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重新理解颜真卿与当下书写的潜能,“致颜真卿”引发书写讨论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唐代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以义烈名于时,无论其人格与书法均是映照古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今年闭幕的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唐代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以义烈名于时,无论其人格与书法均是映照古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今年闭幕的颜真卿大展曾引发中日学者以及书法界的热议与讨论。

这一大展的余波与影响仍在发酵,包括对当下书写艺术的思考、借鉴与实践。

2019年5月25日,展览“致颜真卿——全国书写艺术邀请展”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对外展出,展览呈现老中青十二位艺术家对颜真卿临摹及再创造的书法作品,同时举办的研讨会也就中国书法临摹与当下书写的潜能进行了讨论。此次展览布展颇具匠心,一方面是大的空间以传统美学意蕴呈现了一批大尺幅作品,另一方面,既有临摹颜真卿的作品,也有以借鉴颜体笔意进行创作的大幅书法作品,其中知名书法家沃兴华临颜真卿的《裴将军诗》达十米之长。

策展方认为,今天重新理解与体悟颜真卿,仍有着巨大意义,他是传统书法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各个方向上的创造,依然是当下书法本体创作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其宝贵的日常书写及其精神内核,有待进一步转化。

澎湃新闻获悉,展览“致颜真卿——全国书写艺术邀请展”展出的还包括白砥、陈量、胡抗美、姜华、刘彦湖、鲁大东、施立刚 、吴从容 、杨涛、曾翔、张目达等的百余件书写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承上启下式的集大成者,上接魏晋,下启宋元,开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二王体系的路径,其在各个方向上的创造,依然是当下书法本体创作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其宝贵的日常书写,有待进一步转化。而此次上海宝龙艺术中心策划‘致颜真—全国书写艺术邀请展’也是出于此意,希望在书写的基础上,举办一次关于临摹、意临、创作等各个方面探索性的时效展。

谈及策划筹办此次展览的目的,宝龙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主席裴今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一展览既是向颜真卿致敬,也是希望让人们真正的开始关注书写艺术,“我们希望把颜真卿的精神请回来,希望现在的书写艺术家和更多的书法爱好者能真正的关注到书写艺术的本真,能从心而发的来做书写的艺术,把书写传统精神,文脉融入到当下人的精神生活中,融入到他们的日常书写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今年可以称为颜真卿元年,从日本的‘颜真卿大展’以来,书画爱好者对颜真卿的关注持续升高。此外,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抄袭的现象,也是个非常大的事件。这两个事情共同构成了一个问题的核心:中国艺术也好,西方艺术也好,就是该如何借鉴。”谈及策展起源,策展人满意说,“在中国艺术中,书法临帖是传统中最重要的形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标志是以王羲之为核心的帖学系统。”

沃兴华,写意颜真卿《争座位帖》

施立刚,《节临颜真卿争座位》

在策展者与一些参与研讨的学者看来,当下的一些书法教育或许是把书法固定化了,把书法的想象力给束缚了,导致了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出现了障碍,出现了偏差,出现了单面性、偏面性。“书法并不是技术性的话题,书写本身也是多元的,它不仅仅是纸、笔的问题,不仅仅是笔墨的问题,它也是思学,是一个人对知识认识谱系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的心性修养,乃至一个人生命的显现。 ”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以不同的知识结构、视觉素养,呈现了不同的书写面貌,从中可以看到对颜真卿的理解的差异。

 

刘彦湖, 《颜鲁公笔意》写真喷绘

颜真卿书风雄浑率真,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含蓄的高度统一,留下了《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多宝塔碑》等书法作品。而其书风也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成为书如其人、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集合的范例。

在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观察到,不少参展者主要通过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及《裴将军帖》进行临摹、创作,也有一些注重形式的探索性书写作品。

吴从容,临颜真卿《祭侄文稿》

白砥,节临颜真卿《祭侄文稿》《叙本帖》组合

颜真卿《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参展者吴从容临摹的《祭侄文稿》则长达6米多,吴从容表示,“想要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我们无法呈现真正的千年前的颜真卿到底是什么样的,艺术家要做的是从自身的角度上去看待,我们今天的人和传统之间的关系是你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再认识之间的关系。由于我们对古人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在做临写的时候是有意的把颜本放大了,尽管字不同,但在精神上要一致。”

 

