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一节·胎中之教养
近世治儿科医学人,莫不以落地之始为起点,故论证述治,恒始于初生以迄于童年,其调护养育之法亦然,抑若保婴之道,能就生后加以注意,则婴孩无不茁壮,比长亦无不坚强者。虽然,婴孩生活之起点,非起于出生之后,乃起于成胎之时也,当其胚胞始萌,即为灵气已种,逐日长大,无时不受母气之感应,感应良好者,其胎必良,感应恶劣者,其胎必劣。当其种胎之时,父母体气之是否适合,父母身体之有无缺陷,亦均传之于胎儿,甚而至于声音笑貌之微,亦莫不寄焉。凡兹影响所及,感之深者或为一成而不变,感之浅者或可潜移而默化。由此观之,生后之性情,生后之健康以及生后之模型,殆莫不出于胎中之时期,茁壮坚强,亦非仅生后尽力所能致也。故欲求保婴之法,追本寻源,必以胚胞之期为始,则治儿科医学人,固当进一步为起点也,本书所述胎中教养之法,悉本于实验及真理,以此为起点,亦即以此为造成良好婴孩之基础。至于培养体力,弥补缺陷,养精蓄锐,善求佳种,是则属于优生学之范围,本书不复赘矣。
一、戒淫欲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以成斯世界,故春情之萌动,男女之好逑,根于天赋,本诸有生也,是谓之生殖性,亦属之性欲。惟此种性欲,既为蕃衍计而不可无,然亦不可不节,不节则非但足以戕自己之生,抑且足以害儿女之生,天既赋人以性欲而不能预为之限,是故圣人体天之心,制成礼教,谆谆言夫妇之别,男女之防,固不仅为风俗计,亦所以为生殖计也。查妇人受胎以后,最好与夫分寝,独眠寡欲,则所生子女,必聪慧易育。至于不戒淫欲之害,举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曰易于流产,孕妇身体有强有弱,胎元有固有不固,若恣情放纵,则初成之胎,弱者恒因受冲刺而流产,强者或亦有孕后漏红之患,胎元一经受伤,即能生子,亦非十全十美矣。二曰易于多病,孕妇多欲,非但有害于己身,抑且使子女多生胎毒,多生疮疖,而痧痘等症,亦易较寻常为甚。三曰害其性情,孕妇若能寡欲,胎儿禀赋既良,将来性情必能温和,否则性情恒易流于暴躁,欲念恒易炽于常人。至于戒淫欲一端,就表面观之,似仅对淫欲之事实言,然意淫之害,虽无事实,亦正相同,盖子母之间,感应之力最大,母有妄念,儿即感之,是以妇女孕期,须重胎教,节欲之法,首当正其理念,毋使心有妄动,是为最善也。
二、养性情
阳刚阴柔,妇女之性情,贵乎温和柔婉,矧当受胎之时,其性情之感应于胎儿者尤大,可不慎哉!然考妇女受胎以后,常因胎气之影响,较平时易于动怒,或任情已惯者,以为身怀六甲,乃妇女大事,公婆丈夫,皆应以另眼相看,因之每每使性多怒者亦有之。不知怒易伤肝,直接有害于己身,间接有害于胎儿。故因胎气易怒者,虽不克涵养,亦宜强自抑制,必要时更宜延医服药。至于使性则万万不可,须知妇女生产,乃妇女之义务,亦世间之常事也。妇女固莫不望其所生子女,个个良好,则怡养性情,乃可操券,否则得有恶劣之遗传性,将来改变为难矣。是以妇女孕期,须重胎教,不但动怒宜戒,他如哀乐之发,亦不可失之过度。总之,七情虽有不能免,然必求其中乎节,则子女将来,当能性情温良,聪慧易育也。
三、慎起居
起居饮食,人人所宜谨慎,妇女怀有身孕,尤不可不特加注意。盖二者对于孕妇及胎儿之康健,关系亦殊巨也。夫母病则子亦病,母健则子亦健,孕妇患大热之证,往往因热而胎元损坏,以致流产;孕妇患虚寒之证,往往因寒而胎元不固,以致流产。且所食之物,更宜和平而其中富有滋养者方合,否则炙爆煎炒,腥鲜异味,久尝皆足使胎儿血分不洁,热毒蕴结,生后多病。昔贤言孕妇所宜注意者,有夏不居楼,宜着地气,夜不露坐,宜暖背腹,不可升高,恐其倾跌,不可举物,恐其伤胎,戒食生冷,恐伤其脾,戒食煎炙,恐伤其胃,茶酒之类,亦不宜过饮。至于饮食之宜以时而进,动定之宜劳逸均平,皆足以养成胎儿良好之习惯。是以妇女孕期,须重胎教,谨慎起居,亦一要事也。
《大生要旨》言孕妇不可洗头,不可浴身,一切宰杀凶恶之事不宜看,龟蛇怪异诸物不可见,总言以确守礼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胎教之上乘也。至于孕妇宜食之物,青菜鲜果最相宜,其他有莲心、松子、熟藕、山药、芡实、鲫鱼、童鸡、童鸭、鲈鱼、海参、猪脂、猪腰、猪肺、麻油、淡菜、笋之类,昔人亦谓其颇适于孕妇。若谓不可食蛙,生子令哑,不可食蟹,横生倒产,不可食雀,令子多淫,虽未可尽信,要亦不可不信,盖诸物总有不宜之处也。
四、新胎教
妇女怀孕之后,不可过于安逸,宜为轻便之习劳,常常散步,常常操作,即可养成子女将来耐劳之天性。
于春秋佳日,可旅行山水优秀之地,以开拓其胸襟而涤除其俗意,则子女将来,多可秀外慧中,此外,交结益友,多看有益书籍,谈正当之事业,生高超之思想,则子女将来自当恶居下流而时时习上。闺房之中,最好有美术之布置,室中悬挂历代英雄肖像,或美女图画,使孕妇眼光所触无非英雄美人,心中所念亦无非英雄美人,则子女将来自可头角峥嵘,别具英爽之风。而此期夫妇,更宜融融和好而不流于淫,能如是者,将来子女天性之纯洁,容貌之清秀,必有胜人一筹者可以预期也。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二节·临产之处置
一、接生之方法
