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前铺:南至冈山铺二十里。
每铺铺兵四名。
——右铺舍七所。
防汛
凤山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三员、把总五员、外委七员、效用三员。
南路营参将署:城南门。驻防凤山城内。协防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四十六名。
存城汛:随防把总一员、外委二员、额外四员、步战守兵五百二十名,并管坪仔头、苦苓门、打鹿潭等三塘。
坪仔头塘:距县城东南一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打鹿潭塘:距县城东北一十里。安兵五名。
苦苓门塘:距县城东一十里。安兵五名。
水底汛:距县城东南六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外委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名,并管枋寮口汛。
旧城汛:距县城西北二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六名。
石井汛:距县城西北三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三十名。
观音山汛: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十名。
小店塘:距县城北三十里。安兵五名。
兰陂岭塘:距县城北三十五里。安兵十名。
溪边塘:距县城东北四十里。安兵五名。
阿公店汛:距县城北四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二滥塘:距县城北五十里。安兵五名。
攀桂桥塘: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五十一名,并管土地公崎。
番薯寮汛:距县城北六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四十二名。
南路下淡水营都司署:距县城东三十里。驻札山猪毛等汛。随防把总二员、外委三员,效用三员、兵丁二百名。
山猪毛汛:距县城东三十里。随防把总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猴汛:距县城东二十五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里港汛:距县城东四十里。代防效用一员、兵丁八十名。
九块厝汛:距县城东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二十名。
新园汛:距县城东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一百名。
茄藤港汛:距县城东南五十五里。安兵五名。
放索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大昆麓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潮州庄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四十名。
万丹汛:距县城□二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东港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外委一员、兵丁三十名。
——右汛一十六、塘一十。
道里
北出平朔门十里至桥仔头、十里楠仔坑、十里小店塘、十里阿公店、十里二滥、十里大湖、八里二层行溪,入台湾县界。
凤山县舆图总说
凤山县为全台南路尽界也,滨海隅以成邑,因故镇以为城。据大冈,作东北之藩篱;控打鼓,为西南之门户。林有阿猴之险,矶崇沙马之雄。原湿旷平,村庄丛聚;山溪环遶,港■〈氵义〉纷歧:固僻壤之奥区,实台疆之后障也。然而依山作城,居高临下之势,每为寇盗所先凭;林逆之乱,曾弃县城而守埤头。后□绅民之请也,事竣后,以其地太卑湿,仍留驻旧城。咸丰三年林拱之变,事起于猝不及防,城遂陷;官民复退保埤头,得无恙。夫埤头者,凤邑东郊之大村市也。北引半屏,南接凤鼻;东倚观音之胜,西临旗后之渊。濠堑宽深,竹城坚密;全局壮丽,大势宏开。山海通行,贩运便利。官民于是乎安之,文武衙署迁移驻焉。
自二层行渡溪,南经楠仔坑、阿公店、大湖口诸庄,关隘重重,足为北方屏障。由埤头南折而东,近藉赤山为外卫,远收凤麓为前屏。越凤麓西南,则为东港;凤鼻雄据港岸,琉球屿远映海中:此南方之形胜也。
埤头迤南,一片平沙直达苓仔寮,为旗后港矣。旗峰高拱,横截壮阔;鼓岫回环,平列瘴海。潮流冲缓自北而南,为西方第一水口:此西北之门户。
进而矶头、琅峤,「志」载或二、三百里;盖谓海岸之遶道耳。若舟行径渡,不过百里而遥。滨海之区,斥卤盐涩,不堪禾稼;居民寥寥散处,终岁捕鱼为业。再入,则崇爻、傀儡诸番。番性嗜杀,无人敢入其境:此东南之大概也。
至若风帆所向,北指鸡笼,南通苏澳;东航郡治,西渡漳、泉:虽一隅之蕞尔,固四达之通津。爰书所见以陈。
嘉义县舆图纂要
嘉义县图
凡例
嘉义县舆图表
嘉义县舆图册
嘉义县舆图说
嘉义县图
凡例
一、册中所载道里,唯南北内外路及海口各路。其迤东一带入山道里,已分系册内「山」条之下,故不赘书。
一、邑东众山皆在庄保不及之处;所书东南、东北者不过举其略兼者而言,其实则皆东也。故仅记其坐方、道里。
一、台地海口土少沙多,一经海涨风台,溪港迁变无定。图中所绘,皆举目前实在情形,与「旧志」不无互异;故特声叙于各条之下。
一、塘汛有营属嘉义而辖及彰化者;只就本邑者书之;他属不载,省淆混也。
余例与龙溪同。
嘉义县舆图表
嘉义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水(桥梁、陂塘附后)
城池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六十一里。
袤:南北一百三十里。
按「志」载:大武峦山人迹罕到;又称:距县治二十一里。今查由山麓至县,实则三十一里。合之西至海岸三十里,共得广六十一里。
东界:至大武峦山麓三十一里,与生番为界。
西界:至笨港三十里。
南界:至新港溪八十里,以海为界。
北界:至虎尾溪五十里,与彰化为界。
东南:至枋岸山五十里,与生番为界。
西南:至猴树港三十里,以海为界。
东北:至叶林山七十里,与生番为界。
西北:至旧土地公港三十里,以海为界(港道已淤)。
——右嘉邑所辖四正、四隅疆界。
坊里
东:内教场、横街仔、妈祖宫、观音亭、关帝庙。
西:中和街、十字街、水涵口、鱼仔市、米市街、布街、新店街、西门口。
南:南街仔、红毛井、城隆庙、菁仔市。
北:总爷街、文庙口、县学前、义仓口。
——右在城街市。
哆啰嘓东上保(庄十七。城东方三十里起):木屐庄(三十里)、竹头排(三十二里)、土地庄(三十二里)、关仔岭庄(三十二里)、苦苓仑庄(三十二里)、头竹角庄(三十二里)、仙草埔庄(三十二里)、内科里庄(三十二里)、井仔脚庄(三十二里)、内埔庄(三十二里)、外埔庄(三十二里)、李仔园庄(三十二里)、二坑仔庄(三十二里)、水井庄(三十二里)、竹园庄(三十二里)、大埔庄(三十二里)、子龙庙庄(三十二里)。
哆啰嘓东下保(庄四十。城东方三十里起):牛港岭庄(三十里)、番社庄(三十里)、二重溪庄(三十里)、埤仔头庄(三十里)、顶窝庄(三十里)、西势庄(三十里)、草岭庄(三十里)、许秀才庄(三十里)、吉贝耍庄(三十里)、陈春干庄(三十里)、木栅番竹潭庄(三十里)、凤尾厝庄(三十里)、宛仔厝庄(三十里)、中州庄(三十里)、枋仔林庄(三十里)、田尾庄(三十里)、旧社庄(三十里)、檨仔林庄(三十里)、北马庄(三十里)、溪洲庄(三十里)、大客庄(三十里)、檨仔坑庄(三十里)、班芝花坑庄(三十二里)、西势尾庄(三十里)、港内庄(三十二里)、鲁古石庄(三十二里)、九重溪庄(三十二里)、笨箕湖庄(三十二里)、竹林庄(三十二里)、下店仔庄(三十二里)、科里庄(三十二里)、凹仔脚庄(三十二里)、大湖庄(三十二里)、水湖庄(三十二里)、南寮口庄(三十二里)、乌山脚庄(三十二里)、檨仔脚庄(三十二里)、西势角庄(三十二里)、枕头山庄(三十五里)、大埔林庄(三十五里)。
嘉义东保(庄四十三。城东方四里起):埤斗湖仔内庄(四里)、狮公廍庄(五里)、中庄仔庄(五里)、后庄仔(五里)、仑仔顶庄(五里)、公馆庄(五里)、双廍庄(六里)、兴化廍庄(六里)、火烧庄(八里)、外山仔门庄(十里)、内瓮庄(十里)、树头埔庄(十二里)、外瓮庄(十里)、安溪寮庄(十里)、石头厝庄(十二里)、竹山庄(十二里)、江西寮庄(十里)、赤兰溪庄(十二里)、湖仔厝庄(十四里)、枋树脚庄(十四里)、挖仔厝庄(十四里)、社口庄(十五里)、顶坑仔庄(十五里)、下坑仔庄(十五里)、菜公庄(十五里)、白芒埔庄(十五里)、石头埔庄(十五里)、阿豹厝庄(十五里)、溪边厝庄(十五里)、埤寮庄(十六里)、番仔坑庄(十六里)、深坑庄(十七里)、番仔路庄(十七里)、竹林脚庄(十八里)、小半天庄(二十里)、牛埔仔庄(二十里)、石硦庄(二十里)、尖山庄(二十里)、芸水溪庄(二十里)、客庄仔庄(二十里)、横坑庄(二十里)、顶埔庄(二十二里)、大湖庄(三十里)。
大目根保(庄三十九。城东方六里起):埤塘庄(六里)、湾桥庄(六里)、田尾庄(六里)、朴仔埔庄(八里)、蛤仔庄(十一里)、鹿麻产庄(十二里)、大竹围庄(十五里)、瓦磘庄(十五里)、顶溪心庄(十五里)、金交椅庄(十六里)、半天寮庄(十六里)、菜堂庄(十六里)、顶苏庄(十七里)、内埔庄(十八里)、柑宅庄(十八里)、坑仔平庄(十八里)、山猪仑庄(十八里)、新食坑庄(十八里)、溪洲庄(十九里)、竹头崎庄(二十里)、白狗寮庄(二十里)、丁下寮庄(十二里)、东广寮庄(二十二里)、瓦厝埔庄(三十二里)、枋仔林庄(二十二里)、崎脚庄(二十三里)、麻蜞埔庄(十三里)、覆鼎金庄(二十三里)、旧社庄(二十三里)、菜公坑庄(二十五里)、内埔仔庄(二十五里)、辘仔脚庄(二十五里)、无底溪庄(二十六里)、阿拔泉庄(二十六里)、水底寮庄(二十八里)、溪心寮庄(二十九里)、陈厝寮庄(三十里)、金狮寮庄(三十里)、山仔门庄(六里)。
打猫东上保(庄三十六。城东方二十三里起):奇里岸庄(二十三里)、桥仔头庄(二十五里)、潭墘庄(二十五里)、内林庄(二十五里)、仑仔庄(二十五里)、嵌脚庄(二十五里)、北势庄(二十六里)、三角仔庄(二十七里)、梅仔坑庄(三十里)、开元后庄(三十三里)、百里侯庄(四十里)、南靖寮庄(四十里)、嵌头厝庄(四十里)、水井仔庄(四十一里)、到孔山庄(四十二里)、山猪堀庄(三十七里)、溪底寮庄(三十七里)、柿仔寮庄(四十二里)、过山庄(四十二里)、诏安寮庄(四十五里)、小半天庄(四十五里)、尖山坑庄(四十五里)、苦苓庄(四十五里)、番尾坑庄(四十五里)、龟仔头庄(四十五里)、茅仔埔庄(四十六里)、大草埔庄(四十六里)、双溪庄(四十六里)、二坪坑庄(四十六里)、上九芎庄(四十八里)、半岭庄(五十里)、龙眼林庄(五十里)、芋蓁蛉庄(五十里)、埔顶庄(五十二里)、永定厝庄(五十五里)、幼叶林庄(五十五里)。
打猫东下保(庄三十一。城东方六里起):桥头庄(六里)、十四甲庄(八里)、东湖庄(八里)、涂楼庄(八里)、埤角庄(八里)、下洋庄(八里)、北势仔庄(十里)、林仔尾庄(十里)、内埔庄(十五里)、番仔潭庄(十五里)、双宽潭庄(十五里)、山坑仔庄(十六里)、姜仔窝庄(二十里)、狮仔头庄(二十里)、圳头坑庄(二十里)、叶仔林庄(二十二里)、中林庄(二十里)、溪心仔庄(二十里)、芎蕉湖庄(二十三里)、林仔头庄(二十五里)、顶员林庄(二十三里)、水碓仔庄(二十五里)、木栅寮庄(二十六里)、大埔尾庄(二十五里)、潭底庄(二十五里)、沙仑仔庄(二十七里)、崎头庄(二十六里)、松仔脚庄(二十里)、溪边厝庄(二十八里)、麻园寮庄(二十八里)、山仑仔庄(二十七里)。
果毅后保(庄十。城东方四十里起):果毅街庄(四十里)、埤仔脚庄(四十里)、大脚腿庄(四十里)、小脚腿庄(四十里)、山仔脚庄(四十里)、新厝仔庄(四十里)、本县庄(四十里)、山猪隅庄(四十里)、果毅后庄(四十里)、大潭庄(四十里)。
白须公潭保(庄四十四。城西方四十里起):树仔头庄(四十里)、半月庄(四十里)、山仔脚庄(四十里)、金京林庄(四十里)、龟仔港庄(四十里)、考试潭庄(四十里)、龟拔山庄(四十里)、顶白沙墩庄(四十里)、贵舍庄(四十里)、船头庄(四十里)、盐地庄(四十里)、粟仔仑庄(四十里)、顶庄(四十里)、顶下中庄(四十里)、溪底寮庄(四十里)、下白沙墩(四十里)、牛椆底庄(四十里)、芦竹潭庄(四十里)、溪墘庄(四十一里)、瓦磘庄(四十二里)、岸内庄(四十二里)、二庄仔庄(四十二里)、大路头庄(四十二里)、牛椆仔庄(四十二里)、五间厝庄(四十二里)、番仔沟庄(四十二里)、港后庄(四十六里)、七块厝庄(四十二里)、牛挑湾庄(四十三里)、下溪洲庄(四十三里)、上溪洲庄(四十三里)、田尾庄(四十五里)、北势寮庄(四十五里)、南势竹庄(四十五里)、埤仔头庄(四十五里)、塭仔庄(四十五里)、过沟仔庄(四十五里)、竹仔脚庄(四十五里)、后埔庄(四十五里)、树仔脚庄(四十六里)、掌潭庄(四十七里)、租藉宅庄(四十里)、下潭庄(四十五里)、后庄仔庄(四十五里)。
嘉义西保(庄三十二。城西方三里起):角仔寮庄(三里)、草地尾庄(三里)、下路头庄(三里)、台斗坑庄(三里)、枋仔林庄(三里)、后庄仔庄(四里)、和尚庄(四里)、崎仔头庄(五里)、下埤仔庄(五里)、卢厝庄(五里)、萧竹仔脚庄(七里)、水仔尾庄(七里)、柳仔林庄(八里)、水娱厝庄(九里)、虾仔寮庄(十里)、龙山脚庄(十里)、吴竹仔脚庄(十一里)、水堀头庄(十二里)、麻园寮庄(十一里)、外林庄(十二里)、瓦厝庄(十三里)、十一指庄(十四里)、顶树头庄(十五里)、下树头庄(十五里)、后港仔庄(十二里)、牛寮溪南庄(十七里)、南靖庄(十八里)、卓标庄(十八里)、项过沟庄(十八里)、围仔庄(十八里)、顶半天庄(三十里)、荖藤宅庄(四里)。
鹿仔草保(庄十三。城西二十五里起):过沟仔庄(二十五里)、毛蠏行庄(二十五里)、后堀庄(二十五里)、镇平庄(二十五里)、枋桥庄(二十六里)、麻豆店庄(二十六里)、山仔脚庄(二十八里)、后寮庄(二十八里)、中寮庄(二十八里)、下半天庄(二十八里)、鹿仔草庄(三十里)、施厝寮庄(三十三里)、海丰庄(三十五里)。
龙蛟潭保(庄二十二。城西方四十里起):二竹围庄(四十四里)、三块厝庄(四十四里)、安溪寮庄(五十五里)、龙须潭庄(四十五里)、后镇庄(四十五里)、三脚猫庄(四十五里)、角带围庄(四十五里)、新庄仔庄(四十五里)、西后寮庄(四十五里)、东后寮庄(四十五里)、朴仔脚庄(四十五里)、番仔寮庄(四十五里)、洲仔寮庄(四十五里)、水碓庄(四十五里)、北港仔庄(五十里)、槺榔港庄(五十里)、竹头围庄(五十里)、菜补廍庄(五十二里)、崩山庄(五十五里)、新店庄(五十五里)、井水港庄(五十五里)、过沟仔庄(五十七里)。
柴头港保(庄三十五。城西方三里起):刘厝庄(三里)、港仔坪庄(三里)、后庄仔(四里)、姜母寮庄(四里)、鸽溪寮庄(六里)、顶寮庄(六里)、下寮庄(六里)、新厝仔庄(六里)、拔仔林庄(七里)、柴头港庄(七里)、萆麻脚庄(七里)、后庄仔庄(七里)、港口庄(七里)、大溪厝庄(七里)、顶寮庄(六里)、竹仔脚庄(七里)、大掘尾庄(九里)、拔仔林庄(七里)、顶埔心庄(七里)、高厝庄(十二里)、老店庄(九里)、大仑庄(十二里)、下涂沟庄(十三里)、粗溪庄(八里)、鱼寮庄(十二里)、福安厝庄(十二里)、顶涂沟庄(十一里)、黄金营庄(十二里)、二重沟庄(十三里)、黄厝港庄(十二里)、海洋庄(十三里)、正音厝庄(十三里)、萆麻厝庄(十二里)、白鸽厝庄(十三里)、关命厝庄(十三里)。
大槺榔保(庄十五。城西方三十里起):北港街庄(三十里)、三槺榔庄(三十里)、牛椆脚庄(三十一里)、刘厝庄(三十二里)、树仔脚庄(三十二里)、海埔寮庄(三十五里)、涂间厝庄(三十三里)、斗六尾庄(三十三里)、考试潭庄(三十八里)、斗六厝庄(三十五里)、水漆寮庄(三十五里)、沟皂庄(三十五里)、竹仔脚庄(三十五里)、番仔沟庄(四十里)、春牛埔庄(四十二里)。
大坵田东保(庄二十二。城西三十三里起):瓦磘寮庄(三十三里)、萧垄庄(四十里)、五间厝庄(三十五里)、海丰庄(三十五里)、竹脚寮庄(三十三里)、土库街庄(三十五里)、中湳仔庄(三十五里)、潮阳庄(三十五五)、过港庄(三十五里)、青埔庄(三十八里)、顶湳庄(三十五里)、牛埔仔庄(四十里)、大墩庄(四十里)、北溪厝庄(四十里)、平和厝庄(四十里)、前麻园庄(四十里)、后麻园庄(四十里)、棋盘厝庄(四十里)、大仑庄(四十里)、堀头庄(四十里)、安溪寮庄(四十里)、前溪仔庄(四十里)。
白沙墩保(庄十二。城西方三十里起):东庄(三十里)、鹿寮庄(三十里)、龙岩厝庄(三十二里)、湖仔内庄(三十五里)、潭墘庄(四十里)、卓运厝庄(四十里)、埔姜仑庄(四十里)、潭内庄(四十五里)、水磨庄(五十里)、中湖庄(五十五里)、十三寮庄(五十五里)、溪底庄(六十里)。
茅港尾保(庄十八。城南方五十二里起):灰磘庄(五十二里)、后寮庄(五十二里)、竹仔脚庄(五十三里)、火烧珠庄(五十二里)、十六甲庄(五十三里)、前寮庄(五十三里)、十六甲尾庄(五十四里)、红毛厝庄(五十四里)、下营庄(六十里)、洲仔庄(五十五里)、茅港尾庄(六十里)、连表庄(六十三里)、中营庄(六十里)、右武卫庄(六十里)、南廍庄(六十三里)、北廍庄(六十三里)、西寮庄(六十三里)、下桥头庄(五十七里)。
铁线桥保(庄二十二。城南方四十里起):急水溪庄(四十里)、火烧店庄(四十四里)、八老爷庄(四十五里)、下窝庄(四十六里)、温厝廍庄(四十六里)、菜公庄(四十九里)、仑仔顶庄(四十九里)、五间厝庄(四十九里)、挖仔庄(四十九里)、莿桐脚庄(四十九里)、五甲尾庄(四十九里)、铁线桥街(五十里)、查亩营庄(五十里)、东路庄(五十里)、秀才庄(五十里)、姑台庄(五十里)、竹仔脚庄(五十里)、蜈蜞坑庄(五十里)、下林仔庄(五十二里)、坔头港庄(五十二里)、天保庄(四十六里)、五军营(四十五里)。
下茄苳南保(庄二十八。城西南方八里起):溪洲仔庄(八里)、红毛寮庄(十二里)、中庄仔庄(十二里)、牛椆埔庄(十二里)、枋树角庄(十二里)、番仔寮庄(十二里)、半月庄(十二里)、三界埔庄(十二里)、石仔硄庄(十五里)、马椆后庄(二十里)、大埔庄(二十里)、下秀佑庄(二十五里)、顶秀佑庄(二十五里)、大排竹庄(二十五里)、宅仔内庄(二十五里)、新厝庄(二十五里)、客庄内庄(二十里)、马树林庄(二十里)、本协庄(三十里)、永安街庄(三十里)、安溪寮庄(三十五里)、许丑庄(三十五里)、埤寮庄(三十五里)、土库庄(三十五里)、卯舍庄(三十五里)、菜寮庄(四十里)、过沟仔庄(四十里)、昔仔寺庄(四十里)。
下茄苳北保(庄三十八。城南方十五里起):外溪洲庄(十五里)、将军庄(十五里)、加走林庄(十五里)、海丰厝庄(十八里)、三间厝庄(二十里)、溪洲庄(二十五里)、嵌子头庄(二十里)、顶山仔庄(二十里)、诏安厝庄(二十里)、三角潭庄(二十里)、北埔庄(二十里)、连潭厝庄(二十里)、大排竹庄(二十二里)、竹仔脚庄(二十二里)、埔仔厝庄(二十五里)、下庄仔庄(二十二里)、三角仔庄(二十二里)、顶土潭庄(二十五里)、外崎内庄(二十二里)、上加冬庄(二十五里)、无竹围庄(二十五里)、下土沟庄(二十五里)、后壁寮庄(二十五里)、埤仔头庄(二十二里)、前青寮庄(二十五里)、后青寮庄(二十五里)、乌磘庄(二十五里)、崩埤庄(二十五里)、竹围仔庄(三十里)、内枋林庄(三十里)、下加冬庄(三十里)、营尾庄(三十里)、新港东庄(三十二里)、顶长短树庄(三十二里)、下长短树庄(三十二里)、鱼寮庄(三十二里)、加冬仔庄(三十五里)、竹围后庄(三十五里)。
打猫西保(庄十七。城北方十八里起):大潭庄(十八里)、新南港庄(二十里)、海丰庄(二十里)、后底寮庄(三十里)、天锡庄(二十里)、埤仔头庄(二十里)、田心仔庄(二十二里)、古民庄(二十二里)、西势潭庄(二十三里)、沟仔坪庄(二十五里)、顶菜园庄(二十五里)、下菜园庄(二十五里)、坂头厝庄(二十五里)、大柴林脚庄(二十七里)、仑仔庄(二十七里)、湾仔内庄(二十七里)、旧南港庄(三十里)。
打猫北保(庄二十四。城北方八里起):鸭母坔庄(八里)、内青埔庄(十里)、打猫街(十二里)、旧社港庄(九里)、下埤头庄(十八里)、排仔路庄(二十里)、甘蔗仑庄(二十里)、大莆林庄(二十里)、大湖庄(二十二里)、走猪庄(二十二里)、游厝庄(二十二里)、陈井寮庄(二十二里)、芦竹角庄(二十三里)、大和街庄(二十三里)、西势潭庄(二十四里)、新庄(二十四里)、萡雁岸庄(二十五里)、柳树脚庄(二十五里)、三块厝庄(二十五里)、下仑庄(二十七里)、大埤头庄(二十七里)、霞包连庄(二十七里)、后庄(二十七里)、上镇平庄(三十里)。
他里雾保(庄五十七。城北方二十五里起):兴化店庄(二十五里)、中洲仔庄(二十五里)、廍前寮庄(二十六里)、南靖厝庄(二十六里)、包借庄(二十六里)、石龟溪庄(二十六里)、马厝庄(二十七里)、联芳庄(二十七里)、后沟庄(二十八里)、南势庄(二十八里)、顶埤头庄(二十九里)、阿丹庄(二十九里)、他里雾街(三十里)、番仔庄(三十里)、社头庄(三十里)、湾潭庄(三十里)、埔羗仑庄(三十里)、顶田尾庄(三十里)、溪底大庄(三十里)、新仑庄(三十里)、港墘庄(三十里)、温厝角庄(三十一里)、竹篙厝庄(三十里)、瓦庄(三十里)、大东庄(三十二里)、下仑庄(三十里)、五间厝庄(三十里)、竹头角庄(三十二里)、猴问沟庄(三十一里)、佃仔林庄(三十二里)、萆麻庄(三十里)、双廍仑庄(三十里)、旧社庄(三十二里)、溪洲仔庄(三十里)、大新庄(三十二里)、松树脚庄(三十里)、苦苓庄(三十三里)、顶坔庄(三十三里)、西势庄(三十三里)、田头仔庄(三十三里)、新厝寮庄(三十三里)、顶麻园庄(三十四里)、后庄(三十四里)、北势庄(三十四里)、三块厝庄(三十五里)、旧大庄(三十五里)、惠来厝庄(三十五里)、菁仔园庄(三十五里)、下岸庄(三十五里)、庵古坑庄(三十五里)、嵌头厝庄(三十五里)、过沟庄(三十六里)、嵌仔脚庄(三十六里)、加冬脚庄(三十八里)、林仔庄(二十七里)、将军仑庄(三十里)、新庄仔庄(二十七里)。
善化里东保(庄八。城东南方六十五里起):社仔庄(六十五里)、墓庵庄(七十里)、番仔渡头庄(七十里)、石脚桶庄(七十里)、草地尾庄(七十里)、三块厝庄(七十里)、潮洲庄(七十里)、大湖庄(七十里)。
善化里西保(庄十。城东南方七十里起):石仔濑庄(七十里)、县庄(七十二里)、后堀庄(七十五里〕、秀才庄(八十里)、三嵌庄(八十里)、斗六仔庄(八十里)、头社庄(八十五里)、口林口庄(九十里)、口消厘庄(九十里)、内消厘庄(九十里)。
赤山保(庄二十三。城东南方五十里起):六甲庄(五十里)、王爷宫庄(五十里)、大坵园庄(五十里)、北势坑庄(五十里)、笨潭庄(五十里)、水漆林庄(五十里)、五甲庄(五十五里)、二三甲庄(五十五里)、七甲庄(五十五里)、二镇庄(五十五里)、乌山头庄(五十七里)、角秀庄(五十七里)、中协庄(五十七里)、官佃庄(五十七里)、拔仔林庄(五十八里)、番仔田庄(五十八里)、三结义庄(五十八里)、青埔庄(六十里)、林凤林庄(六十里)、龟仔港庄(六十里)、港仔头庄(六十里)、中社庄(六十里)、土库庄(六十里)。
打猫南保(庄三十九。城西南方六里起):牛椆溪庄(六里)、监生厝庄(八里)、番仔寮庄(八里)、牛椆溪庄(八里)、江厝店庄(八里)、江厝仔庄(八里)、店仔头庄(十里)、东势湖庄(十里)、南路厝庄(十里)、下土库庄(十里)、海丰厝庄(十里)、竹围内庄(十一里)、大坪顶庄(十二里)、山仔脚庄(十二里)、仑仔顶庄(十二里)、后庄北庄(十二里)、新庄(十二里)、顶寮庄(十三里)、下寮庄(十三里)、甘棠庄(十三里)、本厅庄(十三里)、柿仔寮庄(十三里)、桥仔头庄(十三里)、虎尾寮庄(十五里)、仑尾庄(十三里)、南靖庄(十五里)、西庄(十五里)、柳仔沟庄(十五里)、双援庄(十五里)、番仔沟庄(十五里)、圳沟寮庄(十六里)、三迭溪庄(十六里)、阿连庄(十六里)、菜堂庄(十七里)、顶仑庄(十七里)、顶涂库庄(十七里)、下仑庄(十七里)、竹围脚仔庄(十七里)、双溪口庄(十八里)。
安定里西保(庄二十二。城西南方八十里起):萧垄庄(八十里)、番仔寮庄(八十里)、新港仔庄(八十二里)、欧汪庄(八十里)、大潭寮庄(八十二里)、将军庄(八十二里)、顶山脚庄(八十二里)、下营庄(八十二里)、鲲身庄(八十二里)、马沙沟庄(八十二里)、嵌头寮庄(八十二里)、中寮庄(八十二里)、后港仔庄(八十二里)、口寮庄(八十二里)、番仔厝庄(八十二里)、笃加庄(八十二里)、山仔庄(八十三里)、砖仔磘庄(八十三里)、北埔庄(八十三里)、角带围庄(八十二里)、港口庄(八十二里)、苓仔寮庄(八十三里)。
麻豆保(庄二十一。城西南方六十七里起):山寮湾庄(六十七里)、麻豆庄(七十里)、嵌头庄(七十里)、寮仔廍庄(七十里)、西东庄(七十里)、瓦磘庄(七十里)、吾礼仔庄(七十里)、总爷街(七十里)、海埔庄(七十里)、草坔庄(七十里)、二重港庄(七十里)、学堂庄(七十里)、安业庄(七十一里)、灰磘港庄(七十二里)、东溪洲庄(七十四里)、六龟班庄(七十二里)、苓仔林庄(七十二里)、大湾庄(七十二里)、埤仔头庄(七十三里)、方厝寮庄(七十四里)、谢厝寮庄(七十五里)。
佳里兴保(庄十三。城西南方六十三里起):客仔寮庄(六十三里)、海埔寮庄(六十五里)、北势庄(六十七里)、营后庄(六十八里)、子龙庙庄(六十八里)、佳里兴庄(七十里)、营顶庄(七十里)、菜堂庄(七十里)、麻豆口庄(七十里)、溪底寮庄(七十里)、后班庄(七十一里)、番仔寮庄(七十里)、同安寮庄(七十三里)。
太子宫保(庄四。城西南方四十五里起):太子宫庄(四十五里)、角带围庄(四十五里)、新营庄(四十五里)、旧廍庄(五十里)。
盐水港保(庄十九。城西南方四十里起):盐水港街(四十里)、土库庄(四十一里)、观音庄(四十二里)、上帝庙庄(四十二里)、菜公堂庄(四十二里)、溪洲寮庄(四十六里)、后寮庄(四十四里)、旧营庄(四十四里)、番仔厝庄(四十八里)、竹仔脚庄(四十七里)、顶嵌庄(四十七里)、魏厝寮庄(五十里)、倒加冬庄(四十八里)、洪厝寮庄(四十八里)、大埔庄(五十里)、莿仔寮庄(五十三里)、田寮庄(五十里)、饭店庄(五十三里)、麻油寮庄(五十五里)。
安定里西港仔保(庄二十四。城西南方八十里起):中洲仔庄(八十里)、谢厝寮庄(八十里)、八份寮庄(八十二里)、外路头庄(八十二里)、乌竹林庄(八十二里)、大竹林庄(八十二里)、南海埔庄(八十二里)、大塭寮庄(八十二里)、壕壳港庄(八十二里)、后营庄(八十二里)、芦竹仑庄(八十二里)、涂库庄(八十二里)、芋寮庄(八十二里)、沙尘仔庄(八十二里)、西港仔庄(八十三里)、双张廍庄(八十三里)、含西港庄(八十三里)、姑妈庄(八十三里)、大西庄(八十三里)、打铁庄(八十三里)、檨竹林庄(八十四里)、荔芝林庄(八十五里)、堀仔头庄(八十五里)、海寮庄(八十五里)。
斗六门保(庄五十四。城东北方三十四里起):瓦厝仔庄(三十四里)、枋桥庄(三十四里)、大北势庄(三十五里)、九老爷庄(三十五里)、江厝仔庄(三十五里)、田心仔庄(三十五里)、水碓庄(三十五里)、沟仔背庄(三十五里)、加冬脚庄(三十五里)、萧厝庄(三十五里)、大仑庄(三十六里)、深圳仑庄(三十六里)、大潭庄(三十七里)、石林头庄(三十七里)、曾林头庄(三十七里)、仑仔庄(三十九里)、莲花埤头庄(四十里)、番仔沟庄(四十里)、东和街(四十里)、番仔井庄(四十里)、水流翁庄(四十里)、西势尾庄(四十里)、仑仔顶庄(四十里)、泮池庄(四十里)、六甲埤庄(四十里)、廿五封庄(四十里)、保长廍庄(四十里)、顶下新庄(四十里)、竹头角庄(四十里)、黄林头庄(四十里)、菜公庄(四十里)、海丰仑庄(四十里)、高林头庄(四十里)、朱丹湾庄(四十二里)、大竹围庄(四十二里)、何林头庄(四十三里)、牛埔庄(四十五里)、埤仔头庄(四十五里)、顶紫里庄(四十五里)、井仔埔庄(四十五里)、内林庄(四十五里)、石留班庄(四十五里)、咬九庄(四十六里)、棋盘厝庄(四十七里)、后庄仔庄(四十八里)、新厝庄(五十里)、九芎林庄(五十里)、斗六东庄(五十三里)、湖山寮庄(六十里)、大坪顶庄(六十里)、斗六街庄(四十里)、社口庄(四十里)、刘厝庄(三十五里)、内林庄(五十六里)。
鲤鱼头保(庄十三。城东北方六十里起):桶头庄(六十里)、芋蓁仑庄(六十里)、木瓜潭(六十里)、东势坑庄(六十二里)、山坪顶庄(六十二里)、山边厝庄(六十二里)、不知春庄(六十三里)、诏安寮庄(六十四里)、鲤鱼尾庄(六十五里)、过溪仔庄(六十五里)、檨仔坑庄(六十五里)、枋树湖庄(六十五里)、柯仔坑庄(六十六里)。
尖山保(庄四十九。城西北方四十里起):口湖庄(五十里)、蓝投园庄(五十四里)、拔仔脚庄(五十五里)、新庄仔庄(四十里)、乌麻园庄(五十五里)、蚶仔寮庄(六十里)、蔡厝庄(四十二里)、秖仔挖庄(六十里)、鹅毛墩庄(六十里)、海丰庄(四十三里)、鬼子山庄(六十里)、盐水堀庄(六十里)、新厝仔庄(四十七里)、三条圳庄(六十里)、薄仔寮庄(六十里)、后湖庄(四十八里)、溪仔仑庄(六十里)、林厝庄(六十里)、鹿寮庄(五十里)、大沟庄(六十四里)、蚝寮庄(六十四里)、保长湖庄(五十里)、水漆林庄(四十二里)、鹿场庄(四十二里)、三块厝庄(五十二里)、尖山仔庄(四十五里)、水尾庄(四十三里)、试湖庄(五十三里)、万兴庄(四十五里)、大沟庄(四十六里)、安溪寮庄(五十四里)、食水堀庄(四十七里)、埤仔脚庄(四十七里)、新港仔庄(六十里)、萧厝庄(四十九里)、牛担湾庄(五十里)、竹达寮庄(六十里)、过沟仔庄(五十里)、椬梧二庄(五十二里)、下仑庄(六十里)、水后厝庄(五十二里)、阳朝湖庄(五十二里)、三界庄(六十里)、外埔庄(五十二里)、施厝湖庄(五十三里)、牵罟湖庄(六十里)、东庄寮庄(五十三里)、鳌潭庄(五十三里)、水尿港庄(六十四里)。
大坵田西保(庄二十二。城西北方二十二里起):双连潭庄(三十二里)、洲仔内庄(三十二里)、三块厝庄(三十三里)、墩仔头庄(三十三里)、下茑松庄(三十四里)、港墘庄(三十四里)、副潮庄(三十四里)、海埔庄(三十四里)、龟仔头港庄(三十四里)、瓮菜埔庄(三十四里)、船仔庄(三十五里)、围仔内庄(三十五里)、鸭母寮庄(三十五里)、顶东石庄(三十六里)、下东石庄(三十六里)、大路头庄(三十八里)、鹿仔草庄(三十九里)、下竹仔庄(四十四里)、前东港庄(四十六里)、后东港庄(四十六里)、布袋嘴庄(四十六里)、内田庄(四十七里)。
——右保三十六、庄九百三十六。
山水(桥梁、陂塘附后)
大武峦山:在县治三十一里。高出层云,为邑治主山。
鹿楮山:在县治东六十里。自叶林山而来;与大利、鹿埔,俱为县治右肩。
大利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大武膋山之分支也。平冈数十里,为熟番社。
鹿埔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平衍与大利等。
阿里山:在县治东十里。山极辽阔,连绵数十里;为八社熟番所居。
小龟佛山:在县治东四十里。峰峦秀出,为邑后障。
大武膋山:在县治东一百二十里。层峦迭嶂,耸立青云。自大武峦发脉;北折为叶林、大利诸山。
枋岸山:在县治东南十五里。鹿埔之北。
消离山:在县治东南八十里。与虎头、嵌头山,皆在大武垄之后。
鹿驼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消离之东。
虎头山: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形如虎头,故名。
嵌头山:在县治东南五十里。虎头东北。
内加拔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由大武峦山蜿蜓而来;高百丈有余,攀跻莫及。前趋,即为笔架、玉案诸山。
狼包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大武峦东北。
■〈人上番下〉米基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二十里。木林丛杂,惟抽藤、烧炭者到其地。
乌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一十里。不高而广。居大武垄之前。
东西烟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虎头以东,归化生番之地。
玉案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由笔架北折而西,为文庙对案。
大石门山: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林深箐密,最易藏奸。朱逆乱平之后,余匪多匿此山;提督蓝廷珍尽数搜获,设汛守之。
小石门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大石门之西南。
火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多乱石;石隙泉涌,火出水中。
赤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平冈小阜。
翁仔上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形极峻险,竖脊挺步如老翁扶笻上天。
笔架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五峰秀峭,形如笔架;为嘉邑之文峰。
五步练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嵌头东北。
马椆山:在县东南二十里。赤山之东。
玉山:在县东北,人迹不到;大武峦之后障也。终岁积雪,盛暑不消。晴明时,偶得见之;少顷云雾即合。见时,非风即雨;甚验。
大福兴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又名大目根山。
细叶林山:在县东北七十里。与大武峦山相接,自东旋北;为邑治右肩。
覆鼎金山:在县东北十里。与大福兴、叶林,俱为邑治右肩。
鼎盖梁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叶林山东北。
梅花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多梅花,故名。
奇冷岸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山内冷极,气候与他山迥别。
尖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孤峰特拔,秀甲诸山。
牛椆山:在县西北十里。为邑治护沙。其下复自右旋左,蛇伏于草地。尾有小山,迎于水口;为邑治锁钥。
荷包屿:在县西三十里。盐水港口小屿。
北门屿:在县西南五十里。沙马沟之右。
南北鲲身:在县西南七十里。沙阜堆聚,与台邑之七鲲身同;虽离海岸,水浅可涉而至。
青鲲身:在县西南六十里。盐水港沙阜。
青峰阙:在县西南八十里。西临大海,上建炮台。
牛椆溪:在县西五里。发源大武峦山麓;历大福兴山,西经猴树港,转由青峰阙入海。
八奖溪:在县南七里。源出内山;西入东港南转,而由青峰阙入海。
急水溪:在县南四十里。源发自内山;经内连桁入海。
湾里溪:在县西南七十里。源出礁吧哖社内;经大武垄山合卓猴山之流遶赤山后,汇欧汪溪(已淤)入海。
新港溪: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台邑木冈山;流径洲仔尾入海。溪南为台界、北属嘉界。nian
加拔溪:在县东南四十里。自内山发源;经八奖北汇盐水港而入海。
石龟溪: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发奇冷山;历他里雾,至双溪口汇三迭溪而入海。
三迭溪:在县北二十里。发源阿里山南;经双溪口之南为笨港,由楫仔寮入海。
虎尾溪:在县北六十里。源发彰邑水沙连;南为嘉界、北属彰界。「旧志」称:春、夏雨多,水浊而迅;有经月不得渡者。然现在已成干溪;虽久雨徒涉可渡,迥非往日之汹汹矣。
九重溪:在县西南五十里。已成旱溪;久雨,则小水而已。
十八重溪:在县西南六十里。有桥可通。
曾文溪:在县西南七十里。即新港湾里溪之下流也。
欧汪溪:在县西南七十里。已成平原,尚存旧趾。
白水溪: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源发玉案山麓。
笨港:在县西三十里。由三迭溪分流入海。
朴仔脚港:在县西三十里。由外溪分流,椆笨港而入牛椆溪(「旧志」不载)。
北港:在县西三十里。即笨港附庄之别名(「旧志」不载)。
下湖港:在县西五十里。海岸浮沙现于水外者为港,水涨沙痕隐约者为湖。湖内潮退见底,行舟处有沟一道。潮退时尚有六、七尺深,不致搁底;潮涨水深丈余,千石船可以出入(「旧志」不载)。
树苓湖:在县西九十里。湖内水常深,下湖之外澳也。出湖舟遇逆风,可寄泊于此(「旧志」不载)。舟至鹿港口,猝遇北风,逆不得入;则沿海岸深处,驶往下湖或树苓湖湾避可也。自鹿港口外水底有暗沙一条,名曰「定线」,望之无形;见涌,即宜远避。犯者,舟立碎。舟人点香为准,曰更香;周回一昼夜,点更香七枝。每枝香,准一时七刻有零。自鹿至湖点更香一枝二寸,则可出定线尾;转舵东行,即为下湖矣。如遇风暴、又值潮退不得入湖,则收泊树苓湖内,可以稍避;不然,则须驶回内地矣。再定线尾有暗沙名曰「破布线」一条,尤宜慎之。
铁线桥港:在县南五十五里。旧树风港分入,有桥。
茅港尾港:在县南六十里。发源加拔溪,有桥。
猴树港:在县西南五十里。自牛椆溪南,经青峰阙入海。小渔舟湾泊。
茄定港:在县西南三十里。由双溪,经笨港达牛椆溪入海。小渔舟湾泊(「旧志」不载)。
盐水港:在县西南四十里。由东港东,入于海。
井水港(俗名井仔脚):在县西南四十里。盐水港之分港也。水深三、四尺;运盐商船停泊外海,用小驳船盘载登舟。俗名井仔脚(「旧志」有载而不详)。
布袋嘴港:在县西南六十里。与北门屿南北对列,即濑东、北场也;为盐水港之分港(「旧志」不载)。
土地公港: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小渔舟湾泊。
枋树脚渡:在县南三十里。南浦寺僧设渡济人。
牛椆溪渡:在县北十二里。今为平埔。
大莆林渡:在县北三十里。今为平埔。
朴仔脚渡:在县北三十里。民间以竹筏济人。
大匏仑渡:在县东南四十里。大武垄社番设渡济人。
走马濑渡:在县东南四十里。大武垄社番设渡济人。
铁线桥渡:在县东南五十五里。麻豆社番设渡济人。
榕树王渡:在县西南三十里。城隍庙僧设渡济人。
茅港尾渡:在县西南六十里。麻豆社番设渡济人。
萧垄渡:在县西南七十里。萧垄社番设渡济人。
湾里渡: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港户卢斗设渡济人。另有小姑船三十余只运载杂货,可由外港达台、凤、嘉三邑。
(附)桥梁
西门外桥:附郭,性义门外。长三丈,以木为之。
番仔沟桥:西门外文庙西。以木为之。
新店桥:盐水港大路。
白须公潭桥:盐水港大路。长四丈,砌石为之。
盐水港北桥:盐水港街。春、夏水涨,常漂荡;须时时修造。
茅港尾桥:秋、冬编竹为桥,上覆以土;春、夏常为水涨漂没,则以竹筏济人。后邑绅请建木桥,下砌以石,长四丈余;稍免漂荡。
铁线桥:长三丈余,以木为之。
番仔桥:赤山、麻豆往来大路。
麻豆口桥:距水堀头百步。南北孔道。
木栅桥:通木栅孔道。
大排竹桥:沿山抵郡孔道。
斗六门桥:入斗六门大路。以木为之;水涨漂没,时时修造。
笨港桥:入笨港大路。水涨漂没,设渡济入。
(附)陂塘(陂首蓄水以灌田园,备旱潦也)
诸罗大陂(柴头港保):蓄八奖溪之流,长有二十余里。大旱不涸,灌田十余庄。
柳仔林陂(嘉义东保):蓄八奖溪之流,长有十余里。大旱不涸,灌田十有余里。
埔姜林陂:蓄八奖溪之流,长有十余里。灌田十余庄。
马椆陂(哆啰国保):蓄内山土地公崎之流,长十余里。灌本保内田。
枫仔林陂(下加冬保):原出白水溪。
安溪寮陂(铁线桥保):源出白水溪,长有十余里。
新营庄陂(嘉义东保):源出白水溪,长有三十余里。
哆啰嘓大陂(哆啰嘓保):源出内山九重溪,长二十余里。灌溉四庄田园,大旱不涸。
大脚腿陂(哆啰嘓保):蓄十八重溪之流,长十余里。
朱晓陂(大坵田保):分荷包屿大泽之流,长十余里。
土狮仔陂(大坵田保):截牛椆溪出海之流,长五、六里。
狗咬竹陂(大坵田保):源出牛椆山,长二十余里。
打猫大潭陂(打猫西保):有泉出其下;淋雨时,蓄柴头港、打猫流注之水以足之。长五、六里。
打猫山脚大陂(打猫东保):截三迭溪之流,长十余里。
双溪口陂(打猫北保):分截三迭溪之流,以灌下埤头各庄田。
陈庄大陂(他里雾保):截石龟溪及庵古坑二水,以灌本保南势各庄田。
笨箕湖陂(他里雾保):分截虎尾溪之流,长十余里。
北社尾陂(尖山保):蓄双溪口之流。
北斗坑陂(他里雾保):截虎尾溪入海之流,以灌海丰等庄田。
大目根陂(大目根保):截牛椆溪入海之流,以灌菜堂坑等庄田。
大槺榔陂(大槺榔保):截双溪之流,以灌大、小槺榔田亩。
桥头陂(打猫保):蓄积天雨流注之水。
他里雾番仔陂(他里雾东保):蓄积天水。
尖山陂(他里雾北保):蓄积天水。
斗六庄陂(斗六保):蓄积天水。
走猪庄圳(他里雾保。水停蓄者为陂,流行而通泄者为圳):截石龟溪之流,以灌水庄及排仔路田。
荷包连圳(他里雾北保):分石龟溪之流,以灌青仔园数庄田。
加冬脚圳(他里雾南保):引石龟溪之流,以灌本庄及殿仔林二庄田。
北香湖(嘉义东保):附郭一里。泉深地广,盘曲二里许;大旱不涸。即「旧志」八景之「北香秋荷」也。
龙湖(赤山保):龙湖岩。下有潭,清彻可鉴。
——右山屿四十五、港一十一、溪十四、渡十一、桥十二、陂十二、圳三、湖二(凿地得泉,以备旱潦;非海口湖也)。
城池
东门:迎春门。
西门:性义门。
南门:阜财门。
北门:拱极门。
——右嘉义县四门。
嘉义县城:长八百丈零八尺,外周八百二十九丈一尺。内垣高一丈八尺,城上马道阔一丈六尺四寸。雉碟一千二百垛,炮台四座,窝铺九,水门四。濠沟周九百四十三丈,宽三丈六尺,深一丈二尺。
按「志」载:嘉义县城先系竹围,雍正元年改建土城。至乾隆元年,又改用三合土筑成;长七百九十五丈。道光十三年六月,邑令单瑞龙同与水师提督王得禄合力劝捐修改,用砖石砌筑;较他邑最为坚固。
衙署
嘉义县署:城东门。
笨港县丞署:大槺榔保。
斗六门县丞署(旧为巡检,雍正元年改设):斗六门保。
佳里兴巡检暑:盐水港保。
嘉义县典史署:城东门。
铺舍
嘉义县本城南〔门〕铺(县口):南至下加冬三十里、北至大仑脚埔三十里。
下加冬铺:南至铁线桥二十里、北至南门铺三十里。
铁线桥铺:南至台属曾文溪二十里、北至下加冬铺二十里。
大仑脚铺:北至彰属西螺二十里,南至南门铺三十里。
笨港铺:西南至朱晓埤二十里、东至县城三十里。
朱晓埤铺:西至盐水港二十里、东至县城三十五里。
