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二十五

外台秘要方 作者: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五] 水谷痢方一十首
  病源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间,后遇脾胃大肠虚之脏大肠肠也处,入于胃风洞疗脉涩气外成广济疗赤白水谷冷热等痢方。

  地榆(六分)白术(五分)赤石脂(七分研)浓朴(六分炙)干姜(六分)熟艾(四分)龙骨(七分)甘草(四分炙)黄连(十分)乌梅(六分熬)人参(六分)当归(五分)上十二味捣筛为末,蜜丸以米饮汁服二十丸如梧桐子大,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出第四卷中)集验论黄帝问曰∶人若溏泄下痢者,何也。对曰∶春伤于风,夏生溏泄,肠久风,亦为溏泄也。

  又疗热水谷下痢。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阿胶(炙各二两)栀子(三十枚)乌梅(二十枚)黄柏(一两)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神良。(备急同肘后名乌梅汤疗热下)又方黄连(一升金色者)陈米(五合)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肘后文仲同并出第四卷中)删繁疗中焦热水谷下痢。蓝青丸方。

  蓝青(汁三升)黄连(八两)黄柏(四两)阿胶(五两)白术地榆地肤子乌梅肉(各三两)上八味捣筛为散,用蓝汁和,微火上煎取可为丸,丸如杏子大,饮进三丸。(出第四卷中)崔氏疗水谷痢方。

  干姜(三分)鸡子(二枚)小豆(二百粒炒令香)黄连(三分)上四味,捣筛三味,纳鸡子黄白中,熟搅令相得,微火上炒,令可丸。一服五十丸如小豆大,旦以饮服,瘥即停。(出第三卷中)文仲疗因仲夏热多,令人发水谷痢,肠中鸣转,一泻五六升水方。

  黄连(去毛)浓朴(各三两)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出第三卷中)必效疗水谷痢方。

  小豆(一升煮)腊(二两煮)上三味和,顿服之即愈。

  又方棕皮(烧灰)上一味研,以水和服三方寸匕。(并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热水谷下痢方。

  黄连阿胶(各二两)栀子(二十枚)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又方黄连当归甘草(炙各二两)酸石榴皮(三两)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并出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水痢方六首

  广济疗水痢及霍乱,崔氏方同云冷痢,食不消化,及有白脓,日夜无节度,但疑是冷。

  悉主之方。

  白石脂干姜(各八分)上二味捣筛为末,以沸汤和少许面薄糊和药,并手捻作丸如食法,下不止,加干姜八两。忌如常法。

  又疗水痢腹中气方。

  茯苓(八分)白龙骨(八分研)诃黎勒皮(八分)黄连(八分)酸石榴皮(八分)上五味捣筛为末,蜜丸,空心以饮服如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瘥止。(出第四卷中)文仲疗水痢百起者。马蔺散方。

  马蔺子干姜黄连(原无分两)上三味为散,熟煮汤取一合许,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断,冷热皆治。常用神效,不得轻之。

  又方朽骨灰牛骨灰(亦得)神曲(炒黄)上三味等分为散,空腹饮服一方寸匕,无六月六日曲时,用常曲亦得,御敷。(并出第三卷中)经心录主水痢方。

  鸡子(二枚)黄腊(一两)上二味熬熟食之,宜空肚食之,日三服佳。

  又方黄连仓米(各三两)上二味作散,和鸡子七枚,令熟并捻作丸,煮赤豆作浆粥,服三十丸,日三服。若渴但饮豆浆粥。(并出第二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水痢不瘥肠垢方四首

  病源肠垢者,肠间津液垢腻也,由热痢蕴积,肠间虚滑,所以因下痢而便肠垢也。(出第十七卷中)肘后疗水下积久不瘥,肠垢已出者方。

  乌梅(二十枚)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石榴(一枚)上一味合皮捣,绞取汁,随多少服之,最良。

  备急疗水下积久不瘥,肠垢已出者方。

  赤石脂桂心干姜附子(炮)上四味等分,捣筛,蜜丸如小豆,每服三丸,日三服饮下。(肘后同出第六卷中)文仲治久水痢难断方。

  黄连(二两)黄柏(二两)阿胶(二两炙)上三味捣筛为散,以苦酒蜜各半升煮,纳阿胶令烊,又纳诸药,令可丸,饮服三丸,日四,此是古方极要。

  [卷第二十五] 冷痢方二十二首

  病源冷痢者,由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虚则泄,故为冷痢也,凡痢色青色白色黑,皆为冷(出广济疗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其痢行数甚疏,出太多,此是冷痢。宜服调中散方。

  龙骨人参黄连阿胶(炙)黄柏(各一两)上五味捣筛为散,煮米饮服两方寸匕,日两服,瘥停。(出第四卷中)肘后疗水下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方。

  黄连干姜(各三两)上二味捣筛,白酒一升半合煎,令可丸,饮服如梧桐子二十丸。忌猪肉冷水。

  又方黄连(二两)甘草(炙半两)附子(炮半两)阿胶(半两炙)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之。

  又方半夏(洗)乌头(炮)甘草(炙各等分)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再服。

  又方生姜汁(二升)白蜜(一升半)上二味相和,分再服之。

  又方腥(二两切)干姜(三两末)上二味,以水六升半着米一合,煮作糜糜熟,纳姜,一食令尽,不瘥更作。(备急同)又方酸石榴皮(烧灰)上一味为末,服方寸匕。(文仲同)又方干姜(二两末)杂面(一升)上二味为烧饼,熟食之尽,更作,不过三剂瘥。(文仲同)又疗纯下白如鼻涕者方。

