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城池
福州府
府城
闽越王故城,在今布政司北二百五步。晋太康三年,始置郡。郡守严高,以旧城险隘,乃图山川形势,以咨郭璞。璞指越王山南之小山阜,曰:“是宜城,五百年当大盛。”遂迁焉。唐中和间,观察使郑镒始修拓其东南隅。文德元年,陈岩复修之。北起小山阜,南至虎节门门外还珠门,东起康泰门,西至宜兴门;又有定安门、清泰门、丰乐门,是曰子城。及王氏据有此土,益加修葺。唐天复元年,王审知于子城外环筑罗城,北起永安门,南至利涉门,东起海晏门,西至丰乐门;又有通津门、清远门、延远门,是曰罗城。梁开平元年,审知又筑南北夹城,南夹城今宁越门东西一带,北夹城自严胜门、遗爱门至迎仙门一带;又有美化门、水部门、井楼门。后归吴越。宋开宝七年,其刺史钱昱复筑东南夹城,南自合沙门而西,至怡山门,东自行春门而北,至汤井门;又有通仙门、船场门,是曰外城。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诏尽隳其城。皇祐四年,复诏郡守曹颖叔渐次修筑,乃自严胜门始甓百五十丈。熙宁元年,郡守章岷请修子城,未及兴工而去。二年,郡守程师孟乃据子城旧基修筑,复增筑西南隅。八年,郡守元积中甃以重甓,密置候楼。绍兴元年,郡守程迈始发石累子城虎节、定安、丰乐、康泰四甕门,设敌楼其上。既而四门尽复旧而敌楼亦随废。淳熙间,子城尚如旧,而罗城则存通津、海晏、延远、永安、安善、清远六门,夹城则存美化、水部、井楼、严胜、遗爱、迎仙六门,外城则存合沙、通仙、行春、汤井、船场、怡山六门。咸淳九年,又增筑外城。元混一天下,城壁复渐堕废。至正十四年,平章陈友定稍缮完之。国朝洪武四年,驸马都尉王恭修砌以石。六年,福州中卫指挥李惠等重加修治,并建楼橹,周而覆之。城高二丈一尺七寸,阔一丈七尺,周围三千三百四十九丈。凡为门七: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水部门、汤门、井楼门;为敌楼六十又二;为守宿之铺九十又八;为战屋,以间计之,二千六百八十又四。成化十九年六月,闽大风雨,敌楼、战屋并守宿之铺摧毁殆尽,门楼虽仅存,亦倾欹敝漏,寝以不支。时镇守太监陈道,会巡按监察御史汪奎,及方岳重臣,会计而规划之,借卒于闲羡,募匠于傭顾,取材于商贾之劝分,斥费于公币之余积,渐次缮理,悉复其旧。莆田黄仲昭为记。旧子城、罗城、夹城、外城各有壕,皆自南台东北江岸开河口通潮,北流入城。其间若大桥、雅俗桥、义和桥、仁爱桥、乐游桥、众乐桥诸水,盖旧子城之壕也;安泰桥、通津桥、去思桥、清远门桥诸水,盖旧罗城之壕也;美化门东西二水,严胜门、遗爱门所经之水,盖旧南北夹城之壕也;通仙门、汤井门所经之水,及洗马桥、乐游桥诸水,盖旧外城之壕也。今城壕深七尺五寸,长三千三百四十六丈。唯城北一段连山,不通水源耳。古云:“龙腰不可凿。”伪闽尝凿之,术者以为不可,遂罢。小山阜。即今布政司后。虎节门。旧南门,宋郡守严辟疆更今名,即今澄清坊。还珠门。旧龟头门,严辟疆更今名,即今镇闽台。康泰门。旧东康门,宋郡守元绛更今名,即今丽文坊稍西东,察院门之东。宜兴门,即今登云巷口。定安门。旧东南门,严辟疆更今名,今开元寺前。清泰门。即今大中寺门之东。丰乐门。旧西门外罗城门,严辟疆改名“乐输”,以近都仓也。后拓子城,遂为子城门建炎间改今名,即今定远桥东。永安门。即今怀安县后永安境。利涉门。即今安泰桥北。海晏门。严辟疆名,即今澳桥西。通津门。旧东南门,严辟疆名“兼济”,沈邈更今名。即今青门楼。清远门。旧西南门,即今澳门桥北。初以丰乐门为罗城,与清远门接,故中间又有金斗门。延远门。旧东北门,在今贡院前。宁越门。旧登庸门,后严辟疆改今名。严胜门。即今北城之东。遗爱门。旧名“升山”,宋郡守元绛建。后绛去,父老思之,故名,即今北门。迎仙门。即今西门。美化门。即今镇海桥北。合沙门。吴越名“光顺”,后改今名,即今洗马桥北。行春门。吴越名“东武”,后改今名,即今东门。通仙门。在美化门之南。今东门。即旧行春门。南门。即旧宁越门。西门。即旧迎仙门。北门。即旧严胜门。汤门。即旧汤井门。大桥。在虎节门外。雅俗桥。在清泰门外。义和桥。今俗呼“定远”,疑此旧名也,在丰乐门外。仁爱桥。在定安门外。乐游桥。在康泰门外。众乐桥。在清泰门外。安泰桥。在利涉门外。通津桥。在通津门外。去思桥。即今澳桥,在通津门外。洗马桥。在合沙门外。乐游桥。在行春门外。
镇东卫城1
在福清县方民、新安二里间。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八百八十三丈三尺,高连女墙二丈三尺,阔一丈。为女墙凡一千三百四十有九,为窝铺凡四十有三。城四隅各辟一门,皆建楼其上。永乐十六年,增建战楼凡三十有一,并筑四门月城,俱高二丈。
万安千户所城在福清平南里。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二百二十五丈八尺,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二尺。女墙八百二十有七,窝铺一十又三,战楼一十又八。东、西、南三面各为门,皆建楼其上。
梅花千户所城在长乐县东北,洪武二十年创筑。高一丈八尺,阔六尺,周围六百四十八丈。女墙一千二百二十又四,战楼二十有四,窝铺二十。东、西、南三面各辟门一,外环以壕。
定海千户所城在连江县二十七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高一丈五尺,周围六百丈。窝铺凡一十有六。西、南各辟门一,城外壕阔六尺深二尺。
建宁府
府城
自汉景耀三年2,吴以王蕃为郡守,始筑于溪南覆船山下。刘宋元嘉初,太守华瑾之迁于溪北黄华山下。陈刺史骆文广复徙于覆船山下。唐天宝中,有张刺史者,始建楼阁。建中元年,刺史陆长源复筑于黄华山之麓,延袤九里三百四十三步,高二丈,广一丈二尺,为门九:南曰建溪,东南曰资化,西南曰建安,东曰宁远,西曰水西,水西之东曰西津,西津之南曰临江,东南隅曰通安,北曰朝天,后改西津门曰万石。天祐中,刺史孟威增筑东罗城。五代晋天福五年,伪闽王延政又增筑之,周围二十里。宋改水西门曰平政。靖康、建炎间,范汝为作乱,城遂坏。绍兴十四年,复为洪水所圮。明年,郡守张铢修筑,并建宁远门。二十年,郡守黄轺重建朝天门。淳熙元年。郡守傅自得重建通安门。端平二年,郡守姚重建建溪、资化、建安、水西、万石、临江六门。元世祖既定江南,遂罢守御,城日颓圮。至正十二年,红巾入寇,郡守赵节因其旧而修筑之,周围九里三十步,为门九:改宁远门为高门,通安门为卷秋门,建溪门为南门,资化门为长桥门,建安门为市门,万石门为西门,后复改市门为管门,其临江、平政、朝天三门,仍宋旧名。二十年伪闽陈友谅入寇,参政阮德柔击败之,因修筑旧城。国朝洪武二年,指挥沐英又拓其西南隅,东北仍旧,复改高门为宁远门,卷秋门为政和门,长桥门为通仙门,南门为广德门,管门为通济门,西门为威武门,其临江、平政、朝天三门,仍依旧名。十九年,指挥时禹复申请而增广之,西自威武门抵朝天门之北,包黄华山于城中,仍增辟二门曰拱北,曰朝阳。城周围二千七十九丈三尺有奇,高一丈九尺。城楼凡二十有四,窝铺凡七十有六,女墙凡三千一百三十又八,壕东北自黄华山下至政和门止,西北自威武门至拱北门止,长五百三十一丈一尺,深一丈五尺,阔五丈五尺;正北依山,西南滨大溪。永乐间,以拱北、朝阳二门地势偏僻,人鲜由之,请于朝塞焉。覆船山下,今瓯宁县西隅光孝寺后。黄华山下,今郡城是也。张刺史者,旧志失其名氏。
浦城县城
汉东越王余善始筑,后废。元至正二十三年,守将岳承祖因旧址复筑,东距越王台,北包黄华山,南濒大溪,西堑深濠3,广袤七里,辟为四门。二十六年,王师下福建,先克浦城。指挥张某镇守是邑,以其城太宽,减其东一半,更筑之,国朝洪武二年,罢守御兵,城遂废。十二年,知县张宗颜以县治民稠地狭,乃平其故址,以广民居。正统十四年,处州贼犯境,县丞何俊筑土城以保障之。成化六年,巡抚副都御史滕昭以浦城为闽首邑,又其地左邻处州,右接永丰,时有私自攘敚官坑银利者,请复筑城以守。九年,镇守太监卢胜、巡抚副都御史张瑄、巡按监察御史郑昱、佥举按察司副使刘城莅其役,踰年告成。周围一千八百丈,高一丈九尺,而阔倍之,皆砌以石。上列埤堞,下浚沟池,为门凡五,东曰金凤,西曰迎远,曰德星,南曰南浦,北曰拱北,合建楼橹。又附小门五4,以通水利。城上为守宿之铺凡二十。学士钱溥为记。
泉州府
府城
郡旧有衙城,衙城外为子城,子城外为罗城。又罗城南外为翼城,内外有壕,舟楫可通城市。岁久城废,壕多湮塞。子城凡四门:曰行春、肃清、崇阳,今俱存,惟泉山门废。元至正十二年,江浙省以淮西盗起,命州郡修浚城。于是监郡偰玉立会僚属议,东西北仍罗城,南仍翼城旧址,役僧道编氓分筑,高二丈一尺,周围三千九百三十八丈;东西城基广二丈四尺,外甃以石;南城基广二丈,内外皆石。为门凡七:东曰仁风,西曰义成,南曰德济,北曰朝天,东南曰通淮,西南曰临漳,濒溪水门曰南薰。门上各有楼,外环以濠,阔三丈七尺,深一丈八尺,潮汐通自西南,抵东北盘石而止。国朝洪武初,泉州卫指挥同知李山增高旧城五尺,城基俱广二丈四尺,内外皆甃以石。建月城六,战楼五,窝铺百四十,壕加浚治。天顺以来,城楼门铺或圮,都指挥佥事武成,知府张嵓、徐源,指挥使王浚、王振、王炫,指挥同知王琨,指挥佥事李珏,千户秦昇、何祯等,相继葺而完之。通淮门。俗呼泥门。临漳门。俗呼新门。南薰门。在旧市舶司之旁。
祥芝巡检司城在二十一都祥芝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六,东西辟二门5。
乌浔巡检司城在乌浔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东西辟二门,各建楼其上。
深沪巡检司城在深沪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七,南北辟二门,各建楼其上。(上二城在十六都。)
围头巡检司城在十四都围头村。周围一百六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南北辟二门,各建楼其上。(已上四城,俱在晋江县东南。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
同安县城
宋绍兴十五年,县令王轼创筑。高一丈二尺,周围七百九十五丈有奇,濠深广各一丈二尺。十八年县令刘宽缓踵而成之。绍定二年6,令韩木以山寇窃发,重加修浚。元至正十四年,安溪山寇李大攻陷县治,城遂毁。十五年,达鲁花赤马哈谋沙复修之,内外皆砌以石,寻复圮。国朝正统十四年,沙、尤寇蔓延至邑。景泰元年,泉州卫指挥使杨海守备是邑,同主簿蔡遴重修,视旧城增高五尺,增广二百二十五丈有奇,东西广,南北隘。成化十八年,知县张伋因城堞门橹多坏,复修完之。凡五门:东曰迎阳,西曰镇兑,南曰来薰,北曰拱辰;或面山,或临溪,惟西北门外良田弥望,因建楼其上,名曰绿野。
高浦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四十丈,广七尺,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南北辟二门。
塔头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四十丈,广八尺,高一丈七尺,为窝铺凡四,南北辟二门。(上二城在县南二十二都。)
官澳巡检司城在十七都。周围一百六十丈,广六尺五寸,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为门一。
田浦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六十丈,广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东西辟二门。
陈坑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八十丈,广一丈一尺,高一丈七尺,为窝铺凡四,为门一。
峰上巡检司城周围一百九十三丈7,广一丈,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为门一。(上三城在十八都。)
烈屿巡检司城在二十都。高、广、门、铺之数,俱与陈坑巡检司城同。(上五城俱县东南。)
小岞巡检司城在惠安县东三十都小岞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二尺8,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各建楼于上。
獭窟巡检司城在惠安县南二十五都獭窟屿。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二尺,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各建楼于上。
峰尾巡检司城在惠安县北八都峰尾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六,西北辟二门,并建楼于上。二门内,各建兵马司一所。
