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翰
泉州府
题咏
《题云榭台》(宋)王十朋:“山生平地榭侵云,土木多应役鬼神。好向危楼高著眼,闾阎无限困穷人。”
《洛阳桥》刘子翬:“跨海飞粱叠石成,晓风十里度瑶琼。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陈横。脚底波涛时汹涌,望中烟屿晚分明1。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卿。”(宋)陈博良:“跨海为桥布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岛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铁马著行横绝漠,玉鲸长鬣露寒涛。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
《题洛阳桥柱》无名氏:“百年河洛污膻腥,何事斯桥浪得名。欲洗胸中不平恨,时来倚柱看潮生。”
《秦君亭》(宋)陈瓘:“世梗贤路塞,达人识穷通。搀枪天宝后,美士如飘蓬。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翩翩稻梁外,不学低飞鸿。音尘万方远2,轩冕一笑空。垂纶钓沧海,超然谢樊笼。清吟写其乐3,孤标激颓风。能令千载下,叹息诗人穷。登临忽终日,俛仰寻高踪。山麓一回玩,松盖青重重。”
《姜相峰》王十朋:“相国忠如宋广平,危言流落晋江城。天资自直无心卖,何事青山亦得名。”
《南安道中》朱文公:“晓涧淙流急,秋山寒气深。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烟火居民少,荒蹊草霹侵。悠悠秋稼晚,寥落岁寒心。”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朱文公:“扁舟转空阔,烟火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
《和林择之凤凰山韵》朱文公:“木落髻鬟拥,湖平妆镜空。荒亡余旧事,惨淡只悲风。兴发千山里,诗成一笑中。诸君莫惆怅,吾道固当穷。”
《寄题九日山廓然亭》朱文公:“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看天宇近4,俯叹尘境窄。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莲花峰》(宋)陈休斋:“多病登台今古情,□花摇荡午凉生5。山前木落石岩出,海上潮来秋渚平;野兴已随芳草远,归鞍更傍落霞明。愧无十丈开花句,独卧禅房心自清。”
《游九日山》(元)张翥:“寂寞隐君宅,岧丞相峰。石余唐日砚,树有晋朝松。把酒春阴薄,开轩晚翠重。遗诗刻高壁,留览更从容。”
《同安客舍夜作》朱文公:“官署夜方寂,幽林坐月初。闲居秋意远,花香寒露濡。故国异时节,欲归怀简书。聊从西轩卧,尘思一萧疏。”“窗户纳凉气,吏休散朱墨。无事一翛然,形神罢拘役。暂愒岂非闲,无论心与迹。”
《述怀》朱文公:“夙尚本林壑,灌园无寸资。心怀经济策6,复愧轩裳姿。效官刀笔间,朱墨手所持。谓言殚蹇劣,讵敢论居卑?任小才亦短,抱念一无施,幸蒙大夫贤,加惠宽箠笞。抚己实已优,于道岂所期,终当反初眼,高挹与世辞7。”
《再至同安假民舍以居示诸生》朱文公:“端居托穷巷,廪食守微官。事少心虑怡,吏休庭宇宽。晨兴吟诵余,体物随所安。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壶餐虽牢落,此亦非所难。”
《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间雨作,已复开霁,步至东桥玩月赋诗》朱文公:“杰阁翔林杪,披襟此日闲。层云生薄晚,凉雨遍空山;地迥衣裳冷,天高澄霁还。出门迷所适,月色满林关。”“空山看雨罢,微步喜新凉。月出澄余景,川明发素光;星河方耿耿,云树转苍苍。晤语逢清夜,兹怀殊未央。”
《梵天观雨》朱文公:“持身乏古节,寸禄久栖迟,暂寄灵山寺,空吟招隐诗。读书清磐外,看雨暮钟时。渐喜凉秋近,沧洲去有期。”
《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朱文公:“王事贤劳只自强,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衾听子规。”
《安溪道中泉石奇甚,绝类建剑间山水佳处也》朱文公:“驱车陟连冈,振辔出林莽。雾露晓方除,日照川如掌。行行遵曲岸,水石穷幽赏。地偏寒篠多,涧激淙流响。祗役未忘倦,心神暂萧爽。感兹怀故山,何日税征鞅?”
《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朱文公:“县郭四依山,清流下如驶。居民烟火少,市列无行次。岚阴常至午,阳景犹氛翳。向夕悲风多,游子不遑寐。我来亦何事,吏桀古所记。奉檄正淹留,何当语归计。”
纪述
《泉州儒学忠孝祠记》真德秀:“忠孝祠者,祠唐义阙林公攒、国朝皇城使赠司空忠勇苏公缄也。二公何以祠?曰:林公以孝行称,苏公以忠节显,祠之所以劝臣子厉风俗也。昔之君子以是名于世者众矣,奚独祠二公也?二公泉人,祠为泉人立也。然则泉人以忠孝著,独二公乎?曰:不然也。泉之士多工于文,而言能文者,必曰欧阳生詹,取其尤著焉者也。二公以忠孝名,犹是也。曰:二公之所以尤著焉者何也?曰:孰不事亲,林公之于亲,孝之至者也;孰不事君,苏公之于君,忠之报者也。今夫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子之职也,而未可以言孝也。愉色而婉容,承颜而顺志,可以言孝矣,而未可以言至也。斋戒以见君,奔走以承命,臣之礼也,而未可以言忠也。美焉而将顺之,阙焉而弥缝之,可以言忠矣,而未可以言极也。然则孰谓至?曰: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者,孝之至也。孰谓极?曰:主尔忘身,国尔忘家者忠之极也。吾观林公之丧亲也,水浆不入口五日,躬自陶甓而坟之,非苟以为难也。亲之存也,竭吾力,既设而遂怠焉,是死吾亲也。苏公之守邕而捍寇也,其子曰:‘家可徙乎?’公曰;‘不可。’父老曰:‘城可弃乎?’公又曰:‘不可。卒奋其力以战,力不继死之,其家歼焉,非恶生而嗜死也。吾受君之禄,以荣其身,以及其家,临难而恤其私焉,是孤吾君也。夫为人子而死其亲,为人臣而孤其君,是犯天下之大戒也,二公之所不恶为也。故恩之当报,不以存亡贰其心;义之当徇,不以死生易其节,所以尽臣子之分也。若乃祥应之格乎天,爵号之加于朝,褒表于一时,焜耀于千载,则非二公之所以计也。盖以孝而徼福,其为孝必不诚;以忠而望根,其为忠必不笃。无所慕而为之,二公所以有功于名教也。兹予奉而祠之之意也。敢问学二公者将奚先?曰:事亲者人之所同,事君者必得位而后可也,然岂有二致哉?故曰事亲孝,则忠可移于君,盖孝者忠之基也。平居能为林公,则进而委质于朝廷,尽节于官守,其不愧苏公也必矣。此泉之士当朝夕勉焉者也。奉而祠之,且刻其亭于石者,太守真德秀也。与其议者,郡博士吴实卿、从事李方子也。奉其祠者,郡之士黄龚也。”
《丞相苏公祠堂记》朱文公:“熹少从先生长者游,闻其道故相苏公之为人,以为博洽古今,通知典故,伟然君子长者也。熙宁中掌外制,时王丞相用事,尝欲有所引拔,公以其人不可用,且非故事,封上之,用此罢归。不自悔,守益坚,当世高其节,与李才元、宋次道并称三舍人云。后得毗陵邹公所撰公行状,又知公始终大节盖章章如是。以是心每慕其为人。属来为吏同安,同安公邑里也,以公所为问县人,虽其族家子不能言,而泉人往往反喜道曾宣靖、蔡新州,吕太尉事以为盛。予不能识其何说也。然尝伏思之,士患不学耳。而世之学者,或有所怵于外,则眩而失其守8。如公学至矣,又能守之,终其身一不变,此士君子之所难,而学者所宜师也。因为之立祠于学,岁时与学官弟子拜祠焉9。而记其意如此,以视邑人云。”
《高士轩记》朱文公:“同安主簿廨皆老屋支柱,殆不可居,独西北隅一轩,为亢爽可喜,意前人为之以待夫治簿书之暇日而燕休焉,然视其所以名,则若有不屑居之之意。予以为君子当无入而不自得,名此非是,因更以为‘高士轩’。而客或难予曰:‘汉世高士不为主簿者,实御史属。汉官御史府典制度文章,大夫位上卿,亚丞相,主其簿书者,名秩亦不卑矣,彼犹以为浼已而不顾焉,故足以为高也。今子仆仆焉,在尘埃之中,左右朱墨,蒙犯箠楚,以主县簿于此,而以高士名其居,不亦戾乎?’予曰:‘固也,是其言也。岂不亦曰:士安得独自高其不遭,则可亡不为已乎?予于其言,盖尝窃有感焉,然亦未尝不病其言之未尽也。盖谓士之不遭,可无不为,若古之乘田、委吏、抱关、击柝者焉可也。谓士不能独自高,则若彼者乃以未睹夫高也。夫士诚非有意于自高,其所以超然独立乎万物之表者,亦岂有待于外而后高耶?知此,则知主县簿者虽甚卑,果不足以害其高,而此轩虽陋,高士者亦或有时而来也。顾予不足以当之,其有待于后之君子云尔。’客唯唯而退,因书之壁以为记。”