怀胎足月,自然瓜熟蒂落而生产。生产原属平常之事,只要接生得法,自然母子平安,其有流于难产,或伤其母,或伤其子者,皆由平时不守胎教,或临时手忙脚乱故也。接生之要旨,要在临产使母子平安经过,其方法最宜熟谙,其性情宜忍耐,其手段宜敏捷,盖能忍耐则不致催迫孕妇,动手过早,能敏捷则产后处理母子,简速妥贴也。今将其步骤述之如后∶一曰临产宜慢,孕妇足月腹痛,有时属于试痛,并非真正临盆之期。至于临盆之期,必腹痛腰痛,一齐俱作,更进一步,则阵阵作势,一阵紧一阵,方是将落地之时,故接生者于孕妇腹痛时,只宜安慰,不可动手,俟其腰痛作阵,胞浆破裂,然后徐徐待其落地,略见胎儿颅顶,方扶持头颅,轻轻曳下,即顺遂产出矣。若逼令产妇用力过早,或动手过早,反足酿成横生倒产之弊,伤及胎儿也。二曰临产宜忍,产妇腹痛,总宜忍耐,愈能忍痛,生产愈易,最忌畏痛,曲身蜷卧,则气血不舒,胎儿碍于转动,则产出必然较难也。三曰临产宜静,产妇房中,只须有老成接生者二人看护已足,切忌亲戚探望,家人麇集,使房中空气混浊,声音杂乱,产妇神志为之不宁,最好使产妇忍痛,略为散步,舒其气血,或扶人缓行,或挺身仰睡片时,使产妇调养心神,爱惜气力,则胎儿产出,决不致有何等困难矣。
二、落地之调护
落地之时之首宜注意者,为室中之温度,炎夏之时,室中虽不可大开窗户,亦宜流通空气,毋令太闷;严冬之候,更宜使室中温暖,毋使有冷酷之寒气(煤炉过热及煤气弥漫亦大为不宜)。若在平时,总以室中较暖为宜,盖胎儿在母腹中,较外界为温暖也。譬如当夏月产生之孩,宜先以单夹之布裙围之,待洗浴后,再易以单夹之衣,当冬月产生之孩,宜急以重棉裹之,然后再及其他,此初落地之措施也。
落地之调护约有数端,皆宜以谨慎敏捷之手段出之,以免伤及婴孩,酿成种种变端也。一曰洗浴。婴孩生下后,接生有两人者,一人料理产母,一人料理婴孩,如只有一人,可将婴孩简单包裹,放置一旁,料理产母毕(时间亦不过数分钟),然后预备开水,放入硼酸少许,调和之,俟其温度可洗,即以之浴儿(水以较热为佳,不可过于低温),浴时用洁净药棉,遍身淋洗,手续宜快,浴毕,再用洁净毛巾,擦干水湿,然后以消毒利剪,为之断脐。亦有生下不洗浴先断脐者,非因天时太寒,即由时间不及,则宜于三朝日,燃火取暖,为之洗浴,浴水有用桑、槐、榆、桃、柳各嫩枝三五寸者数十节煎长汤,混入猪胆汁少许代水者,取其清凉解毒,浴毕亦有用滑石、甘草细末或松花扑之,以免娇嫩之皮肤受湿而擦伤也。二曰断脐。婴孩生下,不洗浴则已,若须洗浴,必先洗浴而后断脐,决不可先断脐而后洗浴,盖先断脐而后洗浴,则水湿风寒,俱易袭入脐中以致病也。断脐之法,接生者一手握脐带近胞衣处之一段,一手将脐带推挤数次,使胞中之血贯注脐穴,然后握紧于离脐六七寸处,以绵线紧扎,用消毒洁净之利剪迅速剪断,再用枯矾掺软,帛上包裹,于脐上亦满掺枯矾,再将脐带盘置脐上,外用纱布包裹,绕背紧扎,俟其干燥,随时将护,三数日后,脐带脱落(若未脱落净尽,切防扯动受伤),此时脐眼新嫩,宜以软帛药棉封裹数日,内中或掺以粗纸煨成之纸灰(覆地去火毒),或枯矾细末,或松花均可,更须时时看护,防其受湿受伤,免致脐风脐烂等症也。三曰挤乳。婴儿初生,无论男女,两乳必有饼子,接生者宜于洗浴时将两乳头各挤一把,捏去些须乳汁,则肿硬自消。四曰穿衣。婴孩衣服,宜用洁净之旧帛制成,不宜加边,四周皆毛,故曰毛衣,为其柔软而不伤皮肤也。穿时切忌卤莽而伤及婴孩筋骨,又忌迟滞而累及婴孩受寒。五曰洗口。分娩之时,婴儿初离母体,口中含有液毒,如血块状,接生者宜乘其头颅方出产门,啼声未出时,以敏捷之手法挖去之。及至啼声一出,随即咽下,不及挖去矣,此种液毒之块,咽下有害肠胃,并酿成口内诸病,然不及挖去者多,故婴儿穿着已毕,宜行拭口之法,以清洁其口腔,普通以甘草、银花煎汤,用药棉遍洗口内,热毒重者,宜用黄连煎汤洗之,略有咽下,亦属不妨。嗣后每间三四小时,拭洗一次,硼酸冲水,大黄煎汤,皆可通用。更须洗眼,当初次洗时,两眼内可滴以稀硝酸银一二滴,其后可以硼酸冲水,时时揩拭眼角眼皮,盖婴儿生下,经过产门、胞浆之类,侵入眼中,未免有毒,生后切宜注意及之,庶免酿成目疾,贻患将来也。以上五种,为初生落地普通调护之法,至于初生急症,有时不得不为特殊之调护者,容俟后节述之,俾临时知所措施也。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三节·初生之去毒
胎儿居于母体中,总不免感染七情六欲以及饮食之毒,故胎儿未产之前,胎毒已随日积月累而蕴藏于躯体之中,不过毒有轻有重之别,他日发为口病、游丹、疹痘、惊热等症,亦有甚与不甚之差,初生之去毒,盖藉药物之力,冀以减轻其毒邪,为预防后患计耳,其法内服外治,相沿有数种,兹述之如后。
一、内服去毒方
(一)以甘草煎汤,用胡桃肉去皮研烂,取薄纱包胡桃肉如小枣,随时蘸甘草之汁,纳儿口中,任其吮汁。
(二)用当归尾、红花、桃仁、甘草、大黄各五分煎汁,尽生下六个时辰内服完。
(三)用甘草、淡豆豉浓煎汁与三五口。
(四)用三黄汤(黄连、黄柏、黄芩或作大黄、黄连、黄芩)时时服之。
(五)用淡姜汤喂之。
(六)用犀黄三五分,随时置少许于舌上,任其自然咽下。
以上六方,第一、二、三方,皆可通用;第四方则孕妇素体热而胎火旺者,宜多服之;第五方则冬季生产,婴孩受寒,面色白,唇色淡红者适用之;第六方则婴孩血热,发生游丹或口疳者适用之。凡此等去毒之法,无非使婴孩蕴结于肠胃之秽物,畅下无阻,则后天既洁净以无瑕,先天之伏毒,亦得以解除不少也。小儿经此去毒之法以后,必解出黑粪二三次,或历二三日而未已,此粪谓之胎粪,胎粪既净,渐见嫩黄之稀粪,是为肠胃已清,后天正式之胃气始萌矣。
二、外治去毒方
(一)用黄栀子、桃仁、杏仁各一粒,白胡椒三粒,共研细末,取乌骨鸡蛋清调和之,于婴孩未盈月前包敷足心,男左女右,一周时解下,足心现青黑之色,可免婴孩将来惊热之病。
