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句是阐发上六爻的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也是《文言》的最后一句。都到最后了,还是给我们出难题,这句话不好理解啊!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这是解释为什么坤卦的爻辞会出现阳性的龙,可这个解释比没解释更让人糊涂。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说阴怀疑阳,所以一定会打起来,阴担心自己会失去阳。——这是两口子闹矛盾吧?
专家的解释多种多样,比较有说服力的是:“疑”通“拟”,“阴疑于阳”是说阴发展得和阳势均力敌了,所以阴和阳要开打。“嫌”通“兼”,“为其嫌于无阳也”是说阴要兼并阳。阴既然这么厉害,所以叫“龙”,这意思大概和“女强人”、“铁娘子”差不多。“血”是阴性的,方才说的那个阴虽然很强,但到底还是阴,所以又称之为“血”,这就是“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嗯,比较牵强,姑妄听之吧。“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是把“玄黄”当颜色来讲,天地杂糅,天是黑的,地是黄的。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不知道,也许藏着什么深奥的玄机吧?
——当然,这也许没那么多玄机,只是个很朴素的说法罢了,其实,别说天地玄黄,就是那些个阴阳啊、元气啊,或许也很朴素呢。有人就说过:“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照他的话来看,他那个时候大家所认为的阴阳无非就是寒暑季节罢了,天玄地黄也不过是个客观描述。
说这话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这句话出自他的一篇名文《天说》。——我在乾卦解说的结尾介绍了一篇李华的《卜论》,作为反面意见来参考,现在坤卦讲完,就拿柳宗元的这篇《天说》来给大家看看吧。这篇文章前后涉及到了当时三大文学巨匠:除柳宗元自己之外,还有韩愈和刘禹锡,他们之间的这场辩论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笔。
天说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竨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溲,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閒,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番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於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於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文章不长,第一段写的是韩愈问柳宗元的话:“你知道天是怎么回事吗?不知道吧,那就听我给你讲讲吧!人在倒霉的时候仰天疾呼:‘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还喊什么:‘老天爷你怎么不长眼啊!’说这种话的人都是不明白天道的。举个例子来说吧:苹果好吃吧,可如果放的时间长了,坏了,就该生虫子了;人的内循环出毛病了,就长包生疮了;木头腐烂了就生虫子,粮食放久了也长虫子。可见,东西坏了才会生虫,同样道理,元气阴阳败坏了,才生出人类来。再想想看,就说木头吧,原本就腐烂了,虫子生出来之后,木头被虫子一啃,就坏得更厉害了,如果有谁能把虫子除掉,木头一定会非常感激他的,如果有谁不但不除虫,反倒给洒上营养液,那木头非跟他急!人也一样啊,自从有了人类之后,人类又起楼、又挖沟,给河筑堤,给山剃头,对元气阴阳的破坏实在太大了。所以,对元气阴阳来说,希特勒才是好样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算不错。人倒霉了怎么能去怨天呢,天还巴不得所有人都死光光呢!”
文章第二段是柳宗元答复韩愈的话:“小韩,你丫整个儿一愤青!对社会不满是不是?不知道现在正大力提倡网络文明呢是不?人家都公开招网特了,你丫收敛收敛吧!什么叫天道,我来给你上上课。头顶上黑乎乎的那个东西,人们管它叫天,脚底下黄乎乎的那个东西,人们管它叫地,浑然在中间的就是人们所谓的元气,冬去又春来,这就是大家说的那个阴阳。这些玩意虽然个儿大,但实质上和苹果、西瓜什么的没啥区别。你削苹果吃,苹果会跟你翻脸么?所谓天地,就是大号的苹果;所谓元气,就是大个的疖子;所谓阴阳,就是大号的草木,这些东西能赏功罚过吗?会同情倒霉蛋吗?笑话!”
韩愈确实像个愤青,看看《古文观止》里收录的韩愈文章,他当年考中进士以后,在长安一耗就是三年,就好比大学毕了业来北京到处跑人才市场,三年没找到工作,这换谁谁不急啊!他托关系、走后门,接连给宰相写信,信写得无比那个,可宰相一直也没理他。韩愈做官之后路也不顺,越看社会越不顺眼,还很爱较真。要说他对老天爷较的这个真,其实也有几分道理。韩愈是非常推崇孟子的,别看和孟子隔了好几个朝代,可他自称是孟子的正宗学术继承人,儒家道统说就是从韩愈这里开始的。看过我的《孟子他说》的朋友应该知道,孟老师最好辩论,有点儿像个杠头,但那时候的辩论技术还不成熟,他老人家虽然在当时能够所向披靡,但以我们现代眼光来看,那些经典名辩里还是有若干不太严密的地方的。韩愈受孟子影响极深,把孟老师的辩论技术学到九成,可把老师的缺点也一起学来了。如果你看看孟子的类推方法,再捉摸捉摸韩愈方才那套类推,就知道他的问题所在了。
韩愈像个愤青,柳宗元更像个社会捣乱分子,他本是个有志有为的政治家,一脑子新观念,但他再强也斗不过传统势力,所以政治生活很不如意。但柳宗元是个强者,真当得起乾卦“自强不息”四个字,能在逆境中笑,很不简单。他的这篇《天说》是反驳韩愈的,其实更是和传统观念作对的。也就是说,韩愈和柳宗元在对“天”的看法上虽然都属于离经叛道,但叛法不一样,韩愈显得激愤,柳宗元显得平和。我们体会一下柳宗元的文字,似乎阴阳啊、元气啊、天玄地黄啊,都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很朴素的粗浅观感罢了,哪还有一点儿玄妙呢。《易传》讲了半天阴阳,什么“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简直就是通神之道,可经柳宗元一说,什么阴阳啊,无非就是寒来暑往而已。
柳宗元这篇文章得到了志同道合的刘禹锡的赞赏。刘禹锡大家不陌生吧,《陋室铭》的作者,大家读他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可是比喻的说法,刘禹锡其实是不大拿仙啊、龙啊当回事的。
话说刘禹锡读着柳宗元的《天说》,虽然觉得写得很好,可遗憾的是,文章太短了,没把问题说透。刘先生一激动:我来接着写,你那只是篇小随笔,我这才是够格发在一级刊物上的学术论文。