《大同书院记》(元)林泉生:“孔君师道尹同安之明年,政平民信,乃谋其邑人曰:‘昔先正朱文公主是邑簿,民至今称之。今国家表章理学,凡文公旧所讲习之地,悉为立学设师,弟子员闽中最盛,同安独阙焉10,非所以致尊崇也。吾将兴举坠典,何如?’众欣然曰:‘唯命。’乃卜邑学之东偏,相土之刚,度材之良,弘宇峻陛,列庑崇堂,建礼殿以奉先圣,作戟门于殿之外,又外为棂星门。殿之后作别室祠文公,以乡贤朴乡吕先生大圭配。讲室斋序如邑学。既成,名之曰‘大同书院’。泉郡上其事于宪帅二府。适覃怀许公为闽海宪使,即为上闻,请额于朝,以列学官,邑人荣之。他日师道遣儒绅张与学以书来,求林泉生记之11。予嘉其能因民所尊信者而兴学立教,有循吏之风,记之不辞。按传,文公弱冠登进士第,授同安主簿,即从延平李先生问学,往复从游者十年,尽得濂洛要领,笃信力行,悟契古道。在同安教人,必以格物致知为言,盖断然以圣贤之道自任,人亦断然以圣贤之道期之。今去之二百年矣。予尝过同安,观所谓高士轩者,文公之所作也。古老相传,弊则必葺,俾勿坏。同安多古碑刻,凡朱子所撰述者,邑人能成诵之,彼岂为虚敬哉?诚之感人者,久而不泯也。不然,簿之为官微矣,何二年之绩有百年之思乎?余尝读朱子之书,而得其所用心者,则叹曰:呜呼!心公天下,学资后世,宜其身设而道彰,世远而言立也。夫孔子之道,至孟子而无传。两汉以来,学士大夫孰不欲为圣贤哉?穷理尽性之无其师,则知者立异,愚者昧焉。大道荒,圣门塞,则强者争岐,柔者画焉。寥寥千有余年,天生周元公于春陵,生二程于河洛,生张子于关中,相先后以为师弟朋友传心讲道,上继坠绪,烛幽启鐍,尽破群疑。孔、曾、思、孟久湮之言,一旦皜皜行乎天下,天下始知圣贤之可学,六经、四书之可信也。观《太极图》、《通书》、《易传》、《西铭》等书,皆极性命道德之蕴,非东周以后之文也。四子之有功于斯道也大矣。及龟山杨氏载道而南,再传而得朱子。朱子又有功于四子者也。盖虑四子之书广大弘博,初学不知所入,尝与吕成公采周、程、张子之言,作《近思录》,圣门近思之教,至是始发之。朱子之序有曰:‘使穷乡晚进志学而无师友者,得此而玩心焉,亦足得其门而入矣。’呜呼,即斯言也可以见朱子之心矣。夫天之生人无穷,而生圣贤则旷千载而一二焉。人不可一日而无学,圣贤不可待而师之。朱子有忧之,故述古成书,扩前圣未发之蕴,开后世入学之途,使圣贤不生,志道者得由书以悟入,非小补也。尝虑人无小学之功,讵入大学?矫揉致力,鲜不懈矣。故作小学书,使洒扫应对之童服习忠信孝弟之教。礼闲情欲,学变气质,则其成材也易。又虑学者以《大学》为大不可升,以《中庸》为幽深玄远不可能,以圣贤为无资之高不可到,则亦自弃而已矣。故作《四书集注》、《章句》、《或问》,使学者持敬,以入大学,则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皆一理也。由谨独戒惧,以入中庸,则始于日用常行,无过不及。及其至也,天地位、万物育焉。学颜子者自无间断始,学孟子者自求放心始。故切切以为训,使致力于是者,知圣贤可学而到也。不惟此耳,其他凡所著书,欲学者以约得之,则用力专而成功易。吾党小子,受其成简可以进道,敢忘先儒用功之勤乎?予所谓心公天下,学资后世者此也。今朱子之书布满天下,而战国秦汉后,百氏庞言不攻自废。天之兴起斯文,必自此始。因同安尊崇朱学,故详为之言。或者因予言而有得焉,不徙祠而祀之为崇也。师道名公俊,孔子五十三世孙也,闽海宪使魏国文公之孙从宣也。圣贤之后,克济世德,又于是复见之,可以书。书院作于至正十年之夏,成于十一年之秋,记于十六年正月。邑诸生王芳孙、谢宜翁、孔克原、郁璋、邑吏林英,皆服集事附列记后云。”
漳州府
题咏
《送李宣叔倅漳州》(宋)王安石:“闽山到漳穷,地与南越错。山川郁雾毒12,瘴疠春冬作。荒茅篁竹间,蔽亏有城郭。居人特鲜少,市井宜萧索。野花开无时,蛮酒持可酌。穷年不用客,谁与分杯杓?朝廷尚贤俊,磊砢充台阁。君能喜节行,文艺又该博13。超然万里去,识者为不乐。予闻君子居,自可救民瘼。苟能御外物,得地无美恶。似闻最南方,比客今勿药14。林麓换风气,兽蛇雕毒。如漳犹近州,气冷又销铄。珍足海物味,其厚不为薄15。章举马甲柱,固已轻羊酪。蕉黄荔子丹,又胜柤梨酢。缝衣比多士,往往在丘壑。从容与笑语,岂不慰寂寞?太守好觞咏,嘉宾应在幙。想即有新诗,流传至京洛。”
《题月渊亭》(宋)郭祥正:“仰攀明月轮,俯瞰沧海渊。乾坤惜形势,此地何其偏?灵溪九龙跃,仙山一峰圆。邂逅摄邦守,所乐多林泉。”
《咏漳南俗》(国朝)王祎:“漳水南边郡,闽乡到此穷。地偏冬少雪,海近夜多风。百粤山川属,三吴景物同。昔贤遗化在,千载紫阳翁。”“此地多烟瘴,时清喜渐除。阻山犹盗贼,并海尽盐鱼;田稻春秋种,园薑伏腊需,不才叨品倅,廪禄颇赢余。”“可是闽南徼,阳多气候先?麦收正月尽,茶摘上元前;绿笋供春馔,黄蕉入夏筵。南方吾所适,久住亦相便。文物如邹鲁,斯言信不虚。科名唐进士,道学宋先儒。祠宇依山曲,遗书布海隅。风流今孰继,林子亦其徒。”(自注云:进士谓周匡物,先儒谓陈北溪,林子名唐臣,字元凯。)
《次漳浦驿》(唐)李德裕:“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赠长泰县尹余良甫》(元)卢琦:“令尹余良甫,应劳抚字心。野人争卖剑,山县但闻琴;夏半畲田熟,秋深瘴雾沉。倘怀鐔水客,千里寄新吟16。”
纪述
《教授厅题名记》朱文公:“教授之为职,其可谓难矣。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何也?曰教授者,以天子之命教其邦人。凡邦之士,廪食县官而充弟子员者,多至五六百余,少不下百十数,皆惟教授者是师。其必有以率厉化服之,使躬学问、蹈绳矩、出入不悖所闻,然后为称,此非反之身而何以哉?是可不谓难矣乎!不特此耳17,又当严先圣先师之典祀,领护庙学,而守其图书服器之藏,其体至重。下至金谷出内之纤悉,亦皆独任之呜呼,是亦难矣。然凡仕于今者,无大小莫不有所临制,总摄其任,无剧易,必皆具文书,使可覆视。是以虽甚弛者亦有所难而不敢肆。独教授官虽有统,若其任之本诸身者,则非簿书期会之所能察。至其具于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以其儒官优容之,虽有不合、不问以是为便。故今之仕者,反利焉而喜为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如彼其难哉。故曰: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予尝以事至漳,其教授陈君与予有故,馆予于其寓直之舍,因得尽观陈君所施于学者。予谓若陈君则可谓知其难矣。时陈君方将刻前人名氏于壁,属予记。予辞谢不能者再三,既不得命,乃退而书其所闻见如此以为记,且以厉后之君子云18。”
《东溪高先生祠记》朱文公:“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备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夫孟子之于二子,其论之详矣。虽或以为圣之清,或以为圣之和,然又尝病其隘与不恭,且以其道不同于孔子,而不愿学也。及其一旦慨然发为此论,乃以百世之师归之,而孔子反不与焉,何哉?孔子道大德中而无迹,故学之者设身钻仰而不足,二子志洁行高而迹著,故慕之者一日感慨而有余也。然则二子之功,诚不为少19,而孟子之意,其亦可知也已。临漳有东溪先生高公者,名登,字彦先。靖康间游太学,与陈公少阳伏阙拜疏,以诛六贼、留种、李为请。用事者欲兵之,不为动也。绍兴初召至政事堂,又与宰相秦桧论不合,去为静江府古县令,有异政。帅守希桧意,捃其过以属吏,会帅亦以谗死狱中,乃得释。被檄试进士潮州,使诸生论直言不闻之可畏策闽浙水沴之所繇,而遂投檄以归。桧闻大怒,夺官徙容州。公学博行高,议论慷慨,口讲指画,终日衮衮20无非忠臣孝子之言、舍生取义之意。闻者凛然魄动神竦。其在古县,学者已争归之,至是,其徒又益盛,属疾自作埋铭,召所与游及诸生诀别,正坐拱手、奋髯张目而逝。呜呼!是亦可谓一世之人豪矣。虽其所学所行末尽合于孔子,然其志行之卓然,亦足以为贤者之清,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有廉顽立懦之操,则其有功于世教,岂可与夫隐忍回互以济其私、而自托于孔子之中行者同日而语哉!公没之后二十余年,延平田君澹为郡博士,乃始求其遗文刻之方版,又肖公象而奉祠之,以风厉其学者。间因郡人王君遇来求文以为记,属予病未及为,而田君去。今太守永嘉林侯元仲至,则又与王君更以书来督趣不置。予惟高公孤高之节既如彼,而诸贤崇立之志又如此,则予文之陋,诚不宜久以疾病为解,强起书之,辞不逮意。林侯试为刻之陷置祠壁,漳之学子与凡四方之士往来而有事于此者读之,果能有所感慨而兴起乎哉!”
《四先生祠堂记》(宋)赵汝:漳旧祀郡先贤于学,其后始立周程三先生祠。新安朱公为守21,距今岁月远矣,郡人独未祠公。予至而谒学,首问诸生,以为大缺22,教授敖陶孙、推官黄挂、县尉郑斯立亦以为言,乃辟尊道堂之偏为两室,先贤居其左,三先生与公居其右。既成,将行舍菜礼,郡人有学于公者李唐咨、陈淳,阖门不出。予物色得之,亲访其家,延之入学23,使奉公祀。二子习礼朱氏,含菜之日,执事其旁,苍发布袍,容体肃衍,人始知公之弟子也。退而序饮堂上,诸生献酬,咸大感悦,因请记之。予虽不足以知公之学,独念为儿童日,则已闻世有大儒师三人,公与广汉张公、东莱吕公一时同起,名震海内,士无愚智闻风而景从。其间英才尝接余论,心通而业成者有矣。故当乾道、淳熙之间,人物彬彬,号为最盛,是岂非义理薰陶之功欤?盖公与张、吕二公皆推本周、程氏之说,讲授学者,而公于究极尤精。阜陵晚欲用公,宰相多不乐,数沮之。既入为郎矣,旋即去。光宗朝稍起帅长沙。上初即位,丞相赵公汝愚在政府,首引公置径筵,公年几七十矣。每进讲必恳切为上陈述孝道,属时多故,奸臣得入禁中,将危赵公,图国柄。以公儒老,上所尊敬,恐有关说,且非己之利。群小人方嫉正,相与乘间用计去公。未几,赵公遭谗以贬,党论遂大起,变异日出。驯至开禧而兵祸作矣。彼奸臣虽武夫不学,然亦知公为士类所崇24。执典训以事人主,不去公,则凡其意所欲为者,终惮公而不敢发也。呜呼,国其可不用儒哉!公早岁中进士科,一为同安主簿,家居久,甚乐也。不曰不仕率少合而归。然得以其间穷经明教25,任亦重矣。此公之本志也。张、吕先殁,予不及识。甲寅岁拜公于都城,后十七年来守是邦,乐问公之行事,庶君子之遗风也。其纲目尚在,可为治郡法。尝条划经界甚详,请诸朝矣,议竞格不用,惜哉!”
《龙岩县学记》朱文公:“漳州龙岩县学,皇祐初置。其后迁徙不常,遂以废坏,盖三十有余年,而丞李君永始复营建,迫代去,不克就。温陵曾君秘来嗣其职,乃因其绪而成之。凡为屋若干楹,殿堂、门庑、师生之舍,无一不具。淳熙九年二月丁未,既率其诸生以奠菜于先圣先师,而以书来求记,且曰愿有教也。予闻龙岩为县斗僻,介于两越之间。俗固穷陋26,其为士+者,虽或负聪明朴茂之姿,而莫有开之以圣贤之学,是以自其为县以来,今数百年未闻有以道义功烈显于时者27。岂其材之不足哉,殆为吏者未有以兴起之也。今二君相继贰令于此,乃能深以兴学化民为己任,其志既美矣,而曾君又尝从吾友石许诸君游,是必能诵其所闻以先后之者;此邑之士其庶几乎?乃为之书其本末而因以告其诸生曰:夫所谓圣贤之学者,非有难知难能之事也。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以修其身,而求师取友颂诗读书以穷事物之理而已。是二端者,岂二三子之所不知不能哉?特怵迫于俯仰衣食之资,而不暇顾,诱夺于场屋雕篆之习,而不及为耳28。夫徇区区目前近小之利,而忘其所贵于己者固已悖矣,况其所徇又未必果可求也。二三子循已事而观之,则曷若慨然反是心以求之;而一用其力于吾之所谓者乎?使吾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行日笃,而身无不修也;求师取友颂诗读书之趣日深,而理无不得也。则自身而家,自家而国,以达于天下,将无所处而不当,固不必求道义功烈之显于时,而根深末茂,实大声闳,将有自然不可掩者矣。呜呼是说也,曾君盖亦尝为二三子言之乎?二三子其益以吾言相与勉焉。而《书》所谓惟教学半者,又曾君所宜深念也。其亦由是而勉旃哉!”
