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部分

重修台湾府志 作者:清·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

陈序

高序

明序

庄序

重修台湾府志姓氏

凡例(十四则)

福建台湾全图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陈序

  海内郡国以千百计,其山川、险隘、风土、人物与夫往古事迹,载于史策、稗官、野乘,为类甚繁;作志者荟萃成编,其取材也既博、其修饰也易工。若乃遐荒外岛,自昔声教未通之地如台湾者,溯前则无稽、居今则难略;作者于此,盖不胜视止行迟焉。

  我国家声灵赫濯,海隅日出罔不率俾。台湾自入版图垂今余六十年,卉服文身之域、茹毛饮血之俦,咸袭冠带、安耕凿,俗易风移,骎骎乎有中土之习;大化涵濡,于是为深且厚矣。郡之有志,自高、刘二君始。比岁给谏六公、侍御范公奉命巡视其地,宣布圣天子德意,抚绥民番,辑宁海疆;政理既已浃和,爰取旧志而重修之,勒成若干卷,属序于余。余惟东南环海之区,元、明以前率为逋逃薮;故事多荒略,而其地亦莫可考。澎湖之名,仅见于「隋史」。台湾,则明季始称其名;然不过为日本、荷兰停泊互市之地,既无历代废兴沿革、是非得失之概可资考镜,亦无文人词客游历寻览之迹可以感慨流连。故述之者,恒患不文。间有一二纪载,又涉于奇诞;人往往视若「齐谐」之志、「山海」之图,用广异闻而已。今观是书,体例严密、力大思精,凡旌别淑慝、区画井疆、戒饬武备诸大政,靡不条分缕晰而详着之;可谓识其大者矣。而山川之夷险、水土之美恶、番俗之淳顽、物产之丰啬,纤悉不遗;该洽典赡,斐然可观。以是上诸兰台,诚足资庙堂之采访;且使守土之吏得而习之,土俗、民风了然心目,所以承流宣化、奉职效官者,悉于是乎在。则是书岂徒作哉!

  抑余闻之,台地幅员广远,东番各社禾黍芃芃,比户殷富;苦于野番间阻,不得列为王民。迩年以来,圣泽覃敷,野番输诚归化者络绎不绝,傀儡诸山凶番终于革面革心;则台地将东渐于海,而声教之所讫,必有踵事而增修之者。是又有俟于后之君子!

  太子少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祁阳陈大受撰。

高序

  圣天子统御宇内,包含万有;虽遐荒绝岛、亘古未经向化者,无不举而怀柔之、教养之,使皆有以渐摩而成善俗。其遐荒绝岛之众,初犹草昧蚩蚩耳;乃自感于圣人之治,殆如风行草偃,翕然向治,遂臻一道同风之盛焉。台湾一域,为海外荒岛,「禹贡」之书不载、「职方」之纪无闻。始自有明天启朝为荷兰屯处,稍与中华通往还;后为郑成功窜踞,恃险负远,犹在四夷也。我朝定鼎,圣祖神武远播,收郑氏余孽而版图之;设官置镇,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由是台湾一域已渐非昔日之遐荒绝岛矣。

  庚戌岁,予奉命巡察。重洋远渡,入其境,人民济济,无雕题卉服之状;盖浸润于教化、涵濡乎养育者,深且至也。按其户口,稽其财赋,考其山川、风俗、土物、人情,阅其城池、仓库、坛庙、学校、番社、官庄、兵农、水利,厘然举备;退而准之旧有志乘,则挂漏殊多。然旧志成于法制未备之初,不无因陋就简;越数十年,自不可同日而语矣,意欲即而修之。值顽民吴福生跳梁,捧节之使,守埤御暴、宣化抚绥之不暇,遑暇修志乘哉!期满复命,忽忽数载,意甚缺焉。

  甲子春,旬宣闽地;见从前旧乘已为刘副使补葺,人有同心,猗欤!休哉!秋九月,奉旨赴台查勘武职官庄。踰澎渡海,巨浸惊涛、山川城郭,依然如旧;而民风之醇、人物之盛、辟土之广、利用之厚、簿书期会之繁,更不可与庚戌之岁同年而语矣:愈以征圣化之沦浃久而风俗移也。刘君所葺志乘,又觉未尽其要;曾语巡使给谏六公,而六公亦有雅意增损之说。迨侍御范公赴台,与六公参酌考订、谘讨厘正,逾一年志成。

  丙寅冬,二公寓书予曰:『重修志乘业已刊刻告竣,言之不文,乞为一序』。予不敏,何以序为!虽然,修台志者,予素志也;何敢以不敏辞。于是披览周环,得其所纪山川,则瀛洲岛屿,搜罗摭拾之无遗也;田赋,则纳总纳穗,供输经费之毕存也;风俗,则居处习尚、番社语言之悉载也;其奇节瑰行、风流俊雅者,录之「人物」之中;水陆戎行、班戍优恤之典,具于「武备」之内;若夫物产,则嘉谷花卉、珍禽怪兽之并呈;而诗文词赋,则天章云汉、光怪陆离之炫目;他如规制、典礼、职官、学校,则又事核而该、体严而备。其中有伦有脊、有目有纲,踵事增华,蔑以加矣。一画开而天地辟、二气运而岁功成;台志修而圣治彰,所系宁不重欤?他日辎轩采问,不第知荒岛之为邹、鲁,并以叹二公之用心有功于朝廷者不浅!乃援笔而为序。

  乾隆十二年(岁次丁卯)三月谷旦,福建布政司高山拜序。

明序

  闽地,为古无诸之国;而闽之台湾,本土番部族琉球之故壤。汉、唐开疆以来,皆以海外置之,地入于荷兰;其后郑成功逐荷兰,窃踞为巢。圣祖仁皇帝念天下一家,臣服其黎庶、郡县其土宇。数十年休养生息,日就蕃昌;土地、人民政事之大,不可以无志。古于前者,观察高公、副使刘公相继纂修,而规制事宜未尽洽备。今给事六公、侍御范公奉命巡视兹土,乃与副使庄君、太守褚君共采旧闻、旁搜众纪,为征引之据;于是取新旧二志增之、损之,有纲有目。

  余观志之修也,与作史同;必汇从前之事、合数家之词,而裁以史才之手,然后条理明备、本末灿然。孟坚之于子长、刘昫之于韦述,半以为取材而加之斫削;欧公五代之史,原本于薛居正而删定之。是故必有相因之迹、相厘之功,相因则其事详、相厘则其文核。夫作史且然,至于修志,亦有不得不然者矣。颜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夫事日积而多,亦日积而废。由后数十年之所积,较之于前,其踵而增华者有加而于前事或久而放失;又或因传闻之谬,更为荒芜之词以杂之,不得其详且核焉,则其缺莫考。其文之不雅驯者,尤缙绅先生所难言也。今观台志之修,自封域、规制至于艺文、杂记,其间典礼之周、学校之设、武备之严,与夫山川之险易、户口之繁衍、赋役之殊科、生番熟番之顽驯强弱不同,人情风俗、土物产货,按志以稽,如指诸掌。且台郡孤悬海外,为各省之藩篱;是以于防海港口出入、水道纡回,言之尤详;必提其要害、纪其远近,使人因其形势以识控制之方。其视前志加详,而体要典则尤为加核;是有良史之才,而达于政体者也。

  考之「周礼」「职方」所掌,辨及山薮川浸与男女之数、谷畜之宜,以周知其利害,使同其贯利。「王制」: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之异制,民生刚柔、轻重疾速之异宜,以修其教而齐其政。今是志之修,既熟悉全台之风土、人物,则其政治之宜民,条理本末,必有卓然可观者;不独其文之详核,可以方班、刘而匹欧阳也。谨序之。

  乾隆丁卯春月,粮驿使者明福撰。

庄序

  地理之有志也,自「禹贡」始。禹别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九州岛,至殷则有幽、营而无青、梁,至周则无徐、梁而有幽、并,其见于「尔雅」、「周礼」者近是;然皆备列扬州。闽,扬州域。「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尔雅」曰:『江南曰扬州』。则「夏书」之所谓『东渐于海』、「王制」之所谓『自东河至于东海』,即殷制;是台地实洪荒渺昧、芒芴扇煜而在其中。更考「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虽其区三江五湖具载而未及海,然已明言七闽。台淡水距闽省水程四百余里,其间关潼、白畎形势蜿蜒,则台之隶闽,断可识矣。台始见于隋,洎明荷兰据其地;郑逆角逐之,立郡邑。我朝天威震詟,艛艓南指,遂纳款面向,附疆索焉。

  伏荷列圣仁绥义抚,先之以噢咻拊畜,以驯化其历来犷鸷之习;俾黠者骜于工商、朴者安于陇亩、秀者泽于诗书彬雅之中,渐跻于声名文物,而易其狉獉咮■〈口离〉之弇陋。然则台之初辟,固不可以无志;而其在荒服无可沿考,则其为志也较难。曩之观察兹地者,尝留心斯举。康熙间,高公爰创辑之;继乾隆辛酉,刘公省斋复增补成书,可谓明且备矣。届兹化理沦浃又历年所,时物渐臻、风气益廓。巡方六、范二公廑念海邦文献,网罗苍粹,遐搜旧典、周访新知,因而按部就班,厘为纲十二、目九十有二;繁者汰之、缺者补之,袪其泛、遴其要。而又不径从简略,使后人失所依考;而又不随流附会,使旁观循其模棱。意匠心裁,洋洋乎蔚为瀛岛巨观已。且夫鹿耳、鲲身,台之门奥。南则沙马、猴林,北则鸡笼、鹿子;篁峦插汉,与鲸涛拍天角险;椎髻文身,与冠裳舄履交错。天与山海际、地与民番混。在闽则为锁钥,在江、浙、瓯、粤则为屏籓;虽僻介边徼,其带砺攸关,实视中区为险要。吁!是志也,其徒侈词华之庄雅、体制之醇备、考核之精详乎!盖其用意宏深矣。尝试按而考之,举凡庙谟之渊邃、奏疏之剀切、文武乂安之筹策、水陆防捍之隘冲,以及兴文讲武、通商辑番之周画,无不挦撦参核,规之详而虑之远。

  今夫云雷草昧,君子以经纶。台之启疆,虽已距六十余载,诚有如文翁化蜀、昌黎治潮暨武侯之定猺蛮、伏波之抚交趾,迄今犹衣其德弗衰、服其教而畏其神弗辍。则兹土也,潮、惠、漳、泉之丛处,而诱以土物心臧;生熟番之呿呿于于,而潜率之就甄陶而乐化育,游惰向业。四民交励、五士迭兴,萑蒲弭、讼狱息、刑措兵偃,职官、人物炳炳烺烺而风俗齐美,斯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皆绘文明熙皞之象矣;则是志之所以导扬郅治、襄赞鸿谟,系苞桑而固盘石者,其有「豳风」、「无逸」之思乎!夫岂等「山经」、「水注」,侈乘槎之瑰奇、资操觚之博赡已哉。余猥厕铅椠之末,愧无能为役。爰书诸简端而特阐之。

  乾隆十二年(岁次丁卯)孟春,署台湾道庄年谨序。

重修台湾府志姓氏

  纂辑:巡视台湾户科给事中六十七(字居鲁,满洲镶红旗人)、巡视台湾兼提督学政监察御史范咸(字九池,浙江仁和人。癸卯进士)。

  协辑:分巡台湾道按察使司副使庄年(字榕亭,江南长洲人。保举)、台湾府知府褚禄(字总百,江南娄县人。癸丑进士)。

  参阅:诸罗学训导陈绳(字骝季,福建闽县人。岁贡)。

  校辑:台湾府淡水同知曾曰瑛(字芝田,江西南昌人。例监)、澎湖通判汪天来(字溯潢,江南徐州人。监生)、台湾县知县李阊权(字衡宜,山西安邑人。教习)、凤山县知县吕锺琇(字集九,广东饶平人。举人)。署凤山县知县县丞赵轼临(字湘右,浙江萧山人。监生)、诸罗县知县周缉敬(字作侯,广东新会人。举人)、彰化县知县陆广霖(字用宾。江南武进人,己未进士)。

  监刻:原任台湾府海防同知方邦基(字乐只,浙江仁和人。庚戌进士)、台湾府海防同知梁须楩(字大木,正白旗汉军。例监)、署台湾府海防同知漳州府同知张若霳(字树堂,江南桐城人。保举)。

  校对:台湾府学教授吴应造(字钧大,福建闽县人。庚戌进士)、台湾县学训导伍兆崧(字符年,福建宁化人。优贡)。

凡例(十四则)

  一、郡志初作于康熙三十三年,观察高君拱干成之。其后副使刘君良璧重修于乾隆六年。「高志」草创,多失之略;至「刘志」则加详矣。然「刘志」二十卷,「星野」、「建置」、「山川」外,更有「疆域」;而「物产」,即附「风俗」下,似为不伦。「高志」十卷,以「封域」、「规制」等为十纲,各附以目,序列有体。今合新、旧二志增损之,为纲十二、为目九十有二;庶几有条而不紊尔。

  一、刘志大半摭拾「通志」。如「通志」首列「典谟」,盖以全省所奉谕旨,高文典册自宜弁冕简端;若郡邑志自不必复载。旧志将御制至圣赞及表章朱子上谕、「周易折衷」等序并行纂述,此岂专为台地而设耶?且四亚圣赞后,即继以赐靖海将军施琅碑文,尤为失次;故兹志不敢仍袭其旧。其有因台郡事宜特颁谕旨者,谨分载各条内,俾奉行者有所遵守勿失焉。

  一、台湾入版图后,生聚教训虽历六十余年,然犹去荒昧未远。本地苦无文献可征,所见所闻不无异词。即以星野言之,旧志谓属牛女之分,「诸罗志」谓属翼九度,而「凤山志」辨其非;必并列之,以见统纲专主牛女之意。是志于各条下,俱列附考,似于作志体例别创一奇;亦以海外初辟之地,不得不互存以资参核云尔。

  一、前志于台湾一邑,祗载寥寥数山;其罗汉门内外,概不之及。迨乙丑冬,巡历至其地,见山谷盘亘,极险仄幽峻;问之土人,则云朱逆作乱时,初皆盘踞于此。及阅「使槎录」,载罗汉门山甚详;且云『峻岭深谷,丛奸最易;此守土者所不可不知也』。因采其语入「形胜」「附考」中;而详识其山之远近道里,补入「山州志」焉。

  一、鹿耳门为全台门户,防缉奸宄,则台防同知之责为独重。前志不载「海防」事宜,今特为增入。凡海港出入之要口及船只之大小并一切见行则例,俱必条列;亦以见防海宜详也。

  一、台湾田赋自归化后,累蒙列圣减则蠲除,优恤备至。惟杂税有沿郑氏旧名者,故征饷水、陆异科,与内地迥别。其牛磨、蔗车以及港湾、潭塭、罾縺、罟■〈罒上令下〉、■〈纟衮〉蚝之属,非详注则观者无由知;今特采诸书中言之雅驯者,列之「附考」。至养廉一项,尤圣朝体恤臣下之仁,亦宜备载,以志异数。

  一、台郡分野扬州,习俗尚鬼,与荆、楚同。今「典礼」中祠庙,一遵「祀典」所颁,淫祠并黜。其寺观,则别载「杂记」。

  一、闽省乡试,台郡分额取中,所以培养海外人才者备极隆至。余若粤人之附居者,亦增入学名额,尤为特典。前志未录,故于「学校」中详列其始末焉。

  一、海外武备特重,凡分班遣戍之期、道里舟车之费,历圣加恩优恤,至为详备。而制田产以备吉凶赏恤,延及百世,尤我世宗宪皇帝格外殊恩也。旧志未载,兹特补入;并增列「义民议叙」一条,以见圣朝报功之典,虽小善必录焉。

  一、番社不下数百种,生熟番驯顽不一,南北番亦强弱各殊。然熟番与士庶杂处,输赋、供役则亦民也;即生番归化,亦各输鹿皮饷。今考其服食、居处、性习、风尚,各番略有不同;因本黄玉圃先生「番俗六考」加以咨询所及,于「风俗」中分类详记。而其方言俚曲,亦载其大略焉。

  一、台之物产,自百谷以至草木、虫鱼,类多中土所不常有。在土人既以臆名之,而士大夫考据又苦未得其真,故「附考」中征引诸书,有一物数见者。盖欲后人有所折衷,故采择不厌其详。至旧志所载,如薤则云有赤、白二种,蒜则云有大小种,桃则云花红、实可食,梅则云味酸,松则云松柏为百木长,梅则云百花魁,黄莺则云一名黄鹂、一名仓庚,萤则云腐草化生,蜻蜓则云六足四翼、翅薄等类:凡皆内地习见之物,不烦细注;今悉删去,以免载籍繁伙。

  一、「灾祥」「附考」中,颇载伪郑逸事。以其始则驱逐荷兰、继则纳土归降,盖为我朝先驱者;故附录其兴亡之迹,以为台地之缘起,非敢仿「十国春秋」之例也。

  一、台郡初辟,中土士大夫至止者,类各有著述以纪异;然多散在四方,岛屿固鲜藏书之府也。范侍御奉命巡方,自京师携黄玉圃先生「使槎录」以行;至武林,又得孙湘南先生「赤嵌集」;抵台商榷修志,于是「台湾志略」、「靖海纪」、「东征纪」、「台湾纪略」、「台湾杂记」、「稗海纪游」诸集,按藉搜索,并得全书。惟「沈文开集」,向时寓台诸公所艳称而未得见者,亦辗转觅诸其后人。凡得诗文杂作钞本九卷,半皆蠹烂;但字迹犹可辨识,既不忍没前人之苦心,故所征引较前志尤多。但志中所引,仅注书名;因特于「杂记」中另列「杂着」一条,备载作者姓氏,方知为某人之书,亦并以存海外之文章,令后来有据耳。

  一、「艺文」内旧志将郑氏「归降表」采入,尤为不伦;若前明宁靖王术桂系监国鲁王所封,传中屡以「王」称之,亦非体矣。又「奏疏」首尾体例全载,此为册档之式,非是纪乘之文;况题目已经列明,更为屋上架屋。凡以上,概为删改。至荡平郑氏,施靖海之功为烈;其后辛丑恢复,则蓝总戎之功不让于施。今二家纪载之书,一则有「靖海纪」、一则有「东征记」,虽不必皆成于己手,然其功足传,则其文亦多可录。志中祗遴其半,已各得一卷。他如沈文开不忘羁旅之思、孙湘南独擅「丛笑」之什,是以采择尤多;盖是志于「艺文」之去取尤严也。余若咏物、咏景之作,则汇录入本条下,以见写生属情之妙。其不关此者,则统载「艺文」诗中云。

福建台湾全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台湾府总图

  台湾县图

  凤山县图

  诸罗县图

  彰化县图

  淡水厅图

  澎湖厅图

  台湾府总图

  台湾县图

  凤山县图

  诸罗县图

  彰化县图

  淡水厅图

  澎湖厅图

卷一

  封域

  星野建置山川形胜

  海外苍茫岛屿,自古未有建郡县者。隋开皇中,略澎湖;至元末,置巡司。而北港、台湾,前明始见于简编;初为逋薮,继作倭巢。自伪郑拾荷兰之遗,城市室庐,颇近中土。迨入国朝版图,声教遐讫,经营而缔造之,历七十年;天献其祥、地不爱宝,千峰作镇、百川汇流,巍然为东南之保障。所谓圣人怀柔及河乔岳者,宁以海外异哉!志封域。

  星野

  建置

  山川

  形胜

  星野

  台湾,「禹贡」扬州之域;天文牛、女分野,星纪之次。

  附考

  福建,天文牛、女分野。按牛、女于辰为丑,银海之属、星纪之次。银海,元武象也;星纪,吴、越分也。说者谓台在泉州之穷南,去省会远矣,不宜为银海之属;又在漳州之极东,去吴、越更远矣,不宜为星纪之次。虽曰天覆罔极,而至穷南、极东,星土不无少异;遂有以台郡分野,当在女、虚之交者。虚,元枵之次,在子之辰;以台之稍迤而东,遽疑其越次、越辰,何异坐井之见?即以近事考之,明时澎岛统于泉,泉分野非从省会为牛、女乎?则台依泉为牛、女分,自可无处矣。更以近地考之,台海西界于漳、南邻于粤,而北则闽安对峙;漳分野视闽,而粤分野视漳。焉有台之错壤相接,独不属之牛、女乎?唐一行有云:『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则台郡宅东南,分野仍属牛、女;又与一行之说相符(「岛上附传」)。

  闽分野,「史记」「天官书」、前汉「天文志」皆云属牵牛、婺女之分,「明一统志」谓属牛、女之分;刘向、蔡邕、皇甫谧谓属牛、女、斗三星之分。魏陈卓云:『会稽入牛一度』;闽距会稽实在周天度数一千四百六里之内,谓九闽咸隶会稽牛一度。或云闽、越在南而星纪在北,于相配之义未协;或云晋史墨以得岁卜越,星纪在北而指于南,或闽、越亦从其所指而言。「天文志」云:『东南负海为星纪。负海者,以其云汉之阴也』。「通志」云:『疏星野者,大都指「禹贡」维扬,而以星纪之次属之,为会稽域内。则闽在东南,距扬州三千里,已在分度一千四百六里之外;况台在东南负海,距厦一十二更,水程何止一千余里哉』?集诸书之说,而折衷其意可耳(「旧志」)。

