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设论
宋 法护等译
施设论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世间施设门第一(按释论有此门梵本元阙)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二
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转轮圣王。所有女宝。妙色端严。众所乐见。超人状貌。如天色相。答转轮圣王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能以清净诸物布施。所谓清净众庄严具。并余饮食衣服。涂香粖香。床座舍宇。及灯明等。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妙色端严。众所乐见。超人状貌。如天色相。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不白不黑。肤色中均。不长不短。不肥不瘦。身分亭等。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能行布施。谓以诸色香味皆具足者。饮食等物。自手持奉。起无慢心。行于布施。以如是因故。所有女宝。不白不黑。肤色中均。不长不短。不肥不瘦。身分亭等。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寒时温暖。适意快乐。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若有时。冬际严凝。大风吹击。境色极寒。人所惶畏。女宝是时。于其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即以温暖事用所摄。所谓衣服卧具。涂香粖香。床座舍宇。炉炭火具。并余温暖。应用等物。广行布施。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寒时温暖。适意快乐。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热时清凉。适悦快乐。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若有时。热际炎燠。日光炽逼。随热生虫。人极增恼。女宝是时。于其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即以清凉事用所摄。谓持衣服卧具。涂香粖香。床座舍宇。承足宝机。宝严环钏。多摩罗香。及多罗香所成众具。并余应用等物。广行布施。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热时清凉。适悦快乐。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身诸毛孔。有旃檀香。口中常出优钵罗花香。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即以沉水薰陆郁金多摩罗等。及余上妙诸香。广行布施。以如是因故。身诸毛孔。有旃檀香。口中常出优钵罗花香。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侍从转轮圣王。先起后坐。不失规仪。随何所作。悉能承奉。勤力无慢。而复爱语。答转轮圣王。于长时中。随所作用。善业增强。长养成熟。现前胜报。以如是因故。获感女宝爱语承顺。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能令转轮圣王。悦意称顺。然无染心况乎身语无不调柔。答转轮圣王。具大威德。于彼彼众生。曾无异心。超人意表。以如是因故。所感女宝。悦意称顺。然无染心。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王欲行时。或坐立时。而悉先知。即向王前。作是白言。快哉圣王。所欲行邪。或坐立邪。悉当随从。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具慈心。于欲界中。观诸众生。于义所欲。于利所欲。及安乐欲。或若众生。起无利欲。不安乐欲。悉起慈心。慈眼观视。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于王进止。而悉先知。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超胜世间。常品女人。如星中月。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不杀生。复教他人。持不杀戒。自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复教他人。一一修持。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超胜诸女。如星中月。又问。何因轮王女宝。不乳产邪。答一切女人。共所病者。谓即胎藏乳产之苦。彼女宝者。于长时中。少病少恼。作诸善业。长养成熟。现前胜妙。果报克成。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而不乳产。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先于轮王。而趣命终。答彼女宝者。修诸善业。长时不断。现前胜妙。果报克成。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先于转轮圣王。而趣命终。又问。何因轮王女宝。于诸女中。独得生天。答彼女宝者。本性贤善。而复广修十善业道。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于诸女中。独得生天。
又问。何因转轮圣王。得有主藏臣宝。答转轮圣王。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若有时。极寒极热。王于彼等寒热时中。于其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及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随时应用妙好医药。及所爱乐上味饮食。并余所须。承事供给。彼等受已。身无不洁。衣无不覆。于昼夜中。常受快乐。以如是因故。转轮圣王。而能获得主藏臣宝。彼主藏臣宝者。大富自在。广多眷属。库藏珍宝。财谷丰盈。受用增积。善业报生。而具天眼。能见伏藏。若有主宰。若无主宰。若水若陆。若近若远。来诣转轮王所。乃至种种丰足供给。勤力无倦。恭白王言。天子所须财宝等事。悉能奉上。过去一时。有转轮圣王。意欲试验主藏臣宝。即命宝船。涉水游行。乃召主藏臣宝。而谓之曰。汝今宜应以财宝等。供我所须。时主藏臣宝。白彼转轮圣王言。圣王就岸。我当奉上王之所须。若不就岸。事应难作。时王即当回以宝船安泊岸侧。彼主藏臣宝。前诣王所。右膝著地。肃恭严奉。作洁净已。二手捧持四金所成上妙宝瓶。满盛众宝。献奉王前。白言圣王。受我所奉上妙众宝。即说颂曰。
清阴细雨从天降 俯近炎天盛夏时
举以众宝奉轮王 及施余诸贫匮者
彼等受已皆快乐 丐者咸生欢喜心
由斯业报广无穷 获得最胜大财富
有大神力具天眼 当为转轮圣王尊
又问。何因主藏臣宝。获得大富。广多库藏。受用增积。答主藏臣宝。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能布施一切沙门婆罗门众。诸贫穷者。诸往来者。诸乞丐者。授以饮食衣服。花鬘涂香。床座舍宇。灯明等物。以如是因故。主藏臣宝。获得大富。广多库藏。受用增积。
又问。何因主藏臣宝。胜业报生。能具天眼。于诸伏藏。若有主宰。若无主宰。若水若陆。若近若远。而悉观见。答主藏臣宝。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又于世间。普为一切。痴黑暗冥。作光明照。授与灯明。及然灯具。破诸冥暗。悉使明亮。以如是因故。主藏臣宝胜业报生。能具天眼。水陆远近。悉见伏藏。
复次颂曰。
饮食衣服花鬘等 往昔曾兴清净心
自手持奉开施门 复以灯明照诸暗
得为主藏大臣宝 近侍名称转轮王
广多富盛具大财 能获天眼见伏藏
又问。何因转轮圣王。得有主兵臣宝。答转轮圣王。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于诸昏黑暗冥。作光明照。施以灯具。悉使明亮。以如是因故。转轮圣王。得有主兵臣宝。彼主兵臣宝者。聪睿明利。善喻善察。智慧具足。至于王所。以现世事。正法义利。辅赞于王。于他世事。正法义利。亦悉辅赞。于兵众中。知其王意。存者存之。去者去之。不劳王力。亦复不假四兵运用。无使疲懈。而彼一切自然归伏。
复次颂曰。
世间昏黑暗冥者 普作灯明为照曜
施诸灯具及光明 悉使广大皆明亮
又于父母及知识 并余沙门婆罗门
广作灯明普照明 咸得破暗而焕曜
由斯善业施安乐 并余善作诸胜事
轮王以此胜报因 获得大智主兵宝
又问。何因主兵臣宝。聪睿明利。善喻善察。具有智慧。答彼主兵臣宝。往昔生中。昔因建立。乃至极远生生之前。已尽已灭。得为人时。于诸沙门婆罗门。聪睿明利。具有智慧。善伺察者。故往亲近恭敬请问。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无罪。何者所作。当得胜上。离诸罪业。随所闻已。依法修行。常善伺察。常善思惟。若事若因。勤求请益。作极拔事。行普救因。增极恪志。逼切而行。以如是因故。聪睿明利。具有智慧。
