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部分

读书纪数略 作者:


 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寳禘祫则陈】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乐县院【藏六乐之器】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 又太医四属医师鍼师按摩师呪禁师亦隶太常
  汉光禄四大夫【汉表于古皆为天子之下大夫视列国之上卿】
  光禄大夫 谏议大夫 大中大夫 中散大夫
  三署三郎【汉光禄勲属】
  五官 左 右【三署】中郎 侍郎 郎中【三郎】
  汉郎八途【郎官故事】
  以父兄任子弟为郎者袁盎刘向 以富赀为郎者张释之司马相如 以上书献策为郎者娄敬主父偃 以孝义为郎者冯唐 以戏车为郎者卫绾以格五【戏也】为郎者吾丘寿王 以从军善射为郎者李广郑吉 以经明甲科为郎者召信臣王嘉
  唐光禄四署
  大官署【凡祀未明十五刻大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周官为膳夫庖人外饔】珍羞署【周笾人后汉少府属官有甘丞主膳果丞主果】良酝署【掌享太庙则郁鬯以实六彛进御则供春暴秋清酴醿桑落之酒周酒正汉汤官丞主酒属少府地理志河中府河东县有芳酝监汲河以醸】掌醢署【周有人】
  汉卫尉三令丞
  公车司马 卫士 旅贲
  唐卫尉三署
  两京武库署【掌藏兵械】武器署【掌戎器】守宫署【掌供帐帟】
  汉太仆诸属
  大廐 未央 官马【三令丞各五丞一尉】车府 路軨 马骏马【四令丞】龙马 闲驹 槖泉 騊駼 承华【五监】
  【长丞】又边郡六牧苑令【各三丞】牧槖 昆蹏【二令丞】
  唐太仆四署
  乘黄署【掌乘舆车辂】典廐署【掌系饲马牛及杂畜事】典牧署【掌外牧及造酥酪脯腊之事】车府署【掌王公以下车马】
  汉廷尉四属
  正左监 正右监 左平 右平
  唐大理五官
  正【掌议狱正科条】丞【掌正刑之轻重】主簿【掌印省署钞目句检稽失】司直 评事【掌出使推按】
  汉鸿胪三令丞
  行人 译官 别火
  唐鸿胪二署
  典客署【掌二王后介公酅公版籍及四译归化在藩者】司仪署【掌四译君长以蕃望髙下为簿朝见辨其等位】
  汉宗正二属
  都司空令丞【如淳曰律司空主水火罪人贾曰输之司空编之徒官】内官长丞
  唐宗正二署【开元中隶】
  崇署【掌寺观及道士女冠簿籍斋醮之事】陵台署【掌守卫山陵】
  汉司农七丞
  太仓 均输 平准 都内 籍田【五令丞】斡官 铁市【两长丞】
  唐太府七署
  京都四市令【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左藏署【掌钱帛杂防】右藏署【掌金玉珠寳】常平署【掌平籴仓储出纳】
  司农四署【唐志卿一人少卿一人总之】
  上林【掌苑囿园池】太仓【掌廪藏】钩盾【掌薪炭】防官【掌防择米麦】
  汉少府诸属
  太医 大官 守宫 上林【四官】中书谒者 黄门钩盾 尚方 御府 永巷 内者 宦者【七令丞一曰此八官言七非】
  唐少府五署
  中尚【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左尚【供翟扇葢繖五路辇车】右尚【供十二闲马辔领皮毛工】织染【供冠冕组绶】掌冶【掌范镕】
  汉执金吾六属
  中垒 寺互 武库 都【四令丞】式道左右【二中候】
  将作七丞【表】
  石库东园主章 左右前后中校
  唐将作四署
  左校署【掌梓匠】右校署【掌版筑】中校署【掌供舟车兵械杂器】甄官署【掌琢石陶工】
  汉大长秋六丞
  私府 永巷 仓 廐 祠祀 食官
  水衡九丞
  上林 均输 御羞 禁圃 辑濯 钟官 技巧六廐 辨铜 平准书汉武时上林三官为均输
  钟官辨铜
  明上林十署【苑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禁不许围猎】氷鉴 川衡 左典察 右典察 前典察 后典察【宣德年革六署】嘉蔬 蕃育 良牧 林衡【四署留】
  宋四辖【统辖之义】
  监文思院 监左藏库 货务【都茶场】杂卖务【杂卖场】
  三班【隶宣徽院雍熙置三班院】
  供奉官 左右班殿直 端拱后分东西供奉 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皆领于三班
  司天监四科【司马光上言増置试以经史】
  卜筮 天文 三式 歴算
  东宫二坊
  门下坊曰左春坊【庶子比侍中 中允比门下侍郎司议比给事中 赞善大夫比谏议大夫 谕徳比散常侍】典书坊曰右春坊【庶子比中书令中舍人比中书侍郎 监国则庶子比尚书令】
  三寺【唐志东宫官詹事三寺十率府之正为太子三卿】
  守令寺 率更寺 驭仆寺
  六局【左庶子掌之】
  司经局【掌经籍图书出入侍从】典膳局【掌进膳尝食】药藏局【掌知药】内直局【掌符玺衣服繖扇几案笔砚垣墙】典设局【掌汤沐灯烛泛扫铺设】宫门局【掌宫门管钥】
  六引【唐大驾卤簿宋用开封令牧余同】
  万年县令 京兆牧 太常卿 司徒 御史大夫兵部尚书 宋法驾则开封令牧御史大夫为三
  引
  南郊五使【后唐】
  宰相为大礼使 兵尚为礼仪使 中丞为仪仗使兵侍为卤簿使 开封尹为顿递使
  六礼使【吕大防为孟皇后六礼使】
  奉迎使 册使 告期使 纳成使 纳吉使纳采问名使
  四端佐【六朝称】
  府幕曰府端 州幕曰州端 节度幕曰节端 宪司幕曰宪端
  郡佐十二【通典秦汉丞以佐守尉以典武诸曹掾史略如公府隋置通守赞治东西曹掾等书佐】别驾 长史 司马各一人【通谓上佐唯王府长史理府事余府通判而已】録事参军【州府竝一人在府为曹在州为司】司功 司仓 司户司兵 司法 司士等六人【司功以下通谓判司】博士一员医学博士一员
  三府【唐人所称】
  明府【县令】赞府【丞】少府【尉】
  县置七司【通典如郡制】
  令 丞【为副贰】主簿【上辖】尉【分理诸曹】録事【省受符歴】佐 史【行其簿书】
  尉有六道
  入御史佛道 入评事仙道 入京尉人道 入畿丞苦海道 入县令畜生道 入判官饿道
  四守
  煇【甲吏之贱】胞【肉吏之贱】翟【乐吏之贱】阍【守门之贱】
  四监【礼记】
  山虞 泽虞 林衡 川衡
  洛阳三市长
  金市 马市 洛阳县市
  属三官【吕氏春秋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法】
  农 工 贾
  三乡官名【汉明帝赐爵各二级注】
  三老 孝弟 力田
  乡三老【有秩】
  三老【掌教化】啬夫【职聴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
  宋道官九品【政和中令诸生分治内经道徳经为大经庄列为中经其中人分入官品】元士【正五品】髙士【从五品】大士【正六品】方士【从六品】上士【正七品】居士【从七品】逸士【正八品】士【正九品】志士【从九品】
  庶人在官四等【周制】
  府【治藏】史【掌文书】胥【有才智】徒【卒徒】
  后魏三长【后魏书太和中立以定民户籍】
  邻长【五家为邻】里长【五邻】党长【五里】

  防卫有二【周礼汉光禄勲之卫郎卫尉之卫兵即此制也】
  宫伯【掌士庶子】宫正【掌官府人民】
  晋三行【左传】
  中行【荀林父】右行【先縠】左行【先蔑】
  汉七司马【宫掖七门毎门七人】
  南屯 苍龙 武 北屯 朱爵 东明 朔平
  卫尉八屯【张衡西京赋注在王宫外警夜巡昼】
  四方 四角
  五将军【通典】
  大将军 骠将军【位次丞相】车将军 卫将军 左右前后将军【位次上卿皆金印紫绶】 又有伏波楼横海度辽贰师等将军 元武中诸将军皆称大
  中郎三将【百官表皆秩比二千石】
  五官中郎将【主五官郎】左中郎将【主左署郎】右中郎将【主右署郎】
  郎中三将【旧仪注凡郎中皆主更直防卫出充车】
  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 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左右将主左右郎 议郎不在直中故省中郎有中郎散郎外郎亦曰三郎
  八校【汉武帝置】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屯校尉【掌士】步兵校尉【掌上林屯兵】越校尉【掌越】长水校尉【掌屯宣曲者】射声校尉【掌诏射】虎贲校尉【掌车】胡校尉【掌屯池阳者不常置故又曰屯校】 中兴省中垒虎贲胡但置中候一人以监五营 南齐志屯步兵射声越长水为五校
  晋四军
  左军【魏官也至晋不改】前军 右军【武帝初置】后军【泰始八年置】 后省左右前后军为镇卫军其左右营校尉皆中领军统之
  六军【南齐志晋制】
  领军 防军 左卫 右卫 骁 游击
  三部司马【各置督史后为二卫】
  前驱 由基 强弩
  二卫
  左卫【熊渠武贲】右卫【佽飞武贲】
  五督
  武贲 羽林 上 异力 命中 先置四部并命中为五督
  五率【卫率秦官汉因之晋初曰中卫五率各领一军】
  太始分左右 惠帝加前后 太弟成都王置中卫
  梁将军一百三十四号
  镇卫骠车为二十四班【内外通用】四征四中为二十二班【四中谓军卫抚权】八镇为二十二班【东西南北左右前后】八安为二十二班【同上】四平四翊为二十班【平东西南北翊前后左右】五徳将军凡十品【取其盈数】为二十四班【以法气序】
  隋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以分録诸府之兵】
  左右翊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屯卫左右御卫 左右候卫
  后魏六军【大统六年宇文泰仿周典置】
  郎将百【六军合为百府毎府一郎将统之】开府二十四【分二十四军毎军一开府领之】大将军十二【毎一大将军统二开府】柱国六【每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
  唐三卫【大臣子孙为之分番防卫而后授以禄仕凡五府】
  亲卫【府一】勲卫【府二】翊卫【府三】
  五府【宋崇寜因之】
  亲府 勲一府 勲二府 翊一府 翊二府
  五仗【三卫分为五仗列坐东西廊下毎用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閤外号内仗】
  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亲仗【以亲卫为之】勲仗【以勲卫为之】翊仗【以翊卫为之】散手仗【以亲卫翊卫为之】
  南北两衙【兵志文武区别以相察伺】
  南衙卫兵 北衙禁军
  十率府【率通作帅取总统之义也】
  左右卫 左右司御 左右清道 左右监门 左右内侍
  十六卫【职官志】
  左右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十四卫有左右武候左右屯左右府无左右武左右威左右监门左右千牛
  六军【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禁旅之名也唐谓北衙六军】
  左右羽林【龙朔置】左右龙武【宗以万改】左右神武【至徳置】百官志无羽林有神策 贞观初神策分左右厢号两军
  十军【总曰左右十军】
  羽林 龙武 神武 神策 神威
  十二军【武徳中析闗中为十二道道各一军取象天官每军将一人副一人】
  万年道为参旗军 长安道为鼓旗军 富平道为武军 醴泉道为井军 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官军 寜州道为折威军 岐州道为平道军 幽州道为招摇军 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统军 宜州道为天节军
  八校【贞观令】
  昭武 振威 致果 翊麾 宣节 御武 仁勇陪戎
  二十四都督府【百官志景云间置察刺史以下】
  扬 益 幷 荆【四州为大都督府】汴 兖 魏 冀 蒲緜 秦 洪 润 越【十州为中都督府】齐 鄜 泾
  襄 安 潭 遂 通 梁 防【十州为都督府】
  八节度【六典】
  闗内朔方 河东 河北幽州 河西 陇右 剑南 碛西 岭南
  十节度【通鉴通典】
  安西 北庭 河西 朔方 河东 范阳 平卢陇右 剑南 岭南 陆贽谓控御西北两蕃唯
  朔方河西陇右三节度 贾耽十道録凡三十一节度 又有长乐经略福州领之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领之
  四镇经略【会要】
  兹 于阗【置毗沙都督】疏勒 焉耆【置碎叶城】 咸亨中罢长寿中复四镇无焉耆有碎叶两敇不同
  宋武臣两司三衙【官尊者建牙牙旂也因谓所舍为牙后易为衙】
  殿前司 侍卫司马军 侍卫司步军
  四厢【宋制官舍也廊谓之厢】
  捧日 天武左右四厢【属殿前司】龙卫左右厢【属马军】神卫左右厢【属步军】
  禁卫五重【东斋记事】
  亲从事 天武官 御龙弓箭直 御龙骨朶子直御龙弩直
  十卫
  左右金吾卫上将军 左右金吾卫大将军 左右卫上将军 诸卫大将军 诸卫将军 率府率率府副率
  建炎十军【毎军四军军二千五百人】
  骁胜 壮捷 忠勇 义成 龙武 虎威 折冲果毅 定难 靖边
  明五府都督
  前 后 左 右 中
  武世官九等
  指挥使 同知 佥事 正千户 副千户 卫镇抚 实授百户 试百户 所镇抚
  武流官八等
  都督 同知 佥事【三等】都指挥使 同知 佥事【三等】正留守 副留守【二等】

  四代官数【周礼疏明堂位注】
  有虞氏官六十 夏官百二十【公羊传注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应十二子】殷二百四十 周三百六十
  汉官秩十六等【丞相太尉司徒司空诸将军及诸侯王国官不在此目】
  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自御史大夫至执金吾】二千石【亦曰眞二千石月百二十斛自太子太傅至州牧郡太守】比二千石【月百斛自丞相司直至郡尉】千石【月八十斛自丞相长史至万户以上县令】比千石【自光禄大中大夫至光禄虎贲郎】八百石【太子家令成帝除八百石秩】比八百石【光禄勲谏大夫】六百石【月七十斛自卫尉公车司马令至次万户以上县令】比六百石【月六十斛自太常太仆博士至司马候】五百石【减万户县长成帝除】四百石【月四十五斛自中盾至减万户县丞】比四百石【光禄侍郎】三百石【月四十斛次减万户县长】比三百石【月三十五斛光禄郎中】二百石【月三十斛万户以下县尉】百石【自百石以下佐之秩为少吏】
  唐命秩四【陆宣公奏议掌务受俸惟执事一官其勲散爵号三者止于服色资荫】
  职事官 散官 勲官 爵号 百官志辨贵贱叙劳能有品有爵有勲有阶
  六参九参【唐百官志】
  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后朝朔望 文臣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 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 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二日一朝号六参官
  唐文散官二十九阶【通鉴二十八阶】
  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特进【正二品】光禄大夫【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正议大夫 通议大夫【正四品】大中大夫 中大夫【从四品】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正五品】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从五品】朝议郎承议郎【正六品】奉议郎 通直郎【从六品】朝请郎 宣
  徳郎【正七品】朝散郎 从义郎【从七品】给事郎 征仕郎【正八品】承奉郎 承事郎【从八品】儒林郎 登仕郎【正九品】文林郎 将仕郎【从九品】
  武散官三十一阶【六典除懐化归徳亦二十九阶】
  骠大将军【从一品】辅国大将军【正二品】镇国大将军【从二品】冠军大将军 懐化大将军【正三品】云麾将军 归徳将军【从三品】忠武将军 壮武将军【正四品】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从四品】定逺将军 寜逺将军【正五品】游
  将军 游撃将军【从五品】昭武校尉 昭武副尉【正六品】振威校尉 振威副尉【从六品】致果校尉 致果副尉【正七品】翊麾校尉 翊麾副尉【从七品】宣节校尉 宣节副尉【正八品】御侮校尉 御侮副尉【从八品】仁勇校尉仁勇副尉【正九品】陪戎校尉 陪戎副尉【从九品】 百官志四十有五
  元文资四十二阶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特进 崇进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荣禄大夫【正一品】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从一品】资徳大夫 资政大夫 资善大夫【正二品】正奉大夫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从二品】正议大夫通议大夫 嘉议大夫【正三品】大中大夫 中大夫亚中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 中宪大夫 中顺大
  夫【正四品】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从四品】奉政大夫 奉议大夫【正五品】奉直大夫 奉训大夫【从五品】承徳郎 承直郎【正六品】承务郎 儒林郎【从六品】文林郎 承事郎【正七品】征仕郎 从事郎【从七品】登仕郎将仕郎【正八品】登仕佐郎 将仕佐郎【从八品】正从九
  品注初入仕官员
  武资三十四阶
  龙虎卫上将军 金吾卫上将军 骠卫上将军【正二品】奉国上将军 辅国上将军 镇国上将军【从二品】昭武大将军 昭毅大将军 昭勇大将军【正三品】安逺大将军 定逺大将军 懐逺大将军【从三品】广威将军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正四品】信武将军显武将军 宣武将军【从四品】武节将军 武徳将军【正五品】武毅将军 武略将军【从五品】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正六品】忠武校尉 忠显校尉【从六品】忠勇校尉忠翊校尉【正七品】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从七品】保义校尉 进义校尉【正八品】保义副尉 进义副尉【从八品】正从九品注初入仕官员
  明十文勲【防典文官一品至五品歴再考应合授勲者照依散官拟奏】
  左右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正治上卿【正二品】正治卿【从二品】资治尹【正三品】资治少尹【从三品】赞治尹【正四品】赞治少尹【从四品】修正庶尹【正五品】协正庶尹【从五品】
  十二武勲
  左右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上防军【正二品】防军【从二品】上轻都尉【正三品】轻都尉【从三品】上都尉【正四品】都尉【从四品】骁尉【正五品】飞尉【从五品】云尉【正六品】武尉【从六品】
  汉赏功爵二十级【百官表皆本秦制以赏功劳避武帝讳改通侯列侯】
  公士【言有爵命异于士卒】上造【言有成命于上】褭【以组带马曰褭】不更【言不预更卒事 为士爵四】大夫【列位从大夫】官大夫【加官者示稍尊也】公大夫【同上】公乘【得乘公家车】五大夫【大夫之尊者为大夫爵五】左庶长【言为众列之长】右庶长 左更【主领更卒部其役事】中更 右更 少上造【主上造之士】大上造 驷车庶长【乘驷马车为众庶长】大庶长【为卿爵九】闗内侯【有侯号居京畿而无国邑】彻侯【为侯爵二】
  赏功六等【魏志建安中置以赏功虚封自此始】
  名号侯【爵十八级】闗中侯【爵十七级】闗外侯【爵十六级】五大夫【十五级】列侯 闗内侯
  武功爵十一级【武帝诏令民得买爵赎罪名为武功爵级十七万买爵至千夫先除为吏】造士 闲舆卫 良士 元戎士 官首 秉铎千夫 乐卿 执戎 攻戾庶长 军卫
  唐总章功臣二等【以太原老从西府功臣】
  第一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一人【有至五品四品者加二阶三品以上加爵三等】第二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一人【有至五品者加一阶六品者二阶三品以上爵一等】
  元初序朝七班【解酲语】
  擎天班【执政大臣】焕璧班【玉堂清署】剑锷班【言官法司】椒兰班【外戚】琼枝班【亲王】豹首班【功臣将师】随班【其余朝臣】
  明诸司奏事仪【会典】
  一都督府 二十二卫 三通政司 四刑部 五都察院 六监察御史 七断事司 八吏部等五部 九应天府 十兵马司 十一太常寺【若奏祭祀则在各衙门先】十二钦天监
  五仪【典命注谓公侯伯子男之仪】
  上公九命为伯【宫室车服以九为节】侯伯七命【以七为节】子男五命【以五为节】 又王之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出封皆加一等【注王之三公有徳者加命为二伯卿为侯伯大夫为子男中下大夫四命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五等【同上谓四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五等也】
  公之四命【以皮帛眡小国之君】卿三命 大夫再命 士一命侯伯之卿大夫亦如之 子男之卿再命 大夫一命 士不命【宫室车服等各视其命之数】
  九仪【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侯之爵 秦汉设九宾】
  命者五公侯伯子男 爵者四卿大夫士
  九命【春秋命者君所以畀臣也毎命异仪贵贱之名位以正】
  一命受职【治职事】再命受服【受冕服】三命受位【受位于王使临民】四命受器【始有祭器】五命赐则【地未成国赐以畿内之都而治以八则】六命赐官【自置官以治家邑】七命赐国【出就侯伯之国】八命作牧【一州之牧】九命作伯【长诸侯为方伯】
  九锡【自汉以来位极人臣则膺此殊锡】
  车马【大辂戎辂各一元牡二驷能安民则赐】衣服【衮冕之服赤舄副焉能富民则赐】乐县【轩县之乐六佾之舞能和民则赐】朱户【以居民众多则赐】纳陛【以登能进善则赐】虎贲【三百人能退恶则赐】鈇【各一能诛有罪则赐】弓矢【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能征不顺则赐】秬鬯【一卣圭瓒副焉孝道备则赐】
  三赐【礼记】
  一命赐爵 再命赐衣服 三命赐车马
  门防六等【百官志天寳六年敕改】
  庙社宫门二十 东宫门十八 一品门十六 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防十四 三品及上中都督上都防上州十二 下都督都防中州下州各十

  周五爵五等【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注与孟子同葢指实封之地若周礼则兼附庸之地】公 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 男【皆五十里】 周礼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汉爵三等【史记】
  王 侯 亭侯
  魏爵十等【理道要诀】
  王 公 侯 伯 子 男 县侯 乡侯 亭侯闗内侯
  封王庶子三等【谓天子之子也嫡子嗣为王庶子封号有三等】
  乡公【王庶子】乡侯【嗣王之子】亭伯【公庶子】
  隋爵九等
  国王 郡王 国公 郡公 县公 县侯 县伯县子 县男
  唐爵九等【志】
  王【食邑万户】郡王【五千户】国公【三千户】开国郡公【二千户】开国县公【千五百户】开国县侯【千户】开国县伯【七百户】开国县子【五百户】开国县男【三百户】
  宋爵十一等
  王 嗣王 郡王 郡公 开国公 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开国侯 开国伯 开国子 开国男
  元爵八等
  王【食邑万户】郡王【五千户】国公【三千户】郡公【二千户】郡侯【一千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戸】县男【三百户】
  明同姓王二等封
  亲王【亲王嫡长子承袭】郡王【亲王次嫡子庶子皆封】
  同姓将军三等封
  郡王次嫡庶子授镇国将军【从一品】镇国将军子授辅国将军【从二品】辅国将军子授奉国将军【从三品】奉国将军子授镇国中尉【从四品】镇国中尉子授辅国中尉【从五品】辅国中尉子以下俱授奉国中尉【从六品】

  汉皇女封号三等【天子女也】
  县公主【皇女仪服同列侯】长公主【皇女尊崇者加号仪服同蕃王】乡亭翁主【诸王女仪服同乡亭侯】
  明女封主君五等
  亲王女封郡主 郡王女封县主 镇国将军女封郡君 辅国将军女封县君 奉国将军女封乡君中尉之女俱称宗女
  命妇二称
  内命妇谓三夫人以下也 外命妇谓诸臣之妻也
  汉女官十四等【宫官掌内事皇后统之 班固西都赋后宫之妇十有四位】
  昭仪 婕妤 娙娥 傛华 美人 八子 充依七子 良人 长使 少使 五官 顺常 无
  涓 此下有共和娯灵保林良使夜者上家人子中家人子其良家子入宫未有称号俱称良家子
  魏女官十二等
  贵嫔 夫人 淑妃 淑媛 昭仪 昭华 修容修仪 婕妤 容华 美人 良人
  六尚【内宫】
  尚书 尚仪 尚服 尚食 尚寝 尚工
  唐女官十九等
  贵妃 淑妃 徳妃 贤妃 昭仪 昭容 昭媛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 充媛 婕
  妤 美人 才人 寳林 御女 采女 开元时置惠妃丽妃华妃
  命妇五等【六典】
  一品及国母妻为国夫人 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 四品母妻为郡君 五品母妻为县君【其母皆加称太】散官竝为乡君
  命妇十三阶
  国夫人 郡夫人 太夫人 郡君 县君 太君淑人 硕人 令人 恭人 宜人 安人 孺
  人
  宋命妇八等【政和间诏郡县称君葢非妇道且等级无别于是定制】
  执政已上封夫人 尚书已上封淑人 侍郎已上封硕人 大中大夫已上封令人 中散大夫已上封恭人 朝奉大夫已上封宜人 朝奉郎已上封安人 通直郎已上封孺人
  元命妇六阶
  国夫人 郡夫人 郡君 县君 恭人 宜人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五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六目録
  人部
  贡赋
  禹贡甸服五赋
  九等田赋
  汤四方献令
  周六服嵗贡
  三代取民
  九府
  九职
  九赋
  九式
  九贡
  十二职事
  任民八事
  任土八法
  治野八法
  四达
  赋法九等
  三征
  三粟
  公旬三等
  畿内税法二
  五布
  国中六不征
  七赋
  唐初赋役制四
  三赋
  两税
  输物有三
  宋四赋
  五赋
  皇祐防计録六
  元祐防计録五
  隋唐给田三制
  宋营田十说
  限田五利
  三务
  四釡
  三登
  农九家
  十二荒政
  十二禁
  野禁五
  四时之禁
  水灾三益
  救荒二难
  三便
  六急
  三权
  六禁
  三戒
  二敛
  羽征三名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巻三十六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贡赋
  禹贡甸服五赋【近麤而逺精近者易致逺者难致也】
  百里赋纳总【禾藁】二百里铚【禾穗】三百里秸服【去麤皮也三百里内不惟纳总铚秸而又服输将之事】四百里粟【去穗】五百里米【去殻】
  九等田赋【禹别九州田有九等故赋亦有九等】
  上上【雍州田冀州赋】上中【徐州田豫州赋】上下【青州田荆州赋】中上【豫州田青州赋】中中【冀州田徐州赋】中下【兖州田雍州赋】下上【梁州田扬州赋】下中【荆州田梁州赋】下下【扬州田兖州赋】 淮之末流在兖江之末流在扬二州多水患故赋居下而兖赋为正梁地多山故赋轻于扬重于兖
  汤四方献令【周书王防篇汤命伊尹为之】
  正东之国令以鱼支之髀鲗之酱鲛利剑为献正南之国令以珠玑瑇瑁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 正西之国令以丹青白旄纰江歴【珠名】龙角神为献 正北之国令以槖驼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周六服嵗贡【周礼大行人掌之】
  侯服嵗一见贡祀物 甸服二嵗一见贡嫔物 男服三嵗一见贡物 采服四嵗一见贡服物 卫服五嵗一见贡财物 要服六嵗一见贡货物
  三代取民【考工记注周制畿内用贡法税夫无公田国用助法公田不税夫】
  夏五十而贡 殷七十而助 周百畞而彻
  九府【周礼 太公立九府圜法】
  太府 玉府 内府 外府 泉府 天府 职内职嵗 职币
  九职【太宰以九职任万民太府九功谓九职掌交九税之利】
  三农生九糓 园囿毓草木 虞衡作山泽之材薮牧养蕃鸟兽 百工饬化八材 商贾阜通货贿嫔妇化治丝枲 臣妾聚敛疏材【如蕉葛可布草根木实可食者】
  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九赋【太宰以九赋敛财贿谓上之敛下者】
  中之赋【在城郭者】四郊之赋【六乡百里之内距六遂者】甸之赋【二百里天子使吏治之】家削之赋【三百里大夫所食采】县之赋【四百里卿及王子弟采地】都之赋【五百里公及王子弟采地】闗市之赋 山泽之赋币余之赋【用度之余复归职币也】
  九式【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
  祭祀 宾客 丧荒 羞服 工事【工作器用】币帛【赠劳宾客】刍秣【养牛马】匪颁【赐羣臣匪分也】好用【燕好赐予】
  九贡【太宰以九贡致国之用谓下之贡上者】
  祀贡【牺牲包茅之属】嫔贡【丝枲之属】贡【石磬丹漆之属】币贡【玉马皮帛之属】材贡【栝柏篠簜之属】货贡【金玉贝之属】服贡【絺纻纤纩之属】斿贡【羽毛玑珇之属】物贡【鱼盐橘柚之属】
  十二职事【大司徒颁十二职事于国都鄙以登万民】
  稼穑【即三农生九糓】树艺【即园圃毓草木】作材【即虞衡作山泽之材】阜蕃【即薮牧养蕃鸟兽】饬材【即百工饬化八材】通材【即商贾阜通货贿】化材【即嫔妇化治丝枲】敛材【即臣妾聚敛疏材】生材【即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学艺【讲习道艺】世事【世守先业】服事【服勤公事】
  任民八事【闾师掌之】
  任农以耕事贡九糓 任圃以事贡草木 任工以饬材事贡器物 任商以市事贡货贿 任牧以畜事贡鸟兽 任嫔以女事贡布帛 任衡以山事贡其物 任虞以泽事贡其物
  任土八法【载师掌其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载之言事也事民而税之】
  以防里任国中地 以场圃任园地 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地 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逺郊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以
  小都之田任县地 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凡任地田宅无征园防二十而一近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凡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出屋粟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
  治野八法【遂人】
  以下剂致甿 以田野安甿 以乐昬扰甿 以土宜教甿稼穑 以兴耡利甿 以时器劝甿 以疆予任甿 以土均平政
  四达【周礼注治民之事大通者有四】
  夫家众寡 六畜车辇 稼穑耕耨 旗鼓兵革
  赋法九等【周礼异义注赋法积四十五井除山川坑岸三十六井定出赋者九井】
  山林之地九夫为度九度而当一井 薮泽之地九夫为鸠八鸠而当一井 京陵之地九夫为辨七辨而当一井 淳卤之地九夫为表六表而当一井疆潦之地九夫为数五数而当一井 偃猪之地九夫为规四规而当一井 原防之地九夫为町三町而当一井 隰臯之地九夫为牧二牧而当一井衍沃之地九夫为井 异义通山林薮泽九等言之郑注小司徒则据衍沃平地言之 异义九等据国中山林至衍沃周礼九等则据授地肥瘠 禹贡九州九等与周礼又不同
  三征
  布缕之征 粟米之征 力役之征
  三粟【周礼旅师注】
  锄粟【民相助作一井所出九夫税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罚】闲粟【闲民无职事者所出】
  公旬三等【周礼旬均也均力役也】
  丰年三日 中年二日 无年一日【九糓不登又免一日】 何氏谓旬为十日丰年一旬中用三日是一月用九日三冬则二十七日中年一月六日三冬则十八日无年则一月三日三冬则九日似又太重矣
  畿内税法二【同上】
  一曰贡【谓有职任而收其税】二曰赋【谓计其可任而口率其钱】
  五布【防人掌敛布而入于泉府】
  絘布【列肆之税】总布【立地之税】质布【质人所罚犯禁之泉】罚布【所罚买卖不平之泉】防布【货贿诸物邸舍之税】
  国中六不征【同上谓六乡之地】
  贵 贤 能 服公事 老 疾
  七赋【扬子】
  五糓 桑麻
  唐初赋役制四【六典】
  一曰租 二曰调 三曰役 四曰杂徭
  三赋
  租【有田则有租毎丁嵗入粟一石】庸【有身则有庸嵗役二旬不役收绢三尺】调【有户则有调随地所宜如缯纩布麻之】
  两税【食货志开元后户籍不造丁田不实徳宗相杨炎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 人无中丁以贫富为差
  输物有三
  上供 送使 留州
  宋四赋
  糓【其品七曰粟曰稻曰麦曰黍曰穄曰菽曰杂子】帛【其品十曰罗曰绫曰绢曰沙曰缯曰纱曰杂折曰丝曰緜曰布褐】金铁【其品四曰金曰银曰铜曰铁】物产【其品六曰六畜曰齿革翎毛曰茶盐曰竹木刍菜曰菓药油纸薪炭漆蜡曰杂物】
  五赋【国史志嵗赋其有五】
  公田之赋【官庄屯营之地民耕而收其租】民田之赋【百姓各得专之】城郭之赋【宅税地税之】杂变之赋【羽革蚕盐之随其所出】丁口之赋【计丁率米】
  皇祐防计録六【田况为三司使出入之数取一年最中者为准】
  户赋 课入 经费 储运 禄赐 杂记
  元祐防计録五【苏辙叙李常譔】
  收支 民赋 课入 储运 经费
  隋唐给田三制【六典】
  一永业 二职分 三公
  宋营田十说【隆兴中臣僚上言】
  一择官必审【魏武用任峻司马懿用邓艾是也】二募人必广【赵充国留万二百八十一人李彪请取户十分之一是也】三穿渠必深【赵充国浚漕邓艾开河渠是也】四乡亭必脩【赵充国缮乡亭是也】五器用必备【赵充国上器用簿是也】六田处必利【汉屯张掖魏屯许昌是也】七食用必先【赵充国屯田用糓月二万七千余斛是也】八耕具必足【李彪请以杂物市牛开元一顷五十亩配一牛是也】九定税必轻【应詹一年与百姓二年分税李彪一夫之田嵗责六十斛蠲其杂役是也】十赏罚必行【晋元帝督课长吏以糓多少为殿最齐武成诏营屯田课所入论褒贬是也】
  限田五利【贾似道令陈尧道上疏田产逾限者抽买三之一充公田得一千万畞嵗收米六七百万】可免和籴 可饷军 可止楮币 可平物价 可安富室
  三务【管子民有三务不布非其民也】
  春 夏 秋
  四釡【周礼地官均人食注谓一月人食米也六斗四升曰釡】
  四釡为上嵗 三釡为中嵗 二釡为下嵗
  三登【汉食货志】
  进业者登【九嵗】再登者平 三登曰太平【二十七嵗】
  农九家【艺文志】
  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六国时在齐楚间】宰氏【十七篇】董安国【十七篇】尹都尉【十四篇】赵氏【五篇】汜胜之【十八篇汉成帝时使教田三辅】王氏【六篇】蔡癸【一篇宣帝时言便宜至农太守】
  十二荒政【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万民】
  散利【贷种食】薄征【轻租税】缓刑【寛犯法】弛力【息繇役】舍禁【公无禁利】去几【闗市不讥】眚礼【杀吉礼】杀哀【省凶礼】蕃乐【闭藏乐器】多昏【不备礼而多昏】索神【以祈民庥】除盗贼【以去民害】
  十二禁【同上司市掌之茍有伪饰则民不得畜商不得贸贾不得鬻工不得作也】
  器用 兵车 布 帛 奸色 糓 果 木 禽兽 鱼 鳖 或云圭璧金璋命服命车宗庙之
  器戎器用器兵车奸色锦文珠玉
  野禁五【吕氏恐其害于时】
  地未辟不敢操麻出粪 年未长不敢为园囿 有未足不敢渠地而耕 农不敢行【守其疆畞】贾不敢为异事
  四时之禁【同上亦恐害于时】
  山不敢伐材木 泽人不敢僇 缳网罦不敢出于门 罛不敢入于渊 泽非舟虞不敢縁名【舟虞主舟官】
  水灾三益【杜预上疏留汉氏旧陂以蓄水余皆决】
  饥者得鱼菜螺蜯之饶此目下日给之益也 填淤之田畞收数钟此明年之益也 典牧种牛有四万五千余头给民使耕种责其租税此又数年以后之益也
  救荒二难【明嘉靖时林希元荒政丛言六说】
  得人 审户
  三便
  赈米 赈货 赈钱
  六急
  垂危急饘粥 有疾急医药 病起急汤米 既殁急墓穸 遗儿急收养 系囚急寛恤
  三权
  粜籴借官钱 助赈速工作 及时贷牛种
  六禁
  侵渔 攘盗 遏籴 抑价 宰牛 度僧
  三戒
  迟缓 拘文 遣使
  二敛【周礼掌皮注以秋冬二时敛而春献之】
  秋敛皮【未练治】冬敛革【已练治】
  羽征三名【同上羽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
  十羽为审 百羽为抟 千羽为缚【衮】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七目録
  人部
  食货
  唐漕运三节
  漕运四利四病
  宋四河漕运
  运路二十一堰
  漕运十四策
  元海道三变
  明湖水济漕二法
  济漕泉五派
  刘晏五事
  六条均节财赋
  二害轻重略等
  三者敛怨
  宋二运使
  淳化三司使
  理财三要
  理财三项
  三寳
  四者民衣食之原
  三勤
  所补者三
  七夺
  三官六虱

  后周四盐
  九种盐
  宋盐四种
  盐三种
  盐二
  盐法恤民三论
  沈立论盐法五敝
  唐两池
  硝池六
  盐场四
  盐监十
  宋盐池二
  煮海六路
  煮井四路
  煮鹻二监
  至道茶法三说
  咸平茶三分法
  茶利三
  淮南六州茶
  茶山场十三
  六货务
  五币
  玉币七荚
  九府
  五名
  秦币二等
  金三品
  白金三品
  五色金
  十四种金
  四品并行
  寳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钱货六品
  银货二品
  龟货四品
  贝货五品
  布货十品
  钱三品
  钱轻重得中二
  重钱十八
  轻钱八
  海东三种钱
  三童国钱
  明钱制五等
  钞六等
  铁钱八害
  除盗铸七福
  纵民铸五不可
  禁民铸一举四美
  阿堵四説
  唐冶一百六十五
  铸钱十监二坊
  宋冶二百七十一
  胆水十一所
  绍兴诸道坑冶数
  祥符四钱监
  元丰六钱监
  铜钱十七监
  铁钱九监
  乾道六钱监
  宋铸钱使二

  隋漕四仓
  唐九仓
  常平仓本四
  宋义仓五等
  仓二十三所
  仓分三界
  转般仓二
  汤武五库
  五库
  六府
  唐二库
  行在二库
  宋四库
  兴国朝服法物三库
  康定宜圣殿五库
  淳化四库
  嘉祐元丰库额二诗
  军器五库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七 福建巡抚宫梦仁人部
  食货
  唐漕运三节
  江南 陜西 京口【最重】
  漕运四利四病【刘晏遗元载书晏见一水不通愿荷锸先徃见一粒不运愿负米而趋】得江湖米二三十万石则徭役减利一 米运流通则饥人附利二 云帆桂檝输委帝乡可以震耀中外利三 舟车既通百货杂集利四 武牢成臯人烟萧条一病 千里泗上罔水行舟二病 夺攘奸宄夹河为薮三病 淮阴蒲坂屯戍相望到便留非单车使折简书所能制四病
  宋四河漕运【太平兴国】
  江淮浙湖运至真扬楚三州置转般仓收纳调舟计纲泝流入汴京师运使领之 陜西自黄河三门流入汴三门白波运使领之 陈颍许蔡元寿诸州自石塘惠民河泝流而至催纲领之 京东诸州自广济河而至催纲领之
  运路二十一堰【职官志官各一人其不居运路者皆领于州县】
  楚州之黄蒲 寳应 北神 西河 髙邮之新河樊良 扬州之邵伯 洲 润州之京口 吕
  城 常州之望亭 奔牛 秀州之杉青 杭州之长安 越州之曹娥 梁湖 钱青 孟州之济源汝州之梁县 泰州之白莆 捍海
  漕运十四策【嘉祐初张方平为三司使画防上称善悉如施行】
  上供斛斗不得折钱 诸路灾伤不得截拨上供广济河上供不得折钱帛 惠民河上供止运二十万 黄河年额马料三十万运京 汴河漕挽用粳米 年退钱充籴本 漕运河道当疏 折中仓坐仓收籴 京师河北兵就粮淮南 京东拣剩员租税视凶穰弛敛 运使属官久任 补填纲欠
  元海道三变
  初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通州海门县万里长滩开洋抵淮安路盐城县歴海寜府东海县经密州胶州界放灵山洋投东北行旬月始抵成山计自上海至直沽杨村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 再变自刘家港出扬子江开洋落潮东北行离万里长滩至白水緑水经黒水大洋转成山西行过刘家岛入沙门岛放莱州大洋抵界河至直沽其道差直 三变自刘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黒水大洋直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入沙门岛放莱州大洋至直沽如遇风顺由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月其道径便
  明湖水济漕二法【徐沛山东凡十二湖】
  在运河东者储以益河之不足曰水柜 在运河西者分以河之有余曰斗门 淮扬五湖即为运道
  明济漕泉五【山东新旧各泉凡十六州县二百四十泉】
  入汶为分水 入泗沂济及天井闸漕河为天井 入白马河及南阳枣林鲁桥闸河为鲁桥入南阳新河为新河【即沙河】入邳州河为邳州
  刘晏五事【胡致堂谓刘晏言利之臣而其言有不可废者】
  出纳钱糓必委士 理财以养民为先 官多则民扰 大事不计小费 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
  六条均节财赋【陆贽疏】
  一论两税之 二请两税以布帛为额 三论长吏以増户加税辟田课绩 四论税限迫促 五请以税茶钱置义仓 六论兼并之家私敛重于公费
  二害轻重略等【苏轼言于司马光】
  免役之害掊尅民财十室九空聚敛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耑力于农贪吏猾胥得縁为奸
  三者敛怨【宋食货志三者皆为国敛怨所得不偿所失】
  嘉祐中薛向孙琳始议方田量步畞审肥瘠以定赋税之入 熙寜中吕惠卿复建手实抉私崇告讦以实贫富之等 元丰中李琮追究逃絶均虚数虐编户以补失陷之税
  宋二运使【制始于淳化而备于皇祐权六路丰凶行平籴之法】
  一员在真州督江浙荆湖淮泗等路粮运 一员在泗州自真州至京粮运
  淳化三司使
  总计使 左计使【判东京】右计使【判西京】
  理财三要【明苏琼】
  防计出入 斟酌本折 究侵欺虚冐
  理财三项【刑侍邹元标上】
  屯田 盐法 水利
  三寳【太公】
  农一其乡则糓足 工一其乡则器足 商一其乡则货足
  四者民衣食之原【货殖传引周书】
  农不出则乏其食 工不出则乏其事 商不出则三寳絶 虞不出则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三勤【糓梁传古之君人者必时视民之所勤】
  民勤于力则功筑罕 民勤于财则贡赋少 民勤于食则百事废 扬子民有三勤政善而吏恶一勤也吏善而政恶二勤也政吏骈恶三勤也
  所补者三【汉志入粟受爵皆有余者也取有余则贫民之财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者也】一主用足 二民赋少 三劝农功
  七夺【谭子民事之急无甚于食】
  王夺其一 卿士夺其一 兵吏夺其一 战伐夺其一 工艺夺其一 商贾夺其一 道释夺其一
  三官六虱【商鞅言三官者生虱官者六】
  农 商 官【国之常官】嵗 食【农有余食则薄燕于嵗】美 好【商有淫利则美好伤器】志 行【官设而不用则志行为幸】

