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经图

六经图 作者:


 御制题宋版六经图八韵
  太古图先书后出考书或不考图非陈【森】刋苗【昌言】序诚探要【六经图为宋绍兴中布衣杨甲所撰乾道初知抚州陈森属教授毛邦翰等编类补刻之为图三百有九】物列文彰允造微典备六千年烛照【自伏羲至今六千余年举成数】册贻五百载芸馡【乾道至今亦举成数】玩时愒日凛儆戒惕夕干朝守范围传授都因着姓氏次铨还以正依韦六经敢曰能窥道一已惟应励勅防敬奉
  禋宗陈俎豆恪遵
  家法服冠衣【尝绘祭器卤簿冠服乐器仪器武备六门绘图系説为皇朝礼器图式并亲制序文以衣冠乃一代昭度朕则依我朝之旧而不敢改后世子孙当以朕志为志不惑扵流言以绵国祚扵万年深切垂戒三致意焉】帝王学与儒生异罪我由他知我稀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
  六经图       五经总义类
  提要
  【臣】等谨案六经图十卷宋杨甲撰毛邦翰补甲字鼎卿昌州人乾道二年进士成都文类载其数诗而不详其仕履其书成于绍兴中邦翰不知何许人尝官抚州教授其书成于乾道中据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目甲图尝勒碑昌州郡学今未见拓本无由考其原目陈振孙书録解题引馆阁书目载邦翰所补之本易七十图书五十有五图诗四十有七图周礼六十有五图礼记四十有三图春秋二十有九图合为三百有九图此本惟易书二经图与馆阁书目数相合诗则四十有五礼记四十有一皆较原数少二周礼六十有八较原数多三春秋四十有三较原数多十四不知何人所更定考书録解题载有东嘉叶仲堪字思文重编毛氏之书定为易图六十三周礼图六十一礼记图六十三春秋图七十二惟诗图无所増损其卷则増为七亦与此本不符然则亦非仲堪书葢明人刋刻旧本无不臆为窜乱者其损益之源委无从究诘以其本出杨毛二家姑从始事之例题甲及邦翰名云尔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六经图序
  陈大夫为抚之朞年乐民之安于其政思所以富之教之之叙既以创辟试院以奉圣天子三年取士之制又取六经图命泮宫职讲肄者编类为书刋之于学以教诸生谓昌言甞掌教于是邦积十余年而庠序友生相与爱敬之不衰俾参订焉既逾月诸经谕各以其图就议于余且曰六艺之文浩博若欲别加编摩非积以嵗月有不能是图集诸家所长愿因其旧庶得以亟称贤大夫善教之意余韪其説无敢去取惟传写铨次有舛误者是正之而已凡得易七十书五十有五诗四十有七周礼六十有五礼记四十有三春秋二十有九合为图三百有九葢甞论之自汉儒章句传注之学行而士之道学益不明逮本朝以经术取士大儒继出讲解一新而后天下之士皆知渊原之归今是图之作凡六籍之制度名数粲然可一二数使学者因是求其全书而读之则造微诣逺兹实其指南也若因以得于瞻覩之间遂以为圣人之经尽在于是则破碎分裂不尤甚于为之华藻鞶帨者邪其不见斥于覃思幽眇者寡矣然则陈大夫之易图为书不无意也观者宜深思之乾道元年正月甲子左承议郎新除行将作监丞苗昌言序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一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右太极图周敦实茂叔传二程先生茂叔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隂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玅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三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旧有此图
  太极未有象数惟一气耳一气既分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太极生两仪也两仪既分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两仪生四象也水数六居坎而生干金数九居兊而生坤火数七居离而生巽木数八居震而生艮四象生八卦也

  一阳生于子二阳在丑三阳在寅四阳在夘五阳在辰六阳在已而干位在西北居子之前故曰干知太始言干以父道始天地也

  一阴生于午二阴在未三阴在申四阴在酉五阴在戌六阴在亥而坤位在西南葢西南方申也物成于正秋酉也坤作于申成于酉故曰作成物

  自一至十天尊于上地卑于下尊者干之位故干为君为父为夫卑者坤之位故坤为臣为母为妇皆出于天尊地卑之义也故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乾元用九叄天也坤元用六两地也故曰叄天两地而倚数九六者止用生数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为腹心总四十五纵横数之皆十五也天五居中央圣人观之遂定八卦之象

  河图之数四十五葢圣人损去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凡十数独天五居中而主乎土至洛书则有土十之成数故水火金木成形矣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右伏羲八卦图王豫传于邵康节而郑夬得之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干初奭【坤】初艮初兊初荦【坎】初离初厘【震】初防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

  郑氏云古先天图扬雄太经闗子明洞极魏伯阳叅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而已惜乎雄之太子明之洞极仿易为书泥于文字后世忽之以为屋上架屋头上安头也伯阳之叅同契意在于锻链而入于术于圣人之道又为一端也尧夫摆去文字小术而著书天下又不愿之但以为律厯之用难矣哉四家之学皆先于古先天图先天图其易之源乎复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圆图注脚比之四家为最简易而四家之意不出于吾图之中于易之学为最要

  伏羲仰观天文以画八卦故日月星辰之行度运数十日四时之属凡丽于天之文者八卦无不统之

  伏羲俯察地理以画八卦故四方九州鸟兽草木十二支之属凡丽于地之理者八卦无不统之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干阳居上坤阴居下干自震而左行坤自防而右行天左地右故曰刚柔相摩

  震荡艮兊荡坤离荡防坎荡干八卦徃来迭相推荡京房曰荡阴入阳荡阳入阴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着之数七也七而七之其用四十九故其徳圆卦之数八也八而八之为别六十四故其徳方圆者运而不穷可以逆知来物方者其体有定可以识乎既从故圆象神方象知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本干九二爻变成同人次变无妄次变益次变颐终其变至离而止本坤六二爻变成师次变升次变恒次变大过终其变至坎而止故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焉本咸六二爻变成大过次变困次变坎次变师次变蒙而终于未济本恒初六爻变成大壮次变丰次变震次变复次变屯而入既济故下经始于咸恒终于既济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十一月复一阳生黄钟气应至四月六阳为干故辟户谓之干五月姤一阴生蕤宾气应至十月六阴为坤故阖户谓之坤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复十二世
  临二十四世
  泰三十六世
  大壮四十八世
  夬六十世
  干七十二世
  姤八十四世
  遯九十六世
  否一百八世
  观一百二十世
  剥一百三十二世
  坤一百四十四世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干一变姤二变遯三变否至五变为剥而止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坤一变复二变临三变泰至五变为夬而止夬必有遇故受之以姤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一阳来复变临为二阳变至泰为四阳变至大壮为八阳变至夬为十四阳终其变于归妹成十六阳
  一阴始姤变遯为二阴变至否为四阴变至观为八阴变至剥为十四阴终其变于随成十六阴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一升而合九归五为君十降而合六归二为臣此之谓阳卦顺生也

  一降而合九归五为君十升而合六归二为臣此之谓阴卦逆生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三陈九卦之图
  一
  履徳之基   谦徳之柄   复徳之本
  恒徳之固   损徳之修   益徳之裕
  困徳之辩   井徳之地   巽徳之制
  二
  履和而至   谦尊而光   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  损先难而后易 益长裕而不谦困穷而通  井居其所而迁 巽称而隠
  三
  履以和行   谦以制礼   复以自知
  恒以一徳   损以逺害  益以兴利
  困以寡怨   井以辨义   巽以行权
  上经卦三三叙而九下经卦六三叙而十八履十谦十五复二十四恒二损十一益十二困十七井十八巽二十七九卦之数总一百三十有六凡三求之四百有八也周大三百六十成数也余四十八隂阳所以进退也阳进于干六月各四十八【复至干也】隂退于坤六月亦四十八【姤至坤也】此九卦数之用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参合也配偶也天地之数各相参配错综往来而相生故生成之数大备而天地之文生焉系辞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此之谓也

  男女合者上下经惟十二位正位乾坤坎离咸恒损益八卦分为十八位乾坤变颐大过颐大过变坎离坎离变中孚小过中孚小过变咸恒成人伦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六十四卦一阴一阳始干终坤先自乾坤一阴一阳排六十四次自干二阳二阴次四阳四阴次十六阳十六阴次三十二阳三十二阴即成六十四卦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自甲午至癸亥三十日
  先甲
  黑晕
  起申至巳
  自甲子至癸巳
  后甲
  白晕
  起寅至亥

  阳卦以竒为君故一阳而二阴阳为君阴为民也阴卦以偶为君故二阳而一阴阴为君阳为民也阳一画为君二画为民其理顺故曰君子之道阴二画为君一画为民其理逆故曰小人之道

  震坎艮阳卦也曷为而多阴自坤而索也其卦皆一阳二阴凡五也故曰阳卦竒
  防离兊阴卦也曷为而多阳自干而来也其卦皆一阴二阳凡四也故曰阴卦偶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揲蓍之法图
  第一揲二揲三揲【第一卦于小指间不五则九第二卦于】中指间第三卦于食指闲皆不四则八
  五 四 四【此系三少计十三策四十九策中除十三余三十六即四九之数也是为老阳】九 八 八 【此系三多计二十五策四十九中除二十五余二十四即四六之数是为老阴】
  五 八 八     少阳
  九 四 八 【并系两多一少各计二十一策四十九中除二十一余二十八即四七之数也是为少阳】
  九 八 四     少阳
  九 四 四     少阴
  五 八 四【并系两少一多各计十七策四十九中除十七余三十二即四八之数也是为少阴】
  五 四 八     少阴

  以三因天地十五数得四十五以五因天地十五数得七十五以七因天地十五数得一百五九宫数止一百五故百六为极数用三五七者取阳数中者用之

  干职生覆 坎司寒化 艮司湿化 震司动化巽司风化 离司暑化 坤职形载 兊司燥化

  坎北震东干西北艮东北四卦皆阳也离南兑西防东南坤西南四卦皆阴也故曰方以类聚一聚于六而分干坎四聚于九而分坤兊二聚于七而分离防三聚于八而分震艮故曰物以羣分得朋则吉乖类则凶此吉凶所以生也

  子者干之始而终于巳午者坤之始而终于亥阳爻二百九十二昼数也其数一千七百二十八阴爻一百九十二夜数也其数一千一百五十二总而言之二千八百八十九四求之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故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大过 姤 渐 颐 既济 归妹 未济 夬杂卦者杂揉众卦错综其义以畅无穷之用故其义专以刚柔升降取义与序卦不同故韩康伯云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杂六十四卦以为义是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皇极经世全数图
  【一一】元之元 日之日 干之干 一
  【一二】元之防 日之月 干之兊 十二
  【一三】元之运 日之星 干之离 三百六十
  【一四】元之世 日之辰 干之震 四千三百二十
  【一五】元之嵗 日之石 干之防 一十二万九千六百【一六】元之月 日之土 干之坎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一七】元之日 日之火 干之艮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一八】元之星 日之水 干之坤 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二一】防之元 月之日 兊之干 一十二
  【二二】防之防 月之月 兊之兊 一百四十四
  【二三】防之运 月之星 兊之离 四千三百二十
  【二四】防之世 月之辰 兊之震 五万一千八百四十【二五】防之嵗 月之石 兊之防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二六】防之月 月之土 兊之坎 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二七】防之日 月之火 兊之艮 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二八】防之辰 月之水 兊之坤 六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三一】运之元 星之日 离之干 三百六十
  【三二】运之防 星之月 离之兊 四千三百二十【三三】运之运 星之星 离之离 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工四】运之世 星之辰 离之震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三五】运之嵗 星之石 离之防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三六】运之月 星之土 离之坎 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三七】运之日 星之火 离之艮 一百六十七万九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八】运之辰 星之水 离之坤 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九十二万【四一】世之元 辰之日 震之干 四千三百二十【四二】世之防 辰之月 震之兊 五万一千八百四十【四三】世之运 辰之星 震之离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四四】世之世 辰之辰 震之震 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四五】世之嵗 辰之石 震之防 五万九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四六】世之月 辰之土 震之坎 六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四七】世之日 辰之火 震之艮 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九十二万【四八】世之辰 辰之水 震之坤 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万四千七百四万【五一】嵗之元 石之日 防之干 一十二万九千六百【五二】嵗之防 石之月 防之兊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五三】嵗之运 石之星 防之离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五四】嵗之世 石之辰 防之震 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五五】嵗之嵗 石之石 防之防 一百六十七万九千六百一十六万【五六】嵗之月 石之土 防之坎 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九十二万【五七】嵗之日 石之火 防之艮 六万四百六十六万一千七百六十万【五八】嵗之辰 石之水 防之坤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六一】月之元 士之日 坎之干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六二】月之防 土之月 坎之兊 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六三】月之运 土之星 坎之离 五万五千九百八十八万七千二百【六四】月之世 土之辰 坎之震 六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六五】月之嵗 土之石 坎之防 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九十二万【六六】月之月 土之土 坎之坎 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万四千七百四万【六七】月之日 土之火 坎之艮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六八】月之辰 土之水 坎之坤 八百七十万七千一百二十九万三七四百四十万【七一】日之元 火之日 艮之干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七二】日之防 火之月 艮之兊 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七三】日之运 火之星 艮之离 一百六十七万九千六百一十六万【七四】日之世 火之辰 艮之震 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九十二万【七五】日之嵗 火之石 艮之防 六万四百六十六万一千七百六十万【七六】日之月 火之土 艮之坎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七七】日之日 火之火 艮之艮 二百一十七万六千七百八十二万三千五百【七八】日之辰 火之水 艮之坤 二千六百一十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万二千【八一】辰之元 水之日 坤之干 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八二】辰之防 水之月 坤之兊 六十七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八三】辰之运 水之星 坤之离 二千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九十二万【八四】辰之世 水之辰 坤之震 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万四千七百四万【八五】辰之嵗 水之石 坤之防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万【八六】辰之月 水之土 坤之坎 八百七十万七千一百二十九万三千四百四十万【八七】辰之日 水之火 坤之艮 二千六百一十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万二千【八八】辰之辰 水之水 坤之坤 三万一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六百五十八万四千

  邵氏皇极经世图
  日【元】甲【一】月【防】子一星【运】三十辰【世三百六十】
  月 丑二星 六十辰 【七百二十】
  月 寅三星 九十辰 【一千八十】【开物】
  月 夘四星 【一百二十】辰   
  月 辰五星 【一百五十】辰 【一千八百】
  月 巳六星 【一百八十】辰   【唐始星之癸一百八十虞辰二千一百五】月 午七星 【十七二百】辰   【一十夏殷周秦汉晋十六国南北朝隋】
  月 未八星 【唐五代宋】辰    
  月 申九星 【二百四十】辰    
  月 酉十星 三百辰    
  月 戌十一星 【二百七十】辰   【三百】
  月 亥十二星 【三十闭物】辰   
  一声          二声
  三声          四声
  五声          六声
  七声        八声
  九声        十声
  右正声
  一音        二音
  三音        四音
  五音        六音
  七音        八音
  九音        十音
  十一音        十二音
  右正音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一>