复次颂曰。
往昔亲近诸智者 勤求伺察众善因
发起最上利益心 于一切处无退倦
主兵臣宝由斯力 今得聪睿具智明
迅疾发兴精进心 今为轮王主兵宝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三
总说颂曰。
转轮圣王而具有 轮宝象马并珠宝
女宝主藏及主兵 长寿无病具色相
适意自在复多子 广如第三蕴中说
如论中说。转轮圣王。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复次颂曰。
如论所说转轮王 即同无上大法王
于此大地境界中 转大法轮作善利
以彼转轮圣王者 应观即同佛如来
咸起悲心愍世间 广利一切大寂默
如转轮圣王有轮宝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所说圣八正道法。以佛所说八正道者。能破世间一切烦恼。于诸法中。得无障碍。
复次颂曰。
转轮圣王轮宝者 于此大地能摧伏
如佛开演八正门 解除一切魔怨缚
如转轮圣王有象宝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说四神足法。以佛所说四神足者。能破世间一切烦恼。于诸法中。得无障碍。
复次颂曰。
转轮圣王白龙象 腾空来往悉自在
如来神足亦复然 瞿昙名称广神化
如转轮圣王有马宝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说四正断法。以佛所说四正断者。能破世间一切烦恼。于诸法中。得无障碍。
复次颂曰。
轮王青身妙马宝 圆具调驯迅若风
如佛四正断法门 速证无为寂静果
马相严好头顶黑 而彼马宝轮王乘
四正断法亦复然 瞿昙名称广自在
如转轮圣王有珠宝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天眼具足。以佛如来具天眼者。随诸众生有所乐欲。佛以天眼悉能观察。
复次颂曰。
轮王琉璃妙珠宝 普遍照曜悉光明
如来天眼亦复然 普遍观照悉无碍
如转轮圣王有女宝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喜觉。支法。
复次颂曰。
转轮圣王妙女宝 众所乐观复悦意
喜觉支法亦复然 瞿昙名称善适悦
如转轮圣王有主藏臣宝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四姓亲近。谓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于佛世尊现所恭敬持以饮食衣服及余床座病缘医药。奉上世尊。
复次颂曰。
如彼转轮大圣王 最上大富具大财
瞿昙圣主大名称 四姓恭敬亦如是
如转轮圣王有主兵臣宝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具大胜慧。以佛大慧。能破世间一切烦恼。解除魔缚。于诸法中。得无障碍。
复次颂曰。
主兵臣宝善伺察 复能决择诸义利
如来大慧亦复然 解除魔怨诸结缚
如转轮圣王寿命长远久住世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久住世间随诸众生。所有愿求悉令圆满。若住一劫或过一劫。是谓长寿。转轮圣王。正法化世。住寿一劫。亦复如是。
如转轮圣王少病恼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无诸损恼病苦不生。
复次颂曰。
转轮圣王少病恼 最上正法化世间
世尊大师具名称 无病无恼常安乐
如转轮圣王妙色端严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一切人众倾渴瞻仰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三十二相。清净圆满。一切众生。瞻仰无厌。
复次颂曰。
轮王正法化于世 相好端严众乐观
亦如世尊妙相严 最胜功德皆具足
如转轮圣王众所瞻睹生悦意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一切众生欣乐瞻仰。睹者咸生适悦之心。
复次颂曰。
轮王正法化世间 见者咸生欣悦意
如来大师最上尊 众生瞻睹皆欣庆
如转轮圣王千子圆满色相妙好勇猛无畏善伏他军者。应知即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善化一切众生。修行得果。勇猛无畏。摧烦恼力。趣真实道。
复次颂曰。
转轮圣王有千子 勇猛无畏色相严
能摧他军具力能 正法真实而治化
如来大师化众生 悉使修行住果位
四向四果无畏尊 此等是谓八人地
施设论卷第一
施设论卷第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四
总说颂曰。
二瑞相出现 作护胎无染
完具无欲心 快乐及不坐
鹿皮以承接 七步观四方
语言并二龙 及阿难往事
天花与天药 床座舍庄严
受草见法衣 悲心现神化
又问。何因菩萨。最初于兜率天宫殁已。降母胎时。一切大地。皆悉振动。答龙威力故。以诸龙王得闻菩萨大士大威德者。兜率天宫殁已。降神母胎。乃从水中。跳跃而出。心生欢喜。适悦庆快。乘空盘旋。往返游泳。乐欲瞻睹菩萨圣相。龙出水故。水即大动。以水动故。大地振动。又复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勤为众生宣说出要离生善法。是故上鼓于风。中摇于水。下振于地。此是菩萨。先现瑞相。又问。何因菩萨。最初从兜率天宫殁已。降母胎时。有大光明。普照世界。所有一切黑暗昏冥。悉得明亮。日月威光。映蔽不现。是时所有一切众生。蒙光照已。互得相见。咸作是言。奇哉仁者。有异大士。生此界邪。答以菩萨大士大威德者。最初从彼兜率天宫殁已。降母胎时。有欲色界诸天子众。闻其菩萨大威德者。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诸天欢喜。适悦庆快。乘空盘旋。往返游泳。乐欲瞻睹菩萨圣相。而彼诸天。当往返时。有大光明。普照世界。黑暗昏冥。悉使明亮。日月威光。映蔽不现。是时所有一切众生。蒙光照已。互得相见。咸作是言。奇哉仁者。有异大士。生此界邪。奇哉仁者。有异大士。生此界邪。又复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出现广大胜慧光明。普照世间。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问。何因菩萨最初从兜率天宫殁已。降母胎时。有四天子。自四方来。随方而住。为菩萨母。密作卫护。答以彼三十三天子众。长时安慰。守护善法。咸作是言。大哉世间无光明者。无归向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当出世间。悉为化度。彼诸天子。以利益誓愿为胜缘故。是故来为菩萨圣母。密作卫护。
又问。何因菩萨。住母胎中。而能不染胎藏诸垢。无血肉垢无杂秽垢。乃至余诸不净垢等。而悉不染。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即以清净事用所摄。谓持清净卧具。衣服饮食。涂香粖香。及妙花鬘床座舍宇。灯明等物。广行布施。以清净法。普照众生。由斯善业同分因故。住母胎中。不染诸垢。
又问。何因菩萨。住母胎中。身相完具。母亦复见清净圆满。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即以完具舍宇衣服饮食受用等物。完无缺者。内心清净。广行布施。由斯善业。同分因故。在母胎中。身相完具。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而菩萨母。不于男子起彼欲染和合之意。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能持清净梵行。无非法行。离诸恶香。超越女人染污之法。自能精持诸梵行已。复教他人。如理修持。由斯善业同分因故。而菩萨母。无染欲意。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其菩萨母。奉持五戒。所谓乃至尽寿。不杀不盗。不染不妄。及不饮酒。以不饮酒故。离诸放逸。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断杀生。离杀生业。复教他人断离亦然。自行不盗不染不妄。及不饮酒。复教他人断离亦然。由斯善业同分因故。而菩萨母。奉戒清净。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其菩萨母。身无疲倦。心得快乐。答菩萨大士。具大威德。有胜光明。使菩萨母。大种坚牢。而无增损。以如是因故。而菩萨母。无倦快乐。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大地振动。答菩萨大士。具大威德。广如前说。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有大光明。普照世界。答广如前说。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其菩萨母。不坐不卧。安然而立。有刹帝利上族同时所生。答菩萨圣母。少病少恼。作诸善业。胜妙果报。现前克成。故不坐卧。离诸苦受。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有四天子。自四方来。以妙鹿皮。承接菩萨。答菩萨长时。少病少恼。作诸善业。胜妙果报。现前克成。故使天来承接菩萨。免致堕地。离诸苦受。
