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自國朝雍正間,世宗憲皇帝詔天下督撫修志書,於是各省通志次第告成,而福建通志於乾隆二年始纂輯成書,恭呈御覽;四庫全書著錄焉。至三十三年,又修續志,而閩之事蹟蓋略備矣。
國家重熙累洽,自乾隆以來,幾及百年,疆域之沿革,形制之變遷,不能無今昔之不同。於是道光九年又有重纂之舉。考其時秉筆者為陳恭甫太史。太史出吾鄉阮文達之門,深於經術,所著五經異義疏證、左海經辨、左海文集,文達皆釆入皇清經解中,其學問根柢猶有乾、嘉老輩之遺,故發凡起例,具有體要。惜以經費不敷,甫作旋輟。中間又延鳳池書院山長魏和齋太史纂校,至道光之末始粗有端緒;蓋成書若斯之難也。刊刻未竟,以軍興中止。同治六年,吳仲宣制府、李星衢中丞蒞閩,因紳士之請,乃籌巨貲,登全書於版。及九年秋,凱泰奉命撫閩,而是書剞劂蕆事,幸得受而讀之。局中諸君,請弁言於簡端。
凱泰於是書樂觀厥成而已,尚奚云。顧念閩省負山襟海,乃東南一大都會也。覽斯編者,仰聖謨之廣運,撫戶口之殷繁,於學校經籍宜思所以振起人文,於職官名宦宜思所以澄清吏治,於田賦鹽法宜思所以興利而除弊,於海防關隘宜思所以因時而制宜。語有之:『不習為吏,視已成事』;省之有志,固得失之林、考鏡之資也。願與我同官諸君子孜孜焉日夕講求於國計民生,務期保泰持盈,有備無患,以上副聖天子簡畀之重,而胥海隅蒼生同游於熙皞之宇;此則我憲廟詔修直省通志之本意也。若徒以備海疆之掌故,供文人學士之取材,抑末矣夫!
同治辛未仲夏,撫閩使者寶應王凱泰謹撰。
國家重熙累洽,自乾隆以來,幾及百年,疆域之沿革,形制之變遷,不能無今昔之不同。於是道光九年又有重纂之舉。考其時秉筆者為陳恭甫太史。太史出吾鄉阮文達之門,深於經術,所著五經異義疏證、左海經辨、左海文集,文達皆釆入皇清經解中,其學問根柢猶有乾、嘉老輩之遺,故發凡起例,具有體要。惜以經費不敷,甫作旋輟。中間又延鳳池書院山長魏和齋太史纂校,至道光之末始粗有端緒;蓋成書若斯之難也。刊刻未竟,以軍興中止。同治六年,吳仲宣制府、李星衢中丞蒞閩,因紳士之請,乃籌巨貲,登全書於版。及九年秋,凱泰奉命撫閩,而是書剞劂蕆事,幸得受而讀之。局中諸君,請弁言於簡端。
凱泰於是書樂觀厥成而已,尚奚云。顧念閩省負山襟海,乃東南一大都會也。覽斯編者,仰聖謨之廣運,撫戶口之殷繁,於學校經籍宜思所以振起人文,於職官名宦宜思所以澄清吏治,於田賦鹽法宜思所以興利而除弊,於海防關隘宜思所以因時而制宜。語有之:『不習為吏,視已成事』;省之有志,固得失之林、考鏡之資也。願與我同官諸君子孜孜焉日夕講求於國計民生,務期保泰持盈,有備無患,以上副聖天子簡畀之重,而胥海隅蒼生同游於熙皞之宇;此則我憲廟詔修直省通志之本意也。若徒以備海疆之掌故,供文人學士之取材,抑末矣夫!
同治辛未仲夏,撫閩使者寶應王凱泰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