  台湾海岛之地,其域不在九州岛之限。按古四译馆因外彝来贡,以外彝分方纪星。台湾原属岛彝,其次为鹑尾、其宿为翼、其辰为已。宋「天文志」云:『鹑尾在翼、轸之交,居南方七宿之末;随南极而半入海,吕宋、淡水、台湾是也』。利玛窦云:『鹑尾之次,于律仲吕,冈山分野』(台有大、小冈山)。「尔雅」云:『鹑尾,轸、翼也』。郭璞注云:『轸、翼,南方之倾、地势之下,翼已之间,火星所属;故谓之鹑尾』。至其分度,又往往不同。唐开禧起翼二十度,宋元会元起翼二十度杪,明授时书又起翼二十度;本朝钦天监所定时宪书,则止十七度整。吕宋居于巽已,入翼十度;日本在寅艮,入轸八度;台湾背接吕宋、右连日本,其值翼九度无疑。俗以附漳、泉分野,不知漳、泉系丑地牛、女之分,与已位无涉;故占验之家概以台湾同岛彝一体测验,而以里差详之。台湾为翼九度;诸罗在台北,角木远照,斜插隐见,属翼八度七分之三;凤山在台南,亦同属翼九度杪。牛女、星纪约略之见,不可从也(「诸罗志」)。

  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晋、隋、元志:吴、越其辰在丑,伊古以来未有非之者。而说者曰:『吕宋居巽已,入翼十度;日本在寅艮,入轸八度;台湾背接吕宋、右连日本,其值翼九度无疑』。夫台之去吕宋也,水道七十更有奇;其去日本也,水道亦七十更有奇。二岛不在九州岛之内,荒远难稽,星野实不足据。若由台开棹中流,至澎四更焉止矣;由澎至厦,七更焉止矣。澎旧隶同安,星野其能别异乎?澎不能别异,而谓台星野其能别异乎?且自省会达鸡笼,水道亦祗七更;浮屿如关童、白亩以及旗干石等处,似珠丝马迹,脉络昭然可寻。是凤山星野,当依郡乘从闽省牛、女,确乎其不可易也。倘谓凤山星野入翼九度、诸罗星野入翼八度,则同郡之地至差一度,而吕宋水道去台六、七千里而遥者,反谓其入翼十度;舍耳目之近而持渺茫无据之论,未敢以为信也(「凤山志」)。

  建置

  台湾府在东南大海中(北路淡水直对福州省城、南路赤山直对南澳),离福建福州府一千二百六十里(陆行自闽县至泉州同安县五百四十里,水行自厦门至澎湖水程七更、澎湖至鹿耳门水程五更。旧志以六十里为一更,计七百二十里),古荒服地。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元末,置巡司。明洪武五年,徙其居民置漳、泉间。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干掠近海地,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干遁入台,大猷不敢进,留偏师驻澎。道干旋遁占城,澎之偏师亦罢,设巡检以守澎湖。万历间,海寇颜思齐据有台湾,郑芝龙附之。寻弃去,荷兰取其地,因筑赤嵌城以居(即今安平镇城)。本朝顺治初,郑芝龙子成功叛据厦门。十六年,由海道犯江宁败归,逐荷兰据之,设郡县(成功死,传子经;经死,传子克塽)。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谋取台湾。二十二年,靖海将军施琅攻澎湖,克之;郑克塽降。二十三年,廷议设府一,曰台湾,隶福建布政使司;领县三,曰台湾、凤山、诸罗(康熙六十一年朱一贵作乱,踞府治;总督满保会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以七日剿灭)。雍正元年,增设县一,曰彰化;并增设淡水厅。五年,增设澎湖厅。今领四县、二厅: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彰化县、淡水厅、澎湖厅。

  附考

  「文献通考」云:『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旁有毘舍耶(一作那)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喜铁器,临敌用镖;镖以绳十余丈为操纵,盖爱其铁,不忍弃』。按澎湖东南,即今台湾;其情状相似,殆即毗舍耶国也(「台海使槎录」)。

  台湾于古无考,惟明季莆田周婴着「远游编」载「东番记」一篇称台湾为「台员」,盖南音也。然以为古探国,疑非是(「台湾随笔」)。

  台湾,海中番岛。「名山藏」所谓「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考其源,则琉球之余种。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远接吕宋;控南澳、阻铜山,以澎湖为外援。明万历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始称台湾。思齐剽掠海上,倚为巢窟。台湾有中国民,自思齐始(「蓉洲文稿」)。

  明给事中何楷疏:『台湾在澎湖岛外,水路距漳、泉约两日夜。其地广衍高腴,可比一大县;中国版图所不载。初,穷民至其处,不过规渔猎之利巳耳。其后见内地兵威不及,往往聚而为盗。近则红夷筑城其中,与奸民私相互市,屹然成大聚落矣(「春明梦余录」)。

  台湾,古未隶中国版图。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通志」作郑和)舟下西洋,因风泊此。嘉靖四十二年,林道干寇乱边海,都督俞大猷逐道干入台;侦知港道纡回,不敢进,留偏师驻澎,时哨鹿耳门外。道干以台非久居所,遂咨杀土番,取膏血造舟,从安平镇二鲲身隙间遁去占城(占城属广南;今尚有道干遗种)。道干既遁,澎之驻师亦罢,因设巡检守之;寻裁。天启元年,汉人颜思齐为东洋国甲螺(东洋,即今日本;甲螺,即头目之类),引倭屯于台,郑芝龙附之;寻弃去。久之,荷兰红毛舟遭飓风飘此,爱其地,借居于土番不可,乃绐之曰:『得一牛皮地足矣,多金不惜』!遂许之。红毛剪牛皮如缕,周围圈匝已数十丈;因筑台湾城居之(今安平城)。巳复筑赤嵌楼,与相望。设市于城外,而漳、泉之商贾集焉。国朝顺治七年庚寅,甲螺郭怀一谋逐红毛;事觉,被戮。辛丑,郑芝龙子成功自江南败归其势日蹙,孤军厦门。适甲螺何斌负债逃厦,诱成功取台地。舟至鹿耳门,乘大雾骈进。荷兰归一王以死拒战,成功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今珍宝听而载归,地仍还我』。荷兰知不敌,乃遁去。成功遂入据之,改台湾为安平镇、赤嵌为承天府,总名东都。设县二:曰天兴、曰万年。成功死,子经改东都为东宁、二县为二州;设安抚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总督姚启圣用间谍阴散其党,约伪宾客司傅为霖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遇害。二十二年,水师提督施琅统舟师进征。六月,由铜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盘屿,戒军士毋得妄杀。军士苦水咸,岛岸突涌甘泉,遂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平;克塽震慑,遂籍府库、纳地归诚(「旧志」)。

  隋开皇中,常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其屿屹立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如排衙。居民以苫茅为庐舍,推年大者为长,以畋渔为业。地宜牧牛羊,散食山谷间,各牦耳为记(「海防考」)。

  洪武五年,汤信国经略海上。以澎湖岛民叛服难信,议徙近郭。二十一年,尽徙屿民,废巡司而墟其地。继而不逞者潜聚其中,倭奴往来停泊取水,亦必经此。嘉、隆以后,海寇曾一本等屡啸聚为寇(「赤嵌笔谈」)。

  澎湖,一名彭蠡湖(「樵书」二编)。

  山川

  台湾府

  台郡负山面海,台山自福省五虎门蜿蜒渡海,东至大洋中二山,曰关潼、白畎;是台湾诸山之龙起处也(「使槎录」云:『此为郡治祖山』)。隐伏波涛,穿海渡洋,至台之鸡笼山,始结一脑;磅礴缭绕千余里,或山谷、或平地,诸山屹峙,不可纪极。大约台山背东溟、面西海,而郡邑居其中。木冈山为郡之少祖(台地祖山,自福州渡海从北而来,而郡治又近南,故以木冈山为少祖),在府治东北,长一百三十余里。巍峨特耸,其顶每有云雾,天气清则见。山南三十余里,为台湾县治。自木冈山南至沙马矶头山,在府治西南四百六十里。其西尽大海,其东北为凤山县治。自木冈山北至玉案山,其西北三十里为诸罗县治。自玉案山北至大武郡山,其西北四十里为彰化县治。自大武郡山北至鸡笼鼻头山,在府治东北六百三十里。其北尽大海,其西南三百五十里为淡水厅治。大海环绕台郡,为闽省外障,其山皆向内地。北路之后垄港,与兴化南日对峙;后垄而上有竹堑,与海坛对峙;竹堑而上有南嵌社,与福州闽安镇关潼对峙;自南嵌至上淡水,与北茭相望;淡水至鸡笼城,与沙埕烽火门相望。澎湖凭山环海,有五十屿。巨细相间,坡陇相望,回环五十五澳。

  台湾县

  木冈山:在县治东北三十三里。苍翠蜿蜒,耸峙云端;为邑少祖山。

  卓猴山:在县治东北三十里。

  番子湖大山:在县治东北五十三里。拔地而起,与木冈山相联属。

  柳林山:在县治东北五十五里。列阜如屏,延亘绵邈。

  南子仙山:在县治东七十里。

  目猫徽山:在县治东六十五里。

  东方木山:在县治东六十五里。内多旷土;以近生番,禁止开垦。

  旗尾山:在县治东六十五里。与凤山县接界。

  银锭山:在县治东六十里(二山以形似名)。

  罗汉门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四山环绕,有内门、外门。

  小乌山:在县治东五十五里。

  分水山:在县治东五十里。

  土楼山:即大坪山。在县治东四十里。

  角带围山:在县治东南二十六里。过此则冈山,属凤山县。

  猴洞山:在县治东南三十五里。

  香洋山:在县治东南四十三里。■〈山咅〉嵝络绎,若拥平畴。

  猪母耳山:在县治东南五十八里。低小若邱陵然。

  湖内山:在县治东南六十里。山势与猪母耳若远若近、若合若离。

  虎头山:在县治东三十五里。

  大崎越岭:在县治东六十二里。

  内门岭:在县治东六十里。

  鴈门关岭:在县治东五十里。

  七鲲身:在县治西南十里。一鲲身与安平镇接壤,自七鲲身至此,山势相联如贯珠,不疏、不密。虽在海中,泉甘胜于他处,多居民。距里许,为二鲲身;有居民。再里许,为三鲲身。又里许,为四鲲身。又里许,为五鲲身。又里许,为六鲲身。又里许,为七鲲身。自打鼓山下起,七峰宛若堆阜;风涛鼓荡,不崩不蚀。多生荆棘,望之郁然苍翠。外为大海、内为大港,采捕之人多居之。「赤嵌笔谈」云:『康熙辛丑,我师与贼战于鲲身,正值炎歊,随地掘尺余皆甘泉』。

  鹿耳门:在县治西,水程三十里。水中浮沙突起若隐若现,形如鹿耳,镇锁水口。港道窄隘,行船者以竹插标志之,名为「荡缨」。

  北线尾:在县治西北一十二里,与鹿耳门接壤。其南即安平镇,中一港名大港;红毛时水深,夹板可入。今淤浅。

  海翁线:在县治西北一十二里。海洋中浮长沙线一条,自南港口起、至淡水海外止,不知其几千里。其南有一港,港口大,澳甚深,号海翁窟,土名隙子洋;船多泊此候潮。

  台江:在县治西门外。大海由鹿耳门入,各山溪之水汇聚于此。南至七鲲身,北至萧垄、茅港尾(旧志不载,今据沈文开「舆地图考」增入)。

  二赞行溪:在县治南二十里。合冈山、红毛寮二溪,由喜树港入海。台、凤分界处;溪北属台湾、溪南属凤山。

  冈山溪: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源出大冈山后。台凤二邑交界。

  红毛寮溪:在县治东三十里。源出深沟。

  咬狗溪:在县治东二十五里。源发湖内山。下流为许宽溪。

  许宽溪:在县治东一十五里。由咬狗溪流入,径鲫鱼潭会茑松溪。

  卓猴溪:在县治东三十里。发源于卓猴后山,合洋子港之水会于茑松溪。

  大目降溪:在县治东北三十里。有南溪、中溪;合咬狗溪、鲫鱼潭径茑松溪入海。

  茑松溪:在县治北一十里。咬狗溪、大目降溪、卓猴溪合洋子港之水并汇于此。

  新港溪:在县治北一十五里。通木冈山溪,南出大目降、西过广储西里,又西至武定里、洲子尾,汇新港西入海。台、诸分界处;溪南属台湾、溪北属诸罗。

  大桥港:在县治北五里。

  小桥港:在县治北一十里。与大桥港合流。

  加老湾港:在县治西北一十五里、鹿耳门之北。沙线一条,湾曲不堪,泊巨舟。其西南为大洋。

  隙子港:在县治西北水程三十五里、鹿耳门外之北。北风时,可泊巨舟百余艘;南风不可泊。外为大洋。

  安平镇港:在县治西一十五里。潮汐与鹿耳门、七鲲身相联。北至洲子尾,受新港溪流;西至濑口,受冈山溪流。港内宽衍,可泊千艘。

  喜树港:在县治西南一十里。二赞行溪下流。

  深沟:在县治东四十里;俗名深坑子。源出角带围内山,其水浅而长流。

  石头沟:在县治北三里许;俗名石头坑。无水源,受众流经海会寺、过大桥由柴头港入海。

  鲫鱼潭:在县治东北一十里。

  大井:在西定坊。来台之人在此登岸,名曰大井头。开辟以来,生聚日繁、商贾日盛,填海为宅,市肆纷错。「旧志」云:『开凿莫知年代。相传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到台,曾于此井取水。又传系红毛所浚;红毛筑赤嵌城,恐有火患,凿此井以制之』。

  乌鬼井:在镇北坊。红毛所凿,水源甚盛,大旱不竭。南北商船悉于此取水,以供日用。

  凤山县

  凤山:在县治南三十里。横列邑治东南,形若飞凤,旁有二小峰如翅;故名。东北有数小峰,错落如凤卵,曰凤弹山;文庙案山也。西南小仑形如凤鼻,曰凤鼻山;又邑治之拱对案山也。

  小滚水山:在县治南三十五里。与大滚水山相联,离十里许。

  琅峤山:在县治南二百四十里,绵亘蜈蚶岭左。山高而险,下有生番。

  朝华离山:在县治南二百七十里。

  网翠山:在县治南二百八十里。

  小琉球山:在县治南一百里。大海中突起一峰,苍郁葱翠。周围三十余里,中无人居。多产竹木、椰子。下多巉岩巨石,船湾泊甚难;为凤山水口。

  卑南觅山:在县治南二百二十里。与崇爻山相联。

  沙马矶头山:在县治南三百七十里。巃嵷磅礴,直抵海中。吕宋往来船,皆以此山为指南。

  老佛山:在县治南三百八十里。与网翠山两峰并峙,皆自沙马矶回转而东。

  观音山:在县治东南十五里。起伏盘曲,中一峰屹立若菩萨端坐,众小峰拱峙于侧;故名。

  大龟文山:在县治东南七十里。与卑南觅山相连。

  芋匏山:在县治东南七十里。与诸邑内优山连界。

  大乌万山:在县治东南二百七十里。自朝华离至此山,皆背立于傀儡山后;与网翠、老佛山连络。

  大柴高山:在县治东南三百里。

  霄马干山:在县治东南三百三十里。

  赤山:在县治东十里。由凤山过淡水溪,陂陁平衍,时有火出其上。又有自凤弹而联于东北者,亦名曰赤山。以土色赤,故名。

  傀儡山:在县治东六十里。耸出重霄,常带云雾。上为野番所居,人迹罕到。内地舟至澎湖,即见此山。南为蜈蜞岭;过岭为山后矣。

  崇爻山:在傀儡山后。不知道里远近。

  弥浓山:在县治东七十里。

  北叶山:在县治东八十里。傀儡山之分支也。

  大滚水山:在县治东北二十里。

  七星山:在县治东北三十里,联络于观音山之北。七峰上石圆,密如星。

  尖山:在县治东北三十五里。孤峰秀削,势若玉笋;故名。

  半屏山:在县治北七里。自冈山迤迤而南,近附邑治。形如列屏,故名。

  龟山:在县治左近,接半屏山。中多乔木,繁阴密荫。

  小冈山:在县治北三十里。

  大冈山:在县治北三十五里,与小冈山相联,不甚高。大冈在北、小冈在南,两相对峙。小冈山头有巨石,圆秀如冠,为纱帽石。内地舟来台,过澎湖东,即见大冈山与台湾猴洞诸山、诸罗南马仙山相接处也。

  漯底山:在县治西北一十五里。平原旷野,中浮一邱;顶宽平,有小窍出水,若霖雨泥淖。其深无底。

  打鼓山:在县治西南七里。俗呼为打狗山。秀起海边,势若长蛇,故又名蛇山。在邑治右,隔海参差,远近浮沉而列于打鼓山左右者,西有石佛;石佛之北有石塔、石佛之南有凉伞礁。舟人经此,必鸣金焚纸钱。

  旗后山:在县治西南十二里。

  兰坡岭:在县北三十里。

  蜈蜞岭:在县治南三十里。

  石塔屿:在县治西七里。

  石佛屿:在县治西十里。

  凉伞屿:在县治西十五里(三屿皆屹立海中)。

  巴六溪: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源发于山猪毛后山,其下为淡水溪)。

  淡水溪: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源从巴六溪来,过大泽机社、搭楼社、阿猴社,受巴六溪之水,西出而为西溪。潆回数十里,与赤山之冷水沟合流入海。

  浊水溪:在县治东北三十里。源出大滚水山;水出常浊,故溪流亦浊。南合小冈山之水,受鲫鱼潭流,会弥陀港入海。

  大泽机西溪:在县治东北四十二里。源从大泽机西南山出,北过搭楼社东与北溪合,转而西北流入阿猴溪;西为淡水溪,会于东港入海。

  大泽机北溪:在县治东北四十五里。源从大泽机内山,北出罗汉门社南,西流至搭楼社东转,而西北与阿猴溪合;西为淡水溪,会于东港入海。

  冈山溪:在县治北三十五里。源出大冈山北,西流过嘉祥里、依仁里为二赞行溪;经长治里,合喜树港入于海。

  力力溪:在县治西六十里。其源发于东南大山,会东港入海。

  放■〈纟索〉溪:在县治西七十里。源出于东南大山,经放■〈纟索〉社,会关帝港、茄藤港,西出为鳖兴港,入海。

  东港:在县治东南三十里。

  中港: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潮过赤山北转而东,过上淡水,南受下淡水杂流入海。

  关帝港:在县治东五十里。

  茄藤港:在县治东五十里。

  鳖兴港:在县治东六十里。

  蛲港:在县治西北十五里。

  弥陀港:在县治西北二十里。水逐大海出入。

  万丹港:在县治西十里。其北为竹仔港,再北为蛲港。

  打鼓港:在县治西南七里。港口有巨石,劈分水门成南北二支。南入为前镇港,又入为凤山港;北入为硫磺港。

  冷水沟: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俗名冷水坑。淡水溪会于此。

  汤泉:有二:一在下淡水社;源出赤山,水流如汤,亦无定处。一在大滚水山;山不甚高,其上瀵涌出泉而温,故名。相去十余里。

  龙目井:在阿猴林内竹仔寮;为小竹桥、观音山二庄交界。两井相连,状如龙目,故名。相传沉痾者饮其水,即愈。

  诸罗县

  大武峦山:在县治后东南。人迹罕至。为邑主山。

  消离山:在县治东南八十五里。

  鹿驭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

  虎头山:在县治东南九十五里。

  内加拔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

  琅包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

  乌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一十里。

  东西烟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

  畬米基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二十里。亦邑治左肩外辅。

  玉案山:在县治东南三十里。山势东折而南,缭曲向北。亦邑治左臂;位踞离明,为学宫对山。

  大石门山:在县治东南三十里。

  小石门山:在县治东南三十五里。

  大武垄山:在县治东南六十里。

  火山:在县治东南二十五里。山多石,石隙泉涌,火出水中。

  嵌头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

  皂罗袍山:在县治东南一百八十里。人迹罕至。

  笔架山:在县治东南九十里。

  翁仔上天山:在县治东南八十里。山极峻险,竖脊挺步如老翁扶笻天际。

  粪箕湖山:在县治东南三十里。

  小龟佛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

  赤山:在县治东南五十里。

  枋岸山:在县治东十五里。

  鹿楮山:在县治东六十里。

  大利山:在县治东六十里。

  鹿埔山:在县治东六十五里。与鹿楮大利山俱为邑治右肩外辅。

  阿里山:在县治东十里。极辽阔,内有八社。

  大龟佛山:在县治东三十一里。为邑治左肩。

  大武膋山:在县治东一百二十里。

  马椆山:在县治东南二十里。

  五步练山:在县治东南八十里。

  玉山:在县治东北,大武峦山之后障也;人迹罕至。三峰并列,终岁雪封,如纱笼香篆。冬日晴明,乃得见;有顷,则云雾复合矣。见时非风即雨,甚验。

  大福兴山:在县治东北十里。一名大目根山。

  覆鼎金山:在县治东北十里。与大福兴山俱为邑治右肩。

  叶林山:在县治东北七十里。与大武峦山相接;自东旋北,为邑治右肩。

  鼎盖梁山:在县治东北六十里。

  梅坑山: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奇冷岸山:在县治东北五十里。

  尖山子山: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牛朝山:在县治西北十里;为邑治作护沙。其下复自右旋左,蛇伏于草地。尾有小山,逆于水口;为邑治锁钥。