《双节庙碑》(元)揭徯斯:“皇帝元年,江浙行省言,漳州路万户府知事阚文兴死贼,其配王氏死其夫29,邦人既为之立庙,请加褒显,以慰邦人思,以为天下后世劝。乃下吏部定封,太常议谥,封阚文兴为英毅侯,王氏为真烈夫人,庙曰“双节”之庙。今右司郎中范阳张侯七弘为吏部侍郎时所力行者。新安郑王复持张侯命,请暴其事于丽牲之石。按江浙所具文书:阚文兴不知何许人,王氏金陵民家女。至元十三年,从万户贾将军戍漳州。十七年八月望,剧赋陈吊眼夜率为乱,杀招讨傅全及其一家,官军死者十八九。阚文兴力战死。其配为赋所执30,迫污之,绐之曰:‘我不幸至此,岂敢爱其身?愿收葬其夫31,然后惟命。”贼义而许之。得其夫乱尸中,置积薪火之,遂跃火中32,并烧死。后十八年,府始上其事。连帅及部使者即上行省33。又九年,始闻于朝34,下礼部议。部请访王氏族里,旌其门闾,复恤其家35,仍以事付史馆。事下江浙,求之经年无所得36,乃用漳守言,表其故营曰烈女之坊,然无及文兴者。一年,士民言之不已,以有今日之请。于戏,二人之死卓卓如此37,尤历五十有四年始获五鼎之封,双节之锡,且必待张侯赞之。人之伏岩薮,沉下寮,砥名励操,欲闻于天下亦难矣乎!况数十年之间,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为王氏止38,王氏信莫及也,阚文兴讵可少哉39!天下绾符仗节、拥万夫之众、镇千里之地者,不知其几,一旦四方有急,天子之命未及于境,闭阁称疾者有矣,委众而去者有矣40。当是时变起仓卒,使阚文兴第守簿书期会之常,负妻子逾垣而避,人亦孰得而议之?而临难忘身,见危授命,蒙凶威,蹈白刃,奋不顾身之勇死而无悔者,何则?祸乱作于前,忠义激于内,不暇择地而死也。至于王氏决死生于俄顷,不辱其身,烈丈夫有弗逮矣。故君子曰人皆死于危,二人独死于安,以皆有苟免之道而不由也。然微张侯审纲常之重,英毅必不侯,真烈之封亦不及,而二人之死,亦岂欲求庙食与褒宠要誉于天下哉?诚不忍弃君臣夫妇焉耳41。傅全閤门死难,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不及者,武臣死事,国有常恩云42。其词曰:‘世道升降,视纲与常。纲常弗紊,国乃吉昌。仡仡阚侯,夙佐戎幕,匪矛伊戟,而簿书攸托。婉婉王姬,来殡于阚43,夙兴夜寐,惟警戒是监。元有南国,受镇于漳44,闽山岩岩,以海为疆。谓国既平,谓威德既加,弗戒弗备,而内生蘖芽。盗夜斫城,侯亦战死,王姬既执,入火如水。五十四年,民请弗却,庙有新号,而封有新爵。载念厥初,夙教未立。三纲如此,大命胡不集?唯侯齐而家,而妇配尔德45。生虽不融,没有遗则。民心孔怀,庙食孔宜,式著刻辞,为臣妾之规。’”
《漳浦学校文庙碑记》王祎:“洪武二年正月庚申,漳浦县新作孔子庙成,县大夫张侯以书来请曰:‘愿有记也。’始侯将为庙,以其事言郡府。祎适忝佐郡,许为之记。及是庙成,而祎迫于召命,将还京师,因辞其请。侯复使来言曰:庙成而记之,执事尝坠言矣,愿无卒辞。’辞既不获,乃为书其成绩以为记。按郡志,漳为州始于唐垂拱二年,实治漳浦县。后以其地有瘴疠,州移治龙溪,而漳浦为县如故。其县之有学,则自宋庆历四年始。盖自汉以来,孔子有庙,不出阙里,唐制天下州县始皆立庙祀孔子。然漳浦之有学虽始于宋,而学之有庙固始于唐矣。国家既定天下,庙学兼备,悉尊近代之制。洪武改元,漳既入职方46,朝廷拣贤才以牧远人,而吾张侯被选宰漳浦。既至,用故事谒孔子庙,见其栋挠柱折,颓弊已甚,慨然叹曰:‘事有急于此者乎’?即图简材,募工而重作之。以十一月庀事,仅两月而庙已成。列楹二十有八,以间计者三,其崇三十有二尺,广五十有五尺,而深如广之数。轮奂其美,规制聿加。既又治其门庑,修其墙垣,于是始称其为圣人之居。而讲经之堂,肄业之所,与庖湢之属,皆易其旧使之新,而学制咸备矣,乃二月丁卯侯率僚属及为士者行释菜之礼。又俾民之子弟游于学,而延名儒为之师。凡可以崇教道而敦俗化耆,侯无不究心也。盖漳浦为县,界乎闽广之交。其境阻山而负海,好宄所出没。其俗悍,其民易以动。岭海之间,厥为岩邑。故必得长民者举圣人之道以导之,使之复其仁义礼智之性,而明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然后俗易以化而政易以成也。侯通今博古,夙以文学名,其为漳浦勤于政理,而尤汲汲焉学校是兴,可谓知为政之本矣。所可书者,讵止工役之勤而已哉!是役也,庙之费为最重,故祎举其重者特书之,使刻之石,用以志漳浦之学其兴自张侯始。侯名理,字玉文,番阳人47,由徽之黟县令以承事郎再调来漳浦。佐其事者丞金华陈尧民、典史钱塘方好文也。”
汀州府
题泳
《送汀州元使君》(唐)张籍:“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题道山楼》(宋)陈暎:“南涧吹云过北园,北山飞鸟入南山。区区云鸟缘何事?未似楼头太守闲。”
《题南楼》郭祥正:“楼外青山似故人,雨余山色净无尘。青山依旧人还老,一片离愁挂晚春。”
《题苍玉洞》郭正祥:“片片冰崖裂,淙淙雷浪声。举头看白鹭,相伴洗尘心。”(宋)蔡隽:“向来曾醉呼猿洞,乱石穿云拥坐隅。谁料七闽烟瘴底,半岩凤物似西湖。”
《题宁化县显应庙》(宋)李纲:“不愁芒屦长南谪,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杯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
《宁化县作》卢琦:“触热来宁化,居人已卖瓜。田园优五邑,市井近千家48。孤塔凌空耸,青山对县斜。萧条兵火后,抚景重咨嗟。”
纪述
《汀州重建谯楼记》刘克庄:“汀,古郡也,官寺皆百年老屋,廩廩覆压。绍定六年,建安李公出守,稍撤而新之,由堂寝至门庑,由库厩至亭榭,皆焕然改观,独谯楼以费伙未皇及。公益务节缩,得镪二万缗,将改作,适当路牟和左右望而豪夺,公虑是役之贾祸,移镪籴米若干斛为均惠仓,汀人始免贵籴之患。会上亲政,放黜贪浊,用真公德秀为帅,视属部如家。公临郡滋久,所积又万缗,乃申初志,六阅月而楼成。手诏颁春亭,旧翼以庑,属城南门,后废弗葺,居民冒侵,对列邸肆,中通线路,公别给以在官田宅,复两庑并城南门楼高大之,郡治之前可立万马,钜丽如是。然佣作募而使,材瓦市而致,六邑之民不知有役焉。初,庚寅、辛卯间,闽为盗区,祸起于汀,四封之内大抵皆盗,而营卒亦囚执郡将欲戕害,人情视汀,犹毒虺鸷兽之窟宅也。公以偏师袭磜而巨寇擒,单车入城而叛卒诛。天子嘉奖,就畀符竹。或者尚为公虑,曰:‘兵骄也,民悍也,财乏也。’既而公在郡四年,前之恣睢犯上不可调柔者,皆骈首顺令,兵果骄耶?前之强犷负固,未易拊循者,皆革面慕化,民果悍耶?乱离创残之后,练兵积粟,犹有余力以饰蛊坏、美轮奂,财果乏耶?昔《春秋》书新作南门以示讥,盖清风至而修城郭,营室中而土功始,司空塓人以时受功,周制具存,不待其敞而后改也。僖公治鲁二十年,而有斯役,则国内之事阙遗不及举者多矣。公岁月视僖公孰久?近楼视一门孰难易?窃意夫子复生,将特书大书之矣,而又奚讥?公名华,字实,天资忠义而辅以材智,计而战,战则克,虑而动,动必诚。余从真公文,见其尚论当世人物,如公仅屈一二指,故因斯楼之成具书之,以志后人云。”
《上杭县新城记》(国朝)柯潜:“上杭为汀之属邑,旧号乐土,而无反侧之虞。正统己巳,沙、尤寇发,延蔓旁邑,而上杭被其害为尤深。时知县德庆岑嵩奏请筑城,以民力罢惫不果作。景泰壬申,知县永嘉黄希礼申前请,得俞旨。于是右布政云中石公瑁临视其邑。知县率其邑人郑仕敬、林祖祯、孔文昌等二十余人协心供事,以成保障之功。天顺壬午溪南里愚民啸聚剽掠人49,巡按御史安城伍公骥、左布政使桐庐姚公龙、副使四明钱公琎、佥事丰城游公明同抚捕之,因民请,谓城郭宜守以兵,乃奏调汀州卫右千户所官军捍御其地。成化丙戌,巡按御史六安朱公贤、右参政文江许公报、参议洛阳张公雄、佥事西蜀牟公俸、豫章刘公子肃以城狭隘不足以居军,乃更斥大之,以知县古嵊胡钺任其事。丁亥,巡按御史剑江涂公棐又委成于本府同知新安程熙、通判四明吴桓,而以邑人唐纪等二十余人佐之。继而右参政宣城赵公昌、副使盱江何公乔新、佥事金川周公谟、都指挥新蔡吴公皋各出意见,经划其未备者,而周公劝督之力尤勤。遂以壬辰正月毕工,高广坚壮,邑人喜其可恃以为安也,谓宜有文以记其成。周公乃遗邑庠生林廷瑞□始末来属笔于余50。余惟君子之任官,贵于勤其政,溥其利于民,使民倾心仰戴可也。苟得民心虽划地而限,植表而守,效死者不去,冒死者不能入。否则,封疆之界不足以为域,山溪之险不足以为固,而况于城郭乎?虽然,城郭者先王创制立法所必有,王公设险见于《易》,商邑翼翼歌于《诗》,盖防患立极,皆政治所当先者,其可置而不问乎?巡按及藩宪诸公皆,朝廷之所抡选以为贤者,敷宣政教得本末先后之宜,是固有以得民心矣。又以为防患立极有不可缓者,此上杭之城所以作也。然自肇建迄今二十余载,功始告备。盖役民之力欲其纾,用民之财贵有节,而民心亦怡然承顺,未尝以为劳也。以此心而守此城,则上杭又将号为乐土以复其初。而凡与谋为此城者,其勋烈并著于永久而不陨矣。《春秋》之法重民力,凡有兴作必书,讥不时也。上杭之城作于寇难之后,而又施为有序,不失其时,异乎春秋之所讥者。余故为之记,俾刻石置于城隅,以告后之人焉。”
延平府
宸章
《我宪宗淳皇帝御制同仁桥碑》“朕寅绍丕图,统临万邦,宵旰倦倦,思欲济斯世斯民于生养安全之域。一夫不获,中心恻然。故凡足民衣食,有农桑之政;迪民礼义,有学校之教。至于桥梁利涉,亦王政之一端,屡敕有司时加修建,无非所以广仁爱于天下也。顷者朕之内臣司礼监太监黄赐御用监太监潘瑛顿首言:‘臣等居闽之南平邑长安北里武步乡,旧有黄龙桥一座,莫知其创造所始。比因樵童牧子弗戒于火,焚燹殆尽,行者病之。臣等荷蒙恩赐金帛,日积月累,弗敢他用,兹欲附归,俾臣乡间好义之士同臣两家子弟,鸠工凿石,重建斯桥,以利往来,则一方之利,皆上之赐也。敢请!’朕嘉其意,复赍助之。未几桥成,以图来献,特赐名曰‘同仁桥’。其桥皆石布,下为四洞以酾水,上为屋若干楹以憩息行旅,中为碑亭,皆极于宏壮。所费虽非出劝募,故略而弗述。若赐若瑛,可谓有济人利物之志,不忘乡邑者矣。夫笃近举远者仁之序也,一视同仁者仁之量也。朕方期于天下之大皆归吾仁,况闻见所逮,可无劝奖之道乎?故于是桥之建,既为名之,而复述之于碑,庶几远近之间有所感化,以兴起其为善之心,凡可以利济于人者靡不竭力为之,尚何仁政之弗广、仁泽之弗博哉!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善推其所为而已。’若谓一桥之建夫何容心焉,得人人而济之,则非古人之意云耳。成化七年五月初五日。”
题咏
《剑潭》(唐)胡曾:“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危岑一万重。昨夜七墨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
《钓台》杨时:“君不见钓璜溪上白发翁,一竿西去追冥鸿。畋车同载非罴熊,鹰扬烈气如飘风。又不见羊裘石漱垂纶叟,爽气凌天动星斗,万乘故人亲访求,卧对鸾舆忍回首。圣贤遇合自有时,洁身乱伦非所知。高风寥寥古已往,较然得失知者谁?君有钓台临潏水,潏溪不与桐溪比,收身欲蹑老渭踪,笑撚髭髯照清泚。澄潭夜月秋光浮,撇波小艇沿汀洲,长绳巨石不能系,飞帆片席归蓬丘。巨钩沉饵牵九牛,一钓直制金鳌头51。翻鳞摆鬣浪山起,霜鹏飞动隔千里52,跨云凭风上青冥,一点孤灯照箕尾53。”
《题西林院壁》朱文公:“触目风光不易裁,此间何似舞雩台?病躯若得长无事,春服成时岁一来。”“巾屦翛然一缽装54,何妨且住赞公房。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自注云:“檐前有袖花。”)
《题西林可师达观轩》朱文公:“窈窕云房深复深,层轩俄此快登临。卷帘一目遥山碧,底是高人达观心。”《再题并序》:“绍兴庚辰冬,予来谒陇西先生,退而寓于西林院惟可师之舍,以朝夕往来受教焉。阅数月而后去。可师始尝为一室于其居之左,轩其东南,以徙倚瞻眺,而今铅山尉李兄端父名之曰‘达观轩’,盖取贾子所谓达人大观、物无不可云者。予尝戏为之诗以示可师,既去而遂忘之。壬午春,复拜先生于建安而从以来,又舍于此者几月,师不予厌也。且欲予书其本末置壁间,因取旧诗读之,则岁月逝矣,而予心之所至者,未尺寸进焉,为之三叹自废顾师请之勤勤不得辞,于是手书授之,而又叙其所以然者如此。虽其词鄙陋,若无足稽,然予之往来师门,盖未慦也。异时复至,又将假馆于此,仰视屋壁,因旧题。以寻岁月,而惕然乎其终未有闻也。然则是诗之不没,亦予所以自励者。可师尝游诸方,问佛法大意,未倦而归,尚有以识予意也。‘古寺重来感慨深,小轩仍是旧窥临。向来妙处今遗恨,万古长空一片心。’”
