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又西转北,则城隍庙。自庙前巷口转北,金城坊是。此街坊之内有杨国公寺,杨总统之父也。坊之东,金玉府内有琉璃碧瓦所盖八座藏,藏经板在内,甚为精制。文宗敕印造三十六部,散施诸禅剎。江南亦有赐者。坊内有军铁库帝师。有大佛殿,在坊之东。翚飞栋宇,甲于他寺。【(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城市引析津志。)】
归义寺在旧城时和坊,内有大唐再修归义寺碑。幽州节度掌书记荣禄大夫检校太子洗马兼侍御史上柱国张冉撰。略曰:归义金剎,肇自天宝岁。迫以安氏乱常,金陵史氏归顺,特诏封归义郡王,兼总幽燕节制,始置此寺,诏以归义为额。大中十年庚子九月立石。【(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九城市引析津志。)】
绵山寺在悯忠阁西,今已废之甚矣。【(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引析津志。)】
报先寺有辽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睿孝天佑皇帝御书华严经觉林菩萨偈。【(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崇圣寺在咸宁坊,至元五年建。【(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延洪寺在崇智门内,有阁。起自中唐,至本朝,那摩国师重修之。寺西别有洞房,尤为深邃。【(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圣恩寺即大悲阁,后有方石甃八角塔。【(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引引析津志。)】 在南城旧市之中。建自唐,至辽开泰重修。圣宗遇雨,飞驾来临,改寺圣恩,而阁隶焉。金皇统九载,即其地而新之。元至元壬午春重修。中奉大夫总制翰林国史集贤院领会同馆道教事,安藏撰记。二十四年四月立石寺外。阁祠大悲观音菩萨。【(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大圣安寺在旧城。金皇统初赐名大延圣寺。大定三年新堂成,崇五仞,广十筵。轮奂之美,为都城冠。七年诏改寺之额为大圣安。【(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弘法寺在旧城。金大定十八年,潞州崔进之女法珍,印经一藏,进于朝。命圣安寺设坛,为法珍受戒,为比丘尼。二十三年,赐紫衣弘教大师。明昌四年,立碑石。秘书丞兼翰林修撰赵沨记,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篆额。【(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永福寺有青琉璃塔。【(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兴禅寺在燕圣安寺之东,悯忠阁之西。【(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大万寿寺寺有金世宗、章宗后御容,又有佛,见收常住寺内,有施宜生碑文,备载事实。【(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大悯忠寺在旧城之南,有杰阁奉白衣观音大像,高二十余丈。阁三层始见其首。有二塔:左则史思明建;右则安禄山建。有漆布井二口。此佛此阁,自古无匹。阁前神仙礼拜,有金书字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仁寺在旧城玉田坊,有兴平府道者山大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昭觉禅寺在大都常清坊,学士王构譔记。至元三十一年五月五日立石。【(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孝寺辽干统二年沙门了铢作碑铭,谓析津府都总管之公署左,有佛寺,厥号崇孝。【(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报恩寺在齐化门太庙西北,太子影堂在内,俗名方长老寺。又云在南城嘉会坊之万寿寺西,先为报恩精舍,有金朝圆通全行大师碑。其词曰:师,燕山刘氏子。太尉侍中燕国公之孙。辽中京留守。赠开府秦国公之女,先朝元勋侍中兖国公之女弟,开府平章政事蜀国公崇进任国公之姑,今御史中丞仲诲之祖姑也。祖妣,燕国夫人李氏;妣,秦国夫人张氏。张夫人方娠,梦人告曰:辩才天女当生汝家。寤以语秦公,明日而师生,遂以辩才字之。皇统中,以蜀登庸,恩加锡四字,今号所居报恩精舍,即从祖驸马侍中舍私第而成之者。历岁滋久,寝以隳坏,始议作新观音殿,尽捐所有,以资众工,不日成之。栋宇宏丽,金碧焕然。沥血濡泥,以造尊像,庄严相好,为都城最。复以余力,别构后殿,大藏经龛置四傍。又建祖师、圣贤二堂,钟楼、寝居、门庑、厨廪,次第缮完。曾不数年,为之一新,贵以巨万,不求他也。燕公之孙、秦公之子、兖公之弟、蜀公之姑,其族姓为何如!七龄通经,十二业成,覆试高第,以慰母心,其才辩为何如!煌煌命服,受人天供,春秋八十,康宁以终,其福寿为何如!禅悦三昧,心地清凉,诸大道师,皆所称赞,其知见为何如!人有一于斯,显名当时而传后世,大师则兼而有之,其报为何如!大定十三年仲春十有九日中虚老人记。【(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驻跸寺在敬客坊南,双庙北,街东。【(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庆寿寺圣容之殿在顺承门里,近东。又云大殿之后有圣容之殿,专以奉泗州大士僧伽宝公,即集庆志公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宝集寺在南城披云楼对巷之东五十武,寺建于唐。殿之前有石幢,记越建年月,昭著事实,备且详矣。其余已后兴创修造,复纪于他石。兹寺之大概,今见于所撰宗原堂记。其词曰:宗原堂者,大宝集寺之丈室也。佛殿前石幢刻曰:大唐幽州宝集寺。唐碑亦有宝集之名,寺创于唐世可考见矣。辽统和间,沙门彦珪大开讲筵。继者彦琼、宗景,克弘圆顿之教。重熙间,慧鉴以左街僧录检校文章应制,大师赐紫金。传妙大师思愿尝命较试经典,通慧图照大师、崇禄大夫检校司空智徧,皆振其道于天会之时。大定间,沙门澄晖重兴寺宇,行业昭著。翰林学士承旨党文献公为题诸扁榜:大觉圆通。大宗师守司空志玄,当承安间,统领教门。暨归国朝,行业高峻,王侯将相,争趋下风。世称长公。一传而为领释教都总统传戒三学都坛主行秀;再传而为领诸路释教都总统三学都坛主圜明;继以领释教都总统开内三学都坛主开府仪同三师光禄大夫大司徒邠国公知楝。至元二十二年,世祖皇帝建圣寿万安寺于新都,诏楝公开山主之,仍命同门圜融清慧大师妙文主领祖剎,修治弊坏。后至者,或久或速,缘尽而止,咸称其选。至正三年,晋宁则堂仪公彼诏主寺,提纲挈维,靡不经意。缁徒孔盛,宗风蔚然。公为释氏之学,历抵名师,经论禅律,莫不淹贯。燕坐此室,无异深山密林,与世事邈乎甚远。虚帘昼静,修竹隐映,心境两寂,翛然自如。及宏敞华严,根本教理,圆融行布,洞彻无遗。或问堂名之故,其以人应之曰:吾寺自楝文二师分主大剎,若圣寿万安、天寿万宁、崇恩福元,天源延寿,泊覃怀之龙兴,以至海内十六名镡,何啻千百。虽支分派别滋多,寔皆出于宝集,此其原之堂。宗者同原之侣,苟昧其本,则迷谬亦甚矣。况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观其根器不齐,乃设方便,演三乘五教。从小入大,由始至终,自顿极圆,理事融通。法之归真,为羣生之本体。繇宝集而宗于清凉,繇清凉而宗于贤首。贤首宗云华,云华宗帝心。帝心宗龙树,龙树宗马鸣。马鸣宗文殊,文殊宗于佛。繇佛而宗于心,吾师即是心。而指定慧,因其言而诠解。脱心非心也,孰为之本?何宗何原,非言非默,当有证乎此者。仪公尝承诏较金书藏典,为撰续释氏通鉴于斯,进诸嘉禧殿。上览彻,嘉叹久之。余既序其书,复又纪其堂,并及宗原之旨,来者尚镜之。建于唐,历辽,方至金重修。中有三位:西曰学位;东曰库司;中曰圣位。有洞室四合。无碑刻在里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国寺在大悲阁北,亦肇于有唐。【(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天王寺在黄土坡上,有塔。【(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僊露寺玉虚宫前。万寿寺支院。重熙九年二月记。【(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仰山寺在竹林寺西,乃辽穆宗应历十年岁次辛酉八月十五日建。