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诸虫论
经言人脏腑中有九虫。内三虫偏能发动为病。人脏腑实强。则不能为害。若脏腑虚弱。则随虫所动而生焉。
故经亦别立三虫之名。一曰蛔虫。(又曰长虫)居胃脘之间。动则令儿吐青白沫。或吐青水。心腹刺痛。若虫贯心者即死。二曰蛲虫。居洞肠之间。多则发动为痔蚀。疮疥痂癞。三曰寸白虫。居肠胃之间。动则损人精气。令腰脚痛弱。更有一虫。形若细丝。或如马尾。故俗呼谓之马尾虫。此虫不拘九虫之数。或云。饮食中误咽油发所变。亦居胃中。动则令儿腹中搅刺发痛。不可忍受。小儿虫动者。多病于诸病之后。脏腑虚弱故也。患疳劳吐泻者尤甚。钱乙论小儿虫动之证。面白。心腹痛。唯是口不吐沫。及无清水出也。故乙又言心腹痛而吐者。虫痛也。心腹痛而不吐水者。冷痛也,但吐水不心腹痛者。胃冷也。又虫痛亦与惊痫证略略相似。但目不邪。手不搐也。以此别之。则无误矣。乙治虫痛者。用安虫散。然世人用治虫之药。多于临卧服之。并无日分。故多不验。唯于每月初四五日间。在五更时服之。至日午前。虫尽下矣。后以平调药一两服和之。不可多也。凡虫在人腹中。每月上旬头向上。中旬横之。下旬头向下。是以中下旬服药。则不入虫口。所以不验也。亦如牛马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母而行。下旬生者行在母后。又如猫之食鼠。
上旬则食前段。中旬则食中段。下旬则食下段。此物理之自然。莫不知也。然虫痛极者。虽不贯心。亦能毙人。
昔钱乙治辛氏女五岁病虫痛。他医以巴漆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卧睡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乙至。
详而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矣。至次日见辛曰。夜来三更而泻。乙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药丸。乙曰此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何以然。师曰。脾虚胃冷则虫动。今目青。此肝乘于脾。又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药丸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为癖症。乃食饮所作。经言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乃五脏所生。其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气之所聚名曰聚。乃六腑所成。其发无根本。其痛无常处。
是以积聚皆气之所为也。癖症者。其始因脾胃虚冷。乳食不化。而以成伤。不为早治。停滞留结。乃成癖症也。
癖者邪癖也。所居在胁下。症者正证也。所居在腹中。皆有其形。或长或短。或块或片。其状不一。皆坚硬作痛。其因乳得者。名曰乳癖症。俗云奶癖者是也。其因食得者。名曰食癖症。其因水浆得者。名曰水癖症。若因按之或因转动时。自有声响者。此乃水癖症也。是以癖症皆饮食所作也。故小儿常当节适乳哺。调顺寒温。若少失保卫。则病从而生矣。如或乳哺不时。寒温失宜。则脾胃不和。气不调顺。其候口频撮。面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乳食。盒饭以药和之。若不即治。则成胃冷。其候乳食不化。或但吐水。急当用药温之。又不与治。
则脾胃浸以成虚。其候面白色弱。腹痛。口吐痰沫白绿。急当用药温补。若下痢者。更与调养。其中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钱乙用方。本集载之。学人当以此为法尔。今除疳劳虫动者。已具于疳疾门之下外。诸虫之方。叙而具后。
使君子
治蛔咬心腹疼痛。以使君子火煨熟。去壳与食。以壳煎汤送下。
红桃散
治蛔咬心腹痛。发渴有时。
风化锻石(一两烧赤细研为末)朱砂(一钱细研为末水飞)上拌匀细。用饭饮一大盏。入艾三五叶。煎二三沸。看多少。调一字或半钱与服。但少用。多则难吃。
龙胆汤
治蛔虫攻心。其痛如刺。吐出清水。以龙胆草一两锉碎。水二盏。煮取一盏。去滓。隔宿不食。至五更头顿服。量大小与。
三角散
治如前。于七月七日。采蒺藜子不拘多少。阴干为散。每服半钱或一钱。饮服日三。量大小加减。无时。
木香桃仁丹
治蛔攻心。痛不可忍。
木香(一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并双仁者麸炒香熟一两)槟榔(一分)鹤虱(一两拣净)黑狗脊(一两)苦楝根白皮(半两)上为细末。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汤下。无时。
夺命丹
主治如前。病至危困者。
野狼牙草(一两)蓄(一两)苦参(一两)雷丸(半两)薏苡仁(半两)鹤虱(半两)上为细末。糯米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地黄汁下。无时。
乳香丸
治虫动心腹疼痛。
乳香末青皮(去穣炒黄为末各一分)槐花(半合炒末)风化锻石(研细半两)上为末匀细。每服半钱。槐花汤调下。无时。
干漆散
治如前。
干漆(炒烟尽一钱)使君子仁(二七个)芜荑(去扇六十片)楝根白皮(取东边者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沙糖熟水调下。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无时。
楝皮汁
治如前。取楝根皮。削去外苍皮不用。只用白者。以煮浓汁。量大小与服。
抵圣散
治如前。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去扇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取半盏。放冷。
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
胜丸子
治如前。
龙脑(研)芦荟(研)麝香(各一字)牛黄(半字研)胡黄连(半钱末)上为末。同研匀。熊胆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生米泔水化服。无时。
又方
以槟榔生为末。用东引石榴根煮汤调下。量大小与服。或半钱一钱。治寸白虫神效,上旬空心食前服之。
治小儿蛔虫动作以楝实一枚。煮浓汁。纳孔中。亦治蛲虫。以槐子杵烂纳孔中。亦治蛲虫。
治小儿寸白虫以桃叶杵烂。绞汁服之。
雷丸散
