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粲字士光,出生的那天晚上有香气,氤氲满屋。他自幼就很有聪明智慧,四岁死了父亲,与一群小孩在一起,只有他不做游戏。六岁诵《论语》、《毛诗》。心里不理解的,便能提出问题。十二岁的时候读《庄子·逍遥篇》说:“这是可以理解的。”有客人问他,随问随答,都合乎情理,家里的人常常感到奇怪,称他为神童。等他长大以后,博学而有文才,不娶妻子,也不做官,与他的族弟刘讠于一起隐居寻求自己的志向,在林泽之中自由地旅游,以山水书籍互相娱乐。
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悌闻名,睡觉、吃饭都不离开身边。母亲心里有什么需要,口里还没有说出,
刘粲已经预先知道,自己动手办理,尽力供奉。母亲每次有病,梦见刘粲给她拿药,等第二天就会见效好转,她就是这样地以诚心感人。他性格重视高兴快乐,尤其喜爱山水,攀登高山探求险阻,务必穷尽深远之地,别人都赶不上,都感叹他有制胜的法宝。他经常想要避开人世,只是因为母亲年老不忍心违拗她。所以常常随着哥哥刘霁、刘杳做官。
少年的时候喜欢施舍,努力周济别人的急困,人们有时赠送些东西,他也不拒绝。时间久了,他便感叹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必须要报答;否则就会对人有愧。我本来没有什么东西报答别人,难道可以经常心里有愧么?”
天监十七年(518)他忽然著了一篇《革终论》。认为:“形是无知觉的质,神是有知觉的性。有知觉的东西不能单独存在,要依靠无知觉的东西来自立,所以形对于神,是旅馆的房舍。等他死了,神离开了这个房舍,迅速腐朽便合乎道理。所以子羽沉到河里,汉伯葬入方穴,文楚埋进黄土,士安使用麻绳。这四位都是获得到了真理的人。如果与这四位交往,则平生的心意就自由了。然而积习形成了常规,难以一下子革除,一旦任凭意志,或许并不听从。现在我想应该改革繁厚,务存简易,激进并不裸露尸体,退守也不同于习俗,不伤活人的心,合乎圣人的道。况且张奂只用方巾,王肃只洗手脚,范冉殓罢就葬,爰珍不设筵席,文度破船作为棺材,子廉牛车拉着灵柩,叔起告诫不起坟垅,康成让人不要卜吉。这几位贤人,尚且这样来办,何况是我们这些人,而却要豪华。现在想要仿照大道,作为规则。气绝了不需要复魂,洗漱一下便可盛殓。用一千钱买个现成的棺材,旧的单衣裙衫,衣巾枕头鞋子。此外送葬的用品,棺材中的常规物品,一样也不要使用。社会上的人大多相信关于李耳、彭祖的说法,可以说是很糊涂的。我以孔子、释迦为师,基本上没有这种迷惑。装殓以后,就用没有帷盖的露车拉上,回到故乡,随便得到一块土地,土地足够挖个墓穴,墓穴足够装下棺材。不需要砖瓦,用不着种树,不要设置祭品,不要陈列酒席。平常进行祭祀,言语要恰如其分,事情要限于自身,不要损害世间的教化。”
起初,刘讠于有病,
刘粲尽心救治,等死了以后,十分哀伤,为他写了一篇诔文,又写了一篇《悲友赋》以表达自己的哀情。一次忽然有一个老人没有原因地到来,对他说:“您意志坚强,力量勇猛,必定能破去死生;但是由于命运的关系,不能长久地留在一方。”转眼走了。
刘粲心里知道他很奇异,想试着派人去寻找他,却不知道他的去处。于是信心更加坚定。很快自己又生了病,恐怕让母亲担忧,便自己有说有笑,尽力服用汤药。他对哥哥刘霁、刘杳说:“两位兄长做官有薪水,足够供养母亲。我即使命归黄泉,又有什么遗憾!希望一定要割舍无用的伤悲。”天监十八年,三十二岁去世。
开始的时候,和尚释宝志在兴皇寺遇到了
刘粲,惊异地站起来说:“隐居学道,清净登仙。”这样连说了三次。刘粲还没有死的那年春天,有人给他在院子里栽了柿树。
刘粲对他哥哥的儿子刘粲说:“我将看不到这棵树上的果实了,你不要对外面说起。”到秋天就死了,人们都认为他知命。亲戚旧友写诔文追念他的行迹。谥号为贞节处士。
在此以前,有太中大夫琅笽人王敬胤在天监八年去世,遗嘱说:“不能设复魂的旗子,用芦席一领垫在下面,一领盖在上面。我气绝后就进行沐浴,用竹轿抬着尸体,送回到忠侯大夫墓道当中。如果你们不照这样办的话,就斩杀我的尸体于九泉之下吧!”王敬胤的外甥许慧诏通过阮研报知朝廷。诏书说:“王敬胤让他的儿子王崇素,气绝就进行沐浴,铺盖两领草席,挖地容下身体,归葬在忠侯墓中。这是一种通达人生的格言,胜过玉匣石棺实在很远。然而儿子对于父亲的命令,也可以有所听从、有所不从。现在王崇素如果信守遗志,埋土比较浅薄,不建辅助设施,一旦被狐狸老鼠侵害,比斩杀尸体还要厉害。父亲可以教训儿子,儿子仍不可以实行。内外修治棺材,这自然是侍奉父亲的情意,借土埋葬,也是通达人士的心情。应该两边各有取舍,以表达父亲和儿子两人的心意。棺材容下身体,挖土盛下外棺,不用牲畜来祭奠,殡殓时穿当时的衣服。一来可以表达哀悼的心情,二来可以与家中情况相称。礼教不要违背,生死不要受辱,这样显然是比较妥善的。”
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悌闻名,睡觉、吃饭都不离开身边。母亲心里有什么需要,口里还没有说出,
刘粲已经预先知道,自己动手办理,尽力供奉。母亲每次有病,梦见刘粲给她拿药,等第二天就会见效好转,她就是这样地以诚心感人。他性格重视高兴快乐,尤其喜爱山水,攀登高山探求险阻,务必穷尽深远之地,别人都赶不上,都感叹他有制胜的法宝。他经常想要避开人世,只是因为母亲年老不忍心违拗她。所以常常随着哥哥刘霁、刘杳做官。
少年的时候喜欢施舍,努力周济别人的急困,人们有时赠送些东西,他也不拒绝。时间久了,他便感叹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必须要报答;否则就会对人有愧。我本来没有什么东西报答别人,难道可以经常心里有愧么?”
