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质一
动静常一
【古尊宿语】:龙门远曰:本自未常迷,何劳今日悟。守住寂寞城,知君还错误。从前诸圣人,元是凡夫做。岂有别路岐,教人离忧苦。只这生死中,即是佛去处。有人忽蹋著,选甚净秽土。一向不回头,唤之亦不顾。千圣不奈何,可不省言语。了却贪嗔痴。即是诸佛母。
万法归一
【碧岩录】:圆悟垂示云:要道便道,举世无双,当行即行,全机不让。如击石火,似闪电光。疾焰过风,奔流度刃。拈起向上钳钅迫,未免亡锋结舌。放一线,道试举,看举,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拶着这老汉,堆山积岳,切忌向鬼窟里作活计。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果然七纵八横,拽却漫天网。还见赵州么?衲僧鼻孔曾拈得,还知赵州落处么?若这里见得,便乃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水到渠城,风行草偃。苟或未然,老僧在你脚跟下。若向一击,便行处会去天下。老和尚鼻孔一时穿却,不奈你何?自然水到渠成。苟或踌躇,老僧在你脚跟下。佛法省要处,言不在多,语不在繁。只如这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他却答道,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若向语句上辨,错认定盘星,不向语句上辨,争奈却恁么道?这个公案虽难见,却易会。虽易会,却难见。难则银山铁壁,易则直下惺惺。无你计较是非处,此话兴普化道。来日大悲院里有斋,话更无两般。一日,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老僧不曾将境示人。看他恁么向极,则转不得。转得自然盖天盖地。若转不得,触途成滞。且道他有佛法,商量也无。若道他有佛法,他又何曾说心,说性,说玄,说妙。若道他无佛法旨趣,他又不曾辜负你问头。岂不见僧问木平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平云:这个冬爪如许大。又僧问古德,深山悬崖迥绝无人处,还有佛法也无?古德云:有。僧云:如何是深山里佛法?古德云:石头大底大,小底小。看这般公案,淆讹在什么处?雪窦知他落处,故打开义路与你。颂出编辟,曾挨老古锥。何必拶着这老汉,挨拶向仆么处去。七斤衫重几人知,再来不直半分钱,直得口似匾担,又却被他赢得一簿。如今抛掷西湖里,还雪窦手脚,始得山僧也不要。千载清风付与谁?自古自今,且道雪窦与他酬唱。与他下注脚,一子亲得。十八问中,此谓之编辟。问雪窦,道编辟,曾挨老古编辟万法。理归一致,这僧要挨拶他赵州。州也不妨作家,向转不得处,有出身之路,敢开大口。便道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雪窦道:这个七斤布衫能有几人知?如今抛掷西湖里。万法归一,一亦不要,七斤布衫亦不要,一时抛在西湖里。雪窦住洞庭翠峰有两湖也,下载清风付与谁?此是赵州示众?你若向北来与你上载,你若向南来与你下载。你若从雪峰云居来,也是个担板汉。雪窦道,如此清风,堪付阿谁?上载者,与你说心,说性,说玄,说妙,种种方便。若是下载,更无许多义理玄妙。有底担一担禅,到赵州处,一点也使不著。一时与他打叠教洒洒落落,无一星事。谓之悟了,还同未悟时。如今人尽作无事,会有底道。无迷无悟,不要更求。只如佛未出世时,达磨未来此土时,不可不恁么也。用佛出世作什么?祖师更西来作什么?总如此,有什么干涉也。须是大彻大悟了,依旧山是山,水是水,乃至一切万法,悉皆成现,方始作个无事底人。不见龙牙道: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斗快龙丹。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只如赵州这个七斤布衫话子,看他古人恁么道。如金如玉,山僧恁么说,诸人恁么听。总是上载。且道,作么生是下载?三条橼下看取。
【颂古联珠】:白云瑞颂曰:七斤衫重岂难提,日出东方定落西。一击珊瑚枝粉碎,轰轰雷雨满山溪。保安勇曰:独坐独行真竭斗,无规无矩老禅和。四方八面难拘检,天下谁能奈你何。照觉总曰:问来亲切布衫酬,指出青州是旧游。皓月当空澄巨浸,鲸鲵无奈不吞钩。文殊道曰:赵州布衫重七斤,问处分明答处亲。大地山河都盖却,谁是当机裁剪人。普融平曰:七斤衫重绝尘埃,妙手何人解剪裁。堪笑东村王大伯,满身风雨入门来。径山果曰:青州七斤衫,尽力提不起。打破赵州关,总是自家底。龙岩言曰:赵州老,对面人难晓。一归何处,青州布袄。金银琉璃,砗磲码瑙。鼓山曰:夜半墨漆黑,捉得一个贼。点火照来看,元是王大伯。运庵岩曰:等闲提起七斤衫,多少禅流着意参。尽向青州作窠窟,不知春色在江南。或庵体曰:镬汤无冷地,黄河辊底流。金刚难插觜,脑后挂灯球。石庵曰:拶到悬崖撒手时,七斤衫重有谁知。寒来暑往浑无用,挂在赵州东院西。比涧简曰: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开眼放痴顽,鞭逼人上壁。断桥伦曰:老老七斤衫,提来用恰好。若更问如何,且去青州讨。
【道经】:雷渊黄真人曰:所谓天雷,地雷,龙雷,水雷,社令雷,其雷之名,有八万余名。法法名号,皆是应世宗师,诱引后学,进道之说,如人表字称呼也。末学机浅,执泥不通。以讹传讹,傍邪滋盛。正道渐泯,决烈之士,大破疑团,亲见法王,方知万法归一矣。如此,则撒手行持,无施不可,真曰道法。
又黄雷渊述毕南道人之言,作《万法归一论》,以发明元始一气,道之用,法之体。
又饶碧虚曰:道生为一复何疑,可以无为可有为。万法本来归一处,何分正一与清微。并详法。
【万法同归】《万法归一图说》:一者,万法之母也。故两一成二,两二成四,重四成八,重八十六,合为三十二,重三十二为六十四,六六十四成三百八十四。除乾坤坎离二十有四,正得三百六十,以应一期也。故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合乾坤之策,其有万千五百二十,故一数成乎一物,一物具乎一法。一法之中,复生诸法。总而言之曰:万其始也,依一立名,依名立义,依义立事,依事立能,依能立职,依职立用,依用立功,依功立异,依异立奇,依奇立是,依是立非。是非既立,于愚别智,于否别通,于多别少,于少别众,于同别异,于等别差,于中别偏,于正别邪,于大别细,于精别粗。积而袭之,因而重之。自此以往,虽巧历不能得也。三千八万随事训名,皆事物之交错人心之变通也。无极之始,恶有是哉?智者必总万法而一之,还其原而反其本也。一之既复,万法旋元。故圣人一以贯之,曰万物虽多,其治一也。苟非一以一之,直乎万又万矣。《一齐万法》:夫万法之于天下也,以沧海为口,黄河为舌,不能尽辩其是非。昆仑为笔,青天为纸,不能尽写其情状。世愈下而法愈变,人愈诡而道愈乖。故一源才动,万法交驰。犹雨挫群丛,风号众窍。纷纷焉,扰扰焉,莫之能御也。虽使羲轩重立法,瞿聘再谈玄,不能抑其既动之源也。其万法之多,万法之广,有以智虑而穷之,是以不齐而齐其不齐也。齐之者何?一而已矣。一之者何?会其极以归其极也。然万法虚假,一亦妄生。一之不动,则万法无生。吾将一以贯乎万法,同乎彼我,侔乎天地,恶得不齐者哉?谓一不可反,法不可齐者,未悟可齐之理也。三教同元图释
三乘四果凡释学者一 元儒
百家诸子凡儒学者道
三界群仙凡道学者众难非一
【颂古联珠】《法华经》:譬如长者有一大宅,于后宅舍忽然火起毒害火灾众难非一。
冶父川颂曰:蝴蜂休恋旧时窠,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来无走路,痴心要上白牛车。门前羊鹿权为喻,室内总是讹。蓬勃臭烟相恼处,出身不用动干戈。
舍一取一
【涅经】:众生心性,犹如猕猴之性,舍一取一。众生心性,亦复如是。取著色声香味,触法无暂住时。
会三归一
【玄义】:但说无上道,此不废昔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乘不合,欲令三合一,处处须废。会三归一,同乘一乘,是故一行不废。
体合为一
【佛祖统纪】:净光羲寂尊者,尝寓四明育王,与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幢座显,内文殊台,栏外隔。欲入不可,俄见观音从堂而出,故行马低回相接。忽觉自身与观音体合为一。
天地为一
【道经】:入乎无间,不死不生,与天地为一。出《洞古经》。
元气为一
【道经】《金锁琉珠》存《使法图》云:一起初法,一者元气也。在身之先生,故名元气为一。详图字
与道为一
【道经】:施肩吾曰:气住则神住,神住则形住,必也忘其情而全其性也。性全则形自全,气亦全,道必全也。道全而神则旺,气则灵,形可超,性可彻也。反覆流通,与道为一。又慧光生则与道为一。出《玉枢经》
万物为一
【道经】《庄子?齐物论篇》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玄功归一
【道经】:玄功归一,万物生焉。出《参同契》
与道冥一
【道经】《云笈七签?坐忘论》曰:山有玉,草木因之不凋。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董日久,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详忘字韵
身神并一
【道经】《云笈七签?大戒序》曰:万物芸芸,譬于幻耳,皆当归空。人亦然,身死神逝,喻之如屋坏则人不立;身败则神不居。当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视,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近为真身矣。详戒字韵
萧何第一