  半月岭:在县治东南十五里。高耸天际,形似上弦之月;故名。

  荷包屿:在县治西三十里。

  北门屿:在县治西南五十里、沙马沟之右。

  南北鲲身:在县治西南七十里。皆沙阜堆聚,与七鲲身同。

  青鲲身: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面临大海。

  青峰阙: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面临大海。

  八掌溪:在县治南二十里。源发玉山;西入冬港,南由青峰阙入海。

  上下急水溪:在县治南四十里。源发关仔岭内山,由内连桁口入海。

  嘓溪:在县治南三十里。源发大武垄山十八重溪北,汇于蚊港入海。

  湾里溪:在县治南七十里。源出噍吧哖社内山;南过大武垄山,合卓猴山之流,径石仔濑过赤山、出欧汪溪入海。

  新港溪:在县治南八十里。源出木冈山,流径洲仔尾入海。溪南为台湾界,溪北为诸罗界。

  加拔溪:在县治东南六十里。

  白水溪:在县治东北二十五里。源发玉案山。

  三迭溪:在县治北二十里。发源阿里山南,历双溪口庄之南,为笨港。由楫仔寮庄入海。

  石龟溪:在县治北二十五里。发源奇冷岸山;历他里雾庄,至双溪口,与三迭溪合。

  阿拔泉溪:在县治北三十里。源出阿里山。过竹脚寮山,为阿拔泉渡;西合虎尾溪入于海。

  虎尾溪:在县治北六十五里。源出水沙连内山;过水沙连社,合猫丹社之浊流,西过黄地仑布屿,出白沙墩之北,至台仔挖入海。溪南属诸罗界,溪北属彰化界。水浊而迅,泥沙滚滚。人马、牛车渡此疾行;稍缓,则有没腹埋轮之患。夏、秋水涨,有竟月不能渡者。

  牛朝溪:在县治西五里。发源大武峦山;历大福兴山,为龟仔港。又西至猴树港,南出青峰阙入海。

  九重溪:在县治西南五十里。

  十八重溪:在县治西南六十里。有桥。

  欧汪溪:在县治西南八十里。

  铁线桥港:在县治南五十里;倒风港分入。有桥。

  洋子港:在县治南。源出新港之南;东入为洋子港;新港之北,东入为湾港、竿寮港、直加弄港、西港仔、含西港。含西之支分为卓加港,西南入于海。

  茅港尾港:在县治南六十里。有桥。

  土地公港:在县治西北三十五里。

  笨港:在县治西三十里;由三迭溪分入。

  冬港:在县治西三十五里。

  猴树港:在县治西南三十里。源从牛朝溪入,南出青峰阙入海。

  盐水港:在县治西南四十里;由冬港东入。

  井水港:在县治西南四十里;盐水港分支于此为是港。

  蚊港:在县治西南六十里。西面临海,从青鲲身历南北鲲身;东旋青峰阙为蚊港。

  倒风港:在县治西南六十里。分三支:北为铁线桥港、南为茅港尾港、西南为麻豆港。麻豆南曰湾里溪。

  龟子港:在县治西南六十里;由猴树港东入。

  湾港:在县治西南七十五里。

  直加弄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西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竿寮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含西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卓加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含西港之支也。西南为大海。

  马沙沟: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西临大海。

  温泉:在玉山下。有土番至者云:『于山深处得之;泉上涌,气蒸腾如沸。凡数处』。

  红毛井:在县署左。凿自荷兰,因名。方广六尺、深二丈许;泉甘冽于他井。相传居民汲饮是井,则不犯疫疠。

  彰化县

  大武郡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由牛相触分支右出,横亘二十余里,结县治。

  内木珊山:在县治东南六十里。

  牛相触山:在县治东南六十五里。南北两峰由水沙连分支,如牛奋角相触。中隔一溪,溪南为诸罗斗六门界、溪北为彰化大武郡山界。

  阿拔泉山:在县治东南六十五里。山麓之水发源阿里山西北,经竹脚寮山西转,即为诸罗之阿拔泉渡。

  太平顶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

  燕雾山:在县治东南十五里。

  白沙墩山:在县治东南七里。

  南投山:在县治东四十里。

  北投山:在县治东五十里。

  万丹山:在县治东五十里。

  竹脚寮山:在县治东七十里。内有埔,汉人耕种其中。

  筊荖山:在县治东四十五里。方言:「筊荖」,竹器也;因山形以名。

  大吼山:在县治东四十五里、九十九峰下。

  水沙连山:在县治东九十里。内有大湖,四面皆山;番社隔湖负山而居,路极峻险。

  朴子篱山:在县治东九十里。

  寮望山:在县治东三里、大武郡山之北。广漠平沙,孤峰秀出。其下为半线营垒,北为猫罗社。

  猫罗山:在县治东二十五里。与诸罗玉案山南北斜照。

  火焰山:在县治东七十里;夹猫罗、猫雾拺二山之东。

  阿里史山:在县治东北四十五里。

  登台山:在县治东北四十五里。

  大谷埔山:在县治东北七十里。

  黄竹坑山:在县治东北五十里。

  猫雾拺山:在县治东北三十里。有旷埔,汉人耕种其中。

  大肚山:在县治北十七里;与寮望山对峙。山后为猫雾拺社,护彰化县治。

  沙辘山:在县治北三十五里。

  牛骂山:在县治北四十五里。

  九十九峰:在县治东七十里。玉笋瑶簪,排空无际。

  直加连屿:在县治东南九十里。

  东螺溪:在县治南四十里;分自虎尾溪。北折而西,过马辰、树仔脚、猫儿干,汇于海丰港入海。遵海而北,为三林港。

  西螺溪:在县治南五十里。

  猫罗溪:在县治东北二十里。由万斗六溪入,会于大肚溪。

  万斗六溪:在县治东北二十里。发源于火焰后山,流入猫罗溪。

  大肚溪:在县治北十里。溪阔水险,源发南投山。过北投猫罗社、柴坑仔社北,合水沙连九十九峰之流为草港,入海。草港之北,为水里溪。

  蛤满溪:在县治北四十五里。即大甲溪中条,淡、彰交界处。

  牛骂溪:在县治北四十五里。

  大甲溪:在县治北四十里。溪面甚阔,险于大肚。源发岸里社内山;过朴仔篱山,南分于牛骂溪,西入海。

  海丰港:在县治南六十里;海■〈氵义〉。商船到此,载芝麻、粟、豆。

  鹿子港:在县治西十五里。港口有水栅,可容六、七十人。冬日,捕取乌鱼;商船到此,载芝麻、粟、豆。

  三林港:在县治西南四十里;海■〈氵义〉。港口有网寮捕鱼;商船到此,载芝麻、粟、豆。港水入至二林社止。

  水里港:在县治北二十里。

  淡水厅

  香山:在厅治南十里。

  嘉志阁山:在厅治南六十里。

  老衢山:在厅治南十五里。

  大甲山:在厅治南一百里。

  后垄山:在厅治南四十五里。

  蓬山:在厅治东南一百里。

  银锭山:在厅治东南九十六里。象形,旧名铁砧。

  宛里山:在厅治东南八十五里。

  南日山:在厅治东南九十四里。

  猫盂山:在厅治东南九十里。

  礁荖叭山:在厅治东南五十五里;亦名打那拔山。小峰错落,近海;在宛里山北。

  猫里山:在厅治东南六十里。

  交眉山:在厅治东南七十里。生番所居。

  合欢山:在厅治东南六十里。生番所居。

  南山:在厅治东十里。

  三台山:在厅治东八十里。生番所居。

  磺山:在厅治东一百八十里。其土生硫,故名。内有鸡柔山,外为北投社;西极港口,循港而东为关渡门。「稗海纪游」云:『问番人硫土所产,指茅庐后山麓间。明日。坐蟒甲中,命二番儿操楫缘溪入;溪尽,为内北投社。呼社人为导,转东行半里,入茅棘中;劲茅高丈余,两手排之,侧体而入。炎日薄茅上,暴气蒸郁,觉闷甚。草下一径,逶迤仅容蛇伏;从者五步之内,已各不相见。虑或相失,各听呼应声为近远。约行二、三里,渡两小溪,皆履而涉。复入深林中,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缠结其上,若虬龙环绕。风过叶落,有大如掌者。树上禽声万变,耳所创闻,目不得睹其状。凉风袭肌,几忘炎暑。复越峻坡五、六,值大溪;溪广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间,与石皆作蓝靛色。导人谓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余以一指试之,犹热甚。扶杖蹑巉石渡,更进二、三里,林木忽断,始见前山。又陟一小巅,觉履底渐热;视草色,萎黄无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气缕缕如山云乍吐,摇曳青嶂间;导人指曰:「是硫穴也」。风至,硫气甚恶。更进半里,草木不生,地热如炙。左右两山多巨石,为硫气所触,剥蚀如粉。白气五十余道,皆从地底腾激而出,沸珠喷溅出地尺许。余揽衣即穴傍视之,闻怒雷震荡地底,而惊涛与沸鼎声间之。地复岌岌欲动,令人心悸。盖周广百亩间,实一大沸镬;余身乃行镬盖上,所赖以不陷者,热气鼓之耳。右傍巨石间一穴独大,思巨石无陷理,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扑人,目不能视,触脑欲裂;急退百步,乃止。左傍一溪,声如倒峡,即沸泉所出源也。还就深林小憩,循旧路还,衣染硫气,累日不散』。

  小龟仑山:在厅治东北一百里。

  佑武乃山:在厅治东北一百里。山极高大,并合欢山障南日诸山之后。巃嵷盘礴,遥接关渡门诸社及查内山。

  查内山:在厅治东北五十里。生番所居。

  大鸡笼山:在厅治东北二百五十里。大海中一望巍然,日本洋船以为指南。

  椰里历山:在厅治东北三十五里。

  蛤子难山:在厅治东北五百里。

  关渡门山:在厅治东北一百六十里。

  海山:在厅治东北一百五十五里。

  篷峙山:在厅治东北一百八十里。

  鸡柔山:在厅治东北一百八十五里。

  小凤山:在厅治北十里。路多崎岖,为厅治右臂。

  岸里山:在厅治北五十五里。山险深峻,内有新附五社。

  南嵌山:在厅治北一百里。

  太平山:在厅治北一百四十里。

  大遯山:在厅治北一百六十五里小鸡笼。蜿蜒而南,矗起屹立于淡水港东北,即奇独、龟仑山也。势趋内山,烟霏雾霭,峰峦不可枚举;诸山起祖于此。

  八里岔山:在厅治北一百八十里。自关渡门穿港而西,雄伟杰出于淡水港东南;是为东南之镇山。

  小鸡笼鼻头山:在厅治北二百一十里。山下有石,中空如门,为石门。

  金包里山:在厅治北二百二十五里。

  山朝山:在厅治北五百三十五里。自鸡笼山分支东渡八尺门港,双峰遥峙,高不可极。山南为蛤仔难三十六社;生番所居,人迹罕到。

  虎头山:一名倒旗山。在厅治西南七十里。

  买猪末山:在厅治东北二百一十里。

  峰紫峙岭:在厅治东北二百三十五里。

  大鸡笼屿:在厅治东北二百五十里。城与社皆在西面。又有福州街旧址,伪郑与日本交易处。上建石城,即郡城八景之「鸡笼积雪」也。台地无霜雪,独此屿极北寒甚,冬有积雪。今设汛防其地;以在大海中,欲至其地,必先举烽火,社番驶艋舺以渡。

  狮球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四十里。滨海有大山如狮、小山如球,又名为「半月沉江」。与峰紫峙岭北连界。

  桶盘屿:在厅治东北二百五十八里。屹立海中,离大鸡笼水程八里。此处可泊巨舰。

  烛台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六十里海中。

  香炉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六十五里海中。

  鸡心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八十里。形如鸡心。

  旗竿石:在厅治东北二百七十里。两石对峙海面,比烛台更高。离大鸡笼西北水程二十里。

  罗汉石:在县治东北二百八十里。或立、或欹,形状奇古。

  跳石:在厅治东北二百八十五里。乱石迭于水面,自八里坌至大鸡笼城跳石而行,计长四十五里;惟土番能之。

  中港溪:在厅治南三十里。源发合欢大山;流于嘉志阁之北,出中港社,西入于海。

  后垄溪:在厅治南四十五里。源发猫里山;过嘉志阁社之西,为后垄港,入海。

  嘉志阁溪:在厅治南六十里。

  礁哖叭溪:在厅治南五十五里。源发佑武乃山;出南日、礁哖叭二山之南,为礁哖叭港,西入于海。

  大安溪:在厅治南九十二里。险如大甲溪而较狭;夏秋水涨,必待水落边海而行。源发水沙连内山。北过岸里、南日二山,支分于南日社之后者,曰房里溪;支分于银锭山之北者,曰猫盂溪。西汇于双寮海口而入于海。

  蓬山溪:在厅治南一百一十里。分自大甲溪;西北过蓬山,又西为港,入海。

  凤山溪:在厅治东北十里。源发查内山;西流于小凤山埔,入于海。

  霄里溪:在厅治东北九十五里。

  田厝溪:在厅治东北一百一十里。

  茄冬溪:在厅治东北九十里。

  长豆溪:在厅治东北一百四十里。源发八里坌山南,西入于海。八里坌山之北,为淡水港。

  山朝溪:在厅治东北三百五十五里、八尺门之南。东为大海。

  竹堑溪:在厅治北十五里。潮过竹堑社,受眩眩山水;又东行,受查内山水,西入海。

  大溪:在厅治北五十里。源发自查内山北;又源发于合欢山者,咬吧里溪、田厝溪、茄冬溪,合北内山之流为霄里溪。过小龟仑山,汇于南嵌社,为南嵌港;西入于海。自大溪以下,五溪水底皆石。

  磺溪:在厅治北一百八十五里。源发磺山;西过内北投,出关渡门入于海。东北为鸡笼港,港以东为八尺门港。

  眩眩溪:在厅治西五里。源发眩眩内山;合邻仔叭荖山之流,为竹堑溪;西出为港,入于海。

  吞霄溪:在厅治西南七十里。源发南日山;西出倒旗山之前,入海。

  中港:在厅治南三十里。

  劳施港:在厅治南一百里。台属小商船往来贸易。

  蓬山港:在厅治南一百三十里。由蓬山溪径此入港;口多石,商船到此载芝麻。

  蛤仔难港:在厅治东北五百五十里。有二;合诸山滩流与海潮汇。蛤仔难三十六社,散处于港之左右。

  淡水港:在厅治北二百里。海口水程十里,至关渡门。内有大澳,分为二港:西南至摆接社止,东北至峰紫峙止。番民往来,俱用蟒甲。澳内可泊大舟数百,内地商船间亦到此。

  八尺门港:在厅治北二百二十里、鸡笼港之东。隔港为山朝、黑沙晃诸山。

  鸡笼港:在厅治北二百五十里。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港口又有鸡笼、桶盘二屿,包裹周密;可泊商船。

  造船港:在厅治西北十五里。

  南嵌港:在厅治西北一百三十里。自竹堑至南嵌,俗云九十九溪;内多一溪十数弯折者。潮过小凤山至南嵌社,南受查内山水、东受关渡门水,西入海。

  温泉:在山朝山内。

  龙目井:在大鸡笼山之麓。下临大海,四周斥卤;泉涌如珠,濆地而起,独甘冽冠于全台。不知开自何时,大约荷兰所浚也。

  澎湖厅

  虎井屿:在厅治南水程二十里。

  鸡笼屿:在厅治南水程八里。

  桶盘屿:在厅治南,水程十二里。

  金鸡屿: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

  南屿:在厅治南,水程一百里。亦称大屿。

  布袋屿: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

  八罩山屿:在厅治南,水程八十里。居民稠密。

  铁砧屿:在厅治南,水程七十里。上有石板三、四丈如攻铁之砧,故名。

  头巾屿:在厅治南,水程七十里。以形似名。

  将军屿: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旧名尾薯田。上有将军庙。

  马鞍屿: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旧名鸡肾。

  狗沙屿: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有鱼名狗沙,此处独多。

  船帆屿: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一名船篷。

  半坪屿:在厅治南,水程七十里。分东、西。

  味银屿:在厅治南,水程七十里。相传红毛捆载过此,船击破,士人入水探银,故名。

  钟仔屿:在厅治南,水程七十里。亦名磘子。

  西吉屿:在厅治东南,水程八十里。

  香炉屿:在厅治东,水程三十里。一名鼎湾屿。

  林投屿:在厅治东十九里。

  阳屿:在厅治东,水程四十五里。

  阴屿:在厅治东,水程四十三里。

  东吉屿:在厅治东,水程八十里。东、西二吉,渡海时必验此以定去向;乃入台之指南车也。

  锄头增屿:在厅治东,水程八十里。

  大山屿:在厅治东北二十五里。

  碇齿屿:在厅治东北,水程四十三里。一名碇扚。

  奎璧屿:在厅治东北二十五里。

  北崎屿:在厅治北,水程五十里。或称后埭,或称尾虎,皆此屿也。

  险礁屿:在厅治北,水程四十里。又名屈爪屿。

  白沙屿:在厅治北,水程三十六里。有南、北二处。

  篮笨屿:在厅治北,水程三十六里。即篮饭盖。

  雁净屿:在厅治北,水程十九里。

  员贝屿:在厅治北,水程二十三里。亦称湾贝。

  吉贝屿:在厅治北,水程六十五里。

  镇海屿:在厅治北六十里。

  中墩屿:在厅治北三十五里。

  大仓屿:在厅治北,水程十五里。

  目屿:在厅治北,水程八十里。形如人眼,又名月眉。

  姑婆屿:在厅治北,水程五十五里。

  空壳屿:在厅治北,水程五十五里。不生一物,故名。

  土地公屿:在厅治北,水程五十五里。

  金山屿:在厅治北,水程三十六里。

  鸟屿:在厅治北,水程三十八里。

  丁字门屿:在厅治西北,水程三十里。即小门澳。

  大猫屿:在厅治西,水程六十里。

  小猫屿:在厅治西,水程六十里(二山多异石如猫;又名大烈、小烈)。

  花屿:在厅治西,水程五十里。

  草屿:在厅治西,水程八十里。

  墨屿:在厅治西,水程八十里。

  西屿:在厅治西,水程二十里。

  四角仔屿:在厅治西南,水程五里。

  天后澳:在澎湖中央,即妈宫澳;澎湖厅驻札处(澳者,就可泊船之处而言;各澳即在各屿中)。

  案山仔澳:在厅治南七里。

  鸡母湾澳:在厅治南十六里。亦称鸡母坞。四面皆山,商船多避风于此。又名■〈虫戚〉子湾。

  风柜尾澳:在厅治南二十五里。可容小艇。

  禅埯澳:在厅治南二十二里;即井仔埯。在风柜之东。捕鱼者居之。

  嵵里澳:在厅治南二十里。

  猪母落水澳:在厅治南十七里。与禅埯相邻,可以寄泊。

  西埯澳: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即网埯。在八罩之南。捕鱼者多在此。

  挽毛潭澳: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即挽门澳。在八罩东崖。

  布袋澳: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八军屿北。外狭内广,状如布袋。

  水埯澳: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八罩之西崖。上多人家。春夏行舟,从此地取水。

  大花宅澳: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旁有小花宅澳(以上五澳,总名八罩山)。

  将军澳: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

  沙钩澳:在厅治南,水程五十里。澳狭水浅,巨舰不得进。

  承质澳:在厅治南,水程一百里。越此而西,有壶内澳;冬春波浪少平,可以寄泊。

  乌嵌澳:在厅治东南十五里。

  双头挂澳:在厅治东十三里。亦名双头跨。可避北风。

  文良港澳:在厅治东二十五里;即龙门港。居民颇多。

  东西卫澳:在厅治东六里。可泊船者,惟东卫澳;西卫,则无澳而兼名之者也。

  锁管港澳:在厅治东十六里。又名墨屿。

  林投澳:在厅治东十九里。

  间子澳:在厅治东十九里。

  文澳:在厅治东北四里。即暗澳。

  奎璧港澳:在厅治东北二十五里。

  蚱脚屿澳:在厅治东北七里。与案山仔相邻。

  尖山仔澳:在厅治东北二十二里。

  红罗罩澳:在厅治北二十里。即红林罩。

  红毛城澳:在厅治北二里、妈宫之后。

  镇海澳:在厅治北六十里。

  港尾澳:在厅治北六十里、镇海之西。南风可泊舟。

  大赤嵌澳:在厅治北六十里。

  小赤嵌澳:在厅治北五十八里。

  城前澳:在厅治北四十里。亦名长岸仔。

  瓦硐港澳:在厅治北五十二里。

  后寮澳:在厅治北二十五里(以上七澳,名为水北山)。

  吉贝澳:在厅治北,水程六十五里。此澳附于镇海。

  沙港底澳:在厅治北二十二里(以下四澳,俱在大山屿)。

  西溪澳:在厅治北十九里。

  白猿坑澳:在厅治北二十五里。

  青螺澳:在厅治北二十二里。

  后窟潭澳:在厅治西北三里。一名潭边。

  通梁港澳:在厅治西北五十里。

  横礁澳:在厅治西北,水程三十里;西屿之东。

  小门澳:在厅治西北,水程三十里。

  小果叶澳:在厅治西,水程二十里。人烟颇密,小舟多聚泊焉。

  新城澳:在厅治西一里。亦称烟墩脚。

  竹篙湾澳:在厅治西,水程二十五里;西屿之北,南风泊船地。其西北有二处,曰南吼门、大吼门;波涛汹涌,舟楫罕通。

  大果叶澳:在厅治西,水程二十六里。有石伏水,舟不敢犯。俗呼为师公礁。

  牛心湾澳:在厅治西,水程二十里;即铁线澳。商船来台,多由于此。

  缉马湾澳:在厅治西,水程十五里;西屿之南。北风可寄泊。

  大池角澳:在厅治西,水程十八里。

  小池角澳:在厅治西,水程十六里。

  后湾澳:在厅治西,水程十八里。即后鼻,亦名合界头。

  内堑澳:在厅治西,水程二十里。

  外堑澳:在厅治西,水程二十二里(二堑在西屿之背,悬耸天半;为渡厦之标准)。

  附考

  台地诸山,似皆西向;「皇舆图」皆作南北向,初不解。后有闽人云:『台山发轫于福州鼓山,自闽安镇官塘山、白犬山(与前关同、白亩字异音同)过脉至鸡笼山,故皆南北峙立。往来日本、琉球海舶,率以此山为指南』(「使槎录」)。