(二)用川白蜜、小磨麻油、鸡蛋清、黄酒各一调羹和匀,于婴孩三朝洗浴时,先敷前胸,次敷后背,用新木梳略梳几梳后,以青布轻轻摩擦,如有白毛挺出,将镊子齐根拔出净尽,其毛尖头黑而粗,极坚硬,长五六分,其余两手心、两足心、脑后、两肩、尾骨等处,只须如法挨次而行,至少有数十根,多则二百余根为率,无论多少,总宜擦遍拔完,惟所擦各处,有无不定,若竟无一根擦出者,可保长生少病,其有者,即夭折之根苗,一经拔出,可以止惊稀痘,免除一生大病小恙。
以上二方,第一方凡婴孩生下,人人可为,第二方宜于天气和暖之时候行之,若天气严寒,反恐受冻不宜也。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四节·急症之疗治
婴孩生下,常有种种急症,出人意料,其原因虽属各别,然治之均宜迅速,否则一有耽误,每致不及救治矣。兹将各种急症发生之原因及救治之方法,分述于后。
一、生下不啼
婴孩方出产门,即有啼声,故出世亦谓之呱呱堕地,其有生下不啼者,谓之假死,原因各别,务宜细辨。
(一)最普通者,为孕妇难产,以致胎儿逼于产门,进退不得,为时过久,则气息闭塞,堕地时不能出声,奄奄如死,此时接生者宜轻拍其背,使其肺气舒展,啼声即出。
(二)难产过甚,婴孩经医者良久之手术而取出者,往往因窒息过久,拍背亦不能遽出啼声,宜将婴孩两脚提起,倒悬而甩动之,不效,则用人工呼吸法。
(三)因临产劳伤胎气,或为天时寒冷所致,以至不能啼叫者,未可遽断脐带,宜用熏脐带法,将婴孩棉絮包裹,抱于怀中,离胞寸许,用苎皮扎紧,将大纸条蘸麻油点火,于脐带上远远往来熏之,使暖气入脐,寒得温散,啼声方出,俟其气回,乃可断脐,或用蕲艾灸脐带上亦可。
(四)婴孩生下不啼,亦有因喉间蒂丁前上上有一泡闭住,宜急看视,如有此泡,可用洁净银针挑破,或用手指摘破,以帛拭去恶血,弗令咽下,再以京墨搽之,即能通声吞乳矣。
(五)婴孩生下不啼,亦有因粪门有一膜闭住儿气,故不能出声,宜以银针挑破其膜,即能出声。
凡此种生下不啼之症,虽如法施治,已能出声,然总宜慎于将护,且弗令久睡,庶免气息之复行闭塞也。
二、生下不乳
婴孩生下,即知努嘴索乳,今与乳而不能吮,必然有病。有因口症而不能吮者,有因脐风而不能吮者,俱详见后章。至于不因上述诸症者,一因腹中积有瘀血秽恶,一因胎中受寒,生下遭冷,前者腹满短气,宜用大黄、牵牛、槟榔之属以攻积,后者面色青白,宜用生姜、干姜、白术、砂仁、木香、陈皮之类以温中散寒,调胃行气,然审证用药,必须兼顾脉息及舌苔,毋忘投也。
三、两眼不开
婴孩生下,两眼不开,或由胎毒蕴结,肝家有热,或由初生时遇秽,侵入眼内,可以熊胆、黄连少许,煎汤熏洗,或用生地、赤芍、当归、青葙子之类煎服之,或以清凉眼药,滴入眼中。总之两眼最为娇嫩,必须防其受损,庶免生而失明也。
四、二便不通
婴孩生下,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人温汤漱净口,吸咂儿之前后心、脐下、两手足心,共七处,每处吸咂五七口,取红赤色气透为度,气透则便自通,内服轻粉(按,此药有毒,不可轻试)五分,调蜜少许,徐徐与之,再看肛门是否闭塞,宜以物透而通之,又大小便不通,轻者用大黄、牵牛、车前、甘草、木通之类即通,重者可用巴豆少许与服(通大便)及田螺加麝香取涎置脐下少腹处(通小便),无有不通者。若二便不通至于肚腹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之声,则难于施治矣。其有仅小便不通者,用葱白三四寸捣烂,拌入人乳中与服,谓之葱乳汤,方颇平淡而有效,或以食盐置脐中熨之。如少腹作胀者,用针略砭少腹数下,刺出紫血少许,小便即通。其有仅大便不通者,三黄汤加大黄服之,即通。
五、呕吐不止
婴孩生下,呕吐不止,因腹中秽恶不净而吐者,多腹胀便秘,宜服木瓜丸;因客寒犯胃而吐者,多曲腰而啼,吐沫不止,宜服香苏饮;因胎前受热而吐者,面黄赤,手足温,多出黄,涎宜服二陈汤加黄连;因胎前受寒而吐者,面青白,四肢冷,多出白沫,宜服理中汤;若吐乳直出不停者,多由吃乳过多,运化不及所致,宜用焦麦芽三钱,橘红一钱,丁香三分煎服之。
六、遍体无皮
婴孩生下,遍体无皮,俱是红肉,因母受胎之后,久处高楼,不沾地气,故有此异,用纯黄土研细,盛软绢袋在儿周身轻轻扑之,一日三四次,俟皮生即止,或用珍珠末、白米粉亦可。更有热发赤者,母体火盛也,用石膏末敷之;或由父母素有梅毒遗传者,儿生多半身赤烂无皮,宜服换肌消毒散治之,外用黄柏、石膏为细末掺之。
七、周身发泡
婴孩生下,周身如鱼泡,或如水晶,擦破则水流,此湿毒注于皮肤也,以密陀僧研极细,炒过干掺之,内服苏合香丸。
八、虾蟆瘟疫
婴孩生下,胸腹忽如水晶色,脏腑俱见(此以胸腹肿亮光如水晶者即是,若脏腑俱见,则未必然),此名虾蟆瘟,用大虾蟆六只,将四足扎起,以虾蟆肚皮在水晶色处抚摩几次,置儿脐上,再用第二只,亦如前法,更换六只,其病即痊。但虾蟆眼中有蟾酥,须防迸出射人,宜以绢遮其眼,用毕将虾蟆仍放归旷野中。
九、阴囊缩腹
婴孩生下,数日之内,有阴囊忽收缩入腹,啼哭不止者,由受寒所致,用硫黄、吴茱萸各五钱为细末,研大蒜调涂脐下,再以蛇床子炒热,帛包熨脐即下。
十、阴囊光肿
阴囊肿大,坠下不收,用紫苏为末,如患处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涂,虽皮溃而核欲坠者,亦有神效。
附方
(一)木瓜丸治小儿吐不止。
木瓜麝香腻粉(即轻粉)木香槟榔(各等分)研细末,面糊如小黄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时时用之。
(二)香苏饮治小儿呕吐、泄泻等证。
藿香苏叶制浓朴陈皮枳壳茯苓煨木香炙甘草(各等分)以生姜为引,水煎服。
(三)二陈汤治胃中寒湿痰浊等证。