【数类】《汉史》:高祖即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皆曰: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未有以难之,然心欲何第一。鄂秋曰:曹参虽有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关中粟,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奈何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乃以何为相国,功第一。《唐史》:太宗即位,第功班赏。房玄龄,杜如晦等功第一,余皆次序封拜。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兵,臣最先。至今玄龄等,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谕。帝曰:叔父兵虽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等以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
贤良第一
【锦绣万花谷】:汉晁错,对策为贤良第一。
【晋书】《谷阝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
射策第一
【数类】《汉史》:公孙弘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余,对策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后为丞相,封平津侯,遂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宋欧阳公集】《送方希则序》:昔公孙常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
治平第一
【西汉书】《贾谊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师古曰:治平,言宜政治和平也。朱邑以治邑第一,入为大司农。
【锦绣万花谷】:前汉黄霸为太守,分部宣布诏令,吏民咸称神明。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田者逊畔,道不拾遗。反为丞相总纲纪,功名损于治郡。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后宫第一
【太平广记】:前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令画工图其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唯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求美人,上按图召昭君行。及去,召见貌,后宫第一,帝悔之。
奏课第一
【东汉书】《李忠传》:忠迁丹阳太守,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迁豫章太守。
【晋书】《解系传》:解系,字少连,父修,魏琅邪太守,考绩为天下第一。
高平第一
【东汉书】《窦融传》:光武时,融为凉州牧。八年夏,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高平第一。注,高平,今原州县。《郡国志》云,高平有第一城。
中兴第一
【晋书】《王导传》:导子恬,少性傲诞,晚节更好士,多技艺,善奕棋,为中兴第一,迁中书郎。
【数类】《晋史》:王承,字安期,王湛之子。东海王越雅相推重,敕其子毗曰:王安期人伦之表,汝其师之。东渡江至建邺,为元帝从事中郎。承少有重誉,而推诚接物,尽弘恕之道,故众咸亲爱焉。渡江名臣王导、卫,周岂页,庾亮之徒,皆出其下,为中兴第一。又卫至豫章,大将军王郭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时中兴名臣,唯王承及,为中兴第一。
何平第一
【数类】:晋王衍字夷甫,弟澄,字平子。衍有重名于世,时人许以人伦之鉴。尤重澄及王敦、庾岂攵。为天下人士目曰:阿平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第三。澄尝谓衍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大俊。衍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岂攵字子嵩,敦字处仲。
江左第一
【数类】《晋史》:柏伊,字叔夏。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尝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伊素不与徽之相识。伊时为将军封侯,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闻君善吹笛,试我为一奏。伊虽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南史】:谢灵运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灵运,玄孙,袭封康乐公,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谢混,字叔原,安孙也。少有美誉风华,江左第一。
政为第一
【南史】《立仲孚传》:仲孚累迁山阴令,长于拨烦,善适权变,号称神明,政为天下第一。
当世第一
【南史】《宋?刘传》:时有荥阳毛惠远善画马,善画妇人,并为当世第一。
【数类】:唐李揆,字端卿。美风仪,善奏对。代宗叹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德宗时,揆为卢杞所恶,用为入蕃会盟使。揆辞老,恐死道路,不能达命。帝恻然,杞曰:和戎者,当朝廷事,非揆不可。异时年少,揆者不能辞。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
【曲洧旧闻】:东坡尝语子游曰:秦少游、张文潜,才识学问,为当世第一,无能优劣二人者。少游下笔精悍,心所默识,而口不能传者,能以笔传之。然而气韵雄拔,疏通秀朗,当推文潜。二人皆辱与予游,同升而并黜。有自雷州来者,递至少游所,惠书诗累幅,近居蛮夷得此,如在齐闻韶也。汝可记之,勿忘吾言。
黎第一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锋工书,为当时蕃王所推。南郡王昭业亦称工,谓武帝曰:臣书固应胜江夏王。武帝答,黎第一,法身第二。法身,昭业小名。黎,锋小名也。
孝绰第一
【数类】《南史》:刘孝绰,幼聪敏,能属文,王融深赏异之。融每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即孝绰小字也。父绘,齐时掌制诰,孝绰时年十四,绘常使代草之,迁秘书丞,武帝谓舍人周舍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居此职。
后生第一
【玉融新对】《北史》曰:魏崔赡,字彦通,才学风流,为后来之秀。侍中李神俊雅有风誉,见赡叹谓邢邵曰:昨见崔儿,便为后生第一。
马槊第一
【齐书】《柳世隆传》:世隆常自云,马槊第一,清弹第二,弹琴第三。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孙何第一
【分门古今类事】:太宗时,亲试进士,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孙何与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名。时庶几文思敏速,而何苦思迟,自谓必居其下。会言事者,上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精理,惟以敏速相夸。因言庶几与举子于饼肆中作赋,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一。太宗闻之大怒。是岁殿试,庶几最先进卷子,遽叱出之,由是何为第一。此不谓之命乎?出《归田录》。
头头第一
【唐语林】:揆门第第一,文学第一,官职第一。揆致仕,东都大司徒杜公罢淮海也,入头头第一。洛见之,言及头头第一之说。揆曰:若道门户,有所自承余裕也,官职遭遇尔。今形骸凋瘁者,看即不世,一切为空,何第一之有。
门户第一
【太平广记】:李积,酒泉公义琰侄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札,唯称陇西李积。
人物第一
【世说新语】: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温氏谱序》曰:晋大夫谷阝至封于温,子孙因氏。居太原祁县,为郡著姓。
历官第一
【新唐书】:崔,与弟液、澄,从兄莅,并以文翰居要官。每宴私自比东晋王谢。尝曰:吾一门入仕,历官未尝不第一。丈夫尝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哉?故进趣不已,卒至于败。
处存第一
【数类】:唐王巢陷京师,王处存授京城都统,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素善李克用,遣使十辈,晓譬迎劝,卒共平京师。王铎差兴复功,以勤王举义,处存为第一。收城破贼,克用为第一。
诗还第一
【太平广记】:沈期以二诗著名,燕公张说尝谓之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
楚西第一
【峡州志】:在州对江普济院山颠,望夷陵甚伟,今不存。
卿为第一
【群书足用】:易之谄事宋,虚位揖曰:公第一人,何下坐。曰:才劣品卑,卿为第一,何也?
谁居第一
【唐杜牧樊川集】《撰韦公遗爱碑》:元和中兴之盛,言理人者,谁居第一?丞相言,臣守土江西,目睹观察使韦丹,有六功德被于八州也。
公居第一
【唐颜鲁公集】《撰崔孝公陋室记》:公年二十四,遂擢高第。其年举贤良方正,对策万数,公独居第一。
理行第一
【唐杜牧樊川集】《撰沈公行状》:公每处一事,未尝不从容尽理。故所至之处,富庶欢康,理行第一。
忠义第一
【百川学海】《晁氏客语》:林述中说,五代时有一人尝读书,但记两云: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每遇事辄举此为诫,后为忠义第一云。
汾阳第一
【宋沈与求龟溪集】《问候刘帅启》:平时外敌,素知李广之无双;即日中兴,必倚汾阳之第一。是为社稷之卫,宜拥神灵之休。
