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卷第三十五] 小儿方序例论一首
千金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高硕。诗有厥初生民,传云,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着,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史,故今斯方,先妇人小儿,后丈夫耆老者,则是崇本之义也。小儿气势微弱,医人欲留心救疗,立功差难,今之学人,多不存意,良由婴儿在于襁褓之内,乳气腥臊,医者操行英雄。
讵肯瞻视,静而言之,可为太息者矣。短剧方云,凡人年六岁以上为小,十六以上为少,三十以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其六岁以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疗者,皆为无所承据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焉。逮于晋宋,江左推诸苏家,传习有验,流于人间,齐有徐王者,亦有小儿方三卷,故今之学人,颇得传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于少小,详其方意,不甚深细,小有可采,未为至秘,今博撰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为上下两卷,可披而寻之,凡百居家,皆宜达兹养小
[卷第三十五] 小儿初生将护法一十七首
崔氏疗小儿初生,便以绵裹指拭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为之玉衔。一作衡,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
又疗儿生落地不作声方。
取暖水一器灌之,须臾自当啼。
又儿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少气故也,可取儿脐带向身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声自发。
又方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
又方小儿初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后速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将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当令长至儿足跌上,短即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若先断脐然后浴者,则脐中水,中水则发腹痛,其脐又儿中水及中冷,则令儿腹中绞痛,夭纠啼呼,面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儿尿清(一云粪青当灸粉絮熨之,不时治护,脐至肿者,当脐中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壮,若轻者脐不大肿,但出汁,时时啼呼者,但捣当归末和胡粉敷之,仍灸絮日日熨之,至百日乃又儿初生法。
宜用父故衣裹之,若生女宜以母故衣,勿用新帛,切须依之,令儿长寿。
又一之内,儿衣皆须用故绵帛为之善,儿衣绵帛特忌浓热,慎之慎之。
又儿洗浴断脐讫,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取甘草可中指一节,捶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可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复与之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慧无病也,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之,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
又小儿初生三日中,须与朱蜜,只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痫气急,变噤而死也,与朱蜜法。
以真经飞炼朱如大豆,以赤蜜一蚬壳和之,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尽此一豆许,可三日与之,则用三豆许也,亦勿过,过此则伤儿,与朱蜜讫,可与牛黄如朱蜜多少也,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避恶气,除小儿百病,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浓饮如乳酪浓薄,以大豆粒多与嗍之。嗍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乃可与哺也又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若乳汁少,不得依此法,当用意少少增之,若至二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病,儿若早哺之及多者。令儿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弱难长,乳儿不用太饱,饱则令吐。候儿吐者,乳大饱也,当以空乳乳之,即消。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乳母奶儿,当先以手按散其热气,勿令乳汁奔出。以令儿噎,如噎即便夺其乳,令得气息定,复乳之。如是十反五反,视儿饥饱以节度之,一日之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准,又常捉去宿乳也,乳母与儿卧,当以臂与儿枕之,使乳与儿头平,乃可乳之,令儿不噎,母欲睡即夺去其乳,勿令填儿鼻口,乳不知饥又儿初生着口噤不开不收乳方。
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末研之绢筛,以猪乳二合和之,分三四服与之瘥。
又儿着口噤体热者方。
暖竹沥二合,分四五服之。
又儿新生,慎不可逆灸,灸之忍痛,动其五脉,因喜成痫,是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无此夭也。
又儿初生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外亦有。疗之法。
以发缠头,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旦如此便去,不者,可煮栗汁令浓,以绵缠头沾拭之,无栗,煮栗木皮如井花水法。(千金同并出第十上卷中)文仲疗儿生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渐渐喜令儿声不发不转法。
以爪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末以敷之,即止。(千金同)又儿初生六七日后,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盛水状者,若悬痈有胀起者,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泄,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若不消,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或余小小未消,三刺之亦止,自然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如此者,名重,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之去血汁,瘥止。(千金同)又疗儿初生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阻(一作沮)败。
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一作不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也,喜不育,如此者,宜与龙胆汤方,在客忤部中十味者是也。(千金同)
[卷第三十五] 儿初生将息法二首
千金儿初生,不可令衣过浓热,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又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脏于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初受气论一首
崔氏论曰,凡小儿初受气,在娠一月结胚,二月作胎,三月有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百神能备而生矣,生后六十日,目瞳子成,始笑应知人,百五十日百脉生,能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髌骨成,能独倚,三百六十日为一期,膝骨成,乃能行。
此其定法,若有不依期者,必有不平之处。
[卷第三十五] 小儿变蒸论二首
崔氏小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兼蒸,九十六日三变,百二十八日四变,又蒸,百六十日五变,百九十二日六变,又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又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又蒸,此小变蒸毕也,后六十四日又蒸,蒸后六十四日又一大蒸,蒸后百二十八日又一大蒸。此大小蒸都毕也,凡五百七十六日乃成人,所以变蒸者,皆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毕,辄觉情态忽有异也,其变蒸之候,令身热脉乱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惊,不乳哺,上唇头小白泡起如珠子,耳冷尻亦冷,此其诊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先期四五日便发,发后亦四五日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至七日九日而衰。当变蒸之时,慎不可疗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已,可微与紫丸,热歇便止,若于变蒸中,加以天行温病,或非变蒸而得天行者,其诊皆相似,唯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粉粉之,热当歇,便就瘥,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又黑散方。
麻黄(一分去节)大黄(一分)杏仁(二分去皮尖熬令变色)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杏仁别捣如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讫,内密器中,一月儿服如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之,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为度。
又紫丸方。
代赭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杏仁(五十枚去尖皮熬)上四味捣代赭等二味为末,巴豆杏仁别捣如膏,又内二味,合捣三千杵。自相和,若硬,入少蜜更捣,密器中盛,封之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喉,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也,小儿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甚佳。此丸无所不治,代赭须真者,若不真,以左顾牡蛎代之,忌猪肉芦笋。(并出第十上卷中)
[卷第三十五] 相儿命长短法并论二十九首
千金翼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膝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身肉不收者死,鱼口者死。股间无生肉者死,颐下破者死,阴不起者死,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相法甚博略述十数条而已儿初生,阴大而与身色同者,成人,儿初生,额上有旋毛,早贵,妨父母,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儿初生汗血者,多厄不寿。儿初生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人,儿初生自开目者,不成人,儿初生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成人,儿初生发稀少者,不听人,儿初生脐小者,不寿;儿初生早坐,早行,早语,早齿。生恶性者,非佳人。儿初生头四破者,不成人,儿初生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啼声散,不成人,啼声深,不成人)儿初生脐中无血者好,卵下缝通达黑者寿,鲜白长大者寿,论曰∶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观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则项橐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则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由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荣,终于年事。是晚成就者,寿之兆也。(并出第十一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藏衣法五首
崔氏凡藏儿衣法。
儿衣先以清水洗之,勿令沙土草污,又以清酒洗之,仍内钱一文在衣中,盛于新瓶内,以青绵裹之,其瓶口上仍密盖头,且置便宜处,待满三日,然后依月吉地,向阳高燥之处,入地三尺埋之,瓶上土浓一尺七寸,惟须牢筑。令儿长寿,有智慧,若藏衣不谨,为猪狗所食者,令儿癫狂,虫蚁食者,令儿病恶疮,犬鸟食之。令儿兵死,近社庙旁者,令儿见鬼,近深水ht池,令儿溺死,近故灶旁,令儿惊惕,近井旁者,令儿病聋盲,弃道路街巷者,令儿绝嗣无子,当门户者,令儿声不出。耳聋,着水流下者,令儿青盲,弃于火里者,令儿生疠疮。着林木头者,令儿自绞死,如此之忌,皆须慎之。
又安产妇及藏衣天德月空法正月(天德在丁月空在丙壬)二月(天德在坤月空在甲庚)三月(天德在壬月空在丙壬)空在甲庚)七月(天德在癸月空在丙壬)八月(天德在艮月空在甲庚)九月(天德在丙月空在丙壬)十月(天德在乙月空在甲庚)十一月(天德在巽月空在丙壬)十二月(天德在庚月空在甲庚)凡藏儿衣,皆依此法,天德月空处埋之,若有遇反支者,宜以衣内新瓶盛,密封塞口,挂于宅外福德之上,向阳高燥之处,待过月,然后依法埋藏之大吉。