黄崎巡检司城在惠安县东南三十二都黄崎村。周围一百五十丈有奇,广一丈,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各建楼于上。(已上一十一巡检司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
永宁卫城
在晋江县东南二十都,旧永宁里地也。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以卫在濒海,宜备倭寇,乃遣泉州卫指挥佥事童鼎,率兵校相地,筑城于此。周围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为窝铺凡三十有一,为门凡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瀛,西曰永清,各建楼其上。城外有濠,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濠水或时涸。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巡视,增高旧城三尺,五门各增筑月城,高与城称。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卫指挥同知钱辂,于各门复增置敌台。成化六年,门楼俱圮,指挥使杨晟重建。
福全千户所城在晋江县东南十五都大村。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六百五十丈有奇,城基广一丈三尺,高连女墙三丈一尺,为窝铺凡十有六,城四方各辟一门,并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四尺,并筑东西北三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正千户蒋勇增筑四门敌台,各高二丈五尺。
中左千户所城在同安县南嘉禾屿厦门海滨。洪武二十七年徙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官军于此守御。筑城周围四百二十五丈九尺9,高连女墙一丈九尺,为窝铺二十有二,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三尺,四门各增砌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千户韩添复增筑四门敌台。
金门千户所城在同安县东南浯州屿。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六百三十丈,高连女墙一丈七尺,城台广一丈,为窝铺二十有六10,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三尺,并砌西北二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千户陈旺复增筑各门敌台。
高浦千户所城在同安县西南十四都。洪武二十三年,徙永宁卫中右千户所官军于此守御。筑城周围四百五十丈,高连女墙一丈七尺,城基广一丈,为窝铺一十有六,东西南北辟四门,俱砌月城,并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三尺。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千户赵11复增筑四门敌台。
崇武千户所城在惠安县东南二十七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因小兜巡检司旧址而广之。城周围七百三十七丈,城基广一丈三尺,高连女墙二丈一尺;为窝铺二十有六,城四方各辟一门,并建楼其上。二十八年,本所千户钱忠因门楼敝坏,重修葺之。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旧城四尺,及砌东西二月城,各高二丈五尺。
漳州府
府城
郡旧筑土为子城,周回四里,辟门六:东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云霄。北曰庆丰。宋咸平二年,浚河环子城外。祥符六年,郡守王冕加浚西河,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外城惟木栅周回一十五里。绍兴间,郡守张成大毁子城,撤外城东西北三面木栅,以土筑之,独南一面临溪为阻,环子城之河,皆在城内矣。嘉定四年,郡守赵汝譡始于东门左右砌之以石,高十级,长五百余丈。绍定三年,郡倅林有宗复以石砌西南北三面,长二千五百余丈,高一丈七尺,并浚河渠,辟门七:东曰朝天,西曰南丰,南曰通津,北曰环珠12,西北为小关门,西南为龙溪门,东南为朝宗门。是岁郡守江模始至,拨钱助役,明年讫工。淳祐九年,郡守章大任复修筑而增高之。元至正二十六年,省丞陈友定命总制郡事理问张某改筑东西北三面,视旧基小一千余丈,独南一面仍其旧。周围计二千一百七十三丈,高三丈五尺,惟西北一隅依山,高二丈三尺,月城各周围五十丈,浚河三百五十九丈,东深二丈,广五丈,西深一丈八尺,广四丈,南临大溪,北则依山沟隍而已。门惟以东西南北为称,东西南三面各有水关13。国朝洪武初,四门内外,各建楼其上。周城为女墙一千五百一十,月城为女墙各六十,战楼凡二十有五,守宿之铺凡二十有三,水关楼二。正统七年,指挥使杨隆重建西北内外门楼。天顺五年,东门内外楼为飓风所坏,明年杨隆重建外楼五间,重檐高九丈。成化五年,巡视福建副都御史滕昭檄分巡佥事黄隆,重建内楼七间,三檐高一十二丈。十四年,西水关楼坏,指挥王璟重建。城之东南角,溪流冲射,旧有堤垾之,然潦至辄崩坏。九年,巡抚福建副都御史张瑄命工叠石,以护城址。十八年。知府姜谅复规措木石,甃筑外堤,高一丈二尺,长一百余丈,广一十丈,作亭其上,匾曰“保安”。郡人陈舒为记。
濠门巡检司城在府城东一、二、三都。濠门三。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一百五十丈六尺,城北辟一门,建楼其上。
漳浦县城
旧无城,惟立四门:东曰东溪,西曰应龙,北曰永丰,西北一门旧无名,后县令高稷改永丰为拱辰门,淳祐三年,盐寇乘间突入邑中,居民惶惧,始议筑城,未果。元至正十二年,达鲁花赤买撒都刺创筑,以石砌之,周围七里,高一丈二尺,东西南北为门,建楼其上,环城浚濠,各深三尺,广一丈。
青山巡检司城在漳浦县东十五都浦头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洪淡巡检司城在百社。周围一百一十丈,阔八尺,高一丈五尺,东西辟二门。
金石巡检司城在山东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东沉赤山巡检司城在上西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上三巡检司城俱在漳浦县南五都。)
后葛巡检司城在漳浦县东南九都大洋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井尾巡检司城在井尾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岛尾巡检司城在岛尾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辟二门。(上二巡检司城在漳浦县东北二十三都。已上七巡检司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
龙岩县城
初惟编竹为限,后易以土墙。宋绍定三年,县令赵性夫始于山巅筑城避寇。县治不在城中,寇至辄毁。元至正四年,邑人卢仲义倡谋砌石为城,周围县治,于是有上、下二城。二十一年,达鲁花赤锁柱闾以二城缓急难守,遂修筑合而为一,周围八百七十二丈,高一丈五尺,濠周围九百五十九丈,深一丈八尺14。国朝洪武八年,知县刘文彧、守御百户黄宗复修浚之。成化六年,巡视福建右副都御史滕昭、镇守太监吴昱申明治中丘昂所奏,檄参政赵昌、知府王文等计费,令兴、泉、漳三府协助砖石,而委成于知县韦济;八年乃兴工包砌,接于旧城,周围一千九百二丈五尺,高二丈一尺,为门东西南各一,北二,又作水门于其南,工未毕升去。十四年,知县陶博继砌南城三百余丈,并建门楼、女墙、窝铺之属,今悉完备。
长泰县城
旧惟土墙,周回二百五十三丈,高一丈。宋嘉熙元年,县令郑师申率邑人方文子、黄千里始筑土城,为门四:东曰武胜,西曰顺成,南曰登科,北曰良岗。元及国朝皆因之。
南靖县城
自元至正十六年,县尹韩景晦始迁今所。土城周围六百六十三丈三尺,阔一丈。东西南北各为门,西濒双溪,东北浚河。国朝洪武二十五年,县丞黄以能重建小楼于南门,俗呼为水门。
镇海卫城
在漳浦县东二十三都鸿江。周围七百八十三丈六尺15,阔一丈三尺,高二丈,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东北辟水门,女墙凡一千六百六十,门楼五,窝铺二十。
铜山千户所城在五都之东。周围五百五十一丈,阔一丈,高二丈,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而建楼其上,南北辟水门,女墙凡八百五十又五,窝铺十又二。
玄钟千户所城在四、五都。周围五百五十丈,阔一丈,高二丈一尺,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而建楼其上,东北辟水门,女墙凡八百六十又一,窝铺十又六16。(上二千户所城俱漳浦县南。)
六鳌千户所城在漳浦县东南十五都。周围五百五十丈,阔一丈,高二丈五尺17,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而建楼其上,西北辟水门,女墙凡八百六十又五,窝铺十又五。(已上四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
汀州府
府城
唐大历四年,刺史陈剑迁筑今所。大中初,刺史刘岐创敌楼一百七十又九间。宋治平间,郡守刘均拓而广之,周围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基广三丈,面广三之一,高一丈八尺,浚三濠,深一丈五尺,引南拔溪水东流以绕之。辟六门,东曰济川,西曰秋成,南曰颁条,曰鄞江18,东南曰通远,东北曰兴贤。绍兴间,赣卒叛,郡守黄武增修。隆兴元年,郡守吴南老又增修之,为敌楼五百一十又五间。绍兴间,郡守赵充夫以土城缓急不足恃,欲甃以石,定议始于子城,岁甃一里,以及于罗城,未及就而去。嘉熙间,郡守戴挺复规划砖石,始事于颁条门,渐次甃之,又未及就而去。国朝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同知王圭塞颁条门,改济川门为丽春门,改秋成门为通津门,改鄞江门为广储门,改通远门为镇南门,改兴贤门为朝天门,周城皆砌以砖石。城北卧龙山巅,创总铺一,周城创窝铺八十又一,为女墙一千一百九十又五,为箭眼八百一十又四。按旧志谓刘岐创筑郡城,与郡志不同。又谓治平间缮修,周一里二百九十一步,高一丈一尺,为敌楼二百一十一间,亦与郡志不同,未知孰是。
宁化县城
周围二百八十步,为门四:东曰连岗,西曰通赣,南曰道爱,北曰朝宗。宋端平间,县令赵时19修辟,以石砌之,周围五百丈,改连岗门曰迎春,改通赣门曰通圣,改道爱门曰端平,改朝宗门曰朝天。宝祐间圮于水,遂废。
上杭县城
宋端平间,县令赵时钺创筑。周回一百六十丈,转车激水,注为濠池,然覆以茅竹20,寻毁。淳祐间,县令赵希21更筑,缩其址而小之,复圯于水。宝祐间,县令潘景丑重加修筑,乃址以石,甃以砖,覆以瓦。元至正间颓圯殆尽。摄县事郑从吉拓其旧址,复筑之,周回五百一十五丈,高一丈,为门四22,各建楼其上。后亦圯。国朝洪武十八年,邑人钟子仁作乱,知县邓致中修筑,甫毕而贼至,民赖以全。久复圯。正统十四年,沙、尤寇至,无以备御,县遂为所破。景泰三年,知县黄希礼从邑民郑仕敬、孔文昌等议,奏请复筑,六年肇工。天顺六年,溪南阙永华乱,巡按御史伍骥、左布政使姚龙、按察副使钱璡、佥事游明同擒捕之,乃奏调汀州卫右千户所官军捍御其地。成化二年,巡按御史朱贤、右参政许振、参议张雄、佥事牟俸、刘子肃以城狭不足以居军,乃命知县胡钺拆而大之。继而巡按御史余棐又委成于府同知程熙、通判吴桓,而以邑民唐纪等佐之。其后参政赵昌、副使何乔新、佥事周谟、都指挥吴杲又经划其所未备者,八年始讫工,学士柯潜为记。周围一千四百二十四丈有六尺,基广二丈,南临大溪,砌以石,高三丈,东西北并砌以砖,高减于南三之一。濠广二丈,深半之。为门七:东曰昭阳,西曰通驷,南曰通津23,北曰迎恩,上南曰兴文,中南曰阳明,下南曰太平,各建敌楼其上,周城为守宿之铺凡三十又三。
武平县城
宋绍兴间,使相张浚帅闽,遣官创筑。端平间,县令赵汝重修,周围二里八十步。为门三,东曰永平,南曰南安,西曰人和。后废。
武平千户所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洪武二十年,广寇谢仕真作乱。明年,汀州卫指挥黄敏奉命讨捕之。二十四年,设千户所守御于此,始筑城以居军。周围三百八十九丈有奇,高二丈五尺,广三丈。为门四:曰迎恩,曰涌金,曰常乐,曰永定,各建楼其上,为守宿之铺凡三十。濠周围三百九十九丈有奇,阔三丈,深一丈五尺。
清流县城