盐水港铺:南至铁线桥十里、东至县城四十里。
防汛
嘉义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四员、外委十员、额外四员、马步战守兵一千一百三十八名。
参将署:城北门。驻防嘉义城内汛,协防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额外四员、马步战守兵四百名;管辖七大汛、八小汛、九塘(内八汛、四塘归斗六都司分辖)。
城外汛(附城西南郭外):轮防把总一员、兵三十二名。
山底塘(附城西郭外):安兵六名。
牛椆溪塘(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安兵五名。
打猫塘(城北十二里打猫北保):安兵五名。
水堀头塘(城西南十二里嘉义西保):安兵六名。
八奖溪塘(城南十五里嘉义西保):安兵十名。
笨港汛(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轮防千总一员、兵七十四名。
朴仔脚汛(城西南三十里大槺榔保):外委一员、兵十五名。
盐水港汛(城西南四十里盐水港保):轮防把总一员、兵九十名。
店仔口汛(城西南二十五里下加冬保):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都司署(城东北四十里斗六门保):驻防斗六门汛,协防千总一员、外委四员、战守兵一百五十名;管辖八大汛、四塘(内四汛、三塘地属彰化,不载)。
大莆林汛(城北二十里打猫保):外委一员、兵二十名。
他里雾汛(城北二十里他里雾保):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虎尾溪汛(城北四十里大坵田保):外委一员、兵十九名。
土库汛(城北三十里大坵田西保):外委一员、兵三十名。
虎尾溪塘(城北四十里大坵田西保):安兵五名。
——右汛塘十七所。
道里
东:东出迎春门五里大目根、五里顶溪心、五里竹头崎,至诸山之麓。
南:南出阜财门五里邑西保、七里水堀头、六里八奖溪、七里顶加冬、五里下加冬、七里铁线桥、七里急水溪、六里查亩营、五里茅港尾、五里湾里溪、五里嵌头、五里曾文溪,入台湾县界(南内路)。
北:北出拱极门五里埤仔头、七里打猫、五里三迭溪、五里大莆林、五里打猫北保、五里他里雾、五里菁仔宅、五里虎尾溪,入彰化界(北内路)。
西:西出性义门五里粗溪、七里鹿仔草、八里白须公潭东保、十里盐水港巡检署。出义性门西北五里埤仔头、七里大潭庄、五里打猫西保、八里笨港县丞署。又由台湾县交界之湾里溪十里萧垄庄、五里麻豆庄、十里佳里兴保、十里盐水港、五里白须公潭东保、七瑞安溪寮、八里白须公潭西保、五里朴仔脚、七里大客庄、七里新埔庄、六里笨港汛、五里大槺榔、十里北港街、五里茑松庄、六里柑仔寮、七里牛担湾、七里尖山、五里海防庄、五里虎尾溪,入彰化县界(北海口之外路)。
嘉义县舆图说
嘉义县治负山面海,海疆之岩邑也。南界曾文,北界虎尾;东倚武峦之麓,西临笨港之滨。局度宽宏,平原广沃;为南北之康庄,无崎岖之险阻。往者,枭张丑类肆毒跳梁,动辄先乘嘉义;盖邑居郡治之中冲,地为南北之关键。故嘉义存,则南北路之呼吸可通;嘉义失,则南北路之声援俱绝。其所关于全郡安危者,岂浅鲜哉!经始之初,厥号诸罗;治连淡水,北迄鸡笼。林逆之乱,台郡厅邑以次就陷,独诸罗一邑屹然中立而不摇;此其民心之固,从可知矣。雍正元年,议以幅■〈巾员〉辽阔,每有鞭莫及之忧。乃请裁虎尾溪以北,添设一邑曰「彰化」;改诸罗为「嘉义」,盖嘉其民之能知义耳。
境以内,大道蜿蜒,路分内外。自曾文溪,北由茅港尾、下加冬至县城,逶迤北由打猫保、他里雾而之虎尾溪者,此通行之正道,为内路也。自湾里溪西出萧垄、麻豆等庄,历盐水港、北港迂折北转而达虎尾溪者,此海口之遶道,为外路也。横溪迭迭,左绕右萦,天设之濠堑也;庄保重重,星罗棋布,自然之关隘也。斗六门扼北来之要,足资两邑之屏藩;大武垄当南下之冲,可握郡垣之锁钥。内加拔、大武峦山深林密,为逋逃啸聚之场;布袋嘴、朴仔脚水浅沙平,实奸宄觊觎之钥。山防虑匪徒之私结化番,宜慎石门之出入;海防杜奸商之暗连洋盗,须严盐港之稽查:此当年蓝鼎元经理台疆之至论也。
唯是台郡入版二百余年,蠢动之徒何可胜计;然而每有窃发,未尝不旋踵而歼者:斯固国家声威之所被,而亦前人筹划之周详耳。至若日久升平,今昔情形不无迁变;则夫参酌时势、相度机宜,经制上方,是又任之者所当绸缪于未雨之先矣。谨举其大要,聊参末议以呈。
彰化县舆图纂要
彰化县图
彰化县舆图表
彰化县舆图册
彰化县图
彰化县舆图表
彰化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营制
桥渡
道里
疆界
查彰化县未设以前,其地本属诸罗县(今之嘉义县)管辖,统名半线保。自雍正元年间,分出诸罗地段,自虎尾溪起、至鸡笼山后止为彰化县。雍正元年,增设淡水厅;又将县北大甲溪起、至鸡笼止,截归淡水同知管辖。现在南自虎尾溪起、至大甲溪南岸止,袤长一百里。东面负山、西面环海,广计七、八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较窄、南首较宽)。离台湾府城二百余,与内地之泉州府遥遥相对;鹿港与泉州之蚶江对渡,计水程九更。其形势稍偏,用罗盘指南针较对,北首稍偏于东(淡水更偏)、南首稍偏于西。自内山至沿海一带,大约乙卯兼辛酉者也。
广:东西距七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自山至海余地窄,故形势稍狭;自北而南渐渐开展,故形势较广)。
袤:南北距一百里(县城稍偏于北,至大甲溪,计程四十里;南至虎尾溪,计程六十里:合共一百里)。
东界:均内山生番地界。
西界:均大海。
南界:至阿拔泉山,与嘉义交界。
北界:至大甲溪南岸,与淡水厅交界。
东南界:至小半天山,与水沙连生番交界。
西南界:至虎尾溪下流,亦与嘉义县交界。
东北界:至阿里山,与生番交界。
西北界:至大甲溪口,与大海交界。
坊里
彰属地界,不分都图,只分各保。每保之下,又分东、西保,上、下保;每保之中,村庄聚集,不敢四散杂处,防窃盗也。故村庄日多而保数无几。
沙连保(城东南角。离城北十里左右):坪林庄、柴桥头庄、集集庄、清水沟庄、溪洲庄、社寮庄、猴坑庄、木屐寮庄、珍湖庄、车儿寮、板寮街、过坑仔庄、柴牛椆庄、小半天、新寮、东埔■〈火内〉街、大水堀庄、湳仔庄、浊水庄、惠溪厝、屈尺龟、江西林庄、广盛庄、大坪顶庄、下坪庄、顶埔庄、嵌顶庄、粗坑庄、笋仔林庄、林圮埔庄、藤湖庄、埔心庄、大坑内庄、三角潭庄、香员脚庄、鼻仔头、尖仔尾、水车庄、湖仔厝、猪胜棕、柯仔坑、车店仔、咬狗寮、田寮庄、内湖庄、番仔寮、龟仔头、水底寮、员山仔、牛塭辂、后埔仔。以上共五十一庄。
西螺保(在正南极边,与嘉义交界。离城五、六十里不等):菜公沟庄、牛埔厝庄、檨仔脚庄、水尾庄(此四庄在西螺溪北)、后厝庄、茄苳庄、小茄苳庄、砙磘庄、大加冬庄、顶庄仔庄、湳仔庄、饶平厝庄、何厝庄、莿桐巷、张厝庄、甘厝庄、鹿场庄、新庄仔庄、三块厝、公馆仔庄、七座厝庄、太和寮庄、下坡庄、鱼寮庄、顶湳庄、黄莉仑庄、广兴庄、蓝厝庄、顶坡头埧庄、顶仑仔庄、下坡头埧庄、番雅庄、四块厝、番社庄、菜园庄、新社庄、社口庄、肩公厝庄、下如塘庄、茄塘厝庄、占仑厝庄、水定厝、田寮庄、无九厝、杨贤庄、新庄仔庄、九民庄、沟仔漧、埔心庄、埯沙里、好伮仑、大化园、荷包屿。以上共五十三庄。
布屿保(分东保、西保)、海丰保(在正南、西南沿海交界。离城七十里):马公厝庄、张扬厝庄、梗仔厝庄、康代寮、溪漧厝庄、路口厝庄、昌南庄、番仔埔庄、中厝庄、牛埔厝庄、七座厝庄、田尾庄、惠来厝庄、打牛湳庄、后庄仔庄、下加唐庄、后安寮庄、万兴庄、猫儿干庄、顶山脚庄、东势寮庄、赵甲厝庄、沟头庄、顶牛栅庄、广东厝庄、东势厝庄、菜公寮庄、仑前庄、仑背庄、夹仔头庄、港足庄、新庄仔庄、竹围仔庄、大新庄、八角亭庄、大有庄、潭漧庄、大义仑庄、番社庄、后厝仔庄、埤脚庄、崩沟寮庄、阿劝庄、罗厝庄、店仔庄、沟仔墘庄。以上共四十六庄。
大武郡保(分武东保、武西保。在正南东螺保之北。离城三十余里):施厝平庄、鹿鸣庄、樟浦寮、南雅庄、浦兴庄、出水庄、■〈米曲〉磘庄、内湾庄、林厝仔庄、万连庄、香山庄、番仔仑、挖仔庄、大饶庄、脾斗庄、社头街、许厝寮、卓乃潭庄、潮兴庄、张厝庄、芋寮仔庄、嵌顶庄、半路厝庄、红毛社厝、邱厝庄、沟漕庄、浮圳庄、乌罩庄、苦苓脚庄、太平庄、九分下庄、瓦窑厝庄、五办头庄、新厝仔厝、湳底庄、詹厝庄、陈厝庄、镇平庄、新厝仔、大埔心、水港林庄、新旧馆、新旧庄、二重湳庄、后三角庄、永靖街、湳港庄、二抱竹庄、前三角庄、关帝厅庄、湳港西庄、碑脚庄、曾厝仑庄、吴厝庄、罗厝庄、杨厝庄、四块厝庄、竹仔脚庄、仑仔脚庄、同安宅庄、福兴庄。以上共六十一庄。
二林保(分上保、下保。在西南极边。离城四十余里)、深耕保(在正南、东西螺交界之所。离城五十里左右):湖仔内街(毁)、胡厝庄、巫厝庄、顶廖庄、新庄仔庄、大■〈冖八大,上中下〉头庄、北势尾庄、田中央庄、大竹围庄、车店庄、竹头仔庄、四块厝庄、覆鼎金庄、前柳庄、后柳庄、万兴庄、番薯庄、打铜庄、溪底寮庄、挖仔庄、番社庄、桃仔仑庄、港尾庄、港墘庄、新瓦磘庄、涂厝厝庄、西势厝庄、番婆庄、万合庄、下水庄、后厝仔庄(毁)、顶埤北庄、下埤北庄、山寮仔庄、新潮中庄、旧潮甲庄、马港厝庄、草湖庄、北势庄、车路口厝、加走庄、顶槺榔湖庄、外四块厝庄、拔仔仑庄、茄苳沟庄、倒车湾庄、水尾庄、州仔庄、大突后庄、五条厝庄、顶山寮庄、下山寮庄、浸水庄、三块厝庄、带马厝庄、公馆庄、四股庄、土库庄、竹围仔庄、芦竹塘庄、嵌顶庄、广福庄、树仔脚庄、詹厝仑庄、田头仔庄、二林街、新堀仔庄、顶山仔脚庄、潭墘庄、下山仔脚庄、鱼寮庄、广东厝庄、番社庄、过埤山、番仔甲庄、内新仔庄、五庄仔庄、番挖街、海墘厝庄、下牛椆庄、游厝庄、西港庄、大排栅庄、小排栅庄、大湖厝庄、大城厝庄、火烧厝庄、桥仔头庄、面前厝庄、下竹围仔庄、福州厝庄、嵌仔脚庄、下仑庄、□□□□、□□□□、顶牛椆庄、内新厝庄、中圳仔庄、后壁寮庄、沟头庄、湳仔庄、新廓庄、溪底寮庄、鹿寮庄、顶加堂庄、垓坮庄。以上两共一百零六庄。
燕雾保(分上保、下保。在正南、东南交界处,大武郡之东北。离城二十余里):白沙坑庄、湳尾庄、口庄、白沙坑溪南庄、中厝宅庄、枫脚庄、大坑内庄、中庄、秀水庄、虎山岩庄、茄苳脚庄、庄雅庄、赤涂崎庄、刘厝庄、新兴庄、桥仔头庄、■〈?夹〉西庄、仑仔顶庄、内庄、北势洋庄、田尾厝庄、三家春庄、鹿墘厝庄、湾仔口庄、金墩庄、莲花池庄、摆塘庄、仑仔厝庄、茄苳林庄、过沟大庄、燕雾大庄、埤仔头庄、三块厝庄、外仑厝庄、犁头厝庄、港尾庄、披脚庄、黄厝庄、加锡庄、大仑庄、东山庄、三桥庄、二抱竹庄、牛埔厝庄、员林庄、南平庄、三条圳庄、水碓庄、北势庄、大埔厝庄、大三角潭庄、小三角潭庄。以上共五十二庄。
大肚保(分上、中、下三保。在正北,与淡水交界。离城二十里起、至四十里止):船仔头庄、营盘埔庄、林仔头庄、下尾厝庄、龙溪庄、顶胜■〈月胥〉庄、王田庄、山仔顶庄、社脚庄、坎仔脚庄、大肚街、山仔脚庄、水师寮庄(山顶毁)、下寮仔尾庄、办仔头庄、新厝仔庄、牛埔仔庄、西势寮庄、涂葛堀庄、福州厝庄、六块厝庄、头湖庄、加投庄(毁)、水里港、三块厝庄、鸭母寮庄、八张犁庄、大庄、陈厝庄、梧栖港街、南简庄、槺榔仔庄、社口庄、大槺榔庄、允仔寮庄、高密庄、四块厝庄、旧庄、王爷宫庄、海墘厝庄、番社庄、麻园埔仔庄、三角庄、北势头庄、北势坑庄、犁份庄、公馆庄、桥头寮庄、十块厝庄、许厝庄、吴厝庄、海丰庄、竹坑庄(毁)、龙目井庄、羊椆仔庄、斗底庄、沙辘庄、社口庄、鹿寮庄、牛骂头庄、石桥庄、桥头庄、南仔庄、客庄、青埔庄。以上共六十五庄。
马芝保(附鹿港半保,由马芝保分出。在正西、西南沿海一带。离城二十余里不等。分上保、下保):马鸣山庄、马兴庄、山寮庄、青埔庄、后湳庄、三块厝庄、头前寮庄、竹园庄、崎沟庄、半路店庄、安东庄、棋盘厝庄、油厝庄、澎湖厝庄、学仔庄、查某旦庄、沟墘庄、南势庄、赵羊厝庄、面前厝庄、卑头庄、下庄仔、番婆庄、许厝埔庄、廖厝庄、兴化厝庄、头仑埔庄、恶狗厝庄、草港庄、粿叶围庄、北桥头庄、温箫厝庄、颜厝庄、客仔厝庄、海埔厝庄、海埔厝庄、照安厝庄、羊仔厝庄、柯厝庄、白沙墩庄、番婆庄仔、外埔庄、竹围仔庄、埔姜仑庄、方仔篮庄、新草寮庄、三卞头庄、曾厝厝庄、大仑尾庄、惠仔厝庄、南港庄、瓦磘庄、火烧庄、台湾沟庄、中庄、番社庄、下大仑庄、鹿港街尾、鹿港大街、福兴庄、乌鱼寮庄、二港仔庄、三厝围庄、东安寮庄、竹头角庄、益盐庄、西势湖庄、三省庄、南势埔庄、出水沟庄、下廍庄、湾仔内庄、顶南港庄、下南港庄、菜堂庄、打帘庄、石溪庄、三块厝庄、四块厝庄、中股围庄、角树脚庄、潜水庄、麦任厝庄、管仕厝庄、牛埔头庄、镇平庄、埔心仔庄、挖仔街、番薯庄、水尾庄、番桐埔庄。以上共九十一庄。
半线保(分东、西保。在县前后左右):中街仔(北门毁)、市仔尾、牛椆仔庄、中庄仔庄、柴坑仔庄、渡船头庄、下尾寮庄、辘沙坑庄、安溪寮庄、土地公埔庄、牛埔仔庄、番社口庄、大竹围庄、顶山脚庄、下山脚庄(毁)、国圣井庄、苦苓脚庄、宝廍庄、阿夷庄、三块厝庄、菜公寮庄、下廍庄、望仔厝庄、北坛庄、皮寮仔庄、茄苳脚庄、顶厝仔庄、下厝庄、卢厝庄、苏厝庄、过沟仔庄、西势仔庄、烧坑仔庄、浮枧头庄、砖仔磘庄、南坛庄、坑仔内庄(毁)、眉宝潭庄、大岸头庄、湳尾庄、仑仔平庄、西庄仔庄、顶莿桐脚庄、下厝桐脚庄、平和厝庄、后港仔庄、半路响庄、水尾仔庄、诏安厝庄(毁)、甘仔井庄、新庄仔庄、竹仔脚庄、十二张犁庄、中寮庄、树仔脚庄、打铁山庄、番社庄、竹围仔庄、大霞佃庄、顶湳仔庄、下湳仔庄、公厝庄、浦岸庄、埤仔头庄、霞佃尾庄、乌瓦厝庄、竹围仔庄、李厝前庄、李厝后庄、头前寮庄、营盘埔庄、和美散庄、山寮仔庄、三块厝庄、苎仔潭庄、四张犁庄、七张犁庄、头前厝庄、番仔沟庄、郑厝庄、湖仔内庄(毁)、顶涂厝厝庄、下涂厝厝庄、火烧庄、大月眉庄、汴头庄、庄大潭墘庄、溪底庄、六块厝庄、小月眉庄、十八张庄、仑仔顶庄、七头家庄、后潮庄、水尾庄、坚埒庄、过埤庄、六块寮庄、新港庄、海埔厝庄、什股庄、草湖庄、泉州厝庄、十五张犁庄、顶犁庄、下犁庄、沟内庄、口厝庄、溪口厝庄、顶径口庄、乌砙庄、下径口庄、牛埔庄、公馆庄、田心仔庄、仑仔脚庄、塭仔庄。以上共一百一十七庄。
南北投保(分南投保、北投保)、猫罗保(在县东南,与沙连保交界。离城三十里至六十里不等):林仔庄、半路厝庄、半山庄、半坛堀庄、营盘口、半路头庄、内辘庄、新部仔庄、倒樟庄、军功寮庄、竹子坑庄、分水寮庄、东势阁庄、乡亲寮庄、猪肚潭庄、狮仔头庄、新城庄、柴城庄、哮猫庄、爽文路庄、土地公坑、龙眼林庄、内城庄、牛牯岭庄、下新厝、顶新厝、大坑墘庄、二重埔庄、九层林仔、番社庄、牛食水庄、石头公庄、茄苳脚庄、田寮庄、福兴街、蚋塞头庄、番仔寮庄、虎仔坑庄、先锋岭、古亭笨、南投街、番仔井庄、包尾庄、二重溪庄、中寮庄、柴头井庄、月眉仔庄、万丹庄、千秋斗庄、田寮庄、挞仔湾庄、风柜岭庄、八屺山庄、马鞍仑庄、刣鹿坑庄、嵌仔顶、后寮仔坑、内湖庄、番仔巴庄、挑未坑、半山庄、崩坎庄、牛路头庄、营盘口庄、大哮汛地、三坎店庄、溪州庄、山脚庄、林仔头、中庄仔、阿法庄仔、内芮庄、匏仔寮庄、南势山庄、竹仔城、七股、平顶庄、土城仔、平林庄、南埔庄、隘寮庄、水车寮庄、顶坎庄、内木栅汛、北势湳(毁)、清仔园、青牛埔庄、牛屎崎庄、大堀庄、新庄、番仔田、水汴头、田厝仔庄、顶茄荖、下茄荖、顶角庄、埔仔庄、溪洲尾庄、石头埔庄、新店仔庄、过溪仔庄、坎仔脚庄、竹仔脚、檨仔脚、社口尾庄、北投旧街、三角水、顶下南势庄、水涵头、北投番社、北投新街、南势仔庄、北投埔社、牛埔仔庄(猫罗)、大竹围庄、番社口庄、南头庄、外快官庄、田中央庄、内快官庄、番仔田庄、旧社庄、竹林庄、社口庄、大埔庄、芬园新庄、枫树脚庄、牛埔庄、宝藏寺、县庄、同安厝庄、石螺潭庄、喀哩庄、溪心俱庄、四块厝庄、吴厝庄、柳树湳庄、登台庄、万斗六庄(毁)。以上共一百三十九庄。
猫雾捒保(分上保、下保。在正东、东北角,与内山淡水交界。离城十五里,周围六、七十里不等):寮脚庄、石硿仔庄、九房厝庄、金生面庄、新社庄、七分横屏庄、上下水底寮庄、笨箕湖庄、牌楼店庄、坎仔脚庄、社寮角庄、梅仔树仔庄、涂牛庄、大茅埔庄、新城庄、石城庄、新伯公庄、党山文庄、石角庄、中科庄、上下新庄、上下加刀埔庄、又另(?)石城庄、石壁坑庄、鼎底荷庄、芎招脚庄、大牌庄、碑头山庄、打难庄、翁仔社庄、胡芦墩庄(毁)、上下南坑庄、溪洲底庄、后寮庄、上下圳寮庄(毁)、前寮庄、望寮庄、社口庄、岸里大社、三角仔庄、上下员林庄、枋树脚庄、花眉庄、马公厝庄、员宝庄、大埔厝庄、交力林庄、中营庄、社皮庄、东势庄、西势庄、乌牛难庄、南仔坑口庄、加至角庄、头家厝庄、探仔墩庄、上下瓦磘仔庄、水汴头庄、柑■〈木庶〉仑庄、七张犁庄、后庄仔庄、陈平庄、旧社庄、三份埔庄、二份埔庄、军功寮庄、北庄、三角埔庄、新广庄、公馆庄、上下横山庄、埧仔庄、江南厝庄、西大墩庄(毁)、港尾庄、水堀头庄、七张犁庄、猪高庄、犁头店(下保)、田心仔庄、东大墩庄(毁)、早溪庄、鸟铳头庄、三汴庄、关公寮庄、东笼埔庄、大■〈冖八大,上中下〉寮庄、大里杙庄、番仔寮庄、瓦窑仔庄、凉缘树庄、大新庄、桥仔头庄、半平厝庄、大鱼池庄、九张犁庄、树仔脚庄、头前厝庄、炉竹湳庄、五张犁店、新庄仔庄、圳■〈月斗〉庄、石螺潭庄、客乳庄、溪心埧庄、吴厝庄、四块厝庄(毁)、詹厝园庄、阿密乳庄、柳树湳庄、阿罩雾庄、草湖庄、七甲庄、大竹围庄、乌日庄、龙芽庄、枋树柳庄、水碓庄、麻糍埔庄、镇平庄、牛埔庄、学田庄、同安厝庄、番社脚庄、山仔脚庄、棋杆厝庄、保长馆庄、上下石牌庄、何厝庄、马磷潭庄、三块厝庄、沟仔墩庄、麻园头庄、干沟仔庄、赖厝庄、邱厝庄、三十张犁庄、尾张庄、胡芦墩、四张犁庄。以上共一百四十庄。
东螺保(分东保、西保。在正南西螺、大武郡二保交界之中。离城四十里):仑仔尾庄、后庄、溪畔庄、田尾庄、打廉庄、柳树湳庄、顶厝庄、目宣庄、十张犁庄、七张犁庄、内中圳庄、梅州庄、悦兴街、沙仔仑街、左连六甲庄、四块厝庄、大仑尾庄、三块厝庄、茄苳坑口庄、海丰寮庄、五百步庄、番仔寮庄、大邱园庄、山顶庄、松柏坑、饶平厝、■〈瓜系〉瓜寮、下蔗园、树仔脚庄、庄仔庄、埔仔庄、顶麻园、油车仔、吴厝庄、良吉庄、沙仔仑庄、宝斗仔庄、大埔尾、北斗街、大新庄、半廍仔、潮羊厝、湳堵庄、东平竹围、土结厝、圳寮、三条圳庄、溪洲庄、旧眉庄、海丰仑庄、田尾仔庄、三十张犁、五张犁庄、八张犁庄、龟壳花庄、北势寮庄、总地号、大湖厝、竹园仔、厝仔庄、小埔心街、风凤厝、路口厝、水添林、斗六甲、卢厝庄、连交厝庄、埤头、仑仔脚庄、溪墘厝、扶朝仔庄、新庄仔庄:以上共七十二庄。
以上各庄,核对「旧志」,多寡不一,名目不符者甚多;缘年分久远,兴废不一故也。图上纸幅太窄,只能载其各目,不能并载村庄。另绘大幅一图,亦只能开载大庄,其零星小庄均不及备载;故图说多少,亦难画一也。至上年戴、林二逆滋事,附近村庄甚多;迨克复城池以后,逐渐攻陷者不下百余□庄。内除零星小庄无关查考者均已删去,共余如四张犁为戴万生巢穴、四块厝为〔林〕戆晟巢穴、北势湳为洪欉等逆巢、茄头为陈吻等逆巢之类虽已毁灭,仍复列存,以备查考。合并声明。
山
按彰属东首自北至南一带皆山,均发脉于淡水极北之大鸡笼山;为全台之祖山。自大鸡笼山而南绵亘三百里至大甲溪之南,首特起大山独立空际者,名曰大乌山;乃邑治太祖山也。由大乌山分脉而南,从阿里史、华盖山逶迤曲折至浊水溪之北,又起高峰转西而行,为集集大山;则邑治之少祖山也。由集集大山西下至南投等山,则又转向北行约四十里再起星峰,名曰定军山(又名八卦山);则邑治之主山也。由八卦山铺出平阳而结县治,其护于右者为横山、蓬山、大肚山,卫于左者为触口、大武郡山、燕雾等山,排列于后者为大员山、阿里史山、火焰山、华盖等山,皆已入于版图可以湖(?)。其来源去迹,由此而来。如玉山、雪山、大小半天山,或在番界、或近生番,莫从探其来历。就其可指而名者,分别详载于后。
大乌山:在县东治北七、八十里东势角之内山。发源于淡属南首内山;特起峰岚,势甚高大,为邑治之太祖山。其自西折下者,为大员山、横山、红圳头山、仆仔篱山、蓬山、鳌头、沙辘、龙目井诸山,为邑治之外卫;自南发出者,为阿里史山。
大员山:系大乌山自西发出,邑治东北六十余里。山顶圆,形似熬酒桶;故俗呼为熬酒桶山。自西折下者,为猫雾捒山、大肚山。
阿里史山:系大乌山自西发出,邑治东北四十余里。贼匪林爽文滋事时,以此山为巢穴,经大将军福攻克。其山欹斜南侧落脉,向南斜飞,至黄竹坑山、华盖山而再起高峰。
华盖山:在阿里史山之南,由黄竹坑山发出者;邑治东六十里。各山皆自北而南,山势皆南趋;独此山面向正西,挺秀超拔。自西北折下者,为大里杙、万丹、火焰诸山。自西折下者,为内木栅山、茭荖山;稍偏于南者,为大哮山。自正南发出者,为水沙连、日月潭诸山;再起星峰,为集集山。
集集山(西出五里许,有岭名草岭,为集集、沙连之路。岭高各半里许,岭顶平坦,两无关锁,非险要也):在水沙连内,邑治东南七十里。高峰耸拔,为邑治小祖山者。大将军福尝破林逆于山麓,险阻可恃,为内山番界之锁钥。自西折下,为八娘坑山;山麓稍平,又为虎仔坑山。再下,化为平畴,至清、浊溪分涨之处,由南另起一山为牛触口山;乃清、浊溪之水口山。由北特起峰峦者,为南投诸山。
南投山(山半有牛牯岭一条,为往南北投、水沙连大路。外高一里、内高半里,岭顶一片平阳,左右四通八达,随处可行;非险要也):在邑治东南四十里,山麓即县丞署。山势平坦,无险可恃。
北投山:由南投山自北分支,邑治东南三十余里。山势平坦。
大武郡山:系牛相触山由西北分下者,离邑治三十余里。山势平坦。下有清水岩、许厝寮山,亦皆平坦,无险可据。
红涂崎山(一名赤涂崎。山之南麓与燕雾山交接处,有同安岭一条。外高里半、内高一里余,岭顶一片平阳,有居民田园;两边无狭,四通八达,为进南投内山之路,非要害也):系由南、北投山自北出脉,至猫罗山、同安岭恃起峰岚,山势较高;离邑治十余里,上平而方。左分一支,为燕雾;右分一支,为快官庄;中抽一支,由南而北,为白沙坑山、观音山、望寮山。
望寮山(一名定军山,又名八卦山):系自红涂崎山抽出,在邑治东门外;为邑治主山。山上建有镇番亭一座;后改建砖寨,名曰定寨。同治元年戴逆滋事时,被毁。该山离城太近,若有事之时为贼踞站,则城内虚实毕见;诚要之区也。
大半天山:在邑治东南水沙连山番山交接之处,不能稽其程途;山势高险。前林逆败后,曾踞此负嵎相抗;为番界之要害处所,居民不能到者。自西分下,即水沙连、溪洲仔诸山。
小半天山:与大半天山相迤。山势甚峻,高出云霄;亦番界之要区。
大坪顶山:与大、小半天山相接。山势甚高;而顶颇平坦,可以屯兵。昔大将军福攻克大、小半天山林逆贼巢,即由此山扎营进剿。
阿拔泉山:在水沙连保清水溪之间。山势不甚高险。
雪山(玉山同):在水沙连内生番界内;不能溯其来源,亦难稽其程途。因经年积雪,故名;又称玉山。
内外触口山:在阿拔泉山之下,离邑治六十余里;为邑治之外护也。
以上诸山,唯大乌、大小半天等山皆高险无比,而均在生番界内,无从依傍。其余入于版图界内者,除华盖山、大坪顶山为民番交界之区,其余均系平坦高阜,并无险要之区也。
水
台湾皆西流水,彰化亦然。缘东面皆山、西首皆海,水均发源于内外诸山,顺流而入于海故也。有先分数条,至中途而合成一处者,大肚溪是也;有先分数条,中间会合后而又分作数溪而入海者,清浊溪与虎尾、东西螺诸溪是也。中间或自南绕北、或自北转南,各随山之形势而出。至海口之大小、深浅,各有不同。而海口之外,均系沙汕淤塞。外来商船,无论大小均泊于口门之外、沙汕之内,离岸七、八里至十余里,用小驳船渡载;海船均不能驶入口内,与淡属之鸡笼、沪尾等口不同。兹将所属各溪,自南而北挨顺开载于左。
浊水溪:发源于内山番界,莫能探其来源。向传水源本清,流至一潭,方变为浊。由大、小半天山后向西北斜流,至集集山之南畔,受南首大顺寮、清水沟诸水;至外触口山,北分为虎尾、东螺、西螺、三条圳。西出至番仔挖,左右分别入于海(各海口阔狭浅深,皆载于各溪口条下)。
大顺寮溪:发源于水沙连内山。至隙仔山脚,与浊水溪合流。
阿拔泉溪(即清水溪):发源于阿里山,在阿拔泉之北。由西南斜流,又绕至内触口山之下、外触口山之上,合于浊水溪。
虎尾溪(系状元挖旧澳。现已淤塞,不能泊船):系清、浊二溪西出至外触口山南,先分一支入嘉义界,出下湖。稍西再分一支,即虎尾溪;系嘉、彰交界之处,离城六十里。自西稍下,至鹿场过白沙墩之北,出海丰汛而于入海。溪宽一里许,中间沙淤;两岸各有水溜,不过十余丈、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涉水而过;春、夏水涨,或用渡船、或用竹筏,随时置备。海口宽一里许,深六、七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离岸七、八里;有澳名状元挖,现已淤塞,不能泊船。遵海而南约数里,即五朝港;再南,则下潮港,乃嘉义地界也。
西螺溪(即茂利干溪):发源于浊水溪。在虎尾溪之北;自西分下,离城五十里。再由西北斜流,至番仔挖之南而出海。溪宽半里,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徒涉;春、夏水涨,则用竹筏以济行人。海口宽半里,余深五、六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口外八、九里,有沙汕名番挖澳。又有王功澳,现已淤塞,不能泊船。
东螺溪(即宝斗溪,又名北斗溪):发源于浊水溪。在西螺溪之北十里;自西分下,离城四十里。向西北斜流,至王功港口而入于海。遵海而北,即鹿港、二林港也。溪宽二里,深五、六尺,北岸深八、九尺不等;有渡船以济行人。海口宽二里许,深与里面同。外沙汕丛杂,只有就地渔船可以停泊;外来商船,均停在离口十里之冲西港等澳,用小驳船驳至鹿港上岸。其鹿仔港以北海边一带,均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
三条圳:在东、西螺二溪中间分下;由西南,计流至嵌顶地方,仍与西螺溪合流而入海。
大武郡溪(即鹿仔港):发源于大武郡山。由西北斜流,过二林、马芝遴等保,在鹿港街南首入海。来源甚短,溪流亦浅。后又就浊水溪象鼻山之下开筑水圳,下接大武郡溪;又分水圳数条,灌荫各保田禾,故其水亦浊。现在居民只知有水圳,而不知其为溪矣。宽约四、五丈,深二、三尺不等;各处均有木桥以渡行人。溪口船只不能停泊,所有鹿仔港口商船均泊于口外之冲西港,在沙汕之内,离岸八、九里至十余里不等;为商贾幅辏之区,诚要害也。
大肚溪(海口名六块寮澳):来源有二:一自县南集集山右畔向西折下,名万丹溪;至南北投折而向北,过猫罗至定军山之后双溪口会合。一发源于县北大员山左畔,向西南斜流,过猫雾捒保,名猫雾捒溪;受阿里史、黄竹坑、万斗六诸溪之水,至双溪口会合。以上两溪合流向西折下,由大肚山南岸出六块寮顺流而入于海。溪宽一里余,两岸皆旱埔。至中流始有流水,宽三十余丈、深一丈零,有上、中、下四处渡船以济行人。海口沙汕淤塞,不能泊船;潮涨至口内一里许而止。溪口以南五里许有一海〔义〕,名草港;并无来源。现居民藉此叉口,为水圳出海之口矣。
大甲溪:发源于东北边界东势角口内山番界,莫从究其源流。大约由大乌山而前绕至北□东势角折向西下,受淡水内山溪流诸水而入于海。溪之南岸,为淡、彰交界之处;唯东势角庄,则在西北,离县城四十余里。其溪流阔狭浅深,皆在淡水界内,应归淡水厅造报。海口之处,则向南绕至蛤满溪口,为彰属地界。溪口沙汕丛杂,不能泊船。由蛤满溪而南则高密口(乃系新开),又有五叉口、水里港口共三处,均系叉口,并无来源;后人就其叉口,或由大肚溪开圳、或由大甲溪开圳浚成圳路,而为水圳出海之所。阔不过丈余,深只二、三尺;船只不能出入。其五叉口外七、八里,另有沙仙一道包裹,名曰梧栖港,溪澳以内可以泊船;外来商船均泊于该处,由驳船载货出入。故虽曰海口,其实停船之处离口甚远也。
万斗六溪:发源于县东南华盖诸山;即大肚溪之上流。由西北曲曲绕过火焰山,一名乌溪;至双溪口,与大肚溪会合。
万丹溪:发源于县城东南集集之北,后由西北曲曲而入于大肚溪。
以上诸溪,唯东螺、虎尾、大肚三溪溪面较宽,水流甚急骤。遇大雨,内山诸水奔腾而下,虽有船只不能开驶;必须三、五日后水势稍减,方能行走。此外之水随时涨落,可立而待也。
(附)沙汕
彰属内洋一带,并无海岛浮■〈山奥〉。唯南自西螺口外起,有暗汕数条向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北自大甲溪起,亦有暗汕数条向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中间两沙对峙,名冲西港。澳南北之水,均汇流于此而出海,名曰「诸水朝宗」。外来商船,亦由此入口而分泊于各澳;乃海洋之第一要口也。并以附闻。
城池
查彰化县地界,本属嘉义(旧名诸罗)。自雍正元年设治以后至十二年开始,于街巷外编植莿竹为城,设东、西、南、北四门。乾隆五十一年、六十年林爽文、陈周全之乱,蹂躏殆尽;嘉庆二年,仍依故址栽植莿竹,又于四门增建城楼。十四年,制宪方巡台抵彰,经绅士呈请捐建土城,奏奉谕旨准行;随仍旧址改建土城,两边砌以砖块,以免圮颓。十六年兴工,二十年告成。周围九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高一丈五尺、宽一丈五尺;上宽一丈,入地深一丈。炮台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现均完固。唯堆房于同治元年间被贼焚毁,尚未修复。
城垛,周围七百八十三垛;高三尺,以砖为之。城门四座:东曰「乐耕门」、南曰「宣平门」、西曰「庆丰门」、北曰「拱辰门」。城楼各一层,高三丈九尺。
东门外定军山(即八卦山)上有寨一座,周围计长六十丈,雉堞五十六个;内高一丈二尺,外高一丈五尺,雉堞高三尺,基宽一丈五尺、上宽一丈。炮台四座、水洞二、城楼一。先建于雍正年间,名曰「镇番亭」;经陈周全之乱,毁于火。嘉庆十八年,重建,改名「定军寨」;现于同治元年三月间被戴逆平毁。
衙署
彰化县署:在城中,稍东;坐北向南。雍正六年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与仓库一体毁为平地;尚未建盖。
典史署:在县署西偏。乾隆十二年重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与监狱毁为平地;尚未建盖。
县丞署:在南北投保南投街外。乾隆十四年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
教谕署:在学宫西北畔。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与训导署一并毁于火;未及兴建。至嘉庆二十二年,训导一缺改移淡水厅学,始于二十三年由绅士捐建于白沙书院之后,循旧址而扩之;现尚完固。
猫雾捒巡检署:在犁头店街。雍正十年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被焚殆尽;尚未修理。
北路理番同知署:在本县城南街。乾隆五十三年移驻鹿仔港粟仓南畔,嘉庆二年重建。
北路副将署:在县城内县署东畔。乾隆五十一年重建;现尚完固。
都司署:在副将署西偏。乾隆五十三年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被毁过半;尚未修复。
水师游击署:原在鹿仔港北头营盘内。乾隆五十三年建。六十年陈逆之乱,毁于火;始移建于街尾土城。现尚完固。
铺舍
查彰化并无驿递,只有铺站。南自鹿场起、北至鸡笼止,共计一十八处。自分设淡水厅后,将大甲起、至鸡笼止共十一铺,分别添设,归于淡水厅管辖,由淡厅造报。现在自南至北共计七站,均号书一名、递夫六名,以为传递往来文报。谨列于后:
鹿场站:在县南五十五里。南离虎尾溪与嘉义交界止五里、北抵东螺站十五里。
东螺站:在县南四十里。南接鹿场站十五里、北接员林站二十里。
员林站:在县南二十里。南接东螺站一十里、北接县口站二十里。
县口站:在城内。南接员林站二十里、北接龙目井站十五里。
龙目井站:在县北十五里。南接县口站十五里、北接寓鳌头站十五里。
寓鳌头站:在县北三十里。南接龙目井站十五里、北接淡属大甲站止十五里。
鹿仔港站:在县西二十里。东接县口站二十里、西递内地交海船投递。
营制
台湾营制自设立以后,情形随时更变,营制亦随时增改,不止一次。兹就现在额设员弁兵丁及各处汛塘,详载于后:
北中营(陆路):原设参将一员,驻诸罗(今之嘉义);至雍正十一年,始改设副将,驻扎彰化县治。其兵原止一营;至是增设,分为中、左、右三营。以中营驻彰化、左营驻嘉义、右营离竹堑,统北协副将管辖。大小弁兵,均有增改。现在陆路中营,副将一员、中军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十员(内六员原设,四员系乾隆五十三年增)、额外外委五员(内四员原设,一员系乾隆五十三年增)、兵丁共一千二百二十四名(内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五百二十一名、步守兵六百五十三名)。
城中营盘内: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外委各一员、额外二员;步战守兵共六百名(内分拨沙仔仑塘十名),另南门外教场安兵五名,合共六百零五名。
八卦山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燕雾汛:把总一员(驻员林街)、额外外委三员(驻二林塘)、战守兵共九十名(内赤涂崎塘五名、溪口塘十名、枋桥头塘五名、二林塘十名、东螺塘十名、燕雾塘五十名)。
许厝埔汛:把总一员、战守兵六十名。
嵌顶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寓鳖头汛:把总一员、战守兵二十五名。
沙辘塘:战守兵五名。
大肚汛:额外一员、战守兵十五名。
——以上均在南北平阳一带。
南北投汛:把总一员、战守兵八十九名。
内木栅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十名。
大里杙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触口汛:额外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猫雾捒葫芦墩汛:千总一员、战守兵八十五名。
大墩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四张犁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以上均在南北内山一带(另有集集、社寮、林圮埔三汛在沙连保,系嘉义营参将管辖。其弁兵各若干,请归嘉义县造报)。
鹿港水师营(即台协水师左营):原驻安平,于乾隆五十三年改驻鹿港。额设游击一员、守备一员(驻嘉邑笨港汛)、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内一员驻笨港汛、一员驻新店汛)、外委六员、额外三员;步战守兵共七百二十四名,除舵工、炊粮一十六名,实计七百零八名。又除笨港营安兵二百九十三名、■〈鱼逮〉仔挖汛五名、猴树汛一十名、新店汛一十名在嘉义地界归嘉义县查造外,实际驻扎鹿港本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一员、额外一员,安兵二百八十五名。
分防水里港汛:额外一员,安兵丁二十名。
三林汛:千总一员,安兵二十名。
王功汛:额外一员,安兵四十名。
番仔挖汛:安兵五名。
海丰汛:额外一员,安兵二十名(该营汛地虽在彰化、实笨港营守备管辖)。
水师战船:原设一十八只;乾隆三十年裁汰二只。现在实存一十六只,均编「定」字号;配舵工、炊粮一十六名。
屯丁(县城东北大甲溪旁有麻薯一屯,归淡厅管辖;故不及备载)
台湾屯丁,起自公中堂福「讨平林逆筹办善后事宜」案内奏请就向化熟番随军打仗出力有功者,仿照四川屯练之例,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二路分为十二屯,设立屯千总管辖。将内山界外丈溢田园归屯纳租,由地方官征收,按春、秋二季支放屯粮。又给未垦埔地,令其自行耕种养赡。后奉改议,着令理番同知会同监放造报各在案。彰属共设三屯,开列于后:
东螺屯:统辖把总一员、专辖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内东螺、马芝、二林三社二百零三名,眉里社五十名,大武郡、半线二社四十一名、□□□□□□□□□二社一百零六名)。
北投屯:专辖外委一员、屯丁五百名(内北投社一百二十八名,南投社三十二名,猫罗社四十五名,柴坑仔、大肚、南北社(?),捒东、捒西二社二百零四名)。
阿里史屯:专辖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阿里史、水里、感恩、乌牛栏、迁善、南北〔投〕六社二百五十三名,大肚中社四十七名)。
以上共屯〔丁〕一千二百名,每屯屯外委一员管辖屯丁。另设把总一员,统辖三屯。其把总,则归北路淡水之屯千总统辖。外委〔由〕屯丁拔补、把总由外委拔补,千总由把总拔补,均由鹿港同知出具考语,送本、县道宪考验,给戳准补。
淡水厅舆图纂要
淡水厅图
淡水厅舆图表
淡水厅舆图册
淡水厅图
淡水厅舆图表
淡水厅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隘寮
营汛
屯丁
桥渡
道里
疆界
查淡水地界自南至北,用罗盘核对,系自坤至艮,乃由西南而至于东北;由东首内山至西、首沿海,系自巽至干,乃由东南至于西北。
广:自东南内山番界起、至西北一带沿海止,堑北五、六十里不等,堑南六、七十里不等;大约北路较狭,南路渐阔。
袤:自西南大甲溪彰化县交界起、东北大鸡笼祖山止,三百里;又自三貂岭脚起,由正东甲卯向渐渐转至东南、巽已向至远望坑噶玛兰交界止,四十五里。
按淡水自大甲溪南与彰化交界起、至远望坑与噶玛兰厅交界止,计程陆路三百四十里。若就地段之袤长而论,则鸡笼山为极〔北〕之程,自南至北实止三百里。缘自三貂岭脚至远望坑淡兰交界之区,系由西绕东、又由北转南,计程四十里系转湾之程途,不能与袤长并计也。
东界:内山。
西界:海。
南界:内山并彰化县界。
北界:大海。
西南:半界大甲溪与彰化县交界、半界大海。
东南:一带均系内山番界。
西北:一带均系大海。
东北:至大鸡笼山脚止,均界大海;三貂岭脚起,由东上岭转至东南远望坑止,与噶玛兰厅交界。
坊里
城外东厢(共二十五庄):东势庄、下东店庄、大埤坪庄、埔仔顶庄、牛路头庄、柴梳山庄、六园堵庄、二十张犁庄、白沙墩庄、斗仑庄、八张犁庄、六张犁庄、鹿场庄、番仔寮庄、隘口庄、五块厝庄、九芎嵌庄、顶下嵌庄、鹿寮坑庄、十股林庄、五股林庄、石壁潭庄、山猪湖庄、猴洞庄、横山庄。
城外西厢(共一十庄):隙仔庄、南势庄、牛埔庄、茇仔林庄、虎仔山庄、浸水庄、三块厝庄、羊寮庄、香山庄、洴水港庄。
城外南厢(只二庄。余俱小户散处,不名庄保):巡捕司庄、盐水港庄(此处至山只有三里,均系小户人家四散居住,并无庄名,不及备载)。
城外北厢(共一十七庄):水田街、湳仔庄、金门厝庄、旧社庄、麻园庄、顶溪洲庄、新庄仔庄、白地粉庄、溪心灞庄、嵌顶庄、凤鼻尾庄、红毛港庄、蚝壳港庄、笨仔港庄、大溪墘庄、芝葩里庄、凤山崎庄。
城外东北厢(共一十六庄):新社庄、豆仔埔庄、枋寮庄、新埔庄、大茅埔庄、五份埔庄、大股庄、石岗仔庄、乌树林庄、咸菜瓮庄、三合水庄、婆老粉庄、大湖口庄、崩坡庄、杨梅枥庄、顶重溪庄。
城外西北厢(共一十庄):仑仔庄、沙仑仔庄、树林头庄、苦苓脚庄、槺榔庄、油车港庄、船头庄、南北汕庄、下溪洲庄、鱼寮庄。
城北桃涧保(共二十九庄。兼东):中坜街、内沥溪庄、嵌脚庄、下加冬庄、新庄仔庄、赤嵌庄、大埔庄、坑仔口庄、过溪仔庄、南嵌街、桃仔园街、龟仑仔庄、大湳庄、埔顶庄、霄里新兴庄、八块厝庄、铜锣圈庄、灵潭坡庄、三坑仔庄、旧社仔庄、东势庄、南势庄、安平镇庄、山仔顶庄、宋厝庄、八张犁庄、猫朥合庄、黄泥塘庄、员树林仔庄。
城北海山保(共一十七庄。兼东):风柜店庄、潭底庄、山仔脚庄、樟树窟庄、南靖厝庄、尖山庄、鹰哥石庄、大湖庄、二甲九庄、中庄、大姑崁庄、三角涌庄、横溪庄、刘厝庄、柑园庄、石头溪庄、澎厝庄。
城北兴直保(共一十九庄。兼东):龟仑顶庄、搭寮坑庄、陂仔店庄、新庄街、中港厝仔庄、中塭庄、头重庄、和尚洲庄、武朥湾庄、三重埔庄、洲仔尾庄、关渡庄、八里坌街、大坪顶庄、大小南湾庄、山脚庄、大牛椆庄、乌屿寮庄、长道坑庄。
城北芝兰保(共三十二庄。兼东):剑潭庄、内湖庄、角角沟庄、有蜡庄、芝兰街、麻少翁庄、淇里岸庄、北投社、嗄唠别庄、圭比屯社、圭柔山店庄、金包里街、大墩社、石门汛庄、小鸡笼社、野柳庄、马鋉庄、大武仑社、大鸡笼街、深澳庄、跌死猴庄、鼻头庄、三貂社、灿光寮庄、丹里社、狮球岭庄、田寮港庄、长潭堵庄、苎仔潭庄、武丹坑庄、顶双溪庄、鱼桁仔庄。
城北大加腊保(共一十六庄。兼东):艋舺街、三枝桥庄、古亭村、大湾庄、林口庄、上坡头庄、锡口街、新南庄、南港仔街、搭搭攸庄、东势庄、新庄仔庄、圭母卒庄、大隆同庄、社仔庄、溪洲庄。
城北石碇保(共一十四庄。兼东):樟树湾庄、叭嗹港庄、水返脚街、康诰坑庄、保长坑庄、五堵庄、六堵庄、七堵庄、八堵庄、暖暖庄、石碇内庄、四脚亭庄、枋仔濑庄、■〈鱼桀〉 鱼坑庄。
城北拳山保(共十四庄。兼东):公馆街、溪仔口庄、大坪林庄、秀郎社、暗坑仔庄、青潭庄、十五份庄、内湖庄、木栅庄、头重溪庄、万顺寮社、深坑仔庄、土库庄、枫林庄。
城北摆接保(共一十七保。兼东):加蜡仔庄、港仔嘴庄、芎蕉脚庄、龟仑兰庄、枋寮街、新埔墘庄、南势角庄、后埔庄、员山仔庄、藤寮地庄、冷水坑庄、社后庄、柑林坡庄、大安寮庄、员林仔庄、火烧庄、柚仔林溪洲庄。
城南中港保(共二十六庄):山寮庄、后厝庄、中港街、中港社、湖底庄、澎湖厝庄、海口庄、塭仔头社、番婆庄、香山厝社、三角店庄、大牛栏庄、上下山脚庄、后庄、嵌顶庄、涂牛口庄、二十份庄、东庄、隆恩庄、由寮庄、芦竹林庄、水流潭庄、上下加冬庄、斗换坪庄、三湾庄、南港庄。
城南后垄保(共三十三庄):山仔顶庄、百三庄、圆宝庄、后垄街、大庄、海丰庄、沟仔背庄、新港埔庄、车路头庄、田寮庄、西山庄、芒花埔庄、社寮岗庄、嘉志阁庄、猫里街、蛤仔市庄、大墙围庄、芎蕉湾庄、七十份庄、樟树湾庄、铜锣湾庄、高埔庄、头湖庄、二湖庄、三湖庄、四湖庄、溪洲庄、松仔脚庄、后垄底庄、南势庄、打那叭庄、牛栏埔庄、白沙墩庄。
城南苑里保(共十五庄):吞霄街、吞霄社、北势窝庄、竹林仔庄、五里牌庄、涂城庄、苑里街、古亭笨庄、山柑庄、榭芩庄、日北庄、日北社、猫里社、房里社、房里庄。
城南大甲保(共二十九庄):日南庄、双寮社、日南社、大安街、大甲街、大甲东西社、顶店庄、社尾庄、船头埔庄、泉州厝庄、铁砧山庄、海墘厝庄、松仔脚庄、龟壳庄、南埔庄、中和庄、旧社庄、墩仔脚庄、枋寮庄、犁头标庄、牛椆坑庄、月眉庄、六份庄、马鸣埔庄、福兴庄、安宁庄、磁窑庄、陂脚庄、营盘口庄。
——右城外周围六厢八十九庄、南北共一十二保计二百六十一庄。
此外零碎小户,不过二、三家或六、七家,不名村落,附于四近各村;以及熟番四散,搭寮居住,迁移不定者:均不备载。
山
查台湾形势,背山面海;内山为番界,番界以东又系大海。台湾,系孤悬海中者也。其山发脉于大鸡笼山之东北,由三貂内山一路由北而南,至凤山县极南而止。中间擘干分支,由东而西条条分下,或化平阳、或重起山峦,至近海而止。各条溪河均随山而出,中间曲直不定,大抵皆自内山西流入于海;所谓山飞水走、山环水转,山与水相辅而行也。淡厅在全台之北,形势相同。其山由内山分出共三支:北一支发脉于三貂、中一支发脉于五指山、南一支发脉于蛤仔市内山之桶盘山。今分别南、北、中三路,逐一开列于后;附载山岭之峻险、海防之要害,以备稽考。
中路山
