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1、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2、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5、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 (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蓬莪茂
释名 述。
气味 (根)苦、辛、温、无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送下。
2、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干漆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如是腰痛,则用核桃酒送下。
3、小儿气痛。和蓬莪茂炮熟,研细,热酒送服一钱。
4、上气喘急。用蓬莪茂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气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共研为末,加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婴儿吐乳。用蓬莪茂少许,加绿豆大的一粒盐,放入乳一合中煎开几次,去掉渣滓,再加两粟米大的牛黄一块,给病儿服。很有效。
荆三棱
释名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
又方: 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2、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
3、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
4、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
6、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莎草香附子
释名 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 夫须、续根草、地毛。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 去皮)四两,共研为末,以炼蜜调末为丸,如弹子大。每晨服一丸, 降气汤送下。降气汤是用香附子(如上法处理)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还能治胸痞、拒食、虚冷遗精等症。
2、偏正头痛,热气上攻,头目昏眩。单用香附子一味,经过去皮、煮、捣、晒、焙之后,研为细末,加炼蜜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药至八成服下,妇女用醋汤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气汤”。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5、心脾气痛(胸膛软处有一点作痛、俗称心气痛,实乃胃脘有滞所致,或起因于气,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几次,略炒,也研为末。两工分别收存,治病时,起因于寒者,姜二钱、附一钱;起因于气者,附二钱、姜一钱;起因于气与寒者,姜、附等分。三种情况都以热米汤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盐把药送下。服药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诸痛(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用香附子二两、艾叶半两,蒸日上在醋汤中蒸煮熟,去艾叶,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湿肿虚肿。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业区末。以醋、糊调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肿水从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细,加糊为丸。每服四、五十丸,
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经不调及其他妇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酽醋浸,一份盐水浸,一份童便浸。几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净,晒士,捣烂,微焙为末, 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泽新天兰、赤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带。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为末,热酒冲二钱,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钱,米汤送下。
11、安胎顺气。香附子炒后研细,浓煎紫苏汤送服一、二钱。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铁罩散”。
12、妊娠恶阴( 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用香附子二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共研细。每服二钱,开水加盐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临产顺胎(怀胎九月或十月时服此,自然顺产)。香附子四两、缩砂仁(炒)三两、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4、产后狂言(血晕妄语。烦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细。每服二钱,姜、枣煎汤送下。
15、气郁吐血。用童便调香附末二钱服。又方: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
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粟米汤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钱,研细,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汤。先服香附汤在口,后服地榆汤至尽。发吵见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种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捣碎,醋拌,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为末,加黄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钱,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见效很快。
19、脱肛。用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处。
20、气郁头痛。用香附(炒)四两、川芎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21、肝虚目痛(冷泪,羞明)。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茶汤送下。
22、突然耳聋。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钱,萝卜子煎汤送下。药忌铁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叶煎汤漱口,同时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日擦牙。
24、长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陈粟米汤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伤。嚼香附涂搽,立效。
藿香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枝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暑天吐泻。用滑石( 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淘米水调服。
3、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加一点盐,以开水调下。
4、口臭。用藿香洗净,煎汤,随进嗽口。 烂疮。用藿香中、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片贴疮上。
薰草(零陵香
释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四角变黄黑)。用薰草、黄连各四两,咬细。在白酸浆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头风旋晕(痰逆、恶心、懒食)。用真零陵香、藿者叶、香附子( 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一两、羊髓三两,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头风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鸡蛋白调匀,搽头几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6、牙齿疼痛。用薰草叶煎水含漱。
7、梦遗失精。用薰草、人参、白术、白芍药、生地黄、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汤”。
8、节育断产。用薰草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连续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盐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两加广木香一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热米汤送服一钱半,即可止痢。用药期间,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兰草
释名 (闲)、木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兰泽草、煎泽草、省头草、都梁香、孩儿菊、千金草。
气味 (叶)辛、平、无毒。
主治
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痈肿,生血、调气,煮水,可以洗风病,可以解食牛马肉中毒。
泽兰
释名 水香、都梁香、虎兰、虎蒲、龙枣、孩儿菊、风药。根名地笋。
气味 (叶)苦、微温、无毒。
主治
1、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有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醋酒送下。
2、小儿蓐疮。由大人嚼泽兰心把疮周围封起来。很有效。
3、疮肿初起。把泽兰捣烂封住,有效。
4、损伤瘀肿。治法同上。
5、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变成翻花状)。用泽兰四两,煎汤薰洗。二、三次后,再加枯矾一起煎洗。
马兰
释名 紫菊。
气味 (根、叶)辛、平、无毒。
主治
1、诸疟寒热。用马兰捣汁,再加一点水,发病日早晨服。药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将汁咽下。
3、打伤出血。用马兰、旱莲草、松香、皂树叶(冬日无叶,可用树皮)共研细,搽入伤口。
4、喉痹口紧。用马兰根(或叶)捣汁,加几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邮,口自开。
5、水肿尿涩。用马兰、黑豆、小麦,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药一杯,饭前温服。
6、丹毒。用马兰、甘草,磨醋搽患处。
7、痔漏。春夏取生马兰,秋冬取干马兰,白水煮食,连汁喝下。又方:马兰,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米汤送下。另用马兰煎水,加一点盐。每天熏洗患处。
香薷
释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1、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 可用黄连( 姜汁炒)代替。
2、水肿。用干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
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3、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假苏
释名 姜芥、荆芥、鼠萤。
气味 (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茶调下。
2、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3、小儿惊症。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风(口眼歪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加将药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晒干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风口噤。用荆芥穗研细,取二钱,酒送服。此方名“荆芥散”。
6、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7、产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钱。
8、产后下痢。用荆芥穗四、五枝,烧存性,不能触油火。烧好后加麝香少许,以热开水调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荆芥烧存性,研累。每服二钱,陈皮煎汤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荆芥连根洗过,捣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 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11、尿血。用荆芥、缩砂,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烧焦,研细。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13、痔漏肿痛。用荆芥煮汤,每日洗痛处。
14、大便下血。用荆芥(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妇女用酒送下。又方:荆芥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研细。每服三钱,茶送下。
15、瘰疬溃烂(牵连到胸前两腋,结块大如茄子)。用荆芥根下段剪碎, 煎汤热洗。洗后,见破烂处有紫黑点,以针刺破,让恶血流出。另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匀扫烂处出水。次日洗过又扫,直至病愈。
16、疔肿诸毒。用荆芥一把,切细,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为两次冷饮。
17、各种疮疥。用荆芥研末,加地黄自然榨汁熬膏,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脚丫湿烂。用荆芥叶捣烂敷上。
19、头目诸疾(眼疾,风气头痛,头昏目眩等)。用荆芥穗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闭不通。用荆介、大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内用量减半;大便不通者荆芥用量减半。此方名“倒换散”。
薄荷
释名 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金钱薄荷。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用薄荷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调丸亦可。
2、眼睑红烂。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晒干,研为末,泡热激发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捣烂取汁,皂荚一个,水浸去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一起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叶煎汤常服。
6、火毒成疮。用薄荷煎汁随时涂搽。
水苏
释名 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
气味 (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 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
冷水送服。
5、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焙),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送下。
6、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 炙,去皮,去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荆芥汤送下。
7、突然耳聋。用水苏叶生捣,棉裹,塞耳内。
8、头生白屑。用水苏煮汗或烧灰淋汁洗头。
9、蛇虫咬伤。用水苏研末,酒冲服。并以敷伤处。
菊
释名 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气味 (花)苦、平、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2、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4、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野菊