  龙骨干姜附子(炮)上三味等分,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饮下五丸,渐至十丸,日一服。(文仲同)又方黄连(末)腊阿胶(各一两)上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胶腊合烊,乃纳黄连末,顿服之。(本云姚氏疗卒注下并痢又方灸脐下一寸五十壮良。(文仲同并出第二卷中)千金论曰∶凡五脏绝于内者,下不自禁,下甚者,手足不仁也。细寻取之,万不失一,下病体秋下水又疗久冷痢下纯白者,此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之,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方。

  上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上一味,温清淳酒热,和曲末一升,空腹一顿服之,日三。若至食时,捣蒜一升令至熟,下姜椒末,调如常食法,惟须稠,勿加盐,以水和面二升,作索饼,极熟烂煮之干漉,热纳蒜齑中相和,一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差来,少食余食,以此法疗,不过二日必瘥。

  又乌梅丸,疗冷痢久下方。

  乌梅(三百粒)当归(四两)干姜(十两)桂心(六两)附子(六两炮)黄连(十六两)蜀椒(汗四两)细辛(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如五斗米,下捣如泥,盘中揉合相得,蜜和捣二千杵,食前饮服如梧子大十丸,日三,稍增至二十丸。(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又旧疗痢于贵胜,用健脾丸多效,今疗积久冷痢,先以温脾汤下讫,后以健脾丸补之,大黄(三两)桂心(三两)附子(炮)干姜人参(各二两)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日再。(并出第十五卷中)备急葛氏疗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方。

  豉(一升绵裹)薤白(一把)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及热顿服之,陶效方云,疗暴下大去血痢,姚疗赤白下痢并效。(肘后同)又方牛角腮(烧灰)上一味捣筛,白饮服方寸匕,日三。(肘后同)又方好面(炒)上一味捣筛,煮米粥,纳面方寸匕,日四五,云此疗日百行,师不救者。(肘后同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白头翁汤。疗寒急下及滞下方。

  白头翁干姜(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当归(一两)黄连秦皮(各一两半)石榴皮(一两生者二两)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四服。(出第十卷中)近效疗冷痢方。

  肉豆蔻(五颗合皮碎)甘草(二两炙)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顿服之。(户部李尚书处得云疗冷痢极者有效自用得又疗久冷痢方。

  赤石脂捣作末,和面作馄饨,空腹服一碗以下,不过两顿瘥,老人尤佳,体中先热者,不可服之。(以上二方新附)文仲治青下白下。姜附散方。

  干姜附子(炮)皂荚(炙去子)上三味等分,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不可再服即愈,亦可丸服。(短剧肘后同)又治冷痢。姜艾馄饨子方。

  干姜(末)熟艾上二味等分,作面馄饨如酸枣大,煮熟,服四五十枚,日二服,腹胀者,炙浓朴煮汁服药。此热服讫,即须食饭大效,曾有产妇冷痢如白膏,服之立瘥,腹痛亦定。

  [卷第二十五] 冷痢食不消下方六首

  广济疗脾胃气微,不能下食,五内中冷,及微下痢方。

  白术(八两)神曲末(五两炒)甘草(炙)干姜枳实(炙各二两)上五味捣筛,蜜和丸,空腹以温酒服如梧桐子大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三十丸,腹中痛者加当归。(出第四卷中)文仲华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验方。

  黄连末(半鸡子壳)乱发灰(准上)淳苦酒(准上)蜜(准上)白腊(方寸匕)鸡子黄(一枚)上六味,于铜器中炭火上,先纳苦酒蜜腊鸡子黄搅调,乃纳黄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抟,出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尽之,可者二日尽之。(肘后同出第三卷中)延年增损黄连丸,主腹内冷,食不消,及冷痢兼补方。

  黄连黄(各三分)龙骨(三分)当归甘草(炙五分)干姜浓朴(炙各六分)地榆白术人参(各一分)上十味捣筛,蜜丸如梧子大,饮酒任下服十五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蒋仲璋处)又地榆丸,主冷痢,不消食,腹中胀痛,气满不能食方。

  地榆(六两炙)赤石脂(七分)浓朴(六分)白术(五分)干姜(六两)龙骨(七分)黄连(十分)当归(五分)熟艾(五分)乌梅肉(六分)甘草(四分炙)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并出第七卷中)又深师疗冷痢下脓血,绞脐痛,食不消,腹胀方。

  吴茱萸干姜(各六分)赤石脂曲末(炒各八分)浓朴(炙)当归(各四分)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饮下四十丸,日再,又疗冷气久痢,脐下痛出白脓,食不消方。

  吴茱萸人参芎桔梗甘草(炙各四分)枳实(炙三枚)干姜(十二分)附子(炮八分)曲味(二十分炒)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七丸,日二服,渐加之。(文仲云温脾丸疗久寒气

  [卷第二十五] 白痢方八首

  病源白滞痢者,肠虚而冷气客之,薄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滞痢。(出第十七卷中)广济疗白脓痢方。

  甘草(六分炙)浓朴(十二分炙)干姜枳实茯苓(各八分)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绞去滓,分为二服,日再服。

  又疗心腹胀满,不能下食,及痢白脓方。

  浓朴(五两炙)豆蔻(五枚)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绞去滓,分为二服,日再。(并出第四卷中)千金大桃花汤,主冷白滞痢肠痛方。

