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口诀释义
神凝意静。不僵不拙。自然合度。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
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论练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会全失灵气。练拳难得宏验。打手肇失败之机。皆为病之在己。故我内家以精神为第一条件第一原则。深意。
意静。头脑冷静。不可心浮气急。若此。必致四肢失灵。反应失常。伏失败之朕兆。切切当心在意。置敌人于己意之完全监视中。才能置敌于己控制中。
沉稳。沉稳虽为轻快相对之词。如欲能轻快。但必从沉稳中下过功夫。否则不能至轻灵之境。所谓轻快乃谓临敌每觉游刃有余的轻灵。而不是燥急而言。这两者是显然有别的。
要求神凝意静。必当在沉稳中见得功夫。万不可浮燥。而这个缓字。不要当作慢得错过机会讲。乃是在缓中以求发现机会。自然可免缓不济急之弊。
松静。因有沉缓之教。则易导致凝滞不活之失。务求每一关节。每一肌肉。都能松透。以精神照顾原则。如汤泼雪。须毫无拙力之渣滓存在。能致此。方能关节灵活。反应灵敏。不呆不滞。关防的紧。间隙全无。不予敌人可乘之机。反能在敌身信手拈来妙招即得。若非松净之妙。则何能致此。
不僵。内家练法要求意静而沉稳。但不可故作僵尸跳舞之状。此弊也。以致不能达灵活松透之妙。举凡虚实不分。开合不明。向背不知。皆有此病。其间大病。端在身手有无灵气耳。
不拙。拙的病。因其用力。所以见拙了。要知内家拳跟一般拳术大相径庭。不懂内家才妄自用力。用力便是等于离弃内家了。内家拳所用之力。不是普通拙力。而是用经过琢磨教育的纯劲。若开始入门便师心自用。不肯抛下笨力。岂能够把内家拳学好。
自然。活动要领。务求适应身体之自然。以腰脊为发动全身的枢纽。凡是不根据自然原则之拳法。直如谴人背负牛轭。徒施折磨。徒增劳苦。内家拳虽是以全身运动与技击为目的的一种活动。然其开合进退。升降浮沉。都是力求谋合自然原则。求身心能力的再发展。
合度。谚语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练拳的效果问题。都受谚语支配的。练拳的效果问题。乃是遵守原则的准确性的问题。而交手的胜负。乃是接劲取招的精确程度。这两者必求合度。此也是拳术精奇的核心。余足难足与论。较手本是一件非常直接的竞争活动。生物论之法则。曰。最适者生存。文明社会不以战斗为生存手段。然缩小范围。胜败问题既合度问题。适者恒操胜算。因为搏斗运动中的技巧问题。实际上就等于从事者的身躯手足之位置。用劲的大小。取法的上下。等等的求适问题。平时练拳。须不断的校正自己。明显地为这个目的而预备。就在这个适字上下功夫。要问胜不胜。先问自己合不合。故应在合度的原则下求磨练。
相续勿断。后四句诀曰。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可纳之于一连相续勿断四字。初习拳时。须一笔一划。一呼一吸。一招一式。厘然分明。不宜有丝毫不明之处。不得有丝毫不匀之处。然而习拳久久。一笔一划的妙处。均已讲究到了。已能百骸皆松。透体的玲珑。此际要求。内须内劲贯穿。外须首尾一贯。衔接完善。如环无端。一套拳乃是一个动作。以达化生莫测。运用灵妙之效。端在能轻灵柔顺。始能相续勿断。故平时下功夫。能作到相续勿断。乃能施之于人。一招不灵。既换他招。招招相续。滚滚而去。右实左已沓。左实右已沓。有上便有下。有下便有上。处处是引招。处处是实招。处处不见真力。处处是罗敌陷阱。皆依敌而为。毫不须自作主张。更用不着丝毫拙力。此长拳所以为长拳也。昔年刘草堂先生之艺甚得真传。戚继光闻其名。效刘备三故茅庐故事。请之入幕。后刘草堂先生感其诚意。在戚之舟山公署盘恒数日。教以拳法。并授以诀曰。不犯招架。一动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草堂先生晚年自课其弟子。则喜用。长拳一上便没有停。
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无打有。力求不顶。力求不丢。欲丢先顶。欲顶先丢。
吞吐为术。消化为能。极虚至静。所向无敌。
接近。拳到面前。自当谋求应敌之道。求退求逃是退不了也逃不了。要取胜。先须把人站定。要讨巧。便当在敌人身体与用力的死角中讨巧。此为最安全。最舒服之处。亦既为打击敌人至便捷之处。若依我内家拳法。必须近身。以我身手与敌身手相接相粘中。找出奥妙来。因为必籍近身。方法了解敌来力的顺逆。而捕捉利用之。通常应敌,未接敌时须用眼耳照顾全局。既以接敌不等眼耳之作用。而灵感。曰听劲。知敌虚实。测敌顺背。随听随用。大见威能。故近身为打法原则之始。