关中第一
【宋张横渠】《主簿萧君墓志》:故谱系之样,丘坟之族,蝉联盘错,为关中第一。
淮南第一
【宋史】《忠义传》:李庭芝镇淮南,辟陆秀夫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云。
河南第一
【金史】《程震传》:震字威卿,东胜人,与其兄鼎俱擢第。震入仕有能声。兴定初,召百官举县令,震得陈留,治为河南第一。召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挠。
天下第一
【温革琐碎录】:监书,内酒,端砚,洛花,建茶,蜀锦,定瓷,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色,兴化军子鱼荔枝,温州甘子,临江军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寺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陕右兵,福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皆为天下第一。它处虽效之,终不及。
【宋杨诚斋集】《贺黄侍御启》:某官以海内寡二之辞章,收天下第一之科目。彼于权门,炙手可热之日,竭蹶而趋。及闻高贤,掉臂不顾之风,其颡有。
治行第一
【有官龟鉴】:张延赏除河南尹,政简约,轻徭赋。诏知留守,以兵属居五年,治行第一。
【宋史】《陈居仁传》:居仁知徽州,秩满入对,留为户部右曹郎官。命未下,朝方推会要赏。帝曰:陈居仁治行为天下第一,可因是并赏之。特转朝议大夫,兼权度支,又兼礼部。会枢属阙员,方进拟,帝曰:岂有人才如陈居仁,而可久为郎乎?即授枢密院检详文字。
【宋杨诚斋集】《撰朝奉大夫知永州张公行状》:过客责备,动辄兴谗。若非庾公亲往观风,岂能知治行第一?氓谣蔼著也。
讲官第一
【宋史】《范镇传》:范祖禹在迩英守经,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先按讲,其说开列古义,参之时事,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明白,粲然成文。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九经第一
【江少虞类苑】:咸平二年,置经筵侍读,首命邢为之。初应五经,庭试日,升殿讲师比二卦,取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第一。
廷试第一
【叶石林老人避暑录】:刘原甫,廷试本为第一。王文安公,其舅也,为编排试卷官。既拆号,见其姓名,遂自陈请降下名。仁宗初以高下在初覆考官,编排官无与,但以号次第之耳。文安犹力辞不已,遂升贾直孺为魁,以原甫为第二。
奏名第一
【宋史】《范镇传》: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及还朝,载与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故事,殿庭唱第过三人,则首礼。部选者必越次,抗声自陈,率得实上列。
【方仁声泊宅编】:潮州豪右吴伯阳,有子倜,寓太学,方预荐。伯阳梦若游奕,使者立听事东阶,欲延之坐,不可。问秀才在否?对曰:不在。遂去。伯阳送出门,见道中旌幢仪物,弥望不绝。语伯阳曰:秀才归,但道天赦曾来。倜是举,礼部奏名第一。诗。
【宋邹道乡先生集】《闻霍仁仲唱名第一》:吾乡魁选久萧条,深喜高才遇圣朝。天子六龙飞紫极,状元一鹗奋丹霄。拜亲此日荣谁及,报国他时事更超。四海灌然重改观,常州真是出英标。
三试第一
【宋史】《王岩叟传》:岩叟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仁宗患词赋致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岩叟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群试第一
【宋史】《孙永传》:永年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阴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群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阳英俊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复试。冲卒丧除,复列为孙换试,御擢进士第。
文章第一
【宋苏颍滨集】《祭亡兄端明文》:兄之文章,今世第一,忠言嘉谟,古之遗直。
品砚第一
【宋欧阳修砚谱】:今人乃以澄泥如古瓦状,作瓦埋土中,久而斫以为砚,皆发墨,而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而今人罕用矣。
何为第一
【颂古联珠】:裴相国入大安寺,问诸大德曰:罗罗,以何为第一?曰:以密行为第一。公不肯,遂问此间有何禅者。时龙牙在后园种菜,遂请来,问罗罗以何为第一。牙曰:不知。公便拜曰:破布里真珠。黄龙新颂曰:密行第一,精鉴还希。具择法眼,真个不知。月坡明曰:以何为第一,不知最亲切,破布里真珠,倾城换不得。
说法第一
【法华经】: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否?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天眼第一
【法苑珠林】:又《譬喻经》云:昔佛在世时,诸弟子中德各不同。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连神通第一,如阿那律天眼第一。
佛身第一
【花手经】:佛身色第一,犹如星中月,神通力无比,能随众说法。
法施第一
【法苑珠林】《六度篇》云:佛说,施中法施第一,何以故?财施有量,法施无量。
法灯第一
【菩萨处胎经】:云:如来出世,法灯第一。
法供养第一
【法苑珠林】《说听篇?报恩部》:《宝云经》云:不以财施供养于佛,何以故?如来法身,不得财施,惟以法施。供养于佛,为具佛道。以法供养,为最第一。
陈如第一
【释迦谱】:如来于波罗奈国鹿野苑中转大法轮,时阿若骄陈如于诸法中得法眼净,而弟子以始悟,故为第一。
目连神通第一
【盂兰盆经】:疏云:大目犍连因心之孝,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神通第一。
息心为第一
【璎珞经】:学道无穷极,息心为第一。如海无增减,吞流无有厌。虚空正法性,广大亦复然。
显应第一
【稽古略】:宝公大士入灭焚之日,车驾亲临祭奠。道俗奉祀,奇瑞显应,为天下第一。都一
【古尊宿语】:慈明圆都一颂云:偏中归正极幽玄,正去偏来理事全。须知正位非言说,朕兆依稀属有缘。兼至去来兴妙用,到兼何更逐言诠。出没岂能该世界,荡荡无依鸟道玄。
三一之用
【道书】::王侍宸《五雷论》曰:三乃东方祖气,一乃北方生数。盖北乡子为雷局,东乡卯为雷门。详法字。
至一之妙
【道书】《岳南涧苟毕序》曰:一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哉一乎!天地之母,造化之本,万物之祖。又谓之金丹。金丹者,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之妙也。在道为丹,在法为符,体用相随,皆不外乎至一之妙也。详法字
诗文
【宋史莲峰先生家集】《代兄伯振上秦相书》:某尝谓古之君子,所以经纶当世,其妙至于不可知者,此非才与智之所能至也,通于一而已矣。今夫以高世之才而斡旋天下,以周物之智而周知天下。天下之事,固有不足辨者。然天下之变无穷,而才有穷;天下之理无尽,而智有尽。则是才与智,有时而不足恃矣。夫人所恃,以立事于天下者,惟才与智,而皆不免于穷且尽,则是不通夫一之过也。且古之君子,所以施之而无穷,用之而无尽者,岂有他哉?惟深于道,精于天,能致其所以为一而已矣。何谓一?曰:是不可名者也。不离乎才,而非才所能配;不外乎智,而非智所能窥。穷天下之目不能视,殚天下之耳不能听,烛照数计龟卜所不能知也。故其动常无方,而其行常无迹。不令而人从,不怒而人畏。虽出入万变,愈久而愈新,愈运而愈不竭。至大不能使之广,而至小不能使之隘;至威不能使之屈,而至贵不能使之淫。其究至于天地万物覆却于前,而不能入其舍。夫是以立于天下,虽莫见其卷舒注措之迹,而天下奔走鼓舞,服役以赴于治,而不知所以然。是岂区区之才与智所能进哉?昔武王问太公曰:兵道何如?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夫岂惟兵道为然哉?如欲举天下而经纶之,与为不世之治,非夫通于一者,不能尽其妙也。夫颓然于上,确然于下,阴阳寒暑,推荡终古而不息者,天地之所以为一也。周行于上,著见于下,运而不已,晦而益明者,日月星辰之所以为一也。升为云汉,降为雨露,自有天地,至于今而其泽不变者,岳渎河海之所以为一也。使其不一,亦将穷且尽而已矣,而能以育物乎?尧舜禹汤文武,举夫皋夔益稷契伊尹傅说周公太公之于天下。其二百年之变,军兴以来,西自秦蜀,南连江淮,干戈骚然,岁无虚日。非独吾民不得奠枕,西北之人,亦受其困。鸟兽昆虫,皆不得宁其生。太师慨然知天意之欲悯,民之不可久困,兼爱南北,与之息肩。使十余年肝脑涂地之祸,一旦易而为无疆之休。而又风之以胶庠,文之以礼乐。凡古者,典章文物。所以斧藻王度,藩饰万物者,莫不粲然毕陈,浸浸乎将遂为百世之盛。夫以反东朝之驭,揽诸将之柄,休天下之兵,建胶庠,兴礼乐,回危为安,改乱为治,使古人为之,未有用力不劳而能得者。而太师曾不动声色,不摇思虑,倚才智于几杖之外,而运心乎神明之中。始其未集,异议蜂起,而不为之摇。及其既成,功钜业崇,而不为之泰。施设之妙,方且沛然。其如川之方至天下,虽相与共由之,终莫涯其运动之方。盖尝观之天下之理,闻以显而为显者矣,未闻以隐为显者也;闻以动而为动者矣,未闻以静为动者也;闻以有为而为者矣,未闻以无为为者也。此岂骋才鹜智之所能也哉?是必深于道,精于天,而通于一。是以其施若此其无穷,而其用若此其无尽也。三代以来,大臣之功绩,见于世虽不乏,然求其通于一者,盖蔑焉。萧曹之贤,不过遵秦之法,而绵绝艹之仪,乃假之叔孙。房杜能致正观之盛,而卒不能兴礼乐。谢安能安晋于一时,然其失也,乐高远而少实用。李德裕能振唐之威,然其失也,才虽长而不知养其气。