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序
一海岛屏蔽全闽,上而江、浙、登莱、天津、盛京,南而潮、惠、广州一航可达者,台湾也。一僻区固塞台后,外而奇莱、崇爻、竹仔宣、泗波澜,内而内山额刺「王」字各生番三面逼处者,噶玛兰也。自嘉庆十五年开兰、十七年设官,地利得而耕作安、草昧辟而文明启,兰之为志要矣哉!
闽书溯始汉初,闽隶已载「周礼」,「台湾府志」创始康熙年间。前明中叶,舶使王三保舟下西洋,遭风收泊,已知有台湾。台初辟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而半线、竹堑宜设官,艋舺、鸡笼宜守边,已见于「平台纪略」、「东征集」诸书。噶玛兰即蛤仔难,古无闻,僻无征也;志綦难矣。晋江陈友松孝廉(淑均)教读兰士,纂有志稿,移教鹿港,再订而成之。时道光二十年庚子也。其书深识治体,惓惓民生,义例详明,征引典赡,可谓能人所难。己酉冬,余承乏兹土,考开兰四十年来事宜,文案半多沿误残缺,一时稽核为艰;然乐与都人士搜罗检校,孜孜不敢倦。兰学分额及拨府,例定三、四人。庚戌岁试,恭逢恩诏广额,补博士弟子员七人,乡试登贤书一人,文运蒸蒸日上。都人士以志稿延今十余年,未经镂版,佥议增补刊存,昭兹来许。余惟宇内郡邑志林立,世多称「朝邑」、「武功」。兹志前无师、旁无倚,而征实若是,前贤当亦心许。爰嘱曩所襄事者续成之,复详加校正,俾付剞劂氏焉。
抑犹有进者,郡邑志凡以为民而已。此间众杂民、番,防护宜周;地属险远,度支必豫。职守者毋以筹借虚储蓄,遥制者毋以铢较忘地方。且舟师未设,艋营云远;自泖鼻以至苏澳,茫茫洋面,经制不可不增。至疆域计里,袤长称为百三。然除南、北二关,平埔实不满百里,粮赋几与数百里之淡厅埒。况雨多晴少,溪横澳插,冲复不一,荒垦相兼,兰民亦劳矣。官斯土者,征文考献,因地制宜,为海外苍生长治久安之计,则方策具在也;岂惟是纪风土、备掌故云尔哉。谨识数言,副都人士之请,并以自勉云。是为序。
时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冬十一月,赐进士出身、敕授承德郎、福建台湾噶玛兰通判加一级、前署云霄同知、调补霞浦县、原补长泰县、署理安溪县知县、己亥庚子福建乡试同考试官太和董正官谨譔。
陈序
噶玛兰故余初迁地,以檄署鹿津,频年疏滞、运厘、屯庄,不遑一至为可歉;而每读姚廉访「东槎纪略」、前太守杨双梧「开兰节略」诸篇,皆以过化之区垂为宪履,则风土人情已得八、九。至乌筠林刺史复有八景诸题,标新名胜,可知兰为台后山一大奥区也。
今春,文开院席适延陈友松先生来鹿主讲。课士之暇,接谈文酒;因览其所纂「兰厅志」一书,愈得以悉某源委。先生经明、行修,言必中理。此书之作,尤综核名实,纲举目张,可谓精矣。而先生犹铅椠纵横、朱墨涂乙,更欲搜罗放轶以完此篇,抑何勤也。昔周宣子得陈少林以志诸罗,台中推为善本。今兰开创未久,文献无征,而先生灵蛇独握,既以只手总其成、复以余力穷其绪,视少林一编更详而核。盖少林犹行以论体,事在推原;先生则长于考稽,事在核实。故其所引书不下二百余种,无一不衷于典制,而出以如写家书之笔,所言皆雅俗能通,以是为文之行远也。先生其行矣乎!着鞭一跃,云路遥开,以之骋輶轩、罗纪载,即以珥笔彤廷综千秋之绝业,是犹此物此志也夫!