释名 苦薏。
气味 (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
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淹闾
释名 覆闾。
气味 (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3、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艾
释名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6、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 炮) 三两,共研为末, 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15、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17、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18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 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19、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20、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21、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使痣烂脱。
22、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23、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24、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次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25、虫蛇咬伤。用艾灸几次,有效。
26、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茵陈蒿
气味 (茎、叶)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2、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浴即愈。
3、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一次。
4、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青蒿
释名 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 (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2、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4、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铅丹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调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用饼,晒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调服。
7、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一起捣烂晒干,临用时研成末搽伤处。
8、牙齿肿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脓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
白蒿
释名 由胡、蒌蒿、蘩。
气味 (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茺蔚(益母草)
释名 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质汗。
气味 (子)辛、甘、微温、无毒。
(茎、叶)辛、微温、无毒。
(花)微苦、甘、无毒。
(根)甘、无毒。
主治
1、妇女胎前产后各种疾病。用连根收采的正在开花的益母草,阴干后,取叶及花、子,碾为细末,加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限丸数,以病愈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则每服为五十至七十丸。服药时,随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汤汁送下:
(1)胎前脐腹前或作响,用米汤;
(2) 腹痛胎动,下血不止,用当归汤;
(3)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横生倒产,用炒盐汤;
(4) 产后晕眼黑。发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 产后腹痛,时发寒热,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
(6) 产后痢疾,用米汤;
(7) 产后月经不调,用温酒;
(8) 产后中风,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
(9)产后气喘咳嗽,面目浮肿,用温酒;
(10)产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
(11) 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苦,用薄荷汤;
(12)妇女久无子息,用温酒。此方名“济阴近魂丹”。
2、产妇诸疾及内脏受伤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净,竹刀(忌铁刀)切为小段,不中煮烂,去草取汁,约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滤去浊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状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内服。一天两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捣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痢以干姜汤、赤痢以甘草汤关定。此方名“二灵散”。
5、小儿疳痢。用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吃。到病愈为止。常服嫩叶汁亦可。
6、痔疮下因。用益母草叶捣汁服。
7、各种痈疮(妇女乳痈、小儿头疮,黄烂熟疮、疥疽阴蚀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头号,分几次洗名贵怍。
8、各种疔疮。用益母草捣烂封疮,另取益母草绞汁内服。又方:益母草,烧存性。先用刀划破疔根,挤出血,然后挑药入疔内,疔深者,用捻子把药送入底部。过一会,有污血流出,拭净,再次上药,直到看见红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烂出,以针挑去,再敷上药,不久,合口自愈。
9、喉闭肿痛。用益母草捣烂,加新汲水一碗,绞出浓汁一次饮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茎叶榨汁滴耳内。
11、作洗婴汤。儿将生,先取益母草五两煎汤,儿生下后,即用此汤洗浴,可预防生疮生疥。
夏枯草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刘寄奴草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3、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4、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5、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
旋夏花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 (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茎、叶) 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
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鸡冠
气味 (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4、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忌食鱼腥猪肉。
6、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7、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如是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8、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红蓝花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红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5、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6、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 不用枯矾。
番红花
释名 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燕脂
释名 亦名赦。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3、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大蓟、小蓟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
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续断
释名 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气味 (根)苦、微温、无毒。
主治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漏卢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6、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7、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8、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苎麻
释名
气味 (根、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苎麻根、蛤粉各半两, 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苎麻根煎汤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动(妊妇忽下黄色恶汁,状录胶,或如小豆汁,腹痛难忍)。用苎麻根(去黑皮、切细)二升、银一块,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现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银亦可。
5、肛门肿痛。用生苎麻根捣烂,令病人坐药上。
6、脱肛不收。用苎麻根捣烂,煎汤熏洗。
7、背痈初起。用苎麻根熟捣敷上,一天换药几次,肿消即愈。
8、丹毒。用苎麻根煮成浓汁,一天洗三次。
9、刀伤折损。夏日收取苎麻叶,和石灰捣作团,晒干收存。临用时研成末敷伤处,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结痂。
苘麻
释名 亦名白麻。
气味 (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大青
释名
气味 (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
1、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2、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3、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4、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汤”。
小青
气味 (叶)温、无毒。
主治
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胡芦巴
释名 亦名苦豆。
气味
主治
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盐汤送下。
3、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4、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盐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内消丸”。
5、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走无力)。用胡芦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纸(炒香)各四两,共研为末;另取木瓜一个,切顶去瓤,放药入瓜内填满,将顶合上,蒸至极熟,然后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6、小腹有可动硬块,痛不可忍。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一起炒成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送下。蠡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蔺子、马楝子、马薤、马帚、铁扫帚、剧草、旱蒲、豕首、三坚。
气味 (实)甘、平、无毒。
主治
1、寒疝诸疾。用马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面煮食,食尽一升见效。
2、喉痹。用蠡实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许搅匀慢慢饮下。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六儿,共研为末,每服一匙, 空心服,温水送下。又方:马蔺根叶二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饮下。又方:用马蔺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点喉部,一天点五至七次。
3、水痢。用马蔺子和等量的面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汤送下。又方:马蔺子、干姜、黄连各等分,研为散,每服二匙,热汤送下。极有效。忌猪肉和冷水。
4、肠风下血。用马蔺子(研破,酒浸数日,晒干)一斤,何首乌半斤,雄黄、雌黄各四两,共研为末,以原业浸泡马蔺子的酒调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小便不通。用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
6、痈疽。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恶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
蝙蝠刺。
气味 (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主治
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每服一匙,热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启关散”。
5、风热瘾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7、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8、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9、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10、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风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2、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13、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4、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
15、喉中热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
17、项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9、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呆耳
释名 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气味 (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1、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亦可。
2、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两次。
3、风湿挛痹。用苍耳子三两,炒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4、牙痛。用苍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热含漱,冷即吐去另换热汁。用茎、叶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盐都有效。
