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池山志 疚斋居士 (近人)冒广生 编
钵池山志序
鹤亭先生以新葺《钵池山志》见示,体例简洁,蒐罗闳富,山灵有知,定亦赞叹,匪第为吾邑光也。谨成二律,以代喤引。
伐山开道破天荒,独辟洪濛手段强。
彩笔一枝倾学海,金丹九转壮仙乡。
尽多碑碣供搜剔,谈是山故实者,仅及成、宏而止,公竟蒐得有元残碣,可谓得未曾有。不许英灵巧遁藏。
凿险缒幽成绝作,玉笙吹彻钵池阳。
部娄松柏久无光,凭仗奇文为表扬。
四面烟萝围福地,百年井里剩斋堂。
吞针架箭高僧传,余所知者心灯、普雷耳,公竟蒐至二十六人之多,且上及宋代,奇极博极。断璧零玑韵士囊。
我亦缑山旧鸡犬,愿餐墨汁侍淮王。
后庚申八月廿八日蔗湖退叟段朝端呈稿时年七十有八。
《钵池山志》叙
淮安旧县治曰山阳,以位钵池山南而名焉者也。山阳自晋义熙始建城,其地前固沮洳滨海,而地脉自皖龟山东来,起伏过淮阴,底(通抵)我北鄙廿里外,复坟起蜿蜒,虽拔地岧峣未尝特擅山之体势,第四境皆土,独此赤砂踊溢,实为山脉所终结,故以名山。而形因周匝(衺)[袤]延,环之以水,则又钵池所以命名者也。自乾隆甲午河决老坝,向之沮洳堙为平陆矣。当其凌山子湖,与西南诸湖沦涟相望,固骚人逸士游揽胜境。烟波浩荡中,是山也,若岛屿浮立海上,幽夐澄逸,绝远氛坱,诚哉其为仙乡也。
昔司马紫(亦作子)微集《天地(官)[宫]府图》“福地”目中有曰: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所。嗟乎!是说也,其信然耶?抑言之果无稽耶?夫古之修道者栖隐名山,其后不知所终,或曰仙去云。雲山莽苍,穹虚空仰,求其服食之法,又往往误于方药,捐生命以殉神仙诞幻,类不足凭欤!然魏伯阳《参同契》实感于《龙虎经》而作,信古之丹诀自有真传,必谓从来迄无得其道以成功。若《列仙传》载王子乔之流,皆亡是乌有,其然,岂其然耶?观于钵池仙迹流传久矣。人或以事在伊洛,不涉此邦,未之信。顾吾邑人夙尝崇祀,每值世乱时危,祈祷辄应。至闻于当宁,敕赐“普惠”之号,则旧说又果诬焉否耶?要之,钵池区区土阜耳,一部娄之附庸而名海内,亦可矜重矣。
独惜其地古逸名胜,文献一方所系,曩无有汇而志之者;有之,自鹤亭关督始。考其所录,虽止一编,然蒐讨之勤、征引之富、去取之严,伐木开山,厥功亦伟矣。第仓卒成书,间有遗佚。今宋君文献复有“补遗”之辑。予生晚,不获放舟山子,一睹缥乡湖山之胜,平生客授游宦,竟未一履其境。去年秋,偕友往访,过景会寺,隐辰开士为之导游,乃始谒丹台一览。俯视所号为山者,已为回教徒丛葬之所,而丹井、莲亭遗址何在?则烟荒日莫,禾黍纵横莫辨,相与徘徊叹息者久之。隐辰龙象护持甚力,以志书板为冒公携去,无可复印,拟重付枣梨,丐予一言弁诸篇首,予当逡巡未即应。今岁乃一再书来敦促,爰不辞而为之叙。
丁丑仲夏里人田毓璠撰
钵池山志山水志第一
山水志第一
钵池山杜光庭《洞天福地记》:钵池山在楚州。《山阳县志》:钵池一山,仅附培塿之末。《淮安关志》:钵池山在关署西北五里许,冈阜盘旋八九里,形如钵盂。
钵池山赋黄树森
(以形如钵盂,山土皆赤为韵。《玭珠赋钞》)
试一望兮不磝不礐,匪黛匪青。夹路无石,半山有亭。雨倾盆而若洗,土覆篑而通灵。具仰盂象,俨建瓴形。客告予曰:此钵池山也,地当淮浦,境接村墟。对韩亭而耸峙,越枚里而纡徐。瞻彼陟彼,奥如旷如。秋风花采,春雨药锄。山饲鸡以成凤,池化龙而有鱼。其势则冈抱四隅,土隆一撮。种合李桃,攀无藤葛。匪剑池之舒长,异瓠池之辽阔。盛饭颗兮若钟,纳须弥兮有钵。花不咒而莲生,诗罢敲而云活。其色则红争翡玉,艳夺珊瑚。野未烧而壁赤,金无矿而砂朱;斗燕支于绝塞,移赤沙于名湖。晃曈胧之日出,亦如盘兮如盂。
或谓子乔辟谷,小隐其间,尝丹泉兮漱齿,采芳药以驻颜;成九转以谢尘市,随八公而入仙班。而斯境也,俨然方壶圆峤,并海上为三山。且谓灶下丹成,林间凤舞。安公之冶独神,葛洪之火毕吐。以是地变丹崖,居同紫府。种琼玉以矜奇,疑赭山而分土。孰知传闻近诞,按理尤乖。周太子曾经早逝,《列仙传》已类《齐谐》。即或吹笙霞举,驾鹤云排,迹亦著于缑岭,人非隐于长淮。岂神仙善幻,遂易地则皆是。
盖山孕结于土膏,色递分乎地脉。泉奚煆而能红,岸谁烧而始赤?语实不经,理无可绎。惟象自天成,名由实责。如谷以盘而得称,峰肖炉而著迹。兹既像乎钵盂兮,锡嘉名而自昔。
游钵池山记王棠
(《知新录》)
钵池山去淮城十里,钵形,袤延周匝可十里许,环以水,故名。唐杜光庭纪海内福地七十二,钵池其一也。《舆图》云:王子乔烧丹处。传有丹井,当是时,井水日三变。王子闻其胜,与吴子朗仪、叔氏宜村驾小舟往。
既至,登岸遐瞩,茫茫若江冢,垒垒如波涛。平坡畅衍,乌睹所谓山者。土阜高约略丈许,土人指为丹灶遗踪云。侧有寺有碑,碑云:晋王子乔丹成饲鸡,鸡僵。乔疑丹不验,弃井中。鸡忽化凤,乔乘凤上升。土阜亦有碑,又引王乔双凫事以实之。
噫!异矣!夫神仙丹灶之事,自秦皇、汉武以还,率皆荒诞不根,儒者不道。至于王乔、王子乔,事有异。乌乎!混也。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七月七日乘鹤以谢时人者。王乔,汉显帝时为叶令,朔望诣京,太史伺之,网双凫而得舄者。一周一汉,风马牛不相及,合而一不宜。夫王子乔何晋之有?无乃子乔亦名晋,遂讹为晋子乔耶?言晋不宜,合而一愈不宜。按:淮记莫辨,两碑又复岿然峙立,考古者将何适从焉?予谓仙术圣贤不言,后之览者,幽忽荒邈之事,宜任其处于若有若无之乡,存疑传信,不必意为之解。顾指钵池为福地,何从见乎?
予,姬姓,周灵王太子为鼻祖之所自出,周曰祖,汉亦曰祖,且周而加之以晋,亦曰祖。不与犹龙之说在商为籛铿,在周为柱下,在汉为方朔,同一不根之论耶?夫人孰不尊祖?跨凤乘鹤,神异其说,事之微者,置而不问可也。周、汉、晋殊涂而齐观焉,生其后者,能容默默乎?吴与叔氏,佥以为然。归因记其事,详为辩之,非特子孙不敢诬其先世,游钵池者,不致舛谬无征,是在后之君子。
游钵池山记黄达
(《一楼集》)
淮安绵亘大河,地形旷衍,无高冈峻岭可资览眺。按,《图经》:板闸西[北]钵池山,相传昔王子乔炼丹处。余恨不扶短策往也。盖山虽近在咫尺,榛莽丛杂,下崎岖多砂砾,非土人鲜得其径,故欲游未果。
壬辰夏,王子澄观、周子有光,邀余游焉。时当暑月,两三人坐一小艇,置竹几,茶瓯酒碗具列,(剌)[刺]篙声在芦苇间。月气生凉,手持蒲葵扇不动,已而香风拂拂袭衫袖,指点所为爱莲亭者,若远若近,掩映于烟光幂历之外。从景慧寺系缆登岸,一僧出迎,貌甚古。与之语,亦略解禅理。导余前行,不二里,有隆然起者,已达山麓矣。到即寻丹井,水久涸,石甃仅存。因相与披草而坐,睹冈阜之依然,念仙踪之可溯。问当年黄河故道,抚今追昔,转瞬沧桑。
徘徊者久之,兴尽乃归。仰睇新月,纤曲如弓,树间筛影,绝好一幅画图。行行至望华门,城钥尚未下也。
钵池山游记吴棠
(《墨迹》)
淮安郡城西北有钵池山,历古之名胜也。余公暇往游,见土阜隆起,无峰峦林壑,陟其颠,叹榛莽满目,墓冢棋布。
寻山而下,约数百步,有释氏之选佛[道]场,曰“景会禅寺”,古刹也。重建于元,复兴于明,历代以来,或毁于兵,或没于河,兴废曾不知凡几。今僧所建殿宇,虽未见壮丽,其精修梵行、暮鼓晨钟,堪为清净之丛林。因以《金经》“应如是住”语,书为匾额。复题楹联曰:“清磬谁敲?点缀钵池风景;法轮常转,保全福地河山。”盖兹寺能渐臻兴盛,实足为钵池生色焉。
又,距寺里许有王乔炼丹处,旁有道院三元宫,为明所建也。
玩而归,遂录之以为记。同治四年三月望日。
秋日游钵池山明李恕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间吟秋水意如何?何似淮山秋水多。径可乘舟登古寺,无劳著屐访岩阿。神仙旧迹余丹灶,伴侣新怀咏碧波。千载巢由同寄想,簪缨真不易烟萝。
钵池山杨谷
幻化虽难证,冈峦亦可娱。桃开耀晴锦,樱熟摘红珠。野老餐麟脯,山童哺鹤雏。清明二三月,绝顶好提壶。
钵池山境蔡昂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侵晓烟霏开昧爽,淮川下瞰平如掌。山头黄鹄动成群,山下青芝日应长。昔年飞步凌蓬莱,凤笙鹤驭云中廽。兹山在眼不一到,空令满地生苍苔。
钵池山陆远
不见仙人王子乔,遗踪千古寄山腰。药炉火煖丹成后,为说如今土亦焦。
钵池山胡琏
(此首又见《山阳耆旧诗》)
窈窕神仙窟,幽期事远探。云萝闲画景,苔竹润晴岚。胜日金尊赏,元风玉麈谈。碧天窥鹤驭,仿佛下髟監鬖。
讯十一弟读书池山寺胡一炳
自予结社池山后,吾弟重游信有缘。古塔疏钟声色界,仙台丹井水云天。一庭春草翻疑梦,两地心旌可论禅。无限相思何处寄,危楼晚眺夕阳烟。
冬日十一弟偕大侄过池山,寻僧
遇雪,炳中诗以讯之胡一炳
花飞六出舞冰稜,开阁凭栏寒不胜。怜我逢人空对酒,羡君挈伴远寻僧。灞桥策蹇诗应就,剡曲回舟病未能。坐听残更不成寐,一枝梅影半窗灯。
钵池山次胡警亭韵二首潘采
穿林复穿涧,屈曲路何长。远树浮空翠,幽花递晚香。湖光迎日耀,鸟语隔云藏。落照催人去,挥戈忆鲁阳。
春日灵山胜,携尊好共行。晴岚浮野净,爽气袭人清。林越鸟声碎,湖陂钓艇横。逍遥忘归路,风咏契余情。(第二首又见《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游钵池山潘采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枳壳花开风正香,登临才半已斜阳。古藤交树联高影,野水连云泛远光。仙驭不来春自老,遗踪犹在鸟空翔。何时真隐依山麓,明月清风任楚狂。
钵池山张大程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王子求仙入此山,九华炼就谢人间。月明如听鸾笙响,松老遥期鹤驭还。广生案:“月明”二句,丁晏云:旧郡《志》作“吹笙七月归何许?跨鹤千年竟未还。”缑岭浮云空渺渺,钵池流水自潺潺。共言丹灶多遗饵,肯与颓龄复驻颜。
游钵池山高登瀛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
钵池芳迹几千秋,飞去双凫何处求?月映山岩微带白,雨余松影更增幽。荒烟深锁丹台寂,片石珍传宝字留。此会山灵应有约,会将笙鹤与同游。
钵池山遇雨李天授
(此首又见《淮安艺文志》)
怅望仙人境,芳风振古留。忽来双屐雨,坐对一溪秋。古寺荒寒入,空林返照流。隔山钟磬落,疏韵湿悠悠。
游钵池山张致中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
胜地留仙迹,探寻意不穷。古藤铭岁月,祕穴想鸿濛。云只依岩静,泉争向壑通。恍来双舄影,引目注遥空。
过钵池山朱维城
炼丹人不见,只有钵池山。草树春迷径,禅扉昼掩关。鹤飞烟灶冷,凫隐水云间。问古何仙去,尘思一梦删。
钵池山清丁大来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信今录》)
钵池翳兰若,王子昔盘桓。鹤向沧溟去,松留白日寒。浮生看过鸟,下士笑还丹。长眺烟云际,何当振羽翰。
钵池山邱象升
(乾隆《山阳志》)
胜地寻仙迹,徘徊夕照残。鹤声何处下,洞府几时寒。河决迷丹灶,台倾落碧滩。共怜山气尽,犹作十洲看。
游钵池山四首李时震
(《去来吟》)
谁道山阳未有山?湖光荡漾在其间。仙踪缥缈疑天际,一任浮云出岫闲。
传闻山畔有丹台,访道求真特地来。炼得丹砂何处觅,残碑空自覆苍苔。
云封古寺迥巍峨,百尺松声响碧波。径曲苔深人迹少,输他老衲卧烟萝。
散步盘桓返棹来,归途无奈夕阳催。野人笑我疏慵甚,也向山中走一回。
衲天真访余于钵池山麓,
以和倪天章诗见示,次韵答之黄铣
(《梅花轩诗》)
爱兹钵池居,餐英吸朝露。壮志讬乔松,孤怀寄藤树。龙潛在沉渊,豹隐宜深雾。入林恐未密,即事已粗具。踽踽少徒侣,邱壑乃吾素。琴剑偶飞锡,鸥鹭忘征戍。斗室闭高坡,云烟满山布。出岫本无心,倦还良有故。钟声古寺来,我睡方酣足。坐倚破竹床,默思梦中路。老僧扣荆扉,相见叹迟暮。茶瓜暂淹留,瓢笠且幽住。爽豁健骨耸,高论倾壶注。别我策蹇驴,订我几时顾。愿言溯洄从,秋风开元圃。
(卷)[钵]池山刘沁区
(《淮壖小记》)
鹤笙凫舄总难攀,知是谁来炼九还?莫对痴人将梦说,神仙事在有无间。
钵池山萧天选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巉岩炼断楚山平,仙子乘云上玉京。缑岭不归人去杳,月明何处听吹笙?
钵池山刘培元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古云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沿崖即山麓,仙风披我衣。缅惟逸世姿,天骨本嶔崎。求之服食间,毋乃日劳疲。俯视钵池下,青莲漾晴漪。岚光烟景豁,风雨亦霏微。还将入城市,怅望孤云驰。
暮经钵池山丁淮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风细翠烟轻,四围湖水平。夕阳清磬响,柳外晚啼莺。
游钵池山朱善正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翘首云烟外,登临坐翠微。萧条存古寺,冷落见村扉。地僻仙常住,林疏鸟乱飞。相逢惟野衲,谈笑任天机。
钵山晚眺王步濬
(以下并《淮安关志》)
(只)[咫]尺佳山近,来游第几重?残霞飞隔浦,落日照回峰。苔滑溪边路,云深寺里钟。会须多蜡屐,踏处便支筇。
钵山晚眺周于汤
山高望不极,落日散氤氲。荒碣千重黛,遥天一角云。鸟声归薄暮,人影立斜曛。渐晚还延伫,林端笙鹤闻。
钵池山张国英
一溪云抱半藩松,仙子何年许再逢。丹剩药苗残月护,泉余沙液落霞封。遥天不断飞归鹤,古寺时闻日午钟。著意寻山山隐约,远帆错认是前峰。
钵池山黄达
(以下并《一楼(预)[集]》)
莽莽古淮阴,环以黄河水。颓然钵池山,祗一卷石尔。相传王子乔,得道曾居此。至今寻仙踪,翩翩多杖履。我亦挈榼来,觅醉秋风里。丹台叶乱飞,遗灶凉烟起。寂寂荒寺存,庭空落松子。坐待月明归,鸾笙响脚底。
钵池山即事黄达
一卷也算是登山,剔藓看碑字已斑。岂有仙人留辙迹?尽教游客漫跻攀。烟荒旧灶丹何在?沙满空台鹤不还。日暮残僧钟梵歇,禅灯犹照水云间。
钵池残雪李宗昉
(《闻妙香室诗集》)
茫茫古淮阴,在彼河之涘。苍苍钵池山,祗一拳石耳。寒林积余雪,清景无踰此。游客寻仙踪,松蓑复椶履。瘦衲策筇迎,古貌可鉴水。丹台孤雁飞,遗灶凉烟起。坐久两忘言,空庭落松子。相伴明月归,春泥黏屐齿。
春日偕程大韩游钵池山曹若曾
(《披书书屋诗钞》)
名山地势挟飞腾,携手同游最上层。考古狂论金背镜,时与程偶论唐高季辅事。留神敢蹈玉池冰。杏花野店三杯酒,远寺斜阳一笠僧。延伫欲寻丹井胜,乔松时化白龙升。
钵池山晚眺许汝衡
(《山阳诗征》)
迤逦平原何处山,钵池仙境隔人寰。樵夫指点荒蹊外,犹有仙云自往还。
钵池山晚眺范以煦
(《淮流一勺》)
山在治西北二十里,冈阜如钵盂,沙土皆赤。相传周灵王太子晋炼丹于此,丹成鸡化为凤,乘之上升。有丹井,相传未涸时,井水日变三色。有丹台,塑太子晋像,旁立一凤。详郡邑《志》。又天启《志》:王久章《募修景会寺序》及近人朱涵所作《记》,按,《列仙传》云: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游伊洛间,道士浮邱公接上嵩山二十余年,于七月七日缑岭吹笙谢时人而去。《旧唐书礼仪志》:天册万(寿)[岁]元年,封王子晋为升仙太子,立庙。《水经注》:休水发侧缑氏,王子晋控鹤斯阜,其家得遗屣,俗谓“抚父堆”。据此则曰伊洛,曰嵩山,曰缑氏,皆在今河南,与吾郡无涉。今升仙太子庙尚在偃师县,可考也。且古人题咏多及王乔,实皆寓言。而《国语榖洛》篇韦昭注,已明言蚤卒,不立。《汲冢[周]书太子晋解》已明言告死者至矣。考《后汉书王乔传》注:以河东王乔为王子乔。《风俗通》记叶公祠,附会为王子乔。《史记封禅书》索隐顾氏引裴秀《冀州记》,以缑氏仙人庙,为犍为武阳人为柏人令之王乔。《水经注》又有薄城呼采薪孺子伊用昌之王子乔。《真诰》又有京陵墓之王子乔。依托自古已然。
灵禽一去海天宽,风雨迷离落照寒。古井不波春色暮,笙歌何处觅阑干?
老子山前草木苍,柏人城下碧波长。举杯便欲邀明月,太息当年伊用昌。
情天无处得丹邱,逝水看他日夜浮。啄腐吞腥自随分,红尘我亦海中鸥。
钵池王棠《游钵池山记》:山钵形,延袤周匝可十里许,故名。广生按,朱涵《炼丹台仙迹记》谓:台下有井,洌且甘,即钵池。然邱谨有《钵池泛舟诗》,井不能泛舟,池与井当是二事。朱记误。
游钵池清刘谦吉
(《山阳诗征》,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湖光西望钵池山,隔浦沙鸥出没间。林影至今仙迹在,一轮明月最清闲。
钵池泛舟邱谨
(《淮安艺文志》)
天光湖影镜涵空,菱汊蒲湾面面通。鸟带残霞飞别浦,云横深树断晴虹。千株柳亚山塘雨,百顷荷翻水溆风。向晚维舟岩际宿,上方楼阁夕阳红。
王子乔钵池炼丹陈念庸
(《山阳诗征》)
昔有仙人王子乔,玉宇瑶京日逍遥。济刦炼丹钵池里,亲将翠柏带叶烧。烟笼桂梢月正满,开鼎香从云外飘。身边双鹤忽飞翥,足下双凫接轻羽。出谷音随缑岭笙,嘐嘐不复杂风雨。窃观绛瓦百炼时,妙彻日精功何普。迄今纵目钵池间,钵池夕照影斑斑。丹台旧迹渺何处,丹凤一去不复还。惟愿炼丹人到此,丹灶丹井重董理。
邱家湖《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旧有邱家湖,因钵池山积水不泄,遂成山子湖,亦称邱、山二湖。《淮安关志》:板闸关署之后,旧有邱家湖。
山子湖广生案:天启《淮安府志》作山字湖《淮安府志》、《山阳县志》:钵池山积水不泄,遂成山子湖,潆洄数里,居者以纬萧捕鱼为业,今淤。《淮安关志》:邱、山二湖,其初不过数亩。自运河既开,黄、淮夹流于外,左右捍河之堤皆高丈余,夏秋积潦无所归宿,民间畦垄皆淹没成湖。北岸多精蓝,村舍历落,颇饶野趣,傥遇兼旬霪雨,即不必黄、淮溃决,而一望渺然,鲜有不在水中者。往年,当事于郡西三城坝中穿一涵洞,名曰“伏龙”,随时启闭,以通潴水。年久淤塞。康熙二十五年,前监督杜公广生案:杜公名琳,密云人开乌沙河刁家嘴,泻去积潦,居者稍宁,行者得路。乾隆十四、十七、十八、二十一、二十七、二十八年间,因雨水不能外出,于东街文昌阁后设立水志,俟水与志平,则仍从刁家嘴开放,由盐河达鱼滨河,下射阳湖,至今称便。三十九年八月,黄河老坝漫溢,板闸被淹,及水退,平地积沙八九尺,湖亦淤平,仅存一线。广生按,山、邱二湖,系三城坝以上两潦积年汇为巨浸,西北抵钵池山,名山子湖;东南过通源寺前,至三城坝,名邱家湖。三城坝下,旧设伏龙洞,由蒲音庵达苍龙桥,即今罗柳河也。见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
山字渔艇清杜琳
(《淮安关志》)
纬萧瑟瑟水纹凉,几处渔蓑挂夕阳。芦荻傍山飞宿鹭,樯桅隔岸笑鸣榔。霏微雾色迎秋淡,隐约菱歌入夜长。官舍消闲频眺望,起予幽思在沧浪。
雨中钵池山湖中观荷杨开沅
(有序,《景姚堂集》)
梅雨乍停,苔阶印屐。棠舟问渡,荇带褰裳。结兰言于水滨,携棣华于郭外。客云:不速妇也,何谋?遵彼大堤,忧危樯之燕垒;率此远浦,乐争席之鸥闲。极目则渔竿迎人,濯足则芰荷承盖。棹动青蘋之末,芗习习以微闻;佩纫绿沼之丝,色亭亭而不染。天垂倒景,头上云沉;水晕轻纹,波心霞起。聊逍遥以容与,或慷慨以悲歌。情悰未堕,何知月晓风清;心盟长同,任尔一茎双影。吹碧筒以劝酒,金茎凉沁心脾;摘紫菂以加餐,玉屑甘分齿颊。摇摇白羽,望仙驾兮阻修;灼灼红衣,思美人兮迟暮。欲志君子之爱,磊块相浇;还期胜友之邀,风徽不远云尔。
淮水远来自桐柏,东将入海绕城北。城西昔有山阳湾,故沙河流襟带间。中有王子曾炼丹,丹鼎逼处近郊关。厥初淮水低于地,山下无湖土作乂。岁久淮水高于山,湖上看山惟烟鬟。自从复开伏龙洞,湖水清浅莲可种。两堤夹峙双长虹,如水益深山益崇。我欲援手路何从,学成无用真屠龙。园桃行国谓何求,柏舟遨游聊写忧。招邀同志二三友,况有孔怀踵我后。轻桡初荡情未已,在彼中流行且止。红蕖袅袅娇欲语,白莲有恨知何许?欲(向)[问]仙人王子乔,指点沧桑一洗耳。蓬莱咫尺望中是,风雨阻之不可至。吁嗟乎!安得两腋生羽翰,乘风破浪登仙坛。手抉云汉戒两山,尾画河淮俾安澜。不然得为水中莲,亭亭不受污泥溅。不然得为水上叶,飘飘不与尘嚣接。脱屣直上太华巅,俯视齐州九点烟。摘取碧藕大如艑,快若哀梨并州翦。不然闲为水中鸥,缔盟争席犹有俦。不然逃为水中鱼,与波上下任所如。安能龌龊居里闬,坐视桑梓围激湍。为我折取承露盘,酌酒与群强自宽。醉来忘却短褐单,乘槎直诣青云端。
山子湖望隰西草堂陆观
(以下并《山阳诗征》)
水满平湖秋日清,小桥三板入村平。芦中士去留鸿爪,槎上人归听鸟声。楚国遗黎三户在,萧田废土十年耕。弥天衰草残蒲外,别有临风望远情。
雪后与友人望山子湖丁潍
(二首,又见《淮安关志》)
江城雪尽冷初消,湖上冰开水面遥。闲与故人看霁景,春风缓步度三桥。
桥外垂杨渐吐丝,新街两岸景舒迟。剧怜一派通源水,问到源头总未知。
荷生日,朱治庵招游山、邱湖,集爱莲亭,
泝流登钵池山,返棹。予以事未赴,
归示予诗,率次六首金玉鸣
(《尺厓片草》)
荷开浅白间深红,掩映湖光一派通。溽暑不侵维小艇,爱莲亭畔坐熏风。
隔水青莲漾碧苔,迴廊覆槛望中来。护花铃下衣香起,榷院风清对照开。
酒阑歌歇暂停杯,卧水长桥步几回。兰若风高吹杜若,山莱翦去到蓬莱。
曾将曲水泛流觞,此日登临送夕阳。余兴正酣游未倦,又寻仙境晚迎凉。
咫尺仙源梦里游,钵池山色自千秋。王乔去后丹台寂,岭外云烟锁渡头。
归舟返棹泝流东,弹指风光极目同。谱就新诗传雅集,一时人在画图中。
山子湖程虞卿
(以下并《水西闲馆诗》)
一篙浅涨绿萍开,那复游人载酒来。莲叶莲花总萧索,白鸥相对水云隈。
山子湖棹歌程虞卿
山子湖边落照低,爱莲亭畔晚烟齐。关心欲问姜桥月,人在姜桥西复西。
十丈长桥跨(采)[彩]虹,扁舟两两系荷风。后湖亭子分明在,除却渔郎路不通。
萧萧荻港作秋声,水面萍开让鸭行。侬只韩侯台下住,櫂歌归去月华明。
篆香楼枕小盐河,小艇如梭往复多。记得去年楼下过,芙蓉秋水隔帘波。
二月四日同人自山子湖
游荻庄即事卢廷栋
(《质存斋诗草》)
未款芦碕境已偏,河桥细柳欲生烟。薄寒天气还如此,水暖沙喧更可怜。
万树梅花隔板桥,生香次第著寒条。补烟亭上一长啸,海鹤飞来手可招。
山子湖感旧曹驹
(《山阳诗征》)
后湖亭子晚烟浮,把盏狂歌忆昔游。杨柳远垂莲社外,人家依旧板桥头。扁舟梦醒偏宜月,水阁凉生不待秋。劳我登临回首望,夕阳红上篆香楼。
邱家湖羽士郭乾泗
(《廉居吟稿》,又见《山阳诗征》)
西望长淮十里湖,湖中风起响菰蒲。数群沙鸟时高下,半幅渔帆乍有无。草色遥看平野阔,烟光直去远村孤。飘摇欲作乘槎客,一向沧波觅钓徒。
新路《淮安关志》:山子湖与邱家湖一水相通,以新路为界。
重筑新路碑记杜琳
(《淮安关志》)
板闸之有新路,由来旧矣。好事者谓即古淮阴路,余未敢信。明万历年,榷使陈公讳梦琛者,实修筑之人,即呼为“陈公新路”,至今碑碣在焉。父老传,初筑时,南北建坊额二所,一曰“柳阴官道”,一曰“题名坦道”。其间则沿植桃柳,横以彴略。每至春深时,花明柳翠,摇漾溪烟。议者辄比以武林之苏堤云。
自伏龙洞闭塞,潦水泛滥,民间畦垄半作沮(茹)[洳],而新路横亘于中,湎潢激荡,日至崩落。去秋,天雨兼旬,水涨堤面,往来城市者,莫不咨嗟病涉。而弥望中,且多断簷残冢,皆浸灌波底。余睹之悯然,缘募力役,担土抉河,浚其南刁家嘴,使水泻于乌沙河,而后田庐尽出,行旅无濡溺之患。然沙堤低陷,水潦不时,计得安久之策,非大加培筑不可。顾以关课萧条,焦劳无暇。适有僧人照明者,忽以募缘请。余不禁(幸)[欣]然色喜,捐资一百金,同寅鄂公捐资五十金,且书数语于首。一时淮之缙绅士贾,闻风乐助者,不下数十人。于是不避炎暑,广招工作,轰豗杂沓,不踰月而堤成。人之出是路者,莫不欢呼称道,啧啧不置。余以为沙平路直,虽未尝布植林木,如当年之佳胜,而坚凝广厚,颇堪经久。此照明之功,在所不没,而予实乐观其成也。
后三月丙申,里人请勒诸石,以纪厥事,且附捐资姓氏与董率其事者。若夫庐舍之侵淫,墓田之飘没,频年水发,在所不免。此伏龙洞之设,消长启闭,为法甚善。惜涧河淤塞,水无所出。然而仁人君子,好行其德者,世不乏人,宁知无继新路而起者乎?是为记。
钵池山志建置志第二
建置志第二
洪福寺曲瑄《景会寺碑》:钵池山旧有寺曰“洪福”,兴废莫详。金铣《景会寺兴造记》:前代有寺曰“洪福”,沿革无所于考。广生案:寺为乾隆元年僧玉海建。见范以煦《淮壖小记》。曲、金碑文皆失考。
雨阻洪福,灵焰和尚方丈夜话,
同玉岩、天根、云涛、雪庄诸大师作
(《柴村诗钞》)方外传遐
野寺逢寒食,潇潇风雨侵。不因今夜话,那得古人心。漏永浑无梦,钟残微有音。趋途競初日,兄弟各山林。
景慧寺《淮安关志》:景慧寺在钵池山之阳,背淮面湖,境最清旷。相传建自宋季,明正统戊午年重建,乾隆癸未修,甲午河溢被淤。
募修钵池山景慧寺序王久章
(《淮安艺文志》、《淮安关志》)
尝闻慈光度世,普洪照于龙湫;灵钥修根,种元储于鹫院。匪缘六度,曷究三明。是以布地为园,用结人天之果;捐珠饰佛,总成迦叶之因。虽妙土庄严,胥尊佛律;而崇仁广布,悉仗檀那。兹惟钵池山景慧寺,嶜岑隐隐,林郁嶟嶟。在方内附名七十洞天,于淮南实号无双福地。
考自王乔炼服,益令胜迹留传。飞渡久而仙踪仙境依然,历年多而丹井丹台俱在。高接璚田玉界,宏开贝阙珠宫。大众修虔,先皇赐额。朝参夕课,风迴钟磬渡潮音;讽呗谭经,香散旃檀弥法度。诸天绝胜,三宝元津。以故乡先达胡公,四世贤科继武,一邦文献司盟。葺宇函经,护持法宝;增田拓地,给赡伊蒲。奈何一燹于兵,再摧于水。雕梁画栋,风雨剥金碧之晖;垩壁丹垣,苔藓蚀龙蛇之影。经台火冷,香积烟消。苾蒭拥破衲以长嗟,居士礼空王而太息。幸值郡守刘公,以宰官身,具寿者相,性通三藐,慈本一真。灭火迴风,溥清凉于六道;嘘枯润槁,沛甘雨于大千。慧海迢迢,胜(固)[因]种种。真八门之宝筏,洵四众之毗城。忽转金轮,来登竺苑。圆明一灿,佛日重辉。捐布花金,斡旋灵化。第欲鸠工集费,须教磨杵聚沙。窃惟和阶友人李师白氏,翻缣习静,邀呵护于山灵;礼佛逃禅,睹修崇于福主。
僧人普雷、慎戒,薰心发念,合掌征言。为缀因缘,庸尘檀越。所冀台阶柱辅,先荫慈云;香社英耆,倡轮慧日。间动慈悲愿,凡堆金粒粟,都作津梁;傥发菩提心,即一木片砖,皆成正果。以慧修慧,累福德于层台;从明入明,脱幻尘于彼岸。若非前身是佛,定知今日如来。上刹惟新,宏因不浅。请洒功德水,应超不二天。是为序。
景慧寺明潘采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淮安艺文志》)
忽到金山寺,悠然世虑无。慈云笼古木,慧日照浮图。入定参三昧,逃禅悟四隅。嗟予沉陆海,聊尔憩斯须。
憩景会寺二首潘采
烟水苍茫路几重,招提隐隐白云封。谈经石畔来元鹤,说法台边护赤龙。双树百年瞻慧日,断碑何代觅仙踪。殷勤最喜僧留客,绝胜当时饭后钟。
春服初成兴颇宜,苍松绿竹访颠师。细烹丹井消尘鞅,旋采山花疗客饥。悟后机心浑自化,觉来真性本无私。蒲团一坐枫林晚,满院炉烟礼六时。第二首又见乾隆《山阳志》、《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自景会寺归草堂,忠行自
江右抵里过访清徐麟吉
一床凉雨卧东林,千里穷交见素心。
湖上片帆归夜月,楼头罇酒话秋阴。
自伤故国吹箫客,谁赠长门卖赋金?
惟有西风怜冷骨,飘来黄叶补衣襟。
登钵池山景会寺陆志宽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城北红楼望里开,茑萝松柏似天台。胡僧讲法留方丈,仙客烧丹剩药台。白鸟衔鱼荒岸过,清童携酒远村来。游人络绎心无事,谁念关西战马摧?