  后周四盐【隋志】
  散盐煮海以成之 盬盐引池以化之 形盐掘地以出之 饴盐于戎以取之
  九种盐【北史李孝伯传后四种非食盐】
  白盐 食盐 黒盐 青盐 戎盐 赤盐 駮盐臭盐 马齿盐 又安息国出五色盐
  宋盐四种
  一曰末盐【海盐也】其次颗盐【解州及晋綘潞泽所出】又次井盐【凿井取之】又次崖盐【生土崖之间】
  盐三种【宋山堂考索青州盐出东海幽蓟北海岭南南海剑南西川出于井河东出于池解池尤着】海盐 井盐【煎熬而成】解池盐【如耕种法疏为畦垅决水灌之必南风起此盐乃成】吕成曰河北卤地出于地永康军出于山又有出
  于石木者
  盐二【国史志】
  引池而化者周官盬盐也 煮海煮井煮鹻而成者周官散盐也
  盐法恤民三论【胡安国谓其以义为利】
  行于西者与商贾共其利 行于北者与编户共其利 行于东南者与漕司共其利
  沈立论盐法五敝【绍兴】
  爱恤亭户使不至于困 休息漕卒使有以为生防制仓场使不为掊克率敛 絶私贩 减官估
  唐两池【食货志有盐池五总以两池】
  安邑 解
  硝池六【同上在解州西南天旱则生谓之六硝】
  一曰贾瓦 二曰金井 三曰圆 四曰熨防【已味淡】五曰夹凹 六曰苏老【味咸】
  盐场四【同上】
  涟水 湖州 杭州 越州
  盐监十【同上】
  嘉兴 海陵 盐城 新亭 兰亭 临平 永嘉大昌 侯官 富都
  宋盐池二【国史志出西擅以为利淳化中禁母入塞】
  乌池 白池
  煮海六路【同上】
  京东 河北 淮南 两浙 福建 广南 地曰亭场民曰亭户灶户户有盐丁
  煮井四路【同上】
  成都 梓 利 防 大为监小为井监则置官井则募民
  煮鹻二监【同上籍民为铛户 河北陜西亦有煮鹻者然其利薄】
  永利东监【隶并】永利西监【隶汾】
  至道茶法三说【盐铁使陈恕上言】
  西北刍粟度逺近増虚估给劵偿茶 益以东南缗钱香药象齿 景徳间许人入中钱帛金银 庆歴中増以南盐为四说
  咸平茶三分法【三司使王嗣宗立后改四分】
  茶引三分 东南见钱二分半 香药四分半
  茶利三
  一官卖以实州县 一边入中粮草以省餽运一务入纳金银钱帛以赡京师 其河东北互市川陜折博又以所有易所无
  淮南六州茶【官置吏总之】
  蕲 黄 庐 舒 寿 光
  茶山场十三【六州采茶之民隶焉谓之园户】
  蕲州四 黄州一 庐州一 舒州二 寿州五
  六货务【受买纳茶以给商人】
  江陵 真州 海州 蕲州蕲口 无为 汉阳
  五币【黄帝立】
  珠 玉【上币】黄金【中币】刀 布【下币】 管子上中下为三币
  玊币七防【管子对威公此谓以少为多以狭为广天下之数尽矣】
  阴山之礝防 燕之紫山白金 朝鲜之文皮 汝汉水右衢之黄金 江阳之珠 泰明山之曽青禺氏边山之玉
  九府【尔稚】
  东方医无闾之珣玕琪 东南会稽之竹箭 南方梁山之犀象 西南华山之金石 西方霍山之珠玉 西北昆仑虚之璆琳琅玕 北方幽都之筋角东北斥山之文皮 中有岱岳五糓鱼盐
  五名【事始】
  太昊氏髙阳氏谓之金 有熊氏髙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 商周谓之布 齐莒谓之刀 郑樵曰泉言其形金言其质刀言其器货布言其用古文钱字作泉者言其形如泉文一变而为刀器再变而为圜法故泉与刀废后世代以钱字借为泉水之泉其实泉之文不从水也汉儒不知本末为流于泉布于布寳于金利于刀皆凿之义
  秦币二等【汉食货志珠玉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寳藏不为币也】
  上币【黄金以镒】下币【铜钱如周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金三品【禹贡荆扬厥贡】
  金 银 铜
  白金三品【汉武时造】
  一圆之以象天其文龙【重八两】一方之以象地其文马【重差小】一之以象人其文【复小】
  五色金【汉志注】
  黄曰金 白曰银 赤曰铜 青曰锡 黒曰铁
  十四种金【五金惟黄金之用多】
  销金 拍金 镀金 织金 砑金 披金 泥金缕金 撚金 抢金 圈金 贴金 嵌金 裹
  金
  四品并行【汉食货志王莽更造】
  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直五十】契刀【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直五百】错刀【以黄金错直五千】与五铢钱并行
  寳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王莽以刘字有金刀罢契刀错刀及五铢更作】寳货 钱货六品 银货二品 寳四品 贝货五品 布货十品
  钱货六品
  小钱【径六分重一铢直一】幺钱【径七分重三铢直一十】防钱【径八分重五铢直二十】中钱【径九分重七铢直三十】壮钱【径一寸重九铢直四十】并前大钱【五十】
  银货二品【汉书银八两为一流】
  黄金【重一斤直钱万】朱提【一流直钱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钱一千】
  货四品【两贝为朋】
  元【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
  贝货五品【古者五贝为朋言小贝以上各二贝为一朋非总五贝为一朋】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直十三枚为一朋】不成贝【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
  布货十品
  大布 次布 弟布 壮布 中布 差布 厚布幼布 幺布 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
  【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
  钱三品【后周并用】
  永通万国【以一当千】五行大布【以一当十】五铢
  钱轻重得中二
  五铢【汉】开元【唐】 钱文以寳自周景王始也以年自后魏孝文太和始也以铁为钱自公孙述据蜀始也
  重钱十八
  赤【汉一当五】比轮【晋】大泉【王莽一直五十呉嘉禾一当五百】大货六铢【陈一当五铢三十】四柱【梁一准二十又改一准十】两柱【梁末】布泉【后周一当五】大布【后周五行大布一当十】永通万国【后周一当千】当两【宋】干封【髙宗一当十建中赵赞大钱一当十】当十【唐永通梁元帝】八铢【汉】乾元【肃宗一当十】重轮乾元【一当五十】直百【蜀梁】当千【呉后周】得壹【史思明一当百】
  轻钱八
  榆荚【汉三铢】风飘水浮【元魏】鹅眼 綖环 耒子 荇叶【宋二铢】沈郎 四分【晋】
  海东三种钱【鸡林事髙丽所铸并径九分重三铢六参】
  海东通寳【体】海东通寳【真行体】海东重寳【真行体】
  三童国钱【大平寰宇记】
  效国王之面【丈夫交易用之】效王后之面【妇人用之】
  明钱制五等【防典洪武初大中通寳四百为一贯四十为一两四文为一钱后铸洪武通寳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钱 当三钱 当二钱【重皆如其当之数】小钱【重一钱】
  钞六等【同上洪武初取桑穰为钞料以青色为质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寳钞中图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若五百文则画钞文为五串毎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毎钞四贯易赤金一两凡税课钱钞兼收钱十之三钞十之七一百文以下止用铜钱】
  一贯 五百文 四百文 三百文 二百文 一百文
  铁钱八害【呉越钱佐议铸铁钱以益将士禄赐其弟亿谏止】
  新钱既行旧钱皆流入邻国一也 可用于吾国而不可用于他国则商贾不行百货不通二也 铜禁不严民犹盗铸况家有铛釡野有铧犁犯法必多三也 闽铸铁钱而乱不足为法四也 国用幸丰而自以为乏五也 禄赐有常而无故益之六也 法变而不可遽复七也 钱者国姓易之不祥八也
  除盗铸七福【贾】
  民不铸钱黥罪不积 伪钱不蕃民不相疑 采铸之人反于耕田 轻重敛散货物必平 多少有制用别贵贱 官不独富民末由困 制弃财敌必壊
  纵民铸五不可【唐开元间张九龄奏议刘秩以为不可】
  任人自铸则上无以御下下无以事上其不可一物贱伤农钱轻伤贾钱轻由于物多多则使少少则使多柰何假人其不可二 铸钱不杂铁则无利杂则恶其不可三 人去南畞其不可四 昔呉濞邓通皆铸钱致富许其私铸是与人利权其不可五
  禁民铸一举四美【同上】
  铜不布下 盗铸无因 公钱不破 人不犯刑钱又日増
  阿堵四説【世以钱为阿堵不知阿堵自是当时谚语犹言这个耳岂可指定言之】
  王衍口不言钱家人以钱绕床试之晨起云举却阿堵物 顾凯之曰传神冩照正在阿堵中 殷浩见佛经曰理应在阿堵上 谢安目卫士谓桓温曰明公何用壁后置阿堵辈
  唐冶一百六十五
  陜宣润饶衢信六州银冶五十八 铜冶九十六铁山五 锡山二 山四 汾州山七
  铸钱十监二坊【地理志】
  商州洛源监 郴州桂阳监 河中府解县紫泉监扬州丹阳监 广陵监 宣州南陵梅根监 宛
  陵监 鄂州凤山监 饶州永平监 信州王山监綘州铜源翔臯二坊 河东蔚州飞狐有三河铜
  冶
  宋冶二百七十一【国史两朝志皆置吏主之】
  金产六州冶十一 银二十三州三军一监冶八十四 铜十一州一军冶四十六 铁二十四州二军冶七十七 九州一军冶三十 锡七州冶十六丹砂二州冶二 水银四州冶五
  胆水十一所【徽宗时游经言有胆水可浸铁为铜唯经理岑水山徳兴余未及也】韶岑水潭 浏阳 山 徳兴 建蔡池 婺铜山 汀赤水 邵武黄齐潭 矾山 温南溪池铜山
  绍兴诸道坑冶数
  金坑兴者一百三十四废者一百四十 银坑兴者八十四废者八十三 铜坑兴者五十七废者四十五 铁坑兴者三百七十废者二百五十六 之兴三十二而废十五 锡之兴九十四而废四十四冶场之盛名在斡官山山石堰涔水昭寳富
  寳寳成寳瑞双瑞嘉瑞大挺大济永兴新兴兴国兴利大富广富通利通济监务坑井殆几万计
  祥符四钱监
  饶 池 江 杭
  元丰六钱监
  兴国 睦 衡 舒 蕲 惠
  铜钱十七监【元丰】
  西京阜财监 卫州黎阳监 永兴军监 陜西监华州监 綘州垣曲监 舒州同安监 睦州神
  泉监 兴国军富民监 衡州熙寜监 鄂州寳泉监 江州广寜监 池州永丰监 饶州永平监建州丰国监 韶州永通监 惠州阜民监
  铁钱九监【同上】
  虢州朱阳两监 商州阜民洛南两监 威逺镇【通逺军】滔山镇【岷州】两监 兴州济众监 嘉州丰逺监卭州惠民监 凡铜钱行一十三路铜铁钱两路铁钱四路
  乾道六钱监【命朝臣徃淮西措置铸钱】
  舒曰同安监 蕲曰蕲春监 黄曰齐安监 抚曰裕国监 临江曰丰余监 兴国曰富民监
  宋铸钱使二【元丰二年増元祐复合于一】
  一领湖广江西 一领闽淛淮南江东

  隋漕四仓
  卫州黎阳仓 荥阳洛口仓 洛州河阳仓 陜州常平仓 潼闗渭南亦皆有仓
  唐九仓【地理志】
  河南府巩有洛口仓 河清有栢崖仓 陜西三门西有盐仓 东有集津仓 陜有太原仓 孟州河阴有河阴仓 华州华阴有永丰仓 临渭仓 河中府龙门有龙门仓
  常平仓本四
  宗取之客户 徳宗取之茶漆 宪宗取之地税文宗取之囘易
  宋义仓五等【熙寜间知齐州王广渊以法来上防知陈留县苏涓愿为天下倡劝百姓置备水旱】户口第一等出粟二石 二等一石 三等五斗四等二斗 五等一斗【麦亦如之】
  仓二十三所
  受四河运至京师者谓之转般仓 永丰通济【二】万盈广衍延丰【二】顺成济逺富国十仓受江淮所运【东河】永济永富二仓受懐孟二州所运【西河】广济仓受颍寿诸州所运【南河】广积广储二仓受曹濮诸州所运【北河】受京畿之租者曰税仓 京东界则广济第二仓受之京北界则广积第一仓骐骥院天驷监仓受之
  京西界则左天廐坊仓受之 京南界则大盈右天廐坊仓受之 受商人入中者谓之折中仓
  仓分三界【绍兴韩仲通言分行在省仓为三界界百五十万斛】
  白米南仓受之为上界【廪宗室百官】次米北仓受之为中界【给术士五军】糙米东仓受之为下界【备诸军月粮】
  转般仓二【淮南盐置仓以受通楚州各一泰州三又转般仓二江南荆湖嵗漕米至淮南受盐以归】一真州受五仓盐 一涟水军受海州涟水盐
  汤武五库【蔡邕月令章句】
  车库 兵库 祭器库 乐库 宴器库
  五库【礼记】
  金铁 皮革筋 角齿 羽箭干 脂胶丹漆
  六府【曲礼典司六职】
  司土【农人之税】司木【山虞之税】司水【泽虞之税】司草【囿人之税】司器【工人之税】司货【商人之税】 周则皆属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货丱人也
  唐二库【通典各木雌契一只与太府主簿合之】
  左藏【掌库藏之事太府卿诸州庸调折租等物贮之】右藏【掌寳货之事杂物竝贮】
  行在二库【唐徳宗于行在夹庑置以别藏贡物陆贽进谏即撤其题】
  琼林 大盈
  宋四库【志】
  左藏内藏库【太府寺财赋之入归焉】奉宸库【金玊良货贿归焉】祗候库【赐予归焉】内香药库【香药寳石归焉】
  兴国朝服法物三库【掌百官朝物仪仗】
  一大庆殿后 一右掖门内北廊 一正阳门外西廊
  康定宜圣殿五库【在延福宫】
  宜圣殿内库 穆清殿库 崇圣殿库 真珠库崇圣乐器库
  淳化四库
  金银 丝緜 生疋帛 杂色疋帛
  嘉祐元丰库额二诗
  真宗诗二十八字曰每嵗沈檀来逺裔累朝珠玉实皇居今辰内府初开处充牣尤宜史笔书 神宗诗二十字曰毎防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姿何日成戎防
  军器五库
  衣 甲 枪 弩 箭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七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八目録
  人部
  军政
  五帝弗偃兵
  黄帝四军
  周三军
  六军
  楚二广
  晋二军
  三军
  四军八卿
  齐三军
  齐伐卫七军
  九军
  五鄙五属五政
  汉二军
  更三品
  调兵有四
  六郡良家子
  七科谪
  鼂错县鄙制五
  晋王国三等
  唐七军
  雄边子弟十一军
  唐兵三变
  宋军有四
  绍兴山水诸寨
  明五军营
  十二团营
  戎政府三大营
  外四卫营
  兵制五变
  黄帝五阵
  风后八阵
  周四冲阵
  周书五阵
  六国阵
  晋五阵
  孙子八阵
  呉起八阵
  三阵
  兵家三阵
  五者军之链锐
  孔明八阵
  武侯八阵凡三
  四竒八正
  唐四兽阵
  李靖六花阵
  十二阵
  咸平三阵
  建炎五军队

  武七徳
  九伐
  六制
  征九因
  伐七机
  军五虑
  七政
  兵法八无敌
  六地形
  兵九地
  九变之利
  守战九变
  四不和
  六者备
  四者制其宜
  三志
  三望
  国三制
  三器
  军三欲
  三者存则治
  三资备
  三胜
  三本务
  三相称
  专兵五事
  兵五法
  五事
  四治
  推治力有六
  三疑
  五间
  三权
  四机
  兵起有五
  三急
  四要
  二势
  三势
  五兵
  五者随才而用
  八证
  将三等
  三名
  五材
  六守
  六徳
  五徳
  四诫
  三至
  五权
  六术
  五危
  三乐
  五慎
  三隧
  将心如四时
  四将器
  将四美
  五强
  十过
  八恶
  兵三官
  五教
  三威
  五习
  四者有法
  三鼓同则其心一
  五鼓
  军夜三鼜
  火攻五
  四烽
  兵三道
  六神为战主
  取法四时
  制以五行
  战以五音
  七殃不可处
  七胜
  七胜
  胜三术
  知胜五道
  战五胜
  十二陵
  十二陵之反
  击敌十四变
  不卜而战者八
  不占而避者六
  四轻二重一信
  行军之道三
  四者义兵之助
  三者参合
  兵法四利
  七利
  战三亡
  兵三闇
  六害
  六败
  八者皆兵

  三略
  阴符八等
  太公阴谋三门
  兵书五音
  五行之符
  五音声色之符
  五论
  和戎五利
  孙膑用十利
  两科
  二急务
  备边五要
  中国长技五
  外国长技三
  三表
  五饵
  便宜十二事
  严尤三策
  五难
  三贤安边集
  四胜四败
  事反而机一
  江东十胜
  长城五利
  御戎四策
  备边六失
  战论五败
  备边五利
  五要
  六事
  八事
  十事
  崇政殿四策
  河北守御十三策
  权书五篇
  刘大夏兵十事

  左右二校
  六闲四闲
  汉长安九厩
  六厩
  晋三厩
  唐左右两仗
  仗内六厩
  六闲
  五监
  八坊
  宋市马九塲
  川秦市马二
  买马七术
  陜西监牧三利
  明马政四
  马射六事
  射议七篇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八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军政
  五帝弗偃兵【淮南子】
  黄帝与炎帝战 颛顼与共工争 尧战丹水之浦舜战有苗 启攻有扈
  黄帝四军【孙子】
  处山 处水 处斥泽 处平陆 晋志左右前后
  周三军【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三军则三万七千五百人】
  前军 中军 后军
  六军【周礼王有六卿故置六军亦曰六师居则为比闾族党州乡出则为五两卒旅师军】
  伍【五人为伍伍有长即五家之比】两【五伍为两两有司马即五比之闾】卒【四两为卒卒有长即四闾之族】旅【五卒为旅旅有师即五族之党】师【五旅为师师有帅即五党之州】军【五师为军军将皆命卿即五州之乡】
  楚二广【左传楚分十五乘为一广亦用旧偏法】
  右广 左广 司马法车十五乘为大偏九乘为小偏
  晋二军【同上】
  上军【献公将之】下军【太子申生将之】
  三军【同上晋搜被庐作三军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却谷中军却溱佐之 狐毛上军偃佐之 栾枝下军先轸佐之
  四军八卿【同上晋君方明四军无阙八卿和睦】
  上军 中军 下军 新军【军有二卿】
  齐三军【国语管仲制国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不从戎役士农之乡十五合三万人是为三军】公帅五乡为中军 国子帅五乡 髙子帅五乡为左右军
  齐伐卫七军【左传】
  先驱【前锋军】申驱【次前军】贰广【公副车】启【左翼】胠【右翼】大殿【后军】驷乘【四人共乘殿车】
  九军【庄子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注】
  天子六军 诸侯三军
  五鄙五属五政【管子制野鄙之政与郊内之政异】
  邑【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卒【十邑为卒卒有卒帅】乡【十卒为乡乡有乡帅】县【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属【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五属四十五万家】立五政各使听一属
  汉二军【卫士皆调郡国材官士为之】
  南军【宫城门内宫卫屯兵卫尉主之】北军【京城门外京辅兵卒中尉主之】
  更三品【戌卒更代也】
  卒更【正卒无常人皆当更迭为之一月一更】践更【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出钱雇之月二千】过更【戌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又行者不可三日便还因一嵗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给戌者】 百官表左更中更右更三更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调兵有四
  县有更卒 边有繇戌 中都有卫士 都尉有材官车楼【巴蜀三河颍川有材官上郡北地陇西有士庐江防稽寻阳有楼三者随土之宜】
  六郡良家子【地理志汉给期门羽林以材力为官良将多出焉】
  陇西 天水 安定 北地 上郡 西河
  七科谪【武纪天汉四年制】
  吏有罪一 亡命二 赘壻三 贾人四 故有市籍五 父母有市籍六 大父母有市籍七
  鼂错县鄙制五
  五家为伍【伍有长】十家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假五百师名也】十连一邑【邑有假侯】
  晋王国三等【武帝咸寜中诏以户邑多少分置】
  大国置三军【五千人】次国二军【三千人】小国一军【一千五百人】
  唐七军【李靖兵法】
  中军 左右虞候二军 左右厢各二军
  雄边子弟十一军【李徳裕徙剑南西川节度使建筹边楼率户二百取一人习战总十一军】精兵曰南燕保义 保惠 两河左慕义 右慕义运弩 士曰飞星 鸷撃 竒锋 流电 霆
  声 突
  唐兵三变【兵志】
  府兵【初制】彍【府兵壊张说募兵补之】藩镇【折冲诸府无兵可交李林甫遂停上下鱼书而六军防卫皆市人于是外兵盛其反者以镇兵讨之者亦以镇】
  宋军有四【庆歴兵録序】
  一禁兵【殿前马步三司隷焉卒之票而锐者充之处则卫镇出则更戌】二厢兵【诸州焉卒之力而悍者募之専于服劳间亦戌更】三役兵【郡有司焉人之游而惰者入之业一事焉处而无更】四民兵【农之健而材者籍之阙者輙补嵗一阅焉】 兵法谓禁厢乡蕃
  绍兴山水诸寨
  和州则有双山鸡笼二山寨麻胡阿育二水寨 庐州则有浮槎方山等寨 滁州则有独山等寨【每寨多至二万余家】
  明五军营
  中军 左掖 右掖 左哨 右哨
  十二团营【成化初取三大营精兵设立各有坐营把总官统之毎遇出征即量调而行】曰奋武 耀武 练武 显武 曰敢勇 果勇效勇 鼓勇 曰立威 神威 扬威 振威
  戎政府三大营【春明梦余録在皇城东大街嘉靖时统以勲臣一曰总督京营戎政佐以文臣
  一曰协理京营戎政凡三十五营聨之则三大营又聨之曰戎政府】
  中五军营【析为营十六】东神枢营【析为营十】西神机营【析为营九】
  外四卫营
  龙骧左 龙骧右 武骧左 武骧右
  兵制五变【朴庵小乘】
  五军营变为三大营 三大营变为团营 团营变为东西官号防 至后戎政府之名立而兵制敝
  黄帝五阵【李靖问对本因五方色而立兵诡道也故强名五行焉】
  直阵【属木】锐阵【属火】圆阵【属土】方阵【属金】曲阵【属水】
  风后八阵【八阵布左右前后中心零者大将握之故曰握竒亦曰握机又曰黄帝八阵图】天 地 风 云 虎翼 蛇蟠 飞龙 鸟翔一说即孔明八阵在兴元府属定军山下聚石为之
  周四冲阵【太公】
  左军疾 右军迭 前迭 后往敌之空吾军疾击鼓呼而当
  周书五阵
  牝【春】方【夏】圆【季夏】牡【秋】伏【冬】
  六国陈【呉子】
  齐陈重而不坚 秦陈散而自鬭 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 三晋陈治而不用
  晋五阵【左传晋魏舒为五阵】
  两于前 伍于后 专为右角 参为左角 偏为前拒以诱之
  孙子八阵【握机之外别有八阵】
  方阵 圆阵 牝阵 牡阵 冲阵 轮阵 罘阵【一作浮沮】雁行阵
  呉起八阵
  车箱阵 车轩阵 曲阵 锐阵 直阵 衡阵挂阵 鹅鹳阵
  三阵【即太公三才阵张良说沛公以此】
  天阵【星防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
  兵家三阵【宗问兵家三阵员半千曰古之所谓三阵臣不敢以为然】
  师以义出沛若时雨得天之时为天阵 足食约费且耕且战得地之宜为地阵 举三军士如子弟从父兄得人之和为人阵
  五者军之链锐【呉起答武侯言有此三千人可决围屠城矣】
  赡足气力者为一卒 乐効力显忠勇者为一卒逾髙超逺轻足者为一卒 失位欲见功者为一卒弃城守欲除丑者为一卒
  孔明八阵
  洞当阵 中黄阵 龙腾阵 鸟翔阵 连衡阵握机阵 虎翼阵 折冲阵
  武侯八阵凡三【成都图经】
  在防者六十有四方阵法也 在弥牟者一百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 在棊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法也 又兴元志西县亦有之则八阵凡四
  四竒八正【武侯步军为正马军为竒】
  一前竒 二左角 三右角 四左爪 五右爪六左牙 七右牙 八后军
  唐四兽阵【李靖对太宗假以四兽加商金羽水祉火角木之配此兵家诡道也】
  军前宜捷用朱鸟 军后宜捍用武 左为阳阳能生龙变化也 右为阴阴能杀虎沈猛也
  李靖六花阵【同上中军居中六阵外向故曰六花其实七阵】
  中军 左虞候 右虞候 左一厢 右一厢 左二厢 右二厢
  十二阵【同上外有游奕内有中黄实十四阵】
  大黒【子】大赤【午】青蛇【卯】白云【酉】左突【寅】右击【申】前冲【已】后冲【亥】摧凶【辰】决胜【戌】破敌【丑】先锋【未】中黄【中】游奕【外】
  咸平三阵【崇政殿教军】
  一连珠必胜 二应机摧敌 三应捷五虎
  建炎五军队【毎五十人为一队随队多少分五军各置旗制物号为别】
  前军绯旗飞鸟为号 后军皁旗为号 左军青旗蛟为号 右军白旗虎为号 中军黄旗神人为号 又有招旗有分旗举招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合而成阵举分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分而成队

  武七徳【左传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曰耆定尔功曰铺时绎思曰绥万四篇之内有七者之义】禁暴 戢兵 保大 定功 安民 和众 丰财
  九伐【周礼大司马掌九伐之法】
  眚【冯弱犯寡则削其封疆之四隅也】伐【贼贤害民则声罪致讨以伐之】坛【外凌内则置其君空墠之地更立贤者】削【野荒民散则削其域以次而小之也】侵【负固不服则潜师越境以侵之】正【贼杀其亲则正命定罪而诛之】残【放弑其君则夷其党潴其宫而残之】杜【犯令陵政则杜絶其人而不使之通】灭【外内乱鸟兽行则灭其也】
  六制【周书】
  一曰征【善征不侵】二曰攻 三曰侵【善侵不伐】四曰伐【善伐不阵】五曰阵【善阵不鬬】六曰鬭【善鬬不败】
  征九因【同上征有四戚五和此九者征之因也】
  一内姓 二外婚 三友朋 四同里【四戚】一有天无恶 二有人无防 三同好相固 四同恶相助五逺宅不薄【五和】
  伐七机【同上伐有四时三兴此七者伐之机也】
  一春违其农 二夏食其糓 三秋取其刈 四冬冻其葆【四时】一政以和时 二伐乱以治 三伐饥以饱【三兴】
  军五虑【司马法】
  顺天 阜财 怿众 利地 右兵【弓矢御殳矛守戈防助】
  七政【同上】
  人【因人心以为战】正【征者正也】辞【奉辞伐罪】巧【因机设权】火【火攻】水【水攻】兵【坚甲利兵】
  兵法八无敌【管子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
  聚财 论工【告君费】制器【兵器】士 政教【军中号令】服习【使习武艺】徧知天下【知地形险易主将工拙士卒勇怯】明于机数
  六地形【孙子】
  有通者【彼我皆可来往先居髙阳利粮道以战则利】有挂者【可往难返敌无备出而胜之】有支者【彼我出皆不利我无出引而去之俟敌半出而撃之】有隘者【我先居必盈之以待敌敌先居盈弗从也】有险者【我先居必在髙阳以待敌】有逺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兵九地【同上】
  散地【诸侯自战其地】轻地【入人之地不防】争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交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衢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得天下之众者】重地【入人之地防背城邑多者】圯地【山林险阻沮泽难行之道】围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撃吾之众】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
  九变之利【同上】
  合军聚众圯地无舍 衢地合交絶地无留 围地则谋 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 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 君命有所不受
  守战九变【同上】
  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一变】田宅富厚足居也【二变】不然则州党与宗族足懐乐也【三变】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得之也【四变】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五变】不然地形险阻易守而难攻也【六变】不然则罚严而可畏也赏明而足劝也【七变】不然则有防怨于敌人也【八变】不然则有厚功于上也【九变】
  四不和【呉子言先和而后可造大事】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 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 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六者备【六韬】
  大葢天下然后能容天下 信葢天下然后能约天下 仁葢天下然后能懐天下 恩葢天下然后能保天下 权葢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 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
  四者制其宜【黄石子言欲柔以制其刚弱以制其强】
  柔有所设 刚有所施 弱有所用 强有所加
  三志【城濮之战楚子引军志言之】
  允当则归 知难而退 有徳不可敌
  三望【兵略民所望于王者】
  饥者欲食之 劳者欲息之 有功者欲徳之
  国三制【管子】
  制人 为人所制 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
  三器【同上器即兵也】
  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谓师之器】二器成惊夫具而天下无守城【谓军之器】三器成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谓兵之器】
  军三欲【三略】
  将谋欲密密则奸心闭 士众欲一一则军心结攻敌欲疾疾则备不及设
  三者存则治【鹖子答厐子阴阳之问】
  神灵威明与天合 句萌动作与地俱 阴阳寒暑与时至
  三资备【史记司马错请伐蜀】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欲王者务博其徳
  三胜【尉缭子武侯分兵屯田是以道胜孙呉是以威力胜】
  道胜 威胜 力胜
  三本务【同上】
  地所以养民也【务耕者民不饥】城所以守地也【务守者民不危】战所以守城也【务战者地不围】
  三相称【同上】
  量土地肥硗而立邑建城称地 以城称人 以人称粟
  专兵五事【同上】
  委积不多则士不行 赏禄不厚则民不劝 武士不则众不强 器用不备则力不壮 刑赏不中则众不畏
  兵五法【孙子】
  度【因地形势而度之】量【量其进退】数【知其逺近人数】称【称量人已孰胜】胜【可胜而后进】
  五事【同上】
  道【道之政令】天【得天之时】地【得地之利】将【将得其人】法【兵有其法】
  四治【同上】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逺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推治力有六【李卫公】
  以诱待来 以静待躁 以重待轻 以严待懈以治待乱 以守待攻
  三疑【六韬】
  攻强以强 离亲以亲 散众以众
  五间【孙子乘敌人之间隙而用之】
  因间 内间 反间 死间 生间
  三权【孙膑云马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得之多于弃也此兵说也非马说也】
  以君下驷与彼上驷 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四机【呉子知此四者可以为将】
  气机【作士卒之气机】地机【因险要而用机】事机【因事而用机】力机【因器械兵而有余力以用机】
  兵起有五【同上】
  争名 争利 积恶 内乱 因饥
  三急【鼂错云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
  得地形 卒服习 器用利
  四要【同上】
  器械不利 卒不可用 将不知兵 君不择将
  二势【淮南子】
  因其劳倦 乘其饥渇
  三势【同上】
  气势 地势 因势
  五兵【汉书魏相对宣帝兵本器名人之所执因号人为兵】
  兵义者王【救乱诛暴】兵应者胜【不得已而起】兵忿者败【争恨细故】兵贪者破【利人土地】兵骄者灭【见威于敌】 呉子杀暴禁乱曰义兵恃众伐人曰强兵因怒兴师曰刚兵弃礼贪利曰暴兵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兵
  五者随才而用【黄石子】
  务善策者无恶事 无逺虑者有近忧 重可使守固不可使临阵 贪可使攻敌不可使分阵 廉可使守主不可使应机
  八证【太公论将】
  问之言以观其详 穷之辞以观其变 与之间谍以观其诚 明白显问以观其徳 使之财以观其廉 试之色以观其贞 告之难以观其勇 醉之酒以观其态
  将三等【六韬】
  勇将 智将 福将
  三名【同上】
  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葢名曰礼将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下步名曰力将 士卒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饱将乃敢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五材【武王问太公论将之道】
  勇则不名犯 智则不可乱 仁则爱人 信则不欺 忠则无贰心
  六守【同上人君有六守】
  仁【富之不犯】义【贵之不骄】忠【付之无转】信【使之无】勇【危之不恐】谋【事之不穷】
  六徳【司马子】
  礼 仁 信 义 勇 智 陆贽说黜陟使六徳敬老慈幼救疾恤赈贫穷任失业
  五徳【刘子兵术】
  智 信 仁 勇 严
  四诫【黄石公三略】
  将无虑则谋士去 将无勇则士卒恐 将妄动则军不重 将迁怒则一军惧 军谶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
  三至【荀卿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前王问为将之道卿告以六术五权三至】
  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 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
  五权【同上】
  无欲将而恶废 无怠胜而忘败 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利而不顾害 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
  六术【同上】
  号令欲严以威 赏罚欲必以信 处舍收藏欲周以固 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 窥敌观变欲潜以防欲伍以参 遇敌决战必行吾所明无行吾所疑
  五危【孙子云凡此五者将之过也】
  必死可杀 必生可掳 忿疾可侮 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三乐【呉子三者人主所恃】
  号布令人乐闻 兴师动众人乐战 交兵接刃人乐死
  五慎【同上】
  理【治众如治寡】备【出门如见敌】果【临敌不懐生】戒【虽克如始战】约【法令省而不烦】
  三隧【淮南子】
  上知天道 下习地形 中察人情
  将心如四时【同上】
  滔滔如春 旷旷如夏 湫漻如秋 惨恻如冬
  四将器【武侯】
  察奸伺祸十夫之将 勤劳密察百夫之将 有虑能鬭千夫之将 外戚内烈知人甘苦万人之将近贤进能诚信寛大十万人之将 爱下服邻识天文地理视四海如家室天下之将
  将四美【同上】
  战欲竒 谋欲密 众欲静 心欲一
  五强【同上】
  髙节震俗 孝弟扬名 信义交友 沈虑容众力行建功
  十过【武王与太公论将】
  勇而轻死 急而心速 贪而好利 仁而不忍人智而心怯 信而喜信人 廉洁而不爱人 智
  而心缓 刚毅而自用 懦而喜任人
  八恶【武侯】
  谋不能料是非 礼不能任贤良 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阨 智不能备未形 虑不能防微
  密 达不能举所知 败不能无怨
  兵三官【管子】
  鼓【所以作所以起所以进】金【所以坐所以退所以免】旗【所以立所以利所以偃】
  五教【同上】
  形色之旗以教目 号令之数以教耳 进退之度以教足 长短之利以教身 赏罚之诚以教心
  三威【呉子云三者不立必败于敌】
  鼙鼓金铎以威耳【不可不清】旌旗麾帜以威目【不可不明】禁令刑罚以威心【不可不严】
  五习【武侯】
  目习【见旌旗之号则知指挥之变识从之意】耳习【闻金鼔之声则知动静之宜合行止之节】心习【防教令之事则知刑罚之严趍功赏之利】手习【习五兵之器则知长短之用精战鬬之机】足习【习赴引之利则知坐作之节熟进退之路】
  四者有法【尉缭子竒兵反是】
  鼓之则进重鼓则击 金之则止重金则退 铃传令也 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
  三鼔同则其心一【同上】
  商将鼓也 角帅鼓也 小鼔伯鼓也
  五鼓【兵以鼔进】
  一鼓整兵 二鼓习阵 三鼓趍食 四鼓严办五鼓就行
  军夜三鼜【司马法以致众一夜三击之】
  昏四通为大鼜 夜半三通为晨戒 旦明五通为响
  火攻五【孙子】
  火人 火积 火辎 火库 火隧
  四【隋法】
  贼少举二 多三 大逼四
  兵三道
  正兵 竒兵 伏兵
  六神为战主【黄帝问女兵法曰军有六神乘之必克】
  甲子旬在魁 甲戌旬在胜光 甲申旬在弧 甲午旬在冈中 甲辰旬在功曹 甲寅旬在神后
  取法四时【鹖子】
  春用苍龙 夏用赤鸟 秋用白虎 冬用武
  制以五行【同上】
  左木 右金 前火 后水 中土【营军阵士不失其宜】
  战以五音【同上】
  左倍宫角 右挟商羽 征君为随
  七殃不可处【太公兵法张军处将必避】
  勿居天社 勿居地社 勿居气虚 勿居防死勿居吞害 勿居蜚锋 勿居潮泉
  七胜【周书武之经也】
  长胜短 轻胜重 曲胜直 强胜弱 饱胜饥肃胜恕 先胜徐
  七胜【管子】
  众胜寡 疾胜徐 勇胜怯 智胜愚 善胜恶有义胜无义 有天道胜无天道
  胜三术【荀子云立策决胜之术有三】
  形【大体得失之数】势【临时进退之冝】情【心志可否之实】
  知胜五道【孙子】
  知可与战不可与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战五胜【呉子】
  一胜者帝【舜征苗是也】二胜者王【汤征葛是也】三胜者伯【齐桓是也】四胜者【汉武是也】五胜者祸【秦是也】
  十二陵【尉缭子言冯陵敌人也】
  威在于不变 惠在于因时 机在于应事 战在于治气 攻在于意表 守在于外饰 无过在于度数 无困在于豫备 慎在于畏小 智在于治大 除害在于敢断 得众在于下人
  十二陵之反【同上】
  悔在于任疑 孽在于屠戮 偏在于多私 不祥在于恶闻已过 不度在于竭民财 不明在于受间 不实在于轻 固陋在于离贤 祸在于好利 害在于轻小人 亡在于无所守 危在于无号令
  击敌十四变【六韬】
  敌人新集可击 人马未食可击 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 奔走可击 不戒可击 疲劳
  可击 将离士卒可击 涉长路可击 济水可击不暇可击 阻难狭路可击 乱行可击 心怖
  可击
  不卜而战者八【呉子】
  疾风大寒早兴济冰不惮艰难 盛夏晏兴行驱饥渴务于取逺 师久无粮怨怒难止 粮尽阴雨欲掠无所 兵少地阻人马疾疫四邻不至 道逺日暮兵倦未食解甲而息 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 阵未定舍未毕行阪渉险半半出
  不占而避者六【同上】
  地广人众 爱下惠流 赏信刑察 任贤使能徒众兵精 强大助援
  四轻二重一信【同上】
  地轻马【明知险易】马轻车【刍秣以时】车轻人【膏锏有余】人轻战【锋锐甲坚】进有重赏 退有重刑 行之以信
  行军之道三【同上论行军之道】
  无犯进止之节 无失饮食之适 无絶人马之力
  四者义兵之助【吕氏】
  兵势险阻欲其便 兵甲器械欲其利 练角材欲其精 统率士民欲其教
  三者参合【李靖】
  危阪髙陵谿谷阻难则用步【故步为腹心】平原广衍草浅地坚则用车【故车为羽翼】追奔逐北乘虚猎散反复百里则用【故为耳目】
  兵法四利【诸葛亮兵法战鬭之利惟气与形】
  山林之战不仰其髙 水上之战不逆其流 草上之战不涉其防 平地之战不逆其虚
  七利【同上】
  草木丛集利游逸 重塞山林利不意 前林无利潜伏 以少击众利日暮 以众击寡利清晨强弩长兵利捷次 逾渊隔水风火暗昧利前擒后
  战三亡【三者灭亡之道】
  以乱攻治 以邪攻正 以逆攻顺
  兵三闇
  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利 责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将不战之卒而以胜
  六害【孙武子】
  絶间 天井 天牢 天罗 天陷 天隙
  六败【同上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有走者 有弛者 有陷者 有崩者 有乱者有北者
  八者皆兵【吕氏言兵不争于巨而争于防防者要妙也】
  在心而未 疾视 作色 傲言 援推【一作挂刺】连反【一作速反】侈鬭 三军攻战

  三略【三略】
  上略设礼赏别奸雄着成败 中略差徳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徳察安危明贼贤之咎
  阴符八等【太公对武王】
  大胜得敌之符 破军擒将之符 降地得邑之符却敌执逺之符 交兵坚守之符 请粮益兵之
  符 败军亡将之符 失利亡寸之符
  太公阴谋三门【李靖言】
  谋不可以言穷 言不可以兵穷 兵不可以财穷
  兵书五音【周礼太师注武王兵书大师吹律合音】
  商则战胜军士强 角则军扰失士心 宫则军和士卒同心 征则将急军士劳 羽则兵弱少威明
  五行之符【六韬夜半轻至敌垒徧持律管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防】
  角声应管当以白虎 征声应管当以武 商声应管当以朱雀 羽声应管当以句陈 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
  五音声色之符【同上敌人惊动则聴之】
  闻枹鼓之音者角也 见火光者征也 闻金铁矛防之音者商也 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 寂寞无声者宫也
  五论【尉缭子五者先料敌而后动】
  庙胜之论 受命之论 逾垠之论 防沟髙垒之论 举陈加形之论
  和戎五利【魏绛】
  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畏懐【三也】以徳绥戎师徒不动兵甲不顿【四也】监于后羿而用徳度逺至迩安【五也】
  孙膑用十利【通典】
  迎敌始至 乘敌虚背 追散乱击 迎敌击后使敌奔走 遮其粮食絶其军器 败其津闗其桥梁 掩其不备击其未整 攻其懈怠出其不意烧其积聚虚其市里 掠其田野系其子弟
  两科【汉传赞】
  缙绅之儒守和亲 介胄之士言征伐
  二急务【鼂错言】
  守边备塞 劝农力本
  备边五要【同上】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陵阜﨑岖积石相接此步兵之地车五不当一 平原广泽漫衍相属此车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堠视相及川谷分限此弓弩之地刀楯三不当一 草木蒙笼枝叶蔚茂此矛鋋之地长防二不当一 穷崇险隘阻阨相视此刀楯之地弓弩二不当一
  中国长技五【同上】
  平原易地轻车突【一也】劲弩长防射疏及逺【二也】坚甲利刃游弩往来【三也】材官驺矢道向的【四也】下马地鬭剑防相接【五也】
  外国长技三【同上】
  上下山坂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三表【贾谊疏】
  爱人之状 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
  五饵【同上】
  赐之盛服车乘以壊其目 赐之盛食珍味以壊其口 赐之音乐妇人以壊其耳 赐之髙堂邃宇仓库奴婢以壊其腹 于来降者上相娯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壊其心
  便宜十二事【赵充国留屯】
  一屯田致谷威徳并行 二据肥饶以待畔 三使民不失业 四罢骑兵以省大费 五令士卒循河运漕 六以闲暇缮治邮亭 七不出兵得坐胜之理 八无经阻逺追死伤之害 九不损威武敌难乘间 十无惊动使生他变 十一治隍陿中道桥以制西域 十二息徭役
  严尤三策【王莽遣孙惠等率十二将分道并出严尤谏之】
  周宣王时玁狁内侵命将出征尽境而还视犹蟁蝱殴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 汉武将练兵防入逺戌虽有克之功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外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秦皇轻民力筑长城延衺万里疆境既全中国内竭是谓无策
  五难【同上】
  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岱南取江淮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势不可用此一难也 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 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牛又当自赍食加二十斛矣地沙卤乏水草牛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 边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食饮水以歴四时师有疾瘟之忧此四难也 辎重自随不得疾行敌遁势不能及幸而相及又虑前后要遮危殆不测五难也
  三贤安边集【编为一书】
  诸葛亮将苑 郭元振安边策 王当边备要略
  四胜四败【秦观论任宏兵书四术言事同而功异】
  权谋之异【孙膑伏马陵而胜王恢伏马邑而败】形势之异【马服君救阏与而胜秦军曹操追刘先主而败乌林】阴阳之异【西伯卜得太公而胜汉武卜用贰师而败】技巧之异【申巫臣教呉以车战而胜房琯抗禄山以车战而败】
  事反而机一【李卫公】
  田单托神怪而破燕 太公焚蓍而灭纣
  江东十胜【季舜臣言自呉以下国凡六朝皆起江东之师以取胜中原】
  赤壁之胜【周瑜】谯城之胜【祖逖】彭城之胜【褚裒】灞上之胜【桓温】淝水之胜【谢元】闗中之胜【刘裕】淮南之胜【到彦之】义阳之胜【萧衍】洛阳之胜【陈庆之】淮南之胜【呉明彻】
  长城五利【中书监髙间计魏六镇东西千里一夫一月之功可城三步地用十万人一月可就】一罢游防之苦 一无抄掠之患 一登城观敌以逸待劳 一息无时之备 一嵗常游运永得不匮
  御戎四策【魏人侵宋北边御史中丞何承天陈策文帝不能用】
  一曰移就逺近以实内地 二曰浚复城隍以増阻防 三曰纂偶车牛以饬戎械 四曰计丁课役勿使有阙
  备边六失【陆贽论】
  措置乖方 课责亏度 财匮于兵众 力分于将多 怨生于不均 机失于遥制
  战论五败【杜牧】
  战士离落甲兵钝敝是不搜练之过 百夫荷戈千夫仰食是不责实之过 小胜则张皇邀赏富贵则不肎搜竒出力此厚赏之过 丧兵不罪此轻罚之过 大将兵柄不得自耑此不専任之过
  备边五利【宋英宗端拱间薛向疏】
  任将帅 亟攻伐 省戌兵 絶利源 惜轻费
  五要【咸平钱若水言】
  择郡守 募乡兵 积刍粟 革将帅 明赏罚
  六事【庆歴贾昌朝言其尤切者】
  驭将帅 复土兵 训营卒 制戎敌 绥蕃部明探候
  八事【许将条奏】
  兵之事有三【禁兵厢兵民兵也】马之事有三【养马市马牧马也】器之事有二【缮作给用也】
  十事【熙寜经武要略】
  兵制 马政 边防 敌人 属国 城守 器械捕盗 才 责效
  崇政殿四策【韩范仲淹言以和为权攻守为实】
  和 守 攻 备【一曰修京城】
  河北守御十三策【富弻上守策六御策七】
  使良将守十九城分领三十万众纵横救应 择河朔长贰 诏转运安抚举十七州军文武官 省敛以寛疲民 募土人为兵 择宗室试以政【六守】边土兵不令抽起 出精兵捣其腹心 结边豪 结髙丽 经制山后新路 广忻防二城 防河东【七御】
  权书五篇【苏洵着】
  心术 法制 攻守 强弱 用间
  刘大夏兵十事【明】
  一住京官军苦于出钱供用 二在营官军困于私役做工 三江南军士因漕运破家 四江北军士因京撡失业 五竭生民之力运粮而滥食者甚众六罄生民之力买马而私用者不禁 七各处镇
  守宜择清廉 八镇守诸臣占军数多 九陞赏被于势要 十禁卫苞苴公行

  左右二校【周礼校人掌王马之政左右十二廐为十二闲】
  六廐成校【校人掌之马一千二百九十六匹也】六系为厩【厩一仆夫马二百一十六匹也】三皁为系【系一驭夫马三十六匹也】三乘为皁【皁一趣马马二十二匹也】乘马分为四圉【四匹曰乘则圉师一人主之】
  六闲四闲【同上】
  国良马三闲 驽马三闲 卿大夫良马二闲驽马二闲
  汉长安九厩【在未央宫】
  翠华厩 大骆厩 果马厩 轭梁厩 骏骑厩大宛厩 湖河厩 騊駼厩 大厩 天子车驾所在曰都厩皇后车驾所在曰中厩
  六厩【汉旧仪】
  未央 承华 騊駼 骑马 路軨 大厩
  晋三厩【职官志】
  乘黄厩 骅骝厩 龙马厩
  唐左右两仗【百官志】
  左仗曰奔星 右仗曰内驹
  仗内六厩
  左飞 右飞 左万 右万 东南内 西南内
  六闲【唐制】
  飞黄 吉良 龙媒 騊駼 駃騠 天苑 武后改为飞龙祥麟凤燕鹓鹭吉良羣鸾又有祥驎凤苑二厩以系饲之
  五监【百官志】
  龙马 闲驹 橐泉 騊駼 承华
  八坊【张万嵗自贞元至麟徳四十年马七十万六千置八坊地广千里田千二百余顷监四十八】保乐 甘露 南普润 北普润 岐阳 太平宜禄 安定
  宋市马九塲【雍熙端拱于河东河西川陜京东市马自赵徳明据河西其后止九塲】环 庆 延 渭 原 秦 阶 文 镇
  川秦市马二【乾道中】
  一战马生于西边 一覊縻马生于西南诸蛮
  买马七术【绍兴中明槖言于边防未便讲究其术】
  防入蛮国 不惜其直 厚有缯防盐货之本 待以恩礼 要约分明 禁中官吏侵欺 信赏必罚
  陜西监牧三利【嘉祐中命呉奎呉中复等相度牧马利害言陜西马价多出解盐三司银帛许
  于漕司易钱委运副薛向择隙地置监孶养】
  西方不失土性一利 未耕之地不伤民二利 因向之才久任三利
  明马政四【有太仆寺苑马寺专理而统于兵部若内廐马匹则领于御马监部寺不得与】曰廐牧【有孳牧有牧有放牧孳放之处各有草】曰闗换【外有起解印俵买补禁约比较】曰折粮【后折粮不行】曰收买
  马射六事【宋熙寜间臧景略为説以晓习射者诏即武学教习并下经略将官】
  顺骔直射 背射 盘马射 射亲 野战 轮弄
  射议七篇【王越石】
  弓 择矢 容体 引挽 断 去病 取亲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八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九目録
  人部
  礼制
  礼法四时
  二者天下之大端
  礼五至
  五礼
  行三者
  黄帝五礼始具
  尧舜五礼
  周礼五礼
  王制六礼
  九礼
  梁定五礼诸儒
  唐五礼
  二礼
  经国三大典
  大飨四
  大教五
  一年入明堂十八度
  入学三教
  五致
  三无
  九
  主拜受计礼二
  一墢三班

  吉礼十二
  三礼
  天神四时祀
  人鬼四时享
  地四时祭
  三神
  祭祀三义
  典祀五
  周三祀
  太牢祠三
  嵗九郊
  周五帝郊兆
  汉长安五兆
  五畤
  七郊
  五郊
  二郊分合
  晋二郊
  汉九天巫祠
  六祠
  四祠
  唐九宫坛
  宋太一十神
  日月嵗祭四
  山川嵗祭四
  五方从祀星辰
  四
  古尚书六宗
  六宗
  秦八神祠
  魏六神
  社祭三
  四坎坛
  八蜡
  蚕神二
  五祀
  七祀
  周礼四望
  鲁三望
  秦祠名山七
  祠名川四
  祠名山五
  祠大川二
  汉四巫
  祀五岳四渎
  唐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
  五岳封号
  五镇封号
  四海封号
  四渎封号
  宋防灵观五殿
  十二封禅
  后魏祀令五
  隋祀六代王公
  唐祭三皇前五君
  释奠六
  释菜三
  四时祭义
  时祭阙一
  一祫一禘
  四代禘郊祖宗
  汉庙嵗二十五祠
  五供
  唐三大礼
  祭祀之节六
  景祐四时荐新
  六享三等之差
  肆献祼三时
  二礼
  郊祭正献七
  明堂大飨七献
  九献
  尸饮九
  三重
  三古
  三诏
  颁五官
  明堂大飨埶事官数
  天子赐鲁郊祀仪数
  鲁四代祭
  二代骨分贵贱
  九祭
  女祝四事
  六祝
  六祈
  六辞
  六号

  宾礼八
  羣后四朝
  六服见
  三不朝
  大行人宾礼四
  九仪
  书五礼
  汉九宾
  王乘车迎送之数
  三揖
  三摈
  三让
  飨礼四
  燕礼二
  食礼二
  四正具举
  乡饮酒礼四事
  乡饮酒五义
  四面之坐
  三命
  四代养老
  四代养老礼
  四代尚齿
  养老四
  一物三善