  六经圗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二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尚书轨范撮要图
  五十八篇数
  虞书五 尧典 舜典 大禹谟 臯陶谟 益稷夏书四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征
  商书十七汤誓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徳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説命上 説命中 説命下 髙宗肜日 西伯戡黎 防子周书三十二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 武成洪范 旅 金縢 大诰 防子之命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周官 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冏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总二万五千七百字】
  逸书篇数
  虞书【十一篇】  汨作【序系舜典】  九共【九篇序系舜典】 槀饫【序系舜典】夏书【五篇】   帝告【序系征】  厘沃【序系征】  汤征【序系征】汝鸠【序系征】  汝方【序系征】  商书【十七篇】  夏社【序系汤誓】疑至【序系汤誓】  臣扈【序系汤誓】  典寳【序系汤誓】  明居【序系汤诰】肆命【序系伊训】  徂后【序系伊训】  沃丁【序系咸有一】咸又【四篇序系咸有一德】伊陟【序系咸有一德】 原命【序系咸有一德】 仲丁【序系咸有一徳】 河亶甲【序系咸有一德】祖乙【序系咸有一德】 周书【八篇】   分器【序系洪范】  旅巢命【序系旅】归禾【序系防子之命】 嘉禾【序系防子之命】 成王政【序系蔡仲】 将蒲姑【序系蔡仲】贿肃慎之命【序系周官】亳姑【序系周官】 总四十一篇
  作时世书
  尧舜禹啓太康仲康汤太甲盘庚高宗纣武王成王康王穆王平王【尧舜禹甘五子胤汤誓伊训盘庚説命西伯泰誓大诰康王君牙文侯典典贡誓之歌征仲虺太甲三篇三篇戡黎三篇防子之诰冏命之命】
  【大禹    之诰 三篇 高宗 微子 牧誓之命曅命吕刑谟     汤诰 咸有 肜日    武成康诰
  臯陶      一德        洪范酒诰谟                 旅獒梓材
  益                金縢召诰稷                  洛诰
  多士无逸】
  【君奭蔡仲】
  【之命多方】
  【立政周官】
  【君陈顾命】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黄道       赤道
  角十三       十二
  亢十【唐九半】      九【后汉退一】
  氐十六【唐十五太】     十五【后退二】
  房五        五【后退三】
  心五【唐四太】      五【后退三】
  尾十八【唐十七】     十八【后进三】
  箕十【唐十少】      十一【后退三】
  斗二十四【后进一唐二十三半】  二十六【后四分退一】
  牛七【唐七半】      八
  女十一【唐十一少】     十二【后进二】
  虚十【唐分虚之差十九太】    十【后进三唐分七百七十九太】
  危十六【唐十七太】     十七【后十六进二】
  室十八【唐十七少】     十六【后进二】
  壁十【唐九太】      九【后十进二】
  奎十七【唐十七半】     十六
  娄十二【唐十二太】     十二【后进一】
  胃十五【唐十四太】     十四【后进一】
  昴十二【唐十一】     十一【后进二】
  毕十六【唐十六少】     十六【后进二唐十七】
  觜三【唐一】       二【后退二唐一】
  参八【唐九少】      九【后退四唐十】
  井三十       三十三【后退三】
  鬼四【唐二太】      四【唐三】
  栁十四【唐十四少】     十五
  星七【唐六太】      七【后进一】
  张十七【唐十八太】     十八【后进一】
  翼十九【唐十九少】     十八【后进一】
  轸十八【唐十八太】     十七【后进一】
  尧典厯数
  学者多以月令中星言尧典中星非也按皇甫谧曰帝尧以甲辰嵗即帝位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亦然凡七十年二十一年而得甲子即以为演纪之端是年天正冬至日在虚一度今自帝尧演纪之端推而至于宋庆厯甲申嵗积年嵗差度如后
  积年数
  尧五十一年 舜五十年 夏四百三十二年 商六百二十九年 周八百六十七年 秦自庄襄至二世四十三年 汉至太初一百七年 太初至唐开元十二年八百七十二年 开元至宋庆厯四年三百二十一年通计三千三百六十一年
  嵗差法
  嵗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千四百三十六分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千四百六十四分 嵗差 百二十八分度每 万
  自演纪至于宋尧德日子积三千二百四十二年日退四十二度五千八十八分是嵗冬至当在斗五度故尧冬至日在虚一度春分在胃十二度夏至在昴十四度秋分在氐十度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冬至
  出夘五刻入申三刻二十八分
  小寒    大雪
  出夘四刻五十分入申三刻三十分
  大寒    小雪
  出夘四刻一十二分入申四刻
  立春    立冬
  出夘三刻三十二分入申四刻四分
  雨水    霜降
  出夘二刻三十分入申五刻五十八分
  惊蛰    寒露
  出夘一刻一十七分入申七刻三分
  春分    秋分
  出夘正初刻入酉正初刻
  清明    白露
  出寅七刻三分入酉一刻十七分
  谷雨    处暑
  出寅五刻五十分入酉二刻二十分
  立夏    立秋
  出寅四刻四十分入酉三刻二十二分
  小满    大暑
  出寅四刻入酉四刻二十分
  芒种    小暑
  出寅三刻二十八分入酉四刻五十分
  夏至
  出寅三刻二十分入酉五刻
  尧典闰数
  嵗法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
  月法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
  日法九百四十分
  嵗余十日八百二十七分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月起于度端日周天度为一嵗日舒月速凡日行十九周得十三度十九分之七为一嵗月行之数以日除之得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为一日月行之数嵗十二月得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以一嵗之月除周天之度则每嵗六大六小实得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分算外得一十日八百二十七分为每嵗实除积十九年嵗除一百九十日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分以日法九百四十分除之得二百六日六百七十三以月法除日二七除一百四十日又七九除六十三日余三日复散为二千八百二十分并分千六百七十三分共三千四百九十三分四七除二千八百又七九除六百三十又七九除六十三适尽得七个月为十九年之闰故十九年得七闰而无余分也以法约之嵗得闰分十九之七凡闰外既及而斗指两辰之闰有自朔而无中气者即置闰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凡测星治地令平规而圜之径二十步一尺七寸四分寸之二【六尺为步】周三百六十五寸二十五分【一尺为一度以象周天之数】立一表于地规之中命曰中表【不动从表之北向南而望星】置一表于正南之经头命曰游仪之表【每日逐星西过以尺量其下去初表之数每一尺为一度】候星以牵牛为始【望星在正南之昏时为法】从此以后日西过经八日昏时女星来中【故牛为八度复候女星至十二日后虚星来中故为十二度复候虚星至十日后危星来故虚为十度】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经一百二十二度弱其依天体隆曲南极去北极一百八十二度强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为春分秋分日之所行夏至则日渐北去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谓之黒道冬至则日渐南去赤道之南二十四度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去南极六十七度谓之黄道月行之道与日道相近其交路过半在日道之里日道发南去极弥逺其景弥长日道敛北去极弥近其景弥短二正之道齐景正为春秋分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隋志云先儒或因星官书北斗第二星名璇第三星名玑第五星名玉衡仍七政之言即以为北斗七星不知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动使于下以衡望之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度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其法用铜为之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引用竹为之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
  量本起黄钟之龠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凖其槩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其法用铜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衡本起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象二十四气十六两为斤三百八十四铢象易二篇之爻三十斤为钧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数四钧为石重百二十斤象十二月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旧圗所画取孔氏传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旌旗又宗庙彝樽亦以山龙华虫为饰分粉米为二事粉若粟冰米若聚米
  按周礼彝器无山龙华虫为饰者先儒谓帝王革易所尚不同又按孔頴达据周礼宗庙彝器有虎彝虽彝故以粉米为一宗彝为一与书十二章为合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于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絺以为绣施之于裳也今取之以易旧图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夔曰戞击鸣球抟附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賔在位羣后德让先儒谓此舜庙堂之乐在庙内堂上言祖考来格知在庙内下云下管知此在堂上也 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先儒谓此堂下乐也上下合止乐各有柷敔鸣球钟籥各自互见 又按正义戞击是作用之名非乐器也故以戞击为柷敔柷敔之状经典无文汉初已来学者相传皆云柷如漆桶中有椎柄动而击其旁也敔状如伏虎背上有刻戞之为声

  也乐之初击柷以作之乐之将末戞敔以止之搏拊形如鼓以韦为之实之以糠击之以节乐汉初相传为然也球玉也鸣球谓击球使鸣乐器惟磬用玉故球为玉磬箫韶者韶乃乐名经传言韶多矣但余文不言箫箫乃乐器非乐名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有苗弗率舜命禹往征之三旬苖民逆命禹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苖格注云干楯羽翳也皆舞者所执修阐文敎舞文舞于賔主阶间抑武事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禹贡九山名数图
  冀
  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东南】
  雷首山【在河东河中府满坂县南】
  太岳 【在河东彘县东上党西一名霍山】
  底柱山【在太阳闗东析城之西】
  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
  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
  太行山【在河内泽州山阳县西北】
  常山 【在曲阳县西北】
  碣石山【在北平骊城县西南今平州】
  兖
  青
  岱山 【本属兖州莱芜县】
  徐
  防山 【在太山蒙隂县西南】
  羽山 【在东海祝其县南】
  豫
  大伾山【潞州黎阳县山是】
  熊耳山【在洪农卢氏县东】
  外方山【即中岳嵩高今頴州嵩高山】
  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今府州】
  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今安州】
  杨
  敷浅原【一名博阳山在豫章歴陵县南今洪州】
  荆
  荆山 【南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今襄州】
  内方山【一名章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
  大别山【郑云在安丰县按左传吴既与楚夹汉然后楚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然则二别近汉之名无缘得在安丰县要与内方相接汉水所经必在荆州界也今汉阳军】
  衡山 【在潭州湘南县东南】
  梁
  岷山 【蜀郡有湔道岷山在西徼外】
  嶓冢山【梁州云岷嶓旣艺是嶓在梁州】
  蔡山 【不知所在】
  蒙山 【在蜀郡青衣县今雅州有蒙顶】
  雍
  岍山 【吴岳在扶风岍县西今属陇州】
  岐山 【在扶风美阳县西北今属鳯州】
  荆山 【北条荆山在冯翊懐德县南今同州】
  西倾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今在洮州】
  朱圉山【在天水冀县南今秦州界】
  鸟防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今渭州】
  太华山【在京兆华隂县南今华州】
  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今在鳯州】
  惇物山【在武功县东】
  三危山【地理志杜林以为炖煌郡即古州杜预亦云郑引地记书云在鸟防西南孔颖达非之以
  为必在河之南】
  积石山【在金城河闗县西南】
  三条山【中条自雍州西倾朱圉鸟防至豫熊耳外方桐柏陪尾南条自雍州嶓至于荆州荆山内方大别北条自雍州岍岐荆山至冀之壶口雷首泰山底柱析城王屋太行恒山碣石】

  禹贡九川名数图
  冀
  衡漳【浊漳出潞州长子县东至邺入清漳清漳出上党】
  恒水【出恒山上曲阳县今定州东入水】
  卫水【出恒山灵夀县东北入滹沱今真定】
  降水【在襄国信都县今冀州信都】
  兖
  灉水
  沮水
  九河【自大陆之北分为九徒骇太史马頬覆釡胡苏简洁钩盘鬲津】
  漯水【出东都东武县至青州洛安千乗县入海】
  雷夏泽【在济隂成阳县西北今邺县】
  青
  潍水【出琅琊箕屋山北今沂州至都昌县入海今潍州】
  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东北至千乗博昌县入海】
  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至西南入济也】
  徐
  淮水【出桐柏山旁小山胎簮山防泗沂入海】
  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北】
  沂水【出泰山盖县南至下伾入泗今沂州】
  泗水【出济隂乗氏县东至临淮睢陵县入淮乗氏今属曹州】
  荆
  沧浪水【别流在荆州出荆山今襄州】
  三澨【在江夏竟陵县今复州景陵县】
  澧水【在长沙澧陵县今澧州】
  云梦泽【地理志南郡华容县有云梦泽杜预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域江夏安陆县亦有云梦子虚赋
  云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则此泽跨江南北每处名存焉】
  九江【今江州有九江乌江捧江乌白江嘉靡江畎江源江江提江□江】
  杨
  三江【南江自豫章下入彭蠡至海中江自岷山至彭蠡北江自漾入海】
  彭蠡震泽【震泽吴南大湖名彭蠡江汉合处】
  豫
  伊水【出洪农卢氏县东熊耳山东北入洛】
  洛水【出洪农上洛县冡岭山东北至河南巩县东入河】
  瀍水【出河南谷城县潜亭北西东南入洛】
  涧水【出洪农新安县东南入洛】
  孟津【在河内河阳县南洛阳城北】
  沇水【在河阳温郡西北平地今孟州温县及济源县】
  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东南至河内武德县入河今济出温之西北温是古之旧县】
  荥泽【在敖仓东南今郑州荥泽】
  河泽【在济隂定陶县东】
  孟猪【在梁国睢阳县东北】
  梁
  江水【出岷山】
  沱水【在蜀郡郫县南郡枝江县有沱水其尾入江】
  濳水【出嶓冡东西至巴郡江州入江】
  漾水【出陇西氐道县至武都为汉水】
  沔水【在漾之下汉之上经三泉金牛驿为沔水】
  汉水【漾水至武郡为汉水今汉中】
  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
  雍
  渭水【出鸟鼠同穴】
  泾水【出泾州浮阳县西岍头山东南至冯翊陵阳县入渭】
  沣水【出鳯翔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
  漆沮【出耀州北池直跋县郑渠浊水入焉俗谓之漆水】
  弱水【最在西北入于流沙流沙在居延泽之西】
  合黎【在张掖郡甘州刚丹县酒泉郡之东】
  流沙【在合黎西即居延泽】
  黑水【出张掖郡鸡山南流至炖煌过三危山南入于海】
  河水【出昆仑山色白汉志云河水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
  猪野【在武威县东北有休屠泽古文以为猪野泽】

  壹成之田耟广五寸二耟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九遂入一沟九沟入一洫右一同之田方十里为成成间八尺深八尺曰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曰浍九浍共入大川一同之田遂九千沟九百洫九十浍九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一九为十二八为十三七为十四六为十此河图以虚数相合而为四十者也若九畴则以实数相合而为五十矣

  皇极虚五无数也九畴外有六极用十也

  水在天地之外包含天地而范围之故曰洪范而九畴则在天地之内矣鲧堙洪水不洪范九畴禹能治水天锡九畴此也

  合为十者二合为十五者亦二总而为大衍之数五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彞作分器传言班赋宗庙彞器酒罇赐诸侯诸侯尊卑各有分故曰分器春秋左氏传昭十二年楚灵王云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爕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又昭十五年传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杜预云谓明德之分器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穆王命君牙曰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 周礼司勲云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祭于太烝郑氏云铭之言名也生则书于王旌以识其人与其功也死则于烝祭先王祭之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瓉传曰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瓒祭之初酌郁鬯之酒以祼尸圭瓉者酌郁鬯之杓杓下有槃瓉即槃之名也是以圭为杓之柄故谓之圭瓉周礼典瑞曰祼圭有瓉以肆先王以祼賔客郑司农云于圭头为器可以挹鬯祼祭谓之瓒诗云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毛传云玉瓒圭瓒也黄金所以饰流鬯也郑云黄流秬鬯也圭瓒之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金为外朱中央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传曰钺以黄金饰斧左手杖钺示无事于诛右手把旄示有事于敎 誓曰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传曰称举也戈防也干楯也方言云防楚谓之子吴扬之间谓之戈是戈即防也正义引考工记曰戈柲六尺有六寸车防常郑云八尺曰寻倍寻曰常然则戈防长短异名其制则同此云举戈宜举其长者故以戈为防也方言云楯自闗而东或谓之楯或谓之干闗西谓之楯是干楯为一也戈短人执而举之故言称楯则并以扞敌故言比矛长立之于地故言立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费誓曰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世本云杼作甲宋仲子云少康子杼也説文云胄兜鍪也兜鍪首铠也经典皆言甲胄秦世已来始有铠兜鍪之文古之作甲用皮秦汉已来用铁郑云敹谓穿彻之谓甲绳有断絶当使敹理穿治之干是楯敿施也楯无施功之处惟繋纷于楯故以为施汝楯纷纷如绶而小繋于楯以持之其以为饰每弓一矢百弓十矢千其数欲备足也 旧图二篇但画兵器今略载其文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二>