陈皮(去白,胁下引痛醋炒,干咳蜜制)半夏(生姜汁制,热痰竹沥制,妊娠恶阻醋制)茯苓(停饮心悸,桂枝煎酒制,各二钱)甘草(炙,痞胀,砂仁汁制,一钱)生姜(七片,咳逆痰结蜜煎)。一方有乌梅肉一个(泻利,炒焦用)。
(四)理中汤治中焦脾胃虚寒,不能运化,呕吐泄泻,不饮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伤寒直中太阴,自利不渴,寒霍乱吐泻,四肢逆冷,自汗脉虚,便血血痢,伤胃吐血,妇人妊娠虚寒等证。
人参炙甘草白术(各三钱)干姜(一钱)清水煎服。
(五)换肌消毒散治时疮杨梅疮,初起或溃烂者。
萆(五钱)当归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一钱)白藓皮木瓜(勿犯铁器)木通金银花(各七分)甘草连翘防风(各五分)茯苓芍药(各一钱)黄(二钱)川芎生地(各八分)分作二三剂,清水煎服。
(六)苏合香丸治传尸,骨蒸,(传尸痨之一),肺痿,疰忤,狐鬼邪祟,惊痫,中风,痰厥,心腹猝痛,昏迷僵仆,寒证气闭,寒霍乱吐利,时气瘴疟,赤白暴痢,妇人瘀血,经闭,小儿惊搐,吐乳,疗癖疔肿。
苏合香油(白色者佳,入安息膏内,五钱)丁香安息香(另为末,用无灰酒五合,熬膏,飞去砂土)青木香白檀香沉香(另研极细)荜茇香附子(炒去毛)诃梨勒(煨取肉)乌犀角屑(镑,另研极细)朱砂(另研水飞,以一半为衣,各一两)薰陆香(另研)龙脑(另研,各五钱)麝香(另研,勿经火,七钱五分)一方加白术去白檀香、荜茇、诃梨勒。
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丸,如芡实大,约重八分,朱砂为衣,蜡壳护封,每服一丸。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五节·儿科之诊法
儿科之诊法,虽无异于成人,然以小儿之幼者,口不能言,较长者又言不达意,且有拒绝生人,临诊啼哭之事,廉得其情,殊非易易,故世有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之谚也。然小儿七情六欲,究不同于成人,所患之证,非虚即实,有凭有据,只须诊察周到,得其原委,则病之复杂,究亦逊于成人,故治法方面,或有反较成人为易者,惟所难者,乃在临证之心领神会,聪明颖悟耳。今将延医儿科之必须别创一法,与成人不同者,述之如后。至于融会而变通之,端在医者临时之化裁,若执柱而胶瑟,刻舟以求剑,则又失之远矣。
一、诊脉息
小儿之腕短而小,医者初不能按三部以分别之,然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则不可不仍察之于此,可以大拇指按之,辨其全体之脉象,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一也。又小儿脉息之跳跃,较成人为速,尤小则尤速焉,襁褓之儿,一息常七八至,七岁以上,五至为平,七岁以下,六至为平,此小儿诊法之不同成人者二也。又小儿诊脉之时,有惊哭啼叫者,其脉常因此而乍大乍小,为之凌乱不能辨,则宜俟其睡时,潜为诊之,否则误虚为实,误实为虚,患不胜言,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三也。又小儿脉息既速,故呼吸之气亦较短,成人之呼吸,一分钟常为十九次,小儿之呼吸,在一岁以内,一分钟常为三十五次,一岁以外,约为二十六七次以上,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四也。又小儿当惊哭啼叫之时,其呼吸常因此而尤为迫促,此非喘也,宜就其惊定良久而潜听之,乃得闻其正确之呼吸,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五也。
二、察神情
延医小儿之病,最宜点察其神情,视其静,视其动,视其一动一静之处,而不少病机可以意会矣。如醒而常静止者,周身必无何等痛楚可言也;若一时静止,一时动而以手近腹者,此必腹中间作阵痛也;似睡非睡,静止而气促,此必呼吸困难,胸中作闷,神气疲弱而不欲动也;若一时静止,一时动而以手近胸者,此必胸中烦躁也;静而呼之似应非应,身热者,此必热趋于内而神志迷蒙也;静止懒言,呼吸清长而身不热者,此必久病虚弱之证也;动而欲狂,渴饮冷水而身大热者,此必邪热内盛而欲外达也。又如头痛者常护其头,牙痛者常护其腮,心痛者曲身护其胸,大痛者爬床而搔席,痛不可按者则坚拒不令近,以手爪挖皮肤者则为痒,欲食不能食,咽物则哭者,为口舌之病为喉痛。凡此者既可以意会得之,则举一以反三,诸病自无遁形,再合色脉以参之,而治法当不虞其左矣。
三、看三关
小儿三岁以内,按脉既有不能凭者,相沿有察看食指三关关纹之法,男左女右,分别察之,自虎口看起,至食指第一节之端为风关,至第二节之端为气关,至第三节之端为命关。小儿有病,则纹见于三关,纹藏不露,其病犹轻,纹色暴露,其病必重。纹紫色为热,纹红色多伤寒,纹色青多惊风,纹色白多属疳,纹黄色或淡红,多属小恙,若见黑色,则为危候。又凡纹之见于下截风关者,多为轻病小恙,纹之见于中截气关者为重,纹之见于上截命关者尤重,直透三关,则为大危之候也(三关有种种花纹,主种种疾病之说,未必确实,故删而不录)。
四、附杂法
凡闻小儿之声,自以清亮和平者为吉,若啼声如鸦,直而无回音者,无论虚实之证,皆为重笃之候。又啼而有泪者谓之哭,啼而无泪者谓之号,有泪之哭,津液不枯,无泪之号,津液必少。又直声而啼不住者,非惊即痛也,啼以时而止作者,多由痛之忽止忽作也。又验其鼻窍,以指拈之即嚏者,灵窍通畅也,以药拈之犹不能嚏者,灵窍闭塞也,诸恙窍开者多轻,窍闭者多重,此皆可就一端而得以推想其病情者。若夫按其腹之膨者,坚实者多食积及虫积,明亮者多属水湿,绷急虚胀者多属气虚,食多而身瘦者多虫病多胃火,此又可以意得之者也。