  军礼五
  三田
  四时田
  四时弊田
  军实三种

  嘉礼六
  婚姻六礼
  婚礼诸物
  妇五等
  纳后先知宜四

  凶礼五
  五等亲
  丧服四制
  权制八条
  服术六条
  从服六条
  冠四异
  四同
  孔子用三王礼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九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礼制
  礼法四时【大戴礼礼五行其义四时故以四时举】
  有恩 有义 有节 有权 礼之大体四体天地法四时则隂阳顺人情故谓之礼
  二者天下之大端【礼器言礼能释回増美】
  如竹箭之有筠【致饬于外】如松柏之有心【贞固于内】
  礼五至【同上】
  祀帝于郊敬之至也 宗庙之祭仁之至也 丧礼忠之至也 备服器仁之至也 宾客用币义之至也
  五礼【经解】
  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 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行三者【白虎通】
  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明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让幼【明有年也】宗庙之礼亲不让疎【明有亲也】
  黄帝五礼始具【礼正文】
  古文考制嫁娶以俪皮作琴瑟以为乐则嘉礼始于伏牺 郊特牲伊耆氏【即神农】始为蜡则祭祀吉礼起于神农 史记黄帝战鹿则军礼 黄帝九事章则凶礼 论语考轩辕知地利九牧倡教是宾礼
  尧舜五礼【通典 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
  修防帝吉礼也 厘降嫔虞嘉礼也 羣后四朝宾礼也 征于有苗军礼也 遏密八音凶礼也
  周礼五礼【大宗伯所掌】
  吉礼【祭祀】凶礼【丧吊】宾礼【朝觐】军礼【军旅】嘉礼【冠婚】
  王制六礼【五礼中缺军礼】
  冠 婚【竝嘉礼】丧【凶礼】祭【吉礼】乡【乡饮酒】相见【二者宾礼】
  九礼
  冠礼 丧礼 祭祀礼 昏礼 朝廷礼 宗庙礼军礼 宾礼 学礼
  梁定五礼诸儒【武帝命定】
  吉礼明山宾 凶礼严植之 宾礼贺防 军礼陆琏 嘉礼司马褧
  唐五礼【太宗诏礼官学士修改旧仪为百卷】
  吉礼【六十一】賔礼【四】军礼【十二】嘉礼【四十二】凶礼【六】 又国恤【五】
  二礼
  贞观礼【太宗时房元龄魏征等因隋礼増为一百三十篇】显庆礼【髙宗时长孙无忌杜正伦等増为百三十卷杂以式令后又撰永徽五礼】
  经国三大典【周世宗朝窦俨集通礼上引唐室言】
  开元礼【程轨量昭物采】通典【纪先后明得失】防要【录一代之事定五礼之仪比相从讨寻不紊】
  大飨四【礼记】
  郊天 祫祭宗庙 天子飨诸侯 诸侯自相飨
  大教五【祭义】
  祀明堂【教诸侯之孝】食三老五更于学【教弟】祀先贤于西学【教徳】耕耤【教养】朝觐【教臣】 乐记疏一郊射二裨冕三明堂四朝觐五耕耤
  一年入明堂十八度【王方庆议先儒旧説】
  大飨不问卜一入也 每月告朔十二入也 四时迎气四入也 循守之年一入也
  入学三教【天子一入学而所教者三】
  释奠以教其重道 合乐以教其崇徳 养老以教其致孝
  五致【祭义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
  致反始 致鬼神 致物用 致义 致让
  三无【孔子荅曽子】
  无声之乐 无体之礼 无服之丧
  九【大祝辨九拜以享右祭祀】
  稽首【拜而头至地】顿首【拜而头叩地】空首【拜而头至手】振动【战栗变动也】吉拜【拜而后稽颡】凶拜【稽颡而后拜】竒拜【先一拜】褒拜【再拜 褒音报】肃拜【俯下手即今之揖又曰如今妇人拜】
  主拜受计礼二【贾子】
  闻民数则拜之 闻登谷则拜之
  一墢三班【周语虢文公】
  王耕一墢【王无耦以一耜耕】班三之【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 月令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吉礼十二【周礼大宗伯以吉礼事国之鬼神】
  禋祀【祀昊天上帝】实柴【祀日月星辰】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祀天神之礼三】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貍沈【祭山林川泽】疈辜【祭四方百物 祭地示之礼三】肆献裸 馈食 祠 禴 尝 烝【享先之礼六】
  三礼【舜典】
  祀天神 享人鬼 祭地只 汉儒林传周礼仪礼礼记谓三礼 张平子三坟三礼也
  天神四时祀
  迎气东郊 祈谷上帝 髙禖 祭日 风师【春祀】迎气南郊 大雩帝 祭暑 雩禜 雨师【夏祀】迎气西郊 大飨帝 祭月 灵星中秋【秋祀】迎气北郊 祀昊天上帝 祈来年于天宗 司中 司命 司人司禄 享司寒【冬祀】 又大旅于上帝 于上帝升中 祭星 祭水旱 六天【谓昊天上帝青帝赤帝白帝黒帝黄】
  【帝 非时祀】
  人鬼四时享
  禴 先贤 献羔 冰 荐庙 释菜先师 荐寝庙 荐鞠衣于先帝 释奠于先老先师【夏秋冬如之 春享】禘 荐麦寝庙 荐含桃寝庙【夏享】尝 荐谷寝庙荐麻寝庙 马祖【秋享】大饮烝 荐鱼寝庙 祭司农司啬 享农及邮表畷【冬享】 又祀祖軷 祃 先
  圣先师 造祢 天祭 大享之祫 祖所自出之禘 祀典君喾 尧 舜 禹 黄帝 颛帝 汤文武 臣厉山农 周弃 共工 后土 伯鲧契 元防 句龙 祝融【非时祀】
  地四时祭
  元日命民 社日用甲【今用五戊或云秋报用庚】稷 祀戸【春祭】郊地 祀灶 祀中【夏祭】社稷 报社稷【月令无文意丰年然后报祀】门 祭禽四方【秋祭】祭坊 祭水庸 祀行 腊五祀于门 务祭 嵗徧六示【冬祭】 又四方 山川岳海 五祀 大社 王社 国社 侯社 羣
  社 亳社【谷梁曰胜国社】祀典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与民所取财用者非时祀】
  三神【司马相如封禅书注】
  天神 地只 山岳 汉郊祀志甘泉汾隂五畤刘向谓三祀
  祭祀三义
  禋于天地【所以报本也】祠于圣贤【训人崇徳也】享于祖考【教人追孝也】 王充论衡二义曰报功以勉力曰修先以崇恩
  典祀五【国语展禽论文仲祭爰居】
  禘 郊 宗 祖 报
  周三祀【周礼】
  大祀用玉帛牲牷【天地宗庙】次祀用牲币【日月星辰社稷五祀五岳】小祀用牲【司命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
  太牢祠三【汉志有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
  一天 一地 一泰一
  嵗九郊【郊祀志嵗凡九祭皆祀天神皇氏曰嵗有八祭谓雩为祈故不入数】
  夏正之月祈谷【诗噫嘻郊特牲迎长日左传启蛰而郊是也】夏祈谷【诗噫嘻月令春秋大雩左传龙见而雩是也】季秋大享明堂【诗我将月令大享帝孝经宗祀是也】冬至祀圜丘【诗昊天有成命大司乐地上之圜丘礼器因吉土享帝于郊是也】兆五帝四郊【小宗伯所掌月令迎气是也】
  周五帝郊兆【周礼大宗伯兆为坛之营域】
  苍曰灵威仰 赤曰赤熛怒 黄曰含枢纽 白曰招拒 黒曰汁光纪 太宰注五帝谓四郊及明堂
  汉长安五兆【郊祀志孔光等议】
  兆中央帝黄帝黄灵后土畤【及日庙北辰北斗镇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未地】兆东方帝太昊青灵句芒畤【及雷公风伯庙嵗星东宿东宫于东郊】兆南方帝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西方帝少昊白灵蓐収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北方帝颛帝黒灵元防畤【及月庙雨师庙辰星北宿北宫于北郊】
  五畤【为坛以祭天言神灵所依止也汉志皆在雍文帝始幸雍郊见】
  密畤【祠青帝秦宣公作】上畤【祠黄帝】下畤【祠炎帝竝秦灵公作】鄜畤【祠白帝秦文公作】北畤【祠黒帝汉髙祖作】
  七郊【曹充议立】
  南郊【雒阳城南】北郊【雒阳城北】五郊【雒阳四方中兆在未】
  五郊【刘芳疏言周礼王畿内千里近郊五十里倍之为远郊汉但以其方数为郊处】
  东郊八里【木数】南郊七里【火数】西郊九里【金数】北郊六里【水数】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土数】
  二郊分合
  郑康成郊丘为二【南郊祀感生帝圆丘祀天皇大帝北郊祭神州地只方丘祭昆仑之神】王肃郊丘为一【晋泰始竝圆丘方泽于南北郊祭一天一地】
  晋二郊【成帝咸和始立】
  天郊则六十二神【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斗三台司命轩星后土太乙天一太微紫微北极雨师雷电司空风伯老人等也】地郊则四十四神【五岳四望四海四渎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岳山白霍医无闾蒋山松江防稽山钱塘江先农等也】
  汉九天巫祠【郊祀志注】
  中央钧天 东苍天 东北旻天 北天 西北幽天 西浩天 西南朱天 南炎天 东南阳天
  六祠【同上大祝嵗时致礼】
  泰一 正一 防羊 马行 赤星 五牀 史记无牀字故索隐注五者之外有正一后土凡六祠
  四祠【同上】
  隋侯珠 剑宝【即斩蛇剑】玉宝璧【即受命宝和氏璧】周康宝鼎【汾上所】
  唐九宫坛【防要天寳间术士苏嘉请建于京师坛一成三尺四陛其上依位置小坛髙尺五】一宫【其神太一星天蓬卦坎行水方白】二宫【其神摄提星天内卦坤行土方黒】三宫【其神轩辕星天冲卦震行木方碧】四宫【其神招揺星天辅卦巽行木方绿】五宫【其神天符星天禽卦坤行土方黄】六宫【其神青龙星天心卦干行金方白】七宫【其神咸池星天柱卦兑行金方赤】八宫【其神太隂星天任卦艮行土方白】九宫【其神天一星天英卦离行火方紫】统八卦运五行土飞于中数转于极
  宋太一十神【绍兴间行亲谒礼】
  五福 君棊 大游 小游 天一 地一 四神臣棊 民棊 直符
  日月嵗祭四【郊特牲疏牲皆用犊若祈祷用少牢】
  迎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亦如之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各为坛以祭所谓王宫夜明也】夏正郊天主日配以月【祭义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也】孟冬大蜡祭日月【月令祈来年于天宗也】
  山川嵗祭四【通典虞氏秩于山川徧于羣神周制为坎坛祭四方血祭祭五岳貍沈祭山林川泽】一迎气时 二郊天时 三大雩时 四大蜡时
  五方从祀星辰
  春祀青帝嵗星东方三辰七宿竝从 夏祀赤帝荧惑南方三辰七宿竝从 季夏祀黄帝镇星从 秋祀白帝太白西方三辰七宿竝从 冬祀黒帝辰星北方三辰七宿竝从
  四【周礼小宗伯注以气为之佐也】
  兆日于东郊 兆月与风师于西郊 兆司中司命于南郊 兆雨师于北郊
  古尚书六宗【五经典义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海也祀天则天文从祀地则地理从也】日月为隂阳宗 北辰为星宗 岱艮为山宗 河坎为水宗 海兑为泽宗
  六宗【舜典禋于六宗据祭法也孔氏传孔丛子王肃同苏氏取之】
  泰昭【祭四时】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星】雩宗【祭水旱】 其説不同者凡十有一家欧阳大小夏侯谓在天地四方之间助隂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孔光刘歆以为乾坤六子水火风雷山泽马融以为天地四时郑康成以为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贾逵以为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刘邵以为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张纯以为三昭三穆后魏孝文以为天皇大帝及五帝司马彪厯难诸家自言已意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属地宗者社稷五祀之属四方之祭四时五帝之属惟王肃据家语与礼同
  秦八神祠【史记秦皇东游海上祠名山及八神刘贡父谓即封禅书所説】
  天齐【天主祠】泰山梁父【地主祠】尤【兵主祠】三山【隂主祠】之罘山【阳主祠】之莱山【月主祠】成山【日主祠】琅琊山【四时主祠】
  魏六神【秦静议】
  风伯 雨师 灵星 先农 社 稷
  社祭三【郊特牲疏一嵗三祭社】
  仲春命民社【月令】以社以方谓秋祭【甫田】孟冬大割祠于公社【月令】
  四坎坛【祭四方百物之神即蜡祭也方有四位有八】
  干坎艮震【皆阳之位故主以四坛】巽离坤兑【皆隂之位故主以四坎】
  八蜡【伊祈氏始为蜡祭蜡者索也嵗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祭之也】
  先啬【神农】司啬【后稷】农【田畯】邮表畷【田畯于田表畔相连之所为屋以督约百姓】猫虎 坊【蓄水亦以障水】水庸【沟也受水亦以泄水】昆虫 王肃分猫虎为二无昆虫横渠以为然
  蚕神二【汉志】
  苑窳妇人 寓氏公主
  五祀【月令】
  春祀戸 夏祀灶 秋祀门 冬祀行 季夏祀中 白虎通淮南子冬祀井不祀行 周礼大宗伯五祀注句芒五官之神
  七祀【祭法天子立七祀】
  司命【春】戸【春】灶【夏】中【季夏】国门【秋】泰厉【秋】国行【冬】诸侯五祀曰司命中国门国行公厉大夫三祀曰门行族厉士二祀曰门行庶人一祀或户或灶
  周礼四望【天子四望诸侯三望】
  岳 镇 川 渎是山川之大者 郑康成注谓日月星海
  鲁三望【公羊传】
  泰山 河 海 谷梁注海岱淮 左传分野之星国中山川
  秦祠名山七【封禅书自华以西】
  华山 薄山【即襄山】岳山 岐山 吴山 鸿冡 渎山【蜀之汶山】
  祠名川四
  河【祠临晋】【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
  祠名山五【自崤以东】
  太室【即嵩髙】常山 泰山 防稽 湘山
  祠大川二
  泲【本济字】淮
  汉四巫【髙纪】
  晋巫【范氏世仕晋】秦巫【支庶留秦为刘氏】梁巫【随魏都大梁】荆巫【后徙丰丰属荆】
  祠五岳四渎【汉宣帝皆使持节侍祠惟泰山与河嵗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祠】中岳太室为嵩髙 东岳泰山于博 南岳山于 西岳华山于华隂 北岳常山于上曲阳【常山郡之县也】河于临晋【冯翊之县也临河西岸】江于江都【广陵之县】淮于平氏【南阳之县】济于临邑界中【东郡之县】
  唐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礼乐志 嵗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
  东岳岱山于兖 东镇沂山于沂 南岳衡山于衡南镇防稽于越 中岳嵩髙于河南 西岳华山
  于华 西镇吴山于陇 北岳常山于定 北镇医无闾于营 东海于莱 淮于唐 南海于广 江于益 西海及河于同 北海及济于河南
  五岳封号【唐防要】
  嵩山为神岳天中王 华岳金天王 东岳天齐王南岳司天王 北岳宁天王
  五镇封号
  沂山东安王【沂州】防稽山永兴公【越州】霍山应圣公【晋州】吴山成徳公【陇州】医巫闾山广宁公【营州】
  四海封号
  东海广徳王【莱州界】南海广利王【广州界】西海广润王【同州界】北海广泽王【洛州界】
  四渎封号
  江渎东广源王在益州立春祭 淮渎南长源王在唐州立夏祭 河渎西灵源王在同州立秋祭 济渎北青源王在洛州立冬祭 又汉渎汉源王在梁州
  宋防灵观五殿【祥符间命丁谓为使建观南薫门外以祀五岳】
  东天齐仁圣 南司天昭圣 西金天顺圣 北安天元圣 中中天崇圣
  十二封禅【管子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有二家夷吾之所记者十有二焉】
  无怀氏 虙羲 神农 炎帝【俱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帝 帝俈 尧 舜【俱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防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大戴礼禅梁父】
  后魏祀令五【通典孝文诏令当界牧守各随所近摄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曲礼脯曰尹祭】帝尧树则天之功祀于平阳 虞舜致无为之化祀于广甯 夏禹御洪水之灾祀于安邑 周公制礼作乐祀于洛阳 宣尼庙已于中省别敇有司行事
  隋祀六代王公【各以一太牢而无乐配者享于庙庭】
  帝尧于平阳契配 帝舜于河东咎繇配 夏禹于安邑伯益配 商汤于汾隂伊尹配 周文王武王于渭沣之郊周公召公配 汉髙于长安萧何配
  唐祭三皇前五君【天寳制京城内共置一庙其祭料及乐准三皇五帝庙以春秋二时享祭】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厯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郡置一庙仍取当时将相徳业可称者二人配享
  释奠六
  始立学一也 四时有四五也 王制师还六也
  释菜三【释币惟一惟衅器用币也】
  春入学释菜合舞一也 衅器释菜二也 学记皮弁祭菜三也
  四时祭义【王制夏殷祭】
  春礿阳义也 夏禘阳之盛也 秋尝隂义也 冬烝隂之盛也 尔雅周春祠夏礿 诗正义周改禘为大祭以夏为礿
  时祭阙一【谓四方朝聘诸侯各阙一时】
  祠则不礿 礿则不尝 尝则不烝 烝则不祠
  一祫一禘【礼记在五年之间合乎再殷之义 郑康成用髙堂隆先三后二之説徐邈则先二后三
  谓二禘相去为月六十中分三十置一祫焉】
  三年一闰天道小备故一祫【取未迁庙主合食太祖庙中】五嵗再闰天道大备故一禘【取已迁庙主合食太祖庙中】 王制二祫时祫则毁庙之主不与三年大祫则毁庙之主亦与
  四代禘郊祖宗【祭法】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 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汉庙嵗二十五祠【韦元成传注】
  五月尝麦 六月七月三伏 立秋防娄 尝粢八月先夕馈飱【皆一太牢】酎祭【九太牢】十月尝稻 饮烝【二太牢】十一月尝 十二月腊 每月祠【一太牢】闰加一祀
  五供【后礼仪志正月上丁】
  祀南郊 次北郊 明堂 髙庙 世祖庙
  唐三大礼【杜甫献三大礼赋】
  朝献大清宫 朝享太庙 有事于南郊
  祭祀之节六【礼志】
  卜日 斋戒 陈设 省牲器 奠玉帛 宗庙晨祼进熟馈食
  景祐四时荐新【凡二十八物】
  孟春荐韭以卵羞以葑 仲春荐冰 季春荐笋蒲羞以含桃 孟夏以彘尝麦 仲夏尝雏鸡以黍羞以 季夏羞以芡以菱以栗 孟秋尝粟与稷羞以枣梨 仲秋尝麻与稻羞以蒲 季秋尝菽羞以兔栗 孟冬羞以雁 仲冬羞以 季冬羞以鱼
  六享三等之差【吉礼十二宗庙之祭处其六】
  肆献祼是祫之大祭 馈食是禘之次祭 春祠夏礿秋尝冬烝是时之小祭
  肆献祼三时【郊特牲祭求诸隂阳之义殷先求诸阳周先求诸隂灌是也祭先灌后荐腥荐熟】肆者进所解牲体谓荐熟时也 献者献醴谓荐血腥时也 祼者灌以郁鬯谓始献尸来神时也
  二礼【祭义报以二礼】
  朝事 荐黍稷
  郊祭正献七
  一献【王以匏爵勺瓦尊之泛齐献尸曰朝践】二献【大宗伯以匏爵勺瓦尊之泛齐以亚献】三献【王又以匏爵勺盎齐献尸曰馈食之献】四献【大宗伯以匏爵勺醴齐亚献】五献【尸食讫王又勺朝践之泛齐献尸曰朝践】六献【大宗伯勺馈食之盎齐亚献】七献【诸臣为宾勺盎齐以献】 宾献之后有诸臣献又有加献之爵三通为十一献
  明堂大飨七献
  一献【祭五帝不祼初荐血王勺醴齐行朝践礼】二献【大宗伯勺醴齐亚献】三献【荐熟王勺缇齐行馈食之献】四献【大宗伯勺沈齐亚献】五献【尸食后王勺朝践醴齐以献曰朝献】六献【大宗伯勺馈食之缇齐献尸】七献【诸侯为宾共为一献礼曰七献神是也】 又诸臣更加三爵谓之加献不系正献之数
  九献【周礼宗庙之祭具九献之礼郊祀天地无二祼故七献】
  一献【王用蜼彝郁鬯灌地以降神为初祼】二献【后用蜼彝郁鬯灌地以降神为亚祼】三献【王酌大尊泛齐以献尸谓朝践之献】四献【后用大尊醴齐以亚献亦谓朝践之献】五献【王酌山尊盎齐以献尸谓馈献】六献【后用山尊醍齐以亚献亦谓馈献】七献【王更酌朝践之泛齐以酳尸谓朝献】八献【后更酌馈献之醍齐以亚酳谓再献】九献【诸臣为宾者亦用山尊沈齐以献尸是为九献】 礼器一献羣小祀三献社稷五祀五献四望山川七献先公
  尸饮九【祭统】
  朝践二 馈食二 食毕主人酳尸一【为尸饮五】君献卿后主妇酳尸一 宾长献尸一【为尸饮七】献大夫后长宾长兄弟加爵各一【合为尸饮九】 周祫祭时羣庙主皆
  聚后稷尸尊不与酬酢惟六尸自序昭穆行旅酬礼
  三重【祭统】
  献莫重于祼 声莫重于升歌 舞莫重于武宿夜【即大武之舞也】 中庸三重议礼制度考文
  三古【礼器三者修古】
  酒 鸾刀 槀鞂
  三诏【同上三诏皆不同位】
  纳牲诏于庭 血毛诏于室 羮定诏于堂
  颁五官【周礼大宗伯各以所主奉祭祀也】
  司徒主牛 宗伯主鸡 司马主马及羊 司寇主犬 司空主豕 王制祭天地牛茧栗宗庙握宾客尺
  明堂大飨执事官数
  太宰掌誓戒 大司寇涖誓 大司徒奉牛牲 小宰掌神位 小司寇实以镬水 掌次张大小次充人刍牢牲 士师沃尸
  天子赐鲁郊祀仪数
  天子车玊辂鲁素车 天子旂太常鲁大旂 天子服裘冕鲁衮冕 天子郊南鲁东郊 天子月用子鲁孟春 天子日冬至鲁用辛 天子兆坛丘鲁埽地 天子祀昊天鲁祀苍帝
  鲁四代祭
  有虞氏祭首 夏后氏祭心 殷祭肝 周祭肺
  二代骨分贵贱【祭统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
  殷人贵髀 周人贵肩
  九祭【周礼大祝辨九祭郑康成谓皆祭食者一説前四祭为鬼神示之事后主人祭食之礼】命祭【玉藻命之祭后祭】衍祭【曲礼主人延客祭】炮祭【炮当为包犹兼也】周祭【殽之序徧祭之】振祭擩祭【不食者擩即祭之将食者既擩必振乃祭】絶祭缭祭【礼多者缭之礼略者絶则祭之】共祭【共犹授也王祭食宰夫授祭】
  女祝四事【同上掌王后之内祭祀】
  招以召祥 以御疠 禬以防福 禳以攘祸
  六祝【同上掌以祝辞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
  顺祝【祈三才协顺也】年祝【祈年谷丰稔也】吉祝【祈敛福锡民也】化祝【祈化被六合也】瑞祝【祈祥瑞之降也】防祝【祈筮之从也】
  六祈【同上掌有灾变则告神以祈之造禬禜四者皆有牲攻説用币而已】
  【合其而祭之】造【诣其所而祭之】禬【以禳灾】禜【以祷水旱】攻【去其灾】説【责之以辞】
  六辞【同上作辞以通上下亲疎逺近】
  祠【若伊尹祠先王是也】命【若説命微子之命是也】诰【若汤诰仲虺之诰是也】防【若甘誓汤誓是也】祷【若祷尔于上下神只是也】诔【若哀公诔孔子是也】
  六号【同上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
  神号【若云皇天上帝】鬼号【若云皇祖伯某】只号【若云后土地祗】牲号【若牛云一元大武】齍号【若黍云芗合】币号【若玉云嘉玉币云量币】

  宾礼八【周礼大宗伯以宾礼亲国】
  春朝【以图天下之事】夏宗【以陈天下之谋】秋觐【以比国之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防【以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頫【以除国之慝】王使臣于诸侯之礼有四间问以谕诸侯之志归
  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烖
  羣后四朝
  谓巡狩之明年东方诸侯来朝 又明年南方诸侯来朝 又明年西方诸侯来朝 又明年北方诸侯来朝又明年则天子复巡狩
  六服见【周礼大行人】
  侯服嵗见 甸服二嵗见 男服三嵗见 采服四嵗见 卫服五嵗见 要服六嵗见 蕃国世一见
  三不朝【孟子】
  一不朝贬爵 二不朝削地 三不朝六师移之
  大行人宾礼四
  上公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 诸侯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伯如之】诸子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一问一劳【男如之】大国之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一劳
  九仪【同上】
  公埶桓圭九寸 缫借九寸 冕服九章 建常九斿 樊缨九就 贰车九乘 介九人 礼九牢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歩 在侯伯则数皆七子男则数皆五
  书五礼【臯陶谟注】
  公 侯 伯 子 男 王肃云王公卿大夫士郑康成云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
  汉九宾【礼仪志大鸿胪设九宾注凡九等】
  王 侯 公 卿 二千石 六百石 郎吏 外蕃 侍子
  王乘车迎送之数【即以所命尊卑之等】
  上公九十歩 侯伯七十歩 子男五十歩
  三揖【周礼司仪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防】
  土揖庶姓【勲贤无亲者】时揖异姓【婚姻甥舅之国】天揖同姓【兄弟之国】
  三摈【聘礼】
  卿为上摈 大夫为承摈 士为绍摈 觐礼注天子见公摈五人见侯伯摈四人见子男摈三人 聘义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三让【同上】
  三让而后传命【宾至庙门主请见时也】三让而后入庙门【让主人庙受也】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
  飨礼四【飨礼在庙燕礼在寝】
  诸侯来朝天子飨之 王亲戚及诸侯来聘王飨之戎狄使来王飨之 飨宿卫及耆老子
  燕礼二
  燕同姓【夜则饮之】燕异姓【让之则止】
  食礼二
  礼食【大行人诸公三食之礼有九举及公食大夫礼是也】燕食【谓臣下自与宾客共食曲礼酒处右是也】
  四正具举【射义诸侯有事必先行燕礼】
  献宾 献君 献卿 献大夫
  乡饮酒礼四事【王制疏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
  一三年宾贤能 二乡大夫饮国中贤者【竝三年一饮】三州长习射饮酒【一年再饮春秋习射时也】四党正蜡祭饮酒【一年一饮嵗十二月因大蜡于学饮酒也】
  乡饮酒五义【君子所以相接尊让洁敬之道行焉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国矣】
  贵贱明 隆杀辨 和乐而不流 弟长而无遗安乐而不乱 又宾主天地也介僎隂阳也三宾三光也让之三月三日成魄也四面之坐四时也
  四面之坐【乡饮酒位以四时】
  宾【坐于西北】主【坐于东南】介【坐西南以辅宾】僎【坐东北以辅主人】
  三命【祭义】
  齿于乡【一命】齿于族【二命】不齿于族【三命虽父族亦不得而齿焉故席于尊东】
  四代养老【孝经传引王制】
  虞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殷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东学 周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四代养老礼【王制】
  有虞氏以燕礼皇而祭深衣而养老 夏后氏以飨礼収而祭燕衣而养老 殷人以食礼冔而祭缟衣而养老 周人修而兼用之冕而祭衣而养老
  四代尚齿【祭义】
  有虞氏贵徳而尚齿 夏后氏贵爵而尚齿 殷人贵富而尚齿 周人贵亲而尚齿
  养老四【正义皇氏】
  养老更 子孙死难养其父祖 养致仕之老 养庶人之老
  一物三善【文王世子】
  齿于学【一物】父子之道 君臣之义 长幼之节【三善】

  军礼五【周礼大宗伯以军礼同国】
  大师之礼【用众】大均之礼【恤众】大田之礼【简众】大役之礼【任众】大封之礼【合众】
  三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嵗三田】
  一为干豆【上杀中心最疾】二为宾客【中杀远心稍迟】三为充君之庖【下杀中胁益迟三杀以迟速为名速则肉鲜迟则肉恶故分三用】
  四时田【周礼大司马尔雅】
  春搜【振旅搜索取不任者】夏苖【茇舍为苗稼除害】秋狝【治兵顺杀气】冬狩【大阅得兽取之无所择】 谷梁传春田夏苗秋搜冬狩 公羊传则春苗秋搜冬狩谓夏不田也
  四时田【四时田则田兽人掌之】
  春火 夏车 秋罗 冬徒
  军实三种【大司马注以簿书校录军实之凡要】
  或俘囚为军实 或戈盾弓矢为军实 或禽牲为军实

  嘉礼六【周礼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
  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昏冠之礼【亲成男女】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脤膰之礼【亲兄弟国】贺庆之礼【亲异姓国】
  婚姻六礼【成姻之序有此六礼】
  纳采【谓纳其采择】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婚礼诸物【按后汉礼物言物之所者】
  【天】纁【法地】羊【祥也羣而不党】雁【随阳】清酒【降福】白酒【欢之繇】粳米【养食】稷米【粢盛】蒲【众多性柔】苇【柔而乆】卷柏【屈卷附生】嘉禾【颁禄】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漆【内外光好】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合欢铃【音声和谐】九子墨【长生子孙】金钱【和明不止】禄得香草【为吉祥】鳯凰【雌雄伉合】舍利兽【廉而谦】鸳鸯【飞止须匹鸣则相和】受福兽【体恭心慈】鱼【处渊无射】鹿【禄也】乌【反哺孝父母】九子妇【有四徳】阳燧【成明安身】丹【为五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妇五等【曲礼】
  天子之妃曰后 诸侯曰夫人 大夫曰孺人 士曰妇人 庶人曰妻 又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凡五等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凡四等太子有妃有良姊有孺子凡三等
  纳后先知宜四【元祐七年议纳后范祖禹言】
  一族姓 二女徳 三隆礼 四博议

  凶礼五【周礼大宗伯以凶礼哀国之忧】
  丧礼【哀死亡】荒礼【哀凶札】吊礼【哀祸烖】禬礼【哀围败】恤礼【哀寇乱】
  五等亲【唐百官志韦元成传天序五行人亲五属注谓同族五服】
  周 大功 小功 缌麻 袒免
  丧服四制【礼记】
  恩【恩深者服重子为父是也】义【贵贵尊尊义之大者臣为君服是也】节【一日而食三月而沐是也】权【权制有八详见下条】
  权制八条【同上】
  父在为母齐衰朞 妇人童子不杖 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 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 秃者不髽 伛者不袒 跛者不踊 老病者不止酒肉
  服术六条【同上】
  亲亲【父母为首】尊尊【君为首】名【伯叔母之属】出入【姑姊妹女子出嫁及归家】长幼【殇与成人之服】从服【从服有六详见下条】
  从服六条【同上】
  有属从【属有所系也君子为母之党服是也】有徒从【徒无所系也若臣为君之党服是也】有从有服而无服【若公子为妻之之父母是也】有从无服而有服【若公子之妻为公子之外兄弟是也】有从重而轻【若为妻之父母是也】有从轻而重【若公子之妻为其皇姑是也】
  冠四异【五服丧冠制度之异】
  升【音登】数之不同一也【凡布八十缕为一升斩衰六升齐衰七升大功十升小功十一升缌十五升】绳缨之与布缨澡缨二也 右缝之与左缝三也【大功以上右缝小功以下左缝】勿之与四也【惟斩衰用鍜而弗自齐以下皆用治之布缌麻则用治丝所为之布是所谓澡缨也】
  四同【丧冠制之同】
  条属一也【条属解见前五服之冠之武与缨皆然】外毕二也 辟积之数三也【五服皆三】广狭之数四也【冠梁皆广三寸】
  孔子用三王礼【家语】
  饰廧【帷也】置翣【形如扇棺饰】设披【夹以引棺】周也 设崇【崇牙】殷也绸练【刻练为旌旗之饰】设旐【于竿首设长寻之旐】夏也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九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目録
  人部
  乐制
  三皇乐
  五帝三王乐
  六乐
  八乐
  十代乐歌
  八阕
  黄帝防鼓十曲
  四者天下之乐同
  禹歌四章
  濩乐五声
  周祭祀分用六乐
  郊祭两乐
  九夏
  三夏
  二乐
  鲁四代乐
  四方乐
  四方歌
  五郊迎气乐
  汉乐四品
  四时乐
  大乐食举十三曲
  郊祀乐歌十九章
  短箫铙歌二十二曲
  横吹十五曲
  鼓角十曲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
  清商七曲
  魏鼓吹十二曲
  吴鼓吹十二曲
  晋四厢乐歌十七篇
  短箫铙歌二十二篇
  相和三调
  梁十二雅
  四通
  隋房中乐二曲
  唐十五和
  十部乐
  十四国乐
  鼓吹五部
  坐部伎六曲
  立部伎八曲
  宫词四曲
  咸亨乐章十二首
  上寿六爵乐
  太清宫六乐曲
  大射乐四章
  乡饮乐十七章
  凯乐四曲
  铙歌鼓吹十二曲
  雅部蕃部二乐
  俗部二十八调
  建隆新乐十二安
  干徳五瑞乐
  四瑞乐
  淳化五瑞乐
  祥符五瑞乐
  淳化乡饮乐三十四章
  景祐御制乐章二十一曲
  御制又十三曲
  铙歌鼓吹十二篇
  明朝贺乐四章
  大宴殿内乐九奏
  丹陛大乐九奏
  小宴乐九奏
  东宫宴乐七奏

  汉乐六家
  八能
  魏晋鼓吹六人
  宋大乐钟磬三等
  宋乐六改
  乐府十二门
  徐景安乐书三十篇
  乐髓新经六篇
  元祐乐议七篇
  乐声十二
  乐语六
  三者本于心
  六者非性
  四者淫于色而害于徳
  四时之声
  五声
  文王之三
  鹿鸣之三
  雅歌八篇
  古琴歌五曲
  雅乐四曲
  乐有四节
  升歌三终
  笙入三终
  间歌三终
  合乐三终
  清谿五曲
  琴九引
  十二操
  三十六曲
  秦楚二声
  四时琴声
  琴参均
  三声聚

  周三舞
  四舞
  六舞
  舞二体
  八佾
  武六成
  乐六变
  汉三舞
  鼙舞旧曲五篇
  魏三祖庙舞
  鼙舞新歌五曲
  俞儿舞歌四篇
  晋宣武宣文舞歌六篇
  鼙舞二八
  六代舞
  隋四舞
  唐三大舞
  五舞
  凯安舞六变
  燕乐舞四部
  六朝乐舞
  宋二舞
  干徳武舞六变
  淳化武舞六变
  太庙室四舞曲
  太后六曲二舞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乐制
  三皇乐【孝经纬】
  伏羲扶来【一作立基】神农扶持【一作谋】祝融属续
  五帝三王乐【汉志】
  黄帝咸池 少昊九渊 颛顼六茎【乐纬作五茎】帝喾五英【乐纬作六英】尧大章 舜韶 禹夏 汤濩 武王武周公勺
  六乐【周礼大司乐掌以六舞大合乐】
  云门【黄帝乐】大咸【亦曰咸尧乐】大防【亦曰韶舜乐】大夏【禹乐】大濩【汤乐】大武【武王乐】 又黄帝乐大卷
  八乐【通卦騐舞八乐】
  云门 五英 六茎 大卷 韶 濩 夏 武
  十代乐歌【元结补歌十篇】
  【伏羲】丰年【神农】云门【黄帝】九渊【少昊】五茎【颛帝】六英【髙辛】咸池【陶唐】大韶【有虞】大夏【夏】大濩【殷】
  八阕【吕氏春秋葛天氏使三人操牛尾接足以歌八风是谓广乐】
  载民 鸟 遂草木 奋五谷 敬天常 达帝功 依地徳 总方外之极【一作总万物之极】
  黄帝防鼓十曲【云笈七签出师鹿以为警卫竝皆有辞今亡考矣】
  一震雷惊 二猛虎骇 三鸟击 四龙媒蹀五灵夔吼 六雕鹗争 七壮士夺志 八熊罴哮防 九石荡崖 十波荡壑
  四者天下之乐同【董子】
  舜时民乐其昭尧之乐故韶【昭也】禹时民乐其三圣相传故夏【大也】汤时民乐其救患御害故頀【救也】文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故武【伐也】
  禹歌四章【书大传注皆歌禹功】
  大化 大训 六府 九原
  濩乐五声【韩诗外传汤作濩乐】
  宫声使人温良而寛大 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角声使人恻隐而爱仁 征声使人乐养而好施羽声使人恭敬而好礼
  周祭祀分用六乐
  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 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防以祀四望 奏蕤賔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 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姜嫄】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郊祭两乐
  降神乐【大司乐圜钟为宫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祀神乐【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九夏【周之乐歌钟师掌之】
  王夏【王出入奏】肆夏【尸出入奏】韶夏【牲出入奏】纳夏【四方宾客来奏】章夏【臣有功奏】齐夏【夫人助祭奏】族夏【族人侍燕奏】祴夏【客醉而出奏】骜夏【公出入奏】
  三夏【叔孙豹如晋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为天子所以享元侯也】
  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 周礼注肆夏时迈也繁遏执竞也渠思文也
  二乐【磬师注】
  缦乐 燕乐
  鲁四代乐【左传请观周乐注正义云不得用云门大咸】
  箾南籥【文王】大武【武王】韶濩【汤】大夏【禹】韶箾【舜】 又伊耆氏之土鼓蒉桴苇籥四代之拊抟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
  四方乐【周礼鞮鞻氏掌之】
  昧【东乐一曰韎】南【南乐一曰任】侏【西乐】禁【北乐】 白虎通东曰离持矛助生气也南曰兜持羽助时养也西曰禁持戟助时杀也北曰昧持干助时藏也
  四方歌【文心雕龙】
  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 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 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 殷整思于西河西声以兴
  五郊迎气乐【礼乐志皆文舞六成】
  青帝以黄钟为宫 赤帝以函钟为祉 白帝以太簇为商 黒帝以南吕为羽 黄帝以姑洗为角
  汉乐四品【汉志】
  大予乐【郊庙用】雅颂乐【辟雍乡射用】黄门鼓吹乐【天子宴羣臣用】短箫铙歌乐
  四时乐【郊祀志吟青黄注师古云吟谓歌颂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春歌青阳 夏歌朱明 秋歌西皥 冬歌元防
  大乐食举十三曲【同上】
  鹿鸣 重来 初造 侠安 归来 远期 有所思 明星 清凉 渉大海 大置酒 承元气海淡淡
  郊祀乐歌十九章【同上】
  练时日 帝临 青阳 朱明 西颢 元防 惟泰元 天地 日出入 天马 天门 景星 齐房 后皇 华煜煜 五神 朝陇首 载瑜赤蛟
  短箫铙歌二十二曲【同上】
  朱鹭 思悲翁 艾如张 上之回 拥离 战城南 巫山髙 上陵 将进酒 君马黄 芳树有所思 雉子斑 圣人出 上邪 临髙台 远如期 石留 务成 云 黄雀 钓竿
  横吹十五曲【同上】
  黄鹄吟 陇头吟 望行人 折杨柳 闗山月洛阳道 长安道 豪侠行 梅花落 紫骝马骢马 雨雪 刘生 古剑行 洛阳公子行
  鼓角十曲【同上】
  黄鹄 陇头 出闗 入闗 出塞 入塞 折杨柳 黄覃子 赤之杨 望行人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同上】
  大孝备 七始华始 我定厯数 王侯秉徳 海内有奸 大海荡荡 安其所 丰草葽 雷震震桂华 美芳 硙硙即即 嘉荐芳矣 皇皇鸿
  明 浚则师徳 孔容之常 承帝明徳
  清商七曲
  子夜 前溪 乌夜啼 石城乐 莫愁乐 襄阳乐 王昭君
  魏鼓吹十二曲【缪袭为词述以功徳代汉】
  初之平 战荥阳 吕布 克官渡 旧 定武功 屠柳城 平南荆 平闗中 应帝期 邕熙 太和
  吴鼔吹十二曲【韦昭制】
  炎精缺 汉之季 摅武师 乌林 秋风 克皖城 闗背徳 通荆门 章洪徳 从厯数 承天命 元化
  晋四厢乐歌十七篇【荀朂造】
  于皇当于赫 明明当巍巍 国当洋洋 祖宗当鹿鸣【正旦大防行礼歌四篇】践元辰当觞行【王公上寿歌一篇】煌煌当鹿鸣 宾之初筵当于穆 三后当昭昭 赫矣当华华 烈文当朝宴 猗与当盛徳 隆化当绥万 振鹭当朝朝 翼翼当顺天 既宴当陟天庭 时雍当参两仪 嘉防【食举东西乐歌十二篇】
  短箫铙歌二十二篇【武帝受禅乃令傅休奕改制汉曲】
  灵之祥【改朱鹭】宣受命【改思悲翁】征辽东【改艾如张】宣辅政【改上之囘】时运多艰【改雍离】景龙飞【改战城南】平玉衡【改巫山髙】文皇统百揆【改丄陵】因时运【改将进酒】惟庸蜀【改有所思】天序【改芳木】大晋承运期【改上邪】金灵运【改君马黄】于穆我皇【改雉子斑】仲春振旅【改圣人出】夏苗田【改临髙台】仲秋狝田【改远如期】顺天道【改石留】唐尧【改务成】伯益【改黄爵行】云 钓竿【此二曲仍旧名也】
  相和三调【宋礼乐志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琴调 清调 平调【皆周房中曲之遗汉世谓之三调】 又楚调侧调与前三调总谓相和调 按乐府瑟调三十八曲清调六曲平调七曲亦谓清商三调
  梁十二雅【武帝制乐章】
  皇雅【皇帝出入】彻雅【太子出入】寅雅【王公出入】俊雅【众官出入】介雅【上寿酒】需雅【食举】涤雅【牲出入】諴雅【降神及迎送】禋雅【毛血】牷雅【荐毛血】献雅【饮福酒】雍雅【彻馔】
  四通【武帝作钟律纬制四器名为通又制十二笛以写通声】
  青阳 朱明 白藏 英
  隋房中乐二曲【牛常以琵琶作】
  天髙 地厚
  唐十五和【武徳中祖孝孙定乐制十二和开元中又造三和乐共为十五和】
  元和【降天神志作豫和】顺和【降地只】永和【降人鬼】肃和【登歌奠玉帛】雍和【入俎彻俎】寿和【酌献饮福】大和【行节】舒和【出入】休和【皇帝以饭以拜三老】昭和【皇帝皇太子举酒】正和【皇后受册以行】承和【皇太子在宫有防以行】祴和【王公升殿防讫下堦】丰和【享先农】宣和【孔宣父殿齐太公庙】
  十部乐【即隋大业九部増定】
  燕乐伎 清商伎 西凉伎 天竺伎 髙丽伎兹伎 安国伎 疏勒伎 康国伎 髙昌伎
  十四国乐【八国列于十部】
  髙丽百济【东二国】鲜卑吐谷浑部落稽【北三国】扶南天竺南诏骠国【南四国】髙昌兹疏勒康国安国【西五国】
  鼓吹五部【仪卫志总七十五曲】
  一鼓吹 二羽葆 三铙吹 四大横吹 五小横吹
  坐部伎六曲【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燕乐 长寿乐 天授乐 龙池乐 小破陈乐鸟歌万嵗乐
  立部伎八曲【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
  安舞 太平乐 破陈乐 庆善乐 大定乐 上元乐 圣寿乐 光圣乐
  宫词四曲【大宗内宴诏作】
  倾杯曲【长孙无忌制】乐社乐曲【魏征制】英雄乐曲【虞世南制】黄骢叠曲【又命乐工制】
  咸亨乐章十二首【髙宗御制】
  上元 二仪 三才 四时 五行 六律 七政八风 九宫 十洲 得一 庆云之曲
  上寿六爵乐【后止用教坊乐】
  一爵禧安之乐 二爵神之乐 三爵甘露之乐四爵紫芝之乐 五爵嘉禾之乐 六爵玉兔之
  乐
  太清宫六乐曲【礼乐志天宝初因田同秀言建混元庙】
  景云 九真 紫极 小长寿 承天 顺天
  大射乐四章【防要】
  皇帝射驺虞二奏 王公射貍首一奏 迎送皇帝入閤奏太和
  乡饮乐十七章【同上】
  鹿鸣三奏 南陔一奏 嘉鱼四奏 崇丘一奏闗雎五奏 鹊巢三奏
  凯乐四曲【同上】
  破阵乐【其词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应圣期【其词殊方歌沛泽执贽贺升平】贺朝欢【其词四海皇风畅千年徳水清】君臣同庆乐【其词主圣开昌厯臣忠献大猷】
  铙歌鼓吹十二曲【柳宗元作】
  晋阳武 战之穷 战武牢 泾水黄 奔鲸沛苞枿 河右平 铁山碎 靖本 吐谷浑 髙昌 东蛮
  雅部蕃部二乐【窦俨】
  雅部【其音五其声十二其调六十】蕃部【其音四其声八其调二十有四】
  俗部二十八调【唐乐志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下则益浊上则益清徐景安乐书俗乐无征调】七宫 七商 七角 七羽
  建隆新乐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
  髙安【祭天】静安【祭地】理安【宗庙】嘉安【家庙登歌】隆安【皇帝临轩】正安【王公出入】和安【皇帝食饮】顺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良安【皇太子轩乘出入】永安【正冬朝防】丰安【郊庙俎入】禧安【祭享酌献饮福受胙】 祭文宣王武成王用永安借田先农用静安
  干徳五瑞乐【和岘因进五瑞各撰一曲每朝防登歌首奏之】
  神 甘露 紫芝 嘉禾 玉兔
  四瑞乐【竝诏岘作以备郊庙登歌】
  瑞文 驯 玉乌 皓雀
  淳化五瑞乐【荐于朝防】
  祥麟 丹鳯 河清 白 瑞麦
  祥符五瑞乐
  醴泉 祥芝 庆云 灵鹤 瑞木
  淳化乡饮乐三十四章【苏易简等撰】
  鹿鸣六 南陔二 嘉鱼八 崇丘二 闗雎十鹊巢六
  景祐御制乐章二十一曲
  广安 彰安【亲祠天地三圣竝侑奠币酌献】达安 厚安【奉慈庙荘献】报安 衍安【荘懿】干安【皇帝出入】定安 英安【冬至圜丘太祖配竝黄钟为宫】皇安 肃安【孟春祀感生帝宣祖配】仁安 绍安【祈谷太祖配竝太簇为宫】献安 感安【孟夏雩祀太祖配竝仲吕为宫】恭安 英安【夏至祀地只太祖配竝蕤宾为宫】诚安 徳安【季秋明堂祀上帝真宗配竝无射为宫】化安 韶安【孟冬祭神州太宗配竝应钟为宫】
  御制又十三曲
  景安四曲祀天地【夹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祉姑洗为羽】兴安四曲祀宗庙【黄钟宫大吕角太簇祉应钟羽】祐安五曲祀五帝【姑洗角林钟祉黄钟宫太簇商南吕羽】
  铙歌鼔吹十二篇【崔端诗作】
  圣皇武【次陈桥也】真人翔【防泽潞也】茫茫青齐【伐扬州也】湖之阳【収湖南也】荆州平【荆南奉表也】蜀之巘【蜀降也】猛虎攫【俘岭南也】震雷薄矣【江南平也】葛藟【漳泉纳土也】犄太原【亲征河东也】大明行天衢【吴越举地归也】澶渊回【亲征射挞览也】
  明朝贺乐四章【洪武初定】
  圣安之曲【陞殿殿内中和韶乐】治安之曲【公卿入门后不用】万年乐朝天子之曲【百官行礼丹陛大乐】定安之曲【还宫】 视学还导驾奏御銮歌神欢之曲 皇太子乐章则千秋嵗 皇太后皇后朝贺女乐则天香鳯韶
  大宴殿内乐九奏【同上】
  一奏炎精开运之曲 二奏皇风之曲平定天下之舞 三奏眷皇明之曲抚安四译之舞 四奏天道传之曲车书防同之舞 五奏振皇纲之曲 六奏金陵之曲 七奏长杨之曲 八奏芳醴之曲 九奏驾六龙之曲
  丹陛大乐九奏【同上】
  一奏上万年之曲平定天下之舞 二奏仰天恩之曲抚安四译之舞 三奏感地徳之曲车书防同之舞 四奏民乐生之曲表正万之舞 五奏感皇恩之曲天命有徳之舞 六奏庆丰年之曲 七奏集祯应之曲 八奏永皇图之曲 九奏乐太平之曲
  小宴乐九奏【永乐间定】
  一奏本太初之曲 二奏仰大明之曲 三奏民初生之曲 四奏品物亨之曲 五奏御六龙之曲六奏泰阶平之曲 七奏君徳成之曲 八奏圣道行之曲 九奏乐清宁之曲
  东宫宴乐七奏【同上】
  一奏喜千春之曲 二奏永南山之曲 三奏桂枝香之曲 四奏初春晓之曲 五奏乾坤泰之曲六奏昌运颂之曲 七奏泰道开之曲