  六经圗卷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三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毛诗正变指南图
  诗篇名
  周南十一篇
  关雎后妃之德 葛覃后妃之本 卷耳后妃之志樛木后妃逮下 螽斯后妃子孙众多 桃夭后妃之所致 兔罝后妃之化 芣苢后妃之美 汉广徳所广及 汝坟道化行 麟之趾关雎之应
  召南十四篇
  鹊巢夫人之德 采蘩夫人不失职 草虫大夫妻以礼自防 采苹大夫妻循法度 甘棠美召伯 行露召伯听讼 羔羊鹊巢之功效 殷其靁劝以义 摽有梅男女及时 小星惠及下 江有汜美媵 野有死麕恶无礼 何彼秾矣美王姬 驺虞鹊巢之应邶国风十九篇
  柏舟言仁而不遇 緑衣卫庄姜伤已 燕燕卫庄姜送归妾 日月卫庄姜伤已 终风卫庄姜伤已 撃鼓怨州吁 凯风美孝子 雄雉刺卫宣公 匏有苦叶刺卫宣公 谷风刺夫妇失道 式防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 旄丘责卫伯 简兮刺不用贤 泉水卫女思归 北门刺仕不得志 北风刺虐 静女刺时 新台刺卫宣公 二子乗舟思伋夀
  鄘国风十篇
  柏舟共姜自誓 墙有茨卫人刺其上 君子偕老刺卫夫人 桑中刺奔 鹑之奔奔刺卫宣姜 定之方中美卫文公 蝃蝀止奔 相防刺无礼 干旄美好善 载驰许穆夫人作
  卫国风十篇
  淇澳美武公之德 考槃刺庄公 硕人闵庄姜 氓刺时 竹竿卫女思归 芄兰刺惠公 河广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 伯兮刺时 有狐刺时 木瓜美齐桓公
  王国风十篇
  黍离闵宗周 君子于役刺平王 君子阳阳闵周扬之水刺平王 中谷有蓷闵周 兔爰闵周 葛藟王族刺平王 采葛惧谗 大车刺周大夫 丘中有麻思贤
  郑国风二十一篇
  缁衣美武公 将仲子刺庄公 叔于田刺庄公 大叔于田刺庄公 清人刺文公 羔裘刺朝 遵大路思君子 女曰鸡鸣刺不説德 有女同车刺忽 山有扶苏刺忽 萚兮刺忽 狡童刺忽 褰裳思见正丰刺乱 东门之墠刺乱 风雨思君子 子矜刺
  学校废 扬之水闵无臣 出其东门闵乱 野有蔓草思遇时 溱洧刺乱
  齐国风十一篇
  鸡鸣思贤妃 还刺荒 着刺时 东方之日刺襄东方未明刺无节 南山刺襄公 甫田大夫刺襄公卢令刺荒 敝笱刺文姜 载驱齐人刺襄公 猗
  嗟刺鲁庄公
  魏国风七篇
  葛履刺褊 汾沮洳刺俭 园有桃刺时 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 十畆之间刺时 伐檀刺贪 硕防刺重敛
  晋国风十二篇
  蟋蟀刺晋僖公 山有枢刺晋昭公 扬之水刺晋昭公 椒聊刺晋昭公 绸缪刺晋乱 杖杜刺时 羔裘刺朝 鸨羽刺时 无衣美晋武公 有枤之杜刺晋武公 葛生刺晋献公 采苓刺晋献公
  秦国风十篇
  车邻美秦仲 驷驖美襄公 小戎美襄公 蒹葭刺襄公 终南戒襄公 黄鸟哀三良 晨风刺康公无衣刺用兵 渭阳康公念母 权舆刺康公
  陈国风十篇
  宛丘刺幽公 东门之枌疾乱 衡门诱僖公 东门之池刺时 东门之杨刺时 墓门刺陈佗 防有鹊巢忧谗贼 月出刺好色 株林刺灵公 泽陂刺时郐国风四篇
  羔裘大夫以道去君 素冠刺不能三年 隰有苌楚疾恣 匪风思周道
  曹国风十篇
  蜉蝣刺奢 候人刺近小人 鸤鸠刺不壹 下泉思治
  豳国风七篇
  七月周公陈王业 鸱鸮周公救乱 东山周公东征破斧美周公 伐柯美周公 九罭美周公 狼跋
  美周公
  小雅八十篇
  鹿鸣燕羣臣嘉賔 四牡劳使臣之来 皇皇者华君遣使臣 棠棣燕兄弟 伐木燕朋友故旧 天保下报上 采薇遣戍役 出车劳还率 枤杜劳还役鱼丽美万物盛多能备礼 南陔孝子相戒以养 白华孝子洁白 华黍时和嵗丰宜黍稷 南有嘉鱼乐与贤 南山有台乐得贤 由庚万物得由其道 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 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 蓼萧泽及四海 湛露天子燕诸侯 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 菁菁者莪乐育材 六月宣王北伐 采芑宣王南征 车攻宣王复古 吉日美宣王田 鸿鴈美宣王 庭燎美宣王 沔水规宣王 鹤鸣诲宣王祈父刺宣王 白驹大夫刺宣王 黄鸟刺宣王 我行其野刺宣王 斯干宣王考室 无羊宣王考牧节南山家父刺幽王 正月大夫刺幽王 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 雨无正大夫刺幽王 小旻大夫刺幽王 小宛大夫刺幽王 小弁刺幽王 巧言刺幽王何人斯苏公刺防公 巷伯刺幽王 谷风刺幽王蓼莪刺幽王 大东刺乱 四月大夫刺幽王 北
  山大夫刺幽王 无将大车大夫悔将小人 小明大夫悔仕于乱世 鼓钟刺幽王 楚茨刺幽王 信南山刺幽王 甫田刺幽王 大田刺幽王 瞻彼洛矣刺幽王 裳裳者华刺幽王 桑扈刺幽王 鸳鸯刺幽王 頍弁诸公刺幽王 车舝大夫刺幽王 青蝇大夫刺幽王 賔之初筵卫武公刺时 鱼藻刺幽王采菽刺幽王 角弓父兄刺幽王 菀栁刺幽王
  都人士刺衣服无当 采绿刺怨旷 黍苗刺幽王隰桑刺幽王 白华周人刺幽后 緜蛮防臣刺乱匏叶大夫刺幽王 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 苕之华大夫闵时 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
  大雅三十一篇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 緜文王之兴本由太王 棫朴文王能官人 旱麓受祖 思齐王文所以圣 皇矣美周 灵台民始附 下武继文 文王有声继伐 生民尊祖 行苇忠厚 既醉太平 鳬鹥守成 假乐嘉成王 公刘召康公戒成王 泂酌召康公戒成王 卷阿召康公戒成王 民劳召穆公刺厉王 板凡伯刺厉王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壊 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桑柔芮伯刺厉王 云汉仍叔美宣王 嵩高尹吉甫美宣王 烝民尹吉甫美宣王 韩奕尹吉甫美宣王江汉尹吉甫美宣王 常武召穆公美宣王 瞻卬
  凡伯刺幽王大壊 召旻凡伯刺幽王大壊
  周颂三十一篇
  清庙祀文王 维天之命太平告文王 维清奏象舞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 天作祀先王先公 昊
  天有成命郊祀天地 我将祀文王于明堂 时迈巡狩告祭柴望 执竞祀武王 思文后稷配天 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 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 振鹭二王后来助祭 丰年秋冬报 有瞽始作乐而合乎祖潜季冬献鱼春献鲔 雝褅太祖 载见诸侯始见武王庙 有客防子来见祖庙 武奏大武 闵子小子嗣王朝于庙 访落嗣王谋于庙 敬之羣臣进戒嗣王 小毖嗣王求助 载芟春借田而祈社稷 良耜秋报社稷 丝衣绎賔尸 酌告成大武桓讲武类祃 赉大封于庙 般巡狩祀四岳河海
  鲁颂四篇
  駉颂僖公 有駜颂僖公君臣有道 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宇
  商颂五篇
  那祀成汤 烈祖祀中宗 鸟祀高宗 长发大禘殷武祀高宗

  作诗时世
  二南谱
  闗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广  汝坟麟之趾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苹行露  羔羊  殷其富 标有母 小星江有汜 野有死麕 驺虞
  右文王诗
  甘棠  何彼秾矣
  右武王诗
  二南皆文武而列于周召葢周公分陜而治自陜而东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太师采诗得于周南之地者系于周公得于召南之地者繋于召公
  邶鄘卫谱
  邶栢舟
  卫顷侯诗繋周夷王世
  緑衣  考槃  硕人
  卫庄公诗繋周平王世
  燕燕  日月  终风  撃鼓  凯风卫州吁诗繋周桓王世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防  旄丘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新台  二子乗舟 氓  竹竿  伯兮有狐
  卫宣公诗繋周桓王世
  鄘栢舟
  卫武公诗繋周宣王世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芄兰卫惠公诗系周桓王世
  定之方中 蝃蝀  相防 干旄  木瓜卫文公诗繋周惠王世
  载驰
  卫戴公诗繋周惠王世
  淇澳
  卫武公诗繋周平王世
  河广
  卫文公诗繋周襄王世【后谱云惠襄之间】
  邶鄘卫商畿内地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分其地置三监自纣城北为邶南为鄘东为卫成王灭三监封康叔于卫后世并二国而有之七世至顷侯当周夷王时卫变风始作各从其国本而异之为邶鄘卫之诗自顷公至襄公凡十二君有诗者六成已下无诗
  王国风谱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蓷葛藟
  周平王诗
  兔爰  采葛  大车
  周桓王诗
  丘中有麻
  周庄王诗
  王国者王城也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为西都成王宅洛邑谓之王城为东都即今河南周公往营成周即今洛阳成王还西都十一世至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下同诸侯诗不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变风
  桧国风谱【此合在陈国风之下曹国风之上】
  羔裘  素冠 隰有苌楚 匪风
  桧妘姓之国无世次其诗当在周夷厉之间
  郑国风谱
  缁衣
  郑武公诗繋周平王世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羔裘 遵大路郑庄公诗繋周桓王世
  女曰鸡鸣 山有扶苏 萚兮
  郑庄公诗繋周庄王世
  有女同车
  郑昭公诗繋周庄王世
  褰裳
  郑厉公诗繋周庄王世
  丰  东门之墠 风雨  子衿  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
  郑昭公诗繋周厘王世
  溱洧
  郑厉公诗繋周惠王世
  清人
  郑庄公诗繋周桓王世
  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至平王时郑之风始变自桓至文凡六世有诗者五缪公以下无诗
  齐国风谱
  鸡鸣  还  着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齐哀公诗繋周懿王世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笱  载驱猗嗟
  齐襄公诗繋周庄王世
  周武王封太公望于营丘是为齐凡五世至哀公政衰纪侯谮之于周懿王召而烹之当懿王时齐之变风始作又九世至襄公有诗者二桓公已下无诗
  魏国风谱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陟岵  十畆之间伐檀  硕防
  魏无世家其诗当在平桓之间
  唐国风谱
  蟋蟀
  晋僖侯诗繋周宣王世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枤杜羔裘  鸨羽
  晋昭侯诗繋周平王世
  无衣  有枤之杜
  晋武公诗繋周厘王世
  葛生  采苓
  晋献公诗繋周惠王世
  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至六世孙僖侯唐之变风始作唐之地尧都诗人本其风俗故云唐自僖至献公有诗者四惠公已下无诗
  秦国风谱
  车邻
  秦仲诗繋周宣王世
  驷驖  小戎  蒹葭  终南
  秦襄公诗繋周平王世
  黄鸟
  秦穆公诗繋周襄王世
  晨风  无衣  渭阳  权舆
  秦康公诗繋周襄王世
  周孝王封非子于秦邑为附庸当宣王时命为大夫而变风始作自非子至康公凡十五世有诗者三共公以下无诗
  陈国风谱
  宛丘  东门之枌
  陈幽公诗繋周共和之门
  衡门 东门之池 东门之扬
  陈厘公诗繋周宣王世
  墓门
  陈桓公诗繋周桓王世
  防有鹊巢 月出
  陈宣公诗繋周襄王世
  株林  泽陂
  陈灵公诗繋周顷王世
  周武王封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当周厉王时陈之变风始作凡十八君至于灵公有诗者五成公已下无诗
  曹国风谱
  蜉蝣
  曹昭公诗繋周惠王世
  侯人  鸤鸠  下泉
  曹共公诗繋周顷王世
  周武王封叔振铎于曹凡十五君至于共公有诗者二自共公以下无诗
  豳国风谱
  七月  鸱鸮  东山  破斧  伐柯九罭  狼跋
  豳戎狄之地名也后稷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及成王时周公遭四海流言之变居于东都乃思先祖公刘太王为豳公忧劳民事致王业之艰难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之诗成王悟而迎之故太师述其诗为豳国之风
  小雅诗谱
  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伐木  天保采薇  出车  枤杜
  右文王诗
  鱼丽  南陔  白华  华黍
  右武王诗
  棠棣  南有嘉鱼 南山有台 由庚 崇丘由仪  蓼萧 湛露  彤弓  菁菁者莪右成王诗
  六月 采芑  车攻  吉日  鸿雁
  庭燎  沔水  鹤鸣  祈父  白驹黄鸟  我行其野 斯干  无羊
  右宣王诗
  节南山 正月  十月之交【注至小宛 当为刺厉王】雨无正小旻  小宛【右四诗欧谱载繋厉王】   小弁  巧言何人斯 巷伯  谷风  蓼莪   大东四月  北山  无将大车 小明  鼓钟楚茨  信南山  甫田  大田  瞻彼洛矣裳裳者华 桑扈  鸳鸯  頍弁  车牵青蝇  賔之初筵 鱼藻  采菽  角弓菀栁  都人士  采绿  黍苖  隰桑白华  绵蛮   匏叶  渐渐之石 苕之华何草不黄
  右幽王诗【四篇厉王诗附于此余四十篇幽王诗】
  郑氏云二雅皆周室居西都镐丰之时诗也小雅正十六篇自鹿鸣至菁菁者莪是也有其义而亾其辞者六变雅五十八篇自六月之后是也
  大雅诗谱
  棫朴  旱麓  思齐  皇矣 灵台
  緜
  右文王诗
  文王  大明  下武 文王有声 生民行苇  既醉  鳬鹥  假乐  公刘泂酌  卷阿
  右成王诗
  民劳  板   荡   抑   桑柔右厉王诗
  云汉  嵩髙  烝民  韩奕  江汉常武
  右宣王诗
  瞻卬  召旻
  右幽王诗
  大雅正十八篇变十三篇自文王至卷阿为正雅自民劳之后皆为变雅
  周颂
  时迈  桓   赉   般
  武王时作
  清庙  维天之命 维清 烈文  天作昊天有成命   我将  执竞  思文臣工  噫嘻  振鹭  丰年  有瞽濳   雝   载见  有客  武
  闵予小子 访落 敬之  小毖  载芟良耜  丝衣  酌
  成王时作
  周颂之作按左氏传曰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云云郑谱云在周公复政成王即政之初
  鲁颂
  駉   有駜  泮水  閟宫
  周公伯禽受封于鲁十四世至僖公能遵伯禽之法既薨而国人美之季孙行父请命于周史克作颂
  商颂
     烈祖  鸟  长发  殷武商汤中宗高宗时有作诗颂之者武王灭商封防子代殷后七世至戴公当宣王时正考甫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归以祀其先王孔子录诗时得五篇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族谱
  周公【名旦文王子】  召伯【名奭姬姓】   庄姜【卫庄公妻】
  戴妫【陈女妫氏戴諡】  公孙文仲【子仲字也】 卫宣公【公子邢】黎侯【黎国君也】   伋【卫宣公烝夷姜之子】  宣公二子【夀朔】共姜【共伯之妻】   公子顽【宣公庶兄】  卫文公【名燬公子顽子】许穆夫人【公子顽女】 武公【名和厘公子】  庄公【名扬周卿士】
  公刘【后稷曽孙】   惠公【名朔】    宋襄母【卫文公妹宋桓公妻】周平王母【申女】  郑武公【名掘突】  将仲子【祭仲也】文公【名踕厉公子】  高克【郑大夫】   太子忽【郑庄公子】齐哀公【不辰癸公子】 襄公【名诸儿厘公子】  鲁庄公【名同桓公子】晋僖公【名司徒靖侯子】 晋昭公【名伯文侯子】 武公【名称曲沃庄伯子】献公【诡诸武公之子】  秦襄公【秦仲孙庄公子】 穆公【名任妤成公子】康公母【晋献公女】  陈佗【桓公弟五父】  宣公【杵臼庄公弟】夏姬【郑女也】   曹昭公【名班厘公子】 共公【名襄昭公子】管叔【鲜文王子】   蔡叔【度文王子】   祈父【司马也】
  家父【周大夫家父字】  皇父【六卿之一】   谭大夫【谭国名】申女【姜姓之女】   灵公【名平国共公子】  褒姒【褒女姒其字】亶父【太王字】   太伯【太王长子】   姜嫄【后稷之母】
  大任【文王母】   太姒【文王妃】   召穆公【康公六世孙】凡伯【周公之】   芮伯【芮国伯爵】   仍叔【周卿士】
  尹吉甫【周卿士尹氏也】 仲山甫【四岳后】  韩侯【姬姓国】
  南仲【文王臣】   休父【重黎后】   防子【纣庶兄】
  二王之后【杞宋】  文母【太姒也】   季孙行父【季文子】正考甫【孔子之先】  宋湣公【孔子祖】  鲁僖公【闵公兄】娀【有娀氏国名】