《用西林四韵》朱文公:“一自篮舆去不回,故山空锁旧池台。伤心触目径行处,几度亲陪杖屦来。”“上疏归来空皂囊,未妨随意宿僧房。旧题岁月那堪数,惭愧平生一瓣香。”
《挽延平李先生》朱文公:“河洛传心后,毫厘复易差。淫辞方眩俗,夫子独名家。本本初无二,存存自不邪。谁知经济业,零落旧烟霞。”“闻道无余事,穷居不计年。箪瓢浑漫与,风月自悠然;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平生行乐也,今日但新阡。”“歧路方南北,师门数仞高。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斩板今来此,怀经痛所遭。有疑无与析,挥泪首频搔。”
《港滩》(宋)倪思:“长几赣石三百里。险过瞿唐十八滩。章有溪旁平稳路,何须欲速冒惊端。”
《游龙门洞》(宋)朱松:“阿游陆沉久,亦复太痴绝。未成安一枝,况乃辨三穴。唯予爱山意,如水必东折。首窜今几年?顾影愧琼玦。那知龙门客,尘底抱关。虚檐日偃仰,苍壁对横截。柱藤危磴响,濯足细泉洁,束薪取奇观,滴乳当嘉设。摩石惊蜿婉55,信矣耆旧说。歘疑卷风雨,凛若践冰雪,远追神清游,复作武陵别。能诗有老休,联句比前哲,相逢快吟哦,亹亹霏锯屑。三山今入手,瀛海仅可啜,崎岖走林谷,王事烦此杰。拟结汗漫游,更待搀枪灭。”
《题善山院》(宋)许安仁:“瓦炉柏子袅残烟,午梦醒时一畅然。不悟功名负终老,荒山饥走又三年。”陈渊和韵:“拄颐长剑上凌烟,自古功名亦偶然。钟鼎山林俱不恶,一瓢吾欲尽吾年。”
《游黄杨岩》(宋)邓肃:“石壁巉岩惊鬼划,异草幽花锁春色,群山迤逦不能高,突兀独摩霄汉碧。芒鞋千尺上崔嵬,手摘星辰脚底雷,拔破烟云得洞户,醉眼恐是天门开。入门嵯峨森碧玉,冷风吹面天香馥,箕踞胡床挥尘尾,万指未充空洞腹。我因避地访名山,扁舟夜渡沙溪寒,辛勤博此一笑喜,太平犹在水云间。猛将今无三角虎,狐狸昼号鳅鳝舞,灵岩知有老龙潜,挽出人间作霖雨。”
纪述
《南剑州陈谏议祠堂记》杨时:“延平旧有学负城之隅,枕西山之巅,士之肄业于其中者无虚室。建炎四年为贼所焚,知州事刘侯子翼视旧址险而隘,故迁之城南,就夷旷也,方径始未及成而去。今太守周侯绾之来也,市材鸠工以终其事,教授石君公辙实董其役,二人相与协力成之。又即其西偏立谏议陈公莹中之祠,岁时从祀焉。堂成,属予为记。余谓周侯之政知所先务矣。谨庠序之教,迫祀前哲,以矜式士类,非有尊德乐义之诚心,无以及此也。世之为吏者,举以治文书、理民讼为急,而不知使无讼者有在于是也。可无述乎?乃究其本而为之言曰:自孟子没,圣学失传,六经微言,晦蚀于异论。宋兴,颣夷荒56,养息百有余年,名儒继出。至嘉祐治平间,文物之盛未有前比也。熙宁更新法度,以经术造士,世儒妄以私智之凿,分文析字,而枝辞蔓说乱经矣。假六艺之文,以济其申、商之术,一有戾己,则流放窜殛之刑随其后,虽世臣元老,概以四凶之辜目之,天下靡然无敢忤其意者。故佞谀成风,而正论熄矣。士气不振,积至于崇、宣述其事而流毒滋甚焉。当是时横流稽天,而莹中以身捍之,几灭顶而不悔。刚大之气充塞宇宙,先知之明为时蓍龟,非命世之才而能自拔于流俗者,未之有也。置之学校,使后生晚进日睹其遗像,宜有响风而兴起者。异时羽仪天朝,使奸谀屏息,将必有人矣。至是,邦人思咏周侯之遗德无穷已也。”
《龟山先生祠记》(宋)汤汉:“汉来,延平郡博士诸生暨道南之学者咸请诵其所闻,予恶乎空言,久矣逡巡,未有以发。适将乐群士书来告曰:‘龟山先生之旧宅,垂百数十年矣,往者57郡守余侯始扶植表章,建祠肖像,以寄响慕之诚。中尝再葺,久复敝漏,无以宁风雨。今大夫林君式之拜谒悸叹,亟出缗钱,市良材坚甓,撤腐败而新美之。观瞻改容,感发兴起,不有纪载,将无以示后,俾勿替,愿一言以赐之58。’予惟先生之存也,视敝庐厦屋皆可托宿,未尝有所择而求安然。自建炎大盗过之不敢犯,逮庚寅盗再过焉,复大书其门曰:‘此杨先生之居也,不可毁。’嗟呼!先生之殁久矣,冠带佩玉之声容不复接于世之耳目,而遗风余烈犹足以服强暴,岂学士大夫而不能为先生保此敷亩之宫乎?虽百世可知矣。昔郑康成以大儒为百世所敬,不惟孔北海能褒大其闾,而黄巾亦为之敛避。二儒先之事59真所谓旷千载而相感者。若乃先生之学,超出于文字之外,则有非康成之所可拟议,予不敢不为诸君言也。子思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大道既蚀60,举一世伥伥于喜怒哀乐之末,而不知其有本。虽日用饮食由之,而卒莫识其所从来故。虽有聪明才智、闳硕专确之士,而大本之不明,不免于醉生而梦死也。先生之教使人于宴间静一之中,体验夫未发之气象,豫章、延平更以此相付授,而延平之所以语朱子者深切而著明矣61。他日论平旦之气湛然虚明,实与未发之旨相为表里。盖先生之学虽有所受,而以此建立宗旨,乃其深造而自得之者。其有功于天下来世,自程门高第罕能及之,不但高于汉大儒而已也。学者赖其言以得本心者众矣。然而曰体验云者,无乃涉于已发62与是心之灵非木槁而灰死也。虽其未发必有事焉,弗求观省,曷稽中德,故曰求则得之。又曰不思则不得,是思也非意,是求也非为,而何已发之疑乎?诸君既祗栗先生之宫墙63,盖亦闯其堂,窥其奥,反躬以验夫大本者之安在,不至于延平所谓洒然冻释64不止也。抑予所欲告道南与泮水者,亦若此而已矣。”
《尤溪县重修庙学记》朱文公:“乾道九年九月,尤溪县修庙学成,知县事会稽石君以书来,语其友新安朱熹曰:‘县之学,故在县东南隅。其地隆然以高,面山临流,背嚣尘而挹清旷,于处士肄业为宜。中徙县北源上,后又毁而复初。然其复也,士子用阴阳家说,为门斜指寅卯之间以出,而自门之内,因短就狭,遂无一物不失其正者。始至而病焉。顾以教学之初未皇外事65,岁之正月及始撤而新之。既使夫门堂斋序库庚庖湢无一不得其正,而又度作重屋于堂之东,以奉先贤,以尊古训。唯殿为因其旧,然亦缭以重栏,严其陛楯,而凡像设之不稽于古者,则使视诸太学而取正焉。靡金钱盖四十万,用人力三万工66,不资诸士,不取诸民,而事以时就。意者吾子亦乐闻之,倘辱记焉,以幸教其学者于无穷,是则之幸也。’熹惟石君之为是役也,则固已可书矣。抑熹尝得游于石君而知其所以学者,盖古人为己之学67。又尝以事至于其邑,而知其所以教者。又皆深造自得之余,是则其为可书盖有大于此役者。熹虽不敏,诚窃乐得推本而备论之,是以承命而不辞焉。盖熹闻之,天生斯人而予之以义礼仁智之性,而使之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所谓民者也。惟其气质之集禀,不能一于纯秀之会,是以欲动情胜,则或以陷溺而不自知焉。古先圣王为是之故,立学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恭敬朝夕,修其孝弟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其正直辅翼,优柔渐渍,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不失其性,不乱其伦而后已焉。此二帝三王之盛,所以化行俗美,黎民醇厚,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自汉以来千有余岁,学校之政与时盛衰,以其所以为教者类皆不知出此。至于所以劝勉惩督之者,又多不得其方,甚者至或使之重失其性,益乱其伦而不悟,是不亦可悲也哉,至于我宋,文治应期,学校之官遍于郡县,其制度详密,规模宏远,盖已超轶汉唐娓娓乎唐虞三代之隆矣。而有司无仲山甫将明之材,不能祗承德意,若稽治古使学校之所以为教者,卓然有以远过于近代,儒先君子或遗恨焉。今石君乃独能学乎古之学,而推之以行于今,使其学者惟知修身穷理,以成其性、厚其伦之为事,而视世俗之学所以干时取宠者,有不屑焉。是则石君所以敷教作人,可书之大者,其视葺新68而学一时之功为如何哉?然是役也,石君之意,亦将以尊严国家教化之宫,而变其学者之耳目,使之有以养于外而齐其内,非徒以夸壮观、饰游声而已也。盖其敷教作人之功,于是为备,惜乎所试者小,而所及之不遐也。故特叙其本末而悉书69,盖非其特明石君之志,以励其学者,且将以风天下之凡为郡县者,使其皆以石君之心为心焉,则圣人之道、圣人之化将不优其不明于天下矣。”
《沙县陈谏议祠记》杨时:“建中之初,右司谏陈莹中论蔡氏兄弟,忤旨窜岭表。公之南迁不以其罪,举天下愤惜之,无敢言者。名隶党藉余二十年,转徙道途无宁岁,卒以穷死。初,京为翰林承者,以祠命为职,潜奸隐匿,未形于事,虽未通显,世之人盖莫知其非也。公于时力言京不可用,用之必为腹心患,宗社安危未可知也。闻者往往甚其言,以为京之恶不至是。已而阴结嬖幸,窃国柄,矫诬先烈,怙宠妄作,为宗社祸,悉如公言。于是人服始公为蓍龟也。昔王荆公安石以学行负时望,神宗皇帝用参大政,士大夫相庆于朝,谓三代之治可以立致。吕公献可独以为不然,抗章论之。虽文正温公犹以为太遽,欲献可姑缓之。未几,多变更祖宗故事,以兴利开边为务,诸公虽悉力交攻之,莫能夺其流毒,至于今未殄也。故温公每谓人曰:献可之先见,余所不及,心诚服之。’余以谓公之于京,言之于未用之前,献可之于荆公,论之于既用之后,则公之先见于献可有光矣。二公之言盖异车而同辙也。靖康中,朝廷欲尽复祖宗之旧,而一时故老无在者,天子念公之忠,追赠谏议大夫,官其四子。所以宠嘉之甚厚。此非私于陈氏,盖将以风励臣节也。而公之邑人乃相与即县庠为祠堂以奉公祀。堂成,属余为记。余曰:公之德业,足以泽世垂后,虽方用于时70,而其流风余韵,犹足以立懦夫之志,盖天下士非一乡可得而枟也。然居今之世,流寓摈斥,其施不广。而邑之士大夫诵其书,尊其道,仗节秉义,继其风烈,时有人焉,则功施于其乡为多矣。古者有功于人则祀之,则公之祠当载之祀典,以遗来世,是宜书,则为之书71。”
校注
1乾隆《泉州府志 桥渡》及清鄢调元《十闽名胜笺》均作“望中烟景晚分明”。
2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音尘万事远”。
3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清吟写真乐”。
4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仰看天宇旷”。
5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莲花摇荡午凉生”。
6咸丰《朱文公全集 诗》作“始怀经济策”。
7咸丰《朱文公全集 诗》作“高揖与世辞”。
8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或有悚于外,则眩而失其守”。
9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岁时与学官弟子拜祀焉”。
10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同安称阙焉”。
11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无“林”字。
1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山川郁雾氛”。
1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文艺又皆博”。
1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北客今勿药”。
1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甚厚不为薄”。
16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千里寄知音”。
17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不特此尔”。
18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且以厉后之君子尔”。
19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诚不为小”。
20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终日滚滚”。