景会寺秋日田兴助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寥寥人事外,寂寂寺楼中。阶草荣枯异,秋云淡宕同。凉生一夜雨,梦醒半窗风。不是忘情境,须知境本空。
景会禅灯杜琳
(以下并《淮安关志》)
山寺幽闲屿色横,一灯长共暮淮清。云深细路依仙井,烟咽寒流听梵声。木榻月来僧入定,石莎雨后鹤常耕。尘劳未得频过从,署阁遥看佛火明。
赠景会寺上人高梦龙
下马逢枯衲,松堂静不关。七旬人正健,终岁坐惟闲。砌草经秋老,篱花为雨删。偶来谈定息,山外水云环。
赠景会寺上人高履谦
(此首又见《山阳诗征》)
信步来精舍,终年得几闲。片时茶熟后,半榻竹阴间。清浅溪头水,高低屋角山。出门尘扑面,回首忆禅关。
山门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钟楼见曲瑄《景会寺碑》。
鼓楼见曲瑄《景会寺碑》。
天王殿见曲瑄《景会寺碑》。
大雄宝殿见曲瑄《景会寺碑》。
伽蓝堂见曲瑄《景会寺碑》。
祖师堂见曲瑄《景会寺碑》。
法堂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丈室见曲瑄《景会寺碑》。
钵池草堂见邱象升《九日晚集诗》。
九日晚集钵池草堂清邱象升
(《淮安艺文志》)
草阁斜曛上,佳辰共俯临。烟浮平野动,秋入短篱深。初月窥疏牖,凉风送晚碪。登高余兴在,菊酒肯辞斟。
毗卢阁见曲瑄《景会寺碑》。
藏经楼见金科《钵池山诗》。
钵池山登藏经楼清金科
(《淮安关志》)
古寺嵯峨古道通,经楼高矗半天中。檐前山草迷幽径,窗外湖光接太空。蹑足但知云路近,放怀期与日华融。妙香此际闻多少,短偈徒劳问远公。
塔见丁晏《游景会寺诗》注。
藏库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斋堂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厨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寮房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王子乔祠《山阳县志》:王子乔祠在钵池山,一在城北文通寺。同治中敕神号“普惠”。朱涵《炼丹台记》:郡人创立仙祠,台上肖王子(象)[像]于其中,崇祀之。
过王子乔祠清高延第
(《涌翠山房集》)
古来学仙人,老死如蒿莱。琼楼与玉宇,极望令心哀。一朝时数至,鸡犬皆仙才。子乔何为者,千载留丹台。丹台今已夷,玉棺亦尘埃。嗟我与仙人,变化同飞灰。安能抱空想?坐看白日颓。沉酣且适意,真仙安在哉?
乾元道院朱涵《钵池山炼丹台仙迹记》:丙午春,予读书乾元道院。
玉阁释实宗有《访玉阁王含一炼师》、《挽玉阁王含一炼师》诗。《三月望日同汪芝田行人、陈梅庄秀才访玉阁王含一炼师》。
山房茶话方外实宗
(以下并《剩语小草》)
雨晴偕客过溪桥,柳带轻风间碧桃。门外一声仙犬吠,松阴绿径鹤翔翱。
杰阁同登叩玉容,谩劳分别话三宗。幻身不用寻丹火,辟谷毋庸问赤松。
黄(梁)[粱]饭熟款山房,绿蚁香浮醉客觞。丹灶烟清三两辈,话残今古事浑忘。
女萝墙(荫)[翳]画屏阴,座上横弹太古琴。听罢正声音落落,归来缓步月沉沉。
挽玉阁王含一炼师实宗
达者平怀德满腔,示生涟水隐袁江。功圆九转丹炉冷,北斗藏身闭六窗。
端坐逍遥出世车,青牛高驾白云遮。杏坛寂寂无关锁,冷落寒梅自放花。
钵池山志古迹志第三
古迹志第三
丹台《淮安关志》: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炼丹于此,今微有残基。
王子乔炼丹台赋陈墉
(以题为韵,《玭珠赋钞》)
钵池沙赤,楚水云黄;香风缥(渺)[缈],落日苍茫。丹饲鸡吞,换灵胎于凡质;台空凤去,留遗迹于仙乡。何因慕绛阙真人,甘随羽客;不羡作青宫胄子,礼别髭王。则有王子乔者,嵩岳修真,浮邱媲美;静契元功,深求圭旨。本是人间之龙种,富贵浮云;惯吹月下之鸾笙,流光逝水。白云黄竹,当年话觞宴君王;玉液金丹,何处访瑶台仙子。
原夫丹也者,术能点石,身可凌霄;刀圭祕授,铅汞匀调。药采千年,鼎温温而火爇;功成九转,丸粒粒以珠跳。胜餐洞口之胡麻,其人如玉;似啖华阳之火枣,厥木维乔。尔其炼之也,玉屑霏霏,琼英片片,融水火之性分,合阴阳之炭煽。晨起而六丁驱策,焰烛青霄;夜深而太乙潛窥,光腾紫电。几度捣来幽涧,碎玉杵之千声;者番点向洪炉,抵金精之百炼。灵气郁盘,杏花醮坛。昂头天外,换骨淮干。烟水茫茫,怀帝阍而不见;尘寰扰扰,指瀛海以遥看。
当时寻仙灶以安排,寒泉漾碧;此地剩层台之崱屴,飞阁流丹。斯台也,通天有路,傍水无埃。不比钓鱼之国士,非关戏马之雄材。听孤鹤于缑山,笙歌吹下;认双凫于叶县,舄影飞来。虽其仙踪绵邈,姓氏疑猜;莫不诵三华之丹诀,登百尺之危台。
迄今地杂鱼盐,祠栖雅树。井三变而俱湮,山一坏而小步。然而丹书琼笈,争传福地之名;流水碧桃,即是天台之路。锡普惠真人之号,逢盛世而效灵;考升仙太子之碑,登高台而作赋。
丹台凤赋叶璞
(以灵丹鸡食化凤而去为韵,《玭珠赋钞》)
王子乔名登玉笈,道悟金经。羌飞升兮有术,亦变化兮通灵。能使翰音之族,倏成彩凤之形。忆当年鼎炼丹成,凡鸟俨随鹤驾;怅此日台空人去,仙踪空盼鸾停。
当夫钵池修养,灵洞盘桓,符秘六丁之篆,香焚太乙之坛。兽炭初燃,腾一炉之焰紫;猊蹲乍启,散千挺以流丹。方谓三华精聚,九转功殚;得长生之药易,求可授之人难。爰有司晨入听,于桀方栖。戴花冠兮可爱,张芥羽兮长啼。饷以残膏,结鸾凰而为侣;换来凡骨,非凫鹜之能跻。从兹轩翥层霄,绚采忽成威凤;若使飞鸣五夜,闻声定误天鸡。冈阜回环,崇台致饰;百尺岧峣,千寻超逸。翬飞如昨,犹瞻藻绘之形;鸟革还新,复睹辉煌之色。忆鸡祝而呼雏;惊凤鸣而奋翼。试高翔于云表,好随鸿鹄群游;谢旧侣于尘寰,疑是蠹鱼字食。奥旨通神,灵奇足讶。似刘纲之獭,唾向盘成;似初平之羊,叱由石化。似通灵之果老,翦纸驴为;似得道之琴高,乘波鲤驾。漫诩声传腷膊,闻惊函谷之中;顿教鸣应归昌,瑞叶岐山之下。是盖道契参同,术殊凡众。慕紫府以栖真,守黄庭而默讽。溯前身之羽化,三尺为鵾;览盛世之德辉,九苞集凤。曾听音谐律吕,日恍丽夫丹山;徒余啄耸檐牙,云惊飞夫画栋。
迄今雕栏犹在,题额常垂。访荒亭而独峙;汲古井以遐思。锦幢宝羽之踪,想仙风兮渺渺;茶灶药炉之地,度旭影兮迟迟。问跨鹤于辽阳,归乎得未;拟化龙于涟水,作其之而。
士有博采遗闻,徘徊故处,步荒刹而闲游,考仙山而足据。数村篱落,依然见野鹜家鸡;一带亭台,何处是鸾翔凤翥?缅卅载嵩山韬隐,悟丹诀以长年;怅七夕缑岭笙歌,谢时人而竟去。
钵池山炼丹台仙迹记朱涵
(《淮安艺文志》)
郡城西北二十里有山曰“钵池”,盘纡凹曲,形若钵盂。相传王子乔炼丹于其北麓。山经锻炼,故隐隐隆隆,无巉岩峻岭之观,然树木阴翳,山径环叠,遥望蔚然。晦明风雨,俯仰百变,皆有可乐。邑在山之南,故以山阳名焉。广生案,《县志疆(城)[域]沿革》引《晋书地理志》:义熙初,分南兖州之广陵界置山阳郡。又引《宋书州郡志》:并于射阳县境立山阳县,与郡俱立。是县以郡得名,不以山得名也。朱说误。
唐杜光庭载寰中洞天三十六、福地七十二,钵池固其一云。尝按:史传王子名晋,字子乔,为周灵王太子。赋性闲静,居常好吹笙作凤凰鸣。晋平公使叔誉来聘,与之言,五称而三穷。归告平公曰:太子年十五,誉莫能与言,君请事之。及灵王二十一年十一月,榖、洛二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谏,王不听,卒壅之。遂逃去,游伊、洛间,遇浮邱公,从之游。浮邱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道成,择地为炼丹所,至淮,得山之幽远闲旷者,于冈垄之际筑台以居。台下浚有井,冽且甘,即钵池也。丹成先以试鸡犬,则皆僵。王子曰:“功徒然矣!”因掷丹于井。顷之,鸡犬为麟凤,王子乘凤去。从此山砂尽赤,井水日幻三色,较他水重四铢。时见锦幢宝羽,冉冉腾云雾中。
逾时,柏梁复遇王子,王子曰:“可告人,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期,乘白鹤吹笙,驻缑岭,可望不可即。俯首谢时人,数日乃去。王子有两妹,继亦得道仙去。先时,崔文子学仙于王子,王子化白蜺,持药与之。文子惊怪,以戈击之,因堕其药。服之亦仙去。卫叔卿者,亦仙人也。其子名度世,见叔卿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蒸郁玉为床。叩问列坐为谁,叔卿曰:“是王子晋与洪崖先生、许由、巢父诸同辈耳。”迹其仙去之后,犹隐现幻化不测如此。窃谓神仙之说渺矣。或谓神仙不死,时逍遥蓬岛,世人不克见。又或混迹嚣中,神通游戏,多怪变不经,故儒者多弗道。今王子事见传记,且遗迹可考据,文人学士时称引不衰。固未可与荒唐诞谩者同日道也。
山旧有台,郡人创立仙祠台上,肖王子像于其中,崇祀之。国初,户部主事戴玑为榷关使者,建亭榭,广祠宇,环植竹木,护以廊槛,更为四方君子游观吟咏之所。东坡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此殆庶几焉。丙午春,予读书乾元道院,山人王君含一垦刈榛莽,植桃柳五百株,更构小屋数椽于东偏,有重修丹台之志。属予为记,爰本其梗概而历序之,俾览者知所考云。
登王仙人墩明潘采
(以下并《山阳诗征》)
丹成仙已去,台畔想元风。披草遗踪在,牵藤僻径通。药埋湖际井,云幕梵前宫。佳气浮林樾,身疑玉洞中。
九月十三日同张翀羽、胡养源、朱钟岳
登王子乔丹台迟,酒不至冯天祚
野菊沿堤花正开,乘风长啸一登台。四围秋色连淮海,千古灵区遍草莱。飞舄久知成幻迹,振衣聊共倚云隈。兴狂如许诗情发,谁是王宏送酒来?
丹凤台吴璜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
传闻王子乔,或云淮王焉。淮王王子后,王子淮王前。神仙亦淡漠,不必问何年。此山结太古,混茫盘古先。灵气结寰宇,洪濛几点烟。五丁无巨斧,神工作未全。粗者及仙佛,精者蕴圣贤。河图久未出,凤乃鸣其巅。滔滔凤化鸡,鸡凤谁媸妍?鸡化不以时,神丹亦枉然。小物何足惜?昭昭台畔泉。晨夕此中味,可以乐便便。
丹台凤清张鸿烈
(《淮人咏淮诗》)
咏仙迹也。淮郡城西北二十里钵池山,旁有台,相传王子乔炼丹于此。丹成,无人可授,试与鸡食,化凤而去。今台下有井,井旁有庵,祀子乔像,并塑凤,作轩翥之势。
涉陂陁兮荒垓,睇霞表兮皑皑。若有人兮缑岭,翩羽裳兮归来。炼黄芽兮白雪,候九转兮如灰。试翰音兮化凤,翔寥廓兮徘徊。凤去台空井犹冽,台傍弃捐无人啜。吞腥啄腐受羁绁,至今王乔丹道绝。
登王乔炼丹台李嘉禄
(《响寒草》)
独向高台思悄然,吹箫人去白云边。荒山处处逢鸡犬,野水寒沙罩晚烟。
仲春二十二日偕骏儿过钵池山,
游景慧寺,访炼丹台遗址李元庚
(《漱芳馆诗选》)
欲寻仙境叩禅关,福地谁知在此山。钵池为[第]三十七福地。白鹤昔曾排远驭,丹砂今岂驻衰颜。浮邱采药来相接,缑岭吹笙去不还。鸡犬飞升遗迹在,淮王叶令漫同攀。
炼丹台怀古刘振初
(以下并《淮安关志》)
旧迹寻丹灶,仙踪不复初。一从王子去,千古洞门虚。枯井尘沙掩,荒台瓦砾余。徘徊夕照里,衰飒起欷歔。
炼丹台怀古张光绪
昔日丹成地,今余此旧台。琅函留胜迹,金籙祕仙荄。鹤表千年事,鹃啼中夜哀。瑶笙云外响,疑是降真来。
三月十三日偕诸子游炼丹台二首卢文熙
(《质存斋诗草》)
柳浪纷披径草稠,朋侪联襼出郊游。关心平楚千畦润,放眼长淮一线流。不问修途耽蜡屐,寻思往事辄搔头。卅年前同游之友均已物化。自忘老大恣行乐,泉石追探兴未休。
千年王子有高台,骋步登临顿快哉。拟就丹砂销劫运,何图鸡犬脱胚胎。犁歌绿野春风媚,树隐红霞夕照开。(徙)[欹]倚苍松历今古,武陵源杳几低徊。曩年台前后桃树弥望,今无一株。
炼丹台歌徐瑞图
(《山阳诗征》)
遥遥钵池山,仙踪谁可攀?王乔昔在此,丹成不复还。曾闻鸡化凤,轩翥超尘寰。后人筑高台,淮水绕潺潺。
王子晋炼丹台杨庆之
(《一草亭诗集》)
儒生不道神仙事,子不语怪遵孔志。左公奇笔善传神,弄玉吹箫竟未记。子晋生丁周世衰,洛榖水斗详灾异。暝臣西来畅元谈,三年尸解□上帝。尔时淮阴隶淮夷,何年跨鹤来此地?抚军监国无余闲,由洛抵淮千里计。稗官好述虚无谈,并谓同升有阿妹。又言鸡犬共登天,魏伯阳事巧附会。张果曾拜唐室官,王乔且作邺县吏。岂其伊洛遇浮邱,顿尔三生超智慧。仙人山居淮无山,飞凫合向东南寄。此台兴建不知年,台无颜额碑无字。宇内七十二洞天,淮阴仙境居其二。好事迁就伪成真,鸠工庀材覆土篑。我来台上湛然清,万缘空净忘名利。夜半似闻玉管笙,仙音一曲淡人意。赤日黄尘棋局纷,白衣苍狗浮云戏。安得普赐鼎中丹,醍醐灌醒痴愚辈。
游钵池山登炼丹台丁瑞珍
(《幸存书屋诗钞》)
王子去千载,惜哉丹未传。竟能度鸡犬,那不慕神仙。废井生春草,荒台祗暮烟。可怜山下路,多少墓为田。
炼丹台古松徐嘉
(《味静斋诗集》)
乔松阅年久,郁郁护丹台。饱历风霜气,能成正直材。月明容鹤梦,风急化茏来。欲劚芳苓饵,孤根惜草莱。
丙辰春仲随五桥卢夫子游
钵池山登炼丹台步韵王垲
(《种墨山房吟稿》)
路转深林绿渐稠,春风吹我入山游。桃花想像飞红雨,野水弯环泻碧流。采药僧闲云出岫,访景会寺上人不遇。爱吟人健雪盈头。夕阳明灭钟声起,一洗尘襟万虑休。
过炼丹台方外宏度
(《昙香精舍诗草》)
茫茫千载后,一眺此荒台。古井空陈迹,丹炉剩劫灰。枣梨花自发,鸡犬事堪猜。子晋但归去,春风我又来。
丹井《淮安关志》:丹台下旧有七井,后祗存道旁一井。
钵池丹井清杜琳
(《淮安关志》)
山老泉枯石甃痕,丹台犹傍绿芜存。烟开楚市连城远,沙撼秦淮隔浦喧。鹤驭多年归洞府,辘轳终古冷荒村。恩波曾少涓埃报,汗漫云霞未敢论。
丹井歌张鸿烈
(《淮人咏淮诗》)
仙人王子乔,相传即周灵王太子晋也。有炼丹台,在钵池山。台下有井,井水日变三色,以汲者少,井渐湮。前部使者浚之,一碧泓然,其味甘冽,异他井。
我欲漱丹池之灵液兮,乞瑶圃之琼浆。马豗隤其不逝兮,车蹩躠以徬徨。欲酌仙泉于东谷兮,渺云峰之石梁。南泠潜于江底兮,龙井洌而不芳。日啗腐而吞腥兮,奚寿命之延长?何不筑室于钵池兮,就丹井之余香。种薇蕨以为糗兮,煮茯苓以为粮。或就泉以为酿兮,时登台而举觞。招王乔其归来兮,驻笙鹤于颓冈。庶几授予以丹诀兮,救老残于未央。
王子乔丹井李宗昉
(《闻妙香室诗集》,又见《淮安艺文志》)
丹成何处觅仙才,俯览人寰首重回。尘世空争鸡鹜食,灵泉惟傍凤凰台。犹传锦水成三色,好共云浆酌一杯。日暮桔槔声四起,机心多愧药炉灰。
丹灶王棠《游钵池山记》:土阜高约略丈许,土人指为丹灶遗踪。
王乔丹灶清潘有邑
(乾隆《山阳志》)
鼎湖初去说骑龙,鸡犬淮南羡八公。缑岭仙游王子晋,丹成留得地炉红。
钵池山丹灶盛大士
(《蕴愫阁诗集》)
不辨神仙迹,烟光入杳冥。云迴千树碧,山削一拳青。乘鹤去不返,吹笙何处听。长松风谡谡,我欲借清泠。
显真亭韦城《显真亭记略》:钵池山旧有周灵王太子乔炼丹迹,里人祠之,额曰“显真”,不知创自何年。
篆香楼看木兰,游景会寺,至钵池山
访丹台,登显真亭清丁晏
(《山阳诗征》)
元已约看花,羁绊忽牵俗。今朝寻胜游,春光快瞻瞩。木兰烂漫开,高柯出墙屋。玉碗堆繁英,双林攒簇簇。景会古招提,断碑没趺足。景会寺门外有塔,又有二碑。甲午黄河决,没其大半,仅存碑目半截,一立于成化二十二年,一立于宏治四年。河决感沧桑,填淤塞平陆。钵池余一坏,冈峦若起伏。驾言访丹台,王乔亲受籙。鸡唱升云中,但闻松谡谡。道旁多回坟,方土自畚挶。回坟封土皆方形。至教日陵夷,花开肆邪曲。滋蔓怀殷忧,愚氓悲横目。徙薪早知几,燎原安可扑?吾爱山下人,齐力事耕筑。朝暾已灌园,夕阳犹叱犊。麦苗青于莎,菜花黄似鞠。农圃倘可为,焉敢慕仙躅?
爱莲亭《淮安关志》:爱莲亭在山子湖心,四围皆莲,亭居其中。康熙五十三年,前监督党古礼建,宜晴宜雨,不独夏日可恣游赏。乾隆甲午河溢老坝,湖尽淤平,亭没。
游爱莲亭记邱競
(《淮安艺文志》、《信今录》)
郡之北郭有水滢然,曰“萧湖”,湖之北舍舟步行不五六里,曰“后湖”。湖与运河止闲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十数里,淮上胜境也。
余生长于淮,未获一至其地。癸巳秋七月,溽暑初伏,凉风暂起,买舟于菰蒲曲之港口。菰蒲曲者,水南程先生别业,切近伏龙洞者也。舟行数十弓,左转石桥,云影波光,千顷一碧,济南大明湖、杭州西子湖,向之叹为澄涵沲澹者,仿佛遇之。于是载沉载浮,与波上下,推篷四望,旷然神怡。钓艇横烟,遥歌断续,菱汊也;疏篱茅茨,数家掩映,蒲洲也;禅林道院,隐隐丛丛,柳湾也;绿树红桥,蔼蔼宛宛,爱莲亭也。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甫登舟遥望焉,以为即之甚易,乃渡渔梁、穿荻港、沿荇田,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亭后为般若寺。僧闻客至出迎,延坐于清风阁,饷以雪藕。解衣盘桓,俯仰流连,见夫水鸟拍波,游鱼唼藻,不禁喟然叹曰:物之乐其乐也,如是乎!殆移我情矣!久之,扣舷沿旧路而返。
偕游者曰:“湖之胜在爱莲亭,钵山之胜在景慧寺,由亭诣寺,直一苇杭之耳。盍迴舟为薄暮游。”舟子曰:“时不及矣。”遂止。嗟夫!世之鹿鹿尘途者,其于某水某邱,虽在故都,至老不能识焉,况侈宇宙之大观乎!然则余今之获游于此,亦非偶然,故不可以不记。
游爱莲亭记黄达
(《一楼集》)
距淮阴城北十五里,水流潆洄,树木藂蔚,有亭翼然,参差掩映,厥名“爱莲”,盖取周茂叔诗意而颜之也。
余宦兹土数载矣,未暇一寻其胜。辛卯夏,始偕客往游焉。亭去学署不数里,然必水陆易程始能到。到则重廊复槛,如武夷九曲,非可一览而尽。环以清碧,列植芙蕖,轩窗洞开,凭栏眺望,泠然凉风袭人。虽红香尚含,而绿盖纷敷,低偃水面。烟云幂历中,渔舟(款)[欸]乃,若近若远。徘徊久之,夕阳欲下,余与客寻故道而归。盖余数年来欲游而未果者,今得尽揽其胜。而景物之清幽,道途之迂折,使人有咫尺千里之想,则是游顾不乐耶?
夫人于富贵功名,当其未得,歆羡爱慕,及事后追思,亦等之前尘旧梦。惟抱道自得者,始足以千古。后有游者,登斯亭而念周茂叔之为人,必睪然高望而思奋矣。
重游爱莲亭记黄达
(《一楼(接)[集]》,又见《淮安关志》)
板闸爱莲亭,久为榷关使者别墅,外人少问津者。辛卯夏,王子澄观、周子有光导余一游。越明年壬辰,关使已更代,游者不之禁,二子复邀余游其亭焉。
肩舆径往通源寺,少憩,(剌)[刺]小舟循杯渡桥北,菱荡苇滩,数折然后至。是日也,火云流天,欲作雨势,不果。开窗列坐,荷香从水面来,馥郁袭人,一切竹几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境界清凉,尘埃绝远。昔人题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其信然矣。
余昔来此,但见张锦幕,铺绣茵,如行署然,坐移时便去。窃喜屐齿重经,而亭之真趣始出也。回忆去年同游者,焦君越江、高君曙林,焦君乞休归故里,而余与高君尚为五斗米羁滞,则又不禁抚景徘徊,感慨系之矣。且是亭,向望之如海上仙山,不可径到,今忽为余熟游之地,固主人之贤而好客,而亦以见天下事,其与人远近离合,固若有数存于其中者,类如斯耶?
夕阳乱影,晚风在林,客有思归者,相与登舟而去。
爱莲亭记李如枚
(《淮安关志》)
山子湖旧有爱莲亭,前监督党古礼所建。乾隆甲午河溢后湖淤,亭亦废没。丙申,伊精一来榷,即其址改建为观音庵。后文津书院肄业之士亦借为课地焉。予以莅斯任也,既捐廉另建文津书院,易爱莲亭为里塾,设文、经、蒙三馆,额曰“爱莲书塾”,存其迹也。夫境地之变迁,世所恒有,后人往往于名胜之地,寻其遗迹,俯仰留连无他,爱古之情,勃发于不自已也。况乎“爱莲”旧址即此,犹存曲港蒹葭,轻舠可泊。其名存,其地亦藉以存。必谓亭榭非昔,喟然殊观,是又予之所不知者。
过爱莲亭清刘宫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寺幽思再至,高岸冷风斜。湖阔春生水,庭寒夕敛花。物情闲自见,游兴老逾赊。景色无殊昔,相观意趣加。
爱莲亭张坦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水国开精舍,清机处处流。鱼知庄子乐,鹤爱远公幽。古岸新苔滑,斜阳老树秋。莲心尘不染,坐对近芳洲。
过爱莲亭用沈石田画幅题句韵吴之榕
(此首又见《山阳耆旧诗》)
笑脱渊明漉酒巾,及时宁肯负芳春。照人白发湖光净,凤里刘预庵先生亦来亭上。映我青衫柳色新。帆逐乱云常不尽,寺如孤艇绝无邻。曲栏倚遍斜阳里,思与僧为世外民。
春晚过爱莲亭吴进
(以下并《一咏轩诗草》,此首又见《山阳诗征》、
《淮安艺文志》、《淮安关志》)
禅林自寂静,况复绕清(秋)[流]。
花润非关雨,亭寒不待秋。
疏钟鸣碧殿,孤鸟宿芳洲。
归櫂迟迟放,言乘素月游。
爱莲亭旧在湖中,黄河决后湖为陆地,
复建是亭于陆,过而感作吴进
风清芰荷香,往来游舫续。易而为沙田,力耕競趋犊。渊澄一湖水,何处归渟蓄?高复建梵宫,花清佛香馥。不知檐际鸟,曾否记湖渌。参差各散飞,去啄田间粟。
爱莲亭黄达
(《一楼集》)
不受尘嚣境地幽,此间乘兴一闲游。开窗面面皆临水,坐榻时时似泛舟。雨过凉生汀树晚,风来香泛渚莲秋。孤亭无限空濛意,又下斜阳杯渡头。杯渡,桥名。相传黄河故址有孝子,为母病还家,风急不得渡,仙人以杯渡之,桥因此名。
眼前濠濮少人知,坐爱荷香鼻观吹。曲径云深亭影暗,平桥水满櫂声迟。帆飞堤外归袁浦,叶落山头到钵池。还拟偷闲重问渡,渔歌秋夜月明时。
鹤江刘丈招游爱莲亭孙畊
(以下并《淮安关志》)
招提开水阁,翠幙漾清溪。日落窗犹敞,花飞鸟乱啼。晚风依岸起,野雾入林迷。不惜今宵醉,诗成即席题。
爱莲亭即事朱嶷
浩渺平湖水,环中旧有亭。波光摇月牖,莲影动风屏。鸟狎知亲客,渔潜听讲经。纳凉依曲槛,乘兴驾游舲。岸火疏林透,行云古调停。晚来谁佐读,烁烁照窗萤。
雨中过爱莲亭方体浴
日落阴浓湖上寒,濛濛烟雨暗遥峦。荒村岸外云初合,野寺岩边钟已残。鹜宿蒲丛沙印浅,鱼游荇藻水波宽。扁舟携客寻幽处,风起花飞觉袂单。
遥和怡庵榷使爱莲亭原韵阿克当阿
石交崇正谊,礼贤协挚爱。润色始成美,道气亘千载。文运光斗牛,恢宏纫蘭佩。古迹山子湖,淮流环翠黛。亭圯变梵刹,净土无窒碍。仆昔整废基,育才开讲诲。太白本名贤,增创众钦戴。两地存旧名,德意尤慷慨。通经异蒙养,童冠各逐队。懿哉慰夙心,同怀志有在。且闻棠荫茂,榷政咸俾乂。我离淮七稔,隙车逾历块。回首仰嘉猷,扶轮越流辈。
和怡庵榷使爱莲亭程虞卿
德政去者贤,遗迹来者爱。只今爱莲亭,超然邑乘载。濂溪说已传,名言喜共佩。古亭契于斯,晴波绿染黛。湖水生春风,至理本无碍。一席许谈经,筑室延讲诲。我公培养心,人士争捧戴。访古有余情,踯躅起长慨。何曾系彩船,但艳采莲队。文派有渊源,津梁即此在。德音录谟言,经术重李乂。巍巍立楷模,世俗等蓬块。贱子亦何荣,颉(顽)[颃]数名辈。
爱莲亭李如枚
爱莲亭,旧为山子湖名胜之地。自河水湮垫,亭既倾圯,莲亦就湮。伊少空即其故址改建观音庵,前榷使阿公假庵东屋为文津书院。余昨冬承乏来淮,念书院名实未符,相地鸠工,于凤里另建新院,而以亭中旧廨为诂经之所,额曰“爱莲书塾”。庶爱莲亭之名不致久而遂没,爰赋此诗,兼示诸生。时嘉庆乙丑六月五日。
佛地咫尺间,司空留遗爱。黄水漫湖亭,芳名徒记载。空余紫竹林,梵音杂仙佩。无渠亦无莲,古柳余浅黛。可释众生苦,尘心涤罣碍。阿公昔榷关,谈禅兼迪诲。藉此清净区,崇文今犹戴。余也奉命来,课士为增慨。感兹爱莲迹,今作婆罗队。文津有虚名,肄业何所在?筑馆河堤旁,抡才储英乂。循名贵责实,文章称大块。津梁逮此方,联翩企贤辈。
泛舟爱莲亭怀潘四农邱广业
(《淮安艺文志》)
有约寻春此醉歌,匆匆人事屡蹉跎。秋光更比春光好,浅水芦花我独过。
与勤子泛舟至爱莲亭潘德舆
(《养一斋集》)
小舟如薄云,荡水水不觉。水风摇日华,空翠满衣落。一转出市嚣,再转入林薄。不知前途趣,先识鸟声乐。儿童笑且和,天籁无凑泊。荇藻影不流,静里鱼虾跃。莲亭不必坐,兹游已寥廓。落日倚归舟,钟声烟一角。
过爱莲亭放歌曹驹
(《山阳诗征》)
一碧万顷开白莲,茅亭小筑何巍然。一望莲花绕四面,山子湖畔波澄鲜。里湖莲叶肥,外湖涟叶(清)[青]。采莲渔舟小,朗朗天风生。天风忽尔下蓬莱,芙蕖吹落人间来。盈盈香气不能隔,五月六月花盛开。昔日筑亭人在否,今日花落明日藕。我祝花神莫漫开,六月二十四日,待我携尊酹美酒。
爱莲亭晚眺王垲
(《种墨山房吟稿》)
古寺凭临水一方,田田莲叶接天光。溪边绿暗渔人艇,桥外红低佛子墙。野径云生秋草乱,闲庭风动落花香。钟声寂历归途晚,几处寒蝉噪夕阳。
楝居《淮安关志》:胡从中晚年筑舍钵池山侧,绕屋种楝,颜所居曰“楝居”。
过胡天(仿)[放]斋清张养重
(《古调堂集》)
主人爱独坐,庭敞望秋空。扶杖寻遗老,披襟迈素风。匙翻新米白,盘剥野菱红。尽把君诗卷,高歌落日中。
题天(仿)[放]胡孝廉楝居图蒋楛
(并序,《天涯诗钞》)
气有二十四,大寒居其终;风有二十四,楝花为之殿。诚如楝居主人所谓难辞夫苦者。夫楝,入药,固自苦。何所取之?取其苦也。亦犹蒋生之名“楛”,非为《诗》之“榛楛济济”,干禄岂弟也;非为《书》之“惟箘、簵、楛”,三邦底贡,厥名也。无非以木傍加苦,其状甚苦,取其苦而已矣。与楝居之义颇有合焉。故“楝”、“楛”二字,去木皆成九笔,不惟义合,而数亦同。余小子不敏,愿讬高人之居相发明之,其谁曰不可?诗曰:
黄河千万里,云树隐人家。岁岁清明后,春风送楝花。
汪枚宅汪杰《钵山存稿》跋:先兄以所居近钵池山侧,自号“钵山”。
忆汪丈钵山清王永熙
(《淮安艺文志》)
符山寥落后,袁江张力臣先生父性符、兄言度、弟让三,均词坛老宿,隐于溪畔,颜斋额曰“符山堂”。一时海内知名士顾亭林、朱竹垞、潘稼堂辈,皆往来吟咏其中,性符先生有《符山堂诗集》行于世,力臣先生昆季各有诗文集。词赋更何人?林壑孤踪逈,风骚逸兴新。江楼今一閟,花径不闻春。怅望先民旧,琴书益怆神。
朱涵读书处朱涵《炼丹台仙迹记》:丙午春,佥读书乾元道院。广生案:乾元道院即今三元宫,在丹台左。
杨理墓《淮安关志》:杨理,明刑部侍郎,墓在钵池山之阳。广生案:刑部当作工部,《关志》误。
王节妇墓《信今录》:王志达妻张氏,坊在钵池山墓所。
钵池山志金石志第四
金石志第四
米元章画佛石刻如来髓,释迦骨,人不识,弥勒佛。米芾书。
余得米元章佛(象)[像],爱而珍之。乃钵池山寺有高僧心灯,能诗翰。谓米守山阳时真笔也。广生案:米未尝为山阳守,陈跋误。时山人郭次甫过访,促余勒石,置兹寺中,将与王乔丹台并永也。沔阳陈文烛书。广生案:右行书七行,在画像下。
此石埋没已久,辛丑岁诸商建庵掘出,物之隐躍有时,亦奇遘也,援笔述之,并偈:四大既空,袋中何物,既不放手,又不住足,若识本来,解开包袱。晋屈任长庆题。广生案:右行书五行,在画像右。又案:辛丑为顺治十八年。长庆,石楼人,时官淮安府知府。
清叟禅师重开钵池寺残石师生衣盂罄佔,重建基址,起盖法堂、山门、斋堂、寝室、僧寮、厨库,以及田园、农具、供器,种种俱备。妙宝等居门人之列,聊记此,使后来主持斯寺者,庶有可慕焉。大元至大岁次己酉二月廿四日。吴门石匠金忠。
偕隐碑偕隐高风。
勅赐景会禅寺碑
明威将军佥凤阳中卫事山东曲瑄撰
承事郎开封府河阴县知县山阳张素书
中顺大夫大理寺少卿淮郡杨理篆额
景会禅寺,在淮城西十有五里钵池山之□。山无奇险,冈阜陂陀,水深土厚,草木蒙茂,背淮面湖,境最清旷。相传王乔炼丹于此。寺有旧基曰“洪福”,兴废莫详。正统间有一老僧,号碧潭,驻锡山下,结茅以居,支倾植仆,不克有成。□以其事白于僧录右街掌教大云宗师兴公□,命其徒德燮、德爱以任厥事。时承运库副使金公(实)[宝],适承上命来监督常盈仓粮储,公宿植善根,遂罄其私橐以畀之,又裒檀越之助,乃涓吉选良,市材鸠工,以规以画,以营以缮,未半而爱公示寂。其徒文敏,爽朗博洽,兼通儒典,继其师以终其事。作大雄、天王二殿,伽蓝、祖师二堂,毗卢之阁,钟鼓之楼,以及讲室、僧寮、藏库、庖湢,次第告成,凡禅林之宜有者,无不悉备。金碧髹彤,辉映林壑,华灯宝幢,绚丽法界,像设绘塑,种种庄严,人天具瞻,远近皈依。既而以其额请于上,蒙赐今名。经始于正统戊午之春,讫工于成化戊子之秋。文敏砻巨石将以纪其岁月,未克就而逝,其徒诚定继主法席。兹寺自始至今四十余年,为风雨震凌,渐至芜废,定思以葺之。因启于漕运总戎、平江伯陈公锐兼诸大檀越,得若干缗,又得都知监左少监王公增福外护之力,于是倾者植之,仆者起之,朽者易之,缺者补之,丹青之黯昧者以藻以绘,黝垩之剥落者以涂以饰,伽蓝、法堂、丈室、山门及昔之未克成者,无不完美,焕然聿新,隐然为淮东之名刹也。夫像[佛]教之入中国,其来以[已]久,时君世主罔不崇尚,矧我国家神武不杀,仁慈为治,参用真乘,密赞皇化,使含生之类涵泳于觉海之中,安养于寿域之内,其利益于斯民也溥矣。若师与徒当发宏愿修净土,□诵夜禅,晨香夕灯,上以增崇睿算,下以培植教基,期于万万载之无穷也,岂特兴废而已哉!定用是持其原状来请予,言以刻之石俾垂示将来,予喜其师徒不惮劳勩,继志述事,成始成终,可谓禅林得人矣!故不得辞而书之,使后之嗣寺事者有所考详。爱,字悦中;敏,号纳庵;定,号如山。若夫施主之名衔,工匠之姓氏,则列之碑阴云。