近世治儿科医学人,莫不以落地之始为起点,故论证述治,恒始于初生以迄于童年,其调护养育之法亦然,抑若保婴之道,能就生后加以注意,则婴孩无不茁壮,比长亦无不坚强者。虽然,婴孩生活之起点,非起于出生之后,乃起于成胎之时也,当其胚胞始萌,即为灵气已种,逐日长大,无时不受母气之感应,感应良好者,其胎必良,感应恶劣者,其胎必劣。当其种胎之时,父母体气之是否适合,父母身体之有无缺陷,亦均传之于胎儿,甚而至于声音笑貌之微,亦莫不寄焉。凡兹影响所及,感之深者或为一成而不变,感之浅者或可潜移而默化。由此观之,生后之性情,生后之健康以及生后之模型,殆莫不出于胎中之时期,茁壮坚强,亦非仅生后尽力所能致也。故欲求保婴之法,追本寻源,必以胚胞之期为始,则治儿科医学人,固当进一步为起点也,本书所述胎中教养之法,悉本于实验及真理,以此为起点,亦即以此为造成良好婴孩之基础。至于培养体力,弥补缺陷,养精蓄锐,善求佳种,是则属于优生学之范围,本书不复赘矣。
一、戒淫欲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以成斯世界,故春情之萌动,男女之好逑,根于天赋,本诸有生也,是谓之生殖性,亦属之性欲。惟此种性欲,既为蕃衍计而不可无,然亦不可不节,不节则非但足以戕自己之生,抑且足以害儿女之生,天既赋人以性欲而不能预为之限,是故圣人体天之心,制成礼教,谆谆言夫妇之别,男女之防,固不仅为风俗计,亦所以为生殖计也。查妇人受胎以后,最好与夫分寝,独眠寡欲,则所生子女,必聪慧易育。至于不戒淫欲之害,举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曰易于流产,孕妇身体有强有弱,胎元有固有不固,若恣情放纵,则初成之胎,弱者恒因受冲刺而流产,强者或亦有孕后漏红之患,胎元一经受伤,即能生子,亦非十全十美矣。二曰易于多病,孕妇多欲,非但有害于己身,抑且使子女多生胎毒,多生疮疖,而痧痘等症,亦易较寻常为甚。三曰害其性情,孕妇若能寡欲,胎儿禀赋既良,将来性情必能温和,否则性情恒易流于暴躁,欲念恒易炽于常人。至于戒淫欲一端,就表面观之,似仅对淫欲之事实言,然意淫之害,虽无事实,亦正相同,盖子母之间,感应之力最大,母有妄念,儿即感之,是以妇女孕期,须重胎教,节欲之法,首当正其理念,毋使心有妄动,是为最善也。
二、养性情
阳刚阴柔,妇女之性情,贵乎温和柔婉,矧当受胎之时,其性情之感应于胎儿者尤大,可不慎哉!然考妇女受胎以后,常因胎气之影响,较平时易于动怒,或任情已惯者,以为身怀六甲,乃妇女大事,公婆丈夫,皆应以另眼相看,因之每每使性多怒者亦有之。不知怒易伤肝,直接有害于己身,间接有害于胎儿。故因胎气易怒者,虽不克涵养,亦宜强自抑制,必要时更宜延医服药。至于使性则万万不可,须知妇女生产,乃妇女之义务,亦世间之常事也。妇女固莫不望其所生子女,个个良好,则怡养性情,乃可操券,否则得有恶劣之遗传性,将来改变为难矣。是以妇女孕期,须重胎教,不但动怒宜戒,他如哀乐之发,亦不可失之过度。总之,七情虽有不能免,然必求其中乎节,则子女将来,当能性情温良,聪慧易育也。
三、慎起居
起居饮食,人人所宜谨慎,妇女怀有身孕,尤不可不特加注意。盖二者对于孕妇及胎儿之康健,关系亦殊巨也。夫母病则子亦病,母健则子亦健,孕妇患大热之证,往往因热而胎元损坏,以致流产;孕妇患虚寒之证,往往因寒而胎元不固,以致流产。且所食之物,更宜和平而其中富有滋养者方合,否则炙爆煎炒,腥鲜异味,久尝皆足使胎儿血分不洁,热毒蕴结,生后多病。昔贤言孕妇所宜注意者,有夏不居楼,宜着地气,夜不露坐,宜暖背腹,不可升高,恐其倾跌,不可举物,恐其伤胎,戒食生冷,恐伤其脾,戒食煎炙,恐伤其胃,茶酒之类,亦不宜过饮。至于饮食之宜以时而进,动定之宜劳逸均平,皆足以养成胎儿良好之习惯。是以妇女孕期,须重胎教,谨慎起居,亦一要事也。
《大生要旨》言孕妇不可洗头,不可浴身,一切宰杀凶恶之事不宜看,龟蛇怪异诸物不可见,总言以确守礼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胎教之上乘也。至于孕妇宜食之物,青菜鲜果最相宜,其他有莲心、松子、熟藕、山药、芡实、鲫鱼、童鸡、童鸭、鲈鱼、海参、猪脂、猪腰、猪肺、麻油、淡菜、笋之类,昔人亦谓其颇适于孕妇。若谓不可食蛙,生子令哑,不可食蟹,横生倒产,不可食雀,令子多淫,虽未可尽信,要亦不可不信,盖诸物总有不宜之处也。
四、新胎教
妇女怀孕之后,不可过于安逸,宜为轻便之习劳,常常散步,常常操作,即可养成子女将来耐劳之天性。
于春秋佳日,可旅行山水优秀之地,以开拓其胸襟而涤除其俗意,则子女将来,多可秀外慧中,此外,交结益友,多看有益书籍,谈正当之事业,生高超之思想,则子女将来自当恶居下流而时时习上。闺房之中,最好有美术之布置,室中悬挂历代英雄肖像,或美女图画,使孕妇眼光所触无非英雄美人,心中所念亦无非英雄美人,则子女将来自可头角峥嵘,别具英爽之风。而此期夫妇,更宜融融和好而不流于淫,能如是者,将来子女天性之纯洁,容貌之清秀,必有胜人一筹者可以预期也。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二节·临产之处置
一、接生之方法
