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胎毒门
凡小儿在月内有病者,皆胎毒也,并治其母。
小儿月内,肠胃甚佹,气血未充,若有微疾,不可妄施补泻,恐脏腑一伤,将贻患终身,或致夭命矣,可不戒哉!如不得已而用汤丸,毌伐天和,中病即止,又不可过剂也。乳母服药,必别择乳母,而后可补可泄也。若蓐母(1)自乳,又不可乱投汤药,盖产后之妇,气血甚虚,有补无泻。茍儿有热病,而用凉药,则犯产后之禁,必害其母;如用温补,则反加小儿之热,又害其子。医者人之司命,而可妄为乎?必须盟斟酌谨慎,勿损阴德。
凡小儿才生即死者,急看儿口中悬痈愕上,必有泡塞住,即以手指摘破其泡,速以软绢拭血令净,若血入咽即死。
凡小儿初生气绝不能啼者,必因难产,或因冒寒所致。急以绵絮重裹其儿,抱于怀中,不可便断脐带。却把胞衣置鋾(2)中,向炭火上煮之,又作油炷点着,于脐带上往来燎之,须臾热气由脐中入腹,便能啼,方可洗浴断带。若不如此急救之,而先断带者,多死不治。
凡小儿初生下,被寒风所吹。鼻塞,服药不得者,用天南星为末。生姜自然汁谓成膏,贴囱门上,自愈。
凡小儿生后,或月内,或百日气急喘满,目闭眼赤哆多,神困呵欠,遍身壮热,小便赤涩,大便不通,时复惊烦,此胎热也。
因母平日嗜食辛甘热物,贪服暖药而致,用凉惊丸,黄连解毒汤治之。
[卷四\胎毒门] 黄连解毒汤
黄连、甘草、木通、生地、薄菏(少许),连翘,川芎,陈皮、灯心(三根),水煎服。
小儿生后,觉口冷腹热,肠滑泄泻,昏昏多眠,或夜多啼,此胎寒也。因母喜焰生冷,或外感多服凉药,致伤胎气。理中丸、匀气散治之。
[卷四\胎毒门] 匀气散
桔梗、陈皮各二钱,砂仁五分,茴香(炒)五分,生姜(炮)二分,粉草(炙)四分,加木香二分。共为细末,每服一字,枣汤调下。
凡小儿生下浮胖,遍身红色,满月以后,渐渐瘦弱,五心烦热,此名胎肥,又有生下,面无晶光,身无血色,目无精彩,肌肉消削,此名胎怯。并内服八物汤,外用沐浴法。
[卷四\胎毒门] 八物汤
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炒)、人参、白术、甘草、白茯苓各等分,姜枣引,水煎服。
[卷四\胎毒门] 沐浴法
天麻、蝎梢、朱砂各五分,白帆三钱,青黛二钱。
麝香少许,鸟稍蛇内(酒浸烧为末)三钱。共研为细末,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连叶一握。同煎十沸,待温热沐之,慎勿沐背。
凡小儿生下,遍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乳食不思,皆(3)胎黄也。因乳母受热,而传于胎,用地黄汤治之。
[卷四\胎毒门] 地黄汤
生地、赤芍,天花粉、赤茯、川芎、当归、猪苓,泽泻、木通,甘革、茵陈各等分。水煎温服。
凡小儿生后,壮热翻眼,握拳咬牙,身腰强直,涎潮呕吐,搐掣惊啼,腮缩囱开,或颊赤面青眼合,更胎风眼合,不可误作慢脾风。妄用汤药。要视其眉间气色,若红赤鲜碧者可治,若黯黑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纹曲入里者可治,出外者不治。此因妊妇调养(4)乖常,饮酒嗜肉,忿怒惊扑,母有所融,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故子乘母气,生下即病。以至圣保命丹,金银,灯心汤下。
[卷四\胎毒门] 至圣保命丹
治小儿惊风内钓,腹痛(5)坚硬,睡不安,夜多啼哭,急慢惊风,眼目上视,手足搐掣,不省人事者,服之即效。
全蝎(去毒)十四个,防风二钱。白附子(煨)一钱,南星(炮用牛胆制)、蝉退(去毒)、僵蚕(炒去毒),天麻各二钱,辰砂(另研)一钱,麝香五分。右为末,揉糯米饭丸,如黄豆大,金箔为衣,每一丸,钩藤灯心汤磨下。
有热加牛黄、脑子、硼砂。
又方加羌活二钱,此药常服,镇心化痰。
袖珍方云胎惊治法,宜解散风邪,利惊,化痰,调气,贴囱门。甚则以朱银丸利之。面青拳搐者,宜服保命丹、钩藤散、全蝎散。初生婴儿,难以用药,凡有此侯,急取猪乳,细研辰砂、牛黄。麝香各少许,调抹入口中即愈矣。
[卷四\胎毒门] 全蝎散
治胎惊困、诸困(6)。
全蝎一个,琥珀、辰砂各少许,麦冬汤调下一字。
[卷四\胎毒门] 独活汤
治胎惊,发散风邪。
羌活。独活各二钱,槟榔、天麻、麻黄(去节),甘草各一钱。右锉散,每股一钱,自术煎,内加天南星末,蜜调贴囱门上。
几小儿生下,大便三五日不通者,此名锁肚。胎中受熟,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通,无复滋润。急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共七处,凡四五次;再用轻粉五分,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少许服之。以通为度。如更不通,即是肛门内合。或以金簪透而通之,须刺入二寸,以香油和蜜纳入孔中。
粪出为快也。若肚胀不乳,呻吟声至于七日,难可望生矣。
凡小儿生下,即不吮乳,此由拭口不净,秽物入腹。致令腹满气短,不能吮乳;或有呕吐,乳不得下;或胎中受寒,令儿腹痛不乳,此则多啼矣。以木香散治之。
[卷四\胎毒门] 木香散
木香、甘草、茯苓、干姜、木爪、丁香、陈皮各等分,共为细末,每用一字,水煎绵兼,滴与食之。
脐风者,由断脐之后,被水湿风冷之气所乘,流入心脾,令腹胀脐肿,四肢强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则发为风搐,若脐边青肿,撮口不开者,是为内搐,不治。爪甲黑者,死。
撮口者,由胎气挟热,兼风邪入脐,流入心脾二经,故令舌强唇青,口撮喘急,啼声不出,不乳。若口出白沫,四肢冷者,不治。最为急侯,一腊之内尤甚。
噤风者,眼闭口噤。啼声渐少,吮乳不得,口注白沫,大小便皆不通。亦由胎中受热,热毒流入心脾,故形于喉舌间也。
以上三症,其名虽异,受病则一。初生七日之内,得此症者多死。若不急救,坐以待毙,良可悯焉!但见小儿喷嚏多啼,身热不乳,急看儿上愕,有小泡子如粟米大,或以指甲,或以挖耳。轻轻刮去,以绵绢缠指,蕴温水拭净其血,勿令下咽,即便安妥,不必服药,诚良方也。
凡小儿牙关紧急,已成撮口惊搐者,先用撮风散以开其关,次用控痰散以吐其痰,然后用益脾散和胃,保命丹祛惊,即愈。若手足挛拳,口噤不开者,不治。
[卷四\胎毒门] 撮风散
金脚蜈蚣(炙,令毒不明),全蝎(炒,去毒)五个,直僵蚕(炒,去嘴),麝香(少许)。共为末,每用一字,以猪乳和之,搅匀。以绵绢醮清入口中即开,或用金银簪挑亦可。
[卷四\胎毒门] 控痰散
蝎尾,铜青各五分,朱砂一钱,腻粉一钱,麝香少许万共为求,每服一字,腊茶清化下,吐出风痰。
[卷四\胎毒门] 益脾散
白茯苓,草果(煨),木香、甘草,陈皮,厚朴(炙)、苏子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枣煎汤,细细服之。
亦有热在胸膛,伸缩无时,呃呃作声,弩胀其气,以致脐突浮肿。此非断脐使之然也,但散其血即愈,加减龙胆汤主之。
[卷四\胎毒门] 加减龙胆汤
胆草、前胡、黄芩、防风,麦冬、桔梗、赤芍、茯苓、甘草、大黄(煨,减半)。水煎服,得下便止。
亦有肚胀青筋,吊畅卵疝,内气引痛而撮口者,皆肠官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紫霜丸量而与之,一粒金丹犹妙。
[卷四\胎毒门] 紫霜丸
伐赭石(醋淬七次)、赤石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五十粒,巴豆(去壳、心,去油)三十粒。先将杏仁、巴豆研如泥,后入二石和匀,浸蒸饼丸,如粟米大。百日者三丸,周岁者五丸。请儿肥怯加减,彻利为度。
凡脐中出汗不干者,用龙骨五分,黄柏一钱,枯帆二分半,为末敷之。
西江月小儿初生病症,许多名状难同,胎惊撮口与脐风,寒热肥瘦黄肿。呕吐昏昏不乳,脐间血水溶溶,未曾满月病多凶,好似风中烛弄(7)。
最是脐风可畏,三朝八日为殃,初时喷嚏似风伤,啼哭时时噪嚷。急看口中上愕,刮除白泡中央,展揩恶血细端详,莫使下咽为上。
若是不知此法,致令泡落儿吞,忽然腹胀满膨澎,脐肿青筋杂乱。撮口昏昏不乳,目蹬又紧牙关,啼声不出命归天,劝取衣棺早办。
胎黄状如金色,身热大便难通,小便黄赤色朦胧,少乳时时舌弄。此症传来无毒,脾胃湿热相攻,凉惊凉血解重重。保养胎元兼用。
外有胎肥胎瘦,此为禀赋虚盈,父精母血必多亏,儿子不充元气。此个甚难调理,愚夫不晓支持,一朝有病致倾危,却把命来抵对。
生下时时吐奶,不思乳食昏沉,此由秽物下咽门,拭洗未能洁净。会恹中间阻隔,太仓上口留凝,豁痰顺气药通神,炮制生姜作引。
生下突然腹胀,脐中血水淋漓,断脐将息失调宜;客水邪风侵入。外用灰矾粘贴,速令干较为奇,若还撮口哭声稀,纵有灵丹莫治。
小儿生下数日,睡中啼哭多惊,此因母气失和平。常因七情为病。以致胎胞气逆,痰涎流入脾心,治须顺气更清神,镇坠痰涎始定。
胎热遍身如火,发斑丹毒风疮,神昏腹痛又惊彰,大小便难哭嚷。此是母贪煎炒,温经暖药乖方,急须解毒令清凉,甘草黄连为上。
胎寒生来吐泻(6)。大便滑溜多清,腹中疼痛哭声频,面色青黄不定。平日母喜生冷。寒邪传入胞经,治宜丸散用甘温,可保婴儿性命。
要识小儿治法,方为得业专门,半周一岁病何因,胎毒单单见症。自后饮食渐减,肥甘之变须明,此时脾胃病多寻,消食养脾法定。
胎病要行凉解,无如甘草黄连,若加脾弱病相卷,参术陈皮有验。巴豆牵牛丁桂,砒硫白汞青铅,俱伤正气损真元,误了孩儿命短。
[卷四] 变蒸门
变蒸者,此小儿正病也。盖变者异也,每变毕,性情即异于前。何者?长生脏腑之意也。蒸者,蒸蒸然热也,万物生于春而长于夏者,以阳主生长,其于人也亦然(9)。故变蒸足,始及成人,气血充实,骨肉坚牢也。小几此症,譬如蚕之有眠,龙之脱骨,虎之转爪。而变化同也。故每三十二日有变蒸,至五百七十六日,大小变蒸足矣。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汗或烦,啼哭燥渴。轻者五日解,其侯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余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上唇发泡如浊珠,若寒邪传之,别寒热交争而腹痛,啼哭之声,旦夜不停。治此之法,轻者不须服药,重者以平和饮子微表之。热甚便结,以紫霜丸微利之。若吐泻不乳多啼者,调气散治之。
[卷四\变蒸门] 平和饮子
人参五分,白茯(去皮)一钱,甘草五分,升麻(煨)五分,禀受弱者。加白术一钱,肥实者不用,水煎服。
[卷四\变蒸门] 调气散
木香、香附、厚朴(炙)、人参,陈皮,藿香,炙草。姜枣引,水煎服。
凡小儿初生,有用黄连、甘草以下胎粪者。若儿壮实者,禀胎足固无所损,若禀胎怯弱者,受此寒凉之剂,不生异症者鲜矣。
如有里症郁结,壅闭不通者,欲下胎毒,只用淡豆豉浓煎汤与之,五七口其毒自下,又能助养脾胃,真奇方也。
凡小儿当变蒸之时,不热不惊,别生他症,是为暗变,此受胎气壮实故也。
凡小儿初生,多有灸百会穴者,取其可以截风也。殊不知地有南北,人有勇怯,北人用灸固宜。南人用之,无益而有害也。
凡小儿初生下。有身体破裂者必死!阴囊白者必死;阴不起者必死;无粪门者必死;股间无肉者必死;哭如鸭声者必死。周岁之间,颅骨开解,齿未生,手足挛缩,膝如鹤节,身体瘦弱,长大不能行立者,此皆胎气不足者也,多夭。若筋实则多力!骨实则行早;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俐多语笑,不怕寒暑;步气实则少发而体肥。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10)。