旧惟子城,周围二百丈,外无城而为门四:东曰迎恩,西曰登瀛,南曰平坡,北曰拱辰。绍兴间寇乱,县令郑思诚24始招集流散,筑城为守备计,岁久颓废。
连城县城
宋绍兴间,县令江钦若25创筑。乾道间,县令杨立中26作三门:东曰朝京,西曰腾骧,南曰龙门,岁久颓圯。端平间,县令米巨宏因寇乱之余复筑。淳祐间,县令罗应可重修27,并作甕城,改朝京门为通京,腾骧门为秋成,龙门为薰风,后复废。
延平府
府城
周围七里一百八十步。宋元间,为门十又一:曰津门,在子城之东;曰开平门,在子城之南;曰延安门,在子城之西;曰崇文门,在子城之北;曰延平门,曰延清门,曰披云门,俱临溪;曰建安门,在城东;曰将顺门,在城西;曰通福门,在城南;曰延泰门,在城北。国朝为门九:曰建宁门,即旧建安门;曰炉坑门,二门俱在城东;曰上小水门;曰小水门,二门俱临溪;曰福州门,即旧通福门;曰西水门,即旧将顺门;曰西鹤门,即旧延安门;曰大北门,即旧延泰门;曰小北门,二门俱近山。自建宁门抵福州门,临剑溪;自州尼门抵西水门,临樵川;自西水门抵大北门,临山磵;自大北门抵建宁门,城壁袤延,环高岗之巅。将顺门俗呼为小南门。
将乐县城
元至正四年,漳寇李志甫侵县,县人吴文让募义兵剿灭。文让子克忠,因地势高下筑土为城。十二年,临川寇邓思28来侵,邵武路总管吴按摊不花加以木栅,既而陈有定据延、邵,复加修筑。周围五里四十余步,为门六:东门旧名攀龙,南门旧名金溪,西门旧名万安,北门旧名安福、桥门、水门。自东门抵南门,临大溪;自西门抵北门,据山麓。壕堑延袤三百五十九丈。国朝洪武元年,始置将乐守御千户所。时千户李济、韦准移西、南二门进五百步;东、西二门仍旧29,城壁俱砌以砖石。
永安县城
正统十四年,沙寇邓茂七平,都督范雄奏请于沙、尤二县界筑城,调邵武卫后千户所军置永安守御千户所于此。景泰三年,始置县城,周围五里、三十二步。为门四:曰东门,曰西门,曰南门,曰北门。自东门抵北门,又自北门抵西门,壕堑延袤七百一十一丈;自东门抵南门,又自南门抵西门,则负山阻溪,壕堑无事开凿也。
邵武府
府城
古有乌坂城,越王所筑也,在今城东三里许大溪之北,今名故县。宋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治今所,乃别筑土城,西界熙春、西塔二山,周回一十里有奇,辟门七:东曰行春,西曰朝天,南曰武德,北曰北门,东北曰小东门,西北曰车阑门,西南曰樵岚门。元尽隳江南城壁。至元戊戌总管魏刘家奴复筑,垒以陶甓,西南视旧址收入一里许30,东北仍旧。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镇安,南曰武宁,北曰樵溪。至正二十四年,郡守常瓒又因其旧而筑之,基用石,上用陶甓。国朝洪武初,河南侯仍旧筑浚城,周围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31,崇二丈八尺;女墙俱崇四分之一,址广崇之半。濠东西南深一丈五尺有奇,广倍之,北临大溪,广四十二丈,深二丈许。五年,指挥蔡玉建门楼四,城楼四十又六。九年,指挥车济建城上廊房,以间计之,凡一千一百一十又二,建窝铺五十。永乐十四年,大水圯其半,寻修筑之。成化十二年,知府冯孜奏请,欲仍依宋城旧址修筑,跨熙春山,不特可避水患,万一有外寇,亦不得据熙春之险,以瞰城中虚实也。有司重民力,迄今未及改作。“乌版”一作“马阪”,萧子开《建安记》:“越王筑六城以拒汉,乌阪其一也。”按本志谓:“至元戊戌,总管魏刘家奴筑郡城。”考之《元史》,前至元凡三十一年,后至元凡六年,俱未尝值戊戌岁辰。又按郡志,总管题名,无所谓魏刘家奴者,惟《学校志》尝见其名,但言其为千户,不云总管也。此志谓至元戊戌,又以魏刘家奴为总管,皆误矣。又考之《公署志》,至元十四年,以魏天祐为总管;意者至元复筑郡城,盖魏天祐,而记者误以为魏刘家奴也;不然则魏刘家奴或在至元戊戌年尝为总管,而记者误以为至元也。
建宁县城
宋咸淳二年,县令宋秉孙始筑,宋砌以砖石,周回五千八百二丈五尺,崇二丈四尺,女墙崇四分之一,址广崇之半。为门四:东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庆丰,北曰拱辰,皆建楼其上。便门二:曰小南门,曰小北门。四年圯于水。六年,秉孙悴本郡,以余盐钱重修。及摄郡日,合得务司零钱近万缗以置田,为修缮之费,廖邦杰为记;元至正四年圮于水,惟迎薰门尚存。
兴化府
府城
宋太平兴国八年筑。内为子城,周回二里三百一十八步,覆以屋,环以通衢;仍拆广外城,版筑草创,土垣茅覆而已。宣和三年,始更筑,崇一丈五尺,基厚半之,栅其上,甃以砖甓,周回七里八十三步。引北涧水为濠,广一丈,深六尺,缭城而达于东南,与西南沟堑合。为门五:东曰望海,南曰望仙,西曰肃清,北曰望京,东北曰宁真门,各建楼于其上。南渡之后,岁久废。既而盗起汀郡,势且及境,郡人陈宓始倡板筑之议。郡守王克恭、赵汝固、通判赵汝盥相继经营,未克就绪;及郡守曾用虎至,始踵而成之。长一千二百九十八丈,高一丈八尺,表里以石,覆以砖,五门各为楼堞。昉于绍定三年之春,讫于四年之冬。郡人刘克庄为记。元至正十四年32,兴化路同知关保因旧址重修。国朝洪武元年,本卫指挥李春复加缮治。十二年,指挥程昇以增设军士城隘不能容,奏请益以东北隅。遂辟城垣跨乌石山而下,周围凡—十一里一百四十三步33,高连女墙二丈四尺,阔一丈六尺,为女墙凡二千四百八十有七,为窝铺四十,为敌楼一十有七。为门四:望海、肃清俱仍其旧;改望仙为迎仙;新辟一门曰拱辰,各建楼其上,而宁真门遂废。其后敌楼、门楼俱圮。成化十年,巡抚副都御史张瑄檄知府潘琴、指挥使张瑄重建四门楼:拱辰、迎仙、肃清三门,皆府所建,而望海门则卫所建也。池深一丈,阔二丈六尺34。由东北隅逾拱辰门,至东南,则受寿溪之水;由西南隅转而历望海门,以接东北,则受木兰溪之水;惟西北负山,辟城时亦尝凿之,以地势陡峻,艰于用力而止。望海门。以白湖名,俗呼东门。望仙门。以壶山陈、胡二仙名,俗呼南门。肃清门。僧涅槃谶云:“永不动干戈”,故名,俗呼西门。望京门。旧名朝天。古谶云:“拆却屋,换却椽,朝天门外出状元。”宋徐铎居朝天门外,将第而门坏,后改名望京。今废35,不知其处。但莆阳驿前北行,人犹呼为北门街,疑即此门之所在也。宁真门。以天庆观名。按旧志:“崇宁初,尝议筑罗城,规划自广化寺路口四览亭越小塘,至龟纹岭、梅井,瑞龙、招福、东岩,下历前埭、后埭、东斗门,距永丰塘合焉。建南门于广化寺路口,西门于龟纹岭,北门于阙下,作通监门于后埭小桥之西。堑山绝涧,役大而无用,俄罢。”
迎仙寨巡检司城在府城东北待贤里江口鼓楼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八。
冲沁巡检司城在府城东兴福里冲沁。城上守宿之铺凡四。
嵌头巡检司城在武盛里嵌头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六。
青山巡检司城在奉谷里青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八。
小屿巡检司城在醴泉里小屿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八。
吉了巡检司城在新安里华胥山,即宋之系蓼寨也。城上守宿之铺凡六。(上六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檄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创筑,各周围一百五十丈,南北为门,而建楼其上。)
仙游县城
宋绍兴十五年,知县陈致一创筑,以御山寇;寇退,竟不克就。乾道中,知县赵公绸建四门:东曰九仙,西曰甘泽,南曰流庆,北曰横翔。后改九仙为朝京,横翔为拱德,甘泽为元台,流庆为登俊;又改九仙为迓仙,流庆为来薰。今四门俱废,惟迓仙、来薰二匾尚存。
平海卫城
在府城东北武盛里。周围八百六丈七尺,高连女墙二丈四尺,阔一丈四尺,女墙凡一千三百一十,窝铺凡三十。门四:东西各一,南二,俗呼大南门、小南门,各建楼其上。城之北,地势高峻,故不置门,惟筑台以瞭海洋而已。正统八年,户部侍郎焦宏奉命理沿海军务,檄指挥同知王茂增筑敌台凡十所。
莆禧千户所城在府城东南新南里36。周围五百九十丈,高连女墙一丈九尺,阔一丈二尺;女墙凡一千四十有九,窝铺凡二十。辟东西南北四门,各建楼其上。东南北三面滨海,西则有濠,长一百一十丈,阔二丈,深八尺。(上二城俱洪武二十一年江夏侯周德兴檄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筑。)
福宁州
州城
在龙首山下。洪武二年,海寇侵县境,镇守福建驸马都尉王恭,檄百户宁祥率军士守御。明年,山寇郑隆、姚子美窃发,祥讨平之。又明年,始筑城,高一丈九尺,阔一丈37;周围三里。二十年,置福宁卫。江夏侯周德兴乃撤城之东壁,辟其地里许而筑之,增高三尺,周围凡四里。永乐五年,海寇复作,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命增筑四门月城,城壁复增高三尺,沿城壕堑阔一丈,深六尺。历岁既久,四门楼俱圮。成化十七年,指挥佥事朱珍重修。
水澳巡检司城在十二都。
大筼筜巡检司城在十一都。
青湾巡检司城在五都。(上三城俱州东。)
高罗巡检司城在四十三都。
延亭巡检司城在五十都。(上二城俱州南。已上五城皆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各高一丈五尺,周围一百六十丈。)
柘洋巡检司城在州西北,元末袁天禄筑。国朝正统六年,改为巡检司城,高一丈五尺,阔一丈,周围二里。
宁德县城
在白鹤峰下。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始筑土城,为门四:东曰崇仁,西曰和义,南曰德化,北曰朝天,岁久而圮,今列木为栅而已。
麻岭巡检司城在县北十九都涵村。宣德间创土城,高一丈五尺,周围一百六十丈。
福安县城
在扆山下。旧未有城,惟立四门:东曰瑞应,西曰礼贤,南曰秦溪,北曰衣锦,广袤各二里,周围十有余里,正统间,巡按御史建议筑城未就,今为木栅,以备不虞。
石白巡检司城在州北七都。成化八年,布政司参议陈渤创筑。高一丈二尺,阔一丈,周围二百丈。
大金千户所城在州南海滨五十二都。旧为西臼巡检司。洪武二十年改立千户所,江夏侯周德兴始筑城。高二丈二尺,阔一丈,周围五百八十二丈,东西南各辟一门。永乐十五年,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令增高三尺,复砌三门月城,沿城壕堑,阔一丈,深六尺。
坊市
福州府
闽县
凤池坊旧号左通衢33,即去东门大街口也。宋许将迁右丞,郡守叶棣易此名以期之,并以名乡。国朝成化十三年毁。寻为闽、侯官、怀安三县丁酉科举人立坊,更名“联第”。二十三年又为三县丙午科举人立坊于镇闽台之前,复匾曰“凤池”。冠英坊旧号都市,宋通直韩召居之。崇宁间举人行郡守黄裳39更名大隐,后复更今名。使旌坊按《三山志》,地名大石井。宋李浼尝任漳守,乡人因以名坊,今废。俗呼梅枝巷。按《三山续志》云:“内有百花务。”今考为遗迹,俗所呼百花务乃在安民巷对过小巷内。未知孰是。嘉荣坊地名南营口。宋政和间,李俯知婺州后,其子提举□东40,乡人荣之,故名。后改“登瀛”,今废。福星坊其地伪闽时为五州诸侯馆所,故名“馆前”。宋郎中沈舍年五十致仕归隐41,三召不起,时为立坊曰“旌隐”。元宣慰使魏天佑寓坊内,因更今名。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涟漪坊临河。今废。朱紫坊地名新河,旧号三桥。宋通奉朱敏公42居之,兄弟四人,俱登仕版,子孙繁盛,朱紫盈门,乡人因以为名。兴贤坊在府学街口。旧名“进德”,宋政和间行舍法,改今名。(已上八坊在镇闽台前至南门大街之东。)贞节坊在通贤巷内。成化四年,诏旌李岳之妻刘氏贞节立。孝廉坊在福城坊直街之中。景泰间,为都指挥王胜立。发政坊内旧有居养院、安济坊,以处不能自存者。骁骑坊驻泊营名。(上二坊在福星坊内之北。)乡行坊宋政和间为陈祖武建。(已上四坊俱废。)思义坊地名厂下,旧名阜财。商贾交易之所也。通大隐坊。连桂坊地名梳行。宋给事黄唐传居之,刘延康以其兄弟联科,因名。今废。俗呼厂巷。清泰坊地名石井。大观中,郡守李畸建,今废。贞节坊朝士坊地名小石井。宋时以大夫朱敏元居之,故名。仁庆坊旧名捉生,伪闽营也。郡守黄裳改名“仁庆”。今废。拱辰坊43闽王时号新路口。昼锦坊旧名华萼坊,闽王时号新市。昭福坊久废。美政坊地名河西,旧名施政。罾浦坊地名河东。宋天圣中,李正登第,子述继之,叶吏部名其坊曰“世显”。初,郡人有诗曰:“罾浦坊中出辅车。”乡人以久无第进士者,乃剽诗语,更其坊曰“罾浦”,南通渡尾诸营。状元坊旧名团练。嘉熙八年,因许将状元改,后废。国朝成化八年,坊民吴宗寅、贡士李尚达率众重建,侍讲莆田陈音为记。内小巷经纬通诸营。尊儒坊宋蔡伯俙44之居在焉。祥符中,应童子科,真宗赐诗美之,后授东宫伴读,坊因以名。东岳行宫坊东门外,地名舶塔,之西通天庆观。继伟坊宋高介卿与子安世同年登科,故名。东际坊(已上一十六坊在凤池坊,抵东门外直街之南。)清河坊元至元二十八年,辟是路通左司理院,因构此坊,今废。巷民多市花,俗呼花巷。介福坊内有元明王祠,乡人祈祷之所。贞节坊成化间,诏旌高明妻林氏贞节立。振名坊地名后河。宋陈太丞以方医名京师,既而彭文嗣登第,因名。太平公辅坊地名坊门。旧以通太平寺名坊。