求其一于道而功之全,如今之盛,盖未之见也。夫以光明俊伟若此,士其可以不求列于下风,以为不配之托哉?凡士之生,莫不志于世。然必于其时之隆,与夫道之盛者而托,然后其身光焉。世之君子,诚能以其道之盛,致时之隆,虽不求士,士所赴诉而不敢后者也。吾宋二百年间称治者,前庆历而后元。庆历之治,文正范公之力也。元之治,文正司马公之力也。二公泽斯民之心,如冰必寒,如火必热,皆古之所谓一者也。而其所致之治,又若此其盛。然则天下之士,舍是不归而安归哉?当是时,苏子美,尹师鲁,王子野,余安道,石曼卿,孙明复之徒,所以尽列范公之门;而程正叔,范淳夫,与苏氏二仲,亦在司马公之门。盖不招而自来,不呼而自应。其势若不可得已,何者?时之不可以失,而道之不可以忘也。今太师德业勋望之盛,盖轶于前人,所以致今日之隆,已追配于庆历元。某固凡介,然窃尝有志托大君子之门,以图不朽者。自顷窃第,愿祗扫门之役者,五年于此矣。自度业问未至,不足奉奔走。加以穷空而亲且老,不能为万里之涉,疏贱亦不敢辄以名渎侍御者之听。而迩者忽蒙太师不鄙夷,而置之洪造之末,为师儒之官。使之得近,次窃寸禄,德至渥也。然事有出非得已,不得不控告者。威州地切吐蕃,在唐曰维州,李德裕所欲置而牛僧孺所欲弃者也。道里阻绝,而瘴雾日作。某一身以往,固所弗辞。但三釜之计,诚有所不宁者,敢布腹心,伏惟太师终怜之,易之近地,以遂其便亲之念。前之未恳而与之,而不为疏;今又悯其厄穷而改之,而不罪其渎。亦足以见恢恢之造,曲遂万物而不违矣。某非木石,岂不知冒昧之罪为不可。然窃恃太师辟大公至正之门,虽至疏远,皆得以诚自通于前,而无纤毫之隔。矧某前日之命,不请而得,而况于今日之求哉?倘辱甄录,则将自今寅缘,异时遂获拜于门下,观德业勋望之盛,与下士之末。则今日之除,岂徒尺寸之计哉?盖某终身之幸,而不朽之托也。蒙冒威重,震灼之至。不宣。
【蔡定斋集】《上汪制置》:某不佞,结发学问,每阅前史,见古之名世钜公,与夫忠义豪杰之士,莫不敛袂正色,遐想而景慕之。及观苏东坡论司马温公之德,至于感人心,动天地,巍巍如此,而蔽以二言,曰诚,曰一。某废卷太息,恨不与公同时端拜而师之。晚从儒林文人游,因论诚一之学。皆曰:得温公之传者,丞相赵公而已。赵公以是传之阁下。某方在龆龀,而赵公亡矣,不可复见矣。吾道所寄者,阁下也。某愿见阁下垂二十年,阁下道德日彰,名闻日流,又为天子侍从之臣。一介之士,仰之如神人。某也自度愚鲁无用之躯,不足以进于大君子之门,退而学焉。幸其有成,以求一言之质。不谓阁下出典方面,自闽而蜀。某为贫所驱,随牒迁徙,愿见阁下又不可得。夫以二十年钦慕愿见之切,一旦偿所志焉。事有不可遇而卒遇,殆天有以启之也。恭惟阁下,挟天人之资,蹑圣贤之躅。少时隽声洋溢,老师先生无与对衡者。射策宸庭,一笔万言。敷陈治道,天子擢为第一。天下之士,比阁下以贾谊。方持权者用事,屈伸肘足,以荣辱人。稍稍附会,立登青云,阁下未尝目逆而心动。闭门却扫,澹然无营。视钟鼎富贵屑焉,而唾去唯恐不速。心如山岳,积金至斗,莫能移之。天下之士,比阁下以黄宪。逮阁下受知两宫,游璧水,登瀛州,历天官贰卿,文昌八座,为君药石,为国蓍龟,为学者宗师。天下之士,比阁下以韩愈,殊不知阁下之道,得于二公之传。惟诚惟一,穷天地,亘古今,而不渝天下之士。因其所见而言之,阅三十年而三变,其说是未知阁下者也。方今圣天子励精图治,寤寐反席,以待阁下,行将柄用矣。二公相于元绍兴之初,经纶之业,用而未既,传之阁下。阁下涵养滋久,隐而未施。当朝廷艰难,岂容释然于斯时哉?不有施于今日,万世惜之。伏念某莆阳人,齿少且贱,无他技能,惟知读古圣贤之书,以笔舌鸣其穷。雅尚气节,不肯与世浮沉。岁丁丙戌,随诸生试有司。偶在选中,天子亲策于庭。问以当今之弊,某纵口所言,抵冒忌讳,罪在不赦。天子哀其狂愚,置之异等。某感慨奋发,誓有以报万一。中夜屡起,辍食兴叹,葸葸然忧在宗社。每念材智驽下,议论浅短,无以自效。兹幸阁下召节东来,某负弩道傍,仰瞻仪刑,侧聆謦亥欠,厌快夙昔钦慕之志。私窃自省,某所愿学者,二公也;阁下之道,二公之道也。今某亲今大君子而师之,其可自暴自弃,嘿嘿而无所言哉?某秉牍为贽,以勤馆人者,非敢私也。如蒙阁下呼置坐隅,设问以观所存,傥或可教,怜其区区之诚,告以一二,某当与学者共之。固某所愿也,非敢所望也。冒犯威严,震俟命。
【卫宗武秋声集】:王宸《道院原一堂记》:道一而已。冲漠无朕,兆于泰初。形生气化,散于群有。圣人因之,以建人极,垂世范。替两仪之化,而成其能;遂万物之宜,以致其利。根于命谓之性,众性出焉,乃立教以顺导之,而归于正。动于欲,系乎情,众慝萌焉,乃立政以严防之,而杜其非。古者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莫能易也。是道也,帝王之道也,儒道也。帝王之世,儒之功用,光明卓绝,而隐于无名。木铎振于夫子,而儒名始彰。老聃生于周,为柱下史。夫子自鲁驾而问道焉,又从而问礼焉。谓非儒不可也。其著五千言,说者訾其尚道德,贬政教,与儒不相谋。噫!是未溯其源耳。盖自惟精惟一之传既远,上之道化微,下之情伪炽,违行而取仁,先利而后义。礼至于慝,乐至于淫,风靡澜倒,愈变愈下。聃也思欲得古圣人功,化密融于无声无臭之中,使夫人丕变于不识不知之际。及其太朴之天,以还邃古之风,遂为是愤世矫俗之论,而不觉其激也。孔子不云乎?礼乐,则吾从先进。其亦救弊之辞欤。今观其言,养生,修身,去声色,贱货利,戒穷黩,贵慈让,与儒不殊,而所谓得一以贞,即贞夫一也。无为而无不为,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我无欲而民自朴,即意诚心正而天下平也,安有异旨哉?故鲁论轲书斥隐怪,距杨墨,而无片辞非诋老氏。至子云,有提绝灭之讥。及昌黎河洛诸儒目为异端,与释并言,其故何哉?良由学仙者尽诿其说于老氏末流之弊,杂以方伎诡谲幻怪,而宗主吾道者,乃不得不隐同斥异。明有所尊,理势然也。然其论道,穷玄造微,未易探索,而近不遗家国,细不弃民物。汉之君相法之,成一代之治,是讵可以仙术概之哉?是以朱文公嘉与之,谓文帝曹参得其皮肤。伊川《指谷神》一篇最佳。涑水注《道德论》,而后山亦据古说,谓关老之书,本于六经。微言至论,要不可泯,信乎。其辞之愤世矫俗,虽少贬于儒,而道则无二也。余束发诵经史,暇辄窥其书。久有志焉。繇毗陵归,以先庐为考妣祠而于中祠老子,犹然以地临,不足徕寄玄栖白之士。历纪且半,乃卜余山西隅,倚高临清鼎,建靖宇为楹逾百。殿以奉祀天之主宰焉,阁以奉祀三清得气之先者焉,祠以奉祖考上至曾高,存报本反始之敬焉。为堂一纳老氏之流混而处,为室四迎儒士之侣列而居。堂之左右,为复宇以位主副。阁之东南,为联屋以肄职掌。首之崇闳,翼之边廊,贯之中庑。殿以明轩,周旋有地,燕息有所,廪储庖澡溷有舍,坛土单垣墉靡不具体。经始以己卯之秋,落成于癸未之夏。阁之下宏深轩敞,建斋藏事率于此集。扁以原一,取道原于一之义。使知道者护而通之,繇少思寡欲,见素抱朴,以至归根复命,儒犹是也。自惩忿窒欲,闲邪存诚,以至尽性至命,老亦犹是也。夫如是,则此心混然太极,与道为一,而齐人我,忘得丧,等生死于昼夜。能事毕矣,奚必上增城造县圃,如先儒所云,下视人间,犹瓮盎而后为高哉!苟徒校是非,辨同异,纷纷与物相刃相靡,借拘儒之说,惟世欲之徇,而以肖天地之形,同草木而腐,则宁不负此生邪?予负有生者也,因记岁月,爰笔其说,勒诸珉,为学道勉。所割原田,给院之众。为租四百七十余亩,而赢经费缮修咸在焉。乡保亩步详,载副碑,为吾后者续广可也。虽至困乏,谨母觊斗斛尺寸之取。又系之,以为子子孙孙戒。
【瀛州集】《则堂先生一庵说》:斯道之传,由羲黄以迄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而已矣。及周中世,老子兴焉。史称其多识前言往行,尚德而好礼。夫子尝就而问之以礼,遗言在《礼记?曾子问》等篇,犹可考也。老子实吾圣人之徒,孰云其外正传而自为教乎?而世所传《道德经》者,乃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至谓礼为忠信之薄,可以无讲。先儒因是,以绝灭礼学为老教之疵,与瞿昙氏同其屏远。吾不知闻令授书之老子,即柱史乎?非耶?何其言礼后先枘凿如此。汉去古未远,当时有为黄老之言者,以老子之道,同乎黄帝。矧同黄帝,则同乎尧舜,同乎孔益,道统由是而出。夫岂西竺之苦空,列庄之虚诞,可得同日而语?而论者未之察焉耳。易川道士丁全真,求余作一庵说。余语之曰:吾圣人言一,尔之师亦言一。一之义甚大,自其切于治心修身者而言,主一无适而已矣。主一无适,主乎敬者也。造次于是,颠沛于是,敬之所在,即礼之所存,此吾与尔师老子之所同也。盖礼者理也,自然而然,与生俱生者。礼之体也,羲黄设之以为教,尧舜著之于治,夫子垂之于经,亦因其自然之理而品节之,以为之礼,体之达于用者也。是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敬而已矣,一而已矣。主乎敬者,主乎一者也。一之而不贰,纯之而不杂,夫然后礼与心为一,心与道为一。吾意夫子之问,老子之答,如斯而已。若乃外礼而言仁外仁,而言道,非吾之所敢知也,子归而求之有余师。遂书此,为之说。
【元李希遽云阳集】《题周道士止一卷》:天下之理,必会于一。故天下之士,必归于一。一者,造化之本源,道德之枢要也。昔之言道者,曰抱一,曰守一。说金丹者,又有所谓三五一,万事毕者。至青霞高士周君,乃复以止一为号。盖学道而能止于一,则非常道矣。人心万变,纷纭交错,而莫知其所止者,总总也。苟非知道之深,慕道之笃,探其本原而执其枢要者,其孰能知所止哉?又孰能止于一哉?吾于是知所敬矣,故为书其大概云。
【采真集】:香溪先生云:大哉一乎!粤自太极未判纯一,纯一命之曰太乙。及其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散而为万物,则是一也,无乎不在。故天地以是一而独化,阴阳以是一而不测,四时以是一而变通,鬼神以是一而体物不遗,万物以是一而各正性命。其在人也,喜怒哀乐未发之先,意我必固举绝之际,混然纯全,亦人之太乙也。及夫目得之而视,耳得之而听,口得之而言,四体得之而动作,则是一也,无乎不在。故视以是一而明,听以是一而聪,言以是一而从,动作以是一而顺。由是一而不知者为愚,知是一者为智,守是一者为贤,性是一者为圣,至于圣则无往而不一矣。是故,会万物以为一身,一体之也;合物万殊为一物,一同之也;洞万理为一致,一贯之也;冥万世为一息,一通之也;摄万善于一德,一该之也;应万变于一心,一统之也。至于一天人,一有无,一死生,一内外,无往而不一,用能与天地配其体,与鬼神即其灵,与阴阳挺其化,与四时合其诚,天地鬼神四时阴阳,吾之一与之为一矣。其于天下有哉!论一至此,盖性是一者也,则于圣人何有哉?