治小儿三虫。雷丸川芎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之。日二服,无时。
胡粉牛黄丸
治小儿蛔动。腹内时时疼痛。
胡粉(三钱)牛黄(一钱)麝香(一钱)上同研为末。用猪胆一枚取汁。浸蒸饼和丸绿豆大。五岁儿温水下七丸。以意加减。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葶苈子一分。生为末。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尽。以薏苡根煮汁作糜食之。甚香而效。
治蛲虫内啮。心腹疼痛。以鹤虱为细末。用肥猪肉汁调服。五岁儿服二合。虫出便止。更以意加减。
治蛲虫及虫攻蚀。下部痒痛。以蓄一把。水一升煮熟。五岁儿空腹服三二合。乳食前。
治蛲虫攻蚀下部以胡粉雄黄各一分。同研为末。每以少许敷下部。
补胃膏
治如前。痛甚不可忍。啼哭不止。
良姜(一两微炒)肉桂(去粗皮一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干漆(炒烟尽半两)乌梅肉(半两炒干)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二粒。米饮化下。无时。
香雷散
治如前。
雷丸鹤虱苦楝根皮白芜荑(去扇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用生猪肉煮淡汤调下。无时。
化虫丸
治虫咬。腹中搅刺疼痛。
芜荑(去扇一分)槟榔(二钱)川鹤虱(一分)上为细末。猪胆汁和丸麻子大。每三岁五丸。五七岁十丸。陈米饮下。无时。
川楝丸
治胃寒虫动。心腹疼痛。及上中下焦因虚而虫动。
干漆(三分炒碎烟出尽)雄黄(一分研水飞)巴豆霜(一钱)上为细末。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量大小加减。取东引石榴根煎汤下。痛甚者煎苦楝根汤。或煎芜荑汤下。
芜荑散
治上中二焦虚。及胃寒虫动。心腹刺痛。危恶证候。与惊痫相似。
白芜荑(拣净)干漆(炒烟尽等分)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米饮调。发时服。儿大者一钱。无时。
五灵脂散
治虫动攻心痛欲绝。
五灵脂(去沙石末二钱)白矾(枯半钱)上拌匀。每服一钱或半钱。水八分。煎至减半温服。当吐虫出。
绿矾丸
治腹中有虫。爱贪生物。以绿矾不拘多少为细末。猪胆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
蜂窠蛹子
治腹有诸虫。口中吐出。以蜂窠中蛹子与食之。
槟榔散
治寸白蛲蛔诸虫。
槟榔(一个)木香(一钱)上同为末。每用一钱。煎楝根白皮汤调下。如楝根赤者不堪用。用即害人。须在月初四五日间。至五更头。先嚼肉脯一小片。只咽其汁。少顷服药。至日午前虫下。勿登厕。但用盆子。或在净地上。庶见取下虫多少也。一服永绝根本。且食粥一二日。不须服补药。忌生冷硬物五七日佳。
碧金散
治寸白蛔蛲诸虫。随时大便粪下。
苦楝根皮(一两微炒锉)鹤虱(半两拣净)槟榔(半两)猪牙皂角(三铤烧灰)使君子仁(半两以上先末)青黛(半两研)麝香(一分研)上拌匀细。每服一钱,淡猪肉汤调下。无时。
化虫丹
治数岁上食肥甘物多而虫动。
鹤虱(一两拣净)槟榔(一两)苦楝根皮(一两以上先末)胡粉(半两研)白矾(半两研)上为细末拌匀。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温浆水入生油一两点。搅匀送下。无时。
黑金散
治虫烦扰乱。服之烦已。得睡为验。
干漆(一两)肉桂(半两)草豆蔻仁(一分)石榴根(三钱)雄黄(一分研)上都于一瓦器中烧存性。研为极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研麝香少许。煎粟米饮调下。
黄金散
专治吐痢后虫动。
干漆(一两拣烟尽)白芜荑(去扁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去面半两以上先为末)雄黄(三分研水飞)上研拌匀细。每服半钱。煎葱白汤入生油一二点同调下。须调令匀。熟即得。如药冷。再上火温服。不拘时候。
胡粉丹
治蛲虫发动。甚者成痔漏疥。
大枣(五十个蒸熟取肉去皮核)水银(半两二味同研匀细成膏)胡粉(一两研)雄黄(半两研水飞)上同入枣膏研匀。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苦楝根汤送下。无时。
皮散
治蛲虫耗损气血。已成痔者。
皮(一两烧灰)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蛇蜕皮(一两烧灰)露蜂房(半两烧灰)上为细末。入麝香末一钱拌匀。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棕榈散
治如前。
棕榈(一两烧灰)荆芥穗(一两)侧柏(一两炙黄)牛膝(去芦半两)枳壳(去穣麸炒黄半两)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乳食前。
神蟾谷精丹
治诸病有虫下如丝。或如马尾。甚者便至危殆。
干蟾(三枚五月五日取者酥炙黄)谷精草(三两入一瓶内盐泥固封慢火通赤)胡黄连(半两)皂角(三寸烧灰)瓜蒂(半两)母丁香(半两以上先为末)粉霜(一分研)芦荟(一分研)麝香(一分研)上同拌匀。以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温米饮下。无时。
[卷十三] 食气积癖论
小儿积聚癖症者。其证不同。积聚乃气之所患。又不与治。脾胃既已虚冷。饮食先已不化。乳哺再稍失宜。
即便乃成伤也。其候身体壮热。口中气温。面黄腹胀。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喜睡。四肢垂。畏食肚热。大便酸臭。或为吐泻。水谷不消。须宜稳药克化。不可便行药取转。小儿气实。脾胃壮者。患之有渐。若气怯脾胃弱者。但稍失调养。便成伤也。昔钱乙治黄承务子二岁。因伤食而泻。他医与止之,十余日便青白。乳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医谓困笃而召乙。乙先与益黄散补肺散。三日而身温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下之。复与益脾散。而痢止得安。或问何以其然。乙曰。此本脾虚伤食而作痢。初不与下之。留连十余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则引肺亦虚。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补脾府。病退身温。不哽气是也。然后下其所伤。又问既有所伤。何不先下而后补。乙曰。粪青白为虚冷。若先下之。必大虚也。故先实而后下。则不虚矣。后更与补之乃安。此乃治所伤也。若伤重而不与急治。则停滞留结而为癖症。其候与食伤相似。而更加困重。及一向不食。但微饮少乳。或渴而饮水。时作寒热。亦与潮热相似。昔钱乙治曹宣德子三岁。病面黄时发寒热。不食而微饮乳。及饮水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退热药不愈。又用止渴药反吐。请乙至。乙曰。此乃癖也。与白饼子下之。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果愈。或问何以故。乙曰。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胃脘。内不能消。致令发渴。服止渴药吐者。药冲于脾。