刘禹锡写的这篇学术论文叫做《天论》。看看,从“天说”到“天论”,发展到现代,就有了“天意”、“天成”还有其他“天”字打头的北京那些小商品批发市场。
天论(上篇)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躥介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世上讨论“天”的问题的大体有两派,一派认为老天爷是我们大家在天上的老大,管着我们;另一派认为天就是大自然,既没头脑也没心没肺。我的朋友柳宗元最近写了个《天说》来反驳韩愈的观点,小柳文章写得还不错,就是嫩了点儿,比较偏激,没把问题谈透。所以还得我老刘亲自出马,写这篇《天论》,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都讲清楚。】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但凡有形的东西都不是全能的。天,是有形之物中最大的;人,是动物里边最牛的。有些事天能干可人干不了,也有些事人能干可天干不了,所以说,天和人各有所长。——刘禹锡这里提到的“天与人交相胜”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命题。】
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的规律是生养万物,它能使万物强壮,也能使万物衰弱;人不一样,人是搞法制的,要明辨是非。】
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眊,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爇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竨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这段具体来说天怎么工作,人又怎么工作。天用四季轮回来调节万物的生老病死,还让生物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看,刘禹锡虽然没研究过《进化论》,可早就知道“气雄相君,力雄相长”的道理。——人玩的是礼义,尊老爱幼,表彰好人,惩罚坏蛋。】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种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人比天强在哪儿呢?就强在法。在一个公正严明的法治氛围里,是非明确,赏罚也明确。如果依法受赏,就算你已经高官厚禄不在乎那点儿小钱,你也理直气壮地接受奖励,为什么呢,因为你做了好事必然就要受赏;如果你做了坏事,就算是对你抄家灭门,你也得认,为什么呢,因为你做了坏事,必然就要受罚。在这样一个公正严明的法治社会里,天能做什么呢?人们也就是在祭祀仪式和颁布历法的时候才会和天发生一点儿走走过场的关系。人如果做好事就会获得好处,做坏事就会受到惩罚,谁还会把老天当回事呢?——刘禹锡这话说得很是一针见血,“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我们想想,如果窦娥能受到公正审判,她还会在刑场上悲愤地呼唤苍天么?如果古代社会能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会有那么多人要靠练功“接地气”什么的去治病强身么?】
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僯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如果法治社会出毛病了,不再那么公正严明了,做好事不一定受赏,做坏事不一定受罚,十个劳模里塞了两个坏蛋,十个死刑犯里插着三四个无辜的人。大家看到这些情况就疑惑了:怎么会这样呢,没道理啊,这难道是天意吗?造假可以赚大钱,花钱就可以摆平执法机关,这种时候,天命之说就开始小有市场了。】
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夫实已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余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这段是个总结归纳。法治败坏的时候,享福的大多都是坏蛋,受苦的大多都是善良之人,哪还有正义,哪还有公理,人要是到了窦娥那份上,除了呼天喊地还能做什么呢?还能指望什么呢?所以说,天能做的是生养万物,人能做的是治理万物,人类社会越是缺乏治理,人们就越是看不懂这世间的道理,也就越来越仰赖苍天了。小韩和小柳都是以个人体会来阐释天人规律,这是不严谨的,个案不能说明普遍规律。嗯,要像我老刘这么研究分析才严谨。】
天论(中篇)
或曰:“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其理微,庸使户晓,盍取诸譬焉。”【有人说:“你讲的这套‘天与人交相胜’的道理太深奥了,你要真想让我们明白,最好打个比方,讲得通俗一点儿。”——刘禹锡这人不错,知道讲道理要讲通俗了才好,从这层意思上说,刘老是我的老前辈。】
刘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吾固曰: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幸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也已。”【刘老师自问自答:“打个比方有什么难的,你知道旅游是什么回事么?好比我们一伙人组团旅游,到了荒郊野岭什么的,需要大树上摘果子,深潭里取水,谁体格好谁就占便宜,哪怕你有钱钟书那么大的学问,这时候一点儿辙也没有;可如果到了大城市,想到市政府食堂混口饭吃,胳膊再粗也不管用了。如果是去维也纳,即便在乡下也如同在大城市一般,靠的是彬彬有礼;如果在战火中的巴格达,虽然是大城市也如同在荒原,得靠丛林法则来找吃的。这道理很清楚明白吧?”】
或者曰:“若是,则天之不相预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瀐、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风之怒号,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溯洄,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亦人也;适有覆而胶,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可以沃日;车盖之云,可以见怪。恬然济,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可能还有人问:“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天不会帮人什么忙,那古人为什么常常说天呢?”我的回答是:“这就和行船的道理一样。如果是在公园的人工湖里划船,你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就算有翻船的,人们也不会把翻船的原因归到老天头上;可你如果是在黄河壶口瀑布或者长江瞿塘峡划船,人力能控制的因素就很有限了,船没翻得谢天谢地,船翻了那叫天不作美。”】