西江月小儿变蒸何以。三十二日为期,精神改变异常时,发热蒸蒸昏睡。或遇风寒外感,或兼乳食伤脾,留连苦楚莫差池,好把汤丸调治。
大抵六十四日,初生肾与膀恍,再生心火与小肠,肝胆第三长养,肺与大肠居四,脾胃五次消详,三焦胞络不同乡,只为有名无状。
小儿变生智能,自然发热如蒸,昏昏不语(11)欠醒醒,恰似蚕眠相应。医者不须妄治,父母何必忧惊,三日之后自和平,只怕别生形症。
若遇风寒外感,惺惺散子堪行,内伤乳食不安宁。保和养脾兼进。咳嗽参苏饮子,吐泻(12)理中最灵,惊来搐擎用泻(13)青,异赤亦宜选进。
[卷四] 惊风门
凡小儿因闻非常之声,见异类之物,或为争斗推跌,或大小禽兽之类致惊,其神气结于心而痰生焉。痰壅气逆,遂成搐溺。
口眼歪斜,口吐涎沫,一时即醒,如常无事。或一日一发,或间日再发,或三五日一发,或半年一发,一年一发。若不急治,变成瘤疾,而为终身之痼病也。治法当先利痰顺气,后用清心安神。
风者,或因外感风寒,或内伤饮食,以致热生痰,痰壅发搐,口眼歪斜,手足牵动,气喘涎潮。口吐涎沫,发过略醒。潮热不退。须臾复发。治法当先泻(15)火开痰,后用安神清热。
惊风有二,有急有慢。急惊风为实为热,当凉惊泻(16)火;慢惊风为虚为寒,当用温补。不可一概(17)混治,以致杀人。
急惊风。小儿元气素实,或因恐怖,或因风,或因饮食而发,要审明白,详察症侯。而施治法。
如曾因恐怖而成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若无他症,先以利痰丸顺气开痰,后用安神丸调之。
如曾因风寒而成者,其症发过略醒,须臾复发。轻者,只用导赤散吞下泻青丸,以清心肝之火,后以抱龙丸治痰,保命丹除风,缓缓调之。
如曾因伤饮食而成者,其症发过略醒,醒多啼哭,须臾复发,不思乳食。先用陈皮麦芽汤吞下五色丸,推去食积,则痰自降。后用辰砂五苓散治之。
凡治急惊风,除饮食一症外,不可遽用下药,必先间其大小便如何。若小便清,大便通利,其邪在表,只用导赤散加防风,或泻青丸去大黄加全蝎作汤服之。去表中之寒邪,其风自退。后以辰砂五苓散谓之,不可犯麝香,恐引邪入里。若小便赤涩,大便闭结,此邪在里,可用五色丸下之。后用抱龙丸、保命丹调之。
凡急惊发时,牙关紧闭不醒着,急用艾炷灸两手大指头少商穴(在甲旁),合而灸之,即醒,而后施治法。
凡急惊风,痰气喘急者,用定喘汤加竹沥治之。痰涎壅塞(18)不开者,可用吐法。
凡病退后潮热不退者,此脾虚热也,四君子汤加炒干姜治之。若小便赤,大便硬,两腮红,足胫热者,此余邪未尽,不可作虚看。用凉惊丸。薄荷灯心煎汤吞下调之而愈。
凡病退后,睡眠不醒者,此心脾二经之邪热未尽去也,安神九治之。
凡小儿但有潮热,观其两颊若赤,目上视者,必作惊风也。
当先以导赤散,加灯心,薄荷以去其热。次用抱龙丸以安其神,则风自不作矣。
[卷四\惊风门] 利痰丸
南星(牛胆者)r-钱,枳壳(麸炒)二钱,陈皮(去白)一钱,大黄二钱,牵牛头末二钱。共为末,皂角煮水为丸,灯心汤吞下。
[卷四\惊风门] 安神丸
黄连(去毛)二钱,石菖蒲二钱,远志<去心)二钱,归身二钱,麦冬(去心)二钱,茯苓二钱,山栀子二钱。
共为末,炼蜜为丸。
[卷四\惊风门] 导赤散
生地、木通、甘草。加竹叶(七皮),水煎服。
[卷四\惊风门] 五色丸
黄芩二钱。大黄二钱,黄连二钱。共为末,分作五份,滴水为丸。一份青黛为衣,名青丸子;一份朱砂为衣,名红丸子;一份轻粉为衣,名白丸子;一份皂角烧灰存性研末为衣,名黑丸子,一份雄黄为衣,名黄丸子。
[卷四\惊风门] 泻青丸
归身、川芎、大黄(煨)、羌活、防风,桅子仁、胆草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捂桐子大,竹叶汤下,此泻肝火之药也。如发热,去大黄,如全蝎、僵蚕(炒),竹叶引,水煎极。
[卷四\惊风门] 辰砂五苓散
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灯心引,煎,调辰砂服之。
[卷四\惊风门] 定喘汤
陈皮(去白),南星(制)。栀子仁、软石膏、杏仁泥,薄荷叶、赤服苓。右锉细,水煎,入竹沥服之。
吐法用土牛膝根,取自然汁灌入口中,其涎自吐。
灸法先以两手大指相合,于甲侧缝中处,烧三壮;又以两手中指相合,于甲侧缝中心烧一、二壮。即醒者可治,不知痛者不治。
祖转治惊风,先以雄黄解毒丸利去痰热,后用凉惊丸退火,再用保命丹、安神丸调之而安。
发急惊风之对。手撮,目闭,口张,囱陷,鱼口,气促急,吐沫,喷药,昏睡不语不啼,口禁绝,不饮食。遗尿失屎,面赤如朱,此皆不治之症。
凡慢惊风,小儿胎禀素弱,又多疾病,或大吐大泻,或久疟痢,误服吐下之药,皆致精神虚耗,渐成搐弱,十无一全。如元神虚弱,又逢恐怖而成慢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但多啼哭,睡中不宁,不可妄用利痰之药。先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以去其痰,次服安神丸,以四君子汤送下。如因吐泻大病之后,手足逆冷昏睡,目睛微露,而无搐掣者,此欲成慢惊症也。急温补之,四君子汤加熟附子一片,愈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19)大病之后,已成慢惊风者,其症口目牵引。手足搐掣,以醒脾散驱风醒脾。风退,以参苓白术散为丸服之。
凡慢惊风痰气壅塞者,不可妄用通利之药,只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治之。
凡慢惊风不醒不退者,灸百会、三里,男左女右乳下。
凡慢惊风已退,或有余熟。不喜饮食,先服四君子汤一、二剂,后以集圣丸调之。
[卷四\惊风门] 青州白丸子
半夏(炮),川乌(去皮尖)各五钱,南星二钱,白附子五分。共为末,以绢袋盛之,用水摆尽为度,放磁器内,日晒夜露,一日一换其水,换水必搅数转,侯知玉片,再研细;又用青礞石一钱。另研纽,以焰硝五分。同石末入铜锅内,锻通红,硝尽为度,令冷,入上药和匀,以糯米粉打糊为九,以薄荷汤入技谓进下,其痰自坠。
[卷四\惊风门] 调元汤
黄祗一钱,人参五分,甘草(炙)二分半,白芍五分,水煎服。《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此之谓也。
[卷四\惊风门] 醒脾散
人参、全蝎、白附子、天麻、甘草(炙)、白茯苓,木香,白术、石菖蒲、莲肉。水一盅,姜枣引,煎服。有热者去木香。
凡治惊风,不可妄用辛香之剂,寒凉之药,盖辛香能窜元气。
寒凉反伤脾胃也。
凡小儿夜啼哭,目睛上视,日间略定者,此内钓也。盖因受寒气,腹中作痛,以至痛极目定。以灯心烧灰,调滚水化下理中丸,痛止病退。
如小儿日夜啼哭,目睹物不转,身后仰者,此外钓也。盖食积作痛,其身强直,而目亦定,以灶心土泡滚水,送下丁香脾积丸,病退痛止。
如小儿忽然气急涎响,口眼如常,手足不搐,身无热者,此乍感风寒,肺经受邪也。用芎蝎散一服即退。
如小儿腹胀喘满,胸膈气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咳嗽作渴,声嘎,涎痰壅塞,大小便闭,此马脾风也。若不急救,或不识症,死在旦夕。宜先用牛黄夺命散下之,后用白虎汤平之。
如小儿两手轮指。目略直视。此白虎症也。但身不热,手足不掣,宜向本年白鹿方取土泡汤,吞苏合香丸。
如小儿口吐黄自沫,面色变易,喘急腹病。反侧掣搐,其状似惊,但眼不上窜,此由精神睡弱,外感客气,卒暴触杵。名客杵症。先视其口中上阨左右,有小肿泡,急摘破之。更以苏合香丸姜汤化下,外以降香。皂角二味烧薰!次用淡豆豉三合,水浸湿捣烂为允,如鸡子大,磨儿囱上及两足心各五、六遍,次摩脐心良久,拍开有毛,即掷之。
如小儿久咳,腹胀作喘,胸高气逆。目睛上视,手足牵引,此名龟胸,热症也。但身无热,以葶苈丸治之(方见咳嗽门)。
以上之症。俱与惊相似。不可一例施治。误者,恐伤其命。
[卷四\惊风门] 芎蝎散
川芎、华援各一钱,蝎梢二分,细辛一分,半夏(酒浸一宿,汤泡七次,焙干)一分。共为末,热汤调服,或薄荷汤化下亦可。
[卷四\惊风门] 牛黄夺命散
白牵牛、黑丑(各半生半熟取头)五分。大黄,枳壳各一钱。共为末,冷浆水调下。涎多者,加密少许。
如小儿痘疹惊搐者,只用导赤散调辰砂末一服,不可妄用凉惊丸,抱龙丸,保命丸等药。
西江月小儿惊风症侯,须分急慢根由,急因实热泄中求,慢是虚寒温补。急为风寒食积,慢是久病绸缪,如斯辨认不差谬,才显神功妙手。
急惊卒然大热,因而热则生风。痰涎哽塞角张弓,口眼歪斜沉重。先使嚏惊妙散,后用导赤疏通,合灸少商与中冲,泻青凉惊选用。
若遇风寒外感,先须发汗为宜,泻青丸子作汤医,加上蝎蚕二味。果是内伤饮食,又当解利相随,三黄五色任施为,积去热除惊止。
慢惊先由久病。精神渐减脾虚,厌厌沉困气长吁,口眼张开不乳。搐弱时时举发,四肢逆冷何如,理中附子急驱除。不差艾灸左乳(20)。
要认惊风死症,面如红粉涂搽,口张涎出紧关牙。目直气粗声哑。喉内响似拽锯,毛端汗如珠下,目瞪眼小不须夸,大叫闷乱尤怕。
搐掣乍作乍止,痰气无了无休,昏昏鼾睡唤难苏,乳食不知吞吐。屎尿遗时少觉,四肢僵直难收,啼声不出汗如油,纵有灵丹难救。
小儿惊风咳嗽,人人当作风哮,大黄白黑二牵牛,人参分两匀用。四味俱研为末,蜜水调和稀稠,灌将一字下咽喉,免得胡针乱灸。
两指伸缩名为搐,十指开合弱之形(21)。掣则连身常跳起,颤而四体动摇铃。身仰向后为反症,手如挽弓引状成。怒目觑高是窜样,睛露不活是斯真。
[卷四] 呕吐门
声物俱有曰呕,无声有物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寒吐者,吐时少而出物多,此胃受寒也。以理中丸治之,或用胃苓丸,以煨姜汤送下。寒吐,食不化,恶食。
热吐者,吐时多而出物少,此胃有热也。以二陈汤加黄连、煨姜治之。热吐,食化,不恶食。
食积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恶食。如食即吐者,此积在上焦胃口也,宜用淡盐汤吞一小盅,后以鹅翎毛扫喉中,令其吐尽旧积。后以二陈汤加干姜(煨)、神曲(炒)、麦芽(炒)、砂仁治之。如食入之时而吐者,此积在中焦,下口过小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通去旧积,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如早食晚吐,晚食早吐者,此积在下焦,小肠下口过大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下之,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
[卷四\呕吐门] 消导药
神曲、麦芽(炒)、砂仁、香附子之类。
如呕吐久而诸药不纳者,此胃口壮火,关格之病,用理中汤,以童便。猪胆汁同炒,煎服即安。
如呕吐蛔虫者,以理中丸加乌梅一个,附子一小片,黄柏,川椒一服,即愈。
凡呕吐后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谓之。
[卷四\呕吐门] 理中汤
此药桂热,所以治寒。
人参、甘草(炙),干姜(炒)、白术。水一盅煎服。若为丸,共为末,炼蜜临时为丸,滚水送下。
如诸吐不纳药者,此阴盛拒阳也,必加童便,猪胆汁者,取童便味酸咸性寒,胆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汤服,则阴体渐消,阳性乃发。故(内经)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谓也。