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奏补鹿港理番同知、前噶玛兰通判、诏安县知县加五级沣西陈盛韶顿首拜譔。
自序(一)
庚寅夏,叨聘入兰。适「通志」、「台志」以次启局,征事于兰。兰故荒僻,而建官垂二十载,不能以博古之间缺并谢及征今;于是厅人士搜访,因浼淑均为纂辑。既告蒇,复以其故实请于当道,仿台「郡志」并采摭其一、二,集为「兰厅志稿」八门十卷,以备厅尊铺扬鸿藻,订正成书。凡采辑自辛卯之九夏,备核于壬辰之夏五;自六月至九月,乃汇集是编,敬俟厅尊之鸿裁,藉酬厅人之雅意。后之君子,倘复恢张而光大之,则此篇未始不为之滥觞。否则,虽覆瓿可也,曷敢言志?顾念诸君采访之劳,若疆域、水利、津梁,资杨德昭;山川、寺观、民风、番俗,仗李祺生;田赋、蠲政,核自林逢春;关隘、铺递,详自蔡长青:不可以弗识也者。
晋江陈淑均识。
自序(二)
「兰厅志」一编,粗就于壬辰之秋。及内渡后,查检新修「大清通礼」并吴抚军「吾学录」,知所据府志「典礼」一门,已非时式。兹更就姚廉访石甫先生请出所著「东槎纪略」,并仗其钩稽尘牍,得开兰前诸稿;仍由鹿溪一带访出谢退谷「蛤仔难纪略」、萧竹友「别景诗图说」;乃删其繁、补其缺,为八卷、十二门、一百二十余子目,视前之卷缩其二而门增其四,附之者又三。
盖自甲午西归以来,刻思补葺,而未适其便也。戊戌春,就聘文开,讲课之暇,重理其绪。至己亥夏,追索前稿,兰厅士喜而出之。会其时,援照澎例,兰得开场试士。士皆歌舞姚廉访德,并感徐步溪通守甄录之公,属为志之弗諠;盖盛事也。既廉访复以续报条款命补入「田赋」,厅人亦增以近年「官秩」,并附「选举」一条,于是订为此编。
嗟乎!一书之役,虽有志以苟完,亦若有其遇焉,不可强也。向令淑均不再渡东,则取资未必若是便。取资便矣,而非遇有高情厚德擅著述如廉访者出其书、提其卷、贻其册档而且开场以造士也,则兰方制度渐张,而淑均之疏漏更不知其何极。兰之幸也,抑尤淑均之幸也。再识数行,因以续订「例言」附纸尾。
一、「典礼」一门,今分「礼制」、「祀典」为二,以别神、人。又于「学校」前,增「风教」一门,皆用「吾学录」例,悉遵「大清会典」、新修「大清通礼」及「学政全书」。较之「府志」所录雍正五年前制,时式尤宜、规条尤晰。其中有载明某书者,系录其原文。间有节去一、二字句,则因厅不附府,从省、郡通行之礼,檃括其文,以免歧繁。盖此志为一厅专书,其体例又自有别也。
一、兰中既有拔萃之英、解额之隽,则应补「选举」。童生既归厅开考,虽专学未设,而应试有场,暂且统于「书院」条内。以「选举」附「学校」,兆开先也;以「政术」附「风教」、以「戎政」附「武备」,探化原也。他日兰中名宦、乡贤英流辈出,如果确有可传,分编另载,则此所附三门,或厘之、或削之,概以俟诸后贤。
一、是编较前稿有避复者:如花去木槿而存水锦,虫去蛩而存蟋蟀,药去木通而存通草、去三脚虎以避白蒺藜,鳞去鳒而留鲇、移鲂以合鳊、又复别鳝之非鳝以避草鱼。至刺桐则移花而入木,重其材也;花之兔丝、草之艾、货部之樟脑则皆移而入药,不没其功也。有疑似者,草属乳草,不妨与药之扁蓄并存。有一物而两用者,如凤仙入花部,其子急性又入药;介属为鲮鲤,药部又为穿山甲,何也?盖此类当采访时,惟恐其漏而不厌详;及校之,谱录转多庞杂,则分合去留宜有依据。于此见兰地之不可不多藏书也。然如「台志」者,既收番花、又载贝多罗,则考订尤在得其实云。
一、长洲沈氏选「今诗别裁」,用前例不录现人诗。近日修「台邑志」者仿而删之,诚不为无见。独兰阳一厅,征文、考献,时事为多。举凡筹议章程、标题名胜,其政举者,其人犹存。若缘是而弗登,则门目之缺漏滋甚。因考历来志体,原与选家不同;且有自收己作,如「诸罗志」之载陈少林诗、「台邑志」之编王后山赋,其源皆出于两汉,又不独为唐人「国秀集」所滥觞也。故是编于「附考」及「纪文」诸条,初终仍用志例。
一、班氏「汉书」,凡「艺文」、「地理」二志中无「师古曰」字者,昔人皆指为班所自注。至自注诗文,虽仿于谢康乐「山居赋」,终为大雅所嗤。兹编遇引述前闻,与今制不同或时涉近事者,间亦略作小注,然不以为例也。
一、「列女」中惟节妇最苦,亦最易略。荒村僻巷,代有其人,不可忘也。初修志时,犹以年例未符,不能强索。近则开疆已三十年矣,照例不论妻妾,凡年未三十而守节至五十岁者,不问存没,俱堪举报请旌;或年未五十身故而守节已及十年,果系孝义兼全、阨穷堪悯者,近例亦得请题旌表、建坊入祠。是尤望在地绅衿留心察访,发潜德之幽光,以举报者为实录,补而书之,所关于名教不少也。
庚子腊日,陈淑均再识于鹿港文开书舍。
初稿例言
一、是志以省郡采访事宜为稿本。而采访中不及「分野」,以兰属即统于省郡可知也。兹为一厅专书,则「星野」一门,即从「府志」采补;原不必自分畛域,如「诸罗志」说之歧异。