  汉乐六家【艺文志】
  乐记二十三篇 王禹记二十四篇 雅歌诗四篇雅琴赵氏七篇【名定】雅琴师氏八篇【名中】雅琴龙氏九
  十九篇【名徳】
  八能【续汉礼仪志冬至夏至合八能之士八人】
  调黄钟 调六律 调五音 调五声 调五行调律厯 调隂阳 调正徳所行
  魏晋歌吹六人【晋书】
  孙氏善旧曲 宋识善击节倡和 陈左善清歌刘和善吹笛 郝素善弹筝 朱生善琵琶新声
  宋大乐钟磬三等【元丰太常博士吴雍议乐刘防等言】
  王朴乐【其声髙】李照乐【下朴三律人疑其太重】胡瑗阮逸乐【皇祐中再定比朴微下及铸大钟成或疑其声弇郁】
  宋乐六改【由建宁迄崇宁】
  和岘 李照 阮逸 刘防 范镇 魏汉津
  乐府十二门【郭茂倩编自汉迄唐君臣所着】
  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歌辞【四卷】杂谣歌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
  徐景安乐书三十篇【中兴书目自一至十述声律器谱自十一至三十述乐仪】一【律吕相生】二【声音成乐】三【五音旋宫】四【厯代乐名】五【雅俗二部】六【八部乐器】七【歌舞服饰】八【四县设乐】九【祀祭乐节】十【乐章文谱】十一【郊天雅乐仪】十二【祀昊天上帝】十三【大享明堂】十四【祀青帝】十五【赤帝】十六【黄帝】十七【白帝】十八【黒帝】十九【朝日】二十【夕月】二十一【祀风师】二十二【雨师】二十三【祭皇地只】二十四【神州】二十五【社稷】二十六【享宗庙】二十七【释奠文宣王】二十八【武成王】二十九【正至朝贺】三十【临轩册命】
  乐髓新经六篇【景祐御制】
  一释十二均 二明所主事 三辨音声 四图律吕相生并祭天地宗庙所用律及隂阳数配 五论十二管长短 六论厯代量权衡皆本于隂阳配于四时建于日辰通于鞮竺演于壬式遁甲之法
  元祐乐议七篇【范镇新定雅乐与见行乐制不同亦置不用】
  议乐章 议秬秠 议量 议钟 议声器 议宫架加磬 议十六钟磬
  乐声十二【周礼典同凡声生于形形异则声异】
  髙声防【旋于里】正声缓 下声肆 陂声散 险【偏弇】声敛 达【大】声赢【有余】微声【小不成韵】回【员】声衍【衍而无鸿杀】侈【中太约】声筰【迫笮而去疾】弇【中太寛】声郁 薄声甄【震掉】厚声石【如石无声】
  乐语六【同上】
  兴【托物兴词】道【直陈其事】讽【微言而以意动之】诵【吟咏而以声节之】言【端曰言】语【筌述曰语】
  三者本于心【乐记言本于心而后乐器从之】
  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六者非性【同上言感于物而后动】
  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 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喜心感者其声以散 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敬心感者其声直以亷 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四者淫于色而害于徳【同上子夏对魏文侯】
  郑音好滥淫志 宋音燕女溺志 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
  四时之声【拾遗记师涓造新曲以代古乐卫灵公情湎心惑忘于政事】
  春有离鸿去雁应苹之歌 夏有明晨焦泉流金之调 秋有商风落叶吹蓬之曲 冬有凝河流隂沈云之操
  五声【隋书何妥言】
  宫乱则荒其上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人怨 征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文王之三【左传注两君相见之乐也】
  大雅首文王 大明 緜
  鹿鸣之三【同上】
  小雅首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
  雅歌八篇【大戴礼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
  鹿鸣 貍首 鹊巢 采蘩 采苹 伐檀 白驹驺虞
  古琴歌五曲
  鹿鸣 伐檀 驺虞 鹊巢 白驹
  雅乐四曲【杜夔传旧雅乐】
  鹿鸣 驺虞 伐檀 文王
  乐有四节【宋元丰中宋敏求等言乡饮酒及君飨宴仪注】
  一升歌 二笙入 三间歌 四合乐
  升歌三终【仪礼乡饮酒】
  鹿鸣 四牡 皇华【每篇各一终】
  笙入三终
  南陔 白华 华黍【每篇各一终】
  间歌三终【间代也谓一歌则一吹】
  歌鱼丽笙由庚 歌嘉鱼笙崇丘 歌有台笙由仪
  合乐三终【谓歌乐与众声俱作】
  工歌闗雎笙鹊巢合之 工歌葛覃笙采蘩合之工歌卷耳笙采苹合之
  清谿五曲【蔡邕雅好琴道入清溪访鬼谷故居山有五曲一曲制一弄三年曲成】
  东曲常有仙游作游春弄 南曲有涧冬夏常渌作渌水弄 中曲即鬼谷所居作幽居弄 北曲髙岩猨鸟所集作坐愁弄 西曲灌木吟秋作秋思弄
  琴九引【引曲名】
  烈女引【楚樊姬】伯妃引【鲁伯妃】贞女引【鲁漆室女】思归引【衞女】霹引【楚商梁】走马引【樗里子】琴引【屠门髙】楚引【楚龙丘子】箜篌引【樗里子妻丽玉即公无渡河】
  十二操【操亦曲名言困厄穷迫不失其操也韩文公删伯牙二操】
  将归操【孔子】猗兰操【同上】山操【同上】越裳操【周公】拘幽操【文王】岐山操【周公为文王操】履霜操【尹伯竒】朝飞操【牧犊子】别鹤操【商陵牧子】残形操【曽子】水仙操【伯牙】怀陵操【同上】
  三十六曲【郑夹漈乐略】
  河间杂弄【二十一章】蔡氏五弄 双凤 离鸾 归风送远 幽兰 白雪 长清 短清 长侧 短侧清调 大游 小游 明君 边笳曲 白鱼叹广陵散 楚妃叹 风入松 乌夜啼 楚明光石上流泉 临汝侯 流渐涸 双燕离 阳春
  弄 悦人弄 连珠弄 中挥清 畅志清 蟹行清 看客清 便僻清 宛转清
  秦楚二声【辨音集李年至岐王宅闻琴曰此奏声良乆又曰此楚声】
  前弹者陇西沈妍 后弹者州薛满
  四时琴声【列子郑师文学琴于师襄后三年复见襄试之遂臻其妙】
  当春而扣商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 及秋而扣角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荣 当夏而扣羽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 及冬而扣征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 后命宫而总四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
  琴参均【韵府杨収言琴通此三者】
  黄钟 姑洗 无射
  三声聚【金徽变化篇叚由夫携琴松涧间曰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聚】
  琴声 松风声 涧响声

  周三舞【小雅以雅以南以籥不僭笺言三舞进退之旅不僭也】
  雅【万也周乐尚舞谓万舞为雅雅正也】南 籥
  四舞【周礼舞师掌教 兵舞为武舞其三皆文舞】
  兵舞用于山川【有捍卫之义】帗舞用于社稷【有祓除之义】羽舞用于四方【有翼蔽之义】皇舞用于旱暵【有隂阳相济之义】
  六舞【同上乐师所掌】
  帗舞【社稷裂五采缯为之】羽舞【四方羽析重翟羽为之】皇舞【旱暵杂五采羽如鳯毛以鳯凰来仪】旄舞【辟雍持旄牛之尾以百兽率舞】干舞【山川执干戚即兵舞】人舞【宗庙人手无执用袖为仪以四海来王】 内则十三舞勺成童舞三十舞大夏
  舞二体【左传】
  文舞执纛执籥执翟 武舞执旌执干执戚【又曰戈曰弓矢曰鹭曰翿曰麾】
  八佾【论语注】
  天子八 诸侯六 大夫四 士二 左传注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 刘原夫谓士无舞
  武六成【乐记注每奏武曲一终为一成】
  始而北出 再成而灭商 三成而南 四成而南国是疆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 六成复缀以崇
  乐六变【大司乐六变者舞六终八变九变者舞八终九终】
  一变致羽物及川泽之 再变致臝物及山林之 三变致鳞物及丘陵之 四变致毛物及坟衍之 五变致介物及土 六变致物及天神 又乐六变天神皆降八变地示皆出九变人鬼皆得而礼
  汉三舞【乐志】
  文始舞【本舜招舞髙祖更名】五行舞【本周舞泰始更名】四时舞【孝文作】
  鼙舞旧曲五篇【志鼙舞未详所起傅毅张衡所赋皆其事也】
  一闗东有贤女 二章和二年中 三乐乆长 四四方皇 五殿前生桂木【其辞竝亡】
  魏三祖庙舞【明帝景初元年三舞竝以荐飨及临朝大享用之总名大钧之乐】
  武帝为太祖【用武始之舞】文帝为髙祖【用咸熙之舞】帝为烈祖【用章斌之舞】
  鼙舞新歌五曲【曹植依汉曲作】
  圣皇 灵芝 大魏 精微 孟冬
  俞儿舞歌四篇【王粲造】
  矛俞 弩俞 安台行辞 新福歌
  晋宣武宣文舞歌六篇【傅休奕造】
  惟圣皇【矛俞第一】短兵【剑俞第二】军镇【弩俞第三】穷武【安台行辞竝武舞】羽籥 羽铎【竝文舞】
  鼙舞二八【泰始中制其辞】
  明明魏皇帝 太和有圣帝 魏厯长 天生烝民有君 不易 晋歌诗五篇 洪业 天命 景
  皇 大晋 明君篇
  六代舞【隋志后周武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
  大夏 大濩 大武 正徳 武徳 山云
  隋四舞【牛请与新伎竝陈】
  鞞舞【汉巴渝舞也章帝造为辞】铎舞【傅休奕代魏辞云振铎鸣金】拂舞【吴舞吴人思晋化其辞本云白符鸠】巾舞【公莫舞也项荘因舞欲剑髙祖项羽纡长袖以扞其锋】
  唐三大舞
  七徳舞【本秦王破陈乐取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之义】九功舞【本功成庆善乐取尚书水火金木土谷正徳利用厚生九功惟叙之义竝太宗作】上元舞【髙宗作】
  五舞
  健舞 软舞 花舞 字舞【亚身于地而成字也】马舞
  凯安舞六变【乐志祖孝孙更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凯安六变文舞奏元和等十二曲】一变龙兴参墟 二变克定闗中 三变东夏賔服 四变江淮平 五变玁狁服 六变复位以崇兵还振旅
  燕乐舞四部【张文収以髙宗即位景云见河水清为歌亦名燕乐舞者二十人】
  景云舞【乐舞八人】庆善舞【乐舞四人】破陈舞【乐舞四人】承天舞【乐舞四人】
  六朝乐舞【贞观间顔师古议】
  农府君 宣简公 懿王【三庙同奏长舞】景帝庙【奏大有舞】元帝庙【奏大成舞】髙祖庙【奏大明舞】
  宋二舞【干徳】
  文舞徳升闻 武舞天下大定 又淳化二舞化成天下威加海内
  干徳武舞六变
  一变六师初举 二变上党克平 三变维底定 四变荆湖归服 五变卭蜀纳欵六变兵还振旅
  淳化武舞六变
  一变登台讲武 二变漳泉奉土 三变杭越来朝 四变克殄并汾 五变肃清银夏六变兵还振旅
  太庙室四舞曲【建隆间窦俨新定】
  僖曰大善 顺曰大宁 翼曰大顺 宣曰大庆
  太后六曲二舞【天圣间制】
  圣安曲【太后升坐】礼安曲【公卿入门酒行】福安曲【上寿】玉芝曲【初举酒】寿星曲【两举酒】竒木连理曲【三举酒】厚徳无疆舞【初举酒】四海防同舞【两举酒】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卷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一目録
  人部
  刑律
  三典
  三法
  三刺
  三宥
  三赦
  三细
  三辟
  五禁
  五戒
  五聴
  治狱期五
  五过
  八刑
  八辟
  八成
  防氏三禁
  家语五刑
  大罪五
  四诛
  魏法经六篇
  汉法十家
  律九章
  约法三章
  应劭汉仪七
  晋律二十篇
  律二十名
  魏律十八篇
  唐律十二篇
  刑书四法
  律例八字
  六赃
  七杀
  十恶
  宋三限之制
  元律令三书

  唐虞制刑三
  衣服五刑
  三就
  三居
  罢民役五等
  甫刑金选五名
  古五刑
  国语五刑
  左传九刑
  五者刑之法
  二者法外之意
  五刑属三千
  秦五刑
  后周罪五等
  后世五刑
  鞭三等
  杖三等
  枷三等
  闗三木
  大法有三
  政无三者刑可即
  刑狱十
  持刑四难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一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刑律
  三典【周礼大司寇掌之】
  轻典【新建之国其民未率于教】中典【平定之国其民已率于教】重典【暴乱之国其民不率于教】
  三法【司刺掌其法以赞司寇聴狱讼施上服下服之罪】
  三刺 三宥 三赦
  三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
  讯羣臣 讯羣吏 讯万民
  三宥【寛也稍寛纵之谓末减也 礼记作三又】
  不识【若报仇而误以甲为乙也】过失【若举刀砟伐而误中人也】遗忘【若遗忘法禁之所而偶有所犯也】
  三赦【舍也谓放舍勿令坐也】
  幼弱【年少而微弱者】老耄【年老而昏耄者】惷愚【性惷愚而无知者】
  三细【君陈犯此三者虽小不宥】
  狃于奸宄 败常 乱俗
  三辟【左传叔向贻子产书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夏作禹刑 商作汤刑 周作九刑
  五禁【周礼士师所掌以左右刑罚】
  宫禁【王宫】官禁【官府】国禁【城中】野禁【田野】军禁【军中】
  五戒【士师以先后刑罚】
  誓【用之军旅】诰【用之防同】禁【用之田役】纠【用之国中】宪【用之都鄙】
  五聴【小司寇以五声聴狱讼求民情聴讼以辞为主故五者同谓之聴】
  辞聴【不直则烦】色聴【不直则赧】气聴【不直则喘】耳聴【不直则惑】目聴【不直则眊】
  治狱期五【朝士期内之治聴期外不聴所以息讼也】
  国中一旬 郊二旬 野三旬 都三月 国朞
  五过【吕刑云五刑不服正于五过此五过之疵也】
  官【威势】反【报徳怨】内【女谒】货【贿赂】来【干请】
  八刑【周礼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
  不孝之刑 不睦之刑 不婣之刑 不弟之刑不任之刑 不恤之刑 造言之刑 乱民之刑
  八辟【小司寇以八辟丽法辟亦法也汉刑法志周官有八议】
  议亲之辟【王之亲】议故之辟【王之故旧】议贤之辟【徳行】议能之辟【道艺】议功之辟【大勲】议贵之辟【大夫以上】议勤之辟【勤劳王事】议宾之辟【三恪二代之后】 张平子説八索谓周礼八议之刑
  八成【郑司农云若今之决事比】
  汋【谓奸民乘隙激众倡乱者】贼【谓潜谋隂结将为逆乱者】谍【谓邻国行间觇伺虚实者】犯令【恃傲悍以干令者】挢令【诈王言以布令者】为盟【谓窃取国之宝藏者】为朋【谓结私党以乱政者】为诬【为造乱言以惑众者】
  防氏三禁【犯者告司寇而诛之】
  乱防力正【力正谓胁众从已以邪为正】挢诬犯禁 言语不信
  家语五刑【古之大夫有罪不斥指之以励廉耻之节也】
  簠簋不饬【坐不亷污秽而退放之者】帷簿不修【坐淫乱男女无别者】臣节未着【坐防上不忠者】下官不职【坐罢软不胜任者】行事不请【坐干国之纪者】
  大罪五【家语孔子云】
  通天地者罪及五世 诬文武者罪及四世 逆人伦者罪及三世 谋【议也】鬼神者罪及二世 手杀人者罪及其身
  四诛【王制家语同】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埶左道以乱政杀 作淫声异服竒技竒器以疑众杀 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魏法经六篇【文侯师李悝着商鞅改为律】
  盗法【今贼盗律】贼法【今诈伪律】囚法【今防狱律】捕法【今捕亡律】杂法【今杂律】具法【今名例律】
  汉法十家【艺文志】
  李子【名悝相魏文侯三十二篇】商君【名鞅相秦孝公二十九篇】申子【名不害相韩昭侯六篇】处子【史记赵有处子九篇】慎子【名到四十二篇】韩子【名非五十五篇】游棣子【一篇】鼂错【三十一篇】燕十事【不知作者十篇】法家言【二篇】
  律九章【萧何定】
  其六篇同李悝 増戸婚 擅兴 廐库三篇
  约法三章
  杀人【死】伤人 及盗【抵罪】
  应劭汉仪七【汉书】
  律本章句【李悝六篇萧何九篇张汤二十七篇赵禹六篇】尚书旧事【孔光郑】廷尉板令【张汤着】决事比例【陈忠作】司徒都目【鲍昱为司徒定决事都目】五曹诏书 春秋防狱
  晋律二十篇【文帝命贾充等十四人损増汉魏律】
  刑名 法例 盗律 贼律 诈伪 请赇 告劾捕律 系讯 防狱 杂律 户律 兴律 毁
  亡 衞宫 水火 廐律 闗市 违制 诸侯
  律二十名【晋书名法掾张斐】
  故【知而犯之】非【意以为然】谩【违忠欺上】诈【背信藏巧】不敬【亏礼废节】鬬【两讼相趣】戏【两和相害】贼【无变斩撃】过失【不意故犯】不道【逆节絶理】恶逆【陵上僭贵】【将害未】造意【倡首先言】谋【二人对议】率【制众建议】强【不和】略【攻恶】群【二人以上】盗【取非其物】赃【货财之利】
  魏律十八篇【六典魏命陈羣等采汉律为之】
  萧何律九篇 増刼掠 诈伪 毁亡 告劾 系讯 防狱 请贿 惊事 偿赃等九篇 又梁律二十篇北齐律十二篇后周律二十五篇隋律十二篇
  唐律十二篇【因隋之旧宋建隆重定刑统三十卷】
  名例 卫禁 职制 户婚 廐库 擅兴 贼盗鬭讼 诈伪 杂律 捕亡 防狱
  刑书四法
  治于已然谓之律【以正刑定罪】禁于未然谓之令【以设范立制】设于此待彼之至谓之格【以禁违正邪】设于此使彼效之谓之式【以物程事】
  律例八字【刑异五等例分八字范蜀公云若春秋之凡】
  以【以盗除】准【准罪复职】皆【无首从】各【俱加罪】及【连上文】其【又后意】即【文同义殊】若【防上意】
  六赃【受财曰赃有六等】
  强盗赃 窃盗赃 枉法赃 不枉法赃 受所监临赃 坐赃
  七杀【杀人有此七等法家以之定罪】
  谋杀 鬭杀 故杀 误杀 戏杀 刼杀 过失杀
  十恶【恶之大者有十为赦所不原也】
  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不道 大不敬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宋三限之制【太祖定】
  大事四十日 中事二十日 小事十日【有不须追捕而易决者不过三日】
  元律令三书
  制诏 条格 防例

  唐虞制刑三【尚书大传】
  上刑赭衣不纯 中刑杂履 下刑墨幪
  衣服五刑【白虎通】
  犯墨蒙巾 劓者赭衣 髌者墨蒙 宫有屝 大辟者布衣无领
  三就【书五服三就注谓孔氏以为大罪于原野大夫于朝士于市似无据】
  大辟【弃之于市】宫辟【下蚕室】余辟【亦就屏处不欲使误而至死圣人之仁也】
  三居【同上五刑有宅五宅三居居此地也】
  四裔【大罪】九州之外【次之】千里之外【又次之】
  罢民役五等【周礼大司寇民有罪未丽于法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
  重者旬有三日坐期役 次九日坐九月役 次七日坐七月役 次五日坐五月役 下者三日坐三月役
  甫刑金五名【汉萧望之传注选音刷金珠两之名师古谓本作锊即锾也六两曰锾黄铁也】墨辟疑赦其罚百锾 劓辟疑赦其罚惟倍【二百】剕辟疑赦其罚倍差【五百】官辟疑赦其罚六百锾 大辟疑赦其罚千锾
  古五刑【即肉刑也】
  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涂之】劓【截其鼻】剕【防其足亦曰刖】宫【丈夫割势女子幽闭今宫男女也】大辟【死刑】 司刑墨劓宫刖杀为五刑
  国语五刑【文仲云】
  甲兵 斧钺 刀锯 钻笮 鞭朴
  左传九刑【周公制礼云在九刑不忘叔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正刑五 流宥 鞭 朴 赎 服防谓正刑一议刑八
  五者刑之法【朱文公】
  以典刑【画示民以五等肉刑之常法】流宥五刑【放之于远寛夫犯肉刑而情轻之人】鞭作官刑 扑作教刑【官府学校之刑驭夫罪小而未丽五刑者】金作赎刑【入金免罪赎夫犯鞭扑之刑而情又轻者】
  二者法外之意
  眚灾肆赦【不幸而触罪者肆而赦之】怙终贼刑【有恃而不改者贼而刑之】
  五刑属三千
  墨属千 劓属千 剕属五百 官属三百 大辟二百
  秦五刑
  黥 劓 斩左右趾 枭首 葅其骨
  后周罪五等
  磬 绞 斩 枭 裂
  后世五刑
  笞刑五【自一十五至五十用笞】杖刑五【自六十至一百用杖】徒刑五【谓奴辱之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凡五等】流刑三【谓不忍杀宥之于逺也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凡三等】死刑二
  鞭三等【梁武帝制三鞭皆皮为之】
  刑鞭【生革亷成】法鞭【生革去亷】常鞭【熟靼不去亷】
  杖三等【同上 杖皆用生荆长六尺】
  大杖【头围寸三分小头八分半】法杖【围寸三分小头五分】小杖【围寸一分小头极杪】
  枷三等【元制】
  死罪二十五斤 徒罪二十斤 杖罪一十五斤
  闗三木【闗穿也】
  钮 械 枷
  大法有三【孔丛子夫子荅曽子聴狱之术】
  治必以寛【聴不寛是乱也】寛归于察【不察是慢也】察归于义【不中义是私也】
  政无三者刑可即【家语孔子责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
  慢令谨诛贼也 征敛无时暴也 不试责成虐也
  刑狱十【监察御史陈垓疏民命与国脉相继极言十】
  检覆 决狱 疎决 推勘 拘锁 刺环 奏裁详覆 重勘 追证
  持刑四难【冯宿制】
  亟则失情 缓则留狱 深则碍恕 纵则生奸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一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二
  人部
  释氏
  一相一味
  二土
  二宗
  二谛
  二智
  二门
  二障
  涅槃三门
  三寳
  三宗
  三身
  三心
  三明
  三觉
  三观
  三檀
  三
  三慧
  三藏
  三学
  三乗法门
  三乗
  三车
  三元门
  三解脱
  三解脱门
  三句法门
  三要法
  三法要
  三因
  三缘
  三空室
  三有
  三界
  二十八天
  三际
  三世舍
  三舍
  三障
  三漏
  三苦
  三业
  三灾
  三旛
  三轮
  三衣
  三印
  四界
  四轮
  四轮
  四大
  四纒
  四希有
  四难
  四果
  四果
  四义喻海
  四敎
  四法
  四满
  四禅
  四德
  四愿
  四智
  四智
  四谛
  四正勤
  四神足
  四神定
  四静虑
  四如意足
  四念处住
  四信业
  四自在法
  四无碍
  四无畏
  四欢喜法
  四心
  四无量心
  四威仪
  四解脱
  四摄法
  四缘
  四流
  四疑
  四缚
  四障
  四相
  四惑
  四微
  四种相劫
  四生
  四土
  四田
  四恩
  五敎
  五觉
  五禅
  五衍
  五位
  五根
  五力
  五隂
  五蕴
  五分法身
  五香
  五乗法身
  五眼
  五戒
  五盖
  五住
  五住
  五相
  五障
  五利使
  五钝使
  五浊
  六通
  六波罗蜜
  六度
  六妙门
  六欲
  六贼
  六根
  六尘
  六识
  六入
  六如
  六大
  六震动
  六法平等智力
  七满
  七菩提分
  七无上
  七最胜
  七浄华
  七圣财
  七情
  七漏
  八还
  八敎
  八闗
  八识
  八垢
  八自在
  八正道
  八胜处
  八解脱
  八风
  九定
  九带
  九根
  九结
  十身
  十种喻身
  十地十天
  三千大千世界
  十世界
  十法界
  十定
  十忍
  十通
  十行
  十信
  十住
  十囘向
  十力
  十神力
  十度
  十智
  十蔵
  十持
  十化
  十禅
  十普门
  十无碍
  十谈
  十缚
  十习
  十二因缘
  十二
  十六妙观
  十八不共法
  二十一空
  三十七品
  四大部经
  隋佛经三部
  三录

  三敎优劣
  四佛
  四方佛
  佛三刼
  七佛
  二十八祖
  六祖
  三弟子
  十大弟子
  罗汉十八尊者
  三门
  狮象二好
  八部龙神
  佛六姓
  佛十号
  降生四瑞
  四佛身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有十恼
  佛应四处
  五时説法
  天雨四花
  阎浮提中二像
  龙象二比
  三兽渡河
  变相五牛
  四姓出家
  四圣僧
  四部众
  七众
  比丘四义
  逹摩六宗
  六祖二派
  南岳二派
  青源三派
  五宗
  五敎
  莲社十八贤
  三支
  东阳二干
  三生
  六时经行
  五种梵音
  出世五食
  苾蒭五徳
  五精舍
  雁堂五层
  五香水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二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释氏
  一相一味【法华经如来説法】
  一相即眞如相 一味即一乗理
  二土【观疏】
  秽土释迦所主【娑婆杂恶荆棘瓦砾不净充满】净土弥陀所主【安养清净池流行树次于泥洹皆正定聚】
  二宗
  智光禀龙树大士依般若中观等经论立法性宗【空】戒贤禀弥勒无着依深宻瑜伽等经论立法相宗【有】
  二谛【明集昭明太子问答】
  一真谛 二俗谛【亦曰世谛】
  二智【维摩】
  权智 实智
  二门【示苦乐二土开折摄二门】
  苦以折伏【折则激其顽迷令厌五欲轮回而欲出离】乐以摄受【摄则惕其懈怠俾忻净土庄严而乐往生】
  二障【圆觉经】
  一事障【于世间事处生着】二理障【于眞空义处生着】
  涅槃三门
  空门 无相门 无作门
  三寳【依之修行则出三界世间珍重无与为伍故名为寳】
  佛寳【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法寳【理幽微正教精诚】僧寳【禁戒守真威仪出俗】 梵语佛佗达摩僧伽即三寳【浮屠即佛佗之转音唐人牵呼僧与塔为浮屠者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三归
  三宗
  眼宗 身宗 心宗
  三身【圆觉经六祖云若悟三身即名四智】
  觉性法身 觉相报身 觉用化身 寳王云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 又毘卢遮那清净法身卢舍那圆满报身释迦牟尼千百亿化身
  三心
  大智心 大悲心 大愿心
  三明【大经能除三愚故谓之明】
  一天眼智明【现在】二防命明【过去】三漏尽智明【未来】
  三觉【释典】
  一自觉【谓觉悟真性了惑虚妄】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处有情界】三觉行圆满【谓穷源彻防行满果圆】
  三观【法华经】
  空观【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徳】假观【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徳】中观【破无明惑证一切防智成法徳身】 圆觉经奢摩佗以寂净为相即空观三摩提以幻化为相即假观禅那以离前二相即中观 闻思修亦为三观
  三檀【疏钞】
  资生檀【布施】无畏檀【持戒忍辱】法檀【精进禅定智慧也】
  三【法华经】
  着如来衣修寂灭忍【忍辱】坐如来座修中空【法空】入如来室是无缘慈【慈悲】
  三慧【亦曰三观】
  闻而不聴无受润因 听而不思无深防趣 思而不修终无证理
  三藏
  修多罗藏【理也经也】阿毗昙藏【法也论也】毗尼藏【戒也律也】 经律论咒为四法寳
  三学
  律【被于身为律】法【説于口为法】禅【行于心为禅】
  三乗法门【三车之教】
  大乗【菩萨如大车能普度一切众生】中乗【圆觉之人半为人半为已如车之中】小乗【阿罗汉独了不度人如小车惟自载而已】 一日小乗大乗最上乗
  三乗【法华经】
  一声闻乗【罗汉悟四谛而得道】二缘觉乗【辟支悟十二因缘而得道】三菩萨乗【行六度而得道】
  三车【同上】
  羊车喻声闻乗 鹿车喻缘觉乗【一曰辟支佛乗】牛车喻菩萨乗【一曰大乗】 大白牛车即一佛乗也
  三元门【古禅师云此是佛祖正见学人若不达此三元别有悟懈皆是邪见】
  体中元【函盖乾坤句】句中元【随波逐流句】元中元【截断众流句】
  三解脱【法数】
  性浄解脱 实慧解脱 方便浄解脱
  三解脱门
  定解脱门 无相解脱门 无愿解脱门
  三句法门【杜鸿渐问无住禅师无忆无念无妄三句法门是一是三师曰非一非三】
  无忆为戒 无念为定 无妄为慧
  三要法
  防非止恶曰戒 六根渉境心不随缘曰定 心境俱空照览无碍曰慧
  三法要【金陵语録】
  戒生定 定生慧 慧生八万四千法门
  三因
  正因 了因 缘因
  三縁【语録皆令解脱】
  一了自巳轮回 二为绍隆三寳 三为六道四生
  三空室【法堂赞住心三空室是名三归处】
  人空 法亦空 二空亦复空
  三有
  欲有 色有 无色有
  三界【楞伽云共二十八天】
  欲界 色界 无色界
  二十八天
  四大王天【四王持国増长广目多闻】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欲界无禅】梵众天 梵辅
  天 大梵天【初禅三】少光天 无量光天 光音天【二禅三】少净天 无量净天 遍净天【三禅三】无云天 福生天 广果天 无想天 无烦天 无热天 善见天 善现色天 究意天【四禅九色界十八天独行无天未尽形累】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非想处天【无色界四天身心戒尽定性见前】
  三际【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亦名三世即过去未来现在也】
  无前际 无后际 无中际
  三世舍
  过去舍【过去心不可得】见在舍【现在心不可得】未来舍【未来心不可得】
  三舍
  大舍【内外身心一时俱舍】中舍【行道布徳无所希望】下舍【修行众善有所希望】
  三障
  恶道离业障而入人天 人天离事障而入二乗二乗离理障而入菩萨
  三漏
  欲界诸爱名欲漏 上二界爱名有漏 三界无明名无明漏
  三苦
  一苦苦【若根若境乖违逼迫】二壊苦【因乐变异生诸忧恼】三行苦【念念迁谢之相】
  三业【楞伽经即十恶】
  身三【杀盗淫也】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也】意三【贪嗔痴也】 身三口四亦为七支业意三亦爲三业
  三灾【俱舍劫章】
  饥馑 疾疫 刀兵【小三灾】火 水 风【大三灾】
  三旛【消一无于三旛言三旛虽行会为一同归于无也】
  色 空 观
  三轮【金刚经三轮体空谓三者皆不可得言无住相布施也】
  施者 受者 及所施物
  三衣
  僧伽黎【即大衣】郁多罗僧【即七衣】安陁防【即五衣】
  三印
  印空 印水 印泥
  四界【按佛经无阳界称三界】
  天界 地界 水界 阳界
  四轮【此四轮者天地之所以成也】
  风轮 水轮 金轮 地轮
  四轮【戒论欲摧八难当习四轮】
  生中国轮【摧三途北洲长夀夭难】修正愿轮【摧世智辨聪难】植善轮【摧盲聋瘖痖难】近善人轮【摧佛前佛后难】
  四大【空品四大本空五蕴非有】
  地 水 火 风 古佛偈假借四大为身骨肉为地涕唾精液为水暖气为火骨节运转为风
  四纒【楞严经佛告阿难则汝身中繇此四纒分汝堪圆妙觉明心为视为聴为觉为察】
  坚相为地 润湿为水 暖触为火 动摇为风
  四希有【涅槃经】
  时希有旷劫难值 处希有三千唯一 徳希有福慧超胜 事希有神通方便
  四难
  诸佛难値 人身难得 好时难逢 大善难修
  四果
  预流果【须陀洹也】一来果【斯陀含也】不来果【阿那含也】无生果【阿罗汉也】
  四果【婆娑云大乗四果】
  初地生如来家是初果 天地得授记是二果 十地得授记是三果 佛地证无学是四果
  四义喻海【长水云】
  永絶百非如海甚深 包含万有如海广大 无徳不备如海珍寳 无法不现如海现影
  四教
  藏者【文能含理理能含文】通者【通前藏教通后别圆】别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圆者【圆名圆妙圆顿圆足】
  四法【法华经】
  一为诸佛防念 二植众徳本 三入正定聚 四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四满【占察论四满成佛】
  信满 解满 行满 证满
  四禅
  初禅性无忧故 二禅心无苦故 三禅极悦随故四禅苦乐二忘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又初禅【有寻】
  【有伺】二禅【无寻惟伺】三禅【无寻无伺】四禅【舍念法事】
  四徳【序早净六根速成四徳】
  常【不迁不变】乐【不受二边】我【得大自在】净【三惑清净】
  四愿【释典】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智【楞严经若悟三身即名四智】
  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四智【智论】
  道慧智【见道实性实性中得开佛智见】道种智【知十法界诸道种别解惑之相一一皆示佛知见】一切智【知一切法一相寂灭即悟佛知见】一切种智【知一切法一相寂灭种种行见即入佛知见】
  四谛【永嘉云此小乗所修四谛法也】
  知苦常懐厌离【苦谓生老等】断集恒畏其生【集谓聚集等】证灭独契无为【灭谓壊灭】修道唯论自度【道谓修行】
  四正勤
  精进根【灵苖滋】精进觉【心心警策】精进力【毫厘不屈】正精进【不堕邪习】婆娑云断已生恶法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防
  流水増已生善如漑甘果栽未生善如钻木出火
  四神足【婆娑云】
  集定断行具神足 心定断行具神足 精进定断行具神足 我定断行具神足
  四神定【同上】
  定根【深自幽逺】定觉【寂而常照】定力【魔不能动】正定【入佛三昧】
  四静虑【同上】
  初离生喜乐 二定生喜乐 三离喜妙乐 四舍念清净
  四如意足【同上】
  一欲【布向慕乐欲为主】二念【一心正住精进为主】三进【精进无间心为主】四慧【心不驰散思惟为主】
  四念处住【阿难问依阿修罗道】
  一观身不浄【自他身一切色法皆不浄】二观受是苦【三受若违若顺皆是苦】三观心无常【心主不住本性流动念念无常】四观法无我【善恶无记计我能行求不可得】
  四信业【起信论】
  一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信佛【有无量功徳常念恭敬愿求一切智故】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诸波罗故】四信僧【能修行自利利它乐亲近求学故】
  四自在法【自在王经】
  一戒 二神通 三智 四慧
  四无碍
  一义无碍智【知诸法性义了了通达】二法无碍智【诸法名字分别无滞】三词无碍智【辨説无碍令各得解】四乐説无碍智【十二部经随根性为説】
  四无畏【智论于大众中广説自它智断既决定无所失则无恐惧之相】
  一一切无畏 二漏尽无畏 三説障道无畏四説苦尽无畏
  四欢喜法
  一俭素欢喜【能引少欲乐】二积学梵行欢喜【能引逺离乐】三无悔欢喜【引三摩地乐】四乐断乐修欢喜【防引三菩提乐】
  四心【菩萨四心】
  广大心 胜心 常心 不颠倒心
  四无量心
  大慈【授与饶益】大悲【除去哀损】大喜【庆慰】大舍【亲】
  四威仪
  行 住 坐 卧
  四解脱【净名释注】
  出家离土欲 行禅离愦乱 智慧离妄想 涅槃离生灭
  四摄法【法华】
  一布施【乐财者以财施乐法者以法施】二爱语【以软语随顺安慰一切众生】三利行【随起身口意行令各霑利益】四同事【和光同事令其各得沾益】
  四縁
  因縁【诸法和合】次第縁【心心数法】所缘縁【法无所依】増上縁【法无可得】
  四流【头陀寺碑彼岸者引之于有则髙谢四流推之于无则俯六度】
  欲流 有流 无明流 见流
  四疑【楞严经阿难所起四疑即是对破八还之惑】
  物我疑即对明暗还【照物则明执我则暗】广狭疑即对通塞还【广容则通狭局则塞】是非疑即对缘空还【是则成缘非即皆空】断常疑即对尘霁还【常缘为尘自然为霁】
  四缚【唯识论不出三界不得解脱故名亦曰四结】
  一贪 二嗔 三戒取 四见取 去贪嗔加欲取我语取为四取
  四障【圆觉经】
  惑障 业障 报障 见障
  四相【同上以自他憎爱解】
  我相【我是自在之名】人相【人为主宰之目】众生相【众生取续前羲】夀者相【夀者取接后名】 唯识论生相谓本无今有住相谓生位暂停异相谓住别前后灭相谓暂有还无
  四惑【同上亦名四烦恼】
  我痴 我见 我慢 我爱
  四微【释典】
  色 香 味 触 合四大为八法亦名八有色
  四种相劫【释典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世界成而即住住而续壊壊而复空空而有成连环无端都将成住壊空八十辘轳结算一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为始结之极数所谓一大劫也】
  成 住 壊 空
  四生【瑜珈经】
  舍藏而出曰胎生【人兽之】依殻而延曰卵生【禽鸟之】假润而生曰湿生【鱼蛙之】无而忽有曰化生【蚕蝉之】
  四土【天台浄名佛説世间随见有四种国土不同】
  世间所见瓦砾荆谓之凡圣同居土 罗汉见为七寳琳琅谓之方便有余土 菩萨见为浄妙五尘谓之实报荘严土 诸佛见为法身秘藏谓之常寂光土
  四田【见法论】
  供父母曰恩田 供三寳曰敬田 供贫病曰悲田总名曰福田
  四恩
  国王 诸佛 父师 施主
  五教【浄因继成云】
  如愚法小乗教【乃有义】如大乗始敎【乃空义】如大乗终敎【乃不有不空义】大乗顿敎【乃即有即空义】一乗圆敎【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义】
  五觉
  众生觉 声闻觉 二乗觉 菩萨觉 佛觉
  五禅【灯录禅有浅深阶级】
  外道禅【欣上厌下而修】凡夫禅【正信因果亦欣厌而修】小乗禅【悟我空偏眞之理而修】大乗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眞理而修】最上乗禅【悟息本来清浄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依此而修亦名如来清浄禅宗宻禅】
  五衍【栁子头陀寺碑注即五乗也】
  一人 二天 三声闻 四辟支佛 五菩萨
  五位
  下贤 中贤 上贤 圣 菩萨
  五根【能生圣道故名为根】
  信根【能入法海】念根【住持不忘】精进根【念兹在兹】定根【湛寂灵通】慧根【明辨实谛】
  五力【即五根増长具有大力故名为力】
  信力【一念万年】念力【全清絶照】精进力【尘劫无怠】定力【须弥髙固】慧力【摧邪显正】
  五隂【佛书即五蕴】
  色隂【厯歴分明】受隂【须絶在心】想隂【心缘此理】行隂【行因此理】识隂【污秽眞性】
  五蕴【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者皆能盖覆眞性封蔀妙明故谓之蕴又名五众】色【众生所执根身器界质碍形量之物】受【现前领纳违顺二境能生苦乐者】想【缘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境者】行【念念迁流】识【明了分别】
  五分法身
  戒【超色隂】定【超受隂】慧【超想隂】解脱【超行隂】知见【超识隂】
  五香【璎珞云五分法香】
  戒香摄身 定香摄意 慧香摄乱 解脱香摄倒见 知见香摄无明
  五乗法身
  实相法身 功徳法身 法性法身 应化法身虚空法身
  五眼【涅槃经颂】
  天眼通非碍 肉眼碍非通 法眼惟观俗 慧眼了知空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法华经五耳五鼻五舌五身
  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并不食肉不贪嗔不邪见不毁谤不欺诳为十戒
  五盖【天台赋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防】
  贪欲 嗔恚 睡眠 调戏 疑悔
  五住
  见为一住【各见一切处住也】思惑分三【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尘沙无明合为一住 又上二句爲四住
  五住
  资粮住 功行住 通达住 修习住 究竟住
  五相【首楞云】
  五隂【五蕴】六入【六根】十二处【根尘】十八界【加六识】七大【四大加空觉识】
  五障【法华】
  欺为信障 怠为进障 嗔为念障 恨为定障怨爲慧障
  五利使【亦名五见】
  一身见【谓起我身之见】二边见【谓起边傍之见】三戒取【谓起着我能持之见】四见取【谓起自负所见之见】五邪见【谓起邪外不正之见】
  五钝使【较五利稍爲重滞故名钝使】
  贪 嗔 痴 慢 疑 合五利使爲十烦恼
  五浊【弥陀经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即释迦所主大千世界也】
  劫浊 见浊 烦恼浊 众生浊 命浊
  六通【经云六通者三乗之功徳也】
  一天眼通【见逺方色】二天耳通【闻障外声】三身如意通【飞行显即神境通】四他心通【水镜万虑】五命通【神知已往】六漏尽通【慧解累世】
  六波罗【梵语波罗华言到彼岸五者为舟般若爲导导则絶有相之流升无相之彼岸也】檀波罗【布施 如防】尸罗【持戒 如舵】羼提【忍辱 如蓬簟】毘利【精进 如篙棹】禅定【静虑 如碇石】般若【智慧如】
  六度【即六波罗蜜 止观云六度对治六蔽】
  布施【治悭贪】持戒【治破戒】忍辱【治嗔恚】精进【治懈怠】静虑【治散乱】智慧【治愚痴】 涅槃经布施以广仁义持戒以守信忍辱以爲谦精进以思敬禅定以守静智慧以通理加方便智度愿度力度爲十度
  六妙门【释敎】
  一数息【摄心在息从一至十】二随息【细心随息知出知入】三止【息心浄虑】四观【分别推析】五还【转心返照】六净【心无所依妄波不起】
  六欲【浄名经】
  一色 二形貌 三威仪恣态 四言语音声 五细滑 六人相【男女形相】
  六贼
  眼【喜怒相亲】耳【聼审相续】鼻【爱憎香臭】舌【尝味甘苦】身【贪嫌涩滑】意【常审思量】
  六根【浄名经亦名六触六情又名六想六爱】
  眼所见处 耳所闻处 鼻所香处 舌所味处身所触处 意所思处
  六尘【以其污人之浄心故曰尘】
  色【形显质碍】声【反闻成迷】香【薫莸自知】味【酸醎迁怒】触【泠暖劳苦】法【万般纷纭】
  六识
  眼识【黄不眞】耳识【苦乐音异】鼻识【观气旋光】舌识【辨説邪正】身识【随机见仪】意识【缘虑循空】 合根尘识为十八界
  六入【空品以互相渉入为义又名六受】
  眼入色 耳入声 鼻入香 舌入味 身入触意入法
  六如【金刚经亦曰六观】
  梦【从虚妄见】幻【从颠倒起】泡【不可乆立】影【从业缘现】露【见睍则睎】电【速灭不住】
  六大【行法云亦名六界】
  地大【坚凝窒碍】水大【润下滋爱】火大【炎上生嗔】风大【鼓籥燥动】空大【不见边表】识大【方法本原】 楞严经地水火风加空觉识为七大
  六震动【佛説法时普佛世界六种震动震即是声动即是形】
  摇飏不安曰动 自下升髙曰起 忽然腾举曰踊有声曰震 雄雄抑曰吼 呼嗑发响曰
  击
  六法平等智力
  一如响平等智力 二如镜像平等智力 三如幻平等智力 四清浄平等智力 五世法平等智力六集因缘平等智力
  七满【佛身七处满】
  头 两手 两肩 两足
  七菩提分【即七觉支觉即菩提支即分谓分分随宜而用也】
  一择法【观诸法时善能觉了拣别眞伪故】二精进【修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故】三喜【心得法喜时善能觉了不随顚倒之法而生喜故】四除【除诸见烦恼时善能觉了断絶虚伪不损眞正善根故】五舍【舍所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取舍虚伪永不追忆故】六定【发诸禅定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故】七念【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沈没当念用择喜进三支察而起之若心得动当念用除舍定三支摄而伏之念念调和使中适故】
  七无上
  身无上 道无上 正见无上 智无上 神力无上 断障无上 住无上
  七最胜【瑜珈】
  安住最胜 依止最胜 竟乐最胜 事业最胜巧便最胜 囘向最胜 清净最胜
  七净华【净名经】
  一戒净【身口意始终净】二心浄【三乗制烦恼断结漏尽】三见净【见法眞住不起妄想】四度疑【见染断疑】五分别道【是道宜行非道宜舍】六断知见【所行所断通达分明】七涅槃
  七圣财
  信 精进 戒 惭愧 闻舍 忍辱 定慧
  七情
  喜 怨 忧 惧 爱 憎 欲
  七漏
  一见自性 二诸根相应 三忘所依 四恶所引五亲近所发 六爱所杂 七念所知障
  八还【楞严经】
  明还日轮 暗还黒月 通还戸牖 壅还墙宇缘还分别 顽虚还空 蔚还尘 清明还霁
  八教
  顿教【不从渐来直説于人】渐敎【中间三昧次第调停】秘宻敎【同听异闻互不相知】不定敎【闻小证大闻大证小】藏敎【经律论三各含文理】通敎【三乗共行钝同三藏利通别圆】别敎【独菩萨法次第修证】圆敎【八法满足一切圆融但化最上利根之人】
  八关【婆娑云斋以不过中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又名八支斋法故言八不言九也】不杀 不盗 不婬 不妄语 不饮 不坐髙广牀 不着花鬘璎珞香油涂身薫衣 不自歌舞徃听 不过中食
  八识【楞伽经】
  眼 耳 鼻 舌 身为五识 意为六识 送爲七识 舍藏爲八识
  八垢【即八妄想】
  念烦恼 不念烦恼 念不念烦恼 我烦恼 我所烦恼 自性烦恼 差别烦恼 摄受烦恼
  八自在
  眞常 真乐 眞我 眞浄 眞无常 眞无乐眞无我 眞无浄
  八正道【亦曰八正门又名八筏】
  正见 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精进 正定正念 正命 八圣道无正精进而有正方便
  八胜处
  追相超胜 色界超胜 内外超胜 眞空超胜妙识超胜 空无超胜 非想超胜 想定超胜
  八解脱【法华经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观内有色外亦观色解脱 观内无色外亦观色解脱【背弃色爱心初禅二禅】内外诸色解脱【背弃不浄心三禅】空无边处解脱【弃下地法】识无边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非非想处解脱【三者非弃下地法四禅四空】灭受想处解脱【背弃一切有缘心位过三界】
  八风
  利【得可意事】衰【失可意事】毁【不现前诽谤】誉【不现前赞美】称【现前赞美】讥【现前诽谤】苦【徧身心】乐【适悦身】
  九定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非想处 灭受想处
  九带【浮山远録公编禅家为九带集】
  一佛正法眼藏带 二佛法藏带 三理贯带 四事贯带 五理事从横带 六屈曲垂带 七妙叶兼带 八金针双销带 九平懐常实带
  九根
  信根 精进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乐根 舍根 意根
  九结【释典】
  爱 恚 慢 无明 见 取 疑 嫉 悭
  十身
  自身 众生身 国王身 业报身 声闻身 圆
  一觉身 菩萨身 智身 法身 虚空身
  十种喻身【浄名经】
  聚沬【喻不可撮摩】泡【喻不得乆立】炎【喻从浊爱】芭蕉【喻中无有坚】幻【喻从顚倒起】梦【喻为虚妄见】影【喻从业缘现】响【喻属诸因缘】浮云【喻须臾变灭】电【喻念了不住】
  十地十天【大藏一览集】
  一欢喜地【证圣位故】名忉利天 二离垢地【身心清浄】名夜摩天 三发光地【智已生明】名兜率陀天 四焰慧地【妙解廓然】名化乐天 五现前地【通达眞俗】名大梵天 六难胜地【功行超越】名他化自在天 七逺行地【随方应化】名光音天八不动地【忍智自如】名遍净天 九善慧地【通力自在】名广果天 十法云地【大智圆明】名自在天
  三千大千世界【以其三次言千故曰三千大千】
  小千 中千 大千
  十世界
  银色世界 妙色世界 莲花色世界 薝葡色世界 优鉢罗花色世界 金色世界 寳色世界金刚色世界 颇黎色世界 平等色世界
  十法界
  慈心 悲心 息心 浄心 善心【五乐以善心为根本】贪心嗔心 痴心 悭心 杀心【五苦以杀心为根本】
  十定【华严经】
  普光明三昧【身土重重相入周遍广大无尽限故】妙光明三昧【明自佗境界身心无碍】次第徧往佛土神通三昧【以如幻智应物动寂依根本智恒无往来复此延住】清浄心行三昧【过阿僧只世界诸佛所花香供养勤求妙法】知过去荘严藏三昧【知过去诸佛出现刦利度生夀命次第】智光明藏三昧【未来刦中诸佛已未设法皆悉能知】了知一切世界佛荘严三昧【能徧入十方世界见一切佛敎化荘严】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人身入夜乂身出乃至刹那入三世起等】法界自在三昧【自身毛孔入此三昧而作佛事得法界自在】无碍轮三昧【住无碍三业佛土成众生智转浄法轮绍诸佛种】
  十忍【同上】
  戒忍 定忍 慧忍 解脱忍 解脱知见忍 空忍 无相忍 无愿忍 无常忍 无生忍
  十通【同上】
  他心通 天眼通 命通 未来通 天耳通无作通 言音通 色身通 真俗通 灭尽通
  十行
  欢喜【始入法界不为邪动】饶益【常化众生使得法利】无违逆【常修善法谦下恭敬】无屈挠【行大精进令一切至究竟涅槃】无痴乱【不为无明之所失乱】善现生生【常在佛国中生】无着于我【我所一切皆空】难得成就【难得善根】善法【説法授人成佛则】真实【二谛非如亦无非非相】
  十信
  信心【信常住理】念心【忆念无忘】精进【真精进】慧心【心精智慧】定心【周徧湛寂】不退【定光无退】回向【囘向佛地】防法【保持不失】戒心【安住无失】愿心【十方随愿】
  十住
  发心【于诸劫中行十信心不作邪见广求智慧】治地【常随空心行诸法门】修行【长养众善】生贵【身在佛家种性清浄】具足方便【多习无量善根】正心【成就第六般若法门】不退【入于无生毕竞空界】童眞【不生邪倒破菩提心】法王子【从佛王教而生于解当绍佛位】灌顶【观空无相得无生心法水灌顶】
  十囘向
  一救防众生离众生相【以无相心常行六道而入果报不受而受】二不壊【观一切法有受有用念念不住】三等一切诸佛【三世佛法一切时行】四至一切处【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土供一切佛】五无尽功徳藏【以常住法授与前人】六入一切平等善根【行无漏善善而不二】七等随顺一切众生【观善恶无二一相】八眞如相【心得自在等三世佛常照有无】九无防无着解脱【以般若照三世诸法是一合相】十八法界无尽【觉一切法中道无相】
  十力【法华经】
  一是处非处【知一切因缘果报定相从如是因缘生如是果报不生果报悉知之】二业智【知一切众生过现未来诸业诸受】三定【知一世诸禅三昧】四根【知它众生诸根上下】五欲【知它众生种种欲乐】六性【知世间种种性】七至处【知一切道至处相】八命【知一世乃至百十世姓名苦乐夀命长短等】九天眼【见众生生时死时苦道恶道等】十漏尽【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
  十神力【同上】
  出广长舌 通力放光 摄舌放光 俱共弹指六种震动 普见大防 空中唱声 发言归命遥散寳物 世界无碍
  十度【华严经后四度助前六度】
  施 戒 忍 进 定 慧 方便 愿 力 智
  十智【同上】
  无碍智 无着智 无断智 无痴智 无异智无失智 无量智 无胜智 无解智 无夺智又曰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智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间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间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十藏【同上】
  信藏 戒藏 惭藏 愧藏 闻藏 施藏 慧藏念藏 持藏 辩藏
  十持【同上】
  佛持 法持 僧持 业持 烦恼持 愿持 供养持 行持 劫持 智持
  十化【同上】
  成等正觉 成熟有缘 授菩提记 随众生心随众生解 住于大舍 入诸聚落 摄诸浄信调恶众生 现诸神通
  十禅【妙元云出家清浄禅】
  近善知识清浄禅 阿兰若处禅 离戏论愦閙禅身心柔软禅 智慧寂静禅 一切音声禅 七
  觉八道禅 离味着烦恼禅 通明清浄禅 内智方便游戏神通禅
  十普门【法华经】
  一慈悲普 二誓普 三修行普 四断惑普五入法门普 六神通普 七方便普 八説法普九成就众生普 十供养诸佛普
  十无碍【浄土指归】
  心境一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修性不二【全性成修全修成性】因果理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眞俗双泯【空则心佛叵得假故心佛宛然】依正互融【依正荘严惟心发现】胜劣同体【应机大小法体不动】一多相见【见一佛即见十方佛】广狭自在【尘同法界刹不离尘】古今无间【观彼乆远犹若今日】寂用无碍【不起灭定现诸威仪】
  十谈
  一乗妙道 不二法门 法华三昧 楞严四珠五眼分明 六通自在 契七觉支 八解脱九习浸消 十相具足
  十缚【垂裕论】
  忿恚曰嗔 覆自罪曰覆 意识昏迷曰睡 五情暗防曰眠 嬉游曰戏 三业躁动曰掉 屏处起罪不自羞曰无惭 露处起罪不羞佗曰无媿财法不能施曰悭 佗荣心爇恼曰嫉
  十习
  淫 贪 慢 嗔 痴 诳 怨 见 枉 讼
  十二因缘【释典此名顺观流转门若无明灭则一切皆灭名逆观还灭门】
  无明缘行【因眼见色而生爱为无明为爱造业为行】行缘识【至心专念为识】识縁名色【识共色行曰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处生贪曰入】六入缘触【因入求爱为触】触缘受【贪着心是受】受缘爱【纒绵不舍是爱】爱缘取【求是等法名取】取缘有【如是法生名有】有缘生【次第不断名生】生缘老病忧悲苦恼【次第防絶故名】
  十二【金刚经缺非有色非无色二】
  卵生【鱼鸟龟蛇】胎生【人仙龙畜】湿生【含蠢蠕动】化生【转蜕飞行】有色【休咎晴明】无色【空散销沈】有想【神魂精灵】无想【土木金石】非有色【如水母之】非无色【如咒诅厌生之】非有想【异质相成如蒲芦之】非无想【附块为如土枭之】
  十六妙观
  初日观 二水观 三地观 四树观 五池观六总观 七华座 八像观 九佛身 十观音十一势至 十二普观 十三杂观 十四上品三十五中品三 十六下品三
  十八不共法
  身无失【行无不是】口无失【言无不法】意无失【念无不正】无异想【正信调直】无不定心【动而当静】无不知已舍【善恶诸法】欲无灭【不厌小善】精进无灭【动静平常】念无灭【善心澄湛】慧无灭【平实明了】解脱无灭【缚脱无二】见知无灭【遍知普见】身业【遂智慧行】口业【游智慧行】意业【随智慧行】身去无不了【所修所行】未知无不行【所记所报】见在无不在【现受二乗】
  二十一空
  内空【六根无体】外空【六尘无相】内外空【六识无有】空空【病去药除】大空【小乗法无】小空【四果相无】胜义空【功用段现】有为空【生灭相无】无爲空【无相亦空】毕竟空【诸相法尽】无除空【不见终始】散空【和合二离】无变异空【如如智力】本性空【法本常无】自相空【不待彼无】共相空【自他相尽】一切法空【皆不可得】不可得空【可亦不可】无性空【假縁即无】自性空【体本虚无】无性自性空【俱无亦无】
  三十七品【法华经】
  四念处【念以观法】四正勤【勤以进修】四神足【足以证】五根【根不能防】五力【力能不屈】七觉支【觉能决了】八正道【正能总摄道品为助乃成佛果】
  四大部【共六十四函】
  大般若经【四十函】大寳积经【十二函】大涅槃经【四圅】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函】
  隋佛经三部【志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大乗 小乗 杂经 疑经别爲一部 又论戒律记凡十一种
  三録
  开元録【僧智升撰】正元録【圆升撰】续正元録【圆照续】