成化二十二年岁在甲午春三月十五日立石
山阳□驯镌
勅封景会禅寺兴造记
中宪大夫江西广信府知府,致仕前礼部员外郎,史官山阳金铣撰文并书
赐进士通议大夫工部员外郎、前都察院副都御史淮郡杨理篆额
景会禅寺在钵池山胜处,去淮郡西北二十里,山皆土阜,无石,一起一伏,隐隐隆隆,周遭几十里,其形如钵,故名曰钵池山。盖七十二福地之一。昔王乔于此炼丹仙去,寺正当炼丹之所,丹台丹井尚在。父老相传前代尝有寺曰“洪福”,沿革无所于考。兵燹之后,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正统中,有老僧号碧潭者,知其为福地也,即其地诛茅结庐,以奉香灺,志在兴废而力莫能为也。事闻,僧录大云宗师兴公,命法胤德爱来主其事。于时监督常盈仓粮储、承运右副使金公宝,喜兴造寺,事佛施财不资,兼之檀越争捨,□□方度地择材,经之营之,曾不□月□公示寂矣。嫡子文敏继主法席,以兴废为己任,殚心竭谋,众役并举,逾岁而大雄正殿成,以□计者五(寻),其高五寻,修视高加三寻又六尺,广视修所不及者,三□□□□,越月天王前殿成,其崇广减于正殿三分之一。像设咸□正殿,翼以回廊,各二十四楹,前后左右翼以钟、鼓二楼。又期年而毗卢阁成,峨然独耸,中塑千佛。敏公以工毕赴京师,上疏乞请先帝赐额,曰“敕封景会禅寺”。敏公拜辱之余,不胜庆幸,且砻西山之石,将记兴造之功,归谂前漕运总兵官、平江伯陈公锐,公以□□□□□也,敏公□世□。成化癸卯,奉春官卿札,今住持诚定,既□□□□□□丹青日逾,方丈僧房尚未完美,谒今监储都知监左少监王公增福、前司设监右少监汪公文、工部主事徐公澄、户部主事吴公彦华、按察使石公渠,及诸善友欢跃相助,重作山门,东向□方丈与夫僧房、庖库无所不有,塗□藻绘,有加于前规矣。工既竣,适值钦差都知监右监丞金公广、司设监奉御李公春,代王公、汪公粮储,一日偕户部主事何公朗、工部主事姚公文灏来游钵池,中间有未备者,则又乐助之。序其成□,偕诸友□□□□言刻石,用阐先猷,并示来哲,欲其相与扶植,利益壮丽而不坠也。夫地之隐显有其时,物之盛衰由乎人。钵池福地,载诸图经,王乔仙客,叹为草莽,洪福暂名,寻毁于兵,殆入圣朝,始遇碧潭,成于敏公、定公,然后殿阁宏敞,像设壮严,金碧辉煌,而寺始极其盛。噫!作于前者得其度,继于后者成其美,上足以祝帝运永昌,下足以福居民永安,可谓无负我朝赐额之恩,福地储秀之灵也!虽然王乔为开福地之仙,诸佛子为开山门之祖,为□以奉祖师宜矣,苟能于寺外为亭,以事王乔,斯善矣。是在定公未审,能从余言否也?姑书此,以为重修景会禅寺记。
宏治四年岁次辛亥秋七月吉旦立石
重修钵池景会寺碑志
自古天下丛林,匪徒山水佳胜,足称名蓝。所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盖此山传为晋王子乔丹成于此,又元初清叟大沙门开法焉,选佛道场其来久矣。阅寺碑:明正统间碧潭上人募修,时有监督常平仓副使金公、平江伯陈公,均出帑金佐之。而殿阁巍峨,佛像金碧,迄成化戊子告竣。朝廷可僧敏公之请题额赐寺,于今相距三百余年,宜其栋宇颓落,金像剥蚀,俾观者叹息也。予忝榷关,密迩斯山,目睹古刹倾圮,游人遁迹,能无兴废之思?忍膜置之?不出一臂之力乎!会漕、河、抚三院台,志皆佥同,随蒙捐俸,慨为之倡,予竭力为之佐。
有玉岩和尚,为曹洞嵩乳老人法孙,主持斯山已数年矣。道望日隆,缁素奔趋,而诗文法言越诸耆硕,搥钟挝鼓,醒彻群迷。清叟之后,重兴此山,其在玉和尚也。遂召行僧成果,谋以鼎新,庶金碧重辉,人天普映,爰以慰三院台光启之至意。此山一经修备,法席无虚,龙象遐临,功归信施。况乃襟城带河,背山面水,诚洞天福地也,足令游人属目,观者云睹。
若夫元栋镂金,如腾虹之扬眉;簷铃嵌玉,似翔鹏之矫翼,不无赖于众擎。尚冀南北绅袍,江淮士庶,通商大贾,矢志尔尔,共勷胜事。三宝恒兴,四方永泰,上以祝延圣寿,下以福庇民生,大有益于国家者矣。三院台盛意,斯举不惟淮楚巨观,实天下之瞻仰也。玉请予言,以镌诸石,略述之用垂不朽云尔。
时康熙十六年十月日勒石
钦差监督淮安钞关兼淮清江抽税事
务、工部员外郎加四级翁英撰
兵部正七品加二级陶色书
重建景会禅寺记
宇宙间万事万物,非人不理。得其人则兴,失其人则废,此理之无或爽者。
邑之西北景会禅寺天通上人者,海州士族茆氏子。中年学佛,精修戒律,卓锡斯寺,立志兴复旧观。岁入租息无多,上人焚修之暇,坚苦督耕,田日辟而获日丰,资亦日盈,盈则购瓦木砖石以储之,计不数年可渐次修复焉。遂欣然请于余,曰:寺将重修,尚需时日,公知我者,乞公暇为文,以记其事,殿宇落成,当寿之石,以志公之惠。其意盖恐余迁擢去此也。
考寺自元初清叟沙门重建,明正统间碧潭老僧及其法嗣德燮、德爱,法孙文敏,法曾孙诚定相继修建。康熙间殿宇颓圯,适曹洞嵩乳老人法孙传崐来主斯寺,重修完整。辛苦近三十年,传法嗣灯德,德传正悟,悟传宗圣,皆有功于此刹。乾隆三十九年河决,寺复毁。水涸,惟古佛一尊趺坐黄土中。今供寺楼上。僧归,结茅以居。迨嘉庆间三贤逝世,法嗣永绪、永学继主是寺,再传为绍性、绍睿,茹苦含辛者数十年,田渐熟,寺亦略修葺。道光间嗣之者为兴元、兴寿,协力经营,成丈室楼三楹,草创佛殿,重修宝幢,置田百亩,传之丰监,监传人修,相守于咸、同间。光绪初元上人始主之。今能与其法徒宜坚,以勤俭所蓄,不事外缘,而所规画修建者,为山门、佛殿、禅堂、法堂、客堂、僧寮暨装塑金身诸项,庶几规模毕具,谓非得人而兴者欤!上人坚定卓绝,逈出恒流,余故乐与之交。间于抚字之暇,辄就山窗瀹茗谈禅,为方外游,藉息尘劳。而上人感余之知,亦最与余契,惟愿上人早竟厥功,余得于未去兹土时,乐观厥成。此固上人之志,而为余之所企望者也。爰濡笔而为之记。光绪乙酉仲春上浣。
钦加同知衔、知山阳县事三河郝炳纶谨譔
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十月望日立石淮郡章治平锲
显真亭纪略
淮郡西北二十里许,曰钵池山。海内三十六福地,此其一也。旧有周灵王(夫)[太]子子乔炼丹迹,里人祠之,额曰“显真”。不知创自何年?志载朱蕴千《丹台记》云:国初榷使戴玑,广祠宇,植竹木,则前明时已鼎建矣。咸丰八年秋,粤逆踞天长六合,窥三河。三河,淮郡门尸[户]。淮人重足忧,衡阳兵击之,溃。土著家见灯帜东归,抵钵池而没。越二年,捻逆又踞三河,神庇佑如前。邑侯顾勳卿先生牒大府入奏,予许愿肖像文通寺正殿西偏,名曰“闻妙香室”,用便祷祠。客秋,奉旨得封“普惠”,并赐额“保惠全淮”。时邑侯顾擢府事,壮其显真之略,勒之于石,置之闻妙香室中。而丹台旧址剥陊倾颓,过者心衋,予以肖像之余力新之。李邑侯广生按:李名振黉,舒城人又召景会寺沙门人春住持,专司租籽,供职香火。予遂偕里人士诣祠悬额,仰见冈阜纡曲,水木明瑟,昔人称为福地,洵不诬也。谨志颠末,敬谂后来,庶嗣而葺之于无穷也。
诰授中宪大夫四品衔、封兵部职方司
员外郎加二级邑人韦城谨识
大清同治三年月日泐石
钵池山志人物志第五
人物志第五
杨理字贯之,孝子旻之子。明成化丙戌进士。历官刑科都给事中,凡所举奏,务存大体,充宣宁王府,册封副使,不受馈赉。同考礼部,时称得人。寻迁大理寺左丞。时曲阳王府狱事方兴,理勘之,悉解冤滥。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饥,河大决,汴城几垫。理增筑汴堤,水不为害。湖广饥民流入卢氏、永宁,将构乱,理往抚谕,发银谷赈之。有司请俟奏报,理曰:“事岌岌不可知,往返数千里,俟奏报,民不盗则死耳,脱有谴,理独当之。”比勅至,悉如所议,全活不可胜纪。迁工部右侍郎,从祀南郊,归,得疾卒,年六十。遣官谕祭葬,墓在钵池山之侧。子磐,宏治乙卯举人,衢州府同知;懋,以父荫,官沂州府同知。《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
金宝成化间以承运库副使监督常盈仓粮储。宿植善根,罄其私橐,以俾景会寺僧德爱兴寺事佛。其后,继宝监督仓储者,有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司设监右少监汪文、都知监右监丞金广、司设监奉御李春、户部主事何朗、吴彦华,及工部主事姚文灏、徐澄,按察司石渠,并欢跃相助不坠。广生案:《淮安关志》仓厂分司题名无金宝、王增福、汪文、金广、李春、何朗诸人。吴彦华句容人,姚文灏贵溪人,徐澄华亭人,又有肥城王佑、闽县李遇春、蕲州汪宗文,不知即王增福、李春、汪文否?《关志》自云:仓、厂,户、工二部专员历年久远,莫可考订,仅就《淮安府志》所载姓氏备录,宜其遗佚者多也。曲瑄《景会寺碑》,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陈锐安徽合肥人,平江伯瑄四世孙。广生案:瑄谥恭襄。成化初督漕运,修举废坠,总漕十四年,章数十上。淮扬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景会寺在钵池山胜处,风雨震陵,渐至芜废。锐因寺僧诚定启请,又得都知监左监事王增福外护之力,伽蓝、法堂、丈室、山门,焕然聿新,为淮东名刹。宏治十三年致仕,即恭襄祠旁筑潜庵以老,因以自号。《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曲瑄《景会寺碑》。
胡琏字器重,号南津,沭阳人,居山阳。宏治乙丑进士,以南京刑部郎中出为广东兵备副使,剿贼以不杀为功,多所全活。岛寇佛郎机、牙里海、牙哪哒、曷昆等肆毒海上,以铳为锋。琏选锐猝入,奋夺其铳,俘其人。寇平后,其器猛烈,遂为中国利,因名之为“佛郎机”。累擢巡抚,积官两京,户部右侍郎,致仕。寻征安南,以荐命起督饷。卒年七十三。著有《南津集》。
琏天性孝友,历官以廉称,而不事标显。邃于经术,教授生徒甚众。子效才,正德丁丑进士,官御史;效忠,正德己卯举人,官治中;效谟,广生案:府志、县志作效谋,今据《山阳诗征》,府、县志误。荫生,官知府;效诠,诸生。孙应恩,广生案:府志、县志作应思,误。贡生,官知县;应徵,广生案:府志、县志作应澂,误。嘉靖丙午举人;应嘉,嘉靖丙辰进士,官吏科给事中;曾孙一炳。皆有闻于时。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曰:“乡先达胡公,四世贤科继武,一邦文献司盟,葺宇函经,护持法宝,增田拓地,给赡伊蒲”,即指琏也。琏有《钵池山》五律一首;一炳有《讯十一弟读书池山寺》七律一首,《冬日十一弟偕大姪过池山寻僧遇雪》七律一首;又潘采有《钵池山次胡警亭韵》五律二首。广生案:效谟,号警亭,原唱今未见。并见《山阳诗征》。《海州志》、《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山阳诗征》、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陈文烛字玉叔,湖北沔阳人,进士。隆庆初,任淮安知府。政崇宽简,培植学校,敬养老,更有文翁化俗之风。淮地冲剧,徭役苦烦,应差人丁皆属里胥佥报,殷实之家立至悬磬。文烛悉其弊,行条鞭法,分贫富为三等九则征银,遇有差徭,招人充筦,给与工食,或临时募雇,公私两便,后著为令。文烛得米元章画佛,勒石置钵池山寺中。尝重修府志,善政甚多,士民立祠西门外祀之。《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陈文烛《米元章画像跋》。
郭第字次甫,苏州人,自号五游子。登焦山,斩莽棘,筑室二层,曰“飞云”;又筑礼斗坛、丹室,置药灶,旁列名画、法书、鼎彝,手题跋,殊(矫)矫异。所交多文人。尝冬雪掩关三四日绝食,暖气煦煦若蒸,弗饥也。然好饮酒,酒后坐山巅高啸,声动林木。夜深,冠芙蓉冠,佩剑跣足礼斗坛上,向北斗拜祷。王世贞、李攀龙、江道昆、屠隆辈数入山访第,与其谈当世事辄不平。屠隆向京口故老言:第以恶严相国嵩,图之而未果,因遁迹荒山,修炼形法。明隆庆间,沔阳陈文烛为淮安郡守,延第来淮,筑招隐亭,广生案:亭在运河西岸,今青莲庵南、净土寺北,即其故址。为觞咏之所。亭前烟波浩渺,杨柳芙蕖,为一时胜境。文烛尝得米(得)[元]章画佛,第促之勒石,置钵池山寺中。《焦山志》、参《山阳县志》、陈文烛《米元章画佛跋》。
刘大文山东博平人,进士,万历二十四年任淮安府知事。时有奸民妄奏江淮遗税,中使眈眈,大文力持不可,获免。皇木之役,百姓愁叹。大文为计道里,议津贴,禁科扰,民赖以安。又垦荒田,浚涧河,清屯地。以暇课士于志道书院,置塾师于各坊镇,以时课试之。昏丧过时者有禁,不给者助之,风俗丕变。尝募修钵池山景会寺,王久章称其以宰官身,具寿者相,性通三藐,慈本一真。灭火迴风,溥清凉于六道;嘘枯润槁,沛甘雨于大千。慧海迢迢,胜因种种。真八门之宝筏,洵四众之毗城。忽转金轮,来登竺苑;园明一灿,佛日重辉,捐布花金,斡旋灵化。《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李和階字师白。翻经习静,礼佛逃禅。万历间募修山寺,潘蕃有《雪晴喜李师白见过》诗,见《山阳耆旧诗》。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参《山阳耆旧诗》。
陈梦琛字瑞南,山东登州人,官生。万历间以户部员外郎任淮安关监督。时板闸新路被水冲坏,特捐资修筑之,人即呼为“陈公新路”。康熙间碑碣犹存。《淮安关志》。
刘一炤字天烛,号带湖,明天启间诸生。志行高卓,勇于为善。淮郡多水患,郡西山子诸湖或不时异涨,一炤白当事,筑三城坝以障之,又开解阜洞以时宣泄,皆捐重资,躬任劳贳阝,卒底于成。郡守宋祖舜尝延修郡志,所著篇什极富。吴山夫广生案:山夫名玉搢尝见其杂记,有淮上甲乙间事,委曲详备,多有可以补史传之缺者。《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县诗征》。
万寿祺字年少,御史崇德子,明崇祯庚午举人。其先自南昌迁徐州,甲申京师陷,明年,寿祺被执,有救之者,得脱。携妻、子居山阳,初卜居于菜市桥西、山子湖之滨。蒲汀柳岸,杂居园丁渔户中,即以“隰西”名其草堂。居未久,人亦罕有知者。后乃移居清江浦之南村,四方慕其名者,渐接踵至,隰西之名遂噪一时。尝自负甕,妻徐、子睿荷锸随之,灌园自给,晚被僧服,自称“明志道人”、“沙门慧寿”,广生案:周栎园《印人传》有“沙门慧寿传”,即先生也。然饮酒食肉如故也。寿祺故家子,深明历法,旁通禅理,琴棋剑槊,百技通晓。有良田美宅,山庄百顷。及世事牵染,几濒于死,所藏蓄一时都尽。黄冠紫衣,萧然物外,每与遗民避人啸歌,泫然泣下。所为诗最工,与陈子龙、夏允彝相上下也。卒殡南村,或曰归葬于徐州。所著有《隰西草堂诗》,乃身后门人刘某为之刻者。朱竹垞云:“年少诗轻清俊逸,无努目掀髯之状”。《徐州府志》、《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清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诗征》。
胡从中字师虞,号天放,明崇祯壬午举人。国变后,遁迹乡里,筑舍钵池山侧,绕屋种楝,颜所居曰“楝居”,即以自号。放情诗酒,或迫之就礼部试,不则以违制罪之。从中怡然就道,中途遁归。为人外和内介,喜作诗,磅礴纵横,有真气。字法绝类苏、米,颓唐偃侧,于乱头粗服中,极饶姿媚。淮上以能书名家者,明初有任琅,世宗时有吴万山、吴厚邱,神宗时有熊斗阳,搢绅中则胡侍郎南津、广生案:侍郎名琏。张礼部幼白。至从中出,而书体一变,与陈心益、胡奏膚、崔宏荫、宏荫弟宏撰、宏揆齐名。长笺短札,遍满人间,皆宝藏之。年八十余卒。其手批文选,丹黄甲乙,一笔不苟,偶著评语,皆妙有精义,豁人心目。乃知当日虽隐居放废,而其读书求古之心,未始不谨严如经生家也。著有《藉湖堂诗集》。《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诗征》。
阎修龄字再彭,号省庵,先世太原人,世居淮安。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世科子、征君若璩父也。明末领乡贡,尝从漳浦黄道周游,甲申后落诸生籍,遁迹白马湖滨,结蒲庵隐居其中,号“饮牛叟”。风雅之士,一时翕集。如河滨李楷、黄冈杜濬、太原傅山、南昌王猷定、宁都魏禧,皆下榻相待,著有《秋心》、《秋舫》诸集。其题“爱莲亭”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邱兢《游爱莲亭记》。
戴玑广生案:《淮安关志》作“机”。闽人,进士。淮安郡城西北二十里有山曰“钵池”,相传王子乔炼丹于其北麓。顺治中,玑以户部主事为榷关使者,建亭榭,广祠宇,环植竹木,护以廊槛,为四方君子游观吟咏之所。《淮安关志》,参朱涵《钵池山炼丹台仙迹记》。
乐功昭字象谐,号声庵,盐城人,诗人乐六舞建中之子也。康熙己酉入府庠,后以教习官知县。范以煦尝见其字一幅,后署“钵山”,不知其为何人。《盐城县志》,参范以煦《淮壖小记》、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
翁英满洲人。康熙十六年,以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任淮安关监督,政尚宽简,商贾悦服,凡所惠恤士民者,又无不周至。关署密迩钵池山,翁英目睹山寺倾圮,会漕、河、抚三院广生案:是时漕院为帅颜保,河院为靳辅,抚院为田雯捐俸,慨为之倡,翁英竭力为之佐。商民去后追思,于河堤堡房之侧建立书院,设尸祝之。《淮安关志》,参翁英《重修景会寺碑志》。
党古礼满洲人。刑部郎中。康熙五十三年任淮安关监督。关署后俯临山子湖,湖与运河止间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数十里。荇藻纷披,鱼鸟飞跃,至夏则芰荷围绕,水香袭人,乃为建亭湖心,名曰“爱莲”。绿树红桥,周环掩映,一切竹几、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为一时游观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内供大士像,相传有僧自云台负来者。党古礼为人襟怀阔达,敏雅绝伦,综核淮榷,事不烦而就理。《淮安关志》,参邱兢《游爱莲亭记》、黄达《重游爱莲亭记》。
刘广字豫庵,号鹤江。父宫,于书无所不读,诗尤深细。广遵奉庭训,以文章显,淹雅博洽。康熙中,补增广生员,屡试南省未售,乃闭户著书,暇则伸纸挥毫,临摹右军法贴,故诗、字为一时之冠。与吴之榕、孙耕辈,时觞咏爱莲亭中。晚游关陕,七十外犹作客。《淮安关志》,参段朝端《跰余话》。
田兴助字九一,号耕者。幼工词翰,有神童之誉。家贫,亲老弃儒,谋升斗以资孝养。亲没,竭力营葬,家益困。顾性好施予,有以危亡告者,虽厨不举火亦解衣质物济之。里有公事必奋勉倡率。如:迁建文昌阁,修理邵公桥、陈公新路,皆历历脍炙人口。《淮安关志》。
汪枚字卜三,号梅峰,以所居近钵池山侧,故又号钵山。山阳名诸生,躭学嗜古,读书昼夜不少懈。年十九补弟子员,旋食饩。尝下帷扬、通间,淹博之称籍甚淮上,汪廷尉荇训奇其才,邀至京。晚年归里,汪冢宰谨堂荐之渤海高师相。广生案:师相名斌,镶黄旗人。时师相督河清江,幕中多贤豪之士,日事唱酬。著有《古文选注》、《秦淮游草》若干卷。弟杰蒐其诗文,刻全集,名《钵山存稿》行世。《淮安关志》,参汪杰《(铢)[钵]山存稿跋》。
朱涵字蕴千,山阳人。乾隆壬戌进士。尝读书乾元道院。一子嘉树,早卒,其聘妻安东张氏,年十五,闻讣,促家人治素服,如朱氏诣殡而弔,已弔而谒舅姑,舅姑恸不胜。戚党见者无不太息泣下。《淮安艺文志小传》,参朱涵《炼丹台仙迹记》、汪枚《张贞女传》。
黄达字上之,华亭人。乾隆壬申进士。初选池州府学教授,丁外艰,服阕,补淮安府学教授。达,负闳丽之才,秉铎逾十载,训士谆至。平居收辑故实,凡忠效、节烈、畸人、端士悉为作传,表其微。诗亦为同郡沈大成所称。尝梦登一楼,非复人间,忻然得句云:“江影山光共一楼”,遂自号“一楼”。所著《一楼集》有游钵池山、爱莲亭诸记。《淮安府志》、《华亭县志》,参夏之蓉《一楼集序》、黄达《字说》。
伊龄阿字精一,满洲人。乾隆三十七年、四十一年,两任淮安关监督。三十九年秋八月,黄河溢岸,伊龄阿念三街水道向以山子湖为总汇,爰绘《水塘故迹图》,捐俸千余两,鸠工度地,自百子堂、三元宫起,历关署后观音庵桥,迤逦东下,中瀹徐家桥一带,支沟滢洄,出魁星楼外,南引回施庵、翁公祠诸塘水,历通源寺,过篆香楼,併向东北抵刘家窑止,更于尾闾处建立石洞,水大则开洞放水,出盐河汇达鱼滨河以入于海。统计河长千有七百余丈,口阔三丈五尺,底阔一丈五尺,深七尺有差。寻调任两淮盐政。洊历浙江巡抚、工部侍郎。丁玉衡称其“惠泽之及于贾舶者,与淮水同流;清望之著于河干者,与钵山并峙。”《淮安关志》,参丁玉衡《挑濬泄水河碑记》。
杨鈵字品川。材具素优,长板闸镇。向有山子湖,在关署后、钵池山南,上承清江浦,下至窑沟,广袤数十里,与邱家一水相通,以新路为界。乾隆甲午,黄河老坝口漫工,两湖淤成平陆,地势高仰,板闸一坊转致釜底。夏秋阴雨,东园房屋咸在泥涝中。鈵自南河游幕归,相度形势,自百子堂起至刘家窑止,挑挖泄水河一道,导引清江下注之水安流而东,使无积涝之患。又自魁星楼外观音庵起,挑挖支河一道,导引东园一带积水入泄水河,归盐河入海。将刘家窑石洞改建石闸,以资启闭。十数年来,河水无壅滞。民人勒碑称颂不衰。《淮安关志》。
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人。道光甲午举人。咸丰初为清河令,迄官漕督,先后凡十年。抚辑彫残,忠勤不倦,江北倚为屏蔽。历官江苏巡抚、闽浙、四川总督,卒谥勤惠。棠为漕督,驻师瓦砾中,筑河北土围,旋筑清河县城,屹为重镇。四乡围寨,次第兴修。景会寺楼上佛前有额曰“应如是住”。联曰:“清磬谁敲,点缀钵池风景;法轮常转,保全福地河山。”棠手笔也。《淮安府志》,参吴棠《钵池山游记》。
黄钧宰字天河,原名振均,字宰平,自号钵池山农。道光己酉拔贡,奉贤县训导。钧宰壮时,倜傥权奇,晚因病饮铁酒,致狂易,升屋叫号,展转属纩。著有《金壶七墨》。《山阳诗征续编》“小传”。
顾思尧字勳卿,武威人。咸丰六年任山阳县知县。时捻逆踞三河,窥淮郡,土人见钵池山上有灯帜,得神庇佑。思尧牒大府入奏,奉旨得封“普惠”,并赐额“保惠全淮”。寻擢府事。初,秦州人赵酉知淮安府事,政尚严猛,犯禁者多不生出狱,奸人震慑。顾其意在抑强植弱,不专以搏击为事。思尧善治盗贼,以严厉治办称,人谓其类前守赵酉。《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韦城《显真亭记略》。
韦城以弟坦贵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咸丰八年秋,粤逆踞天长六合,窥三河。三河,淮郡门户,淮人重足忧之,衡阳兵击之溃,土著家见灯帜东归,抵钵池而没。越二年,捻逆又踞三河,神庇佑如前。城许愿肖像文通寺正殿西偏,名曰“闻妙香室”,用便祷祠。丹台旧址剥陊倾颓,过者心衋。城以肖像之余力新之。《山阳县志》,参韦城《显真亭记略》。
钵池山志方外志第六
方外志第六
玉海乾德元年于郡北山之南,建洪福塔院。范以煦《龙兴寺塔缘起》。
清叟至大间寺僧,衣盂罄佔,重建基址,起盖法堂、山门、斋堂、寝室、僧寮、厨库,以及田园、农具、供器,种种俱备。《重开钵池山残记》。
妙宝清叟弟子。《重开钵池山残记》。
碧潭正统间僧。钵池山旧有寺,曰“洪福”,兵燹之后,刍尧者往焉,雉兔者往焉。碧潭知其为福地也,诛茅结庵,以奉香灺,支倾植仆,志在兴废。曲瑄《景会寺碑》,参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德燮僧录右街掌教大云兴公弟子。正统间奉兴公命,与德爱来主寺事。曲瑄《景会寺碑》。
德爱字悦中,亦兴公弟子。正统间,景会寺老僧碧潭驻锡钵池山下,志在兴废,而力莫能为,以其事白兴公,公命其徒德燮与德爱来主寺事。于时承运右副使金宝,承上命来监督常盈仓粮储,遂罄其私橐以畀之,涓吉选良,市材鸠工,营缮未半示寂。曲瑄《景会寺碑》,参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文敏字纳庵,德爱弟子,爽朗博洽,兼通儒典,作大雄、天王二殿,伽蓝、祖师二堂,毗卢之阁、钟鼓之楼以及藏库、讲室、僧寮,凡禅林之宜有者悉备。既而以其额请于上,蒙赐今名。经始于正统戊午春,讫工于成化戊子秋。文敏砻巨石,将以纪岁月,未克就而逝。曲瑄《景会寺碑》。
诚定字如山,继文敏主法席。寺为风雨震凌,渐至芜废,定因启于漕运总戎、平江伯陈锐,又得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外护之力,倾者植之,仆者起之,朽者易之,缺者补之,伽蓝、法堂、丈室、山门及昔之未克成者,无不完美。曲瑄《景会寺碑》。
心灯隆庆初寺僧,能诗翰。陈文烛《米元章画佛跋》。
普雷慎戒万历间寺僧,熏心发念,募修山寺。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传崐字玉岩,康熙间寺僧,曹洞嵩乳老人法孙。诗文法言越诸耆宿,搥钟挝鼓,醒彻群迷,清叟之后重兴此山,监督翁英谓“其在玉和尚也”。翁英《重修钵池山景会寺碑记》。
成果苦行僧,与传崐谋鼎新山寺。翁英《重修钵池景会寺碑记》。
灯德字矜慈,传崐弟子。灯德传正悟,字梅也;正悟传宗圣,字三贤,皆有功于此刹。乾隆三十九年秋,河决寺毁,水涸,惟古佛一尊趺坐黄土中。宗圣归,结茅以居,迨嘉庆间逝世。郝炳纶《景会寺记》。
永绪字赞先;永学字道隆。并宗圣弟子。嘉庆间继主是寺。郝炳纶《景会寺记》。
绍性字本善;绍睿字恒中。能茹苦,寺亦略修葺。郝炳纶《景会寺记》。
新元字润禅;新寿字位元。道光间,成丈室楼三楹,草创佛殿,重修宝幢,置田百亩。郝炳纶《景会寺记》。
丰熙字叶雅;人修字悟彻。咸、同间寺僧。郝炳纶《景会寺记》。
人春亦同治间寺僧。韦城《显真亭记略》。
天通字道贯。海州士族茆氏子,光绪初寺僧,为淮北诸山第一流人物,精岐黄,主山寺十五年,焚修之暇,坚苦督耕,与其徒宜坚,以勤俭所蓄,不事外缘,重新庙貌。自云:来时仅破屋数椽,荒榛古佛而已。郝炳纶《景会寺记》,参唐天爵《中兴头陀记》。
王含一乾元道院道士。构屋数椽,垦刈榛莽,植桃柳五百株,有重修丹台之志。同时有火星庙道士郭乾泗者,师事李半仙,深得元解。工诗画,弹琴、角弈皆极精妙,尤善书,笔力得淳化神髓。有赠含一诗云:“王子含一者,不忍祖基荒。恢宏为己任,赤手能摒挡。辛勤数载间,肯构亦肯堂。种术草来辟,开堂云水扬。步虚上高台,偃忍在芝房。为淮培福地,为道发清光。一举数善备,吁君意诚良。”《淮安关志》,参朱涵《炼丹台仙迹记》、郭乾泗《赠王含一师》诗。
钵池山志志余
附志余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恒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赞”曰:“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邱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尚《传》未言王子乔有在钵池山炼丹事也。惟《云笈七籤》引司马紫(亦作子)微所集《天地宫府图》,其目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第四十福[地]曰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所云云。自来皆未引及。
范咏春以煦所著《淮壖小记》四卷皆记淮上掌故。其“淮郡好巫”条云:钵池山自是吾郡一土阜。土之赤色,地脉使然,与安东赤岸、京口赤岸正同,非由炼丹而然。乃附会为王子乔,又讹为王乔,又讹为晋王乔。考韦昭《国语榖洛》篇注言:周灵王太子晋,早卒不立。《汲冢周书》“太子晋解”:师旷言其火色不寿。又云未及三年告死者至。据《潜夫论氏姓》篇,太子与师旷言时,年十五,则其寿止十七八耳,焉有炼丹之事?刘向《列仙传》称王子乔游伊洛间,浮邱公接上嵩山,后于缑巅吹笙谢时人而去。《水经注》:休水发侧缑氏,王子晋控鹤斯阜,其家得遗屣。《旧唐书礼仪志》:天册万(寿)[岁]元年封王子晋为升仙太子,立庙嵩山。蔡邕《王子乔碑》称或云颖川人,或云彦荣人。《水经注》又有薄城呼伊用昌之王子乔。《风俗通》称王子乔本由叶公(词)[祠]附会。《后汉书》:王乔,东河人。又曰即古仙人王子乔也。《章怀注》引《列仙传》释之。凡此说,虽诞幻,然皆隶河南,与吾邑无涉。《史记封禅书》“索引”引裴秀《冀州记》谓:缑氏仙人庙,乃犍为武阳人作柏人令之王乔。《颜氏家训》记《柏人城碑》云:上有巏嵍山,王乔所仙。《华阳国志》亦称王乔仙迹。是王乔乃四川人,非周太子。《真诰》有京陵王子乔墓。李善《文选注》有丹阳鸾冈鹤阜,为王子乔遗迹。总之,不与吾郡相干。