【(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胜严寺在城南春台坊西街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龙泉寺在天宝宫西北,又云在清夷门西,俗号五台寺是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竹林寺在海云寺前稍东,亦有古台城之制,有洞房。前金国戚之所宅,而后易而为寺。古德海公所住,迄今宗门有录曰海西堂是此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荐福寺在药师寺西。【(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宝塔寺在南城竹林寺西北。有释伽真身舍利,作窣堵波以瘗之,曼陁若冢。其寺地宏大洪敞,正殿壮丽。内有南合后影堂、东合殿。门有安罗树影二,正北门隙内露现五色祥光。西则有塔影幡幢,验此倒景也。有唐武后碑刻等,甚有考索,实古剎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紫金寺在彰义门内,庆寿寺支院。【(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兴禅寺在燕圣安寺之东,悯忠阁之西。有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胜因寺在四隅头,元于金时为苜蓿苑。至中八拱亭,此亭乃金朝酒园中之芙蓉亭也。为名胜,行乐觞咏之所。惟以拱斗构架而成,既高且广,为金时诸亭之冠。今为寺中藏经之所。后殿,三佛。东方丈,东名知足天,西名利欲地。方丈东即厨库,有居众头陀之房也。四乐堂,前楹有石碑,镌瑞粟三本,金朝题赞,名瑞谷。殿前,正南西向有胜因寺碑山,西有雪庵顶像碑题赞。
薄伽梵以贪、嗔、痴,为世之通患,须定力以摄之。头陁氏以衣、食、住,为人之甚欲,先戒行以节之。由戒入定发慧,定慧胜而贪痴远;贪痴远而佛道立矣。按释典:头陁之义,华言抖擞也。抖擞世缘若尘然。其学以慈俭为宗,真实为据,伏妄想为切务。以为饮食不可以生爱也,故宅幽以远俗;衣服不可以生爱也,故敝缊以燠体;处不可以生爱也,故宅幽以远俗。启三摩解脱之关,拔六根清凈之蠹。尊经卫法,本于教;息心了性,依于禅,止于观摄,念存乎律。要哉,正觉之司南,真乘之准酌欤。
大头陀教胜因寺圆通玄悟大禅师溥光所造也。始祖曰纸衣和尚,立教于金之天会,示灭之后,门人嗣法,自河涧铁华、兴济义希、双桧春、燕山永安、蓬莱志满、真教猛觉、临猗觉业、普化守戒、清安练性、白霫妙,一十有一传而至溥光大禅师。师五岁出家,十九受大戒。励志精懃,克嗣先业。虽寓迹真空,雅尚儒素。游戏翰墨,所交皆当代名流。世祖皇帝尝问宗教之原,师援引经纶,应对称旨。至元辛巳,赐大禅师之号,为头陀教宗师。会诏假都城苜蓿苑,以广民居。请于有司,得地八亩。萧爽靖深,规建精蓝,为岁时祝圣颂祷之所。圣上御极之初,玺书锡命加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掌教如故,宠数优异,向上诸师所未尝有。士庶翕然,争相塔庙之役。前仪真三务使姚仲实,赒急尚义,实为檀施首,燕人高翔亚之。自余不祈而荐货贷,不命而献力者非一。师亦因仍众愿。为之以不为,有之以不有。金季,琼林废馆,有亭曰芙蓉。劫火之余,岿然独存。师叹其规制宏伟,购求得之,结为浮图宝剎。揭以雕檐,楯以香木。内设毘卢法象,环庋大藏诸经。初闻藏经板木在淛右,且多良工。遣法弟空庵普照,门人宁道,迁取经于余杭普宁寺。楮墨辇运之费,仲实悉资之。仲实又以慈氏三大士殿未立,一力赞成,尽仑奂之美。藻井承尘,中堂有甓,门宇靖深,垣墉坚固,方丈凈居,兰若之制悉备。殿内黄金斗帐及诸供具,皆高翔所施。寺役起于至元丁亥,讫于大德癸卯,工用以缗计者十万有畸,仲实奉钱独赢五万缗,仍誓毕余缘以为己任。其悉心事佛,轻财喜施,虽须达长者布之金,不足过焉。寺既落成,砻石请记兴造始末。予闻头陁氏之说,毘尼为之室宇,不假缔构而崇,村口为之法门,不待文字而传。惟师平生戒行清修,能得人之愿力如是。晚节亦自刻苦,有合吾儒恶衣恶食而志于道者,宜其教风之日竞也。是不可不书,乃为详载其事于石。
师姓李氏,字玄晖,云中人,自号雪庵。躬督役事者,始则法弟如庵、李溥圆;终则溥照、道迁也。溥照为江南诸路头陁教门都提点。道迁为江淛禅云。铭曰:头陀立教宗瞿云,药除世患先痴贪。六尘一洒慧露甘,总十二行归于三。斋居粝食绝嗜耽,物不犯命衣非■〈神上虫下〉。毗耶之禅不待参,志与妙梵为司南。纸衣阐法今雪庵,力扶宗教青出蓝。诏恩许刻文馆衔,宝华天宇何潭潭。慈氏趺莲构楩楠,文殊猊座观音岩。法航来往自江南,浮图大藏毗卢龛。神龙诃护七宝函,祝皇万寿镇舆堪。瑞光长照西山岚。翰林学士承旨正奉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阎复撰。中书省都事张书并篆。大德七年十月立石。
崇教寺在大悲阁南。
清安寺在崇国寺东庆堂。
殊胜寺在光泰门近南。
渤海寺在西花潭西。
弥陀寺在古京前堂局南,玉虚观北。
罗汉寺在奉福寺东。
法光寺在竹林寺东街北。
福圣寺按古记考之,旧都城右街有精舍焉。额曰:福圣。泉甘地胜,甲于西北。金大定年间,金吾上将军李常出赀质屋,迎致通妙大师圆珙俾居师席。又延沙门行远者住持。无可居士蔡珪为记其事。后有张本清助金重修,昙公法师及门人裕正协力复理,木庵老衲性英譔重修碑记。又云在养济院前,俗号潭水院是也。
普安寺在开远坊,勑翰林学士承旨程巨夫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臣赵孟俯篆额。名勑赐弘教普安寺。碑河西杨氏自释教总统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宁国公慧辩永福。又云在旧城彰义门内,昔廉相花园。
凈垢寺在美俗坊。有辽阳乡贡进士高譔功德幢记。又云在凈居之西。
冰井寺在南城,白马神堂街西,即冰井寺。
持精寺在春台坊东局之南。
观音寺在天寿寺西。
毘卢寺在天寿寺西,开阳坊。
宝喜寺在披云楼东街西。
九圣寺在殊胜寺后。
永宁寺在殊胜寺北东。
原教寺在南巡院,即太庙寺也。
昭庆寺在天庆寺西。
心宝寺在弥寺东。
诏庆寺在施仁门外,俗呼石檀寺。
天宁寺在南城东宣耀门外。
天寿寺在阁街东。
万佛兴化寺在天寿寺西北。
华严寺在新都小木局北,枢密院南街西。
普照寺在大长公主府西北。
法藏寺在石佛寺西北,金城坊内,有藏经库八座。
凤林寺在彰义门外,雪堂之西。
释伽寺在大都海子桥东。
顺天寺在新都咸宜坊内。
妙善寺在咸宜坊沙蓝监。
姑姑寺
报先寺有辽圣文神武全大略聪仁睿孝天佑皇帝御书华严经觉林菩萨偈。咸雍三年岁次丁未十一月望日祀尼居。
三觉寺在南城天庆寺东。张旦碑文,俗称三觉寺。寺有契丹昭孝皇帝大碑记。在站台殿之正南,有耶律铸中书碑石刻。【(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恩福元寺碑,大德十一年,先帝立极,亲祼大室,乃慨然曰,予曾予祖,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裕宗文惠明孝皇帝,至元三十有一年,成宗既祔庙矣,而惟皇考,实诞眇躬,位大尊显,肆类于上帝,诔行定谥曰:顺宗昭圣衍孝皇帝,琢玉宝册,纳诸庙中,尊皇太后以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之号,迩之为子,远之为孙,其孝以慈,可谓致极,而于宸心,犹若未然,明年至大之元,诏羣臣曰:昔朕万里抚军北荒,险阻践踰,躬擐甲冑,此寇氐平,实艰实棘。时有愿言,皇曾考妣、皇祖考妣之丰功茂德,皇考太后之厚泽深仁,图以报塞,必俟他日。振旅而南,大建宝剎,凭依佛乘,上为往圣荐福冥冥、慈闱祝厘昭昭,下而亿兆臣民,休祥蒙赖,初匪有求年千世,专利一己,卿曹灼见是怀云云。臣梦祥曰,是碑文燧于大德十一年所譔,镌刻树立,亦既久矣,而我皇上孝思不匮,复命学士欧阳玄重为制文,用坚琬琰,所以垂宪万年,表贰来哲,羹墙之思,斯于可见孝之至矣。【(顺天府志引舆地要览。)(按:文有臣梦祥曰,可知为析津志。谓引舆地要览盖误。或碑文为舆地要览原文)】
石窟寺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昔如来出世,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分形化体于无边华藏庄严世界,海微尘剎土随缘赴,感应现前。当此之时,宝山相满月之容,有目者皆得见。狮子之吼,海潮之音,有耳者皆得听闻。而优填王暂离法会,已生渴仰,遂以旃檀刻为瑞相。何况示灭鹤林,潜辉鹫岭,真容莫覩,像教方兴。宜乎范金、合土、刻木、绘丝,而广兴供养者也。然而虑不远不足以成大功,工不大不足以传永世。且物之坚者,莫如石。石之大者,莫如山。上摩高天,下蟠厚地,与天地而同久。是以昔人留心佛法者,往主因山以为室,即石以成像。盖欲广其供养,与天地而同久,虑远而功大矣。与夫范金、合土、绘丝者,岂可同日而语哉!