  十五国风谱
  文王诗三十七篇
  武王诗十篇
  成王诗四十九篇      时一国有诗
  豳诗七篇
  康王 昭王 穆王 共王无诗 时亦无诗
  懿王无诗         时一国有诗
  齐风始变五篇
  孝王无诗          时亦无诗
  夷王无诗          时一国有诗
  卫风始变一篇【顷】
  厉王变雅九篇【四小雅五大雅附幽王诗欧正入谱】 时一国有诗
  陈风始变二篇【幽欧谱云在共和之间】
  夷厉之间无诗        时一国有诗
  桧风始变四篇
  共和之间无诗        时一国有诗
  唐风始变一篇【僖 欧谱云在宣王时】
  宣王诗二十篇【十四小雅六大雅】    时三国有诗卫风一篇【武】陈风三篇【厘】秦风始变一篇【秦仲】
  幽王诗四十六篇【四十四小雅二大雅欧谱小雅正四十篇】时无诗
  平王诗六篇【贬为王国风】      时四国有诗卫风四篇【武一庄三】唐风七篇【昭】秦风四篇 郑风始变一篇【武】
  桓王诗三篇【在王国风】       时三国有诗卫风二十六篇 郑风五篇 陈风一篇
  平桓之间无诗        时一国有诗
  魏风七篇
  庄王诗一篇【在王国风】       时二国有诗
  齐风六篇【襄】郑风五篇【庄三昭一厉一】
  厘王无诗          时一国有诗
  唐风二篇【武】
  惠王无诗          时四国有诗卫风六篇【文五戴一】唐风二篇【献】曹风一篇 郑风二篇【文一厉一】
  襄王无诗         时三国有诗
  曹风三篇【文】秦风五篇【康四穆一】陈风二篇【宣】
  惠襄之间无诗       时一国有诗
  卫风一篇【文】
  顷王无诗         时一国有诗
  陈风二篇【灵】
  匡王以下无诗
  右自文王至顷王凡二十世其可考者陈齐卫晋曹郑魏此变风之先后也其篇名则详见下图

  十五国风地理图
  周南【周之地在雍州之域岐山之阳于汉属扶风美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召南【召地在岐山之阳扶风雍县南有召亭按周地皆周之旧土文王受命后以赐二公为菜地】邶鄘卫【河内地本殷旧都周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置三监即邶鄘卫也】
  王【王国即东都洛阳今之河南西京】
  郑【今河南新郑成皋荥阳颖川之东高阳城之地】
  齐【青州岱山之隂维淄之野】
  魏【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隠疆新汲西华长川颖川之舞阳郾许鄢陵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县】

  晋【冀州太行常山之西太原大岳之野】
  陈【古豫州之界今之陈州宛丘县】
  秦【自农故闗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西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北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炖煌西南】【有牂牁越巂益州】
  桧【豫州外方之北荣波之南溱洧间今荥阳宻县东北】
  曹【兖州陶丘之北荷泽之野今兴仁府济隂县】
  豳【今之邠州栒邑】
  鲁【兖州仙源县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

  以土圭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谓立表处太南近日也日东则景夕多风谓日跌景乃中立表处太东近日也日北则景长多寒谓立表处太北逺日也日西则景朝多隂谓日未中而景中立表处太西逺日也

  营室谓之定在东壁之西月令十月之昏星也于定星之昏正四方星中之时以此时而作楚丘之宫庙又度以日影而营表其位正其东西南北而作楚丘之宫室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齐国风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按周礼夏官之属挈壶氏掌漏刻者也郑氏曰漏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焉太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其制莫考今因旧图取唐之吕才今之燕肃所制列之于图
  唐制有四匮
  一夜天池 二日天池 三平壶 四万分壶又有水海
  以水海浮箭以四匮注水始自夜天池以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以入于平壶以次相注入于水海浮箭而上每以箭浮为刻分也
  今制有二匮
  二渴乌 一石壶 四十八箭 竹注筒一铜节水小筒一 减水盎一 退水盆一
  匮二漆木为之深一尺二寸径三尺二寸五分壶以石为之深二尺一寸五分径一尺三寸二分内围四尺一寸
  渴乌二铜为之上者长三尺二寸受水口径三分出水口一分半下者长二尺八寸受水口径二分出水口一分
  箭以漆桐为之长四尺径六分重四两有半刻莲花为首饰上一尺六寸刻节候中一尺五寸分二十五刻每刻六分下九分安在莲心
  减水盎竹注筒铜节水小筒三物设在下匮之旁以平水势
  退水盆设于壶窍之下以受退水
  称漏水法
  昼夜计十二时每时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计水二斤八两
  箭四十八二箭当一气嵗统二百一十六万分悉刻于箭上铜乌引水而下注莲心浮箭以上登至于昼夜之别分至之候冬夏长短昏晓隐见与周官水臬晷影无差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公田所以入税私田以治洫治浍孟子曰八家皆私百畆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是也其详周礼井田之法图

  十千于井田法一成之数也九夫为井井税一夫其田百畆井十为通通税十夫其田千畆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税百夫其田万畆欲见其数从井通起之故言嵗取十千

  此百夫之田方三里三分里之一计其积数共得一十一里并九分里之一若数其一邉则得三里三分里之一也此谓广长之数此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内数

  此万夫之田每一目当百夫之田一为方三里三分里之一积九目共长三十里又一目得三里三分里之一共计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也此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内数

  借者借也借民力而耕之也天子千畆诸侯百畆孟春之月天子帅三公诸侯九卿亲耕于借田以祈社稷天子三推诸侯九推祈社稷者礼王为民立社曰大社自为立社曰王社在借田中借田所祈也

  王者以时巡行邦国柴告天地望秩山川徧于羣神时迈之诗武王灭纣已定天下以时巡狩而其臣作颂美其事以为告祭柴望之乐歌也

  古者祭天于圆丘扫地而祭其礼极简故又于季秋之月大享于明堂以享上帝以文王配传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我将之诗此祀文王所歌之诗也明堂周制也

  清庙文王庙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于清庙閟宫姜嫄庙也鲁亦有閟宫者以周公故得立姜嫄庙僖公修而新之故鲁颂有閟宫之诗閟神也

  辟雍者天子之学筑于雝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故谓之辟雍泮宫者诸侯之学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故谓之泮水

  厉王之乱宫室败壊宣王复成之考者古者成室设盛食以乐之必有称颂祷祝之言斯干之诗考室祝颂之辞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横一木而可凭者轼也轼前又有横木曰轨轨前直一木而案之者辕也辕之末受一木以横曰衡衡者轭也辕之渐曲而上至于衡居衡之上而下拘曰辀一辀而五束束有歴录歴录者文也所束之处因为文章此所谓五楘梁辀也辀在轨前二马处之衡下夹辕以服车而傍出二马以骖之骖马之欲出者引外辔以贯于游环骖马之欲入者偪以胁驱而制之胁驱裁韦革以系于衡轸之先后当服马之胁以受防于驾乗者也若夫游环则贯两靷之常处游荡于马脊之间而为之曲防也车之衡长不过六尺六寸二马服于前不与骖马并则不可无隂靷故革靷于隂轨轨垂辀之上以服其骖而其车使不与服马齐其首而引之者隂靷也故曰隂靷沃续者饰金于靷端之环也骖之内辔亦以金饰其觼不待牵挽而系之于轼也觼者受靷之所也诗曰六辔在手而不言八者以夫隂靷之在轼也又曰俴驷孔羣又曰虎韔镂膺盖韔者弓之室膺者马之带若今镂胷也俴者马之甲铄金以为其扎为服以骖有盾以蔽之盾者画龙以为饰故曰龙盾厹矛者刃有三角立于左右鋈錞者矛之白金之镦也蒙伐者中干也谓之干有以捍敌而自卫谓之伐则有事于伐之然必防之以有菀之文章非独事武而已竹闭者防也防以竹縢以绲防而藏之尚美且武如此则其器可知至于弓则交韔二弓亦副之以备壊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释草名
  芣苢【车前】蒌【蒿】 茅【今白茅】葭【芦亦名蒹葭】蒲【柔滑草】艾【冰台今艾蒿】茏【红草】芍药【香草】蓬【蒿别种】葑【须也蔓菁】莠【乱苖草】荍【蚍衃今荆葵】蓝【染草】 菡萏【荷华】白华【苕华】萧【藾蒿】  蓍【灵草】 萑【芦葭大者】苇【大葭】 葽【四月莠】莪【莪蒿】藟【藤】 瓠【瓠】 菼【似苇而小实】谖草【萱草】菲【芴即土】苕【陵苕】 茹藘【茅搜】荑【茅始生】菅【茅属】 蝱【贝母】  苌楚【铫□】茨【蒺藜】 鹝【绶草】 苹【萍】稂【莠类也】芄兰【芜蔓】荷【芙渠】  蕳【兰香草】芩【黄芩】 壶【瓠】 刍【茭草】茑【寄生】 蓷【茺蔚臭秽草】
  释木名
  葛【蔓木】 楚【丛木一曰荆】甘棠【杜梨】栗【冬果】 椅【楸】 桐【梧桐】 梓【椅属】扶苏【小木】栁【柔木】 枢【荎也今之刺榆】栲【山樗】 柞【坚强木】女桑【荑桑】棫【白桵】朴【枹木】 灌木【丛生木】枸【木可为酱】楰【防梓】 楛【木中矢笴】棣【移木似白杨】杻【檍似棣】漆【漆树】 梅【柟】 桧【栢叶松身】椒聊【椒】樗【恶木】  女萝【菟丝】榆【白枌】柘【桑柘木】杜【赤棠】 条【抽实似梅】棘【木赤心者】榛【小木丛生】 木瓜【菓名】杞【枸檵】台【夫须】 栩【杼柞木也】栎【栎木】  桑【今蚕所食】檀【强忍木】 檖【赤罗】枌【白枌】檿【山桑】柽【河栁】 谷【恶木】 栵【栭栗】 桋【赤棘】 杨【条杨】  樛【木下曲曰樛】椐【木可为杖】释菜名
  荇【接余】 卷耳【苓耳】蘩【皤蒿】 蕨【鳖菜】 芹【今水中芹菜】绿【王刍】 匏叶【庶人菜】堇【苦菜】 茒【鳬葵】 蔚【牡葭】 莫【音暮菜名】蓫【牛□】 薇【薇菜】 欝【棣属】
  苹【大萍】 薁【蘡薁】 葍【大叶白花根如指】藻【可食】 葵【水菜】 茶【菜名】
  韮【苦菜菜一种】苓【而乆大】唐【苦菜唐】杞【蒙菜非】芑【常菜】

  释谷名
  稷【菜名糜似黍】稻【不粘】 粱【稌】 禾【稻】 麻【米粟实谓】荏菽【之苴】麦【胡豆麦之】麰【小者麦之】秬【大者】 秠【黒黍一粰】藿【二】 穉【米豆后种】稙【曰稺先种】苴【曰稙】
  稑【麻子先熟】穜【后种先种】糜【后熟穄也又】芑【曰稷】 粺【赤粱】 黍【精米】

  释鸟名
  雎鸠【雕类】鹊【鸟鹊】 鸤鸠【秸鞠】脊令【雝渠】鵙【伯劳】 黄鸟【黍】鸿雁【大曰鸿小曰雁】鷮【鷮鸡】 流离【少好鸟】乌【孝鸟】 鹑【鸙】 鸨【性不止树之鸟】鹭【白鹭】 鸮【恶鸟】鹙【秃鹙水鸟】鹰【鸷鸟】 鸱鸮【鸋鴂】鹳【鹊属】 鵻【夫不】 枭鸱【恶声鸟】桑扈【窃脂】鸒斯【雅鸟】鸖【水鸟】 鹈【鹌鸅好食鱼】鸳鸯【匹鸟】仓庚【黄鸟】鸢【鸱类】 隼【鹰】鳯【雄曰鳯雌曰凰】晨风【鹯也】

  释虫名
  螽斯【蚣蝑】草虫【常羊】阜螽【蠜】蝤蛴【蝎虫】螓【蜻蜓】 苍蝇【丑扇】蟋蟀【蛬】浮蝣【渠畧】蜩【螗又蝉也】蠋【桑虫】 蟏蛸【长踦】伊威【委黍】熠燿【萤火】螗【蝘】
  蜂【螫人飞虫】桃虫【鹪】虺【似虵而小】果臝【土蜂】蝪【蜥蝪】 螟蛉【桑虫】螟【食苗心虫】螣【食叶虫】蟊【食根虫】贼【食节虫】莎鸡【草虫一名樗鸡】

  释鱼名
  鲂【赤尾鱼】鳣【大鱼无鳞】鲔【鮉鱼名】鳏【鳏鱼子】鱮【鲢鱼】 鲤【今赤鲤】鼍【似蜥蝪大】鳟【有鳞】 鲦【大鱼】 鲿【白鲦】 鰋【黄鱼】 鲨鱼【鮎鱼】鳢【鮀鱼】

  释兽名
  麟【鲖鱼仁兽】象  羔羊【大麕羊子】麕【曰】 貔【羔麞】 豕【猛兽猪豨】熊【总名】
  罴【似豕有】貉【力兽】 豺【似狐】 狐【似狗】 蜮【媚兽似鳖】猱【含沙】 □【射人】
  豵【猜兽牝豕】尨【豕生三】骆【子曰豵犬】驺虞【多毛】羜【白马黒鬛】貆【义兽未成】肩【羊曰羜骆】特【子曰貆兽】犉【一嵗曰肩】兕【兽三嵗曰】牂羊【特黄】卢【牛黒唇一】狸【角似】 羖【牛牝】
  猃【羊田猎之】歇骄【犬似猫牝】

  释马名
  驖【马如铁赤黒色】驹【马二嵗】騋【高七尺以上】骐【马青骊色】黄【黄骍色】騧【黄马黒喙】骊【纯黒曰骊】駠【赤马黒鬛】騵【駠马白腹】骆【白马黒鬛】骃【泥骢马】驈【骊马白跨】骓【苍白杂毛色】皇【黄白鱼】駓【黄白杂毛曰駓】骍【赤黄色】鱼【二目白鱼】驒【青骊驎曰驒】雒【黒身白鬛】騢【赭白色似鰕鱼】驔【骊马黄脊】駽【青骊今铁□】駮【身白尾黒食虎豹】 驳【色不纯】