【声律大成】:赋句。精以无二,纯而不思;所统不离乎一贯,其归宁有于殊途;浑融此性,纯以不杂,流畅其间,二之则窒;
在易为元,乃善性之本然,在书为精,亦道心之妙者;
精以惟微,脉络三圣人之旨,虑而同致,根源六君子之传;
其举远兮,悉均仁者之视,其为式兮,孰外圣人之抱;
即危微之内,而有一中之执,自忠恕之外,莫知一贯之由;
体乾卦之纯,偕至偕极,谨中庸之独,或安或利;
道无所杂,发作修己,德极其纯,推为劝贤;
精以入神,妙蠖伸蛇蛰之蕴,一而达道,有鱼跃鸢飞之妙;
会尧之精,为立极之标准,守禹之一,探传原之符契。
一氏
【古今姓氏辨正】:邵氏曰:姓书无一氏,今江南彭泽有之,当是姓乙,讹为一也。
永乐大典
卷之二万三百九
动静常一
【古尊宿语】:龙门远曰:本自未常迷,何劳今日悟。守住寂寞城,知君还错误。从前诸圣人,元是凡夫做。岂有别路岐,教人离忧苦。只这生死中,即是佛去处。有人忽蹋著,选甚净秽土。一向不回头,唤之亦不顾。千圣不奈何,可不省言语。了却贪嗔痴。即是诸佛母。
万法归一
【碧岩录】:圆悟垂示云:要道便道,举世无双,当行即行,全机不让。如击石火,似闪电光。疾焰过风,奔流度刃。拈起向上钳钅迫,未免亡锋结舌。放一线,道试举,看举,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拶着这老汉,堆山积岳,切忌向鬼窟里作活计。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果然七纵八横,拽却漫天网。还见赵州么?衲僧鼻孔曾拈得,还知赵州落处么?若这里见得,便乃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水到渠城,风行草偃。苟或未然,老僧在你脚跟下。若向一击,便行处会去天下。老和尚鼻孔一时穿却,不奈你何?自然水到渠成。苟或踌躇,老僧在你脚跟下。佛法省要处,言不在多,语不在繁。只如这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他却答道,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若向语句上辨,错认定盘星,不向语句上辨,争奈却恁么道?这个公案虽难见,却易会。虽易会,却难见。难则银山铁壁,易则直下惺惺。无你计较是非处,此话兴普化道。来日大悲院里有斋,话更无两般。一日,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老僧不曾将境示人。看他恁么向极,则转不得。转得自然盖天盖地。若转不得,触途成滞。且道他有佛法,商量也无。若道他有佛法,他又何曾说心,说性,说玄,说妙。若道他无佛法旨趣,他又不曾辜负你问头。岂不见僧问木平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平云:这个冬爪如许大。又僧问古德,深山悬崖迥绝无人处,还有佛法也无?古德云:有。僧云:如何是深山里佛法?古德云:石头大底大,小底小。看这般公案,淆讹在什么处?雪窦知他落处,故打开义路与你。颂出编辟,曾挨老古锥。何必拶着这老汉,挨拶向仆么处去。七斤衫重几人知,再来不直半分钱,直得口似匾担,又却被他赢得一簿。如今抛掷西湖里,还雪窦手脚,始得山僧也不要。千载清风付与谁?自古自今,且道雪窦与他酬唱。与他下注脚,一子亲得。十八问中,此谓之编辟。问雪窦,道编辟,曾挨老古编辟万法。理归一致,这僧要挨拶他赵州。州也不妨作家,向转不得处,有出身之路,敢开大口。便道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雪窦道:这个七斤布衫能有几人知?如今抛掷西湖里。万法归一,一亦不要,七斤布衫亦不要,一时抛在西湖里。雪窦住洞庭翠峰有两湖也,下载清风付与谁?此是赵州示众?你若向北来与你上载,你若向南来与你下载。你若从雪峰云居来,也是个担板汉。雪窦道,如此清风,堪付阿谁?上载者,与你说心,说性,说玄,说妙,种种方便。若是下载,更无许多义理玄妙。有底担一担禅,到赵州处,一点也使不著。一时与他打叠教洒洒落落,无一星事。谓之悟了,还同未悟时。如今人尽作无事,会有底道。无迷无悟,不要更求。只如佛未出世时,达磨未来此土时,不可不恁么也。用佛出世作什么?祖师更西来作什么?总如此,有什么干涉也。须是大彻大悟了,依旧山是山,水是水,乃至一切万法,悉皆成现,方始作个无事底人。不见龙牙道: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斗快龙丹。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只如赵州这个七斤布衫话子,看他古人恁么道。如金如玉,山僧恁么说,诸人恁么听。总是上载。且道,作么生是下载?三条橼下看取。
【颂古联珠】:白云瑞颂曰:七斤衫重岂难提,日出东方定落西。一击珊瑚枝粉碎,轰轰雷雨满山溪。保安勇曰:独坐独行真竭斗,无规无矩老禅和。四方八面难拘检,天下谁能奈你何。照觉总曰:问来亲切布衫酬,指出青州是旧游。皓月当空澄巨浸,鲸鲵无奈不吞钩。文殊道曰:赵州布衫重七斤,问处分明答处亲。大地山河都盖却,谁是当机裁剪人。普融平曰:七斤衫重绝尘埃,妙手何人解剪裁。堪笑东村王大伯,满身风雨入门来。径山果曰:青州七斤衫,尽力提不起。打破赵州关,总是自家底。龙岩言曰:赵州老,对面人难晓。一归何处,青州布袄。金银琉璃,砗磲码瑙。鼓山曰:夜半墨漆黑,捉得一个贼。点火照来看,元是王大伯。运庵岩曰:等闲提起七斤衫,多少禅流着意参。尽向青州作窠窟,不知春色在江南。或庵体曰:镬汤无冷地,黄河辊底流。金刚难插觜,脑后挂灯球。石庵曰:拶到悬崖撒手时,七斤衫重有谁知。寒来暑往浑无用,挂在赵州东院西。比涧简曰: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开眼放痴顽,鞭逼人上壁。断桥伦曰:老老七斤衫,提来用恰好。若更问如何,且去青州讨。
【道经】:雷渊黄真人曰:所谓天雷,地雷,龙雷,水雷,社令雷,其雷之名,有八万余名。法法名号,皆是应世宗师,诱引后学,进道之说,如人表字称呼也。末学机浅,执泥不通。以讹传讹,傍邪滋盛。正道渐泯,决烈之士,大破疑团,亲见法王,方知万法归一矣。如此,则撒手行持,无施不可,真曰道法。
又黄雷渊述毕南道人之言,作《万法归一论》,以发明元始一气,道之用,法之体。
又饶碧虚曰:道生为一复何疑,可以无为可有为。万法本来归一处,何分正一与清微。并详法。
【万法同归】《万法归一图说》:一者,万法之母也。故两一成二,两二成四,重四成八,重八十六,合为三十二,重三十二为六十四,六六十四成三百八十四。除乾坤坎离二十有四,正得三百六十,以应一期也。故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合乾坤之策,其有万千五百二十,故一数成乎一物,一物具乎一法。一法之中,复生诸法。总而言之曰:万其始也,依一立名,依名立义,依义立事,依事立能,依能立职,依职立用,依用立功,依功立异,依异立奇,依奇立是,依是立非。是非既立,于愚别智,于否别通,于多别少,于少别众,于同别异,于等别差,于中别偏,于正别邪,于大别细,于精别粗。积而袭之,因而重之。自此以往,虽巧历不能得也。三千八万随事训名,皆事物之交错人心之变通也。无极之始,恶有是哉?智者必总万法而一之,还其原而反其本也。一之既复,万法旋元。故圣人一以贯之,曰万物虽多,其治一也。苟非一以一之,直乎万又万矣。《一齐万法》:夫万法之于天下也,以沧海为口,黄河为舌,不能尽辩其是非。昆仑为笔,青天为纸,不能尽写其情状。世愈下而法愈变,人愈诡而道愈乖。故一源才动,万法交驰。犹雨挫群丛,风号众窍。纷纷焉,扰扰焉,莫之能御也。虽使羲轩重立法,瞿聘再谈玄,不能抑其既动之源也。其万法之多,万法之广,有以智虑而穷之,是以不齐而齐其不齐也。齐之者何?一而已矣。一之者何?会其极以归其极也。然万法虚假,一亦妄生。一之不动,则万法无生。吾将一以贯乎万法,同乎彼我,侔乎天地,恶得不齐者哉?谓一不可反,法不可齐者,未悟可齐之理也。三教同元图释
三乘四果凡释学者一 元儒
百家诸子凡儒学者道
三界群仙凡道学者众难非一
【颂古联珠】《法华经》:譬如长者有一大宅,于后宅舍忽然火起毒害火灾众难非一。
冶父川颂曰:蝴蜂休恋旧时窠,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来无走路,痴心要上白牛车。门前羊鹿权为喻,室内总是讹。蓬勃臭烟相恼处,出身不用动干戈。
舍一取一
【涅经】:众生心性,犹如猕猴之性,舍一取一。众生心性,亦复如是。取著色声香味,触法无暂住时。
会三归一
【玄义】:但说无上道,此不废昔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乘不合,欲令三合一,处处须废。会三归一,同乘一乘,是故一行不废。
体合为一
【佛祖统纪】:净光羲寂尊者,尝寓四明育王,与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幢座显,内文殊台,栏外隔。欲入不可,俄见观音从堂而出,故行马低回相接。忽觉自身与观音体合为一。
天地为一
【道经】:入乎无间,不死不生,与天地为一。出《洞古经》。
元气为一
【道经】《金锁琉珠》存《使法图》云:一起初法,一者元气也。在身之先生,故名元气为一。详图字
与道为一
【道经】:施肩吾曰:气住则神住,神住则形住,必也忘其情而全其性也。性全则形自全,气亦全,道必全也。道全而神则旺,气则灵,形可超,性可彻也。反覆流通,与道为一。又慧光生则与道为一。出《玉枢经》
万物为一
【道经】《庄子?齐物论篇》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玄功归一
【道经】:玄功归一,万物生焉。出《参同契》
与道冥一
【道经】《云笈七签?坐忘论》曰:山有玉,草木因之不凋。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董日久,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详忘字韵
身神并一
【道经】《云笈七签?大戒序》曰:万物芸芸,譬于幻耳,皆当归空。人亦然,身死神逝,喻之如屋坏则人不立;身败则神不居。当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视,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近为真身矣。详戒字韵
萧何第一
