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协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靳尚谊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靳尚谊先生创作于各个时期的油画、素描作品87件,其中中国美术馆藏品81件,其余6件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的藏品。观众将有幸一睹《塔吉克新娘》《鲁迅》《瞿秋白》《晚年黄宾虹》等经典名作。
现场
展出作品均是靳尚谊的代表性画作,分为肖像画创作、风景写生、肖像写生、少数民族人物写生、女人体艺术、新创作,共六个板块,涵盖了其艺术创作不同时期的语言风格,呈现了其创作意识转变的形态,回顾和展现了靳尚谊艺术创作生涯。
今年85岁高龄的靳尚谊在美术创作与教学领域已耕耘已逾70年。靳尚谊1934年生于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馆曾于2005年、2009年为靳尚谊先生举办过两次大型展览。谈及此次捐献展的意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到:“2008年,靳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39件代表性作品,这次先生又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35件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是靳先生心血劳作的艺术结晶,是他在求索路上的一个个里程碑,也是新中国美术及美术教学的发展,在具体艺术家身上的体现,是时代的记录,将成为我们深入研究靳尚谊先生的艺术,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研究中西方美术交流史的重要资源。”
结合展览呈现的六大板块,吴为山馆长将靳尚谊先生的艺术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953年始受马克西莫夫造型艺术语言风格的影响,接受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1979年以后回归艺术语言本体,注意接收欧洲古典主义艺术语言风格的影响,创作了《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最具代表性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名作;1995年以后将古典主义写实绘画与中国写意观念结合,形成自己的油画民族化之路的时期,代表作是《画家黄宾虹》《晚年黄宾虹》《八大山人》。在前言中,吴为山馆长谈到“靳先生的创作通过表现温良、灵敏、坚毅的中国人形象,展现中国精神,这是因为他的内心中始终保持着真善美的温度。靳先生生命意识深处对人民、对艺术的赤子之心,是其艺术深入人心的根本所在。”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持续至2019年4月21日。
本次展览最吸引关注的还是发表次数最多的《塔吉克新娘》。
《塔吉克新娘》
靳尚谊在自述中谈到:“1981年,我到新疆收集素材,进行写生。因为母亲去世,我没有加工那些写生作品。1982年,我赴美国探亲一年,到美国东、西部各著名博物馆观摩,研究了大量欧洲油画的精品,感悟到欧洲传统油画非常注重体现体积和空间,作品多处在顶光、侧光、半侧光之中,很少用平光从而形成了一种层次丰富、体积浑厚的特殊美感。19世纪末,受日本浮世绘影响开始用平光,作品有了新的变化。但此前大部分作品用侧光和顶光来表现人物。回国后,我画了《塔吉克新娘》,设计构图时就采取侧光的方式,一半亮一半黑,用古典的方法强化形体的体积感。这幅作品的艺术基调和表达方式也与我当时的心态有着紧密的关系。我希望能在作品里体现一种理想美,表现一些宁静、和谐、崇高、纯洁的情感,冲淡或解脱一下自己心里的苦闷。”
从《塔吉克新娘》开始,靳尚谊用笔时突出用点的技法,追求一种力度、浑厚感来强化画面。去美之前的用笔几乎都是“扫”就的,而“扫”弄不好就容易简单。点的面积小,明暗、体积一点一点地转过去,在小范围内既严密又丰富,层次多,可造就一种雕塑感,显得比较厚重,不轻浮。1984年,这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画家黄永玉》
《画家黄永玉》创作于1981年春天。靳尚谊自述:“文革”时期,黄永玉受冲击比较厉害,经历坎坷,形象变了,有—种淡淡的沧桑感和忧郁感,比较深沉,而原来是年轻、精神饱满的。我在三里河南沙沟黄永玉的家里画,他自己摆的姿势,拿着烟斗,坐在自制的原木长凳上,画了五个半天。在我自己家里画上的背景,是他画的大型荷花图,色调比较强,近似重彩的风格也有一定的装饰性。整个背景把人物鲜明地烘托出来。人物的处理使用平光,减弱了明暗,跟背景荷花的风格很协调。画面的整个色调是淡紫灰,衣服的颜色和荷花的重颜色、浅颜色结合起来,感觉比较含蓄。我一直重视人物和环境的衔接,环境如何为衬托人物服务。