绍兴末,朱倬拜右相,尚书王师心因加“公辅”二字,坊尾旧有开元坊。贞节坊正统十二年,诏旌陈启妻潘氏贞节立。高行坊地名乡习营。旧以骁勇名坊,盖内有驻泊营地。后赵伯尚举八行,改曰高行。今废。秀实坊旧名升秀。初,士多累举不第,后有登科者,因名。今闽县焉。忠顺坊旧名延庆,以庆城寺前延庆桥名。宋陈景参三世登科,郡守因其字曰子孝,乃取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更名其坊,今废。闽都坊旧曰闽会。闽县旧治在焉,今废。甘棠坊海晏坊旧罗城海晏门之旁。喜寿坊卓推官之居。其母陆藻之姊也,年八十余,尚康强无恙,藻知乡郡,因以名坊。棣华坊地名汤巷。宋郑杜45兄弟三人中武举,而杜廷试第一,因名。温泉坊地名内汤。(上一十五坊在凤池坊抵东门直街之北。)素宁坊在秀实坊内。通井楼门。状元坊在拱辰坊,抵通津门大街之中。宋绍兴十二年为陈诚之立。举廉坊地名黄兼仓。黄郑二姓初入闽所居,后陈尹举八行,改名,今废。光泽坊闽横冲营在焉。内义井二,因名闰泽46。后改今名。高节坊旧名严师,因提学林徽之名,后通判杨干引年致仕,更其名曰高节,今废。登云坊旧名志喜,宋时为胡文炳、文炜兄弟同登第而名也。元改今名。废。濯缨坊通使君桥。化成坊临河旧铁冶坊,乃冶铸之所,今废。俗呼铁冶巷。鳌峰坊旧九仙坊。地名仙迹。通水部门街,宋改名登瀛,元改名鳌峰。仙迹坊亦通九仙山。(已上八坊在拱星坊抵法海寺直街之东。)积货坊近市内,通捉生营,今废。连荣坊通小石井。旧名既富,以樊仁达、仁远兄弟登科,改今名。岳临坊内有嵩岳行宫,故名。今呼新塔巷。福星坊旧名筹师。宋王祖道之居也。祖道两知乡郡,故以名坊。后因与南街福星坊通为一街,故亦更其匾。国朝成化十七年重建。兼济坊在通津门之旁,今废。坦履坊西通朱紫巷,今废。全胜坊地名罗山寺角,今法海寺也,以旧营名。通乡行坊,今废。(上七坊在拱星坊抵法海寺直街之西。)登瀛坊通鳌峰坊。蓬莱真境坊(上二坊在通仙门内之西。)沿河东巷东通长利桥,折北通东牙。通贤巷内有通贤庙。提举衙巷内旧有提举衙,疑即今百花务也。万岁巷内有万岁寺。(已上四巷在旧虎节门外抵南门大街之东。)圆通巷教场巷河尾巷后营巷按《三山续志》:“由虎节门南至还珠门,又南至合沙门直街之东,凡八巷。”(此上四巷亦在其内,而新志不载,未详其处;疑在今南门外,而所谓教场巷,即今往教场之路也。)石幢巷在凤池坊抵东门大街之南。卢巷在拱星坊抵法海寺直街之东。祠山巷在闽县学前。南行折东九仙山之麓,有祠山祠,故名。俗呼草履巷。德政桥巷东闸巷河务巷(上三巷在美政坊抵水部门直街之东。)使君桥巷按《三山续志》于此注云“通登云”,而《三山志》于“濯缨坊下”又注云“通使君桥”,则登云疑即濯缨坊,而续志又载登云、濯缨二坊,来详孰是。后岸巷(上二巷在美政坊抵水部门直街之西。)南台市在府城南门外嘉崇里。
侯官县
永通坊内有宗通判衙坊,今废。登俊坊在杨桥街口。旧号右通衢。宋宣和间改名春风楼,今废。郎官坊以宋刘涛子孙皆为郎官,故名。文兴坊在塔巷口。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因其中举人数不利,改为兴文,后又更为两优释褐状元坊,今名文兴。新美坊在黄巷口。晋永嘉间黄氏居此,故名黄巷。宋崔大夫及第,改今名。贞节坊在安民巷口。宋刘藻以孝闻,诏赐粟帛旌之,因号其坊曰锡类。后以太宰余深旧居,改曰“元台育德”。元福建省都事贾纳居此,其母贞节,因改今名。聚英坊在宫巷口。旧名仙居,内有紫极官,故名。后崔、李二姓咸贵显,改名聚英,元又改英达,今复名聚英。耆德魁辅坊在急避巷口。宋郑性之居于其内,后以丞相致仕,时为立此坊。闽俗相传。谓腊月二十四日,灶君上天奏人间事,必祭而送之。性之贫时,尝以是日贷肉于巷口屠者之妻。屠者归问之,大怒,径入其舍,索其肉以归。性之乃画一马,题诗其上,焚以祀灶云:“一匹乌骓一只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后为江西安抚使,加宝章阁待制,请归里第。监司郡县迎侯烜赫,至巷口,屠者睨视之,曰:昔郑秀才乃至此耶!性之令人缚至庭下,数其罪而杀之。自是性之出入,老人皆奔走趋避,故另其巷曰“急避”。考之史志,性之尝游朱文公之门,居官所至有贤闻,宁肯为是耶?窃意性之尝登进士第一人,时呼其巷为“及第”,后因其音相近而讹之,且附会其说如此云。利涉坊在旧罗城利涉门之旁。今巷塞,坊亦废。桂枝坊以乡名。官贤坊在侯官县街口,旧名侯官。里人以侯阙日久,改今名。(以上十一坊,在镇闽台前至南门大街之西。)泮宫坊在官贤坊内,侯官县学前之左。半盈坊旧杨桥坊,今废。鼎魁坊旧废。成化七年,为闽、侯官、怀安举人立坊,更名凿□,十九年仆于风,寻复建。(上二坊在后街之中。)衣锦坊旧通潮巷口。初以陆蕴并弟藻知乡郡,名棣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政,居其内,改今名。文儒坊旧山阴巷口,初名儒林,宋以祭酒郑穆居之,改今名。西通金斗桥。甘液坊地名坊井。北行通文儒坊巷。光禄坊旧曰闽山。因法祥寺内有宋郡守程师孟光禄吟台,故名。风宪坊旧清远门外。宋余深居之,后擢为御史,遂以名坊。其地今无巷道,疑在其居第之前。怀德坊旧名延平。宋司业郑南居之,改曰儒宗。国朝天顺间,镇守少监来往寓于地,平寺重建,改今名。(上六坊在后街之西。)永安坊与怀德坊相直。亦镇守少监来住立,通山兜尾诸营,折北通板桥常丰仓前。闽山坊在文儒坊内之北。通衣锦坊。道山坊在官贤坊直街之南。以道山亭名。沿河西巷右院巷宋右司理院在内,故名。万寿寺巷内旧有万寿寺。(上三巷在旧虎节门前抵南门大桥之西。)大水流坑小水流坑俱在杨桥巷。俗呼后街,抵鼎魁坊直街之西,并通浦尾。)天王崎巷在官贤坊,抵怀德坊直街之南,内通天王寺。侯官市在府城西南十都。旧县治也。洪塘市在府城西二都。
怀安县
宣政坊澄清坊上二坊在布政司前大街之中,俱洪武间建。成化九年仆于风。依仁坊元泰定四年毁,后重建。登仕坊今作隘门。(上二门47在谯楼前至澄清坊大街之东。)遵义坊元泰定四年毁,后重建。肃政坊在按察司前之左。天顺六年,按察使胡新改建仪门,因立坊,匾以今名。成化十九年毁,是年按察使刘城重建。振纪坊在按察司前之右。成化元年,按察使马文昇辟通衢西出,因立坊,匾以今名,与肃政坊相直。浚明坊在依仁坊直街之南,旧东衙,经纬小巷,今废。城隍坊在依仁坊、直街之北城隍庙巷口。亮功坊宋余深府第。政和中赐名其门曰“贤弼亮功”,因以名坊,今废。三元坊成化十九年,知府唐珣建,列国初以来郡人尝中状元、会元、解元者之名氏于匾上。(上二坊在遵义坊直街之中。)眉寿坊元至治初,居民张安定年一百五岁,总管吴绎为此立坊。永和坊即小避营,又呼义和巷。善化坊元元贞二年,平章高兴于州治西南创东西驿馆,辟道以达西门,因立此坊。(上三坊在遵义坊直街之南,俱废。)国计坊在都转运盐使司之前。宣化坊在府治前。成化十九年仆于风,明年知府唐珣重建。登云坊在旧西教场巷。国初重建越山寺,新辟街衢,为立此坊。俗名新街,又名上街。西湖坊旧为赞城坊,俗呼西峰巷坊,今废。(上四坊在遵义坊直街之北。)丽文坊地名东渎,在今东察院之东。初名丽景,后改今名,元泰定间废。国朝成化七年,移创贡院于其内,因并立。昭利坊祐正坊俱以昭利王祠得名,今废。贡院坊论秀坊登俊坊俱在贡院前,成化七年建。(已上五坊在丽文坊内。)华林坊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东,通平山。内有华林寺,故名。晏公坊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西。内有晏公庙,古称淳仁巷,通后街后曹。拱辰坊在钱塘巷口。熙然坊宋政和中立,旧通钱塘巷,今塞。(上二坊在定远桥右巷直街东。)宜秋坊在定远桥右巷直街之西,通西湖坊,今废。东衙巷旧官廨所在也。其南有东总门,自宋季皆为民居,其中小巷经纬二,此其一也。元季匾澄清坊,今废。俗呼为大东衙巷。庙巷内有庙,故云。又俗呼为小东衙。按续志云“通东衙”,则登仕坊巷当为小东衙,所谓经纬者也。西衙巷旧有西总门出其南。内小巷经纬三,与此相通,后以辟新街,遂塞。石狮巷宜兴桥西巷在大中寺之东,临河。钟山巷西营巷大避营巷西门边巷(上七巷在遵义坊西门大街之南。)新丰巷以内有新丰庵,故名。北通府前,俗呼府巷。都仓巷俗呼旧米仓。定远桥右巷东峰巷内有东峰庵,又名东营巷。猫皮巷余府巷旧余深府第。(上六巷在遵义坊抵西门大街之北。)开元后巷在开元寺之后,通井楼门。欧冶池巷内通欧冶池。存德巷东通府前,南出新丰巷。长河巷内有长河境祠,故名。县前巷通小鼓楼,小巷经纬,南析通欧冶池巷,东抵贡院前。乾元巷巷内之左有乾元寺,故名。通布、按二分司前。(上四巷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东。)悦济巷在悦济桥旁,通北门后街。钱塘巷通后街拱辰坊。熙然巷旧通后街熙然坊,今塞。(上三巷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西。)大中寺巷
校注
1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周围五百二十五丈,……女墙一千二百”。
2景耀为蜀汉后主刘禅年号。景耀三年即“吴永安三年”。
3《闽书 方域志》作“西包黄华山……北堑深壕”。
4嘉靖《建宁府志 城池》作“各建楼橹,又附小门五五。”
5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有南北二门”。
6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三年”。
7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周一百三十丈”。
8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广一丈,……周一百九十二丈”。
9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基广九尺”。
10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高二丈五尺,……窝铺三十六”。
11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赵瑶”。
12《闽书 方域志》作“西曰安丰。……北曰贡珠”。
13《闽书 方域志》作“更作东西水关二”。
14道光《龙岩州志 规建》作“高二丈一尺。……深一丈五尺”。
15乾隆《漳州府志 疆域》作“八百七十三丈”。
16乾隆《漳州府志 疆域》作“窝铺十所”。
17乾隆《漳州府志 疆域》作“高二丈”。
18《闽书 方域志》作“北曰鄞江”。
19《闽书 方域志》作“赵时馆”。
20按乾隆《汀州府志 城志》及《上杭县志 城市》均无“然”字,疑为衍文。
21乾隆《汀州府志 城池》作“赵希绳”。
22《闽书 方域志》作“高二丈,为门七”。
23乾隆《汀州府志 城池》及《闽书 方域志》均作“通济”。
24乾隆《汀州府志 城池》作“郑见诚”。
25《闽书 方域志》作“邱钦若”。
26《闽书 方域志》作“杨仲立”。
27《闽书 方域志》作“应东修”。《汀州府志 城池》作“罗应奇重修”。
28乾隆《将乐县志 城池》作“邓忠”。
29《闽书 方域志》作“东北仍旧”。
30嘉靖《邵武府志 城池》作“西自武德桥沿濠堑至于王墓墩,缩里许”。
31嘉靖《邵武府志 城池》作“五百八十二丈五尺”。
32《闽书 方域志》及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均作“二十年”。
33《闽书 方域志》及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均作“延袤一十一里,周一千八百三十丈”。
34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及乾隆《莆田府志 建设》均作“壕长五百九十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二丈”。
35按《闽书 方域志》作“‘望京’后改‘拱辰’,至隆庆中犹存”。
36据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宜作“新安里”。
37乾隆《福宁府志 建置》作“二丈”。
38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左通街”。
39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举八行黄尚书裳”。
40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提举浙东”。
41淳熙《三山志 舆地》及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均作“宋湛俞郎中隐居于此”。
42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朱敏功”,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朱敏中”。
43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拱星坊”。