又法甲寅旬日十日不得藏埋儿衣,以瓶盛密封,安置空处,度十日即藏埋之。
又法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此五日亦不藏儿衣,还盛瓶中,密塞,勿令气通,挂着见生处,过此五日即埋之。亦不得更过此日。
又法甲乙日生儿,丙丁日藏衣吉,丙丁日生儿,戊巳日藏衣吉,戊巳日生儿,庚辛日藏衣吉,庚辛日生儿,壬癸日藏衣吉。(并出第十上卷中)
[卷第三十五] 浴儿法一十一首
崔氏初生浴儿良日,此谓初生浴儿,以后重浴亦吉,寅卯酉日大吉,壬午丁未癸巳日凶又浴儿虎头骨汤,主避除恶气,兼令儿不惊,不患诸疮疥方。
虎头骨(五两)苦参(四两)白芷(三两)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为汤,内猪胆汁少许,适寒温以浴儿良。
又疗儿若卒客忤中人,吐下不乳哺,面青黄色,变弦急者,以浴之方。
取钱七十文,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适寒温浴儿良。
又疗儿生三日浴除疮方。
桃根李根梅根(各八两)上三味切,以意着水多少,煮令三四沸,以浴儿。
又疗少小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六物莽草汤浴儿方。
莽草丹参蛇床子桂心(各三两)菖蒲(半斤)雷丸(一斤)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三五沸,适寒温浴儿避日向阴处。
又疗少小身热,一物李叶汤方李叶无多少以水煮,去滓以浴儿良。(忌准前)又方白芷煎汤浴儿佳,根苗皆得。
又方苦参汤浴儿良。
又凡寻常浴儿,不缘别疗诸病。只就浴者方。
汤熟添少许清浆水,一捻盐,浴儿,浴讫以粉摩儿,既不畏风,又引散诸气。
又儿不用数浴,数浴多背冷,令儿发痫,其汤必适寒温得所。
又疗少小壮热,不能服药,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
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黄黄芩芎麻黄(去节)牡蛎(熬)上药各等分,捣筛,以粉一升和药屑三合,复下筛,以粉粉儿,日三,热退即止。(本方有防风无牡蛎)又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
黄连牡蛎(熬)贝母上药各等分捣筛,以粉粉儿良。(出第十上卷中)剃儿头法一首崔氏初剃儿头良日,寅丑日吉,丁未日凶。
[卷第三十五] 哺儿法三首
崔氏初哺儿良日,以平定成日大吉,其哺不得令咸。
又方寅丑辰巳酉日良。
又方男戊巳日不得,女丙丁日不得。
攘谢法一十二首崔氏轩辕者(干神天丞相使者风伯犯之令儿惊吐可取梨枝六寸埋生处大吉)雷公者(震神太阴使者天马犯之令儿烦闷腹满解之以三屠家肉为饼于产处谢之大吉)咸池者(坎神天之雨师使者犯之令儿啼不止用羊脯酒于生处谢之吉)丰隆者(艮神天之东明使者天仆也害气犯之令儿乍寒乍热大腹以白鱼二枚于生处谢之又大豆一升投井中亦大吉)招摇者(坤神天上使者犯之令儿惊空嚼不止以酒饼生处谢之即愈)天候者(吴神天一执法使者犯之令儿腹胀张眼以白鱼二枚于生处谢之吉)吴时者(离神天一将军游击使者犯之令儿惊腹痛用马脯五寸于生处谢之吉又以白鱼五枚并枣饼埋其生处吉)大时者(兑神小时北斗使者犯之令儿腹胀下痢解之以酒脯于生处谢之又以大豆一升投井中吉)犯月杀者(小儿惊啼用丹雄鸡血于生处谢之吉)犯白虎者(用稻米一升鸡子三枚于生处谢之吉黍米亦得)犯大夫者(用羊肝三枚及稻米一升于生处谢之吉又用鸡羝羊皮黍米亦得)犯日游者(令儿口噤色变欲死者用三屠家肉麦饭于生处谢之吉)
[卷第三十五] 拣乳母法一首
崔氏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血气所生,其乳儿者,皆须性情和善,形色不恶,相貌稍通者,若求全备,不可得也,但取不狐臭,瘿,气嗽,疥,痴瘙,白秃,疡,沈唇,耳聋,鼻,癫痫,无此等疾者,便可饮儿,师见其身上旧灸瘢,即知其先有所疾,切须慎耳。
[卷第三十五] 小儿惊痫啼壮热不吃奶吐不已不小便方五首
刘氏疗小儿眠睡不安,惊啼不吃奶,虎睛丸方。(小儿热甚神效)犀角(十二分屑)子芩(五分)栀子仁大黄(各十分)虎睛(一枚研)上五味捣筛,蜜和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大小量之,奶母忌热面,小儿热风痫,以乳汁或竹沥研三丸服之,渐增以瘥为度,小儿百日以下,蓐内壮热,以奶汁研四丸与服即瘥。
又疗小儿初生不吃奶方。
以乳两合,葱白一寸,和煎一两沸,去葱与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灌之。
又疗小儿吃奶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壮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螺者方。
烧竹取沥半合,和少许牛黄与吃,即瘥,又以猪肉拭口,即引虫出或自消便瘥。
又疗小儿初生吐不止方。
人乳(二合)蘧茂(少许)盐(两粟米大)上三味煎三两沸,牛黄两米许,研和与服即瘥止。
又小儿初生不小便方。
人乳(四合)葱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为四服,即小便利,神效。
[卷第三十五] 小儿将息衣裳浓薄致生诸痫及诸疾方并灸法二十八首
广济疗小儿惊痫,体羸不堪,疗子母五痫煎方。
钩藤(二分)知母子芩(各四分)甘草(炙)升麻沙参(各三分)寒水石(六分)蚱蝉(一枚去翅炙)蜣螂(三枚炙)上九味捣筛,以好蜜和薄泔,着铜钵于沸汤上调之,搅不停手,如饴糖煎成,稍稍别出少许二百短剧云玄中记曰,天下有女鸟,一名姑获,又名钓星鬼也。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即化为千金夫痫病,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为平又(鼻口干燥大小便不利是痫候)又(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又(耳后完骨上有青络盛卧不静是痫候脉青大刺之令血出)又(小儿发逆上啼哭面暗色不变是痫候)又(鼻口青时小惊是痫候)又(意气下而妄怒是痫候)又(身热小便难是痫候)又(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是痫候)又(身热目时直视是痫候)又(目闭青时小惊是痫候)又(咽乳不利是痫候)又(身热头常汗出是痫候)又(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时是痫候)又(身热吐而喘是痫候)又(喜欠目上视是痫候)又(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痫候)又(身热目视不精是痫候)又(卧梦笑手足动摇是痫候)又(弄舌摇头是痫以上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盒饭瓜其阳脉所应灸,瓜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足脉绝,亦依方与汤。又直视瞳子动腹满转鸣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脊强汗出又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瓜之。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痫也,惟阴痫噤,可针灸瓜之,凡灸痫,当先下儿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也。
又痫平旦发者,在足少阳,黄昏发者,在足太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阳,夜半发者,在足少阴。人定发者,在足阳明。晨朝发者,在足厥阴。
上痫发时节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
又五脏之痫,六畜之痫,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审察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瘥,若失其要,则为害也。
肝痫之为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灸阳明太阴各三炷)心痫之为病,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阴各三炷)脾痫之为病,面黄,腹大泄痢。(灸胃管三壮侠胃管傍各二壮足阳明太阴各二炷)肺痫之为病,面目白,口沫出。(灸肝俞二壮又灸太阴二炷)肾痫之为病,面黑,目正直视不摇如尸状。(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下动脉各二壮)膈痫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肠痫之为病,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后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可五十壮)
[卷第三十五] 上五脏痫证候
又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三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牛痫之为病,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上及大椎各三壮烧牛蹄灰末服)鸡痫之为病,延颈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壮)猪痫之为病,喜吐沫。(灸完骨两旁各一寸七壮)犬痫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各一壮灸肋户两聊头两穴各一壮良)
[卷第三十五] 上六畜痫证候
凡(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疗也)又(若目反上视瞳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亦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为度从额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次(灸当额上入发际二分许直望鼻为正也)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后际动脉是也)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解开动张陷中是也)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一法当卷耳上头是也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穴在项后两辕筋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上头部凡二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灸五壮,五十日灸七壮,病重者具灸之,轻者唯灸囟中风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着肉,徒灸多炷无益也。
又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穴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垂绳取之当瞳子是也)次(灸膻中)次(灸胸堂)次(灸脐中)次(灸薜息穴薜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穴巨阙人人鸠尾下一寸小儿去脐作六分分之去心鸠尾下一寸是也并灸两边)次(灸胃管)次(上腹部一十二处,胸堂,巨阙胃脘十日儿三炷。一月以上可五炷,阴下缝三炷,或云随年壮以灸之。
又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俞及督脊上当中央从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上背部一十二处,十日儿灸三壮,一月以上灸五壮。
又若手足掣惊者(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穴)次(灸少阳)上手部一十六处,其要者阳明少阳心主尺泽合谷少商也,壮数如上。
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鹿溪)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上足部一十四处,皆要可灸如上壮数,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病大动,手足掣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节后。
又论曰∶若病家始发,便来告师,师可诊候,所解为法,作次序疗之,以其节度首尾取瘥也,病家已经杂疗无次序,不得制病。病则变异其本候。后师便不知其前证虚实,直依其后证作疗,亦不得瘥也,要应精问察之,为前师贯者所配,依取其前踪。续以为疗,乃无逆耳,前师处汤,本应数剂乃瘥,而病家服一两剂求效,便谓不验,以后更问他师,师不寻前人为疗寒温次序,而更为疗,而不依次前师疗则毙也,或前已下之,后须平和疗以接之,而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疗寒温失度,后人应调理之,是为疗败病,皆须邀射之,然后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审察,必反重毙也,又茵芋丸,疗少小有风痫疹,至长不除,或遇茵芋(炙)铅丹(熬)钩藤(炙)杜蘅防葵石膏(研)秦艽(各四分)菖蒲黄芩(各六分)松萝(二分)蜣螂(十枚炙)甘草(十四分炙)上十二味捣筛,丸如小豆。三岁以下服五丸,三岁以上服七丸,五岁以上服十丸,十岁可至十五丸,大小量之,又神农本草经说,小儿惊痫有一百二十种,其证候微异于常,便是痫候也,初出胎,血脉不敛,五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后有病,余证并宽,唯中风最暴卒也。
又小儿四肢不好,惊掣,气息小异,欲作痫。
又凡小儿不能乳哺,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损,及其愈病则致深益。及变蒸日满不解者,并宜龙胆汤也。(方在客忤中)若不时下,则成大病,病成则难疗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虽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已下而有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摩赤膏,风痫亦当下之后,以猪心汤下之。惊痫但按图灸之,及摩膏,不可大下也,何者,惊痫,心气不定。下之内虚,益令甚耳,惊痫甚者,特为难治如养小儿,尝慎惊,勿令儿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时便掩塞儿耳,并作余细声以乱之。