  释衣服制名
  頍弁【皮并】鞞【容刀鞞】琫珌【琫佩刀削 上饰珌下饰】邪幅【如今行縢】纚【緌】冔【殷冠】台【以御暑】笠【以御雨】锱撮【缁布冠】纶【钓缴】緍【纶】衾【被】裯【禅被又牀帐】副【后夫人首饰编髪为之】笄【衡笄】总角【结髪】珈【笄饰之最盛如今步摇上】绿衣【饰绿衣诸侯夫人祭】象服【服褕翟阙】毳衣【翟大夫毳】充耳【冕瑱也天子以玉诸侯】防弁【石弁之缝中饰以玉以防】觿【髪以觧结成人之】韘【佩玦也挟矢时所以持】缁衣【饰也黒色卿士】素冠【朝服练冠防礼祥祭而缟冠】杂佩【素纰珩璜琚瑀冲牙】狐裘【之类大夫】芾【朝服】伊丝【冕服】衮衣【大带】麻衣【卷龙深衣诸侯】佩璲【朝服以端玉】丝衣【为佩】载弁【祭服】
  已上形制并见二礼图
  释车马器名
  朱幩【以朱纒防扇污】大车【大夫之车】翟茀【翟车夫人以翟羽饰车茀蔽也】车帷裳【妇人之车也】軝【长毂之軝】鞗【辔】革【辔首】和鸾【和在轼鸾在镳】铃【在旗上】钩膺【樊缨】镂锡【眉上曰锡】鞹【革】鞃【轼中】浅【虎皮浅毛】幭【覆式】厄【乌蠋】绥【大绥以登车】旐旄旟旗
  已上形制并见二礼图

  释礼乐器名
  祼【灌鬯】璋【瓒】玉瓒【秬鬯圭瓒】豆豋【木曰豆瓦曰豋】筵 几 爵【周曰爵】斚【商爵曰斚】大斗【长三尺】鼐【大鼎】鼎 鼒【小鼎】罍 兕觥【罚爵】笾 大房【半体爼】簋 筐 筥 篚 锜 釡 莞【小蒲席】簟【竹苇】籥【六孔】笙 簧【笙】翿【纛】磬 业【大板以饰笋为县】虡【画之植者为虡】崇牙【可以县】羽【置羽其上】应 出【大鼓】县鼓【周鼓】鞉【鞉鼓】柷【木椌】圉【揭也】箫【编竹小管】管【如笛】鼛【大鼓】翟【羽】琴瑟埙篪
  已上形制并见二礼图
  释兵农器名
  殳【长丈二而无刃】祋【殳也】干【盾】戈【勾矛戟】戚【斧】扬【钺】钩援【钩梯也援以攻城】临冲【临车冲车】敦弓【画弓】朱英【矛饰】绿縢【绳】象饵【弓反末也所以觧臂紒以象骨为之】鱼服【矢服鱼皮为之】决【钩】拾【遂也】橐【韬】彤弓【朱弓】钱【铫】镈【鎒田器】耜
  已上形制并见二礼图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三>

  六经图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巻四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周礼文物大全图
  天官冢宰冢宰大宰小宰宰夫宫正宫伯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师兽人人鼈人腊人医师食医疾医痬医兽医酒正酒人浆人凌人笾人醢人醯人盐人幂人宫人掌舍幕人掌次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司防司书职内职嵗职币司裘掌皮内宰内小臣阍人寺人内竖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典妇切典丝典枲内司服缝人染人追师屦人夏采地官师徒大司徒小司徒乡师乡老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封人鼓人舞师牧人牛人充人载师闾师县师遗人均人师氏保氏司谏司救调人媒氏司市质人廛人胥师贾师司虣司稽胥肆长泉府司门司闗掌节遂人遂师遂大夫县正鄙师酂长里宰邻长旅师稍人委人土均草人稻人土训诵训山虞林衡川衡泽虞迹人卝人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草掌炭掌荼掌蜃囿人塲人廪人舍人仓人司防司稼舂人饎人稾人
  春官宗伯大宗伯小宗伯肆师郁人鬯人鸡人司尊彛司几筵天府典瑞典命司服典祀守祧世妇内宗外宗冢人墓大夫职丧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大师小师瞽蒙眡了典同磬师钟师笙师镈师韎师旄人籥师籥章鞮鞻氏典庸器司干太卜卜师卜人龟人华氏占人□人占梦眡祲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大史小史冯相氏保章氏内史外史御史巾□典路车仆司常都宗人家宗人
  夏官司马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司勲马质量人小子羊人司爟掌固司险掌疆侯人环人挈壶氏射人服不氏射鸟氏罗氏掌畜司士诸子司右虎贲氏旅贲氏节服氏方相氏大仆小臣祭仆御仆仆弁师司申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缮人槀人戎右齐右道右大驭戎仆齐仆道仆田仆驭夫校人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师圉人职方氏土方氏怀方氏合方氏训方氏形方氏山师川师邍师匡人撢人都司马
  秋官司寇大司寇小司寇士师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朝士司民司刑司刺司约司盟职金司厉犬人司圜掌囚掌戮司罪蛮闽夷貉布宪禁杀戮禁暴氏野庐氏蜡氏雍氏萍氏司寤氏司烜氏条狼氏脩闾氏防氏庶氏穴氏翨氏柞氏薙氏硩蔟氏翦氏赤友氏蝈氏壶涿氏庭氏衔枚氏伊耆氏大行人小行人司仪行夫环人象胥掌客掌讶掌交掌察掌货赌朝大夫都则都士家士
  冬官考工记轮人舆人辀人筑氏冶氏桃氏鳬氏防氏段氏函人鲍人韗人韦氏裘氏钟氏筐人防氏玉人楖人雕人磬氏矢人陶人旊人梓人庐人匠人车人弓人
  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得左礼献之初献王开献书之路时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一篇乃求以千金不得取考工记以补之
  六官之属三百七十七
  经文四万五千一百六字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四>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天子十二门城内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也乘车六尺六旁加七寸凡八尺九轨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王城面有三门有三涂男子由右女由左车由中央南北经东西纬王宫当中经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四>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四>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四>

  考工记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考工记商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考工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王六寝路寝在前为正寝五在后通名燕寝一在东北春居之一在西南秋居之一在东南夏居之一在西北冬居之一在中央季夏居之三夫人已下分居后六宫

  掌次掌王次之法以待张事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朝日祀五帝合诸侯诸侯朝觐防同张大次小次司几筵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设黼依【亦作扆】

  司几筵五几左右玉雕彤漆素阮氏图凡长五尺髙二尺广二尺两端赤中央黑漆马融以为长三尺无两端赤中央黑之义
  司几筵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设莞筵纷纯加缫席次席皆有纯祀先王昨席亦如之甸役则设熊席诸侯祭祀席蒲筵加莞席昨席莞筵加缫席

  周王城者谓之环涂环涂环城之道直出者谓之野涂近郊四万夫逺郊十六万夫甸地七十二万夫稍十二同县二十八同疆十六同万夫之四面后横谓之川川上谓之路同之四面纵横谓之浍浍上谓之道近郊至甸地惟方正然后可以为井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四>

  凡一井九夫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旁加一里为洫则方六十里折为六十四井出税三十六井治洫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则方百里为一同都计万井九万夫内取六十四个六十四井计四千九十六井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夫出税又六十个下三十六井计二千三百四井二万七千三十六夫治洫又三十六个万十里计三千六百井三万二千四百夫治浍故井田之法备于一同

  邑方二里积三十六夫采地之制井田之税异于乡遂谓之邑则民以里居四井同邑故也

  丘方四里积十六井一百四十四夫谓之丘则民以族塟四邑同丘故也

  甸方八里六十四井积五百七十六夫出税旁加一里计三十六井积三百二十四夫治洫共方十里出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县方二十里四百井积三千六百夫内二千三百四夫出税一千二百九十六夫治洫葢大夫家邑也

  都方四十里一千六百井积一万四千四百夫内九千二百十六夫出税五千一百八十四夫治洫葢王子弟卿大夫采邑也

  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为一同积万井九万井内四千九十六井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夫出税二千三百四井二万七百三十六夫治洫三千六百井三万二千四百夫治浍【小司徒注】

  比出军五人闾出二十五人族出百人州出二千五百人乡出万二千五百人六乡之地共四同计四万井三十六万夫也

  六遂之地十二同十三万井百八十万家除七万五千家受田此野外六万家受十二万夫毎三家六夫半六家十二夫为削余为公邑

  逺郊之内居地四同甸地十二同稍地二十同县地二十八同都地三十六同分甸地为六遂余为公邑葢以赐者为采地以不赐者为公邑

  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六乡之地居四同积四万井三十六万夫有山林川泽沟池城郭涂巷宫室三分去一余二十四万夫六乡之民七万五千家

  大司马之职乃以九畿之借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大司马分畿限施政职所共王政之职谓赋税也职方氏辨九服服事天子者也其职虽异地里则同今以左右列为一圗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四>
  侯服嵗一见贡祀物甸服二嵗一见贡嫔物男服三嵗一见贡器物采服四嵗一见贡服物卫服五嵗一见贡材物要服六嵗一见贡货物此外各以所贵宝为摰

  司服祀昊天上帝及五帝服大裘而冕黑羔裘也其冕无旒衣纁裳

  司服享先生则衮冕制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后共二十四旒毎旒各十二玉

  司服享先公飨射则鷩冕鷩雉名七章之服

  司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五章之服

  司服祭社稷五祀则絺冕三章之服

  司服祭羣小祀则冕一章之服

  司服凡兵事韦弁服以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而表裳

  司服云眡朝皮弁服白鹿皮为冠也

  司服云凡甸冠弁服甸田猎也冠弁委貎冠也一曰冠

  司服其齐服有端素端按玉藻天子端朝日于东门之外卒食端而居

  司服云公之服自衮冕而下朝聘天子及助祭之服

  司服云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王之三公亦服之

  司服云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王之孤卿亦服之

  司服云孤之服自絺冕而下王之大夫诸侯之孤亦服之

  司服云卿大夫服自冕而下诸侯之卿大夫亦服之

  爵弁制如冕无旒为异周礼有韦弁无爵弁礼记有爵弁无韦弁一事也

  司服云士之服自皮弁而下

  天子燕服为诸侯朝服玉藻云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

  袆衣翚雉衣也色后从王祭先王之服

  揄狄色青后从王祭先公之服

  阙狄衣色赤从王祭羣小祀之服
  郑谓狄当为翟翟雉名伊雒而南素质五色皆备成章曰翚江淮而南青质五色皆备成章曰摇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采画之缀于衣以为文章袆衣画翚者揄狄画摇者阙翟刻而不画此三者皆祭服今世有圭衣者葢三狄之遗

  鞠衣后告桑之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

  展衣色白后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

  禒衣色黑后接御见王之服
  后之首服礼经不载其详故礼书旧图不画考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君子偕老之诗曰副笄六珈郑氏曰副之言覆所以覆首为之饰其遗象若今之步摇服之以从王祭祀近图所画非古也今删去

  六经图卷四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五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

  天子执冒圭四寸以朝诸侯

  镇圭以四镇山为瑑饰故以镇为名

  命圭九寸曰桓圭公守之

  信圭像以人形为瑑直为信耳

  躬圭像以人形为瑑饰为躬耳

  瑑谷稼之形为饰五寸子执之

  瑑蒲草之形为饰五寸男执之

  牙璋以起军旅瑑以为牙

  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其饰若粟文

  大璋七寸天子以巡守诸侯以聘女

  以组系琮因名之天子宗后以为权

  十有二寸射四寸厚一寸为内镇宗后守之

  琬圭九寸以治徳以结好琬犹圆也

  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

  苍璧礼天径九寸好三寸两邉各三寸

  黄琮礼地剡出一寸六分长八寸厚寸

  青圭礼东方圭九寸厚寸博三寸剡上各一寸半

  赤璋礼南方半圭曰璋

  白琥礼西方长九寸广五寸刻伏虎形髙三寸

  璜礼北方半璧曰璜

  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玉人四圭尺有二寸

  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玉人两圭五寸有邸

  以祀日月星辰璧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

  以祀山川以造赠賔客半圭曰璋从下自邸向上邪郤之曰邸射

  祼圭有瓒如槃大五升口径八寸深二寸

  中璋九寸勺口径九寸鼻射寸

  边璋七寸勺口径璋厚薄鼻寸

  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羡径也好孔也

  缫有五采文所以荐玉木为中干韦衣

  诸侯三采三就三就三匝也

  子男朱緑二采再就藻水草之文

  方明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以着玉也

  天宫黄钟与无射合无射上生仲吕与地林钟同位林钟与防賔合但仲吕林钟同在南故同位然天尊地卑嫌其同位而不用也仲吕上生黄钟角黄钟下生林钟林钟地宫又不用亦以嫌而不用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为徴太蔟上生南吕与无射同位又不用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为羽祭天四声足矣
  大司乐以夹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徴姑洗为羽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之乐六变则天神皆降

  地宫林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为角下生南吕南吕为羽是先生后用也南吕生姑洗姑洗为徴后生先用也祭地四声足矣
  大司乐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徴南吕为羽夏日至于泽中方奏之乐八变则地可得而礼矣

  人宫黄钟黄钟下生林钟林钟为地宫又避之不取也林钟上生太蔟大蔟为徴先生后用也大蔟下生南吕南吕为天阳之宫同位又避之南吕上生姑洗姑洗南吕之合又避之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为羽应钟上生防賔防宾地宫之阳以林钟是地宫与相配合故又避之防賔上生大吕大吕为角后生先用也
  大司乐以黄潻为宫大吕为角太蔟为徴应钟为羽宗庙之中奏之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

  黄钟阳生之首大吕与之合太蔟阳声二应钟合姑洗阳声三南吕合防宾阳声四林钟合夷则阳声五仲吕合无射阳声六夹钟合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五>
  考工记曰梓人为笋虡臝者羽者鳞者以为虡厚唇弇口出目短耳大胷燿后大体短脰若是者谓之臝属常有力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有力而不能走则于任重宜声大而宏则于钟宜若是以为钟虡是故击其所县而由其虡鸣鋭喙决吻数目顅脰小体鶱腹若是者羽属常无力而轻其声清扬而逺闻无力而轻则于任轻宜其声清扬而逺闻则于磬宜若是者以为磬虡故击其所县而由其虡鸣小首而长搏身而鸣若是者鳞属以为笋 植者为虡横者为笋笋之上有崇牙虡之上设业业之上羽而有端有璧翣钟虡饰以臝属磬虡饰以羽属而笋皆饰以鳞属若笋文然故谓之笋其所植者盖虚中焉故谓之虡

  大钟特县钟也 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单穆公曰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律度量衡于是乎生则乐器待律然后制而律度又待钟然后生故有十二辰之钟以应十二月之律十二辰之钟大钟也大钟特县诗书尔雅所谓镛是也非十二辰之钟则编焉周礼所谓编钟是也

  大磬特县磬也 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鼔为三参分其鼔博去一以为鼔博参分其鼔博以其一为之厚 郑司农云股磬之上大者鼔其下小者康成云股外面鼔内面小大长短虽殊其厚均也黄钟之磬股鼔皆厚二寸余推此可知

  编钟十六枚在一笋虡 钟师掌金奏 编磬十六枚在一笋虡 眡了掌击颂磬笙磬 磬在东方曰笙在西方曰颂 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 凡县编钟磬半为堵全为肆十六枚在一笋虡曰堵钟一堵磬一堵曰肆

  镈师掌金奏之鼓祭祀鼓其金奏之乐国语伶州鸠曰细钧有钟无镈大钧有镈无钟细必和之以大大必和之以细镈小钟耳韦昭杜预皆以镈为小钟惟郑康成曰镈如钟

  两栾曰铣铣间曰于于上曰鼓鼔上曰钲钲上曰舞舞上曰甬甬上曰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钟带曰篆篆间曰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曰隧

  六官之贰正嵗各帅其属以观象法狥以木铎大司马之职曰两司马执铎又曰三鼔摝铎三鼔振铎郑康成许慎皆曰铎大铃也葢铎有金铎有木铎金铎舌以金木铎舌以木金铎振武事木铎振文教

  鼔人以金錞和鼓錞于也圆如椎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鼔相和

  鼔人以金镯节鼔镯钲也形如小钟军行则鸣之以为鼔节

  鼓人以金铙止鼔铙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以止击鼔

  鼔人以金铎通鼔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鼔

  兵谓干戚也舞师教兵舞帅而舞山川祭祀乐师有干舞

  帗列五采缯为之有秉舞师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

  羽析白羽为之形如帗舞师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

  皇谓杂五采羽如鳯皇色舞师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乐师教小舞又有旄舞人舞旄舞以牛毛为之人舞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