44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蔡伯蕃”。
45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郑柱”。
46淳熙《三山志》作“润泽”。
47“门”当为“坊”之误。
城池
福州府
府城
闽越王故城,在今布政司北二百五步。晋太康三年,始置郡。郡守严高,以旧城险隘,乃图山川形势,以咨郭璞。璞指越王山南之小山阜,曰:“是宜城,五百年当大盛。”遂迁焉。唐中和间,观察使郑镒始修拓其东南隅。文德元年,陈岩复修之。北起小山阜,南至虎节门门外还珠门,东起康泰门,西至宜兴门;又有定安门、清泰门、丰乐门,是曰子城。及王氏据有此土,益加修葺。唐天复元年,王审知于子城外环筑罗城,北起永安门,南至利涉门,东起海晏门,西至丰乐门;又有通津门、清远门、延远门,是曰罗城。梁开平元年,审知又筑南北夹城,南夹城今宁越门东西一带,北夹城自严胜门、遗爱门至迎仙门一带;又有美化门、水部门、井楼门。后归吴越。宋开宝七年,其刺史钱昱复筑东南夹城,南自合沙门而西,至怡山门,东自行春门而北,至汤井门;又有通仙门、船场门,是曰外城。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诏尽隳其城。皇祐四年,复诏郡守曹颖叔渐次修筑,乃自严胜门始甓百五十丈。熙宁元年,郡守章岷请修子城,未及兴工而去。二年,郡守程师孟乃据子城旧基修筑,复增筑西南隅。八年,郡守元积中甃以重甓,密置候楼。绍兴元年,郡守程迈始发石累子城虎节、定安、丰乐、康泰四甕门,设敌楼其上。既而四门尽复旧而敌楼亦随废。淳熙间,子城尚如旧,而罗城则存通津、海晏、延远、永安、安善、清远六门,夹城则存美化、水部、井楼、严胜、遗爱、迎仙六门,外城则存合沙、通仙、行春、汤井、船场、怡山六门。咸淳九年,又增筑外城。元混一天下,城壁复渐堕废。至正十四年,平章陈友定稍缮完之。国朝洪武四年,驸马都尉王恭修砌以石。六年,福州中卫指挥李惠等重加修治,并建楼橹,周而覆之。城高二丈一尺七寸,阔一丈七尺,周围三千三百四十九丈。凡为门七: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水部门、汤门、井楼门;为敌楼六十又二;为守宿之铺九十又八;为战屋,以间计之,二千六百八十又四。成化十九年六月,闽大风雨,敌楼、战屋并守宿之铺摧毁殆尽,门楼虽仅存,亦倾欹敝漏,寝以不支。时镇守太监陈道,会巡按监察御史汪奎,及方岳重臣,会计而规划之,借卒于闲羡,募匠于傭顾,取材于商贾之劝分,斥费于公币之余积,渐次缮理,悉复其旧。莆田黄仲昭为记。旧子城、罗城、夹城、外城各有壕,皆自南台东北江岸开河口通潮,北流入城。其间若大桥、雅俗桥、义和桥、仁爱桥、乐游桥、众乐桥诸水,盖旧子城之壕也;安泰桥、通津桥、去思桥、清远门桥诸水,盖旧罗城之壕也;美化门东西二水,严胜门、遗爱门所经之水,盖旧南北夹城之壕也;通仙门、汤井门所经之水,及洗马桥、乐游桥诸水,盖旧外城之壕也。今城壕深七尺五寸,长三千三百四十六丈。唯城北一段连山,不通水源耳。古云:“龙腰不可凿。”伪闽尝凿之,术者以为不可,遂罢。小山阜。即今布政司后。虎节门。旧南门,宋郡守严辟疆更今名,即今澄清坊。还珠门。旧龟头门,严辟疆更今名,即今镇闽台。康泰门。旧东康门,宋郡守元绛更今名,即今丽文坊稍西东,察院门之东。宜兴门,即今登云巷口。定安门。旧东南门,严辟疆更今名,今开元寺前。清泰门。即今大中寺门之东。丰乐门。旧西门外罗城门,严辟疆改名“乐输”,以近都仓也。后拓子城,遂为子城门建炎间改今名,即今定远桥东。永安门。即今怀安县后永安境。利涉门。即今安泰桥北。海晏门。严辟疆名,即今澳桥西。通津门。旧东南门,严辟疆名“兼济”,沈邈更今名。即今青门楼。清远门。旧西南门,即今澳门桥北。初以丰乐门为罗城,与清远门接,故中间又有金斗门。延远门。旧东北门,在今贡院前。宁越门。旧登庸门,后严辟疆改今名。严胜门。即今北城之东。遗爱门。旧名“升山”,宋郡守元绛建。后绛去,父老思之,故名,即今北门。迎仙门。即今西门。美化门。即今镇海桥北。合沙门。吴越名“光顺”,后改今名,即今洗马桥北。行春门。吴越名“东武”,后改今名,即今东门。通仙门。在美化门之南。今东门。即旧行春门。南门。即旧宁越门。西门。即旧迎仙门。北门。即旧严胜门。汤门。即旧汤井门。大桥。在虎节门外。雅俗桥。在清泰门外。义和桥。今俗呼“定远”,疑此旧名也,在丰乐门外。仁爱桥。在定安门外。乐游桥。在康泰门外。众乐桥。在清泰门外。安泰桥。在利涉门外。通津桥。在通津门外。去思桥。即今澳桥,在通津门外。洗马桥。在合沙门外。乐游桥。在行春门外。
镇东卫城1
在福清县方民、新安二里间。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八百八十三丈三尺,高连女墙二丈三尺,阔一丈。为女墙凡一千三百四十有九,为窝铺凡四十有三。城四隅各辟一门,皆建楼其上。永乐十六年,增建战楼凡三十有一,并筑四门月城,俱高二丈。
万安千户所城在福清平南里。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二百二十五丈八尺,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二尺。女墙八百二十有七,窝铺一十又三,战楼一十又八。东、西、南三面各为门,皆建楼其上。
梅花千户所城在长乐县东北,洪武二十年创筑。高一丈八尺,阔六尺,周围六百四十八丈。女墙一千二百二十又四,战楼二十有四,窝铺二十。东、西、南三面各辟门一,外环以壕。
定海千户所城在连江县二十七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高一丈五尺,周围六百丈。窝铺凡一十有六。西、南各辟门一,城外壕阔六尺深二尺。
建宁府
府城
自汉景耀三年2,吴以王蕃为郡守,始筑于溪南覆船山下。刘宋元嘉初,太守华瑾之迁于溪北黄华山下。陈刺史骆文广复徙于覆船山下。唐天宝中,有张刺史者,始建楼阁。建中元年,刺史陆长源复筑于黄华山之麓,延袤九里三百四十三步,高二丈,广一丈二尺,为门九:南曰建溪,东南曰资化,西南曰建安,东曰宁远,西曰水西,水西之东曰西津,西津之南曰临江,东南隅曰通安,北曰朝天,后改西津门曰万石。天祐中,刺史孟威增筑东罗城。五代晋天福五年,伪闽王延政又增筑之,周围二十里。宋改水西门曰平政。靖康、建炎间,范汝为作乱,城遂坏。绍兴十四年,复为洪水所圮。明年,郡守张铢修筑,并建宁远门。二十年,郡守黄轺重建朝天门。淳熙元年。郡守傅自得重建通安门。端平二年,郡守姚重建建溪、资化、建安、水西、万石、临江六门。元世祖既定江南,遂罢守御,城日颓圮。至正十二年,红巾入寇,郡守赵节因其旧而修筑之,周围九里三十步,为门九:改宁远门为高门,通安门为卷秋门,建溪门为南门,资化门为长桥门,建安门为市门,万石门为西门,后复改市门为管门,其临江、平政、朝天三门,仍宋旧名。二十年伪闽陈友谅入寇,参政阮德柔击败之,因修筑旧城。国朝洪武二年,指挥沐英又拓其西南隅,东北仍旧,复改高门为宁远门,卷秋门为政和门,长桥门为通仙门,南门为广德门,管门为通济门,西门为威武门,其临江、平政、朝天三门,仍依旧名。十九年,指挥时禹复申请而增广之,西自威武门抵朝天门之北,包黄华山于城中,仍增辟二门曰拱北,曰朝阳。城周围二千七十九丈三尺有奇,高一丈九尺。城楼凡二十有四,窝铺凡七十有六,女墙凡三千一百三十又八,壕东北自黄华山下至政和门止,西北自威武门至拱北门止,长五百三十一丈一尺,深一丈五尺,阔五丈五尺;正北依山,西南滨大溪。永乐间,以拱北、朝阳二门地势偏僻,人鲜由之,请于朝塞焉。覆船山下,今瓯宁县西隅光孝寺后。黄华山下,今郡城是也。张刺史者,旧志失其名氏。
浦城县城
汉东越王余善始筑,后废。元至正二十三年,守将岳承祖因旧址复筑,东距越王台,北包黄华山,南濒大溪,西堑深濠3,广袤七里,辟为四门。二十六年,王师下福建,先克浦城。指挥张某镇守是邑,以其城太宽,减其东一半,更筑之,国朝洪武二年,罢守御兵,城遂废。十二年,知县张宗颜以县治民稠地狭,乃平其故址,以广民居。正统十四年,处州贼犯境,县丞何俊筑土城以保障之。成化六年,巡抚副都御史滕昭以浦城为闽首邑,又其地左邻处州,右接永丰,时有私自攘敚官坑银利者,请复筑城以守。九年,镇守太监卢胜、巡抚副都御史张瑄、巡按监察御史郑昱、佥举按察司副使刘城莅其役,踰年告成。周围一千八百丈,高一丈九尺,而阔倍之,皆砌以石。上列埤堞,下浚沟池,为门凡五,东曰金凤,西曰迎远,曰德星,南曰南浦,北曰拱北,合建楼橹。又附小门五4,以通水利。城上为守宿之铺凡二十。学士钱溥为记。
泉州府
府城
郡旧有衙城,衙城外为子城,子城外为罗城。又罗城南外为翼城,内外有壕,舟楫可通城市。岁久城废,壕多湮塞。子城凡四门:曰行春、肃清、崇阳,今俱存,惟泉山门废。元至正十二年,江浙省以淮西盗起,命州郡修浚城。于是监郡偰玉立会僚属议,东西北仍罗城,南仍翼城旧址,役僧道编氓分筑,高二丈一尺,周围三千九百三十八丈;东西城基广二丈四尺,外甃以石;南城基广二丈,内外皆石。为门凡七:东曰仁风,西曰义成,南曰德济,北曰朝天,东南曰通淮,西南曰临漳,濒溪水门曰南薰。门上各有楼,外环以濠,阔三丈七尺,深一丈八尺,潮汐通自西南,抵东北盘石而止。国朝洪武初,泉州卫指挥同知李山增高旧城五尺,城基俱广二丈四尺,内外皆甃以石。建月城六,战楼五,窝铺百四十,壕加浚治。天顺以来,城楼门铺或圮,都指挥佥事武成,知府张嵓、徐源,指挥使王浚、王振、王炫,指挥同知王琨,指挥佥事李珏,千户秦昇、何祯等,相继葺而完之。通淮门。俗呼泥门。临漳门。俗呼新门。南薰门。在旧市舶司之旁。
祥芝巡检司城在二十一都祥芝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六,东西辟二门5。
乌浔巡检司城在乌浔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东西辟二门,各建楼其上。
深沪巡检司城在深沪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七,南北辟二门,各建楼其上。(上二城在十六都。)
围头巡检司城在十四都围头村。周围一百六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南北辟二门,各建楼其上。(已上四城,俱在晋江县东南。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
同安县城
宋绍兴十五年,县令王轼创筑。高一丈二尺,周围七百九十五丈有奇,濠深广各一丈二尺。十八年县令刘宽缓踵而成之。绍定二年6,令韩木以山寇窃发,重加修浚。元至正十四年,安溪山寇李大攻陷县治,城遂毁。十五年,达鲁花赤马哈谋沙复修之,内外皆砌以石,寻复圮。国朝正统十四年,沙、尤寇蔓延至邑。景泰元年,泉州卫指挥使杨海守备是邑,同主簿蔡遴重修,视旧城增高五尺,增广二百二十五丈有奇,东西广,南北隘。成化十八年,知县张伋因城堞门橹多坏,复修完之。凡五门:东曰迎阳,西曰镇兑,南曰来薰,北曰拱辰;或面山,或临溪,惟西北门外良田弥望,因建楼其上,名曰绿野。
高浦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四十丈,广七尺,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南北辟二门。
塔头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四十丈,广八尺,高一丈七尺,为窝铺凡四,南北辟二门。(上二城在县南二十二都。)
官澳巡检司城在十七都。周围一百六十丈,广六尺五寸,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为门一。
田浦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六十丈,广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东西辟二门。
陈坑巡检司城周围一百八十丈,广一丈一尺,高一丈七尺,为窝铺凡四,为门一。
峰上巡检司城周围一百九十三丈7,广一丈,高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四,为门一。(上三城在十八都。)
烈屿巡检司城在二十都。高、广、门、铺之数,俱与陈坑巡检司城同。(上五城俱县东南。)
小岞巡检司城在惠安县东三十都小岞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二尺8,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各建楼于上。
獭窟巡检司城在惠安县南二十五都獭窟屿。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二尺,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各建楼于上。
峰尾巡检司城在惠安县北八都峰尾村。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连女墙一丈八尺,为窝铺凡六,西北辟二门,并建楼于上。二门内,各建兵马司一所。