凡养小儿,皆微惊以长血脉,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重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
治少小心腹热,除热丹参赤膏方。
丹参雷丸芒硝戎盐大黄各三两上五味切,以苦酒半升浸四种一宿,以成炼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内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丹参雷丸亦佳。(并出第五卷中)千金翼凡小儿之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然风痫惊痫。时时有耳,十人之中,未有一二是食痫者,凡是先寒后热发痫者,皆是食痫也,惊痫当按图灸之,风痫当与豚心汤下之,食痫当下乃愈,紫丸佳,凡小儿所以得风者。缘衣暖汗出,风因而入也,风痫者,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作,此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先啼乃发作,此惊痫也,惊痫微者,急疗,勿复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变热后发痫。此食痫也,早治则瘥,四味小儿衣甚寒薄,则腹中乳食不消,其大便皆酢臭,此欲为癖之渐也,便将紫丸以微消之,服又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后腹中当小胀满,故当节哺乳,将紫丸数日,又乳哺小儿,常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稍稍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停哺,但与乳,甚者十许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若不肯哺而欲乳者,此是癖,为重要当下之,无不瘥者,不下则致寒热,或反吐而发痫,或更致下痢又凡小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此痫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瘥更服之,儿立夏后有病,疗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赤膏摩之,又脐又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热,宜微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酢者,此寒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令小下,皆须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乳哺,则病备急疗少小百二十种痫病,胸中病,蛇蜕皮汤方。
蛇蜕皮(三寸炙)细辛甘草(炙)钩藤黄(各二分)大黄(四分)蚱蝉(四枚炙)牛黄(五大豆许)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儿一服二合,甚良,穷地无药物,可一二味亦合,不可备用,然大黄一味不得常用效。
又疗少小二十五痫,大黄汤方。
甘草(炙)大黄甘皮当归(各一两)细辛(半两)上五味捣筛,以指撮着水一升,煮取二合,一岁儿服一合,日二。
古今录验赤汤疗二十五种痫,吐痢,寒热百病,不乳哺方。
大黄(五两)当归芍药黄芩栝蒌甘草(炙)桂心人参赤石脂牡蛎(熬)紫石英麻黄(去节各二两)上十二味捣筛令调,盛以韦囊,八岁儿以干枣五枚,用水八合煮枣,取五合,两指撮药入汤中煮,取三沸,去滓与儿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岁用枣十枚,三指撮药,水一升煮三沸服之,此汤疗小儿百病及痫,神验。
又疗未盈月及出月儿壮热发痫,钩藤汤方钩藤(一分)蚱蝉(一枚去翅)柴胡升麻黄芩(各二分)蛇蜕皮(二寸炙)甘草(炙)大黄(各二分)竹沥(三合)石膏(三分碎)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半,和竹沥服一合,得利,见汤色出停,后服至五十六十日,儿一服一合,乳母忌海藻,菘菜等。(崔氏云若连发不醒加麻黄一分去节)又疗百日及过百日儿发痫,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反张,宜服麻黄五痫汤方麻黄(去节)羌活干葛甘草(炙)枳实(各二分炙)杏仁(二十枚)升麻黄芩大黄(各四分)柴胡芍药(各三分)钩藤皮(一分)蛇蜕(三寸炙)蚱蝉(二枚炙去羽)石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并竹沥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
[卷第三十五] 小儿惊悸方二首
必效钩藤汤,疗小儿壮热,时气惊悸,并热疮出方。
钩藤人参蚱蝉(炙)子芩(各一分)蛇蜕皮(三寸炙)龙齿(四分)防风泽泻(各二分)石膏(一两碎)竹沥(三合)上十味切,以水二升并竹沥,煎取七合,细细服之,以瘥为度。
又方牛黄(两大豆许研)蚱蝉(炙各二分)龙齿麦门冬(去心各四分)人参(三分)钩藤(一分)茯神杏仁(十二枚)蛇蜕皮(三寸炙末入)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煎取六合去滓,下牛黄末,分六服,消息服之,令尽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夜啼方一十首
短剧疗小儿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上一味捣筛,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千金同)又方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以哺儿则愈。(千金同)千金疗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粪中骨烧作灰,水服如黍米粒一枚,即定。
又疗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芎散方。
芎防己白术(各二分)上三味捣筛,以乳和之,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
又方交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上二味,以绢筛,水和少许服之瘥。
又方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并出第五卷中)备急或常好啼方。
取犬头下毛,以绛囊盛。击儿两手,立效。
必效小儿夜啼方。
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着于脐上横文屏气以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效。
古今录验小儿夜啼如腹痛方。
虫(熬令烟尽)芍药(炙)芎(熬各等分)上三味捣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
又疗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头散方。
黄甘草(炙)当归芍药附子(炮)干姜(各等分)上六味为散,以乳头饮儿,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惊夜啼方七首
广济疗小儿五惊夜啼,龙角丸方。
龙角黄芩大黄(各二分)牡丹皮(一分)蚱蝉(一枚炙)牛黄(小豆大五枚)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麻子,少小以意增减之,甚良。(千金牡丹作牡蛎崔氏名五惊丸)千金疗小儿惊啼方。
以鸡屎白熬末,以乳服少许。
又方以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又方烧皮三寸,灰着乳头饮儿。
又方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瘥。
又小儿因宿乳不消,腹痛惊啼,牛黄丸方。
大附子(二枚炮去皮)牛黄(三铢)巴豆(去心皮熬)杏仁(去尖皮)真珠(各一两研)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下筛,别捣巴豆杏仁合如膏,内附子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隔上下悉当微转,药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并出第五卷中)文仲隐居效方,小儿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辄剧,状似鬼祸,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当归芍药白术(各四分)甘草(炙)桂心(各二分)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减量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客忤一十首
千金论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或乳母父母从外还,衣服或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发作喘息又论曰∶凡中客之为病,皆频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夭纠。面色变易,其候似痫,但眼不上插耳,其脉急数者是也,宜与龙胆汤下之。
又龙胆汤疗婴儿出腹,血脉盛,实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者,若已能进哺,中食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魃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魅气者。可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秤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半分,二百日儿加一分,一岁儿加半两,余药皆准尔。
龙胆钩藤皮柴胡黄芩桔梗芍药茯神甘草(炙各一分)蜣螂(二分炙)大黄(四分)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取一合为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分取一合半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余日至四十日者,尽以五合为三服,十岁亦准此,得下即止,勿复服也。
又少小卒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新热马屎一枚,绞取汁饮儿,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kt啼面青腹强者。
又少小见人来,卒不佳,腹中作声者,二物烧发散方。
用向来者人头生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灰,细末和乳饮儿,即瘥。
又少小中忤人,一物马通浴汤方。
用马通三升,火烧令烟尽,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以浴儿即瘥。
又凡乘马行还,得汗气臭,又未盥洗易衣装,而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忽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儿中马汗气及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又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回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即烧牛粪令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又方吞麝香如大豆许立愈。
又疗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以灶中黄土熟者,曲粪等分合捣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鸡子清和如泥)又疗小儿犯客忤,发作有时方。
取母月衣覆儿上,大良。
又疗卒客忤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丸,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着乳头饮之,下喉即愈。
又疗小儿卒客忤方。
铜鉴鼻烧令赤,投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少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症瘕癖方六首
广济疗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积成症癖,两胁妨满,气息喘急,不能食,面黄,日渐瘦,腹大胀硬。除百病,紫双丸方。
代赭(研)丹砂(研)大黄(各八分)青木香当归(各五分)桂心(四分)犀角(三分屑)巴豆(六分)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人小儿量之,十岁儿服大豆二丸,六岁者小豆许二丸,以下临时斟酌,要泻病出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泻,忌如常法。
又疗小儿癖发,腹痛不食,黄瘦,鳖甲丸方。
鳖甲(炙)郁李仁(各八分)防葵人参(各五分)诃黎勒皮(七颗)大黄(四分)桑菌(三分)上七味捣筛,蜜丸大小量之,以酒饮乳服五丸至十丸千金牛黄鳖甲丸。疗小儿癖实,痈肿,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方。
牛黄(二分)鳖甲(炙)麦曲(熬)柴胡大黄枳实(炙)芎(各二两)浓朴(炙)茯苓桂心芍药干姜(各半两)上十二味捣筛。蜜丸如小豆,日三服,以意量之。
又疗小儿心下生痞,痰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黄芩(各四分)大黄雄黄(细研各十铢)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内儿喉中,令母与乳,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良。
又疗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瘦,不能饮,真珠丸方。
真珠(半两研)麦门冬(一两去心)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个)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期岁儿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令小儿肥白无病,已试验。(并出第五卷中)刘氏疗小儿冷癖癖气,不下食瘦,时时肋下痛方。