怀胎足月,自然瓜熟蒂落而生产。生产原属平常之事,只要接生得法,自然母子平安,其有流于难产,或伤其母,或伤其子者,皆由平时不守胎教,或临时手忙脚乱故也。接生之要旨,要在临产使母子平安经过,其方法最宜熟谙,其性情宜忍耐,其手段宜敏捷,盖能忍耐则不致催迫孕妇,动手过早,能敏捷则产后处理母子,简速妥贴也。今将其步骤述之如后∶一曰临产宜慢,孕妇足月腹痛,有时属于试痛,并非真正临盆之期。至于临盆之期,必腹痛腰痛,一齐俱作,更进一步,则阵阵作势,一阵紧一阵,方是将落地之时,故接生者于孕妇腹痛时,只宜安慰,不可动手,俟其腰痛作阵,胞浆破裂,然后徐徐待其落地,略见胎儿颅顶,方扶持头颅,轻轻曳下,即顺遂产出矣。若逼令产妇用力过早,或动手过早,反足酿成横生倒产之弊,伤及胎儿也。二曰临产宜忍,产妇腹痛,总宜忍耐,愈能忍痛,生产愈易,最忌畏痛,曲身蜷卧,则气血不舒,胎儿碍于转动,则产出必然较难也。三曰临产宜静,产妇房中,只须有老成接生者二人看护已足,切忌亲戚探望,家人麇集,使房中空气混浊,声音杂乱,产妇神志为之不宁,最好使产妇忍痛,略为散步,舒其气血,或扶人缓行,或挺身仰睡片时,使产妇调养心神,爱惜气力,则胎儿产出,决不致有何等困难矣。
二、落地之调护
落地之时之首宜注意者,为室中之温度,炎夏之时,室中虽不可大开窗户,亦宜流通空气,毋令太闷;严冬之候,更宜使室中温暖,毋使有冷酷之寒气(煤炉过热及煤气弥漫亦大为不宜)。若在平时,总以室中较暖为宜,盖胎儿在母腹中,较外界为温暖也。譬如当夏月产生之孩,宜先以单夹之布裙围之,待洗浴后,再易以单夹之衣,当冬月产生之孩,宜急以重棉裹之,然后再及其他,此初落地之措施也。
落地之调护约有数端,皆宜以谨慎敏捷之手段出之,以免伤及婴孩,酿成种种变端也。一曰洗浴。婴孩生下后,接生有两人者,一人料理产母,一人料理婴孩,如只有一人,可将婴孩简单包裹,放置一旁,料理产母毕(时间亦不过数分钟),然后预备开水,放入硼酸少许,调和之,俟其温度可洗,即以之浴儿(水以较热为佳,不可过于低温),浴时用洁净药棉,遍身淋洗,手续宜快,浴毕,再用洁净毛巾,擦干水湿,然后以消毒利剪,为之断脐。亦有生下不洗浴先断脐者,非因天时太寒,即由时间不及,则宜于三朝日,燃火取暖,为之洗浴,浴水有用桑、槐、榆、桃、柳各嫩枝三五寸者数十节煎长汤,混入猪胆汁少许代水者,取其清凉解毒,浴毕亦有用滑石、甘草细末或松花扑之,以免娇嫩之皮肤受湿而擦伤也。二曰断脐。婴孩生下,不洗浴则已,若须洗浴,必先洗浴而后断脐,决不可先断脐而后洗浴,盖先断脐而后洗浴,则水湿风寒,俱易袭入脐中以致病也。断脐之法,接生者一手握脐带近胞衣处之一段,一手将脐带推挤数次,使胞中之血贯注脐穴,然后握紧于离脐六七寸处,以绵线紧扎,用消毒洁净之利剪迅速剪断,再用枯矾掺软,帛上包裹,于脐上亦满掺枯矾,再将脐带盘置脐上,外用纱布包裹,绕背紧扎,俟其干燥,随时将护,三数日后,脐带脱落(若未脱落净尽,切防扯动受伤),此时脐眼新嫩,宜以软帛药棉封裹数日,内中或掺以粗纸煨成之纸灰(覆地去火毒),或枯矾细末,或松花均可,更须时时看护,防其受湿受伤,免致脐风脐烂等症也。三曰挤乳。婴儿初生,无论男女,两乳必有饼子,接生者宜于洗浴时将两乳头各挤一把,捏去些须乳汁,则肿硬自消。四曰穿衣。婴孩衣服,宜用洁净之旧帛制成,不宜加边,四周皆毛,故曰毛衣,为其柔软而不伤皮肤也。穿时切忌卤莽而伤及婴孩筋骨,又忌迟滞而累及婴孩受寒。五曰洗口。分娩之时,婴儿初离母体,口中含有液毒,如血块状,接生者宜乘其头颅方出产门,啼声未出时,以敏捷之手法挖去之。及至啼声一出,随即咽下,不及挖去矣,此种液毒之块,咽下有害肠胃,并酿成口内诸病,然不及挖去者多,故婴儿穿着已毕,宜行拭口之法,以清洁其口腔,普通以甘草、银花煎汤,用药棉遍洗口内,热毒重者,宜用黄连煎汤洗之,略有咽下,亦属不妨。嗣后每间三四小时,拭洗一次,硼酸冲水,大黄煎汤,皆可通用。更须洗眼,当初次洗时,两眼内可滴以稀硝酸银一二滴,其后可以硼酸冲水,时时揩拭眼角眼皮,盖婴儿生下,经过产门、胞浆之类,侵入眼中,未免有毒,生后切宜注意及之,庶免酿成目疾,贻患将来也。以上五种,为初生落地普通调护之法,至于初生急症,有时不得不为特殊之调护者,容俟后节述之,俾临时知所措施也。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三节·初生之去毒
胎儿居于母体中,总不免感染七情六欲以及饮食之毒,故胎儿未产之前,胎毒已随日积月累而蕴藏于躯体之中,不过毒有轻有重之别,他日发为口病、游丹、疹痘、惊热等症,亦有甚与不甚之差,初生之去毒,盖藉药物之力,冀以减轻其毒邪,为预防后患计耳,其法内服外治,相沿有数种,兹述之如后。
一、内服去毒方
(一)以甘草煎汤,用胡桃肉去皮研烂,取薄纱包胡桃肉如小枣,随时蘸甘草之汁,纳儿口中,任其吮汁。
(二)用当归尾、红花、桃仁、甘草、大黄各五分煎汁,尽生下六个时辰内服完。
(三)用甘草、淡豆豉浓煎汁与三五口。
(四)用三黄汤(黄连、黄柏、黄芩或作大黄、黄连、黄芩)时时服之。
(五)用淡姜汤喂之。
(六)用犀黄三五分,随时置少许于舌上,任其自然咽下。
以上六方,第一、二、三方,皆可通用;第四方则孕妇素体热而胎火旺者,宜多服之;第五方则冬季生产,婴孩受寒,面色白,唇色淡红者适用之;第六方则婴孩血热,发生游丹或口疳者适用之。凡此等去毒之法,无非使婴孩蕴结于肠胃之秽物,畅下无阻,则后天既洁净以无瑕,先天之伏毒,亦得以解除不少也。小儿经此去毒之法以后,必解出黑粪二三次,或历二三日而未已,此粪谓之胎粪,胎粪既净,渐见嫩黄之稀粪,是为肠胃已清,后天正式之胃气始萌矣。
二、外治去毒方
(一)用黄栀子、桃仁、杏仁各一粒,白胡椒三粒,共研细末,取乌骨鸡蛋清调和之,于婴孩未盈月前包敷足心,男左女右,一周时解下,足心现青黑之色,可免婴孩将来惊热之病。
(二)用川白蜜、小磨麻油、鸡蛋清、黄酒各一调羹和匀,于婴孩三朝洗浴时,先敷前胸,次敷后背,用新木梳略梳几梳后,以青布轻轻摩擦,如有白毛挺出,将镊子齐根拔出净尽,其毛尖头黑而粗,极坚硬,长五六分,其余两手心、两足心、脑后、两肩、尾骨等处,只须如法挨次而行,至少有数十根,多则二百余根为率,无论多少,总宜擦遍拔完,惟所擦各处,有无不定,若竟无一根擦出者,可保长生少病,其有者,即夭折之根苗,一经拔出,可以止惊稀痘,免除一生大病小恙。