[卷四\呕吐门] 二陈汤
此药性平,寒热通用。
陈皮,半夏(姜汁泡七次),白茯苓、甘草。生姜三片引,水一盅前服。若呕吐加白术、煨干姜,此二味呕吐必用之药也。挟热而吐者,加煨干姜、炒黄连。如伤食加神曲。炒麦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导必用之药。
祖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干姜煎汤吞治之,不问寒热。
凡吐不止,服药无效加烦闷者,不治,吐不止,目上窜。头后仰者,不治。
西江月呕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呕则声物一时有,有物无声曰吐。更有有声无物,此名哕而干呕,又当辨症药分投,有甚难为措手。
冷吐乳食不化,腹胀喘急无时,面白眼慢气多吁,吐有夹食清水。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伤亏。抑伤宿乳胃中虚,不纳乳食吐出。
热吐唇红面赤,乳食入而虽消,吐物黄色遍身烧,大热渴多烦躁。此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煎熬,胃气因热不和调,气逆遂成吐了。
积吐如何分晓,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异寻常。昼轻夜重魔瘴。宿冷滞在脾胃,故吐黄酸水浆,或吐酸馊气难当(22),此伤宿食形状。
小儿伤乳吐者,形症更要消详,乳才哺后吐浪荡,或少停而吐止。此因乳食无度,脾气弱不能当,速将空乳令儿尝,乳节吐止为上。
吐症既分明白,治法犹贵精微,冷吐理中汤最宜,热吐五苓去桂。积吐九转灵应,下后积术调之,伤乳而吐药方奇,三棱散子为最。
呕吐乳食不纳,任是汤药难尝,此谓阴盛隔孤阳,时医却无主张。参术煨姜熟附,乌梅童便尤良,猪胆同入慢消详,此法应如影响。
吐呕诸药不纳。我有绝胜奇方,定吐饮子妙非常。半夏官桂二样,生姜独宜多取,甘草少用为良,根据方制造水煎尝,仍用生姜为上。
一等蛔虫吐出,此为蛔多厥阴,乌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吐定。又有咳而吐者,化痰顺气须明,如常呕吐只胃苓,汤用生姜作引。
呕吐不止之症,分明说与医人,如服正药俱无灵,更加烦躁乱闷。呕吐只是不止;目睛上窜须危,头往上仰魄如飞,只好安排后事。
再附恶心一症,有痰有热有虚,三症生姜通用之。药宜随症区处。若是胃中有热,二陈加上苓连,姜汁炒过共同煎,各用一钱最验。
[卷四] 泻泄门
泄泻皆属于湿,其症有五,治法以分利,升提为主。
如泄泻清白,或不思食,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胱白,作渴者,此寒湿也。其症多得于冬,以五苓散作引,吞化理中丸即止。如寒甚不止着,理中汤加附子一片,即效。
如泄泻注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症多得于春,五苓散加防风、羌活、苍术治之。
如泄泻清水,腹中无痛者,此纯湿也。以胃苓汤治之。
如泄泻肠滑不止着,此湿伤元气下陷也。宜升提之。四君子汤加升麻、防风、乌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汤吞下七味肉豆蔻丸。
如泄泻酸臭,腹痛,面黄带热,不喜饮食者,此食积也。先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桑圣丸调之。
如泄泻日久,目无神气,口略张,四肢冷,好睡者,以四君子汤调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片,煨姜服之。
如泄泻日久,身热不退,只以调元汤治之。此虚热也,不可妄用寒凉之药。甚者,加干姜即效。
凡久泄后。人事黄弱着,以集圣丸调之。
[卷四\泻泄门] 五苓散
入膀恍,肾经。
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此分利阴阳之药也,水一盅煎服。
[卷四\泻泄门] 理中丸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加砂仁、藿香、乌梅、附子、猪苓、泽泻。
[卷四\泻泄门] 玉露散
此药性寒,所以治热。
寒水石、滑石各一两,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一钱,冷水调下,或用此药煎汤吞理中丸。
[卷四\泻泄门] 胃苓汤
苍术、厚朴、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甘草、陈皮、官桂。
[卷四\泻泄门] 四君子汤
此药性温,可以补元气之不足。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水一盅,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卷四\泻泄门] 肉豆蔻丸
此药性温而涩,所以止滑也。
内蔻(面煨)五钱,赤石脂七钱五分,广木香二钱,砂仁二钱,枯矾七分半,白龙骨五钱,诃子肉五钱。共为末,水糊为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泻泄门] 白术散
此治渴之圣药也。
人参、白术、白茯苓、木香、藿香叶、甘草各一两,干葛二钱。共为粗末,每用一、二钱,姜三片引,水煎极。袖珍方:非干葛,乃干姜也。
[卷四\泻泄门] 调元汤
此治虚热之圣药也。
黄祗、人参、甘草。如热不退,加干姜即效。
如身热手足寒者,加熟附一片,煎服。
祖转治泄泻不止,不问寒热,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车前草同炒米煎汤服之。
凡久泻(23)不止,精神美好,面赤唇红者,不治。
凡久泻(24)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
凡久泻(25)不止,脉沉细,遍身皮冷,不思乳食,泄滑不止者,不治。
凡久泻(26)不止,又成惊搐者,不治。
凡久泻(27)不止,变成赤白痢疾者,不治。
凡久泻(28)不止,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久泻(29)不止,大孔如竹筒不收闭者,不治。
凡泄泻(30)不问轻重,只要饮食如常,不生他症着,不难于治而易愈。
西江月泄泻秘传治法,等闲不语时人,如今传授救儿婴,以积心田一顷(31)。初次且行淡渗,温中以次施行,三升四塞救儿婴,此方古今永定。
泄泻如何发作?只因水谷无分,所以淡渗法先行,小便长而泄定。滑百车前赤茯,人参白术猪苓,甘草泽泻与砂仁,姜枣煎来作引。
淡渗行而又泄,须防谷气中虚,温中丸散不须拘,断要一时泄住。白术人参砂藿,炙姜炙草根据书,乌梅熟附泽泻猪,引用生姜作主。
温中若还不效,中气下陷须提,人参白术与黄祗,甘草干姜炙取。泽泻猪苓赤茯,升麻熟时乌梅,柴胡白芍与当归,引用姜枣休弃。
以此升提未止,只因肠滑难收。塞用通用更何优,击其指归(32)可救。参术炙姜炙草,乌梅粟壳相扶,升麻诃子芍归求,姜枣同煎温服。
法尽泄还不止。其间吉少凶多,假饶父母不奈何,要你医时休错。参术附陈姜枣,砂仁豆寇粟河,干蟾芦荟木香和,赤石醋丸服可。
泄泻时常作渴,白术散子如仙,人参白术木香兼,干葛藿香叶片,甘草茯苓七味,乌梅加上同煎,临时再用伏龙肝,此法千金不换。
泄泻如常治法,不须别用心机,只将黑姜(33)胃苓医,三服自然停息。如此不能取效,根据前四法支持,吾将心法教人知,才显明医三世。
五六月间泄泻,其中寒少热多,理中丸子救沉苛,玉露散子真可。不效四苓作引,同吞理中调和,自然泄止莫磋跎,活得人多念我。
夏月人多泄泻,腹疼频热相攻,猪苓泽泻茯苓同,甘草干姜炙用。白术黄连滑石,人参砂藿温中,升麻提气妙无穷,更把乌梅煎送。
泄泻症虽各别,大要总因湿成,风寒水湿中人身,乳食过伤为病。此由中气不足,脾胃积滞惟深,以致气脉不调匀,故成泄泻之症。
人皆知有泄泻,当分泄泻原根,冷则滑泄故无声,热则肠结为病。故致里急后重,如水注下有声,此名泻症热缘因,下面条陈(34)病症。
细详冷泻病症,腹中却似雷鸣,注下清白水之形,面白肚疼等症。甚者四肢厥逆,此由儿溺寒侵,寒气在腹刺攻人,故令儿患此症。
热泄色多黄赤,小便不利心烦,口燥作渴定咽干,食乳必粗可验。此由肠胃挟热,冷风乘入其间,热气相搏(35)不安然,所以儿有此患。
冷热不均泄泻,泻色赤白不常,或水或谷病为殃,小儿如何抵当。此由先冷后热,先热复被冷伤,肠胃宿虚亏中脏,冷热交攻匀当。
更有伤食而泄,腹痛乳食不思,面黄寒热异常时,粪多酸臭气味。此由乳食过度,以致脾胃伤亏,遂成泄泻病孩提,小儿多有此疾。
又有一般暑泄,多于暑热之时,亦宜寒热症中推,庶好斟酌用剂。若或泻穣赤白,腹大青筋发稀,或吃泥土出蛔时,此为疳泄之疾。
又见泄多背色,亦或发热有时,睡卧不安忽惊悸,乃是惊泄之势。此是脾受肝克,速宜及早医之,若变脾风痪疯时,就是神仙费力。
泄泻注成黄水,或渴不渴殊途,此在风湿症中求,多病春天时侯。如或泻下清水。腹中不作痛楚,此是纯湿病之由,病传阴雨之侯(36]。
泄泻肠滑不止,湿伤元气陷虚,药宜升举救儿躯,才得医理妙处。如或泄泻日久,身热仍旧不除,此为日久气多虚,调元汤剂宜服。
丹溪治泄之法。泻水腹无痛疼,此症因受湿分明。四苓二术当增。饮食入胃不住,宿谷不化犹存,此则气虚病之根,参术升麻芍并。
腹内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觉轻。此在食积症中寻,神曲大黄推渗。一痛一泄成障,泄火更见肠鸣,火症分明用四苓,加上芩通尤胜。
大端泄泻诸症,治法条贯分明,医人最要细详论,尤贵根据方对症,调治只根据前法,涩药切莫先行,若然胡乱败章程,反变痢脓重症。
泄泻不知症候,许久不止堪扰,精神美好渴无休,面赤唇红消瘦。脉理若见沉细,滑泄不乳烦愁,变痢赤白或惊搐,大孔如简不救。
[卷四\泻泄门] 辨症歌
便黄因内热,红赤黑同看。绿白青皆冷,积滞气臭酸(37)。
久泻四肢瘫,才惊睡不安。热疳毛作穗,涎嗽定伤寒。
肝冷传脾臭绿青,焦黄脾土热之形。肺肠寒色脓粘白,赤热因心肾热成。
身热发厥歌(久泄多虚热)气虚多发厥,血虚须作热。气血若俱虚,身热手足厥。
[卷四] 吐泻门
吐泻名曰霍乱,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凡上吐下泻,两腮红赤,遍身热,口作渴,吐泄时多而出物少者,此属于热。用五苓散煨干姜治之,或用煨姜汤澄冷调服益元散,神效。
凡上吐下泻,面胱白,足冷。腹痛,多啼哭,不作渴,吐泻时少而出物多者,此属于寒,用理中汤治之。甚者,加附子乌梅效。以上二症,皆不阻乳食。
凡吐泻出物酸臭,面黄,不喜饮食,腹常作痛者,此食积也。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久,身瘦作热者,只用集圣丸治之。
祖传治吐泻,不问寒热虚实,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下,即安。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细未,或煎服,或冷水调服。
凡吐泻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加惊搐者,不治。口舌生疮,手足冷,身热,此阴降阳升。脾气中绝者,不治。