又“刘水心”条云:水心著《西渚诗》,存钵池山云云,与张太史“宋家怡宠林灵素,无补金兵陷汴梁”同一妙指。
盛子履大士官山阳教谕,有《淮阴竹枝词》,中一首云:“水边楼阁影周遮,六曲栏干整又斜。家在钵池山上住,秋来多种凤仙花。”此花可入《山志》“物产”。
又熊兰坡德庆云:“盐河一带柳湾环,行到莲亭意自闲。十里桃花红似锦,游人又上钵池山。”阮定甫钟瑗云:“秋风明月古城隈,明月门楼画角催。一上咬金墩上望,钵池风雨自西来。”
李莘樵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见徐北山《泛山子湖》诗,广生案:诗未见,惟从《山阳诗征》采得北山《自景会寺归草堂,忠行自江右抵里过访》七律一首。《淮壖小记》引诗中“湖上片帆”二句,忠行许其恕字也。在板厂街西,即今苍龙桥罗柳河西。北国初时,笙歌画舫,游人骈集,由山子湖直达钵池山,中过邱家湖,今人尚称山、邱二湖。
又曰:徐州万年少先生初卜居菜市桥西,山子湖滨,名“隰西草堂”。吴静公宁谧有《过板厂西街,访隰西草堂故址》诗云:“野水残云外,沙门慧寿居。此间留别业,岁晚伴樵渔。地僻经过少,年深巷陌虚。夕阳空(徙)[欹]倚,谁为一回车。”静公去古未远,闻见必确。《茶余客话》载隰西草堂在北门西郭,未知何据。广生案:山、邱二湖,旧时周遭约十余里。湖滨寺观及人家园亭多不胜记,故隰西草堂不入古迹,而以陆观有《山子湖望隰西草堂》诗,孙耕有《鹤江刘丈招游爱莲亭》诗,山居咫尺,游屐必所屡经,故仍为万、刘列传。
管家湖筑于宋太守应纯之,有爱莲亭、金牛冈、石桥、锣鼓墩诸景,见《淮壖小记》“淮郡古迹”条。自康熙丙辰烟墩堤倒,湖平为陆。自乾隆甲午老坝口河决,而亭亦毁。读曹小仓驹《竹枝词》云:“篆香楼畔爱莲亭,莲叶田田涨绿萍。莫厌渔歌喧午夜,撤罾多趁五更星。”不免桑田之感也。
爱莲亭内供大士像,相传有僧自云台负来者。乾隆甲午河溢老坝,湖尽淤平,亭台俱没,而像独存。淮安关监督伊龄阿徇僧人佛悟之请,于丙申年改建观音庵祀之。见《关志》。又景会寺楼上所供毗卢佛,寺僧隐辰告余,亦水患后仅存者。两像皆沙质,故得不沉没。好事者遂不免傅会为神奇,抑何可笑。
尚养初严陵明万历诸生,著《消日居散言》,有《记崇祯辛未水灾》诗,题云:崇祯辛未岁入夏,斗杓且指未矣,当暑行秋,三时不雷,苦雨二月不止,大水遍行,决漕堤东奔,自钵池至城西桥遂不行,封户成河,竟为水乡。
《淮安关志》:诞登寺去关署西北十五里钵池山后,旧名洪福寺,宋淳祐年建,圣祖南巡敕改今额,雍正十一年命住持僧万清重修。《清河县志》:诞登寺在朱家沟,原名洪福寺,康熙初改名菩提社,四十四年圣祖南巡颁御书额,道光二十三年重建。两《志》均言寺旧为洪福,然据曲瑄、金铣两碑文,洪福实即今景会,且洪福建于宋乾德,不建于淳祐,意洪福改景会后,此寺乃袭洪福之名耳。又山北五里有洪福庄,土人亦称旧洪福寺所在,实则庄以寺得名,而寺固在山北。
诞登与景会同祖嵩乳道密,嵩乳塔今尚存诞登寺后,惜无铭。诞登无碑记,惟宝镜堂有停云居士汤道衡联,云:“携手乐同游,看賸水残山,悉多灵境;潜心参妙谛,听晨钟夕梵,不堕禅宗。”跋云:“同治庚午春,偕也(巅)[颠]老衲游钵池丹台,过访松长老于宝镜堂,极论古今兴废,人世升沉,始知此寺经密祖中兴,至清祖承恩召对,赐今寺额及‘果结菩提树,池分阿耨泉’楹[联],楹联被黄水冲废。松长老同弟巨川亲受致公付嘱,接任此寺,力复前规,迄今廿余载矣。也(巅)[颠]与余遂拟此联,并志其始末于此云。”案:汤跋所称清祖为万清,即《关志》称雍正十一年重修此寺者也;所称松长老为松厓,即《县志》称道光二十三年重建此寺者也。万清字侣石,诗见《山阳诗征》。松厓名祖江。也颠名清波,湛真寺僧。
“宝镜法堂”额,同治庚午楚北黄开宜书。
米元章画佛石刻,陈文烛跋误以米为曾守山阳。范咏春《淮壖小记》驳之,是也。罗叔蕴振玉《淮(安)[阴]金石仅存录》考《宋史本传》谓:米知涟水军时所作,又引咏春《淮流一勺》言安东尚有米书章化寺额,嘉庆间乡民掊地得之,又云米老书迹遍宇内,画刻独鲜,可宝也。然余见京口宝晋书院有米老自画小(象)[像]石刻。
元章石刻不知何时移置棠雨庵。尝举以询寺僧,僧未能对。后阅曹砺庵镳《信今录》,言:棠雨庵系顺治辛丑淮北盐商建,以奉任太守生祠。任,山西石楼人,拔贡,顺治十二年任。今米刻后有任偈文,知必移置于是时。
钵池山侧有“偕隐高风”巨碑,碑额篆书“刘氏先茔”四字,碑左刻“《淮关统志》云:刘麒,字文祯,板闸人,积学工文,有声黉序,终岁闭户,孜孜不倦。晚筑高卧轩,吟诵其间,搜探古今以资著述,故诗文重一时。性尤慈惠,凡有禆桑梓之务,知无不为,尝于家园后置义地一区,乡之贫无葬所者多沾其德焉。弟麟,字文祥,亦郡庠生,能文好义,略与兄同。”三行。碑右刻:“茔地一块,南北长二十五弓二尺,南至曹界,北至李界;东西阔十四弓二尺,东至曹界,西至曹界,共坟十三座,计四世。”三行,并真书。《淮安府志》载入“古迹”,但云未详为何人立,则殆未见原碑也。《关志人物传》列麒兄弟于杨理、叶恩之间,知为成化后、嘉靖前人。
“偕隐高风”碑北不半里,余复访得一巨碑,四分之三已埋土中,碑文磨灭不可辨,额题“奉天诰命”四篆字。碑后有大冢,土人云是板闸杨氏之墓。急归,询之学董杨裕桂,则云每岁致祭,相传为远祖刑部尚书杨飞熊。询以家谱,则又无之。飞熊,康熙间以举人官汾州同知,未尝为司寇。意即杨贯之侍郎墓也。
钵池山回坟最多。余亲访丛葬处,仅得一碑,题“皇清诰赠明威将军杨公府君之墓”,旁刻:“公讳文整,字秀山,籍山东济南府阳信县,赐进士出身,初振广东龙江协右营守备,升都司佥书、江南江北漕标左营中军守备事。男继泰敬立,康熙四十六年岁次丁亥春王正月吉旦。”凡四行。碑额刻篆书“奉天诰命”四字。捡《山阳县志》考之,知继泰以康熙四十三年任漕标中营守备,“中营”当据碑改“左营”。
景会寺前后,僧塔凡七。余一一手拓其文。一为玉岩崐和尚,一为矜慈德和尚,一为梅也悟和尚,一为道贯通和尚,皆无年月
。皆寺僧也;一为(履)[侣]石清和尚,无年月。诞登寺僧;一为树宗式和尚,乾隆十年。一为午亭昌和尚,乾隆四十六年。并湖心寺僧。
王棠《游钵池山记》言寺有两碑。一云晋王子乔丹成饲鸡,鸡僵,乔疑丹不验,弃井中,鸡忽化凤,乔乘凤上升;一引王乔双凫事。而成、宏诸碑皆无此文,意别有两碑,今毁。
《山阳志遗》论修志之难,云:余辈但任分校,文字必经二总裁鉴定去留,以郡公为主,而当时增删多有可骇者。如,《金广信铣传》,“自蕲州知州行取礼部员外充中祕作编纂官”,旧传如此。忽删去“礼部员外”,但云由知州充中祕;员外现任官也,中祕暂充差也,删去四字,是以何官为编纂官乎?《杨侍郎理传》将不待奏报,发银谷赈安饥民事尽删去,但以“善于赈济”四字了之。侍郎一生,此最卓卓,一概抹却。善于赈济,凡有司皆可加也。今景会寺有成化、宏治两碑,皆侍郎篆额,宏治碑文则广信撰并书也。
成化碑阴多漶灭不可读。谛审数四,知前五行为长官题名,后分二十二列,每列二十人,惟第二十二列仅二人。最奇者,碑右上方于诸人题名中,忽夹行草六行,题名皆真书。载所购地,此由寺僧虑产遗失,不知何时添入碑内,未成体例,今姑仍之,释文如下:
缺都知监左少监缺
右第一行当为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结衔
缺司缺右缺汪缺
右第二行当为司设监右少监汪文结衔
进缺工缺水使缺前吏缺
右第三行当为工部主事徐澄结衔
进士出身郎缺主缺
右第四行当为户部主事吴彦华结衔
缺大夫缺察缺察使缺
右第五行当为按察使石渠结衔
□□□□□□□□黄□
□□□□□□□□□□
□□□□□□□□□□
□□□□□□□□□□
□□□□□□□□□□
□□□□□□佛明□□
□□□□□□佛缘□□
□□诚密佛照佛谛□□
□□诚演佛智佛□□□
□□□□佛真佛来□□
□□□□佛印法通□□
基□阔三十五丈深四十缺
一块原买名下,地座落寺西缺
大路南至吴原界,西至陈义界,北至缺
小麦二斗又买陈□等池一块,座落板闸运缺
北计地□阔□五十丈,东至陈荣界缺
西至浅铺,北至□□界,夏税小麦五斗缺
□信□珍徐□梅□□□
义官王□徐镛□□朱玉□□
杨福胡觉宣李□胡□□□
右第一右第二右第三右第四右第五
列三人列六人列六人列九人列一人
□□□□□□张佳□□
□□□□□□□□□□
□□□□□□□□□□
□□□□□□□□□□
□□□□□□□□□□
□□□□□□□□□□
□□孙□□根陈□□□
□□□□王政汪□□□
□□□□□□桂英唐荣
□□□□祝宣赵熊王敬
□□□□□□张□冯通
□□□□□□张顺赵俊
□□□□阎明孙暄沈□
□□□□□□严□朱敬
□□□□□凤陈锦王辉
□□□□□华汪诚□英
□□□□□进吴昶姚华
□□□□□诰何连孙□
□□□□孙玺秦谦彭达
□□□□王远李浩彭渊
右第六右第七右第八右第九右第十
列列一人列十八列十五列十二
人人
□□□□□□□□□□
□□□□□□□□□□
□□□□□□□□□□
□□□□□□□□□□
□福□□□□□□□□
□□□□□□□□□□
潘良汤玉杨宁□□□□
刘海邱政陈达□□庞□
杨达邱廉赵诚□□□□
徐进赵伦□聚李锦□□
李全周清陆□朱□□华
刘隆梁□李玺陈□□□
邹瓘方名赵昂□□许□
李珏余宏李玉赵□刘缙
杨祺贾达□□宋□胡杰
陶暹李俊□□庞洪□□
许遵滕谦□□□□□□
杨辅胡□□达□□□□
朱远汤□□□□□□□
王嵩□□邹升吴全杨信
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
一列十二列十三列十四列七五列六
五人三人人人人
□□□□□□□□□□
□□□□□□□□□□
□□□□□□□□□□
□□□□□□□□□□
□□□□□□□□□□
□□□□□□□□□□
□□□□□□□□张纪
□□李和□□□通苗实
李□李昂□□□□□英
□□□□□□□□董和
赵□□□□□朱宗□仁
□□□□□□□□□□
□□□□□□□□孙贵
李惠□□□□□□□□
□□□□□□□□□□
张锦□□□□朱□□□
□□徐□黄□□□□□
李迪许成□聚张□胡□
□□蔡迪谈谦王亮□荣
□□□□高林□□□□
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二
六列五七列五八列四九列五十列八
人人人人人
□□
□□
□□
□□
□□
徐□
姚琎
陆□
戴□
□□
□□
□□
□洪
□觊
刘淦
□海
□□
李荣
赵锦刘景
□□徐守忠
右第二右第二
十一列十二列
十人二人余
无字
郭次甫寓淮,所携一杖二衲三瓢四锄五觚六五岳真形图,自号五游山人。陈太守文烛为作诗。旧《志》误以郭为“五岳”,非也。五岳山人,陈太守号。
胡天放尝读书河下竹巷三板桥侧。《淮壖小记》云:河下竹巷魁星楼,有康熙二十五年胡天放先生《楼记》,今碣尚存。天放所著《藉湖堂集》,段蔗叟朝端语余少时曾有葺本,虫蚀殆尽,今并不可踪迹矣。蒋荆名楛《题胡孝廉楝居图》诗原注:孝廉自有记。此记惜无从觅以入《山志》也。
荆名所著《天涯诗钞》有《癸酉暮秋哭胡天(仿)[放]先生》诗云:“孝廉今硕果,韦布久飘篷。自结忘年友,俱成遁世翁。仙游逾耄耋,道在历穷通。遗墨藏心史,千秋苦楝风。”癸酉为康熙三十二年。
张虞山养重《古调堂集》有《望八素山有怀同志诸子》诗,自序云:“旧与张伯玉、靳茶坡、胡天(仿)[放]、陈阶六、阎再彭、程娄东、邱季贞结隐东海,为八闲人。”又《送胡天(仿)[放]之东海》诗云:“浪泊云台境久荒,凭空东望是扶桑。鸡声啼处乾坤白,鱼眼开时日月黄。满目山川连海岱,千秋人物数齐梁。而今俯仰无消息,莫叹蓬瀛迹渺茫。”
嵇叔子太守宗孟《立命堂集》有《贺胡母管太君八帙序》文:切岁步庚子履端,后浃辰三日,枚里管太君胡老伯母历晋八帙。知为顺治十七年,太君之生在万历九年正月十三日也。曰:伯子、季子暨文孙,伐鼓、张乐、饰舞衣、鞠跽以引年。知天放有兄及有子姪也。文称师虞为季子,故知伯子为师虞兄。师虞天放字。中间淋漓往复述太君之言,曰:“与我鼎钟,无宁藿菽也;与我文帔,无宁蒿簪也;与我八驺遥遥,无宁板舆自适也;与我东海之诰诫,无宁豹谷之优游也;与我封鮓见还,敕尔廉隅,无宁白华油油,勉尔孝思也。”读之使人俯仰无端,肃然生敬。
杨笏山庆之有《论淮上国朝诗人补遗绝句》云:“浣露餐霞住钵池,生花笔本擅离奇。谁知小宋名相敌,传遍尚书红杏词。”自注谓:吴冠雅,吴未诗。案:冠雅名初枚,未诗名应枚,并乾隆中诸生,冠雅有《吴寄天诗賸》,未诗有《自怡轩诗钞》。
又《歜枣簃诗话》云:杨小弢茂才寿恒先世累代科第,至茂才门户降落,居钵池山下,诗才清畅,所传不多。
丁俭卿晏《柘塘脞录》载,潘四农应童子试,太守官公懋弼爱其才,面试钵池山诗,潘有句云:“我来秋色老,人去暮山青。”太守叹曰:“潘生海内奇才,可惜晚达。”此诗《养一斋集》中不存。
刘六皆谦吉《讠刃庵诗钞》有《钵池山前祖茔》七律一首,今山前“偕隐高风”为刘氏先茔,意即此耶。六皆,康熙甲辰进士,官山东提学佥事。
谨按:诞登与景会同祖嵩乳道密。张有《觉津寺碑记》云:嵩乳,泗州唐氏子,父讳爵,母赵氏,万历戊子八月廿三日生。年十四,念生死可畏,请为僧,依景会应元大师出家,茹苦作淡,日事樵牧,礼佛参禅,晨夕不懈,居然道衲也。侍师谨。师寂,竣塔事,念生死未了,访道四方,闻憨山大师住庐山,往访,以法器相期许。次参博山无异来祖。一日,睹洞底白云飞上山顶,豁然大悟,即说偈,云裂石穿,云和不齐。复隐钵池,结茅以居。法弟子南庵来访,依止左右。久之,声动遐迩,缁俗景从,建刹迎师者甚众,一时开法丛林凡七,为景会与诞登、觉津、湖心、湛真、栖芦及云台山之法起,其他不远千里受嘱咐者不知凡几。顺治戊戍三月十一日,晨起,礼佛,集众,说偈,示寂景会毗卢阁,时年七十有一,以十月十日塔藏全身于菩提社侧,衣钵入法起塔,所著有《述古箴规》、《净土纪异》。又《隐辰随笔》记前辈言:嵩祖居恒砍柴,修头陀,行坐树下或冢中。一日晚,习定林间,所持菩提素珠线忽中断,因发愿曰:“倘于暗处拾珠一粒不少,即结茅于斯。”已而果然,遂就地诛茅结庐,后名其居曰“菩提社”。又,南庵老人法孙侣石清和尚,原名一清,康熙召对,命改万清,意在国祚地久天长。只字片言,未容稍犯,其尊严可知。又,诞登命名亦圣祖南巡诞日登临之故。又,南祖后隐江浦西华山响铃庵,寂后塔藏庵侧。范益附识。
——《钵池山志》终
景会与觉津、湖心、湛真、栖芦、诞登及云台法起俱中兴曹洞。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嵩乳道密禅师、南庵宏依禅师,丕振宗风,开山传法。迨康熙南巡,临幸觉津,天根传本禅师承恩召对,赐额赐联赐扇及今犹存,且伴驾各寺,均邀御书敕赐寺额,留镇山门,演派当时为一代冠。各寺住持为湖心童求传昱禅师、湛真、栖芦介旭传遐禅师、诞登隐知传闻禅师、景会玉岩传崐禅师。诸师祖德行高洁,门下众多,盖皆钦敬嵩祖、南祖也,其曹洞宗派详载《佛祖心灯》,全文甚长,此下摘录从略。又,诞登侣石万清禅师另演字派,为康熙命名而作,前所未载,今并列入。
洞宗下:江西寿昌下旁出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另演二十字为大蚁元来派。
元道宏传一心光普照通祖师隆法眼永博寿昌宗
元来下第四世觉津天根传本禅师从“传”字起演派十六字。
传灯正宗永绍新丰人天仪范绵远昌隆
又传本派各寺后人从“隆”字起续四十字
隆兴禅净义六度行常洪德化仁慈旨恒修显密融教崇圆顿实证彻妙明空湛寂真如体庄严宝镜风
元来下第五世诞登侣石万清禅师从“宏”字起演派十六字。
宏传万绪世衍弥昌祖祢广大源远流长
另法起改演一派,系从派内演派,紊乱旧章,而于传本、万清二派抵触尤多,故不列。
按:吾宗同人以宗派一事至末法时已成为官样文章,若严格论之,则一宗一派之系统丝毫均不可紊乱或牵强附会,令后世宗门有知识之子子孙孙诮。兹《志》付刊,吾宗字派之始末因缘应一“应一”,误,当为“一应”。述之,免致以讹传讹,因谨纪于此。
《钵池山志补遗》自序
乡先辈杨子世《咏山阳》云:“山阳山何许,钵池留半环。”余幼即爱诵之。癸亥仲夏,段蔗师授予《钵池山志》一册,并题书衣云:“此书刊成后,版为疚斋携归京口,传印无多。今偶检得覆校底本,持赠文献,以为插架之一种,文献博闻强识,当必有所补正也。癸亥五月十七日,蔗叟”。余感其意,为辑“补遗”,迨草就而蔗师下世,而所谓钵池山者,早经河决湮为平陆,不独人事有代谢,山川亦有古今,怅乌能已!今隐辰上人复刻《山志》并附此册,胜流题咏,晦久复彰,钵池之灵实式凭之,虽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安知后我者不更有所补正,以为兹山增色乎?予日望之矣。
淮安宋焜(文献)
钵池山志补遗山水志第一
山水志第一
钵池山
钵池山明卞荣
(康熙《关志》)
弭节寻仙境,缅怀王子乔。丹砂沉古灶,石刻记前朝。影落双飞舄,虹飞百尺桥。晚来幽思癖,重欲步山椒。
携具邀民部苏业师游钵池山限韵张弨
井灶仙源古,旌旗从骑劳。鸾和鸣碧玉,丝素服青羔。持蟹恒兼酒,羹鱼略用芼。笑谭连日夕,茅屋一灯弢。
钵池山二首清张耆
(《霄峥集》)
仙子何处去,空余洗钵池。山容自今古,凫影渺参差。台圮人收钓,楼荒笛罢吹。几番寻旧迹,到此慰遐思。
荷花山后发,香气绕丹台。蜡屐偶经此,仙踪何日回?药灵鸡犬化,祠古雨风颓。不尽登临意,夕阳归去来。
钵池山阮葵生
(《七录斋手稿》)
当年王子乔,炼山此地巅。仙去不复返,极目惟云烟。山根错乱石,幽壑泻飞泉。空台落梵响,松籁鸣清弦。攀萝上绝磴,临流听潺湲。步虚访仙踪,采药怀芝田。山中招隐客,高风杳昔贤。我欲据丹灶,悠然证长年。
游钵池山李藻
(《霄峥集》)
王子骖鸾去,丹台百尺留。溪山初落日,藤竹似凉秋。我亦吹笙客,仙人不可求。惟余井华水,一勺汲寒湫。
登钵池山何维熙
(《荷村诗稿》)
我生寻古迹,小艇系山前。高阁摩云树,长竿钓雪天。仙家丹井在,客路酒旗悬。稍坐留三酌,情驰兴欲颠。
钵池山方外岳宗
(《以下并《妙叶堂集》)
山泽湖边水满陂,王乔炼断是何时?谁云仙去犹埋钵,闻道花开尚有池。野寺寂寥空暮草,亭台颓废剩荒基。自从舍卫无人托,化作长淮老古锥。
题钵池山与王秀才岳宗
往事传名胜,仙踪尚可求。火炉空翠落,古井冷云浮。鹤驾移缑岭,鹅笙吹碧楼。到今已千载,继起几丹邱。
山子湖
山字渔艇明何希范
(康熙《关志》)
流水慕高山,河路成山字。一苇钓其中,快哉仁且智。
泛山子湖,归过深竹寺,读
禹江、菊邨题张子舄飞所画
《(拣)[采]莲图》,次原韵清徐麟吉
(《北山诗存》)
钵池之水出洪泽,钵池之山达北郭。往年洪泽溃金堤,一望无烟殊寂寞。年来水涸种荷花,蓐暑层冰踏赤脚。湖光山色载扁舟,古寺丹邱势磅礴。红颜粉黛芰荷香,花时仅有游人掠。山子湖名君子湖,绿天晓霁飞鸟雀。远势遥冈旭日多,芙蓉千顷穿林薄。杨家兄弟总风流,执耳骚坛走沈约。亡友张子工丹青,同向芳湖采杜若。十年濡墨尚如新,披图神往莲湖泊。太史有序介弟诗,后来输与君先着。昨夕池山看采荷,荷花正开雨正落。今日读君湖上行,千秋风月欣有托。诗中有画画中诗,烟鬟一一藏丘壑。就中写出爱莲人,十里荷花红灼灼。钵池烟景在目前,斗酒招魂和泪酌。
泛舟钵池湖何维熙
(以下并《荷村诗稿》)
晴湖风日好,佳处爱停槎。鸟篆沙为字,鱼吹浪作花。白云藏洞府,绿树聚人家。凡几留诗去,登山总未暇。
春晚过钵池湖何维熙
洗钵留仙迹,风光拟镜湖。水添鱼乐极,霜断雁归无。绿树生烟火,红桥展画图。预为竞渡约,满目对新蒲。
山紫湖晓望杜首昌
(《墨迹》三十首录八)
湖西观日出湖东,云白烟青水半红。几个渡舟图画里,不知我在画图中。
山紫湖晚眺杜首昌
归渡丝丝闹渡头,去舟不断又来舟。闲情只合贪烟水,立尽斜阳得自由。
送玉公还钵池杜首昌
策蹇归来不杖藤,一船斜日载闲僧。□波极目浑无际,家在云林第几层?
望钵池景会寺杜首昌
意中有寺偏难至,望里无山亦自佳。可惜仙人王子去,不曾看见我胸怀。
湖干雪霁杜首昌
云开旭日气蒸堤,灼灼银光望欲迷。宁逐冰凘融作水,莫教洁体碎成泥。
含生、悬灯二上人过访山紫,携有蔬资,
嘱住持纯可师备素馔,予亦许舍侄学山、
小儿玉净随至伊蒲,情话晚归杜首昌
三月心期未与论,恰来二朗叩山门。相留料得能相恕,曾共庵居饱菜根。
二鼓月中大雪独眺湖干杜首昌
大地弥漫总不分,空中淅淅静中闻。惊风滚月浑迷水,渐觉将身拥入云。
三更独步湖干看月杜首昌
清光有意向人多,湖面浮金静不波。此去广寒何必远,迢迢犹似隔银河。
泛湖戴晟
(《寤砚斋集》)
十里晴湖放一船,水心云意钵山连。数椽草屋依鱼鸟,百代荒台绕芰莲。福地旧时真隐约,仙家往事尚流传。买山有志何年遂?得共渔人稳醉眠。
钵池山志补遗建置志第二
建置志第二
景慧寺
景会禅灯明何希范
(《淮安关志》)
禅关题景会,夜色皎如冰。非指还非月,相传此一灯。
吾乡钵池山景会寺最古,鹤亭撰志
传之,承赠答谢顾震福
(《跬园诗钞》)
缥缈荒台倚断垣,缑山笙鹤悟根源。洛阳故事伽蓝记,江表清才水绘园。风里凤鸾应伴啸,云中鸡犬似闻喧。爱莲亭畔留遗爱,况复濒行更赠言。
庚戌仲春道经景会寺小憩,口占
呈隐辰开士四首朱廉
(《洁庵遗诗》)
偶抛尘事叩禅关,絮语幽清半日闲。莫谓钵池山太小,淮阴舍此更无山。
祗园三世托通家,访旧聊停薄笨车。羡煞吟僧无个事,拨云随意拾松花。
古心古貌古精神,鹤发童颜世外身。到此会心应不远,可能为我指迷津。道贯上人寿逾八十,谈笑风生。
伊蒲馔饱出云房,垂柳当门似茧黄。回首渐闻钟磬远,鞭丝帽影趁斜阳。
钵池山志补遗古迹志第三
古迹志第三
丹台
王子乔丹台明何坦
(康熙《关志》)
昔人传说成丹去,今日追求仙子踪。玉井尚余明月在,土台惟见白云封。胡麻无地寻根植,鹤驾何能得侍从?多少牧童尘世外,漫敲牛背过山峰。
春日登台漫兴庄起元
(康熙《关志》)
登台一望春水生,漠漠烟波动客情。平野雨余芳草绿,长江云外片帆轻。湖涵月色连天静,风递花香入座清。几度凭栏观不尽,仙凫飞处是神京。
俯视江皋百丈堤,沿堤芳草日凄凄。春含万树心如醉,风入千帆望欲迷。淮海水连银汉迥,钵池山绕暮云低。凭栏把酒聊舒兴,敢附骚人浪品题。
丹井
钵池仙井何希范
(康熙《关志》)
飞舄称仙吏,烧丹向钵池。平冈遗井在,常有吐云时。
钵池山丹井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稿本》)
王子宾仙竟不回,钵池丹井傍丹台。丹成鸡犬乘云去,井在鱼龙戴月来。滚滚长河喧白露,萧萧落木冷苍苔。天高双舄何年降,沙石凄清鹤唳哀。
王乔井方外岳宗
(《妙叶堂集》)
留仙井在浊河干,王子曾传此炼丹。绕径片云飞漠漠,循栏流水自漫漫。药炉把守闻凭虎,洞府招寻忆驾鸾。今日仙人何处去,青山无恙碧天寒。
爱莲亭
过爱莲亭清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手稿》)
岂意黄流涌,兹亭忽就荒。一时具今古,半世阅沧桑。水榭萦寒雾,莲花断远香。园篱环草屋,鸥鹭漫迴翔。
春日过文津书院,晤家禹山
山长,即事赋四首程得龄
(录一,《山阳诗征续编》)
花港渔矶界绿蒲,爱莲亭接水云区。先生若把头衔署,山子湖边老钓徒。
钵池山志补遗金石志第四
金石志第四
敕封普惠王祖师祠碑
朝议大夫淮安府知府加十级记录十次顾思尧撰并书篆额
普惠王祖师灵昭于山阳县西北钵池山,有丹台丹井,民立祠祀。《县志》著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修真之所。咸丰八年九月,粤逆窜夭,六扑三河,距淮仅百余里,衡阳防兵以少击众,贼溃。生擒之贼佥称:“十二夜,扎筏偷渡,见隔岸灯光中有‘丹台王’三字,河水骤长,筏沉,毙者甚众。”十年正月,捻逆扰清江浦,逼淮城,官军击退,被胁人归,相谓:“闻贼哗言城上旗灯往来,灼见‘王’字。”时思尧知县事,绅耆、四品衔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韦城议答神贶,国子监学录、前江浦县教谕徐登鳌暨士民等胪呈详情,大府具奏。同治元年三月,思尧署淮安府事。今年八月二十四日,奉大府檄,行礼部,于七月初七日准内阁交出王祖师封号,奉旨铃出“普惠”匾额,奉旨铃出“保惠全淮”,列入淮安祀典。思尧遵檄将事,敬营祠宇于城西北之文通寺,妥神祭告。从绅民之请,砻石而为之辞曰:“于显普惠,于汉已神。中郎碑称,上世真人。笃孝致祀,延熹八年。今受帝祉,忠诚迈先。褒遏寇虐,宏济时艰。戴华若苣,挥旗有翩。炳灵锡祜,典钦肇禋。歆佑八埏,俨福淮民。”
大清同治二年月日
五品衔光禄寺署正加二级韦铨监刻
钵池山志补遗人物志第五
人物志第五
张弨字力臣,通经博古,专心六书,尤嗜金石文字,为昆山顾炎武所推服。曾携具邀民部苏业师游钵池山,限韵题诗。
徐麟吉字日驭,号北山,一作钵山。诗似李义山,为名流所称赏。曾题张舄飞《采莲图》七古雄浑,一时传诵。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见徐北山《泛山子湖》诗。冒氏辑《山志》时,深惜未见,余从其集搜得之。
杜首昌字湘草,笃嗜书史,工诗词,善草书,著有《杜稿编年》。家本雄于资,晚渐中落。曾于康熙庚申寓山紫庵三月,成上下平韵三十首,书之于册,今藏周俊臣先生处。
王棠字勿剪,歙人。曾寓吾淮,闻钵池山丹井之异,挈友往游,著有游记,载所著《燕在阁文集》中。
钵池山志补遗方外志第六
方外志第六
纯可康熙时僧,与杜湘草善,杜诗《山紫杂咏》屡道及之。
钵池山志补遗志余
附志余
景会寺隐辰上人谓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诚》诗内有“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等句,居淮阴而引王乔故事,可为唐时仙迹已著之一证。
邱起元,字珠岩,康熙间召试诗赋第一,著有《江峰集》,中有《补三洲歌》一首云:“打桨向何处,采药钵池山。愿郎饵芝草,乘云时往还。”
何维熙有《挽邱钵湖》诗二首,有“一经早白首,当代学为优”及“重理西湖棹,无人作胜游”等句,意邱居近钵池。又《妙叶堂集》与徐北山往还唱酬之作皆作钵山,想亦居近此山。此与汪钵山均系人以地名,足资谈薮。
康熙《关志》“形胜”略云:板闸有钵池山横亘于后,虽无层峦叠嶂可以寄游,而冈阜巑岏,咸谓地脉所钟。山之傍有寺曰“景会”及菩提社,皆殿阁崔巍,颇称古刹,常为高僧所栖息。惜涨水浸淫,垣颓像剥,萧然空谷而已。且满山隈昔多古树苍藤,森布林麓,自往来兵戍络绎,删夷斩伐,无遗蘖焉。其下则山字清漪,琉璃嫩碧,直盘署后。时或烟雨迷离,凭栏四望,颇饶野趣云。
又“淮关八景”云:景会禅灯、钵池丹井、袁浦千帆、山湖鱼艇、漂母遗踪、新街夜月、韩侯钓台、花巷晓市。当时咏八景诗甚多,惜余所藏康熙《关志》多缺叶,无从甄录矣。
据徐北山诗,则张舄飞有《采莲图》,禹江、菊邨皆有题咏。惜图今不存,题咏亦散失。
隐辰上人谓,今之板闸亦名“凤里”,或即本王乔故事。
山子湖亦作山字湖,何希范所谓“河路成山字”,厥名甚雅。又据杜首昌诗,亦作山紫湖。
《文津倡和诗卷》为程禹卿所辑,其诗(多)与此山有关甚多,如乔联璧云“凤里钟灵地,丹台旧有仙”,张念棠云“凤井丹炉仙迹在,文津千古废言扬”,陈维勤云“钵池山色晓苍苍,淮海文澜阔复长”,张曾云“试向爱莲亭畔望,英贤尽日叩关来”等,不胜枚举,余意可增列文津书院汇刻倡和诸作,以志一时之盛。
余藏《燕在阁文稿》系王棠著,段蔗师跋云:“冒鹤亭撰《钵池志》,予以棠游记畀之。鹤亭询何如人,猝无以应。今始悉原委,乃叹学无止境,而人之不可无年也。”
钵池,案朱涵《炼丹台仙迹记》谓:台下有井,冽且甘,即钵池。原引邱谨有《钵(地)[池]泛舟》诗,疑池与井为二,然余案《浩观棠集》作“钵湖泛舟”,《艺文志》所引偶误一字耳。
胡琏《钵池山》“碧天窥鹤驭”,据同治《艺文志》、康熙《关志》,“窥”皆作“笙”。吴进春《晚过爱莲亭》“况复绕清秋”,“秋”字疑当作“流”。
杜琳《新路碑记》“余不禁幸然色喜”,“幸”字疑当作“欣”。
谨按:山子湖,原《志》案天启《淮安府志》作“山字湖”。《补遗》谓何希范诗“河路成山字”,象形也。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则历代以来中多隐士,因人也。杜首昌诗作“山紫湖”,即诗所谓“湖西观日出湖东,云白烟青水半红”,即景也。惟所称山紫庵莫考所在,是庵想亦因湖命名。范益附识。
——《钵池山志补遗》终
重刊《钵池山志》后记
重刊《钵池山志》后记
是书原为疚斋居士庚申榷关时所撰,刊印后,其版即携归故里。因属冒氏丛书也,承嘱复刻之。
益思钵池一山沧桑变幻,固今古悬殊,名胜蕴藏似形势依旧,所最异者,曩时湖面风光,烟水苍茫,载歌载咏,今日农村生活,春秋操作,惟耕惟耘。若夫明月来照,好风与俱,又岂减故人之态哉。然山川虽改,文墨犹存,得此一书,按而索可追求其已往之陈迹,味而读可神游于过去之山水。特再刊之,并请兰陵张淡庵先生于甲戌嘉平书一额曰“钵池胜境”,筑垣山门院内嵌刻其上,聊供游兹土者识所名焉。
又以曹洞嵩乳密祖应迹因由及景会同宗各寺宗派附入《志》后。复承宋公文献先生撰赐“补遗”,增刊生色。
又丙子仲秋田公耐傭老人时年七十有三,偕友来探旧迹,过谒丹台,因恭述《山志》重刊语,求作序文弁于《山志》之首,当承默允,谨再函求。公时寓杭州。幸赐墨缘,山门永镇,且承函告刊印次序:先印段诗,论其体似题词,然系代喤引,亦可当原叙看;次印叙;再次印今人题词云云。惟时际非常,征文未便,倘后之君子更留意是中攸关之文物,及他时硕博兴致之所成,日积月累,安知不继起无穷,使地灵愈显哉?