五指山:自堑城东南内山分支,折转西北十余里,顿起星峰,高耸挺拔,屹立云霄,为厅治之太祖山。分于南者,为狮头山、为三湾山;分于北者,为险山、为南湖山。其山峰,与香山港之海口相对。
金面山:自五指山第三峰分下,逶迤而行,突起峰峦圆净宽展,为厅治之少祖山。分为南者,为鹿仔坑山、为大崎山、为葫芦堵山;分于北者,为茭力堵山、牛寮山:皆厅治之左右翼也。其山峰,与隙仔溪海口相对。
虎头山:自金面山西下,化作平原。渐出渐高,至近城五里许,重起星峰而结虎头山;又化作平原,而结厅治:为厅治之坐山。
大崎山:系自金面山由南分支者。由大崎山自西折下为碎仑山,稍转北为隙仔山,稍转南为南隘山,再西下为香山、虎仔山。香山、鼻尾山均系高阜,并无险隘。
宝斗仁山: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大崎山之南。
对换坪山(一名斗换坪):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宝斗仁山之南。自西折下为礲钩崎稍下为后庄埔;下平洋,往中港。稍北为老衢崎山,亦皆高阜。
三湾山:系五指山由南分支。在对换秤山之东南。自西折下为鹿厨坑山、南港仔山,稍南为西潭山,西下新港山,下至北埔;皆后垄保。西分为马龙潭山、山仔顶山,亦皆高阜而不峻险:为厅治左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南者,至此止。
牛寮仔山:系金面山由北首分支。西下为架梳山,复西为埔仔顶、为黄金洞,皆系小阜。
南河山:系五指山由北分支。在牛寮山之东北。西下为九芎林山、犁头尖山,又西下化为平畴,至新社溪洲仔。
咸菜瓮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铜锣门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咸菜瓮山之北。西下为平原,复起为八张犁山;南折为三合水,又西南为新埔山、枋寮山。
凤山崎山:系枋寮山自西折下者。一片高阜,周围平坦可六、七里许。再自西卸下为员山仔,稍西南为凤鼻尾。
大湖口山:由铜锣圈山分下,八张犁山之西南。
杨梅坜山:由铜锣圈山自西北折下,再西为长岗岭。
头重溪山、中坜山:皆在杨梅坜山之西北桃涧保界内,为厅治右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北者,至此止。
以上均系中路山。自五指山起祖,左右排列,南至后垄、北至中坜,高阜居多,并无高山峻岭。内山一带番民交界,要隘处所均设有隘寮;另载于下。
南路山
桶盘山:在三湾山之南,由内山分支而来。南行为樟树林、芎蕉湾,皆蛤仔市山;北折为龟头山、猫里大坪山、加志阁西山,均皆高阜。
铜锣湾山:在芎蕉湾山之西南。折而北者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为吞霄内湖山。
火焰山:在三叉河之南,由内山分下者。西北折下为金面山、苑里山,自南过角口溪为石壁山。西折为铁砧山,甚高;折下为大甲溪北岸之护沙。
以上均系南路山。内除桶盘山、铁砧山最高外,余处低小之山,无险隘可据也。
北路山
大鸡笼山:系淡厅极北之区,为全台之祖出。盘踞海边,势甚高险。稍东,即三貂山。
三貂山、大坪山:自大鸡笼山发出。两山夹峙,有岭名三貂岭,为淡、兰往来必由之路(岭极峻险,另载在「险要」之下)。由三貂岭稍低,复起大坪山,即合出五支:一由东南远望坑,西入兰界;一由西分一支,为狮球岭;一由西南分一支,为锡口山;又由南分一支,为猴山尖;又东南分一支为小熬酒桶,由熬桶山分一支南行至咬狗寮:均分载于后。
远望坑山:由三貂、大坪山后面东南分支,入于兰厅界内。远望坑即淡、兰交界之所,其形势已向东遵海而南矣。
狮球岭:由三貂向西分下者。在暖暖、鸡笼街交接之处,由艋舺至鸡笼必由之路。由西分下为峰仔峙山,山近水返脚(潮水而此而止,故名);复西为内湖山,曲而转者为剑潭山、芝兰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复曲而转为关渡山、为大墩山。凡自狮球岭分下者,均系小山、或系高阜。
大墩山:由关渡山西北分下。势极高大,与溪南之观音山对峙,为关渡以内之门户;乃守口山也。自西南折下为沪尾山、炮台山,至海口而又转北结小鸡笼等山。
小鸡笼山:在大墩山向北分出。自沿海北转为金包里山、圭柔山,又自南回转至北为大鸡笼山之迎沙。
大磺山:亦系大墩山向东北分出。素产硫磺,其苗或旺或衰、或无或有不定。由大磺山分支杂出者,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狮球岭向西下者,为土地公岭、大小纱帽山、七星墩等山。山不高大而皆出磺,大约不离乎大磺山前后左右者近是;每年就地文武按季焚烧在案。以上皆由狮球山分支者。
锡口山:由三貂山西南分下。在狮球山之南。折而西下为六张犁山、为观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向南分下。〔在〕狮球山复南为内湖山、拳山,均在锡口之东。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东南分下。南分为咬狗寮尖,迤■〈辶里〉而南为磺溪;北为暗坑仔,复西为冷水坑尖,为摆接保各处。
咬狗寮尖:系自小熬酒桶山分出者。由咬狗寮尖东南西折而向南,层峦迭嶂,直趋至海山保三角涌大姑崁山与铜锣圈诸山毗连;复折向西为尖山,又西北出为龟仑山。
龟仑山:系自尖山向西分出。山势甚高,中有一岭名龟仑岭,为南北要路(另载在「险要」条下)。自龟仑山过岭向北为兴直保,又西为大坪顶山,折南为南嵌,向西北行下为观音山。
观音山:系由龟仑岭向西北折下者。山势甚高,矗立云霄。在关渡之南岸,与北岸之大墩山对峙,为内港诸山之门户也。自观音山内又分一支,迤■〈辶里〉而西为狮球山,又西至海口止为八里坌山。
以上均北路山。内除三貂、龟仑二岭暨大墩、观音二山最为高大,其余均不甚高;且多平岗土阜,并无险要可据也。
岛屿
查沿海岛屿为海口之关键,不可不载。余在深水外洋,形迹隐约无关紧要者,不及备载。此外沿海自南至北,并无海岛;唯鸡笼口外岛屿处,附载于后。
鸡笼屿:大鸡笼山北。端圆尖秀,屹立海中。与大鸡笼隔海不远,大加蜡保可见。
桶盘屿:在鸡笼西南。为鸡笼口关锁。
烛台屿、山寮屿、香炉屿、扛轿屿:以上四屿,在桶盘屿左右。
(附)山岭险要
淡属内山民番交界之所,山岭迭出,均有隘寮把守,另载于后。其余平原一带,均无险要之山;且起伏断连、四通八达,均得往来。唯三貂龟仑双岭、凤山崎一处,均属险要;故特表而出之,详载于左。
三貂岭:在鸡笼之东北。两山对峙,极其高大;中隔一岭,为淡、兰门户。东西自岭脚起、至岭顶止,计程五里笔直而上,不甚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余一里半系上高之路,两边亦为山所夹。西面自岭顶至山脚,亦笔直五里,并无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余一里半系上高之路。岭顶阔不过二丈,傍山草屋数间,为往来人夫尖站之所;实有百夫当关、万夫难越之势:第一险要也。
龟仑岭:在桃仔园之北、新庄之南。山由尖山而出;均南高险,中有一岭。北首自岭脚起至岭顶,计程四里;折平径三里半,其余半里系上高之路。四山环抱,从一小口而入,阔不过数丈;其中曲折盘旋随溪而上,有「十八重溪」之称。内若屯兵干余,外面不见。南首稍峻直,自顶至脚,约二里许,折平径二里;余系上山之路。两山夹峙,岭顶宽不过数十丈;有草屋、饭店。若由岭顶扎兵数百,难以轻越;亦险要也。
凤山崎:在厅治北一十二里。山脚有溪,过溪上山约半里许,势颇峻削;山顶一片平原高高在上,周围约十里,可屯兵数千。惟北首渐渐平下,至离大湖口半里下山,不过数十仞,不见险要。但自南而北,亦中流之砥桂也。
以上三处,为淡属山路险要之处。
水
查淡属溪水,均系自东首内山条条西流而出海口;自南至北,海■〈氵义〉林立。其在平原或大或小、或浅或深,或用渡般,或用桥梁、或可涉而过,均不甚险要。其入于海而口又狭小、沙线隔,不能停泊船只者,谓之溪口;若海口宽阔,可以进出船只者,谓之海口:均关紧要。故将逐条海口阔狭、深浅,其海潮所到船只可泊等处,分别南北详细开载,以昭详慎;另附海防重轻情形于后。
隙仔溪:在城南五里。源出金面山;自东至西而入于海。溪面甚狭,口门宽三丈;深须大雨之时,方有三、四尺之水。一经晴霁,便成小沟,行人涉水而过。口外均系沙线包裹,船只不能出入;故溪名。
香山澳海口:在隙仔溪南,离城八里。源出宝斗仁山,西流而入于海;实系盐水港之口门。其口门相近之处,另有一澳名香山口,离深水外洋五里。澳阔二十余丈,深约一丈二尺;潮水涨至盐水港过渡之处而止。一经潮退,便成旱溪。澳口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以停泊,出入须乘潮涨;一经潮退,便不能出入。七、八百石以上大船,间有遭风驶入者;停在澳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中港溪海口:在香山口之南,离城二十五里。源出五指山脚,南流至三湾,遂西流而入于海。该处如遇山内暴雨,水路方深;若无溪流,渐狭渐浅。口门阔三十五丈、深一丈二尺,潮涨至进口十里而止。过渡处,设有渡船。外来船只,亦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乘潮出入于口门内半里许。七、八百石大船,间有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后垄港海口:在中港口之南,离城四十里。源出内西潭,至海丰庄蛤仔市西下,至街仔尾分而为二:一绕后垄溪之北而入于海。溪流细浅,沙线丛杂,溪高于海;潮不能进,〔船〕不能泊入。系属小溪而非海口,行人涉水而过。一由后垄街之南而入于海,乃名海口。其口门较中港口尤少,阔不过二十丈,深八、九尺;设有渡船。二、三百石之海船,可以乘潮出入于口门内;略大商船,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潮水涨至乌尾地方止。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巡查。
打那叭溪:在后垄口之南,离城六十里。源出铜锣湾,经五湖四海(?)绕打那叭而入于海。来源既短,溪又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门宽六丈零,深五、六尺;口外沙泥淤塞,潮涨至口内二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离城七十里。源出内湖,受吞霄街后之水入海。来源较打那叭溪更短,溪亦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五丈余,深五、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苑里溪:在吞霄溪南,离城八十里。源出大坑口、铜锣湾西面诸山之水,绕蓬嵌山曲曲而入于海。来源较打那叭、吞霄诸溪为长,而溪面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六丈余,深五、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大安溪海口(附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里溪南,离城九十里。源出火焰山北、铜锣湾山后面内山,湾曲过鲤〔鱼〕潭西下出角山口以后,泛滥无定。溪面宽约二里许,中间沙积成堆者三、四条,已有居民;水势分歧杂出。在北边近于房里街者,为房里溪;宽二十余丈,深七、八尺,有渡船以济行人。稍南,则土地公港;宽十余丈,深三尺,行人涉水而过。在南边近于大安者,为大安溪;又名顶店溪。宽二十余丈,深七尺零,亦有渡船。口门宽三十余丈,深七、八尺。房里、土地公港等口均系沙泥塞积,不能泊船;唯大安口外沙线稍顺,春、夏时可泊二、三百石小船,随潮出入。秋、冬水涸,不能停泊;大号商船,并无停歇者。潮涨至口内一里许。亦设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大甲溪:在大安口之南,离城一百零二里。出自淡、彰两处内山番界,不知其源;受石壁、铁砧山、大甲城诸水而入于海溪。面阔三里许,溪中巨石嵯峨,水势湍急,为淡、彰交界之险要(附议于后)。设有渡船,以济行人。溪口虽宽,近海之所沙线杂出,南分数条,至彰化界内五叉口相近之处而止。彼此渡船可以往来,外洋船只不能收泊。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故仍以溪名。
——以上皆城南之溪水海口也。
竹堑港海口:在城北十里。溪源有二:一名金门厝溪,其源出五指山内〔山〕等处,向西北至船头庄而入海。一名凤山崎溪,其源出自铜锣圈,由咸菜瓮等处向西南与金门厝溪会合而入海。两溪均有渡船。该海口前本宽大,船只三百石者往来甚多,为竹堑郊商进出货物之要口;后因日渐淤塞,始改由香山口出入。现在口门宽二十丈,深八尺零;潮涨至口内半里许而止。一、二百石小船尚可随潮驶入,大船不能停泊。亦设有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红毛港溪:在竹堑海口之北,离城二十余里。源出羊矢窝,曲曲入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六、七丈,深二三尺,行人涉水而过。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沙线丛杂,间有附近渔船停泊;外来商船不能进出,故以溪名。
杨梅坜溪、头重溪、中坜溪:以上三溪均在红毛溪之北,离城四十五里。上分三支,均出杨梅坜附近各〔山〕发源,至大溪墘会合而入于海。来源既近,溪又浅狭,或系浅涉、或用桥梁,均无渡船。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大溪墘地方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停船,故以溪名。
南嵌溪:在中坜溪之北,离城七十五里。源出铜锣圈,由桃仔园之南而入海。来源颇长,溪流窄浅,行人涉水而过;大雨时,系用竹筏过渡。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而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进出船只,故以溪名。
沪尾港海口:在龟仑岭之北、艋舺之西,离城一百四十里。港内分南、北、中三大溪,名曰内港。南溪之源出自大坝尖山,由大姑崁、三角涌向西北至新庄,与艋舺溪会合;至大稻埕折而西至关渡,与北溪合流而出沪尾。北溪之源出自三貂岭,南至水返脚、锡口转西南,过剑潭会磺溪至关渡,与南溪合流而出沪尾。中溪名艋舺溪,发源于狮头山,入拳山保大坪林折而向西至大加腊保,会南溪而入于海。南溪自新庄起、至艋舺溪边尾,另有小驳船往来驳货;北溪自暖暖、八堵起,至关渡、沪尾亦有小驳船往来;艋舺溪东至摆接保枋桥街,亦有小驳船往来。南北周围百余里之水,均由沪尾入海;与郡之鹿耳门、彰化之鹿港为全台三大口。潮涨时,南溪至新庄止,北溪至水返脚止;关渡以内系淡水,关渡以外系咸水。海口宽约三里许,两边皆有暗沙,止一口门可行船只;潮涨则宽,潮退则狭。口门以内至关渡相近之处,溪中另有沙梗一条;潮涨则隐,潮退则见。八里坌与沪尾街,须候潮涨时对渡,势甚险要(附载于后);另为淡属之第一大海口也。
磺溪:在关渡之旁,离城一百二十五里。自大磺山西南绕出关渡口,与大溪会合。溪甚狭,只有极小驳船可以往来。此溪在腹里,并非海口。
磺港:在金包里,离城一百九十余里。自磺山北起,由正北出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止。外面沙线包裹,不能进出船只。
鸡笼澳海口:在淡属极北,离城一百六十五里。并无溪源,只有一澳。澳外即八尺门,有鸡笼、桶盘等屿三面环立;大小船只均得进出。口门愈出愈敞,不能以丈尺计;海深三丈零。船只出入不待潮涨,甚为要害(附载于后)。
顶双溪:在三貂岭之东南;自岭脚起、至溪边计程二十五里,离城二百二十里。其源发于三貂东面四近诸山,由东南入海。来源既近,溪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九尺零,有渡船;潮涨至口内半里许。口外沙泥淤塞,不堪泊船,故以溪名。
远望坑溪:在顶双溪之东南。发源于噶玛兰东面诸山,由东南入兰界而出海,为淡、兰交界之所(溪南属兰、溪北属淡);离城三百四十里。来源亦短,溪亦窄浅。口门宽十丈零,〔深〕八尺零,有渡船;潮至渡船处而止。口外沙泥丛杂,不堪泊舟,故以溪名。
——以上皆城北之溪水海口也。
(附)〔海〕防要害处所
查淡境自南至北袤长三百四十里,海■〈氵义〉林立;若处处可以往来船只,几有防不胜防之虑。兹幸天设之险,沿海一带均系铁板沙层层包裹;即如大甲、苑里、吞霄、红毛港、南嵌、磺港等口虽皆条条入海,而口外沙线阻隔,外来船只不能停泊,均可以不必防备。至大安、后垄、中港、香山、竹堑等口虽均可通舟楫,而口门窄小、沙线变迁,非熟悉口门者不能径入,大船亦难停歇,尚可随时防御;惟沪尾、鸡笼两口,最为紧要。又大甲溪于海口则不通船只,而溪面广阔,水势甚急,实为淡南天设之险。故均表而出之,以备稽考。
大甲溪:该溪发源于内山,一出番界,便渐宽展;至大甲相近之处,阔有三里许。溪中巨石小块层密不绝,颇难立脚。沙梗涌起三、四条,秋、冬水涸之时,一溪而变为三、四溪;或可徒步,或须船渡。将到门口之处,由南畔分流入于彰化界内五叉口之北者三条。内山不时有雨,外虽晴霁,水即奔腾而下;行人凡视内山昏黑、或闻巨石冲击声,即不敢涉,恐中途漂没故也。若春、夏大雨时行,便即一片汪洋;水急之时,即渡船亦不敢驶:真有万夫难越之势,淡、彰两处天设之险也。
沪尾海口:该溪海口宽有三里许,深有二丈余;两边暗沙围抱。口门虽紧要,而五、六百石之船均得随时出入,不必俟潮;五、六百石以上大船满载者,须俟潮涨出入:为各路商船经商之所。自沪尾、艋舺,计水程三十里。关渡在艋舺、沪尾适中之区,两山夹峙,河面不过一箭之阔。但潮水直抵艋舺以上,三、四百石商船尽可满载而乘出入;即大号商船,亦可半载而随潮进出。稍不留意,匪船可直达艋舺,诚为第一紧要之海口也。前有红毛人建造炮台一座,在口门内之北岸;因今昔殊形,已不合用。自嘉庆年间在外口门北岸建设新炮台,又有沪尾水师守备专辖,足资防御;而总须刻刻留心,不使稍涉大意也。
鸡笼澳海口:该澳并无溪源,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港口又有鸡笼、桶盘等屿包裹,势尚周密。就大致而论,似不若沪尾口之紧要;一经体察情形、揣度形势,实较沪尾口为尤要。因沪尾口门较鸡笼虽宽,而两边沙线均隐没于水底;即素熟沙线者,稍不留意,难免搁浅,屡屡坏船。鸡笼则鸡笼、桶盘两屿高出海口,一望而知;即不熟路径者,亦得依循而入:则口门难易之不同焉,一也。沪尾有专设水师营,兵力众多,离艋舺参将营仅止三十里;如有警报,便可就近策应。鸡笼唯陆路汛兵九十名;离艋舺营五十余里,鞭长莫及,又无舟师:则兵力厚薄之不同焉,二也。沪尾行铺众多,居民稠密;又与艋舺各郊行声气相通,彼此得以救援。鸡笼郊铺本稀,僻处一隅,四近又无巨保大庄:此人力多寡之不同焉,三也。以此三者互相比较,孰要孰缓?显而易见。是以咸丰四年小刀会匪王位等肆扰台北,则窜鸡笼而不窜沪尾;八年春间王位余党复来窥伺,则游奕于鸡笼而不逞志于沪尾者:其明证也。同治元年六月间沪尾新立马头,设关征税;鸡笼本不在通商马头之列,乃各国洋艘咸以鸡笼口面较宽于沪尾,情愿收入鸡笼、远赴沪尾完税。遂经领事申陈上宪,增开鸡笼子口:是又明证也。夫海口之难易、人方之多寡,均系生成之势,不能勉强。若汛防之多寡,尚可设法;倘就沪尾水师营中抽调百余名前往添防、又于艋舺陆营中酌添数十名,则共有二百余名之汛兵,或可藉资防御。不然,实有孤虚之虑。管见所及以附陈。
城池
查淡水厅同知一缺,系雍正元年增设彰化县时兼设一同知缺,稽查北路捕务;仍附彰化县,并无专辖地段。雍正九年,始分大甲溪以北至鸡笼止均归淡水同知管辖,移驻竹堑。该处本系竹堑巡检分防之地;自移驻淡厅后,于雍正十一年环植莿竹,周围四百四十丈,东、西、南、北各设门楼。乾隆二十四年,四城上各增建炮台一所。嘉庆十八年,因居民稠密,开拓基址,增筑土堡;周围一千四百余丈,东、西、南、北各设木栅。道光六年,前督部堂孙巡台,绅耆请改建城池;奏奉谕旨准行。经前台湾道孔亲诣复勘:若循原建,则太狭;循后筑土堡,则又太宽。因而内外拆毁,改定周围八百六十丈,墙身高一丈五尺,基底一丈六尺,上阔一丈二尺,入地深一丈。初议建设砖城,后改用石条夹砌石块;于道光七年六月兴工、九年八月报竣,现均完固。
城垛:九百七十四垛,各高三尺。城门四:东曰「迎曦门」、西曰「挹爽门」、南曰「歌熏门」、北曰「拱宸门」。各有城楼一座,上下二层;高各二丈零九寸。濠沟:周围共八百六十丈。南门口阔一丈二尺,余俱宽八尺;各深七尺。
衙署
淡水厅署:在竹堑城内适中之区。坐东向西(甲庚兼卯酉向)。
艋舺县丞署:在新庄街。查艋舺县丞,本系巡检缺,衙署在八里坌。乾隆十五年因风灾倾坏,移驻新庄。五十五年,改为县丞。嘉庆十四年,改为艋舺县丞;现仍驻新庄。
大甲巡检署:在大甲土堡内。查该巡检本驻彰化之鹿港,名鹿港巡检;于嘉庆十四年,奉文移驻大甲,改为大甲巡检。
竹堑巡检署:在竹堑城南门内,离厅署半里许。现兼司狱。
训导署:在竹堑城内东南。该训导本系彰化县训导,后移驻竹堑,为淡水厅训导。迨开设噶玛兰厅,则又兼辖噶玛兰学务。
铺舍
查淡属无驿递,原设铺递自大甲起、至鸡笼止共一十一处。铺兵三十名工食等银,归彰化县坐支。后开辟噶玛兰厅,奉文添设;随即详请,将原设十一铺内之淡水、鸡柔山、金包里、鸡笼四处裁汰,改为艋舺、锡口、水返脚、暖暖四铺。又添设柑仔濑、灿光寮、三貂三处,共七处。
计共铺司七名、铺兵二十八名,火炬、工食等银归淡水厅坐支。今逐铺开列于左:
大甲铺:南离大甲溪淡彰交界之所五里、北离猫盂铺二十里。铺兵三名。
猫盂铺:南离大甲铺二十里、北离吞霄铺十里。铺兵三名。
吞霄铺:南离猫盂铺十里、北离后垄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后垄铺:南离吞霄铺三十里、北离老衢崎〔铺〕二十五里。铺兵三名。
老衢崎铺:南离后垄铺二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竹堑铺:南离老衢崎铺一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南嵌铺:南离竹堑铺七十五里、北离艋舺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以上七铺,系属原设,今仍旧;归彰化县支给工食。
艋舺铺:南离南嵌铺三十五里、北离锡口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锡口铺:南离艋舺铺十五里、北离水返脚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水返脚铺:南离锡口铺十五里、北离暖暖铺二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暖暖铺:南离水返脚铺二十五里、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系就原设之淡水、圭柔山、金包里、鸡笼四铺裁汰改设。计共添铺司四名、铺兵七名。
柑仔濑铺(一名枫仔濑):南离暖暖铺十五里、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灿光寮铺: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北离三貂岭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三貂岭铺: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北离远望坑五十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三铺,系属添设。统共原设、新添,计一十四铺,归淡水厅坐支。
隘寮
淡地内山一带处处与生番交界,原有土牛、红线为界。阅今久,红线已经灭迹,土牛遗址模糊;农民近界之区,时为生番所害。是以要害处所,均设有隘寮、铳柜,以防生番而卫农民。但有隘必有丁,有丁必需粮。或系官隘、或系民隘,统计自南至北二十九处,详载于左:
火焰山隘(民隘):由四近民居禀请开辟荒地,设隘防番;隘粮等费,即就新垦地亩按甲抽租,由隘首收(?)支应,官不与闻;故名民隘。在城正南,离城一百一十里。隘以内即番界,西南即大甲溪。
日北山脚隘(民隘):本在日北山脚,后经移入鲤鱼潭高岭处所;在苑里保内,城南一百里火焰山隘之北。
三叉河隘(民隘):在苑里保内山高岗处所,城南九十里日北山隘之北。
内外草湖隘(民隘):本系高埔隘,后经移入苑里保东首内山。又有南势湖隘一座,亦裁撤归并一处。在城南七十里三叉河隘之北。
铜锣湾隘(官隘):由官详请设立。寮粮由官给发四成,在于屯租项下坐支;其余六成,由四近新垦民地派收:故名官隘。在后垄保铜锣湾之内横岗要害处所,城南六十五里,在草湖隘之北。
芎中七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垄保芎蕉湾、中心埔、七十份三庄之内,城南六十里铜锣湾隘之北。
大坑口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本系中隘,后经移入后垄保内山横岗,城南五十五里芎中〔七〕隘之北。
蛤仔市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垄保蛤仔市内山横岗,城南五十里大坑口隘之北。
嘉志阁隘(民隘):本在外间,后经移入后垄保内山横岗,城南四十八里蛤仔市隘之北。
南港仔隘(民隘):在中港保南港之内山横岗,城南三十九里加志阁隘之北。
三湾隘(民隘):在中港保三湾内山横岗,城南稍偏东三十三里南港仔隘之北。
小铜锣圈隘(民益):本系中港尖山隘,后经移入五指山左角,仍中港保内;城南稍偏东三十里三湾隘之□。
金广福大隘(民隘):另有拨充屯租帮贴隘粮。该隘本分设于堑城东厢之盐水港、南隘、茄苳湖、石碎仑、双坑、大崎、金面山、员山仔各处,后因荒地日辟,已越各隘之内,故将以上各隘一并裁撤,归作一处,移入内山五指山之右角。沿山十余里均设铳柜,为各隘之最大者。离城东三十五里小铜锣圈隘之北。
树圮林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二十五里金广福隘之北。
矺仔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里树圮林隘之北。
横山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二里矺仔隘之北。
猴洞隘(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四里横山隘之北。
以上金广福隘至猴树洞隘共五处,就山向而论,则系东南巽已等方;若在地段而论,均在堑城之东首左右相近处。
九芎林隘(即南河隘。民隘):另官给口粮十名,在屯租项下坐支。在东厢内山要隘处,城东四十里猴洞隘之北。
咸菜瓮隘(民隘):在东厢内山叉口,城东五十里九芎林隘之北。
大铜锣圈隘(民隘):本在四方林地方,后经移入桃涧保内山要处,城东五十三里咸菜瓮隘之北。
大坪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紧要横岗,城东五十八里铜锣圈隘之北。
溪洲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横岗处,城东六十里大坪隘之北。
大姑崁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交界,城东六十五里溪洲隘之北。
三角涌隘(民隘):在海山保内山横岗,城东七十四里大姑崁隘之北。
横溪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紧要处,城东八十里三角涌隘之北。
暗坑仔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要所,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横溪隘之北。
万顺寮隘(民隘):在拳山保北首内山横岗,城东北一百四十里暗坑仔隘之北。
十份寮隘(民隘):在石碇保内山叉路口,城东北一百七十里万顺寮隘之北。
三貂岭隘(民隘):在芝兰保三貂社民番交界处,城东北一百九十五里十份寮隘之北。
——以上南北共隘寮二十九处,均系防御内山一带生番而设。
营汛
北右营
查该营原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一员、外委七员、额外三员、兵丁七百二十六名,驻扎竹堑,隶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道光十年间,将镇标右营游击一员,又将镇标右营内改拨千总一员,左、右营内改拨把总二员、外委二员、兵丁三百名移驻竹堑,改为北右营。以原设守备并新添兵丁移驻大甲,为北右营中军。统计游击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外委九员,额外三员、马战守兵共一千零二十名;现在驻扎:
竹堑城内营:游击一员(衙署在城东南)、千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外二员(衙署均在游击署左右)、额兵二百九十八名。
杨梅坜汛:把总一员(带管香山海口等塘)、额兵六十七名。
香山塘:额兵一十名。
竹堑海口塘:额外一员、额兵一十二名。
桃仔园汛:把总一员(带管南嵌塘)、额兵二十五名。
南嵌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六名。
中港汛: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五十八名。
后垄汛:千总一员(带管嘉志阁、白沙墩等塘)、额兵五十三名。
嘉志阁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八名。
白沙墩塘:外委一员、额兵十名。
大安汛:把总一员(原系蓬山汛,嘉庆十四年奉文移改,带管猫盂、吞霄、大甲等塘)、外委一员、额兵七十四名。
吞霄塘:额兵一十名。
猫盂塘:额兵五名。
大甲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名。
大甲汛:守备一员、千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二名(系添设)。
铜锣湾汛:把总一员、额兵六十名(添设)。
斗换坪:外委一员、额兵四十名(添设)。
艋舺营
查该营本系北路淡水营,原设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一员、兵丁六百三十三名,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于嘉庆十一年奉文,就台添募水兵一百五十名。嘉庆十三年,将福建水师营游击移驻艋舺,改为艋舺营游击;将原设都司一缺移驻台湾水师右营。又将兴化协左营守备移驻沪尾,为沪尾水师守备;管辖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又将延平左营守备移艋舺,为艋舺营中军守备,管辖陆路弁兵;其应添千总、外委,均由台湾各营酌拨。嘉庆十五年,就台协水师三营裁拨台募水兵一百九十八名到淡添设。道光四年,又奉文将艋舺游击改为水师参将;又在内北各营添拨陆路兵五百一十九名,除抽出一百名拨入噶玛兰营外,实添兵四百十九名,共陆路兵七百名、水师兵七百名,驻扎艋舺;管辖艋舺陆路中军守备、沪水水师守备兼辖噶玛兰营都司、头围汛守备,统辖水陆地方。统计水师参将一员、陆路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二员、马战守兵共七百名、水师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步守兵共七百名(守兵内有舵工、炊粮十四名)。现在驻扎:
艋舺本营:参将一员(衙署在艋舺衙之北)、中军守备一员(衙署与参将署附近)、轮防千把总一员、协防外委一员、兵丁四百零五名(原设)。
大鸡笼汛: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九十名(原设)。
大三貂港口汛:把总一员(兼辖灿光寮塘)、兵丁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海山口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名(原设)。
水返脚汛:外委一员、兵丁三十五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马鋉汛:外委一员、兵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北投汛:外委一员、兵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三瓜仔汛: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龟仑岭塘:兼防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暖暖塘: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灿光寮塘:把总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驻扎沪尾炮台:水师营守备一员、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五百六十六名(嘉庆十年添设)。
金包里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原设)。
八里坌汛(汛弁由炮台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石门汛(汛弁由金包里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北港汛:兵丁五名(原设)。
小鸡笼塘:兵丁五名(原设)。
沪尾营战船(共设舵工、炊粮兵丁一十四名,即在水师守兵之内):原设六只(均编「波」字号),添设守港战船八只(内「知」字号四只、「方」字号四只)。
屯丁
查台湾各属均有屯丁,系乾隆五十三年公中堂福议以台地已经归化之熟番充作屯丁,仿照四川屯练之例,就社立为屯营。按社之远近、就番之多寡,分别大小屯,各立名目;另设统辖千总、专辖把总外委。清厘界外埔地,发给屯番自行耕作,所谓按丁授地,即古屯田之法、治民于农之意。无事则令其就近耕作,防生番;有事则拣调出屯,令其冲锋御敌:均甚得力。其屯弁、屯丁应需俸饷,即将界外新垦溢额田园按甲征租,按名散给。淡属计共四屯,额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屯丁一千四百名。所有屯番一切词讼等件与千总、外额应革应补各事宜,均归鹿港理番同知专管;屯租归淡厅征收,每年按春、秋二季会同鹿港厅散放。所有各屯目,开列于左:
竹堑屯(地段在城东乡一带):额设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麻薯屯(地段在彰化界内大甲溪内山一带,因其耕作园地半属淡属大甲等处,故归淡厅征收散放):额设千总一员(统辖四屯)、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日北屯(地段在堑南苑里保内山一带):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武朥湾屯(地段在堑北芝兰等保):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以上共计四屯,计屯丁一千四百名。上年酌调数百名同往内地随军战阵,颇称悍勇;即彰化匪徒滋事,带兵文武不时调出,亦甚得力也。
桥渡
淡属自南至北袤长三百余里,中间溪河甚多,均发源于内山而入于海。亦有发源殊途,至半途而汇成一条者;亦有发源一处,至半途而分出二、三条者。大约离源较近之区,溪水较小,均用桥梁;海口较近之处,溪河渐大,则用渡船。亦有早溪水浅,可徒涉者。今先其大路、后其四乡,分别开列于左:
大甲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二只。
房里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一只。
吞霄溪渡:系义渡。中船一只。
后垄溪渡:系有两渡:街南名南河渡、街北名北河渡,均义渡。各船一只。
中港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
盐水港渡(即在香山口之内):系官渡。中船一只。
金门厝渡:系义渡。船一只。
凤山崎渡:系官渡。船一只。
艋舺溪渡:系义渡。船一只。
沪尾溪渡:系船户自置。往来驳载人货,均有定价。每日船只多寡不定。
锡口溪渡:民渡。船一只。锡口至鲫鱼坑,共计六渡。往来行人自锡口起、至暖暖止,或走东岸、或走西岸、或坐驳船,以天时之晴雨、溪水之大小,随时变更无定。
五堵渡:官渡。船一只。
六堵渡:官渡。船一只。
八堵渡:官渡。船一只。
四脚亭渡:官渡。船一只。
鲫鱼坑渡:官渡。船一只。
苎仔潭渡(三貂岭脚):官渡。船一只。自五堵渡起、至苎仔潭渡止,共六渡;均在水返脚以上一带溪洲之内。
粗坑口渡(三貂岭东面脚下):官渡。船一只。
顶双溪渡:官渡。船一只。
远望坑渡:官渡。船一只。
以上粗坑口、顶双溪、远望坑三渡,均在三貂岭东面。
——以上南自大甲起、至噶玛兰交界止,为南北必由之渡;沪尾溪渡,为艋舺、沪尾往来必由之路。
中港大桥:〔在〕中港新街顶。
妈祖宫口桥:在中港旧街中。
塭仔头桥:在中港溪墘。
瓦窟沟桥:在厅治南门城边。
湳仔桥:在厅治北门外二里。
杨梅坜桥:在杨梅街南。
仁者桥:在杨梅坜与中坜适中之区。
中坜桥:在村口。
桃仔园桥:在街口。
锡口街桥:在街口。
水返脚桥:在村口。
——以上各桥,南北往来必由之路。
关渡口渡:在兴直保。艋沪往来道中之区。
八仙渡:在艋舺东南。
狮头渡:厅北一百二十里和和洲。
塭仔渡:在兴直保。由新庄往沪尾之路。
成仔寮渡:厅北八里坌保。
摆接渡:由大姑崁至新庄之路。摆接保。
港仔嘴渡:厅北摆接保。
柑椽渡:厅北摆接保。
员林渡:厅北摆接保。
横溪渡:厅北海山保。
三角涌渡:厅北海山保。
圭母卒渡:厅北大加蚋保。
番仔沟渡:厅北大加蚋保溪仔尾洲。
溪洲底渡:厅北兴直保。
剑潭渡:厅北芝兰保。
社仔渡:厅北大加蚋保。
白石湖渡:厅北芝兰保。锡口对渡。
搭搭攸渡:厅北大加蚋保。
黑族湾渡:厅北芝兰保。
樟树湾渡:厅北石碇保。
马陵坑渡:厅北石碇保(以上皆堑北)。
头湾渡:厅南大北埔保三湾内山。
九信埔渡:厅南中港保坑埔。
龟山头渡:厅南后垄保中心埔下。
车路潭渡:厅南后垄保。
——以上南北各乡之渡。
隆恩牛埔桥:厅治西厢。
槺榔牛埔桥:厅治西北厢。
内坜溪桥:厅北桃涧保。
茄苓溪桥:厅北桃涧保。
坡角桥:厅北兴直保。
榕树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太平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三板桥:厅北大加蚋保。
金安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横溪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永安桥:厅北芝兰保芝兰街。
和尚桥:同上。
北投庄石桥:厅北芝兰保。
淇里岸石桥:厅北芝兰保。
淇里岸柴桥:同上。
万福桥:厅北兴保直和尚洲。
公司田桥:厅北芝兰保。
——以上皆南北各乡之桥。
道里
淡属地界与隘封毗连者,南止彰化县、北止噶玛兰厅;共余东西,一系内山、一系沿海,路径杂出,不及详载。现将南北两路往来必由之处,开列于左:
厅城由南门(歌熏门)出至香山塘八里、香山塘至老衢崎铺七里、老衢崎至中港街十里(系尖站)、中港街至后垄十五里(宿站)、后垄至白沙墩汛二十里、白沙墩汛至吞霄十里、吞霄至猫盂铺十里(尖站)、猫盂铺至房里五里、房里至大甲汛一十五里(宿站)、大甲土城至大甲溪南岸彰化交界止五里。
——右系厅城南路,共计一百零五里。
厅城由北门(拱宸门)出至凤山崎一十二里、凤山崎至大湖口一十里(尖站)、大湖口至杨梅坜汛一十五里、杨梅坜至中坜一十八里(宿站)、中坜至桃仔园汛三十里(尖站)、桃仔园至龟仑岭顶汛一十里、龟仑岭起至海山口汛十五里、海山口汛至艋舺里(宿站)、艋舺汛至锡口铺十里(由艋舺转西至关渡十五里、关渡至沪尾海口十五里)、锡口铺至水返脚汛(铺)十五里(尖站)、水返脚至暖暖汛(铺)二十五里(宿站。由暖暖转西北过狮球岭至大鸡笼街五里)、暖暖至三貂岭脚三十里(尖站。由岭脚向北至大鸡笼山北面沿海止,计五里)、岭脚向东至岭顶五里、岭顶向东南〔至〕顶双溪二十里(宿站)、顶双溪向南至远望坑淡、兰交界处二十里(入兰界五里草岭地方系站)。
——右系厅城北路,〔共计〕三百四十里(若至大鸡笼山北沿海止,实三百里)。
噶玛兰厅舆图纂要
噶玛兰厅图
泖鼻山图
北关图
头围街图
苏澳港图
噶玛兰厅舆图识
噶玛兰厅舆图表
噶玛兰厅舆图册
噶玛兰厅舆图总说
噶玛兰厅图
泖鼻山图
北关图
头围街图
苏澳港图
噶玛兰厅舆图识
噶玛兰厅治,乃台湾山后滨海之区也。初属番薮;嘉庆二年,民人吴沙率漳、泉、广三籍之人入其地,和番酋辟草莱,十余年间垦得地段东西广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嘉庆十五年,始请设官输赋;于是噶玛兰遂附神州矣。然而民力未充,诸多草创;是以城池不过土堡,屋宇不过茅茨,关隘、津梁则因其地势而略加经营,坊里、山川则就其土音聊为附会。盖新开僻壤无从考献征文,故于履勘所经之处,随时随地谘父老之传闻、详志书之记载,参稽互校,不惮跋涉,斯于今昔情形稍可征信。其间如黄总大坪、头围捷经,苏澳、北关、泖鼻诸要隘吃紧之区,皆志乘所不载与载而不详者,兹特逐处表而出之。且因正图限于纸幅,难以明晰,故又另图附后;庶乎一览了然,差与空谈无据者有间欤!