一、每门之下,各有「附考」;「府志」夸为创奇,实则前明张氏桂胜之例。继之者,有程篁墩「新安文献」、董遐周「吴兴备志」,近若朱竹垞「日下旧闻」已多沿用。是体今仍仿之者,亦以海外初辟之区,不妨互存以资参核耳。
一、「职官」原兼文、武,各按品秩,详其姓氏、载其履任月日,以备参稽。兹从「府志」,文列于「职官」、武列于「武备」。无他职有专司,不厌分着以祥之。惟「赋役」内,「经费」、「养廉」、「官庄」兼及文武,则为度支总核计耳。
一、是篇门类,虽仿「府志」,而分系亦自有别。「府志」于「封域」,先山川而后形胜;今既为之移置,又于「武功」夹入「灾祥」、兽部拦人鸡鸭之类,今亦另为编订,不特「风俗」详及工商杂识,兼及事物之不同也。除「典礼」一门葫芦依样(今亦另校订),余如漳、泉、兴化诸志,浙、粤诸书,间亦有一、二采摭,以其礼、其俗与其名物或有其同处故也。
噶玛兰厅志修订衔名
鉴裁:前任按察使衔福建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姚莹(安徽桐城人,戊辰进士)、前任按察使衔福建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熊一本(安徽六安州人,甲戌进士)、钦加按察使衔福建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徐宗干(江苏通州人,庚辰进士)。
监修:原署噶玛兰通判候补同知萨廉(镶红旗满洲人,笔帖式)、原任台湾府知府前噶玛兰通判仝卜年(山西平陆人,辛未进士)、特授台湾府知府裕铎(镶蓝旗满洲人,举人)、特授噶玛兰通判董正官(云南太和人,癸巳进士)。
总纂:即选县知县举人陈淑均(晋江人,丙子)。
续辑:生员李祺生。
采访:例贡生卢永昌、六品顶带监生潘廷勋、六品顶带监生杨德昭、例贡生林逢春、八品顶带监生蔡长青。
检案:监生林瑞远、监生卢本立、八品顶带监生林国翰、八品顶带监生林华簪。
汇校:六品顶带候选直隶州州判拔贡生黄学海(本厅人,丁酉)、举人黄缵绪(本厅人,庚子)、生员张四维、廪生蒋常昭、廪生李际春、生员林瑞圭、廪生朱长城、生员黄肇昂。
续校:岁贡生黄锵、举人李春华(本厅人,辛亥)、钦赐举人即选部副郎林维让(淡水厅人)、赏戴蓝翎即选部副郎林维源(淡水厅人)、铨选部副郎军功议叙训导恩贡生潘永清(淡水厅人)。
引用书目
「大清会典」一千一百三十二卷(嘉庆二十三年奉修)、「大清通礼」五十四卷(道光四年奉修)、「学政全书」二十四卷(嘉庆十七年奉修)、「福建通志」七十八卷、「续志」九十二卷(乾隆三十年修)、「台湾府志」十卷(康熙三十三年高拱干九临辑)、「重修府志」二十卷(乾隆六年刘良璧省斋辑)、「续修府志」二十五卷(乾隆十一年六十七居鲁、范咸浣浦同辑)、「新修府志」二十六卷(乾隆二十九年觉罗四明朗亭、余文仪宝冈同辑)、「台湾县志」十卷(康熙六十年王礼立山辑)、「重修县志」八卷(乾隆十七年鲁鼎梅燮堂辑)、「新修县志」八卷(嘉庆十二年薛志亮耘庐辑)、「凤山县志」十二卷(乾隆二十九年王瑛曾云门修)、「诸罗县志」十二卷(雍正二年周锺瑄宣子辑)、「彰化县志」十二卷(道光十二年李廷璧筠轩等辑)、「蛤仔难纪略」一卷(谢金銮退谷撰)、「议开噶玛兰节略」、「东游草诗」各一卷(杨廷理双梧撰)、「东槎纪略」四卷(桐城姚莹石甫撰)、「台湾舆图考」、「草木杂记」、「流寓考」各一卷(沈光文斯庵撰)、「海外集」二卷(季麒光蓉洲撰)、「台湾纪略」一卷(林谦光芝楣撰)、「台湾志略」三卷(尹士俍东泉撰)、「稗海纪游」、「海上纪略」各一卷(郁永河沧浪撰)、「游台诗」、「纪游草」各一卷(陈梦林少林撰)、「东征集」(「集」一作「记」)二卷(蓝鼎元鹿洲撰)、「台海使槎录」八卷(内「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四卷,又「番社杂记」一卷。北平黄叔璥玉圃撰)、「台湾釆风图考」、「番社釆风图考」各一卷(六十七撰)、「海录碎事」一卷(吴应造钧大撰)、「海东札记」二卷(朱景英幼芝撰)、「赤嵌集」四卷(孙元衡湘南撰)、「瀛壖百咏」一卷(张湄鹭洲撰)、「蠡测汇钞」一卷(邓传安菽原撰)。
前代
「穆天子传」(晋郭璞景纯注)、「春秋公羊传」(汉何休劭公注)、「国语」(吴韦昭宏嗣注)、师旷「禽经」(晋张华茂先注)、「列子」(晋张湛处度注)、「庄子」(晋郭象子元注)、「吕览」(即「吕氏春秋」。旧题秦吕不韦撰):以上周、秦书。
「易纬通卦验」、「韩(婴)诗外传」、「大戴(德)礼记」、「春秋元命苞」、「新书」(汉贾谊撰)、「淮南子」(淮南王刘安撰)、「史记」(龙门司马迁子长撰)、「汉书」(扶风班固孟坚撰)、「方言」(旧题扬雄子云撰)、「说文解字」(许慎叔重撰、宋徐铉■〈臣鼎〉等补)、「逸雅」(即「释名」。刘熙撰):以上汉笈。