益猥以葑菲,一时遭遇田公嘉言,尤足滋愧,赘述数行,为陈经过,览之者其许宥也耶。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冬月弥陀诞日
范益隐辰谨记
——《钵池山志》全卷终
钵池山志序
鹤亭先生以新葺《钵池山志》见示,体例简洁,蒐罗闳富,山灵有知,定亦赞叹,匪第为吾邑光也。谨成二律,以代喤引。
伐山开道破天荒,独辟洪濛手段强。
彩笔一枝倾学海,金丹九转壮仙乡。
尽多碑碣供搜剔,谈是山故实者,仅及成、宏而止,公竟蒐得有元残碣,可谓得未曾有。不许英灵巧遁藏。
凿险缒幽成绝作,玉笙吹彻钵池阳。
部娄松柏久无光,凭仗奇文为表扬。
四面烟萝围福地,百年井里剩斋堂。
吞针架箭高僧传,余所知者心灯、普雷耳,公竟蒐至二十六人之多,且上及宋代,奇极博极。断璧零玑韵士囊。
我亦缑山旧鸡犬,愿餐墨汁侍淮王。
后庚申八月廿八日蔗湖退叟段朝端呈稿时年七十有八。
《钵池山志》叙
淮安旧县治曰山阳,以位钵池山南而名焉者也。山阳自晋义熙始建城,其地前固沮洳滨海,而地脉自皖龟山东来,起伏过淮阴,底(通抵)我北鄙廿里外,复坟起蜿蜒,虽拔地岧峣未尝特擅山之体势,第四境皆土,独此赤砂踊溢,实为山脉所终结,故以名山。而形因周匝(衺)[袤]延,环之以水,则又钵池所以命名者也。自乾隆甲午河决老坝,向之沮洳堙为平陆矣。当其凌山子湖,与西南诸湖沦涟相望,固骚人逸士游揽胜境。烟波浩荡中,是山也,若岛屿浮立海上,幽夐澄逸,绝远氛坱,诚哉其为仙乡也。
昔司马紫(亦作子)微集《天地(官)[宫]府图》“福地”目中有曰: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所。嗟乎!是说也,其信然耶?抑言之果无稽耶?夫古之修道者栖隐名山,其后不知所终,或曰仙去云。雲山莽苍,穹虚空仰,求其服食之法,又往往误于方药,捐生命以殉神仙诞幻,类不足凭欤!然魏伯阳《参同契》实感于《龙虎经》而作,信古之丹诀自有真传,必谓从来迄无得其道以成功。若《列仙传》载王子乔之流,皆亡是乌有,其然,岂其然耶?观于钵池仙迹流传久矣。人或以事在伊洛,不涉此邦,未之信。顾吾邑人夙尝崇祀,每值世乱时危,祈祷辄应。至闻于当宁,敕赐“普惠”之号,则旧说又果诬焉否耶?要之,钵池区区土阜耳,一部娄之附庸而名海内,亦可矜重矣。
独惜其地古逸名胜,文献一方所系,曩无有汇而志之者;有之,自鹤亭关督始。考其所录,虽止一编,然蒐讨之勤、征引之富、去取之严,伐木开山,厥功亦伟矣。第仓卒成书,间有遗佚。今宋君文献复有“补遗”之辑。予生晚,不获放舟山子,一睹缥乡湖山之胜,平生客授游宦,竟未一履其境。去年秋,偕友往访,过景会寺,隐辰开士为之导游,乃始谒丹台一览。俯视所号为山者,已为回教徒丛葬之所,而丹井、莲亭遗址何在?则烟荒日莫,禾黍纵横莫辨,相与徘徊叹息者久之。隐辰龙象护持甚力,以志书板为冒公携去,无可复印,拟重付枣梨,丐予一言弁诸篇首,予当逡巡未即应。今岁乃一再书来敦促,爰不辞而为之叙。
丁丑仲夏里人田毓璠撰
钵池山志山水志第一
山水志第一
钵池山杜光庭《洞天福地记》:钵池山在楚州。《山阳县志》:钵池一山,仅附培塿之末。《淮安关志》:钵池山在关署西北五里许,冈阜盘旋八九里,形如钵盂。
钵池山赋黄树森
(以形如钵盂,山土皆赤为韵。《玭珠赋钞》)
试一望兮不磝不礐,匪黛匪青。夹路无石,半山有亭。雨倾盆而若洗,土覆篑而通灵。具仰盂象,俨建瓴形。客告予曰:此钵池山也,地当淮浦,境接村墟。对韩亭而耸峙,越枚里而纡徐。瞻彼陟彼,奥如旷如。秋风花采,春雨药锄。山饲鸡以成凤,池化龙而有鱼。其势则冈抱四隅,土隆一撮。种合李桃,攀无藤葛。匪剑池之舒长,异瓠池之辽阔。盛饭颗兮若钟,纳须弥兮有钵。花不咒而莲生,诗罢敲而云活。其色则红争翡玉,艳夺珊瑚。野未烧而壁赤,金无矿而砂朱;斗燕支于绝塞,移赤沙于名湖。晃曈胧之日出,亦如盘兮如盂。
或谓子乔辟谷,小隐其间,尝丹泉兮漱齿,采芳药以驻颜;成九转以谢尘市,随八公而入仙班。而斯境也,俨然方壶圆峤,并海上为三山。且谓灶下丹成,林间凤舞。安公之冶独神,葛洪之火毕吐。以是地变丹崖,居同紫府。种琼玉以矜奇,疑赭山而分土。孰知传闻近诞,按理尤乖。周太子曾经早逝,《列仙传》已类《齐谐》。即或吹笙霞举,驾鹤云排,迹亦著于缑岭,人非隐于长淮。岂神仙善幻,遂易地则皆是。
盖山孕结于土膏,色递分乎地脉。泉奚煆而能红,岸谁烧而始赤?语实不经,理无可绎。惟象自天成,名由实责。如谷以盘而得称,峰肖炉而著迹。兹既像乎钵盂兮,锡嘉名而自昔。
游钵池山记王棠
(《知新录》)
钵池山去淮城十里,钵形,袤延周匝可十里许,环以水,故名。唐杜光庭纪海内福地七十二,钵池其一也。《舆图》云:王子乔烧丹处。传有丹井,当是时,井水日三变。王子闻其胜,与吴子朗仪、叔氏宜村驾小舟往。
既至,登岸遐瞩,茫茫若江冢,垒垒如波涛。平坡畅衍,乌睹所谓山者。土阜高约略丈许,土人指为丹灶遗踪云。侧有寺有碑,碑云:晋王子乔丹成饲鸡,鸡僵。乔疑丹不验,弃井中。鸡忽化凤,乔乘凤上升。土阜亦有碑,又引王乔双凫事以实之。
噫!异矣!夫神仙丹灶之事,自秦皇、汉武以还,率皆荒诞不根,儒者不道。至于王乔、王子乔,事有异。乌乎!混也。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七月七日乘鹤以谢时人者。王乔,汉显帝时为叶令,朔望诣京,太史伺之,网双凫而得舄者。一周一汉,风马牛不相及,合而一不宜。夫王子乔何晋之有?无乃子乔亦名晋,遂讹为晋子乔耶?言晋不宜,合而一愈不宜。按:淮记莫辨,两碑又复岿然峙立,考古者将何适从焉?予谓仙术圣贤不言,后之览者,幽忽荒邈之事,宜任其处于若有若无之乡,存疑传信,不必意为之解。顾指钵池为福地,何从见乎?
予,姬姓,周灵王太子为鼻祖之所自出,周曰祖,汉亦曰祖,且周而加之以晋,亦曰祖。不与犹龙之说在商为籛铿,在周为柱下,在汉为方朔,同一不根之论耶?夫人孰不尊祖?跨凤乘鹤,神异其说,事之微者,置而不问可也。周、汉、晋殊涂而齐观焉,生其后者,能容默默乎?吴与叔氏,佥以为然。归因记其事,详为辩之,非特子孙不敢诬其先世,游钵池者,不致舛谬无征,是在后之君子。
游钵池山记黄达
(《一楼集》)
淮安绵亘大河,地形旷衍,无高冈峻岭可资览眺。按,《图经》:板闸西[北]钵池山,相传昔王子乔炼丹处。余恨不扶短策往也。盖山虽近在咫尺,榛莽丛杂,下崎岖多砂砾,非土人鲜得其径,故欲游未果。
壬辰夏,王子澄观、周子有光,邀余游焉。时当暑月,两三人坐一小艇,置竹几,茶瓯酒碗具列,(剌)[刺]篙声在芦苇间。月气生凉,手持蒲葵扇不动,已而香风拂拂袭衫袖,指点所为爱莲亭者,若远若近,掩映于烟光幂历之外。从景慧寺系缆登岸,一僧出迎,貌甚古。与之语,亦略解禅理。导余前行,不二里,有隆然起者,已达山麓矣。到即寻丹井,水久涸,石甃仅存。因相与披草而坐,睹冈阜之依然,念仙踪之可溯。问当年黄河故道,抚今追昔,转瞬沧桑。
徘徊者久之,兴尽乃归。仰睇新月,纤曲如弓,树间筛影,绝好一幅画图。行行至望华门,城钥尚未下也。
钵池山游记吴棠
(《墨迹》)
淮安郡城西北有钵池山,历古之名胜也。余公暇往游,见土阜隆起,无峰峦林壑,陟其颠,叹榛莽满目,墓冢棋布。
寻山而下,约数百步,有释氏之选佛[道]场,曰“景会禅寺”,古刹也。重建于元,复兴于明,历代以来,或毁于兵,或没于河,兴废曾不知凡几。今僧所建殿宇,虽未见壮丽,其精修梵行、暮鼓晨钟,堪为清净之丛林。因以《金经》“应如是住”语,书为匾额。复题楹联曰:“清磬谁敲?点缀钵池风景;法轮常转,保全福地河山。”盖兹寺能渐臻兴盛,实足为钵池生色焉。
又,距寺里许有王乔炼丹处,旁有道院三元宫,为明所建也。
玩而归,遂录之以为记。同治四年三月望日。
秋日游钵池山明李恕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间吟秋水意如何?何似淮山秋水多。径可乘舟登古寺,无劳著屐访岩阿。神仙旧迹余丹灶,伴侣新怀咏碧波。千载巢由同寄想,簪缨真不易烟萝。
钵池山杨谷
幻化虽难证,冈峦亦可娱。桃开耀晴锦,樱熟摘红珠。野老餐麟脯,山童哺鹤雏。清明二三月,绝顶好提壶。
钵池山境蔡昂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侵晓烟霏开昧爽,淮川下瞰平如掌。山头黄鹄动成群,山下青芝日应长。昔年飞步凌蓬莱,凤笙鹤驭云中廽。兹山在眼不一到,空令满地生苍苔。
钵池山陆远
不见仙人王子乔,遗踪千古寄山腰。药炉火煖丹成后,为说如今土亦焦。
钵池山胡琏
(此首又见《山阳耆旧诗》)
窈窕神仙窟,幽期事远探。云萝闲画景,苔竹润晴岚。胜日金尊赏,元风玉麈谈。碧天窥鹤驭,仿佛下髟監鬖。
讯十一弟读书池山寺胡一炳
自予结社池山后,吾弟重游信有缘。古塔疏钟声色界,仙台丹井水云天。一庭春草翻疑梦,两地心旌可论禅。无限相思何处寄,危楼晚眺夕阳烟。
冬日十一弟偕大侄过池山,寻僧
遇雪,炳中诗以讯之胡一炳
花飞六出舞冰稜,开阁凭栏寒不胜。怜我逢人空对酒,羡君挈伴远寻僧。灞桥策蹇诗应就,剡曲回舟病未能。坐听残更不成寐,一枝梅影半窗灯。
钵池山次胡警亭韵二首潘采
穿林复穿涧,屈曲路何长。远树浮空翠,幽花递晚香。湖光迎日耀,鸟语隔云藏。落照催人去,挥戈忆鲁阳。
春日灵山胜,携尊好共行。晴岚浮野净,爽气袭人清。林越鸟声碎,湖陂钓艇横。逍遥忘归路,风咏契余情。(第二首又见《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游钵池山潘采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枳壳花开风正香,登临才半已斜阳。古藤交树联高影,野水连云泛远光。仙驭不来春自老,遗踪犹在鸟空翔。何时真隐依山麓,明月清风任楚狂。
钵池山张大程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王子求仙入此山,九华炼就谢人间。月明如听鸾笙响,松老遥期鹤驭还。广生案:“月明”二句,丁晏云:旧郡《志》作“吹笙七月归何许?跨鹤千年竟未还。”缑岭浮云空渺渺,钵池流水自潺潺。共言丹灶多遗饵,肯与颓龄复驻颜。
游钵池山高登瀛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
钵池芳迹几千秋,飞去双凫何处求?月映山岩微带白,雨余松影更增幽。荒烟深锁丹台寂,片石珍传宝字留。此会山灵应有约,会将笙鹤与同游。
钵池山遇雨李天授
(此首又见《淮安艺文志》)
怅望仙人境,芳风振古留。忽来双屐雨,坐对一溪秋。古寺荒寒入,空林返照流。隔山钟磬落,疏韵湿悠悠。
游钵池山张致中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
胜地留仙迹,探寻意不穷。古藤铭岁月,祕穴想鸿濛。云只依岩静,泉争向壑通。恍来双舄影,引目注遥空。
过钵池山朱维城
炼丹人不见,只有钵池山。草树春迷径,禅扉昼掩关。鹤飞烟灶冷,凫隐水云间。问古何仙去,尘思一梦删。
钵池山清丁大来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信今录》)
钵池翳兰若,王子昔盘桓。鹤向沧溟去,松留白日寒。浮生看过鸟,下士笑还丹。长眺烟云际,何当振羽翰。
钵池山邱象升
(乾隆《山阳志》)
胜地寻仙迹,徘徊夕照残。鹤声何处下,洞府几时寒。河决迷丹灶,台倾落碧滩。共怜山气尽,犹作十洲看。
游钵池山四首李时震
(《去来吟》)
谁道山阳未有山?湖光荡漾在其间。仙踪缥缈疑天际,一任浮云出岫闲。
传闻山畔有丹台,访道求真特地来。炼得丹砂何处觅,残碑空自覆苍苔。
云封古寺迥巍峨,百尺松声响碧波。径曲苔深人迹少,输他老衲卧烟萝。
散步盘桓返棹来,归途无奈夕阳催。野人笑我疏慵甚,也向山中走一回。
衲天真访余于钵池山麓,
以和倪天章诗见示,次韵答之黄铣
(《梅花轩诗》)
爱兹钵池居,餐英吸朝露。壮志讬乔松,孤怀寄藤树。龙潛在沉渊,豹隐宜深雾。入林恐未密,即事已粗具。踽踽少徒侣,邱壑乃吾素。琴剑偶飞锡,鸥鹭忘征戍。斗室闭高坡,云烟满山布。出岫本无心,倦还良有故。钟声古寺来,我睡方酣足。坐倚破竹床,默思梦中路。老僧扣荆扉,相见叹迟暮。茶瓜暂淹留,瓢笠且幽住。爽豁健骨耸,高论倾壶注。别我策蹇驴,订我几时顾。愿言溯洄从,秋风开元圃。
(卷)[钵]池山刘沁区
(《淮壖小记》)
鹤笙凫舄总难攀,知是谁来炼九还?莫对痴人将梦说,神仙事在有无间。
钵池山萧天选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巉岩炼断楚山平,仙子乘云上玉京。缑岭不归人去杳,月明何处听吹笙?
钵池山刘培元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古云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沿崖即山麓,仙风披我衣。缅惟逸世姿,天骨本嶔崎。求之服食间,毋乃日劳疲。俯视钵池下,青莲漾晴漪。岚光烟景豁,风雨亦霏微。还将入城市,怅望孤云驰。
暮经钵池山丁淮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风细翠烟轻,四围湖水平。夕阳清磬响,柳外晚啼莺。
游钵池山朱善正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翘首云烟外,登临坐翠微。萧条存古寺,冷落见村扉。地僻仙常住,林疏鸟乱飞。相逢惟野衲,谈笑任天机。
钵山晚眺王步濬
(以下并《淮安关志》)
(只)[咫]尺佳山近,来游第几重?残霞飞隔浦,落日照回峰。苔滑溪边路,云深寺里钟。会须多蜡屐,踏处便支筇。
钵山晚眺周于汤
山高望不极,落日散氤氲。荒碣千重黛,遥天一角云。鸟声归薄暮,人影立斜曛。渐晚还延伫,林端笙鹤闻。
钵池山张国英
一溪云抱半藩松,仙子何年许再逢。丹剩药苗残月护,泉余沙液落霞封。遥天不断飞归鹤,古寺时闻日午钟。著意寻山山隐约,远帆错认是前峰。
钵池山黄达
(以下并《一楼(预)[集]》)
莽莽古淮阴,环以黄河水。颓然钵池山,祗一卷石尔。相传王子乔,得道曾居此。至今寻仙踪,翩翩多杖履。我亦挈榼来,觅醉秋风里。丹台叶乱飞,遗灶凉烟起。寂寂荒寺存,庭空落松子。坐待月明归,鸾笙响脚底。
钵池山即事黄达
一卷也算是登山,剔藓看碑字已斑。岂有仙人留辙迹?尽教游客漫跻攀。烟荒旧灶丹何在?沙满空台鹤不还。日暮残僧钟梵歇,禅灯犹照水云间。
钵池残雪李宗昉
(《闻妙香室诗集》)
茫茫古淮阴,在彼河之涘。苍苍钵池山,祗一拳石耳。寒林积余雪,清景无踰此。游客寻仙踪,松蓑复椶履。瘦衲策筇迎,古貌可鉴水。丹台孤雁飞,遗灶凉烟起。坐久两忘言,空庭落松子。相伴明月归,春泥黏屐齿。
春日偕程大韩游钵池山曹若曾
(《披书书屋诗钞》)
名山地势挟飞腾,携手同游最上层。考古狂论金背镜,时与程偶论唐高季辅事。留神敢蹈玉池冰。杏花野店三杯酒,远寺斜阳一笠僧。延伫欲寻丹井胜,乔松时化白龙升。
钵池山晚眺许汝衡
(《山阳诗征》)
迤逦平原何处山,钵池仙境隔人寰。樵夫指点荒蹊外,犹有仙云自往还。
钵池山晚眺范以煦
(《淮流一勺》)
山在治西北二十里,冈阜如钵盂,沙土皆赤。相传周灵王太子晋炼丹于此,丹成鸡化为凤,乘之上升。有丹井,相传未涸时,井水日变三色。有丹台,塑太子晋像,旁立一凤。详郡邑《志》。又天启《志》:王久章《募修景会寺序》及近人朱涵所作《记》,按,《列仙传》云: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游伊洛间,道士浮邱公接上嵩山二十余年,于七月七日缑岭吹笙谢时人而去。《旧唐书礼仪志》:天册万(寿)[岁]元年,封王子晋为升仙太子,立庙。《水经注》:休水发侧缑氏,王子晋控鹤斯阜,其家得遗屣,俗谓“抚父堆”。据此则曰伊洛,曰嵩山,曰缑氏,皆在今河南,与吾郡无涉。今升仙太子庙尚在偃师县,可考也。且古人题咏多及王乔,实皆寓言。而《国语榖洛》篇韦昭注,已明言蚤卒,不立。《汲冢[周]书太子晋解》已明言告死者至矣。考《后汉书王乔传》注:以河东王乔为王子乔。《风俗通》记叶公祠,附会为王子乔。《史记封禅书》索隐顾氏引裴秀《冀州记》,以缑氏仙人庙,为犍为武阳人为柏人令之王乔。《水经注》又有薄城呼采薪孺子伊用昌之王子乔。《真诰》又有京陵墓之王子乔。依托自古已然。
灵禽一去海天宽,风雨迷离落照寒。古井不波春色暮,笙歌何处觅阑干?
老子山前草木苍,柏人城下碧波长。举杯便欲邀明月,太息当年伊用昌。
情天无处得丹邱,逝水看他日夜浮。啄腐吞腥自随分,红尘我亦海中鸥。
钵池王棠《游钵池山记》:山钵形,延袤周匝可十里许,故名。广生按,朱涵《炼丹台仙迹记》谓:台下有井,洌且甘,即钵池。然邱谨有《钵池泛舟诗》,井不能泛舟,池与井当是二事。朱记误。
游钵池清刘谦吉
(《山阳诗征》,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湖光西望钵池山,隔浦沙鸥出没间。林影至今仙迹在,一轮明月最清闲。
钵池泛舟邱谨
(《淮安艺文志》)
天光湖影镜涵空,菱汊蒲湾面面通。鸟带残霞飞别浦,云横深树断晴虹。千株柳亚山塘雨,百顷荷翻水溆风。向晚维舟岩际宿,上方楼阁夕阳红。
王子乔钵池炼丹陈念庸
(《山阳诗征》)
昔有仙人王子乔,玉宇瑶京日逍遥。济刦炼丹钵池里,亲将翠柏带叶烧。烟笼桂梢月正满,开鼎香从云外飘。身边双鹤忽飞翥,足下双凫接轻羽。出谷音随缑岭笙,嘐嘐不复杂风雨。窃观绛瓦百炼时,妙彻日精功何普。迄今纵目钵池间,钵池夕照影斑斑。丹台旧迹渺何处,丹凤一去不复还。惟愿炼丹人到此,丹灶丹井重董理。
邱家湖《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旧有邱家湖,因钵池山积水不泄,遂成山子湖,亦称邱、山二湖。《淮安关志》:板闸关署之后,旧有邱家湖。
山子湖广生案:天启《淮安府志》作山字湖《淮安府志》、《山阳县志》:钵池山积水不泄,遂成山子湖,潆洄数里,居者以纬萧捕鱼为业,今淤。《淮安关志》:邱、山二湖,其初不过数亩。自运河既开,黄、淮夹流于外,左右捍河之堤皆高丈余,夏秋积潦无所归宿,民间畦垄皆淹没成湖。北岸多精蓝,村舍历落,颇饶野趣,傥遇兼旬霪雨,即不必黄、淮溃决,而一望渺然,鲜有不在水中者。往年,当事于郡西三城坝中穿一涵洞,名曰“伏龙”,随时启闭,以通潴水。年久淤塞。康熙二十五年,前监督杜公广生案:杜公名琳,密云人开乌沙河刁家嘴,泻去积潦,居者稍宁,行者得路。乾隆十四、十七、十八、二十一、二十七、二十八年间,因雨水不能外出,于东街文昌阁后设立水志,俟水与志平,则仍从刁家嘴开放,由盐河达鱼滨河,下射阳湖,至今称便。三十九年八月,黄河老坝漫溢,板闸被淹,及水退,平地积沙八九尺,湖亦淤平,仅存一线。广生按,山、邱二湖,系三城坝以上两潦积年汇为巨浸,西北抵钵池山,名山子湖;东南过通源寺前,至三城坝,名邱家湖。三城坝下,旧设伏龙洞,由蒲音庵达苍龙桥,即今罗柳河也。见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
山字渔艇清杜琳
(《淮安关志》)
纬萧瑟瑟水纹凉,几处渔蓑挂夕阳。芦荻傍山飞宿鹭,樯桅隔岸笑鸣榔。霏微雾色迎秋淡,隐约菱歌入夜长。官舍消闲频眺望,起予幽思在沧浪。
雨中钵池山湖中观荷杨开沅
(有序,《景姚堂集》)
梅雨乍停,苔阶印屐。棠舟问渡,荇带褰裳。结兰言于水滨,携棣华于郭外。客云:不速妇也,何谋?遵彼大堤,忧危樯之燕垒;率此远浦,乐争席之鸥闲。极目则渔竿迎人,濯足则芰荷承盖。棹动青蘋之末,芗习习以微闻;佩纫绿沼之丝,色亭亭而不染。天垂倒景,头上云沉;水晕轻纹,波心霞起。聊逍遥以容与,或慷慨以悲歌。情悰未堕,何知月晓风清;心盟长同,任尔一茎双影。吹碧筒以劝酒,金茎凉沁心脾;摘紫菂以加餐,玉屑甘分齿颊。摇摇白羽,望仙驾兮阻修;灼灼红衣,思美人兮迟暮。欲志君子之爱,磊块相浇;还期胜友之邀,风徽不远云尔。
淮水远来自桐柏,东将入海绕城北。城西昔有山阳湾,故沙河流襟带间。中有王子曾炼丹,丹鼎逼处近郊关。厥初淮水低于地,山下无湖土作乂。岁久淮水高于山,湖上看山惟烟鬟。自从复开伏龙洞,湖水清浅莲可种。两堤夹峙双长虹,如水益深山益崇。我欲援手路何从,学成无用真屠龙。园桃行国谓何求,柏舟遨游聊写忧。招邀同志二三友,况有孔怀踵我后。轻桡初荡情未已,在彼中流行且止。红蕖袅袅娇欲语,白莲有恨知何许?欲(向)[问]仙人王子乔,指点沧桑一洗耳。蓬莱咫尺望中是,风雨阻之不可至。吁嗟乎!安得两腋生羽翰,乘风破浪登仙坛。手抉云汉戒两山,尾画河淮俾安澜。不然得为水中莲,亭亭不受污泥溅。不然得为水上叶,飘飘不与尘嚣接。脱屣直上太华巅,俯视齐州九点烟。摘取碧藕大如艑,快若哀梨并州翦。不然闲为水中鸥,缔盟争席犹有俦。不然逃为水中鱼,与波上下任所如。安能龌龊居里闬,坐视桑梓围激湍。为我折取承露盘,酌酒与群强自宽。醉来忘却短褐单,乘槎直诣青云端。
山子湖望隰西草堂陆观
(以下并《山阳诗征》)
水满平湖秋日清,小桥三板入村平。芦中士去留鸿爪,槎上人归听鸟声。楚国遗黎三户在,萧田废土十年耕。弥天衰草残蒲外,别有临风望远情。
雪后与友人望山子湖丁潍
(二首,又见《淮安关志》)
江城雪尽冷初消,湖上冰开水面遥。闲与故人看霁景,春风缓步度三桥。
桥外垂杨渐吐丝,新街两岸景舒迟。剧怜一派通源水,问到源头总未知。
荷生日,朱治庵招游山、邱湖,集爱莲亭,
泝流登钵池山,返棹。予以事未赴,
归示予诗,率次六首金玉鸣
(《尺厓片草》)
荷开浅白间深红,掩映湖光一派通。溽暑不侵维小艇,爱莲亭畔坐熏风。
隔水青莲漾碧苔,迴廊覆槛望中来。护花铃下衣香起,榷院风清对照开。
酒阑歌歇暂停杯,卧水长桥步几回。兰若风高吹杜若,山莱翦去到蓬莱。
曾将曲水泛流觞,此日登临送夕阳。余兴正酣游未倦,又寻仙境晚迎凉。
咫尺仙源梦里游,钵池山色自千秋。王乔去后丹台寂,岭外云烟锁渡头。
归舟返棹泝流东,弹指风光极目同。谱就新诗传雅集,一时人在画图中。
山子湖程虞卿
(以下并《水西闲馆诗》)
一篙浅涨绿萍开,那复游人载酒来。莲叶莲花总萧索,白鸥相对水云隈。
山子湖棹歌程虞卿
山子湖边落照低,爱莲亭畔晚烟齐。关心欲问姜桥月,人在姜桥西复西。
十丈长桥跨(采)[彩]虹,扁舟两两系荷风。后湖亭子分明在,除却渔郎路不通。
萧萧荻港作秋声,水面萍开让鸭行。侬只韩侯台下住,櫂歌归去月华明。
篆香楼枕小盐河,小艇如梭往复多。记得去年楼下过,芙蓉秋水隔帘波。
二月四日同人自山子湖
游荻庄即事卢廷栋
(《质存斋诗草》)
未款芦碕境已偏,河桥细柳欲生烟。薄寒天气还如此,水暖沙喧更可怜。
万树梅花隔板桥,生香次第著寒条。补烟亭上一长啸,海鹤飞来手可招。
山子湖感旧曹驹
(《山阳诗征》)
后湖亭子晚烟浮,把盏狂歌忆昔游。杨柳远垂莲社外,人家依旧板桥头。扁舟梦醒偏宜月,水阁凉生不待秋。劳我登临回首望,夕阳红上篆香楼。
邱家湖羽士郭乾泗
(《廉居吟稿》,又见《山阳诗征》)
西望长淮十里湖,湖中风起响菰蒲。数群沙鸟时高下,半幅渔帆乍有无。草色遥看平野阔,烟光直去远村孤。飘摇欲作乘槎客,一向沧波觅钓徒。
新路《淮安关志》:山子湖与邱家湖一水相通,以新路为界。
重筑新路碑记杜琳
(《淮安关志》)
板闸之有新路,由来旧矣。好事者谓即古淮阴路,余未敢信。明万历年,榷使陈公讳梦琛者,实修筑之人,即呼为“陈公新路”,至今碑碣在焉。父老传,初筑时,南北建坊额二所,一曰“柳阴官道”,一曰“题名坦道”。其间则沿植桃柳,横以彴略。每至春深时,花明柳翠,摇漾溪烟。议者辄比以武林之苏堤云。
自伏龙洞闭塞,潦水泛滥,民间畦垄半作沮(茹)[洳],而新路横亘于中,湎潢激荡,日至崩落。去秋,天雨兼旬,水涨堤面,往来城市者,莫不咨嗟病涉。而弥望中,且多断簷残冢,皆浸灌波底。余睹之悯然,缘募力役,担土抉河,浚其南刁家嘴,使水泻于乌沙河,而后田庐尽出,行旅无濡溺之患。然沙堤低陷,水潦不时,计得安久之策,非大加培筑不可。顾以关课萧条,焦劳无暇。适有僧人照明者,忽以募缘请。余不禁(幸)[欣]然色喜,捐资一百金,同寅鄂公捐资五十金,且书数语于首。一时淮之缙绅士贾,闻风乐助者,不下数十人。于是不避炎暑,广招工作,轰豗杂沓,不踰月而堤成。人之出是路者,莫不欢呼称道,啧啧不置。余以为沙平路直,虽未尝布植林木,如当年之佳胜,而坚凝广厚,颇堪经久。此照明之功,在所不没,而予实乐观其成也。
后三月丙申,里人请勒诸石,以纪厥事,且附捐资姓氏与董率其事者。若夫庐舍之侵淫,墓田之飘没,频年水发,在所不免。此伏龙洞之设,消长启闭,为法甚善。惜涧河淤塞,水无所出。然而仁人君子,好行其德者,世不乏人,宁知无继新路而起者乎?是为记。
钵池山志建置志第二
建置志第二
洪福寺曲瑄《景会寺碑》:钵池山旧有寺曰“洪福”,兴废莫详。金铣《景会寺兴造记》:前代有寺曰“洪福”,沿革无所于考。广生案:寺为乾隆元年僧玉海建。见范以煦《淮壖小记》。曲、金碑文皆失考。
雨阻洪福,灵焰和尚方丈夜话,
同玉岩、天根、云涛、雪庄诸大师作
(《柴村诗钞》)方外传遐
野寺逢寒食,潇潇风雨侵。不因今夜话,那得古人心。漏永浑无梦,钟残微有音。趋途競初日,兄弟各山林。
景慧寺《淮安关志》:景慧寺在钵池山之阳,背淮面湖,境最清旷。相传建自宋季,明正统戊午年重建,乾隆癸未修,甲午河溢被淤。
募修钵池山景慧寺序王久章
(《淮安艺文志》、《淮安关志》)
尝闻慈光度世,普洪照于龙湫;灵钥修根,种元储于鹫院。匪缘六度,曷究三明。是以布地为园,用结人天之果;捐珠饰佛,总成迦叶之因。虽妙土庄严,胥尊佛律;而崇仁广布,悉仗檀那。兹惟钵池山景慧寺,嶜岑隐隐,林郁嶟嶟。在方内附名七十洞天,于淮南实号无双福地。
考自王乔炼服,益令胜迹留传。飞渡久而仙踪仙境依然,历年多而丹井丹台俱在。高接璚田玉界,宏开贝阙珠宫。大众修虔,先皇赐额。朝参夕课,风迴钟磬渡潮音;讽呗谭经,香散旃檀弥法度。诸天绝胜,三宝元津。以故乡先达胡公,四世贤科继武,一邦文献司盟。葺宇函经,护持法宝;增田拓地,给赡伊蒲。奈何一燹于兵,再摧于水。雕梁画栋,风雨剥金碧之晖;垩壁丹垣,苔藓蚀龙蛇之影。经台火冷,香积烟消。苾蒭拥破衲以长嗟,居士礼空王而太息。幸值郡守刘公,以宰官身,具寿者相,性通三藐,慈本一真。灭火迴风,溥清凉于六道;嘘枯润槁,沛甘雨于大千。慧海迢迢,胜(固)[因]种种。真八门之宝筏,洵四众之毗城。忽转金轮,来登竺苑。圆明一灿,佛日重辉。捐布花金,斡旋灵化。第欲鸠工集费,须教磨杵聚沙。窃惟和阶友人李师白氏,翻缣习静,邀呵护于山灵;礼佛逃禅,睹修崇于福主。
僧人普雷、慎戒,薰心发念,合掌征言。为缀因缘,庸尘檀越。所冀台阶柱辅,先荫慈云;香社英耆,倡轮慧日。间动慈悲愿,凡堆金粒粟,都作津梁;傥发菩提心,即一木片砖,皆成正果。以慧修慧,累福德于层台;从明入明,脱幻尘于彼岸。若非前身是佛,定知今日如来。上刹惟新,宏因不浅。请洒功德水,应超不二天。是为序。
景慧寺明潘采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淮安艺文志》)
忽到金山寺,悠然世虑无。慈云笼古木,慧日照浮图。入定参三昧,逃禅悟四隅。嗟予沉陆海,聊尔憩斯须。
憩景会寺二首潘采
烟水苍茫路几重,招提隐隐白云封。谈经石畔来元鹤,说法台边护赤龙。双树百年瞻慧日,断碑何代觅仙踪。殷勤最喜僧留客,绝胜当时饭后钟。
春服初成兴颇宜,苍松绿竹访颠师。细烹丹井消尘鞅,旋采山花疗客饥。悟后机心浑自化,觉来真性本无私。蒲团一坐枫林晚,满院炉烟礼六时。第二首又见乾隆《山阳志》、《山阳耆旧诗》、《淮安艺文志》。
自景会寺归草堂,忠行自
江右抵里过访清徐麟吉
一床凉雨卧东林,千里穷交见素心。
湖上片帆归夜月,楼头罇酒话秋阴。
自伤故国吹箫客,谁赠长门卖赋金?
惟有西风怜冷骨,飘来黄叶补衣襟。
登钵池山景会寺陆志宽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
城北红楼望里开,茑萝松柏似天台。胡僧讲法留方丈,仙客烧丹剩药台。白鸟衔鱼荒岸过,清童携酒远村来。游人络绎心无事,谁念关西战马摧?