又问。何因菩萨初生。即行七步。答菩萨大士。于长时中。正念出离。亲近修习。广多施作。复善记说。又复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广为众生。说七觉支法。
又问。何因菩萨初生。观察四方。答菩萨长时。与毗钵舍那所俱正念亲近修习。广多施作。复善记说。又复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观察四圣谛法。广为众生。开示演说。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问。何因菩萨初生。即作是言。今我此身。是最后有。是边际生。答菩萨在母胎中。常生悲恼。念救众生。既出胎已。乃作是言。今我此身。是最后有。是边际生。又复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广为众生。说法化度。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问。何因菩萨初生。于虚空中。天降二水。一冷一暖。用沐菩萨无垢之身。答龙威力故。以彼天龙。于其菩萨。深生净信故现斯相。
又问。何因菩萨初生。于圣母前。大水涌现。随菩萨母所欲受用。答龙威力故。以彼诸龙。于菩萨母。深生净信。故现斯相。
又问。何因菩萨初生。空中自然奏天音乐。答天威力故。以彼诸天。于其菩萨。深生净信。又复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声闻十方。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问。何因菩萨初生。空中自然天雨众花。所谓优钵罗花。钵纳摩花。奔拏利伽花。俱母那花。曼陀罗花等。又复雨彼众妙沉水薰陆旃檀香粖。及散天中殊妙之衣。答天威力故。以彼诸天。于其菩萨。深生净信。又复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具大福力。一切衣服饮食床座病缘医药。并余受用。皆悉丰足。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问。何因菩萨生后。始经七日。其菩萨母。即趣命终。答菩萨大士大威德者。降母胎时。三十三天子众。于其菩萨。极大尊重。即以天胜威光。授菩萨母。其后菩萨出母胎已。母不复有天之威光。但具人中威光色相。众妙饮膳。随宜资养。故菩萨母。速趣命终。
如经所说。菩萨能知入胎住胎出胎等事。云何是为菩萨能知入胎住胎出胎等事。答菩萨昔于迦叶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法中。最初为菩提故。勤修梵行。正念具足。亲近修习。广多施作。发大誓愿。愿我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所有世间痴暗众生。无救护者。无归向者。广为化度。以是因故。我于迦叶如来法中。最初为菩提故。修梵行已。得生兜率陀天。生彼天已。乃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正念具足。亲近修习。广多施作。以是因故。生彼天中。未久之间。即得彼天三事所摄。一天寿命。二天色相。三天名称。菩萨作是念时。兜率陀天诸天子众。悉知菩萨决定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是缘故。皆生恭敬尊重供养。正念具足。亲近修习。广多施作。乃至菩萨。随彼天子寿量而住。正念具足。亲近修习。广多施作。菩萨即能了知入母胎事。又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正念具足。亲近修习。广多施作。菩萨即能了知出母胎事。住胎亦然。
如经所说。佛告尊者阿难言。我念往昔。于彼迦叶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法中。最初为菩提故。勤修梵行正念具足。亲近修习。广多施作。发大誓愿。愿我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所有世间痴暗众生。无救护者。无归向者。广为化度。以是因故。我于迦叶如来法中。最初为菩提故。修梵行已。得生兜率陀天。生彼天已。乃至得彼天中三事所摄。即作是念。我当成正觉已。正念具足。修习施作。以是因故。作是念时。彼天子众。悉知菩萨当成正觉。皆生恭敬尊重供养。正念具足。修习施作。以是缘故。乃至菩萨随彼天子寿量而住。修习施作菩萨即能了知从兜率天宫殁已入母胎事。又作是念。我当成正觉已。正念具足。修习施作。菩萨即能了知住母胎事。菩萨又作是念。我当成正觉已。正念具足。修习施作。即能了知出母胎事。
复次阿难。我以正念具足修习施作故。未久之间。出母胎藏即行七步。
阿难当知。此如是等。一一皆是我昔思念。当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广为众生。宣说七觉支法。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施设论卷第二
施设论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四之二
又复阿难。我出母胎。未久之间。即观四方。乃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当为众生演说四圣谛法。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复阿难。我出胎未久。即作是言。今我此身。是边际生。乃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当为一切众生。普尽生死边际。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复阿难。我出胎未久。空中自然雨众天花。谓优钵罗花。俱母陀花。钵讷摩花。奔拏利伽花等。又雨众妙沉水薰陆旃檀香粖。及散天花。乃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具大智慧。具大福德。饮食衣服。床座医药。诸受用具。悉皆丰足。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复阿难。我出胎未久。空中自然奏天音乐。乃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声闻十方。
又复阿难。我昔宫中。与诸宫属同处床座。乃作是念。从今已往。我不复处王宫之座。今我此座。是即最后所处之座。作是念已。从床座起。诣王宫门志欲求出。时有圣贤。密开其门。我于是时。出宫门已。渐次前诣重重宫禁。一一门首。皆有圣贤。为开其门。我于尔时。即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普为众生。开甘露门。此是菩萨先现瑞相。
又复阿难。我时乘彼迦蹉迦马王。出王城已。至于他邦。即时下马。乃作是念。今此是我最后所乘王宫宝马。我时所有众庄严具。及迦蹉迦马王而悉不受。还其驭者。乃起是念。今此是我最后所有世间严具。而悉弃置不复受之。阿难当知。我时即持妙色宝剑。自断顶髻。断已复念。今此是我最后自断顶发宝髻。不复重生。即时见一被袈裟衣者。仪相调善。见已欢喜。前诣彼所。而谓之曰。我今奉汝迦尸迦衣。汝可授我袈裟法衣。即作是念。今此是我最后所弃王宫之服。不复重以俗服被体。
又复阿难。其后我于吉祥长者所。受吉祥草。诣菩提树下。自敷其草。端身正念。加趺而坐。作是念言。我若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誓愿不起于座。又作是念。我今快得善利。何以故。一切众生。处无明中。住著无明。无明卵[穀-禾+卵]。障覆慧眼。我当破无明卵。令诸众生。吉祥安乐。
又复阿难。我成佛未久。观见众生世间所生。亦世间老。有利根者。有中根者。有下根者。其下根者。随其行相。而调伏之。乃至不闻正法诸缺减者。彼等众生。我观见已。于彼彼所。起大悲心。为说正法。而化度之。
又复阿难。我复作是念。我今快得善利。我于世间杂染中生。而无杂染心意所行。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五
总说颂曰。
如子下族并贫族 贼难劫初至十岁
牛货胜身俱卢洲 无我及彼欲色界
佛从定起入涅槃 最后大衣不焚爇
又问。何因菩萨于一切众生中。最上最胜。有不发大菩提心。而能正信出家者邪。答菩萨长时。观诸众生。等同一子。勤修善业。长养成熟胜妙果报。现前克成。法尔如是。殑伽沙等诸菩萨众。未有不发大菩提心。而能正信出家之者。如其所说。即是不能受欲乐故。
又问。何因菩萨不于下族中生。答下族生者。习近慢心。菩萨长时。远离诸慢。亲近善法。修习施作。是故菩萨决定于其上族中生。又若菩萨下族生者。即起谤讪。
又问。何因菩萨不于贫族中生。答贫族生者。习近悭吝。菩萨长时。离悭吝垢。亲近修习。广多施作。无悭吝法。是故菩萨。决定于其富族中生。谓以菩萨诸有所得色声香味触等诸境。不历艰苦。自他平等。而受用之。又若菩萨生贫族者。即起谤讪。
又问。何因菩萨不生极边国土。及多贼难鄙恶之方。答边恶国土。于戒于见。而悉艰苦。不与菩萨相似同等。而菩萨者。勤修诸善。长养成熟。现前胜妙果报克成。是故菩萨。决定于其大国中生。设有利根清净众生。值遇菩萨大威德者。然亦不能发起最上无漏善法。所谓无上正等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到彼岸法。及余最上无漏善根。
又问。何因菩萨不于劫初时生。彼时人寿。始八万岁。答劫初时人。软品根性。所行愚钝。朴质种类。不与菩萨相似同等。菩萨大士大威德者。于长时中。勤修善法。长养成熟。设有利根清净众生。值遇菩萨大威德者。然亦不能发起最上无漏善法。