噶玛兰厅舆图表
噶玛兰厅舆图册
疆界
坊里(于治道有关及险要处方载,余俱略之)
山水(附津梁)
城池(关隘附)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二十五里。
袤:南北一百四十五里。
噶玛兰在淡水后山,形如弯弓。东滨大海,西邻生番,南尽苏澳,北接淡水大三貂溪为界;大局坐干向巽。按「志」载:自三貂过溪由头围入厅治,至苏澳袤长一百四十五里。今除去崎岖纡折占去里数不计外,仅存平径九十里。
东界:至过岭仔一十五里,与海为界。
南界:至零工围山二十五里,与生番为界。
西界:至枕头山后大陂山十里,与生番为界。
北界:至大三貂溪远望坑九十五里,与淡水为界。
东南:至苏澳五十里,与大南澳为界。
西南:至叭哩沙喃三十里,与王字番为界。
东北:至泖鼻山水程九十五里,与淡水洋面为界。
西北:至宰牛寮内山八十里,与淡水分界。
坊里(于治道有关及险要处方载,余俱略之)
在城东:东门街、五围三结街(兰城未入版图时,以竹为籓;民间呼为三结街。今虽建四门土堡,尚从旧称)、厅衙口。
西:镇西街、十字街、文昌宫口、义仓口。
南:振南街、妈祖宫前。
北:北门街、中北街、十六坎、十字街头、武营、武营后、圣王庙、船仔街。
——右在城街市。
民壮围堡(庄三。城东三里起):民壮围(三里)、过岭仔庄(十三里)、下渡头(三里)。
罗东堡(庄二。城南十五里起):罗东庄(二十里)、罗东街(十八里)。
那美堡(庄四。城南二十二里起):打那美名庄(二十二里)、红水沟庄(二十二里)、内员山庄(二十五里)、冬瓜山庄(三十里)。
员山堡(庄七。城西七里起):员山仔庄(七里)、大湖庄(十里)、吧荖郁庄(十里)、大三阄庄(十里)、颖广庄(七里)、深沟庄(十一里)、内湖庄(十二里)。
淇武兰堡(庄七。城北五里起):梅洲围(五里)、四围庄(六里)、柴围庄(十里)、大塭(十里)、早溪庄(十五里)、淇武兰庄(十六里)、汤围庄(二十里)。
茅仔寮堡(庄三。城东南十五里起):茅仔寮庄(十五里)、大埔庄(二十里)、鼎橄社(二十二里)。
利泽简堡(庄三。城东南二十六里起):利泽简庄(二十六里)、马赛庄(三十五里)、苏澳庄(五十里)。
溪洲堡(庄三。城西南十五里起):顶溪洲庄(十五里)、叭哩沙喃庄(二十五里)、泉大湖庄(二十五里)。
清水沟堡(庄三。城西南十四里起):歪仔歪庄(十四里)、清水沟庄(十五里)、鹿埔庄(二十里)。
头围堡(庄四。城东北十二里起):大窟庄(十二里)、白石脚(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六里)、头围庄(三十里)。
——右在乡十堡。
山水(附津梁)
龟山(一名龟屿):厅东北六十里,属头围堡。自苏澳一带礁石穿海而来,孤峰独耸,其形如龟;浮于海面,萦波蹩躄,沙汕蜿蜓,天然作厅治门户。山周一百余里,高一百余丈;中汇一潭,水极深甘。有渔人一、二百户,结网其间。东临大海,西距乌石港水程六十里,南通苏澳、北达泖鼻水程各九十里。惟其四面均无港澳,是以商船不能停泊,不过偶尔寄候风潮而已。
摆燕山(上五里、下六里):厅治西二十八里,属外员山堡。山形如燕翅双垂。
冬瓜山(上五里、下六里):厅治南三十里,属罗东堡。加礼远港发源处。
马赛山(上六里、下六里):厅治南四十里,属打那美堡。攒峰滴翠,迭嶂凝青;为兰城东南一大屏障。
外员山(上三里、下四里):厅治西二十五里,属员山堡。一拳奋立,西瞰大溪。其下皆石汕,水大亦不能崩决。
大陂山(上六里、下五里):厅治西十五里,属员山堡。北接五方旗、南亘枕头山,青苍弥望中一峰特拔。
五方旗山(上三里、下四里):厅治西北二十一里,属头围堡。五方排列,峭立险峻如竖旗帜。道光癸未匠匪林泳春滋事,提宪许曾于此地屯军制胜。
凤头山(上七里、下九里):厅治西北二十三里,属淇武兰堡。俗呼扩仔山。一峰孤耸,高插云霄;山南有大、小风洞。
金面山(上六里、下五里):厅治西北二十五里,属淇武兰堡。为兰中灵秀独锺之薮。
头围后山(上七里、下八里):厅治北三十五里,属头围堡。连冈迭嶂,绵亘磅礴。北走嶐嶐,南连金面;后通头围、外澳石空岭,有小路一条,不过数十里可达艋舺。
圳头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西十二里,属员山堡。盘拿腾掷,特起三峰;为厅治过脉处。
大湖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西南二十余里,属溪洲堡。连屏竞秀,竟日云烟变灭,莫可名状;为厅治少祖山。
大叭哩沙喃山(上八里、下五里):厅治西南五十余里,属清水沟堡。层峦迭嶂,鸟道行回;虽盛夏必袭裘而入。道光九年秋,总兵刘廷斌剿办和兴夫匪,曾屯兵于此。
小叭哩沙喃山(上五里、下五里):厅治西南二十里,属清水沟堡。深林密箐,险仄严寒,与大叭哩沙喃等。
泖鼻头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北水程九十里,属淇武兰堡。俗呼泖鼻。石齿嶙峋,形如象鼻;长约十余丈,直生入海。「使槎录」谓台郡祖山。舟行至此,南北异风、潮汐反■〈日凡〉。有小澳,底皆礁石;潮涨时水深七、八尺,可泊三、四百石小船。兰舟往鸡笼者,必至此处停寄,候东北风转驶而行;渡五虎门者,必对准泖鼻放洋。
——右山十五条(皆除崎岖屈折,就地形平径准算)。
苏澳岭(上三里、下二里):厅治南五十里,属那美堡。虽不甚高,而险巇偪仄不亚草岭。当日议建南关于海岸两山之间;后因添设苏澳汛,遂不果行。
嶐嶐岭(上五里、下五里):厅治北七十五里,属淇武兰堡。石磴如梯,险逾草岭;为入兰初辟孔道,今路改由草岭。
草岭(上六里、下五里):厅治北九十五里,属淇武兰堡。自大三貂溪而来;阁道蚕丛,草树阴翳,险滑处肩舆几不能进。又有下顶双溪、远望坑、牡丹坑诸险。入兰要隘,此为第一。
——右岭三条(就地形平径准算)。
加礼远港:厅治东南二十八里,属茅埔寮堡。港口较乌石港计深三尺,底无礁石,三、四百石米船可直收入沙岸;为兰中扼要。
马赛港:厅治东南三十五里,属利泽简堡。港口水深五、六尺。
以上二港,皆归乌石港挂验。
苏澳:厅治南五十里,属那美堡。为兰境东南尽界。澳口有石屿三堆浮于水面,名曰三仙台。澳左为北风澳,可避北风;右亦如之,可避南风。横直各阔五、六里,水深六、七丈;四、五千石巨舰可容出入。惟底皆大板礁石,抛椗入水往往钓挂不住,则常〔有〕抛椗之虞,且无内港湾避;一遇狂颷暴发,又防触礁冲山:故商船往来甚少。相传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曾踞数月;以其伙伴多病,散去。我朝洋逆蔡牵、朱濆及林■〈日耎〉等,亦曾谋占此地为巢。自附版图后,则萑苻悉泯矣。
乌石港:厅治北三十五里,属头围堡。口窄礁多,水深五、六尺;仅容三、四百石米船出入。港口沙汕,一、二年必随风一转徙,南北迁易无常。道光六年,奉文定为噶玛兰正口,并准免其配运。
——右港三条、澳一条。
清水沟溪:厅治南十二里,属罗东堡。由鹿埔发源;汇众水出溪洲尾,与浊水溪合流。
泉大湖溪:厅治西南二十里,属溪洲堡。由大湖山发源;经小叭哩沙喃至溪洲南,与浊水溪合流。
马赛溪:厅治东南三十里,属利泽简堡。由内山发源;经番社达苏澳岭脚入海。
西势大溪:厅治西南三十里,属清水沟堡。源出内山脚;经大叭哩沙喃、浊水溪、大三阄、下渡头,汇乌石港入海。
浊水溪:厅治西南三十里,属清水沟堡。由玉山脚经大叭哩沙喃至崩山,与南势大溪合而复分;从溪洲民壮围至过岭仔复合流,由乌石港入海。
——右溪五条。
下渡头(即船仔头):厅治东一里,属民围堡。由清水溪东流至厅西关外折而北行,直达乌石港入海。有小红船驶至头围,水程三十里。
奇立简渡:厅治东南十里,属茅仔寮堡。东势海口大路;下连浊水溪。官渡。即利泽港。
溪洲渡:厅治西七里,属罗东堡。即浊水溪;上接叭哩沙喃、下通清水沟。官渡。
七结渡:厅治西五里,属内员山堡。达新城仔。官渡。
金包里股渡:厅西七里,属内员山堡。上通叭哩沙喃、下达七结。官渡。
三阄渡:厅治西里余,属内员山堡。上通新城仔、下达船仔头。官渡。
——右渡五条。
员山桥:厅治南二十四里,属罗东堡。通生番境界,入山采樵要路。长七丈,高二尺。
珍珠里桥:厅治南二十六里,属罗东堡。通马赛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打那美桥:厅治南二十六里,属打美堡。通珍珠里简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东瓜山桥:厅南三十里,属那美堡。通马赛大澳大路。长十丈,高一丈八尺。
二结桥:厅南八里,属罗东堡。通罗东大路。长三丈,高八尺。
四结桥:厅南十一里,属罗东堡。通罗东大路。长四丈,高一丈五尺。
五结桥:厅南十五里,属罗东堡。通奇力简、苏澳大路。长四丈余,高一丈五尺。
三角桥:厅南八里,属罗东堡。长五丈,高丈余。
头围北门桥:厅东北三十里,属头围堡。长一丈,高一丈。
三围桥:厅西北二十二里,属头围堡。通头围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四围桥:厅西北五里,属头围堡。通头围要路。长五丈,高丈余。
马赛桥:厅东南三十里,属利泽简堡。通苏澳要路。长二十丈,高八丈。
——右桥十二条。
城池(关隘附)
隘者,系与生番交界之地,生番出没无常,每百十成群,越民界状杀民人,猛甚狼虎;故于山峡交界之处,设隘寮于山顶,催募丁壮常川轮防。远见生番出头,即放炮为号,四乡群起而御之。
东门:震平门。
南门:离顺门
西门:兑安门。
北门:坎兴门。
——右兰厅四门。
北关:在厅东北五十里,属头围堡。自山脚至海滨约二百余步,大石嶙嶙,高峻不可攀援。嘉庆二十四年,建关门一座;连山尽海,横截大道。横、直各十二丈,高四尺,厚三尺;楼垛俱全。为全兰咽喉(因年久倾塌,应修葺)。
——右关一座。
摆燕隘:厅南二十八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三名。在鹿埔北,通生番界。
鹿埔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名。在鹿埔岭下,通生番界。
外员山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二名。在员山庄,通生番界。
马赛隘:厅南五十里,属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马赛庄后,通生番界。
施叭坑隘:厅南四十里,属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施叭口,通苏澳小路。
枕头山隘:厅西六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名。在枕头山后,通生番界。
颖广庄隘:厅西七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九名。在颖广庄后,通生番界。
大湖隘:厅西南二十里,属溪洲堡。隘丁十二名。在内山。此处另有小路一条,可通淡水艋舺、大坪林。
内湖隘:厅西十五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六名。在内湖山前,通生番界。
大叭哩沙喃隘:厅西南五十里,属清水沟堡。隘丁十二名。在番山前,重溪环绕;过溪,即额刺「王」字生番,最为险要。山后另有小路一条,可通淡水咸菜瓮、九芎林与大湖。内山小路,皆当时预筹进山备道,以策应缓急者也。
葫芦堵隘:厅西二十五里,属罗东堡。隘丁六名。在葫芦庄后,通生番界。
泉大湖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三名。在泉大湖山前,通生番界。
四围隘:厅西北八里,属头围堡。隘丁六名。在四围庄后,通生番界。
柴围隘:厅西北十里,属头围堡。隘丁五名。在柴围左,通生番界。
三围隘:厅西北十二里,属头围堡。隘丁五名。在三围左,通生番界。
汤围隘:厅西北十七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汤围庄左,通生番界。但其水太热,禾稼多为泡伤;远处稍差。
白石山隘:厅西北二十里,属淇武兰堡。隘丁八名。在白石山下,通生番界。
金面山隘:厅西北二十五里,属淇武兰堡。隘丁八名。在金面山下,通生番界。
三阄隘:厅西北五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三阄庄后,通生番界。
大陂隘:厅西北十五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大陂右,通生番界。
——右隘二十条。
衙署
噶玛兰通判署:城东门。
头围县丞署(管理乌石港口挂验):头围堡。
罗东巡检署(因兼理司狱事,暂驻城内):城东门。
铺舍
兰治大路,惟北门外一条直达淡水分界大三貂社。其余各门,俱无铺舍。
兰城铺(在城):北至沙仑十二里。
沙仑铺:北至乌石港铺十八里、南至兰城铺十二里。
乌石港铺:北至北关二十里、南至沙仑铺十八里。
北关铺:北至嶐嶐岭二十里、南至乌石港二十里。
嶐嶐铺:北至淡、兰交界大三貂溪二十五里。
——右铺舍五所。
防汛
噶玛兰营都司署:城南门。管领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四员、步战兵四百五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名。
兰营城汛:城南门。
溪洲汛:厅南十五里。属罗东堡。轮防把总一员、兵四十名。
加礼远汛:厅东南十五里,属茅仔寮堡。轮防额外一员、兵三十名。
三阄汛:厅西北十二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头围守备署:厅西北三十里,头围堡。管领兵丁一百名。
乌石港汛:厅西北三十五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嶐嶐汛:厅北六十里,淇武兰堡。轮防千总一员、兵五十名。
北关汛:厅西北四十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右防汛十所。
道里
东:出震平门转东北一里船仔头,有红渡船由水路十五里至过岭仔,转北行十五里至头围街、五里为乌石港口。
南:出离顺门转西南三里民壮围、七里奇立板,转南五里溪洲渡、五里罗东街,再转东南六里利泽简、六里猴猴庄、三里马赛港、五里冬瓜山、十里苏澳。
西:出兑安门五里大三阄、五里枕头山,与生番交界。
北:出坎兴门二里新店、八里四围、二里沙仑、三里礁溪、十里二围,转东北五里头围街、五里乌石港、五里北关、四里硬枋、五里大溪、七里番薯寮、五里大里简、五里草岭脚、十里草岭头、四里半岭仔、四里牡丹坑、四里远望坑、四里嶐嶐汛,下岭三里大三貂溪,淡、兰交界。
附载头围后山黄总大坪一则
噶玛兰未入版图以前,为生番薮;设官定制后,又以地广人稀,未能悉垦。迩年来圣泽覃敷,番黎向化,人烟日渐稠密、土地日渐开拓;凡遐陬僻壤之区,无不开辟周遍。如黄总大坪者,当人力未及之时,弃为荒埔;迨道光年间,有黄千总始招佃入其地,除芜秽、翦荆榛,堵截泉源、引流灌溉,垦得田地百数十亩,内皆农民耕作。路由头围北关内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岭,转北五里为内石硿岭,越岭东北支分小路一条,七里至乌山溪尾寮,则为黄总大坪矣。其间土地平旷,田园沟渠流灌,阡陌交通。唯僻处偏隅,经由之路杂沓,蚕丛险偪,难容舆马。
附载头围后山通艋舺小路一则
兰境开辟之初,曾议由内山增设备道一条,以防缓急之用。后以山路崄巇,且路经生番地面,究非完善之计;故未果行。近年木拔道通,生番敛迹;头围新辟小路一条,山程九十余里,可一日而抵艋舺。路由头围后山土地坑北行,越岭十五里樟仑,东转下岭至炭窑坑。遶山西行十五里统柜(此处最为险要);树木阴翳,障避天日。循岭而下,穿林度石,八里为虎尾寮。西南行过溪,上大岭八里大租坑、四里仑仔洋。过溪,平洋三里石亭、六里枋仔林、三里深坑渡;翛然一片坦途。至万顺寮再上山仑,六里樟脚、三里六张犁。此去十五里,一带大路,直达艋舺武营头出口(自虎尾寮潭以下,皆西南行)。自有此一路快捷方式,不特民间稍减跋涉之劳,而且省却无数经营备道之费。其有益于地方者,正复不少。惟其地未经除治,不过仅容背负往来,舆马亦碍难行走。
——右二则系履勘之便,顺道跟寻而得。谨就耳目之所能及,并附录之(「志」内不载)。
噶玛兰厅舆图总说
噶玛兰,在台湾府治东北七百里;靠山面海,形如眠弓,僻处淡水万山之后。嘉庆十五年,始入版图,设官制。延袤百数十里,东滨大海、西扼番山、北界三貂、南尽苏澳。
自大三貂过溪而来,由远望坑盘旋石磴十余里,为草岭头;云栈摩天、阁道回地,茂林危石当道,崄巇不可名言。越岭一转大里简,东望海涛汹涌,相去「万水朝宗」不过数更洋面(海程约计六十里为一更)。南向则龟山蹩躄,盘踞中流;首尾暗沙两条横亘海面,随风迁徙,南北无常。东北泖鼻头,则有南北反■〈日凡〉之风潮;近岸乌石港,则有通塞无时之沙汕:此东方之要隘也。
依山沿海西南行,有大石嶙峋,连山尽岸;中间一关横截大道,是为北关。由是进达兰城,水程以沙仑为咽喉、陆程以礁溪为扼要:北来之门户,于斯为固矣。其南尽界,则为苏澳;水口虽深,而暗礁可畏。又有南、北风澳,分列澳口之左右;两处炮台对峙,屹然雄镇海门。倚此为东南锁钥,则窥伺之衅可消矣。
至若西南诸山虽接壤番山,顾生〔番〕蹻捷,仅习山行;一着平洋,反颠蹶不能进步。故于山峡紧接之处设隘寮,募丁壮常川轮防,加谨守望:此西方之关键也。
唯是兰疆虽属一隅褊小之区,然历览四郊,其险阻尤非人力所能致。故随时加意经营,愈见有盘石之固矣。合纪其大概以呈。
澎湖厅舆图纂要
澎湖厅图
例言
澎湖厅舆图表
澎湖厅舆图册
澎湖厅屿图险要说
澎湖厅图
例言
按舆图首重疆界,而澎湖四面距海,唯东水程三百里可达台湾,西水程四百二十里即界金、厦;而南北汪洋大海,渺无际涯,难以疆界定。其次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防汛,均为至要;而澎湖则〔有〕澳社而无坊里之名,有衙署而无城池之而强饰之,是妄也!爰即其实在者详而表之。
澎湖厅舆图表
澎湖厅舆图册
「禹贡」曰:『九州岛攸同,四澳既宅』。「释文」云:『隩与澳同,水隈也』。盖言九州岛底定,凡水隈之地皆可安而居也。澎湖人民依水为家、傍涯作室,非澳而何哉?若夫社,即内地所谓里是也;澳社之与坊里,名异而实同。自康熙二十三年平台而后,招来安集,以渔以佃,人始有乐土之安而澳社具。时澳仅有九;至雍正五年人物繁庶,又增嵵里、通梁、吉贝、水埯四澳,遂十有三澳,共七十二社,图列于前。
澳社
岛屿
山水
防汛
道里
澳社
东、西卫澳(自厅治文澳社起。下仿此):文澳社(旧名暗澳。厅署暨书院在此)、妈宫社(协营各官衙署暨厅仓、街市在此。内港乃商哨湾泊之所。距厅治陆路三里)、小案山社(陆路五里)、火烧棚社(陆路三里)、红毛城社(相传红毛作城于此,■〈土遣〉址尚在。陆路一里)、大案山社(陆路三里)、东街社(陆路四里)、蚱脚屿社(陆路六里)、西街社(陆路四里)、后窟潭社(陆路五里)。
嵵里澳:嵵里社(此社于雍正五年从东、西卫分设为澳。北风时,可泊舡只。陆路一十九里)、风柜尾社(陆路二十二里)、井仔埯社(陆路十六里)、猪母落水社(北风可泊船。陆路十五里)、鸡母坞社(陆路十三里)、锁管港社(陆路十三里)、铁线尾社(陆路十一里)、菜园社(陆路四里)、石泉社(陆路三里)、前寮社(陆路一里)、虎井社(水程二十里)、桶盘社(水程十六里)。
林投澳:双头挂社(陆路八里)、乌嵌社(陆路九里)、隘门社(陆路十里)、林投社(陆路十二里)、尖山社(陆路十六里)、文良港社(陆路二十里)、太武社(陆路九里)、西溪社(陆路十一里)、东石社(陆路十里)、港底社(陆路九里)。
奎璧澳:大城北社(旧有红毛城,今基址已废。距厅治七里)、红罗罩社(陆路十二里)、湖西社(陆路十六里)、湖东社(陆路十七里)、南寮社(陆路二十里)、果叶社(陆路二十三里)、地寮社(陆路二十三里)、白猿坑社(陆路二十二里)、青螺社(陆路十七里)。
鼎湾澳:鼎湾社(陆路十里)、西寮社(陆路十里)、中寮社(陆路十里)、潭边社(陆路九里)、港仔尾社(陆路七里)、水窟社(陆路十二里)、土地公前社(陆路十三里)、沙港社(陆路十三里)、港底社(陆路九里)。
以上五澳共五十社,总名为大山屿。乃澎湖诸岛之山主,至厅治陆路可通。
瓦硐澳:瓦硐港社(陆路二十六里)、中墩社(陆路一十四里)、城前社(旧有红毛铳城,今基址亦废。陆路十六里)、港尾社(陆路十九里)、后寮社(陆路二十七里)。
镇海澳:镇海社(陆路二十二里)、港仔社(陆路二十四里)、小赤嵌社(陆路二十八里)、岐头社(陆路二十五里)。
赤嵌澳:大赤嵌社(旧有红毛城,名赤嵌;今已基址无存。台湾亦有赤嵌城。陆路二十九里)、鸟屿社(水程四十五里)。
通梁澳:通梁社(陆路三十里)。
以上四澳十二社,总名北山屿。在大山屿之北;中隔一港,潮退路可通。
吉贝澳:吉贝社(旧有炮台一座,相传红毛所筑;今址亦无存。水程八十里)。
右吉贝一澳,乃孤屿也;为大山屿极北之地。北山屿是南卫,澳北藏沙线一片,最为险隘;该澳恃此以为设险。雍正五年,从镇海分设,另为一澳。
西屿澳(在大山屿之西,出产文石);内堑社(乃北风泊船之处,文武汛口在此。水程二十里)、外堑社(此山颇高,有石塔一座,黑夜必燃灯;台、厦往来船只,皆视此为标准,亦北风泊船之处。水程二十三里)、缉马湾社(水程十五里)、小池角社(水程十六里)、大池角社(水程十八里)、二嵌社(水程十八里)、竹篙湾社(水程二十二里)、合界头社(水程二十三里)、后螺社(水程二十五里)、横礁社(水程三十里)。
右西屿一澳,中分十社。屿山颇高,凡自台往厦、自厦往台船只,必望见此屿,然后放洋;实标准也。
网埯澳:网埯社(水程五十里)、将军澳社(水程五十里)、西吉屿社(水程八十里)、东吉屿社(水程八十里)、屿坪社(水程七十里)、大屿社(水程一百里)。
水埯澳(此澳于雍正五年从网埯澳分设):水埯社(水程五十里)、花完社(水程五十里)、花屿社(水程七十里)。
右网埯、水埯,即八罩屿与大山屿极南之地也。水路最为险要,在汪洋大海之中。
岛屿
澎湖之有岛屿,犹他郡之有冈峦也。凡冈峦,必识其主从起伏、去来盘结之势,然后地方之险易可知也。若澎湖,则大山屿居中为主,南有八罩、北有吉贝、东有阴阳诸屿、西有西屿环抱;兼之四隅星布,疏密相间、大小相维,层层从卫以及水口沙线左萦右拂:其起伏盘结为何如哉!故「海防志」云:『澎湖三十六岛如排衙』。此略举其概而已;以今考之,实五十有五焉。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合五十有五,以备天地之数;此澎湖所以为天造地设之险也哉!居澎湖之中者,则为大山屿(厅署、协营在焉。中分立五澳,幅员约有百里)。大山屿之东(诸屿水程俱从厅治起):阳屿(水程三十里)、阴屿(水程三十里)、香炉屿(水程三十里)、鸡膳屿(水程三十三里)、鼓架屿(水程三十里)、椗钩屿(水程四十五里)。
东北:长岸礁屿(水程十九里)、湾贝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雁净屿(水程二十里)、蓝笨屿(水程三十里)、屈瓜屿(水程三十里)、鸟屿(有民居。水程四十里)、白沙仔屿(水程四十五里)。
北:大仓仔屿(有民居。水程十五里)、凉伞礁屿(水程十八里)、中墩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北山屿(有民居。中分四澳。水程四十里)、金屿(水程四十里)、险礁屿(水程四十里)、土地公屿(水程四十里)、吉贝屿(有民居。水程八十里。此屿之北有北礁,半沉半浮隐跃水面,沙线屈曲,形如「吉」字;最为险要。水程一百里)。
西北:大烈屿(水程三十五里)、小烈屿(二屿斜对,中分一水。水程三十五里。内有吼门,船只出入经此;最为险要)、空壳屿(水程四十里)、北铁砧屿(水程四十里)、姑婆屿(水程五十里)、目屿(水程六十里)。
西:师公礁屿(水程二十里)、牛心湾屿(水程二十六里)、西屿(内有民居,中分十社。台、厦往来船只,皆以此屿为标准。北风,可泊船于屿之内堑、外堑二处;系文武查船汛口。水程三十里)、小门屿(在西屿之西北。水程三十五里)。
西南:四角仔屿(乃大山屿水口形如。凡妈宫往来船只,皆从此进出。水程十里)、鸡笼屿(水程十五里)、花屿(内有民居。水程六十里)、草屿(「通志」云:『澎湖诸屿,惟二屿青葱,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大猫屿(水程八十里)、小猫屿(与大猫斜对,中分一水。水程八十里)。
南:虎井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桶盘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沙狗屿(水程六十五里)、马鞍屿(水程六十五里)、船路礁屿(一名布袋屿。凡台、厦往来船只,入八罩必由此进出;水口仅容一舟,最为险要。水程七十里)、金瓜屿(水程七十里)、挽门屿(内有民居,即八罩水埯社。水程七十里)、将军屿(内有民居,即八罩网埯澳。南风时,可以泊船。与挽门屿东西平分,中隔一水。船帆屿即在此屿之东,非两屿也。水程八十里)、锺仔屿(其形如钟,因以名)、头巾屿(水程九十里)、南铁砧屿(水程九十里)、南屿(即南大屿。广袤三十里,内有民居。水程一百四十里)。
东南:东屿坪(水程七十里)、西屿坪(二屿平分对峙。水程七十里)、东吉屿(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西吉屿(二屿平分,中隔一水。厦船往来,观此为标准。内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斧头增屿(水程一百二十里)。
右所列五十五屿,有主有从、有朝有对,如排衙、如执戟;外则巨海包罗,中则支流穿插:亦海表之胜概也。形家云:『大山屿形如莲花;共余四面八方诸屿,则荷叶田田者是也』。以形象观之,说亦近似有理焉。
山水
按山水,自然之金汤也;重险要,不重名胜。而澎则水之要害,详见于五十五屿之口矣。至于山,虽无高峰要岭而有一二足以奠民居、立标准者,亦海岛中不可无也。故特详之。
大城顶山:厅治东大城北社前。此山为山屿之最峻,高十余丈。上有红毛城,因名大城;今基址已废。
太武山:厅治东北大武社前。在大城顶山之东北,高十余丈。台船回澎,南则先见大城顶山、北则先见太武山。
纱帽山:厅治南,在嵵里社后。此山为厅治案外峰;其形如纱帽,因名。
狮山:厅治东南菜园社后。以狮名,山形东西肖。虽无岩岩之势,而东接大城顶山、南距内港,亦一方之镇也。
瞭望山:厅治正北,在后寮社后。是山为北山屿最高处,渔人出捕未曰置(?)风雨时,则登其上以望,故名之。
天台山:厅治极南之处,在八罩花之社(?)。上一仙〔人〕足迹印在石上,至今尚存。是为八罩最高之峰;渔人远归,视此为标准。
防汛
按澎湖左、右营兵分驻汛口,共有一十三处,互为巡防。各派千总一员为专汛之官,按季轮流更替;凡以专责成、均劳逸者,制甚周也。
水师协镇署、左右营游击署、左右营守备署、教场一所(在协镇署之西偏):以上衙署,俱在妈宫社。
左营
妈宫新城东汛:与新城西汛,乃澎湖居中最要之地,为本标营署驻札之所;密迩文澳。澎粮厅署、仓库、钱粮与两营军装、火药局,皆在于此。铺舍、民居星罗云集,又为台、厦商艘出入口岸:在在均关紧要。稽查防守,责任綦重;例派汛兵二十八名。炮台一座、战船一只,系专汛之官管辖。
嵵里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一十名,按季派拨千总一员,统辖文良港、风柜尾二汛。东至阴、阳诸屿,西至鸡笼屿,南至虎井屿,北距妈宫汛二十五里。
文良港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一十一名防守。东至阴、阳诸屿,西则陆路距妈宫汛二十五里,南至锁管港,北至鸡膳诸屿。
风柜尾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管辖,按季派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里汛同。
八罩将军澳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挽门、水埯二汛。东至东、西吉屿,西至金瓜屿,南至屿坪、头巾,北至虎井屿。
挽门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属将军澳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防守。东至金瓜屿,西至草屿,北至桶盘屿。
水埯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挽门汛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门同。
右营
妈宫新城西汛:派拨汛兵二十八名、战船一只。炮台一座。系专汛官管辖。
西屿内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外堑、小门二汛。东至狮公礁屿,西至外堑山尾,南至桶盘屿,北至大仓仔屿。
外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内堑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十五名,兼辖小门汛。东至本汛山鼻尾,西至青水墘,南至花屿,北至吼门。
小门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外堑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东至吼门,西至鼎湾屿;南、北则一片汪洋巨海,渺无际涯。
北山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配汛兵一百名,兼辖吉贝汛。东至乌屿,西至姑婆屿,南至中墩屿、湾贝屿;北至礁外则茫茫大海,渺无涯际。
吉贝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配目兵五十名。东至蓝笨屿,西至目屿,南至险礁诸屿;北则一片大海,渺无涯际。
道里
按道里所经,乡里、山水、衙署、防汛无不由也、无不该也,而总不出乎疆界之中。今以文澳社厅治为主,详核里数,条列于后;兼分陆程、水程二道。
东:东出文澳社八里至双头挂社、一里至乌嵌社(即界大海)。
西:西出文澳社二里至樾荫亭、一里至妈宫(即界内海)
南:南出文澳社三里至石泉社、十三里至井仔埯社、四里至嵵里社(即界大海)。
北:北出文澳社四里至东卫社、二里至蚱脚屿社、一里至港尾仔社、二里至潭边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镇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东南:东南出文澳社四里至菜园社、七里至铁线尾社、二里至锁管港社、二里至猪母落水社(即界大海)。
西南:西南出文澳社五里至小案山社、由内港水程八里至风柜尾社(即距大海)。
东北:东北出文澳社七里至大城北社、二里至太武社、二里至西澳社、五里至湖西社、一里至湖东社、六里至果叶社(即界大海)。
西北:西北出文澳社一里至红毛城社、三里至西卫社(即距内港)。
——右陆程。
南:南由嵵里社起二十里至虎井社、三十里至网埯社、二十里至屿坪社、五十里至大屿社。
西南:西南由风柜尾社起六十里至花屿社。
西:西由妈宫社二十里至西屿社。
北:北由大赤嵌社起三十里至吉贝社。
东北:东北由果叶社三十里至鸟屿社。
东南:东南由猪母落水社起八十里至东吉社。
——右水程。
澎湖厅屿图险要说
澎湖,海岛也,非海疆也。四面距大海,保无窥伺之徒;舟楫往来,难绝觊觎之辈。故墩台防汛一切守御之术,视他处为密。所以然者,陆则大山屿据其中,而文澳、妈宫夙称重地;水而五十五屿环其外,如排衙、执戟,固若金汤:全澎之胜概也。由文澳而西,则与妈宫为唇齿。负山面水,一港通大海之潮;犬牙屹立,两屿据出入之口。而西屿、猫屿,又其外藩也。由妈宫而北,则吉贝、北山实为冲要之口;随地设险,可无外御之虞。他若奎璧、林投等澳以东,上控阴、阳诸屿,下附东、西二吉,暗绿石礁,波流喘急,可为东藩之障。八罩屿以南,内有船路礁、挽门屿之险,外有头巾、屿坪之固,可为要害之冲。故「漳州志」云:『澎湖岛,山起北山、南尽八罩,文良港、丁字门、西屿头为最要地。春汛、冬汛,浯、铜二寨有急,分兵救援:则澎湖实为东南半壁之锁钥也。任厥责者,相其天时、因其地利,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庶乎其可』!