黄崎巡检司城在惠安县东南三十二都黄崎村。周围一百五十丈有奇,广一丈,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各建楼于上。(已上一十一巡检司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
永宁卫城
在晋江县东南二十都,旧永宁里地也。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以卫在濒海,宜备倭寇,乃遣泉州卫指挥佥事童鼎,率兵校相地,筑城于此。周围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为窝铺凡三十有一,为门凡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瀛,西曰永清,各建楼其上。城外有濠,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濠水或时涸。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巡视,增高旧城三尺,五门各增筑月城,高与城称。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卫指挥同知钱辂,于各门复增置敌台。成化六年,门楼俱圮,指挥使杨晟重建。
福全千户所城在晋江县东南十五都大村。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六百五十丈有奇,城基广一丈三尺,高连女墙三丈一尺,为窝铺凡十有六,城四方各辟一门,并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四尺,并筑东西北三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正千户蒋勇增筑四门敌台,各高二丈五尺。
中左千户所城在同安县南嘉禾屿厦门海滨。洪武二十七年徙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官军于此守御。筑城周围四百二十五丈九尺9,高连女墙一丈九尺,为窝铺二十有二,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三尺,四门各增砌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千户韩添复增筑四门敌台。
金门千户所城在同安县东南浯州屿。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六百三十丈,高连女墙一丈七尺,城台广一丈,为窝铺二十有六10,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三尺,并砌西北二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千户陈旺复增筑各门敌台。
高浦千户所城在同安县西南十四都。洪武二十三年,徙永宁卫中右千户所官军于此守御。筑城周围四百五十丈,高连女墙一丈七尺,城基广一丈,为窝铺一十有六,东西南北辟四门,俱砌月城,并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城垣三尺。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督同本所千户赵11复增筑四门敌台。
崇武千户所城在惠安县东南二十七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因小兜巡检司旧址而广之。城周围七百三十七丈,城基广一丈三尺,高连女墙二丈一尺;为窝铺二十有六,城四方各辟一门,并建楼其上。二十八年,本所千户钱忠因门楼敝坏,重修葺之。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高旧城四尺,及砌东西二月城,各高二丈五尺。
漳州府
府城
郡旧筑土为子城,周回四里,辟门六:东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云霄。北曰庆丰。宋咸平二年,浚河环子城外。祥符六年,郡守王冕加浚西河,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外城惟木栅周回一十五里。绍兴间,郡守张成大毁子城,撤外城东西北三面木栅,以土筑之,独南一面临溪为阻,环子城之河,皆在城内矣。嘉定四年,郡守赵汝譡始于东门左右砌之以石,高十级,长五百余丈。绍定三年,郡倅林有宗复以石砌西南北三面,长二千五百余丈,高一丈七尺,并浚河渠,辟门七:东曰朝天,西曰南丰,南曰通津,北曰环珠12,西北为小关门,西南为龙溪门,东南为朝宗门。是岁郡守江模始至,拨钱助役,明年讫工。淳祐九年,郡守章大任复修筑而增高之。元至正二十六年,省丞陈友定命总制郡事理问张某改筑东西北三面,视旧基小一千余丈,独南一面仍其旧。周围计二千一百七十三丈,高三丈五尺,惟西北一隅依山,高二丈三尺,月城各周围五十丈,浚河三百五十九丈,东深二丈,广五丈,西深一丈八尺,广四丈,南临大溪,北则依山沟隍而已。门惟以东西南北为称,东西南三面各有水关13。国朝洪武初,四门内外,各建楼其上。周城为女墙一千五百一十,月城为女墙各六十,战楼凡二十有五,守宿之铺凡二十有三,水关楼二。正统七年,指挥使杨隆重建西北内外门楼。天顺五年,东门内外楼为飓风所坏,明年杨隆重建外楼五间,重檐高九丈。成化五年,巡视福建副都御史滕昭檄分巡佥事黄隆,重建内楼七间,三檐高一十二丈。十四年,西水关楼坏,指挥王璟重建。城之东南角,溪流冲射,旧有堤垾之,然潦至辄崩坏。九年,巡抚福建副都御史张瑄命工叠石,以护城址。十八年。知府姜谅复规措木石,甃筑外堤,高一丈二尺,长一百余丈,广一十丈,作亭其上,匾曰“保安”。郡人陈舒为记。
濠门巡检司城在府城东一、二、三都。濠门三。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周围一百五十丈六尺,城北辟一门,建楼其上。
漳浦县城
旧无城,惟立四门:东曰东溪,西曰应龙,北曰永丰,西北一门旧无名,后县令高稷改永丰为拱辰门,淳祐三年,盐寇乘间突入邑中,居民惶惧,始议筑城,未果。元至正十二年,达鲁花赤买撒都刺创筑,以石砌之,周围七里,高一丈二尺,东西南北为门,建楼其上,环城浚濠,各深三尺,广一丈。
青山巡检司城在漳浦县东十五都浦头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洪淡巡检司城在百社。周围一百一十丈,阔八尺,高一丈五尺,东西辟二门。
金石巡检司城在山东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东沉赤山巡检司城在上西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上三巡检司城俱在漳浦县南五都。)
后葛巡检司城在漳浦县东南九都大洋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井尾巡检司城在井尾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南辟三门。
岛尾巡检司城在岛尾社。周围一百一十五丈,阔九尺,高一丈五尺,东西辟二门。(上二巡检司城在漳浦县东北二十三都。已上七巡检司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
龙岩县城
初惟编竹为限,后易以土墙。宋绍定三年,县令赵性夫始于山巅筑城避寇。县治不在城中,寇至辄毁。元至正四年,邑人卢仲义倡谋砌石为城,周围县治,于是有上、下二城。二十一年,达鲁花赤锁柱闾以二城缓急难守,遂修筑合而为一,周围八百七十二丈,高一丈五尺,濠周围九百五十九丈,深一丈八尺14。国朝洪武八年,知县刘文彧、守御百户黄宗复修浚之。成化六年,巡视福建右副都御史滕昭、镇守太监吴昱申明治中丘昂所奏,檄参政赵昌、知府王文等计费,令兴、泉、漳三府协助砖石,而委成于知县韦济;八年乃兴工包砌,接于旧城,周围一千九百二丈五尺,高二丈一尺,为门东西南各一,北二,又作水门于其南,工未毕升去。十四年,知县陶博继砌南城三百余丈,并建门楼、女墙、窝铺之属,今悉完备。
长泰县城
旧惟土墙,周回二百五十三丈,高一丈。宋嘉熙元年,县令郑师申率邑人方文子、黄千里始筑土城,为门四:东曰武胜,西曰顺成,南曰登科,北曰良岗。元及国朝皆因之。
南靖县城
自元至正十六年,县尹韩景晦始迁今所。土城周围六百六十三丈三尺,阔一丈。东西南北各为门,西濒双溪,东北浚河。国朝洪武二十五年,县丞黄以能重建小楼于南门,俗呼为水门。
镇海卫城
在漳浦县东二十三都鸿江。周围七百八十三丈六尺15,阔一丈三尺,高二丈,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东北辟水门,女墙凡一千六百六十,门楼五,窝铺二十。
铜山千户所城在五都之东。周围五百五十一丈,阔一丈,高二丈,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而建楼其上,南北辟水门,女墙凡八百五十又五,窝铺十又二。
玄钟千户所城在四、五都。周围五百五十丈,阔一丈,高二丈一尺,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而建楼其上,东北辟水门,女墙凡八百六十又一,窝铺十又六16。(上二千户所城俱漳浦县南。)
六鳌千户所城在漳浦县东南十五都。周围五百五十丈,阔一丈,高二丈五尺17,皆砌以石,东西南北各为门,而建楼其上,西北辟水门,女墙凡八百六十又五,窝铺十又五。(已上四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
汀州府
府城
唐大历四年,刺史陈剑迁筑今所。大中初,刺史刘岐创敌楼一百七十又九间。宋治平间,郡守刘均拓而广之,周围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基广三丈,面广三之一,高一丈八尺,浚三濠,深一丈五尺,引南拔溪水东流以绕之。辟六门,东曰济川,西曰秋成,南曰颁条,曰鄞江18,东南曰通远,东北曰兴贤。绍兴间,赣卒叛,郡守黄武增修。隆兴元年,郡守吴南老又增修之,为敌楼五百一十又五间。绍兴间,郡守赵充夫以土城缓急不足恃,欲甃以石,定议始于子城,岁甃一里,以及于罗城,未及就而去。嘉熙间,郡守戴挺复规划砖石,始事于颁条门,渐次甃之,又未及就而去。国朝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同知王圭塞颁条门,改济川门为丽春门,改秋成门为通津门,改鄞江门为广储门,改通远门为镇南门,改兴贤门为朝天门,周城皆砌以砖石。城北卧龙山巅,创总铺一,周城创窝铺八十又一,为女墙一千一百九十又五,为箭眼八百一十又四。按旧志谓刘岐创筑郡城,与郡志不同。又谓治平间缮修,周一里二百九十一步,高一丈一尺,为敌楼二百一十一间,亦与郡志不同,未知孰是。
宁化县城
周围二百八十步,为门四:东曰连岗,西曰通赣,南曰道爱,北曰朝宗。宋端平间,县令赵时19修辟,以石砌之,周围五百丈,改连岗门曰迎春,改通赣门曰通圣,改道爱门曰端平,改朝宗门曰朝天。宝祐间圮于水,遂废。
上杭县城
宋端平间,县令赵时钺创筑。周回一百六十丈,转车激水,注为濠池,然覆以茅竹20,寻毁。淳祐间,县令赵希21更筑,缩其址而小之,复圯于水。宝祐间,县令潘景丑重加修筑,乃址以石,甃以砖,覆以瓦。元至正间颓圯殆尽。摄县事郑从吉拓其旧址,复筑之,周回五百一十五丈,高一丈,为门四22,各建楼其上。后亦圯。国朝洪武十八年,邑人钟子仁作乱,知县邓致中修筑,甫毕而贼至,民赖以全。久复圯。正统十四年,沙、尤寇至,无以备御,县遂为所破。景泰三年,知县黄希礼从邑民郑仕敬、孔文昌等议,奏请复筑,六年肇工。天顺六年,溪南阙永华乱,巡按御史伍骥、左布政使姚龙、按察副使钱璡、佥事游明同擒捕之,乃奏调汀州卫右千户所官军捍御其地。成化二年,巡按御史朱贤、右参政许振、参议张雄、佥事牟俸、刘子肃以城狭不足以居军,乃命知县胡钺拆而大之。继而巡按御史余棐又委成于府同知程熙、通判吴桓,而以邑民唐纪等佐之。其后参政赵昌、副使何乔新、佥事周谟、都指挥吴杲又经划其所未备者,八年始讫工,学士柯潜为记。周围一千四百二十四丈有六尺,基广二丈,南临大溪,砌以石,高三丈,东西北并砌以砖,高减于南三之一。濠广二丈,深半之。为门七:东曰昭阳,西曰通驷,南曰通津23,北曰迎恩,上南曰兴文,中南曰阳明,下南曰太平,各建敌楼其上,周城为守宿之铺凡三十又三。
武平县城
宋绍兴间,使相张浚帅闽,遣官创筑。端平间,县令赵汝重修,周围二里八十步。为门三,东曰永平,南曰南安,西曰人和。后废。
武平千户所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洪武二十年,广寇谢仕真作乱。明年,汀州卫指挥黄敏奉命讨捕之。二十四年,设千户所守御于此,始筑城以居军。周围三百八十九丈有奇,高二丈五尺,广三丈。为门四:曰迎恩,曰涌金,曰常乐,曰永定,各建楼其上,为守宿之铺凡三十。濠周围三百九十九丈有奇,阔三丈,深一丈五尺。
