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艺术

张大千专题文献上海展出,大风堂美术馆开馆

张大千(1899—1983),四川省内江市人。张大千在上海前后生活了近三十年,被他视为第二故乡。他在上海拜师学艺,建立大风堂,传播艺术,走向世界,由此形成了其巨大的影响。

2024-05-13

澎湃新闻

蒸汽时代的伤感与挽歌,透纳绘画里的海上巨舰

英国画家透纳被同时代人视为海洋画家,他对军舰进行了许多研究,还着迷于汽船和轮船。他笔下的船只“无畏号”曾被评为 “英国最伟大的绘画”。

2024-05-13

澎湃新闻

顾公硕诞辰120周年,苏博新展“云晖奂彩”

过云楼顾氏是清代及近现代收藏史上的大族与文化世家。顾公硕(1904—1966),名则奂,顾麟士幼子,过云楼第四代传人。

2024-05-12

澎湃新闻

“无物之象”——对北京画院新作展的所思、所想、所为

鲁迅是知名艺术家刘春杰创作的思想源泉之一,去年他曾在上海举办“海上大先生”展览与《热风》系列,在近期的创作中,刘春杰在纸上率意挥洒

2024-05-11

澎湃新闻

“翰墨传薪”:荣宝斋呈现中日书法交流展

“翰墨传薪——苏士澍、星弘道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近日在北京荣宝斋对外展出。参加展出的苏士澍为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星弘道曾任全日本书道联盟理事长。

2024-05-10

澎湃新闻

从“海上篆刻四人展”看到胡问遂自用印

5月9日下午,“印象申刻——海上名家汤兆基、涂建共、吴承斌、张炜羽篆刻四人展”在上海胡问遂艺术馆对外展出。

2024-05-10

澎湃新闻

苏轼等宋元名迹将展南博,《治平帖》《墨竹图》将亮相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将于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展览以苏轼的书画艺术为核心,同时汇聚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精品之作

2024-05-09

澎湃新闻

《白日之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白日”在艺术作品中总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白天是人类活动的主要时间,在阳光下,一切阴霾都将得到清扫、无处遁形,人们下意识觉得,只有等白日休眠、进入黑夜的时候,罪恶才会在暗…

2024-05-08

澎湃新闻

晚明——文人画史上的岔口(外一篇)

晚明及其后,市民的文化精神日益活跃,极大地冲击了千百年来传统的贵族精英文化精神,各种新的社会形态也表现在文人画史上。

2024-05-08

澎湃新闻

伦敦泰特聚焦表现主义:康定斯基、穆特和“蓝骑士”

“蓝骑士”(Blaue Reiter)是一幅画、一本期刊、一场艺术运动——康定斯基创作了一幅名为《蓝骑士》的画,编辑了那本期刊,进行了巡回展览,并领导了这一表现主义运动。

2024-05-07

澎湃新闻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首演200周年:全人类的同一首歌

因末乐章的合唱《欢乐颂》而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在1824年5月7日的首演,不仅是人类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人类艺术史乃至整个近代史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2024-05-07

澎湃新闻

一部“芥子园”,何以流传300年

《芥子园画传》是极负盛名的一部书,一向被视为中国木版彩印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清初彩色印刷的最高水准。

2024-05-07

澎湃新闻

对话蓬皮杜策展人谈“声音的旅程”:听觉可以觉察世界

“清醒梦境:声音的旅程”近日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对外展出。作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展陈合作项目,展览将近15件/组来自蓬皮杜中心的新媒体馆藏与中国艺术家的视听装置与声音雕塑…

2024-05-06

澎湃新闻

沪上的“器物记忆”: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评述

伴随着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博物馆逐渐成为市民吸收知识、扩展眼界、获取灵感的文化高地。

2024-05-05

澎湃新闻

“米开朗基罗最后三十年”特展的专注与缺失

2024年5月2日起,“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三十年”特展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呈现文艺复兴大家米开朗基罗的多件绘画草稿,包括《最后的审判》草图,以及新修复的《神显》草稿等

2024-05-04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