每铺铺兵四名。
——右铺舍七所。
防汛
凤山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三员、把总五员、外委七员、效用三员。
南路营参将署:城南门。驻防凤山城内。协防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四十六名。
存城汛:随防把总一员、外委二员、额外四员、步战守兵五百二十名,并管坪仔头、苦苓门、打鹿潭等三塘。
坪仔头塘:距县城东南一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打鹿潭塘:距县城东北一十里。安兵五名。
苦苓门塘:距县城东一十里。安兵五名。
水底汛:距县城东南六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外委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名,并管枋寮口汛。
旧城汛:距县城西北二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六名。
石井汛:距县城西北三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三十名。
观音山汛: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十名。
小店塘:距县城北三十里。安兵五名。
兰陂岭塘:距县城北三十五里。安兵十名。
溪边塘:距县城东北四十里。安兵五名。
阿公店汛:距县城北四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二滥塘:距县城北五十里。安兵五名。
攀桂桥塘: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五十一名,并管土地公崎。
番薯寮汛:距县城北六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四十二名。
南路下淡水营都司署:距县城东三十里。驻札山猪毛等汛。随防把总二员、外委三员,效用三员、兵丁二百名。
山猪毛汛:距县城东三十里。随防把总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猴汛:距县城东二十五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里港汛:距县城东四十里。代防效用一员、兵丁八十名。
九块厝汛:距县城东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二十名。
新园汛:距县城东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一百名。
茄藤港汛:距县城东南五十五里。安兵五名。
放索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大昆麓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潮州庄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四十名。
万丹汛:距县城□二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东港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外委一员、兵丁三十名。
——右汛一十六、塘一十。
道里
北出平朔门十里至桥仔头、十里楠仔坑、十里小店塘、十里阿公店、十里二滥、十里大湖、八里二层行溪,入台湾县界。
凤山县舆图总说
凤山县为全台南路尽界也,滨海隅以成邑,因故镇以为城。据大冈,作东北之藩篱;控打鼓,为西南之门户。林有阿猴之险,矶崇沙马之雄。原湿旷平,村庄丛聚;山溪环遶,港■〈氵义〉纷歧:固僻壤之奥区,实台疆之后障也。然而依山作城,居高临下之势,每为寇盗所先凭;林逆之乱,曾弃县城而守埤头。后□绅民之请也,事竣后,以其地太卑湿,仍留驻旧城。咸丰三年林拱之变,事起于猝不及防,城遂陷;官民复退保埤头,得无恙。夫埤头者,凤邑东郊之大村市也。北引半屏,南接凤鼻;东倚观音之胜,西临旗后之渊。濠堑宽深,竹城坚密;全局壮丽,大势宏开。山海通行,贩运便利。官民于是乎安之,文武衙署迁移驻焉。
自二层行渡溪,南经楠仔坑、阿公店、大湖口诸庄,关隘重重,足为北方屏障。由埤头南折而东,近藉赤山为外卫,远收凤麓为前屏。越凤麓西南,则为东港;凤鼻雄据港岸,琉球屿远映海中:此南方之形胜也。
埤头迤南,一片平沙直达苓仔寮,为旗后港矣。旗峰高拱,横截壮阔;鼓岫回环,平列瘴海。潮流冲缓自北而南,为西方第一水口:此西北之门户。
进而矶头、琅峤,「志」载或二、三百里;盖谓海岸之遶道耳。若舟行径渡,不过百里而遥。滨海之区,斥卤盐涩,不堪禾稼;居民寥寥散处,终岁捕鱼为业。再入,则崇爻、傀儡诸番。番性嗜杀,无人敢入其境:此东南之大概也。
至若风帆所向,北指鸡笼,南通苏澳;东航郡治,西渡漳、泉:虽一隅之蕞尔,固四达之通津。爰书所见以陈。
嘉义县舆图纂要
嘉义县图
凡例
嘉义县舆图表
嘉义县舆图册
嘉义县舆图说
嘉义县图
凡例
一、册中所载道里,唯南北内外路及海口各路。其迤东一带入山道里,已分系册内「山」条之下,故不赘书。
一、邑东众山皆在庄保不及之处;所书东南、东北者不过举其略兼者而言,其实则皆东也。故仅记其坐方、道里。
一、台地海口土少沙多,一经海涨风台,溪港迁变无定。图中所绘,皆举目前实在情形,与「旧志」不无互异;故特声叙于各条之下。
一、塘汛有营属嘉义而辖及彰化者;只就本邑者书之;他属不载,省淆混也。
余例与龙溪同。
嘉义县舆图表
嘉义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水(桥梁、陂塘附后)
城池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六十一里。
袤:南北一百三十里。
按「志」载:大武峦山人迹罕到;又称:距县治二十一里。今查由山麓至县,实则三十一里。合之西至海岸三十里,共得广六十一里。
东界:至大武峦山麓三十一里,与生番为界。
西界:至笨港三十里。
南界:至新港溪八十里,以海为界。
北界:至虎尾溪五十里,与彰化为界。
东南:至枋岸山五十里,与生番为界。
西南:至猴树港三十里,以海为界。
东北:至叶林山七十里,与生番为界。
西北:至旧土地公港三十里,以海为界(港道已淤)。
——右嘉邑所辖四正、四隅疆界。
坊里
东:内教场、横街仔、妈祖宫、观音亭、关帝庙。
西:中和街、十字街、水涵口、鱼仔市、米市街、布街、新店街、西门口。
南:南街仔、红毛井、城隆庙、菁仔市。
北:总爷街、文庙口、县学前、义仓口。
——右在城街市。
哆啰嘓东上保(庄十七。城东方三十里起):木屐庄(三十里)、竹头排(三十二里)、土地庄(三十二里)、关仔岭庄(三十二里)、苦苓仑庄(三十二里)、头竹角庄(三十二里)、仙草埔庄(三十二里)、内科里庄(三十二里)、井仔脚庄(三十二里)、内埔庄(三十二里)、外埔庄(三十二里)、李仔园庄(三十二里)、二坑仔庄(三十二里)、水井庄(三十二里)、竹园庄(三十二里)、大埔庄(三十二里)、子龙庙庄(三十二里)。
哆啰嘓东下保(庄四十。城东方三十里起):牛港岭庄(三十里)、番社庄(三十里)、二重溪庄(三十里)、埤仔头庄(三十里)、顶窝庄(三十里)、西势庄(三十里)、草岭庄(三十里)、许秀才庄(三十里)、吉贝耍庄(三十里)、陈春干庄(三十里)、木栅番竹潭庄(三十里)、凤尾厝庄(三十里)、宛仔厝庄(三十里)、中州庄(三十里)、枋仔林庄(三十里)、田尾庄(三十里)、旧社庄(三十里)、檨仔林庄(三十里)、北马庄(三十里)、溪洲庄(三十里)、大客庄(三十里)、檨仔坑庄(三十里)、班芝花坑庄(三十二里)、西势尾庄(三十里)、港内庄(三十二里)、鲁古石庄(三十二里)、九重溪庄(三十二里)、笨箕湖庄(三十二里)、竹林庄(三十二里)、下店仔庄(三十二里)、科里庄(三十二里)、凹仔脚庄(三十二里)、大湖庄(三十二里)、水湖庄(三十二里)、南寮口庄(三十二里)、乌山脚庄(三十二里)、檨仔脚庄(三十二里)、西势角庄(三十二里)、枕头山庄(三十五里)、大埔林庄(三十五里)。
嘉义东保(庄四十三。城东方四里起):埤斗湖仔内庄(四里)、狮公廍庄(五里)、中庄仔庄(五里)、后庄仔(五里)、仑仔顶庄(五里)、公馆庄(五里)、双廍庄(六里)、兴化廍庄(六里)、火烧庄(八里)、外山仔门庄(十里)、内瓮庄(十里)、树头埔庄(十二里)、外瓮庄(十里)、安溪寮庄(十里)、石头厝庄(十二里)、竹山庄(十二里)、江西寮庄(十里)、赤兰溪庄(十二里)、湖仔厝庄(十四里)、枋树脚庄(十四里)、挖仔厝庄(十四里)、社口庄(十五里)、顶坑仔庄(十五里)、下坑仔庄(十五里)、菜公庄(十五里)、白芒埔庄(十五里)、石头埔庄(十五里)、阿豹厝庄(十五里)、溪边厝庄(十五里)、埤寮庄(十六里)、番仔坑庄(十六里)、深坑庄(十七里)、番仔路庄(十七里)、竹林脚庄(十八里)、小半天庄(二十里)、牛埔仔庄(二十里)、石硦庄(二十里)、尖山庄(二十里)、芸水溪庄(二十里)、客庄仔庄(二十里)、横坑庄(二十里)、顶埔庄(二十二里)、大湖庄(三十里)。
大目根保(庄三十九。城东方六里起):埤塘庄(六里)、湾桥庄(六里)、田尾庄(六里)、朴仔埔庄(八里)、蛤仔庄(十一里)、鹿麻产庄(十二里)、大竹围庄(十五里)、瓦磘庄(十五里)、顶溪心庄(十五里)、金交椅庄(十六里)、半天寮庄(十六里)、菜堂庄(十六里)、顶苏庄(十七里)、内埔庄(十八里)、柑宅庄(十八里)、坑仔平庄(十八里)、山猪仑庄(十八里)、新食坑庄(十八里)、溪洲庄(十九里)、竹头崎庄(二十里)、白狗寮庄(二十里)、丁下寮庄(十二里)、东广寮庄(二十二里)、瓦厝埔庄(三十二里)、枋仔林庄(二十二里)、崎脚庄(二十三里)、麻蜞埔庄(十三里)、覆鼎金庄(二十三里)、旧社庄(二十三里)、菜公坑庄(二十五里)、内埔仔庄(二十五里)、辘仔脚庄(二十五里)、无底溪庄(二十六里)、阿拔泉庄(二十六里)、水底寮庄(二十八里)、溪心寮庄(二十九里)、陈厝寮庄(三十里)、金狮寮庄(三十里)、山仔门庄(六里)。
打猫东上保(庄三十六。城东方二十三里起):奇里岸庄(二十三里)、桥仔头庄(二十五里)、潭墘庄(二十五里)、内林庄(二十五里)、仑仔庄(二十五里)、嵌脚庄(二十五里)、北势庄(二十六里)、三角仔庄(二十七里)、梅仔坑庄(三十里)、开元后庄(三十三里)、百里侯庄(四十里)、南靖寮庄(四十里)、嵌头厝庄(四十里)、水井仔庄(四十一里)、到孔山庄(四十二里)、山猪堀庄(三十七里)、溪底寮庄(三十七里)、柿仔寮庄(四十二里)、过山庄(四十二里)、诏安寮庄(四十五里)、小半天庄(四十五里)、尖山坑庄(四十五里)、苦苓庄(四十五里)、番尾坑庄(四十五里)、龟仔头庄(四十五里)、茅仔埔庄(四十六里)、大草埔庄(四十六里)、双溪庄(四十六里)、二坪坑庄(四十六里)、上九芎庄(四十八里)、半岭庄(五十里)、龙眼林庄(五十里)、芋蓁蛉庄(五十里)、埔顶庄(五十二里)、永定厝庄(五十五里)、幼叶林庄(五十五里)。
打猫东下保(庄三十一。城东方六里起):桥头庄(六里)、十四甲庄(八里)、东湖庄(八里)、涂楼庄(八里)、埤角庄(八里)、下洋庄(八里)、北势仔庄(十里)、林仔尾庄(十里)、内埔庄(十五里)、番仔潭庄(十五里)、双宽潭庄(十五里)、山坑仔庄(十六里)、姜仔窝庄(二十里)、狮仔头庄(二十里)、圳头坑庄(二十里)、叶仔林庄(二十二里)、中林庄(二十里)、溪心仔庄(二十里)、芎蕉湖庄(二十三里)、林仔头庄(二十五里)、顶员林庄(二十三里)、水碓仔庄(二十五里)、木栅寮庄(二十六里)、大埔尾庄(二十五里)、潭底庄(二十五里)、沙仑仔庄(二十七里)、崎头庄(二十六里)、松仔脚庄(二十里)、溪边厝庄(二十八里)、麻园寮庄(二十八里)、山仑仔庄(二十七里)。
果毅后保(庄十。城东方四十里起):果毅街庄(四十里)、埤仔脚庄(四十里)、大脚腿庄(四十里)、小脚腿庄(四十里)、山仔脚庄(四十里)、新厝仔庄(四十里)、本县庄(四十里)、山猪隅庄(四十里)、果毅后庄(四十里)、大潭庄(四十里)。
白须公潭保(庄四十四。城西方四十里起):树仔头庄(四十里)、半月庄(四十里)、山仔脚庄(四十里)、金京林庄(四十里)、龟仔港庄(四十里)、考试潭庄(四十里)、龟拔山庄(四十里)、顶白沙墩庄(四十里)、贵舍庄(四十里)、船头庄(四十里)、盐地庄(四十里)、粟仔仑庄(四十里)、顶庄(四十里)、顶下中庄(四十里)、溪底寮庄(四十里)、下白沙墩(四十里)、牛椆底庄(四十里)、芦竹潭庄(四十里)、溪墘庄(四十一里)、瓦磘庄(四十二里)、岸内庄(四十二里)、二庄仔庄(四十二里)、大路头庄(四十二里)、牛椆仔庄(四十二里)、五间厝庄(四十二里)、番仔沟庄(四十二里)、港后庄(四十六里)、七块厝庄(四十二里)、牛挑湾庄(四十三里)、下溪洲庄(四十三里)、上溪洲庄(四十三里)、田尾庄(四十五里)、北势寮庄(四十五里)、南势竹庄(四十五里)、埤仔头庄(四十五里)、塭仔庄(四十五里)、过沟仔庄(四十五里)、竹仔脚庄(四十五里)、后埔庄(四十五里)、树仔脚庄(四十六里)、掌潭庄(四十七里)、租藉宅庄(四十里)、下潭庄(四十五里)、后庄仔庄(四十五里)。
嘉义西保(庄三十二。城西方三里起):角仔寮庄(三里)、草地尾庄(三里)、下路头庄(三里)、台斗坑庄(三里)、枋仔林庄(三里)、后庄仔庄(四里)、和尚庄(四里)、崎仔头庄(五里)、下埤仔庄(五里)、卢厝庄(五里)、萧竹仔脚庄(七里)、水仔尾庄(七里)、柳仔林庄(八里)、水娱厝庄(九里)、虾仔寮庄(十里)、龙山脚庄(十里)、吴竹仔脚庄(十一里)、水堀头庄(十二里)、麻园寮庄(十一里)、外林庄(十二里)、瓦厝庄(十三里)、十一指庄(十四里)、顶树头庄(十五里)、下树头庄(十五里)、后港仔庄(十二里)、牛寮溪南庄(十七里)、南靖庄(十八里)、卓标庄(十八里)、项过沟庄(十八里)、围仔庄(十八里)、顶半天庄(三十里)、荖藤宅庄(四里)。
鹿仔草保(庄十三。城西二十五里起):过沟仔庄(二十五里)、毛蠏行庄(二十五里)、后堀庄(二十五里)、镇平庄(二十五里)、枋桥庄(二十六里)、麻豆店庄(二十六里)、山仔脚庄(二十八里)、后寮庄(二十八里)、中寮庄(二十八里)、下半天庄(二十八里)、鹿仔草庄(三十里)、施厝寮庄(三十三里)、海丰庄(三十五里)。
龙蛟潭保(庄二十二。城西方四十里起):二竹围庄(四十四里)、三块厝庄(四十四里)、安溪寮庄(五十五里)、龙须潭庄(四十五里)、后镇庄(四十五里)、三脚猫庄(四十五里)、角带围庄(四十五里)、新庄仔庄(四十五里)、西后寮庄(四十五里)、东后寮庄(四十五里)、朴仔脚庄(四十五里)、番仔寮庄(四十五里)、洲仔寮庄(四十五里)、水碓庄(四十五里)、北港仔庄(五十里)、槺榔港庄(五十里)、竹头围庄(五十里)、菜补廍庄(五十二里)、崩山庄(五十五里)、新店庄(五十五里)、井水港庄(五十五里)、过沟仔庄(五十七里)。
柴头港保(庄三十五。城西方三里起):刘厝庄(三里)、港仔坪庄(三里)、后庄仔(四里)、姜母寮庄(四里)、鸽溪寮庄(六里)、顶寮庄(六里)、下寮庄(六里)、新厝仔庄(六里)、拔仔林庄(七里)、柴头港庄(七里)、萆麻脚庄(七里)、后庄仔庄(七里)、港口庄(七里)、大溪厝庄(七里)、顶寮庄(六里)、竹仔脚庄(七里)、大掘尾庄(九里)、拔仔林庄(七里)、顶埔心庄(七里)、高厝庄(十二里)、老店庄(九里)、大仑庄(十二里)、下涂沟庄(十三里)、粗溪庄(八里)、鱼寮庄(十二里)、福安厝庄(十二里)、顶涂沟庄(十一里)、黄金营庄(十二里)、二重沟庄(十三里)、黄厝港庄(十二里)、海洋庄(十三里)、正音厝庄(十三里)、萆麻厝庄(十二里)、白鸽厝庄(十三里)、关命厝庄(十三里)。
大槺榔保(庄十五。城西方三十里起):北港街庄(三十里)、三槺榔庄(三十里)、牛椆脚庄(三十一里)、刘厝庄(三十二里)、树仔脚庄(三十二里)、海埔寮庄(三十五里)、涂间厝庄(三十三里)、斗六尾庄(三十三里)、考试潭庄(三十八里)、斗六厝庄(三十五里)、水漆寮庄(三十五里)、沟皂庄(三十五里)、竹仔脚庄(三十五里)、番仔沟庄(四十里)、春牛埔庄(四十二里)。
大坵田东保(庄二十二。城西三十三里起):瓦磘寮庄(三十三里)、萧垄庄(四十里)、五间厝庄(三十五里)、海丰庄(三十五里)、竹脚寮庄(三十三里)、土库街庄(三十五里)、中湳仔庄(三十五里)、潮阳庄(三十五五)、过港庄(三十五里)、青埔庄(三十八里)、顶湳庄(三十五里)、牛埔仔庄(四十里)、大墩庄(四十里)、北溪厝庄(四十里)、平和厝庄(四十里)、前麻园庄(四十里)、后麻园庄(四十里)、棋盘厝庄(四十里)、大仑庄(四十里)、堀头庄(四十里)、安溪寮庄(四十里)、前溪仔庄(四十里)。
白沙墩保(庄十二。城西方三十里起):东庄(三十里)、鹿寮庄(三十里)、龙岩厝庄(三十二里)、湖仔内庄(三十五里)、潭墘庄(四十里)、卓运厝庄(四十里)、埔姜仑庄(四十里)、潭内庄(四十五里)、水磨庄(五十里)、中湖庄(五十五里)、十三寮庄(五十五里)、溪底庄(六十里)。
茅港尾保(庄十八。城南方五十二里起):灰磘庄(五十二里)、后寮庄(五十二里)、竹仔脚庄(五十三里)、火烧珠庄(五十二里)、十六甲庄(五十三里)、前寮庄(五十三里)、十六甲尾庄(五十四里)、红毛厝庄(五十四里)、下营庄(六十里)、洲仔庄(五十五里)、茅港尾庄(六十里)、连表庄(六十三里)、中营庄(六十里)、右武卫庄(六十里)、南廍庄(六十三里)、北廍庄(六十三里)、西寮庄(六十三里)、下桥头庄(五十七里)。
铁线桥保(庄二十二。城南方四十里起):急水溪庄(四十里)、火烧店庄(四十四里)、八老爷庄(四十五里)、下窝庄(四十六里)、温厝廍庄(四十六里)、菜公庄(四十九里)、仑仔顶庄(四十九里)、五间厝庄(四十九里)、挖仔庄(四十九里)、莿桐脚庄(四十九里)、五甲尾庄(四十九里)、铁线桥街(五十里)、查亩营庄(五十里)、东路庄(五十里)、秀才庄(五十里)、姑台庄(五十里)、竹仔脚庄(五十里)、蜈蜞坑庄(五十里)、下林仔庄(五十二里)、坔头港庄(五十二里)、天保庄(四十六里)、五军营(四十五里)。
下茄苳南保(庄二十八。城西南方八里起):溪洲仔庄(八里)、红毛寮庄(十二里)、中庄仔庄(十二里)、牛椆埔庄(十二里)、枋树角庄(十二里)、番仔寮庄(十二里)、半月庄(十二里)、三界埔庄(十二里)、石仔硄庄(十五里)、马椆后庄(二十里)、大埔庄(二十里)、下秀佑庄(二十五里)、顶秀佑庄(二十五里)、大排竹庄(二十五里)、宅仔内庄(二十五里)、新厝庄(二十五里)、客庄内庄(二十里)、马树林庄(二十里)、本协庄(三十里)、永安街庄(三十里)、安溪寮庄(三十五里)、许丑庄(三十五里)、埤寮庄(三十五里)、土库庄(三十五里)、卯舍庄(三十五里)、菜寮庄(四十里)、过沟仔庄(四十里)、昔仔寺庄(四十里)。
下茄苳北保(庄三十八。城南方十五里起):外溪洲庄(十五里)、将军庄(十五里)、加走林庄(十五里)、海丰厝庄(十八里)、三间厝庄(二十里)、溪洲庄(二十五里)、嵌子头庄(二十里)、顶山仔庄(二十里)、诏安厝庄(二十里)、三角潭庄(二十里)、北埔庄(二十里)、连潭厝庄(二十里)、大排竹庄(二十二里)、竹仔脚庄(二十二里)、埔仔厝庄(二十五里)、下庄仔庄(二十二里)、三角仔庄(二十二里)、顶土潭庄(二十五里)、外崎内庄(二十二里)、上加冬庄(二十五里)、无竹围庄(二十五里)、下土沟庄(二十五里)、后壁寮庄(二十五里)、埤仔头庄(二十二里)、前青寮庄(二十五里)、后青寮庄(二十五里)、乌磘庄(二十五里)、崩埤庄(二十五里)、竹围仔庄(三十里)、内枋林庄(三十里)、下加冬庄(三十里)、营尾庄(三十里)、新港东庄(三十二里)、顶长短树庄(三十二里)、下长短树庄(三十二里)、鱼寮庄(三十二里)、加冬仔庄(三十五里)、竹围后庄(三十五里)。
打猫西保(庄十七。城北方十八里起):大潭庄(十八里)、新南港庄(二十里)、海丰庄(二十里)、后底寮庄(三十里)、天锡庄(二十里)、埤仔头庄(二十里)、田心仔庄(二十二里)、古民庄(二十二里)、西势潭庄(二十三里)、沟仔坪庄(二十五里)、顶菜园庄(二十五里)、下菜园庄(二十五里)、坂头厝庄(二十五里)、大柴林脚庄(二十七里)、仑仔庄(二十七里)、湾仔内庄(二十七里)、旧南港庄(三十里)。
打猫北保(庄二十四。城北方八里起):鸭母坔庄(八里)、内青埔庄(十里)、打猫街(十二里)、旧社港庄(九里)、下埤头庄(十八里)、排仔路庄(二十里)、甘蔗仑庄(二十里)、大莆林庄(二十里)、大湖庄(二十二里)、走猪庄(二十二里)、游厝庄(二十二里)、陈井寮庄(二十二里)、芦竹角庄(二十三里)、大和街庄(二十三里)、西势潭庄(二十四里)、新庄(二十四里)、萡雁岸庄(二十五里)、柳树脚庄(二十五里)、三块厝庄(二十五里)、下仑庄(二十七里)、大埤头庄(二十七里)、霞包连庄(二十七里)、后庄(二十七里)、上镇平庄(三十里)。
他里雾保(庄五十七。城北方二十五里起):兴化店庄(二十五里)、中洲仔庄(二十五里)、廍前寮庄(二十六里)、南靖厝庄(二十六里)、包借庄(二十六里)、石龟溪庄(二十六里)、马厝庄(二十七里)、联芳庄(二十七里)、后沟庄(二十八里)、南势庄(二十八里)、顶埤头庄(二十九里)、阿丹庄(二十九里)、他里雾街(三十里)、番仔庄(三十里)、社头庄(三十里)、湾潭庄(三十里)、埔羗仑庄(三十里)、顶田尾庄(三十里)、溪底大庄(三十里)、新仑庄(三十里)、港墘庄(三十里)、温厝角庄(三十一里)、竹篙厝庄(三十里)、瓦庄(三十里)、大东庄(三十二里)、下仑庄(三十里)、五间厝庄(三十里)、竹头角庄(三十二里)、猴问沟庄(三十一里)、佃仔林庄(三十二里)、萆麻庄(三十里)、双廍仑庄(三十里)、旧社庄(三十二里)、溪洲仔庄(三十里)、大新庄(三十二里)、松树脚庄(三十里)、苦苓庄(三十三里)、顶坔庄(三十三里)、西势庄(三十三里)、田头仔庄(三十三里)、新厝寮庄(三十三里)、顶麻园庄(三十四里)、后庄(三十四里)、北势庄(三十四里)、三块厝庄(三十五里)、旧大庄(三十五里)、惠来厝庄(三十五里)、菁仔园庄(三十五里)、下岸庄(三十五里)、庵古坑庄(三十五里)、嵌头厝庄(三十五里)、过沟庄(三十六里)、嵌仔脚庄(三十六里)、加冬脚庄(三十八里)、林仔庄(二十七里)、将军仑庄(三十里)、新庄仔庄(二十七里)。
善化里东保(庄八。城东南方六十五里起):社仔庄(六十五里)、墓庵庄(七十里)、番仔渡头庄(七十里)、石脚桶庄(七十里)、草地尾庄(七十里)、三块厝庄(七十里)、潮洲庄(七十里)、大湖庄(七十里)。
善化里西保(庄十。城东南方七十里起):石仔濑庄(七十里)、县庄(七十二里)、后堀庄(七十五里〕、秀才庄(八十里)、三嵌庄(八十里)、斗六仔庄(八十里)、头社庄(八十五里)、口林口庄(九十里)、口消厘庄(九十里)、内消厘庄(九十里)。
赤山保(庄二十三。城东南方五十里起):六甲庄(五十里)、王爷宫庄(五十里)、大坵园庄(五十里)、北势坑庄(五十里)、笨潭庄(五十里)、水漆林庄(五十里)、五甲庄(五十五里)、二三甲庄(五十五里)、七甲庄(五十五里)、二镇庄(五十五里)、乌山头庄(五十七里)、角秀庄(五十七里)、中协庄(五十七里)、官佃庄(五十七里)、拔仔林庄(五十八里)、番仔田庄(五十八里)、三结义庄(五十八里)、青埔庄(六十里)、林凤林庄(六十里)、龟仔港庄(六十里)、港仔头庄(六十里)、中社庄(六十里)、土库庄(六十里)。
打猫南保(庄三十九。城西南方六里起):牛椆溪庄(六里)、监生厝庄(八里)、番仔寮庄(八里)、牛椆溪庄(八里)、江厝店庄(八里)、江厝仔庄(八里)、店仔头庄(十里)、东势湖庄(十里)、南路厝庄(十里)、下土库庄(十里)、海丰厝庄(十里)、竹围内庄(十一里)、大坪顶庄(十二里)、山仔脚庄(十二里)、仑仔顶庄(十二里)、后庄北庄(十二里)、新庄(十二里)、顶寮庄(十三里)、下寮庄(十三里)、甘棠庄(十三里)、本厅庄(十三里)、柿仔寮庄(十三里)、桥仔头庄(十三里)、虎尾寮庄(十五里)、仑尾庄(十三里)、南靖庄(十五里)、西庄(十五里)、柳仔沟庄(十五里)、双援庄(十五里)、番仔沟庄(十五里)、圳沟寮庄(十六里)、三迭溪庄(十六里)、阿连庄(十六里)、菜堂庄(十七里)、顶仑庄(十七里)、顶涂库庄(十七里)、下仑庄(十七里)、竹围脚仔庄(十七里)、双溪口庄(十八里)。
安定里西保(庄二十二。城西南方八十里起):萧垄庄(八十里)、番仔寮庄(八十里)、新港仔庄(八十二里)、欧汪庄(八十里)、大潭寮庄(八十二里)、将军庄(八十二里)、顶山脚庄(八十二里)、下营庄(八十二里)、鲲身庄(八十二里)、马沙沟庄(八十二里)、嵌头寮庄(八十二里)、中寮庄(八十二里)、后港仔庄(八十二里)、口寮庄(八十二里)、番仔厝庄(八十二里)、笃加庄(八十二里)、山仔庄(八十三里)、砖仔磘庄(八十三里)、北埔庄(八十三里)、角带围庄(八十二里)、港口庄(八十二里)、苓仔寮庄(八十三里)。
麻豆保(庄二十一。城西南方六十七里起):山寮湾庄(六十七里)、麻豆庄(七十里)、嵌头庄(七十里)、寮仔廍庄(七十里)、西东庄(七十里)、瓦磘庄(七十里)、吾礼仔庄(七十里)、总爷街(七十里)、海埔庄(七十里)、草坔庄(七十里)、二重港庄(七十里)、学堂庄(七十里)、安业庄(七十一里)、灰磘港庄(七十二里)、东溪洲庄(七十四里)、六龟班庄(七十二里)、苓仔林庄(七十二里)、大湾庄(七十二里)、埤仔头庄(七十三里)、方厝寮庄(七十四里)、谢厝寮庄(七十五里)。
佳里兴保(庄十三。城西南方六十三里起):客仔寮庄(六十三里)、海埔寮庄(六十五里)、北势庄(六十七里)、营后庄(六十八里)、子龙庙庄(六十八里)、佳里兴庄(七十里)、营顶庄(七十里)、菜堂庄(七十里)、麻豆口庄(七十里)、溪底寮庄(七十里)、后班庄(七十一里)、番仔寮庄(七十里)、同安寮庄(七十三里)。
太子宫保(庄四。城西南方四十五里起):太子宫庄(四十五里)、角带围庄(四十五里)、新营庄(四十五里)、旧廍庄(五十里)。
盐水港保(庄十九。城西南方四十里起):盐水港街(四十里)、土库庄(四十一里)、观音庄(四十二里)、上帝庙庄(四十二里)、菜公堂庄(四十二里)、溪洲寮庄(四十六里)、后寮庄(四十四里)、旧营庄(四十四里)、番仔厝庄(四十八里)、竹仔脚庄(四十七里)、顶嵌庄(四十七里)、魏厝寮庄(五十里)、倒加冬庄(四十八里)、洪厝寮庄(四十八里)、大埔庄(五十里)、莿仔寮庄(五十三里)、田寮庄(五十里)、饭店庄(五十三里)、麻油寮庄(五十五里)。
安定里西港仔保(庄二十四。城西南方八十里起):中洲仔庄(八十里)、谢厝寮庄(八十里)、八份寮庄(八十二里)、外路头庄(八十二里)、乌竹林庄(八十二里)、大竹林庄(八十二里)、南海埔庄(八十二里)、大塭寮庄(八十二里)、壕壳港庄(八十二里)、后营庄(八十二里)、芦竹仑庄(八十二里)、涂库庄(八十二里)、芋寮庄(八十二里)、沙尘仔庄(八十二里)、西港仔庄(八十三里)、双张廍庄(八十三里)、含西港庄(八十三里)、姑妈庄(八十三里)、大西庄(八十三里)、打铁庄(八十三里)、檨竹林庄(八十四里)、荔芝林庄(八十五里)、堀仔头庄(八十五里)、海寮庄(八十五里)。
斗六门保(庄五十四。城东北方三十四里起):瓦厝仔庄(三十四里)、枋桥庄(三十四里)、大北势庄(三十五里)、九老爷庄(三十五里)、江厝仔庄(三十五里)、田心仔庄(三十五里)、水碓庄(三十五里)、沟仔背庄(三十五里)、加冬脚庄(三十五里)、萧厝庄(三十五里)、大仑庄(三十六里)、深圳仑庄(三十六里)、大潭庄(三十七里)、石林头庄(三十七里)、曾林头庄(三十七里)、仑仔庄(三十九里)、莲花埤头庄(四十里)、番仔沟庄(四十里)、东和街(四十里)、番仔井庄(四十里)、水流翁庄(四十里)、西势尾庄(四十里)、仑仔顶庄(四十里)、泮池庄(四十里)、六甲埤庄(四十里)、廿五封庄(四十里)、保长廍庄(四十里)、顶下新庄(四十里)、竹头角庄(四十里)、黄林头庄(四十里)、菜公庄(四十里)、海丰仑庄(四十里)、高林头庄(四十里)、朱丹湾庄(四十二里)、大竹围庄(四十二里)、何林头庄(四十三里)、牛埔庄(四十五里)、埤仔头庄(四十五里)、顶紫里庄(四十五里)、井仔埔庄(四十五里)、内林庄(四十五里)、石留班庄(四十五里)、咬九庄(四十六里)、棋盘厝庄(四十七里)、后庄仔庄(四十八里)、新厝庄(五十里)、九芎林庄(五十里)、斗六东庄(五十三里)、湖山寮庄(六十里)、大坪顶庄(六十里)、斗六街庄(四十里)、社口庄(四十里)、刘厝庄(三十五里)、内林庄(五十六里)。
鲤鱼头保(庄十三。城东北方六十里起):桶头庄(六十里)、芋蓁仑庄(六十里)、木瓜潭(六十里)、东势坑庄(六十二里)、山坪顶庄(六十二里)、山边厝庄(六十二里)、不知春庄(六十三里)、诏安寮庄(六十四里)、鲤鱼尾庄(六十五里)、过溪仔庄(六十五里)、檨仔坑庄(六十五里)、枋树湖庄(六十五里)、柯仔坑庄(六十六里)。
尖山保(庄四十九。城西北方四十里起):口湖庄(五十里)、蓝投园庄(五十四里)、拔仔脚庄(五十五里)、新庄仔庄(四十里)、乌麻园庄(五十五里)、蚶仔寮庄(六十里)、蔡厝庄(四十二里)、秖仔挖庄(六十里)、鹅毛墩庄(六十里)、海丰庄(四十三里)、鬼子山庄(六十里)、盐水堀庄(六十里)、新厝仔庄(四十七里)、三条圳庄(六十里)、薄仔寮庄(六十里)、后湖庄(四十八里)、溪仔仑庄(六十里)、林厝庄(六十里)、鹿寮庄(五十里)、大沟庄(六十四里)、蚝寮庄(六十四里)、保长湖庄(五十里)、水漆林庄(四十二里)、鹿场庄(四十二里)、三块厝庄(五十二里)、尖山仔庄(四十五里)、水尾庄(四十三里)、试湖庄(五十三里)、万兴庄(四十五里)、大沟庄(四十六里)、安溪寮庄(五十四里)、食水堀庄(四十七里)、埤仔脚庄(四十七里)、新港仔庄(六十里)、萧厝庄(四十九里)、牛担湾庄(五十里)、竹达寮庄(六十里)、过沟仔庄(五十里)、椬梧二庄(五十二里)、下仑庄(六十里)、水后厝庄(五十二里)、阳朝湖庄(五十二里)、三界庄(六十里)、外埔庄(五十二里)、施厝湖庄(五十三里)、牵罟湖庄(六十里)、东庄寮庄(五十三里)、鳌潭庄(五十三里)、水尿港庄(六十四里)。
大坵田西保(庄二十二。城西北方二十二里起):双连潭庄(三十二里)、洲仔内庄(三十二里)、三块厝庄(三十三里)、墩仔头庄(三十三里)、下茑松庄(三十四里)、港墘庄(三十四里)、副潮庄(三十四里)、海埔庄(三十四里)、龟仔头港庄(三十四里)、瓮菜埔庄(三十四里)、船仔庄(三十五里)、围仔内庄(三十五里)、鸭母寮庄(三十五里)、顶东石庄(三十六里)、下东石庄(三十六里)、大路头庄(三十八里)、鹿仔草庄(三十九里)、下竹仔庄(四十四里)、前东港庄(四十六里)、后东港庄(四十六里)、布袋嘴庄(四十六里)、内田庄(四十七里)。
——右保三十六、庄九百三十六。
山水(桥梁、陂塘附后)
大武峦山:在县治三十一里。高出层云,为邑治主山。
鹿楮山:在县治东六十里。自叶林山而来;与大利、鹿埔,俱为县治右肩。
大利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大武膋山之分支也。平冈数十里,为熟番社。
鹿埔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平衍与大利等。
阿里山:在县治东十里。山极辽阔,连绵数十里;为八社熟番所居。
小龟佛山:在县治东四十里。峰峦秀出,为邑后障。
大武膋山:在县治东一百二十里。层峦迭嶂,耸立青云。自大武峦发脉;北折为叶林、大利诸山。
枋岸山:在县治东南十五里。鹿埔之北。
消离山:在县治东南八十里。与虎头、嵌头山,皆在大武垄之后。
鹿驼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消离之东。
虎头山: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形如虎头,故名。
嵌头山:在县治东南五十里。虎头东北。
内加拔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由大武峦山蜿蜓而来;高百丈有余,攀跻莫及。前趋,即为笔架、玉案诸山。
狼包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大武峦东北。
■〈人上番下〉米基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二十里。木林丛杂,惟抽藤、烧炭者到其地。
乌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一十里。不高而广。居大武垄之前。
东西烟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虎头以东,归化生番之地。
玉案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由笔架北折而西,为文庙对案。
大石门山: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林深箐密,最易藏奸。朱逆乱平之后,余匪多匿此山;提督蓝廷珍尽数搜获,设汛守之。
小石门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大石门之西南。
火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多乱石;石隙泉涌,火出水中。
赤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平冈小阜。
翁仔上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形极峻险,竖脊挺步如老翁扶笻上天。
笔架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五峰秀峭,形如笔架;为嘉邑之文峰。
五步练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嵌头东北。
马椆山:在县东南二十里。赤山之东。
玉山:在县东北,人迹不到;大武峦之后障也。终岁积雪,盛暑不消。晴明时,偶得见之;少顷云雾即合。见时,非风即雨;甚验。
大福兴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又名大目根山。
细叶林山:在县东北七十里。与大武峦山相接,自东旋北;为邑治右肩。
覆鼎金山:在县东北十里。与大福兴、叶林,俱为邑治右肩。
鼎盖梁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叶林山东北。
梅花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多梅花,故名。
奇冷岸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山内冷极,气候与他山迥别。
尖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孤峰特拔,秀甲诸山。
牛椆山:在县西北十里。为邑治护沙。其下复自右旋左,蛇伏于草地。尾有小山,迎于水口;为邑治锁钥。
荷包屿:在县西三十里。盐水港口小屿。
北门屿:在县西南五十里。沙马沟之右。
南北鲲身:在县西南七十里。沙阜堆聚,与台邑之七鲲身同;虽离海岸,水浅可涉而至。
青鲲身:在县西南六十里。盐水港沙阜。
青峰阙:在县西南八十里。西临大海,上建炮台。
牛椆溪:在县西五里。发源大武峦山麓;历大福兴山,西经猴树港,转由青峰阙入海。
八奖溪:在县南七里。源出内山;西入东港南转,而由青峰阙入海。
急水溪:在县南四十里。源发自内山;经内连桁入海。
湾里溪:在县西南七十里。源出礁吧哖社内;经大武垄山合卓猴山之流遶赤山后,汇欧汪溪(已淤)入海。
新港溪: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台邑木冈山;流径洲仔尾入海。溪南为台界、北属嘉界。nian
加拔溪:在县东南四十里。自内山发源;经八奖北汇盐水港而入海。
石龟溪: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发奇冷山;历他里雾,至双溪口汇三迭溪而入海。
三迭溪:在县北二十里。发源阿里山南;经双溪口之南为笨港,由楫仔寮入海。
虎尾溪:在县北六十里。源发彰邑水沙连;南为嘉界、北属彰界。「旧志」称:春、夏雨多,水浊而迅;有经月不得渡者。然现在已成干溪;虽久雨徒涉可渡,迥非往日之汹汹矣。
九重溪:在县西南五十里。已成旱溪;久雨,则小水而已。
十八重溪:在县西南六十里。有桥可通。
曾文溪:在县西南七十里。即新港湾里溪之下流也。
欧汪溪:在县西南七十里。已成平原,尚存旧趾。
白水溪: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源发玉案山麓。
笨港:在县西三十里。由三迭溪分流入海。
朴仔脚港:在县西三十里。由外溪分流,椆笨港而入牛椆溪(「旧志」不载)。
北港:在县西三十里。即笨港附庄之别名(「旧志」不载)。
下湖港:在县西五十里。海岸浮沙现于水外者为港,水涨沙痕隐约者为湖。湖内潮退见底,行舟处有沟一道。潮退时尚有六、七尺深,不致搁底;潮涨水深丈余,千石船可以出入(「旧志」不载)。
树苓湖:在县西九十里。湖内水常深,下湖之外澳也。出湖舟遇逆风,可寄泊于此(「旧志」不载)。舟至鹿港口,猝遇北风,逆不得入;则沿海岸深处,驶往下湖或树苓湖湾避可也。自鹿港口外水底有暗沙一条,名曰「定线」,望之无形;见涌,即宜远避。犯者,舟立碎。舟人点香为准,曰更香;周回一昼夜,点更香七枝。每枝香,准一时七刻有零。自鹿至湖点更香一枝二寸,则可出定线尾;转舵东行,即为下湖矣。如遇风暴、又值潮退不得入湖,则收泊树苓湖内,可以稍避;不然,则须驶回内地矣。再定线尾有暗沙名曰「破布线」一条,尤宜慎之。
铁线桥港:在县南五十五里。旧树风港分入,有桥。
茅港尾港:在县南六十里。发源加拔溪,有桥。
猴树港:在县西南五十里。自牛椆溪南,经青峰阙入海。小渔舟湾泊。
茄定港:在县西南三十里。由双溪,经笨港达牛椆溪入海。小渔舟湾泊(「旧志」不载)。
盐水港:在县西南四十里。由东港东,入于海。
井水港(俗名井仔脚):在县西南四十里。盐水港之分港也。水深三、四尺;运盐商船停泊外海,用小驳船盘载登舟。俗名井仔脚(「旧志」有载而不详)。
布袋嘴港:在县西南六十里。与北门屿南北对列,即濑东、北场也;为盐水港之分港(「旧志」不载)。
土地公港: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小渔舟湾泊。
枋树脚渡:在县南三十里。南浦寺僧设渡济人。
牛椆溪渡:在县北十二里。今为平埔。
大莆林渡:在县北三十里。今为平埔。
朴仔脚渡:在县北三十里。民间以竹筏济人。
大匏仑渡:在县东南四十里。大武垄社番设渡济人。
走马濑渡:在县东南四十里。大武垄社番设渡济人。
铁线桥渡:在县东南五十五里。麻豆社番设渡济人。
榕树王渡:在县西南三十里。城隍庙僧设渡济人。
茅港尾渡:在县西南六十里。麻豆社番设渡济人。
萧垄渡:在县西南七十里。萧垄社番设渡济人。
湾里渡: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港户卢斗设渡济人。另有小姑船三十余只运载杂货,可由外港达台、凤、嘉三邑。
(附)桥梁
西门外桥:附郭,性义门外。长三丈,以木为之。
番仔沟桥:西门外文庙西。以木为之。
新店桥:盐水港大路。
白须公潭桥:盐水港大路。长四丈,砌石为之。
盐水港北桥:盐水港街。春、夏水涨,常漂荡;须时时修造。
茅港尾桥:秋、冬编竹为桥,上覆以土;春、夏常为水涨漂没,则以竹筏济人。后邑绅请建木桥,下砌以石,长四丈余;稍免漂荡。
铁线桥:长三丈余,以木为之。
番仔桥:赤山、麻豆往来大路。
麻豆口桥:距水堀头百步。南北孔道。
木栅桥:通木栅孔道。
大排竹桥:沿山抵郡孔道。
斗六门桥:入斗六门大路。以木为之;水涨漂没,时时修造。
笨港桥:入笨港大路。水涨漂没,设渡济入。
(附)陂塘(陂首蓄水以灌田园,备旱潦也)
诸罗大陂(柴头港保):蓄八奖溪之流,长有二十余里。大旱不涸,灌田十余庄。
柳仔林陂(嘉义东保):蓄八奖溪之流,长有十余里。大旱不涸,灌田十有余里。
埔姜林陂:蓄八奖溪之流,长有十余里。灌田十余庄。
马椆陂(哆啰国保):蓄内山土地公崎之流,长十余里。灌本保内田。
枫仔林陂(下加冬保):原出白水溪。
安溪寮陂(铁线桥保):源出白水溪,长有十余里。
新营庄陂(嘉义东保):源出白水溪,长有三十余里。
哆啰嘓大陂(哆啰嘓保):源出内山九重溪,长二十余里。灌溉四庄田园,大旱不涸。
大脚腿陂(哆啰嘓保):蓄十八重溪之流,长十余里。
朱晓陂(大坵田保):分荷包屿大泽之流,长十余里。
土狮仔陂(大坵田保):截牛椆溪出海之流,长五、六里。
狗咬竹陂(大坵田保):源出牛椆山,长二十余里。
打猫大潭陂(打猫西保):有泉出其下;淋雨时,蓄柴头港、打猫流注之水以足之。长五、六里。
打猫山脚大陂(打猫东保):截三迭溪之流,长十余里。
双溪口陂(打猫北保):分截三迭溪之流,以灌下埤头各庄田。
陈庄大陂(他里雾保):截石龟溪及庵古坑二水,以灌本保南势各庄田。
笨箕湖陂(他里雾保):分截虎尾溪之流,长十余里。
北社尾陂(尖山保):蓄双溪口之流。
北斗坑陂(他里雾保):截虎尾溪入海之流,以灌海丰等庄田。
大目根陂(大目根保):截牛椆溪入海之流,以灌菜堂坑等庄田。
大槺榔陂(大槺榔保):截双溪之流,以灌大、小槺榔田亩。
桥头陂(打猫保):蓄积天雨流注之水。
他里雾番仔陂(他里雾东保):蓄积天水。
尖山陂(他里雾北保):蓄积天水。
斗六庄陂(斗六保):蓄积天水。
走猪庄圳(他里雾保。水停蓄者为陂,流行而通泄者为圳):截石龟溪之流,以灌水庄及排仔路田。
荷包连圳(他里雾北保):分石龟溪之流,以灌青仔园数庄田。
加冬脚圳(他里雾南保):引石龟溪之流,以灌本庄及殿仔林二庄田。
北香湖(嘉义东保):附郭一里。泉深地广,盘曲二里许;大旱不涸。即「旧志」八景之「北香秋荷」也。
龙湖(赤山保):龙湖岩。下有潭,清彻可鉴。
——右山屿四十五、港一十一、溪十四、渡十一、桥十二、陂十二、圳三、湖二(凿地得泉,以备旱潦;非海口湖也)。
城池
东门:迎春门。
西门:性义门。
南门:阜财门。
北门:拱极门。
——右嘉义县四门。
嘉义县城:长八百丈零八尺,外周八百二十九丈一尺。内垣高一丈八尺,城上马道阔一丈六尺四寸。雉碟一千二百垛,炮台四座,窝铺九,水门四。濠沟周九百四十三丈,宽三丈六尺,深一丈二尺。
按「志」载:嘉义县城先系竹围,雍正元年改建土城。至乾隆元年,又改用三合土筑成;长七百九十五丈。道光十三年六月,邑令单瑞龙同与水师提督王得禄合力劝捐修改,用砖石砌筑;较他邑最为坚固。
衙署
嘉义县署:城东门。
笨港县丞署:大槺榔保。
斗六门县丞署(旧为巡检,雍正元年改设):斗六门保。
佳里兴巡检暑:盐水港保。
嘉义县典史署:城东门。
铺舍
嘉义县本城南〔门〕铺(县口):南至下加冬三十里、北至大仑脚埔三十里。
下加冬铺:南至铁线桥二十里、北至南门铺三十里。
铁线桥铺:南至台属曾文溪二十里、北至下加冬铺二十里。
大仑脚铺:北至彰属西螺二十里,南至南门铺三十里。
笨港铺:西南至朱晓埤二十里、东至县城三十里。
朱晓埤铺:西至盐水港二十里、东至县城三十五里。
盐水港铺:南至铁线桥十里、东至县城四十里。
防汛