又问。何因菩萨不于人寿最后十岁时生。答人寿十岁之时。广多罪业。广多烦恼。不与菩萨相似同等。是故菩萨大威德者。不于人寿十岁时生。
又问。何因菩萨不生西瞿陀尼洲。答西瞿陀尼洲人。软品根性。所行愚钝。朴质种类。不与菩萨相似同等。菩萨大士大威德者。勤修善法。长养成熟。现前胜妙果报克成。是故菩萨。决定于其大国中生。设有利根清净众生。值遇菩萨大威德者。然亦不能发起最上无漏善法。所谓无上正等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到彼岸法。及余最上无漏善根。
又问。何因菩萨不生东胜身洲。答如西瞿陀尼洲。其事广说。
又问。何因菩萨不生北俱卢洲。答北俱卢洲人。软品根性。所行愚钝。朴质种类。随作艰辛。不与菩萨相以同等。菩萨大士大威德者。于长时中。勤修诸善。长养成熟。现前胜妙果报克成。是故菩萨。决定于其大国中生。设有利根清净众生。值遇菩萨大威德者。然亦不能于一切处发起最上无漏善根。而北俱卢洲人。无我所执。此中问言。北俱卢洲人。何故无我所执邪。答谓以众生数多境界广大所受境界。咸皆悦意。平等无差。故无我所。
又问。何因菩萨不生欲界诸天。答谓。欲界中诸天子众。著诸境界。爱乐放逸。不与菩萨相似同等。虽能修持少分梵行。不能广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广大宣演梵行。令诸天人。各获利益。以是缘故。不生欲界诸天。
又问。何因菩萨不生色界诸天。答谓。色界中诸天子众。虽能修持少分梵行。而亦不能广为四众。别别开演所有梵行。令诸天人。各获利益。又复菩萨。不于色界诸天趣证涅槃。
此中应问。何故色界天中。不入涅槃。答谓。无色相正受处故。但作意已。正入涅槃。
又问。若如此说者。不善心入邪。无记心入邪。答此说应知无记心入。
又问。何因诸佛世尊。住世教化。何故贤上大声闻众。先入涅槃。佛乃后入。答以诸声闻。长时无间。勤修善法。长养成熟。现前胜妙果报克成。若见世尊入涅槃者。彼诸声闻。所有胜报。即不圆成。又复法尔殑伽沙数等。诸佛世尊。所有贤上大声闻众。皆先涅槃。佛乃后入。如其所说入涅槃者。诸佛世尊。于第四禅不动地中。现前证入。此中应问。云何世尊。入涅槃邪。或复起邪。答若有所起。即无所入。
又问。何因如来世尊。入涅槃已。圣体既焚。大衣如故。若内若外。都无所损。答天威力故。谓以诸天于佛世尊。极生净信。又复二种制止不烧。一者内身。二者外财。当知皆是佛神力故。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六之一
总说颂曰。
二缘及彼二众出 声闻三千大千界
大慈大悲二种心 不思议及随顺法
众中差别所行中 如象王住地狱等
又问。何因佛及轮王。皆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一谓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二谓转轮圣王。答转轮圣王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于长时中。常起是念。我当广行布施。植诸胜福。长养一切众生。净持戒行。世间痴暗。无归救者。悉为救度。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者。随诸所作一切善法。普施世间一切众生。广发大愿。如愿所行。舍家出家。成等正觉。以是因故。转轮圣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具大丈夫相。
又问。何因佛与缘觉。于一时中。不相值遇。答诸缘觉众。于长时中。修缘觉法。胜妙果报现前克成。无所愿求。于最上法。无复施作。亦不乐欲亲近恭敬瞻睹如来。由是因故。佛与缘觉。不同时出。
又问。何因二转轮王。不同时出。答转轮圣王。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长时。勤修诸善。同一妙盖。普覆一切。一轮王出。观诸众生。同一子想。一轮王出。同一境界。尊重供养。随所应作一切善业。胜愿果报现前克成。由是因故。二转轮王。不同时出。
又问。何因二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同时出。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长时。唯一师教。一种修习。作诸善法。随其所作。同一解脱。唯一所尊。唯一大智。作诸善业。长养成熟。于一时中。无二果报现前所起。此复云何。答二难并故以是因故。于一时中。二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同出世。
又问。何因女人不作转轮圣王。不成帝释。不成梵王。不成魔王。不证缘觉菩提。不证无上正等菩提。答谓。诸女人善力劣弱。男子胜善乐欲根力之所建立。以其极生善欲心故。女无势力。皆是男子善业因作。又复女人。无其利根。唯彼男子善力成故。又彼男子善力增极。乃能获得利根胜业。以如是因故。女人不作转轮圣王。不成帝释。不成梵王。不成魔王。不证缘觉菩提。不证无上正等菩提。
又问。何因佛世尊者。具无边智。具无边慧无边辩才。答菩萨长时。于其三慧。亲近修习。广多施作。谓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增极勤勇。以如是因故。佛世尊具无边智慧无边辩才。
又问。何因佛世尊。出清净妙音。普闻三千大千世界。悉令晓了。答以佛世尊成道未久。住梵界已。普令亲近得闻解脱。颂句。
颂曰。
安住诸佛正教中 发起精进求出离
能破生死大力军 犹如狂象在草舍
今此清净正法律 不放逸心善所行
即能断灭生死轮 乃尽一切苦边际
如是颂句。一一世界。一一众生。普皆得闻。分明晓了。此是如来清净妙音。普闻三千大千世界。
施设论卷第三
施设论卷第四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六之二
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觉。世尊于诸众生。大悲超胜。答世尊为见世间众生。染烦恼病。烦恼逼迫。种种烦恼。而生损害。无救无归。无所趣向。以如是因故。世尊不久。乃成正觉。为诸众生。而作救度。是故大悲超胜。
又问。何因菩萨入慈心定时。而菩萨身。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刀杖不伤。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答无恼害定。无定所入。无彼无恼害触亦无。不同分心趣灭。以如是因故。菩萨入慈心定时。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
又问。何因入无想定。及灭尽定时。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答无恼害定。无定所入。亦无无恼害之触。无心趣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而菩萨母。不为水火刀杖毒所恼害。亦无中间趣灭。答菩萨大威力故。以其菩萨胜力。令菩萨母无诸恼害。
又问。何因菩萨之身。无水火刀杖毒所恼害。亦无中间趣灭。答菩萨于一切众生中。而得最胜。设于同等类中。亦复最胜。
又问。何因彼焰摩王身。无水火刀杖等害。亦无中间趣灭。答焰摩王者。于焰摩界众生类中。而得最胜。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爱啰嚩拏象王。及善住象王。身无水火刀杖等害。亦无中间趣灭。答彼于傍生类中。而得最胜。出诸趣类。由此因故。其事如最。
又问。何因地狱趣中诸众生类。受极苦楚。而无中间趣灭。答业报炽然故。以其苦受业报未尽。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七
复次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苾刍众言。苾刍当知。有三种法。为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何等为三。谓贪嗔痴。诸苾刍。此中云何名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谓若有人。恶友所作。侵他受用。及诸种类。乃至害命。以其贪爱增盛。于身口意。广行诸恶。行诸恶已。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趣地狱中。生嗔痴亦然。诸苾刍。是故贪嗔痴法。名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
世尊善逝。如是说已。
复次总略。而说颂曰。
不能了知贪爱法 于贪爱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贪爱俱 彼即入于黑暗处
贪染之人无义利 由贪染心生爱著
中间生起怖畏心 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于贪爱 彼即爱尘不能染
由其贪爱不转时 如莲不住于渧水
不能了知嗔恚法 于嗔恚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嗔恚俱 彼即入于黑暗处
嗔恚之人无义利 由嗔恚心生过失
中间生起怖畏心 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于嗔恚 即于嗔境不生嗔
由其嗔法坠堕时 如彼果熟而自落