问者曰:“吾见其骈焉而济者,风水等耳。而有沉有不沉,非天曷司欤?”答曰:“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一以沉,一以济,适当其数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生,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故人得以晓也;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犹伊、淄之覆也。势有疾徐,故有不晓耳。”【还有人问:“你的说法有些道理,可怎么解释那些一起行船却一个沉、一个不沉的情况呢?”这也很简单,告诉你吧:“水和船是两种东西,作用在一起,其间有数有势。”——我来解释一下刘老师的话,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看似很玄妙的概念:一个是“数”,一个是“势”,不少算命先生常说这两个词,其实在刘禹锡这里,“数”就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势”就是指事物发展的趋势,还有一点儿“惯性”的意思。好了,接着听刘老师讲。——“数和势一起作用,势这东西是依附在物体上的,物体运动得快,它的势就强,运动得慢,它的势就弱。船划得慢也可能会翻,但它是怎么翻的,我们看得明白;船要是太快,以每小时二百公里的高速在壶口瀑布一带行进,势很疾,翻了船我们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刘老师这个解释有点儿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意思:所谓偶然事件其实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我们了解不到导致这个事件的所有成因,所以它才“看似”偶然。】
问者曰:“子之言数存而势生,非天也,天果狭于势邪?”答曰:“天形恒圆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动而不已,非势之乘乎?今夫苍苍然者,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还于卑小;一乘其气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顷,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耶?吾固曰: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天与人,万物之尤者耳。”【还有人问:“你那么看重数和势,却不拿老天当回事,天的作用难道还比不上势吗?”我的回答是:“天的形状一直都是圆的,颜色一直都是青的,天运动规律我们都测得出来,所以说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是数;天一直那么高高在上,一直运行不止,这就是它的势。天的运动也无非在于数和势罢了。我一再说:万物都是‘交相胜,还相用’的。爱默生不是有一首寓言诗么,说大山看不起小松鼠,松鼠不服气,说:‘我虽然背不起一座森林,可你也磕不了一枚核桃。’”】
问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数,彼无形者,子安所寓其数邪?”答曰:“若所谓无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为体也不妨乎物,而为用也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今为室庐,而高厚之形藏乎内也;为器用,而规矩之形起乎内也。音之作也有大小,而响不能逾;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逾。非空之数欤?夫目之视,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所谓晦而幽者,目有所不能烛耳。彼狸、狌、犬、鼠之目,庸谓晦为幽邪?吾固曰: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耶?”【提问题的人接着问:“就算你说的对,天因为有形体存在而逃脱不了数的限制,那么,对那些无形的东西你又怎么用你的数来作解释呢?”我的回答是:“你所谓的无形的东西,是不是空啊?空这个东西也是有形体的,只不过它的形体要依附其他东西而存在。一间屋子,里边是空的,这是四四方方的空;一只杯子,里边是空的,这是圆柱体的空。不管你说什么空,就照我这个说法自己推理好了。难道天地之内真有无形的东西存在吗?没那回事!古人所谓的‘无形’,其实是‘无常形’,也就是没有固定的形状,依附在物体上也就现了形了。所以,你所谓的无形的东西也一样逃不了数的限制。”】
天论(下篇)
或曰:“古之言天之历象,有宣夜、浑天、《周髀》之书;言天之高远卓诡,有邹子。今子之言,有自乎?”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今夫人之有颜、目、耳、鼻、齿、毛、颐、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夫肾、肠、心、腹;天之有三光悬寓,万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重为轻始。两位既仪,还相为庸。嘘为雨露,噫为雷风。乘气而生,群分汇从。植类曰生,动类曰虫。倮虫之长,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纲或坏,复归其始。尧、舜之书,首曰‘稽古’,不曰稽天;幽、厉之诗,首曰‘上帝’,不言人事。在舜之廷,元凯举焉,曰‘舜用之”,不曰天授;在殷高宗,袭乱而兴,心知说贤,乃曰‘帝赉’。尧民知余,难以神诬;商俗以讹,引天而驱。由是而言,天预人乎?”【还有人问:“古时候研究天的问题有三大学派:宣夜、浑天和《周髀》,最著名的专家有个叫邹衍的,你刘禹锡师承哪家哪派啊?”——我先替刘老师解释一下,所谓“宣夜”,大体是说天是个真空的东西,日月星辰都漂浮在上边,靠气来推动;“浑天”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就是说天像个鸡蛋,地就是鸡蛋黄,被天包着;《周髀》是个书名,这书主张的说法叫“盖天”,大家可能更熟悉,你找一个四方的烟灰缸,拿个碗扣在上边,这个碗就是天,烟灰缸就是地,“天圆地方”就是从这儿来的。邹衍是和孟子同时代的一位大学者,有个外号叫“谈天衍”,是说他是位研究天的专家,对了,我以后也可以给自己起个外号叫“谈《易》熊”,拿这个外号出去招摇一定很牛气。——我解释完了,刘老师该出来回答问题了:“哈哈,我老刘没师承,无门无派!我的理论不是跟他们学来的,是自己推理推出来的。但凡‘入乎数’,也就是有规律的东西,都可以小中见大,我们从人来推天很容易推得出来。