「广雅」(即「博雅」,魏张揖稚让撰)、「曹子建集」(曹植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吴陆机元恪撰)、「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帝王世纪」(皇甫谧士安撰)、「尔雅注疏」(郭璞注、宋邢昺叔明疏)、「三国志」(陈寿承祚撰)、「南方草木状」(稽含撰)、「古今注」(崔豹撰)、「海物异名记」(万震撰)、「南越志」(沈怀远撰)、「南州异物志」(万震撰)、「临海异物志」(沈莹撰)、「拾遗记」(苻秦王嘉子年撰)、「异苑」(刘宋刘敬叔撰)、「述异记」(旧题梁任昉彦升撰)、「文选」(昭明太子萧统德施编、唐李善次■〈王孙〉等注、「名医别录」(陶宏景通明撰)、「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撰):以上三国至六朝。
「张曲江集」(唐绍州张九龄子寿撰)、「杜诗集」(杜甫子美撰、「韩诗集」(昌黎韩愈退之撰)、「刘宾客嘉话录」(韦绚撰)、「北户录」(段公路撰)、「孙可之集」(孙樵隐之撰)、「酉阳杂俎」(段成式柯古撰)、「长庆集」(白居易乐天撰)、「白孔六帖」(白居易撰、宋孔傅续)、「投荒杂录」(房千里撰)、「岭表录异」(刘恂撰)、「高僧传」(释道宜撰)、「兼明书(五代邱光庭撰)、「中华古今注」(马缟撰)、「齐邱化书」(南唐谭峭景升撰)、「唐书(石晋刘煦等撰)、「水族加恩簿」(吴越毛胜撰):以上唐至五代。
「五代会要」(宋王溥齐物撰)、「清异录」(陶谷秀实撰)、「谈苑」(旧题孔平仲毅甫撰)、「图经本草」(苏颂子容撰)、「东坡诗集」(眉山苏轼子瞻撰)、「山谷诗集」(黄庭坚鲁直撰)、「张宛邱诗集」(张耒文潜撰)、「湘山野录」(释文莹撰)、「埤雅」(陆佃农师撰)、「龟山集」(将乐杨时中立撰)、「尔雅翼」(罗愿端良撰)、「艾轩集」(林光朝谦之撰)、「诗集传」(朱子撰)、「朱子语录」(黎靖德编)、「西溪丛语」(姚宽令威撰)、「续博物志」(李石方舟撰)、「琐碎录」(温革撰)、「石湖诗集」(范成大至能撰)、「溪蛮丛笑」(朱黼文昭撰)、「文献通考」(元马端临季与撰)、「道园遗稿」(虞集伯生撰)、「农书」(王桢伯善撰)、「真腊风土记」(周达观诚斋撰):以上宋、元。
「逊志斋集」(明方孝儒正学撰)、「涵史」上下篇(邓元锡撰)、「山堂肆考」(彭大翼撰)、「七修类稿」(郎英仁宝撰)、「丹铅总录」(杨慎用修撰)、「升庵外集」(即笔记,同上,张士佩编)、「蟫史集」(穆希文撰)、「事物绀珠」(黄一正撰)、「本草纲目」(李时珍濒湖撰)、「虎荟」(陈继儒眉公撰)、「闽书」(又「名山藏」。何乔远镜山撰)、「戒庵漫笔」(李诩撰)、「雨航杂录」(冯时可元成撰)、「闽中海错疏」(屠本畯撰)、「谢氏五杂俎」(谢肇浙在杭撰)、「庶物异名疏」、陈懋仁无功撰),「二如亭群芳谱」(王象晋荩臣撰)、「东番记」(周婴撰)、「通雅」(方以智密之撰):以上前明。
国朝
「康熙字典」(张玉书素存等奉撰)、「正字通」(廖文瑛纶玑撰)、「广群芳谱」(江灏沅亭等奉撰)、「使琉球记」(张学礼立庵撰)、「闽小记」(周亮工栎园撰)、「居易录」(又「香祖笔记」。王士桢撰)、「唐韵考」(纪容舒撰)、「事物异名录」(厉荃静芗辑、关槐晋轩增)、「广东通志」、「宁波府志」、「兴化府志」、「漳州府志」、「泉州府志」、「靖海记」(施琅琢公撰)、「鹿洲初集」(蓝鼎元玉霖撰)、「吾学录」(吴荣光荷屋编)、「东溟文集」(姚莹石甫撰)、「问俗录」(陆盛韶澧西撰)、「闽中校士录」(沈维鐈鼎甫撰)、「六亭文集」(郑兼才文化撰)。
右用魏氏仲举注韩文例,列其书目于此。内如「长庆集」不及元微之、「谈苑」不及王君玉、「农书」不及陈旉、「海录碎事」不及叶廷珪之类,则以征引各有专属故也。此外,有「理台末议」、「东宁政事集」而不数者,非无传本,即未刊行。更有「字说」、「字释」、「正韵」、「稗谈」、「文字集韵」、「六书精蕴」、「农圃大书」、「食物本草」、「养鱼经」、「艺花谱」、「草木谱」、「采兰杂志」、「桂海果志」、「华夷花木考」、「鸟兽考」、「鸟兽续考」、「格物总论」诸篇,或汇入丛书,如陶南村之「说郛」;或删摘原集,如商维浚之「稗海」;或附载他书,如「小正」之人于「大戴」、「江海赋」之收于「文选」:皆无专籍,又少撰着人名。即有如娄元礼「田家五行杂占」、贾耽「花谱」、陈翥「桐谱」、徐炬「事物原始」,虽有篇有名,终以未检全书,不便加之系系。附缀于此,以概其余。
噶玛兰厅地舆全图
一海岛屏蔽全闽,上而江、浙、登莱、天津、盛京,南而潮、惠、广州一航可达者,台湾也。一僻区固塞台后,外而奇莱、崇爻、竹仔宣、泗波澜,内而内山额刺「王」字各生番三面逼处者,噶玛兰也。自嘉庆十五年开兰、十七年设官,地利得而耕作安、草昧辟而文明启,兰之为志要矣哉!