气逆不得下故也。下之乃愈。又钱乙论小儿癖症。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不止。或喘而嗽。与潮热相似。不早治之。必成疳劳。以其有癖症。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发热。故引饮也。饮多则荡涤肠胃。亡矢津液。脾胃不能传化水谷。脉沉细。益不能食。遂渐羸瘦而成疳也。钱乙所用之方。本集载之。及脾胃虚冷。米谷不化下痢者。已具于前泻门之下外。合用诸方叙后。
半两丸
治五积六聚。巴豆去皮。大戟锉碎各半两。二味同入铫内。油炒焦黄为细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量虚实大小加减与服。临卧米饮下。乳食前。
三棱汁
治诸气积气聚气癖。以京三棱取汁。作羹粥米面任为。与乳母食之。每日取枣大与儿吃。大者渐加之。又治十岁以下至百日。无辜疳痫诸癖。神妙大效。功不可述。
三棱煎丸
治气积气聚气块癖。水气奔豚。肾余五嗝五噎。及一切气滞凝结。
京三棱(炮)蓬莪术(炮各四两洗净)芫花(一两去枝梗)上将前二味入瓷瓶内。以米醋五升浸满。封闭瓶口。用炭火攒煮之。度量微干时取出。以余醋炒芫花。至醋尽药干为度。同前二味锉。焙干为末。醋煮糊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生姜盐汤下。乳食前。更量大小加减。
姜橘丸
治乳哺失宜。脾胃不和。以好陈橘皮不拘多少。极陈者尤妙。洗净去白。焙干为细末。每五两入生姜末三两和匀。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无时。更量大小加减与服。
调中散
治乳哺冷热失宜。脾胃不和。
木香(一两锉)人参(去芦一两)青皮(去穣一两)丁香(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大腹皮(半两锉)甘草(半两炙)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服。无时。
益胃丹
治如前。
当归(去芦洗焙)木香白术沉香(各半两锉)白芍药(锉)人参(去芦锉)蓬莪术(炮锉)缩砂仁(各一分)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汤送下。无时。
楠木汁
治胃冷。正气。以楠木皮煎汁服之。
益儿丸
治胃冷气不和。食不消化。亦治疳气。
神曲(炒黄)白芜荑(去扇炒各一两)宣连(去须二两)陈皮木香(各半两)上为细末。猪胆汁和药末成剂。再入胆内系口定。以浆水煮数沸。取汁和丸绿豆大。
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腹胀木瓜汤下。无时。(一方有没石子芦荟各一两)
益脾散
治脾胃虚冷。腹痛不利。全不入食。
陈皮(一两)青皮(去穣半两)诃子肉(半两)甘草(半两锉炒)丁香(二钱)干山药(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个。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消食丸
治伤饱乳食不化。壮热腹胀疼痛。
木香(半两)枳壳(去穣麸炒黄)当归(去须土)代赭石(火红米醋淬不计遍数以手捻得碎为度)朱砂(研水飞各半两)巴豆(一分取霜)上为细末。糊丸黍米大。一岁儿一丸。温水下。乳食前服。
大麦面
治乳食过饱。烦闷腹胀。但欲睡。以大麦生面水调服一钱。如无。麦亦得。如无。只用白面炒微香。调服一钱。小儿食不知饥饱。但烧鼠屎二枚。为末服之。
香橘丸
治宿食不消痰滞。
木香陈橘皮(各半两)牵牛子(炒黄取末一分)白术(一分)草豆蔻仁(一分面裹煨)姜黄(一分)上为细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葱白汤下。大小便秘涩不通。乳食前服之。
惺惺丸
治宿食不化。心腹胀满。身热不思乳食。
青皮(温汤浸软去穣焙干一两)胡黄连(一两)蓬莪术(一两炮)巴豆(取霜半钱)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大者白汤下。量大小加减。乳食前。
国小麝煎丸
治宿滞不化。满闷身热。
乌梅(一个去核)巴豆(二个去壳并心膜)丁香(三个)胡椒(四个)上为末。醋糊为丸芥子大。每服三四丸。米饮下。临卧。
消乳丹
治伤乳凝滞。能磨积化疳。大妙。
虾蟆(十个烧灰)木香(一两)蓬术(一两炮)青皮(一两去穣)青黛(一两)肉豆蔻(面裹煨去面一两)腻粉(二钱)续随子(一分炒)麝香(少许)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乳汁下。无时。
蝎梢丸
治乳食所伤。涎痰壅滞。诸般积聚。急惊食痫。
黑铅(二钱以水银二钱结沙子)轻粉(二钱)粉霜(二钱)天南星(一分)木香(四钱)白丁香(四钱炒)青黛(二钱)全蝎(二钱去毒)乳香(一钱)巴豆霜(半钱)滑石(二钱)麝香(半钱)脑子(半钱)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乳汁或米饮下。治惊风搐搦者。更入天麻白附子各二钱。此药与千金紫丸同。然为效更速。
大真珠丸
治如前。
滑石末(三钱)轻粉(三钱)半夏曲末(二钱)天南星末(二钱)全蝎(七个)巴豆(十四个去皮膜出油取霜)麝香(少许)上为细末。蒸饼和丸绿豆大。一岁儿一丸,葱汤送下。乳食前。
小真珠丸
治宿食凝滞不消。乳癖积聚。大小便秘涩。腹胀气痞。取磨虚中之积。
木香白丁香(直者)丁香(各半钱)滑石末(二钱)巴豆(十四个去皮膜水浸一宿研细烂)轻粉(半钱留少许为衣)上细匀。以湿纸裹陈米饭烧。取中间软者。和丸麻子大。一岁儿一丸。炮皂子汤放温送下。挟风热秘涩难动者。先服凉药一服。乳癖者。量虚实加减丸数。隔日临时更服。
葱汤丸
治诸般积癖。腹胀腮肿。