  大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建犹树也以木贯而树之

  鼓人以靁鼓鼔神祀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

  鼓人以灵鼓鼔社祭六面鼔也社祭祭地也

  小师掌教鼓鼗瞽蒙掌播鼗眡膫掌凡乐事播鼗 制如鼔而小持其柄摇之

  鼔人以路鼓鼓鬼享四面鼓也鬼享享宗庙也

  鼔人以鼖鼓鼔军事大鼔谓之鼖长八尺

  鼓人以鼛鼓鼓役事鼛鼔长丈二尺

  大师大祭祀下管播乐器令奏鼔朄小师大祭祀下管击应鼔小祭祀小乐事鼔朄郑司农云朄小鼓名诗曰应田县鼔先儒以田为朄朄小鼔应鼙也大射有朔鼙应鼙郑氏以应与朄及朔为三鼓

  鼔人以晋鼔鼔金奏晋鼔长六尺六寸

  鼔人凡军旅夜鼓鼜鼜夜戒守鼔也沈约宋书长丈二尺曰鼜鼔

  大司马春振旅师帅执提马上鼓有曲水提持鼓立马髦上者曰提

  大师登歌令奏击拊郑谓形如鼓以韦为之着之以康书曰搏拊是也

  笙师掌教春牍应雅以教械乐郑司农曰牍以竹大五六寸长七尺

  应长六尺五寸其中有雅短者二三尺虚中筩无底其端有两空髤画以两手筑地

  笙师掌教春牍应雅 雅状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纽

  大司乐有云和空桑龙门之琴瑟广雅曰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五文王武王加二

  庖牺氏作瑟五十黄帝破为二十五旧图雅瑟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

  小师掌教播鼗柷敔 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之令左右击

  敔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刻以木长尺防之书曰合止柷敔

  尔雅曰所以鼔柷谓之止

  尔雅曰所以鼓敔谓之籈

  笙师掌教埙瞽蒙掌播埙 鋭上平底大者如鹅子小者如鸡子大小不同而同于六孔

  笙师掌教龡篪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小者尺二寸广雅曰八孔郑司农曰七孔

  笙师掌教龡竽笙韩非曰竽者五声之长竽长四尺二寸三十六簧长四尺二寸竹为之形参差如鸟翼

  笙长四尺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尔雅曰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

  小师掌教箫管比竹为之其状鳯翼其声鳯鸣尔雅曰大曰言小曰筊言二十三管长四尺筊十六管长尺二寸

  笙师掌教篴杜子春云竹篴五孔篴一作笛

  笙师掌教籥籥如篴三孔

  笙师掌教籥管大司乐有孤竹孙竹阴竹之管状如篪六孔

  六经图卷五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六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形似壶大者一斛刻木为之画为山云之形

  坫以致爵漆赤中画赤云气亦随爵为饰

  玉爵受一升口径四寸底二寸上下径二寸二分

  柄长二尺四寸受五升为龙头

  画五色云气幂六彛二尺二寸之幅而圆

  祭天地以疏布巾幂六尊用二尺二寸

  周制房俎漆两端赤中央黑

  尊下台若今承槃外漆朱中足随舟刻画

  豆髙尺二寸漆赤中画饰不同

  诗云于豆于登形象与豆同画饰异耳

  外方内圆曰簠漆赤中稻粱器

  内方外圆曰簋足髙二寸漆赤中盛黍稷

  受一斛口径一尺胫髙五寸后旁一寸

  洗髙三尺口径一尺五寸足径三尺

  笾以竹为之口以縢缘形如豆亦受四升

  春祠夏禴朝践用两献尊一盛酒一盛醴齐并刻全牛之形凿背为尊

  春祠夏禴其再献用两象尊一盛酒一盛盎齐以象骨饰尊

  秋甞冬烝朝献用两着尊着着地无足与献尊象尊形制容受并同

  秋甞冬烝馈献用两壶尊一盛酒一盛盎齐王以玉爵酌献尸受五防漆赤中

  追享朝享朝践用两大尊一盛酒一盛醴齐太古之瓦尊也与瓦甒形制容受同

  追享朝享再献用两山尊一盛酒一盛盎齐亦刻而画之为山云形

  春祠夏禴祼用鸡彛鸟彛刻而画之为鸡鳯皇之形着于尊上受三升盛明水

  制度容受一同鸡彛用盛郁鬯鸟即谓画鳯皇形于尊上鸣鸟谓之鳯皇故也

  斝彛盛明水先儒读斝为稼谓画禾稼于尊因为尊名彛与舟并漆赤中其扃足内亦画禾稼

  秋甞冬烝祼用斝彛黄彛皆有舟盛郁鬯黄目者以黄金为目彛舟并以金漆

  追享朝享祼用虎彛蜼彛虎彛盛明水彛舟并漆赤中其扃足内亦漆及画虎为饰

  蜼彛盛郁鬯蜼卬鼻似弥猴而大黄黒色尾长数尺似獭尾末有歧鼻露向上雨即以尾塞鼻

  酒壶受一斛口径尺足髙二寸径尺反爵着壶漆赤中有画饰

  罋盛醯醢髙一尺受三防醯人云王举供醯五十罋醢五十罋

  以竹为之受五防以盛米国君致饔饩于聘贤杂筥用之

  篚以竹为之长三尺广一尺深六寸足髙三寸

  圆曰筥受半斛主君致饔饩于宾与大夫上介皆以筥盛米

  醴有柶用角为之铏有柶用木为之柶长一尺防博三寸

  山川四方用蜃漆尊画为蜃形蚌曰含浆尊之象也容五斗

  祼用槩黑漆为尊以朱络腹形制容受与蜃等

  漆尊无饰曰散疈事用散疈磔牲体者形制容受如槩尊

  祭祀社稷用大罍即瓦罍也取质略之意

  禜门用瓢赍禜祭名门国门取甘瓠割去柢以为尊

  庙用修读曰卣卣中尊谓献象【献亦读作牺】之属

  六经圗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七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巾车玉辂金木象革四辂其饰虽异制则同今特图玉辂之一兼太常之旂以备祭祀所乘其余车式皆具考工记则诸路可知矣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七>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七>
  葢斗曰部部径六寸厚一寸上隆一分斗下达常长二尺径一寸达常下入杠杠长八尺径二寸足以合达常也用弓二十有八毎弓长六尺广四分

  司常日月为常 巾车玉路建太常十二斿画三辰升龙降龙弧矢设崇牙

  司常交龙为旂诸侯建旂 巾车金路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上公九斿侯伯七子男五

  司常通帛为旜孤卿建旜注曰谓大赤从周正色无饰巾车象路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

  司常杂帛为物大夫士建物注曰以帛素饰其侧商之正色 巾车革路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司常熊虎为旗师都建旗考工记熊旗六斿以象伐

  司常鸟隼为旟州里建旟考工记曰鸟旟七斿以象鹑火 画朱雀与隼

  司常虵为旐县鄙建旐考工记虵四斿以象营室

  司常全羽为旞道车载旞 注曰道车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入

  司常析羽为旌斿车载旌 斿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全羽析羽皆五防系之于旌旞之上注旄于干首也

  虎侯谓以虎皮饰其侯之侧其鹄亦虎皮

  熊侯以熊皮饰侯侧兼以熊皮方制其鹄

  豹侯以豹皮饰侯侧兼以豹皮方制其鹄

  诸侯自射之侯其侯道鹄居与王熊侯同

  麋侯以麋皮饰侯侧又以皮方制其鹄

  大侯九十弓畿外诸侯将祭先祖所射之侯

  糁侯七十弓畿外诸侯卿大夫助祭所射之侯

  豻侯五十弓畿外诸侯之士助祭所射之侯

  五正侯九十弓三分其侯正居一焉

  三正侯七十弓三分其侯正居一焉

  二正侯五十弓三分其侯正居其一

  兽侯王以息燕画兽为侯象熊头状

  王燕劳之侯诸侯射亦画云气饰其侧

  王燕射则卿大夫射画虎豹头状也

  王燕射士射五十弓鹿豕之侯
  经曰饰中舍算射于榭用虎中大夫射于庠用兕中国君国中射用皮树中诸侯立学于郊行大射用闾中诸侯与邻国射于境用虎中并弓制乐节备见礼记习射礼图

  冯相氏掌十二嵗嵗谓太嵗嵗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嵗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嵗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嵗而小周与日常应太嵗月建以见

  人取用秋攻用春时春灼后左夏灼前左秋灼前右冬灼后右

  燋存火之炬灼之时用燃楚焞也

  楚焞者谓荆为楚用之焞开兆

  蓍以为筮策韇藏筮之器

  古者用木画地记爻金以钱

  所筮六爻俱了卦体得成更以方版画卦体示人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七>

  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于歆还家以教门徒郑兴父子等多往师之兴众并作周礼解诂贾景伯亦作周礼诂马融作周礼传授郑作周礼注注多引杜子春郑大夫郑司农之义其后又有王肃注十二卷于宝注十三卷

  六经图卷七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八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礼记制度示掌图【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后之通儒各有损益】
  四十九篇数
  曲礼上  曲礼下  檀弓上  檀弓下
  王制【汉博士所为】月令【吕不韦撰】 曾子问  文王世子礼运   礼器   郊特牲  内则
  玉藻   明堂位  防服小记 大传
  少仪   学记   乐记   杂记上
  杂记下  防大记  祭法   祭义
  祭统   经解   哀公问  仲尼燕居孔子闲居 坊记   中庸【子思所撰】 表记
  缁衣【公孙尼子所掸】奔防   问防   服问
  闲传   三年问  深衣   投壶
  儒行   大学   冠义   昏义
  乡饮酒义 射义   燕义   聘义
  防服四制
  经文九万九千一十字

  节者言至此气度之时节气一变故谓之节中者谓一次之中气更有变故谓之中日月之行十五度三十二分度之七气一变故成一气之名二十四变故有二十四气之目也

  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一嵗一嵗有二十四气为七十二候皆律吕统之记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故百物不失谓此也

  阳生于子故日之行也自北而西歴南而东冬至在牵牛中春分在娄夏至在井秋分在角正月在营室二月奎三月胃四月毕五月井六月栁七月翼八月角九月房十月尾十一月斗十二月女则奎井角以三仲月言之也斗以仲冬月本言之也

  孟春居青阳左个仲春居青阳太庙季春居青阳右个孟夏居明堂左个仲夏居明堂太庙季夏居明堂右个中央居太庙太室孟秋居总章左个仲秋居总章太庙季秋居总章右个孟冬居堂左个仲冬居堂太庙季冬居堂右个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八>
  宫  商  角  徴  羽  变宫 变征
  十一月黄钟 太蔟 姑洗 林钟 南吕 应钟 防宾十二月大吕 夹钟 仲吕 夷则 无射 黄钟【半】林钟【半】正月 太蔟 姑洗 防宾 南吕 应钟 大吕【半】夷则【半】二月 夹钟 仲吕 林钟 无射 黄钟 太蔟【半】南吕三月 姑洗 防宾 夷则 应钟 大吕【半】夹钟 无射四月 仲吕 林钟 南吕 黄钟【半】太蔟【半】姑洗【半】应钟五月 蕤宾 夷则 无射 大吕【半】夹钟【半】仲吕【半】黄钟【半】六月 林钟 南吕 应钟 太蔟【半】姑洗【半】蕤宾【半】大吕【半】七月 夷则 无射 黄钟 夹钟【半】仲吕【半】林钟【半】太蔟八月 南吕 应钟 大吕 姑洗【半】蕤宾【半】夷则【半】夹钟【半】九月 无射 黄钟 太蔟 仲吕【半】林钟【半】南吕【半】姑洗【半】十月 应钟 大吕 夹钟 蕤宾【半】夷则【半】无射【半】仲吕【半】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八>
  气候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管内庳外髙各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实其端案厯而候之气至则一律飞灰其为气所动者灰散其人及风所动者灰聚地有疎密不能无差忒故以木案试之然后实土案上令坚密均其上以水平其槩然后埋律其下虽有疎密为木案所节其气自平但在调其案上之土耳又隋志论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管皆使上齐入地有深浅冬至阳气距地面九寸而止惟黄钟一管达之故黄钟为之应正月距地面八寸止自太蔟以上皆达黄钟大吕皆已虚故惟太蔟一律飞灰

  仲春盛徳在木故所主皆木属仲夏盛徳在火故所主皆火属仲秋盛徳在金故所主皆金属仲冬盛徳在水故所主皆水属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日月防于降娄戌之位也疏云日在奎娄而入于酉地即奎娄加酉则初昏之时井鬼在午栁星张在巳翼轸在辰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日月防于鹑首未之位也疏云仲夏日在东井而入于酉地即东井加酉则初昏之时角亢在午氐房心在巳尾箕在辰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觹中日月防于夀星辰之位也疏云仲秋日在角亢而入于酉地即角亢加酉则初昏之时斗牛在午女虚危在巳室壁在辰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日月防于星纪丑之位也疏云仲冬日在斗牛而入于酉地即斗牛加酉则初昏之时奎娄在午胃昴毕在巳觜参在辰

  天子之社广五丈诸侯半之五方之社其土各象其方之色各植其所宜之木封诸侯则各分其方之土冒之以黄土

  五时迎气祭五行之人帝太昊之属梁崔灵恩云明堂及郊坐位依五行相向一行解云五精帝南面人帝北面其牲天人各一犊

  商有天下地方三千里三三而九千里者九也一千里为王畿其余八千里分为八州各有方千里者毎州大小国共建一百二十
  一个千里分为一百个方百里内除三十个百里为大国二十个商时地狭大国不过百里其余七十个百里存在

  更将三十个百里为方十里建六十里之国六十个七七四十九毎一国用四十九个十里十国四百九十个四十国一千九百六十个六十国二千九百四十个犹剩方十里者六十个七十个百里除却三十尚有四十存在也

  又将三十个百里为方五十里之国一百二十个一个百里为五十里之国凡四个五五二十五毎国计二十五个十里十个百里制得四十个三十个百里制得一百二十个也犹剩方百里者十个方十里者六十个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田

  一州之地方千里者六以五千里封五等之国各一百四十六又侯伯二国余方千里五合百五十一周因商制州建国二百一十则尚少五十九今以此千里内封方百里者五十九以足之余四十一同为附庸田

  凡邦国千里周公设法封之封公以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十一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

  四百里地居十六同此千里百同之地封侯国外余四同职方氏方四百里则六侯毎国十六同合六侯国约九十六同尚余四同

  凡方千里者一为方百里者百以方三百里之积以九约之得十一有竒职方氏方三百里则十一伯合伯图之十一于方千里之内则得九十九同余一同

  二百里国居四同职方氏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国此为盈上四等之数合四十六

  凡州方千里者以五千里封五等国合百四十六又侯伯二国余方百里者五合百五十一殷周之制州建国二百一十尚少五十九以此千里之内封方百里者五十九以足之余四十一同为附庸闲田

  凡诸侯为牧正帅长及有徳者乃有附庸诸侯不为正长但有徳者取闲田为附庸公无附庸侯附庸九同伯七同子五同男三同进则取之退则归之上公地方五百里积二十五同地极故无附庸侯地本十六同有功进受九同为二十五同与公等伯地本九同有功进受七同为十六同与侯等子地本四同有功进受五同为九同与伯等男地本一同有功进受三同为四同与子等四等附庸合二十四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八>
  天子之县内立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一五十里之国六十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余以禄士为闲田

  明堂在国之阳三里外七里内丙巳之地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东西凡五室南北亦然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阶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四庙九室共十三位此周公明堂定制也

  武始而北出谓初舞位向南舞者从南位渐北至次位也再成而灭商谓舞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象武王伐纣三成而南者谓从第三位至第四位极北又南反象武王伐纣南归四成而南国是疆者谓四成舞者从北头第一位却至第二位象武王伐纣教化行南方五成而分为左右谓从第二位分为左右象周公召公居二伯左右六成复缀以崇谓南初位舞者从第三位南至本位言北上却反至南上立也