  赤石脂(八两)干姜当归龙骨(各三两)附子(炮)牡蛎(各二两熬)芍药甘草(炙各一两)人参(一两半)白术(一升)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白术,取九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脓者加浓朴三两,呕者加橘皮二两。

  又方龙骨(六两)浓朴(三两炙)赤石脂(五两)当归(一两)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日再服,热加白头翁十分,牡蛎三两。

  延年乌梅肉丸,主冷白脓痢,食不消方。

  乌梅肉(熬)熟艾黄柏甘草(炙各八分)上四味捣筛,蜜丸如梧子,以饮服十五丸,日三服。忌同前。(出第七卷中)必效白痢方。

  麻子汁上一味,以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极效。

  又方黄连末上一味以水和,每服三匕即愈。(并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白滞下,昼夜无复数,龙骨汤方。

  龙骨牡蛎(各三两炼)乌梅肉熟艾白头翁干姜(各一两)女萎黄连当归(各二两)甘草(六两炙)上十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服,日三夜一,断便止。忌同前。(出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重下方六首

  病源此谓今赤白滞下也,令人下部疼重,故曰重下,去脓血如鸡子白,日夜数十行,绕脐痛也。(出第十七卷中)肘后疗重下方黄连(一升)上一味,以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脐当小绞痛则瘥。

  又方鼠尾草上一味,以浓煮煎如薄饴糖,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赤下用赤花者,白下用白花者,佳也。(文仲备急同)文仲隐居效验方,主下部绞痛,重下,下赤白方。

  当归黄柏黄连干姜(各二两)上四味捣筛,煮取乌梅汁服方寸匕,日三。若腹中绞痛,加当归,下赤加黄连,下白加干姜,大效神良秘之。(备急同出第三卷中)备急疗重下方,此即赤白痢下也,令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葛氏方)豉(熬令少焦)上一味捣,服一合,日再三服,又熬豉令焦,水一升淋取汁服,冷则用酒淋,日三服之。(肘后文仲同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重下下赤者方。

  取獭赤粪。(下白取白粪烧末)上一味,以饮清旦空腹服一小杯,三旦饮之即愈。

  又疗得毒病后,得重下赤白绞痛方。

  石钟乳(一两研)黄连防风附子(炮)黄柏蜀椒汗当归干姜(各二两)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适寒温服。(并出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卒暴冷下部疼闷方二首

  千金疗卒暴冷下部疼闷方。

  烧砖令热,大酢沃之,三重布覆,坐上取瘥。

  又方黍米(二升)腊羊脂胶(炙各二两)上四味合煮作粥,一顿令尽即瘥。(并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五] 冷热痢方七首

  病源夫冷热利者,由肠胃虚弱,宿有寒而为客热所伤,冷热相乘,其痢乍黄乍白是也。

  若热抟于血,血渗肠间,则变为血痢也,而冷伏肠内抟津液,则变凝白,则成白滞,亦变赤白痢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泄下有寒者,微一作引气以息内腹,徐吹息,以鼻引气,气足复前即愈,其有热者,微呼以去之也。(出第十七卷中)删繁疗下焦冷热不调,暴下赤白痢。香豉汤方。

  香豉(一升)白术(六两)薤白(切一升)升麻(二两)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出第四卷中)古今录验生春石榴,将疗热不调,下或滞或水或赤白青黄者方。

  酸石榴(五枚)上一味合壳舂绞,取二升汁,分服五合,稍稍服二升尽,即断,小儿以意服二三合佳。

  (千金同出第十卷中)又深师无问冷热新旧痢方。

  黄连黄柏干姜甘草(炙)艾乌梅肉(熬各八分)附子(三枚)腊(一鸡子大)上八味捣筛,以蜜和腊于铛中熔之,其着蜜须候腊熔尽,如干益蜜丸,空腹以饮服四十丸,日二,渐加至五六十丸。

  近效疗痢无问冷热,神验黄连丸方。

  黄连(一两)茯苓(二两)阿胶(一两炙)上三味,先捣黄连茯苓为末,以少许水熔阿胶,和为丸。众手丸之,曝干,量患轻重,空腹以饮下三四十丸,渐渐加至六十丸,不过五六服必瘥,常用之极效。

  又疗苦下,无问冷热,及脓血痢。悉主之方。

  生犀角(屑)黄柏(各二两)黄连苦参(各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散,以糯米煮作饮,莫令生,每日空腹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便瘥,勿轻之。此方于度支王郎中处得曾用极效肘后有当归云庚侍郎家方产后弥佳崔氏治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并疳温。(刘秘监积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阿胶(二两一两炙入药一两销作清)黄连(一两)干姜(二两)入黄无食子(二枚久痢肠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醋熔胶清,顿和丸如梧子,饮服二十五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老小者以意斟酌,禁如常法。(一云若冷剂以酒下热痢以粥饮下出第三卷中)文仲治无问冷热及五色痢,入口即定方。

  黄连(四分)黄柏当归黄芩(各一两)阿胶(二两炙)熟艾(一两)上六味捣筛为散,以醋二升煮胶烊,下药煮,令可丸如大豆,饮服七八十丸,日二夜一服,特宜老人,若产妇痢加蒲黄一两,蜜和为丸神验。(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热毒痢方三首

  肘后若下色黄者,协毒热下也,疗之方。

  栀子(十四枚去皮)上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再服。(出第二卷中)千金疗热毒痢方。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炙)蓝青黄连鬼箭羽(一云鬼臼)黄柏甘草上九味等分,捣筛,以蜜烊胶和,并手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稍加之。卒下疰痢者大良。(出第十五卷中)文仲治热痢久不瘥者黄连丸方。