防葵当归枳实(炙)浓朴(炙)楮实人参黄茯神白术诃黎勒皮(各八分)郁李仁(去皮)柴胡大麻仁芍药橘皮防风紫菀(洗去土)薏苡仁(各六分)附子(二枚炮)干姜(末二分)甘草(炙)干地黄(各十分)大黄(十分)五味子(四分)槟榔(四颗)牛膝(二分)上三十味捣筛,蜜丸如梧子,大小增减,以意量之,须饮服之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痰结方二首
千金疗少小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四分熬)大黄(四两)半夏(二两洗)代赭(一两)甘遂(二两熬)巴豆(三百枚去心皮熬)杏仁(一百二十枚)上七味捣筛,别治巴豆杏仁,令如膏,捣数千杵,令相和,如强内少蜜,百日儿服如胡豆十丸,过百日至一岁,服二十丸,随儿大小,以意节度之,当候儿大便中药出为愈,若不出,复与加初。(出第五卷中)古今录验疗八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下食方。
大黄(十二分)柴胡(九分)黄芩知母(各十二分)升麻(十分)枳实(炙)杏仁(各六分)芍药栀子(各八分)细辛(二分半)竹叶(切一升)上十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十岁儿分三服以下,以意消息多少量之。(千金有桔梗黄连无枳实杏仁)
[卷第三十五] 小儿因食痞满羸瘦不下食肚胀方四首
短剧疗四五岁儿因食及在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痿黄瘦瘠,四肢痿缭戾,服之令充悦方。
芍药(十分炙令黄)黄鳖甲(炙)人参(各四分)柴胡(八分)茯苓(六分)甘草(炙)干姜(各二分如热以枳实代)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黄无黄云服一丸一岁以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千金疗少小伤寒,久病不除,瘥复剧,羸瘦骨立,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十铢)大黄(六铢)芒硝(五分)麦门冬(六分去心)石膏(一两)甘草(炙)当归黄芩黄连前胡(各一分)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下利即止效。
又疗小儿羸瘦,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两炙)上一味捣筛,蜜丸如小豆,一岁儿服十丸,日三,尽即更合。(并出第五卷中)刘氏疗小儿肚胀,渐瘦不食,四肢热不调方。
甘草(炙)鳖甲(炙)柴胡茯神子芩(各六分)诃黎勒皮(十分)槟榔(兼皮三颗研)芍药橘皮(各三分)生姜当归(各四分)知母(五分)大黄(八分)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为数服,得泻病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广济疗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地黄饮子方。
生地黄汁(三合)生姜汁(三合)诃黎勒(四分末)白蜜(一匙)上四味相和调匀,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短剧疗小儿宿食不消,发热,九味当归汤方。
当归甘草(炙)芍药人参桂心黄芩干姜(各一分)大枣(五枚)大黄(二分)上药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
千金疗少小五六日不食,气逆,桂心橘皮汤方。
桂心(半两)橘皮(三两)薤白切(五合)黍米(五合)人参(半两)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先煮药,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汤成,稍稍服之。
又疗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地黄丸方。
干地黄大黄(各五分)茯芩(三分)当归柴胡杏仁(各二分)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霍乱方一十二首
广济疗小儿霍乱,心腹刺痛,吐痢方。
茯芩桔梗人参(各六分)白术(五分)甘草(炙)浓朴(各四分炙)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六合,去滓,温服之。
又疗小儿霍乱,呕吐不止方。
人参(六分)浓朴(三分炙)陈仓米(三合)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之。
千金疗小儿吐痢霍乱方。
人参(四分)浓朴(炙)甘草(各二分炙)白术(三分)上四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五合,六十日儿服一合,百日儿分三服,期岁儿分再服,乳母忌油腻等。
备急疗小儿霍乱吐痢方。
人参(四分)浓朴(炙)甘草(各二分炙)干姜(一分)白术(三分)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又疗孩子霍乱,已用有效方。
人参芦箨(各二分)扁豆藤(二两)仓米(一撮)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
又方人参(四分)生姜(三分)浓朴(炙)白术甘草(炙各二分)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
又方人参(四分)木瓜(一枚)仓米(一撮)上三味切,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必效主小儿霍乱方。
取厕屋户帘烧灰,研以饮服一钱匕。
又方诃黎勒(一枚)上一味,先煎沸汤,研一半许,与儿服立止,再服神妙。
古今录验疗小儿霍乱吐痢,人参白术汤方。
人参(六分)白术茯苓(各四分)浓朴(炙)甘草(炙各三分)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温服立效。
刘氏疗百日以来及蓐内儿霍乱方。
以人乳半合,及生姜汁少许相和煎,服入口定。
又疗小儿霍乱方。
生姜(四分)香薷(一两)薄荷(一两)上三味以水煎,分温儿与母俱服之,甚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霍乱杂病方六首
刘氏疗小儿霍乱,空吐不痢方。
人参(六分)生姜(四分)浓朴(二分炙)橘皮(一分)兔骨(一两炙碎)上五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煎取四合服之,即利,下部又以杏仁盐少许,皂荚末少许,面和硬溲如枣核大,以绵裹内之,便通,奶母忌热面大效。
又疗小儿霍乱,空利不吐方。
乌牛草(一团)生姜人参(各三两)上三味切,以甜不醋浆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分服之,如孩子渴,取曲粪烂龙骨一两,以浆水煎,澄清与儿吃即瘥。
又疗小儿霍乱,不吐不痢肚胀妨满,上下不通方。
甘草(四分炙)当归(二分)石盐(三分)上三味切,以浆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牛黄麝香各半钱匕,研,蜜半匙相和,以下灌之,即通,奶母与浆水粥吃,勿吃面肉等。
又小儿干霍渴热及壮热,眼色慢四大困闷方。
以乌豆一升,净干择,生姜一两切,以水三升煎乌豆皮欲烂,即滤取汁二合,和少许蜜吃,即变吐,如人行六七里,又与吃,无问大人小儿,并与服之效。
又疗小儿热霍,诸药不瘥方。
以芦叶二大两,糯米三大合,水三升先煮叶,入米煮。取一升,入蜜少许,和服即瘥,不足即取桑叶二升,生姜半两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着一匙白米为饮服。
又疗小儿霍乱,吐痢不止方。
以人乳汁二合,生姜汁粟米许,豆蔻取仁碎似荞麦大二七枚,蘧一小把,龙骨六分,以乳煎取一合,着少许牛黄麝香兔毛灰等和,分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着蜜与吃,即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吐痢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吐痢方。
以乱发灰二分,鹿角一分作末,以米饮服一刀圭,日三。
又方以热牛矢汁灌之。
又方烧特猪矢,水解取汁,少少饮儿。
刘氏疗百日以下蓐内儿吐痢方。
面(一钱炒)乳汁(两合)龙骨(六分)上三味,煎龙骨和炒面服之,即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哕方二首
备急疗小儿哕方。
以生姜汁(五合)牛乳(五合)上二味合煎,取五合,分二服。
又方以羊乳一升煎,减半,分五服,无,用牛乳代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口噤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口噤方。
以鹿角粉之,大豆末之,等分,和乳涂乳饮儿。
又方以驴乳二升,猪乳一升合煎,得一升半,服如杏仁,三四服瘥。
备急疗小儿鹅口,并噤方。
矾石(烧末)朱砂(各半分末)上二味和,研令极细,敷儿舌上,日三,以乱发洗舌上垢,频频令净,即瘥。
古今录验疗小儿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沫,不能乳哺方。
取水银如黍米与服,觉病无早晚,水银下咽便愈,以意量之,不过小麻子许与可也。
小儿重舌方一十三首千金疗小儿重舌方。
灸行间随年壮,穴在足大趾岐中是。
又方取田中蜂房烧灰,酒和敷喉下愈。
又方以灶中黄土末,苦酒和涂舌上。
又方以赤小豆末,和醋涂舌上。
又方取簸箕舌烧灰,敷舌上。
又方黄柏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良。
又方儿重舌,舌强不能收唾,烧蛇蜕末,以鸡毛蘸醋展药掠舌下愈。
千金翼疗小儿重舌方。
取三屠家肉,各如指大,以摩舌上,儿立能乳便啼。
又方以衣鱼烧作灰,以敷舌上。(千金云衣鱼涂舌上)又方儿重舌,舌强不收唾者,鹿角末如小豆许,着舌下,数数与之。
又疗小儿重舌,口中疮,涎出至多方。
以蒲黄敷舌上,不过三度愈。
古今录验疗儿重舌欲死方。
灸右足踝三壮,立愈,又灸左右并良。(千金云灸两足外踝)又方取乱发烧灰末,敷舌上甚佳。
[卷第三十五] 小儿鹅口燕口方六首
千金疗小儿心藏热,口为生疮,重舌鹅口方。
取柘根锉五升,无根只以弓材佳。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以汁更煎,取五合,细细拭齿数次良。
又方口生疮白漫漫,取桑木汁,先以父发拭口,次以桑汁涂之。
又疗小儿鹅口不能饮乳方。
取白鹅屎汁,沥口中良。
又方取黍米汁涂之。
又方取父母乱发净洗,缠桃枝,沾取井华水东向日,以发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过沥洗,三朝作之,救急疗小儿燕口,两吻生疮方。
取发灰,以猪脂和涂之。(千金同)小儿口疮方五首短剧疗小儿口烂疮方。
取羊乳,细细沥口中,不过三度瘥。
千金疗小儿口疮方。
大青(三分)黄连(二分)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文仲支太医疗小儿口疮方。
桑木白汁生地黄汁(各一合)赤蜜(半合)上三味和暖,敷儿口中疮便瘥。
救急疗小儿口疮方。
以蛇蜕皮水渍令湿软,拭口内疮一两遍,即瘥。
刘氏疗小儿口疮方。
黄柏皮(一两切)乌豆(一升)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两合,去滓,重煎如饧。入少许龙脑香,研和敷之甚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口中涎出方三首
千金疗小儿口涎出方。
以白羊屎内口中瘥。
又方以东行牛口中沫,涂儿口中及颐上。
又方桑白汁涂之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舌上疮唇肿方五首
短剧疗小儿唇肿,及口赤生白疮烂方清旦研桑木白皮,取汁,以涂儿唇口即瘥。
又小儿舌上疮方。
乌贼鱼骨烧末,以鸡子黄和涂之,至喉咽舌下遍敷,即瘥止。
千金疗小儿舌疮方。
蜂房烧灰,屋间尘各等分和,先洗疮使干,敷之效。
又方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上,日三取瘥。
又舌肿强满口方。
满口舍糖醋,少时热气通愈。
[卷第三十五] 小儿咽喉生疮方二首
千金疗热病口烂,咽喉生疮,水浆不得入者,膏方。
当归射干升麻(各一两)附子(半两)白蜜(四合)上五味切,以猪膏四两先煎之,令成膏,下着地,勿令大热,内诸药微火煎,令附子色黄,药成去滓,投蜜,更上火一两沸,以器盛之,取杏仁许含之,日四五,咽之无妨,大人小儿又疗口中疮,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猪脂(一斤)黄连(一两)白蜜(一升)上三味合煎令成膏,去滓,合半枣大,日四五,夜亦含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喉痹方四首
千金升麻汤,主小儿喉痹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并大人喉咽不利方。
生姜升麻射干(各三两)橘皮(一两)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
又疗小儿卒毒肿着喉颈,壮热妨乳方。
升麻射干大黄(各一两)上三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一岁儿分三服,余滓敷肿处,冷更暖而敷,大儿以意加之。
又方煮桃皮汁三升服之,又烧荆沥汁服之。
刘氏疗小儿喉痹热塞方。
升麻(五两切)马蔺子(一合)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少白蜜与儿服之,甚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耳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耳方。
末石硫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
又疗少小耳方。
桃仁熟末,以豉许裹塞耳中。
古今录验小儿耳方。
青羊屎曝干,以绵裹塞中即瘥。
又小儿耳有疮,及恶肉,敷耳雄黄散方。
白麻措取皮(一合)花燕脂(十愿)上二味捣筛,细研,敷耳中令满,一两度瘥。(方无雄黄未详其名)
[卷第三十五] 小儿鼻塞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鼻塞不通,浊涕出方。
杏仁(二分)椒(出汗)附子(去皮)细辛(各一分)上四味切,以醋五合渍药一宿,明早以猪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黄,膏成去滓,待冷涂絮导鼻孔中,日再,兼摩顶上。
又疗小儿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细辛(各一两)上二味捣筛,以绵缠如枣核大,药如豆着绵头,着鼻孔中,日二。
古今录验疗小儿鼻塞不通,细辛膏方。
细辛通草(各一分)辛夷仁(一分半)杏仁(二分去皮)上四味切,以羊髓三合,猪脂三合,缓火煎之,膏成绞去滓,取一米粒许大,以内鼻孔中,频易瘥。
刘氏疗小儿鼻塞不通,吃乳不得方。