  台地诸山,本无正名,皆从番语译出(「赤嵌集」)。

  大海洪波,止分顺逆。凡往异域,顺势而行。惟台与厦,藏岸七百里,号曰横洋;中有黑水沟,色如墨,曰墨洋。惊涛鼎沸,险冠诸海。或言顺流而东,则为弱水;昔有闽船飘至弱水之东,阅十二年始得还中土(「赤嵌集」)。

  由大嶝出洋,海水深碧,或翠色如靛。红水沟色稍赤,黑水沟如墨,更进为浅蓝色;入鹿耳门,色黄白如河水(「赤嵌笔谈」)。

  泛海不见飞鸟,则渐至大洋;近岛屿,则先见白鸟飞翔(「赤嵌集」)。

  海吼,俗呼海叫。小吼如击花羫鼓,点点作撒豆声,乍远乍近、若断若连。临流听之,有成连鼓琴之致。大吼如万马奔腾,钲鼓响震,三峡崩流、万鼎共沸;惟钱塘八月怒潮差可彷佛,触耳骇愕。余常濡足海岸,俯瞰溟渤;而静渌渊崩,曾无波灂,不知声之何从出。然远海云气已渐兴,而风雨不旋踵至矣。海上人习闻不怪,曰:『是雨征也』。若冬月吼,常不雨;多主风(「稗海纪游」)。

  厦门至澎湖,水程七更;澎湖至鹿耳门,水程五更。志约六十里为一更,亦无所据;按「樵书」二编云:『更也者,一日一夜定为十更,以焚香几枝为度。船在大洋,风潮有顺逆、行使有迟速,水程难辨;以木片于船首投海中,人从船首速行至尾,木片与人行齐至,则更数方准。若人行至船尾而木片未至,则为不「上更」;或木片反先人至船尾,则为「过更」:皆不合更也。舟子各洋皆有秘本,云系明王三保所遗』。余借录,名曰「洋更」(「赤嵌笔谈」)。

  玉山在万山中,其山独高,无远不见。巉岩峭削,白色如银,远望如太白积雪。四面攒峰环遶,可望不可即;皆言此山浑然美玉。番人既不知宝,外人又畏野番,莫敢向迩。每晴霁,在郡城望之,不啻天上白云也(「番境补遗」)。

  大冈山之顶,蛎房壳甚多;沧海桑田,亦不知其何时物也。山上有湖,雨则水满。山阴有古石洞,莫测其所底;或以瓦掷之,窅然无声。相传其下通于海云(「旧志」)。

  港西里赤山之顶,不时山裂,涌泥如火焰,随之有火无烟;取薪刍置其上,则烟起。名曰火山(「凤山志」)。

  南仔仙山后,有火出石畔,扑之亦灭、吹之辄起(「台湾风土记」)。

  仙人山,在沙马矶头。其顶常带云雾,非天朗气清不得见也。故老言:时有绛衣、缟衣者对奕;说近无稽。然生成之石棋盘、棋凳犹存(「凤山志」)。

  诸罗猫罗、猫雾二山之东,山上昼常有烟、夜常有光;在野番界内,人迹罕到(「旧志」)。

  玉案山后山之麓,有小山;其下水石相错,石罅泉涌,火出水中,有焰无烟。焰发高三、四尺,昼夜不绝。置草木其上,则烟生焰烈,皆化为烬(同上)。

  入大武郡山行十余日,有石湖,其社曰茄荖网。湖大里许,天将雨,湖辄水涨丈余。或以为湖底有眼通海(同上)。

  水沙连,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络,自山口入为潭。广可七、八里,曲屈如环,围二十余里;水深多鱼。中突一屿,番绕屿以居,空其顶;顶为屋,则社有火灾。岸草蔓延绕岸,架竹木浮水上,藉草承土以种稻,谓之浮田。隔岸欲诣社者,必举火为号,番划蟒甲以渡。屿圆净开爽,青嶂白波,云水飞动,海外别一洞天(同上)。

  水涟潭,在半线。方广二丈余,形若井,崇山环列。天将风雨,则水涨发声如潮;番民以占阴晴(同上)。

  八里坌潭,在八里坌山绝顶。形三角,类人力为之。周可数亩,清深莫测。土番间因逐鹿而至,汉人罕能陟也(「诸罗志」)。

  剑潭,在北淡水大浪泵社二里许。番划艋舺以入水,甚阔。有树名茄冬,高耸障天,大可数抱;峙于潭岸。相传荷兰人插剑于树,生皮合,剑在其内;因以为名(「台湾志略」)。

  关渡门,从淡水港东入,潮流分为两支:东北,由麻少翁、搭搭悠,凡四、五曲至峰紫峙;西南,由武朥湾至摆接。各数十里而止;包络原野,山环水聚;洋洋乎巨观也(「诸罗志」)。

  凡水皆东流,邑治之水独西;台海在西,三邑攸同也。闽、粤间,水源自山汇流扬波,谓之溪。溪渐于海,潮汐应焉,谓之港;海汊无源,潮流而潴,随其所到以为远近,亦谓之港(同上)。

  大冈山,状如覆舟。天阴埋影,晴霁则见。上有仙人迹、铁猫儿碇、龙耳瓮在焉。相传国有大事,此山必先鸣(「台湾纪略」)。

  奇冷山,即奇岭社之山;高百丈。台湾最暖,此山独积雪,至春杪不化(同上)。

  由斗六门东入,渡阿拔泉;又东入,为林■〈王冀〉埔,亦曰二重埔。土广而饶,环以溪山,为水沙连及内山诸番出入之口,险阻可据。有路可通山后哆啰满(「诸罗志」)。

  形胜

  台湾府,东抵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是曰中路;西抵澎湖三百二十里(水程四更,计二百四十里;澎湖纵横皆八十里);南抵沙马矶头四百六十里,是曰南路;北抵鸡笼六百三十四里,是曰北路。东西广三百八十五里,南北袤一千九十四里。台湾县(附郭),东至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西至海三里,南至二赞行溪凤山县界二十里(原至依仁里交界仅十里;雍正十二年改),北至新港溪诸罗县界二十里(溪以南有新港社、新化里,原属诸罗;雍正十二年,改溪南属台湾、溪北属诸罗)。广六十八里,袤四十里。凤山县,东至傀儡山五十里,西至打鼓港一十里,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北至二赞行溪台湾县界七十里。广六十里,袤四百四十里;距府九十里。诸罗县,东至大龟佛山二十里,西至大海三十里,南至新港溪台湾县界八十里,北至虎尾溪彰化县界五十里。广五十里,袤一百三十里;距府一百里。彰化县,东至南北投大山二十里,西至大海二十里,南至虎尾溪诸罗县界五十里,北至大甲溪四十里。广四十里,袤九十里;距府二百里。淡水厅(驻竹堑),东至南山十里,西至大海七里,南至大甲溪一百一十九里,北至大鸡笼城二百七十五里。广十七里,袤四百八十四里;距府三百五十九里。澎湖厅,东至东吉屿八十里,西至草屿八十里,南至南屿一百里,北至目屿八十里。距府二百四十里(皆系水程,故不计广袤)。

  台湾府处大海之中,坐东南、面西北,为江、浙、闽、粤四省之外界(「福建海防志」)。缘高邱之阻以作屏,临广洋之险以面势(「蓉州文稿」)。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凤山县志」)。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客问」)。诚天设之险(「方舆纪要」),为海疆最要(「平台异同」)。郡中八景,曰「东溟晓日」、「西屿落霞」、「安平晚渡」、「沙鲲渔火」、「鹿耳春潮」、「鸡笼积雪」、「澄台观海」、「斐亭听涛」。

  台湾县,东倚层峦,西迫巨浸(「岛上附传」)。木冈山高耸特拔,罗汉门局势弘敞(「台湾志略」)。外环大海,云涨霞平;内阻重山,沙迷雾列(「客问」)。极东南之奥(「诸罗杂记」),扼凤、诸之冲(「台湾风土纪」)。控南澳、阻铜山(「蓉州文稿」),四省藩屏,诸岛往来之要会(「澄台记」)。邑中八景,曰「木冈挺秀」、「莲湖飘香」、「北线回澜」、「赤嵌远眺」、「龙潭夜月」、「金鸡晓霞」、「井亭夜市」、「郡圃榕梁」。

  凤山县,址因故镇(「鹿耳门即事」),僻处海边(「台湾风土记」)。葱郁弘开,离奇盘结(「客问」)。大冈、小冈,峣屼嵬崔;半崩、半屏,嵾嵯嵓崿(「台湾赋」)。矶耸沙马,林险阿猴(「台湾志略」)。傀儡高峰,近接天际;琉球孤屿,远映海中(「县志」)。所谓奇观胜概,约略如此(「旧志」)。邑中八景,曰「凤岫春雨」、「泮水荷香」、「琅峤潮声」、「冈山树色」、「翠屏夕照」、「丹渡晴帆」、「淡溪秋月」、「球屿晓霞」。

  诸罗县,全台锁钥,径道蜿蜒(宋永清论)。南自新港,北至虎尾(「台湾风土记」)。迭岫参差,连冈撼戛(「客问」)。白玉山插翠青霄,大武陇深入邃海(「台湾志略」)。其嵷巃之回环者,不可纪极;其浩瀚之奔流者,无不朝宗(「旧志」)。千里之雄图,上游之要地(「县志」)。邑中八景,曰「玉山云净」、「龙目泉甘」、「檨圃风清」、「梅坑月霁」、「北香秋荷」、「水沙浮屿」、「月岭晓翠」、「牛溪晚岚」。

  彰化县,迭嶂如屏,连峰插汉(「稗海纪游」)。山有火焰、姑婆之奇,溪有虎尾、大甲之险(「台湾志略」)。近防三林、鹿子,远控淡水、鸡笼(「通志」)。固海山之僻壤,亦宇宙之奥区(「客问」)。邑中八景,曰「焰峰朝霞」、「鹿港夕照」、「镇亭晴云」、「线社烟雨」、「虎溪春涛」、「海丰渔火」、「眉潭秋月」、「肚山樵歌」。

  淡水厅,崇山大川,深林旷野(「台海使槎录」)。淡水江,北海之津梁(「客问」);小鸡笼蜿蜒而南,烟霏雾霭,峰峦不可枚举(「旧志」)。西通大海,东结层峦(「使槎录」)。圭心、石门、蓬山、后垄,重洋砥柱,攫浪搏潮(「客问」);洵扼要险区也(「赤嵌笔谈」)。

  澎湖厅,五十屿巨细相间,坡陇相望(「旧志」)。险口不得方舟,内溪可容千艘(「方舆纪要」),为漳、泉南户(「海防志」);东则海坛、西则南澳,诚天设之险(「方舆纪要」)。

  附考

  台湾为土番部族,在南纪之曲,当云汉下流。东倚层峦,西迫巨浸。北至鸡笼城,与福州对峙;南则河沙矾,小琉球近焉。周袤三千余里,孤屿环瀛,相错如绣(「岛上附传」)。

  自鹭门、金门迤逦东南以达于澎湖,可数千里;风涛喷薄,悍怒激斗,瞬息万状。子午稍错,北则坠于南风炁,南则入于万水朝东,皆有不返之忧。又东至鹿耳门,夹以七鲲身、北线尾,海道纡折,仅容数武;水浅沙胶,虽长年三老,不能保舟之不碎。余乃山罗嶕涌,无由以入。其险且不测如此(同上)。

  鸡笼山岛野夷,亦谓之东番。万历四十四年,倭胁取其地。东番诸山,其人盛聚落而无君长;习镖弩,少舟楫,自昔不通中国(「方舆纪要」)。

  台湾处大海之中,地形坐东南、面西北;自东北而至西南如列屏,为中国江、浙、闽、粤四省之外界。西北近海,多平地可耕,土番及人民聚落以百数。山背东南,一望洸洋,舟楫所不到,土番加唠使种类居焉。自红夷以至郑氏,皆不能绥附;闻中国盛德,悉来臣服,贽其方物。故我国家边陲极于海东数万里,置郡县为疆界,实亘古所未有(「福建海防志」)。

  台湾在福建之东南,地隔重洋;形势延袤,可至者凡千六、七百里。外此则生番所居,与熟番阻绝;远望皆大山迭嶂,莫知纪极,可以置而不议。府治南北千有余里,越港即水师安平镇;又有七鲲身,沙线潮平,可通安平,港内为水师战艘、商民舟楫止宿之地。港名鹿耳门,出入仅容三舟,左右皆沙石浅淤焉。此台湾二内门户也。衡渡至澎湖,岛屿错落,有名号者三十六岛。澎湖沟底皆大石参错,凡港泊有南风、北风二者殊澳。此台湾之外门户也。然台湾之可通大舟者,尚有南路之打鼓及东港、北路之上淡水,凡三处;而惟上淡水可容多船,港门为正也。其可通小舟者,尚有南路之蛲港、北路之咸水港及八掌港、笨港、海丰港、鹿子港、大甲西、二林、三林、中港、竹堑、蓬山,凡十二处;而笨港并有小港可通鹿耳门内,即名马沙沟是也。总之,台湾三路俱可登岸,而惟鹿耳门为用武必争之地者,以入港即可以夺安平而抗府治也。夺安平,则舟楫皆在港内,所以断其出海之路;抗府治,则足以号令南北二路而绝依附之门。故一入鹿耳门,而台湾之全势举矣。或云:鹿耳门为天险门户,而又上设炮台,防亦密矣;万一攻之不入,兵法有攻坚而瑕者亦坚,其谓之何!不如由北路之上淡水进兵,所谓行师如过于衽席之上者;谋非不臧也。而不知由北路进兵,则其势主缓,缓则必以众而临寡、以强而并弱;由鹿耳门进兵,则其势主捷,捷则有以反主客之形、成控制之师。而且安平不据,澎湖尚孤,彼贼徒者急而扬帆,不无他虞也。是故觇台湾之形势,而必讲明于得入鹿耳门之要为最急(「理台末议」)。

  台郡无形胜可据,四围皆海,水底铁板沙线横空布列,无异金汤。鹿耳门港路纡回,舟触沙线立碎;南嶕树白旗、北嶕树黑旗,名曰荡缨、亦曰标子,以便出入。潮长水深丈四、五尺,潮退不及一丈、入门必悬起后柁,乃进(「赤嵌笔谈」)。

  鹿耳门内浩瀚之势,不异大海,其下实皆浅沙。深水可行舟处,不过一线,而又左右盘曲;非素熟水道者不敢轻入,所以称险(「稗海纪游」)。

  台郡往来船只,必以澎湖为关津。从西屿头入,或寄泊峙内,或妈宫、或八罩、或镇海屿,然后渡东吉洋;凡四更,船至台湾,入鹿耳门。行舟者皆以北极星为准;黑夜无星可凭,则以指南车按定子午格巽向而行。倘或子午稍错,南犯吕宋或暹罗、或交趾,北则飘荡莫知所之。此入台者平险远近之海道也。至若台湾郡治之海道,自鹿耳门北至鸡笼,十九更;自鹿耳门南至沙马矶头,十一更。苟遇飓风,北则坠于南风炁,一去不可复返;南则入于万水朝东,皆极险。此又居台者之不可不知也(「旧志」)。

  放洋全以指南针为信,认定方向,随波上下,曰针路。船由浯屿或大嶝放洋,用罗经向巽巳行,总以风信计水程迟速。望见澎湖西屿头、猫屿、花屿,可进;若遇黑水沟,计程应至澎湖,而诸屿不见,定失所向,仍收泊原处候风信。由澎湖至台湾,向巽力行。近鹿耳门隙仔,风日晴和,舟可泊;若有风,仍回澎湖(「赤嵌笔谈」)。

  海洋汛舟固畏风,又甚畏无风。大海无橹摇、棹拨理,千里万里、祗藉一帆风耳。自大嶝放洋后,初渡红水沟、再渡黑水沟。台湾海道,惟黑水沟最险;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沟水独黑如墨,势又稍洼,故谓之沟;广约百里,湍流迅驶,时觉腥秽袭人。又有红黑间道蛇及两头蛇绕船游泳,舟师时时以楮镪投之;屏息喘喘,惧或顺流而南,不知所之耳。红水沟不甚险,人颇泄视之。然二沟在大洋中,风涛鼓浪,与绿水终古不淆,理亦难明。渡沟良久,闻钲鼓作于舷间;舟师来告,望见澎湖矣。登鹢尾高处凭眺,祗觉天际微云一抹如线;徘徊四顾,天水欲连。一舟荡漾,若纤埃在明镜中(「稗海纪游」)。

  独坐舷际,时近初更;皎月未上,水波不动。星光满天,与波底明星相映;上下二天,合成圆器。身处其中,遂觉宇宙皆空(同上)。

  海上夜黑,不见一物,则击水以视。一击而水光飞溅,如明珠十斛倾撒水面;晶光荧荧,良久始灭,亦奇观矣(同上)。

  离澎湖,海水自深碧转为淡黑。回望澎湖诸岛,犹隐隐可见;顷之,渐没入烟云之外。前望台湾诸山,已在隐现间;更进,水变为淡蓝,转而为白。而台郡山峦,毕陈目前矣(同上)。

  海舶已抵鹿耳门,为东风所逆,不得入;而门外铁板沙又不可泊,势必仍返澎湖。若遇月黑,莫辨澎湖岛澳,又不得不重回厦门以待天明者,往往有之矣。海上不得顺风,寸尺为艰(同上)。

  海风无定,亦不一例。常有两舟并行,一变而此顺彼逆,祸福攸分(同上)。

  台湾至澎湖更,澎湖至厦门七更。厦门至上海四十七更,宁波近上海十更。俱由厦门经料罗至金门之南澳,可泊数百船。沿海行,至惠安之崇武澳,泊船可数十;经湄洲至平海澳,可泊船数百;至南日澳,仅容数艘。南日至古屿门,从内港行;古屿至珠澳,复沿海行。二地皆小港。南日、古屿东,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则海坛环峙诸山也。白犬、官塘,亦可泊船。至定海,有大澳,泊船百余。至三沙、烽火门、北关澳,亦如之。此为闽、浙交界。至金香、凤皇、三弁、石童、双门、牛头门,尽沿海行。至石浦所、乱嶕洋、崎头门、舟山、登厝澳,尽依内港。其登厝澳之东,大山迭出,即舟山地;赴上海、宁波,至此分■〈舟宗〉。从西由定海关进港数里,即宁波;从北由羊山放大洋至吴淞进港数里,即上海。九月后北风盛,尤利涉。自登厝澳从西北放小洋,四更至乍浦;海边俱石岸,北风可泊于羊山屿。向北过崇明外五条沙转西,三十四更入胶州口。过崇明外五条沙对北,三十二更至成山头;向东北放洋,十一更至旅顺口。由山边至童子沟岛向东,沿山七更至盖州;向北放洋,七更至锦州府(「赤嵌笔谈」)。

