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帝尧既遭十日并出之灾,又遭地震、火山之患,休息抚绥,喘息方定,哪知祸事又到了。一日,忽报
孟门山大水冲发,滔滔不断,将人民房屋田畜等,冲没子不少。帝尧大惊!
暗想:“这时并非夏秋,何来蛟水?”忙命大司农、羲叔等前往查看。 那孟门山在平阳之西,相距不过二百里。大司农等一路走去,只见路上已有水流,愈走愈西,那水流愈大
。到得山下一看,只见那山上的水,竟同瀑布一般滚滚而下,四散分流。大司农至此,知道决不是蛟水了,遂
和羲叔商量,到山顶上去察看。但是水势甚大,不能上去,后来从别处山上绕道过去,千辛万苦竟达到目的。 只见山的北面,竟化为一个大湖,愈向北方,湖面愈大,竟有汪洋千里,一望无际的情形。大司农道:“
那面我记得是阳纡大泽,不要是大泽的水涨溢吗?”羲叔道:“阳纡大泽,离此地至少有七八百里,就使涨溢
,亦何至于如此之大。”两人议论了一会,不得要领,赶快下山,星夜回到平阳,告知帝尧。帝尧听了,亦无
法可施,只得向大司农说道:“既然如此,亦只能尽人事,赶快叫附近的百姓,迁徙开去,一面修筑堤防,将
这股水驱向下流低洼之地,如此而已。”大司农听了,就出去布置。哪知过了几日,雍州地方的奏报到,说道
:“梁山之上,大水冲下,淹没民田,伤害人畜不少,现在还是滚滚不住的在那里流。按着情形看起来,与孟
门山之水,正是相类。孟门山在东,梁山在西,想来这股水是两面分流的。”帝尧与群臣至此,更觉无法可施
,嘴里常常说道:“这个水从何处来的呢?这个水从何处来的呢?”
在下编书,编到此地,不能不先将这个水的来源,大略说一说明,庶几看书的人,可以明白。据在下的推
想,现在的黄河,在帝尧以前,是没有的。何以见得呢?现在的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噶达素齐老峰之 下,东南流折向西北,又折向东北,入甘肃境,直向东北流,出长城,循贺兰山东麓、阴山南麓,再折而南,
经龙门之峡,直到华山之北,再折而东,以人河南,经河北、山东两省,以入海,它的流向是如此的。 再将它两岸的山脉一看,北面是祁连山、松山、贺兰山、阴山,南面是岷山、西倾山、鸟鼠同穴山、六盘
山、白于山、梁山,接着龙门山,东面是管涔山,上面由洪涛山而接阴山,下面由吕梁山而亦接着龙门山。照
这个地形看起来,从龙门以上,黄河的上源,实已包围于群山之中,无路可通。但是既然有这许多水,如果不
成为盐湖,总须有一个出路,所以古书上说:“上古之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就是指帝
尧时代之水灾而言了。但是这个地方,就有一个疑问:如果这个水,是向来出孟门之上的,那么已成为习惯,
它的下流,当然早有了通路,何至于成灾?夏禹又何必去凿它?如果这个水,到帝尧时代,才出孟门之上,以 至成灾的,那么请问帝尧以前,这个水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如果是个盐湖,向来并无出口,那么何以到了帝尧
时代,忽然要寻出口?这种地方,都是可以研究之处。
在下的推想,地壳由热而冷,冷到若干度,必须收缩一回。
每遇收缩之时,就是地形大为改变之时,所以从有地球以来到现在,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万万年。但是人类
的历史,却是有限。
印度只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只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埃及亦只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都是世界最古之国了
。便是新近发现的巴比伦古迹,据说在一万年以前已有文化,但是亦不过一万多年。从地球经过的寿命看来,
也不过几万万分之一。难道一万多年以前,还没有人类吗?难道一万多年以前的人,还没有文化吗?据在下想
来,一定不是如此。既然有人类,既然有文化,何以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呢?就是为地壳屡经收缩,地形屡经改 变的原故。