粘贴。凡相搏。必籍手足功能为主。外家出手。急进速退。招来定必险。但是惧畏不得。不论对方为何等功夫。一经我粘住。上则随之上。则下进。下则随之下。则上取。左随则右出。右随则左攻。形成一道攻守兼备的机动的墙。不论敌人多狠。均难得逞。以手化敌乃是我第一道门户。手化不得干净。敌力及身。乃讲究身法。随腰走化。此乃第二层化护功夫。有此二道。方保万全。然皆是粘贴功夫。非强接硬顶。故遇敌来时。我接之以身手。皆不可硬。初需延长时间空间。然后主宰之。故首先需能接住敌劲。敌发劲如掷球。我接劲如接球。我如硬接。敌力强必伤我。双力相等必相伤。我何能利用。不可失之先。不可失之后。此乃时间之恰当。不可失之粗。不可偏之细。此乃用劲之恰当。不可失之上。不可失之下。此乃位置之恰当。有此三者之讲究。至为精密。方臻准确有效。此乃穷年累月之功夫。不可以一日得之者。故粘贴原则。不仅消极地听敌之盈虚消息。实际上既听既用。既化既发。均在此原则中要求得之。
不丢。接近者。粘贴者。不丢者。皆是同一原则之多方面之说明与引伸。句句皆有价值。毋得忽视。不论何等强敌。一经粘上。既入我控制圈内。如蜻蜓投蛛网。愈挣扎愈不得逞。
故既经我粘上。既不可再丢掉。我欲图还击方始不用远求。近取既得。最易丢之时。乃敌突然退缩。或敌猛力将我推出。或我自己松懈战态。这样。必与敌形成攻击机会。敌既离身。我之识力识机之特长。较难发挥。前辈教人有。逢丢必打之戒。意既敌欲进不得。必作他图。其之缩回。我当紧随敌打。可收借势之效。与同时摧毁欲图振作之攻势。前辈人所谓。吾艺胜敌功夫。全在不丢上做来。
不顶。敌之力来。我以力抗。我力强。敌力弱。则敌力溃败。如敌力强。我力弱。则我力溃败。此乃二牛角力也。不关技巧。吾艺所谓乃以小力胜大力。以少动胜多动。以沉细之妙用。其中要领。首戒有丝毫顶抗之意。若有顶抗之意存在。又何能达消化吞吐之妙用。能吞然后能化于无形。能吞后方能吐远。先吞进。或顺势后化。先吞进后吐出。二种效应。总在吞字上得来。吞既不顶。顶了便在口牙之外。便无从吞起。乃真是自破机关。好顶之徒。皆未识吾艺之奇也。不能柔化自身之劲。皆不足言内家。
丢顶互用。先己有不顶不丢之教。莫将其变成死的要术。欲丢先顶。欲顶先丢。此乃黄金不卖之口诀。此为虚实变化之法也。引敌之妙诀。令敌无法捉摸我真力。虚虚实实。必待功夫纯熟。方能运用的妙。
因敌成势。吾艺应敌。不在乎我身上有多少必胜条件。而在乎我应敌中捕捉敌自已形成之败象而扩大其效果。故内家拳善者。往往不见其身体特长。而竟能胜人。其原因在此。岂是本身独立情况下的优异。而是敌我消融的综合因素。因敌如何我如何。而非我如何敌如何。也就是说我心中不可先立个如何打人的主意。其妙其奇。全在因敌制敌。
以逸待劳。此乃体力经济原则之运用。不善敌者。咬牙切齿。剑拔弩张。发竖须翘。蹬脚攒拳。未及应敌。其紧张程度足以消殆其体力。以逸待劳者。我必当蓄养间逸冷静之气。此既谓安静之精神状态。达于四表。无肌肉之紧张。而后因敌施为。方得有济。
以静制动。以战略言。以静制动为守势。在战术手段上讲。一方面乃是力的经济原则的另一说明。一方面是前述的因敌成势原则的运用法则。且须注意我艺在未动时以静制动。在已动以后则以少动制多动。乃非死寂的不动。而讲求动得当。如动不当。不如无动。
因之我能静。愈能诱敌欺来。我不论何境。均须从容沉静。敌欲动。我欲须静。敌愈急我愈须沉。敌愈力猛。而我劲愈须柔。能以忽 丝 毫 厘之时间与空间之延长。以尽消敌力。我胜算愈坚。
以柔克刚。若明以静制动之理。便不难了解柔克刚宗旨。我既有不顶原则。复有静制动法。当可产生以柔克刚效果。刚的功境。其境界极为有限。人之劲力不刚。且能胜过机械。昔者机械之用。以济刚之不足。希图刚则有以过之。可见过人之刚者。物也。而非人之自化物焉。昔年人之练各种功夫。欲图化身为物之刚。则失人之本旨矣。而柔则可以无限。其境甚高。达至最后。其精神诣天地之容物。其大莫能侮矣。
恒见多年练功之辈。一把天生拙力总不肯抛下。不信无力打有力之教。总不能升堂入室。致柔之法。乃在抛下天然拙力。如此锻炼陶铸。方能登堂真正无上利器。君不见水之柔下手。手脚践之搏之。未曾见抗。待其聚集成势。足以荡屋宇。倒城坦。柔之用。只待形成倾势。何力不屈服于我。然柔之功夫甚深。非苦学思之士。不能得其深诠。吾人生活于宇宙。宇宙亦积聚而成。消暴力于无形。至大而无朋。未曾见其形也。
以无打有。无本不能打有。但无能化有。此有乃新生成之有。非本有之有。敌之有。及固有之有。为实有。我本无有。借敌而有。
当我接敌之际。我所有者神也。而不以有力。我无。则敌落空。且无法知我。我能知敌。敌谓神龙出没。其踪难测。此精妙。不可不深思详究。
尚精神不能尚体。相打拉下架子。乃中西传统成法。本来无可怪言。因为畜生打架。都是先拉架式。人本从畜生中来。自难免怒形于色。力形于身。图恐吓敌人。或自鼓其勇耳。然皆不符合内家本旨。内家主张随手採招。信手拈来。无迹象中取人。此艺中之上艺也。
