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 妇人劳瘵各疰

妇人大全良方 作者:


  校注妇人良方卷五 妇人劳瘵各疰

  宋 临川 陈自明良甫编辑 明 古吴 薛 己立斋补注 鄞县 曹赤电炳章圈校

  方论第一

  夫骨蒸殗殢。复连尸疰劳疰、虫疰、毒疰、热疰、冷疰、食疰、鬼疰。疰者注也。自上注下。与前人相似。故曰疰。其变有二十二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令人沉沉默默。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结核。咳嗽脓血。下利羸瘦。死而传疰。甚至灭门。更有蜚尸、遁尸、寒尸、丧尸、尸注。谓之五尸。人为其疰者。不自知所苦。虽有狸骨、獭肝、天灵盖等方。未尝见效。唯崔氏灸法。早用有济。若寒热自汗。面白目乾口苦。神昏善恐。不能独卧。传在肝也。若寒热面黑。鼻燥善忘。大便秘泻。口舌生疮。传在心也。若寒热面青唇黄。舌本硬强。言语不出。饮食无味。羸瘦吐涎。传在脾也。若寒热面赤鼻白。乾燥毛折。咯嗽喘急。吐涎脓血。传在肺也。若寒热面黄耳焦。脚胻痠痛。小便白浊。遗沥腹痛。传在肾也。

  愚按、前症诚然有之。故葛仙翁用獭肝一具。阴乾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三服。未愈再作。宋宣和间一法师。善考讯鬼怪。时一妇以疾投状。既而如有鬼祟所附。曰。非我为患。乃病人命自衰尔。渠今已成虫食肺。故令吐血声嘶。又屡掠问彼所畏何物。云以獭爪为末。酒服之。则去矣。患家如其言得愈。獭爪即獭肝之类欤。玄珠云。虫瘵多有兄弟互相传染。甚至绝户。此乃冤牵相缠及风水。所以虽有符文法水下虫之方。然虫去而人亦亡。若能平素保养。亦可免矣。窃究济生微旨云。益气补肺。益精滋肾。皆资其化源也。盖人之精血常不足。加之数夺其真。资化失常。则胃气不固。精气滑脱。不能上接阳气。故头重或痛。气弱而食少。元气下陷。脉即微弱。外散欲绝而虚洪。或见损脉。此实元气不足之所致。非有外感贼邪之病也。附治验

  一妇人素勤苦。因丧子。饮食少思。忽吐血甚多而自止。此后每劳则吐数口。瘵症已具。形体甚倦。午前以补中益气。午后以归脾汤送地黄丸而愈。

  一女子患前症。反其唇视有白点。此虫蚀肺也。余云。急寻獭肝治之。不信。果咳脓而殁后闻其兄弟三人。皆夭于此症。大凡夕嗽当视其两唇。若上唇有点。虫蚀上部。下唇有点。虫蚀下部。二十四种蒸病论新附

  所谓劳蒸者。毛折发焦。肌肤甲错。其蒸在皮。外热内寒。身振肉瞤。其蒸在肉。发焦鼻衄。或复尿血。其蒸在血。身热烦躁。痛如针刺。其蒸在脉。爪甲焦枯。眼昏胁痛。其蒸在髓。头眩热闷。涎浊眵泪。其蒸在脑。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乍寒乍热。中脘烦闷。其蒸在三焦。小便赤黄。凝浊如膏。其蒸在膀胱。大便秘泄。腹中雷鸣。其蒸在小肠。大腹隐痛。口舌乾疼。其蒸在大肠。口鼻乾燥。腹胀自汗。睡卧不安。其蒸在胃。口舌耳聋。两胁下痛。其蒸在胆。里急后重。肛门秘涩。其蒸在广肠小腹□□□痛。筋脉纵缓。阳器自强。其蒸在宗筋。眩晕下泪。躁怒不常。其蒸在肝。舌黑气短。烦闷洒淅。其蒸在心。唇乾口疮。胸腹胀闷。畏寒不食。其蒸在脾。咳嗽喘满。咯痰吐血。声嘶音哑。其蒸在肺。耳轮焦枯。脚气酸痛。其蒸在肾。情想不宁。精物时下。其蒸在右肾。心膈噎塞。攻击疼痛。俛仰烦冤。其蒸在膈。此症虫多啮心肺。治当绝其根也。