景会寺秋日田兴助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寥寥人事外,寂寂寺楼中。阶草荣枯异,秋云淡宕同。凉生一夜雨,梦醒半窗风。不是忘情境,须知境本空。
景会禅灯杜琳
(以下并《淮安关志》)
山寺幽闲屿色横,一灯长共暮淮清。云深细路依仙井,烟咽寒流听梵声。木榻月来僧入定,石莎雨后鹤常耕。尘劳未得频过从,署阁遥看佛火明。
赠景会寺上人高梦龙
下马逢枯衲,松堂静不关。七旬人正健,终岁坐惟闲。砌草经秋老,篱花为雨删。偶来谈定息,山外水云环。
赠景会寺上人高履谦
(此首又见《山阳诗征》)
信步来精舍,终年得几闲。片时茶熟后,半榻竹阴间。清浅溪头水,高低屋角山。出门尘扑面,回首忆禅关。
山门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钟楼见曲瑄《景会寺碑》。
鼓楼见曲瑄《景会寺碑》。
天王殿见曲瑄《景会寺碑》。
大雄宝殿见曲瑄《景会寺碑》。
伽蓝堂见曲瑄《景会寺碑》。
祖师堂见曲瑄《景会寺碑》。
法堂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丈室见曲瑄《景会寺碑》。
钵池草堂见邱象升《九日晚集诗》。
九日晚集钵池草堂清邱象升
(《淮安艺文志》)
草阁斜曛上,佳辰共俯临。烟浮平野动,秋入短篱深。初月窥疏牖,凉风送晚碪。登高余兴在,菊酒肯辞斟。
毗卢阁见曲瑄《景会寺碑》。
藏经楼见金科《钵池山诗》。
钵池山登藏经楼清金科
(《淮安关志》)
古寺嵯峨古道通,经楼高矗半天中。檐前山草迷幽径,窗外湖光接太空。蹑足但知云路近,放怀期与日华融。妙香此际闻多少,短偈徒劳问远公。
塔见丁晏《游景会寺诗》注。
藏库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斋堂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厨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寮房见《重开钵池寺残记》。
王子乔祠《山阳县志》:王子乔祠在钵池山,一在城北文通寺。同治中敕神号“普惠”。朱涵《炼丹台记》:郡人创立仙祠,台上肖王子(象)[像]于其中,崇祀之。
过王子乔祠清高延第
(《涌翠山房集》)
古来学仙人,老死如蒿莱。琼楼与玉宇,极望令心哀。一朝时数至,鸡犬皆仙才。子乔何为者,千载留丹台。丹台今已夷,玉棺亦尘埃。嗟我与仙人,变化同飞灰。安能抱空想?坐看白日颓。沉酣且适意,真仙安在哉?
乾元道院朱涵《钵池山炼丹台仙迹记》:丙午春,予读书乾元道院。
玉阁释实宗有《访玉阁王含一炼师》、《挽玉阁王含一炼师》诗。《三月望日同汪芝田行人、陈梅庄秀才访玉阁王含一炼师》。
山房茶话方外实宗
(以下并《剩语小草》)
雨晴偕客过溪桥,柳带轻风间碧桃。门外一声仙犬吠,松阴绿径鹤翔翱。
杰阁同登叩玉容,谩劳分别话三宗。幻身不用寻丹火,辟谷毋庸问赤松。
黄(梁)[粱]饭熟款山房,绿蚁香浮醉客觞。丹灶烟清三两辈,话残今古事浑忘。
女萝墙(荫)[翳]画屏阴,座上横弹太古琴。听罢正声音落落,归来缓步月沉沉。
挽玉阁王含一炼师实宗
达者平怀德满腔,示生涟水隐袁江。功圆九转丹炉冷,北斗藏身闭六窗。
端坐逍遥出世车,青牛高驾白云遮。杏坛寂寂无关锁,冷落寒梅自放花。
钵池山志古迹志第三
古迹志第三
丹台《淮安关志》: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炼丹于此,今微有残基。
王子乔炼丹台赋陈墉
(以题为韵,《玭珠赋钞》)
钵池沙赤,楚水云黄;香风缥(渺)[缈],落日苍茫。丹饲鸡吞,换灵胎于凡质;台空凤去,留遗迹于仙乡。何因慕绛阙真人,甘随羽客;不羡作青宫胄子,礼别髭王。则有王子乔者,嵩岳修真,浮邱媲美;静契元功,深求圭旨。本是人间之龙种,富贵浮云;惯吹月下之鸾笙,流光逝水。白云黄竹,当年话觞宴君王;玉液金丹,何处访瑶台仙子。
原夫丹也者,术能点石,身可凌霄;刀圭祕授,铅汞匀调。药采千年,鼎温温而火爇;功成九转,丸粒粒以珠跳。胜餐洞口之胡麻,其人如玉;似啖华阳之火枣,厥木维乔。尔其炼之也,玉屑霏霏,琼英片片,融水火之性分,合阴阳之炭煽。晨起而六丁驱策,焰烛青霄;夜深而太乙潛窥,光腾紫电。几度捣来幽涧,碎玉杵之千声;者番点向洪炉,抵金精之百炼。灵气郁盘,杏花醮坛。昂头天外,换骨淮干。烟水茫茫,怀帝阍而不见;尘寰扰扰,指瀛海以遥看。
当时寻仙灶以安排,寒泉漾碧;此地剩层台之崱屴,飞阁流丹。斯台也,通天有路,傍水无埃。不比钓鱼之国士,非关戏马之雄材。听孤鹤于缑山,笙歌吹下;认双凫于叶县,舄影飞来。虽其仙踪绵邈,姓氏疑猜;莫不诵三华之丹诀,登百尺之危台。
迄今地杂鱼盐,祠栖雅树。井三变而俱湮,山一坏而小步。然而丹书琼笈,争传福地之名;流水碧桃,即是天台之路。锡普惠真人之号,逢盛世而效灵;考升仙太子之碑,登高台而作赋。
丹台凤赋叶璞
(以灵丹鸡食化凤而去为韵,《玭珠赋钞》)
王子乔名登玉笈,道悟金经。羌飞升兮有术,亦变化兮通灵。能使翰音之族,倏成彩凤之形。忆当年鼎炼丹成,凡鸟俨随鹤驾;怅此日台空人去,仙踪空盼鸾停。
当夫钵池修养,灵洞盘桓,符秘六丁之篆,香焚太乙之坛。兽炭初燃,腾一炉之焰紫;猊蹲乍启,散千挺以流丹。方谓三华精聚,九转功殚;得长生之药易,求可授之人难。爰有司晨入听,于桀方栖。戴花冠兮可爱,张芥羽兮长啼。饷以残膏,结鸾凰而为侣;换来凡骨,非凫鹜之能跻。从兹轩翥层霄,绚采忽成威凤;若使飞鸣五夜,闻声定误天鸡。冈阜回环,崇台致饰;百尺岧峣,千寻超逸。翬飞如昨,犹瞻藻绘之形;鸟革还新,复睹辉煌之色。忆鸡祝而呼雏;惊凤鸣而奋翼。试高翔于云表,好随鸿鹄群游;谢旧侣于尘寰,疑是蠹鱼字食。奥旨通神,灵奇足讶。似刘纲之獭,唾向盘成;似初平之羊,叱由石化。似通灵之果老,翦纸驴为;似得道之琴高,乘波鲤驾。漫诩声传腷膊,闻惊函谷之中;顿教鸣应归昌,瑞叶岐山之下。是盖道契参同,术殊凡众。慕紫府以栖真,守黄庭而默讽。溯前身之羽化,三尺为鵾;览盛世之德辉,九苞集凤。曾听音谐律吕,日恍丽夫丹山;徒余啄耸檐牙,云惊飞夫画栋。
迄今雕栏犹在,题额常垂。访荒亭而独峙;汲古井以遐思。锦幢宝羽之踪,想仙风兮渺渺;茶灶药炉之地,度旭影兮迟迟。问跨鹤于辽阳,归乎得未;拟化龙于涟水,作其之而。
士有博采遗闻,徘徊故处,步荒刹而闲游,考仙山而足据。数村篱落,依然见野鹜家鸡;一带亭台,何处是鸾翔凤翥?缅卅载嵩山韬隐,悟丹诀以长年;怅七夕缑岭笙歌,谢时人而竟去。
钵池山炼丹台仙迹记朱涵
(《淮安艺文志》)
郡城西北二十里有山曰“钵池”,盘纡凹曲,形若钵盂。相传王子乔炼丹于其北麓。山经锻炼,故隐隐隆隆,无巉岩峻岭之观,然树木阴翳,山径环叠,遥望蔚然。晦明风雨,俯仰百变,皆有可乐。邑在山之南,故以山阳名焉。广生案,《县志疆(城)[域]沿革》引《晋书地理志》:义熙初,分南兖州之广陵界置山阳郡。又引《宋书州郡志》:并于射阳县境立山阳县,与郡俱立。是县以郡得名,不以山得名也。朱说误。
唐杜光庭载寰中洞天三十六、福地七十二,钵池固其一云。尝按:史传王子名晋,字子乔,为周灵王太子。赋性闲静,居常好吹笙作凤凰鸣。晋平公使叔誉来聘,与之言,五称而三穷。归告平公曰:太子年十五,誉莫能与言,君请事之。及灵王二十一年十一月,榖、洛二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谏,王不听,卒壅之。遂逃去,游伊、洛间,遇浮邱公,从之游。浮邱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道成,择地为炼丹所,至淮,得山之幽远闲旷者,于冈垄之际筑台以居。台下浚有井,冽且甘,即钵池也。丹成先以试鸡犬,则皆僵。王子曰:“功徒然矣!”因掷丹于井。顷之,鸡犬为麟凤,王子乘凤去。从此山砂尽赤,井水日幻三色,较他水重四铢。时见锦幢宝羽,冉冉腾云雾中。
逾时,柏梁复遇王子,王子曰:“可告人,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期,乘白鹤吹笙,驻缑岭,可望不可即。俯首谢时人,数日乃去。王子有两妹,继亦得道仙去。先时,崔文子学仙于王子,王子化白蜺,持药与之。文子惊怪,以戈击之,因堕其药。服之亦仙去。卫叔卿者,亦仙人也。其子名度世,见叔卿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蒸郁玉为床。叩问列坐为谁,叔卿曰:“是王子晋与洪崖先生、许由、巢父诸同辈耳。”迹其仙去之后,犹隐现幻化不测如此。窃谓神仙之说渺矣。或谓神仙不死,时逍遥蓬岛,世人不克见。又或混迹嚣中,神通游戏,多怪变不经,故儒者多弗道。今王子事见传记,且遗迹可考据,文人学士时称引不衰。固未可与荒唐诞谩者同日道也。
山旧有台,郡人创立仙祠台上,肖王子像于其中,崇祀之。国初,户部主事戴玑为榷关使者,建亭榭,广祠宇,环植竹木,护以廊槛,更为四方君子游观吟咏之所。东坡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此殆庶几焉。丙午春,予读书乾元道院,山人王君含一垦刈榛莽,植桃柳五百株,更构小屋数椽于东偏,有重修丹台之志。属予为记,爰本其梗概而历序之,俾览者知所考云。
登王仙人墩明潘采
(以下并《山阳诗征》)
丹成仙已去,台畔想元风。披草遗踪在,牵藤僻径通。药埋湖际井,云幕梵前宫。佳气浮林樾,身疑玉洞中。
九月十三日同张翀羽、胡养源、朱钟岳
登王子乔丹台迟,酒不至冯天祚
野菊沿堤花正开,乘风长啸一登台。四围秋色连淮海,千古灵区遍草莱。飞舄久知成幻迹,振衣聊共倚云隈。兴狂如许诗情发,谁是王宏送酒来?
丹凤台吴璜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
传闻王子乔,或云淮王焉。淮王王子后,王子淮王前。神仙亦淡漠,不必问何年。此山结太古,混茫盘古先。灵气结寰宇,洪濛几点烟。五丁无巨斧,神工作未全。粗者及仙佛,精者蕴圣贤。河图久未出,凤乃鸣其巅。滔滔凤化鸡,鸡凤谁媸妍?鸡化不以时,神丹亦枉然。小物何足惜?昭昭台畔泉。晨夕此中味,可以乐便便。
丹台凤清张鸿烈
(《淮人咏淮诗》)
咏仙迹也。淮郡城西北二十里钵池山,旁有台,相传王子乔炼丹于此。丹成,无人可授,试与鸡食,化凤而去。今台下有井,井旁有庵,祀子乔像,并塑凤,作轩翥之势。
涉陂陁兮荒垓,睇霞表兮皑皑。若有人兮缑岭,翩羽裳兮归来。炼黄芽兮白雪,候九转兮如灰。试翰音兮化凤,翔寥廓兮徘徊。凤去台空井犹冽,台傍弃捐无人啜。吞腥啄腐受羁绁,至今王乔丹道绝。
登王乔炼丹台李嘉禄
(《响寒草》)
独向高台思悄然,吹箫人去白云边。荒山处处逢鸡犬,野水寒沙罩晚烟。
仲春二十二日偕骏儿过钵池山,
游景慧寺,访炼丹台遗址李元庚
(《漱芳馆诗选》)
欲寻仙境叩禅关,福地谁知在此山。钵池为[第]三十七福地。白鹤昔曾排远驭,丹砂今岂驻衰颜。浮邱采药来相接,缑岭吹笙去不还。鸡犬飞升遗迹在,淮王叶令漫同攀。
炼丹台怀古刘振初
(以下并《淮安关志》)
旧迹寻丹灶,仙踪不复初。一从王子去,千古洞门虚。枯井尘沙掩,荒台瓦砾余。徘徊夕照里,衰飒起欷歔。
炼丹台怀古张光绪
昔日丹成地,今余此旧台。琅函留胜迹,金籙祕仙荄。鹤表千年事,鹃啼中夜哀。瑶笙云外响,疑是降真来。
三月十三日偕诸子游炼丹台二首卢文熙
(《质存斋诗草》)
柳浪纷披径草稠,朋侪联襼出郊游。关心平楚千畦润,放眼长淮一线流。不问修途耽蜡屐,寻思往事辄搔头。卅年前同游之友均已物化。自忘老大恣行乐,泉石追探兴未休。
千年王子有高台,骋步登临顿快哉。拟就丹砂销劫运,何图鸡犬脱胚胎。犁歌绿野春风媚,树隐红霞夕照开。(徙)[欹]倚苍松历今古,武陵源杳几低徊。曩年台前后桃树弥望,今无一株。
炼丹台歌徐瑞图
(《山阳诗征》)
遥遥钵池山,仙踪谁可攀?王乔昔在此,丹成不复还。曾闻鸡化凤,轩翥超尘寰。后人筑高台,淮水绕潺潺。
王子晋炼丹台杨庆之
(《一草亭诗集》)
儒生不道神仙事,子不语怪遵孔志。左公奇笔善传神,弄玉吹箫竟未记。子晋生丁周世衰,洛榖水斗详灾异。暝臣西来畅元谈,三年尸解□上帝。尔时淮阴隶淮夷,何年跨鹤来此地?抚军监国无余闲,由洛抵淮千里计。稗官好述虚无谈,并谓同升有阿妹。又言鸡犬共登天,魏伯阳事巧附会。张果曾拜唐室官,王乔且作邺县吏。岂其伊洛遇浮邱,顿尔三生超智慧。仙人山居淮无山,飞凫合向东南寄。此台兴建不知年,台无颜额碑无字。宇内七十二洞天,淮阴仙境居其二。好事迁就伪成真,鸠工庀材覆土篑。我来台上湛然清,万缘空净忘名利。夜半似闻玉管笙,仙音一曲淡人意。赤日黄尘棋局纷,白衣苍狗浮云戏。安得普赐鼎中丹,醍醐灌醒痴愚辈。
游钵池山登炼丹台丁瑞珍
(《幸存书屋诗钞》)
王子去千载,惜哉丹未传。竟能度鸡犬,那不慕神仙。废井生春草,荒台祗暮烟。可怜山下路,多少墓为田。
炼丹台古松徐嘉
(《味静斋诗集》)
乔松阅年久,郁郁护丹台。饱历风霜气,能成正直材。月明容鹤梦,风急化茏来。欲劚芳苓饵,孤根惜草莱。
丙辰春仲随五桥卢夫子游
钵池山登炼丹台步韵王垲
(《种墨山房吟稿》)
路转深林绿渐稠,春风吹我入山游。桃花想像飞红雨,野水弯环泻碧流。采药僧闲云出岫,访景会寺上人不遇。爱吟人健雪盈头。夕阳明灭钟声起,一洗尘襟万虑休。
过炼丹台方外宏度
(《昙香精舍诗草》)
茫茫千载后,一眺此荒台。古井空陈迹,丹炉剩劫灰。枣梨花自发,鸡犬事堪猜。子晋但归去,春风我又来。
丹井《淮安关志》:丹台下旧有七井,后祗存道旁一井。
钵池丹井清杜琳
(《淮安关志》)
山老泉枯石甃痕,丹台犹傍绿芜存。烟开楚市连城远,沙撼秦淮隔浦喧。鹤驭多年归洞府,辘轳终古冷荒村。恩波曾少涓埃报,汗漫云霞未敢论。
丹井歌张鸿烈
(《淮人咏淮诗》)
仙人王子乔,相传即周灵王太子晋也。有炼丹台,在钵池山。台下有井,井水日变三色,以汲者少,井渐湮。前部使者浚之,一碧泓然,其味甘冽,异他井。
我欲漱丹池之灵液兮,乞瑶圃之琼浆。马豗隤其不逝兮,车蹩躠以徬徨。欲酌仙泉于东谷兮,渺云峰之石梁。南泠潜于江底兮,龙井洌而不芳。日啗腐而吞腥兮,奚寿命之延长?何不筑室于钵池兮,就丹井之余香。种薇蕨以为糗兮,煮茯苓以为粮。或就泉以为酿兮,时登台而举觞。招王乔其归来兮,驻笙鹤于颓冈。庶几授予以丹诀兮,救老残于未央。
王子乔丹井李宗昉
(《闻妙香室诗集》,又见《淮安艺文志》)
丹成何处觅仙才,俯览人寰首重回。尘世空争鸡鹜食,灵泉惟傍凤凰台。犹传锦水成三色,好共云浆酌一杯。日暮桔槔声四起,机心多愧药炉灰。
丹灶王棠《游钵池山记》:土阜高约略丈许,土人指为丹灶遗踪。
王乔丹灶清潘有邑
(乾隆《山阳志》)
鼎湖初去说骑龙,鸡犬淮南羡八公。缑岭仙游王子晋,丹成留得地炉红。
钵池山丹灶盛大士
(《蕴愫阁诗集》)
不辨神仙迹,烟光入杳冥。云迴千树碧,山削一拳青。乘鹤去不返,吹笙何处听。长松风谡谡,我欲借清泠。
显真亭韦城《显真亭记略》:钵池山旧有周灵王太子乔炼丹迹,里人祠之,额曰“显真”,不知创自何年。
篆香楼看木兰,游景会寺,至钵池山
访丹台,登显真亭清丁晏
(《山阳诗征》)
元已约看花,羁绊忽牵俗。今朝寻胜游,春光快瞻瞩。木兰烂漫开,高柯出墙屋。玉碗堆繁英,双林攒簇簇。景会古招提,断碑没趺足。景会寺门外有塔,又有二碑。甲午黄河决,没其大半,仅存碑目半截,一立于成化二十二年,一立于宏治四年。河决感沧桑,填淤塞平陆。钵池余一坏,冈峦若起伏。驾言访丹台,王乔亲受籙。鸡唱升云中,但闻松谡谡。道旁多回坟,方土自畚挶。回坟封土皆方形。至教日陵夷,花开肆邪曲。滋蔓怀殷忧,愚氓悲横目。徙薪早知几,燎原安可扑?吾爱山下人,齐力事耕筑。朝暾已灌园,夕阳犹叱犊。麦苗青于莎,菜花黄似鞠。农圃倘可为,焉敢慕仙躅?
爱莲亭《淮安关志》:爱莲亭在山子湖心,四围皆莲,亭居其中。康熙五十三年,前监督党古礼建,宜晴宜雨,不独夏日可恣游赏。乾隆甲午河溢老坝,湖尽淤平,亭没。
游爱莲亭记邱競
(《淮安艺文志》、《信今录》)
郡之北郭有水滢然,曰“萧湖”,湖之北舍舟步行不五六里,曰“后湖”。湖与运河止闲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十数里,淮上胜境也。
余生长于淮,未获一至其地。癸巳秋七月,溽暑初伏,凉风暂起,买舟于菰蒲曲之港口。菰蒲曲者,水南程先生别业,切近伏龙洞者也。舟行数十弓,左转石桥,云影波光,千顷一碧,济南大明湖、杭州西子湖,向之叹为澄涵沲澹者,仿佛遇之。于是载沉载浮,与波上下,推篷四望,旷然神怡。钓艇横烟,遥歌断续,菱汊也;疏篱茅茨,数家掩映,蒲洲也;禅林道院,隐隐丛丛,柳湾也;绿树红桥,蔼蔼宛宛,爱莲亭也。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甫登舟遥望焉,以为即之甚易,乃渡渔梁、穿荻港、沿荇田,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亭后为般若寺。僧闻客至出迎,延坐于清风阁,饷以雪藕。解衣盘桓,俯仰流连,见夫水鸟拍波,游鱼唼藻,不禁喟然叹曰:物之乐其乐也,如是乎!殆移我情矣!久之,扣舷沿旧路而返。
偕游者曰:“湖之胜在爱莲亭,钵山之胜在景慧寺,由亭诣寺,直一苇杭之耳。盍迴舟为薄暮游。”舟子曰:“时不及矣。”遂止。嗟夫!世之鹿鹿尘途者,其于某水某邱,虽在故都,至老不能识焉,况侈宇宙之大观乎!然则余今之获游于此,亦非偶然,故不可以不记。
游爱莲亭记黄达
(《一楼集》)
距淮阴城北十五里,水流潆洄,树木藂蔚,有亭翼然,参差掩映,厥名“爱莲”,盖取周茂叔诗意而颜之也。
余宦兹土数载矣,未暇一寻其胜。辛卯夏,始偕客往游焉。亭去学署不数里,然必水陆易程始能到。到则重廊复槛,如武夷九曲,非可一览而尽。环以清碧,列植芙蕖,轩窗洞开,凭栏眺望,泠然凉风袭人。虽红香尚含,而绿盖纷敷,低偃水面。烟云幂历中,渔舟(款)[欸]乃,若近若远。徘徊久之,夕阳欲下,余与客寻故道而归。盖余数年来欲游而未果者,今得尽揽其胜。而景物之清幽,道途之迂折,使人有咫尺千里之想,则是游顾不乐耶?
夫人于富贵功名,当其未得,歆羡爱慕,及事后追思,亦等之前尘旧梦。惟抱道自得者,始足以千古。后有游者,登斯亭而念周茂叔之为人,必睪然高望而思奋矣。
重游爱莲亭记黄达
(《一楼(接)[集]》,又见《淮安关志》)
板闸爱莲亭,久为榷关使者别墅,外人少问津者。辛卯夏,王子澄观、周子有光导余一游。越明年壬辰,关使已更代,游者不之禁,二子复邀余游其亭焉。
肩舆径往通源寺,少憩,(剌)[刺]小舟循杯渡桥北,菱荡苇滩,数折然后至。是日也,火云流天,欲作雨势,不果。开窗列坐,荷香从水面来,馥郁袭人,一切竹几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境界清凉,尘埃绝远。昔人题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其信然矣。
余昔来此,但见张锦幕,铺绣茵,如行署然,坐移时便去。窃喜屐齿重经,而亭之真趣始出也。回忆去年同游者,焦君越江、高君曙林,焦君乞休归故里,而余与高君尚为五斗米羁滞,则又不禁抚景徘徊,感慨系之矣。且是亭,向望之如海上仙山,不可径到,今忽为余熟游之地,固主人之贤而好客,而亦以见天下事,其与人远近离合,固若有数存于其中者,类如斯耶?
夕阳乱影,晚风在林,客有思归者,相与登舟而去。
爱莲亭记李如枚
(《淮安关志》)
山子湖旧有爱莲亭,前监督党古礼所建。乾隆甲午河溢后湖淤,亭亦废没。丙申,伊精一来榷,即其址改建为观音庵。后文津书院肄业之士亦借为课地焉。予以莅斯任也,既捐廉另建文津书院,易爱莲亭为里塾,设文、经、蒙三馆,额曰“爱莲书塾”,存其迹也。夫境地之变迁,世所恒有,后人往往于名胜之地,寻其遗迹,俯仰留连无他,爱古之情,勃发于不自已也。况乎“爱莲”旧址即此,犹存曲港蒹葭,轻舠可泊。其名存,其地亦藉以存。必谓亭榭非昔,喟然殊观,是又予之所不知者。
过爱莲亭清刘宫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寺幽思再至,高岸冷风斜。湖阔春生水,庭寒夕敛花。物情闲自见,游兴老逾赊。景色无殊昔,相观意趣加。
爱莲亭张坦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水国开精舍,清机处处流。鱼知庄子乐,鹤爱远公幽。古岸新苔滑,斜阳老树秋。莲心尘不染,坐对近芳洲。
过爱莲亭用沈石田画幅题句韵吴之榕
(此首又见《山阳耆旧诗》)
笑脱渊明漉酒巾,及时宁肯负芳春。照人白发湖光净,凤里刘预庵先生亦来亭上。映我青衫柳色新。帆逐乱云常不尽,寺如孤艇绝无邻。曲栏倚遍斜阳里,思与僧为世外民。
春晚过爱莲亭吴进
(以下并《一咏轩诗草》,此首又见《山阳诗征》、
《淮安艺文志》、《淮安关志》)
禅林自寂静,况复绕清(秋)[流]。
花润非关雨,亭寒不待秋。
疏钟鸣碧殿,孤鸟宿芳洲。
归櫂迟迟放,言乘素月游。
爱莲亭旧在湖中,黄河决后湖为陆地,
复建是亭于陆,过而感作吴进
风清芰荷香,往来游舫续。易而为沙田,力耕競趋犊。渊澄一湖水,何处归渟蓄?高复建梵宫,花清佛香馥。不知檐际鸟,曾否记湖渌。参差各散飞,去啄田间粟。
爱莲亭黄达
(《一楼集》)
不受尘嚣境地幽,此间乘兴一闲游。开窗面面皆临水,坐榻时时似泛舟。雨过凉生汀树晚,风来香泛渚莲秋。孤亭无限空濛意,又下斜阳杯渡头。杯渡,桥名。相传黄河故址有孝子,为母病还家,风急不得渡,仙人以杯渡之,桥因此名。
眼前濠濮少人知,坐爱荷香鼻观吹。曲径云深亭影暗,平桥水满櫂声迟。帆飞堤外归袁浦,叶落山头到钵池。还拟偷闲重问渡,渔歌秋夜月明时。
鹤江刘丈招游爱莲亭孙畊
(以下并《淮安关志》)
招提开水阁,翠幙漾清溪。日落窗犹敞,花飞鸟乱啼。晚风依岸起,野雾入林迷。不惜今宵醉,诗成即席题。
爱莲亭即事朱嶷
浩渺平湖水,环中旧有亭。波光摇月牖,莲影动风屏。鸟狎知亲客,渔潜听讲经。纳凉依曲槛,乘兴驾游舲。岸火疏林透,行云古调停。晚来谁佐读,烁烁照窗萤。
雨中过爱莲亭方体浴
日落阴浓湖上寒,濛濛烟雨暗遥峦。荒村岸外云初合,野寺岩边钟已残。鹜宿蒲丛沙印浅,鱼游荇藻水波宽。扁舟携客寻幽处,风起花飞觉袂单。
遥和怡庵榷使爱莲亭原韵阿克当阿
石交崇正谊,礼贤协挚爱。润色始成美,道气亘千载。文运光斗牛,恢宏纫蘭佩。古迹山子湖,淮流环翠黛。亭圯变梵刹,净土无窒碍。仆昔整废基,育才开讲诲。太白本名贤,增创众钦戴。两地存旧名,德意尤慷慨。通经异蒙养,童冠各逐队。懿哉慰夙心,同怀志有在。且闻棠荫茂,榷政咸俾乂。我离淮七稔,隙车逾历块。回首仰嘉猷,扶轮越流辈。
和怡庵榷使爱莲亭程虞卿
德政去者贤,遗迹来者爱。只今爱莲亭,超然邑乘载。濂溪说已传,名言喜共佩。古亭契于斯,晴波绿染黛。湖水生春风,至理本无碍。一席许谈经,筑室延讲诲。我公培养心,人士争捧戴。访古有余情,踯躅起长慨。何曾系彩船,但艳采莲队。文派有渊源,津梁即此在。德音录谟言,经术重李乂。巍巍立楷模,世俗等蓬块。贱子亦何荣,颉(顽)[颃]数名辈。
爱莲亭李如枚
爱莲亭,旧为山子湖名胜之地。自河水湮垫,亭既倾圯,莲亦就湮。伊少空即其故址改建观音庵,前榷使阿公假庵东屋为文津书院。余昨冬承乏来淮,念书院名实未符,相地鸠工,于凤里另建新院,而以亭中旧廨为诂经之所,额曰“爱莲书塾”。庶爱莲亭之名不致久而遂没,爰赋此诗,兼示诸生。时嘉庆乙丑六月五日。
佛地咫尺间,司空留遗爱。黄水漫湖亭,芳名徒记载。空余紫竹林,梵音杂仙佩。无渠亦无莲,古柳余浅黛。可释众生苦,尘心涤罣碍。阿公昔榷关,谈禅兼迪诲。藉此清净区,崇文今犹戴。余也奉命来,课士为增慨。感兹爱莲迹,今作婆罗队。文津有虚名,肄业何所在?筑馆河堤旁,抡才储英乂。循名贵责实,文章称大块。津梁逮此方,联翩企贤辈。
泛舟爱莲亭怀潘四农邱广业
(《淮安艺文志》)
有约寻春此醉歌,匆匆人事屡蹉跎。秋光更比春光好,浅水芦花我独过。
与勤子泛舟至爱莲亭潘德舆
(《养一斋集》)
小舟如薄云,荡水水不觉。水风摇日华,空翠满衣落。一转出市嚣,再转入林薄。不知前途趣,先识鸟声乐。儿童笑且和,天籁无凑泊。荇藻影不流,静里鱼虾跃。莲亭不必坐,兹游已寥廓。落日倚归舟,钟声烟一角。
过爱莲亭放歌曹驹
(《山阳诗征》)
一碧万顷开白莲,茅亭小筑何巍然。一望莲花绕四面,山子湖畔波澄鲜。里湖莲叶肥,外湖涟叶(清)[青]。采莲渔舟小,朗朗天风生。天风忽尔下蓬莱,芙蕖吹落人间来。盈盈香气不能隔,五月六月花盛开。昔日筑亭人在否,今日花落明日藕。我祝花神莫漫开,六月二十四日,待我携尊酹美酒。
爱莲亭晚眺王垲
(《种墨山房吟稿》)
古寺凭临水一方,田田莲叶接天光。溪边绿暗渔人艇,桥外红低佛子墙。野径云生秋草乱,闲庭风动落花香。钟声寂历归途晚,几处寒蝉噪夕阳。
楝居《淮安关志》:胡从中晚年筑舍钵池山侧,绕屋种楝,颜所居曰“楝居”。
过胡天(仿)[放]斋清张养重
(《古调堂集》)
主人爱独坐,庭敞望秋空。扶杖寻遗老,披襟迈素风。匙翻新米白,盘剥野菱红。尽把君诗卷,高歌落日中。
题天(仿)[放]胡孝廉楝居图蒋楛
(并序,《天涯诗钞》)
气有二十四,大寒居其终;风有二十四,楝花为之殿。诚如楝居主人所谓难辞夫苦者。夫楝,入药,固自苦。何所取之?取其苦也。亦犹蒋生之名“楛”,非为《诗》之“榛楛济济”,干禄岂弟也;非为《书》之“惟箘、簵、楛”,三邦底贡,厥名也。无非以木傍加苦,其状甚苦,取其苦而已矣。与楝居之义颇有合焉。故“楝”、“楛”二字,去木皆成九笔,不惟义合,而数亦同。余小子不敏,愿讬高人之居相发明之,其谁曰不可?诗曰:
黄河千万里,云树隐人家。岁岁清明后,春风送楝花。
汪枚宅汪杰《钵山存稿》跋:先兄以所居近钵池山侧,自号“钵山”。
忆汪丈钵山清王永熙
(《淮安艺文志》)
符山寥落后,袁江张力臣先生父性符、兄言度、弟让三,均词坛老宿,隐于溪畔,颜斋额曰“符山堂”。一时海内知名士顾亭林、朱竹垞、潘稼堂辈,皆往来吟咏其中,性符先生有《符山堂诗集》行于世,力臣先生昆季各有诗文集。词赋更何人?林壑孤踪逈,风骚逸兴新。江楼今一閟,花径不闻春。怅望先民旧,琴书益怆神。
朱涵读书处朱涵《炼丹台仙迹记》:丙午春,佥读书乾元道院。广生案:乾元道院即今三元宫,在丹台左。
杨理墓《淮安关志》:杨理,明刑部侍郎,墓在钵池山之阳。广生案:刑部当作工部,《关志》误。
王节妇墓《信今录》:王志达妻张氏,坊在钵池山墓所。
钵池山志金石志第四
金石志第四
米元章画佛石刻如来髓,释迦骨,人不识,弥勒佛。米芾书。
余得米元章佛(象)[像],爱而珍之。乃钵池山寺有高僧心灯,能诗翰。谓米守山阳时真笔也。广生案:米未尝为山阳守,陈跋误。时山人郭次甫过访,促余勒石,置兹寺中,将与王乔丹台并永也。沔阳陈文烛书。广生案:右行书七行,在画像下。
此石埋没已久,辛丑岁诸商建庵掘出,物之隐躍有时,亦奇遘也,援笔述之,并偈:四大既空,袋中何物,既不放手,又不住足,若识本来,解开包袱。晋屈任长庆题。广生案:右行书五行,在画像右。又案:辛丑为顺治十八年。长庆,石楼人,时官淮安府知府。
清叟禅师重开钵池寺残石师生衣盂罄佔,重建基址,起盖法堂、山门、斋堂、寝室、僧寮、厨库,以及田园、农具、供器,种种俱备。妙宝等居门人之列,聊记此,使后来主持斯寺者,庶有可慕焉。大元至大岁次己酉二月廿四日。吴门石匠金忠。
偕隐碑偕隐高风。
勅赐景会禅寺碑
明威将军佥凤阳中卫事山东曲瑄撰
承事郎开封府河阴县知县山阳张素书
中顺大夫大理寺少卿淮郡杨理篆额
景会禅寺,在淮城西十有五里钵池山之□。山无奇险,冈阜陂陀,水深土厚,草木蒙茂,背淮面湖,境最清旷。相传王乔炼丹于此。寺有旧基曰“洪福”,兴废莫详。正统间有一老僧,号碧潭,驻锡山下,结茅以居,支倾植仆,不克有成。□以其事白于僧录右街掌教大云宗师兴公□,命其徒德燮、德爱以任厥事。时承运库副使金公(实)[宝],适承上命来监督常盈仓粮储,公宿植善根,遂罄其私橐以畀之,又裒檀越之助,乃涓吉选良,市材鸠工,以规以画,以营以缮,未半而爱公示寂。其徒文敏,爽朗博洽,兼通儒典,继其师以终其事。作大雄、天王二殿,伽蓝、祖师二堂,毗卢之阁,钟鼓之楼,以及讲室、僧寮、藏库、庖湢,次第告成,凡禅林之宜有者,无不悉备。金碧髹彤,辉映林壑,华灯宝幢,绚丽法界,像设绘塑,种种庄严,人天具瞻,远近皈依。既而以其额请于上,蒙赐今名。经始于正统戊午之春,讫工于成化戊子之秋。文敏砻巨石将以纪其岁月,未克就而逝,其徒诚定继主法席。兹寺自始至今四十余年,为风雨震凌,渐至芜废,定思以葺之。因启于漕运总戎、平江伯陈公锐兼诸大檀越,得若干缗,又得都知监左少监王公增福外护之力,于是倾者植之,仆者起之,朽者易之,缺者补之,丹青之黯昧者以藻以绘,黝垩之剥落者以涂以饰,伽蓝、法堂、丈室、山门及昔之未克成者,无不完美,焕然聿新,隐然为淮东之名刹也。夫像[佛]教之入中国,其来以[已]久,时君世主罔不崇尚,矧我国家神武不杀,仁慈为治,参用真乘,密赞皇化,使含生之类涵泳于觉海之中,安养于寿域之内,其利益于斯民也溥矣。若师与徒当发宏愿修净土,□诵夜禅,晨香夕灯,上以增崇睿算,下以培植教基,期于万万载之无穷也,岂特兴废而已哉!定用是持其原状来请予,言以刻之石俾垂示将来,予喜其师徒不惮劳勩,继志述事,成始成终,可谓禅林得人矣!故不得辞而书之,使后之嗣寺事者有所考详。爱,字悦中;敏,号纳庵;定,号如山。若夫施主之名衔,工匠之姓氏,则列之碑阴云。
成化二十二年岁在甲午春三月十五日立石
山阳□驯镌
勅封景会禅寺兴造记
中宪大夫江西广信府知府,致仕前礼部员外郎,史官山阳金铣撰文并书