21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新安朱文公为守”。
2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以为大缺典”。
2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延请入学”。
2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然亦知公为士类所宗”。
2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究经明教”。
26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俗故穷陋”。
27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道义功业”。
28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而不及为尔”。
29乾隆《漳州府志,艺文》作“漳州路万户府知事阚文兴死其君,配王氏死其夫”。
30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其配王氏有美色,为贼所执”。
31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愿收葬吾夫”。
3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遂自跃火中”。
3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连帅及部使者以达行省”。
3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又九年,行省始闻于朝”。
3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恤及宗亲。仍以其事付史馆”。
36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求之六年无所得”。
37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此段作“又二十一年,士民言之不已,以有今日之请。于戏!二人之死卓卓如此”。
38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皆为王氏而止”。
39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阚文兴讵亦可少哉”。
40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闭合称疾者有矣,委众而逃者有矣”。
41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此段作“然江浙之请虽坚,中书之命虽下,微张侯审纲常之重,英毅必不侯。贞烈之封亦不及,而阚之死其君,王之死其夫,亦岂欲求庙食与褒宠要誉于天下哉?诚不忍弃君臣夫妇之义焉耳”。
4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国有常典云”。
4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来嫔于阚”。
4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元有南土,爰镇于漳”。
4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此段作“载念厥初,风教未立。王纲如此,命胡不集:唯侯克齐而家,而妇克配尔德”。
46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近代之制漳入职方”。
47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番禹人”。
48乾隆《汀州府志 艺文》作“田园忧五邑,市井仅千家”。
49乾隆《汀州府志 艺文》作“啸聚剽掠”,无“人”字。
50乾隆《汀州府志 艺文》作“具始末来属笔于余”。
51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一钓宜掣金头”。
52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云鹏飞动倏千里”。
53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一点孤光照箕尾”。
54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及咸丰《朱文公全集 诗》均作”巾屦翛然一缽囊”。
55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摩石惊蜿蜒”。
56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锄颣夷荒”。
57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间者”。
58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愿一言而记之”。
59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二儒先世之事”。
60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大道既隐”。
61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豫章、延平更以此相传授,而延平之所以语朱子者尤深切而著明矣”。
62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无乃其涉于已发”。
63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诸君既外望先生之宫墙”。
64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冰释”。
65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未遑外事”。
66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用人力三十万工”。
67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盖皆古人为已之学”。
68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其视葺新庙”。
69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故特叙其本末而悉书之”。
70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虽不用于时”。
71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乃为之书”。
泉州府
题咏
《题云榭台》(宋)王十朋:“山生平地榭侵云,土木多应役鬼神。好向危楼高著眼,闾阎无限困穷人。”
《洛阳桥》刘子翬:“跨海飞粱叠石成,晓风十里度瑶琼。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陈横。脚底波涛时汹涌,望中烟屿晚分明1。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卿。”(宋)陈博良:“跨海为桥布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岛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铁马著行横绝漠,玉鲸长鬣露寒涛。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
《题洛阳桥柱》无名氏:“百年河洛污膻腥,何事斯桥浪得名。欲洗胸中不平恨,时来倚柱看潮生。”
《秦君亭》(宋)陈瓘:“世梗贤路塞,达人识穷通。搀枪天宝后,美士如飘蓬。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翩翩稻梁外,不学低飞鸿。音尘万方远2,轩冕一笑空。垂纶钓沧海,超然谢樊笼。清吟写其乐3,孤标激颓风。能令千载下,叹息诗人穷。登临忽终日,俛仰寻高踪。山麓一回玩,松盖青重重。”
《姜相峰》王十朋:“相国忠如宋广平,危言流落晋江城。天资自直无心卖,何事青山亦得名。”
《南安道中》朱文公:“晓涧淙流急,秋山寒气深。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烟火居民少,荒蹊草霹侵。悠悠秋稼晚,寥落岁寒心。”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朱文公:“扁舟转空阔,烟火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
《和林择之凤凰山韵》朱文公:“木落髻鬟拥,湖平妆镜空。荒亡余旧事,惨淡只悲风。兴发千山里,诗成一笑中。诸君莫惆怅,吾道固当穷。”
《寄题九日山廓然亭》朱文公:“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看天宇近4,俯叹尘境窄。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莲花峰》(宋)陈休斋:“多病登台今古情,□花摇荡午凉生5。山前木落石岩出,海上潮来秋渚平;野兴已随芳草远,归鞍更傍落霞明。愧无十丈开花句,独卧禅房心自清。”
《游九日山》(元)张翥:“寂寞隐君宅,岧丞相峰。石余唐日砚,树有晋朝松。把酒春阴薄,开轩晚翠重。遗诗刻高壁,留览更从容。”
《同安客舍夜作》朱文公:“官署夜方寂,幽林坐月初。闲居秋意远,花香寒露濡。故国异时节,欲归怀简书。聊从西轩卧,尘思一萧疏。”“窗户纳凉气,吏休散朱墨。无事一翛然,形神罢拘役。暂愒岂非闲,无论心与迹。”
《述怀》朱文公:“夙尚本林壑,灌园无寸资。心怀经济策6,复愧轩裳姿。效官刀笔间,朱墨手所持。谓言殚蹇劣,讵敢论居卑?任小才亦短,抱念一无施,幸蒙大夫贤,加惠宽箠笞。抚己实已优,于道岂所期,终当反初眼,高挹与世辞7。”
《再至同安假民舍以居示诸生》朱文公:“端居托穷巷,廪食守微官。事少心虑怡,吏休庭宇宽。晨兴吟诵余,体物随所安。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壶餐虽牢落,此亦非所难。”
《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间雨作,已复开霁,步至东桥玩月赋诗》朱文公:“杰阁翔林杪,披襟此日闲。层云生薄晚,凉雨遍空山;地迥衣裳冷,天高澄霁还。出门迷所适,月色满林关。”“空山看雨罢,微步喜新凉。月出澄余景,川明发素光;星河方耿耿,云树转苍苍。晤语逢清夜,兹怀殊未央。”
《梵天观雨》朱文公:“持身乏古节,寸禄久栖迟,暂寄灵山寺,空吟招隐诗。读书清磐外,看雨暮钟时。渐喜凉秋近,沧洲去有期。”
《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朱文公:“王事贤劳只自强,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衾听子规。”
《安溪道中泉石奇甚,绝类建剑间山水佳处也》朱文公:“驱车陟连冈,振辔出林莽。雾露晓方除,日照川如掌。行行遵曲岸,水石穷幽赏。地偏寒篠多,涧激淙流响。祗役未忘倦,心神暂萧爽。感兹怀故山,何日税征鞅?”