  愚按、医林集要云。前症若蒸肺。用天麻、门冬、桔梗、紫苑、乌梅肉。若蒸皮。石膏、桑白皮。若蒸气。喘促鼻乾。身热不安。人参、黄芩、栀子。若蒸大肠。大黄、芒硝。若蒸心。黄连、生地黄、当归。若蒸脉蒸血。皆用生地黄、当归、童子小便。若蒸小肠。赤茯苓、木通、生地黄。若蒸脾。芍药、木瓜、苦参。若蒸肉。芍药。若蒸胃。石膏、粳米、大黄、芒硝、乾葛。若蒸胆。柴胡、瓜蒌。若蒸三焦。石膏、竹叶。若蒸肝。川芎、当归、前胡。若蒸筋。川芎、当归。若蒸肾。生地黄、石膏、知母、寒水石、藁本。若蒸脑。生地黄、防风。若蒸髓。天门冬、当归、生地黄。若蒸骨。鳖甲、地骨皮、当归、牡丹皮、生地黄。若蒸玉房。知母、黄柏、当归、芍药。若蒸脬。泽泻、茯苓、生地黄、沉香、滑石。若蒸膀胱。泽泻、滑石。凡此诸蒸多因热病食肉。与油腻房劳饮酒而成者。久蒸不除。变为疳症即死。亦有疟病久而不愈。以致咳嗽失治。渐成骨蒸劳瘵之症。当推标本而治之。

  崔氏灸骨蒸劳瘵。用细绳一条。男左女右。从足大拇指头齐量起。从脚板底当脚跟中心。向后引绳。循脚肚贴肉。直上至曲臂中横纹截断。又令患人解发分两边。见头缝自顖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取前所截绳。一头从鼻端齐引绳向后。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脊骨。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以黑点记。此黑点不是灸穴别取一绳。令患人合口。将绳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钩起。绳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字样。齐两吻截断。将此绳展直于前在脊骨上黑点处。取中横量。勿令高下。于绳两头。以白圈记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壮累灸至百壮此名患门穴。初灸此讫。次令其人半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绳绕顶向前双垂。与鸠尾齐。鸠尾是心歧骨无是岐骨者胸前两歧骨间量取一寸即是鸠尾也即截断。却背翻绳头向项后。以绳中停取心正。令当喉咙结骨上第二次墨点处。摺中横量绳两头。以白圈记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壮至百壮又将第二次量口绳摺中。当脊直上下竖停中心。在第二次墨记。上下绳头尽处。以白圈记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壮累灸至百壮此纵横四方凡四穴。是名曰四花穴。初灸各七壮。若疮愈。其疾未效。依法复灸。故云累灸至百壮。凡灸时可用灸足三里以泻其火为好若妇人缠足短小。难为量。只取膏盲腧灸之。在第四椎下两傍各三寸是穴次灸四花穴。道轩用此法灸之。无有不效者。

  神仙秘法 取劳虫须先择良日。焚香祷祝。令病人面向福德方服。神效。

  青桑枝 杨柳枝 梅枝 桃枝俱向东者各七茎 葱白七茎 青蒿一握如无以子代 阿魏一钱 真安息香一钱

  右用童便一升半。煎一升。入阿魏。再煎数沸。入朱砂半两。小槟榔半两。麝香半钱。五更并天明。各进一服。下白虫尚可治。以淡粥补之。用药调理三五月再服。以除病根。如虫黑。已入肾。不可救矣。

  治心胸痛引两胁。昏闷声浊。热壅鼻衄。或痰喘发热。

  桑白皮炒 枳壳面炒 木通 子芩炒 生地黄 白芍药 甘草各五分

  用水煎服。

  温金散 治肺嗽恶寒。发热唾痰。皮毛焦燥。

  甘草炒 黄芩炒 桑白皮炒 防风各一两 杏仁二十粒制 人参 茯苓各半两 麦门冬三钱

  右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晒乾。入人参等三味。每服三钱。入蜡一豆大。水煎。

  桔梗饮子 治心气不足。解倦溢血。或喘嗽痰甚。

  桔梗炒 甘草炒 黄耆炒 人参 麦门冬各一钱 青皮三分

  右用水煎服。

  治咽喉痛。

  百药煎去黑皮 鹏砂 甘草 生白矾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食后。用米饮调。细呷咽之。