5、鼻渊流涕。用苍耳子(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苍耳子一升,研细,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7、肿毒疔疖,无头恶疮。每年五月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锉细,煮烂,去滓留汁,武火煎滚,艾火煎稠,搅成膏,密封收存。称为“万应膏”。用时取出敷贴患处。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诸风头晕。用苍耳叶,晒干,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若有呕吐,则以蜜和药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后病愈。
9、大风疬疾(麻风)。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苍耳叶为末,以大枫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疮。用苍耳茎、叶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煮烂,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开水送下。
无名精
释名 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
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
根名杜牛膝。
气味 (叶、根)甘、寒、无毒。李时珍说:“微辛、甘、有小毒”。
主治
1、吐血。用天名精晒干研细,每服一、二钱,茅花泡汤调服。
2、咽喉肿塞,痰涎壅滞。用天名精根、叶捣汁,鹅毛蘸取扫入喉部。
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捣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
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茎,秋冬用根)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细,点患处,食吐脓血、痰涎即愈。
3、风毒瘰疬。用地菘捣烂敷患处,药干后即更换。
4、疔疮肿毒。用地菘叶和酒糟一起,捣烂敷患处。
5、蛔虫、蛲虫。用鹤虱研为细末,每服一匙,肥肉汤送下。
希莶
释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 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
1、中风。夏日采莶枝、叶, 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风寒下泻。用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痈疽肿毒。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4、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 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莶草焙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汤送下。
箬
释名 箬,音若。亦名辽叶。
气味 (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咽喉闭痛。用箬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叶(烧灰)、白面各三钱,研匀,清水冲服二钱。
3、月经不止。用箬叶灰、蚕纸灰,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4、肠风便血。用箬叶烧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汤送下。药中加少许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用干箬叶一两,烧灰,加滑石半两,研为末。每服三钱, 米汤送下。
6、妇女吹乳。用端阳节包粽子的箬叶烧灰,每服二钱,酒送下。累效。
芦
释名 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
气味 ( 根) 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主治
1、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3、反胃上气。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5、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效。
6、肺壅咳嗽,微热。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此方名“苇茎汤”。
7、背疮溃烂。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8、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9、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甘蕉
释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4、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5、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6、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蓑荷
释名 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主治
1、喉舌疮烂。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3、月经不调。用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4、受寒声哑。用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5、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用荷根、叶一起捣烂,榨汁服三至四升。
6、杂物入目。用白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灯心草
释名 亦名虎须草、碧玉草。
气味 ((茎、根)甘、寒、无毒。
主治
1、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2、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 等分和匀, 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 酒送服一钱。
4、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5、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 煮半日, 露一夜, 温服。
木贼
释名
气味 (茎)甘、微苦、无毒。李时珍说:“木贼气温, 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也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
升散火郁风。
主治
1、目昏多泪。用木贼(去节)、苍术(淘米水泡过)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每服一钱,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贼五钱,水煎,温服。一天服一次。
4、泻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肠痔下血。用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一起在锅内炒黑存性,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送下。甚效。
6、大肠脱肛。用木贼(烧存性)研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体内。药中加龙骨亦可。
7、妇女血崩。用木贼、香附子各一两,朴硝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连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脐下痛者,加乳香、没药、当归各一钱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猪、鱼、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贼散”。
8、月经不净。用木贼(炒) 三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 温服,每天服一次。
9、胎动不安。用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碗,加金银一钱煎服。
10、小肠疝气。用木贼锉细,微炒为末。沸汤送服二钱,有效。以热酒送下亦可。
麻黄
释名 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 (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主治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 去节, 棉裹,加酒五升, 煮至半升, 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7、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10 、阴囊湿疮。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地黄
释名 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黄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黄粥”。
3、明目补肾。用生、熟地黄各二两, 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4 、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虚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痈疽劳瘵。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 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
9、月经不止。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两次。
10 、月经不调,久不受孕。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 11 、妊娠漏胎, 下血不止。用生地黄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黄为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黄
丸”。
12、妊娠胎动。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
13 、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有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名“黑神散”。
14 、产后中风。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也捣成汁。以生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次日取两药炒黄,焙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
16 、热闷昏迷。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觉心下顿凉, 即不再服药。
17、疔肿乳痈。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
18 、跌打损伤,瘀血在腹。用生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 、眼睛红痛。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眼,再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
20 、牙疳脓血。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烧焦,剥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
21 、牙齿动摇。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
22 、耳中常鸣。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伤。用地黄捣汁涂伤处。
牛膝
释名 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
气味 (根)苦、酸、平、无毒。
主治
1、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临发疟时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于身体有益。
3 、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万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5、产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鼻内。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叶亦可。又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病人。
7、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8、牙齿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9、恶疮(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捣敷。
10 、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
紫菀
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次。
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4、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5、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麦门冬
释名 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2、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3、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4、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5、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萱草
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 (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萱草
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 (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 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淡竹叶
释名 根名碎骨子。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
(根)堕胎、催生。
鸭跖草
释名 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气味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葵
释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 (苗)甘、寒、滑、无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先以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再用葵叶微火烘暖贴上,贴过二、三百叶,把脓引尽,即可合口生肉。忌鱼、蒜、房事。
3、汤火伤成疮。用葵叶研为末,敷患处。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后分二次服。连服数剂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两,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服下。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尽子死。用葵根、茎烧灰,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痈。用葵茎及子为末,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疮,出黄汁。用葵根烧灰,和猪油涂搽。
9、产后淋沥。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朴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朴硝),一顿服。
10、催产。用葵子一合,捣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胀痛)。用蔡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送服二钱,极验。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脸上疮疖。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蜀葵