吴从容,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局部

《裴将军诗》传为唐代颜真卿书,现有墨迹本和刻本传世。尽管在考证上一直受到历史的怀疑,而这件作品所显现的形式与艺术价值却一直在当代艺术当中被演绎。作为80年代以来流行书风的杰出代表,沃兴华对于中国书法审美的拓展具有很高的见解。如今,传统的审美停留在二王体系及帖学体系下,并未将性情的,高扬的东西彰显出来。此次沃兴华的作品临《裴将军诗》就呈现出书写中的挣扎、痛苦无奈、超演性的笔力及碑帖融合的概念。

沃兴华临《裴将军诗》局部

沃兴华本人在观看展览后,对此次展览策划的呈现和表现力都给予较高肯定。而在策展人看来,“这一融合,在书法表现形式下显得非常有价值。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书法,对于书法的何去何从有非常巨大的参考意义。很多人恰恰是把颜真卿的字写得太颜真卿了,在失去自我的状态下临摹,最后走向的是一种形式的像,而不是精神的像。 ”

胡抗美 ,临颜真卿《裴将军》

曾翔,临颜真卿《裴将军》

此外,胡抗美的临《裴将军》则有着较大的丰富性,观众从中可见其对于线条丰富性的转化以及搭构、章法的研究。

在展陈上,此次展览也是做了一番苦功夫。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策展方对书法展的布置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除了常见的立轴悬挂外,有的作品是悬空挂起的,有些是半悬空月亮形吊挂,以一种夸张的形式来展示书法的本真及书法展览的更多可能性。

裴今梅表示,如何在一个大的当代空间里突显传统书写艺术的魅力是布展所考虑的。“我们打破了常规的书法展陈方式,用了很多当下艺术的展陈方式,除正常的书法展示外,还有‘月亮形吊挂式’展陈、也有‘窗帘式’展陈,希望把书写艺术真正地提到艺术的层面来和观众交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展览现场,曾翔临《祭侄文稿》

杨涛,节临《麻姑仙坛记》

姜华《基于颜书的延异》系列

 

张目达《图符》系列

在策展者看来,展览也是探讨世界艺术层面中如何看待东方文化的可能性,“我们现在谈到当代艺术就觉得是西方的东西,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中国的艺术也可以非常的当代,而且任何艺术都可以非常的当代,只是我们做的形式,做的精神是不是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今日西方艺术在中国已经蔓延到方方面面,中国人的视觉习惯与思维逻辑,绝大多数依附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之下,如果不尽早转变这种价值观与评价标准,中国的艺术,将永远处于西方的‘挟持’与体系之下,而在他人‘篱下’或是在西方艺术本体上‘寄生’的中国艺术,是不可能有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自主性,这种结构性的内部调整,亟待解决。”

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刘彦湖、米国宝、裴今梅、饶清

 

曾翔临《裴将军》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开幕前,主办方还举行了以“书写艺术的当下潜能”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参展艺术家、策展人及知名画家萧海春、艺术评论界施晗、丘巧新、顾村言等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对当下新出现的书写艺术,进行了多个维度的讨论,话题涉及书写的空间美学、临帖的陷阱辨析;癫狂、悲愤、吼书等激越行动对书写的势能影响等。

七十多岁的知名书画家萧海春于颜真卿《争座位帖》用力极深,他表示,他对中国经典书法的态度一直是敬畏的,这次展览的一些作品如沃兴华临《裴将军》气势很大,他同时提醒当下的书写,“如果书法过于追求形式化那就离开了书法的本义。书法一直鼓励创新,但不可刻意追求样式在前,创新与变异是在有着真正法度的基础之上,是真正自然形成的。”

对于临帖,一些参展者认为,绝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更不是炫奇斗巧,其出发点乃是为了生成差异化的创造潜能,“它不是简单的点画、结体、章法对另一个点画、结体、章法的动态誊袭,而是介于两种不同状态间的经验差异化的再绵延,也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一个转化过程。”

当下的书写与传统的日常书写已有一定的距离,部分视觉化呈现也是客观现实,但与会一些评论家也对书法过于追求视觉化提出了反思,“书迹即心迹,当下还是要回到对颜鲁公书如其人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书法,如果过于追求视觉化与技巧无疑都会陷入一个怪圈。”

 

开幕现场,策展者与参展者合影

此次展览持续至6月20日。

热门文章排行