西江月大凡男女吐泻,阴阳顺逆当明,男逢泻甚下无阴,女子吐多不应。出物多而数少,此为寒盛相侵。如逢物少数频频,火盛细加体认。
吐泻若是同见,此名霍乱阴阳,只用一剂理中汤,上吐下泻了当。服此若还不效,再加热附煨姜,乌梅作引是良方,莫与俗人夸奖。
吐泻时时作渴,诸般汤药无灵,饮汤饮水腹膨膨,束手坐观死症。急用伏龙饮子,时时与吃调停;须臾吐止火邪宁,才与理中对症。
吐泻分为三症,食积、寒、热当知,面黄粪臭恶乳食,此症方为食积。若是身热作渴。宜为热症袪除,面白身寒腹痛时,正是虚寒之疾。
食积宜行转取,灵应去积为宜,如逢热症又何如,益元五苓为主。寒症理中可用,甚加附子乌梅,寒热总用胃苓奇,吞用干姜煎水。
[卷四] 痢疾门
痢疾不问赤白,皆属湿热,或以赤为热。白为寒者。非也,亦有食积而成者。其治法有补有泄。赤白湿热皆有,但热症腹痛,湿症腹不痛。
凡痢有赤,此湿热伤在血分,从小肠中来也。以四物汤加黄连。黄芩、黄柏治之。
凡痢有白者,此湿热在气分,从大肠中来也。以四君子汤加黄连、苍术治之。
凡赤白相杂者,此血气俱伤。以八物汤加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滑石治之。以上三症,有后重者,俱加槟榔,枳实。
凡治痢疾,不问赤白。但初起之时,里急后重,腹中胀痛者,先用三黄丸。大承气汤下之,后用香连丸调之。
凡痢赤白日久,人事虚弱,原未经下者,若下之,则人事虚,而不可损其不足;若不下。则积未去而难愈。只用保和丸,连服数次,俟腹止痛为度,后以香连丸调之。
凡治痢不可妄用巴豆、牵牛,只用三黄丸稳当。
凡痢有鲜血者,用清血丸,以车前草、陈米煎汤送下。
凡痢有白涎,久不止者,用固肠丸,以陈米饮送下。
凡暑月痢纯血着,以益元散、炒过滑石,加红曲为丸,陈米饮送下。
凡赤白痢脱肛者,此气下陷也。宜升提之,和中丸以升麻汤吞之。
凡赤白痢呕吐不食者。此名噤口痢,用木香则失之温,用山药则失之闭,只以参苓白术散,石菖蒲末,陈米饮调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
凡痢止后,身热不退,或人事瘦弱者,只用集圣丸调之。
[卷四\痢疾门] 芍药汤
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
白芍二钱,归尾、黄连、黄芩各一钱。大黄七分,甘草。槟榔、木香、桂心各五分。右细切作一服,水碗半,煎一碗,空心服。如病初后重急迫者,倍加大黄,如芒硝一钱。若痞满气不宣通者,加枳实一钱,服之自愈。
[卷四\痢疾门] 四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加黄连、黄芩。黄柏。
水煎温服。
[卷四\痢疾门] 四君子汤(见泄泻门)
加黄连、黄芩、苍术,水煎服。
[卷四\痢疾门] 八物汤(见胎毒门)
加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滑石,积壳,槟榔。
水煎,空心温服。
[卷四\痢疾门] 三黄丸
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为末,神曲糊丸,木香、槟榔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大承气汤
此通肠去积之药。
枳壳、厚朴、大黄,芒硝,甘草,加槟榔,水煎服。
[卷四\痢疾门] 保和丸
凡食积脾胃虚者,用此药。
山楂肉一两,神曲(炒),半夏、白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各五钱,麦芽(炒)一两,甘草三钱。共为末,蒸饼和丸,如粟米大,米饮送下。
[卷四\痢疾门] 清血丸
愧子(炒)、荆芥穗、积壳(麸炒)。侧柏叶(醋炒)各等分,为末,米醋糊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固肠九(即二根丸)
红椿树根白皮、白椿树根白皮各等分,为末,米糊丸,陈米饮送下。
[卷四\痢疾门] 清六丸
即益元散加红曲是也,血痢者此方主之。
滑石(炒)一两,甘草二钱半,红曲(去壳炒)五钱,共为末,米糊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和中丸
黄连(炒)、冻皮各五钱半,泽泻、车前子、白茯苓、山药、白术、木香、石莲肉、肉豆蔻(面包火煨),干姜(炒)、人参各二钱。共为末,醋糊丸,陈米饮送下。如脱肛者,升麻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参苓白术散
此药性平,补助脾胃之药也。
人参、白术、白茯苓、山药、白扁豆(姜汁炒)、甘草。桔梗、意苡仁、石莲肉各一两,加石菖蒲一两。共为末,陈米汤化服。
祖传治痢:不问赤白,只用保和丸,香连丸调之。
凡痢日久,大热、大渴不退者,不治。
凡痢日久,六脉洪数,面赤身热者,不治。
凡痢日久,作渴不止者,不治。
凡痢日久,呕吐不食,服药无效者,不治。
凡痢日久不止,下紫血成块者,不治。
凡痢日久,下黑水,如屋漏尘水者,不治。
凡痢日久。大肉瘦削折者,不治。
凡痢日久,脱肛出寸余者,不治。
凡痢日久,转作惊搐者,不治。
凡痢变作泄泻,饮食如常者,易治。
西江月痢疾古名滞下,食积湿热相参,肠鸣腹痛不能安,里急后重无遍。赤乃小肠火盛,白自大肠邪传,愚医以白作寒看,辛热乱行丸散。
治痢无过二法,河间秘诀流传,行气积血术中仙,管取十全无变。气行后重自止,血和下痢自安,寒凉淡渗禁辛甘,不怕年深日远。
凡痢先行通药,黄连枳实槟榔,多加酒蒸过大黄,或用三黄推荡(38)。若是虚人忌此,且从消导(39)推详。保和丸子是仙方,只要认病停当。
下后病除里急,再将赤白消详,赤痢无过剪红方,白痢固肠稳当。赤白相兼不愈。香连丸子高强,术精乡郡把名扬,夺取锦缠头上。
若遇时行痢疾,排门一样无差,头疼身痛慢吁磋,疫疠气行须怕。先用人参败毒,次将承气推车,然后察脉看减加,虚实分明调他。
痢久前法不止。气陷肠滑无停,急将凉药与提升,固涩兼行甚稳。参术升麻归芍,乌梅粟壳连芩,干姜诃子赤茯苓,粳米陈皮作引。
记得痢症药品,解毒栀子芩连,大黄芒硝可推陈,木香陈皮痛定。槟榔积壳后重,升麻柴胡提升,固肠粟壳诃梅灵,泽泻猪苓水顺。
痢疾不治数症。脉若洪大须防,禁口不食吐水浆,大热烦渴腹胀。大孔不收魄户(40),粪如尘黑爪櫰。面红唇赤陷眉眶,气急闷乱危样。
小儿肛头脱出,此由泄痢深沉,气虚下陷不能升,冷热不知相并。里急后重难便,用力太过伤神,以致肛出冷寒乘,不得收返而进。
要识脱肛症治,养血和气为宜,川芎白芷与当归,白芍人参赤石。槐子山药莲肉,龙骨五倍相随,细研五倍作丸子(41),仍用米汤吞吃。
内服汤丸取效,外用诸药扶持,粱上倒挂壁尘灰,鳖头烧灰研细,鼠粪共末艾捻,入桶用火燃之。人坐其上令熏宜,顷刻肛头收入。
前法若还不效,田螺取捣为泥,朴硝大黄共和之,捶膏敷上即愈。不效再用搽药,熊胆冰片堪题,鹅胆调搽病即除,此法医人牢记。
导气苓连共木香,大黄归芍壳槟榔。痢下脓血时无度,管取一服即安康。
[卷四\痢疾门] 治脱肛浴法
用陈艾煎水,以陈壁土研细,入艾水澄过渣,以艾水温浴之,俟收入为度。外用熨法。
熨法用麦面以好米醋和成簿饼,敷在脐上,将艾薄薄铺于饼上,燃之。
注:(1)原书注:蓐母,生儿之母,谓之曰蓐。
(2)鋾:陶器,温器也。
(3)皆: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此”。
(4)调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调食”。
(5)腹痛: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腹肚”。
(6)病: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惊”。
(7)烛弄: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竹弄”。
(8)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9)其于人也亦然: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将于人也赤然”。
(10)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此皆堂枭胎气之有余也,主多寿“。
(11)不语: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不乳“。
(12)(13)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14)惊风门:原书注,惊自是惊,风自是风,要分别明白,不可混治。
(15),(16),(19)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l7)概: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侧“。
(18)壅塞: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涌塞“。
(20)左乳:原书注,即期门穴也,小儿乳下一指。
(21)两指伸缩名为搐,十指开合弱之形: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两指开合似发搐,十指伸缩弱之形“。
(22)气难当: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气味香“。
(23)(24)(25)(26)(27)(28)(29)(30)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31)如今传授救儿婴,似积心田一顷: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如今传授与子孙,胜似良田万顷“。
(32)指归: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惰归“。
(33)黑姜: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黑药“。
(34)条陈: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条成“。
(35)相搏: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相传“。
(36)之侯: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之后;(37)积滞气臭酸: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疳肥食臭酸”。
(38)推荡: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推汤”。
(39)消导: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通药”。
(40)魄户: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枭口”。