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二云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按北史:魏太祖道武皇帝拓拔珪,以东晋武帝太元十一年称王于定襄之盛乐,国号代,建元登国。后乃即真,迁都平城,号恒安都,今西京是也。二世曰明元帝,三世曰太武帝,四世曰文成帝,五世曰献文帝,六世曰孝文帝,始都洛阳,改姓元氏。七世曰宣武帝,八世曰孝明帝。孝明之后,权归藩镇,而魏祚衰矣。魏纪:凡建寺皆书,而不书此寺。唯文献纪书皇兴元年八月幸武州山石窟寺。又按云中图云:文成和平八年,献文天安元年革兴造石窟寺。然未知有何所据。今寺中遗刻所存者二,一载在护国,大而不全,无年月可考;一在崇教,小而完,其略曰:安西大将军散骑常侍吏部内行尚书宕昌钳耳庆时镌也。岩开寺其铭曰:承藉□福,遮邀冥庆,仰锺皇家,卜世惟永。盖庆时为国祈福之所建也。末云:大代太和八年建,十三年毕。按道武登国元年,即代王位,四月改称魏王,皇始元年称帝。天兴元帝诏羣臣议国号,咸谓国家启基云代,应以代为号。帝不从,诏国号魏。天兴至孝文太和十三年,凡九十载,而碑仍称代,何也?参稽内典,矛楯为文,元氏录云:道武皇帝改号神瑞,当东晋武帝太元元年。立恒安都,于郊西土谷石壁,皆劖凿为窟,东西三十里,栉比相连。按神瑞时明元所改,岁在癸丑,当东晋安帝隆安十七年,在太元后三十七年矣。其舛误如此。续高僧传云:沙门昙曜,于文成帝和平中住石窟通乐寺。大唐内典录云:昙曜,帝礼为师。请帝开石窟五所,东为僧寺,名曰灵岩;西为尼寺,不言其名。僧法轸为寺记云:十寺,魏孝文帝之所建也。护国东壁,有拓国王骑从。广弘明集云:即孝文皇帝建寺之主也。帝王于天宫寺以金铜造释迦像。众记参差如此,竟不知经始在于何帝。以竟推之,道武迁都之后,终其世纔十年。其间创立城郭、宫室、宗庙、社稷、百官制度,见于史笔,其事实繁。至于凿山为寺,理应未暇。道武毁教,末帝虽感白足之言,寻即殂落,亦非其所为也。献文即位之初,幸其寺,则寺兴于前矣。其间唯明元、文成二帝,据录特标神瑞之号,明元实经其始。内典录明载和平之事,则文成实继其后矣。彼和明所记,以孝文为建寺之主者,盖指护国而言也。法轸云:十寺皆孝文所建,非也。
然则明元始兴通乐,文成继起灵岩,护国天宫则创自孝文,崇福则成于钳耳,其余诸寺次第可知。复有上方一位石室数间,按高僧传云:孝文时,天竺僧陀番经之地也。十寺之外,西至悬空寺,在焦山之东,远及一舍,皆有龛像,所谓栉比相连者也。验其遗刻,年号颇多。内有正光五年,即孝明嗣位之九年也。然则此寺之建,肇于神瑞,终乎正光,凡七帝,历百一十一年。虽辍于太武之世,计犹不减七、八十年。何则崇福一寺,五年而成,以此较之,不为多矣。录云:魏成于一帝,何其谬欤!此即始终之大略也。自神瑞癸丑,迄今皇统丁卯,凡七百三十四年,此即历年之大略也。迭嶂峥嵘而西去,长沙浩渺以东来,岚影相连,波声不断,势壮京邑,润分林薮,岂特国家之宝,抑亦仙圣之宅!此则形势之大略也。峰峦后拥,龛室前开,广者容三千人,高者至三十丈。三十二瑞相,巍平当阳。千百亿化身,森然在目。烟霞供宝座之色,日月助玉毫之辉。神龙夭矫以飞动,灵兽雍容而助武。色楯连延,则天皇弥勒之宫。层檐竦峙,则地通多宝之塔。以至八部之眷属,诸经之因地,妙笔不能同其变,辩口不能谈其目,巧力不能计其数。况若神游灵鹫,宛如身诣于耆阇,此则制发响,闻者摄心。琢石则醴泉流出,饮之愈疾,珍禽时聚,毒虫屏迹。此则灵感之大略也。唐贞观十五年,守臣重建。辽重熙十八年,母后再修。天庆十年,赐大字额。咸熙五年,禁山樵牧,又差军巡守。寿昌五年,委转运使提点。清宁六年,又委刘转运监修。李唐以前,虽无遗迹,以近推远,从可知也。此则历年之大略也。本朝天会二年度之大略也。尔雅云:石山戴土,谓之崔嵬。此山是山,外积黄壤,中含翠石,高卑莫测,厚薄难知。然而良工预为其制,羣匠争奋其力,迄隳坏绩用有成,虽大禹之凿龙门,六丁之开蜀道,不过摧其顽险,务于通达而已。方之于此,未足为难。倘非诚心一发,圣力潜扶,安能至是哉?又护国二龛,不加力而自开,以至扣地则神钟。大军平西京,故元帅晋国王到寺,随喜赞叹,晓谕军兵,不令侵扰。并戒纲首,长切守护。又奏,特赐提点僧禅紫衣并通慧大德号。九年,元帅府以河流近寺,恐致侵啮,委烟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拨河道,此则皇朝外护之大略也。呜呼!青鸳肇于西域,徒见其名。白马兴于中土,景隳其志。未知此寺殊功圣迹,亘古今而常存者也。
先是亡辽季世,盗贼羣起,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皇统初,缁白命议,以为欲图修复,须仗当仁,乃请惠公法师住持。师既驻锡,即为化缘。富者乐施其财,贫者愿输其力,于是重修灵岩大阁九楹,门楼四所,香厨客次之纲常住寺位,凡三十楹,轮奂一新。又创石垣五百余步,屋之以瓦二百余楹。皇统三年二月起工,六年七月落成,约费钱二千万,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师又以灵岩古刻既为灰烬,护国大碑又复摧毁,胜概不传,居常叹息。欲表前踪,以垂后世,乃礲巨石,谒文于予。予既闻师名,又嘉其志,遂不复辞,为摭实而书之。
师名禀惠,姓王氏,弘州永宁人。幼于天成县幽峯院出家受具,自十八岁讲华严经、摩诃演论,辩析疑微,听者常数百人。四十五散徒游方,即其所传。天眷元年,奉圣旨传菩萨戒。皇统三年,转运司定充本寺提点。申行台尚书省,继准唐堂帖。师性明悟,威仪端重,一方钦仰,建化之功颇多。至于石窟为最玄。皇统七年,夷门曹衍记并书。传菩萨戒提点大石窟寺沙门禀惠助辩经武将军前西京军器库使骑都尉太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王庆佑。前西京癸卯年腊月二十四日予自东胜来,是日宿于寺之方丈,受清供。次日达西京。次年二月八日始录上草本于何尚书思诚东斋。
西祥寺在僊露坊。
女天王寺。
大德寺石幢、法宝石经幢,法华经幢。崇仁藏经廒,弘法寺八廒,法藏寺八廒。【(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修真院在旧城开阳西坊,创于金天会年间,以处剪发头陀。大定中,大理少卿吴章记。院内有瑞禾石碑。其文曰:金大定二十三年八月,昌平县界产异禾一丛,茎穗各长二尺有六寸。县人奇之,献于府庭,奉天子命,乃刻诸石。推官卢启赞曰:醴泉芝草,凤凰麒麟。彼出而瑞,奚益于人。食为民天,民得而济。嘉谷蕃昌,此为真瑞。芃芃异禾,得时之中。充箱其穗,荐报年丰。公曰休哉,一人之庆。于万斯年,绍明继圣。此刻今在胜因寺东厢。【(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兴教院在南城右铁牛坊,又名头陀妙真院。寂照禅师道碑,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中顺大夫李鉴撰,雪庵书。如来以法心付弥勒,弥勒以正法垂世立教而修头陁行。盖取其清净寡欲,而自以为足也。自纸衣应世以来,二百年于此。其间慧灯相续,奕世不绝。在燕赵间力行之者,寂照师是已。
师杨氏之女,讳陶真,寂照,其自号也。世家蓟州之丰润,后徙居北平,遂为平州人。父义,母李氏。师以明昌五年生,志性夙成,不为儿嬉事。甫五岁出家,礼本州岛广济院赵守道为亲教。师十二受其戒,每讽诵诸圣经,迎刃而解。老师宿徒,莫不以佛器许之。居亡何,义州之明真院,阅七年而业成,道价藉甚,凡川贵徒柳城诸方,皆希光而景慕焉。年纔十九,是岁安众信士,请主其县之普真院。明年天兵南下,所在云扰。加之以饥馑荐臻,人至相食。师窜迹榛莽,日采蓬以供馁腹,在颠沛流离之际,未尝一改其度,其立志坚忍如此。迨己卯,河朔甫定,平滦等路总管王公,迎师而西,复还广济。仍送女弟数辈就学于师。其所以执巾持杖履者,师未始旦夕离。师天资聪悟,日以阐扬为事。至谈论道妙,舋舋不绝,故学者乐从之游。燕城右司王公慕师之法,又虑其不能致,乃备车马帛币,往复者数四,竟为门弟子所留,不果其行。辛卯冬,行台刘公师之名,誓欲投诚,以为□诸七祖、□漪大宗师,以宗门之。且恭奉文疏,檀□李成□安真杨仲山□勤之意。
肃清院在卢龙坊。
下生院在僊露坊东,旧剎。开山果兴建。中统初名殿曰:弥勒,坛主圆悟通辩大师比丘尼志果兴建。有翰林侍讲学士赵与■〈票上灬下〉譔记。
潭水院落魄猖狂久陆沉,蛮金散尽力难任。梦迷滦水云烟合,肠断燕台草树深。朽索难羁千里马,樊笼空锁九皐禽。熏风一夜招提客,明月关山处处心。【(郭招讨赋。)】
昭庆院在大兴县。
魏家道院在南城曲河坊。
延福院在咸宁坊。
妙真院在铁牛坊内。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中顺大夫李鉴撰。
大都头陀妙真院寂照禅师道行碑,雪庵书。
□会院在弘寺西。
释伽院在咸宁坊。
西禅院在春台坊。