天监十七年(518)他忽然著了一篇《革终论》。认为:“形是无知觉的质,神是有知觉的性。有知觉的东西不能单独存在,要依靠无知觉的东西来自立,所以形对于神,是旅馆的房舍。等他死了,神离开了这个房舍,迅速腐朽便合乎道理。所以子羽沉到河里,汉伯葬入方穴,文楚埋进黄土,士安使用麻绳。这四位都是获得到了真理的人。如果与这四位交往,则平生的心意就自由了。然而积习形成了常规,难以一下子革除,一旦任凭意志,或许并不听从。现在我想应该改革繁厚,务存简易,激进并不裸露尸体,退守也不同于习俗,不伤活人的心,合乎圣人的道。况且张奂只用方巾,王肃只洗手脚,范冉殓罢就葬,爰珍不设筵席,文度破船作为棺材,子廉牛车拉着灵柩,叔起告诫不起坟垅,康成让人不要卜吉。这几位贤人,尚且这样来办,何况是我们这些人,而却要豪华。现在想要仿照大道,作为规则。气绝了不需要复魂,洗漱一下便可盛殓。用一千钱买个现成的棺材,旧的单衣裙衫,衣巾枕头鞋子。此外送葬的用品,棺材中的常规物品,一样也不要使用。社会上的人大多相信关于李耳、彭祖的说法,可以说是很糊涂的。我以孔子、释迦为师,基本上没有这种迷惑。装殓以后,就用没有帷盖的露车拉上,回到故乡,随便得到一块土地,土地足够挖个墓穴,墓穴足够装下棺材。不需要砖瓦,用不着种树,不要设置祭品,不要陈列酒席。平常进行祭祀,言语要恰如其分,事情要限于自身,不要损害世间的教化。”
起初,刘讠于有病,
刘粲尽心救治,等死了以后,十分哀伤,为他写了一篇诔文,又写了一篇《悲友赋》以表达自己的哀情。一次忽然有一个老人没有原因地到来,对他说:“您意志坚强,力量勇猛,必定能破去死生;但是由于命运的关系,不能长久地留在一方。”转眼走了。
刘粲心里知道他很奇异,想试着派人去寻找他,却不知道他的去处。于是信心更加坚定。很快自己又生了病,恐怕让母亲担忧,便自己有说有笑,尽力服用汤药。他对哥哥刘霁、刘杳说:“两位兄长做官有薪水,足够供养母亲。我即使命归黄泉,又有什么遗憾!希望一定要割舍无用的伤悲。”天监十八年,三十二岁去世。
开始的时候,和尚释宝志在兴皇寺遇到了
刘粲,惊异地站起来说:“隐居学道,清净登仙。”这样连说了三次。刘粲还没有死的那年春天,有人给他在院子里栽了柿树。
刘粲对他哥哥的儿子刘粲说:“我将看不到这棵树上的果实了,你不要对外面说起。”到秋天就死了,人们都认为他知命。亲戚旧友写诔文追念他的行迹。谥号为贞节处士。
在此以前,有太中大夫琅笽人王敬胤在天监八年去世,遗嘱说:“不能设复魂的旗子,用芦席一领垫在下面,一领盖在上面。我气绝后就进行沐浴,用竹轿抬着尸体,送回到忠侯大夫墓道当中。如果你们不照这样办的话,就斩杀我的尸体于九泉之下吧!”王敬胤的外甥许慧诏通过阮研报知朝廷。诏书说:“王敬胤让他的儿子王崇素,气绝就进行沐浴,铺盖两领草席,挖地容下身体,归葬在忠侯墓中。这是一种通达人生的格言,胜过玉匣石棺实在很远。然而儿子对于父亲的命令,也可以有所听从、有所不从。现在王崇素如果信守遗志,埋土比较浅薄,不建辅助设施,一旦被狐狸老鼠侵害,比斩杀尸体还要厉害。父亲可以教训儿子,儿子仍不可以实行。内外修治棺材,这自然是侍奉父亲的情意,借土埋葬,也是通达人士的心情。应该两边各有取舍,以表达父亲和儿子两人的心意。棺材容下身体,挖土盛下外棺,不用牲畜来祭奠,殡殓时穿当时的衣服。一来可以表达哀悼的心情,二来可以与家中情况相称。礼教不要违背,生死不要受辱,这样显然是比较妥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