(41)作丸子: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丸子儿”。
凡小儿在月内有病者,皆胎毒也,并治其母。
小儿月内,肠胃甚佹,气血未充,若有微疾,不可妄施补泻,恐脏腑一伤,将贻患终身,或致夭命矣,可不戒哉!如不得已而用汤丸,毌伐天和,中病即止,又不可过剂也。乳母服药,必别择乳母,而后可补可泄也。若蓐母(1)自乳,又不可乱投汤药,盖产后之妇,气血甚虚,有补无泻。茍儿有热病,而用凉药,则犯产后之禁,必害其母;如用温补,则反加小儿之热,又害其子。医者人之司命,而可妄为乎?必须盟斟酌谨慎,勿损阴德。
凡小儿才生即死者,急看儿口中悬痈愕上,必有泡塞住,即以手指摘破其泡,速以软绢拭血令净,若血入咽即死。
凡小儿初生气绝不能啼者,必因难产,或因冒寒所致。急以绵絮重裹其儿,抱于怀中,不可便断脐带。却把胞衣置鋾(2)中,向炭火上煮之,又作油炷点着,于脐带上往来燎之,须臾热气由脐中入腹,便能啼,方可洗浴断带。若不如此急救之,而先断带者,多死不治。
凡小儿初生下,被寒风所吹。鼻塞,服药不得者,用天南星为末。生姜自然汁谓成膏,贴囱门上,自愈。
凡小儿生后,或月内,或百日气急喘满,目闭眼赤哆多,神困呵欠,遍身壮热,小便赤涩,大便不通,时复惊烦,此胎热也。
因母平日嗜食辛甘热物,贪服暖药而致,用凉惊丸,黄连解毒汤治之。
[卷四\胎毒门] 黄连解毒汤
黄连、甘草、木通、生地、薄菏(少许),连翘,川芎,陈皮、灯心(三根),水煎服。
小儿生后,觉口冷腹热,肠滑泄泻,昏昏多眠,或夜多啼,此胎寒也。因母喜焰生冷,或外感多服凉药,致伤胎气。理中丸、匀气散治之。
[卷四\胎毒门] 匀气散
桔梗、陈皮各二钱,砂仁五分,茴香(炒)五分,生姜(炮)二分,粉草(炙)四分,加木香二分。共为细末,每服一字,枣汤调下。
凡小儿生下浮胖,遍身红色,满月以后,渐渐瘦弱,五心烦热,此名胎肥,又有生下,面无晶光,身无血色,目无精彩,肌肉消削,此名胎怯。并内服八物汤,外用沐浴法。
[卷四\胎毒门] 八物汤
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炒)、人参、白术、甘草、白茯苓各等分,姜枣引,水煎服。
[卷四\胎毒门] 沐浴法
天麻、蝎梢、朱砂各五分,白帆三钱,青黛二钱。
麝香少许,鸟稍蛇内(酒浸烧为末)三钱。共研为细末,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连叶一握。同煎十沸,待温热沐之,慎勿沐背。
凡小儿生下,遍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乳食不思,皆(3)胎黄也。因乳母受热,而传于胎,用地黄汤治之。
[卷四\胎毒门] 地黄汤
生地、赤芍,天花粉、赤茯、川芎、当归、猪苓,泽泻、木通,甘革、茵陈各等分。水煎温服。
凡小儿生后,壮热翻眼,握拳咬牙,身腰强直,涎潮呕吐,搐掣惊啼,腮缩囱开,或颊赤面青眼合,更胎风眼合,不可误作慢脾风。妄用汤药。要视其眉间气色,若红赤鲜碧者可治,若黯黑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纹曲入里者可治,出外者不治。此因妊妇调养(4)乖常,饮酒嗜肉,忿怒惊扑,母有所融,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故子乘母气,生下即病。以至圣保命丹,金银,灯心汤下。
[卷四\胎毒门] 至圣保命丹
治小儿惊风内钓,腹痛(5)坚硬,睡不安,夜多啼哭,急慢惊风,眼目上视,手足搐掣,不省人事者,服之即效。
全蝎(去毒)十四个,防风二钱。白附子(煨)一钱,南星(炮用牛胆制)、蝉退(去毒)、僵蚕(炒去毒),天麻各二钱,辰砂(另研)一钱,麝香五分。右为末,揉糯米饭丸,如黄豆大,金箔为衣,每一丸,钩藤灯心汤磨下。
有热加牛黄、脑子、硼砂。
又方加羌活二钱,此药常服,镇心化痰。
袖珍方云胎惊治法,宜解散风邪,利惊,化痰,调气,贴囱门。甚则以朱银丸利之。面青拳搐者,宜服保命丹、钩藤散、全蝎散。初生婴儿,难以用药,凡有此侯,急取猪乳,细研辰砂、牛黄。麝香各少许,调抹入口中即愈矣。
[卷四\胎毒门] 全蝎散
治胎惊困、诸困(6)。
全蝎一个,琥珀、辰砂各少许,麦冬汤调下一字。
[卷四\胎毒门] 独活汤
治胎惊,发散风邪。
羌活。独活各二钱,槟榔、天麻、麻黄(去节),甘草各一钱。右锉散,每股一钱,自术煎,内加天南星末,蜜调贴囱门上。
几小儿生下,大便三五日不通者,此名锁肚。胎中受熟,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通,无复滋润。急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共七处,凡四五次;再用轻粉五分,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少许服之。以通为度。如更不通,即是肛门内合。或以金簪透而通之,须刺入二寸,以香油和蜜纳入孔中。
粪出为快也。若肚胀不乳,呻吟声至于七日,难可望生矣。
凡小儿生下,即不吮乳,此由拭口不净,秽物入腹。致令腹满气短,不能吮乳;或有呕吐,乳不得下;或胎中受寒,令儿腹痛不乳,此则多啼矣。以木香散治之。
[卷四\胎毒门] 木香散
木香、甘草、茯苓、干姜、木爪、丁香、陈皮各等分,共为细末,每用一字,水煎绵兼,滴与食之。
脐风者,由断脐之后,被水湿风冷之气所乘,流入心脾,令腹胀脐肿,四肢强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则发为风搐,若脐边青肿,撮口不开者,是为内搐,不治。爪甲黑者,死。
撮口者,由胎气挟热,兼风邪入脐,流入心脾二经,故令舌强唇青,口撮喘急,啼声不出,不乳。若口出白沫,四肢冷者,不治。最为急侯,一腊之内尤甚。
噤风者,眼闭口噤。啼声渐少,吮乳不得,口注白沫,大小便皆不通。亦由胎中受热,热毒流入心脾,故形于喉舌间也。
以上三症,其名虽异,受病则一。初生七日之内,得此症者多死。若不急救,坐以待毙,良可悯焉!但见小儿喷嚏多啼,身热不乳,急看儿上愕,有小泡子如粟米大,或以指甲,或以挖耳。轻轻刮去,以绵绢缠指,蕴温水拭净其血,勿令下咽,即便安妥,不必服药,诚良方也。
凡小儿牙关紧急,已成撮口惊搐者,先用撮风散以开其关,次用控痰散以吐其痰,然后用益脾散和胃,保命丹祛惊,即愈。若手足挛拳,口噤不开者,不治。
[卷四\胎毒门] 撮风散
金脚蜈蚣(炙,令毒不明),全蝎(炒,去毒)五个,直僵蚕(炒,去嘴),麝香(少许)。共为末,每用一字,以猪乳和之,搅匀。以绵绢醮清入口中即开,或用金银簪挑亦可。
[卷四\胎毒门] 控痰散
蝎尾,铜青各五分,朱砂一钱,腻粉一钱,麝香少许万共为求,每服一字,腊茶清化下,吐出风痰。
[卷四\胎毒门] 益脾散
白茯苓,草果(煨),木香、甘草,陈皮,厚朴(炙)、苏子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枣煎汤,细细服之。
亦有热在胸膛,伸缩无时,呃呃作声,弩胀其气,以致脐突浮肿。此非断脐使之然也,但散其血即愈,加减龙胆汤主之。
[卷四\胎毒门] 加减龙胆汤
胆草、前胡、黄芩、防风,麦冬、桔梗、赤芍、茯苓、甘草、大黄(煨,减半)。水煎服,得下便止。
亦有肚胀青筋,吊畅卵疝,内气引痛而撮口者,皆肠官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紫霜丸量而与之,一粒金丹犹妙。
[卷四\胎毒门] 紫霜丸
伐赭石(醋淬七次)、赤石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五十粒,巴豆(去壳、心,去油)三十粒。先将杏仁、巴豆研如泥,后入二石和匀,浸蒸饼丸,如粟米大。百日者三丸,周岁者五丸。请儿肥怯加减,彻利为度。
凡脐中出汗不干者,用龙骨五分,黄柏一钱,枯帆二分半,为末敷之。
西江月小儿初生病症,许多名状难同,胎惊撮口与脐风,寒热肥瘦黄肿。呕吐昏昏不乳,脐间血水溶溶,未曾满月病多凶,好似风中烛弄(7)。
最是脐风可畏,三朝八日为殃,初时喷嚏似风伤,啼哭时时噪嚷。急看口中上愕,刮除白泡中央,展揩恶血细端详,莫使下咽为上。
若是不知此法,致令泡落儿吞,忽然腹胀满膨澎,脐肿青筋杂乱。撮口昏昏不乳,目蹬又紧牙关,啼声不出命归天,劝取衣棺早办。
胎黄状如金色,身热大便难通,小便黄赤色朦胧,少乳时时舌弄。此症传来无毒,脾胃湿热相攻,凉惊凉血解重重。保养胎元兼用。
外有胎肥胎瘦,此为禀赋虚盈,父精母血必多亏,儿子不充元气。此个甚难调理,愚夫不晓支持,一朝有病致倾危,却把命来抵对。
生下时时吐奶,不思乳食昏沉,此由秽物下咽门,拭洗未能洁净。会恹中间阻隔,太仓上口留凝,豁痰顺气药通神,炮制生姜作引。
生下突然腹胀,脐中血水淋漓,断脐将息失调宜;客水邪风侵入。外用灰矾粘贴,速令干较为奇,若还撮口哭声稀,纵有灵丹莫治。
小儿生下数日,睡中啼哭多惊,此因母气失和平。常因七情为病。以致胎胞气逆,痰涎流入脾心,治须顺气更清神,镇坠痰涎始定。
胎热遍身如火,发斑丹毒风疮,神昏腹痛又惊彰,大小便难哭嚷。此是母贪煎炒,温经暖药乖方,急须解毒令清凉,甘草黄连为上。
胎寒生来吐泻(6)。大便滑溜多清,腹中疼痛哭声频,面色青黄不定。平日母喜生冷。寒邪传入胞经,治宜丸散用甘温,可保婴儿性命。
要识小儿治法,方为得业专门,半周一岁病何因,胎毒单单见症。自后饮食渐减,肥甘之变须明,此时脾胃病多寻,消食养脾法定。
胎病要行凉解,无如甘草黄连,若加脾弱病相卷,参术陈皮有验。巴豆牵牛丁桂,砒硫白汞青铅,俱伤正气损真元,误了孩儿命短。
[卷四] 变蒸门
变蒸者,此小儿正病也。盖变者异也,每变毕,性情即异于前。何者?长生脏腑之意也。蒸者,蒸蒸然热也,万物生于春而长于夏者,以阳主生长,其于人也亦然(9)。故变蒸足,始及成人,气血充实,骨肉坚牢也。小几此症,譬如蚕之有眠,龙之脱骨,虎之转爪。而变化同也。故每三十二日有变蒸,至五百七十六日,大小变蒸足矣。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汗或烦,啼哭燥渴。轻者五日解,其侯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余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上唇发泡如浊珠,若寒邪传之,别寒热交争而腹痛,啼哭之声,旦夜不停。治此之法,轻者不须服药,重者以平和饮子微表之。热甚便结,以紫霜丸微利之。若吐泻不乳多啼者,调气散治之。
[卷四\变蒸门] 平和饮子
人参五分,白茯(去皮)一钱,甘草五分,升麻(煨)五分,禀受弱者。加白术一钱,肥实者不用,水煎服。
[卷四\变蒸门] 调气散
木香、香附、厚朴(炙)、人参,陈皮,藿香,炙草。姜枣引,水煎服。
凡小儿初生,有用黄连、甘草以下胎粪者。若儿壮实者,禀胎足固无所损,若禀胎怯弱者,受此寒凉之剂,不生异症者鲜矣。
如有里症郁结,壅闭不通者,欲下胎毒,只用淡豆豉浓煎汤与之,五七口其毒自下,又能助养脾胃,真奇方也。
凡小儿当变蒸之时,不热不惊,别生他症,是为暗变,此受胎气壮实故也。
凡小儿初生,多有灸百会穴者,取其可以截风也。殊不知地有南北,人有勇怯,北人用灸固宜。南人用之,无益而有害也。
凡小儿初生下。有身体破裂者必死!阴囊白者必死;阴不起者必死;无粪门者必死;股间无肉者必死;哭如鸭声者必死。周岁之间,颅骨开解,齿未生,手足挛缩,膝如鹤节,身体瘦弱,长大不能行立者,此皆胎气不足者也,多夭。若筋实则多力!骨实则行早;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俐多语笑,不怕寒暑;步气实则少发而体肥。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10)。
