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韦,字明仲,莒州日照县人。博学广闻,正隆五年(1160)中进士。调任陈留主簿、淄州酒税副使,课税增加了许多,被迁为昌乐令。又改任永清令,补尚书省令史,再任太常博士,兼国子助教。服父丧,服满,调任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再召入朝任太常丞,兼左善赞大夫。章宗被封为原王时,他又兼原王府文学。章宗被册封为皇太孙,张日韦又担任左赞善大夫,转任左谕德,兼太常丞,又派他担任宋国报谕使。到盱眙时,宋人请他赴宴,张日韦说:“皇帝去世,殡葬期间,不能去。”当受赏赐时,也不舞蹈拜赐,宋人佩服他懂得礼仪。出使回朝后,迁为太常少卿,兼修起居注。又改任礼部郎中,修起居注如故。再迁任右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
明昌二年(1191),太傅徒单克宁去世,章宗要亲自动手给他烧饭祭祀,当时,孝懿皇后的灵柩殓而未葬,张日韦上奏说“:皇上仁慈,追念功臣,恩礼隆盛深厚,谁不感动激励。但太祖的正常祭祀,尚且暂停,如果给大臣烧饭,于礼不妥。如今已降下旨意,圣意深厚,人人皆知,请依从典礼规定,则两全其美了!”章宗听从他的建议。
有人又上奏书主张废除提刑司。张日韦上疏说:“陛下即位,为民便利,更定法令,设立新制,谋划达数十百条之多。提刑司的设立,是治政的大事,如果被浅薄的议论所动摇,在朝廷内外就难以取信。唐开元年间,有人请求选用守令时,停止用采访使。姚崇上奏说‘:设有十道采访使,尚且未能使用人完全合适,天下有三百余州,县又比州多几倍,怎么可能让守令完全称职。’因此,提刑司的任命,一定不能废除,要选择合适者加以任用,这是民众的大利,也是治国的长远计策。”于是,他列举了汉刺史的六条上奏。皇帝说“:卿所说的正和我的心意相合。”
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孙即康审讯镐王永中一事回奏,有诏令加以复审,群臣推荐张日韦和兵部侍郎乌古论庆裔处置。皇帝让参知政事马琪对张日韦说:“百官举荐你核实镐王一事,务必不要委屈他,也不能有损于国法。”皇帝便向宰臣们说:“镐王比永蹈罪轻。”马琪说:“人臣不得叛乱。”于是永中的案件做了决定。
霍王从彝的母亲早死,温妃石抹氏把他抚养大,明昌六年温妃去世,皇帝问张日韦从彝应当怎样服丧。张日韦上奏说:“亲母要穿齐衰服三年,用桐杖布冠,这是礼仪规定。从彝为近亲,地位尊贵,以上压降下者,和一般臣子不同,请让他在未安葬以前穿白布衣服戴绢巾,埋葬以后只穿素色制服到守制期满,朝会时随从穿上吉服。”皇帝便同意按他的意见去办。
承安元年(1196)八月初五,皇帝召张日韦来到内殿,问他“:南郊大祀之礼,今年费用不足,等待他年举行可以吗?”张日韦说:“陛下即位到现在已有八年了,大祭礼一直没有举行,应当尽快进行。”皇帝说“:北方未安宁,在斋祭时,如果出现意料不到的奏报,怎么办?”张日韦说:“怎么能够用预先揣测的事情而影响国家大典的举行呢?如今黄河安流,年成丰收,正是合适的时候啊!”皇帝又问“:僧人道徒三年一次考试,八十人里才取用一个,不是过少了吗?”张日韦回答说:“这些人是浮游取食之徒,无益而有害,不应当再增加了。”皇帝问“: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都是有名的贤君,他们却寿命不长,虽说是偶然的,似乎也另有原因吧?”张日韦说“:三位君王矫枉过正。现在我们对佛道采取既不毁坏废除,也不加以崇奉的办法,是比较适中的。”当年,郊祭了上帝。
不久,翰林修撰路铎主张胥持国这个人不能再任用,其中也谈到董师中奔走于胥持国和丞相襄的家里的事情。皇帝说“:张日韦父子必定不肯这样做。”承安三年(1198),任命张日韦为御史大夫,他再三恳求辞去,不被允许。第二年,因奏事不合事实,被免去一官,解职。又起用任安武军节度使。退休后,依例给予半俸。过了许久,张日韦不再请求,便停止了。
