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
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
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
宋王无以应。
惠盂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宋康王这位谜一般的人物又出现了。
惠孟前来求见宋康王。故事里没有交代惠孟的五官相貌和衣着打扮,但想来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儒生。宋康王看着惠孟,越看越不顺眼,还没等人家说话呢,就又是跳脚、又是咳嗽,拔高了嗓门叫道:“老子喜欢的是勇士,不喜欢那些满口仁义的家伙,你,你你你,你少来跟老子废话!”
惠孟不慌不忙:“我这回不讲仁义,只谈道术。您不是喜欢勇士么,可我有一种道术,就算刺过来的是独孤九剑,也休想伤我一根汗毛,就算降龙十八掌打过来,也休想碰到我的衣角!”
宋康王一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你站着别动,待寡人拿剑刺你一下!”
惠孟连忙摆手:“您先别拿我做试验,我还没说完呢,我还有更厉害的功夫呢!”
宋康王摆了摆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刺完再说!”
惠孟一咧嘴:“别急,我真正精通的是别的功夫,您得先听我说。嗯,是这样的,您方才不是刺不着我么……”
宋康王眼皮一翻:“不对吧,我还没刺呢?!”
惠孟连忙说道:“您先别跟我较真,就当没刺着好了。道理是这样的:虽然没刺着,可被人拿剑刺、拿掌打,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侮辱,所以,更高明的道术是根本不让对方发招。”
宋康王有点儿糊涂了:“你的意思是……一招制敌?”
惠孟回答:“错!我的道术是:我往这儿一站,任他多大的英雄好汉也不敢跟我过招。”
宋康王把嘴一撇:“我不信,你这叫瞎诈唬,看我先拿剑刺你一下再说!”
惠孟连忙摆手:“别急,先听我说,我还有更高明的本事呢!嗯,让别人不敢攻击你,这也不算多大的本事,人家只是不敢,但攻击的意图还是有的。我还有一招,让人家连攻击的意图都没有。”
宋康王一泄气:“就算你对,反正我现在是没有攻击你的意图了,就听你天桥的嘴把式随便怎么练吧。”
惠孟松了口气,接着说:“您不懂,让人家没有攻击的意图,这也不算什么真正高明的功夫。您看,您现在已经不想拿剑刺我了,但这样一来,我们两个只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仅此而已。最高明的本事是这样的:不但让人家对你没有攻击的意图,他们甚至还会喜欢你,想方设法地给你好处,让你占便宜……”
宋康王插嘴道:“等等,我听你的意思是,要把人家卖了,还能让人家欢天喜地地帮你数钱?”
惠孟一愣,想了半晌:“好像……您说的太直白了。反正,我的意思嘛,嗯,您难道不觉得这种功夫要比简单的勇猛善战高明千万倍么?”
宋康王点了点头:“嗯,确实如此。那,你就把这本事教给我吧。”
惠孟说:“孔子和墨子就是身怀这种绝技的顶尖高手,听说金庸原本是想让这二位来作自己小说的主人公的,可又一想,读者就喜欢看个打打杀杀的热闹,为了照顾读者口味这才作罢。孔子和墨子尽管没有自己的地盘,却被天下人视为心目中的君主,没有一官半职却被天下官员们视为心目中的尊长,男女老少们无不衷心希望这两人能够长命百岁、日进斗金。现在呢,大王您是大国之君,先天条件比孔子、墨子强出百倍,如果再有了这二位高人的胸怀,天下人谁不盼着您好呢。您的前途大大的光明啊!”
惠孟这番话讲完,宋康王半晌没有作答。等惠孟告辞之后,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家伙的口才实在太好了,他这一番口舌彻底把我折服了。”
小故事讲完,大道理上场:所以《老子》说:“勇于做到不逞强就能保全性命。”(勇于不敢,则活。)由此看来,大勇反倒是不勇啊!
《老子》的这段内容在简本里是没有的,在通行本位于第七十三章,全文是: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我们惯用的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处就在这里。通观全章,说的是大家熟知的一种《老子》基本精神,放在令狐冲身上就是“无招胜有招”,放在郭靖身上就是后发制人,放在张三丰身上就是以柔克刚。仔细体会《老子》原文,说的只是一个大道理,指出了自然界的运行就是如此这般的模样,令狐冲和张三丰他们都是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一个大道理可以有无限多的具体发挥,好比我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一个大道理,你可以具体联系到学习、工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流氓瘪三的街头斗殴。“后下手为强”表面看上去和“先下手为强”完全相反,但这正体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真理:与之相反的说法也是同样正确的。“后下手为强”同样也可以具体联系到学习、工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流氓瘪三的街头斗殴。
《淮南子》把《老子》的这个大道理所作的具体联系看上去是着重在权谋的层面上:君主如果想要成就王者之业,就应该表现出如何如何……这个故事又给我们透露了几个线索:第一,对孔子和墨子这两个学术对手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推崇;第二,虽然“以无勇为大勇”这个逻辑非常道家,但骨子里却和孔孟之言没什么两样——想想孟子见齐宣王的时候,齐宣王说什么“寡人好色”、“寡人好货”、“寡人好勇”等等,孟子的逻辑不是和这里的《淮南子》如出一辙吗,而且,惠孟的话简直像极了孟子,分明就是行仁政感召天下这套逻辑,可是,道家的书为什么要推销儒家观念呢;第三,《老子》本章的原文是陈述性的语气,《淮南子》却分明是建议性的,而建议的对象也明显就是掌权的君主——如果我们对比一下《老子》的简本和通行本,会发现《老子》原本就给人一种“建议书”的感觉,是向君主讲述治国的大道,而通行本更加强调了这种语气,《淮南子》则完全就是建议书的味道了。
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
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
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
宋王无以应。
惠盂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宋康王这位谜一般的人物又出现了。
惠孟前来求见宋康王。故事里没有交代惠孟的五官相貌和衣着打扮,但想来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儒生。宋康王看着惠孟,越看越不顺眼,还没等人家说话呢,就又是跳脚、又是咳嗽,拔高了嗓门叫道:“老子喜欢的是勇士,不喜欢那些满口仁义的家伙,你,你你你,你少来跟老子废话!”