吾内家教人。以原则至上。所谓拳艺乃是意。学拳习艺。根本实务。乃透澈原则。伺明原理也。而后乃能从中演绎基本动作法出来。所谓基本动作。既运用手足于身体各处之基本要求。能此得全宗旨。
吾内家拳不以形象为重。所重者为何。乃在人身发力之知识。术语谓。识力知机。这是一个基点。
懂劲之焉学。无以言语相授。事关力学体验。慧心敏思。
所向无敌。此语莫作整体打法的效果解。乃诀中之要也。无敌云者。乃敌人之真虚之处。我之无人之境也。可以长驱直入。前言不顶者,不打敌之有也。今言所向无敌者。以禅语曰。主人翁不在家也。亦既敌之意与力空出。此我当用力之处。不须犹豫。勿失良机。
若无理解。则不能握其机巧。若无功夫。理解必成空疏。必待身授,可始亲切。
内家拳训诫
内家拳本意
内家拳之为者。本以柔胜刚之谓也。则虽赤手空拳。而无刚不摧。敌虽有大力。无不披靡。
精研斯术。不仅为备非常。应急变。更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为人生切身学问。日久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也。
胜强敌之道
遇任何强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着不乱。乃能举动得当。气定神全。于此既先胜一着。
于平时。便需时时静观默察。以参证原则。若能融汇要诀。通解其义。则寡可胜众。弱能胜强。比如泛舟于海。乘者虽多。唯司舵驾船者一人。以足可定全船之方向。
吾之精详技艺。犹司舵操纵船只。成竹在胸。此岂多寡数量上之比较。单寡胜众。以弱制强。乃存乎此。
艺无止境
我技虽佳。然必有胜我之人。高于我者。当以师礼事之。取其所长。补吾所短。于是我技益进。岂足为贬。传之后进。吾道益宏。既或造诣独精。高出流俗。亦不能自满。艺无止境。学问无涯。岂可自堵前程。
柔静为先
习艺之时。必宜潜心体会。若行蛮力。绝不得窍诀。而须心如垂柳。意随流水。四肢轻灵。中节作主。若能如此。则能捕捉好机。刹那发劲。捷如闪电。虽四两之力。亦可拨倒千斤。
神气布满
人之能者。谚称三头六臂。然必须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则此手动而余手皆弛。手多亦或无用。我如神气布满身。全身灵劲。毫无间隙。人发而不能制我。我发而既能制人。皆赖神气布满之功。
流行勿断
气与体中有阴阳。其动曰阳,其静曰阴。内家拳虽专重气之使用。然为无形物。无迹象可寻。实则存我体中。气之既分阴阳。若养之不当。便生弛挠之憾。平常安坐时之心气。漫漫然为镇定无事之态。动时若神志升夺。损其平常镇静安养之气。此未得艺也。
昔日先辈教人。务先使养自己方寸之气。使外物不能动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则任何活动元气充足。无缺损之处。起居动静。真气沛然。至此方是真传。
身神统一
设眼前有某物。欲取之主意一起。手乃前出。是既意通于气。故欲使用此物。又须力焉。力之所出。乃气之所集。气之所通。亦力之所集。气力非二物也。由意集气使力者。方得顺遂称心。若力先出。便是颠倒主奴。为害甚多。故吾平日。务当舍弃其力,而练其气。只求气之使用顺遂得体。则任何人固有之力。得应其事而随其量出焉。
无我之心
敌欲攻我。任其用何种进攻之势与恐吓。我心仍木然无所动。一若无与人争胜者。其心既正大光明。其气亦整暇不迫。从容得体。故恒占胜。
不动心
所谓不动心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之谓也。心有所而不移。则真气充塞全身。视白刃而不见。闻枪炮而不撼。外物勿扰。独立不惧。以如斯之心胆。运用所学。若行所无事。大敌当前。亦不见怯返顾。斯真能不动心者也。
平日多近白刃。使之熟稔无畏。并卧于中野。宿于深山。人迹罕至之地。潜居修炼。其所成就。必能宏远博大。岂流俗可比。
近世之治术者,多以手足为艺。徒取眩目。无复精蕴。我齐当矫其弊。必求入于不动心之境。勿徒尚空义。方谓得术之奥艺。
有胆始有力
凡武术以胆为第一。无胆力既无克敌致胜之心。恐怖既充于中。肢体便滞于外。为敌制造优势焉。故胆力强者。恒操胜算。自来成例较多。当宜练胆。
沉着虚静
武术一道。心急者败。诚能不动心。则敌之进攻。我静以待之。若心急气浮。则不但难以破敌。且反足致败。身以机敏为第一。心以沉着为主。持此自修。虽不籍器械。而敌以武器攻击。我亦心守沉静而巧胜敌械。是皆沉着虚静之效也。
养我灵觉
凡眼耳之活动。根于心之发动。故观物应听而心动。此人之常也。吾人之遭遇危险。不能预知。故平时步行时。当注意前后左右。不可疏忽。盖不幸受人阻击。不特受害负伤。而多年之练习。悉付诸逝水也。
且应敌之时。因眼之活动。而神勇自满。动作亦速。敌人图我之意时。先已了然于胸。察敌眼光之所注。与吾身相触之灵觉。敌方意向。我无不知。我得而从之制也。
威吓应用
发声则气能专一。力自舒远。而声必起自丹田。动作得势。是因气之相应。勇气自增。而敌气败馁矣。