【数类】《汉史》:高祖即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皆曰: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未有以难之,然心欲何第一。鄂秋曰:曹参虽有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关中粟,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奈何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乃以何为相国,功第一。《唐史》:太宗即位,第功班赏。房玄龄,杜如晦等功第一,余皆次序封拜。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兵,臣最先。至今玄龄等,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谕。帝曰:叔父兵虽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等以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
贤良第一
【锦绣万花谷】:汉晁错,对策为贤良第一。
【晋书】《谷阝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
射策第一
【数类】《汉史》:公孙弘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余,对策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后为丞相,封平津侯,遂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宋欧阳公集】《送方希则序》:昔公孙常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
治平第一
【西汉书】《贾谊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师古曰:治平,言宜政治和平也。朱邑以治邑第一,入为大司农。
【锦绣万花谷】:前汉黄霸为太守,分部宣布诏令,吏民咸称神明。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田者逊畔,道不拾遗。反为丞相总纲纪,功名损于治郡。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后宫第一
【太平广记】:前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令画工图其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唯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求美人,上按图召昭君行。及去,召见貌,后宫第一,帝悔之。
奏课第一
【东汉书】《李忠传》:忠迁丹阳太守,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迁豫章太守。
【晋书】《解系传》:解系,字少连,父修,魏琅邪太守,考绩为天下第一。
高平第一
【东汉书】《窦融传》:光武时,融为凉州牧。八年夏,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高平第一。注,高平,今原州县。《郡国志》云,高平有第一城。
中兴第一
【晋书】《王导传》:导子恬,少性傲诞,晚节更好士,多技艺,善奕棋,为中兴第一,迁中书郎。
【数类】《晋史》:王承,字安期,王湛之子。东海王越雅相推重,敕其子毗曰:王安期人伦之表,汝其师之。东渡江至建邺,为元帝从事中郎。承少有重誉,而推诚接物,尽弘恕之道,故众咸亲爱焉。渡江名臣王导、卫,周岂页,庾亮之徒,皆出其下,为中兴第一。又卫至豫章,大将军王郭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时中兴名臣,唯王承及,为中兴第一。
何平第一
【数类】:晋王衍字夷甫,弟澄,字平子。衍有重名于世,时人许以人伦之鉴。尤重澄及王敦、庾岂攵。为天下人士目曰:阿平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第三。澄尝谓衍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大俊。衍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岂攵字子嵩,敦字处仲。
江左第一
【数类】《晋史》:柏伊,字叔夏。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尝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伊素不与徽之相识。伊时为将军封侯,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闻君善吹笛,试我为一奏。伊虽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南史】:谢灵运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灵运,玄孙,袭封康乐公,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谢混,字叔原,安孙也。少有美誉风华,江左第一。
政为第一
【南史】《立仲孚传》:仲孚累迁山阴令,长于拨烦,善适权变,号称神明,政为天下第一。
当世第一
【南史】《宋?刘传》:时有荥阳毛惠远善画马,善画妇人,并为当世第一。
【数类】:唐李揆,字端卿。美风仪,善奏对。代宗叹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德宗时,揆为卢杞所恶,用为入蕃会盟使。揆辞老,恐死道路,不能达命。帝恻然,杞曰:和戎者,当朝廷事,非揆不可。异时年少,揆者不能辞。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
【曲洧旧闻】:东坡尝语子游曰:秦少游、张文潜,才识学问,为当世第一,无能优劣二人者。少游下笔精悍,心所默识,而口不能传者,能以笔传之。然而气韵雄拔,疏通秀朗,当推文潜。二人皆辱与予游,同升而并黜。有自雷州来者,递至少游所,惠书诗累幅,近居蛮夷得此,如在齐闻韶也。汝可记之,勿忘吾言。
黎第一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锋工书,为当时蕃王所推。南郡王昭业亦称工,谓武帝曰:臣书固应胜江夏王。武帝答,黎第一,法身第二。法身,昭业小名。黎,锋小名也。
孝绰第一
【数类】《南史》:刘孝绰,幼聪敏,能属文,王融深赏异之。融每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即孝绰小字也。父绘,齐时掌制诰,孝绰时年十四,绘常使代草之,迁秘书丞,武帝谓舍人周舍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居此职。
后生第一
【玉融新对】《北史》曰:魏崔赡,字彦通,才学风流,为后来之秀。侍中李神俊雅有风誉,见赡叹谓邢邵曰:昨见崔儿,便为后生第一。
马槊第一
【齐书】《柳世隆传》:世隆常自云,马槊第一,清弹第二,弹琴第三。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孙何第一
【分门古今类事】:太宗时,亲试进士,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孙何与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名。时庶几文思敏速,而何苦思迟,自谓必居其下。会言事者,上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精理,惟以敏速相夸。因言庶几与举子于饼肆中作赋,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一。太宗闻之大怒。是岁殿试,庶几最先进卷子,遽叱出之,由是何为第一。此不谓之命乎?出《归田录》。
头头第一
【唐语林】:揆门第第一,文学第一,官职第一。揆致仕,东都大司徒杜公罢淮海也,入头头第一。洛见之,言及头头第一之说。揆曰:若道门户,有所自承余裕也,官职遭遇尔。今形骸凋瘁者,看即不世,一切为空,何第一之有。
门户第一
【太平广记】:李积,酒泉公义琰侄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札,唯称陇西李积。
人物第一
【世说新语】: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温氏谱序》曰:晋大夫谷阝至封于温,子孙因氏。居太原祁县,为郡著姓。
历官第一
【新唐书】:崔,与弟液、澄,从兄莅,并以文翰居要官。每宴私自比东晋王谢。尝曰:吾一门入仕,历官未尝不第一。丈夫尝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哉?故进趣不已,卒至于败。
处存第一
【数类】:唐王巢陷京师,王处存授京城都统,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素善李克用,遣使十辈,晓譬迎劝,卒共平京师。王铎差兴复功,以勤王举义,处存为第一。收城破贼,克用为第一。
诗还第一
【太平广记】:沈期以二诗著名,燕公张说尝谓之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
楚西第一
【峡州志】:在州对江普济院山颠,望夷陵甚伟,今不存。
卿为第一
【群书足用】:易之谄事宋,虚位揖曰:公第一人,何下坐。曰:才劣品卑,卿为第一,何也?
谁居第一
【唐杜牧樊川集】《撰韦公遗爱碑》:元和中兴之盛,言理人者,谁居第一?丞相言,臣守土江西,目睹观察使韦丹,有六功德被于八州也。
公居第一
【唐颜鲁公集】《撰崔孝公陋室记》:公年二十四,遂擢高第。其年举贤良方正,对策万数,公独居第一。
理行第一
【唐杜牧樊川集】《撰沈公行状》:公每处一事,未尝不从容尽理。故所至之处,富庶欢康,理行第一。
忠义第一
【百川学海】《晁氏客语》:林述中说,五代时有一人尝读书,但记两云: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每遇事辄举此为诫,后为忠义第一云。
汾阳第一
【宋沈与求龟溪集】《问候刘帅启》:平时外敌,素知李广之无双;即日中兴,必倚汾阳之第一。是为社稷之卫,宜拥神灵之休。
关中第一
【宋张横渠】《主簿萧君墓志》:故谱系之样,丘坟之族,蝉联盘错,为关中第一。