  含化丸 治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失音痰喘。

  蛤蚧一只去足炙 诃子去核 阿胶粉炒 麦门冬去心 细辛 甘草炒 生地黄各半两

  右为末蜜丸。芡实大。食后含化一丸。

  河车丸 治一切劳瘵虚损。骨蒸等疾。

  紫河车一具初生男胎者尤良洗净杵煨本草云人肉治瘵病胞衣主劳损面黑□干皮黑诸疾瘦悴 白茯苓半两 人参一两 乾山药二两

  右为末。面糊和入河车。加三末。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饮下。嗽甚。五味子汤下。

  补肺汤 治劳嗽五脏亏损。晡热发热。盗汗自汗。唾痰喘嗽。

  桑白皮炒 熟地黄各一钱 人参 紫苑 黄耆炙 五味子炒各五分

  用水煎。入蜜少许。食后服。

  养正膏 治传尸出汗。取虫辟邪。

  鳖甲一两醋炒 青蒿一握 淡豆豉三七粒 葱白两茎 安息香一分研 桃柳桑枝各七茎 天灵盖用七豆大一片酥炙 桃仁四十九个去皮尖双仁

  右隔夜。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至半升。入童便半升。煎取四合。调槟榔、麝香末各一分。日高时顿服以衣覆十指。汗出如藕丝。泻下如虫状。甚者旬日再服。

  阿胶丸 治劳嗽出血咯血。发热晡热。口渴盗汗。

  阿胶炒 生地黄 卷柏叶 山药炒 大蓟根 五味子杵炒 鸡苏各一两 柏子仁炒 人参 防风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麦门冬煎汤下。

  四君子汤。加秦艽、黄蜡。水煎服尤妙。治劳嗽咯血。

  神授散 治传尸虫。用川椒二斤去核。并合口者。炒为末。每服四钱。面糊丸。空心米饮下。服尽见效。

  苏合香丸 治传尸骨蒸。劳瘵疰□□午。鬼气心痛。方见三卷第四论附方

  四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五论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归脾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六味地黄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骨蒸劳方论第二

  夫骨蒸劳。由积热附于骨而名也。亦曰传尸殗殢。复连无辜。其名不一。此病皆由脾胃亏损所致。其形羸瘦。腹胀泄痢。肢体无力。传于肾则盗汗不止。腰膝冷痛。梦鬼交侵。小便赤黄。传于心则心神忪悸。喜怒不时。颊唇赤色。乍寒乍热。传于肺则胸满短气。咳嗽吐痰。皮肤甲错。传于肝则两目昏暗。胁下妨痛。闭户忿怒。五脏既病。则难治疗。

  愚按、前症多因经行胎产。或饮食起居七情。而伤肝脾之所致。又或失于调摄。或过于攻伐而成。东垣先生云。发热之症。肺热者轻手乃得。微按全无。日西犹甚。乃皮毛之热。其症喘嗽寒热。轻者用泻白散。重者凉膈散白虎汤地骨皮散。心热者。微按之。皮肤之下。肌肉之上。轻手乃得。微按至皮毛则热少。加力按之则全不热。是热在血脉也。日中太甚。其症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用黄连泻心汤、导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手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重之间。此热在肌肉。遇夜犹甚。其证怠惰爱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用泻黄散。肝热者。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寅卯时犹甚。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多惊。筋痿不能起于床。用泻青丸、柴胡饮。肾热者。轻手重按俱不热。加重手按至骨分。其热蒸手如火。其症骨苏如虫蚀。困热不能起于床。用滋肾丸。此治实热之法也。窃谓肺经虚热者。用人参补肺汤。脾气虚而不能生肺者。用六君子汤。脾热遗于肺者。用三黄丸。心经虚热者。用补心汤。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肝虚不能生心者。用补肝散。肾克心者。用附子理中汤。脾经虚热者。用人参黄耆散。土克水者。用承气汤。脾不能培肝者。用六君子汤。元气下陷。及金不能生水者。俱用补中益气汤。肺克脾。及肾经虚热。与肾不能生肝者。俱用六味丸。附治验

  一妇人发热晡热。盗汗自汗。殊畏风寒。饮食少思。或腹胀吞酸。或大便不实。此脾胃不足。诸经亏损。朝用补中益气。夕用八珍汤。倍用参、苓、白术。各二十余剂。诸症渐愈。因丧母哀伤。患盗汗便血。用加味归脾汤。数剂而止。仍用前二药。又五十余剂。寻愈。月经两月而至。适因怒去血过多。发热作渴。肢体酸倦。头目晕痛。用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二药调补而痊。