  黄连末以鸡子白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

  [卷第二十五] 热毒血痢方六首

  广济疗热毒痢血,其痢行数甚数,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热痢。宜生犀角散方。

  生犀角(末)酸石榴皮(熬)枳实(熬令黄各三两)上三味各异捣筛为散,以饮服两三寸匕,日再差,停热食物。

  又疗热毒痢血片,脐下绞刺痛方。

  升麻地榆茜根黄芩(各六分)犀角(四分)生地黄(八分)栀子(七枚擘)薤白(八分)香豉(二合)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日再。(并出第四卷中)千金大热毒纯血痢,疗不可瘥者方。

  黄连(六两)上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着星月下,旦空腹顿服之,卧将息,不瘥,加黄连二两,更作服之,仍不瘥者,以疳痢法疗之佳。忌如常。

  又疗热毒下黑血,五内搅切痛,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

  黄连(一升)龙骨白术(各二两)阿胶(炙)干姜当归赤石脂(各三两)附子(一两炮)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为五服,余以正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痢,至于五日将绝,处此药入口即定。(并出第十五卷中)古今录验疗热毒下血及豆汁。犀角煎方。

  犀角(屑)人参当归(各三两)黄连(四两)蜜(一合)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三沸,分为三服,日三。忌同。(出第十卷中)文仲治热毒痢痢血。犀角散方。

  生犀(三两)石榴皮(三两烧)黄连(三两)干蓝(二两)地榆(二两)上五味捣筛为散,以米饮服三方寸匕,日二服。(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赤痢方四首

  病源此由肠胃虚弱,为风邪所伤,则成痢挟热,热乘于血,则血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也。(出第十七卷中)集验疗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鲫鱼酢(二脔细切)薤白(一虎口细切)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古今录验同出第四卷中)千金疗赤带下方。

  成煎猪膏(三合)清酒(五合)上二味以缓火煎十沸,适寒温,顿服之。取瘥止。

  又论曰∶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食。所食诸食,皆五卷必效疗赤痢方。

  香淡豉(半升)黄连(一两)上二味,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滤取汁,碎黄连薄绵裹,豉汁中煎,取强半升,空腹顿服即上,桑泉蒋尉云效。(出第二卷中)崔氏治赤痢。黄连丸方。

  陈仓米(四分)黄连(四分)干姜(四分)上三味捣筛为末,缓火炒令色变,以纳二颗鸡子白中,熟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十丸,以好无灰酒温一盏下之,至晚间,痢赤色当变白,明旦即瘥。(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赤痢方二首

  病源久赤痢者,由体虚,热乘于血,血渗肠间,故痢赤。肠胃虚,不平复,其热不退,故经久不瘥,胃气逆则变为呕哕也,胃虚谷气衰,虫动侵食,则变为也。(出第十七卷中)千金疗下赤连年方。

  地榆鼠尾草(各一两)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二服,如不瘥,取屋尘水尽去滓,服一升,日二服,古今录验服屋尘汁一小杯,余同此,是徐平方,疗下血二十年者。若不止,重服即愈。

  (肘后同)又方鼠尾草蔷薇根秦皮(用槲皮亦得)上三味等分,水淹煎,去滓,以铜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服五六丸,日三,稍增瘥止,亦可浓汁服半升。(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五] 卒下血方七首

  深师治卒下血,昼夜七八行方。

  黄连黄柏(各四两)上二味切,以淳苦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二服,亦疗下痢。

  又疗卒下血。蒲黄散方。

  蒲黄(三合)当归(一两)鹿茸(一枚烧)上三味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并出第一十六卷中)集验疗卒下血不止方。

  草龙胆(一握)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瘥更服。(出第四卷中)葛氏疗卒下血方。

  小豆(二升)上一味捣碎,水三升和,绞取汁饮之,姚云立止。

  又方黄连(半两)黄柏(二两)栀子(二七枚)上三味切,以酒二升渍一宿,去滓,煮三沸顿服之。(并出第十六卷中)崔氏治卒下血不止方。

  灶突中尘(一升)黄连(五两)地榆(三两)上三味捣筛为散,粥饮服方寸匕,日再服,重者夜一。

  近效治卒下血,不问丈夫妇人立效。牛角灰散方。

  黄牛角(一具烧赤色出火即青碧)上一味为细散,食前浓煮豉汁和二钱匕,重者日三,神验。

  [卷第二十五] 血痢方六首

  病源血痢者,热毒乘于血,血渗入大肠故也,血之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当无停积,毒热气乘之,遇肠虚者,血渗入于肠,肠虚则泄,故为血痢也,身热者死,身寒者生,诊其关上脉芤大,便去血,暴下血数升也。(出第十七卷中)广济疗血痢。黄连丸方。

  黄连白龙骨(炙)禹余粮伏龙肝(各八分)代赭研干姜(各六分)上六味捣筛,蜜和丸,饮服三十丸如梧子,渐加至四十丸,差止。

  又疗痢鲜血方。

  茜根黄连地榆(各八分)栀子(十四枚)薤白(切)香豉(各八分)犀角(屑六分)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日再。(出第四卷中)必效疗患热血痢方。

  粳米(一升研)上一味研碎,令米尽,取汁可一大升,于新瓷瓶中盛,取油绢密闭头,系内着井水中,令至明饮之,敷与人无不瘥者。(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血痢及脓血方。