然发声若不得体。任意喧哗。既损礼体。并伤我威。反招善叫猫儿不善捕鼠之讥。不如保持宁静心气。
残敌之心
若无残敌之心。一不能敌众。二不能了事。谚谓交手不留情留情便失手。残敌心者。敌败后。切莫不可以假之以还手之机。着须一心注释敌人。不令其有任何再生动作。如若有我为敌所败。际此瞬间。既须振作监视故心中另一意念。俾揉应敌之道。皆间不容发。防护周全。
多求练历
修习武技。当求练历
故对练之事为习武要事。切勿自以为技术未精而气馁。务于对练中锻炼技巧。娴熟技巧。领会要诀。与固定养气定心各要则。如此身体力行。学会破敌功夫。而后百战不殆。
对练时。若心存畏惧。便已输了七分。往往见技术过人者。竟意外大负。是必心中怀惧故也。过后方悔敌技平常。已无及矣。故对练时。不宜轻敌。但亦不妨放胆引敌。一着未善。既当变化。力求得势。自信力自然而生。恐惧便消。籍此努力修炼。不厌不倦。练习既多。境界自高。
练武者之恶德
夫治学者。专心治学。神不外鹜。唯教诲之是尊。造诣必可致远。武艺亦学问一端。若自恃身体之强壮。膂力之方刚。或恃艺之初成。而夷视一切者,真木偶之狰狞。无复竿头之日进。盖武技要求。不再有一欣昂之躯。血气之勇。此皆未经琢磨之粗坯下料。无足敖视。乃浅器易盈尔。
注重对练
当求与多数人对练。广得经验。若拒与新人对练。最阻进步。勿挑选对手。好挑选者。必自是而轻人。若遇是辈。先观其破绽而败之。彼屡次败破。最后必示好意相与。可成拳友矣。对于较弱于己者。勿视为无益于己。而敷衍从事。此种根性至劣。故对后进。必当亲切叮咛。教导不倦。是亦乐事也。遇他人练。宜静观其得失。取其所长。矫其所短。善弈者不必自弈。阅其胜者败者机微。得矣。自与人教试。宜以礼待之。勿举动轻慢。若为人所负。切不可存报复之心。盖胜败常也。唯致力于学。乃可收之于桑隅。
料敌之法
夫敌有阴敌阳敌二种。其形状不易判别。升观以弱。或为劲敌。外观极盛而或为易与。内家拳法。常使一身镇静而变化无方。存心料敌。虽不能烛照计数。亦可临时察言辨色得之。敌颜色赤。则性气向上。性气外发。心必急。已失胜利之机。敌颜色青白者。心必怯。怯则身体枕颤。方法不能活用。故吾人较胜。宜不怯不急。
心壮魄强
心魄既吾人精神力之谓也。为人心之基。有强有弱。有精力者有气有势。见敌而起制胜之心。则势满也。此为心魄之作用。由心生胆。由胆生力。力以身体为基础。身体虚弱。虽有此心。亦属白运心魄。无效也。身体强壮。方能不为物动。基础方立。故练身亦是要事。有心。有体。既当习气。呼吸皆自心中所起。切勿使气息闭止。便不持久。故求运气调息。而后心自静。魄自坚。强壮毅。
机智胜膂力
力有时而穷。巧有时不济。一智可胜千军。
以智就事。安渡窘境。岂独赖拳勇技击乎。
破势收势
内家决无先动手打人之理。如对方一出手。既是破势。我得有隙可乘。是所谓隙开进莫迟也。但须明虚实。不贪不求。方是高手。如敌不破势。可以用引。用引之要。在引出敌隙。非露己隙与人也。且当引诱。皆不可不知。收势须能一发既有一收。方能力之可生生不竭也。不可旧力已失。新力未生。既强作妄焉。虽锐无用。我能蓄势常新。新力不断。此须于平日练拳时成。
取敌要妙
取敌之道。在乎敌身。不在乎我。敌弱于我。拿而制之。敌强于我。径取其穴。敌合于我劲。提而放之。敌力道多变。我当制机之宜。大凡高来低取。尚嫌太疏。随来随往。因敌施为。方是识症设治之良医。法尚干净利落。道道地地。纯在人身上做功夫。我身上不可有丝毫之摆设。否则技艺总不高。
练气归根
技击之道。有形态之强非真强。此盖气散于外。未能归藏也。无形态上之强而堪以为强者。乃是真强。盖已练气归根者。不见形态之壮。不见颜色之威。气不惊。心不惊。但见柔弱。此得内家之正。断人功夫高下。可以望而知之。盖不在其形。而在其气。此亦在己学之精深也。俗人求于皮相。俗人无学而浅学也。古来精于此道者。以练气为根本。此内家真传正学也。
内家拳行拳步迹法意
不动既是太极始象,动既具九宫八卦作用。
内方外圆,内刚外柔。
处处可定中,处处须照顾得八方。
一用既寓八变,死中须求活法。
八卦当作平的看,既是不高。
起手既八面威风[有多面应敌意],但既是含收意[待变,故用劲用神不可大至占煞]
要轻灵不要快,轻灵既是快,但也就是慢,快则非慢,既滞一方。
用意须沉不要刚,沉既是刚,却也是柔,刚则非柔,亦滞一方。
从起手,势式须合九宫八卦总意,不合既不是的,故出不滞一方,随生随变,以至于复静归根。
起手至终须是式式自成,又求式式连贯,若求式式连贯,既当先在用劲上自求,所谓要有有到不可占煞,要无无到不可丢却,故能善应。
若不单式练不知一式有一式之用,若不单式练则不知式之可变,若不合拳练则不知势势式式贯串之妙,全拳只是一气鼓荡。
穷年累月终不出此九宫八卦之理,得者谓举手既是,不得者觅反不得。
此拳所以行太极九宫八卦之道,数载穷究身心性命无不包藏此中。
此拳是炼精气神之至宝,精之密在腹,气之密在背,神之密在目,此万金不传。
此拳亦可入诗画字,头头是道头头合道,化凡骨为金丹。