醍醐(三合)青木香零陵香(各四分)上三味切,和煎成膏,取少许以膏和捻为丸,或以膏涂儿头上,及塞鼻中,以通佳。
[卷第三十五] 小儿方序例论一首
千金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高硕。诗有厥初生民,传云,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着,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史,故今斯方,先妇人小儿,后丈夫耆老者,则是崇本之义也。小儿气势微弱,医人欲留心救疗,立功差难,今之学人,多不存意,良由婴儿在于襁褓之内,乳气腥臊,医者操行英雄。
讵肯瞻视,静而言之,可为太息者矣。短剧方云,凡人年六岁以上为小,十六以上为少,三十以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其六岁以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疗者,皆为无所承据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焉。逮于晋宋,江左推诸苏家,传习有验,流于人间,齐有徐王者,亦有小儿方三卷,故今之学人,颇得传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于少小,详其方意,不甚深细,小有可采,未为至秘,今博撰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为上下两卷,可披而寻之,凡百居家,皆宜达兹养小
[卷第三十五] 小儿初生将护法一十七首
崔氏疗小儿初生,便以绵裹指拭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为之玉衔。一作衡,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
又疗儿生落地不作声方。
取暖水一器灌之,须臾自当啼。
又儿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少气故也,可取儿脐带向身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声自发。
又方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
又方小儿初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后速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将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当令长至儿足跌上,短即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若先断脐然后浴者,则脐中水,中水则发腹痛,其脐又儿中水及中冷,则令儿腹中绞痛,夭纠啼呼,面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儿尿清(一云粪青当灸粉絮熨之,不时治护,脐至肿者,当脐中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壮,若轻者脐不大肿,但出汁,时时啼呼者,但捣当归末和胡粉敷之,仍灸絮日日熨之,至百日乃又儿初生法。
宜用父故衣裹之,若生女宜以母故衣,勿用新帛,切须依之,令儿长寿。
又一之内,儿衣皆须用故绵帛为之善,儿衣绵帛特忌浓热,慎之慎之。
又儿洗浴断脐讫,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取甘草可中指一节,捶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可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复与之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慧无病也,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之,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
又小儿初生三日中,须与朱蜜,只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痫气急,变噤而死也,与朱蜜法。
以真经飞炼朱如大豆,以赤蜜一蚬壳和之,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尽此一豆许,可三日与之,则用三豆许也,亦勿过,过此则伤儿,与朱蜜讫,可与牛黄如朱蜜多少也,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避恶气,除小儿百病,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浓饮如乳酪浓薄,以大豆粒多与嗍之。嗍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乃可与哺也又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若乳汁少,不得依此法,当用意少少增之,若至二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病,儿若早哺之及多者。令儿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弱难长,乳儿不用太饱,饱则令吐。候儿吐者,乳大饱也,当以空乳乳之,即消。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乳母奶儿,当先以手按散其热气,勿令乳汁奔出。以令儿噎,如噎即便夺其乳,令得气息定,复乳之。如是十反五反,视儿饥饱以节度之,一日之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准,又常捉去宿乳也,乳母与儿卧,当以臂与儿枕之,使乳与儿头平,乃可乳之,令儿不噎,母欲睡即夺去其乳,勿令填儿鼻口,乳不知饥又儿初生着口噤不开不收乳方。
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末研之绢筛,以猪乳二合和之,分三四服与之瘥。
又儿着口噤体热者方。
暖竹沥二合,分四五服之。
又儿新生,慎不可逆灸,灸之忍痛,动其五脉,因喜成痫,是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无此夭也。
又儿初生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外亦有。疗之法。
以发缠头,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旦如此便去,不者,可煮栗汁令浓,以绵缠头沾拭之,无栗,煮栗木皮如井花水法。(千金同并出第十上卷中)文仲疗儿生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渐渐喜令儿声不发不转法。
以爪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末以敷之,即止。(千金同)又儿初生六七日后,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盛水状者,若悬痈有胀起者,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泄,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若不消,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或余小小未消,三刺之亦止,自然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如此者,名重,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之去血汁,瘥止。(千金同)又疗儿初生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阻(一作沮)败。
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一作不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也,喜不育,如此者,宜与龙胆汤方,在客忤部中十味者是也。(千金同)
[卷第三十五] 儿初生将息法二首
千金儿初生,不可令衣过浓热,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又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脏于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初受气论一首
崔氏论曰,凡小儿初受气,在娠一月结胚,二月作胎,三月有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百神能备而生矣,生后六十日,目瞳子成,始笑应知人,百五十日百脉生,能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髌骨成,能独倚,三百六十日为一期,膝骨成,乃能行。
此其定法,若有不依期者,必有不平之处。
[卷第三十五] 小儿变蒸论二首
崔氏小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兼蒸,九十六日三变,百二十八日四变,又蒸,百六十日五变,百九十二日六变,又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又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又蒸,此小变蒸毕也,后六十四日又蒸,蒸后六十四日又一大蒸,蒸后百二十八日又一大蒸。此大小蒸都毕也,凡五百七十六日乃成人,所以变蒸者,皆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毕,辄觉情态忽有异也,其变蒸之候,令身热脉乱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惊,不乳哺,上唇头小白泡起如珠子,耳冷尻亦冷,此其诊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先期四五日便发,发后亦四五日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至七日九日而衰。当变蒸之时,慎不可疗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已,可微与紫丸,热歇便止,若于变蒸中,加以天行温病,或非变蒸而得天行者,其诊皆相似,唯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粉粉之,热当歇,便就瘥,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又黑散方。
麻黄(一分去节)大黄(一分)杏仁(二分去皮尖熬令变色)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杏仁别捣如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讫,内密器中,一月儿服如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之,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为度。
又紫丸方。
代赭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杏仁(五十枚去尖皮熬)上四味捣代赭等二味为末,巴豆杏仁别捣如膏,又内二味,合捣三千杵。自相和,若硬,入少蜜更捣,密器中盛,封之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喉,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也,小儿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甚佳。此丸无所不治,代赭须真者,若不真,以左顾牡蛎代之,忌猪肉芦笋。(并出第十上卷中)
[卷第三十五] 相儿命长短法并论二十九首
千金翼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膝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身肉不收者死,鱼口者死。股间无生肉者死,颐下破者死,阴不起者死,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相法甚博略述十数条而已儿初生,阴大而与身色同者,成人,儿初生,额上有旋毛,早贵,妨父母,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儿初生汗血者,多厄不寿。儿初生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人,儿初生自开目者,不成人,儿初生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成人,儿初生发稀少者,不听人,儿初生脐小者,不寿;儿初生早坐,早行,早语,早齿。生恶性者,非佳人。儿初生头四破者,不成人,儿初生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啼声散,不成人,啼声深,不成人)儿初生脐中无血者好,卵下缝通达黑者寿,鲜白长大者寿,论曰∶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观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则项橐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则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由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荣,终于年事。是晚成就者,寿之兆也。(并出第十一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藏衣法五首
崔氏凡藏儿衣法。
儿衣先以清水洗之,勿令沙土草污,又以清酒洗之,仍内钱一文在衣中,盛于新瓶内,以青绵裹之,其瓶口上仍密盖头,且置便宜处,待满三日,然后依月吉地,向阳高燥之处,入地三尺埋之,瓶上土浓一尺七寸,惟须牢筑。令儿长寿,有智慧,若藏衣不谨,为猪狗所食者,令儿癫狂,虫蚁食者,令儿病恶疮,犬鸟食之。令儿兵死,近社庙旁者,令儿见鬼,近深水ht池,令儿溺死,近故灶旁,令儿惊惕,近井旁者,令儿病聋盲,弃道路街巷者,令儿绝嗣无子,当门户者,令儿声不出。耳聋,着水流下者,令儿青盲,弃于火里者,令儿生疠疮。着林木头者,令儿自绞死,如此之忌,皆须慎之。
又安产妇及藏衣天德月空法正月(天德在丁月空在丙壬)二月(天德在坤月空在甲庚)三月(天德在壬月空在丙壬)空在甲庚)七月(天德在癸月空在丙壬)八月(天德在艮月空在甲庚)九月(天德在丙月空在丙壬)十月(天德在乙月空在甲庚)十一月(天德在巽月空在丙壬)十二月(天德在庚月空在甲庚)凡藏儿衣,皆依此法,天德月空处埋之,若有遇反支者,宜以衣内新瓶盛,密封塞口,挂于宅外福德之上,向阳高燥之处,待过月,然后依法埋藏之大吉。