《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朱文公:“县郭四依山,清流下如驶。居民烟火少,市列无行次。岚阴常至午,阳景犹氛翳。向夕悲风多,游子不遑寐。我来亦何事,吏桀古所记。奉檄正淹留,何当语归计。”
纪述
《泉州儒学忠孝祠记》真德秀:“忠孝祠者,祠唐义阙林公攒、国朝皇城使赠司空忠勇苏公缄也。二公何以祠?曰:林公以孝行称,苏公以忠节显,祠之所以劝臣子厉风俗也。昔之君子以是名于世者众矣,奚独祠二公也?二公泉人,祠为泉人立也。然则泉人以忠孝著,独二公乎?曰:不然也。泉之士多工于文,而言能文者,必曰欧阳生詹,取其尤著焉者也。二公以忠孝名,犹是也。曰:二公之所以尤著焉者何也?曰:孰不事亲,林公之于亲,孝之至者也;孰不事君,苏公之于君,忠之报者也。今夫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子之职也,而未可以言孝也。愉色而婉容,承颜而顺志,可以言孝矣,而未可以言至也。斋戒以见君,奔走以承命,臣之礼也,而未可以言忠也。美焉而将顺之,阙焉而弥缝之,可以言忠矣,而未可以言极也。然则孰谓至?曰: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者,孝之至也。孰谓极?曰:主尔忘身,国尔忘家者忠之极也。吾观林公之丧亲也,水浆不入口五日,躬自陶甓而坟之,非苟以为难也。亲之存也,竭吾力,既设而遂怠焉,是死吾亲也。苏公之守邕而捍寇也,其子曰:‘家可徙乎?’公曰;‘不可。’父老曰:‘城可弃乎?’公又曰:‘不可。卒奋其力以战,力不继死之,其家歼焉,非恶生而嗜死也。吾受君之禄,以荣其身,以及其家,临难而恤其私焉,是孤吾君也。夫为人子而死其亲,为人臣而孤其君,是犯天下之大戒也,二公之所不恶为也。故恩之当报,不以存亡贰其心;义之当徇,不以死生易其节,所以尽臣子之分也。若乃祥应之格乎天,爵号之加于朝,褒表于一时,焜耀于千载,则非二公之所以计也。盖以孝而徼福,其为孝必不诚;以忠而望根,其为忠必不笃。无所慕而为之,二公所以有功于名教也。兹予奉而祠之之意也。敢问学二公者将奚先?曰:事亲者人之所同,事君者必得位而后可也,然岂有二致哉?故曰事亲孝,则忠可移于君,盖孝者忠之基也。平居能为林公,则进而委质于朝廷,尽节于官守,其不愧苏公也必矣。此泉之士当朝夕勉焉者也。奉而祠之,且刻其亭于石者,太守真德秀也。与其议者,郡博士吴实卿、从事李方子也。奉其祠者,郡之士黄龚也。”
《丞相苏公祠堂记》朱文公:“熹少从先生长者游,闻其道故相苏公之为人,以为博洽古今,通知典故,伟然君子长者也。熙宁中掌外制,时王丞相用事,尝欲有所引拔,公以其人不可用,且非故事,封上之,用此罢归。不自悔,守益坚,当世高其节,与李才元、宋次道并称三舍人云。后得毗陵邹公所撰公行状,又知公始终大节盖章章如是。以是心每慕其为人。属来为吏同安,同安公邑里也,以公所为问县人,虽其族家子不能言,而泉人往往反喜道曾宣靖、蔡新州,吕太尉事以为盛。予不能识其何说也。然尝伏思之,士患不学耳。而世之学者,或有所怵于外,则眩而失其守8。如公学至矣,又能守之,终其身一不变,此士君子之所难,而学者所宜师也。因为之立祠于学,岁时与学官弟子拜祠焉9。而记其意如此,以视邑人云。”
《高士轩记》朱文公:“同安主簿廨皆老屋支柱,殆不可居,独西北隅一轩,为亢爽可喜,意前人为之以待夫治簿书之暇日而燕休焉,然视其所以名,则若有不屑居之之意。予以为君子当无入而不自得,名此非是,因更以为‘高士轩’。而客或难予曰:‘汉世高士不为主簿者,实御史属。汉官御史府典制度文章,大夫位上卿,亚丞相,主其簿书者,名秩亦不卑矣,彼犹以为浼已而不顾焉,故足以为高也。今子仆仆焉,在尘埃之中,左右朱墨,蒙犯箠楚,以主县簿于此,而以高士名其居,不亦戾乎?’予曰:‘固也,是其言也。岂不亦曰:士安得独自高其不遭,则可亡不为已乎?予于其言,盖尝窃有感焉,然亦未尝不病其言之未尽也。盖谓士之不遭,可无不为,若古之乘田、委吏、抱关、击柝者焉可也。谓士不能独自高,则若彼者乃以未睹夫高也。夫士诚非有意于自高,其所以超然独立乎万物之表者,亦岂有待于外而后高耶?知此,则知主县簿者虽甚卑,果不足以害其高,而此轩虽陋,高士者亦或有时而来也。顾予不足以当之,其有待于后之君子云尔。’客唯唯而退,因书之壁以为记。”
《大同书院记》(元)林泉生:“孔君师道尹同安之明年,政平民信,乃谋其邑人曰:‘昔先正朱文公主是邑簿,民至今称之。今国家表章理学,凡文公旧所讲习之地,悉为立学设师,弟子员闽中最盛,同安独阙焉10,非所以致尊崇也。吾将兴举坠典,何如?’众欣然曰:‘唯命。’乃卜邑学之东偏,相土之刚,度材之良,弘宇峻陛,列庑崇堂,建礼殿以奉先圣,作戟门于殿之外,又外为棂星门。殿之后作别室祠文公,以乡贤朴乡吕先生大圭配。讲室斋序如邑学。既成,名之曰‘大同书院’。泉郡上其事于宪帅二府。适覃怀许公为闽海宪使,即为上闻,请额于朝,以列学官,邑人荣之。他日师道遣儒绅张与学以书来,求林泉生记之11。予嘉其能因民所尊信者而兴学立教,有循吏之风,记之不辞。按传,文公弱冠登进士第,授同安主簿,即从延平李先生问学,往复从游者十年,尽得濂洛要领,笃信力行,悟契古道。在同安教人,必以格物致知为言,盖断然以圣贤之道自任,人亦断然以圣贤之道期之。今去之二百年矣。予尝过同安,观所谓高士轩者,文公之所作也。古老相传,弊则必葺,俾勿坏。同安多古碑刻,凡朱子所撰述者,邑人能成诵之,彼岂为虚敬哉?诚之感人者,久而不泯也。不然,簿之为官微矣,何二年之绩有百年之思乎?余尝读朱子之书,而得其所用心者,则叹曰:呜呼!心公天下,学资后世,宜其身设而道彰,世远而言立也。夫孔子之道,至孟子而无传。两汉以来,学士大夫孰不欲为圣贤哉?穷理尽性之无其师,则知者立异,愚者昧焉。大道荒,圣门塞,则强者争岐,柔者画焉。寥寥千有余年,天生周元公于春陵,生二程于河洛,生张子于关中,相先后以为师弟朋友传心讲道,上继坠绪,烛幽启鐍,尽破群疑。孔、曾、思、孟久湮之言,一旦皜皜行乎天下,天下始知圣贤之可学,六经、四书之可信也。观《太极图》、《通书》、《易传》、《西铭》等书,皆极性命道德之蕴,非东周以后之文也。四子之有功于斯道也大矣。及龟山杨氏载道而南,再传而得朱子。朱子又有功于四子者也。盖虑四子之书广大弘博,初学不知所入,尝与吕成公采周、程、张子之言,作《近思录》,圣门近思之教,至是始发之。朱子之序有曰:‘使穷乡晚进志学而无师友者,得此而玩心焉,亦足得其门而入矣。’呜呼,即斯言也可以见朱子之心矣。夫天之生人无穷,而生圣贤则旷千载而一二焉。人不可一日而无学,圣贤不可待而师之。朱子有忧之,故述古成书,扩前圣未发之蕴,开后世入学之途,使圣贤不生,志道者得由书以悟入,非小补也。尝虑人无小学之功,讵入大学?矫揉致力,鲜不懈矣。故作小学书,使洒扫应对之童服习忠信孝弟之教。礼闲情欲,学变气质,则其成材也易。又虑学者以《大学》为大不可升,以《中庸》为幽深玄远不可能,以圣贤为无资之高不可到,则亦自弃而已矣。故作《四书集注》、《章句》、《或问》,使学者持敬,以入大学,则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皆一理也。由谨独戒惧,以入中庸,则始于日用常行,无过不及。及其至也,天地位、万物育焉。学颜子者自无间断始,学孟子者自求放心始。故切切以为训,使致力于是者,知圣贤可学而到也。不惟此耳,其他凡所著书,欲学者以约得之,则用力专而成功易。吾党小子,受其成简可以进道,敢忘先儒用功之勤乎?予所谓心公天下,学资后世者此也。今朱子之书布满天下,而战国秦汉后,百氏庞言不攻自废。天之兴起斯文,必自此始。因同安尊崇朱学,故详为之言。或者因予言而有得焉,不徙祠而祀之为崇也。师道名公俊,孔子五十三世孙也,闽海宪使魏国文公之孙从宣也。圣贤之后,克济世德,又于是复见之,可以书。书院作于至正十年之夏,成于十一年之秋,记于十六年正月。邑诸生王芳孙、谢宜翁、孔克原、郁璋、邑吏林英,皆服集事附列记后云。”
漳州府
题咏
《送李宣叔倅漳州》(宋)王安石:“闽山到漳穷,地与南越错。山川郁雾毒12,瘴疠春冬作。荒茅篁竹间,蔽亏有城郭。居人特鲜少,市井宜萧索。野花开无时,蛮酒持可酌。穷年不用客,谁与分杯杓?朝廷尚贤俊,磊砢充台阁。君能喜节行,文艺又该博13。超然万里去,识者为不乐。予闻君子居,自可救民瘼。苟能御外物,得地无美恶。似闻最南方,比客今勿药14。林麓换风气,兽蛇雕毒。如漳犹近州,气冷又销铄。珍足海物味,其厚不为薄15。章举马甲柱,固已轻羊酪。蕉黄荔子丹,又胜柤梨酢。缝衣比多士,往往在丘壑。从容与笑语,岂不慰寂寞?太守好觞咏,嘉宾应在幙。想即有新诗,流传至京洛。”
《题月渊亭》(宋)郭祥正:“仰攀明月轮,俯瞰沧海渊。乾坤惜形势,此地何其偏?灵溪九龙跃,仙山一峰圆。邂逅摄邦守,所乐多林泉。”
《咏漳南俗》(国朝)王祎:“漳水南边郡,闽乡到此穷。地偏冬少雪,海近夜多风。百粤山川属,三吴景物同。昔贤遗化在,千载紫阳翁。”“此地多烟瘴,时清喜渐除。阻山犹盗贼,并海尽盐鱼;田稻春秋种,园薑伏腊需,不才叨品倅,廪禄颇赢余。”“可是闽南徼,阳多气候先?麦收正月尽,茶摘上元前;绿笋供春馔,黄蕉入夏筵。南方吾所适,久住亦相便。文物如邹鲁,斯言信不虚。科名唐进士,道学宋先儒。祠宇依山曲,遗书布海隅。风流今孰继,林子亦其徒。”(自注云:进士谓周匡物,先儒谓陈北溪,林子名唐臣,字元凯。)
《次漳浦驿》(唐)李德裕:“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赠长泰县尹余良甫》(元)卢琦:“令尹余良甫,应劳抚字心。野人争卖剑,山县但闻琴;夏半畲田熟,秋深瘴雾沉。倘怀鐔水客,千里寄新吟16。”
纪述
《教授厅题名记》朱文公:“教授之为职,其可谓难矣。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何也?曰教授者,以天子之命教其邦人。凡邦之士,廪食县官而充弟子员者,多至五六百余,少不下百十数,皆惟教授者是师。其必有以率厉化服之,使躬学问、蹈绳矩、出入不悖所闻,然后为称,此非反之身而何以哉?是可不谓难矣乎!不特此耳17,又当严先圣先师之典祀,领护庙学,而守其图书服器之藏,其体至重。下至金谷出内之纤悉,亦皆独任之呜呼,是亦难矣。然凡仕于今者,无大小莫不有所临制,总摄其任,无剧易,必皆具文书,使可覆视。是以虽甚弛者亦有所难而不敢肆。独教授官虽有统,若其任之本诸身者,则非簿书期会之所能察。至其具于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以其儒官优容之,虽有不合、不问以是为便。故今之仕者,反利焉而喜为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如彼其难哉。故曰: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予尝以事至漳,其教授陈君与予有故,馆予于其寓直之舍,因得尽观陈君所施于学者。予谓若陈君则可谓知其难矣。时陈君方将刻前人名氏于壁,属予记。予辞谢不能者再三,既不得命,乃退而书其所闻见如此以为记,且以厉后之君子云18。”
《东溪高先生祠记》朱文公:“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备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夫孟子之于二子,其论之详矣。虽或以为圣之清,或以为圣之和,然又尝病其隘与不恭,且以其道不同于孔子,而不愿学也。及其一旦慨然发为此论,乃以百世之师归之,而孔子反不与焉,何哉?孔子道大德中而无迹,故学之者设身钻仰而不足,二子志洁行高而迹著,故慕之者一日感慨而有余也。然则二子之功,诚不为少19,而孟子之意,其亦可知也已。临漳有东溪先生高公者,名登,字彦先。靖康间游太学,与陈公少阳伏阙拜疏,以诛六贼、留种、李为请。用事者欲兵之,不为动也。绍兴初召至政事堂,又与宰相秦桧论不合,去为静江府古县令,有异政。帅守希桧意,捃其过以属吏,会帅亦以谗死狱中,乃得释。被檄试进士潮州,使诸生论直言不闻之可畏策闽浙水沴之所繇,而遂投檄以归。桧闻大怒,夺官徙容州。公学博行高,议论慷慨,口讲指画,终日衮衮20无非忠臣孝子之言、舍生取义之意。闻者凛然魄动神竦。其在古县,学者已争归之,至是,其徒又益盛,属疾自作埋铭,召所与游及诸生诀别,正坐拱手、奋髯张目而逝。呜呼!是亦可谓一世之人豪矣。虽其所学所行末尽合于孔子,然其志行之卓然,亦足以为贤者之清,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有廉顽立懦之操,则其有功于世教,岂可与夫隐忍回互以济其私、而自托于孔子之中行者同日而语哉!公没之后二十余年,延平田君澹为郡博士,乃始求其遗文刻之方版,又肖公象而奉祠之,以风厉其学者。间因郡人王君遇来求文以为记,属予病未及为,而田君去。今太守永嘉林侯元仲至,则又与王君更以书来督趣不置。予惟高公孤高之节既如彼,而诸贤崇立之志又如此,则予文之陋,诚不宜久以疾病为解,强起书之,辞不逮意。林侯试为刻之陷置祠壁,漳之学子与凡四方之士往来而有事于此者读之,果能有所感慨而兴起乎哉!”
《四先生祠堂记》(宋)赵汝:漳旧祀郡先贤于学,其后始立周程三先生祠。新安朱公为守21,距今岁月远矣,郡人独未祠公。予至而谒学,首问诸生,以为大缺22,教授敖陶孙、推官黄挂、县尉郑斯立亦以为言,乃辟尊道堂之偏为两室,先贤居其左,三先生与公居其右。既成,将行舍菜礼,郡人有学于公者李唐咨、陈淳,阖门不出。予物色得之,亲访其家,延之入学23,使奉公祀。二子习礼朱氏,含菜之日,执事其旁,苍发布袍,容体肃衍,人始知公之弟子也。退而序饮堂上,诸生献酬,咸大感悦,因请记之。予虽不足以知公之学,独念为儿童日,则已闻世有大儒师三人,公与广汉张公、东莱吕公一时同起,名震海内,士无愚智闻风而景从。其间英才尝接余论,心通而业成者有矣。故当乾道、淳熙之间,人物彬彬,号为最盛,是岂非义理薰陶之功欤?盖公与张、吕二公皆推本周、程氏之说,讲授学者,而公于究极尤精。阜陵晚欲用公,宰相多不乐,数沮之。既入为郎矣,旋即去。光宗朝稍起帅长沙。上初即位,丞相赵公汝愚在政府,首引公置径筵,公年几七十矣。每进讲必恳切为上陈述孝道,属时多故,奸臣得入禁中,将危赵公,图国柄。以公儒老,上所尊敬,恐有关说,且非己之利。群小人方嫉正,相与乘间用计去公。未几,赵公遭谗以贬,党论遂大起,变异日出。驯至开禧而兵祸作矣。彼奸臣虽武夫不学,然亦知公为士类所崇24。执典训以事人主,不去公,则凡其意所欲为者,终惮公而不敢发也。呜呼,国其可不用儒哉!公早岁中进士科,一为同安主簿,家居久,甚乐也。不曰不仕率少合而归。然得以其间穷经明教25,任亦重矣。此公之本志也。张、吕先殁,予不及识。甲寅岁拜公于都城,后十七年来守是邦,乐问公之行事,庶君子之遗风也。其纲目尚在,可为治郡法。尝条划经界甚详,请诸朝矣,议竞格不用,惜哉!”
《龙岩县学记》朱文公:“漳州龙岩县学,皇祐初置。其后迁徙不常,遂以废坏,盖三十有余年,而丞李君永始复营建,迫代去,不克就。温陵曾君秘来嗣其职,乃因其绪而成之。凡为屋若干楹,殿堂、门庑、师生之舍,无一不具。淳熙九年二月丁未,既率其诸生以奠菜于先圣先师,而以书来求记,且曰愿有教也。予闻龙岩为县斗僻,介于两越之间。俗固穷陋26,其为士+者,虽或负聪明朴茂之姿,而莫有开之以圣贤之学,是以自其为县以来,今数百年未闻有以道义功烈显于时者27。岂其材之不足哉,殆为吏者未有以兴起之也。今二君相继贰令于此,乃能深以兴学化民为己任,其志既美矣,而曾君又尝从吾友石许诸君游,是必能诵其所闻以先后之者;此邑之士其庶几乎?乃为之书其本末而因以告其诸生曰:夫所谓圣贤之学者,非有难知难能之事也。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以修其身,而求师取友颂诗读书以穷事物之理而已。是二端者,岂二三子之所不知不能哉?特怵迫于俯仰衣食之资,而不暇顾,诱夺于场屋雕篆之习,而不及为耳28。夫徇区区目前近小之利,而忘其所贵于己者固已悖矣,况其所徇又未必果可求也。二三子循已事而观之,则曷若慨然反是心以求之;而一用其力于吾之所谓者乎?使吾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行日笃,而身无不修也;求师取友颂诗读书之趣日深,而理无不得也。则自身而家,自家而国,以达于天下,将无所处而不当,固不必求道义功烈之显于时,而根深末茂,实大声闳,将有自然不可掩者矣。呜呼是说也,曾君盖亦尝为二三子言之乎?二三子其益以吾言相与勉焉。而《书》所谓惟教学半者,又曾君所宜深念也。其亦由是而勉旃哉!”