地形改变有二种:一种是全部的改变,一种是部分的改变。
部分改变,是因为地心的热力作用。地球表面,虽然冷却,但是里面,却非常炽热。热力所冲动则涨。热
力所不及,则地壳因之而缩。所以地面的土地,时有升降。有些地方,本在海底,渐渐能升至地面。有些地方
,本在水平线上,渐渐能没入海中。 但是同一土地,到处都有升降,并不限于海边,不过在海边上有水作标准,容易看得出。若在大陆之中, 无论土地已经升到如何之高,降到如何之低,总不能看出。只有火山、地震之后,往往发现急激升降,那却是
看得出了。或则平地陷成深谷,或则平地突起高山,或则海中涌现新岛,或则岛屿渐渐沉没。古人所谓“高岸
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这种。至于全部的改变,最为可怕。到那个时候,全球震动,海水横溢,不但所有人民
财产,一概荡尽,就是各大陆形势位置,亦大大改变。或则竟沉下去,或则新升上来,古人所谓“沧海桑田”
,这个才叫最大的沧海桑田了。所以查考中西各国,以及苗蛮的古史,无不是从洪水为患而来。这个洪水从哪 里来的呢?就是从地形大改变而来。地壳陡然之间,大形改变,其中所有极繁盛的人民,极文明的文化,以及
一切种种,无不随洪水而去。幸而有几个孑遗之人,因为某种机缘,得以不死,于是再慢慢生息起来,再慢慢
创造起来,就是各地人类的初祖,于是又变成一个新世界。大约从有这个地球到现在,这种的变化,不知经过
几次,所以现在最古的古国,不过几千年。我想起来,或者就是这个原故。
至于帝尧以前,中国的地形,究竟如何,虽然古书简略,考它不清,但从各处搜罗起来,约略亦可以得到
几点。第一点,现在蒙古沙漠之地,当时是个大海。第二点,现在绥远、宁夏二省,当时是阳纡大泽。第三点
,现在陕西南部和山西西南部,当时是个山海。第四点,现在新疆南部,当时亦全是沮洳薮泽,直通青海和后
藏。这四点虽则是在下个人的推想,但是亦有来源。
第一点,蒙古沙漠,亦叫作翰海。从古书上考起来,是群鸟解羽之所,所以称为翰。后人在翰字旁加了三 点水是错的。
现在北冰洋、南冰洋等处,常有鸟类大集群栖数以千万计,想起来当时的翰海亦是如此。既然是海,那地
势必定很低。现在蒙古高原,高出海面三千尺至八千尺,必定不是当时的地势了。 这个地势何时升高的呢?海中之水,又是何时渐渐涸去的呢? 在下根据这两个疑问,所以假定它是帝尧时候开始改变的,就算它作为洪水之第一个原因。
第二点,河套之内是阳纤大泽,系根据《周礼职方氏》:“冀州之薮曰阳纡。”注上说:“阳纡在山陕之
交而近北。”
又《穆天子传》:“天子西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为河宗氏。”注云:“河宗在龙门之上
流,岚、胜二州之地。
”岚州,在现在山西北部;胜州,在现在绥远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之地。照这个地势看起来,现在河套平原 ,周围千里,在当时的确定是个大湖了,既是大湖,则那个湖水,又何时涸尽? 又何时变为黄河经过之地?在下亦假定它是地势升高之所致,作为洪水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点,山海之名,见于《法苑珠林》。现在这种地方,盐池甚多。山西解州的盐池,尤为有名。假使以
前不是内海,咸质何来?既是内海,那么海水又是何时涸尽?又何以变为黄河经过之地?黄河流既然经过,则
虽有水灾,可遏之使它注入河中,何至水患如此难治?况以现在地势看起来,冀州、雍州,地势崇高,但苦旱
,不苦水,又何至闹水灾呢?所以在下的推想,种种地势,都是那时改变的,作为洪水之第三个原因,亦即是
古时没有黄河的一个证据。
第四点,黄河向来有重源之说。现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是黄河的第一源。现在青海噶达素齐老峰之下所出
的,是黄河第二源。它的解释,是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之后,其水潜行地中,到了青海,再出而为黄河。这个
说法奇妙之极,但是亦有三层可疑之点:第一层,塔里木河长到几千里,两岸汇进去的大川亦复不少,统统归