定真院在齐化门里,思诚坊南。
善化院、居坚院。【(又禅寺在美俗坊。至元三年无碍建。)】
清安院、萧家道院、牛家道院、比藏院、空心院、福圣院、药师院、兴国院、讲院、毘卢院、普安院、清胜院、观音院、弘济院、兴化院、延庆院、广济院、十方招提禅院。【(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丹阳观在周桥西南,赵汲古宅之西北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天长观在南城归义寺南。内有唐碑三。燕京古道观,惟此一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元观在大井头近东。【(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玉阳观在敬客坊内。有王百一石刻。古帖所述碑,俗呼为百一帖是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洞神观有虚舟老人碑记。虚舟老人太原李鼎文。长春宫提点彭志祖书。太中大夫参议国信所高篆。其词曰:天下之事无小无大,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其理藏于恍惚杳冥之中,惟有道之士,持先天而天弗违之机。掌教诚明宗师张公暨教门提点刘公也。主之者维据后天而奉天时之地。清真葆光重古大师教明都提点段君暨体真大师王公也。兹二僊二师,名分年甲虽不同,其容貌而后天复能运先天之妙,知其世间之物,天欲与者,不可立以力辞;不欲与者,不可强以取之,理则同尔。又云在南巡院西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真元观在文明门外。有江东大王祠,近河西北岸。有滕斌所作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逸观在周桥之西,延庆寺之西北。又云在南城广阳。有创建碑,商挺左山譔。【(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宁真观在南城正南礼乐坊。又云在渤海寺西,西营之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静远观在荐福寺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玉华观有虚舟老人李鼎碑记。西堂之西北,惟有石碑露立。【(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固本观在长春宫之南,又云在南城开远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东阳观俗号左府宅,在西营之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都观观在太庙寺之西。【(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真观观在南城奉僊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本观观在长春宫东南。有北平王粹碑文。【(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长生观在丰宜门。【(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五华观英宗朝改为寺。【(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东华观永清县统和乡南石村。有道者舍曰东华。以碑铭考之,通玄子贾志坚,号纯真大师,慕长春之道,受业于霸州丁师。丁乃长春之门弟也。岁甲午,通玄子于永清东北一舍余,统和乡南石村择地创舍,此观之初基也。
建福观宝坻县坊市西门外街北。有观碑,金大定年间,正一盟威法师王云岩立石。
十方洞阳观在大都思诚坊,北去转东。乃长春宫下观,有碑。
神游观在会城门外近西。
清微观在甄乐院东。
洞祥观在前堂局西。
烟霞观在净土寺西。内有宋柳庵所撰碑。
真常观在云僊台下。
静真观在广济寺西。
崇玄观在南城施仁门北,水门街北。
昭明观在旧皇城内,乃金朝昭明宫之故址也。
清和观在敬客坊南,至元寺之西,真常之北。
葆光观在圣安寺东北。其碑乃阎子静先生作。
重阳观在奉佛寺西。
清虚观在大悲阁前沙地内。
云阳观在西华潭西。
披云观在大悲阁西南。
灵虚观在悯忠寺前,虾蟆北岸。内有大古槐一株。
延寿观在云僊台西。
云岩观在金水河西,与高□寺邻。有记畧曰:君讳道盈,号天佑道人,混成子,姓黄氏。父喜,母吕氏,乐善好施。真人生于至元九年癸酉三月廿有七日,有红光照空,□即颖悟。闻胶州即墨县鳖山刘真人有道术,往师之,数年归。适关西云游,至缅历诸方。在途旅中,而以饮食制情魔战睡为务,心目开明。遇道术者张公带黄教习书细字,每芝麻一粒,书天地日月国王父母八字。至于方尺扇中,取方,写孝经一十八章,四畔写胡曾咏史诗一百二十首。至元三十一年,又还至鳖山,刘真人大赏异之。大德元年,云游至大都集庆里,得地二亩,建云岩观,起三清殿,殿之后建一室,为供老人之计。至治元年三月,敬受完耆台皇后懿旨,特赐金冠法服,法号葆崇素圆明贞静真人。又奉旨赍御香往鳖山祝厘,事毕,奉掌教大真人法旨,充益都路道门都提点。至正四年春,奉特进神僊法旨,充大都大长春宫诣诸路道教所详议提点事。至正十二年三月三日,于云岩观寝室,命门人诸侄孙具汤沐衣冠,端坐而逝。享年八十。黄益都东关人。黄真人则师刘云岩真人,云岩真人则师郭真人,郭师王真人,真人所师,则丘真人也。
碧虚观在玉虚观西南。
玉清观在黄土坡南尽头。
修真观女冠众,南城里楼子庙近北有龙头。
紫峯观在南城延寿寺后。
五岳观在南城文庙西北。
昊天观在云僊台下。
冲和观在顺承门外。
弘阳观在大悲阁西,前门药局。有王秋涧碑。
遇真观在兵马司后。
栖真观在大悲阁西南。
延祥观在南巡警院东。
通真观在南兵马司北。
崇禧观号黄姑姑观,在御酒库西。
清真观在崇元。【(以上一段系据首都博物馆藏抄本顺天府志卷八。)】
通玄观在遇真之北。
紫虚观在阳春门内小巷近南。
保安观在南院之东。
洞真观在烟霞观东南。
玉华庵庵在南城。
守静庵、妙真庵、大顺庵南庵在周桥西。弥陀阁、不二庵。【(以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白云宫在长春宫东。
佑圣宫即新都城隍庙之一方也。有商左山所撰碑文。
太清宫在南城东太保。
广福宫长春宫本俗号五祖庵是也。大元勑赐神仙符命,金印。武宗登极,下仪曹铸金印,两以数计者一百二十有奇。红绶駞纽,事汉篆为国书,加大真人之号。文宗于至顺初元之七月就上都,勑大臣趣行旧典,依前再铸黄金符命,较之于昔,制度亦大,而重数有加焉。又有传教玉印。
崇仙宫女冠众,在长春宫东南。内有顺宗皇帝影堂。
昭应宫在西镇国寺东。
太和宫在天师宫北,去关王庙义井头东第二巷内。本宫提点彭大年所建,有危素所撰碑。
西太乙宫在和义门内近北,张秋泉所建。秋泉本戴石屏之后,少年习吏,微责,弃俗而游京师。自历涉艰,曾无悔色。为人美丰姿,长髯,真一代之奇士。宜乎晚节可观。初,秋泉居京,当时名公巨卿,无不倾盖相亲。为人倜傥,有旷愁高蹈之志。所藏法书、名画甚富。章子有平章尤为亲厚。初,在天师宫放逸自居,怀孟太后有疢,求医药符篆之士于朝,遂诹于吴宗师。师令其应旨而往,符药俱验,果能阐扬,大称懿旨。厥后恰逢九五之祚,一时向仰,非复寻常真人之比。故其所建宫宇,计年而成,其施助不言而至源源。宫正殿正西祠张上卿、吴宗师。实开山之主也。后以年迈归,以所蓄书画财物,尽数付与吴宗师。独携米南宫所宝研山石回。当朝诸名公若虞伯生,俱有研山诗。
灵应万寿宫元自开国始创建于西山,赐上名额,实自太保刘文正公之主也。其祖坛在上都南屏山,即太保读书处,有碑文纪事。而此坛天下有二焉,因着其开坛阐教之名氏次第于后:第一代宗师刘忠太保文正公;第二代李;三代张;四代林;第五代林;六代毛;七代谢;九代刘;十代谭;十一代潘。
玄元万寿宫官建,命女冠邵真人住持。
弘阳宫、昭明宫、玄禧宫、洞神宫、葆光宫、重阳宫、建福宫、通真宫、宝玄宫、五岳宫、真常宫、清和宫、延寿宫、灵虚宫、修真宫、通真宫、玄天宫、披云宫、隆禧宫、静真宫、紫虚宫、龙泉宫、大清宫、金真宫、真元宫、朝阳宫、寿宁宫、清微宫、保和宫、通僊宫、寿阳宫、崇德宫、崇道宫、泉阳宫、洞真宫、玄虚宫、紫微宫、延祥宫、【(以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兴圣宫丹墀内多桃李。【(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一引析津志。)】