嘉义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四员、外委十员、额外四员、马步战守兵一千一百三十八名。
参将署:城北门。驻防嘉义城内汛,协防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额外四员、马步战守兵四百名;管辖七大汛、八小汛、九塘(内八汛、四塘归斗六都司分辖)。
城外汛(附城西南郭外):轮防把总一员、兵三十二名。
山底塘(附城西郭外):安兵六名。
牛椆溪塘(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安兵五名。
打猫塘(城北十二里打猫北保):安兵五名。
水堀头塘(城西南十二里嘉义西保):安兵六名。
八奖溪塘(城南十五里嘉义西保):安兵十名。
笨港汛(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轮防千总一员、兵七十四名。
朴仔脚汛(城西南三十里大槺榔保):外委一员、兵十五名。
盐水港汛(城西南四十里盐水港保):轮防把总一员、兵九十名。
店仔口汛(城西南二十五里下加冬保):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都司署(城东北四十里斗六门保):驻防斗六门汛,协防千总一员、外委四员、战守兵一百五十名;管辖八大汛、四塘(内四汛、三塘地属彰化,不载)。
大莆林汛(城北二十里打猫保):外委一员、兵二十名。
他里雾汛(城北二十里他里雾保):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虎尾溪汛(城北四十里大坵田保):外委一员、兵十九名。
土库汛(城北三十里大坵田西保):外委一员、兵三十名。
虎尾溪塘(城北四十里大坵田西保):安兵五名。
——右汛塘十七所。
道里
东:东出迎春门五里大目根、五里顶溪心、五里竹头崎,至诸山之麓。
南:南出阜财门五里邑西保、七里水堀头、六里八奖溪、七里顶加冬、五里下加冬、七里铁线桥、七里急水溪、六里查亩营、五里茅港尾、五里湾里溪、五里嵌头、五里曾文溪,入台湾县界(南内路)。
北:北出拱极门五里埤仔头、七里打猫、五里三迭溪、五里大莆林、五里打猫北保、五里他里雾、五里菁仔宅、五里虎尾溪,入彰化界(北内路)。
西:西出性义门五里粗溪、七里鹿仔草、八里白须公潭东保、十里盐水港巡检署。出义性门西北五里埤仔头、七里大潭庄、五里打猫西保、八里笨港县丞署。又由台湾县交界之湾里溪十里萧垄庄、五里麻豆庄、十里佳里兴保、十里盐水港、五里白须公潭东保、七瑞安溪寮、八里白须公潭西保、五里朴仔脚、七里大客庄、七里新埔庄、六里笨港汛、五里大槺榔、十里北港街、五里茑松庄、六里柑仔寮、七里牛担湾、七里尖山、五里海防庄、五里虎尾溪,入彰化县界(北海口之外路)。
嘉义县舆图说
嘉义县治负山面海,海疆之岩邑也。南界曾文,北界虎尾;东倚武峦之麓,西临笨港之滨。局度宽宏,平原广沃;为南北之康庄,无崎岖之险阻。往者,枭张丑类肆毒跳梁,动辄先乘嘉义;盖邑居郡治之中冲,地为南北之关键。故嘉义存,则南北路之呼吸可通;嘉义失,则南北路之声援俱绝。其所关于全郡安危者,岂浅鲜哉!经始之初,厥号诸罗;治连淡水,北迄鸡笼。林逆之乱,台郡厅邑以次就陷,独诸罗一邑屹然中立而不摇;此其民心之固,从可知矣。雍正元年,议以幅■〈巾员〉辽阔,每有鞭莫及之忧。乃请裁虎尾溪以北,添设一邑曰「彰化」;改诸罗为「嘉义」,盖嘉其民之能知义耳。
境以内,大道蜿蜒,路分内外。自曾文溪,北由茅港尾、下加冬至县城,逶迤北由打猫保、他里雾而之虎尾溪者,此通行之正道,为内路也。自湾里溪西出萧垄、麻豆等庄,历盐水港、北港迂折北转而达虎尾溪者,此海口之遶道,为外路也。横溪迭迭,左绕右萦,天设之濠堑也;庄保重重,星罗棋布,自然之关隘也。斗六门扼北来之要,足资两邑之屏藩;大武垄当南下之冲,可握郡垣之锁钥。内加拔、大武峦山深林密,为逋逃啸聚之场;布袋嘴、朴仔脚水浅沙平,实奸宄觊觎之钥。山防虑匪徒之私结化番,宜慎石门之出入;海防杜奸商之暗连洋盗,须严盐港之稽查:此当年蓝鼎元经理台疆之至论也。
唯是台郡入版二百余年,蠢动之徒何可胜计;然而每有窃发,未尝不旋踵而歼者:斯固国家声威之所被,而亦前人筹划之周详耳。至若日久升平,今昔情形不无迁变;则夫参酌时势、相度机宜,经制上方,是又任之者所当绸缪于未雨之先矣。谨举其大要,聊参末议以呈。
彰化县舆图纂要
彰化县图
彰化县舆图表
彰化县舆图册
彰化县图
彰化县舆图表
彰化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营制
桥渡
道里
疆界
查彰化县未设以前,其地本属诸罗县(今之嘉义县)管辖,统名半线保。自雍正元年间,分出诸罗地段,自虎尾溪起、至鸡笼山后止为彰化县。雍正元年,增设淡水厅;又将县北大甲溪起、至鸡笼止,截归淡水同知管辖。现在南自虎尾溪起、至大甲溪南岸止,袤长一百里。东面负山、西面环海,广计七、八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较窄、南首较宽)。离台湾府城二百余,与内地之泉州府遥遥相对;鹿港与泉州之蚶江对渡,计水程九更。其形势稍偏,用罗盘指南针较对,北首稍偏于东(淡水更偏)、南首稍偏于西。自内山至沿海一带,大约乙卯兼辛酉者也。
广:东西距七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自山至海余地窄,故形势稍狭;自北而南渐渐开展,故形势较广)。
袤:南北距一百里(县城稍偏于北,至大甲溪,计程四十里;南至虎尾溪,计程六十里:合共一百里)。
东界:均内山生番地界。
西界:均大海。
南界:至阿拔泉山,与嘉义交界。
北界:至大甲溪南岸,与淡水厅交界。
东南界:至小半天山,与水沙连生番交界。
西南界:至虎尾溪下流,亦与嘉义县交界。
东北界:至阿里山,与生番交界。
西北界:至大甲溪口,与大海交界。
坊里
彰属地界,不分都图,只分各保。每保之下,又分东、西保,上、下保;每保之中,村庄聚集,不敢四散杂处,防窃盗也。故村庄日多而保数无几。
沙连保(城东南角。离城北十里左右):坪林庄、柴桥头庄、集集庄、清水沟庄、溪洲庄、社寮庄、猴坑庄、木屐寮庄、珍湖庄、车儿寮、板寮街、过坑仔庄、柴牛椆庄、小半天、新寮、东埔■〈火内〉街、大水堀庄、湳仔庄、浊水庄、惠溪厝、屈尺龟、江西林庄、广盛庄、大坪顶庄、下坪庄、顶埔庄、嵌顶庄、粗坑庄、笋仔林庄、林圮埔庄、藤湖庄、埔心庄、大坑内庄、三角潭庄、香员脚庄、鼻仔头、尖仔尾、水车庄、湖仔厝、猪胜棕、柯仔坑、车店仔、咬狗寮、田寮庄、内湖庄、番仔寮、龟仔头、水底寮、员山仔、牛塭辂、后埔仔。以上共五十一庄。
西螺保(在正南极边,与嘉义交界。离城五、六十里不等):菜公沟庄、牛埔厝庄、檨仔脚庄、水尾庄(此四庄在西螺溪北)、后厝庄、茄苳庄、小茄苳庄、砙磘庄、大加冬庄、顶庄仔庄、湳仔庄、饶平厝庄、何厝庄、莿桐巷、张厝庄、甘厝庄、鹿场庄、新庄仔庄、三块厝、公馆仔庄、七座厝庄、太和寮庄、下坡庄、鱼寮庄、顶湳庄、黄莉仑庄、广兴庄、蓝厝庄、顶坡头埧庄、顶仑仔庄、下坡头埧庄、番雅庄、四块厝、番社庄、菜园庄、新社庄、社口庄、肩公厝庄、下如塘庄、茄塘厝庄、占仑厝庄、水定厝、田寮庄、无九厝、杨贤庄、新庄仔庄、九民庄、沟仔漧、埔心庄、埯沙里、好伮仑、大化园、荷包屿。以上共五十三庄。
布屿保(分东保、西保)、海丰保(在正南、西南沿海交界。离城七十里):马公厝庄、张扬厝庄、梗仔厝庄、康代寮、溪漧厝庄、路口厝庄、昌南庄、番仔埔庄、中厝庄、牛埔厝庄、七座厝庄、田尾庄、惠来厝庄、打牛湳庄、后庄仔庄、下加唐庄、后安寮庄、万兴庄、猫儿干庄、顶山脚庄、东势寮庄、赵甲厝庄、沟头庄、顶牛栅庄、广东厝庄、东势厝庄、菜公寮庄、仑前庄、仑背庄、夹仔头庄、港足庄、新庄仔庄、竹围仔庄、大新庄、八角亭庄、大有庄、潭漧庄、大义仑庄、番社庄、后厝仔庄、埤脚庄、崩沟寮庄、阿劝庄、罗厝庄、店仔庄、沟仔墘庄。以上共四十六庄。
大武郡保(分武东保、武西保。在正南东螺保之北。离城三十余里):施厝平庄、鹿鸣庄、樟浦寮、南雅庄、浦兴庄、出水庄、■〈米曲〉磘庄、内湾庄、林厝仔庄、万连庄、香山庄、番仔仑、挖仔庄、大饶庄、脾斗庄、社头街、许厝寮、卓乃潭庄、潮兴庄、张厝庄、芋寮仔庄、嵌顶庄、半路厝庄、红毛社厝、邱厝庄、沟漕庄、浮圳庄、乌罩庄、苦苓脚庄、太平庄、九分下庄、瓦窑厝庄、五办头庄、新厝仔厝、湳底庄、詹厝庄、陈厝庄、镇平庄、新厝仔、大埔心、水港林庄、新旧馆、新旧庄、二重湳庄、后三角庄、永靖街、湳港庄、二抱竹庄、前三角庄、关帝厅庄、湳港西庄、碑脚庄、曾厝仑庄、吴厝庄、罗厝庄、杨厝庄、四块厝庄、竹仔脚庄、仑仔脚庄、同安宅庄、福兴庄。以上共六十一庄。
二林保(分上保、下保。在西南极边。离城四十余里)、深耕保(在正南、东西螺交界之所。离城五十里左右):湖仔内街(毁)、胡厝庄、巫厝庄、顶廖庄、新庄仔庄、大■〈冖八大,上中下〉头庄、北势尾庄、田中央庄、大竹围庄、车店庄、竹头仔庄、四块厝庄、覆鼎金庄、前柳庄、后柳庄、万兴庄、番薯庄、打铜庄、溪底寮庄、挖仔庄、番社庄、桃仔仑庄、港尾庄、港墘庄、新瓦磘庄、涂厝厝庄、西势厝庄、番婆庄、万合庄、下水庄、后厝仔庄(毁)、顶埤北庄、下埤北庄、山寮仔庄、新潮中庄、旧潮甲庄、马港厝庄、草湖庄、北势庄、车路口厝、加走庄、顶槺榔湖庄、外四块厝庄、拔仔仑庄、茄苳沟庄、倒车湾庄、水尾庄、州仔庄、大突后庄、五条厝庄、顶山寮庄、下山寮庄、浸水庄、三块厝庄、带马厝庄、公馆庄、四股庄、土库庄、竹围仔庄、芦竹塘庄、嵌顶庄、广福庄、树仔脚庄、詹厝仑庄、田头仔庄、二林街、新堀仔庄、顶山仔脚庄、潭墘庄、下山仔脚庄、鱼寮庄、广东厝庄、番社庄、过埤山、番仔甲庄、内新仔庄、五庄仔庄、番挖街、海墘厝庄、下牛椆庄、游厝庄、西港庄、大排栅庄、小排栅庄、大湖厝庄、大城厝庄、火烧厝庄、桥仔头庄、面前厝庄、下竹围仔庄、福州厝庄、嵌仔脚庄、下仑庄、□□□□、□□□□、顶牛椆庄、内新厝庄、中圳仔庄、后壁寮庄、沟头庄、湳仔庄、新廓庄、溪底寮庄、鹿寮庄、顶加堂庄、垓坮庄。以上两共一百零六庄。
燕雾保(分上保、下保。在正南、东南交界处,大武郡之东北。离城二十余里):白沙坑庄、湳尾庄、口庄、白沙坑溪南庄、中厝宅庄、枫脚庄、大坑内庄、中庄、秀水庄、虎山岩庄、茄苳脚庄、庄雅庄、赤涂崎庄、刘厝庄、新兴庄、桥仔头庄、■〈?夹〉西庄、仑仔顶庄、内庄、北势洋庄、田尾厝庄、三家春庄、鹿墘厝庄、湾仔口庄、金墩庄、莲花池庄、摆塘庄、仑仔厝庄、茄苳林庄、过沟大庄、燕雾大庄、埤仔头庄、三块厝庄、外仑厝庄、犁头厝庄、港尾庄、披脚庄、黄厝庄、加锡庄、大仑庄、东山庄、三桥庄、二抱竹庄、牛埔厝庄、员林庄、南平庄、三条圳庄、水碓庄、北势庄、大埔厝庄、大三角潭庄、小三角潭庄。以上共五十二庄。
大肚保(分上、中、下三保。在正北,与淡水交界。离城二十里起、至四十里止):船仔头庄、营盘埔庄、林仔头庄、下尾厝庄、龙溪庄、顶胜■〈月胥〉庄、王田庄、山仔顶庄、社脚庄、坎仔脚庄、大肚街、山仔脚庄、水师寮庄(山顶毁)、下寮仔尾庄、办仔头庄、新厝仔庄、牛埔仔庄、西势寮庄、涂葛堀庄、福州厝庄、六块厝庄、头湖庄、加投庄(毁)、水里港、三块厝庄、鸭母寮庄、八张犁庄、大庄、陈厝庄、梧栖港街、南简庄、槺榔仔庄、社口庄、大槺榔庄、允仔寮庄、高密庄、四块厝庄、旧庄、王爷宫庄、海墘厝庄、番社庄、麻园埔仔庄、三角庄、北势头庄、北势坑庄、犁份庄、公馆庄、桥头寮庄、十块厝庄、许厝庄、吴厝庄、海丰庄、竹坑庄(毁)、龙目井庄、羊椆仔庄、斗底庄、沙辘庄、社口庄、鹿寮庄、牛骂头庄、石桥庄、桥头庄、南仔庄、客庄、青埔庄。以上共六十五庄。
马芝保(附鹿港半保,由马芝保分出。在正西、西南沿海一带。离城二十余里不等。分上保、下保):马鸣山庄、马兴庄、山寮庄、青埔庄、后湳庄、三块厝庄、头前寮庄、竹园庄、崎沟庄、半路店庄、安东庄、棋盘厝庄、油厝庄、澎湖厝庄、学仔庄、查某旦庄、沟墘庄、南势庄、赵羊厝庄、面前厝庄、卑头庄、下庄仔、番婆庄、许厝埔庄、廖厝庄、兴化厝庄、头仑埔庄、恶狗厝庄、草港庄、粿叶围庄、北桥头庄、温箫厝庄、颜厝庄、客仔厝庄、海埔厝庄、海埔厝庄、照安厝庄、羊仔厝庄、柯厝庄、白沙墩庄、番婆庄仔、外埔庄、竹围仔庄、埔姜仑庄、方仔篮庄、新草寮庄、三卞头庄、曾厝厝庄、大仑尾庄、惠仔厝庄、南港庄、瓦磘庄、火烧庄、台湾沟庄、中庄、番社庄、下大仑庄、鹿港街尾、鹿港大街、福兴庄、乌鱼寮庄、二港仔庄、三厝围庄、东安寮庄、竹头角庄、益盐庄、西势湖庄、三省庄、南势埔庄、出水沟庄、下廍庄、湾仔内庄、顶南港庄、下南港庄、菜堂庄、打帘庄、石溪庄、三块厝庄、四块厝庄、中股围庄、角树脚庄、潜水庄、麦任厝庄、管仕厝庄、牛埔头庄、镇平庄、埔心仔庄、挖仔街、番薯庄、水尾庄、番桐埔庄。以上共九十一庄。
半线保(分东、西保。在县前后左右):中街仔(北门毁)、市仔尾、牛椆仔庄、中庄仔庄、柴坑仔庄、渡船头庄、下尾寮庄、辘沙坑庄、安溪寮庄、土地公埔庄、牛埔仔庄、番社口庄、大竹围庄、顶山脚庄、下山脚庄(毁)、国圣井庄、苦苓脚庄、宝廍庄、阿夷庄、三块厝庄、菜公寮庄、下廍庄、望仔厝庄、北坛庄、皮寮仔庄、茄苳脚庄、顶厝仔庄、下厝庄、卢厝庄、苏厝庄、过沟仔庄、西势仔庄、烧坑仔庄、浮枧头庄、砖仔磘庄、南坛庄、坑仔内庄(毁)、眉宝潭庄、大岸头庄、湳尾庄、仑仔平庄、西庄仔庄、顶莿桐脚庄、下厝桐脚庄、平和厝庄、后港仔庄、半路响庄、水尾仔庄、诏安厝庄(毁)、甘仔井庄、新庄仔庄、竹仔脚庄、十二张犁庄、中寮庄、树仔脚庄、打铁山庄、番社庄、竹围仔庄、大霞佃庄、顶湳仔庄、下湳仔庄、公厝庄、浦岸庄、埤仔头庄、霞佃尾庄、乌瓦厝庄、竹围仔庄、李厝前庄、李厝后庄、头前寮庄、营盘埔庄、和美散庄、山寮仔庄、三块厝庄、苎仔潭庄、四张犁庄、七张犁庄、头前厝庄、番仔沟庄、郑厝庄、湖仔内庄(毁)、顶涂厝厝庄、下涂厝厝庄、火烧庄、大月眉庄、汴头庄、庄大潭墘庄、溪底庄、六块厝庄、小月眉庄、十八张庄、仑仔顶庄、七头家庄、后潮庄、水尾庄、坚埒庄、过埤庄、六块寮庄、新港庄、海埔厝庄、什股庄、草湖庄、泉州厝庄、十五张犁庄、顶犁庄、下犁庄、沟内庄、口厝庄、溪口厝庄、顶径口庄、乌砙庄、下径口庄、牛埔庄、公馆庄、田心仔庄、仑仔脚庄、塭仔庄。以上共一百一十七庄。
南北投保(分南投保、北投保)、猫罗保(在县东南,与沙连保交界。离城三十里至六十里不等):林仔庄、半路厝庄、半山庄、半坛堀庄、营盘口、半路头庄、内辘庄、新部仔庄、倒樟庄、军功寮庄、竹子坑庄、分水寮庄、东势阁庄、乡亲寮庄、猪肚潭庄、狮仔头庄、新城庄、柴城庄、哮猫庄、爽文路庄、土地公坑、龙眼林庄、内城庄、牛牯岭庄、下新厝、顶新厝、大坑墘庄、二重埔庄、九层林仔、番社庄、牛食水庄、石头公庄、茄苳脚庄、田寮庄、福兴街、蚋塞头庄、番仔寮庄、虎仔坑庄、先锋岭、古亭笨、南投街、番仔井庄、包尾庄、二重溪庄、中寮庄、柴头井庄、月眉仔庄、万丹庄、千秋斗庄、田寮庄、挞仔湾庄、风柜岭庄、八屺山庄、马鞍仑庄、刣鹿坑庄、嵌仔顶、后寮仔坑、内湖庄、番仔巴庄、挑未坑、半山庄、崩坎庄、牛路头庄、营盘口庄、大哮汛地、三坎店庄、溪州庄、山脚庄、林仔头、中庄仔、阿法庄仔、内芮庄、匏仔寮庄、南势山庄、竹仔城、七股、平顶庄、土城仔、平林庄、南埔庄、隘寮庄、水车寮庄、顶坎庄、内木栅汛、北势湳(毁)、清仔园、青牛埔庄、牛屎崎庄、大堀庄、新庄、番仔田、水汴头、田厝仔庄、顶茄荖、下茄荖、顶角庄、埔仔庄、溪洲尾庄、石头埔庄、新店仔庄、过溪仔庄、坎仔脚庄、竹仔脚、檨仔脚、社口尾庄、北投旧街、三角水、顶下南势庄、水涵头、北投番社、北投新街、南势仔庄、北投埔社、牛埔仔庄(猫罗)、大竹围庄、番社口庄、南头庄、外快官庄、田中央庄、内快官庄、番仔田庄、旧社庄、竹林庄、社口庄、大埔庄、芬园新庄、枫树脚庄、牛埔庄、宝藏寺、县庄、同安厝庄、石螺潭庄、喀哩庄、溪心俱庄、四块厝庄、吴厝庄、柳树湳庄、登台庄、万斗六庄(毁)。以上共一百三十九庄。
猫雾捒保(分上保、下保。在正东、东北角,与内山淡水交界。离城十五里,周围六、七十里不等):寮脚庄、石硿仔庄、九房厝庄、金生面庄、新社庄、七分横屏庄、上下水底寮庄、笨箕湖庄、牌楼店庄、坎仔脚庄、社寮角庄、梅仔树仔庄、涂牛庄、大茅埔庄、新城庄、石城庄、新伯公庄、党山文庄、石角庄、中科庄、上下新庄、上下加刀埔庄、又另(?)石城庄、石壁坑庄、鼎底荷庄、芎招脚庄、大牌庄、碑头山庄、打难庄、翁仔社庄、胡芦墩庄(毁)、上下南坑庄、溪洲底庄、后寮庄、上下圳寮庄(毁)、前寮庄、望寮庄、社口庄、岸里大社、三角仔庄、上下员林庄、枋树脚庄、花眉庄、马公厝庄、员宝庄、大埔厝庄、交力林庄、中营庄、社皮庄、东势庄、西势庄、乌牛难庄、南仔坑口庄、加至角庄、头家厝庄、探仔墩庄、上下瓦磘仔庄、水汴头庄、柑■〈木庶〉仑庄、七张犁庄、后庄仔庄、陈平庄、旧社庄、三份埔庄、二份埔庄、军功寮庄、北庄、三角埔庄、新广庄、公馆庄、上下横山庄、埧仔庄、江南厝庄、西大墩庄(毁)、港尾庄、水堀头庄、七张犁庄、猪高庄、犁头店(下保)、田心仔庄、东大墩庄(毁)、早溪庄、鸟铳头庄、三汴庄、关公寮庄、东笼埔庄、大■〈冖八大,上中下〉寮庄、大里杙庄、番仔寮庄、瓦窑仔庄、凉缘树庄、大新庄、桥仔头庄、半平厝庄、大鱼池庄、九张犁庄、树仔脚庄、头前厝庄、炉竹湳庄、五张犁店、新庄仔庄、圳■〈月斗〉庄、石螺潭庄、客乳庄、溪心埧庄、吴厝庄、四块厝庄(毁)、詹厝园庄、阿密乳庄、柳树湳庄、阿罩雾庄、草湖庄、七甲庄、大竹围庄、乌日庄、龙芽庄、枋树柳庄、水碓庄、麻糍埔庄、镇平庄、牛埔庄、学田庄、同安厝庄、番社脚庄、山仔脚庄、棋杆厝庄、保长馆庄、上下石牌庄、何厝庄、马磷潭庄、三块厝庄、沟仔墩庄、麻园头庄、干沟仔庄、赖厝庄、邱厝庄、三十张犁庄、尾张庄、胡芦墩、四张犁庄。以上共一百四十庄。
东螺保(分东保、西保。在正南西螺、大武郡二保交界之中。离城四十里):仑仔尾庄、后庄、溪畔庄、田尾庄、打廉庄、柳树湳庄、顶厝庄、目宣庄、十张犁庄、七张犁庄、内中圳庄、梅州庄、悦兴街、沙仔仑街、左连六甲庄、四块厝庄、大仑尾庄、三块厝庄、茄苳坑口庄、海丰寮庄、五百步庄、番仔寮庄、大邱园庄、山顶庄、松柏坑、饶平厝、■〈瓜系〉瓜寮、下蔗园、树仔脚庄、庄仔庄、埔仔庄、顶麻园、油车仔、吴厝庄、良吉庄、沙仔仑庄、宝斗仔庄、大埔尾、北斗街、大新庄、半廍仔、潮羊厝、湳堵庄、东平竹围、土结厝、圳寮、三条圳庄、溪洲庄、旧眉庄、海丰仑庄、田尾仔庄、三十张犁、五张犁庄、八张犁庄、龟壳花庄、北势寮庄、总地号、大湖厝、竹园仔、厝仔庄、小埔心街、风凤厝、路口厝、水添林、斗六甲、卢厝庄、连交厝庄、埤头、仑仔脚庄、溪墘厝、扶朝仔庄、新庄仔庄:以上共七十二庄。
以上各庄,核对「旧志」,多寡不一,名目不符者甚多;缘年分久远,兴废不一故也。图上纸幅太窄,只能载其各目,不能并载村庄。另绘大幅一图,亦只能开载大庄,其零星小庄均不及备载;故图说多少,亦难画一也。至上年戴、林二逆滋事,附近村庄甚多;迨克复城池以后,逐渐攻陷者不下百余□庄。内除零星小庄无关查考者均已删去,共余如四张犁为戴万生巢穴、四块厝为〔林〕戆晟巢穴、北势湳为洪欉等逆巢、茄头为陈吻等逆巢之类虽已毁灭,仍复列存,以备查考。合并声明。
山
按彰属东首自北至南一带皆山,均发脉于淡水极北之大鸡笼山;为全台之祖山。自大鸡笼山而南绵亘三百里至大甲溪之南,首特起大山独立空际者,名曰大乌山;乃邑治太祖山也。由大乌山分脉而南,从阿里史、华盖山逶迤曲折至浊水溪之北,又起高峰转西而行,为集集大山;则邑治之少祖山也。由集集大山西下至南投等山,则又转向北行约四十里再起星峰,名曰定军山(又名八卦山);则邑治之主山也。由八卦山铺出平阳而结县治,其护于右者为横山、蓬山、大肚山,卫于左者为触口、大武郡山、燕雾等山,排列于后者为大员山、阿里史山、火焰山、华盖等山,皆已入于版图可以湖(?)。其来源去迹,由此而来。如玉山、雪山、大小半天山,或在番界、或近生番,莫从探其来历。就其可指而名者,分别详载于后。
大乌山:在县东治北七、八十里东势角之内山。发源于淡属南首内山;特起峰岚,势甚高大,为邑治之太祖山。其自西折下者,为大员山、横山、红圳头山、仆仔篱山、蓬山、鳌头、沙辘、龙目井诸山,为邑治之外卫;自南发出者,为阿里史山。
大员山:系大乌山自西发出,邑治东北六十余里。山顶圆,形似熬酒桶;故俗呼为熬酒桶山。自西折下者,为猫雾捒山、大肚山。
阿里史山:系大乌山自西发出,邑治东北四十余里。贼匪林爽文滋事时,以此山为巢穴,经大将军福攻克。其山欹斜南侧落脉,向南斜飞,至黄竹坑山、华盖山而再起高峰。
华盖山:在阿里史山之南,由黄竹坑山发出者;邑治东六十里。各山皆自北而南,山势皆南趋;独此山面向正西,挺秀超拔。自西北折下者,为大里杙、万丹、火焰诸山。自西折下者,为内木栅山、茭荖山;稍偏于南者,为大哮山。自正南发出者,为水沙连、日月潭诸山;再起星峰,为集集山。
集集山(西出五里许,有岭名草岭,为集集、沙连之路。岭高各半里许,岭顶平坦,两无关锁,非险要也):在水沙连内,邑治东南七十里。高峰耸拔,为邑治小祖山者。大将军福尝破林逆于山麓,险阻可恃,为内山番界之锁钥。自西折下,为八娘坑山;山麓稍平,又为虎仔坑山。再下,化为平畴,至清、浊溪分涨之处,由南另起一山为牛触口山;乃清、浊溪之水口山。由北特起峰峦者,为南投诸山。
南投山(山半有牛牯岭一条,为往南北投、水沙连大路。外高一里、内高半里,岭顶一片平阳,左右四通八达,随处可行;非险要也):在邑治东南四十里,山麓即县丞署。山势平坦,无险可恃。
北投山:由南投山自北分支,邑治东南三十余里。山势平坦。
大武郡山:系牛相触山由西北分下者,离邑治三十余里。山势平坦。下有清水岩、许厝寮山,亦皆平坦,无险可据。
红涂崎山(一名赤涂崎。山之南麓与燕雾山交接处,有同安岭一条。外高里半、内高一里余,岭顶一片平阳,有居民田园;两边无狭,四通八达,为进南投内山之路,非要害也):系由南、北投山自北出脉,至猫罗山、同安岭恃起峰岚,山势较高;离邑治十余里,上平而方。左分一支,为燕雾;右分一支,为快官庄;中抽一支,由南而北,为白沙坑山、观音山、望寮山。
望寮山(一名定军山,又名八卦山):系自红涂崎山抽出,在邑治东门外;为邑治主山。山上建有镇番亭一座;后改建砖寨,名曰定寨。同治元年戴逆滋事时,被毁。该山离城太近,若有事之时为贼踞站,则城内虚实毕见;诚要之区也。
大半天山:在邑治东南水沙连山番山交接之处,不能稽其程途;山势高险。前林逆败后,曾踞此负嵎相抗;为番界之要害处所,居民不能到者。自西分下,即水沙连、溪洲仔诸山。
小半天山:与大半天山相迤。山势甚峻,高出云霄;亦番界之要区。
大坪顶山:与大、小半天山相接。山势甚高;而顶颇平坦,可以屯兵。昔大将军福攻克大、小半天山林逆贼巢,即由此山扎营进剿。
阿拔泉山:在水沙连保清水溪之间。山势不甚高险。
雪山(玉山同):在水沙连内生番界内;不能溯其来源,亦难稽其程途。因经年积雪,故名;又称玉山。
内外触口山:在阿拔泉山之下,离邑治六十余里;为邑治之外护也。
以上诸山,唯大乌、大小半天等山皆高险无比,而均在生番界内,无从依傍。其余入于版图界内者,除华盖山、大坪顶山为民番交界之区,其余均系平坦高阜,并无险要之区也。
水
台湾皆西流水,彰化亦然。缘东面皆山、西首皆海,水均发源于内外诸山,顺流而入于海故也。有先分数条,至中途而合成一处者,大肚溪是也;有先分数条,中间会合后而又分作数溪而入海者,清浊溪与虎尾、东西螺诸溪是也。中间或自南绕北、或自北转南,各随山之形势而出。至海口之大小、深浅,各有不同。而海口之外,均系沙汕淤塞。外来商船,无论大小均泊于口门之外、沙汕之内,离岸七、八里至十余里,用小驳船渡载;海船均不能驶入口内,与淡属之鸡笼、沪尾等口不同。兹将所属各溪,自南而北挨顺开载于左。
浊水溪:发源于内山番界,莫能探其来源。向传水源本清,流至一潭,方变为浊。由大、小半天山后向西北斜流,至集集山之南畔,受南首大顺寮、清水沟诸水;至外触口山,北分为虎尾、东螺、西螺、三条圳。西出至番仔挖,左右分别入于海(各海口阔狭浅深,皆载于各溪口条下)。
大顺寮溪:发源于水沙连内山。至隙仔山脚,与浊水溪合流。
阿拔泉溪(即清水溪):发源于阿里山,在阿拔泉之北。由西南斜流,又绕至内触口山之下、外触口山之上,合于浊水溪。
虎尾溪(系状元挖旧澳。现已淤塞,不能泊船):系清、浊二溪西出至外触口山南,先分一支入嘉义界,出下湖。稍西再分一支,即虎尾溪;系嘉、彰交界之处,离城六十里。自西稍下,至鹿场过白沙墩之北,出海丰汛而于入海。溪宽一里许,中间沙淤;两岸各有水溜,不过十余丈、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涉水而过;春、夏水涨,或用渡船、或用竹筏,随时置备。海口宽一里许,深六、七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离岸七、八里;有澳名状元挖,现已淤塞,不能泊船。遵海而南约数里,即五朝港;再南,则下潮港,乃嘉义地界也。
西螺溪(即茂利干溪):发源于浊水溪。在虎尾溪之北;自西分下,离城五十里。再由西北斜流,至番仔挖之南而出海。溪宽半里,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徒涉;春、夏水涨,则用竹筏以济行人。海口宽半里,余深五、六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口外八、九里,有沙汕名番挖澳。又有王功澳,现已淤塞,不能泊船。
东螺溪(即宝斗溪,又名北斗溪):发源于浊水溪。在西螺溪之北十里;自西分下,离城四十里。向西北斜流,至王功港口而入于海。遵海而北,即鹿港、二林港也。溪宽二里,深五、六尺,北岸深八、九尺不等;有渡船以济行人。海口宽二里许,深与里面同。外沙汕丛杂,只有就地渔船可以停泊;外来商船,均停在离口十里之冲西港等澳,用小驳船驳至鹿港上岸。其鹿仔港以北海边一带,均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
三条圳:在东、西螺二溪中间分下;由西南,计流至嵌顶地方,仍与西螺溪合流而入海。
大武郡溪(即鹿仔港):发源于大武郡山。由西北斜流,过二林、马芝遴等保,在鹿港街南首入海。来源甚短,溪流亦浅。后又就浊水溪象鼻山之下开筑水圳,下接大武郡溪;又分水圳数条,灌荫各保田禾,故其水亦浊。现在居民只知有水圳,而不知其为溪矣。宽约四、五丈,深二、三尺不等;各处均有木桥以渡行人。溪口船只不能停泊,所有鹿仔港口商船均泊于口外之冲西港,在沙汕之内,离岸八、九里至十余里不等;为商贾幅辏之区,诚要害也。
大肚溪(海口名六块寮澳):来源有二:一自县南集集山右畔向西折下,名万丹溪;至南北投折而向北,过猫罗至定军山之后双溪口会合。一发源于县北大员山左畔,向西南斜流,过猫雾捒保,名猫雾捒溪;受阿里史、黄竹坑、万斗六诸溪之水,至双溪口会合。以上两溪合流向西折下,由大肚山南岸出六块寮顺流而入于海。溪宽一里余,两岸皆旱埔。至中流始有流水,宽三十余丈、深一丈零,有上、中、下四处渡船以济行人。海口沙汕淤塞,不能泊船;潮涨至口内一里许而止。溪口以南五里许有一海〔义〕,名草港;并无来源。现居民藉此叉口,为水圳出海之口矣。
大甲溪:发源于东北边界东势角口内山番界,莫从究其源流。大约由大乌山而前绕至北□东势角折向西下,受淡水内山溪流诸水而入于海。溪之南岸,为淡、彰交界之处;唯东势角庄,则在西北,离县城四十余里。其溪流阔狭浅深,皆在淡水界内,应归淡水厅造报。海口之处,则向南绕至蛤满溪口,为彰属地界。溪口沙汕丛杂,不能泊船。由蛤满溪而南则高密口(乃系新开),又有五叉口、水里港口共三处,均系叉口,并无来源;后人就其叉口,或由大肚溪开圳、或由大甲溪开圳浚成圳路,而为水圳出海之所。阔不过丈余,深只二、三尺;船只不能出入。其五叉口外七、八里,另有沙仙一道包裹,名曰梧栖港,溪澳以内可以泊船;外来商船均泊于该处,由驳船载货出入。故虽曰海口,其实停船之处离口甚远也。
万斗六溪:发源于县东南华盖诸山;即大肚溪之上流。由西北曲曲绕过火焰山,一名乌溪;至双溪口,与大肚溪会合。
万丹溪:发源于县城东南集集之北,后由西北曲曲而入于大肚溪。
以上诸溪,唯东螺、虎尾、大肚三溪溪面较宽,水流甚急骤。遇大雨,内山诸水奔腾而下,虽有船只不能开驶;必须三、五日后水势稍减,方能行走。此外之水随时涨落,可立而待也。
(附)沙汕
彰属内洋一带,并无海岛浮■〈山奥〉。唯南自西螺口外起,有暗汕数条向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北自大甲溪起,亦有暗汕数条向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中间两沙对峙,名冲西港。澳南北之水,均汇流于此而出海,名曰「诸水朝宗」。外来商船,亦由此入口而分泊于各澳;乃海洋之第一要口也。并以附闻。
城池
查彰化县地界,本属嘉义(旧名诸罗)。自雍正元年设治以后至十二年开始,于街巷外编植莿竹为城,设东、西、南、北四门。乾隆五十一年、六十年林爽文、陈周全之乱,蹂躏殆尽;嘉庆二年,仍依故址栽植莿竹,又于四门增建城楼。十四年,制宪方巡台抵彰,经绅士呈请捐建土城,奏奉谕旨准行;随仍旧址改建土城,两边砌以砖块,以免圮颓。十六年兴工,二十年告成。周围九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高一丈五尺、宽一丈五尺;上宽一丈,入地深一丈。炮台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现均完固。唯堆房于同治元年间被贼焚毁,尚未修复。
城垛,周围七百八十三垛;高三尺,以砖为之。城门四座:东曰「乐耕门」、南曰「宣平门」、西曰「庆丰门」、北曰「拱辰门」。城楼各一层,高三丈九尺。
东门外定军山(即八卦山)上有寨一座,周围计长六十丈,雉堞五十六个;内高一丈二尺,外高一丈五尺,雉堞高三尺,基宽一丈五尺、上宽一丈。炮台四座、水洞二、城楼一。先建于雍正年间,名曰「镇番亭」;经陈周全之乱,毁于火。嘉庆十八年,重建,改名「定军寨」;现于同治元年三月间被戴逆平毁。
衙署
彰化县署:在城中,稍东;坐北向南。雍正六年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与仓库一体毁为平地;尚未建盖。
典史署:在县署西偏。乾隆十二年重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与监狱毁为平地;尚未建盖。
县丞署:在南北投保南投街外。乾隆十四年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
教谕署:在学宫西北畔。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与训导署一并毁于火;未及兴建。至嘉庆二十二年,训导一缺改移淡水厅学,始于二十三年由绅士捐建于白沙书院之后,循旧址而扩之;现尚完固。
猫雾捒巡检署:在犁头店街。雍正十年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被焚殆尽;尚未修理。
北路理番同知署:在本县城南街。乾隆五十三年移驻鹿仔港粟仓南畔,嘉庆二年重建。
北路副将署:在县城内县署东畔。乾隆五十一年重建;现尚完固。
都司署:在副将署西偏。乾隆五十三年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被毁过半;尚未修复。
水师游击署:原在鹿仔港北头营盘内。乾隆五十三年建。六十年陈逆之乱,毁于火;始移建于街尾土城。现尚完固。
铺舍
查彰化并无驿递,只有铺站。南自鹿场起、北至鸡笼止,共计一十八处。自分设淡水厅后,将大甲起、至鸡笼止共十一铺,分别添设,归于淡水厅管辖,由淡厅造报。现在自南至北共计七站,均号书一名、递夫六名,以为传递往来文报。谨列于后:
鹿场站:在县南五十五里。南离虎尾溪与嘉义交界止五里、北抵东螺站十五里。
东螺站:在县南四十里。南接鹿场站十五里、北接员林站二十里。
员林站:在县南二十里。南接东螺站一十里、北接县口站二十里。
县口站:在城内。南接员林站二十里、北接龙目井站十五里。
龙目井站:在县北十五里。南接县口站十五里、北接寓鳌头站十五里。
寓鳌头站:在县北三十里。南接龙目井站十五里、北接淡属大甲站止十五里。
鹿仔港站:在县西二十里。东接县口站二十里、西递内地交海船投递。
营制
台湾营制自设立以后,情形随时更变,营制亦随时增改,不止一次。兹就现在额设员弁兵丁及各处汛塘,详载于后:
北中营(陆路):原设参将一员,驻诸罗(今之嘉义);至雍正十一年,始改设副将,驻扎彰化县治。其兵原止一营;至是增设,分为中、左、右三营。以中营驻彰化、左营驻嘉义、右营离竹堑,统北协副将管辖。大小弁兵,均有增改。现在陆路中营,副将一员、中军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十员(内六员原设,四员系乾隆五十三年增)、额外外委五员(内四员原设,一员系乾隆五十三年增)、兵丁共一千二百二十四名(内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五百二十一名、步守兵六百五十三名)。
城中营盘内: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外委各一员、额外二员;步战守兵共六百名(内分拨沙仔仑塘十名),另南门外教场安兵五名,合共六百零五名。
八卦山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燕雾汛:把总一员(驻员林街)、额外外委三员(驻二林塘)、战守兵共九十名(内赤涂崎塘五名、溪口塘十名、枋桥头塘五名、二林塘十名、东螺塘十名、燕雾塘五十名)。
许厝埔汛:把总一员、战守兵六十名。
嵌顶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寓鳖头汛:把总一员、战守兵二十五名。
沙辘塘:战守兵五名。
大肚汛:额外一员、战守兵十五名。
——以上均在南北平阳一带。
南北投汛:把总一员、战守兵八十九名。
内木栅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十名。
大里杙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触口汛:额外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猫雾捒葫芦墩汛:千总一员、战守兵八十五名。
大墩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四张犁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以上均在南北内山一带(另有集集、社寮、林圮埔三汛在沙连保,系嘉义营参将管辖。其弁兵各若干,请归嘉义县造报)。
鹿港水师营(即台协水师左营):原驻安平,于乾隆五十三年改驻鹿港。额设游击一员、守备一员(驻嘉邑笨港汛)、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内一员驻笨港汛、一员驻新店汛)、外委六员、额外三员;步战守兵共七百二十四名,除舵工、炊粮一十六名,实计七百零八名。又除笨港营安兵二百九十三名、■〈鱼逮〉仔挖汛五名、猴树汛一十名、新店汛一十名在嘉义地界归嘉义县查造外,实际驻扎鹿港本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一员、额外一员,安兵二百八十五名。
分防水里港汛:额外一员,安兵丁二十名。
三林汛:千总一员,安兵二十名。
王功汛:额外一员,安兵四十名。
番仔挖汛:安兵五名。
海丰汛:额外一员,安兵二十名(该营汛地虽在彰化、实笨港营守备管辖)。
水师战船:原设一十八只;乾隆三十年裁汰二只。现在实存一十六只,均编「定」字号;配舵工、炊粮一十六名。
屯丁(县城东北大甲溪旁有麻薯一屯,归淡厅管辖;故不及备载)
台湾屯丁,起自公中堂福「讨平林逆筹办善后事宜」案内奏请就向化熟番随军打仗出力有功者,仿照四川屯练之例,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二路分为十二屯,设立屯千总管辖。将内山界外丈溢田园归屯纳租,由地方官征收,按春、秋二季支放屯粮。又给未垦埔地,令其自行耕种养赡。后奉改议,着令理番同知会同监放造报各在案。彰属共设三屯,开列于后:
东螺屯:统辖把总一员、专辖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内东螺、马芝、二林三社二百零三名,眉里社五十名,大武郡、半线二社四十一名、□□□□□□□□□二社一百零六名)。
北投屯:专辖外委一员、屯丁五百名(内北投社一百二十八名,南投社三十二名,猫罗社四十五名,柴坑仔、大肚、南北社(?),捒东、捒西二社二百零四名)。
阿里史屯:专辖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阿里史、水里、感恩、乌牛栏、迁善、南北〔投〕六社二百五十三名,大肚中社四十七名)。
以上共屯〔丁〕一千二百名,每屯屯外委一员管辖屯丁。另设把总一员,统辖三屯。其把总,则归北路淡水之屯千总统辖。外委〔由〕屯丁拔补、把总由外委拔补,千总由把总拔补,均由鹿港同知出具考语,送本、县道宪考验,给戳准补。
淡水厅舆图纂要
淡水厅图
淡水厅舆图表
淡水厅舆图册
淡水厅图
淡水厅舆图表
淡水厅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隘寮
营汛
屯丁
桥渡
道里
疆界
查淡水地界自南至北,用罗盘核对,系自坤至艮,乃由西南而至于东北;由东首内山至西、首沿海,系自巽至干,乃由东南至于西北。
广:自东南内山番界起、至西北一带沿海止,堑北五、六十里不等,堑南六、七十里不等;大约北路较狭,南路渐阔。
袤:自西南大甲溪彰化县交界起、东北大鸡笼祖山止,三百里;又自三貂岭脚起,由正东甲卯向渐渐转至东南、巽已向至远望坑噶玛兰交界止,四十五里。
按淡水自大甲溪南与彰化交界起、至远望坑与噶玛兰厅交界止,计程陆路三百四十里。若就地段之袤长而论,则鸡笼山为极〔北〕之程,自南至北实止三百里。缘自三貂岭脚至远望坑淡兰交界之区,系由西绕东、又由北转南,计程四十里系转湾之程途,不能与袤长并计也。
东界:内山。
西界:海。
南界:内山并彰化县界。
北界:大海。
西南:半界大甲溪与彰化县交界、半界大海。
东南:一带均系内山番界。
西北:一带均系大海。
东北:至大鸡笼山脚止,均界大海;三貂岭脚起,由东上岭转至东南远望坑止,与噶玛兰厅交界。
坊里
城外东厢(共二十五庄):东势庄、下东店庄、大埤坪庄、埔仔顶庄、牛路头庄、柴梳山庄、六园堵庄、二十张犁庄、白沙墩庄、斗仑庄、八张犁庄、六张犁庄、鹿场庄、番仔寮庄、隘口庄、五块厝庄、九芎嵌庄、顶下嵌庄、鹿寮坑庄、十股林庄、五股林庄、石壁潭庄、山猪湖庄、猴洞庄、横山庄。
城外西厢(共一十庄):隙仔庄、南势庄、牛埔庄、茇仔林庄、虎仔山庄、浸水庄、三块厝庄、羊寮庄、香山庄、洴水港庄。
城外南厢(只二庄。余俱小户散处,不名庄保):巡捕司庄、盐水港庄(此处至山只有三里,均系小户人家四散居住,并无庄名,不及备载)。
城外北厢(共一十七庄):水田街、湳仔庄、金门厝庄、旧社庄、麻园庄、顶溪洲庄、新庄仔庄、白地粉庄、溪心灞庄、嵌顶庄、凤鼻尾庄、红毛港庄、蚝壳港庄、笨仔港庄、大溪墘庄、芝葩里庄、凤山崎庄。
城外东北厢(共一十六庄):新社庄、豆仔埔庄、枋寮庄、新埔庄、大茅埔庄、五份埔庄、大股庄、石岗仔庄、乌树林庄、咸菜瓮庄、三合水庄、婆老粉庄、大湖口庄、崩坡庄、杨梅枥庄、顶重溪庄。
城外西北厢(共一十庄):仑仔庄、沙仑仔庄、树林头庄、苦苓脚庄、槺榔庄、油车港庄、船头庄、南北汕庄、下溪洲庄、鱼寮庄。
城北桃涧保(共二十九庄。兼东):中坜街、内沥溪庄、嵌脚庄、下加冬庄、新庄仔庄、赤嵌庄、大埔庄、坑仔口庄、过溪仔庄、南嵌街、桃仔园街、龟仑仔庄、大湳庄、埔顶庄、霄里新兴庄、八块厝庄、铜锣圈庄、灵潭坡庄、三坑仔庄、旧社仔庄、东势庄、南势庄、安平镇庄、山仔顶庄、宋厝庄、八张犁庄、猫朥合庄、黄泥塘庄、员树林仔庄。
城北海山保(共一十七庄。兼东):风柜店庄、潭底庄、山仔脚庄、樟树窟庄、南靖厝庄、尖山庄、鹰哥石庄、大湖庄、二甲九庄、中庄、大姑崁庄、三角涌庄、横溪庄、刘厝庄、柑园庄、石头溪庄、澎厝庄。
城北兴直保(共一十九庄。兼东):龟仑顶庄、搭寮坑庄、陂仔店庄、新庄街、中港厝仔庄、中塭庄、头重庄、和尚洲庄、武朥湾庄、三重埔庄、洲仔尾庄、关渡庄、八里坌街、大坪顶庄、大小南湾庄、山脚庄、大牛椆庄、乌屿寮庄、长道坑庄。
城北芝兰保(共三十二庄。兼东):剑潭庄、内湖庄、角角沟庄、有蜡庄、芝兰街、麻少翁庄、淇里岸庄、北投社、嗄唠别庄、圭比屯社、圭柔山店庄、金包里街、大墩社、石门汛庄、小鸡笼社、野柳庄、马鋉庄、大武仑社、大鸡笼街、深澳庄、跌死猴庄、鼻头庄、三貂社、灿光寮庄、丹里社、狮球岭庄、田寮港庄、长潭堵庄、苎仔潭庄、武丹坑庄、顶双溪庄、鱼桁仔庄。
城北大加腊保(共一十六庄。兼东):艋舺街、三枝桥庄、古亭村、大湾庄、林口庄、上坡头庄、锡口街、新南庄、南港仔街、搭搭攸庄、东势庄、新庄仔庄、圭母卒庄、大隆同庄、社仔庄、溪洲庄。
城北石碇保(共一十四庄。兼东):樟树湾庄、叭嗹港庄、水返脚街、康诰坑庄、保长坑庄、五堵庄、六堵庄、七堵庄、八堵庄、暖暖庄、石碇内庄、四脚亭庄、枋仔濑庄、■〈鱼桀〉 鱼坑庄。
城北拳山保(共十四庄。兼东):公馆街、溪仔口庄、大坪林庄、秀郎社、暗坑仔庄、青潭庄、十五份庄、内湖庄、木栅庄、头重溪庄、万顺寮社、深坑仔庄、土库庄、枫林庄。
城北摆接保(共一十七保。兼东):加蜡仔庄、港仔嘴庄、芎蕉脚庄、龟仑兰庄、枋寮街、新埔墘庄、南势角庄、后埔庄、员山仔庄、藤寮地庄、冷水坑庄、社后庄、柑林坡庄、大安寮庄、员林仔庄、火烧庄、柚仔林溪洲庄。
城南中港保(共二十六庄):山寮庄、后厝庄、中港街、中港社、湖底庄、澎湖厝庄、海口庄、塭仔头社、番婆庄、香山厝社、三角店庄、大牛栏庄、上下山脚庄、后庄、嵌顶庄、涂牛口庄、二十份庄、东庄、隆恩庄、由寮庄、芦竹林庄、水流潭庄、上下加冬庄、斗换坪庄、三湾庄、南港庄。
城南后垄保(共三十三庄):山仔顶庄、百三庄、圆宝庄、后垄街、大庄、海丰庄、沟仔背庄、新港埔庄、车路头庄、田寮庄、西山庄、芒花埔庄、社寮岗庄、嘉志阁庄、猫里街、蛤仔市庄、大墙围庄、芎蕉湾庄、七十份庄、樟树湾庄、铜锣湾庄、高埔庄、头湖庄、二湖庄、三湖庄、四湖庄、溪洲庄、松仔脚庄、后垄底庄、南势庄、打那叭庄、牛栏埔庄、白沙墩庄。
城南苑里保(共十五庄):吞霄街、吞霄社、北势窝庄、竹林仔庄、五里牌庄、涂城庄、苑里街、古亭笨庄、山柑庄、榭芩庄、日北庄、日北社、猫里社、房里社、房里庄。
城南大甲保(共二十九庄):日南庄、双寮社、日南社、大安街、大甲街、大甲东西社、顶店庄、社尾庄、船头埔庄、泉州厝庄、铁砧山庄、海墘厝庄、松仔脚庄、龟壳庄、南埔庄、中和庄、旧社庄、墩仔脚庄、枋寮庄、犁头标庄、牛椆坑庄、月眉庄、六份庄、马鸣埔庄、福兴庄、安宁庄、磁窑庄、陂脚庄、营盘口庄。
——右城外周围六厢八十九庄、南北共一十二保计二百六十一庄。
此外零碎小户,不过二、三家或六、七家,不名村落,附于四近各村;以及熟番四散,搭寮居住,迁移不定者:均不备载。
山
查台湾形势,背山面海;内山为番界,番界以东又系大海。台湾,系孤悬海中者也。其山发脉于大鸡笼山之东北,由三貂内山一路由北而南,至凤山县极南而止。中间擘干分支,由东而西条条分下,或化平阳、或重起山峦,至近海而止。各条溪河均随山而出,中间曲直不定,大抵皆自内山西流入于海;所谓山飞水走、山环水转,山与水相辅而行也。淡厅在全台之北,形势相同。其山由内山分出共三支:北一支发脉于三貂、中一支发脉于五指山、南一支发脉于蛤仔市内山之桶盘山。今分别南、北、中三路,逐一开列于后;附载山岭之峻险、海防之要害,以备稽考。
中路山