神凝意静。不僵不拙。自然合度。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
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论练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会全失灵气。练拳难得宏验。打手肇失败之机。皆为病之在己。故我内家以精神为第一条件第一原则。深意。
意静。头脑冷静。不可心浮气急。若此。必致四肢失灵。反应失常。伏失败之朕兆。切切当心在意。置敌人于己意之完全监视中。才能置敌于己控制中。
沉稳。沉稳虽为轻快相对之词。如欲能轻快。但必从沉稳中下过功夫。否则不能至轻灵之境。所谓轻快乃谓临敌每觉游刃有余的轻灵。而不是燥急而言。这两者是显然有别的。
要求神凝意静。必当在沉稳中见得功夫。万不可浮燥。而这个缓字。不要当作慢得错过机会讲。乃是在缓中以求发现机会。自然可免缓不济急之弊。
松静。因有沉缓之教。则易导致凝滞不活之失。务求每一关节。每一肌肉。都能松透。以精神照顾原则。如汤泼雪。须毫无拙力之渣滓存在。能致此。方能关节灵活。反应灵敏。不呆不滞。关防的紧。间隙全无。不予敌人可乘之机。反能在敌身信手拈来妙招即得。若非松净之妙。则何能致此。
不僵。内家练法要求意静而沉稳。但不可故作僵尸跳舞之状。此弊也。以致不能达灵活松透之妙。举凡虚实不分。开合不明。向背不知。皆有此病。其间大病。端在身手有无灵气耳。
不拙。拙的病。因其用力。所以见拙了。要知内家拳跟一般拳术大相径庭。不懂内家才妄自用力。用力便是等于离弃内家了。内家拳所用之力。不是普通拙力。而是用经过琢磨教育的纯劲。若开始入门便师心自用。不肯抛下笨力。岂能够把内家拳学好。
自然。活动要领。务求适应身体之自然。以腰脊为发动全身的枢纽。凡是不根据自然原则之拳法。直如谴人背负牛轭。徒施折磨。徒增劳苦。内家拳虽是以全身运动与技击为目的的一种活动。然其开合进退。升降浮沉。都是力求谋合自然原则。求身心能力的再发展。
合度。谚语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练拳的效果问题。都受谚语支配的。练拳的效果问题。乃是遵守原则的准确性的问题。而交手的胜负。乃是接劲取招的精确程度。这两者必求合度。此也是拳术精奇的核心。余足难足与论。较手本是一件非常直接的竞争活动。生物论之法则。曰。最适者生存。文明社会不以战斗为生存手段。然缩小范围。胜败问题既合度问题。适者恒操胜算。因为搏斗运动中的技巧问题。实际上就等于从事者的身躯手足之位置。用劲的大小。取法的上下。等等的求适问题。平时练拳。须不断的校正自己。明显地为这个目的而预备。就在这个适字上下功夫。要问胜不胜。先问自己合不合。故应在合度的原则下求磨练。
相续勿断。后四句诀曰。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可纳之于一连相续勿断四字。初习拳时。须一笔一划。一呼一吸。一招一式。厘然分明。不宜有丝毫不明之处。不得有丝毫不匀之处。然而习拳久久。一笔一划的妙处。均已讲究到了。已能百骸皆松。透体的玲珑。此际要求。内须内劲贯穿。外须首尾一贯。衔接完善。如环无端。一套拳乃是一个动作。以达化生莫测。运用灵妙之效。端在能轻灵柔顺。始能相续勿断。故平时下功夫。能作到相续勿断。乃能施之于人。一招不灵。既换他招。招招相续。滚滚而去。右实左已沓。左实右已沓。有上便有下。有下便有上。处处是引招。处处是实招。处处不见真力。处处是罗敌陷阱。皆依敌而为。毫不须自作主张。更用不着丝毫拙力。此长拳所以为长拳也。昔年刘草堂先生之艺甚得真传。戚继光闻其名。效刘备三故茅庐故事。请之入幕。后刘草堂先生感其诚意。在戚之舟山公署盘恒数日。教以拳法。并授以诀曰。不犯招架。一动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草堂先生晚年自课其弟子。则喜用。长拳一上便没有停。
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无打有。力求不顶。力求不丢。欲丢先顶。欲顶先丢。
吞吐为术。消化为能。极虚至静。所向无敌。
接近。拳到面前。自当谋求应敌之道。求退求逃是退不了也逃不了。要取胜。先须把人站定。要讨巧。便当在敌人身体与用力的死角中讨巧。此为最安全。最舒服之处。亦既为打击敌人至便捷之处。若依我内家拳法。必须近身。以我身手与敌身手相接相粘中。找出奥妙来。因为必籍近身。方法了解敌来力的顺逆。而捕捉利用之。通常应敌,未接敌时须用眼耳照顾全局。既以接敌不等眼耳之作用。而灵感。曰听劲。知敌虚实。测敌顺背。随听随用。大见威能。故近身为打法原则之始。
