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海王元详传

白话北史 作者:唐·李延寿


  北海王元详,字秀豫,姿态容貌秀美,举止有度。太和九年(485)被封王,加侍中。孝文帝从洛阳北巡时,元详和侍中彭城王元勰同在皇帝车子里,陪侍在身边。到了文成帝立有射铭的地方,皇帝让车子停下,传旨叫各位弟弟和侍臣们都试试能射多远。每个人射出的箭都离目标还有一二十步远,只有元详的箭射到了。皇帝鼓掌大笑,便下令刻碑铭,亲自写碑文。皇帝南征,元详被任命为中领军、留守。孝文帝临崩前,遗命元详为司空,辅佐朝政。

  宣武帝亲理朝政后,元详任中大将军、录尚书事。咸阳王元禧谋反时,元详上表请求解除职务。皇帝不答应,任命他为太尉,领司徒、侍中,录尚书事如旧。元详被任命的当天晚上暴风响雷,拔起他家院中的梧桐树,那棵树主干有十围,被倒立在原来的地方。起初,宣武帝亲理朝政时,元详顾虑彭城王元勰声望过高压过皇帝,就想将他的司徒职务夺来,但又怕遭人议论,所以先任大将军,到这时才当上司徒。可是天帝显威,这样明显,有识者知道他不得善终。

  元详既是皇帝的叔父,高贵兼又受宠,地位声望都极高,但他贪得无厌,从公私两种渠道进行贩卖活动。又在东掖门外划地占人房宅,甚至有死人装棺后放在室中,请求等入葬以后再搬走的也不允许。当灵车过路时,路人都叹息不已。元详的母亲高太妃也助纣为虐,以至怨声载道。元详的王妃是宋王刘昶的女儿,元详对她并不以礼相待。特别宠幸小妾范氏,喜欢得就像夫妻一样。当范氏死后已经葬毕,他又让人打开墓隧看视。元详还和安定王元燮的王妃高氏私通。高氏是茹皓妻子的姐姐。元详一向依附于茹皓,又因为和高氏通奸,来往更加密切。元详虽然贪婪奢侈,宣武帝却仍对他十分敬重。元详常常另住在华林园西角,跟都亭宫馆相连。皇帝时常悄悄地来到他的住处,畅饮终日。皇帝和高太妃相见时,称她为阿母,跪在地上给高太妃敬酒,用的是家人的礼节。临走时,高太妃总是相送,举杯祝词说“:愿皇上千万岁寿,每年一次来我们母子家里。”起初,宣武帝亲理朝政时,元详和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同时被召入宫中,同乘牛车,防备得十分严密。高太妃惊恐不安,以为必死无疑,乘车子在路旁哭着直送到金镛城。当元详免死后,高太妃说:“从今以后,不求富贵,只要我们母子相守在一起。愿意和你一起扫街道干活啊!”从此以后,元详极受宠信,地位显贵,不再担心有灾祸败亡的可能。

  后来,元详被高肇所陷害,高肇向皇帝说元详和茹皓等打算谋逆。当时元详住在南宅。皇帝召中尉崔亮进宫,崔亮便上奏元详贪婪淫乱,以及茹皓、刘胄、常季贤、陈扫净等人专横跋扈的情况。当夜就将他们关到南台。又派武贲卫士百人,包围和监守元详的宅院。夜间又担心他的家人惊恐逃亡,便派身边的侍从郭翼开了金镛城门骑马去元详家里告谕他们,并且出示御史中尉弹劾元详的奏书。元详的母亲高太妃见到郭翼以后,叩头大哭,难以自制。元详说“:果然像中尉所检举的那样,我还担忧什么?人家送给我奇珍异宝,各种财物,我确实收取了。果然收取了,我又有什么好发愁的呢?”到天亮时,茹皓等人都被赐死。皇帝召见高阳王元雍等五位亲王入宫商议元详的罪状。然后用单车严加防守送元详回到华林馆。元详的母亲和妻子抱头大哭,进入居室中时,只有几位小仆人和弱女婢随从。防守十分严密。又迁往太府寺,免职为平民。另建房舍在洛阳县的东北角,依法令规定加以禁管,终身软禁,将这座馆舍称为思善堂。正准备把元详迁移进去,正巧这时元详的家奴暗中勾结元详的同党,准备劫他出去,秘密抄了一份名单,托元详身边侍女交给元详。元详刚刚取过来看,被看守的主管人员从远处望见了,突然冲进屋里,从元详的手中夺去,上奏朝廷。皇帝下令秘密杀了他。元详自从被囚禁在太府寺后,又让他的母亲和妻子回到南宅去住,五天来看一次。这一夜,元详的母亲和妻子没有来,他便死在奴婢的手中。朝廷下诏让元详的丧礼仍回南宅办理,诸王和宗室亲属们都要前去吊丧。赐赠的物品全都比照汉朝广陵王故事办。元详刚被关起来的时候,将和高氏通奸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大怒,骂他说“:你自己有妻妾侍婢,年轻众多,美如鲜花,怎么跟高丽女婢通奸?以致有这种罪名,我见到高丽女婢,当生吃她的肉。”于是亲手打元详的背部和双脚一百多下。她自己举杖痛打,打累了,又让奴仆替她打。高太妃一向十分严厉,元详稍有罪过,常加以责罚,用棉絮包住木杖责打。这一次,去掉棉絮痛打,打得身上都是伤口,不久就化脓了。高氏又打了元详的妻子刘氏几十杖,并说:“新妇也是大家闺秀门当户对,为什么害怕他,不管好自己的夫婿!”刘氏只是笑着受罚,不申辩一句话。元详贪淫的过失,尽管远近闻名,但直到他死去的时候,也没有定出罪名是什么,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并为此叹息。永平元年(508),朝廷下诏恢复王爵,谥为平王。他的儿子元颢袭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