到罗布泊中去,何以能够满而不溢,且反减少?第二层,罗布泊并无出口,应该是个盐湖。但是据调查所得,
其水并不甚咸,似乎地下确有去路。第三层,凡川水从山谷中出来,其色必清。黄河从噶达素齐老峰出来,颜
色已黄,所以叫阿尔坦河,就是蒙古语黄金之义。假使不是潜行地中,混杂泥沙,何以如此?这三层是主张重 源的证据了。不过有些人驳它,说道:“罗布泊与噶达素齐老峰,中间相去,何止千里!又加以重重大山阻隔
,怎样会得相通?就使说地层之中,水有通路,但相去既如此之远,又安见得噶达素齐老峰下所出之水,一定
是从罗布泊来?这种理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况且据人测量罗布泊之地,实较青海高原为低,尤其无逆流相
通之理。”这两项驳论,可算允当。
不过在下有一种推想,就是说地形是有改变的,不能拿了现在的地形去判断当时。《尔雅》上说:“河出 昆仑墟。”查古书上所说,昆仑共有四个。一个在海外,《大荒经》上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名
曰昆仑,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此山与条支大秦相近。”《禹本纪》上说去嵩高五万里者是也。依着这个方位
,推想起来,大概现在波斯国之西的那座阿拉拉山就是。因为这种昆仑山,大概都是地球全体变动时,人类逃
避悻生之所,所以历来传述,多重视之。阿拉拉山,就是外国史上所说亚当、夏娃避难得脱洪水之所。所以在
下说,一个昆仑是在此地。又一个在西藏。杜佑《通典》上说:“吐蕃自云昆仑山在国中西南,河之所自出。
”《唐书吐蕃传》云:“刘元鼎使还,言自湟水入河处,西南行二千三百里,有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
昆仑,释氏《西域记》谓之阿褥达山,即今西藏之冈底斯山也。又一个在酒泉,《汉志》:“金城临羌县西,
有弱水,昆仑山祠。”崔鸿《十六国春秋》上说:“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
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返,谓此山也。”《禹贡》:“昆仑,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括地志》上说:“在
酒泉县西南八十里,今肃州西南昆仑山是也。”又一个就是现在的葱岭。《山海经》上说:“昆仑墟在西北, 河水出其东北隅。”《水经注》云:“自昆仑至积石一千七百四十里。”《凉州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
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夏禹本纪》所谓河源是也。”照这样看起来,四个昆仑除出极西的那一个与黄 河无涉外,其余三个,都可说与黄河有关。葱岭的昆仑,固然是古书上众口一词,说是黄河之所出,就是西藏
冈底斯山的昆仑,既然吐蕃人说是河之所出,当然亦不会无因。试看后藏千余里之地,纯是湖泊,有大湖地方
之称,人迹不到之处极多。 在下想来,决不是从古如此的。大概从前地势,没有如此之高,北面与新疆,东北面与青海,都是汪洋大
水,连成一片。后来地势渐渐升高,水气蒸发,中间又隆起几座大山脉,所以各自为界,化为沙漠及多数湖泊
,这亦是地理上当有之事。 中国地理古书上尝说有一个西海,便是在下编这部书的第二回上说的“穷桑在西海之滨”。究竟西海在哪
里呢?在下的推想,以为就在新疆南部,青海省之大部以及西藏西部等处。
汉朝时候,王莽在青海地方,设立西海郡,可见当时还记得此处是古代西海遗迹。再查青海省的那个青海
,现在虽不甚大,但古书上说,南北朝的时候,周围有七、八百里。在周朝时周围有一千几百里,从周朝上溯
帝尧,还有二千年,它的面积,一定还要广大,安见得不是与新疆南部、西藏西部的沙漠、湖泊相连呢?因有
以上所说这许多证据和理由,所以在下敢暂时假定,说黄河这条水上古是没有的。自从帝尧时,地盘发生了变