  一妇人盗汗自汗。遍身酸疼。五心发热。夜间益甚。或咳嗽咽乾。或盗汗自汗。月经两三月一至。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兼服。临卧又服陈术丸。三月余。诸症悉愈。其经乃两月一至。又服两月而痊。陈术丸即陈皮白术为丸

  一妇人患前症。食少倦怠。肌肉消瘦。日晡发热。至夜益甚。月水过期。渐至不通。时发渴躁。误用通经之剂。热倦愈重。饮食愈少。余用八珍汤。加升麻、丹皮、山栀、柴胡治之。热渐退。又用八珍、丹皮、软柴胡调理而愈。

  一妇人饮食少思。胸膈不利。或胸中作痛。或大便作泻。或小便不利。用逍遥散。加山栀、茯神、远志、木香而愈。后因怒寒热往来。倦怠烦热。以前药加炒黑黄连三分顿愈。用八珍汤调理而愈。后因怒吐血躁渴。用人参五钱。苓、术、当归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治之而愈。

  一妇人胸胁作痛。内热晡热。月经不调。余谓郁怒伤损肝脾。朝用归脾汤。以解郁结。生脾气。多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清肝火。半载而愈。后因饮食失调。兼有怒气。月经如注。脉浮洪而数。用六君子加芎、归、炮姜。一剂而血止。用补中益气。加炮姜、茯苓、半夏治之。而元气复。又用归脾汤、逍遥散。调理而康。

  一妇人内热口乾。头晕吐痰。带下体倦。饮食少思。余谓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肺金。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脾气渐复。饮食渐进。诸症渐退。再用加味逍遥散治之。寻愈。

  一妇人腹胀胁痛。内热晡热。月经不调。不时吐痰。或用化痰行气之剂。胸膈不利。余为脾气郁结。肝经血虚。朝用归脾汤。夕用加味逍遥散。百余剂而诸症渐愈。又因饮食停滞。或用酸补之剂。口乾脾倦。余用七味白术散。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中气渐愈。又以补中益气。及八珍汤兼服而痊。

  一妇人患前症将愈。因怒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服消导利气之药。大便下血。余曰。此脾气复损。不能摄血归源。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血止。用八珍加柴胡、炒栀。热退。用八珍汤、逍遥散而痊。

  一妇人肌体倦瘦。口乾内热。盗汗如洗。日晡热甚。用参、耆、归、术、茯神、远志、枣仁、麦门、五味、丹皮、龙眼肉、炙草、柴胡、升麻。治之获痊。后因丧子。怀抱不舒。腹胀少寐。饮食少思。痰涎上涌。月经频数。余为怒闷伤脾。不能摄血制涎归源耳。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渐愈。又用八珍汤调理而痊。

  一妇人发热口乾。月经不调。肢体无力。腿痛体倦。二膝浮肿。余作足三阴经血虚。用六味丸、逍遥散。兼服两月。形体渐健。饮食渐进。肢体渐消而痊。

  一妇人日晡益甚。月水不调。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胸胁痞满。头目不清。肢体倦怠。发热烦躁。余为七情肝脾亏损之症。用济生归脾汤。加味逍遥散。补中益气汤。调治元气。渐复而愈。

  一妇人月经不调。晡热内热。饮食少思。肌体消瘦。小便频数。或用清热生血之剂。月经不行。四肢浮肿。小便淋沥。余朝用金匮加减肾气丸。夕用归脾汤渐愈。又用八珍汤。两月而愈。

  一妇人胸胁膨满。小腹闷坠。内热晡热。饮食不甘。体倦面黄。日晡则赤。洒淅恶寒。此脾肺气虚先用六君子加川芎、当归。诸症渐愈。又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诸症全愈。后饮食失节。劳怒恶寒发热。不食。用加味小柴胡。二剂而热退。用逍遥散、归脾汤。调理而康。