又法甲寅旬日十日不得藏埋儿衣,以瓶盛密封,安置空处,度十日即藏埋之。
又法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此五日亦不藏儿衣,还盛瓶中,密塞,勿令气通,挂着见生处,过此五日即埋之。亦不得更过此日。
又法甲乙日生儿,丙丁日藏衣吉,丙丁日生儿,戊巳日藏衣吉,戊巳日生儿,庚辛日藏衣吉,庚辛日生儿,壬癸日藏衣吉。(并出第十上卷中)
[卷第三十五] 浴儿法一十一首
崔氏初生浴儿良日,此谓初生浴儿,以后重浴亦吉,寅卯酉日大吉,壬午丁未癸巳日凶又浴儿虎头骨汤,主避除恶气,兼令儿不惊,不患诸疮疥方。
虎头骨(五两)苦参(四两)白芷(三两)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为汤,内猪胆汁少许,适寒温以浴儿良。
又疗儿若卒客忤中人,吐下不乳哺,面青黄色,变弦急者,以浴之方。
取钱七十文,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适寒温浴儿良。
又疗儿生三日浴除疮方。
桃根李根梅根(各八两)上三味切,以意着水多少,煮令三四沸,以浴儿。
又疗少小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六物莽草汤浴儿方。
莽草丹参蛇床子桂心(各三两)菖蒲(半斤)雷丸(一斤)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三五沸,适寒温浴儿避日向阴处。
又疗少小身热,一物李叶汤方李叶无多少以水煮,去滓以浴儿良。(忌准前)又方白芷煎汤浴儿佳,根苗皆得。
又方苦参汤浴儿良。
又凡寻常浴儿,不缘别疗诸病。只就浴者方。
汤熟添少许清浆水,一捻盐,浴儿,浴讫以粉摩儿,既不畏风,又引散诸气。
又儿不用数浴,数浴多背冷,令儿发痫,其汤必适寒温得所。
又疗少小壮热,不能服药,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
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黄黄芩芎麻黄(去节)牡蛎(熬)上药各等分,捣筛,以粉一升和药屑三合,复下筛,以粉粉儿,日三,热退即止。(本方有防风无牡蛎)又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
黄连牡蛎(熬)贝母上药各等分捣筛,以粉粉儿良。(出第十上卷中)剃儿头法一首崔氏初剃儿头良日,寅丑日吉,丁未日凶。
[卷第三十五] 哺儿法三首
崔氏初哺儿良日,以平定成日大吉,其哺不得令咸。
又方寅丑辰巳酉日良。
又方男戊巳日不得,女丙丁日不得。
攘谢法一十二首崔氏轩辕者(干神天丞相使者风伯犯之令儿惊吐可取梨枝六寸埋生处大吉)雷公者(震神太阴使者天马犯之令儿烦闷腹满解之以三屠家肉为饼于产处谢之大吉)咸池者(坎神天之雨师使者犯之令儿啼不止用羊脯酒于生处谢之吉)丰隆者(艮神天之东明使者天仆也害气犯之令儿乍寒乍热大腹以白鱼二枚于生处谢之又大豆一升投井中亦大吉)招摇者(坤神天上使者犯之令儿惊空嚼不止以酒饼生处谢之即愈)天候者(吴神天一执法使者犯之令儿腹胀张眼以白鱼二枚于生处谢之吉)吴时者(离神天一将军游击使者犯之令儿惊腹痛用马脯五寸于生处谢之吉又以白鱼五枚并枣饼埋其生处吉)大时者(兑神小时北斗使者犯之令儿腹胀下痢解之以酒脯于生处谢之又以大豆一升投井中吉)犯月杀者(小儿惊啼用丹雄鸡血于生处谢之吉)犯白虎者(用稻米一升鸡子三枚于生处谢之吉黍米亦得)犯大夫者(用羊肝三枚及稻米一升于生处谢之吉又用鸡羝羊皮黍米亦得)犯日游者(令儿口噤色变欲死者用三屠家肉麦饭于生处谢之吉)
[卷第三十五] 拣乳母法一首
崔氏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血气所生,其乳儿者,皆须性情和善,形色不恶,相貌稍通者,若求全备,不可得也,但取不狐臭,瘿,气嗽,疥,痴瘙,白秃,疡,沈唇,耳聋,鼻,癫痫,无此等疾者,便可饮儿,师见其身上旧灸瘢,即知其先有所疾,切须慎耳。
[卷第三十五] 小儿惊痫啼壮热不吃奶吐不已不小便方五首
刘氏疗小儿眠睡不安,惊啼不吃奶,虎睛丸方。(小儿热甚神效)犀角(十二分屑)子芩(五分)栀子仁大黄(各十分)虎睛(一枚研)上五味捣筛,蜜和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大小量之,奶母忌热面,小儿热风痫,以乳汁或竹沥研三丸服之,渐增以瘥为度,小儿百日以下,蓐内壮热,以奶汁研四丸与服即瘥。
又疗小儿初生不吃奶方。
以乳两合,葱白一寸,和煎一两沸,去葱与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灌之。
又疗小儿吃奶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壮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螺者方。
烧竹取沥半合,和少许牛黄与吃,即瘥,又以猪肉拭口,即引虫出或自消便瘥。
又疗小儿初生吐不止方。
人乳(二合)蘧茂(少许)盐(两粟米大)上三味煎三两沸,牛黄两米许,研和与服即瘥止。
又小儿初生不小便方。
人乳(四合)葱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为四服,即小便利,神效。
[卷第三十五] 小儿将息衣裳浓薄致生诸痫及诸疾方并灸法二十八首
广济疗小儿惊痫,体羸不堪,疗子母五痫煎方。
钩藤(二分)知母子芩(各四分)甘草(炙)升麻沙参(各三分)寒水石(六分)蚱蝉(一枚去翅炙)蜣螂(三枚炙)上九味捣筛,以好蜜和薄泔,着铜钵于沸汤上调之,搅不停手,如饴糖煎成,稍稍别出少许二百短剧云玄中记曰,天下有女鸟,一名姑获,又名钓星鬼也。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即化为千金夫痫病,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为平又(鼻口干燥大小便不利是痫候)又(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又(耳后完骨上有青络盛卧不静是痫候脉青大刺之令血出)又(小儿发逆上啼哭面暗色不变是痫候)又(鼻口青时小惊是痫候)又(意气下而妄怒是痫候)又(身热小便难是痫候)又(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是痫候)又(身热目时直视是痫候)又(目闭青时小惊是痫候)又(咽乳不利是痫候)又(身热头常汗出是痫候)又(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时是痫候)又(身热吐而喘是痫候)又(喜欠目上视是痫候)又(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痫候)又(身热目视不精是痫候)又(卧梦笑手足动摇是痫候)又(弄舌摇头是痫以上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盒饭瓜其阳脉所应灸,瓜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足脉绝,亦依方与汤。又直视瞳子动腹满转鸣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脊强汗出又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瓜之。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痫也,惟阴痫噤,可针灸瓜之,凡灸痫,当先下儿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也。
又痫平旦发者,在足少阳,黄昏发者,在足太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阳,夜半发者,在足少阴。人定发者,在足阳明。晨朝发者,在足厥阴。
上痫发时节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
又五脏之痫,六畜之痫,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审察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瘥,若失其要,则为害也。
肝痫之为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灸阳明太阴各三炷)心痫之为病,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阴各三炷)脾痫之为病,面黄,腹大泄痢。(灸胃管三壮侠胃管傍各二壮足阳明太阴各二炷)肺痫之为病,面目白,口沫出。(灸肝俞二壮又灸太阴二炷)肾痫之为病,面黑,目正直视不摇如尸状。(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下动脉各二壮)膈痫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肠痫之为病,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后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可五十壮)
[卷第三十五] 上五脏痫证候
又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三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牛痫之为病,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上及大椎各三壮烧牛蹄灰末服)鸡痫之为病,延颈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壮)猪痫之为病,喜吐沫。(灸完骨两旁各一寸七壮)犬痫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各一壮灸肋户两聊头两穴各一壮良)
[卷第三十五] 上六畜痫证候
凡(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疗也)又(若目反上视瞳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亦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为度从额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次(灸当额上入发际二分许直望鼻为正也)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后际动脉是也)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解开动张陷中是也)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一法当卷耳上头是也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穴在项后两辕筋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上头部凡二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灸五壮,五十日灸七壮,病重者具灸之,轻者唯灸囟中风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着肉,徒灸多炷无益也。
又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穴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垂绳取之当瞳子是也)次(灸膻中)次(灸胸堂)次(灸脐中)次(灸薜息穴薜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穴巨阙人人鸠尾下一寸小儿去脐作六分分之去心鸠尾下一寸是也并灸两边)次(灸胃管)次(上腹部一十二处,胸堂,巨阙胃脘十日儿三炷。一月以上可五炷,阴下缝三炷,或云随年壮以灸之。
又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俞及督脊上当中央从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上背部一十二处,十日儿灸三壮,一月以上灸五壮。
又若手足掣惊者(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穴)次(灸少阳)上手部一十六处,其要者阳明少阳心主尺泽合谷少商也,壮数如上。
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鹿溪)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上足部一十四处,皆要可灸如上壮数,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病大动,手足掣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节后。
又论曰∶若病家始发,便来告师,师可诊候,所解为法,作次序疗之,以其节度首尾取瘥也,病家已经杂疗无次序,不得制病。病则变异其本候。后师便不知其前证虚实,直依其后证作疗,亦不得瘥也,要应精问察之,为前师贯者所配,依取其前踪。续以为疗,乃无逆耳,前师处汤,本应数剂乃瘥,而病家服一两剂求效,便谓不验,以后更问他师,师不寻前人为疗寒温次序,而更为疗,而不依次前师疗则毙也,或前已下之,后须平和疗以接之,而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疗寒温失度,后人应调理之,是为疗败病,皆须邀射之,然后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审察,必反重毙也,又茵芋丸,疗少小有风痫疹,至长不除,或遇茵芋(炙)铅丹(熬)钩藤(炙)杜蘅防葵石膏(研)秦艽(各四分)菖蒲黄芩(各六分)松萝(二分)蜣螂(十枚炙)甘草(十四分炙)上十二味捣筛,丸如小豆。三岁以下服五丸,三岁以上服七丸,五岁以上服十丸,十岁可至十五丸,大小量之,又神农本草经说,小儿惊痫有一百二十种,其证候微异于常,便是痫候也,初出胎,血脉不敛,五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后有病,余证并宽,唯中风最暴卒也。
又小儿四肢不好,惊掣,气息小异,欲作痫。
又凡小儿不能乳哺,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损,及其愈病则致深益。及变蒸日满不解者,并宜龙胆汤也。(方在客忤中)若不时下,则成大病,病成则难疗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虽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已下而有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摩赤膏,风痫亦当下之后,以猪心汤下之。惊痫但按图灸之,及摩膏,不可大下也,何者,惊痫,心气不定。下之内虚,益令甚耳,惊痫甚者,特为难治如养小儿,尝慎惊,勿令儿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时便掩塞儿耳,并作余细声以乱之。