化,蒙古沙漠与陕、甘二省之间,隆起了贺兰山、阴山等山脉,将从前注入翰海的水流隔断,地势又逐渐升高
,迫得那阳纡大泽之水,只能向南方而流,这是上文所说河出孟门之上的第一原因。同时青海、新疆、西藏之
地,亦发生了变化,土地亦渐渐隆起,迫得那西海之水又向东流,从甘肃滔滔不断的灌到阳纡大泽里,这是河 出孟门之上的第二原因。再加以那时山西北部火山连连喷发,从东面遏迫阳纡大泽,那泽中之水当然盛不住,
满了出来,这是河出孟门之上的第三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古书上所说,虽则不能尽信,但是亦不能一概抹煞。即如黄河重源之说,照现在地形看起
来,万无此理;然而古书言之凿凿。古人虽愚,亦愚不至此。就使要伪造,亦须造得相像。所以在下又敢暂时
假定,说当时西海之水渐渐干涸,是从西面、南面先干起。西面帕米尔高原,是全世界最高之原,南面西藏,
亦可称世界最高之原。惟其上升得早,所以最高。所有的水,自然倾向低处而流。到得后来,西藏高原因有大
山隔绝了,所以冈底斯山这个昆仑所出的河源,久已无人知道,只有西藏人古老相传,还能记得。至于新疆与
青海中间的隔断比较的迟,到了后来做《尔雅》这部书的人还能知道,所以有“河出昆仑虚色白”的这一句,
下文又说道“所渠并千七百”这一句,可见当时新疆南部与青海间的西海业已渐渐干涸,变成无数湖渠,那河
水从葱岭曲曲折折东南流,并合了不少湖渠,才到甘肃。后来到得汉朝以后,地形又变,两处隔绝了,考查地
理的人,求其说而不得,只好说河水潜行地中,是个重源,难怪引起后人的驳诘了。 说到此处,在下还有一个推想。大凡古人取一个名字,总有一个意义。譬如现在陕、甘二省之地,古时叫
作雍州。何以取名叫雍呢了雍者壅也,壅塞不通也。当时壅州之地,南面是秦岭山、岷山、西倾山,东面是华
山,上连梁山,紧紧包祝本来已经水流不通,当中潴成一个山海了,全靠北面一个翰海,西面一个西海,水流
还可以渲泄出去。禁不得地形改变,不但不能渲泄出去,倒反倾灌过来,更是壅塞不通了,所以叫作雍州。至
于大川的取名,亦都有取义。譬如江水,江者共也,小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另有一说,江者贡也,贡赋往来
之所必经也。又譬如淮水,淮者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
又譬如浙水以曲折而得名,济水以穿过黄河而得名,大概都有一个理由。独有河水,有些人说,河者下也 ,随地下处而通流也。这个解释,觉得太不确切。凡是水流哪一条不是随地下处而通流的呢?还有一说,河之
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
这个解释,玄妙已极,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话。 据在下的推想,河水既然自古以来没有的,忽然竟有这股水出于孟门之上,滔滔汩汩而来,安得不发生疑
问,说道这水是从何处来的呢?所以在下的推想,与其说河之为言荷也,不如说河之为言何也,较为妥当。讲
到它的来源,因为地形改变的原故,不要说帝尧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就是主张重源的人,亦没有弄清楚。汉武 帝叫张骞寻河源,说道遇见了牵牛、织女星,因此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更可谓荒乎其唐,没有弄清楚
。就是元朝寻河源,仅仅寻到星宿海,也是没有弄清楚。
直到清朝,才知道是出于噶达素齐老峰之下,总算弄清楚了。 可知道清朝以前,这水究竟从何处来?列朝要派人寻找,岂非是个何字的意义吗?而且这条水,不但上流
弄不清楚,便是它的下流也弄不清楚。忽而入渤海,忽而人黄海,忽而又入渤海,变迁最大者已有九次,试问
究竟哪一处是它本来的流路?恐怕没有人能准确指得出。就是夏禹王当时,已经分河的下流为九条,究竟那一
条是正干,亦不可知。所以这条黄河,始终在疑问之中。河者,何也。在下这个理想,恐怕是不错的。但是再
问一句,为什么始终成疑问呢?在下敢再复说一句,这条黄河古时是没有的。
孟门山大水冲发,滔滔不断,将人民房屋田畜等,冲没子不少。帝尧大惊!