归义寺在旧城时和坊,内有大唐再修归义寺碑。幽州节度掌书记荣禄大夫检校太子洗马兼侍御史上柱国张冉撰。略曰:归义金剎,肇自天宝岁。迫以安氏乱常,金陵史氏归顺,特诏封归义郡王,兼总幽燕节制,始置此寺,诏以归义为额。大中十年庚子九月立石。【(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九城市引析津志。)】
绵山寺在悯忠阁西,今已废之甚矣。【(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引析津志。)】
报先寺有辽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睿孝天佑皇帝御书华严经觉林菩萨偈。【(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崇圣寺在咸宁坊,至元五年建。【(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延洪寺在崇智门内,有阁。起自中唐,至本朝,那摩国师重修之。寺西别有洞房,尤为深邃。【(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圣恩寺即大悲阁,后有方石甃八角塔。【(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引引析津志。)】 在南城旧市之中。建自唐,至辽开泰重修。圣宗遇雨,飞驾来临,改寺圣恩,而阁隶焉。金皇统九载,即其地而新之。元至元壬午春重修。中奉大夫总制翰林国史集贤院领会同馆道教事,安藏撰记。二十四年四月立石寺外。阁祠大悲观音菩萨。【(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大圣安寺在旧城。金皇统初赐名大延圣寺。大定三年新堂成,崇五仞,广十筵。轮奂之美,为都城冠。七年诏改寺之额为大圣安。【(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弘法寺在旧城。金大定十八年,潞州崔进之女法珍,印经一藏,进于朝。命圣安寺设坛,为法珍受戒,为比丘尼。二十三年,赐紫衣弘教大师。明昌四年,立碑石。秘书丞兼翰林修撰赵沨记,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篆额。【(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永福寺有青琉璃塔。【(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兴禅寺在燕圣安寺之东,悯忠阁之西。【(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大万寿寺寺有金世宗、章宗后御容,又有佛,见收常住寺内,有施宜生碑文,备载事实。【(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大悯忠寺在旧城之南,有杰阁奉白衣观音大像,高二十余丈。阁三层始见其首。有二塔:左则史思明建;右则安禄山建。有漆布井二口。此佛此阁,自古无匹。阁前神仙礼拜,有金书字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仁寺在旧城玉田坊,有兴平府道者山大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昭觉禅寺在大都常清坊,学士王构譔记。至元三十一年五月五日立石。【(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孝寺辽干统二年沙门了铢作碑铭,谓析津府都总管之公署左,有佛寺,厥号崇孝。【(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报恩寺在齐化门太庙西北,太子影堂在内,俗名方长老寺。又云在南城嘉会坊之万寿寺西,先为报恩精舍,有金朝圆通全行大师碑。其词曰:师,燕山刘氏子。太尉侍中燕国公之孙。辽中京留守。赠开府秦国公之女,先朝元勋侍中兖国公之女弟,开府平章政事蜀国公崇进任国公之姑,今御史中丞仲诲之祖姑也。祖妣,燕国夫人李氏;妣,秦国夫人张氏。张夫人方娠,梦人告曰:辩才天女当生汝家。寤以语秦公,明日而师生,遂以辩才字之。皇统中,以蜀登庸,恩加锡四字,今号所居报恩精舍,即从祖驸马侍中舍私第而成之者。历岁滋久,寝以隳坏,始议作新观音殿,尽捐所有,以资众工,不日成之。栋宇宏丽,金碧焕然。沥血濡泥,以造尊像,庄严相好,为都城最。复以余力,别构后殿,大藏经龛置四傍。又建祖师、圣贤二堂,钟楼、寝居、门庑、厨廪,次第缮完。曾不数年,为之一新,贵以巨万,不求他也。燕公之孙、秦公之子、兖公之弟、蜀公之姑,其族姓为何如!七龄通经,十二业成,覆试高第,以慰母心,其才辩为何如!煌煌命服,受人天供,春秋八十,康宁以终,其福寿为何如!禅悦三昧,心地清凉,诸大道师,皆所称赞,其知见为何如!人有一于斯,显名当时而传后世,大师则兼而有之,其报为何如!大定十三年仲春十有九日中虚老人记。【(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驻跸寺在敬客坊南,双庙北,街东。【(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庆寿寺圣容之殿在顺承门里,近东。又云大殿之后有圣容之殿,专以奉泗州大士僧伽宝公,即集庆志公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宝集寺在南城披云楼对巷之东五十武,寺建于唐。殿之前有石幢,记越建年月,昭著事实,备且详矣。其余已后兴创修造,复纪于他石。兹寺之大概,今见于所撰宗原堂记。其词曰:宗原堂者,大宝集寺之丈室也。佛殿前石幢刻曰:大唐幽州宝集寺。唐碑亦有宝集之名,寺创于唐世可考见矣。辽统和间,沙门彦珪大开讲筵。继者彦琼、宗景,克弘圆顿之教。重熙间,慧鉴以左街僧录检校文章应制,大师赐紫金。传妙大师思愿尝命较试经典,通慧图照大师、崇禄大夫检校司空智徧,皆振其道于天会之时。大定间,沙门澄晖重兴寺宇,行业昭著。翰林学士承旨党文献公为题诸扁榜:大觉圆通。大宗师守司空志玄,当承安间,统领教门。暨归国朝,行业高峻,王侯将相,争趋下风。世称长公。一传而为领释教都总统传戒三学都坛主行秀;再传而为领诸路释教都总统三学都坛主圜明;继以领释教都总统开内三学都坛主开府仪同三师光禄大夫大司徒邠国公知楝。至元二十二年,世祖皇帝建圣寿万安寺于新都,诏楝公开山主之,仍命同门圜融清慧大师妙文主领祖剎,修治弊坏。后至者,或久或速,缘尽而止,咸称其选。至正三年,晋宁则堂仪公彼诏主寺,提纲挈维,靡不经意。缁徒孔盛,宗风蔚然。公为释氏之学,历抵名师,经论禅律,莫不淹贯。燕坐此室,无异深山密林,与世事邈乎甚远。虚帘昼静,修竹隐映,心境两寂,翛然自如。及宏敞华严,根本教理,圆融行布,洞彻无遗。或问堂名之故,其以人应之曰:吾寺自楝文二师分主大剎,若圣寿万安、天寿万宁、崇恩福元,天源延寿,泊覃怀之龙兴,以至海内十六名镡,何啻千百。虽支分派别滋多,寔皆出于宝集,此其原之堂。宗者同原之侣,苟昧其本,则迷谬亦甚矣。况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观其根器不齐,乃设方便,演三乘五教。从小入大,由始至终,自顿极圆,理事融通。法之归真,为羣生之本体。繇宝集而宗于清凉,繇清凉而宗于贤首。贤首宗云华,云华宗帝心。帝心宗龙树,龙树宗马鸣。马鸣宗文殊,文殊宗于佛。繇佛而宗于心,吾师即是心。而指定慧,因其言而诠解。脱心非心也,孰为之本?何宗何原,非言非默,当有证乎此者。仪公尝承诏较金书藏典,为撰续释氏通鉴于斯,进诸嘉禧殿。上览彻,嘉叹久之。余既序其书,复又纪其堂,并及宗原之旨,来者尚镜之。建于唐,历辽,方至金重修。中有三位:西曰学位;东曰库司;中曰圣位。有洞室四合。无碑刻在里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国寺在大悲阁北,亦肇于有唐。【(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天王寺在黄土坡上,有塔。【(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僊露寺玉虚宫前。万寿寺支院。重熙九年二月记。【(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仰山寺在竹林寺西,乃辽穆宗应历十年岁次辛酉八月十五日建。