天南星末(二钱)白附子末(二钱)滑石末(二钱)全蝎(七个)轻粉(二钱)朱砂(一钱半研)巴豆(十四个去皮心膜出油尽取霜)上为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葱汤送下。临卧服。
水晶丹
治一切积癖。及百物所伤。
天南星(一钱)滑石(一钱)水银粉(半钱)芜荑仁(去扇半钱)巴豆(十四个去皮膜取尽油留霜)上为细末,烂饭和丸绿豆大。每服二三丸。生葱汤送下。服时须令空心。不可与乳食。俟稍饥。临卧服。痢过。忌生冷粘腻硬食果子等物。以药补之。
北亭丸
治一切积癖。黄瘦吐食。
北亭(一钱末疑即北庭砂)朱砂(一钱末)腻粉牙硝(一钱)巴豆(二十一个取霜)上同匀细末。用蒸饼剂裹药煨熟。去焦硬者。取中心软处。近药润者。用药和剂。如硬。滴入水得所。丸绿豆大。每一岁儿一丸。荆芥汤下。乳食前。
消坚丸
取积癖。下交奶隔实。消食乳癖。
砂(一钱末)水银沙子(两皂子大)明胶(五钱末)巴豆霜(一钱)轻粉(一钱)细墨(少许)上同为细末。面糊和丸麻子大。一岁儿一丸。倒流水下。食后。
神妙丸
取虚中积滞。化痰涎乳癖。
白丁香(半钱)朱砂(一钱水飞)淀粉(半两)粉霜(一钱半)轻粉(一钱)麝香(少许)上为末。粟米饭和丸黍米大。捻作饼子。火炙紫色。粟米饮下一饼。乳食前。
妙香丸
取虚中积。及治发寒热。心腹胀满疼痛。
辰砂(一两水飞)牛黄龙脑麝香(各一分)金箔(十四片)粉霜腻粉(各一分)蜡(二两)巴豆(一百二十粒去皮膜出油尽为霜)上于铫子内先熔化蜡。入巴豆霜拌匀。及入诸药搅匀和剂。量大小虚实。旋丸麻子大。每丸米饮下。要药势紧者捻药褊。若儿大或疾重者加之。皆用针刺药饼作孔。以行药力。如取积癖。丸绿豆大。治吐逆。下胸中虚烦积滞。尤妙。
灵砂丹
取虚中积滞。及治脏腑虚滑。久经取转。里急后重。久积恶痢。或暴泻不止。神效无比。
通明辰砂(颗块有墙壁者一分)通明砂(一钱各研细)上拌研细。用蜡半两。先于盏内熔化成汁。以去皮全者巴豆二十一粒入内。煎至紫色。漉巴豆出。研细。与上二味拌匀。将蜡用三分中取一分。再熔成汁。倾药于内。急搅令匀。下火凝冷。刮出成剂。瓷盒贮之。如用即取ht三丸。绿豆大。浓煎甘草汤。放冷送下。临卧时服。久积病大者。药随病共下。小可病轻者,不动便安。治暴泻恶痢。浓煎艾汤。先呷三五口,候冷下药。治水泻者。冷水下。儿大稍增丸数。
蒜贴膏
治乳癖。石燕子半夏各等分。为末。用蒜一头杵烂。摊在旧绯绢帛子上。比儿患处大小。剪作靥子。掺药上。贴患处。候病儿口鼻中蒜气时。揭去帛子。作效。更不得吃药。
神应散
治如前。
硫黄(栗子大一块)硼砂(栗子大一块)诃子(一个去核)密陀僧(栗子大一块)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乳汁调下。服了时。就有癖处卧少时。当取下黑物效。
丁香饼子
治如前。
大丁香(二钱)密陀僧(二钱研)木香(一钱半)硫黄(一钱半)白丁香(一钱拣直两头尖者)砂(半钱研)甘草(一钱半炙)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饼。乳香生姜汤下。乳食前。
软银丸
治如前。
水银(一钱用铅一钱结沙子)续随子(四十九个去壳)白丁香末(一钱)腻粉(一钱)鹰粪白(末一钱)巴豆(十四个去皮膜出油尽)上为细末。枣肉和丸绿豆大。一岁儿一丸。温水下。乳食前。
丁香散
治如前。
黑丁香(七个)密陀僧硫黄白丁香(各一分)肉豆蔻(一个面裹煨去面)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温水饮调下,乳食前。
白丁香散
治如前。
白丁香(十四个直者)石燕子(一个火瘦者乃是雄)硫黄(一皂子大)腻粉(十个)密陀僧(半两)黑丁香(二十一个)上为细末。每料分作十服。用面丝汤调下。或煮面汤亦得。服了取下如虾蟆胎之类恶物是效。
三棱散
治奶癖结实。服药不瘥。
京三棱(一两炮锉碎)鳖甲(一两酥炙去裙)赤茯苓(去黑皮一两)白术(半两)木香(半两)枳壳(麸炒去穣半两)上为细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时时与也。
圣饼子
治乳癖疳瘦。
粉霜(一钱)砂(一钱)腻粉(五个)石燕子(一个火)玄胡索(三个去皮)巴豆霜(一钱)上为细末。入生面一大钱拌匀。滴水和剂。分十二处。捻作饼子。用刀上爆熟。每服一饼。煎皂子汤下。
鼠肉汁粥
治诸症。以鼠肉煮汁。作粥与食。
圣效丹
治症结癖积久不瘥。
当归(去芦土一两)木香(一两)桂心(一两)甘遂(一两慢火煨黄色)朱砂(一两研水飞)京三棱(半两炮乘热锉)鳖甲(半两涂酥炙黄焦去裙)蕤仁(一分汤浸去皮研)麝香(一分研)巴豆(二十一个去皮心膜绢袋盛好酒煮一宿研)上为末。拌匀细研。用黄蜡六两。慢火熔化。入药搅匀成膏。丸黍米大。一岁儿一粒。二三岁者二粒。四五岁者三粒。六七岁者五粒。温米饮下。乳食前。
大腹汤
治症癖腹胀。小便不痢。
大腹皮(一两锉炒)槟榔(半两)枳壳(麸炒去穣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知母(半两)陈皮(半两去白秤)甘遂(一分慢火煨令黄)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无时。
治幼小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及多辛苦。乳汁不起。儿乳哺宿滞。不为肌肤。心腹痞满。萎黄瘦瘠。
四肢痿。服之充悦。
芍药(二两半)大黄人参(去芦各一两)柴胡(去芦二两)鳖甲(酥炙去裙)茯苓(各一两半)甘草(半两)干姜(半两有热者去干姜用枳实麸炒)上为末。炼蜜和丸大豆大。一岁以下儿服一丸。上者二丸。乳服。
牛黄鳖甲丸
治幼小癖实壮热。食不消。中恶忤气。
牛黄(半两)鳖甲(酥炙去裙)麦曲(炒)柴胡(去芦)枳实(麸炒)大黄(煨)芎(各一两)浓朴(去皮姜制)茯苓桂心(不见火)芍药干姜(各半两炮)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以意量大小与服。日二服。无时。
丁香散
治小儿奶癖。一服取效。不动脏腑。不损胃气。
舶上硫黄(一枣大块)丁香(二十一个)密陀僧(一枣大)上研细。量大小。临卧以荆芥汤调下。来日下黑物。乃病故也。永不再发。
治小儿乳癖。胁下结块不消。
腻粉(一钱)雄鼠粪(一分微炒两头尖者是。)上同研匀细。去皮枣肉和丸粟米大。新汲水下一丸。取下恶物是效。更量大小虚实用之。
治小儿闪肭成癖。腹大痞满。以鹳雀脚骨及嘴煮汁服之。亦可烧灰存性。研为末。饮服。
治小儿积癖。发黄羸瘦。及生瘰。以生林擒杵烂。醋和敷上。若癖移则就敷之。以苦瓠未破者。煮令熟。
解开熨之。亦入热汤在内熨之。
治小儿乳癖橘皮(拣净)青皮(去穣)牵牛(各一分三味并为末)上用蒜一颗。每瓣入巴豆一粒。煨熟去巴豆。研如泥。和药末豌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酒送下。一方用蒜去青皮。同巴豆研烂和丸。临卧冷茶清下一丸。更量大小加减。乳食前。