《双节庙碑》(元)揭徯斯:“皇帝元年,江浙行省言,漳州路万户府知事阚文兴死贼,其配王氏死其夫29,邦人既为之立庙,请加褒显,以慰邦人思,以为天下后世劝。乃下吏部定封,太常议谥,封阚文兴为英毅侯,王氏为真烈夫人,庙曰“双节”之庙。今右司郎中范阳张侯七弘为吏部侍郎时所力行者。新安郑王复持张侯命,请暴其事于丽牲之石。按江浙所具文书:阚文兴不知何许人,王氏金陵民家女。至元十三年,从万户贾将军戍漳州。十七年八月望,剧赋陈吊眼夜率为乱,杀招讨傅全及其一家,官军死者十八九。阚文兴力战死。其配为赋所执30,迫污之,绐之曰:‘我不幸至此,岂敢爱其身?愿收葬其夫31,然后惟命。”贼义而许之。得其夫乱尸中,置积薪火之,遂跃火中32,并烧死。后十八年,府始上其事。连帅及部使者即上行省33。又九年,始闻于朝34,下礼部议。部请访王氏族里,旌其门闾,复恤其家35,仍以事付史馆。事下江浙,求之经年无所得36,乃用漳守言,表其故营曰烈女之坊,然无及文兴者。一年,士民言之不已,以有今日之请。于戏,二人之死卓卓如此37,尤历五十有四年始获五鼎之封,双节之锡,且必待张侯赞之。人之伏岩薮,沉下寮,砥名励操,欲闻于天下亦难矣乎!况数十年之间,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为王氏止38,王氏信莫及也,阚文兴讵可少哉39!天下绾符仗节、拥万夫之众、镇千里之地者,不知其几,一旦四方有急,天子之命未及于境,闭阁称疾者有矣,委众而去者有矣40。当是时变起仓卒,使阚文兴第守簿书期会之常,负妻子逾垣而避,人亦孰得而议之?而临难忘身,见危授命,蒙凶威,蹈白刃,奋不顾身之勇死而无悔者,何则?祸乱作于前,忠义激于内,不暇择地而死也。至于王氏决死生于俄顷,不辱其身,烈丈夫有弗逮矣。故君子曰人皆死于危,二人独死于安,以皆有苟免之道而不由也。然微张侯审纲常之重,英毅必不侯,真烈之封亦不及,而二人之死,亦岂欲求庙食与褒宠要誉于天下哉?诚不忍弃君臣夫妇焉耳41。傅全閤门死难,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不及者,武臣死事,国有常恩云42。其词曰:‘世道升降,视纲与常。纲常弗紊,国乃吉昌。仡仡阚侯,夙佐戎幕,匪矛伊戟,而簿书攸托。婉婉王姬,来殡于阚43,夙兴夜寐,惟警戒是监。元有南国,受镇于漳44,闽山岩岩,以海为疆。谓国既平,谓威德既加,弗戒弗备,而内生蘖芽。盗夜斫城,侯亦战死,王姬既执,入火如水。五十四年,民请弗却,庙有新号,而封有新爵。载念厥初,夙教未立。三纲如此,大命胡不集?唯侯齐而家,而妇配尔德45。生虽不融,没有遗则。民心孔怀,庙食孔宜,式著刻辞,为臣妾之规。’”
《漳浦学校文庙碑记》王祎:“洪武二年正月庚申,漳浦县新作孔子庙成,县大夫张侯以书来请曰:‘愿有记也。’始侯将为庙,以其事言郡府。祎适忝佐郡,许为之记。及是庙成,而祎迫于召命,将还京师,因辞其请。侯复使来言曰:庙成而记之,执事尝坠言矣,愿无卒辞。’辞既不获,乃为书其成绩以为记。按郡志,漳为州始于唐垂拱二年,实治漳浦县。后以其地有瘴疠,州移治龙溪,而漳浦为县如故。其县之有学,则自宋庆历四年始。盖自汉以来,孔子有庙,不出阙里,唐制天下州县始皆立庙祀孔子。然漳浦之有学虽始于宋,而学之有庙固始于唐矣。国家既定天下,庙学兼备,悉尊近代之制。洪武改元,漳既入职方46,朝廷拣贤才以牧远人,而吾张侯被选宰漳浦。既至,用故事谒孔子庙,见其栋挠柱折,颓弊已甚,慨然叹曰:‘事有急于此者乎’?即图简材,募工而重作之。以十一月庀事,仅两月而庙已成。列楹二十有八,以间计者三,其崇三十有二尺,广五十有五尺,而深如广之数。轮奂其美,规制聿加。既又治其门庑,修其墙垣,于是始称其为圣人之居。而讲经之堂,肄业之所,与庖湢之属,皆易其旧使之新,而学制咸备矣,乃二月丁卯侯率僚属及为士者行释菜之礼。又俾民之子弟游于学,而延名儒为之师。凡可以崇教道而敦俗化耆,侯无不究心也。盖漳浦为县,界乎闽广之交。其境阻山而负海,好宄所出没。其俗悍,其民易以动。岭海之间,厥为岩邑。故必得长民者举圣人之道以导之,使之复其仁义礼智之性,而明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然后俗易以化而政易以成也。侯通今博古,夙以文学名,其为漳浦勤于政理,而尤汲汲焉学校是兴,可谓知为政之本矣。所可书者,讵止工役之勤而已哉!是役也,庙之费为最重,故祎举其重者特书之,使刻之石,用以志漳浦之学其兴自张侯始。侯名理,字玉文,番阳人47,由徽之黟县令以承事郎再调来漳浦。佐其事者丞金华陈尧民、典史钱塘方好文也。”
汀州府
题泳
《送汀州元使君》(唐)张籍:“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题道山楼》(宋)陈暎:“南涧吹云过北园,北山飞鸟入南山。区区云鸟缘何事?未似楼头太守闲。”
《题南楼》郭祥正:“楼外青山似故人,雨余山色净无尘。青山依旧人还老,一片离愁挂晚春。”
《题苍玉洞》郭正祥:“片片冰崖裂,淙淙雷浪声。举头看白鹭,相伴洗尘心。”(宋)蔡隽:“向来曾醉呼猿洞,乱石穿云拥坐隅。谁料七闽烟瘴底,半岩凤物似西湖。”
《题宁化县显应庙》(宋)李纲:“不愁芒屦长南谪,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杯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
《宁化县作》卢琦:“触热来宁化,居人已卖瓜。田园优五邑,市井近千家48。孤塔凌空耸,青山对县斜。萧条兵火后,抚景重咨嗟。”
纪述
《汀州重建谯楼记》刘克庄:“汀,古郡也,官寺皆百年老屋,廩廩覆压。绍定六年,建安李公出守,稍撤而新之,由堂寝至门庑,由库厩至亭榭,皆焕然改观,独谯楼以费伙未皇及。公益务节缩,得镪二万缗,将改作,适当路牟和左右望而豪夺,公虑是役之贾祸,移镪籴米若干斛为均惠仓,汀人始免贵籴之患。会上亲政,放黜贪浊,用真公德秀为帅,视属部如家。公临郡滋久,所积又万缗,乃申初志,六阅月而楼成。手诏颁春亭,旧翼以庑,属城南门,后废弗葺,居民冒侵,对列邸肆,中通线路,公别给以在官田宅,复两庑并城南门楼高大之,郡治之前可立万马,钜丽如是。然佣作募而使,材瓦市而致,六邑之民不知有役焉。初,庚寅、辛卯间,闽为盗区,祸起于汀,四封之内大抵皆盗,而营卒亦囚执郡将欲戕害,人情视汀,犹毒虺鸷兽之窟宅也。公以偏师袭磜而巨寇擒,单车入城而叛卒诛。天子嘉奖,就畀符竹。或者尚为公虑,曰:‘兵骄也,民悍也,财乏也。’既而公在郡四年,前之恣睢犯上不可调柔者,皆骈首顺令,兵果骄耶?前之强犷负固,未易拊循者,皆革面慕化,民果悍耶?乱离创残之后,练兵积粟,犹有余力以饰蛊坏、美轮奂,财果乏耶?昔《春秋》书新作南门以示讥,盖清风至而修城郭,营室中而土功始,司空塓人以时受功,周制具存,不待其敞而后改也。僖公治鲁二十年,而有斯役,则国内之事阙遗不及举者多矣。公岁月视僖公孰久?近楼视一门孰难易?窃意夫子复生,将特书大书之矣,而又奚讥?公名华,字实,天资忠义而辅以材智,计而战,战则克,虑而动,动必诚。余从真公文,见其尚论当世人物,如公仅屈一二指,故因斯楼之成具书之,以志后人云。”
《上杭县新城记》(国朝)柯潜:“上杭为汀之属邑,旧号乐土,而无反侧之虞。正统己巳,沙、尤寇发,延蔓旁邑,而上杭被其害为尤深。时知县德庆岑嵩奏请筑城,以民力罢惫不果作。景泰壬申,知县永嘉黄希礼申前请,得俞旨。于是右布政云中石公瑁临视其邑。知县率其邑人郑仕敬、林祖祯、孔文昌等二十余人协心供事,以成保障之功。天顺壬午溪南里愚民啸聚剽掠人49,巡按御史安城伍公骥、左布政使桐庐姚公龙、副使四明钱公琎、佥事丰城游公明同抚捕之,因民请,谓城郭宜守以兵,乃奏调汀州卫右千户所官军捍御其地。成化丙戌,巡按御史六安朱公贤、右参政文江许公报、参议洛阳张公雄、佥事西蜀牟公俸、豫章刘公子肃以城狭隘不足以居军,乃更斥大之,以知县古嵊胡钺任其事。丁亥,巡按御史剑江涂公棐又委成于本府同知新安程熙、通判四明吴桓,而以邑人唐纪等二十余人佐之。继而右参政宣城赵公昌、副使盱江何公乔新、佥事金川周公谟、都指挥新蔡吴公皋各出意见,经划其未备者,而周公劝督之力尤勤。遂以壬辰正月毕工,高广坚壮,邑人喜其可恃以为安也,谓宜有文以记其成。周公乃遗邑庠生林廷瑞□始末来属笔于余50。余惟君子之任官,贵于勤其政,溥其利于民,使民倾心仰戴可也。苟得民心虽划地而限,植表而守,效死者不去,冒死者不能入。否则,封疆之界不足以为域,山溪之险不足以为固,而况于城郭乎?虽然,城郭者先王创制立法所必有,王公设险见于《易》,商邑翼翼歌于《诗》,盖防患立极,皆政治所当先者,其可置而不问乎?巡按及藩宪诸公皆,朝廷之所抡选以为贤者,敷宣政教得本末先后之宜,是固有以得民心矣。又以为防患立极有不可缓者,此上杭之城所以作也。然自肇建迄今二十余载,功始告备。盖役民之力欲其纾,用民之财贵有节,而民心亦怡然承顺,未尝以为劳也。以此心而守此城,则上杭又将号为乐土以复其初。而凡与谋为此城者,其勋烈并著于永久而不陨矣。《春秋》之法重民力,凡有兴作必书,讥不时也。上杭之城作于寇难之后,而又施为有序,不失其时,异乎春秋之所讥者。余故为之记,俾刻石置于城隅,以告后之人焉。”
延平府
宸章
《我宪宗淳皇帝御制同仁桥碑》“朕寅绍丕图,统临万邦,宵旰倦倦,思欲济斯世斯民于生养安全之域。一夫不获,中心恻然。故凡足民衣食,有农桑之政;迪民礼义,有学校之教。至于桥梁利涉,亦王政之一端,屡敕有司时加修建,无非所以广仁爱于天下也。顷者朕之内臣司礼监太监黄赐御用监太监潘瑛顿首言:‘臣等居闽之南平邑长安北里武步乡,旧有黄龙桥一座,莫知其创造所始。比因樵童牧子弗戒于火,焚燹殆尽,行者病之。臣等荷蒙恩赐金帛,日积月累,弗敢他用,兹欲附归,俾臣乡间好义之士同臣两家子弟,鸠工凿石,重建斯桥,以利往来,则一方之利,皆上之赐也。敢请!’朕嘉其意,复赍助之。未几桥成,以图来献,特赐名曰‘同仁桥’。其桥皆石布,下为四洞以酾水,上为屋若干楹以憩息行旅,中为碑亭,皆极于宏壮。所费虽非出劝募,故略而弗述。若赐若瑛,可谓有济人利物之志,不忘乡邑者矣。夫笃近举远者仁之序也,一视同仁者仁之量也。朕方期于天下之大皆归吾仁,况闻见所逮,可无劝奖之道乎?故于是桥之建,既为名之,而复述之于碑,庶几远近之间有所感化,以兴起其为善之心,凡可以利济于人者靡不竭力为之,尚何仁政之弗广、仁泽之弗博哉!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善推其所为而已。’若谓一桥之建夫何容心焉,得人人而济之,则非古人之意云耳。成化七年五月初五日。”
题咏
《剑潭》(唐)胡曾:“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危岑一万重。昨夜七墨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
《钓台》杨时:“君不见钓璜溪上白发翁,一竿西去追冥鸿。畋车同载非罴熊,鹰扬烈气如飘风。又不见羊裘石漱垂纶叟,爽气凌天动星斗,万乘故人亲访求,卧对鸾舆忍回首。圣贤遇合自有时,洁身乱伦非所知。高风寥寥古已往,较然得失知者谁?君有钓台临潏水,潏溪不与桐溪比,收身欲蹑老渭踪,笑撚髭髯照清泚。澄潭夜月秋光浮,撇波小艇沿汀洲,长绳巨石不能系,飞帆片席归蓬丘。巨钩沉饵牵九牛,一钓直制金鳌头51。翻鳞摆鬣浪山起,霜鹏飞动隔千里52,跨云凭风上青冥,一点孤灯照箕尾53。”
《题西林院壁》朱文公:“触目风光不易裁,此间何似舞雩台?病躯若得长无事,春服成时岁一来。”“巾屦翛然一缽装54,何妨且住赞公房。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自注云:“檐前有袖花。”)
《题西林可师达观轩》朱文公:“窈窕云房深复深,层轩俄此快登临。卷帘一目遥山碧,底是高人达观心。”《再题并序》:“绍兴庚辰冬,予来谒陇西先生,退而寓于西林院惟可师之舍,以朝夕往来受教焉。阅数月而后去。可师始尝为一室于其居之左,轩其东南,以徙倚瞻眺,而今铅山尉李兄端父名之曰‘达观轩’,盖取贾子所谓达人大观、物无不可云者。予尝戏为之诗以示可师,既去而遂忘之。壬午春,复拜先生于建安而从以来,又舍于此者几月,师不予厌也。且欲予书其本末置壁间,因取旧诗读之,则岁月逝矣,而予心之所至者,未尺寸进焉,为之三叹自废顾师请之勤勤不得辞,于是手书授之,而又叙其所以然者如此。虽其词鄙陋,若无足稽,然予之往来师门,盖未慦也。异时复至,又将假馆于此,仰视屋壁,因旧题。以寻岁月,而惕然乎其终未有闻也。然则是诗之不没,亦予所以自励者。可师尝游诸方,问佛法大意,未倦而归,尚有以识予意也。‘古寺重来感慨深,小轩仍是旧窥临。向来妙处今遗恨,万古长空一片心。’”
《用西林四韵》朱文公:“一自篮舆去不回,故山空锁旧池台。伤心触目径行处,几度亲陪杖屦来。”“上疏归来空皂囊,未妨随意宿僧房。旧题岁月那堪数,惭愧平生一瓣香。”
《挽延平李先生》朱文公:“河洛传心后,毫厘复易差。淫辞方眩俗,夫子独名家。本本初无二,存存自不邪。谁知经济业,零落旧烟霞。”“闻道无余事,穷居不计年。箪瓢浑漫与,风月自悠然;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平生行乐也,今日但新阡。”“歧路方南北,师门数仞高。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斩板今来此,怀经痛所遭。有疑无与析,挥泪首频搔。”
《港滩》(宋)倪思:“长几赣石三百里。险过瞿唐十八滩。章有溪旁平稳路,何须欲速冒惊端。”
《游龙门洞》(宋)朱松:“阿游陆沉久,亦复太痴绝。未成安一枝,况乃辨三穴。唯予爱山意,如水必东折。首窜今几年?顾影愧琼玦。那知龙门客,尘底抱关。虚檐日偃仰,苍壁对横截。柱藤危磴响,濯足细泉洁,束薪取奇观,滴乳当嘉设。摩石惊蜿婉55,信矣耆旧说。歘疑卷风雨,凛若践冰雪,远追神清游,复作武陵别。能诗有老休,联句比前哲,相逢快吟哦,亹亹霏锯屑。三山今入手,瀛海仅可啜,崎岖走林谷,王事烦此杰。拟结汗漫游,更待搀枪灭。”
《题善山院》(宋)许安仁:“瓦炉柏子袅残烟,午梦醒时一畅然。不悟功名负终老,荒山饥走又三年。”陈渊和韵:“拄颐长剑上凌烟,自古功名亦偶然。钟鼎山林俱不恶,一瓢吾欲尽吾年。”
《游黄杨岩》(宋)邓肃:“石壁巉岩惊鬼划,异草幽花锁春色,群山迤逦不能高,突兀独摩霄汉碧。芒鞋千尺上崔嵬,手摘星辰脚底雷,拔破烟云得洞户,醉眼恐是天门开。入门嵯峨森碧玉,冷风吹面天香馥,箕踞胡床挥尘尾,万指未充空洞腹。我因避地访名山,扁舟夜渡沙溪寒,辛勤博此一笑喜,太平犹在水云间。猛将今无三角虎,狐狸昼号鳅鳝舞,灵岩知有老龙潜,挽出人间作霖雨。”
纪述
《南剑州陈谏议祠堂记》杨时:“延平旧有学负城之隅,枕西山之巅,士之肄业于其中者无虚室。建炎四年为贼所焚,知州事刘侯子翼视旧址险而隘,故迁之城南,就夷旷也,方径始未及成而去。今太守周侯绾之来也,市材鸠工以终其事,教授石君公辙实董其役,二人相与协力成之。又即其西偏立谏议陈公莹中之祠,岁时从祀焉。堂成,属予为记。余谓周侯之政知所先务矣。谨庠序之教,迫祀前哲,以矜式士类,非有尊德乐义之诚心,无以及此也。世之为吏者,举以治文书、理民讼为急,而不知使无讼者有在于是也。可无述乎?乃究其本而为之言曰:自孟子没,圣学失传,六经微言,晦蚀于异论。宋兴,颣夷荒56,养息百有余年,名儒继出。至嘉祐治平间,文物之盛未有前比也。熙宁更新法度,以经术造士,世儒妄以私智之凿,分文析字,而枝辞蔓说乱经矣。假六艺之文,以济其申、商之术,一有戾己,则流放窜殛之刑随其后,虽世臣元老,概以四凶之辜目之,天下靡然无敢忤其意者。故佞谀成风,而正论熄矣。士气不振,积至于崇、宣述其事而流毒滋甚焉。当是时横流稽天,而莹中以身捍之,几灭顶而不悔。刚大之气充塞宇宙,先知之明为时蓍龟,非命世之才而能自拔于流俗者,未之有也。置之学校,使后生晚进日睹其遗像,宜有响风而兴起者。异时羽仪天朝,使奸谀屏息,将必有人矣。至是,邦人思咏周侯之遗德无穷已也。”