暗想:“这时并非夏秋,何来蛟水?”忙命大司农、羲叔等前往查看。 那孟门山在平阳之西,相距不过二百里。大司农等一路走去,只见路上已有水流,愈走愈西,那水流愈大
。到得山下一看,只见那山上的水,竟同瀑布一般滚滚而下,四散分流。大司农至此,知道决不是蛟水了,遂
和羲叔商量,到山顶上去察看。但是水势甚大,不能上去,后来从别处山上绕道过去,千辛万苦竟达到目的。 只见山的北面,竟化为一个大湖,愈向北方,湖面愈大,竟有汪洋千里,一望无际的情形。大司农道:“
那面我记得是阳纡大泽,不要是大泽的水涨溢吗?”羲叔道:“阳纡大泽,离此地至少有七八百里,就使涨溢
,亦何至于如此之大。”两人议论了一会,不得要领,赶快下山,星夜回到平阳,告知帝尧。帝尧听了,亦无
法可施,只得向大司农说道:“既然如此,亦只能尽人事,赶快叫附近的百姓,迁徙开去,一面修筑堤防,将
这股水驱向下流低洼之地,如此而已。”大司农听了,就出去布置。哪知过了几日,雍州地方的奏报到,说道
:“梁山之上,大水冲下,淹没民田,伤害人畜不少,现在还是滚滚不住的在那里流。按着情形看起来,与孟
门山之水,正是相类。孟门山在东,梁山在西,想来这股水是两面分流的。”帝尧与群臣至此,更觉无法可施
,嘴里常常说道:“这个水从何处来的呢?这个水从何处来的呢?”
在下编书,编到此地,不能不先将这个水的来源,大略说一说明,庶几看书的人,可以明白。据在下的推
想,现在的黄河,在帝尧以前,是没有的。何以见得呢?现在的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噶达素齐老峰之 下,东南流折向西北,又折向东北,入甘肃境,直向东北流,出长城,循贺兰山东麓、阴山南麓,再折而南,
经龙门之峡,直到华山之北,再折而东,以人河南,经河北、山东两省,以入海,它的流向是如此的。 再将它两岸的山脉一看,北面是祁连山、松山、贺兰山、阴山,南面是岷山、西倾山、鸟鼠同穴山、六盘
山、白于山、梁山,接着龙门山,东面是管涔山,上面由洪涛山而接阴山,下面由吕梁山而亦接着龙门山。照
这个地形看起来,从龙门以上,黄河的上源,实已包围于群山之中,无路可通。但是既然有这许多水,如果不
成为盐湖,总须有一个出路,所以古书上说:“上古之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就是指帝
尧时代之水灾而言了。但是这个地方,就有一个疑问:如果这个水,是向来出孟门之上的,那么已成为习惯,
它的下流,当然早有了通路,何至于成灾?夏禹又何必去凿它?如果这个水,到帝尧时代,才出孟门之上,以 至成灾的,那么请问帝尧以前,这个水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如果是个盐湖,向来并无出口,那么何以到了帝尧
时代,忽然要寻出口?这种地方,都是可以研究之处。
在下的推想,地壳由热而冷,冷到若干度,必须收缩一回。
每遇收缩之时,就是地形大为改变之时,所以从有地球以来到现在,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万万年。但是人类
的历史,却是有限。
印度只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只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埃及亦只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都是世界最古之国了
。便是新近发现的巴比伦古迹,据说在一万年以前已有文化,但是亦不过一万多年。从地球经过的寿命看来,
也不过几万万分之一。难道一万多年以前,还没有人类吗?难道一万多年以前的人,还没有文化吗?据在下想
来,一定不是如此。既然有人类,既然有文化,何以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呢?就是为地壳屡经收缩,地形屡经改 变的原故。
地形改变有二种:一种是全部的改变,一种是部分的改变。
部分改变,是因为地心的热力作用。地球表面,虽然冷却,但是里面,却非常炽热。热力所冲动则涨。热
