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他从小聪明、悟性强,读起书来就像早已学过一般。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进士,调任安塞主簿,因为赋税收得最多而升迁为邯郸令,又调任唐山令。守父丧以后,又被推荐任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明昌六年(1195),赵秉文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上书议论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宗室守贞可以重用。章宗召见他询问,见他说话前后不一致,于是命令知大兴府事内族完颜礸等审问他。赵秉文开始不敢说,便追问他的仆人,仆人便说出了和他们交往的一些人,赵秉文这才说:“起初打算上书皇帝时,曾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下议论过。”王庭筠等都被捕入狱,每人受到的判决和处罚有所差别。有关部门认为赵秉文上书狂妄,依法应当追查罪责,押送监狱。章宗不想因人进言而判罪,所以就特别免去了对他的处罚。当时人为此而编话说:“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士大夫无不耻笑他。他因此久被废黜。后来被起用为同知岢岚军州事,又转为北京路转运司支度判官。承安五年(1200)冬十月,连日阴天,宰相张万公上朝和皇帝谈论,皇上对张万公说:“你说白天阴暗,也像君王用人邪正不分一样,这很有道理。就如赵秉文过去因奏事降职,但听说这人有才华,善于写文书,又敢说话,我不是放弃他不用,因为北方边境战争刚起,所以先试用一下。”泰和二年(1202),赵秉文被召回任户部主事,升为翰林修撰。十月,出任为宁边州刺史。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听说大赦将到,就先杀了犯人然后再接受大赦的旨令,这样盗贼越来越多。赵秉文为政一切从宽从简,一两月后,盗贼全都不再出没。遇上饥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粮食,并倡导有钱人赈济穷人,这样,救活了许多人。
大安初年(1209),北方敌军南下,皇上召赵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略,赵秉文说:“现在我军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军队只好布置在城外,经过夏天雨淋,器械会被损坏,人也会得病,等秋天敌兵来到,就对我方不利了。现在可派临潢一支军队攻打敌军虚处,这样便可解山西之围,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卫王不用赵秉文的计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战败。不久赵秉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又转翰林直学士。
贞..初年,他提出可实行的三条建议:一是迁都,二是导河,三是实行封建,朝廷大略加以施行。第二年,赵秉文上书表示愿意为国家守卫残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体恤百姓的愿望。他说“:陛下不要认为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等人都以身殉国,他们都是书生。”又说“: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国家,胜过做个坐吃俸禄的无用之人。”皇帝说“: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现在翰林苑特别难找适当的人,你身为宿儒,应当在我身边。”因此没有答应。
贞..四年(1217),赵秉文拜翰林侍讲学士,他说:“宝券流通不畅,是因为朝廷原先商议要改变办法,集市上已传言它不再使用了,因而流通受到制约,渐渐就要废绝了。我认为应当立即回收交换,派皇上的近臣到通街大市上掌管这件事,换给银钞、粟麦、缣帛之类的东西,暂按其价格高低而出入。”皇帝诏令有关方面商议实行。
兴定元年(1217),赵秉文转为侍读学士。拜任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参与修撰国史,知集贤院事。过了一年,知贡举,因录取的进士卢元用韵重复,被降两级官职,他因此请求辞官。金朝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文章弊病更大,有关官员只会墨守成规,所取文章卑陋陈腐,仅仅是合乎教条化的格式而已,文章稍有奇峭,便遭黜落,于是文风大大衰败。贞..初年,赵秉文主持省试,见李献能写的赋,虽然格律稍有粗疏,但词藻华丽,他便将李献能拔擢为第一,参加科举的人大吵大闹,告到台省,认为赵秉文破坏了文章的格律,而且做诗诽谤他。过了很久,这件事才平息。不久,李献能又中宏词科,入翰林,而赵秉文竟然因这方面的事情而获罪。