经言人脏腑中有九虫。内三虫偏能发动为病。人脏腑实强。则不能为害。若脏腑虚弱。则随虫所动而生焉。
故经亦别立三虫之名。一曰蛔虫。(又曰长虫)居胃脘之间。动则令儿吐青白沫。或吐青水。心腹刺痛。若虫贯心者即死。二曰蛲虫。居洞肠之间。多则发动为痔蚀。疮疥痂癞。三曰寸白虫。居肠胃之间。动则损人精气。令腰脚痛弱。更有一虫。形若细丝。或如马尾。故俗呼谓之马尾虫。此虫不拘九虫之数。或云。饮食中误咽油发所变。亦居胃中。动则令儿腹中搅刺发痛。不可忍受。小儿虫动者。多病于诸病之后。脏腑虚弱故也。患疳劳吐泻者尤甚。钱乙论小儿虫动之证。面白。心腹痛。唯是口不吐沫。及无清水出也。故乙又言心腹痛而吐者。虫痛也。心腹痛而不吐水者。冷痛也,但吐水不心腹痛者。胃冷也。又虫痛亦与惊痫证略略相似。但目不邪。手不搐也。以此别之。则无误矣。乙治虫痛者。用安虫散。然世人用治虫之药。多于临卧服之。并无日分。故多不验。唯于每月初四五日间。在五更时服之。至日午前。虫尽下矣。后以平调药一两服和之。不可多也。凡虫在人腹中。每月上旬头向上。中旬横之。下旬头向下。是以中下旬服药。则不入虫口。所以不验也。亦如牛马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母而行。下旬生者行在母后。又如猫之食鼠。
上旬则食前段。中旬则食中段。下旬则食下段。此物理之自然。莫不知也。然虫痛极者。虽不贯心。亦能毙人。
昔钱乙治辛氏女五岁病虫痛。他医以巴漆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卧睡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乙至。
详而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矣。至次日见辛曰。夜来三更而泻。乙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药丸。乙曰此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何以然。师曰。脾虚胃冷则虫动。今目青。此肝乘于脾。又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药丸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为癖症。乃食饮所作。经言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乃五脏所生。其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气之所聚名曰聚。乃六腑所成。其发无根本。其痛无常处。
是以积聚皆气之所为也。癖症者。其始因脾胃虚冷。乳食不化。而以成伤。不为早治。停滞留结。乃成癖症也。
癖者邪癖也。所居在胁下。症者正证也。所居在腹中。皆有其形。或长或短。或块或片。其状不一。皆坚硬作痛。其因乳得者。名曰乳癖症。俗云奶癖者是也。其因食得者。名曰食癖症。其因水浆得者。名曰水癖症。若因按之或因转动时。自有声响者。此乃水癖症也。是以癖症皆饮食所作也。故小儿常当节适乳哺。调顺寒温。若少失保卫。则病从而生矣。如或乳哺不时。寒温失宜。则脾胃不和。气不调顺。其候口频撮。面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乳食。盒饭以药和之。若不即治。则成胃冷。其候乳食不化。或但吐水。急当用药温之。又不与治。
则脾胃浸以成虚。其候面白色弱。腹痛。口吐痰沫白绿。急当用药温补。若下痢者。更与调养。其中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钱乙用方。本集载之。学人当以此为法尔。今除疳劳虫动者。已具于疳疾门之下外。诸虫之方。叙而具后。
使君子
治蛔咬心腹疼痛。以使君子火煨熟。去壳与食。以壳煎汤送下。
红桃散
治蛔咬心腹痛。发渴有时。
风化锻石(一两烧赤细研为末)朱砂(一钱细研为末水飞)上拌匀细。用饭饮一大盏。入艾三五叶。煎二三沸。看多少。调一字或半钱与服。但少用。多则难吃。
龙胆汤
治蛔虫攻心。其痛如刺。吐出清水。以龙胆草一两锉碎。水二盏。煮取一盏。去滓。隔宿不食。至五更头顿服。量大小与。
三角散
治如前。于七月七日。采蒺藜子不拘多少。阴干为散。每服半钱或一钱。饮服日三。量大小加减。无时。
木香桃仁丹
治蛔攻心。痛不可忍。
木香(一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并双仁者麸炒香熟一两)槟榔(一分)鹤虱(一两拣净)黑狗脊(一两)苦楝根白皮(半两)上为细末。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汤下。无时。
夺命丹
主治如前。病至危困者。
野狼牙草(一两)蓄(一两)苦参(一两)雷丸(半两)薏苡仁(半两)鹤虱(半两)上为细末。糯米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地黄汁下。无时。
乳香丸
治虫动心腹疼痛。
乳香末青皮(去穣炒黄为末各一分)槐花(半合炒末)风化锻石(研细半两)上为末匀细。每服半钱。槐花汤调下。无时。
干漆散
治如前。
干漆(炒烟尽一钱)使君子仁(二七个)芜荑(去扇六十片)楝根白皮(取东边者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沙糖熟水调下。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无时。
楝皮汁
治如前。取楝根皮。削去外苍皮不用。只用白者。以煮浓汁。量大小与服。
抵圣散
治如前。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去扇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取半盏。放冷。
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
胜丸子
治如前。
龙脑(研)芦荟(研)麝香(各一字)牛黄(半字研)胡黄连(半钱末)上为末。同研匀。熊胆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生米泔水化服。无时。
又方
以槟榔生为末。用东引石榴根煮汤调下。量大小与服。或半钱一钱。治寸白虫神效,上旬空心食前服之。
治小儿蛔虫动作以楝实一枚。煮浓汁。纳孔中。亦治蛲虫。以槐子杵烂纳孔中。亦治蛲虫。
治小儿寸白虫以桃叶杵烂。绞汁服之。
雷丸散
治小儿三虫。雷丸川芎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之。日二服,无时。