【(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胜严寺在城南春台坊西街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龙泉寺在天宝宫西北,又云在清夷门西,俗号五台寺是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竹林寺在海云寺前稍东,亦有古台城之制,有洞房。前金国戚之所宅,而后易而为寺。古德海公所住,迄今宗门有录曰海西堂是此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荐福寺在药师寺西。【(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宝塔寺在南城竹林寺西北。有释伽真身舍利,作窣堵波以瘗之,曼陁若冢。其寺地宏大洪敞,正殿壮丽。内有南合后影堂、东合殿。门有安罗树影二,正北门隙内露现五色祥光。西则有塔影幡幢,验此倒景也。有唐武后碑刻等,甚有考索,实古剎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紫金寺在彰义门内,庆寿寺支院。【(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兴禅寺在燕圣安寺之东,悯忠阁之西。有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胜因寺在四隅头,元于金时为苜蓿苑。至中八拱亭,此亭乃金朝酒园中之芙蓉亭也。为名胜,行乐觞咏之所。惟以拱斗构架而成,既高且广,为金时诸亭之冠。今为寺中藏经之所。后殿,三佛。东方丈,东名知足天,西名利欲地。方丈东即厨库,有居众头陀之房也。四乐堂,前楹有石碑,镌瑞粟三本,金朝题赞,名瑞谷。殿前,正南西向有胜因寺碑山,西有雪庵顶像碑题赞。
薄伽梵以贪、嗔、痴,为世之通患,须定力以摄之。头陁氏以衣、食、住,为人之甚欲,先戒行以节之。由戒入定发慧,定慧胜而贪痴远;贪痴远而佛道立矣。按释典:头陁之义,华言抖擞也。抖擞世缘若尘然。其学以慈俭为宗,真实为据,伏妄想为切务。以为饮食不可以生爱也,故宅幽以远俗;衣服不可以生爱也,故敝缊以燠体;处不可以生爱也,故宅幽以远俗。启三摩解脱之关,拔六根清凈之蠹。尊经卫法,本于教;息心了性,依于禅,止于观摄,念存乎律。要哉,正觉之司南,真乘之准酌欤。
大头陀教胜因寺圆通玄悟大禅师溥光所造也。始祖曰纸衣和尚,立教于金之天会,示灭之后,门人嗣法,自河涧铁华、兴济义希、双桧春、燕山永安、蓬莱志满、真教猛觉、临猗觉业、普化守戒、清安练性、白霫妙,一十有一传而至溥光大禅师。师五岁出家,十九受大戒。励志精懃,克嗣先业。虽寓迹真空,雅尚儒素。游戏翰墨,所交皆当代名流。世祖皇帝尝问宗教之原,师援引经纶,应对称旨。至元辛巳,赐大禅师之号,为头陀教宗师。会诏假都城苜蓿苑,以广民居。请于有司,得地八亩。萧爽靖深,规建精蓝,为岁时祝圣颂祷之所。圣上御极之初,玺书锡命加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掌教如故,宠数优异,向上诸师所未尝有。士庶翕然,争相塔庙之役。前仪真三务使姚仲实,赒急尚义,实为檀施首,燕人高翔亚之。自余不祈而荐货贷,不命而献力者非一。师亦因仍众愿。为之以不为,有之以不有。金季,琼林废馆,有亭曰芙蓉。劫火之余,岿然独存。师叹其规制宏伟,购求得之,结为浮图宝剎。揭以雕檐,楯以香木。内设毘卢法象,环庋大藏诸经。初闻藏经板木在淛右,且多良工。遣法弟空庵普照,门人宁道,迁取经于余杭普宁寺。楮墨辇运之费,仲实悉资之。仲实又以慈氏三大士殿未立,一力赞成,尽仑奂之美。藻井承尘,中堂有甓,门宇靖深,垣墉坚固,方丈凈居,兰若之制悉备。殿内黄金斗帐及诸供具,皆高翔所施。寺役起于至元丁亥,讫于大德癸卯,工用以缗计者十万有畸,仲实奉钱独赢五万缗,仍誓毕余缘以为己任。其悉心事佛,轻财喜施,虽须达长者布之金,不足过焉。寺既落成,砻石请记兴造始末。予闻头陁氏之说,毘尼为之室宇,不假缔构而崇,村口为之法门,不待文字而传。惟师平生戒行清修,能得人之愿力如是。晚节亦自刻苦,有合吾儒恶衣恶食而志于道者,宜其教风之日竞也。是不可不书,乃为详载其事于石。
师姓李氏,字玄晖,云中人,自号雪庵。躬督役事者,始则法弟如庵、李溥圆;终则溥照、道迁也。溥照为江南诸路头陁教门都提点。道迁为江淛禅云。铭曰:头陀立教宗瞿云,药除世患先痴贪。六尘一洒慧露甘,总十二行归于三。斋居粝食绝嗜耽,物不犯命衣非■〈神上虫下〉。毗耶之禅不待参,志与妙梵为司南。纸衣阐法今雪庵,力扶宗教青出蓝。诏恩许刻文馆衔,宝华天宇何潭潭。慈氏趺莲构楩楠,文殊猊座观音岩。法航来往自江南,浮图大藏毗卢龛。神龙诃护七宝函,祝皇万寿镇舆堪。瑞光长照西山岚。翰林学士承旨正奉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阎复撰。中书省都事张书并篆。大德七年十月立石。
崇教寺在大悲阁南。
清安寺在崇国寺东庆堂。
殊胜寺在光泰门近南。
渤海寺在西花潭西。
弥陀寺在古京前堂局南,玉虚观北。
罗汉寺在奉福寺东。
法光寺在竹林寺东街北。
福圣寺按古记考之,旧都城右街有精舍焉。额曰:福圣。泉甘地胜,甲于西北。金大定年间,金吾上将军李常出赀质屋,迎致通妙大师圆珙俾居师席。又延沙门行远者住持。无可居士蔡珪为记其事。后有张本清助金重修,昙公法师及门人裕正协力复理,木庵老衲性英譔重修碑记。又云在养济院前,俗号潭水院是也。
普安寺在开远坊,勑翰林学士承旨程巨夫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臣赵孟俯篆额。名勑赐弘教普安寺。碑河西杨氏自释教总统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宁国公慧辩永福。又云在旧城彰义门内,昔廉相花园。
凈垢寺在美俗坊。有辽阳乡贡进士高譔功德幢记。又云在凈居之西。
冰井寺在南城,白马神堂街西,即冰井寺。
持精寺在春台坊东局之南。
观音寺在天寿寺西。
毘卢寺在天寿寺西,开阳坊。
宝喜寺在披云楼东街西。
九圣寺在殊胜寺后。
永宁寺在殊胜寺北东。
原教寺在南巡院,即太庙寺也。
昭庆寺在天庆寺西。
心宝寺在弥寺东。
诏庆寺在施仁门外,俗呼石檀寺。
天宁寺在南城东宣耀门外。
天寿寺在阁街东。
万佛兴化寺在天寿寺西北。
华严寺在新都小木局北,枢密院南街西。
普照寺在大长公主府西北。
法藏寺在石佛寺西北,金城坊内,有藏经库八座。
凤林寺在彰义门外,雪堂之西。
释伽寺在大都海子桥东。
顺天寺在新都咸宜坊内。
妙善寺在咸宜坊沙蓝监。
姑姑寺
报先寺有辽圣文神武全大略聪仁睿孝天佑皇帝御书华严经觉林菩萨偈。咸雍三年岁次丁未十一月望日祀尼居。
三觉寺在南城天庆寺东。张旦碑文,俗称三觉寺。寺有契丹昭孝皇帝大碑记。在站台殿之正南,有耶律铸中书碑石刻。【(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恩福元寺碑,大德十一年,先帝立极,亲祼大室,乃慨然曰,予曾予祖,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裕宗文惠明孝皇帝,至元三十有一年,成宗既祔庙矣,而惟皇考,实诞眇躬,位大尊显,肆类于上帝,诔行定谥曰:顺宗昭圣衍孝皇帝,琢玉宝册,纳诸庙中,尊皇太后以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之号,迩之为子,远之为孙,其孝以慈,可谓致极,而于宸心,犹若未然,明年至大之元,诏羣臣曰:昔朕万里抚军北荒,险阻践踰,躬擐甲冑,此寇氐平,实艰实棘。时有愿言,皇曾考妣、皇祖考妣之丰功茂德,皇考太后之厚泽深仁,图以报塞,必俟他日。振旅而南,大建宝剎,凭依佛乘,上为往圣荐福冥冥、慈闱祝厘昭昭,下而亿兆臣民,休祥蒙赖,初匪有求年千世,专利一己,卿曹灼见是怀云云。臣梦祥曰,是碑文燧于大德十一年所譔,镌刻树立,亦既久矣,而我皇上孝思不匮,复命学士欧阳玄重为制文,用坚琬琰,所以垂宪万年,表贰来哲,羹墙之思,斯于可见孝之至矣。【(顺天府志引舆地要览。)(按:文有臣梦祥曰,可知为析津志。谓引舆地要览盖误。或碑文为舆地要览原文)】
石窟寺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昔如来出世,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分形化体于无边华藏庄严世界,海微尘剎土随缘赴,感应现前。当此之时,宝山相满月之容,有目者皆得见。狮子之吼,海潮之音,有耳者皆得听闻。而优填王暂离法会,已生渴仰,遂以旃檀刻为瑞相。何况示灭鹤林,潜辉鹫岭,真容莫覩,像教方兴。宜乎范金、合土、刻木、绘丝,而广兴供养者也。然而虑不远不足以成大功,工不大不足以传永世。且物之坚者,莫如石。石之大者,莫如山。上摩高天,下蟠厚地,与天地而同久。是以昔人留心佛法者,往主因山以为室,即石以成像。盖欲广其供养,与天地而同久,虑远而功大矣。与夫范金、合土、绘丝者,岂可同日而语哉!