  黄连(三两)上一味切,以清水三升渍一宿,旦煎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服令须臾尽。(文仲同)又疗下痢鲜血方。

  干地黄犀角屑地榆(各二两)上三味捣筛,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温服之。

  又疗下血痢,地肤散方。

  地肤(五两)地榆根黄芩(各二两)上三味捣筛为散,以水服方寸匕,日三。(并出第二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血痢方三首

  病源此由体虚受热,热折于血,血入肠,故成血痢,热不歇,胃虚不复,故痢血久不瘥,多变呕哕及为湿。(出第十七卷中)崔氏疗痢血数十年方。

  锻石(三大升炒令黄)上一味以水一斗搅,令澄清,一服一升,三服止。(出第三卷中)短剧疗下血连岁不愈方。

  黄连(半斤)上一味捣末,以鸡子白和为饼子,微火炙令黄黑,复捣筛,服方寸匕,日三有效,下清血痿黄失色,医不能疗者,皆差。(肘后同)文仲治七八十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方。

  人参(四分)鹿角(去皮取白作末炒令黄)上二味捣筛为散,平旦以粥清服方寸匕,日再。(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蛊注痢方三首

  病源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随经脉血气,渐至于脏腑,大肠虚者,毒气乘之,毒瓦斯挟热与血相搏,则成血痢也,毒瓦斯侵食于脏腑,如病蛊注之状,痢血杂脓瘀黑,有片如鸡肝,与血杂下是也。(出第十七卷中)肘后疗苦时岁蛊注毒下者方矾石(熬二两)干姜附子(炮)黄连(各二两)上四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不止更服。

  又方黄连黄柏(等分)上二味捣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四服。(并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纯痢血如鹅鸭肝,并协蛊毒方。

  茜根升麻犀角桔梗黄柏黄芩(各三两)地榆荷根(各四两)上八味切,以酒三升渍一伏时,服一升,日一服。(千金同未差更作出第六卷中)

  [卷第二十五] 肠蛊痢方一首

  病源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如病蛊之状,名为肠蛊也。(出第十七卷中)肘后凡病下,应先下白后下赤,若先下赤后下白,为肠蛊方。

  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宿,每服一两杯,日二三服,姚同。(出第二卷中)

  [卷第二十五] 脓血痢方七首

  病源夫春阳气在表,人运动劳役,腠理则开,血气虚者伤于风,至夏又热气乘之,血性得热则流散也,其遇大肠虚,而血渗入焉,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所以夏月多苦脓血痢者,肠胃虚也。秋冬诊其脾脉微涩者为内溃,多下血脓,又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脉微小者生,实急者死,脉沉细虚迟者生,数疾大而有热者死。(出第十七卷中)肘后疗热病久下痢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栀子(二十枚)黄连(四两)阿胶(炙二两)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又一方加乌梅二十枚。(文仲同出第二卷中)文仲治热痢,及下黄赤水及黄脓血,四肢烦,皮上冷者方。

  黄连(八两)熟艾(一两)黄柏(四两)黄芩(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黄腊二两安一升蜜中煮,令消,及暖和药,白饮服六七十丸如小豆,日二夜一,即验。

  又久下痢脓血方。

  赤石脂(一升)乌梅(二十个)干姜(四片)粳米(一升)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令熟药成,服七合,日三。(肘后同并出第三卷中)删繁疗下焦热,或痢下脓血。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八两)乌梅(二十枚去核)栀子(十四枚)白术蜀椒(汗)麻(各三两)干姜(二两)粟米(一升)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取七升下诸药,煮取五合服之。(出第四卷中)备急葛氏云∶若挟热者多下赤脓杂血方。

  黄连灶突中尘(各半两)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云以枣膏和分作三丸日服一丸姚氏同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疗肠溏便脓血,干姜散方。

  干姜黄连桂心(各一分)上三味捣筛,服方寸匕,着麋中食,日三,多脓加姜,多血加桂。有验。

  又疗中寒下痢脓血,附子散方。

  蜀附子(一枚炮)曲干姜(各三分)上三味下筛为散,先食以酒服方寸匕,日二,并疗妇人漏下。忌如前。(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赤白痢方六首

  病源凡痢,皆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而入,客于肠间,肠虚则泄,故为痢也也,世谓文仲鹿茸散,治青黄白黑鱼脑痢,日五十行方。

  鹿茸(二分炙)石榴皮(二两)干姜(二分)枣核中仁(七枚)赤地利(一两烧作灰服后云赤kt如三指)上五味捣筛为散,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若下数者,可五六服。(肘后同)短剧卒久赤白下方。

  烧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随意服,已试良。(肘后同)深师疗赤白下者,黄连汤方。

  黄连黄柏干姜石榴皮阿胶(炙各三两)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为三服,日再。(出第二十六卷中)延年驻车丸,主赤白冷热痢腹痛方。

  黄连(六两)干姜(二两)当归(三两)阿胶(炙三两)上四味捣筛,三年酢八合消胶令熔和,并手丸如大豆,以饮服三十丸,日再。(肘后同出第七卷中)救急疗赤白痢无问新旧,入口即断方。

  香豉心(豉心谓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上一味,以取豉爆令干香,捣为末,壮年者一大升豉心为四服,小儿量与之。(出第九卷中)必效主赤白痢方。

  黄连(二两)阿胶(四片)上二味,以好酒二大升合黄连煎十五沸,漉出滓,然后纳胶令烊,温分三服。(出第二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赤白痢方四首