张日韦自从妻子死去之后不再娶妻,也没有侍妾,他在家和儿子行简谈论古今之事。孙子们在他们身旁诵读,直到半夜才停止,习以为常。他历任太常寺和礼部官职二十多年,最懂得古今礼学,家法成为当时士族们的典范。他儿子为张行简和张行信,张行信另有传记。
明昌二年(1191),太傅徒单克宁去世,章宗要亲自动手给他烧饭祭祀,当时,孝懿皇后的灵柩殓而未葬,张日韦上奏说“:皇上仁慈,追念功臣,恩礼隆盛深厚,谁不感动激励。但太祖的正常祭祀,尚且暂停,如果给大臣烧饭,于礼不妥。如今已降下旨意,圣意深厚,人人皆知,请依从典礼规定,则两全其美了!”章宗听从他的建议。
有人又上奏书主张废除提刑司。张日韦上疏说:“陛下即位,为民便利,更定法令,设立新制,谋划达数十百条之多。提刑司的设立,是治政的大事,如果被浅薄的议论所动摇,在朝廷内外就难以取信。唐开元年间,有人请求选用守令时,停止用采访使。姚崇上奏说‘:设有十道采访使,尚且未能使用人完全合适,天下有三百余州,县又比州多几倍,怎么可能让守令完全称职。’因此,提刑司的任命,一定不能废除,要选择合适者加以任用,这是民众的大利,也是治国的长远计策。”于是,他列举了汉刺史的六条上奏。皇帝说“:卿所说的正和我的心意相合。”
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孙即康审讯镐王永中一事回奏,有诏令加以复审,群臣推荐张日韦和兵部侍郎乌古论庆裔处置。皇帝让参知政事马琪对张日韦说:“百官举荐你核实镐王一事,务必不要委屈他,也不能有损于国法。”皇帝便向宰臣们说:“镐王比永蹈罪轻。”马琪说:“人臣不得叛乱。”于是永中的案件做了决定。
霍王从彝的母亲早死,温妃石抹氏把他抚养大,明昌六年温妃去世,皇帝问张日韦从彝应当怎样服丧。张日韦上奏说:“亲母要穿齐衰服三年,用桐杖布冠,这是礼仪规定。从彝为近亲,地位尊贵,以上压降下者,和一般臣子不同,请让他在未安葬以前穿白布衣服戴绢巾,埋葬以后只穿素色制服到守制期满,朝会时随从穿上吉服。”皇帝便同意按他的意见去办。
承安元年(1196)八月初五,皇帝召张日韦来到内殿,问他“:南郊大祀之礼,今年费用不足,等待他年举行可以吗?”张日韦说:“陛下即位到现在已有八年了,大祭礼一直没有举行,应当尽快进行。”皇帝说“:北方未安宁,在斋祭时,如果出现意料不到的奏报,怎么办?”张日韦说:“怎么能够用预先揣测的事情而影响国家大典的举行呢?如今黄河安流,年成丰收,正是合适的时候啊!”皇帝又问“:僧人道徒三年一次考试,八十人里才取用一个,不是过少了吗?”张日韦回答说:“这些人是浮游取食之徒,无益而有害,不应当再增加了。”皇帝问“: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都是有名的贤君,他们却寿命不长,虽说是偶然的,似乎也另有原因吧?”张日韦说“:三位君王矫枉过正。现在我们对佛道采取既不毁坏废除,也不加以崇奉的办法,是比较适中的。”当年,郊祭了上帝。
不久,翰林修撰路铎主张胥持国这个人不能再任用,其中也谈到董师中奔走于胥持国和丞相襄的家里的事情。皇帝说“:张日韦父子必定不肯这样做。”承安三年(1198),任命张日韦为御史大夫,他再三恳求辞去,不被允许。第二年,因奏事不合事实,被免去一官,解职。又起用任安武军节度使。退休后,依例给予半俸。过了许久,张日韦不再请求,便停止了。
张日韦自从妻子死去之后不再娶妻,也没有侍妾,他在家和儿子行简谈论古今之事。孙子们在他们身旁诵读,直到半夜才停止,习以为常。他历任太常寺和礼部官职二十多年,最懂得古今礼学,家法成为当时士族们的典范。他儿子为张行简和张行信,张行信另有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