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 东阳柳贯曰:王叔和撰《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脉诀熟在人口,直谓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晋时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伪托,以便习肄尔。朱子取其高骨为关之说, 不知其正出《脉经》也。
庐陵谢缙翁曰:今称叔和脉诀,不知起于何时。宋熙宁初,校正《脉经》,尚未有此,陈孔硕始言《脉诀》出而《脉经》隐,则《脉诀》乃熙宁以后人作耳,惟陈无择《三因方》言高阳生剽窃作歌诀。刘元宾从而和之,其说似深知《脉经》者,而有自著七表八里九道之名,则陈氏亦未尝详读《脉经》矣。
河东王世相曰:诊候之法,不易精也,轩歧微蕴,越人叔和撰《难经》《脉经》,犹未尽洩其奥。五代高阳生著《脉诀》,假叔和之名,语多抵牾,辞语鄙俚,又被俗学妄注,世医家传户诵,茫然无所下手,不过藉此求食而已,于诊视何益哉? 云间钱溥曰:晋太医令王叔和著《脉经》,其言可守而不可变,及托叔和《脉诀》行,而医经之理遂微,盖叔和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医道之日浅,未必不由此而误之也。
庐陵谢缙翁曰:今称叔和脉诀,不知起于何时。宋熙宁初,校正《脉经》,尚未有此,陈孔硕始言《脉诀》出而《脉经》隐,则《脉诀》乃熙宁以后人作耳,惟陈无择《三因方》言高阳生剽窃作歌诀。刘元宾从而和之,其说似深知《脉经》者,而有自著七表八里九道之名,则陈氏亦未尝详读《脉经》矣。
河东王世相曰:诊候之法,不易精也,轩歧微蕴,越人叔和撰《难经》《脉经》,犹未尽洩其奥。五代高阳生著《脉诀》,假叔和之名,语多抵牾,辞语鄙俚,又被俗学妄注,世医家传户诵,茫然无所下手,不过藉此求食而已,于诊视何益哉? 云间钱溥曰:晋太医令王叔和著《脉经》,其言可守而不可变,及托叔和《脉诀》行,而医经之理遂微,盖叔和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医道之日浅,未必不由此而误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