《画家黄宾虹》
靳尚谊1995年完成的此画是在68号院的家里画的,画了一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创作了一组作品,研究中国壁画与油画的表现关系,到了90年代中期,靳尚谊画了很多速写,开始研究水墨与油画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油画笔墨问题。“当时新出版了黄宾虹的大型画册,从一些作品的局部图片中,我发现黄宾虹浓郁的笔点可以用油画来表达。我参考董源山水的点子,摸索用油画色彩和造型方法与中国画笔墨结合。
《八大山人》
靳尚谊1996年创作的《八大山人》是用油画表现水墨的空灵的尝试,画的过程中用灰色的调子表现“水天一色”,人物用压平的方法画,从开始到完成,这幅画用了两年的时间。
除了最为精彩的部分,此次展览对于靳尚谊各个时期的作品也有呈现。
就肖像写生方面,靳尚谊在1963年以后的素描画得更充分也更完整,尤其是1976年以后至1980年代的素描肖像作品,诸如《潘玫肖像》《短发女青年》等,与《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等代表性油画创作在风格上是极为一致的,表现出厚实、细腻、沉稳的气质。
在油彩肖像画写生方面,靳尚谊的绝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60年以后,在绘画的语言风格方面,与素描肖像十分一致。此时靳尚谊的油彩肖像写生并没有过于注重色彩的表现力而更多是思考用油彩画出人物造型的空间、体积和明暗等基本关系。
靳尚谊 短发女青年 纸本炭笔
在1976年以后的油彩肖像画作中,靳尚谊愈发展现出对色彩表现力的关注,在追求造型结实的基础上,色彩的表现力逐渐成为其潜心研究的对象,如作于2001年春夏之交的《延安老农》。靳尚谊自从1987年担任院长以后,很少有时间画人物写生。 2001年,他在延安短期停留,当地画家找来老人做模特,形象很好。此画是在延安的窑洞里画了一天,写生必须精神高度集中,非常紧张,只能大写意,偶然的东西很多。2005年靳尚谊把这件作品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他自评: 这是我所有写生中最好的一张,很难得,无法重复。
《延安老农》
作于2007年的《惊恐的妇女》是在“911”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反对恐怖主义是全世界关注的尖锐话题。战争频发,恐怖活动肆虐,受害者都是平民百姓。“对此我很同情。这幅作品,我想用古典的手法表现在恐怖活动阴影中,阿拉伯妇女的惊恐状态。”靳尚谊自评。
《惊恐的妇女》
现场,吴为山馆长也回忆了和靳尚谊的交往:“大约20年前,我陪靳先生到南京郊区六朝石刻遗址考察,那巍然于大地上的辟邪、天禄、麒麟以其奇诡、神奇而宏大的造型叙说着我们祖先的异想天开,他为之感动。记得他在我南京的工作室,看到一本明人肖像画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人造像中工致微妙的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仿佛能与画中人对话。这与西方古典油画肖像画异曲同工,那人物形象中眼神、嘴角的描绘,尽显中国绘画之能。人物的表情于平和宁静中见心理世界。靳先生对这些都不由自主地欣赏。他的油画肖像,尤其是表现中国传统文人的肖像画,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超越于一般所理解的中西结合的油画民族化概念。”
靳尚谊,图片由浦峰拍摄
靳尚谊在自述文章中说:
在中国,研究西方油画基础和画种的表现力比较深入透彻的画家,我勉强算一个。作为油画家,我认识了油画原则的要求和魅力。另外,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画。好画不在内容,在于表现的高度,这个高度,古典和现代一脉相承。
我80年代才开始看到古典作品,觉得古典作品含蓄、有力量,欣赏的时候很舒服。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想回到一种写意的状态,因为写意容易激发人的感情,但是做起来很难。
回顾自己从早期学习印象派到深入研究古典艺术,再回到印象派的研究,我感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家,对运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表现自然、抒发人物内心感受随心所欲,可以说已经达到人类的极致。我作为有中国文人情怀的画家,要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高度是不可能的。这是我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