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苏州国际理解教育大会:如何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12月1日,由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苏州国际理解教育大会在苏州中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就学科渗透融合、学生深度学习等进行探讨。课堂上依然有“割裂式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

12月1日,由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苏州国际理解教育大会在苏州中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就学科渗透融合、学生深度学习等进行探讨。

课堂上依然有“割裂式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高益民在演讲《核心素养:为什么与是什么》中分享各个地方在国际素养教育上的先进理念与前沿实践。

“深度学习的目标性特征是获得核心素养:获得核心知识与迁移能力、获得个人成长感受与意义感、获得良好社会关系与社会技能、形成 ‘三观’,等等。”高益民说,虽然不同组织在不同时期都对“核心素养”有过不同解释,但核心素养的共同特征在于:凝炼具体、综合整合、和谐均衡。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高益民

然而在我国现阶段教育中,“割裂式的学习”依然存在。高益民举例这样一个课堂场景。老师问学生:“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A说:“是个力气大的人”,老师摇头请他坐下;学生B说:“是个有耐力的人”,老师还是请他坐下;学生C这时又冒出了一个问题:“不是说盘古开天辟地吗?那斧子从哪来的?”老师闻言不响,转身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标准答案,总结:“他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老师希望通过学生的发言来推动教学进程,所以当学生的发言不符合老师预想的答案,老师干脆直接把这些答案 ‘切掉’。”高益民说,“但问题是,如此一来所有的师生对话,在这样一个教学活动里变得毫无意义。原本孩子所有的表达都反映了他们的思考,本来这是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习本身,但我们都把它们 ‘切掉’了。”

学生的兴趣培养同样存在“割裂”。高益民感慨,大会上许多人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然而现在许多“兴趣小组班”偏是磨灭孩子兴趣的。

比如学舞蹈。许多孩子一上课就被要求胳膊端平、定型动作,却不给予舞蹈整体的体验。“小孩子哪能端平?老师就给纠正。纠正第一个,再纠正第二个,纠正到最后回来,说第一个你怎么胳膊又下来了?抬起来抬起来,可学生早就凉了。回去就说妈妈我再也不学这个了。”

高益民说,所以新的学习核心素养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具有整合性的特点。“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也是没有止境的。我们不能说到底有几个核心素养?也不能说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多样化的。此外教师也多样化,很多方法适合别人但根本不适合你,所以这种教学的个性化也是将来我们需要注意的。”

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助力学习兴趣

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组组长叶丙成是首届全球教学创新大奖“Reimagine Education”的头奖获得者,他领衔开发的游戏化教学平台PaGamO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超过70万用户,台湾中小学生注册比例达五分之一。叶丙成同时担任台湾大学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课程负责人,其开设的概率课在全球有2万多人修课,学生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及北美等地。


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组组长叶丙成(右2)

在大会上,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体会:“未来十年,全球老师都面对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数位原住民,学生们是从小就在数码产品中长大的孩子;二是贫富资源教育落差。”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叶丙成认为教育科技是关键。

他开发游戏化教学平台的思路源于自己的教学经历。“我从2001年开始做老师,从2001年到2010年,我一直认为教书教得好,就是讲得清楚、讲得有趣。”

直到2010年,他发现即便使出浑身解数讲得有趣,课上还是有睡觉的学生。“我开始反思,发现讲得清楚和有趣那是最基本该做的,很多时候是我们的同事连这点都做得很烂,我们就以为自己很厉害了。但讲得清楚只是基本的,真正的高追求是你怎么让学生有动机?怎么让他对你的课有投入?这才是最重要的追求。”

叶丙成说,对于00后或者更年轻的孩子而言,生命中好玩的事情实在太多,所以读书是逼不来的。“很多人后来有误会,说做练习是不对的。不,任何学习都必须练习。”

这也是为什么叶丙成要让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与学习结合起来。“我这18年观察到一件事,新时代的孩子最在乎的是什么?是同伴之间的肯定。为什么这么多年从小到大我们都很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通常会弄一个很有趣的竞争,在这种竞争里如果你赢人家,你做得好,同学朋友都会说 ‘你好强’,这种感觉让孩子有成功感,就会一直想要在玩游戏玩下去。”

“如果你是逼他做很多练习,你会把他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都杀掉了,所以真正厉害的是你有没有办法让孩子自发地做很多练习。”

让教师成为学习项目的设计师

在21世纪,科技具有独特而强大的作用,也让教育与生活面临巨大变化。在主旨演讲《新时代的教育创变者》中,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科技与学校变革中心主任艾伦(Ellen Meier)分享了全球化时代教育者有哪些挑战?她又如何通过教师培训,促使纽约的公立教育随时代而变?

艾伦特别提及传统课堂实践与深度学习的差别。在传统学习中,课程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无关,但是深度学习中要求学生把新的想法和概念和先前的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传统学习要求学生记住事实性知识,却不了解怎么做和为什么,但是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寻找规律和基本原则;传统学习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僵化的,由权威机构规定和限制。但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创造知识所需的协作过程,并可以批判性地审视论证的逻辑。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科技与学校变革中心主任艾伦

“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关于建立知识的模式完全不同。”艾伦认为,积极学习的状态应该是让学生们成为“知识建构者”,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如何实现学生这一状态?艾伦所领导的科技与学校变革中心发现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需要成为设计师。而他们要帮助老师学习如何设计出有意义的项目。

科技与学校变革中心目前已为纽约多所公立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并为项目式学习的在校实践提供咨询辅导。中心还开发了一个专业发展模型。这个模型强调三大块,分别是“设计”、“定位”与“领导”。“设计”是让教师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的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定位”是增加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要适应其所在学校和处境的需要;“领导”将教师定义为变革的推动者。

“我们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来支持探究式学习,否则我们可能会无意中 ‘将现实数字化’,失去技术转型的潜力。我同意大会今天的主题,深度学习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知识消费者成为知识生产者。”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