粘贴。凡相搏。必籍手足功能为主。外家出手。急进速退。招来定必险。但是惧畏不得。不论对方为何等功夫。一经我粘住。上则随之上。则下进。下则随之下。则上取。左随则右出。右随则左攻。形成一道攻守兼备的机动的墙。不论敌人多狠。均难得逞。以手化敌乃是我第一道门户。手化不得干净。敌力及身。乃讲究身法。随腰走化。此乃第二层化护功夫。有此二道。方保万全。然皆是粘贴功夫。非强接硬顶。故遇敌来时。我接之以身手。皆不可硬。初需延长时间空间。然后主宰之。故首先需能接住敌劲。敌发劲如掷球。我接劲如接球。我如硬接。敌力强必伤我。双力相等必相伤。我何能利用。不可失之先。不可失之后。此乃时间之恰当。不可失之粗。不可偏之细。此乃用劲之恰当。不可失之上。不可失之下。此乃位置之恰当。有此三者之讲究。至为精密。方臻准确有效。此乃穷年累月之功夫。不可以一日得之者。故粘贴原则。不仅消极地听敌之盈虚消息。实际上既听既用。既化既发。均在此原则中要求得之。
不丢。接近者。粘贴者。不丢者。皆是同一原则之多方面之说明与引伸。句句皆有价值。毋得忽视。不论何等强敌。一经粘上。既入我控制圈内。如蜻蜓投蛛网。愈挣扎愈不得逞。
故既经我粘上。既不可再丢掉。我欲图还击方始不用远求。近取既得。最易丢之时。乃敌突然退缩。或敌猛力将我推出。或我自己松懈战态。这样。必与敌形成攻击机会。敌既离身。我之识力识机之特长。较难发挥。前辈教人有。逢丢必打之戒。意既敌欲进不得。必作他图。其之缩回。我当紧随敌打。可收借势之效。与同时摧毁欲图振作之攻势。前辈人所谓。吾艺胜敌功夫。全在不丢上做来。
不顶。敌之力来。我以力抗。我力强。敌力弱。则敌力溃败。如敌力强。我力弱。则我力溃败。此乃二牛角力也。不关技巧。吾艺所谓乃以小力胜大力。以少动胜多动。以沉细之妙用。其中要领。首戒有丝毫顶抗之意。若有顶抗之意存在。又何能达消化吞吐之妙用。能吞然后能化于无形。能吞后方能吐远。先吞进。或顺势后化。先吞进后吐出。二种效应。总在吞字上得来。吞既不顶。顶了便在口牙之外。便无从吞起。乃真是自破机关。好顶之徒。皆未识吾艺之奇也。不能柔化自身之劲。皆不足言内家。
丢顶互用。先己有不顶不丢之教。莫将其变成死的要术。欲丢先顶。欲顶先丢。此乃黄金不卖之口诀。此为虚实变化之法也。引敌之妙诀。令敌无法捉摸我真力。虚虚实实。必待功夫纯熟。方能运用的妙。
因敌成势。吾艺应敌。不在乎我身上有多少必胜条件。而在乎我应敌中捕捉敌自已形成之败象而扩大其效果。故内家拳善者。往往不见其身体特长。而竟能胜人。其原因在此。岂是本身独立情况下的优异。而是敌我消融的综合因素。因敌如何我如何。而非我如何敌如何。也就是说我心中不可先立个如何打人的主意。其妙其奇。全在因敌制敌。
以逸待劳。此乃体力经济原则之运用。不善敌者。咬牙切齿。剑拔弩张。发竖须翘。蹬脚攒拳。未及应敌。其紧张程度足以消殆其体力。以逸待劳者。我必当蓄养间逸冷静之气。此既谓安静之精神状态。达于四表。无肌肉之紧张。而后因敌施为。方得有济。
以静制动。以战略言。以静制动为守势。在战术手段上讲。一方面乃是力的经济原则的另一说明。一方面是前述的因敌成势原则的运用法则。且须注意我艺在未动时以静制动。在已动以后则以少动制多动。乃非死寂的不动。而讲求动得当。如动不当。不如无动。
因之我能静。愈能诱敌欺来。我不论何境。均须从容沉静。敌欲动。我欲须静。敌愈急我愈须沉。敌愈力猛。而我劲愈须柔。能以忽 丝 毫 厘之时间与空间之延长。以尽消敌力。我胜算愈坚。
以柔克刚。若明以静制动之理。便不难了解柔克刚宗旨。我既有不顶原则。复有静制动法。当可产生以柔克刚效果。刚的功境。其境界极为有限。人之劲力不刚。且能胜过机械。昔者机械之用。以济刚之不足。希图刚则有以过之。可见过人之刚者。物也。而非人之自化物焉。昔年人之练各种功夫。欲图化身为物之刚。则失人之本旨矣。而柔则可以无限。其境甚高。达至最后。其精神诣天地之容物。其大莫能侮矣。
恒见多年练功之辈。一把天生拙力总不肯抛下。不信无力打有力之教。总不能升堂入室。致柔之法。乃在抛下天然拙力。如此锻炼陶铸。方能登堂真正无上利器。君不见水之柔下手。手脚践之搏之。未曾见抗。待其聚集成势。足以荡屋宇。倒城坦。柔之用。只待形成倾势。何力不屈服于我。然柔之功夫甚深。非苦学思之士。不能得其深诠。吾人生活于宇宙。宇宙亦积聚而成。消暴力于无形。至大而无朋。未曾见其形也。
以无打有。无本不能打有。但无能化有。此有乃新生成之有。非本有之有。敌之有。及固有之有。为实有。我本无有。借敌而有。
当我接敌之际。我所有者神也。而不以有力。我无。则敌落空。且无法知我。我能知敌。敌谓神龙出没。其踪难测。此精妙。不可不深思详究。
尚精神不能尚体。相打拉下架子。乃中西传统成法。本来无可怪言。因为畜生打架。都是先拉架式。人本从畜生中来。自难免怒形于色。力形于身。图恐吓敌人。或自鼓其勇耳。然皆不符合内家本旨。内家主张随手採招。信手拈来。无迹象中取人。此艺中之上艺也。
吾内家教人。以原则至上。所谓拳艺乃是意。学拳习艺。根本实务。乃透澈原则。伺明原理也。而后乃能从中演绎基本动作法出来。所谓基本动作。既运用手足于身体各处之基本要求。能此得全宗旨。