不能了知痴冥法 于痴冥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痴冥俱 彼即入于黑暗处
痴冥之人无义利 由痴暗心故痴迷
中间生起怖畏心 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痴冥者 不为痴境所痴迷
彼痴冥法若破时 其犹日光破诸暗
若能了知此三法 决定不堕于恶趣
如断多罗大树心 彼所断已不复生
是故贪法及嗔法 痴等三法皆离著
行人明慧发生时 即能尽于苦边际
又问。何因有极贪者。答谓。若有人于贪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贪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欲想欲因欲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出离想出离因出离寻。不能修作。于诸世间庄严受用。以爱著心。勤行修作。于不庄严受用。不勤修作。于诸善法所应作处。而不能作。复不思惟。不修三摩地行。不能守护诸根隐密之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贪爱。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歌舞倡伎戏笑之人。及为女人。设得生天。即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极嗔者。答谓。若有人于嗔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嗔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嗔想嗔因嗔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不嗔想不嗔因不嗔寻。不能修作。于非处起嗔勤行修作。于慈心三摩地。不能修作。于杀害事。勤行修作。于不杀害事。不能修作。于彼诸根隐密之门。不能守护。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嗔恚。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蝎蜂三目虫百足虫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极痴者。答谓。若有人于痴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痴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害想害因害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不害想不害因不害寻。不能修作。于诸见中。而常修作。及于怪异不祥等事。亦复修作。由是缘故。而不能于缘生法门内心伺察。不能于五取蕴中谛观生灭无常之行。所谓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从色所灭。如是受想行识所成。是识所集。从识所灭。此人于诸根隐密之门。不能守护。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痴冥。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象马驼驴羊鹿牛及猪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极贪者。答谓。若有人于无贪善根中。近习修作。于贪不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出离想出离因出离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其欲想欲因欲寻。不勤修作。于诸世间不庄严受用。勤行修作。于庄严受用。不勤修作。于诸善法。常所思惟。于三摩地。勤行修作。于不善法。而不修作。守护诸根隐密之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善。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极贪爱。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极嗔者。答谓。若有人于无嗔善根中。近习修作。于嗔不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无嗔想无嗔因无嗔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其嗔想嗔因嗔寻。不勤修作。常修慈心三摩地行。于非处起嗔而亦不作。于不害法。勤行修作。于损害法。而不修作。守护诸根隐密之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善。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极嗔恚。至灭谢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极痴者。答谓。若有人于无痴善根中近习修作。于痴不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无害想无害因无害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诸见中及怪异不祥等事。悉不修作。以是缘故。而于缘生法门。内心伺察。于五取蕴中。谛观生灭无常之行。所谓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从色所灭。如是受想行识所成。是识所集。从识所灭。此人于诸根隐密之门。而常守护。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善。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此等之人。不极痴冥。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八之一
总说颂曰。
先际秽气及坚重 秽气上风而飘散
充满出息入息俱 昼夜鱼龟陆中等
如佛所说。
佛告诸苾刍言。汝诸苾刍。不能了知先际。皆因有爱二法。于先际中。若无有爱。即后无所起。若能了知如是法者。即自思惟。于后际法。有爱为缘为有相续不了知邪。为无相续邪。或有答言。此无相续。何所以邪。谓不了知故。于无明中。诸众生类。乃起是念。我过去世。为有为无。若过去世有。此即是常。若过去世无。此即是断。而乃诸行或有因邪。若彼诸行先有因者。然亦诸行先无有因。是故若能了知先际。即诸行本来。而无有因。
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已。火焚身时。而有秽气。周遍充塞。已离欲者。火焚身时。而无秽气周遍充塞。答未离欲者。谓以身中精血不净。而有流散。以流散故。火焚身时。风飘秽气。而有充塞故。使大威力诸天。不来勤勇作供养事。何以故。秽气未散故。已离欲者。当趣灭已。身无精血。不净流散。以不流散故。火焚身时。而无秽气。是故大威力诸天。悉来勤勇作供养事。何以故。无秽气故。
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已。身体坚重。而不调畅。已离欲者。当趣灭已。身体调畅。而不坚重。答未离欲者。上风吹鼓。内入其身。是故坚重。而不调畅。已离欲者。当趣灭已。止摄外风。身得调畅。而无坚重。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设论卷第四
施设论卷第五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八之二
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时。上风吹鼓。内入其身。已离欲者。当趣灭时。无上风吹鼓内入其身。答未离欲者。当趣灭时。外心生起。住著奔流。风吹目开心周遍故。其风不止。是故上风吹鼓内入其身。已离欲者。当趣灭时。无外心生起住著奔流。无风所吹。目不开合。无心周遍。其风乃止。是故无上风吹鼓内入其身。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身体轻安。而复调畅。命既终殁。身体坚重。而不调畅。答其终殁者。边际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俱灭是故坚重。而不调畅。彼存活者。中间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不灭。是故轻安。而复调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饮食销散。既终殁已。食不销散。答人命存活。现住世者。中间分位。火界水界风界不灭。由彼水界流润。火界成熟。风界吹鼓。故其所食。而乃销散。彼终殁者。边际分位。水界火界风界俱灭。以其所食。水不流润。火不成熟。风不吹鼓。故不销散。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身无秽气既终殁已。秽气充盈。答人命存活。现住世者。中间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不灭。随逐水界。而得盈满。是故彼身。无诸秽气。既终殁已。边际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俱灭。不随水界而得盈满。是故彼身乃有秽气。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出息入息。而常随转。彼终殁者。其事不然。答命存活者。以思惟发悟故。依止于思。是故存活出入息转。既终殁者。无所思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彼训狐鸟。夜见昼不见。答彼训狐鸟。目中瞳人。其状赤色。夜中无障。昼即有障。是故夜见而昼不见。又问。何因人能昼见夜乃不见。答人之目中瞳人。其状黑色。昼乃无障。夜即有障。是故昼见而夜不见。