人长着五官,五官之本在于内脏,天上挂着日月星辰,日月星辰之本在于山川五行,清澈的东西来自于溷浊之物,轻微的东西来自于厚重之物,而溷浊、厚重的就是地,清澈、轻微的就是天,天和地各就各位,互相发生作用,产生了风雷雨雾,产生了植物、动物。”——还有一点需要我来替刘老师解释一下。有谁注意到没有,刚才刘老师说“日月星辰之本在于山川五行”,提到了“五行”,可这个“五行”怎么感觉上没有相生相克的意思啊?其实呢,“五行”最早的出处是《尚书·洪范》,原本是个分类的概念,所谓相生相克那都是后人附会上的。给世界万物分成几个大类,这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都是有过的,古希腊好几位哲学家都思考过万物本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基本物质构成了世界万物?佛教讲的“四大皆空”,这个“四大”,也是物质的基本分类。——我的话讲完,刘老师继续上课:“在天和地产生的所有生物里,人是脑子最好使的,能和天各擅胜场。人建立了人类社会的纲纪,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看到一种显著的现象:尧舜时代是上古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书开头就说‘稽古’,不说‘稽天’。”——还得打断一下刘老师。他这里说的“那时候的书”是指《尚书》里最古老的那几篇文献,据说是尧舜时代的,刘老师很当真,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东西不大当得真的。还有这个“稽古”,是那些文献里开头的用语,本来是四个字“曰若稽古”,就这么四个字,历代无数人考证研究也弄不清个所以然,我们就简单把它当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好了。——刘禹锡接着说:“到了周幽王和周厉王这两位暴君的时代,文献上一开篇就谈‘上帝’了,不讲人事了。在舜圣人的政府里,好干部得到提拔,说这是舜提拔他们,不说职位得自天授。商王武丁是个有为之君,看傅说有能耐,想重用他,于是就假装说上帝托梦给自己,让自己提拔傅说。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即位的时候接的是个烂摊子,不得不拿上帝糊弄人。道理很清楚了吧,在好世道里,‘天’这个字的使用频率就少;在坏世道里,领导只好拿天命来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受了不公正待遇也只有哭天抢地这一条路好走。天,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刘禹锡这《天论》三篇算得上唐代讨论天人关系的重头文章,是从柳宗元的《天说》生发来的。这个话题从韩愈到柳宗元,再到刘禹锡,还没完,柳宗元看了《天论》三篇之后,很不领情,又写了一篇《答刘禹锡〈天论〉书》,很有趣:
答刘禹锡《天论》书
宗元白:发书得《天论》三篇,以仆所为《天说》为未究,欲毕其言。始得之,大喜,谓有以开明吾志虑。及详读五六日,求其所以异吾说,卒不可得。其归要曰:“非天预乎人也。凡子之论,乃《天说》传疏耳,无异道焉。谆谆佐吾言,而曰有以异,不识何以为异也。【柳宗元说:看到老刘的《天论》三篇,一开始就说什么我的《天说》没把道理说透,他要来做这个“说透”的工作。我开始还很高兴,很想看看老刘的高论,可我翻来覆去把他这老三篇看了五六天,想找出一点儿和我观点不同的地方,居然没找到。老刘写了这么多字,说实在的,一点儿自己的观点没有,全在给我的《天说》作注解呢。老刘你亏心不亏心啊,一开始语重心长的要帮我把道理说透,说什么有不同观点,哼,小心我把你这老三篇贴到“新语丝”上去!】
子之所以为异者,岂不以赞天之能生植也欤?夫天之能生植久矣,不待赞而显。且子以天之生植也,为天耶?为人耶?抑自生而植乎?若以为为人,则吾愈不识也。若果以为自生而植,则彼自生而植耳,何以异夫果蓏之自为果蓏,痈痔之自为痈痔,草木之自为草木耶?是非为虫谋明矣,犹天之不谋乎人也。彼不我谋,而我何为务胜之耶?子所谓交胜者,若天恒为恶,人恒为善,人胜天则善者行。是又过德乎人,过罪乎天也。又曰:天之能者生植也,人之能者法制也。是判天与人为四而言之者也。余则曰: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究之矣。凡子之辞,枝叶甚美,而根不直取以遂焉。【这一段都是给刘禹锡挑理的,说你老刘所谓的新观点我看也不怎么样,而且还把问题给搞复杂了,还是我的文章说得精辟,天和人互不相干,这就结了。你老刘的文章看上去枝繁叶茂的,可都说不到点子上。】
又子之喻乎旅者,皆人也,而一曰天胜焉,一曰人胜焉,何哉?莽苍之先者,力胜也;邑郛之先者,智胜也。虞、芮,力穷也,匡、宋,智穷也。是非存亡,皆未见其可以喻乎天者。若子之说,要以乱为天理、理为人理耶?谬矣。若操舟之言人与天者,愚民恒说耳。幽、厉之云为上帝者,无所归怨之辞尔,皆不足喻乎道。子其熟之,无羡言侈论,以益其枝叶,姑务本之为得,不亦裕乎?独所谓无形为无常形者甚善。宗元白。【继续批刘:你自以为高明的那个旅游的比喻更是比得不恰当,你说什么一种情况是“天胜”,一种情况是“人胜”,没道理啊!在荒郊野岭那是“力胜”,在大都会那是“智胜”,在维也纳是“力穷”,在巴格达是“智穷”,全是人的事,和天有什么关系!划船的比喻也不恰当,那都是愚民的老生常谈。周幽王和周厉王那段也说得不着调,那是老百姓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呼天抢地。你这些比喻全是瞎忽悠。嗯,到底你也算站在我这边的,我也不好意思就这么把你一棒子打死,最后无论如何也得说你一句好话。kao!想夸你还真找不着可夸的地方,那,那就这样吧,你说的那个和主题关系不大的“‘无形’其实是‘无常形’”的说法还算有几分道理,说得不错。落款:yours sincerely,宗元。】
刘禹锡后来给没给柳宗元回信我就不清楚了,老刘热脸贴了个冷屁股,让人好生同情。我把这几篇文章放到坤卦内容的结尾,也算让大家换换脑子。到现在,乾坤两卦就都讲完了,后边还有六十二卦和《易传》的其他几篇,留待以后再讲。为什么我在乾坤两卦上费了这么多笔墨呢?因为这两卦历来被认为是《周易》的门户,你把这两卦搞明白了,整个《周易》的原理也就认识得差不多了。在这本书里,我详细介绍了算卦的方法,分析了《左传》里的卦例,讲解了乾坤门户,你要把这些内容都看明白了,《周易》初级班就可以毕业了。
什么?你以为初级班毕业不算回事是么?唉,我敢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多少年的那些同道们也未必就够这个初级班的水平啊。对了,毕没毕业不是你自己说了就算的,你可以汇五千块钱工本费过来,我就给你寄去一张加盖钢印的《周易》初级班毕业证书,呵呵,有证书的算命先生身价可是不一样的哦!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这是解释为什么坤卦的爻辞会出现阳性的龙,可这个解释比没解释更让人糊涂。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说阴怀疑阳,所以一定会打起来,阴担心自己会失去阳。——这是两口子闹矛盾吧?