清流县城
旧惟子城,周围二百丈,外无城而为门四:东曰迎恩,西曰登瀛,南曰平坡,北曰拱辰。绍兴间寇乱,县令郑思诚24始招集流散,筑城为守备计,岁久颓废。
连城县城
宋绍兴间,县令江钦若25创筑。乾道间,县令杨立中26作三门:东曰朝京,西曰腾骧,南曰龙门,岁久颓圯。端平间,县令米巨宏因寇乱之余复筑。淳祐间,县令罗应可重修27,并作甕城,改朝京门为通京,腾骧门为秋成,龙门为薰风,后复废。
延平府
府城
周围七里一百八十步。宋元间,为门十又一:曰津门,在子城之东;曰开平门,在子城之南;曰延安门,在子城之西;曰崇文门,在子城之北;曰延平门,曰延清门,曰披云门,俱临溪;曰建安门,在城东;曰将顺门,在城西;曰通福门,在城南;曰延泰门,在城北。国朝为门九:曰建宁门,即旧建安门;曰炉坑门,二门俱在城东;曰上小水门;曰小水门,二门俱临溪;曰福州门,即旧通福门;曰西水门,即旧将顺门;曰西鹤门,即旧延安门;曰大北门,即旧延泰门;曰小北门,二门俱近山。自建宁门抵福州门,临剑溪;自州尼门抵西水门,临樵川;自西水门抵大北门,临山磵;自大北门抵建宁门,城壁袤延,环高岗之巅。将顺门俗呼为小南门。
将乐县城
元至正四年,漳寇李志甫侵县,县人吴文让募义兵剿灭。文让子克忠,因地势高下筑土为城。十二年,临川寇邓思28来侵,邵武路总管吴按摊不花加以木栅,既而陈有定据延、邵,复加修筑。周围五里四十余步,为门六:东门旧名攀龙,南门旧名金溪,西门旧名万安,北门旧名安福、桥门、水门。自东门抵南门,临大溪;自西门抵北门,据山麓。壕堑延袤三百五十九丈。国朝洪武元年,始置将乐守御千户所。时千户李济、韦准移西、南二门进五百步;东、西二门仍旧29,城壁俱砌以砖石。
永安县城
正统十四年,沙寇邓茂七平,都督范雄奏请于沙、尤二县界筑城,调邵武卫后千户所军置永安守御千户所于此。景泰三年,始置县城,周围五里、三十二步。为门四:曰东门,曰西门,曰南门,曰北门。自东门抵北门,又自北门抵西门,壕堑延袤七百一十一丈;自东门抵南门,又自南门抵西门,则负山阻溪,壕堑无事开凿也。
邵武府
府城
古有乌坂城,越王所筑也,在今城东三里许大溪之北,今名故县。宋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治今所,乃别筑土城,西界熙春、西塔二山,周回一十里有奇,辟门七:东曰行春,西曰朝天,南曰武德,北曰北门,东北曰小东门,西北曰车阑门,西南曰樵岚门。元尽隳江南城壁。至元戊戌总管魏刘家奴复筑,垒以陶甓,西南视旧址收入一里许30,东北仍旧。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镇安,南曰武宁,北曰樵溪。至正二十四年,郡守常瓒又因其旧而筑之,基用石,上用陶甓。国朝洪武初,河南侯仍旧筑浚城,周围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31,崇二丈八尺;女墙俱崇四分之一,址广崇之半。濠东西南深一丈五尺有奇,广倍之,北临大溪,广四十二丈,深二丈许。五年,指挥蔡玉建门楼四,城楼四十又六。九年,指挥车济建城上廊房,以间计之,凡一千一百一十又二,建窝铺五十。永乐十四年,大水圯其半,寻修筑之。成化十二年,知府冯孜奏请,欲仍依宋城旧址修筑,跨熙春山,不特可避水患,万一有外寇,亦不得据熙春之险,以瞰城中虚实也。有司重民力,迄今未及改作。“乌版”一作“马阪”,萧子开《建安记》:“越王筑六城以拒汉,乌阪其一也。”按本志谓:“至元戊戌,总管魏刘家奴筑郡城。”考之《元史》,前至元凡三十一年,后至元凡六年,俱未尝值戊戌岁辰。又按郡志,总管题名,无所谓魏刘家奴者,惟《学校志》尝见其名,但言其为千户,不云总管也。此志谓至元戊戌,又以魏刘家奴为总管,皆误矣。又考之《公署志》,至元十四年,以魏天祐为总管;意者至元复筑郡城,盖魏天祐,而记者误以为魏刘家奴也;不然则魏刘家奴或在至元戊戌年尝为总管,而记者误以为至元也。
建宁县城
宋咸淳二年,县令宋秉孙始筑,宋砌以砖石,周回五千八百二丈五尺,崇二丈四尺,女墙崇四分之一,址广崇之半。为门四:东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庆丰,北曰拱辰,皆建楼其上。便门二:曰小南门,曰小北门。四年圯于水。六年,秉孙悴本郡,以余盐钱重修。及摄郡日,合得务司零钱近万缗以置田,为修缮之费,廖邦杰为记;元至正四年圮于水,惟迎薰门尚存。
兴化府
府城
宋太平兴国八年筑。内为子城,周回二里三百一十八步,覆以屋,环以通衢;仍拆广外城,版筑草创,土垣茅覆而已。宣和三年,始更筑,崇一丈五尺,基厚半之,栅其上,甃以砖甓,周回七里八十三步。引北涧水为濠,广一丈,深六尺,缭城而达于东南,与西南沟堑合。为门五:东曰望海,南曰望仙,西曰肃清,北曰望京,东北曰宁真门,各建楼于其上。南渡之后,岁久废。既而盗起汀郡,势且及境,郡人陈宓始倡板筑之议。郡守王克恭、赵汝固、通判赵汝盥相继经营,未克就绪;及郡守曾用虎至,始踵而成之。长一千二百九十八丈,高一丈八尺,表里以石,覆以砖,五门各为楼堞。昉于绍定三年之春,讫于四年之冬。郡人刘克庄为记。元至正十四年32,兴化路同知关保因旧址重修。国朝洪武元年,本卫指挥李春复加缮治。十二年,指挥程昇以增设军士城隘不能容,奏请益以东北隅。遂辟城垣跨乌石山而下,周围凡—十一里一百四十三步33,高连女墙二丈四尺,阔一丈六尺,为女墙凡二千四百八十有七,为窝铺四十,为敌楼一十有七。为门四:望海、肃清俱仍其旧;改望仙为迎仙;新辟一门曰拱辰,各建楼其上,而宁真门遂废。其后敌楼、门楼俱圮。成化十年,巡抚副都御史张瑄檄知府潘琴、指挥使张瑄重建四门楼:拱辰、迎仙、肃清三门,皆府所建,而望海门则卫所建也。池深一丈,阔二丈六尺34。由东北隅逾拱辰门,至东南,则受寿溪之水;由西南隅转而历望海门,以接东北,则受木兰溪之水;惟西北负山,辟城时亦尝凿之,以地势陡峻,艰于用力而止。望海门。以白湖名,俗呼东门。望仙门。以壶山陈、胡二仙名,俗呼南门。肃清门。僧涅槃谶云:“永不动干戈”,故名,俗呼西门。望京门。旧名朝天。古谶云:“拆却屋,换却椽,朝天门外出状元。”宋徐铎居朝天门外,将第而门坏,后改名望京。今废35,不知其处。但莆阳驿前北行,人犹呼为北门街,疑即此门之所在也。宁真门。以天庆观名。按旧志:“崇宁初,尝议筑罗城,规划自广化寺路口四览亭越小塘,至龟纹岭、梅井,瑞龙、招福、东岩,下历前埭、后埭、东斗门,距永丰塘合焉。建南门于广化寺路口,西门于龟纹岭,北门于阙下,作通监门于后埭小桥之西。堑山绝涧,役大而无用,俄罢。”
迎仙寨巡检司城在府城东北待贤里江口鼓楼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八。
冲沁巡检司城在府城东兴福里冲沁。城上守宿之铺凡四。
嵌头巡检司城在武盛里嵌头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六。
青山巡检司城在奉谷里青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八。
小屿巡检司城在醴泉里小屿山。城上守宿之铺凡八。
吉了巡检司城在新安里华胥山,即宋之系蓼寨也。城上守宿之铺凡六。(上六城,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檄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创筑,各周围一百五十丈,南北为门,而建楼其上。)
仙游县城
宋绍兴十五年,知县陈致一创筑,以御山寇;寇退,竟不克就。乾道中,知县赵公绸建四门:东曰九仙,西曰甘泽,南曰流庆,北曰横翔。后改九仙为朝京,横翔为拱德,甘泽为元台,流庆为登俊;又改九仙为迓仙,流庆为来薰。今四门俱废,惟迓仙、来薰二匾尚存。
平海卫城
在府城东北武盛里。周围八百六丈七尺,高连女墙二丈四尺,阔一丈四尺,女墙凡一千三百一十,窝铺凡三十。门四:东西各一,南二,俗呼大南门、小南门,各建楼其上。城之北,地势高峻,故不置门,惟筑台以瞭海洋而已。正统八年,户部侍郎焦宏奉命理沿海军务,檄指挥同知王茂增筑敌台凡十所。
莆禧千户所城在府城东南新南里36。周围五百九十丈,高连女墙一丈九尺,阔一丈二尺;女墙凡一千四十有九,窝铺凡二十。辟东西南北四门,各建楼其上。东南北三面滨海,西则有濠,长一百一十丈,阔二丈,深八尺。(上二城俱洪武二十一年江夏侯周德兴檄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筑。)
福宁州
州城
在龙首山下。洪武二年,海寇侵县境,镇守福建驸马都尉王恭,檄百户宁祥率军士守御。明年,山寇郑隆、姚子美窃发,祥讨平之。又明年,始筑城,高一丈九尺,阔一丈37;周围三里。二十年,置福宁卫。江夏侯周德兴乃撤城之东壁,辟其地里许而筑之,增高三尺,周围凡四里。永乐五年,海寇复作,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命增筑四门月城,城壁复增高三尺,沿城壕堑阔一丈,深六尺。历岁既久,四门楼俱圮。成化十七年,指挥佥事朱珍重修。
水澳巡检司城在十二都。
大筼筜巡检司城在十一都。
青湾巡检司城在五都。(上三城俱州东。)
高罗巡检司城在四十三都。
延亭巡检司城在五十都。(上二城俱州南。已上五城皆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各高一丈五尺,周围一百六十丈。)
柘洋巡检司城在州西北,元末袁天禄筑。国朝正统六年,改为巡检司城,高一丈五尺,阔一丈,周围二里。
宁德县城
在白鹤峰下。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始筑土城,为门四:东曰崇仁,西曰和义,南曰德化,北曰朝天,岁久而圮,今列木为栅而已。
麻岭巡检司城在县北十九都涵村。宣德间创土城,高一丈五尺,周围一百六十丈。
福安县城
在扆山下。旧未有城,惟立四门:东曰瑞应,西曰礼贤,南曰秦溪,北曰衣锦,广袤各二里,周围十有余里,正统间,巡按御史建议筑城未就,今为木栅,以备不虞。
石白巡检司城在州北七都。成化八年,布政司参议陈渤创筑。高一丈二尺,阔一丈,周围二百丈。
大金千户所城在州南海滨五十二都。旧为西臼巡检司。洪武二十年改立千户所,江夏侯周德兴始筑城。高二丈二尺,阔一丈,周围五百八十二丈,东西南各辟一门。永乐十五年,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令增高三尺,复砌三门月城,沿城壕堑,阔一丈,深六尺。
坊市
福州府
闽县
凤池坊旧号左通衢33,即去东门大街口也。宋许将迁右丞,郡守叶棣易此名以期之,并以名乡。国朝成化十三年毁。寻为闽、侯官、怀安三县丁酉科举人立坊,更名“联第”。二十三年又为三县丙午科举人立坊于镇闽台之前,复匾曰“凤池”。冠英坊旧号都市,宋通直韩召居之。崇宁间举人行郡守黄裳39更名大隐,后复更今名。使旌坊按《三山志》,地名大石井。宋李浼尝任漳守,乡人因以名坊,今废。俗呼梅枝巷。按《三山续志》云:“内有百花务。”今考为遗迹,俗所呼百花务乃在安民巷对过小巷内。未知孰是。嘉荣坊地名南营口。宋政和间,李俯知婺州后,其子提举□东40,乡人荣之,故名。后改“登瀛”,今废。福星坊其地伪闽时为五州诸侯馆所,故名“馆前”。宋郎中沈舍年五十致仕归隐41,三召不起,时为立坊曰“旌隐”。元宣慰使魏天佑寓坊内,因更今名。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涟漪坊临河。今废。朱紫坊地名新河,旧号三桥。宋通奉朱敏公42居之,兄弟四人,俱登仕版,子孙繁盛,朱紫盈门,乡人因以为名。兴贤坊在府学街口。旧名“进德”,宋政和间行舍法,改今名。(已上八坊在镇闽台前至南门大街之东。)贞节坊在通贤巷内。成化四年,诏旌李岳之妻刘氏贞节立。孝廉坊在福城坊直街之中。景泰间,为都指挥王胜立。发政坊内旧有居养院、安济坊,以处不能自存者。骁骑坊驻泊营名。(上二坊在福星坊内之北。)乡行坊宋政和间为陈祖武建。(已上四坊俱废。)思义坊地名厂下,旧名阜财。商贾交易之所也。通大隐坊。连桂坊地名梳行。宋给事黄唐传居之,刘延康以其兄弟联科,因名。今废。俗呼厂巷。清泰坊地名石井。大观中,郡守李畸建,今废。贞节坊朝士坊地名小石井。宋时以大夫朱敏元居之,故名。仁庆坊旧名捉生,伪闽营也。郡守黄裳改名“仁庆”。今废。拱辰坊43闽王时号新路口。昼锦坊旧名华萼坊,闽王时号新市。昭福坊久废。美政坊地名河西,旧名施政。罾浦坊地名河东。宋天圣中,李正登第,子述继之,叶吏部名其坊曰“世显”。初,郡人有诗曰:“罾浦坊中出辅车。”乡人以久无第进士者,乃剽诗语,更其坊曰“罾浦”,南通渡尾诸营。状元坊旧名团练。嘉熙八年,因许将状元改,后废。国朝成化八年,坊民吴宗寅、贡士李尚达率众重建,侍讲莆田陈音为记。内小巷经纬通诸营。尊儒坊宋蔡伯俙44之居在焉。祥符中,应童子科,真宗赐诗美之,后授东宫伴读,坊因以名。东岳行宫坊东门外,地名舶塔,之西通天庆观。继伟坊宋高介卿与子安世同年登科,故名。东际坊(已上一十六坊在凤池坊,抵东门外直街之南。)清河坊元至元二十八年,辟是路通左司理院,因构此坊,今废。巷民多市花,俗呼花巷。介福坊内有元明王祠,乡人祈祷之所。贞节坊成化间,诏旌高明妻林氏贞节立。振名坊地名后河。宋陈太丞以方医名京师,既而彭文嗣登第,因名。太平公辅坊地名坊门。旧以通太平寺名坊。绍兴末,朱倬拜右相,尚书王师心因加“公辅”二字,坊尾旧有开元坊。