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二云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按北史:魏太祖道武皇帝拓拔珪,以东晋武帝太元十一年称王于定襄之盛乐,国号代,建元登国。后乃即真,迁都平城,号恒安都,今西京是也。二世曰明元帝,三世曰太武帝,四世曰文成帝,五世曰献文帝,六世曰孝文帝,始都洛阳,改姓元氏。七世曰宣武帝,八世曰孝明帝。孝明之后,权归藩镇,而魏祚衰矣。魏纪:凡建寺皆书,而不书此寺。唯文献纪书皇兴元年八月幸武州山石窟寺。又按云中图云:文成和平八年,献文天安元年革兴造石窟寺。然未知有何所据。今寺中遗刻所存者二,一载在护国,大而不全,无年月可考;一在崇教,小而完,其略曰:安西大将军散骑常侍吏部内行尚书宕昌钳耳庆时镌也。岩开寺其铭曰:承藉□福,遮邀冥庆,仰锺皇家,卜世惟永。盖庆时为国祈福之所建也。末云:大代太和八年建,十三年毕。按道武登国元年,即代王位,四月改称魏王,皇始元年称帝。天兴元帝诏羣臣议国号,咸谓国家启基云代,应以代为号。帝不从,诏国号魏。天兴至孝文太和十三年,凡九十载,而碑仍称代,何也?参稽内典,矛楯为文,元氏录云:道武皇帝改号神瑞,当东晋武帝太元元年。立恒安都,于郊西土谷石壁,皆劖凿为窟,东西三十里,栉比相连。按神瑞时明元所改,岁在癸丑,当东晋安帝隆安十七年,在太元后三十七年矣。其舛误如此。续高僧传云:沙门昙曜,于文成帝和平中住石窟通乐寺。大唐内典录云:昙曜,帝礼为师。请帝开石窟五所,东为僧寺,名曰灵岩;西为尼寺,不言其名。僧法轸为寺记云:十寺,魏孝文帝之所建也。护国东壁,有拓国王骑从。广弘明集云:即孝文皇帝建寺之主也。帝王于天宫寺以金铜造释迦像。众记参差如此,竟不知经始在于何帝。以竟推之,道武迁都之后,终其世纔十年。其间创立城郭、宫室、宗庙、社稷、百官制度,见于史笔,其事实繁。至于凿山为寺,理应未暇。道武毁教,末帝虽感白足之言,寻即殂落,亦非其所为也。献文即位之初,幸其寺,则寺兴于前矣。其间唯明元、文成二帝,据录特标神瑞之号,明元实经其始。内典录明载和平之事,则文成实继其后矣。彼和明所记,以孝文为建寺之主者,盖指护国而言也。法轸云:十寺皆孝文所建,非也。
然则明元始兴通乐,文成继起灵岩,护国天宫则创自孝文,崇福则成于钳耳,其余诸寺次第可知。复有上方一位石室数间,按高僧传云:孝文时,天竺僧陀番经之地也。十寺之外,西至悬空寺,在焦山之东,远及一舍,皆有龛像,所谓栉比相连者也。验其遗刻,年号颇多。内有正光五年,即孝明嗣位之九年也。然则此寺之建,肇于神瑞,终乎正光,凡七帝,历百一十一年。虽辍于太武之世,计犹不减七、八十年。何则崇福一寺,五年而成,以此较之,不为多矣。录云:魏成于一帝,何其谬欤!此即始终之大略也。自神瑞癸丑,迄今皇统丁卯,凡七百三十四年,此即历年之大略也。迭嶂峥嵘而西去,长沙浩渺以东来,岚影相连,波声不断,势壮京邑,润分林薮,岂特国家之宝,抑亦仙圣之宅!此则形势之大略也。峰峦后拥,龛室前开,广者容三千人,高者至三十丈。三十二瑞相,巍平当阳。千百亿化身,森然在目。烟霞供宝座之色,日月助玉毫之辉。神龙夭矫以飞动,灵兽雍容而助武。色楯连延,则天皇弥勒之宫。层檐竦峙,则地通多宝之塔。以至八部之眷属,诸经之因地,妙笔不能同其变,辩口不能谈其目,巧力不能计其数。况若神游灵鹫,宛如身诣于耆阇,此则制发响,闻者摄心。琢石则醴泉流出,饮之愈疾,珍禽时聚,毒虫屏迹。此则灵感之大略也。唐贞观十五年,守臣重建。辽重熙十八年,母后再修。天庆十年,赐大字额。咸熙五年,禁山樵牧,又差军巡守。寿昌五年,委转运使提点。清宁六年,又委刘转运监修。李唐以前,虽无遗迹,以近推远,从可知也。此则历年之大略也。本朝天会二年度之大略也。尔雅云:石山戴土,谓之崔嵬。此山是山,外积黄壤,中含翠石,高卑莫测,厚薄难知。然而良工预为其制,羣匠争奋其力,迄隳坏绩用有成,虽大禹之凿龙门,六丁之开蜀道,不过摧其顽险,务于通达而已。方之于此,未足为难。倘非诚心一发,圣力潜扶,安能至是哉?又护国二龛,不加力而自开,以至扣地则神钟。大军平西京,故元帅晋国王到寺,随喜赞叹,晓谕军兵,不令侵扰。并戒纲首,长切守护。又奏,特赐提点僧禅紫衣并通慧大德号。九年,元帅府以河流近寺,恐致侵啮,委烟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拨河道,此则皇朝外护之大略也。呜呼!青鸳肇于西域,徒见其名。白马兴于中土,景隳其志。未知此寺殊功圣迹,亘古今而常存者也。
先是亡辽季世,盗贼羣起,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皇统初,缁白命议,以为欲图修复,须仗当仁,乃请惠公法师住持。师既驻锡,即为化缘。富者乐施其财,贫者愿输其力,于是重修灵岩大阁九楹,门楼四所,香厨客次之纲常住寺位,凡三十楹,轮奂一新。又创石垣五百余步,屋之以瓦二百余楹。皇统三年二月起工,六年七月落成,约费钱二千万,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师又以灵岩古刻既为灰烬,护国大碑又复摧毁,胜概不传,居常叹息。欲表前踪,以垂后世,乃礲巨石,谒文于予。予既闻师名,又嘉其志,遂不复辞,为摭实而书之。
师名禀惠,姓王氏,弘州永宁人。幼于天成县幽峯院出家受具,自十八岁讲华严经、摩诃演论,辩析疑微,听者常数百人。四十五散徒游方,即其所传。天眷元年,奉圣旨传菩萨戒。皇统三年,转运司定充本寺提点。申行台尚书省,继准唐堂帖。师性明悟,威仪端重,一方钦仰,建化之功颇多。至于石窟为最玄。皇统七年,夷门曹衍记并书。传菩萨戒提点大石窟寺沙门禀惠助辩经武将军前西京军器库使骑都尉太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王庆佑。前西京癸卯年腊月二十四日予自东胜来,是日宿于寺之方丈,受清供。次日达西京。次年二月八日始录上草本于何尚书思诚东斋。
西祥寺在僊露坊。
女天王寺。
大德寺石幢、法宝石经幢,法华经幢。崇仁藏经廒,弘法寺八廒,法藏寺八廒。【(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修真院在旧城开阳西坊,创于金天会年间,以处剪发头陀。大定中,大理少卿吴章记。院内有瑞禾石碑。其文曰:金大定二十三年八月,昌平县界产异禾一丛,茎穗各长二尺有六寸。县人奇之,献于府庭,奉天子命,乃刻诸石。推官卢启赞曰:醴泉芝草,凤凰麒麟。彼出而瑞,奚益于人。食为民天,民得而济。嘉谷蕃昌,此为真瑞。芃芃异禾,得时之中。充箱其穗,荐报年丰。公曰休哉,一人之庆。于万斯年,绍明继圣。此刻今在胜因寺东厢。【(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兴教院在南城右铁牛坊,又名头陀妙真院。寂照禅师道碑,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中顺大夫李鉴撰,雪庵书。如来以法心付弥勒,弥勒以正法垂世立教而修头陁行。盖取其清净寡欲,而自以为足也。自纸衣应世以来,二百年于此。其间慧灯相续,奕世不绝。在燕赵间力行之者,寂照师是已。
师杨氏之女,讳陶真,寂照,其自号也。世家蓟州之丰润,后徙居北平,遂为平州人。父义,母李氏。师以明昌五年生,志性夙成,不为儿嬉事。甫五岁出家,礼本州岛广济院赵守道为亲教。师十二受其戒,每讽诵诸圣经,迎刃而解。老师宿徒,莫不以佛器许之。居亡何,义州之明真院,阅七年而业成,道价藉甚,凡川贵徒柳城诸方,皆希光而景慕焉。年纔十九,是岁安众信士,请主其县之普真院。明年天兵南下,所在云扰。加之以饥馑荐臻,人至相食。师窜迹榛莽,日采蓬以供馁腹,在颠沛流离之际,未尝一改其度,其立志坚忍如此。迨己卯,河朔甫定,平滦等路总管王公,迎师而西,复还广济。仍送女弟数辈就学于师。其所以执巾持杖履者,师未始旦夕离。师天资聪悟,日以阐扬为事。至谈论道妙,舋舋不绝,故学者乐从之游。燕城右司王公慕师之法,又虑其不能致,乃备车马帛币,往复者数四,竟为门弟子所留,不果其行。辛卯冬,行台刘公师之名,誓欲投诚,以为□诸七祖、□漪大宗师,以宗门之。且恭奉文疏,檀□李成□安真杨仲山□勤之意。
肃清院在卢龙坊。
下生院在僊露坊东,旧剎。开山果兴建。中统初名殿曰:弥勒,坛主圆悟通辩大师比丘尼志果兴建。有翰林侍讲学士赵与■〈票上灬下〉譔记。
潭水院落魄猖狂久陆沉,蛮金散尽力难任。梦迷滦水云烟合,肠断燕台草树深。朽索难羁千里马,樊笼空锁九皐禽。熏风一夜招提客,明月关山处处心。【(郭招讨赋。)】
昭庆院在大兴县。
魏家道院在南城曲河坊。
延福院在咸宁坊。
妙真院在铁牛坊内。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中顺大夫李鉴撰。
大都头陀妙真院寂照禅师道行碑,雪庵书。
□会院在弘寺西。
释伽院在咸宁坊。
西禅院在春台坊。
定真院在齐化门里,思诚坊南。