专家的解释多种多样,比较有说服力的是:“疑”通“拟”,“阴疑于阳”是说阴发展得和阳势均力敌了,所以阴和阳要开打。“嫌”通“兼”,“为其嫌于无阳也”是说阴要兼并阳。阴既然这么厉害,所以叫“龙”,这意思大概和“女强人”、“铁娘子”差不多。“血”是阴性的,方才说的那个阴虽然很强,但到底还是阴,所以又称之为“血”,这就是“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嗯,比较牵强,姑妄听之吧。“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是把“玄黄”当颜色来讲,天地杂糅,天是黑的,地是黄的。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不知道,也许藏着什么深奥的玄机吧?
——当然,这也许没那么多玄机,只是个很朴素的说法罢了,其实,别说天地玄黄,就是那些个阴阳啊、元气啊,或许也很朴素呢。有人就说过:“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照他的话来看,他那个时候大家所认为的阴阳无非就是寒暑季节罢了,天玄地黄也不过是个客观描述。
说这话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这句话出自他的一篇名文《天说》。——我在乾卦解说的结尾介绍了一篇李华的《卜论》,作为反面意见来参考,现在坤卦讲完,就拿柳宗元的这篇《天说》来给大家看看吧。这篇文章前后涉及到了当时三大文学巨匠:除柳宗元自己之外,还有韩愈和刘禹锡,他们之间的这场辩论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笔。
天说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竨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溲,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閒,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番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於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於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文章不长,第一段写的是韩愈问柳宗元的话:“你知道天是怎么回事吗?不知道吧,那就听我给你讲讲吧!人在倒霉的时候仰天疾呼:‘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还喊什么:‘老天爷你怎么不长眼啊!’说这种话的人都是不明白天道的。举个例子来说吧:苹果好吃吧,可如果放的时间长了,坏了,就该生虫子了;人的内循环出毛病了,就长包生疮了;木头腐烂了就生虫子,粮食放久了也长虫子。可见,东西坏了才会生虫,同样道理,元气阴阳败坏了,才生出人类来。再想想看,就说木头吧,原本就腐烂了,虫子生出来之后,木头被虫子一啃,就坏得更厉害了,如果有谁能把虫子除掉,木头一定会非常感激他的,如果有谁不但不除虫,反倒给洒上营养液,那木头非跟他急!人也一样啊,自从有了人类之后,人类又起楼、又挖沟,给河筑堤,给山剃头,对元气阴阳的破坏实在太大了。所以,对元气阴阳来说,希特勒才是好样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算不错。人倒霉了怎么能去怨天呢,天还巴不得所有人都死光光呢!”
文章第二段是柳宗元答复韩愈的话:“小韩,你丫整个儿一愤青!对社会不满是不是?不知道现在正大力提倡网络文明呢是不?人家都公开招网特了,你丫收敛收敛吧!什么叫天道,我来给你上上课。头顶上黑乎乎的那个东西,人们管它叫天,脚底下黄乎乎的那个东西,人们管它叫地,浑然在中间的就是人们所谓的元气,冬去又春来,这就是大家说的那个阴阳。这些玩意虽然个儿大,但实质上和苹果、西瓜什么的没啥区别。你削苹果吃,苹果会跟你翻脸么?所谓天地,就是大号的苹果;所谓元气,就是大个的疖子;所谓阴阳,就是大号的草木,这些东西能赏功罚过吗?会同情倒霉蛋吗?笑话!”
韩愈确实像个愤青,看看《古文观止》里收录的韩愈文章,他当年考中进士以后,在长安一耗就是三年,就好比大学毕了业来北京到处跑人才市场,三年没找到工作,这换谁谁不急啊!他托关系、走后门,接连给宰相写信,信写得无比那个,可宰相一直也没理他。韩愈做官之后路也不顺,越看社会越不顺眼,还很爱较真。要说他对老天爷较的这个真,其实也有几分道理。韩愈是非常推崇孟子的,别看和孟子隔了好几个朝代,可他自称是孟子的正宗学术继承人,儒家道统说就是从韩愈这里开始的。看过我的《孟子他说》的朋友应该知道,孟老师最好辩论,有点儿像个杠头,但那时候的辩论技术还不成熟,他老人家虽然在当时能够所向披靡,但以我们现代眼光来看,那些经典名辩里还是有若干不太严密的地方的。韩愈受孟子影响极深,把孟老师的辩论技术学到九成,可把老师的缺点也一起学来了。如果你看看孟子的类推方法,再捉摸捉摸韩愈方才那套类推,就知道他的问题所在了。
韩愈像个愤青,柳宗元更像个社会捣乱分子,他本是个有志有为的政治家,一脑子新观念,但他再强也斗不过传统势力,所以政治生活很不如意。但柳宗元是个强者,真当得起乾卦“自强不息”四个字,能在逆境中笑,很不简单。他的这篇《天说》是反驳韩愈的,其实更是和传统观念作对的。也就是说,韩愈和柳宗元在对“天”的看法上虽然都属于离经叛道,但叛法不一样,韩愈显得激愤,柳宗元显得平和。我们体会一下柳宗元的文字,似乎阴阳啊、元气啊、天玄地黄啊,都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很朴素的粗浅观感罢了,哪还有一点儿玄妙呢。《易传》讲了半天阴阳,什么“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简直就是通神之道,可经柳宗元一说,什么阴阳啊,无非就是寒来暑往而已。
柳宗元这篇文章得到了志同道合的刘禹锡的赞赏。刘禹锡大家不陌生吧,《陋室铭》的作者,大家读他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可是比喻的说法,刘禹锡其实是不大拿仙啊、龙啊当回事的。
话说刘禹锡读着柳宗元的《天说》,虽然觉得写得很好,可遗憾的是,文章太短了,没把问题说透。刘先生一激动:我来接着写,你那只是篇小随笔,我这才是够格发在一级刊物上的学术论文。
刘禹锡写的这篇学术论文叫做《天论》。看看,从“天说”到“天论”,发展到现代,就有了“天意”、“天成”还有其他“天”字打头的北京那些小商品批发市场。