力所不及,则地壳因之而缩。所以地面的土地,时有升降。有些地方,本在海底,渐渐能升至地面。有些地方
,本在水平线上,渐渐能没入海中。 但是同一土地,到处都有升降,并不限于海边,不过在海边上有水作标准,容易看得出。若在大陆之中, 无论土地已经升到如何之高,降到如何之低,总不能看出。只有火山、地震之后,往往发现急激升降,那却是
看得出了。或则平地陷成深谷,或则平地突起高山,或则海中涌现新岛,或则岛屿渐渐沉没。古人所谓“高岸
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这种。至于全部的改变,最为可怕。到那个时候,全球震动,海水横溢,不但所有人民
财产,一概荡尽,就是各大陆形势位置,亦大大改变。或则竟沉下去,或则新升上来,古人所谓“沧海桑田”
,这个才叫最大的沧海桑田了。所以查考中西各国,以及苗蛮的古史,无不是从洪水为患而来。这个洪水从哪 里来的呢?就是从地形大改变而来。地壳陡然之间,大形改变,其中所有极繁盛的人民,极文明的文化,以及
一切种种,无不随洪水而去。幸而有几个孑遗之人,因为某种机缘,得以不死,于是再慢慢生息起来,再慢慢
创造起来,就是各地人类的初祖,于是又变成一个新世界。大约从有这个地球到现在,这种的变化,不知经过
几次,所以现在最古的古国,不过几千年。我想起来,或者就是这个原故。
至于帝尧以前,中国的地形,究竟如何,虽然古书简略,考它不清,但从各处搜罗起来,约略亦可以得到
几点。第一点,现在蒙古沙漠之地,当时是个大海。第二点,现在绥远、宁夏二省,当时是阳纡大泽。第三点
,现在陕西南部和山西西南部,当时是个山海。第四点,现在新疆南部,当时亦全是沮洳薮泽,直通青海和后
藏。这四点虽则是在下个人的推想,但是亦有来源。
第一点,蒙古沙漠,亦叫作翰海。从古书上考起来,是群鸟解羽之所,所以称为翰。后人在翰字旁加了三 点水是错的。
现在北冰洋、南冰洋等处,常有鸟类大集群栖数以千万计,想起来当时的翰海亦是如此。既然是海,那地
势必定很低。现在蒙古高原,高出海面三千尺至八千尺,必定不是当时的地势了。 这个地势何时升高的呢?海中之水,又是何时渐渐涸去的呢? 在下根据这两个疑问,所以假定它是帝尧时候开始改变的,就算它作为洪水之第一个原因。
第二点,河套之内是阳纤大泽,系根据《周礼职方氏》:“冀州之薮曰阳纡。”注上说:“阳纡在山陕之
交而近北。”
又《穆天子传》:“天子西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为河宗氏。”注云:“河宗在龙门之上
流,岚、胜二州之地。
”岚州,在现在山西北部;胜州,在现在绥远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之地。照这个地势看起来,现在河套平原 ,周围千里,在当时的确定是个大湖了,既是大湖,则那个湖水,又何时涸尽? 又何时变为黄河经过之地?在下亦假定它是地势升高之所致,作为洪水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点,山海之名,见于《法苑珠林》。现在这种地方,盐池甚多。山西解州的盐池,尤为有名。假使以
前不是内海,咸质何来?既是内海,那么海水又是何时涸尽?又何以变为黄河经过之地?黄河流既然经过,则
虽有水灾,可遏之使它注入河中,何至水患如此难治?况以现在地势看起来,冀州、雍州,地势崇高,但苦旱
,不苦水,又何至闹水灾呢?所以在下的推想,种种地势,都是那时改变的,作为洪水之第三个原因,亦即是
古时没有黄河的一个证据。
第四点,黄河向来有重源之说。现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是黄河的第一源。现在青海噶达素齐老峰之下所出
的,是黄河第二源。它的解释,是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之后,其水潜行地中,到了青海,再出而为黄河。这个
说法奇妙之极,但是亦有三层可疑之点:第一层,塔里木河长到几千里,两岸汇进去的大川亦复不少,统统归
到罗布泊中去,何以能够满而不溢,且反减少?第二层,罗布泊并无出口,应该是个盐湖。但是据调查所得,