五指山:自堑城东南内山分支,折转西北十余里,顿起星峰,高耸挺拔,屹立云霄,为厅治之太祖山。分于南者,为狮头山、为三湾山;分于北者,为险山、为南湖山。其山峰,与香山港之海口相对。
金面山:自五指山第三峰分下,逶迤而行,突起峰峦圆净宽展,为厅治之少祖山。分为南者,为鹿仔坑山、为大崎山、为葫芦堵山;分于北者,为茭力堵山、牛寮山:皆厅治之左右翼也。其山峰,与隙仔溪海口相对。
虎头山:自金面山西下,化作平原。渐出渐高,至近城五里许,重起星峰而结虎头山;又化作平原,而结厅治:为厅治之坐山。
大崎山:系自金面山由南分支者。由大崎山自西折下为碎仑山,稍转北为隙仔山,稍转南为南隘山,再西下为香山、虎仔山。香山、鼻尾山均系高阜,并无险隘。
宝斗仁山: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大崎山之南。
对换坪山(一名斗换坪):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宝斗仁山之南。自西折下为礲钩崎稍下为后庄埔;下平洋,往中港。稍北为老衢崎山,亦皆高阜。
三湾山:系五指山由南分支。在对换秤山之东南。自西折下为鹿厨坑山、南港仔山,稍南为西潭山,西下新港山,下至北埔;皆后垄保。西分为马龙潭山、山仔顶山,亦皆高阜而不峻险:为厅治左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南者,至此止。
牛寮仔山:系金面山由北首分支。西下为架梳山,复西为埔仔顶、为黄金洞,皆系小阜。
南河山:系五指山由北分支。在牛寮山之东北。西下为九芎林山、犁头尖山,又西下化为平畴,至新社溪洲仔。
咸菜瓮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铜锣门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咸菜瓮山之北。西下为平原,复起为八张犁山;南折为三合水,又西南为新埔山、枋寮山。
凤山崎山:系枋寮山自西折下者。一片高阜,周围平坦可六、七里许。再自西卸下为员山仔,稍西南为凤鼻尾。
大湖口山:由铜锣圈山分下,八张犁山之西南。
杨梅坜山:由铜锣圈山自西北折下,再西为长岗岭。
头重溪山、中坜山:皆在杨梅坜山之西北桃涧保界内,为厅治右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北者,至此止。
以上均系中路山。自五指山起祖,左右排列,南至后垄、北至中坜,高阜居多,并无高山峻岭。内山一带番民交界,要隘处所均设有隘寮;另载于下。
南路山
桶盘山:在三湾山之南,由内山分支而来。南行为樟树林、芎蕉湾,皆蛤仔市山;北折为龟头山、猫里大坪山、加志阁西山,均皆高阜。
铜锣湾山:在芎蕉湾山之西南。折而北者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为吞霄内湖山。
火焰山:在三叉河之南,由内山分下者。西北折下为金面山、苑里山,自南过角口溪为石壁山。西折为铁砧山,甚高;折下为大甲溪北岸之护沙。
以上均系南路山。内除桶盘山、铁砧山最高外,余处低小之山,无险隘可据也。
北路山
大鸡笼山:系淡厅极北之区,为全台之祖出。盘踞海边,势甚高险。稍东,即三貂山。
三貂山、大坪山:自大鸡笼山发出。两山夹峙,有岭名三貂岭,为淡、兰往来必由之路(岭极峻险,另载在「险要」之下)。由三貂岭稍低,复起大坪山,即合出五支:一由东南远望坑,西入兰界;一由西分一支,为狮球岭;一由西南分一支,为锡口山;又由南分一支,为猴山尖;又东南分一支为小熬酒桶,由熬桶山分一支南行至咬狗寮:均分载于后。
远望坑山:由三貂、大坪山后面东南分支,入于兰厅界内。远望坑即淡、兰交界之所,其形势已向东遵海而南矣。
狮球岭:由三貂向西分下者。在暖暖、鸡笼街交接之处,由艋舺至鸡笼必由之路。由西分下为峰仔峙山,山近水返脚(潮水而此而止,故名);复西为内湖山,曲而转者为剑潭山、芝兰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复曲而转为关渡山、为大墩山。凡自狮球岭分下者,均系小山、或系高阜。
大墩山:由关渡山西北分下。势极高大,与溪南之观音山对峙,为关渡以内之门户;乃守口山也。自西南折下为沪尾山、炮台山,至海口而又转北结小鸡笼等山。
小鸡笼山:在大墩山向北分出。自沿海北转为金包里山、圭柔山,又自南回转至北为大鸡笼山之迎沙。
大磺山:亦系大墩山向东北分出。素产硫磺,其苗或旺或衰、或无或有不定。由大磺山分支杂出者,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狮球岭向西下者,为土地公岭、大小纱帽山、七星墩等山。山不高大而皆出磺,大约不离乎大磺山前后左右者近是;每年就地文武按季焚烧在案。以上皆由狮球山分支者。
锡口山:由三貂山西南分下。在狮球山之南。折而西下为六张犁山、为观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向南分下。〔在〕狮球山复南为内湖山、拳山,均在锡口之东。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东南分下。南分为咬狗寮尖,迤■〈辶里〉而南为磺溪;北为暗坑仔,复西为冷水坑尖,为摆接保各处。
咬狗寮尖:系自小熬酒桶山分出者。由咬狗寮尖东南西折而向南,层峦迭嶂,直趋至海山保三角涌大姑崁山与铜锣圈诸山毗连;复折向西为尖山,又西北出为龟仑山。
龟仑山:系自尖山向西分出。山势甚高,中有一岭名龟仑岭,为南北要路(另载在「险要」条下)。自龟仑山过岭向北为兴直保,又西为大坪顶山,折南为南嵌,向西北行下为观音山。
观音山:系由龟仑岭向西北折下者。山势甚高,矗立云霄。在关渡之南岸,与北岸之大墩山对峙,为内港诸山之门户也。自观音山内又分一支,迤■〈辶里〉而西为狮球山,又西至海口止为八里坌山。
以上均北路山。内除三貂、龟仑二岭暨大墩、观音二山最为高大,其余均不甚高;且多平岗土阜,并无险要可据也。
岛屿
查沿海岛屿为海口之关键,不可不载。余在深水外洋,形迹隐约无关紧要者,不及备载。此外沿海自南至北,并无海岛;唯鸡笼口外岛屿处,附载于后。
鸡笼屿:大鸡笼山北。端圆尖秀,屹立海中。与大鸡笼隔海不远,大加蜡保可见。
桶盘屿:在鸡笼西南。为鸡笼口关锁。
烛台屿、山寮屿、香炉屿、扛轿屿:以上四屿,在桶盘屿左右。
(附)山岭险要
淡属内山民番交界之所,山岭迭出,均有隘寮把守,另载于后。其余平原一带,均无险要之山;且起伏断连、四通八达,均得往来。唯三貂龟仑双岭、凤山崎一处,均属险要;故特表而出之,详载于左。
三貂岭:在鸡笼之东北。两山对峙,极其高大;中隔一岭,为淡、兰门户。东西自岭脚起、至岭顶止,计程五里笔直而上,不甚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余一里半系上高之路,两边亦为山所夹。西面自岭顶至山脚,亦笔直五里,并无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余一里半系上高之路。岭顶阔不过二丈,傍山草屋数间,为往来人夫尖站之所;实有百夫当关、万夫难越之势:第一险要也。
龟仑岭:在桃仔园之北、新庄之南。山由尖山而出;均南高险,中有一岭。北首自岭脚起至岭顶,计程四里;折平径三里半,其余半里系上高之路。四山环抱,从一小口而入,阔不过数丈;其中曲折盘旋随溪而上,有「十八重溪」之称。内若屯兵干余,外面不见。南首稍峻直,自顶至脚,约二里许,折平径二里;余系上山之路。两山夹峙,岭顶宽不过数十丈;有草屋、饭店。若由岭顶扎兵数百,难以轻越;亦险要也。
凤山崎:在厅治北一十二里。山脚有溪,过溪上山约半里许,势颇峻削;山顶一片平原高高在上,周围约十里,可屯兵数千。惟北首渐渐平下,至离大湖口半里下山,不过数十仞,不见险要。但自南而北,亦中流之砥桂也。
以上三处,为淡属山路险要之处。
水
查淡属溪水,均系自东首内山条条西流而出海口;自南至北,海■〈氵义〉林立。其在平原或大或小、或浅或深,或用渡般,或用桥梁、或可涉而过,均不甚险要。其入于海而口又狭小、沙线隔,不能停泊船只者,谓之溪口;若海口宽阔,可以进出船只者,谓之海口:均关紧要。故将逐条海口阔狭、深浅,其海潮所到船只可泊等处,分别南北详细开载,以昭详慎;另附海防重轻情形于后。
隙仔溪:在城南五里。源出金面山;自东至西而入于海。溪面甚狭,口门宽三丈;深须大雨之时,方有三、四尺之水。一经晴霁,便成小沟,行人涉水而过。口外均系沙线包裹,船只不能出入;故溪名。
香山澳海口:在隙仔溪南,离城八里。源出宝斗仁山,西流而入于海;实系盐水港之口门。其口门相近之处,另有一澳名香山口,离深水外洋五里。澳阔二十余丈,深约一丈二尺;潮水涨至盐水港过渡之处而止。一经潮退,便成旱溪。澳口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以停泊,出入须乘潮涨;一经潮退,便不能出入。七、八百石以上大船,间有遭风驶入者;停在澳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中港溪海口:在香山口之南,离城二十五里。源出五指山脚,南流至三湾,遂西流而入于海。该处如遇山内暴雨,水路方深;若无溪流,渐狭渐浅。口门阔三十五丈、深一丈二尺,潮涨至进口十里而止。过渡处,设有渡船。外来船只,亦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乘潮出入于口门内半里许。七、八百石大船,间有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后垄港海口:在中港口之南,离城四十里。源出内西潭,至海丰庄蛤仔市西下,至街仔尾分而为二:一绕后垄溪之北而入于海。溪流细浅,沙线丛杂,溪高于海;潮不能进,〔船〕不能泊入。系属小溪而非海口,行人涉水而过。一由后垄街之南而入于海,乃名海口。其口门较中港口尤少,阔不过二十丈,深八、九尺;设有渡船。二、三百石之海船,可以乘潮出入于口门内;略大商船,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潮水涨至乌尾地方止。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巡查。
打那叭溪:在后垄口之南,离城六十里。源出铜锣湾,经五湖四海(?)绕打那叭而入于海。来源既短,溪又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门宽六丈零,深五、六尺;口外沙泥淤塞,潮涨至口内二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离城七十里。源出内湖,受吞霄街后之水入海。来源较打那叭溪更短,溪亦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五丈余,深五、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苑里溪:在吞霄溪南,离城八十里。源出大坑口、铜锣湾西面诸山之水,绕蓬嵌山曲曲而入于海。来源较打那叭、吞霄诸溪为长,而溪面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六丈余,深五、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大安溪海口(附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里溪南,离城九十里。源出火焰山北、铜锣湾山后面内山,湾曲过鲤〔鱼〕潭西下出角山口以后,泛滥无定。溪面宽约二里许,中间沙积成堆者三、四条,已有居民;水势分歧杂出。在北边近于房里街者,为房里溪;宽二十余丈,深七、八尺,有渡船以济行人。稍南,则土地公港;宽十余丈,深三尺,行人涉水而过。在南边近于大安者,为大安溪;又名顶店溪。宽二十余丈,深七尺零,亦有渡船。口门宽三十余丈,深七、八尺。房里、土地公港等口均系沙泥塞积,不能泊船;唯大安口外沙线稍顺,春、夏时可泊二、三百石小船,随潮出入。秋、冬水涸,不能停泊;大号商船,并无停歇者。潮涨至口内一里许。亦设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大甲溪:在大安口之南,离城一百零二里。出自淡、彰两处内山番界,不知其源;受石壁、铁砧山、大甲城诸水而入于海溪。面阔三里许,溪中巨石嵯峨,水势湍急,为淡、彰交界之险要(附议于后)。设有渡船,以济行人。溪口虽宽,近海之所沙线杂出,南分数条,至彰化界内五叉口相近之处而止。彼此渡船可以往来,外洋船只不能收泊。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故仍以溪名。
——以上皆城南之溪水海口也。
竹堑港海口:在城北十里。溪源有二:一名金门厝溪,其源出五指山内〔山〕等处,向西北至船头庄而入海。一名凤山崎溪,其源出自铜锣圈,由咸菜瓮等处向西南与金门厝溪会合而入海。两溪均有渡船。该海口前本宽大,船只三百石者往来甚多,为竹堑郊商进出货物之要口;后因日渐淤塞,始改由香山口出入。现在口门宽二十丈,深八尺零;潮涨至口内半里许而止。一、二百石小船尚可随潮驶入,大船不能停泊。亦设有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红毛港溪:在竹堑海口之北,离城二十余里。源出羊矢窝,曲曲入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六、七丈,深二三尺,行人涉水而过。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沙线丛杂,间有附近渔船停泊;外来商船不能进出,故以溪名。
杨梅坜溪、头重溪、中坜溪:以上三溪均在红毛溪之北,离城四十五里。上分三支,均出杨梅坜附近各〔山〕发源,至大溪墘会合而入于海。来源既近,溪又浅狭,或系浅涉、或用桥梁,均无渡船。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大溪墘地方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停船,故以溪名。
南嵌溪:在中坜溪之北,离城七十五里。源出铜锣圈,由桃仔园之南而入海。来源颇长,溪流窄浅,行人涉水而过;大雨时,系用竹筏过渡。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而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进出船只,故以溪名。
沪尾港海口:在龟仑岭之北、艋舺之西,离城一百四十里。港内分南、北、中三大溪,名曰内港。南溪之源出自大坝尖山,由大姑崁、三角涌向西北至新庄,与艋舺溪会合;至大稻埕折而西至关渡,与北溪合流而出沪尾。北溪之源出自三貂岭,南至水返脚、锡口转西南,过剑潭会磺溪至关渡,与南溪合流而出沪尾。中溪名艋舺溪,发源于狮头山,入拳山保大坪林折而向西至大加腊保,会南溪而入于海。南溪自新庄起、至艋舺溪边尾,另有小驳船往来驳货;北溪自暖暖、八堵起,至关渡、沪尾亦有小驳船往来;艋舺溪东至摆接保枋桥街,亦有小驳船往来。南北周围百余里之水,均由沪尾入海;与郡之鹿耳门、彰化之鹿港为全台三大口。潮涨时,南溪至新庄止,北溪至水返脚止;关渡以内系淡水,关渡以外系咸水。海口宽约三里许,两边皆有暗沙,止一口门可行船只;潮涨则宽,潮退则狭。口门以内至关渡相近之处,溪中另有沙梗一条;潮涨则隐,潮退则见。八里坌与沪尾街,须候潮涨时对渡,势甚险要(附载于后);另为淡属之第一大海口也。
磺溪:在关渡之旁,离城一百二十五里。自大磺山西南绕出关渡口,与大溪会合。溪甚狭,只有极小驳船可以往来。此溪在腹里,并非海口。
磺港:在金包里,离城一百九十余里。自磺山北起,由正北出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止。外面沙线包裹,不能进出船只。
鸡笼澳海口:在淡属极北,离城一百六十五里。并无溪源,只有一澳。澳外即八尺门,有鸡笼、桶盘等屿三面环立;大小船只均得进出。口门愈出愈敞,不能以丈尺计;海深三丈零。船只出入不待潮涨,甚为要害(附载于后)。
顶双溪:在三貂岭之东南;自岭脚起、至溪边计程二十五里,离城二百二十里。其源发于三貂东面四近诸山,由东南入海。来源既近,溪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九尺零,有渡船;潮涨至口内半里许。口外沙泥淤塞,不堪泊船,故以溪名。
远望坑溪:在顶双溪之东南。发源于噶玛兰东面诸山,由东南入兰界而出海,为淡、兰交界之所(溪南属兰、溪北属淡);离城三百四十里。来源亦短,溪亦窄浅。口门宽十丈零,〔深〕八尺零,有渡船;潮至渡船处而止。口外沙泥丛杂,不堪泊舟,故以溪名。
——以上皆城北之溪水海口也。
(附)〔海〕防要害处所
查淡境自南至北袤长三百四十里,海■〈氵义〉林立;若处处可以往来船只,几有防不胜防之虑。兹幸天设之险,沿海一带均系铁板沙层层包裹;即如大甲、苑里、吞霄、红毛港、南嵌、磺港等口虽皆条条入海,而口外沙线阻隔,外来船只不能停泊,均可以不必防备。至大安、后垄、中港、香山、竹堑等口虽均可通舟楫,而口门窄小、沙线变迁,非熟悉口门者不能径入,大船亦难停歇,尚可随时防御;惟沪尾、鸡笼两口,最为紧要。又大甲溪于海口则不通船只,而溪面广阔,水势甚急,实为淡南天设之险。故均表而出之,以备稽考。
大甲溪:该溪发源于内山,一出番界,便渐宽展;至大甲相近之处,阔有三里许。溪中巨石小块层密不绝,颇难立脚。沙梗涌起三、四条,秋、冬水涸之时,一溪而变为三、四溪;或可徒步,或须船渡。将到门口之处,由南畔分流入于彰化界内五叉口之北者三条。内山不时有雨,外虽晴霁,水即奔腾而下;行人凡视内山昏黑、或闻巨石冲击声,即不敢涉,恐中途漂没故也。若春、夏大雨时行,便即一片汪洋;水急之时,即渡船亦不敢驶:真有万夫难越之势,淡、彰两处天设之险也。
沪尾海口:该溪海口宽有三里许,深有二丈余;两边暗沙围抱。口门虽紧要,而五、六百石之船均得随时出入,不必俟潮;五、六百石以上大船满载者,须俟潮涨出入:为各路商船经商之所。自沪尾、艋舺,计水程三十里。关渡在艋舺、沪尾适中之区,两山夹峙,河面不过一箭之阔。但潮水直抵艋舺以上,三、四百石商船尽可满载而乘出入;即大号商船,亦可半载而随潮进出。稍不留意,匪船可直达艋舺,诚为第一紧要之海口也。前有红毛人建造炮台一座,在口门内之北岸;因今昔殊形,已不合用。自嘉庆年间在外口门北岸建设新炮台,又有沪尾水师守备专辖,足资防御;而总须刻刻留心,不使稍涉大意也。
鸡笼澳海口:该澳并无溪源,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港口又有鸡笼、桶盘等屿包裹,势尚周密。就大致而论,似不若沪尾口之紧要;一经体察情形、揣度形势,实较沪尾口为尤要。因沪尾口门较鸡笼虽宽,而两边沙线均隐没于水底;即素熟沙线者,稍不留意,难免搁浅,屡屡坏船。鸡笼则鸡笼、桶盘两屿高出海口,一望而知;即不熟路径者,亦得依循而入:则口门难易之不同焉,一也。沪尾有专设水师营,兵力众多,离艋舺参将营仅止三十里;如有警报,便可就近策应。鸡笼唯陆路汛兵九十名;离艋舺营五十余里,鞭长莫及,又无舟师:则兵力厚薄之不同焉,二也。沪尾行铺众多,居民稠密;又与艋舺各郊行声气相通,彼此得以救援。鸡笼郊铺本稀,僻处一隅,四近又无巨保大庄:此人力多寡之不同焉,三也。以此三者互相比较,孰要孰缓?显而易见。是以咸丰四年小刀会匪王位等肆扰台北,则窜鸡笼而不窜沪尾;八年春间王位余党复来窥伺,则游奕于鸡笼而不逞志于沪尾者:其明证也。同治元年六月间沪尾新立马头,设关征税;鸡笼本不在通商马头之列,乃各国洋艘咸以鸡笼口面较宽于沪尾,情愿收入鸡笼、远赴沪尾完税。遂经领事申陈上宪,增开鸡笼子口:是又明证也。夫海口之难易、人方之多寡,均系生成之势,不能勉强。若汛防之多寡,尚可设法;倘就沪尾水师营中抽调百余名前往添防、又于艋舺陆营中酌添数十名,则共有二百余名之汛兵,或可藉资防御。不然,实有孤虚之虑。管见所及以附陈。
城池
查淡水厅同知一缺,系雍正元年增设彰化县时兼设一同知缺,稽查北路捕务;仍附彰化县,并无专辖地段。雍正九年,始分大甲溪以北至鸡笼止均归淡水同知管辖,移驻竹堑。该处本系竹堑巡检分防之地;自移驻淡厅后,于雍正十一年环植莿竹,周围四百四十丈,东、西、南、北各设门楼。乾隆二十四年,四城上各增建炮台一所。嘉庆十八年,因居民稠密,开拓基址,增筑土堡;周围一千四百余丈,东、西、南、北各设木栅。道光六年,前督部堂孙巡台,绅耆请改建城池;奏奉谕旨准行。经前台湾道孔亲诣复勘:若循原建,则太狭;循后筑土堡,则又太宽。因而内外拆毁,改定周围八百六十丈,墙身高一丈五尺,基底一丈六尺,上阔一丈二尺,入地深一丈。初议建设砖城,后改用石条夹砌石块;于道光七年六月兴工、九年八月报竣,现均完固。
城垛:九百七十四垛,各高三尺。城门四:东曰「迎曦门」、西曰「挹爽门」、南曰「歌熏门」、北曰「拱宸门」。各有城楼一座,上下二层;高各二丈零九寸。濠沟:周围共八百六十丈。南门口阔一丈二尺,余俱宽八尺;各深七尺。
衙署
淡水厅署:在竹堑城内适中之区。坐东向西(甲庚兼卯酉向)。
艋舺县丞署:在新庄街。查艋舺县丞,本系巡检缺,衙署在八里坌。乾隆十五年因风灾倾坏,移驻新庄。五十五年,改为县丞。嘉庆十四年,改为艋舺县丞;现仍驻新庄。
大甲巡检署:在大甲土堡内。查该巡检本驻彰化之鹿港,名鹿港巡检;于嘉庆十四年,奉文移驻大甲,改为大甲巡检。
竹堑巡检署:在竹堑城南门内,离厅署半里许。现兼司狱。
训导署:在竹堑城内东南。该训导本系彰化县训导,后移驻竹堑,为淡水厅训导。迨开设噶玛兰厅,则又兼辖噶玛兰学务。
铺舍
查淡属无驿递,原设铺递自大甲起、至鸡笼止共一十一处。铺兵三十名工食等银,归彰化县坐支。后开辟噶玛兰厅,奉文添设;随即详请,将原设十一铺内之淡水、鸡柔山、金包里、鸡笼四处裁汰,改为艋舺、锡口、水返脚、暖暖四铺。又添设柑仔濑、灿光寮、三貂三处,共七处。
计共铺司七名、铺兵二十八名,火炬、工食等银归淡水厅坐支。今逐铺开列于左:
大甲铺:南离大甲溪淡彰交界之所五里、北离猫盂铺二十里。铺兵三名。
猫盂铺:南离大甲铺二十里、北离吞霄铺十里。铺兵三名。
吞霄铺:南离猫盂铺十里、北离后垄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后垄铺:南离吞霄铺三十里、北离老衢崎〔铺〕二十五里。铺兵三名。
老衢崎铺:南离后垄铺二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竹堑铺:南离老衢崎铺一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南嵌铺:南离竹堑铺七十五里、北离艋舺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以上七铺,系属原设,今仍旧;归彰化县支给工食。
艋舺铺:南离南嵌铺三十五里、北离锡口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锡口铺:南离艋舺铺十五里、北离水返脚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水返脚铺:南离锡口铺十五里、北离暖暖铺二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暖暖铺:南离水返脚铺二十五里、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系就原设之淡水、圭柔山、金包里、鸡笼四铺裁汰改设。计共添铺司四名、铺兵七名。
柑仔濑铺(一名枫仔濑):南离暖暖铺十五里、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灿光寮铺: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北离三貂岭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三貂岭铺: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北离远望坑五十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三铺,系属添设。统共原设、新添,计一十四铺,归淡水厅坐支。
隘寮
淡地内山一带处处与生番交界,原有土牛、红线为界。阅今久,红线已经灭迹,土牛遗址模糊;农民近界之区,时为生番所害。是以要害处所,均设有隘寮、铳柜,以防生番而卫农民。但有隘必有丁,有丁必需粮。或系官隘、或系民隘,统计自南至北二十九处,详载于左:
火焰山隘(民隘):由四近民居禀请开辟荒地,设隘防番;隘粮等费,即就新垦地亩按甲抽租,由隘首收(?)支应,官不与闻;故名民隘。在城正南,离城一百一十里。隘以内即番界,西南即大甲溪。
日北山脚隘(民隘):本在日北山脚,后经移入鲤鱼潭高岭处所;在苑里保内,城南一百里火焰山隘之北。
三叉河隘(民隘):在苑里保内山高岗处所,城南九十里日北山隘之北。
内外草湖隘(民隘):本系高埔隘,后经移入苑里保东首内山。又有南势湖隘一座,亦裁撤归并一处。在城南七十里三叉河隘之北。
铜锣湾隘(官隘):由官详请设立。寮粮由官给发四成,在于屯租项下坐支;其余六成,由四近新垦民地派收:故名官隘。在后垄保铜锣湾之内横岗要害处所,城南六十五里,在草湖隘之北。
芎中七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垄保芎蕉湾、中心埔、七十份三庄之内,城南六十里铜锣湾隘之北。
大坑口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本系中隘,后经移入后垄保内山横岗,城南五十五里芎中〔七〕隘之北。
蛤仔市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垄保蛤仔市内山横岗,城南五十里大坑口隘之北。
嘉志阁隘(民隘):本在外间,后经移入后垄保内山横岗,城南四十八里蛤仔市隘之北。
南港仔隘(民隘):在中港保南港之内山横岗,城南三十九里加志阁隘之北。
三湾隘(民隘):在中港保三湾内山横岗,城南稍偏东三十三里南港仔隘之北。
小铜锣圈隘(民益):本系中港尖山隘,后经移入五指山左角,仍中港保内;城南稍偏东三十里三湾隘之□。
金广福大隘(民隘):另有拨充屯租帮贴隘粮。该隘本分设于堑城东厢之盐水港、南隘、茄苳湖、石碎仑、双坑、大崎、金面山、员山仔各处,后因荒地日辟,已越各隘之内,故将以上各隘一并裁撤,归作一处,移入内山五指山之右角。沿山十余里均设铳柜,为各隘之最大者。离城东三十五里小铜锣圈隘之北。
树圮林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二十五里金广福隘之北。
矺仔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里树圮林隘之北。
横山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二里矺仔隘之北。
猴洞隘(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四里横山隘之北。
以上金广福隘至猴树洞隘共五处,就山向而论,则系东南巽已等方;若在地段而论,均在堑城之东首左右相近处。
九芎林隘(即南河隘。民隘):另官给口粮十名,在屯租项下坐支。在东厢内山要隘处,城东四十里猴洞隘之北。
咸菜瓮隘(民隘):在东厢内山叉口,城东五十里九芎林隘之北。
大铜锣圈隘(民隘):本在四方林地方,后经移入桃涧保内山要处,城东五十三里咸菜瓮隘之北。
大坪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紧要横岗,城东五十八里铜锣圈隘之北。
溪洲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横岗处,城东六十里大坪隘之北。
大姑崁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交界,城东六十五里溪洲隘之北。
三角涌隘(民隘):在海山保内山横岗,城东七十四里大姑崁隘之北。
横溪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紧要处,城东八十里三角涌隘之北。
暗坑仔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要所,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横溪隘之北。
万顺寮隘(民隘):在拳山保北首内山横岗,城东北一百四十里暗坑仔隘之北。
十份寮隘(民隘):在石碇保内山叉路口,城东北一百七十里万顺寮隘之北。
三貂岭隘(民隘):在芝兰保三貂社民番交界处,城东北一百九十五里十份寮隘之北。
——以上南北共隘寮二十九处,均系防御内山一带生番而设。
营汛
北右营
查该营原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一员、外委七员、额外三员、兵丁七百二十六名,驻扎竹堑,隶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道光十年间,将镇标右营游击一员,又将镇标右营内改拨千总一员,左、右营内改拨把总二员、外委二员、兵丁三百名移驻竹堑,改为北右营。以原设守备并新添兵丁移驻大甲,为北右营中军。统计游击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外委九员,额外三员、马战守兵共一千零二十名;现在驻扎:
竹堑城内营:游击一员(衙署在城东南)、千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外二员(衙署均在游击署左右)、额兵二百九十八名。
杨梅坜汛:把总一员(带管香山海口等塘)、额兵六十七名。
香山塘:额兵一十名。
竹堑海口塘:额外一员、额兵一十二名。
桃仔园汛:把总一员(带管南嵌塘)、额兵二十五名。
南嵌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六名。
中港汛: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五十八名。
后垄汛:千总一员(带管嘉志阁、白沙墩等塘)、额兵五十三名。
嘉志阁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八名。
白沙墩塘:外委一员、额兵十名。
大安汛:把总一员(原系蓬山汛,嘉庆十四年奉文移改,带管猫盂、吞霄、大甲等塘)、外委一员、额兵七十四名。
吞霄塘:额兵一十名。
猫盂塘:额兵五名。
大甲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名。
大甲汛:守备一员、千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二名(系添设)。
铜锣湾汛:把总一员、额兵六十名(添设)。
斗换坪:外委一员、额兵四十名(添设)。
艋舺营
查该营本系北路淡水营,原设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一员、兵丁六百三十三名,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于嘉庆十一年奉文,就台添募水兵一百五十名。嘉庆十三年,将福建水师营游击移驻艋舺,改为艋舺营游击;将原设都司一缺移驻台湾水师右营。又将兴化协左营守备移驻沪尾,为沪尾水师守备;管辖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又将延平左营守备移艋舺,为艋舺营中军守备,管辖陆路弁兵;其应添千总、外委,均由台湾各营酌拨。嘉庆十五年,就台协水师三营裁拨台募水兵一百九十八名到淡添设。道光四年,又奉文将艋舺游击改为水师参将;又在内北各营添拨陆路兵五百一十九名,除抽出一百名拨入噶玛兰营外,实添兵四百十九名,共陆路兵七百名、水师兵七百名,驻扎艋舺;管辖艋舺陆路中军守备、沪水水师守备兼辖噶玛兰营都司、头围汛守备,统辖水陆地方。统计水师参将一员、陆路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二员、马战守兵共七百名、水师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步守兵共七百名(守兵内有舵工、炊粮十四名)。现在驻扎:
艋舺本营:参将一员(衙署在艋舺衙之北)、中军守备一员(衙署与参将署附近)、轮防千把总一员、协防外委一员、兵丁四百零五名(原设)。
大鸡笼汛: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九十名(原设)。
大三貂港口汛:把总一员(兼辖灿光寮塘)、兵丁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海山口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名(原设)。
水返脚汛:外委一员、兵丁三十五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马鋉汛:外委一员、兵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北投汛:外委一员、兵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三瓜仔汛: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龟仑岭塘:兼防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暖暖塘: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灿光寮塘:把总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驻扎沪尾炮台:水师营守备一员、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五百六十六名(嘉庆十年添设)。
金包里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原设)。
八里坌汛(汛弁由炮台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石门汛(汛弁由金包里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北港汛:兵丁五名(原设)。
小鸡笼塘:兵丁五名(原设)。
沪尾营战船(共设舵工、炊粮兵丁一十四名,即在水师守兵之内):原设六只(均编「波」字号),添设守港战船八只(内「知」字号四只、「方」字号四只)。
屯丁
查台湾各属均有屯丁,系乾隆五十三年公中堂福议以台地已经归化之熟番充作屯丁,仿照四川屯练之例,就社立为屯营。按社之远近、就番之多寡,分别大小屯,各立名目;另设统辖千总、专辖把总外委。清厘界外埔地,发给屯番自行耕作,所谓按丁授地,即古屯田之法、治民于农之意。无事则令其就近耕作,防生番;有事则拣调出屯,令其冲锋御敌:均甚得力。其屯弁、屯丁应需俸饷,即将界外新垦溢额田园按甲征租,按名散给。淡属计共四屯,额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屯丁一千四百名。所有屯番一切词讼等件与千总、外额应革应补各事宜,均归鹿港理番同知专管;屯租归淡厅征收,每年按春、秋二季会同鹿港厅散放。所有各屯目,开列于左:
竹堑屯(地段在城东乡一带):额设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麻薯屯(地段在彰化界内大甲溪内山一带,因其耕作园地半属淡属大甲等处,故归淡厅征收散放):额设千总一员(统辖四屯)、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日北屯(地段在堑南苑里保内山一带):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武朥湾屯(地段在堑北芝兰等保):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以上共计四屯,计屯丁一千四百名。上年酌调数百名同往内地随军战阵,颇称悍勇;即彰化匪徒滋事,带兵文武不时调出,亦甚得力也。
桥渡
淡属自南至北袤长三百余里,中间溪河甚多,均发源于内山而入于海。亦有发源殊途,至半途而汇成一条者;亦有发源一处,至半途而分出二、三条者。大约离源较近之区,溪水较小,均用桥梁;海口较近之处,溪河渐大,则用渡船。亦有早溪水浅,可徒涉者。今先其大路、后其四乡,分别开列于左:
大甲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二只。
房里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一只。
吞霄溪渡:系义渡。中船一只。
后垄溪渡:系有两渡:街南名南河渡、街北名北河渡,均义渡。各船一只。
中港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
盐水港渡(即在香山口之内):系官渡。中船一只。
金门厝渡:系义渡。船一只。
凤山崎渡:系官渡。船一只。
艋舺溪渡:系义渡。船一只。
沪尾溪渡:系船户自置。往来驳载人货,均有定价。每日船只多寡不定。
锡口溪渡:民渡。船一只。锡口至鲫鱼坑,共计六渡。往来行人自锡口起、至暖暖止,或走东岸、或走西岸、或坐驳船,以天时之晴雨、溪水之大小,随时变更无定。
五堵渡:官渡。船一只。
六堵渡:官渡。船一只。
八堵渡:官渡。船一只。
四脚亭渡:官渡。船一只。
鲫鱼坑渡:官渡。船一只。
苎仔潭渡(三貂岭脚):官渡。船一只。自五堵渡起、至苎仔潭渡止,共六渡;均在水返脚以上一带溪洲之内。
粗坑口渡(三貂岭东面脚下):官渡。船一只。
顶双溪渡:官渡。船一只。
远望坑渡:官渡。船一只。
以上粗坑口、顶双溪、远望坑三渡,均在三貂岭东面。
——以上南自大甲起、至噶玛兰交界止,为南北必由之渡;沪尾溪渡,为艋舺、沪尾往来必由之路。
中港大桥:〔在〕中港新街顶。
妈祖宫口桥:在中港旧街中。
塭仔头桥:在中港溪墘。
瓦窟沟桥:在厅治南门城边。
湳仔桥:在厅治北门外二里。
杨梅坜桥:在杨梅街南。
仁者桥:在杨梅坜与中坜适中之区。
中坜桥:在村口。
桃仔园桥:在街口。
锡口街桥:在街口。
水返脚桥:在村口。
——以上各桥,南北往来必由之路。
关渡口渡:在兴直保。艋沪往来道中之区。
八仙渡:在艋舺东南。
狮头渡:厅北一百二十里和和洲。
塭仔渡:在兴直保。由新庄往沪尾之路。
成仔寮渡:厅北八里坌保。
摆接渡:由大姑崁至新庄之路。摆接保。
港仔嘴渡:厅北摆接保。
柑椽渡:厅北摆接保。
员林渡:厅北摆接保。
横溪渡:厅北海山保。
三角涌渡:厅北海山保。
圭母卒渡:厅北大加蚋保。
番仔沟渡:厅北大加蚋保溪仔尾洲。
溪洲底渡:厅北兴直保。
剑潭渡:厅北芝兰保。
社仔渡:厅北大加蚋保。
白石湖渡:厅北芝兰保。锡口对渡。
搭搭攸渡:厅北大加蚋保。
黑族湾渡:厅北芝兰保。
樟树湾渡:厅北石碇保。
马陵坑渡:厅北石碇保(以上皆堑北)。
头湾渡:厅南大北埔保三湾内山。
九信埔渡:厅南中港保坑埔。
龟山头渡:厅南后垄保中心埔下。
车路潭渡:厅南后垄保。
——以上南北各乡之渡。
隆恩牛埔桥:厅治西厢。
槺榔牛埔桥:厅治西北厢。
内坜溪桥:厅北桃涧保。
茄苓溪桥:厅北桃涧保。
坡角桥:厅北兴直保。
榕树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太平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三板桥:厅北大加蚋保。
金安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横溪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永安桥:厅北芝兰保芝兰街。
和尚桥:同上。
北投庄石桥:厅北芝兰保。
淇里岸石桥:厅北芝兰保。
淇里岸柴桥:同上。
万福桥:厅北兴保直和尚洲。
公司田桥:厅北芝兰保。
——以上皆南北各乡之桥。
道里
淡属地界与隘封毗连者,南止彰化县、北止噶玛兰厅;共余东西,一系内山、一系沿海,路径杂出,不及详载。现将南北两路往来必由之处,开列于左:
厅城由南门(歌熏门)出至香山塘八里、香山塘至老衢崎铺七里、老衢崎至中港街十里(系尖站)、中港街至后垄十五里(宿站)、后垄至白沙墩汛二十里、白沙墩汛至吞霄十里、吞霄至猫盂铺十里(尖站)、猫盂铺至房里五里、房里至大甲汛一十五里(宿站)、大甲土城至大甲溪南岸彰化交界止五里。
——右系厅城南路,共计一百零五里。
厅城由北门(拱宸门)出至凤山崎一十二里、凤山崎至大湖口一十里(尖站)、大湖口至杨梅坜汛一十五里、杨梅坜至中坜一十八里(宿站)、中坜至桃仔园汛三十里(尖站)、桃仔园至龟仑岭顶汛一十里、龟仑岭起至海山口汛十五里、海山口汛至艋舺里(宿站)、艋舺汛至锡口铺十里(由艋舺转西至关渡十五里、关渡至沪尾海口十五里)、锡口铺至水返脚汛(铺)十五里(尖站)、水返脚至暖暖汛(铺)二十五里(宿站。由暖暖转西北过狮球岭至大鸡笼街五里)、暖暖至三貂岭脚三十里(尖站。由岭脚向北至大鸡笼山北面沿海止,计五里)、岭脚向东至岭顶五里、岭顶向东南〔至〕顶双溪二十里(宿站)、顶双溪向南至远望坑淡、兰交界处二十里(入兰界五里草岭地方系站)。
——右系厅城北路,〔共计〕三百四十里(若至大鸡笼山北沿海止,实三百里)。
噶玛兰厅舆图纂要
噶玛兰厅图
泖鼻山图
北关图
头围街图
苏澳港图
噶玛兰厅舆图识
噶玛兰厅舆图表
噶玛兰厅舆图册
噶玛兰厅舆图总说
噶玛兰厅图
泖鼻山图
北关图
头围街图
苏澳港图
噶玛兰厅舆图识
噶玛兰厅治,乃台湾山后滨海之区也。初属番薮;嘉庆二年,民人吴沙率漳、泉、广三籍之人入其地,和番酋辟草莱,十余年间垦得地段东西广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嘉庆十五年,始请设官输赋;于是噶玛兰遂附神州矣。然而民力未充,诸多草创;是以城池不过土堡,屋宇不过茅茨,关隘、津梁则因其地势而略加经营,坊里、山川则就其土音聊为附会。盖新开僻壤无从考献征文,故于履勘所经之处,随时随地谘父老之传闻、详志书之记载,参稽互校,不惮跋涉,斯于今昔情形稍可征信。其间如黄总大坪、头围捷经,苏澳、北关、泖鼻诸要隘吃紧之区,皆志乘所不载与载而不详者,兹特逐处表而出之。且因正图限于纸幅,难以明晰,故又另图附后;庶乎一览了然,差与空谈无据者有间欤!