吾内家拳不以形象为重。所重者为何。乃在人身发力之知识。术语谓。识力知机。这是一个基点。
懂劲之焉学。无以言语相授。事关力学体验。慧心敏思。
所向无敌。此语莫作整体打法的效果解。乃诀中之要也。无敌云者。乃敌人之真虚之处。我之无人之境也。可以长驱直入。前言不顶者,不打敌之有也。今言所向无敌者。以禅语曰。主人翁不在家也。亦既敌之意与力空出。此我当用力之处。不须犹豫。勿失良机。
若无理解。则不能握其机巧。若无功夫。理解必成空疏。必待身授,可始亲切。
内家拳训诫
内家拳本意
内家拳之为者。本以柔胜刚之谓也。则虽赤手空拳。而无刚不摧。敌虽有大力。无不披靡。
精研斯术。不仅为备非常。应急变。更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为人生切身学问。日久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也。
胜强敌之道
遇任何强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着不乱。乃能举动得当。气定神全。于此既先胜一着。
于平时。便需时时静观默察。以参证原则。若能融汇要诀。通解其义。则寡可胜众。弱能胜强。比如泛舟于海。乘者虽多。唯司舵驾船者一人。以足可定全船之方向。
吾之精详技艺。犹司舵操纵船只。成竹在胸。此岂多寡数量上之比较。单寡胜众。以弱制强。乃存乎此。
艺无止境
我技虽佳。然必有胜我之人。高于我者。当以师礼事之。取其所长。补吾所短。于是我技益进。岂足为贬。传之后进。吾道益宏。既或造诣独精。高出流俗。亦不能自满。艺无止境。学问无涯。岂可自堵前程。
柔静为先
习艺之时。必宜潜心体会。若行蛮力。绝不得窍诀。而须心如垂柳。意随流水。四肢轻灵。中节作主。若能如此。则能捕捉好机。刹那发劲。捷如闪电。虽四两之力。亦可拨倒千斤。
神气布满
人之能者。谚称三头六臂。然必须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则此手动而余手皆弛。手多亦或无用。我如神气布满身。全身灵劲。毫无间隙。人发而不能制我。我发而既能制人。皆赖神气布满之功。
流行勿断
气与体中有阴阳。其动曰阳,其静曰阴。内家拳虽专重气之使用。然为无形物。无迹象可寻。实则存我体中。气之既分阴阳。若养之不当。便生弛挠之憾。平常安坐时之心气。漫漫然为镇定无事之态。动时若神志升夺。损其平常镇静安养之气。此未得艺也。
昔日先辈教人。务先使养自己方寸之气。使外物不能动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则任何活动元气充足。无缺损之处。起居动静。真气沛然。至此方是真传。
身神统一
设眼前有某物。欲取之主意一起。手乃前出。是既意通于气。故欲使用此物。又须力焉。力之所出。乃气之所集。气之所通。亦力之所集。气力非二物也。由意集气使力者。方得顺遂称心。若力先出。便是颠倒主奴。为害甚多。故吾平日。务当舍弃其力,而练其气。只求气之使用顺遂得体。则任何人固有之力。得应其事而随其量出焉。
无我之心
敌欲攻我。任其用何种进攻之势与恐吓。我心仍木然无所动。一若无与人争胜者。其心既正大光明。其气亦整暇不迫。从容得体。故恒占胜。
不动心
所谓不动心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之谓也。心有所而不移。则真气充塞全身。视白刃而不见。闻枪炮而不撼。外物勿扰。独立不惧。以如斯之心胆。运用所学。若行所无事。大敌当前。亦不见怯返顾。斯真能不动心者也。
平日多近白刃。使之熟稔无畏。并卧于中野。宿于深山。人迹罕至之地。潜居修炼。其所成就。必能宏远博大。岂流俗可比。
近世之治术者,多以手足为艺。徒取眩目。无复精蕴。我齐当矫其弊。必求入于不动心之境。勿徒尚空义。方谓得术之奥艺。
有胆始有力
凡武术以胆为第一。无胆力既无克敌致胜之心。恐怖既充于中。肢体便滞于外。为敌制造优势焉。故胆力强者。恒操胜算。自来成例较多。当宜练胆。
沉着虚静
武术一道。心急者败。诚能不动心。则敌之进攻。我静以待之。若心急气浮。则不但难以破敌。且反足致败。身以机敏为第一。心以沉着为主。持此自修。虽不籍器械。而敌以武器攻击。我亦心守沉静而巧胜敌械。是皆沉着虚静之效也。
养我灵觉
凡眼耳之活动。根于心之发动。故观物应听而心动。此人之常也。吾人之遭遇危险。不能预知。故平时步行时。当注意前后左右。不可疏忽。盖不幸受人阻击。不特受害负伤。而多年之练习。悉付诸逝水也。
且应敌之时。因眼之活动。而神勇自满。动作亦速。敌人图我之意时。先已了然于胸。察敌眼光之所注。与吾身相触之灵觉。敌方意向。我无不知。我得而从之制也。
威吓应用
发声则气能专一。力自舒远。而声必起自丹田。动作得势。是因气之相应。勇气自增。而敌气败馁矣。
然发声若不得体。任意喧哗。既损礼体。并伤我威。反招善叫猫儿不善捕鼠之讥。不如保持宁静心气。