  三敎优劣【李士谦荅客问】
  佛日也 道月也 儒五星也
  四佛【楞伽经】
  化佛【随机赴感】报生佛【酬其往因】如如佛【理体无二】智慧佛【本觉显照】
  四方佛【老明经】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矗】佛 南方欢喜世界寳相佛西方安养世界无量佛 北方莲华荘严世界微
  妙声佛
  佛三劫【即三祗】
  初劫释迦佛 二劫寳髻佛 三劫然灯佛
  七佛【地持经】
  一毘婆尸【此云胜观释迦于此佛世初种相好故为七佛之首】二尸弃【此云持髻】三毘舍浮【此云徧一切自在荘严劫最后一佛】四拘留孙【此云所应断贤劫第一佛】五拘那舍牟尼【此云金色仙贤劫第二佛】六迦叶【此云饮光贤劫第三佛人夀减至二万嵗时出】七释伽牟尼【此云能仁寂黙贤劫第四佛人夀百嵗时出】
  二十八祖【自释迦世尊而下为迦叶阿难至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
  摩诃迦叶尊者 阿难 商那和修 优婆毱多提多迦 弥遮迦 婆须 佛防难提 伏防多 脇尊者 富那夜奢尊者 马鸣大士 伽毗罗 龙树 迦那提婆 罗防罗多 僧迦难提迦那舍多 鸠摩罗多 阇夜多 婆修盘头 摩那罗 鹤勒那大士 师子尊者 婆舍斯多 不如宻多 般若多罗 菩提达摩尊者【达摩梁武帝时入中国为初祖】
  六祖【梁通天元年达摩来自西土为中国初祖至慧能为六祖而衣鉢絶】
  初祖达摩圆觉禅师【姓刹利帝本多菩提多罗】二祖慧可大祖禅师【姓卢名神光】三祖僧璨镜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姓司马】五祖忍大满禅师【姓周】六祖慧防大鉴禅师【姓卢】
  三弟子【清浄法行经佛遣震旦敎化】
  儒童菩萨彼称孔子 净光菩萨彼称顔囘 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十大弟子【白居易三敎论衡如仲尼之有十哲】
  迦叶 阿难 须菩提 舍利 弗迦旃 延目干连 阿难律 优波离 罗防罗
  罗汉十八尊者
  宾波罗颇罗堕阇 迦诺迦防蹉 迦诺迦防厘堕阇 苏频陁 诺矩罗 防陀罗 迦哩迦 代阇罗弗多罗 戍博迦 半托迦 怙罗 那迦犀那因掲陀 戊那波斯 阿只多 注茶半托迦
  都难提多罗 宾头卢
  三门
  观音耳门 文殊眼门 普贤心门
  狮象二好
  文殊之学得于智【智之勇猛精进莫狮子若故文殊之好在狮子】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象若故普贤之好在象】
  八部龙神
  天龙 夜乂【贵人一名轻捷】干闼婆【天乐神】阿修罗【不饮酒有大势力】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似人头有角】摩防罗迦【大防神】人非人等
  佛六姓【释迦方志净饭远祖舍国修行受瞿昙姓惟释迦慈悲充积故厯刦生于瞿昙种中】一曰瞿昙【此云纯淑又云地最胜即大茅草王之姓也】二曰甘蔗 三曰日种【大茅草王出家学道成王仙弟子以笼盛悬树上滴血于地出二甘蔗曰炙出一男一女即善生与妃】四曰释迦【此云能仁昔甘蔗王斥四子于雪山北以徳化人成大国】五曰舍夷【贵姓也以住释迦大树林故名舍夷祈耶】六曰刹利【王种也此云田主劫初人食地味人情渐伪各有封植乃立有徳者主之也】
  佛十号【法华经凡证佛位者皆具十号注十号初言本终言迹中言徳也】
  如来【无虚妄故又云如来六通号也从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应供【堪为人天福田道成徳备应受供养故】正徧知【徧知法界一尘不立万徳皆备】明行足【具正明故福慧两严知行并极故】善逝【不还来故随流自至处处称尊故】世间解【知三世间】无上士【无与等故超万象而独尊轶羣圣而独出故】调御大夫【调佗心故制诸外道降伏魔怨故】天人师【为众生眼模范人民仪刑释梵】佛【自觉觉佗觉行圆满】世尊【具兹十徳世出世间之所宗主故名世尊】
  降生四瑞【迦谱】
  放光普照大千大地 十八相【动】魔宫 蔽日月无光 八部悉皆振动
  四佛身【涅槃经】
  法身 报身 应身 化身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释氏书言世尊具】
  三十二相初自足下安平终至顶相髙圆犹如天子也 八十种好初自指爪独长终至胷万字相
  佛有十恼【法苑珠林】
  一六年苦行 二孙陀利谤 三金枪 四麻麦五瑠璃王杀释种 六乞食空鉢 七旃遮女谤八调达推山 九寒风索衣 十双树背痛
  佛应四处【涅槃经波罗柰即鹿野苑最初説四谛处】
  降生维卫国 成道摩竭提 説法波罗柰 入灭拘尸那
  五时説法【释迦如来説法四十九年适时而进天台智者判释凡为五时】
  一最初成道于三七日説华严经譬日出先照髙山第一时 二于鹿苑十二年中説四阿舍小乗经譬日照幽谷第二时 三于诸处八年中説诸大乗经譬食时第三时 四于舍卫国诸处二十二年中説诸部般若经譬禺中第四时 五于阇崛穴山娑罗树间八年中説法华涅槃经譬日轮当午第五时
  天雨四花【法华经佛説此经天雨注曼陀罗此云柔软曼殊沙此云适意散四华者翻破四大故】曼陀罗华 摩诃曼陀罗华 曼殊沙华 摩诃曼殊沙华
  阎浮提中二像【阿含经】
  优填王以牛头旃檀作佛像 波斯匿王以紫磨金作佛像
  龙象二比【智度论以负荷大法者比之龙象】
  水行中龙力大 陆行中象力大 海録碎事法中龙象波罗提人中师子晋天竺法佛防斯那僧中鸾凤光统律师流支三藏释门瑚琏智聚法师法门领袖奘法师
  三兽渡河【娑罗论喻三乗所得有浅深】
  兔渡则浮 马渡及腹 象渡彻底截流
  变相五牛【灯録大安和尚牧牛序尝画五牛为喻理直而简】
  一体纯白【喻真性无染】二首渐黒【喻迷真起妄】三体纯黒【喻业婴纒】四首渐白【喻去妄为真】五又纯白【喻复本还原】
  四姓出家【四河入海同一醎味四姓出家同名释氏】
  一刹帝利【此云王种】二婆罗门【此云浄行】三吠奢【此云商贾】四首陀【此云农田】
  四圣僧
  道果僧 菩萨僧 佛应化僧 圣应化僧
  四部众
  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七众【圆觉经】
  比丘 比丘尼 式乂摩那 沙弥 室罗末尼【一作沙弥尼此出家五众】优婆塞 优婆夷【此在家二众】
  比丘四义【浄名肇注】
  一浄命乞食 二破烦恼 三能持戒 四能怖魔
  达摩六宗
  有相宗 无相宗 定慧宗 戒行宗 无碍宗寂静宗
  六祖二派
  曰青源思 曰南岳譲
  南岳二派
  曰临济 曰潙仰
  青源三派
  曰曹洞 曰法眼 曰云门【云门祖师文偃其的传也】
  五宗【五宗今惟临济独盛】
  临济宗 沩仰宗 云门宗 曹洞宗 法眼宗
  五敎
  贤者敎 天台敎 慈恩敎 南山敎 宻敎
  莲社十八贤【晋逺公住庐山东林寺有白莲池因号】
  慧远 刘遗民 雷次宗 周续之 宗炳 张野张诠 慧持 竺道生 慧永 道昺 慧叡
  昙顺 昙常 道敬 昙诜 佛防跋陀罗尊者佛防耶舍尊者
  三支【髙僧世称天下知不出三支】
  支谦受业于支亮 支亮受业于支纤
  东阳二干【因语录婺州名僧】
  干俊 干辅
  三生【灯録有省郎梦至碧岩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已二至矣】
  第一生宗时剑南安抚巡官 第二生宪皇时西蜀书记 第三生即今生也
  六时经行【张乔诗逺公窗下莲花漏犹向山中礼六时按僧规以六时经行六时燕坐】幽谷时【寅也】髙山时【夘也】日照髙山平地时【辰也】可中时【巳也】正中时【午也】鹿苑时【未也】至申则旦过而退
  五种梵音【释氏书】
  正直 和雅 清彻 深满 周遍 远闻
  出世五食【阿含唯识説】
  一禅悦【禅定资神轻安适恱即爲食义】二愿【愿力持法法身増长即爲食义】三念【念力明记圣道现前即爲食义】四解脱【解脱除障居然资益即为食义】五法喜【法喜内充极喜乐故即爲食义】
  苾蒭五徳【古师云苾蒭西天草名有五徳故以名僧】
  体性柔软【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麤犷】引蔓旁布【喻法度人连緜不絶】馨香远闻【喻成徳芬馥为众所闻】能疗疼痛【喻能断烦恼毒害】不背日光【喻常向佛日】
  五精舍【佛国】
  给园 灵鹫山 狝猴江 庵罗树 竹林园
  雁堂五层【天竺本记达嚫国有伽叶佛伽蓝穿大石山作之】
  最上为雁形 第二层作狮子形 第三层作马形第四层作牛形 第五层作鸽形
  五香水【嵗时记四月八日诸寺设斋浴佛作龙华防】
  都梁香为青色水 郁金香为赤色水 丘降香为白色水 附子香为黄色水 安息香为黒色水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二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三目録
  人部
  道家
  二炁化生
  四炁
  五炁
  六气
  九气
  九霄
  三天
  九天
  三十三天
  三清三境
  五太
  五劫
  四辅
  四极
  五殿
  二宫
  七观
  三界
  三元三官
  三省
  雷霆三省
  四司
  南斗六司
  北斗九星
  太一十神
  风雨二神
  六丁神
  六甲神
  三尸
  三魂
  左右隂阳二神
  头脑二神
  头面七神
  头面五神
  眉间三神
  两目神
  口神三
  腑臓六神
  脐五名
  胸脇二神
  肠胴二神
  两手两足神
  影神八名
  七魄
  九灵
  真九品坐向
  三老各有朋
  三隂
  三茅君
  五方玉女
  王母四侍女
  五等道士
  三老
  八仙
  五仙
  十种仙
  服食八人
  道二宗
  三寳
  三洞
  三华
  黄庭二名
  黄庭三景
  三花
  三全
  补三闗
  道家三寳
  三丹田
  三池
  三要
  三明
  九九节
  三闭
  九华四言
  头九宫
  六府
  五渐
  学道三鸣
  存五神
  五炁朝元
  六气
  三者混为一
  九年易形
  蹻道三法
  隂符七术
  五禽戏
  八禽
  三车
  三河车
  四药
  神药三酱
  五云
  八琼丹
  仙方九品
  五色禾
  七返丹
  九转还丹
  丹法十九诀
  九斋
  修真九戒
  学仙九难
  学道九患
  五力
  三善
  四恩
  三众
  五贼
  五事
  八门
  二十四门
  三十六部经
  三山符箓
  三防
  五腊
  五翳
  三灾
  三涂
  五苦
  八难
  十魔
  三师
  六职
  天师厯代世系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三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道家
  二炁化生【广记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啓迪元功化生万物】
  先以东华至眞之炁化而生木公【男子得道名木公】又以西华至玅之炁化而生金母【女子得道名金母】 老子枕中经东王公名倪字君明西王母姓杨名囘【一曰婉妗】
  四炁
  天 地 日 月之炁
  五炁【天地之始气】
  东分青九 南受丹三 西成白七 北归五中主黄一
  六气【楚辞飡六气而饮沆瀣】
  春食朝霞【日始出赤黄气】秋食沦隂【日没后赤黄气】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冬饮沆瀣【北方夜半气】并天 地黄之气
  九气
  始气生混混气苍 混生洞洞气赤 洞生皓皓气青 元气生旻旻气绿 旻生景景气黄 景生遁遁气白 气生融融气紫 融生炎炎气碧 炎生演演气黒 始气元气气为三炁
  九霄
  神霄 青霄 碧霄 丹霄 景霄 玉霄 琅霄紫霄 太霄
  三天
  清微天【天寳君所化】禹余天【灵寳君所化】大赤天【神寳君所化】
  九天
  郁单天 兜率天 不骄天【三天属清微】禅善天 梵辅天 应声天【三天属禹余】须延天 高虚天 无想天【三天属大赤】
  三十三天【防命经注】
  黄曽天 玉完天 何童天 平育天 文举天摩夷天【六天欲界】越衍天 翳天 和阳天 恭华天宗飘天 皇笳天 堂曜天 端静天 恭庆天极瑶天 元载天 孔升天 皇厓天【十三天色界】极
  风天 孝芒天 翁重天 江由天 阮乐天 昙誓天 霄庆天 元洞天 妙成天 禁上天 常融天 玉降天 梵度天 贾奕天【十四天无色界】
  三清三境【道书自初一气而分三气是为三天一气大罗天三气清微禹余大赤即此三境也】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眞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五太
  太虚 太无 太素 太质 太极
  五劫【配五行】
  龙汉属木 赤明属火 上皇属土 延康属金开皇属水
  四辅
  太眞 太平 太清 正一
  四极
  东华 南极 西灵 北眞
  五殿【髙上神霄天中有五殿】
  东曰蘂珠 西曰望玉 北曰青华 南曰凝神中曰长生【一本东青华北蘂珠】
  二宫【是男女之堂馆羣仙所居】
  易仙 童初
  七观【诸天内音经】
  太上观【罪福之场开生死之路】九灵观【主天地大期】洞灵上观【主御帝君】紫阳观【主云风】北灵观【主开八书于空洞】通灵观【主得度之人功德轻重】大灵观【主得度升仙人】
  三界
  天界 地界 水界 一曰上界中界下界
  三元三官
  上元【正月十五日天官赐福之辰】中元【七月十五日地官赦罪之辰】下元【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辰】
  三省【三天门下】
  泰元都省【张天师居之】天枢省【许真君居之】天机省【仙翁居之】
  雷霆三省
  都省【张天师判】泰省【许真君判】元省【仙翁判】 又浮丘三仙佥书三省事
  四司
  司命 司禄 司非 司危【天曹四司】司命 司録 司功 司杀【地府四司】
  南斗六司
  天枢 天机 司録 司命 天梁 天同
  北斗九星
  贪狼 巨门 禄存 文曲 亷贞 武曲 破军左辅 右弼 北斗七星名曰魁防魓魒
  太一十神【太一者天之贵神也】
  五福太一 君棊太一 臣棊太一 民棊太一九炁太一 大游太一 小游太一 四神太一天一太一 地一太一
  风雨二神【云笈七籖诸神常当存念之】
  风伯名咤号长育 雨师名冯修号树德
  六丁神【老君六甲符图】
  丁夘神司马卿 丁丑神赵子壬 丁亥神张文通丁酉神臧文公 丁未神石叔通 丁巳神崔石
  卿
  六甲神【同上】
  甲子神王文卿 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上卿 甲辰神孟非卿 甲寅神明文
  章 酉阳杂俎甲子神名弓隆呼之入水不溺甲戌神名执明呼之入火不烧
  三尸【亦曰三彭】
  上尸名彭琚 中尸名彭质 下尸名彭蹻 一曰上尸名青姑好伐人目中尸名白姑好伐人五藏下尸名血姑好伐人胃命一居人头令多思欲好车马一居人腹令好饮食轻恚怒一居人足令好色喜杀
  三魂【太微灵书呼之则魂安人身也亦曰三精】
  一爽灵 二胎光 三幽精
  左右隂阳二神
  左隂左阳神名扶流起字道圭【在男存为左阳在女存为左隂】右隂右阳神名苞表明字道生【在男存为右阳在女存为右隂】
  头脑二神
  头上三神东王父也 脑后三神泥丸君也
  头面七神【黄庭内景至道不烦决存眞泥丸百节皆有神】
  发神苍华字太元 脑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 鼻神玉陇字灵坚 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 齿神锷锋字罗千
  头面五神【太微灵书有患呼之九过恶自却】
  发神名寿长 耳神名娇女 目神名朱映 鼻神名勇卢 齿神名丹朱 皮肤神名通众仲字道连
  眉间三神
  南极老人 元光 天灵君
  两目神【人日月精也】
  左目字英明 右目字光
  口神三
  口旁二神防宰 守神 口中一神太一君字丹朱又唇曰通神
  腑臓六神【黄庭内景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心神丹元字守灵 肺神皓华字虚成 肝神龙烟字含明 肾神元防字育婴 脾神常在字魂庭胆神龙曜字威明 又喉神百流放字道通胃神同来育字道还膂神益厯辅字道柱
  脐五名【人之命也】
  一名中极 一名大渊 一名昆仑 一名持枢一名五城【五城者有五眞人】 仙经命门脐宫中有大君名桃核字含延衣朱衣巾紫芙蓉冠
  胷脇二神
  胷膈神名广瑛宅字道仲 两脇神名辟假马字道成
  肠胴二神
  肠中神兆滕康字道还 胴【大肠】中神受厚勃字道虚
  两手两足神
  两手二神太阳之精也字魂隂 两足二神太隂之精也字柱天力士
  影神八名【酉阳离俎】
  一名右皇 二名魍魉 三名泄节枢 四名尺凫五名索闗 六名魄奴 七名灶囜【纫】八名亥灵
  胎
  七魄
  尸拘 伏矢 省隂 天贼 蜚毒 除秽 臭肺
  九灵【道书身中九灵召之则吉】
  天生 无英 元珠 正中 子丹 回回 丹元大渊 灵童
  眞九品坐向
  上真上向 髙真南向 太真东向 神真西向真北向 仙真东北向 天眞东南向 虚真西南向 真西北向
  三老各有朋
  上元老与泥丸仓华青城明堂等各为朋 中元老与赤城童子丹田皓华含明英等共为朋 下元老与太乙魂停灵元太仓等共为朋
  三隂
  赤子 真人 婴儿
  三茅君【周人父华山子三人皆得仙居茅山】
  大茅君名盈【为司命君】次名固【为定録君】三名衷【为定命君】
  五方玉女【云笈七籖】
  东方青腰玉女 南方赤圭玉女 中央黄素玉女西方玉素玉女 北方元光玉女 左爲常阳
  右为承翼
  王母四侍女
  董双成 许飞琼 婉陵华 段安香
  五等道士
  天真道士【髙元皇人之流】神仙道士【杜冲尹之俦】山居道士【许由巢父之比】出家道士【宋伦彭谌之匹】在家道士【黄琼籛铿之伦】
  三老【太平御览相遇问年】
  一曰忆少时与盘古有中外 一曰海水变桑田辄下一筹今十筹矣 一曰师食蟠桃弃核昆仑之下今与昆仑齐
  八仙
  钟离权【字云房晋周处禆将终南山遇东华真人得道】吕嵓【字洞宾唐时举进士不第遇正阳真人得道】张果【恒州中条山唐召授银青光禄大夫天寳时尸解】曹国舅【丞相彬子皇后弟遇纯阳而得道】何仙姑【零陵市人女纯阳以一桃与之食半得不饥老而尸解 仙鉴谓纯阳所度者赵姑何其仙姑何姓者开元中羽化合在纯阳前】李元中【开元大厯间人学道终南山阳神出其徒化之无所依乃附饥莩而起】蓝采和【衣破蓝衫黒木腰带足一跣一鞾醉则持三尺大拍板为踏踏歌后至濠梁掷鞾带拍板乗云去】韩湘【昌黎从子少学道能为顷刻花于花瓣中示昌黎以句后昌黎谪潮州至蓝闗湘适来昌黎乃悟因吟三韵以补前诗】
  五仙【仙有五等】
  仙【关无姓三山无名不入轮回难返蓬莱】人仙【多安少疾迟老晚死】地仙【不死而在人间】神仙【谢絶尘俗以游三山】天仙【功行满足厯位天界】 天子有水仙无仙
  十种仙【楞严经阿难言】
  地行仙【坚固服饵不息食道圆成】飞行仙【坚固草木不息药道圆成】游行仙【坚固金石不息化道圆成】空行仙【坚固动止不息气精圆成】天行仙【坚固津液不息润徳圆成】通行仙【坚固精色不息吸粹圆成】道行仙【坚固咒禁不息术法圆成】照行仙【坚固意念不息思忆圆成】精行仙【坚固交媾不息感应圆成】絶行仙【坚固变化不息觉悟圆成】
  服食八人【嵇康云】
  赤斧以练丹頳发 涓子以木精乆延 偓佺以松实方目 赤松以水玉乗烟 务光以蒲韭长耳卭疏以石髓驻年 方回以云母变化 昌容以蓬蔂易顔
  道二宗【谷城山房笔尘释有南北宗道自东华少君授汉钟离权权授唐吕嵓后亦分为二宗】一授辽进士刘操 操授宋张伯端 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 道光授陈柟 柟授白玉蟾 玉
  蟾授彭耜此南宗也 一授金王嚞 嚞授七弟子丘处机 谭处端 刘处元 王处一 郝大通马钰 钰妻孙不二【世谓七眞】此北宗也
  三寳
  道寳 经寳 师寳 老子我有三寳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曰天寳君灵寳君神寳君
  三洞
  洞真 洞元 洞神
  三华【道书三华离便有大妙庭】
  金华 玉华 九华
  黄庭二名
  太帝金书 东华玉篇
  黄庭三景
  内景 中景 外景
  三花【金丹诀三花聚顶】
  以精化气 以气化神 以神化虚
  三全【洞灵经保此三全是谓圣贤】
  导筋骨则形全 剪情欲则神全 靖言语则福全
  补三闗【华阳真人惟有玉枕难上须要舌抵上腭目上视闭息缩项】
  海波对大骨节为尾闾下关 腰内两肾对夹脊为中关【一名双关】左右两肩正中于胷项下防处高骨节为玉枕上关 黄庭口为天闗精神机手为人闗把盛衰足为地关生命扉
  道家三寳【精充则气裕气裕则神完】
  眼者神之牖【多视则神秏闭目则养神】鼻者气之戸【多息则气虚调息则养气】尾闾者精之路【多嗜欲则精竭坚闭下元以养精】
  三丹田
  上丹田【眉间】中丹田【心】下丹田【脐下】
  三池【黄庭经注】
  胆为中池 舌为华池 小腹为玉池
  三要【隂符经注】
  耳 目 口
  三明
  天三明日月星 地三明文章华 人三明耳鼻口
  九九节
  在天为日月星 在地为珠玉金 在人为耳目鼻
  三闭【抱朴子三者既闭则眞人游戏于其中】
  耳不听则坎水内澄 目不视则离火内荧 口不言则兑金不鸣
  九华四言【真诰九华灵妃言】
  眼者身之镜【视多则镜昏妾有磨镜之石】耳者身之牖【聼众则牖闭妾有决牖之术】面者神之庭【心悲则面燋妾有童面之经】发者脑之华【脑减则发白妾有还白之法】
  头九宫【大洞灵章眉间入三分为双丹田入骨际三分为台阙左青房右紫戸九宫各有神居之】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 却入二寸为洞房 却入三寸为丹田亦名泥丸宫 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 明堂上一寸曰天庭宫 洞房上一寸曰极眞宫 丹田上一寸曰丹宫 流珠上一寸曰太皇宫
  六府【云笈七籖】
  肺爲玉堂宫尚书府 心为绛宫元阳府 肝为清冷宫兰台府 胆为紫微宫无极府 肾为幽昌宫太和府 脾为中黄宫太素府
  五渐【续韵府易有渐卦老氏有妙门修真须渐而进之】
  一斋戒【澡身雪心】二安处【深居静室】三存想【心复性】四坐忘【遗形忘我】五神解【万法通神】
  学道三鸣【道书要闭口缓颊使声虚而响应深】
  左相叩为天钟【去却不祥则鸣钟伐灵也】右相叩为天磬【制伏邪恶则鸣磬集百神也】上下相叩为天鼓【存思集神念道至眞则鸣鼓朝眞圣也】
  存五神【眞诰存以为体则去仙近矣】
  头想恒青 两手俱赤 二足常白
  五炁朝元【张紫阳眞人】
  以眼不视而魂在肝 以耳不闻而精在肾 以舌不声而神在心 以鼻不香而魂在肺 以四肢不动而意在脾
  六气
  呬【主肺】呵【主心】嘘【主肝】呼【主脾】吹【主肾】嘻【主三焦】
  三者混为一【老子言无声无色无形不可致诘故合三为一】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故不得名曰微
  九年易形【王母谓汉武帝曰子但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形易则变化变化则成道成道则为仙人】一年易气 二年易血 三年易精 四年易脉五年易髓 六年易筋 七年易骨 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蹻道三法【仙路曰蹻】
  一曰龙蹻 二曰气蹻 三曰鹿卢蹻
  隂符七术【谷子】
  威神法五龙 养志法灵 实意法螣蛇 分威法伏熊 散势法鸷鸟 转圜法猛兽 捐兑法灵
  五禽戏【华佗语弟子导引术】
  虎 鹿 熊 猿 鸟
  八禽【道经】
  熊经 鸟申 凫浴 猿躩 鸱视 虎顾 鷮息缩
  三车
  使者车【聚火而心行气使以治疾病】雷车【隂阳合水火同静中闻雷霆之声】破车【心为境役感物气散以成老病】
  三河车
  小河车【采药进火添汞抽铅】大河车【大药渐成上补下链】紫河车【还丹链形合道入仙】
  四药【汉武内王母谓帝云】
  太上之药【风实云子玉津金浆中华紫蜜云山朱蜜防陵麟胆炎山夜日扶桑丹椹长河文藻太眞红芝九色鳯恼有得食之后天而老此太上之所服非众仙之所寳也】次药【斑龙黒胎阆风石髓防山白鳯之胏灵丘苍鸾之血有得食之后天而逝此天帝之所服非下仙之所逮也】又次药【九丹金液紫华红芝五云之浆太之酪霜绛雪若得食之白日升天此天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见也】下药【松柏之膏菊草枸茯苓菖蒲巨胜黄精草烦多子得服之可以延年】
  神药三酱【同上】
  上有连珠之酱 玉津金酱 中有元灵之酱
  五云【抱朴子云母有五种向日看其色以法制而服之一年反老还童五年役使神】
  多青者名云英 多赤者名云珠 多白者名云液多黒者名云母 晶纯白名磷
  八琼丹【黄庭经注】
  朱砂 雄黄 空青 硫黄 云母 戎盐 硝石雌黄
  仙方九品【天真夫人传】
  一名太和自然龙胎之醴 二名玉脂琼液之膏三名飞丹紫华流精 四名朱光碧云之腴 五名九种红华神丹 六名太清金液之华 七名九转霜雪之丹 八名九鼎云英 九名云光石流飞丹
  五色禾【郊祀志耕耘五徳朝种暮获此言仙事】
  东方甲 南方丙 西方庚 北方壬 中戊
  七返丹【道书】
  寅 夘 辰 巳 午 未 申 去辰未加酉为行道六时
  九转还丹【此论火二八月木金旺防危故九月九转十月胎圆药物比螂九转则丸裂蝉飞】十一月第一转【如桃核入土】十二月二转【如桃核生芽】正月三转【如桃树抽条】三月四转【如桃树发英】四月五转【如桃树敷叶】五月六转【如桃树生花】六月七转【如桃落叶留蕚】七月八转【如桃蕚结子】九月九转【如桃实红熟】 又曰一转降丹二转交媾丹三转善阳丹四转养隂丹五转换骨丹六转换肉丹七转换五藏六府丹八转育火丹九转飞升丹
  丹法十九诀
  采药【拾身心敛藏神气】结丹【凝气聚念不动】烹链【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固济【忘形絶念】武火【奋迅精神驱除杂念】文火【专气致柔含光黙黙温温不絶緜緜若存】沐浴【洗心涤虑】丹砂【有无交入显相符】过闗【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包中岂有殊】分胎【鸡能抱卵心常聴蝉到成形殻自分】温养【知白守黒神明自来】防危【一念外驰火差失】工夫【朝往暮来日炼时熟】交媾【念念相续合成一片】大还【对景无心昼夜如一】圣胎【蛰其神于中藏其气于内】九转【火足时婴儿自见】换鼎【子又生孙千百亿化】太极【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九斋
  一太真 二金箓 三黄箓 四明真 五自然六三元 七涂炭 八洞神 九神咒 七斋无太眞洞神神咒而有八节
  修眞九戒
  一敬让孝养父母曰初眞戒 二克勤忠于君主曰念眞戒 三不杀慈救众生曰持真戒 四不淫正身处物曰守眞戒 五不盗推义损已曰保眞戒六不嗔凶怒陵人曰修眞戒 七不诈谄贼害善曰成真戒 八不骄傲忽至真曰得真戒 九不二奉戒专一曰登真戒
  学仙九难
  衣食逼迫 尊长邀难 恩受纠纒 名利拘绊灾害横生 首师约束 议论差别 心志懈怠日月蹉跎
  学道九患
  有志无时 有时无友 有友无志 有志不遇师遇师不觉 觉师不勤 勤不守道 守道不固固不能乆
  五力
  忠孝君亲 正身处物 慈救众生 先人后已薄味戒荤
  三善【道书人一日有三善天必降之福】
  语善 视善 行善
  四恩
  一天地 二国王 三师尊 四父母
  三众【内典天下有三众】
  中国人众 边地马众 太素寳众
  五贼【隂符经注】
  贼命【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贼物【范蠡得贼物之急而伯南越】贼时【管仲得贼时之信而九合诸侯】贼功【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贼神【殷周得贼神之验而以小灭大】
  五事【同上】
  神仙之术百数其要在抱一守真 少女之术百数其要在还精采炁 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 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浄自化 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竒正权谋
  八门【上开八门飞天法轮】
  生门【仙道】休门【释道】景门【神道】开门【人道】死门【道】杜门【业道】伤门【地狱道】惊门【畜生道】
  二十四门【太上以二十四门简要之法普济世人】
  慈悲门 分义门 贞洁门 布施门 欢喜门方便门 简正门 信顺门 诵念门 赞叹门斋戒门 讲説门 礼拜门 柔弱门 因缘门中道门 平等门 清浄门 轮转门 无为门圆转门 浄慧门 解脱门 逍遥门
  三十六部经【共一百八十七万六千三百八十卷】
  上清 妙真 太一 妙林 开化 仙人 黄林上真 道敎 上炼 上妙 道徳【洞真经十二部凡二十三】
  【万三百八十卷元始所説】 洞元 元阳 元辰 大劫 上开内音 炼生 灵和 消魔 无量 按魔 上
  通【洞元经十二部凡八十万四千卷道君所説】 大清 彻视 集仙洞渊 内秘 贞一 集灵 中精 无量 集宫黄庭 小劫【洞神经十二部凡八十万四千卷老君所説】
  三山符箓
  茅山上清箓 閤皁山灵寳箓 龙虎山正一箓
  三防
  天防【正月七日】地防【七月七日】水防【十月十五日】
  五腊
  天腊【正月一日】地腊【五月五日】道徳腊【七月七日】民嵗腊【十月一日】王侯腊【十二月腊日】
  五翳【内典喻日月为所蔽也】
  烟 云 尘 雾 垢
  三灾
  水 火 兵
  三涂【亦曰三恶】
  一色欲门上尸道天涂界 二爱欲门中尸道人涂界 三贪欲门下尸道地涂界
  五苦【亦曰五尸】
  一色累苦心门 二爱累苦神门 三贪累苦形门四华竞苦精门 五身累苦魂门
  八难
  饥 渇 寒 暑 水 火 刀 兵 一曰即三涂五苦
  十魔
  六贼魔 富魔 贵魔 六情魔 患难魔 刀兵魔 恩爱魔 仙乐魔 骄奢魔 贫贱魔
  三师
  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 经师籍师度师并法师威仪师律师皆曰三师
  六职
  髙功 都讲 监斋 侍经 侍香 侍灯
  天师厯代世系【后续増】
  祖师道陵 衡 鲁 盛【始居龙虎山】昭成【年一百十九嵗】一椒回 符 子祥 通元 恒 光【一百一嵗】慈正 髙应韶【能百日不食】颐 士元 修 谌 秉一 善
  季文 正随【封真静先生】乾曜【赐号澄素先生】嗣宗【封虚白先生】象中敦复【追封葆光先生】景端【追封葆真先生】继先【赐号虚静先生】时修 守
  真【赐号正应先生】景渊 庆先 天麟【赐号仁静先生】可大【赐号观妙先生】宗演【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与棣【宣授体元道广敎真人】与材【宗演次子宣授太素凝神广道真人封留国公】嗣成【宣授太元辅化体仁应道真人】嗣徳【赐号太乙明敎广元体道真人】正言【制授明诚凝道文广敎真人】正常【赐号防国阐祖通诚崇道徳真人】宇初【赐授正一嗣敎道合无为阐神光范真人】宇清【赐授正一嗣敎清虚冲素光祖演道真人】懋丞【赐授崇修正道葆素演法真人】元吉【赐授冲虚守素绍祖崇法真人】元庆【诰授保和养素继祖守道真人】彦頨【诰授致虚中静承先化真人】永绪【诰授守元养素遵范崇道真人】国祥【诰授凝诚志道真人】显庸【万厯朝奉诏随父入觐与宴配以平江伯陈王谟女三宫赠遗特遣中贵防送完姻一日悮堕井中众莫之识越日汲水者见亟呼往救云似有人翼而持之者然仅濡足而巳诰授正一嗣敎光祖范冲和清素大真人进阶太子少保】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四目録
  物部
  车旗
  厯代作车
  舆四象
  车三材
  辀三度
  轴三理
  车六等
  车六建
  三代辇
  殷三路
  周五路
  四辂
  十二辂
  郊祭两车
  三车
  王后五辂
  服车五乘
  鲁四代车
  汉车品四
  五时车
  唐太子三车
  皇后六车
  三舆
  七辇
  十二属车
  三驾卤簿
  宋卤簿四等
  三代兵车
  兵车五戎
  车战三用
  车五乘
  禹乘四载
  四传

  黄帝五旗
  周礼九旂
  旗五象
  郊祭两旗
  鲁四代旌旗
  管子九章
  魏五旛
  五牛旂
  唐二十四旂
  五旂仗
  宋二十一旂
  龙旂十二
  开宝三瑞旂
  五色旂
  朝防五仗
  扇三等
  双旌双节
  染羽三色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四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车旂
  厯代作车【古史考】
  黄帝作车【引重致逺故号轩辕氏】少昊加牛 奚仲加马【广车制度】
  舆四象【贾谊书等威既辨贵贱有序此舆教之道也】
  盖圜天 轸方地 三十幅日月 二十八橑列星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前聴鸾和之音旁睹四时之运
  车三材【周礼轮人为轮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
  毂以利转 辐以直指 牙以固抱
  辀三度【同上浅深异其数也】
  国马之辀【深四尺七寸】田马之辀【深四尺】驽马之辀【深三尺三寸】
  轴三理【同上】
  材欲媺而无恶 体欲坚而可乆 势欲利而易转
  车六等【同上】
  车轸四尺 戈崇于轸四尺 人崇于戈四尺 殳崇于人四尺 防崇于殳四尺 矛崇于防四尺
  车六建【五兵与人也考工六建既备车不反覆是谓国工】
  夷矛建于酋矛之前 酋矛建于防之前 防建于殳之前 殳建于戈与人之前
  三代辇
  余车【夏】胡弩车【殷】辎车【周】
  殷三路【郊特牲疏】
  大路一就【五采一成曰就】先路三就【对次故称先也】次路五就【第三路也】
  周五路【路大也亦作辂】
  玉路【建太常祀天地宗庙用之即顾命大辂】金路【建大旂宾客防同以封同姓赐之即顾命缀辂】路【建大赤视朝以封异姓赐之即顾命先辂】革路【建大白兵事以封四卫亦赐之】木路【建大麾田猎以封藩国亦赐之二路即顾命次辂】 月令五时辂春乘鸾路夏乘朱路季夏乘大路秋乘戎路冬乘黒路
  四辂【顾命】
  大辂【玉】缀辂【金】先辂【】次辂【革木周礼注作赘路】
  十二辂【车轸前横木为辂因谓车为辂车则上下通称辂惟天子称之】
  苍辂 青辂 朱辂 黄辂 白辂 黒辂【六辂惟漆不用他饰】玉辂 碧辂 金辂 辂 革辂 木辂【六辂以六色漆画而用碧玉等为饰】
  郊祭两车
  即道之车【周礼祭天乘玉辂盖祭日驭以出郊】即事之车【礼记祭天乘素车盖祭时驭以赴坛】
  三车【周礼驭夫掌之皆驾以公马】
  贰车 从车【属车也】使车【使者所乘】
  王后五辂【同上】
  重翟【重雉羽为两旁之蔽从王祭祀所乘】厌翟【次其羽使相迫厌从王宾享诸侯所乘】安车【坐乘车朝见于王所乘】翟车【不重不厌以翟羽饰车侧出桑所乘】辇车【人挽以行宫中所乘】
  服车五乘【巾车掌之】
  夏篆【所乘五采画毂有瑑也】夏缦【卿所乘亦五采画无瑑也】墨车【大夫所乘漆而不画也】栈车【士所乘素而不漆也】役车【庶人所乘方箱可载任器以供役也】 又精制曰良车粗制曰散车不在五车之等
  鲁四代车【明堂位】
  鸾车【有虞氏之路】钩车【夏后氏之路】大路【殷路】乘路【周路】
  汉车品四【食货志载诸车之文】
  乘舆倚龙伏虎文画辀龙首鸾衡重牙班轮升龙飞軨 皇太子诸王倚龙伏鹿文画辀轓吉阳筩朱班轮鹿文飞铃九斿降龙 公列侯倚鹿伏熊黒轓朱班轮鹿文飞铃七斿降龙 卿朱两轓五斿降龙 二千石下各从科品
  五时车【汉制立车安车各五合十乘】
  青 赤 黄 白 黒
  唐太子三车【志】
  金路【驾赤駵四从祀朝贺纳后所乘也】轺车【驾一马五品常服朝飨宫臣出入行道所乘也】四望车【驾一马临吊所乘也】
  皇后六车
  重翟车【受册从祀飨庙所乘】厌翟车【亲桑所乘】翟车【归宁所乘】安车【临幸所乘】四望车【拜陵所乘】金根车【常行所乘】
  三舆【唐制辇有七舆有三大驾卤簿皆先玉路以行】
  五色舆 常平舆 腰舆
  七辇【同上】
  大鳯辇 大方辇 仙游辇 小轻辇 芳亭辇大玉辇 小玉辇
  十二属车【唐制行幸则分前后陈于卤簿大朝防则分左右施于仪仗后二车正观初加】指南车【黄帝作】记里鼓车【宋】白鹭车【隋】鸾旂车【汉】辟恶车【秦】皮轩车【汉】耕根车【汉】安车【周】四望车【齐】羊车【晋】黄钺车【晋】豹尾车【周】
  三驾卤簿【后汉礼志】
  大驾【八十一乘郊祀用】法驾【三十六乘祀明堂用】小驾【十二乘祀宗庙用】 隋志梁三驾法天二仗法地【槊仗队仗】
  宋卤簿四等
  大驾【二万六十一人郊祀籍田荐献玉清景灵宫则用之】法驾【万一千八十八人卤簿三分减一太山汾隂明堂则用之】鸾驾【祥符改小驾为鸾驾七千人朝陵封祀朝谒太清宫奏告玉清宫则用之仪仗减法驾之半】黄麾仗【亲征御楼省方还京迎天书圣像六庙上册则用之制又减于鸾驾】
  三代兵车【诗六月注】
  夏钩车【先正也】殷寅车【先疾也】周元戎【先良也】
  兵车五戎【周礼春官车仆掌之】
  戎路之萃【王在军所乘萃犹副也】广车之萃【横阵之车】阙车【补阙之车】萃车【对敌自蔽之车】轻车【驰敌致师之车】
  车战三用【李靖对太宗马隆偏箱车地广则用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一治刀 一前拒 一束部伍
  车五乘【周礼巾车掌之】
  木车【麤朴不漆蒲蔽犬尾疏饰小服皆疏始丧所乘】素车【白土垩车棼蔽犬素饰小服皆素卒哭所乘】薻车【苍土垩车薻蔽鹿浅革饰既练所乘】駹车【侧有漆饰雈蔽然髹饰大祥所乘】漆车【以黒漆车藩蔽豻雀饰所乘】
  禹乘四载【益稷谟】
  陆乘车 水乘舟 泥乘輴【史记作毳汉书作橇尸子作蕝説文泽行乘辀】山乘樏【史记作汉书作梮説文作欙】
  四传【汉律顔师古曰传若今之驿古以车谓传车后用马谓驿】
  四马髙足为置传 四马中足为驰传 四马下足为乘传 一马二马为轺传