  病源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血渗肠间,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之不心懊(出崔氏马蔺子散,疗赤白痢,腹内痛,并久水谷痢,色白如泔淀,悉主之,极重者不过三四日,必瘥方。

  马兰子(一升熬)地榆根皮(八分)浓朴(炙八分)熟艾(八分)赤石脂(一升)龙骨(十分)茯苓(十分)当归(十分)上八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加至四五匕,日再夜一,白饮服。(出第三卷中)文仲疗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烧大荆上一味取沥服五六合,即瘥。(肘后同)又卒腹痛下赤白,数日不绝方。

  鸡子(一枚扣头取黄去白)胡粉末(令满壳烧焦成剂)上二味以酒服之。(肘后同并出第三卷中)近效疗赤白痢日数十行,无问老小方。

  甘草(二两炙)上一味切,以浆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卷第二十五] 疳痢方六首

  必效疗冷疳痢方。

  取莨菪子(熬令黄色)上一味捣为末,和腊月猪脂,更捣令熟为丸,绵裹如枣许大,以内下部,因痢出,即更纳新者,不过三度即瘥。(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五疳蒸下痢方。

  苦参(三两)青葙甘草(炙各三两)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灌即愈。凡蒸但服生地黄汁即瘥。

  又方青黛丁香黄连(各等分)上三味捣筛,用泔淀和为丸,口中有疮含之。若下部有疮,以绵裹纳下部,日服五六十丸,含之令下瘥。

  又方丁香麝香(别研)石黛石盐山榆仁小柏皮桂心干姜青矾石(烧)头发灰上十味捣为散,着疮上,干者和腊月猪膏暖着,疗时行病后食羊肉,及肥腻,或酒或房,而得久蒸络变为疳,必须攻下部,不可轻之。

  又疗疳湿痢方。

  青葙雄黄(研)石硫黄(研)芜荑雷丸(各二两)苦参野狼牙(各三两)藜芦(一两炮)上八味捣筛为散,取如杏仁大,纳下部中。

  又疗疳湿痢神效方。

  黄连(三两)零陵香(一两半)犀角(屑一分)丁香(三十枚)麝香(一大豆)牛黄(一大豆)上六味,以水洗黄连零陵香丁香,澄取清水去滓,更以水添满九升,纳黄连零陵丁香犀角煮两沸,然后着牛黄麝香煎一沸,取一升,分作三服,如一日服不尽,二日服。(又深师以九升先以一升煮添尽九升取一大升分为三服并出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疳痢及久痢成疳方九首

  广济疗久患疳痢不瘥,兀子矾散方。

  兀子矾(八分烧)麝香(二分研)吴白矾(六分烧)云母(粉五分)桂心(二分)龙骨(六分)无食子(七颗烧)黄连(八分)上八味捣筛为散,空腹以生姜汁和三钱匕服,日再,煮姜汤下。

  又疗积年疳痢羸瘦,面色痿黄方。

  石硫黄(研)黄连(各一两)艾(一两)蜜(一升)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黄连艾,取半升,后纳石硫黄末,更煮三五沸,即绞去滓,又纳蜜更煮三五沸,下分为三服。(并出第四卷中)必效疗积久痢成疳灌方。

  樗根(一握净洗剥白皮捣绞取汁三合取时勿令见风)麻子脂(二合烧如车脂)酢泔淀(一合)椒(四分汗)豉(二合)上五味,以水六升取椒豉和煎,绞取汁二升,和樗汁麻油泔淀等三味,分为两分。用一分灌,隔一日更取余者复灌,其药欲用时,温温即得。

  又疗痢初较后脓血,或变纯白,或成鱼脑,五十日以上或一二年不瘥,变成疳,所下如泔淀方。

  [卷第二十五] 生羊肝(一具)

  上一味,取大酢一年以上者,米麦并中年深者佳,取羊肝则去上膜,柳叶切,朝旦空腹取肝大即永瘥。后一月不得食热面、油腻、酱、猪鱼鸡肉等。

  又疗疳痢久不瘥,羸瘦着床欲死方。

  新出羊粪(一升)上一味,以水一升渍经宿,明旦绞汁顿服之,极重者不过三服。

  又疗疳法,丈夫妇人小儿久痢,百方疗不能瘥,此方最效。

  丁香麝香黄连(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为散,以杏核大取竹筒吹入下部,小儿取核子量力减之,不过三四回瘥,积年久疳痢不瘥,蔡光州云,常用奇效。(备急同并出第三卷中)又疗久痢变成疳,下部穷生恶疮,恶寒壮热者方。

  桃白皮(切一升)槐白皮(一升)苦参(切五合)艾大枣(十枚)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熊胆枣许大,搅令匀。取二升灌下部,余三分服。

  近效新附疗久痢及疳痢,诸方不瘥者。此方必效。

  拣樗根白皮(不拘多少当取时不宜见狗及风)上一味细切,捣如泥。取细面捻作馄饨如小枣,勿令破,熟煮,吞七枚,重者不过七八服,皆空腹服之。

  又疳痢晓夜无度者方。

  取樗根浓汁(一鸡子壳许)上一味,以和粟米泔一鸡子壳许,灌下部,再度即瘥,其验若神,小孩儿减半用之。(医人褚球录上)

  [卷第二十五] 数十年痢方一十一首

  千金疗下痢丸,主数十年痢下,下气消谷,令人能食,夏月长时服之,令人不霍乱方。

  黄连黄柏桂心大麦(一升半)干姜(各三两)吴茱萸(四两)蜀椒(汗半两)曲(一升熬炒)乌梅(二升半)上九味捣筛,蜜和,食已饮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至二十丸,亦可至三十丸。