又问。何因犬马夜见昼亦能见。答犬马目中瞳人黄色。昼夜无障。是故俱见。
又问。何因鱼于水中能见。陆中不见。答诸鱼者目中瞳人。眵泪所覆。水中无障。陆中有障。故水中见。陆中不见。又问。何因人之两目。陆中无障。水中有障。答人之目中瞳人。水泡所成。是故陆中无障。水中有障。
又问。何因龟鳖虾蟆。及水蛭等。水陆俱见。答龟鳖虾蟆。及水蛭等。目中瞳人。骨之所成。陆中水中。俱无障碍。是故俱见。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九
总说颂曰。
睡眠恶戾及桌举 多舌语言并暗钝
念慧而复烦恼增 不颖利于禅定等
又问。何因世间有多睡眠之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睡眠者。于光明法中。而不近习。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蟒蛇龙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少睡眠者。答谓。若有人于光明法中。作光明想。多所近习。于昏沉睡眠法中。而不近习。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恶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运用执行刀杖器械。诸恶戾人。不能近习。不行刀杖。不恶戾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屠宰魁脍。畋猎渔捕。调制象马。杻械系缚。诸不律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恶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不行刀杖。不恶戾人。而不近习诸恶戾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掉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掉举者。不能近习。诸寂止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歌舞戏笑之人。或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掉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诸寂止者。而不近习掉举之人。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多舌多语之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语之人。不能近习少语之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鹦鹉鹙鹭拘枳罗燕雁等诸飞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多舌多语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少语之人。不能近习多语之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暗钝者。答谓。若有人不能近习多闻之人。不以各各方处之言。说释义理。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暗钝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闻之人。不能近习寡闻之者。能以各各方处之言。说释义理。彼人至谢灭已。谓作婆罗门中善说法者。或作沙门中善说法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复次当知。少语之人。有其二种。一者卑贱二者尊高何等是为。卑贱少语。谓若有人。虽复卑贱。以有智故。常能依止父母师长名称尊者。及余有智之人。故虽卑贱。而能少语。何等是为尊高少语。谓若有人。本性尊高。而复有智。常能依止父母师长名称尊者。及余有智之人。故能少语。
又问。何因世有有行无慧之者。答谓。若有人多求正法。心无厌足。然于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有慧无行之者。答谓。若有人于法理趣。能谛伺察。然于正法。不能多求。少以为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无慧无行之者。答谓。若有人不能多求正法。复于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有行有慧之者。答谓。若有人多求正法。复于理趣。能谛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而能住持正法。答谓。若有人能于诸法行相之中依止。十二处法。而善摄受。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失念之者。答谓。若有人于不善法。积集而转。近习修作。广多恶行。彼人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地狱中。生地狱殁已。设欲来生人同分中。纵得为人。寿量短促。人中殁已。当生还复无多记念。所为忘失。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多记念者。答谓。若有人于诸善法。积集而转。近习修作。广多善行。彼人身坏命终。堕在善趣天界中。生天趣殁已。若欲来生人同分中。即得为人。寿量长远。人中殁已。当生还复广多记念。所为不忘。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深极烦恼之者。答谓。若有人于其欲想嗔想害想欲因嗔因害因欲寻嗔寻害寻。近习修作。于极烦恼。随应而转。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问。何因世有不极烦恼之者。答谓。若有人于出离想不嗔想不害想出离因不嗔因不害因出离寻不嗔寻不害寻。近习修作。于极烦恼。不随应转。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不能速成禅定忍辱二善法者。答谓。若有人于其诸法行相决定义中不善摄受。由此因故。不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
又问。何因有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者。答谓。若有人于其诸法行相决定义中。能善摄受。由此因故。即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之一
总说颂曰。
须弥大地及方处 山有广多草木者
多树及彼枝叶多 花果丰盈茂盛等
又问。何因一切山中。须弥山王。最高最胜。答世界成。时彼须弥山。界地最上。处迳最上。殊妙最上。轮围最上。总聚方处。而成其山。由此因故。须弥山王。最高最胜。
又问。何因北方地界。多树多草。答世界成时。北面风吹。界地最上。处迳最上。殊妙最上。总聚方处。是故北方多树多草。
又问。何因于大地中。一类地高。一类地下。答此大地中。一类地方。土界高涌。得少天雨流润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地下。又此大地。一类地方。而有诸宝。谓铁白铜白镴黑镴。及金银等。并余所有坚硬之物。藏伏地中。虽天雨澍渧。其下不陷。故彼地高。由此因故。大地方处。有高有下。
又问。何因众山之中。一类山高。一类山低。答谓。世界成时。有极猛风。鼓地大种。总聚而高。若复微风吹鼓少聚地种。故彼山低。又复诸山地界高涌。得少天雨流润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山低。有一类山。而有诸宝。谓铁白铜白镴黑镴。及金银等。并余所有坚硬之物。藏伏山下。虽天雨澍渧。其地不陷。故彼山高。由此因故。大地方处。山有高低。
施设论卷第五
施设论卷第六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之二
又问。何因有一类山。多树多草。有一类山。少树少草。答谓。一类山下有龙宫。故多树草。有一类山。下无龙宫。故少树草。
又复有山土界高涌。故多树草。又复有山多诸宝物。谓金银铜铁。赤土白土。藏伏山下。故少树草。又复有山。下有各别地狱居处。故少树草。