释名 戎葵、吴葵。
气味 (苗)甘、微寒、无毒、滑。
(花)咸、寒、无毒。
(子)甘、冷、无毒。
主治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4、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5、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6、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7、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龙葵
释名 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气味 (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
1、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2、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3、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4、火焰丹毒。用龙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5、背痈。用龙葵一两,研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匀敷痈上。又方:用是蟆一个,同龙葵茎、叶捣烂敷痈上。
6、诸疮恶肿。用龙葵茎叶捣烂,酒送服;另以药渣敷患处。
7、天泡湿疮,用龙葵苗叶捣敷。
8、吐血不止。用龙葵苗叶半两、人参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亲朋汲水送下。
9、除蚤虱。用龙葵叶铺席下,次日脐虱尽死。
酸浆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
(子)酸、平、无毒。
主治
1、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2、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3、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蜀羊泉
释名 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败酱
释名 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款冬花
释名 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 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2、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3、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将蛇床子煎汤漱口将饼子敷患处。
鼠曲草
释名 米曲、鼠耳、佛耳草、无心草、香茅、黄蒿、茸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同款冬花。
决明
释名 马蹄决明。
气味 (子)咸、平、无毒。
主治
1、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2、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3、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4、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5、鼻血不止。用决明子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6、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7、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地肤
释名 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
气味 (子)苦、寒、无毒。
主治
1、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2、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3、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4、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5、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6、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7、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8、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瞿麦
释名 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气味 (穗)苦、寒、无毒。
主治
1、石淋。用瞿麦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
2、小便不利。用瞿麦二钱半,栝楼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各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无效。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畅、腹中温暖为见效。
3、下焦结热(小便淋闭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用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七钱五分、山栀子仁(炒)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七钱,加连须葱头七个、灯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随时饮服。此方名“立效散”。
4、子死腹中,或发作后几天还生不下。用瞿麦煮成浓汁服下。
5、眼睛红肿、生疮。用瞿麦炒黄、研细。以鹅涎调匀涂眼边。用瞿麦捣汁涂眼亦有效。
6、鱼脐疔疮(按:此疮初起时,隆肿狭长,一端有白色突出点,形状象鱼脐,因此得名。是一种险症)。用瞿麦烧灰,调油敷患处。
7、咽喉骨鲠。用瞿麦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竹木入肉。用瞿麦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麦煮汁服。一天服三次。
王不留行
释名 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气味 (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2、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 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5、头风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6、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7、疔肿初起。用王不留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葶苈
释名 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 (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肿。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喘。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7、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疮。
车前
释名 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2 、老人淋病(身体发热)。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 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妇热淋。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饮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5、阴囊冷痛。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6、久患内障。用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7、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用车前子、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景丸”。
8、小便不通。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9、小便尿血。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11、刀作。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12、湿气腰痛。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13、喉痹、乳蛾。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
汁。鸡乞求蘸取刷喉。
14、两眼红痛。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阴处一夜。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马鞭草
释名 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 (苗、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3、大腹不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 极效。
4、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7、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蛇含
释名 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1、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2、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3、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4、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5、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鳢肠
释名 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 (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
1、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 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2、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3、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4、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6、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7、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8、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连翘
释名 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 (茎、叶)苦、平、无毒。
(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1、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2、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
3、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为见效。
蒴翟
释名 朔吊。接骨草。
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1、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2、风湿冷痹。治方同上。
3、寒湿腰痛。治方同上。
4、脚气胫肿内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肿痛处,一二日即消。
5、浑身水肿,坐卧不得,用蒴翟根,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鉴别有吐泻。
6、头风眩晕。用蒴翟、独活、白石膏各一两,少枳实七钱半。每取三钱,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产后恶露不尽。用蒴翟二十两,锉细,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8、疟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到红,以不浓煎一碗,发病前服下。
9、腹内突然出现硬块,极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净切细,泡在酒二升中三晚,每温服五合至一升,一天服三次。
10 、鳖瘕坚硬(肿起如盆,不能星卧)。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捣成汁,和水服。
11、风疹。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2、丹毒。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3、痈肿。用蒴翟烧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浓煎成膏,敷患处。能蚀掉恶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有十日。
蓝
释名
气味 (蓼蓝实)苦、寒、无毒。
(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
(吴蓝)苦、甘、冷、无毒。
主治
1、小儿赤痢。捣蓝汁二升,分四次服。
2、惊痫发热。用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加水调匀敷头上。
3、咳嗽气冲(喉里呼吸有声,唾很粘)。用蓝叶泡水,捣烂取汁一升,空心服下。过一会,用杏仁研成汁煮米粥。一、二日后再照上法服药、吃粥,待痰吐尽,病即愈。
4、腹中鳖瘕,用蓝叶一升捣烂,加水三升绞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二次。
5、服药过量,中毒烦闷。用蓝叶捣汁服。
6、唇边生疮,年久不愈。用蓝叶一斤捣汁洗数次,有效。
7、天泡热疮。用蓝叶捣敷。
8、疮疹疼痛。用板蓝根一两、甘草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调下。
蓝淀
释名 靛
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不同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青黛
释名 靛花、青蛤粉。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甘蓝
释名 蓝菜。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蓼
释名
气味 (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
1、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2、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3、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水蓼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1、、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马蓼
释名 大蓼、墨记草。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杀肠中寄生虫。
荭草
释名 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 (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
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虎杖
释名 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 (根)微温。
主治
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匾蓄