  罗汉门在郡治之东;自猴洞口入山;崇冈复岭,多不知名。行数里,为虎头山;诸峰环列,树惟槺榔。过大湾崎、芦竹坑、咬狗坑,又东南经土楼山,壁平如削;上则弥猴跳掷,虞人张罗以捕。稍前,为迭浪崎;出茅草埔,度雁门关岭,回望郡治,海天一色。去关口里余,中为深堑,可数十丈。缘崖路狭,不堪旋马;一失足,便蹈不测。五里,至石头坑。四里,至长潭;清莹可鉴。潭发源于分水山后,由罗汉门坑入冈山溪,同注于海。自番子寮迤逦至小乌山后,入罗汉内门。峰回路转,眼界顿开;沃衍平畴,极目数十里。东则南仔仙山、东方木山,隔淡水大溪为旗尾山;西则小乌山,南为银锭山,北为分水山、目猫徽山。层峦迭巘,苍翠欲滴;暝色尤堪入画。民庄凡三:外埔、中埔、内埔;居民约二百余口。内埔汛兵五十名,分防猴洞口。狗匀昆诸地,则寥寥三十余人而已。先是,由长潭东南行,至夏尾蓝、脚帛寮,转北至外埔庄;后以逆党黄殿潜踪内埔,而瓮菜岑、鼓坛坑尤为奸匪出没之所,禁止往来。外埔东南,由观音亭、更寮仑、番子路头至大崎,越岭即为外门。去大杰巅社十二里,中有民居,为施里庄、北势庄。庄尽番地,往年代纳社饷,招佃垦耕;继以远社生番乘间杀人,委而去之。今则茀草不可除矣。自社尾庄、割兰坡岭可赴南路,由木冈社、卓猴可赴北路。外此羊肠鸟道,触处皆通;峻岭深谷,丛奸最易。土人运炭辇稻,牛车往来,径路逼狭,不容并轨;惟约昼则自内而外、夜则自外而内,因以无阻。夏秋水涨,坑堑皆平,则迷津莫度矣(「使槎录」)。

  上淡水在诸罗极北,中有崇山大川、深林旷野。南连南嵌,北接鸡笼,西通大海,东倚层峦;计一隅可二百余里,洵扼要险区也。外为淡水港,八里坌山在港南、圭柔山(一作鸡柔)在港北。两山对峙,夹束中流。南北有二河:南河源出武朥湾,行四十余里;北河源出枫仔屿,行百余里。俱至大浪泵会流,出肩脰门(即关渡门)入淡水港,曲折委宛五十余里而归于海。圭柔山麓,为圭柔社。由山西下数里,有红毛小城高三丈、围二十余丈,今圯。城西至海口,极目平衍,名虎尾;今淡水营所驻也。两山南北,重冈复岭,灌莽丛翳。南则武朥湾、里末、摆接、秀朗诸社,北则麻少翁、外北投、内北投、大浪泵、麻里即吼、枫仔屿诸社。磺山在内北投滨河,山仅数仞,寸草不生。自淡水经枫仔屿上下十里,过港至鸡笼;山高多石,山下即鸡笼社。稍进为鸡笼港,港道狭隘。港口有红毛石城,非圆非方,围五十余丈、高二丈。远望为小鸡笼澳,番不之居,惟时于此采捕。循此而上,至山朝社。又上,至蛤仔难诸社;深箐鸟道,至者鲜矣。南路界尽沙马矶头,相传地脉直接吕宋。凡舟赴吕宋,必由此东放大洋;有澳名龟那秃,北风时大船可泊。沙马矶头之南,行四更至红头屿;皆生番聚处,不入版图。地产铜,所用杂物俱铜器(同上)。

  竹堑过凤山崎,一望平芜;捷足者穷日之力,乃至南嵌,时有野番出没。沿路无村落,行者亦鲜;孤客必倩熟番持弓矢为护而后行。野水纵横,或厉、或揭,俗所云九十九溪也。遇阴雨,天地昏惨,四顾凄绝。然诸山秀拔,形势大似彰、泉;若碁村村落、设备御,因而开辟之,可得良田数千顷(同上)。

  关渡门从淡水港东入,潮流分为两支:东北由麻少翁,搭搭悠,凡四、五曲至峰仔峙;西南由武朥湾至摆接,各数十里而止。包络原野,山环水聚,洋洋乎巨观也(同上)。

  淡水至鸡笼,有东西两路:西由八里坌渡炮城,循外北投、鸡柔、大遯、小鸡笼、金包里诸山之麓至鸡笼内海,可一百二十里。沿路内山外海,多巨石巉岩碁■〈?寺〉,相去数武;其下涧水浅深不一,行人跳石以渡,失足则坠于水。东由关渡门坐蟒甲乘潮循内北投、大浪泵至峰仔峙,港大水深,溯滩河可四十里而登岸。踰岭十里许,即鸡笼内海(同上)。

  淡水者,台北西北隅尽处也。高山嵯峨,俯瞰大海,与闽之福州府闽安镇东西相望,隔海遥峙,计水程七、八更耳。山下临江陴■〈阝儿〉为淡水城,亦前红毛为守港口设者。郑氏既有台湾,以淡水近内地,仍设重兵戍守(「稗海纪游」)。

  缘海东行百六、七十里至鸡笼山,是台之东北隅。有小山圆锐,去水面七里,孤悬海中;以鸡笼名者,肖其形也。过此而南,则为台湾之东面。东面之间,高山阻绝,又为野番盘踞,势不可通。而鸡笼山下,实近弱水,秋毫不载,舟至即沉。或云:名为「万水朝东」;势倾泻,卷入地底,滔滔东逝,流而不返。二说未详孰是(同上)。

  淡水登舟半日,即望见官塘山(一作关童)。自官塘趋定海行大海中,五、六十里至五虎门。两山对峙,势甚雄险,为闽省门户。门外风力鼓荡,舟甚颠越。即入门,静渌渊渟,与门外回别。更进为城头(土音亭头),十里至闽安镇,数十里至南台大桥(「稗海纪游」)。

  澎湖岛北起北山,南尽八罩澳。北山、龙门港、丁字门、西屿头,倭所必由,为最要地。妈宫前嵵里澳,为次要地。春汛以清明前十日为期,驻三个月;冬汛以霜降前十日为期,驻二个月。浯、铜二寨分兵为声援。汛毕,险要地各有兵船哨守,命曰小防(「漳州府志」)。

  泉州顺风二昼夜至澎湖,沟水分东西流。一过沟水,则东流达于吕宋;回日过此沟,则西流达于漳、泉(同上)。

  水至澎湖渐低,近流球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渔舟到澎湖以下,遇飓风发,漂流落漈,回者百无一(「续文献通考」)。

  观澎湖诸岛,夏月正值南风,由妈宫澳入港,顺驶最易。惟出港逆风,未可时计;或收入八罩,从挽门潭上岸。登天后山四望,则三十六岛屿形势尽在目前(「赤嵌笔谈」)。

  澎湖岛在琉球国,水行五日;地近福州、泉州、兴化、漳州四郡界。天气晴明,望若烟雾(「明一统志」)。

  海中岛屿最险要而迂回,则莫如澎湖。盖其山周回数百里,险口不得方舟,内溪可容千艘。海中旧有三山之目,澎湖其一耳。东则海坛、西则南澳,诚天险之设,何可弃以资敌(「方舆纪要」)。

  福州海中有澎湖岛,相去三千里,晴日髣佛可见;有参将领兵驻之。自福州顺风而往,不半日至也(「玉堂荟记」)。

  澎湖僻在兴、泉外海,其地为漳、泉南户;日本、吕宋、东西洋诸国皆所必经。南有港门,直通西洋(「福建海防志」)。

  郑成功窃踞台湾,用澎湖为外薮。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将军施琅统兵自铜山攻破,据之。八月,遂克台湾(「诸罗杂识」)。

  澎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齿。失北港,则唇亡齿寒;不特澎湖可虑,即漳、泉亦可忧也。北港在澎湖东南,亦谓之台湾(「方舆纪要」)。

  澎湖妈宫、西屿头、北港、八罩四澳,北风可以泊舟。若南风,不但有山有屿可以寄泊,而平风静浪,黑沟、白洋皆可暂寄,以俟潮流。洋大而山低,水急而流回。北之吉贝沉嶕一线,直至东北,一目未了;内皆暗嶕布满,仅存一港蜿蜒。非熟习深谙者,不敢棹至(「海国闻见录」)。

卷二

  规制

  城池公署仓库坊里番社街市桥梁水利海防邮传养济院义冢

  规海外千里以为郡,凡城郭、宫室、都鄙、庐井、津梁,皆王政所必经也;旱潦丰凶有备欤?鳏寡孤独有养欤?长民者布宣天子德意,相其缓急而先后之,毋以地为荒远、毋以官为传舍,必使人官各得其则、物曲各得其宜,是之谓政本;徒精心于簿书、钱谷,抑末矣。志规制。

  城池

  公署

  仓库

  坊里

  番社

  街市

  桥梁

  水利

  海防

  邮传

  养济院

  义冢

  城池

  台湾府城:雍正元年,台湾县知县周锺瑄创建。以木栅为城,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设东、西、南、北大门四,东、南、北小门三。雍正十一年,周植刺竹。乾隆元年,易七门,以石雉堞钉铁皮,楼护女墙;为窝铺十有五。

  台湾镇城:即台镇营。乾隆五年,总镇何勉筑土堡,内外砌以灰砖;高一丈一尺,周三百三十丈。

  台湾县:附郭。

  凤山县城:在兴隆庄。康熙六十一年,署县刘光泗始筑。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东、西、南、北设四门。后倚龟山、蛇山尾,外浚濠沟。雍正十二年,环植刺竹。

  诸罗县城:在诸罗山。康熙四十三年,始建木栅,东、西、南、北四门。雍正元年,知县孙鲁改建土城。周围七百九十五丈二尺、基阔二丈四尺,城上马道广一丈四尺。浚沟,离城四丈、深各一丈、广各三丈;水涵六。雍正五年,知县刘良璧重建门楼、砌水涵;东曰襟山、西曰带海、南曰崇阳、北曰拱辰。雍正十二年,于土城外环植刺竹。

  彰化县城:在半线保。雍正十二年,环植刺竹。周围七百七十九丈三尺,设东、西、南、北四门。

  淡水厅城:在竹堑。雍正十一年,环植刺竹。周围四百四十丈,设东、西、南、北四门,俱建门楼。

  淡水城:在淡水八里坌山北脚下。红毛时建。雍正二年,设东、西大门二,南、北小门二。

  澎湖城: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璸、布政使沙木哈建。

  附考

  台湾府无城:别有城在其西南,曰红毛城。郑氏僭窃时,宫殿在焉。今设副将一员,统兵三千驻之。距台湾二十里(「居易录」)。

  台地初辟,原卜筑城于永康里,后不行。凤、诸二县各筑土堡,郡治居民亦欲仿而行之。西南临海,议自南下林子、土墼埕、鬼子山、春牛埔、上帝庙坑、中营埔、万寿亭、中楼子、北教场直至北海尾,将南北东三面围筑堡墙,约高一丈,底宽一丈八尺、上宽一丈。每丈用土十四方;墙顶高三尺、宽一尺五寸,用土半方,共土十四方半。每丈八层,每层用茅竿草四担,共三十二担。墙长一千七百八十丈,每丈约费银六两八钱零,计共需银一万二千二百四十六两有奇(「赤嵌笔谈」)。

  雍正十一年,上谕:『从前鄂弥达条奏:台湾地方僻处海中,向无城池;宜建筑城垣、炮台,以资保障;经大学士等议覆,令福建督、抚妥议具奏。今据郝玉麟等奏称:「台湾建城,工费浩繁,臣等再四思维,或可因地制宜,先于见定城基之外,买备刺竹,栽植数层,根深蟠结,可资捍卫;再于刺竹围内,建造城垣,工作亦易兴举」等语。朕览郝玉麟等所奏,不过虑其地滨大海,土疏沙淤,工费浩繁,城工非易,故有茨竹籓篱之议。殊不知城垣之设,所以防外患;如必当建城,虽重费何惜?而台湾变乱,率皆自内生,非御外寇比;不但城可以不建,且建城实有所不可也。台郡门户曰鹿耳门,与府治近,号称天险。港容三舟,旁皆巨石,峰棱如剑戟,舟行失尺寸,顷刻沉没;内设炮台,可恃以为固,其法最善。从前平定郑克塽、朱一贵,皆乘风潮,舟行入港,水高港平,众艘奔赴,无所阻碍;大兵一入,即获安平港之巨舟,贼无去路,而抚其府市人民。南北路商贾一闻官军至,络绎捆载而来,相依以自保。物力既充,军民自倍;贼进不能胜、退无可守,各鸟兽散,终无所逃遁,故旬日可以坐定。向使贼众有城可据,收府市人民财物以自固,大兵虽入,攻之不拔;坐守安平,旷日相持,克敌不易。盖重洋形势,与内地异;此即明效大验,固未可更议建制也。若谓台湾筑城,即以御台湾外寇,是又不然。从前两征台湾,皆先整兵泊舟于澎湖之南风澳,以候风潮之便;岁不过一时,时不过数日。若盗贼窃发或外番窥伺,泊舟澎湖,则夕至而朝捕之。至南、北二路可通之地虽多,然如南路之蛲港、北路之八掌溪、海丰港、鹿子港、大甲、二林、三林、中港、竹堑、蓬山,惟小舟可入;其巨港大舟可入者,不过南路之打鼓、东港、北路之上淡水。其次,则北路之笨港、咸水港去府治较远,纵有外寇,亦不取道于此;备设炮台、派拨汛兵朝夕巡视,自足以资控御。今郝玉麟等请于见定城基之外,栽种刺竹,藉为籓篱;实因地制宜,甚有裨益。其淡水等处炮台,务须建造;各属并应增修,不可惜费省工,或致潦草。应如何举行之处?着郝玉麟、赵国麟妥协定议具奏。钦此』。续据该督郝玉麟等题准:台湾府治自小北门起、至南水门止,俱属沙土,堪以栽种刺竹;其西面一带迫临海滨,潮汐往来,难以种竹,应建大炮台两座,设立敌台、城门、望楼等项。至府治西北一方,见有镇营驻札营盘,惟东南一处并未设立;议于大东门内设立营盘一处、小南门边设立营盘一处,仍与各营盘一体围植刺竹。并南路之茄藤港等处,建炮台十座;府治西面一带炮台空隙处所,设立木栅,以资捍蔽(咨稿)。

  公署

  满、汉两察院:在府治东安坊凤山县公馆旧址,南向。大堂、川堂各一座,左右建满、汉察院住宅各二进,旁列厢房各十余间。大堂前为仪门,又前为大门。门外为木栅、照墙、东西辕门;两旁建鼓亭,外为挂号房、为官厅。雍正元年建。乾隆元年,满察院白起图辟左旁旷地为射圃,构草亭三间。

  校士院:在东安坊县学之左。

  分巡道:在府治西定坊,西向。凡三座,每座三进。由大门、仪门入而厅事,颜曰「敬事堂」。堂之右为斋阁、为住宅,堂左则掾吏处之,堂下左右廨舍舆隶居之。大门内,左为福德祠、右有官厅。其外为照墙、为鼓亭、为辕门;照墙外为巡捕厅。署后有台曰「澄台」,亭曰「斐亭」,巡道高拱干建。雍正三年,巡道吴昌祚于署之东南隅建关帝庙、观音堂、魁星阁、妈祖庙。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添建官厅。乾隆五年,巡道刘良璧建丰亭于署后东南隅。十年,巡道庄年建妈祖庙于澄台侧。

  台湾府:在东安坊,南向。旧系伪宅,两座毗连;后左畔一署倾圯,惟存右署,规制稍隘。雍正七年,知府倪象恺即左畔基址恢廓重建,大堂、川堂、二堂、东西斋阁、厢房以及大门、仪门悉具。大门之内,左为土地祠、右为官厅。大堂下两旁为六房,外环以木栅;前列照墙,规模轩敞。贡生黄国英董其事,五十余日落成。雍正九年,知府王士任建三堂一座,又置四层住屋一所,为东宁新署。

  海防厅:一在西定坊,西向;一在鹿耳门。

  经历司:在府署东南,南向。

  儒学:教授,在府学明伦堂后。训导,在学宫左。

  台湾县:在东安坊,西向。前为大堂,后为川堂;堂后为斋阁、为住宅。仪门外,左为土地祠、右为狱。雍正八年,知县冷岐晖重修。乾隆五年,知县朱岳楷建六房。

  县丞:在罗汉门。原在府署之东,雍正九年移驻。

  典史:在县治左。

  新港巡检司:在府治东,即县丞旧署。

  儒学:教谕,在县学明伦堂后。训导,在明伦堂左。

  凤山县:在城内兴隆庄东,南向。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建;五十七年,知县李丕煜重修。大堂、川堂、后堂、公廨,悉如制。〔乾隆〕五年,知县程芳建六房。

  县丞:在万丹。雍正九年移驻。

  典史:在县东。原在县西偏,康熙二十三年建,后废。雍正十二年,知县钱洙移建。

  淡水巡检司:在大昆麓。雍正九年移驻。

  儒学:教谕,在崇圣祠右、明伦堂侧。训导,在明伦堂后;乾隆十年,知县吕锺琇建。

  公馆:在府治宁南坊。

  诸罗县:在县治城内。原在佳里兴里,康熙四十三年移驻今所。四十五年,摄县篆同知孙元衡始建大堂、川堂、仪门。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增建后堂及内廨、左右两廊;库在大堂右、狱在仪门右。五十九年,署县事通判孙鲁重修。雍正六年,知县刘良璧再葺。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建六房;又于县左,添置社番往来纳饷公所二间。

  县丞:在笨港。雍正九年添设。

  典史:在县署右。

  佳里兴巡检司:在盐水港。

  儒学:教谕,在明伦堂左侧。训导,在明伦堂。

  公馆:在府治东安坊。

  彰化县:在半线保。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建。四层,前为大堂,后为川堂、为后堂、为库房、为厢房;左侧厨房,右侧小轩。乾隆五年,知县许廷璠重建六房。

  典史:在县署南。

  鹿子港巡检司:在鹿子港。

  猫雾拺巡检司:在猫雾拺。

  儒学:教谕,在县学。训导,在县学。

  公馆:在府治镇北坊。

  淡水厅:在竹堑士林庄。乾隆七年,升任同知庄年建;大堂、二堂、内署、厢房以及大门、仪门、内署门悉具。监狱二所。

  竹堑巡检司:在竹堑。

  八里坌巡检司:在八里坌。

  澎湖厅:在大山屿西澳原巡检旧署。

  仓库

  台湾府库:在府署右。

  台湾县仓廒四所:一在县治左,计九十一间;一在红毛楼,计九十八间;一在安平镇,计二间;一在罗汉门,计四间。社仓一所:在镇北坊。计四间。康熙五十年,台厦道陈璸建。

  凤山县仓廒五所:一在府治钱局,计三十二间;一在府治东安坊,计二十二间;一在府治大埔,计二十一间;一在安平镇,计二十五间;一在兴隆庄,计三十八间。社仓三所:一在观音山,计一间;一在下坡头,计一间;一在万丹街,计二间。八社社仓:一在放■〈纟索〉社,计一十七间;一在茄藤社,计二十四间;一在力力社,计三十六间;一在下淡水社,计一十六间;一在上淡水社,计九间;一在搭楼社,计一十四间;一在武洛社,计八间;一在阿猴社,计七间。

  诸罗县仓廒五所:一在府治东安坊,计一百三十六间;一在笨港,计六十九间;一在县治,计五十九间;一在斗六门,计九间;一在盐水港,圯于水。社仓未建。

  彰化县仓廒三所:一在半线,计一十五间;一在鹿子港,计一十六间;一在猫雾拺,计三间。社仓未建。

  淡水厅仓廒:无。

  澎湖厅仓廒一所:在妈宫澳,计一十二间。

  坊里

  台湾县(四坊、二十里、一保、二庄)

  东安坊、西定坊、宁南坊、镇北坊。

  永康里、长兴里、归仁南里、归仁北里、永丰里、新丰里、保大东里、保大西里、永宁里(原属凤山县,雍正十二年改归)、仁和里、新昌里(原属凤山县,雍正十二年改归)、依仁里(原属凤山县,雍正十二年改归)、文贤里、仁德里、崇德里、武定里、广储西里、广储东里、新化里(原属诸罗县,雍正十二年分半改归)、效忠里(即安平镇,康熙六十一年改今名)。

  土墼埕保(原属凤山县,雍正十二年改归)。

  大穆降庄、罗汉门庄(原属凤山县,雍正十二年改归)。

  凤山县(八里、七庄)