五年,赵秉文又复任礼部尚书,入朝谢恩时,皇上说:“你的年岁大了,因为文章的原因所以再次起用你。”赵秉文认为自己身受重恩,无以报效,希望大开忠言,使皇上集思广议,每次进见便从容地对皇帝进言说,君王应当俭朴勤政,用兵用刑要谨慎,这样才能使国家长久。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哀宗即位,赵秉文再次请求辞官,但未获准。后来他改任翰林学士,参与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官,他认为皇帝初即位,应当天天阅读经史,以求有所补益。于是他便献上《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部。
正大九年(1232)正月,汴京戒严,皇上命赵秉文撰写赦文,以表达自己悔悟哀伤的心情。赵秉文指事陈义,文辞情采都很完美。到敌兵退后,大臣们都要来表示祝贺,让赵秉文写贺表。赵秉文说“:《春秋》上说‘新宫火,三日哭’,现在园陵这个样子,以礼而论,应当安慰而不应当祝贺。”于是就停止了。这时赵秉文年纪已老,天天对时事感到忧愁,无论是吃饭还是休息都不能忘。每听到一件事对百姓有好处,一个人可提拔使用,大则给皇帝上奏章,小则给主管官员去说,殷勤郑重,不能自制。三月,起草《开兴改元诏》,街巷中人都能传诵。洛阳人拜读了诏书后,全城人痛哭,其感人到如此程度。这年五月壬辰日,赵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
正大年间,他和杨云翼写了《龟鉴万年录》给皇上,又入宫侍讲,与杨云翼一起收集了自古治国之术,名为《君臣政要》合为一编送进朝廷。赵秉文从小到老没有一天放弃读书,著有《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了《论语》、《孟子解》各十卷,《资暇录》十五卷,所著文章收在《滏水集》共三十卷。
赵秉文的文章擅长于辨析,畅所欲言,言尽便止,不受规矩的约束。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格,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为近体诗,而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他的字画中,草书特别遒劲。朝廷的使者从河、湟一带回来,常说夏人问起赵秉文及王庭筠的生活情况,可见各地人对他的尊重程度。
赵秉文为人真诚平易,和人交往不摆架子,从不以名人自居。他历官五朝,官至六卿,自己的生活却如同贫寒的书生。杨云翼曾与赵秉文一起代掌文柄,当时人称他们为杨赵。然而他晚年颇爱用禅语,因而玷污了自己的名声,人们认为这是赵秉文的遗憾之处。
明昌六年(1195),赵秉文入朝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他上书议论宰相胥持国应当罢免,宗室守贞可以重用。章宗召见他询问,见他说话前后不一致,于是命令知大兴府事内族完颜礸等审问他。赵秉文开始不敢说,便追问他的仆人,仆人便说出了和他们交往的一些人,赵秉文这才说:“起初打算上书皇帝时,曾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下议论过。”王庭筠等都被捕入狱,每人受到的判决和处罚有所差别。有关部门认为赵秉文上书狂妄,依法应当追查罪责,押送监狱。章宗不想因人进言而判罪,所以就特别免去了对他的处罚。当时人为此而编话说:“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士大夫无不耻笑他。他因此久被废黜。后来被起用为同知岢岚军州事,又转为北京路转运司支度判官。承安五年(1200)冬十月,连日阴天,宰相张万公上朝和皇帝谈论,皇上对张万公说:“你说白天阴暗,也像君王用人邪正不分一样,这很有道理。就如赵秉文过去因奏事降职,但听说这人有才华,善于写文书,又敢说话,我不是放弃他不用,因为北方边境战争刚起,所以先试用一下。”泰和二年(1202),赵秉文被召回任户部主事,升为翰林修撰。十月,出任为宁边州刺史。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听说大赦将到,就先杀了犯人然后再接受大赦的旨令,这样盗贼越来越多。赵秉文为政一切从宽从简,一两月后,盗贼全都不再出没。遇上饥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粮食,并倡导有钱人赈济穷人,这样,救活了许多人。
大安初年(1209),北方敌军南下,皇上召赵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略,赵秉文说:“现在我军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军队只好布置在城外,经过夏天雨淋,器械会被损坏,人也会得病,等秋天敌兵来到,就对我方不利了。现在可派临潢一支军队攻打敌军虚处,这样便可解山西之围,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卫王不用赵秉文的计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战败。不久赵秉文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又转翰林直学士。