惠孟不慌不忙:“我这回不讲仁义,只谈道术。您不是喜欢勇士么,可我有一种道术,就算刺过来的是独孤九剑,也休想伤我一根汗毛,就算降龙十八掌打过来,也休想碰到我的衣角!”
宋康王一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你站着别动,待寡人拿剑刺你一下!”
惠孟连忙摆手:“您先别拿我做试验,我还没说完呢,我还有更厉害的功夫呢!”
宋康王摆了摆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刺完再说!”
惠孟一咧嘴:“别急,我真正精通的是别的功夫,您得先听我说。嗯,是这样的,您方才不是刺不着我么……”
宋康王眼皮一翻:“不对吧,我还没刺呢?!”
惠孟连忙说道:“您先别跟我较真,就当没刺着好了。道理是这样的:虽然没刺着,可被人拿剑刺、拿掌打,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侮辱,所以,更高明的道术是根本不让对方发招。”
宋康王有点儿糊涂了:“你的意思是……一招制敌?”
惠孟回答:“错!我的道术是:我往这儿一站,任他多大的英雄好汉也不敢跟我过招。”
宋康王把嘴一撇:“我不信,你这叫瞎诈唬,看我先拿剑刺你一下再说!”
惠孟连忙摆手:“别急,先听我说,我还有更高明的本事呢!嗯,让别人不敢攻击你,这也不算多大的本事,人家只是不敢,但攻击的意图还是有的。我还有一招,让人家连攻击的意图都没有。”
宋康王一泄气:“就算你对,反正我现在是没有攻击你的意图了,就听你天桥的嘴把式随便怎么练吧。”
惠孟松了口气,接着说:“您不懂,让人家没有攻击的意图,这也不算什么真正高明的功夫。您看,您现在已经不想拿剑刺我了,但这样一来,我们两个只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仅此而已。最高明的本事是这样的:不但让人家对你没有攻击的意图,他们甚至还会喜欢你,想方设法地给你好处,让你占便宜……”
宋康王插嘴道:“等等,我听你的意思是,要把人家卖了,还能让人家欢天喜地地帮你数钱?”
惠孟一愣,想了半晌:“好像……您说的太直白了。反正,我的意思嘛,嗯,您难道不觉得这种功夫要比简单的勇猛善战高明千万倍么?”
宋康王点了点头:“嗯,确实如此。那,你就把这本事教给我吧。”
惠孟说:“孔子和墨子就是身怀这种绝技的顶尖高手,听说金庸原本是想让这二位来作自己小说的主人公的,可又一想,读者就喜欢看个打打杀杀的热闹,为了照顾读者口味这才作罢。孔子和墨子尽管没有自己的地盘,却被天下人视为心目中的君主,没有一官半职却被天下官员们视为心目中的尊长,男女老少们无不衷心希望这两人能够长命百岁、日进斗金。现在呢,大王您是大国之君,先天条件比孔子、墨子强出百倍,如果再有了这二位高人的胸怀,天下人谁不盼着您好呢。您的前途大大的光明啊!”
惠孟这番话讲完,宋康王半晌没有作答。等惠孟告辞之后,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家伙的口才实在太好了,他这一番口舌彻底把我折服了。”
小故事讲完,大道理上场:所以《老子》说:“勇于做到不逞强就能保全性命。”(勇于不敢,则活。)由此看来,大勇反倒是不勇啊!
《老子》的这段内容在简本里是没有的,在通行本位于第七十三章,全文是: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我们惯用的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处就在这里。通观全章,说的是大家熟知的一种《老子》基本精神,放在令狐冲身上就是“无招胜有招”,放在郭靖身上就是后发制人,放在张三丰身上就是以柔克刚。仔细体会《老子》原文,说的只是一个大道理,指出了自然界的运行就是如此这般的模样,令狐冲和张三丰他们都是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一个大道理可以有无限多的具体发挥,好比我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一个大道理,你可以具体联系到学习、工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流氓瘪三的街头斗殴。“后下手为强”表面看上去和“先下手为强”完全相反,但这正体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真理:与之相反的说法也是同样正确的。“后下手为强”同样也可以具体联系到学习、工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流氓瘪三的街头斗殴。
《淮南子》把《老子》的这个大道理所作的具体联系看上去是着重在权谋的层面上:君主如果想要成就王者之业,就应该表现出如何如何……这个故事又给我们透露了几个线索:第一,对孔子和墨子这两个学术对手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推崇;第二,虽然“以无勇为大勇”这个逻辑非常道家,但骨子里却和孔孟之言没什么两样——想想孟子见齐宣王的时候,齐宣王说什么“寡人好色”、“寡人好货”、“寡人好勇”等等,孟子的逻辑不是和这里的《淮南子》如出一辙吗,而且,惠孟的话简直像极了孟子,分明就是行仁政感召天下这套逻辑,可是,道家的书为什么要推销儒家观念呢;第三,《老子》本章的原文是陈述性的语气,《淮南子》却分明是建议性的,而建议的对象也明显就是掌权的君主——如果我们对比一下《老子》的简本和通行本,会发现《老子》原本就给人一种“建议书”的感觉,是向君主讲述治国的大道,而通行本更加强调了这种语气,《淮南子》则完全就是建议书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