闽书溯始汉初,闽隶已载「周礼」,「台湾府志」创始康熙年间。前明中叶,舶使王三保舟下西洋,遭风收泊,已知有台湾。台初辟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而半线、竹堑宜设官,艋舺、鸡笼宜守边,已见于「平台纪略」、「东征集」诸书。噶玛兰即蛤仔难,古无闻,僻无征也;志綦难矣。晋江陈友松孝廉(淑均)教读兰士,纂有志稿,移教鹿港,再订而成之。时道光二十年庚子也。其书深识治体,惓惓民生,义例详明,征引典赡,可谓能人所难。己酉冬,余承乏兹土,考开兰四十年来事宜,文案半多沿误残缺,一时稽核为艰;然乐与都人士搜罗检校,孜孜不敢倦。兰学分额及拨府,例定三、四人。庚戌岁试,恭逢恩诏广额,补博士弟子员七人,乡试登贤书一人,文运蒸蒸日上。都人士以志稿延今十余年,未经镂版,佥议增补刊存,昭兹来许。余惟宇内郡邑志林立,世多称「朝邑」、「武功」。兹志前无师、旁无倚,而征实若是,前贤当亦心许。爰嘱曩所襄事者续成之,复详加校正,俾付剞劂氏焉。
抑犹有进者,郡邑志凡以为民而已。此间众杂民、番,防护宜周;地属险远,度支必豫。职守者毋以筹借虚储蓄,遥制者毋以铢较忘地方。且舟师未设,艋营云远;自泖鼻以至苏澳,茫茫洋面,经制不可不增。至疆域计里,袤长称为百三。然除南、北二关,平埔实不满百里,粮赋几与数百里之淡厅埒。况雨多晴少,溪横澳插,冲复不一,荒垦相兼,兰民亦劳矣。官斯土者,征文考献,因地制宜,为海外苍生长治久安之计,则方策具在也;岂惟是纪风土、备掌故云尔哉。谨识数言,副都人士之请,并以自勉云。是为序。
时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冬十一月,赐进士出身、敕授承德郎、福建台湾噶玛兰通判加一级、前署云霄同知、调补霞浦县、原补长泰县、署理安溪县知县、己亥庚子福建乡试同考试官太和董正官谨譔。
陈序
噶玛兰故余初迁地,以檄署鹿津,频年疏滞、运厘、屯庄,不遑一至为可歉;而每读姚廉访「东槎纪略」、前太守杨双梧「开兰节略」诸篇,皆以过化之区垂为宪履,则风土人情已得八、九。至乌筠林刺史复有八景诸题,标新名胜,可知兰为台后山一大奥区也。
今春,文开院席适延陈友松先生来鹿主讲。课士之暇,接谈文酒;因览其所纂「兰厅志」一书,愈得以悉某源委。先生经明、行修,言必中理。此书之作,尤综核名实,纲举目张,可谓精矣。而先生犹铅椠纵横、朱墨涂乙,更欲搜罗放轶以完此篇,抑何勤也。昔周宣子得陈少林以志诸罗,台中推为善本。今兰开创未久,文献无征,而先生灵蛇独握,既以只手总其成、复以余力穷其绪,视少林一编更详而核。盖少林犹行以论体,事在推原;先生则长于考稽,事在核实。故其所引书不下二百余种,无一不衷于典制,而出以如写家书之笔,所言皆雅俗能通,以是为文之行远也。先生其行矣乎!着鞭一跃,云路遥开,以之骋輶轩、罗纪载,即以珥笔彤廷综千秋之绝业,是犹此物此志也夫!