善化院、居坚院。【(又禅寺在美俗坊。至元三年无碍建。)】
清安院、萧家道院、牛家道院、比藏院、空心院、福圣院、药师院、兴国院、讲院、毘卢院、普安院、清胜院、观音院、弘济院、兴化院、延庆院、广济院、十方招提禅院。【(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丹阳观在周桥西南,赵汲古宅之西北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天长观在南城归义寺南。内有唐碑三。燕京古道观,惟此一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元观在大井头近东。【(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玉阳观在敬客坊内。有王百一石刻。古帖所述碑,俗呼为百一帖是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洞神观有虚舟老人碑记。虚舟老人太原李鼎文。长春宫提点彭志祖书。太中大夫参议国信所高篆。其词曰:天下之事无小无大,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其理藏于恍惚杳冥之中,惟有道之士,持先天而天弗违之机。掌教诚明宗师张公暨教门提点刘公也。主之者维据后天而奉天时之地。清真葆光重古大师教明都提点段君暨体真大师王公也。兹二僊二师,名分年甲虽不同,其容貌而后天复能运先天之妙,知其世间之物,天欲与者,不可立以力辞;不欲与者,不可强以取之,理则同尔。又云在南巡院西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真元观在文明门外。有江东大王祠,近河西北岸。有滕斌所作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逸观在周桥之西,延庆寺之西北。又云在南城广阳。有创建碑,商挺左山譔。【(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宁真观在南城正南礼乐坊。又云在渤海寺西,西营之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静远观在荐福寺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玉华观有虚舟老人李鼎碑记。西堂之西北,惟有石碑露立。【(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固本观在长春宫之南,又云在南城开远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东阳观俗号左府宅,在西营之北。【(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都观观在太庙寺之西。【(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真观观在南城奉僊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清本观观在长春宫东南。有北平王粹碑文。【(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长生观在丰宜门。【(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五华观英宗朝改为寺。【(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东华观永清县统和乡南石村。有道者舍曰东华。以碑铭考之,通玄子贾志坚,号纯真大师,慕长春之道,受业于霸州丁师。丁乃长春之门弟也。岁甲午,通玄子于永清东北一舍余,统和乡南石村择地创舍,此观之初基也。
建福观宝坻县坊市西门外街北。有观碑,金大定年间,正一盟威法师王云岩立石。
十方洞阳观在大都思诚坊,北去转东。乃长春宫下观,有碑。
神游观在会城门外近西。
清微观在甄乐院东。
洞祥观在前堂局西。
烟霞观在净土寺西。内有宋柳庵所撰碑。
真常观在云僊台下。
静真观在广济寺西。
崇玄观在南城施仁门北,水门街北。
昭明观在旧皇城内,乃金朝昭明宫之故址也。
清和观在敬客坊南,至元寺之西,真常之北。
葆光观在圣安寺东北。其碑乃阎子静先生作。
重阳观在奉佛寺西。
清虚观在大悲阁前沙地内。
云阳观在西华潭西。
披云观在大悲阁西南。
灵虚观在悯忠寺前,虾蟆北岸。内有大古槐一株。
延寿观在云僊台西。
云岩观在金水河西,与高□寺邻。有记畧曰:君讳道盈,号天佑道人,混成子,姓黄氏。父喜,母吕氏,乐善好施。真人生于至元九年癸酉三月廿有七日,有红光照空,□即颖悟。闻胶州即墨县鳖山刘真人有道术,往师之,数年归。适关西云游,至缅历诸方。在途旅中,而以饮食制情魔战睡为务,心目开明。遇道术者张公带黄教习书细字,每芝麻一粒,书天地日月国王父母八字。至于方尺扇中,取方,写孝经一十八章,四畔写胡曾咏史诗一百二十首。至元三十一年,又还至鳖山,刘真人大赏异之。大德元年,云游至大都集庆里,得地二亩,建云岩观,起三清殿,殿之后建一室,为供老人之计。至治元年三月,敬受完耆台皇后懿旨,特赐金冠法服,法号葆崇素圆明贞静真人。又奉旨赍御香往鳖山祝厘,事毕,奉掌教大真人法旨,充益都路道门都提点。至正四年春,奉特进神僊法旨,充大都大长春宫诣诸路道教所详议提点事。至正十二年三月三日,于云岩观寝室,命门人诸侄孙具汤沐衣冠,端坐而逝。享年八十。黄益都东关人。黄真人则师刘云岩真人,云岩真人则师郭真人,郭师王真人,真人所师,则丘真人也。
碧虚观在玉虚观西南。
玉清观在黄土坡南尽头。
修真观女冠众,南城里楼子庙近北有龙头。
紫峯观在南城延寿寺后。
五岳观在南城文庙西北。
昊天观在云僊台下。
冲和观在顺承门外。
弘阳观在大悲阁西,前门药局。有王秋涧碑。
遇真观在兵马司后。
栖真观在大悲阁西南。
延祥观在南巡警院东。
通真观在南兵马司北。
崇禧观号黄姑姑观,在御酒库西。
清真观在崇元。【(以上一段系据首都博物馆藏抄本顺天府志卷八。)】
通玄观在遇真之北。
紫虚观在阳春门内小巷近南。
保安观在南院之东。
洞真观在烟霞观东南。
玉华庵庵在南城。
守静庵、妙真庵、大顺庵南庵在周桥西。弥陀阁、不二庵。【(以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白云宫在长春宫东。
佑圣宫即新都城隍庙之一方也。有商左山所撰碑文。
太清宫在南城东太保。
广福宫长春宫本俗号五祖庵是也。大元勑赐神仙符命,金印。武宗登极,下仪曹铸金印,两以数计者一百二十有奇。红绶駞纽,事汉篆为国书,加大真人之号。文宗于至顺初元之七月就上都,勑大臣趣行旧典,依前再铸黄金符命,较之于昔,制度亦大,而重数有加焉。又有传教玉印。
崇仙宫女冠众,在长春宫东南。内有顺宗皇帝影堂。
昭应宫在西镇国寺东。
太和宫在天师宫北,去关王庙义井头东第二巷内。本宫提点彭大年所建,有危素所撰碑。
西太乙宫在和义门内近北,张秋泉所建。秋泉本戴石屏之后,少年习吏,微责,弃俗而游京师。自历涉艰,曾无悔色。为人美丰姿,长髯,真一代之奇士。宜乎晚节可观。初,秋泉居京,当时名公巨卿,无不倾盖相亲。为人倜傥,有旷愁高蹈之志。所藏法书、名画甚富。章子有平章尤为亲厚。初,在天师宫放逸自居,怀孟太后有疢,求医药符篆之士于朝,遂诹于吴宗师。师令其应旨而往,符药俱验,果能阐扬,大称懿旨。厥后恰逢九五之祚,一时向仰,非复寻常真人之比。故其所建宫宇,计年而成,其施助不言而至源源。宫正殿正西祠张上卿、吴宗师。实开山之主也。后以年迈归,以所蓄书画财物,尽数付与吴宗师。独携米南宫所宝研山石回。当朝诸名公若虞伯生,俱有研山诗。
灵应万寿宫元自开国始创建于西山,赐上名额,实自太保刘文正公之主也。其祖坛在上都南屏山,即太保读书处,有碑文纪事。而此坛天下有二焉,因着其开坛阐教之名氏次第于后:第一代宗师刘忠太保文正公;第二代李;三代张;四代林;第五代林;六代毛;七代谢;九代刘;十代谭;十一代潘。
玄元万寿宫官建,命女冠邵真人住持。
弘阳宫、昭明宫、玄禧宫、洞神宫、葆光宫、重阳宫、建福宫、通真宫、宝玄宫、五岳宫、真常宫、清和宫、延寿宫、灵虚宫、修真宫、通真宫、玄天宫、披云宫、隆禧宫、静真宫、紫虚宫、龙泉宫、大清宫、金真宫、真元宫、朝阳宫、寿宁宫、清微宫、保和宫、通僊宫、寿阳宫、崇德宫、崇道宫、泉阳宫、洞真宫、玄虚宫、紫微宫、延祥宫、【(以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兴圣宫丹墀内多桃李。【(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一引析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