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展缓慢,因为又要费些篇幅来澄清两个概念。就像前面讲到的"礼仪之邦"一样,有些词语和概念我们耳熟能详,好像谁都明白,其实呢,满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要解释的这两个概念,一个是"家",一个是"封建",这两个概念是密切关联的。
先来说"家",这个概念不但我们很多现代人搞错,不少古人也都搞错。
刚才进行《孟子》正文的时候有没有人注意到"千乘之家"和"百乘之家"?
先说什么是"乘"。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其实众说纷纭,简单讲呢,它是一个军事单位,就是以一辆战车为核心的一个战斗小组。好了,明白了这点,问题就来了:谁家里会有一千辆或者一百辆战车的军队呀?
我们中国现在有了不少超级富豪,个个家大业大,前两天我还看到一条新闻标题说某富豪三天消费花掉了两个亿。但是大家想想,有谁听说过哪位富豪家里养着几千人的军队呢?有谁听说过两位富豪比邻而居,这家二奶跟那家三奶吵架了,赌气不过,各自回家调集军队干上一架?现在的邻里纠纷,真急眼的时候至多是来一句:"你小子等着,姑奶奶一个电话过去,立马就有人过来做了你!"--这就是时代的不同了,在封建社会里,邻里纠纷那可是真有动用军队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的"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家。
要明白"家",就得先明白"封建"。所谓封建,天子分封诸侯国,这是一种大封建,还有一种小封建,就是诸侯国的国君在自己的地盘里也像天子分封自己一样地拿出地盘来分封给贵族们,而被分封的贵族们和诸侯国国君之间的关系与诸侯国国君和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贵族们也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诸侯打仗的时候,贵族们要带着自己的私人军队出征,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时候呢,诸侯们对天子不大恭敬了,开始有僭越的举动了,同样地,贵族们对诸侯也不大恭敬了,也开始僭越了。而正如同大的诸侯有实力轻视周天子一样,大的贵族家族也有实力来轻视诸侯,所以孟子才会说那句"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个"家",既不是我们现代人一夫一妻一小孩的家,也不是以前什么四世同堂之类的家,而是贵族的大型家族,有领地,有军队,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四书当中,《大学》里所谓"修齐治平"的主张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直都孜孜以求的,这里的讲究是:要想做到平天下,就先得治好国,要想治好国,就先得做到齐家,把家治理好,要想做到齐家,就先得修身修好才行,这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里面,"天下"其实是现在我们"国"的概念,而"国"呢,是诸侯国的概念,"家"就是指贵族的大型家族。把这些概念搞清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词串在一起才显出是顺理成章的,否则的话,我提高自身修养,道德品质高尚了,做到修身了,然后把老婆、孩子安顿好,这就齐家了,能齐家也就能治国了,所以我就可以去当国家总理了,然后呢,平天下,征服世界?
问题还没完。我们读历史,看到宋朝人讲修齐治平,明朝人讲修齐治平,清朝人讲修齐治平,可其实深究起来,战国以后,基本上没人再能修齐治平了。为什么呢?因为修齐治平只有在封建社会里才是可能的,而战国结束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就结束了。
--没错,我说的是,战国结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也就结束了。
各位读到这里,肯定有不少人会说我这是在胡说八道。是啊,我们不是一直都说中国有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直到晚清才从封建社会可耻地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吗?我们不是一直在说我们直到现在还在背负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沉重包袱吗?
--呵呵,我不但还坚持我上面的说法,我还要说:封建社会是个好社会。
刚才痛斥我胡说八道的人中现在一定会有一些在破口大骂我是白痴了。是啊,我们不是曾经很习惯用"老封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封建"之类的话来骂人吗?封建社会怎么倒成了好社会了?
少安毋躁,且听我慢慢道来。
封建,还是不封建,这是个问题。
其实,按传统标准来看,这本来并不是个问题。
封建封建,是分封制的社会体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这才是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把分封制改为郡县制了。秦朝之后,历代政权基本上一直延续着郡县制的政治体制,虽然也曾经陆续有过分封,但都是以郡县体制做为主体的。而秦朝之前,虽然也有郡县制,但那都是零敲碎打,而且,那时的郡县,其实质和秦以后的郡县也很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主体还是分封制。所以,比较准确的表达是:秦始皇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传统。所以呢,要说什么封建社会的历史包袱,秦、汉之际的人的确还有这个包袱,而在现代,在两千多年之后的我们的身上,早就没有这个包袱了。--可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们身上的包袱如果不是封建社会的包袱,那又是什么包袱呢?