  长治里一图、长治里二图、维新里、仁寿里、嘉祥里、观音山里、淡水港东里、淡水港西里。

  兴隆里庄、半屏山庄、观音山庄、赤山庄、大竹桥庄、小竹桥庄、凤山庄。

  诸罗县(四里、七保、十七庄)

  开化里、善化里、新化里、安定里。

  赤山保、佳里兴保、善化里东保、善化里西保、新化里西保、安定里东保、安定里西保。

  诸罗山庄、北新庄、大小槺榔庄、井水港庄、茅港尾庄、土狮子庄、鹿仔草庄、龟佛山庄、南势竹庄、大丘田庄、龟仔港庄、大龟璧庄、旧嘓庄、新嘓庄、下加冬庄、打猫庄、他里雾庄。

  彰化县(十保,管一百一十庄)

  半线保(管下):登台庄、快管庄、柴坑仔庄、恶马庄、大吼庄、加黎庄、阿束庄、砖仔窑庄、本县庄、南北投庄、柳树滥庄。

  猫雾拺保(管下):义学庄、王田庄、龟山庄、加投庄、水里庄、沙辘庄、牛骂庄、横山子庄、岸里社口庄、枫树脚庄、北势庄、蓝张兴庄、凉伞树脚庄、新兴庄、乌日庄、镇平庄、刘厝庄、阿里史庄。

  燕雾保(管下):垓坮庄、秀水庄、佳锡庄、买林子庄、镇平庄、内湾庄、白沙坑庄。

  马芝遴保(管下):马明山庄、埔盐仑庄、埔盐庄、大滥庄、南势庄、北势庄、大有庄、打廉庄。

  东螺保(管下):旧社庄、三条圳庄、打马辰庄、侯心霸庄、大段庄、十张犁庄、兴化庄、睦宜庄、埔心庄、眉里庄、埤头庄、斗六甲庄、麻园寮庄。

  大武郡保(管下):旧社庄、仑仔庄、崁顶庄、枋桥头庄、陈厝庄、红毛社庄、油车店庄、火烧庄、滥港东庄、西成庄、柴头井庄、马光厝庄、新庄子庄、卓乃潭庄、桥头庄。

  西螺保(管下):檨子脚庄、大加冬庄、鹿场庄、大北园庄、何厝庄、埔心庄、下滥庄、张厝庄、加冬仔庄。

  布屿禀保(管下):二仑庄、港尾庄、沟子墘庄、南势底庄、马攻厝庄、龙岩厝庄、埔姜仑庄、大坪庄、大庄、萧垄厝庄、猫儿干庄。

  二林保(管下):大突庄、旧社庄、火烧庄、七夕厝庄、火烧厝庄、西势庄、垓庄、过沟子庄、文厝厝庄、西庄、芦竹塘庄、土库庄。

  深坑子保(管下):深坑子沟庄、大排沙庄、丈八堵庄、土垄厝庄、犁头厝庄、八人庄。

  淡水厅(二保,管三十五庄)

  淡水保(管下):八里坌庄、沪尾庄、大屯庄、竿蓁林庄、关渡庄、北投庄、八芝连林庄、奇里岸庄、瓦笠庄、兴仔武朥湾庄、大佳腊庄、圭母子庄、大湾庄、水兴庄、兴直庄、加里珍庄、摆接庄、山脚庄、八里坌仔庄、海山庄、坑子庄、虎茅庄、奶笏庄、涧仔历庄、甘棠庄。

  竹堑保(管下):南庄、北庄、芝巴里庄、大溪墘庄、翠丰庄、猫儿碇庄、中港庄、永安庄、猫盂印斗庄、吞霄庄。

  番社

  台湾县

  大杰巅社(原隶凤邑,雍正九年改归)、新港社(与卓猴社原隶诸邑,雍正九年改归)、卓猴社。以上三社熟番。

  凤山县

  武洛社(一名大泽机)、大搭楼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力力社、茄藤社、放■〈纟索〉社。以上八社熟番。

  加六堂社、山猪毛社、小毛孩社、万里笃社、山无仑社(以上三社附山猪毛)。俱归化生番。

  八丝力社、礁老其难社、加少山社、加蚌社、加无朗社、施汝腊社、北叶安社(一名心武里)、山里留社、锡干社、加走山社、拜律社、毛丝丝社、柯律社、施率腊社、礁网易氏社、七脚亭社、加无朗社、加笼雅社、陈阿修社、礁朥加物社、益难社、加泵社、务期逸社、陈阿难社、加者惹也社、勃朗锡干社、望仔立社。以上二十七社,傀儡山归化生番。

  琅峤社、猫仔社、绍猫厘社、猪朥束社(一名地蓝松)、合兰社、上哆啰快社、蚊率社、猴洞社、龟朥律社、猫笼逸社、猫里毒社、滑思滑社、加锥来社、施那隔社、新蛲牡丹社、下哆啰快社、德社、栗留社。以上十八社,琅峤归化生番。

  治本社、射马干社、吕加罔社、拔望社、百马以力社、礁朥那狡社、里踏里社、八搭礼社、八丝阄社、老郎社(以上一十社,在卑南觅西)、募陆社、大龟文社、闷闷社、里立社、朝猫篱社、加那打难社、哆啰网曷氏社、嘪屡里奶社、礁里亡社、那作社、吗朥的社、加留难社、龙鸾社、搭祺文社、■〈虫间〉仔仑社、哆啰觅则社、屡们社、猫美葛社、大狡社、礁猫里力社、搭琳搭琳社、大德讫社、射巳宁社、射腊眉社、朥北社、大板陆社、柯末社、罔雅社、大里力社、七脚亭社、大枣高社、朥哈社、确仔弼社、确只零社、大乌万社(以上三十五社,在卑南觅南)、本湾社、米箕社、新八里罔社、旧八里罔社、加里房曷社、郎也郎社、干也猫嗌社、须那载社、株嘪烟社、株粟社、窝律社、甘武突社、瓮■〈纟索〉社、邦也遥社、丁也老社、礁朥社、加洛社、加那突社、巴鸠郁社、沙别社(以上二十社,在卑南觅北)。凡六十五社,即卑南觅七十二社。

  诸罗县

  目加溜湾社、麻豆社、萧垄社、哆啰嘓社、诸罗山社、打猫社、他里雾社、斗六门柴里社。以上八社,平地熟番。

  大武垄头社、二社、噍吧哖社、木冈社、芋匏社。以上五社,倚山熟番。

  纳纳社、芝舞兰社、芝密社、薄薄社、竹仔宣社、多难社、水辇社、筠椰椰社。以上为崇爻八社生番,在傀儡大山东;雍正二年归化。

  内湾社、米笼社、邦尉社、墩社、望社、墩社。以上为内优六社,皆归化生番。

  大圭佛社、皂罗婆社、干仔务社、卢麻产社、踏枋社、猫丹社、鹿楮社、奇冷岸社。以上为阿里山八社,皆归化生番。

  彰化县

  西螺社、东螺社、眉里社、大武郡社、半线社、中大肚社、南大肚社、北大肚社、水里社、迁善社(旧名少辘)、感恩社(旧名牛骂)。以上十一社,平埔熟番。

  水沙连社、夬里社、毛卒社、射仔社、大基猫丹社、木叩社、木武郡社、子黑社、佛仔希社、倒咯社、恋恋社、挽兰社、田仔社、猫难社、田头社、恩顺社、外挽兰社、蛤里难社、外猫里眉社、内猫里眉社、平了万社、斗截社、致雾社、哆啰郎社、福骨社。自夬里社至此二十四社,在水沙连山内,为归化生番。

  柴坑子社、猫罗社、南投社、北投社、猫雾拺社。以上五社,东附内山。

  岸里社、乌牛栏社、拺拺社、阿里史社、朴仔篱社、沙里兴社、巴荖远社、狮头社、狮尾社。以上九社,半居内山,俱熟番。

  南社、猫儿干社、二林社、大突社、马芝遴社、阿束社。以上六社,边海熟番。

  淡水厅

  德化社(旧名大甲西社)、大甲东社、南日社、双寮社、猫盂社、房里社、宛里社、吞霄社。以上为蓬山八社。

  后垄社、中港社、新港仔社、猫里社、嘉志阁社。以上为后垄五社,俱平埔熟番。

  眉加腊社(新归化)、眩眩社、霄里社、龟仑社、坑子社。以上为南嵌四社。

  竹堑社、淡水社、大屯仔社、武劳湾社、雷里社、了匣社、秀朗社、摆接社、内北投社、麻少翁社、大浪泵社、答答悠社、奇武卒社、里族社、麻里鸡口社、大鸡笼社、外北投社、鸡柔山社、小鸡笼社、金包里社。以上皆熟番。

  麻着社、岸里旧社。二社旧隶彰化,雍正九年拨归。

  礁辘轩社、宇马氏社、八厨美简社、朥拔丹社、知买驿社、基密丹社、期班女懒社、礁仔龙岸社、抵密抵密社、礁朥苗社、期来益社、期瓦笠社、期沓沓社、颁老员社、奇玉暖社、申也罕社、申也罗罕社、八陈雷社、麻里陈辂社、佳笠宛社、巴朥辛也员社、奇武流社、触龟满社、陈卢女简社、污泥肴社、猫朥府偃社、母罕母罕社、礁朥密社、削骨削骨社、歪也歪也社、奇底放社、宾也猫也社、巴荖郁社、宾也知懒社、征也难懒社、猴猴社。以上为蛤仔难三十六社,皆山后生番。

  山朝社、哆啰满社、合欢社、攸吾乃社。以上四社生番,乾隆二年归化。

  街市

  台湾县

  岳帝庙街:在东安坊。

  岭后街:在东安坊。

  枋桥头街:在岭后街下。

  元帝庙街:在枋桥头街下。

  十字街:界于四坊。即大街。

  帽子街:在十字街西。

  南势街:在大平桥西门内。

  北势街:在水仙宫右。

  镇渡头街:在新南势街下。

  大井头街:在西定坊。

  鱼市:在西定坊。鬻贩鲜鱼之所。

  菜市:在宁南坊。蔬菜瓜果之属毕集于此。

  市仔:在宁南坊。贩卖海鲜多集于此。

  总爷街:在镇北坊。

  禾寮港街:在镇北坊。

  暗街:在西定坊。

  大埔街:在东安坊小南门。

  春牛埔街:在永康里。

  山川台街:在东安坊。

  东门街:在东门内。

  中楼子街:在永康里。

  旧社街:在归仁北里。系中路。

  嵌下街:在长兴里。

  茑松街:在永康、武定、广储三里交界。系北路。

  凤山县

  大湖街:在长治里。

  半路竹街:在维新里。

  阿公店街:在仁寿里。

  小店子街:在仁寿里。

  楠子杭街:在仁寿里。

  兴隆庄街:在县治城内。

  下坡头街:在竹桥庄。

  阿猴街:在阿猴社。

  新园街:在港西里。

  万丹街:在港西里。

  坎顶街:在港东里。

  诸罗县

  十字街:在县治。

  下加冬街:在下加冬庄。

  急水溪街:在溪南。

  铁线桥街:在铁线桥。

  茅港尾街:在开化里。

  麻豆街:在开化里麻豆社。

  湾里溪街:在善化里。

  湾里社街:在善化里。

  木栅子街:街南属新化里、街北属安定里。

  新港街:在新化里。

  莲池潭街:在善化里。

  萧垄街:在安定里。

  笨港街:在笨港。为大市镇。

  土狮子街、猴树港街:在外九庄。

  井水港街:在外九庄。

  盐水港街:在大奎璧。为大市镇。

  彰化县

  半线街:在县治。

  鹿子港街:在鹿子港。水陆马头,谷米聚处。

  员林子街:距县治南三十里。

  海丰港街:距县治西南八十里。

  三林港街:距县治西南五十里。

  东螺街:距县治南四十里。

  西螺街:距县治南四十里。

  大肚街:距县治北一十五里。

  犁头店街:距县治东北三十里。

  淡水厅

  竹堑街:在竹堑城内。

  八里坌街:在上淡水。

  桥梁

  台湾县

  大枋桥:在东安坊岭后。通衢往来,架枋为之;伪时所建。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蒋毓英修;乾隆十年,台防同知方邦基重修。

  砖子桥:在西定坊。荷兰所筑,砌砖和灰而成。

  县口桥:随坏,随修,不知何年所建。

  乐安桥:在东安坊。架木为之。今圯。

  德行桥:在坑子底。

  济津桥:在镇北坊。通衢往来之所,架木为之。随坏随修。

  永安桥:在西定坊。

  太平桥:在水仙宫后。乡人架木为之。

  安澜桥:在西门外镇渡头。架木为之。康熙五十九年,知府王珍重建。中竖大木,旁筑以栏;扁曰「安澜」。

  大桥头桥:在南门外。南路往来路头。今圯。

  大桥:在永康里。北路往来路头。

  小桥:在永康里。洪水冲崩。

  乌鬼桥:在永康里。乡人架木为之。

  斗米桥:在广储西保。架木为之。今被水冲圯。

  马鞍桥:在新化里新港。架木为之。形如马鞍,故名。康熙五十五年里民修。

  安平镇渡:在西定坊。水程六、七里过渡,即安平镇。

  大井头渡:在西定坊。今移在镇路头。

  二赞行渡:在文贤里。夏秋水大,以小船济人;春冬则架竹桥。

  塭岸渡:在州子尾。以小舟济人。

  冈山溪渡:在崇德里。以竹筏渡人。

  凤山县

  二赞行桥:在长治里。桥北属台湾,桥南属凤山。前参将吴三锡建。今桥坏,以舟济人。

  二桥子桥:在长治里。

  冈山溪桥:在嘉祥里。

  鲫子潭桥:俗呼二滥桥。此处水最大,前参将吴三锡建,被水漂去;居民林鼎再建,复漂去。今夏秋以筏渡人;冬春架竹桥,覆土其上,以通舆步。

  中冲崎桥:在中冲庄。参将吴三锡建。

  小店子桥:在礁巴司戎。俗呼桥子头。

  楠子坑桥:在观音山里。参将吴三锡建。

  竹子港桥:在竹桥庄。

  万丹桥:在竹桥庄。

  攀桂桥:在攀桂汛。

  赤山子桥:在赤山庄。

  坑子口桥:在下淡水。

  凤山港桥:在凤山庄。

  蛲港渡:在仁寿里。

  硫磺水渡:在硫磺港。以竹筏渡人。

  万丹港渡:在下陂头。

  下陂头渡:在下陂头。

  新园溪渡:在新园庄。

  阿猴溪渡:在阿猴社。

  淡水溪渡:阔数里;夏秋水涨,非船莫济。

  诸罗县

  铁线桥、茅港尾桥:俱属开化里。二桥各为一港,相去十里,为县治往郡必由之路。冬春架竹为之,上覆以土;夏秋水涨漂去,设渡以济行人。时坏时修。

  盐水港桥:在大奎璧。架木为之。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修。

  二重沟桥:在他里雾庄。架木为之(以上数桥。俱可通车舆)。

  他里雾桥、笨港桥:以上二桥,俱木为之。冬春之间,始建以通行人。

  牛椆溪渡:在诸罗山庄。

  小龟佛山渡:以竹筏渡人。在外九庄。

  井水港渡:在外九庄。

  石子濑渡、湾里渡、欧汪溪渡:在安定里。

  阿拔泉渡:在斗六门。

  黄地仑渡:在外九庄。

  湾港渡、竿寮渡、直加弄渡、西港子渡、含西港渡:以上五渡,俱在鹿耳门内。

  彰化县

  虎尾溪渡:诸、彰交界处。冬春水涸,沙草茫茫;夏秋雨多溪涨,非舟不渡。

  打马辰渡、树子脚渡、猫儿子渡、双条圳渡:以上四渡,俱在东螺溪。

  苦零脚渡、大仑脚渡、上渡头渡:以上三渡,俱在西螺。

  溪心霸渡、柴坑子渡、中渡头渡、恶马渡、下渡头渡:以上五渡,俱在大肚溪。

  淡水厅

  北港塘渡、八里坌渡、关渡门渡、剑潭渡、沙猫树渡、摆接渡。

  水利

  台湾县

  甘棠潭:在保大东里。乡民合筑。以潭水多生甘棠树,故名。

  无源潭:在永丰里。

  莲花潭:在文贤里。源深,水旱不涸,可以灌田。

  王有潭:在仁和里。乡民王有所筑以灌田者。

  参差陂:在文贤里二图。红毛时,王参差筑以灌田,故名。

  月眉池:在文贤里一图。形如半月。

  鸳鸯潭:在文贤里。两潭相连。

  鲫鱼潭:在永康、广储西、长兴三里之界,延流三十余里。多生鲫鱼,年有征税;三里藉此灌田。

  嵌下陂:地势卑下,乡人筑堤蓄水以灌田。

  公爷陂:在新丰里。伪时筑,蓄水以灌田。

  弼衣潭:在新丰里香洋子。

  鼎济洼:在新港社。产鱼虾。

  新港西陂:在新化里。

  新港东陂:在新港社。

  凤山县

  将军陂:在凤山下庄。提督施琅筑。改名曰新陂。

  竹桥陂:在竹桥庄。水源自阿猴林来。

  三镇陂:在维新里。

  大湖陂:在长治里。

  赤山陂:在赤山庄。周围百余丈,注水灌田。

  乌树林陂:在维新里。

  北领旗陂:在维新里。

  中冲崎陂:在仁寿里。

  新园陂:在长治里。

  硫矿陂:在硫矿港。有泉可灌田。

  草潭:在观音山里。蓄水甚多,灌溉甚广。

  石螺潭:在仁寿里。

  莲池潭:在兴隆庄。即学宫泮池;多莲花,故名。

  井水港:在半屏山。水源自观音山出。

  菱角港:东灌嘉祥里田,西灌长治、维新二里之田。

  红毛寮坑:在依仁里。坑广而流长,大旱水源不竭。

  诸罗县

  诸罗山大陂:即柴头港陂。源出八掌溪,长可二十余里。大旱不涸。

  柳子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长十余里。大旱不涸。

  埔姜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长可十余里。

  马椆陂:源由内山土地公崎流出。

  枫子林陂:在下加冬庄东。源出白水溪。

  佳走林陂:源由草潭出。

  安溪寮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长可十余里。灌本庄及涂库子、后镇、上帝庙、竹围后等庄。

  王公庙陂:下加冬东南。源由白水溪分流。

  新营等庄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长可三十里许。

  哆啰嘓大陂:源出内山九重溪,长二十余里。灌本庄及龙船窝、埤子头、秀才等庄。大旱不涸。

  大脚腿陂:在哆啰嘓南。源出十八重溪,长可十里许。

  新陂:在北新庄。源由诸罗山番子坑流出,长十余里。大旱不涸。

  大溪厝陂:在县治西南三蒲竹。源由诸罗山番子坑分流,长十余里。

  朱晓陂:在外九庄大丘田。源由荷包屿大潭出。

  树林头陂:在外九庄。源由八掌溪尾,长五、六里许。

  牛挑湾陂:在外九庄。源由龟子港头出。

  土狮子陂:在外九庄。源由牛椆溪出,南灌六加佃庄、北灌土狮子庄。

  狗咬竹陂:源由牛椆山坑流出,长二十余里。灌本庄及番婆庄、月眉潭、土狮子、北势等庄。庄民合筑。

  打猫大潭陂:有泉;淋雨时,新庄、柴头港、打猫一带坑水注焉。灌本庄及青埔仔二庄。庄民合筑。

  打猫山脚大陂:源出三迭溪,长十余里。灌本庄及火烧庄、南路厝等庄。庄民合筑。

  虎尾寮陂:在打猫庄北。源由三迭溪分流。

  双溪口大陂:在打猫仑仔庄。源由三迭溪分流。

  西势潭陂:在打猫庄西北。源由三迭溪分流,灌西势潭、柴林脚二庄。庄民合筑。

  阿陈庄大陂:在他里雾东南。源有二:一由石龟溪分出,一由庵石坑出。

  粪箕湖陂:在他里雾社。源由虎尾溪出。

  洋子庄陂。在茅港尾东。原有旧陂址,庄民重修。

  番子桥沟陂:在茅港尾。灌佳里兴、茅港尾二庄。庄民合筑。

  乌山头陂:即龙船窝陂。乌山头二镇、龙船窝等庄庄民合筑。

  北社尾陂:在县治西北。灌北社尾、水牛厝二庄。

  白斗坑陂:在县治北。康熙四十五年筑。

  大目根陂:在县治东北牛椆溪。

  槺榔庄陂:在外九庄。灌大、小槺榔二庄。庄民合筑。

  头桥陂:在打猫庄东。

  中坑子陂:在打猫庄东北。

  他里雾番子陂:在他里雾社。

  埔姜仑陂:在他里雾社西。

  猴闷陂:在他里雾社北。

  尖山庄陂:在柴里社东南。

  柴里社陂:在柴里社。

  斗六庄陂:在斗六门防汛后。

  大竹园陂:在斗六门防汛前。

  走猪庄圳:源由石龟溪分入,灌走猪、排仔路头二庄。

  荷包连圳:在走猪庄北。源由石龟溪分入。

  加冬脚庄圳:在他里雾社南。源由小龟溪分入,灌加冬脚、殿仔林二庄。

  石龟溪庄圳:源由石龟溪分入。

  北香湖:在县治北二里许。泉深地广,盘曲三、四里,县治东北一带之水归焉。大旱不涸。康熙三十四年,番民合筑陂于下流,名番子陂(详见「艺文」)。

  龙湖:即赤山庄大潭;在龙湖岩前(别见「杂记」)。

  彰化县

  鹿场陂:在虎尾溪墘。源由虎尾溪分流。

  打马辰陂:在西螺社东。源由虎尾溪分流。

  西螺引引庄陂:在西螺社西。

  打廉庄陂:在东螺社西北。

  燕雾庄陂:在半线社南。

  马龙潭陂:在猫雾拺。潭有泉,源合内山之主流,长二十余里。陂流四注,大旱不涸;所灌之田甚广。

  鬼面潭:在半线山内。水所渟潴,夏秋则益,多春则涸。居民土番,取其鱼虾为食。

  水涟潭:在水沙连社(详见「山川」)。

  海防

  台湾县:鹿耳门港(自厦至台大商船及台属小商船往诸、彰、淡水贸易,俱由此出入)、大港(台属小商船往凤山贸易由此出入)。

  凤山县:打鼓港、东港、茄藤港(以上俱无大商船停泊。惟台属小商船往来贸易)。

  诸罗县:笨港、蚊港、盐水港、猴树港(以上惟台属小商船往来贸易)。

  彰化县:鹿子港(惟台属小商船往来贸易)。

  淡水厅:海丰港、三林港(以上二港,地属彰邑。至小商船往来贸易,归淡防厅查验)、劳施港、蓬山港、后垄港、中港、竹堑港、南嵌港(以上俱无大商船停泊。惟台属小商船往来贸易)、淡水港(自厦至港大商船十只,名为社船,于此出入。台属小商船自三月东南风发,往来贸易;至八月止)。