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奏补鹿港理番同知、前噶玛兰通判、诏安县知县加五级沣西陈盛韶顿首拜譔。
自序(一)
庚寅夏,叨聘入兰。适「通志」、「台志」以次启局,征事于兰。兰故荒僻,而建官垂二十载,不能以博古之间缺并谢及征今;于是厅人士搜访,因浼淑均为纂辑。既告蒇,复以其故实请于当道,仿台「郡志」并采摭其一、二,集为「兰厅志稿」八门十卷,以备厅尊铺扬鸿藻,订正成书。凡采辑自辛卯之九夏,备核于壬辰之夏五;自六月至九月,乃汇集是编,敬俟厅尊之鸿裁,藉酬厅人之雅意。后之君子,倘复恢张而光大之,则此篇未始不为之滥觞。否则,虽覆瓿可也,曷敢言志?顾念诸君采访之劳,若疆域、水利、津梁,资杨德昭;山川、寺观、民风、番俗,仗李祺生;田赋、蠲政,核自林逢春;关隘、铺递,详自蔡长青:不可以弗识也者。
晋江陈淑均识。
自序(二)
「兰厅志」一编,粗就于壬辰之秋。及内渡后,查检新修「大清通礼」并吴抚军「吾学录」,知所据府志「典礼」一门,已非时式。兹更就姚廉访石甫先生请出所著「东槎纪略」,并仗其钩稽尘牍,得开兰前诸稿;仍由鹿溪一带访出谢退谷「蛤仔难纪略」、萧竹友「别景诗图说」;乃删其繁、补其缺,为八卷、十二门、一百二十余子目,视前之卷缩其二而门增其四,附之者又三。
盖自甲午西归以来,刻思补葺,而未适其便也。戊戌春,就聘文开,讲课之暇,重理其绪。至己亥夏,追索前稿,兰厅士喜而出之。会其时,援照澎例,兰得开场试士。士皆歌舞姚廉访德,并感徐步溪通守甄录之公,属为志之弗諠;盖盛事也。既廉访复以续报条款命补入「田赋」,厅人亦增以近年「官秩」,并附「选举」一条,于是订为此编。
嗟乎!一书之役,虽有志以苟完,亦若有其遇焉,不可强也。向令淑均不再渡东,则取资未必若是便。取资便矣,而非遇有高情厚德擅著述如廉访者出其书、提其卷、贻其册档而且开场以造士也,则兰方制度渐张,而淑均之疏漏更不知其何极。兰之幸也,抑尤淑均之幸也。再识数行,因以续订「例言」附纸尾。
一、「典礼」一门,今分「礼制」、「祀典」为二,以别神、人。又于「学校」前,增「风教」一门,皆用「吾学录」例,悉遵「大清会典」、新修「大清通礼」及「学政全书」。较之「府志」所录雍正五年前制,时式尤宜、规条尤晰。其中有载明某书者,系录其原文。间有节去一、二字句,则因厅不附府,从省、郡通行之礼,檃括其文,以免歧繁。盖此志为一厅专书,其体例又自有别也。
一、兰中既有拔萃之英、解额之隽,则应补「选举」。童生既归厅开考,虽专学未设,而应试有场,暂且统于「书院」条内。以「选举」附「学校」,兆开先也;以「政术」附「风教」、以「戎政」附「武备」,探化原也。他日兰中名宦、乡贤英流辈出,如果确有可传,分编另载,则此所附三门,或厘之、或削之,概以俟诸后贤。
一、是编较前稿有避复者:如花去木槿而存水锦,虫去蛩而存蟋蟀,药去木通而存通草、去三脚虎以避白蒺藜,鳞去鳒而留鲇、移鲂以合鳊、又复别鳝之非鳝以避草鱼。至刺桐则移花而入木,重其材也;花之兔丝、草之艾、货部之樟脑则皆移而入药,不没其功也。有疑似者,草属乳草,不妨与药之扁蓄并存。有一物而两用者,如凤仙入花部,其子急性又入药;介属为鲮鲤,药部又为穿山甲,何也?盖此类当采访时,惟恐其漏而不厌详;及校之,谱录转多庞杂,则分合去留宜有依据。于此见兰地之不可不多藏书也。然如「台志」者,既收番花、又载贝多罗,则考订尤在得其实云。
一、长洲沈氏选「今诗别裁」,用前例不录现人诗。近日修「台邑志」者仿而删之,诚不为无见。独兰阳一厅,征文、考献,时事为多。举凡筹议章程、标题名胜,其政举者,其人犹存。若缘是而弗登,则门目之缺漏滋甚。因考历来志体,原与选家不同;且有自收己作,如「诸罗志」之载陈少林诗、「台邑志」之编王后山赋,其源皆出于两汉,又不独为唐人「国秀集」所滥觞也。故是编于「附考」及「纪文」诸条,初终仍用志例。
一、班氏「汉书」,凡「艺文」、「地理」二志中无「师古曰」字者,昔人皆指为班所自注。至自注诗文,虽仿于谢康乐「山居赋」,终为大雅所嗤。兹编遇引述前闻,与今制不同或时涉近事者,间亦略作小注,然不以为例也。
一、「列女」中惟节妇最苦,亦最易略。荒村僻巷,代有其人,不可忘也。初修志时,犹以年例未符,不能强索。近则开疆已三十年矣,照例不论妻妾,凡年未三十而守节至五十岁者,不问存没,俱堪举报请旌;或年未五十身故而守节已及十年,果系孝义兼全、阨穷堪悯者,近例亦得请题旌表、建坊入祠。是尤望在地绅衿留心察访,发潜德之幽光,以举报者为实录,补而书之,所关于名教不少也。
庚子腊日,陈淑均再识于鹿港文开书舍。
初稿例言
一、是志以省郡采访事宜为稿本。而采访中不及「分野」,以兰属即统于省郡可知也。兹为一厅专书,则「星野」一门,即从「府志」采补;原不必自分畛域,如「诸罗志」说之歧异。