残敌之心
若无残敌之心。一不能敌众。二不能了事。谚谓交手不留情留情便失手。残敌心者。敌败后。切莫不可以假之以还手之机。着须一心注释敌人。不令其有任何再生动作。如若有我为敌所败。际此瞬间。既须振作监视故心中另一意念。俾揉应敌之道。皆间不容发。防护周全。
多求练历
修习武技。当求练历
故对练之事为习武要事。切勿自以为技术未精而气馁。务于对练中锻炼技巧。娴熟技巧。领会要诀。与固定养气定心各要则。如此身体力行。学会破敌功夫。而后百战不殆。
对练时。若心存畏惧。便已输了七分。往往见技术过人者。竟意外大负。是必心中怀惧故也。过后方悔敌技平常。已无及矣。故对练时。不宜轻敌。但亦不妨放胆引敌。一着未善。既当变化。力求得势。自信力自然而生。恐惧便消。籍此努力修炼。不厌不倦。练习既多。境界自高。
练武者之恶德
夫治学者。专心治学。神不外鹜。唯教诲之是尊。造诣必可致远。武艺亦学问一端。若自恃身体之强壮。膂力之方刚。或恃艺之初成。而夷视一切者,真木偶之狰狞。无复竿头之日进。盖武技要求。不再有一欣昂之躯。血气之勇。此皆未经琢磨之粗坯下料。无足敖视。乃浅器易盈尔。
注重对练
当求与多数人对练。广得经验。若拒与新人对练。最阻进步。勿挑选对手。好挑选者。必自是而轻人。若遇是辈。先观其破绽而败之。彼屡次败破。最后必示好意相与。可成拳友矣。对于较弱于己者。勿视为无益于己。而敷衍从事。此种根性至劣。故对后进。必当亲切叮咛。教导不倦。是亦乐事也。遇他人练。宜静观其得失。取其所长。矫其所短。善弈者不必自弈。阅其胜者败者机微。得矣。自与人教试。宜以礼待之。勿举动轻慢。若为人所负。切不可存报复之心。盖胜败常也。唯致力于学。乃可收之于桑隅。
料敌之法
夫敌有阴敌阳敌二种。其形状不易判别。升观以弱。或为劲敌。外观极盛而或为易与。内家拳法。常使一身镇静而变化无方。存心料敌。虽不能烛照计数。亦可临时察言辨色得之。敌颜色赤。则性气向上。性气外发。心必急。已失胜利之机。敌颜色青白者。心必怯。怯则身体枕颤。方法不能活用。故吾人较胜。宜不怯不急。
心壮魄强
心魄既吾人精神力之谓也。为人心之基。有强有弱。有精力者有气有势。见敌而起制胜之心。则势满也。此为心魄之作用。由心生胆。由胆生力。力以身体为基础。身体虚弱。虽有此心。亦属白运心魄。无效也。身体强壮。方能不为物动。基础方立。故练身亦是要事。有心。有体。既当习气。呼吸皆自心中所起。切勿使气息闭止。便不持久。故求运气调息。而后心自静。魄自坚。强壮毅。
机智胜膂力
力有时而穷。巧有时不济。一智可胜千军。
以智就事。安渡窘境。岂独赖拳勇技击乎。
破势收势
内家决无先动手打人之理。如对方一出手。既是破势。我得有隙可乘。是所谓隙开进莫迟也。但须明虚实。不贪不求。方是高手。如敌不破势。可以用引。用引之要。在引出敌隙。非露己隙与人也。且当引诱。皆不可不知。收势须能一发既有一收。方能力之可生生不竭也。不可旧力已失。新力未生。既强作妄焉。虽锐无用。我能蓄势常新。新力不断。此须于平日练拳时成。
取敌要妙
取敌之道。在乎敌身。不在乎我。敌弱于我。拿而制之。敌强于我。径取其穴。敌合于我劲。提而放之。敌力道多变。我当制机之宜。大凡高来低取。尚嫌太疏。随来随往。因敌施为。方是识症设治之良医。法尚干净利落。道道地地。纯在人身上做功夫。我身上不可有丝毫之摆设。否则技艺总不高。
练气归根
技击之道。有形态之强非真强。此盖气散于外。未能归藏也。无形态上之强而堪以为强者。乃是真强。盖已练气归根者。不见形态之壮。不见颜色之威。气不惊。心不惊。但见柔弱。此得内家之正。断人功夫高下。可以望而知之。盖不在其形。而在其气。此亦在己学之精深也。俗人求于皮相。俗人无学而浅学也。古来精于此道者。以练气为根本。此内家真传正学也。
内家拳行拳步迹法意
不动既是太极始象,动既具九宫八卦作用。
内方外圆,内刚外柔。
处处可定中,处处须照顾得八方。
一用既寓八变,死中须求活法。
八卦当作平的看,既是不高。
起手既八面威风[有多面应敌意],但既是含收意[待变,故用劲用神不可大至占煞]
要轻灵不要快,轻灵既是快,但也就是慢,快则非慢,既滞一方。
用意须沉不要刚,沉既是刚,却也是柔,刚则非柔,亦滞一方。
从起手,势式须合九宫八卦总意,不合既不是的,故出不滞一方,随生随变,以至于复静归根。
起手至终须是式式自成,又求式式连贯,若求式式连贯,既当先在用劲上自求,所谓要有有到不可占煞,要无无到不可丢却,故能善应。
若不单式练不知一式有一式之用,若不单式练则不知式之可变,若不合拳练则不知势势式式贯串之妙,全拳只是一气鼓荡。
穷年累月终不出此九宫八卦之理,得者谓举手既是,不得者觅反不得。
此拳所以行太极九宫八卦之道,数载穷究身心性命无不包藏此中。
此拳是炼精气神之至宝,精之密在腹,气之密在背,神之密在目,此万金不传。
此拳亦可入诗画字,头头是道头头合道,化凡骨为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