释名 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2、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3、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无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4、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1、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2、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5、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 (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蓬莪茂
释名 述。
气味 (根)苦、辛、温、无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送下。
2、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干漆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如是腰痛,则用核桃酒送下。
3、小儿气痛。和蓬莪茂炮熟,研细,热酒送服一钱。
4、上气喘急。用蓬莪茂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气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共研为末,加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婴儿吐乳。用蓬莪茂少许,加绿豆大的一粒盐,放入乳一合中煎开几次,去掉渣滓,再加两粟米大的牛黄一块,给病儿服。很有效。
荆三棱
释名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
又方: 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2、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
3、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
4、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
6、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莎草香附子
释名 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 夫须、续根草、地毛。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 去皮)四两,共研为末,以炼蜜调末为丸,如弹子大。每晨服一丸, 降气汤送下。降气汤是用香附子(如上法处理)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还能治胸痞、拒食、虚冷遗精等症。
2、偏正头痛,热气上攻,头目昏眩。单用香附子一味,经过去皮、煮、捣、晒、焙之后,研为细末,加炼蜜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药至八成服下,妇女用醋汤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气汤”。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5、心脾气痛(胸膛软处有一点作痛、俗称心气痛,实乃胃脘有滞所致,或起因于气,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几次,略炒,也研为末。两工分别收存,治病时,起因于寒者,姜二钱、附一钱;起因于气者,附二钱、姜一钱;起因于气与寒者,姜、附等分。三种情况都以热米汤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盐把药送下。服药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诸痛(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用香附子二两、艾叶半两,蒸日上在醋汤中蒸煮熟,去艾叶,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湿肿虚肿。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业区末。以醋、糊调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肿水从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细,加糊为丸。每服四、五十丸,
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经不调及其他妇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酽醋浸,一份盐水浸,一份童便浸。几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净,晒士,捣烂,微焙为末, 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泽新天兰、赤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带。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为末,热酒冲二钱,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钱,米汤送下。
11、安胎顺气。香附子炒后研细,浓煎紫苏汤送服一、二钱。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铁罩散”。
12、妊娠恶阴( 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用香附子二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共研细。每服二钱,开水加盐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临产顺胎(怀胎九月或十月时服此,自然顺产)。香附子四两、缩砂仁(炒)三两、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4、产后狂言(血晕妄语。烦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细。每服二钱,姜、枣煎汤送下。
15、气郁吐血。用童便调香附末二钱服。又方: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
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粟米汤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钱,研细,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汤。先服香附汤在口,后服地榆汤至尽。发吵见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种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捣碎,醋拌,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为末,加黄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钱,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见效很快。
19、脱肛。用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处。
20、气郁头痛。用香附(炒)四两、川芎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21、肝虚目痛(冷泪,羞明)。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茶汤送下。
22、突然耳聋。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钱,萝卜子煎汤送下。药忌铁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叶煎汤漱口,同时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日擦牙。
24、长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陈粟米汤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伤。嚼香附涂搽,立效。
藿香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枝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暑天吐泻。用滑石( 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淘米水调服。
3、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加一点盐,以开水调下。
4、口臭。用藿香洗净,煎汤,随进嗽口。 烂疮。用藿香中、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片贴疮上。
薰草(零陵香
释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四角变黄黑)。用薰草、黄连各四两,咬细。在白酸浆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头风旋晕(痰逆、恶心、懒食)。用真零陵香、藿者叶、香附子( 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一两、羊髓三两,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头风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鸡蛋白调匀,搽头几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6、牙齿疼痛。用薰草叶煎水含漱。
7、梦遗失精。用薰草、人参、白术、白芍药、生地黄、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汤”。
8、节育断产。用薰草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连续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盐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两加广木香一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热米汤送服一钱半,即可止痢。用药期间,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兰草
释名 (闲)、木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兰泽草、煎泽草、省头草、都梁香、孩儿菊、千金草。
气味 (叶)辛、平、无毒。
主治
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痈肿,生血、调气,煮水,可以洗风病,可以解食牛马肉中毒。
泽兰
释名 水香、都梁香、虎兰、虎蒲、龙枣、孩儿菊、风药。根名地笋。
气味 (叶)苦、微温、无毒。
主治
1、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有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醋酒送下。
2、小儿蓐疮。由大人嚼泽兰心把疮周围封起来。很有效。
3、疮肿初起。把泽兰捣烂封住,有效。
4、损伤瘀肿。治法同上。
5、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变成翻花状)。用泽兰四两,煎汤薰洗。二、三次后,再加枯矾一起煎洗。
马兰
释名 紫菊。
气味 (根、叶)辛、平、无毒。
主治
1、诸疟寒热。用马兰捣汁,再加一点水,发病日早晨服。药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将汁咽下。
3、打伤出血。用马兰、旱莲草、松香、皂树叶(冬日无叶,可用树皮)共研细,搽入伤口。
4、喉痹口紧。用马兰根(或叶)捣汁,加几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邮,口自开。
5、水肿尿涩。用马兰、黑豆、小麦,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药一杯,饭前温服。
6、丹毒。用马兰、甘草,磨醋搽患处。
7、痔漏。春夏取生马兰,秋冬取干马兰,白水煮食,连汁喝下。又方:马兰,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米汤送下。另用马兰煎水,加一点盐。每天熏洗患处。
香薷
释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1、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 可用黄连( 姜汁炒)代替。
2、水肿。用干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
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3、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假苏
释名 姜芥、荆芥、鼠萤。
气味 (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茶调下。
2、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3、小儿惊症。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风(口眼歪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加将药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晒干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风口噤。用荆芥穗研细,取二钱,酒送服。此方名“荆芥散”。
6、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7、产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钱。
8、产后下痢。用荆芥穗四、五枝,烧存性,不能触油火。烧好后加麝香少许,以热开水调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荆芥烧存性,研累。每服二钱,陈皮煎汤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荆芥连根洗过,捣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 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11、尿血。用荆芥、缩砂,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烧焦,研细。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13、痔漏肿痛。用荆芥煮汤,每日洗痛处。
14、大便下血。用荆芥(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妇女用酒送下。又方:荆芥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研细。每服三钱,茶送下。
15、瘰疬溃烂(牵连到胸前两腋,结块大如茄子)。用荆芥根下段剪碎, 煎汤热洗。洗后,见破烂处有紫黑点,以针刺破,让恶血流出。另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匀扫烂处出水。次日洗过又扫,直至病愈。
16、疔肿诸毒。用荆芥一把,切细,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为两次冷饮。
17、各种疮疥。用荆芥研末,加地黄自然榨汁熬膏,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脚丫湿烂。用荆芥叶捣烂敷上。
19、头目诸疾(眼疾,风气头痛,头昏目眩等)。用荆芥穗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闭不通。用荆介、大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内用量减半;大便不通者荆芥用量减半。此方名“倒换散”。
薄荷
释名 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金钱薄荷。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用薄荷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调丸亦可。
2、眼睑红烂。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晒干,研为末,泡热激发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捣烂取汁,皂荚一个,水浸去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一起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叶煎汤常服。
6、火毒成疮。用薄荷煎汁随时涂搽。
水苏
释名 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
气味 (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 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
冷水送服。
5、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焙),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送下。
6、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 炙,去皮,去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荆芥汤送下。
7、突然耳聋。用水苏叶生捣,棉裹,塞耳内。
8、头生白屑。用水苏煮汗或烧灰淋汁洗头。
9、蛇虫咬伤。用水苏研末,酒冲服。并以敷伤处。
菊
释名 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气味 (花)苦、平、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2、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4、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野菊