以上二方,第一方凡婴孩生下,人人可为,第二方宜于天气和暖之时候行之,若天气严寒,反恐受冻不宜也。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四节·急症之疗治
婴孩生下,常有种种急症,出人意料,其原因虽属各别,然治之均宜迅速,否则一有耽误,每致不及救治矣。兹将各种急症发生之原因及救治之方法,分述于后。
一、生下不啼
婴孩方出产门,即有啼声,故出世亦谓之呱呱堕地,其有生下不啼者,谓之假死,原因各别,务宜细辨。
(一)最普通者,为孕妇难产,以致胎儿逼于产门,进退不得,为时过久,则气息闭塞,堕地时不能出声,奄奄如死,此时接生者宜轻拍其背,使其肺气舒展,啼声即出。
(二)难产过甚,婴孩经医者良久之手术而取出者,往往因窒息过久,拍背亦不能遽出啼声,宜将婴孩两脚提起,倒悬而甩动之,不效,则用人工呼吸法。
(三)因临产劳伤胎气,或为天时寒冷所致,以至不能啼叫者,未可遽断脐带,宜用熏脐带法,将婴孩棉絮包裹,抱于怀中,离胞寸许,用苎皮扎紧,将大纸条蘸麻油点火,于脐带上远远往来熏之,使暖气入脐,寒得温散,啼声方出,俟其气回,乃可断脐,或用蕲艾灸脐带上亦可。
(四)婴孩生下不啼,亦有因喉间蒂丁前上上有一泡闭住,宜急看视,如有此泡,可用洁净银针挑破,或用手指摘破,以帛拭去恶血,弗令咽下,再以京墨搽之,即能通声吞乳矣。
(五)婴孩生下不啼,亦有因粪门有一膜闭住儿气,故不能出声,宜以银针挑破其膜,即能出声。
凡此种生下不啼之症,虽如法施治,已能出声,然总宜慎于将护,且弗令久睡,庶免气息之复行闭塞也。
二、生下不乳
婴孩生下,即知努嘴索乳,今与乳而不能吮,必然有病。有因口症而不能吮者,有因脐风而不能吮者,俱详见后章。至于不因上述诸症者,一因腹中积有瘀血秽恶,一因胎中受寒,生下遭冷,前者腹满短气,宜用大黄、牵牛、槟榔之属以攻积,后者面色青白,宜用生姜、干姜、白术、砂仁、木香、陈皮之类以温中散寒,调胃行气,然审证用药,必须兼顾脉息及舌苔,毋忘投也。
三、两眼不开
婴孩生下,两眼不开,或由胎毒蕴结,肝家有热,或由初生时遇秽,侵入眼内,可以熊胆、黄连少许,煎汤熏洗,或用生地、赤芍、当归、青葙子之类煎服之,或以清凉眼药,滴入眼中。总之两眼最为娇嫩,必须防其受损,庶免生而失明也。
四、二便不通
婴孩生下,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人温汤漱净口,吸咂儿之前后心、脐下、两手足心,共七处,每处吸咂五七口,取红赤色气透为度,气透则便自通,内服轻粉(按,此药有毒,不可轻试)五分,调蜜少许,徐徐与之,再看肛门是否闭塞,宜以物透而通之,又大小便不通,轻者用大黄、牵牛、车前、甘草、木通之类即通,重者可用巴豆少许与服(通大便)及田螺加麝香取涎置脐下少腹处(通小便),无有不通者。若二便不通至于肚腹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之声,则难于施治矣。其有仅小便不通者,用葱白三四寸捣烂,拌入人乳中与服,谓之葱乳汤,方颇平淡而有效,或以食盐置脐中熨之。如少腹作胀者,用针略砭少腹数下,刺出紫血少许,小便即通。其有仅大便不通者,三黄汤加大黄服之,即通。
五、呕吐不止
婴孩生下,呕吐不止,因腹中秽恶不净而吐者,多腹胀便秘,宜服木瓜丸;因客寒犯胃而吐者,多曲腰而啼,吐沫不止,宜服香苏饮;因胎前受热而吐者,面黄赤,手足温,多出黄,涎宜服二陈汤加黄连;因胎前受寒而吐者,面青白,四肢冷,多出白沫,宜服理中汤;若吐乳直出不停者,多由吃乳过多,运化不及所致,宜用焦麦芽三钱,橘红一钱,丁香三分煎服之。
六、遍体无皮
婴孩生下,遍体无皮,俱是红肉,因母受胎之后,久处高楼,不沾地气,故有此异,用纯黄土研细,盛软绢袋在儿周身轻轻扑之,一日三四次,俟皮生即止,或用珍珠末、白米粉亦可。更有热发赤者,母体火盛也,用石膏末敷之;或由父母素有梅毒遗传者,儿生多半身赤烂无皮,宜服换肌消毒散治之,外用黄柏、石膏为细末掺之。
七、周身发泡
婴孩生下,周身如鱼泡,或如水晶,擦破则水流,此湿毒注于皮肤也,以密陀僧研极细,炒过干掺之,内服苏合香丸。
八、虾蟆瘟疫
婴孩生下,胸腹忽如水晶色,脏腑俱见(此以胸腹肿亮光如水晶者即是,若脏腑俱见,则未必然),此名虾蟆瘟,用大虾蟆六只,将四足扎起,以虾蟆肚皮在水晶色处抚摩几次,置儿脐上,再用第二只,亦如前法,更换六只,其病即痊。但虾蟆眼中有蟾酥,须防迸出射人,宜以绢遮其眼,用毕将虾蟆仍放归旷野中。
九、阴囊缩腹
婴孩生下,数日之内,有阴囊忽收缩入腹,啼哭不止者,由受寒所致,用硫黄、吴茱萸各五钱为细末,研大蒜调涂脐下,再以蛇床子炒热,帛包熨脐即下。
十、阴囊光肿
阴囊肿大,坠下不收,用紫苏为末,如患处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涂,虽皮溃而核欲坠者,亦有神效。
附方
(一)木瓜丸治小儿吐不止。
木瓜麝香腻粉(即轻粉)木香槟榔(各等分)研细末,面糊如小黄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时时用之。
(二)香苏饮治小儿呕吐、泄泻等证。
藿香苏叶制浓朴陈皮枳壳茯苓煨木香炙甘草(各等分)以生姜为引,水煎服。
(三)二陈汤治胃中寒湿痰浊等证。
陈皮(去白,胁下引痛醋炒,干咳蜜制)半夏(生姜汁制,热痰竹沥制,妊娠恶阻醋制)茯苓(停饮心悸,桂枝煎酒制,各二钱)甘草(炙,痞胀,砂仁汁制,一钱)生姜(七片,咳逆痰结蜜煎)。一方有乌梅肉一个(泻利,炒焦用)。