  附考

  定例:海船出洋,其置船时,先赴各该县报明购料在厂;成造竣日,仍赴县禀请验量梁头长短、广深丈尺,填明印烙,取具澳里族邻行保结状给照,听其驾驶出洋贸易。

  商船自厦来台,由泉防厅给发印单,开载舵工、水手年貌并所载货物,于厦之大嶝门会同武汛照单验放。其自台回厦,由台防厅查明舵水年貌及货物数目换给印单,于台之鹿耳门会同武汛点验出口。台、厦两厅各于船只入口时,照印单查验人货相符,准其进港。出入之时,船内如有夹带等弊,即行查究。其所给印单,台、厦二厅彼此汇移查销。如有一船未到及印单久不移销,即移行确查究处。

  商船自台往厦,每船止许带食米六十石,以防偷越。如敢违例多带米谷,严加究处。

  台属之■〈舟彭〉仔、杉板头、一封书等小船,领给台、凤、诸三县船照,周年换照;三邑各设有船总管理。惟彰化县止有大肚溪,小船仅在该港装载五谷货物;系鹿子港巡检查验,按月造册申报台防厅查核。台、凤、诸三县各船若往南路,俱由台邑之大港汛出入;系新港司巡检挂验,仍报台防厅查考。如赴北路,俱由鹿耳门挂验出入。其各船往南北贸易,船总、行保具结状一纸,填明往某港字样;同县照送台防厅登记号簿,给与印单;以水途之远近,定限期之迟速。该港汛员查验,盖戳入口。在港所载是何货物及数目填明单内,查对明白盖戳,听其出口。回郡到府之日,将印单呈缴鹿耳门文、武汛查验单货相符,盖戳听其驾进。府澳各港汛员,仍将出入船只每五日折报,听台防厅稽查。如违限未回,严比行保;并行各港汛员挨查,以防透越之弊。

  淡水旧设社船四只,向例由淡水庄民佥举殷实之人详明取结,赴内地漳、泉造船给照;在厦贩买布帛、烟茶、器具等货来淡发卖,即在淡买籴米粟回棹,接济漳、泉民食。雍正元年,增设社船六只。乾隆八年,定社船十只外,不得再有增添。每年自九月至十二月止,许其来淡一次;回棹,听其带米出口。其余月分,止令赴鹿耳门贸易。九年,定台道军工所办大料,由社船配运赴厦,再配商船来台交厂。自九月至十二月止,不限次数,听其往淡。

  商船拨运内地兵米及采买平粜米谷,俱照梁头丈尺分派。该船梁头一丈七尺六寸至一丈八尺者为大船,配载三百石;梁头一丈七尺一寸至一丈七尺五寸者为次大船,配载二百五十石;梁头一丈六尺至一丈七尺者为大中船,配载二百石;梁头一丈五尺六寸至一丈六尺者为次中船,配载一百五十石;梁头一丈四尺五寸至一丈五尺五寸者为下中船,配载一百石。其梁头一丈四尺五寸以下之小商船,例免配载。每石脚价,定银六分六厘六毫五丝;自厦载往他处,水程每百里加银三厘。遇奉文起运之时,将入口船只,计梁头之丈尺、配米谷之多寡。至交卸处所,水程有近远之不同;将交卸地方写入阄内,当堂令各船户公同拈阄。阄值何处,即照拈配运。若水途较远,如至福州府属及南澳等处交卸者,给与免单二张;其余兴、漳、泉等属则水途较近,给与免单一张。俟该船下次入口,将免单呈檄,免其配运。至台湾小船往各港运载到府交卸者,每石脚价银三分,着船总雇拨小船运载。

  流寓台民有祖父母、父母、子女以及子之妻与幼孙、幼女先在内地,有愿往台及欲来台探望者,许其呈明给照渡海。乾隆五年停止。

  海洋禁止偷渡,如有客头在沿海地方引诱包揽、索取偷渡人银两,用小船载出复上大船,将为首客头比照大船雇与下海之人分取番货例,发边卫充军。为从者减一等,杖一百、徒三年。澳甲、地保及船户、舵工人等知而不举者,亦照为从例,杖一百、徒三年,均不准折赎。其偷渡之人,照私渡关津律,杖八十,递回原籍。乾隆元年,水师提督王郡奏准:偷渡船户照为首客头例,发边卫充军;所得赃银,照追入官。该地方官弁疏纵偷渡人数至十名以上者,专管官罚俸一年、兵役各责二十;至疏纵偷渡人数至数十名者,专管官降一级、兵役各责三十(以上并见行「则例」)。

  北路米,由笨港贩运;南路米,由打鼓港贩运。壬寅六月,台邑存仓稻谷无几,每日减粜数百石;不敷民食,暂借凤山仓谷支放。自东港运至台邑进大港,不由鹿耳门;每石船价八分。陆运每牛车止五、六石,溪涨难行,脚价数倍水运。雍正癸卯,浙江饥,运米一万石;甲辰,补运四万石。每商船载米五百石,运费每石二钱;未去之船,尚有贴费(「赤嵌笔谈」)。

  偷渡来台,厦门是其总路。又有自小港偷渡上船者,如曾厝埯、白石头、大嶝、南山边、镇海、岐尾,或由刘武店至金门料罗、金龟尾、安海、东石,每乘小渔船私上大船。曾厝埯、白石头、大嶝、南山边、刘武店系水师提标营汛,镇海、岐尾系海澄营汛,料罗、东石、金龟尾系金门镇标营汛,安海系泉州城守营汛,各汛亦有文员会同稽查(同上)。

  近海港口哨船可出入者,只鹿耳门、南路打鼓港(打鼓山南岐后水中有鸡心礁)、北路蚊港、笨港、淡水港、小鸡笼、八尺门。其余如凤山、大港、西溪、蚝港、蛲港、东港(通淡水)、茄藤港、放■〈纟索〉港(冬月沙淤,至夏秋溪涨,船始可行)、大昆麓、社寮港、后湾子(俱琅峤地)、诸罗马沙沟、欧汪港、布袋澳、茅港尾、铁线桥、盐水港、井水港、八掌溪、猴树港、虎尾溪港、海丰港、二林港、三林港(二林亦多沙线,水退,去口五、六里)、鹿子港(潮长,大船可至内线,不能抵港。外线水退,去口十余里。不知港道,不敢出入)、水里港、牛骂、大甲、猫盂、吞霄、房里、后垄、中港、竹堑、南嵌、八里坌、蛤仔难,可通杉板船;台湾州仔尾、西港子、湾里、凤山喜树港、万丹港、诸罗海翁堀、蓬山港,只容■〈舟古〉仔小船。再,凤山岐后、枋寮、加六堂、谢必益、龟璧港、大绣房、鱼房港、诸罗■〈鱼逮〉仔穵、象领,今尽淤塞,惟小鱼船往来耳。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钓鱼台,可泊大船十余;崇爻之薛坡兰,可进杉板(同上)。

  邮传

  台湾县铺四:府前铺、南路铺、北路铺、新港铺。铺兵各四名。

  凤山县铺七:县前铺、下淡水铺、楠子坑铺、中冲崎铺、鲫鱼潭铺、冈山铺、府前铺。铺兵各四名。

  诸罗县铺一十五:新港铺,铺兵四名;目加溜湾铺、麻豆铺、佳里兴铺、茅港尾铺、大路边铺、赤山铺、新嘓铺、哆咯嘓铺、诸罗山铺、打猫铺、他里雾铺、猴闷铺、柴里铺、草埔铺,铺兵各三名。

  彰化县铺七:草埔铺、西螺铺、埔姜林铺、小冈铺、大武郡铺、半线铺、大肚铺。铺兵各三名。

  淡水厅铺一十一:大甲铺、猫盂铺、吞霄铺、后垄铺、中港铺、竹堑铺、南嵌铺、淡水铺、鸡柔铺、鸡笼铺、金包里铺。铺兵各三名。

  养济院

  台湾县养济院:在镇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乾隆十二年,台湾县知县李阊权增建普济堂一所,在县城城隍庙侧。内有药王庙、栖流所。

  凤山县养济院:在土墼埕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杨芳远建。

  诸罗县养济院:在善化里东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季麒光建。

  附考

  直省各州、县,并设普济、育婴二堂。台郡以在海外,独阙。顾台地土著者少,户口未繁,婴孩从无弃者;惟流移孤独,恒不免转死沟壑。乾隆十一年,巡使六十七、范咸特命台湾县知县李阊权创建普济堂一所,计二十间,费千余金。有新建普济堂启,其文曰:『自昔有虞氏重养老之典,而西伯发政施仁以鳏寡孤独为先务。盖深念穷而无告之民,为惠鲜怀保者所尤宜加意也。国家气运昌隆,列圣相承,教养备举;重以我皇上仁心仁政,继五朝之积累,普四海之恩膏,固已举斯世之民,莫不措诸衽席矣。惟是台郡僻在海隅,地本殷富;是以恤民之典,间有所缺。比年以来,户口既盛而地不加辟,内地流民日聚;本院检阅四县文移,穷黎以贫病转沟壑者不一而足。用是恻然心伤,与诸官寮熟筹;念国家令典,凡直省州、县各设有普济堂安集流移,立法至善。东瀛一方,是典独阙,所宜急为举行者。同城文武诸公,悉以为然,余二人首先捐俸。今择地创建有日,但事须集腋而后成、政必图久方可继;是举也,近则物料有需、工匠有费,远则计日授粮、按月给发,其疾病医药、死亡赈恤之资,皆当一一筹及。苟非合赀共襄,曷克有济?且夫台之俗,贫难相恤、有无相济,风土之善,载在郡志。台之绅士趋善急公,固无俟余二人之言也。爰道余二人补偏救弊之心,以为奉使职者分宜如是。彼都人士,要当共悉斯意耳(「使署闲情」)。

  义冢

  台湾县义冢:在宁南坊魁斗山(俗呼鬼子山)。历年久远,邱冢垒塞。康熙五十九年,监生陈土俊买园地数甲于新昌里,与此山毗连,以广其地。

  凤山县义冢:在台湾县魁斗山后。

  诸罗县义冢:在县治东牛朝山。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置。

卷三

  职官

  官制官秩列传

  通冉駹为郡县,俄辄弃之;比邛笮于内臣,频劳使者。岂果远方之难柔欤?任匪其人也。台自建置以来,有监司、守令、郡属、邑属之官,并同内地。至若巡视特简绣衣、抡才专拥绛帐,宣威布化,权独隆焉。前乎此者,姓氏班班可考;而某也贤、某也否,舆论不容没矣。无旷厥职,敬尔有官,宁为黔之祝、勿为晰之诅也。志职官。

  官制

  官秩

  列传

  官制

  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康熙六十年设。提督学政,旧系台湾道兼摄。雍正五年,改归汉御史兼理。

  分巡台湾道一员,兼督船政。旧为台厦兵备,雍正六年改。

  知府一员,总汇四县刑名、钱谷,兼支放兵饷、经理鹾政。

  台防同知一员,专司稽查鹿耳门海口,兼督台、凤、诸三县捕务。淡水同知一员,雍正元年添设;稽查北路,兼督彰化捕务。雍正九年,割大甲溪以北并刑名、钱谷悉归管理。

  澎湖通判一员,稽查船只,管理钱谷。遇刑名事件,仍归台府审结。旧系巡检所辖,雍正五年改设。

  台湾知县一员,凤山知县一员,诸罗知县一员;彰化知县一员,雍正元年新设。

  府首领官经历一员,兼司狱务。

  台湾县县丞一员,雍正九年分驻罗汉内门,稽查地方。凤山县县丞一员,雍正九年新设;分驻万丹,稽查地方。诸罗县县丞一员,雍正九年新设;分驻笨港,稽查地方,兼查船只。

  台湾县新港巡检一员,稽查地方,兼查大港口船只。凤山县淡水巡检一员,稽查地方,兼查东港船只。诸罗县佳里兴巡检一员,分驻盐水港,稽查地方,兼查船只。彰化县鹿仔港巡检一员,雍正九年新设;稽查地方,兼查船只。彰化县猫雾拺巡检一员,雍正九年新设;稽查地方。淡水竹堑巡检一员,雍正九年新设;稽查地方,兼司狱务。淡水八里坌巡检一员,雍正九年新设;稽查地方。

  台湾县典史一员,凤山县典史一员,诸罗县典史一员;彰化县典史一员,雍正九年新设。以上四员,俱随堂司捕狱事务。

  台湾府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台湾县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凤山县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诸罗县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彰化县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

  附考

  康熙三十年,奉旨:『台湾各官自道员以下、教职以上,俱照广西南宁等府之例,将品级相当现任官员内拣选调补。三年俸满,即升。如无品级相当堪调之员,仍归部选。着为令』。

  康熙六十年议准:嗣后文武大小各官,不许携带眷属。

  雍正七年议准:台湾道、府、同知、通判、知县到任一年,令该督、抚于闽省内地拣选贤能之员,乘北风之时令其到台,与旧员协办;半年之后,令旧员乘夏月南风之便回至内地补用。政绩优著者,准其加二级;称职者,准其加一级,以示鼓励。

  雍正八年,奉旨:『台湾地方关系紧要,巡察御史新旧并用,始为有益。希德慎已留任一年,这差着御史柏修去;高山再留巡视一年』。又奏准:嗣后调台各员到任二年,该督、抚另选贤能赴台协办;半年之后,将旧员调回。

  雍正十一年覆准;台湾道员,准其照镇协之例,三年报满;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准其照参将等官之例,二年报满。俟协办人员到台半年之后,令各该员交代清楚,回至内地;该督、抚照例察核,分别具题。如果实心办理、地方宁谧,俱准其以应升之缺即用。再查道、府应升之缺,俱系特旨补用;应令该督、抚给咨赴部引见,候旨升用。其同知、通判、知县俱留于本省,遇有应升缺出,该督、抚即行具题升补。

  雍正十二年,总督郝玉麟奏准:调台官员年逾四十无子者,准其挈眷过台。

  乾隆七年议准:台湾知府缺出,倘所属知府内实无合例可调之员,其任内有督催钱粮未完一分以下者,吏部于本内声明(?)。其台湾知县缺出,仍令该督、抚将应行调补之员调补;如实无可以调补之官,于应升人员内拣选调补。

  乾隆八年,奉上谕:『外省佐杂等官,朕俱巳赏给养廉,各就该省公项所余,以分多寡之数。查福建一省,每员止给银二十两,未免用度不敷,可为轸念。着从本年为始,将通省大使、佐杂等一百九十八员,每员加倍赏银二十两,以资养赡;在盐道库盈余项下支给』。又议准:台湾训导三年报满,准其调回内地即升。遇应升月分,以县丞、府经等官升用。如该员俸次应升学正、教谕之时,吏部截定俸次,令该督、抚挨次论俸升用。又议准:嗣后台湾府、厅、县,准其照道员、佐杂、教职等官一体三年期满,报明该督、抚照例具题分别升用,免其留台协办。

  官秩

  钦命巡视台湾御史

  吴达礼:满洲正红旗人。康熙六十一年任。留任一年。

  黄叔璥:顺天大兴人,己丑进士。康熙六十一年任。留任一年(有传)。

  禅济布:满洲镶蓝旗人。雍正二年任。留任一年。

  丁士一:山东日照人,丙戌进士。雍正三年任。转本省按察使。

  景考祥:河南汲县人,癸巳进士。雍正三年任。在差改补吏科,转本省盐运使。

  汪继燝:浙江秀水人,戊子举人。雍正四年任。在差改补吏科,未满丁艰去。

  索琳:满洲镶红旗人。雍正四年任。留任一年。

  尹秦:云南蒙自人,庚午解元。雍正五年任。

  赫硕色:满洲正红旗人。雍正六年任。留任一年。

  夏之芳:江南高邮州人,癸卯进士。雍正六年任。留任一年。主岁、科两试(有传)。

  希德慎:满洲正红旗人。雍正八年任。留任一年。

  李元直:山东高密人,癸巳进士。雍正八年任。未满解任。

  高山:山东历城人,癸卯进士。雍正八年任。留任一年。主岁、科两试。

  觉罗柏修:满洲镶红旗人。雍正十年任(有传)。

  林天木:广东潮阳人,癸卯进士。雍正十一年任。主岁、科两试(有传)。

  图尔泰: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十二年任。

  严瑞龙:四川阆中人,戊戌进士。雍正十三年任。

  白起图: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元年任。

  单德谟:山东高密人,丁未进士。乾隆二年任。转江南盐驿道。

  诺穆布:满洲正蓝旗人,丁酉举人。乾隆三年任。

  杨二酉:山西太原人,癸丑进士。乾隆四年任。主岁、科两试(有传)。

  舒辂: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年三月任。

  张湄:浙江钱塘人,癸丑进士。乾隆六年任。主岁、科两试(有传)。

  书山:满洲镶黄旗人,刑科给事中。乾隆七年四月任。升吏科掌印给事中。

  熊学鹏:江西南昌人,庚戌进士。乾隆八年四月任。升太常寺少卿。

  六十七:满洲镶红旗人,户科给事中。乾隆九年三月任。留任二年。

  范咸:浙江仁和人,癸卯进士。乾隆十年四月任。

  分巡台湾道(本台厦兵备道,兼理学政。康熙六十年,改为台厦道。雍正五年,学政归汉察院。雍正六年,改为台湾道)。

  周昌:奉天人,进士。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五年解任。

  王效宗: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六年任。

  高拱干:陕西人,荫生。康熙三十一年任;秩满,升浙江按察使。

  常光裕:浙江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王之麟:镶黄旗人,贡生。康熙三十八年任;四十三年,调补湖北粮道。

  王敏政:正黄旗人。康熙四十四年任(有传)。

  陈璸:广东海康人,进士。康熙四十九年任;五十四年,升偏沅巡抚。崇祀名宦(有传)。

  梁文科:正白旗举人。康熙五十四年任;五十七年,升广东按察使。

  梁文煊:正白旗监生。康熙五十七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陈大辇:湖广江夏人,进士。康熙六十一年任;雍正二年,卒于官(有传)。

  吴昌祚:正黄旗人,监生。雍正二年任;六年,升山东按察使。

  孙国玺:正白旗人,进士。雍正六年任;七年,调本省盐驿道。

  刘藩长:山西洪洞人,贡生。雍正七年任;九年丁忧,寻升福建按察使。

  倪象恺:四川荣县人,举人。雍正八年任;十年解任。

  张嗣昌:山西浮山人,贡生。雍正十年任;调补四川盐驿道。

  尹士俍:山东济宁州人,监生。雍正十三年任;调补湖北郧襄道。

  鄂善:满洲正蓝旗人,监生。乾隆四年任;五年,调补本省延建邵道。

  刘良璧:湖南衡阳人,甲辰进士。乾隆五年任。

  庄年:江南长洲人,由监生保举。乾隆八年七月任。

  台湾府知府

  蒋毓英:锦州人,官生。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八年,升江南按察使(有传)。

  吴国柱:奉天人,荫生。康熙二十九年任;秩满,升江西赣南道。

  靳治扬:奉天人,荫生。康熙三十四年任;升广东肇高廉罗道(有传)。

  卫台揆:山西曲沃人,荫生。康熙四十一年年任;四十五年,升广东盐道(有传)。

  周元文:正黄旗监生。康熙四十六年任;五十一年,升湖广辰沅靖道(有传)。

  冯协一:江南人。康熙五十二年任;五十四年致仕。

  王珍:山西长治人,辛酉副榜。康熙五十五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高铎:镶黄旗汉军,监生。康熙六十年任;升本省汀漳道。