赐进士通议大夫工部员外郎、前都察院副都御史淮郡杨理篆额
景会禅寺在钵池山胜处,去淮郡西北二十里,山皆土阜,无石,一起一伏,隐隐隆隆,周遭几十里,其形如钵,故名曰钵池山。盖七十二福地之一。昔王乔于此炼丹仙去,寺正当炼丹之所,丹台丹井尚在。父老相传前代尝有寺曰“洪福”,沿革无所于考。兵燹之后,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正统中,有老僧号碧潭者,知其为福地也,即其地诛茅结庐,以奉香灺,志在兴废而力莫能为也。事闻,僧录大云宗师兴公,命法胤德爱来主其事。于时监督常盈仓粮储、承运右副使金公宝,喜兴造寺,事佛施财不资,兼之檀越争捨,□□方度地择材,经之营之,曾不□月□公示寂矣。嫡子文敏继主法席,以兴废为己任,殚心竭谋,众役并举,逾岁而大雄正殿成,以□计者五(寻),其高五寻,修视高加三寻又六尺,广视修所不及者,三□□□□,越月天王前殿成,其崇广减于正殿三分之一。像设咸□正殿,翼以回廊,各二十四楹,前后左右翼以钟、鼓二楼。又期年而毗卢阁成,峨然独耸,中塑千佛。敏公以工毕赴京师,上疏乞请先帝赐额,曰“敕封景会禅寺”。敏公拜辱之余,不胜庆幸,且砻西山之石,将记兴造之功,归谂前漕运总兵官、平江伯陈公锐,公以□□□□□也,敏公□世□。成化癸卯,奉春官卿札,今住持诚定,既□□□□□□丹青日逾,方丈僧房尚未完美,谒今监储都知监左少监王公增福、前司设监右少监汪公文、工部主事徐公澄、户部主事吴公彦华、按察使石公渠,及诸善友欢跃相助,重作山门,东向□方丈与夫僧房、庖库无所不有,塗□藻绘,有加于前规矣。工既竣,适值钦差都知监右监丞金公广、司设监奉御李公春,代王公、汪公粮储,一日偕户部主事何公朗、工部主事姚公文灏来游钵池,中间有未备者,则又乐助之。序其成□,偕诸友□□□□言刻石,用阐先猷,并示来哲,欲其相与扶植,利益壮丽而不坠也。夫地之隐显有其时,物之盛衰由乎人。钵池福地,载诸图经,王乔仙客,叹为草莽,洪福暂名,寻毁于兵,殆入圣朝,始遇碧潭,成于敏公、定公,然后殿阁宏敞,像设壮严,金碧辉煌,而寺始极其盛。噫!作于前者得其度,继于后者成其美,上足以祝帝运永昌,下足以福居民永安,可谓无负我朝赐额之恩,福地储秀之灵也!虽然王乔为开福地之仙,诸佛子为开山门之祖,为□以奉祖师宜矣,苟能于寺外为亭,以事王乔,斯善矣。是在定公未审,能从余言否也?姑书此,以为重修景会禅寺记。
宏治四年岁次辛亥秋七月吉旦立石
重修钵池景会寺碑志
自古天下丛林,匪徒山水佳胜,足称名蓝。所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盖此山传为晋王子乔丹成于此,又元初清叟大沙门开法焉,选佛道场其来久矣。阅寺碑:明正统间碧潭上人募修,时有监督常平仓副使金公、平江伯陈公,均出帑金佐之。而殿阁巍峨,佛像金碧,迄成化戊子告竣。朝廷可僧敏公之请题额赐寺,于今相距三百余年,宜其栋宇颓落,金像剥蚀,俾观者叹息也。予忝榷关,密迩斯山,目睹古刹倾圮,游人遁迹,能无兴废之思?忍膜置之?不出一臂之力乎!会漕、河、抚三院台,志皆佥同,随蒙捐俸,慨为之倡,予竭力为之佐。
有玉岩和尚,为曹洞嵩乳老人法孙,主持斯山已数年矣。道望日隆,缁素奔趋,而诗文法言越诸耆硕,搥钟挝鼓,醒彻群迷。清叟之后,重兴此山,其在玉和尚也。遂召行僧成果,谋以鼎新,庶金碧重辉,人天普映,爰以慰三院台光启之至意。此山一经修备,法席无虚,龙象遐临,功归信施。况乃襟城带河,背山面水,诚洞天福地也,足令游人属目,观者云睹。
若夫元栋镂金,如腾虹之扬眉;簷铃嵌玉,似翔鹏之矫翼,不无赖于众擎。尚冀南北绅袍,江淮士庶,通商大贾,矢志尔尔,共勷胜事。三宝恒兴,四方永泰,上以祝延圣寿,下以福庇民生,大有益于国家者矣。三院台盛意,斯举不惟淮楚巨观,实天下之瞻仰也。玉请予言,以镌诸石,略述之用垂不朽云尔。
时康熙十六年十月日勒石
钦差监督淮安钞关兼淮清江抽税事
务、工部员外郎加四级翁英撰
兵部正七品加二级陶色书
重建景会禅寺记
宇宙间万事万物,非人不理。得其人则兴,失其人则废,此理之无或爽者。
邑之西北景会禅寺天通上人者,海州士族茆氏子。中年学佛,精修戒律,卓锡斯寺,立志兴复旧观。岁入租息无多,上人焚修之暇,坚苦督耕,田日辟而获日丰,资亦日盈,盈则购瓦木砖石以储之,计不数年可渐次修复焉。遂欣然请于余,曰:寺将重修,尚需时日,公知我者,乞公暇为文,以记其事,殿宇落成,当寿之石,以志公之惠。其意盖恐余迁擢去此也。
考寺自元初清叟沙门重建,明正统间碧潭老僧及其法嗣德燮、德爱,法孙文敏,法曾孙诚定相继修建。康熙间殿宇颓圯,适曹洞嵩乳老人法孙传崐来主斯寺,重修完整。辛苦近三十年,传法嗣灯德,德传正悟,悟传宗圣,皆有功于此刹。乾隆三十九年河决,寺复毁。水涸,惟古佛一尊趺坐黄土中。今供寺楼上。僧归,结茅以居。迨嘉庆间三贤逝世,法嗣永绪、永学继主是寺,再传为绍性、绍睿,茹苦含辛者数十年,田渐熟,寺亦略修葺。道光间嗣之者为兴元、兴寿,协力经营,成丈室楼三楹,草创佛殿,重修宝幢,置田百亩,传之丰监,监传人修,相守于咸、同间。光绪初元上人始主之。今能与其法徒宜坚,以勤俭所蓄,不事外缘,而所规画修建者,为山门、佛殿、禅堂、法堂、客堂、僧寮暨装塑金身诸项,庶几规模毕具,谓非得人而兴者欤!上人坚定卓绝,逈出恒流,余故乐与之交。间于抚字之暇,辄就山窗瀹茗谈禅,为方外游,藉息尘劳。而上人感余之知,亦最与余契,惟愿上人早竟厥功,余得于未去兹土时,乐观厥成。此固上人之志,而为余之所企望者也。爰濡笔而为之记。光绪乙酉仲春上浣。
钦加同知衔、知山阳县事三河郝炳纶谨譔
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十月望日立石淮郡章治平锲
显真亭纪略
淮郡西北二十里许,曰钵池山。海内三十六福地,此其一也。旧有周灵王(夫)[太]子子乔炼丹迹,里人祠之,额曰“显真”。不知创自何年?志载朱蕴千《丹台记》云:国初榷使戴玑,广祠宇,植竹木,则前明时已鼎建矣。咸丰八年秋,粤逆踞天长六合,窥三河。三河,淮郡门尸[户]。淮人重足忧,衡阳兵击之,溃。土著家见灯帜东归,抵钵池而没。越二年,捻逆又踞三河,神庇佑如前。邑侯顾勳卿先生牒大府入奏,予许愿肖像文通寺正殿西偏,名曰“闻妙香室”,用便祷祠。客秋,奉旨得封“普惠”,并赐额“保惠全淮”。时邑侯顾擢府事,壮其显真之略,勒之于石,置之闻妙香室中。而丹台旧址剥陊倾颓,过者心衋,予以肖像之余力新之。李邑侯广生按:李名振黉,舒城人又召景会寺沙门人春住持,专司租籽,供职香火。予遂偕里人士诣祠悬额,仰见冈阜纡曲,水木明瑟,昔人称为福地,洵不诬也。谨志颠末,敬谂后来,庶嗣而葺之于无穷也。
诰授中宪大夫四品衔、封兵部职方司
员外郎加二级邑人韦城谨识
大清同治三年月日泐石
钵池山志人物志第五
人物志第五
杨理字贯之,孝子旻之子。明成化丙戌进士。历官刑科都给事中,凡所举奏,务存大体,充宣宁王府,册封副使,不受馈赉。同考礼部,时称得人。寻迁大理寺左丞。时曲阳王府狱事方兴,理勘之,悉解冤滥。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饥,河大决,汴城几垫。理增筑汴堤,水不为害。湖广饥民流入卢氏、永宁,将构乱,理往抚谕,发银谷赈之。有司请俟奏报,理曰:“事岌岌不可知,往返数千里,俟奏报,民不盗则死耳,脱有谴,理独当之。”比勅至,悉如所议,全活不可胜纪。迁工部右侍郎,从祀南郊,归,得疾卒,年六十。遣官谕祭葬,墓在钵池山之侧。子磐,宏治乙卯举人,衢州府同知;懋,以父荫,官沂州府同知。《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
金宝成化间以承运库副使监督常盈仓粮储。宿植善根,罄其私橐,以俾景会寺僧德爱兴寺事佛。其后,继宝监督仓储者,有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司设监右少监汪文、都知监右监丞金广、司设监奉御李春、户部主事何朗、吴彦华,及工部主事姚文灏、徐澄,按察司石渠,并欢跃相助不坠。广生案:《淮安关志》仓厂分司题名无金宝、王增福、汪文、金广、李春、何朗诸人。吴彦华句容人,姚文灏贵溪人,徐澄华亭人,又有肥城王佑、闽县李遇春、蕲州汪宗文,不知即王增福、李春、汪文否?《关志》自云:仓、厂,户、工二部专员历年久远,莫可考订,仅就《淮安府志》所载姓氏备录,宜其遗佚者多也。曲瑄《景会寺碑》,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陈锐安徽合肥人,平江伯瑄四世孙。广生案:瑄谥恭襄。成化初督漕运,修举废坠,总漕十四年,章数十上。淮扬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景会寺在钵池山胜处,风雨震陵,渐至芜废。锐因寺僧诚定启请,又得都知监左监事王增福外护之力,伽蓝、法堂、丈室、山门,焕然聿新,为淮东名刹。宏治十三年致仕,即恭襄祠旁筑潜庵以老,因以自号。《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曲瑄《景会寺碑》。
胡琏字器重,号南津,沭阳人,居山阳。宏治乙丑进士,以南京刑部郎中出为广东兵备副使,剿贼以不杀为功,多所全活。岛寇佛郎机、牙里海、牙哪哒、曷昆等肆毒海上,以铳为锋。琏选锐猝入,奋夺其铳,俘其人。寇平后,其器猛烈,遂为中国利,因名之为“佛郎机”。累擢巡抚,积官两京,户部右侍郎,致仕。寻征安南,以荐命起督饷。卒年七十三。著有《南津集》。
琏天性孝友,历官以廉称,而不事标显。邃于经术,教授生徒甚众。子效才,正德丁丑进士,官御史;效忠,正德己卯举人,官治中;效谟,广生案:府志、县志作效谋,今据《山阳诗征》,府、县志误。荫生,官知府;效诠,诸生。孙应恩,广生案:府志、县志作应思,误。贡生,官知县;应徵,广生案:府志、县志作应澂,误。嘉靖丙午举人;应嘉,嘉靖丙辰进士,官吏科给事中;曾孙一炳。皆有闻于时。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曰:“乡先达胡公,四世贤科继武,一邦文献司盟,葺宇函经,护持法宝,增田拓地,给赡伊蒲”,即指琏也。琏有《钵池山》五律一首;一炳有《讯十一弟读书池山寺》七律一首,《冬日十一弟偕大姪过池山寻僧遇雪》七律一首;又潘采有《钵池山次胡警亭韵》五律二首。广生案:效谟,号警亭,原唱今未见。并见《山阳诗征》。《海州志》、《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山阳诗征》、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陈文烛字玉叔,湖北沔阳人,进士。隆庆初,任淮安知府。政崇宽简,培植学校,敬养老,更有文翁化俗之风。淮地冲剧,徭役苦烦,应差人丁皆属里胥佥报,殷实之家立至悬磬。文烛悉其弊,行条鞭法,分贫富为三等九则征银,遇有差徭,招人充筦,给与工食,或临时募雇,公私两便,后著为令。文烛得米元章画佛,勒石置钵池山寺中。尝重修府志,善政甚多,士民立祠西门外祀之。《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陈文烛《米元章画像跋》。
郭第字次甫,苏州人,自号五游子。登焦山,斩莽棘,筑室二层,曰“飞云”;又筑礼斗坛、丹室,置药灶,旁列名画、法书、鼎彝,手题跋,殊(矫)矫异。所交多文人。尝冬雪掩关三四日绝食,暖气煦煦若蒸,弗饥也。然好饮酒,酒后坐山巅高啸,声动林木。夜深,冠芙蓉冠,佩剑跣足礼斗坛上,向北斗拜祷。王世贞、李攀龙、江道昆、屠隆辈数入山访第,与其谈当世事辄不平。屠隆向京口故老言:第以恶严相国嵩,图之而未果,因遁迹荒山,修炼形法。明隆庆间,沔阳陈文烛为淮安郡守,延第来淮,筑招隐亭,广生案:亭在运河西岸,今青莲庵南、净土寺北,即其故址。为觞咏之所。亭前烟波浩渺,杨柳芙蕖,为一时胜境。文烛尝得米(得)[元]章画佛,第促之勒石,置钵池山寺中。《焦山志》、参《山阳县志》、陈文烛《米元章画佛跋》。
刘大文山东博平人,进士,万历二十四年任淮安府知事。时有奸民妄奏江淮遗税,中使眈眈,大文力持不可,获免。皇木之役,百姓愁叹。大文为计道里,议津贴,禁科扰,民赖以安。又垦荒田,浚涧河,清屯地。以暇课士于志道书院,置塾师于各坊镇,以时课试之。昏丧过时者有禁,不给者助之,风俗丕变。尝募修钵池山景会寺,王久章称其以宰官身,具寿者相,性通三藐,慈本一真。灭火迴风,溥清凉于六道;嘘枯润槁,沛甘雨于大千。慧海迢迢,胜因种种。真八门之宝筏,洵四众之毗城。忽转金轮,来登竺苑;园明一灿,佛日重辉,捐布花金,斡旋灵化。《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李和階字师白。翻经习静,礼佛逃禅。万历间募修山寺,潘蕃有《雪晴喜李师白见过》诗,见《山阳耆旧诗》。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参《山阳耆旧诗》。
陈梦琛字瑞南,山东登州人,官生。万历间以户部员外郎任淮安关监督。时板闸新路被水冲坏,特捐资修筑之,人即呼为“陈公新路”。康熙间碑碣犹存。《淮安关志》。
刘一炤字天烛,号带湖,明天启间诸生。志行高卓,勇于为善。淮郡多水患,郡西山子诸湖或不时异涨,一炤白当事,筑三城坝以障之,又开解阜洞以时宣泄,皆捐重资,躬任劳贳阝,卒底于成。郡守宋祖舜尝延修郡志,所著篇什极富。吴山夫广生案:山夫名玉搢尝见其杂记,有淮上甲乙间事,委曲详备,多有可以补史传之缺者。《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县诗征》。
万寿祺字年少,御史崇德子,明崇祯庚午举人。其先自南昌迁徐州,甲申京师陷,明年,寿祺被执,有救之者,得脱。携妻、子居山阳,初卜居于菜市桥西、山子湖之滨。蒲汀柳岸,杂居园丁渔户中,即以“隰西”名其草堂。居未久,人亦罕有知者。后乃移居清江浦之南村,四方慕其名者,渐接踵至,隰西之名遂噪一时。尝自负甕,妻徐、子睿荷锸随之,灌园自给,晚被僧服,自称“明志道人”、“沙门慧寿”,广生案:周栎园《印人传》有“沙门慧寿传”,即先生也。然饮酒食肉如故也。寿祺故家子,深明历法,旁通禅理,琴棋剑槊,百技通晓。有良田美宅,山庄百顷。及世事牵染,几濒于死,所藏蓄一时都尽。黄冠紫衣,萧然物外,每与遗民避人啸歌,泫然泣下。所为诗最工,与陈子龙、夏允彝相上下也。卒殡南村,或曰归葬于徐州。所著有《隰西草堂诗》,乃身后门人刘某为之刻者。朱竹垞云:“年少诗轻清俊逸,无努目掀髯之状”。《徐州府志》、《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清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诗征》。
胡从中字师虞,号天放,明崇祯壬午举人。国变后,遁迹乡里,筑舍钵池山侧,绕屋种楝,颜所居曰“楝居”,即以自号。放情诗酒,或迫之就礼部试,不则以违制罪之。从中怡然就道,中途遁归。为人外和内介,喜作诗,磅礴纵横,有真气。字法绝类苏、米,颓唐偃侧,于乱头粗服中,极饶姿媚。淮上以能书名家者,明初有任琅,世宗时有吴万山、吴厚邱,神宗时有熊斗阳,搢绅中则胡侍郎南津、广生案:侍郎名琏。张礼部幼白。至从中出,而书体一变,与陈心益、胡奏膚、崔宏荫、宏荫弟宏撰、宏揆齐名。长笺短札,遍满人间,皆宝藏之。年八十余卒。其手批文选,丹黄甲乙,一笔不苟,偶著评语,皆妙有精义,豁人心目。乃知当日虽隐居放废,而其读书求古之心,未始不谨严如经生家也。著有《藉湖堂诗集》。《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诗征》。
阎修龄字再彭,号省庵,先世太原人,世居淮安。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世科子、征君若璩父也。明末领乡贡,尝从漳浦黄道周游,甲申后落诸生籍,遁迹白马湖滨,结蒲庵隐居其中,号“饮牛叟”。风雅之士,一时翕集。如河滨李楷、黄冈杜濬、太原傅山、南昌王猷定、宁都魏禧,皆下榻相待,著有《秋心》、《秋舫》诸集。其题“爱莲亭”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邱兢《游爱莲亭记》。
戴玑广生案:《淮安关志》作“机”。闽人,进士。淮安郡城西北二十里有山曰“钵池”,相传王子乔炼丹于其北麓。顺治中,玑以户部主事为榷关使者,建亭榭,广祠宇,环植竹木,护以廊槛,为四方君子游观吟咏之所。《淮安关志》,参朱涵《钵池山炼丹台仙迹记》。
乐功昭字象谐,号声庵,盐城人,诗人乐六舞建中之子也。康熙己酉入府庠,后以教习官知县。范以煦尝见其字一幅,后署“钵山”,不知其为何人。《盐城县志》,参范以煦《淮壖小记》、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
翁英满洲人。康熙十六年,以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任淮安关监督,政尚宽简,商贾悦服,凡所惠恤士民者,又无不周至。关署密迩钵池山,翁英目睹山寺倾圮,会漕、河、抚三院广生案:是时漕院为帅颜保,河院为靳辅,抚院为田雯捐俸,慨为之倡,翁英竭力为之佐。商民去后追思,于河堤堡房之侧建立书院,设尸祝之。《淮安关志》,参翁英《重修景会寺碑志》。
党古礼满洲人。刑部郎中。康熙五十三年任淮安关监督。关署后俯临山子湖,湖与运河止间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数十里。荇藻纷披,鱼鸟飞跃,至夏则芰荷围绕,水香袭人,乃为建亭湖心,名曰“爱莲”。绿树红桥,周环掩映,一切竹几、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为一时游观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内供大士像,相传有僧自云台负来者。党古礼为人襟怀阔达,敏雅绝伦,综核淮榷,事不烦而就理。《淮安关志》,参邱兢《游爱莲亭记》、黄达《重游爱莲亭记》。
刘广字豫庵,号鹤江。父宫,于书无所不读,诗尤深细。广遵奉庭训,以文章显,淹雅博洽。康熙中,补增广生员,屡试南省未售,乃闭户著书,暇则伸纸挥毫,临摹右军法贴,故诗、字为一时之冠。与吴之榕、孙耕辈,时觞咏爱莲亭中。晚游关陕,七十外犹作客。《淮安关志》,参段朝端《跰余话》。
田兴助字九一,号耕者。幼工词翰,有神童之誉。家贫,亲老弃儒,谋升斗以资孝养。亲没,竭力营葬,家益困。顾性好施予,有以危亡告者,虽厨不举火亦解衣质物济之。里有公事必奋勉倡率。如:迁建文昌阁,修理邵公桥、陈公新路,皆历历脍炙人口。《淮安关志》。
汪枚字卜三,号梅峰,以所居近钵池山侧,故又号钵山。山阳名诸生,躭学嗜古,读书昼夜不少懈。年十九补弟子员,旋食饩。尝下帷扬、通间,淹博之称籍甚淮上,汪廷尉荇训奇其才,邀至京。晚年归里,汪冢宰谨堂荐之渤海高师相。广生案:师相名斌,镶黄旗人。时师相督河清江,幕中多贤豪之士,日事唱酬。著有《古文选注》、《秦淮游草》若干卷。弟杰蒐其诗文,刻全集,名《钵山存稿》行世。《淮安关志》,参汪杰《(铢)[钵]山存稿跋》。
朱涵字蕴千,山阳人。乾隆壬戌进士。尝读书乾元道院。一子嘉树,早卒,其聘妻安东张氏,年十五,闻讣,促家人治素服,如朱氏诣殡而弔,已弔而谒舅姑,舅姑恸不胜。戚党见者无不太息泣下。《淮安艺文志小传》,参朱涵《炼丹台仙迹记》、汪枚《张贞女传》。
黄达字上之,华亭人。乾隆壬申进士。初选池州府学教授,丁外艰,服阕,补淮安府学教授。达,负闳丽之才,秉铎逾十载,训士谆至。平居收辑故实,凡忠效、节烈、畸人、端士悉为作传,表其微。诗亦为同郡沈大成所称。尝梦登一楼,非复人间,忻然得句云:“江影山光共一楼”,遂自号“一楼”。所著《一楼集》有游钵池山、爱莲亭诸记。《淮安府志》、《华亭县志》,参夏之蓉《一楼集序》、黄达《字说》。
伊龄阿字精一,满洲人。乾隆三十七年、四十一年,两任淮安关监督。三十九年秋八月,黄河溢岸,伊龄阿念三街水道向以山子湖为总汇,爰绘《水塘故迹图》,捐俸千余两,鸠工度地,自百子堂、三元宫起,历关署后观音庵桥,迤逦东下,中瀹徐家桥一带,支沟滢洄,出魁星楼外,南引回施庵、翁公祠诸塘水,历通源寺,过篆香楼,併向东北抵刘家窑止,更于尾闾处建立石洞,水大则开洞放水,出盐河汇达鱼滨河以入于海。统计河长千有七百余丈,口阔三丈五尺,底阔一丈五尺,深七尺有差。寻调任两淮盐政。洊历浙江巡抚、工部侍郎。丁玉衡称其“惠泽之及于贾舶者,与淮水同流;清望之著于河干者,与钵山并峙。”《淮安关志》,参丁玉衡《挑濬泄水河碑记》。
杨鈵字品川。材具素优,长板闸镇。向有山子湖,在关署后、钵池山南,上承清江浦,下至窑沟,广袤数十里,与邱家一水相通,以新路为界。乾隆甲午,黄河老坝口漫工,两湖淤成平陆,地势高仰,板闸一坊转致釜底。夏秋阴雨,东园房屋咸在泥涝中。鈵自南河游幕归,相度形势,自百子堂起至刘家窑止,挑挖泄水河一道,导引清江下注之水安流而东,使无积涝之患。又自魁星楼外观音庵起,挑挖支河一道,导引东园一带积水入泄水河,归盐河入海。将刘家窑石洞改建石闸,以资启闭。十数年来,河水无壅滞。民人勒碑称颂不衰。《淮安关志》。
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人。道光甲午举人。咸丰初为清河令,迄官漕督,先后凡十年。抚辑彫残,忠勤不倦,江北倚为屏蔽。历官江苏巡抚、闽浙、四川总督,卒谥勤惠。棠为漕督,驻师瓦砾中,筑河北土围,旋筑清河县城,屹为重镇。四乡围寨,次第兴修。景会寺楼上佛前有额曰“应如是住”。联曰:“清磬谁敲,点缀钵池风景;法轮常转,保全福地河山。”棠手笔也。《淮安府志》,参吴棠《钵池山游记》。
黄钧宰字天河,原名振均,字宰平,自号钵池山农。道光己酉拔贡,奉贤县训导。钧宰壮时,倜傥权奇,晚因病饮铁酒,致狂易,升屋叫号,展转属纩。著有《金壶七墨》。《山阳诗征续编》“小传”。
顾思尧字勳卿,武威人。咸丰六年任山阳县知县。时捻逆踞三河,窥淮郡,土人见钵池山上有灯帜,得神庇佑。思尧牒大府入奏,奉旨得封“普惠”,并赐额“保惠全淮”。寻擢府事。初,秦州人赵酉知淮安府事,政尚严猛,犯禁者多不生出狱,奸人震慑。顾其意在抑强植弱,不专以搏击为事。思尧善治盗贼,以严厉治办称,人谓其类前守赵酉。《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韦城《显真亭记略》。
韦城以弟坦贵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咸丰八年秋,粤逆踞天长六合,窥三河。三河,淮郡门户,淮人重足忧之,衡阳兵击之溃,土著家见灯帜东归,抵钵池而没。越二年,捻逆又踞三河,神庇佑如前。城许愿肖像文通寺正殿西偏,名曰“闻妙香室”,用便祷祠。丹台旧址剥陊倾颓,过者心衋。城以肖像之余力新之。《山阳县志》,参韦城《显真亭记略》。
钵池山志方外志第六
方外志第六
玉海乾德元年于郡北山之南,建洪福塔院。范以煦《龙兴寺塔缘起》。
清叟至大间寺僧,衣盂罄佔,重建基址,起盖法堂、山门、斋堂、寝室、僧寮、厨库,以及田园、农具、供器,种种俱备。《重开钵池山残记》。
妙宝清叟弟子。《重开钵池山残记》。
碧潭正统间僧。钵池山旧有寺,曰“洪福”,兵燹之后,刍尧者往焉,雉兔者往焉。碧潭知其为福地也,诛茅结庵,以奉香灺,支倾植仆,志在兴废。曲瑄《景会寺碑》,参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德燮僧录右街掌教大云兴公弟子。正统间奉兴公命,与德爱来主寺事。曲瑄《景会寺碑》。
德爱字悦中,亦兴公弟子。正统间,景会寺老僧碧潭驻锡钵池山下,志在兴废,而力莫能为,以其事白兴公,公命其徒德燮与德爱来主寺事。于时承运右副使金宝,承上命来监督常盈仓粮储,遂罄其私橐以畀之,涓吉选良,市材鸠工,营缮未半示寂。曲瑄《景会寺碑》,参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文敏字纳庵,德爱弟子,爽朗博洽,兼通儒典,作大雄、天王二殿,伽蓝、祖师二堂,毗卢之阁、钟鼓之楼以及藏库、讲室、僧寮,凡禅林之宜有者悉备。既而以其额请于上,蒙赐今名。经始于正统戊午春,讫工于成化戊子秋。文敏砻巨石,将以纪岁月,未克就而逝。曲瑄《景会寺碑》。
诚定字如山,继文敏主法席。寺为风雨震凌,渐至芜废,定因启于漕运总戎、平江伯陈锐,又得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外护之力,倾者植之,仆者起之,朽者易之,缺者补之,伽蓝、法堂、丈室、山门及昔之未克成者,无不完美。曲瑄《景会寺碑》。
心灯隆庆初寺僧,能诗翰。陈文烛《米元章画佛跋》。
普雷慎戒万历间寺僧,熏心发念,募修山寺。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传崐字玉岩,康熙间寺僧,曹洞嵩乳老人法孙。诗文法言越诸耆宿,搥钟挝鼓,醒彻群迷,清叟之后重兴此山,监督翁英谓“其在玉和尚也”。翁英《重修钵池山景会寺碑记》。
成果苦行僧,与传崐谋鼎新山寺。翁英《重修钵池景会寺碑记》。
灯德字矜慈,传崐弟子。灯德传正悟,字梅也;正悟传宗圣,字三贤,皆有功于此刹。乾隆三十九年秋,河决寺毁,水涸,惟古佛一尊趺坐黄土中。宗圣归,结茅以居,迨嘉庆间逝世。郝炳纶《景会寺记》。
永绪字赞先;永学字道隆。并宗圣弟子。嘉庆间继主是寺。郝炳纶《景会寺记》。
绍性字本善;绍睿字恒中。能茹苦,寺亦略修葺。郝炳纶《景会寺记》。
新元字润禅;新寿字位元。道光间,成丈室楼三楹,草创佛殿,重修宝幢,置田百亩。郝炳纶《景会寺记》。
丰熙字叶雅;人修字悟彻。咸、同间寺僧。郝炳纶《景会寺记》。
人春亦同治间寺僧。韦城《显真亭记略》。
天通字道贯。海州士族茆氏子,光绪初寺僧,为淮北诸山第一流人物,精岐黄,主山寺十五年,焚修之暇,坚苦督耕,与其徒宜坚,以勤俭所蓄,不事外缘,重新庙貌。自云:来时仅破屋数椽,荒榛古佛而已。郝炳纶《景会寺记》,参唐天爵《中兴头陀记》。
王含一乾元道院道士。构屋数椽,垦刈榛莽,植桃柳五百株,有重修丹台之志。同时有火星庙道士郭乾泗者,师事李半仙,深得元解。工诗画,弹琴、角弈皆极精妙,尤善书,笔力得淳化神髓。有赠含一诗云:“王子含一者,不忍祖基荒。恢宏为己任,赤手能摒挡。辛勤数载间,肯构亦肯堂。种术草来辟,开堂云水扬。步虚上高台,偃忍在芝房。为淮培福地,为道发清光。一举数善备,吁君意诚良。”《淮安关志》,参朱涵《炼丹台仙迹记》、郭乾泗《赠王含一师》诗。
钵池山志志余
附志余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恒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赞”曰:“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邱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尚《传》未言王子乔有在钵池山炼丹事也。惟《云笈七籤》引司马紫(亦作子)微所集《天地宫府图》,其目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第四十福[地]曰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所云云。自来皆未引及。
范咏春以煦所著《淮壖小记》四卷皆记淮上掌故。其“淮郡好巫”条云:钵池山自是吾郡一土阜。土之赤色,地脉使然,与安东赤岸、京口赤岸正同,非由炼丹而然。乃附会为王子乔,又讹为王乔,又讹为晋王乔。考韦昭《国语榖洛》篇注言:周灵王太子晋,早卒不立。《汲冢周书》“太子晋解”:师旷言其火色不寿。又云未及三年告死者至。据《潜夫论氏姓》篇,太子与师旷言时,年十五,则其寿止十七八耳,焉有炼丹之事?刘向《列仙传》称王子乔游伊洛间,浮邱公接上嵩山,后于缑巅吹笙谢时人而去。《水经注》:休水发侧缑氏,王子晋控鹤斯阜,其家得遗屣。《旧唐书礼仪志》:天册万(寿)[岁]元年封王子晋为升仙太子,立庙嵩山。蔡邕《王子乔碑》称或云颖川人,或云彦荣人。《水经注》又有薄城呼伊用昌之王子乔。《风俗通》称王子乔本由叶公(词)[祠]附会。《后汉书》:王乔,东河人。又曰即古仙人王子乔也。《章怀注》引《列仙传》释之。凡此说,虽诞幻,然皆隶河南,与吾邑无涉。《史记封禅书》“索引”引裴秀《冀州记》谓:缑氏仙人庙,乃犍为武阳人作柏人令之王乔。《颜氏家训》记《柏人城碑》云:上有巏嵍山,王乔所仙。《华阳国志》亦称王乔仙迹。是王乔乃四川人,非周太子。《真诰》有京陵王子乔墓。李善《文选注》有丹阳鸾冈鹤阜,为王子乔遗迹。总之,不与吾郡相干。
又“刘水心”条云:水心著《西渚诗》,存钵池山云云,与张太史“宋家怡宠林灵素,无补金兵陷汴梁”同一妙指。
盛子履大士官山阳教谕,有《淮阴竹枝词》,中一首云:“水边楼阁影周遮,六曲栏干整又斜。家在钵池山上住,秋来多种凤仙花。”此花可入《山志》“物产”。