又复山下无别地狱。故多树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其状极大。一类不大。答谓。有地方。地界温暖。水界增涌。火界调顺。风界稳平。故树极大。谓有地方。地不温暖。水不增涌。火不调顺。风不稳平。故树不大。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其叶极大。一类不大。答谓。有树木。地界温暖。水界增涌。火界调顺。风界稳平。故树叶大。谓有树木。地不温暖。水不增涌。火不调顺。风不稳平。故叶不大。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其花茂盛。一类无花。答谓。一类树殊妙高耸。故花茂盛。有一类树。状不殊妙。复不高耸。故彼无花。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复何因有一类树。有其果实。一类无果。答谓。一类树。味界增盛。彼即有果。有一类树。味界不增。故无其果。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花有妙香。一类无香。答有一类花。本状殊妙。不为火损。故有妙香。有一类花。本非殊妙。复为火损。故无妙香。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问。何因有一类果。足其嘉味。一类无味。答有一类果。味为火损。其果无味。有一类果。不为火损。其果有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余诸花果色香味等。有无亦然。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一
总说颂曰。
佛世尊及声闻众 化人所食四大种
隐没烟及火炽然 最后如空无表现
又问。何因佛世尊者。善能化彼所化之人。妙色端严。人所乐见。具大人相。庄严其身。若佛语言。化人即默。若化人语。佛即默然。彼声闻弟子。亦能化彼所化之人。色相端严。剃发被衣。作沙门相。何故能化之者语言。所化之者亦言。能化之者若默。所化之者亦默。答佛世尊者。常住三摩地。心自在故。若入若出。速疾无碍。于一切时。不舍所缘。声闻即不然。不同世尊具一切智。智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由此因故。佛所化人妙色端严。语时能默。默时能语。而彼声闻所化之人。虽复色相端严剃发被衣。然能化之者。语即能语。默即还默。不自在故。
或有问言。若佛所化如声闻所化。声闻所化如佛所化者。可说具四大种。或不具邪。答具四大种。
又问。所化之者。说所造色。或不说邪。答说所造色。
又问。所化之者。有思惟邪。无思惟邪。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缘持所起者。即有思惟。若想成所起者。即无思惟。
又问。彼所化者。如何得心自在。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缘持所起。彼所化者。即心自在。若想成所起。彼所化者。心不自在。
又问。所化之者。中间分位。说具四大种。或不具邪。答说具四大种。
又问。中间分位。说所造色。或不说邪。答说所造色。
又问。中间分位。有思惟邪。无思惟邪。答此有思惟。
又问。中间分位。如何得心自在。答随能化者。自心自在故。
又问。所化之者。食于藏腹。如何销散。以是化故。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缘持所起者。食即销散。若想成所起者。食即不散。
又问。彼所化人。何时即隐。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想成所起者。彼即能隐。若缘持所起者。或隐不隐。
问至何时隐。答随能化者。若天若人。若阿修罗。或善相。或恶相。彼隐即隐。何故不隐邪。答中间最后相去悬远。乃至还归自相而住。此即不隐。
又问。何因圣人化火之时。为有烟不。答能化之者。心自在故。随其所化。而即有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化火之时。火炽焰不。答能化之者。心自在故。随其所化。火即炽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化火之时。唯烧自身及自衣饰。不烧他者。答随能化者。其心自在。意所乐故。唯烧自身及自衣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圣人化火爇其身时。但观虚空。外无所有影像。及余悉无表现。答圣人化火之时。地方分位。行坐等处。悉以化所成火。混一火界。普皆焚爇。但观虚空。外无所有影像。及余悉无表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二
总说颂曰。
大海次第及深广 海居众生同咸味
不宿死尸珍宝多 大身众生注雨等
如经所说。大海次第从小增广。亦非本来而自深险。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非大海次第从小增广。亦非本来而自深险。随其大洲分位如是。如谷麦聚次第分位。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如经所说大海深广难彻源底。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非大海深广难彻源底。但以海水。若出若入。或用一器。或百或千。或复百千。而汲海水。随其所取。不能度量海之分量。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中水。潮不失时。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时有二种。一旦暮时。二大时。何名旦暮时。谓大海中。所居众生。有其饥虚羸劣之者。少得饮食。为伺求故。从水出陆。以所食因。依时伺求。由此名为旦暮之时。何名大时。谓大海中。所居众生。以海居人。每至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余神通月分日。是等之日。自船登岸。有信向宗事月天之人。有事日天之人。有事童子天人。有尊重信向事佛优婆塞依法不食。广作祠祭乞欢喜事。彼海居众生。以伺求食故。从海出陆。故曰大时。
如经所说。大海中水。同一咸味。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有海居众生。大海中生。大海中老。大海中殁。其未殁者。彼身之垢。身之秽恶。在大海中。故海咸味。又复海中有众山居。经久销镕。亦成咸味。又复大洲之中。近海居人。以其草木枝叶茎[卄/幹]等物。弃置海中。亦成咸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众宝充满。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以其大海世界成时。界地最上。处径最上。轮围最上。总聚方分。成须弥山王。安止其中。有七金山。周匝围绕。彼大海中。有大威力诸龙王宫。是故大海有众珍宝。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有大身众生。居止于彼。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彼大身众生者。往昔为人。作诸非法。广积受用。子息眷属。奴婢饮食。但自资身。不行惠施。由斯罪业。乃至最后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地狱中。生地狱殁已。以彼宿造余业未尽故。生海中为彼极大畜类之身。身相大故。令多众生共所食啖。陆地大洲不能容受。皆以宿昔不善业报故。于海中受斯极苦。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不宿死尸。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大海中。有洁净行诸大龙宫。若彼最上龙王宫中。有死尸者。即于夜分。弃置第二龙王宫中。乃至第四宫中。如是次第。出置岸上。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中。有大阎浮树。枝叶繁茂。树汁涌渧。于虚空中。如恶叉聚。流注于彼大海之中。而其海水。不增不减。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彼大海中。所居众生。共所受用。余即热风吹荡而尽。是故海水。不增不减。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有其种种形显色相种种音声众生居止。非一种类色相音声。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彼诸众生往昔为人。广造多种罪不善业。谓身语意起诸恶行。乃至最后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地狱中。生地狱殁已余业未尽。堕大海中。受畜类报。故有种种形显色相种种音声。非一种类色相音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设论卷第六
施设论卷第七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三