贞节坊正统十二年,诏旌陈启妻潘氏贞节立。高行坊地名乡习营。旧以骁勇名坊,盖内有驻泊营地。后赵伯尚举八行,改曰高行。今废。秀实坊旧名升秀。初,士多累举不第,后有登科者,因名。今闽县焉。忠顺坊旧名延庆,以庆城寺前延庆桥名。宋陈景参三世登科,郡守因其字曰子孝,乃取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更名其坊,今废。闽都坊旧曰闽会。闽县旧治在焉,今废。甘棠坊海晏坊旧罗城海晏门之旁。喜寿坊卓推官之居。其母陆藻之姊也,年八十余,尚康强无恙,藻知乡郡,因以名坊。棣华坊地名汤巷。宋郑杜45兄弟三人中武举,而杜廷试第一,因名。温泉坊地名内汤。(上一十五坊在凤池坊抵东门直街之北。)素宁坊在秀实坊内。通井楼门。状元坊在拱辰坊,抵通津门大街之中。宋绍兴十二年为陈诚之立。举廉坊地名黄兼仓。黄郑二姓初入闽所居,后陈尹举八行,改名,今废。光泽坊闽横冲营在焉。内义井二,因名闰泽46。后改今名。高节坊旧名严师,因提学林徽之名,后通判杨干引年致仕,更其名曰高节,今废。登云坊旧名志喜,宋时为胡文炳、文炜兄弟同登第而名也。元改今名。废。濯缨坊通使君桥。化成坊临河旧铁冶坊,乃冶铸之所,今废。俗呼铁冶巷。鳌峰坊旧九仙坊。地名仙迹。通水部门街,宋改名登瀛,元改名鳌峰。仙迹坊亦通九仙山。(已上八坊在拱星坊抵法海寺直街之东。)积货坊近市内,通捉生营,今废。连荣坊通小石井。旧名既富,以樊仁达、仁远兄弟登科,改今名。岳临坊内有嵩岳行宫,故名。今呼新塔巷。福星坊旧名筹师。宋王祖道之居也。祖道两知乡郡,故以名坊。后因与南街福星坊通为一街,故亦更其匾。国朝成化十七年重建。兼济坊在通津门之旁,今废。坦履坊西通朱紫巷,今废。全胜坊地名罗山寺角,今法海寺也,以旧营名。通乡行坊,今废。(上七坊在拱星坊抵法海寺直街之西。)登瀛坊通鳌峰坊。蓬莱真境坊(上二坊在通仙门内之西。)沿河东巷东通长利桥,折北通东牙。通贤巷内有通贤庙。提举衙巷内旧有提举衙,疑即今百花务也。万岁巷内有万岁寺。(已上四巷在旧虎节门外抵南门大街之东。)圆通巷教场巷河尾巷后营巷按《三山续志》:“由虎节门南至还珠门,又南至合沙门直街之东,凡八巷。”(此上四巷亦在其内,而新志不载,未详其处;疑在今南门外,而所谓教场巷,即今往教场之路也。)石幢巷在凤池坊抵东门大街之南。卢巷在拱星坊抵法海寺直街之东。祠山巷在闽县学前。南行折东九仙山之麓,有祠山祠,故名。俗呼草履巷。德政桥巷东闸巷河务巷(上三巷在美政坊抵水部门直街之东。)使君桥巷按《三山续志》于此注云“通登云”,而《三山志》于“濯缨坊下”又注云“通使君桥”,则登云疑即濯缨坊,而续志又载登云、濯缨二坊,来详孰是。后岸巷(上二巷在美政坊抵水部门直街之西。)南台市在府城南门外嘉崇里。
侯官县
永通坊内有宗通判衙坊,今废。登俊坊在杨桥街口。旧号右通衢。宋宣和间改名春风楼,今废。郎官坊以宋刘涛子孙皆为郎官,故名。文兴坊在塔巷口。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因其中举人数不利,改为兴文,后又更为两优释褐状元坊,今名文兴。新美坊在黄巷口。晋永嘉间黄氏居此,故名黄巷。宋崔大夫及第,改今名。贞节坊在安民巷口。宋刘藻以孝闻,诏赐粟帛旌之,因号其坊曰锡类。后以太宰余深旧居,改曰“元台育德”。元福建省都事贾纳居此,其母贞节,因改今名。聚英坊在宫巷口。旧名仙居,内有紫极官,故名。后崔、李二姓咸贵显,改名聚英,元又改英达,今复名聚英。耆德魁辅坊在急避巷口。宋郑性之居于其内,后以丞相致仕,时为立此坊。闽俗相传。谓腊月二十四日,灶君上天奏人间事,必祭而送之。性之贫时,尝以是日贷肉于巷口屠者之妻。屠者归问之,大怒,径入其舍,索其肉以归。性之乃画一马,题诗其上,焚以祀灶云:“一匹乌骓一只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后为江西安抚使,加宝章阁待制,请归里第。监司郡县迎侯烜赫,至巷口,屠者睨视之,曰:昔郑秀才乃至此耶!性之令人缚至庭下,数其罪而杀之。自是性之出入,老人皆奔走趋避,故另其巷曰“急避”。考之史志,性之尝游朱文公之门,居官所至有贤闻,宁肯为是耶?窃意性之尝登进士第一人,时呼其巷为“及第”,后因其音相近而讹之,且附会其说如此云。利涉坊在旧罗城利涉门之旁。今巷塞,坊亦废。桂枝坊以乡名。官贤坊在侯官县街口,旧名侯官。里人以侯阙日久,改今名。(以上十一坊,在镇闽台前至南门大街之西。)泮宫坊在官贤坊内,侯官县学前之左。半盈坊旧杨桥坊,今废。鼎魁坊旧废。成化七年,为闽、侯官、怀安举人立坊,更名凿□,十九年仆于风,寻复建。(上二坊在后街之中。)衣锦坊旧通潮巷口。初以陆蕴并弟藻知乡郡,名棣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政,居其内,改今名。文儒坊旧山阴巷口,初名儒林,宋以祭酒郑穆居之,改今名。西通金斗桥。甘液坊地名坊井。北行通文儒坊巷。光禄坊旧曰闽山。因法祥寺内有宋郡守程师孟光禄吟台,故名。风宪坊旧清远门外。宋余深居之,后擢为御史,遂以名坊。其地今无巷道,疑在其居第之前。怀德坊旧名延平。宋司业郑南居之,改曰儒宗。国朝天顺间,镇守少监来往寓于地,平寺重建,改今名。(上六坊在后街之西。)永安坊与怀德坊相直。亦镇守少监来住立,通山兜尾诸营,折北通板桥常丰仓前。闽山坊在文儒坊内之北。通衣锦坊。道山坊在官贤坊直街之南。以道山亭名。沿河西巷右院巷宋右司理院在内,故名。万寿寺巷内旧有万寿寺。(上三巷在旧虎节门前抵南门大桥之西。)大水流坑小水流坑俱在杨桥巷。俗呼后街,抵鼎魁坊直街之西,并通浦尾。)天王崎巷在官贤坊,抵怀德坊直街之南,内通天王寺。侯官市在府城西南十都。旧县治也。洪塘市在府城西二都。
怀安县
宣政坊澄清坊上二坊在布政司前大街之中,俱洪武间建。成化九年仆于风。依仁坊元泰定四年毁,后重建。登仕坊今作隘门。(上二门47在谯楼前至澄清坊大街之东。)遵义坊元泰定四年毁,后重建。肃政坊在按察司前之左。天顺六年,按察使胡新改建仪门,因立坊,匾以今名。成化十九年毁,是年按察使刘城重建。振纪坊在按察司前之右。成化元年,按察使马文昇辟通衢西出,因立坊,匾以今名,与肃政坊相直。浚明坊在依仁坊直街之南,旧东衙,经纬小巷,今废。城隍坊在依仁坊、直街之北城隍庙巷口。亮功坊宋余深府第。政和中赐名其门曰“贤弼亮功”,因以名坊,今废。三元坊成化十九年,知府唐珣建,列国初以来郡人尝中状元、会元、解元者之名氏于匾上。(上二坊在遵义坊直街之中。)眉寿坊元至治初,居民张安定年一百五岁,总管吴绎为此立坊。永和坊即小避营,又呼义和巷。善化坊元元贞二年,平章高兴于州治西南创东西驿馆,辟道以达西门,因立此坊。(上三坊在遵义坊直街之南,俱废。)国计坊在都转运盐使司之前。宣化坊在府治前。成化十九年仆于风,明年知府唐珣重建。登云坊在旧西教场巷。国初重建越山寺,新辟街衢,为立此坊。俗名新街,又名上街。西湖坊旧为赞城坊,俗呼西峰巷坊,今废。(上四坊在遵义坊直街之北。)丽文坊地名东渎,在今东察院之东。初名丽景,后改今名,元泰定间废。国朝成化七年,移创贡院于其内,因并立。昭利坊祐正坊俱以昭利王祠得名,今废。贡院坊论秀坊登俊坊俱在贡院前,成化七年建。(已上五坊在丽文坊内。)华林坊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东,通平山。内有华林寺,故名。晏公坊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西。内有晏公庙,古称淳仁巷,通后街后曹。拱辰坊在钱塘巷口。熙然坊宋政和中立,旧通钱塘巷,今塞。(上二坊在定远桥右巷直街东。)宜秋坊在定远桥右巷直街之西,通西湖坊,今废。东衙巷旧官廨所在也。其南有东总门,自宋季皆为民居,其中小巷经纬二,此其一也。元季匾澄清坊,今废。俗呼为大东衙巷。庙巷内有庙,故云。又俗呼为小东衙。按续志云“通东衙”,则登仕坊巷当为小东衙,所谓经纬者也。西衙巷旧有西总门出其南。内小巷经纬三,与此相通,后以辟新街,遂塞。石狮巷宜兴桥西巷在大中寺之东,临河。钟山巷西营巷大避营巷西门边巷(上七巷在遵义坊西门大街之南。)新丰巷以内有新丰庵,故名。北通府前,俗呼府巷。都仓巷俗呼旧米仓。定远桥右巷东峰巷内有东峰庵,又名东营巷。猫皮巷余府巷旧余深府第。(上六巷在遵义坊抵西门大街之北。)开元后巷在开元寺之后,通井楼门。欧冶池巷内通欧冶池。存德巷东通府前,南出新丰巷。长河巷内有长河境祠,故名。县前巷通小鼓楼,小巷经纬,南析通欧冶池巷,东抵贡院前。乾元巷巷内之左有乾元寺,故名。通布、按二分司前。(上四巷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东。)悦济巷在悦济桥旁,通北门后街。钱塘巷通后街拱辰坊。熙然巷旧通后街熙然坊,今塞。(上三巷在登云坊抵北门直街之西。)大中寺巷
校注
1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周围五百二十五丈,……女墙一千二百”。
2景耀为蜀汉后主刘禅年号。景耀三年即“吴永安三年”。
3《闽书 方域志》作“西包黄华山……北堑深壕”。
4嘉靖《建宁府志 城池》作“各建楼橹,又附小门五五。”
5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有南北二门”。
6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三年”。
7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周一百三十丈”。
8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广一丈,……周一百九十二丈”。
9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基广九尺”。
10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高二丈五尺,……窝铺三十六”。
11乾隆《泉州府志 城池》作“赵瑶”。
12《闽书 方域志》作“西曰安丰。……北曰贡珠”。
13《闽书 方域志》作“更作东西水关二”。
14道光《龙岩州志 规建》作“高二丈一尺。……深一丈五尺”。
15乾隆《漳州府志 疆域》作“八百七十三丈”。
16乾隆《漳州府志 疆域》作“窝铺十所”。
17乾隆《漳州府志 疆域》作“高二丈”。
18《闽书 方域志》作“北曰鄞江”。
19《闽书 方域志》作“赵时馆”。
20按乾隆《汀州府志 城志》及《上杭县志 城市》均无“然”字,疑为衍文。
21乾隆《汀州府志 城池》作“赵希绳”。
22《闽书 方域志》作“高二丈,为门七”。
23乾隆《汀州府志 城池》及《闽书 方域志》均作“通济”。
24乾隆《汀州府志 城池》作“郑见诚”。
25《闽书 方域志》作“邱钦若”。
26《闽书 方域志》作“杨仲立”。
27《闽书 方域志》作“应东修”。《汀州府志 城池》作“罗应奇重修”。
28乾隆《将乐县志 城池》作“邓忠”。
29《闽书 方域志》作“东北仍旧”。
30嘉靖《邵武府志 城池》作“西自武德桥沿濠堑至于王墓墩,缩里许”。
31嘉靖《邵武府志 城池》作“五百八十二丈五尺”。
32《闽书 方域志》及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均作“二十年”。
33《闽书 方域志》及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均作“延袤一十一里,周一千八百三十丈”。
34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及乾隆《莆田府志 建设》均作“壕长五百九十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二丈”。
35按《闽书 方域志》作“‘望京’后改‘拱辰’,至隆庆中犹存”。
36据万历《兴化府志 建置》,宜作“新安里”。
37乾隆《福宁府志 建置》作“二丈”。
38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左通街”。
39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举八行黄尚书裳”。
40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提举浙东”。
41淳熙《三山志 舆地》及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均作“宋湛俞郎中隐居于此”。
42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朱敏功”,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朱敏中”。
43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拱星坊”。
44淳熙《三山志 舆地》作“蔡伯蕃”。
45乾隆《福州府志 城池》作“郑柱”。
46淳熙《三山志》作“润泽”。
47“门”当为“坊”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