  天灵盖散 治骨蒸四肢无力。晡热颊赤。食少心烦。

  天灵盖酥炙 安息香 地骨皮 当归 山栀仁 人参 贝母去心 黄耆 桃仁去皮尖双仁面炒黄 槟榔各一两 鳖甲醋炙 柴胡 生地黄 赤茯苓 麦门冬 阿魏

  右每服五钱。桃柳枝各七寸。姜五片。葱白五寸。童便煎。

  愚按、医学纲目云。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热。今治劳方。鲜有不用者。误世多矣。凡此症乃真脏亏损而虚热。王海藏先生云。苟非实热而用柴胡。不死何待。盖柴胡乃肝胆之药。虽能升胃气下陷。每剂不过分许。而可多用哉。产后气血虚热。尤宜禁忌。

  獭肝丸 治骨蒸劳热。或渐热发热。体瘦烦疼。不欲饮食。

  獭肝一个 鳖甲酒炙 柴胡各一两 朱砂另研 桃仁去皮尖双仁麦炒黄 升麻 天灵盖酥炙 犀角镑 栀子仁炒 地骨皮 知母各一两 黄耆炒 甘草炒各五钱 麝香一钱研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

  治肝脏中风。心神烦热。言语蹇涩。不得安卧。

  竹沥 荆沥 葛根 生姜汁 白蜜各一合

  右和匀频服之。

  麻黄散 治心脏中风。多汗恶风。善怒。心神颠倒。言语蹇涩。舌强口乾。面赤头痛。翕翕发热。胸背拘急。手心热甚。偃卧不侧。忪悸恍惚。或寒颤。心惊悸。口?。冒昧好笑。

  麻黄去节 白术 防风 川芎 甘草 汉防己 当归 人参各一钱 羌活 远志去心 茯神去木各一钱半 升麻八分 桂心半钱

  右水姜煎。入竹沥半盏。再煎一二沸。

  茯神散 治同前。或四肢沉重。精神不安。或痰气不利。

  茯神去木 羌活 麻黄去节 龙齿另研 赤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 蔓荆子 薏苡仁 麦门冬去心 人参去芦 防风去芦 犀角屑各七分半

  右姜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虚热。加柴胡、地骨皮、秦艽。

  秦艽散 治五心烦热颊赤。

  逍遥散 治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乾。发热盗汗。减食嗜卧。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枳壳散 治妇人手足烦热。盗汗肌瘁。经候不调。烦倦。心胸满闷。状如劳气。

  枳壳去穰麸炒一两 半夏黡 赤芍药各一两 柴胡 黄芩炒各一两半

  右为末。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服。

  华陀解劳生肌。进食活血。养心。石膏每服水和钱许。甚验。

  青蒿散 治体倦虚疼劳热。九月采青蒿去梗。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晒为末。每服二钱。乌梅一个。煎汤调服。

  清心莲子饮、参苏饮加黄芩、麦门冬。并治五心烦热。手足热甚。附方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柴胡饮 治肌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

  柴胡 人参 黄芩 芍药 甘草 当归 大黄煨各二钱半

  用姜水煎服。

  泻白散 治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

  桔梗炒 地骨皮 甘草炙 瓜蒌仁 升麻 半夏姜制 桑白皮炒 杏仁去皮尖等分

  右每服四钱。姜水煎。

  导赤散 治心虚蕴热。小便赤涩。或成淋沥。口舌生疮等症。

  生地黄 木通 甘草等分

  右每服三钱。竹叶水煎。

  泻黄散 治脾热口臭。咽乾。或口舌生疮。发热作渴。

  石膏 防风 藿香等分 甘草 山栀子炒

  右每服三钱。水煎。

  凉膈散 治上焦积热。烦躁作渴。头目昏瞶。咽喉肿痛。便溺赤涩。语言谵妄等症。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二两 连翘四两 栀子仁炒 黄芩炒 薄荷叶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三钱。竹叶七片。水煎温服。

  白虎汤 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沉滑。大便泄泻。清水无度。

  知母 石膏各二钱 粳米半合

  右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腹鸣切痛。呕逆吐泻。方见二十卷第八论

  朱砂安神丸方见三第卷十论 地骨皮散方见六卷第三论 黄连泻心汤单用黄连为末每二钱白汤调下 泻青丸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 承气汤方见七卷第十论 滋肾丸方见八卷第一论 人参补肺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二论 三黄汤方见八卷第八论 补中益气汤 六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补心汤方见三卷第十二论 补肝散方见七卷第十七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七论 人参黄耆汤方见十三卷第十论 八珍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加味逍遥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七论 逍遥散 归脾汤 加味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七味白术散方见二十卷第二论 金匮加减肾气丸方见二十一卷第十论妇人血风劳气方论第三