胡粉牛黄丸
治小儿蛔动。腹内时时疼痛。
胡粉(三钱)牛黄(一钱)麝香(一钱)上同研为末。用猪胆一枚取汁。浸蒸饼和丸绿豆大。五岁儿温水下七丸。以意加减。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葶苈子一分。生为末。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尽。以薏苡根煮汁作糜食之。甚香而效。
治蛲虫内啮。心腹疼痛。以鹤虱为细末。用肥猪肉汁调服。五岁儿服二合。虫出便止。更以意加减。
治蛲虫及虫攻蚀。下部痒痛。以蓄一把。水一升煮熟。五岁儿空腹服三二合。乳食前。
治蛲虫攻蚀下部以胡粉雄黄各一分。同研为末。每以少许敷下部。
补胃膏
治如前。痛甚不可忍。啼哭不止。
良姜(一两微炒)肉桂(去粗皮一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干漆(炒烟尽半两)乌梅肉(半两炒干)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二粒。米饮化下。无时。
香雷散
治如前。
雷丸鹤虱苦楝根皮白芜荑(去扇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用生猪肉煮淡汤调下。无时。
化虫丸
治虫咬。腹中搅刺疼痛。
芜荑(去扇一分)槟榔(二钱)川鹤虱(一分)上为细末。猪胆汁和丸麻子大。每三岁五丸。五七岁十丸。陈米饮下。无时。
川楝丸
治胃寒虫动。心腹疼痛。及上中下焦因虚而虫动。
干漆(三分炒碎烟出尽)雄黄(一分研水飞)巴豆霜(一钱)上为细末。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量大小加减。取东引石榴根煎汤下。痛甚者煎苦楝根汤。或煎芜荑汤下。
芜荑散
治上中二焦虚。及胃寒虫动。心腹刺痛。危恶证候。与惊痫相似。
白芜荑(拣净)干漆(炒烟尽等分)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米饮调。发时服。儿大者一钱。无时。
五灵脂散
治虫动攻心痛欲绝。
五灵脂(去沙石末二钱)白矾(枯半钱)上拌匀。每服一钱或半钱。水八分。煎至减半温服。当吐虫出。
绿矾丸
治腹中有虫。爱贪生物。以绿矾不拘多少为细末。猪胆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
蜂窠蛹子
治腹有诸虫。口中吐出。以蜂窠中蛹子与食之。
槟榔散
治寸白蛲蛔诸虫。
槟榔(一个)木香(一钱)上同为末。每用一钱。煎楝根白皮汤调下。如楝根赤者不堪用。用即害人。须在月初四五日间。至五更头。先嚼肉脯一小片。只咽其汁。少顷服药。至日午前虫下。勿登厕。但用盆子。或在净地上。庶见取下虫多少也。一服永绝根本。且食粥一二日。不须服补药。忌生冷硬物五七日佳。
碧金散
治寸白蛔蛲诸虫。随时大便粪下。
苦楝根皮(一两微炒锉)鹤虱(半两拣净)槟榔(半两)猪牙皂角(三铤烧灰)使君子仁(半两以上先末)青黛(半两研)麝香(一分研)上拌匀细。每服一钱,淡猪肉汤调下。无时。
化虫丹
治数岁上食肥甘物多而虫动。
鹤虱(一两拣净)槟榔(一两)苦楝根皮(一两以上先末)胡粉(半两研)白矾(半两研)上为细末拌匀。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温浆水入生油一两点。搅匀送下。无时。
黑金散
治虫烦扰乱。服之烦已。得睡为验。
干漆(一两)肉桂(半两)草豆蔻仁(一分)石榴根(三钱)雄黄(一分研)上都于一瓦器中烧存性。研为极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研麝香少许。煎粟米饮调下。
黄金散
专治吐痢后虫动。
干漆(一两拣烟尽)白芜荑(去扁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去面半两以上先为末)雄黄(三分研水飞)上研拌匀细。每服半钱。煎葱白汤入生油一二点同调下。须调令匀。熟即得。如药冷。再上火温服。不拘时候。
胡粉丹
治蛲虫发动。甚者成痔漏疥。
大枣(五十个蒸熟取肉去皮核)水银(半两二味同研匀细成膏)胡粉(一两研)雄黄(半两研水飞)上同入枣膏研匀。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苦楝根汤送下。无时。
皮散
治蛲虫耗损气血。已成痔者。
皮(一两烧灰)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蛇蜕皮(一两烧灰)露蜂房(半两烧灰)上为细末。入麝香末一钱拌匀。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棕榈散
治如前。
棕榈(一两烧灰)荆芥穗(一两)侧柏(一两炙黄)牛膝(去芦半两)枳壳(去穣麸炒黄半两)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乳食前。
神蟾谷精丹
治诸病有虫下如丝。或如马尾。甚者便至危殆。
干蟾(三枚五月五日取者酥炙黄)谷精草(三两入一瓶内盐泥固封慢火通赤)胡黄连(半两)皂角(三寸烧灰)瓜蒂(半两)母丁香(半两以上先为末)粉霜(一分研)芦荟(一分研)麝香(一分研)上同拌匀。以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温米饮下。无时。
[卷十三] 食气积癖论
小儿积聚癖症者。其证不同。积聚乃气之所患。又不与治。脾胃既已虚冷。饮食先已不化。乳哺再稍失宜。
即便乃成伤也。其候身体壮热。口中气温。面黄腹胀。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喜睡。四肢垂。畏食肚热。大便酸臭。或为吐泻。水谷不消。须宜稳药克化。不可便行药取转。小儿气实。脾胃壮者。患之有渐。若气怯脾胃弱者。但稍失调养。便成伤也。昔钱乙治黄承务子二岁。因伤食而泻。他医与止之,十余日便青白。乳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医谓困笃而召乙。乙先与益黄散补肺散。三日而身温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下之。复与益脾散。而痢止得安。或问何以其然。乙曰。此本脾虚伤食而作痢。初不与下之。留连十余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则引肺亦虚。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补脾府。病退身温。不哽气是也。然后下其所伤。又问既有所伤。何不先下而后补。乙曰。粪青白为虚冷。若先下之。必大虚也。故先实而后下。则不虚矣。后更与补之乃安。此乃治所伤也。若伤重而不与急治。则停滞留结而为癖症。其候与食伤相似。而更加困重。及一向不食。但微饮少乳。或渴而饮水。时作寒热。亦与潮热相似。昔钱乙治曹宣德子三岁。病面黄时发寒热。不食而微饮乳。及饮水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退热药不愈。又用止渴药反吐。请乙至。乙曰。此乃癖也。与白饼子下之。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果愈。或问何以故。乙曰。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胃脘。内不能消。致令发渴。服止渴药吐者。药冲于脾。