释名 苦薏。
气味 (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
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淹闾
释名 覆闾。
气味 (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3、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艾
释名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6、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 炮) 三两,共研为末, 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15、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17、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18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 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19、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20、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21、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使痣烂脱。
22、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23、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24、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次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25、虫蛇咬伤。用艾灸几次,有效。
26、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茵陈蒿
气味 (茎、叶)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2、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浴即愈。
3、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一次。
4、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青蒿
释名 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 (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2、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4、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铅丹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调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用饼,晒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调服。
7、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一起捣烂晒干,临用时研成末搽伤处。
8、牙齿肿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脓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
白蒿
释名 由胡、蒌蒿、蘩。
气味 (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茺蔚(益母草)
释名 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质汗。
气味 (子)辛、甘、微温、无毒。
(茎、叶)辛、微温、无毒。
(花)微苦、甘、无毒。
(根)甘、无毒。
主治
1、妇女胎前产后各种疾病。用连根收采的正在开花的益母草,阴干后,取叶及花、子,碾为细末,加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限丸数,以病愈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则每服为五十至七十丸。服药时,随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汤汁送下:
(1)胎前脐腹前或作响,用米汤;
(2) 腹痛胎动,下血不止,用当归汤;
(3)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横生倒产,用炒盐汤;
(4) 产后晕眼黑。发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 产后腹痛,时发寒热,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
(6) 产后痢疾,用米汤;
(7) 产后月经不调,用温酒;
(8) 产后中风,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
(9)产后气喘咳嗽,面目浮肿,用温酒;
(10)产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
(11) 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苦,用薄荷汤;
(12)妇女久无子息,用温酒。此方名“济阴近魂丹”。
2、产妇诸疾及内脏受伤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净,竹刀(忌铁刀)切为小段,不中煮烂,去草取汁,约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滤去浊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状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内服。一天两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捣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痢以干姜汤、赤痢以甘草汤关定。此方名“二灵散”。
5、小儿疳痢。用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吃。到病愈为止。常服嫩叶汁亦可。
6、痔疮下因。用益母草叶捣汁服。
7、各种痈疮(妇女乳痈、小儿头疮,黄烂熟疮、疥疽阴蚀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头号,分几次洗名贵怍。
8、各种疔疮。用益母草捣烂封疮,另取益母草绞汁内服。又方:益母草,烧存性。先用刀划破疔根,挤出血,然后挑药入疔内,疔深者,用捻子把药送入底部。过一会,有污血流出,拭净,再次上药,直到看见红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烂出,以针挑去,再敷上药,不久,合口自愈。
9、喉闭肿痛。用益母草捣烂,加新汲水一碗,绞出浓汁一次饮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茎叶榨汁滴耳内。
11、作洗婴汤。儿将生,先取益母草五两煎汤,儿生下后,即用此汤洗浴,可预防生疮生疥。
夏枯草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刘寄奴草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3、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4、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5、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
旋夏花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 (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茎、叶) 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
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鸡冠
气味 (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4、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忌食鱼腥猪肉。
6、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7、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如是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8、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红蓝花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红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5、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6、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 不用枯矾。
番红花
释名 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燕脂
释名 亦名赦。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3、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大蓟、小蓟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
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续断
释名 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气味 (根)苦、微温、无毒。
主治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漏卢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6、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7、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8、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苎麻
释名
气味 (根、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苎麻根、蛤粉各半两, 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苎麻根煎汤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动(妊妇忽下黄色恶汁,状录胶,或如小豆汁,腹痛难忍)。用苎麻根(去黑皮、切细)二升、银一块,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现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银亦可。
5、肛门肿痛。用生苎麻根捣烂,令病人坐药上。
6、脱肛不收。用苎麻根捣烂,煎汤熏洗。
7、背痈初起。用苎麻根熟捣敷上,一天换药几次,肿消即愈。
8、丹毒。用苎麻根煮成浓汁,一天洗三次。
9、刀伤折损。夏日收取苎麻叶,和石灰捣作团,晒干收存。临用时研成末敷伤处,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结痂。
苘麻
释名 亦名白麻。
气味 (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大青
释名
气味 (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
1、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2、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3、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4、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汤”。
小青
气味 (叶)温、无毒。
主治
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胡芦巴
释名 亦名苦豆。
气味
主治
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盐汤送下。
3、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4、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盐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内消丸”。
5、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走无力)。用胡芦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纸(炒香)各四两,共研为末;另取木瓜一个,切顶去瓤,放药入瓜内填满,将顶合上,蒸至极熟,然后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6、小腹有可动硬块,痛不可忍。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一起炒成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送下。蠡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蔺子、马楝子、马薤、马帚、铁扫帚、剧草、旱蒲、豕首、三坚。
气味 (实)甘、平、无毒。
主治
1、寒疝诸疾。用马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面煮食,食尽一升见效。
2、喉痹。用蠡实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许搅匀慢慢饮下。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六儿,共研为末,每服一匙, 空心服,温水送下。又方:马蔺根叶二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饮下。又方:用马蔺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点喉部,一天点五至七次。
3、水痢。用马蔺子和等量的面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汤送下。又方:马蔺子、干姜、黄连各等分,研为散,每服二匙,热汤送下。极有效。忌猪肉和冷水。
4、肠风下血。用马蔺子(研破,酒浸数日,晒干)一斤,何首乌半斤,雄黄、雌黄各四两,共研为末,以原业浸泡马蔺子的酒调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小便不通。用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
6、痈疽。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恶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
蝙蝠刺。
气味 (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主治
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每服一匙,热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启关散”。
5、风热瘾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7、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8、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9、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10、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风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2、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13、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4、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
15、喉中热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
17、项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9、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呆耳
释名 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气味 (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1、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亦可。
2、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两次。
3、风湿挛痹。用苍耳子三两,炒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4、牙痛。用苍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热含漱,冷即吐去另换热汁。用茎、叶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盐都有效。