淮南第一
【宋史】《忠义传》:李庭芝镇淮南,辟陆秀夫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云。
河南第一
【金史】《程震传》:震字威卿,东胜人,与其兄鼎俱擢第。震入仕有能声。兴定初,召百官举县令,震得陈留,治为河南第一。召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挠。
天下第一
【温革琐碎录】:监书,内酒,端砚,洛花,建茶,蜀锦,定瓷,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色,兴化军子鱼荔枝,温州甘子,临江军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寺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陕右兵,福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皆为天下第一。它处虽效之,终不及。
【宋杨诚斋集】《贺黄侍御启》:某官以海内寡二之辞章,收天下第一之科目。彼于权门,炙手可热之日,竭蹶而趋。及闻高贤,掉臂不顾之风,其颡有。
治行第一
【有官龟鉴】:张延赏除河南尹,政简约,轻徭赋。诏知留守,以兵属居五年,治行第一。
【宋史】《陈居仁传》:居仁知徽州,秩满入对,留为户部右曹郎官。命未下,朝方推会要赏。帝曰:陈居仁治行为天下第一,可因是并赏之。特转朝议大夫,兼权度支,又兼礼部。会枢属阙员,方进拟,帝曰:岂有人才如陈居仁,而可久为郎乎?即授枢密院检详文字。
【宋杨诚斋集】《撰朝奉大夫知永州张公行状》:过客责备,动辄兴谗。若非庾公亲往观风,岂能知治行第一?氓谣蔼著也。
讲官第一
【宋史】《范镇传》:范祖禹在迩英守经,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先按讲,其说开列古义,参之时事,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明白,粲然成文。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九经第一
【江少虞类苑】:咸平二年,置经筵侍读,首命邢为之。初应五经,庭试日,升殿讲师比二卦,取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第一。
廷试第一
【叶石林老人避暑录】:刘原甫,廷试本为第一。王文安公,其舅也,为编排试卷官。既拆号,见其姓名,遂自陈请降下名。仁宗初以高下在初覆考官,编排官无与,但以号次第之耳。文安犹力辞不已,遂升贾直孺为魁,以原甫为第二。
奏名第一
【宋史】《范镇传》: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及还朝,载与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故事,殿庭唱第过三人,则首礼。部选者必越次,抗声自陈,率得实上列。
【方仁声泊宅编】:潮州豪右吴伯阳,有子倜,寓太学,方预荐。伯阳梦若游奕,使者立听事东阶,欲延之坐,不可。问秀才在否?对曰:不在。遂去。伯阳送出门,见道中旌幢仪物,弥望不绝。语伯阳曰:秀才归,但道天赦曾来。倜是举,礼部奏名第一。诗。
【宋邹道乡先生集】《闻霍仁仲唱名第一》:吾乡魁选久萧条,深喜高才遇圣朝。天子六龙飞紫极,状元一鹗奋丹霄。拜亲此日荣谁及,报国他时事更超。四海灌然重改观,常州真是出英标。
三试第一
【宋史】《王岩叟传》:岩叟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仁宗患词赋致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岩叟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群试第一
【宋史】《孙永传》:永年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阴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群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阳英俊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复试。冲卒丧除,复列为孙换试,御擢进士第。
文章第一
【宋苏颍滨集】《祭亡兄端明文》:兄之文章,今世第一,忠言嘉谟,古之遗直。
品砚第一
【宋欧阳修砚谱】:今人乃以澄泥如古瓦状,作瓦埋土中,久而斫以为砚,皆发墨,而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而今人罕用矣。
何为第一
【颂古联珠】:裴相国入大安寺,问诸大德曰:罗罗,以何为第一?曰:以密行为第一。公不肯,遂问此间有何禅者。时龙牙在后园种菜,遂请来,问罗罗以何为第一。牙曰:不知。公便拜曰:破布里真珠。黄龙新颂曰:密行第一,精鉴还希。具择法眼,真个不知。月坡明曰:以何为第一,不知最亲切,破布里真珠,倾城换不得。
说法第一
【法华经】: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否?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天眼第一
【法苑珠林】:又《譬喻经》云:昔佛在世时,诸弟子中德各不同。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连神通第一,如阿那律天眼第一。
佛身第一
【花手经】:佛身色第一,犹如星中月,神通力无比,能随众说法。
法施第一
【法苑珠林】《六度篇》云:佛说,施中法施第一,何以故?财施有量,法施无量。
法灯第一
【菩萨处胎经】:云:如来出世,法灯第一。
法供养第一
【法苑珠林】《说听篇?报恩部》:《宝云经》云:不以财施供养于佛,何以故?如来法身,不得财施,惟以法施。供养于佛,为具佛道。以法供养,为最第一。
陈如第一
【释迦谱】:如来于波罗奈国鹿野苑中转大法轮,时阿若骄陈如于诸法中得法眼净,而弟子以始悟,故为第一。
目连神通第一
【盂兰盆经】:疏云:大目犍连因心之孝,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神通第一。
息心为第一
【璎珞经】:学道无穷极,息心为第一。如海无增减,吞流无有厌。虚空正法性,广大亦复然。
显应第一
【稽古略】:宝公大士入灭焚之日,车驾亲临祭奠。道俗奉祀,奇瑞显应,为天下第一。都一
【古尊宿语】:慈明圆都一颂云:偏中归正极幽玄,正去偏来理事全。须知正位非言说,朕兆依稀属有缘。兼至去来兴妙用,到兼何更逐言诠。出没岂能该世界,荡荡无依鸟道玄。
三一之用
【道书】::王侍宸《五雷论》曰:三乃东方祖气,一乃北方生数。盖北乡子为雷局,东乡卯为雷门。详法字。
至一之妙
【道书】《岳南涧苟毕序》曰:一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哉一乎!天地之母,造化之本,万物之祖。又谓之金丹。金丹者,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之妙也。在道为丹,在法为符,体用相随,皆不外乎至一之妙也。详法字
诗文
【宋史莲峰先生家集】《代兄伯振上秦相书》:某尝谓古之君子,所以经纶当世,其妙至于不可知者,此非才与智之所能至也,通于一而已矣。今夫以高世之才而斡旋天下,以周物之智而周知天下。天下之事,固有不足辨者。然天下之变无穷,而才有穷;天下之理无尽,而智有尽。则是才与智,有时而不足恃矣。夫人所恃,以立事于天下者,惟才与智,而皆不免于穷且尽,则是不通夫一之过也。且古之君子,所以施之而无穷,用之而无尽者,岂有他哉?惟深于道,精于天,能致其所以为一而已矣。何谓一?曰:是不可名者也。不离乎才,而非才所能配;不外乎智,而非智所能窥。穷天下之目不能视,殚天下之耳不能听,烛照数计龟卜所不能知也。故其动常无方,而其行常无迹。不令而人从,不怒而人畏。虽出入万变,愈久而愈新,愈运而愈不竭。至大不能使之广,而至小不能使之隘;至威不能使之屈,而至贵不能使之淫。其究至于天地万物覆却于前,而不能入其舍。夫是以立于天下,虽莫见其卷舒注措之迹,而天下奔走鼓舞,服役以赴于治,而不知所以然。是岂区区之才与智所能进哉?昔武王问太公曰:兵道何如?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夫岂惟兵道为然哉?如欲举天下而经纶之,与为不世之治,非夫通于一者,不能尽其妙也。夫颓然于上,确然于下,阴阳寒暑,推荡终古而不息者,天地之所以为一也。周行于上,著见于下,运而不已,晦而益明者,日月星辰之所以为一也。升为云汉,降为雨露,自有天地,至于今而其泽不变者,岳渎河海之所以为一也。使其不一,亦将穷且尽而已矣,而能以育物乎?尧舜禹汤文武,举夫皋夔益稷契伊尹傅说周公太公之于天下。其二百年之变,军兴以来,西自秦蜀,南连江淮,干戈骚然,岁无虚日。非独吾民不得奠枕,西北之人,亦受其困。鸟兽昆虫,皆不得宁其生。太师慨然知天意之欲悯,民之不可久困,兼爱南北,与之息肩。使十余年肝脑涂地之祸,一旦易而为无疆之休。而又风之以胶庠,文之以礼乐。凡古者,典章文物。所以斧藻王度,藩饰万物者,莫不粲然毕陈,浸浸乎将遂为百世之盛。夫以反东朝之驭,揽诸将之柄,休天下之兵,建胶庠,兴礼乐,回危为安,改乱为治,使古人为之,未有用力不劳而能得者。而太师曾不动声色,不摇思虑,倚才智于几杖之外,而运心乎神明之中。始其未集,异议蜂起,而不为之摇。及其既成,功钜业崇,而不为之泰。施设之妙,方且沛然。其如川之方至天下,虽相与共由之,终莫涯其运动之方。盖尝观之天下之理,闻以显而为显者矣,未闻以隐为显者也;闻以动而为动者矣,未闻以静为动者也;闻以有为而为者矣,未闻以无为为者也。此岂骋才鹜智之所能也哉?是必深于道,精于天,而通于一。是以其施若此其无穷,而其用若此其无尽也。三代以来,大臣之功绩,见于世虽不乏,然求其通于一者,盖蔑焉。萧曹之贤,不过遵秦之法,而绵绝艹之仪,乃假之叔孙。房杜能致正观之盛,而卒不能兴礼乐。谢安能安晋于一时,然其失也,乐高远而少实用。李德裕能振唐之威,然其失也,才虽长而不知养其气。求其一于道而功之全,如今之盛,盖未之见也。夫以光明俊伟若此,士其可以不求列于下风,以为不配之托哉?凡士之生,莫不志于世。然必于其时之隆,与夫道之盛者而托,然后其身光焉。世之君子,诚能以其道之盛,致时之隆,虽不求士,士所赴诉而不敢后者也。吾宋二百年间称治者,前庆历而后元。庆历之治,文正范公之力也。元之治,文正司马公之力也。二公泽斯民之心,如冰必寒,如火必热,皆古之所谓一者也。而其所致之治,又若此其盛。然则天下之士,舍是不归而安归哉?当是时,苏子美,尹师鲁,王子野,余安道,石曼卿,孙明复之徒,所以尽列范公之门;而程正叔,范淳夫,与苏氏二仲,亦在司马公之门。盖不招而自来,不呼而自应。其势若不可得已,何者?时之不可以失,而道之不可以忘也。今太师德业勋望之盛,盖轶于前人,所以致今日之隆,已追配于庆历元。某固凡介,然窃尝有志托大君子之门,以图不朽者。自顷窃第,愿祗扫门之役者,五年于此矣。自度业问未至,不足奉奔走。加以穷空而亲且老,不能为万里之涉,疏贱亦不敢辄以名渎侍御者之听。而迩者忽蒙太师不鄙夷,而置之洪造之末,为师儒之官。使之得近,次窃寸禄,德至渥也。然事有出非得已,不得不控告者。威州地切吐蕃,在唐曰维州,李德裕所欲置而牛僧孺所欲弃者也。道里阻绝,而瘴雾日作。某一身以往,固所弗辞。但三釜之计,诚有所不宁者,敢布腹心,伏惟太师终怜之,易之近地,以遂其便亲之念。前之未恳而与之,而不为疏;今又悯其厄穷而改之,而不罪其渎。亦足以见恢恢之造,曲遂万物而不违矣。某非木石,岂不知冒昧之罪为不可。然窃恃太师辟大公至正之门,虽至疏远,皆得以诚自通于前,而无纤毫之隔。矧某前日之命,不请而得,而况于今日之求哉?倘辱甄录,则将自今寅缘,异时遂获拜于门下,观德业勋望之盛,与下士之末。则今日之除,岂徒尺寸之计哉?盖某终身之幸,而不朽之托也。蒙冒威重,震灼之至。不宣。