  妇人血风劳症。因气血素虚。或产后劳伤。外邪所乘。或内有宿冷。以致腹中疼痛。四肢酸倦。发热自汗。月水不调。面黄肌瘦。当调补肝脾气血为主。

  愚按、东垣云。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热懒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不安。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存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热气。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补其中气。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要略云。平人脉大为劳。以黄耆建中汤治之。附治验

  一妇人劳则足跟热痛。余以为足三阴血虚。用圣愈汤而痊。后遍身搔痒。误服风药。发热抽搐。肝脉洪数。此肝家血虚。火盛而生风。以天竺、胆星为丸。用四物、麦门、五味、芩连、炙草、山栀、柴胡煎送而愈。

  一妇人素清苦。勤于女工。因感风邪。自用表散之剂。反朝寒暮热。自汗盗汗。形气虚甚。其脉或浮洪。或微细。其面或青白。或痿黄。此邪去而气血愈虚也。用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兼治半载而痊。

  人参荆芥散 治遍身疼痛。头昏目涩。心忪烦倦。寒热盗汗。颊赤口乾。痰嗽胸满。月水不调。腹痛癖块。

  荆芥 人参 生地黄 柴胡 鳖甲醋炙 酸枣仁炒 枳壳麸炒 羚羊角镑 白术各七分 川芎 当归酒拌 桂心 防风 甘草各五分

  右姜水煎。日二服。

  地黄煎 治血虚心忪发热。

  生地黄 熟地黄自制五分

  右用姜汁和水拌杵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日三服。若脏腑虚寒。早间先服八味丸一服。

  愚按、前方肝脾血虚发热。内热晡热。盗汗作渴。体倦。筋骨疼痛。筋脉拘挛。血虚发躁。虚热生痰咳嗽之良剂。若因肝脾肾精血。躁热生痰。胸膈痞满。喘咳作渴。及一切虚火症。必用六味丸为主。

  乞力伽散 治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炒各一钱 甘草炒五分

  右姜枣水煎。附方

  黄耆建中汤方见二十卷第四论 圣愈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九论 四物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 加味逍遥散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归脾汤 十全大补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人参养荣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 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冷劳方论第四

  妇人冷劳。属血气不足。脏腑虚寒。以致脐下冷痛。手足时寒。月经失常。饮食不消。或时呕吐。恶寒发热。骨节痠疼。肌肤羸瘦。面色痿黄也。

  愚按、前症有内外真寒。然有内外真热。亦有内真热而外假寒者。亦有内真寒而外假热者。若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肠鸣腹痛。饮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外真寒之症也。宜用附子理中汤以回阳。八味地黄丸以壮火。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冷。手足烦热。面赤呕吐。不畏风寒。此内外真热之症也。宜用黄连解毒汤以消阴。六味丸以壮水。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热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汤。六味丸。若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吞酸嗳气。胸腹痞满。手足逆冷。面赤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亦用附子理中汤与八味丸。当求其属而治之。经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则旧疾不去。新病复生矣。夫所谓属者独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也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源者。阳气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是也。非谓火为心。原为肝。水为肾。主为肺也。大抵寒亦抑心。热亦强肾。在治者审之。附治验方药

  一、妇人食少作呕。口吐痰涎。面黄腹痛。月经不调。手足逆冷。余谓此内外俱寒之症。遂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而愈。

  先太宜人。忽呕吐酸水。内热作渴。饮食不进。惟喜冷水。面色青赤。投之以药。入口即吐。此内外真热之症。积十余日。以黄连一味。煎汤饮之。徐加白术、茯苓。仍加陈皮、当归、灸草。至月余。始进米饮稀粥。调理而愈。

  一妇人内热作渴。大便秘结。畏恶风寒。手足逆冷。余以为内真热而外假寒。先用黄连解毒汤。后用六味丸而愈。

  一大方室赵氏。初患痰喘热渴。医以降火散气治之。肌日削而气日索。延至甲辰。木旺痰盛。身热口腐。腹胀神昏。绝食几死。先生诊之云。此乃虚热无火。投以壮水生土之剂。随服随愈。

  八味丸 六味丸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附子理中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 黄连解毒汤方见六卷第十一论 六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