天论(上篇)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躥介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世上讨论“天”的问题的大体有两派,一派认为老天爷是我们大家在天上的老大,管着我们;另一派认为天就是大自然,既没头脑也没心没肺。我的朋友柳宗元最近写了个《天说》来反驳韩愈的观点,小柳文章写得还不错,就是嫩了点儿,比较偏激,没把问题谈透。所以还得我老刘亲自出马,写这篇《天论》,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都讲清楚。】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但凡有形的东西都不是全能的。天,是有形之物中最大的;人,是动物里边最牛的。有些事天能干可人干不了,也有些事人能干可天干不了,所以说,天和人各有所长。——刘禹锡这里提到的“天与人交相胜”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命题。】
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的规律是生养万物,它能使万物强壮,也能使万物衰弱;人不一样,人是搞法制的,要明辨是非。】
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眊,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爇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竨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这段具体来说天怎么工作,人又怎么工作。天用四季轮回来调节万物的生老病死,还让生物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看,刘禹锡虽然没研究过《进化论》,可早就知道“气雄相君,力雄相长”的道理。——人玩的是礼义,尊老爱幼,表彰好人,惩罚坏蛋。】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种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人比天强在哪儿呢?就强在法。在一个公正严明的法治氛围里,是非明确,赏罚也明确。如果依法受赏,就算你已经高官厚禄不在乎那点儿小钱,你也理直气壮地接受奖励,为什么呢,因为你做了好事必然就要受赏;如果你做了坏事,就算是对你抄家灭门,你也得认,为什么呢,因为你做了坏事,必然就要受罚。在这样一个公正严明的法治社会里,天能做什么呢?人们也就是在祭祀仪式和颁布历法的时候才会和天发生一点儿走走过场的关系。人如果做好事就会获得好处,做坏事就会受到惩罚,谁还会把老天当回事呢?——刘禹锡这话说得很是一针见血,“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我们想想,如果窦娥能受到公正审判,她还会在刑场上悲愤地呼唤苍天么?如果古代社会能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会有那么多人要靠练功“接地气”什么的去治病强身么?】
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僯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如果法治社会出毛病了,不再那么公正严明了,做好事不一定受赏,做坏事不一定受罚,十个劳模里塞了两个坏蛋,十个死刑犯里插着三四个无辜的人。大家看到这些情况就疑惑了:怎么会这样呢,没道理啊,这难道是天意吗?造假可以赚大钱,花钱就可以摆平执法机关,这种时候,天命之说就开始小有市场了。】
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夫实已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余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这段是个总结归纳。法治败坏的时候,享福的大多都是坏蛋,受苦的大多都是善良之人,哪还有正义,哪还有公理,人要是到了窦娥那份上,除了呼天喊地还能做什么呢?还能指望什么呢?所以说,天能做的是生养万物,人能做的是治理万物,人类社会越是缺乏治理,人们就越是看不懂这世间的道理,也就越来越仰赖苍天了。小韩和小柳都是以个人体会来阐释天人规律,这是不严谨的,个案不能说明普遍规律。嗯,要像我老刘这么研究分析才严谨。】
天论(中篇)
或曰:“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其理微,庸使户晓,盍取诸譬焉。”【有人说:“你讲的这套‘天与人交相胜’的道理太深奥了,你要真想让我们明白,最好打个比方,讲得通俗一点儿。”——刘禹锡这人不错,知道讲道理要讲通俗了才好,从这层意思上说,刘老是我的老前辈。】
刘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吾固曰: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幸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也已。”【刘老师自问自答:“打个比方有什么难的,你知道旅游是什么回事么?好比我们一伙人组团旅游,到了荒郊野岭什么的,需要大树上摘果子,深潭里取水,谁体格好谁就占便宜,哪怕你有钱钟书那么大的学问,这时候一点儿辙也没有;可如果到了大城市,想到市政府食堂混口饭吃,胳膊再粗也不管用了。如果是去维也纳,即便在乡下也如同在大城市一般,靠的是彬彬有礼;如果在战火中的巴格达,虽然是大城市也如同在荒原,得靠丛林法则来找吃的。这道理很清楚明白吧?”】
或者曰:“若是,则天之不相预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瀐、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风之怒号,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溯洄,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亦人也;适有覆而胶,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可以沃日;车盖之云,可以见怪。恬然济,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可能还有人问:“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天不会帮人什么忙,那古人为什么常常说天呢?”我的回答是:“这就和行船的道理一样。如果是在公园的人工湖里划船,你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就算有翻船的,人们也不会把翻船的原因归到老天头上;可你如果是在黄河壶口瀑布或者长江瞿塘峡划船,人力能控制的因素就很有限了,船没翻得谢天谢地,船翻了那叫天不作美。”】