凡养小儿,皆微惊以长血脉,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重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
治少小心腹热,除热丹参赤膏方。
丹参雷丸芒硝戎盐大黄各三两上五味切,以苦酒半升浸四种一宿,以成炼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内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丹参雷丸亦佳。(并出第五卷中)千金翼凡小儿之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然风痫惊痫。时时有耳,十人之中,未有一二是食痫者,凡是先寒后热发痫者,皆是食痫也,惊痫当按图灸之,风痫当与豚心汤下之,食痫当下乃愈,紫丸佳,凡小儿所以得风者。缘衣暖汗出,风因而入也,风痫者,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作,此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先啼乃发作,此惊痫也,惊痫微者,急疗,勿复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变热后发痫。此食痫也,早治则瘥,四味小儿衣甚寒薄,则腹中乳食不消,其大便皆酢臭,此欲为癖之渐也,便将紫丸以微消之,服又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后腹中当小胀满,故当节哺乳,将紫丸数日,又乳哺小儿,常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稍稍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停哺,但与乳,甚者十许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若不肯哺而欲乳者,此是癖,为重要当下之,无不瘥者,不下则致寒热,或反吐而发痫,或更致下痢又凡小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此痫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瘥更服之,儿立夏后有病,疗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赤膏摩之,又脐又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热,宜微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酢者,此寒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令小下,皆须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乳哺,则病备急疗少小百二十种痫病,胸中病,蛇蜕皮汤方。
蛇蜕皮(三寸炙)细辛甘草(炙)钩藤黄(各二分)大黄(四分)蚱蝉(四枚炙)牛黄(五大豆许)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儿一服二合,甚良,穷地无药物,可一二味亦合,不可备用,然大黄一味不得常用效。
又疗少小二十五痫,大黄汤方。
甘草(炙)大黄甘皮当归(各一两)细辛(半两)上五味捣筛,以指撮着水一升,煮取二合,一岁儿服一合,日二。
古今录验赤汤疗二十五种痫,吐痢,寒热百病,不乳哺方。
大黄(五两)当归芍药黄芩栝蒌甘草(炙)桂心人参赤石脂牡蛎(熬)紫石英麻黄(去节各二两)上十二味捣筛令调,盛以韦囊,八岁儿以干枣五枚,用水八合煮枣,取五合,两指撮药入汤中煮,取三沸,去滓与儿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岁用枣十枚,三指撮药,水一升煮三沸服之,此汤疗小儿百病及痫,神验。
又疗未盈月及出月儿壮热发痫,钩藤汤方钩藤(一分)蚱蝉(一枚去翅)柴胡升麻黄芩(各二分)蛇蜕皮(二寸炙)甘草(炙)大黄(各二分)竹沥(三合)石膏(三分碎)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半,和竹沥服一合,得利,见汤色出停,后服至五十六十日,儿一服一合,乳母忌海藻,菘菜等。(崔氏云若连发不醒加麻黄一分去节)又疗百日及过百日儿发痫,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反张,宜服麻黄五痫汤方麻黄(去节)羌活干葛甘草(炙)枳实(各二分炙)杏仁(二十枚)升麻黄芩大黄(各四分)柴胡芍药(各三分)钩藤皮(一分)蛇蜕(三寸炙)蚱蝉(二枚炙去羽)石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并竹沥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
[卷第三十五] 小儿惊悸方二首
必效钩藤汤,疗小儿壮热,时气惊悸,并热疮出方。
钩藤人参蚱蝉(炙)子芩(各一分)蛇蜕皮(三寸炙)龙齿(四分)防风泽泻(各二分)石膏(一两碎)竹沥(三合)上十味切,以水二升并竹沥,煎取七合,细细服之,以瘥为度。
又方牛黄(两大豆许研)蚱蝉(炙各二分)龙齿麦门冬(去心各四分)人参(三分)钩藤(一分)茯神杏仁(十二枚)蛇蜕皮(三寸炙末入)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煎取六合去滓,下牛黄末,分六服,消息服之,令尽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夜啼方一十首
短剧疗小儿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上一味捣筛,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千金同)又方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以哺儿则愈。(千金同)千金疗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粪中骨烧作灰,水服如黍米粒一枚,即定。
又疗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芎散方。
芎防己白术(各二分)上三味捣筛,以乳和之,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
又方交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上二味,以绢筛,水和少许服之瘥。
又方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并出第五卷中)备急或常好啼方。
取犬头下毛,以绛囊盛。击儿两手,立效。
必效小儿夜啼方。
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着于脐上横文屏气以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效。
古今录验小儿夜啼如腹痛方。
虫(熬令烟尽)芍药(炙)芎(熬各等分)上三味捣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
又疗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头散方。
黄甘草(炙)当归芍药附子(炮)干姜(各等分)上六味为散,以乳头饮儿,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惊夜啼方七首
广济疗小儿五惊夜啼,龙角丸方。
龙角黄芩大黄(各二分)牡丹皮(一分)蚱蝉(一枚炙)牛黄(小豆大五枚)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麻子,少小以意增减之,甚良。(千金牡丹作牡蛎崔氏名五惊丸)千金疗小儿惊啼方。
以鸡屎白熬末,以乳服少许。
又方以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又方烧皮三寸,灰着乳头饮儿。
又方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瘥。
又小儿因宿乳不消,腹痛惊啼,牛黄丸方。
大附子(二枚炮去皮)牛黄(三铢)巴豆(去心皮熬)杏仁(去尖皮)真珠(各一两研)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下筛,别捣巴豆杏仁合如膏,内附子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隔上下悉当微转,药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并出第五卷中)文仲隐居效方,小儿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辄剧,状似鬼祸,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当归芍药白术(各四分)甘草(炙)桂心(各二分)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减量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客忤一十首
千金论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或乳母父母从外还,衣服或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发作喘息又论曰∶凡中客之为病,皆频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夭纠。面色变易,其候似痫,但眼不上插耳,其脉急数者是也,宜与龙胆汤下之。
又龙胆汤疗婴儿出腹,血脉盛,实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者,若已能进哺,中食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魃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魅气者。可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秤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半分,二百日儿加一分,一岁儿加半两,余药皆准尔。
龙胆钩藤皮柴胡黄芩桔梗芍药茯神甘草(炙各一分)蜣螂(二分炙)大黄(四分)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取一合为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分取一合半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余日至四十日者,尽以五合为三服,十岁亦准此,得下即止,勿复服也。
又少小卒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新热马屎一枚,绞取汁饮儿,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kt啼面青腹强者。
又少小见人来,卒不佳,腹中作声者,二物烧发散方。
用向来者人头生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灰,细末和乳饮儿,即瘥。
又少小中忤人,一物马通浴汤方。
用马通三升,火烧令烟尽,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以浴儿即瘥。
又凡乘马行还,得汗气臭,又未盥洗易衣装,而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忽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儿中马汗气及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又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回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即烧牛粪令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又方吞麝香如大豆许立愈。
又疗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以灶中黄土熟者,曲粪等分合捣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鸡子清和如泥)又疗小儿犯客忤,发作有时方。
取母月衣覆儿上,大良。
又疗卒客忤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丸,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着乳头饮之,下喉即愈。
又疗小儿卒客忤方。
铜鉴鼻烧令赤,投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少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症瘕癖方六首
广济疗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积成症癖,两胁妨满,气息喘急,不能食,面黄,日渐瘦,腹大胀硬。除百病,紫双丸方。
代赭(研)丹砂(研)大黄(各八分)青木香当归(各五分)桂心(四分)犀角(三分屑)巴豆(六分)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人小儿量之,十岁儿服大豆二丸,六岁者小豆许二丸,以下临时斟酌,要泻病出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泻,忌如常法。
又疗小儿癖发,腹痛不食,黄瘦,鳖甲丸方。
鳖甲(炙)郁李仁(各八分)防葵人参(各五分)诃黎勒皮(七颗)大黄(四分)桑菌(三分)上七味捣筛,蜜丸大小量之,以酒饮乳服五丸至十丸千金牛黄鳖甲丸。疗小儿癖实,痈肿,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方。
牛黄(二分)鳖甲(炙)麦曲(熬)柴胡大黄枳实(炙)芎(各二两)浓朴(炙)茯苓桂心芍药干姜(各半两)上十二味捣筛。蜜丸如小豆,日三服,以意量之。
又疗小儿心下生痞,痰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黄芩(各四分)大黄雄黄(细研各十铢)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内儿喉中,令母与乳,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良。
又疗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瘦,不能饮,真珠丸方。
真珠(半两研)麦门冬(一两去心)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个)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期岁儿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令小儿肥白无病,已试验。(并出第五卷中)刘氏疗小儿冷癖癖气,不下食瘦,时时肋下痛方。