答案是:是两千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传统的包袱。
清楚了这点,就可以回到前面那个"齐家"的问题了。齐家齐的是谁的家?齐的是封建社会大贵族的家,而这种"家"在战国结束之后就因为社会体制的改变而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了,换句话说,秦朝以后的一代代的知识分子口口声声的"齐家",这个"家"其实已经不存在了--不但"家"不存在了,齐家之后要"治国"的那个"国"也没法再治了。
好了,清楚些了没有?我可不是胡说八道吧?那么,继续。为什么说封建社会是个好社会呢?要注意,我这里所说的"好社会"只是相对而言的,各位千万别拿加尔布雷斯的"好社会"的概念来往我这里套。我的意思是说,封建社会,比之后来的专制社会来说,还是有不少先进性的。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将会在《孟子》这本书里慢慢看到。先简单讲两句吧,在封建社会,贵族拥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从最低级的贵族"士"到高级贵族都是这样,他们的权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君权--虽然这有可能导致权贵篡位,比如孟子刚才说的,"千乘之家"有能力造"万乘之国"的反,但是,无论是国君还是篡位的权贵,要想位子坐得稳,谁也不能忽视大伙儿的意见。
这个问题又要涉及到一些需要多费一番唇舌的概念,现在还是先不多谈了,后文里会逐渐涉及到的,而且,朱元璋为什么对孟子那么恼火,以致做出了篡改教科书这种恶心事来,也是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对于秦朝以后的各个大一统王朝的专制社会来说,封建社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由民主这类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我们现在很多人骂人"老封建"真是错怪了封建社会了。即便单拿男女问题来说,其实最不"封建"的社会可能倒正是封建社会呢。所以,我觉得,"封建"应该有变成褒义词的可能,想像未来的某一天,年轻人的流行语又换了一茬了,女孩子们会对着自己心仪的小男生说:"你好封建哎--"小男生不禁心花怒放,因为那个时候"酷"之类的词语可能早就过气了,用来表达"酷"这种感觉的新词可能就变成了"封建"。
好了,《孟子》的这第一节就谈到这里了,写的时候总想收紧一点,可还是拉拉杂杂写了好多。方才用软件的统计功能看了看字数,这一段所讲的《孟子》原文仅仅一百多字,而我的讲解却足足用了一万多字,好像有点过分。不过,开篇时候把一些问题尽量澄清,后面应该就可以轻快一些了。
现在要解释的这两个概念,一个是"家",一个是"封建",这两个概念是密切关联的。
先来说"家",这个概念不但我们很多现代人搞错,不少古人也都搞错。
刚才进行《孟子》正文的时候有没有人注意到"千乘之家"和"百乘之家"?
先说什么是"乘"。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其实众说纷纭,简单讲呢,它是一个军事单位,就是以一辆战车为核心的一个战斗小组。好了,明白了这点,问题就来了:谁家里会有一千辆或者一百辆战车的军队呀?
我们中国现在有了不少超级富豪,个个家大业大,前两天我还看到一条新闻标题说某富豪三天消费花掉了两个亿。但是大家想想,有谁听说过哪位富豪家里养着几千人的军队呢?有谁听说过两位富豪比邻而居,这家二奶跟那家三奶吵架了,赌气不过,各自回家调集军队干上一架?现在的邻里纠纷,真急眼的时候至多是来一句:"你小子等着,姑奶奶一个电话过去,立马就有人过来做了你!"--这就是时代的不同了,在封建社会里,邻里纠纷那可是真有动用军队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的"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家。
要明白"家",就得先明白"封建"。所谓封建,天子分封诸侯国,这是一种大封建,还有一种小封建,就是诸侯国的国君在自己的地盘里也像天子分封自己一样地拿出地盘来分封给贵族们,而被分封的贵族们和诸侯国国君之间的关系与诸侯国国君和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贵族们也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诸侯打仗的时候,贵族们要带着自己的私人军队出征,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时候呢,诸侯们对天子不大恭敬了,开始有僭越的举动了,同样地,贵族们对诸侯也不大恭敬了,也开始僭越了。而正如同大的诸侯有实力轻视周天子一样,大的贵族家族也有实力来轻视诸侯,所以孟子才会说那句"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个"家",既不是我们现代人一夫一妻一小孩的家,也不是以前什么四世同堂之类的家,而是贵族的大型家族,有领地,有军队,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四书当中,《大学》里所谓"修齐治平"的主张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直都孜孜以求的,这里的讲究是:要想做到平天下,就先得治好国,要想治好国,就先得做到齐家,把家治理好,要想做到齐家,就先得修身修好才行,这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里面,"天下"其实是现在我们"国"的概念,而"国"呢,是诸侯国的概念,"家"就是指贵族的大型家族。把这些概念搞清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词串在一起才显出是顺理成章的,否则的话,我提高自身修养,道德品质高尚了,做到修身了,然后把老婆、孩子安顿好,这就齐家了,能齐家也就能治国了,所以我就可以去当国家总理了,然后呢,平天下,征服世界?