问者曰:“吾见其骈焉而济者,风水等耳。而有沉有不沉,非天曷司欤?”答曰:“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一以沉,一以济,适当其数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生,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故人得以晓也;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犹伊、淄之覆也。势有疾徐,故有不晓耳。”【还有人问:“你的说法有些道理,可怎么解释那些一起行船却一个沉、一个不沉的情况呢?”这也很简单,告诉你吧:“水和船是两种东西,作用在一起,其间有数有势。”——我来解释一下刘老师的话,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看似很玄妙的概念:一个是“数”,一个是“势”,不少算命先生常说这两个词,其实在刘禹锡这里,“数”就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势”就是指事物发展的趋势,还有一点儿“惯性”的意思。好了,接着听刘老师讲。——“数和势一起作用,势这东西是依附在物体上的,物体运动得快,它的势就强,运动得慢,它的势就弱。船划得慢也可能会翻,但它是怎么翻的,我们看得明白;船要是太快,以每小时二百公里的高速在壶口瀑布一带行进,势很疾,翻了船我们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刘老师这个解释有点儿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意思:所谓偶然事件其实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我们了解不到导致这个事件的所有成因,所以它才“看似”偶然。】
问者曰:“子之言数存而势生,非天也,天果狭于势邪?”答曰:“天形恒圆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动而不已,非势之乘乎?今夫苍苍然者,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还于卑小;一乘其气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顷,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耶?吾固曰: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天与人,万物之尤者耳。”【还有人问:“你那么看重数和势,却不拿老天当回事,天的作用难道还比不上势吗?”我的回答是:“天的形状一直都是圆的,颜色一直都是青的,天运动规律我们都测得出来,所以说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是数;天一直那么高高在上,一直运行不止,这就是它的势。天的运动也无非在于数和势罢了。我一再说:万物都是‘交相胜,还相用’的。爱默生不是有一首寓言诗么,说大山看不起小松鼠,松鼠不服气,说:‘我虽然背不起一座森林,可你也磕不了一枚核桃。’”】
问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数,彼无形者,子安所寓其数邪?”答曰:“若所谓无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为体也不妨乎物,而为用也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今为室庐,而高厚之形藏乎内也;为器用,而规矩之形起乎内也。音之作也有大小,而响不能逾;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逾。非空之数欤?夫目之视,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所谓晦而幽者,目有所不能烛耳。彼狸、狌、犬、鼠之目,庸谓晦为幽邪?吾固曰: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耶?”【提问题的人接着问:“就算你说的对,天因为有形体存在而逃脱不了数的限制,那么,对那些无形的东西你又怎么用你的数来作解释呢?”我的回答是:“你所谓的无形的东西,是不是空啊?空这个东西也是有形体的,只不过它的形体要依附其他东西而存在。一间屋子,里边是空的,这是四四方方的空;一只杯子,里边是空的,这是圆柱体的空。不管你说什么空,就照我这个说法自己推理好了。难道天地之内真有无形的东西存在吗?没那回事!古人所谓的‘无形’,其实是‘无常形’,也就是没有固定的形状,依附在物体上也就现了形了。所以,你所谓的无形的东西也一样逃不了数的限制。”】
天论(下篇)
或曰:“古之言天之历象,有宣夜、浑天、《周髀》之书;言天之高远卓诡,有邹子。今子之言,有自乎?”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今夫人之有颜、目、耳、鼻、齿、毛、颐、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夫肾、肠、心、腹;天之有三光悬寓,万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重为轻始。两位既仪,还相为庸。嘘为雨露,噫为雷风。乘气而生,群分汇从。植类曰生,动类曰虫。倮虫之长,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纲或坏,复归其始。尧、舜之书,首曰‘稽古’,不曰稽天;幽、厉之诗,首曰‘上帝’,不言人事。在舜之廷,元凯举焉,曰‘舜用之”,不曰天授;在殷高宗,袭乱而兴,心知说贤,乃曰‘帝赉’。尧民知余,难以神诬;商俗以讹,引天而驱。由是而言,天预人乎?”【还有人问:“古时候研究天的问题有三大学派:宣夜、浑天和《周髀》,最著名的专家有个叫邹衍的,你刘禹锡师承哪家哪派啊?”——我先替刘老师解释一下,所谓“宣夜”,大体是说天是个真空的东西,日月星辰都漂浮在上边,靠气来推动;“浑天”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就是说天像个鸡蛋,地就是鸡蛋黄,被天包着;《周髀》是个书名,这书主张的说法叫“盖天”,大家可能更熟悉,你找一个四方的烟灰缸,拿个碗扣在上边,这个碗就是天,烟灰缸就是地,“天圆地方”就是从这儿来的。邹衍是和孟子同时代的一位大学者,有个外号叫“谈天衍”,是说他是位研究天的专家,对了,我以后也可以给自己起个外号叫“谈《易》熊”,拿这个外号出去招摇一定很牛气。——我解释完了,刘老师该出来回答问题了:“哈哈,我老刘没师承,无门无派!我的理论不是跟他们学来的,是自己推理推出来的。