  冕至周始加旒藻玉皆五采前后各十二广八寸长尺六寸

  周之冠曰委貎一名冠今进贤冠其遗象也

  诸侯朝服之冠士冠诸侯冠弁形制皆委貎也

  缁布冠始冠之冠也记曰太古冠布齐则缁之其緌也

  夏之冠曰母追以漆布为殻以缁缝其上前广四寸髙三寸

  皮弁笄爵弁笄今之簪也士以骨大夫以象

  以鹿皮浅毛黄白者为之髙尺二寸诸侯孤卿大夫士皆冠之

  殷之冠曰章甫制与委貎母追俱用缁布为之

  弁有笄故设纮先以组一头于左笄上系定乃上属笄屈系之

  爵弁冕之次也色赤而防黑如爵头前圆后方无旒

  周曰弁殷曰冔夏曰收俱以三十升布漆为之制相似而防异

  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冲牙蠙珠以纳其间佩于韦带之上

  天子以山火龙为饰诸侯火卿大夫士韎韦而已

  天子素带朱里终辟大夫以上用素皆广四寸

  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执以待于西坫南今之冠箱也

  青组缨属于頍此谓缁布冠无笄乃以二条之组两箱属于頍

  玉藻云笏度二尺六寸天子杼上终葵首诸侯不终葵首

  复下曰舄单下曰屦舄屦有絇有繶繶牙底相接之缝

  六经图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九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黄目以黄金为目黄者中也目者清明也酌于中清明于外

  祭天用瓦甒盛五齐受五斗口径一尺脰髙二寸

  乐记云治乱以相即柎也亦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糠

  有虞氏梡俎足四如案长二尺四寸广尺二寸髙尺漆两端赤中央黑

  郊特牲云宗人执毕先入主人举肉之时举毕助主人举肉也

  礼器曰尊者举觯三升曰觯口径五寸中深四寸强底径三寸

  夏后氏嶡俎似梡而增以横木为距于足中也

  玉藻云大夫侧尊用棜长四尺广二尺四寸深五寸以陈馔

  礼器曰卑者举角四升曰角口径五寸中深五寸四分底径三寸

  殷俎曰椇读曰矩曲桡其足枳椇之树其枝多曲殷俎足似之

  礼云大夫用棜士用禁长四尺广二尺四寸通扃足髙三寸漆赤中

  散似觚五升曰散口径六寸中深五寸一分强底径四寸

  周以房俎其制足间有横下有拊似乎堂后有房也

  覆馔巾士大夫以缁布赪里诸侯天子以帛纁里

  兕觥角爵也觥罚爵也兕似牛一角青色无兕者用木也

  幂者若束若编九鼎幂葢以茅为长则束本短则编其中央

  匜者盥手浇水之器似羮魁柄中有道可以沃盥浇手也

  九鼎牛羊豕三鼎各象其形象腊鲜腊物之细杂止用常鼎也

  昭庙与穆庙木主皆取武王庙内列祭太祖庙序公刘大王王季诸主祭于太祖庙王季文武昭穆等木主皆入祖庙列序祭谓之大祫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注此周制七庙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也辨昭穆者昭以察下为义穆以敬上为义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王制诸侯五庙谓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注太祖始封之君王者之后不为始封之君庙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注太祖别子始爵者大传曰别子为祖谓此

  继髙祖者与三从兄弟为宗继曾祖者与再从兄弟为宗继祖者与同堂兄弟为宗继祢者与亲兄弟为宗一身事四小宗并大宗为五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百世不迁之宗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所出者百世不迁之宗也宗其继髙祖者五世则迁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醯酱陈于席前豆六设于酱东西上韭菹以东醓醢昌本麋臡以西菁菹鹿臡设韭菹于豆南牛俎在西牛俎东羊俎羊俎东豕俎又牛俎南鱼俎鱼俎东腊俎腊俎东肠胃俎又有肤俎在两行俎之东纵设之黍稷六簋设于俎西黍簋当牛俎西俎西稷稷西黍黍南稷稷东黍黍东稷屈为两行大羮在酱西铏四设于豆西牛铏在东牛西羊羊南豕豕东牛饮酒设于豆东梁飰设于菹西稻设于梁西庶羞十六豆设于稻南屈折而陈凡为四行膷东臐臐东膮膮东牛炙炙南醢醢西牛胾胾西醓醢醢西牛脍脍南羊炙炙东羊胾胾东醢醢东豕炙炙南醢醢西豕胾胾西芥酱酱西鱼脍此公食下大夫礼若上大夫八豆八簋六铏九俎庶羞二十也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矢以柘若棘母去皮取其坚重室中最狭矢长五扶堂中差寛矢长七扶庭中又寛矢长九扶

  饮不胜者毕司射请为胜者立马当其所释算之前一马从二马共三马马即胜算也

  制度
  宾主象天地【主坐东南宾坐西北】
  介僎象隂阳【介坐西南僎坐东北】
  三宾象三光
  三让象月之三日而成魄
  四面坐象四时
  歌乐
  工入升歌三终
  间歌三终
  笙歌三终
  合乐三终

  有虞氏深衣而养老
  【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夏后氏燕衣而养老
  【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商人缟衣而养老
  【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周人衣而养老
  【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缁布冠无笄着頍围髪际结项中隅为四缀以固冠也项中有亦以頍为之
  童子采衣紒冠礼将冠者采衣紒采衣未冠者所服紒结髪也总角之丱是也
  缁布冠始冠之冠也诸侯始加缁布冠缋緌其頍项青组缨则与士同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冠礼缁纚广终幅长六尺所以韬髪而结之谓用纚韬髪讫乃为紒矣
  女师母姆所着之衣也姆妇人年五十无子而出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若今时乳母矣
  笲竹器昏礼质明妇质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舅姑之席

  乐节
  天子以驺虞为节
  诸侯以貍首为节
  大夫以采苹为节
  士以采蘩为节
  射侯
  王大射则虎侯熊侯豹侯
  诸侯射则熊侯豹侯
  卿大夫射则麋侯
  弓制
  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
  诸侯合七而成规
  大夫合五而成规
  士合三而成规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中长尺二寸首髙七寸背上四寸穿之容算长尺二寸容八算射于榭用鹿中大夫射于庠用兕中君国中射则皮树中皮树兽名诸侯立太学于郊若行大射则闾中诸侯与邻国射于境则虎中

  上公五积飱五牢食四十簠十豆四十铏四十二壶四十鼎簋十二牲三十六飨饩九牢牵四牢米百二十筥醯醢百二十罋车米眡生牢牢十车车乘有五防车禾眡死牢牢十车车乘七防刍薪倍禾乘禽日九十双殷膳太牢三飨三食三燕
  侯伯四积飱四牢食三十二簠八豆三十二铏二十八壶三十二鼎簋十二腥二十七飨饩七牢牵三牢米百筥醯醢百罋米三十车禾四十车刍薪倍禾乘禽日七十双殷膳太牢再飨再食再燕
  子男三积飱三牢食二十四簠六豆二十四铏十八壶二十有四鼎俎十有二腥十八飨饩五牢牵二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米二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乘禽日五十双一飨一食一燕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九>
  礼记名数
  五礼
  吉礼数十二  凶礼数五   宾礼数八
  军礼数五   嘉礼数六
  六礼
  冠      昏      防
  祭      乡      相见
  七教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长幼     朋友
  宾客
  八政
  饮食     衣服     事为
  异制     度      量
  数      制
  四代车
  虞鸾     夏钩     商大路
  周乘路
  四代旗
  虞旂     夏绥     商大白
  周大赤
  四代樽
  虞泰     夏山罍    商着
  周牺象
  四代器
  虞两敦    夏四琏    商六瑚
  周八簋
  四代服
  虞韨     夏山     商火
  周龙章
  四代官
  虞五十    夏百     商二百
  周三百
  六音
  鞉      鼔      椌
  楬      壎      篪
  武乐六成
  一成北出   再成灭商   三成而南
  四成南国是疆 五成分周召左右 六成复缀以崇
  六大
  大宰     大宗     大史
  大祝     大士     大卜
  六府
  司土     司木     司水
  司草     司器     司货
  六工
  土工     金工     石工
  木工     兽工     草工
  四逺
  西不尽流沙  南不尽衡山  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九经
  脩身     尊贤     亲亲
  敬大臣    体羣臣    子庶民
  来百工    柔逺人    怀诸侯
  达道五
  君臣     父子     夫妇
  昆弟     朋友
  达徳三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六经教
  温柔敦厚诗【不愚】 疏通知逺书【不诬】 广博易良乐【不奢】洁净精微易【不贼】 恭俭庄敬礼【不烦】 属辞比事春秋【不乱】
  五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士     司寇
  巡狩制
  五年一巡狩  嵗二月东巡狩 五月南巡狩
  八月西巡狩  十有一月北巡狩
  朝聘制
  比年一小聘  三年一大聘  五年一朝
  十义
  父慈     子孝     兄良
  弟悌     夫义     妇聴
  长惠     幼顺     君仁
  臣忠
  六宗
  泰昭祭时   坎坛祭寒暑  王宫祭日
  夜明祭月   幽禜祭星   雩宗祭水旱【宗为禜字之误】
  七祀【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庶】
  司命     中霤     门
  行      泰厉【诸侯公厉大夫族厉】 户灶
  八蜡
  猫      虎      坊
  水庸     先啬     司啬
  农      邮表畷

  礼记出于戴氏按河间献王所得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百三十一篇【入礼家】至刘向第而叙之向又得隂阳明堂记三十三篇【入礼家今月令明堂是也】王史氏记二十一篇【入礼家】孔子三朝记七篇【入论语家今大戴记存其一篇葢孔子对鲁哀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乐记二十三篇【入乐家此刘向校书所得非王禹所献二十四卷者二十四卷记无所録今亦不传此二十三篇记止録其十一篇为一篇余十二篇但有其名存耳】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记删其烦重合为八十一篇戴圣又删八十一篇为四十三篇及马融为之传乃足以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郑康成又为之注孔颖达疏焉即今所谓礼记也或曰先儒谓戴徳谓戴圣删戴徳八十五篇为四十六篇马融又取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附益之乃成四十九篇余谓四十九篇葢衍数也戴圣删取其实四十三篇并马融所附益三篇止四十六又分曲礼檀弓杂记上下三篇为六则成四十九而此三篇不当分

  六经圗巻九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图卷十      宋 杨 甲 撰
  毛邦翰 补
  春秋笔削发微图
  隠公【始元年己未终十一年己巳不尸其位曰隠】
  周【平王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桓王元年至八年】
  齐【厘公九年至十九年】
  晋【鄂侯二年至六年哀侯元年至六年】
  秦【文公四十四年至五十年宁公元年至四年】
  楚【武王十九年至二十九年】
  宋【穆公七年至九年殇公元年至八年】
  卫【桓公十三年至十六年宣公元年至七年】
  陈【桓公二十三年至三十三年】
  蔡【宣侯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桓侯元年至三年】
  曹【桓公三十五年至四十五年】
  郑【庄公二十二年至三十二年】
  燕【穆侯七年至十七年】
  桓公【始元年庚午终十八年丁亥辟土服逺曰桓】
  周【桓王九年至二十三年庄王元年至三年】
  齐【厘公二十年至三十三年襄公元年至四年】
  晋【哀侯七年至八年小子元年至三年湣侯元年至十三年】
  秦【宁公五年至十二年出公元年至六年武公元年至四年】
  楚【武王三十年至四十七年】
  宋【殇公九年至十年即庄公元年至十七年】
  卫【宣公八年至十九年惠公元年至三年黔牟元年至三年】
  陈【桓公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厉公元年至七年庄公元年至六年】
  蔡【桓侯四年至二十年哀侯元年】
  曹【桓公四十六年至五十五年庄公元年至八年】
  郑【庄公四十三年厉公元年至四年昭公元年至二年子亹元年】
  燕【穆侯十八年宣侯元年至十三年桓侯元年至四年】
  庄公【始元年戊子终三十二年己未胜敌克乱曰庄】
  周【庄王四年至十五年厘王五年惠王元年至十五年】
  齐【襄公五年至十二年桓公元年至二十四年】
  晋【湣侯十四年至二十八年武公并晋因其元为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献公元年至十五年史记少一年】秦【武公五年至二十年徳公二年宣公十二年成公元年至二年】
  楚【武王四十八年至五十一年文王十三年堵敖五年成王元年至十年】
  宋【庄公冯十八年至十九年湣公元年至十年桓公元年至二十年】
  卫【黔牟四年至十一年惠公复入通黔牟年为惠公十四年至三十一年懿公元年至七年】
  陈【庄公七年宣公元年至三十一年】
  蔡【哀侯二年至二十年穆侯元年至十三年】
  曹【庄公九年至三十一年厘公元年至九年】
  郑【子婴元年至十四年厉公复入元年至七年文公元年至十一年】
  燕【桓侯五年至七年庄公元年至二十九年】
  闵公【始元年庚申终二年辛酉在国遭难曰闵】
  周【惠王十六年至十七年】
  齐【桓公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
  晋【献公十六年至十七年】
  秦【成公三年至四年】
  楚【成王十一年至十二年】
  宋【桓公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
  卫【懿公八年戴公元年】
  陈【宣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蔡【穆侯十四年至十五年】
  曹【昭公元年至二年】
  郑【文公十二年至十三年】
  燕【庄公三十年至三十一年】
  僖公【始元年壬戌终三十三年甲午小心畏忌曰僖】
  周【惠王十八年至二十六年襄王元年至二十五年】
  齐【桓公二十七年至四十三年孝公十年昭公六年】
  晋【献公十八年至二十六年惠公十四年怀公一年文公九年襄公元年】
  秦【穆公元年至三十三年】
  楚【成王十三年至四十五年】
  宋【桓公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襄公十四年成公元年至十年】
  卫【文公元年至二十五年成公元年至八年】
  陈【宣公三十四年至四十五年穆公元年至十六年共公元年至五年】
  蔡【穆侯十六年至二十九年庄公元年至十九年】
  曹【昭公元年至九年共公元年至二十六年】
  郑【文公十四年至四十五年穆公元年】
  燕【庄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襄公元年至三十一年】
  文公【始元年乙未终十八年壬子忠信接礼曰文】
  周【襄王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顷王六年匡王元年至四年】
  齐【昭公七年至二十年懿公元年至四年】
  晋【襄公二年至七年灵公元年至十二年】
  秦【穆公三十四年至三十九年康公元年至十二年】
  楚【成王四十六年穆王元年至十二年庄王元年至五年】
  宋【成公十一年至十七年昭公九年文公二年】
  卫【成公九年至二十六年】
  陈【共公六年至十八年灵公元年至五年】
  蔡【庄侯二十年至三十四年文侯元年至三年】
  曹【共公二十七年至三十五年文公元年至九年】
  郑【穆公二年至十九年】
  燕【襄公三十二年至四十年桓公元年至九年】
  宣公【始元年癸丑终十八年庚午善问周逺曰宣】
  周【匡王五年至六年定王元年至十六年】
  齐【惠公元年至十年顷公元年至八年】
  晋【灵公十三年至十四年成公七年景公九年】
  秦【共公元年至五年桓公元年至十三年】
  楚【庄王六年至二十三年】
  宋【文公三年至二十年】
  卫【成公二十七年至三十五年穆公元年至九年】
  陈【灵公六年至十五年成公元年至八年】
  蔡【文侯四年至二十年景侯元年】
  曹【文公十年至二十三年宣公元年至四年】
  郑【穆公二十年至二十二年灵公一年襄公元年至十四年】
  燕【桓公十年至十六年宣公元年至十一年】
  成公【始元年辛未终十八年戊子安民立政曰成】
  周【定王十七年至二十一年简王元年至十三年】
  齐【顷公九年至十七年灵公元年至九年】
  晋【景公十年至十九年厉公元年至八年】
  秦【桓公十四年至二十七年景公元年至四年】
  楚【共王元年至十八年】
  宋【文公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共公元年至十三年平公元年至三年】
  卫【穆公十年至十一年定公元年至十二年献公元年至四年】
  陈【成公九年至二十六年】
  蔡【景侯二年至十九年】
  曹【宣公五年至十七年成公元年至五年】
  郑【襄公十五年至十八年悼公二年成公十二年】
  燕【宣公十二年至十五年昭公十三年武公元年】
  吴【夀梦元年至十二年夀梦元年成六年也】
  襄公【始元年己丑终三十一年己未因事有功曰襄】
  周【简王十四年灵王二十七年景王三年】
  齐【灵公十年至二十八年庄公六年景公元年至六年】
  晋【悼公元年至十五年平公元年至十六年】
  秦【景公五年至三十五年】
  楚【共王十九年至三十一年康王十五年郏敖三年】
  宋【平公四年至三十四年】
  卫【献公五年至十八年殇公十二年献公复入三年襄公元年至二年】
  陈【成公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哀公元年至二十七年】
  蔡【景侯二十年至四十九年灵侯元年】
  曹【成公六年至二十三年武公十三年】
  郑【成公十三年至十四年厘公五年简公二十四年】
  燕【武公二年至十九年文公六年懿公四年惠公元年至三年】
  吴【夀梦十四年至二十五年诸樊十三年余祭六年】
  昭公【始元年庚申终三十二年辛夘威仪恭明曰昭】
  周【景王四年至二十五年敬王元年至十年】
  齐【景公七年至三十八年】
  晋【平公十七年至二十六年昭公六年顷公十四年定公元年至二年】
  秦【景公三十六年至四十年哀公元年至二十七年】
  楚【郏敖四年灵王十二年平王十三年昭王六年】
  宋【平公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元公十五年景公七年】
  卫【襄公三年至九年灵公二十五年】
  陈【哀公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惠公元年至二十四年】
  蔡【灵侯二年至十二年平侯九年悼侯三年昭侯元年至九年】
  曹【武公十四年至二十七年平公四年悼公九年襄公五年】
  郑【简公二十五年至三十六年定公十六年献公四年】
  燕【惠公四年至九年悼公七年共公五年平公十四年】
  吴【余祭七年至十七年余昧四年王僚十二年阖闾五年】
  定公【始元年壬辰终十五年丙午安民大虑曰定】
  周【敬王十一年至二十五年】
  齐【景公三十九年至五十三年】
  晋【定公三年至十七年】
  秦【哀公二十八年至三十六年惠公六年】
  楚【昭王七年至二十一年】
  宋【景公八年至二十二年】
  卫【灵公二十六年至四十年】
  陈【惠公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怀公四年湣公七年】
  蔡【昭侯十年至二十四年】
  曹【隠公元年至四年靖公四年伯阳七年】
  郑【献公五年至十三年声公元年至六平】
  燕【平公十五年至十九年简公元年至十年】
  吴【阖闾六年至十九年夫差元年】
  哀公【始元年丁未终二十七年经止十四年庚申恭仁短折曰哀】
  周【敬王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
  齐【景公五十四年至五十八年孺子一年悼公四年简公四年平公二年】
  晋【定公十八年至三十三年】
  秦【惠公七年至十年悼公十二年】
  楚【昭王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惠王元年至十年】
  宋【景公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
  卫【灵公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出公十二年庄公二年】
  陈【湣公八年至二十三年楚灭陈杀湣公】
  蔡【昭侯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成侯元年至十二年】
  曹【伯阳八年至十五年宋灭曹虏伯阳实哀八年】
  郑【声公七年至二十二年】
  燕【简公十一年至十二年献公元年至十四年】
  吴【夫差二年至十七年】