5、鼻渊流涕。用苍耳子(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苍耳子一升,研细,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7、肿毒疔疖,无头恶疮。每年五月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锉细,煮烂,去滓留汁,武火煎滚,艾火煎稠,搅成膏,密封收存。称为“万应膏”。用时取出敷贴患处。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诸风头晕。用苍耳叶,晒干,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若有呕吐,则以蜜和药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后病愈。
9、大风疬疾(麻风)。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苍耳叶为末,以大枫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疮。用苍耳茎、叶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煮烂,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开水送下。
无名精
释名 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
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
根名杜牛膝。
气味 (叶、根)甘、寒、无毒。李时珍说:“微辛、甘、有小毒”。
主治
1、吐血。用天名精晒干研细,每服一、二钱,茅花泡汤调服。
2、咽喉肿塞,痰涎壅滞。用天名精根、叶捣汁,鹅毛蘸取扫入喉部。
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捣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
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茎,秋冬用根)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细,点患处,食吐脓血、痰涎即愈。
3、风毒瘰疬。用地菘捣烂敷患处,药干后即更换。
4、疔疮肿毒。用地菘叶和酒糟一起,捣烂敷患处。
5、蛔虫、蛲虫。用鹤虱研为细末,每服一匙,肥肉汤送下。
希莶
释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 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
1、中风。夏日采莶枝、叶, 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风寒下泻。用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痈疽肿毒。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4、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 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莶草焙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汤送下。
箬
释名 箬,音若。亦名辽叶。
气味 (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咽喉闭痛。用箬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叶(烧灰)、白面各三钱,研匀,清水冲服二钱。
3、月经不止。用箬叶灰、蚕纸灰,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4、肠风便血。用箬叶烧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汤送下。药中加少许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用干箬叶一两,烧灰,加滑石半两,研为末。每服三钱, 米汤送下。
6、妇女吹乳。用端阳节包粽子的箬叶烧灰,每服二钱,酒送下。累效。
芦
释名 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
气味 ( 根) 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主治
1、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3、反胃上气。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5、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效。
6、肺壅咳嗽,微热。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此方名“苇茎汤”。
7、背疮溃烂。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8、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9、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甘蕉
释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4、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5、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6、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蓑荷
释名 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主治
1、喉舌疮烂。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3、月经不调。用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4、受寒声哑。用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5、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用荷根、叶一起捣烂,榨汁服三至四升。
6、杂物入目。用白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灯心草
释名 亦名虎须草、碧玉草。
气味 ((茎、根)甘、寒、无毒。
主治
1、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2、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 等分和匀, 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 酒送服一钱。
4、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5、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 煮半日, 露一夜, 温服。
木贼
释名
气味 (茎)甘、微苦、无毒。李时珍说:“木贼气温, 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也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
升散火郁风。
主治
1、目昏多泪。用木贼(去节)、苍术(淘米水泡过)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每服一钱,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贼五钱,水煎,温服。一天服一次。
4、泻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肠痔下血。用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一起在锅内炒黑存性,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送下。甚效。
6、大肠脱肛。用木贼(烧存性)研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体内。药中加龙骨亦可。
7、妇女血崩。用木贼、香附子各一两,朴硝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连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脐下痛者,加乳香、没药、当归各一钱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猪、鱼、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贼散”。
8、月经不净。用木贼(炒) 三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 温服,每天服一次。
9、胎动不安。用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碗,加金银一钱煎服。
10、小肠疝气。用木贼锉细,微炒为末。沸汤送服二钱,有效。以热酒送下亦可。
麻黄
释名 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 (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主治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 去节, 棉裹,加酒五升, 煮至半升, 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7、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10 、阴囊湿疮。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地黄
释名 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黄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黄粥”。
3、明目补肾。用生、熟地黄各二两, 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4 、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虚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痈疽劳瘵。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 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
9、月经不止。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两次。
10 、月经不调,久不受孕。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 11 、妊娠漏胎, 下血不止。用生地黄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黄为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黄
丸”。
12、妊娠胎动。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
13 、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有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名“黑神散”。
14 、产后中风。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也捣成汁。以生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次日取两药炒黄,焙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
16 、热闷昏迷。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觉心下顿凉, 即不再服药。
17、疔肿乳痈。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
18 、跌打损伤,瘀血在腹。用生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 、眼睛红痛。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眼,再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
20 、牙疳脓血。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烧焦,剥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
21 、牙齿动摇。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
22 、耳中常鸣。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伤。用地黄捣汁涂伤处。
牛膝
释名 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
气味 (根)苦、酸、平、无毒。
主治
1、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临发疟时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于身体有益。
3 、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万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5、产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鼻内。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叶亦可。又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病人。
7、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8、牙齿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9、恶疮(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捣敷。
10 、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
紫菀
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次。
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4、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5、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麦门冬
释名 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2、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3、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4、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5、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萱草
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 (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萱草
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 (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 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淡竹叶
释名 根名碎骨子。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
(根)堕胎、催生。
鸭跖草
释名 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气味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葵
释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 (苗)甘、寒、滑、无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先以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再用葵叶微火烘暖贴上,贴过二、三百叶,把脓引尽,即可合口生肉。忌鱼、蒜、房事。
3、汤火伤成疮。用葵叶研为末,敷患处。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后分二次服。连服数剂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两,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服下。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尽子死。用葵根、茎烧灰,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痈。用葵茎及子为末,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疮,出黄汁。用葵根烧灰,和猪油涂搽。
9、产后淋沥。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朴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朴硝),一顿服。
10、催产。用葵子一合,捣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胀痛)。用蔡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送服二钱,极验。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脸上疮疖。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蜀葵