问题还没完。我们读历史,看到宋朝人讲修齐治平,明朝人讲修齐治平,清朝人讲修齐治平,可其实深究起来,战国以后,基本上没人再能修齐治平了。为什么呢?因为修齐治平只有在封建社会里才是可能的,而战国结束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就结束了。
--没错,我说的是,战国结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也就结束了。
各位读到这里,肯定有不少人会说我这是在胡说八道。是啊,我们不是一直都说中国有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直到晚清才从封建社会可耻地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吗?我们不是一直在说我们直到现在还在背负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沉重包袱吗?
--呵呵,我不但还坚持我上面的说法,我还要说:封建社会是个好社会。
刚才痛斥我胡说八道的人中现在一定会有一些在破口大骂我是白痴了。是啊,我们不是曾经很习惯用"老封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封建"之类的话来骂人吗?封建社会怎么倒成了好社会了?
少安毋躁,且听我慢慢道来。
封建,还是不封建,这是个问题。
其实,按传统标准来看,这本来并不是个问题。
封建封建,是分封制的社会体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这才是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把分封制改为郡县制了。秦朝之后,历代政权基本上一直延续着郡县制的政治体制,虽然也曾经陆续有过分封,但都是以郡县体制做为主体的。而秦朝之前,虽然也有郡县制,但那都是零敲碎打,而且,那时的郡县,其实质和秦以后的郡县也很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主体还是分封制。所以,比较准确的表达是:秦始皇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传统。所以呢,要说什么封建社会的历史包袱,秦、汉之际的人的确还有这个包袱,而在现代,在两千多年之后的我们的身上,早就没有这个包袱了。--可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们身上的包袱如果不是封建社会的包袱,那又是什么包袱呢?
答案是:是两千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传统的包袱。
清楚了这点,就可以回到前面那个"齐家"的问题了。齐家齐的是谁的家?齐的是封建社会大贵族的家,而这种"家"在战国结束之后就因为社会体制的改变而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了,换句话说,秦朝以后的一代代的知识分子口口声声的"齐家",这个"家"其实已经不存在了--不但"家"不存在了,齐家之后要"治国"的那个"国"也没法再治了。
好了,清楚些了没有?我可不是胡说八道吧?那么,继续。为什么说封建社会是个好社会呢?要注意,我这里所说的"好社会"只是相对而言的,各位千万别拿加尔布雷斯的"好社会"的概念来往我这里套。我的意思是说,封建社会,比之后来的专制社会来说,还是有不少先进性的。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将会在《孟子》这本书里慢慢看到。先简单讲两句吧,在封建社会,贵族拥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从最低级的贵族"士"到高级贵族都是这样,他们的权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君权--虽然这有可能导致权贵篡位,比如孟子刚才说的,"千乘之家"有能力造"万乘之国"的反,但是,无论是国君还是篡位的权贵,要想位子坐得稳,谁也不能忽视大伙儿的意见。
这个问题又要涉及到一些需要多费一番唇舌的概念,现在还是先不多谈了,后文里会逐渐涉及到的,而且,朱元璋为什么对孟子那么恼火,以致做出了篡改教科书这种恶心事来,也是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对于秦朝以后的各个大一统王朝的专制社会来说,封建社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由民主这类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我们现在很多人骂人"老封建"真是错怪了封建社会了。即便单拿男女问题来说,其实最不"封建"的社会可能倒正是封建社会呢。所以,我觉得,"封建"应该有变成褒义词的可能,想像未来的某一天,年轻人的流行语又换了一茬了,女孩子们会对着自己心仪的小男生说:"你好封建哎--"小男生不禁心花怒放,因为那个时候"酷"之类的词语可能早就过气了,用来表达"酷"这种感觉的新词可能就变成了"封建"。
好了,《孟子》的这第一节就谈到这里了,写的时候总想收紧一点,可还是拉拉杂杂写了好多。方才用软件的统计功能看了看字数,这一段所讲的《孟子》原文仅仅一百多字,而我的讲解却足足用了一万多字,好像有点过分。不过,开篇时候把一些问题尽量澄清,后面应该就可以轻快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