防葵当归枳实(炙)浓朴(炙)楮实人参黄茯神白术诃黎勒皮(各八分)郁李仁(去皮)柴胡大麻仁芍药橘皮防风紫菀(洗去土)薏苡仁(各六分)附子(二枚炮)干姜(末二分)甘草(炙)干地黄(各十分)大黄(十分)五味子(四分)槟榔(四颗)牛膝(二分)上三十味捣筛,蜜丸如梧子,大小增减,以意量之,须饮服之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痰结方二首
千金疗少小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四分熬)大黄(四两)半夏(二两洗)代赭(一两)甘遂(二两熬)巴豆(三百枚去心皮熬)杏仁(一百二十枚)上七味捣筛,别治巴豆杏仁,令如膏,捣数千杵,令相和,如强内少蜜,百日儿服如胡豆十丸,过百日至一岁,服二十丸,随儿大小,以意节度之,当候儿大便中药出为愈,若不出,复与加初。(出第五卷中)古今录验疗八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下食方。
大黄(十二分)柴胡(九分)黄芩知母(各十二分)升麻(十分)枳实(炙)杏仁(各六分)芍药栀子(各八分)细辛(二分半)竹叶(切一升)上十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十岁儿分三服以下,以意消息多少量之。(千金有桔梗黄连无枳实杏仁)
[卷第三十五] 小儿因食痞满羸瘦不下食肚胀方四首
短剧疗四五岁儿因食及在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痿黄瘦瘠,四肢痿缭戾,服之令充悦方。
芍药(十分炙令黄)黄鳖甲(炙)人参(各四分)柴胡(八分)茯苓(六分)甘草(炙)干姜(各二分如热以枳实代)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黄无黄云服一丸一岁以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千金疗少小伤寒,久病不除,瘥复剧,羸瘦骨立,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十铢)大黄(六铢)芒硝(五分)麦门冬(六分去心)石膏(一两)甘草(炙)当归黄芩黄连前胡(各一分)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下利即止效。
又疗小儿羸瘦,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两炙)上一味捣筛,蜜丸如小豆,一岁儿服十丸,日三,尽即更合。(并出第五卷中)刘氏疗小儿肚胀,渐瘦不食,四肢热不调方。
甘草(炙)鳖甲(炙)柴胡茯神子芩(各六分)诃黎勒皮(十分)槟榔(兼皮三颗研)芍药橘皮(各三分)生姜当归(各四分)知母(五分)大黄(八分)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为数服,得泻病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广济疗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地黄饮子方。
生地黄汁(三合)生姜汁(三合)诃黎勒(四分末)白蜜(一匙)上四味相和调匀,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短剧疗小儿宿食不消,发热,九味当归汤方。
当归甘草(炙)芍药人参桂心黄芩干姜(各一分)大枣(五枚)大黄(二分)上药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
千金疗少小五六日不食,气逆,桂心橘皮汤方。
桂心(半两)橘皮(三两)薤白切(五合)黍米(五合)人参(半两)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先煮药,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汤成,稍稍服之。
又疗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地黄丸方。
干地黄大黄(各五分)茯芩(三分)当归柴胡杏仁(各二分)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霍乱方一十二首
广济疗小儿霍乱,心腹刺痛,吐痢方。
茯芩桔梗人参(各六分)白术(五分)甘草(炙)浓朴(各四分炙)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六合,去滓,温服之。
又疗小儿霍乱,呕吐不止方。
人参(六分)浓朴(三分炙)陈仓米(三合)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之。
千金疗小儿吐痢霍乱方。
人参(四分)浓朴(炙)甘草(各二分炙)白术(三分)上四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五合,六十日儿服一合,百日儿分三服,期岁儿分再服,乳母忌油腻等。
备急疗小儿霍乱吐痢方。
人参(四分)浓朴(炙)甘草(各二分炙)干姜(一分)白术(三分)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又疗孩子霍乱,已用有效方。
人参芦箨(各二分)扁豆藤(二两)仓米(一撮)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
又方人参(四分)生姜(三分)浓朴(炙)白术甘草(炙各二分)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
又方人参(四分)木瓜(一枚)仓米(一撮)上三味切,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必效主小儿霍乱方。
取厕屋户帘烧灰,研以饮服一钱匕。
又方诃黎勒(一枚)上一味,先煎沸汤,研一半许,与儿服立止,再服神妙。
古今录验疗小儿霍乱吐痢,人参白术汤方。
人参(六分)白术茯苓(各四分)浓朴(炙)甘草(炙各三分)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温服立效。
刘氏疗百日以来及蓐内儿霍乱方。
以人乳半合,及生姜汁少许相和煎,服入口定。
又疗小儿霍乱方。
生姜(四分)香薷(一两)薄荷(一两)上三味以水煎,分温儿与母俱服之,甚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霍乱杂病方六首
刘氏疗小儿霍乱,空吐不痢方。
人参(六分)生姜(四分)浓朴(二分炙)橘皮(一分)兔骨(一两炙碎)上五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煎取四合服之,即利,下部又以杏仁盐少许,皂荚末少许,面和硬溲如枣核大,以绵裹内之,便通,奶母忌热面大效。
又疗小儿霍乱,空利不吐方。
乌牛草(一团)生姜人参(各三两)上三味切,以甜不醋浆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分服之,如孩子渴,取曲粪烂龙骨一两,以浆水煎,澄清与儿吃即瘥。
又疗小儿霍乱,不吐不痢肚胀妨满,上下不通方。
甘草(四分炙)当归(二分)石盐(三分)上三味切,以浆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牛黄麝香各半钱匕,研,蜜半匙相和,以下灌之,即通,奶母与浆水粥吃,勿吃面肉等。
又小儿干霍渴热及壮热,眼色慢四大困闷方。
以乌豆一升,净干择,生姜一两切,以水三升煎乌豆皮欲烂,即滤取汁二合,和少许蜜吃,即变吐,如人行六七里,又与吃,无问大人小儿,并与服之效。
又疗小儿热霍,诸药不瘥方。
以芦叶二大两,糯米三大合,水三升先煮叶,入米煮。取一升,入蜜少许,和服即瘥,不足即取桑叶二升,生姜半两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着一匙白米为饮服。
又疗小儿霍乱,吐痢不止方。
以人乳汁二合,生姜汁粟米许,豆蔻取仁碎似荞麦大二七枚,蘧一小把,龙骨六分,以乳煎取一合,着少许牛黄麝香兔毛灰等和,分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着蜜与吃,即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吐痢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吐痢方。
以乱发灰二分,鹿角一分作末,以米饮服一刀圭,日三。
又方以热牛矢汁灌之。
又方烧特猪矢,水解取汁,少少饮儿。
刘氏疗百日以下蓐内儿吐痢方。
面(一钱炒)乳汁(两合)龙骨(六分)上三味,煎龙骨和炒面服之,即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哕方二首
备急疗小儿哕方。
以生姜汁(五合)牛乳(五合)上二味合煎,取五合,分二服。
又方以羊乳一升煎,减半,分五服,无,用牛乳代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口噤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口噤方。
以鹿角粉之,大豆末之,等分,和乳涂乳饮儿。
又方以驴乳二升,猪乳一升合煎,得一升半,服如杏仁,三四服瘥。
备急疗小儿鹅口,并噤方。
矾石(烧末)朱砂(各半分末)上二味和,研令极细,敷儿舌上,日三,以乱发洗舌上垢,频频令净,即瘥。
古今录验疗小儿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沫,不能乳哺方。
取水银如黍米与服,觉病无早晚,水银下咽便愈,以意量之,不过小麻子许与可也。
小儿重舌方一十三首千金疗小儿重舌方。
灸行间随年壮,穴在足大趾岐中是。
又方取田中蜂房烧灰,酒和敷喉下愈。
又方以灶中黄土末,苦酒和涂舌上。
又方以赤小豆末,和醋涂舌上。
又方取簸箕舌烧灰,敷舌上。
又方黄柏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良。
又方儿重舌,舌强不能收唾,烧蛇蜕末,以鸡毛蘸醋展药掠舌下愈。
千金翼疗小儿重舌方。
取三屠家肉,各如指大,以摩舌上,儿立能乳便啼。
又方以衣鱼烧作灰,以敷舌上。(千金云衣鱼涂舌上)又方儿重舌,舌强不收唾者,鹿角末如小豆许,着舌下,数数与之。
又疗小儿重舌,口中疮,涎出至多方。
以蒲黄敷舌上,不过三度愈。
古今录验疗儿重舌欲死方。
灸右足踝三壮,立愈,又灸左右并良。(千金云灸两足外踝)又方取乱发烧灰末,敷舌上甚佳。
[卷第三十五] 小儿鹅口燕口方六首
千金疗小儿心藏热,口为生疮,重舌鹅口方。
取柘根锉五升,无根只以弓材佳。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以汁更煎,取五合,细细拭齿数次良。
又方口生疮白漫漫,取桑木汁,先以父发拭口,次以桑汁涂之。
又疗小儿鹅口不能饮乳方。
取白鹅屎汁,沥口中良。
又方取黍米汁涂之。
又方取父母乱发净洗,缠桃枝,沾取井华水东向日,以发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过沥洗,三朝作之,救急疗小儿燕口,两吻生疮方。
取发灰,以猪脂和涂之。(千金同)小儿口疮方五首短剧疗小儿口烂疮方。
取羊乳,细细沥口中,不过三度瘥。
千金疗小儿口疮方。
大青(三分)黄连(二分)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文仲支太医疗小儿口疮方。
桑木白汁生地黄汁(各一合)赤蜜(半合)上三味和暖,敷儿口中疮便瘥。
救急疗小儿口疮方。
以蛇蜕皮水渍令湿软,拭口内疮一两遍,即瘥。
刘氏疗小儿口疮方。
黄柏皮(一两切)乌豆(一升)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两合,去滓,重煎如饧。入少许龙脑香,研和敷之甚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口中涎出方三首
千金疗小儿口涎出方。
以白羊屎内口中瘥。
又方以东行牛口中沫,涂儿口中及颐上。
又方桑白汁涂之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舌上疮唇肿方五首
短剧疗小儿唇肿,及口赤生白疮烂方清旦研桑木白皮,取汁,以涂儿唇口即瘥。
又小儿舌上疮方。
乌贼鱼骨烧末,以鸡子黄和涂之,至喉咽舌下遍敷,即瘥止。
千金疗小儿舌疮方。
蜂房烧灰,屋间尘各等分和,先洗疮使干,敷之效。
又方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上,日三取瘥。
又舌肿强满口方。
满口舍糖醋,少时热气通愈。
[卷第三十五] 小儿咽喉生疮方二首
千金疗热病口烂,咽喉生疮,水浆不得入者,膏方。
当归射干升麻(各一两)附子(半两)白蜜(四合)上五味切,以猪膏四两先煎之,令成膏,下着地,勿令大热,内诸药微火煎,令附子色黄,药成去滓,投蜜,更上火一两沸,以器盛之,取杏仁许含之,日四五,咽之无妨,大人小儿又疗口中疮,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猪脂(一斤)黄连(一两)白蜜(一升)上三味合煎令成膏,去滓,合半枣大,日四五,夜亦含之。
[卷第三十五] 小儿喉痹方四首
千金升麻汤,主小儿喉痹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并大人喉咽不利方。
生姜升麻射干(各三两)橘皮(一两)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
又疗小儿卒毒肿着喉颈,壮热妨乳方。
升麻射干大黄(各一两)上三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一岁儿分三服,余滓敷肿处,冷更暖而敷,大儿以意加之。
又方煮桃皮汁三升服之,又烧荆沥汁服之。
刘氏疗小儿喉痹热塞方。
升麻(五两切)马蔺子(一合)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少白蜜与儿服之,甚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耳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耳方。
末石硫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
又疗少小耳方。
桃仁熟末,以豉许裹塞耳中。
古今录验小儿耳方。
青羊屎曝干,以绵裹塞中即瘥。
又小儿耳有疮,及恶肉,敷耳雄黄散方。
白麻措取皮(一合)花燕脂(十愿)上二味捣筛,细研,敷耳中令满,一两度瘥。(方无雄黄未详其名)
[卷第三十五] 小儿鼻塞方四首
千金疗小儿鼻塞不通,浊涕出方。
杏仁(二分)椒(出汗)附子(去皮)细辛(各一分)上四味切,以醋五合渍药一宿,明早以猪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黄,膏成去滓,待冷涂絮导鼻孔中,日再,兼摩顶上。
又疗小儿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细辛(各一两)上二味捣筛,以绵缠如枣核大,药如豆着绵头,着鼻孔中,日二。
古今录验疗小儿鼻塞不通,细辛膏方。
细辛通草(各一分)辛夷仁(一分半)杏仁(二分去皮)上四味切,以羊髓三合,猪脂三合,缓火煎之,膏成绞去滓,取一米粒许大,以内鼻孔中,频易瘥。
刘氏疗小儿鼻塞不通,吃乳不得方。
醍醐(三合)青木香零陵香(各四分)上三味切,和煎成膏,取少许以膏和捻为丸,或以膏涂儿头上,及塞鼻中,以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