(四)理中汤治中焦脾胃虚寒,不能运化,呕吐泄泻,不饮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伤寒直中太阴,自利不渴,寒霍乱吐泻,四肢逆冷,自汗脉虚,便血血痢,伤胃吐血,妇人妊娠虚寒等证。
人参炙甘草白术(各三钱)干姜(一钱)清水煎服。
(五)换肌消毒散治时疮杨梅疮,初起或溃烂者。
萆(五钱)当归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一钱)白藓皮木瓜(勿犯铁器)木通金银花(各七分)甘草连翘防风(各五分)茯苓芍药(各一钱)黄(二钱)川芎生地(各八分)分作二三剂,清水煎服。
(六)苏合香丸治传尸,骨蒸,(传尸痨之一),肺痿,疰忤,狐鬼邪祟,惊痫,中风,痰厥,心腹猝痛,昏迷僵仆,寒证气闭,寒霍乱吐利,时气瘴疟,赤白暴痢,妇人瘀血,经闭,小儿惊搐,吐乳,疗癖疔肿。
苏合香油(白色者佳,入安息膏内,五钱)丁香安息香(另为末,用无灰酒五合,熬膏,飞去砂土)青木香白檀香沉香(另研极细)荜茇香附子(炒去毛)诃梨勒(煨取肉)乌犀角屑(镑,另研极细)朱砂(另研水飞,以一半为衣,各一两)薰陆香(另研)龙脑(另研,各五钱)麝香(另研,勿经火,七钱五分)一方加白术去白檀香、荜茇、诃梨勒。
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丸,如芡实大,约重八分,朱砂为衣,蜡壳护封,每服一丸。
[第一章·出生前后] 第五节·儿科之诊法
儿科之诊法,虽无异于成人,然以小儿之幼者,口不能言,较长者又言不达意,且有拒绝生人,临诊啼哭之事,廉得其情,殊非易易,故世有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之谚也。然小儿七情六欲,究不同于成人,所患之证,非虚即实,有凭有据,只须诊察周到,得其原委,则病之复杂,究亦逊于成人,故治法方面,或有反较成人为易者,惟所难者,乃在临证之心领神会,聪明颖悟耳。今将延医儿科之必须别创一法,与成人不同者,述之如后。至于融会而变通之,端在医者临时之化裁,若执柱而胶瑟,刻舟以求剑,则又失之远矣。
一、诊脉息
小儿之腕短而小,医者初不能按三部以分别之,然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则不可不仍察之于此,可以大拇指按之,辨其全体之脉象,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一也。又小儿脉息之跳跃,较成人为速,尤小则尤速焉,襁褓之儿,一息常七八至,七岁以上,五至为平,七岁以下,六至为平,此小儿诊法之不同成人者二也。又小儿诊脉之时,有惊哭啼叫者,其脉常因此而乍大乍小,为之凌乱不能辨,则宜俟其睡时,潜为诊之,否则误虚为实,误实为虚,患不胜言,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三也。又小儿脉息既速,故呼吸之气亦较短,成人之呼吸,一分钟常为十九次,小儿之呼吸,在一岁以内,一分钟常为三十五次,一岁以外,约为二十六七次以上,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四也。又小儿当惊哭啼叫之时,其呼吸常因此而尤为迫促,此非喘也,宜就其惊定良久而潜听之,乃得闻其正确之呼吸,此小儿诊法之不同于成人者五也。
二、察神情
延医小儿之病,最宜点察其神情,视其静,视其动,视其一动一静之处,而不少病机可以意会矣。如醒而常静止者,周身必无何等痛楚可言也;若一时静止,一时动而以手近腹者,此必腹中间作阵痛也;似睡非睡,静止而气促,此必呼吸困难,胸中作闷,神气疲弱而不欲动也;若一时静止,一时动而以手近胸者,此必胸中烦躁也;静而呼之似应非应,身热者,此必热趋于内而神志迷蒙也;静止懒言,呼吸清长而身不热者,此必久病虚弱之证也;动而欲狂,渴饮冷水而身大热者,此必邪热内盛而欲外达也。又如头痛者常护其头,牙痛者常护其腮,心痛者曲身护其胸,大痛者爬床而搔席,痛不可按者则坚拒不令近,以手爪挖皮肤者则为痒,欲食不能食,咽物则哭者,为口舌之病为喉痛。凡此者既可以意会得之,则举一以反三,诸病自无遁形,再合色脉以参之,而治法当不虞其左矣。
三、看三关
小儿三岁以内,按脉既有不能凭者,相沿有察看食指三关关纹之法,男左女右,分别察之,自虎口看起,至食指第一节之端为风关,至第二节之端为气关,至第三节之端为命关。小儿有病,则纹见于三关,纹藏不露,其病犹轻,纹色暴露,其病必重。纹紫色为热,纹红色多伤寒,纹色青多惊风,纹色白多属疳,纹黄色或淡红,多属小恙,若见黑色,则为危候。又凡纹之见于下截风关者,多为轻病小恙,纹之见于中截气关者为重,纹之见于上截命关者尤重,直透三关,则为大危之候也(三关有种种花纹,主种种疾病之说,未必确实,故删而不录)。
四、附杂法
凡闻小儿之声,自以清亮和平者为吉,若啼声如鸦,直而无回音者,无论虚实之证,皆为重笃之候。又啼而有泪者谓之哭,啼而无泪者谓之号,有泪之哭,津液不枯,无泪之号,津液必少。又直声而啼不住者,非惊即痛也,啼以时而止作者,多由痛之忽止忽作也。又验其鼻窍,以指拈之即嚏者,灵窍通畅也,以药拈之犹不能嚏者,灵窍闭塞也,诸恙窍开者多轻,窍闭者多重,此皆可就一端而得以推想其病情者。若夫按其腹之膨者,坚实者多食积及虫积,明亮者多属水湿,绷急虚胀者多属气虚,食多而身瘦者多虫病多胃火,此又可以意得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