气逆不得下故也。下之乃愈。又钱乙论小儿癖症。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不止。或喘而嗽。与潮热相似。不早治之。必成疳劳。以其有癖症。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发热。故引饮也。饮多则荡涤肠胃。亡矢津液。脾胃不能传化水谷。脉沉细。益不能食。遂渐羸瘦而成疳也。钱乙所用之方。本集载之。及脾胃虚冷。米谷不化下痢者。已具于前泻门之下外。合用诸方叙后。
半两丸
治五积六聚。巴豆去皮。大戟锉碎各半两。二味同入铫内。油炒焦黄为细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量虚实大小加减与服。临卧米饮下。乳食前。
三棱汁
治诸气积气聚气癖。以京三棱取汁。作羹粥米面任为。与乳母食之。每日取枣大与儿吃。大者渐加之。又治十岁以下至百日。无辜疳痫诸癖。神妙大效。功不可述。
三棱煎丸
治气积气聚气块癖。水气奔豚。肾余五嗝五噎。及一切气滞凝结。
京三棱(炮)蓬莪术(炮各四两洗净)芫花(一两去枝梗)上将前二味入瓷瓶内。以米醋五升浸满。封闭瓶口。用炭火攒煮之。度量微干时取出。以余醋炒芫花。至醋尽药干为度。同前二味锉。焙干为末。醋煮糊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生姜盐汤下。乳食前。更量大小加减。
姜橘丸
治乳哺失宜。脾胃不和。以好陈橘皮不拘多少。极陈者尤妙。洗净去白。焙干为细末。每五两入生姜末三两和匀。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无时。更量大小加减与服。
调中散
治乳哺冷热失宜。脾胃不和。
木香(一两锉)人参(去芦一两)青皮(去穣一两)丁香(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大腹皮(半两锉)甘草(半两炙)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服。无时。
益胃丹
治如前。
当归(去芦洗焙)木香白术沉香(各半两锉)白芍药(锉)人参(去芦锉)蓬莪术(炮锉)缩砂仁(各一分)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汤送下。无时。
楠木汁
治胃冷。正气。以楠木皮煎汁服之。
益儿丸
治胃冷气不和。食不消化。亦治疳气。
神曲(炒黄)白芜荑(去扇炒各一两)宣连(去须二两)陈皮木香(各半两)上为细末。猪胆汁和药末成剂。再入胆内系口定。以浆水煮数沸。取汁和丸绿豆大。
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腹胀木瓜汤下。无时。(一方有没石子芦荟各一两)
益脾散
治脾胃虚冷。腹痛不利。全不入食。
陈皮(一两)青皮(去穣半两)诃子肉(半两)甘草(半两锉炒)丁香(二钱)干山药(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个。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消食丸
治伤饱乳食不化。壮热腹胀疼痛。
木香(半两)枳壳(去穣麸炒黄)当归(去须土)代赭石(火红米醋淬不计遍数以手捻得碎为度)朱砂(研水飞各半两)巴豆(一分取霜)上为细末。糊丸黍米大。一岁儿一丸。温水下。乳食前服。
大麦面
治乳食过饱。烦闷腹胀。但欲睡。以大麦生面水调服一钱。如无。麦亦得。如无。只用白面炒微香。调服一钱。小儿食不知饥饱。但烧鼠屎二枚。为末服之。
香橘丸
治宿食不消痰滞。
木香陈橘皮(各半两)牵牛子(炒黄取末一分)白术(一分)草豆蔻仁(一分面裹煨)姜黄(一分)上为细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葱白汤下。大小便秘涩不通。乳食前服之。
惺惺丸
治宿食不化。心腹胀满。身热不思乳食。
青皮(温汤浸软去穣焙干一两)胡黄连(一两)蓬莪术(一两炮)巴豆(取霜半钱)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大者白汤下。量大小加减。乳食前。
国小麝煎丸
治宿滞不化。满闷身热。
乌梅(一个去核)巴豆(二个去壳并心膜)丁香(三个)胡椒(四个)上为末。醋糊为丸芥子大。每服三四丸。米饮下。临卧。
消乳丹
治伤乳凝滞。能磨积化疳。大妙。
虾蟆(十个烧灰)木香(一两)蓬术(一两炮)青皮(一两去穣)青黛(一两)肉豆蔻(面裹煨去面一两)腻粉(二钱)续随子(一分炒)麝香(少许)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乳汁下。无时。
蝎梢丸
治乳食所伤。涎痰壅滞。诸般积聚。急惊食痫。
黑铅(二钱以水银二钱结沙子)轻粉(二钱)粉霜(二钱)天南星(一分)木香(四钱)白丁香(四钱炒)青黛(二钱)全蝎(二钱去毒)乳香(一钱)巴豆霜(半钱)滑石(二钱)麝香(半钱)脑子(半钱)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乳汁或米饮下。治惊风搐搦者。更入天麻白附子各二钱。此药与千金紫丸同。然为效更速。
大真珠丸
治如前。
滑石末(三钱)轻粉(三钱)半夏曲末(二钱)天南星末(二钱)全蝎(七个)巴豆(十四个去皮膜出油取霜)麝香(少许)上为细末。蒸饼和丸绿豆大。一岁儿一丸,葱汤送下。乳食前。
小真珠丸
治宿食凝滞不消。乳癖积聚。大小便秘涩。腹胀气痞。取磨虚中之积。
木香白丁香(直者)丁香(各半钱)滑石末(二钱)巴豆(十四个去皮膜水浸一宿研细烂)轻粉(半钱留少许为衣)上细匀。以湿纸裹陈米饭烧。取中间软者。和丸麻子大。一岁儿一丸。炮皂子汤放温送下。挟风热秘涩难动者。先服凉药一服。乳癖者。量虚实加减丸数。隔日临时更服。
葱汤丸
治诸般积癖。腹胀腮肿。
天南星末(二钱)白附子末(二钱)滑石末(二钱)全蝎(七个)轻粉(二钱)朱砂(一钱半研)巴豆(十四个去皮心膜出油尽取霜)上为末。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葱汤送下。临卧服。