西江月小儿变蒸何以。三十二日为期,精神改变异常时,发热蒸蒸昏睡。或遇风寒外感,或兼乳食伤脾,留连苦楚莫差池,好把汤丸调治。
大抵六十四日,初生肾与膀恍,再生心火与小肠,肝胆第三长养,肺与大肠居四,脾胃五次消详,三焦胞络不同乡,只为有名无状。
小儿变生智能,自然发热如蒸,昏昏不语(11)欠醒醒,恰似蚕眠相应。医者不须妄治,父母何必忧惊,三日之后自和平,只怕别生形症。
若遇风寒外感,惺惺散子堪行,内伤乳食不安宁。保和养脾兼进。咳嗽参苏饮子,吐泻(12)理中最灵,惊来搐擎用泻(13)青,异赤亦宜选进。
[卷四] 惊风门
凡小儿因闻非常之声,见异类之物,或为争斗推跌,或大小禽兽之类致惊,其神气结于心而痰生焉。痰壅气逆,遂成搐溺。
口眼歪斜,口吐涎沫,一时即醒,如常无事。或一日一发,或间日再发,或三五日一发,或半年一发,一年一发。若不急治,变成瘤疾,而为终身之痼病也。治法当先利痰顺气,后用清心安神。
风者,或因外感风寒,或内伤饮食,以致热生痰,痰壅发搐,口眼歪斜,手足牵动,气喘涎潮。口吐涎沫,发过略醒。潮热不退。须臾复发。治法当先泻(15)火开痰,后用安神清热。
惊风有二,有急有慢。急惊风为实为热,当凉惊泻(16)火;慢惊风为虚为寒,当用温补。不可一概(17)混治,以致杀人。
急惊风。小儿元气素实,或因恐怖,或因风,或因饮食而发,要审明白,详察症侯。而施治法。
如曾因恐怖而成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若无他症,先以利痰丸顺气开痰,后用安神丸调之。
如曾因风寒而成者,其症发过略醒,须臾复发。轻者,只用导赤散吞下泻青丸,以清心肝之火,后以抱龙丸治痰,保命丹除风,缓缓调之。
如曾因伤饮食而成者,其症发过略醒,醒多啼哭,须臾复发,不思乳食。先用陈皮麦芽汤吞下五色丸,推去食积,则痰自降。后用辰砂五苓散治之。
凡治急惊风,除饮食一症外,不可遽用下药,必先间其大小便如何。若小便清,大便通利,其邪在表,只用导赤散加防风,或泻青丸去大黄加全蝎作汤服之。去表中之寒邪,其风自退。后以辰砂五苓散谓之,不可犯麝香,恐引邪入里。若小便赤涩,大便闭结,此邪在里,可用五色丸下之。后用抱龙丸、保命丹调之。
凡急惊发时,牙关紧闭不醒着,急用艾炷灸两手大指头少商穴(在甲旁),合而灸之,即醒,而后施治法。
凡急惊风,痰气喘急者,用定喘汤加竹沥治之。痰涎壅塞(18)不开者,可用吐法。
凡病退后潮热不退者,此脾虚热也,四君子汤加炒干姜治之。若小便赤,大便硬,两腮红,足胫热者,此余邪未尽,不可作虚看。用凉惊丸。薄荷灯心煎汤吞下调之而愈。
凡病退后,睡眠不醒者,此心脾二经之邪热未尽去也,安神九治之。
凡小儿但有潮热,观其两颊若赤,目上视者,必作惊风也。
当先以导赤散,加灯心,薄荷以去其热。次用抱龙丸以安其神,则风自不作矣。
[卷四\惊风门] 利痰丸
南星(牛胆者)r-钱,枳壳(麸炒)二钱,陈皮(去白)一钱,大黄二钱,牵牛头末二钱。共为末,皂角煮水为丸,灯心汤吞下。
[卷四\惊风门] 安神丸
黄连(去毛)二钱,石菖蒲二钱,远志<去心)二钱,归身二钱,麦冬(去心)二钱,茯苓二钱,山栀子二钱。
共为末,炼蜜为丸。
[卷四\惊风门] 导赤散
生地、木通、甘草。加竹叶(七皮),水煎服。
[卷四\惊风门] 五色丸
黄芩二钱。大黄二钱,黄连二钱。共为末,分作五份,滴水为丸。一份青黛为衣,名青丸子;一份朱砂为衣,名红丸子;一份轻粉为衣,名白丸子;一份皂角烧灰存性研末为衣,名黑丸子,一份雄黄为衣,名黄丸子。
[卷四\惊风门] 泻青丸
归身、川芎、大黄(煨)、羌活、防风,桅子仁、胆草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捂桐子大,竹叶汤下,此泻肝火之药也。如发热,去大黄,如全蝎、僵蚕(炒),竹叶引,水煎极。
[卷四\惊风门] 辰砂五苓散
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灯心引,煎,调辰砂服之。
[卷四\惊风门] 定喘汤
陈皮(去白),南星(制)。栀子仁、软石膏、杏仁泥,薄荷叶、赤服苓。右锉细,水煎,入竹沥服之。
吐法用土牛膝根,取自然汁灌入口中,其涎自吐。
灸法先以两手大指相合,于甲侧缝中处,烧三壮;又以两手中指相合,于甲侧缝中心烧一、二壮。即醒者可治,不知痛者不治。
祖转治惊风,先以雄黄解毒丸利去痰热,后用凉惊丸退火,再用保命丹、安神丸调之而安。
发急惊风之对。手撮,目闭,口张,囱陷,鱼口,气促急,吐沫,喷药,昏睡不语不啼,口禁绝,不饮食。遗尿失屎,面赤如朱,此皆不治之症。
凡慢惊风,小儿胎禀素弱,又多疾病,或大吐大泻,或久疟痢,误服吐下之药,皆致精神虚耗,渐成搐弱,十无一全。如元神虚弱,又逢恐怖而成慢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但多啼哭,睡中不宁,不可妄用利痰之药。先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以去其痰,次服安神丸,以四君子汤送下。如因吐泻大病之后,手足逆冷昏睡,目睛微露,而无搐掣者,此欲成慢惊症也。急温补之,四君子汤加熟附子一片,愈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19)大病之后,已成慢惊风者,其症口目牵引。手足搐掣,以醒脾散驱风醒脾。风退,以参苓白术散为丸服之。
凡慢惊风痰气壅塞者,不可妄用通利之药,只以青州白丸子加青礞石治之。
凡慢惊风不醒不退者,灸百会、三里,男左女右乳下。
凡慢惊风已退,或有余熟。不喜饮食,先服四君子汤一、二剂,后以集圣丸调之。
[卷四\惊风门] 青州白丸子
半夏(炮),川乌(去皮尖)各五钱,南星二钱,白附子五分。共为末,以绢袋盛之,用水摆尽为度,放磁器内,日晒夜露,一日一换其水,换水必搅数转,侯知玉片,再研细;又用青礞石一钱。另研纽,以焰硝五分。同石末入铜锅内,锻通红,硝尽为度,令冷,入上药和匀,以糯米粉打糊为九,以薄荷汤入技谓进下,其痰自坠。
[卷四\惊风门] 调元汤
黄祗一钱,人参五分,甘草(炙)二分半,白芍五分,水煎服。《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此之谓也。
[卷四\惊风门] 醒脾散
人参、全蝎、白附子、天麻、甘草(炙)、白茯苓,木香,白术、石菖蒲、莲肉。水一盅,姜枣引,煎服。有热者去木香。
凡治惊风,不可妄用辛香之剂,寒凉之药,盖辛香能窜元气。
寒凉反伤脾胃也。
凡小儿夜啼哭,目睛上视,日间略定者,此内钓也。盖因受寒气,腹中作痛,以至痛极目定。以灯心烧灰,调滚水化下理中丸,痛止病退。
如小儿日夜啼哭,目睹物不转,身后仰者,此外钓也。盖食积作痛,其身强直,而目亦定,以灶心土泡滚水,送下丁香脾积丸,病退痛止。
如小儿忽然气急涎响,口眼如常,手足不搐,身无热者,此乍感风寒,肺经受邪也。用芎蝎散一服即退。
如小儿腹胀喘满,胸膈气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咳嗽作渴,声嘎,涎痰壅塞,大小便闭,此马脾风也。若不急救,或不识症,死在旦夕。宜先用牛黄夺命散下之,后用白虎汤平之。
如小儿两手轮指。目略直视。此白虎症也。但身不热,手足不掣,宜向本年白鹿方取土泡汤,吞苏合香丸。
如小儿口吐黄自沫,面色变易,喘急腹病。反侧掣搐,其状似惊,但眼不上窜,此由精神睡弱,外感客气,卒暴触杵。名客杵症。先视其口中上阨左右,有小肿泡,急摘破之。更以苏合香丸姜汤化下,外以降香。皂角二味烧薰!次用淡豆豉三合,水浸湿捣烂为允,如鸡子大,磨儿囱上及两足心各五、六遍,次摩脐心良久,拍开有毛,即掷之。
如小儿久咳,腹胀作喘,胸高气逆。目睛上视,手足牵引,此名龟胸,热症也。但身无热,以葶苈丸治之(方见咳嗽门)。
以上之症。俱与惊相似。不可一例施治。误者,恐伤其命。
[卷四\惊风门] 芎蝎散
川芎、华援各一钱,蝎梢二分,细辛一分,半夏(酒浸一宿,汤泡七次,焙干)一分。共为末,热汤调服,或薄荷汤化下亦可。
[卷四\惊风门] 牛黄夺命散
白牵牛、黑丑(各半生半熟取头)五分。大黄,枳壳各一钱。共为末,冷浆水调下。涎多者,加密少许。
如小儿痘疹惊搐者,只用导赤散调辰砂末一服,不可妄用凉惊丸,抱龙丸,保命丸等药。
西江月小儿惊风症侯,须分急慢根由,急因实热泄中求,慢是虚寒温补。急为风寒食积,慢是久病绸缪,如斯辨认不差谬,才显神功妙手。
急惊卒然大热,因而热则生风。痰涎哽塞角张弓,口眼歪斜沉重。先使嚏惊妙散,后用导赤疏通,合灸少商与中冲,泻青凉惊选用。
若遇风寒外感,先须发汗为宜,泻青丸子作汤医,加上蝎蚕二味。果是内伤饮食,又当解利相随,三黄五色任施为,积去热除惊止。
慢惊先由久病。精神渐减脾虚,厌厌沉困气长吁,口眼张开不乳。搐弱时时举发,四肢逆冷何如,理中附子急驱除。不差艾灸左乳(20)。
要认惊风死症,面如红粉涂搽,口张涎出紧关牙。目直气粗声哑。喉内响似拽锯,毛端汗如珠下,目瞪眼小不须夸,大叫闷乱尤怕。
搐掣乍作乍止,痰气无了无休,昏昏鼾睡唤难苏,乳食不知吞吐。屎尿遗时少觉,四肢僵直难收,啼声不出汗如油,纵有灵丹难救。
小儿惊风咳嗽,人人当作风哮,大黄白黑二牵牛,人参分两匀用。四味俱研为末,蜜水调和稀稠,灌将一字下咽喉,免得胡针乱灸。
两指伸缩名为搐,十指开合弱之形(21)。掣则连身常跳起,颤而四体动摇铃。身仰向后为反症,手如挽弓引状成。怒目觑高是窜样,睛露不活是斯真。
[卷四] 呕吐门
声物俱有曰呕,无声有物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寒吐者,吐时少而出物多,此胃受寒也。以理中丸治之,或用胃苓丸,以煨姜汤送下。寒吐,食不化,恶食。
热吐者,吐时多而出物少,此胃有热也。以二陈汤加黄连、煨姜治之。热吐,食化,不恶食。
食积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恶食。如食即吐者,此积在上焦胃口也,宜用淡盐汤吞一小盅,后以鹅翎毛扫喉中,令其吐尽旧积。后以二陈汤加干姜(煨)、神曲(炒)、麦芽(炒)、砂仁治之。如食入之时而吐者,此积在中焦,下口过小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通去旧积,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如早食晚吐,晚食早吐者,此积在下焦,小肠下口过大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下之,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
[卷四\呕吐门] 消导药
神曲、麦芽(炒)、砂仁、香附子之类。
如呕吐久而诸药不纳者,此胃口壮火,关格之病,用理中汤,以童便。猪胆汁同炒,煎服即安。
如呕吐蛔虫者,以理中丸加乌梅一个,附子一小片,黄柏,川椒一服,即愈。
凡呕吐后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谓之。
[卷四\呕吐门] 理中汤
此药桂热,所以治寒。
人参、甘草(炙),干姜(炒)、白术。水一盅煎服。若为丸,共为末,炼蜜临时为丸,滚水送下。
如诸吐不纳药者,此阴盛拒阳也,必加童便,猪胆汁者,取童便味酸咸性寒,胆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汤服,则阴体渐消,阳性乃发。故(内经)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谓也。