贞..初年,他提出可实行的三条建议:一是迁都,二是导河,三是实行封建,朝廷大略加以施行。第二年,赵秉文上书表示愿意为国家守卫残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体恤百姓的愿望。他说“:陛下不要认为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等人都以身殉国,他们都是书生。”又说“: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国家,胜过做个坐吃俸禄的无用之人。”皇帝说“: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现在翰林苑特别难找适当的人,你身为宿儒,应当在我身边。”因此没有答应。
贞..四年(1217),赵秉文拜翰林侍讲学士,他说:“宝券流通不畅,是因为朝廷原先商议要改变办法,集市上已传言它不再使用了,因而流通受到制约,渐渐就要废绝了。我认为应当立即回收交换,派皇上的近臣到通街大市上掌管这件事,换给银钞、粟麦、缣帛之类的东西,暂按其价格高低而出入。”皇帝诏令有关方面商议实行。
兴定元年(1217),赵秉文转为侍读学士。拜任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参与修撰国史,知集贤院事。过了一年,知贡举,因录取的进士卢元用韵重复,被降两级官职,他因此请求辞官。金朝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文章弊病更大,有关官员只会墨守成规,所取文章卑陋陈腐,仅仅是合乎教条化的格式而已,文章稍有奇峭,便遭黜落,于是文风大大衰败。贞..初年,赵秉文主持省试,见李献能写的赋,虽然格律稍有粗疏,但词藻华丽,他便将李献能拔擢为第一,参加科举的人大吵大闹,告到台省,认为赵秉文破坏了文章的格律,而且做诗诽谤他。过了很久,这件事才平息。不久,李献能又中宏词科,入翰林,而赵秉文竟然因这方面的事情而获罪。
五年,赵秉文又复任礼部尚书,入朝谢恩时,皇上说:“你的年岁大了,因为文章的原因所以再次起用你。”赵秉文认为自己身受重恩,无以报效,希望大开忠言,使皇上集思广议,每次进见便从容地对皇帝进言说,君王应当俭朴勤政,用兵用刑要谨慎,这样才能使国家长久。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哀宗即位,赵秉文再次请求辞官,但未获准。后来他改任翰林学士,参与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官,他认为皇帝初即位,应当天天阅读经史,以求有所补益。于是他便献上《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部。
正大九年(1232)正月,汴京戒严,皇上命赵秉文撰写赦文,以表达自己悔悟哀伤的心情。赵秉文指事陈义,文辞情采都很完美。到敌兵退后,大臣们都要来表示祝贺,让赵秉文写贺表。赵秉文说“:《春秋》上说‘新宫火,三日哭’,现在园陵这个样子,以礼而论,应当安慰而不应当祝贺。”于是就停止了。这时赵秉文年纪已老,天天对时事感到忧愁,无论是吃饭还是休息都不能忘。每听到一件事对百姓有好处,一个人可提拔使用,大则给皇帝上奏章,小则给主管官员去说,殷勤郑重,不能自制。三月,起草《开兴改元诏》,街巷中人都能传诵。洛阳人拜读了诏书后,全城人痛哭,其感人到如此程度。这年五月壬辰日,赵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
正大年间,他和杨云翼写了《龟鉴万年录》给皇上,又入宫侍讲,与杨云翼一起收集了自古治国之术,名为《君臣政要》合为一编送进朝廷。赵秉文从小到老没有一天放弃读书,著有《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了《论语》、《孟子解》各十卷,《资暇录》十五卷,所著文章收在《滏水集》共三十卷。
赵秉文的文章擅长于辨析,畅所欲言,言尽便止,不受规矩的约束。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格,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为近体诗,而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他的字画中,草书特别遒劲。朝廷的使者从河、湟一带回来,常说夏人问起赵秉文及王庭筠的生活情况,可见各地人对他的尊重程度。
赵秉文为人真诚平易,和人交往不摆架子,从不以名人自居。他历官五朝,官至六卿,自己的生活却如同贫寒的书生。杨云翼曾与赵秉文一起代掌文柄,当时人称他们为杨赵。然而他晚年颇爱用禅语,因而玷污了自己的名声,人们认为这是赵秉文的遗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