释名 戎葵、吴葵。
气味 (苗)甘、微寒、无毒、滑。
(花)咸、寒、无毒。
(子)甘、冷、无毒。
主治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4、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5、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6、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7、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龙葵
释名 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气味 (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
1、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2、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3、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4、火焰丹毒。用龙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5、背痈。用龙葵一两,研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匀敷痈上。又方:用是蟆一个,同龙葵茎、叶捣烂敷痈上。
6、诸疮恶肿。用龙葵茎叶捣烂,酒送服;另以药渣敷患处。
7、天泡湿疮,用龙葵苗叶捣敷。
8、吐血不止。用龙葵苗叶半两、人参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亲朋汲水送下。
9、除蚤虱。用龙葵叶铺席下,次日脐虱尽死。
酸浆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
(子)酸、平、无毒。
主治
1、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2、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3、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蜀羊泉
释名 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败酱
释名 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款冬花
释名 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 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2、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3、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将蛇床子煎汤漱口将饼子敷患处。
鼠曲草
释名 米曲、鼠耳、佛耳草、无心草、香茅、黄蒿、茸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同款冬花。
决明
释名 马蹄决明。
气味 (子)咸、平、无毒。
主治
1、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2、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3、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4、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5、鼻血不止。用决明子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6、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7、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地肤
释名 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
气味 (子)苦、寒、无毒。
主治
1、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2、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3、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4、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5、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6、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7、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8、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瞿麦
释名 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气味 (穗)苦、寒、无毒。
主治
1、石淋。用瞿麦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
2、小便不利。用瞿麦二钱半,栝楼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各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无效。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畅、腹中温暖为见效。
3、下焦结热(小便淋闭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用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七钱五分、山栀子仁(炒)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七钱,加连须葱头七个、灯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随时饮服。此方名“立效散”。
4、子死腹中,或发作后几天还生不下。用瞿麦煮成浓汁服下。
5、眼睛红肿、生疮。用瞿麦炒黄、研细。以鹅涎调匀涂眼边。用瞿麦捣汁涂眼亦有效。
6、鱼脐疔疮(按:此疮初起时,隆肿狭长,一端有白色突出点,形状象鱼脐,因此得名。是一种险症)。用瞿麦烧灰,调油敷患处。
7、咽喉骨鲠。用瞿麦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竹木入肉。用瞿麦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麦煮汁服。一天服三次。
王不留行
释名 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气味 (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2、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 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5、头风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6、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7、疔肿初起。用王不留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葶苈
释名 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 (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肿。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喘。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7、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疮。
车前
释名 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2 、老人淋病(身体发热)。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 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妇热淋。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饮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5、阴囊冷痛。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6、久患内障。用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7、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用车前子、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景丸”。
8、小便不通。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9、小便尿血。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11、刀作。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12、湿气腰痛。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13、喉痹、乳蛾。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
汁。鸡乞求蘸取刷喉。
14、两眼红痛。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阴处一夜。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马鞭草
释名 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 (苗、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3、大腹不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 极效。
4、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7、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蛇含
释名 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1、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2、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3、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4、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5、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鳢肠
释名 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 (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
1、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 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2、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3、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4、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6、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7、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8、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连翘
释名 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 (茎、叶)苦、平、无毒。
(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1、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2、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
3、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为见效。
蒴翟
释名 朔吊。接骨草。
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1、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2、风湿冷痹。治方同上。
3、寒湿腰痛。治方同上。
4、脚气胫肿内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肿痛处,一二日即消。
5、浑身水肿,坐卧不得,用蒴翟根,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鉴别有吐泻。
6、头风眩晕。用蒴翟、独活、白石膏各一两,少枳实七钱半。每取三钱,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产后恶露不尽。用蒴翟二十两,锉细,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8、疟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到红,以不浓煎一碗,发病前服下。
9、腹内突然出现硬块,极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净切细,泡在酒二升中三晚,每温服五合至一升,一天服三次。
10 、鳖瘕坚硬(肿起如盆,不能星卧)。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捣成汁,和水服。
11、风疹。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2、丹毒。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3、痈肿。用蒴翟烧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浓煎成膏,敷患处。能蚀掉恶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有十日。
蓝
释名
气味 (蓼蓝实)苦、寒、无毒。
(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
(吴蓝)苦、甘、冷、无毒。
主治
1、小儿赤痢。捣蓝汁二升,分四次服。
2、惊痫发热。用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加水调匀敷头上。
3、咳嗽气冲(喉里呼吸有声,唾很粘)。用蓝叶泡水,捣烂取汁一升,空心服下。过一会,用杏仁研成汁煮米粥。一、二日后再照上法服药、吃粥,待痰吐尽,病即愈。
4、腹中鳖瘕,用蓝叶一升捣烂,加水三升绞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二次。
5、服药过量,中毒烦闷。用蓝叶捣汁服。
6、唇边生疮,年久不愈。用蓝叶一斤捣汁洗数次,有效。
7、天泡热疮。用蓝叶捣敷。
8、疮疹疼痛。用板蓝根一两、甘草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调下。
蓝淀
释名 靛
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不同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青黛
释名 靛花、青蛤粉。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甘蓝
释名 蓝菜。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蓼
释名
气味 (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
1、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2、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3、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水蓼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1、、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马蓼
释名 大蓼、墨记草。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杀肠中寄生虫。
荭草
释名 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 (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
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虎杖
释名 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 (根)微温。
主治
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匾蓄
释名 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2、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3、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无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4、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