密
遣中使者具棺椁它葬焉启瘗故香囊犹在中人以
献帝视之凄感流涕命工貌妃于别殿朝夕往必为
哽欷马嵬之难虢国与国忠妻裴柔等奔陈仓县令
率吏追之意以为贼弃马走林虢国先杀其二子柔
曰□我死即并其女刺杀之乃自刭不殊吏载置于
狱问曰国家乎贼乎吏曰互有之乃死瘗陈仓东郭
外 按安禄山传杨贵妃有宠禄山请为妃养儿帝
许之其拜必先妃后帝帝怪之答曰蕃人先母后父
帝大悦命与杨铦及三夫人约为兄弟
妃嫔部列传三
唐二
代宗崔妃
按旧唐书后妃传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秘书
少监母杨氏韩国夫人天宝中杨贵妃宠幸即妃之
姨母也时韩国虢国之宠冠于戚里时代宗为广平
王故元宗选韩国之女嫔于广平邸礼仪甚盛生召
王偲初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及西京陷贼母党
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顾渐薄达京而薨
德宗韦贤妃
按唐书后妃传德宗贤妃韦氏戚里旧族也祖濯尚
定安公主初为良娣德宗贞元四年册拜贤妃宫壸
事无不听而性敏淑言动有绳矩帝重之后宫莫不
师其行帝崩自表留奉崇陵园元和四年薨
按旧唐书本传德宗韦贤妃不知氏族所出初为良
娣贞元二年册为贤妃及德宗崩请于崇陵终丧纪
因侍于寝园
敬宗郭贵妃
按唐书后妃传敬宗贵妃郭氏右威卫将军义之子
失义何所人长庆时后以容选入太子宫太子即位
为才人生晋王普帝以早得子又淑丽冠后庭故宠
异之逾年为贵妃赠义礼部尚书兄环少府少监赐
大第文宗立爱晋王若己子待妃礼不衰亡其薨年
武宗王贤妃
按唐书后妃传武宗贤妃王氏邯郸人失其世年十
三善歌舞得入宫中穆宗以赐颍王性机悟开成末
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状纤颀
颇类帝每畋苑中才人必徒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
至尊相与驰出入观者莫知孰为帝也帝欲立为后
宰相李德裕曰才人无子且家不素显恐诒天下议
乃止帝稍惑方士说欲饵药长年后寖不豫才人每
谓亲近曰陛下日燎丹言我取不死肤泽消槁吾独
忧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视曰吾气奄奄情
虑耗尽顾与汝辞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帝
曰脱如我言奈何对曰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帝不
复言及大渐才人悉取所常贮散遗宫中审帝已崩
即自经幄下当时嫔媛虽常妒才人专上者返皆义
才人为之感恸宣宗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
柏城
武宗孟才人
按剧谈录孟才人善歌有宠于武宗皇帝嫔御之中
莫与为比一旦龙体不豫召而问曰我若不讳汝将
何之对曰以微眇之身受君王之宠若陛下万岁之
后无复生焉是日俾于御榻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
凄切闻者莫不涕零及宫中晏驾哀恸数日而殒禁
掖近臣以小棺殡于殿侧山陵之际梓宫重莫能举
识者曰得非候才人乎于是舆榇以殉遂窆于端陵
之侧是岁攻文之士或为赋题或为诗目以为冯媛
班姬无以过也所知者张佑有诗云偶因清唱咏
频奏入宫中二十春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孟
才人
懿宗郭淑妃
按唐书后妃传懿宗淑妃郭氏幼入郓王邸宣宗在
位春秋高恶人言立太子事王以嫡长居外宫心常
忧惴妃护侍左右慰安起居终得无恙生女未能言
忽曰得活王惊异之及即位以妃为美人进拜淑妃
女为同昌公主下嫁韦保衡处内宅妃以主故出入
娱饮不禁是时哗言与保衡乱莫得其端僖宗立保
衡缘他罪为人所发且污旧谤卒贬死妃犹处禁中
黄巢之难天子出蜀仓卒妃不及从遂流落闾里不
知所终
后梁
太祖陈昭仪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昭仪陈氏宋州人也少以色进
太祖已贵嫔妾数百而昭仪专宠太祖尝疾昭仪与
尼数十人昼夜为佛法未尝少懈太祖以为爱己尤
宠之开平三年度为尼居宋州佛寺
太祖李昭容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昭容李氏亦以色进尢谨愿未
尝去左右太祖病画寝方寐忽栋折独李氏侍侧遽
牵太祖衣太祖惊走栋折寝上太祖德之拜昭容皆
不知其所终
末帝张德妃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末帝德妃张氏其父归霸事太
祖为梁功臣帝为王时以妇聘之帝即位将册妃为
后妃请待帝郊天而帝卒不得郊贞明五年妃病甚
帝遽册为德妃其夕薨年二十四
末帝郭次妃
按五代史梁家人传次妃郭氏父归厚事梁为登州
刺史妃少以色进梁亡庄宗入宫梁故妃妾皆号泣
迎拜贺王友雍妃石氏有色庄宗召之石氏慢骂庄
宗杀之次以召妃妃惧而听命已而度为尼赐名誓
正居于洛阳初庄宗之入汴也末帝登建国楼谓控
鹤指挥使皇甫麟曰晋吾世雠也不可俟彼刀锯卿
可尽我命无使我落雠人之手麟与帝相持恸哭是
夕进刃于帝麟亦自刭庄宗入汴命河南张全义葬
其尸藏其首于太社晋天福三年诏太社先藏罪人
首级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遣右卫将军安崇阮
与妃同葬之妃卒洛阳
后唐
明宗王淑妃
按五代史唐家人传淑妃王氏邠州饼家子也有美
色号花见羞少卖梁故将刘鄩为侍儿鄩卒王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