其水并不甚咸,似乎地下确有去路。第三层,凡川水从山谷中出来,其色必清。黄河从噶达素齐老峰出来,颜
色已黄,所以叫阿尔坦河,就是蒙古语黄金之义。假使不是潜行地中,混杂泥沙,何以如此?这三层是主张重 源的证据了。不过有些人驳它,说道:“罗布泊与噶达素齐老峰,中间相去,何止千里!又加以重重大山阻隔
,怎样会得相通?就使说地层之中,水有通路,但相去既如此之远,又安见得噶达素齐老峰下所出之水,一定
是从罗布泊来?这种理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况且据人测量罗布泊之地,实较青海高原为低,尤其无逆流相
通之理。”这两项驳论,可算允当。
不过在下有一种推想,就是说地形是有改变的,不能拿了现在的地形去判断当时。《尔雅》上说:“河出 昆仑墟。”查古书上所说,昆仑共有四个。一个在海外,《大荒经》上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名
曰昆仑,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此山与条支大秦相近。”《禹本纪》上说去嵩高五万里者是也。依着这个方位
,推想起来,大概现在波斯国之西的那座阿拉拉山就是。因为这种昆仑山,大概都是地球全体变动时,人类逃
避悻生之所,所以历来传述,多重视之。阿拉拉山,就是外国史上所说亚当、夏娃避难得脱洪水之所。所以在
下说,一个昆仑是在此地。又一个在西藏。杜佑《通典》上说:“吐蕃自云昆仑山在国中西南,河之所自出。
”《唐书吐蕃传》云:“刘元鼎使还,言自湟水入河处,西南行二千三百里,有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
昆仑,释氏《西域记》谓之阿褥达山,即今西藏之冈底斯山也。又一个在酒泉,《汉志》:“金城临羌县西,
有弱水,昆仑山祠。”崔鸿《十六国春秋》上说:“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
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返,谓此山也。”《禹贡》:“昆仑,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括地志》上说:“在
酒泉县西南八十里,今肃州西南昆仑山是也。”又一个就是现在的葱岭。《山海经》上说:“昆仑墟在西北, 河水出其东北隅。”《水经注》云:“自昆仑至积石一千七百四十里。”《凉州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
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夏禹本纪》所谓河源是也。”照这样看起来,四个昆仑除出极西的那一个与黄 河无涉外,其余三个,都可说与黄河有关。葱岭的昆仑,固然是古书上众口一词,说是黄河之所出,就是西藏
冈底斯山的昆仑,既然吐蕃人说是河之所出,当然亦不会无因。试看后藏千余里之地,纯是湖泊,有大湖地方
之称,人迹不到之处极多。 在下想来,决不是从古如此的。大概从前地势,没有如此之高,北面与新疆,东北面与青海,都是汪洋大
水,连成一片。后来地势渐渐升高,水气蒸发,中间又隆起几座大山脉,所以各自为界,化为沙漠及多数湖泊
,这亦是地理上当有之事。 中国地理古书上尝说有一个西海,便是在下编这部书的第二回上说的“穷桑在西海之滨”。究竟西海在哪
里呢?在下的推想,以为就在新疆南部,青海省之大部以及西藏西部等处。
汉朝时候,王莽在青海地方,设立西海郡,可见当时还记得此处是古代西海遗迹。再查青海省的那个青海
,现在虽不甚大,但古书上说,南北朝的时候,周围有七、八百里。在周朝时周围有一千几百里,从周朝上溯
帝尧,还有二千年,它的面积,一定还要广大,安见得不是与新疆南部、西藏西部的沙漠、湖泊相连呢?因有
以上所说这许多证据和理由,所以在下敢暂时假定,说黄河这条水上古是没有的。自从帝尧时,地盘发生了变
化,蒙古沙漠与陕、甘二省之间,隆起了贺兰山、阴山等山脉,将从前注入翰海的水流隔断,地势又逐渐升高