水晶丹
治一切积癖。及百物所伤。
天南星(一钱)滑石(一钱)水银粉(半钱)芜荑仁(去扇半钱)巴豆(十四个去皮膜取尽油留霜)上为细末,烂饭和丸绿豆大。每服二三丸。生葱汤送下。服时须令空心。不可与乳食。俟稍饥。临卧服。痢过。忌生冷粘腻硬食果子等物。以药补之。
北亭丸
治一切积癖。黄瘦吐食。
北亭(一钱末疑即北庭砂)朱砂(一钱末)腻粉牙硝(一钱)巴豆(二十一个取霜)上同匀细末。用蒸饼剂裹药煨熟。去焦硬者。取中心软处。近药润者。用药和剂。如硬。滴入水得所。丸绿豆大。每一岁儿一丸。荆芥汤下。乳食前。
消坚丸
取积癖。下交奶隔实。消食乳癖。
砂(一钱末)水银沙子(两皂子大)明胶(五钱末)巴豆霜(一钱)轻粉(一钱)细墨(少许)上同为细末。面糊和丸麻子大。一岁儿一丸。倒流水下。食后。
神妙丸
取虚中积滞。化痰涎乳癖。
白丁香(半钱)朱砂(一钱水飞)淀粉(半两)粉霜(一钱半)轻粉(一钱)麝香(少许)上为末。粟米饭和丸黍米大。捻作饼子。火炙紫色。粟米饮下一饼。乳食前。
妙香丸
取虚中积。及治发寒热。心腹胀满疼痛。
辰砂(一两水飞)牛黄龙脑麝香(各一分)金箔(十四片)粉霜腻粉(各一分)蜡(二两)巴豆(一百二十粒去皮膜出油尽为霜)上于铫子内先熔化蜡。入巴豆霜拌匀。及入诸药搅匀和剂。量大小虚实。旋丸麻子大。每丸米饮下。要药势紧者捻药褊。若儿大或疾重者加之。皆用针刺药饼作孔。以行药力。如取积癖。丸绿豆大。治吐逆。下胸中虚烦积滞。尤妙。
灵砂丹
取虚中积滞。及治脏腑虚滑。久经取转。里急后重。久积恶痢。或暴泻不止。神效无比。
通明辰砂(颗块有墙壁者一分)通明砂(一钱各研细)上拌研细。用蜡半两。先于盏内熔化成汁。以去皮全者巴豆二十一粒入内。煎至紫色。漉巴豆出。研细。与上二味拌匀。将蜡用三分中取一分。再熔成汁。倾药于内。急搅令匀。下火凝冷。刮出成剂。瓷盒贮之。如用即取ht三丸。绿豆大。浓煎甘草汤。放冷送下。临卧时服。久积病大者。药随病共下。小可病轻者,不动便安。治暴泻恶痢。浓煎艾汤。先呷三五口,候冷下药。治水泻者。冷水下。儿大稍增丸数。
蒜贴膏
治乳癖。石燕子半夏各等分。为末。用蒜一头杵烂。摊在旧绯绢帛子上。比儿患处大小。剪作靥子。掺药上。贴患处。候病儿口鼻中蒜气时。揭去帛子。作效。更不得吃药。
神应散
治如前。
硫黄(栗子大一块)硼砂(栗子大一块)诃子(一个去核)密陀僧(栗子大一块)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乳汁调下。服了时。就有癖处卧少时。当取下黑物效。
丁香饼子
治如前。
大丁香(二钱)密陀僧(二钱研)木香(一钱半)硫黄(一钱半)白丁香(一钱拣直两头尖者)砂(半钱研)甘草(一钱半炙)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饼。乳香生姜汤下。乳食前。
软银丸
治如前。
水银(一钱用铅一钱结沙子)续随子(四十九个去壳)白丁香末(一钱)腻粉(一钱)鹰粪白(末一钱)巴豆(十四个去皮膜出油尽)上为细末。枣肉和丸绿豆大。一岁儿一丸。温水下。乳食前。
丁香散
治如前。
黑丁香(七个)密陀僧硫黄白丁香(各一分)肉豆蔻(一个面裹煨去面)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温水饮调下,乳食前。
白丁香散
治如前。
白丁香(十四个直者)石燕子(一个火瘦者乃是雄)硫黄(一皂子大)腻粉(十个)密陀僧(半两)黑丁香(二十一个)上为细末。每料分作十服。用面丝汤调下。或煮面汤亦得。服了取下如虾蟆胎之类恶物是效。
三棱散
治奶癖结实。服药不瘥。
京三棱(一两炮锉碎)鳖甲(一两酥炙去裙)赤茯苓(去黑皮一两)白术(半两)木香(半两)枳壳(麸炒去穣半两)上为细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时时与也。
圣饼子
治乳癖疳瘦。
粉霜(一钱)砂(一钱)腻粉(五个)石燕子(一个火)玄胡索(三个去皮)巴豆霜(一钱)上为细末。入生面一大钱拌匀。滴水和剂。分十二处。捻作饼子。用刀上爆熟。每服一饼。煎皂子汤下。
鼠肉汁粥
治诸症。以鼠肉煮汁。作粥与食。
圣效丹
治症结癖积久不瘥。
当归(去芦土一两)木香(一两)桂心(一两)甘遂(一两慢火煨黄色)朱砂(一两研水飞)京三棱(半两炮乘热锉)鳖甲(半两涂酥炙黄焦去裙)蕤仁(一分汤浸去皮研)麝香(一分研)巴豆(二十一个去皮心膜绢袋盛好酒煮一宿研)上为末。拌匀细研。用黄蜡六两。慢火熔化。入药搅匀成膏。丸黍米大。一岁儿一粒。二三岁者二粒。四五岁者三粒。六七岁者五粒。温米饮下。乳食前。
大腹汤
治症癖腹胀。小便不痢。
大腹皮(一两锉炒)槟榔(半两)枳壳(麸炒去穣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知母(半两)陈皮(半两去白秤)甘遂(一分慢火煨令黄)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无时。
治幼小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及多辛苦。乳汁不起。儿乳哺宿滞。不为肌肤。心腹痞满。萎黄瘦瘠。
四肢痿。服之充悦。
芍药(二两半)大黄人参(去芦各一两)柴胡(去芦二两)鳖甲(酥炙去裙)茯苓(各一两半)甘草(半两)干姜(半两有热者去干姜用枳实麸炒)上为末。炼蜜和丸大豆大。一岁以下儿服一丸。上者二丸。乳服。
牛黄鳖甲丸
治幼小癖实壮热。食不消。中恶忤气。
牛黄(半两)鳖甲(酥炙去裙)麦曲(炒)柴胡(去芦)枳实(麸炒)大黄(煨)芎(各一两)浓朴(去皮姜制)茯苓桂心(不见火)芍药干姜(各半两炮)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以意量大小与服。日二服。无时。
丁香散
治小儿奶癖。一服取效。不动脏腑。不损胃气。
舶上硫黄(一枣大块)丁香(二十一个)密陀僧(一枣大)上研细。量大小。临卧以荆芥汤调下。来日下黑物。乃病故也。永不再发。
治小儿乳癖。胁下结块不消。
腻粉(一钱)雄鼠粪(一分微炒两头尖者是。)上同研匀细。去皮枣肉和丸粟米大。新汲水下一丸。取下恶物是效。更量大小虚实用之。
治小儿闪肭成癖。腹大痞满。以鹳雀脚骨及嘴煮汁服之。亦可烧灰存性。研为末。饮服。
治小儿积癖。发黄羸瘦。及生瘰。以生林擒杵烂。醋和敷上。若癖移则就敷之。以苦瓠未破者。煮令熟。
解开熨之。亦入热汤在内熨之。
治小儿乳癖橘皮(拣净)青皮(去穣)牵牛(各一分三味并为末)上用蒜一颗。每瓣入巴豆一粒。煨熟去巴豆。研如泥。和药末豌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酒送下。一方用蒜去青皮。同巴豆研烂和丸。临卧冷茶清下一丸。更量大小加减。乳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