[卷四\呕吐门] 二陈汤
此药性平,寒热通用。
陈皮,半夏(姜汁泡七次),白茯苓、甘草。生姜三片引,水一盅前服。若呕吐加白术、煨干姜,此二味呕吐必用之药也。挟热而吐者,加煨干姜、炒黄连。如伤食加神曲。炒麦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导必用之药。
祖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干姜煎汤吞治之,不问寒热。
凡吐不止,服药无效加烦闷者,不治,吐不止,目上窜。头后仰者,不治。
西江月呕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呕则声物一时有,有物无声曰吐。更有有声无物,此名哕而干呕,又当辨症药分投,有甚难为措手。
冷吐乳食不化,腹胀喘急无时,面白眼慢气多吁,吐有夹食清水。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伤亏。抑伤宿乳胃中虚,不纳乳食吐出。
热吐唇红面赤,乳食入而虽消,吐物黄色遍身烧,大热渴多烦躁。此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煎熬,胃气因热不和调,气逆遂成吐了。
积吐如何分晓,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异寻常。昼轻夜重魔瘴。宿冷滞在脾胃,故吐黄酸水浆,或吐酸馊气难当(22),此伤宿食形状。
小儿伤乳吐者,形症更要消详,乳才哺后吐浪荡,或少停而吐止。此因乳食无度,脾气弱不能当,速将空乳令儿尝,乳节吐止为上。
吐症既分明白,治法犹贵精微,冷吐理中汤最宜,热吐五苓去桂。积吐九转灵应,下后积术调之,伤乳而吐药方奇,三棱散子为最。
呕吐乳食不纳,任是汤药难尝,此谓阴盛隔孤阳,时医却无主张。参术煨姜熟附,乌梅童便尤良,猪胆同入慢消详,此法应如影响。
吐呕诸药不纳。我有绝胜奇方,定吐饮子妙非常。半夏官桂二样,生姜独宜多取,甘草少用为良,根据方制造水煎尝,仍用生姜为上。
一等蛔虫吐出,此为蛔多厥阴,乌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吐定。又有咳而吐者,化痰顺气须明,如常呕吐只胃苓,汤用生姜作引。
呕吐不止之症,分明说与医人,如服正药俱无灵,更加烦躁乱闷。呕吐只是不止;目睛上窜须危,头往上仰魄如飞,只好安排后事。
再附恶心一症,有痰有热有虚,三症生姜通用之。药宜随症区处。若是胃中有热,二陈加上苓连,姜汁炒过共同煎,各用一钱最验。
[卷四] 泻泄门
泄泻皆属于湿,其症有五,治法以分利,升提为主。
如泄泻清白,或不思食,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胱白,作渴者,此寒湿也。其症多得于冬,以五苓散作引,吞化理中丸即止。如寒甚不止着,理中汤加附子一片,即效。
如泄泻注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症多得于春,五苓散加防风、羌活、苍术治之。
如泄泻清水,腹中无痛者,此纯湿也。以胃苓汤治之。
如泄泻肠滑不止着,此湿伤元气下陷也。宜升提之。四君子汤加升麻、防风、乌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汤吞下七味肉豆蔻丸。
如泄泻酸臭,腹痛,面黄带热,不喜饮食者,此食积也。先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桑圣丸调之。
如泄泻日久,目无神气,口略张,四肢冷,好睡者,以四君子汤调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片,煨姜服之。
如泄泻日久,身热不退,只以调元汤治之。此虚热也,不可妄用寒凉之药。甚者,加干姜即效。
凡久泄后。人事黄弱着,以集圣丸调之。
[卷四\泻泄门] 五苓散
入膀恍,肾经。
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此分利阴阳之药也,水一盅煎服。
[卷四\泻泄门] 理中丸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加砂仁、藿香、乌梅、附子、猪苓、泽泻。
[卷四\泻泄门] 玉露散
此药性寒,所以治热。
寒水石、滑石各一两,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一钱,冷水调下,或用此药煎汤吞理中丸。
[卷四\泻泄门] 胃苓汤
苍术、厚朴、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甘草、陈皮、官桂。
[卷四\泻泄门] 四君子汤
此药性温,可以补元气之不足。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水一盅,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卷四\泻泄门] 肉豆蔻丸
此药性温而涩,所以止滑也。
内蔻(面煨)五钱,赤石脂七钱五分,广木香二钱,砂仁二钱,枯矾七分半,白龙骨五钱,诃子肉五钱。共为末,水糊为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泻泄门] 白术散
此治渴之圣药也。
人参、白术、白茯苓、木香、藿香叶、甘草各一两,干葛二钱。共为粗末,每用一、二钱,姜三片引,水煎极。袖珍方:非干葛,乃干姜也。
[卷四\泻泄门] 调元汤
此治虚热之圣药也。
黄祗、人参、甘草。如热不退,加干姜即效。
如身热手足寒者,加熟附一片,煎服。
祖转治泄泻不止,不问寒热,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车前草同炒米煎汤服之。
凡久泻(23)不止,精神美好,面赤唇红者,不治。
凡久泻(24)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
凡久泻(25)不止,脉沉细,遍身皮冷,不思乳食,泄滑不止者,不治。
凡久泻(26)不止,又成惊搐者,不治。
凡久泻(27)不止,变成赤白痢疾者,不治。
凡久泻(28)不止,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久泻(29)不止,大孔如竹筒不收闭者,不治。
凡泄泻(30)不问轻重,只要饮食如常,不生他症着,不难于治而易愈。
西江月泄泻秘传治法,等闲不语时人,如今传授救儿婴,以积心田一顷(31)。初次且行淡渗,温中以次施行,三升四塞救儿婴,此方古今永定。
泄泻如何发作?只因水谷无分,所以淡渗法先行,小便长而泄定。滑百车前赤茯,人参白术猪苓,甘草泽泻与砂仁,姜枣煎来作引。
淡渗行而又泄,须防谷气中虚,温中丸散不须拘,断要一时泄住。白术人参砂藿,炙姜炙草根据书,乌梅熟附泽泻猪,引用生姜作主。
温中若还不效,中气下陷须提,人参白术与黄祗,甘草干姜炙取。泽泻猪苓赤茯,升麻熟时乌梅,柴胡白芍与当归,引用姜枣休弃。
以此升提未止,只因肠滑难收。塞用通用更何优,击其指归(32)可救。参术炙姜炙草,乌梅粟壳相扶,升麻诃子芍归求,姜枣同煎温服。
法尽泄还不止。其间吉少凶多,假饶父母不奈何,要你医时休错。参术附陈姜枣,砂仁豆寇粟河,干蟾芦荟木香和,赤石醋丸服可。
泄泻时常作渴,白术散子如仙,人参白术木香兼,干葛藿香叶片,甘草茯苓七味,乌梅加上同煎,临时再用伏龙肝,此法千金不换。
泄泻如常治法,不须别用心机,只将黑姜(33)胃苓医,三服自然停息。如此不能取效,根据前四法支持,吾将心法教人知,才显明医三世。
五六月间泄泻,其中寒少热多,理中丸子救沉苛,玉露散子真可。不效四苓作引,同吞理中调和,自然泄止莫磋跎,活得人多念我。
夏月人多泄泻,腹疼频热相攻,猪苓泽泻茯苓同,甘草干姜炙用。白术黄连滑石,人参砂藿温中,升麻提气妙无穷,更把乌梅煎送。
泄泻症虽各别,大要总因湿成,风寒水湿中人身,乳食过伤为病。此由中气不足,脾胃积滞惟深,以致气脉不调匀,故成泄泻之症。
人皆知有泄泻,当分泄泻原根,冷则滑泄故无声,热则肠结为病。故致里急后重,如水注下有声,此名泻症热缘因,下面条陈(34)病症。
细详冷泻病症,腹中却似雷鸣,注下清白水之形,面白肚疼等症。甚者四肢厥逆,此由儿溺寒侵,寒气在腹刺攻人,故令儿患此症。
热泄色多黄赤,小便不利心烦,口燥作渴定咽干,食乳必粗可验。此由肠胃挟热,冷风乘入其间,热气相搏(35)不安然,所以儿有此患。
冷热不均泄泻,泻色赤白不常,或水或谷病为殃,小儿如何抵当。此由先冷后热,先热复被冷伤,肠胃宿虚亏中脏,冷热交攻匀当。
更有伤食而泄,腹痛乳食不思,面黄寒热异常时,粪多酸臭气味。此由乳食过度,以致脾胃伤亏,遂成泄泻病孩提,小儿多有此疾。
又有一般暑泄,多于暑热之时,亦宜寒热症中推,庶好斟酌用剂。若或泻穣赤白,腹大青筋发稀,或吃泥土出蛔时,此为疳泄之疾。
又见泄多背色,亦或发热有时,睡卧不安忽惊悸,乃是惊泄之势。此是脾受肝克,速宜及早医之,若变脾风痪疯时,就是神仙费力。
泄泻注成黄水,或渴不渴殊途,此在风湿症中求,多病春天时侯。如或泻下清水。腹中不作痛楚,此是纯湿病之由,病传阴雨之侯(36]。
泄泻肠滑不止,湿伤元气陷虚,药宜升举救儿躯,才得医理妙处。如或泄泻日久,身热仍旧不除,此为日久气多虚,调元汤剂宜服。
丹溪治泄之法。泻水腹无痛疼,此症因受湿分明。四苓二术当增。饮食入胃不住,宿谷不化犹存,此则气虚病之根,参术升麻芍并。
腹内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觉轻。此在食积症中寻,神曲大黄推渗。一痛一泄成障,泄火更见肠鸣,火症分明用四苓,加上芩通尤胜。
大端泄泻诸症,治法条贯分明,医人最要细详论,尤贵根据方对症,调治只根据前法,涩药切莫先行,若然胡乱败章程,反变痢脓重症。
泄泻不知症候,许久不止堪扰,精神美好渴无休,面赤唇红消瘦。脉理若见沉细,滑泄不乳烦愁,变痢赤白或惊搐,大孔如简不救。
[卷四\泻泄门] 辨症歌
便黄因内热,红赤黑同看。绿白青皆冷,积滞气臭酸(37)。
久泻四肢瘫,才惊睡不安。热疳毛作穗,涎嗽定伤寒。
肝冷传脾臭绿青,焦黄脾土热之形。肺肠寒色脓粘白,赤热因心肾热成。
身热发厥歌(久泄多虚热)气虚多发厥,血虚须作热。气血若俱虚,身热手足厥。
[卷四] 吐泻门
吐泻名曰霍乱,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凡上吐下泻,两腮红赤,遍身热,口作渴,吐泄时多而出物少者,此属于热。用五苓散煨干姜治之,或用煨姜汤澄冷调服益元散,神效。
凡上吐下泻,面胱白,足冷。腹痛,多啼哭,不作渴,吐泻时少而出物多者,此属于寒,用理中汤治之。甚者,加附子乌梅效。以上二症,皆不阻乳食。
凡吐泻出物酸臭,面黄,不喜饮食,腹常作痛者,此食积也。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久,身瘦作热者,只用集圣丸治之。
祖传治吐泻,不问寒热虚实,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下,即安。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细未,或煎服,或冷水调服。
凡吐泻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加惊搐者,不治。口舌生疮,手足冷,身热,此阴降阳升。脾气中绝者,不治。