但凡‘入乎数’,也就是有规律的东西,都可以小中见大,我们从人来推天很容易推得出来。人长着五官,五官之本在于内脏,天上挂着日月星辰,日月星辰之本在于山川五行,清澈的东西来自于溷浊之物,轻微的东西来自于厚重之物,而溷浊、厚重的就是地,清澈、轻微的就是天,天和地各就各位,互相发生作用,产生了风雷雨雾,产生了植物、动物。”——还有一点需要我来替刘老师解释一下。有谁注意到没有,刚才刘老师说“日月星辰之本在于山川五行”,提到了“五行”,可这个“五行”怎么感觉上没有相生相克的意思啊?其实呢,“五行”最早的出处是《尚书·洪范》,原本是个分类的概念,所谓相生相克那都是后人附会上的。给世界万物分成几个大类,这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都是有过的,古希腊好几位哲学家都思考过万物本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基本物质构成了世界万物?佛教讲的“四大皆空”,这个“四大”,也是物质的基本分类。——我的话讲完,刘老师继续上课:“在天和地产生的所有生物里,人是脑子最好使的,能和天各擅胜场。人建立了人类社会的纲纪,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看到一种显著的现象:尧舜时代是上古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书开头就说‘稽古’,不说‘稽天’。”——还得打断一下刘老师。他这里说的“那时候的书”是指《尚书》里最古老的那几篇文献,据说是尧舜时代的,刘老师很当真,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东西不大当得真的。还有这个“稽古”,是那些文献里开头的用语,本来是四个字“曰若稽古”,就这么四个字,历代无数人考证研究也弄不清个所以然,我们就简单把它当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好了。——刘禹锡接着说:“到了周幽王和周厉王这两位暴君的时代,文献上一开篇就谈‘上帝’了,不讲人事了。在舜圣人的政府里,好干部得到提拔,说这是舜提拔他们,不说职位得自天授。商王武丁是个有为之君,看傅说有能耐,想重用他,于是就假装说上帝托梦给自己,让自己提拔傅说。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即位的时候接的是个烂摊子,不得不拿上帝糊弄人。道理很清楚了吧,在好世道里,‘天’这个字的使用频率就少;在坏世道里,领导只好拿天命来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受了不公正待遇也只有哭天抢地这一条路好走。天,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刘禹锡这《天论》三篇算得上唐代讨论天人关系的重头文章,是从柳宗元的《天说》生发来的。这个话题从韩愈到柳宗元,再到刘禹锡,还没完,柳宗元看了《天论》三篇之后,很不领情,又写了一篇《答刘禹锡〈天论〉书》,很有趣:
答刘禹锡《天论》书
宗元白:发书得《天论》三篇,以仆所为《天说》为未究,欲毕其言。始得之,大喜,谓有以开明吾志虑。及详读五六日,求其所以异吾说,卒不可得。其归要曰:“非天预乎人也。凡子之论,乃《天说》传疏耳,无异道焉。谆谆佐吾言,而曰有以异,不识何以为异也。【柳宗元说:看到老刘的《天论》三篇,一开始就说什么我的《天说》没把道理说透,他要来做这个“说透”的工作。我开始还很高兴,很想看看老刘的高论,可我翻来覆去把他这老三篇看了五六天,想找出一点儿和我观点不同的地方,居然没找到。老刘写了这么多字,说实在的,一点儿自己的观点没有,全在给我的《天说》作注解呢。老刘你亏心不亏心啊,一开始语重心长的要帮我把道理说透,说什么有不同观点,哼,小心我把你这老三篇贴到“新语丝”上去!】
子之所以为异者,岂不以赞天之能生植也欤?夫天之能生植久矣,不待赞而显。且子以天之生植也,为天耶?为人耶?抑自生而植乎?若以为为人,则吾愈不识也。若果以为自生而植,则彼自生而植耳,何以异夫果蓏之自为果蓏,痈痔之自为痈痔,草木之自为草木耶?是非为虫谋明矣,犹天之不谋乎人也。彼不我谋,而我何为务胜之耶?子所谓交胜者,若天恒为恶,人恒为善,人胜天则善者行。是又过德乎人,过罪乎天也。又曰:天之能者生植也,人之能者法制也。是判天与人为四而言之者也。余则曰: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究之矣。凡子之辞,枝叶甚美,而根不直取以遂焉。【这一段都是给刘禹锡挑理的,说你老刘所谓的新观点我看也不怎么样,而且还把问题给搞复杂了,还是我的文章说得精辟,天和人互不相干,这就结了。你老刘的文章看上去枝繁叶茂的,可都说不到点子上。】
又子之喻乎旅者,皆人也,而一曰天胜焉,一曰人胜焉,何哉?莽苍之先者,力胜也;邑郛之先者,智胜也。虞、芮,力穷也,匡、宋,智穷也。是非存亡,皆未见其可以喻乎天者。若子之说,要以乱为天理、理为人理耶?谬矣。若操舟之言人与天者,愚民恒说耳。幽、厉之云为上帝者,无所归怨之辞尔,皆不足喻乎道。子其熟之,无羡言侈论,以益其枝叶,姑务本之为得,不亦裕乎?独所谓无形为无常形者甚善。宗元白。【继续批刘:你自以为高明的那个旅游的比喻更是比得不恰当,你说什么一种情况是“天胜”,一种情况是“人胜”,没道理啊!在荒郊野岭那是“力胜”,在大都会那是“智胜”,在维也纳是“力穷”,在巴格达是“智穷”,全是人的事,和天有什么关系!划船的比喻也不恰当,那都是愚民的老生常谈。周幽王和周厉王那段也说得不着调,那是老百姓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呼天抢地。你这些比喻全是瞎忽悠。嗯,到底你也算站在我这边的,我也不好意思就这么把你一棒子打死,最后无论如何也得说你一句好话。kao!想夸你还真找不着可夸的地方,那,那就这样吧,你说的那个和主题关系不大的“‘无形’其实是‘无常形’”的说法还算有几分道理,说得不错。落款:yours sincerely,宗元。】
刘禹锡后来给没给柳宗元回信我就不清楚了,老刘热脸贴了个冷屁股,让人好生同情。我把这几篇文章放到坤卦内容的结尾,也算让大家换换脑子。到现在,乾坤两卦就都讲完了,后边还有六十二卦和《易传》的其他几篇,留待以后再讲。为什么我在乾坤两卦上费了这么多笔墨呢?因为这两卦历来被认为是《周易》的门户,你把这两卦搞明白了,整个《周易》的原理也就认识得差不多了。在这本书里,我详细介绍了算卦的方法,分析了《左传》里的卦例,讲解了乾坤门户,你要把这些内容都看明白了,《周易》初级班就可以毕业了。
什么?你以为初级班毕业不算回事是么?唉,我敢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多少年的那些同道们也未必就够这个初级班的水平啊。对了,毕没毕业不是你自己说了就算的,你可以汇五千块钱工本费过来,我就给你寄去一张加盖钢印的《周易》初级班毕业证书,呵呵,有证书的算命先生身价可是不一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