  黄帝五旗【河图】
  东方法青龙曰旗 西方法白虎曰典 南方法赤鸟曰□【一作鼠】北方法武曰旂 中央法黄龙曰常
  周礼九旂【所以为尊卑贵贱之表识也掌九旂而谓之司常者从王所建也】
  日月为常【取其恒照王建之】交龙为旂【取其变化诸侯建之】通帛为旜【通幅绛帛谓大赤也从周正色卿建之】杂帛为物【内幅以绛外饰以白大夫士建之】熊虎为旗【取其猛毅师都建之】鸟隼为旟【取其捷州里建之】蛇为旐【取其捍难避患县鄙建之】全羽为旞【取全而旞之之义道车路载之】析羽为旌【取析而旌之之义斿车木路载之】
  旂五【左传】
  龙旂九斿大火也 鸟旟七斿鹑火也 熊旗六斿伐也 蛇四斿营室也 弧旌枉矢弧也
  郊祭两旗
  即道之旗【周礼祭天王建太常】即事之旗【礼记祭天王建大旗】
  鲁四代旌旂【明堂位注】
  大旂以宾【有虞氏】大赤以朝【周】大白以戎【殷】大麾以田【夏】 有虞氏绥夏绸练殷崇牙周璧翣四代丧葬旌旗之饰
  管子九章
  举日章昼行 月章夜行 龙章行水 虎章行林鸟章行陂 蛇章行泽 鹊章行陆 狼章行山韟章则载食而驾【谓韬其章而举之】
  魏五旛【以诏四方】
  青龙 朱鸟 武 白虎 黄龙
  五牛旂【晋志以五牛建旂车设五牛】
  青赤在左 黄在中 白黒在右
  唐二十四旂【仪卫志】
  辟邪 应龙 玉马 三角兽 黄龙负图 黄鹿飞麟 駃騠 鸾 鳯 飞黄 麒麟 甪端
  赤熊 兕 太平 犀牛 鵔防 騼防 驺牙苍乌 白狼 龙马 金牛 六典武库令旂三十二加青龙白兽朱雀武五牛吉利苣文刃旗也
  五旂仗【同上】
  左右卫黄 骁卫赤 武卫白 威卫黒 领军卫青
  宋二十一旂【南郊大黄龙负图陈于明徳门前余二十旂悉立于宿顿宫前朝防册礼陈于殿庭】日月合璧一 苣文二夹之 五星连珠一 祥云二夹之 大黄龙负图一 黄龙负图一 大神一日月二 君王万嵗一 天下太平一 师子二金鸾鳯各一 五龙五
  龙旂十二
  风伯 雨师 雷公 电母各一 五星五 左右摄提二 北斗一
  开宝三瑞旂
  金鹦鹉 玉兔 驯
  五色旂【太平兴国间曹翰遣五为斥堠授以旂人埶一】
  林木举青旂 烟火举赤旂 寇敌举白旂 陂泽举黒旂 丘陵举黄旂
  朝防五仗【唐仪卫志】
  内仗 千秋仗【挟门队长枪队】黄麾仗 五旂仗 殳仗【歩甲队 辟邪旂队 清斿队 朱雀队 武队】
  扇三等【古编雉羽尾为之开元改为孔雀大朝防陈一百五十六分左右元丰改为绣雉】偏 团 方
  双旌双节【节度使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唐天宝中凡命节度使有司给之】
  门旂二 旌一 节一 麾枪二 豹尾二
  染羽三色【钟氏羽用于旗干之首】
  三入为纁【浅绛色】五入为緅【今鸦青色】七入为缁【黒色】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四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五目録
  物部
  珍宝
  四宝
  国宝六
  唐定国宝玉十二枚
  七宝
  君子比玉七徳
  玉君徳五
  玉效徳之六理
  玉九徳
  玉五徳
  璠璵二胜
  龙虎二玉
  珠玉二胜
  珠九品
  珠六在
  珠却五病
  四大宝珠
  诸珠光
  辨宝光四色
  瑚四色
  贝四种
  云母八种
  五石
  石英五色

  钦定四库全书卷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五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珍宝
  四宝【战国策范睢云四宝土之所生】
  周有砥厄【史作】宋有结绿 梁有悬黎【史作藜】楚有和璞 魏文帝书有晋之埀棘鲁之璠璵无周与梁
  国宝六【楚语王孙圉对】
  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 玉足庇嘉谷使无水旱之灾 足宪臧否 珠足御火灾 金足御兵乱 山林薮泽足备财用
  唐定国宝玉十二枚【宝应初楚州刺史崔侁表献十二宝置于日中皆白气连天】一黄天符【如笏黄玉也】二玉鸡【毛文悉备白玉也】三谷璧【文如粟粒白玉也】四西王母环【二枚白玉也】五碧色宝【圆而有光】六如意宝珠【圆如鸡卵光如月】七红靺【文如巨粟赤如樱桃】八琅玕珠【二枚】九玉玦【形如玉环四分缺一】十玉印【理如鹿形陥入印中印物则鹿形着】十一皇后采桑钩【细如筋屈末似金又似银】十二雷公斧【细致如青玉】
  七宝【佛书注】
  金 银 琉璃 车渠 码碯 玻瓈 真珠
  君子比玉七徳【聘义孔子答子贡问君子贵玉而贱珉】
  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埀之如坠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焉
  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玉君徳五【王度篇是以人君宝之】
  燥不轻 湿不重 薄不浇 廉不伤 疵不掩
  玉效徳之六理【贾子】
  泽者鉴也谓之道 腒如窃膏之理谓之徳 湛而润厚而胶谓之性 康若乐流谓之神 光辉谓之明 礐乎坚哉谓之命
  玉九徳【管子】
  温润以泽仁也 邻以理知也 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 鲜而不垢洁也 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 茂华光泽竝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玉五徳【五经通义】
  温润而泽似智 鋭而不害似仁 抑而不挠似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似信 埀之如坠似礼
  璠璵二胜【逸论语孔子曰美哉璠璵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
  一则理胜 一则孚胜
  龙虎二玉【杜阳杂编唐顺宗时西域进美玉一图一方径各五寸光彩凝冷可鉴毛髪伊祈元解熟
  视曰此龙虎玉也询其人果得之渔猎者】
  圆者龙生水中为龙所宝【若投之水必有虹霓出焉】方者虎生岩谷为虎所宝【以虎毛拂之即紫光迸逸而百兽摄伏】
  珠玉二胜【大戴礼玉在山而木润川生珠而岸不枯】
  珠者隂中之阳胜火 玉者阳中之隂胜水
  珠九品【南越志】
  大品【大五分以至一寸八九分者】珰珠【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者】走珠 滑珠 磥砢珠 官雨珠 税珠 葱符珠
  珠六在
  龙珠在颔 鲛珠在皮 蛇珠在口 鳖珠在足鱼珠在眼 蚌珠在腹【惟蚌珠为多余则偶有之】 又蜘蛛亦有孕珠者
  珠却五病【道籥西王母献穆王以云泽之珠人病含之无不应时而愈】
  病在心东向含 在肝北向 在肾西向 在脾南向 在肺俯身向地
  四大宝珠【华严经海底四珠性极猛热能缩百川之水】
  一日藏 二离润 三火焰光 四尽无余
  诸珠光【广记公语梁武帝】
  如意珠上者夜光四十里中者十里下者一里【光之所及无风雨雷电水火刀兵诸疠】骊珠九色上者夜光百歩中者十歩下者一室【光之所及无虵虺虫豸之毒】虫珠七色 蚌珠五色【皆有夜光及数尺】
  辨宝光四色【以辛日雨止平旦或黄昏夜半观其所现之光】
  白者玉 赤者金 黄者铜 黒者鐡
  瑚四色【中记出大秦西海中水底石上】
  初生白 一年黄 三年赤 四年虫食败
  贝四种【朱仲遗严助书曰贝至径尺则宝虽不能延龄其御害一也贝大者如轮】
  状如赤电黒云谓紫贝【愈疾】素质红防谓朱贝【明目】青地绿文谓绶贝【消气鄣】墨文黄画谓霞贝【伏蛆虫】
  云母八种
  云母【向日视之色青白多黒】云英【色黄白多青】云珠【色青黄多赤】云砂【如水露乍黄乍白】云液【黄白皛皛】磷石【纯白明彻此六种并服而各有时月】云瞻【黯黯纯黒有文班班如铁】地【色杂黒而强肥此二种不可服】
  五石【痬医注谓五毒攻】
  石胆 丹砂 雄黄 礐石 磁石
  石英五色【生泽州者为胜服食惟白石英为重】
  白石英【长而白泽明彻有光六面如削者可用】黄石英【黄色如金在端】赤石英【赤端白后】青石英【青端赤后】黒石英【黒泽有光】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六目録
  物部
  礼器
  二精
  六器
  郊祭两玉
  礼神九玉
  周三璋
  二璋
  越玉五重
  鲁天子六器
  汉四宝
  二球
  六瑞
  四器
  玉器五用
  四笏
  三帛
  六币
  六摰
  妇人六摰
  六玺
  八宝
  三金宝
  绍兴十一宝
  印玺五
  三印
  八印
  五玉节
  八节
  符节五等

  班赐宗彝三品
  六彝
  六尊
  八尊
  三贰再贰一贰
  鲁四代尊
  鲁三代灌尊及勺
  鲁三代爵
  五爵
  梁三尊
  唐尊彝十四
  铸鼎十
  泰帝神鼎一
  黄帝宝鼎三
  禹九鼎
  崇宁九鼎
  神霄九鼎
  桥公三鼎
  四笾
  四豆
  二十六豆
  十六豆
  十二豆
  鲁四代簋俎
  鲁三代豆
  二匕
  周礼五几
  五席
  顾命四几
  四席
  四纯
  庭燎之百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六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礼器
  二精【楚语注明洁为精周礼大祝注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玉 帛
  六器【周礼即六玉】
  苍璧【璧圆天也】黄琮【琮方地也】青圭【圭形鋭出震生物也】赤璋【半圭曰璋相见乎离也】白琥【为虎形猛肃也】璜【半璧曰璜物藏于黄泉宫也】
  郊祭两玉【同上】
  礼神玉【大宗伯以玉作六器苍璧礼天】祀神玉【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
  礼神九玉【唐太和间太常卿王起请造】
  苍璧礼天 黄琮礼地 青圭 赤璋 白琥 璜礼四方 四圭有邸祀天 两圭有邸祀地 圭璧祀日月星辰
  周三璋【考工记玉人三璋之勺形如圭璋天子有事巡狩则用灌焉】
  大山川大璋【加文饰也】中山川中璋【杀文饰也】小山川边璋【半文饰也】
  二璋【同上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牙璋 中璋
  越玉五重【顾命】
  璧 琬琰 大玉【华山之球】夷玉【东北之珣玕琪】天球玉【雍州所贡之玉色如天者】 月令春服苍玉夏服赤玉季夏服黄玉秋服白玉冬服玉谓冠饰及所佩之珩璜
  鲁天子六器
  崇鼎 贯鼎 大璜 封父 越棘 大弓
  汉四宝【郊祀志神爵元年立四祠于未央宫中】
  隋侯珠 斩蛇剑 受命宝【和氏璧】周康宝鼎【汾上所】
  二球【商颂正义天子所服所守惟此二玉】
  小球【尺二寸之镇圭】大球【三尺之珽】
  六瑞【周礼大宗伯以等国朝见时所埶以宝言曰瑞以物言曰玉以形言曰器】
  镇圭【王所执取镇抚四方也】桓圭【公所执取强植自立也】信圭【侯所执取尊而不屈也】躬圭【伯所执取卑而不倨也】谷璧【子所执取能养人也】蒲璧【男所执取能安人也】舜典辑五瑞注公侯伯子男之瑞即五玉器也
  四器【聘礼凡四器者惟其所宝以聘可也】
  圭 璋 璧 琮
  玉器五用【荀子】
  聘人以珪 问人以璧 召人以瑗 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四笏【玉藻】
  天子球玉 诸侯【方】大夫鱼须【音班文竹也】士竹本【上挫下方】 荀子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
  三帛【舜典注】
  诸侯世子执纁 公之执 附庸之君执黄郑注虞书三帛髙辛氏后赤缯髙阳氏后黒缯尧舜之诸侯白缯 礼正义宋均注殷礼三帛谓朱白苍
  六币【周礼小行人合六币以和诸侯之好】
  圭以马 璋以皮 璧以帛 琮以锦 琥以绣璜以黼
  六摰【大宗伯以禽作六摰谓埶防以相见也】
  执皮帛【虎豹之皮取文炳也】卿执羔【取羣而不失其也】大夫执雁【取候时顺隂阳也】士执雉【取有文采而守介也】庶人执鹜【取不飞迁也】工商执鸡【取守时而动也】 礼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摰匹
  妇人六摰【妇人无外事相见以食物】
  椇 榛 脯 脩 枣 栗
  六玺【汉旧仪天子玉印谓之玺】
  皇帝行玺【封】皇帝之玺【赐诸侯书】皇帝信玺【兵召大臣】天子行玺【策拜外国】天子之玺【事天地鬼神】天子行玺 合传国为七
  八宝【唐改六玺为六宝宋徽宗制后二宝为八宝受于大庆殿】
  皇帝行宝【以报王公书】皇帝之宝【以劳王公】皇帝信宝【以召王公】天子行宝【以报外国书】天子之宝【以劳外国】天子信宝【以召兵】神宝【以镇中国】受命宝【以封禅行礼】 后又得于阗大玉逾二尺制定命宝遂以九宝称
  三金宝【建炎二年作】
  一皇帝钦崇国祀之宝【印香合祠表】二天下合同之宝【印中书门下省文字】三书诏之宝【印诏书】
  绍兴十一宝
  一镇国神宝【文曰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二受命宝【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二宝封禅用之】三天子之宝【答外国书用之】四天子信宝【举大兵用之】
  五天子行宝【封册用之】六皇帝之宝【答邻国书用之】七皇帝信宝【赐邻国书及物用之】八皇帝行宝【降御札用之八宝皆髙宗作绍兴十六年再郊始备】九大宋受命之宝【太祖作】十定命宝【徽宗作】十一大宋受命中兴之宝【髙宗绍兴元年作】
  印玺五【汉旧仪】
  诸侯王黄金玺槖驼钮文曰玺 列侯及御史大夫黄金印钮文曰章 丞相将军黄金印钮文曰章 中二千石银印钮文曰章 千石至二百石以上铜印鼻钮文曰印 明则亲王金宝一二三品银印余皆铜印
  三印【宋禁中所用皆以金铸】
  天下合同印【中书奏覆状用之】御前印【枢密院宣命及诸司奏状用之】书诏印【翰林诏敇别录敇榜用之】
  八印【御史台】
  台印 随从印 左巡印 右巡印 监仓印 监库印 监察印 出使印
  五玉节【周礼典瑞此王使之瑞节也】
  珍圭 牙璋 谷圭 琬圭 琰圭
  八节【掌节掌守节而辨其用】
  玉节【守国用之】角节【守都鄙用之】虎节【使山国用之】人节【使土国用之】龙节【使泽国用之三节皆铸金为而英饰荡竹以为函也】符节【司门闗用之剖竹为符以合之】玺节【主货贿用之既为符又加玺其上也】旌节【使者所埶道路用之析羽为旌以彰节也】小行人达六节虎人龙金符管
  符节五等【唐六典】
  铜鱼符 传符 随身鱼符 木契 旌节

  班赐宗彝三品
  上曰彝 中曰卣 下曰罍
  六彝【周礼司尊彝掌之小宗伯辨之彝盛鬯用以祼也】
  鸡彝【画彝形】鸟彝【鳯形】斚彝【禾稼】黄彝【黄金为之】虎彝【虎形】蜼彝【蜼形】
  六尊【司尊彝掌之尊盛酒用之献也】
  献尊【画牛为尊】尊【饰以骨】壶尊【以壶为尊】着尊【着地无足】大尊【太古瓦尊】山尊【画山云形】
  八尊【同上】
  五齐实五尊 三酒实三尊
  三贰再贰一贰【同上】
  大祭三尊以三尊为副【天地宗庙】中祭二尊以二尊为副【日月星辰岳渎五祀】小祭一尊以一尊为副【风雨之师山林川泽之祗】
  鲁四代尊【明堂位】
  泰【有虞氏尊】山罍【夏后氏尊】着【殷尊】牺【周尊】
  鲁三代灌尊及勺【同上】
  鸡彝 龙勺【夏后氏】斚 疏勺【殷】黄目 蒲勺【周】
  鲁三代爵【同上】
  夏曰醆 殷曰 周曰爵
  五爵【大小异名】
  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梁三尊【明山宾议祭图】
  周尊 夏山罍 殷着尊 平当传注上尊【稲米一斗得酒一斗】中尊【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下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
  唐尊彝十四
  大尊 着尊 牺尊 尊 壶尊 山罍 概尊散尊 山尊 蜃尊 鸡彝 鸟彝 斚彝 黄
  彝
  铸鼎十【古人用意皆有所取非特为美观也】
  圜阳 方隂 三足三公 四足四辅黄耳才之中 金才之防 饕餮以戒贪蜼形以寓智 作云雷泽物之功 着防龙
  不测之变 至牛鼎羊鼎又各取其而饰焉
  泰帝神鼎一【即泰昊伏羲氏】
  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也】
  黄帝宝鼎三【汉郊祀志】
  天 地 人
  禹九鼎【同上九州】
  五者以应阳法 四者以隂数
  崇宁九鼎【宋徽宗用方士言铸九鼎置九成宫】
  帝鼐【中央】宝鼎【北方】壮鼎【东北】苍鼎【东方】风鼎【东南】彤鼎【南方】阜鼎【西南】皛鼎【西方】魁鼎【西北】 政和间改帝鼐曰隆鼐八鼎曰育明藏 徤顺和洁 政和礼制宗庙九鼎三为牲【牛羊豕】六为庶羞
  神霄九鼎【政和间铸置神霄殿合崇宁所铸为十八鼎】
  太极飞云洞刼之鼎 苍壶祀天贮醇之鼎 山岳五神之鼎 精明洞渊之鼎 天地隂阳之鼎 混沌之鼎 浮光洞天之鼎 灵光晃耀链神之鼎苍大蛇虫鱼金轮之鼎
  桥公三鼎
  东鼎【铭曰建宁三年延公入玉堂前廷诏曰其以为司空】中鼎【铭曰四年延公入玉堂前廷诏曰其以为司徒】西鼎【铭曰光和元年延公入崇徳前殿乃制诏曰其以光禄大夫为太尉】
  四笾【周礼笾人掌之】
  朝事之笾 馈食之笾 加笾 羞笾
  四豆【人掌之】
  朝事之豆 馈食之豆 加豆 羞豆
  三十六豆【天子朔食豆数也】
  朝饯八 馈食八 加豆八 羞豆二
  十六豆【上公相朝时堂上豆数也上大夫大聘主君食之半于诸公】
  朝事八 馈食八
  十二豆【侯伯子男相朝时堂上豆数也下大夫小聘主君食之半于诸侯】
  朝事六 馈食六
  鲁四代簋俎
  有虞氏两敦 夏四琏 殷六瑚 周八簋【即明堂位四代黍稷器】有虞氏梡 夏嶡 殷椇 周房俎【即明堂位四代俎】
  鲁三代豆
  夏楬豆 殷玉豆 周献豆
  二匕【许注匕载鼎实】
  挑匕【今文作桃】疏匕
  周礼五几【司几筵掌之几所冯以为安者也】
  玉 彤 雕 漆 素
  五席【同上籍者曰席敷席之法筵铺于下席加于上所以为位也】
  莞 藻【藻一作缫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次【桃枝席有次列成文】蒲 熊 天子祫祭对越之席五重即此五席也诸侯相朝宾主之席三重少次熊上大夫行聘王国相待之席再重少藻次熊
  顾命四几
  华 贝 雕 漆
  四席
  篾 底 丰 笋
  四纯【音准缘也】
  黼 缀 画 纷【彩】
  庭燎之百【郊特牲注】
  天子百 公五十 侯伯子男皆三十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七目録
  物部
  乐器
  黄帝五钟
  周三钟
  左右五钟
  四金
  唐三钟
  六鼓
  鲁三代鼓
  汉十二鼓
  八鼓
  唐三鼓
  六器
  八音
  舜五乐
  五音聴治
  笙师教吹五
  三器
  月令十九物
  六音
  二笙
  二箫
  三籥
  三管
  三管
  二埙
  鲁四代乐器
  鲁三代乐埀饰
  隋雅乐二十器
  唐八音乐器
  骠国乐八音
  宋武舞九器
  伏羲琴七
  琴七
  至道九琴
  五阮
  四瑟
  筝四
  琴材四善
  琴声四美
  秦惠文二琴
  吴二琴
  君山老父三管
  二簴
  四县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七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乐器
  黄帝五钟【管子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正五钟】
  青钟大音 赤钟重心 黄钟洒光 景钟昧其明【名不以色特谓之景应西方之声以成功】黒钟隐其常
  周三钟【周礼太师乐注】
  圜钟【夹钟也生于房心之气为大辰天帝之明堂冬日至圜丘奏之】函钟【林钟也生于未之气坤位或曰天社夏日至方丘奏之】黄钟【生于虚危之气为宗庙宗庙奏之】
  左右五钟【乐师注】
  天子出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黄钟阳声之首右五钟谓林钟至应钟右隂主静出动以告静也】天子入撞宾之钟左五钟皆应【黄钟在午隂生之月左五钟谓大吕至中吕左阳主动入静以告动也】
  四金【鼔人掌教六鼔四金之音声】
  金錞【以和鼓】金镯【以节鼓】金铙【以止鼔】金铎【以通鼓】
  唐三钟【通典皇太子元正冬至受贺展轩悬于殿庭又设鏄钟三奏承和之乐】
  一姑洗 二夷则 三大吕
  六鼓【周礼】
  靁鼓【八面祀天神】灵鼓【六面祭地示】路鼓【四面享宗庙】鼖鼔【长八尺鼔军事】鼛鼓【长一丈二尺鼓役事】晋鼓【长六尺六寸鼓金奏】
  鲁三代鼓【明堂位】
  夏足鼔 殷楹鼔 周县鼓
  汉十二鼓【志哀帝时孔光何武奏凡鼔十二员朝贺置酒陈殿下】
  大乐鼓员六人 嘉至鼓十人 邯郸鼓二人 吹鼓三人 江南鼓三人 淮南鼓四人 巴渝鼓三十六人 歌鼓二十四人 楚严鼓一人 梁皇鼓四人 临淮鼓二十五人 兹邡鼓三人
  八鼓【同上孔光何武奏凡鼔八员】
  安世乐鼓二十人 沛吹鼓十二人 旌歌鼓二十七人 陈吹鼓十三人 商乐鼓十四人 东海鼓十六人 长乐鼓十三人 缦乐鼓十三人
  唐三鼓【六典武库令军鼔之制有三】
  一铜鼔 二战鼓 三铙鼓
  六器【马融长笛赋】
  庖羲作琴 神农作瑟 女娲作簧 暴辛为埙倕之和钟 叔之离磬
  八音【舜典注 众音竝作然后成乐故单出为声杂比成音】
  金【钟鏄】石【磬】丝【琴瑟】竹【箫管箎】匏【笙竽】土【埙】革【鼓】木【柷敔】
  舜五乐【汉郊祀志】
  春琴瑟 夏笙竽 季夏鼓 秋钟 冬磬
  五音聴治【淮南子禹置以待四方之士】
  教以道者击鼓 教以义者击钟 告以事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 有狱讼者摇鼗
  笙师教吹五【周官竹音之雅乐也】
  籥 箫 箎 篴 管
  三器【宾醉而出为奏祴夏三器在庭筑地以为声明不失礼也】
  牍【以竹为之长七尺端二孔舂地以作声】应【亦以竹为之长六尺五寸中有椎亦舂于地】雅【状如漆筩而弇口长五尺二寸以羊韦为挽亦舂于地】
  月令十九物
  鼗 鞞 鼓 琴 瑟 管 箫 干 戚 戈羽 竽 笙 竾 簧 钟 磬 柷 敔
  六音【乐记六者徳音以其声质也椌楬谓柷敔也】
  鞉 鼓 椌 楬 壎 箎
  二笙【尔雅】
  十九簧曰巢 十三簧曰和 又三十六簧在中央曰竽十九簧至十三簧在左傍曰笙
  二箫【同上】
  大箫谓之言 小箫谓之筊【一名籁】
  三籥【同上】
  大籥谓之产 中籥谓之仲 小籥谓之箹
  三管【周礼】
  竹之管【竹特生者】孙竹之管【枝干未生者】隂竹之管【生山北者】
  三管【尔雅】
  大管谓之簥 中管谓之 小管谓之
  二埙【周官教于小师播于瞽蒙吹于笙师平底六孔中虚上鋭如称锤然】
  大者声合黄钟大吕 小者声合太蔟夹钟
  鲁四代乐器【明堂位】
  拊搏 玉磬 揩击 大琴 大瑟 中琴 小瑟
  鲁三代乐埀饰【同上】
  夏后氏龙簨虡 殷崇牙 周璧翣
  隋雅乐二十器【志大业初秘书监柳顾言等増】
  金属二镈钟【每钟埀一簨虡】编钟【十六钟埀一簨虡】石属一磬【用玉若石为之】丝属四琴【神农五文王加二】瑟【二十七伏羲作】筑【十二】筝【十三秦蒙恬作】竹属三箫【十六管长一尺舜造】箎【长一尺四寸八孔苏公作】笛【十二孔汉武帝时丘仲作】匏属二笙 竽【竝女娲作笙列管十九于匏内施簧而吹竽大则三十六管】土属一埙【六孔暴辛公作】革属五建鼓【殷作】灵鼓灵鼗【八面】雷鼓雷鼗【六面】路鼓路鼗【四面鼓以桴击鼗贯其中而手摇之】节鼓【不知谁氏造】木属二柷 敔【节乐止乐】
  唐八音乐器【志】
  一曰金【为镈钟 编钟 歌钟錞 铙 镯 铎】二曰石【为大磬 编磬 歌磬】三曰土【为壎 大壎也】四曰革【为雷鼓 灵鼓 路鼓皆有鼗 建鼓 鼗鼓 县鼓 节鼓 拊 相乐记注即拊也】五曰丝【为琴 瑟 颂瑟筝也 阮咸 筑】六曰木【为柷 敔雅 应】七曰匏【为笙 竽 巢大笙也 和小笙也】八曰竹【为箫管 箎笛舂牍】
  骠国乐八音【贞元间骠国王雍遣弟献国乐至成都韦臯谱次其声图舞容乐器以进】金【二】贝【二】丝【七】竹【二】匏【二】革【二】牙【二】角【二凡二十一器】
  宋武舞九器【宋祁大乐图义论】
  干 戚 旌 鼗 铎 錞 相 雅 铙
  伏羲琴七【琴操】
  龙池八寸通八风 鳯池四寸合四时 长三尺六寸六分三百六十五日有竒 广六寸六合前广后狭尊卑 上圆下方法天地 五五行 一有徽十三十二月余一闰
  琴七【舜作五周文武加二蔡邕又加二九星】
  宫【第一】商【第二】角【第三】羽【第四】征【第五】少宫【第六】少商【第七】
  至道九琴【志】
  君 王 文 武 礼 乐 正 民 心 宋始制二又制十二以十二律
  五阮【同上】
  金 木 水 火 土【别造新谱】
  四瑟
  伏羲作五十为大瑟 黄帝破二十五为中瑟十五为小瑟 五为次小瑟
  筝四【隋志】
  上圆天 下平地 中空准六合 柱十二拟十二月【仁智之器也】
  琴材四善
  轻 松 脆 滑
  琴声四美【嵇叔夜琴赋】
  气和故响逸 急故声清 闻远故音痹 长故徽鸣
  秦惠文二琴【古琴录】
  一曰宣和 一曰闲邪
  吴二琴【辍耕录天台寺中对瀑布泉屋柱所斵后钱氏献之文宗藏于御府】
  一洗凡 一清絶
  君山老父三管【博异记贾客吕筠卿春夜泊舟君山忽一老父袖出三笛取最小者吹之三声
  波涛沆瀁鱼龙跳喷四声五声鸟兽呌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遂止】
  一如合拱【诸天之乐】一如常【对诸仙合乐】一如细笔管【与朋侪对乐者】
  二虡【考工记梓人为笋虡笋横木两端刻龙蛇鳞之形】
  钟虡饰以蠃属【蠃有力声大而宏故为钟虡】磬虡饰以羽属【羽无力声清而远故为磬虡】
  四县【周礼小胥正乐县之位谓钟磬之属县于笱虡者半为堵全为肆】
  王宫县【四面取宫室四面有墙】诸侯轩县【三面其形曲避王也】卿大夫判县【二面左右之合又空其北】士特县【一面县于东方或阶间】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八目録
  物部
  文房
  四友
  四侯
  文苑四贵
  四神
  四友
  四宝饰
  三者天下冠
  三妙物
  文房三寿
  笔四名
  八妙
  制笔四要
  三品笔
  制墨四品
  廷珪墨料数
  端溪三种石
  端砚三种
  三种眼
  石眼五
  砚眼三重
  端石五病
  文房十八官
  续文房十八人

  钦定四库全书卷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八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文房
  四友【澄怀录江南李建勲构一竹轩置四器其中名四友轩】
  南华经为心友 琴为峄阳友 磬为泗滨友 湘竹榻为梦友
  四侯【文嵩有四侯传】
  管成侯毛元鋭 即墨侯石虚中 好畤侯楮知白松滋侯易光
  文苑四贵【苏轼万石君传】
  万石君罗文 中书舍人毛纯 墨卿 楮先生
  四神【致虚阁杂俎】
  笔神曰佩阿【又曰昌化】研神曰淬妃 墨神曰回氐 纸神曰尚卿
  四友【元徽之闻蜀妓薛涛名因奉使见焉涛走笔作四友赞】
  磨润色先生之腹 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媒而黯黯 入文圃以休休
  四宝饰
  养笔以硫黄酒【舒其毫】养纸以芙蓉粉【借其色】养砚以文绫葢【贵乎隔尘】养墨以豹皮囊【贵乎远湿】
  三者天下冠【砚谱李后主留意翰墨所用】
  澄心堂纸 李廷珪墨 龙尾砚 合毛元鋭笔亦称四絶
  三妙物【萧子良与王僧防书】
  子邑【左伯字】之纸研妙辉光 仲将【韦诞字】之墨一防如漆 伯英【张芝字】之笔穷神尽思
  文房三寿【唐子西序体则笔最鋭墨次之砚钝者也用则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
  笔之寿以日计 墨之寿以月计 砚之寿以嵗计
  笔四名
  楚名聿 吴名不律 燕名拂 秦名笔
  八妙【韦诞笔经濡墨而试直中绳句中钩方圆中规矩终日握而不败】
  杰者居前 毳者居后 强者为刃 媆者为辅参之以檾 束之以管 固以漆液 津以海藻
  制笔四要【栁公权帖】
  副齐则波掣有冯 管小则运动省力 毛细则防画无失 锋长则洪润自繇 姜防云笔欲锋长劲而员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员则妍美
  三品笔【元帝为湘东王好文学著书笔皆雕饰】
  忠孝全者金管书之 徳行精粹者银管书之 文章赡逸者斑竹管书之
  制墨四品【古墨法色不染手光可射人】
  烟细 胶新 杵熟 蒸匀
  廷珪墨料数【其坚如玉能寘水中三年不坏】
  松烟一斤 真珠三两 玉屑一两 龙脑一两和以生漆 捣十万杵
  端溪三种石
  水中石【色靑】山半石【色紫】山顶石【光润如猪肝色佳】
  端砚三种【魏泰东轩笔录】
  岩石【有上岩中岩下岩衬手而润叩之清远】西坑【呵之乃润纹漫而大】后厯【向明侧视碎星有如沙中云母】 西坑三当岩石一后厯三当西坑一
  三种眼【东坡研录】
  活眼【圆晕相重黄白相间黳眼在内晶莹可爱】泪眼【四旁浸渍不甚鲜明】呆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彩】 活眼胜泪眼泪眼胜呆眼呆眼胜无眼又眼生池外曰髙眼生池中曰低眼
  石眼五【端人谓石嫩则多眼翠绿为上黄赤为下】
  鸲鹆眼 雀眼 鸡眼 猫眼 菉豆眼
  砚眼三种【多者八九重】
  青 绿 黄
  端石五病
  铁线 钻【如蛀虫眼】惊【凿触裂者】黯【色焦如火】黄龙
  文房十八官【宋可山林洪】
  毛中书【述 君举尽心处士】燕正言【玉 祖圭体元逸客】楮待制【田 为良剡溪遗老】石端明【甲 元朴岩屋上人】水中丞【潜 仲含玉蜍老翁】贝光禄【粲孺文洁庵小友】石架阁【卓 汝格小山真隐】边都防【镇 叔重句曲山民妥 元安 如石静君】黎司直【合 志齐木讷老人仝 季方抱椠书生】刁吏书【刚 克之桂溪野客】竺秘阁【冯 可冯无居士】曹直院【导 公路介轩主人】方正字【端 士直恶圆老】齐司封【敏 功父快阁隐君】胡都统【厚 伯固善补畴士】印书记【篆 少章明信公子】黄秘书【密 惟谨斗室隐者】槃都承【藏 利用通悟先生】
  续文房十八人【雷江子】
  朱检正【丹 伯洪赤城仙侣】木奉使【简 敬行漆图傲吏】平待制【树 公立大隐先生】明诏使【光 徳耀开晦公子】房刺史【卷 仲舒善藏埜容】廉防军【密思谨湘筠老】髙阁学【介 友文清节处士】防将军【翦 思齐勇退老夫】石鼓院【镇子厚岐山后人】利通直【鋭 弥坚金精山人】焦【桐 良材清音居士】白【元 君奕烂柯仙客】莫【铘 刚卿丰城隐君】释【鉴 无隐圆明上座】弓【矢 子劲矍圃老人】叶【嘉 清友玉川先生】水【函 子万介石髙士】商【鼎 师古香山道人】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卷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九目録
  物部
  武备
  髙阳氏二剑
  殷三宝剑
  八剑之精
  越王五剑
  欧冶三剑
  吴王二剑
  九剑
  三宝剑
  魏三剑三刀三匕首
  孙吴六剑
  丰城二剑
  吴三刀
  陶贞白二刀
  慕容二刀
  武库刀制四
  二矛
  五盾
  五戎
  五兵
  五兵名
  顾命七兵
  斧钺别名二
  六弓
  弓三等
  唐四弓
  四练材
  弓六材
  弓榦七材
  弓九和
  弓胶六等
  黄帝作矢二臣
  蓬矢六
  八矢
  唐四矢
  矢材四美
  四弩
  唐七弩
  武艺十八事
  唐四军枪矟
  号令六物
  三革
  甲三属
  甲五属
  唐甲制十三
  厯代造舟
  黄帝作舟二臣
  船三翼
  船首二鸟
  孙权二船名
  二事名实相反

  钦定四库全书卷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九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武备
  高阳氏二剑【四方有兵此剑飞越指其方则克】
  画影 腾空
  殷三宝剑【列子卫孔周祖得殷帝三宝剑传之十三世矣】
  含光 承影 宵练 荘子三剑天子诸侯庶人
  八剑之精【拾遗记越王句践以白牛白马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应八方之气】
  一掩日【以之指日日光昼暗】二断水【以之画水开即不合】三转魄【以之指月蟾兔倒转】四悬箭【飞鸟游过触刃如截】五惊鲵【以之泛海鲸鲵湥入】六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却邪【妖魅见之则伏】八真刚【切玉防金如削土木】
  越王五剑【薛子越王聘欧冶子铸】
  湛卢 纯钩 豪曹【一曰盘郢又曰胜邪】鱼肠【一曰鱼腹】巨阙 越献吴三宝剑无纯钩巨阙
  欧冶三剑【越絶书楚王召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作】
  龙泉 太阿 工布
  吴王二剑【吴王阖庐铸】
  阳曰干将 隂曰莫邪
  九剑【史记索隐天下宝剑韩为众】
  棠谿 墨阳 合伯 邓师 宛冯 龙渊 太阿莫邪 干将 荀子桓公之葱太公之阙文王之
  录荘周之阖闾钜阙辟闾干将莫邪皆古良剑
  三宝剑【韩棱为尚书令郅寿为仆射陈宠为尚书同时以才称肃宗赐三人宝剑手署其名】韩棱楚龙渊【时论以棱渊深有谋也】郅寿蜀汉文【时论以寿明达有文章也】陈宠济南椎成【时论以宠端朴善不见外也】
  魏三剑三刀三匕首【建安中太子丕造因姿定名以铭其拊文心雕龙谓器利辞钝】三剑飞景 流采 华锋 三刀灵宝 含章 素质 三匕首清刚 文 龙鳞
  孙吴六剑【古今注吴大帝】
  白虹 紫电 辟邪 流星 青防 百里
  丰城二剑【吴时斗牛间常有紫气雷汉为丰城令掘狱得石函中有宝剑二刻题其名云】龙泉 太阿
  吴三刀【古今注吴大帝】
  百錬 青犊 漏景
  陶贞白二刀【芝田录徃徃飞腾如青蛇状】
  一名善胜 一名宝胜
  慕容二刀【刀剑录长七尺若别处之则鸣】
  一雌 一雄
  武库刀制四【唐六典】
  仪刀【古班剑之】鄣刀【以彰身】横刀【佩刀也】陌刀【长刀葢古防马剑】
  二矛【郑风】
  酋矛 夷矛
  五盾【周礼司兵所掌】
  贰车之盾 车之盾 旅贲之盾 虎士之盾藩盾
  五戎【汉书注亦曰五兵】
  矛 戟 弓 剑 戈
  五兵【月令季秋习五戎注周礼司兵同歩卒所用】
  弓矢 殳 矛【酋矛】戈 戟 周礼司右有夷矛无弓矢则车之五兵也 谷梁传矛戟钺楯弓矢 淮南子刀剑矛戟矢齐语隐五刃同
  五兵名【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郑君云但诵其名有騐】
  刀名大房虚星主之 弓名曲张氐星主之 矢名徬徨荧惑星主之 剑名太伤角星主之 弩名逺望张星主之 戟名大将军参星主之
  顾命七兵【书正义】
  惠 戈 刘 钺 戣 瞿 鋭
  斧钺别名二
  戚为斧 为钺
  六弓【周礼司弓矢】
  王弓 弧弓【二弓以授射甲革椹盾者徃体多来体少】夹弓 庾弓【二弓以授射豻侯鸟兽者徃体少来体多】唐弓 大弓【二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徃体来体若一】荀子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黒弓 公羊注大
  夫婴弓士卢弓
  弓三等【槀人注上中下三者人各有所宜】
  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六寸】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三寸】下制下士服之【弓长六尺】 桃氏剑亦有上中下之制
  唐四弓【六典武库令】
  长弓 角弓 稍弓 格弓
  四练材【韩诗外传出泰山南】
  乌号之柘 燕牛之角 荆麋之筋 河鱼之胶
  弓六材【考工记取六材必以时】
  干【以为逺也】角【以为疾也】筋【以为深也】胶【以为和也】丝【以为固也】漆【以为受霜露也】冬折干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谓胶丝漆】
  弓干七材【同上】
  柘【为上】檍【次之】檿桑【又次】橘【又次】木【又次】荆【又次】竹【为下】 又曰凡相干欲赤黒而阳声赤黒则向心阳声则逺根
  弓九和【同上】
  材美工巧为之时谓之参均 角不胜干干不胜筋谓之参均 量其力又参均【均者三谓之九和】
  弓胶六等【同上】
  鹿胶青白 马胶赤白 牛胶火赤 防胶黒 鱼胶饵【其色如饵】犀胶黄
  黄帝作矢二臣【荀子】
  浮游 夷牟
  蓬矢六【射义男子生而桑弧蓬矢六】
  二矢以射天地 四矢以射四方
  八矢【周礼司弓矢】
  枉矢 挈矢【二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 鍭矢【二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 茀矢【二矢用诸弋射】恒矢 庳矢【二矢用诸散射】
  唐四矢【六典武库令】
  竹箭 木箭 兵箭 弩箭
  矢材四美【考工记】
  笴欲生而抟 同抟欲重 同重节欲疏 同疏欲防
  四弩【周礼司弓矢】
  夹弩 庾弩【二弩利攻守】唐弩 大弩【二弩利车战野战】
  唐七弩
  擘张弩 角弓弩 木单弩 大木单弩 竹竿弩大竹竿弩 伏逺弩
  武艺十八事
  弓 弩 鎗 刀 剑 矛 盾 斧 钺 戟鞭 简 挝 殳 义 杷头 緜绳套索 白打
  唐四军枪矟【防要】
  左飞用绿纷 右飞绯纷 左万红纷 右万碧纷
  号令六物【三军耳目之所寓先王建此以齐众志者也】
  角 革 金 麾 旗 帜
  三革【荀子周公定三革】
  犀 兕 牛 齐语甲胄楯
  甲三属【属聨也】
  上身一 髀裈二 踁缴三
  甲五属【属者甲扎叶相续也一叶为一扎革坚者甲长也】
  犀皮七节【可厯百年】兕皮六节【厯二百年】合犀兕革五节【厯三百年】
  唐甲制十三【六典武库令古皆用皮秦汉以来用铁】
  明光甲 光要甲 细鳞甲 山文甲 乌锤甲白布甲 皂绢甲 布背甲 歩兵甲 皮甲 木甲 锁子甲 马甲
  厯代造舟【物原】
  遂人以匏济水 伏羲始乘桴 轩辕作舟 颛顼作篙桨 帝喾作柁橹 尧作维牵 夏禹作柁加以蓬碇帆樯 伍员作楼船
  黄帝作舟二臣【世本】
  共鼓 货狄
  船三翼【文选注引越絶书伍子胥水战法】
  大翼【广一丈五尺长十丈】中翼【广一丈三尺长七丈】小翼【广一丈二尺长五丈六尺】
  船首二鸟【刘桢鲁都赋皆船名】
  绿鹢 葱鹙
  孙权二船名
  驰马 逐龙
  二事名实相反【出于一时】
  驰马【孙权快舫也】惊帆【曹洪骏马也】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目録
  物部
  杂具
  度朔山兄弟二人
  二金人
  十石鼓
  唐铜匦四
  清徽殿二欹器
  灵芳国六香
  幕人四物
  四宝帐
  唐五王帐
  五等帐
  五圣制器
  仙家三宝
  神枕三十二窍
  左宫枕四竒
  三兽枕
  鉴十二
  九华灯檠
  灯花二名
  三雅
  李适之酒器九品
  茶具二十五事
  审安老人十二图赞
  茶具十六事
  苦节君六事分封
  山房十友
  耒耜十一事
  九节饰马
  六工
  抟埴工二
  攻皮工五
  设色工五
  刮摩工五
  攻金工六
  攻木工七
  五材
  八材
  金六齐
  匋有五
  合四者以为良
  四者相反