西江月大凡男女吐泻,阴阳顺逆当明,男逢泻甚下无阴,女子吐多不应。出物多而数少,此为寒盛相侵。如逢物少数频频,火盛细加体认。
吐泻若是同见,此名霍乱阴阳,只用一剂理中汤,上吐下泻了当。服此若还不效,再加热附煨姜,乌梅作引是良方,莫与俗人夸奖。
吐泻时时作渴,诸般汤药无灵,饮汤饮水腹膨膨,束手坐观死症。急用伏龙饮子,时时与吃调停;须臾吐止火邪宁,才与理中对症。
吐泻分为三症,食积、寒、热当知,面黄粪臭恶乳食,此症方为食积。若是身热作渴。宜为热症袪除,面白身寒腹痛时,正是虚寒之疾。
食积宜行转取,灵应去积为宜,如逢热症又何如,益元五苓为主。寒症理中可用,甚加附子乌梅,寒热总用胃苓奇,吞用干姜煎水。
[卷四] 痢疾门
痢疾不问赤白,皆属湿热,或以赤为热。白为寒者。非也,亦有食积而成者。其治法有补有泄。赤白湿热皆有,但热症腹痛,湿症腹不痛。
凡痢有赤,此湿热伤在血分,从小肠中来也。以四物汤加黄连。黄芩、黄柏治之。
凡痢有白者,此湿热在气分,从大肠中来也。以四君子汤加黄连、苍术治之。
凡赤白相杂者,此血气俱伤。以八物汤加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滑石治之。以上三症,有后重者,俱加槟榔,枳实。
凡治痢疾,不问赤白。但初起之时,里急后重,腹中胀痛者,先用三黄丸。大承气汤下之,后用香连丸调之。
凡痢赤白日久,人事虚弱,原未经下者,若下之,则人事虚,而不可损其不足;若不下。则积未去而难愈。只用保和丸,连服数次,俟腹止痛为度,后以香连丸调之。
凡治痢不可妄用巴豆、牵牛,只用三黄丸稳当。
凡痢有鲜血者,用清血丸,以车前草、陈米煎汤送下。
凡痢有白涎,久不止者,用固肠丸,以陈米饮送下。
凡暑月痢纯血着,以益元散、炒过滑石,加红曲为丸,陈米饮送下。
凡赤白痢脱肛者,此气下陷也。宜升提之,和中丸以升麻汤吞之。
凡赤白痢呕吐不食者。此名噤口痢,用木香则失之温,用山药则失之闭,只以参苓白术散,石菖蒲末,陈米饮调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
凡痢止后,身热不退,或人事瘦弱者,只用集圣丸调之。
[卷四\痢疾门] 芍药汤
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
白芍二钱,归尾、黄连、黄芩各一钱。大黄七分,甘草。槟榔、木香、桂心各五分。右细切作一服,水碗半,煎一碗,空心服。如病初后重急迫者,倍加大黄,如芒硝一钱。若痞满气不宣通者,加枳实一钱,服之自愈。
[卷四\痢疾门] 四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加黄连、黄芩。黄柏。
水煎温服。
[卷四\痢疾门] 四君子汤(见泄泻门)
加黄连、黄芩、苍术,水煎服。
[卷四\痢疾门] 八物汤(见胎毒门)
加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滑石,积壳,槟榔。
水煎,空心温服。
[卷四\痢疾门] 三黄丸
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为末,神曲糊丸,木香、槟榔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大承气汤
此通肠去积之药。
枳壳、厚朴、大黄,芒硝,甘草,加槟榔,水煎服。
[卷四\痢疾门] 保和丸
凡食积脾胃虚者,用此药。
山楂肉一两,神曲(炒),半夏、白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各五钱,麦芽(炒)一两,甘草三钱。共为末,蒸饼和丸,如粟米大,米饮送下。
[卷四\痢疾门] 清血丸
愧子(炒)、荆芥穗、积壳(麸炒)。侧柏叶(醋炒)各等分,为末,米醋糊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固肠九(即二根丸)
红椿树根白皮、白椿树根白皮各等分,为末,米糊丸,陈米饮送下。
[卷四\痢疾门] 清六丸
即益元散加红曲是也,血痢者此方主之。
滑石(炒)一两,甘草二钱半,红曲(去壳炒)五钱,共为末,米糊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和中丸
黄连(炒)、冻皮各五钱半,泽泻、车前子、白茯苓、山药、白术、木香、石莲肉、肉豆蔻(面包火煨),干姜(炒)、人参各二钱。共为末,醋糊丸,陈米饮送下。如脱肛者,升麻汤送下。
[卷四\痢疾门] 参苓白术散
此药性平,补助脾胃之药也。
人参、白术、白茯苓、山药、白扁豆(姜汁炒)、甘草。桔梗、意苡仁、石莲肉各一两,加石菖蒲一两。共为末,陈米汤化服。
祖传治痢:不问赤白,只用保和丸,香连丸调之。
凡痢日久,大热、大渴不退者,不治。
凡痢日久,六脉洪数,面赤身热者,不治。
凡痢日久,作渴不止者,不治。
凡痢日久,呕吐不食,服药无效者,不治。
凡痢日久不止,下紫血成块者,不治。
凡痢日久,下黑水,如屋漏尘水者,不治。
凡痢日久。大肉瘦削折者,不治。
凡痢日久,脱肛出寸余者,不治。
凡痢日久,转作惊搐者,不治。
凡痢变作泄泻,饮食如常者,易治。
西江月痢疾古名滞下,食积湿热相参,肠鸣腹痛不能安,里急后重无遍。赤乃小肠火盛,白自大肠邪传,愚医以白作寒看,辛热乱行丸散。
治痢无过二法,河间秘诀流传,行气积血术中仙,管取十全无变。气行后重自止,血和下痢自安,寒凉淡渗禁辛甘,不怕年深日远。
凡痢先行通药,黄连枳实槟榔,多加酒蒸过大黄,或用三黄推荡(38)。若是虚人忌此,且从消导(39)推详。保和丸子是仙方,只要认病停当。
下后病除里急,再将赤白消详,赤痢无过剪红方,白痢固肠稳当。赤白相兼不愈。香连丸子高强,术精乡郡把名扬,夺取锦缠头上。
若遇时行痢疾,排门一样无差,头疼身痛慢吁磋,疫疠气行须怕。先用人参败毒,次将承气推车,然后察脉看减加,虚实分明调他。
痢久前法不止。气陷肠滑无停,急将凉药与提升,固涩兼行甚稳。参术升麻归芍,乌梅粟壳连芩,干姜诃子赤茯苓,粳米陈皮作引。
记得痢症药品,解毒栀子芩连,大黄芒硝可推陈,木香陈皮痛定。槟榔积壳后重,升麻柴胡提升,固肠粟壳诃梅灵,泽泻猪苓水顺。
痢疾不治数症。脉若洪大须防,禁口不食吐水浆,大热烦渴腹胀。大孔不收魄户(40),粪如尘黑爪櫰。面红唇赤陷眉眶,气急闷乱危样。
小儿肛头脱出,此由泄痢深沉,气虚下陷不能升,冷热不知相并。里急后重难便,用力太过伤神,以致肛出冷寒乘,不得收返而进。
要识脱肛症治,养血和气为宜,川芎白芷与当归,白芍人参赤石。槐子山药莲肉,龙骨五倍相随,细研五倍作丸子(41),仍用米汤吞吃。
内服汤丸取效,外用诸药扶持,粱上倒挂壁尘灰,鳖头烧灰研细,鼠粪共末艾捻,入桶用火燃之。人坐其上令熏宜,顷刻肛头收入。
前法若还不效,田螺取捣为泥,朴硝大黄共和之,捶膏敷上即愈。不效再用搽药,熊胆冰片堪题,鹅胆调搽病即除,此法医人牢记。
导气苓连共木香,大黄归芍壳槟榔。痢下脓血时无度,管取一服即安康。
[卷四\痢疾门] 治脱肛浴法
用陈艾煎水,以陈壁土研细,入艾水澄过渣,以艾水温浴之,俟收入为度。外用熨法。
熨法用麦面以好米醋和成簿饼,敷在脐上,将艾薄薄铺于饼上,燃之。
注:(1)原书注:蓐母,生儿之母,谓之曰蓐。
(2)鋾:陶器,温器也。
(3)皆: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此”。
(4)调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调食”。
(5)腹痛: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腹肚”。
(6)病: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惊”。
(7)烛弄: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竹弄”。
(8)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9)其于人也亦然: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将于人也赤然”。
(10)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此皆堂枭胎气之有余也,主多寿“。
(11)不语: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不乳“。
(12)(13)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14)惊风门:原书注,惊自是惊,风自是风,要分别明白,不可混治。
(15),(16),(19)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l7)概: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侧“。
(18)壅塞: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涌塞“。
(20)左乳:原书注,即期门穴也,小儿乳下一指。
(21)两指伸缩名为搐,十指开合弱之形: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两指开合似发搐,十指伸缩弱之形“。
(22)气难当: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气味香“。
(23)(24)(25)(26)(27)(28)(29)(30)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31)如今传授救儿婴,似积心田一顷: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如今传授与子孙,胜似良田万顷“。
(32)指归: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惰归“。
(33)黑姜: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黑药“。
(34)条陈: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条成“。
(35)相搏: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相传“。
(36)之侯: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之后;(37)积滞气臭酸: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疳肥食臭酸”。
(38)推荡: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推汤”。
(39)消导: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通药”。
(40)魄户: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枭口”。
(41)作丸子: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丸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