  武王得天下十二世至平王东迁平王至敬王十三世【不数泄父悼王】平王末年当鲁隠元年故周八百六十七年四百年在春秋前二百四十二年在春秋中二百二十五年在春秋后

  姬姓文王子公旦之后伯禽封于曲阜为鲁侯自伯禽至隠公十四世自隠公至哀公十二世哀公终二十七年卒十六年孔丘卒经止十四年

  太公望之后姜姓武王封太公于齐营丘太公至僖公十三世僖公九年鲁隠公摄政

  唐叔虞之后武王灭唐而封之至变父改为晋自唐叔至鄂侯十四世鄂侯二年春始焉

  康叔封之后武王之弟封于卫至桓公十三年春秋始焉自康叔至桓公十三世

  其先契封于商武王伏商封武庚后武庚乱更封微子自微子至穆公十四世

  伯益末孙曰非子周孝王邑之秦号曰秦嬴至襄公为周平王平犬戎封为侯自秦嬴至秦仲三世至襄公五世至穆公十三世

  颛顼髙阳之后陆终少子季连之苗裔熊绎成王时封于楚以子男之田姓芈氏自鬻熊至武王十七世

  文王子蔡叔度之后武王封于蔡蔡叔以罪放蔡仲继焉自蔡仲至戴侯九世宣侯戴侯子

  郑桓公友厉王少子宣王庶弟宣王封于郑犬戎杀桓公郑人立其子武公武公子庄公

  滕姬姓文王之子绣之后武王封之自叔绣以下九世庄公始见即谷也

  夏禹之后东楼公周武王封于杞以奉夏后氏祀自东楼公八世至成公见于春秋

  任姓奚仲封薛侯迁于邳仲虺居薛为汤左相武王复以其弟雍滑为薛侯小国无纪不可知

  吴太伯奔荆蛮自号句吴武王封其后于吴自太伯至夀梦十九世始称王

  出自太王姬姓自虞仲至虞公十二世

  姜姓与齐同族武王封文叔于许自许叔至穆公凡十三世始见于春秋

  邾姓颛顼有陆终生六子弟五曰安期武王封期裔挟为附庸十一世仪父始见春秋

  纪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其于莒自纪公已下为己姓不知谁赐之也十二世兹丕公始见春秋

  文王子曹叔振铎之后武王封之于商振铎至桓公十一世

  舜之后妫姓尧妻舜女居妫汭因为姓周时虞遏父为周陶正以元女大姬配胡公封之陈胡妫满即遏父子自胡公至桓公十二世

  燕有南有北南燕姞姓北燕姬姓武王封召公奭于北燕其国僻小不通诸夏至简公二十九世始见春秋今从年表叙缪侯以下

  春秋一百二十四国爵姓
  爵姓具者四十九国
  鲁【姬侯】 秦【嬴伯】 卫【姬侯】 杞【姒公】 曹【姬伯】 息【姬侯】 邓【曼侯】 北燕【姬伯】晋【姬侯】 吴【姬子】 郑【姬伯】 邾【曹子】 滕【姬侯】 虞【姬侯】 纪【姜侯】 楚【芈子】徐【嬴子】 越【姒子】 蔡【姬侯】 许【姜男】 薛【任侯】 随【姬侯】 巴【姬子】 鄫【姒子】齐【姜侯】 宋【子公】 陈【妫侯】 小邾【曹子】莒【巳子】 虢【姬公】 郕【姬子】 芮【姬伯】胡【妫子】 州【姜公】 南燕【姞伯】梁【嬴伯】 荀【姬侯】 贾【姬侯】 凡【姬伯】 宿【风男】祭【姬伯】 鄅【妘子】 原【姬伯】 夔【芈子】 滑【姬伯】 郯【嬴子】 舒鸠【偃子】偪阳【妘子】邢【姬侯】
  有爵无姓者一十七国
  莱【子】 【子或子姓】潞【子或隗姓】顿【子】 沈【子或姓嬴】谭【子或子姓】宗【子】 防【子】白狄【子】赖【子】 肥【子】 戎蛮【子】麇【子或祈姓】鼔【子或祈姓】谷【伯或嬴姓】唐【侯】舒【子】
  有姓无爵者一十六国
  黄【嬴】 罗【能或偃姓】魏【姬】 耿【姬】 霍【姬】 郜【姬】 韩【姬或侯爵】焦【姬】杨【姬】 夷【妘】 淮【姬】 申【姜】 密【姬】 向【姜】 鄋瞒【漆】舒庸【偃】爵姓皆亡者三十三国
  江【或嬴姓】郧 权【或偃姓】道  栢 贰  轸 绞六【或偃姓】遂 崇 戴【或子姓】无终 蓐收 冀 温于余丘厉 项【或姞姓】英氏 蓼【或偃姓】巢 庸 根牟鲜虞 姒 介  陆浑 邿 房 桐【或偃姓】鄀狄
  附庸九国
  颛臾【风姓】须句【风姓】葛【嬴姓】 任【风姓】 牟 极 萧【或子姓】鄟章
  五霸
  齐桓公 周僖王元年   鲁庄公十三年称霸宋襄公 周襄王十三年  鲁僖公十九年称霸晋文公 周襄王二十年  鲁僖公二十八年称霸秦穆公 周襄王二十八年 鲁文公三年称霸楚庄王 周定王九年   鲁宣公十一年称霸齐盟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平公  悼公
  楚灵王  康王  平王  昭王
  吴王阖闾 夫差
  越王句践
  与盟之国
  王周 鲁  晋  齐  楚  秦  郑卫  宋  陈  蔡  鄫  曹  滕邾  许  杞  纪  莒  吴  越江  黄  滑  徐  邢  薛  沈顿  胡  北燕 小邾 淮夷 白狄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地名所属
  东京 首止 大棘 宛濮 蒲  平丘 城 虫牢武父 黄  甑  承筐 鸣雁 南京 黍丘 鸿口横  鱼门 阳梁 孟诸 防泽 贯  彭城 沙随卢门 西京 翟泉 唐  禇氏 圉  解  干祭蒯  霍  垂陇 敖  荧  修泽 扈  北林清  逢泽 棐林 制田 皇  邥  鄢  汜鄩  新城 北京 柯  沙亭 曲梁 鸡泽 沙鹿马陵 青州 棘邑 牟娄 酅  夷  纪  鄑密州 渠丘 郚  济州 祝阿 谭  鲍  沂州祝丘 穆陵 堂阜 枋  登州 莱  兖州 菟裘龟隂 红  成  防  东阳 武城 曹州 楚丘廪丘 郜  垂  海州 滥  夹谷 中城 纪鄣博州 清丘 瓦  桃丘 阿泽 清  秦
  戚  铁  谷  酅  郓州 郈  鄣  阚阳谷 邿  邾瑕 密  扬州 蒲  良  齐州卢  石窌 防门 清亭 遂  讙  棘地 利国军梁丘 防  缗  咸丘 天野 郎  闾丘 唐棠  甯母 重馆 并州 千亩 申都 绵上 赵州鄗邑 亳州 兖  许  棘  天丘 郧  向城澶渊 陈州 棰  鸣鹿 鬼阎 辰陵 颍州 昌衍牛首 绎  狐口 郚  蔑  桃  曲池 徳州辕  野井 棣州 贝丘 干时 懐州 隰郕 河阳向  原  湨梁 絺  南阳 阳樊 攒茅 隤雍榆 河中府 马陵 河曲 茅津 颠軨 郇
  桑泉 解   瑕  耿  冀  清原 黄父
  稷  涑水  翼  霍  瓠丘 采桑 蒲城
  虢州 桑田  桃林 虢略 华山 永兴 少习
  菟和 苍野  同州 王城 新里 鳯翔 酆宫
  岐阳 许州  钧台 髙氏 雍氏 臯鼬 汾丘
  湛坂 狼渊  桐丘 匡  曲洧 颍城 长葛
  向  蔡州  项  房  堂谿 栎  桑隧
  邓  陉  繁阳 鹿上 干谿 汝州 鲁齿 方城莱州 介根 维州 郱  邓州 卷  鄾  楚白羽 丰析 襄州 津  荒谷 冶父 郢  陈乡湫  鄂州 蒲骚 濠州 槖臯 州来 润州 鸠兹庐州 鹊岸 潜  鸡父 苏州 衡山 洪州 艾陵兴元 锡穴 潞州 壶口 曲梁 祁州 曲沃 广徳桐  常州 夫椒
  诸国地理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公族 公孙彊 公子欣  时
  虞
  公族 宫之竒 共伯   虞叔
  虢
  公族 文公  石公【其子忌父】 林父【忌父之子】 虢公丑诸侯兴废
  鲁灭一国
  项
  晋灭十四国
  耿 霍 魏 虢 【赤狄潞氏】 虞 焦 杨 韩 【赤狄甲氏】偪阳  肥 鼓 陆浑
  卫灭一国
  邢
  宋灭一国
  曹
  蔡灭一国
  沈
  楚灭二十三国
  息  黄 夔 邓 权 江 蓼【文五年】六  庸舒庸 陈 蔡 赖 舒鸠 唐 顿 胡 舒 随申 蓼【宣八年杜云二国名】
  秦灭二国
  梁 滑
  齐灭六国
  谭 遂 蔡 纪 鄣 阳
  邾灭一国
  须句
  莒灭一国
  鄫
  狄灭一国
  温
  郑灭一国
  许
  吴灭一国
  徐
  越灭一国
  吴
  春秋始于隠公
  左氏曰摄而不书即位 公羊曰贤其让 谷梁曰让非其正以行小惠 杜预曰平王东迁之始王隠公让国之贤君 范甯曰于时则接乎隠公故因兹以托始啖助曰幽厉虽衰雅未为风平王之初人习余化及化
  变风移陵迟乆矣不格以太平之政则比屋不可胜诛故防自平王之迁而以隠公为始
  春秋终于获麟
  左氏杜预曰感嘉瑞之无应因所感而作所以为终公羊何休以麟为汉受命之瑞周亡天下之异夫子知其将有六国争强秦项交战刘氏乃立斯民罹苦感泣而作春秋文成致麟 谷梁范甯曰非狩而曰狩大其适也不曰来不外麟于中国也不言有不使麟不常于中国也  学左氏者曰麟生于火而游于土春秋礼也脩火徳而致其子  又曰孔子作书麟为之至四灵王者之瑞故有素王之説  陈钦以为麟西方毛虫金精孔子立言西方兑为口故麟至   刘向尹更始曰瑞灾不
  兼今麟为周异不得复为汉瑞知应孔子而至    郑众贾逵服防颍容曰自卫反鲁修经已成麟感而至取麟
  为水物故以为修毋致子之应    杨士勋曰诗终于麟趾春秋终于获麟
  春秋总例数
  书王一百四十六  不书王九十六  书正九十七不书正一百四十五 盟例总九十六  防例总一百六十八朝例总三十八   聘例三十三   如例一百二十三出例一百八十二  公出而至八十九 公至例七十九
  名例三十一    遂事例二十   天王出入居十三兄弟例十四   时日月总一千一百九十九 书时四百六十九
  书月三百三十八 书日三百九十二    书天王崩九诸侯卒一百三十四 鲁夫人薨葬二十   世子内女大夫卒五十
  迁国邑十    日食三十六      山崩震电各二
  地震五     不雨七        雨雪大雨雹各三
  内外大水九   无氷三        星灾四
  大旱二     大有年一有年一    凶年七
  虫灾总十八   宫庙总十四      烝尝三
  大雩十九    搜狩大阅总九     还例溃例各四
  放例三     获例六        宝器例四
  田邑例七    取例二十六      纳例五
  鲁夫人如防归十三 归复归十九     杀逆二十五
  讨弑君贼六   杀世子母弟九     城例总三十三
  杀大夫例三十七 围例总四十四     奔例总七十五
  以归例十二   兵入例二十七     执例三十一
  伐例总二百十  次例总十六      救例二十五
  侵例五十八   乞师五    战例总二十三
  内战败绩六   来例九    外战败十二
  逃例三     戍例三    立例六
  平例六     观例二    盗例五
  诱例二     献捷例二   公追例二
  锡例求例各三  遇例七    媵例四
  内女归来归总十 内逆女五   外逆女四
  王姬例五    税赋例三   新作例三
  筑台囿六    书朔二    不视朔不告朔各一
  书晦书闰各二  书郊九    书即位八
  不书即位四   书首时五十九 书非首时一四时不具四   有月无时二  有日无月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卷十>

  六经图卷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