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艺术

荷花:清韵悠远,水面闻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022-09-07

澎湃新闻

黄山归来,郎静山与张大千钱瘦铁的“互视”

20世纪上半叶,在黄山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生活风尚。而在艺术创作中,黄山也成为了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粉本,在山水画的发展中起着继承发展、开拓引领的作用。

2022-09-07

澎湃新闻

当毕加索与安格尔“面对面”,看一场极小的杰作展

“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偷。”毕加索说。20世纪初,似乎没有哪个艺术家像安格尔那样激发着毕加索的想象力。

2022-09-07

澎湃新闻

顾绣《女史箴图》:远看似画,近看是绣

顾绣又名为露香园绣,因起源于明代松江地区的顾名世家而得名。“顾绣”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2022-09-07

澎湃新闻

《持笛女孩》:维米尔存世第36幅作品?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是17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但这位荷兰画家的大部分生活和实践依旧成谜。

2022-09-07

澎湃新闻

金石家吴大澂:姑苏城东结古欢

今年是金石家吴大澂(1835—1902)逝世120周年。这位清同治七年的进士,原名大淳,字清卿,又字止敬,号恒轩、白云山樵、愙斋等。历官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太仆寺卿、太常寺卿等…

2022-09-07

澎湃新闻

“杏园雅集”和《杏园雅集图》新解:政治还是娱乐?

《杏园雅集图》是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绘制于1437年的重要作品,对正统二年三月一日在杨荣的私家花园“杏园雅集”活动做了图像表现。

2022-09-07

澎湃新闻

故宫藏画里的芦雁:碧天飞去又飞还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白露时节,暑气渐消,秋高气爽,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群鸟也纷纷储食以备冬。

2022-09-07

澎湃新闻

张大千早期绘画集中亮相,师生三代“相遇”虞山

张大千(1899-1983)是近现代书画大家,50岁前的张大千锐意仿古,初入画坛,以一手“假石涛”闻名于世,后远追隋唐,且取法明清各派,成为近现代画史有着较大影响的画家。

2022-09-07

澎湃新闻

栀子:瓣香凡六出,却与雪花如

说到夏天让人印象深刻的花卉,除了荷花、茉莉,还有悠然淡香的栀子花。

2022-09-07

澎湃新闻

贾科梅蒂: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直面贾科梅蒂的雕塑杰作,不时想起里尔克《秋日》里的名句,“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的雕塑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

2022-09-07

澎湃新闻

张大千曹大铁“同行”虞山,常熟将呈现师生书画

张大千是近现代书画大家,其门下大风堂弟子众多,曹大铁即是其中之一。

2022-09-07

澎湃新闻

草虫捉迷藏:《秋葵图》中的胡蜂、蜻蜓、蚱蜢……

想要飞回蜂巢的逗趣的胡蜂、“站”在空中聊天的一对蜻蜓、秋葵花瓣落在奇石上的白蛾、在地面与蚱蜢对峙的黑色小瓢虫、分解搬运蜜蜂尸体的蚁群……在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草虫…

2022-09-07

澎湃新闻

铁袈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谓的“铁袈裟”,是一块巨大的铸铁,面北立于山东灵岩寺东南角仙人崖下一眼清泉边,崖壁上铭刻今人赵朴初所题“袈裟泉”三字。

2022-09-06

澎湃新闻

以绘画之“流变”,看女性艺术家的文脉传承

“长三角”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和近代以来兴盛的海派文化的孕育生长之地,也是经济文化活跃、中外交流繁盛的区域。

2022-09-06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