一、每门之下,各有「附考」;「府志」夸为创奇,实则前明张氏桂胜之例。继之者,有程篁墩「新安文献」、董遐周「吴兴备志」,近若朱竹垞「日下旧闻」已多沿用。是体今仍仿之者,亦以海外初辟之区,不妨互存以资参核耳。
一、「职官」原兼文、武,各按品秩,详其姓氏、载其履任月日,以备参稽。兹从「府志」,文列于「职官」、武列于「武备」。无他职有专司,不厌分着以祥之。惟「赋役」内,「经费」、「养廉」、「官庄」兼及文武,则为度支总核计耳。
一、是篇门类,虽仿「府志」,而分系亦自有别。「府志」于「封域」,先山川而后形胜;今既为之移置,又于「武功」夹入「灾祥」、兽部拦人鸡鸭之类,今亦另为编订,不特「风俗」详及工商杂识,兼及事物之不同也。除「典礼」一门葫芦依样(今亦另校订),余如漳、泉、兴化诸志,浙、粤诸书,间亦有一、二采摭,以其礼、其俗与其名物或有其同处故也。
噶玛兰厅志修订衔名
鉴裁:前任按察使衔福建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姚莹(安徽桐城人,戊辰进士)、前任按察使衔福建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熊一本(安徽六安州人,甲戌进士)、钦加按察使衔福建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徐宗干(江苏通州人,庚辰进士)。
监修:原署噶玛兰通判候补同知萨廉(镶红旗满洲人,笔帖式)、原任台湾府知府前噶玛兰通判仝卜年(山西平陆人,辛未进士)、特授台湾府知府裕铎(镶蓝旗满洲人,举人)、特授噶玛兰通判董正官(云南太和人,癸巳进士)。
总纂:即选县知县举人陈淑均(晋江人,丙子)。
续辑:生员李祺生。
采访:例贡生卢永昌、六品顶带监生潘廷勋、六品顶带监生杨德昭、例贡生林逢春、八品顶带监生蔡长青。
检案:监生林瑞远、监生卢本立、八品顶带监生林国翰、八品顶带监生林华簪。
汇校:六品顶带候选直隶州州判拔贡生黄学海(本厅人,丁酉)、举人黄缵绪(本厅人,庚子)、生员张四维、廪生蒋常昭、廪生李际春、生员林瑞圭、廪生朱长城、生员黄肇昂。
续校:岁贡生黄锵、举人李春华(本厅人,辛亥)、钦赐举人即选部副郎林维让(淡水厅人)、赏戴蓝翎即选部副郎林维源(淡水厅人)、铨选部副郎军功议叙训导恩贡生潘永清(淡水厅人)。
引用书目
「大清会典」一千一百三十二卷(嘉庆二十三年奉修)、「大清通礼」五十四卷(道光四年奉修)、「学政全书」二十四卷(嘉庆十七年奉修)、「福建通志」七十八卷、「续志」九十二卷(乾隆三十年修)、「台湾府志」十卷(康熙三十三年高拱干九临辑)、「重修府志」二十卷(乾隆六年刘良璧省斋辑)、「续修府志」二十五卷(乾隆十一年六十七居鲁、范咸浣浦同辑)、「新修府志」二十六卷(乾隆二十九年觉罗四明朗亭、余文仪宝冈同辑)、「台湾县志」十卷(康熙六十年王礼立山辑)、「重修县志」八卷(乾隆十七年鲁鼎梅燮堂辑)、「新修县志」八卷(嘉庆十二年薛志亮耘庐辑)、「凤山县志」十二卷(乾隆二十九年王瑛曾云门修)、「诸罗县志」十二卷(雍正二年周锺瑄宣子辑)、「彰化县志」十二卷(道光十二年李廷璧筠轩等辑)、「蛤仔难纪略」一卷(谢金銮退谷撰)、「议开噶玛兰节略」、「东游草诗」各一卷(杨廷理双梧撰)、「东槎纪略」四卷(桐城姚莹石甫撰)、「台湾舆图考」、「草木杂记」、「流寓考」各一卷(沈光文斯庵撰)、「海外集」二卷(季麒光蓉洲撰)、「台湾纪略」一卷(林谦光芝楣撰)、「台湾志略」三卷(尹士俍东泉撰)、「稗海纪游」、「海上纪略」各一卷(郁永河沧浪撰)、「游台诗」、「纪游草」各一卷(陈梦林少林撰)、「东征集」(「集」一作「记」)二卷(蓝鼎元鹿洲撰)、「台海使槎录」八卷(内「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四卷,又「番社杂记」一卷。北平黄叔璥玉圃撰)、「台湾釆风图考」、「番社釆风图考」各一卷(六十七撰)、「海录碎事」一卷(吴应造钧大撰)、「海东札记」二卷(朱景英幼芝撰)、「赤嵌集」四卷(孙元衡湘南撰)、「瀛壖百咏」一卷(张湄鹭洲撰)、「蠡测汇钞」一卷(邓传安菽原撰)。
前代
「穆天子传」(晋郭璞景纯注)、「春秋公羊传」(汉何休劭公注)、「国语」(吴韦昭宏嗣注)、师旷「禽经」(晋张华茂先注)、「列子」(晋张湛处度注)、「庄子」(晋郭象子元注)、「吕览」(即「吕氏春秋」。旧题秦吕不韦撰):以上周、秦书。
「易纬通卦验」、「韩(婴)诗外传」、「大戴(德)礼记」、「春秋元命苞」、「新书」(汉贾谊撰)、「淮南子」(淮南王刘安撰)、「史记」(龙门司马迁子长撰)、「汉书」(扶风班固孟坚撰)、「方言」(旧题扬雄子云撰)、「说文解字」(许慎叔重撰、宋徐铉■〈臣鼎〉等补)、「逸雅」(即「释名」。刘熙撰):以上汉笈。