  又疗数十年下痢,消谷下气补羸,乌梅肉丸方。

  曲(好者一升炒)附子(炮二两)大麦(炒一升)当归(三两)桂心(三两)黄连吴茱萸乌梅肉干姜(各四两)蜀椒(一两汗)上十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食已饮服十丸,日三。

  又四续丸,主三十年疰痢,骨立萎黄,肠滑不疗方。

  云实(五合)蜡(五两白者)附子(炮二两)女萎(三两)龙骨(二两)上五味捣筛为末,以蜡煎烊以丸药如梧子,饮服五丸,日三,不过五六服必瘥,其云实熬令即眩倒赤石脂(二两别末)熟艾(一升)干姜(三两)蜀椒(三百枚汗)乌梅(三百枚醋浸剥取肉)上五味,先捣筛姜椒为末,将熟艾梅肉着一斛酒,饭下蒸,令饭熟,内干姜椒末赤石脂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不瘥,至二十丸,加黄连一升艾一斤。

  又疗三十年痢不止方。

  浓朴(炙)干姜阿胶(炙各二两)黄连(五两)石榴皮艾叶(各三两)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又疗积久三十年常下神效方。

  赤松木皮(去上苍皮二斗)上一味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即止,不过服一斗永瘥,秘方,三十年痢,百日服瘥良。(并出第十五卷中)古今录验疗三十年寒下及霍乱,诸药所不能疗,并肠滑。若是蛊疰所中方。

  蓼子艾屑(各一升)龙胆续断白术(各三两)蜀椒(汗)附子(炮)桂心苦参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一岁儿服一丸如梧子;三岁儿服二丸;五岁儿服三丸;大人服五丸,饮下,疗寒热气在胸中,卒气痛绕脐神良。

  廪丘公疗下痢三十年方。

  茯苓干姜黄连(等分)上三味捣筛为散,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之,一日渐增至百丸,苦痢剧者,加龙骨附子炮等分,一服十丸,渐增之。以知为度。

  又当归汤,疗三十年下痢,止诸痛方。

  当归(一两)生姜(八两)大枣(二十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作三服,不瘥,复作之。又云∶吾患痢三十余年,诸疗无效。唯服此方得愈也,安石榴汤,疗大疰痢及白滞,困笃欲死,肠已滑,医所不能疗方。

  干姜(二两生姜倍之)黄柏(一两细切)石榴(一枚小者二枚)阿胶(二两别研渍之)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纳胶令烊,顿服不瘥复作,疗老小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顿尽。须臾复服,石榴须预取之。(肘后同一方无黄柏用黄连并出第二卷中)又深师疗久痢方。

  龙骨赤石脂无食子(各六分)地榆(三分)熟艾(三月者良三分)橡子黄柏(各五分)上七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四十五十丸,日二服,稍加至六十丸。

  [卷第二十五] 休息痢方五首

  病源休息痢者,胃管有停饮,因痢积久,或冷气,或热气乘之,气动于饮,则饮动而肠虚受或静肘后疗休息痢方。

  黄连(切)龙骨(如鸭子大一枚)胶(如掌大炙)熟艾(一把)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纳胶,胶烊分再服,浓煮干艾叶亦佳,又当煮忍冬米和作饮,饮之。

  又方干地榆(一斤)附子(一两炮)上二味,以酒一斗渍五宿,饮一升,日三服,尽更作。

  又方龙骨(四两)上一味,捣如小豆,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为五服,又以米饮和为丸,服十丸。(文仲同并出第二卷中)文仲葛氏若久下经时不愈者,此名为休息下,疗之方。

  取大骨上一味,炙令黄焦,捣筛,饮服方寸匕,日三愈。(肘后备急同)胡洽曲柏丸,疗数十年休息痢下,不能食,消谷下气,疗虚羸方。

  麦柏(炒)曲(炒各一升)附子(炮)桂心乌梅肉(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食前饮服十丸,日三,稍稍增之。(肘后备急同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腹肚不调痢一首

  广济疗冷热不调痢脓水方。

  人参干姜枳实(炙各四分)浓朴(炙)龙骨赤石脂黄连苦参(各六分)黄芩(五分)上九味,捣筛蜜丸,空腹以饮服如大豆十五丸,日二渐加。(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泄痢不禁不断及日数十行方三首

  集验结肠丸,疗热毒下不断,不问久新悉疗之方。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炙)芍药干姜黄柏甘草(炙)鬼臼(各四分)上九味捣筛,蜜与胶共烊以和丸,并手捻作丸如梧子,曝燥,以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加,此方亦疗诸疰下,及卒下悉效。

  又禅脾丸,疗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方。

  附子(炮一两)蜀椒(汗一两)桂心(二两)赤石脂黄连人参干姜茯苓大麦柏陈面(炒)石斛当归(各二两)钟乳(三两研)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以酒服十丸如梧子,日三,稍稍加之。(出第四卷中)文仲疗五劳及饱食房室伤胃,令人大便数,至溷而不能便,日数十行,剧者下血,并妇人产后余疾,腹绞痛方。

  附子(一枚炮)上一味,以猪脂如鸡子黄大,煎附子裂为候,削去上黑皮,捣筛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三丸,日三,稍加,可至十丸,当长服之,永不痢。(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下焦虚寒及远血近血方二首

