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碕宽传

白话汉书 作者:汉·班固


  儿宽是千乘人。

  研读《尚书》,师事欧阳大师。

  因郡国选送博士,又师事孔安国,接受学业。

  家贫无钱,曾为同门弟子们做饭。

  有时出去做短工,带着儒经锄草,一休息就诵读,他就是像这样的精勤。

  靠射策担任掌故,按工作成绩依次补入廷尉府,任文学卒史。

  儿宽为人温和善良,用廉洁智谋保护自己。

  擅长写文章,但武的方面不行,不善言辞。

  当时张汤担任廷尉,廷尉府全用懂得文史、法律的官吏,儿宽以儒生身份夹在里面,被认为不熟悉事务,没有担任诸曹头目,让他担任官员的随从,到北地为廷尉府管了几年牲畜。

  回到廷尉府,上交牲畜登记册,正巧碰上廷尉府当时有疑难奏折,已第二次被皇上退回了,没有哪个掾、史知道该怎么办。

  儿宽向他们说了自己的意思,掾、史因此让他起草奏折,奏折写成,读过奏折的人都很信服,就把这事告知廷尉张汤。

  张汤大惊,召来儿宽与他交谈,竟认为他才能奇异,让他当了掾。

  呈上儿宽写的奏折,当场就得到皇上同意。

  另一天,张汤见皇上。

  皇上问道:“上次的奏折,不是一般文吏比得上的,谁写的呢?”张汤说是儿宽。

  皇上说“:我听说他的名字本来已经很久了。”张汤从此后重视学问,以儿宽为奏谳掾,用古代的法律道义裁决疑难案件,很看重儿宽。

  等到张汤当了御史大夫,以儿宽为掾,又推举为侍御史。

  儿宽见到皇上,谈论经学,皇上很喜欢,向他请教《尚书》中的一篇。

  儿宽被提拔为中大夫,又升为左内史。

  儿宽治理百姓后,鼓励农业,放宽刑罚,整顿诉讼案件,礼贤下士,努力获取人心,选用仁厚的士人,体恤民情,不求虚名,官吏百姓很信赖爱戴他。

  儿宽上表奏请在郑国渠的上游修六条辅助渠,制定用水法令,扩大水浇地。

  收租税,时常区别贫富,对贫民实行减缓,或借贷给他们,因为这个原因,租税多收不上来。

  后来有军队出动,他因欠交租税,考核排在最后,应当免官。

  百姓听说儿宽要免官,都担心失去他,富裕的大户用牛车装载,贫民小户或挑或背,前来交纳租税的人络绎不绝,考核改为排在最前头。

  皇上因此更加觉得儿宽奇异。

  等到商议打算仿效古圣王巡狩封禅之事时,儒生们参加对策的有五十多人,还不能决定。

  在此之前,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歌颂皇帝功德,谈论符瑞征兆,认为完全能够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皇上认为这篇遗书奇特,询问儿宽,宽回答说“:陛下发扬圣德,祭祀天地百神,精诚所向,天地并呈符瑞。

  封泰山,禅梁父,祭拜天地,是帝王最盛大的典礼。

  现在要举行大事,犹豫几年,假使让群臣每人都发表意见,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

  请陛下顺从天意,垂万世基业。”皇上同意,于是亲自制定礼仪,选择儒家礼制作依据。

  礼仪制定后,将举行封禅,拜儿宽为御史大夫,跟随皇上东行,封祭泰山。

  后来太史令司马迁等人提议“:历法紊乱,汉朝建立未改正朔,应改正朔。”皇上于是诏令儿宽与司马迁等人共同制定汉朝的《太初历》。

  起初,梁国的丞相褚大通晓《五经》,为博士,当时儿宽为弟子,受业孔安国。

  等到御史大夫空缺,征调褚大,他自以为得到了御史大夫的职位。

  到了洛阳,听说儿宽当了御史大夫,褚大笑。

  等到他到了京城,与儿宽在皇上面前讨论封禅之事时,褚大比不上儿宽,退朝后心悦诚服地说“:皇上的确识人。”儿宽担任御史大夫,因为皇上满意又称职,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向皇上进谏,官员们也很轻松。

  担任御史大夫九年,在职期间去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