「广雅」(即「博雅」,魏张揖稚让撰)、「曹子建集」(曹植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吴陆机元恪撰)、「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帝王世纪」(皇甫谧士安撰)、「尔雅注疏」(郭璞注、宋邢昺叔明疏)、「三国志」(陈寿承祚撰)、「南方草木状」(稽含撰)、「古今注」(崔豹撰)、「海物异名记」(万震撰)、「南越志」(沈怀远撰)、「南州异物志」(万震撰)、「临海异物志」(沈莹撰)、「拾遗记」(苻秦王嘉子年撰)、「异苑」(刘宋刘敬叔撰)、「述异记」(旧题梁任昉彦升撰)、「文选」(昭明太子萧统德施编、唐李善次■〈王孙〉等注、「名医别录」(陶宏景通明撰)、「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撰):以上三国至六朝。
「张曲江集」(唐绍州张九龄子寿撰)、「杜诗集」(杜甫子美撰、「韩诗集」(昌黎韩愈退之撰)、「刘宾客嘉话录」(韦绚撰)、「北户录」(段公路撰)、「孙可之集」(孙樵隐之撰)、「酉阳杂俎」(段成式柯古撰)、「长庆集」(白居易乐天撰)、「白孔六帖」(白居易撰、宋孔傅续)、「投荒杂录」(房千里撰)、「岭表录异」(刘恂撰)、「高僧传」(释道宜撰)、「兼明书(五代邱光庭撰)、「中华古今注」(马缟撰)、「齐邱化书」(南唐谭峭景升撰)、「唐书(石晋刘煦等撰)、「水族加恩簿」(吴越毛胜撰):以上唐至五代。
「五代会要」(宋王溥齐物撰)、「清异录」(陶谷秀实撰)、「谈苑」(旧题孔平仲毅甫撰)、「图经本草」(苏颂子容撰)、「东坡诗集」(眉山苏轼子瞻撰)、「山谷诗集」(黄庭坚鲁直撰)、「张宛邱诗集」(张耒文潜撰)、「湘山野录」(释文莹撰)、「埤雅」(陆佃农师撰)、「龟山集」(将乐杨时中立撰)、「尔雅翼」(罗愿端良撰)、「艾轩集」(林光朝谦之撰)、「诗集传」(朱子撰)、「朱子语录」(黎靖德编)、「西溪丛语」(姚宽令威撰)、「续博物志」(李石方舟撰)、「琐碎录」(温革撰)、「石湖诗集」(范成大至能撰)、「溪蛮丛笑」(朱黼文昭撰)、「文献通考」(元马端临季与撰)、「道园遗稿」(虞集伯生撰)、「农书」(王桢伯善撰)、「真腊风土记」(周达观诚斋撰):以上宋、元。
「逊志斋集」(明方孝儒正学撰)、「涵史」上下篇(邓元锡撰)、「山堂肆考」(彭大翼撰)、「七修类稿」(郎英仁宝撰)、「丹铅总录」(杨慎用修撰)、「升庵外集」(即笔记,同上,张士佩编)、「蟫史集」(穆希文撰)、「事物绀珠」(黄一正撰)、「本草纲目」(李时珍濒湖撰)、「虎荟」(陈继儒眉公撰)、「闽书」(又「名山藏」。何乔远镜山撰)、「戒庵漫笔」(李诩撰)、「雨航杂录」(冯时可元成撰)、「闽中海错疏」(屠本畯撰)、「谢氏五杂俎」(谢肇浙在杭撰)、「庶物异名疏」、陈懋仁无功撰),「二如亭群芳谱」(王象晋荩臣撰)、「东番记」(周婴撰)、「通雅」(方以智密之撰):以上前明。
国朝
「康熙字典」(张玉书素存等奉撰)、「正字通」(廖文瑛纶玑撰)、「广群芳谱」(江灏沅亭等奉撰)、「使琉球记」(张学礼立庵撰)、「闽小记」(周亮工栎园撰)、「居易录」(又「香祖笔记」。王士桢撰)、「唐韵考」(纪容舒撰)、「事物异名录」(厉荃静芗辑、关槐晋轩增)、「广东通志」、「宁波府志」、「兴化府志」、「漳州府志」、「泉州府志」、「靖海记」(施琅琢公撰)、「鹿洲初集」(蓝鼎元玉霖撰)、「吾学录」(吴荣光荷屋编)、「东溟文集」(姚莹石甫撰)、「问俗录」(陆盛韶澧西撰)、「闽中校士录」(沈维鐈鼎甫撰)、「六亭文集」(郑兼才文化撰)。
右用魏氏仲举注韩文例,列其书目于此。内如「长庆集」不及元微之、「谈苑」不及王君玉、「农书」不及陈旉、「海录碎事」不及叶廷珪之类,则以征引各有专属故也。此外,有「理台末议」、「东宁政事集」而不数者,非无传本,即未刊行。更有「字说」、「字释」、「正韵」、「稗谈」、「文字集韵」、「六书精蕴」、「农圃大书」、「食物本草」、「养鱼经」、「艺花谱」、「草木谱」、「采兰杂志」、「桂海果志」、「华夷花木考」、「鸟兽考」、「鸟兽续考」、「格物总论」诸篇,或汇入丛书,如陶南村之「说郛」;或删摘原集,如商维浚之「稗海」;或附载他书,如「小正」之人于「大戴」、「江海赋」之收于「文选」:皆无专籍,又少撰着人名。即有如娄元礼「田家五行杂占」、贾耽「花谱」、陈翥「桐谱」、徐炬「事物原始」,虽有篇有名,终以未检全书,不便加之系系。附缀于此,以概其余。
噶玛兰厅地舆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