如经所说。一性所成。有多种类。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引世间定。先得离欲。次不艰苦。复不流散。由彼发起生长积集。后起化事。其所发起生长积集。作化事已。随其意乐。或化人身。或化象身。或化马身。或化牛身。或化飞禽身。或化车相。或化树相。或墙壁相。若来若去。若出若入。往返自在。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有多种类。还归一性。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随诸状貌形质事相。或化人身。或化象身。或化马身。或化牛身。或化飞禽身。或化车相。或化树相。或墙壁相。若来若去。若出若入。随诸化事。功用轻捷。彼等化功种种事相。化已隐没。而悉不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诸变化中。若来若去。随其知见。各各有异。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若有人欲化来相。先自起念。云何令人不能见我不能知我。念已即当入于定中。腾越墙壁。随意而来。此即来相。人不能见。
云何去相。人不能见。谓若有人。欲化去相。先自起念。云何令人不能见我不能知我。念已即当入于定中。腾越墙壁。随意而去。由如是故。去相不见。谓以定中所化来相。即是去相。所化去相。即是来相。如是知见。随其所起。各各有异。各各了知。智者随应。以明慧性。于无相中。而起有相。广大利智。普遍开晓。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腾越墙壁。或越山石。其身不著。随意而去。如在空中。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入于空定。于其定中。腾越墙壁。或越山石。其身不著。随意而去。如在空中。所越一切山石墙壁。犹如虚空。悉无障碍。
如经所说。有能入地如水履水如地。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入水定时。自地升沉。起伏无碍。如履水中。升沉亦然。不断其流。随意而往。在地如水。履水如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有能空中先盘结坐。即坐而行。状若飞禽。履空自在。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引世间定。先得离欲。次不艰苦。复不流散。由彼发起生长积集。后起化事。随处地方。能于空中。或坐或行。及于空中。化大火聚。猛焰炽盛。或化烟相。或烟幢相。或化风轮。空中吹鼓。或风轮中。乘象而行。或化车相。或马或人。或化墙壁。或化树相。或化飞禽。随诸化相。人所共见。咸皆起念。惊怪叹异。各各了知。神通之力。其状如是。此乃善修神足智力。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或有人。能于虚空中。举手扪触日月二相。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在于定中。以其日从日轮中出。以其月从月轮中出。乃从定中。起神通事。即以手扪虚空。摩触日月。定通力故。随意无碍。
如经所说。有人能于梵界往来。随意自在。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有苾刍引世间定。先得离欲。次不艰苦。复不流散。由彼发起生长积集。后起化事。身心和融。混而为一。心即于身。身即于心。身心相即。运用和融。譬如世间酥蜜水油混融一处。在定苾刍。亦复如是。身心和融。轻安柔软。心想自在。随意能往。梵天界中。高下腾越。悉无障碍。譬如造箧笥人。持以箧笥。腾举运用。随意无碍。又如乞食苾刍。得所施食。堕在钵中。腾举运用。亦无障碍。在定苾刍亦复如是。身心柔软。轻安想生。腾举运用。悉无障碍。乃至梵天宫殿举心即到。色力增盛。势用坚强于梵天界。往来自在。
如经所说。佛于一时。谓尊者阿难言。汝可知不。我以如是意所成身。以神通力。随意能往梵天宫殿。阿难白佛言。如是如是。我知世尊即以如是四大所成粗重色身。随意能往梵天宫殿。佛言。阿难。我知如是色身粗重四大和合父母不净羯逻蓝等众缘所成。虽假以饮食衣服澡沐资养种种治事。终归磨灭。破散之法。颇能往彼梵天宫殿。阿难白佛言。能往世尊。能往善逝。如世间铁。及耕犁具。当在鼓铸。炎火炽盛。未出火时。而彼铁具。即皆轻利。加复柔软。易为舒卷。遇凉冷时。彼诸铁具。厚重坚硬。而难舒卷。阿难。如来亦复如是。若时身心和融。轻安想生。加复柔软。调畅安适。随意能往梵天宫殿。又复当知。若心不相续。即心无依止。心无系属。以心无依止无系属故。身即自在。
又问。何因所化之人。能于空中随意而行。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以化力故。在空如地。由此因故。空中能行。
又问。何因所化之人。空中能住。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以化力故。化空如地。由此因故。空中能住。
又问。何因所化之人。空中能坐。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故于空中。化坐分位。由此因故。空中能坐。
又问。何因所化之人。能于空中。安布床位。随意而卧。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故于空中布设床位。由此因故。空中能卧。
此如是等。余诸神通功力化事。如其所说随意。应知。
因施设门第十四
问曰。有何分量。知天降雨。答有八种云。彼第一云。高一由旬半。第二云。高五俱卢舍。第三云。高一由旬量。第四云。高三俱卢舍第五云。高半由旬量。第六云。高一俱卢舍。第七云。高半俱卢舍。第八云。高俱卢舍中四分之一。诸云住已。天雨不雨。其复不定。
又问。何因劫初时人。乘云高起一由旬半。一切地中。而悉降雨。答劫初时人。具大威德。彼大力龙。而悉尊仰故。能乘云高由旬半。一切地中。而悉降雨。今时人者。威德减少。大力势龙。不生尊仰。是故今时乘云。能起半俱卢舍。天中降雨。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或时天中不降其雨。答有八种因。天不降雨。何等为八。
一者合降雨时。电光闪烁。大云振吼。四方冷风。飘扬吹鼓。占候之人。不能明了。但自说言。天将降雨。或复大地火界增勇。即以此缘。天雨隐息。如是乃名第一种因。天不降雨。
二者合降雨时。电光闪烁。大云振吼四方冷风。飘扬吹鼓占候之人。不能明了。但自说言。天将降雨。或复空中猛风吹鼓。乃使其雨堕彼辽迥。旷野空舍如是。乃名第二种因天不降雨。
三者合降雨。时电光闪烁。大云振吼。四方冷风。飘扬吹鼓。占候之人。不能明了。但自说言。天将降雨。或复罗睺阿修罗王。二手执障使雨堕于大海之中。如是乃名第三种因天不降雨。
四者合降雨时。电光闪烁。大云振吼。四方冷风。飘扬吹鼓。占候之人。不能明了。但自说言。天将降雨。或复行雨。天官迷醉放逸。以放逸故。不能降雨。如是乃名第四种因天不降雨。
五者合降雨时。电光闪烁。大云振吼。四方冷风。飘扬吹鼓。占候之人。不能明了。但自说言。天将降雨。或复人民多行非法险恶之行。以行非法险恶行故。天不降雨。如是乃名第五种因天不降雨。
六者合降雨时。或有神通天子。以彼神通威力。随雨分量。而悉制止。如是乃名第六种因天不降雨。
七者以其人民业障法合如是。于此界中。天不降雨。如是乃名第七种因天不降雨。
八者或复愆雨泽时。精实祈求。以彼神通威力天子制而不降。如是乃名第八种因天不降雨。
又问。何因能使上天依时降雨。答有八种因。能降天雨。何等为八。
一者龙威力故。天即降雨。二者夜叉威力故。天即降雨。三者鸠盘茶威力故。天即降雨。四者天威力故。天即降雨。五者人威力故。天即降雨。六者神通力故。天即降雨。七者法合依时。而自降雨。八者精实祈求。天即降雨。
又问。何因盛夏热时。及雨际时。广多天雨。答彼二时者。诸龙欢喜。以为节令。自空腾跃。适悦而来。龙喜悦故。于彼二时多降天雨。或复民行正法。修营善业。善力所资。自然二时多降天雨。
又问。何因天降雨时。结而成渧。答二方猛风。吹归一聚。故降澍时。结以成渧。或复人造恶业。恶力所资。非人动乱。如斯相者。大无义利。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大雨之中。而有其雹。答二方冷风。吹雨一聚。成渧堕地。地复坚硬。下风所吹。或时作雪。或作猛雨。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电光出。答二方猛恶热风所吹。二风相击。故有电光。自风而出。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雨中有其霹雳振举。答谓。以下方有大猛火。色状炽炎。即火界增勇。火增勇故。即风增勇。风增勇故。有水来去。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云有青色。答谓。以水界流润性故。
又问。何因有黄有赤。答谓。以火界温燥性故。
又问。何因有其白色。答谓。以诸界和合性故。由此应知云相有其青黄赤白。
又问。何因世间诸味。有其苦醋及辛咸淡。答谓以诸界互违害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其甘味。答谓。以诸界和合性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诸物中。有其粗重及坚硬者。答谓。以地界坚强性增。
又问。何因有其软滑及调适者。答谓。以水界流润性增。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设论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