  崔氏疗下焦寒损或先见血后便,此为远血,或痢不痢,伏龙肝汤方。

  伏龙肝(五合研)甘草(一两炙)干地黄(五两)烧发灰(屑二合)黄芩牛膝干姜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七物,取三升去滓,下阿胶,更煎取烊,乃下发,分作三服。

  又疗下焦虚寒损,或前便转后见血,此为近血,或痢下,或不痢好,因劳冷而发,续断汤方。

  续断当归桔梗阿胶(炙)桂心(炙三两)干姜干地黄芎(各四两)蒲黄(一升)甘草(二两炙)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八物,取三升五合,去滓,下阿胶更烊胶取沸,下蒲黄,分为三服。(并出第四卷中)

  [卷第二十五] 下痢食完出及上入下出方一首

  范汪温中汤,疗寒下食完出方。

  甘草(炙)干姜(各三两)蜀椒(八十枚汗)附子(一枚炮)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再服。若呕纳橘皮半两,小与老皆取服之良。(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五] 下痢肠滑方三首

  范汪苦酒白丸,疗赤白滞下,肠已滑,日数十行者方。

  女萎半夏(洗各二两)附子(炮)藜芦(炙去头各一两)上四味捣合下筛,和以十年苦酒,顿丸如梧子,若有下者,饮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出第十五卷中)集验疗下痢肠滑,饮食及服药皆完出。猪肝丸方。

  猪肝(一斤煮焙干)黄连阿胶(炙)乌梅肉(各二两)胡粉(七棋子)上五味捣下筛,蜜和,酒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稍加,亦可散服。(葛氏文仲胡洽同肘后云亦可散服出第四卷中)千金疗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

  黄连(六两)阿胶鼠尾草当归干姜(各三两)上五味切,以酒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若热不绞痛,去干姜加当归,以水煮之。(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五] 大注痢及赤白困笃肠滑方二首

  深师卒大注痢,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方。

  干姜(二两生者焙)黄柏石榴皮(各一两)阿胶(二两半)淡豉(一升)前胡(四两)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三合,去滓,内胶,顿服,不差,更作,无毒,宜老小羸人,稍稍服之。此汤兼疗伤寒大下,及赤白困笃,亦皆主之。(出第二十六卷中)范汪疗得病羸劣,服药不愈,因作肠滑,下痢脓血,日数十行,复中绞痛,身热如火,头痛如破,其脉如涩方。

  黄连(四两)苦参(二两)阿胶(一两)上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服二合,日三,少少益至半升,服汤尽者复合,以愈为度,曾试验。(古今录验同)

  [卷第二十五] 痢兼渴方二首

  病源夫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津液,以养藏腑,藏腑虚受风邪,邪入于肠胃故痢,痢则津液空水,必效疗痢兼渴方。

  麦门冬(三两去心)乌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者,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热渴痢方。

  冬瓜(一枚)上一味,以黄土浓一尺,火炮,稳约以水烂去土净洗,绞取服之。

  [卷第二十五] 许仁则痢方七首

  许仁则云,此病有数种,有水痢,有谷痢,有血痢,有脓痢,有脓血相和痢者,有肠痢,其水痢者,本由脾气热,消谷作水,谷气不得消,便生此痢,谷痢者,由脾气冷,谷气不消相和色又水痢之候,心腹甚痛,食无妨,但食后即痢,食皆化尽,唯变作水谷无期度,多食多下,少食少下,有此伏者,宜依后黄芩等五味散服之方。

  黄芩黄连黄柏(各五两)黄(四两)龙骨(六两)上药捣筛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二服,稍稍加至二三匕,服差乃止。

  又谷痢之候,痢无期度,食不消化,腹痛,每过冷便发,有此疾候者,宜依后附子等五味散主之方。

  附子(炮)细辛白术(各五两)干姜(四两)神曲(一升)上药捣筛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血痢之候,小腹绞痛,无期度食,不住如水,但兼血而下,有此患者。宜依后方。

  犀角五味散方。

  生犀角(末五两)阿胶(炙四两)黄柏(四两)艾叶干姜(各三两一作干蓝)上药捣筛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脓痢之候,腹亦刺痛,食亦不大稀,但大便兼脓,遇冷而剧,有此候者,宜依后神曲等五味散服之良。

  曲末(一升)干姜(六两)丁香豆蔻(各四两)高良姜(五两)上药捣筛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脓血相和痢候,食不甚稀,每出脓血,与食相兼,腹亦小痛,有此候者,宜依后黄等五味散服之方。

  黄(六两)赤石脂(八两)浓朴(五两炙)干姜艾叶(炙各二两)上药捣筛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肠痢候,食稀或稠,便但似脓,每便极滑,痢有常期,有如此者,宜依后豆蔻子等八味散服之方。

  豆蔻子丁香(各三两)细辛附子(炮)干姜(各四两)人参黄(各五两)赤石脂(六两)上药捣筛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前件诸痢,患无新旧,如药疗之,差还发,此即纵以新药止之。终存其根,本由肠胃中冷热不调,病根固结,必须汤药涤之,以泄病势,痢后更以药物补助之,有此候者,宜依后附子等六味汤以利之。后服高良姜十味散以补之方。

  附子(炮)细辛甘草(炙)人参(各二两)干姜(三两)大黄(五两)上药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分温三服,服如人行十里久,一服此汤,当得快利姜等高良姜细辛黄白术苦参(各五两)丁香(二两)人参干姜(各四两)豆蔻子(三两)赤石脂(六两)上药捣筛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之,稍稍加至二三匕。(并出上卷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