【蔡定斋集】《上汪制置》:某不佞,结发学问,每阅前史,见古之名世钜公,与夫忠义豪杰之士,莫不敛袂正色,遐想而景慕之。及观苏东坡论司马温公之德,至于感人心,动天地,巍巍如此,而蔽以二言,曰诚,曰一。某废卷太息,恨不与公同时端拜而师之。晚从儒林文人游,因论诚一之学。皆曰:得温公之传者,丞相赵公而已。赵公以是传之阁下。某方在龆龀,而赵公亡矣,不可复见矣。吾道所寄者,阁下也。某愿见阁下垂二十年,阁下道德日彰,名闻日流,又为天子侍从之臣。一介之士,仰之如神人。某也自度愚鲁无用之躯,不足以进于大君子之门,退而学焉。幸其有成,以求一言之质。不谓阁下出典方面,自闽而蜀。某为贫所驱,随牒迁徙,愿见阁下又不可得。夫以二十年钦慕愿见之切,一旦偿所志焉。事有不可遇而卒遇,殆天有以启之也。恭惟阁下,挟天人之资,蹑圣贤之躅。少时隽声洋溢,老师先生无与对衡者。射策宸庭,一笔万言。敷陈治道,天子擢为第一。天下之士,比阁下以贾谊。方持权者用事,屈伸肘足,以荣辱人。稍稍附会,立登青云,阁下未尝目逆而心动。闭门却扫,澹然无营。视钟鼎富贵屑焉,而唾去唯恐不速。心如山岳,积金至斗,莫能移之。天下之士,比阁下以黄宪。逮阁下受知两宫,游璧水,登瀛州,历天官贰卿,文昌八座,为君药石,为国蓍龟,为学者宗师。天下之士,比阁下以韩愈,殊不知阁下之道,得于二公之传。惟诚惟一,穷天地,亘古今,而不渝天下之士。因其所见而言之,阅三十年而三变,其说是未知阁下者也。方今圣天子励精图治,寤寐反席,以待阁下,行将柄用矣。二公相于元绍兴之初,经纶之业,用而未既,传之阁下。阁下涵养滋久,隐而未施。当朝廷艰难,岂容释然于斯时哉?不有施于今日,万世惜之。伏念某莆阳人,齿少且贱,无他技能,惟知读古圣贤之书,以笔舌鸣其穷。雅尚气节,不肯与世浮沉。岁丁丙戌,随诸生试有司。偶在选中,天子亲策于庭。问以当今之弊,某纵口所言,抵冒忌讳,罪在不赦。天子哀其狂愚,置之异等。某感慨奋发,誓有以报万一。中夜屡起,辍食兴叹,葸葸然忧在宗社。每念材智驽下,议论浅短,无以自效。兹幸阁下召节东来,某负弩道傍,仰瞻仪刑,侧聆謦亥欠,厌快夙昔钦慕之志。私窃自省,某所愿学者,二公也;阁下之道,二公之道也。今某亲今大君子而师之,其可自暴自弃,嘿嘿而无所言哉?某秉牍为贽,以勤馆人者,非敢私也。如蒙阁下呼置坐隅,设问以观所存,傥或可教,怜其区区之诚,告以一二,某当与学者共之。固某所愿也,非敢所望也。冒犯威严,震俟命。
【卫宗武秋声集】:王宸《道院原一堂记》:道一而已。冲漠无朕,兆于泰初。形生气化,散于群有。圣人因之,以建人极,垂世范。替两仪之化,而成其能;遂万物之宜,以致其利。根于命谓之性,众性出焉,乃立教以顺导之,而归于正。动于欲,系乎情,众慝萌焉,乃立政以严防之,而杜其非。古者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莫能易也。是道也,帝王之道也,儒道也。帝王之世,儒之功用,光明卓绝,而隐于无名。木铎振于夫子,而儒名始彰。老聃生于周,为柱下史。夫子自鲁驾而问道焉,又从而问礼焉。谓非儒不可也。其著五千言,说者訾其尚道德,贬政教,与儒不相谋。噫!是未溯其源耳。盖自惟精惟一之传既远,上之道化微,下之情伪炽,违行而取仁,先利而后义。礼至于慝,乐至于淫,风靡澜倒,愈变愈下。聃也思欲得古圣人功,化密融于无声无臭之中,使夫人丕变于不识不知之际。及其太朴之天,以还邃古之风,遂为是愤世矫俗之论,而不觉其激也。孔子不云乎?礼乐,则吾从先进。其亦救弊之辞欤。今观其言,养生,修身,去声色,贱货利,戒穷黩,贵慈让,与儒不殊,而所谓得一以贞,即贞夫一也。无为而无不为,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我无欲而民自朴,即意诚心正而天下平也,安有异旨哉?故鲁论轲书斥隐怪,距杨墨,而无片辞非诋老氏。至子云,有提绝灭之讥。及昌黎河洛诸儒目为异端,与释并言,其故何哉?良由学仙者尽诿其说于老氏末流之弊,杂以方伎诡谲幻怪,而宗主吾道者,乃不得不隐同斥异。明有所尊,理势然也。然其论道,穷玄造微,未易探索,而近不遗家国,细不弃民物。汉之君相法之,成一代之治,是讵可以仙术概之哉?是以朱文公嘉与之,谓文帝曹参得其皮肤。伊川《指谷神》一篇最佳。涑水注《道德论》,而后山亦据古说,谓关老之书,本于六经。微言至论,要不可泯,信乎。其辞之愤世矫俗,虽少贬于儒,而道则无二也。余束发诵经史,暇辄窥其书。久有志焉。繇毗陵归,以先庐为考妣祠而于中祠老子,犹然以地临,不足徕寄玄栖白之士。历纪且半,乃卜余山西隅,倚高临清鼎,建靖宇为楹逾百。殿以奉祀天之主宰焉,阁以奉祀三清得气之先者焉,祠以奉祖考上至曾高,存报本反始之敬焉。为堂一纳老氏之流混而处,为室四迎儒士之侣列而居。堂之左右,为复宇以位主副。阁之东南,为联屋以肄职掌。首之崇闳,翼之边廊,贯之中庑。殿以明轩,周旋有地,燕息有所,廪储庖澡溷有舍,坛土单垣墉靡不具体。经始以己卯之秋,落成于癸未之夏。阁之下宏深轩敞,建斋藏事率于此集。扁以原一,取道原于一之义。使知道者护而通之,繇少思寡欲,见素抱朴,以至归根复命,儒犹是也。自惩忿窒欲,闲邪存诚,以至尽性至命,老亦犹是也。夫如是,则此心混然太极,与道为一,而齐人我,忘得丧,等生死于昼夜。能事毕矣,奚必上增城造县圃,如先儒所云,下视人间,犹瓮盎而后为高哉!苟徒校是非,辨同异,纷纷与物相刃相靡,借拘儒之说,惟世欲之徇,而以肖天地之形,同草木而腐,则宁不负此生邪?予负有生者也,因记岁月,爰笔其说,勒诸珉,为学道勉。所割原田,给院之众。为租四百七十余亩,而赢经费缮修咸在焉。乡保亩步详,载副碑,为吾后者续广可也。虽至困乏,谨母觊斗斛尺寸之取。又系之,以为子子孙孙戒。
【瀛州集】《则堂先生一庵说》:斯道之传,由羲黄以迄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而已矣。及周中世,老子兴焉。史称其多识前言往行,尚德而好礼。夫子尝就而问之以礼,遗言在《礼记?曾子问》等篇,犹可考也。老子实吾圣人之徒,孰云其外正传而自为教乎?而世所传《道德经》者,乃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至谓礼为忠信之薄,可以无讲。先儒因是,以绝灭礼学为老教之疵,与瞿昙氏同其屏远。吾不知闻令授书之老子,即柱史乎?非耶?何其言礼后先枘凿如此。汉去古未远,当时有为黄老之言者,以老子之道,同乎黄帝。矧同黄帝,则同乎尧舜,同乎孔益,道统由是而出。夫岂西竺之苦空,列庄之虚诞,可得同日而语?而论者未之察焉耳。易川道士丁全真,求余作一庵说。余语之曰:吾圣人言一,尔之师亦言一。一之义甚大,自其切于治心修身者而言,主一无适而已矣。主一无适,主乎敬者也。造次于是,颠沛于是,敬之所在,即礼之所存,此吾与尔师老子之所同也。盖礼者理也,自然而然,与生俱生者。礼之体也,羲黄设之以为教,尧舜著之于治,夫子垂之于经,亦因其自然之理而品节之,以为之礼,体之达于用者也。是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敬而已矣,一而已矣。主乎敬者,主乎一者也。一之而不贰,纯之而不杂,夫然后礼与心为一,心与道为一。吾意夫子之问,老子之答,如斯而已。若乃外礼而言仁外仁,而言道,非吾之所敢知也,子归而求之有余师。遂书此,为之说。
【元李希遽云阳集】《题周道士止一卷》:天下之理,必会于一。故天下之士,必归于一。一者,造化之本源,道德之枢要也。昔之言道者,曰抱一,曰守一。说金丹者,又有所谓三五一,万事毕者。至青霞高士周君,乃复以止一为号。盖学道而能止于一,则非常道矣。人心万变,纷纭交错,而莫知其所止者,总总也。苟非知道之深,慕道之笃,探其本原而执其枢要者,其孰能知所止哉?又孰能止于一哉?吾于是知所敬矣,故为书其大概云。
【采真集】:香溪先生云:大哉一乎!粤自太极未判纯一,纯一命之曰太乙。及其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散而为万物,则是一也,无乎不在。故天地以是一而独化,阴阳以是一而不测,四时以是一而变通,鬼神以是一而体物不遗,万物以是一而各正性命。其在人也,喜怒哀乐未发之先,意我必固举绝之际,混然纯全,亦人之太乙也。及夫目得之而视,耳得之而听,口得之而言,四体得之而动作,则是一也,无乎不在。故视以是一而明,听以是一而聪,言以是一而从,动作以是一而顺。由是一而不知者为愚,知是一者为智,守是一者为贤,性是一者为圣,至于圣则无往而不一矣。是故,会万物以为一身,一体之也;合物万殊为一物,一同之也;洞万理为一致,一贯之也;冥万世为一息,一通之也;摄万善于一德,一该之也;应万变于一心,一统之也。至于一天人,一有无,一死生,一内外,无往而不一,用能与天地配其体,与鬼神即其灵,与阴阳挺其化,与四时合其诚,天地鬼神四时阴阳,吾之一与之为一矣。其于天下有哉!论一至此,盖性是一者也,则于圣人何有哉?
【声律大成】:赋句。精以无二,纯而不思;所统不离乎一贯,其归宁有于殊途;浑融此性,纯以不杂,流畅其间,二之则窒;
在易为元,乃善性之本然,在书为精,亦道心之妙者;
精以惟微,脉络三圣人之旨,虑而同致,根源六君子之传;
其举远兮,悉均仁者之视,其为式兮,孰外圣人之抱;
即危微之内,而有一中之执,自忠恕之外,莫知一贯之由;
体乾卦之纯,偕至偕极,谨中庸之独,或安或利;
道无所杂,发作修己,德极其纯,推为劝贤;
精以入神,妙蠖伸蛇蛰之蕴,一而达道,有鱼跃鸢飞之妙;
会尧之精,为立极之标准,守禹之一,探传原之符契。
一氏
【古今姓氏辨正】:邵氏曰:姓书无一氏,今江南彭泽有之,当是姓乙,讹为一也。
永乐大典
卷之二万三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