,迫得那阳纡大泽之水,只能向南方而流,这是上文所说河出孟门之上的第一原因。同时青海、新疆、西藏之
地,亦发生了变化,土地亦渐渐隆起,迫得那西海之水又向东流,从甘肃滔滔不断的灌到阳纡大泽里,这是河 出孟门之上的第二原因。再加以那时山西北部火山连连喷发,从东面遏迫阳纡大泽,那泽中之水当然盛不住,
满了出来,这是河出孟门之上的第三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古书上所说,虽则不能尽信,但是亦不能一概抹煞。即如黄河重源之说,照现在地形看起
来,万无此理;然而古书言之凿凿。古人虽愚,亦愚不至此。就使要伪造,亦须造得相像。所以在下又敢暂时
假定,说当时西海之水渐渐干涸,是从西面、南面先干起。西面帕米尔高原,是全世界最高之原,南面西藏,
亦可称世界最高之原。惟其上升得早,所以最高。所有的水,自然倾向低处而流。到得后来,西藏高原因有大
山隔绝了,所以冈底斯山这个昆仑所出的河源,久已无人知道,只有西藏人古老相传,还能记得。至于新疆与
青海中间的隔断比较的迟,到了后来做《尔雅》这部书的人还能知道,所以有“河出昆仑虚色白”的这一句,
下文又说道“所渠并千七百”这一句,可见当时新疆南部与青海间的西海业已渐渐干涸,变成无数湖渠,那河
水从葱岭曲曲折折东南流,并合了不少湖渠,才到甘肃。后来到得汉朝以后,地形又变,两处隔绝了,考查地
理的人,求其说而不得,只好说河水潜行地中,是个重源,难怪引起后人的驳诘了。 说到此处,在下还有一个推想。大凡古人取一个名字,总有一个意义。譬如现在陕、甘二省之地,古时叫
作雍州。何以取名叫雍呢了雍者壅也,壅塞不通也。当时壅州之地,南面是秦岭山、岷山、西倾山,东面是华
山,上连梁山,紧紧包祝本来已经水流不通,当中潴成一个山海了,全靠北面一个翰海,西面一个西海,水流
还可以渲泄出去。禁不得地形改变,不但不能渲泄出去,倒反倾灌过来,更是壅塞不通了,所以叫作雍州。至
于大川的取名,亦都有取义。譬如江水,江者共也,小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另有一说,江者贡也,贡赋往来
之所必经也。又譬如淮水,淮者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
又譬如浙水以曲折而得名,济水以穿过黄河而得名,大概都有一个理由。独有河水,有些人说,河者下也 ,随地下处而通流也。这个解释,觉得太不确切。凡是水流哪一条不是随地下处而通流的呢?还有一说,河之
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
这个解释,玄妙已极,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话。 据在下的推想,河水既然自古以来没有的,忽然竟有这股水出于孟门之上,滔滔汩汩而来,安得不发生疑
问,说道这水是从何处来的呢?所以在下的推想,与其说河之为言荷也,不如说河之为言何也,较为妥当。讲
到它的来源,因为地形改变的原故,不要说帝尧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就是主张重源的人,亦没有弄清楚。汉武 帝叫张骞寻河源,说道遇见了牵牛、织女星,因此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更可谓荒乎其唐,没有弄清楚
。就是元朝寻河源,仅仅寻到星宿海,也是没有弄清楚。
直到清朝,才知道是出于噶达素齐老峰之下,总算弄清楚了。 可知道清朝以前,这水究竟从何处来?列朝要派人寻找,岂非是个何字的意义吗?而且这条水,不但上流
弄不清楚,便是它的下流也弄不清楚。忽而入渤海,忽而人黄海,忽而又入渤海,变迁最大者已有九次,试问
究竟哪一处是它本来的流路?恐怕没有人能准确指得出。就是夏禹王当时,已经分河的下流为九条,究竟那一
条是正干,亦不可知。所以这条黄河,始终在疑问之中。河者,何也。在下这个理想,恐怕是不错的。但是再
问一句,为什么始终成疑问呢?在下敢再复说一句,这条黄河古时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