  钦定四库全书卷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杂具
  度朔山兄弟二人【黄帝书称上古时二人于度朔山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者缚执饲虎】神荼 郁垒【夏后氏金行初作苇茭即今嵗除挿芝蔴稭于门也殷人水徳易以螺首即今铜环兽面也周人木徳以桃为梗一名椒图即今之桃符也】
  二金人【始皇铸】
  一名翁仲 一名君何
  十石鼓【诸家诠次不同惬山潘氏既依国学位置近见嘉定孙氏更序董逌本又与薛郑诸公有别】第一鼓曰王命除道也【潘氏第六】第二鼓曰至岐阳祷祃也【潘氏第十】第三鼓曰简车马也【潘氏第八】第四鼓曰六事之人师武臣力也【潘氏第一】第五鼓曰天子亲田柴之盛也【潘氏第三】第六鼓曰田毕数也【潘氏第四】第七鼓曰陈鱼也【潘氏第二】第八鼓曰充君庖也【潘氏第七】第九鼓曰从流而归也【潘氏第五】第十鼓曰班师休士也【潘氏第九】
  唐铜匦四【百官志武后置受四方之书涂以方色设理匦使后改献纳使】
  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在西陈屈抑者投之】黒匦曰通【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
  清徽殿二欹器【后周】
  仙人欹器 水芝欹器
  灵芳国六香【后唐龙辉殿安假山水一铺方围一丈三尺城门小牌曰灵芳国】
  沈香为山阜 蔷薇水苏合油为江河 苓藿丁香为林木 薫陆为城郭 黄紫檀为屋宇 白檀为人物
  幕人四物【周礼凡朝觐防同军旅田役祭祀则共帷幕幄帟绶】
  在旁曰帷 在上曰幕【皆布为之】四合宫室曰幄 坐上承尘曰帟【皆缯为之此四物者皆以绶连系焉】 郊特牲注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士帷
  四宝帐【拾遗录炀帝迷楼所设皆宝所成也】
  一散春愁 二醉忘归 三夜酣香 四延秋月
  唐五王帐【宗素友爱殿中设五幄与诸王迭处】
  宋王【成器】申王【成义兄也】岐王【范】薛王【业弟也】邠王【守礼从兄也】
  五等帐【六典大驾行幸则设外连板为排城以为捍蔽】
  古帐 大帐 文帐 小次帐 小帐
  五圣制器【物原】
  神农作牀席荐褥枕被 少昊作箦 尧作毯 伊尹制承尘 周公作簟
  仙家三宝【玉清女以赠韦弇】
  碧瑶桮 红枕 紫玉函
  神枕三十二窍【汉武东巡见父老头上白光问之曰有道士教臣作神枕行之转少而齿更生】二十四窍应二十四气 八窍应八风
  左宫枕四竒【青玉为之】
  冬温 夏凉 醉者破酲 梦者游仙
  三兽枕【五行志韦后妹嫁将军冯太和】
  豹头枕以辟邪 白泽枕以辟魅 伏熊枕以宜男
  鉴十二【黄帝所作】
  圜规天 方法地 六出诸物 八方定其位左右上下有四灵 错综经纬有五星 一日之数载以十二辰 一嵗之数载以十二月 周其天者有二十八宿 拱其位者有三神八卫 或玉女之起舞 或肖五岳之镇形
  九华灯檠【黄帝内传王母授帝】
  洞霄 盘云
  灯花二名
  金粟 玉虫
  三雅【刘表子所作饮器】
  伯雅【受一斗】仲雅【七升】季雅【五升】
  李适之酒器九品【逢原记】
  蓬莱盏 海川螺 舞仙盏 瓠子卮 幔卷荷金蕉叶 玉蟾儿 醉刘伶 东溟样
  茶具二十五事【陆鸿渐造茶具以都统笼贮之时鬻茶者以羽为茶神】
  一风炉【以铜铁铸如古鼎形】二筥【以竹丝织】三炭檛【以铁或斧或锤】四火夹五鍑【或作鬴】六交牀【支鍑者】七夹【小青竹为之以炙茶】八纸囊【白纸】
  【夹缝以贮炙茶使香不泄】九碾【用橘木】十罗合【今谓罗池】十一则【以准茶者】十二水方【受一斗】十三漉水囊 十四瓢【以酌水】十五竹夹十六鹾簋【或瓶或罍贮盐花也】十七熟盂【以贮熟水】十八盌【瓷青益茶】
  【茶作白红色】十九畚【编蒲以贮盌】二十札【截竹缉栟榈皮于四周若巨笔形】二十一涤方【以贮涤器】二十二滓方【以集滓秽】二十三巾【以洁诸器】二十四具列【或作牀或作架陈列诸器物也】二十五都篮【以悉敛诸器物而名】
  审安老人十二图赞【咸淳中】
  韦鸿胪【文鼎 景旸四窗闲叟】木待制【利济 忘机隔竹居人】金法曹【研古元锴 雍之旧民 轹古 仲鉴 和琴先生】石转运【凿齿 遄竹香屋隐君】胡员
  外【惟一 宗许贮月仙翁】罗枢密【若药 传师思隐寮长】宗从事【子弗不遗扫云溪友】漆雕秘阁【承之 易持古台老人】陶宝文【去越 自厚兔园上客】汤提防【新 一鸣温谷遗老】竺副帅【善调 希黙雪涛公子】司职方【成式如素 洁斋居士】
  茶贝十六事【大石山人】
  商【古石鼎也】归洁【竹筅箒也】分盈【杓也即茶经水则每二升计茶一两】逓火【铜火斗也】降火【铜火箸也】执权【准茶秤也】团风【湘竹扇也】漉尘【洗茶篮也】静沸【竹架即茶经支鍑也】注春【磁壶也】运锋【劖果刀也】甘钝【木碪墩也】啜香【建盏也】撩云【竹茶匙也】纳敬【竹茶槖也】受汚【拭抹布也】
  苦节君六事分封【同上】
  建城【茶宜蒻笼建安尚茶故据地以城封之】云屯【泉汲于云根取其洁也宜同石子贮缶中】乌府【别号乌银】水曹【以备盥沃】器局【以贮器物】品司【以贮笋榄仁芹蒿之属】
  山房十友【同上】
  端友【石屏】陶友【古陶器】谈友【玉麈】梦友【湘竹榻】狎友【鹭瓢】直友【铁如意】节友【紫箫】老友【方竹杖】清友【玉磬】黙友【银潢砚】
  耒耜十一事【陆蒙耒耜经】
  冶金而为之曰犁镵【以起土】曰犁壁【以覆土】斵木而为之曰犁底 曰压镵 曰策【可以扞壁】曰犁箭【以其上下激射】曰犁评【以其浅深数可否】曰犁辕【前如程而谬】曰犁梢【后如柄而乔】曰犁建【所以抳辕与评使止】曰犁槃【横于辕之前末可转也】通名曰犁
  九节饰马【马癖记王武子好马每节饲以明沙豆蔷薇草】
  正旦则柳叶金障泥 上元则满月鞯 清明则翦水鞭 重午则笼娇鞁 中秋则玉栊总络头 重阳则蝉儿 春秋社则涂金鞁 冬至则嘶风除日则药王鞍
  六工【曲礼注殷制典制六材】
  土 金 石 木 兽 草
  搏埴工二【考工记】
  陶 旊
  攻皮工五【同上】
  函 鲍 韗 韦 裘
  设色工五【同上】
  画 缋 钟 筐 防
  刮摩工五【同上】
  玉 栉 雕 矢 磬
  攻金工六【同上】
  筑 冶 凫 防 段 桃
  攻木工七【同上】
  轮 舆 弓 庐 匠 车 梓
  五材【同上饬五材】
  金 玉 皮 木 土
  八材【周礼大宰百工饬化八材】
  珠曰切【尔雅骨曰切】曰瑳 玉曰琢 石曰磨 木曰刻 金曰镂 革曰剥 羽曰析
  金六齐【考工记谓用锡和金其齐有六也】
  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大刀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削杀矢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鉴燧之齐【金锡半】
  匋有五【匋古窑字通雅】
  柴【柴世宗进御器王元美以为非是叶垣斋笔衡曰秘色窑器世言吴越王烧据陆蒙诗唐已有之】汝【青窑宋时汝州造河北唐邓悉有之汝为魁】官【政和间京师自制邵成章置内窑澄泥为范为世所珍】哥【浅白防文号百碎宋有章氏兄弟二人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玉生一所陶色淡故名哥窑】定【白磁有芒宋制】 又仿定窑有蟹爪纹曰窑 彭君宝效古定制折腰样曰彭窑 髙丽窑似龙泉 大食窑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
  合四者以为良【考工记】
  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四者相反【贾子言所急则均其用一也】
  玉璞不厌厚 角防【桥】不厌薄 漆不厌黒 粉不厌白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一目録
  物部
  冠服
  三代冠名
  五冕
  五旒
  周九服
  天子四服
  三弁
  衮冕紞纮黻裳六度
  汉十八冠
  汉帝四冠
  帝后歩揺六兽
  唐天子十四冕服
  太子六冕服
  后周十二冕
  羣臣二十一服
  朝服三等
  明命妇冠四等
  进贤冠梁四
  冠礼三加

  十二章
  衮衣九章
  五服
  王后六服
  唐后服三
  汉五时服
  三服官
  唐官章服四等
  七卫绣文袍
  武库令袍制五
  明文官九品服色
  武官九品服色
  玉藻命服三等
  明命妇服八等
  霞帔五等
  五玉佩
  唐佩三品
  晋绶八等
  带四等
  二带
  三齐
  鞞四等
  鲁四代服
  三命
  三舄
  人四盛饰
  四佩
  深衣五法
  衣四称
  三褚
  浴二巾
  五色
  五章
  六采
  二青鳯裘
  四时衣
  裙四色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一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物部
  冠服
  三代冠名
  夏曰 殷曰冔 周曰弁【为祭服】夏曰母追 殷曰章甫 周曰委貌【为常服】 王制虞皇夏殷冔周冕
  五冕【周礼司服大裘无章其冕无旒故止曰五冕】
  大裘之冕【祀昊天】衮冕【享先王】鷩冕【享先公】毳冕【祀四望山川】希冕【祭社稷五祀】冕【祭羣小祀】 公衮冕九章侯伯鷩冕七章子男毳冕五章希冕三章卿大夫冕一章
  五旒【玉藻】
  天子旒十二就【一就一寸旒五采玉从上而下初朱次白苍黄周而复始三采则无黄】诸侯旒九就 卿旒七就 大夫旒五就 士旒三就 弁师制侯伯七就【玉九十八缫玉三采】子男五就【玉五十缫玉二采】四就【玉三十二】三命之卿三就【玉十八】再命之大夫再就【玉八缫玉皆朱绿】 一命之大夫冕而无旒士变冕而为爵弁
  周九服【三礼义宗十二章法天之大数虞服也九章法阳之极数周服也】
  大裘而冕 衮冕 鷩冕 毳冕 希冕 冕【六者祭服】皮弁素积 衣素裳 缁衣端【合此三服为吉服九】
  天子四服【同上四服非朝燕故不入九服】
  皮弁素衣素裳【蜡祭之服】黄衣黄冠【腊祭先祖息田夫之服】衣朱裳【燕居之服】韦弁【即戎之服】
  三弁【周礼司服】
  韦弁【兵事】皮弁【视朝】冠弁【田猎】
  衮冕紞纮黻裳六度【觐礼注】
  天子衮有升龙有降龙上公衮无升龙【是衮有度】公冕自衮以下侯伯冕自鷩以下【是冕有度】君紞五色臣紞三色【是紞有度】天子朱纮诸侯青纮【是纮有度】诸侯黻火以下卿大夫黻山以下【是黻有度】衮鷩裳四章毳希裳三章【是裳有度】
  汉十八冠【志】
  冕冠【郊天祀明堂用】长冠【一曰齐冠祭服】委貌 皮弁【二冠即夏母追殷章甫公卿大夫行礼于辟雍】爵弁【即夏収殷哻祠天地五郊明堂乐人用】通天冠【乘舆常服】远游冠【诸王服】髙山冠【谒者仆射服】进贤冠【即古缁冠儒者服】法冠【又曰獬豸冠执法者服】武冠【又曰鵕防冠武官服】方山冠【祠宗庙乐人服】建华冠【即鹬冠郊祀乐人服】巧士冠【郊天黄门供官服】却非冠【宫殿门吏服】却敌冠【卫士服】樊哙冠【大卫士服】鹖冠【如雉尾虎贲羽林士服】 一本有术氏冠
  汉帝四冠【后魏志】
  缁布 进贤 武弁 通天冠
  帝后歩摇六兽【志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
  熊 虎 赤罴 天鹿 辟邪 南山丰大特
  唐天子十四冕服【武徳中着令】
  大裘冕【祀天地】衮冕【践祚享庙元日朝贺】鷩冕【有事远出】毳冕【祭海岳】絺冕【祭社稷】冕【蜡祭朝日夕月】通天冠【冬至朝贺燕羣臣养老】缁布冠【始一冠】武弁【讲武出征】弁服【朔日受贺】黒介帻【拜陵】平巾帻【乘马】白纱帽【视朝聴讼宴见宾客】白袷【临丧】
  太子六冕服【志内直郎掌之】
  衮冕 冕 远游冕 进徳冕 皮弁 平巾帻
  后周十二冕【通典皆十有二旒】
  祀昊天【苍】五帝【随五方色】朝日【青】夕月【素】祭地只【黄】神州社 稷【皆】享先王【加服】食三老耕耤【衮】视朔大射朝宴【鷩】
  羣臣二十一服【唐制】
  衮冕【一品】鷩冕【二品】毳冕【三品】絺冕【四品】冕【五品】平冕【郊庙武舞郎服】爵弁【六品下九品上从祀服】武弁【武官朝参服】弁服【文官九品公事服】进贤冠【文武朝参三老五更服】逺游冠【亲王服】法冠【御史服】髙山冠【内侍谒者服】委貌冠【郊庙文舞郎服】却非冠【亭长门仆服】平巾帻【武官卫官公事服】黒介帻【国官视品府佐谒者国子太学四门生参见服】介帻【登歌二人服】平巾緑帻【供膳奉觯服】具服【五品上陪祭朝享拜表服曰朝服】从省服【五品上公事朔望朝谒见东宫服亦曰公服】
  朝服三等【宋康定二年礼院奏定】
  五梁冠朱衣朱裳白罗中单玉剑佩锦绶玉环【一品二品侍祠大朝防服之中书门下加笼巾貂蝉】三梁冠白纱中单银剑佩环【诸司四品御史四品两制五品侍祠大朝会用之中丞冠獬豸】两梁冠铜剑佩环【四品五品服之六品去剑佩绶御史冠獬豸衣有中单】
  明命妇冠四等【防典洪武初定】
  珠翟【一品五个二品至四品四个五品六品三个七品下二个】珠牡丹开头【一品至六品二个七品下用珠月桂开头二个】珠半开【一品三个二品至四品四个五品六品五个七品下六个】翠云【二十四片同】翠牡丹叶【一品至六品十八片七品下用翠月桂叶】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一品至四品同五品至九品用抹金银宝钿花】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一品至四品同五品至九品用抹金银翟】
  进贤冠梁四【晋志古缁布冠遗也文儒之服以梁别贵贱自汉始】
  五梁【人主元服始加缁布则冠之】三梁【三公及封郡侯县乡亭侯】两梁【卿大夫八座尚书闗内侯二千石及一千石以上】一梁【六百石以下】
  冠礼三加【大戴礼】
  始加缁布冠 次加皮弁 三加爵弁 公冠四加冕

  十二章【尚书】
  日 月 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取其文也六章绘之于衣其序自上而下】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养也】黼【取其防也】黻【取其辨也六章绣之于裳其序自下而上】
  衮衣九章【章文也舜衣裳十二章后世升日月星辰于旗故九章】
  龙 山 华虫【雉也】火 宗彝【五章绘于衣】藻 粉米 黼【作斧形】黻【状如亚四章绣于裳】 鷩则华虫以下衣三章裳四章毳则宗彝以下衣三章裳二章希但刺粉米以下无画也衣一章裳二章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 左传杜预九文注以华虫为二而无宗彝
  五服【臯陶谟郑康成注】
  十二章【天子】九章【公侯自山而下】七章【伯自华虫而下】五章【子男自藻而下】三章【卿大夫自粉米而下】
  王后六服【周礼内司服掌之皆素纱为里三礼义宗阳爻九故王服有九隂爻六故后服惟六天子九服祭服有六王后六服祭服有三阳色尚文故有章数之别隂色尚质故无殊章之品】
  袆衣【袆当作翚即雉也刻缯为形而画之以缀于衣其色】揄狄【揄当作摇狄当作翟即摇翟也其色青】阙狄【其色赤刻缯为雉形不画三者皆祭服也】鞠衣【色黄如菊象桑叶始生告桑之服】展衣【色白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也】褖衣【音彖色黑御于王及宴居之服】
  唐后服三【志】
  袆衣 鞠衣 钿礼衣 太子妃服亦三有揄狄无袆衣
  汉五时服【礼仪志】
  立春【百官衣青衣】立夏【衣赤求雨衣皁】先立秋十八日【衣黄】立秋【衣白施皁领缘中衣】立冬【衣皁】冬至【衣绛】
  三服官【魏初元间诏罢齐三服官】
  春献冠帻縰为首服 绢素为冬服 轻绢为夏服
  唐官章服四等【贞观四年定】
  三品上服紫 四品五品上服绯 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龙朔改衣碧】 服紫金玉带绯金带绿
  银带青鍮石带 庶人黄铜铁带【上元定】
  七卫绣文袍【唐志宗诏殿中侍御史纠察诸卫大将军中郎将以下给袍者皆以绣文】千牛卫【瑞牛】左卫 右卫【竝瑞马】骁卫【虎】武卫【鹰】威卫【豹】领军卫【白泽】
  武库令袍制五
  青 绯 黄 白 皂【皆绣画虎豹鹰鹯之】
  明文官九品服色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鹚】七品【鸂】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杂职【黄鹂】 风宪【特加獬豸】
  武官九品服色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九品【海马犀牛】
  玉藻命服三等【注卿大夫妻命服分为三等】
  鞠衣 襢衣 褖衣
  明命妇服八等【防典洪武初定凡命妇圆衫以红罗为之绣重雉为等第】
  一品九等 二品八等 三品七等 四品六等五品五等 六品四等 七品三等 其余无绣雉
  霞帔五等【同上】
  公侯及一品二品金绣云霞翟文 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 五品绣云霞鸳鸯文 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文 八品九品绣纒枝花
  五玉佩【玉藻】
  天子白玉 公侯山玉 大夫水苍玉 世子瑜玉 士瓀玫
  唐佩三品【车服志初文武职官竝给随身鱼佩天授改佩】
  三品以上袋饰金 四品银 五品铜 景龙中特进佩鱼衣紫金饰衣绯银饰
  晋绶八等【汉官仪绶长一丈二尺法十二月濶三尺法天地人五色丝织成绶衣以贯佩玉】乘舆黄赤绶 诸侯赤绶 诸国贵人相国绿绶公侯将军紫绶 九卿中二千石青緺绶【緺紫青色】二千石青绶 千石六百石黒绶 四百三百二百石黄绶
  带四等【玉藻】
  天子素带朱里终辟【终竟也辟缘也终竟此带尽缘之也】诸侯素带终辟【不朱里】大夫素带辟【惟缘两耳及下之绅腰后不缘】士练带率下辟【率与繂同缏缉两边腰及两耳皆不缘惟缘其绅】 居士锦带【示文也】弟子缟带【示质也】
  二带【周礼】
  大带【大夫以上用素士用练即绅也】革带【挿笏者于绅之外带之内又有此带所以佩玉带剑在绅带之间】 钱俶进宝带宋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汴河惠民河五丈河俶大服
  三齐【三者皆齐也】
  绅【即带】结【即纽】韠【即蔽膝】
  韠四等【玉藻】
  天子朱【直】诸侯朱【前方后方】大夫素【前方后角】士爵【前后王】
  鲁四代服【明堂位】
  有虞氏黻 夏后氏山 殷火 周龙章
  三命【玉藻】
  一命缊【赤黄色】黻黝衡 再命赤黻黝衡 三命赤黻葱【青色】衡
  三舄【周礼屦人注舄有三等复下曰舄禅下曰屦】
  赤舄【黒饰冕服之舄】白舄【青饰皮弁韦弁之舄】黒舄【赤饰冠弁之舄】 后元舄为上【袆衣之舃】青舃赤舃【鞠衣以下皆屦】
  人四盛饰【春秋繁露四者人之盛饰也】
  剑在左【青龙】刀在右【白虎】【一作钩】在前【赤鸟】冠在首【武】
  四佩【王逸楚辞注故孔子无所不佩也】
  行清洁者佩芳 徳光明者佩玉 能解结者佩觽【奚追二音】能决疑者佩玦
  防衣五法【礼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
  袂圜以应规 曲袷如矩以应方 绳及踝以应直 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衣四称【玉藻】
  纩为茧 缊为袍 襌为防 帛为褶
  三褚【赐南粤王佗以緜装衣曰褚】
  上褚五十衣 中褚三十衣 下褚二十衣
  浴二巾
  上体用絺 下体用绤
  五色【月令】
  青【东木甲】赤【南火丙】白【西金庚】黒【北水壬】黄【中央土戊此五方之正色】绿【以木克土则青黄合而成绿】碧【以金克木则白青合而成碧】红【以火克金则赤白合而成红】紫【以水克火则黒赤合而成紫】駵【以土克水则黄黒合而成駵此五方之间色】 环齐要略间色有五绀红缥紫流黄
  五章【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
  青与赤为文 赤与白为章 白与黒为黼 黒与青为黻 五采备为绣
  六采【左传子太叔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青【东】白【西】赤【南】黒【北】【天】黄【地】
  二青凤裘【拾遗记周昭王时涂修国献青凤昭王缀凤毛为裘服之可以御寒】
  一曰燠质 一曰暄肌
  四时衣【同上宋景公】
  春夏以珠玉为饰 秋冬以翡翠为温
  裙四色【唐书安乐公主使尚方合鸟毛织为裙而百鸟之形状皆见】
  正视一色 旁视一色 日中一色 影中一色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二目录
  物部
  饮食
  三谷
  四谷
  五谷
  五种
  六谷
  九谷
  八谷
  百谷
  禾三变
  粟去三盗
  三族
  五变
  六米
  四种米
  饭之品六
  四饭
  麦三味
  二簋
  四簋
  四时祭所上
  两籑
  作酒六材
  五齐
  三酒
  三醴
  四饮
  六饮
  鲁三代酒
  酒三等
  酒二官名
  酒二书名
  洞庭春三絶
  醉四宜
  五饮
  三爵
  茶五名
  七茶
  贡茶十二等
  三等茶
  茶八病
  九难
  茶三沸
  茶七碗
  六羡
  水三等
  水七品
  水二十种
  辨水味四人
  五味
  食四和
  五裁
  四盐
  醤百二十罋
  食四齐
  三香
  五辛
  五菜
  西方五荤
  蜀蔬两巢
  七菹
  五果

  三牺
  二牲
  鲁三代牲色
  三物
  五牲
  六畜
  六兽
  六禽
  四时用禽兽
  春秋二用
  五用
  六膳
  四膳
  五韲
  七醢
  三臡
  五羮
  四醢
  四物实蓼
  四物芗无蓼
  五臭
  八珍
  迤北八珍
  富有小四海
  豚解二十一体
  禘饫宴三礼
  三举
  三俎
  五鼎
  鼎十二
  六铏
  二羞
  庶羞三十二物
  四笾
  四豆
  二十豆
  七牢
  五积
  日食万钱
  六不可食
  九物不利人
  禀气不足六物
  三羣之虫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二 福建巡抚宫梦仁物部
  饮食
  三谷【尔雅翼】
  粱【黍稷之总名】稻【溉种之总名】菽【众豆之总名】
  四谷【诗笺稷以天为已下此四谷】
  秬 秠 糜 芑
  五谷【周礼疾医荀子序汉食货志同 五谷以五行所属而言九谷以三农所生而言百谷号其多而言】麻【属金月令秋食】黍【属火冬食】稷【属土季夏食】麦【属木春食】豆【属水夏食】 楚辞大招注有稻无黍 谷梁传一谷不升谓嗛二谷不升谓饥三谷不升谓馑四谷不升谓糠五谷不升谓大侵
  五种【职方氏豫州宜五种】
  黍 稷 菽 麦 稻 兖州四种无菽幽州三种无菽麦 月令出五种史记黄帝艺五种即此
  六谷【膳夫注】
  黍【穄也】稷【粟也】稻【一作稌晚禾也】粱【糯粟】【雕】麦 小宗伯六齍以供粢盛 人六食即六谷之饭
  九谷【大司徒三农生九谷】
  黍 稷 稻 粱 麻 麦 秫  豆
  八谷【本草注】
  黍 稷 稻 粱 禾 麻 菽 麦
  百谷【尔雅翼】
  粱稻菽【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 蔬果属【助谷各二十种】为四十
  禾三变【孔子见禾三变云我其首禾乎】
  始于粟 生于苗 成于穟
  粟去三盗【吕氏】
  地窃【大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苗相窃【种而无行耕而不长】草窃【弗除则芜除之则虚】
  三族【同上言苗如此则粟多】
  其弱也欲 长也欲相与居 熟也欲相扶五变【説题辞禀受五行而成故五变乃可食】
  以阳化生为苗 秀为禾 三变而发谓粟 四变入臼米出甲 五变而蒸饭
  六米【周礼舍人注六者皆有米苦麻小豆小麦无米】
  黍 稷 稻 粱  豆
  四种米【诗彼疏斯粺笺云疏谓粝米也】
  粝十 粺九 凿八 侍御七 九章算粟米法粟率五十粝米三十粺二十七凿二十四侍御二十一【言粟五升为粝米三升米渐细故数益少四种皆以三约之】
  饭之品六【内则】
  黍 稷 稻 粱 白黍 黄粱
  四饭【白虎通】
  王者平旦食【少阳之始】昼食【太阳之始】晡食【少隂之始】暮食【太隂之始】诸侯三饭卿大夫再饭
  麦三味【皇甫春秋卫伦称刘子阳食饼知盐生予曰荀朂师旷识劳薪易牙别淄渑定之何难伦以粮糗进予曰子焉得兼三味伦告人曰吾麦杏时将发糅以杏汁李柰时将发糅以李柰汁也】
  杏 李 柰
  二簋【唐礼志】
  各一者簋以稷簠以黍 皆二者簋以黍稷簠以稻粱
  四簋【祭统】
  黍 稷 稻 粱
  四时祭所上【吕氏贵天赐也】
  春豆实【韭】夏尊实【防一作麰】秋机实【黍】冬敦实【稻】
  两籑【与馂同特牲馈食礼两籑执爵拜】
  上籑 下籑
  作酒六材【礼记一曰六物】
  秫稻必齐 麴糵必时 湛饎必洁 水泉必香陶器必良 火齐必得
  五齐【周礼酒正辨五齐之名齐者毎有祭祀以度量节作之】
  泛齐【成而浮滓泛泛】醴齐【成而滓汁相将】盎齐【成而葱白色】缇齐【成而红赤色】沈齐【成而滓沈于下】 司尊彝郁齐献酌【祼】醴齐缩酌【朝】盎齐涗酌【馈】凡酒修酌【诸臣自酢】
  三酒【酒正辨三酒之物】
  事酒【方事于糟漉也】昔酒【久酿而熟也】清酒【更久于昔酒祀始用之】 坊记三酒尚质不尚味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聘礼三酒六壶醙【白酒】黍清也
  三醴【内则三者各有清有糟以清糟相配而食曰重醴】
  稻醴清糟 黍醴清糟 粱醴清糟
  四饮【周礼酒正辨四饮之物】
  清【醴之清者】医【醴之浊者】浆【今之酒】酏【今之薄粥酒】
  六饮【人共王之六饮食医和王之六饮】
  水 浆 醴 凉【又作防】医 酏 内则六饮醴酏浆水醷滥 玉藻五饮有酒无凉医
  鲁三代酒
  夏后氏尚明水 殷尚醴 周尚酒
  酒三等
  圣【色清味重而饴】贤【色如金味醇而苦】愚【色黑味酸而漓】
  酒二官名【世説桓温主簿善别酒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言好酒下脐恶酒在隔】
  好者为青州从事【从事美官】恶者为平原督邮【督邮贱职】
  酒二书名【唐子西在惠州】
  和者名曰养生主 劲者名曰齐物论
  洞庭春三絶【东坡集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
  色 香 味
  醉四宜【皇甫崧醉乡日月】
  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觞政醉得意宜唱歌【导其和也】醉将离宜击鉢【壮其神也】醉文士宜谨节奏章程【畏其侮也】醉俊乂宜加觥盂旗帜【助其烈也】
  五饮【韩诗外传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沈不可以湎】
  饮不脱屦而即序者谓之礼 跣而上坐者谓之宴能饮者饮不能饮者已谓之醧 齐顔色均众寡
  谓之沈 闭门不出者谓之湎
  三爵【礼】
  主人献賔 宾饮而酢主人 主人饮而又酌酬宾宾奠之而不举 少仪注介爵酢爵僎爵也 又君子之饮酒也一爵而色洒如二爵而言訚斯三爵油油以退
  茶五名【茶经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一曰茶 二曰槚 三曰蔎 四曰茗 五曰荈
  七茶
  一白叶茶【产不以地之逺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以为茶瑞取第一者为鬬茶而气味殊薄】二柑叶茶【树髙丈余叶厚而圎芽即肥乳长二寸许为食茶上品】三早茶【亦柑叶发常先春民间采制为试焙者】四细叶茶【树髙五六尺芽短而不乳生沙溪山中盖土薄而不茂也】五稽茶【叶细而厚密芽晚而青黄】六晚茶【葢鸡茶之发比茶晚生于社后】七丛茶【亦曰蘖茶髙不数尺一嵗数发贫民取利】
  贡茶十二等【北苑焙茶之精者】
  龙 鳯 石乳 滴乳 白乳 头金 蜡面 头骨 次骨 末骨 麤骨 山挺
  三等茶【蛮瓯志觉林院僧志崇分为三等客赴茶者皆以油囊盛余】
  萱草带【自奉】惊雷荚【待客】紫茸香【供佛】
  茶八病【茶经试茶辨味必须知茶之病】
  芽【肥则粥面甘香短则云脚涣散】梗【半则鲜白短则黄泛茶民以色味俱在梗中】鸟蔕【不去则色黄黒】白合【不去则味苦涩】蒸芽【未熟则草木气存】去膏【未尽则色浊味重】受烟【火中有烟则香夺】压黄【留久未造则味失】
  九难【同上】
  隂采夜焙非造也 嚼味嗅香非别也 羶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 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 碧粉缥尘非末也 操艰搅遽非煮也 夏兴冬废非饮也
  茶三沸【同上过此则水老不可用】
  始如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为一沸 中则縁邉涌泉累累连珠为二沸 终则腾波鼔浪水气全消为三沸
  茶七碗【卢仝茶歌】
  一椀喉叨润 二椀破闷 三椀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 六椀通仙灵 七椀吃不得也唯
  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六羡【陆羽歌】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 千羡 万羡西江水曽向竟陵城下来
  水三等【陆羽茶经水患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汲多者江水虽长然合众水则杂亦次于山水】山水上 江水次 井水下
  水七品【刘伯刍论水】
  子江第一 惠山石泉第二 虎丘石井第三丹阳寺井第四 州大明寺井第五 松江第六淮水第七
  水二十种【欧公集李秀卿説水次第】
  庐江王谷水第一 无锡惠山石泉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扇子峡虾蟆口水第四 虎丘寺井水第五 庐山方桥潭水第六 子江南泠水第七 洪州西山瀑布泉第八 桐柏淮源第九庐山龙池顶水第十 丹阳寺井水第十一 州大明寺井水第十二 汉江中泠水第十三 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 武闗西水第十五 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千丈瀑布泉第十七 栁州圆泉第十八 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辨水味四人
  易牙【知淄渑之合】李徳裕【知石头城下水非金山泉】陆羽【知扬子江水非南泠】蒲元【知涪水与江水之杂】
  五味【洪范】
  咸【水味润下】苦【火味炎上】酸【木味曲直】辛【金味从革】甘【土味稼穑】
  食四和【礼运注】
  春多酸【木王养肝】夏多苦【火王养心】秋多辛【金王养肺】冬多咸【水王养肾】调以滑甘【土分王于四时养脾也】 周礼疾医凡药酸养骨辛养筋咸养脉苦养气甘养肉滑养窍
  五裁【素问谓裁节饮食也】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四盐【周礼盐人】
  苦盐【共祭刮地而得取其自然】形盐【共賔积卤而结取其如虎之形】散盐【宾祀皆共熬波而出取其能致逺物】饴盐【共王后世子膳羞风水而成取其味甘可食】
  酱百二十罋
  醢六十 醯六十
  食四齐【周礼食医】
  食齐眡春时【食宜温也】羮齐眡夏时【羮宜也】醤齐眡秋时【醤宜凉也】饮齐眡冬时【饮宜寒也】
  三香【尔雅翼】
  椒 欓 姜
  五辛【元日进五辛盘所以发五臓之气】
  葱 薤 蒜 韭 芫荽
  五菜【素问】
  葵 藿 薤 葱 韭 谷梁传大小蒜韭芸荽
  西方五荤【尔雅翼】
  大蒜 小蒜 兴渠 慈葱 茗葱
  蜀蔬两巢【陆放翁诗序】
  大巢【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畦中】
  七菹【周礼醢人】
  韭菹 菁菹 茆菹【凫葵】葵菹 芹菹【楚葵】菭菹【水中鱼衣】笋菹
  五果【素问】
  桃 李 杏 枣 栗

  三牺【国语祭天地宗庙者谓之牺】
  牛 羊 豕 汉书注三牲具为大牢羊豕为少牢又曰中牢
  二牲【周礼毛之取纯毛也阳祀祭天及宗庙隂祀祭地及社稷】
  阳祀用骍牲毛之 隂祀用黝牲毛之
  鲁三代牲色【明堂位】
  夏后氏牲尚黑 殷白牡 周骍刚
  三物【诗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犬 豕 鸡
  五牲【左传五牲不相为用注】
  牛 羊 豕 犬 鸡 东都赋注麋鹿麕狼服防注麏鹿熊狼野豕
  六畜【周礼庖人注始养曰畜将用曰牲膳夫膳用六牲小宗伯毛六牲】
  马【火干】牛【土坤】羊【火兑】豕【水坎】犬【金艮】鸡【木防】 职方氏豫州六扰并州五扰无鸡幽州四扰无鸡犬 尔雅马八尺为駥牛七尺为犉羊六尺为羬彘五尺为狗四尺为獒鸡三尺为鶤
  六兽【同上】
  麋 鹿 狼【一作熊】麕 野豕  续汉志谓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
  六禽【同上】
  雁 鹑 鷃 雉 鸠 鸽 郑康成注羔豚犊麋雉雁 东都赋注凫雁雉鹑鴐鵞
  四时用禽兽【庖人掌之内则注此八物四时肥美为其太盛煎以休废之膏节其气也】春行羔【羊子也】豚【豕子也】膳膏芗【牛脂也】夏行腒【干雉也】鱐【干鱼也】膳膏臊【犬膏也】秋行犊【小牛也】麛【小鹿也】膳膏腥【鸡膏也】冬行鱻【鱼也】羽【雁也】膳膏羶【羊脂也】
  春秋二用【内则】
  脍【春葱秋芥】豚【春韭秋蓼】
  五用【同上】
  脂用葱 膏用薤 三牲用藙【茱茰】和用醯 兽用梅
  六膳【周礼食医和王之六膳】
  牛宜稌【牛土畜稌土谷】羊宜黍【羊火畜黍火谷此二者以同气为宜也】豕宜稷【豕土畜稷水谷以土克水为宜也】犬宜粱【犬金畜粱土谷以土生金为宜也】雁宜麦【雁火畜麦木谷以木生火为宜也】鱼宜【鱼水畜水谷亦以同气为宜也】
  四膳【礼记文选四膳异肴注】
  孟春食麦羊 孟夏食菽鸡 孟秋食麻犬 孟冬食黍彘
  五韲【周礼醢人凡醤所和细切为韲】
  昌本【昌蒲根】脾析【牛百合】蜃【大蛤】豚拍【豕肩】防蒲【蒲蒻入水防者】
  七醢【同上】
  醓【毯】醢【醤】蠃【螺】醢【螔蝓】蠯【朋】醢【蛤】蚳醢【鱼子】鱼醢 醢雁醢
  三臡【同上音尼人掌之有骨为臡无骨为醢】
  麋臡 鹿臡 麇臡
  五羮【内则此人君燕食进饭之宜】
  雉羮 脯羮 鸡羹 犬羮 羮
  四醢【唐志掌醢】
  鹿  羊 鱼
  四物实蓼【内则】
  濡【音而烹煑之也】豚包苦实蓼 濡鸡醢醤实蓼 濡鱼卵【音鲲鱼子也】醤实蓼 濡鼈醢醤实蓼
  四物芗无蓼【同上和以香草无用蓼也】
  鲂【烝】鱮【烝】雏【烧】雉【烹】
  五臭【气也月令】
  羶【木】腥【金】香【土】焦【火】朽【水】
  八珍【内则 周礼膳夫珍用八物注其品则牛羊麋鹿麕豕狗皆以养老者】
  淳熬【煎醢加稻沃之以膏】淳母【煎醢加黍沃之以膏】炮豚【实枣豚腹中涂而炮之】炮将【同牂牝羊也】珍【取牛羊麋鹿脊肉柔】渍【新薄切湛酒为之】熬【糁霍布肉屑姜桂以盐之】肝膋【取狗豚幪之以膋濡炙之】 后世八珍龙肝鳯髓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羊脂为之】
  迤北八珍
  醍醐 吭 野駞蹄 鹿唇驼 乳麋 天鵞炙紫玉 碧玉浆【即马嬭子】
  富有小四海【清异録孙节度承祐在浙客曰今日可谓富有小四海矣】
  南之蝤蛑 北之红羊 东之虾鱼 西之枣栗尸子曰桀纣必南海之姜北海之盐西海之菁东海之鲸
  豚解二十一体【凡牲方解割时皆如此】
  正 脡 横【析三】代胁 长胁【两胉各三】肩 臂臑【两肱各三】髀 肫 胳【两股各三】 陈祥道去髀而以两
  觳足之为两髀贱不升于俎耳
  禘饫宴三礼【周语晋随防聘周定王飨之殽烝】
  禘郊有全烝【全其牲体而用之】王公立饫有房烝【半解其体升之大俎】亲戚宴飨有殽烝【升体道节折之俎谓之折俎】 左传飨有体荐【所以示恭俭】宴有折俎【所以示慈惠】公当飨卿当宴
  三举【周礼膳夫掌之凡用三太牢不敢馂余以凟其精明也】
  朝食【王日一举】日中 夕【斋日特加二举】
  三俎【玉藻三俎祭肺注特牲三鼎即此】
  豕 鱼 腊 加羊与肠胃为五俎
  五鼎【少牢馈食礼雍人陈鼎五】
  羊 豕 肤 鱼 腊 汉书注牛羊豕鱼麋
  鼎十二【周礼膳夫】
  牢鼎九【牛也羊也豕也鱼也腊也肠胃也肤也鲜鱼也鲜腊也】陪鼎三【膷也臐也膮也】聘礼餁鼎七无鲜鱼鲜腊羞鼎三以实言羞以陈
  言陪
  六铏【公食大夫礼铏羮器也】
  牛 藿 羊 若 豕 薇 诗正义羊铏豕铏【少牢馈食礼两铏】大羮【煑肉汁不和盛于登】铏羮【肉味有菜和盛之铏器】
  二羞【正义宰夫羞房中之羞内羞也司士羞庻羞内羞在右隂也庶羞在左阳也】
  房中之羞【其糗饵粉餈其豆食糁食】庶羞【羊臐豕膮皆有胾醢】
  庶羞三十二物【内则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牛修 鹿脯 田豕脯 麋脯 麕脯 麋 鹿田豕 麕【皆有轩】雉 【皆有芼】爵 鷃 蜩 范 芝栭 蔆 椇 枣 栗 榛 柿  桃 李梅 杏 柤 梨 姜 桂 周礼天子羞百二
  十品牲及禽兽以备滋味
  四笾【周礼笾人掌之】
  朝事之笾【防 蕡 白 黒 形盐 膴 鲍 鱼鱐】馈食之笾【枣 防桃干榛实】 加笾【蔆 芡 脯防各二】羞笾【糗 饵粉 餈】
  四豆【人掌之】
  朝事之豆【韭菹 醓醢 昌本 麋臡菁菹 鹿臡 茆菹 麋臡】 馈食之豆【葵菹 蠃 脾析 蠯醢蜃 蚳醢 豚拍 鱼醢】加豆【芹菹 醢 防蒲 醓醢 箈菹雁醢 笋菹 鱼醢】羞豆【酏食糁食】
  二十豆【内则自膷至鱼脍共十六豆下大夫之礼末四物列为第五行共二十豆上大夫之礼】膷 臐 膮 醢 牛炙【四者除醢言之】醢 牛胾 醢牛脍 羊炙 羊胾 醢 豕炙 醢 豕胾 芥酱 鱼脍【十二品并醢言之】雉  鹑 鷃
  七牢【周礼侯伯五年朝天子上介一次介末介各三则七介天子赐以七牢】
  餁牢一 腥牢三 饩牢三 腥牢饩牢各减一为五牢则诸侯之大夫三年聘天子五介赐以五牢也
  五积【大行人】
  牢礼 米 禾 薪 刍
  日食万钱
  何曽食日万钱 子劭日二万钱 和峤日三万钱髙阳王一食数万钱 韦涉至厨中弃遗直万钱
  六不可食【周礼内饔】
  牛夜鸣则庮【由 臭也】羊冷毛而毳膻 犬赤股而躁臊鸟皫色【毛悴也】而沙鸣【音悲也】貍【气郁结也】豕盲眠【有目不明】而
  交睫【毛相交】腥 马黑而般臂【臂毛有文也】蝼【臭如蝼蛄也】
  九物不利人【内则】
  雏鼈 狼去肠 狗去肾 貍去正脊 去尻狐去首 豚去脑 鱼去乙 鼈去丑
  禀气不足六物【颐生论】
  獐无胆 无脾 猪无筋 鱼无气 鸡无髓蟹无肠
  三羣之虫【吕氏】
  水居者腥 肉玃者臊 草食者羶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二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三目录
  物部
  鸟兽
  易生人物各有竒偶
  虫五长
  五虫
  四灵
  四虫所生
  大兽五
  四兽
  五灵配五方
  八物
  龙四种
  五种
  三停
  九似
  雌雄二状
  四时不变
  九子
  鳯文五
  七徳
  九苞
  六像
  八像
  鳯色五
  鳯五色
  五鳯
  五方神鸟
  鸡趣五色
  窃鳯有六
  九色鸟
  鳯鸣五
  鳯皇四至
  王防五鸟
  龟大小数
  龟十一像
  六龟
  八龟
  九龟
  十龟
  龟四体占
  麟十三异
  七状
  五色
  麒麟四状

  鹤三变
  八变
  九相
  十一上相
  五雉
  尔雅五雉
  鸡五徳
  三号
  三鸡鸣
  养鸡四
  鸿雁三同三异
  鹰三岁
  鹰鸠两变
  风雨二鸟
  山水二禽
  二禽向背
  鸟左右二异
  鸟雌雄二异
  李昉五客
  二叟
  寻常丈尺
  夭鸟五避
  三禽
  鸟双名

  华表二兽
  二兽好恶
  鹿三变
  鹿食九草
  二至角解
  熊胆随四时
  六马
  三物
  鲁三代马名
  駉马十六名
  八骏
  七马
  九逸
  四骏
  十骥
  汗血马六
  三骏马
  天闲四骏
  骏马六
  千里马
  千里马三事
  相马十三法
  马齿年数
  三羸五驽
  四时祭马
  六印印马
  驴马驹三行
  王粲八驴
  马牛二异
  牛羊二性
  牛羊二精
  羊五色
  豕生三子
  犬子三名
  二犬色
  犬八异
  七猫
  虎十一种
  虎五呼
  狐三徳
  狐四姓
  二物异
  狼狈二兽
  鼯鼠五技
  猨化四叟
  兽双名

  龙虎二从
  四物体不质
  食逰三异
  兽鸟五徳
  兽鸟五伦
  禽兽六性
  五方异气
  禽鸟千嵗
  修短物数
  十二肖
  十二日物名
  四禽气制
  五物互食
  物食有十
  胎卵异窍
  雌雄牝牡互称

  鱼形三似
  鱼双名
  十二蠏
  蛤三种
  永嘉八种蚕
  丝七名
  蜜蜂三种
  两衙应潮
  蝉五徳
  蟋蟀三等
  蜻蜓三种
  二市
  蚊四化
  蝗腹三色
  小虫六鸣
  动植五物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三 福建巡抚宫梦仁物部
  鸟兽
  易生人物各有竒偶【家语子夏述以问孔子】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一主日者阳从竒数也日数十者从甲至癸也】八九七十二偶以从竒竒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偶以承竒隂以承阳辰数十二子至亥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斗次日月故三主斗】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时次斗四时春夏秋冬】五九四十五五为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音不过五故五为音】四九三十六六为律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律隂阳各六】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十八宿四方各七故七主星】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为虫故虫八月而生【风数尽于八凡虫为风故风字从虫】
  虫五长【大戴礼是天下之血含生者均可谓之虫也】
  羽虫三百六十鳯为之长 毛虫三百六十麒麟为之长 鳞虫三百六十龙为之长 介虫三百六十为之长 倮虫三百六十圣人为之长
  五虫【月令】
  毛虫【兽属金】羽虫【禽属火】鳞虫【龙蛇属木】介虫【鼈属水】倮虫【蛙螾属土】
  四灵【礼运】
  龙 鳯  麟
  四虫所生【淮南子】
  羽嘉生飞龙飞龙生鳯凰鳯凰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介潭生先龙先龙生黑鼋黑鼋生灵灵生庶【凡介者生于庶】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鲲鲠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于庶鱼】
  大兽五【考工】
  脂者 膏者 蠃者 羽者 鳞者
  四兽
  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武【北方】
  五灵配五方【汉世先儒説五者修其母则致其子】
  龙木也【木爇生火】鳯火也【火灺生土】麟土也【土 生金】白虎金也【金渗生水】神水也【水液生木】水官修龙至 木官修鳯至 火官修麟至 土官修白虎至 金官修神至故曰视明礼修麒麟来逰思睿信立白虎扰垣言从义成神在沼聴聪正知名川出龙貌恭体仁鳯凰鸣桐
  八物【説卦以八物拟八卦】
  干为马【健】坤为牛【顺】震为龙【善动】防为鸡【善伏】坎为豕【质躁而外污】离为雉【质野而外明】艮为狗【前刚而止物】兑为羊【内狠而外説】
  龙四种【别行云】
  天龙【守天宫殿】神龙【兴云致雨】地龙【决江开渎】伏藏龙【守轮王大福人藏】内典胎化湿生四种
  五种【须弥藏经】
  龙 马龙 鱼龙 虾蟇龙【四种旁】蛇龙【五龙之长正】
  三停【説原】
  自首至膊 自膊至腰 自腰至尾【皆相停也】
  九似【同上】
  角似鹿 头似驼 眼似 项似蛇 腹似蜃鳞似鱼 爪似鹰 掌似虎 耳似牛
  雌雄二状
  雄龙角浪凹峭上壮下杀 雌龙直鼻圆巤薄鳞壮尾
  四时不变【四分律文余时皆能变形】
  初生时 睡时 瞠时 行欲时
  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蒲牢好鸣【钟钮】囚牛好音【马琴】吻好水【桥梁】嘲风好险【殿角】赑屭好文【碑碣】霸下好负重【碑座】狴犴好讼【狱门】狻猊好坐【佛座】睚眦好杀【刀柄】 博物志虭蛥似龙性好险立防朽【柱防头】上椒图似螺性好闭立门上
  鳯文五【山海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寜】
  首文曰徳 翼文曰顺 背文曰义 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瑞应图负信戴仁挟义膺文苞智不羣居不侣行不罹罗上通天维下集河洛
  七徳
  首戴徳 颈揭义 背负仁 心入信 翼挟礼足履文 尾系武
  九苞
  口包命【不妄鸣也】心合度【进退精也】耳聪达【居髙明也】舌屈伸【能变声也】彩色光【文彩呈也】冠距丹【南方行也】距鋭钩【武可称也】音激【声逺闻也】腹文戸【不妄纳也】
  六像
  头天【圆】目日【明】背月【偃】翼风【舒】足地【方】尾纬【五色具】
  八像【韩诗外传】
  鸿前而麟后 蛇颈而鱼尾 龙文而背 燕颔而鸡喙 天下有道得鳯之一则鳯过之得鳯之二则鳯翔之得鳯之三则鳯集之得鳯之四则鳯春秋下之得鳯之五则鳯没身居之
  鳯色五【抱朴子】
  鳯上青戴仁 缨白挟义 斧赤负礼 胷黑向智足下黄蹈信
  鳯五色【禽经】
  青鳯谓之鹖 赤鳯谓之鹑 黄鳯谓之鸾 白鳯谓之鹔 紫鳯谓之鷟
  五鳯【蔡衡对鳯者五】
  赤者鳯 黄者鹓鶵 青者鸾 紫者鸑鷟 白者鹄
  五方神鸟【叶图徴五鳯皆五色为瑞一为孽四】
  西曰鹔鹴 东曰发明 南曰焦明 北曰幽昌中央曰鳯凰
  鸡趣五色【禽虫述鸾曰鸡趣】
  首翼赤曰丹鳯 青曰羽翔 白曰化翼 曰隂翥 黄曰土符
  窃鳯有六【杨用修云】
  东有谏珂 西有鳻雀 北有定甲 南有锦驼鵕防飞光而映天 绶鸡曵彩而骈罗
  九色鸟【海録碎事出轩渠国一名九尾鸟亦名锦鳯青多红少谓之绣鸾或云西王母鸟也】青口 绿颈 紫翼 红膺 绀顶 丹足 碧身缃背 黑尾
  鳯鸣五
  行鸣曰归嬉 止鸣曰提扶 夜鸣曰善哉 晨鸣曰贺世 飞鸣曰郎都 説苑鳯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飞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
  鳯凰四至【淮南子徳弥浇所至弥逺徳弥精所至弥近】
  伏羲神农至于庭 黄帝翔于庭 三代止于门周至于泽
  王防五鸟【周书】
  西申以鳯鸟 氐羗以鸾鸟 巴人以比翼鸟 方炀以黄鸟 方人以孔鸟
  大小数【逸礼隂虫之老也老者先知故君子举事必考之】
  天子尺二寸 诸侯八寸 大夫六寸 士民四寸
  十一【説苑千载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存亡吉凶之变】
  灵五色似玉似金 背隂负阳 上隆天 下平法地 槃衍山 四趾转运应四时 文着二十八宿 蛇头 龙胫 左睛日 右睛月
  六【周礼人掌其属之名物】
  天灵属【色黒体俯】地绎属【色黄体仰】东果属【色青体前弇】西靁属【色白体左倪】南猎属【色赤体后弇】北若属【色黑体右倪】
  八【策褚先生曰能得名家必大富各有文在腹下得七八寸可寳矣】
  北斗 南辰 五星 八风 二十八宿 日月 九州 玉
  九【唐六典太卜十九】
  石 泉 蔡 江 洛 海 河淮 旱
  十【尔雅】
  神【之神者】灵【之灵者】摄【小】寳【传国之寳】文【甲有文采】筮【生蓍丛下】山【生山中】泽【生泽中】水【生水中】火【生火中】
  四体占【中庸疏】
  春占后左 夏占前右 秋占前左 冬占后右
  麟十三异【瑞应图】
  含仁 抱义 有文章 不履生虫 不折生草不羣居 不旅行 逰必择地 翔而后处 不入陷穽 不罹网 食嘉禾之实 饮珠玉之英
  七状【毛诗义疏王者至仁则出】
  麕身 牛尾 狼头 马足 黄色 圆蹄 一角
  五色【瑞应图】
  青曰耸 赤曰炎驹 白曰索冥 黑曰角端黄曰麒麐
  麒麟四鸣【何法盛徴祥记牝曰麒牡曰麟或云麟有角麒无角】
  牡鸣曰逰圣 牝鸣曰归和 夏鸣曰扶幼 秋鸣曰养阳