  范廷谋:浙江鄞县人,监生。雍正三年任;调回京内用。

  孙鲁:河南祥符人,监生。雍正四年任。

  俞存仁:顺天大兴人,岁贡。雍正五年任。

  倪象恺:四川威远人,举人。雍正七年任;八年升本道。

  王士任:山东威海人,癸卯进士。〔雍正〕九年任;升本省盐道。

  尹士俍:山东济宁人,附监。雍正十一年任;十三年,升本道。

  徐治民:浙江山阴人,岁贡。雍正十三年任;被议。

  刘良璧:湖广衡阳人,甲辰进士。乾隆二年任;五年,升本道。

  钱洙:浙江义兴人,荫生。乾隆五年任;七年,卒于官。

  范昌治:浙江鄞县人,监生。乾隆七年任;十年被议。

  褚禄:江苏青浦人,癸丑进士。乾隆十年四月任。

  台湾海防同知

  梁尔寿:镇安人,贡生。康熙二十四年任;二十九年,升兵部职方司员外。

  齐体物:正黄旗人,进士。康熙三十年任。

  龙光:望江人,进士。康熙三十六年任。

  赵纯禧:奉天人,监生。康熙三十八年任。

  孙元衡:江南桐城人。康熙四十年任(有传)。

  洪一栋:湖广应山人。康熙四十八年任;卒于官(有传)。

  王礼:顺天宛平人,监生。康熙五十八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孙鲁:河南祥符人,监生。康熙六十年署。

  杨毓健:湖广长阳人,贡生。康熙六十一年任;雍正元年十二月离任。

  王作梅:河南河内人,己丑进士。雍正二年任;以告终养离任(有传)。

  刘浴:直隶枣强人,监生。雍正六年署。

  尹士俍:山东济宁人,附监。雍正七年任;十一年,升本府知府。

  李珍:山东诸城人,贡生。雍正十年任;卒于官。

  徐林:浙江钱塘人,贡生。雍正十三年任。

  魏素:直隶蔚州人,禀监。乾隆二年任。

  郝霔:直隶霸州人,甲辰进士。乾隆五年任。

  方邦基:浙江仁和人,庚戌进士。乾隆七年十一月任。

  梁须楩:正白旗汉军,例监。乾隆十一年任。

  张若霳:江南桐城人,保举漳州府同知。乾隆十一年七月署。

  淡水海防同知

  王汧:山西乡宁人,贡生。雍正二年任;六年休致。

  刘浴:直隶枣强人,监生。雍正七年任。

  张弘章:江南丹徒人,监生。雍正九年任;十年,以大甲西番变解任。

  尹士俍:山东济宁人,监生。雍正十一年任。

  徐治民:浙江山阴人,岁贡。雍正十一年任;乾隆元年,升本府知府。

  赵奇芳:广东潮州人,丁未进士。乾隆元年任。

  载大冕:江南上元人,监生。乾隆三年任。

  庄年:江南长洲人,保举。乾隆六年十一月任;七年,升建宁府知府。

  郝霔:直隶霸州人,进士。俸满台防同知,乾隆七年署。

  曾曰瑛:江西南昌人,监生。乾隆十年二月任。

  澎湖通判

  王仁:顺天大兴人,吏员。雍正六年任;九年离任。

  梁樟:陕西威宁人,辛丑进士。雍正九年任。

  周于仁:四川安岳人,戊子举人。雍正十一年任。

  曹显庚:浙江嘉兴人,监生。雍正十三年任。

  胡格:湖广江夏人,丁酉举人。乾隆三年署;五年离任。

  王鹗:江南昆山人,监生。乾隆五年十月任

  陆鹤:浙江海盐人,丁酉举人。乾隆八年六月任。

  汪天来:江南砀山人,监生。乾隆十年四月任。

  〔台湾府〕经历

  林起元:江南上元人。

  方逢月:浙江桐乡人。

  王道弘:江南上元人。

  尹复:浙江山阴人。

  孙琰:顺天宛平人。

  汪元任:湖广京山人。

  张天铨:浙江山阴人。

  陶宣:顺天宛平人。

  王士勷:湖广武陵人。

  左懋源:顺天大兴人,吏员。康熙六十年任。

  褚天纬:江南吴江人,吏员。雍正七年任;十年离任。

  郭士谦:江南旌德人,供事。雍正十一年任。

  王嗣彦:顺天宛平人,吏员。雍正十三年任。

  朱士显:浙江萧山人,监生。乾隆四年任;七年离任。

  金文英:直隶通州人,吏员。乾隆七年任。

  台湾府儒学教授

  林谦光:长乐人。

  张士昊:福州人。

  林庆旺:晋江人。

  蔡登龙:同安人,举人。

  林华昌:晋江人,举人。

  施德馨:南靖人,举人。

  曾辉缵:福州人,举人。

  杜成锦:侯官人,举人。

  张应聘:晋江人,举人。

  蔡时升:晋江人,举人。

  丁莲:晋江人,癸巳进士。

  吴启进:南安人,举人。

  郑拔进:南安人,甲辰进士。

  薛士中:闽县人,甲辰进士。雍正十年任;十二年丁忧。

  吴开业:海澄人,甲辰进士。雍正十二年任;乾隆三年,升徽州祁门县知县。

  郭美:闽县人,癸卯进士。乾隆三年任;四年丁忧。

  薛士中:闽县人,甲辰进士。乾隆五年再任。

  吴应造:福清人,庚戌进士。乾隆九年二月任。

  〔台湾府儒学〕训导

  袁弘仁:建阳人,廪贡。雍正十二年任,多置书籍存学宫。乾隆三年,升山东巨野县丞。

  李琼林:汀州人,岁贡。乾隆三年任;五年,以病告休。

  杨友竹:连江人,廪贡。乾隆五年任。

  李长芳:永安人,廪贡。乾隆九年四月任。

  台湾县知县

  沈朝聘: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任;以丁艰去(有传)。

  蒋相:奉天人。康熙二十五年任;二十七年,以清理旗员去。

  王兆升:通州人,举人。康熙二十七年任;三十年,升兵部职方司主事。

  钱巍业:江南人。康熙三十一年任;三十二年,以劾去。

  李中素:湖广麻城人,贡生。康熙三十四年任;卒于官(有传)。

  卢承德:镶黄旗人,官生。康熙三十六年任;三十九年,升湖广衡州府同知。

  陈璸:广东海康人。进士。康熙四十一年任;秩未满,钦取以吏部用(有传)。

  王仕俊:镶红旗人,监生。康熙四十三年任;卒于官(有传)。

  张宏:江南上海人,贡生。康熙四十七年任;五十二年,升西城兵马司正指挥。

  俞兆岳:浙江海宁人,贡生。康熙五十三年任。

  吴观域:浙江钱塘人,进士。康熙五十九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周锺瑄:贵州贵筑人,甲子举人。康熙六十一年任。

  徐琨:正黄旗人,举人。雍正四年任。

  张廷琰:江南桐城人,贡生。雍正五年任。

  唐孝本:江南武进人,举人。雍正七年任。

  冷岐晖:江南嘉定人,举人。雍正八年任。

  路以周:山东招远人,辛卯举人。雍正十年任。

  林兴泗:湖广孝感人,保举。雍正十二年任;乾隆二年离任。

  冯绍立:四川宜宾人,戊子人。乾隆二年任;三年离任。

  殷凤梧:江南金山人,生员。乾隆三年任;四年卒于官。

  袁本濂:直隶阜平人,例监。乾隆四年任;以忧去。

  朱岳楷:浙江上海人,监生。乾隆五年任;卒于官。

  杨允玺:广东大埔人,甲辰举人。乾隆七年四月任。

  李阊权:山西安邑人,贡生。乾隆九年十二月任。

  台湾县县丞

  赵行可:陕西永昌卫人,贡生。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七年,升四川成都县知县。

  陈嘉:浙江仁和人,监生。康熙二十八年任;三十年以忧去。

  张元英:奉天人。康熙三十三年任;升山西蒲县知县。

  蒋以选:浙江山阴人,功贡。康熙三十五年任;升江南宿迁县知县。

  辛祖祺:浙江山阴人,功贡。康熙三十九年任;升河南新郑县知县。

  汪立忠:江南歙县人,监生。康熙四十四年任;升湖广江陵县知县。

  张琮:云南河阳人,贡生。康熙四十八年任;升湖广黄梅县知县。

  陈亮采:浙江海盐人,贡生。康熙五十三年任;五十六年,升四川庆符县知县。

  冯迪:江南宣城人,贡生。康熙五十六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吴睿英:浙江山阴人,监生。康熙六十一年任。

  马麟趾:正红旗人,官生。雍正二年任;罢职去。

  徐涛:顺天大兴人,附贡。雍正八年任;九年,罢职去。

  叶文炳:浙江慈溪人,监生。雍正九年任。

  邓梓森:浙江人,监生。雍正十三年任。

  潘毓贤:浙江山阴人,吏员。乾隆三年任。

  虞荫南:浙江仁和人,监生。乾隆七年四月任。

  台湾县典史

  张元初:直隶涿州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

  高烺:山东曹县人,吏员。康熙二十八年任。

  刘蛟祚:江南人,吏员。康熙三十二年任。

  娄克仁:浙江会稽人,吏员。康熙三十五年任。

  孙日升:山东莒州人,吏员。康熙四十年任。

  李建贵:江南桐城人,吏员。康熙四十四年任。

  陈茂文:浙江余杭人,吏员。康熙四十八年任。

  杨天锡:顺天人,吏员。康熙五十二年任。

  周尚志:直隶天津人,吏员。康熙五十四年任。

  王定国:顺天人,吏员。康熙五十八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徐履谦:顺天大兴人。

  徐霖:浙江钱塘人。

  王咸英:浙江萧山人,吏员。

  李俊:湖广巴陵人,吏员。

  唐裔镜:浙江山阴人,吏员。

  李道源:浙江会稽人,吏员。乾隆七年四月任。

  赵大有:顺天大兴人,书吏。乾隆十年八月任。

  新港巡检

  纪文远:陕西泾阳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七年,升河南府照磨。

  常文谟:山东馆陶人,吏员。康熙二十八年任;三十一年,升直隶东光县主簿。

  孙礼棠:江南滁州人,吏员。康熙三十二年任。

  冯志超:江南长洲人,吏员;内阁供事。康熙三十六年任。

  蒋复新:江西赣州人,吏员。康熙三十九年任。

  张知:江南休宁人,监生。康熙四十八年任;五十二年,升河南裕州吏目。

  李唐宗:山西太平人,吏员。康熙五十二年任,五十八年,升江西广信府照磨。

  查克成:顺天大兴人,吏员。康熙五十九年任;雍正三年,升江西袁州府照磨。

  张鼎:江南吴县人,监生。雍正四年任。五年,以忧去。

  罗开勋:湖广江夏人,吏员。雍正五年任;八年离任。

  涂逢年:直隶平谷人,吏员。雍正八年任。

  张世荣:顺天大兴人,吏员。雍正十一年任;乾隆元年离任。

  冯五美:浙江山阴人,吏员。乾隆五年任。

  徐夔:浙江仁和人,内阁供事。乾隆九年四月任。

  澎湖巡检(雍正五年裁)

  姚法唐:河南祥符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卒于官。

  朱缙:浙江钱塘人,吏员。康熙二十七年任;升河南府照磨。

  胡廷凤:江南含山人,吏员。康熙三十二年任。

  林开彦:直隶抚宁人,吏员。康熙三十五年任。

  李慧仁:直隶安肃人,吏员。康熙四十一年任。

  耿胡:河南柘城人,承差。康熙四十五年任。

  陆鉴:顺天人,吏员。康熙四十七年任;升云南腾越州吏目。

  乔杰:顺天人,吏员。康熙五十二年任。

  李振宗:江南江都人,吏员。康熙五十八年任。

  朱唯彰:顺天宛平人,供事。雍正元年任;三年,以忧去。

  郑奎聚:直隶通州人,吏员。雍正四年任;以劾去。

  台湾县儒学教谕

  傅廷璋:南安人,举人。康熙二十六年任;卒于官。

  林宸书:莆田人,岁贡。康熙三十年任;升广东归善县知县。

  陈铨:漳州人,岁贡。康熙三十四年任;三十七年,升河南嵩县知县。

  黄世杰:龙溪人,拔贡。康熙三十九年任;四十三年,升山西广灵县知县。

  陆登选:瓯宁人,举人。康熙四十三年任;四十七年,升浙江分水县知县。

  康卓然:龙溪人,岁贡。康熙四十八年任;五十二年,升京卫武学教授。

  郑长济:福清人,岁贡。康熙五十二年任;五十六年,升四川兴文县知县。

  魏藻:福清人,举人。康熙五十七年任;卒于官。

  吴应异:侯官人,举人。康熙五十八年任。

  葛炆:闽县人,附贡。雍正元年任;三年离任。

  张寿介:南靖人,乙酉副榜。雍正三年任;七年,升国子监学录。

  洪淳英:同安人,甲午举人。雍正六年任;十年,升江苏宜兴县知县。

  陈士恭:漳州人,辛卯举人。雍正十年任;十三年,升广东乐会县知县。

  陈霄九:南靖人,乙酉举人。雍正十三年任;卒于官。

  徐弘祚:将乐人,戊子举人。乾隆三年任。

  李锺德:安溪人,戊子举人。乾隆六年任。

  吴光祖:福清人,丙辰举人。乾隆九年九月任。

  〔台湾县儒学〕训导

  薛云:瓯宁人,岁贡。雍正十二年任。

  黄文璇:侯官人,岁贡。乾隆三年任。

  吴昙:宁洋人,岁贡。乾隆七年任;卒于官。

  伍兆崧:宁化人,优贡。乾隆十年任;卒于官。

  凤山县知县

  杨芳声:直隶万全左卫人,岁贡。康熙二十三年任;秩满,升户部江南司主事。

  闵达:江西南昌人,己酉举人。康熙二十九年任;秩满,升行人司行人。

  朱绣:陕西凤翔人,己丑进士。康熙三十四年任;以忧去。

  刘国辅:奉天正红旗人,岁贡。康熙三十八年任;秩满,升湖广知府。

  宋永清:奉天正红旗人(原籍山东莱阳),监生。康熙四十三年任;秩满,升直隶延庆府知府。

  时惟豫:奉天镶蓝旗人,贡生。康熙五十一年任;秩满,升厦门海防同知。

  李丕煜:直隶滦州人,岁贡。康熙五十六年任。

  靳树畹:奉天镶黄旗人,己酉副榜。康熙六十一年任;卒于官。

  萧震:湖广潜江人,丙戌进士。雍正元年任。

  熊琴:四川安县人,戊子举人。雍正四年任。

  钱洙:浙江嘉善人,荫生。雍正七年任。

  林鹏飞:广东潮阳人,庚戌进士。雍正十三年任。

  方邦基:浙江仁和人,庚戌进士。雍正十三年任;秩满,以忧去。

  程芳:江南休宁人,贡生。乾隆三年任。

  邹承垣:江南无锡人,癸丑进士。乾隆六年十月任。

  吕锺琇:广东饶平人,丙午举人。乾隆九年十一月任。

  凤山县县丞

  叶维荣:河南商邱人,监生。雍正十年任。

  刘长善:陕西华州人,生员。乾隆元年任。

  李国桐:广东揭阳人,贡生。乾隆四年任。

  余坤:江西靖安人,监生。乾隆七年十二任。

  凤山县典史

  王辂:直隶北山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秩满,升湖广汉中府照磨。

  刘麟趾:山东济宁人,吏员。康熙二十九年任;秩满,升湖广潜江县主簿。

  戚嘉灿:直隶通州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

  鲁论:直隶房山人,吏员。康熙三十七年任;秩满,升江西赣州府照磨。

  章寿昌:直隶涿州人,吏员。康熙四十二年任;秩满,升刑部司狱。

  阎瓒:山西宁乡人,吏员。康熙四十五年任;卒于官。

  叶廷献:直隶大城人,吏员。康熙四十五年任。

  侯天福:河南密县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周起渭:直隶通州人,吏员。康熙五十六年任。

  叶绍文:顺天大兴人,吏员。康熙六十一年任;罢职去。

  张九鼐:直隶三河人,捐纳。雍正元年任。

  冯五美:顺天籍、浙江山阴人,吏员。雍正七年任;秩满,升本省晋江县雒阳司巡检。

  张玉生:山东济东人,吏员。雍正十年任;秩满,升本省同安县灌口司巡检。

  沈大荣:直隶安肃人,吏员。乾隆元年任;秩满,升广东嘉应州丰顺司巡检。

  柴续祖:山西闻喜人,吏员。乾隆五年任。

  孙之震:浙江仁和人,捐纳。乾隆八年七月任。

  下淡水巡检

  袁玟:直隶右卫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病卒。

  谢宁:浙江会稽人。康熙二十五年任;病卒。

  楼鸿基:浙江义乌人,吏员。康熙二十七年任;病卒。

  高崇游:江南山阳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病卒。

  沈翔升:直隶右卫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以老去。

  孙朝聘:直隶香河人,吏员。康熙三十八年任;病卒。

  郭培桂:直隶金乡人,吏员。康熙三十九年任;病卒。

  徐志弼:山东登州人,吏员。康熙四十一年任;病卒。

  赵文秀:直隶保定人,吏员。康熙四十二年任;病卒。

  冯吉:直隶大名人,吏员。康熙四十六年任;以忧去。

  赵元凯:直隶安肃人,吏员。康熙五十年任;秩满,升河南府照磨。

  王国兴:顺天大兴人,吏员。康熙五十五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魏如玉:直隶玉田人,吏员。康熙六十年任;升江西南安府照磨。

  钱中选:直隶顺义人,吏员。雍正四年任;六年,以病告休。

  戴兴:山东长清人,吏员。雍正七年任;卒于官。

  秦辉:浙江会稽人,书吏。雍正八年任。

  桑元杰:浙江余姚人,吏员。雍正十一年任;升山东高唐州吏目。

  张尔信:贵州石阡人,捐纳。乾隆三年任。

  李宗芳:广东嘉应州人,吏员。乾隆六年任。

  朱鼎:顺天大兴人,典史。乾隆九年十一月任。

  凤山县儒学教谕

  黄赐英:晋江人,癸卯举人。康熙二十六年任;秩满,升直隶乐平县知县。

  黄式度:晋江人,庚申举人。康熙三十年任;秩满,升山西临县知县。

  丁必捷:平和人,岁贡。康熙三十五年任;以忧去。

  郑占春:福清人,岁贡。康熙三十七年任;秩满,升山东栖霞县知县。

  吴周祯:晋江人,岁贡。康熙四十二年任;秩满,升京卫武学教授。

  施士岳:晋江人,岁贡。康熙四十七年任;秩满,升四川遂宁县知县。

  郭涛:福清人,岁贡。康熙五十一年任;秩满,升直隶永年县知县。

  富鹏业:晋江人,乙酉举人。康熙五十六年任。

  朱竟成:永安人,戊子副榜。康熙六十年任;升直隶成安县知县。

  林正泰:侯官人,戊子举人。雍正四年任;五年卒。

  郭际谋:晋江人,辛卯举人。雍正七年任;秩满,升山西天镇县知县。

  张应渭:闽县人,庚子举人。雍正十年任;秩满,升山西武乡县知县。

  徐文炳:建阳人,恩贡。雍正十三年任;秩满,升河南渑池县知县。

  周元:长乐人,拔贡。乾隆三年任。

  何奕奇:福清人,辛卯举人。乾隆六年任。

  庄元:龙溪人,壬子举人。乾隆十年三月任。

  〔凤山县儒学〕训导

  江冰鉴:侯官人,贡生。雍正十二年任;秩满,升浙江东阳县县丞。

  曾景洙:闽县人,岁贡。乾隆二年任。

  王世茂:晋江人,岁贡。乾隆六年任。

  吴升:宁洋人,廪生。乾隆九年五月任。

  诸罗县知县

  季麒光:江南无锡人,丙辰进士。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四年,以忧去(有传)。

  樊维屏:山西蒲州人,岁贡。康熙二十五年任;二十七年被劾。

  朱道中:江南休宁人,例监。康熙二十八年任;卒于官。

  张■〈王尹〉:山西崞县人,岁贡。康熙二十九年任;升河南彰德府同知(有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