《龟山先生祠记》(宋)汤汉:“汉来,延平郡博士诸生暨道南之学者咸请诵其所闻,予恶乎空言,久矣逡巡,未有以发。适将乐群士书来告曰:‘龟山先生之旧宅,垂百数十年矣,往者57郡守余侯始扶植表章,建祠肖像,以寄响慕之诚。中尝再葺,久复敝漏,无以宁风雨。今大夫林君式之拜谒悸叹,亟出缗钱,市良材坚甓,撤腐败而新美之。观瞻改容,感发兴起,不有纪载,将无以示后,俾勿替,愿一言以赐之58。’予惟先生之存也,视敝庐厦屋皆可托宿,未尝有所择而求安然。自建炎大盗过之不敢犯,逮庚寅盗再过焉,复大书其门曰:‘此杨先生之居也,不可毁。’嗟呼!先生之殁久矣,冠带佩玉之声容不复接于世之耳目,而遗风余烈犹足以服强暴,岂学士大夫而不能为先生保此敷亩之宫乎?虽百世可知矣。昔郑康成以大儒为百世所敬,不惟孔北海能褒大其闾,而黄巾亦为之敛避。二儒先之事59真所谓旷千载而相感者。若乃先生之学,超出于文字之外,则有非康成之所可拟议,予不敢不为诸君言也。子思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大道既蚀60,举一世伥伥于喜怒哀乐之末,而不知其有本。虽日用饮食由之,而卒莫识其所从来故。虽有聪明才智、闳硕专确之士,而大本之不明,不免于醉生而梦死也。先生之教使人于宴间静一之中,体验夫未发之气象,豫章、延平更以此相付授,而延平之所以语朱子者深切而著明矣61。他日论平旦之气湛然虚明,实与未发之旨相为表里。盖先生之学虽有所受,而以此建立宗旨,乃其深造而自得之者。其有功于天下来世,自程门高第罕能及之,不但高于汉大儒而已也。学者赖其言以得本心者众矣。然而曰体验云者,无乃涉于已发62与是心之灵非木槁而灰死也。虽其未发必有事焉,弗求观省,曷稽中德,故曰求则得之。又曰不思则不得,是思也非意,是求也非为,而何已发之疑乎?诸君既祗栗先生之宫墙63,盖亦闯其堂,窥其奥,反躬以验夫大本者之安在,不至于延平所谓洒然冻释64不止也。抑予所欲告道南与泮水者,亦若此而已矣。”
《尤溪县重修庙学记》朱文公:“乾道九年九月,尤溪县修庙学成,知县事会稽石君以书来,语其友新安朱熹曰:‘县之学,故在县东南隅。其地隆然以高,面山临流,背嚣尘而挹清旷,于处士肄业为宜。中徙县北源上,后又毁而复初。然其复也,士子用阴阳家说,为门斜指寅卯之间以出,而自门之内,因短就狭,遂无一物不失其正者。始至而病焉。顾以教学之初未皇外事65,岁之正月及始撤而新之。既使夫门堂斋序库庚庖湢无一不得其正,而又度作重屋于堂之东,以奉先贤,以尊古训。唯殿为因其旧,然亦缭以重栏,严其陛楯,而凡像设之不稽于古者,则使视诸太学而取正焉。靡金钱盖四十万,用人力三万工66,不资诸士,不取诸民,而事以时就。意者吾子亦乐闻之,倘辱记焉,以幸教其学者于无穷,是则之幸也。’熹惟石君之为是役也,则固已可书矣。抑熹尝得游于石君而知其所以学者,盖古人为己之学67。又尝以事至于其邑,而知其所以教者。又皆深造自得之余,是则其为可书盖有大于此役者。熹虽不敏,诚窃乐得推本而备论之,是以承命而不辞焉。盖熹闻之,天生斯人而予之以义礼仁智之性,而使之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所谓民者也。惟其气质之集禀,不能一于纯秀之会,是以欲动情胜,则或以陷溺而不自知焉。古先圣王为是之故,立学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恭敬朝夕,修其孝弟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其正直辅翼,优柔渐渍,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不失其性,不乱其伦而后已焉。此二帝三王之盛,所以化行俗美,黎民醇厚,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自汉以来千有余岁,学校之政与时盛衰,以其所以为教者类皆不知出此。至于所以劝勉惩督之者,又多不得其方,甚者至或使之重失其性,益乱其伦而不悟,是不亦可悲也哉,至于我宋,文治应期,学校之官遍于郡县,其制度详密,规模宏远,盖已超轶汉唐娓娓乎唐虞三代之隆矣。而有司无仲山甫将明之材,不能祗承德意,若稽治古使学校之所以为教者,卓然有以远过于近代,儒先君子或遗恨焉。今石君乃独能学乎古之学,而推之以行于今,使其学者惟知修身穷理,以成其性、厚其伦之为事,而视世俗之学所以干时取宠者,有不屑焉。是则石君所以敷教作人,可书之大者,其视葺新68而学一时之功为如何哉?然是役也,石君之意,亦将以尊严国家教化之宫,而变其学者之耳目,使之有以养于外而齐其内,非徒以夸壮观、饰游声而已也。盖其敷教作人之功,于是为备,惜乎所试者小,而所及之不遐也。故特叙其本末而悉书69,盖非其特明石君之志,以励其学者,且将以风天下之凡为郡县者,使其皆以石君之心为心焉,则圣人之道、圣人之化将不优其不明于天下矣。”
《沙县陈谏议祠记》杨时:“建中之初,右司谏陈莹中论蔡氏兄弟,忤旨窜岭表。公之南迁不以其罪,举天下愤惜之,无敢言者。名隶党藉余二十年,转徙道途无宁岁,卒以穷死。初,京为翰林承者,以祠命为职,潜奸隐匿,未形于事,虽未通显,世之人盖莫知其非也。公于时力言京不可用,用之必为腹心患,宗社安危未可知也。闻者往往甚其言,以为京之恶不至是。已而阴结嬖幸,窃国柄,矫诬先烈,怙宠妄作,为宗社祸,悉如公言。于是人服始公为蓍龟也。昔王荆公安石以学行负时望,神宗皇帝用参大政,士大夫相庆于朝,谓三代之治可以立致。吕公献可独以为不然,抗章论之。虽文正温公犹以为太遽,欲献可姑缓之。未几,多变更祖宗故事,以兴利开边为务,诸公虽悉力交攻之,莫能夺其流毒,至于今未殄也。故温公每谓人曰:献可之先见,余所不及,心诚服之。’余以谓公之于京,言之于未用之前,献可之于荆公,论之于既用之后,则公之先见于献可有光矣。二公之言盖异车而同辙也。靖康中,朝廷欲尽复祖宗之旧,而一时故老无在者,天子念公之忠,追赠谏议大夫,官其四子。所以宠嘉之甚厚。此非私于陈氏,盖将以风励臣节也。而公之邑人乃相与即县庠为祠堂以奉公祀。堂成,属余为记。余曰:公之德业,足以泽世垂后,虽方用于时70,而其流风余韵,犹足以立懦夫之志,盖天下士非一乡可得而枟也。然居今之世,流寓摈斥,其施不广。而邑之士大夫诵其书,尊其道,仗节秉义,继其风烈,时有人焉,则功施于其乡为多矣。古者有功于人则祀之,则公之祠当载之祀典,以遗来世,是宜书,则为之书71。”
校注
1乾隆《泉州府志 桥渡》及清鄢调元《十闽名胜笺》均作“望中烟景晚分明”。
2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音尘万事远”。
3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清吟写真乐”。
4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仰看天宇旷”。
5乾隆《泉州府志 山川》作“莲花摇荡午凉生”。
6咸丰《朱文公全集 诗》作“始怀经济策”。
7咸丰《朱文公全集 诗》作“高揖与世辞”。
8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或有悚于外,则眩而失其守”。
9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岁时与学官弟子拜祀焉”。
10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同安称阙焉”。
11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无“林”字。
1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山川郁雾氛”。
1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文艺又皆博”。
1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北客今勿药”。
1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甚厚不为薄”。
16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千里寄知音”。
17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不特此尔”。
18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且以厉后之君子尔”。
19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诚不为小”。
20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终日滚滚”。
21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新安朱文公为守”。
2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以为大缺典”。
2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延请入学”。
2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然亦知公为士类所宗”。
2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究经明教”。
26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俗故穷陋”。
27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道义功业”。
28咸丰《朱文公全集 记)作“而不及为尔”。
29乾隆《漳州府志,艺文》作“漳州路万户府知事阚文兴死其君,配王氏死其夫”。
30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其配王氏有美色,为贼所执”。
31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愿收葬吾夫”。
3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遂自跃火中”。
3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连帅及部使者以达行省”。
3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又九年,行省始闻于朝”。
3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恤及宗亲。仍以其事付史馆”。
36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求之六年无所得”。
37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此段作“又二十一年,士民言之不已,以有今日之请。于戏!二人之死卓卓如此”。
38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皆为王氏而止”。
39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阚文兴讵亦可少哉”。
40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闭合称疾者有矣,委众而逃者有矣”。
41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此段作“然江浙之请虽坚,中书之命虽下,微张侯审纲常之重,英毅必不侯。贞烈之封亦不及,而阚之死其君,王之死其夫,亦岂欲求庙食与褒宠要誉于天下哉?诚不忍弃君臣夫妇之义焉耳”。
42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国有常典云”。
43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来嫔于阚”。
44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元有南土,爰镇于漳”。
45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此段作“载念厥初,风教未立。王纲如此,命胡不集:唯侯克齐而家,而妇克配尔德”。
46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近代之制漳入职方”。
47乾隆《漳州府志 艺文》作“番禹人”。
48乾隆《汀州府志 艺文》作“田园忧五邑,市井仅千家”。
49乾隆《汀州府志 艺文》作“啸聚剽掠”,无“人”字。
50乾隆《汀州府志 艺文》作“具始末来属笔于余”。
51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一钓宜掣金头”。
52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云鹏飞动倏千里”。
53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一点孤光照箕尾”。
54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及咸丰《朱文公全集 诗》均作”巾屦翛然一缽囊”。
55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摩石惊蜿蜒”。
56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锄颣夷荒”。
57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间者”。
58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愿一言而记之”。
59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二儒先世之事”。
60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大道既隐”。
61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豫章、延平更以此相传授,而延平之所以语朱子者尤深切而著明矣”。
62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无乃其涉于已发”。
63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诸君既外望先生之宫墙”。
64乾隆《将乐县志 学校》作“冰释”。
65嘉靖《延平府志 艺文》作“未遑外事”。
66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用人力三十万工”。
67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盖皆古人为已之学”。
68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其视葺新庙”。
69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故特叙其本末而悉书之”。
70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虽不用于时”。
71嘉靖及乾隆本《延平府志 艺文》均作“乃为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