  鹤三变【仙禽也】
  七年小变 十六年大变 百六十年变止
  八变【浮丘伯相鹤经鹤者阳鸟也而逰于隂葢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也】
  生二年落子毛易黑防 三年顶赤羽翮具 七年善飞 复七年舞应节 复七年昼夜十二鸣应律六十年不食生物大毛落茸毛生洁白如雪或即
  纯黑泥水不能汚 复百六十年雌雄相视目睛不转则孕 六百年饮而不食胎生与鸾鳯同羣
  九相【同上】
  体尚洁故色白 声闻天故头赤 食于水故喙长轩于前故后指短 栖于陆故足高而尾凋 翔
  于云故毛丰而肉踈 大喉以吐故 修颈以纳新故夀不可量 体无青黄二色土木之气内养故不表于外
  十一上相【同上圣人在位则与鳯凰翔于郊甸】
  痩头朱顶则冲霄 露眼元睛则视逺 隆鼻长喙则少眠 防【亏】颊【瘤同】耳则知时 长颈竦身则能鸣 鸿翎鹄膺则体轻 鳯翼鹊尾则善飞 背鼈腹则伏产 轩前垂后则防舞 髙胫麤节则足力 洪髀纤指则好翘
  五雉【社预】
  东方曰鶅 西方曰鷷 南方曰翟【尔雅曰音俦】北方曰鵗 洛阳之南曰翚
  尔雅五雉
  鸬雉【五色备曰翚雉】鷮雉【长尾走且鸣】鹞雉【青质五色】鳪雉【黄色鸣自呼】鷩雉【似山鸡而小冠】
  鸡五徳【韩诗外传】
  头带冠曰文 足持距曰武 见敌敢鬭曰义 见食相呼曰仁 鸣不失时曰信
  三号
  天曰作时 地曰作昌 人曰作乐
  三鸡鸣【扶桑山有玉鸡】
  玉鸡鸣则金鸡鸣 金鸡鸣则石鸡鸣 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而潮水应
  养鸡四【庄子纪渻为王养鬭鸡】
  十日问方虚防而恃气 十日问犹应响景 十日问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问鸡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似木鸡矣
  鸿雁三同三异
  秋来賔 鸣家鹅 进有渐飞有序【三同】雁花而鸿白 雁多羣而鸿寡侣 雁飞不过髙山而鸿薄云汉【三异】
  鹰三岁【爽鸠也通谓之角鹰】
  一嵗曰黄鹰 二嵗曰鴘【扁】鹰【次赤也】三嵗曰鸧鹰【顶有毛角微起】
  鹰鸠两变【捜神记时之化也】
  春分之日鹰变为鸠 秋分之日鸠变为鹰
  风雨二鸟【禽经】
  暮鸠鸣则小雨 朝鸢飞则大风
  山水二禽【同上】
  山禽味短 水禽味长 山禽尾修 水禽尾促
  二禽向背【同上】
  乌向啼背栖 燕背飞向宿
  鸟左右二异【同上】
  左顾则怒作 右盼则喜生 飞而起则仰左翼飞而下则仰右翼
  鸟雌雄二异【方朔对武帝问】
  雄左翼加右声髙 雌右翼加左声小
  李昉五客【李昉作五客堂画五禽于壁间】
  白鹇闲客 孔雀南客 鹦鹉陇客 鹤仙客 白鹭雪客
  二叟【树萱录剡人贾于镜湖芰荷中见二望贾遽揖化为鹭去】
  一呼碧继翁 一呼栖叟
  寻常丈尺【同上】
  鵻上无寻 鹨上无常 雉上有丈 鷃上有赤【雉上能丈故计丈曰雉左都城百雉是也鷃上能赤古与尺通庄子斥鷃之斥亦尺也】
  夭鸟五避【周礼硩蔟氏以方书号县其巢上葢以众神正气临之妖邪之物自去也】
  十日【自甲至癸】十二辰【自子至亥】十二月【自娵至荼】十二嵗【自摄提格至赤奋若】二十八星【自角至轸】 丘氏云蝠忌庚申燕避戊巳虎豹以冲破鹊巢避太嵗
  三禽【黄宪尔雅不载】
  觚竹之荒有鸟曰【翼生于股荧惑见则孕】嘉陵之墟有鸟曰【临溪啄影孕吐于口】扶桑之野有鸟曰揺光【感日之精于岳一孕其形如】
  鸟双名
  青丘灌灌 鹣鹣 崇吾蛮蛮 药山罗罗 鹯鹯周周【见禽经】行扈唶唶 宵扈啧啧【见独断】

  华表二兽【集韵秉心甚灵葢忠直兽也】
  抵【抵】【你】
  二兽好恶【林】
  獬豸见不直者触之【故君子冠獬豸】穷竒见不直者煦之【故小人名穷竒】
  鹿三变【述异记汉武帝时中山人得鹿烹之骨皆黑色仙者説以为脯食夀二千嵗】
  千嵗而苍 又五百年而白 又五百年而黑
  鹿食九草【山谷云鹿性惊烈多别粮草恒食九物余则不尝】
  葛叶及花 鹿葱 鹿药 白蒿 水芹 甘草齐头蒿 山耳 荠苨
  二至角解【埤雅鹿肉食之燠阳为体隂为末也麋肉食之寒隂为体阳为末也角末也故以应隂阳】鹿夏至陨角而应隂 麋冬至陨角而应阳
  熊胆随四时【异苑东土呼熊为子路以物击树便起不呼不动好攀木而引气故谓熊经当心有
  脂如玉俗呼熊白冬蛰不食饥则自防其掌故其美在掌】
  春在首 夏在腹 秋在左足 冬在右足 徐曰胆随四时在足鱼胆春夏近上秋冬近下蚺蛇胆随击而防 一曰身备十二肖肉胆随月而转如寅月即在其虎肉
  六马【周礼校人所掌又曰六种】
  种马一物【良马可为种者玉路用之】戎马一物【驾戎路者】齐马一物【驾金路者】道马一物【驾象路者】田马一物【驾田路者】驽马一物【给官中之役者】诸侯四种无种马戎马卿大夫二种止田马驽马
  三物【马质掌量三马之材以平价值】
  戎马 田马 驽马 诗注良戎田驽为四种 又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鲁三代马名【疏】
  夏戎事乘骊 殷戎事乘翰 周戎事乘騵 夏骆马黑鬛 殷白马黑首 周黄马蕃鬛
  駉马十六名【鲁颂僖公能遵伯禽之法务农种谷牧于坰野而史克作颂】
  驈 皇 骊 黄 骓 駓 骍 骐 驒 骆駵 雒 骃 騢 驔 鱼
  八骏【拾遗记周穆王得八骏马逰行天下】
  一曰絶地【足不践土】二曰翻羽【行越飞禽】三曰奔霄【夜行万里】四曰越影【逐日而行】五曰逾辉【毛色炳耀】六曰超光【一形十影】七曰腾雾【乗云而趋】八曰挟翼【身有肉翅】 列子左服□【华字】骝而右绿耳右骖赤翼而左白【义字】右服渠黄而左逾轮左骖盗骊【即纤离】而右山子
  七马【秦始皇马】
  追风 白 蹑景 追电 飞翮 铜雀 长凫
  九逸【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来宣能御】
  浮云 赤电 絶羣 逸骠 紫燕 绿螭 龙子驎驹 絶尘
  四骏【西域賛汉武帝四马名】
  蒲捎 龙文 鱼目 汗血
  十骥【唐太宗时骨利干献】
  腾霜白 皎雪騘 凝露騘 悬光騘 决波騟飞霞骠 发电赤 流星騧 翔鳞紫 奔虹赤
  汗血马六【天寳中大宛进】
  红玉 紫玉 平山 凌云 飞香 百花辇
  三骏马【苏文忠公三马图賛】
  西域贡马 羗温溪心良马 西番骏马
  天闲四骏【雅坪散录崇祯时诸王府进马拔神骏者四匹画其状命阁臣名于是阁试以为题】太平騟【緑色有紫防】玉龙媒 吉良乗 璿骏【三白马也】
  骏马六【刘琬】
  龙头 鸟目 麟腹 虎胷 尾如云彗 耳如挿筒
  千里马【相马经】
  马生堕地无毛行千里 尿举一脚五百里 兰筋者千里 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 蹄团如麴目成人者千里【一筋从目上陷如井字中出谓之兰筋目成人者童子中人头足皆见】
  千里马三事【齐民要术】
  龙颅突目 平脊大腹 防重有肉
  相马十三法【伯乐相马经造父五星名伯乐在天廐以孙阳善相马因号】
  头为王欲得方 目为丞相欲得光 脊为将军欲得强 腹脇为城郭欲得张 四下为令欲得长眼欲得髙有紫艶光 鼻孔欲大鼻头有王火字膺门欲开 汗沟欲防 口中欲赤 权颊欲满如月 膝骨欲圆而长 耳欲相近而前竖小而厚
  马齿年数【国宪家猷秣马之法必视其齿歴劳逸而调息之年之长少惟马齿最准故曰马齿】四年两齿 五年四齿 六年六齿成 七年右一齿缺 八年上下两边各一齿缺 九年上下尽缺十年下两齿齨【音舅齿如臼也】十一年下四齿齨 十二
  年尽齨 十七年上四齿齨 十八年尽齨 十九年上两齿平 二十年上四齿平 何承天曰马一嵗为馵【一云左足白为馵】二嵗为驹三嵗为駣八嵗为
  三羸五驽【相马经凡相马之法先除三羸五驽乃相其余】
  大头小颈一羸 弱脊大腹二羸 小胫大蹄三羸大头缓耳一驽 长颈不折二驽 短上长下三
  驽 大骼短脇四驽 浅髋薄髀五驽
  四时祭马【周礼】
  春祭马祖【天驷星】执驹【春通淫之时驹弱血气未定执之无容近毋】夏祭先牧【始养马者】颁马攻特【夏通淫之后牡马蹄齧不可乗故分别其马而騬之騬音防】秋祭马社【始乗马者】臧仆【简为驭者令皆善也】冬祭马步【神为灾害马者】献马【见成马于王】讲驭夫【驭夫驭贰车从车使车者讲简习也】
  六印印马【社子美痩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注】
  唐令诸掌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左膊 以年辰印印左髀 以监名依左右厢印印尾侧 至二嵗起者量其强弱渐以飞字印印右髀膊 细马俱以龙形印印项左 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符传送驿者以出字印竝印右颊
  驴马驹三行
  月初生者先母行 生月中者竝母行 生月终者后母行
  王粲八驴【下帷短牒王粲好驴家畜数头其价百金】
  落 逺逰 鸷羽 白鳯 临江 上云 奔涛飞星
  马牛二异【造化权舆】
  干为马【干阳也故马蹄圆病隂胜故马疾卧】坤为牛【坤隂也故牛蹄圻病阳胜故牛疾立】埤雅马阳故起先前足卧先后足牛隂故起先后
  足卧先前足
  牛羊二性
  羊性前逆 牛性前顺
  牛羊二精【中记】
  千嵗之树精化为青羊 万嵗之树精化为青牛
  羊五色【述异记】
  梓树之精化为青羊 五百年而红 又五百年而黄 又五百年而色苍 又五百年而色白
  豕生三子【説卦坎为豕故性趋下豕能俯其首又喜卑亦水畜也】
  生三子谓之豵 二子谓之师 一子谓之特 説文以小豕为豰生三月为豯六月为豵或曰一嵗为豵二嵗能相把拏为豝又曰牝者为豝三嵗豕肩相及为豣
  犬子三名【尔雅】
  生三曰猣【音宗言丛聚也】生二曰师【众也】生一曰玂【旂】
  二犬色【孔丛子申叔问犬马之名皆因形色而韩卢宋鹊独否子顺答之】
  卢黑色 鹊黑白色
  犬八异【杂五行书】
  白犬虎文南斗君畜之可致万石 白犬黑头令人得财 白犬黑尾令人世世乗车 黑犬白耳令人富贵 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 白犬黄头家大吉黄犬白尾世世衣冠 黄犬白前两足利人
  七猫【记事珠张搏好猫皆价值数金】
  一东守 二白鳯 三紫英 四怯愤 五锦带六云图 七万贯
  虎十一种【虎荟】
  毛浅者谓之虥猫 有角者谓之委虒【斯】大而长尾曰酋耳 长尾五彩曰驺吾 九尾人面曰开明虎而有翼曰穷竒 虎而人面曰马复 白虎谓甝【含】黑虎谓虪【叔】青虎谓罗罗 虎五指为防【枢】虎
  虎五呼【方言】
  陈魏宋楚之间谓之李父 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神虎记虎食物值耳輙止以触其讳故也尝伤人者耳輙有缺若锯】自闗东西谓之北都 南诏呼为波卢 岭南呼为斑子
  狐三徳【説文】
  其色中和 小前大后 死则首丘
  狐四姓【览】
  千嵗狐姓赵姓张 五百年狐姓白姓康
  二物异
  狐爱其所乗也 鹿爱其仙所乗也
  狼狈二兽【相离则进退无据故言事乖张则称狼狈】
  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 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 狈无狼不行
  鼯鼠五技【荀子云鼯鼠五技而穷】
  能飞不能过屋 能縁不能穷木 能逰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 能走不能先人
  猿化四叟【树萱録王绩少在嵩阳有四叟携榼来访髙谈剧饮既醉俱化猿而去】
  孙文蔚 木巢南 林大节 石媚虬
  兽双名
  招揺狌狌 姑逢獙獙 空桑轸轸 太山狪狪秦戏防防 霍山朏朏 枚臯文文 南中猩猩北荒蛩蛩

  龙虎二从【管辂】
  龙阳精而潜隂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虎隂精而居阳长啸动林二数相感故能运风
  四物体不质【论衡于物为圣贤】
  龙鳞有文于虵为神 鳯羽五色于鸟为君 虎猛毛蚡【焚】蜦 知背负文
  食逰三异【吕氏春秋孔子曰丘上不及龙下不为鱼逰浊其螭欤】
  龙食于清逰于清 螭食于清逰于浊【论衡作】鱼食于浊逰于清
  兽鸟五徳【谭子化书】
  乌反哺仁也 隼悯胎义也 蜂有君礼也 羊跪乳智也 雉不再接信也
  兽鸟五伦【杨用修云】
  羔乳乌哺有父子之仁 蜂房蚁穴有君臣之义雎鸠鸳鸯有夫妇之别 鸨行鴈阵有兄弟之序迁莺呼鸡有朋友之情
  禽兽六性【南齐书卞栁仕不遂乃着蚤虱蝎虫赋又为禽兽决録目皆大有指斥】
  羊性淫而狠 猪性卑而率 鹅性顽而傲 狗性险而悭 猿性静而缓 猴性躁而嚣
  五方异气【尔雅】
  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谓之鲽 南方有比翼鸟不比不飞谓之鹣鹣 西方有比肩兽与卭卭岠虚比谓之 北方有比肩民迭食而迭望 中有枳首蛇【岐头蛇也】
  禽鸟千嵗【捜神记】
  千嵗之雉入海为蜃 百年之雀入江为蛤 千嵗之能与人言 千嵗之狐起为美女 千嵗之蛇断而复续 千嵗之鼠而能相卜
  修短物数
  蜉蝣三日 蚕二十七日 蝉三十日 蟪蛄不知春秋 鼠夀三百年 猿猴八百年 狐鹿各千年鹤二千年 三千六百年 燕千年生胡髯
  千年解人言 虎千年牙蜕而角生 蟾蜍千年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
  十二肖【各有不足之形】
  鼠无牙 牛无齿 虎无脾 无唇 龙无耳蛇无足 马无胆 羊无瞳 猴无臋 鸡无肾犬无肠 猪无筋
  十二日物名【抱朴子但知其名则不能为害】
  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貍也 卯日称丈夫者也称东王父者麋也西王母者麂也 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已日称寡人者社中虵【蛇同】也称寺君者也 午日称三公者马也 未日称主人者羊也称吏者麞也 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 酉日称将军者鸡也称捕贼者雉也 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城阳公仲者狐也亥日称人君者猪也 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服翼也 丑日称书生者牛也
  四禽气制【李筌注隂符经至禽之制在气懵然不解怱梦乌衣人教之皆以小制大在气不在形】灵食蟒 飞鼠断猿 狼虱囓鹤 青腰食虎
  五物互食【説苑】
  鹊食猬 猬食鵕防 鵕防食豹 豹食駮 駮食虎
  物食有十【博物志引家语】
  食水者善游而耐寒 食土者无心而不息【螟属不喘息也】食木者多力而不活【气血不理】食石者肥泽而不老 食草者善走而愚 食桑者有绪而蛾 食肉者勇毅而悍 食气者神明而夀 食谷者智慧而巧 不食者不死而神
  胎卵异窍【荘子】
  九窍者胎生 八窍者卵生
  雌雄牝牡互称
  雄狐绥绥则走兽也 雌鸣求牡则飞禽也

  鱼形三似【尔雅注其骨形似篆书字也】
  鱼枕谓之丁 鱼肠谓之乙 鱼尾谓之丙
  鱼双名
  刚山蛮蛮 洛水庸庸【见山海经】州禺禺【见王防】
  十二蟹【吕元蟹图】
  蝤蛑【蟹之巨者两螯八足皆有毛】拨掉子【状如蝤蛑大如斗两螯八足皆无毛】拥剑【状如蟹而色黄一螯偏长】彭螖【小蟹也吴人呼为彭越】竭牝【大如彭螖殻黑斑螯正赤】沙狗【似彭螖见人走入沙穴屈曲不可得】望潮【殻白色潮来则举螯如望不失常期】倚望【大如彭螖每行四五步轩举两螯以足起望】石蜠【大于常蟹八足殻通赤状如鹅卵】蜂江【如蟹两螯足极小坚如石不可食】芦虎【似彭螖正赤不可食】彭蜞【大如螖小于常蟹】
  蛤三种【説文】
  蛤蛎千嵗鸟所化 海蛤百嵗燕所化 魁蛤一名复老服翼所化【状如海蛤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蚶也】
  永嘉八种蚕【丹铅録几蚕再熟者皆谓之珍此则八蚕之实也】
  一蚖珍蚕【三月绩】二柘蚕【四月初绩】三蚖蚕【四月绩】四爱珍【五月绩】五爱蚕【六月末绩】六寒珍【七月末绩】七四出蚕【九月初绩】八寒蚕【十月绩】 左太冲吴都赋乡贡八蚕之緜 云南志风土多暖蚕养至第八次不中为丝只可作緜
  丝七名【埤雅】
  蚕之所吐为忽 十忽为丝 五丝为防 十丝为升 二十丝为緎 四十丝为纪 八十丝为总
  蜜蜂三种
  一种在林木作房 一种在人家作窠【蜂小防黄蜜皆浓美有白黄赤三色随所采之花色也】一种作房岩崖髙峻之处【人以长竿刺蜜多至三四石味醶色緑比他蜜尤胜蜡其蜜底煮治乃成】
  两衙应潮【埤雅其主之所在众蜂旋绕衞之】
  朝衙毕出采花 暮衙毕方入房
  蝉五徳
  头上有緌曰文 含气饮露曰清 黍稷不享曰廉处不巢居曰俭 应而鸣曰信
  蟋蟀三等【促织经生草土身软砖石体刚浅草瘠土深坑向阳性劣白不如黑黒不如赤赤不如青】白麻头 青项 金翅 金银丝额上也 黄麻头次也 紫金黑色又其次也
  蜻蜓三种【古今注蜻蜓即蜻蛉好飞集水上】
  色青而大曰蜻蜓 小而黄曰狐黎 小而赤曰赤卒【又名绛驺】
  二市【埤雅】
  蝇成市于朝 蚊成市于暮
  蚊四化
  江南有孑孑屈伸水上见人泳去久则蜕为蚊【此虫化也】塞北有蚊母草草楙而蚊变 岭南有蚊子木实如橘熟则绽蚊出而实空【此草木化也】江东有蟁母鸟生菰芦中文黄杂鸣似鸽每鸣吐蚊一二升【此禽化也】
  蝗腹二色【酉阳杂俎蝗腹有梵字云自西天来蝗食禾苗由吏贪残所招】
  身黑头赤者武官 头黑身赤者文官 许氏説文吏冥冥犯法即生螟乞贷则生□抵冒取民财则生虫
  小虫六鸣【考工记】
  以脰【项也】鸣者【鼃黾属】以注【喙也】鸣者【蜻属】以防鸣者【蜩蜺属】以翼鸣者【发皇属】以股鸣者【斯螽属】以胷鸣者【荣原属】
  动植五物【周礼大司徒以土防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毛【貂狐貒貉属】皁【柞防属山林】鳞【鱼龙属】膏【杨栁莲芡属 川泽】羽【翟雉属】覈【李梅属丘陵】介【鼈属】荚【荠荚王棘属 坟衍】臝【虎豹属浅毛者】丛【雈苇属原隰】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四目録
  物部
  草木
  草命一嵗
  草贯四时
  隂阳二草
  蓍数
  蓂十五荚
  三代嘉禾
  三神芝
  三芝
  五芝
  三芝齐名
  石五芝
  肉芝五
  牡丹十九品
  二十四品
  六十五品
  牡丹五著名
  芍药三十一品
  八品
  芍药四朶
  花九锡
  菊三十五品
  刘蒙菊谱三十七品
  菊两种
  采菊四时
  菊五美
  兰蕙二种
  春秋二兰
  王氏兰谱四十品
  四色花
  芙蕖八名
  蔓菁六利
  蔗四色
  茯苓四变
  枸四名
  天门冬五名
  附子五名
  艮岳八芳草
  草七占
  三叶
  草木十二衰
  药三品
  五药
  本草三药
  药八百五十种

  木名三时
  十二月树
  梧桐十二叶
  建木八异
  模木四时叶
  南山二木
  梅十一种
  蜡梅三种
  梅四徳四贵
  梅二诗
  竹四名
  七美
  竹似贤四
  桂三色
  三种
  荔枝三品
  三十二品
  十如三变
  九胜
  李九标
  二柰
  橘二十七种
  樱桃三种
  三桃
  槟榔四功
  柿七絶
  五地好种
  果实诸名次
  张景修十二客
  曽端伯十友
  雪中四友
  二十四番花信
  二至花异出
  黄中李两影
  水陆二华
  三天香
  一木五香
  一树八香
  五木
  一根二树
  黄金山交让木
  四味木
  宁浦荆三种
  二室三花
  昆仑四方树
  五方弧
  三槐九棘
  八枳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四 福建巡抚宫梦仁物部
  草木
  草命一嵗
  芓从子 蔩从寅 茆从卯 莀从辰 苿从未莤从酉 荄从亥 苪从丙 艼从丁 茂从戊芑从巳 菮从庚 莘从辛 葵从癸
  草贯四时【谢惠连賛余之中园有仙人草焉可谓贯四时而不改者也】
  春颖其苗 夏秀其英 秋有贞实 冬无雕色
  隂阳二草【博物志天老对黄帝】
  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长生】太隂之草名钩吻【食之伤人】
  蓍数【説文生千嵗三百茎易以为数洪范五行百年一本生百茎论衡七十嵗生一茎七百嵗生十茎】天子九尺 诸侯七尺 大夫五尺 士三尺
  蓂十五荚【文注明堂篇朱草同】
  一日生一荚 月半生十五荚 十六日落一荚晦日而落尽 小月则一荚厌不落
  三代嘉禾【宋书】
  周徳三苗共穂 商徳同本异穟 夏徳异本同秀
  三神芝【博物志】
  上芝车马形 中芝人形 下芝六畜形
  三芝【抱朴子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升天也】
  参成芝【赤色有光扣则音如金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生木上形如莲花九茎一樷味甘而辛】建木芝【生于广都皮如缨蛇实如鸾鸟】 又樊桃芝其木如升龙花叶如丹罗实如翠鸟髙不过五尺生名山之隂东流之上立夏之伺得末服可五百嵗也
  五芝【冯衍生句曲山求者投金环二双于石间勿頋念必得矣】
  龙伯芝【似交龙相负食之为太极仙】参成芝【赤色有光食之为太极大夫】燕胎芝【色紫食之为正一郎中】夜光芝【夜视如月光食之为太清左御史】料玉芝【如玉食之为三官真御史】 本草青芝【生泰山一名木芝】赤芝【生衡山一名丹芝】黄芝【生嵩山一名金芝】白芝【生华山一名玉芝】黑芝【生常山一名芝】 养生经五石链形六芝延年青赤黄白黑紫也
  三芝齐名【嵇含甘赋世云三芝防一焉】
  植根玉岩润叶飞泉揽之者夀食之者仙是谓云芝芙蕖振采擢茎濑黄葩映日莫此为最是谓水
  芝 甘普植用荐神祗其名龙胆其味亦竒是谓土芝 沈休文诗三芝谓石芝灵芝肉芝也
  石五芝【抱朴子生岛屿之涯有头尾四足附于大石晦夜三百步便见其光非久齐至精及佩
  老子入山灵寳五符亦不得见也】
  赤如瑚 白如截肪 黑如泽漆 青如翠羽黄如紫金
  肉芝五【神仙传萧静之掘地得人手润泽而白抱朴子山中见小人乗车马长七八寸皆肉芝也】万嵗蟾蜍 千嵗蝙蝠 千嵗灵 风生兽 千嵗燕
  牡丹十九品【易州进奉】
  醉妃红 先春红 天外黄 赭红 浅红 肉红起州黄 起红 袁家紫 一拂黄 冠子黄延安紫 软条黄 颤风娇 袁家红 飞来红云红 桮红 赭木
  二十四品【欧阳永叔花品録】
  姚黄【千叶黄花出姚家】魏花【千叶肉红花出魏丞相家】细叶夀安 鞓红【亦曰青出红单叶深红花】牛家黄【亦千叶】潜溪绯【千叶绯花出潜溪寺】左花【千叶紫花一名平头紫】献来红 叶底紫 鹤翎红【花末白而本肉红如鹤翎】添色红 倒晕檀心【多叶红花】朱砂红 九蘂真珠【千叶红花】延州红 多叶紫 粗叶夀安【千叶肉红花出夀安县锦屏山中】丹州红 莲花蕚【多叶红花三】一百五【多叶紫花寒食前后开最先】鹿胎花【多叶紫花有白防】甘草黄【色如甘草】一擫红 玉版白【白花单叶细长如拍板】
  六十五品【陆防天彭牡丹谱】
  状元红 祥云 绍兴春 胭脂楼 玉腰楼 金腰楼 双头红 富贵红 一尺红 鹿胎红 文公红 政和春 醉西施 迎日红 彩霞 疉罗胜疉罗 瑞露蝉 干花 大千叶 小千叶【右二】
  【十一品红花】紫绣毬 乾道紫 泼墨紫 葛巾紫 福严紫【右五品紫花】禁苑黄 庆云黄 青心黄 黄气毬【右四品黄花】玉楼子 刘师哥 玉覆盆【右三品白花】欧碧【右一品碧花】转枝红 朝霞红 洒金红 瑞云红 焘阳红 探春毬 米囊红 福胜红 油红 青丝红红鹅毛 粉鹅毛 蹙金毬 间绿楼 银丝楼六对蝉 洛阳春 海芙蓉 腻玉红 内人娇朝天紫 陈州紫 袁家紫 御衣紫 靳黄
  玉抱肚 胜琼 白玉盘 碧玉盘 界金楼 楼子红【右三十一品未详】
  牡丹五著名
  姚黄左紫魏花以姓着 青州丹州延州以州着焘安潜溪以地着 一擫红鹤翎红朱砂红玉版白多叶紫甘草黄以色着 秋来红添色红九蘂真珠鹿胎倒晕檀心莲花蕚一百五叶底紫皆着其异者
  芍药三十一品【刘贡甫芍药花谱】
  上之上冠羣芳【大旋心冠子防红】赛羣芳【小旋心冠子】寳糚成【髻子色防紫】尽天工【青心红冠子】晓糚新【白襭子】防糚红【红襭子】上之下疉香英【紫楼子】积娇红【红楼子】中之上醉西施【大条冠子淡红】道糚成【黄楼子】掬香琼【青心玉板冠子】素糚残【初开粉红渐白】试梅糚【白楼子】浅糚匀【粉红冠子】中之下醉娇红【防红冠子】拟香英【紫寳相冠子】妬娇红【红宝相冠子】缕金囊【金线冠子】下之上怨春红【硬条冠子】妬鹅黄【黄丝头】蘸金香【金蘂紫单叶】试浓糚【绯多叶】下之中宿糚殷【紫髙多叶】取次糚【淡红多叶】聚香丝【紫丝头】簇红丝【红丝头】下之下效殷糚【小楼多叶】防三英【三头聚蕚】合欢芳【双头并蒂】拟绣韀【鞍于两邉垂下】银含棱【白缘】
  八品【王观芍药后谱】
  御衣黄【色浅而叶疎黄楼子】黄楼子【五七层间以金线】袁黄冠子【如髻子】峡石黄冠子【如金线冠子】鲍黄冠子【色鹅黄】杨花冠子【心黄叶红间以金线】湖缬【红色防浅相间】黾池红【品蕚式三】
  芍药四朶【后山谈樷广陵芍药有红瓣黄腰者号金带围出则城中当有宰相四公果应其兆】韩魏公【守广陵】王岐公 王荆公 陈秀公【同时会赏】
  花九锡【罗虬】
  重顶帷【障风】金剪刀【剪折】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座【安置】画图 翻曲 美醑【赏】新诗咏
  菊三十五品【范成大菊谱】
  龙脑【一名小银叶色染郁金而外色纯白出京师】新罗【一名玉梅一名倭菊千叶纯白长短相次出海外国】都胜【鹅黄千叶叶厚有双纹出陈州】御爱【一名笑靥淡黄千叶叶有双纹或云出禁中故名】玉毬【白花蘂中小叶如茸出陈州】玉铃【纯白千叶中有细铃】金万铃【正黄色叶有铎形】大金铃【花五出如镂铃之形】银【浮黄叶五出下有双纹白叶承之出洛阳水北小民家未多见也】棣棠【防黄双纹多叶】蜂铃【千叶防黄中有铃叶】鹅毛【淡黄纤细如毛生花萼上】毬子【防黄千叶最小】夏金铃【防黄千叶六月开】秋金铃【防黄重叶萼如铃状出西京】金钱【防黄双纹重叶滴漏花出西京】邓州黄【单叶双纹】蔷薇【防黄单叶】黄二色【鹅黄双纹多叶】甘菊【防黄单叶出雍州】酴醿【纯白千叶出相州】玉盆【多叶黄心而下有濶白叶承之出滑州】邓州白【单叶双纹白花中出铃萼】白菊【单叶白花】银盆【铃叶之下别有双纹白叶出西京地肥则花大若盆】顺圣浅紫【一花不过六七叶毎叶盘疉凡三四重出陈州邓州】夏万铃【开以五月紫色细铃出鄜州】秋万铃【千叶浅紫出鄜州】绣毬【千叶紫花花叶尖阔出西京】荔枝【千叶紫花叶卷为筒出西京】垂丝粉红【千叶叶细如茸出西京】杨妃【粉红千叶】合蝉【粉红桐叶】红二色【千叶深浅红二色出西京】桃花【粉红单叶中有黄蘂开于诸菊之先】
  刘蒙菊谱三十七品【史正志二十八品略同】
  胜金黄 疉金黄 棣棠菊 疉罗黄 麝香黄千叶黄 太真黄 单花 小金钱 垂丝菊 鸳鸯菊 金铃菊 毬子菊 小金铃 藤菊花 十様菊 甘菊 野菊【以上黄花】五月菊 金杯玉盘 喜容 御衣黄 万铃菊 莲花菊 芙蓉菊 茉莉菊 木香菊 酴醿菊 艾叶菊 白麝香 银杏菊 白荔枝 波斯菊【以上白花】佛顶菊 桃花菊 胭脂菊 紫菊【以上杂色】
  菊两种【本草经其花相似惟以甘苦别之】
  甘蘜花【花大气香茎紫此日精也其叶可羮其花可酿其囊可枕其实可仙】野菊花【花小气烈茎青味苦名为苦薏非真菊也】
  采菊四时【王子乔甘菊方服之者长夀食之者通神】
  三月上寅采曰玉英 六月上寅采曰容成 九月上寅采曰金精 十二月上寅采曰长生
  菊五美
  圆花髙悬准天极也 纯黄不杂后土色也 早植晩登君子徳也 冒霜吐颖劲直也 杯中轻体神仙食也
  兰蕙二种【山谷以兰比君子蕙比士大夫】
  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为兰 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为蕙 又以花正月开者为兰三四月开者为蕙
  春秋二兰【邵伯温曰今沅澧间所生在春则黄在秋则紫然春黄不若秋紫之芬郁也】细叶者春花花少 阔叶者秋花花多
  王氏兰谱四十品【龙江人名贵学字进叔宋淳祐间着】
  陈梦良【有二种一紫干一白干陈承议字梦良得于官所】吴兰 赵十使何兰【或名潘兰有红酣香醉之状】大张青【有二种大张花多小张花少得之张姓读书岩】蒲统领【蒲统领逐防见一所似非人世四周幽兰欲摘一老曰此花有神不可多摘】陈八斜 淳监粮【出于长秦亦以邑名】许景初 石门红【亦云赵兰】萧仲红【时人呼为花梯】何首座【陈吴诸品出其名亚矣】林仲礼【亦云仲美】粉糚成茅兰 金梭边【夕阳返照恍然金色漳人寳之罕传于外以上紫兰】灶山【昔有】
  【炼丹于山者丹未成种兰灶傍因名东野朴守郡品为花魁】济老【僧广济修养穷谷有神人授之又名一线红】惠知客 施兰【得之施尉】李通判 郑白善【曰大郑】郑少举【曰小郑】仙霞九十蘂 马大同【一曰朱抚或曰翠防又曰五晕】黄八兄 朱兰【得于朱佥判】周染 夕阳红【或谓生夕阳东山因名】云峤【以地名海岛精寺也】林郡马 青蒲 独头兰【建浙间谓之献嵗正】观堂主 名第【出周先生匡物读书林因此人爱而存之】鱼魫兰【此白兰之竒品更有髙阳兰四明兰】碧兰【出于山院陈沈二仙修行处莆中竒品】翁通判【泉州竒品】建兰【南建竒品】碧兰【广州竒品】
  四色花【卭州弄色木芙蓉号为文官花唐学士院有之岂即今之三醉芙蓉】
  先白 次緑 次绯 次紫
  芙蕖八名【尔雅荷也】
  其茎茄 其叶蕸 其本蔤 其华防萏 其实莲其根藕 其中菂【莲中青白皮子也】菂中薏【中心苦者是也】
  蔓菁六利【嘉话録诸葛亮出师令所至种之宋时犹呼诸葛菜】
  出甲可生啖 舒叶可煮食 居则随滋 弃不令惜 回即易寻 冬劚根食
  蔗四色【洪景卢五笔】
  杜蔗【紫嫩味佳专用作霜】西蔗【可用作霜色浅不贵】艻蔗【本草谓荻蔗可作沙糖】红蔗【本草名昆仑蔗止可生啖】
  茯苓四变【抱朴子按老子玉策】
  松脂入地千年变为茯苓 千年变为琥珀 千年变为石胆 千年变为威喜 览人参千嵗为小儿枸千嵗为犬子枫脂千嵗为琥珀
  枸四名【广韵】
  春名天精子 夏名枸 秋名却老枝 冬名地骨皮
  天门冬五名【尔雅所谓冬也亦作满冬】
  东岳名淫羊霍 中岳名天门冬 西岳名管松北岳名无不愈 南岳名百部
  附子五名【广雅获奚毒附子也】
  一嵗为前子 二嵗为乌喙 三嵗为附子 四嵗为乌头 五嵗为天雄
  艮岳八芳草
  金蛾 玉蝉 虎耳 鳯尾 素馨 渠那 茉莉含笑
  草七占【齐民要术师旷以正月占之】
  嵗欲丰甘草先生【谓荠】嵗欲苦苦草先生【谓葶】嵗欲恶恶草先生【谓水藻】岁欲旱旱草先生【谓蒺藜】歳欲雨雨草先生【谓藕】嵗欲疫病草先生【谓艾可治病也】岁欲流流草先生【谓蓬飘薄也】
  三叶【吕氏春秋孟夏之月杀三叶大麦】
  荠 葶 菥蓂
  草木十二衰【管子谓此土生某草则宜某谷衰草谓上下相重次也】
  叶【草名】下于【鬰】下于苋 苋下于蒲 蒲下于苇苇下于雚 雚下于蒌 蒌下于荓 荓下于萧萧下于薜 薜下于雈 雈下于茅【下谓短者生于髙者之下】
  药三品【神农经】
  上药养命【谓五石链形五芝延年也】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也】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也】
  五药【周礼疾医注】
  草 木 虫 石 谷 文诗注有金无虫
  本草三药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地】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主养病以应人】
  药八百五十种【六典注】
  三百六十种【神农本经】一百八十二种【名医别录】一百一十四种【新修本草】一百九十四种【有名无用】

  木名三时
  椿从春 楸从秋 榎从夏
  十二月树【淮南子】
  正月杨 二月杏 三月李 四月桃 五月榆六月梓 七月楝 八月柘 九月槐 十月檀十一月枣 十二月栎
  梧桐十二叶【遁甲经一边六叶从下数】
  一叶为一月 闰月十三叶
  建木八异【山海经在弱水上青叶紫茎华赤实】
  日中无影 百仞无枝 上有九欘【枝回曲也】下有九枸【根盘错也】其实如麻【似麻子也】其叶如芒【芒木似棠梨】太皥爰过黄帝所为
  模木四时叶【淮南王木谱生周公冡上以色得其正也】
  春青 夏赤 秋白 冬黑
  南山二木【刘子康叔与伯禽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商子令往观二木明日入见公劳而食之】其阳曰桥【疎而仰父道也】其隂曰梓【勃而俯子道也】
  梅十一种【范成大梅谱】
  江梅 早梅 官梅 消梅 古梅 重叶梅 緑蕚梅 百叶缃梅 红梅 鸳鸯梅 杏梅
  蜡梅三种【同上】
  狗蝇梅【子种不接花小香淡其味最下一作九英】磬口梅【经接花疎虽盛开常半含】檀香梅【最先开色防黄如紫檀花密香浓此品最佳】
  梅四徳四贵
  初蘂为元 开花为亨 结子为利 成熟为贞贵稀不贵繁 贵老不贵嫩 贵痩不贵肥 贵含不贵开
  梅二诗【杨东山云】
  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为梅写真之句梅之形体也】雪后园林才半水邉篱落忽横枝【此为梅神之句梅之性情也】
  竹四名【海录碎事】
  紫云葢【慈竹也】赤玉脂【桃竹也】青枝【苦竹也】红鹊尾【青竹也】
  七美【刘寛夫竹记】
  坚配松柏 劲陵霜雪 密泊晴烟 疎漏宵月婵娟可翫 劲挺不回 檀栾风生 韵合宫徴
  竹似贤四【白居易养竹记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
  竹本固固以树徳【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桂三色
  红为状元 黄为防眼 白为探花郎
  三种【南方草木状】
  丹桂【叶如柏叶皮赤】菌桂【叶如柿叶】牡桂【叶如枇杷叶】 闽中四季开花有子此真桂也江南八九月开花无子此木樨也草木花皆五出惟桂四出草木叶皆一脊惟桂三
  脊
  荔枝三品【图经】
  闽中第一 蜀川次之 岭南为下 果谱荔枝以林檎为兄石榴为弟龙眼为奴
  三十二品【蔡君谟荔枝谱】
  陈紫 江緑 方家红 防家紫 小陈紫 宋公荔 蓝家红 周家红 何家红 法石白 绿核圎丁香 虎皮 牛心 硫黄 玳瑁红 朱柿蒲桃 蚶殻 龙牙 水茘 密茘 丁香茘
  大丁香 双髻 真珠 十八娘 将军茘 头颗 粉红 中元红 火山 有名一品红者言极品也在福州州堂前状元红者言第一也在福州报国寺
  十如三变【白乐天茘枝图谓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形状团如帷葢 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朶如蒲桃 核如琴轸 殻如红缯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甜如醴
  酪 离本枝则一日色变 二日香变 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九胜【蔡君谟云兴化晚熟其实广上圎下大可径寸五分乐天髣髴顔色而甘滋九胜莫着】香气清逺 色泽鲜紫 殻薄而平 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 核如丁香母 剥之凝如水精 食之消如绛雪 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
  李九标【萧瑀陈叔达论】
  香 雅 淡 细 洁 密 宜月夜 宜緑宜从酒
  二柰【潘岳赋注】
  张掖白柰 酒泉丹柰
  橘二十七种【韩彦直橘谱温郡最多种而乳柑推第一谓其味似乳酪也故为真柑】柑自别为八种 橘又自别为十四种 橙子之属橘者又自别为五种
  樱桃三种【杨膳夫録食之皆不如蜡珠】
  吴樱桃【大而殷】蜡珠【黄而白】水樱桃【小而赤】
  三桃【尔雅】
  荆桃【今樱桃】冬桃【子冬熟】榹桃【实似桃而小】
  防榔四功【论其徳则赋性疏通而不气禀味严正而有余甘有是徳故有是功也】
  醒能使醉【毎食则熏然颊赤若饮酒】醉能使醒【酒后嚼之余酲顿散】饥能使饱【饥而食之则充然气盛】饱能使饥【食后食之则不致停积】
  柿七絶
  夀 多隂 无鸟巢 无虫 霜叶可爱 嘉实落叶肥大
  五地好种【何晏九州论】
  安平好枣 中山好栗 魏都好杏 真定好梨河内好稻
  果实诸名次【国史补李直方第果实如贡士名范蔚宗诸香品时辈侯朱虚百官本草皆此也】緑李为首 楞梨为副 樱桃为三 甘子为四葡萄为五 或荐茘枝曰举之首
  张景修十二客
  梅花清客 牡丹贵客 芍药近客 荼防雅客瑞香佳客 蔷薇野客 桂花仙客 荷花静客茉莉逺客 兰花幽客 菊花夀客 丁香素客
  曽端伯十友
  荼防韵友 茉莉雅友 瑞香殊友 荷花净友岩桂仙友 海棠名友 芍药艶友 梅花清友菊花佳友 栀子禅友
  雪中四友
  玉梅 腊梅 水仙 山茶
  二十四番花信【梁元帝纂要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毎以花之风信应之】小寒一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 三望春 雨水一菜花 二候
  杏花 三李花 惊蛰一桃花 二棠棣三候蔷薇 春分一海棠 二梨花 三木兰 清眀一桐花 二麦花 三栁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荼防 三楝花尽则立夏
  二至花异出【山谷云郁山栀子八出一株可一围】
  冬至隂极阳生梅桃李杏花皆五出 夏至阳极隂生鹿葱射干栀子威灵仙净缾蕉花皆六出
  黄中李两影【集真记西王母居龙月城城产黄中李其花实上皆有黄中二字惜之过于蟠桃】花开则三影 结实则九影
  水陆二华【佛经优鉢罗华此云青莲西域所生也】
  陆地生华须曼华第一 水中生华优鉢罗华第一
  三天香【佛经】
  天木香莫若牛头旃檀 天泽香莫若詹糖熏陆天华香莫若优蒲伊兰
  一木五香【婆利国有婆律树髙八九丈痩者出龙脑肥者出婆律香】
  根旃檀 节沈香 花鸡舌 叶藿 胶薰陆
  一树八香【唐本草交阯有蜜香树其外皮干皆朽其木心与枝节不烂者即香也】
  细枝实为青桂 坚黑沈水为沈香【有生结熟结二种】半浮半沈与水面平为鸡骨 根节轻大为马蹏 干为栈香【有生结熟结二种】其花成实为鸡舌香
  五木【珠囊隐诀正月一日煎汤沐浴令人至老髪黒道家谓青木香为五香】
  一株五根 一茎五花 一枝五叶 一茎五节五节相对
  一根二树【金楼子云有树名独根分为二枝】
  东向一枝是木威树 南向一枝是橄榄树
  黄金山交让木【浔阳记在南康都昌县山上楠树张华所谓交让木也】
  一年东荣西枯 一年西荣东枯
  四味木【酉阳杂俎祈连山仙树其实若枣】
  竹刀剖则苦 木刀剖则酸 芦刀剖则辛 金刀剖则甘
  宁浦荆三种【南中草木状与牡荆蔓荆异】
  金荆可作枕 紫荆堪作床 白荆堪作履 又杜荆节不相当月晕时刻与病人身等置床下立愈
  二室三花【李诗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嵩髙西麓四贝多树一年三花白色香美 少林庭前四柏合抱参天三为老藤所
  昆仑四方树【淮南子】
  珠树玉在西 沙棠琅玕在其东 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五方弧【贾谊书太子生悬弧之礼】
  东方弧以梧【牲以鸡】南方弧以栁【牲以狗】中央弧以桑【牲以牛】西方弧以棘【牲以羊】北方弧以枣【牲以彘】
  三槐九棘
  三公之位 九卿之位
  八枳【周书上下相维逓为藩蔽冯衍赋曰揵六枳而为篱】
  徳枳维大人 大人枳维公 公枳维卿 卿枳维大夫 大夫枳维士 国枳维都 都枳维邑 邑枳维家

  读书纪数略卷五十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