又熊兰坡德庆云:“盐河一带柳湾环,行到莲亭意自闲。十里桃花红似锦,游人又上钵池山。”阮定甫钟瑗云:“秋风明月古城隈,明月门楼画角催。一上咬金墩上望,钵池风雨自西来。”
李莘樵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见徐北山《泛山子湖》诗,广生案:诗未见,惟从《山阳诗征》采得北山《自景会寺归草堂,忠行自江右抵里过访》七律一首。《淮壖小记》引诗中“湖上片帆”二句,忠行许其恕字也。在板厂街西,即今苍龙桥罗柳河西。北国初时,笙歌画舫,游人骈集,由山子湖直达钵池山,中过邱家湖,今人尚称山、邱二湖。
又曰:徐州万年少先生初卜居菜市桥西,山子湖滨,名“隰西草堂”。吴静公宁谧有《过板厂西街,访隰西草堂故址》诗云:“野水残云外,沙门慧寿居。此间留别业,岁晚伴樵渔。地僻经过少,年深巷陌虚。夕阳空(徙)[欹]倚,谁为一回车。”静公去古未远,闻见必确。《茶余客话》载隰西草堂在北门西郭,未知何据。广生案:山、邱二湖,旧时周遭约十余里。湖滨寺观及人家园亭多不胜记,故隰西草堂不入古迹,而以陆观有《山子湖望隰西草堂》诗,孙耕有《鹤江刘丈招游爱莲亭》诗,山居咫尺,游屐必所屡经,故仍为万、刘列传。
管家湖筑于宋太守应纯之,有爱莲亭、金牛冈、石桥、锣鼓墩诸景,见《淮壖小记》“淮郡古迹”条。自康熙丙辰烟墩堤倒,湖平为陆。自乾隆甲午老坝口河决,而亭亦毁。读曹小仓驹《竹枝词》云:“篆香楼畔爱莲亭,莲叶田田涨绿萍。莫厌渔歌喧午夜,撤罾多趁五更星。”不免桑田之感也。
爱莲亭内供大士像,相传有僧自云台负来者。乾隆甲午河溢老坝,湖尽淤平,亭台俱没,而像独存。淮安关监督伊龄阿徇僧人佛悟之请,于丙申年改建观音庵祀之。见《关志》。又景会寺楼上所供毗卢佛,寺僧隐辰告余,亦水患后仅存者。两像皆沙质,故得不沉没。好事者遂不免傅会为神奇,抑何可笑。
尚养初严陵明万历诸生,著《消日居散言》,有《记崇祯辛未水灾》诗,题云:崇祯辛未岁入夏,斗杓且指未矣,当暑行秋,三时不雷,苦雨二月不止,大水遍行,决漕堤东奔,自钵池至城西桥遂不行,封户成河,竟为水乡。
《淮安关志》:诞登寺去关署西北十五里钵池山后,旧名洪福寺,宋淳祐年建,圣祖南巡敕改今额,雍正十一年命住持僧万清重修。《清河县志》:诞登寺在朱家沟,原名洪福寺,康熙初改名菩提社,四十四年圣祖南巡颁御书额,道光二十三年重建。两《志》均言寺旧为洪福,然据曲瑄、金铣两碑文,洪福实即今景会,且洪福建于宋乾德,不建于淳祐,意洪福改景会后,此寺乃袭洪福之名耳。又山北五里有洪福庄,土人亦称旧洪福寺所在,实则庄以寺得名,而寺固在山北。
诞登与景会同祖嵩乳道密,嵩乳塔今尚存诞登寺后,惜无铭。诞登无碑记,惟宝镜堂有停云居士汤道衡联,云:“携手乐同游,看賸水残山,悉多灵境;潜心参妙谛,听晨钟夕梵,不堕禅宗。”跋云:“同治庚午春,偕也(巅)[颠]老衲游钵池丹台,过访松长老于宝镜堂,极论古今兴废,人世升沉,始知此寺经密祖中兴,至清祖承恩召对,赐今寺额及‘果结菩提树,池分阿耨泉’楹[联],楹联被黄水冲废。松长老同弟巨川亲受致公付嘱,接任此寺,力复前规,迄今廿余载矣。也(巅)[颠]与余遂拟此联,并志其始末于此云。”案:汤跋所称清祖为万清,即《关志》称雍正十一年重修此寺者也;所称松长老为松厓,即《县志》称道光二十三年重建此寺者也。万清字侣石,诗见《山阳诗征》。松厓名祖江。也颠名清波,湛真寺僧。
“宝镜法堂”额,同治庚午楚北黄开宜书。
米元章画佛石刻,陈文烛跋误以米为曾守山阳。范咏春《淮壖小记》驳之,是也。罗叔蕴振玉《淮(安)[阴]金石仅存录》考《宋史本传》谓:米知涟水军时所作,又引咏春《淮流一勺》言安东尚有米书章化寺额,嘉庆间乡民掊地得之,又云米老书迹遍宇内,画刻独鲜,可宝也。然余见京口宝晋书院有米老自画小(象)[像]石刻。
元章石刻不知何时移置棠雨庵。尝举以询寺僧,僧未能对。后阅曹砺庵镳《信今录》,言:棠雨庵系顺治辛丑淮北盐商建,以奉任太守生祠。任,山西石楼人,拔贡,顺治十二年任。今米刻后有任偈文,知必移置于是时。
钵池山侧有“偕隐高风”巨碑,碑额篆书“刘氏先茔”四字,碑左刻“《淮关统志》云:刘麒,字文祯,板闸人,积学工文,有声黉序,终岁闭户,孜孜不倦。晚筑高卧轩,吟诵其间,搜探古今以资著述,故诗文重一时。性尤慈惠,凡有禆桑梓之务,知无不为,尝于家园后置义地一区,乡之贫无葬所者多沾其德焉。弟麟,字文祥,亦郡庠生,能文好义,略与兄同。”三行。碑右刻:“茔地一块,南北长二十五弓二尺,南至曹界,北至李界;东西阔十四弓二尺,东至曹界,西至曹界,共坟十三座,计四世。”三行,并真书。《淮安府志》载入“古迹”,但云未详为何人立,则殆未见原碑也。《关志人物传》列麒兄弟于杨理、叶恩之间,知为成化后、嘉靖前人。
“偕隐高风”碑北不半里,余复访得一巨碑,四分之三已埋土中,碑文磨灭不可辨,额题“奉天诰命”四篆字。碑后有大冢,土人云是板闸杨氏之墓。急归,询之学董杨裕桂,则云每岁致祭,相传为远祖刑部尚书杨飞熊。询以家谱,则又无之。飞熊,康熙间以举人官汾州同知,未尝为司寇。意即杨贯之侍郎墓也。
钵池山回坟最多。余亲访丛葬处,仅得一碑,题“皇清诰赠明威将军杨公府君之墓”,旁刻:“公讳文整,字秀山,籍山东济南府阳信县,赐进士出身,初振广东龙江协右营守备,升都司佥书、江南江北漕标左营中军守备事。男继泰敬立,康熙四十六年岁次丁亥春王正月吉旦。”凡四行。碑额刻篆书“奉天诰命”四字。捡《山阳县志》考之,知继泰以康熙四十三年任漕标中营守备,“中营”当据碑改“左营”。
景会寺前后,僧塔凡七。余一一手拓其文。一为玉岩崐和尚,一为矜慈德和尚,一为梅也悟和尚,一为道贯通和尚,皆无年月
。皆寺僧也;一为(履)[侣]石清和尚,无年月。诞登寺僧;一为树宗式和尚,乾隆十年。一为午亭昌和尚,乾隆四十六年。并湖心寺僧。
王棠《游钵池山记》言寺有两碑。一云晋王子乔丹成饲鸡,鸡僵,乔疑丹不验,弃井中,鸡忽化凤,乔乘凤上升;一引王乔双凫事。而成、宏诸碑皆无此文,意别有两碑,今毁。
《山阳志遗》论修志之难,云:余辈但任分校,文字必经二总裁鉴定去留,以郡公为主,而当时增删多有可骇者。如,《金广信铣传》,“自蕲州知州行取礼部员外充中祕作编纂官”,旧传如此。忽删去“礼部员外”,但云由知州充中祕;员外现任官也,中祕暂充差也,删去四字,是以何官为编纂官乎?《杨侍郎理传》将不待奏报,发银谷赈安饥民事尽删去,但以“善于赈济”四字了之。侍郎一生,此最卓卓,一概抹却。善于赈济,凡有司皆可加也。今景会寺有成化、宏治两碑,皆侍郎篆额,宏治碑文则广信撰并书也。
成化碑阴多漶灭不可读。谛审数四,知前五行为长官题名,后分二十二列,每列二十人,惟第二十二列仅二人。最奇者,碑右上方于诸人题名中,忽夹行草六行,题名皆真书。载所购地,此由寺僧虑产遗失,不知何时添入碑内,未成体例,今姑仍之,释文如下:
缺都知监左少监缺
右第一行当为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结衔
缺司缺右缺汪缺
右第二行当为司设监右少监汪文结衔
进缺工缺水使缺前吏缺
右第三行当为工部主事徐澄结衔
进士出身郎缺主缺
右第四行当为户部主事吴彦华结衔
缺大夫缺察缺察使缺
右第五行当为按察使石渠结衔
□□□□□□□□黄□
□□□□□□□□□□
□□□□□□□□□□
□□□□□□□□□□
□□□□□□□□□□
□□□□□□佛明□□
□□□□□□佛缘□□
□□诚密佛照佛谛□□
□□诚演佛智佛□□□
□□□□佛真佛来□□
□□□□佛印法通□□
基□阔三十五丈深四十缺
一块原买名下,地座落寺西缺
大路南至吴原界,西至陈义界,北至缺
小麦二斗又买陈□等池一块,座落板闸运缺
北计地□阔□五十丈,东至陈荣界缺
西至浅铺,北至□□界,夏税小麦五斗缺
□信□珍徐□梅□□□
义官王□徐镛□□朱玉□□
杨福胡觉宣李□胡□□□
右第一右第二右第三右第四右第五
列三人列六人列六人列九人列一人
□□□□□□张佳□□
□□□□□□□□□□
□□□□□□□□□□
□□□□□□□□□□
□□□□□□□□□□
□□□□□□□□□□
□□孙□□根陈□□□
□□□□王政汪□□□
□□□□□□桂英唐荣
□□□□祝宣赵熊王敬
□□□□□□张□冯通
□□□□□□张顺赵俊
□□□□阎明孙暄沈□
□□□□□□严□朱敬
□□□□□凤陈锦王辉
□□□□□华汪诚□英
□□□□□进吴昶姚华
□□□□□诰何连孙□
□□□□孙玺秦谦彭达
□□□□王远李浩彭渊
右第六右第七右第八右第九右第十
列列一人列十八列十五列十二
人人
□□□□□□□□□□
□□□□□□□□□□
□□□□□□□□□□
□□□□□□□□□□
□福□□□□□□□□
□□□□□□□□□□
潘良汤玉杨宁□□□□
刘海邱政陈达□□庞□
杨达邱廉赵诚□□□□
徐进赵伦□聚李锦□□
李全周清陆□朱□□华
刘隆梁□李玺陈□□□
邹瓘方名赵昂□□许□
李珏余宏李玉赵□刘缙
杨祺贾达□□宋□胡杰
陶暹李俊□□庞洪□□
许遵滕谦□□□□□□
杨辅胡□□达□□□□
朱远汤□□□□□□□
王嵩□□邹升吴全杨信
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
一列十二列十三列十四列七五列六
五人三人人人人
□□□□□□□□□□
□□□□□□□□□□
□□□□□□□□□□
□□□□□□□□□□
□□□□□□□□□□
□□□□□□□□□□
□□□□□□□□张纪
□□李和□□□通苗实
李□李昂□□□□□英
□□□□□□□□董和
赵□□□□□朱宗□仁
□□□□□□□□□□
□□□□□□□□孙贵
李惠□□□□□□□□
□□□□□□□□□□
张锦□□□□朱□□□
□□徐□黄□□□□□
李迪许成□聚张□胡□
□□蔡迪谈谦王亮□荣
□□□□高林□□□□
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二
六列五七列五八列四九列五十列八
人人人人人
□□
□□
□□
□□
□□
徐□
姚琎
陆□
戴□
□□
□□
□□
□洪
□觊
刘淦
□海
□□
李荣
赵锦刘景
□□徐守忠
右第二右第二
十一列十二列
十人二人余
无字
郭次甫寓淮,所携一杖二衲三瓢四锄五觚六五岳真形图,自号五游山人。陈太守文烛为作诗。旧《志》误以郭为“五岳”,非也。五岳山人,陈太守号。
胡天放尝读书河下竹巷三板桥侧。《淮壖小记》云:河下竹巷魁星楼,有康熙二十五年胡天放先生《楼记》,今碣尚存。天放所著《藉湖堂集》,段蔗叟朝端语余少时曾有葺本,虫蚀殆尽,今并不可踪迹矣。蒋荆名楛《题胡孝廉楝居图》诗原注:孝廉自有记。此记惜无从觅以入《山志》也。
荆名所著《天涯诗钞》有《癸酉暮秋哭胡天(仿)[放]先生》诗云:“孝廉今硕果,韦布久飘篷。自结忘年友,俱成遁世翁。仙游逾耄耋,道在历穷通。遗墨藏心史,千秋苦楝风。”癸酉为康熙三十二年。
张虞山养重《古调堂集》有《望八素山有怀同志诸子》诗,自序云:“旧与张伯玉、靳茶坡、胡天(仿)[放]、陈阶六、阎再彭、程娄东、邱季贞结隐东海,为八闲人。”又《送胡天(仿)[放]之东海》诗云:“浪泊云台境久荒,凭空东望是扶桑。鸡声啼处乾坤白,鱼眼开时日月黄。满目山川连海岱,千秋人物数齐梁。而今俯仰无消息,莫叹蓬瀛迹渺茫。”
嵇叔子太守宗孟《立命堂集》有《贺胡母管太君八帙序》文:切岁步庚子履端,后浃辰三日,枚里管太君胡老伯母历晋八帙。知为顺治十七年,太君之生在万历九年正月十三日也。曰:伯子、季子暨文孙,伐鼓、张乐、饰舞衣、鞠跽以引年。知天放有兄及有子姪也。文称师虞为季子,故知伯子为师虞兄。师虞天放字。中间淋漓往复述太君之言,曰:“与我鼎钟,无宁藿菽也;与我文帔,无宁蒿簪也;与我八驺遥遥,无宁板舆自适也;与我东海之诰诫,无宁豹谷之优游也;与我封鮓见还,敕尔廉隅,无宁白华油油,勉尔孝思也。”读之使人俯仰无端,肃然生敬。
杨笏山庆之有《论淮上国朝诗人补遗绝句》云:“浣露餐霞住钵池,生花笔本擅离奇。谁知小宋名相敌,传遍尚书红杏词。”自注谓:吴冠雅,吴未诗。案:冠雅名初枚,未诗名应枚,并乾隆中诸生,冠雅有《吴寄天诗賸》,未诗有《自怡轩诗钞》。
又《歜枣簃诗话》云:杨小弢茂才寿恒先世累代科第,至茂才门户降落,居钵池山下,诗才清畅,所传不多。
丁俭卿晏《柘塘脞录》载,潘四农应童子试,太守官公懋弼爱其才,面试钵池山诗,潘有句云:“我来秋色老,人去暮山青。”太守叹曰:“潘生海内奇才,可惜晚达。”此诗《养一斋集》中不存。
刘六皆谦吉《讠刃庵诗钞》有《钵池山前祖茔》七律一首,今山前“偕隐高风”为刘氏先茔,意即此耶。六皆,康熙甲辰进士,官山东提学佥事。
谨按:诞登与景会同祖嵩乳道密。张有《觉津寺碑记》云:嵩乳,泗州唐氏子,父讳爵,母赵氏,万历戊子八月廿三日生。年十四,念生死可畏,请为僧,依景会应元大师出家,茹苦作淡,日事樵牧,礼佛参禅,晨夕不懈,居然道衲也。侍师谨。师寂,竣塔事,念生死未了,访道四方,闻憨山大师住庐山,往访,以法器相期许。次参博山无异来祖。一日,睹洞底白云飞上山顶,豁然大悟,即说偈,云裂石穿,云和不齐。复隐钵池,结茅以居。法弟子南庵来访,依止左右。久之,声动遐迩,缁俗景从,建刹迎师者甚众,一时开法丛林凡七,为景会与诞登、觉津、湖心、湛真、栖芦及云台山之法起,其他不远千里受嘱咐者不知凡几。顺治戊戍三月十一日,晨起,礼佛,集众,说偈,示寂景会毗卢阁,时年七十有一,以十月十日塔藏全身于菩提社侧,衣钵入法起塔,所著有《述古箴规》、《净土纪异》。又《隐辰随笔》记前辈言:嵩祖居恒砍柴,修头陀,行坐树下或冢中。一日晚,习定林间,所持菩提素珠线忽中断,因发愿曰:“倘于暗处拾珠一粒不少,即结茅于斯。”已而果然,遂就地诛茅结庐,后名其居曰“菩提社”。又,南庵老人法孙侣石清和尚,原名一清,康熙召对,命改万清,意在国祚地久天长。只字片言,未容稍犯,其尊严可知。又,诞登命名亦圣祖南巡诞日登临之故。又,南祖后隐江浦西华山响铃庵,寂后塔藏庵侧。范益附识。
——《钵池山志》终
景会与觉津、湖心、湛真、栖芦、诞登及云台法起俱中兴曹洞。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嵩乳道密禅师、南庵宏依禅师,丕振宗风,开山传法。迨康熙南巡,临幸觉津,天根传本禅师承恩召对,赐额赐联赐扇及今犹存,且伴驾各寺,均邀御书敕赐寺额,留镇山门,演派当时为一代冠。各寺住持为湖心童求传昱禅师、湛真、栖芦介旭传遐禅师、诞登隐知传闻禅师、景会玉岩传崐禅师。诸师祖德行高洁,门下众多,盖皆钦敬嵩祖、南祖也,其曹洞宗派详载《佛祖心灯》,全文甚长,此下摘录从略。又,诞登侣石万清禅师另演字派,为康熙命名而作,前所未载,今并列入。
洞宗下:江西寿昌下旁出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另演二十字为大蚁元来派。
元道宏传一心光普照通祖师隆法眼永博寿昌宗
元来下第四世觉津天根传本禅师从“传”字起演派十六字。
传灯正宗永绍新丰人天仪范绵远昌隆
又传本派各寺后人从“隆”字起续四十字
隆兴禅净义六度行常洪德化仁慈旨恒修显密融教崇圆顿实证彻妙明空湛寂真如体庄严宝镜风
元来下第五世诞登侣石万清禅师从“宏”字起演派十六字。
宏传万绪世衍弥昌祖祢广大源远流长
另法起改演一派,系从派内演派,紊乱旧章,而于传本、万清二派抵触尤多,故不列。
按:吾宗同人以宗派一事至末法时已成为官样文章,若严格论之,则一宗一派之系统丝毫均不可紊乱或牵强附会,令后世宗门有知识之子子孙孙诮。兹《志》付刊,吾宗字派之始末因缘应一“应一”,误,当为“一应”。述之,免致以讹传讹,因谨纪于此。
《钵池山志补遗》自序
乡先辈杨子世《咏山阳》云:“山阳山何许,钵池留半环。”余幼即爱诵之。癸亥仲夏,段蔗师授予《钵池山志》一册,并题书衣云:“此书刊成后,版为疚斋携归京口,传印无多。今偶检得覆校底本,持赠文献,以为插架之一种,文献博闻强识,当必有所补正也。癸亥五月十七日,蔗叟”。余感其意,为辑“补遗”,迨草就而蔗师下世,而所谓钵池山者,早经河决湮为平陆,不独人事有代谢,山川亦有古今,怅乌能已!今隐辰上人复刻《山志》并附此册,胜流题咏,晦久复彰,钵池之灵实式凭之,虽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安知后我者不更有所补正,以为兹山增色乎?予日望之矣。
淮安宋焜(文献)
钵池山志补遗山水志第一
山水志第一
钵池山
钵池山明卞荣
(康熙《关志》)
弭节寻仙境,缅怀王子乔。丹砂沉古灶,石刻记前朝。影落双飞舄,虹飞百尺桥。晚来幽思癖,重欲步山椒。
携具邀民部苏业师游钵池山限韵张弨
井灶仙源古,旌旗从骑劳。鸾和鸣碧玉,丝素服青羔。持蟹恒兼酒,羹鱼略用芼。笑谭连日夕,茅屋一灯弢。
钵池山二首清张耆
(《霄峥集》)
仙子何处去,空余洗钵池。山容自今古,凫影渺参差。台圮人收钓,楼荒笛罢吹。几番寻旧迹,到此慰遐思。
荷花山后发,香气绕丹台。蜡屐偶经此,仙踪何日回?药灵鸡犬化,祠古雨风颓。不尽登临意,夕阳归去来。
钵池山阮葵生
(《七录斋手稿》)
当年王子乔,炼山此地巅。仙去不复返,极目惟云烟。山根错乱石,幽壑泻飞泉。空台落梵响,松籁鸣清弦。攀萝上绝磴,临流听潺湲。步虚访仙踪,采药怀芝田。山中招隐客,高风杳昔贤。我欲据丹灶,悠然证长年。
游钵池山李藻
(《霄峥集》)
王子骖鸾去,丹台百尺留。溪山初落日,藤竹似凉秋。我亦吹笙客,仙人不可求。惟余井华水,一勺汲寒湫。
登钵池山何维熙
(《荷村诗稿》)
我生寻古迹,小艇系山前。高阁摩云树,长竿钓雪天。仙家丹井在,客路酒旗悬。稍坐留三酌,情驰兴欲颠。
钵池山方外岳宗
(《以下并《妙叶堂集》)
山泽湖边水满陂,王乔炼断是何时?谁云仙去犹埋钵,闻道花开尚有池。野寺寂寥空暮草,亭台颓废剩荒基。自从舍卫无人托,化作长淮老古锥。
题钵池山与王秀才岳宗
往事传名胜,仙踪尚可求。火炉空翠落,古井冷云浮。鹤驾移缑岭,鹅笙吹碧楼。到今已千载,继起几丹邱。
山子湖
山字渔艇明何希范
(康熙《关志》)
流水慕高山,河路成山字。一苇钓其中,快哉仁且智。
泛山子湖,归过深竹寺,读
禹江、菊邨题张子舄飞所画
《(拣)[采]莲图》,次原韵清徐麟吉
(《北山诗存》)
钵池之水出洪泽,钵池之山达北郭。往年洪泽溃金堤,一望无烟殊寂寞。年来水涸种荷花,蓐暑层冰踏赤脚。湖光山色载扁舟,古寺丹邱势磅礴。红颜粉黛芰荷香,花时仅有游人掠。山子湖名君子湖,绿天晓霁飞鸟雀。远势遥冈旭日多,芙蓉千顷穿林薄。杨家兄弟总风流,执耳骚坛走沈约。亡友张子工丹青,同向芳湖采杜若。十年濡墨尚如新,披图神往莲湖泊。太史有序介弟诗,后来输与君先着。昨夕池山看采荷,荷花正开雨正落。今日读君湖上行,千秋风月欣有托。诗中有画画中诗,烟鬟一一藏丘壑。就中写出爱莲人,十里荷花红灼灼。钵池烟景在目前,斗酒招魂和泪酌。
泛舟钵池湖何维熙
(以下并《荷村诗稿》)
晴湖风日好,佳处爱停槎。鸟篆沙为字,鱼吹浪作花。白云藏洞府,绿树聚人家。凡几留诗去,登山总未暇。
春晚过钵池湖何维熙
洗钵留仙迹,风光拟镜湖。水添鱼乐极,霜断雁归无。绿树生烟火,红桥展画图。预为竞渡约,满目对新蒲。
山紫湖晓望杜首昌
(《墨迹》三十首录八)
湖西观日出湖东,云白烟青水半红。几个渡舟图画里,不知我在画图中。
山紫湖晚眺杜首昌
归渡丝丝闹渡头,去舟不断又来舟。闲情只合贪烟水,立尽斜阳得自由。
送玉公还钵池杜首昌
策蹇归来不杖藤,一船斜日载闲僧。□波极目浑无际,家在云林第几层?
望钵池景会寺杜首昌
意中有寺偏难至,望里无山亦自佳。可惜仙人王子去,不曾看见我胸怀。
湖干雪霁杜首昌
云开旭日气蒸堤,灼灼银光望欲迷。宁逐冰凘融作水,莫教洁体碎成泥。
含生、悬灯二上人过访山紫,携有蔬资,
嘱住持纯可师备素馔,予亦许舍侄学山、
小儿玉净随至伊蒲,情话晚归杜首昌
三月心期未与论,恰来二朗叩山门。相留料得能相恕,曾共庵居饱菜根。
二鼓月中大雪独眺湖干杜首昌
大地弥漫总不分,空中淅淅静中闻。惊风滚月浑迷水,渐觉将身拥入云。
三更独步湖干看月杜首昌
清光有意向人多,湖面浮金静不波。此去广寒何必远,迢迢犹似隔银河。
泛湖戴晟
(《寤砚斋集》)
十里晴湖放一船,水心云意钵山连。数椽草屋依鱼鸟,百代荒台绕芰莲。福地旧时真隐约,仙家往事尚流传。买山有志何年遂?得共渔人稳醉眠。
钵池山志补遗建置志第二
建置志第二
景慧寺
景会禅灯明何希范
(《淮安关志》)
禅关题景会,夜色皎如冰。非指还非月,相传此一灯。
吾乡钵池山景会寺最古,鹤亭撰志
传之,承赠答谢顾震福
(《跬园诗钞》)
缥缈荒台倚断垣,缑山笙鹤悟根源。洛阳故事伽蓝记,江表清才水绘园。风里凤鸾应伴啸,云中鸡犬似闻喧。爱莲亭畔留遗爱,况复濒行更赠言。
庚戌仲春道经景会寺小憩,口占
呈隐辰开士四首朱廉
(《洁庵遗诗》)
偶抛尘事叩禅关,絮语幽清半日闲。莫谓钵池山太小,淮阴舍此更无山。
祗园三世托通家,访旧聊停薄笨车。羡煞吟僧无个事,拨云随意拾松花。
古心古貌古精神,鹤发童颜世外身。到此会心应不远,可能为我指迷津。道贯上人寿逾八十,谈笑风生。
伊蒲馔饱出云房,垂柳当门似茧黄。回首渐闻钟磬远,鞭丝帽影趁斜阳。
钵池山志补遗古迹志第三
古迹志第三
丹台
王子乔丹台明何坦
(康熙《关志》)
昔人传说成丹去,今日追求仙子踪。玉井尚余明月在,土台惟见白云封。胡麻无地寻根植,鹤驾何能得侍从?多少牧童尘世外,漫敲牛背过山峰。
春日登台漫兴庄起元
(康熙《关志》)
登台一望春水生,漠漠烟波动客情。平野雨余芳草绿,长江云外片帆轻。湖涵月色连天静,风递花香入座清。几度凭栏观不尽,仙凫飞处是神京。
俯视江皋百丈堤,沿堤芳草日凄凄。春含万树心如醉,风入千帆望欲迷。淮海水连银汉迥,钵池山绕暮云低。凭栏把酒聊舒兴,敢附骚人浪品题。
丹井
钵池仙井何希范
(康熙《关志》)
飞舄称仙吏,烧丹向钵池。平冈遗井在,常有吐云时。
钵池山丹井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稿本》)
王子宾仙竟不回,钵池丹井傍丹台。丹成鸡犬乘云去,井在鱼龙戴月来。滚滚长河喧白露,萧萧落木冷苍苔。天高双舄何年降,沙石凄清鹤唳哀。
王乔井方外岳宗
(《妙叶堂集》)
留仙井在浊河干,王子曾传此炼丹。绕径片云飞漠漠,循栏流水自漫漫。药炉把守闻凭虎,洞府招寻忆驾鸾。今日仙人何处去,青山无恙碧天寒。
爱莲亭
过爱莲亭清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手稿》)
岂意黄流涌,兹亭忽就荒。一时具今古,半世阅沧桑。水榭萦寒雾,莲花断远香。园篱环草屋,鸥鹭漫迴翔。
春日过文津书院,晤家禹山
山长,即事赋四首程得龄
(录一,《山阳诗征续编》)
花港渔矶界绿蒲,爱莲亭接水云区。先生若把头衔署,山子湖边老钓徒。
钵池山志补遗金石志第四
金石志第四
敕封普惠王祖师祠碑
朝议大夫淮安府知府加十级记录十次顾思尧撰并书篆额
普惠王祖师灵昭于山阳县西北钵池山,有丹台丹井,民立祠祀。《县志》著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修真之所。咸丰八年九月,粤逆窜夭,六扑三河,距淮仅百余里,衡阳防兵以少击众,贼溃。生擒之贼佥称:“十二夜,扎筏偷渡,见隔岸灯光中有‘丹台王’三字,河水骤长,筏沉,毙者甚众。”十年正月,捻逆扰清江浦,逼淮城,官军击退,被胁人归,相谓:“闻贼哗言城上旗灯往来,灼见‘王’字。”时思尧知县事,绅耆、四品衔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韦城议答神贶,国子监学录、前江浦县教谕徐登鳌暨士民等胪呈详情,大府具奏。同治元年三月,思尧署淮安府事。今年八月二十四日,奉大府檄,行礼部,于七月初七日准内阁交出王祖师封号,奉旨铃出“普惠”匾额,奉旨铃出“保惠全淮”,列入淮安祀典。思尧遵檄将事,敬营祠宇于城西北之文通寺,妥神祭告。从绅民之请,砻石而为之辞曰:“于显普惠,于汉已神。中郎碑称,上世真人。笃孝致祀,延熹八年。今受帝祉,忠诚迈先。褒遏寇虐,宏济时艰。戴华若苣,挥旗有翩。炳灵锡祜,典钦肇禋。歆佑八埏,俨福淮民。”
大清同治二年月日
五品衔光禄寺署正加二级韦铨监刻
钵池山志补遗人物志第五
人物志第五
张弨字力臣,通经博古,专心六书,尤嗜金石文字,为昆山顾炎武所推服。曾携具邀民部苏业师游钵池山,限韵题诗。
徐麟吉字日驭,号北山,一作钵山。诗似李义山,为名流所称赏。曾题张舄飞《采莲图》七古雄浑,一时传诵。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见徐北山《泛山子湖》诗。冒氏辑《山志》时,深惜未见,余从其集搜得之。
杜首昌字湘草,笃嗜书史,工诗词,善草书,著有《杜稿编年》。家本雄于资,晚渐中落。曾于康熙庚申寓山紫庵三月,成上下平韵三十首,书之于册,今藏周俊臣先生处。
王棠字勿剪,歙人。曾寓吾淮,闻钵池山丹井之异,挈友往游,著有游记,载所著《燕在阁文集》中。
钵池山志补遗方外志第六
方外志第六
纯可康熙时僧,与杜湘草善,杜诗《山紫杂咏》屡道及之。
钵池山志补遗志余
附志余
景会寺隐辰上人谓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诚》诗内有“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等句,居淮阴而引王乔故事,可为唐时仙迹已著之一证。
邱起元,字珠岩,康熙间召试诗赋第一,著有《江峰集》,中有《补三洲歌》一首云:“打桨向何处,采药钵池山。愿郎饵芝草,乘云时往还。”
何维熙有《挽邱钵湖》诗二首,有“一经早白首,当代学为优”及“重理西湖棹,无人作胜游”等句,意邱居近钵池。又《妙叶堂集》与徐北山往还唱酬之作皆作钵山,想亦居近此山。此与汪钵山均系人以地名,足资谈薮。
康熙《关志》“形胜”略云:板闸有钵池山横亘于后,虽无层峦叠嶂可以寄游,而冈阜巑岏,咸谓地脉所钟。山之傍有寺曰“景会”及菩提社,皆殿阁崔巍,颇称古刹,常为高僧所栖息。惜涨水浸淫,垣颓像剥,萧然空谷而已。且满山隈昔多古树苍藤,森布林麓,自往来兵戍络绎,删夷斩伐,无遗蘖焉。其下则山字清漪,琉璃嫩碧,直盘署后。时或烟雨迷离,凭栏四望,颇饶野趣云。
又“淮关八景”云:景会禅灯、钵池丹井、袁浦千帆、山湖鱼艇、漂母遗踪、新街夜月、韩侯钓台、花巷晓市。当时咏八景诗甚多,惜余所藏康熙《关志》多缺叶,无从甄录矣。
据徐北山诗,则张舄飞有《采莲图》,禹江、菊邨皆有题咏。惜图今不存,题咏亦散失。
隐辰上人谓,今之板闸亦名“凤里”,或即本王乔故事。
山子湖亦作山字湖,何希范所谓“河路成山字”,厥名甚雅。又据杜首昌诗,亦作山紫湖。
《文津倡和诗卷》为程禹卿所辑,其诗(多)与此山有关甚多,如乔联璧云“凤里钟灵地,丹台旧有仙”,张念棠云“凤井丹炉仙迹在,文津千古废言扬”,陈维勤云“钵池山色晓苍苍,淮海文澜阔复长”,张曾云“试向爱莲亭畔望,英贤尽日叩关来”等,不胜枚举,余意可增列文津书院汇刻倡和诸作,以志一时之盛。
余藏《燕在阁文稿》系王棠著,段蔗师跋云:“冒鹤亭撰《钵池志》,予以棠游记畀之。鹤亭询何如人,猝无以应。今始悉原委,乃叹学无止境,而人之不可无年也。”
钵池,案朱涵《炼丹台仙迹记》谓:台下有井,冽且甘,即钵池。原引邱谨有《钵(地)[池]泛舟》诗,疑池与井为二,然余案《浩观棠集》作“钵湖泛舟”,《艺文志》所引偶误一字耳。
胡琏《钵池山》“碧天窥鹤驭”,据同治《艺文志》、康熙《关志》,“窥”皆作“笙”。吴进春《晚过爱莲亭》“况复绕清秋”,“秋”字疑当作“流”。
杜琳《新路碑记》“余不禁幸然色喜”,“幸”字疑当作“欣”。
谨按:山子湖,原《志》案天启《淮安府志》作“山字湖”。《补遗》谓何希范诗“河路成山字”,象形也。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则历代以来中多隐士,因人也。杜首昌诗作“山紫湖”,即诗所谓“湖西观日出湖东,云白烟青水半红”,即景也。惟所称山紫庵莫考所在,是庵想亦因湖命名。范益附识。
——《钵池山志补遗》终
重刊《钵池山志》后记
重刊《钵池山志》后记
是书原为疚斋居士庚申榷关时所撰,刊印后,其版即携归故里。因属冒氏丛书也,承嘱复刻之。
益思钵池一山沧桑变幻,固今古悬殊,名胜蕴藏似形势依旧,所最异者,曩时湖面风光,烟水苍茫,载歌载咏,今日农村生活,春秋操作,惟耕惟耘。若夫明月来照,好风与俱,又岂减故人之态哉。然山川虽改,文墨犹存,得此一书,按而索可追求其已往之陈迹,味而读可神游于过去之山水。特再刊之,并请兰陵张淡庵先生于甲戌嘉平书一额曰“钵池胜境”,筑垣山门院内嵌刻其上,聊供游兹土者识所名焉。
又以曹洞嵩乳密祖应迹因由及景会同宗各寺宗派附入《志》后。复承宋公文献先生撰赐“补遗”,增刊生色。
又丙子仲秋田公耐傭老人时年七十有三,偕友来探旧迹,过谒丹台,因恭述《山志》重刊语,求作序文弁于《山志》之首,当承默允,谨再函求。公时寓杭州。幸赐墨缘,山门永镇,且承函告刊印次序:先印段诗,论其体似题词,然系代喤引,亦可当原叙看;次印叙;再次印今人题词云云。惟时际非常,征文未便,倘后之君子更留意是中攸关之文物,及他时硕博兴致之所成,日积月累,安知不继起无穷,使地灵愈显哉?
益猥以葑菲,一时遭遇田公嘉言,尤足滋愧,赘述数行,为陈经过,览之者其许宥也耶。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冬月弥陀诞日
范益隐辰谨记
——《钵池山志》全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