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五四运动百年,在上图读《青年杂志》与鲁迅胡适周作人墨迹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包括一批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关的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今天下午起亮相上海图书馆,其中既有最能代表五四精神的《青年杂志》原件,也有有胡适、蔡元培书法、鲁迅赠茅盾签名本、周作人手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包括一批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关的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今天下午起亮相上海图书馆,其中既有最能代表五四精神的《青年杂志》原件,也有有胡适、蔡元培书法、鲁迅赠茅盾签名本、周作人手迹、徐志摩诗稿等近百件文献与实物,而由徐志摩的砚台、梁启超的墨、沈尹默的笔汇聚而出的签名更是难得一见。


展览现场的 《青年杂志》


上海图书馆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鲁迅题赠矛盾——《引玉集》

“澹简斋藏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展”2019年5月4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西区第一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指导单位,由上海收藏鉴赏家协会和华亭文社联合主办,澹简斋承办。展览精心选出了一百四十位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手迹,大多是在文、史、哲等领域中卓有建树的泰斗级人物,包括晚清耆旧、博学鸿儒、京师大学堂、北大清华学人、南社先贤、诗词名家等。


蔡元培书法作品


胡适墨迹

本次展品,主要是书法作品或书信函件,面貌各有不同,从“五四”运动所在1919年向前或向后延伸,那是中国近代的文脉所在,也是这次展览的主要内涵,近代人文主义顺应历史潮流,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天在展厅中还可以看到陈独秀先生的手迹,以及他在上海创办并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人的手迹。

徐志摩(1897-1931)手迹

此外,徐志摩诗稿《雪花的快乐》、郁达夫致王映霞情书,可以一瞥这些文学家的情感轨迹。周作人诗稿则可见苦雨老人闲淡外表下的艰涩人生。

郁达夫(1896-1945)致王映霞(1908-2000)信札

周作人(1885-1967)诗稿


王国维墨迹


展览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的展品均来自上海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王金声先生的收藏,王金声说:“这些近现代文化名人总是在特定的时刻被人提起,如雷贯耳。此次展览全部的展品由澹简斋提供,也算是我个人倾注半世深情的中国梦吧。它们生动、儒雅、朴实、厚重,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也是震慑人心的。作为中国人,当竭尽所能地对文物加以整理、保护,此次结合五四以来百年的历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和发扬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深远意义。”

据悉,亮相展览的还有马相伯、谭嗣同、孙诒让、郑观应、况周颐、马裕藻、许寿裳、黄侃、陈寅恪、黄炎培、张元济、金天羽、吴雷川、沈兼士、叶圣陶、钱基博、钱穆、魏建功、茅盾、俞平伯、乔大壮、龙榆生、朱自清、胡朴安、傅斯年、丰子恺、王蘧常、郭沫若、张宗祥、章士钊、王韬、冯桂芬、郭嵩焘、魏源、康有为、曾朴、王国维、熊十力、台静农、马叙伦、張恨水、钱玄同等的墨迹。


康有为(1858-1927)草书《己亥江户明夷阁作》

梁启超(1873-1929)定制墨两种

此次展览的不少墨迹与旧影、书画都收录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出版的《金声长物》一书中。

王金声收藏还有梁启超的定制墨“饮冰室用墨”和“任公临池墨”,其中“饮冰室用墨”是辛酉(1921)年梁启超弟子,为筹备庆贺梁启超五十大寿而提前十个月定制的庆寿墨(因制墨待全干需十月余)。梁亲自书题“饮冰室用墨”为名。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型,反对业师康有为参与复辟帝制,却真心诚意地为他祝寿;应胡适之邀来北大讲课,却在课堂上公开批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参加徐志摩的婚礼,身为主婚人,却痛斥新婚夫妇视婚姻若儿戏。


展览现场展品

上海收藏鉴赏家协会会长、华亭文社社长陈鹏举认为,1840年至1949年,中国文人所经历的丧乱、困苦,遍体鳞伤和决绝抗争,是唯有春秋和魏晋时候所能比拟的,“此次展览试图打通前代文人与现代文人的精神脉络,呈现出文人精神的又一个维度,在历史书信手札面前,文人精神更加真实可靠,文字和器物一样,越是年代长久,越见它的浑然静穆,通过此次展览,向两边延伸出去的是,中国文人之心和近代中国之文脉,这一百年,是传统走向现代的百年,是区域融入全球的百年,在近现代文化的熏陶中,渐渐具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新的品格。”


康有为(1858-1927)与梁启超(1873-1929)合影

陈独秀书法

《金声长物》


苏曼殊(1884-1918)《静女调筝图》

陆小曼(1903-1965)旧影

陆小曼(1903-1965)作《山居秋霁》

结果呢?还是文字,文人的手泽,把这百年间文人的荣耀和淹留、无奈和坚贞,保存了下来。真理在路上,真相也在路上。所有的心痕手泽,未必能指向最后的真理,也未必能挑明最初的真相。只是内中萋萋历历、永不释怀的壮志,还有生死不渝的柔情,一经写出,已经不朽,如今读来,依然近在左右。这世上,文字和器物一样,越是年代长久,越见它的浑然静穆,不可亵玩。文人的血总是热的,何况是这一百年间,类鬼神、齐生死的真文人。

胡适(1891-1962)与曹诚英(1902-1973)合影

徐志摩(1897-1931)遗砚

傅斯年手迹

沈尹默书法

胡适书法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