噶玛兰厅舆图表
噶玛兰厅舆图册
疆界
坊里(于治道有关及险要处方载,余俱略之)
山水(附津梁)
城池(关隘附)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二十五里。
袤:南北一百四十五里。
噶玛兰在淡水后山,形如弯弓。东滨大海,西邻生番,南尽苏澳,北接淡水大三貂溪为界;大局坐干向巽。按「志」载:自三貂过溪由头围入厅治,至苏澳袤长一百四十五里。今除去崎岖纡折占去里数不计外,仅存平径九十里。
东界:至过岭仔一十五里,与海为界。
南界:至零工围山二十五里,与生番为界。
西界:至枕头山后大陂山十里,与生番为界。
北界:至大三貂溪远望坑九十五里,与淡水为界。
东南:至苏澳五十里,与大南澳为界。
西南:至叭哩沙喃三十里,与王字番为界。
东北:至泖鼻山水程九十五里,与淡水洋面为界。
西北:至宰牛寮内山八十里,与淡水分界。
坊里(于治道有关及险要处方载,余俱略之)
在城东:东门街、五围三结街(兰城未入版图时,以竹为籓;民间呼为三结街。今虽建四门土堡,尚从旧称)、厅衙口。
西:镇西街、十字街、文昌宫口、义仓口。
南:振南街、妈祖宫前。
北:北门街、中北街、十六坎、十字街头、武营、武营后、圣王庙、船仔街。
——右在城街市。
民壮围堡(庄三。城东三里起):民壮围(三里)、过岭仔庄(十三里)、下渡头(三里)。
罗东堡(庄二。城南十五里起):罗东庄(二十里)、罗东街(十八里)。
那美堡(庄四。城南二十二里起):打那美名庄(二十二里)、红水沟庄(二十二里)、内员山庄(二十五里)、冬瓜山庄(三十里)。
员山堡(庄七。城西七里起):员山仔庄(七里)、大湖庄(十里)、吧荖郁庄(十里)、大三阄庄(十里)、颖广庄(七里)、深沟庄(十一里)、内湖庄(十二里)。
淇武兰堡(庄七。城北五里起):梅洲围(五里)、四围庄(六里)、柴围庄(十里)、大塭(十里)、早溪庄(十五里)、淇武兰庄(十六里)、汤围庄(二十里)。
茅仔寮堡(庄三。城东南十五里起):茅仔寮庄(十五里)、大埔庄(二十里)、鼎橄社(二十二里)。
利泽简堡(庄三。城东南二十六里起):利泽简庄(二十六里)、马赛庄(三十五里)、苏澳庄(五十里)。
溪洲堡(庄三。城西南十五里起):顶溪洲庄(十五里)、叭哩沙喃庄(二十五里)、泉大湖庄(二十五里)。
清水沟堡(庄三。城西南十四里起):歪仔歪庄(十四里)、清水沟庄(十五里)、鹿埔庄(二十里)。
头围堡(庄四。城东北十二里起):大窟庄(十二里)、白石脚(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六里)、头围庄(三十里)。
——右在乡十堡。
山水(附津梁)
龟山(一名龟屿):厅东北六十里,属头围堡。自苏澳一带礁石穿海而来,孤峰独耸,其形如龟;浮于海面,萦波蹩躄,沙汕蜿蜓,天然作厅治门户。山周一百余里,高一百余丈;中汇一潭,水极深甘。有渔人一、二百户,结网其间。东临大海,西距乌石港水程六十里,南通苏澳、北达泖鼻水程各九十里。惟其四面均无港澳,是以商船不能停泊,不过偶尔寄候风潮而已。
摆燕山(上五里、下六里):厅治西二十八里,属外员山堡。山形如燕翅双垂。
冬瓜山(上五里、下六里):厅治南三十里,属罗东堡。加礼远港发源处。
马赛山(上六里、下六里):厅治南四十里,属打那美堡。攒峰滴翠,迭嶂凝青;为兰城东南一大屏障。
外员山(上三里、下四里):厅治西二十五里,属员山堡。一拳奋立,西瞰大溪。其下皆石汕,水大亦不能崩决。
大陂山(上六里、下五里):厅治西十五里,属员山堡。北接五方旗、南亘枕头山,青苍弥望中一峰特拔。
五方旗山(上三里、下四里):厅治西北二十一里,属头围堡。五方排列,峭立险峻如竖旗帜。道光癸未匠匪林泳春滋事,提宪许曾于此地屯军制胜。
凤头山(上七里、下九里):厅治西北二十三里,属淇武兰堡。俗呼扩仔山。一峰孤耸,高插云霄;山南有大、小风洞。
金面山(上六里、下五里):厅治西北二十五里,属淇武兰堡。为兰中灵秀独锺之薮。
头围后山(上七里、下八里):厅治北三十五里,属头围堡。连冈迭嶂,绵亘磅礴。北走嶐嶐,南连金面;后通头围、外澳石空岭,有小路一条,不过数十里可达艋舺。
圳头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西十二里,属员山堡。盘拿腾掷,特起三峰;为厅治过脉处。
大湖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西南二十余里,属溪洲堡。连屏竞秀,竟日云烟变灭,莫可名状;为厅治少祖山。
大叭哩沙喃山(上八里、下五里):厅治西南五十余里,属清水沟堡。层峦迭嶂,鸟道行回;虽盛夏必袭裘而入。道光九年秋,总兵刘廷斌剿办和兴夫匪,曾屯兵于此。
小叭哩沙喃山(上五里、下五里):厅治西南二十里,属清水沟堡。深林密箐,险仄严寒,与大叭哩沙喃等。
泖鼻头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北水程九十里,属淇武兰堡。俗呼泖鼻。石齿嶙峋,形如象鼻;长约十余丈,直生入海。「使槎录」谓台郡祖山。舟行至此,南北异风、潮汐反■〈日凡〉。有小澳,底皆礁石;潮涨时水深七、八尺,可泊三、四百石小船。兰舟往鸡笼者,必至此处停寄,候东北风转驶而行;渡五虎门者,必对准泖鼻放洋。
——右山十五条(皆除崎岖屈折,就地形平径准算)。
苏澳岭(上三里、下二里):厅治南五十里,属那美堡。虽不甚高,而险巇偪仄不亚草岭。当日议建南关于海岸两山之间;后因添设苏澳汛,遂不果行。
嶐嶐岭(上五里、下五里):厅治北七十五里,属淇武兰堡。石磴如梯,险逾草岭;为入兰初辟孔道,今路改由草岭。
草岭(上六里、下五里):厅治北九十五里,属淇武兰堡。自大三貂溪而来;阁道蚕丛,草树阴翳,险滑处肩舆几不能进。又有下顶双溪、远望坑、牡丹坑诸险。入兰要隘,此为第一。
——右岭三条(就地形平径准算)。
加礼远港:厅治东南二十八里,属茅埔寮堡。港口较乌石港计深三尺,底无礁石,三、四百石米船可直收入沙岸;为兰中扼要。
马赛港:厅治东南三十五里,属利泽简堡。港口水深五、六尺。
以上二港,皆归乌石港挂验。
苏澳:厅治南五十里,属那美堡。为兰境东南尽界。澳口有石屿三堆浮于水面,名曰三仙台。澳左为北风澳,可避北风;右亦如之,可避南风。横直各阔五、六里,水深六、七丈;四、五千石巨舰可容出入。惟底皆大板礁石,抛椗入水往往钓挂不住,则常〔有〕抛椗之虞,且无内港湾避;一遇狂颷暴发,又防触礁冲山:故商船往来甚少。相传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曾踞数月;以其伙伴多病,散去。我朝洋逆蔡牵、朱濆及林■〈日耎〉等,亦曾谋占此地为巢。自附版图后,则萑苻悉泯矣。
乌石港:厅治北三十五里,属头围堡。口窄礁多,水深五、六尺;仅容三、四百石米船出入。港口沙汕,一、二年必随风一转徙,南北迁易无常。道光六年,奉文定为噶玛兰正口,并准免其配运。
——右港三条、澳一条。
清水沟溪:厅治南十二里,属罗东堡。由鹿埔发源;汇众水出溪洲尾,与浊水溪合流。
泉大湖溪:厅治西南二十里,属溪洲堡。由大湖山发源;经小叭哩沙喃至溪洲南,与浊水溪合流。
马赛溪:厅治东南三十里,属利泽简堡。由内山发源;经番社达苏澳岭脚入海。
西势大溪:厅治西南三十里,属清水沟堡。源出内山脚;经大叭哩沙喃、浊水溪、大三阄、下渡头,汇乌石港入海。
浊水溪:厅治西南三十里,属清水沟堡。由玉山脚经大叭哩沙喃至崩山,与南势大溪合而复分;从溪洲民壮围至过岭仔复合流,由乌石港入海。
——右溪五条。
下渡头(即船仔头):厅治东一里,属民围堡。由清水溪东流至厅西关外折而北行,直达乌石港入海。有小红船驶至头围,水程三十里。
奇立简渡:厅治东南十里,属茅仔寮堡。东势海口大路;下连浊水溪。官渡。即利泽港。
溪洲渡:厅治西七里,属罗东堡。即浊水溪;上接叭哩沙喃、下通清水沟。官渡。
七结渡:厅治西五里,属内员山堡。达新城仔。官渡。
金包里股渡:厅西七里,属内员山堡。上通叭哩沙喃、下达七结。官渡。
三阄渡:厅治西里余,属内员山堡。上通新城仔、下达船仔头。官渡。
——右渡五条。
员山桥:厅治南二十四里,属罗东堡。通生番境界,入山采樵要路。长七丈,高二尺。
珍珠里桥:厅治南二十六里,属罗东堡。通马赛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打那美桥:厅治南二十六里,属打美堡。通珍珠里简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东瓜山桥:厅南三十里,属那美堡。通马赛大澳大路。长十丈,高一丈八尺。
二结桥:厅南八里,属罗东堡。通罗东大路。长三丈,高八尺。
四结桥:厅南十一里,属罗东堡。通罗东大路。长四丈,高一丈五尺。
五结桥:厅南十五里,属罗东堡。通奇力简、苏澳大路。长四丈余,高一丈五尺。
三角桥:厅南八里,属罗东堡。长五丈,高丈余。
头围北门桥:厅东北三十里,属头围堡。长一丈,高一丈。
三围桥:厅西北二十二里,属头围堡。通头围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四围桥:厅西北五里,属头围堡。通头围要路。长五丈,高丈余。
马赛桥:厅东南三十里,属利泽简堡。通苏澳要路。长二十丈,高八丈。
——右桥十二条。
城池(关隘附)
隘者,系与生番交界之地,生番出没无常,每百十成群,越民界状杀民人,猛甚狼虎;故于山峡交界之处,设隘寮于山顶,催募丁壮常川轮防。远见生番出头,即放炮为号,四乡群起而御之。
东门:震平门。
南门:离顺门
西门:兑安门。
北门:坎兴门。
——右兰厅四门。
北关:在厅东北五十里,属头围堡。自山脚至海滨约二百余步,大石嶙嶙,高峻不可攀援。嘉庆二十四年,建关门一座;连山尽海,横截大道。横、直各十二丈,高四尺,厚三尺;楼垛俱全。为全兰咽喉(因年久倾塌,应修葺)。
——右关一座。
摆燕隘:厅南二十八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三名。在鹿埔北,通生番界。
鹿埔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名。在鹿埔岭下,通生番界。
外员山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二名。在员山庄,通生番界。
马赛隘:厅南五十里,属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马赛庄后,通生番界。
施叭坑隘:厅南四十里,属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施叭口,通苏澳小路。
枕头山隘:厅西六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名。在枕头山后,通生番界。
颖广庄隘:厅西七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九名。在颖广庄后,通生番界。
大湖隘:厅西南二十里,属溪洲堡。隘丁十二名。在内山。此处另有小路一条,可通淡水艋舺、大坪林。
内湖隘:厅西十五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六名。在内湖山前,通生番界。
大叭哩沙喃隘:厅西南五十里,属清水沟堡。隘丁十二名。在番山前,重溪环绕;过溪,即额刺「王」字生番,最为险要。山后另有小路一条,可通淡水咸菜瓮、九芎林与大湖。内山小路,皆当时预筹进山备道,以策应缓急者也。
葫芦堵隘:厅西二十五里,属罗东堡。隘丁六名。在葫芦庄后,通生番界。
泉大湖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三名。在泉大湖山前,通生番界。
四围隘:厅西北八里,属头围堡。隘丁六名。在四围庄后,通生番界。
柴围隘:厅西北十里,属头围堡。隘丁五名。在柴围左,通生番界。
三围隘:厅西北十二里,属头围堡。隘丁五名。在三围左,通生番界。
汤围隘:厅西北十七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汤围庄左,通生番界。但其水太热,禾稼多为泡伤;远处稍差。
白石山隘:厅西北二十里,属淇武兰堡。隘丁八名。在白石山下,通生番界。
金面山隘:厅西北二十五里,属淇武兰堡。隘丁八名。在金面山下,通生番界。
三阄隘:厅西北五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三阄庄后,通生番界。
大陂隘:厅西北十五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大陂右,通生番界。
——右隘二十条。
衙署
噶玛兰通判署:城东门。
头围县丞署(管理乌石港口挂验):头围堡。
罗东巡检署(因兼理司狱事,暂驻城内):城东门。
铺舍
兰治大路,惟北门外一条直达淡水分界大三貂社。其余各门,俱无铺舍。
兰城铺(在城):北至沙仑十二里。
沙仑铺:北至乌石港铺十八里、南至兰城铺十二里。
乌石港铺:北至北关二十里、南至沙仑铺十八里。
北关铺:北至嶐嶐岭二十里、南至乌石港二十里。
嶐嶐铺:北至淡、兰交界大三貂溪二十五里。
——右铺舍五所。
防汛
噶玛兰营都司署:城南门。管领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四员、步战兵四百五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名。
兰营城汛:城南门。
溪洲汛:厅南十五里。属罗东堡。轮防把总一员、兵四十名。
加礼远汛:厅东南十五里,属茅仔寮堡。轮防额外一员、兵三十名。
三阄汛:厅西北十二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头围守备署:厅西北三十里,头围堡。管领兵丁一百名。
乌石港汛:厅西北三十五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嶐嶐汛:厅北六十里,淇武兰堡。轮防千总一员、兵五十名。
北关汛:厅西北四十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右防汛十所。
道里
东:出震平门转东北一里船仔头,有红渡船由水路十五里至过岭仔,转北行十五里至头围街、五里为乌石港口。
南:出离顺门转西南三里民壮围、七里奇立板,转南五里溪洲渡、五里罗东街,再转东南六里利泽简、六里猴猴庄、三里马赛港、五里冬瓜山、十里苏澳。
西:出兑安门五里大三阄、五里枕头山,与生番交界。
北:出坎兴门二里新店、八里四围、二里沙仑、三里礁溪、十里二围,转东北五里头围街、五里乌石港、五里北关、四里硬枋、五里大溪、七里番薯寮、五里大里简、五里草岭脚、十里草岭头、四里半岭仔、四里牡丹坑、四里远望坑、四里嶐嶐汛,下岭三里大三貂溪,淡、兰交界。
附载头围后山黄总大坪一则
噶玛兰未入版图以前,为生番薮;设官定制后,又以地广人稀,未能悉垦。迩年来圣泽覃敷,番黎向化,人烟日渐稠密、土地日渐开拓;凡遐陬僻壤之区,无不开辟周遍。如黄总大坪者,当人力未及之时,弃为荒埔;迨道光年间,有黄千总始招佃入其地,除芜秽、翦荆榛,堵截泉源、引流灌溉,垦得田地百数十亩,内皆农民耕作。路由头围北关内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岭,转北五里为内石硿岭,越岭东北支分小路一条,七里至乌山溪尾寮,则为黄总大坪矣。其间土地平旷,田园沟渠流灌,阡陌交通。唯僻处偏隅,经由之路杂沓,蚕丛险偪,难容舆马。
附载头围后山通艋舺小路一则
兰境开辟之初,曾议由内山增设备道一条,以防缓急之用。后以山路崄巇,且路经生番地面,究非完善之计;故未果行。近年木拔道通,生番敛迹;头围新辟小路一条,山程九十余里,可一日而抵艋舺。路由头围后山土地坑北行,越岭十五里樟仑,东转下岭至炭窑坑。遶山西行十五里统柜(此处最为险要);树木阴翳,障避天日。循岭而下,穿林度石,八里为虎尾寮。西南行过溪,上大岭八里大租坑、四里仑仔洋。过溪,平洋三里石亭、六里枋仔林、三里深坑渡;翛然一片坦途。至万顺寮再上山仑,六里樟脚、三里六张犁。此去十五里,一带大路,直达艋舺武营头出口(自虎尾寮潭以下,皆西南行)。自有此一路快捷方式,不特民间稍减跋涉之劳,而且省却无数经营备道之费。其有益于地方者,正复不少。惟其地未经除治,不过仅容背负往来,舆马亦碍难行走。
——右二则系履勘之便,顺道跟寻而得。谨就耳目之所能及,并附录之(「志」内不载)。
噶玛兰厅舆图总说
噶玛兰,在台湾府治东北七百里;靠山面海,形如眠弓,僻处淡水万山之后。嘉庆十五年,始入版图,设官制。延袤百数十里,东滨大海、西扼番山、北界三貂、南尽苏澳。
自大三貂过溪而来,由远望坑盘旋石磴十余里,为草岭头;云栈摩天、阁道回地,茂林危石当道,崄巇不可名言。越岭一转大里简,东望海涛汹涌,相去「万水朝宗」不过数更洋面(海程约计六十里为一更)。南向则龟山蹩躄,盘踞中流;首尾暗沙两条横亘海面,随风迁徙,南北无常。东北泖鼻头,则有南北反■〈日凡〉之风潮;近岸乌石港,则有通塞无时之沙汕:此东方之要隘也。
依山沿海西南行,有大石嶙峋,连山尽岸;中间一关横截大道,是为北关。由是进达兰城,水程以沙仑为咽喉、陆程以礁溪为扼要:北来之门户,于斯为固矣。其南尽界,则为苏澳;水口虽深,而暗礁可畏。又有南、北风澳,分列澳口之左右;两处炮台对峙,屹然雄镇海门。倚此为东南锁钥,则窥伺之衅可消矣。
至若西南诸山虽接壤番山,顾生〔番〕蹻捷,仅习山行;一着平洋,反颠蹶不能进步。故于山峡紧接之处设隘寮,募丁壮常川轮防,加谨守望:此西方之关键也。
唯是兰疆虽属一隅褊小之区,然历览四郊,其险阻尤非人力所能致。故随时加意经营,愈见有盘石之固矣。合纪其大概以呈。
澎湖厅舆图纂要
澎湖厅图
例言
澎湖厅舆图表
澎湖厅舆图册
澎湖厅屿图险要说
澎湖厅图
例言
按舆图首重疆界,而澎湖四面距海,唯东水程三百里可达台湾,西水程四百二十里即界金、厦;而南北汪洋大海,渺无际涯,难以疆界定。其次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防汛,均为至要;而澎湖则〔有〕澳社而无坊里之名,有衙署而无城池之而强饰之,是妄也!爰即其实在者详而表之。
澎湖厅舆图表
澎湖厅舆图册
「禹贡」曰:『九州岛攸同,四澳既宅』。「释文」云:『隩与澳同,水隈也』。盖言九州岛底定,凡水隈之地皆可安而居也。澎湖人民依水为家、傍涯作室,非澳而何哉?若夫社,即内地所谓里是也;澳社之与坊里,名异而实同。自康熙二十三年平台而后,招来安集,以渔以佃,人始有乐土之安而澳社具。时澳仅有九;至雍正五年人物繁庶,又增嵵里、通梁、吉贝、水埯四澳,遂十有三澳,共七十二社,图列于前。
澳社
岛屿
山水
防汛
道里
澳社
东、西卫澳(自厅治文澳社起。下仿此):文澳社(旧名暗澳。厅署暨书院在此)、妈宫社(协营各官衙署暨厅仓、街市在此。内港乃商哨湾泊之所。距厅治陆路三里)、小案山社(陆路五里)、火烧棚社(陆路三里)、红毛城社(相传红毛作城于此,■〈土遣〉址尚在。陆路一里)、大案山社(陆路三里)、东街社(陆路四里)、蚱脚屿社(陆路六里)、西街社(陆路四里)、后窟潭社(陆路五里)。
嵵里澳:嵵里社(此社于雍正五年从东、西卫分设为澳。北风时,可泊舡只。陆路一十九里)、风柜尾社(陆路二十二里)、井仔埯社(陆路十六里)、猪母落水社(北风可泊船。陆路十五里)、鸡母坞社(陆路十三里)、锁管港社(陆路十三里)、铁线尾社(陆路十一里)、菜园社(陆路四里)、石泉社(陆路三里)、前寮社(陆路一里)、虎井社(水程二十里)、桶盘社(水程十六里)。
林投澳:双头挂社(陆路八里)、乌嵌社(陆路九里)、隘门社(陆路十里)、林投社(陆路十二里)、尖山社(陆路十六里)、文良港社(陆路二十里)、太武社(陆路九里)、西溪社(陆路十一里)、东石社(陆路十里)、港底社(陆路九里)。
奎璧澳:大城北社(旧有红毛城,今基址已废。距厅治七里)、红罗罩社(陆路十二里)、湖西社(陆路十六里)、湖东社(陆路十七里)、南寮社(陆路二十里)、果叶社(陆路二十三里)、地寮社(陆路二十三里)、白猿坑社(陆路二十二里)、青螺社(陆路十七里)。
鼎湾澳:鼎湾社(陆路十里)、西寮社(陆路十里)、中寮社(陆路十里)、潭边社(陆路九里)、港仔尾社(陆路七里)、水窟社(陆路十二里)、土地公前社(陆路十三里)、沙港社(陆路十三里)、港底社(陆路九里)。
以上五澳共五十社,总名为大山屿。乃澎湖诸岛之山主,至厅治陆路可通。
瓦硐澳:瓦硐港社(陆路二十六里)、中墩社(陆路一十四里)、城前社(旧有红毛铳城,今基址亦废。陆路十六里)、港尾社(陆路十九里)、后寮社(陆路二十七里)。
镇海澳:镇海社(陆路二十二里)、港仔社(陆路二十四里)、小赤嵌社(陆路二十八里)、岐头社(陆路二十五里)。
赤嵌澳:大赤嵌社(旧有红毛城,名赤嵌;今已基址无存。台湾亦有赤嵌城。陆路二十九里)、鸟屿社(水程四十五里)。
通梁澳:通梁社(陆路三十里)。
以上四澳十二社,总名北山屿。在大山屿之北;中隔一港,潮退路可通。
吉贝澳:吉贝社(旧有炮台一座,相传红毛所筑;今址亦无存。水程八十里)。
右吉贝一澳,乃孤屿也;为大山屿极北之地。北山屿是南卫,澳北藏沙线一片,最为险隘;该澳恃此以为设险。雍正五年,从镇海分设,另为一澳。
西屿澳(在大山屿之西,出产文石);内堑社(乃北风泊船之处,文武汛口在此。水程二十里)、外堑社(此山颇高,有石塔一座,黑夜必燃灯;台、厦往来船只,皆视此为标准,亦北风泊船之处。水程二十三里)、缉马湾社(水程十五里)、小池角社(水程十六里)、大池角社(水程十八里)、二嵌社(水程十八里)、竹篙湾社(水程二十二里)、合界头社(水程二十三里)、后螺社(水程二十五里)、横礁社(水程三十里)。
右西屿一澳,中分十社。屿山颇高,凡自台往厦、自厦往台船只,必望见此屿,然后放洋;实标准也。
网埯澳:网埯社(水程五十里)、将军澳社(水程五十里)、西吉屿社(水程八十里)、东吉屿社(水程八十里)、屿坪社(水程七十里)、大屿社(水程一百里)。
水埯澳(此澳于雍正五年从网埯澳分设):水埯社(水程五十里)、花完社(水程五十里)、花屿社(水程七十里)。
右网埯、水埯,即八罩屿与大山屿极南之地也。水路最为险要,在汪洋大海之中。
岛屿
澎湖之有岛屿,犹他郡之有冈峦也。凡冈峦,必识其主从起伏、去来盘结之势,然后地方之险易可知也。若澎湖,则大山屿居中为主,南有八罩、北有吉贝、东有阴阳诸屿、西有西屿环抱;兼之四隅星布,疏密相间、大小相维,层层从卫以及水口沙线左萦右拂:其起伏盘结为何如哉!故「海防志」云:『澎湖三十六岛如排衙』。此略举其概而已;以今考之,实五十有五焉。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合五十有五,以备天地之数;此澎湖所以为天造地设之险也哉!居澎湖之中者,则为大山屿(厅署、协营在焉。中分立五澳,幅员约有百里)。大山屿之东(诸屿水程俱从厅治起):阳屿(水程三十里)、阴屿(水程三十里)、香炉屿(水程三十里)、鸡膳屿(水程三十三里)、鼓架屿(水程三十里)、椗钩屿(水程四十五里)。
东北:长岸礁屿(水程十九里)、湾贝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雁净屿(水程二十里)、蓝笨屿(水程三十里)、屈瓜屿(水程三十里)、鸟屿(有民居。水程四十里)、白沙仔屿(水程四十五里)。
北:大仓仔屿(有民居。水程十五里)、凉伞礁屿(水程十八里)、中墩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北山屿(有民居。中分四澳。水程四十里)、金屿(水程四十里)、险礁屿(水程四十里)、土地公屿(水程四十里)、吉贝屿(有民居。水程八十里。此屿之北有北礁,半沉半浮隐跃水面,沙线屈曲,形如「吉」字;最为险要。水程一百里)。
西北:大烈屿(水程三十五里)、小烈屿(二屿斜对,中分一水。水程三十五里。内有吼门,船只出入经此;最为险要)、空壳屿(水程四十里)、北铁砧屿(水程四十里)、姑婆屿(水程五十里)、目屿(水程六十里)。
西:师公礁屿(水程二十里)、牛心湾屿(水程二十六里)、西屿(内有民居,中分十社。台、厦往来船只,皆以此屿为标准。北风,可泊船于屿之内堑、外堑二处;系文武查船汛口。水程三十里)、小门屿(在西屿之西北。水程三十五里)。
西南:四角仔屿(乃大山屿水口形如。凡妈宫往来船只,皆从此进出。水程十里)、鸡笼屿(水程十五里)、花屿(内有民居。水程六十里)、草屿(「通志」云:『澎湖诸屿,惟二屿青葱,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大猫屿(水程八十里)、小猫屿(与大猫斜对,中分一水。水程八十里)。
南:虎井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桶盘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沙狗屿(水程六十五里)、马鞍屿(水程六十五里)、船路礁屿(一名布袋屿。凡台、厦往来船只,入八罩必由此进出;水口仅容一舟,最为险要。水程七十里)、金瓜屿(水程七十里)、挽门屿(内有民居,即八罩水埯社。水程七十里)、将军屿(内有民居,即八罩网埯澳。南风时,可以泊船。与挽门屿东西平分,中隔一水。船帆屿即在此屿之东,非两屿也。水程八十里)、锺仔屿(其形如钟,因以名)、头巾屿(水程九十里)、南铁砧屿(水程九十里)、南屿(即南大屿。广袤三十里,内有民居。水程一百四十里)。
东南:东屿坪(水程七十里)、西屿坪(二屿平分对峙。水程七十里)、东吉屿(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西吉屿(二屿平分,中隔一水。厦船往来,观此为标准。内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斧头增屿(水程一百二十里)。
右所列五十五屿,有主有从、有朝有对,如排衙、如执戟;外则巨海包罗,中则支流穿插:亦海表之胜概也。形家云:『大山屿形如莲花;共余四面八方诸屿,则荷叶田田者是也』。以形象观之,说亦近似有理焉。
山水
按山水,自然之金汤也;重险要,不重名胜。而澎则水之要害,详见于五十五屿之口矣。至于山,虽无高峰要岭而有一二足以奠民居、立标准者,亦海岛中不可无也。故特详之。
大城顶山:厅治东大城北社前。此山为山屿之最峻,高十余丈。上有红毛城,因名大城;今基址已废。
太武山:厅治东北大武社前。在大城顶山之东北,高十余丈。台船回澎,南则先见大城顶山、北则先见太武山。
纱帽山:厅治南,在嵵里社后。此山为厅治案外峰;其形如纱帽,因名。
狮山:厅治东南菜园社后。以狮名,山形东西肖。虽无岩岩之势,而东接大城顶山、南距内港,亦一方之镇也。
瞭望山:厅治正北,在后寮社后。是山为北山屿最高处,渔人出捕未曰置(?)风雨时,则登其上以望,故名之。
天台山:厅治极南之处,在八罩花之社(?)。上一仙〔人〕足迹印在石上,至今尚存。是为八罩最高之峰;渔人远归,视此为标准。
防汛
按澎湖左、右营兵分驻汛口,共有一十三处,互为巡防。各派千总一员为专汛之官,按季轮流更替;凡以专责成、均劳逸者,制甚周也。
水师协镇署、左右营游击署、左右营守备署、教场一所(在协镇署之西偏):以上衙署,俱在妈宫社。
左营
妈宫新城东汛:与新城西汛,乃澎湖居中最要之地,为本标营署驻札之所;密迩文澳。澎粮厅署、仓库、钱粮与两营军装、火药局,皆在于此。铺舍、民居星罗云集,又为台、厦商艘出入口岸:在在均关紧要。稽查防守,责任綦重;例派汛兵二十八名。炮台一座、战船一只,系专汛之官管辖。
嵵里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一十名,按季派拨千总一员,统辖文良港、风柜尾二汛。东至阴、阳诸屿,西至鸡笼屿,南至虎井屿,北距妈宫汛二十五里。
文良港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一十一名防守。东至阴、阳诸屿,西则陆路距妈宫汛二十五里,南至锁管港,北至鸡膳诸屿。
风柜尾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管辖,按季派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里汛同。
八罩将军澳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挽门、水埯二汛。东至东、西吉屿,西至金瓜屿,南至屿坪、头巾,北至虎井屿。
挽门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属将军澳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防守。东至金瓜屿,西至草屿,北至桶盘屿。
水埯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挽门汛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门同。
右营
妈宫新城西汛:派拨汛兵二十八名、战船一只。炮台一座。系专汛官管辖。
西屿内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外堑、小门二汛。东至狮公礁屿,西至外堑山尾,南至桶盘屿,北至大仓仔屿。
外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内堑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十五名,兼辖小门汛。东至本汛山鼻尾,西至青水墘,南至花屿,北至吼门。
小门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外堑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东至吼门,西至鼎湾屿;南、北则一片汪洋巨海,渺无际涯。
北山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配汛兵一百名,兼辖吉贝汛。东至乌屿,西至姑婆屿,南至中墩屿、湾贝屿;北至礁外则茫茫大海,渺无涯际。
吉贝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配目兵五十名。东至蓝笨屿,西至目屿,南至险礁诸屿;北则一片大海,渺无涯际。
道里
按道里所经,乡里、山水、衙署、防汛无不由也、无不该也,而总不出乎疆界之中。今以文澳社厅治为主,详核里数,条列于后;兼分陆程、水程二道。
东:东出文澳社八里至双头挂社、一里至乌嵌社(即界大海)。
西:西出文澳社二里至樾荫亭、一里至妈宫(即界内海)
南:南出文澳社三里至石泉社、十三里至井仔埯社、四里至嵵里社(即界大海)。
北:北出文澳社四里至东卫社、二里至蚱脚屿社、一里至港尾仔社、二里至潭边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镇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东南:东南出文澳社四里至菜园社、七里至铁线尾社、二里至锁管港社、二里至猪母落水社(即界大海)。
西南:西南出文澳社五里至小案山社、由内港水程八里至风柜尾社(即距大海)。
东北:东北出文澳社七里至大城北社、二里至太武社、二里至西澳社、五里至湖西社、一里至湖东社、六里至果叶社(即界大海)。
西北:西北出文澳社一里至红毛城社、三里至西卫社(即距内港)。
——右陆程。
南:南由嵵里社起二十里至虎井社、三十里至网埯社、二十里至屿坪社、五十里至大屿社。
西南:西南由风柜尾社起六十里至花屿社。
西:西由妈宫社二十里至西屿社。
北:北由大赤嵌社起三十里至吉贝社。
东北:东北由果叶社三十里至鸟屿社。
东南:东南由猪母落水社起八十里至东吉社。
——右水程。
澎湖厅屿图险要说
澎湖,海岛也,非海疆也。四面距大海,保无窥伺之徒;舟楫往来,难绝觊觎之辈。故墩台防汛一切守御之术,视他处为密。所以然者,陆则大山屿据其中,而文澳、妈宫夙称重地;水而五十五屿环其外,如排衙、执戟,固若金汤:全澎之胜概也。由文澳而西,则与妈宫为唇齿。负山面水,一港通大海之潮;犬牙屹立,两屿据出入之口。而西屿、猫屿,又其外藩也。由妈宫而北,则吉贝、北山实为冲要之口;随地设险,可无外御之虞。他若奎璧、林投等澳以东,上控阴、阳诸屿,下附东、西二吉,暗绿石礁,波流喘急,可为东藩之障。八罩屿以南,内有船路礁、挽门屿之险,外有头巾、屿坪之固,可为要害之冲。故「漳州志」云:『澎湖岛,山起北山、南尽八罩,文良港、丁字门、西屿头为最要地。春汛、冬汛,浯、铜二寨有急,分兵救援:则澎湖实为东南半壁之锁钥也。任厥责者,相其天时、因其地利,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庶乎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